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创新人物

仪器信息网科技创新人物专题为您整合科技创新人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创新人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创新人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创新人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创新人物话题讨论。

科技创新人物相关的资讯

  • 201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2013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外宣布,历时两个多月的CCTV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成功举办,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这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开掘的又一国家级特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品牌。   获称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的是:   用5年时间成功解析出5个膜蛋白结构的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颜宁、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  打造量子传输世界新纪录的青年学者潘建伟、  运8飞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  让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有了自己的核心处理器的神威团队、  发明甾体皂甙工业化提纯方法的李伯刚、  致力于歼10等新机型研制的杨伟、  发明对付股骨头坏死最新武器——金属网球的医生王岩、  成功完成世界第一例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手术的温浩、  缔造干细胞鼠“小小”的周琪。   获得科技创新人物特别奖的是:“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团队、“蛟龙号”团队、航母与舰载机团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任务团队。   据了解,此次推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科技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同举办。从评选结果来看,本次评选出的十大年度科技创新人物中,从事基础研究的占到60%,获奖者平均年龄40多岁,代表了中国当代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   据悉,《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2年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将于2月7日20:30在科教频道首播,2月8日9:20重播。
  • “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在京颁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科技盛典——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揭晓了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及团队,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是:耿美玉、覃重军、辛晓平、林鸣、丁洪、唐本忠、陈勇、周欣、李立浧、陈吉红。2018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是: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研制团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团队、“非人灵长类体细胞克隆猴”科研团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届颁奖典礼以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科技创新、未来可期”主题,以我国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主线,盘点2018年度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创新发展历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科技盛典——CCTV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主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推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揭晓
    p   1月21日,“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揭晓了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及团队,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 /p p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是:陈天石陈云霁兄弟、王泽山、姚檀栋、朱锐、马晶、苏权科、付巧妹、陈和生、常进、何晓顺、黄大年。2017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是: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队、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 /p p   2017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也为科技界指明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广大科技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里特别指出的,2017年“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p p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科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举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推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p strong   2017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情况简介: /strong /p p strong   陈天石、陈云霁兄弟 /strong /p p   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寒武纪,引领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将寒武纪应用到华为旗舰手机Mate10中,使先进智能技术普惠千家万户;孵化了国际上首个智能芯片独角兽创业公司寒武纪公司。 /p p   2017年11月6日,寒武纪发布了3款新品,能耗比大幅超越当年的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寒武纪1A,适用范围覆盖了图像识别、安防监控、智能驾驶、无人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重点应用领域 还发布了两款面向云端的寒武纪高性能智能处理器芯片,以及专门为用户打造的寒武纪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全面支撑端云一体的智能处理,这意味着,基于寒武纪软硬件平台,人工智能产业界将构建一个完整的、基于底层自主指令集的智能新生态。 /p p   strong  王泽山 /strong /p p   发展火炸药理论,出版著作15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另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7项(第一完成人)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形成产学研研究群体,推进我国火炸药发展进程。 /p p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1月8日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泽山院士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strong   姚檀栋 /strong /p p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冰川与环境研究,荣获2017年维加奖。他的研究揭示西风和季风相互作用是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 他组织撰写的《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为西藏自治区推进2015-2030生态屏障建设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他发起的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促进国际青藏高原研究领域的深度交流 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对推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 /p p strong   朱锐 /strong /p p   成功研制出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产品,实现总销售额近4000万元,远销海内外 此外研制出国内首台临床用介入式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打破该产品的进口垄断,从而实现该高端影像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医疗成本和费用 已经进入医疗器械注册的临床阶段,预计于2019年初获得产品注册证书,有望成为国内首家成功获得产品注册证的介入类OCT影像系统。 /p p strong   马晶 /strong /p p   率先开展了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26年的坚守和执着,2011年率领团队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低轨卫星星地激光通信试验,2017年又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同步轨道与地面双向每秒5G高速激光通信,为建立我国空间激光高速实时信息网络奠定了工程和技术基础,使我国卫星光通信研究领域在短短二十余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p p strong   苏权科 /strong /p p   主持港珠澳大桥技术论证和工程方案研究,创新品质规划、工业化建设理念,带领团队在跨海通道建设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成果,创造了中国标准与中国桥梁新品牌。 /p p   strong  付巧妹 /strong /p p   破译了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发现了欧洲人的蓝色眼睛出现的时间在大概4万年前 开发捕获DNA技术,从中国4万年化石中获得世界首例早期现代人核DNA,相关学术论文在《自然》《科学》等国际期刊上发布二十几篇,2016年,《自然》杂志将其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 /p p   2017年10月12日,《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发表了首次针对中国古人类的基因组研究成果,中、德联合科研团队从出土于北京房山田园洞、距今4万年前的一具男性个体化石上,成功提取了全基因组。这不仅是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数据,也是整个东亚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付巧妹是该项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p p   strong  陈和生 /strong /p p   成功领导了我国两项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和中国散裂中子源,使我国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实现重大跨越发展。对撞机主要性能提高了100倍,是此前世界纪录的14倍,获得重大物理成果。 /p p strong   常进 /strong /p p   创新发展了宇宙线电子探测的新技术方法,研制出国际上性能优异的电子、伽玛空间探测器。作为首席科学家负责设计、研制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四颗科学实验卫星首发星),关键技术指标世界领先,“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并工作正常,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悟空”卫星成功获得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首批科学成果于2017年11月30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 /p p strong   何晓顺 /strong /p p   2017年世界首创“无缺血”肝移植术,破解了移植器官缺血损伤这一世界性难题 创建器官捐献支撑技术体系,推动我国器官移植成功转型 突破多器官移植技术难关,实现了其从临床尝试到常规应用的跨越,提高了我国器官移植的整体水平。 /p p strong   黄大年 /strong /p p   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地球深部探测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p p   2017年5月26日,中央中宣部追授黄大年同志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p p strong   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 /strong /p p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量子通信,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 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通过总技术验收。所构建的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使得我国的量子通信研究水平全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p p strong   中科院深渊科考队 /strong /p p   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的万米深渊科考中实现了我国在国际深海领域地震探测、水下滑翔机下潜、深海采样等多个方面的重大突破。表明了中国科学家在深渊科考领域进行开创性科研工作的能力。 /p p strong   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 /strong /p p   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组构建了复杂地质、气候和运营环境下的高铁建造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优质高效运行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创建了高铁理论体系,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了世界上长大距离高铁持续运行速度超越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中国高铁2.2万公里建成运用和安全正点运送69亿人次提供了技术支撑,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已在京沪高铁时速350公里运营,保持世界最高运营速度记录。 /p
  • 2013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施一公等入选
    以&ldquo 创新改变中国&rdquo 为主题的&ldquo 科技盛典&mdash &mdash 2013年度CCTV科技创新人物&rdquo 推选活动于2013年10月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推选活动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央电视台共同发起,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举办的科技盛宴。今年的评选将围绕&ldquo 致敬&rdquo 主题,带领公众再一次聆听科学家们鲜为人知的故事,近距离感受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成果。近日,评选结果公布,详情如下:   创新成果创造巨大效益(17人)   曹淑敏 郭三堆 郭亚军 李长印 刘中民 陆 军 毛 明 史玉升   宋延林 孙 聪 唐长红 吴希明 杨华勇 杨小牛 张柏楠 张崇猛 朱继懋   创新成果引领未来方向(17人)   邓宏魁 杜世萱 高 福 谷 林 郭光灿 何 珂 侯朝焕 胡海岚 雷增光 林圣彩 马光辉 施一公 王华明 王 慧 吴孔明 谢 欣 郑明光   创新成果改善百姓生活(8人)   葛均波 李兰娟 沈中阳 王宁利 夏宁邵 许勇 杨明会 庄国顺   创新人物(团队)特别奖   &ldquo 嫦娥三号&rdquo 任务研制团队 &ldquo 神舟十号&rdquo 载人航天任务团队 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团队 上海光源团队 铁基超导材料研究团队 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团队 中航工业大型运输机研制团队
  • 华大基因汪建获评“2014十大中国创新人物”
    2014年9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14&ldquo 中美创新人物&rdquo 专题,选出中、美各10位年度创新者,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获评十大中国创新人物。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中美创新人物。   汪建   在中科院时代,汪建所创办的华大基因研究所以&ldquo 自作主张&rdquo 宣布代表中国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而开始闻名,随后曾投入到抗SARS病毒研究、中国水稻基因图谱、中国家蚕基因图谱、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等重要研究工作中。   2007 年汪建率团队脱离中科院南下成立华大基因,完成绘制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2008年完成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2010年,华大基因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服务公司。从2012年开始,华大基因开始由科研服务转向临床医学服务,成为中国首个向临床医学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公司,并于2014年成为全球首家CFDA批准第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注册机构。   汪建给华大基因设定的发展四部曲是: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他的理想是在未来利用基因测序服务,消灭现有遗传病以及控制中国的肿瘤发病率。汪建执着于用基因来解决遗传疾病问题,并为此构建了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华大基因一年的数据产生量据称高达20PB。汪建正在推动基于基因技术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的医疗。   福布斯中文版编辑部按照如下标准来筛选中国的10位创新者:一、实现了技术基础之上的商业成功 二、个人在其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三、显著改变甚至颠覆了所在行业 四、创造了全新的用户群体 五、广泛被期待有可能产生next big thing。   十大中国创新人物名单:(以首字母拼音为序排列)   贾跃亭(乐视创始人、CEO)   李河君(汉能控股董事局主席)   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   彭蕾(支付宝CEO)   汪建(华大基因董事长)   汪滔(大疆创新科技创始人)   王传福(比亚迪董事局主席)   王卫(顺丰速运集团总裁)   张雷(远景能源科技董事长)   张小龙(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名单出炉 屠呦呦、裴端卿、陈薇等入选
    p   “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正式候选名单近日出炉。推选委员会从82名有效候选人物中现场评选出20名,名单如下: /p p   裴端卿、陈薇、屠呦呦、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邢继、吴希明、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刘静、刘慈欣、大疆创新研发团队、周涛、袁亮、常进、阎锡蕴、林鸣、历军、大型运输机研制团队、包信和、渤海粮仓研究团队。 /p p   “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联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同举办,聚焦年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百姓观点,评选出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p p   其评选标准为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重大成果并在科学道德和精神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个人或团队,他们的创新成果在当年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领域中创新性地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推选委员会由主办方代表、院士代表、媒体代表、学协会代表和其他相关各界代表共同组成,兼具权威性和公信力。 /p p   “科技盛典”自201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p p   2015年,继续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将隆重揭晓“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他们肩负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取得一个个卓越成果。 /p p   中央电视台将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晚会将通过讲述一个个获奖人物(团队)的创新故事,彰显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p
