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测机构整合

仪器信息网检测机构整合专题为您整合检测机构整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测机构整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测机构整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测机构整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测机构整合话题讨论。

检测机构整合相关的论坛

  • 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对于检测行业的你怎么看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经过认证计量或证书颁发的检测机构达到2万八千到三万家,居世界第一位,检验检测人均增长率在10%以上。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机构、民营第三方机构五类机构形成共存共进的局面。多年来,我国各类检测技术机构在推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公平贸易以及维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检验检测行业功不可没。然而,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各级行政部门隶属的检测机构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 体制机制僵化,导致重复建设严重积极推行“大部制”改革  国家在财政人事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使他们来不及建成自由市场的激励机制,创新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其发展只能在本系统内考虑,也导致了不同的系统、同类的机构重复建设严重。第二、 布局结构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由于缺乏全国的布局、行业的布局,导致布局分散。各类机构各自为章,规模普遍较小。第三、 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严重  除国家强制证书的取得之外,行业检验资质证书过多,给检验检测机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结果也互不认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第四、 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他们拥有很强的品牌,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品牌是少之又少。中国的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服务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更少,检验检测在高技术服务业出口贸易中几乎是零。而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业贸易占主贸易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我们国家不足百分之十。近几年来,我们的比重在提升,但是还是非常的不够。这就导致我们的检验检测机构风险意识不强,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高,竞争能力不够。  综上所述,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及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对于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检测认证人员又会有何看法呢?对于检测行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是一名检测认证工程师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的一些看法:1机构整合能够集中各方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思路看,是要求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检测认证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如果从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讨论,机构整合就是一种资源的合理调度。   资源整合,是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战略调整的手段。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认证与检测机构有着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识别与选择、配置和融合,就能使其认证链条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并创造出价值。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竞争优势。2机构整合能够加速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认证行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创新为服务提供了动力,服务又是创新的目标,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各类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发展趋势变化等,站在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角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创新,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创新的丰硕成果。  机构整合,与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把以流程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重大改革。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流程越简单越好,打交道的单位和部门越少越好,需要盖的章也是越少越好。例如:经常接到企业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认证和测试相关事宜,我们发现,客户常常分不清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不知道二者各自的负责领域是什么。这些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简单的问题,部分客户却觉得非常复杂。为什么?因为环节太多,又没有专人指导。  认证机构与检测机构整合,客户就不必花精力去分清认证检测的各个环节,相反,客户就是中心,认证服务体系是围绕客户进行的,不管是认证还是检测机构,不管是哪个模块,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这种创新,不仅是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更是人性化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是大势所趋,代表着未来认证检测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国外的认证机构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例如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个检测实验室,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从事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的机构之一,UL标志已成为产品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类似的,还有TüV、SGS、ITS等国外著名认证机构,都能提供全面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  目前国内的一些检测机构也在加快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但是距离国外发达认证机构还有不小的差距。现阶段,通过整合有实力的国内检测机构,认证机构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共享固定和无形的资源。当然,整合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不同机构之间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存在重复、交叉甚至矛盾,而不同机构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求同存异,认真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双赢。来源:互联网

  • 县级检测机构整合

    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名单公布仪器信息网2014/12/05 11:27:26 点击 1560 次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包括9家区域性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据估算,此次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2亿元。  据仪器信息网编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30个首批试点名单中包括9家区域性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  其中,山西省古交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江西省赣州龙南、瑞金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成为9个区域性检测中心试点。  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云南省瑞丽市等2个县(市)、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等被纳入首批21个县(市)试点范围。  另据获悉,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核定规模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0万元,地区配套解决500万元。  甘肃省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300万元。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龙南两个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批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  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试点分别获得中央财政将补助4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  云南省瑞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核定项目经费800万元,其中340万元用于筹建850平方米实验室,46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根据上述已公布的信息估算,此次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2亿元。怎样个整合法,把几个县弄一起吗?

