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空气质量变化

仪器信息网空气质量变化专题为您整合空气质量变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空气质量变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空气质量变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空气质量变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空气质量变化话题讨论。

空气质量变化相关的资讯

  • 【北京空气质量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数说PM2.5遭遇战与变化趋势
    北京空气质量变好了,还是变差了?这是问题吗?这当然是问题,尤其经过经济学家严谨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一切并非那么“显而易见”。  在本文中,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胡大源教授以详实的数据描绘了“PM2.5遭遇战”,并分析了PM2.5的变化趋势。  胡大源教授认为,既然目前北京空气污染物的清除主要靠“等风来”,那么对未来几年风速风向变化的不确定性就应当有充分的预期。一旦遇到2011年和2012年冬季那样的持续静稳天气,PM2.5年均浓度很可能还会出现反弹。  PM2.5遭遇战与信息公开  在北京市各项空气污染治理措施中,耗资巨大的“煤改气”作用最为显著,空气质量监测指标二氧化硫持续改善。1994年为83每立方米微克,1998年曾上升到120微克,此后持续下降,平均每年降幅为11.5%,2015年北京年平均二氧化硫浓度仅每立方米15微克,低于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20微克的一级标准。  但对公众感受影响更大的是能见度的变化。然而,在环保部门发布的各项监测指标中,大多是气态污染物,并不直接影响能见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研究结果不断得到验证:悬浮在空气中更为细小的颗粒物(如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更大。  北京冬天通常的气候特征是干冷多风,然而2011年10月中旬至2012年2月中旬,北京却经历了一个多雪的冬天,先后下了10场中雪或雨夹雪。平均风速低于常年,空气相对湿度高,这些气象条件都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平均能见度只有往年的50%至60%。  2011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让PM2.5(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走进了公众视野。“北京空气质量指数439,PM2.5细颗粒浓度408,空气有害̷”。  对此,我国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回应为:“PM2.5是老问题,不是新问题,更不是新发现”。2012年1月,“环保部门整理文献资料后得出的结论是,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由2000年的每立方米100到110微克降至2010年的每立方米70到80微克”。  2012年2月,中国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与此同时,北京开始实验性的监测并实时发布每日PM2.5监测数据。在“2013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中首次公布了PM2.5质量浓度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90微克,美国大使馆监测的2013年北京PM2.5质量浓度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102微克。围绕北京PM2.5数据,“中美监测结果比较”在实时检测结果公布之初曾经引发媒体的热议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下图是我们收集到的、公开发表的有关北京年均PM2.5浓度的研究与监测结果,其中右侧2013至2015年PM2.5浓度监测数据是2014年以后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中正式发布的。如果我们将时间到推至2010年,不难看出“北京10年来PM2.5呈下降趋势”并不明显。无论是美国大使馆的每立方米102微克,还是1993年北京环境状况公报中的每立方米90微克,均明显高于 “2010年的每立方米70到80微克”的结论。  数据造假是公众深恶痛绝的弊端,也是造成政府有关部门失信于民的重要原因。美国大使馆的PM2.5年均浓度由于监测数据信息公开,便于核对,因而容易被公众认为可信。而北京环保部门并未公布PM2.5年均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监测数据,无法核对,因此被认为容易受行政干预而降低可信度。尽管有关部门正式发布了PM2.5的实时监测数据,但实时数据通常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核及补充修正后生成正式记录,年均值应该是在正式记录的日均值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此外,北京35个监测点的记录如何平均?是否加权?均应该明确说明。可核对是公众监督的基础,不可核对又怎样保证数据的准确?更谈不上获得公众的信任。  对于这场由特殊天气条件引发的北京PM2.5遭遇战,尽管美国大使馆公布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PM2.5监测数据“不合法”、“空气有害”或许夸大其词,但却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信息公开,体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空气质量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北京PM2.5的变化趋势  与TSP和PM10相比,PM2.5(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能见度影响最大。然而北京有关部门发布的PM2.5年均浓度监测数据只有短短的三年。因此,推断和探讨过去10余年间北京的PM2.5浓度状况,就成为分析判断北京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的关键。国内外研究成果均表明,PM2.5在PM10的占比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收集了过去十余年年全国304个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推算出北京在2000年之前PM2.5浓度约在125微克左右,与最近三年平均浓度86微克相比,总的来看,呈现出持续波动下降的趋势。  下图为北京PM10监测值与PM2.5模型推测值的变化趋势  事实上,北京的各项空气污染治理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收集了北京1999-2015期间140个PM2.5浓度月度数据,在控制主要天气因素(如风速)和季节变化等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分析能源结构调整和烟尘粉尘减排等治理措施与PM2.5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北京市日均天然气消费每增加100万立方米,PM2.5浓度就平均下降1微克/立方米。2000年北京市日均天然气消费量为353万立方米,2015年涨到了3983万立方米,15年间增长了3600万立方米。从理论上看,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煤改气”对北京PM2.5下降做出的贡献高达36微克/立方米。为此,北京居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单就供暖一项来粗略估算,成本就增加了3倍左右。  与TSP相比,在北京对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治理难度通常会更大一些,根据我们收集到的北京年均监测记录估算的PM10平均每年降幅约在每立方米4至5微克之间。根据监测记录建立模型估算的结果为:北京PM2.5浓度平均每年下降2至3微克。  从理论上讲,PM2.5的下降幅度不大可能超过PM10。这不仅由于PM2.5是PM10的组成部分,而且由于PM2.5组成成分更为复杂,治理过程不仅事关工业排放,还会涉及居民出行与日常生活习惯,因而持续下降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三年来北京PM2.5的持续下降既是人努力的结果,也有天帮忙的成分。既然目前北京空气污染物的清除主要靠“等风来”,那么对未来几年风速风向变化的不确定性就应当有充分的预期。一旦遇到2011年和2012年冬季那样的持续静稳天气,PM2.5年均浓度很可能还会出现反弹。  长期以来,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环境治理只注意到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涉及社会经济与传媒沟通方面的规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多年来环境信息不公开的一个后果就是导致判断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系错位。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讲述前景理论时谈到:“评估与中性参照点(如现状)有关,高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所得,低于参照点的结果就是损失”。尽管北京十多年前的空气质量更糟糕,然而由于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程度低,公众与传媒不了解实际情况,一遇突发情况,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应又难以服众,致使媒体和公众在批判北京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时,单凭感觉和记忆,或以发达国家的现状作为参照系,代替了北京以往的空气质量变化实情,从而得出结论:北京的空气质量变差了。  这种参照系错位,不但不利于公众对已有成就的认同,而且增大了未来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的难度。暂且不论北京PM2.5下降到每立方米60微克需要付出的何等代价及其不确定性,即便几年后达到了上述目标,仍与主要发达国家十几微克的现状相距甚远。
  • 环保部公布空气质量排名新玩法—变化程度排名方案(附全文)
    为督促各省市重视空气质量改善工作,环保部每月都会对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排名,广大网友和媒体对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城市也会各种花样的宣传,极大提高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公众参与感。  但也有人对此名单存在质疑。空气质量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城市做了大量工作,空气质量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基数比较大,排名仍然靠后。为了能充分展现工作成果,有人提出对空气质量变化进行排名。日前,环保部发布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这些城市终于得偿所愿。文件全文如下:关于印发《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强化公众监督,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开展城市空气质量客观状况排名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公平的原则,我部制定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7年2月12日  附件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半年度和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的排名。  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的排名,以及各省(区、市)对本行政区域内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排名可参照本方案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   (三)《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2014〕64号)。  三、排名方法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作为指标进行排名,方法如下:  (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  按照相关要求,首先利用各参与排名城市纳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所有评价点位数据,计算排名时段(半年、年)及上年同期内各项污染物浓度(其中,SO2、NO2、PM10、PM2.5为24小时平均浓度,CO为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O3为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再根据污染物浓度计算单项指数,最后计算得出各城市排名时段及上年同期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二)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计算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以百分数计,保留1位小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R——综合指数变化率,以百分数计,保留1位小数 R大于0代表恶化,R小于0代表改善,R等于0代表持平   I排名时段——排名时段综合指数   I上年同期——上年同期综合指数。  (三)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  以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作为变化程度排名指标进行排序,若不同城市综合指数变化率相同以并列计 若城市当前评价年各项污染物浓度在排名时段均已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则不参与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程度排名。  四、信息发布内容  国家公布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程度排名情况内容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程度相对较大的前10个城市名单和恶化程度相对较大的前10个城市名单,当改善或恶化城市数量不足10个时,列出全部改善或恶化城市名单。在公布城市名单时,同时公布各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变化率。  对于数据量不满足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的城市,公布其数据缺失情况。  五、其他要求  排名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统计方法、数据统计有效性规定、数据修约等要求均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相关规定。
  •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软件
    系统概述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支持多因子数据采集接入,具备数据审核、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能够帮助环境监测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空气质量变化,为环境监督管理、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系统界面图 数据审核 图 数据看板
  • 看IBM如何利用大数据帮助中国城市预测空气质量