  • 央视揭晓“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屠呦呦、陈薇、裴端卿获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sss_569849a80ce1a.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bf4e288-42e0-4841-8516-6d9c08da4aed.jpg" / /p p   2015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丰产年,在突破发展瓶颈,支撑产业升级和引领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科技创新展现出了自身巨大的能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于2016年1月14日隆重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p    strong 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屠呦呦、陈薇、裴端卿、刘静、周涛、邢继、吴希明。 /strong /p p   2015年度科技创新团队: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 /p p   据悉,2016年1月16日19:51,“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将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首播,1月17日9:57重播。晚会将通过讲述一个个获奖人物(团队)的创新故事,彰显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聚集当今中国顶尖科学家和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盛宴。 /p p    strong 屠呦呦 /strong /p p   屠呦呦创新性地使用了低温萃取方法提炼出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这项研究是整个20世纪下半叶人类伟大的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01-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医学 /span /a 创举之一,也是中国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 /p p    strong 陈薇 /strong /p p   陈薇和她的团队在埃博拉疫苗研究上所取得的进展,为受困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也开创了由中国科学家研究、中国制造的病毒疫苗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的先河。 /p p    strong 裴端卿 /strong /p p   裴端卿和他的科研团队创造性地找到了可工厂化生产的“万能细胞”,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全新的干细胞诱导因子,让世界都真切地看到了器官再生的美好愿景。 /p p    strong 刘静 /strong /p p   刘静和他的同事们对液态金属的研究,是中国科学家在热点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取得的一系列突破将被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p p    strong 周涛 /strong /p p   周涛用大数据分析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他带领一群年轻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 /p p    strong 邢继 /strong /p p   邢继和他的团队从“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出发,让中国核电的安全性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也让我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家。 /p p    strong 吴希明 /strong /p p   一树之高,利剑出鞘。武直10,捍卫和平的国之重器,跨越了一个时代,托起了中国直升机工业走向世界的希望,开创了中国武装直升机的新纪元。 /p p    strong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研制团队 /strong /p p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国科学家对全球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做出的又一贡献,再次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智慧。 /p p    strong 外尔(Weyl)半金属研究团队 /strong /p p   从理论突破到晶体制备,最后到“梦幻测量”,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是系列创新、系统创新的合成体,是中国科学家在前沿科学领域实现具有先锋性的重大突破。 /p p    strong 新一代运载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团队 /strong /p p   十年磨一剑,一箭动九霄。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进入绿色环保的新时代,中国人迈向太空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更加有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9b06b69f-e35e-45b3-a718-55ab8405f6cb.jpg" / /p p   2016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图为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发布最终获奖人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0e8a49b-bf1a-45d4-afb9-efea83f0e7fc.jpg" / /p p   2016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图为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的评委代表、联合国教科颁发的“卡林加奖”获得者、中国科技馆原馆长李象益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82d691a-670e-4796-ae54-c49294826558.jpg" / /p p   2016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图为《科技盛典》总导演冯其器讲述节目幕后故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8" title=" 4.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d3c57846-ff5c-450f-a9c8-18e55513cdb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2016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5" title=" 5.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3de6af19-0b1e-4185-a464-9b3848b1109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2016年1月14日,“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揭晓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9" title=" 6.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6331af7b-2958-4c63-bfb2-48a5ebfc2a3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9" title=" 7.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76768fb7-b68f-43ac-beab-6a769b52bb3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8" title=" 8.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c4ef9a1-c511-4417-88c4-8c277cc9668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4" title=" 9.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6e1aa185-483f-4c3f-aab5-b99b3237749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60" title=" 10.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6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1a8b7118-a254-42cb-a66d-4f20f916cfe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9" title=" 11.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f8dcbc6c-7dba-4377-be98-da44e36d143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58" title=" 12.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56aa1910-3d20-487f-82e2-a7ad9c5f962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 CCTV2014科技创新人物评选 你为业内专家投票了吗?
    日前,中央电视台(CCTV)2014年《科技盛典》年度科技创新人物评选开始,67位专家学者及10个科技创新团队成为有效候选人,其中包括六位活跃在科学仪器、生命科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分别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学明   科研成果:自行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仪器,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动力学以及非绝热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饶子和   科研成果:饶子和研究组及合作者在甲型肝炎病毒HAV三维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年中秋节期间,他的研究组还解析出1.8埃高分辦率的受体TIM1的三维结构,该结构信息有助于揭示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机制,对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李国红   科研成果: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三维重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高精度的30nm染色质纤维的三维冷冻电镜结构(11Å ),揭示了一种全新的30nm染色质纤维左手双螺旋结构模型。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杨瑞馥   科研成果:揭示了鼠疫历史传播规律和鼠疫菌可变分子钟进化特征;发展了集全球科学家智慧应对突发疫情的开源基因组学策略;研发了国际领先的上转发光检测技术产业化平台,用于反恐和疫情处置、食品安全、临床和毒品检验等领域。   复旦大学 李富友   科研成果:发展上转换发光成像方法,建立上转换发光成像标准化操作流程,在上转换发光成像材料、成像仪器及生物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上转换发光生物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 程京   科研成果:站在国际生物芯片研究前沿并结合国情,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领导研制了基因、蛋白和细胞分析所需的多种生物芯片,并针对基础和临床医学所需开发出系列新技术和产品。   在上述五位专家当中,你喜欢哪位科学家?哪位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又让你眼前一亮?欢迎大家到央视网《2014科技盛典》&ldquo 点赞墙&rdquo 投票支持。 编辑:刘玉兰
  • 流式细胞/CT影像等软件!工信部&国药监局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公示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1〕24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组织开展了相关申报和评审工作。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将拟发布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进行公示。其中,入围单位分为“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两类。原则上,“揭榜单位”为创新任务攻关主体,“潜力单位”可自愿继续实施揭榜任务。如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将书面意见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电子邮件发送至aimd2022@163.com(邮件主题注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意见反馈)。公示时间:2022年8月5日至11日联系电话:010-68205250,010-88330610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邮编:100804附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司2022年8月5日
  • 两部门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的通知 联影、迈瑞等上榜
    10月26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包括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智能辅助治疗产品、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康复理疗产品、智能中医诊疗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平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平台八大类。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2〕2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科函〔2021〕247号),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综合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现予以公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入围单位分为“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两类,原则上,“揭榜单位”为创新任务攻关主体,鼓励“潜力单位”实施揭榜任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开展不定期抽查和中期测试评价,根据实际攻关进展和测评排名情况,对“揭榜单位”和“潜力单位”动态调整。二、请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围单位和项目的跟踪管理,针对揭榜任务攻关过程中涉及的创新研发、测试验证、示范推广等关键环节,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产品加强指导。三、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委托相关机构于2023年底前对揭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测评考核,遴选揭榜优胜单位和项目。请入围单位瞄准揭榜任务指标抓紧开展攻关,确保揭榜任务按期保质完成。附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pdf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2022年10月14日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序 号类别项目名称牵头单位方向一:智能辅助诊断产品1揭榜单位宫颈细胞学数字病理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玖壹叁陆零医学科技南京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液基细胞学图像计算机 辅助诊断软件杭州迪英加科技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染色体核型辅助诊断软件杭州德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眼底照片眼部疾病辅助诊断软件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浅表器官超声扫描与影像分析系统浙江德尚韵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肝脏超声辅助诊断软件飞依诺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动脉瘤 CT造影影像辅助检测软件杭州深睿博联科技有限公司8揭榜单位消化道内窥镜影像辅助诊断软件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头颈血管 CT造影影像辅助诊断软件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冠脉 CT 血管造影辅助诊断软件语坤 (北京)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结直肠癌筛查内镜和组织病理辅助诊断 一体化系统成都微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结直肠癌血清肽谱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血流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表型辅助分析软件予果生物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流水线式全自动宫颈癌人工智能诊断工作站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宫颈细胞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人工智能辅助 分析诊断系统杭州智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子宫内膜癌细胞学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西安美佳家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8潜力单位智能化多癌种下一代病理辅助诊断系统汉姆德 (宁波) 智能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平台杭州贝安云科技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人工智能外周血图像分析系统重庆德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1潜力单位宫颈细胞学数字显微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上海杏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2潜力单位肠癌 cfDNA 液体活检早筛试剂盒南京世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3潜力单位基于骨髓染色体影像的血液肿瘤智能 辅助诊断系统湖南自兴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4潜力单位全自动粪便分析仪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细胞辅助诊断系统宁波江丰生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6潜力单位TBS+DNA 双智能肿瘤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系统湖南品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7潜力单位免疫功能流式细胞数据分析软件天津见康华美医学诊断技术 有限公司28潜力单位胃腺癌病理质控与辅助诊断系统山东省计算中心(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 心)29潜力单位乳腺癌超声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成都爱迦飞诗特科技有限公司30潜力单位浅表脏器智能超声诊断系统软件脉得智能科技 (无锡) 有限公司31潜力单位眼科 OCT 影像辅助诊断软件 ( MIAS-3000)苏州比格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2潜力单位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湖南省雅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33潜力单位超声产前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34潜力单位肝脏局灶性病变辅助诊断软件语坤 (北京) 网络科技有限公司35潜力单位色素性皮肤病( 白癜风、黄褐斑)分期分级分区辅 助诊断系统皑高森德医疗器械 (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36潜力单位肺癌多模态数据融合辅助诊断软件成都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有限公司37潜力单位智能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诊断系统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38潜力单位胆道闭锁整合辅助诊断系统上海药明奥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9潜力单位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术中分子边界诊断系统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0潜力单位多模态肝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即人工智能肝 脏多模态影像复合辅助诊断系统)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41潜力单位心脑血管疾病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依未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42潜力单位眼底图像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辅助诊断软件北京鹰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3潜力单位肺栓塞 CT影像辅助分诊与评估软件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4潜力单位口腔错颌畸形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北京朗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45潜力单位亚实性肺结节 CT影像辅助诊断软件点内 (上海)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6潜力单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47潜力单位运动障碍特征影像辅助决策软件凝动万生医疗科技 (武汉) 有限公司48潜力单位多部位肿瘤超声辅助诊断系统什维新智医疗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49潜力单位致盲性眼病辅助诊断软件深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50潜力单位皮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上海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1潜力单位颅内动脉瘤临床辅助决策软件强联智创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52潜力单位胶囊内窥镜肠道影像辅助检测软件安翰科技 (武汉) 股份有限公司53潜力单位核医学心脏专用高清成像及全自动分析系统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54潜力单位机器人辅助颈动脉超声诊断系统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55潜力单位肠息肉消化内镜辅助诊断软件长沙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6潜力单位智能消化内镜食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7潜力单位主动脉综合征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58潜力单位多模态多任务心电智能辅助诊断软件杭州质子科技有限公司59潜力单位AI 全景诊断与定位胶囊式小肠内窥镜系统江苏势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潜力单位心电自动分析软件厦门纳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1潜力单位房颤风险提示软件华为终端有限公司62潜力单位智能胃部胶囊影像自检系统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3潜力单位肠息肉消化内镜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64潜力单位面向心血管疾病及慢病管理的人工智能心电 辅助诊断系统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司65潜力单位结直肠息肉内窥镜影像辅助检测软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66潜力单位消化内镜辅助诊断系统重庆金山科技 (集团) 有限公司67潜力单位动态血压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北京康康盛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68潜力单位心电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69潜力单位结直肠 CT辅助检测系统北京智拓视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70潜力单位主动脉图像处理及数字血流辅助分诊软件先健科技 (深圳) 有限公司方向二:智能辅助治疗产品1揭榜单位宽光谱超分辨智能内窥镜分子成像系统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揭榜单位骨科手术智能规划与操作系统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肺部手术导航系统苏州朗开医疗技术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智能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骨圣元化机器人 (深圳) 有限公司5揭榜单位智慧化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软件中科超精 (南京) 科技有限公司6揭榜单位高频陡脉冲脑胶质瘤治疗系统苏州博思得电气有限公司7揭榜单位介入穿刺消融治疗肿瘤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8揭榜单位人工智能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9揭榜单位口腔颌面部手术主动导航定位系统成都世联康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揭榜单位脊柱超声手术器械导航控制系统北京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11潜力单位重大脑疾病消融治疗手术机器人华科精准 (北京) 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2潜力单位神经外科磁定位超声手术导航系统飞依诺科技 (苏州) 有限公司13潜力单位肺部/肝脏 CT影像肿瘤介入消融手术规划 辅助决策软件海杰亚 (北京)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4潜力单位智能穿刺引导系统成都真实维度科技有限公司15潜力单位胸部 CT影像全自动手术计划软件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潜力单位口腔颌面手术规划系统北京百特康科技有限公司17潜力单位飞秒激光自动化口腔种植手术设备北京安泰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18潜力单位智能化胆胰内镜介入混合现实引导系统沈阳术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9潜力单位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20潜力单位智能骨科全流程可视化手术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庆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21潜力单位TRex-RS 骨科关节手术导航系统上海龙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2潜力单位基于微米级眼球三维 O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周 边离焦近视治疗方案视微影像 (河南) 科技有限公司23潜力单位新一代人工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超融合平台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潜力单位腹部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杭州三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5潜力单位穿刺导航定位软件上海复拓知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6潜力单位智能多模态肿瘤电场治疗装备及系统河北普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7潜力单位骨科手术导航系统长江 INS- 1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 有限公司28潜力单位颅内动脉瘤智能辅助治疗系统研发昆明同心医联科技有限公司29潜力单位骨科手术计划软件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0潜力单位智能关节镜下膝关节韧带重建系统上海卓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1潜力单位眼科全固态激光光凝仪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方向三: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1揭榜单位非接触智能生命体征监护仪南方科技大学2揭榜单位智能重症呼吸机及其辅助决策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3揭榜单位病人状态智能监护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4揭榜单位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 ( WCD ) 及猝死风险 人工智能评估系统苏州维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