  • 牛凤岐就检测机构整合问题致武明志等量友

    牛凤岐就检测机构整合问题致武明志等量友 看到网上关于检测机构整合的议论,觉得一些量友对若干重要概念、界线、信息不够了解,特地写了如下几点供大家参考。如有错讹,请不吝赐教。(1)国务院搞的是“检测机构”整合,不是“计量技术机构”整合。“检测”是指除计量器具之外,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所有各类产品的质量检验。而计量技术机构的权责仅限于计量器具检定。至于校准,因《计量法》中未包含,计量司2006年搞的《计量器具校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至今没有结果,在法律上还是空白。(2)“强检”是“强制检定”的简称,但只有计量器具的检测与合格认可程序才称为“检定”;对医疗器械的检测属于质量检验,简称“质检”,从没有“医疗器械检定”之说。医疗器械质检权责属于国家法定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其上级主管部门是食药监总局,从来没有属于过计量主管部门。(3)20几年以来,计量部门对部分医疗器械(尤其是“医用三源”)的“强制性计量检定”,只是一种暂时现象,不可能永远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依据《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01),以及国际计量局(度量衡局)等权威文件中关于“计量器具”的法定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关于“医疗器械”的法定定义,它们笃定不属于计量器具,而公认属于医疗器械。《计量法》只管计量器具,不管医疗器械。2014年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以专门条款规定,由食药监部门监管在用医疗器械的质量,就是对这一争议的最终了断。(4)《计量法》第九条中“用于医疗卫生的计量器具”,是指按照法定定义公认属于计量器具,作为通用计量器具生产、销售,供各个领域使用,其中被医院用于离体检验等程序的那一部分,如天平、量筒等。(5)国际上的普遍现象是,体温计、血压计等少数几种医疗用品,在医疗器械单独立法监管之前,曾被列入计量器具系列。但对医疗器械单独立法监管之后,它们就被列为了“具有测量功能的医疗器械”,或称“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与其他医疗器械一样统归食药监部门监管,由医疗器械质检机构检测。2014年版《条例》中删除了“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和“与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编制目录”的提法,就是明证。(6)卫生部从来没有同意过对所称“医用三源”的医疗器械作为“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性计量检定,曾专门发文给国务院法制办,申明它们不是计量器具,故不会将食药监部门即将进行的在用医疗器械质量检测”与计量部门搞的“医用计量器具强制性检定”混为一谈。食药监部门也绝对不会与计量部门对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实行“共治”。

  •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国务院都开始发动,元芳你怎么看?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机构整合,进行转企改制。整合涉及质检总局直属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特种设备行业、电子信息软件行业、交通运输、国家级建筑工程、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能源、烟草等多部门全方位的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大做强。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国务院都开始发动,元芳你怎么看?对于检验检疫系统的筒子们,是机会吗?对外资检测机构影响如何?民营第三方会受到冲击吗?

  • 两会提议: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你觉得有必要吗

    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环节和科学基础,但仍存在设置不合理、衔接不紧密、重复建设多、整体合力弱等突出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李逸平、张喆人、李斌联名建议,要整合各类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力量,实现不同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加强检验检测整体合力建设,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为保障食品安全服务。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问题都有管理部门,农业部、卫生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检测机构,两会提议: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你觉得有必要吗?

  • 【分享】质检总局推进检测机构整合 食品检测与追溯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一、政策1、国家政策质检总局武津生:矢志不渝推进机构整合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19国家质检总局计划财务司司长王铁夫:为深化质检体制改革保驾护航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85我国细化梳理大气污染防治22项政策措施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83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59财政部:2014年继续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042、地方政策湖北将对共享科学仪器提供30%检测费用补贴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04云南全省16个州府市府今年全部要建空气自动监测站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25北京今年将对九类产品实施重点联合质量监督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99甘肃出台全国首部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312014年日照市新增9个海洋环境监测点至84个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76日常监测项目增大米中重金属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60二、国内观察1、国内新闻事件专家:赛百味含发泡剂曝国内食品监管真空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76国家质检总局:256批进口食品化妆品检出问题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17检测机构爆欧莱雅兰蔻防腐剂超标 化妆品还能相信谁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8739批次水嘴铅含量超标 “隔夜水”铅含量或更高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222、行业观察食品检测与追溯将迎来井喷式增长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00引入第三方机构让自来水检测更透明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98中国玩具业“欧盟赶考”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96食品快速检测仪器行业发展有望实现标准化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17室内空气检测市场乱象丛生 揭秘四大虚假招数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75水嘴新标出台在即 不合格企业或遭淘汰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72行业标准缺失:不同基因检测公司检测报告大相径庭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66三、标准1、国内标准新版环保纺织品标准发布 对全氟辛酸PFOA监管趋严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902014年家居业最严标准 水龙头含铅量强制检测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22电动自行车电池新标准发布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30首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发布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872、国外标准欧盟修订RoHS指令 医疗监控节能灯出口企业受益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517ISO修订乳品中蛋白质测定国际标准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470美国提高婴儿配方奶粉安全标准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12日本加严乙氧喹啉在大米等产品中的残留标准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44欧盟拟修订仁果和葡萄中环虫酰肼的最大残留限量http://www.woyaoce.cn/news/122302.html欧盟修订致敏原信息法规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01四、行业建设1、实验室建设福建省将建光伏产品认证检测中心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46北京纳米电子材料检测中心落户怀柔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62国家物联网产品及应用系统质检中心正式成立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452、科学技术食品中禁限用药物及环境污染物识别检测技术研究取得最新进展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282自主研发检测试剂盒“捕捉”痴呆的蛛丝马迹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133高灵敏度室内环境气体检测仪实现国产化http://www.woyaoce.cn/news/newsdetails.aspx?id=122397