    p   得益于IBM中国研究院的创新成果,以及IBM全球实验室众多环境及能源专家的大力支持,IBM的“绿色地平线”计划于2014年7月在中国正式启动,为期十年。当前,“绿色地平线”计划在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正在支持社会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针对空气和能源管理决策,抓住区域发展的契机,以打造一个更宜居的环境,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而由“绿色地平线”计划衍生出一些生活化的移动互联轻应用,可以让民众在户外活动时获得专业、全面的空气质量信息和决策考量。 /p p    strong 助力实现空气预测性管理,改善空气质量,打造宜居环境 /strong /p p   面对平衡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保障健康的双重需求,空气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IBM已经开发了一套空气质量预测及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遍布环境监控网络、交通监视系统和气象卫星等传感器生成的大量环境数据,基于认知建模技术,系统能够实现自适应地调整预测模型,从而大幅提升预测精确度。该系统除了实现提前72小时逐时高精度空气质量预报之外,还实现了提前10天的空气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分析。通过提前10天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对空气污染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形成准确的研判,从而对应急管控及区域长效联动机制有效运行提供支撑。目前,IBM已与中国多个环保机构展开了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5d0abbce-3d73-4e0a-bea6-95d373fe4e4d.jpg" title=" 未标题-1.jpg" / /p p   IBM携手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致力研发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空气质量决策支持技术。通过深入分析环境监测的各类数据,以及基于认知建模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空气污染成因,及时预报预警,科学制定减排措施,为空气质量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截止到2015第三季度末,北京市细颗粒物PM 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3%,成效显著。 /p p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我们一直都在为提升首都环境监测水平、提供空气质量管理决策支撑、服务市民健康出行而努力。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市空气污染来源广泛、成因复杂,精细化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污染源管理调控挑战巨大,和IBM研究院的合作,是我们将环境监测治理领域经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过去一年,我们在全方位提升技术能力和管理支撑水平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IBM的联合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p p   IBM与保定市环保局以及商业合作伙伴中康韦尔(Encanwell)也开展了联合创新。受复杂污染源影响,保定市是中国面临空气质量重大挑战的城市之一。目前,保定市政府正努力用更多的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居民改善日常的空气质量。IBM与中康韦尔共同开发了保定市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和气象卫星等海量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来准确预测细颗粒物PM2.5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 /p p   保定市环保局调研员赵晋民介绍表示:“保定今年开始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三年行动规划,未来三年力争实现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33%的目标。与IBM协作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空气质量管理,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技术保障。数据分析是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IBM与中康韦尔联合研发的系统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建模和分析,可以进行污染预报和溯源分析,帮助我们快速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加强对高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p p   同时,在运动健身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绿色地平线”技术也走进了大众生活。IBM开发了针对公众的移动服务,通过与一些体育赛事和互联网公司等合作伙伴联手,共同推出了移动端的运动健身轻应用,可为市民提供未来空气质量最好、同时又最适宜健身运动的场所及运动路线,从而更好地服务市民的日常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2020年冬奥会开幕,IBM已与中国联合主办城市之一张家口建立了战略合作,将通过在可再生能源和智慧环保等领域的联合创新,支持该市的环境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2022冬奥会这一重要的国际赛事提供最佳的空气质量与环境。 /p p    strong 计算机建模 /strong /p p   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董进表示,IBM的模型能够预测污染来自哪里,去往何处,然后分析政府可能启动的响应。该系统使用了IBM的认知计算技术,后者可以收集非结构化数据,理解它,并从错误中学习,然后做出改进。 /p p   IBM中国研究院首席气象学家张蒙(Zhang Meng,音译)称,IBM使用的数据来自空气监测站、气象和环境卫星、排放物、土地利用、交通模式、社交媒体以及宏观经济。 /p
  • 生态环境部拟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这些有变化
    p   根据生态环境部消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改单主要内容是修改标准中关于监测状态的规定,实现与国际接轨。 /p p   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于2012 年2 月29 日发布,并从2013 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74 个重点城市率先实施。除属于上述74 个城市的青岛、济南、太原外,山东、山西两省的25个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也从2013 年开始实施该标准。此后,其他地区陆续加快标准实施进程,到2015 年1 月1 日全国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该标准。 /p p   对比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中对于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监测状态的规定,为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提高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次《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如下修改: /p p   (1)将3.14“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指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325 kPa 时的状态。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浓度。”修改为“参考状态 reference state 指温度为298 K,压力为101.325 kPa 时的状态。本标准中的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浓度均为参考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TSP)及铅、苯并[a]芘浓度为监测期间实际环境温度和压力状态下的浓度。”即颗粒物浓度监测状态按照实况进行,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监测状态采用美国现行参考状态。 /p p   (2)将5.2 样品采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等要求,按HJ/T 193 或HJ/T 194 的要求执行。”修改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中的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等要求,按HJ/T 193 或HJ/T 194 的要求执行。对于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TSP)及铅、苯并[a]芘的监测,应同时记录监测期间的温度、压力、湿度等气象参数。”明确对颗粒物或以颗粒态存在的铅、苯并[a]芘进行监测时应记录气象参数,与发达国家做法一致,有效支持对空气质量数据对比分析。 /p p & nbsp /p
  • 珀金埃尔默发布了创新的实时空气质量传感器网络服务产品
    ElmTM服务为城市,社区和公民提供本地化的空气质量信息Waltham,Mass.-(商业线)-珀金埃尔默公司(缩写PKI),一个专注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领导者,今天宣布ElmTM发布(elm.perkinelmer.com),一个创新的空气监测服务,将为个人,智慧城市和可持续社区提供当地空气质量分析。ElmTM服务使相关实时空气质量信息可视化和易理解,提供的数据可立即通过在线和移动设备访问。“我们非常高兴地介绍我们创新的Elm解决方案,它将提升珀金埃尔默强大的检测能力和专业知识,并应用于理解和解释环境监测领域中空气质量变化”珀金埃尔默环境健康总裁Jon DiVincenzo说。“使用一种新颖的方法,Elm网络旨在创造更好的了解,让我们所有人理解长期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质量,帮助城市和人们做出更聪明、更明智的决定。”ELM网络包含多个空气监测传感器的设备。这些设备被放置在室外有需要获取实时空气质量信息的的地方,如工业区,街道,公园和学校。该传感器可测量七种类型空气质量指标,包括臭氧,颗粒物(扬尘等)和二氧化氮(NO2)等。每个设备连接到安全的Elm数据网络,每20秒发送来自传感器的读数,得以实现每分钟的空气质量状况观察。标准空气监测解决方案通常依赖于不同区域分布的有限数量的法规监测站所产生的数据。Elm服务通过获得相关和当地空气质量的数据,从而为客户提供一个重要视角。这种方法提供空气质量类别和污染趋势见解,也是目前常规监测方法很好的补充。“随着世界持续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我们相信Elm数据服务的方式将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当城市寻求创造更健康的社区,帮助居民做出健康的选择,在哪里生活,何时户外活动,仔细检查污染趋势,甚至实现更有效的城市规划项目。” 珀金埃尔默公司市场策略、环境健康副总裁安德烈杰克逊说。珀金埃尔默最近建立了Elm网络,收集在波士顿市区的学校、公园、道路和社区附近25个分散地信息。这个试点网络已经说明数据覆盖密度的增加,可改善获得相关和可用的空气质量信息。珀金埃尔默继续扩大其在10个国家的200多个传感器网络位置和预计到2015年从Elm中产生收益。请访问Elm全球地图elm.perkinelmer.com/map,可查看每天24小时的当前空气质量水平。Elm也将出现在下列EPA活动中:EPA’s“2014空气传感器”,北卡罗莱纳:6月9-11日国家环境监测会议(NEMC),华盛顿D.C.: 8月4-8日更多信息,请访问elm.perkinelmer.com 或发邮件至elm@perkinelmer.com影响未来业绩的因素本新闻稿包含有1995年《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含义范围内的“前瞻性”陈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有关未来每股收益的估计和预测、现金流和收入增长及其它财务结果的报告,有关我们客户及终端市场的开发以及有关业务发展机会和资产剥离的规划。诸如“相信”,“打算”,“预见”,“计划”,“预期”,“预计”,“预测”,“将会”和类似表述的词汇,旨在表明是前瞻性报告。这些报告基于管理层的当前设想和期望,但并不保证我们的假设或预期可证明是正确的。一些重要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实际结果与任何前瞻性报告中所描述、暗示或预计的结果有重大差异。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1)我们产品的销售市场萎缩或未如预期增长;(2)全球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动荡 (3)我们未能及时推出新产品 (4)我们实行收购和许可技术,或成功将所收购业务和许可技术整合融入现有业务,或使其盈利,或成功剥离某些业务的能力;(5)我们未能充分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 (6)我们任何许可或许可权的损失;(7)我们进行有效竞争的能力 (8)我们的季度运营业绩波动以及我们调整公司运营来解决意外变故的能力 (9)在第三方外包业务和进出口服务上的重大中断或这些服务价格上的显著增加 (10)原材料及耗材供给上的中断;(11)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让我们遭遇到了产品责任索赔 (12)未能保持与适用政府法规的合规性;(13)监管变化(14)我们未能遵守医疗保健行业的法规;(15)与海外业务相关的经济、政治和其他风险 (16)我们留住关键人才的能力;(17)我们信息技术系统的重大中断 (18)我们获得未来融资的能力 (19)我们贷款协议中的限制;(20)我们实现无形资产全部价值的能力 (21)我们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 (22)我们普通股股利的减少或消失;以及(23)我们在表10-Q上最新季度报告中以及我们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其他文件中标题“风险因素”下所描述的其他因素。对于本新闻稿发布日期之后事态发展所产生的结果,我们不承担任何更新前瞻性报告的责任或义务。关于珀金埃尔默公司 珀金埃尔默公司是一家全球性技术领先公司,专注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公司年报2013年收入约22亿美金,大约7600名员工分布于150多个国家,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公司之一。欲知详情,请致电1-877-PKI-NYSE或登录我们的网站:www.perkinelmer.com.cn。珀金埃尔默公司媒介: Jesse Steinberg, +1-646-556-9324 jsteinberg@apcoworldwide.com 来源:珀金埃尔默公司 获得新闻媒体提供
  • “北京蓝”背后的科技支撑: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精确到公里级别
    9月29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拿出一块展板,展板记录了从2013年到2020年北京市每一天的PM2.5空气质量变化。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PM2.5年均浓度进一步降低,达到了38微克/立方米。李云婷说:“经过这么多年持续努力,北京PM2.5污染天数越来越少、污染程度越来越轻,优良天数越来越多。北京市民的蓝天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显著增强。”在这场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生态环境系统的党员代表围绕“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美丽中国”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北京蓝”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李云婷回忆,2013年开始,为了对标新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她和团队逐步建设完善了能够科学真实反映大气环境状况的北京市PM2.5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搭建了一套集成先进技术和团队丰富经验的空气质量分析预测系统,还锻炼出一支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敢吃苦、能担当环保铁军。这些年,李云婷和其团队持续为北京市大气环境的评价考核、环保监管、污染治理和应急减排工作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她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手握环境监测数据“指挥棒”,怀揣污染成因“定位器”,头戴预知未来空气质量的“望远镜”。如今,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治理已经逐渐转向了精细化的方向,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北京做过很多尝试。李云婷介绍了她亲身参与的、基于小型传感器高密度监测网络的整个实践过程。据她回忆,从2014年开始,她和团队开始接触小型传感器,当时大家对它的性能和应用场景都非常陌生。“监测人员最擅长的就是解剖,我们当时把所有拿到的设备拆到小螺丝级别,进行研究,并且设计了很多实验来评估它们的性能。当时也做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申请了发明专利。”她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2015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决定将高密度监测网络正式纳入到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中来。李云婷认为,高密度监测网络后来成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技术担当。李云婷介绍,这套高密度监测网络帮助监测人员实现了从市一级,到区一级,再到街道(乡镇)一级的三级空气质量点位部署。以往,北京市各区只设立1-2个标准监测站,全市总数为二三十左右。在高密度监测网络中,共部署了1000多个小型传感器,对全市300多个街道(乡镇)实现了全覆盖,提供的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可以精确到公里级别。她提到,这个数据对街道(乡镇)开放,基层环境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地拿到第一手数据资料,使得环保责任下沉的效率和效果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高密度监测网络也给监测人员提供了海量数据,李云婷和其团队把这些数据和气象、地理信息、污染源、社会大数据等相结合,建立了一套从污染结果追溯到污染成因的溯源体系。比如,通过这个体系能够精准识别出北京本地排放的高值区,把它们暴露出来,为精准执法、靶向治污提供了很直接的依据。李云婷介绍,北京的这套高密度监测体系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领先的,联合国环境署曾邀请他们在联合国“科学-政策-商业”论坛上进行了主题发言,向国际社会介绍了北京经验。她也认为,借助高密度监测网络,他们的环境监测工作正式迈向了大数据时代。作为一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李云婷觉得,这些年她仿佛有了“三头六臂”、“火眼金睛”,她认为,这得益于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环境管理思路的不断拓宽,也得益于环境信息公开透明程度的提高。此外,李云婷明显感受到,这些年公众的参与程度、环保意识和素养都有很明显提升。她所在的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也是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单位。这些年,主动申请去监测中心参观的公众越来越多,从80多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孩子都有。李云婷说:“市民们积极建言献策,希望能为北京的环保出一份力,让我们觉得特别感动。环境保护是一项特别需要公众参与的事业,所以我们一直倡导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
