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研评价体系

仪器信息网科研评价体系专题为您整合科研评价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研评价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研评价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研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研评价体系话题讨论。

科研评价体系相关的论坛

  • 【讨论】科研评价:扔掉SCI?

    “有的研究机构主张把SCI评价砍掉。我觉得不应该砍掉,只是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没有考核,就回到大锅饭时代了。科学家也需要考核,没有监督的社会必然会产生腐败。现在考核中出现的浮躁、虚假,不能说是考核的问题,也不能说是考核中使用了SCI的问题,科学家也有自己的责任。实际上任何评价都有缺陷,并非仅仅SCI。” [b] 不能绝对 不可或缺 [/b] 有科研人员发现,现在去科技部某些部门申报课题,不再像以往那么强调SCI论文了:我们不要求你拿出那么多SCI文章,但你要做出真正有实效的东西,对中国实际有作用的东西。 在中国科学院,一些项目或部门的评价标准也有所变化:以前都说要发表多少SCI论文,现在则问,“你最近发表的3到5篇论文是什么,最近做了什么工作,你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科学意义是什么?” 实际上,早在2003年5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五部委就联合发文,要求改进科技评价工作,其中特别指出:“SCI、EI等收录论文数量只是科学技术评价中的定量指标之一,反对单纯以论文发表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 当年9月,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决定取消政府导向的科学引文索引排名,引导高校从重视科研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的质量方向转变。

  • 如何评价体系文件的适应性

    去年底由于单位名称变更,将体系文件进行了转版。上周进行了计量认证复评审,专家提出要在管理评审中增加质量体系文件(手册、程序文件盒作业指导书)适应性的评价,现求助大家,如何进行这些文件适应性的评价?谢谢!

  • 【原创】也谈关于原创活动的评价体系

    【原创】也谈关于原创活动的评价体系

    关于原创文章,有个问题请大家考虑:1.对于原创文章的质量,那个评价体系所占比重应该更重?目前,从评分体系来看,大概就是2个。投票,专家两项。如图[img]http://bbs.instrument.com.cn/images/upfile/images/20100118/2010118123419.jpg[/img]问题来了:该原创文章真正的面向群体是谁?广大的网友啊。网友的参与实际上也是更重要的或者说更客观的评分体系。两个现实的问题:其一,专家的工作量巨大,专业方向有不可能大而广,每个大区的帖子不可能都客观公正打分。其二,投票,有几个投票的网友把所有的帖子都看了后再投的?建议:增加两个评价体系1.帖子所属板块斑竹投票体系2.帖子网友关注度体系如果是这样,操作起来就有些麻烦了。但是这样做,更合适!

  • 年度实验室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年度实验室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最近把去年管理体系培训的整体评价做出来了,发出来请大家点评一下20XX年度实验室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价报告 一、培训课题及出勤情况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2/201402172158_490388_2266557_3.png共举行培训8场,涉及21份体系文件,平均出勤率达9X%,基本达到预计目标。二、培训效果评价1)本次培训达到了如下目的:a、学员对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有了基本的认识;b、了解了实验室申请CNAS认可的意义及目的;c、了解了管理体系各程序文件的基本要求;d、掌握了数值修约、数据运算以及数据控制等基本规程;e、掌握了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知识。2)本次培训需改进的问题如下:a、培训整体效果不佳,培训时间太长,内容较多,时间较短,影响消化;b、讲师培训水平有待提升,培训PPT中大量的程序文件内容,太过于文件化,不易于理解与接受;三、考核成果本次考试基础题目为主,共X7人参加,平均分86分,合格分数线为80分,合格率为87%,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如下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2/201402172159_490389_2266557_3.jpg87%的参考人员成绩均在80分以上,表明大部分人员对管理体系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四、效果评价1、本次培训提高了实验室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促使学员基本掌握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对实验室申请CNAS认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通过培训,认识到实验室在组织培训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实验室培训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的持续改善。

  • 委员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理事长郭汝斌和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支建华等建议,我国应尽快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郭汝斌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由于各地对质量现状的评价指标往往以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为主,因产品、工程等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依然比较严重,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新近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把建设质量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落实好该《纲要》的目标任务,需要强化法制、落实责任、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因此,只有尽快建立起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从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有资料表明,建立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如欧盟的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美国的国家电子伤害监督系统(NEISS),日本的产品事故信息收集和报告程序等。 支建华表示,在目前发展阶段,尽快建立我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产品质量合格率、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纳入其中,并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将有利于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管,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严肃责任追究和依法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2600多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县)活动,有26个省、自治区提出了质量兴省强省战略,有14个省、自治区将质量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出台了具体考核办法。但由于各地质量评价体系指标不完善、绩效考核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全国范围内质量评价考核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从国家层面,急需建立一套统一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加强对地方政府质量工作绩效考核的指导。 对于如何建好“国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委员们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为重点,加快研究建立反映产品质量状况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质量指标纳入国家法定统计序列和定期公报内容。二是建议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抓紧建立健全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完善定期检查、事故调查、责任追究、相关案件查处和公开等制度。三是建议国家财政对开展以产品质量合格率、质量竞争力指数、产品伤害事故率等指标为重点的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和实施工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纳入财政预算。