  • 检测行业国有垄断将破千亿市场待分食——机构改革

    检测行业国有垄断将破千亿市场待分食——机构改革 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有望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或将迎来重大机会。  “检测体系将走向市场,现在70%的检测机构都是国有的,要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集团,引入资本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昨日,有国家质检总局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以后要营造出一个充分竞争的检测机制,但是国家会留一点检测机构,以备最终裁决。”  上述质检官员还表示,对检测机构的改制,也将改变过去的游戏规则,只要是国家认证过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都会被认可;民营的检测机构,只要符合国家规定,也都可以进行认证。  在千亿规模的检验检测市场中,非国有检测机构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0%,上述检测机构改革及市场放开无疑令其迎来机遇。但对于观望中的资本来说,这块蛋糕到底如何分,往后会否出现新型的垄断,还需要细化的改革措施打消忧虑。  千亿市场待整合  其实早在3月11日,上述检测机构改革便已正式开启。当日,中央编办、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国务院同意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称,在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的同时,也将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此外,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也将推进,并支持、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此次发布的《意见》正是对中央精神的细化和实施,同时契合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意见》还称,到2015年,要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 认证政策利好第三方检测机构

    [align=left][color=#333333]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规定,国家将清理涉及认证、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和行业评价制度。清理、整合、规范现有认证事项,取消不合理收费,[b]坚决治理认证乱象。凡已建立国家统一认证制度的,不再设立类似的合格评定项目。[/b]面向社会的第三方技术评价活动应遵循通用准则和标准,逐步向国家统一的认证制度转变。清理涉及检验检测能力的行政许可事项,[b]避免重复评价,实施统一的资质认定管理。[/b]鼓励认证机构[color=#333333]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认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33] 国发〔2018〕3号)还要求简化规范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完善认证机构审批程序,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精简整合技术评审事项,[b]积极推动“五减”[/b](减程序、减环节、减时间、减收费、减申请材料),实行申请、审批、发证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便利度和满意度。严格从业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建立行政许可和技术评价相结合的资质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主体具备相应资质能力。[/color][/align][align=left] 目前不少省市[color=#333333]第三方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在通过CMA认证后仍需[/color]通过所在省市环保部门的行业准入评审、备案或名录管理等类似的合格评定,随着清理涉及认证、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和行业评价制度,简化规范认证机构审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程序和为[color=#333333]检验检测机构减负等政策的兑现,将直接利好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color][/align][color=#333333] [/color]

  • 两会代表:将农业、食药监、质监等食品检测资源进行大整合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认为,整合目前分散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食品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认为,整合目前分散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方法。  史书娥建议,国家应建设统一权威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将目前分布在农业、食药监、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食品检验资源进行大整合,实现“种养殖环节检测、生产加工检测、流通环节检测、餐饮服务环节检测”统一的食品全面检测,实现“一个场所接待,一个场所检测,一个场所公布结果”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检测资源、经费、信息发布“三统一”。同时,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既服务于政府的风险管理,又服务于公众健康和行业的创新发展。  “食品检验检测对于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史书娥说。她同时指出食品检验检测却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以市级为例,具有食品检验检测资质的主要集中在食药监、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抽检;食药监管部门负责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抽检,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食品的抽检。各部门检测计划不同、检测信息不能共享,导致重复抽样、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  由于检测资源分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判工作与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和监管要求不相适应。史书娥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检”不断,理还乱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检测机构的“乌龙”罚单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约谈”,要求“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资质不全”,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对美赞臣等奶粉“香兰素超标”的检测结果无效。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乌龙事件”,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整合模式五花八门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一个字,乱!”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市场化”和“检管分离”。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  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检测机构的“乌龙”罚单  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  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约谈”,要求“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  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  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  “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  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资质不全”,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对美赞臣等奶粉“香兰素超标”的检测结果无效。  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  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  “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乌龙事件”,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  整合模式五花八门  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  “一个字,乱!”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  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  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  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  “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  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  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  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  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市场化”和“检管分离”。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  “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  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  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  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  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  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  “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  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  “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的阶段。”张继宏说。  要不要保留“国家队”?  在机构整合和推向市场的两股力量并行下,一个不得不提出的问题是:食药检测机构是不是要毫无保留地市场化?  一方的观点是,应该把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推向市场,优胜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导。而另一方则认为,在市场化之外,还应该保留一些“国家队”。因为一旦进去市场,企业会因为逐利忽视食品药品监管的公共安全属性和社会责任感。  发达国家的“药害”被认为是前车之鉴。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内部出现系统性失灵,药品的审批检测出现巨大漏洞,严重依赖外部评审专家而不是内部专业人员,多个药品因安全性问题撤市,最大的当属“瑞素灵”事件,该药适用于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但是,治疗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造成了94人肝脏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过去财政有经费拨给检测中心。如果有紧急任务交给检测中心,送多少都检。如果变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么痛快地检测吗?”安徽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担心在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使用第三方机构不一定能得心应手。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通过建立政府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政府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服务。而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拿美国FDA来说,该机构在全美下设15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医学、化学和食品工程学博士做技术支撑。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检测机构市场,但所有的药品审批检测、食品的添加剂、颜色剂检测全部归属FDA总部,并没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场。”胡颖廉指出,日本和欧盟的情况差不多。  美国FDA局长玛格丽特·汉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

  • 计量检测机构抱团打天下???

