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建设发展规划

仪器信息网建设发展规划专题为您整合建设发展规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建设发展规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建设发展规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建设发展规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话题讨论。

建设发展规划相关的论坛

  •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公布

    核心提示:  28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规划称,“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目标是: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其中,发表SCI论文总数达到世界前  28日,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规划称,“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目标是: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其中,发表SCI论文总数达到世界前3位;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数总数进入世界前3位;生物技术研发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重点任务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层面和环节。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计划进行落实。其中,对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中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主要由973计划来实施;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主要由863计划重点支持;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开发示范主要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对于生物技术发展中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集成技术示范主要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并通过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有关创新能力建设由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对应计划联合支持。  规划重点任务的实施,按年度、分步骤、有计划地在对应的国家各科技计划中组织实施,并按照各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模式执行,做好各科技计划间的衔接与配合。建立和健全涉及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发展相关部门的部际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协调统筹国家有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成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资金与力量,加强衔接与配合,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全力促进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产业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等工作,形成强大合力,推进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快速发展。

  •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近日下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 根据《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显著提升;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 山东省市管局关于征求 《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 意见建议的公告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关要求,持续推进我省计量事业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计量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我局研究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意见和建议时间:2022年5月20日至6月19日,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反馈方式:1.电子邮件。请将邮件发送至:[email=scjgjlc@shandong.cn%EF%BC%8C]scjgjlc@shandong.cn[/email],邮件主题请注明 “《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2.信函邮寄。请将信件寄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路43号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处(邮政编码250014),并在信封上注明“《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字样。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20日

  • “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之“科学仪器篇”

    7月4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出台,规划中大幅文字提出了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期望及规划目标。创新能力仍是首要目标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55%,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科学仪器小型化研究 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作为“加强科学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专栏,被格外提出。 规划强调,要加强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和应用,尤其要加强科学仪器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研究。 原文如下: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要通用科学仪器,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科学仪器的小型化、专用化研究,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学仪器的应用示范和产业化。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专栏中,也格外强调了推动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业化。详情可见下一段。推动国产仪器的广泛应用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专栏,着重强调了国产优质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 原文如下:科学仪器设备,着力新原理、新方法开发,研发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点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发展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推动光谱、色谱、质谱等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强化现有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强力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和示范,实现国产优质科学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问题的重点。随着塑化剂、镉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曝光,食品安全的监测被提上日程。 “民生科技示范重点”专栏尤其强调“食品安全”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食品污染物高新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展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科技示范;推动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监控与预警立体交叉网络信息系统。这对于科学仪器行业而言,是个利好消息。立足科学仪器,发展综合交叉科学 规划对“需求导向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领域和方向”作了明确说明。其中,综合交叉领域重点支持:航空航天中重大力学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绿色化学工程等,而这些领域则基于大科学装置和新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技术、仪器与设备等方向。 原文如下:重点支持航空航天中重大力学问题,空间探测与对地观测新原理与技术,灾害形成演变规律和防灾减灾理论与方法,城市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交通以及安全问题的调控与设计,科学、工程与社会问题的建模与计算,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绿色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基于大科学装置和新原理的科学实验方法、技术、仪器与设备等方向。

  •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对“计量测试评价”新思路和发展愿景?!

    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什么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如何构建计量,测试,评价体系?计量法涉及检定,校准,计量比对。而测试和评价报告内容一般不提及,为适应发展需求,如何实施和创新发展?《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天水市落实计量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近日,天水市质监局对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估。经评估,天水市计量发展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2014年以来,市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建立完成电子汽车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液相色谱仪检定装置,新建汽车雷达测速仪检定装置等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项目达到34项;创建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371家,计量合格确认企业35家;全市重点用能企业由2014年的10家减少至2017年的8家,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受检率100%,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全市集贸市场、乡镇社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涉及民生的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受检率达到95%以上;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国家注册计量师持证率达到71.4%,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人,检定人员岗位培训率10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8%;2017年4月1日停征强检计量检定收费后,强检经费已列入市财政预算,经费保障充足;2015年成立“计量365党员服务队”,深入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广泛宣传计量常识、计量检定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效果明显。  《规划》实施以来,天水市计量工作得到全面发展,法制计量建设更加健全,民生计量服务水平不断增强,科学计量基础更加坚实,工业计量和能源计量切实得到强化,计量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计量监管体系和量传溯源保障体系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计量综合实力逐年提高,初步形成有效支撑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计量检测服务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 【分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上报国务院 年内出台无悬念