  • 【我们不一YOUNG】关于锡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选用问题咨询

    问题:请问锡冶炼企业先阶段清洁生产验收采用什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我司上一轮清洁生产于2018年验收,评价参照《云南省锡冶炼及深加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19发布了《锡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查阅尚未发布正式稿,今年验收是否应选用《锡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回复:根据《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指南》(2018年)中第十六条第二款“未发布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行业,可以参照行业统计数据评定企业在行业内的清洁生产水平定位或根据企业近三年历史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说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改进情况。”《锡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的制定过程调研了行业企业指标数值,从同行业对比的角度,可以参照征求意见稿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 请教:关于室内空气质量预评价体系!

    各位专业人士,大家好!我是室内设计师,我想请教关于室内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评价体系的一切问题,越详细越好。如:计算方法、室内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预评价计算书的写作等等等等。感激不尽!

  • 简述评价质量体系的三种方式?

    今天看到两个考题:但不知道这样的回到是否合适:一、 简述评价质量体系的三种方式?1、审核,包括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2、管理评审3、自我评定二、什么是程序?程序文件一般规定哪些内容?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描述程序的文件称为程序文件;程序文件作为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规定本公司有效完成各项职能活动的方法和途径。一般规定具体的工作事项和要求,及描述谁在何时何地总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不知道这么回答是否合适?

  • 中国计量院牵头建立“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并颁发首批证书

    中国计量院牵头建立“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并颁发首批证书

    [b]中国计量院牵头建立“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并颁发首批证书[/b][size=15px] 计量在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对于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更是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夯实计量技术基础、提升计量服务水平、推动计量器具领域NQI融合创新发展,近期,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依托中国OIML证书发证机构(OIML-CS)质量框架体系,首次建立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NIM-CS),目前已完成试点工作并颁发首批计量器具计量评价(NIM-CS)证书。[/size][size=15px] 本次试点工作涉及的计量器具主要包括环境监测设备和现场大型测量装置等,参与试点单位有青岛海尔、广东美的、山东海信、石家庄格力、河南计量院、中讯邮电等大型测量装置使用单位以及青岛明华、青岛众瑞、青岛崂应和青岛恒远等环境监测仪器生产企业。[/size][size=15px] 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NIM-CS)依据相关国际标准、国际建议、国家标准和国家规范等,对测量仪器、测量装置、测量系统进行全方位计量测试评价,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旨在打造高端权威的计量评价体系和品牌。通过高水平计量技术引领,增加高端计量服务供给和产品供给,支持计量器具产业和计量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size][size=15px] 2021年,计量器具计量评价证书体系(NIM-CS)工作将在国内各行业全面展开,对高端测量仪器、测量设备、测量装置和测量系统等进行全方位多参数系统性权威性计量测试评价,为计量器具和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提供内部质量控制的“体检证”、外部品牌提升和市场推广的“信用证”和“通行证”,不断提升计量器具供给体系对客户使用需求的适配性,畅通国内计量器具生产消费大循环。[/size][size=15px][img=,480,6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41646269189_2924_1626275_3.jpg!w480x635.jpg[/img][img=,480,6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41646339208_2185_1626275_3.jpg!w480x635.jpg[/img][img=,480,3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41646389002_5988_1626275_3.jpg!w480x319.jpg[/img][img=,690,23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3/202103041646435945_5446_1626275_3.jpg!w690x239.jpg[/img][/size][font=-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888888]供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徐定华[/color][/font][b][/b]

  • 实验室如何建设绩效考评体系?

    个人理解要针对实验室建设成效中的项目实施时效性、检测项目的更新与改进、科研成果、涉及该项目中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共享度、开放性、实验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完善与科学性、实验室档案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环境的人性化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综合评价。

