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合作基地

仪器信息网科技合作基地专题为您整合科技合作基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合作基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合作基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合作基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合作基地话题讨论。

科技合作基地相关的资讯

  • 2014“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始申报
    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国际科技合作&ldquo 十二五&rdquo 专项规划》部署,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际化,根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国科发外[2011]316号)相关规定,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于2014年4月30日开始2014年度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工作。   其认定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条件   此次申报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包括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种类型,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   请认真对照《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附件1)的相关要求,确定申报类型,认真填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书》(附件2),并提交相关实施方案(编制指南见附件3)。   二、组织推荐和认定程序   (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国务院各部委局负责国际科技合作的主管司局,以及央企作为组织(推荐)部门,组织申报单位填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书,并按照要求编写实施方案,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推荐本地的四类基地申请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个 其他组织(推荐)部门推荐的四类基地申请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个。   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要求与多个国别开展合作且与外方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包括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合作研发、联合培养人才、交流互访、技术转移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国际创新园的申请由申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向科技部提出并不超过1个。   (三) 由组织(推荐)部门对申报单位资质进行审核并填写推荐意见后,统一向我司来函推荐。申请书和实施方案的纸质材料一式二份及电子版光盘同时报送我司。   (四) 由科学技术部相关部门对提交材料的完备性进行初审,通过后将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评议,形成专家咨询意见。   (五)科学技术部根据专家评议意见,审核并认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三、申报时间   从即日起开始申报,至2014年6月13日截止。   四、材料报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调研协调处 王同涛   电话:010-68598016 邮箱:wangtt@cstec.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甲54号 邮编:100045   附件: 1、《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 2、《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请书》 3.1.1、国际创新园认定流程 3.1.2、《国际创新园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3.2.1、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认定流程 3.2.2、《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3.3.1、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认定流程 3.3.2、《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3.4.1、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流程 3.4.2、《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 科技部发布38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名录
    p   近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发布了关于认定2017年度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文件(国科外函〔2018〕5号)。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在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国内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载体,国合基地的建立旨在更为有效地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在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中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有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种类型,获得认定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全国共有38个,其中高校19个。部分名录如下: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94b17b6-cc4a-4d93-a8dd-f0fe7086e59d.jpg" title=" d2737eed-c6b2-4759-af5b-dd785a2833d8.jpg" / /p
  •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浙江省农科院
    日前,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省农科院举行。标志着省农科院成为浙江第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其中唯一的科研院所单位。   目前,省农科院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乌克兰等国际学术机构建有联合实验室或中心 形成了以英国为重点的“欧盟区”,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重点的“美大区”,和以俄罗斯、乌克兰为重点的““欧亚区”等三大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平台。   此次“国际合作基地”和落户,将有效整合国际国内农业科技资源,使传统学习交流型的合作转向务实的实质性合作,从而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让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到国际高水平科技研究计划中,通过国际合作面向世界。
  • 西安工业大学被认定为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日,由西安工业大学申报的“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科技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认定对象为承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和引导示范作用的科技园区、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等机构。西安工业大学光学先进制造与光电检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该校在原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白俄罗斯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进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提出申报并获批的。
  • 赛默飞世尔科技合作实验室技术报告及第二届合作实验室研讨会成功举行
    12月20-21日,赛默飞世尔科技合作实验室技术报告及第二届合作实验室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赛默飞世尔科技积极与国内优秀的实验室合作,提供有效的研究开发装备和技术手段。通过与合作试验室开展一系列针对性的研究与研发工作,提升公司在分析领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及服务能力。12月20日,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北京翠宫饭店举办第二届合作实验室技术报告会,邀请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大学等合作实验室的专家与会,为140多位与会者介绍各自在环境、食品、药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共同开发的成果及进展,让科技工作者了解赛默飞合作实验室的科学成果,也促进了用户与厂商、合作实验室之间的交流。 在技术报告会开始之前,赛默飞世尔科技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中国商务运营总监杜平先生为与会者进行了主题为&ldquo 强强联合 开创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新里程&rdquo 的演讲,先介绍了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发展历史,赛默飞世尔科技是一家服务于科技的公司,通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无与伦比的产品广度、应用深度及高水准的技术水平,随后详细介绍了戴安加入赛默飞的情况,此次并购让戴安一流的色谱技术与赛默飞一流的质谱技术可以进行强强联合,开创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新里程,让大家对赛默飞世尔科技有了全面的了解。 赛默飞世尔科技色谱质谱部中国区色谱产品商务运营总监 杜平 进行公司介绍 随后是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为大家介绍分析技术在新型化学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新型污染物出现,这些污染物所导致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新型污染物通常浓度较低、组分复杂,而且干扰物质较多,因此,对分析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发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离分析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出路之一。江院士为大家介绍了针对新型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及对应的分析需求,其中还介绍了多功能离子色谱在新型化学污染物中的应用,最后针对新型污染物分析的发展情况,对分析仪器的要求尤其是国内仪器公司的发展进行介绍,发表看法。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mdash &mdash 《分析技术在新型化学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化学系 张新荣教授&mdash &mdash 《ICP-质谱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化学系张新荣教授介绍的是ICP-质谱分析方法,主要介绍ICP-质谱可以通过不断的研究来扩大其应用范围,改变大家认为的ICP-质谱应用范围窄,购买性价比低的印象,介绍了以后ICP-质谱的研究方向将会向有机和生物分析发展,同时张教师还介绍了ICP-MS的历史,鼓励国内的科学工作者进行仪器制造的研究,并做了展望。 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任一平高工&mdash &mdash 《食品中营养素的分析技术》 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的任一平高工在食品分析上有多年的经验,此次为参会者介绍了食品中营养素的分析技术,让与会者对食品尤其是婴儿食品的有效成分一一进行解说,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介绍了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分析,最后任一平高工提出,现在的测定技术中任然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像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方法的可靠性,灵敏度等,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与仪器厂商一起解决更多问题。 