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学传感材料

仪器信息网化学传感材料专题为您整合化学传感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学传感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学传感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学传感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学传感材料话题讨论。

化学传感材料相关的论坛

  • 称重传感器的材料应用

    称重传感器是近代工业应用的一种自动化测量工具,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种类以及品牌多的眼花缭乱,但是归根到底,称重传感器的材料无非就是有以下几种组合而成:一. 密封胶的材质:在焊接技术及设备不充分的称重传感器初期阶段,均采用专用硅橡胶密封胶系列。硅橡胶具有长期化学稳定性,因此,防腐、防潮、耐老化、绝缘等各项性能优异,长期以来一直是所有密封胶的首选产品。二. 弹性体的材料:称重传感器弹性体材料,一般选用金属材质,可选用的材质大部分为铝合金材质、合金钢材质及不锈钢材质。合金材质既有刚度保证形变一致及形变恢复,又有良好的耐候防腐性能。弹性体的主要要求就是能够精确传递受力信息并保持在相同受力时的形变一致性和完全复位性。三.称重传感器的导线材质:导线依然是测力传感器组成的一部分,称重传感器导线的金属材质,由于家庭电器的电线使用,质量差异都有切身体会。毕竟导线是桥路供电、信号输出、长线激励电压补偿的通路,镀银线肯定比铜线传导效果好,铜线肯定比铝线传导效果好,其作用不言而喻。随着各种高频、无线电波等越来越多的干扰,称重传感器的优良屏蔽也是保护信号稳定的重要方法。另外,环境侵蚀、虫鼠侵害、防火阻燃等也需要传感器保护层的材料防腐防虫防火防爆,甚至需要采用铠甲保护,称重传感器套管防护等方法。四.贴片粘合剂的材质:称重传感器电阻应变片贴片用粘合剂主要采用双组分高分子环氧系列粘合剂,高分子化学产品的性能与各个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指标密切相关,如纯度、分子链的结构和大小、储存时间、组分的配比、分子改性、混合方式、混合熟化使用时间、固化时间、固化温度、助剂及百分比等因素。了解称重传感器的材料组合对称重传感器的选型以及购买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维修称重传感器需要更换零件的更是首选的资料!更多的称重传感器特价,称重传感器选型尽在现代豪方称重传感器之家!

  • 过程工程所高性能无酶生物传感复合材料的绿色合成获进展

    可用于生物传感的材料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响应灵敏;很好的稳定性;比较大的检测范围以及较低检测限;对被检测物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过氧化氢不仅是一类含活性氧物质,也是生物体内许多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尿酸、醇氧化酶、半乳糖氧化酶、肌氨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等)氧化后的副产物,因此发展一种有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过氧化氢显得十分重要。在生物传感器中,无酶的生物传感价格低廉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因此制备一种同时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的无酶生物传感器具有重大的意义。 考虑到石墨烯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及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超敏生物传感器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另外,贵金属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电学、光学、磁学性质及催化活性,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材料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绿色光电催化剂杂多酸(12O40][sup]3-[/sup] (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石墨烯上负载金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它们作为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研究团队最近曾首次报道过采用PW12同时作为还原剂、包覆剂与桥接剂制备碳纳米管上修饰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三元复合材料,并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光电催化活性([i]J. Mater. Chem.[/i] 2011, 21, 2282;[i]Carbon[/i] 2011, 49, 1906;[i]J. Mater. Chem.[/i] 2011, 21, 14917)。最新研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金纳米粒子、杂多酸与石墨烯的三元杂合材料。通过调节杂多酸与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制备石墨烯上不同金负载率的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分析发现,石墨烯表面附着的金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并且颗粒大小很均一。XRD、XPS与拉曼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团队制备出了相应的三元杂合材料。 本反应的一个显著优点是避免了有机模板分子与表面活性剂的引入,能有效的增强材料的导电性与电催化活性。研究发现,此三元材料对过氧化氢的无酶生物传感检测限达到1.33×10[sup]-6[/sup] M,线性检测范围为 5.0×10[sup]-6[/sup]-1.8×10[sup]-2[/sup] M,同时满足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线性检测范围,是目前报道的含金的过氧化氢无酶生物传感器中最好的材料。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此材料的优异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金纳米粒子与石墨烯的协同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百人计划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71146,51002155)的资助。相关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i]Small[/i](2012, 8, 1398-1406)上,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评价。 [ur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1102298/abstract]论文链接[/url][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33734.jpg[/img]复合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align=center][img]http://www.cas.cn/ky/kyjz/201207/W020120713382999042954.jpg[/img][/align][align=center] (a)复合材料的TEM形貌;(b)复合材料对过氧化氢的电化学生物传感。[/align]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2)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    由于离析酶的价格昂贵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从而使研究者想到直接利用活的微生物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这种将微生物(常用的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称为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利用微生物体内含有的酶(单一酶或复合酶)系来识别分子,这种类型与酶电极类似 其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通过检测其呼吸活性(摄氧量)的提高,即通过氧电极测量体系中氧的减少间接测定有机物的浓度 其三,通过测定电极敏感的代谢产物间接测定一些能被厌氧微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在发酵工业、食品检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测定葡萄糖的佛鲁奥森假单胞菌电极 测定甲烷的鞭毛甲基单胞菌电极 测定抗生素头孢菌素的Citrobacterfreudii菌电极等等。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由于价廉、使用寿命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抗体对相应抗原具有唯一性识别和结合功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识别和结合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根据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特点是在抗体与其相应抗原识别结合的同时将其免疫反应的信息直接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可进一步分为结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直接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传感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的同时产生电势改变 后者是用抗体或抗原制作抗体膜或抗原膜,当其与相应的配基反应时,膜电势发生变化,测定膜电势的电极与膜是分开的。间接型的特点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中间信息,然后再把这个中间信息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结合型和分离型。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上 而后者抗体或抗原和电极是完全分开的。间接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常是采用酶或其他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标记,将被测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从而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例子有: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αFP)免疫传感器 测定人血清蛋白(HSA)免疫传感器 还有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等。(4)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直接采用动植物组织薄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称组织电极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动植物组织中的酶,优点是酶活性及其稳定性均比离析酶高,材料易于获取,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但在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动物组织电极主要有:肾组织电极、肝组织电极、肠组织电极、肌肉组织电极、胸腺组织电极等。测定对象主要有:谷氨酰胺、葡萄糖胺 6 磷酸盐、D 氨基酸、H2O2、地高辛、胰岛素、腺苷、AMP等。  植物组织电极敏感元件的选材范围很广,包括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组织电极制备比动物组织电极更简单,成本更低并易于保存。   细胞器电极传感器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器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细胞器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被膜包围起来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叶绿体、氢化酶颗粒、磁粒体等等。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器内所含的酶(往往是多酶体系)。(5)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思想的生物传感器。其用途是检测基因及一些能与DNA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或基因探针作为敏感元件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加上识别杂交信息的电活性指示剂(称为杂交指示剂)共同构成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电极表面性质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和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已有检测灵敏度高达10-13g/mL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报道,Hashimoto等[8]采用一个20聚体的核苷酸探针修饰在金电极上检测了PVM623的PatⅠ片断上的致癌基因v myc。电化学DNA传感器离实用化还有相当距离,主要是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灵敏度等都还有待于提高。有关DNA修饰电极的研究除对于基因检测有重要意义外,还可将DNA修饰电极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用于DNA与外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9],如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以及用于检测DNA结合分子。无疑,它将成为生物电化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   生物电化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很丰富。以上介绍的只是该交叉学科一些领域的概况。可以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电化学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 电化学传感器的“春天”:重金属检测、物联网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发展与电分析化学密切相关,最早的电化学传感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并随着微电子和材料加工技术不断更新而发展。近年来,电化学传感器在小型化、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纳米材料传感器与电化学仪器的结合日益成为热点,主要因为其在构建物联网的成本和运营方面,比光谱类仪器有巨大的优势。同时,近年来频发的重金属事件,电化学传感器的便携、低成本、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多元素同时检测等优点使其迎来发展新契机。 据了解,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仅经典的pH传感器,每年全球的市场近100亿美元,另外一种电化学传感器--血糖仪,其市场规模也达到50亿美元以上。那么,传统的电化学仪器是否要以此为突破,寻求市场增长点?而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又能获得多大的发展契机呢?请看仪器信息网采访电化学传感器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叶建山教授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22/201221018371828.jpg华南理工大学叶建山教授