  • 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摘要检验检测试验装置多应用于研发、试验过程,也应用于产品研制、质量控制及性能评价等方面。随着检验检测标准对测试装置要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现多参数且试验装置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比如几何学、电学、热学等。从装置计量溯源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已经不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的需要。除了数据质量,试验装置的仿真质量也至关重要,装置为了能更为真实的反映使用环境的仿真程度,需要搭建一个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的体系。本文将介绍检验检测装置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检验检测试验装置的概述检验检测试验装置通常有多个测量系统组成,比如家电检测领域一般都会有家电产品性能检测实验室,该装置较为庞大,设备需要施工搭建。设备整体构造包括封闭实验室、制冷制热系统、控制室等。设备按照测量系统又有温度测量系统(铂电阻温度、热电偶温度、环境工况温湿度)、电参数系统(功率计、直流电源、变频电源、电能表)、压力系统(指针压力表、数字压力表、微压表、压力变送器等)、流量系统(流量计、限位开关、冷却塔、水箱等)、其他系统(欧美表照度、温湿度风速小盒、烟雾报警器等)。正是由于设备装置测量参数的多样性,导致设备在计量溯源,评价设备质量时,不太好把握设备综合技术指标,故装置的质量需要全面的考量,而不能单一只是通过每个设备的单独计量来评价设备整体的性能。比如,装置中压力变送器是连接在系统的,系统控制柜通过采集装置将变送器电信号转换为压力数值,通过电脑读取采集。如果只是单独将变送器送至计量院,可能变送器是符合要求的,但是接在实验室系统中通过采集,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一旦采集装置设置错误,可能都会导致数据的偏差。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数据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装置的计量溯源,应在系统中对被测系统部件连同采集控制显示端一起进行计量。比如,压力系统,应该让计量人员来到现场,将标准压力与被测压力连接好,通过实验室被测压力真实环境进行计量,被测压力通过线路管理将信号传送至采集端,再将信号经过处理通过电脑读取,计量人员应该读取自身标准压力和实验室电脑被测压力显示数值,完成对实验装置压力系统的仪表整体计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是要以设备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为依据,综合考虑实验室产品检测要求进行制定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质量的评价首先要考虑评价的依据,选择正确的评价依据是第一步,其次就是测量范围和准确程度(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最后就是数据重复性和复现性。这些指标可能是超预期的符合,也可能是基本满足,可也能是较差但是符合标准的要求。故构建评价体系也是有优良中差之分的。仿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仿真质量是一般被实验室忽视的,实验装置测量就是在考察产品各项指标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比如,冰箱在性能实验室中需要做16℃和43℃的工况耐久性测试,来模拟冰箱在家庭环境中使用的情况。实验装置仿真真实性就需要评价。有些实验室在设定温度后,一个小时就到达了,很快完成实验室,该装置效率高,有些实验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设置温度,虽然在做数据计量时,可能并看不出来,但是在做仿真质量评价时就会发现。可能原因就是装置结构或者配置区别,因为实验装置并没有对压缩机配置提出明确要求,这个直接影响实验装置降温的速度。故仿真质量评价也是对设备性能的评价极为重要的。计量人员与检验检测人员协作的必要性数据质量评价一般由规程规范决定,但是仿真质量评价依据一般是检验检测人员根据实验室自身需求进行量身定制,一旦跟计量人员确保他们实验装置仿真的要求,计量人员会按照该标准进行计量,确保符合使用需求。比如模拟冰箱开关门的耐久实验装置,看似只是计量开关门次数的计数装置即可,实际检验检测人员还需要关注装置中开关门用力、开关门触点的位移是否准确、实际实验环境中上万次试验次数是否准确计数以及限位开关是否可以有效归零等。总之,计量人员与检验检测人员需要进行沟通确认,仿真质量评价还是要根据具体使用实验室需求来定制,确保每年计量人员进行计量时都能满足需求,当然需求要求也是动态调整的,实验室一旦对产品要求变严格或宽松都可以随时对评价要求进行调整。但是,一旦标准中对设备装置有明确的要求,还是要优先满足标准的要求。比如,对实验室温度从40℃降到25℃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那么这个实验装置就要能够仿真这个环境变化,同时设备装置稳定度、均匀性以及示值误差可以满足标准要求。综合系统评价体系构建数据质量评价是静态的,较为独立的,但是仿真质量是较为综合的。比如,产品检测都有防水实验装置,单独计量评价装置中各个部件一般都是满足的,压力表、流量计和一些几何量的装置,但是如果能够综合考虑整个防水试验装置运行是否如实仿真各种防水条件还是未知的。仅是静态测量仪器仪表,而不是动态测量整体仿真模拟接近真实情况的能力,设备装置的评价还是片面的。故综合数据质量和仿真质量进行设备装置评价是必要的。所以,装置的性能应主要从试验测试数据质量和试验环境仿真质量两方面来表征。试验设施的综合评价,不仅应包括试验测试数据质量评价,同时也必须包括试验环境仿真质量评价,试验设施综合评价需要实验室系统性地构建试验装置综合评价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通用性标准。评价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更为频繁,未来为了更好地满足产品多样化的检测,检测设备装置会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够模拟更多的测试条件将是趋势,为了满足人员对产品使用的舒适度和耐用性等要求,生产企业就需要对产品进行不同的环境仿真,来充分考量产品的性能和好坏,故检测设备就不仅仅数据质量可以满足产品标准的要求,实际仿真的能力也是关键。检测装置的好坏,未来将不止需要通过计量校准,还要通过仿真能力评价综合装置的性能优劣。通过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形成,检测装置将会优胜略汰,从而提升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为消费者购置更为优质产品提供有力保障。[b][font=黑体]参考文献[/font][/b]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动态计量技术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杨军, 张力, 李新良.动态校准、动态测试与动态测量的辨析 梁志国, 张大治, 吕华溢.