第二军医大学 范国荣教授&mdash &mdash 《创新药物研究技术链中的天然化合物组制备方法》 中国第二军医大学范国荣教授针对创新药物研究技术链中的天然化合物组的制备方法做了介绍,药物在进行活性组分分析前要进行制备后才能进样分析,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范教授实验室就分析方法做了很多的改进,像二维色谱技术,高效逆流色谱技术等,这些都能大大改善分析效果,加快新药的确认,当然这些工作还需继续,也需要与仪器公司一起进行进一步的方法开发。 南京大学 刘震教授&mdash &mdash 《硼亲和色谱在蛋白质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中的应用》 最后南京大学的刘震教授做了硼亲和色谱在蛋白质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自发研制并改良的硼亲和色谱配合赛默飞世尔科技二维液相色谱系统对化合物进行在线富集,实现生物复杂样品直接进行分离分析,重点介绍了在蛋白质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情况,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刘教授也提到这个方法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以后会继续研究。 会议现场 12月21日,赛默飞世尔科技合作实验室专家再聚一堂,对实验室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合作进行展望。大家对与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合作方式都表示肯定,并就如何更好发挥合作实验室作用发表意见,各位专家热烈发言,积极建言献策,会议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赛默飞世尔科技第二届合作实验室研讨会现场 注:第一届合作实验室研讨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news_53977.htm
  • 中科院瞄准地方需求推院地科技合作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与有关省市领导举行了一系列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会谈,共同总结双方科技合作经验,商讨下一步科技合作大计,推动更多的中科院高端科技资源落户地方,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来访时表示,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边疆省份,吉林省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自主创新。没有创新,地方发展不能实现可持续。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要靠创新。希望推动中科院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吉林省与市场对接,与金融对接,并实现共赢。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在来访时介绍,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江西省将围绕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鹿心社表示,江西省已将与中科院的合作作为加快科技进步的重大举措,希望中科院在技术和智力方面给予江西支持。 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来访时表示,贵州在过去发展过程中,视野不够宽,思路比较僵化,科技和人才资源薄弱。围绕贵州省“十二五”发展目标,希望在贵州省的新型工业化、贵州科学城建设、贵州特色生物资料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能得到中科院的科技支撑。 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来访时介绍,青海是资源大省,但无论是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还是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以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青海省省长骆惠宁表示,中科院通过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计划,为青海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通过院士青海行,对青海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青海省将继续高度重视和支持与中科院的合作,为落实新一轮合作协议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科技开发环境。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来访时表示,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近年来随着中央中原区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速,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对高端科技人才、高端科技成果、高端研发平台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些需求为省院合作发展带来了更好的空间。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车俊在座谈中强调,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兵团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改善民生,提升维稳戍边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按照中央的要求,兵团发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大转变,必须依靠科技。兵院合作是实现兵团跨越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白春礼在与各省市领导座谈时表示,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启动实施“创新2020”规划,就是要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作出贡献,要为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作出贡献。 中科院提出的“创新2020”规划,拟从2010年起,经过10年努力,有效解决一批事关我国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技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进入世界前列,培养凝聚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队伍,形成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 与省市互访期间,白春礼反复向各省市代表阐述这一规划。并表示,中科院要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至2020年形成覆盖全国、特色鲜明的院地合作体系。 白春礼还表示,今后,中科院也将加强与地方科学院的合作,组建全国科学院联盟、野外台站联盟等,发挥火车头的带动作用,促进协同创新,提升地方的区域创新能力。 据统计,通过院地合作,中科院的科技成果在地方实现了转移转化,经济效益逐年快速增长。仅在2011年,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628.8亿元,利税41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3%和22.9%。 在院地合作中,中科院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中,支撑和服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061亿元,利税325亿元。 在座谈中,中科院与部分省市签署了十多项相关合作协议。 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李静海、詹文龙、丁仲礼、阴和俊、张亚平,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何岩、潘教峰,以及各有关部门、分院负责人出席了会谈活动。
  • 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
    3月4日,科技部官网公布《“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由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资委、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九部门联合印发的文件明确,到2025年,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东部地区科技创新外溢效应更加明显,创新链产业链跨区域双向融合更加紧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有力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记者了解到,东西部科技合作是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区域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2020年,西部12个省(区、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1240亿元增至3213亿元,年均增长12.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有效发明专利从4.6万件增长到24.1万件,年均增长22.8%;高新技术企业从4601家增至2.8万家,年均增长25.5%… … 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对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科技部将协调推动‘体系化’‘机制化’‘组团式’东西部科技合作,作为统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举措。”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有关负责同志说,在凝聚“大科技”合力,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的具体实践中,已形成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十年间,东西部科技合作从“点对点支援”转向“体系化布局”,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要我合作”到“我要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合作主基调;从“传统”向“现代”拓展,高精尖领域成为合作新空间… …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这个方案。”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从实施科技援疆、援藏、援青、支宁、兴蒙、入滇和深化跨区域结对合作等七个方面,《方案》列出了重点任务。其中,“科技援疆”将支持新疆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联合攻关,推动新疆棉花、林果特色农业创新发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塑造新疆创新发展优势;“科技援藏”将聚焦构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加快西藏特色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原医学和藏医药创新发展水平,支撑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科技援青”将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科技工程,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升“青字号”农畜产品产业化技术水平,支撑共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与此同时,“科技入滇”将聚焦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水平,建设滇中清洁能源创新高地,高水平建设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实施“科技支宁”,将建设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支撑宁夏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宁夏科技园区跨区域合作,深化宁夏引才引智交流合作;“科技兴蒙”则要瞄准支撑内蒙古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强化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科技支撑,促进内蒙古能源资源绿色转型,引领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深化跨区域结对合作,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案》还提到,实施贵州数字创新结对合作,深化贵阳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制造等领域科技成果在贵州转化应用。同时,深化甘肃兰白-上海张江科技创新结对合作,支持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发展,共建联合实验室、开放创新合作平台、绿色技术银行等。在保障措施中,《方案》指出,要健全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建立东西部科技合作绩效评估制度。