    继此前发改委宣布[url=http://auto.ifeng.com/topic/payxny/][color=#1e00ff]新能源[/color][/url]产业振兴规划可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首个推出之后,本报记者昨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也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将上报国务院。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该规划年内将会出台。市场预期,今年我国仅环保产业的产值就将超过1万亿,到2015年将达到GDP的7%-8%。⊙记者 陈其珏 李雁争○编辑 王晓华[b]年内出台几无悬念[/b]据国家发改委昨天披露,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改委同有关部门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征求意见稿,并两次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专家的意见,在对重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务院审批。“这份规划对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影响深远。原来曾计划今年底出台,现在看来时间可能还会提前。”上海市环保局一位官员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他指出,这一规划既是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也是中国履行[url=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gbhg/][color=#1e00ff]哥本哈根气候大会[/color][/url]承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据悉,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加大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该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总体年均增长速度约达25%,已形成门类齐全、领域广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欢迎阅读。[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0697]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url]

  • 【资料】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 ——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3年3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计 量 发 展 规 划(2013-2020年)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全面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发展与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传溯源①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全国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专用、新型、实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际比对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计量测量能力居于世界前列。但是,计量工作的基础仍较为薄弱。国家新一代计量基准持续研究能力不足;量子计量基准相关研究尚处于攻坚阶段,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迟缓,部分领域量传溯源能力仍存在空白;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监管手段不完备,计量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缺乏。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计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范围内的计量技术革命将对各领域的测量精度产生深远影响;生命科学、海洋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技术等快速发展,带来巨大计量测试需求;国民经济安全运行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然灾害有效防御等领域的量传溯源体系空白需尽快填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等,需要不断提高计量检测能力。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整体水平已成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前沿和应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统筹规划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进一步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监管和诚信体系,为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加强计量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夯实计量技术基础;加快计量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带动科学技术、高技术产业以及企业科研等相关测试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加强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满足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对计量测试技术的需求。 ——统筹兼顾,服务发展。统筹社会计量资源,合理布局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实验基地以及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等基础建设;统筹计量基础研究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兼顾区域、领域、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完善法制,依法监管。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计量监管手段,推进公正执法;完善计量行政监管方式,推进规范执法;强化计量法制理念,推进文明执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计量科技基础更加坚实,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善,计量法制建设更加健全,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科学技术领域:建立一批国家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攻克前沿技术。突破一批关键测试技术,为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手段。提升一批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服务和保障能力。研制一批新型的标准物质② ,保证重点领域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建设一批符合新领域发展要求的计量实验室,推动创新实验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 法制监管领域: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计量监管体系,建立民生计量、能源资源计量、安全计量等重点领域长效监管机制。诚信计量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诚信计量意识普遍增强。 经济社会领域: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测试技术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扩大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覆盖范围。国家计量科技基础服务平台(基地)、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等初步建立,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普遍提升。专栏1 计量发展量化目标1.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2.国家计量基标准、标准物质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3.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数量增长100%,国家二级标准物质品种增加100%;4.国家计量基准实现国际等效比例达到85%以上;5.得到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达到1400项以上,其中9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7.全国范围内引导并培育10万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8.实现万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 三、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 (四)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国家计量基标准研究。 加强计量科技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物理常数等精密测量和量子计量基准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中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自然基准取代实物基准的重大技术革命,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突破关键技术,建立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改造和提升国家计量基标准能力和水平。专栏2 计量科技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量技术研究;2.量子基准核心量子器件研究;3.基于铯钟、光钟的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研究;4.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研究;5.生物计量基准研究;6.超快光学、太赫兹精密测量技术以及单光子测量技术研究;7.新一代基于原子尺度的纳米计量技术研究;8.新材料计量测试技术及复杂环境下材料微纳结构测量技术研究;9.经济安全、生物安全、医疗安全、能源资源、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领域计量溯源技术研究;10.高频天线计量关键技术研究;11.智能和互联式测量、嵌入式和普及式测量技术研究等。 (五)加强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 开展基础前沿标准物质研究,扩大国家标准物质覆盖面,填补国家标准物质体系的缺项和不足。加强标准物质定值、分离纯化、制备、保存等相关技术、方法研究,提高技术指标。加快标准物质研制,提高质量和数量,满足食品安全、生物、环保等领域和新兴产业检测技术配套和支撑需求。完善标准物质量传溯源体系,保证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专栏3 国家标准物质研究和研制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1.食品安全领域,重点方向:食品中有机化学品残留、食品添加剂、食品中营养成分、食品中元素及形态、食品包装材料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以及食品中生化计量技术、物化特性及电离辐射计量技术、食品安全前沿性计量技术研究和相关标准物质的研制;2.临床检验领域,重点方向: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预警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答记者问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url=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2211/t20221101_998867.html]《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url](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2035年前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重点任务等内容。《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作为生态环境部推进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的出台有何重要意义?将如何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此,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b]问: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了《生态环境卫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据介绍,这也是生态环境领域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请您简要介绍这一《规划》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答:[/b]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遥感监测是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规划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稳步增强,在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以支撑管理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天基、空基、无人机等遥感监测应用需求迫切,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卫星发展规划研究,首次编制形成卫星领域发展规划,指导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将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构建“全方位、高精度、短周期”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能力为主线,加快卫星遥感应用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为有效支撑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b]问:科学谋划“十四五”及2035年前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发展,《规划》涵盖哪些重点内容?  答:[/b]《规划》主体内容概括为“聚焦一个目标、围绕八类需求、构建四个体系、提升三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个目标:即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卫星遥感由“查证式”为主到“发现与查实”并重的转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响应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转变。  在需求方面,系统梳理大气环境、水生态环境、自然生态、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测、海洋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应急等八个方面遥感监测应用需求。  同时,构建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能力体系、综合智慧应用体系、生态环境遥感技术创新体系和生态环境卫星遥感监测、督察、执法标准规范体系等四个体系。  在能力建设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监测、高时效业务支撑、高可靠运行保障等三项能力。  最终实现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由被动监测到主动发现问题、监测到会诊、评估到预警的技术转变。  [b]问: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技术支撑,在《规划》中,关于碳监测卫星,有何部署规划?将如何为科学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发挥作用?  答:[/b]为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需求,贯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亟需构建高低轨协同的碳(大气)监测卫星遥感能力体系,形成全球碳(大气)和排放源相结合的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监测能力,兼顾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能力。  在全球碳(大气)遥感监测方面,主要以天基卫星和地基遥感观测等为基础,实现全球及区域主要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尺度协同监测,形成全球碳盘点和我国区域与行业碳核查技术体系。  针对排放源监测,将通过多星协同组网,对排放源开展高分辨率、多要素、全天时监测,获取碳排放源、工业热污染源的热异常、污染成分等信息,结合空基遥感、移动监测车、地面观测等手段,实现重点区域污染排放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高动态综合监测,提升污染源排放异常主动发现能力和重点省份碳排放量核算能力。  围绕碳汇监测,建立遥感碳汇监测业务技术体系,逐步提升碳汇精细化、短周期监测水平,强化植被生产力、生物量等参数监测能力,支撑全国和区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工作。  《规划》将始终坚持天、空、地和应用系统整体规划、协同建设,发展高轨高光谱、快速多体制、臭氧激光雷达、高分红外等新型探测手段和任务智能规划、星上智能处理、星间通讯等新型能力,形成覆盖空间维、时间维、光谱维、要素维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和“三个治污”提供有效遥感技术支撑。  [b]问:加快推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创新提出了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部署在《规划》中有何体现?其将如何进一步助力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答:[/b]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摸清家底,掌握动态,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规划》中首次提出建立天基卫星、空基遥感、航空无人机、移动监测车和地面观测五种手段为一体的“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该体系将天基卫星“落地”高空平台、将移动监测车与卫星联动,创新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的高精度、短周期协同监测,可全方位、全天候守护自然边界,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由点上向面上、静态向动态、平面向立体发展,是推动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实践,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既是本规划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对《“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提出的“增补高空和地面遥感监测系统,提升立体遥感监测能力”的具体落实。  这一体系有效弥补了常规遥感手段在监测时效、精度、周期等方面的短板,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精准、快速监测,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大气、水等领域的监测活动,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监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执法、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减污降碳监测等提供全方位、高精度和短周期的遥感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持。 [b] 问:《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监测要素基本完备的生态环境卫星体系,这其中离不开完善投入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对此,《规划》又是如何确保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的?  答:[/b]《规划》出台后,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任务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抓紧推动碳立体监测专项立项。二是完善投入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将生态环境卫星和应用系统发展纳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纲要有关规划,引导鼓励地方政府和民营商业资本参与卫星研制、发射。三是重视人才队伍,完善生态环境卫星遥感人才选拔和培养制度,加强地方卫星遥感技术培训。四是加强合作共享,实现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遥感卫星应用能力和应用效益。

  • 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附件: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二O一一年十月目 录序 言 一、我国生物技术人才发展现状及主要需求........................................ 71. 我国已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 72. 我国生物技术人才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 83. 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科技与产业需要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8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91. 指导思想............................................................................................ 92. 基本原则.......................................................................................... 103. 发展目标.......................................................................................... 11三、主要任务.........................