  • 生物芯片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前面已经讲过生物芯片是生物传感器的延伸,所以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就是生物芯片的研究基础中的重要部分了!下面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行简单的介绍。须指出的是,生物芯片中用到的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电化学传感器有一些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传统电化学传感器的认识应用到生物芯片的研究中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2)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    由于离析酶的价格昂贵且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从而使研究者想到直接利用活的微生物来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敏感材料。这种将微生物(常用的主要是细菌和酵母菌)作为敏感材料固定在电极表面构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称为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利用微生物体内含有的酶(单一酶或复合酶)系来识别分子,这种类型与酶电极类似 其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同化作用,通过检测其呼吸活性(摄氧量)的提高,即通过氧电极测量体系中氧的减少间接测定有机物的浓度 其三,通过测定电极敏感的代谢产物间接测定一些能被厌氧微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   微生物电极传感器在发酵工业、食品检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在食品发酵过程中测定葡萄糖的佛鲁奥森假单胞菌电极 测定甲烷的鞭毛甲基单胞菌电极 测定抗生素头孢菌素的Citrobacterfreudii菌电极等等。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由于价廉、使用寿命长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它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抗体对相应抗原具有唯一性识别和结合功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就是利用这种识别和结合功能将抗体或抗原和电极组合而成的检测装置。   根据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可将其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类。直接型的特点是在抗体与其相应抗原识别结合的同时将其免疫反应的信息直接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可进一步分为结合型和分离型两种。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直接固定在电极表面上,传感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的同时产生电势改变 后者是用抗体或抗原制作抗体膜或抗原膜,当其与相应的配基反应时,膜电势发生变化,测定膜电势的电极与膜是分开的。间接型的特点是将抗原和抗体结合的信息转变成另一种中间信息,然后再把这个中间信息转变成电信号。这类传感器在结构上也可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结合型和分离型。前者是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上 而后者抗体或抗原和电极是完全分开的。间接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通常是采用酶或其他电活性化合物进行标记,将被测抗体或抗原的浓度信息加以化学放大,从而达到极高的灵敏度。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例子有:诊断早期妊娠的hCG免疫传感器 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或αFP)免疫传感器 测定人血清蛋白(HSA)免疫传感器 还有IgG免疫传感器、胰岛素免疫传感器等等。(4) 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   直接采用动植物组织薄片作为敏感元件的电化学传感器称组织电极传感器,其原理是利用动植物组织中的酶,优点是酶活性及其稳定性均比离析酶高,材料易于获取,制备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但在选择性、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动物组织电极主要有:肾组织电极、肝组织电极、肠组织电极、肌肉组织电极、胸腺组织电极等。测定对象主要有:谷氨酰胺、葡萄糖胺 6 磷酸盐、D 氨基酸、H2O2、地高辛、胰岛素、腺苷、AMP等。  植物组织电极敏感元件的选材范围很广,包括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植物组织电极制备比动物组织电极更简单,成本更低并易于保存。   细胞器电极传感器是利用动植物细胞器作为敏感元件的传感器。细胞器是指存在于细胞内的被膜包围起来的微小“器官”,如线粒体、微粒体、溶酶体、过氧化氢体、叶绿体、氢化酶颗粒、磁粒体等等。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器内所含的酶(往往是多酶体系)。(5) 电化学DNA传感器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思想的生物传感器。其用途是检测基因及一些能与DNA发生特殊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利用单链DNA(ssDNA)或基因探针作为敏感元件固定在固体电极表面,加上识别杂交信息的电活性指示剂(称为杂交指示剂)共同构成的检测特定基因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某一特定序列的ssDNA与溶液中的同源序列的特异识别作用(分子杂交)形成双链DNA(dsDNA)(电极表面性质改变),同时借助一能识别ssDNA和dsDNA的杂交指示剂的电流响应信号的改变来达到检测基因的目的。   已有检测灵敏度高达10-13g/mL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报道,Hashimoto等[8]采用一个20聚体的核苷酸探针修饰在金电极上检测了PVM623的PatⅠ片断上的致癌基因v myc。电化学DNA传感器离实用化还有相当距离,主要是传感器的稳定性、重现性、灵敏度等都还有待于提高。有关DNA修饰电极的研究除对于基因检测有重要意义外,还可将DNA修饰电极用于其它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用于DNA与外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9],如抗癌药物筛选、抗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以及用于检测DNA结合分子。无疑,它将成为生物电化学的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前沿领域。   生物电化学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很丰富。以上介绍的只是该交叉学科一些领域的概况。可以相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生物电化学将进一步蓬勃发展。