  • 工信部、药监局联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原函〔2022〕3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生物医用材料是生产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所需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新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研制生产及应用进程,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更好支撑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任务内容和预期目标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重点方向,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一批量大面广、技术先进、带动性强、安全可靠的标志性生物医用材料,材料性能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形成稳定可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加速在相关下游医疗器械产品领域实现落地应用。(一)高分子材料用于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人工关节、椎间融合器、可吸收缝合线、球囊导管、血液透析器、体外膜肺氧合机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医用聚醚醚酮(PEEK)、医用聚乳酸衍生物(PLA/PLGA)、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O)、超细聚乙烯纤维屏蔽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非邻苯类增塑剂、医用植入硅橡胶、聚甲醛(POM)、医用聚砜(PSU)、医用聚醚砜(PES)、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烯烃聚合物(COP/COC)、尼龙及其弹性体、聚乙醇酸(PGA)、聚4-甲基-1-戊烯(PMP)等。(二)金属材料用于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神经刺激器、神经血管导丝、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骨科植入器械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超薄钛及钛合金、超细钛丝、镍钛合金管材、超细镍钛丝、铂钨/铂镍/铂铱合金超细丝材、镍钴铬钼合金丝材、超细铂合金管材/环材、钴铬合金管材/棒材/丝材、可降解医用镁合金材料、医用增材制造用钽粉等。(三)无机非金属材料用于仿生复合骨支架、义齿、骨缺损填充及修复材料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双相磷酸钙(BCP)陶瓷、义齿微晶玻璃、氧化锆复合氧化铝、再生修复用生物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二、推荐条件(一)揭榜申报主体须是材料生产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组建的上下游联合体,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共同参与,牵头单位为1家。参与联合体的单位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应用能力。(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推荐单位,优先推荐技术指标先进、技术路线成熟、推广应用方案完备、经费预算合理、揭榜团队综合能力强的项目。(三)每个单位牵头申报项目不能超过3个,已列入前期相关揭榜挂帅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三、工作要求(一)申报主体可通过申报系统(http://biomed.caict.ac.cn/)进行申报,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所需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0日。(二)推荐单位于2023年2月24日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三)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充分调动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的积极性申报揭榜挂帅项目,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推荐工作,并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临床资源,加大对“揭榜挂帅”重点品种、重点企业配套支持力度,优先配置入选“揭榜挂帅”的项目用地、用能、排污等指标资源,出台鼓励应用推广的配套政策。(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建立“赛马机制”,每个揭榜产品择优选择揭榜团队(原则上不超过3家)进行攻关,拟将揭榜挂帅攻关方向纳入现有政策支持渠道,依托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并优先提供审评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五)入围揭榜挂帅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原则上名单公布之日起3年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确定揭榜优胜单位(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2家)。鼓励完成揭榜任务的相关材料以医疗器械主文档形式进行登记,并通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加大应用推广支持力度。(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为揭榜挂帅工作提供过程管理、平台建设、评估组织、协调服务等支撑工作。联系人及电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   王成龙010-68205568 刘伯民010-68205564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符一男010-68205638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  胡雪燕010-88330635工作咨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李 曼010-62302915 王子函010-62305979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孙小闻010-86452726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苏文娜010-68205638附件:1.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推荐表.doc2.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单位申报材料.doc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2022年12月7日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工作。进一步探索完善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社会张榜招贤,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遴选培育优势企业和成果,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揭榜工作重点面向3个方向:一是核心基础,包括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高性能边缘端/终端计算人工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及工具等5大项任务。二是智能产品,包括机器翻译系统、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平台、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智能导盲产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等9类产品。三是公共支撑,包括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等3类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部门、地方及金融机构等加强协同,加大对揭榜优势单位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试点示范等多种手段加速揭榜成果应用落地。  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1〕231号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揭榜挂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现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任务内容  揭榜挂帅工作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等3类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任务详见附件)  二 推荐条件  (一)揭榜申报主体包括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的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能力。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组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优先推荐创新能力突出、产业化前景好、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  (三)每个主体申报不超过3个项目。已列入前期揭榜优胜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  三 工作要求  (一)申报主体可通过申报系统(https://aibest.miit.gov.cn)进行申报,完成注册后填写申报所需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11月15日。  (二)推荐单位于2021年11月30日前使用账号登录系统并确认推荐名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组织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5个 计划单列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个 中央企业集团和部属单位不占属地指标,可直接报送,推荐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个。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遴选并公布入围揭榜单位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5家)。入围揭榜单位完成攻关任务后(名单公布之日起不超过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测评工作,择优发布揭榜优胜单位名单(每个揭榜方向原则上不超过3家)。  (四)请推荐单位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结合本地区、本领域实际,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成好推荐工作,并在政策、资金、资源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附件:  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指南  一、核心基础  (一)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  揭榜任务:研制高性能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突破适用于人工智能计算范式的矩阵乘加内核架构、实现高速互联总线等核心技术,满足云计算环境中的低能耗训练和推断。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云计算、智能家居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支持多种国内外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技术领域中不少于三种主流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与推断。云端训练芯片可支持FP32、TF32、BF16、FP16、INT8等计算精度,算力可达到32TFLOPS@FP32、64TFLOPS@TF32、128TFLOPS@BF16、128TFLOPS@FP16、512TOPS@INT8,芯片典型功耗不高于400W。云端推断芯片支持FP32、TF32、FP16、INT8等计算精度,算力可达到32TFLOPS@FP32、128TFLOPS@TF32、128TFLOPS@FP16、256TOPS@INT8,芯片典型功耗不超过75W。  (二)高性能边缘端/终端计算人工智能芯片   揭榜任务:面向机器学习边缘端及终端,研发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高算力性价比的人工智能芯片 研发配套的编译器、驱动软件、开发环境等产业化支持工具,形成加速卡、智能计算盒子、边缘服务器等完整的配套产品。  预期目标:到2023年,支持多种国内外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支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技术领域中不少于三种主流神经网络模型。边缘端芯片峰值性能不低于20TOPS@INT8,支持FP16、INT8、INT4等量化精度,芯片典型功耗不高于16W,能效比超过2TOPS/W @INT8。终端芯片能效比超过5TOPS/W@INT8,典型功耗不超过2W,支持INT8、INT4等量化精度。  (三)智能传感器   揭榜任务:研发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的智能传感器,提升图像、声学、健康监测、车规级雷达、车规级摄像头等智能传感器自主研发水平,推动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化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相关类型传感器达到以下性能:声学传感器信噪比达到70dB、声学过载点达到135dB。柔性干式脑电电极、肌电电极、心电电极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导电阻抗可以达到小于5KΩ。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实现探测距离≥250m,水平视场角120°/垂直视场角20°,水平角度分辨率≤0.075°/垂直角度分辨率≤0.075°。车规级摄像头在自动驾驶场景下,前视、后视摄像头实现可探测距离250m (FOV 30°),环视、侧视实现可探测距离100m (FOV 180°)。其他类型传感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   揭榜任务:开发高性能终端人工智能推断框架,突破多模式训练、多精度推断、多平台覆盖、模型量化等关键技术,运行效率、量化能力、压缩率满足应用场景需求,实现自学习、自定义算子、分布式算力调度等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框架支持C、C++、Java和Python等主流开发语言中3种以上,适配5款以上人工智能推断芯片,支持FP32、FP16、INT8、INT4等多种推断精度,在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装备、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商用。  (五)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及工具   揭榜任务:研制低门槛、高性能、可扩展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突破智能数据标注、自动机器学习(AutoML)、大规模异构资源管理、云边端协同管理等核心技术,提供面向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特定应用和金融、制造、能源等典型行业的平台服务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平台支持主流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支持3种以上人工智能芯片的适配,支持多种典型算法和工具,多机多卡分布式环境下线性加速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具支持典型场景的智能化标注,标注工作量显著降低,实现典型行业的实际应用。在多个标准数据集上AutoML算法的性能与人类专家差距在10%以内。  二、智能产品  (六)机器翻译系统   揭榜任务:突破低资源机器翻译模型架构、跨语言跨领域知识迁移、鲁棒性训练与解码、多语言通用翻译引擎等核心技术,开发高性能的小语种自动翻译模型与算法。在实时、非实时、常见噪声等多种应用场景下,支持语音转文本、语音转语音、文本转语音、文本转文本等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实现超大规模多语言通用机器翻译引擎,支持中文普通话、常见方言、外语类型的翻译,支持多个国产软硬件平台的小语种机器翻译训练与推断,小语种机器翻译抗噪音与领域迁移鲁棒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系统的译文忠实度大于90%,译文流利度大于90%。  (七)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   揭榜任务:研发三维图像身份识别系统,包括3D成像硬件模组,千万大库3D人脸识别算法,云-边协同3D人脸识别引擎等关键技术,实现在人脸支付、智慧安检、视频监控、图像检索等典型场景的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高精度3D成像硬件模组1米距离成像精度达到1毫米,误识率小于0.001‱,拒识率小于5%。3D人脸识别引擎支持大库实时检索,QPS大于1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系统对二维静态纸质/非纸质图像、电子/动态图像、面具、头模拒绝率≥99.9%,人脸活体接受率≥99%。系统应用的安全合规性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  (八)智能语音交互系统   揭榜任务:研究基于人机对话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突破环境因素和用户口语发音差异等导致的语音识别技术瓶颈。研究多语种及多风格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实现自然、情感丰富的语音合成效果。研究以多模态识别技术为前端,基于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的语义对话系统,提升开放场景下的语义泛化能力。研究智能语音分布式管理,实现多个智能交互设备的协同工作。在智能制造、智能客服、智能车载、智能家居等场景下实现大规模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实现多场景下中文语音识别平均准确率达到98%,远场识别率超过95%,语音合成MOS分不低于4.2分,误唤醒每24小时不超过1次,用户意图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多设备协同唤醒准确率达到98%以上,支持的外语类型、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种类达到5种以上,支持个性化语音合成种类3种以上,平均响应时间小于2秒。  (九)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测试平台   揭榜任务:研制高置信度、高覆盖度、高精度的自动驾驶仿真测试验证平台,突破场景构建、车辆动力学建模、驾驶员建模、传感器建模等关键技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价能力,验证自动驾驶系统是否符合应用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  预期目标:到2023年,基于高精度地图和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场景库,建立自动驾驶仿真场景1000个以上,包括典型场景、连续场景、车路协同场景和城市道路场景。感知系统仿真实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仿真,能够接入自动驾驶感知和决策控制系统,实现道路环境场景仿真测试及量化评价,为行业企业提供有效的研发、产业化测试服务。  (十)智能机器人   揭榜任务:重点围绕家庭服务、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巡检安监、智能物流等领域,突破包括多模态智能交互、多机协同及云平台、智能精准安全操控、感知信息融合、影像定位与导航等关键技术,推进智能机器人规模商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面向不同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能力:在多模态交互能力方面,识别准确率在95%以上,在巡检等特定应用场景可实现对缺陷和隐患的全天候、全方位、全自主监测。在多机协同方面,具备高安全、高精度、超大作业范围协同能力,以及面向场景的智能化运维能力。在自主动作能力方面,具备自由移动与避障能力,在特定应用场景可实现安全可靠、智能决策的高自动化水平和高智能化水平的无人搬运能力。在智能知识库方面,拥有面向应用场景的规模化知识库,具备智能问答等功能。在健康护理服务方面,实现智能辅助诊断、身体指标检测、高清远程医疗等功能。  (十一)智能无人机   揭榜任务:突破智能跟随、自主作业、群体协同作业等关键技术,推动5G通信、北斗导航、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数据传输、链路控制、智能操作、监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促进智能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电力巡检、森林防控、采矿安监等危特场景的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智能无人机实现360°全向感知避障,避障模式下最大飞行速度不低于14m/s。新一代通信网络环境下,无人机远程高清图传屏到屏延时小于200ms,远程控制延时小于60ms。面向森林草原巡检、火灾预警和消防救援等应急场景应用无人机抗风七级,连续飞行时间不小于60分钟。人工智能飞行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智能强制避让航空管制区域,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二)智能导盲产品   揭榜任务:围绕视障人群的无障碍独立出行需求,研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高度无障碍的导盲系统及产品,突破室内精准无障碍导航、室外复杂环境精准导盲、复杂场景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协同引导以及智能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支持立体空间安全避障,提升路径学习、物品识别的自学习能力,进一步解决视障人群的出行问题。  预期目标:到2023年,导盲产品利用5G、短距离通信和高精度卫星定位等技术,实现主动识别、主动判断、主动避障、主动引领、低时延快速响应,具备处理室内外各类复杂出行环境的能力,实现立体空间安全避障。通过语音、音效、震动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主动引领导盲功能,支持远程人工导盲服务。产品的续航时间、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满足视障人群的出行需求。  (十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与系统   揭榜任务:突破智能装备自主识别、自主优化、自主学习、群体协同等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制造装备融合。研发智能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创新产品,推进人工智能算法与工业自动化系统融合。研发智能工业软件,推进人工智能与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等工业软件系统的融合与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智能装备具备环境感知、控制指令优化、自主学习、人机交互、协同组织功能,重复定位精度达到特定场景生产制造要求,具备5台以上单台装备的协同能力。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涵盖10种以上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智能工业软件设计仿真领域形成不少于5类智能化功能模块,在生产管控、经营管理软件领域分别形成不少于20类智能化功能模块。在仓储物流、石油化工、服装纺织、轨道交通等主要工业领域实现集成应用。  (十四)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系统   揭榜任务:研制基于机器视觉、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的工业视觉检测系统,推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检测系统在精度、稳定性与检测速度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视觉技术在测量、定位、检测、引导及识别等生产管理重点领域的场景创新与推广应用。  预期目标:到2023年,3D视觉检测、小样本训练、多类型混合缺陷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业现场漏检率、误报率、测量精度、识别速度、系统一致性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实现产业规模化应用。  三、公共支撑  (十五)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  揭榜任务:建设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和行业训练资源库,可提供合规的、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和服务能力,具备多类型、多场景数据采集与处理服务能力。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支持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典型人工智能应用训练数据,行业训练资源库可提供定制化行业领域训练数据服务。  预期目标:到2023年,通用基础训练资源库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类型:语音识别数据时长超过9万小时,标注准确率超过97%。图片数据量超过1500万张,标注准确率超过97%。视频数据时长超过800小时,标注准确率超过97%。自然语言处理数据量超过600万条,标注准确率超过97%。行业训练数据满足相关领域如工业、交通、金融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十六)大规模预训练模型   揭榜任务:研发面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突破预训练模型的训练算力、时间等限制,结合微调等技术,提升常见视觉、语言任务的分析和处理效果,搭建人工智能通用算法底座,提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公共支撑能力。  预期目标:到2023年,构建至少覆盖多语种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的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模型参数至少达到千亿级。构建人工智能预训练大型模型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建设通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工作流,减少专家干预及人为调参。平台具备提供数据、代码、模型、API等服务的能力,在工业、医疗、城市、金融、物流、科学研究等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应用。  (十七)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   揭榜任务:研发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测试平台,支持对模型数据泄露行为检测。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性测评平台,支持针对以人脸识别身份认证、自动驾驶智能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抗对抗样本攻击能力等安全风险的测评。研发面向金融、政务、电商等行业领域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预期目标:到2023年,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平台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能力:不少于3种人工智能模型数据泄露行为检测方法。不少于10种数字世界黑盒对抗攻击、不少于2种物理世界黑盒对抗攻击算法。平台支持对TensorFlow、PyTorch等典型深度学习框架训练出的算法模型的安全性进行高效的、自动化的测评,支持测评多种任务模型的安全性,如包括人脸识别身份认证、自动驾驶智能感知等任务。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具备至少10种行业监测预警模型,大幅提高行业风险监测有效率与运行安全性,行业风险监测覆盖率显著提升。  四、其他  其他人工智能领域的特色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平台等,应具有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度较高,产业化前景较好。