  • 第三方检测公司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规划之我见

    [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第三方[/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检测[/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公司技术[/font][/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人员职业[/font][/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发展规划之我见[/font][/font][/b][/align][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2024[font=宋体]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9[/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Times New Roman]13[/font][font=宋体]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该决定于自[/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25[/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日起施行。一时之间,延迟退休成了热门话题,因为直接关系着广大在职职工的退休年龄、基本养老金的缴纳和领取,此时在职职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良好且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不但影响着个人乃至家庭的社会影响力,更直接影响着工资收入,下面个人从第三方检测公司技术从业者角度探讨下几种职业发展规划:[/font][/color][/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 首先一直比较热门的是考公务员、事业编或者进央企国企,如果能成功上岸基本意味着铁饭碗且退休后有保障(不管是医疗还是工资),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第三方检测公司从业人员更能感受到体制内的好处,工资有保障,不裁员,不降薪,但这条路成功的几率比较小,因为竞争太激烈,想走这条路的同仁一定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font][/color][/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 其次可以考虑走专家路线[/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比如[/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font=Times New Roman]CNAS[/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CMA[/font][font=宋体]评审员(附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知《认监委秘书处关于补充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和主任评审员的通知(认秘函〔[/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24[/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4[/font][font=宋体]号)》[/font][font=Times New Roman]https://www.samr.gov.cn/rkjcs/tzgg/art/2024/art_5e40fa957c04479bb674e837e37081b5.html[/font][font=宋体])、行业内评审专家(环保系统内环评、验收、土调、应急预案等都需要经过专家评审),整个过程需要不断考试和学习,如果一旦被评上或者聘上对公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会认识很多业内领导和专家,其次对个人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一般评审或者专家费都是比较客观的,但需要提前协调好和单位工作的关系;[/font][/color][/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 再次可以在行业内深造,在领域内钻研,从标准的使用者变身标准的制定者,从传统从业者变声成为新质生产力,提升公司和个人在业内影响力,不过这需要长时间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font][/color][/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 最后还可以选择跳槽到相关行业,比如大型设备公司做销售、售后或者研发,技术[/font][/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服务[/color][/fon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等,但这需要积攒一定的仪器设备理论和操作经验,如果能成功的话待遇肯定有所改善。[/font][/color][/font] [font='Times New Roman'][color=#333333][font=宋体] 但是无论做哪一种规划一定要记得按时申报职称,同等条件下职称高的肯定是拥有优先选择权。[/font][/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333333] 最后祝愿各位同仁万事顺遂。[/color][/font]

  • 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 2015年产值将超5500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记者独家获悉,《规划》明确,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500亿元,未来将通过加大投入和建立完善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打造一批知名 中药企业。  保持年均12%以上增长   《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支持疗效确切、可供临床选择的中药新产品走向市场,支持紧缺、用量大、且有较好种养基础的野生药材品种人工种植养殖,以及中药生产关键技术成果的应用,发展一批聚集效应突出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并打造一批中药龙头企业。   根据中医药管理局统计,2010年我国中药产业总产值已达到3172亿元,而根据《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将保持年均12%以上速度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5590亿元。   在具体支持政策方面,《规划》表示,接下来将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并通过加强野生中药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和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对重要、资源有限的野生中药原材料的宏观调控,鼓励具有优势科技资源和特色技术领域的企业建设重点研究室。   此外,[colo

  • 【转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一、形势分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1.趋势——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需求——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其创新发展,培育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将对提高中医药市场份额,发展中药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综合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3.挑战——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4.机遇——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年前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确立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2.基本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多学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3.战略目标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

  • 关于公开征求生物种业科技发展等14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关于公开征求生物种业科技发展等14个“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6月08日 来源:科技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指导和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工作,支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科技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经充分研讨和论证,研究制定了《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等14个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 为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将这14个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相关意见建议可于2012年6月12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反馈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对于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完善专项规划。附件:1.村镇建设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海洋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3.节水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4.粮食丰产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5.农村与农业信息化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6.农业生物药物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7.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8.生态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9.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0.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1.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2.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13.现代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4.优质畜牧业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 二〇一二年六月六日

  • 【原创大赛】(一)一心只做检验的检验员怎么规划、发展?