  • 组成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元件与材料详解

    组成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元件与材料详解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是湿度传感器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它是以高分子湿度湿敏电容器为基本感湿元件,此类湿敏元件实际上是一种吸湿性电解质材料的介电常数随湿度而变化的薄片状电容器,感湿材料为聚酰铵树脂,酰根纤维素和金属氧化物如AL2O3等。利用单片机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显示和远距离传输,测量准确度达±2.5%。主要由湿敏电容和转换电路两部分组成。它由玻璃底衬、下电极、湿敏材料、上电极几部分组成。两个下电极与湿敏材料,上电极构成的两个电容成串联连接。[img=,351,19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20955180090_7444_3332482_3.jpg!w351x191.jpg[/img]湿敏材料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的介电常数随着环境的相对湿度变化而变化。当环境湿度发生变化时,湿敏元件的电容量随之发生改变,即当相对湿度增大时,湿敏电容量随之增大,反之减小(电容量通常在48~56pf间)。传感器的转换电路把湿敏电容变化量转换成电压量变化,对应于相对湿度0~100%RH的变化,传感器的输出呈0~1v的线性变化。国外厂家比较优质的湿度传感器产品主要使用聚酰胺树脂,产品结构概要为在硼硅玻璃或蓝宝石衬底上真空蒸发制作金电极,再喷镀感湿介质材料(如前所述)形式平整的感湿膜,再在薄膜上蒸发上金电极,金的原度控制在70Um 左右,以保证水蒸汽顺利通过.湿敏元件的电容值与相对湿度成正比关系,线性度约±2%湿敏电容与相对湿度关系图。线性度较好,重复性好,滞后小,反应快,尺寸小,能在-10℃-60℃湿度环境下使用。但同时存在质量问题,稳定性不理想,由于容值在单位级变化,1%RH为0.3PF,容值小的漂移就容易造成%RH值的突变,一般在控制领域使用电容式湿敏传感器都需要慎重考虑。深圳市工采网从国外进口了几款电容式湿度传感器高新技术成果,顶尖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现在小编给大家详细的分析一波性能参数。[b]法国Humirel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HS1101LF[img=,300,2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20955463810_1666_3332482_3.jpg!w300x296.jpg[/img][/b]电容式湿度传感器HS1101LF是一款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湿敏传感器HS1101/HS1101LF传感器基于独特工艺设计的湿敏电容元件。全互换性,在标准环境下不需校正,长时间饱和下快速脱湿,可以自动化焊接,包括波峰焊,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稳定性,专利的固态聚合物结构,可用于线性电压或频率输出回路,快速反应时间快。应用于温湿度仪表,办公室自动化,汽车驾驶室空气控制,家用电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等领域。电容式湿度传感器HS1101LF特点:无铅可靠性高,长期稳定性好专利的固态聚合物结构适合线性电压输出或频率输出电路快速响应,低温度系数互换性好,标准条件下无需重新校正长期饱和后迅速恢复适合自动化装配,包括无铅波峰焊和回流焊个体标识,方便追溯可蒸馏水清洗[b]法国Humirel 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 -HTF3226LF[img=,299,2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1/201811120956091590_3824_3332482_3.jpg!w299x295.jpg[/img][/b]电容温湿度传感器HTF3226LF 基于HS1101/HS1101LF的频率输出湿度模块,适用于需要精确可靠检测相对湿度的OEM用户,有很小的易于安装的接头,可以非常节省成本的机械自动安装。由于它是线性的频率输出湿度检测模块,因此可以直接与微处理器相接。该模块另外带10KΩ+/-3% NTC 温度传感器用于温度测量。应用于温湿度仪表,环境湿度检测,家电行业,OA设备等领域。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HTF3226LF特性:采用专利电容HS1101/HS1101LF设计制造宽量程:10~95%RH,稳定,比例线性的频率输出精度±5%RH ,工作温度范围 -30~80℃温度特性好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稳定性低成本

  • 【分享】生物芯片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传感器与通信系统和计算机共同构成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官,是计算机与自然界及社会的接口,是为计算机提供信息的工具。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识别)元件、转换元件、电子线路及相应结构附件组成。生物传感器是指用固定化的生物体成分(酶、抗原、抗体、激素等)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感元件的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则是指由生物材料作为敏感元件,电极(固体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气敏电极等)作为转换元件,以电势或电流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图1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构成示意图。由于使用生物材料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所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度选择性,是快速、直接获取复杂体系组成信息的理想分析工具。一些研究成果已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临床检测、医药工业、生物医学、环境分析等领域获得实际应用。   根据作为敏感元件所用生物材料的不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为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等。(1) 酶电极传感器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为例简述其工作原理。在GOD的催化下,葡萄糖(C6H12O6)被氧氧化生成葡萄糖酸(C6H12O7)和过氧化氢:   根据上述反应,显然可通过氧电极(测氧的消耗)、过氧化氢电极(测H2O2的产生)和pH电极(测酸度变化)来间接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因此只要将GOD固定在上述电极表面即可构成测葡萄糖的GOD传感器。这便是所谓的第一代酶电极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由于是间接测定法,故干扰因素较多。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是采用氧化还原电子媒介体在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第二代酶电极传感器可不受测定体系的限制,测量浓度线性范围较宽,干扰少。现在不少研究者又在努力发展第三代酶电极传感器,即酶的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直接和电极表面交换电子的酶电极传感器。  目前已有的商品酶电极传感器包括:GOD电极传感器、L 乳酸单氧化酶电极传感器、尿酸酶电极传感器等。在研究中的酶电极传感器则非常多。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今日正在招聘,闽江学院海洋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科研助理,坐标福州市,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闽江学院海洋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科研助理[b]职位描述/要求:[/b]因发展需要,现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海洋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需招聘科研助理(非在编)1名,诚邀优秀人才加入,有关事项说明如下:岗位要求岗位名称 海洋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研究中心科研助理专业要求 化学、材料学、仪器分析等 学历等 本科以上 三、福利待遇1.薪资待遇:年薪8万(含五险一金),表现优异者,可获得相应的薪资提升。2.聘用方式以劳务派遣方式进行。四、招聘办法有意英才请投递个人简历至科研平台联系人林老师邮箱或手机联系,应聘材料以“姓名+科研助理”为主题,团队将及时进行资格初审并安排面试。[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3455]查看全部[/url]

