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环境地球化学

仪器信息网环境地球化学专题为您整合环境地球化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环境地球化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环境地球化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环境地球化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环境地球化学话题讨论。

环境地球化学相关的资讯

  • 第五届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试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会暨年度学术交流会召开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第五届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会暨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地球化学所所长、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丛强主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国家基金委地学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及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约6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地球化学所欧阳自远院士、吉林大学林学珏院士、中科院南京土壤所骆永明研究员、北京大学陶澍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傅伯杰研究员、浙江大学翁焕新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教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庞忠和研究员等先后做了题为《中国月球探测的进展及其科学研究任务》、《松花江流域地下水、土壤中硝基苯迁移转化机理及其模拟预测——以佳木斯地区为例》、《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中国多环芳茎的排放、归趋、输出和暴露》、《国际景观生态学的新进展》、《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地下水系统中砷迁移机理的生物地球化学证据》、《从流域水循环看塔里木盆地生态保护》的学术交流报告,深入介绍了专家们在上述各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会议期间,刘丛强所长向学术委员会专家详细介绍了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在科研项目争取、科技成果产出、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及2009年的工作设想。与会专家对该实验室2008年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主要就如何迎接2010年举行的实验室国家评估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 我国初步形成极地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体系
    5日从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获悉,由该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近日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这一系列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极地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体系,这对于研究地球环境资源和环境污染、监测预测环境演化意义重大。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极为脆弱,对三江流域中下游甚至南亚关系重大。据介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国家标准物质,定值成分多达73项,可满足三江源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中,对于样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溯源性的要求,从而大大提升我国分析实验室相关类型样品定量分析能力和国际等效测量水平。同时,本系列标准物质确定的标准值,还可作为三江源区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标准使用,对于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三江源中国水塔等生态脆弱区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生态环境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此项科研成果,是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标准化研究团队继南极海洋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北极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之后,极地环境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研制的又一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极地生态环境地球化学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体系初步形成。有关专家表示,本系列标准物质,具有典型的地球化学景观特征,同时具有定值参数多、量值准确和应用广等特点,必将在我国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理加联合亮相第11届地球表层地球化学国际研讨会
    2017年6月12日-16日,第11届地球表层地球化学国际研讨会(GES-11,the 11th symposium of the Geochemistry of the Earth’s Surface)在爽爽的贵阳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GES首次在中国召开,由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主办,由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及广州大学承办。由刘丛强院士任大会主席,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世杰研究员担任大会秘书长。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 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在环境与分析仪器展区设立了产品与技术咨询台,向参会学者讲解了美国LGR N2O同位素、H2O同位素、CO2同位素分析仪,便携式液态水同位素、水汽同位素分析仪,便携式CH4、CO2、H2O、NH3分析仪,超便携CH4、CO2、H2O分析仪,美国ASD地物光谱仪在地球化学和地表过程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赢得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认可和青睐。 本次会议,不但为我国地表地球化学(如:低温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等领域)和地表过程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交流平台;而且为科研人员与仪器研发厂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通过面对面的沟通,科研人员更深层次的了解了仪器性能及应用案例,为地球化学科研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必要的支持,理加联合也更深入的了解了科研人员的需求,我们会一直以“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最优质的服务”为目标,在不断引进国外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研发能力,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我国地表地球化学和地表过程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关于GES: GES每三年举行一次,主要对地表地球化学(表生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生态科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代表地表系统科学的最新研究领域和方向。 关于理加联合: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公司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著名大学和政府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国际领先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认可和肯定。 主要代理产品:美国LGR公司激光痕量气体和稳定性同位素分析仪美国ASD公司地物光谱仪意大利AMS集团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和流动分析仪美国CSI公司闭路涡度相关和大气廓线测量系统美国Resonon公司高光谱成像仪美国ThermoFisher Scientific公司气体分析及颗粒物监测产品系列美国Agilent公司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拿大Itres公司高光谱成像仪
  •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挂牌
    p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验收工作7月11日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举行。经过专家组的评定,实验室顺利通过了验收。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严光生,国土资源部科合司副司长高平出席会议。 /p p   据了解,该实验室定位于在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领域,丰富、发展生态地球化学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国土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支撑服务于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自2012年获批建设以来,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利用单位技术优势,开展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技术及其他交叉学科的研究,在项目承担、论文发表、人才培养、开放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p p   通过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开展了相关研究,实验室在矿山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有机生态地球化学、元素形态分析与应用、环境有机分析技术、生态地球化学标准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示范效应。建设期间,实验室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7项 4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 发表论文1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9篇 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研制生态地球化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17个,制(修)订生态地球化学标准分析方法5项,其中行业标准4项。实验室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生态地球化学领域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基地。 /p p   实验室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人才培养,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聘请知名专家作为实验室建设学科带头人,加强研究队伍的学术权威力量。建设期间,实验室获国际埃尼奖提名1人,入选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人、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称号1人、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2人 培养研究生6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1名。 /p p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作为实验室的依托单位,高度重视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先后为实验室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等国内外先进的专业设备,,创造了实验室开放合作研究的良好条件。 /p p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齐亚彬表示,实验室正式运行后,测试中心会尽最大努力予以人力、财力及物力支持,尽最大可能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加强建设。 /p p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出席了验收会。 /p
