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何洪巨研究员

仪器信息网何洪巨研究员专题为您整合何洪巨研究员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何洪巨研究员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何洪巨研究员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何洪巨研究员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何洪巨研究员话题讨论。

何洪巨研究员相关的资讯

  • 大连化物所杨学明研究员荣获洪堡研究奖
    近日,大连化物所杨学明研究员接到德国洪堡基金会主席Helmut Schwarz教授的通知,因其在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了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洪堡研究奖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设立,专门授予国外的杰出学者,以表彰其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获奖者将被邀请到德国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短期的访问合作研究,以促进德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在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杨学明利用自行研制且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备受国际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共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有7篇SCIENCE论文,1篇NATURE论文。他的系列性研究工作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及共振态动力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连续两年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了高度评价,为提升我国物理化学的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由于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杨学明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获得了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如布洛伊达奖、海外华人物理协会亚洲成就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杰出青年基础研究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以及陈嘉庚科学奖等。
  •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黄凤洪研究员团队顶刊发表重要成果
    pH响应性核壳结构纤维素基微球用于益生菌肠道递送鉴于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存在密切关联,益生菌已广泛用于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以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然而,益生菌在消化道中的存活能力一直是益生菌产品在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图 1. 负载益生菌的微球在模拟胃肠液的保护和释放机理图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黄凤洪领衔的油料品质化学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以纤维素为主要原料,创新性地制备了一种具有pH响应性的核壳结构微球用于益生菌的负载,可有效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和胆汁盐的侵害,并实现益生菌在肠道环境中逐渐释放。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ostatically reinforced and sealed nanocellulose-based macrosphere by alginate/chitosan multi-layer coatings for delivery of probiotics”为题发表在Food Hydrocolloids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黄凤洪研究员和汤虎特聘研究员为文章的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青年教师栾倩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基于静电相互作用构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纤维素基微球,该微球内部由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素基微球,可以为益生菌的负载提供相对独立的多孔空间,之后分别使用壳聚糖盐酸盐和海藻酸盐对纤维素基微球进行涂层,用于增强凝胶结构,并形成具有pH响应性的多层结构。温和的包衣工艺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对益生菌活性的损伤,同时,合成的多层大球能有效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和胆汁盐的侵害。此外,在肠道环境中,外壳的可溶性和内部稳定的多孔骨架可实现负载的益生菌逐渐释放。这种微球设计为利用纤维素将益生菌递送中肠道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3.108804
  • 孔祥虹:“不甘平庸”的分析测试人——访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室主任孔祥虹研究员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作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力量最为雄厚的机构之一&mdash &mdash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更多地走入到公众的视线中,引起大家的关注。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室主任孔祥虹研究员正是其中的一名&ldquo 老兵&rdquo ,与众多分析测试人一样也不一样,孔祥虹对于从事的分析检测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室主任孔祥虹   打好基本功 从&ldquo 小事&rdquo 做起   1994年硕士毕业的孔祥虹选择加入陕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现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从事分析检测工作,到今年正好20年。别看如今孔祥虹已经是食品检测专家级人物、食品检测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员,但这其中的艰辛及付出的汗水只有孔祥虹自己知道。孔祥虹告诉笔者,&ldquo 现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无论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是一流的,可在上世纪90年代条件并不是很好,我所在的食品室仅2名技术人员,大型分析仪器也仅有气相和液相2台,并且国家对于分析测试也远未有现在这么重视。&rdquo   在那样的环境下,孔祥虹依然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定位:打好基本功,先解决小问题。孔祥虹说,&ldquo 最初,我对于仪器本身也不是非常了解,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不清楚的地方,常常查询大量的资料,一点点摸索、反复测试。曾经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我晚上熬夜不睡觉。一点点的积累,慢慢地就收获越来越多,此后再经历这样的过程就并不觉得苦和累,而是一种享受。&rdquo   孔祥虹在带领笔者参观实验室过程中,对于实验室中的每台仪器都如数家珍,深知它们的&ldquo 脾气&rdquo 。在他看来,分析测试人员必须对所使用的仪器有深度的了解,掌握仪器的状态。虽然如今的仪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却没有变,打好基本功即可应对一切。而这也是他对实验室年轻一代的要求。   除了基本功外,孔祥虹还非常愿意干看似&ldquo 小&rdquo 工作,他觉得正是无数小工作加速了自己的成长。单位采购仪器都需要写仪器的技术参数,很多人会觉得这项工作枯燥,不愿意干,但孔祥虹却觉得这项工作不仅有意思,对自己更是一个增值的过程。孔祥虹说,&ldquo 在写技术参数过程中,我需要与不同的供应商沟通,而这其中就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仪器的新知识及技术核心。但厂家的销售通常缺乏条理性,我就利用我的优势,告诉他们如何条理化,最终这项工作让我们双方都获益。&rdquo   打破常规 执于创新   当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时,孔祥虹所在的技术中心食品室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布了相关论文,而彼时,陕西省所有抽样奶粉样品都送往技术中心食品室,3天之内他们就完成了500多个样品的检测。   我不禁好奇,技术中心食品室是如何做到&ldquo 未卜先知&rdquo ?其实哪有&ldquo 未卜先知&rdquo ,而是技术中心食品室在孔祥虹的带领下常年来一直坚持打破常规,执于创新。2007年,质检总局发现出口的宠物饲料引起了动物的死亡,为此展开了研究,最终发现是饲料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孔祥虹及他的团队在开发方法时就多想了一些,饲料主要成分是蛋白,而奶制品主要成分也是蛋白,因此就创新性针对奶粉样品开发了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没想到日后这一方法成为了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的国家标准。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如2007年的大白兔奶糖甲醛事件爆发时,技术中心食品室成为质检总局直属机构中为数不多具备甲醛检测能力的机构之一。而这也是得益于前期孔祥虹他们曾做过纺织品中的甲醛检测,有积累,很快就开发出相关检测方法,快速地应对了该事件。   标准在实验室常常被奉为&ldquo 教科书&rdquo ,但在孔祥虹的实验室,他鼓励技术人员创新,改进标准。孔祥虹说,&ldquo 标准也是检测人员做出来的,并不是最优方法,只是在他当时的实验条件下的最优,而在我们当前的实验条件下可能就不是最优方法,有着改进的空间。特别是我们的实验室有很多优势,其一仪器种类很全,气相、液相、质谱等一应俱全,其二我们在前处理方面有很多经验积累。&rdquo   在鼓励创新的氛围下,技术中心食品室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如国标中对于每类兽残都有相应的检测标准,比较繁琐,孔祥虹带领的团队开发了30多类兽残同时检测的方法,极大提升了效率。再如,火锅底料中的罗丹明B按传统方法检测需耗时3天,他们通过改进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现在1天就可以检测100多个样品,同样大大提升了效率。   乐于分享 帮助年轻一代   作为分析测试的&ldquo 老兵&rdquo ,孔祥虹还非常乐于分享,帮助年轻一代。目前,技术中心食品室的主体是80后一代,孔祥虹在内部采用&ldquo 传帮带&rdquo 的方式,将优秀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并通过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实验室现场培训及座谈交流,以及鼓励技术人员多写论文及申请课题等方式加速年轻一代的成长。   此外,孔祥虹还积极地帮助外部年轻人的成长。孔祥虹如今是多个核心期刊的编委及审稿人,对于交予他的每篇文章,他都会认真审阅,并给出自己中肯的审稿意见。作为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员,每到一个实验室评审,他都会将自己20多年的实验室经验传授于他人。并且技术中心食品室还为社会培养大批检测人才,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在各单位和岗位如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孔祥虹看来,自己一个人成功了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团队的成功,年轻人的成长。   采访编辑:杨娟   附录:孔祥虹个人简历   孔祥虹,男,1965年8月生,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主任,研究员,198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94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自1994年至今,在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一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在色谱分析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4年受质检总局派遣在加拿大温哥华JR实验室学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2012年起享受陕西省&ldquo 三秦人才津贴&rdquo (全省有112名),2014年受聘任中文核心期刊《分析试验室》第四届编委会委员,兼任《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等期刊审稿人。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委委员,受聘任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评审员,国家级和陕西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2003年至今,连续六届任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学科带头人。主持和作为主要参加人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4项(已发布实施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完成4项,在研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质检总局&ldquo 科技兴检&rdquo 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1项主持),获总局2008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3项。迄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参编专著2本,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莅临信立方指导交流
    p   12月1日下午,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到访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信立方公司CEO唐海霞及相关人员热情接待。 /p p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是国内第三方检测行业设立最早的民营研究机构之一,主要负责研究、开发新测试方法,研发新的检测测试设备,参加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参加国际、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等工作。白院长充分肯定了北京信立方旗下两大产业互联网平台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为中国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技术标准制定和检测互联网平台运营等方面表达了与仪器信息网产业研究部及我要测网深入合作的意愿,双方在共同提升仪器及检测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唐总就我要测与华测集团在检测服务电商平台及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相关行业标准等合作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同时双方就目前检测产业互联网及平台运营模式等方面做了热烈的讨论。 /p p   经过深入沟通,双方一致认为,华测集团与信立方之间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会谈,双方就下一步深入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并将共同积极推进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ce6e769-e91a-469c-96d3-510b831b1a4c.jpg" title=" 合影_副本1.png" alt=" 合影_副本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测检测集团研究院白洪海院长(左二)北京信立方公司CEO唐海霞(右二)合影 /p
  • 合肥物质院张洪文研究员团队:拉曼光谱与电学传感双模联用实现毒性目标物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识别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张洪文研究员团队在电学-谱学双模监测气体传感器的创新设计与可控制造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Vortex Engineering on Oxide Bowl-Coated Oxide/Gold Dual-Layer Array for Dual Electrical/Spectroscopic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中科院合肥分院院长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传感器是构成现代科技和工程系统的关键核心部件。半导体电导型气体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快响应和易集成等优点,可以通过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特征气体,实现对潜在风险或事件的及时诊断和预警。然而,单一的电学信号无法实现复杂体系下目标分子的精确辨识,半导体传感器通常会局限于危险气体的泄露报警。因此,以现有半导体传感器为基础,发展多传感技术高效融合的新原理和新方法,深度拓展并赋予传感器以精准识别能力,有望为精细化环境监测、疾病精准诊疗、工业自动化及国防安保等应用领域提供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推动传感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将实时电气体传感与高度可识别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相结合,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监测,在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由于设备的性能和可重复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这项技术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这项研究在掺镍二氧化锡(Ni-SnO2)碗状包覆在 Ni-SnO2/Au/SiO2 上的双功能双层阵列上采用了涡流工程技术,并开发出了具有高度可重复性的器件制造技术。在双层阵列中,上层 Ni-SnO2 碗中产生的涡流会减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流动,并将其引导至下层 Ni-SnO2/Au/SiO2 单元之间的间隙,这对 SERS 和电传感至关重要。实验结果表明,阵列中的涡流效应可实现 10 ppb 的低检测限,并在数秒内做出响应和恢复。在泄漏源和阵列之间的距离为 5 米的宽敞环境(约 60 立方米)中,对苯乙烯进行了约 100 小时的定量多重监测,证明了该阵列的卓越实用性。基于界面自组装的叠层构筑技术,不仅能实现敏感单元的按需精准调控,而且可以与现有MEMS微纳加工工艺高效融合,实现批量化生产制造,有望为高性能传感器的创新设计和融合制造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