  • 北大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可预报5天内空气质量
    昨天,京城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在八达岭长城景区,巍峨的长城屹立山巅,在蓝天和五彩斑斓的植被映衬下更显壮美。   雾霾散,蓝天归,市民舒心的同时也在担忧好天气能维持多久。昨天,北京大学向记者透露,该校环境专家研制的&ldquo 矮马全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rdquo 已经上线,市民通过该系统可免费了解未来5天内的空气质量。   该系统由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谢绍东、副教授王雪松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学者胡泳涛博士等组成团队研发,三人均有丰富的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数值模拟和数值预报经验。据介绍,目前各地的人工空气质量预报并不提供两天以上的预报,这与当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高、污染源变化等因素有关。据谢绍东透露,&ldquo 矮马&rdquo 系统研发中,研究人员考虑了近地面层的气象条件,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污染源进行动态校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报的准确率,也延长了预报周期,可提供未来5天的预报。   &ldquo 矮马&rdquo 系统的核心是一台叫做&ldquo 矮马&rdquo 的小型超级计算机,研究团队以现有公开出版物和学术文献为基础、以现场观测和地方实际监测数据为验证,建立起高时空分辨率的全国空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同时,根据中国气象参数和空气污染物源排放参数的实际,对国际广泛使用的空气质量模型&ldquo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rdquo 进行改进,利用&ldquo 矮马&rdquo 模拟在预测气象条件下,全国各地排放出的空气污染物在地球大气中传输、反应、转化、沉降等过程,从而计算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目前,&ldquo 矮马&rdquo 预报已经能预测140种大气痕量污染物浓度,目前仅公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臭氧和PM2.5浓度。   每天凌晨6时,系统通过其官网(http://www.wuranyubao.com.cn)公布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171个城市未来5天的动态可视化空气质量预报,包括空气质量指数、臭氧和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最低能见度、平均风速、最多风向等。系统还可切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进行区域对比。
  • 赛默飞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具有超过40年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多种不同污染物及应用需求的监测设备以及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精度要求,赛默飞庞大的空气监测产品线能够满足客户对不同监测技术和精度等级的需求,在区域内形成有机的、高效的空气监测网络;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并以“一张图”的方式呈现在客户面前,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以及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尽在掌控。赛默飞丰富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赛默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赛默飞基于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的应用而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室外的小型化,高性价比,多参数连续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凭借科学的设计,专业的品质,稳定可靠的数据,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其与赛默飞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为不同用户实现全方位立体科学的监测网络构建和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提供了有力工具,帮助客户实现更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监管目标。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 GM-5000的主要技术特点01. 一台监测仪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监测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集成了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光学粒子计数器和PID传感器,能够实现SO2、NO、NO2、CO、O3、PM10、PM2.5、TVOC等多达8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多种不同参数配置。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传感器位置02. 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众所周知,电化学传感器需要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运行,光学粒子计数器对颗粒物的测量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仪器设计上应给予充分考虑来实现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户外应用。GM-5000采用加热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加热采样能够去除高湿对颗粒物测量的影响,提高低温环境下样气温度;冷却循环气路通过控制风扇调节循环气体流速,从而使得仪器内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气路03. 丰富的用户界面功能虽然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空气监测仪设计通常较为简单,但对于空气监测设备而言,用户交互界面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直观的反映仪器监测数据和运行状态,且便于现场维护。鉴于微型空气监测仪安装方式多样的特点,GM-5000并未标配显示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方面的方式。用户的个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连接GM-5000内置Wi-Fi信号而登录用户界面,实现数据、校准和维护等操作。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用户界面04. 完备的质控程序尽管传感器技术有着运行成本低、应用简单等优势,但在数据精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获得有效的监测数据,仪器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设计了多级校准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除了基本的传感器筛选外,GM-5000在出厂前进行严格专业的校准操作,确定每一台仪器每一个传感器的零点、跨度、温湿度系数、交叉干扰系数。当GM-5000运送至安装现场,可结合标气校准、初始校准、月度自动校准和季度抽检等多种现场质控程序,保证其稳定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出厂前校准程序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现场质控程序GM-5000的主要应用场景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针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及网格监管的需求,结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对其应用方向的理解,特别设计开发的空气监测产品,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加密监测。基于仪器级别的科学设计可为实现监管的精细化,准确化及分析研究污染物来源及趋势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密网格监测;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敏感区加密监测;道路交通空气质量加密监测;建筑施工场所扬尘颗粒物监测;工业园区及企业集群边界预警监测;科研院所污染分布及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互动福利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产品手册结语赛默飞世尔科技始终致力于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服务于空气质量监测行业,并将一如既往走在行业前列,倾听用户声音,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7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针对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赛默飞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助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
    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领域的领军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具有超过40年的专业技术和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多种不同污染物及应用需求的监测设备以及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解决方案。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和精度要求,赛默飞庞大的空气监测产品线能够满足客户对不同监测技术和精度等级的需求,在区域内形成有机的、高效的空气监测网络;监测数据能够实时上传,并以“一张图”的方式呈现在客户面前,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以及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尽在掌控。赛默飞丰富的空气质量监测产品赛默飞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赛默飞基于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的应用而开发的一款适用于室外的小型化,高性价比,多参数连续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凭借科学的设计,专业的品质,稳定可靠的数据,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其与赛默飞多种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的有机结合,为不同用户实现全方位立体科学的监测网络构建和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提供了有力工具,帮助客户实现更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监管目标。Thermo ScientificTM 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 GM-5000的主要技术特点01. 一台监测仪器实现多种污染物的监测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集成了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光学粒子计数器和PID传感器,能够实现SO2、NO、NO2、CO、O3、PM10、PM2.5、TVOC等多达8种污染物的同时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多种不同参数配置。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传感器位置02. 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众所周知,电化学传感器需要在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运行,光学粒子计数器对颗粒物的测量受湿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仪器设计上应给予充分考虑来实现不同地域和季节的户外应用。GM-5000采用加热采样和冷却循环气路设计,加热采样能够去除高湿对颗粒物测量的影响,提高低温环境下样气温度;冷却循环气路通过控制风扇调节循环气体流速,从而使得仪器内传感器在最佳环境条件下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内部气路03. 丰富的用户界面功能虽然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微型空气监测仪设计通常较为简单,但对于空气监测设备而言,用户交互界面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直观的反映仪器监测数据和运行状态,且便于现场维护。鉴于微型空气监测仪安装方式多样的特点,GM-5000并未标配显示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方面的方式。用户的个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连接GM-5000内置Wi-Fi信号而登录用户界面,实现数据、校准和维护等操作。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用户界面04. 完备的质控程序尽管传感器技术有着运行成本低、应用简单等优势,但在数据精度和准确度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获得有效的监测数据,仪器的质量控制必不可少。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设计了多级校准模式,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除了基本的传感器筛选外,GM-5000在出厂前进行严格专业的校准操作,确定每一台仪器每一个传感器的零点、跨度、温湿度系数、交叉干扰系数。当GM-5000运送至安装现场,可结合标气校准、初始校准、月度自动校准和季度抽检等多种现场质控程序,保证其稳定运行。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出厂前校准程序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现场质控程序GM-5000的主要应用场景GM-5000微型空气质量监测仪是针对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及网格监管的需求,结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对其应用方向的理解,特别设计开发的空气监测产品,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的加密监测。基于仪器级别的科学设计可为实现监管的精细化,准确化及分析研究污染物来源及趋势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加密网格监测;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敏感区加密监测;道路交通空气质量加密监测;建筑施工场所扬尘颗粒物监测;工业园区及企业集群边界预警监测;科研院所污染分布及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研究。互动福利扫描二维码,免费下载GM-5000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产品手册结语赛默飞世尔科技始终致力于以高品质的产品来服务于空气质量监测行业,并将一如既往走在行业前列,倾听用户声音,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简介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70多项专利。创新中心专注于针对垂直市场的产品研究和开发,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 首次修订!室内空气质量迎来更高要求!