    一心只做检验的检验员怎么做行业发展规划?大多数做检验的实验员们都在说天花板低,没前途,这可能是检验这个行业里的听到最多的抱怨了,但是对于那些一心只想做检验的检验员们来说他们该怎么办呢?难道只能听天由命,躺平在实验室了?躺平实验室毕竟也不合适呀,谁不想多活几年呢?下面给大家分析下检验员们怎么做行业发展规划,不要天真的觉得天花板就这么低,眼光放大点,你也可以放光发亮。 初入行业:检验行业入门门槛其实不高,这也是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学历水平不高的一个原因,大专、高中毕业就业于这个行业的比比皆是,这也是很多老司机说新人难带的一个原因之一,新人水平真的是参差不齐。 对于出入检验行业的人员来说我是建议学这么几方面必学的东西:1. 基础化学-----------检验行业的基础知识。2. 分析化学-----------检验行业的发展后盾力量。3. 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领域必备的知识。 有精力可以去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物理、有机、机械、合成、电工方面、理化等,这个就比较杂了,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来确认学习的方向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基础的知识一定要扎实,检测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试剂、、常规的分析一定要了解清楚,否则就不要谈什么其他的了,再多就是好高骛远了。

  •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文

    关于印发《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质检办〔2011〕568号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监委、标准委,总局各司局,各直属挂靠单位:现将《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及时组织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 【原创大赛】工作三年内的企业内部测试从业人员发展规划