  • 沉痛悼念我国现代地矿实验测试事业及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者——李家熙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9年3月3日凌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李家熙研究员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7岁。李先生是我国分析化学测试仪器研发的先行者之一,是著名的科技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她的不幸去世,是我国地质实验测试界的重大损失,中国分析测试界痛失了又一位宗师级的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3/uepic/ce6e7659-a59f-4d90-ae83-a068f0079a19.jpg" title=" 2011612125219738_meitu_1.jpg" alt=" 2011612125219738_meitu_1.jpg" / /p p & nbsp & nbsp 地质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科研环境十分艰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著名的分析化学和环境地球化学科学家李家熙研究员。李先生的科研生涯伴随新中国的地质实验工作一起走过了风雨60余年。她在极谱分析、原子吸收分析及痕量元素分析,水化学分析技术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在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Os同位素测定等技术,更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在她的努力下,我国的地质分析仪器产业化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李家熙研究员也成为我国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br/ /p p & nbsp & nbsp 李先生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乐于奖掖提携后进。仪器信息网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多次得到李先生的提点指引,乃至具体工作上的建言献策。2014年,仪器信息网为感谢包括李先生在内的老一辈行业专家长期对仪器信息网所给予的真诚帮助,专门颁发了“金蜜蜂奖”。 /p p & nbsp & nbsp 今天,李家熙先生不幸离世,仪器信息网全体同仁对此表示最沉痛的哀悼!祝愿李先生一路走好! /p p & nbsp & nbsp & nbsp 根据李家熙先生的遗愿和其家人的愿望,李先生的丧事一切从简。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9年3月5日上午九点在协和医院太平间告别室举行。 /p p strong 李家熙研究员生平回顾 /strong /p p & nbsp & nbsp 李家熙研究员1932年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分配到地质部北京实验室,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地质矿产部岩矿测式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学会地质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地质矿产标准物质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科委科技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学仪器的研制与开发》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学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成员。 /p p & nbsp & nbsp 50年代,我国地质样品分析沿处于起步阶段, 李家熙研究员在经典极谱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方波极谱分析方法和仪器的研究;60年代,结合水地球化学元素迁移、集散的模拟实验,开展方法研究,完善了水分析操作规程,研制了适合野外分析的测定仪;70至80年代,系统总结了《岩石矿物分析》中极谱、原子吸收和水分析方法,与地质实验室的专家们在岩石矿物中的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地质矿质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为地质找矿获得准确、可对比的数据,领导组织地质矿产部省局实验室研制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方法,使现有的地质、地球化学各类标准物质(含岩石、矿石、土壤、水系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和单矿物共238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内外广泛使用。90年代,任“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及深海沉积物的标准物质研制”项目负责人,制备了不同类型多金属结核和深海沉积物标准,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海洋资源的勘察工作,该项目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br/ /p p & nbsp & nbsp 70年代,李家熙成功地将原子吸收技术引入国内并率先广泛应用地质系统,在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指导开展原子吸收仪器的开发,研制的无火焰原子吸收、塞曼火焰原子吸收等新仪器、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实验第一线。她还致力于进口仪器的改造和国产化。8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大功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和磁光旋转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地质系统开辟了原子光谱研究新领域。为满足地质找矿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需要,积极推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子荧光光度计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仪器产业化的进程。 br/ /p p & nbsp & nbsp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地质工作的战略目标做出了重大调整,地质实验工作面临着转制及专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挑战。全球地学的知识体系已开始从地质、矿业、资源等传统地学向环境地学拓展。 br/ /p p & nbsp & nbsp 李家熙研究员凭借其学术的敏感性把握住了新时代学科发展的趋势,引领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她通过探索元素在岩石圈、土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传递和演化,建立了地学与农业和生命科学组合的研究途径和方法。解释了元素通过水载体从岩石到土壤,经农作物最后进入人体的过程。首先对微量元素从岩石圈到土壤之间的物质迁移、演化机理做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圈定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区;西北内陆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北三江—西南三江区和东南沿海区,在每个分区中,微量元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分布。为研究各种环境问题提供了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同时在宏观上为指导土壤改良、微肥的使用和作物种植规划,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营养元素的盈亏状态提供了科学依据。科研成果在北京效区、山东、广西、云南、内蒙应用于农林、种植业和地下水处理,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br/ /p
  • 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公布无重金属污染耕地
    p   5月12日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16年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今天公布。 /p p   化学元素好比是地球的基因。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环境地质处处长林良俊介绍,地球化学调查就是摸清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从而服务于矿产、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实施的以找矿为目的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完成调查面积700万平方千米,通过化学元素的异常分布,圈定了一些找矿靶区,经过进一步勘查,新发现各类矿床2570处,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 /p p   此外,《调查报告》还显示,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 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地下水水质调查计划。 /p p   此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已完成平原地区19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无重金属污染耕地12.72亿亩,占已调查耕地面积的91.8%。 /p p   林良俊介绍,这个还是比较好的一个结果。我国耕地大部分还是质量比较好。同时,发现富硒耕地,对我们人体健康有益的,有5244万亩。 /p p   在地下水水质方面,目前调查总面积达到440万平方千米,其中,30.2%的地下水可直接饮用,34.7%的地下水适当处理后可饮用,而还有约三分之一地下水属于不可饮用水。 /p p   对于这组数据,林良俊强调,不可饮用的不代表是受到了污染。其他的水也有一些原生的原因造成地下水不能饮用的情况。不是说刨除掉这两个水之后其他都是污染的水。这个是地下水质量评价,还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叫地下水污染评价。质量,不管哪里来的东西,给你质量评价一下,是好是坏,是能喝还是不能喝,这是质量(评价)。 /p p   对于土壤、地下水水质等情况,农业、水利和环保等各部门也有相关调查统计。那么,地球化学调查有何区别?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学求研究员指出:“我们测试的指标是最多的,一般农业部门只测和农作物生长有关的氮磷钾等等,环保部门测重金属。我们一测就是76个化学元素,全测。他们比如说,哪个地方容易产生污染,去测试。我们所有测试是网格化采样,谁也漏不掉。” /p p   而“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的启动,也让相关调查数据可视化、可查询,让人们了解身边“看不见”的地球。就像人们运用电子地图来定位、测量距离、查询路线进行导航一样。王学求介绍,导航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是物理属性的地球,但要了解和环境或健康有关的,就要靠化学地球。 /p p   王学求指出,和环境有关系的,比如重金属元素,把8个重金属元素信息都放上去。这次要发布的是把京津冀地区的重金属全放上去。一点击这个地区,就看格子里头铬的含量、汞的含量有多高。然后根据国家标准,比如绿色食品产地标准,都放上去。达不到绿色食品,就把格子打成黄色的。如果超过三级土壤标准,污染很严重,打上红颜色,不能用于食品种植。 /p p   不过,王学求介绍,到底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能了解查询到多少信息,也要看各国对信息的公开程度。根据各个国家的意愿,看做到什么分辨率。分辨率越高,知道的越详细。有国家不想让你对本国的资源了解得这么清楚,分辨率就低一些。全球现在是要求80*80公里,这个大家都会参与。很粗了,对每个格子的量和全球资源总量做一个估算。 /p p br/ /p
  • 品牌动态 | 海尔欣昕甬智测参加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
    4月1日,由 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与国际氮行动组织(INI)东亚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于北京大学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以“氮循环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氮循环关键过程与机制、活性氮释放规律与效应、氮的可持续管理与政策、氮循环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等热点议题,来自149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领域500余名人员到场参会齐聚北京大学,分享交流、共话发展。海尔欣昕甬智测推出生态活性氮浓度、通量检测精密仪器——HT8700大气氨本底开路分析仪、HT8850便携式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仪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实现更及时、更精确的科学测量。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教授发表《含氮气体地气交换通量的地面观测技术方法研究》主题报告,指出含氮气体地气交换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并介绍了研究所用的2款国产创新仪器的应用情况。基于涡动相关(EC)技术方法,海尔欣昕甬智测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自研HT8700大气氨本底开路分析仪,其开路设计具备的低功耗、高精度、快响应特点,特别适合于地面氨排放和大气氨沉降通量的涡动相关法高频自动连续监测。此款产品迄今已促成多个国内外领先科学团队发表3篇研究成果,分别为:1.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郑循华团队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308–309 (2021) 108570;2.中国农业大学刘学军团队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78 (2022) 119070;3.荷兰环保局Swart团队Atmospheric Measurement Techniques, 16, 529–546, 2023.
