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弱小目标

仪器信息网红外弱小目标专题为您整合红外弱小目标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红外弱小目标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红外弱小目标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红外弱小目标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红外弱小目标话题讨论。

红外弱小目标相关的资讯

  • 长春光机所在红外弱小目标处理研究中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围绕基于POCS的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算法展开研究。针对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中出现的问题,对传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改进算法,提高了复原算法的性能,同时使其达到实时或接近实时,进而可以在实际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研究成果对于红外弱小目标识别与跟踪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p p   随着红外成像相关产业的兴起,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的隐蔽性好、探测范围广、定位精度高、穿透距离远,以及轻质小巧、低耗可靠等优点备受青睐,已成为当前智能化光电探测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红外弱小目标的图像细节特征少、信噪比低等特点成为红外图像应用的瓶颈,如何提高红外弱小目标成像效果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该项研究以“复原为本”为研究着眼点,利用超分辨率复原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的方法和技术。 /p p   该项研究提出了四种改进的POCS算法和一种新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方法,并分别通过基于红外动态场景仿真系统实验和基于红外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在于: /p p   (1)针对传统POCS复原方法对噪声比较敏感的问题,将目前去噪效果较好的BM3D滤波方法和POCS复原方法相结合,对BM3D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使用图像块的均值预筛选和限制分组图像块数目的方法,降低了BM3D方法的运算量。实验表明,基于BM3D的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能够在低分辨率图像包含噪声时,取得比传统POCS方法更好的复原效果,复原的高分辨率图像主观上基本看不出噪声。 /p p   (2)针对传统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体系只关注图像某一方面统计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SIM_NCCDFT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结合了空间域的灰度均值、对比度以及频域自相关,能够同时评价超分辨率复原结果在空间域的复原效果和对频域信息的复原精度,实验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评价超分辨率复原的结果,对超分辨率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 p   (3)针对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迭代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光电探测系统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梯度图的快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该算法根据图像的梯度分布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迭代系数进行计算。改进算法能够较好的保留边缘信息并抑制噪声,进而在保证超分辨率复原性能的基础上缩短了运算时间。同时,提出了另外一种改进算法:基于区域选择的快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光电探测系统中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目标区域,而这一区域通常只占很少的像素位置,因此通过阈值分割和合并找到所有目标区域并集,然后仅在这个目标区域并集上进行超分辨率复原。这样,去除了复原背景的巨大运算量,缩短了运算时间,使其达到实时或接近实时,进而可以在实际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光电对抗研究部创新基金等的支持。 /p p   论文题目:A POCS super resolution resto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BM3D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4c842ad-8c67-4a2c-8bce-a4a64d61553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Lena图像复原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a542e45-6ee7-4e00-9cd0-5ad6fcb4b23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Barbara图像复原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b8639ec8-0e50-4b1c-8fed-e468fb137a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导弹图像复原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E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88dbf0c-9858-4cb1-ad9f-af4d08f1c2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飞机图像复原结果 /strong /p p /p
  • 长春光机所在红外弱小目标处理研究中获进展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围绕基于POCS的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算法展开研究。针对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中出现的问题,对传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改进算法,提高了复原算法的性能,同时使其达到实时或接近实时,进而可以在实际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研究成果对于红外弱小目标识别与跟踪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p p   随着红外成像相关产业的兴起,红外成像技术具有的隐蔽性好、探测范围广、定位精度高、穿透距离远,以及轻质小巧、低耗可靠等优点备受青睐,已成为当前智能化光电探测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红外弱小目标的图像细节特征少、信噪比低等特点成为红外图像应用的瓶颈,如何提高红外弱小目标成像效果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该项研究以“复原为本”为研究着眼点,利用超分辨率复原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红外弱小目标超分辨率复原的方法和技术。 /p p   该项研究提出了四种改进的POCS算法和一种新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方法,并分别通过基于红外动态场景仿真系统实验和基于红外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在于: /p p   (1)针对传统POCS复原方法对噪声比较敏感的问题,将目前去噪效果较好的BM3D滤波方法和POCS复原方法相结合,对BM3D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使用图像块的均值预筛选和限制分组图像块数目的方法,降低了BM3D方法的运算量。实验表明,基于BM3D的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能够在低分辨率图像包含噪声时,取得比传统POCS方法更好的复原效果,复原的高分辨率图像主观上基本看不出噪声。 /p p   (2)针对传统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体系只关注图像某一方面统计特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SIM_NCCDFT的超分辨率复原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结合了空间域的灰度均值、对比度以及频域自相关,能够同时评价超分辨率复原结果在空间域的复原效果和对频域信息的复原精度,实验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很好的评价超分辨率复原的结果,对超分辨率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 p   (3)针对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迭代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光电探测系统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梯度图的快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该算法根据图像的梯度分布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迭代系数进行计算。改进算法能够较好的保留边缘信息并抑制噪声,进而在保证超分辨率复原性能的基础上缩短了运算时间。同时,提出了另外一种改进算法:基于区域选择的快速POCS超分辨率复原算法。光电探测系统中我们关注的重点是目标区域,而这一区域通常只占很少的像素位置,因此通过阈值分割和合并找到所有目标区域并集,然后仅在这个目标区域并集上进行超分辨率复原。这样,去除了复原背景的巨大运算量,缩短了运算时间,使其达到实时或接近实时,进而可以在实际红外图像处理系统中应用。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em Scientific Reports /em 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光电对抗研究部创新基金等的支持。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55648152964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8ca65388-4346-4c00-b058-80ab9537dc77.jpg" uploadpic=" W02017111556481529641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Lena图像复原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55648876147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d404aa3c-3fc1-46fa-b786-c6a3c4c7f75e.jpg" uploadpic=" W02017111556488761471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Barbara图像复原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55649714082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26d4f2de-72f4-47e5-b082-b747a69df582.jpg" uploadpic=" W02017111556497140820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导弹图像复原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556504350623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a3a04e48-2e21-4829-bc13-8ab32e2cd73f.jpg" uploadpic=" W0201711155650435062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飞机图像复原结果 /p
  • 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胡伟达与复旦大学教授周鹏合作,在范德华尔斯异质结室温红外探测与仿生动目标探测领域中取得进展。  在室温红外探测方面,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范德华尔斯单极势垒结构的红外探测器,突破了传统材料的晶格匹配与能带匹配的限制。上海技物所团队巧妙地构建出一种天然屏障的能带结构,只阻挡“有害的”暗电流成分,却让“有益的”光电流可以顺畅通过,因而在不削弱光响应的情况下有效抑制暗电流,提高探测器信噪比和工作温度。在室温下,中波红外峰值黑体探测率达2.3×1010cmHz1/2W-1。目前,只有少数的二维材料红外探测器可以呈现出黑体响应,该研究推进了二维材料进入红外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以Unipolar barrier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上。  进一步,在仿生动目标探测方面,上海技物所团队构建了更为复杂的三维垂直堆叠范德华尔斯异质结,提出了“ALL IN ONE”器件,实现了集探测、存储和计算(即感存算)为一体的原型器件。研究将具有双极性以及可见-近红外探测的硒化钨作为浮栅,运用电子空穴双存储模式在单一器件内同时获得了正负光存储特性,并实现了线性度良好的正负多态存储。该正负多态存储恰好对应了视网膜神经网络中的ON/OFF特性。基于这种类视网膜神经网络,展示了“ALL IN ONE”器件的时间差分处理能力,首次实现了动目标探测演示。相关成果以All-in-one two-dimensional retinomorphic hardware device for motion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上海市科委的支持。  论文链接:1、2
  • 近红外多维多目标成像方法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浙江大学承担的“近红外多维多目标成像方法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在北京通过了专家验收。   项目组制备了一系列基于量子点—生物分子的发射波长位于近红外“医学光疗窗口”的、可适合于活体多标靶多光谱荧光成像的高性能荧光探针 设计出一种在多维多目标分子成像应用中具有较明显优势的基于软纳米聚合物囊泡的分子荧光探针通用平台 研究出高性能近红外荧光探针试剂盒两套。项目组利用所合成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和平台开展了小鼠体内多标靶、多光谱荧光成像研究,并制备了可做小动物多维多目标荧光成像研究的实验装置一套。
  • 小菲课堂|制冷型or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我们该如何抉择?
    多年来,科学家、研究人员和研发专家热衷于将红外热像仪运用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中,包括工业研发、学术研究、无损检测(NDT)和材料检测,以及国防与航空航天等。但是,并非所有的红外热像仪均具有同等的品质功能,或者可用于一些专门的应用。譬如,要想获得精确的测量值,则需要配备高速定格动画功能的先进红外热像仪。今天,小菲就教大家如何选择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各有千秋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先进的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配有集成低温制冷机的成像探测器。这是一款可将探测器温度降低至制冷温度的设备。为了将热噪声降至场景成像信号水平之下,探测器温度的下降必不可少。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是最敏感型红外热像仪,可探测物体间最细微的温差。它们工作在光谱中波红外(MWIR)波段和长波红外(LWIR)波段,因为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在这些波段热灵敏度较高。热灵敏度是指信号变化相对于目标温度变化。热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探测那些目标温度与背景差异不大的场景。FLIR A6700sc是一款科研级中波红外锑化铟热像仪,能生成细节丰富的327,680像素热图像。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非制冷型红外红外热像仪是一款其中配备的成像探测器无需低温制冷的红外热像仪。常见的探测器设计基于热释电探测器,这是一种拥有较大温度测量系数的小型氧化钒电阻,表面积较大、热容量低,以及热绝缘效果佳。场景温度变化会导致红外探测器温度变化,从而将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处理产生图像。非制冷型探测器用在长波红外(LWIR)波段中,与地面温度类似的目标在该波段中放射出的红外热能最多。相比制冷式探测器,非制冷型探测器的制造步骤更少,产率更高,真空包装成本更低,而且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无需极其高昂的低温制冷机设备。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配有较少的活动部件,在类似的工作条件下,其往往较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FLIR T650sc配备一台非制冷型氧化钒(VOx)微测辐射热计探测器,能生成640×480像素的热图像。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展现的优势带来了两难的问题:研发/科学应用什么时候使用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答案是:取决于应用需求。实例对比如果你想要发现微小的温差变化,需要图像质量,拍摄快速移动或发热目标;如果你需要看清热变化过程,或者测量极小目标的温度;如果你希望在非常明确的电磁波谱部位可见热对象;抑或你希望将红外热像仪与其他测温设备同步工作,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则是适合你的仪器。01速度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成像速度快于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高速热像成像的曝光时间可达到微秒,能够停止动态场景的表观运动,并可捕获每秒62,000帧以上的帧速率。其应用包括热分析和动态分析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叶片、汽车轮胎或安全气囊检测、超音速弹丸,以及爆炸等。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具有极快的响应速度,并充分利用全局快门优势。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同时读出所有的像素,而并非如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一样逐行读取,从而使制冷型红外热像仪能够捕获清晰的图像和对移动物体进行测温。这些红外图像对比了以20 mph速度旋转的轮胎的拍摄效果。左边这张是用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拍摄的。您可能会觉得轮胎并未在转动,但这是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在极其高速条件下的拍摄结果,它会“定格”轮胎的转动。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拍摄速度太慢,无法捕捉到轮胎旋转时使得轮辐显得透明的瞬间。02空间分辨率下面热图像对比了采用制冷型和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系统可实现的特写放大效果。左边的红外图像是用带4倍近焦镜头和像元间距13μm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组合装置拍摄的,其光斑尺寸为3.5μm。右边的红外图像是用带1倍近焦镜头和像元间距25μm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组合装置拍摄的,其光斑尺寸为25μm。由于传感红外波长较短,制冷型红外热像仪通常具有比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更强的放大功能。由于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灵敏度更高,因此可使用带更多光学元件或更厚元件的镜头而不降低信号噪声比,从而提升了放大功能。03灵敏度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灵敏度改善带来的价值往往并不显而易见。为了对比灵敏度的优势,我们做了一个快速的灵敏度实验。我们将手按在墙上停留几秒钟来创建手印的热图像,以此进行对比。开始的两张图像显示了手移开瞬间的手印。第二组图像显示了两分钟后手印的热特征。您可看见: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仍能捕捉手印的大部分热特征,而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仅能捕捉其部分热特征。显而易见,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比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能检测到更细微的温差,其检测的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意味着:制冷型红外热像仪能更清晰地显示被测目标的细节,并能帮助您检测到最微弱的热异常。04光谱滤波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优势之一是能够轻松进行光谱滤波,以便侦测细节和测温,而这两点使用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则难以做到。实例一:我们使用了滤片,将其置于镜头后的滤片支架内或者内置在杜瓦探测器组件内,以便让火焰完整成像。过去,终端用户希望测量和表征火焰内的煤颗粒的燃烧现象。借助“看穿火焰”的光谱红外滤片,我们对制冷型红外热像仪进行了光谱波段滤波处理,在该波段中火焰为穿透式,因而我们能够对煤颗粒进行成像。图一为不带火焰滤片拍摄的图像,我们看到的都是火焰本身。第二张图为带火焰滤片拍摄的图像,我们能够清晰地看清煤颗粒燃烧情况。05同步精确的红外热像仪同步和触发功能使红外热像仪成为高速、高热灵敏度应用的理想之选。通过快照模式工作,FLIR A6750sc能够同步捕捉热活动中的所有像素。这对于监测快速移动物体时尤其重要,在这种时候,标准的非制冷式红外热像仪会使图像变得模糊。图中的图像即是良好的示例。在该例中,我们扔下一枚硬币,并通过传感器触发红外热像仪拍摄图像。两次抛扔相同硬币时,同时触发红外热像仪,你每次都会看到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借助非制冷式红外探测器红外热像仪,你根本无法捕获硬币,因为其无法触发此类型探测器。如果不走运的话,图像可能模糊不清。FLIR红外热像仪配备制冷型探测器的红外热像仪比配备非制冷型探测器的红外热像仪具有更多优势,但是这类热像仪价格更昂贵。FLIR高性能制冷型红外热像仪有FLIR A6750sc、A8300sc、SC6000、SC7000、SC8000、X6000sc和X8000sc,它们在红外中波和红外长波光谱波段中具有超快速、超灵敏性能,而FLIR A6250sc则可在近红外光谱波段中操作。FLIR还提供各种非制冷式红外热像仪,包括入门级桌面实验套件和像FLIR T650sc一样的高端系统。专用镜头和软件将让您的红外热像仪解决方案满足特定的应用。选择制冷型与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主要是根据您的用途
  • 小菲课堂|红外测温仪与红外热像仪,到底该如何抉择?
    通常来讲,红外热像仪和非接触式红外(IR)测温仪都用于各种各样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这两种工具的工作原理相同:检测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温度读数。然而,与红外测温仪相比,红外热像仪优势更加明显。红外测温仪与热像仪的区别 红外测温仪,也被称为点高温计或温度枪,通过一个数字,可以显示目标上单个点的温度测量值。而红外热像仪可以为你提供整个热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温度读数,并允许你在热成像中看到整个场景。热像仪还可以从更远的距离分辨温度(通过合适的镜头),使用户可以快速检查大片区域。红外热像仪可以快速识别图像中的热点由于它的工作原理与热像仪相同,所以红外测温仪可以看作是只有一个像素的热像仪。虽然很多情况下都有效,但因为它只测量一个点的温度,因此操作员很容易错过关键信息。红外测温仪一次只能测量一个点,这意味着找到热点或其他故障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红外测温仪检测局限大即使热点太小或太远而无法准确测量,热像仪在扫描某个区域时仍有机会检测到它,让操作员有机会靠近并获得更准确的读数。但红外测温仪需要您在开始测量之前确定已知的热点或需要检测区域的位置。使用红外测温仪扫描包含许多组件的大型区域或设备是一项非常耗时的任务,因为您必须尝试分别扫描每个组件,并极有可能遗漏关键信息,但红外热像仪可以更快地发现微小的问题。FLIR TG系列中的某些热像仪将传统红外测温仪的便捷外形与热成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快速诊断设备故障,发现潜在故障点。测量小目标时的选择红外测温仪近距离测量小物体温度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随着我们的设备将更快的处理速度安装到更小的封装中,找到散热和识别热点的方法越来越具有挑战性,所以说测量小物体温度的能力对于电子检测越来越重要。红外测温仪可以有效地检查和测量温度,但它的光斑尺寸可能太大而无法测量极小的元件。但是,配备特写光学元件(微距镜头)的热像仪可以聚焦到每像素光斑尺寸小于5μm(微米)。这使得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可以在非常小和近距离的范围内进行测量。高性能热像仪可以进行非常小的测量红外热像仪更适合远距离测量与红外测温仪相比,红外热像仪的优势是它们可以从更远的距离精确测量温度。某个热像仪或红外测温仪可以准确测量给定尺寸的目标,并仍然获得准确温度测量值的距离称为距离系数比(D:S 比)。大多数热像仪的距离系数比要远远大于红外测温仪。例如,一般红外测温仪也许能够测量距离在10到50厘米之间的直径1厘米目标。但大多数热像仪都可以在几米外准确测量直径1厘米的目标温度。例如,FLIR TG54的D:S比为24:1,这意味着它可以在24厘米的距离上测量直径1厘米的目标(或在24英寸的距离上测量直径1英寸的目标)。FLIR E8是一款分辨率为320×240像素的热像仪,其D:S比约为120:1,这意味着它可以在120厘米的距离上测量直径1厘米的目标。FLIR T865等高性能热像仪能够远距离准确测量温度许多更先进的红外热像仪还有可互换镜头,这会影响热像仪的D:S比。例如FLIR T865红外热像仪可搭配6°FOV长焦镜头,可以对更远距离目标进行热检测。红外测温仪是性能出色且经济实惠的工具,可以适用于许多工作场景,尤其是当您知道需要检测的确切位置时的近距离检测。但是,对于远距离应用或需要快速扫描大面积区域时,红外热像仪通常是更好的选择。红外测温仪和红外热像仪到底该如何选择小伙伴们还是要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当然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场景更多
  • 短波红外相机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
    海洋区域湿度大,昼夜温差大,极易形成雾、霾、水汽等特殊条件。可见光在正常条件下成像良好,但是受天气影响较大,在恶劣天气下会出现对比度变低,轮廓模糊,细节丢失的现象等问题,无法清晰的识别目标。热成像技术虽然透雾能力好,但是当目标和背景温度接近时,热成像细节丢失严重,不利于海洋区域的目标探测。而短波红外在海面恶劣天气下也可以实现远距离船只监测,由于具备对海雾的良好透过性,所以目标几乎很少受到海上雨雾天气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轮廓和纹理特征。图 1可见光和短波红外雾天成像对比短波红外成像和可见光类似,主要依靠场景物体反射的光信号成像,其波段范围大约在900nm~2300nm之间,因为光在遇到大气中的分子、粒子、气溶胶和大量的悬浮小水滴时都会发生散射,当大气中的散射粒子小于光波长时,可以按照瑞利散射处理,散射系数为式中,S为散射粒子的截面积,N为单位体积的粒子数,λ为光波波长,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波长越长,散射越弱,透雾能力越强,所以短波红外穿透雾霾能力比可见光强。如图2所示,分别为可见光和短波红外的成像情况,舰船在短波红外图像中的细节更丰富。图 2 雾中短波红外(左)与可见光成像(右)不仅如此,短波红外在海面微小目标识别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由于海面拍摄距离远,微小目标在探测器上占据的像素小, 而且海面也在不断地变化,当海杂波干扰过大时,微弱目标的信号会被淹没,造成可见光探测困难。但是短波红外则不同,利用海水对短波红外具有强吸收这一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微弱目标的识别能力。海水几乎不反射短波红外,而微弱目标发射红外辐射,背景和目标的对比度增大,微弱目标更容易被观测到。所以当对海面浮冰、小船、蛙人、浮标、飞机残骸、海面漂浮物等这些声光电特性不明显的目标探测时,相比可见光,短波红外更适合观测。 此外,短波红外技术还具有在夜间和低光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监控图像的能力,在海岸港口,夜间航行可能存在风险,而短波红外监控系统可以保证即使在黑暗中,港口和船只的活动也能被及时监测,从而提高港口的安全性。西安立鼎光电提供非制冷、制冷面阵以及线阵多款短波红外相机,现货供应,具体产品如下:01非制冷短波红外相机02宽谱段短波红外相机03制冷型短波红外相机04科研型短波红外相机05线阵短波红外相机06定制短波红外相机立鼎定制型短波红外相机是立鼎团队为保证各类客户的产品性能指标而推出的定制化服务。可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将客户重点关注的产品性能进行提升,以满足客户在不同领域的使用。目前,立鼎团队已为多家客户定制适合客户项目应用需求的多款相机,得到了众多用户的认可。更多信息请联系西安立鼎光电400-860-5168转6159西安立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及光电测试装备的研发生产、系统集成、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从器部组件到全套光电系统产品的完整解决方案。近年来,公司研制的短波红外成像系统在激光光斑检测、半导体检测、激光通信、光谱成像、激光切割、生物医疗、天文观测、安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年来,根据用户需求研制的多款光电测试装备为用户产品的性能指标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小菲课堂 | 如何挑选心仪的红外热像仪?