  • 《AM》清华大学刘凯研究员、张洪杰院士实现高纯稀土产品主动生物合成
    稀土材料在生物医学和高科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典型的稀土元素开采和提取方法往往因涉及危险化学品而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尽管生物采矿展示了优雅的替代方案,但由于提取金属的微生物和清除稀土的大分子工具不足,可持续地分离和回收自然界中的稀土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为了直接从稀土矿石中获得高性能的稀土材料,需要开发新一代生物合成策略来高效地制备稀土元素(REEs)。在此, 清华大学刘凯研究员、张洪杰院士团队建立了一种微生物合成体系实现了高纯稀土产品的主动生物合成。此外,通过与结构工程蛋白生物偶联的亲和柱,获得了良好的Eu/Lu和Dy/La分离,纯度分别为99.9%(Eu)、97.1%(La)和92.7%(Dy)。更重要的是,原位一锅法合成的稀土依赖的甲醇脱氢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并独占地吸附了稀土尾矿中的La、Ce、Pr和Nd,具有先进的生物催化作用,具有高附加值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发的新型生物合成平台提供了一个有洞察力的路线图,以扩大生物铸造方面的底盘工程范围,并生产与稀土相关的有价值的生物制品。该研究以题为“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bial Synthesis System for Rare Earth Enrichment and Material Applications”的论文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在这里,成功地筛选和收集了126株新型稀土吸附菌株,作为轻、中、重稀土的微生物合成系统,实现了高纯度稀土生物产品的制备。新型稀土亲和生物材料通过结构蛋白DLanM的生物偶联,实现了Eu/Lu和Dy/La的良好分离,分别得到99.9%的Eu、97.1%的La和92.7%的Dy。最重要的是,生物工程MDHs可以作为La、Ce、Pr和Nd的选择性吸附剂,显示出在稀土产品中的先进应用。因此,这些生物合成策略为稀土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范式,并将促进稀土的高价值应用。图1. 稀土微生物分离筛选及稀土生物材料高值化利用 有效吸附和生物合成稀土的菌株筛选 为了获得能特异吸附稀土进行生物合成的微生物,从所有采集的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和鉴定方法分离出126株细菌(命名为清华稀土微生物,TR-1至TR-126)。将获得的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上的已知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尾矿场及原矿伴生区中假单胞菌为优势种。假单胞菌属,如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斯图策尔假单胞菌都能在其微环境中合成无机纳米颗粒。因此,选择收集的菌株(即TR-21、TR-22、TR-27和TR-54)来测试它们对稀土的吸附能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TR-21对14种稀土元素的吸附能力最强。TR-21对Sm(Ⅲ)、Eu(Ⅲ)和Tb(Ⅲ)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但对La(Ⅲ)的吸附能力最弱。用Tb(III)、Dy(III)和Ho(III)在细胞外矿化的稀土盐都是细小的线性形状,长度约为100 nm,并在细胞外使用Er(III)、Tm(III)、Yb(III)和Lu(III)形成层状或水凝胶状的生物合成。在HRTEM下没有观察到该生物合成的明显晶格结构。用高分辨电子能谱对所有从TR-21矿化的纳米线、细丝和片状/水凝胶稀土矿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化产物区含有稀土元素(Ⅲ)、磷、氧和碳。这进一步表明,稀土(III)与PO43−结合后,以矿物相的形式与细菌表面的PO43−共存,即合成的稀土盐为REEPO4。此外,该菌株不仅可以通过表面吸附回收稀土元素,还可以在细胞表面以一锅法原位合成稀土磷酸盐。与这些配合物的化学合成方法相比,微生物原位合成稀土磷酸盐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稀土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发光材料的制备。当稀土离子浓度较低时,稀土元素主要与细菌细胞壁上的磷酸基团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矿化晶体的数量增加,使稀土以纳米线或片状晶体的形式沉积在细胞表面。当TR-21不与稀土元素相互作用时,细菌细胞呈椭圆形,表面光滑。TR-21对稀土的生物合成发生在细菌细胞的外部。微生物合成稀土磷酸盐后,可通过三种方法回收稀土盐。首先,稀土氧化物可以通过燃烧回收。其次,微生物细胞可以通过细胞超声裂解,稀土磷酸盐可以通过离心法回收。第三,稀土磷酸盐可以通过加入海藻糖降解胞外多糖来回收,从而使稀土磷酸盐解离,然后通过离心法回收。图2.有效吸附和生物合成稀土的菌株筛选 熔融DLanM器件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测试 受LanM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含有两个拷贝的LanM的新型嵌合蛋白DLanM。由于DLanM有8个EF-Hand,它不仅可以结合更多的稀土元素,而且对稀土具有高选择性,超快的吸附速度,稳定的吸附能力,对非稀土阳离子没有吸附能力。这使得DLanM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回收和分离稀土的生物分子。上述优点使其成为高稀土亲和力功能材料的理想候选者。为了促进转化为具有流动形式的稀土回收能力的产品,我们使用氨基的点击化学将DLanM偶联到修饰的琼脂糖凝胶微球上。在25℃下反应16 h后,DLanM的负载率约为83.3%,蛋白密度为0.678±0.004 μmolDLanM/mL琼脂糖凝胶。DLanM偶联材料具有显著的稀土亲和力。特别是,生物共轭色谱柱可以重复使用几十次,对稀土元素的回收表现出很好的性能。用混合溶液测试了DLanM基柱对稀土元素和其他金属元素的选择性。Eu和Dy可以通过DLanM柱和两步解吸的单一吸附过程从Lu和La中分离出来,从而证明了稀土之间分离的可能性。总之,固定化DLanM材料从广泛的金属离子杂质中选择性地富集稀土的功效,甚至到在稀土中分离特定的离子对。这种改进的选择性代表了现有生物吸附方法的替代使用胶囊细胞或聚合物纳米凝胶。图3.熔融DLanM器件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测试 生物合成工具对稀土尾矿的高效利用 TR-21对稀土具有吸附和生物合成作用,对稀土尾矿中的稀土具有浸出和溶解作用。稀土尾矿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和含量分析表明,稀土含量较低,使其难以恢复和分离。用离子交换法从低浓度尾矿中提取稀土成本高,而用氯化钠、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镁作浸出剂,对环境有害。相比之下,TR-21的生物浸出过程相对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等优点,可作为尾矿中稀土有效浸出回收的一种新方法。甲醇脱氢酶(MDH)是AM1菌株甲醇代谢的关键和必需的酶。最近的研究表明,AM1菌株具有以稀土为辅因子的XoxF型MDH。XoxF型MDH的催化机理除依赖于其辅因子外,还与稀土元素的结合有关。AM1菌株不仅能从稀土尾矿中浸出稀土离子,还能从稀土尾矿中提取稀土离子,也可利用尾矿中的部分稀土进行生物合成,XoxF型MDH可以作为稀土的选择性吸附剂来提纯和分离稀土。图4.生物合成工具对稀土尾矿的高效利用【小结】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合成材料体系,以实现稀土元素的高效制造和先进利用。从稀土尾矿中筛选出的昆明菌株可以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从细胞外收集稀土生物产品。将新设计的DLanM蛋白与琼脂糖凝胶进行固定化,制备了一系列高亲和力的稀土生物吸附柱。Eu/Lu和La/Dy对的分离效率分别达到99.9%(Eu)、97.1%(La)和92.7%(Dy)。此外,生物吸附柱可重复使用长达19个周期,显示出良好的稀土回收性能。最重要的是,M.extorquens中的工程MDH不仅可以作为La、Ce、Pr和Nd的选择性吸附剂用于稀土的提纯和分离,还可以作为功能稀土-配体组合用于先进的生物合成。与化学提纯方法相比,这些生物合成策略实现了稀土的一锅法高价值利用。该生物制造系统作为新一代灵活的生物铸造,在稀土微生物底盘工程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特别是当与先进的编辑工具集成时,如CRISPR或同源定向修复,用于先进的生物修复和有价值的稀土生物制品制造。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3457
  • 合肥研究院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的共价生长及其电学行为调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石墨烯是具有优异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的二维碳材料。石墨烯的高效制备与宏观组装对其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石墨烯宏观体的常规制备方法如液相自组装、3D打印和催化模板法等,仅能实现石墨烯片层间的非共价弱相互作用连接,导致石墨烯晶体结构的不连续,成为限制石墨烯宏观体电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鉴于此,研究开发了激光辅助的layer-by-layer共价生长方法来制备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分子动力学模拟从理论上揭示了它的共价生长机制。共价生长法使得材料具有连续的晶体结构,且与非共价组装相比,其跨层电导率实现了100倍的提升。该材料有助于解决石墨烯规模化应用面临的层状堆垛、晶体质量调控、离子输运通道、体积效应等问题,为石墨烯的储能电极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此外,为了解决石墨烯电极中低自由电子浓度导致的电导率不理想的问题,研究将富含自由电子的铜纳米粒子引入到材料体系,在Cu与石墨烯界面形成了稳定的Cu-C键,从而通过电子注入实现了复合材料超高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到与纯金属接近的0.37×107 S m-1, 是纯石墨烯的3000倍。研究进一步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光谱,结合密度函数理论(DFT)模拟揭示了界面结构对电导率的影响,这对石墨烯的电导率调制以满足不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 高结晶石墨烯宏观体的layer-by-layer共价生长及其表征。  (a)不同铜含量的石墨烯电导率;(b)不同铜含量的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和载流子密度。
  • 鸿蒙再启 谱写新篇|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落成典礼圆满成功!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谱新篇。10月24日,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落成典礼盛大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彤,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光机所所长刘文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顾兆林,中国颗粒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中国颗粒学会秘书长王体壮,中国计量科学院首席计量师高思田,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秘书长刘燕鲁,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究员颜鹏,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蔡小舒,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顺诚,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永红,合肥市肥西县政府副县长程潭,合肥市肥西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庆,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力,社会各界朋友以及全国颗粒、标准、计量等领域专家学者400余人参加了本次盛典。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力首先进行致辞。他表示,鸿蒙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研制、生产、销售标准物质的民营企业,将继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品质回馈信赖,用匠心诠释担当,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颗粒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对鸿蒙的稳健发展、积极创新表示赞许。他表示,鸿蒙以小颗粒撬动大世界,助力多个领域的标准化工作,为社会、行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颗粒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兆军宣读贺信。他肯定了鸿蒙一路来做出的贡献,并祝贺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盛大落成,期待鸿蒙未来再创高峰。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兆军伴随铿锵有力的音乐声起,金红两狮舞动起来。随后,董事长李力与颗粒学会秘书长王体壮为新狮点睛,同样点下对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的美好祝愿。吉时将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黄建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顾兆林,中国颗粒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中国颗粒学会秘书长王体壮,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顺诚,合肥市肥西县副县长程潭,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力共同登台,伴随5秒倒数,10点19分,礼炮齐放响彻天空,典礼现场掌声雷动,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至此礼成!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占地面积约40000㎡,设立有标准物质研发制备中心、IVD研发中心、检测验证中心,主要职能为拓展新型产品,优化现有产品,同时令鸿蒙集团完成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由“鸿蒙制造”转型升级为“鸿蒙智造”。追求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鸿蒙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一。典礼结束后,鸿蒙集团副总经理窦晓亮带领众多业内专家参观了位于实验楼的标准物质研发制备中心及IVD研发中心,深入展示了研发实验室及生产车间的研发环境与先进设备。研发中心作为鸿蒙集团强大研发实力的载体,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流水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鸿蒙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把握新时代,力争新突破,为国家、社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贡献!精彩瞬间