    目前行业内所参照的(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2002年11月19日批准发布,2003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国家环保总局、原卫生部三个部门联合制定的。该标准的实施对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放射性等因素的限值以及技术方法均进行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因素与生活在室内空气中人群的健康以及室内空气治理、室内空气检测的标准密切相关!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运行20年,迎来第一次修订,相较于旧标准,新标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变化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变化1、新增部分指标:增加了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细颗粒物等3项化学性指标及要求,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由原来的的19项变为22项。2、调整部分指标:调整了5项化学性指标( 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1项生物性指标 (细菌总数)和1项放射性指标 (氡)要求。 (注:二氧化碳限值虽未调整,但是要求由“日平均值”修改为“1h平均值”,其他指标均有收严。)变化二:室内空气质量指标的测定方法与规范1、订室内空气质量指标检测技术导则中点位布设、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仪器、采样方法、采样记录、样品运输和保存、22项污染物测定方法及来源、质量保证措施、浓度校正等技术要求。(附录A);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小于50㎡的室内面积至少设1~3点,而在2022版增加了单间小于25㎡的房间应设一个点,修订了25㎡~50㎡(不含)应设2个~3个点(附录A);2、增推荐采样方法参数;新增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保留方式;新增实验室安全管理(附录A);3、增甲醛、苯并[a]芘、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氡等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附录(附录B、附录E、附录F、附录H);4、修订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细菌总数等5项指标的测定方法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G)。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将于2022年11月10日举办“室内、车内空气检测与评价”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权威专家基于新标准进行解读和检测技术分享!诚邀参会。参会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eq2022/报告时间报告方向报告嘉宾09:30-10:00基于高分辨质谱直接分析技术探究室内空气化学过程李雪(暨南大学 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10:00-10:30新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TVOC的检测高洁(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10:30-11:00车内VOC袋式法解决方案&车内异味客观评价的探索刘昌磊(技尔(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市场专员)11:00-11:30汽车非金属零部件挥发性物质检测刘崇华(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研究员)2022年7月11日,新版《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发布,目前支持在线预览,链接如下: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6188E23AE55E8F557043401FC2EDC436
  • 113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仅23.9%
    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能达标的城市数量仅为23.9%,而如果按老标准考核,这一数字为88.5%。这一组数字出现在环保部今天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我国从今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与老标准相比,新标准最大的变化是加入了对PM2.5的监测和信息发布。这一指标的加入直接导致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下降。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也多次解释说,达标率下降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恶化,只是更加完整地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   环境状况公报称,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约束性指标的排放总量都有所下降,但全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除了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外,全国的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等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 9个重要海湾中,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工矿污染压力加大,生活污染局部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全国798个村庄的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结果表明,试点村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农村饮用水源和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 廉价空气质量检测仪精度遭质疑
    英国约克大学国立大气科学中心的两名大气化学家,在7月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评论质疑廉价空气污染检测装置的精度,呼吁政府和监管机构加强管理,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  文章称,公众对于空气污染的关注推动了空气质量检测仪市场的繁荣,不少公司推出了供个人或家庭使用的空气颗粒物或氮氧化物的检测产品,在价格上只有几十美元,远低于传统空气检测装置数千美元的售价。不过,这些设备大多基于较为陈旧的技术,例如烟雾报警器所使用的技术,检测少量空气污染物的功效并未获得证实。在实验室和田野实验中他们发现,这些廉价设备的读数极易受到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以及温度、湿度和风力变化的影响。相比之下,主流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在读数上也更为可靠。  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约克大学国立大气科学中心阿拉斯泰尔刘易斯和彼得爱德华兹称,这些廉价的个人空气污染检测装置很少经过严格测试,也没有相应的标准进行管理和规范。“这一点上,研究机构和监管部门已经落后。”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称。  约克大学的科学家表示,这些廉价设备大量进入公共领域后,“大量的未经测试和可疑的数据将成为空气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的烦恼”。因为“人们可能会以自己设备上的读数起诉地方政府”。  据此,他们呼吁政府和监管机构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把这些廉价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
  • 1-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布
    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通报了2021年9月和1-9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1全国整体情况9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1.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PM10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O3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8%;SO2平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NO2平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CO平均浓度为0.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1-9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PM10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O3平均浓度为14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SO2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NO2平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CO平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2021年1-9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各级别天数比例2021年1-9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六项指标浓度及同比变化2京津冀及周边地区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1%,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9%。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4.5%,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4%。北京市9月优良天数比例为90.0%,同比下降6.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1-9月,优良天数比例为75.5%,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7%。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7%,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0%,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汾渭平原汾渭平原11个城市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6.4%。1-9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8.0%,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4%。3空气质量排名情况9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海口、拉萨和资阳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太原、临汾和唐山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并列倒数第19名)。2021年9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1-9月,168个重点城市中,拉萨、海口和黄山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从第1名至第20名);临汾、太原和唐山市等20个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从倒数第1名至倒数第20名)。2021年1-9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和后20位城市名单
  • 了解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工作原理与优势
    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是一种小巧、便携式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提供重要的监测和预警数据。本文将介绍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工作原理和优势。一、工作原理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通常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控制部分则负责监测和控制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具体而言,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工作原理如下:1. 传感器:传感器是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核心部分,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传感器通常采用化学传感器或气相色谱传感器等,可以检测出苯、甲苯、氨、氮氧化物、二氧化碳、颗粒物等有害物质。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电脑或手机等设备中,通常采用USB接口或蓝牙传输技术。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存储和分析,以便人们随时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通常采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和模拟,以便人们更加准确地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系统还可以提供各种报告和图表,方便人们了解空气质量的详细信息。4.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负责监测和控制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包括传感器的选择、更换、校准和检测等,以确保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优势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便携性: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小巧轻便,可以随时随地携带,方便人们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2. 高精度: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提供高精度的监测数据。3. 实时性: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及时的空气质量预警。4. 方便性: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存储和分析,方便人们了解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5. 可靠性: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采用高品质的传感器和可靠的控制技术,可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是一种小巧、便携式的空气质量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提供重要的监测和预警数据。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出全新“空气质量发布”APP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3月17日下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携手墨迹风云公司于北京举办了“空气质量发布”产品推介会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墨迹天气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了一款全新的“空气质量发布”APP。此次合作堪称环境保护行业一大突破和创新,意在为公众提供更为权威、高效、友好的空气质量信息服务,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总站站长柏仇勇与墨迹CEO金犁签署合作协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的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也是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从出版环境质量报告到外网公布环境监测信息,从建立数据实时发布平台到开通总站微信公众号,总站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的力度和水平。此次总站与墨迹共同研发APP产品,更是开启了环境监测领域信息公开的新模式,体现了总站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产品的信念和决心。  软件定位于满足公众、管理和专业人员不同的需求,设计风格简约、清晰,在用户体验、视觉呈现、交互效果和反应速度方面,已达到目前主流空气质量应用产品效果。这次的APP开发力争做到“最全面、最亲民、最快捷、最权威、最开放”:第一,最全面。实时空气质量数据覆盖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436个国控空气站点,发布范围全面覆盖,下一步我们将把县级空气点位也纳入发布范畴。第二,最亲民。产品设计以服务公众为基础,主页显示您所在位置最近的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地图快速缩放,查看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并进行健康提示。第三,最快捷。所有监测站点全部直连,所有信息均为实时数据,实时预报,实时预警。第四,最权威。所有排名及排序均严格按照数据审核和评价规范进行,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第五,最开放。系统接受公众反馈意见,每两个月更新升级一次,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满足公众需求。  “首页”  对城市实时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直观展示,提供健康提示   展示距离最近的点位数据,关注身边的空气质量   提供空气质量预报结果,从城市到区域,为公众出行提供建议 地图功能,站点、城市空气质量一目了然,并且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及全国范围的多尺度快捷切换。  “指数”  包含变化趋势、城市对比及城市列表三大模块,支持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变化趋势,支持过去72小时、30日和12个月空气质量状况的趋势变化展示   城市对比,可以对用户自定义的多个城市进行比较 城市列表,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338个城市的实时、当日和当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并进行简单排序,进行全国和省内的横向对比。  “排序”  提供74城市月度空气质量排名,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同时支持338个城市月度综合指数的查询和排序,全国信息全覆盖。  下一阶段,我国重点地区的区县级监测数据将纳入空气质量数据发布范围,并做到平板端和PC端全平台覆盖。同时,通过版本的迭代更新,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强化数据分析和表征,增加新的内容和功能,满足公众需求。总站陈善荣书记在发布会上致辞  随着签约仪式的完成,总站与墨迹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双方将在数据、人才、技术等方面进一步交流互通,针对气象特征、污染源排放与环境质量关系等问题建立科研团队进行深度的研究,在产品输出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更好的为大众提供生活化、场景化服务。
  •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为何难产
    车内空气标准六年难产   “本标准的实施,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能够保证车内乘员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空间,不再受车内空气污染的困扰,对保护乘员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下称《要求》)编制组表示,这一标准的实施,还将对我国汽车业及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草案征求意见已过截止期,但这并不意味这一标准就能很快出台并实施。   车内空气污染这一“隐形杀手”引起各界关注,始发于2003年的一桩命案。   2002年8月,北京朱女士购买了一辆国产奥拓轿车,同年9月底发现身上有大量出血点,被医院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发作并接受治疗。2003年3月,朱女士因医治无效病逝。2004年4月,北京丰台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证据不足,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示。但法院同时认为,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未颁布标准,并为此向国家质监总局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尽早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同时建议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强制性规定。   此后,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2004年5月下达的文件中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当年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同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该标准列入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自200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消息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将出台,结果拖到现在也未能出台。   为何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如此“难产”?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又变化太大,很难有一个具备可比性的内外部检测环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郝吉明教授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存在技术难题。”   但技术难题似乎并不是标准“难产”的关键所在。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2004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车内空气污染状况的试验检测工作,最终编制出《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7年12月7日发布, 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测定方法的出台,被视为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制定的第一步。   谁是第一责任方   第二步距离第一步有多远呢?   “本标准的编制涉及到病毒理、卫生学、国家汽车行业现状、汽车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协调一致等方面,所以制定本标准的难度较大,尤其是污染物项目选择及浓度限值的确定方面,既要考虑以人为本,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又要考虑汽车行业的实际技术水平,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较难把握。”《要求》编制说明中的这一表述,似乎泄露了标准难产的“天机”。   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5月,《要求》标准编制组主持召开了车内空气污染物卫生学专题讨论会议,相关专家对筛选拟控制物质提出建议 10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又召集了国内病毒理学专家,对拟控制的8种物质和限值进行了病毒理学分析,专家一致认为,所选择的挥发性有机物及浓度要求设置合理、可行 考虑到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需要和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状况,8种控制物质限值应同时实施,不分阶段。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和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某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据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车内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不断提高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一些质量不高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加剧了车内空气污染。   标准编制组表示,车内空气质量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专家认为,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求,选择适当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产品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监控体系。   《要求》何时出台目前尚无准确消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标准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期间需要修订的环保标准之一。2010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今年能否顺利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也许还要看政府的决心,以及各利益方博弈的结果。
  • 专家解读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修改了哪些内容?