    【原创大赛】工作三年内的企业内部测试从业人员发展规划

    [align=center][size=21px]工作三年内的[/size][size=21px]企业内部[/size][size=21px]测试从业人员发展规划[/size][/align]第一方实验室检测人员一般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且实验室人员三年内流动率接近90%,实验室人员流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晰,没有找对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导致工作过程中没有重点,碌碌无为,从而降低工作中的成就感,存在感,再加上工厂行政后勤环境条件的恶劣,上班时间长等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人员的大范围离职,实验室员工平均工龄普遍低于2年。下面从实验室角度出发,梳理下每个人可能的职业规划。实验室从业人员主要流动方向如下:[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21604459473_6611_3031903_3.png[/img][/align]第1、 内部晋升从测试员或测试工程师做起,一般至实验室主管岗位需要5-8年,这期间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认真掌握符合实验室实际需求的技能,①测试技能提升,主要是需要将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熟练操作,需要1-2年,大部分测试设备属于上手简单,精通很难的精密仪器,加上实验室内部轮岗等因素,2年左右时间能熟练操作每台设备,需要投入很大的工作热情,以及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一般情况下,保持工作热情,能坚持一年的人员不超过30%,这就出现一个离职的高峰,工作一年,换个实验室重新开始,相当于第一年时间浪费,因为一般情况下实验室都是有比较大的差异,从仪器型号,检测对象,人文环境,企业文化,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如果能在实验室坚持两年,一般都是升职一次,成为某个小组的实际负责人,有机会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②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还是针对实验室测试结果异常和设备状态异常,测试结果异常,此时在实验室工作2年多,针对检测的产品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知,如某款材料的粒径D50为11um,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波动范围,偶尔出现较大的波动,比如D50为6um,此时应该熟练掌握处理此类异常的方法,会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或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可以做出另人信服的异常分析报告,针对设备状态,应该可以掌握2种类型仪器的常见故障及其故障导致数据偏差的大概范围,可以无障碍的与厂家进行远程沟通,低成本的解决设备故障,比如ICP雾化效果差,应该可以快速识别是蠕动泵因素、雾化器因素、样品因素等。这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际使用设备进行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同时理论与实际结合,明白设备各部分工作原理,及内部工作逻辑,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判断仪器各部分工作状态。此时工作3-4年,有能力承担自己优势项目的小组领导工作,可以为后续新进员工的发展方向做初步指导。部分人员因为对检测工作认识的不够全面,会导致盲目自大,感觉自己岗位和能力不匹配,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离职也大部分发生在这个时候。③质量工具的运用,可以使用质量工具与质量体系处理工作事务,质量工具如SPC,MSA,GRR等,质量体系工作如CNAS,ISO9000,IAF16949等可以吸取体系有利于实验室工作的部分用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完整的解决某种类型测试数据质量问题的精准分析,能自发的使用质量工具对实验室测试数据进行管控与分析,掌握检测对象质量管控的盲区与不确定性,可以灵活的应对内部客户的质疑,可以独立开展对外部门的测试培训,解决部分门外汉对测试的误解。至此工作5年左右,表现优异者可以胜任主管岗位,但是因为工厂内部岗位限制等因素,会出现承担了主管的职责却没有享受到主管待遇的尴尬局面,虽然部门工厂执行职业发展双轨制,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官大半级压死人的现象,很多来自于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并不一定得到认可,这就会导致费心培养的人员快速离职到竞争对手上岗的局面,需要实验室内部的管理上进一步优化,给予合理的权限,同时因为工作时间较长,在内部的优缺点较为明显,容易出现缺点被放大的现象,即使有主管岗位空缺,也倾向于从外部招聘的方式补充人员,进一步恶化了内部的晋升环境。第2、 同行实验室同行实验室一般是指竞争对手的实验室,因为双方测试产品相同或类似,实验室仪器类别接近,管理模式一般也相似,比较容易适应,这是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向,同行HR也会借此了解竞争对手的薪酬模式,一般次类型人员流动,涨薪幅度较小,通常在1000-3000元之间浮动。工作1-2年去同行实验室,职位上一般不会有提升,还是需要从事与原公司相同的岗位,有时候岗位条件还会变差,如倒班等,工资有小幅度提升,增加约1000元左右,主要原因是此时跳槽,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作经验价值不大,没办法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实验室,仅作为一个人员补充方案。工作3-5年去同行实验室,职位变化依据个人能力而定,经过数年的工作,个体差异已经完全体现,用人单位从面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判断工作经验的价值,此时会出现工作10年的只是重复劳动,测试过程中只带了双手,没有带脑袋的现象,工作时间长短不再是用人部门对人员价值的主要判断依据,需要全面考察个人差异,匹配公司的实际状况,做出最优选择。基于以上因素,应届毕业生应该全面审视自我,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准确定位自己,避免工作过程中中途改变方向,造成前功尽弃,重头开始的尴尬局面。有时候内向型性格不一定适合做测试,可能体系岗位,设备管理岗位更适合自我的发展。第三、销售,此岗位是可以快速摆脱经济压力的岗位,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遵循二八原理,最终能挣到钱的还是少数人。沟通能力不足,人品差的不建议选择销售岗位的选择比较多和复杂,为避免踩坑,下面一一分析。[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21604461572_9787_3031903_3.png[/img] ①进口仪器厂家,普遍要求研究生学历,英语水平有要求,熟悉其产品,对外在形象有一定的要求,谈吐一般比较儒雅,不急不躁,无明显地域口音,虽然招聘要求简单,但是实际招聘过程中选择比较严格,知名度越高,要求越高,但是进去后福利待遇,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会对自我有不断升华的过程,接触的人和事与企业内部实验室有较大的区别,需要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胜任,这个岗位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同时表达能力要达到要求,大部分买卖合同的开始都是需要销售先进行一个较为复杂的前期沟通,涉及技术,商务,客户内部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随着交流的深入,一般会引入应用或技术支持岗位对客户样品进行上机测试后再进行下一轮沟通,一般一个产品销售下来,与客户的沟通不低于5次,这中间会有理解,也会有刁难,在定标前夕需要有足够的能力收集相关情报,以确保可以顺利完成订单,前期需要比较强大心里自我疏导能力,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这些都会变成标准作业流程,但是因为祖国地域辽阔,同一公司不同地域,收入上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也是需要在跳槽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②国产仪器厂家,一般要求本科学历,部分研发岗位要求研究生博士学历,对外在形象有要求,但是不如进口仪器厂家的要求高,国内仪器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研发实力,产品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如PCR相关产品,但是其他产品普遍还是有较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不高,一般只能通过低价的方式在市场中生存,另外一些占有市场先机的国企因为制度因素,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从业人员待遇相对进口仪器厂家较低,客户认可程度有待提高,从事此类型仪器设备销售,需要比较大的耐心,可以说服客户优先考虑自己产品或者提供试用服务,但是过程中又会出现客户对产品技术的质疑,对设备稳定性的质疑等等多种因素,另外普遍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A需要给B供货,双方约定产品参数后,如果部分项目使用国产仪器测试,一般会要求外送第三方测试,或者在B对A进行审核的时候,重点审核A的国产仪器数据参数等等各方面因素,这时候A为了降低客户审核导致的成本增加,往往会弃用国产仪器。