  • 关注生命 聚焦方法 ——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郭磊研究员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将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本届会议将继续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围绕“生命 生活 生态——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开展学术报告会、论坛和仪器展览会。本届大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桂斌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教授担任。近期,BCEIA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特别组织了BCEIA 2021系列专访,邀约参与学术报告会组织和筹备的各领域专家,解读会议主题,分享学科发展趋势与仪器创新研究方向等,以飨读者。郭磊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郭磊研究员作为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技术分会召集人,回忆了生命分会成立的背景。2003年前后,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完成,蛋白质组学兴起,以分离技术、质谱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分析技术对生命科学的促进意义十分突出。BCEIA学术报告会响应这一分析技术发展趋势,与军事医学研究院贺福初院士、钱小红教授一起组织新增了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技术分会,是为第七个分会Session G。前六个分会都是以分析测试技术的某一分支如光谱、色谱、质谱学为主线设立的,生命分会的成立,则成为交叉应用分会的开端,后续环境分析分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陆续成立。针对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毒理学与药理学等各个生命科学分支,针对精准医学、精确医疗诊断等应用需求,各种先进分析技术的交叉融合,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本质。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十分迅速,内涵广博深邃。生命分会成立以来,始终关注和促进生命科学中的先进分析技术发展以及高层次交流。例如,2009年邀请到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先生到BCEIA作大会报告;近年来,集中于生命组学、成像、单细胞分析、生物传感与诊断等,我们也邀请了以美国三院院士David Weitz 、美国Analytical Chemistry主编Jonathan V.Sweedler教授、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陆艺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李应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大会或分会报告,以及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进行特邀报告等,展示了锐意进取的生命分析领域学者风采。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生前也多次作为特邀报告学者参会。每次生命分会均吸引了多专业方向的学者和青年研究人员积极参加。谈及生命科学分会今年的主题设定及专题讨论方向,郭磊研究员表示“关注生命、聚焦方法”是谢剑炜研究员任BCEIA生命分会召集人期间,于2017年确定下来的主题,非常准确地阐释了生命分会的聚焦主旨,因此沿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于利用多种生命分析技术,精确发现及准确阐述生命机制。受益于精密加工、新技术、新材料特别是纳米材料、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的飞速发展,目前生命分析技术在重大疾病(特别是癌症)的预测、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及机制、健康及公共安全方面屡有原创性重大突破。“精准医学分析与医疗诊断”是高灵敏高特异生命分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体现,本专题则将呈现精准医疗分析方面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技术进展。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刘珏文教授(线上)、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李秀军教授(线上)、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清华大学的郭永研究员等。“组学分析”技术是进入21世纪后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流新兴技术,发展迅速。目标则一直凝聚在高通量的准确灵敏发现鉴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多种组学联合、以及疾病相关应用等。本次该专题则继续立足于组学前沿技术潮流,展现广阔的组学应用前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徐平研究员、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研究员等。“单分子/单细胞/单颗粒分析”是生命分析的“终极之问”,近年来随着技术、材料的突破,基于光谱、电镜、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及其依托的新材料等,很好地揭示了如何从基本技术原理切入生命科学问题的有效新思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厦门大学颜晓梅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及中科院杭高院医学研究所宋杰研究员、中科院化学所的聂宗秀研究员、中科院生态中心的宋茂勇研究员等。 “健康与安全”是生命分析的重点关注问题,生物传感和高效分离分析技术则是其中的主流分支。本次特约报告学者有武汉大学的袁必锋教授、协和药物所张金兰教授、中科院生态中心的曲广波研究员等。本次BCEIA主办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合生命分会等多家分会,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举办“新冠疫情下诊疗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生命分会推荐的专家学者,都在新冠防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值得关注的亮点至少包括,协和动物所秦川团队的实验动物模型帮助疫苗研发、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在mRNA疫苗研发方面的成功实践、西湖大学的郭天南团队基于组学技术发现新冠重症患者疾病标志物、中国CDC谭文杰团队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及重要变异流行株的科学剖析等,期待诊疗技术的发展,切实帮助我们有效对抗高变异新冠病毒,大众及社会早日回归健康平和发展轨道。郭磊研究员还就现场检测的难点痛点、公共安全化学毒物检测研究进展与应用、科学仪器技术发展等谈了自己的看法。郭磊研究员从事毒物药物分析研究,公共安全分析检测领域中的新型现场检测技术方法发展一直是她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郭磊研究员认为,理想的现场检测技术需具备原位、实时、灵敏的特征,其特点在于交叉应用、快而准地解决实际问题,谱学技术、传感技术、微纳材料、微型加工制造、高选择性识别等在现场检测中均具有重要应用。难点痛点即在于发展出优良的原型方法后,如何结合合适的现场快检载体,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抗干扰、准确识别响应、成功实践。郭磊研究员我们课题组近期集中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常压电离质谱做了系列工作,发展了系列作用力调控界面作用思路,实现氰化物、百草枯、新型精神活性物质的现场检测新方法建立及多例临床毒检应用。对于现有的科学仪器技术,结合课题组的一些实践经验,郭磊研究员衷心期盼多种原创技术能够成功实现转化、多门类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尽快突破国产化瓶颈;大的方面而言,聚焦重要生命科学问题,聚焦分析测试应用难题,仍然需要从仪器、材料到方法的原创与应用研究方面开辟新的高度,特别的,其它学科的跨界,例如数学物理发现、大数据算法等的有效融合,应会更快地支持科学仪器技术的飞速发展。
  • 打造中国的“假药稽查兵”——访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研究员
    编者按:第一次见到金少鸿研究员是2006年3月份在美国奥兰多市召开的PITTCON2006上,当时金研究员在PITTCON设立的“中国分析市场”研讨会上专门作了一个“分析标准在中国的建立和实施:组织机构、相互关联及其主要活动和面临的挑战”的特邀报告。也是从这次报告中,笔者第一次了解到了关于“药品检测车”的一些情况。只是由于时间匆忙,当时没有来得及与金研究员深谈。   回国后不久,笔者即从有关渠道获悉,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在06年初通过招标方式订购总计超过300余台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这起政府采购是否与金研究员报告中提到的“药品检测车”有关呢?而5月份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制造假药”事件的浮出水面,使笔者进一步意识到当前加强我国药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笔者(以下简称Instrument)随即通过电话与金研究员取得了联系,几经周折后,终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再次见到了金少鸿研究员(以下简称金)。   Instrument: 金研究员,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本网的专访。不久前发生的“齐二药”事件应当说使人们再次认识到“假劣药品”对于普通百姓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危害。那么能否请您首先谈谈,当前我国医药市场中所存在的“假劣药品”问题。   金:好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假劣药品”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应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今年2月份我参加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WHO“打击假药: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Combating Counterfeit Drugs: Building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国际会议。从本次会议上了解到,当前假药已在全世界泛滥,特别是抗生素、激素、抗艾滋、抗疟、抗结核类药品的假药十分猖獗,据WHO初步估计假药占全世界药品销售额的10%,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甚至高达50%。具体到中国,这一比例大致是在5~10%。   另外,“假劣药品”目前呈现出的另一个新特点就是所谓高科技造假。也就是说造假者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以符合药品标准为目标“研制”假药,如果按照为“君子”制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就发现不了假药。譬如以前曾经出现过的伪劣诺氟沙星胶囊,就是制假者用少量诺氟沙星再定量加入某些碱性无机或有机物质制成的,按当时95版药典,采用非水滴定法检验,含量都合格。另外就是冒充品牌药,也就是说药品活性成分是对的,但是盗用了别人的品牌,在国际上这也应该属于假药范畴。  Instrument: 那么能否请您评价一下,在应对“齐二药”这一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药检部门所发挥的作用?   金:我个人认为,在“齐二药事件”中,广东省药检部门连续奋战5昼夜,最终确定“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毒性化合物“二甘醇”,从而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这一结果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了科学依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判定该药为假药和在全国范围内封杀该企业的产品提供了直接依据,有效防止了可能由假药带来的进一步危害。避免了像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数起重大“二甘醇”中毒事件那样的悲剧重演。  当然,这一事件的教训也是沉痛的,需要各方面汲取。就药监、药检部门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对一个药品从研发、生产、销售,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上市后药品有针对性的抽检,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打击力度,这一点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下决心研制我们自己的“药品检测车”的根本原因。  Instrument: 说到“药品检测车”,能否请您谈谈这一项目启动、实施过程的一些基本情况?   金:开发“药品检测车”的想法最初是在2003年1月的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上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农村基层药品的监督检验。以前,基层地市级药检所监督检验工作效率比较低,由于抽样需要全检的三倍量,又受到检验经费、检验设备的制约,因此很少到边远乡镇去抽样,即使拿到药品检验所去检验,所需的时间也很长。而对农村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执法检查,关键是要能快速识别出该药品的真伪,以保证人民用上安全放心药。  “药品检测车”的诞生则可完全改变当前基层药品监督人员仅靠“眼观、手摸、鼻闻、口尝”进行现场检验的无奈局面,它集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靶向抽样为一体,其中监督检查、有效取样、快速筛查的工作当时就有结果,而对于有疑问的药品则再“靶向抽样”后送往地市药检所进行法定检验,这样一来就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药品抽样的盲目性。  想法一经提出后,在国家局党组的支持下,我们很快在03年底就拿出了样车,随后在全国5个省的试运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湖北省为例,试运行期间共出车9次,行程8000多公里,先后抵达9个市州的108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筛查药品562批次、目标抽样45批次、法定检出假药37批次。试运行的成功也为该车在全国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技术基础,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05年底,国家投入了近三亿元的巨资,通过招标采购,将药品检测车配备至全国300多个地市一级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Instrument: 那么,目前我们国家哪些省已配备了“药品检测车”?整个配备工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相关的技术培训又将如何进行?   金:截止到2006年6月上旬,湖北,河南,安徽,云南、贵州五个省的“药品检测车”已全部到位,相关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也已同步展开。技术培训大概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我们首先对各省级药检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员培训”,然后再通过他们培训地市一级的相关技术人员,依次类推。同时,对于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整个“药品检测车”在全国的配备工作预计到07年8月份全部完成。  Instrument: 接下来,能否请您再从技术层面谈谈“药品检测车”,它的软硬件组成,它的主要功能及工作方式,特别是它的创新之处。目前,国外是否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金:“药品检测车”是以车为载体,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包括药品信息系统、快速无损检测系统、经典化学分析系统。其中,通过药品信息系统能够查询到当前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品种、剂型、规格以及批准生产文号等信息以及2001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药监部门历次处罚假劣药品的记录、撤销的药品批准文号、吊销的药品许可证等信息,从而有效查处不法分子利用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销售被明令禁止生产、销售药品的行为。而无损检测系统则采用了近红外光谱仪,在不破坏药品包装的情况下通过采集药品的光谱信息,然后再与电脑中标准谱库中的光谱图进行比较,采用我们自己设计的分析软件,几分钟内即可完成该标示药品真伪的鉴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  据我们了解,“移动实验室(Mobile Lab)”是当今分析化学领域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根据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既能抗震又具环保功能的移动实验室,其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国土安全、环境检测、疾病控制等现场应急检验方面,尚未开展过关于药品检测车的研究。因此,可以说“药品检测车”把车的流动性和现代化信息系统、高科技无损检测技术以及经典的理化分析手段相结合,这在国际上是首创,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  现在,“药品检测车”已可以对800余种药品进行检测,其中对于西药主要是采用近红外方法,对于中药则大部分还是采用薄层色谱、化学反应和显微观察等经典手段。不过,我们已经开始采用近红外方法对中药进行识别的研究,只是距离取得最终满意的结果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国外同行对于我们的工作也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他们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普通百姓的用药安全,是中国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很值得各国政府借鉴;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在药品检测技术上的创新意识,特别是采用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药品打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药联(FIP)以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均表示了与我国进行合作的愿望,希望中国研制成功的药品检测车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Instrument: 关于这个项目的后续进程,不知您有什么具体想法?   金:首先,肯定是要全力保证当前这一国家任务的圆满完成,而且今后国家也有可能在县一级的药监部门推广这一技术。在这一前提下,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和一些分析仪器厂家合作,进行“药品检测车”新功能的开发。譬如:国外可能没有类似中国地区药检所这样的机构,那么一旦发现有疑问的药品,如何进行最终确认?而如果能够开发出适合“药品检测车”的小型、抗震液相色谱,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更顺利地打开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能够把我们自主开发的近红外分析方法引入到药厂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所谓的“生产过程分析技术”(PAT),以避免类似“齐二药”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采访过程中,金研究员表示,全国的药品监督管理队伍组建的时间比较短,有的基层药监局组建的时间不过4~5年,日常监管、药品检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药品检验机构配置的设备中有40%~50%需要更新,因此,国家这次下大力气为全国地市一级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配备“药品检测车”,将极大提高基层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的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有利于打击农村市场的假劣药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联系电话:010-67095209  电子信箱:jinshh@nicpbp.org.cn  单位地址:北京天坛西里2号(100050)
  •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岛津创建合作实验室