  •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
    p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作为中国深化与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化学领域合作的新起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协定12日正式签署,这突显了我国地球化学调查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p p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 施莱格尔在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建立中心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的宗旨,教科文组织将积极支持中心在中国建立。《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同日发布和启动。 /p p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近40年来,中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使中国地球化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p p   据介绍,2010年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中心申请建议。2010年11月教科文组织派遣考察团开展了可行性评估,2013年6月教科文组织第191次执行局会议通过评估报告。2013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廊坊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申请。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心建立。中心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 /p p br/ /p
  • 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启建
    8月22日,国土资源部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江西省德兴市举行。   当前,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持续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生态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庄育勋表示,实验室将融汇地球化学、土壤学、生物学、环境学多个学科,以多目标区域化学为基础,重点在矿山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等领域,开展多方位研究,探索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引领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
  • 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会议通知
    第六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一轮通知)    为推动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定于2009年9月举办第六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   本届学术报告涵盖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各领域,主要包括:   (1) 岩石与矿物分析技术    (2) 生态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   (3)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   (4) 形态分析技术    (5) 材料、建材、核工业、煤等分析技术    (6) 分析仪器研制及软件研发应用    (7) 各种相关应用分析技术等。   大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作特邀报告,欢迎踊跃参加。   请作者将1500字论文摘要于2009年6月30日前用电子邮件发给联系人。稿件将择优全文发表在《岩矿测试》。   联系人: 吴晓军   电 话: 010-68999770   传 真: 010-68998605   电子邮件: wuxiaojun@cags.net.cn   地 址: 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100037)
  • 区域地球化学: “Ag,B,Sn”检测不再是难题
    2014年11月22-23日,为响应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的号召,“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技术研讨会”在山东日照山水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化样品质量检查组主办,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协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奚小环处长、区化样品质量检查组组长叶家瑜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勤主任、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院郑存江总工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聚光科技受邀携全球首创E5000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参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奚小环处长和李敏分别做了《勘查地球化学发展框架结构的讨论》和《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现状及今后展望》报告,在报告中,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现状做了全面和详尽的分析,并根据现状对未来的工作任务及方向做了展望。中国地质调查局李敏作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奚小环处长作报告 叶家瑜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总结2013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质量监控的经验和教训》的大会报告,对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样品分析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综合概述,把以往做的成功的经验分享给与会代表,并对需要吸取教训的地方提出警示,会议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总结还是很有必要性,这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区化样品质量检查组组长叶家瑜研究员作报告 本次会议不仅对区域地球化学领域内的现状、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研讨“Ag,B,Sn”等样品分析技术是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关于本议题,聚光科技实验室研发总监寿淼钧先生针对《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结构、性能及适用性情况介绍》向各位与会专家进行汇报。在报告中,寿总详细介绍了研发团队是如何工作的,在每一个细节上是如何处理的。比如,设计“一键激发”式操作,能立刻获得分析结果;全自动电极激光对准系统;内置工作曲线,客户无需手动建线,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可视化电弧直读专用软件,且软件开放所有高级功能,为客户提供完美的方法开发平台;多重连锁和监控,确保操作安全可靠:可靠的水冷系统,分别对电弧光源和激发电极散热;实时监控仪器的运行状态,所有的连锁状态如冷却水、排风、炬室门等都通过界面和指示灯等多种形式直接提醒;界面上有关键温度的显示,第一时间查看仪器的运行情况;排风监控,消除废气影响;特殊的风道设计提高稳定性等等。研发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一致认为如果其他仪器厂家和配件供应商都能这样做,国产分析仪器的春天来了。 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产品结构设计 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样品实测现场1聚光科技实验室研发总监寿淼钧先生报告现场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郑存江总工的大会报告《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使用情况介绍》,分享了使用E5000将近1年来的数据和使用E5000的使用心得,郑存江总工欣慰地说到,E5000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如下优点是别的仪器无法比拟的:●直接读取测试数据,减少洗相板、测光步骤;●自由选择扣背景位置,彻底扣除背景干扰,检出限有所降低;●光学部分全部恒温,环境影响小,电弧发射器稳定性好,校准曲线甚至可以重复使用●激光定位上下电极位置,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调整上下电极位置,省去了人工造成的偏差;●水冷电极夹,减少高温伤害电极夹;●光谱以数字图储存,可以复现检测过程;●全光谱记录,可以扩展检测元素;●可以采用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检测样品●可进行半定量和其他类型样品的定性分析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总工程师郑存江报告现场 叶家瑜研究员检查组,姚岚女士做《运用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进行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地球化学勘样品Ag、B、Sn分析数据对比试验情况介绍》报告,将中国地质调查局所送250个样品的实测数据,以及数据的合格率,在会议上作了公开发布。通过实际测试数据得出:E5000全谱直读电弧发射光谱仪采用全谱直读型设计,分析谱线可灵活选择,干扰校正更方便准确,非常适用于高基体含量的地矿样品Ag,B,Sn等元素的分析,同时全谱指纹谱图的采集有利于获取样品的全部信息。 姚岚女士报告现场 在会仪最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勤主任与大家分享测试中经验。张主任生动地讲述了交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高含量Sn。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勤主任报告现场 会议在大家的分享和讨论中落幕了,会议得到来自五湖四海代表们好评,纷纷表示,通过本次会议不仅对区域地球化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清醒的认知;业内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这样的会议是很有意义的,本次会议非常有成效,不但涉及到大面上的问题,还针对某个具体的难题深入探讨并提供解决方案,这样的会议模式是值得推荐的,不仅解决了业内的问题,同时还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希望这样的会议接着办下去,在一些细分领域和行业,针对一些难攻克的问题,开具有针对性的会议,是很有必要的。
  • 我国地球化学跻身世界一流 原子荧光光谱功不可没
    全球地球化学必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  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科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下称“物化探所”)举行。这也意味着,包括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依托中国地科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在广西桂林建立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内,国土资源部已成为我国唯一拥有2家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的部委。  “这既是教科文组织对中国地质调查机构的信任与支持,也是中国对国际地学发展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在成立大会上如是说。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签署相关协定  硬实力+软实力 保障国际机构落户中国  其实,“保障这一机构落户我国”的提议由来已久。  早在2009年10月,在河北廊坊召开的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会议上,谢学锦院士、王学求博士、Smith博士等多位人士联合提出了依托物化探所建立中心的建议,并得到了与会各国专家的积极响应。  2010年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物化探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建立中心的申请建议。2010年11月,教科文组织派遣考察团开展了可行性评估,并在2013年6月的教科文组织第191次执行局会议上通过了评估报告。2013年11月,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正式批准在中国廊坊建立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申请。  经过多年的努力,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心建立。  “中心之所以可以顺利落户中国,是教科文组织和地质科学联合会对中国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的认同,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建立了一支一流的队伍,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这是我们的硬实力,直接从事分析测试的3700余人的庞大队伍,这是我们的软实力。这样的‘软’‘硬’结合,是其他任何一个竞争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中心副主任王学求研究员向记者说道。  多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合作研究。截至2015年底,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共实施355项,其中我国参与135项,占38%。2015年22个在研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中,我国科学家参与10项,排名居各会员国首位。  顺利落户更是离不开我国在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总体科研创新能力居国际领先水平这一要素。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与不断探索,我国共取得4项原创性成果。  一是取得地球化学调查理论和方法原始性创新,指导了地质找矿突破 二是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形成了由专业研究机构引领,辐射30个省级地质实验室的全国性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网络,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 三是研制了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矿石、生物等系列共234种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占世界50%以上,为全国乃至全球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是研发了世界上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化学属性的“地球化学”数据管理软件和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展示和查询。  这一切,使得研究中心在我国建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正如姜大明部长所言:“科技创新在中国发展全局处于核心地位,实施一批大科学计划工程,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界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跟随到超越 重点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是地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姜大明部长一再强调着地球化学在解决能源资源上的作用,中心的成立,将加强全球地球化学家的合作交流,系统测量五大圈层化学元素的含量,绘制地球化学基因图谱,构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可以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系统持续的科学数据和解决方案,有效服务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离不开地球化学从业人员坚持不懈的实践和努力。近40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使我国地球化学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如在找矿突破和水土资源管理方面,我国实施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调查技术最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初步摸清了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化学元素分布状况,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服务了我国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  在采访物化探所中心实验室主任张勤研究员的时候,我们也能反复听到这样一个词——一流!从他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地球化学从业者的骄傲和自豪。他指着一台仪器向我们介绍道:“这台分析仪器我们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测量,比如汞,我可以打包票的说,绝对是世界一流!”后来我们了解到,这台仪器的名字叫做“气体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研究团队的核心就是张锦茂先生和张勤研究员,前者是张勤入职物化探所以后的老师。  可以说,这台仪器的研发过程就是张勤研究员甚至是整个中国从事地球化学分析测试人员的心路历程——由学习、跟随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到超越和引领,成为世界一流。而这,也正是我国地球化学工作的超越之路。  引领世界合作 推进“化学地球”大科学计划  中心成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我国引领世界地球化学科学大计划的工作才刚刚拉开帷幕,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以国际一流的标准来建设,实施好6年发展规划,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是首要任务。”姜大明部长在中心成立仪式上强调。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将在未来6年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开展全球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监测。建立覆盖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未来6年将覆盖陆地面积25%左右,服务全球资源总量估算、人类未来资源评价、全球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放射性基准与放射性注入量监测为全球环境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全球碳循环与全球变化测定,为自然界碳循环和全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开展“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填(编)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实施国家建设需求,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利用中国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为资源布局和富余产能转移提供决策依据。未来6年重点在中蒙俄哈、中伊土、中南半岛三个经济走廊区域实施地球化学填图。  ——开展编制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与化学地球平台建设,向社会提供服务。系统收集已经完成的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建立数字地球的“化学地球”平台,编制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通过互联网向政府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积极准备“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元素是地球的最小组成单元,被称为地球的基因。“化学地球”是绘制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将元素周期表上所有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在地球上,为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中国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使得集研究、填图、勘查、工程一体化的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成为可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主要包括:建立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建立地球关键带全球地球化学观测网,全球主要50种成矿元素分布与资源总量评价,全球重金属、放射性和碳元素基准值与环境评价,全球重大地质事件的地球化学响应,“一带一路”主要经济走廊地球化学填图,建立基于因特网的“化学地球”平台,提供全球地球化学大数据和知识公共服务。  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已经以我国河北廊坊为中心,向世界发出了信号。我国地学界也会以此为契机,务实合作,不断探索,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开辟全球地球化学发展新境界,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建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 分析化学家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
    10月19日,从山东省青岛市十五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传来喜讯,长江大学地环学院王培荣教授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铁冠教授为王培荣致颁奖词,高度赞扬他在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王铁冠院士在颁奖词中对王培荣教授的科研成就从两个大的方面予以了概括。  第一,王培荣教授从1970年起从事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科研,是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界在岗位上持续从事有机地球化学第一线实验研究工作时间最长的地球化学家。1984年国内引进亚洲第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数据系统(GC/MS/MS,又称“串联质谱”),他作为这台大型仪器实验室的负责人,多年保持仪器连续满负荷运转,完成大量国内样品的生物标志物分析,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相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有机地球化学科研工作,而且以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为基础,1993年他在国内首创了第一套电子版石油生物标志物的质谱库,命名为《JH-生物标志物谱库》,并编写了生物标志物培训教材,正式出版了国内第1部《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工具书,并在北京、胜利油田和新疆油田,为石油系统举办推广生物标志物的培训班,这项工作成果荣获199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并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王培荣教授对多环芳烃、轻烃和非烃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作了大量引领性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一是对于轻烃的分析与应用。1983年他在国内率先引进、开展罐装岩屑顶部空间C1-C7轻烃分析方法与地质应用的研究,并在南海西部公司推广应用。1984年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以来,他总共设计、建成四个版本的烃源岩吸附烃分离装置以及C1-C12轻烃化合物定性鉴定软件,最近又初步实现了该装置与气相色谱仪或色谱-质谱仪的联机分析;除了一系列轻烃研究论文外,2011年他撰写、出版了《烃源岩与原油中轻馏分烃测定及其地球化学应用》一书。二是对于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早在1986年王培荣教授在第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对15个系列105个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色谱-质谱分析鉴定的论文和相应的保留指数,1993年相关成果收录于他的《生物标志物质量色谱图集》一书中。三是对于非烃的研究。王培荣教授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完成大量国内样品中非烃类化合物色质分析工作。于2002年撰写、出版了《非烃地球化学和应用》一书,是研究非烃生物标志物重要的工具书。上述有关轻烃、多环芳烃、非烃的地球化学论著,均属国内第一部或唯一的一部专著。  据介绍,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前14届共评选出三位终身成就奖,王培荣教授此次获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四位有机地球化学家。
  • 新拓XT-1025助力中科院多个野外环境大气科研项目
    自去年起,贵州省中科院地球化学所环境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付学吾教授及其团队先后在吉林省长白山、青海省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浙江省嵊泗县花鸟岛等野外环境开展大气采集研究项目。新拓仪器生产的XT-1025型智能大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有幸被选为此次研究项目空气细颗粒物采样仪器。 XT-1025型智能大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的优良设计使其能在不同的野外采样环境保持稳定的性能。这次研究,付教授团队携XT-1025 采样器首先在吉林省长白山完成了一个周期的采样工作。经检验发现,仪器测试比对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此后,付教授团队将采样器转运至青海省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浙江省嵊泗县花鸟岛进行大气采样工作,皆取得了满意的采样数据,高度肯定了XT-1025 智能大流量采样器稳定性能。 青海省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采样平台 XT-1025在瓦里关采样平台工作 浙江省嵊泗县花鸟岛花鸟灯塔采样工作站