  • 【转帖】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材料学和电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1987年国际电化学学会召开了一届以“新材料之电化学和电化学之新材料”为主题的国际电化学年会,此后,材料经常成为电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1989、1991、1994、1998和1999的国际电化学年会上,材料学都为年会讨论的主题之一。   有关这一领域的讨论,在材料学界也在进行,如国际热处理和表面工程联合会在澳大利亚召开的2000年的大会将电化学作为第一主题会场讨论的主题。这一主题之所以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主要原因是电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而材料的许多作用和性能又与电化学反应有关。“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它将促进这一处于材料学和电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的发展。在此,我们力图揭示“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仅供参考。   一、“电化学材料科学”是1999年德国的斯卡尔茨教授在意大利的帕威尔召开的第50届电化学年会上提出的,但他未就这一词予以确切定义。其实,在“电化学材料科学”提出以前,电化学工作者关心材料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200年前伏特电堆的发明以后,不同电池材料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896年人造石墨的出现和它在氯碱生产中发挥的作用,给电化学工作者以极其深刻的影响,此后对有关石墨电极材料改性以及其它电极材料如铅阳极、磁铁矿阳极的探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活性氧化物电极材料在1965年的问世,并于1968年进入工业应用,材料的作用才越来越受到电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材料科学工作者对电化学的关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20年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伊文思对金属腐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他认识到金属的腐蚀可以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与学生一起建立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并提出金属腐蚀极化图。腐蚀对材料的破坏是惊人的,有估计认为全世界因腐蚀损失的钢铁材料约相当于全年钢铁产量的30%。对腐蚀电化学机理的研究和认识,为金属的防护措施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牺牲阳极的电化学保护技术最早出现在1842年,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工业上才开始采用,而阳极保护技术则是1954年由艾德利纽提出的,1948年得到工业应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金属的高温氧化被看成是典型的化学腐蚀,1952年瓦格纳分析了氧化机理,提出了氧化膜的生长加厚阶段可完全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从而为高温腐蚀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正确道路。材料科学工作者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是材料的电化学沉积技术。实际上,电镀技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有很大的发展。   二“电化学材料科学”是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科学。要明确“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首先要了解“电化学”和“材料科学”,并在了解“电化学”和“材料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电化学是边缘学科,是多领域的跨学科。对“电化学”,古老的定义认为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或化学反应与电的关系的科学”。以后Bockris下了定义,认为是“研究带电界面上所发生现象的科学”。当代电化学领域已经比Bockris定义的范围又拓宽了许多。实际上还有学者认为电化学领域更宽。如日本的学者小泽昭弥则认为,电化学涵盖了电子、离子和量子的流动现象的所有领域,它横跨了理学和工学两大方面,从而可将光化学、磁学、电子学等收入版图之中。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理解的话,可以认为,宏观电化学是研究电子、离子和量子的流动现象的科学。微观电化学还可以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微观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带电界面上所发生现象的科学”,而狭义的微观电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或化学反应与电的关系的科学”。   材料科学也是多领域的跨学科边缘学科。而“材料科学”一词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提出的。1957年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先于美国上天,引起美国朝野震惊,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落后,为此成立了10余个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一词便流传开来。有人认为,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组织结构、加工技术和性能特点之间关系的科学。用肖纪美院士的观点,它是研究“可为人类社会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的科学。“微观材料学是着眼于材料——单个或集体的——在外界自然环境作用下所表现的各种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与材料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改变这些结构的工艺”;而宏观材料学则着眼于考察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微观电化学材料科学作为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科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材料的有关带电界面上所发生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与材料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利用此现象来改变内部结构的工艺;而宏观电化学材料科学则着重于考察所有与电子、离子和量子的流动现象和材料有关的问题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三、“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交叉学科领域覆盖的领域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与有关科技工作者的看法有关。根据上述意见,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微观电化学材料科学的覆盖领域是材料的化学变化并涉及电的有关问题。因此,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比较明确了。从广义角度来理解,微观电化学材料科学还将涉及所有与带电界面有关的问题,它不仅涉及电子,还涉及到离子。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斯卡尔茨教授所认识的EMS的领地。而宏观电化学材料科学则覆盖了材料的所有与电子、离子和量子的流动有关的现象及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四、“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区域划分因着眼点不同而异,可以从宏观的和微观的角度来划分,即是宏观电化学材料科学和微观电化学材料科学。也可以根据材料类型或电化学角度来划分,如将电化学材料科学划分为电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和电化学有机材料科学,或者电化学结构材料科学和电化学功能材料科学等。如果从电化学角度着眼,可以将电化学材料科学划分为理论电化学材料科学和应用电化学材料科学,或者腐蚀电化学材料科学、分子电化学材料科学和工业电化学材料科学等。将电化学材料科学分为3个区域:(1)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科学,它属于材料制备科学的范畴,指采用电化学技术制备各种材料,主要包括材料的电化学加工和表面工程。(2)材料的电化学,是电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材料的电化学现象,主要有腐蚀与防护和电化学传感器等。(3)电化学的材料学,指的是电化学系统中的材料的组织、加工和性能的科学,它既位于材料学的边缘,又处于电化学的边缘,距离两个学科的中心地带较远,因此,这一区域应当是电化学材料科学关注的重点区域。这一区域是研究电解和电池所涉及的材料,它包括电极材料、电解材料和电池材料。   所谓的“电化学的材料”,对电化学来说是电化学反应的组件和辅件;对材料学而言,又属于电化学能量转换功能性材料。而仿佛是配角的电化学材料又恰恰是维系电化学反应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电化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化学工业的高要求和电化学新系统的出现,必然对电化学材料有更高的期待,以致于对其研究也愈加重视。这也许是近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的原因,兴许也是“电化学材料科学”在近期才被提出的原因。“电化学材料科学”的提出,必将促进电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促进交叉领域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发展。这一学科的发展,必将在今后的科研、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渐发挥积极作用。

  • 【分享】阴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新进展

    [size=3]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分子识别在合成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材料科学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分子识别是指分子之间(主体与客体或称之为受体与底物) 靠非共价键力的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为了使分子识别所包含的信息简单而有效地向外界传递,可通过巧妙设计的分子器件所发出的光学信号来表达这种信息。由于荧光检测技术具有方便快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大量的工作集中于设计并合成能够将分子识别事件通过分子的荧光信号有效表达的复杂荧光分子, 这些分子也就是所谓的荧光化学传感器。[/size]

  • 【讨论】化学测试材料问题

    最近对化学测试材料问题感到很迷茫,看了很多资料,觉得每种化学测试材料有很交集,比如塑料要出口到欧州即可做ROHS,又可以做PAHS等,那么建议客户做那种测试可以帮他节省费用又能清关呢?那位高手有没有整理好的资料,那种材料需要做什么测试,我接触化学测试不久,如问的问题很幼稚还请大家见谅。谢谢

  • 自愈合材料与柔性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研究

    【序号】:1【作者】: 陈荣虎常广涛李若欣【题名】:自愈合材料与柔性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研究【期刊】:丝网印刷. 【年、卷、期、起止页码】:2023(05)【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4YLTlOAiTRKibYlV5Vjs7ioT0BO4yQ4m_mOgeS2ml3UKMzGm9vnlI4zXhKfmiDPhE_x8G0H14gfmy7gpRy9DqU&uniplatform=NZKPT

  • 【分享】化学材料数据库(免费)