  • 新疆设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近日,2011年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下达,首批项目启动标志着新疆新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正式实施。   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经费额度为每年1000万元。“十二五”期间,将在现代农牧业、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新疆自主创新水平和层次。   本年度新疆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共安排项目24个,投资4801万元,其中新疆财政科技拨款131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3351万元。24个项目中,科技成果和技术输出项目4项,技术成果引进和联合研究项目20项 农业领域项目13个、拨款685万元,化工领域项目7个、拨款395万元,制造业领域项目2个、拨款80万元,医学领域项目1个、拨款100万元,信息领域项目1个、拨款50万元,包括“滴灌水稻新品种现代栽培技术在塔吉克斯坦的试验示范”、“用于新疆煤直接液化的纳米氧化铁催化剂的研究”、“光催化在石油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新疆亚欧国际物资交易平台建设”、“四爪陆龟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环境及人工圈养技术研究”等。合作对象涉及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韩国、美国、加拿大、中国台北、法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   目前,新疆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承担了许多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合作的任务,建立了双边、多边的科技会商、成果推介、人员培训等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同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已纳入了“上合组织”框架,使新疆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进行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纽带和桥头堡。新疆设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适应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加强新疆国际科技经济合作,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 科技部征集09年与日本JST科技合作项目
    关于征集2009年度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科技合作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和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科技合作联合声明的精神,2009年,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将共同支持双方科研人员在“与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和“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合作研究项目。项目期限三年,由日方和中方对项目共同进行资助。   请各单位按照“与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和“气候变化”合作研究交流计划实施细则的要求(见附件一,二),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中方需同时填写中、英文申报书 请中方申报单位登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根据要求填写中文申请书,具体操作流程参见附件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须知”。 两领域英文申报书分别见附件四、五,请下载填好后,将电子版发送至“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电子信箱地址:hzs_yfc@most.cn。   申请人注册、登录系统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请咨询:(科技部信息中心)010-58882692, 58882690,58882693,58882698。对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及申报书填写的问题,可查询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网站(http://www.istcp.org.cn/)。   申报书填完后,请务必在网上提交、并在线打印,一式一份,加盖本单位和推荐部门(中央部委局国际合作司或科技司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委)公章后,统一报送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项目申报,送达申报文件的截止时间为2009年6月15日17:00时整,过时不再受理。   联系人:赵玲丽、辛秉请、吴伟(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负责申报业务咨询,电话:63908611   杨梅君、姜小平,负责中日科技合作政策咨询,电话:010-58881348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611室,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邮编:100038 附件一 中日“与环境相关的健康问题研究”合作计划的实施细则 附件二 中日气候变化研究交流计划的实施细则 附件三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须知 附件四 中日“环境与健康研究交流计划”的英文申请表格 附件五 中日“气候变化研究交流计划”的英文申请表格   科技部合作司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 “2010新材料领域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
    12月9日,“2010新材料领域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重庆市科委共同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陈和平,重庆市科委主任周旭,重庆市科委副主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潘复生,重庆市科委副主任梁震等出席了论坛。   论坛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清华大学潘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志凌等50余名国内新材料领域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一线专家、学者,设大会报告9场,专题研讨会2场。论坛还邀请了重庆当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代表参加。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材料领域发展趋势、国际前沿情况和我国技术水平现状进行了深入研讨,分享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经验,提出了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需求、合作重点以及有关合作建议。   与会专家表示,这次论坛的举行,为新材料领域学者、企业界人士和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推动新材料领域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重庆市通过启动实施“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正从一般性交流互访向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转变,从单纯成果引进向双边共建研发架构转变。
  • 科技部征集第14届中日科技合作联委会项目
    各有关单位:   第14届中日科技联委会拟于明年初在日本举行,中日科技联委会是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的主渠道,为做好会议准备工作,并推动中日政府间科技合作向高水平深层次方向发展,现结合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启动第14届中日科技联委会的项目征集工作,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1、征集对象:中国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   2、重点领域: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电子和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境技术、能源和节能技术、精密制造等   3、项目申请须经中日政府主管部门确认方能列为联委会项目,故项目申请单位须与日方合作单位共同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申报。   4、项目申请单位需填写附表所示申请表格(注:此表将提供日方)。申请表一式两份,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按相关要求报送项目单位上级主管部委国际合作司(局)或地方科技厅(委),上级主管部委国际合作司(局)或地方科技厅(委)审查后,正式函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函中应写明项目名称和项目承担单位名称,并说明完成了必要的审查工作   5、同时请将表格电子版发至hzs_yfc@most.cn,电子版名称按以下格式填写:“中日科技联委会-项目名称-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   6、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11年4月1日17:00,电子版和纸质材料(纸质版以邮戳为准)逾期均将不被受理。   7、日方主管部门为外务省中国课中国经济室和文部科学省科技政策局国际交流课,日方主管部门不接纳日方合作伙伴为企业的申请。   请各项目申请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认真组织合作项目的申报和筛选,高质量地完成第14届中日科技合作项目的申报工作。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将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与日方协商,确定列入联委会项目和2012年度资助项目。   联系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亚非处 吴香雷 姜小平   联系电话:010-58881348 58881342  传真:010-58881344   邮箱:hzs_yfc@most.cn jiangxp@most.cn   附表:第14届中日科技合作中方建议项目表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 四省会多项科技合作 互相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四城市组团发展,率先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4月25日,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科技联席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确定,长沙、合肥、南昌和武汉四个城市将进行一系列深度科技合作。   本年度科技合作重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将互相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科技资源 探索组建区域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联盟,优先购买其他三城市新能源汽车在本地示范运行。   四城市科技局长在首次科技合作联席会上亮出各自科技家底,并就如何共享科技资源交换意见。在今后四城市科技成果的鉴定评选过程中,一个城市的评选将邀请其他三市的专家共同参与,比例达到10%,而每年一度的科技奖励初评遴选中,其他三市专家的比例也将达到20%,以此保证评选过程中的公正公平。目前,南昌市已委托武汉开展该市本年度科技进步奖评选 武汉今年科技成果鉴定、验收也将邀请其他三市专家。   四城市科技资源各有侧重,武汉拥有光电国家实验室,长沙在机械制造领域全国领先,通过开放和共享能节省企业研发成本。开放四省会城市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城市之间可以互相使用,政府将为四城市相关企业使用这些科研平台提供优惠与便利,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由实验室所在地区的科技局给于优惠和适当的补贴。   另外,四城市将共同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城市会优先购买其他三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本地示范运行,据了解,目前南昌已从武汉东风公司购买了300台新能源轿车投入使用。