    近几年红外热像仪的应用在全球发展迅速,红外热像技术在产品质量控制和监测、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安全保护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种类繁多的高科技产品,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红外热像仪,小菲今天就给大家支个招!测温范围(量程)测温范围是热像仪校准并能够测量的整个温度范围(量程)。有些热像仪设置多个量程,以便更精确地测量更大范围的温度。每种型号的热像仪都有自己特定的测温范围(量程)。因此,用户的被测温度范围(量程)一定要考虑准确、周全。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在光谱的短波段由温度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将超过由发射率误差所引起的辐射能量的变化。选择温度范围(量程)较高的热像仪对于某些工业应用尤其重要,例如测量锅炉、窑炉或熔炉等高温设备。因此,选择热像仪之前一定要先熟知行业所需的测温范围(量程)。左图为测量窑炉温度,温度超过测温范围时,热像仪正在猜测温度视场角 (FOV)视场角由热像仪镜头决定,是热像仪在任何既定时刻看到的场景范围。对于特写工作,你需要一个广角视场(45°或更高)的镜头。对于长距离工作,您需要一个长焦镜头(12°或6°)。有些相机可能有多个镜头用于不同的应用。例如FLIR T840配备6°超长焦镜头,适合在更远的距离下工作。左:长焦镜头 右:广角镜头红外分辨率热像仪的分辨率是热像仪在工作中有多少像素。更高的分辨率意味着每个图像包含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像素,意味着更多的细节,因此获得精确测量的可能性更大。选择红外热像仪时,取决于你的应用:当你能接近目标时,可以选择低成本,低分辨率的相机。从更远的地方测量较小的目标时,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左:低分辨率热像仪适合近距离测量目标 右:在一定距离测量时需要使用高分辨率相机热灵敏度(NETD)热灵敏度或噪声等效温差(NETD)描述了使用热像仪可以看到的最小温差。数字越小,红外系统的热敏性越好。选择热像仪时需要警惕:低成本制造商的热像仪可能隐藏了低灵敏度,将NETD设置为50°C而不是行业标准的30°C。如果你需要测量的目标温差很大,就无需热灵敏度太低的热像仪。然而,对于更精确的应用,比如检测水分问题,您将需要更高的热灵敏度。探测细微的细节,比如墙上的饰钉,需要很高的热灵敏度焦距热像仪的焦距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调节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手动调整相机上的焦距,还可以自动调整焦距。一般来说,入门级热像仪是固定的焦距,高性能热像仪将有手动或自动调整焦距。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的优势在于用户的需要调整焦距,适应更多的场景。精确的温度测量需要正确聚焦图像光谱范围光谱范围是热像仪中的传感器检测到的波长范围,以微米(μm)为单位进行测量。大多数气体检测热像仪(如丙烷、甲烷和丁烷检测器)都是中波热像仪,这意味着它们的光谱范围在2微米到5微米之间。大部分热像仪都是长波热像仪,光谱范围在8微米到14微米之间。长波热像仪适用于各项红外应用,例如电气检查、消防救援等。左:丙烷、甲烷和丁烷等气体检测 右:其他各项红外应用在确定哪种热像仪最适合您的需要时,请记住以上挑选要点。重要的是,选择热像仪时,不能只考虑一种参数,要根据您的需求综合选择。
  • 日本ATAGO(爱拓)给全国客户的新年贺辞
    尊敬的客户、亲爱的朋友们: 2011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即将迎来万象更新的2012年。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ATAGO (爱拓)中国分公司的全体员工向热爱分析检测事业,关心支持ATAGO (爱拓)中国业务发展并给我们无私帮助的业内同行和客户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谢意! 回首2011年,我们为ATAGO (爱拓)中国分公司事业的稳定和发展而自豪。这一年来,ATAGO (爱拓)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小逐渐走向成熟,销售额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获得了各大合作伙伴和用户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肯定。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们抓产品应用,完善供货渠道,提高供货速度,注重员工的产品知识及销售服务的培训,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尽管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但一直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步伐,是我们优质的产品,诚信可靠的服务和踏实努力的工作为我们赢得了用户的信赖,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展望2012年,我们将坚持秉承&ldquo 应用为先,服务为本&rdquo 的宗旨,除了保持价格的优势,为您尽可能节约成本以外,我们始终将ATAGO (爱拓)的产品质量与我们的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我们将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产品知识培训来提高代理商销售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2012年春季,ATAGO (爱拓)将选择部分代理商赴日本东京总部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让在中国的技术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用户,缩短响应时间,使服务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我们将正式启用更为方便读写的&ldquo 爱拓&rdquo (替代前期使用的&ldquo 爱宕&rdquo )作为ATAGO的中文宣传译名,也是进一步贴近用户的具体举动! 期望我们在2012的合作更加愉快!我们坚信,在ATAGO (爱拓)员工团结拼搏、务实创新下,我们一定会再创辉煌。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ATAGO (爱拓)中国分公司 二零一二年元月一日
  • 小菲课堂|选择红外热像仪进行研发时,需要思考的7个问题(上)
    产品研发由于红外热像仪有非接触式测温功能,因此它成为各种研究和开发项目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有许多类型的热像仪具有适合科学和研究应用的特定功能。为了帮助您选择满足所有要求的红外热像仪,小菲列出了您在购买前需要思考的7个问题,用来帮助您缩小选项范围,让您选到最合适的热像仪!1你需要测量的温度范围?通常,使用红外热像仪的目的是测量您感兴趣对象的温度变化。测量温度时,您应该考虑两件事:物体的温度范围和您希望达到的温度分辨率。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将帮助您判断哪种类型的红外热像仪和探测器最适合您的应用。温度范围(量程)温度范围(量程)由被测对象的冷热程度定义。这也可能是您正在查看的场景中最冷和最热的温度。例如,您可能正在对跑道上空转的飞机发动机进行热成像。在这个例子中,机身温度可能约为25℃,发动机温度为500℃。温度范围约为25°C至500°C,因此您需要寻找能够同时测量整个范围的红外热像仪。温度分辨率温度分辨率是需要测量的最小温差,通常称为温度灵敏度。红外热像仪的热灵敏度范围从0.020°C到0.075°C,具体取决于热像仪的探测器类型。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分辨率或热灵敏度通常表示为噪声等效温差(NEDT)。这一数值是红外热像仪在其噪声基底以上所能探测到的最小温度变化。简单地说,这是你能用特定的热像仪测量到的最小的温度变化。表1展现了不同类型红外热像仪的一些常见温度范围(量程)和温度分辨率。正如你所见,有很多选择,但定义好你的温度范围(量程)和温度分辨率(热灵敏度),将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热像仪解决方案来满足您要求。表1:不同热像仪的温度范围(量程)和温度分辨率注:温度分辨率(热灵敏度)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精度不同。确切地说,温度精度是热像仪精确测量物体准确温度的能力。为了帮助解释,假设我们看到的是一杯90°C的热咖啡,但它很快冷却到89°C。对于一台灵敏度很高的热像仪来说,检测细微的温度变化并不困难。但是,如果热像仪校准错误,它可能会读取91°C的起始温度和90°C的结束温度,因此,热像仪精度约为±1℃。2想要多快获取数据?回答这个问题时,您需要考虑三件事:曝光时间、帧速率和总记录时间。曝光时间曝光时间是指热像仪捕捉一帧数据的速度,与传统可见光相机的快门速度相似。红外热像仪的曝光时间称为积分时间,或探测器的热时间常数。这两个术语只是指捕获单个热图像所需的时间。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红外热像仪的曝光时间,也就是传统相机的曝光时间相对于长曝光和短曝光的优势。对于它们来说,曝光时间越短,高速拍摄时出现模糊的可能性越小。然而,由于曝光较短,成像目标的时间就较少,所以你可能曝光量不足。另一方面,较长的曝光时间可以允许您从感兴趣的物体上收集到更多的光(对于传统相机)或热能(对于红外热像仪)。当然,缺点是如果你的目标移动很快,你可能会看到模糊的成像。因此,在短期和长期曝光时间之间存在权衡。但如果你回想一下表1,有些热像仪有更好的热分辨率,因此更灵敏。我们可以推断,当观察相同的热目标时,高灵敏度热像仪仅需要更少的曝光时间来获得与低灵敏度热像仪相同的图像。对于拥有更好热分辨率探测器的热像仪来说,你可以获得两个方面的最佳效果:较冷物体的良好图像(画面中探测器底噪较少)和无运动模糊图像(更少的曝光时间)。要确定特定红外热像仪是否满足应用程序的速度要求,您需要考虑:● 目标物体的运动;● 目标物体加热速度或冷却速度;● 红外热像仪的运动。帧速率(帧/秒)热像仪系统的帧速率代表了每秒可以从红外热像仪中采集多少热图像。具有快速帧速率的红外热像仪系统允许您捕捉快速移动目标的热特征,如弹道弹丸或爆炸场景。如果数据采集足够快,甚至可以捕获全辐射帧序列并以慢动作播放。因此,热像仪的帧速率越高,动态改变目标的效果越好。正如你所想象的那样,更短的曝光时间可以带来更快的帧速率。热像仪的帧速率从每秒几帧到每秒数千帧不等。表2:不同热像仪的曝光时间和帧速率总记录时间您是打算以高速捕获长时间的数据,还是以高速捕获短时间的数据,还是以慢速率捕获数小时的数据?有多少热像仪就有多少数据记录选项,所以应该研究所有的数据收集场景,以确定您需要的红外记录系统的类型。了解帧速率和总记录时间对于选择最适合您应用的热像仪和数据系统非常重要。某些红外热像仪,如FLIR T系列手持式热像仪,具有内置存储功能,可以记录到内部闪存或可移动小型SD卡中。其他热像仪,如FLIR X6900sc,通过千兆以太网、CameraLink或CoaxPress将高速热数据传输至PC端或笔记本电脑进行记录。FLIR X6900sc高性能红外热像仪FLIR的高速X系列热像仪使您能够对该热像仪上的RAM执行突发记录,利用高速RAM缓冲高速红外视频码流,随后将数据存储到可移动固态驱动器(SSD)中。对于高速扩展长度记录,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将全辐射视频码流传输到RAID磁盘阵列,该阵列可以处理快速帧序列并具有大量磁盘空间。热像仪和高速数据记录器上的存储介质都是可移动的。如果担心数据安全,只需取出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 【综述】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及电子器件分析
    疫情期间使得红外热像仪的市场大大增加,在商场、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随处可见,无需接触即可准确测量人体温度。那么红外热像仪是怎样工作的呢?本文对有关知识做简要介绍,以飨读者。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红外光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使用红外热像仪,安全——可测量移动中或位于高处的高温表面;高效——快速扫描较大的表面或发现温差,高效发现潜在问题或故障;高回报——执行一个预测性维护程序可以显著降低维护和生产成本。但在疫情爆发之前,红外热像仪在工业测温场景使用得更广泛,需求也更稳定。在汽车研究发展领域——射出成型、引擎活塞、模温控制、刹车盘、电子电路设计、烤漆;在电机、电子业——电子零组件温度测试、印制电路板热分布设计、产品可靠性测试、笔记本电脑散热测试;在安防领域的隐蔽探测,目标物特征分析;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各种电气装置的接头松动或接触不良、不平衡负荷、过载、过热等隐患,变压器中有接头松动套管过热、接触不良(抽头变换器)、过载、三相负载不平衡、冷却管堵塞不畅等,都可以被红外热像仪及时发现,避免进一步损失。对于电动机、发电机:可以发现轴承温度过高,不平衡负载,绕组短路或开路,碳刷、滑环和集流环发热,过载过热,冷却管路堵塞。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然后经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把红外辐射转变为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红外辐射的强弱。第二步:利用后续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从而清晰地采集到目标物体温度分布情况。第三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处理放大后的电信号,得到电子视频信号,电视显像系统将反映目标红外辐射分布的电子视频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得到可见图像。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于红外热像仪的选择有不同的要求,主要考虑因素有热灵敏度——热像仪可分辨出的最小温差(噪音等效温差)、测量精度。反应到电路上,最应注意的既是第二步电信号的放大和采样。实际上,从信号处理,到数据通信,到温度控制反馈,都有较大的精度影响因素。红外热像仪的电路框图如图所示,基本工作步骤为:FPA探测器——信号放大——信号优化——信号ADC采样——SOC/FPGA整形与预处理——信号图形及数据显示,其间伴随TEC(热电制冷器)对探测器焦平面温度的反馈控制。热像仪中需要采集的信号为面阵红外光电信号,来源于红外探测器,通过将红外光学系统采集的红外信号FPA转换为微弱电信号输出,选择OP AMP时需要注意与FPA供电类型匹配及小信号放大。根据红外热像仪的使用场合,去选择适合的运放,达到最优的放大效果和损耗最小的放大信号。运放的多项直流指标都会直接影响到总的误差值。比如,VOS、MRR、PSRR、增益误差、检测电阻容差,输入静态电流,噪声等等。需要根据实际应用的特点,择取主要误差项目评估和优化。比如 CMRR 误差可以通过减小 Bus 电压纹波优化。PSRR 误差,可以通过选用 LDO 给 OPA 供电优化。提供一个好的电源,LDO 的低噪声和纹波更利于设计,选用供电LDO。在图三中的光电信号放大处,使用了TPH250X系列的OP AMP,特点是高带宽、高转换速率、低功耗和低宽带噪声,这使得该系列运放在具有相似电源电流的轨对轨 输入/输出运放中独树一帜,是低电源电压高速信号放大的理想选择。高带宽保证了原始信号完整性,高转换速率保证了整机运算的第一步速度,低宽带噪声保证了FPGA/SOC处理的原始信号的真实性。对于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热电制冷器必不可少,它保障了FPA探测器的焦平面工作温度温度的稳定和灵敏,对于制冷补偿的范围精度要求较高。用电压值表示外界设定的FPA工作温度,输入高精度误差运放,得出差值电压,经过放大器运算后,对FPA进行补偿,从而使FPA温度稳定。在该系统中,AD转换芯片的性能决定了FPA的相位补偿量,决定了后端红外成像的质量。根据放大后输出信号的电压范围和噪声等效温差及响应率,可以计算AD转换芯片的分辨率,此处使用了16 bit高分辨率的单通道低功耗DAC,电源电压范围为2.7V至5.5V。5v时功耗为0.45 mW,断电时功耗为1 μW。使用通用3线串行接口,操作在时钟率高达30mhz,兼容标准SPI®、QSPI™和DSP接口标准。同时满足了动态范围宽、速度快、功耗低的要求。对于一般的工业红外热像仪的补偿来说,TPC116S1已经足够。此外,对于整体的供电而言,FPGA/SOC的分级供电,电源管理芯片的选择要适当。对于运放和ADC的供电,为减小误差,需要低噪声的LDO,以保证电源电压恒定和实现有源噪声滤波。LDO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稳定性好,负载响应快,输出纹波小。具有最低的成本,最低的噪声和最低的静态电流,外围器件也很少,通常只有一两个旁路电容。而在总体的供电转换中,使用了DCDC——TPP2020,它的宽范围,保证了电源设计的简洁。内置省电模式,轻载时高效,具有内部软启动,热关断功能。DC-DC一般包括boost(升压)、buck(降压)、Boost/buck(升/降压)和反相结构,具有高效率、宽范围、高输出电流、低静态电流等特点,随着集成度的提高,许多新型DC-DC转换器的外围电路仅需电感和滤波电容,但是输出纹波大,开关噪声较大、成本相对较高,故在电源设计中,用量少且尽量避开灵敏原件,以避免对灵敏原件的干扰。红外热像仪既可以走入民用,成为各个家庭的健康小帮手,也可以是精密工业电子的好伙伴。面对不同的市场,组成它的电子元器件也有不同的选择。而不变的是,精密的设计对于真实的反映,特别是模拟器件。
  • 共306项!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公示
    近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6个项目进行资助并予以公示,共计306个项目。本次资助项目,其中光学元件级超精密抛光机理与方法研究、光学变焦液体透镜显微成像技术研究、工业用精密/超精密测量定位方法研究、原子力显微镜动态成像方法研究、高灵敏度特异性核酸快速检测仪器原理与方法研究、无创血糖浓度监测方法及其设备、试剂研究等项目与仪器设备的开发关系密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的公示 根据《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6个项目进行资助,现予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示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拟资助项目依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  异议受理处室: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  异议受理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v.cn  传 真:88101180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C区5045室  邮 编:518035  业务咨询电话:  基础研究处:88127371、88103567  附件: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清单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2年10月14日2022年度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清单序号项目受理号项目名称1202208183000722基20220011 6G智简网络关键问题研究2202208183000569基20220012 算网融合体系结构关键问题研究3202208183000811基20220013 高分辨磁场矢量传感器关键问题研究4202208183000242基20220015 新型LED半导体显示前沿问题研究5202208183000534基20220016 复杂运动场景下视频增强与评估技术算法研究6202208183000247基20220017 氮化镓功率器件可靠性研究7202208183000126基20220018 VR视频计算优化建模研究8202208183000514基20220019 软件自动化设计和生成算法研究9202208183000334基20220020 智能终端人脸信息安全算法研究10202208183000596基20220021 微尺度金属结构选区激光熔化增材制造工艺与形性调控关键问题研究11202208183000448基20220022 手术辅助机器人影像感知与控制关键问题研究12202208183000076基20220023 光纤光栅飞秒激光制备与测量技术机理与方法研究13202208183000684基20220024 光学元件级超精密抛光机理与方法研究14202208183000669基20220025 高灵敏度高精度传感技术研究15202208183000155基20220026 超快光纤激光关键问题研究16202208183000225基20220027 光学变焦液体透镜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7202208183000314基20220028 工业用精密/超精密测量定位方法研究18202208183000359基20220029 高精高速陶瓷增材制造新方法研究19202208183000437基20220030 软体机器人运动机理与一体化设计研究20202208183000233基20220032 刚柔耦合可重构机器人设计与柔顺操控研究21202208183000623基20220033 敏捷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研究22202208183000710基20220034 极端环境下机器人传感退化机理与感知定位方法研究23202208183000214基20220035 半导体材料精密加工关键问题研究24202208183000622基20220036 精密组装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方法研究25202208183000583基20220037 高速精密瞬态图像检测及弱小目标智能检测方法研究26202208183000454基20220038 血管栓塞治疗机器人集群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27202208183000364基20220039 海洋高灵敏度实时水听检测与数据传输技术算法研究28202208183000424基20220040 康复助行机器人识别理解算法与柔顺控制研究29202208183000045基20220041 红外探测技术及集成芯片研究30202208183000607基20220042 内镜类手术机器人动态识别跟踪与控制机制研究31202208183000217基20220043 原子力显微镜动态成像方法研究32202208183000262基20220044 金属激光增材制造及半导体材料缺陷检测和控制方法研究33202208183000084基20220045 超精磁浮驱控技术机理和算法研究34202208183000626基20220046 微型机器人感知、学习与控制方法研究35202208183000532基20220047 异构网络高效数据分发、存储与网络协议研究36202208183000098基20220048 高灵敏度MENS智能柔性传感技术关键问题研究37202208183000382基20220049 叠层封装非接触原位检测方法研究38202208183000807基20220050 硅光电集成器件关键问题研究39202208183000444基20220052 卫星边缘设备计算理论和方法研究40202208183000366基20220053 水下环境多模态智能感知系统关键问题研究41202208183000069基20220054 多种气体监测传感器关键问题研究42202208183000228基20220055 高效能量收集技术机理研究43202208183000222基20220056 纳米芯片制造等离子体选择性刻蚀关键问题研究44202208183000414基20220057 复杂场景语音信号拾取、识别和人机交互关键算法研究45202208183000363基20220058 多模态融合意图理解关键算法研究46202208183000589基20220059 涡旋激光信号探测器件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47202208183000213基20220060 机器视觉传感器关键问题研究48202208183000360基20220061 多模态柔性仿生触觉传感方法与系统集成关键问题研究49202208183000579基20220062 SOI基单片集成光子晶体表面发射激光器关键问题研究50202208183000190基20220063 氮化镓功率驱动和控制全集成芯片设计研究51202208183000256基20220064 高电流密度集成电源关键问题研究52202208183000193基20220065 可重构、多精度存算一体芯片设计研究53202208183000394基20220066 宽波段CMOS图像传感器关键问题研究54202208183000818基20220067 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系统算法研究55202208183000060基20220068 5G和高低轨卫星通信融合的射频前端和滤波器芯片设计研究56202208183000037基20220069 高效电催化剂制备及污水处理机理研究57202208183000211基20220070 高强度高电导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制备及其性能机理研究58202208183000167基20220071 跨域大数据复杂性理论与分布式算法研究59202208183000298基20220072 区块链网络控制、安全存储及攻击防御方法研究60202208183000208基20220073 磁性材料拓扑耦合与自旋激发研究61202208183000389基20220074 基于3D打印的人源类器官生殖功能修复研究62202208183000274基20220076 二氧化碳高效电化学还原催化剂设计和制备机理研究63202208183000621基20220077 社交媒体态势感知与行为异常预测算法研究64202208183000711基20220078 多模态数据和多任务深度网络构建与训练研究65202208183000123基20220079 低精密度数据远距离多目标跟踪算法研究66202208183000619基20220080 多智能体协同与对抗关键问题研究67202208183000170基20220081 河流水质与农作物监测数据采集及分析研究68202208183000678基20220082 组织再生修复生物支架功能材料构筑与性能调控研究69202208183000131基20220083 有机分子自旋电子器件及量子信息研究70202208183000833基20220084 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解码关键问题研究71202208183000386基20220085 类脑听觉语音增强方法研究72202208183000374基20220086 类脑视觉认知机器人复杂场景理解与导航方法研究73202208183000353基20220087 微生物及关联疾病分析算法研究74202208183000452基20220088 云边端协同计算关键问题研究75202208183000620基20220089 多模态表征与多尺度脑网络计算方法研究76202208183000156基20220090 城市不均衡时空数据与空间画像分析算法研究77202208183000161基20220091 风电结构动力学数字孪生模型研究78202208183000339基20220092 元宇宙场景内容生成与分析算法研究79202208183000111基20220093 高性能OLED新材料研究80202208183000474基20220094 医学影像视觉增强与病灶筛查算法研究81202208183000140基20220096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调控及光电探测性能研究82202208183000457基20220097 生物3D打印骨再生修复材料及其促再生机制研究83202208183000103基20220098 仿生材料构建及界面动态调控研究84202208183000383基20220100 典型心脑血管疾病医学检测算法研究85202208183000702基20220101 骨科用镁合金材料研究86202208183000272基20220102 高性能n-型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关键问题研究87202208183000078基20220103 液相微反应合成过氧化物动态调控研究88202208183000312基20220104 闭环脑机接口专用芯片关键技术机理研究89202208183000313基20220105 新型病理成像技术及分析算法研究90202208183000774基20220106 中草药资源活性成分基因组学研究91202208183000428基20220107 肿瘤诊断、药效评估中的光声成像技术算法研究92202208183000198基20220108 肿瘤免疫微环境三维高精度分析算法研究93202208183000487基20220109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免疫机制研究94202208183000673基20220110 人工菌群定植作用机制研究95202208183000240基20220111 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系统算法研究96202208183000238基20220112 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97202208183000082基20220113 乳腺肿瘤智能检测与诊断算法研究98202208183000160基20220114 光纤内窥显微成像技术机理研究99202208183000456基20220115 高性能γ射线阵列探测器及其成像技术机理研究100202208183000764基20220116 眼部疾病多模态诊断分析及助视关键算法研究101202208183000168基20220117 新型高速度、低功耗类脑器件与系统集成研究104202208183000232基20220120 新型结构稀土材料制备研究105202208183000477基20220121 低剂量CT成像关键技术及术中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 小菲课堂|选择红外热像仪进行研发时,需要思考的7个问题(中)