    兼并收购或抱团发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容易但合并不容易。并购方除了可以在资本的赋能外,是否更应站在被并购方的立场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管理上、业务上或资源渠道上能否可以赋能,如果不能赋能,被并购方为什么要选择与你合作?被并购方同样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规划有战略,并要无条件地去执行!如果存在太多的私心,最终也会令到双方不欢而散。没有格局不可能谋出一条血路,太多的担心没毛病,但这可以在合作条约中白纸黑字注明条款,合理的进入及退出机制对双方都好。抱团发展,或许大家都想着谁做老大这个问题而纠结,如果都怕对方领导不了自已,为何不去尝试寻找一个合适的职业经理人?而老板退居二线分别负责不同的职位与职责,只要是一条心,有什么困难比活下去更重要?如果找不到,可否指定或培养一个?总比猜疑更能解决问题。TIC行业未来会不会有大资本进入并可以大量整合?这个观念永远不要抱太多希望,即使要整合,也必须是要看检测机构企业家的品德、思维方式、格局及企业的前景等,如果检测机构自身不够强大,想蒙混过关被并购(指的是财力数据不真实),现阶段已极难了!为什么,因为行业的大数据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还有同行评价、客户评价等,如抱着侥幸心理最终失败告终!

  • 【原创大赛】用互联网为检测机构赋能

    [align=center]用互联网为检测机构赋能[/align]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检验检测作为高技术、生产性和科技服务业的一种重要业态,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零售、+制造业、+金融、+[color=#1a1a1a]‧ ‧ ‧ ‧ ‧ ‧ [/color],各行各业都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检测机构需要主动站在“互联网+”风口上,乘势而上,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服务转型,变加法为乘法,开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高速列车。一、检验检测服务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一)互联网是打破检测机构和客户需求连接壁垒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的B2C、B2B业务模式,在商品批发零售、金融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已经得到成熟广泛的运用,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检验检测服务的对象群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传统的线下检测服务,受到市场经济效益、资源合理配置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检测机构无法全覆盖式地建设服务网点,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打破检测机构与客户需求连接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多元化发展,为客户提供精准、快速、便捷的检验服务,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需求,精确寻找合适的检测机构,实现检测机构和客户之间的零距离。(二)互联网技术有利于高质高效利用检验检测资源互联网的本质,是可以提供一个多点互联的平台,并且提供一个信息数据可以低价高效收集、整理、分析的媒介。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变化增速,专业程度提升,单靠一家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员配置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整体需求,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可以快速整合全球检验检测资源,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指导检测机构发掘自身优势,精确瞄准目标客户人群,避免检测机构发展的同质化,要求检测机构有重点的全面做大做强,把优势扩大,把专业做深,提供独特的服务内容,打造一个影响力大的品牌。(三)互联网技术助力检测机构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数据采集的困难已被成功突破,我们不再仅依靠样本量较小的抽样数据,而是依靠更大的数据集合,来支撑对事物的判断和分析。质量大数据的价值,并不在于数据本身,而是在于数据分析后的应用。例如缺陷产品召回,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产物,消费者通过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体验,形成有效的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当数据信息累计到一定的总量,这些数据就天然形成了针对某个产品质量的分析报告,通过数据集合,暴露出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最终导致企业召回缺陷产品的结果。质量大数据的来源,除了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还包括企业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检测机构在检验检测过程中测试出的质量数据。互联网技术附带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功能,可以把来源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挖掘出新的价值和作用,把零散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分析,发现行业发展、产品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提升产品质量,对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未来,检测机构的服务内容一定会跨越提供单纯的测试工作,承担起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通过大数据分析产品技术特性和行业发展现状,为企业产品提质升级,为政府监管、产业布局和社会关注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这将会成为检测机构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二、南京市质检院(NQI)需求导向型互联网+的实践案例分享(一)基于监管需求的互联网应用[b]1. 