    2017年11月7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建合作实验室,合作升级,其签约揭牌仪式在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始建于1958年,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蔬菜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解决蔬菜产前、前中、产后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同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配套研究与集成,并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带动我国蔬菜产业的升级。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促进了针对蔬菜营养品质等研究工作的发展,对尖端技术的极大需求。岛津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分析仪器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提供更加完善的分析仪器和更加有效迅捷的分析方法,为大众民生的健康安全提供优质鉴定技术保障。岛津公司与蔬菜研究中心的合作已久,为进一步加深与中心的交流,双方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其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其优质的产品,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目的。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科研、测试的自主化和先进性,不断培养出优异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科研实力,同时得到优惠的售后维护维修服务和相关产品的技能培训。出席签约挂牌仪式的嘉宾领导有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质谱中心李晓东副中心长、质谱中心八卷聪副部长、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于拴仓副主任、武占会副主任。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担任签约揭牌仪式主持人。签约揭牌仪式现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在仪式中致辞道,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一流的研究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研究中心几十年来对岛津公司给予高度信赖,此次建立合作实验室是双方合作升级的里程碑。近年来蔬菜营养品质、基因组、生物活性物质等研究的大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针对于检测相关配套、应用研发、检测标准等方面与岛津公司展开多角度的合作。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也发表诚挚致辞,他表示岛津公司自1875年创业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2015年在北京成立了岛津中国质谱中心,作为四大创新研发中心之一,积极地与中国各大著名院校、研究机关、各领域重点用户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尖端质谱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此次,岛津公司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合作实验室,也是希望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在食品营养品质研究等领域开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自动化的分析技术等,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担任主持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致辞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致辞随后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与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为合作实验室协议签字,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拴仓副主任与滨田尚树中心长揭牌,在一片掌声当中合作实验室正式成立。左起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签订交换合作协议左起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拴仓副主任、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后在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的引导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心各个实验室的工作概况和仪器使用情况,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岛津公司众多各代的关于气相与液相分析仪器。参观研究中心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出席领导合影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岛津创建合作实验室
    2017年11月7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创建合作实验室,合作升级,其签约揭牌仪式在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始建于1958年,主要任务是为中国蔬菜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研究解决蔬菜产前、前中、产后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同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配套研究与集成,并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带动我国蔬菜产业的升级。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促进了针对蔬菜营养品质等研究工作的发展,对尖端技术的极大需求。岛津公司作为世界知名的分析仪器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提供更加完善的分析仪器和更加有效迅捷的分析方法,为大众民生的健康安全提供优质鉴定技术保障。岛津公司与蔬菜研究中心的合作已久,为进一步加深与中心的交流,双方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其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其优质的产品,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目的。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科研、测试的自主化和先进性,不断培养出优异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地位和科研实力,同时得到优惠的售后维护维修服务和相关产品的技能培训。出席签约挂牌仪式的嘉宾领导有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质谱中心李晓东副中心长、质谱中心八卷聪副部长、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于拴仓副主任、武占会副主任。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担任签约揭牌仪式主持人。签约揭牌仪式现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在仪式中致辞道,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一流的研究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研究中心几十年来对岛津公司给予高度信赖,此次建立合作实验室是双方合作升级的里程碑。近年来蔬菜营养品质、基因组、生物活性物质等研究的大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针对于检测相关配套、应用研发、检测标准等方面与岛津公司展开多角度的合作。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也发表诚挚致辞,他表示岛津公司自1875年创业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不断钻研领先时代、满足社会需求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2015年在北京成立了岛津中国质谱中心,作为四大创新研发中心之一,积极地与中国各大著名院校、研究机关、各领域重点用户进行合作研究,开展尖端质谱分析技术的研发工作。此次,岛津公司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合作实验室,也是希望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在食品营养品质研究等领域开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自动化的分析技术等,同时也希望能够为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担任主持人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致辞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致辞随后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与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为合作实验室协议签字,由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拴仓副主任与滨田尚树中心长揭牌,在一片掌声当中合作实验室正式成立。左起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勇主任签订交换合作协议左起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拴仓副主任、岛津公司质谱中心滨田尚树中心长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后在蔬菜中心营养品质实验室何洪巨主任的引导下,为大家介绍了中心各个实验室的工作概况和仪器使用情况,在这里见到了来自岛津公司众多各代的关于气相与液相分析仪器。参观研究中心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出席领导合影
  • 3701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预算金额:43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3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2.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预算金额:976.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976.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3.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预算金额:767.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767.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4.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预算金额: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5.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预算金额:1178.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178.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4年08月29日 至 2024年09月14日,每天上午8:00至14:00,下午12:00至21: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方式:凡已注册的深圳市网上政府采购供应商,按照授予的操作权限,可于2024年08月29日至2024年09月14日08:30期间登录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下载本项目的采购文件。投标人如确定参加投标,首先要在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网上办事子系统(http://zfcg.szggzy.com:8081/TPBidder/memberLogin)网上报名投标,方法为在网上办事子系统后点击“【招标公告】→【我要报名】”;如果网上报名后上传了投标文件,又不参加投标,应再到【我的项目】→【项目流程】→【递交投标(应答)文件】功能点中进行“【撤回本次投标】”操作;如果是未注册为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的供应商,请先办理密钥(http://zfcg.szggzy.com:8081/TPBidder/CAHandle),并前往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3185号南山智谷A座(深圳交易集团总部大楼)3楼前台(咨询电话:0755-83948165、0755-83938966、4008301330)绑定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用户,再进行投标报名。在网上报名后,点击“【我的项目】→【项目流程】→【采购文件下载】”进行招标文件的下载。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        联系方式:张工 36697065 ,孙工 83070096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深圳交易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山智谷产业园A座(深圳交易集团总部大楼)21/25楼            联系方式:王文乐、俞泓亚0755-83521951、13682515285;0755-86715309、18210026365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文乐、俞泓亚电 话:  0755-83521951、13682515285、18210026365
  • 土壤分析检测的故事——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陕红副研究员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当前土地退化、土壤荒漠化及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用水污染及由此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也时有发生。生态破坏、污染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2022年,时隔近40年,我国再一次开启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障碍退化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分析检测技术发展,是进行大规模土壤普查的底气。近期,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陕红副研究员,深入了解其团队在相关领域分析检测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就其中分析检测的难点以及分析仪器技术及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陕红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分析测试中心)是在中日农业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共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成立。陕红表示,分析测试中心是研究所的检测支撑部门,拥有国家计量认证(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在为所内科研项目提供支撑的同时,也承接来自社会面的分析测试工作。目前,分析测试中心主要开展土壤、植物、水、农用固体废弃物等环境介质中无机元素及其形态分析、有机污染物及农药残留检测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和溯源研究等工作。作为其中无机分析检测的负责人,陕红及团队依托现有的仪器设备,开展了大量不同类型环境样品中无机元素相关分析技术和方法研究探索工作。特别是在土壤重金属检测、植物中元素形态分析、农膜重金属分析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分析方法,有力支撑了研究所内多项研究项目的实施。经过多年发展,分析测试中心在相关方法建立和探索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也与众多其他科研单位展开合作,为他们解决分析难题。“很多地方单位遇到难题时都会找到我们,让我们帮忙来建立方法。”土壤分析有效去除基体干扰很关键为了应对所内、所外的分析测试需求,分析测试中心配备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由于分析测试中心主要面向科研项目,样品种类繁多,样品间差异也大,这对于仪器的性能、抗干扰能力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陕红介绍,在无机分析领域,主要配备的原子吸收光谱仪、ICP-OES、ICP-MS等均来自珀金埃尔默公司。谈农业,肯定离不开土壤,分析测试中心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土壤样品了。陕红介绍到,土壤成分复杂,不同地区的土壤也存在差异,其样品分析时基体干扰也较大,所以,土壤分析对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有效减轻基体干扰方面,珀金埃尔默的仪器有着技术优势。她举例说到,当时选择珀金埃尔默的原子吸收,就是看中其塞曼扣背景技术。另外,珀金埃尔默ICP-MS的碰撞反应池配备了三路反应气体,抗干扰能力强;同时锥孔比较大,在长时间进行高盐样品检测时,有效克服了由于锥孔堵塞造成的仪器灵敏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实验室仪器一角同时,仪器皮实耐用也是珀金埃尔默仪器的一大优点。分析测试中心在2010年购置了珀金埃尔默的一台 ICP-OES,十多年内,仅仅在实验室搬家装修时请过一次工程师,“这十来年,大的部件从来没有出过问题。”而同期采购的珀金埃尔默ICP-MS,按照规定本来要进入报废周期,但仪器依旧可以正常使用,目前还作为“替补队员”承担着常规检测任务。因为多年使用下来的良好体验,在今年采购ICP-MS时,测试中心的采购技术小组经过严格评估再次选择了珀金埃尔默。“我们这次选择了新款的仪器,感觉到经过这些年的技术发展,珀金埃尔默的仪器在灵敏度、抗干扰能力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例如,近期,为了更好地与所内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我们着手在单细胞分析研究领域做一些扩展。