  • 第一届中美环境科技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8年4月1-3日,由中国科技部、美国环保局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美环境科技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中美环境科学家在相互介绍本国环境科技政策、研发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就饮用水安全保障、新技术和环境技术鉴定、绿色社区三个领域开展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和美国环保局助理局长George Gray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孙洪副司长和美国环保局研发办公室代表分别作了关于中美两国环境科技政策、战略和发展计划的主旨发言。刘燕华副部长指出,中美两国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合作具有互利共赢的性质,美国在环境保护科研及产业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他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增进中美在环境科技领域的相互了解;推动中国的科研机构与美环保局下属国家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成两国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发项目。   此次研讨会为期三天,采取主题发言、分会讨论、参观重点实验室等形式。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国内专家将与美国环保局、美国环保局下属多家研究机构以及多个美国知名大学的科学家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探讨具体的科技合作领域、可能的科技合作项目和具体的合作方式。4月3日,中美双方专家将分别参观中科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的重点实验室,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还将在中科院作关于“能源与环境”的讲演。   当前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诸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都将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两国在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利益,也面临着许多相似的挑战。中美加强环保科技合作不仅对两国有益,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环境已进入复合性污染阶段,为了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环境科技工作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保护相关技术被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列为优先领域,并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和16个重点专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在环境保护科研及产业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国的合作与交流也日趋频繁,特别是环境保护合作一直都是中美科技合作的重点,在近几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均被列入议程并得到了两国科技界领导人的广泛关注。本次研讨会是自2006年10月我们共同签署《环保科技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首次举办的重要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双方在该领域科技合作的实质性进展。
  • 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4月17日,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工作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由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和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联合主办。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冬咏,综合规划处、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处及科技与信息化处主要负责人,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各成员单位代表,特邀机构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六十余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各类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南京都市圈市场监管一体化协作融合,助力长三角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施冬咏为大会致辞,她指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地位,肯定了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对都市圈各级监管部门给予联盟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各部门齐心协力“用好联盟这个平台,凝心聚力练内功;用好联盟这个舞台,比肩同行促发展;用好联盟这个展台,争先创优树形象”。南京计量院院长林学勇在发言中表示,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坚持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应推动检验检测资源向平台共享、合作研发、品牌培育等高端延伸,提升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领域核心竞争力,并提出联盟单位可在基础和前沿技术共研、科研项目联报、公共平台联建、人才共同培养、党建活动共建五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交流。会上,南京计量院和南京质检院分别对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联合攻关科技项目进行了介绍。南京计量院生物计量中心主任季红梅和南京质检院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副主任、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秘书处负责人朱南分别以《生物计量,健康产业的信心之源》《综合质量技术服务经验及案例》为题作专题报告。与会联盟单位围绕深化南京都市圈质量发展合作机制,举办2025年中国质量(南京)大会,联合开展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监管、科学仪器与检验检测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进行了座谈发言,共同推进区域质量发展提速升级。南京质检院院长周骏贵在发言中强调,南京质检院作为“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发起单位,将在都市圈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用好、用活联盟平台,联合各联盟单位,协同打造区域检验检测质量科技合作“共同体”, 聚焦都市圈未来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升级需求,深化都市圈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构建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监管、科技创新共商、共建、共享体系,以质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南京都市圈新质生产力,赢得发展主动权。大会讨论通过了《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章程》,推选南京质检院担任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南京计量院担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 中国已与160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2019年外国专家与国际科技合作伙伴迎春招待会在京举行。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出席招待会并致辞。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夏鸣九出席活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志刚介绍,目前,中国已与160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114项,人才交流协议346项,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积极参与了国际热核聚变等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2018年累计发放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33.6万份,目前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超过95万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志刚强调,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合作,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良好的环境,欢迎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中国将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平台,在人员往来、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中国将继续尊重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依法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中国热切欢迎外国的优秀人才和领军企业来华创新创业,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实现创新的梦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50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在京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部分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代表,共400余人出席招待会,共贺新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招待会开始前,王志刚会见了部分外国驻华使节和外国专家代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招待会期间,王志刚向《国际人才交流杂志》评选的15位“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代表颁发奖牌并合影。 /p
  • 科技部增补中国与欧洲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备选项目