对接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系统[/b]支持江苏省质监、工商部门实践“互联网+监管”模式,协助参与系统流程设计和开发,全面对接系统接口开放和调试运行工作,目前江苏省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江苏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综合监管系统正在试运行。系统实现监督抽查任务从抽查实施方案评审、任务下达、抽样过程、检验结果、分析报告、费用结算、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全部一张网在线上运行。让监督抽查工作过程每个关键环节都在系统留痕,使检验结果数据,不合格案件办理可追溯到抽样全过程。[b]2.食用农产品智慧监管系统[/b]从监管部门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出发,开发食用农产品智慧监管系统。对智慧监管系统进行局部模块化设计、高度兼容性设计和适度前瞻性设计,系统覆盖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监管等各个环节,充分整合行政、检测、标准技术、服务与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对接食用农产品的检测网络,全面开展系统业务对接,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清理对比、信息挖掘、监测分析、统计报告等多项功能,并配套专业持续的运营服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系统支撑监管部门网上实时数据监督,有效弥补基层监管力量不足。[b]3.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系统[/b]为满足电子商务领域质量风险监测和质量监管需要,开发建设电子商务大数据分析系统。系统通过爬虫采集互联网电商网站中的手机服装类数据,同时有针对性地采集关键字搜索引擎数据和国家重要省市质监和工商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提供方向性报告。[b](二)基于客户需求的互联网应用1.远程质量监管和技术验证系统[/b]基于贵金属珠宝企业需求,自主研发了一套互联网+检验检测平台与企业产销全程结合的远程质量监管和技术验证系统。通过实地质量检测,我院技术人员远程审核并控制标签打印的全新过程,改变了原有企业人员送样检样的过程,节约了珠宝贵金属企业检测物流及金融成本。目前,该系统挂签总量已达数百吨,累计为珠宝行业节省成本近百亿,同时我院也从远程质量服务中累计收入超一亿,成为我院跨越发展的支柱业务。[b]2.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化系统[/b]根据总局对于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满足服务中小微企业工作需要,自主开发了“中小微企业服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建立客户服务方案,及时记录对中小微企业的具体服务内容、服务结果、服务反馈以及中小微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技术服务过程实施电子化动态管理;实现减免服务费用线上审批和统计,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中小微企业服务的“统一管理,精准服务”。3.[b]互联网检测认证服务平台[/b]为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及客户需求,联合认监委信息中心正在开发互联网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将实现为电子商务模式提供检验检测认证互联网服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共享、标准事务所等公共服务,消费品安全网络风险评估监测等功能。[b]4.“一料一码”产品质量认证[/b]与国内知名某精炼有限公司开展“一料一码”产品质量认证合作,依托检测信息数据,将原料金、投资金条等产品相关检测数据与产品创意理念、寓意构思、维护保养等信息内置于统一的系统后台中,将检测信息采用数字编码技术以二维码形式刻制在贵金属产品表面,消费者通过扫码在移动端进行内容查询。通过认证二维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此模式有助于企业产品推广、诚信经营,帮助消费者规避风险,普及相关行业知识,做到明明白白消费。[b](三)基于自身需求的信息化应用1.LIMS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b]顺应互联网+形势,建立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系统,正在开发建设LIMS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实验室检验检测、业务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实现仪器数据自动化采集,检验检测全过程监控,客户管理集中化、电子化。建立检验检测一体化平台,提供信息统一出入口,充分满足客户需求。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质量、检测和人机料法环全方位管理。顺应实验室信息化发展趋势,创造实验室高端化、服务化、低碳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模式。[b]2.党建、财务、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系统[/b]搭建“智慧党建”平台,推进党建信息化。对党员干部系统化管理及云平台教育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党员信息在线管理,并对党员的日常表现从“会、学、能、做”四个维度开展立体化考核。在院及所属公司开发运行财务报销管理系统,实现全院财务事前审批管控全覆盖。通过微信OA系统实现考勤、请销假、会议等移动办公应用。 在检验检测服务转型升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互联网+检验检测新模式,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创新检验检测服务方式,提升检验检测专业能力,突破检验检测关键技术,进一步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降低检验检测成本支出,建设多方合作共赢的检验检测生态圈,实现检验检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 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名单公布