  • 《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和《科研机构评估指南》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由科技部提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0)归口的《科研机构评估指南》(GB/T 43803—2024)和《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GB/T 43836—2024)两项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两项标准研制得到了科技部监督司和基础司的大力支持。[b]《科研机构评估指南》[/b]国家标准明确了科研机构评估的基本原则、评估类型、评估依据与基准、评估程序与方法和评估结果应用,提出了科研机构组建期立项评估、验收评估和运行期状态评估、绩效评估的评价内容与重点。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科研机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科技“三评”改革落实,优化科研机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科研机构创新绩效,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b]《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水平评价规范》[/b]国家标准明确了企业科技创新系统能力的评价原则与框架、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报告、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目标市场竞争、经营体系支撑、数字化提升、外部资源整合等六个能力评价维度。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有助于规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活动,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要素整合、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科技部][align=right][/align]

  • 饮用水检测及前处理技术系列讲座:10月28日 水中污染物及其评价体系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47_2507958_3.gif饮用水检测及前处理技术系列讲座——水中污染物及其评价体系会议时间: 2014年10月28日 10:00讲师: 向华 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水质监测站(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质分析工作,主要负责水中有机物的检测、新增检测方法的开发,同时负责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会议介绍:报告主要介绍了水源水特别是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并对水质安全评价体系进行阐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6_647947_2507958_3.gif-------------------------------------------------------------------------------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10月28日 09:303、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226

  •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将统一评价体系

    新华网北京12月8日电(娄奕娟) 12月7日,质检总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部门规章的“立、改、废”情况。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表示,我国将逐步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价体系,有效减少重复评审,减轻机构负担,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据董乐群介绍,自2015年8月1日《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新批准认证机构共计9家,已经受理正在审批过程中的认证机构25家。而从2001年8月国家认监委成立至2014年11月底,国家认监委共批准设立认证机构184家。2014年11月底至2015年11月底,国家认监委新批准认证机构31家,累计批准认证机构共计215家。 同时,认证机构批准书和检验检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分别由4年和3年统一延长为6年,减轻了从业机构频繁评审、频繁换证的负担。 “通过优化审批程序,有效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根据164号令的规定,认证机构设立的审批时限由以前规定的90个工作日,缩短为45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了1倍。”董乐群称,随着相关部门规章的“立、改、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截至今年11月底,认证机构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检验检测认证领域呈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日益活跃。

  •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2/201202082228_348410_1636164_3.jpg 2月7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在京通过验收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不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课题组项目主持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课题验收暨鉴定会并致辞。 会议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主持,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学会会长王澜明、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兼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出席会议。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为组长的专家验收组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课题通过鉴定和验收,不仅对我国政府部门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执行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对提高我国的软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支树平在致辞中首先对为开展课题研究付出辛勤努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对课题成果通过验收表示祝贺。他说,“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是根据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搞起来的,可以说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该课题研究首先有实践基础。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历来重视科技,重视管理,尤其重视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引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机关,是总局党组认真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要求、管理趋势、现实需要、质检责任。课题研究从2009年6月8日正式启动至今,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专家互动,做了许多非常复杂、浩繁的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在质检系统的广泛运行,为这个课题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支树平指出,该课题研究还有理论创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各国质量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的一系列国际标准。质量管理方法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一种趋势。我国在改革开放不久,即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党政机关借鉴质量管理的也不少,但在国家部委层面,国家质检总局是第一家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这个软课题研究,把质量管理与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联系到一起,也是一个创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既参考了一些现成标准,也搞了一些自己的创新,如确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和定量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累加模型、提出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步骤和方法等。 支树平表示,科研探索永无止境,今天课题通过验收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既是鼓励,更是一种责任。下一步我们要认真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进实施,把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效能,提升质检部门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科研探索,特别是理论探索的力度,争取形成更加科学、更有价值、更富创新的理论成果。希望我们的研究团队不停歇地继续努力,希望全系统的同志更加重视质量管理体系,重视执行力的提升,在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更重要的是希望在座的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顶尖专家学者,继续关注我们、指导我们,帮助我们完善这个理论成果,使它真正具有国际水平,在实践中形成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 支树平认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质量管理。国家质检总局作为我国质量管理部门,不仅要把中国的质量管理搞好,而且要为世界的质量管理作贡献,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我国质检部门和质检工作者要有这种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 据悉,国家质检总局自2010年1月1日正式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成为我国部委中第一家运用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政府部门内部管理的单位。2010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政府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课题的申请,并被科技部列为当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指令性项目。 该课题研究是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政府部门执行力提升背景下的新应用,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执行力要求在理论和应用上进行拓展,具有创新意义。研究从执行力概念入手,深入分析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构成要素,界定了政府部门执行力的定义及内涵;研究了质量管理体系对提高政府部门执行力的适用性及优势,并基于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总结、归纳了以提升政府部门执行力为目标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方法,并不拘泥于标准条款的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步骤和方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课题还对政府部门执行力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政府部门执行力评价的定性要素和定量要素,具有创新性。 课题组在研究中形成研究报告3篇、调研报告1篇、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草案1份,并在《软科技要报》、《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文章4篇。 此次课题验收暨鉴定会是科技部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组织进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担任专家组组长。