    p   生态环境部近日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标准修改单及原标准编制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武雪芳就标准评估和修改中的若干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估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span /strong /p p   郝吉明:2017年3月,中国工程院受原环境保护部委托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开展专题评估,中国工程院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顾问专家组、评估专家组、执笔组及支持团队,组织了本领域的主要院士、专家和重点区域一线业务骨干约50多名的评估队伍,组建了标准实施成效评估、国内外标准综合评述、完善我国标准体系的对策建议等三个工作组,重点分析标准各指标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诊断标准及配套技术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梳理了标准与国外主要标准体系设计的异同,结合我国未来空气质量管理的需求,提出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议。 /p p   评估工作历时5个月,在各工作组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七次全体人员参加的研讨会,形成了最后的评估报告。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为什么说现行标准的首要问题是状态参数问题? /span /strong /p p   郝吉明:评估报告认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自2012年颁布和分阶段实施以来,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群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领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转型。但标准及配套技术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标准体系中的状态参数、PM2.5监测结果的湿度影响、空气质量指数(AQI)实时报反映空气质量快速变化的准确性,以及标准中六项污染物浓度限值的匹配性。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标准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就需要在系统研究污染状况、健康影响、控制技术、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调整 有些问题可以根据标准实施过程的科学研究成果,并参考国际标准体系中的通行做法,尽快完善并颁布实施。 /p p   评估报告通过对2013-2016年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全国338个城市的业务化监测和国内主要科研单位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认为现行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最主要问题,是标准体系中的状态参数。我国历次制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均规定按照标准状态(0℃,1个标准大气压)计算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排放量,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规定不一致,使得国内外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监测结果可比性不强。 /p p   首先,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具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全国平均气温显著高于0℃,特别是青藏高原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压差别很大,高原地区PM2.5污染状况被高估40%以上,标准状态下的污染物浓度水平难以很好反映真实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影响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分区管理和污染防治。 /p p   其次,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比,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颗粒物在大气中沉降速率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差异,进而导致采样时颗粒物粒径筛选及测量质量浓度计算的较大误差,影响了PM2.5和PM10监测结果准确性。测量工况采用大气实际状况,将有利于从颗粒物筛选等方面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和精度。 /p p   第三,目前,主要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或国际组织规定气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通常折算到参考状态(美国:25℃,欧盟:20℃,一个大气压),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评价通常按照大气实际状况(实况)计。我国的标准状态与国际通行的参比状态或实际状态在质量浓度测量和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开展国别污染状况评估时不能准确反映我国真实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也不利于开展积极的环境外交和参与全球大气污染治理。 /p p   基于上述综合考虑,评估报告系统分析了标准状态和参比状态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的影响和主要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认为现行标准体系应当保持基本稳定,建议参照国际通行方法,将标准中气态污染物的状态参数调整为参考状态(25 ℃,1个大气压),将颗粒物的状态参数调整为实际状态。同时,建议应加强与标准制修订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为完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2012年修订标准时为何未调整监测状态? /span /strong /p p   武雪芳: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部分修改,2012年第二次修订。1982年首次制定的标准中未规定监测状态,但当时配套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监测状态采用标准状态,即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325 kPa(0℃、1个标准大气压)的状态 此后,1996年首次修订时在标准中明确规定采用标准状态,沿用至今。 /p p   2012年修订标准时,考虑到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相关标准协调等问题,未修改监测状态。标准状态在大气环境标准体系中沿用时间长,涉及到的标准种类多、数量大,修改相关规定涉及面广、工作任务比较繁重,2012年修订标准重点关注调整污染物项目、限值、统计要求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当时标准修订草案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家、部门、地方研讨会,相关各方均未提出修改监测状态。 /p p   从2013年1月1日首批城市开始实施,GB 3095-2012标准实施时间已经超过五年。中国工程院专题评估表明,标准内容总体科学、可行,在引领环境管理、促进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应当继续保持标准内容基本稳定,推进标准实施。但是,我国标准沿用的监测状态规定已经与当前发达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的现行法规、标准、导则均不一致,为更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有必要尽快予以修改,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这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及依据是什么? /span /strong /p p   武雪芳:修改单内容有两条,一是将关于监测状态统一采用标准状态,修改为气态污染物监测采用参考状态(25℃、1个标准大气压),颗粒物及其组分监测采用实况状态(监测期间实际环境温度和压力状态) 二是增加了开展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同时要监测记录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的规定。 /p p   发达国家对监测状态的规定在历史上也曾作统一要求,如美国自1971年首次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后长期对各类污染物统一按照参考状态监测污染物质量浓度。此后相关科研发现,颗粒物及其组分按照统一的标准状态或参考状态折算浓度,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没有证据表明折算方法能够更科学地评价环境空气状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此,从1997年美国修订标准开始,各国陆续将颗粒物监测状态由统一的标准状态或参考状态,改为实况状态。为了历史数据可比,发达国家通常规定,在监测污染物浓度的同时,要监测并记录气温、气压等状态参数。气态污染物监测状态方面,通常采用常温和1个大气压作为参考状态,其中常温主要有美国为代表的25℃和欧盟为代表的20℃两类,接近多数人群的实际生活环境。 /p p   考虑到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本次修改拟采用25℃、1个大气压作为监测气态污染物的参考状态,颗粒物及其组分监测则采用实况状态。为确保数据科学性、可比性,不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进程的客观评价,标准修改单提出,无论颗粒物还是气态污染物监测,均应监测并记录实测点位的气温、气压等状态参数,确保对历史数据能够回溯,用相同的“尺子”进行比较。与本标准配套的一系列标准或技术规范也将分别进行相应的修改或修订。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为何要发布21项监测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span /strong /p p   武雪芳:配合《& lt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gt (征求意见稿)》中污染物监测状态的调整,需要对与其直接相关的21项监测标准进行同步修订。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p p   21项监测标准分别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污染物项目的监测要求,对于规范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的监测,保护人体健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这21项监测标准中均明确规定了监测状态为标准状态(273 K,101.325 kPa),故需要按照《& lt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gt 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监测状态进行修改。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21项监测标准规定了什么内容? /span /strong /p p   武雪芳:这21项监测标准是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的重要标准,其中,7项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气态汞等气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标准,6项为总悬浮颗粒物、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颗粒物中铅、镉、砷、六价铬等重金属监测分析方法标准,8项为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及采样器技术要求等。 /p p   另外,对于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苯并[a]芘、氟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控制项目,正在对相应的监测标准进行修订,即将发布,不需要单独以修改单的形式进行修改。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问:这次对21项监测标准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span /strong /p p   武雪芳:本次《& lt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t (GB 3095-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对监测状态进行了修改,规定“本标准中的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浓度均为参考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TSP)及铅、苯并[a]芘浓度为监测期间实际环境温度和压力状态下的浓度。”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p p   “21项监测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仅对结果计算与表示中污染物浓度的监测状态进行了修改:颗粒物及颗粒物中铅、镉、砷、六价铬等由标准状态(273 K、101.325 kPa)修改为实际状态(监测采样时的实际气温和气压)下的质量浓度,气态污染物、气态汞等修改为参考状态(298K、101.325 kPa)下的质量浓度。同时,删去了11项标准中“标准状态”的定义,增加了“参考状态”的定义,21项监测标准的其他技术内容未做修改。 /p
  • 湖北省新增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43个
    近日,湖北省环保厅召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工作会议,推进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2009年度湖北省环境监管能力专项资金计划安排建设湖北省县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43个。按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点位设置原则,目前全省4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站址选点工作已经结束,空气自动监测站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已经完成,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会议上省环保厅规划财务处介绍:“今年在全省县级市建设空气自动站43个,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力争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梁占礼要求“各相关监测站和建设单位要精心组织、严密部署,抓紧时间确保今年十月底全部完成4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任务。”   有关县(市)监测站站长签字确认了空气自动监测站站址点位和完成建设时间进度,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将根据各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先后顺序积极做好技术支持。   新建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别为武汉、宜昌、荆州、黄冈、恩施等十二个市(州)的43个县(市、区)。选点原则以反映居民生活大气环境质量为准,要求监测数据能准确反映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水平。新建4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后将与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网,实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全覆盖、24小时自动监控。今后,将按时发布全省各地空气质量日报,市民可及时、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强制还是推荐?