所以如果选择国产仪器厂家就职,需要做好充分的心里建设,能承受住一段时间的寂寞。③大代理商与小代理商,这两者不止有规模的区别,有时候待遇差别也比较大,大的代理商一般会有一些品牌的独家代理用作业务支撑,而小的代理商只能完全依托于少部分熟悉的客户,核心产品少,品牌力差,生存相对艰难,小代理商很多是夫妻档或者两三个人合伙制,公司制度,福利待遇基本没有,完全依托于老板的心情,由于公司规模小,通常接触核心客户的机会也比较少,很难完整的参与整个销售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在帮老板处理杂事,对个人提升有比较大的障碍。大代理商有相对完善的公司制度,产品类别较多,有一定客户群体规模,公司内部同时运行的销售项目较多,学习机会多,如果用心学习与观察,可以快速进步,有朝一日可以转去进口仪器厂家做销售。但是与进口仪器厂家相比,还是处于弱势地位,通常只能做某些特定行业或者别人不愿意做的行业,代理权限不稳定,毕竟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出于这种因素,国内出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结合体,国产仪器厂家+代理商身份合一,这样即有自己的产品销售,又有进口的仪器支撑,逐渐进入良性发展,暂且把此类型厂家也定义为大代理商,择业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④耗材销售,此类型就业既可以在进口仪器厂家,也可以在国内专门做耗材销售的公司,由于耗材的特殊性,一般一种类型仪器使用的耗材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客户一般优先选择厂家购买,导致耗材销售规模难以做大做强,慎重选择。如果需要快速挣钱,建议优先选择进口仪器厂家销售,做个假设,一台原产地20万美元的仪器,在国内市场正常零售价是40万美元,对于某些特定行业工业用户(如客户指定设备),可以做到60万美元甚至更高的价格,这中间产生的利润可以让想挣钱的你快速挣到钱。这中间的利益分配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会又一个比较深刻的自我体会,这也是仪器行业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利润较高的一个因素,国外上市公司年报毛利润普遍大于40%,挣钱能力可见一斑。另外这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创业的岗位,虽然大部分人都挣不到钱,但是拼搏一次,还是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font='等线'][size=13px][back=#c0c0c0]第四、[/back][/size][/font]仪器售后与技术支持,这是一个需要比较强专业导向与兴趣导向的岗位。仪器售后需要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耐心,对敲敲打打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进行,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电路基础,适应频繁的出差,切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选择售后岗位,意味着工资相对稳定,工作自由度大,一般加班比较少,同时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此,工作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从而不断的自我激励,促进自我良性发展,随着解决问题的增加,后续工作会越发的得心应手,并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资待遇也会有比较好的提升。技术支持岗位需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可以长时间埋头于某一理论的研究,从而解决客户或者仪器本身的问题,同时需要较为灵活的头脑,善于开发新的测试方法以满足客户千奇百怪的需求,一般这种岗位做一段时间以后都会转到销售岗位,因为有技术背景,再对自我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与锻炼,很容易适应销售岗位。如果对这两种岗位有兴趣,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应该专注于某一类型的仪器,选定自己的工作方向,耐心沉淀,等待合适的工作机会。第五、体系管理,近似与文职工作,但是又需要比较专业的实验室技术作为基础,体系管理工作是对实验室的全面管理,涉及人机料法环所有要素,可以相对全面的掌握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对实验室整体有一个认知,同时体系管理又涉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经过在实验室3年左右的沉淀,工作会越来越轻松,应对各种审核会得心应手,一般而言,精通体系管理的人员更容易得到晋升。另外体系管理还有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咨询机构,为需要提升管理能力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这种类型的咨询机构工作,会增加自己的视野和认知,熟悉不同行业的管理特点,为自己后续创业或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六、第三方检测,第三方检测工资普遍低于企业内部实验室,第三方检测目前从业人员约1000万,整体局面较为稳定,主要分为以下类别:[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8/202108021604463486_9007_3031903_3.png[/img][/align]事业单位如海关,各地检验检疫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工作以后进入,大概率属于合同制,工作氛围好,且工作轻松,可以保证五天八小时,收入相对企业实验室会有较为明显的降低,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般女性选择概率大。国企同样有很多第三方检测公司,如中检集团,广电计量,赛宝等,福利待遇优于一般民营检测公司,与外企第三方相当,此类实验室已经全面市场化,参与到了竞争激烈的检测市场中,实验室专业化程度高,作业规范,可以提供较为全面的培训,对个人能力提升有比较好的帮助,但是工资天花板较为明显,不过能比较好的平衡工作与生活,这是很多人选择第三方的一个重要因素。外企第三方在国内主要有SGS,BV,TUV,UL, Intertek等,人员相对稳定,工作环境友好,大部分可以确保五天八小时,管理上比国内企业相对人性化,但是也存在比较大的弊端。内部实验室规范化,流程化,体系化较为完善,因为业务体量因素,工作岗位一般定人定岗,很难像企业内部实验室一样可以参与各岗位工作,但是会提升对某一类别产品或某一类别设备的能力,工作时间基本在本岗位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民营第三方实验室相对较多,达到数万家,他们的处境也最为尴尬,存在检测市场未完全开放,竞争不对等,国有检测机构呈现垄断之势,企业产品要做检测,一般都会主动找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检测机构,民营企业只能拾人牙慧,处境尴尬,目前国内大型第三方检测也有很多,某些已经达到行业先进状态,如华测检测,谱尼测试等,此类型检测集团业务复杂,有些项目具备较强优势,有些项目又处于弱势地位,在选择民营第三方检测跳槽的时候,需要多加斟酌,谨慎选择。综合以上,如果应届生选择了企业内部实验室从事测试相关工作,应该合理的审视自我,扬长避短,朝着有利于自己自由发展方向进行努力,在实验室不断沉淀自我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外部机会,达到升职加薪的目的,顺便成就自我,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 【分享】电化学“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