  • 著名地球化学家张本仁院士逝世
    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11月1日21时18分,著名地球化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张本仁教授在北京不幸辞世,享年87岁。中国地质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张本仁院士的辞世表示深切的哀思和悼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20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e4459393-86bb-4380-b342-533fff1befef.jpg" title=" " height=" 276"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200" / /p p & nbsp & nbsp & nbsp 张本仁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6年11月5日(星期六)上午10:0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p p & nbsp & nbsp & nbsp 附:张本仁(来自中国科学院官网) /p p & nbsp & nbsp & nbsp 地球化学家 1929年5月28日生于安徽怀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56年北京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p p & nbsp & nbsp & nbsp 20世纪80年代将成矿带地球化学研究与区域基岩地球化学测量相结合,开发出基岩测量数据在解决地质和成矿问题上的多种应用。接着将区域岩石圈研究与区域构造、岩石、矿产研究有机结合,深化对区域岩石圈演化、构造发展、成岩成矿规律的认识。90年代探讨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分区与演化,揭示了造山运动的深部过程及其动力学因素。代表作有《秦巴岩石圈、构造及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研究》和《秦岭造山带地球化学》。 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 正红仪器——一起为科研助力
    正红仪器—一起为科研助力2018年9月11日,第七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大会在贵阳圆满落幕,此届化学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天津大学、广州大学、南京大学、贵州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 此次大会汇集了海内外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及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等,共同交流了目前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我司(南京滨正红仪器)作为专业研发实验室器皿耗材的厂家,有幸加入了此次大会的产品展台,会议期间,我们的产品受到诸多专家的垂询,这些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建议,将是我们产品研发路上大的动力。我们目前的产品对科研这项大工程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助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将是科研背后坚强的后盾!赢在执行 尊重时间,重视效率。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好,每次都要比上一次做得更好。作为正红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每一位同事的使命就是让样品前处理不再难,智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痕量分析器皿及仪器也是每位家人对企业大的愿景,是大家一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在一篇中国核工业报上面有看到这样一篇介绍,是关于民企两代父子的核工业情缘,一段关于子承父业的故事,一个曾经的农民,一位父亲励志要为国家的核事业、国防科学现代化当“后勤”作贡献,影响自己的下一辈,终父子一起携手努力开创氟塑料器皿系列。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的腾飞而兢兢业业工作,实实在在做事。
  • 科技部在贵阳对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
    2009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贵阳对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廖小罕副司长、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燕美正局级调研员、贵州省科技厅于杰厅长、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潘峰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所长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会上,廖小罕副司长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转变管理运行思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重大科技问题的部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学前沿,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研究,突出了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设期内,实验室在低温成矿的背景和过程、峨眉地幔柱成矿作用、华南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固定人员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按建设计划完成了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认为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会上,廖小罕副司长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转变管理运行思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重大科技问题的部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学前沿,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研究,突出了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设期内,实验室在低温成矿的背景和过程、峨眉地幔柱成矿作用、华南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固定人员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按建设计划完成了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认为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
    7月4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专家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对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全国各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8名知名专家组成,组长为西北大学翟明国院士。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吴根处长主持。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李旭彦主管就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建设验收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作了详细说明。专家组听取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义刚研究员的建设报告,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交流,现场考察了实验室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科研进展及工作氛围等建设运行情况。   专家组经讨论后认为,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自身优势、学科发展趋势、国际研究前沿和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发展的现状,在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同位素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大陆地质过程及其资源效应的同位素示踪、地球深部与浅表地质过程同位素组成及演变规律等方向,开展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明确、优势和特色明显。建设期内,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按建设计划完成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创新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运行与开放情况良好 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各项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处长傅小锋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仪器设备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以及在实验室管理、特别是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研制和管理机制建设方面的工作。同时,希望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上要发挥引领作用,例如牵头组织国内外的重大科技合作研究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侧重40岁以下青年人才的培养 在科学传播上,要注重宣传,一方面做好科学普及,向社会大众宣传科学成果,另一方面要宣传本实验室对科学的贡献,让社会大众理解和支持实验室建设。
  • 聚光携新品,助力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2014年10月13-14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长春长白山宾馆圆满闭幕。 在本次会议上,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天津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全国各地的地球化学及地矿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共聚一堂探讨地球化学的最新技术和应用。会议现场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作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民族品牌,应邀参加本次会议。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张勤老师主持的地质样品分析技术专题分会场上,聚光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马放均做题为“发射光谱仪的最新进展和典型应用”的报告,且向与会代表们展示了连获三金的ICP-5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具有革命性意义的E5000型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 聚光自成立以来,一直备受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同行们的关注,在报告中,马放均先生首先向大家汇报了聚光公司情况,并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聚光的支持和厚爱;其次向大家汇报发射光谱仪的最新进展和典型应用。在谈到聚光的研发工作以及近期推向市场的新产品时,马放均先生向大家阐述了,聚光为什么做ICP以及如何定位ICP。马总提到,在国内分析仪器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情况下,聚光本着助力分析仪器中国梦的原则,没有做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吸收光谱,选择做了中高端的发射光谱,整体的设计水平瞄准国际高精尖,与国外品牌展开直面的竞争,在性能指标、功能指标、软件设计、客户体验、后期方法的开发以及差异化的功能方面都按照优于国际同行的水平设计。为了做出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用得起的仪器,在耗材上严格控制,比如氩气的消耗量,把光室分成小格子,单个吹扫,比较省气。 稳定性和精密度一直是制约国产仪器发展的重要指标。