    据仪器信息网编辑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县名单,30个首批试点名单中包括9家区域性检测中心和21家一般检验机构。  其中,山西省古交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江西省赣州龙南、瑞金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成为9个区域性检测中心试点。  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云南省瑞丽市等2个县(市)、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等被纳入首批21个县(市)试点范围。  另据获悉,湖南省攸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核定规模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00万元,地区配套解决500万元。  甘肃省敦煌市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100万元,地方政府投资300万元。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龙南两个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批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  山东省邹城、寿光、沂水3个县(市)试点分别获得中央财政将补助40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购置。  云南省瑞丽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核定项目经费800万元,其中340万元用于筹建850平方米实验室,460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信息化建设。  根据上述已公布的信息估算,此次全国首批30个县级食品检测资源整合试点项目的总投资将超过2亿元。

  • 重磅!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将迎来重大改革

    [color=#333333]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措施文件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本次公告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此次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许可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实行自我声明制度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逐步实现检验检测机构“一家一证”等六方面内容。[/color][color=#444444] 根据公告,为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改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管理,激发检验检测市场内生动力,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color][color=#333333][/color] 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主要改革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取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许可项目。2、依法界定、调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范围。3、实行告知承诺制度。4、实行自我声明制度。5、优化准入服务,便利机构取证。6、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逐步实现检验检测机构“一家一证”。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于2019年5月17日前反馈至市场监管总局。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1、将意见和建议发送电子邮件至:[email]wangying@cnca.gov.cn[/email]。2、将意见或建议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邮编:100088,市场监管总局(马甸办公区)认可检测司,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反馈意见”字样。[align=center][b]关于进一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工作的通知[/b][/align][align=center](征求意见稿)[/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工作部署,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管理制度,积极培育营造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目标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按照取消机构许可、调整机构资质认定范围、告知承诺、自我声明、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实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管理改革。进一步激发检验检测市场内生动力,促进检验检测机构向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二、主要改革内容(一)取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许可项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不再对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实行授权(验收)许可管理,不再颁发相关许可证书和授权使用CAL标志,统一纳入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自《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修订后实施。(二)依法界定、调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范围。1.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应当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无需取得资质认定。例如仅从事科学研究、医学、卫生保健及技术服务、动植物检疫的实验室以及从事建设工程质量鉴定、房屋鉴定、航空危险品检测、勘测测量、测绘、市政设施检测等领域的机构。2.法律、行政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无需再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例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种子检验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农药及兽药检验机构、兴奋剂检测机构、消防维保技术服务机构、防雷设施检测机构、商用密码产品检测机构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作为前置条件或者确需联合实施许可的,应当避免相同事项的重复技术评审。3.上述检验检测机构具有的检验检测条件和技术能力等相关信息,纳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统计系统,可在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大数据平台上查询。(三)实行告知承诺制度。1.对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工作中,能够通过事中事后技术核查纠正、风险可控的事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告知承诺方式实施资质认定。具体工作依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2.自本通知规定的改革事项实施之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度,条件成熟的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先行先试,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四)实行自我声明制度。1.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延续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时,对于上一许可周期内无违法违规行为,未列入失信名单,并且申请事项无实质变化、无需现场确认的,可以自我声明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技术能力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机构风险分类管理情况,对检验检测机构自我声明的内容进行文件审查,对于符合要求的,予以延续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2.检验检测机构申请无需现场确认的机构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人员变更或者有关标准变更时,可以自我声明符合资质认定相关要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实施备案管理。(五)优化准入服务,便利机构取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审批时限压缩四分之一,即:15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决定、7个工作日内颁发资质认定证书;全面推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网上审批系统,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相关规定实现申请、审批、发证全过程电子化,并将资质认定相关信息统一接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大数据平台。(六)整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逐步实现检验检测机构“一家一证”。1.逐步取消检验检测机构以授权名称取得的资质认定证书,以在机构实体取得的资质认定证书上背书的形式保留其授权名称以及相应检验检测能力;检验检测机构与其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统一质量体系管理的,按照机构自愿申请原则,试点推行证书“一体化”管理,资质认定证书附分支机构地点以及检验检测能力。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属地化管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仅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所属或者其负责行业管理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自本通知规定的改革事项实施之日起,新申请机构应当为中央编办、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批准的机构。其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工作由机构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管理。三、抓好相关落实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培训、指导工作。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改革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加强相关资质认定工作人员和告知承诺技术核查专家的培训,加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确保资质认定许可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二)坚持依法推进,切实履职到位。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相关改革事项,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责,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积极配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协调和修订工作,不断完善法制保障。(三) 以技术核查为手段,加强事中监管。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以技术核查为手段,对实行“先证后核”的许可事项,由行政许可部门组织技术评审专家对机构承诺的真实性实施技术核查,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撤销相应资质认定。(四)强化事后监督,落实主体责任。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对社会关注度高、风险等级高、投诉举报多、暗访问题多的领域实施重点监管,加大抽查比例,强化信用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对失信主体的抽查频次和比例。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改革事项自2019年 月 日起施行。[align=right]国家市场监管总局[/align][align=right]2019年 6 月 日[/align]

  •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新精神下来了,我们要如何应对

    关于印发部分省(区、市)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座谈会领导讲话的通知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W@GJ$ACOF(TYDYECOKVDYB.pnghttp://www.aqsiq.gov.cn/ztlm/2014/rzjgzh/zcwj/201410/t20141020_425345.html省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可以保留少量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除特别需要外,市级和县级原则上不再设置事业性质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现有检验检测机构逐步推进转企改制,公益性检验检测服务可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解决。真这么干可动大了。

  • 市场调查之国内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

    仪器信息网讯 截止到2013年7月,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国内获取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F)的检测机构总计3500-3900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是3503家,认监委肖亮在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公布的数据是3827家),其中国家级获证机构410家。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406.jpg  图1 各省获证食品检测机构分布图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4319.jpg  图2 食品检测机构系统系统分布百分比  2013年,全国疾控中心总计3522家,其中具有CMAF资质认证的中心数量为1625家,约占整体数量的46.14%。虽然从数据上看,具有CMAF认证的疾控中心在整个疾控体系中比例较高,但是目前的疾控中心基本是有原来的防疫站更名成立的,尤其是地市级和县级的疾控中心更是如此,并且这类拥有CMAF资质疾控中心大部分从事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薄弱。  由于大部制改革还在逐步整合,目前食品药品及技监系统均有从事食品检测的检测机构。根据国家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技监系统和食品药品系统的获证食品检测机构总计1299家,具体省份分布请见下表:  表1 1299家技监、食品药品系统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35722.jpg  民营的食品检测机构数量为116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城市。表2 116家民营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35744.jpg