    材料大全A到Z (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免费)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材料数据库(免费) Database of Published Interatomic Parameters(免费) KEY TO STEEL (钢材料性质数据库、知识库)(部分免费) LiqCryst Online (液晶数据库)(部分免费) NIST Ceramics WebBook (NIST的陶瓷数据库)(免费) PoLyInfo (高分子材料设计所需的各种数据)(免费) 保温材料数据库NASA TPSX(免费) CAMPUS (塑料产品数据库, 免费) SciGlass (玻璃性质数据及其计算,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材料性质索引Materials Properties Locator Database Chemical Resistance of Resin Materials(免费) CINDAS 数据库 (材料热物理性质TPMD + 微电子包装材料MPMD) Goodfellow (金属与材料) ILL's 3D structure gallery in VRML (各种有趣的无机材料的3D结构) Key to Metals (有色金属数据库) Materials Science International Services (合金材料组成和相图数据) POLYMERIS (高分子物性数据与估算) World Wide Composites Search Engine (英特网复合材料搜索引擎) 材料手册, Ceramic Industry(免费) 化学相容性(化学品与材料之间)数据库, Cole-Parmer(免费) 金属合金物性数据库 (Principal Metals, Inc.提供)(免费) 科学数据库 美国、加拿大再生塑料产品/厂家目录(Recycled Plastic Products Directory)(免费) 溶剂选择数据库(免费) 塑料树脂产品及材料性质库(The Plastics Web)(部分免费) 陶瓷材料参考指南, Reference Guide Index(免费) 涂料的化学阻性数据(免费) 吸声材料数据表(免费) http://chemport.ipe.ac.cn/ListPageC/L60.shtml

  • 化学材料的MSDS

    在网上怎样能够找到一些化学品的MSDS,比如橡胶方面的原材料,有好多国内的供应商提供不了!怎么办?

  •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i][/i][list=1][*][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url][*]徐超,陈胜,汪信 (软化学与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 210094) [/list][i][/i][list][*]收稿日期:2010-04-09 修回日期:2010-05-27 出版日期:2011-01-10 发布日期:2011-01-10[*]通讯作者: 汪信,教授 Tel:025-84315943 E-mail:wxin@public1.ptt.js.cn 研究方向:无机纳米材料化学[*][*]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NSAF联合基金(10776014)资助项目[/list]摘要: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font=&][color=#333333]关键词: [/color][/font][font=&][color=#333333][/color][/font][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石墨烯,[/url][font=&][color=#333333][/color][/font][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纳米复合材料,[/url][font=&][color=#333333][/color][/font][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表面修饰[/url]Abstract:We present a brief re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materials chemistry based on graphene,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graphene and graphene-based composites. The composites consisted of graphene and polymers,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other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re described principally. In addition, the prospective applications of these graphenebased materials have also been briefly introduced.Key words: [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graphene,[/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nanocomposite,[/url][url=http://yyhx.ciac.jl.cn/CN/10.3724/SP.J.1095.2010.00205#]surface modification[/url]

  • 化学分析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析

    [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化学分析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探析[/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程小东[/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calibri'][size=13px]深圳市西宝船舶电子有限公司[/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 [/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深圳市[/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 [/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518000[/size][/font][/align][font='calibri'][size=13px]摘要:[/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极大的推动,而且这些前沿性的技术也被大量地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其中,化学分析作为一项关键的技术,对于化工材料的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当前的化学分析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灵敏度、可靠性以及适用范围都大大提升。它的理论基础更加坚固,而且实际操作效果也极其出色,因此,它已经成为当今化工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对化学分析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后详细阐述了它在化工材料检测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总结出了它的主要应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关键词:[/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学分析;化工材料;应用分析[/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工分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化学分析的精度,而且可以有效地保障化工原料的检测精度,确保材料的品质,减少由于材料误用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还能够准确鉴别和区分不同的材料,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加强对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化工材料检测,从而为化工企业的生产和研发带来积极的影响。[/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1化学分析概述[/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对材料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这种方法包括使用色谱、重量测定、光谱和滴定等技术,来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组成和性能。这些研究还可以帮助了解不同物质在化工生产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色谱技术已成为当今应用最为普遍的检测分析方法,它以红外光谱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color][/url]法等多种方式,具有检测时间短、样本容量小、可以精确识别物质的特点;而重量分析则以物质的密度差异作为基础,可以有效地用于多种物质的分析。比起传统的检测方法,化学分析的准确度更高、时间更短,而且这项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材料的检测,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然而,化学分析的精确程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达到足够的精细程度,才能保证化学物质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素质实验人员和精确的实验仪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确保参与化学实验的人员具备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避免由于仪器操作不当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为了提高化学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必须加强对化学分析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实践,并不断研发新的成果。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材料多样性的增加,可用于化工生产的材料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相应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化学分析到多成分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体系不断完善,分析步骤也越来越精细,贯穿整个化工材料生产过程,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工材料检测中化学分析法的应用[/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1评估材料化学成分[/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采用化学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和评估化工材料的组成,而这正是它的核心功能。然而,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分析结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生产环境的因素,从而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随着化工生产的发展,原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又可以在各个环节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形成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精确地识别出材料的组成和含量,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否则,即使能够获得一些有效的检测结果,也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化学工艺的生产具有极高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的监管,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精确地测试和评估化学原料的组成,以便获取准确的测试结果,以便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界定化工材料性质[/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使得的环保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除了必须对化工材料的组成及物理性能进行准确的检测外,还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精度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更加细致地识别出化工材料的性质,从而更好地保护的环境。通过仪器分析法,可以将化工材料的特征和组成进行细致的拆解,结合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从而使操作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材料的总体特征,并且可以提供一份具有较高科学性的完整报告。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属性判断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检测仪器时,必须充分考虑材料的实际特点,并结合其特殊属性,以便更加精准地进行检测。仅仅依靠简单的材料初步评估,很难深入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因此,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仪器,对于保证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此,应用化学分析方法在实际中至关重要,它是确保化工材料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3分析化工材料的内部结构[/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在化学品的检验中,不仅需要关注的组成和性质,还需要对的结构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结构特征,预防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通过运用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可以有效地探究材料的内在结构,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其特性。通过对材料结构的准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催化剂类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工生产中材料的分析效果和质量,为生产过程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为了确保化工材料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结构分析的精度,化学分析法应该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使其符合预期的化学反应,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化工生产。[/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2[/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4物理性能[/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在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材料的物理特征是至关重要的,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艺质量。因此,在确定合适的工艺流程和使用特殊材料时,应当全面考虑这些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包括:热处理、焊接、压力加工和铸造等。当前,在物理性能的检测中,技术手段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已成为关键,将直接影响到材料的性能,因此,必须持续地探索、完善和优化技术,以确保材料的精确检测。[/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3[/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结束语[/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为了确保化工材料质量达到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评估,以便掌握其基本特性。而化学[/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分析[/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在当前发展阶段,有必要加强对化学分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以更好地应用于化工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检测和测试,从而促进化工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size][/font]