具有工匠精神的ICP-5000的研发团队,做了业内最好的精密度小于0.5%;在稳定性方面,做混标,不是单一元素,小于1%(2小时),小于2%(8小时)。 ICP-5000先进的中阶梯光栅二维分光系统,深制冷防溢出大面阵科研级CCD和自激式全固态RF电源、精密的质量流量气体控制等手段有效保证仪器的分辨率、检出限和精密度;无运动部件的分光系统、独立的恒温光室、智能化的自动谱线校准技术等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更低的使用成本。聚光科技马放均先生 E5000电弧直读发射光谱仪作为全球首台CCD小型Arc-OES,具有很多独特的技术特点:比如,采用数字电弧技术与发射光谱技术相结合,革命性的固体粉末元素直接分析技术;紧凑的小型台式设计,确保仪器分析精确,稳定可靠;针对地矿行业样品量大且前处理极其复杂等问题,采用固体直接进样,不需前处理,不会带来样品损失和对操作人员的伤害,能完美地解决Ag、B、Sn样品难分解、效率低下、准确性差等问题,实现分析元素的自由扩展;改变了地矿行业传统的化学分析,实现了绿色分析,让分析更高效,生活更轻松,工作更有品味;仪器采用高功率数字可编程光源,电流、电压、频率可控,便于操作者探索更优的分析方法;仪器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用户使用情况,采用简洁易用的操作软件,内置工作曲线,能帮助客户最方便、最有效地实现日常分析;自动电极对准,一键激发,分析结果立等可取;多重连锁监控,确保操作安全可靠;广泛适用于化探、地质、矿冶、有色、土壤、水泥、固废等领域的元素分析需求。产品家族 会后,各省地质调查所、地质分析测试中心、各大高校实验室、科学研究所等专家用户莅临聚光科技展台,了解产品特点及性能,专家用户们对聚光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感到欣慰和肯定,不少用户都留下联系方式愿意以后使用聚光产品,支持国产品牌,振兴民族分析仪器产业。 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发展事业部简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实验室仪器市场经过多年战略布局,目前已成功推出便携式GC-MS、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等在内的分析仪器;通过并购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扩充了无机分析仪器组合以及前处理仪器;通过与LUMEX的合作,补充了原子吸收,测汞仪和荧光测油仪等产品,成为了包括色谱、质谱、光谱、应急检测以及前处理设备等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 实验室仪器市场,成为聚光科技未来十年的主战场之一。聚光科技在不断努力,立志成为国内最好、国际主流的实验室仪器供应商之一。
  •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
    11月30日,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暨李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会议主题是研讨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追思缅怀该实验室的奠基人李璞先生。   会上,徐义刚主任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十二五”规划要点及实验室建设和保障措施。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学的专家领导对实验室的定位和学科方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李璞先生早年投身革命,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旋即回国参加祖国建设事业。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组织第一支进藏综合科学考察队,李璞任队长,考察队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彻底改变了国人以前对西藏的不正确认识和神秘感。50年代中期,他率领研究团队专攻国家急需的与基性-超基性岩类有关的铬、镍、铂族元素、钒、钛等金属和金刚石等矿产 60年代初参与地质所铀矿资源寻找工作,并对在南秦岭发现我国三线地区第一个大型硅岩型富铀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地质绝对年龄测定”列入国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委托李璞先生负责领军该项国家任务的实施工作,经过3年的筹建准备,1960年在地质研究所正式成立了同位素地质研究室,李璞任主任。在艰难岁月里,李璞领导的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于1963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根据自己测定的数据的研究论文,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诞生,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法新社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纪念会上,当年与李璞先生共同创业的老一辈地学专家们共聚广州,回顾当年李璞先生组织领导大家团结拼搏,共同创业的英雄壮举,提出我们今天一定要不忘历史,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李璞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的拓荒牛精神,为科教兴国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揭牌仪式   纪念会现场   活动现场
  •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09年会召开
    12月29日,广州地化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山市召开。此次会议重点旨在总结和汇报5年来实验室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为2011年该室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献计献策。   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傅家谟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彭平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陶澍院士、盛国英研究员、耿安松研究员,学术委员张远航教授、骆永明研究员、以及特邀嘉宾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杨志峰教授出席了会议。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永平和全室固定研究人员列席此次会议。   广州地化所所长助理、科技处处长何宏平代表依托单位表示,研究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并已将其列入该所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希望各位学术委员对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提出积极和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陶澍主持会议成果汇报,学术委员听取了曾永平和5位研究员作的代表性成果汇报。彭平安主持评议环节,学术委员对主任工作报告和代表性成果进行了认真评议。   学术委员对实验室5年来取得的明显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主任报告和代表性成果报告的各细节提出了中肯的建设性意见,希望代表性成果报告以点、面、线结合的方式,在系统总结5年来成果的同时,更加突出实验室的特色和成果亮点。   此次学术会议对做好2011年实验室评估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达到预期效果。   会议还审定了2009年度的开放基金申请书,批准了20项开放课题立项。
  • 海光仪器助力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
    为推动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9月25日-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本届大会主题为“科学与未来”,邀请了国内外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 海光公司在本次交流会上展示了HGF-V9原子荧光光度计和直接进样测汞仪,两款产品对环境、地质等领域样品元素痕量分析以及汞元素的直接进样检测方面有着非常表现。2017年,海光公司正式发布直接进样测汞仪,全程温控系统、催化体系、自动进样系统、长短吸收池、绿色环保尾气净化体系等一系列设计,确保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满足日常检测要求。免化学前处理、固/液/气体等不同类型样品直接进样分析,能够满足近些年实施的一系列环境标准(HJ910-2017 环境空气气态汞的测定、HJ 91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汞的测定、HJ 923-2017 土壤和沉积物总汞的测定)。 海光新推出的HGF-V9原子荧光光度计同样吸引了大家关注的目光,该仪器基于全新的四通道九灯位光学系统,引入了高度集成三维集成流路、百万次免维护点火、双区温控原子化器、水冷式自排废气液分离器、自动对光等核心技术;开发了汞灯自激发及漂移自动校准技术、三通道高精度数字化气路、原子化区域可视化系统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原子荧光分析的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显著提升仪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 会上,测汞仪事业部负责人孙鹏高工带来了《直接进样测汞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题报告。报告着重介绍了海光直接进样测汞及原子荧光技术,可帮助地质系统实验室更加好的检测汞及其他相关重金属元素,与会单位带来仪器设备的解决方案。 海光公司始终保持对光谱分析技术的高度关注,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与行业专家、老师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提供更加精良的产品、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 广州地化所刘德汉研究员获2019年度“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
    本文转载自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2月14—16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在福州召开。经过大会学术委员会评选,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德汉研究员荣获“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我国有机岩石学和油气地球化学领域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刘德汉在获奖感言中感谢国内有机地球化学领域的各位同仁对广州地化所和其本人的长期支持,并祝愿有机地球化学学科继续蓬勃发展,为我国油气勘探事业不断做出新贡献。“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是三个学会共同设立的荣誉奖,旨在表彰为我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前五位获奖者分别为黄第藩教授(2009)、徐永昌研究员(2011)、盛国英研究员(2013)、王培荣教授(2015)和梁狄刚教授(2017),刘德汉是第六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也是广州地化所继盛国英后第二次获得该项荣誉。刘德汉,1935年出生,四川资阳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曾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从事煤岩学、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和油气流体包裹体等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7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刘德汉研究员在有机岩石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具有深厚积累与丰富经验,目前还坚持在实验室一线工作。戴金星院士为刘德汉研究员颁发”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和纪念品刘德汉研究员”有机地球化学终身成就奖”学术成果介绍荣誉证书刘德汉研究员发表获奖感言刘德汉研究员与广州地化所参加会议的部分代表合影(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供稿)本文系转载自“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原文 免责说明HORIBA Scientific公众号所发布内容(含图片)来源于文章原创作者提供或互联网转载,文章版权、数据及所述观点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HORIBA Scientific 发布及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以供读者阅读、自行参考及评述,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本文存在侵权之处,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HORIBA Scientific 力求数据严谨准确,如有任何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我们也热忱欢迎您投稿并发表您的观点和见解。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选择,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 【Goldschmidt2016国际地球化学年会】NewWave激光剥蚀技术引领最先进的科技水平!