    上周给大家介绍了选择研发热像仪前需要考虑的前两点因素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后边的内容3测量目标的大小和距离?为了在目标物体上获得高质量的热成像画面效果和大多数被测量物测量点的准确温度读数,您应该尽可能选择一个将目标物体占满热像图视野的镜头。同时,您还需要优化空间分辨率,以确保需要查看的最小目标物体的细节与瞬时视场角。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与瞬时视场角(IFOV:一个像素所能覆盖的视场角范围)相同,两者都是可以在目标上检测到的最小物理细节,并且基于单个热像仪(检测器)像素覆盖的最小区域。离物体越近,像素检测到的区域越小。当您移动得更远时,单个像素会覆盖更大的目标区域。通常来说,一个像素能够显示热像图中的最小分辨率,但是要准确测温,则需要至少3*3个像素。被测物体将热像仪中点测温的小圆圈或者小方框完全覆盖,方能准确测温。视场角和瞬时视场角视场角(FOV)你会注意到,当你从更远的地方观察物体时,视野也会发生变化。类似于空间分辨率,这意味着从远处成像时,目标上被分配的像素比从近处成像时所分配到的像素少。理想情况下,您希望目标物体占满视野,但有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过度靠近被测物体,可能对热像仪操作员造成潜在的危险确定了所需的视场角和空间分辨率后,您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佳镜头或镜头组。手工确定这些值所需的数学运算可能令人望而生畏,因此FLIR开发了一个免费的在线视场角计算器来帮助您完成这一过程(具体使用说明请点击“阅读原文”)。使用在线工具时,只需输入目标物体大小、热像仪镜头到目标的距离和选择不同度数的镜头。计算器就将计算目标物体的视场角、空间分辨率和像素数,让镜头选择过程更简单。4哪种检测器最适合应用?在上周文中我们解释了温度测量灵敏度是如何根据红外热像仪的探测器类型而变化的。另外需要考虑的一点是,不同的探测器技术可以感知不同波长或波段的红外能量。根据您的应用,红外热像仪感知能量的波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典型的大气在不同波段红外能量的透射率曲线,根据该图,在7.5微米至13.0微米和3.0微米至5.0微米的波段大气中有良好的红外透射。因此,如果您的应用程序要求您在大气中进行远距离观察,那么选择在这些高透射率波段的窗口中运行的探测器是最佳选择。类似的想法也适用于其他需要查看或浏览材料的应用。例如,如果你想测量灯泡灯丝的温度怎么办?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透过灯泡的外层玻璃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灯泡玻璃的传输曲线,你会看到一个允许红外有高透射率的光谱窗口。要透过玻璃观察并测量灯丝,需要一台能感应3.0μm至4.1μm波段的热像仪。灯泡玻璃的透射曲线示例下图显示了当您通过热像仪观察灯泡时发生的情况,热像仪可以感知玻璃高透射率窗口内的情况。由于热像仪是3.0- 5.0μm InSb探测器,因此,借助InSb探测器您可以精确地测量灯泡灯丝的温度。带有InSb探测器(3.0µm至5.0微米)和总之,对于某些应用,通过查阅材料可能会根据其独特的光谱波段响应引导您找到特定的探测器。叮叮叮,学习时间结束下周小菲撰写终结篇(记得来看哦~)您也可以点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关于FLIR:报名参加ITC红外培训系统学习热成像技术和热像仪相关知识在这里不仅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还能获得经验丰富的导师手把手教学哦
  • 仪器信息网|2023年Q1热搜词盘点
    仪器信息网搜索覆盖了用户找仪器、找厂商、找方案、查资料的全场景需求,每月为用户执行数百万次搜索请求。搜索采用了信息检索领域最经典的算法模型,结合科学仪器行业特性,推出依存关系+概率偏好模型相结合的动态语义模板,将科学仪器行业碎片化的信息分门别类,根据搜索词词性为用户优先推荐不同类型的内容,为用户打造了一款高质量内容的行业搜索!而用户的搜索行为往往最能反馈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习惯变化。特整理2023年Q1用户热搜词表,以飨读者。一、2023年Q1仪器热搜词TOP101、化学分析仪器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离子色谱6液质联用2气相色谱7定氮仪new3液相色谱8 电位滴定仪new4ICP-MS9分光光度计5原子吸收10原子荧光new光谱、色谱、质谱仪为主要的分析仪器产品,可用于环保、生命科学、材料分析、食品科学等领域。据《实验室分析仪器国产化替代战略思考》,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中,光谱、色谱、质谱仪占37%,为分析仪器主要的产品,其中生命科学以及材料科学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日前,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 (HJ1268-2022)》、《土壤和沉积物 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光谱法(HJ 1269-2022)》等多项环境领域标准,并将于 2023 年 6 月15 日正式实施。2、实验室常用设备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离心机6旋转蒸发仪2氮气发生器7pH计3纯水机8天平4马弗炉9冻干机new5微波消解仪10洗瓶机土壤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2023—2024年全面铺开、2025年完成成果上报的总体要求,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关工作要求,2023年江苏省、海南省、青岛市等多地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土壤普查所涉及的仪器设备用户搜索量呈持续增长,如土壤酸碱度测定可能用到的酸度计,土壤营养成分测定可能用到的定氮仪,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检测中用到的微波消解仪、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等。3、生命科学仪器及设备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流式细胞仪6细胞计数仪2摇床7生化培养箱3生物安全柜8分子互作仪new4二氧化碳培养箱9凝胶成像系统5PCR10厌氧培养箱new分子互作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物理、物理化学或光学等手段检测分子之间的动力学、亲和力和热稳定性等人们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帮助人们对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环境检测和药物筛选等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仪器信息网整理了2022年分子互作分析仪中标信息,共84台仪器,涉及金额超1.6亿元。4、物性测试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激光粒度仪6密度计2粘度计7热重分析仪new3DSC8熔点仪4流变仪9测厚仪5恒温恒湿箱10硬度计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激光粒度仪作为一种高精测量和分析技术,以其高精度、宽测量范围、简便易用等特点,在新能源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了解激光粒度仪市场情况,仪器信息网对2022年激光粒度仪中标信息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包括静态光散射粒度仪和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共涉及458台仪器,中标总金额超1.29亿元。其中,国产激光粒度仪中标数量攀升,占比达50%,首次与进口品牌齐平;但国产激光粒度仪中标金额占比仅为31%,市场份额与进口品牌存在较大差距。5、环境监测仪器用户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TOC6甲烷非甲烷new2COD7大气采样器3红外测油仪8VOC4水质分析仪9气体流量计5烟气分析仪10大气颗粒物监测仪new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作为臭氧前体物的VOCs组分监测、颗粒物组分监测、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监测等,相关搜索量呈增长趋势。6、光学仪器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扫描电镜6荧光显微镜2原子力显微镜7共聚焦显微镜3浊度仪8透射电子显微镜4旋光仪9金相显微镜5红外热成像仪new10色度仪红外热成像仪是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经过光电转换、信号处理等手段,将目标物体的热分布数据转换成视频图像的设备。最为人所熟知的红外热成像仪如红外测温仪。其实红外热成像设备在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建筑、航空航天和医学等领域已被广泛使用。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 18251-2:2023《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2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综合性能测试方法》。这是继2017年中国首项红外热成像国际标准ISO 18251-1:2017《无损检测 红外热成像 第1部分:系统和设备的特性》发布实施后,由我国主持制定的第2项红外热成像ISO国际标准。这两项红外热成像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红外热成像检测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7、半导体行业专用仪器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匀胶机6刻蚀机new2原子层沉积系统7离子注入机3退火炉8快速退火炉4探针台9激光直写光刻机5四探针测试仪10划片机云计算、数据中心、无线通信、汽车、工业、消费类产品以及有线通信等几大领域支撑了全球半导体的发展,预计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别。而2022年10月,中国一部分晶圆制造厂及先进半导体相关企业落入了美国新规的限制范围,将无法再进口美国相关先进设备;2023年3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对用于芯片制造的六大类23项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追加出口管制。中国本土的半导体设备材料还没有发展壮大,无法支撑本土的制造企业。制造是一个产业的根本,半导体设备、材料更是一个极为纵深的环节,本土企业发展弱小,且有可能在2023年进入一个周期低点(因产业链的传导性)。接下来,大力发展本土设备、材料企业,是加强本土制造能力的关键。二、2023年Q1消耗品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标准物质6离心管2气相色谱柱7容量瓶3液相色谱柱8石墨管4层析柱9固相萃取柱5移液管10滴定管new三、2023年Q1厂商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安捷伦6梅特勒2赛默飞7沃特世3岛津8耶拿4布鲁克9莱伯泰科5珀金埃尔默10 瑞士万通new四、2023年Q1行业相关热搜词TOP10TOP热搜词TOP热搜词1生活饮用水6生物制药2新材料new7 实验室建设new3土壤三普8新能源new4微塑料9中药5锂电池10白酒new2023年是中国“双碳”目标提出的第三年,加快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两会上,“新能源”延续去年的火热,继续成为政策、资本和产业的关注焦点,如“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建设风光基地项目进行混改,出台户用光伏相关规范”、“建议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支撑‘双碳’目标落地”等等。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应用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中,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新材料产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 百万用户找厂商、找仪器、找方案的首选工具——仪器信息网搜索
  • 广东餐饮具消毒协会私设产品检测中心违法收费 被撤销登记
    南方日报讯 广东省民政厅昨日公告称,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存在设立餐饮具消毒协会检测中心检测消毒企业产品、私自收取消毒企业产品检测费的违法行为,依法对其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该会原会长林财山受访时称,协会确实存在过错,但直接予以撤销登记的处罚过重,对此将向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省民政厅方面通报称,今年2月底,群众联名举报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引起媒体关注和报道。省民政厅受理立案后调查取证,查实该协会存在设立检测中心检测消毒产品、私自收取检测费的违法行为,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协会作出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   林财山承认,从2011年6月至今年2月,检测中心一共进行231批次检测,收取委托企业的检测费18480元。他个人认为,情节并不算严重的情况下,撤销登记的处罚太重了。”   访谈   设立检测中心事出有因   昨日下午,记者就焦点问题采访了原会长林财山。   记者(下简称“记”):所涉的检测中心是如何设立起来的?   林财山(下简称“林”):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消费者十分关注餐饮具的卫生,但餐饮具消毒是新兴行业,单个企业力量弱小。全市有160多家餐饮具消毒企业,目前没有一家能建起独立的检测室 二是到省、市、区疾控中心等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最快要7-14个工作日,不能随到随检且费用高,每批次在1000元-2000元不等。   鉴于此,协会垫资设立检测中心,购买专业设备和招聘专业人员,并多次请专家进行培训指导。运作两个月后,经核算综合成本每次80元,最快16个小时可出结果。   记:协会为何不按程序报批成立检测中心?   林:我们多方打听得知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由省质监部门作出,便着手申请“非独立法人实验室”,但到质监部门咨询报批资质备案事宜时,被告知协会办检测室没有先例。但设备买了、人也请了,协会就硬着头皮开始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记:听到被撤销登记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林:我们确实存在过错,省民政厅也确实是依法办事,但处罚太重。协会前后共收取检测费18480元,而维护检测中心运营10个月的两个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就达45000元之多,检测中心既无赚钱,也未造成负面影响。   记:接下来有何打算?   林:准备向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一个说法。
  • BPCL微弱发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测量的原理及应用
    品牌:BPCL是Biological& Physical Chemiluminescence的缩写,1995年开始对外使用;超微弱发光测量仪,英文Ultra-WeakLuminescence Analyzer。 BPCL超微弱发光测量仪,是生物与化学光子计数器,又俗称为化学发光分析仪,是我国原中科院系统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一种可探测超微弱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的分析仪器,是我国最早商品化的微弱光测量产品。BPCL倾注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其研制为发光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工具,推动了我国甚至国际发光研究的发展,目前被众多高校、研究院所使用,产生了具有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涉及研究方向包括:发光分析检测技术研究(如:流动注射发光分析、毛细管电泳发光分析、生物传感器发光分析、纳米材料发光分析、自由基临床检验)、自由基生物学研究、药物抗氧化剂研究、细胞学超微弱发光研究、肿瘤医学研究、农业种质研究、花卉果实超微弱发光研究及农作物抗逆性研究。 BPCL微弱发光测量仪现有19个型号产品,覆盖近紫外、可见及近红外光谱领域微弱光检测,同时还有光谱扫描、多样品测试、温控等型号产品,以适应不同领域研发需求。由于BPCL独特和先进的光探测技术,利用此仪器可测定10^-15瓦的光强度,测量10^-13瓦的微弱光影可给出1-2万/秒的计数率,这对于生物体、细胞、DNA等生命物质的超微弱发光研究尤为重要。通过独特的接口计数,该仪器可实时获得发光动力学曲线,最快采集速度可达0.1毫秒,可用于快速发光反应的监测。 任何有生命的物质都可以自发的或在外界因素诱导下辐射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光子流,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超微弱发光(UltraweakPhoton Emission),亦被称为生物系统超弱光子辐射、自发发光等。超微弱发光只有10^-5~ 10 ^-8hυ / s cm ,量子产额(效率)为10^-14~ 10 ^-9,波长范围为180~800nm,从红外到近紫外波段。1.BPCL电化学发光测试原理 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Electrogeneratedchemiluminescence,ECL)。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包括了两个过程。发光底物二价的三联吡啶钌及反应参与物三丙胺在电极表面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氧化的三丙胺失去一个H成为强还原剂,将氧化型的三价钌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钌,随即释放光子恢复为基态的发光底物。最好的发光标记物-三联吡啶钌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可以标记于抗原,抗体,核酸等各种分子量,分子结构的物质。从而具有最齐全的检测菜单。三联吡啶钌为水溶性,且高度稳定的小分子物质。保证电化学发光反应的高效和稳定,而且避免了本底噪声干扰。 简单来理解,ECL是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的电压使电极反应产物之间或电极反应产物与溶液中某组分进行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种光辐射,其作为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手段越来越引人注目。1.1电化学反应过程 在工作电极上(阳极)加一定的电压能量作用下,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成为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同时,电极表面的TPA也释放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成为阳离子自由基 TPA+,并迅速自发脱去一个质子而形成三丙胺自由基TPA,这样,在反应体系中就存在具有强氧化性的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和具有强还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TPA。1.2化学发光过程 具有强氧化性的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和具有强还原性的三丙胺自由基 TP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果使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还原成激发态的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其能量来源于三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3+与三丙胺自由基TPA之间的电势差,激发态[Ru(bpy)3]2+以荧光机制衰变并以释放出一个波长为620nm光子的方式释放能量,而成为基态的[Ru(bpy)3]2+。1.3循环过程 上述化学发光过程后,反应体系中仍存在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和三丙胺(TPA),使得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过程可以继续进行,这样,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循环进行。 通过上述的循环过程,测定信号不断的放大,从而使检测灵敏度大大提高,所以ECL测定具有高灵敏的特点。上述的电化学发光过程产生的光信号的强度与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将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与免疫反应体系中的一种物质结合,经免疫反应、分离后,检测免疫反应体系中剩余二价的三氯联吡啶钌[Ru(bpy)3]2+经上述过程后所发出的光,即可得知待检物的浓度。1.4电化学发光剂定义:指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而发出光的物质。特点:反应在电极表面进行发光标记物/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共反应剂/电子供体为:三丙胺(TPA)电化学发光启动条件:直流电场反应产物:三丙胺自由基(TPA*)+620nm的光子最终检测信号:可见光强度反应特点:迅速、可控、循环发光三联吡啶钌“催化”三丙胺发出可见光2.BPCL化学/电化学发光分析领域的应用案例2.1 医学及药学领域 BPCL在临床上,其可直接或与免疫技术结合,通过化学/电化学发光技术,其可用于甲状腺激素、生殖激素、肾上腺/垂体激素、贫血因子、肿瘤标记物、癌细胞等物质的检测;另外,基于活性氧诱导的化学发光现象,其可实现体内及光治疗过程产生的活性氧的检测。2.1.1 Ru@SiO2表面增强电化学发光检测痕量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CEA)被认为是反映人体中各种癌症和肿瘤存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体液中CEA的灵敏检测利于癌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估。 在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u(bpy)32+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增强电化学发光(ECL)超灵敏测定人血清中CEA的新方法。在这种表面增强ECL(SEECL)传感方案中,Ru(bpy)32+掺杂的SiO2纳米颗粒(Ru@SiO2)并且AuNPs用作LSPR源以增强ECL信号。两种不同种类的CEA特异性适体在Ru@SiO2和AuNP。在CEA存在的情况下Ru@SiO2-将形成AuNPs纳米结构。我们的研究表明Ru@SiO2可以通过AuNP有效地增强。