而珀金埃尔默的ICP-MS仪器为该领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期待后续我们会产出一些不错的成果。”土壤检测方法、标准、技术 还能更进一步在聊到目前土壤分析检测遇到的问题时,陕红提到,目前的土壤中无机元素检测方法,虽然比较健全,但是还有很多可提升改进的地方。她举了一个例子,例如土壤中有效态元素分析,目前不同的元素需要不同的浸提剂来提取。“这就造成我测一种元素要做一遍前处理上机测试,测另一种元素要换一个方法再重复一遍这个过程。”而实际上,现在的仪器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受限于前处理方法,很难实现多种有效态元素同时检测,影响了效率。陕红进一步说,就拿现在行业内最大的热点“土壤三普”工作来说,为了摸清我国土壤质量的家底,有效态元素方面包含数十项检测指标,工作量巨大。“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将大大提升检测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相关标准的缺乏也对土壤检测工作有一些影响。以往土壤中无机元素分析主要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来做,相关国标也大多基于此建立方法。随着分析测试方法的快速进步,在土壤检测领域,ICP-MS在检测灵敏度、元素种类覆盖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近年来在各大实验室的配置率也显著提升。但是受限于标准滞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CMA和CNAS实验室的工作开展。“未来,在标准制修订方面,我们需要再向前推一步。”此外,陕红也提出,分析测试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厂商在技术支持方面能够更多样化。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不同领域实验室的特点,给予用户更多个性化的指导。她也表示,就无机元素分析领域来说,与珀金埃尔默的工程师有很好的沟通配合。特别是在开展新的应用方面,工程师给与了实验室很多支持。例如,在进行元素形态分析方法探索时,珀金埃尔默的技术工程师在前期提供了很多帮助;近期在开展单细胞分析时,工程师也上门为实验室进行了培训。“大家相辅相成、互相配合,就会更容易的去解决一些问题,也对我们双方发展都有一个很好的推动。”后记:在采访中,笔者发现陕红老师对每一个指标的检测过程可谓了若指掌,每每谈到哪里是难点,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总是能脱口而出。这无疑都体现了她在检测工作中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深厚积淀。在采访的最后她也谦虚地表示:“作为一线实验室,我们做的很多东西可能不够‘高大上’,说的很多问题比较琐碎,但是都是我们实际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在国家大力推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以及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大背景下,土壤检测,作为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的重要一环,必将迎来持续增长。笔者也期待分析仪器厂商能够为土壤检测提供更多创新的方法和仪器,继续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东西分析参加的“国产分析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市场化推广研究与实践”课题圆满结题
    摘 要为促进国产仪器的推广,鼓励企业迈向高端制造。东西分析就AA-70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积极参与了第三期“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市场化推广研究与实践”活动。经过近半年的实验,验评工作已全部完成,为了向专家汇报验评结果,形成验评意见,2017年11月23日在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102会议室召开了课题结题研讨会。详 细 内 容参加此次会议共有:邓勃、尹洧、何洪巨、王崇臣业界专家,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刘鑫、刘萤二位博士,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张国光老师、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代表及验评企业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代表等近二十人。会议现场会议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刘鑫博士主持,首先由核心实验室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刘萤博士介绍验评情况,并对三家实验室就AA-70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稳定性、检出限、重复性、线性误差、背景校正能力、仪器最小分辨率等基本性能指标和检出限、期间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准确度等应用性能指标等验评结果进行了汇报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东西分析AA-70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性能能够满足且优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验证规范”标准。在听取实验室验评结果报告之后,专家组成员就仪器的验评标准、实验数据的选择、分辨率、石墨管的寿命、前处理的方法、软件系统、客户需求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提问,东西分析研发部邹飞青工程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经过多番讨论,验评专家组在认同验评实验室结论的基础上,并指出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A-705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仪器性能优良,适用于食品、环境、农业等多个行业的应用。至此,结题讨论会圆满结束,国产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东西分析会一如既往继续前行!附:实验验评过程关于我们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分析仪器研发、制造、服务的历史,系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分析仪器制造行业国际化企业。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多个产品取得欧盟CE认证,系中华预防医学会卫检专用委员会产品信得过单位。“完美分析,辉映东西”。公司以科研技术实力为后盾,以质量管理为保证,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为支撑,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产品。
  • 一席联谊喜相逢 2018仪器朋友圈欢聚开“春晚”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月13日,由中国化学会微量元素研究与进展专业委员会牵头召集的“2018仪器朋友圈新春联谊会”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热闹举行。去年末,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一期“仪器朋友圈”活动得到业内积极响应,今年来自仪器厂家和应用单位的110余位分析仪器工作者再次欢聚一堂,共同感受2018仪器朋友圈的“小春晚”。 /p p   本次活动得到上海屹尧、LUMEX、普析通用、岛津公司、珀金埃尔默、天美公司、北京益普希、海光仪器、海能仪器、北京吉天、同洲维普、北京晶品、北京友谊丹诺、郑州嘉禾、Csepat等仪器公司的鼎力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本次联谊会的赞助方之一,也参加并报道了整场活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b4dbab0-f7d9-4e63-827a-89859a0fa5f6.jpg" title=" IMG_208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8仪器朋友圈新春联谊会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248957d-a493-4780-ba2c-08b02a467bcc.jpg" title=" IMG_208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化工研究院尹洧老师、上海屹尧谭茜、LUMEX李国英主持联谊会,先用各自方言给大家拜个早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269708d0-006c-4217-a964-e9fb843e0c50.jpg" title=" IMG_209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黄启斌老师、丁明玉老师代表学术领导讲话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588aa9f-8020-4093-b48b-91cceaae3d29.jpg" title=" IMG_21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何洪巨老师代表东道主讲话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8a5ebd9-5501-4e96-80f4-72b51cfef9f5.jpg" title=" IMG_216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李梅老师给女士们发红包 /strong /p p   去年的“仪器朋友圈”活动上,大家用手机红包给一批受人尊敬的“80后”老前辈献上祝福。而在“18岁照片”刷屏的2018年,主办方也晒出了老专家们年轻时候的青葱照片,向李玉珍老师、邓勃老师、章诒学老师、郑国经老师、范世福老师等分析仪器行业的老前辈们致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332767f-a853-44dc-a104-03f8bea2bf48.jpg" style=" "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5367d0e-7066-4fcd-a6f4-e4ec4b7ced16.jpg" style=" " title=" 图片7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看看这些年轻时的照片,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535f1bb-211d-4970-96d8-0953d8c18fc0.jpg" title=" IMG_212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给分析仪器行业的老专家们献上礼品 /strong /p p   既然是新春联谊会,除了贯穿全场的抢红包、猜谜语及抽奖环节,当然还少不了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一曲嘹亮动人的《天路》、一首经典流传的《敖包相会》、一支浪漫飘逸的《凉凉》,以及现场的国标舞解说、吉他弹唱《那些花》和独具创意的魔术表演,都让整场活动增色不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b0f5b80-fa49-41ef-bfb2-9b630290bae3.jpg" title=" IMG_210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学博老师现场解说国标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bf026d3-50cc-4cc1-ae17-123ae7134389.jpg" title=" IMG_21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王辉老师演唱一曲《天路》,嗓音惊艳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dce3e11-7a4b-4956-941b-40c2525e3e11.jpg" title=" IMG_21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屹尧营销总监王沁吉他弹唱电影《芳华》主题曲《那些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f80a4c5-c389-4215-b8f1-f0f60c88c501.jpg" title=" IMG_214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许俊玉老师、李学哲老师合唱《敖包相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0929f13-f106-41f1-b494-c3c5347ea0e1.jpg" title=" IMG_216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何洪巨老师、丁明玉老师合作书法与魔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6a6bc51-7786-4546-b6b0-2e31308c8264.jpg" title=" IMG_21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尹洧老师为联谊会创作对联一副,由何洪巨老师书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嘉宾合唱一曲《难忘今宵》,2018仪器朋友圈新春联谊会在热闹气氛中圆满落下帷幕。 /p
  • 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公布
    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会议程手册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会议地点: 江苏 镇江   会议时间: 2011年10月28-31日   组织机构   1.学术委员会   主任:黄启斌   委员:丁明玉、李玉珍、杨学东、尹 洧、韩南银、梁 冰、练鸿振、王宗花、王红梅、何洪巨、陈 卓、李学哲、马继平、刘华琳、刘丽萍、范筱京、杨晟杰、周艳明、容 蓉   2. 组织委员会   主任:丁明玉   委员:李玉珍、吴珍珠、王辉、杨成对、李梅、高峰、孙宏伟、武彦文、夏敏   3. 秘书组   王 辉: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010-62787783,13520307862,huiw40@mail.tsinghua.edu.cn   吴珍珠: 化学会,010-62625583,13661063407,wzz@iccas.ac.cn   杨成对: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010-62772261,13522338568,yangcd@mail.tsinghua.edu.cn   秦 潇: 总装防化研究院,13811310915, qinxiao915@sohu.com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28日10:00-22:00 金鳌苑宾馆大厅,报到及办理住宿   报到流程:    登记 → → 交会务费 → → 领资料 → → 住宿登记   (个人信息、旅游) (开发票) (报销用通知) (尽量合住)   会议提示:   1. 参会代表通信录电子版在会后发给所有代表,报到时请仔细填写相关信息   2. 报到时请确认是否参加31日的镇江一日游   3. 会议期间凭注册时发放的统一胸牌就餐,请一定佩戴胸牌   4. 住宿含自助早餐,请按宾馆要求到餐厅就餐   5. 会议自28日午餐开始至31日晚餐统一安排就餐   6. 学术会议地点:12楼会议室   7. 用餐(早、中、晚)在二楼餐厅   8. 有学术报告的代表,请提前(如茶歇时间)将ppt拷入会议电脑   9. 《现代仪器》杂志可优先发表参会论文,有意者请联系杂志编辑部主任傅晔(13910800931 010-82287376;yefu@csimc.com.cn)。   10. 会议备有报销用(盖化学会红印)的会议通知,请领取。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29日上午   开幕式 8:30-8:50 主持人:丁明玉   开幕词:中国化学会微量元素研究与进展专业委员会主任 黄启斌   致辞:中国化学会领导   致辞:中国化学会微量元素研究与进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李玉珍   第一节: 8:50-10:40 主持人:李玉珍、何洪巨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8:50-9:10 陈 卓(湖南大学) 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组装与应用 9:10-9:30 练鸿振(南京大学) 固相微萃取-手动进样液相色谱用于五氯酚的富集测定 9:30-9:50 陈令新(中科院) 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9:50-10:10 王宗花(青岛大学) 碳纳米材料在样品预处理及电分离中的应用 10:10-10:40 全体代表合影、 茶歇   备注:报告时间15-18分钟,提问讨论2-5分钟。   