    在未来的5-10年内应重点围绕如下科学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 移动式电源和再生式能源是当今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方面 1.高性能储氢/制氢和储锂新体系以及聚合物电解质中氢离子和锂离子的传输机理2.直接型燃料电池新体系和生物燃料电池;3.用轻元素及其化合物组成储/产氢材料及可充电多电子过渡金属化合物电极; 4.超级电容器和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等特殊电化学储电装置; 5.质子膜燃料电池的成流机理和衰退机理和新型质子膜材料;6.(公交)车用动力电池的衰退机理和循环及再生回收; 7.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新光伏电池体系和电池运行新型机制。 二 发展各类材料(特别是绿色化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新方法对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电化学方法制备新型环境友好和生物医用材料; 2.新型低能耗的电化学制备材料方法; 3.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新型微米/纳米加工方法; 4.基于离子液体体系的电化学新方法等;5.材料保护、防腐、循环使用(包括材料表面处理)的电化学新方法。 三 基于生命体系中广泛存在(电解质)水和各类电荷传输的特点,电化学在生命领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将日益凸现 1. 生物膜与仿生界面的电荷传输、物质传输与能量转换以及生物膜内源性电场的实验和理论; 2. 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电生理现象(肌肉、神经、脑等等)的电化学机制探索; 3. 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电子传递机制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谱学)电化学方法; 4. 对细胞各种行为的影响和控制的电化学方法; 5. 生命活动过程电活性粒子(物质)的定向有序专一的传递、传导或转移。 四 电化学在信息和环境领域中的最大挑战是在微芯片、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制造方面的研究工作 1.芯片、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制造过程中的电化学技术和理论 2.结合微系统技术制备微电解池和微电池体系以及组合电化学体系; 3.基于微系统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4.超分子化学、自组装、分子印迹和分子遗传学等在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 5.电化学法制备纳米器件或分子器件的探索。 五 电化学在以上学科交叉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也对于电化学自身发展和解决本学科重大问题带来难得机遇 1.复杂电化学相界(如三相界、固-固、膜-液、液-液等)的结构、性质与过程; 2.微米/纳米尺度上的复杂(限域)电化学体系和相关过程的实验和理论方法; 3.复杂体系(凝聚相、膜、超微孔、凝胶)中的离子/电子输运过程的理论与实验; 4.电化学方法与现代物理表征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实验与理论等。