    为落实近期签订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纪要、启动新的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并为加强我对欧洲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备选库的建设,现对有关国别和领域增补一批备选合作项目建议,经审核研究、与外方政府协商一致后,择优列为相应机制下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并纳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进行管理。   一、合作国别及领域   (一)德国   1、电动汽车:落实《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展电动汽车合作,具体包括新技术研发(面向未来的新型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与零部件回收利用技术)、电动汽车示范(中德城市间对接示范、我自主研发的电动小汽车及公交车赴德国示范)、支撑环境体系研究(电动汽车能耗及安全性、下一代智能电网充电技术),推动成立中德电动汽车产学研联盟。   2、生命科学:落实《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建立生命科学创新平台的联合声明》,开展生命科学合作,具体包括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及应用、生物信息和系统生物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及创新性医疗技术综合临床价值的评价和评估、组织工程支架及再生医学材料等生物材料的研发、非感染性慢性疾病疫苗技术研发,推动成立中德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3、清洁水:落实《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开展清洁水创新研究项目的联合声明》,结合我国重大水专项的实施,在水供应、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优先考虑已与德方合作伙伴向德国联邦教研部提交项目申请的项目单位。   (二)法国   1、产学研创新合作:落实即将签署的《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法国奥塞欧集团关于创新合作的实施协议》,开展由两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导,以产业化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研发合作项目。参与合作项目的企业须按1比1以上比例匹配资金。   2、先进材料:落实《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开展在先进材料,具体包括复合材料(特别是面向新兴产业应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成立中法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   3、绿色化学和技术:落实《中法第十三届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开展在绿色化学和技术,具体包括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污染物风险评价与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推动成立中法绿色化学和技术联合实验室。   (三)英国   1、成果转化创新合作:落实《中英第六次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推动中国国家高新技术园区与英国技术创新中心等英方合作伙伴在先进制造、可再生能源、健康等领域的技术转移、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合作。   2、优先领域合作:落实《中英第六次科技合作联委会会议纪要》,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人口健康和食品粮食安全等优先领域的重大科研合作,推动建立中英联合实验室。   (四)意大利   1、创新合作:落实《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创新部关于经济合作的备忘录》,推进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电子政务中心三大中心框架下的合作项目。   2、重大科研合作:为落实《中国科技部与意大利教育大学科研部关于重大科研合作的备忘录》,在纳米和智能电网等方面推动建立联合实验室,实施重大科研合作项目 在空间科学领域,具体开展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科学家的月球相关研究。   (五)丹麦   风能:在中国科技部与丹麦战略研究理事会合作框架下,开展风能领域的合作,重点是风力发电部件和并网部件及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参与合作。   二、申报办法   本次申报采取离线方式。请从“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网”(http://www.istcp.org.cn)的“文件下载”栏下载“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建议书.pdf”文件,用Adobe Acrobat Reader 8.0及以上版本打开,按照建议书的格式及字数要求直接填写,请勿更改原始文件的格式或另行制作文件填写。   填写完毕后,打印纸质版,向项目推荐部门说明为政府间项目建议书,经其审核盖章(一式一份)后,由项目推荐部门在2011年9月22日前统一报送至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   推荐部门指申请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的科技厅(委、局),或申请单位所隶属的国务院各部委主管国际科技合作的有关司局。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静 瞿建英   电话:(010)58881352 58881351   传真:010-58881354 电子邮件:hzs_ozc@most.gov.cn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乙15号,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311室)   邮编:100862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 国家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开展科技合作
    借梯上楼 国家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开展科技合作 落实科技兴检 一所凝聚科技精华的百年名校,一个以技术执法为手段的国家机关,1年1个月零15天之后,两只强有力的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 2008年12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科技与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首次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暨工作组会议召开,这是双方于2007年11月13日签署正式合作协议后,共同就合作取得的成果展开深入调研、达成继续深化合作意向的一次专题会。 “质检公益行业科研项目、集装箱可视高新技术应用、放射性物质监测系统推广应用等等。可以这样说,合作协议机制实施一年来,成果丰硕,这些项目不仅为质检系统提供了全新的高科技手段,也使得该机制成为强强联合、双赢机制的典范。”谈起这些合作成果,参加会议的一位专家如数家珍。 原木辐照处理技术研究合作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之一。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国内木材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进口国外木材成为必然选择。但是,国外木材携带大量危险性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势必给我国森林产业带来巨大损失或毁灭性打击。另外,我国每年进出口大量水果、蔬菜等食品,也可能传带危险性病虫等,需要实施严格的检疫处理。辐照处理作为安全、高效、全天候、无环境污染和无化学残留的检疫处理技术和食品消毒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 清华大学先进的辐照装备研发制造技术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在检疫处理领域里的长期研究和积累,为双方强强联合奠定了坚实基础。7年多的合作研究,重点开展了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的研制和辐照生物学效应等的研究,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储备了大量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支专门人才,为我国今后深入开展辐照处理技术研究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辐照处理技术夯实了基础。
  • 获2011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外国科学家
    荣获201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的8位外国科学家分别是:   德国著名数学家德乐思   德乐思(Andreas Dress),德国籍,国际著名数学家,在纯数学研究和众多应用领域作出了卓越而丰富的科学贡献。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   在职的5年时间中,德乐思与中方所长密切合作,致力于与实验科学紧密结合的计算和理论生物学研究,补充完善中科院和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科研系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造就生命科学人才。在他的指导下,研究所确立了四大研究方向:生物数学、计算基因组学、计算蛋白质科学和计算系统生物学,形成了计算生物学研究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布局,对造就学科发展优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上海期间,德乐思的研究室在创立拓扑蛋白质组学、发展进化生物学组合数学方法、探索复杂网络分析与优化方法等各项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学术贡献。德乐思也非常重视科学合作与交流,5年来在研究所内组织了大量的国际学术活动,多次举办计算生物学前沿领域国际培训班,与近30个国外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项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日本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   江见俊彦2006年加入江苏省沙钢集团有限公司,任沙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营,并指导研发项目开展,先后建立科研项目101项。他还积极推动企业与中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获奖人之一、日本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在日本钢铁研发机构有35年的工作经验,在2007年73岁高龄的时候,却选择了在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从零开始自己的事业。“一方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帮助沙钢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也可以为中国冶金行业作出贡献,从而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这里所有的人对我都很好,很热情。这些都是我选择沙钢的原因。”江见俊彦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张家港沙钢工作期间,他全面负责研究院的建设与运营,并指导研发项目开展,先后建立科研项目101项,还积极推动企业与中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法国医学专家戴宇阁   戴宇阁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巴黎第七大学教授,2005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他长期积极参与和推动中法科学交流与合作,2002年和中方共同促成中法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研究中心成立,成为中法两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大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2006年成立癌症研究中法国际合作实验室。   英国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   约翰巴士威2003年受聘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以来,倾力促成中国于2005年首次举办世界食用菌大会,积极推进中国重要食用菌品种香菇、草菇和灵芝等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并通过在中国建立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队伍,提升中国食用菌行业科技水平、促产业进步。   日本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   栗原博是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推动中国与日本的科技合作交流。2003年他推动建立暨南大学白兰氏基金会健康科学研究中心,邀请国外科学家来华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美国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   斯蒂芬波特是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主席、中科院院聘客座教授,他自1985年开始通过与中国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为中国第四纪科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20多年来,他对中国青年科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与成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日本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岩本爱吉   日本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亚洲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岩本爱吉,他为促成2005年中科院与日本东京大学之间合作协议的签署做出重要贡献,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中科院建立“分子免疫学与分微生物学”和“结构病毒学与免疫学”两个联合实验室,已于2006年成为中日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   澳大利亚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   逯高清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昆士兰大学副校长,他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特别是2003年他成为中科院海外创新团队成员并任中科院金属所特聘研究员以来,与中方科研机构共同完成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中科院在太阳能光催化、储能、储氢等清洁能源用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