  •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离子色谱体系的构建

    【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离子色谱体系的构建

    [font=none][size=16px][color=#004be0]第16届原创大赛继续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合作。凡符合要求的原创作品将被推荐到“ 科研仪器案例库 ”,被案例库收录后,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证书”;征集活动结束后,被评为优秀案例的,将由中国科协授予“优秀案例授予证书”,助力参赛者评定职称。(注:往届获奖作品若有投递案例库的意向,可咨询主办方)[/color][/size][/font][align=center][b]【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文章展示】:基于多孔石墨碳柱的新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体系的构建[/b][/align][align=center][img=,690,4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551409577_9933_3237657_3.png!w690x488.jpg[/img][img=,690,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91552488038_9808_3237657_3.png!w690x348.jpg[/img][b][size=18px]原文链接:[/size][/b][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281179[/url][/align]

  • 不同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

    [color=#222222] 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 的建设水平,增强生物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color][color=#222222]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color]一、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是人口健康与动物卫生领域开展科研、生产和服务的重要保障条 件。2004 年《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三级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了若干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四级实验室"),为我国的烈性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验室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建设布局和管理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整体布局方面,用于科研的实验室相对较多,产业和特殊领域的实验室数量不足,区域布局不均衡;在组织协调方面,全国性协调管理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统筹管理、快速反应和临机决策能力亟需加强;在经费投入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建设、运行维护投入,不利于实验室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建设合理布局、功能完善、统筹管理、高效运行的国家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网络体系。二、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面向医药人口健康、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生态环境安全四大领域,针对微生物菌种保藏、科学研究、产业转化三大主体功能,围绕烈性、突发、外来、热带传染病病原体的监测预警、检测、消杀、防控、治疗五大环节的需求,按照"统筹布局,网络运行;应急优先,稳步推进;加强协调,科学管理"的原则,统筹全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整体布局,为保障我国生物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二)建设原则 统筹布局,网络运行。统筹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的整体布局,调控增量、激活存量,既要充分满足当前需求,又要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既要满足区域对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又要根据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形成高效运行的实验室网络。 应急优先,稳步推进。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生物安全科技发展趋势,根据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和我国区域特点、行业特点,优先建设实验室应急保障能力,逐步完善国家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体系,满足国家生物安全科研和应用需要。 加强协调,科学管理。完善国家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实验室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b]实验室建设[/b]、运行、维护的相关标准和准入条件,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保障[b]实验室体系[/b]健康发展。三、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形成布局合理、网络运行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体系。1、一是建成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 按照区域分布、功能齐备、特色突出的原则,形成 5-7 个四级[b]实验室建设布局[/b]。在充分利用现有三级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一批三级实验室(含移动三级实验室),实现每个省份至少设有一家三级实验室的目标。以四级实验室和公益性三级实验室为主要组成部分,吸纳其他非公益三级实验室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建成国家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b]。2、二是管理运维、技术发展、标准制定、评价认证以及应用指导能力显著提高。 形成完善的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标准和评价认证体系;实验室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一大批实验室的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地位;实验室运行和使用效率整体进入世界前列;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产品;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体系,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探索建立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创新中心,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提供支撑服务,成为国家[b]生物安全实验室[/b]网络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3、三是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显改著改善。 在相关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广泛参与国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订和修订,发起与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一批实验室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参考和参比实验室,在海外建设一批联合实验室。