一层Ru@SiO2-AuNPs与不存在AuNP的纳米结构的ECL相比,纳米结构将产生约3倍的ECL增强。通过多层Ru@SiO2-AuNPs纳米架构。在最佳条件下,人血清CEA的检测限为1.52×10^-6ng/mL。 据我们所知,对于ECL传感器,从未报道过具有如此低LOD的CEA测定。2.1.2 基于连接探针的电化学发光适体生物传感器,检测超痕量凝血酶的信号 基于结构切换电化学发光猝灭机制,本文中开发了一种用于检测超痕量凝血酶的新型连接探针上信号电化学发光适体生物传感器。ECL适体生物传感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ECL底物和ECL强度开关。ECL衬底是通过修饰金电极(GE)表面的Au纳米颗粒和钌(II)三联吡啶(Ru(bpy)32+–AuNPs)的络合物制成的,ECL强度开关包含三个根据“结-探针”策略设计的探针。 第一种探针是捕获探针(Cp),其一端用巯基官能化,并通过S–Au键共价连接到Ru(bpy)32+–AuNPs修饰的GE上。 第二个探针是适体探针(Ap),它含有15个碱基的抗凝血酶DNA适体。 第三种是二茂铁标记探针(Fp),其一端用二茂铁标签进行功能化。 文中证明,在没有凝血酶的情况下,Cp、Ap和Fp将杂交形成三元“Y”结结构,并导致Ru(bpy)32+的ECL猝灭。然而,在凝血酶存在的情况下,Ap倾向于形成G-四链体适体-凝血酶复合物,并导致Ru(bpy)32+的ECL的明显恢复,这为凝血酶的检测提供了传感平台。利用这种可重复使用的传感平台,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选择性的ECL适体生物传感器信号检测凝血酶,检测限为8.0×10^-15M。 本生物传感器的成功是朝着在临床检测中监测超痕量凝血酶的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2.1.3 Ru(phen)32+掺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其在臭氧“开启”检测中的应用 首次报道了灵敏检测臭氧的电化学发光(ECL)方法和利用臭氧进行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CRET)的方法。 它是基于Ru(phen)32+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RuSiNPs)对靛蓝胭脂红的ECRET。在没有臭氧的情况下,RuSiNP的ECL由于RuSiNP对靛蓝胭脂红的ECRET而猝灭。在臭氧存在的情况下,系统的ECL被“打开”,因为臭氧可以氧化靛蓝胭脂红,并中断从RuSiNP到靛蓝胭脂的ECRET。通过这种方式,它通过所提出的基于RuSiNP的ECRET策略提供了臭氧的简单ECL传感,线性范围为0.05-3.0μM,检测限(LOD)为30nM。检测时间不到5分钟。该方法也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清样品和大气样品中臭氧的分析。2.1.4 用二极管实现数码相机灵敏视觉检测,使无线电极阵列芯片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提高数千倍 首次报道了无线电化学发光(ECL)电极微阵列芯片和通过在电磁接收器线圈中嵌入二极管来显著提高ECL。新设计的设备由一个芯片和一个发射机组成。该芯片有一个电磁接收线圈、一个迷你二极管和一个金电极阵列。该微型二极管可以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从而将ECL强度提高18000倍,从而能够使用普通相机或智能手机作为低成本探测器进行灵敏的视觉检测。使用数码相机检测过氧化氢的极限与使用基于光电倍增管(PMT)的检测器的极限相当。与基于PMT的检测器相结合,该设备可以以更高的灵敏度检测鲁米诺,线性范围从10nM到1mM。由于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低成本、高便携性和简单性等优点,它在护理点检测、药物筛选和高通量分析中很有前途。2.1.5 中晶体和仿生催化剂调控肿瘤标志物的比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本文以壳聚糖功能化碘化银(CS-AgI)为仿生催化剂,研制了一种基于八面体锐钛矿介晶(OAM)载体的比率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α胎儿蛋白(AFP)的超灵敏测定。所提出的系统是通过选择鲁米诺和过硫酸钾(K2S2O8)作为有前途的ECL发射单元来实现的,因为它们具有潜在的分辨特性和最大发射波长分辨特性。采用具有高孔隙率、定向亚基排列和大表面积的OAM吸附鲁米诺形成固态ECL,并作为亲和载体首次固定了大量AFP(Ab)抗体。 此外,发现CSAgI具有仿生催化剂活性,可以催化作为鲁米诺和K2S2O8共同助反应剂的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放大了双ECL响应。当生物传感器在CSAgI标记的AFP的混合溶液中孵育时(CS-AgI@AFP)和目标AFP,这是由于对CS-AgI@AFP和目标AFP与AbCS-AgI@AFP固定化Ab捕获的蛋白质随AF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双ECL反应减少。基于两个激发电位下ECL强度的比值,这种提出的比率ECL策略通过竞争性免疫反应实现了对α胎儿蛋白的超灵敏测定,线性检测范围为1fg/ml至20ng/ml,检测限为1fgg/ml2.1.6 一种新型放大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基于AuNPs@PDA@CuInZnS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用于p53基因的超灵敏检测 在这项工作中,首次设计了一种基于Au的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增强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模型NPs@polydopamine(PDA)@CuInZnS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静电力用PDA层涂覆AuNP。CuInZnS量子点结合在Au表面NPs@PDA纳米复合材料。CuInZnS量子点在传感应用中起到了ECL发光体的作用。PDA壳层不仅控制了AuNPs和QDs之间的分离长度以诱导SPR增强的ECL响应,而且限制了电势电荷转移和ECL猝灭效应。结果,纳米复合材料的ECL强度是具有K2S2O8的量子点的两倍。在扩增的ECL传感系统中检测到肿瘤抑制基因p53。 该传感方法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1nmol/L至15nmol/L,检测限为0.03nmol/L。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的DNA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并应用于加标人血清样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2.1.7铕多壁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发光体,在凝血酶电化学发光适体传感器中的应 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发光(ECL)适体传感器,用于凝血酶(TB)的测定,该传感器利用核酸外切酶催化的靶循环和杂交链式反应(HCR)来放大信号。捕获探针通过Au-S键固定在Au-GS修饰的电极上。随后,捕获探针和互补凝血酶结合适体(TBA)之间的杂交旨在获得双链DNA(dsDNA)。TB与其适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dsDNA的解离,因为TB对TBA的亲和力高于互补链。在核酸外切酶存在的情况下,适体被选择性地消化,TB可以被释放用于靶循环。通过捕获探针的HCR和两条发夹状DNA链(NH2-DNA1和NH2-DNA1)形成延伸的dsDNA。然后,可以通过NH2封端的DNA链和Eu-MWCNT上的羧基之间的酰胺化反应引入大量的铕多壁碳纳米管(Eu-MWCNTs),导致ECL信号增加。 多种扩增策略,包括分析物回收和HCR的扩增,以及Eu-MWCNTs的高ECL效率,导致宽的线性范围(1.0×10-12-5.0×10-9mol/L)和低的检测限(0.23p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血清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2.2 环境领域 采用BPCL已建立了众多灵敏快速检测环境污染物、环境激素、环境干扰物、自由基的发光分析方法。此外有有研究人员将其与臭氧化学发光结合应用于水体COD分析。其突出优点是仪器方法简单、易操作、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 2.2.1 Fenton体系降解持久性氯化酚产生本征化学发光的机理:醌类和半醌自由基中间体的构效关系研究及其关键作用 在环境友好的高级氧化过程中,所有19种氯酚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都可以产生本征化学发光(CL)。然而,结构-活性关系(SAR,即化学结构和CL生成)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本文中发现,对于所有19种测试的氯酚同系物,CL通常随着氯原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氯酚异构体(如6种三氯苯酚),相对于氯酚的-OH基团,CL以间->邻-/对-CL取代基的顺序降低。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Fenton试剂降解三氯苯酚的过程中,不仅会产生氯化醌中间体,而且更有趣的是,还会产生氯化半醌自由基;其类型和产率由OH-和/或Cl取代基的定向效应、氢键和空间位阻效应决定。 更重要的是,观察到这些醌类中间体的形成与CL的产生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这可以充分解释上述SAR发现。 这是关于醌和半醌自由基中间体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和关键作用的第一份报告,这可能对未来通过高级氧化工艺修复其他卤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化学和环境意义。2.2.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辅助制备g-C3N4-Mn3O4复合材料,用于高性能催化发光H2S气体传感 提出了一种新的、简单的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的快速制备g-C3N4-Mn3O4复合材料的策略。所获得的g-C3N4-Mn3O4可作为一种优良的H2S气体传感催化发光(CTL)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选择性、高灵敏度、快速稳定的响应。 基于所提出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亚ppm水平的H2S,为在各个领域监测H2S提供了一种极好的替代方案。采用SEM、TEM、XPS、XRD、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传感材料进行了表征。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小的颗粒尺寸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这可能归因于氧化非平衡等离子体蚀刻。 此外,该合成以Mn2+浸渍的g-C3N4为唯一前驱体,以空气为工作气体,不含溶剂、额外的氧化剂/还原剂或高温,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它可以容易地大规模实施,并扩展到制造用于不同目的的各种金属氧化物改性复合材料。2.2.3表面增强电化学发光,用于汞离子痕量的检测 Ru(bpy) 3^2+的电化学发光(ECL)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过金纳米棒(AuNR)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来增强Ru(bpy)3^2+的ECL的新方法。 我们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Ru(bpy)3^2+与AuNRs表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大大增强ECL强度。我们将这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诱导的ECL增强称为表面增强电化学发光(SEECL)。利用这种SEECL现象来制备用于痕量Hg2+检测的生物传感器。SEECL生物传感器是通过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AuNRs和富含T的ssDNA探针来制备的。随着Hg2+的存在,ssDNA探针的构象通过形成T-Hg2+-T结构而变为发夹状结构。Ru(bpy)3^2+可以插入发夹结构DNA探针的凹槽中产生ECL发射,AuNR的LSPR可以增强ECL发射。传感器的ECL强度随着Hg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水溶液中达到10fMHg2+的检测极限。研究了AuNR不同LSPR峰位对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Ru(bpy)3^2+的LSPR吸收光谱和ECL发射光谱之间的良好重叠可以实现最佳的ECL信号增强。2.3 农林业领域 BPCL在农业上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价值。植物的超弱发光来自于体内的核酸代谢、呼吸代谢以及各种氧化还原过程,它变化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密切相关.边种广泛存在于体内的自发辐射与机体代谢活动、能量转化之间存在着磐然的联系.因此,利用它作为代谢指标的应用研究就很快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超弱发光可以作为一种反映生命过程及变化的极其灵敏的指标。另一方面,由于植物的超弱发光与环境密切相关,在不同植物、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超弱发光均有所不同。 BPCL可以探测植物的超弱发光,研究植物的盐碱、抗旱、抗热、抗寒乃至抗病的指标,从而为抗逆性育种提供一种新的灵敏的物理方法。植物的超弱发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物生活力的大小,所以可用超弱发光鉴定植物或种子的活力.用超弱发光鉴定种子的活力用样品量少又不破坏种子,对于种子量少的珍贵品种极其有益。此外,BPCL还可以用于农蔬作物新鲜度的评价、污染物残留量分析、辐照食品的检测。2.3.1 基于生物延迟发光,评价玉米萌发期抗旱性。(西安理工大学习岗) 玉米种子萌发抗旱性评价是节水农业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生物延迟发光分析技术的应用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延迟发光评价方法研究了玉米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能力,延迟发光积分强度的升高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胁迫强度越大。以下为玉米萌发过程中的延迟发光积分强度的变化:2.3.2 盐胁迫下绿豆幼苗的超微弱发光(山东理工大学王相友) 对不同 NaCl 浓度胁迫下绿豆种子早期萌发时的超微弱发光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 NaCI 浓度的增加,绿豆胚根的生长速度(根长)减慢,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显著下降。萌发期间,SOD 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活性与生物光子强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这些结果表明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有可能成为植物盐胁迫研究的有效工具,对于进一步理解盐胁迫机理有一定的意义。2.3.3 苹果成熟过程中超弱发光强度与果实跃变的关系(山东理工大学王相友) 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icyclopropene,1-MCP)和乙烯利两种化学药剂,测定了红富士苹果果实超弱发光强度的变化及与乙烯释放、呼吸的关系。 结果显示,各处理果实超弱发光强度的变化与呼吸、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有明显的高峰出现,且出峰时间一致。乙烯利处理加速了果实软化,使果实超弱发光强度峰直出现时间提前,并加速了果实跃变后超弱发光强度的衰减:1-MCP 处理延缓了果实的衰老,使果实超弱发光强度峰值推迟,并减弱了峰值过后超弱发光强度的衰减。超弱发光强度能反映富士苹果成熟过程中代谢的变化。2.4 材料领域2.4.1 有机改性水滑石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 在本工作中,通过在有机改性的LDH外表面上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双层束的形式高度有序和交替地组装痕量CdTe量子点,制备了定向发光量子点(QD)-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复合材料。 有趣的是,新型QD-LDH纳米复合材料可以显著增强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CL),这归因于H2O2对QD氧化的抑制、辐射衰减率的增加以及对QDs的非辐射弛豫的抑制。 此外,以鲁米诺为能量供体,以固体发光QD-LDH纳米复合材料为能量受体进行信号放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流通柱的CL共振能量转移。通过使用鲁米诺-H2O2CL系统测定H2O2来评估该流通柱的适用性。CL强度在0.5至60μM的浓度范围内对H2O2表现出稳定的响应,检测限低至0.3μM。 最后,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雪样品中H2O2的检测,结果与标准分光光度法一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发光量子点-LDH纳米复合材料将用于高通量筛选具有不同尺寸量子点的复杂系统。2.4.2 油膜碳糊电极热电子诱导阴极电化学发光及其在邻苯二酚纳摩尔测定中的应用 首次在油膜覆盖碳糊电极(CPE)上研究了Ru(bpy)32+/S2O82-体系在阴极脉冲极化下的热电子诱导阴极电化学发光。与其他电极相比,CPE具有更低的背景、更好的稳定性和再现性。该方法也适用于邻苯二酚的测定。 在最佳条件下,在2.0*10^-10mol/L~4.0*10^-9 mol/L和4.0*10^-9mol/L~4.0*10^-7 mol/L范围内,观察到猝灭ECL强度(DI)与邻苯二酚浓度对数(logCcatechol)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检测限(LOD)为2.0*10^-10mol/L,低于其他报道的方法。 将该方法应用于水库水中邻苯二酚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3.3%–99.0%,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2.4.3 等离子体辅助增强Cu/Ni金属纳米粒子的超弱化学发光 采用具有类似Kirkendall效应的简单水溶液法合成了具有稳定荧光和良好水分散性的Cu/Ni纳米颗粒。60±5nm铜镍摩尔比为1:2的Cu/NiNP显著增强了碳酸氢钠(NaHCO3)与过氧化氢(H2O2)在中性介质中氧化反应产生的超微弱化学发光(CL)。时间依赖性CL的增强取决于NP的组成和试剂添加的顺序。 在研究CL发射光谱、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基础上,提出了等离子体辅助金属催化这种金属NP(MNP)增强CL的机理。MNP的表面等离子体可以从化学反应中获得能量,形成活化的MNP(MNP*),与OH自由基偶联产生新的加合物OH-MNP*。OH-MNP*可以加速HCO3-生成发射体中间体(CO2)2*的反应速率,从而提高整个反应的CL。2.5 食品领域 BPCL可以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病原体及其毒素、痕量金属离子、抗生素、氧自由基、含氮、硫、磷物质、抗坏血酸、有机酸以及辐照食品的分析检测。2.5.1 基于光谱阵列的单一催化发光传感器及其在葡萄酒鉴定中的应用 识别复杂混合物,特别是那些成分非常相似的混合物,仍然是化学分析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部分。本文利用MgO纳米材料在封闭反应池(CRC)中构建的单一催化发光(CTL)传感器来识别醋。它可以提供这种类型的高度多组分系统的原型。通过扫描反应期间分布在15个波长的CTL光谱,获得了醋的光谱阵列图案。这些就像他们的指纹。然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DA)对阵列的CTL信号进行归一化和识别。对九种类型和八个品牌的醋以及另外一系列的人造样品进行了测试;人们发现这项新技术能很好地区分它们。 这种单一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对复杂混合物分析的良好前景,并可能提供一种识别非常相似的复杂分析物的新方法。2.5.2 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片胶体诱导化学发光失活对食品中生物胺浓度的影响 通过氢键识别打开/关闭荧光和视觉传感器在文献中已经明确确立。显然没有充分的理由忽视氢键诱导的化学发光失活(CL)。 在本工作中,作为新型CL催化剂和CL共振能量转移受体(CRET),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胶体可以显著提高双(2,4,6-三氯苯基)草酸盐(TCPO)-H2O2体系的CL强度。另一方面,生物胺可以选择性地抑制LDH纳米片TCPO–H2O2系统的CL强度,这是由于光致发光LDH纳米片通过O–H…N键取代O–HO键而失活的结果。 此外,组胺被用作食品腐败的常见指标,发现CL强度与组胺浓度在0.1–100u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组胺(S/N=3)的检测限为3.2nM。所提出的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追踪变质鱼类和猪肉样品的组胺释放,显示出这些样品中生物胺水平的时间依赖性增加。2.5.3 碳酸盐夹层水滑石增强过氧亚硝酸化学发光,检测抗坏血酸的高选择性 在本研究中,发现Mg-Al碳酸酯层状双氢氧化物(表示为Mg-Al-CO3LDHs)催化过氧硝酸(ONOOH)的化学发光(CL)发射。CL信号的增强是由于过亚硝酸根(ONOO)通过静电吸引在LDHs表面的浓度,这意味着ONOO可以容易有效地与嵌入的碳酸盐相互作用。此外,抗坏血酸可以与ONOO或其分解产物(例如_OH和_NO2)反应,导致Mg-Al-CO3-LDHs催化的ONOOH反应的CL强度降低。 基于这些发现,以Mg-Al-CO3-LDHs催化的ONOOH为新的CL体系,建立了一种灵敏、选择性和快速的CL法测定抗坏血酸。CL强度在5.0至5000nM的范围内与抗坏血酸的浓度成比例。检测限(S/N=3)为0.5nM,9次重复测量0.1mM抗坏血酸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 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商业液体果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回收率为97–107%。这项工作不仅对更好地理解LDHs催化的CL的独特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如发光器件、生物分析和标记探针。2.6 气相催化发光2.6.1 基于纳米ZnS的四氯化碳催化发光气体传感 基于四氯化碳在空气中氧化纳米ZnS表面的催化发光(CTL),提出了一种新的灵敏的气体传感器来测定四氯化碳。详细研究了其发光特性及最佳工艺条件。 在优化的条件下,CTL强度与四氯化碳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4–114ug/mL,相关系数(R)为0.9986,检测限(S/N=3)为0.2ug/mL。5.9ug/mL四氯化碳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n=5)。 对甲醇、乙醇、苯、丙酮、甲醛、乙醛、二氯甲烷、二甲苯、氨和三氯甲烷等常见异物无反应或反应较弱。在4天的40小时内,传感器的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通过每小时收集一次CTL强度,R.S.D.小于5%。该方法简便灵敏,具有检测环境和工业中四氯化碳的潜力。2.6.2 珊瑚状Zn掺杂SnO2的一步合成及其对2-丁酮的催化发光传感 将一维纳米级构建块自组装成功能性的二维或三维复杂上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水热方法来合成由纳米棒组装的珊瑚状Zn掺杂SnO2分级结构。利用XRD、SEM、TEM、XPS、FTIR和N2吸附-脱附对所得样品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在不同反应时间合成的样品,探讨了生长机理。作为催化发光(CTL)气体传感器的传感材料,这种珊瑚状Zn掺杂的SnO2表现出优异的CTL行为(即,与其他15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相比,具有高灵敏度、对2-丁酮的优异选择性以及快速响应和回收)。在相同的条件下测试了SnO2样品的三种不同Zn/Sn摩尔比,以证明Zn掺杂浓度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进一步研究了基于1∶10Zn掺杂SnO2传感材料的CTL传感器对2-丁酮的分析特性。气体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2.31–92.57ug/mL(R=0.9983),检测限为0.6ug/mL(S/N=3)。2.6.3 缺陷相关催化发光法检测氧化物中的氧空位 氧空位可以控制氧化物的许多不同性质。然而,氧空位的快速简单检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们的种类难以捉摸,含量高度稀释。在这项工作中,本文中发现TiO2纳米颗粒表面乙醚氧化反应中的催化发光(CTL)强度与氧空位的含量成正比。氧空位依赖性乙醚CTL是由于氧空位中大量的化学吸附O2可以促进其与化学吸附的乙醚分子的接触反应,从而显著提高CTL强度。因此,乙醚CTL可以用作TiO2纳米颗粒中氧空位的简单探针。通过检测金属离子掺杂的TiO2纳米粒子(Cu、Fe、Co和Cr)和氢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在不同温度下在具有可变氧空位的TiO2表面上的乙醚CTL强度,验证了其可行性。本CTL探针测得的氧空位含量与常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与已经开发的方法相比,所开发的CTL探针的优越性能包括快速响应、易于操作、低成本、长期稳定性和简单配置。本文认为氧空位敏感的CTL探针在区分氧化物中的氧空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 小菲课堂|选择合适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需要考虑这四大因素......