  • 中国检科院与吉林检疫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2010年11月24日,李怀林院长与吉林检验检疫局局长赵振拴共同签署了《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科技合作协议》。本协议旨在加强双方在科学研究、技术交流、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密切合作,更好地发挥科技在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此次科技合作协议是2006年9月开展检验检疫科技合作以来,我院签署的第七个院局科技合作协议,也是总局科技大会以来我院与直属局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科技合作协议。此协议的签署对合作双方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签字仪式上,李怀林院长首先代表中国检科院对赵振拴局长一行6人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简要介绍了中国检科院的基本情况和检验检疫学会筹备进展情况,阐述了检验检疫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达了与吉林局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愿望。吉林检验检疫局赵振拴局长简要介绍了吉林局的基本情况,并展望了今后双方科技合作的前景。   根据协议,双方将本着“合作紧密、管理科学、互利共赢、创新发展”的原则开展合作。双方一致希望,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检验检疫学科建设的步伐,为检验检疫科技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中国计量院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签署计量科技合作协议
    2012年9月28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合作实施协议》在美国东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正式签署,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出席了签署仪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玉宽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院长PatrickGallagher作为双方代表在协议上签字。蒲长城副局长高度赞扬中美两国在计量科技领域开展的务实有效合作,这种合作是双赢的,对于两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在此次签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计量科技合作是中美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今年5月1日举行的第14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的计量科技合作专题中,中国计量院与NIST代表汇报了双方合作的成果及发挥的作用,交流进一步合作的重点方向,有关内容写入了两国政府关于“第十四届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联合声明”。    2003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和美国商务部首次签署《关于计量和标准领域合作议定书》,2008年12月续签,极大促进了两国在计量、标准及相关基础和科学领域的合作。在该议定书框架下,作为两国的国家计量院,中国计量院与美国NIST之间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并富有成效。此次中国计量院与NIST签署“实施协议”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双方已有的良好合作关系,并根据两国的计量需求和重点发展方向,确定开展科技合作的新领域,如在基础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物理常数测量研究、电学和量子计量基准研究、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研究、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与新兴技术相关的测量技术和计量标准研究,包括纳米技术、光度和辐射度、高能效系统、非常规能源、环境技术、气候变化监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层面上解决一些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合作,中国计量院与NIST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计量院主导并与NIST合作开展的前沿基础研究项目——旨在重新定义温度计量单位“开尔文”的波尔兹曼常数测定取得国际领先的水平;今年9月,中国计量院与NIST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气候变化测量和标准研讨会”,邀请国内外20多家单位代表参加,搭建国际和国内交流合作平台,深入探讨气候变化相关计量标准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计量院与NIST的人员交流也十分频繁,仅2012年就派出9名青年技术骨干到NIST从事中长期合作研究,并邀请多个领域的10多名NIST专家来院交流。    出席签署仪式的还有国家质检总局巡视员孔晓康,驻美使馆经商处一秘周升和,美国NIST副院长WillieMay博士和中国计量院相关部门负责人。
  • 8位外国科学家获2011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五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一揭晓并颁奖,3位日本科学家和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各1位科学家,被授予2011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刘延东会见荣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外国专家   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会见获得2011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德国数学家德乐思、日本冶金专家江见俊彦、法国医学专家戴宇阁、英国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日本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日本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岩本爱吉、澳大利亚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并向他们颁发奖章。 获得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外国代表   荣获国际科技合作奖的8位外国科学家分别是:德国著名数学家德乐思、日本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法国医学专家戴宇阁、英国食用菌生理和活性物质研究专家约翰巴士威、日本中药及保健品功能研发专家栗原博、美国地质学家斯蒂芬波特、日本传染性疾病与病毒学专家、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亚洲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岩本爱吉、澳大利亚纳米材料专家逯高清。
  • 六方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重庆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以上六方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持续深化长江模拟器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为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服务。   仪式当天还举行了 “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揭牌仪式。该平台将开展针对长江、黄河等国家重大需求的联合攻关与信息共享,建成后将为长江模拟器的建设和长江流域科学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支撑,更好服务长江流域水环境水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站长陈善荣表示,此次签约对提升我国大江大河、江河湖库、岸线及城市群水生态监测评估、预测与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将充分利用长江模拟器具有的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建好水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与评价联合研究平台,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激发产学研用创新活力,为促进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介绍,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主要是依托于长江模拟器项目在广阳岛的落地实施。签约仪式当天,作为长江模拟器项目发起人,武汉大学教授、首席科学家夏军院士现身会场并做了分享交流。夏军表示,长江模拟器是以水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以长江流域为对象,以流域水循环为纽带,将自然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相耦合的流域模拟系统及其软硬件装置,可实现对流域内的水环境、水生态的监测、监控,能直接服务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中。而依托于该项目,签约六方今后将围绕水生态环境监测,合作开展技术研究,联合申请和共同承担各类重大专项项目。   作为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生态绿岛,此次六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既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同时还将助力加快相关行业科技创新人才、技术、产品、产业向广阳岛片区聚集,形成岛内研发岛外转化的大科学生态,以科技赋能提速片区绿色产业发展,加快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后半篇文章。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张鸿翔、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武汉大学校长助理陈慧东、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曹巨辉、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党委书记王岳和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虎,以及签约单位相关同志参加活动。