    中汽协反对强制性“标准”   环保部《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下简称《要求》)征求意见稿的封面代号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有些不舒服。   在这份草案的封面,抬头部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0□□”的字样,虽然标准号和日期仍虚位以待,但带有强制性的“GB”代号,却似乎让中汽协难以接受(GB指国家标准,GB/T指推荐性国家标准)。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2009年12月28日,在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前夕,中汽协秘书处向环保部正式提交了意见书,并同时抄报给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   “标准草案在前言中明确说明了本标准是自愿采用的,编写工作组也建议这个标准属推荐性的,但标准草案的封面代号却是强制性标准代号,这显然是矛盾的。”中汽协方面表示,“我们认为本标准不具备作为强制性标准的基础,改为推荐性行业标准更稳妥一些。”其依据在于:欧盟及美、日等汽车工业大国,对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但任何一个政府均没有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技术法规,有关的标准组织也没有规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甚至都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虽然有对建筑物内的空气质量要求,但也没有对车内空气质量要求。   对于《要求》草案中把车内空气浓度与室内空气“挂钩”,中汽协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汽车的空间、使用温度和环境、使用状况、车内所用材料与房屋建筑有极大差异,人在这两个不同空间每天停留的频次、时间段和累计时间也不同,即使有机物浓度相同,吸入的总量也不同。” 中汽协技术部认为,“简单等同并采用室内要求的限值或与室内限值有明显差异都是欠妥当的。”   “本标准的主要控制要素,参考了国际上的相关室内标准,目前制定的车内污染物标准相对室内标准,基本上处于上限水平。”《要求》编制组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车内空间相对狭小,污染物相对不容易扩散,而乘员在车内滞留时间也比室内少,因此室内控制限值比车内高符合客观情况,同时也能够满足保护乘员健康的要求。   据悉,征求意见稿中的标准和其他标准(世卫、日本)比较,“红线”定得并不低。例如苯、甲醛的限制分别为0.11mg/m3和0.10mg/m3,与日本标准相当。   中汽协还抱怨说,最终确定限值必须根据医学评估报告,而标准编制组没有提供这方面的任何信息。   利益驱动挤压行业自律,“推荐标准”形同虚设?   一边是为汽车企业代言的中汽协“满腹怨言”,另一边则是车内空气污染调查数据触目惊心。   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1月,广东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的60款车型中,有50款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上海有关机构抽查的100辆轿车中只有17辆达到国家室内标准,八成以上的轿车内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最严重的超过国家室内标准7倍。《要求》的“编制说明”称,在被检车辆中共定性检测到有机物有200多种,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等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高达98%。   本报记者发现,发达国家前几年的情况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   早在2006年,美国生态研究中心经测试曾出炉十大“最毒车”名单,日产、丰田、铃木、斯巴鲁、雪佛兰等全球知名品牌均赫然在列,其中包括了Nissan的Versa国内为东风日产Tiida颐达、Chevy的Aveo雪佛兰品牌车型、Kia的Spectra5国内为起亚赛拉图、Subaru的Forester国内为斯巴鲁森林人等。   据了解,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较为复杂,一般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重者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而甲苯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更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自2003年以来,因车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法律纠纷开始增多,其中“奥拓车苯超标引发死亡赔偿纠纷案”、“道奇公羊车甲醛超标案”、“奇瑞QQ疑致儿童白血病案”、“新甲壳虫甲醛超标3倍”、“中华轿车六年后甲醛仍超标4.4倍”等事件,至今仍让人心悸。   “降低车内有机挥发物肯定是汽车行业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十分赞赏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制定指南’的模式。”中汽协坚持认为,“这种依靠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技术进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但业内人士透露,虽然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尚未出台法律、法规控制车内污染,但对汽车的零部件和内饰材料却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倡导,行业自律才会有整体效果。   本报记者查阅资料获悉,当前美国环保局已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承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德国环保署也与德国汽车制造学会联合制定了“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规定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必须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毋庸置疑,如果《要求》成为GB强制性标准,汽车厂商势必要采购符合要求的环保零部件和内饰,在生产环节中使用环保型黏合剂,而且出厂后就不能在第一时间销售(要等有毒空气释放),由此会占用更多库房,资金回流速度减慢,而一旦售后检测仍超标,还可能面临无数的索赔纠纷。   而如果《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性标准,并不具备强制力,“由汽车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相关方自愿采用”,再加上我国对汽车零部件、内饰的环保性能没有硬性约束,这样一个推荐性标准的出台,对于改变我国车内空气质量现状,也许并无多大推进作用。   “发达国家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法规,难道中国就不能有了?这个理由是不是有点荒唐?”北京车主徐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肯定都期待这个标准能够成为国家强制行标准,并且早日出台。“这个标准事关千万车主的切身利益,很奇怪草案为什么不公开征求民众的意见呢?我相信消费者的呼声肯定要比汽车协会和汽车厂商的声音大得多!”   车内空气标准六年难产   “本标准的实施,将对车内空气质量起到安全保障作用,能够保证车内乘员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空间,不再受车内空气污染的困扰,对保护乘员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 《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下称《要求》)编制组表示,这一标准的实施,还将对我国汽车业及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起到规范作用,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草案征求意见已过截止期,但这并不意味这一标准就能很快出台并实施。   车内空气污染这一“隐形杀手”引起各界关注,始发于2003年的一桩命案。   2002年8月,北京朱女士购买了一辆国产奥拓轿车,同年9月底发现身上有大量出血点,被医院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发作并接受治疗。2003年3月,朱女士因医治无效病逝。2004年4月,北京丰台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证据不足,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示。但法院同时认为,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未颁布标准,并为此向国家质监总局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尽早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同时建议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强制性规定。   此后,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2004年5月下达的文件中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当年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同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该标准列入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   自200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消息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将出台,结果拖到现在也未能出台。   为何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如此“难产”?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车内空气污染控制的标准法规,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和验证。而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条件又变化太大,很难有一个具备可比性的内外部检测环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郝吉明教授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存在技术难题。”   但技术难题似乎并不是标准“难产”的关键所在。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2004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车内空气污染状况的试验检测工作,最终编制出《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7年12月7日发布, 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测定方法的出台,被视为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制定的第一步。   谁是第一责任方   第二步距离第一步有多远呢?   “本标准的编制涉及到病毒理、卫生学、国家汽车行业现状、汽车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协调一致等方面,所以制定本标准的难度较大,尤其是污染物项目选择及浓度限值的确定方面,既要考虑以人为本,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又要考虑汽车行业的实际技术水平,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较难把握。”《要求》编制说明中的这一表述,似乎泄露了标准难产的“天机”。   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5月,《要求》标准编制组主持召开了车内空气污染物卫生学专题讨论会议,相关专家对筛选拟控制物质提出建议 10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又召集了国内病毒理学专家,对拟控制的8种物质和限值进行了病毒理学分析,专家一致认为,所选择的挥发性有机物及浓度要求设置合理、可行 考虑到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需要和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状况,8种控制物质限值应同时实施,不分阶段。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和内饰供应商技术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某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据了解,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车内空气污染主要原因在于,汽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不断提高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聚积而产生污染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采用一些质量不高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劣质材料,加剧了车内空气污染。   标准编制组表示,车内空气质量的“祸根”一般是在车辆生产过程中种下的,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已经很难消除,而且汽车消费者一般也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污染治理承担第一责任。”   专家认为,汽车生产企业应对车内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找到污染物的发生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替换、升级等技术措施。零部件生产企业应根据汽车企业治理污染的要求,选择适当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同时,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对产品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监控体系。   《要求》何时出台目前尚无准确消息,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标准属于国家环保总局“十一五”期间需要修订的环保标准之一。2010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今年能否顺利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也许还要看政府的决心,以及各利益方博弈的结果。
  • 青岛众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解决方案
    一背景 1国家出台 160 余项政策文件,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 2各地方政府与部门相继出台 440 余项政策文件,促进了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32012 至 2015 年,全国国控监测站点已从 661 个增至 1436 个。 4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相关内容: →“构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大气环境立体综合监测体系” →“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从 1436 个增加至 1734 个”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点区县加密设置 279 个监测站点” →“常规监测站点覆盖全部空气质量超标区县和百万人口以上区县”→“污染严重的乡镇(街道)增设小微站点或单指标监测站点” ...二参考标准 1hj 590-201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2hj 654-201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hj 965-2018 环境空气 一氧化碳的自动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4hj 1043-201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的自动测定 化学发光法 5hj 1044-2019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自动测定 紫外荧光法 6jjg 551-1988 二氧化硫分析仪检定规程 7jjg 635-1999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检定规程 8jjg 801-2004 化学发光法 氮氧化物分析仪检定规程 9jjg 1077-2012 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规程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2020 年) 10 ccaepi-rg-y-041-2019 小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三系统简介青岛众瑞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可对环境空气质量 24 小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迅速准确地收集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为环保部门的环境决策、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决策参考。青岛众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包含校准比对、现场监测、远程监控、应用支持,系统整体框架图如下:系统整体框架图3.1 校准对比 校准比对主要参照《jjf 1907-2021 环境空气在线监测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可采用动态稀释 法原理和动态添加法原理进行相关设备校准。同时,也可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 so2、co、nox、o3 现场对比,以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3.2 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系统主要包含采样系统、污染物监测单元、动态配气系统、数据管理、网络数据传输等,对环境空气中so2、co.....pm10)及气象5参数进行实时测量,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对现场实时监测。现场监测系统示意图3.3 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系统包含四大模块:浓度曲线显示,数据查询报表,区域监测布点,实时数据查看。远程监控系统示意图3.4 应用支持 青岛众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提供四大应用支持: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考核 2应急预警、测管联动 3系统运维、数据分析 4污染防治、环境治理
  • 总投6亿 空气质量新标第二阶段任务完成