  • 【分享】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一、传感器的定义   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传感器系统的原则框图示于图1-1,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  德国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传感器应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处理信号的电路部分。按这种理解,传感器还包含了信号成形器的电路部分。   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参阅图1-2(a))。 有源(a)和无源(b)传感器的信号流程  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  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 声敏传感器——听觉  气敏传感器——嗅觉 化学传感器——味觉   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  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对传感器设定了许多技术要求,有一些是对所有类型传感器都适用的,也有只对特定类型传感器适用的特殊要求。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灵敏度  抗干扰的稳定性(对噪声不敏感)   线性  容易调节(校准简易)   高精度  高可靠性   无迟滞性  工作寿命长(耐用性)   可重复性  抗老化   高响应速率  抗环境影响(热、振动、酸、碱、空气、水、尘埃)的能力   选择性  安全性(传感器应是无污染的)   互换性  低成本   宽测量范围  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   宽工作温度范围         二、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   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列于表1.1。   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      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液面传感器 能耗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热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射线辐射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湿敏传感器      磁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      真空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等。      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从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      (1)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      金属 聚合物 陶瓷 混合物      (2)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 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磁性材料      (3)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      单晶 多晶 非晶材料      与采用新材料紧密相关的传感器开发工作,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向:      (1)在已知的材料中探索新的现象、效应和反应,然后使它们能在传感器技术中得到实际使用。      (2)探索新的材料,应用那些已知的现象、效应和反应来改进传感器技术。      (3)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础上探索新现象、新效应和反应,并在传感器技术中加以具体实施。  现代传感器制造业的进展取决于用于传感器技术的新材料和敏感元件的开发强度。传感器开发的基本趋势是和半导体以及介质材料的应用密切关联的。表1.2中给出了一些可用于传感器技术的、能够转换能量形式的材料。      按照其制造工艺,可以将传感器区分为:      集成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厚膜传感器陶瓷传感器   集成传感器是用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的。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薄膜传感器则是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基板)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艺时,同样可将部分电路制造在此基板上。   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制成的,然后进行热处理,使厚膜成形。   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的陶瓷工艺或其某种变种工艺(溶胶-凝胶等)生产。   完成适当的预备性操作之后,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温中进行烧结。厚膜和陶瓷传感器这二种工艺之间有许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认为厚膜工艺是陶瓷工艺的一种变型。每种工艺技术都有自已的优点和不足。由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较低,以及传感器参数的高稳定性等原因,采用陶瓷和厚膜传感器比较合理。

  • 紫外线传感器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紫外线传感器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align=left]太阳以它的光和热培育着万物,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发觉晒太阳对于健康有益, 中东人发觉日照中的紫外线能够医治相当一部分的肌肤病。现代人更是把晒太阳作为一种健身活动。[/align]说起日光的组成呢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包括UⅥA、UVB、UVC等成分,UVB主要引肌肤晒伤,而UVA主要导致肌肤晒黑,UVC被云层遮盖极少到达地面,因而对肌肤的影响较小。20世纪70年代,国外的科学家们硏制了各种紫外线医治仪器,需要服用光敏剂后再照耀,即光化学疗法(PUⅥA),但该疗法有很多副效果:患者需要避光,并且肌肤反应也比较剧烈。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对肌肤的穿透能力亦不一样。通常来讲,波长越长,其穿透肌肤的能力越强 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弱。短波紫外线起到破坏性,有较大的杀伤效果但它的穿透力最差,大部分被大气中的空气、云层、尘粒、水汽等汲取和辐射,使人体免受伤害,仅仅有在雨过天晴后,才有极少量的短波紫外线到达地面,所以,对人体差不多没有生物学效应。大气层的这一效果,爱护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命。[img=,379,3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071524559789_7475_3422752_3.png!w379x325.jpg[/img]而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短波紫外线,均为人工光源,主要用于灭菌消毒。中波紫外线,是紫外线生物活性最活跃的部分,大部分为表皮所汲取,仅小部分可达真皮乳头层,所以在肌肤光生物学中十分重要。但是中波紫外线不可以透过玻璃,所以,隔着玻璃窗照耀肌肤,其医治效果是有限的。长波紫外线的穿透力最强,可穿透表皮,小部分被表皮汲取,大部分透入真皮,最深可达真皮中部并可效果于血管和其它组织,但其对肌肤的效果要比中波紫外线的效果为小,仅在某些光敏物存在时,才可以导致肌肤反应。UVB波段的一个重要应用则是肌肤病医治,即紫外光疗应用。科学家发觉波长在310nm左右的紫外线对肌肤有强烈的黑斑效应,能够加快速度肌肤的新陈代谢,提高肌肤的生长力,从而能够有效医治白癜风、玫瑰糠疹、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光线性痒疹等光照性肌肤病,所以在医疗行业,紫外光疗日前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目前在紫外线光疗仪器中都有紫外线传感器的,安装紫外线传感器能够准确的监测紫外线的各项数据情况,更直观的看出紫外线的变化,OFweek Mall了解在皮肤治疗仪器中使用最多的紫外线传感器是这种:GUVB-T11GD-L[b]韩国GENICOM 紫外线传感器-GUVB-T11GD-L[/b] 特点:-芯片大小1.4mm,TO 46封装-铝氮化镓材料-肖特基光电二极管-光伏模式操作-良好的可见盲-高响应,低暗电流UVB紫外线传感器GUVB-T11GD-L规格:[table][tr][td] [/td][td]参数[/td][td]备注[/td][/tr][tr][td]使用温度[/td][td]-30~85℃[/td][td] [/td][/tr][tr][td]反向电压[/td][td]MAX 2V[/td][td] [/td][/tr][tr][td]焊接温度[/td][td]260℃[/td][td]10S内[/td][/tr][tr][td]响应度[/td][td]0.13A/W[/td][td]λ=300nm[/td][/tr][tr][td]波段范围[/td][td]220-320nm[/td][td]10&of Rp[/td][/tr][tr][td]光电流[/td][td]1.5uA[/td][td]UVB灯, 1mw/cm2[/td][/tr][tr][td]检测功率范围[/td][td]0.01uw/cm2~100mw/cm2[/td][td] [/td][/tr][tr][td]感光面积[/td][td]1.536mm2[/td][td] [/td][/tr][/table]相比于传统光源,UV-LED的谱线纯净,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医治效果。UVB波段也能够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经过UVB波段的照耀能够导致人体机体的光化学和光电反应,使肌肤产生各种活性物质,日前被应用于调节高级神经功效、改善睡眠、减少血压等方面。另外,已有研究表示UVB波段能够加快速度某些叶类蔬菜(如红生菜)中多酚类物质的产生,这些多酚类物质被宣称起到抗癌、抗癌扩散和抗癌突变等性质。[img=,306,2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071524544677_1094_3422752_3.png!w306x265.jpg[/img]相关传感器分类:气体传感器丨氨气传感器丨二氧化硫传感器丨一氧化碳传感器丨臭氧传感器丨氧化锆氧气传感器丨超声波传感器丨气体流量传感器丨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传感器丨二氧化碳传感器丨氧气传感器丨紫外线传感器https://mall.ofweek.com/category_92.html丨水质传感器丨可燃气体传感器丨温湿度传感器丨酒精传感器丨微量氧传感器丨PID传感器丨PM2.5传感器丨湿度传感器丨光纤应变传感器丨voc传感器丨氧化锆传感器丨光电液位传感器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丨CO2传感器丨CO传感器丨UV传感器丨光纤传感器丨光离子传感器丨PH传感器丨荧光氧气传感器丨流量传感器丨光纤压力传感器丨双气传感器丨