[align=center][img=实验室建设]http://www.szznlab.com/uploadfile/2017/0428/20170428033858149.jpg[/img][/align]四、重点任务(一)实验室体系建设1、四级实验室 加快现有四级[b]实验室建设[/b],在东北地区,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的高级别[b]生物安全设施[/b],建成以重要动物传染病与人兽共患病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在西南地区,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高级别生物安全设施,建成以灵长类动物实验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在华中地区,依托中国科学院建设的高级别生物安全设施,建成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综合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参考实验室,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在华北地区,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动建设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形成以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在完善在建四级实验室功能,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需求和[b]实验室建设[/b]进度,在华南、华东和西北地区择机启动四级实验室的审批和建设。2.三级实验室 三级实验室的建设实行分类建设、强化监管的原则,根据医药人口健康、动物卫生、检验检疫和生态环境安全等四大领域需求,建设具备病原体检测分析、疫苗检验、菌(毒)种保藏、病理解剖、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三级实验室,同时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建设或联合建设非公益性三级实验室。对于已经建成三级实验室的省份,应保障其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功能;对于正在建设三级实验室的省份,应抓紧建设;对部分尚未建设三级实验室的省份,可暂时通过购买其他省份实验室服务来满足需求,同时应抓紧建设本省的三级实验室。3.其他生物安全防护设施 按照需求导向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部门、地方和行业,建设用于科学研究和特殊领域(从事深海、太空、极地等特殊环境和未知生命研究等的相关工作)的[b]生物安全实验室[/b]或者防护设施。(二)完善实验室保障条件1、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质量控制和全过程监管,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菌(毒)种保藏、储存运输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落实安保设置措施,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对和处置预案。2、突破实验室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的技术瓶颈;加强现有设备的验证与产业化开发和新设备研制,形成自主可控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开发与制造能力。3、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和实践培训,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模拟实验室,建立高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记制度。4、建设创新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有关资源和信息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实现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为体系的资源和信息共享提供支撑。五、保障机制(一)健全规章制度 抓紧制定《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活动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保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积极推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定及部门管理文件的修订,加快人员防护等领域有关法规的研究论证工作。完善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评价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体系。(二)完善协调管理机制 将高级别生物安全[b]实验室建设[/b]规划纳入国家生物安全的相关战略和政策,完善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b]的协调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方人民政府等按照国务院规定依法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在评估已建在建实验室布局的基础上,制定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方案[/b]。(三)保障经费多元投入 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根据行业部门的方案,统筹考虑[b]实验室整体布局[/b],继续安排国家资金用于高级别生物安全[b]实验室建设[/b]。继续加强对高级别[b]生物安全实验室[/b]科研活动的投入。研究推动在国家科技计划"基地和人才专项"中,增设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目。公益性实验室的建设单位在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协调下,将实验室运行经费纳入一般性财政预算中,非公益性实验室的运行经费由建设单位自行负责,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加强高级别实验室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配套系统和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四)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推进[b]实验室设计[/b]、建设、管理、科研和战略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国家和地方人才计划工程,吸引和凝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完善满足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特点的人才分类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为[b]实验室建设[/b]和运行提供专业人员保障。加强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维护人员健康权益,调动工作积极性,保护人员健康安全。(五)加强资源信息共享 制定促进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开放共享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和激励引导机制,将开放共享程度作为四级和公益类三级实验室运行考核的指标,根据评价结果配置资源,鼓励非公益类的三级实验室参与资源共享。建立健全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内部的信息搜集与上报机制,在符合保密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做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形势的信息搜集、监测、分析工作,定期向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提交发展状况年度报告或白皮书引导[b]实验室建设[/b]健康有序发展。六、规划的修订与调整 严格执行规划修改的法定程序和条件,规定当出现下列几种情况之一时,规划的制定机构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规划:国家更高层面规划发生变更,本规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要求的;产生新的重大需求并经规划的审批机构会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评估确需修改的;规划的审批机构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出现其他情况,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修改。军队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参照本规划负责具体制定。