第二节: 10:40-12:00 主持人:杨学东、梁冰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0:40-11:00 郭永彪(总装防化研究院) 液质联用在原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11:00-11:20 许秀丽(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GC大体积进样与微型固相萃取样品快速前处理方法研究 11:20-11:40 王红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血液样本多溴联苯醚类检测分析的前处理技术讨论 11:40-12:00 张晓辉(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产品与技术 12:00-14:00 午餐(2楼)及午休, 凭胸牌就餐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29日下午   第一节: 14:00-16:00 主持人:王宗花、李学哲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4:00-14:20 汪洪武(肇庆学院) 褪黑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14:20-14:40 施超欧(华东理工大学) 大气环境中臭氧的被动采样-离子色谱方法研究 14:40-15:00 马继平(青岛理工大学) 现代样品预处理技术在环境领域应用研究 15:00-15:20 高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冷冻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检测方法 15:20-15:40 陈朝晖(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离子色谱与在线分析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15:40-16:00 茶歇   第二节: 16:00-18:00 主持人:练鸿振、陈令新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6:00-16:00 法芸(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二维离子色谱系统构建及在发酵液氨基酸和糖测定中的应用 16:20-16:40 梁冰(四川大学) 基于没食子酸-过氧化氢-钴催化氧还反应的痕量蛋白质的间接催化光度分析法 16:40-17:00 何洪巨(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花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及萝卜硫素含量分析 17:00-17:20 康学军(东南大学) 基于电纺纳米纤维的固相萃取技术 17:20-17:40 李学哲(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浅析化学安全监测 17:40-18:00 车金水(戴安中国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快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纸制品中的荧光增白剂 18:00-19:30 晚餐(2楼) 凭胸牌就餐 20:00-21:00 专业委员会会议 (8楼小会议室)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30日上午   第一节: 8:30-10:30 主持人:杨晟杰、颜流水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8:30-8:50 丁明玉(清华大学) 凝胶色谱样品净化技术的进展 8:50-9:10 陈立钢(东北林业大学) 制备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萃取环境水样中的氯霉素 9:10-9:30 刘丽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婴幼儿辅助食品中无机砷 9:30-9:50 孔景临(总装防化研究院) 生物质谱技术鉴定槲寄生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CM1 9:50-10:10 容蓉(山东中医药大学) GC-MS和HPLC测定川芎油中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正丁基苯酞的含量 10:10-10:30 茶歇   第二节: 10:30-11:50 主持人: 韩南银、施超欧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0:30-10:50 石海宁(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固相萃取盘在环境水样分析中的应用 10:50-11:10 杨成对(清华大学) 常压质谱离子源的研究与应用 11:10-11:30 颜流水(南昌航空大学)毛细管电泳高灵敏检测尿样中8-OHdG 11:30-11:50 李梅(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产品与技术 11:50-14:00 午餐(2楼)及午休, 凭胸牌就餐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30日下午   第一节: 14:00-16:00 主持人:陈卓、汪洪武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4:00-14:20 武彦文(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快速鉴定与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14:20-14:40 张春雨(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凝胶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增塑剂 14:40-15:00 张皋(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开放式聚焦微波萃取用于发射药分析用样品的制备研究 15:00-15:20 许群(Thermo Fisher公司) 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离 15:20-15:40 张萍(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石墨炉固体直接进样技术的应用 15:40-16:00 茶歇   第二节: 16:00-18:00 主持人:赵海香、徐中海 时 间 报 告 人 报 告 题 目 16:00-16:00 宋良才(总装防化研究院) 凝胶HPLC测定相思子毒素纳米粒包封率 16:20-16:40 杨 柳(总装防化研究院) 有毒有害气体预浓缩器关键问题分析 16:40-17:00 唐绪岩(天津大学) 甘草酸单铵原料中微量成分的快速富集和表征 17:00-17:20 17:20-17:40 17:40-18:00 闭幕式:会议总结中国化学会微量元素研究与进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丁明玉 18:00-19:30 晚餐(2楼) 凭胸牌就餐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日程表:2011年10月31日 全天   8:30-16:00 镇江一日游   8:20 参加旅游的代表在宾馆门口集合上车   8:30 准点出发   8:30-10:30 游览千年古刹-金山寺   感受中国佛教文化,参观江南最宏伟的寺庙、妙高台(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处)、七峰亭(抗金名将岳飞详梦地),漫步于塔影湖畔,欣赏山水交融的独特美景,宋代茶仙陆羽评定的“天下第一泉”。  10:30-12:00 漫步西津渡古街   车经长江路风光带,欣赏长江两岸的独特风光 漫步西津渡古街游览。当年,王安石应召赴京,就从这乘舟北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首著名的《泊船瓜洲》将江水汤汤、满眼春色的江南胜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12:30-13:00 午餐(午餐品尝镇江特色的淮扬风味菜)   13:00-14:00 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镇江恒顺香醋享誉中外,馆内采用高科技手段,全面表现世界各地及中国历朝醋文化的演进和发展,其中的“老作坊”是李亚鹏主演的边续剧《血色沉香》拍摄地。馆内设置了多处互动环节,供游客制醋、品醋、识醋、玩醋。   14:00-15:30 焦山公园   在“书法之山”-焦山公园可以欣赏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的古木参天,寺庙楼阁建筑深藏于山林之中。   15:00-16:00 回金鳌苑酒店   18:00-19:30 晚餐(宾馆二楼餐厅、凭胸牌就餐)   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   致 谢   赞助及合作厂商: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   绿绵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东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中国化学会微量元素研究与进展专业委员会(筹委会)   顾 问:邓勃,刘明钟,迟锡增,方智   主 任:黄启斌   副主任:丁明玉(常务),李玉珍,杨学东   秘书:王辉、吴珍珠、高峰、秦 潇   委 员:(按姓氏拼音顺序):陈卓、丁明玉、范筱京、高峰、黄启斌、何洪巨、韩南银、李玉珍、李梅、梁冰、练鸿振、李学哲、刘华琳、刘丽萍、马继平、容蓉、孙宏伟、吴珍珠、王辉、王宗花、王红梅、武彦文、夏敏、杨学东、尹洧、杨晟杰、杨成对、周艳明
  • 丁明玉教授主编《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出版发行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近日,由丁明玉教授主编,尹洧研究员、何洪巨研究员、李玉珍研究员任副主编的《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与应用》一书正式出版发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00"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320092824.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8422e626-04e6-40f8-9856-667ea46541eb.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分析化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分析对象看,分析样品的基体越来越复杂多样,待测组分的类型越来越多、含量越来越低。从分析技术来看,新的分析方法和新仪器发展迅速,分析速度不断加快,分析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越来越高。然而,从不同类型样品中有效释放或提取出目标组分、从复杂样品中消除基体和共存组分的干扰、富集微量组分来弥补检测技术灵敏度的不足等样品前处理步骤已成了整个分析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分析速度的快慢和分析操作的难易程度。 /p p   在相关学科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和各行业领域强大需求的推动下,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基于超分子化学、亲和相互作用和分子印迹技术等原理的新的分离方法,以固相微萃取和芯片分离等为代表的微分离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分析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设备、分离仪器的国产化和自动化日新月异,使得样品前处理操作慢慢走出耗时、费力的窘境。 /p p   为了帮助在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疫机构、质量检验机构、工厂企业等各领域分析实验室从事实际分析测试工作的实验技术人员,在系统学习样品前处理涉及的主要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编委会编写了本书——《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本书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基础篇介绍样品前处理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采样、制样和物质分离富集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基础篇部分主要由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仪器研发公司的资深研究人员执笔。应用篇介绍主流科学领域的不同类型样品前处理的特点与方法,并从标准方法和研究文献中筛选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应用篇部分主要由各类分析测试机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执笔。 /p p   本书共分18章,基础篇和应用篇各9章,各章标题和执笔人如下。基础篇:第1章绪论(丁明玉),第2章采样与样品保存(何洪巨),第3章样品分解(张晓辉),第4章溶剂萃取分离(史俊稳),第5章固相分离萃取(赵萍),第6章膜分离(丁明玉),第7章色谱分离(丁明玉),第8章其他样品净化与富集技术(丁明玉),第9章自动化样品前处理技术(张晓辉) 应用篇:第10章环境样品前处理(翟家骥),第11章地质样品前处理(许俊玉),第12章冶金材料样品前处理(李玉珍),第13章农产品样品前处理(高苹),第14章食品样品前处理(武彦文),第15章生物和医药样品前处理(韩南银、曹晔),第16章化工样品前处理(尹洧),第17章精细化工和轻工产品样品前处理(高峰),第18章其他样品前处理(赵建军)。本书出稿提交后,经主编修改,编委间交叉修改,最后由主编统稿和定稿。 /p
  • 1197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科研设备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包号:F分包内容:光学测量仪器预算金额:人民币7,670,000.00元最高限价(如有):人民币7,670,000.00元分包说明:(1)投标原则:本项目分为A包、B包、C包、D包、E包、F包共6个包,投标人可以选择投其中1个包或多个包,本项目采用兼投兼中原则。1个包需要独立制作1份投标文件,并按所投包号进行上传投标文件。(2)中标原则:本项目按A-B-C-D-E-F顺序分包进行评审,每个包均取排名第一名者为该包的中标供应商。所有包号有效投标人均必须达到法定数量(三家或以上),有效投标人未达到法定数量的包组作废标处理。(3)截至开标时任一项目包投标人数不足3家,或经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后,满足条件的投标人不足3家,则该项目包招标作流标处理,其他已完成评标或尚未评标的项目包的评标不受影响。(4)所有投标人一旦提交投标文件,视为认同本项目包组设置原则。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2.项目编号:SZDL2024001629项目名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一期)-科研设备购置(第一批)包号:C分包内容:光谱测量仪器预算金额:人民币4,300,000.00元最高限价(如有):人民币4,300,000.00元分包说明:(1)投标原则:本项目分为A包、B包、C包、D包、E包、F包共6个包,投标人可以选择投其中1个包或多个包,本项目采用兼投兼中原则。1个包需要独立制作1份投标文件,并按所投包号进行上传投标文件。(2)中标原则:本项目按A-B-C-D-E-F顺序分包进行评审,每个包均取排名第一名者为该包的中标供应商。所有包号有效投标人均必须达到法定数量(三家或以上),有效投标人未达到法定数量的包组作废标处理。(3)截至开标时任一项目包投标人数不足3家,或经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后,满足条件的投标人不足3家,则该项目包招标作流标处理,其他已完成评标或尚未评标的项目包的评标不受影响。(4)所有投标人一旦提交投标文件,视为认同本项目包组设置原则。采购需求: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合同履行期限:详见招标文件相关内容本项目是否接受联合体投标:否二、获取招标文件1.时间:2024年08月29日至2024年09月14日(北京时间)。2.地点:登录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下载本项目的招标文件。3.方式:在线下载。4.售价:免费。5.凡已注册的深圳市网上政府采购供应商,按照授予的操作权限,可于2024年08月29日至2024年09月14日08:30期间登录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下载本项目的采购文件。投标人如确定参加投标,首先要在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网上办事子系统(http://zfcg.szggzy.com:8081/TPBidder/memberLogin)网上报名投标,方法为在网上办事子系统后点击“【招标公告】→【我要报名】”;如果网上报名后上传了投标文件,又不参加投标,应再到【我的项目】→【项目流程】→【递交投标(应答)文件】功能点中进行“【撤回本次投标】”操作;如果是未注册为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http://zfcg.szggzy.com:8081/)的供应商,请先办理密钥(http://zfcg.szggzy.com:8081/TPBidder/CAHandle),并前往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3185号南山智谷A座(深圳交易集团总部大楼)3楼前台(咨询电话:0755-83948165、0755-83938966、4008301330)绑定深圳政府采购智慧平台用户,再进行投标报名。在网上报名后,点击“【我的项目】→【项目流程】→【采购文件下载】”进行招标文件的下载。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名  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深南大道7010号工商物价大厦联系方式:张工 36697065 ,孙工 83070096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深圳交易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3185号南山智谷A座21/25楼联系方式:0755-83521951、13682515285;0755-86715309、18210026365监督举报电话:0755-22965602、0755-86660475账户信息:账户名称:深圳交易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开户银行:平安银行深圳江苏大厦支行帐 号:(人民币)11002982389701(用于支付招标代理服务费)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王文乐、俞泓亚电 话:0755-83521951、13682515285;0755-86715309、18210026365
  • 28人入选,施一公出席|首批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生物医学领域人选公布
    2023年1月13日上午,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该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腾讯公司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实验类每人每年资助不超过500万元,理论类每人每年资助不超过300万元)获资助名单正式发布,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线下出席发布会。具体名单如下:生物和医学领域(28位):曹彬、陈玲玲、董晨、傅向东、郭红卫、胡海岚、黄志伟、赖仞、李栋、李毓龙、刘颖、鲁伯埙、罗敏敏、祁海、瞿礼嘉、邵峰、时松海、王二涛、王文、王晓群、颉伟、徐彦辉、于洪涛、曾艺、张宏、周斌、朱冰、朱听化学领域(10位):陈鹏、樊春海、黎书华、李景虹、马丁、王兵、吴骊珠、杨黄浩、游书力、俞书宏数学领域(7位):何旭华、林华珍、刘钢、刘若川、沈维孝、孙斌勇、张旭物理领域(13位):曹俊、丁洪、段路明、封东来、胡江平、刘继峰、刘仁保、陆朝阳、童利民、王亚愚、吴从军、张霜、张远波2022年度“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申报于2022年9月30日结束,共有991人完成申报,其中生物与医学科学430人,数学与物质科学561人。2023年1月初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了终审。注:图片引自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官方微信号注:图片引自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官方微信号
  • 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先生逝世