  • 科技部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组织推荐工作
    日前,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详情如下: 关于开展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国科发政〔2014〕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为做好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1. 坚持向科研一线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重点支持在科研一线潜心研究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参加申报。对企业科技人才适当放宽推荐条件,地方推荐人选中,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荐人选来自企业的比例不低于1/3。   2. 坚持以用为本。推荐人选要符合国家和部门及地方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要在人才培养、使用和支持方面承诺落实支撑保障条件。扩大选才的覆盖范围,同一法人单位通过一个推荐渠道推荐人选原则上不得超过5人。   3. 加强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以及创新型企业、创新型试点城市中推荐产生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和共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4. 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质量。要进一步严格选才标准,将人选的科研诚信、业绩贡献和发展潜力,作为人才遴选的主要条件,切实把好推荐质量关。推荐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程序严格规范,要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推荐评审,并对拟推荐对象在其依托单位内部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正式推荐。   二、推荐条件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mdash &mdash 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或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mdash &mdash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企业科技人才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mdash &mdash 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mdash &mdash 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人选为海外引进人才的,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2012年5月20日前回国,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准),并保证在今后5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团队研究方向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   &mdash &mdash 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   &mdash &mdash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mdash &mdash 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   &mdash &mdash 团队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并同时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其他基本条件。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或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mdash &mdash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依法经营,创办时间为1年以上,10年以内 (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注册),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和创新能力。   &mdash &mdash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少拥有一项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动植物新品种、著作权等),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mdash &mdash 创办5年以内的企业,最近一年盈利且主营业务收入不少于500万元。创办时间为5年以上的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和科技特派员项目负责人可优先推荐。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应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含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机构)或科技园区。申报单位要有好的人才工作基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政策突破性强,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鼓励申报单位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带动意义的内设机构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应在相关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在培养拔尖和青年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典型经验与做法,形成富有特色、取得初步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mdash &mdash 申报单位为科技园区的,应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效突出 建立为创业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建立良好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推荐渠道和名额分配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学会)负责推荐。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负责推荐,其中,国家高新区创业人才通过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推荐。   3. 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可推荐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具体名额分配表见附件。   四、支持措施   1. 对符合条件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择优推荐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择优推荐纳入&ldquo 万人计划&rdquo 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2. 各部门、地方和依托单位要结合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在承担科研任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对入选对象给予重点支持。   3.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组织入选对象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境内外研修培训以及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宣传。   五、有关要求和申报流程   1. 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和连续申报两次未入选的,本年度不再申报。   2. 同一申报对象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推荐申报推进计划一个类别项目,且不能同时申报&ldquo 万人计划&rdquo 其他类别项目(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学名师以及青年拔尖人才等)。重复申报的,一经发现取消评审资格。   3. 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要认真审核推荐对象的申报材料,并按照各自的权限在申报系统中逐一确认提交到科技部。   4. 正式申报材料经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一式两份),统一以推荐单位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报送材料于2014年5月20日前,邮寄或送达至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5. 推进计划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具体申报流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   六、联系方式   科技部政策法规司:010-58881781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任务咨询:010-68598258、68598039、68598260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任务咨询:010-68598259、68598061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010-88659000   电子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349房间(100045)   附件:1. 地方推荐名额分配表   2. 部门推荐名额分配表   3. 联合会、协会、学会推荐名额分配表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荐名额分配表   科 技 部   2014年3月20日
  • 科技部发布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通知
    p   12月25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2017年将遴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左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0个左右。 br/ /p p   按照总体要求,推荐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中推荐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详细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科技部关于开展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政〔2017〕408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有关单位: /p p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11〕538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7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通知如下。 /p p   一、总体要求 /p p   1. 坚持向科研一线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重点支持在科研一线潜心研究的科技人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参加申报。对来自企业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人选适当放宽推荐条件。地方推荐人选中,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推荐人选来自企业的比例不低于1/5。 /p p   2. 坚持以用为本。推荐人选要符合国家和部门及地方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要在人才培养、使用和支持方面承诺落实支撑保障条件。扩大选才的覆盖范围,重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快、市场估值高的“独角兽”公司中推荐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同一法人单位通过一个推荐渠道推荐人选原则上不超过5人。 /p p   3. 加强人才、项目和基地有机结合。推荐人选优先从重大研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基地中推荐 已列入部门、地方人才计划的人选可择优推荐,形成有效的人才梯队和共同支持的工作格局。 /p p   4. 坚持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质量。严格选才标准,把推荐对象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为民服务等摆在突出位置,将推荐人选的科研诚信、品德、能力、业绩和发展潜力,作为人才遴选的主要条件,切实把好推荐质量关。 /p p   二、目标任务 /p p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2017年将遴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00名左右、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左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0名左右、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0个左右。 /p p   三、条件要求 /p p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 /p p   ——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或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p p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企业科技人才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p p   ——已取得高水平创新性成果,在所在行业或领域业绩突出,具有较大的创新发展潜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p p   ——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 /p p   为海外引进人才的,须已回国工作2年以上(2016年3月9日前回国,以与用人单位签署的正式工作协议或合同为准),并保证在今后5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p p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团队研究方向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需求。 /p p   ——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或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 /p p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p p   ——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 /p p   ——团队负责人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并同时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其他基本条件。 /p p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申报人为企业主要创办者和实际控制人(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或法人代表),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 /p p   ——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境内注册,依法经营,创办时间为2年以上(2016年3月9日前注册),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成长性和创新能力。 /p p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至少拥有1项主营业务相关的发明专利(或动植物新品种、著作权等),创业项目符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特色产品或创新性商业模式,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先进地位。 /p p   ——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前景 创办5年以上的企业,最近2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万元。 /p p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申报单位应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含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研发机构)或科技园区。申报单位要有好的人才工作基础,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政策突破性强,具有明确的改革思路和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并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鼓励申报单位选择具有鲜明特色和示范带动意义的内设机构或非法人机构作为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p p   ——申报单位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应在相关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科研实力 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在培养拔尖和青年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具有典型经验与做法,形成富有特色、取得初步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p p   ——申报单位为科技园区的,应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成效突出 建立为创业人才服务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和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建立良好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p p   四、推荐办法 /p p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部分联合会(协会、学会)和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负责推荐。 /p p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部分联合会(协会)和已入选的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科技园区)负责推荐。对国家高新区推荐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推荐。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奖和众创空间等载体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创业人才,由主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推荐。 /p p   3.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有关部门、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推荐。 /p p   五、支持措施 /p p   1. 对符合条件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择优推荐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择优推荐纳入“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p p   2. 各推荐单位和依托单位要结合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计划,在承担科研任务、提供保障条件、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对入选对象给予重点支持。 /p p   3. 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加大对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计划与推进计划的紧密结合,加强考核管理和跟踪服务,建立年度报告制度、考核评估机制和约束退出机制 组织入选对象开展跨领域的学术交流、联合攻关、研修培训以及与地方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对入选对象的突出业绩和典型事迹宣传。 /p p   六、工作要求 /p p   1. 已入选推进计划的和连续申报2次未入选的,本年度不再申报。已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除外)和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尚在合同期内的人员,不再申报。 /p p   2. 同一申报对象只能通过一个渠道推荐申报推进计划1个类别项目。 /p p   3. 各推荐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民主推荐、专家评议、内部公示等程序,征求有关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后,集体研究提出推荐人选,确保人选质量。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地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沟通,广泛挖掘优秀人选,切实做好组织推荐工作。 /p p   4. 各推荐单位在人选推荐中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准事先内定人选,不准弄虚作假,不准替人说情、打招呼、搞拉票等 要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和人选如实填写推荐材料,不得空项、漏项,对材料真实性要严格把关 对于违反组织原则和工作纪律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p p   七、申报流程 /p p   1.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具体申报流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网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 /p p   2. 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认真审核推荐对象的申报材料。请按照各自的权限在申报系统中逐一确认后,由推荐单位提交至科技部。 /p p   3. 请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对纸质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一式1份),由推荐单位以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主要对推荐程序、专家名单、公示情况等进行说明)。纸质申报材料于2018年3月9日前邮寄或送达至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 /p p   八、联系方式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010-58881781 /p p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010-68598040、010-68598053 /p p   010-68598036、010-68598258 /p p   申报系统技术支持:010-88659000 /p p   电子邮箱:tuijinjihua@sttc.net.cn /p p   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349房间(邮编:100045)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12月22日 /p p br/ /p