    作为一名红外热像师,挑选一款最合适的红外热像仪作为随身工具,首先要考虑的是热像仪的预期用途和计划使用频率。毕竟,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用途的FLIR红外热像仪的价格从数百到数万美元不等,不同价位产品的性能也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价比不错的的FLIR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既可以提供用户所需的功能,价格也在用户的承受范围之内。由于热像仪的规格参数多达数十项,所以在比较FLIR旗下各个系列的热像仪时,了解哪些规格更有参考价值非常重要。今天,小菲为大家总结了四个重要因素:+分辨率一般来说,红外热像仪的价格越低,分辨率就越低。但即使分辨率较低的热像仪,也能在近距离内有效地检查容易接近的目标,但对于非常小或距离较远的目标,则无法提供足够的视觉细节,不足以为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对焦低端热像仪通常采用固定的焦距,需要用户移动热像仪来拍摄清晰的图像。如果工作需要精确测量,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无论热像仪的真红外成像分辨率有多高,失焦的图像都意味着无法获取准确的温度测量值。+视场角(FOV)对于操作中的特写,广角(视场角45°或更高)的镜头将比主要用于远距离工作的长焦镜头(通常视场角为12°或6°)更有用。对于那些同时需要近距离和远距离检测能力的人来说,一台可换镜头的设备可能会更加实用。+电池电池待机时间、连续工作的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可以快速更换电池都是必要的考虑因素。对于那些数周内只需要快速使用一次热像仪的人群,电池方面的考虑因素是待机时间。相反,对于那些需要全天不停地使用热像仪的人群,可能会更看重较长的连续使用时间,以及快速更换电池的能力,这两项让他们能够不受干扰地执行工作。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小菲为您推荐三款手持式红外热像仪:FLIR E95、FLIR E8-XT和FLIR C5,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格和功能优势,可以作为您确定最贴合自己需求的热像仪时的出发点。全面卓越的FLIR E95由于分辨率通常在给定的热像仪价位中起着作用,因此考虑所需的分辨率类型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热像仪的对焦能力,是否需要在近距离和远距离下检测目标关注点。FLIR E95是分辨率高的手持测温枪式热像仪,其分辨率为640×480像素,更高的像素意味着更多的细节,从而能够在检测各种不同目标时都能获得更加精确的温度测量值。为了充分利用其出色的分辨率,E95提供了一系列可更换镜头,并且具有自动校准和手动对焦的功能。凭借三款可选的FLIR AutoCalTM 镜头,从长焦(14°)到广角(42°),这款热像仪可提供从近到远的全面检测能力。此外,FLIR E95采用高容量的电池,但仍然采用可更换电池设计,在全天使用的情况下确保灵活性。近距离检测的FLIR E8-XT采用与E95相近的手持测温枪式设计,FLIR E8-XT价格相对来说低一点,但更低的价格也对应着更低的分辨率,它是320×240的真红外成像分辨率,并且无法调节焦距。固定的45°镜头提供适合近距离检查的视场角,但无法更换不同的镜头。然而,FLIR E8-XT同样采用可更换电池设计,可以进行座充,这是全天使用的必要条件,同时还提供了从-20℃到550℃的温度范围,适应各种高温检查场合。FLIR E8-XT的局限性使它适用于需要高质量、坚固耐用的手持式热像仪,但不需要进行远距离检查的人群,因为远距离检查需要更窄的长焦镜头以及调整焦距的能力。超高性价比的FLIR C5FLIR C5售价仅为6999元,远低于FLIR E8-XT和FLIR E95。它的真红外成像分辨率为160×120,采用小巧的即用即拍的设计,配备可戴手套操作的触摸屏,同时可轻松放入口袋。尽管体积小巧,但该设备仍然足够坚固,可抵御两米的高度跌落,并可以保护内部元件不受工作场所的灰尘和污垢的侵扰。对于目前使用FLIR ONE Pro的用户而言,FLIR C5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升级,因为其电池续航时间明显更长(每次充电可连续使用4小时),并且待机最长可达约30天,可在近距离快速、不规则地使用,而且外壳非常坚固,还可连接Wi-Fi网络。挑选适合的FLIR手持式红外热像仪之前你需要先考虑购买的用途和使用频率综合考虑分辨率、对焦、视场角、电池之后选择对自己而言性价比高的FLIR热像仪那么,想好自己的“心中所爱”了吗?
  • 小菲课堂|掌握红外检测的“FORD法则”,轻松搞定热像仪拍摄~
    众所周知,当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检测和获取数据时,准确性是关键。无论你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红外热像师,还是初学者,小菲要告诉大家正确检测的秘籍——“FORD法则”,下面来详细说下!一般情况下,热图像存储之后,以下三个要素就不能修改了: 光学聚焦测温范围拍摄距下次进行红外检测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关键点,以确保能够正确分析图像:热像仪必须对准焦平面,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拍摄,从合适的距离拍摄图像。虽然某些参数,如热调整和调色板可以用FLIR Tools调整处理,但是“FORD参数”却不能轻易变更,因此,在保存任何红外图像前,获得正确的FORD参数是关键。01光学聚焦——“FO”你需要在存储热图像之前仔细聚焦,就像使用任何相机一样,在拍摄图像之前,你必须对其进行光学聚焦,以避免图像模糊。为了避免温度测量值不准确,在拍摄任何红外图像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热像仪的对焦,以获得镜头到被测物体的对焦,因为保存图像后就无法纠正这一点了。简单来说,对焦准确=更好的测量。失焦聚焦02测温范围——“R”当你想要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物体时,首先要知道其是否在FLIR红外热像仪的测温范围内。虽然许多红外热像仪声称能够在-20°C到1500°C的温度范围内检测和测量物体,但它们无法在单张图像的温度范围内完成。因此,大多数现代红外热像仪将总温度测量规范分解为若干指定的温度范围,涵盖探测器在不超量程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成像的温度间隔。保存图像时,将捕获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数据。所以,在保存图像之前保持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测温范围外测温范围内03拍摄距离——“D”始终确保你与目标保持适当的距离,在以上示例中,距离为1.5米。通过分辨率,能够分辨物体上的热细节区域,还能捕捉到足够的信息来精确测量温度。红外图像由像素组成,像素即感应红外辐射的单个探测器单元。所有红外热像仪都被限制在特定距离处解析特定尺寸的目标。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热像仪中的探测器单元数量和镜头大小或热像仪镜头的视场角(FOV)呈函数关系。确保您离目标足够近,以利用尽可能多的探测器单元对目标进行成像,从而获得分辨率的目标成像。如果进行温度测量,一个好的经验法则是将被测物体完全填满测量工具上的中心环,以确保你在合适的距离获得最准确的读数。如果您努力了,但还是无法将被测物体完全填充中心环,并且也已经尽可能地靠近安全距离。这时,不妨切换到长焦镜头,也是提高精度的不错选择!掌握红外热像仪检测“FORD法则”获得的准确热图像就不是难事啦~当然如此之外掌握更多的红外热成像知识也很重要所以快来参加我们的课程——ITC红外培训系统学习下吧~上海12月27-31日上海
  • NIR-II半导体聚合物点:链堆积调节和深部组织中的高对比度血管成像
    研究内容:近红外二区(NIR-II)窗口的荧光成像在研究血管结构和血管生成方面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为早期疾病的精确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由于荧光团的强光子散射和低荧光亮度,对深层组织中的小血管成像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描述了作者在荧光探针设计和图像算法开发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使用聚合物共混策略来调节大型刚性NIR-II半导体聚合物的链堆积行为,以产生紧凑明亮的聚合物点(Pdots),这是小血管体内荧光成像的先决条件。进一步开发了一种稳健的Hessian矩阵方法来增强血管结构的图像对比度,特别是小血管和弱荧光血管。与原始图像相比,在全身小鼠成像中获得的增强的血管图像在信噪比(SBR)方面表现出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改善。利用明亮的Pdots和Hessian矩阵方法,作者最终进行了颅骨NIR-II荧光成像,并在携带脑肿瘤的小鼠和大鼠模型中获得了高对比度的脑血管系统。Pdots探针开发和成像算法增强的研究为深层组织的NIR-II荧光血管成像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图1.(a)NIR-II半导体聚合物的分子结构。(b)由纯NIR-II半导体聚合物制备的聚集体或线状聚合物纳米结构的TEM图像。(c)通过将短刚性半导体聚合物与NIR-II半导体聚合物共混得到小球形Pdots的TEM图像。首先,作者研究了由两组氟取代的半导体聚合物制备的NIR-II Pdots的大小和形态,单纯的NIR-II聚合物纳米颗粒是通过再沉淀法制备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子呈现大尺寸和线状形态。通过混合NIR-II聚合物和CN-PPV获得的Pdots的大小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从TEM图像可以看出,所有六种类型的混合Pdots均表现出小尺寸和球形形态,与纯CN-PPVPdots相似。CN- PPV聚合物在Pdots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迫使大的刚性聚合物主链折叠并扭曲NIR-II聚合物的链堆积,从而形成小尺寸的球形形态。这表明混合具有小共轭长度的传统半导体聚合物是制备小尺寸球形NIR-II Pdots的可靠策略。图2. m-PBTQ4F Pdots与不同比例的(a)PSMA聚合物、(b) PS-PEG-COOH聚合物和(c) CN-PPV聚合物混合的TEM图像。实验证实,只有共轭聚合物,才能有效调节NIR-II半导体聚合物的链堆积行为,产生小球形的Pdots。作者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NIR-II聚合物m-PBTQ4F分别与PSMA、PS-PEG-COOH和CN-PPV共混制得的纳米粒子的形态变化。对于PSMA和PS-PEG-COOH,所得到的大多数纳米颗粒都呈短丝状形态。虽然通过共混(1:1比例)可以减小粒子的尺寸,但粒子的尺寸分布很大,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仍观察到部分椭圆形的纳米粒子。相反,当m-PBTQ4F与CN-PPV混合时,随着CN-PPV分数的增加,观察到了向单分散球形Pdots的明显形态演变。这些结果表明,共混刚性共轭聚合物可以有效调节NIR-II半导体聚合物的链堆积,得到致密的球形Pdots,而柔性两亲聚合物没有类似的效果。图3. (a)聚乙二醇化CN-PPV Pdots、m-PBTQ4F Pdots和 (b) 聚乙二醇化m-PBTQ4F/CN-PPV混合Pdots的吸收和发射光谱。(c)聚乙二醇化m-PBTQ4F/CN-PPV Pdots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和TEM图像。(d)在808 nm连续辐射下ICG和Pdots在相同质量浓度的水中的光稳定性。为了使Pdots具有更长的血液循环时间,将m-PBTQ4F和CN-PPV聚合物组成的小尺寸Pdots进一步用两亲性PS-PEG-COOH官能化。观察三种类型Pdots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现混合Pdots的吸收光谱与纯m-PBTQ4F和CN-PPV Pdots的吸收光谱一致。此外,混合的Pdots在可见光和NIR-II区域显示出双发射峰。动态光散射(DLS)测量和TEM结果显示,混合的Pdots呈球形,流体动力学直径约为20 nm。以临床批准的染料ICG为对照,对Pdots的光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在808 nm激光持续照射2 h下,Pdots的荧光保持接近原始强度的88%,而ICG在10 min内完全光漂白,表明Pdots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与不同浓度的Pdots孵育24小时后的细胞存活率测定显示,Pdots的细胞毒性最小,静态溶血试验结果显示,Pdots的溶血活性可忽略不计。此外,在注射Pdots的小鼠的主要器官的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图像中未观察到明显异常。总之,这些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化m-PBTQ4F/CN-PPV Pdots是具有高亮度、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小尺寸探针,有望用于体内成像应用。图4. (a)用于血管图像分割的Hessian矩阵方法示意图。(b)俯卧位采集的小鼠NIR-II荧光图像与(c)横截面强度分布。(d)仰卧位采集的小鼠NIR-II荧光图像与(e)横截面强度分布。首先进行预处理以抑制图像中的背景信号并增强血管的几何特征。进一步估计一系列的尺度因子,构造了平滑的高斯核,然后与图像进行卷积,得到Hessian矩阵的元素。然后,考虑管状结构的具体情况,推导出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最终得到血管增强图像。作者通过使用Pdots探针和Hessian矩阵方法展示了活小鼠的高对比度全身血管成像。。在静脉注射Pdots探针的小鼠的NIR-II荧光图像中,虽然注射的Pdots属于最亮的荧光团,但原始图像中几乎无法将荧光信号较弱的小血管与周围背景区分开,经Hessian矩阵法处理后,原始图像中的许多小直径血管和模糊血管均得到明显增强。从仰卧位的同一只小鼠的原始图像和增强图像中,血管结构明显增强,而来自肝脏的信号受到抑制,因为该方法只能提取具有管状结构的目标。图像处理后两条小血管的SBR较原图像增强了约13倍,说明Hessian矩阵算法对于提高全身荧光血管成像中弱小荧光血管的SBR有很强的效果。图5. 颅骨和头皮完整的小鼠的脑脉管系统的体内NIR-II荧光图像。(a)野生型C57BL/6小鼠和ND2:SmoA1小鼠的脑脉管系统NIR-II荧光图像以及(b)放大图像。(c)使用血管分割和量化算法,对野生型和荷瘤小鼠的脑血管系统中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分支进行定量比较。接下来,作者使用NIR-II Pdots和Hessian矩阵法探索了小鼠脑深部组织血管成像。对正常小鼠和携带脑肿瘤的转基因ND2:SmoA1小鼠进行了头皮和颅骨脑部成像。与野生型动物相比,由于肿瘤的发展,ND2:SmoA1小鼠显示出更扭曲和紊乱的脑脉管系统,从原始荧光图像中很难识别横窦和小直径血管的轮廓,经Hessian矩阵法图像处理后,原始图像中多条小血管明显增强,横窦结构清晰。为了评估肿瘤生长中的血管形态,还定量分析了血管长度和血管分支,这些在原始图像中是无法获得的,因为它们的图像对比度低。从增强图像中提取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分支统计分析表明,转基因脑肿瘤小鼠的这两个参数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血管形态的定量评估为研究肿瘤血管生成和诊断肿瘤恶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图6. 切除肝脏中血管的离体成像。(a)注射NIR-II Pdots期间肝脏中血管树的原始和增强图像以及(b)放大图像。(c)切除肝脏的照片。(d)从Pdots注射整个过程的NIR-II图像中获得的血管长度和(e)血管分支。(f)沿(b)中白色虚线标记的位置强度分布。接下来,进一步证明了使用NIR-II Pdots和Hessian矩阵方法在体外可视化大鼠肝脏血管结构的可行性。由于肝组织的强散射和吸收以及肝血管的复杂结构,肝血管成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原始图像在高度混浊的肝组织中显示出非常弱的荧光信号,而Hessian-matrix增强图像显示出高得多的SBR,肝血管成像中SBR的20倍以上增强。这些结果验证了Hessian矩阵用于血管成像的有效性,并为研究肝脏疾病中血管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图7. (a)颅骨完整的SD大鼠的脑脉管系统的体内NIR-II荧光图像和Hessian基质增强图像与(b)横截面强度分布。(c)大鼠切除的脑组织的亮场和荧光图像。(d) H&E染色图像。(e)健康大鼠和荷瘤大鼠脑切片荧光图像。最后,作者探索了大鼠模型中原位成胶质细胞瘤的颅骨内脑血管成像。由于颅骨更厚且光子散射更强,因此将大鼠脑可视化比将小鼠脑可视化更具挑战性。图像经Hessian矩阵法处理后,原始图像中的小直径血管明显增强,脑血管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且增强图像中的SBR有明显改善,与小鼠脑和肝血管成像结果一致。此外,进行离体NIR-II荧光成像,在来自不同组的切除的脑器官的亮场和荧光图像中,模型组肿瘤部位可见亮荧光,而对照组和假组未检测到明显信号。该结果表明,由于渗透性和滞留性增强(EPR)效应,Pdots在脑肿瘤中有效蓄积。对照组和荷瘤组脑切片的H&E染色图像,证实了脑中肿瘤的发展。除了链式堆积调制时,CN-PPV聚合物的混合也赋予Pdots橙色发射,从而能够通过常规共焦成像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脑切片的共焦荧光图像表明Pdots在脑肿瘤中明显积聚。总之,这些结果证明了使用NIR-II荧光Pdots和Hessian矩阵法进行的大鼠脑高对比度颅骨血管成像。总结:作者设计了荧光Pdots并且开发了一种图像算法,用于小动物的高对比度血管成像。作者提出了一种聚合物共混策略,该策略可以有效地调节大的刚性NIR-II半导体聚合物的链堆积行为,产生用于小血管体内荧光成像的致密明亮的Pdots。此外,作者开发了一种有效的Hessian矩阵方法来增强血管结构的图像对比度,特别是小的和弱荧光的血管。在全身小鼠成像中,与原始图像相比,增强的血管图像在SBR中表现出超过一个数量级的改善。进一步证明了使用NIR-II Pdots和Hessian矩阵法离体可视化大鼠肝脏血管结构的可行性。原始图像显示高度混浊的肝组织的血管网络非常模糊,而Hessian矩阵图像在肝血管成像中显示SBR增强20倍以上。利用明亮的Pdots和Hessian矩阵法,最终进行了颅骨内荧光成像,并在荷脑肿瘤的小鼠和大鼠模型中获得了高对比度的脑脉管系统。本研究将成像算法与NIR-II荧光Pdots相结合,显示出其在体内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其他微循环相关疾病定量成像与研究的潜力。参考文献Chen, D. Qi, W. Liu, Y. Yang, Y. Shi, T. Wang, Y. Fang, X. Wang, Y. Xi, L. Wu, C., Near-Infrared II Semiconducting Polymer Dots: Chain Packing Modulation and High-Contrast Vascular Imaging in Deep Tissues. ACS Nano 2023, 17 (17), 17082-17094.⭐ ️ ⭐ ️ ⭐ ️ 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MARS NIR-II in vivo imaging system高灵敏度 - 采用Princeton Instruments深制冷相机,活体穿透深度高于15mm高分辨率 - 定制高分辨大光圈红外镜头,空间分辨率优于3um荧光寿命 - 分辨率优于 5us高速采集 - 速度优于1000fps (帧每秒)多模态系统 - 可扩展X射线辐照、荧光寿命、一区荧光成像、原位成像光谱,CT等显微镜 - 近红外二区高分辨显微系统,兼容成像型光谱仪 有不同型号的样机可以测试,请联系:艾中凯(博士)132 6299 1861⭐ ️ ⭐ ️ ⭐ ️ 恒光智影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学仪器领域立项单位。 恒光智影,致力于为生物医学、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一体化的成像解决方案。 与基于可见光/近红外一区的传统荧光成像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侧重于近红外二区范围并整合CT, X-ray,超声,光声成像技术。 可为肿瘤药理、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大分子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为用户提供前沿的生物医药与科学仪器服务。⭐ ️ ⭐ ️ ⭐ ️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碧波路456号 B403-3室网址:www.atmsii.com邮箱:ai@atmsii.com电话:132 6299 1861 (同微信)
  • 等离激元“拉满”红外“技能”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内部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频率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从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快速”、“无损”的特点,对研究生物分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十分有利,因此受到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不过,微米级别的红外光波长和纳米级别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微弱,成为红外光谱技术长期难以突破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生物分子原位检测的水环境,是红外光谱最大的“忌讳”。  为此,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纳米光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以下简称光子室)研究团队自主开发出一种石墨烯增强液相红外传感器,“拉满”红外光谱的“技能”。这一传感器不仅实现了在生理环境下原位识别纳米级蛋白质的振动指纹,还创新性地采用电学调控的方法有效消除了液相环境水信号干扰。  5月30日,这项研究成果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石墨烯增强液相红外技术原理示意图及相关实验数据(研究团队供图)  红外光谱难题待解  在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质作为复杂的纳米级分子机器,其纳米蛋白冠界面、病毒蛋白结构域与受体的结合界面以及纳米药物靶向作用位点也都在纳米尺度。作为论文通讯作者之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杨晓霞告诉《中国科学报》:“开发具有纳米级分辨率的原位和非侵入性检测技术以了解生理环境中的生物界面和过程非常重要。”  许多研究者心目中,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物质鉴定的红外光谱技术备受期待。一束红外光通过某种物质,当物质分子中基团的振动/转动频率和红外光谱中的特定频率一样时,分子会吸收红外光的能量完成“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振动指纹”。这便是红外光谱技术用来鉴别化合物的基本原理。  然而,红外波长普遍在微米尺度,与纳米尺度的生物分子存在超过3个数量级的尺寸失配,导致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十分微弱。与此同时,水作为一种极性分子,强烈的红外吸收总是掩盖生物分子关键频段的振动指纹。  因此,如何克服信号微弱和水的干扰这两个“短板”成为红外光谱探测研究领域面临的大挑战。  石墨烯+等离激元  多年来,学者们想尽各种办法,希望用“增强”红外光谱的策略实现原位检测生物分子的目标。  作为导电材料上一种独特的物理现象,“等离激元”的应用被视为增强红外光谱的新方法之一。在等离激元现象中,入射光驱动材料中的自由电荷产生光频的集体振荡,形成的电磁模式可以“聚焦”和“放大”入射光的信号。  与此同时,2010年前后,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低维纳米材料,逐渐走进科研人员视野。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的厚度、高载流子迁移率、狄拉克电子特性以及电学可调的优势,是实现增强红外光谱的理想介质。  石墨烯+等离激元,会迸发出什么火花?过去已有研究证明,石墨烯等离激元在红外波段表现优异,其可以将90%的电磁场能量“圈定”在表面10纳米范围内,形成“热点”,处在热点区域的待测分子红外信号被有效放大。  但是,实际操作中,研究人员却遭遇新的困难。“石墨烯的特殊结构带来性能突破的同时,也使其等离激元效应容易遭受周围介电环境的强烈干扰。”最新发表论文一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吴晨晨告诉《中国科学报》。  为解决石墨烯等离激元易受干扰的问题,2015年以来,纳米中心光子室研究团队通过对石墨烯纳米结构设计和等离激元调控规律研究,突破了基底介电环境干扰,已经实现了微量固相有机分子薄膜和有害气体分子的高灵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在《自然-通讯》《先进材料》等期刊上发表。  想法变成现实  科研团队在攻克固相和气相分子检测之后,又对石墨烯等离激元进行了“新技能”开发,即液相分子检测。  吴晨晨介绍,消除水的干扰是生理环境中分子检测遇到的最大挑战。一方面,通过双电层对石墨烯进行电学调控可将等离激元热点外的背景信号原位扣除;另一方面,石墨烯的疏水表面可以有效吸附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到其热点区域,并把水分子排除在热点区域以外,这两者协同作用,可有效放大蛋白质分子的红外信号。  这个想法看起来容易,想要真正做出一个实物却没那么简单。研究团队首先通过设计超薄透射红外液体流通池,保证了红外光在液体环境下的稳定光程和高透过率。然后,构筑了在生理环境中进行有效电学调控的石墨烯纳米结构。经过3年不懈努力,一种可调谐的石墨烯等离激元增强液相红外传感器终于出炉。  从一进入团队开始,吴晨晨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泡在这个实验上,辗转于微纳加工实验室和红外光谱实验室。“从红外液体流通池到传感器的电路设计,理论上看起来是能走通的,但是在微纳加工实验室制备完传感器,去测试红外光谱之后又发现没有预期的结果。”她说,“就这样反复失败,反复查阅文献、找老师们讨论、总结原因,重新设计、重新制备传感器。”当然,她也获得一个意外的收获,微纳加工技术得到大大精进。  实验证明,这一液相红外传感器在生理环境下,有效激发了可调谐的石墨烯等离激元响应,不仅成功抑制了水环境的信号干扰,还将光谱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到了2纳米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原位识别了纳米级蛋白质“酰胺I带”和“酰胺II带”的振动指纹,并成功监测了纳米蛋白质的氢氘质子交换过程。  “几乎从零起步,看着这个一步步研究出来的实实在在的技术,有很强烈的成就感。”吴晨晨坦承。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种自主设计的可调谐石墨烯等离激元增强液相红外传感器作为可拆卸附件,可以兼容商用显微红外光谱仪的测量模式。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士生吴晨晨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戴庆研究员和杨晓霞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 走进牛津仪器ANDOR: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为“弱光成像”点亮科技之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ANDOR创始人Donal Denvir在研究工作时发现当时应用的相机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发研制了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供自己使用,新研制的相机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和光谱研究。此后,女王大学的其他研究团队和众多其他高校研究人员也对此类相机产生了科研需求。此背景下,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ANDOR总部创立32年以来,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为单光子探测、多维活细胞显微观察等应用提供了强大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OM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2020-2021两年期间,ANDOR中国实施多项调整措施,发挥出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满足国内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上,ANDOR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成像、光谱解决方案和显微系统的全球知名品牌。其产品技术应用广泛,涵盖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为全面认识ANDOR,BCEIA 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请其分享了他眼中的ANDOR,及ANDO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访谈现场(右: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从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解决“弱光”、“快速”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相机等普通相机与ANDOR主要产品技术的科学相机原理相同,都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影像的设备。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便于理解,本次的访谈首先从结构功能和解决哪些问题两方面谈了科学相机的“科学”之处。结构功能方面的两点不同首先,科学相机的芯片尺寸更大。这意味着可以获得的光子数目更多,更灵敏的探测到光信号,即承载光子的能力越强。如此,在弱光条件下,科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就可以展示其弱光成像的优势。其次,科学相机整体尺寸也更大,这与其配置更多智能化功能有关。比如,在傍晚使用普通相机拍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量,而科学相机或许只需几个毫秒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这是由于科学相机更高的灵敏度,除了芯片更大,另外基于ANDOR的UltraVac专利技术,将芯片密封于一个真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交换控制在最低水平,得以实现对芯片的深制冷,芯片噪声极大下降,进而大大降低了图像的噪点。科学相机主要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首先,科学相机解决的最多的是“弱光”成像问题,这是普通相机无法企及的。