    p   考古学家、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先生,于2017年7月29日中午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p p   彭金章,1937年11月出生,河北肃宁人,中共党员。彭金章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1963年-1986年,武汉大学历史系任教,创办考古专业,任历史系副主任兼考古教研室主任。1986年调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曾任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主任,后担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至今。 /p p   彭金章先生具有田野考古发掘的领队资格,曾主持多项考古发掘,主要有:莫高窟北区考古发掘,发现重要遗迹和珍贵遗物,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主持莫高窟96窟等遗址发掘 主持甘肃省锁阳城址、骆驼城古墓群等发掘。 /p p   科技考古是通过各种现代科学仪器分析手段,展现不同于地层学、类型学传统考古学的研究细节,从冶金学、工艺学、人类学、生物学、气候学、环境学、社会学等范畴来补充考古学论证。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仪器在考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 p   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就曾与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合作,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便携式激光共焦拉曼光谱仪,对敦煌莫高窟465窟东壁、北壁和南壁等多处的壁画颜料的化学成分和主要物相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成功识别出了朱砂、炭黑、铁红、铅红、石绿等多种矿物颜料。 /p p   在考古研究中,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属于无损分析,主要是测定古物中的成分,从而达到各种分析目的,进而推断和判断当时的人类社会文化。 /p p   X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对固体,甚至液体、气体中元素做快速定性定量的分析,对各材质的绝大多数文物如金属、合金、陶瓷、玻璃、玉石珠宝甚至书画、颜料、油画中的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做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因此,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考古学中主要应用在鉴定古物的年代、真伪、产地、制作工艺等方面。 /p p   拉曼光谱仪能够反映分子结构组成及其变化,具有无损、快速检测的优点,在文物分析上已有广泛应用,像瓷器、宝玉石、字画、壁画、金属腐蚀物的分析。 /p p   主要的拉曼光谱技术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共振拉曼光谱、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等,不同的拉曼光谱技术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领域有着自身的优势,人们正尝试将多种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为科研工作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推动科学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p p   “考古学家的使命是让干涸的清泉在此汨汨流淌,让被遗忘的事情再次被记起,让已故去的人复生,让环绕着我们的历史之河再次流动......” /p p   彭金章先生便用自己的一生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 /p
  • 聚光科技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4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计量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2017年国际测量技术研讨会议上隆重举行。仪式上聚光科技水质分析产品线产品总监、总工兼研究部副总监项光宏代表公司与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徐生坚共同签署了关于“新型环境监测仪器性能评价体系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协议的签约仪式上,双方在新型环境监测仪器性能评价体系建设、项目联合申报、共同制定标准等多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国产环境监测仪器计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使得计量在助力企业创新驱动上发挥更大的效能,使计量机构服务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 冷冻电镜:结构生物学研究的利器——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
    4月25日,Science杂志以长幅研究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组和李国红研究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的30nm染色质左手双螺旋高清晰三维结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   在这项研究当中,朱平研究员长期从事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应用研究,李国红研究员长期从事30nm染色质及表观遗传调控研究,他们二人通过多年的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专长和优势,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30nm染色质的高清晰三维结构,使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从事冷冻电镜(注:下文提到的冷冻电镜特指300kV和200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应用研究的朱平研究员,请他为我们介绍了自己与冷冻电镜结缘的故事,以及冷冻电镜的特点和应用情况,希望使广大网友能对冷冻电镜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朱平研究员   因对三维重构技术的喜爱,与冷冻电镜结缘   Instrument:朱老师,您好!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和冷冻电镜结缘的故事。   朱平:其实我并不是生物专业出身,我的本科是在浙江大学学习金属材料热处理,1990年毕业后,我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断裂疲劳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期间又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开始学习焊接专业,研究焊接接头断口分析,当时有一个很热门的研究方向是断裂表面的分形研究,断裂表面的分形维数和断裂性能被认为是密切相关的。开始我们只是做断口轮廓线的分形研究,但发现由于断裂表面不是各向同性的,不同的方向可能会对应不同的分形维数,所以我们就尝试利用扫描电镜立体对照相方法将断裂表面三维形貌重构出来,来研究断裂面的二维分形维数。   博士毕业后我在清华做了一年讲师,由于对电镜三维重构比较感兴趣,我就据此联系国外的进一步研究机会。恰好这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一个研究艾滋病毒结构的实验室需要做电镜三维重构的人员,于是我就将在材料研究中积累的关于电镜和三维重构的知识转到了对生物样品的研究,从而有机会开始接触冷冻电镜。   Instrument: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后,您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工作?   朱平:当时,我所在的实验室是比较早开始艾滋病毒表面包膜蛋白结构重构研究的单位。开始我们只是想通过电镜技术来研究艾滋病毒表面很重要的一个包膜蛋白gp120的结构。后来,研究者发现虽然不同的艾滋病毒抗体具有毒株特异性,但有几种抗体它们对于多种艾滋病毒都有中和活性,所以我们也开始研究这些广谱中和抗体的结构特点。   在最初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利用普通电镜,通过负染色方法研究表达纯化出来的艾滋病毒表面包膜蛋白gp120以及它们与不同的中和抗体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后来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包膜蛋白在真实病毒表面的三维结构及分布对艾滋病毒的感染非常重要,所以就转向研究整个艾滋病毒颗粒及表面蛋白的三维结构。我们是最早将电子断层成像方法应用于艾滋病毒三维结构重构的研究组,并利用负染色电子断层成像方法获得了艾滋病毒表面的包膜蛋白的一个高清晰三聚体结构和分布图,发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由于负染色法对病毒结构影响很大,虽然观察到了艾滋病毒表面的gp120蛋白的结构为三聚体,但同时结构信息损失也很多。所以之后我们逐渐开始采用冷冻电镜电子断层成像法来开展研究,并做出了一个艾滋病毒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图像,于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Instrument:2008年您以&ldquo 百人计划&rdquo 身份加入到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请问促使您回国发展以及加入生物物理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朱平:在美国待了几年后,我也有了回国工作的念头,于是就开始和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联系。结构生物学研究是生物物理所的传统优势研究学科,所里也非常看好冷冻电镜在结构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发展前景,已经在采购相应的设备,可以说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回国后,我们依然做一些艾滋病毒及疫苗的研究工作,同时也开展一些其他病毒的研究,如高对称性病毒的高分辨结构解析等。   另外,回国后我参加了以&ldquo 千人计划&rdquo 身份回国的许瑞明老师主持的科技部的一个&ldquo 973&rdquo 项目,其中我负责的一个课题就是利用冷冻电镜研究染色质的结构。后来,李国红老师回国,我们一起开始做染色质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   冷冻电镜是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入门和上手都有一定难度   Instrument:请问和普通电镜技术相比,冷冻电镜在生物研究当中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朱平:普通电镜主要用于观察样品形貌,要看到原子分辨率的细节很难做到 另外制样方法如染色、固定等对样品的结构破坏很严重。而冷冻电镜可以将样品瞬间冻成玻璃态,冷冻速度平均可达以几万摄氏度每秒,这样样品所有的结构细节则都被保留下来。但是由于没有经过染色,直接观察样品的衬度就会差很多,所以需要三维重构来慢慢挖掘它的结构信息。   另外,结构生物学研究当中最常用的方法蛋白质晶体学的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样品结晶,如将蛋白质产生结晶,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 此外在生物体中蛋白质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多个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的超大分子复合体,这样的超大分子复合物要长晶体就更难。但冷冻电镜不需要长晶体,直接将样品冰冻即可进行分析。 300kV Titan Krios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Instrument:目前,国际上冷冻电镜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朱平:这两年冷冻电镜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结构生物学研究,分析的样品类型从病毒、核糖体扩展到了其它蛋白。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早期比较多的应用是病毒分析,因为病毒结构比较对称,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辨率。近年来,随着仪器硬件及软件性能的提升,冷冻电镜结构解析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可以做到近原子级别的分辨率。对于一些不对称的样品也能获得比较高的分辨率,所以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在其它蛋白质的结构分析研究上也比较热。   Instrument:冷冻电镜技术应用的难点有哪些?要让冷冻电镜更好的在科学研究当中发挥作用,需要哪些积累?   朱平:冷冻电镜的操作程序比较多,入门和上手都有一定的难度。先从制样来说,单冷冻这一步,就有许多的玄机在其中。冻的冰层太厚,电子束穿不过去,冰层太薄又会被完全蒸发 而冷冻的速度如果慢了就会形成冰晶,冰晶遇到电子束发生衍射,我们就无法观察到样品 此外,环境的变化,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变化,甚至每次使用的滤纸如果不同都会对制样效果有影响。   在照片的拍摄中,要调节好电镜的状态,掌握照相的细节,这样才能拿出一张好的二维冷冻电镜照片。如,电子束照射在样品表面时,如果调节不好很可能就把样品轰坏了。所以需要调焦,找准位置,然后慢慢放大。得到好的二维照片后,接着还有一大堆的图像处理工作。   当然现在软件自动化程度更高了,仪器的操作也比以前容易了。比如制样,有专门的制样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温度、湿度、滤纸吸收的时间长短,使制样的可重复性高了很多。不过要使用好电镜,还是有许多的经验在其中。北京大学丁明孝老师正在组织国内优秀的专家撰写一部电镜实验操作手册,虽然这本书以普通电镜为主,但其中至少会有一章来介绍冷冻电镜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使用好冷冻电镜,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术。   Instrument:请问目前我国冷冻电镜的研究和应用水平怎么样?   朱平:近年来,为推动我国生物学快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一方面引进了不少人才,另外在仪器配置方面,我国不少单位已经或将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冷冻电镜设备平台,如清华大学、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就有很多优秀的电镜人才,只是国家没有这么大的投入。就是在&ldquo 小米加步枪&rdquo 的条件下,他们也做的非常好。现在我们的高端电镜配置已在世界前列,但人才依然是最重要的,目前国内在冷冻电镜研究方面确实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被培养出来。   科学的竞争也很残酷,团队合作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Instrument:最后,请问对于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您有哪些心得体会,以及团队合作在科学研究当中的重要性。   朱平:一是要有好的项目,好的科学问题 二要有好的设备 三要有好的团队 最后还要坚持。首先要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另外也要敢于面对挑战中的困难,要耐得住性子去做,要有长时间做不出来的准备。我们这个项目,前后花了5年时间,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在30nm染色质结构解析研究中,不同的研究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也是我们这个项目的重要特点。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染色质样品的组装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均一的样品,否则电镜状态再好,再会调节操作和计算处理,也无法获取样品真正的结构信息。   我对组装染色质样品没有太多的经验,而李国红老师长期从事30nm染色质及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研究,但冷冻电镜三维重构也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积累和经验,面对30nm染色质这么一个复杂的超大分子复合体,其结构解析有很多技术上的困难和挑战,若要让李老师重头来学电镜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还有许瑞明老师参加了我们很多的项目讨论,给了我们很多的鼓励,这也很重要。   科学的竞争也很残酷,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团队也在做同样的研究,而我们能够先做出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是几个团队一起在做。 采访编辑:秦丽娟   附录:朱平研究员个人简历   1986.9-1990.6 浙江大学 学士   1990.9-1993.6 西安交通大学 硕士   1993.9-1997.6 清华大学 博士   1997.7-1998.12清华大学 讲师   1999.3-2008.5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生物系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Non tenure-track faculty系列)   2008.6-至今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课题组长、&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研究员