  • 电磁流量计流体接触部分材料的选择

    碰到电磁流量计,相信很多用户都有遇到选型困难的问题,例如根据流量选口径,针对介质选材料,再加上一些附属的功能,需要接入电脑或是二次表,这些都是比较专业性的问题,其中涉及了某些计算公式以及化学方面的知识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电磁流量计材质方面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方面。由于电磁流量计的零部件少,形状简单,材料选择灵活,故电磁流量计能适应多种流体。但在材料上要进行选择,与流体接触的传感器零部件,例如测量管的衬里、电极、接地环和密封垫片,各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使用温度都得了解清楚,以适应不同的介质。 一、衬里材质的选择常用衬里材料有氟塑料、橡胶和聚氨酯等。橡胶适用于非腐蚀性或弱腐蚀性液体,如工业用水、污水及弱酸碱。氟塑料即四氟衬里,具有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但耐磨性差,不能用于测量矿浆液。聚氨酯有极好的耐磨性,但耐酸碱的腐蚀性较差,它的耐磨性相当于天然橡胶的10倍,适用于煤浆、矿浆等,不过介质温度要低于40-70摄氏度。二、电极和接地环材质的选择测量介质的耐腐性,对电极的影响是最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常用金属材料,哈B、哈C、钛、钽、铂铱合金,几乎可覆盖全部化学液。在原则上电极材料的选择应从使用者借鉴该介质在其他设备的应用实际和以往的经验来确定。有时要做必要的实验,如现场取液体样品在实验室做待用材料的腐蚀性实验。接地环连接在管道的流量传感器两端,他们的耐腐蚀要求比电极低,有一定腐蚀,定期更换即可。通常选用不锈钢及哈氏合金等,因体积大从经济上考虑较少采用钽铂等贵重金属。如果工艺管道与流体接触就不需要接地环了。作为成丰仪表的一名业务员,以上相关的产品知识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对自己更是对客户的负责,真正解决每位客户碰到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位成丰人的宗旨!

  • 【分享】能对力作出反应的聚合物材料

    生物体有大量材料体系,它们积极地、功能性地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从而使感觉、听觉或组织和骨头的生长等生理过程得以进行。相比之下,将聚合物暴露于大的应力下,会导致共价键断裂,从而使聚合物受损或破坏。现在,Davis等人发现,可对合成材料进行合理设计,让机械应力以一种有用的方式来改变它们的性质。该研究小组是通过加入一个化学官能团做到这一点的,该官能团在经历一个开环反应时,通过将其颜色变成红色来对机械应力作出反应,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直接监测塑料变形的积累。这项工作所依据的原理应能让研究人员开发出其他可对力作出反应的化学官能团,这些官能团有可能使合成材料具有人们所期望的功能,如损伤传感及完全再生性自愈等。

  • 化学分析 or 材料分析 ?

    由于公司规模不大,我同时在做化学分析和材料分析,两者都有爱恨情仇,只是我发现对于自身发展,这种在两个组跑龙套没前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困惑!

  • 【资料】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详细介绍一、传感器的定义  信息处理技术取得的进展以及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都需要在传感器的开发方面有相应的进展。微处理器现在已经在测量和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这些系统能力的增强,作为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单元,传感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感器已成为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构组成,其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ttee)的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按照Gopel等的说法是:“传感器是包括承载体和电路连接的敏感元件”,而“传感器系统则是组合有某种信息处理(模拟或数字)能力的传感器”。传感器是传感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被测量信号输入的第一道关口。 http://www.xbgk.com/UpImagePic/Info/200732817636782.gif图1 传感器系统的框图  传感器系统的原则框图示于图1,进入传感器的信号幅度是很小的,而且混杂有干扰信号和噪声。为了方便随后的处理过程,首先要将信号整形成具有最佳特性的波形,有时还需要将信号线性化,该工作是由放大器、滤波器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电路完成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电路的一部分是和传感器部件直接相邻的。成形后的信号随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输入到微处理器。  德国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传感器应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即直接感知被测量信号的敏感元件部分和初始处理信号的电路部分。按这种理解,传感器还包含了信号成形器的电路部分。  传感器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传感器,传感器把某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有两类传感器:有源的和无源的。有源传感器能将一种能量形式直接转变成另一种,不需要外接的能源或激励源(参阅图2(a))。http://www.xbgk.com/UpImagePic/Info/200732817636475.gif图 2有源(a)和无源(b)传感器的信号流程  无源传感器不能直接转换能量形式,但它能控制从另一输入端输入的能量或激励能(参阅图2(b))。  传感器承担将某个对象或过程的特定特性转换成数量的工作。其“对象”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它们的状态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即过程)的。对象特性被转换量化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对象的特性可以是物理性质的,也可以是化学性质的。按照其工作原理,传感器将对象特性或状态参数转换成可测定的电学量,然后将此电信号分离出来,送入传感器系统加以评测或标示。   各种物理效应和工作机理被用于制作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传感器可以直接接触被测量对象,也可以不接触。用于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效应类型不断增加,其包含的处理过程日益完善。常将传感器的功能与人类5大感觉器官相比拟:  光敏传感器——视觉;声敏传感器——听觉;气敏传感器——嗅觉;化学传感器——味觉;压敏、温敏、流体传感器——触觉;与当代的传感器相比,人类的感觉能力好得多,但也有一些传感器比人的感觉功能优越,例如人类没有能力感知紫外或红外线辐射,感觉不到电磁场、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对传感器设定了许多技术要求,有一些是对所有类型传感器都适用的,也有只对特定类型传感器适用的特殊要求。针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在不同场合均需要的基本要求是:  高灵敏度;抗干扰的稳定性(对噪声不敏感);线性;容易调节(校准简易);高精度;高可靠性;无迟滞性;工作寿命长(耐用性);可重复性;抗老化;高响应速率;抗环境影响(热、振动、酸、碱、空气、水、尘埃)的能力;选择性;安全性(传感器应是无污染的);互换性;低成本;宽测量范围;小尺寸、重量轻和高强度;宽工作温度范围。二、传感器的分类  可以用不同的观点对传感器进行分类:它们的转换原理(传感器工作的基本物理或化学效应);它们的用途;它们的输出信号类型以及制作它们的材料和工艺等。  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二大类。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分类物理传感器应用的是物理效应,诸如压电效应,磁致伸缩现象,离化、极化、热电、光电、磁电等效应。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都将转换成电信号。  化学传感器包括那些以化学吸附、电化学反应等现象为因果关系的传感器,被测信号量的微小变化也将转换成电信号。  有些传感器既不能划分到物理类,也不能划分为化学类。大多数传感器是以物理原理为基础运作的。化学传感器技术问题较多,例如可靠性问题,规模生产的可能性,价格问题等,解决了这类难题,化学传感器的应用将会有巨大增长。常见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工作原理列于表1。 http://www.xbgk.com/UpImagePic/Info/200732817636504.gif  按照其用途,传感器可分类为: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液面传感器 能耗传感器      速度传感器 热敏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射线辐射传感器      振动传感器 湿敏传感器      磁敏传感器 气敏传感器      真空度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等。  以其输出信号为标准可将传感器分为: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所有材料都会作出相应的、具有特征性的反应。它们中的那些对外界作用最敏感的材料,即那些具有功能特性的材料,被用来制作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从所应用的材料观点出发可将传感器分成下列几类:   (1)按照其所用材料的类别分 金属 聚合物 陶瓷 混合物    (2)按材料的物理性质分 导体 绝缘体 半导体 磁性材料    (3)按材料的晶体结构分 单晶 多晶 非晶材料  与采用新材料紧密相关的传感器开发工作,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向:   (1)在已知的材料中探索新的现象、效应和反应,然后使它们能在传感器技术中得到实际使用。  (2)探索新的材料,应用那些已知的现象、效应和反应来改进传感器技术。   (3)在研究新型材料的基础上探索新现象、新效应和反应,并在传感器技术中加以具体实施。  现代传感器制造业的进展取决于用于传感器技术的新材料和敏感元件的开发强度。传感器开发的基本趋势是和半导体以及介质材料的应用密切关联的。表1.2中给出了一些可用于传感器技术的、能够转换能量形式的材料。按照其制造工艺,可以将传感器区分为:集成传感器 薄膜传感器 厚膜传感器 陶瓷传感器。  表2 半导体和介质材料的能量转换(调制)能量转换(调制) http://www.xbgk.com/UpImagePic/Info/200732817636355.gif  集成传感器是用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的。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薄膜传感器则是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基板)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使用混合工艺时,同样可将部分电路制造在此基板上。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基片通常是Al2O3制成的,然后进行热处理,使厚膜成形。 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的陶瓷工艺或其某种变种工艺(溶胶-凝胶等)生产。  完成适当的预备性操作之后,已成形的元件在高温中进行烧结。厚膜和陶瓷传感器这二种工艺之间有许多共同特性,在某些方面,可以认为厚膜工艺是陶瓷工艺的一种变型  从列于表3中的比较中可知,每种工艺技术都有自已的优点和不足。由于研究、开发和生产所需的资本投入较低,以及传感器参数的高稳定性等原因,采用陶瓷和厚膜传感器比较合理。表3 传感器制造工艺的比较特性 http://www.xbgk.com/UpImagePic/Info/200732817637930.gif