其次,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动态范围大的问题,动态范围即在一个视场下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包容的信息越多,更容易得到各层次都清晰的图像。比如拍摄火焰,普通相机会过曝,而科学相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火焰的每个层次都拍出来,这对于航天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火焰成像反演浓度配比、工艺等都十分重要。第三,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快”的问题,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每秒连拍几张照片,而科学相机则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的帧速。而快速成像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拓展来讲,所有相机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然后电子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不同信号强度呈现的结果。科学相机大部分的探测器范围在200nm-11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科学相机都可以探测到。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可以在相机探测器前加一个材料(如晶体)将光的波长转换成可以探测的范围内,进而便可以用科学相机观测。比如,电镜中成像的相机,由于发射的二次电子等电子波长超出了科学相机的探测范围,因此往往会在探测器前加一个闪烁体,将其转变成科学相机可以探测的波长进而将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得到电镜图像。ANDOR业务布局:纵向基于弱光成像,横向围绕多学科交叉纵向:围绕弱光、快速成像的五大产品线从产品层面而言,ANDOR希望产品技术契合的是“弱光”、“快速”成像领域。围绕“弱光”、“快速”,ANDOR推出一系列产品技术方案,并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弱光”方面,比如EMCCD相机,在物理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通过观测一些恒星微弱的光变,来帮助科学家探寻系外星系。近年来,EMCCD相机在量子光学领域也被大量应用,主要用于冷原子的拍摄,进而探索原子更多纯粹的性能,这些都解决了“弱光”的问题。“快速”方面,是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都需要的技术需求。比如ANDOR于2009年推出的sCOMS相机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于DNA测序、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这些都需要快速的筛选速度,拍摄每秒上百幅的帧频,以极大提高观测的通量。天文观测时,大气抖动会导致星星闪烁,要消除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幸运成像的方式,将曝光时间调至很短,如毫秒级,不断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得到更清晰图像。再如,生命科学应用中的钙离子成像,通过电火花信号传导,过程很快,也需要短时间内快速拍摄多幅图像,才能通过图像分析整个动态过程。围绕“弱光”与“快速”,ANDOR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科学相机,基于弱光成像,相关型号最为丰富,从灵敏度最高的可以探测到单光子级别的EMCCD,到业内广为使用的sCMOS相机,再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极弱光实验的专用CCD等。产品囊括观测范围小至细胞观察,大至整个宇宙星系观测的科学相机。二是光谱,主要包括光谱仪、紫外-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相机、光谱附件等。如2019年ANDOR推出智能化光谱仪,利用Adaptive Optics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仪的智能对焦功能,帮用户简化实验、操作更容易。三是显微成像系统,其中就包括2016年获得R&D 100(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的Dragonfly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其扫描速度相比传统点扫描快10倍以上,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ANDOR收购了Spectra Instrument公司,其Borealis™ 均匀化照明技术帮助ANDOR在显微成像均匀度方面脱颖而出,从小尺寸的细胞到大尺寸的组织等成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在多维图像处理领域,三维、四维图像处理软件的客户主要是生命科学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用Imaris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且该软件可以和高速共聚焦成像平台联合使用。具体应用包括细胞之间动态化研究、神经免疫学、癌症治疗研究等。五是光学恒温器,该产品系列今年首次纳入ANDOR,来自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门。该产品系列主要服务于物理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从3k到500k范围的低温环境从事相关研究,比如,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时,样品材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加显著的吸收信号,而光学恒温器就为这些实验提供合适的低温环境。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下的三大应用领域从产品应用领域而言,当下,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在许多场景下结合紧密。时下火热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多数便是一群物理学家在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仪器。如STED成像技术、SIM成像技术、单分子开关技术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物理科学的一些方法。而ANDOR也是物理科学背景起家,基于对产品的理解,为生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生命科学的仪器。未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将会越来越多,科学仪器领域相关交叉表现也十分明显。比如,以往的光谱仪并没有配置显微镜,主要通过拉曼、荧光光谱等检测一些晶体或块状样品。而随着整个研究向微观尺度的发展,拉曼光谱等逐渐开始与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联用,以进一步解决纳米尺度的科学问题。从此角度而言,ANDOR也在以仪器为核心,探寻各类仪器之间的契合点,并不断开发或拓展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融合需求的仪器技术或解决方案。基于此,ANDOR主要业务可分为三大应用方向,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业三大领域。针对个性需求,设立“客户需求定制部门”ANDOR科学相机等产品经常可以搭配在其他仪器上使用,ANDOR会有许多对产品设计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针对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销售/售后工程师都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客户应用知识,ANDOR还特别设置了“客户需求定制部门”,为工业合作伙伴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比如,ANDOR已有的科学相机、光谱商品化产品可能不能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相关个性需求包括:个性外壳需求、公司VI喷涂、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配、光谱范围的定制等,客户需求定制部门则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而定制化能力也是ANDOR长期专注于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ANDOR在中国:科学相机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本土化发展业绩同比增30%,中国业绩占比20%牛津仪器在过去20年,具有保持每年20%左右增长的不俗表现,而ANDOR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据朱飞介绍,ANDOR中国在去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更是通过内部的快速调整、人员架构的变动、新品发布等措施,目前业绩已实现相比去年同期30%的增长。从全球布局来看,ANDOR全球业务按地区分为北美洲、欧洲、亚太,三者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约近20%,已成为ANDOR最重要的市场之一。ANDOR在中国,除了20余位销售和应用团队的支持,也在2016年成立中国客户服务中心,解决维修等本土化售后问题。同时,为便于更好的售后服务落地,ANDOR中国的售后应用团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各兄弟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随之ANDOR在人事、财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牛津仪器的大力支持。牛津仪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定期会有产品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ANDOR和纳米科学部门在量子领域、ANDOR 和 AR部门在生命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合作方式。 同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定期安排内部分享会,分享产品技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分享各自业务,便于为各自覆盖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得到更好的拓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牛津仪器在锂电领域开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便融合了纳米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系列相关技术。ANDOR科学相机中国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中国本土化发展谈及ANDOR中国客户的印象,朱飞回顾道,自己入行15年有余,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用户的快速成长,从最初许多的跟随发展,到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许多领域的领衔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引领世界向前发展。ANDOR也很荣幸能通过一些仪器技术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发展不断助力。伴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ANDOR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发展。对于中国本土化建设,朱飞表示,第一,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首先是销售,ANDOR的销售不仅可以做产品演示,也可以做产品安装,甚至走出去也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为客户分享ANDOR产品知识及广泛应用。而售后应用工作者则除了了解产品知识,也需要充分学习客户的研究与应用,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要保障售后的落地与高效。根据近期的统计,ANDOR在中国市场科学相机的保有量大概超过5000台!如此庞大的基数和时间积累,难免有故障需要维修。如上文提到,ANDOR已经实现本地维修,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使服务周期由几个月降至一周以内,帮助客户节省时间与金钱成本。第三,通过相关培训,提高ANDOR中国团队的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思维与理念,对团队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是产品知识,还包括管理能力、演讲能力、英文口语能力、销售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让团队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ANDOR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个体与公司共同成长。
  • 走进牛津仪器ANDOR: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为“弱光成像”点亮科技之光
    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物理系,ANDOR创始人Donal Denvir在研究工作时发现当时应用的相机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验需求,因此开发研制了一台全真空密封的相机供自己使用,新研制的相机成功应用于各种成像和光谱研究。此后,女王大学的其他研究团队和众多其他高校研究人员也对此类相机产生了科研需求。此背景下,1989年,ANDOR在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创立,总部设立在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致力于为学术、工业和政府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光学探测解决方案和优质服务。创立32年以来,这家从实验室成功转化的企业已取得系列亮眼成绩,如2000年推出EMCCD相机,为单光子探测、多维活细胞显微观察等应用提供了强大而经济的解决方案,在生命科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2009年,联合推出sCOMS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工业等领域;2015年,ANDOR推出高速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Dragonfly,并在市场上取得巨大的成功。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引领牛津仪器战略扩展至纳米生物领域。2020-2021两年期间,ANDOR中国实施多项调整措施,发挥出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满足国内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如上,ANDOR已经发展成为科学成像、光谱解决方案和显微系统的全球知名品牌。其产品技术应用广泛,涵盖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工业等领域。为全面认识ANDOR,BCEIA 2021期间,仪器信息网采访了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请其分享了他眼中的ANDOR,及ANDOR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发展现状。访谈现场(右:牛津仪器ANDOR中国区经理朱飞)从普通相机到科学相机:解决“弱光”、“快速”问题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单反相机等普通相机与ANDOR主要产品技术的科学相机原理相同,都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记录影像的设备。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为便于理解,本次的访谈首先从结构功能和解决哪些问题两方面谈了科学相机的“科学”之处。结构功能方面的两点不同首先,科学相机的芯片尺寸更大。这意味着可以获得的光子数目更多,更灵敏的探测到光信号,即承载光子的能力越强。如此,在弱光条件下,科学相机相比普通相机,就可以展示其弱光成像的优势。其次,科学相机整体尺寸也更大,这与其配置更多智能化功能有关。比如,在傍晚使用普通相机拍照时,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量,而科学相机或许只需几个毫秒就可以达到更高的清晰度。这是由于科学相机更高的灵敏度,除了芯片更大,另外基于ANDOR的UltraVac技术,将芯片密封于一个真空腔中,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交换控制在低水平,得以实现对芯片的深制冷,芯片噪声极大下降,进而大大降低了图像的噪点。科学相机主要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首先,科学相机解决的更多的是“弱光”成像问题,这是普通相机无法企及的。其次,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动态范围大的问题,动态范围即在一个视场下最强信号与最弱信号的比值,比值越大,则包容的信息越多,更容易得到各层次都清晰的图像。比如拍摄火焰,普通相机会过曝,而科学相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火焰的每个层次都拍出来,这对于航天发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火焰成像反演浓度配比、工艺等都十分重要。第三,科学相机可以解决“快”的问题,单反相机连拍功能可以每秒连拍几张照片,而科学相机则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的帧速。而快速成像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信号→电信号→数字信号拓展来讲,所有相机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就是把光信号转变成电子信号,然后电子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转换成数字信号,所以我们看到的图像都是不同信号强度呈现的结果。科学相机大部分的探测器范围在200nm-11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科学相机都可以探测到。如果超出此范围,则可以在相机探测器前加一个材料(如晶体)将光的波长转换成可以探测的范围内,进而便可以用科学相机观测。比如,电镜中成像的相机,由于发射的二次电子等电子波长超出了科学相机的探测范围,因此往往会在探测器前加一个闪烁体,将其转变成科学相机可以探测的波长进而将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数位数模转换成数字信号,最终得到电镜图像。ANDOR业务布局:纵向基于弱光成像,横向围绕多学科交叉纵向:围绕弱光、快速成像的五大产品线从产品层面而言,ANDOR希望产品技术契合的是“弱光”、“快速”成像领域。围绕“弱光”、“快速”,ANDOR推出一系列产品技术方案,并广泛应用于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弱光”方面,比如EMCCD相机,在物理科学领域可以用于天文观测,通过观测一些恒星微弱的光变,来帮助科学家探寻系外星系。近年来,EMCCD相机在量子光学领域也被大量应用,主要用于冷原子的拍摄,进而探索原子更多纯粹的性能,这些都解决了“弱光”的问题。“快速”方面,是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都需要的技术需求。比如ANDOR于2009年推出的sCOMS相机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于DNA测序、高内涵、高通量药物筛选,这些都需要快速的筛选速度,拍摄每秒上百幅的帧频,以极大提高观测的通量。天文观测时,大气抖动会导致星星闪烁,要消除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幸运成像的方式,将曝光时间调至很短,如毫秒级,不断拍摄,然后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得到更清晰图像。再如,生命科学应用中的钙离子成像,通过电火花信号传导,过程很快,也需要短时间内快速拍摄多幅图像,才能通过图像分析整个动态过程。围绕“弱光”与“快速”,ANDOR产品主要涵盖五大类。一是科学相机,基于弱光成像,相关型号比较丰富,从灵敏度高的可以探测到单光子级别的EMCCD,到业内广为使用的sCMOS相机,再到应用于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极弱光实验的专用CCD等。产品囊括观测范围小至细胞观察,大至整个宇宙星系观测的科学相机。二是光谱,主要包括光谱仪、紫外-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相机、光谱附件等。如2019年ANDOR推出智能化光谱仪,利用Adaptive Optics技术,给用户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光谱仪的智能对焦功能,帮用户简化实验、操作更容易。三是显微成像系统,其中就包括2016年获得R&D 100(国际科技研发领域极为推崇的科技研发奖)的Dragonfly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其扫描速度相比传统点扫描快10倍以上,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ANDOR收购了Spectra Instrument公司,其Borealis™ 均匀化照明技术帮助ANDOR在显微成像均匀度方面脱颖而出,从小尺寸的细胞到大尺寸的组织等成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四是Imaris图像分析软件,在多维图像处理领域,三维、四维图像处理软件的客户主要是生命科学研究者,这些研究者用Imaris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且该软件可以和高速共聚焦成像平台联合使用。具体应用包括细胞之间动态化研究、神经免疫学、癌症治疗研究等。五是光学恒温器,该产品系列今年首次纳入ANDOR,来自牛津仪器纳米科学部门。该产品系列主要服务于物理科学,为科学家提供从3k到500k范围的低温环境从事相关研究,比如,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太赫兹、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时,样品材料需要在低温条件下才能更加显著的吸收信号,而光学恒温器就为这些实验提供合适的低温环境。横向:多学科交叉发展下的三大应用领域从产品应用领域而言,当下,物理科学与生命科学在许多场景下结合紧密。时下火热的超分辨成像技术多数便是一群物理学家在开发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仪器。如STED成像技术、SIM成像技术、单分子开关技术等,无一例外都利用了物理科学的一些方法。而ANDOR也是物理科学背景起家,基于对产品的理解,为生命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系列生命科学的仪器。未来,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将会越来越多,科学仪器领域相关交叉表现也十分明显。比如,以往的光谱仪并没有配置显微镜,主要通过拉曼、荧光光谱等检测一些晶体或块状样品。而随着整个研究向微观尺度的发展,拉曼光谱等逐渐开始与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联用,以进一步解决纳米尺度的科学问题。从此角度而言,ANDOR也在以仪器为核心,探寻各类仪器之间的契合点,并不断开发或拓展能够满足未来科学发展融合需求的仪器技术或解决方案。基于此,ANDOR主要业务可分为三大应用方向,即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工业三大领域。针对个性需求,设立“客户需求定制部门”ANDOR科学相机等产品经常可以搭配在其他仪器上使用,ANDOR会有许多对产品设计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针对此,除了要求每一位销售/售后工程师都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客户应用知识,ANDOR还特别设置了“客户需求定制部门”,为工业合作伙伴的特殊需求提供便利。比如,ANDOR已有的科学相机、光谱商品化产品可能不能符合这些客户需求,相关个性需求包括:个性外壳需求、公司VI喷涂、不同功能模块的选配、光谱范围的定制等,客户需求定制部门则可以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而定制化能力也是ANDOR长期专注于工业领域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ANDOR在中国:科学相机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本土化发展业绩同比增30%,中国业绩占比20%牛津仪器在过去20年,具有保持每年20%左右增长的不俗表现,而ANDOR的业绩表现也十分亮眼。据朱飞介绍,ANDOR中国在去年业绩受疫情影响不大,今年更是通过内部的快速调整、人员架构的变动、新品发布等措施,目前业绩已实现相比去年同期30%的增长。从全球布局来看,ANDOR全球业务按地区分为北美洲、欧洲、亚太,三者基本三分天下,而中国市场业绩占比约近20%,已成为ANDOR重要的市场之一。ANDOR在中国,除了20余位销售和应用团队的支持,也在2016年成立中国客户服务中心,解决维修等本土化售后问题。同时,为便于更好的售后服务落地,ANDOR中国的售后应用团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各兄弟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供更全面解决方案2015年,ANDOR加入牛津仪器,随之ANDOR在人事、财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得到牛津仪器的大力支持。牛津仪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定期会有产品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客户关系等方面的沟通交流活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例如ANDOR和纳米科学部门在量子领域、ANDOR 和 AR部门在生命科学领域等都可以有很多灵活的合作方式。 同时各业务部门之间会定期安排内部分享会,分享产品技术,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分享各自业务,便于为各自覆盖的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业务得到更好的拓延等。典型的案例就是,牛津仪器在锂电领域开展的综合解决方案便融合了纳米分析、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等系列相关技术。ANDOR科学相机中国保有量超5000台!加速中国本土化发展谈及ANDOR中国客户的印象,朱飞回顾道,自己入行15年有余,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用户的快速成长,从最初许多的跟随发展,到目前中国科学家在许多领域的领衔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量子科学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引领世界向前发展。ANDOR也很荣幸能通过一些仪器技术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发展不断助力。伴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ANDOR十分重视中国本土化发展。对于中国本土化建设,朱飞表示,第一,要培养本土化的人才。首先是销售,ANDOR的销售不仅可以做产品演示,也可以做产品安装,甚至走出去也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为客户分享ANDOR产品知识及广泛应用。而售后应用工作者则除了了解产品知识,也需要充分学习客户的研究与应用,为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二,要保障售后的落地与高效。根据近期的统计,ANDOR在中国市场科学相机的保有量大概超过5000台!如此庞大的基数和时间积累,难免有故障需要维修。如上文提到,ANDOR已经实现本地维修,为客户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使服务周期由几个月降至一周以内,帮助客户节省时间与金钱成本。第三,通过相关培训,提高ANDOR中国团队的软实力。越来越多的本土化思维与理念,对团队进行系统培训,不仅仅是产品知识,还包括管理能力、演讲能力、英文口语能力、销售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让团队每一位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ANDOR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为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实现个体与公司共同成长。
  • 安东帕荣获2018最受欢迎雇主奖 / 最具影响力厂商奖
    安东帕荣获2018年度最受欢迎雇主奖和最具影响力厂商奖-物性测试类,我们实至名归!安东帕程副总(右四)上台领奖实至名归的荣誉与安东帕企业文化息息相关!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表示尊重每一位员工都很重要很宝贵。负责任地使用个人资源对于长期身心健康极为重要。公司支持采用有助于员工实现良好平衡的措施。公司也会对环境负责。我们希望为此贡献力量,确保让世界成为值得我们的子孙后代安居的地方。我们力求谨慎节约地使用自然资源。我们承担责任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为安东帕的整体事业贡献重要力量。尽管单个人的贡献看起来似乎很小,但从贡献方式以及是否贡献的角度来看它们确有不同。每个人都对自己、自己的工作以及整体的健康负责。但是,错误仍可能会发生。我们不隐瞒错误。在我们的责任范围内,我们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关心他人人性和成功通过合作得以发展。并非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机会。为弱小者提供支持并确保生活以及物质财富分配的公平是社会的责任。Santner 慈善基金的各个项目就是公司如何向该目标努力奋斗的示例。所有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功使这些项目成为可能。我们保持好奇从创立伊始,安东帕就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公司。我们受好奇心、想要探寻和进一步开发的热情驱动。对这种创新文化的支持保证了我们的成功以及我们持久的生命力。创新并不仅仅存在于研发中。组织的工作流程也需要不断创新。一个团队、部门或整个公司内部的合作精神并非偶然形成。一个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全力以赴的团队,会在目标实现时获得某种美妙的感觉——但是通向成功的路径常常构成了成功的主要部分。因此,我们将成功看作成功解决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就是为我们的客户完成测量任务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欲了解更多安东帕企业文化,请阅读以下链接伏脉材料星罗盘 做好康塔“放牧人” ——访奥地利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德滨