  •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1月18日,由科学网主办的“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开所有谜底,根据广大网友的投票结果,两大奖项各归其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等10人当选“2011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袁隆平等11人当选“2011中国科学年度杰出创新人物”。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于2011年12月10日启动,旨在评选出公众心目中的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历经40天征集及评选过程,上万名科教界专家、科技新闻工作者及网友参与推荐、投票。   2011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当选者为王晓东、方舟子、朱清时、杜光东、杨宝峰、周其凤、赵跃宇、饶毅、屠呦呦、颜宁 2011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当选者为邓涛、史玉升、李传锋和黄运锋、刘泽金、安芷生、张俐娜、何芳良、袁隆平、董树文、韩家淮。(以上人物按姓氏笔画排序)   本次活动以“影响力”和“创新力”为评选标准,在关注国内科技界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人物的基础上新增了“杰出创新人物”的评选,侧重于那些在2011年度的重大科研进展成果中做出突出创新和贡献的人物。获奖人物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医学科学、工程材料等前沿科研领域,通过解读获奖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2011年中国科技界的热点和脉搏。   为鼓励用户推荐、投票,组委会特设优秀评论奖、最佳伯乐奖及参与奖,获奖者将获赠精美礼品一份。   活动同时得到了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腾讯网、新浪网、人民网、中国科学院网等媒体的支持。   全部当选者详情请见:http://2011people.sciencenet.cn/
  •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开始推荐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推荐工作现已开始。   推进计划相关任务的推荐对象应符合《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确定的遴选条件,同时: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点从国家、部门和地方在研重大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中择优遴选,人选使用单位要提出使用培养计划并承诺给予必要工作条件保障。推荐人选为海外引进人才的,已入选“千人计划”的暂不纳入此次推荐范围 其他海归人才须已回国工作两年以上且今后3年内每年在国内工作9个月以上。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重点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中择优遴选。团队负责人同时应符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基本条件,年龄不超过50周岁。团队的核心成员应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团队所在单位要提出团队建设和培养计划并承诺为团队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条件。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优先从各类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科技特派员中遴选推荐。推荐人选所在地方要在加大支持力度、落实相关激励政策等方面作出明确承诺。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要从改革积极性高,并在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环境营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级科技园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择优遴选推荐。   推荐人选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实行网上统一申报、推荐。申请单位需要在申报中心网站进行注册,具体注册及审核过程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   推荐材料经依托单位和推荐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各推荐对象申报材料一式八份,统一以推荐单位公文形式报送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其中同类任务中有多个推荐对象的要进行排序),报送截止时间为2012年11月5日。
  • 八部门发布《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二、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三、遴选条件及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   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   --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   --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   --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   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   --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   --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   --企业创办不足5年   --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   --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   --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   --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   --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   --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四、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 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 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 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六、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 重磅:新一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名单出炉!
    今天(2016年3月17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5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拟入选对象名单,本次共产生了30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1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1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4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人才计划的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来看一看新一批的入选名单和各单位的入选数据统计结果。  什么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军人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从今年各大高校的入选情况看,华中科技大学入选了8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个创新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入选了8个领军人才,2个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天津大学均入选了7个创新人才和1个创新团队,表现优异。最后来看看具体的入选名单和各单位的入选数据统计吧:  附件1: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附件4::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入选对象名单.doc
  • 科技部党组学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精神
    p   30日晚,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科技部第24次党组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列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科技部机关各单位、各直属事业单位和科技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p p   会议指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盛会,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把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来。这是我国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程中的一件标志性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 /p p   会议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p p   会议就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p p   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科技创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前景十分光明、任务十分繁重。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有担当精神、使命意识,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做出我们科技人应有的贡献。 /p p   二要按照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科技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任务落实到位。要夯实科技基础,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尽快提出工作方案。要加强科技供给,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丰富国际科技合作内容,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共同发展。要实施好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加快推进。要加快建立科技决策机制,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要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p p   三要深入研究,回应科技界和社会的重大关切。要解决科研投入中重物轻人、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的问题,给科研人员和高校更大自主权。要与有关部门联合协作,加紧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建设一流科研院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方面都要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p p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科技部作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要自觉按科研规律办事,在放权的同时,要创新和加强监管,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评价,切实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p p   五要周密部署,切实把大会精神落到实处。要抓紧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工作方案,深刻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做好宣传引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部署,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p p   会议强调,科技部全体干部职工要用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p
  • 科技部关于公布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306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附件1)、21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附件2)、52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附件3)和3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附件4)入选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特此公布。   附件: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名单    2.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    3.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4.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名单    科 技 部    2015年2月26日
  • 纽迈分析总经理杨培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p   日前,科技部发文公布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314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7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3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3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p p   从名单中我们发现,多位来自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的代表榜上有名,其中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培强入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p p   相关链接: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09/221601.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2017年6月,纽迈核磁项目获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拟立项 /strong /a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425/189508.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2016年4月22日,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15科学仪器行业最具成长潜力企业” /strong /a strong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301/185163.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2016年2月22日,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纽迈分析)获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 /strong /a /p p   更多详细名单请见如下链接: /p p   strong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621/222660.s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科技部公布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附全名单) /strong /a /p
  • 人民日报: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p   历史总在浓墨重彩中掀开新篇章。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又一次科技创新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人类社会演进、中华文明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的全局高度和历史站位,深刻阐述了国家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五大重点任务。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将迎来又一个希望的春天。 /p p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抓住宝贵历史机遇。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要强大、企业要兴旺、人民生活要不断改善,必须有强大科技。面对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对迫切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p p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哪一项都离不开创新发展。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p p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贯彻落实好五大重点任务。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 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五大重点任务,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两院院士、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我国科技大师的荟萃之地,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努力把握科技革命新方向。作为党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引领广大科技人员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创新发展的组织领导,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p p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无上的光荣。有多大担当,才能有多大的事业 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的成就。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p p /p
  • 第十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项目开始申报
    根据中组部《关于2013年“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组厅字【2013】4号), 今年“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申报由以往每年两次合并为一次,第十批申报工作现已启动,推荐受理截止日期为2013年4月30日。本次申报分为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和短期项目两种类型,重大专项引才按程序报相关牵头组织单位汇总,其他国家科技计划引才按程序报科技部相关司局汇总,之后统一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标准   (一)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能全职在国内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   1.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管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2.专业背景应在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及的重点领域,并拥有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产品,或掌握解决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的方法,或在海外承担过重大研发或科学项目的专家学者   3.申报人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一年内并与用人单位至少达成初步意向   4.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具备“申报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标准”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有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为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国内工作单位固定   2.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   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推荐程序   (一)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组织本单位符合条件的拟引进人才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和有关材料,报相关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   (二)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对拟引进人选进行资格审查,提出综合推荐意见,主要包括:   1.对申报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理由(包括内容和意义)、工作和经费安排等意见   2.申报人在国际相关产业或科研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3.对用人单位在团队建设、实验条件、职务安排等工作条件落实情况的意见。   (三)重大专项牵头组织部门将推荐意见,连同有关推荐材料报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四)科技部将根据相应评审标准,提出引才人选建议,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   三、推荐材料   用人单位推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选,应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报书一式三份:申报长、短期项目须分别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长期项目)》或《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短期项目)》。   (二)附件1份,包括:   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复印件   4.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5.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6.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7.奖励证书复印件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三)《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   (四)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分别汇总填写《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千人计划申报书》与附件分别装订,其他材料单页报送。报送材料时,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和电子文档各1份,电子文档内容须与纸质材料一致。   四、其他要求   (一)申报材料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下载。   (二)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汇总填写的《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见附件。   (三)各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应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申报人参评资格,情节恶劣的,建立黑名单,并暂停用人单位的申报资格。   请围绕重大专项目标及任务需求,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严格按照“千人计划”的有关条件,抓紧组织推荐工作。   联系人及电话: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刘 迟、汤娇雯   联系电话:58881582,58881646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68511837、68598401   附件:《第十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本通知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网站通知公告栏目(http://www.nmp.gov.cn/tztg/)下载。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2013年3月7日