  • 塑料材料耐化学应力腐蚀相关资料或测试标准

    因公司最近使用在PS材料在材料表面使用部分有机溶剂作记号和表面清里工作,但是在使用了部分有机溶剂后材料出现开裂和应力腐蚀等问题,希望在本论坛上找点塑料材料耐化学腐蚀的相关资料或测试方法,希望各位多多指教!!!!!!!!!!

  • 【求助】电化学 电解电极材料的选择

    我们公司使用电化学电解法加工不锈钢工件,但电极寿命很短,做1千个左右就要换新电极,不知有什么好的材料可以提高电极使用寿命? 现在我们用的是SUS316不锈钢做电极. 电解液是柠檬酸和硝酸钠的水溶液. 请高人指教!

  • 【过节送资料3】电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景

    材料学和电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1987年国际电化学学会召开了一届以“新材料之电化学和电化学之新材料”为主题的国际电化学年会,此后,材料经常成为电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在1989、1991、1994、1998和1999的国际电化学年会上,材料学都为年会讨论的主题之一。   有关这一领域的讨论,在材料学界也在进行,如国际热处理和表面工程联合会在澳大利亚召开的2000年的大会将电化学作为第一主题会场讨论的主题。这一主题之所以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主要原因是电化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而材料的许多作用和性能又与电化学反应有关。“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它将促进这一处于材料学和电化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的发展。在此,我们力图揭示“电化学材料科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仅供参考。   一、“电化学材料科学”是1999年德国的斯卡尔茨教授在意大利的帕威尔召开的第50届电化学年会上提出的,但他未就这一词予以确切定义。其实,在“电化学材料科学”提出以前,电化学工作者关心材料领域的研究由来已久。200年前伏特电堆的发明以后,不同电池材料对电池电性能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896年人造石墨的出现和它在氯碱生产中发挥的作用,给电化学工作者以极其深刻的影响,此后对有关石墨电极材料改性以及其它电极材料如铅阳极、磁铁矿阳极的探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活性氧化物电极材料在1965年的问世,并于1968年进入工业应用,材料的作用才越来越受到电化学工作者的关注。材料科学工作者对电化学的关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20年代著名的英国科学家伊文思对金属腐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他认识到金属的腐蚀可以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与学生一起建立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历程并提出金属腐蚀极化图。腐蚀对材料的破坏是惊人的,有估计认为全世界因腐蚀损失的钢铁材料约相当于全年钢铁产量的30%。对腐蚀电化学机理的研究和认识,为金属的防护措施的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牺牲阳极的电化学保护技术最早出现在1842年,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工业上才开始采用,而阳极保护技术则是1954年由艾德利纽提出的,1948年得到工业应用。上世纪50年代以前,金属的高温氧化被看成是典型的化学腐蚀,1952年瓦格纳分析了氧化机理,提出了氧化膜的生长加厚阶段可完全归结为电化学反应,从而为高温腐蚀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正确道路。材料科学工作者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是材料的电化学沉积技术。实际上,电镀技术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有很大的发展。

  • 建筑材料化学测试

    SGS提供全面的建筑材料化学测试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为您提供全面的标准与定制化测试、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持,协助您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SGS强大的测试技术及行业专家,协助您满足市场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据各国强制性法规,SGS提供建筑材料化学检测服务覆盖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甲醛释放量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REACH法规服务与SVHC高关注物质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可溶性重金属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石棉含量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其他限用物质产品类别包括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聚氯乙烯地板、木地板、木塑地板、木塑复合材料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石膏板、水泥纤维板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保温绝热材料,如:矿棉,硅酸钙板,泡沫玻璃,膨胀珍珠岩,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酚醛树脂泡沫板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防水卷材file:///C:/Users/saya_ma/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玻璃,如:镀银浮法玻璃镜,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各国市场化学要求与标准举例SVHC高关注物质(REACH要求)目标市场适用产品[fo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