  • 【原创大赛】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公益性定位的思考

    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从机构设置上来说,隶属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开展业务;从机构性质来看,是一个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的大潮中,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不上不下。从NY部给出的发展纲要来看,省级机构保留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承担政府例行检测、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检测方法研究等职能;而县级面临的是整合资源推向市场;至于地市级,继续承担政府例行检测、监督抽检不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整合的趋势当中。已经有个别地区发文明确地市一级不再设立纯公益性检测机构,也有个别地区已经开始了对地市一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整合,并计划逐步推向市场。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还是应当保留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纯公益性检测机构定位,理由如下:1.坚持公益性定位,一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包括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服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加强检验检测和行政执法,推动农产品收购、储存、运输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等,无论是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还是休药期检查、收储运环节的检查都需要农产品检测机构实时与监管部门配合执行,及时的提供检测数据和信息。2.二是控制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必要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农产品生产或是农产品本身存在或者带来的某种或是某些不确定的危害,譬如注胶肉。这种危害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并不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就有可能会引起安全事件。为了做好防控,一方面需要采取收储运过程监测,另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监测。在风险监测方面,有的是监测的是新物质,有的并没有标准方法,这些工作需要有公益性农产品检测机构来开展。3.三是科学引导农业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技术保障。通过农产品风险监测、监督检测等手段推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化学品投入,发展无公害农业,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4.最实际的就是农产品没有强制检验的监管要求,也不可能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一律采取强检措施,这无疑会大大加重农民负担。因此,一旦地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失去公益性检测机构定位,那么就会直接造成检测机构任务来源问题,直接威胁到检测机构的生存,从而丧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到每个人基本生存保障的大事。目前,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相比于其他检测机构,投入小、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还有很大的差距。应当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九年义务教育、居民医保等民生事业放到同一个高度,提高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公益性地位,加大投入,扩编技术人员,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真正做好、做强,做到食以安为先,做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绝对安全。仅代表个人观点,严禁转发。

  • 检验检测机构供应商的选择管理

    [align=center]检验检测机构供应商的选择管理[/align][align=center]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ign][align=center] 品控部:呼延梅芳[/align]检验检测从之前的国有化转向现在的市场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为检验检测机构间的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互相合作实现共赢。“转包”随着检测行业的不断壮大,会越来越具有竞争性,所以我们要优化分包工作流程,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分包检测工作立足于本职工作,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尝试,只要能满足客户以及企业的要求以及需要,可以说是互惠互利,互相谋求发展。优化分包工作流程是通过资源整合、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体系高速发展需要的一种方法,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管理思想,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模式。随着检测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保证自己项目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自己的成本收入,所以我们要把握住分包这块工作,通过运用分包工作流程优化与再发展的基础,将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将流程优化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对检验业务流程整体的优化还是对其中部分的改进,如减少环节、改变时序,都是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保证检测安全为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关键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条件和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表明分包情况。检验检测机构应要求承担分包的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合法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并予以使用和保存。产生分包的需求主要有一下两种形式:一、1.有能力的分包:指一个检验检测机构拟分包的项目是其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技术能力,但因工作量急增、关键人员暂缺、设备设施故障、环境状况变化等原因,暂时不满足检验检测条件而进行的分包。分包应分包给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该检验检测机构可出具包含另一检验检测机构分包结果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其报告或证书中应明确分包项目,并注明承担分包的另一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认定许可编号。2.没有能力的分包:指一个检验检测机构拟分包的项目是其中未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技术能力,实施分包应分包给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相应技术能力的而另一检验检测机构。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分包前,应制定分包的管理程序,包括控制文件、事先通知客户书面同意、对分包方定期评价,建立合格分包方名录并正确选用。该程序在检验检测业务洽谈、合同评审和合同签署过程中予以实施。三、除非是客户或法律法规指定的分包,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分包结果负责。通过对检测检验情况和现在快速发展及检验的趋势加以比较,并通过对检验流程的简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检验的工作效率,加快检验的步骤,减轻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检测管理的发展,检测行业内各种生产关系日益复杂。分包单子越来越多,项目分包成为市场化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分包商的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对分包商这块来说,我们要开发更多的分包商,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做到每一单利益最大化,让我们掌握更多的主动权,维护好我们合作过的好的分包商,我们分包人员更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向专业化发展,业务能力与技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优化我们分包整体流程,把我们分包工作做得更好,更远。

  • 检验检测机构如何设计组织结构?

    [font=Calibri][font=宋体]组织结构的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关系组织的发展规划,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组织内部管理运行的效率。所以,众多管理学家都在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问题,形成了许多理论研究成果。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内部建立适合自身的分工协作机制。检验检测机构不可忽视自身组织结构的设计。[/font][/font][font=Calibri][/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font]1[font=宋体])应明确组织目标。检验检测机构需要兼顾两种目标[/font]——[font=宋体]经营目标和质量目标。经营目标,需清楚公司规划和愿景(战略规划,目标市场)以及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或集中战略)。质量目标,就是管理体系要实现的目标,需确立对组织结构、所需资源、技术运作以及管理体系等要求。组织目标不能只在管理层内心或少数人员清楚,而应该是透明和公开的,应向所有员工解释,使其理解、认同,并共同为之奋斗。[/font][/font][font=Calibri][/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font]2[font=宋体])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对实现组织目标有关的所有工作进行梳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技术运作过程、质量管理过程、管理体系要求等,并对工作相关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去完成,将特定的、重复性的工作进行归类和划分,形成部门化。[/font][/font][font=Calibri][/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font]3[font=宋体])确定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结构基本形式分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每种组织结构都有优缺点,实验室应结合本机构人员、设备、检测领域的技术特点以及发展阶段和规模,针对各种组织结构形式,分析其对实现自身目标的优劣,确定自身组织结构形式。应尽量发挥优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弥补缺点。[/font][/font][font=Calibri][/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font]4[font=宋体])对组织结构进行设计。在组织内部建立分工协作机制,需要考虑两个基本且互相对立的要素:一方面,要把工作拆分成不同的部门,进行部门化管理,实现分工;另一方面,为实现组织的目标,需要将各部门工作协调整合起来,需要整合。分工,包括分配各部门职能和确定各岗位人员职责两项任务,职能职责两者都应明确清晰,不能含糊不清。协作,涉及到机构内部职、责、权的分配, 职能职责要清晰、权力授权要合理、相互关系要明确,三者缺一不可。[/font][/font][font=Calibri][/font][font=Calibri][font=宋体]我们在组织结构设计时,不清楚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忽视了组织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基本要素,这也就是有的实验室看起来有了很好的组织结构,但运行并不顺畅的原因。我们希望借此让机构解决好组织结构这一最基础的问题,不再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快速发展上。[/font][/font]