  • 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试点
    有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各有关单位:   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科技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政[2009]64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各领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构建的进展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已成立的联盟中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联盟开展试点工作(名单见附件)。   各参加试点工作的联盟要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探索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任务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整合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广大中小企业,探索率先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政策,发挥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更多联盟的建立和发展积累经验。试点过程中的情况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部。   联系方式: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   010-58881762   附件:开展试点工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   二O一O年一月八日   开展试点工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   (共36个)   1. 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 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 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 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6. 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7. 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8. 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9. 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0.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1.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   12.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3.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4.WAPI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5.闪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6.光纤接入(FTTx)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7.有色金属钨及硬质合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8.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9.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开源及基础软件通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1.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2.农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3.染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4.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5.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6.商用汽车与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7.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8.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9.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0.柑橘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1.油菜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2.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3.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4.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5.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6.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科技部公布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
    2016年5月16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公布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的通知。通知中称,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开展了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确定307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1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34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2015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1.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名单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1丁 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2丁 轶天津理工大学3于思源哈尔滨工业大学4马炳和西北工业大学5王义平深圳大学6王文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7王 为兰州大学8王 东山东农业大学9王 立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10王同敏大连理工大学11王延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12王华林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13王伊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4王军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15王军军中国农业大学16王伽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17王沛芳河海大学18王宏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王京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王 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1王学锋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22王建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3王春凤吉林农业大学24王相晶东北农业大学25王晓东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6王晓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7王海辉华南理工大学28王朝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9王靖岱浙江大学30王震坡北京理工大学31毛 健江南大学32亢 战大连理工大学33方建儒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34方陶陶厦门大学35尹建伟浙江大学36邓 军西安科技大学37邓红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38邓建明兰州大学39帅词俊中南大学40叶 升浙江大学41叶 宁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2叶丽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43叶明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44史 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5史浩飞重庆墨希科技有限公司46付修根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47付 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48白承铭南开大学49冯志勇北京邮电大学50冯 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1冯海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52匡 华江南大学53邢 奕北京科技大学54成永军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55吕兴才上海交通大学56吕 科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57吕爱锋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8朱龙付华中农业大学59朱守非南开大学60朱诗亮南京大学61朱俊武南京理工大学62华 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3刘 力北京化工大学64刘 文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65刘巧泉扬州大学66刘世元华中科技大学67刘可安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68刘占杰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69刘民千南开大学70刘 刚西安交通大学71刘兆平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72刘 庄苏州大学73刘红忠西安交通大学74刘国生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75刘 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76刘欣然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77刘 挺哈尔滨工业大学78刘剑峰华中科技大学79刘宣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80刘 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81刘宴兵重庆邮电大学82刘继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83刘雪峰北京科技大学84刘植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85刘 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86刘善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87刘 嘉北京师范大学88闫连山西南交通大学89汤秋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90祁得林青海大学91许玫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92孙长银东南大学93孙文献中国农业大学94孙立涛东南大学95孙永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96孙庆丰北京大学97孙俊奇吉林大学98孙倍成南京医科大学99孙斌勇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00纪红兵中山大学101严建兵华中农业大学102杜 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3杜志江哈尔滨工业大学104李永乐西南交通大学105李延军南京林业大学106李会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07李克秋天津大学108李国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109李 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10李泽君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111李春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12李 垚哈尔滨工业大学113李树忱山东大学114李树涛湖南大学115李洪全复旦大学116李洪林华东理工大学117李 振武汉大学118李爱农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19李 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20李 翔复旦大学121李 静国家心血管病中心122李慧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23李德宝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24李 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25杨 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6杨全红天津大学127杨 州南京师范大学128杨财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129杨春宇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0杨 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131杨 健南京理工大学132杨 涛河海大学133杨朝勇厦门大学134肖建辉遵义医学院135吴文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36吴昌银华中农业大学137吴恒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8吴 彪西北大学139吴 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40吴新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141何 林西南大学142余玉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3余庆辉新疆农业科学院144余 雁国际竹藤中心145邹吉军天津大学146冷用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147辛晓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148闵昌万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149汪少芸福州大学150汪的华武汉大学151宋咏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52宋海农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3宋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154张正光南京农业大学155张东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56张令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157张立志华南理工大学158张礼知华中师范大学159张阿漫哈尔滨工程大学160张英俊中国农业大学161张建民四川大学162张钦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163张保龙江苏省农业科学院164张 前东北师范大学165张冠军西安交通大学166张勇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67张晓兵湖南大学168张 浩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69张海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170张清华东华大学171张 皓吉林大学172张 强中山大学173张 静重庆大学174张德民中国航天科工运载技术研究院北京分院175张德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176张德强北京林业大学177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78陈小龙浙江工业大学179陈发棣南京农业大学180陈华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81陈 兴北京大学182陈志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83陈求稳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84陈 林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185陈 威南开大学186陈显尧中国海洋大学187陈冠益天津大学188陈勇彬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89陈莉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90陈 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91陈策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192陈 焱天津大学193陈瑞爱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194陈 蓉华中科技大学195陈 蓉重庆大学196邵振峰武汉大学197范 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范晓彬天津大学199范辉军北京大学200林灼锋温州医科大学201林 炜四川大学202林祥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203罗旭彪南昌航空大学204罗 均上海大学205季 节北京建筑大学206岳晓奎西北工业大学207金子兵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8周小毛湖南省农业科学院209周华民华中科技大学210周亦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11周 旸中国丝绸博物馆212周忠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13周荣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4周顺桂福建农林大学215周 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6於志文西北工业大学217郑元义重庆医科大学218郑阳恒中国科学院大学219郑海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220房本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21封 伟天津大学222项 鹏中山大学223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24赵宏伟吉林大学225赵晓东重庆医科大学226赵 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7赵 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28赵黎明华东理工大学229郝玉金山东农业大学230荆志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31胡勇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32钟 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33段慧玲北京大学234侯 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35俞 立清华大学236饶志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37闻映红北京交通大学238姜卫平武汉大学239贺之渊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240秦 伟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41袁 红北方民族大学242耿建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43聂少平南昌大学244聂庆华华南农业大学245钱志勇四川大学246徐文东复旦大学247徐玉娟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48徐 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9徐 兵浙江大学250高会军哈尔滨工业大学251高海春浙江大学252郭志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53郭 彤东南大学254郭旺珍南京农业大学255郭宝春华南理工大学256郭洪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57郭海明河南师范大学258郭雪峰北京大学259唐小虎西南交通大学260唐金魁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61唐建新苏州大学262唐威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63唐敦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64黄文江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265黄汉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66黄伟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67黄明亮大连理工大学268曹华军重庆大学269曹 彬中日友好医院270常永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271崔 波齐鲁工业大学272崔 勇中日友好医院273梁长海大连理工大学274彭 怡电子科技大学275彭宗根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276彭 艳燕山大学277葛茂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78董梦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279蒋欢军同济大学280韩宏伟华中科技大学281韩英鹏东北农业大学282程运江华中农业大学283程 易清华大学284程 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85鲁 巍清华大学286曾志刚华中科技大学287曾 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88曾新安华南理工大学289谢开贵重庆大学290谢庆国华中科技大学291谢志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92谢高岗江苏省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293雷红涛华南农业大学294雷爱文武汉大学295鲍 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96蔡伟龙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297蔡克大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98蔺永诚中南大学299谭文峰华中农业大学300谭 平广州大学301谭平恒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302翟长海哈尔滨工业大学303熊立仲华中农业大学304暴宁钟南京工业大学305潘丙才南京大学306薛伟辰同济大学307魏进家西安交通大学  2.