  • 5位外国科学家获2010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3位德国科学家、1位美国科学家和1位法国科学家14日被授予201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当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一揭晓并颁奖。   荣获2010年度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5位外国科学家分别是:   德国籍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艾伯特赫尔曼格哈德伯纳。他是推动中德双方天体物理学合作的先行者。1979年以来,伯纳教授通过举办讲座、中德双边系列研讨会和接纳中国学者到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等,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天文学发展,为中国培养许多优秀人才。他建议在中国科学院建立马普青年伙伴小组,目前已建立20余个伙伴小组,学科遍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基础研究领域,为中科院引进了杰出人才和新的学科方向。作为德方负责人,伯纳教授在上海天文台建立了青年伙伴小组,现已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团队。   美国籍能源系统工程与智能控制专家甘中学。他带动几十名海外人才回国,创建煤基低碳能源实验室,已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相关领域的科研人才。甘中学博士有效促进中国民营企业与美国和俄罗斯国家实验室的合作,他作为企业界的代表,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法国籍国际著名空间物理学家、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格博奈。1990年以来,博奈教授积极支持中国科学家参加欧洲空间局的星簇计划,并在中欧合作“地球空间双星计划”的立项与实施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他在担任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期间,力促中国空间科学家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空间科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德国籍环境规划专家克劳斯托普弗。他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20多年来,托普弗教授积极推动中德、中非合作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把水处理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新技术引入中国,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崇明生态岛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建议。在其推动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同济大学共建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托普弗目前出任该院首席教授。   德国籍建筑材料专家福克荷弗里德维特曼。自2002年受聘于青岛理工大学以来,维特曼教授培养博士、博士后40余名,在促进该校混凝土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青岛工作期间,他参与解决了一些重大工程的技术问题。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高性能纳米线钒系锂离子动力电池联合研发”通过验收
    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湖北省科技厅于6月27日组织专家组在武汉召开了由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高性能纳米线钒系锂离子动力电池联合研发”项目验收会。验收会技术验收由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主持,来自全国各地7位专家参加了验收。  该项目面向清洁高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与哈佛大学开展合作,建成了单次百公斤级纳米线钒系正极材料中试线和自动化电子生产线,完成了纳米线钒系动力电池的装配和装车实验,进行了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该项目依托武汉理工-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和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强强合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国外发明专利2项、国内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专利18项,培养人才30多人,对我国发展清洁高效能源系统产生了积极影响。
  • 青岛高新区一科研项目获2022年度市科技计划创新生态营造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
    近日,青岛市科技局公布了2022年度青岛市科技计划创新生态营造专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支持项目名单,位于高新区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的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设备及配套耗材试剂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 近年来,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需求越来越大,质谱技术也因其自身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技术型等特点成为临床检验能力的标志。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设备及配套耗材试剂,填补了国产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仪的空白,力争到2025年,推动项目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初步形成对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撑能力。 据了解,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临床质谱仪器、试剂及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支持、科研合作为核心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自主研发质谱仪器、耗材以及检测试剂盒已有20余项,并已通过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满足临床诊疗为基础,公司拥有先进的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平台与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团队,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检验水平与国际同步,保障检验的质量,能够使疾病得到快速、准确诊断。
  • 献县将建“省建筑仪器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基地”
    日前,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献县筹建“河北省建筑仪器产业计量科技创新基地”,这也是全省获批筹建的首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建筑仪器产业是献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现有建筑仪器经营主体130余家,生产销售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30多亿元,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围绕建筑仪器产业,献县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经过深入分析研判,确定了创建计量科技创新基地,提升建筑仪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建筑仪器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甚至产业发展的思路。据悉,“创新基地”主要通过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载体共同参与,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建立计量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打造人才高地的人才保障机制和建立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利用“互联网+计量科技创新”,构建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产学研创新合作,共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目前,献县推动组建了计量科技创新基地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章程,并组织了以沧州航天科宇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河北天辰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主的建筑仪器创新基地,将通过三年的创新基地建设,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建筑仪器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力求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提供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 瞄准智能化,炫一科技昆山生产基地开业投产
    仪器信息网讯 7月10日,“创新赋能 智享未来”炫一科技昆山色谱仪生产基地开业典礼在江苏昆山隆重举行。来自上海市科委相关领导、分析检测领域相关专家、炫一科技海内外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共计近100人参加了庆典。今年,是炫一科技成立十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昆山生产基地开业投产,全面扩大了产线和产能,将为炫一科技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也标志着炫一科技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庆典现场炫一科技张彦俊致辞庆典伊始,炫一科技张彦俊首先致辞。他表示,克服了疫情造成的诸多影响,昆山基地经过近一年的准备顺利开业。他回顾了炫一科技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并表示团队始终坚持深耕色谱领域,坚持自主创新,独立开发底层的硬件模块、仪器控制系统、上层软件工作站系统等。未来,炫一科技也将继续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推出更多的中国“智“造的仪器。未来昆山生产基地将作为集研发、生产和测试为一体的中心,为国内外的客户提供创新的产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张露璐副处长致辞上海大学高级工程师高松致辞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爱华致辞上海交通大学苏剑波教授致辞泰通科技总经理李其淦致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致辞众多与会专家以及合作伙伴代表发言,分享了与炫一科技合作的历史,并对其昆山生产基地开业表示祝贺。当下国产仪器迎来发展黄金期,国产替代的呼声愈演愈烈,特别是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需求尤为明显。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也为科学仪器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一直以来,炫一科技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在色谱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嘉宾们纷纷表示,期待能够与炫一科技合作共赢,共同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添砖加瓦。剪彩仪式参观生产基地典礼过后,与会嘉宾参观了昆山生产基地,并详细了解了炫一科技的产品和发展规划。炫一科技M8 PLUS气相色谱仪揭幕本次典礼现场,炫一科技还展示并详细介绍了其最新的气相色谱产品M8系列。M8是炫一科技于今年推出的最新款高端气相色谱仪器,搭载了智能语音控制、方法动态预览等最新科技,均是首次出现在气相色谱仪产品上。而最新的M8 Plus更是全球首款可直接支持龙芯+麒麟OS的气相色谱仪。“东方欲晓行宜早,世事旧篇兼序章。”炫一科技昆山基地的开业是其过去十年的一个总结,也是下个十 年的起点。期待炫一科技以本次昆山基地开业为契机,企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 校企联合,赋能国产创新 | 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