  • 代表提议:应加快推进食药检验检测资源整合

    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的会议的四川团代表张树平在谈到今年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对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这句话印象十分深刻。他说,食品药品安全十分重要,关系到每一个人。针对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加快推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的资源整合。  张树平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的事,整个社会都该关注。食品药品是一个链条,涉及到生产、销售、消费、法律法规制订、监管、标准设立等。比如一碗面条,就涉及到小麦的生产、管理、运输、面粉厂、仓库,到制作面条的各种调料,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还涉及生产厂家达不达标,是否是无证地下黑工厂。当然也有社会的责任,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有害菌群超标等,都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完全控制的。  因此,既要控制生产源头,从源头上堵住不制假,还要控制流通环节,不售假,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不能什么低价就买什么,大众消费什么就买什么。当然,对终端销售网点的监管也很重要,比如对路边店、无证小吃店就应该常年加大查处力度。但这些工作就涉及工商、城管、质检、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  他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尽快研究理顺食品药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和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出台指导性意见,整合省市县三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资源,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支持市一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尽快形成以市级检验检测为中心,县乡快检为补充的安全准确、便民快捷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制,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水平。

  • 官方解读《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部署,2015年4月9日质检总局发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近日,质检总局法规司、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就该办法的有关内容和改革亮点进行了解读。一、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项目,依法合规。  按照国务院减少和下放行政许可项目的部署,国家质检总局将原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资格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定三项许可合并为一项,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资格认定调整为采取其他行政管理方式。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实行一次受理、一次评审、一次许可决定,进一步完善统一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  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办法中明确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实施范围,清晰界定了检验检测机构定义,强调了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取得资质认定。二、放宽检验检测机构主体准入条件,公平竞争。  一是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治原则,办法中明确凡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申请资质认定,其中包括依法取得工商行政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和特殊普通合伙企业、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其他组织,目的是消除部门、行业和地域垄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活动,营造各类主体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提高市场化程度。  二是突出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要求,从“人、机、料、法、环”等五个方面,科学制定资质认定条件,确定检验检测机构专业技术组织的属性。  三是取消了在华设立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的外方投资者应当具有三年以上检验检测从业经历的规定,体现国民待遇,鼓励公平竞争。三、延长许可有效周期,优化许可评审程序,减轻机构负担。  一是将原有资质认定有效期由3年延长为6年,减轻机构因许可有效期短带来的频繁评审负担。  二是简化许可评审程序和内容。确定评审关键控制点,加强机构技术和管理能力核查,简化文件审查。区分首次评审和复查评审的差异,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的申请事项、自我声明和分类监管情况,确定评审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现场评审。  三是对许可期限和评审时限做出严格限定。许可时限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技术评审除由于机构自身原因外,时限不得超过45日。检验检测机构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资质认定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缩短技术评审时间。四、强化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规范,独立、公正、诚信。  一是强化检验检测机构从业规范要求,突出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行业属性。落实机构主体责任,促进机构严格自律。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公布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自我声明,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二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健全质量内控体系、逐步建立各类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对检验检测人员和检验检测全过程的管控,保证对外出具的数据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三是积极参与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和比对,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法律责任。  一是建立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实施分类监管制度。资质认定部门根据检验检测专业领域风险程度、检验检测机构自我声明、认可机构认可以及监督检查、举报投诉等情况,建立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根据机构的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公布“红名单”和“黑名单”,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引导检验检测市场健康发展,扶持优秀检测机构做强做大。  二是完善建立资质认定信息公开制度。资质认定部门应当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并注明资质认定证书状态。国家认监委建立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信息查询平台,以便公众查询和社会监督。  三是建立告诫制度,资质认定部门可以根据监管需要,就有关事项询问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发现问题的,予以告诫。  四是严格法律责任,过罚相当。针对检验检测活动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现行法律法规尚无处罚规定的,该办法在部门规章权限内予以补充完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违法行为,设定了警告、罚款、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等行政处罚,使处罚于法有据,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对规范和促进检验检测市场良性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