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序号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依托单位1冶金节能减排创新团队王华昆明理工大学2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骨病创新团队王拥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3水利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创新团队王国庆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4新一代运载火箭大直径贮箱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王国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5高端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创新团队王树新天津大学6急重症器官功能保护创新团队方向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绿色焊接材料与技术创新团队龙伟民郑州机械研究所8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的海岸带污染防控创新团队白敏冬厦门大学9水稻产量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邢永忠华中农业大学10机器人与生机电系统创新团队朱向阳上海交通大学11先端纤维与复合技术创新团队朱美芳东华大学12早期脊椎动物演化创新团队朱 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3寒旱区水文过程与环境生态效应创新团队刘廷玺内蒙古农业大学14IGBT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创新团队刘国友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5枣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刘孟军河北农业大学16蔬菜种质创新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许 勇北京市农林科学院17智能土木工程创新团队李 惠哈尔滨工业大学18脑调控创新团队李路明清华大学19大型铸锻件模拟仿真与工程应用创新团队李殿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20有源玻璃光纤与器件创新团队杨中民华南理工大学21基于体内过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创新团队邱 峰天津中医药大学22饲料营养与动物产品安全和品质创新团队汪以真浙江大学23海水养殖动物种质创制与病害防控创新团队宋林生大连海洋大学24重大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与成像研究创新团队张春阳山东师范大学25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张晓宏苏州大学26特提斯演化创新团队林 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7稀土新材料及高值化应用创新团队林 君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8大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林亲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9分布式计算创新团队金 海华中科技大学30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周 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31肝癌转移复发的精准医疗研究创新团队周 俭复旦大学32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创新团队赵 耀北京交通大学33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创新团队段春迎大连理工大学34闽台作物害虫生态控制创新团队侯有明福建农林大学35纳米材料制备与组装体功能创新团队俞书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6结构生物学研究创新团队施一公清华大学37流域水循环模拟与水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团队贾仰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38强激光与等离子体创新团队钱列加上海交通大学39无机-有机杂化功能材料创新团队郭国聪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0飞行器先进导航与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团队郭 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1病毒感染与防治创新团队郭德银武汉大学42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堵国成江南大学43油料化学与功能脂质创新团队黄凤洪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44无机能量转换材料与应用创新团队黄富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5水稻分子及细胞工程育种创新团队游艾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46抗感染药物研究创新团队游雪甫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47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创新团队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48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健康状态检测评估技术创新团队黎国清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49海洋碳循环创新研究团队戴民汉厦门大学50高精度寻的制导与控制技术创新团队魏明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  3. 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入选名单序号姓 名所在企业1ADAM AIJUN ZHANG / 张爱军华诺森(武汉)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2AIHUA CHEN中晟光电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3丁建峰江西晨光新材料有限公司4于志伟杭州泽天科技有限公司5万 斌新疆万选千挑农产有限公司6马公林赤峰盛森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马书根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8马红兵南京贝伦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9马国华北京力控元通科技有限公司10马富裕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11王卫国浙江侨鸣光电有限公司12王文海杭州优稳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13王宇晗上海拓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14王志泳江苏三得普华智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15王丽红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6王国强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7王春华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18王 栋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19王洪军延边科创超声波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王爱军烟台隽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1王 敏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22王渔洋昇捷丰电子(厦门)有限公司23王 琦福建六壬网安股份有限公司24王 斌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王 韵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6王 熊宁波家联塑料科技有限公司27王德喜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28王德敬中科柏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9历 军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30车 磊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1方银军嘉兴赞宇科技有限公司32邓煜东南通高盟新材料有限公司33叶 雷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34史定国迪庆香格里拉青稞资源开发有限公司35冯兴华石河子开发区大有赢得种业有限公司36邢山虎北京乐动卓越科技有限公司37成艾国湖南湖大艾盛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38吕海峰江苏吉能达环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39朱正强无锡创科源激光装备有限公司40朱彦华宁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41朱琳琳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2任启华山东汇锋传动股份有限公司43刘广岩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44刘方毅山东英科环保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45刘世琦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6刘 宁山东天泰种业有限公司47刘伟良云县家盟茶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48刘华英湖北来凤腾升香料化工有限公司49刘 军无锡识凌科技有限公司50刘尚伟山东华鼎伟业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刘金松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2刘泽江苏州泛普纳米科技有限公司53刘建华北京天地华泰采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54刘 勇南京贝迪电子有限公司55江 涛青岛宏百川金属精密制品有限公司56汤同奎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汤秀清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58许世武新疆沃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59许志忠福建天线宝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孙龙喜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1孙茂健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62孙国平湖北博大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63孙金良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64孙 洪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65孙峻岭广州瀚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66孙 超天津市现代天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7孙德荣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孙 毅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69严圣军江苏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70严 松力普环保有限公司71杜佐岭中衡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72杜建军深圳市超频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3李方平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4李占江南京越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75李茂洪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76李政德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77李科奕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78李 彦长春希兰特新材料有限公司79李晓军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80李 健威海市世代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1李海波安徽航天信息有限公司82李 彪云南昊邦集团有限公司83李 强安源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84李 缜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85李 磊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86杨大伟淮安科润膜材料有限公司87杨启清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8杨治国武汉珞珈德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9杨春平湖南大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90杨福磊临沂扬子中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91肖和平常州乔尔塑料有限公司92吴有林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3吴 刚上海城基中控技术有限公司94吴华伟天津生隆纤维制品有限公司95吴 军山东众阳软件有限公司96吴孝彬福建奥通迈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97吴壁群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98邱福清湖北楚风竹韵科技有限公司99邹存兵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邹伟民江苏传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1沈志强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2宋子波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3宋光辉山东华滋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04张文松西安和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05张玉新河北美邦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6张兰兰青岛凯妙服饰股份有限公司107张岳公北京三未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8张泽旗大连鼎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9张 建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10张思达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111张 钧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112张剑辉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113张 亮北京荣创科宏岩土工程有限公司114张 勇宁夏德信恒通管业有限公司115张恭运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16张海兵江西国燕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7张善生蓬莱嘉信染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18张 曦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19陈 凡上海北裕分析仪器有限公司120陈少纯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21陈冬梅兰州北科维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2陈永辉广州市玄武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3陈延行罗普特(厦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24陈利明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125陈忠平广东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6陈晓群上海良相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127陈 维烟台德邦先进硅材料有限公司128邵金华无锡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129范云鹰云南滇科涂镀层材料有限公司130林万炯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131林长青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32林孝发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133林 建福建新大陆支付技术有限公司134林 悫红河云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135罗 千宁波舒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136罗永春厦门映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37和国荣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138季正俊丽江永胜边屯食尚养生园有限公司139金亚东宁波长阳科技有限公司140周广滨广东高璐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141周 军新疆兵团现代绿色氯碱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42周悦先河南省金阳生态工程有限公司143周继红怒江宏盛锦盟硅业有限公司144郑建国泰瑞机器股份有限公司145赵一楠内蒙古格林特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46赵大平
  • 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开幕 关注创新人才与科技发展
    “我愿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告诉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祖国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祖国更是我们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在7月26日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开幕式上,曾在海外留学工作多年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饱含深情对话海内外专家、学者,希望他们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提高祖国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才智。   以“创新中国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此次论坛吸引了350位海内外代表与会,其中包括190名海外代表,分别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   万钢在讲话中表示,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科技总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还比较少。因此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万钢表示,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我国最可倚重的战略性资源。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全时研发人员也已近200万人,位列世界第二。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远不是科技人力资源的强国。   “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人才,一方面要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同时也迫切需要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国家建设,蓬勃发展的中国永远是海外人才归国或为国服务的广阔平台。”万钢特别提到,海外华人成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归国,已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重要生力军。据初步统计,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已占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的72%,“两院”院士的80.5%。   他表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也会成为一个吸收国际著名科学家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聚宝盆。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侨办、科技部、中科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设立了“创新中国与低碳发展”“创新中国与发展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国与生物医药业发展”“金融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中国与产学研合作”5个专题论坛和高端论坛。