  • 598项!深圳市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
    11月29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网站公示了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共598项,详情如下:根据《深圳市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拟对2022年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598个项目进行资助,现予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在公示之日起10天内以书面形式(注明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向我委反映。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姓名不能打印),我委对异议人身份和反映情况予以保密。其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为保证异议处理客观、公正、公平,保护拟资助项目依托单位的合法权益,凡匿名提出异议的,我委将不予受理。  异议受理处室: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处  投诉联系邮箱:complain@sticmail.sz.gov.cn  业务咨询电话:88127371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22年11月29日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120220808185138001无损超声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研究220220810145705001智能超声心动图结构和血流参数动态测量320220804193203001基于自增强SERS-电化学平台的钙钛矿电解水催化剂原位研究与理性设计420220810124046002面向智能触觉传感的高性能导电弹性材料研究520220810155530001“区块链+保险”背景下去中心化保险定价方式及风险管理的研究620220811121315001面向图数据的开放式学习720220811170904003氮杂环卡宾修饰异相铁基催化剂催化合成氘代化学品与药物820220809185023001数据驱动的图像重建及在异常检测的研究920220810130956001拓扑材料能带几何特性导致的非线性效应研究1020220807145745001康复外骨骼康复策略进化方法研究1120220810154601001能带调控与纳米结构有序化协同增强硫化锡热电性能的研究1220220809104426003高性能ZnO基双有源层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电输运机理研究132022081015381700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调控T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1420220809111527001高温燃料电池膜与催化剂间界面调控及传输机制研究1520220807102319001气候变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湿地分布的影响及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1620220809172552003玻璃微光学元件精密快速热压印技术与装备1720220810160740001海洋环境下不同尺寸钢构件腐蚀速率关联规律研究1820220809165141001超声聚集荧光增强技术用于阿尔茨海默症miRNAs标志物的早期检测1920220810184822001桥梁巡检无人机自主飞行关键技术研究2020220810173620003碳中和背景下冰蓄冷系统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控制策略研究2120220809191100001现代建筑与设备一体化设计策略及演化谱系研究2220220810140230001LDH@rCF增强海水海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界面工程2320220810161616001面向高效人工光合成的二维材料/金属氮化物纳米线异质结构的理性设计与机理探究2420220808172042001产城融合视角下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集群发展策略研究2520220809160022001非氧化物镍基纳米材料的调控合成及有机小分子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2620220809154139001基于脑电信号的认知功能状态表征研究2720220810160130001饮食决策的动态加工机制及其干预2820220810164838001高功率效率长寿命敏化型白光OLED器件研究2920220809195202001后疫情时期城市绿地对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3020220807204743001高功率密度 GaN 晶体管栅驱动控制芯片关键技术研究3120220804153845001群体淬灭减缓MBR膜污染技术中细菌菌间关系及功能基因调控机制研究3220220810171518001人际视角下自我表露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脑基础3320220810174028001免疫检查点治疗在口腔鳞癌中的耐药机制的探索研究3420220809160139001多源融合视频智能编码与质量分析关键技术研究3520220809191805001人工耳蜗电听觉的时频信息感知及其神经网络表征3620220809160615001直接电解海水自支撑催化剂的构筑及性能研究3720220810143329001不实信息多模态识别算法软件研究3820220810100952001基于菌群智能优化方法的慢性病患者分类和健康管理路径研究3920220812132050001基于fMRI的脑干功能区域划分及其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4020220810064150001粤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路径探析4120220810135520002基于类脑智能的通用视觉定位方法研究4220220810160944001基于空间本体图模型的城市时空融合方法研究4320220809161641002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新型硫酸盐还原菌的多样性与生态效应4420220808130958001含氟氨基酸(FAAs)和含氟多肽的合成及其在肽类药物研发中的应用4520220810174622001基于集成透镜的双极化球面匹配波束天线研究4620220809163103001非线性波的混合模式4720220810170643004基于节能与院感防控需求的大型综合医院空间设计模式研究4820220810151038001深圳市大学校园空间的防灾避难可达性优化设计策略研究4920220808121346001高安全高强度高电导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关键技术研究5020220810144025001面向1000万核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存储墙问题缓解理论方法研究5120220811005233001音乐训练影响儿童言语加工的认知神经过程5220220810161836001基于低维异质结的高性能全光调制器的开发与机理研究5320220809180405001基于图卷积的视频人体行为分析方法研究5420220810124032001情绪调节的动态发展过程追踪及神经调控干预5520220810110849002相位干涉电场刺激对静息态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5620220810160453001回收碳纤维毡微纳结构优化设计与水体抗生素污染物定向转化理论与技术5720220811100052001不同剪切模式下高性能FRP-ECC复合提升混凝土梁抗剪性能及设计理论5820220811012323001乏燃料储运过程智能分析与规划方法研究5920220808143139001地面周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层浅埋盾构隧道力学特性及增韧技术研究6020220809175919001面向云网一体化的智能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6120220809171532001基于系统代谢工程的微藻基功能强化模拟鱼肉的研发6220220805175116001能量耗散格林函数方法和行进船舶在波浪中的响应6320220807020526001具有热活化荧光和聚集态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6420220808150117002基于动态滑坡灾害空间预测分析的实时滑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6520220809155403001二维贵金属硫族化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其红外光探测器件研究6620220809143143001基于原子层沉积技术调控内建电场构筑高性能异质光催化材料及其性能研究6720220808165025003新型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电池应用基础研究6820220810180617001面向开放场景的视觉环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6920220805094705001可印刷MXene基柔性电极材料的制备研究7020220811103827001动态液晶-超表面器件的研究7120220810144837004基于多元异构数据的盾构隧道韧性评估理论研究7220220809165014001铜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稳定策略及其电极放大工艺7320220814141429001人本视角下社区承洪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7420220804182935001基于活性蛋白质组技术的大麻二酚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靶点及机制研究7520220810103801001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化智能核素识别系统开发7620220812111141001阅读障碍者大脑和小脑间功能连接的重组机制研究7720220811152251005滨海大跨桥梁关键构件腐蚀-疲劳损伤机制及韧性提升技术研究7820220810232731001信息中心网络的多播系统和功能虚拟化在设备透明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研究7920220810115236001社会认知科学视角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8020220810133200001低压过冷沸腾条件下汽泡热力/动力生长机理研究及模型修正8120220811103835003增强拉曼光学活性微纳光学器件研究8220220804115333001miR9560对菜心镉吸收转运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8320220807222119001基于超声成像的储能电池无损检测技术8420220809125959001基于类脑神经形态像素单元的可信视觉传感芯片关键技术研发8520220811090705001m6A甲基转移酶METTL3介导运动改善糖尿病血管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8620220808170713001基于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血小板在振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8720220809194504001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高载量铂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8820220810132537001高强韧性钼基复合材料的激光选区熔化成形及其强韧化研究8920220809130438001近红外二区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用于血管堵塞的评估及修复治疗研究9020220811155803001在线社交网络中的高价值信息传播链挖掘问题研究9120220807162217001粤港澳大湾区水汽输送的集聚模式与水灾害效应研究9220220809153419002基于Mn-O配位体调控的宽温自旋电子新材料与器件研究9320220810151419001搭载人工神经网络的宽光谱多维度可调节智能光电探测器9420220811141000001滨海复杂环境下铁路隧道结构隐蔽缺陷识别方法研究9520220811124838001莱茵衣藻ABCG蛋白在脂质合成与转运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9620220810160221001面向建筑运维的柔性用能与韧性管理技术研究9720220809120650001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大气污染时空演化模拟与可视化9820220810113321001有理函数的核熵9920220810124935001核电厂运行事件智能检测关键技术研究10020220810151354002粤港澳大湾区天然软土宏细观力学机制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10120220807184432001“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转换效率测度与财政政策研究10220220810094017001免疫治疗与全身系统性免疫动态变化10320220804202415001数据驱动的统计建模、仿真模拟与动态智能分析系统 ——基于20+8产业集群产业链数据10420220810161720001淫羊藿素防治骨质疏松小鼠牙周炎骨缺损的机制研究10520220808173322004七轴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冗余联动模式及复杂直纹曲面精度创成机理10620220809112159001基于导航数据的城市群医院访问行为时空特征研究10720220811110737003基于地址驱动的路由与安全控制技术研究10820220810142637001面向空地协同通信定位一体化的无人机应急组网关键技术10920220810131017001基于阴离子-π作用调控的N型聚合物热电材料设计及应用11020220811115030001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cfDNA差异甲基化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11120220809212220001MEMS器件钛衬底纳米级精度表面的超精密切削技术研究11220220810180129001地热ORC梯级发电动态特性研究与协同优化11320220810144854005DNA损伤修复蛋白USP11缺乏促进乳腺细胞增殖和异常分化的机制研究11420220810142731001无感电子哨兵关键技术研发11520220804091920001基于非晶合金的多尺度光学模具制备技术、装备及应用研究11620220810151804002负载奥沙利铂的金属有机纳米颗粒用于肝癌的化疗与化学动力学及光热协同治疗的研究11720220812182215001利用超高分辨成像研究lncRNA在PRC2复合体形成与功能中的作用11820220810154235001超强超韧中熵合金激光焊接结构在液氮温度中的循环加载力学特性与变形机制11920220810144949003乳腺癌筛诊疗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平台12020220809170611004面向空间激光通信的2μm全光波长转换调制技术12120220809152330002pn 结型核壳异质结纳米颗粒材料构筑的微米球气敏性能研究12220220810155553002融合知识本体和环境信息的深基坑开挖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研究12320220809161043002海洋微藻菱形藻紫黄素脱环氧酶(VDE/VDL)调控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积累的机制12420220809181431001基于旋转环境的高能效能量俘获机理研究12520220811170440003石墨烯碳基材料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12620220811095710001后疫情时代大湾区观演类文化旗舰项目开发策略研究12720220804234538001螺旋面聚合物空腔内导电高分子的原位合成及分子器件的构建12820220810144826003以人大脑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载脂蛋白E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12920220809173605001铋基水系碱金属离子负极的失效机理研究及界面优化设计13020220804114140001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网红直播带货供应链优化决策研究13120220814182105001对应光储直柔的光伏新能源建筑能效要素的分析与控制软件开发13220220810172813001稳定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螯合物失稳研究13320220812142907001用于新冠病毒核酸现场检测的免扩增快速分子诊断方法研究13420220811110339002壮药三叶香茶菜中Ternifonane型二萜活性成分靶向EZH2构效关系及其增敏铂类化疗药物抗三阴性乳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13520220810172237002基于脑网络的晕动症动态预测模型研究13620220810164450001压缩浇筑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13720220810173216001lncRNA-H19调控miRNA-181a/TLR-4在牙髓炎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3820220810153439004面向通信感知一体化可重构毫米波液晶天线技术研究13920220811094132001基于功能磁共振的大脑全局动态模式研究14020220810163220001核电厂事故推演与操纵员任务动态交互的风险监测预警方法研究14120220810173255002基于多时相三维探地雷达图像的道路隐患快速普查14220220810112354002面向复杂小样本的多目标化局部特征选择方法研究14320220809120915001碳-氮多重共振窄谱带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14420220811154353002通用并行计算平台上的数据流编程接口14520220810100345001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平台供应链韧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14620220810152104001机器学习中的随机算法研究14720220810095646001面向5G/6G通信的宽带高增益低复杂度缝隙天线研究14820220810142132002钢管-高强螺旋箍筋复合约束再生混凝土柱本构关系与优化设计14920220808141921001采用全息光镊技术实现微纳机器人操控与单细胞成像的研究15020220807153901001面向反渗透浓盐水零排放的新型膜蒸馏用Janus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耐久性研究151202208101547460013D打印全连通微通道结构生物陶瓷支架用于血管化骨修复的研究15220220809141216003面向弱小目标的智能视觉检测跟踪理论与方法15320220811031202001可控释自修复骨料性能调控机理与可靠度分析15420220810155330003高能量密度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发15520220811090420002新业态从业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15620220810163915001电场作用下CFRP-钢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评估及可靠度设计15720220809155933002滨海环境下韧性复合材料的轻量化设计、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15820220810164959001复杂荷载作用下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机制研究15920220811153252002智能环境下在线健康社区的用户信任风险扩散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160202208102027070010-6岁儿童家庭的基层卫生服务利用及健康管理模式研究16120220810120421001柔性导电结构可控制造新方法及其原理研究16220220809155455002基于在线优化和强化学习的无人机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16320220808191211001
  • 流式细胞仪的技术发展
    流式细胞仪与其他细胞剖析仪器比较,具有突出的技能特征,这些技能特征的不断改善就大致地代表了流式细胞仪的技能发展过程。 1、高速度: 剖析速度以每秒可剖析的细胞数来表明。流式细胞仪是以高速度的数据处理电子体系信号,合作GX的液流控制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功能。 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检测速度一般为1000——5000个/s 而到现在为止,对细胞的规范剖析速度已到达了2×104个/s,Zda剖析速度可到达6×104个/s。 2、高灵敏度: 灵敏度的高低是衡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弱小荧光信号的重要目标,一般是以能检测到单个微球上Z少标记有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或藻红蛋白(PE)荧光分子数目来表明。 曾经,每个细胞要带有1000——3000个FITC分子才能在流式细胞仪上丈量出来 现在,一个细胞上只要带600个荧光分子,乃至带100个FITC分子,即可以被检测和分选出来。 3、高准确度: 曾经,在两个细胞间待测细胞成分存在5%以上的差异时,流式细胞仪才能检测出来 现在,两个待测细胞间细胞成分仅相差1%左右时,流式细胞仪便可检测出来。例如,在检测男人和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含量时,仅仅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DNA含量之间有所区别(大约相差约占整个细胞的2%左右),使用流式细胞仪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男人和女性的淋巴细胞区别隔并分选出来。 4、高精度: 分辨率是衡量流式细胞仪丈量精确度的目标,通常用变异系数(CV)值来表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某种细胞成分时,比用其他剖析细胞学技能的CV值都要小得多,分辨率要高得多。众所周知,用某种仪器剖析细胞时,其CV值越大,剖析结果越不精确。 曾经的流式细胞仪,在剖析细胞样品时,CV值只能到达5%——7%左右,前向角散射光分辨率仅为0.3μm。流式细胞仪前向角散射光的分辨率已到达0.02μm。流式细胞仪的电信号脉冲通道,从最初的128道→256道→1024道,直到现在一般已到达40%道,有的乃至还可以到达5120道。 信号脉冲通道数散布越多,对细胞的分辨率就越高,对细胞的剖析就越精确。例如,现在,各流式细胞仪生产厂家生产的流式细胞仪,都能以高精确度来剖析人类染色体的畸变,经过二维图显现扩展集体散布,极大地进步了流式细胞仪的分辨率。别的,经过对脉冲体系功能的改善,也进步了细胞参数剖析的质量。 5、多参数: 流式细胞仪剖析细胞时,可以从一个细胞中一起获得多种细胞信息。因为流式细胞仪选用的光源不断改善从开端的单一的激光器或紫外光器,至现在发展为选用2-3个激光器,或再加一个紫外光器。 有的选用立体空间激光体系,实现多荧光道剖析,Zda程度地削减荧光信号之间的补偿,进步检测的灵敏度,所以,利用空间立体激起的多激光体系可以进步多参数的剖析质量。 现在的单激光四色剖析或双激光四色剖析的流式细胞仪,488nm激光器激宣布的4种不同荧光光谱之间常有堆叠,做4色剖析时,难以避免荧光过多堆叠而导致的补偿困难。利用该体系对488nm激光发生的3色荧光与635nm激起而发生的第4种荧光分成两种信号,能Zda程度地削减补偿,使4色荧光到达Zwan美的效果。 因而在一个细胞中,除剖析前向角和侧向角的散射光参数外,还可以检测到3种、4种、6种,乃至到8种荧光参数,这明显增加了流式细胞仪的信息量,进步了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6、高纯度: 流式细胞仪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能分选出实验者所需要的任何细胞。其分选目标首要包含:分选速度、分选纯度和细胞回收率。这些目标均随流式细胞仪的技能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和进步。 现在流式细胞仪分选细胞速度已到达6×104——1×105个/s,分选纯度为99.9%以上,分选回收率也达90%以上。 7、其他几方面的技能改善: ①荧光信号从线性丈量到对数丈量的改善,因为对数丈量可以放大电信号,使之对弱荧光和某些药物自发荧光标本检测才得到满意的结果 ②光谱堆叠的校对,经过补偿润饰软件的开发使用,从而保证了各种不同激起荧光检测剖析的质量 ③DNA含量剖析时,经过剖析脉冲的面积、宽度,区别实体瘤组织标本中的粘连细胞集体,剔除DNA检测中的二联体细胞,Zda程度地削减假阳性,从而处理了实体瘤DNA剖析时长期存在的关键性的难题 ④曩昔选用激光的一种波长(如488nm)的发射光仅能激起样品中一种波长的继发光,因而,只能检测细胞中一种细胞成分。现在流式细胞仪选用一种488nm激起波长的发射光,可以一起激起样品中三种或四种不同波长的继发光,这便可用于同一细胞不同成分的同步剖析。