    新华社讯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3日在上海举行的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环境监测系统要全面说清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当好侦察兵、先遣队。   环保部制定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和能力建设方案,落实中央建设资金4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约2亿元,在145个城市新建了524个空气自动站。截至目前,全国252个地级以上城市按新标准要求建设了1179个空气自动站,比原计划超额完成约37%。   据了解,去年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展了地表水、大气、酸雨、近岸海域、生态、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及时编制各类监测报告2万余份,相关数据和关键结论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338个地市和2856个县,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监测,每月监测指标为61项,每年开展1次水质全分析,全面掌握了我国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   &ldquo 监测信息公开要主动、坚定,特别是空气重污染和敏感的环境事件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向媒体发布环境监测信息,还要着重加强企业自行监测及监督性监测的信息公开。&rdquo 吴晓青说,要创新形式,优化内容,面向决策层的信息要科学精准,面向公众的信息要通俗生动。   在改进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吴晓青强调,要早日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办法,研究制定PM2.5、PM10大气颗粒物考核基数,确定城市空气质量考核指标,更好地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   另据法制网报道,在部署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重点任务时,吴晓青指出,2014年,环境监测系统要围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坚决向污染宣战。他特别提出,要抓好空气质量第三阶段建设任务的完成,&ldquo 到今年年底,全国新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要全部完成,338个地级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站要投入使用,这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监测系统。&rdquo 吴晓青表示,这些监测站今年12月31日前要建成,明年1月1日对外公布数据。   吴晓青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空气监测质量水平,抓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抓好污染物来源解析。&ldquo 还有相当长时间,重污染天气还会频繁发生,主要污染物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居高不下。&rdquo 吴晓青强调,要科学治理,科学分析污染物来源,逐步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   &ldquo 在重污染地区要尽快上马预警预测和源解析这两项工作,力争在一到两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rdquo 吴晓青说,目前,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开展了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北京已经完成了源解析,并将对外公布。按照环保部要求,今年上半年,天津、石家庄也要完成源解析工作。   吴晓青要求,深入推进污染源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 进一步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最为复杂。为此,2014年2月19日,环保部批准在上海建设环保部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以探索中国污染源解释方法。据介绍,实验室拥有一个复合型大气污染超级观测站,一个可移动观测平台以及两个专业实验室和城市大气污染超级观测站。
  •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缺乏对光化学污染监测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以环保重点城市为主要节点、以地市级城市为骨干的全国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但公布的污染指数偏少,只有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缺乏光化学反应污染等其他新的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的监测数据,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亟待完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竺效1月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困扰我国许多城市的最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南京的灰霾天气达221天,上海达134天,重庆为133天。不良空气质量对数以亿计的城市居民生活,尤其是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程师朱忠军说,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影响可分为短期急性及长期慢性影响。短期接触通常是指暴露剂量为1小时至1日之间。慢性影响一般是指持续暴露在70年寿命期。相关污染指数信息的获得,能帮助居民合理安排自己出行和户外锻炼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公共风险。   竺效说,除监测和公布的污染指数偏少外,我国多数省市区,城市空气常规监测点位仍然不足,环境空气监测集中在城市地区,缺乏对城市中心地区、城市新建成区、城市周边地区和广大背景地区的多层次的监测,也未公布具体监测点的空气质量信息 受以往条件制约,目前监测因子仍然局限在传统的煤烟型污染范围,缺乏对光化学反应污染和其他新的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的监测,缺乏对环境变化,如温室气体等的监测。   据国外研究表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铅、汞、二噁英等11个污染物对人体均有较高程度的健康危害。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可吸入颗粒物(PM2.5)指标的监测和信息发布 开展臭氧、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和发布 将铅、汞等重金属污染物纳入监测和发布的对象。还应增加监测点数量,同时注意科学布点,尤其是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应在道路等新发污染源附近设置特殊监测点 公布具体监测指标的浓度值信息及具体监测点位的空气质量信息 公布空气污染物实时监测数据,将空气质量信息结合地图形式发布,并提供历史数据 定期审修空气质量标准机制、预警机制、促进公众自我防护意识的机制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1月19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30个中外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评价结果。评价显示,我国城市均开展一定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但发布水平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 《大气中国》发布: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已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
    “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典型国家的多个指标,中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这得益于中国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和排放标准提升等一系列关键措施。”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项目总监万薇介绍说。在论坛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最新报告《大气中国2022: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及其特别篇《十年清洁空气之路,中国与世界同行》(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7.5%,已提前实现2025年目标。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也全面迈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征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论坛上指出,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十年交出空气质量优秀答卷2012年,我国修订并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开启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黄金十年”。报告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整体PM2.5年均浓度下降约56%,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平均6.6%的高增长率, 是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长速率的近两倍。万薇认为,过去10年间,中国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实现“拐点”跨越,进入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改善“双赢”的状态。报告横向对比了全球20个国家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与成绩,结果显示中国不仅已成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且多项排放控制标准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转变为“领跑”;同时,通过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增效等方式,中国在过去十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其中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尤其亮眼,是目前全球汽车新车销量和保有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一半的份额。贺克斌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正全面迈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征程,任重而道远。伴随经济发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会持续上升。我国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继续书写中国传奇。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大气中国2022》显示,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增至218个,同比增加了16个城市;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上升至87.5%,提前实现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2025年空气优良天数目标。168个重点城市的六项标准污染物更是首次实现整体年评价浓度全部达标。万薇表示:“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进入‘十四五’,我国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源头治理,减少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在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政策力度大,协同控制成效初显。”“2022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在论坛上发布,北京摘得综合评分排名桂冠,鹤壁依然垫底但分数高于去年。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榜上,拉萨、吕梁、肇庆荣登三甲;而在城市政策措施榜上,得分追得很紧,北京、杭州、深圳位列前三。万薇指出,在城市政策措施榜上,一线城市排名靠前,这些城市大多采取了领先于大部分城市的做法,比如全面的减排措施、领先的科学决策基础和治理方案等。这是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连续第4年发布该榜单。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评估了168个重点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和达标天数的三年滑动平均改善情况和政策措施,分别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加总得到“综合评分”,并依据评分进行城市排名,旨在鼓励城市加大措施力度,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全力奔赴减污降碳新征程空气污染治理在深水区前行,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向 “双碳”目标进发,摆在面前的将是更为严峻的挑战。围绕减污降碳、持续提升空气质量这一目标,与会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万薇指出,当前我国开展PM2.5监测的城市年均浓度平均值已经低于标准限值要求。“过去十年,中国空气质量标准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继续提标可以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带来的效益是治理成本的1.5倍甚至5-10倍;未来,中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依然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最新研究显示,如果在2020年水平的基础上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使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更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甚至是指导值,所带来的健康效益大约可占GDP的1%-4%,高于直接治理成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志轩对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能源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合力推动,而煤电需要兼顾低碳转型和稳定供给。当前,在严格限制新建煤电项目的同时,还要发挥好现役煤电机组的“托底保供和灵活调节”作用。在交通运输领域,中重卡的减污降碳仍面临较大挑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吴烨建议,一方面要研究出台更严格的新车排放标准和碳排放法规,加强在用车实际道路的排放和油耗监管;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新能源中重卡的规模化应用,从完善法规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应用模式、建立绿色物流区等方面共同发力。
  • 我国将筛选第二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
    2014年3月7日,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关于加快第二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位预选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称,我国将在&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将建设65个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2013年6月环保部已确定了第一批40个区域站点位。目前,根据环保部工作部署,请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本辖区内第二批区域站点位预选工作。 关于加快第二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位预选工作的通知 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说清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和污染物传输过程,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将建设65个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简称区域站,点位布设见附件1),2013年6月环保部已确定了第一批40个区域站点位(详见环办函[2013]721号)。现根据环保部工作部署以及&ldquo 十二五&rdquo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建设项目的有关要求,根据环保部工作部署,请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快本辖区内第二批区域站点位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选址原则   新增区域站需具区域代表性 可反映区域污染物输送特征 站点环境稳定及可操作性高 协同考虑各省区域站点位选址不仅需立足本省区域,也需从全国尺度考虑点位布设的合理性,点位之间相互补充并避免重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区域站选址原则详见附件2。   二、 报送格式   区域站选址报告涵盖三部分内容,包括区域站所在区域(至少半径50公里)大环境简要介绍 点位周边小环境(半径1~10公里)简要介绍 现有基础设施简要介绍,区域站选址报告格式见附件3。   三、 报送时间及方式   结合附件1中确定的各地第二批区域站数量,按照3:1的比例尽快开展点位预选工作,并于2014年3月20日前将区域站选址报告等相关材料以电子版形式报送总站邮箱mengxy@cnemc.cn。总站将会同各有关站对预选点位开展实地考察、技术审核、专家论证和点位确认等工作。   四、 联系方式   孟晓艳:13810817638,010-84943242   杜 丽:15911036528,010-84943118   附件1:65 个区域站点位布设情况   附件2:区域站建设目的与选址原则   附件3:区域站选址报告格式
  • 聚光科技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点击此处阅读全文),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是国家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发布的第三个“大气十条”。《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目标与任务,有效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求落细、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PM2.5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行动计划》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聚光科技作为国内环境监测行业领先企业,聚焦提供以生态环境规划、监测仪器设备、大气管控平台等为主的全链条产品、方案与服务,实现从“治气”到“智气”的转变,全面改善空气质量。聚光科技大气环境监测版图 从单一监测向复合污染机制协同监测纵深聚光科技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布局早,经验丰富,从单一浓度监测向复合污染机制协同监测纵深。目前,聚光科技已实现大气环境监测全面国产化,整体架构包括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大气颗粒物解析系统、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系统、光化学污染监测系统和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大气环境监测设备齐全、项目经验丰富。 从常规质量评价向成因机理分析等方向过渡聚光科技从业务型监测向科研型机理监测递进,通过将大气环境常规质量监测向化学成分、二次污染物和传输通道监测等方向延伸,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典型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提升对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及关键影响因素的认知,为大气污染物组分、二次污染前体物和形成机理、污染来源特征及变化趋势等问题提供科学研究平台,推动监测网络优化、现代化监测能力提升。 监测模式从在线化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聚光科技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设备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高,通过融合集成大气环境专业分析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精准化溯源,为客户提供闭环式数据管理和管家式运维管理,助力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高效感知能力,真正实现“耳聪目明”和“数字智治”。