  •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揭晓!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陆朝阳便回国投身于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量子信息技术。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不断开拓量子光学前沿和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的高度,实现了单光子多自由度和高维度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复杂量子系统的完整态传输和高效量子网络奠定了科学基础;解决了单光子源和纠缠光子源的品质和效率等瓶颈问题,在光量子计算和多光子纠缠方面处于国际引领地位。  近年来,陆朝阳的这些原创性的系统工作赢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3次入选美国光学学会评选的“国际光学重要进展”,5次入选我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量子隐形传态相关工作作为中国本土成果首次雄居英国物理学会的“国际物理学年度十大突破”之榜首。  近5年来,陆朝阳本人先后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科学之星”,获得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中国物理学会黄昆半导体物理奖等多个奖项;还获得了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美国物理学会兰道尔—本内特“量子计算奖”,这两个奖项都是首次颁发给中国科学家。  在教学和人才建设方面,《自然》杂志子刊曾专门报道陆朝阳教育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他已经培养了15名博士,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创新奖、求是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等。周欣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针对肺部影像检测方法的技术盲点,周欣带领团队历经十年科研攻关,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上增强倍数最高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仪(MRI),成功“点亮”人体肺部盲区。  团队突破了肺部气体MRI信号低、不能实时成像、临床只能对质子(1H)成像等系列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永磁极化系统核心部件,使气体磁共振信号增强8.6万倍,使我国首次实现了高分辨率肺部气体MRI从无到有的跨越;利用自适应欠采样、压缩感知、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速率达5帧/秒,比国际医疗同类设备快1倍,实现世界上最快的高分辨人体肺部气体动态采样,成功实现自由呼吸下的实时成像;自主研发的自动升降频多核射频装置实现了多元素成像,并能配备至目前临床MRI,该成果202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列为“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唯一典型案例。  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周欣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济医院抗疫一线,利用该装备在全球首次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和气血交换功能的精准、可视化评估,对1000余人次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一线医护人员治疗评估和预后评价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科技支撑。  周欣近年来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在《科学》杂志子刊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科学探索奖”以及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刘烨瑶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刘烨瑶长期从事我国系列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负责声学系统设计,实现潜水器通信、定位、探测等功能。  “蛟龙”号立项之初,国际相关资料对国内封锁,面对巨大技术挑战,刚刚毕业的刘烨瑶勇挑重担,承担“蛟龙”号声学系统硬件设计工作,实现了文字、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2013年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刘烨瑶负责“深海勇士”号重要核心系统——声学系统硬件设计以及母船声学系统改造工作,设计的船载水声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吊放方式干扰母船航行的难题,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验收专家组评价为表现“超出预期”。  刘烨瑶目前担任“奋斗者”号副总建造师、主任设计师、潜航员,该潜水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具备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的能力。刘烨瑶负责完成声学系统设计和试验工作,实现了“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100%国产化。  “保证工作一定没有差错,自己的岗位一定让别人放心”早已成为他的工作准则。刘烨瑶说,很多前辈给像自己一样的青年人打下了基础,有了这些基础,团队才能做出载人深潜的成就,这是非常幸运和难得的,所以必须担负责任、尽力做好。阿布力米提伊力 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阿布力米提伊力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他扎根新疆,心怀建设家乡的信念,致力于新疆传统民族药研究,并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基层村民踏上脱贫致富路。  2019年,阿布力米提伊力主动要求担任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深度贫困村巴格齐村第一书记。他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引进100余万元药材种植项目,从20余种药材品种中筛选出3~4种药材进行推广种植,使巴格齐村玫瑰种植面积达300多亩。  因地域遥远,未经处理的新鲜药材既受季节限制,又增加了运输和变质的风险。为解决瓶颈问题,他因地制宜提出“规范化收集、储存和粗加工车间”计划,将欧斯玛等原料药材进行浓缩、冷冻处理,让贫困户多途径增收。他还在村里推广“园村互动、园区示范、村民参与、科技扶贫”的发展新模式,在巴格齐村形成了稳定脱贫、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成为墨玉县科技扶贫示范样板。驻村期间,他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近5000公斤,促成巴格齐村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捐助15万元用于村委会和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度,巴格齐村获得“和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阿布力米提伊力以实际行动落实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推广到农户中,一颗初心正如他的誓言——“我生在天山脚下,更有责任和义务建设脚下的这片土地”。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钟瑾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北方牧区牲畜越冬饲料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青贮加工技术是拓宽粗饲料来源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在这一领域面临加工技术落后、营养损失严重、贮存期短、易霉变等关键瓶颈问题。  对此,钟瑾团队经过持续攻关,建立高通量筛选方法,从数千株不同来源乳酸菌中分离筛选出生长快、产酸高、产菌素、耐极温、抗逆强、有助降解纤维素、有效抑制二次发酵的优良青贮菌株,并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性强、成本低的高效青贮菌剂。团队采用窖贮、裹包、混合青贮等加工方式,实现了饲草及秸秆等的高效利用,并建立相应生产技术体系。  国家级贫困旗县库伦是中科院在内蒙古的定点与对口帮扶旗县,草畜矛盾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发展。钟瑾在扶贫工作中瞄准青贮菌剂关键技术,多次赴库伦各乡镇扶贫点现场示范讲解,指导当地贫困户、企业、畜牧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规范掌握青贮制作流程。5年来,团队通过示范推广惠及农牧户101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受益群众利用该技术每年每户可直接增加收入1200~1500元。  以库伦精准科技扶贫成果为基础,钟瑾团队进一步向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省份开展技术输出。团队在贵州六盘水、广西西林等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中,研发及推广有效脱贫的技术,为帮扶地区培育持续增收的内生动力。郝捷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干细胞资源库执行主任  新冠疫情暴发后,郝捷第一时间加入抗疫科技攻关小组并担任项目执行负责人。2020年3月1日,她临危受命,作为首批赴武汉成员在一线开展前期工作。在武汉期间,郝捷和同事们与时间赛跑,她因高强度连续工作发生3次休克性反应,但仍坚守在一线。在武汉的47天里,郝捷和团队成员在完成既定目标外调研走访了13家医院,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多次进入隔离区并提出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困难的治疗新方案。  郝捷和团队自主研发的CAStem细胞注射液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II期新药临床试验批件,这是利用临床级人胚干细胞制备的一类免疫和基质调控细胞,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导致的重症及危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纤维化,也是世界上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干细胞药物。疫情期间,该药物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武汉地区被用于救治74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患者全部顺利出院。目前,CAStem细胞注射液已入选国家治疗新冠肺炎“三药三方案”。  抱着“早一天出成果就能挽救更多生命”的信念,郝捷艰苦攻关17年,带领年轻科研团队研发出治疗40余种疾病的10余种干细胞药物,专注推进干细胞资源科技共享和国家干细胞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国内首个临床级干细胞库,获批国家级资源库,成为首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生物样本库。  2020年,郝捷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科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47天的一线战“疫”和17年的科研坚守让郝捷深刻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台就是阵地,科学技术是治病救人最有力的武器。  2020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开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预研工作。2007年,卫星创新院参与北斗全球系统论证。2009年,以相里斌、林宝军、沈学民为核心的中科院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完成组建。十年砥砺前行,十年集智攻关,实现了中科院在北斗导航领域的跨越发展。  他们坚持创新、攻坚克难,突破了5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导航星座Ka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北斗从区域向全球拓展实施的最大瓶颈;突破了时频“无缝”切换技术,解决了系统运行连续性难题,并为实现全球系统信号的高连续性奠定了基础;突破了以龙芯、高效固放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相关技术,扭转了中国航天关键器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航天精神,克服了千难万险。2011年至2016年间,完成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和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拉开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序幕。2016年至2019年间,超高密度完成了5组共计10颗北斗三号MEO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乃至世界卫星导航领域高密度发射的新纪录。  他们追求卓越、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在轨赋能、星间测距与通信、更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不断优化核心指标。经国际组织评估,URE(用户测距误差)等核心指标优于GPS,为北斗比肩世界一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全球,惠泽人类。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是我国第一个通过认证、唯一可开展“人间传染四级病原”研究的P4实验室。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迅速反应,以战时状态投入科技攻关,短时间内在病毒鉴定、药物筛选、灭活疫苗研发、应急检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验室最早创立分子及血清学检测方法,2020年1月10日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所有病例进行病原学排查;2020年1月12日,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一道,率先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基因组序列,实现全球共享;率先分离得到毒株并完成资源保藏,可依法依规提供给有关机构,为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疫苗开发、生物医药筛选等提供重要资源支撑;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团队合作,首批筛选出多种在细胞水平有效的药物,其中磷酸氯喹、法匹拉韦纳入国家或军队的诊疗方案;与国药中生集团合作研制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在疫情最紧急时刻,完成武汉及黄冈1.1万余份临床样本检测,并在“武汉大会战”中完成9.4万份样本检测,对武汉十天集中核酸检测排查发现的全部300名无症状感染者做病毒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为巩固“武汉保卫战”成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疫情期间,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团队连续奋战,疫情期间开展实验活动781次,其中深夜及凌晨实验活动171次,累计实验活动时长3080小时,零事故、零感染,确保安全、高效运行,在新冠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及国家生物安全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2014“苏州骄傲”科技创新创业人物揭晓
    2月15日下午,由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指导,苏州市千人计划专家联合会,市高新技术企业联合会,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市创投协会、发明协会,以及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ldquo 创新驱动 科技寻梦&rdquo &mdash &mdash 2014苏州骄傲科技创新创业人物揭晓颁奖活动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隆重举行。   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苏州市政协主席高雪坤,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腊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丽新,副市长徐美健等领导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翔致辞   经过企业自荐、专家评审、群众投票、综合评定等相关程序,刘召贵、吴志祥、郑茳、杨惠林、崔根良、王保庆、胡德霖、杨辉、刘圣和林向红等十人获选科技创新创业十大人物。沈文荣、阮长耿获得突出贡献奖。安旭等十人获得优秀贡献奖。   作为苏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杰出人才的代表,这22位获奖人物,带领企业、科研院所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为我市创新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科技,开启智能生活   美食、旅游、信息交流与健康,都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这样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在用高科技,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活时代。   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检测仪器,就可以检测出食物中所含元素,用高科技打响一场&ldquo 餐桌保卫战&rdquo 。刘召贵所创办的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仅靠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项就获得三项全球第一。20年前,刘召贵以五万元初始资金,将天瑞仪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天瑞的检测仪器已经出口148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也于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召贵。   2014年,同程旅游的&ldquo 一元景点&rdquo 风靡全国,前后举办6000场,为用户节省了7亿元。这个目前国内三大OTA(在线旅游代理商)之一的旅游业巨头,&ldquo 掌舵人&rdquo 吴志祥曾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员。2002年,吴志祥将阿里巴巴模式引入旅游业,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品牌经营化之路,将&ldquo 同程&rdquo 打造成国内在线旅游行业仅有的两个驰名商标之一。   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嵌入式cpu,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公安系统的警务通中,成为全国数百万警察的信息安全卫士。公司创办人郑茳,这位30岁就当上博导的知识分子,90年代逐渐走出象牙塔,并开始自主创业,将国芯发展为全国率先实现嵌入式CPU产业化应用达1亿颗量级的单位,为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出巨大贡献。   2015年1月17日,全国第三例、江苏省首例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在机器人医生辅助下,全球共计完成几万枚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苏州已经有5位患者成功康复。执刀医生、苏大附一院骨科主任杨惠林,从2004年3月起,和他的导师唐天驷,带领两代骨科精英完成的&ldquo 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rdquo ,被誉为&ldquo 我国脊柱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rdquo 。   科技,带动产业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崔根良、王保庆和胡德霖,凭借科技研发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带动了企业的全面升级,也实现了各自的人生蜕变。   苏州亨通集团董事长崔根良,九十年代接手一个濒临倒闭的农具厂,转行做通讯。二十多年时间,亨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光电线缆行业领军企业,拥有1500多项核心专利技术,相继承担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等150多项。他们的光缆,运用在全球110多个国家的光纤网络中。   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保庆,在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毅然辞去国企高管的职务,带着四人团队创业,带领纽威阀门不断创造奇迹,成为国内工业阀门制造的领军企业,并获得壳牌、英国石油等全球能源巨头的批准,以&ldquo 中国创造&rdquo 打响&ldquo 中国品牌&rdquo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德霖,在九十年代的的转制浪潮中,将一家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状况惨淡的国企,发展成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同时从事高低压电器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胡德霖本人也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转变为国家机械工业部破格评定的高级工程师。   科技,引领全新未来   在苏州,还有这样一群创业人,他们播下了科技的种子,在时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为人类点亮一个全新的未来。   2006年,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和工业园区展开院地合作,建立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在所长杨辉的带领下,八年多来,研究所的人才队伍规模已达1100人,发表论文1100余篇,授权专利270余件,并参股设立产业化公司10余家。杨辉,这个纳米世界的探索者,还在为建立纳米真空互联试验站而努力,为纳米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点燃了火种。   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圣,这个从美国硅谷回国创业的梦想家,以做全世界最好的光通讯模块为目标,从2008年起,带着旭创一路高歌猛进。不到七年时间,旭创从最初的500万年销售额,到2013年实现了4.3亿的爆炸式增长。2014年,获得谷歌高达3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也是谷歌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次出手。   帮助这些梦想家起航的,还有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林向红。他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平台,打造出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投资了68支创投基金,资金规模超530亿元,还创建了中国唯一的&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创投中心。正是有了创投基金的支持,无数怀揣着一腔热忱的创业人,找到了成功之路的明灯。   &ldquo 中国血小板之父&rdquo 阮长耿,三十多年前发现世界第一株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揭开了血小板止血功能的具体原理。如今,这位年届76岁的老人,还在为无数的血友病患者,殚精竭虑。&ldquo 钢铁沙皇&rdquo 沈文荣, 从1975年起,以科技创新为理念,带领沙钢集团不断创造奇迹,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位列世界五百强。   2014年,苏州蝉联&ldquo 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城市&rdquo 第一名,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提高到47.5%和44.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此外,苏州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专利实施率达80%以上。正是这22位改革创新者,以智慧、勇气和魄力,与千万苏州人一起,交出一份出色的时代答卷 也为苏州的科技创新工作,开启了全新的征程。
  • 陈春英研究员新任ACS Nano副主编
    ACS Nano很高兴宣布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加入编辑团队,担任期刊副主编。陈春英,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基金委创新群体、中科院创新交叉团队成员。先后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EU-FP6&FP7 )、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合作项目、丹麦战略研究委员会项目、丹麦科技与创新局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研究计划(IAEA)等多项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cc Chem Res, PNAS, JACS, Angew Chem, Nano Let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有30篇入选ESI-TOP 1%高被引论文,研究成果被引用3万次,H-Index为96 (Google学术)。2019年应邀为Nature Nanotechnology撰写Nanomedicine领域Correspondence文章,评述纳米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学进展。被Nature Nanotechnology评价为该领域Leading Scientist (引领科学家),并被Nature人物专访。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2项,国际授权PCT发明专利1项(美国、欧盟、日本)。主编中英文专著6部,分别由英国RSC、德国Wiley和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担任NanoImpact主编,担任Science Bulletin, Nanoscale, Nanoscale Advances副主编,担任Bioconjugate Chemistry, Metallomics, Nanotoxicology,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等期刊编委。应邀担任著名国际组织ISO、WHO和OECD的专家。两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排名第一,2012年排名第二)”;2019年作为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集体的“突出贡献者”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2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英国皇家化学会Environment Prize,美国化学会Bioconjugate Chemistry讲座奖;2020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2019年获得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2017年获中科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2014年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1年被评为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等奖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2)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输运与转化过程的检测方法建立与机制研究;3)抗肿瘤纳米药物的递送与输运及其药理学作用机制;4) 纳米材料作为佐剂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策略。课题组主页:http://www.nanoctr.cn/chenchunying/
  • 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公布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全国共遴选出20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86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其中,中科院32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个团队入选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家单位入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这些入选的人才、团队和示范基地来自中科院所属的33个研究所和大学。此次公布的是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入选名单,也是对中科院人才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由科技部、人社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采取各地方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分配名额推荐的方式进行,其中分配中科院直接推荐名额“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