  • 全球统一的最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交流会

    食品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各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安全体系控制不断加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食品企业因此贯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生产和销售安全食品。为了帮助这些食品加工企业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了证明食品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已经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有能力提供安全食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统一一个国际标准成为各国食品行业的强烈需求。ISO22000是目前全球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是按照ISO9001:2000的框架构筑,同时,也覆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HACCP的全部要求,并为HACCP“先决条件”概念制定了“支持性安全措施”(SSM)的定义。 SGS-CSTC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关注食品行业,致力于为食品企业及食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分析与评价食品安全状况,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为参与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与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定于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技术交流会,届时,通标公司食品安全专家将就食品安全领域的管理体系现状和发展,做深入演讲。活动时间:2006年2月28日(下午)13:30---17:00签到:13:00活动地点:金都假日酒店 (阜成门地铁站向西,与华联商厦相邻)日程安排: SGS 集团及针对食品行业的服务及解决方案 ISO 22000 国际食品加工安全管理政策完整介绍 ISO 9001:2000 与 ISO 22000的相辅相成 互动技术交流参会人员: 食品企业(特别是肉食品、乳品)生产、食品供应链物流企业和科研领域的领导主管、科技人员。报名截止: 2006年2月24 日了解详情,请垂询 国际认证服务部电话:010-68456699-809 / 807 传真:010-68458121SGS-CSTC Building Partnership Across China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你在中国的伙伴SGS集团是全球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创建于1878年瑞士日内瓦,SGS是公认的专业、质量和诚信最高标准的全球基准。SGS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分支机构和320间实验室,以及33000名雇员组成了SGS的全球服务网。在199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SGS集团和隶属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率先建立了按国际管理提供服务的合资检验认证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SGC-CSTC)。到目前为止,通标公司设立了29个分支机构和34个实验室,拥有3800名训练有素的员工,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超过10,000家客户。公司网站:www.cn.sgs.com会议主讲简介王震华北方区HACCP 主任审核员,拥有海外培训经历,曾在多家国际著名食品企业工作,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主持雀巢、卡夫、联合利华、乐天、达能、乐百氏等十几个国内外知名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三方审核,对食品安全体系有效性评价有深刻体会。

  • 【求助】有几道质量管理体系的题,请教大家!

    4、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方法是 A)产品审核 B)过程审核 C)体系审核 D)A+B+C 22、“文件”和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的关系是 A)属种关系 B)关联关系 C)从属关系 D)没有关系 45、一次审核的结束是指 A)末次会议 B)批准及分发审核报告 C)关闭不合格项 D)复评

  • 中国科研实力:论文与人才

    从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看,若仅以论文数量而论,我国已成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自2008年开始,我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持续突破10万篇,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正在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进一步分析论文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从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共发国际论文83万多篇,被引510余万次,排世界第7;2011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6.21次,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10.71次相比,不到六成,但比上一年有两个百分点的进步。2001年至201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世界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美、英、德、法和加拿大,日本紧随中国之后。由此可见,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的科研水平也达到了世界第二,在我们前面,美、英、德、法等老牌科学强国仍然是我们要奋力追赶的目标,甚至日本也仍然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高低,仅看论文数量是不够的。这就如同上个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不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道理。要在科学研究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人才的持续积累与科研评价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科学人才,我们最近统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的年龄正在不断趋向年轻化,已由过去的平均60岁以上,不断降低到去年的52岁左右;反过来,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平均获奖年龄却在不断走高,从过去的平均50来岁不断提高到60来岁甚至接近70岁左右。近10年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平均年龄逐渐增长的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科学由小科学发展到大科学,科学研究由简单走向复杂,杰出科学成果从完成到获得最高认可的时间都在延长的基本趋势。一方面,职业科学家要更多的时间训练才能渐入佳境,另一方面社会对科学成果的评价也越来越严格。因此,科学家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只有终身持续不断地研究,才有可能登上科学的顶峰。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平均年龄的不断年轻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征兆,也是近1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如果七八十岁才当选中国院士,那冲击世界科学高峰的希望就几乎不存在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对这些年轻的杰出科学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导向,以保障他们继续攀登科学高峰而不是到此止步。根据研究,一个国家,在行将上升为科学中心的赶超年代,杰出科学家的平均年龄一般都不超过50岁。世界范围看,杰出科学家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峰年龄段也集中在40岁到50岁之间。因此,从科技政策的角度看,继续保持对年轻杰出科学家的支持和及时认可,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杰出科学家获得国家认可的年龄;继续鼓励支持年轻院士潜心研究,冲击世界先进水平,在制度上为其研究创造条件,并对其非科学活动适度予以制约,从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看,不仅具有操作上的可能性,而且在战略上也非常必要。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令人颇感不安。据相关研究,从统计上看,中国科学家恰好在创造力的高峰年龄段用于科研的时间反而大幅下降。如果个别科学家由于工作需要,当选院士后必须要去当校长还情有可原,但如果绝大多数年轻科学家都在当选院士后不久就转岗从政,那对国家的科学发展而言,结果将会是灾难性的。保证大多数年轻的杰出科学家专注于科学研究,不断形成冲击世界科学高峰的国家科学能力,就成为当今科技体制改革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还可以从科学家学术荣誉追求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科学家追求的学术荣誉除了举国上下对SCI指标的关注之外,大多涉及科学奖励的层面,而科学发现、发明的优先权命名几乎被忘却。实际上,人类文明和科学发展是靠学术荣誉的分层递进来推动的。对科学家而言,最高荣誉既不是所发论文数量也不是引用率,甚至也不一定是诺贝尔奖,而是对其开创的一门科学的冠名。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哥白尼日心说、麦克斯韦方程组、普朗克常数、哈雷彗星等等,在这方面,中国科学界甚至还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现在科学发展的状况是,对论文发表数量的关注太多,对引用率的关注不够,大量年轻杰出科学家盛年转岗离开了科研第一线。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学实力,调整完善现行的科学评价观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毋庸讳言,以发表论文数量来论英雄的做法并非一无是处。一开始先从重视数量上起步较为容易获得一致的评价标准,20多年前,如果有人能用英文写篇文章,就会让人刮目相看,现在20来岁的学生,可能几个晚上就能写篇SCI论文,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科学发展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在科学论文数量不断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从调整科研评价机制入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术业有专攻、学仕皆精进、科学高追求”的策略,不断提升我们的科研水平和质量,摈弃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简单评价模式,把握历史机遇,倡导社会观念变革,尽可能支持并保障大多数杰出的年轻科学家在科学道路上持续奋进,是中国科学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在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前提。(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专业教授)