  • 让需求面对面,第三届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交流会在镇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3月25-26日,由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主办,近红外光谱苏沪工作站、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协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提供技术支持的“第三届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交流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吸引了160余人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会议支持媒体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了大会情况,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褚小立,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万由令博士发表了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 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褚小立在致辞中表示,微型/便携式光谱仪和工业在线分析仪是近红外光谱腾飞的两个翅膀,特别是小微型的光谱仪正在改变或即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小微型光谱仪的用户可能不是专业的分析工作者,而是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基于此,小微型光谱仪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其研制面临极强的挑战性。此外,褚小立秘书长还提到,党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都密集发布了很多利好的消息,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在迎接着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希望各位同仁继续努力,抓住风口,用实打实的成果迎接明年的第十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万由令 博士致辞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万由令博士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许多采用各种原理研发的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现在我国红外光谱仪器研发方面相比很多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弱项,特别是核心元器件很多还是依靠进口。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产学研单位可以加强合作,在引进、吸收、创新等方面加速国产仪器的发展,早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让仪器仪表,特别是近红外光谱仪器在国内仪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更好的引领我国智能制造工业的数字化转型。会徽 揭幕让需求面对面,本次会议安排了多位代表分别从仪器生产商及用户两个角度分享最新的技术、方法、标准、应用,以及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旨在给近红外光谱相关从业者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创造一个面对面对话的机会,为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贡献每一位“近红外光谱人”的力量。山东大学 臧恒昌教授 主持会议仪器生产商发言各大企业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仅介绍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还从多个角度对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研发思路、技术指标、数据标准化、网络化等进行了探讨,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关注。其中,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王亮经理介绍了低成本光波导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鸿飞分享了国产中短波红外光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杭州谱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清海介绍了在线近红外水份仪应用案例;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兰树明分享了IAS-PAT100 在线分析仪设计与应用;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顺斌展示了滨松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示例;天津九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倪勇与大家探讨了“便携的”实验室近红外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深圳谱研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杰就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的技术指标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朱志强介绍了超表面结构微型光谱仪及其应用;上海创和亿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超提出了便携近红外应用在线化属性的几点思考;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品总监田燕龙介绍了傅立叶变换红外气体分析仪;ABB 近红外主管邹贤勇经理分享了“ABB OEM-KIT 助力开发您的FTIR 分析仪”;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鄂东梅经理给大家展示了FOSS 云服务数字化解决方案;蓝星智云(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艾宏高工分享了光谱和模型文件格式标准化。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王家俊 教授级高工 主持会议应用方需求发言作为一类应用导向型的技术,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与用户的应用需求紧密关联。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仪器有什么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又将会衍生出哪些仪器技术的进步?7位专家从烟叶、香精香料、制药、粮食、植物提取物、火炸药、果泥加工等多个应用场景分别分享了最新应用进展,并且针对当前近红外的现状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与需求。其中,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家俊教授级高工介绍了烟叶收购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常州工学院张建平教授分享了数字化调香技术的思考与探索;中国食品药品检验院尹利辉主任讲述了近红外光谱仪器在药品CMC 中的应用进展;中国粮食科学研究院韩逸陶副研究员分享了粮食快检产品评价验证及应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质量主管石文杰介绍了微型光谱仪在植物提取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火炸药一级计量站张皋总工介绍了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并提出了近红外技术在火炸药行业的需求;南京农业大学兰维杰副教授分享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果泥加工品质快速评估的优缺点分析及应用展望。在此过程中,多位专家在分享的同时特别提出了目前近红外应用存在的问题,比如王家俊教授级高工提出应重视一些采样附件的光学性能,规范相关光学材料的性能指标;近红外检测分析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升;仪器操作指南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不仅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多位专家也分享了近红外分析方法未来极具诱惑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机会。其中,尹利辉主任指出,近红外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最有前景的过程分析技术工具,近年来欧洲EMA和美国FDA都在大力推行在PAT中应用近红外技术,而且中国药典也新增了过程控制附录(含红外和近红外方法);韩逸陶副研究员分享到,中储粮正在做粮食收储过程中的近红外方法评价,其指出,目前近红外光谱方法在全国粮食收储系统,特别是品质评价方面使用还比较少,基于近红外技术的优势,未来该方面的应用可以逐步加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陈斌 教授标准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规范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测定方法,确保仪器性能的可靠性,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20年正式立项《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经过3年的筹备工作,该标准于2023年2月8日正式发布,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中,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陈斌教授特别介绍了《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通则》团体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情况,并同大家一起探讨了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思路。陈斌教授介绍道,当前小微型近红外仪器已出现了井喷的前兆,比如,元器件日新月异的技术催助着仪器的开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刚性需求,智慧生活、智慧健康、智慧家庭新要求,国产化替代的刚性需求等,推动着市场的发展。同时,他指出未来市场拓展的几个重要方向:小型近红外仪器是目前国内错位发展的机遇;在线检测装置的开发是新的热点,可以为智能制造提供待测物质的化学组分感知;低价位的普及型仪器大有可为,或可变仪器为家电;工业在线需要应用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可靠稳定,变仪器为传感器的理念值得探索;台间差问题需要彻底解决,智能建模值得思考等。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秘书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总后油料所教授级高工刘慧颖发言华东理工大学 杜一平教授 发言最后,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就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多方合作,以及未来传承表达了期许。除此之外,本次会议还特别设置了讨论环节,各应用单位和仪器企业根据具体应用需求、互动对接。交流现场
  • 多领域共同推进,近红外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8日-9日,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燃烧诊断研讨会议召开。会议期间,针对不同的会议主题,大会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其中,近红外技术的研究探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近红外(NIR)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手段,具有高效、快速、无损、无污染等特点,在复杂样品分析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近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命科学与医药等领域,随着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向着更多的应用领域探索,推动着行业的进步。近红外光谱技术拥有许多优势的同时,还存在着光谱解释性差、检出限高等问题,必须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本次会议,各产学研单位及相关企业就近红外光谱最新技术、应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涉及药品、烟草、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探讨。大会现场部分报告内容如下:山东大学 臧恒昌教授《药品连续制造过程中近红外实时评价与放行技术的研究》药品连续制造是一种先进的药品生产新模式,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质量的实时评价与实时放行技术,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连续制造过程中是采用最多的实时评价与实时放行技术。臧恒昌教授团队通过对目前全球已经批准的10个采用药品连续制造技术的药品品种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实验室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品连续制造模式下的应用环节及技术案例。温州大学 陈孝敬教授《单分类算法在红外光谱中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食品的安全检测。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是开集识别问题,即安全食品的形式很容易控制,不安全食品的形式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食品安全检测不能采用需要两类平衡样本进行分类器训练的常规二分类方法。单类识别方法是一种特殊的二分类方法,只需用目标类样本训练分类器就可以达到对非目标类样本的区分效果。陈孝敬教授表示单类识别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处理食品安全检测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单类识别的自编码器模型(OCAE )。 陈孝敬教授分享了用纯净奶粉与掺假奶粉的近红外光谱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效果,得到了OCAE 采用两层编码网络的结构可以对实验数据取得100%的识别准确率,优于已有 SIMCA , SVDD 等同类算法的识别效果的结论。南开大学 邵学广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邵学广教授在会议中向大家介绍道,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为了改善近红外光谱检出限差的问题,研究人员将吸附预富集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实现了低含量组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同时,发展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间接分析方法,实现了金属离子的定量分析。他还分享道,近年来,其研究团队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温度效应,发展了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并围绕水的结构分析以及水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分析开展了近红外光谱解析与信息提取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建立了基于温度效应和水光谱探针的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新方法。郑州烟草研究院 刘惠民研究员《近红外在烟草质量与风格表征中的应用》刘惠民研究员团队依据烟叶基质的特点,针对烟叶到卷烟全过程应用构建了复烤片烟(含初烤烟叶)模型、醇化片烟模型和成品烟丝模型,模型指标涵盖70种烟草中常量和半微量成分(总质量占比70~80%)。该团队在保障近红外预测模型准确稳健方面做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针对影响近红外光谱采集质量的样品粒度、仪器参数、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采取了严格的数据质量管控技术确保一次化学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等。在应用方面,利用平台数据,该团队研究建立了烟叶质量和风格、烟叶感官评价结果和烟叶醇化进度等化学数据预测模型,各化学数据预测模型高度准确,以此开展了卷烟产品数字化设计研究。江苏大学 陈斌教授《低场核磁与近红外光谱联用分析仪的开发与应用探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发展多年,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它的缺点。陈斌教授提出近红外分析技术属于二级间接检测法,会受到诸如样品复杂成分的相互影响、检测环境影响、不同仪器之间的差异影响等,导致采用有导师学习模式建立的校正模型非常脆弱,需要不断对模型进行维护,存在较高的使用门槛。陈斌教授与苏州纽迈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低场核磁与近红外联用仪器的开发和应用的探讨,在应用机理、信息提取和数据等三个层次上促进融合,并分享了计划后期的低场核磁与拉曼、低场核磁与激光诱导、低场核磁与荧光等联用仪器的开发及应用方法的探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褚小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炼油工业的应用》石油分析测试是炼油科技与生产的眼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炼油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褚小立教授表示,我国正处于从炼油大国向炼油强国转变时期,智能化是炼油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和精准控制"自执行"是智能工厂的三个关键特征,其中,信息深度"自感知"是智能炼厂的基础。原料、中间物料和产品的分析组成和物性分析数据是信息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近红外光谱为核心之一的现代石油分析技术为化学信息感知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褚小立教授还在报告中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炼油工业的研发和应用进展,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做出展望。
  • 聚光科技近红外产品销量取得新突破
    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生产,下属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负责推广的近红外产品,日前传来重大喜讯,2017年近红外产品销量突破200台,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的业绩目标,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好仪器中国造”的美好愿景。  聚光科技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近红外研发生产的企业,深知国产设备发展的不易,20年如一日,坚守着“国产近红外代表”的大旗,砥砺前行,靠着良好的口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聚光科技的近红外产品市场容量超过千台,服务了不同类型的客户,如益海集团、大北农、三维集团等集团性企业;江西出入境、中山出入境等质检机构,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国家粮食局粮科院、四川省粮食局等事业单位,小到东北近200多个小规模的大豆收储用户。大大小小不同用户单位的认可,是对聚光科技近红外的最高赞誉,也是聚光科技品牌对“好仪器中国造”的又一次强力证明。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多功能、方便、准确和环保的特点,是企业和单位降本增效,品质分级的最好工具,尤其是企业以质论价、指导生产的指挥棒,更有机会在未来解决全球农业分析的问题。  聚光科技近年来将粮食收储及加工领域、粮油、饲料及深加工领域作为重点开发领域,开发出适应本土的专用仪器,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聚光科技产品SupNIR-1230大豆蛋白仪,在东北大豆收储领域实现了消费级市场的突破,给收储农户奉上了高品质的“公平秤”,保障了农户因缺少化验手段,从而损失的利益,为“中国好粮油”的建设贡献力量。聚光科技SupNIR-1230大豆蛋白仪  聚光科技SupNIR-1520近红外纺织品快检仪,在纺织品检测领域,发挥自己的快检、无损特点,解决了很多单位样品繁多,试剂污染及成本消耗问题,解放了化验人员的高强度的、无意义的重复性工作。2017年11月29日~30日,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TC209/SC1)在镇江召开了《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光谱法》等8项标准审定会,其中近红外光谱法被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报批。聚光科技SupNIR-1520近红外纺织品快检仪  聚光科技SupNIR-3000网络化近红外专用仪,是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粮食收储近红外检测技术设备及组网研究开发的成果结晶;开发出适于我国国情的粮食收储质量数字化网络支撑技术与平台,全面开展基于我国水稻和小麦品种的快速检测模型和相关技术,进而基于新型数字化技术装备与网络支撑平台,在水稻和小麦收储环节开展质量数字化获取技术、校正支撑技术以及物流衔接技术进行示范,为我国粮食物流数字化提供快速质量感知与配套技术与装备提供支撑。SupNIR-3000网络化近红外专用仪  国家品牌计划宣传中曾提到,未来的中国制造业将从“中国制造强国”转向“中国创造强国”,聚光科技作为典型的实体制造企业,也必将随着国家的号召,加入到中国创造的热潮中去。未来将继续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广泛的科研合作,构建近红外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创造出更多适应于国内、国际的新应用、新突破。也希望更多的聚光科技的用户朋友,加入聚光科技,为聚光科技近红外献计献策。
  • 小菲课堂 | 详细解析长波红外SLS热像仪的显著优势!
    近年来,我们见证了读取技术和高级热像仪电子元器件的重大进展——推动热像仪的分辨率、速度和灵敏度显著提升。这使得我们能够解决棘手的热测试难题,如对安全气囊进行高速热测量,对微型电子元件进行故障分析,以及对看得见的半透明气体进行光学气体成像等。然而,直到引进II型应变层超晶格(SLS),我们才得以见证热成像技术的显著进步。这种探测器材料使热像仪有了与读出集成电路(ROIC)和热像仪电子器件相一致的性能提升。将SLS集成到商用红外热像仪中,提供了一种新的长波红外解决方案,实现速度、温度量程、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价格低于模拟探测器材料。速度提升长波红外SLS热像仪充气气囊停止运动的热图像SLS在长波红外波段和中波红外波段都能运行,但当过滤成长波红外波段时,其性能优势显而易见。事实上,与其它红外热像仪材料相比,SLS的主要优势是积分时间短或快照速度快。表1和表2展示长波红外SLS与中波红外锑化铟(InSb)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只看首行的温度量程,我们发现SLS的快照速度比处于同一量程的中波红外InSb探测器快12.6倍。表1长波红外SLS表2 中波红外锑化铟(InSb)更快的快照速度使用户能够对高速目标进行定格摄影,以便获得精确的温度测量值。如果积分时间过慢,模糊不清的结果成像会影响温度读数。同样,更快的快照速度意味着更快的帧频。很多时候,InSb和其它探测器材料的较长积分时间需求导致热像仪以慢于探测器max值的帧频运行。例如,如果您拥有一台热像仪能够以1000帧/秒帧频生成640×512像素的图像,但是它在要求1.2 ms积分时间的带通下运行。由于积分时间限制较长,热像仪将无法达到Max帧频潜力,如果成像目标快速升温,这会引起问题。较慢的采样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精确描述部件的热稳态特性,可能会错过电路板启动或重启的关键温度尖峰。较宽的温度范围长波红外SLS热像仪长波红外SLS热像仪的另一项优势是有较宽的温度范围。在表1中,我们看到长波红外SLS热像仪的启动温度量程为-20°C至150°C,需要1次积分时间。为获得同样的温度范围,中波红外InSb探测器需要循环(超帧)3次积分时间,每个积分时间代表不同的温度量程。为了超帧获得完整的-20℃至150℃温度范围需要循环通过3个温度范围,这导致热像仪每捕获3帧仅获得一张超帧图像。这意味着校准热像仪时须付出3倍工作量并且总帧频减少1/3。再看表1和表2,我们发现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长波红外SLS热像仪未安装减光镜之前能测量更高的温度范围。受评SLS热像仪在安装减光镜之前Max高测量650℃,而中波红外InSb热像仪在安装减光镜之前仅能测量highest350℃。这仅是在长波红外波段运行的SLS与在中波红外波段运行的InSb的部分功能。图1:30°C理想黑体的光谱发射功率为说明这一点,让我们看图1,此图显示的是一个30℃理想黑体的光谱发射功率。曲线下的面积表示那一波段内的功率,长波红外波段的功率比中波红外波段的功率大得多。看图2,我们发现当物体升温时,代表性光谱发射强度曲线的波峰向左侧移动并向右逐渐下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长波红外波段中的功率的变化,不如中波红外波段中的功率的变化显著。正因为如此,与中波红外InSb探测器相比,长波红外SLS探测器能够避免给定积分时间内的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问题。注意,中波红外波段中的功率变化是很大的;因此,随着物体升温,红外热像仪会在单次积分时间内快速饱和。图2:不同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发射率总之,SLS使您能够处理目标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快速升温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如燃烧研究应用。然而,在长波红外波段运行不是仅有的因素。如果研究长波红外碲镉汞(MCT)探测器,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温度范围也有限,类似于中波红外InSb探测器。你会注意到,长波红外MCT热像仪每次积分时间具有较短的单个温度范围,以及在安装减光镜削减信号之前能够测量的温度限制(见表3)。表3 长波红外碲镉汞(MCT)探测器仪性能指标低成本,高性能长波红外SLS热像仪与其它长波红外制冷型热像仪相比,长波红外SLS热像仪一项最出色的特性是能通过冷却显著提升均匀性和稳定性,尤其是与长波红外MCT热像仪相比。长波红外MCT探测器通常具有较差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因此,每当用户打开长波红外MCT热像仪,上一次执行的均匀性校正都需要更新(见图3)。图3:启动时的MCT热图像这为基于现场的应用带来一些问题,由于环境状况,这不利于需要更新增益、补偿错误像素映射设备。这些应用可能包括当热像仪位于试验室中对其进行远程控制,或在政府试验场爆破区之外对其进行控制。相比之下,长波红外SLS能像中波红外InSb那样运行,因为用户只需打开热像仪就可以开始测试(见图4)。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均匀性校正,除了可能利用热像仪内的内部NUC标记进行一点式补偿更新外,无需额外图像均匀性更新,便可在现场良好运行。NUC在长期多次冷却后仍保持正常。本文测试的热像仪自一年多前首次现场使用以来无需新的NUC。图4:启动时的SLS热图像虽然SLS热像仪的价格高于中波红外InSb热像仪,但它们比性能相当的长波红外MCT热像仪便宜40%。因此,如果您的应用需要更短的积分时间,更宽的温度范围或只有制冷型长波红外探测器才能提供的光谱灵敏度,SLS探测器比现行的制冷型长波红外MCT探测器具有明显的成本和均匀性优势。综上所述,SLS长波红外探测器材料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高性价比材料,与中波红外InSb和长波红外MCT材料相比具有更短的积分时间和更宽的温度量程;长波红外SLS热像仪拥有比现行长波红外MCT热像仪更优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及更实惠的价格。如果应用对性价比有特定要求时,长波红外SLS热像仪将是您工具箱的理想之选。
  • 小菲课堂|选择红外热像仪进行研发时,需要思考的7个问题(下)
    研发人员选择热像仪要注意的7个问题今天就迎来终结篇啦5需要什么样的温度分析报告?到目前为止,我们主要关注红外热像仪硬件和数据采集的考虑,但这实际上只是系统解决方案的一半。另一半是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数据共享)。下面,我们将重点定义某些应用程序需要哪种形式的数据分析,以及哪些方法可用于与同事和客户共享数据。数据分析FLIR的温度校准功能让红外热像仪能提供每个像素的温度值,以开尔文度(K)、华氏度(℉)和摄氏度(℃)为单位。显示图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快速查看目标物体的是高温或低温位置。但图像增强、图像帧减法、发射率调整和绘制图表与图形的技术可能会更有用,其帮助人们真正了解目标物体上发生的热变化。热成像中使用的最基本工具是图像增强,来调整图像调色板的水平和跨度。这可以让你增强图像对比度并绘制出细微的温差。此外,FLIR分析和报告软件允许从增强图像中减去基线图像,可以去除任何反射的环境温度并暴露极小的温度差异。这项技术对于反射率较低或辐射率较低的物体至关重要。其他重要工具允许在图表或图形中绘制数据。示例包括:直方图、曲线剖面图和温度与时间图。这些图形和图表有助于描述目标热分布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生成报告的数据分析软件工具示例在研发项目的某个阶段,收集和分析的数据会需要与其他人共享。例如,您可能希望与同事共享原始数据以进行其他分析,或与客户共享分析结果。因此,为了有效使用您的结果,了解您将与谁共享数据以及他们所需的格式至关重要。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使用第三方软件(如MatLab或Excel)进行自定义数据分析。有一个IR软件包,允许数据导出到例如.CSV文件中,就非常适合在Excel或Matlab中使用。同样,长时间收集的数据最好作为数据日志文件共享,其中数据以文本文件或电子表格文件格式导出。同样,这对于导入第三方软件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分析非常理想。对于管理层和客户而言,可以插入电子邮件、幻灯片或文字处理文档中的静态图像或电影文件最能说明IR分析结果。因此,必须能够将IR序列视频中的图像导出为静态图像的.JPG或.BMP文件,将视频导出为.AVI或.WMV文件。超帧超帧技术涉及在四个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循环使用的红外热像仪,并从每个温度范围连续捕获数据。然后,FLIR ResearchIR等软件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单独的视频文件(每个温度范围对应一个视频文件)呈现,或将这些视频文件合并为单个扩展的温度范围超帧视频。超帧技术只适用于某些热像仪和软件。‍‍‍‍‍‍‍‍‍‍‍‍‍‍‍‍‍5需要哪些额外的附件?设备检测要求可能超出对红外热像仪和软件的需求。例如,您可能需要一个保护外壳,以便在恶劣或苛刻的环境中使用热像仪。安全要求可能会迫使您在远离热像仪的地方工作,这就需要远程操作系统。在这些和其他情况下,从红外热像仪供应商那里购买配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可以提供全套解决方案。为了在户外或制造环境中安装热像仪,您可能需要一个带有特殊红外窗口的外壳,该外壳针对特定热像仪和探测器进行了优化。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热像仪是否能在需要特殊红外窗口的环境内或其他加压外壳内观察?在这两种情况下,您都需要确保获得的窗口对探测器的灵敏度波段具有良好的透射,并具有抗反射涂层。FLIR提供了计算适合您需求的材料类型、尺寸和厚度的工具。FLIR还为大多数热像仪提供现成的外壳,创造了真正的开箱即用的解决方案。带有保护外壳的FLIR RS8500另一个常见附件是电缆延长线,用于热像仪与操作员相距很远的情况。比如,如果热像仪安装在比较危险的附近测试跟踪支架上。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使用以太网、Firewire或CameraLink连接到光纤扩展器,以便在必要时以全帧速率传输热数据数英里。FLIR也有配套的解决方案,帮助您节省时间和金钱,并消除了构建集成测试系统的猜测工作。在构建最终热成像系统时,可选附件还有许多其他考虑因素。在定义红外系统要求时,请务必考虑测试环境,并注意哪些附件可能有帮助。无论是适当的光学器件、延长的电缆长度、热像仪支架、保护外壳还是数据系统,FLIR都致力于通过广泛的产品和第三方来源的信息帮助您解决问题。7FLIR提供哪些支持和培训?与其他精密仪器一样,红外热像仪提供了广泛的功能。应用程序和工厂支持对于充分利用热像仪系统变得非常重要。支持工作可能像提供订单交货细节那样常规,也可能像描述反射目标的温度测量技术那样复杂。当事情未按计划进行时,当需要维修时,当需要培训时,FLIR总是在你的身边。比如,我们在上海设立了可以为热像仪标定的专业实验室,专门为广大菲粉们提供热像仪的标定服务。FLIR工作人员帮您标定FLIR热像仪Teledyne FLIR还提供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的培训中心——ITC红外培训。在这里不仅能够系统学习热成像相关的技术知识,还能现场使用FLIR热像仪进行实训,包括各种练习,讲师对热图、草图和简要图标进行分析,以描述性的方式对理论部分进行阐述等。专业讲师进行深度授课实训操练选择红外热像仪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好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得力工具 当然如果对红外热成像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可以先来报名参加ITC红外培训系统学习热成像知识和热像仪的操作持证上岗,选择更明确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