常规空气质量监测评估常规空气质量监测评估解决方案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AQMS-100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采用技术路线更先进的直测法氮氧化物、化学发光法臭氧、紫外脉冲技术二氧化硫分析仪,β射线联合光散射技术颗粒物监测设备,推进便携式臭氧溯源分析仪,建设全面、先进、稳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夯实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升区域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聚光科技环境空气在线监测项目深耕国内,截止目前,公司参与建设的环境空气监测站点超过2500个,实施案例多,经验丰富,占比位居市场前列。2023年为完善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浙江省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参与各省市乡镇站建设,践行“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提供更加可靠的监测信息支撑。 河南省2023年重点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项目浙江省大气精细化监测项目(杭州市144个站点)臭氧与颗粒物协同控制聚光科技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污染源解析解决方案搭载公司全自主研发的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监测系统,实时获得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水平及变化规律,摸清生成颗粒物及臭氧机理和污染来源,为区域性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和质量精细化管理以及重污染应急、治理成效评估提供长期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聚光科技颗粒物来源解析、光化学反应全过程因子监测系列设备技术成熟,2023年推出技术路线先进的臭氧生成速率OPR分析仪和在线DNPH-高效液相OVOCs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用于众多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中,协助客户实现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目前公司已完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建设项目、海南省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来源解析项目、广东颗粒物组分监测网(二期)建设项目、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杭州光化学监测网-金华光化学监测网、石家庄大气复合超级站及应用项目等建设,各项目设备均稳定运行。乌镇超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大气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项目(聚光科技参与国家组分网建设项目“2+26”城市中的12个点位建设工作)数智双碳温室气体管控聚光科技从2021年开始根据国家双碳目标布局数智双碳综合管控业务。基于公司强大的光谱、色谱和质谱技术研发平台,研制成功了6款环境大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即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RDS法)、CO2中精度在线监测系统 ( 光学法)、环境空气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 (三级冷阱-GC-MS法)、车载温室气体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系统和生态碳汇涡度分析系统)和2款企业固定污染源排口碳监测自动监测系统(即固定污染源傅里叶红外自动监测系统和固定污染源CO2连续监测系统),开发了1套数智双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了1套碳同化反演和碳通量核算方法,构建了覆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至今成功落地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等综合试点城市温室气体自动监测项目以及华能电厂等重点碳试点行业,并实现了业务化稳定运行。浙江省大气ODS和HFCS自动监测项目聚光科技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中标中国气象局“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未来聚光科技将基于现有技术平台探索更多温室气体监测的方法和碳数据分析应用模式,结合碳监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立体监测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增强碳达峰预测准确性,大幅度提升碳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靶向治理能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
    p   生态环境部在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3年以来的空气治理成效和主要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p p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亲自推动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全面提速,通过法制建设、科技支撑、综合减排、管理创新、社会共治等五个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 /p p   《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2018年全国GDP相比2013年增长39%,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1%和83%,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2%,SO2平均浓度下降68%。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北京市PM2.5大幅下降,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降幅达43%。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2013年以来,中国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8%和26%。中国酸雨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酸雨面积呈逐年减小趋势。2013年,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6%,2018年已降至5.5%,降幅近50%。同时,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不断加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度,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扭转,对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较2005年降低45.8%,提前达到并超过了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为实现中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p p   《报告》强调,中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已有充分认识和准备,将继续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强化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全民共治,加快产 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力以赴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力以赴确保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打赢蓝天保卫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eee36e1e-ab20-43a7-88d2-a02782f4157a.jpg" title=" 绿· 仪社.jpg" alt=" 绿· 仪社.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对科学仪器市场的分析评论! /span br/ /p
  • 崂应发布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新品
    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 一、产品概述 本仪器是全天候户外自动监控终端,它是由数据采集平台和数据传输平台组成,数据采集平台可扩展多种传感器,实现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监测功能。用户可根据监测大气颗粒物浓度选配切割器(PM2.5、PM10)。其采用钢质材料,能够适应全天候复杂环境,具备电子兼容A级设计,以及IP55防尘、防溅水设计,功能完善、体积小巧、系统集成度高、坚固耐用,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可靠工作。设备带有机箱内部温度控制系统,可工作在外部环境温度为(-30~50)℃,适用范围广。二、执行标准GB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653-201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三、产品特点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扩展性强智能化设计,具备故障报警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可选配不同的切割器头对PM10和PM2.5浓度进行实时测量采用β射线吸收法直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无需修正,全天候实时提供精确数据仪器采用采样和检测同位置检测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纸带所带来的测量误差采用DHS(动态加热系统)加热采样入口气体并具有动态温湿度补偿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保证对半挥发性硝酸盐和有机物的精确测量采用优质的检测器,测量稳定,安全可靠,数据准确采样数据自动记忆,停电后自动保存当前数据,来电后仪器能够继续采样支持多种方式的数据远程运输,包括:WIFI、ZIGBEE、3G、4G、ADSL、光纤等不锈钢材质机壳,能够适应全天候复杂环境,具备电子兼容设计,以及IP65防尘、防水设计海量的数据存储能力,可存储长达365天的数据量采用外国原装进口抽气泵,流量稳定,寿命长先进的温湿度补偿算法,修正温湿度对测量的影响,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说 明:1、以上内容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因产品升级或有图片与实机不符, 请以实机为准,本内容仅供参考。创新点:1)采用β 射线吸收法直接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无需修正,全天候实时提供精确数据。 2)采用DHS(动态加热系统),加热采样入口气体并具有动态温湿度补偿功能,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保证对半挥发性硝酸盐和有机物的精确测量。 3)野外作业级防护,不锈钢材质机壳,具备电子兼容设计,以及IP65防尘、防水设计,能够适用全天候复杂环境。 4)模块化设计,故障率低,便于维护,扩展性强。 5)智能化设计,具备故障报警以及故障自诊断功能。 6)可选配多规格切割器,对PM10和 PM2.5浓度进行实时测量。 7)颗粒物监测采样和检测同位置,从根本上解决了移动纸带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8)采用国外原装进口抽气泵,流量稳定,使用寿命长。 9)内置4G数据传输模块(DTU),可进行数据上传,数据传输符合《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 212-2017)。 10)可实现气象五要素的实时监测,标配温度、湿度、压力传感器,可选配风向、风速传感器等。 崂应2092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
  • 车内空气质量进入评价体系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将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只是车内环境的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   在乘用车内空气污染方面的维权,消费者终于有了依据。近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指南》),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次就乘用车内空气质量发布相关标准。   《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生产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因为据环保部组织的相关检测发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在车内空气中的检出率高达98%,而这些物质对消费者健康会造成巨大威胁。具体采样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须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虽然我国制定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参考了国外的相关标准,但在有些指标限值上仍然不及欧盟、北美等严格。   业内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规定只是车内环境的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再加上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条件较为复杂等原因,《指南》究竟能够收效多少尚难预料。
  • 78%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超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noimg/0403b92f-cd09-4428-b267-e53aaface661.jpg" title=" 1.jpg" / /p p   昨天上午,环境保护部发布《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4.1%。其中北京市2015年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42,在74个城市中位列倒数第11。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 /p p   74城市PM2.5下降14.1% /p p   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地级城市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4.1%。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7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21.6% 265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8.4%。 /p p   2015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监测结果显示,舟山、福州、厦门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2014年增加3个,分别为厦门、江门和中山,但有6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达标天数比例分析表明,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71.2%,比2014年上升5.2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8.8%,重度污染为3.2%,严重污染为0.9%。衡水、保定等8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在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的城市中,北京市2015年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42,位列倒数第11,PM2.5年均浓度为81微克/立方米。 /p p   各指标分析表明,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22~107微克/立方米,平均为55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14.1% 达标城市比例为16.2%,比2014年上升4.0个百分点。 /p p   京津冀空气达标天数超一半 /p p   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32.9%~82.3%之间,平均为52.4%,比2014年上升9.6个百分点。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数比例分别为27.1%、10.5%、6.8%和3.2%。 /p p   在这13个城市中,张家口达标天数比例为82.3%,6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另6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占超标天数的68.4% 其次是臭氧(O3)和PM10,分别占17.2%和14.0%。 /p p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含山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是全国空气重污染高发地区,2015年区域内70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发生1710天次重度及以上污染,占2015年全国的44.1%。其中,京津冀地区共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154次。公报还指出,2015年,全国共有24个省(区、市)280个地级以上城市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p p   从重度及以上污染发生季节来看,1-3月以及10-12月是重污染高发季节,其中12月区域内连续发生多次大范围重污染过程,重度及以上污染发生天数占全年的36.8%,明显高于其他月份。 /p p   北方平原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p p   2015年,对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7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64.5%、26.7%、8.8%。而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取水总量为355.43亿吨,达标取水量为345.06亿吨,占97.1%。 /p p   以流域为单元,去年水利部门对北方平原区17个省(区、市)的重点地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监测井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三氮”污染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p p   2015年,全国有30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与常年相比,因灾死亡人口减少76%,为历史最低。 /p p   各地环保部门罚款42.5亿元 /p p   2015年,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综合督查,公开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各地对163个市开展综合督查,对31个市进行约谈、20个市县实施区域环评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推动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p p   以查处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重点,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案件8000余件,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近3800件。各地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34%。 /p p   同时,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全国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整改8.9万家。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28台运行核电机组、19座民用研究堆保持良好安全运行记录,26台在建核电机组建造质量受控。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