    2016年6月26日-7月1日,第26届国际地球化学年会(GoldschmidtConference)在美丽的日本横滨隆重召开。全球5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地球化学学家和地球化学相关方向的学者参与了此次盛会,会议就化学在地球的形成、环境、生物、资源等各个方面的科学和应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Goldschmidt2016国际地球化学年会时间:2016年6月26日-7月1日地点:日本横滨国际地球化学年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是国际地球化学界的*级别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规模通常可达数千人。该会议为全球杰出地球化学家提供了展示成果、交流思想和促进合作的平台。会上颁发“哥德斯密特奖”,作为国际地球化学界公认的*奖励,奖励国际上在地球化学领域最有贡献的地球化学家。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是等离子质谱与激光探针的组合,利用等离子质谱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和检出限低等特点和激光微区取样的功效,对地质样品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大大地节省了传统方法的碎样、化学处理以及单矿物分选的时间,而且可以测定各种细小的矿物、矿物包裹体以及具有环带结构地质样品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这是传统的溶液法和全样品整体分析方法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已经成为当代地球化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常规分析手段,能够提供大批量、高精度物质组成分析,涉及的科研领域有地球化学的理论与应用、大陆动力学、全球变化、环境变迁、矿床成因和资源评价等当代国际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大大地拓宽了地球科学的研究领域,为探讨地球演化和环境变迁等提供了新的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为激光剥蚀系统全球领先供应商,美国NewWave Research公司在本次会上展出了最新设计的激光剥蚀系统,引来业界专家点赞关注。 NWR 193激光剥蚀系统世上唯一可升级为飞秒的激光剥蚀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激光剥蚀系统,NWR 193激光剥蚀系统可采用最新升级的Two Vol2双样品池。Two Vol2双样品池,改进了以往常用的复杂的气流洗脱方式,可极大缩短洗脱时间。Washout time 700 msSpatial Reproducibility 2%RSD最新升级的NWR 193激光剥蚀系统,采用了新型坚固稳定的激光器,性能更稳定,可以各品牌ICP-MS完美对接,也是世上唯一可升级为飞秒的激光剥蚀系统。 Goldschmidt年轻和年老时照片现代地球化学之父 Goldschmidt1888年1月27日,Goldschmidt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西方科学世界里,Goldschmidt常常被称作“现代地球化学之父”。Goldschmidt怀揣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敬仰,全副身心,不遗余力,投入对元素特征规律的研究,终始地球化学成为一门重要学科,从此加深了人类对元素在地球、宇宙中行为的理解。放眼今日地质学,地球化学俨然已经成为研究各门学科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用元素的放射性研究地球年龄,用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生命起源,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宇宙天体,用LA-ICP-MS等测试元素含量,都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地球物理引领了板块构造,我们有理由相信地球化学会引领下一场革命。 上海凯来为美国Newwave激光剥蚀系统中国总代理 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业代理国际先进分析仪器,聚焦细分市场。总部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南京,青岛等地设有办事处。公司成立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业务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多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凯来定位明确,专注服务细分高端市场,提倡精英文化,“只有精英才能生存”是公司的基本理念。 目前公司立足于3个细分市场,并都已成为各细分市场的行业领导者。无机元素分析技术配套产品:& 美国NewWave/esi激光剥蚀系列固体直接分析技术产品& 美国TSI ChemReveal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 美国Elemental Scientific ICP/ICPMS液体进样技术系列解决方案& 澳大利亚XRF Scientific X荧光分析前处理熔样分析技术解决方案 制药行业细分市场产品:& 英国Cobalt Light 空间位移拉曼及透射拉曼& 美国pion药物溶解/通透性分析解决方案& 德国Hosokawa Alpine气流喷射筛分仪 消费品行业细分市场产品:& 美国TSI PolyMax塑料专用分析仪& 美国Agilent 4500 增塑剂检测专用分析仪更多信息请登录凯来官方网站:www.chemlabcorp.com扫一扫,关注凯来官方微信:SHChemLab
  • 听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讲述样品前处理艺术
    上周五,上海下起了“跟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一样大的雨。小编荣幸地滞留在了艳阳高照的广州,认真倾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卫老师讲述他与样品前处理的那些事,以及他与弗尔德仪器的十年往事。弗尔德仪器总经理董亮先生和广州地化所高级工程师李卫老师大家还记得合肥讲座的那场红包雨吗?弗尔德仪器又在广州的艳阳里,将客户福利进行到底。错过了合肥讲座的扼腕痛惜,弗尔德仪器都在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给大家补上。除了观众翘首以盼的惊喜大奖之外,弗尔德仪器还准备了众多精美的市场礼品。看看小伙伴们幸福洋溢的面容,感受一下现场惊动人心的气氛吧。收到意外惊喜的同时,收获讲座干货才是正道。5月25日上午,弗尔德仪器携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样品前处理讲座。活动现场,来自广州地化所170余名老师和同学、以及10余个其他单位的30余名客户参加了此次讲座。此次讲座,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科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建喜研究员,来做此次讲座的欢迎致辞,他对弗尔德仪器能够走进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举办样品前处理讲座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对弗尔德仪器与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携手合作充满了期许。朱建喜研究员做欢迎致辞与以往弗尔德讲座不同之处在于,讲座重点从弗尔德仪器讲述样品前处理故事转变为资深用户讲述研磨与筛分的艺术。来自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基础岩矿公共实验室主管李卫高级工程师,他跟听众分享了样品前处理技术对于后续实验步骤的重要性,介绍了德国Retsch(莱驰)仪器在单矿物分选中应用。更加难得可贵的是,李卫老师以播放历史照片的形式,深情介绍了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弗尔德仪器的十年挚友情。李卫高级工程师讲述与弗尔德仪器的十年往事短短的一上午,观众听取了资深用户讲述仪器使用心得,获取了研磨筛分设备、马弗炉、元素分析仪、粒度粒形分析仪的选型指南,收获了满满的惊喜和礼品,想必观众定不虚此行。再次感谢大家与弗尔德仪器的一路相伴。关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其前身为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3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为独立建制研究所,2002年与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异地整合,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系列。学术气息浓厚的广州地化所关于弗尔德(上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除了引以为傲的研磨筛分品牌德国Retsch(莱驰)之外,弗尔德仪器也在近些年来势如破竹、开拓创新,创立了粒度及粒形分析品牌Retsch Technology(莱驰科技),陆续收购了热处理专家品牌CarboliteGero(卡博莱特盖罗)、元素分析佼佼者德国Eltra(埃尔特)、金相分析品牌ATM、硬度测试品牌Qness,成为样品前处理行业的领头羊。