    5月16日,河南省大型仪器共享示范中心、河南省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仪式由河南农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 杜莲珍主持,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刘晓永、河南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处长 贾柔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李浩川,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主任 刘朝科,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书胜、副理事长 孙雨安、秘书长 王九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 石冬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所所长 贾斌,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 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等专家领导出席活动。校企联合,赋能国产创新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 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同期,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 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仪式顺利进行,谱育科技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李浩川为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合作共建实验室之后将为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样品检测、技术培训、方法开发、科研合作提供支撑服务;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河南农业大学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推动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加速国产仪器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领导致辞』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刘晓永在致辞时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制定了一系列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措施…仪器设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以此次揭牌和证书颁发仪式为契机,继续深入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为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河南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处长 贾柔冰对河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双一流”创建,全力支持农大进一步探索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创新、共享机制体制创新和实验技术人才培养等工作。谱育科技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感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谱育科技的信任,并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仪器”的政策号召下,谱育科技建设了较全面的科学仪器技术平台与产品体系;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实现了对高分辨质谱等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推出了诸多创新场景、多技术平台的“国产替代”产品,之后可为河南省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大型仪器共享示范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合作共建实验室。目前,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大型仪器测试运营中心已配备了谱育科技LC-MS/MS、GC-MS/MS、ICP-MS、ICP-OES、超级微波消解系统、全自动减压平行浓缩仪等高端科学仪器并逐步投入使用。之后,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将为河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业研究、科研探索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发挥双方优势,加速国产设备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在科研检测中的应用,早日实现用自主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未来,谱育科技将以“中心”和“基地”需求为基础,通过搭建完整的应用测试培训体系,完善应用技术培训、应用方法开发、应用能力提升等服务,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向更好、更快发展,共同提升国产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
  • 一带一路建设 | 聚光科技旗下谱育科技与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共建质谱应用合作实验室
    12月1日,中国-柬埔寨“一带一路”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中方援助试验仪器设备捐赠仪式、质谱应用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柬埔寨金边进行。柬埔寨MISTI国务秘书、内阁主任Dav Ansan,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宋全厚等相关领导、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聚光科技自主孵化子公司谱育科技各代表出席本次活动。谱育科技LC-MS/MS、ICP-MS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科学仪器,日后将为柬埔寨食品工艺升级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中国-柬埔寨食品工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各国多举措、多层次科技合作全面展开,共建联合实验室是其中重要合作形式。中国-柬埔寨食品工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被优选为“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正式启动的第一个实验室,为“一带一路”成员国食品科技的交流提供了示范,建成东盟地区一流、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硬件设施齐全,满足柬埔寨食品工业发展需求的集检测、标准、科研、培训以及食品工艺研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专业机构。质谱应用合作实验室建设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牵头,谱育科技与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联合共建,双方将共享科研设备和技术资源,共同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探索,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柬埔寨科技产业的发展。目前,谱育科技LC-MS/MS、ICP-MS等高端质谱已完成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日后将协助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提升柬埔寨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柬方技术人员来华期间,谱育科技为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线下课程培训,有效提升了柬方食品检测能力、检测效率和人员的食品质量控制理论知识,强化规范了检测流程管理。 今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检测实验室柯润辉主任、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主任Yuk博士等领导一行实地考察了聚光科技青山湖创新基地,详细了解了聚光科技及谱育科技发展历程、研发实力和产业化规模,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双方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聚光科技及谱育科技一直积极投入质谱等高端技术研发和应用,也非常重视国际科技合作,除了提供了高端质谱仪器和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为柬埔寨科技创新国家实验室提供技术革新、设备方法开发、仪器维护保养、技术培训等支持,为柬埔寨食品工业安全检测、未来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聚光科技以科技创新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10年来,科技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科技合作成果日益丰硕。聚光科技及谱育科技一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国家联合实验室项目,用科技创新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2021年,谱育科技为“中国-柬埔寨水与环境联合实验室”提供了ICP-OES等设备,在柬埔寨水环境监测能力提升中发挥优势,为柬埔寨环境监管部门的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护佑柬埔寨水质安全,为中柬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提供技术保障。今年11月,谱育科技完成了“中柬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ICP-OES、离子色谱、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12套设备的仪器安装、调试及技术培训,帮助柬埔寨实验室人员完成样品测试。为此,柬埔寨科技创新实验室发来一份感谢信,对谱育科技产品、技术服务表示肯定。这些年来,聚光科技能参与国家合作层面项目建设中,是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外客户对聚光科技的认可,也是对聚光科技全自主科学仪器的肯定。在未来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聚光科技会持续加大科研力度,构建创新驱动新模式,深化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加速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化替代,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 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合作携手共建高效质优一次性使用系统
    2022年10月08日,上海多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穗科技")共同宣布,双方就一次性使用系统的开发及商业化达成战略合作。仪式现场,多宁生物副总裁顾红峰、利穗科技产品经理胡小微作为企业代表签订协议。多宁生物与利穗科技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工艺设备及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优势,在生物制药下游工艺设备的设计与开发、核心耗材、软件集成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建设高效、安全的一次性系统,在开发优质产品的同时,为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行业提供灵活的工艺设备解决方案。多宁生物董事长兼CEO王猛先生表示,“很荣幸能与利穗科技达成深度的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一次性使用系统的发展。利穗科技在分离纯化领域深耕多年,项目经验丰富且技术纯熟。此次合作将完整化多宁产品线下游设备板块,进一步完善我们一站式的生物工艺服务。我们期待携手利穗,以创新研发及生产能力为支撑,以专业研发技术与产品平台为载体,共同助力生命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利穗科技总经理赵庆利先生表示:“多宁生物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物制药行业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为生物药企提供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工艺设备、耗材及服务。利穗科技与多宁生物进行深度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一次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核心耗材和软件集成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开发优质、高效、安全的一次性系统。相信通过本次合作,利穗与多宁将达到优势互补、叠加,为客户创造巨大价值。”关于多宁生物上海多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深耕生命科学领域,致力于为生物制药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专注于生物工艺从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工艺设备,耗材及服务的同时,提供用于实验室研究的相关产品及服务。关于利穗科技利穗科技成立于2009年,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专业技术和产品提供商,致力于从分离纯化工艺的开发与放大、分离介质的选择与优化、分离纯化设备的定制和分离纯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过滤分离、层析纯化、在线配液等生物制药工艺上可提供自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定制方案,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药物发现、中试放大和规模生产整个生物制药全过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