  •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

    [align=center]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分为试运行和正式运行。[/align][align=left]1. 体系的试运行[/align]通过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可以检验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对在试运行中包漏出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达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的目的。试运行的程序一般包含:试运行计划的制定,体系文件批准发布,宣贯培训,开始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体系完善和改进。在试运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进行针对性的宣传体系。通过宣传是实验室的全体人员完全理解和掌握体系所要求的内容和方法。二是,通过试运行进行体系完善和问题改进。通过体系文件的试运行必然会暴露出问题,实验室的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反馈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是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更强。三是,加强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该按照体系文件要求,及时准确做好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和归档工作。四是,试运行一段时间(3个月)后,应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align=left]2. 体系的正式运行[/align]试运行结束后就可以进行体系的正式运行了,在正式运行前,实验室还需再次确认正式运行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确认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对新的体系文件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和贯彻,实验室全体人员均已熟悉体系内容。二是,实验室机构和关键管理人员已经确定并得到任命和相应的授权。三是,所有部门和岗位对职责和权限已明确清晰。四是,资源配置到位。五是,新的体系文件已经发布到位。确认完这些内容后,管理体系即可正式运行实施。为了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实验室应组织对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价。重点评价体系文件是否受控,实验室各环节都能严格遵守文件并保存有完整纪录。实验室有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正在寻找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专员职位,坐标佛山市,谈钱不伤感情!

    [b]职位名称:[/b]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医疗器械质量体系专员[b]职位描述/要求:[/b]工作职责1、负责收集整理国家、地方关于医疗器械监管的法规、政策;2、负责注册申报、体系建立、接受药监局检查等3、负责公司质量体系的实际运营管理4、负责质量体系的培训与宣贯岗位要求1、本科以上学历,产品质量工程专业,生物材料、医疗等相关专业2、熟悉ISO9001、ISO13485等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运作3、具有较强的学习、分析、理解、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4、有医疗器械质量体系工作经验优先[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3446]查看全部[/url]

  • 实验室管理体系宣贯

    、培训内容(一)ISO/IEC 17025 体系相关准则讲解:1. 2017版本ISO/IEC 17025 前瞻(ISO/IEC 17025 CD版本 ) ,如何解读ISO/IEC 17025标准的内涵(适用对象及与ISO 9001的异同)2. 2016年5月31日最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讲解;3.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讲解;4.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讲解;5. CNAS-CL52 《CNAS-CL01应用要求》解读;6. 新版准则对《质量手册》编写要求详解;7. 新版准则对《程序文件》编写要求详解;(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及运营中的人员管理:1、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2、质量职责的分工:最高管理者(实验室主任)、技术主管、质量主管、监督员、内审员、检验/校准员、授权签字人、其他人员;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人员权限和责任);4、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运行机制:实验室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化要求(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奖惩机制,检查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内审), 综合评价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三)实验室和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中的难点讲解:以标准/准则为依据,以客户为焦点,以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建立质量体系、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如何有效(有限)控制偏离、测量仪器的特性及其评定和表示、“六项”技术政策概要、检验/校准报告的一般要求、其它管理要素、内审和管理评审的一般方法。(四)、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讲解: 1、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对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考核要求;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目的及其与校准/检定的区别 3.检验检测机构如何确定需开展期间核查的设备 4.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与常用期间核查方法介绍;仪器设备的内部校准要求;5.期间核查结果数据的判定方法 6.介绍检验检测机构如何选择和使用有证标准物质,以及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的监测和评价 7.案例分析 (包括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及相应的期间核查原始记录的编制案例)全国各地均有班次。有计划及时联系!参加颁发(二合一)内审员证书,设备管理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