  •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岛津CompoundComposer快速筛查软件培训会圆满结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凸显,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不容忽视。由于重金属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能长期累积,致使中国局部地区的土壤污染负荷不断增大,不仅部分农用耕地的土壤受到污染,而且,城市和矿山土壤污染问题呈发展之势。2006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土壤污染防治活动全面展开。在全国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以弄清中国当前土壤污染的现状,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其中包括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提出污染土壤的整治或修复的技术要求或技术标准作好准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土壤中持久性有害物质研究,承担着多项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研究课题。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课题研究中希望通过GCMS一次进样就能检测各地土壤中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有害化合物,并进行有效地跟踪研究。但是某些有害物质存在的异构体较多,购买标品时效性长,配制成多种物质的混合标准样品及其浓度梯度曲线比较困难,这对课题研究非常不利。 岛津公司的CompoundComposer快速筛查软件是可以同时分析大量有毒半挥发性有机物的软件和数据库。其中, 数据库中包含环境中7个大类的共计942种化合物。软件通过其数据库里储存的近千种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和保留时间信息,利用特定的method creation软件,在数据库与当前使用的分析方法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在没有标准样品的情况下,实现对特定目标化合物半定量的目的。基于岛津公司特有的快速筛查软件优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已导入该套软件。 为保证用户用好该快速筛查软件,岛津广州分析中心叶英工程师于2011年2月17日对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的操作人员实施了培训,重点讲解了这套软件的操作。通过上机实习,用户很快地掌握了这套软件的使用,用户在体验软件操作后,对该软件大为赞赏,并期待这套软件今后能够大大推进各项课题研究的进展。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950.00万元采购核磁共振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 核磁共振 开标时间: 2021-11-18 14:30 采购金额: 950.00万元 采购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 张老师 采购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联系人: 迟兆洋 代理联系方式: 立即查看 详细信息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600MHz全数字化超导核磁共振谱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公告(2) 广东省-广州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2021-10-31 招标文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600MHz全数字化超导核磁共振谱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公告(2) amp lt body amp gt amp lt embed name='BFA247CAD1C45910727BB13E30AD4326' style='position:absolute left: 0 top: 0 ' width='100%' height='100%' src='about:blank' type='application/pdf' internalid='BFA247CAD1C45910727BB13E30AD4326' amp gt amp lt /body amp gt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核磁共振 开标时间:2021-11-18 14:30 预算金额:950.00万元 采购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详细信息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600MHz全数字化超导核磁共振谱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公告(2) 广东省-广州市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1-10-31 招标文件: 附件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600MHz全数字化超导核磁共振谱仪采购项目国际招标公告(2) amp lt body amp gt amp lt embed name='BFA247CAD1C45910727BB13E30AD4326' style='position:absolute left: 0 top: 0 ' width='100%' height='100%' src='about:blank' type='application/pdf' internalid='BFA247CAD1C45910727BB13E30AD4326' amp gt amp lt /body amp gt
  • 博纳艾杰尔参加第四届应用地球化学学术研讨会
    10月27日,第四届应用地球化学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召开。博纳艾杰尔科技公司参加了会议,宣传分析放射性核素的Triskem萃取色谱树脂。Triskem树脂在分析地质样品中的铷-锶、钐-钕及各种稀土金属的分离实验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对很多地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众多地球化学前沿的专家做了精彩的报告,会议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 中科院地球化学所1017万元仪器采购大单揭晓
    招标编号:OITC-G12023339   采购人名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12年实验室设备采购项目   定标日期:2012年11月6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2年10月9日   公告信息如下:   第三包   采购仪器:扫描探针显微镜 1台   中标供应商名称:北京中润汇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美元 283,000.00   第四包   采购仪器:透射电子显微镜 1台   中标供应商名称:成都安博茵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美元1,150,000.00   第五包   采购仪器:等离子体质谱仪 1台   中标供应商名称:成都炜烨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美元196,000.00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 孙家跃 段玉生 李振声 崔国辉 叶国法   本项目联系人:戴龙   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2   感谢各供应商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未获中标的供应商请与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我公司办理保证金退回事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1月6日
  •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论证
    3月16日,由成都理工大学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顺利通过环保部专家组论证。此次专家组由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席北斗研究员,清华大学李广贺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刘庆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吴艳宏研究员,环保部土壤司土壤环境管理处调研员李义,四川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姚东升,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钱俊研究员,四川大学蒋文举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刘丹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邓仕槐教授组成。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任组长。  论证会前,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了成都理工大学水土污染协同控制实验中心、环境地球化学实验中心、环境功能材料实验中心。   实地考察1   实地考察2  论证会上,校长倪师军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论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机会,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促进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和四川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证会现场1     论证会现场2  在听取拟建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的汇报后,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表示,该实验室定位准确,符合环境保护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和建设目标明确。最后,专家组达成一致意见,“该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可行性论证”。     许强教授汇报实验室建设计划  据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主要针对我国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揭示其污染成因、环境风险及保护与修复机理,构建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技术体系和管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尤其是西南地区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环保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禹军,四川省环保厅科技标准与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谭驰,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助理谷建国以及校办、科技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装备处、地球科学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参加了论证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