  • 【分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几个亮点: (亮点一)规划 突出主线: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亮点二)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亮点三)资金:形成稳定增长机制,保障科研投入的回报率 (亮点四)组织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亮点五)人力资源:造就世界级专家 (亮点六)机遇:全球资源更多为我所用 (亮点七)普及全面科技素质:科普首次“写”入规划 (亮点八)资源整合:国防科研将向民口开放

  • 【原创】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我们相关的!!(节选)

    (1)优先发展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技术 针对我国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大规模环境破坏的不可逆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把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坚持节能优先,努力推进能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近期国家能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油气和矿产等战略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扩大现有资源储量;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技术研发与示范,强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技术,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突破清洁、可靠、经济的能源供给与使用技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点攻克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及煤的多联产技术,掌握先进的洁净煤发电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污染物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突破水能、风力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及产业化利用;掌握特高压输电和电网安全关键技术,提高电网输电容量、效率和安全运行水平。组织实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等重大项目。 专栏2:能源领域的重大项目[color=blue]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研究建筑节能优化设计集成技术、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及开发系列化、成套化建筑节能系统设备,实现新建建筑总能耗降低50%以上,新建建筑采暖能耗降低60%~65%,住宅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用电量降低40%,大型公共建筑用电量降低60%。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研制2~3兆瓦风电机组,建设近海试验风电场,形成海上风电技术。攻克2兆瓦以下风电机组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形成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检测认证体系。±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通过对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理论和试验研究,掌握特高压输电的关键技术、研究试验方法,促进大电网技术和输变电设备制造技术进步。[/color] 坚持节约优先、增储增效,提高资源安全供给能力。重点开发节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重大调水工程配套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大型油气田高效勘探技术以及复杂油气藏和煤层气高效开采技术;开展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勘查与评价,开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技术、复杂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及煤炭清洁安全采选技术。组织实施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复杂金属矿采选冶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型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项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