  • 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开启校企合作新篇章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7月24日,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在合肥隆重举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暨联合研发中心”签约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的校企合作更进一步,旨在共同为我国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尹平、分析化学系主任李增和教授、团委书记王胜利,以及鸿蒙标准物质董事长李力、副总经理窦晓亮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仪式,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仪式上,鸿蒙标准物质窦晓亮博士代表公司向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全面展示了合肥鸿蒙标准技术研究院在标准物质研发生产、产业应用推广、国家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深厚实力与行业地位,并介绍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进展。他表示,希望同学们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平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与生产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化学学院党委尹平书记代表学院向鸿蒙标准物质提供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表示感谢,强调了学院在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方面的重要使命,并围绕学院从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希望双方能围绕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找准契合点,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切实为企业发展赋能,为一流大学发展助力。随后,鸿蒙标准物质李力董事长进行发言。他表示,此次创新实践基地和联合研发中心建设,为双方深化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鸿蒙标准物质与北京化工大学多年来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为大学生就业积累宝贵实践经验,也能向企业持续输送优秀人才,实现产学研融合,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同时,他鼓励同学们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董事长李力坚信,通过这样的实践锻炼,同学们将能够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在授牌仪式环节,尹平书记与李力董事长共同揭牌,象征着双方合作正式开启,未来将携手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系主任李增和教授,代表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向鸿蒙标准物质的副总经理窦晓亮博士颁发了荣誉聘书,正式聘请窦晓亮博士为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职业发展规划导师。这一举措,不仅是对窦晓亮博士在业界成就的认可,也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拉开序幕。在随后的答疑交流环节,鸿蒙标准物质质量负责人、北京化工大学优秀校友马娅结合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职业规划和学习的宝贵经验,并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实践团代表王恩情同学表达了对学校和企业的感激之情,并承诺将在实习实践中保持热情,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校企双方也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合作设想。鸿蒙标准物质将充分发挥自身在行业内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同时,也将协同北京化工大学的科研力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服务社会与行业需求,共同推动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此次合作,不仅体现了鸿蒙标准物质做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深厚实力和社会责任感,也展示了对于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的坚定决心,更为双方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推动学生就业发展、实现企业人才精准输送的搭建了重要平台,开启了校企双方合作的新里程。今后,鸿蒙标准物质与北京化工大学将继续深入合作,为我国化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共同书写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 湖北研究员发明三聚氰胺检测仪
    将牛奶样品放仪器,摁下按钮,6秒钟后,奶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一目了然。3月15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现场,由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崔海容研制的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让围观的市民们一睹高科技如何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崔海容(右一)在助手帮助下进行检测   据崔海容介绍,他这台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耗费他2年多心血和近50多万元的研发资金。和记者边聊着,崔海容开始演示起来。他先在一根玻璃管中倒入少许牛奶,再将一层膜覆盖在试管内胆上,然后将试管放置在一个插槽皿中加热。“学问就在这张小小的薄膜里。”崔海容笑着说:“这个步骤叫膜渗析,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是小分子,随着温度的升高,会通过这张膜被分离出来。”   工作人员用分析仪进行食品检测   30分钟后,崔海容将玻璃管取出,放在分析仪里,点击了“执行”按钮。6秒钟不到,分析仪侧面的蓝色液晶屏里显示出管内样品的检测结果。崔海容介绍说,这个步骤是通过电化学原理,测定奶品中是否存有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   据了解,以往测定奶品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须将奶样送至专门实验室,通过液相色谱等手段检测,检测成本每次200多元。而崔海容研制的分析仪,结合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检测,不仅缩短了检测时间,成本也大幅减少。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崔海容感慨地说:“这张大网需由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群众监督三部分组成,缺一不可。”而由于缺乏专业性,群众监督一直未能落实,而自己的这项发明,就是用科技手段把群众们武装成食品安全“专家”,让“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皮革奶”等毒害食品无所遁形。   除能检测出奶品中三聚氰胺外,根据不同的使用方法,这台分析仪还能检测出大米中的铅、镉,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以及干菜中的有害色素,应用前景广阔。崔海容透露,目前,数家奶源上游商已联系他,准备引进这套系统。下一步,崔海容希望能将自己的智慧成果实现产业化,让这项发明进社区、进山区、进菜场,真正为人民群众造福。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敏研究员一行走访调研泰林生物
    2024年7月25日,ANSO环境科技产业联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废水无害化与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田秉晖,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尤立一行莅临泰林生物走访调研。泰林生物董事长、总裁叶大林,副总裁夏信群、沈志林,总裁助理叶静等人员热情接待,并参加调研座谈。调研团一行首先走访了泰林医学工程园区,先后参观了创新产品展示区、制药装备生产区,夏总向专家们介绍了泰林医学工程的发展历程、产品研发创新、产业布局等情况,调研团一行对公司在制药装备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表示高度赞赏。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泰林生命科学园区,相继参观了展厅产品区、膜技术生产车间、培养器车间、冻干车间和实验室。沈总向专家们介绍了公司的技术成果、业务布局、发展规划、创新应用案例等情况,调研团深入感受了“硬科技”加持的制造新力量。座谈会上,叶大林董事长对杨敏研究员一行莅临泰林生物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近年来公司以水中微生物检测技术为核心优势之一,着力打造水生态环境业务,在水质检测、控制与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下一步,公司希望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加强沟通,在技术指导、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层次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沈总在座谈会上详细汇报了泰林生物总体情况,以及泰林生命科学三大产品线:药品食品微生物检测、微孔滤膜与固相膜、水生态检测与治理。重点介绍了公司基于30多年在制药领域微生物检测的技术积累,以酶底物法水质微生物检测系统、全自动两虫检测系统,以及与江苏宏众百德合作的相关水生态检验监测实验室、便携式监测设备、岸边监测站以及原位水生生物人工智能仪等先进设备集合展示,构成的水生生物监测的完整解决方案。泰林水生态解决方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实现了海量信息的精准分析、检测结果的直观判读以及报告的快速生成。产品设备操作简便、流程高效、结果准确,为生态环境、水务、水利、和疾控等多个领域带来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检验监测体验,以科技之力支持饮用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杨敏研究员对泰林生物在水生态检测与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以及当前供排水行业发展趋势。他表示,双方在水生态环境领域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技术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助力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赋能水生态环境工作高质量发展。未来,泰林生物将秉承公司发展使命和理念,积极落实专家意见,坚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依托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管理平台,以更多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助力水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 中科院化学所陈义研究员获评为2020最具影响力分析化学家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日前,英国分析科学家网站公布了2020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分析化学家。本次榜单被称为“Around the World in 60 Scientists”,选出来全球各大洲最具影响力的60位分析化学家,从每个大洲评选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10位科学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fbb9a69-910c-4d9b-b8ae-5183fce41c04.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亚洲地区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陈义研究员与其他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5ba2973-b794-4d85-b1f3-f2cde7a2eed7.jpg" title=" 1111111111.jpg" alt=" 111111111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陈义研究员,198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87年获中科院化学所理学硕士并转博,1990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今。曾受德国洪堡基金会和马普协会资助,于1992-1994年和1996-1997年在德国马普发育生物所访问研究;且于2002-200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访。从1984年开始毛细管电泳研究,1997年开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与成像研究,2006年开始质量测定新方法探索研究。对活细胞、活昆虫、活植物等分析问题感兴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陈义研究员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及“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香港求实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等。现为“Analytical Methods”& nbsp Associate Editor& nbsp 及《分析化学》、《色谱》、《分析仪器》杂志副主编,《中国科学B》、《化学进展》、J.Chromatogr. A、J.Chromatogr.B、Separation Science等15个杂志执行或顾问编委;兼任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色谱专业委员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色谱协会、全国色谱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和IUPAC分析化学专业Associate Member等。 /p p br/ /p
  • 邹汉法研究员遗体告别仪式在大连举办
    4月27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分析化学家、我所首席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邹汉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  上午7时30分,悼念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大厅正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邹汉法同志”横幅,横幅下方是邹汉法研究员的遗像,两侧悬挂着“卅载分离分析格物穷理英名蜚声天地同哀失,一生化物化人求真问道师表犹在吾辈长缅思”的挽幛。邹汉法研究员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专程从外地来连的各界代表、本地兄弟院校代表,我所院士、所领导,以及邹汉法研究员的生前同事、学生、亲朋好友,我所职工、研究生、离退休职工等700余人参加仪式,所长张涛院士介绍了邹汉法研究员的生平。大家胸佩白花,表情肃穆,慢慢步入灵堂,依次在邹汉法研究员遗体前深深鞠躬,送他最后一程。  邹汉法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4月25日6时38分在大连不幸逝世,享年55岁。  邹汉法研究员逝世后,上级单位、兄弟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纷纷对邹汉法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和对家属表示诚挚慰问。200余人、120余家单位发来唁电和敬献花蓝。  30多年来,邹汉法研究员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带领研究团队在新时期的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色谱分离整体柱材料制备、蛋白质组磷酸化富集分析、血清内源性多肽分离鉴定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患病期间,邹汉法研究员以乐观豁达的态度与疾病顽强斗争,并且坚持阅读文献,讨论科研最新进展,指导学生科研工作,并参加了全国色谱学术研讨会和分析化学年会。邹汉法研究员忘我的工作热情时刻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邹汉法研究员的逝世是大连化物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感到万分悲痛。他在几十年科研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崇高品德和勇于创新、一往无前的科研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也将激励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邹汉法同志安息!附:邹汉法研究员生平简介.docx
  •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锚定“双碳”提升计量水平
    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准确的碳排放计量是指导减排任务分解、考核绩效评定、碳市场定价的基础。计量技术可直接用于碳排放测量、能源测量、自然资源与环境监测等领域,并为碳排放、碳减排、碳清除和市场化机制等标准制定提供量值依据。(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林鸿,图片来源:郑州广播电视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很早便在国内开展碳排放计量标准的建立、关键测量技术研究和高端测量设备研发等工作,并取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力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在地方落地,更好地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派遣领先技术团队将碳和大气污染物时空精准测量系统技术整体落地郑州,建立国内首个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时空精准计量监测系统,研究成果整体转化应用于城市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实时精密测量。将世界“唯二”的国家烟气流量计量实验室搬至郑州,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联合实验室,形成全国最高的企业烟道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计量检定校准能力。此外,还把“可移动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实验室系统”带到郑州,形成有效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模式,并把相关技术就地转化。无论是从基础计量科研到精密高端仪器仪表生产线,再到规划的仪器仪表产业链,还是从常年深耕实验室到赴多国学习和交流技术,再到扎根郑州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这背后都离不开国家对加强科技创新的持久支持。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这条路从来都不容易,但我们充满信心。
  • 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中药研究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
    p   4月10日,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新时代中药传承与创新、药物创新与监管科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研讨会同时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和“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并举行揭牌仪式。两大研究院的创立旨在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监管科学两大领域发展,推动行业创新与升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noimg/0dc83a58-bd7f-4cc3-a942-537070efa548.jpg" title=" 001.png" / /p p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邵明立在致辞中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医药技术创新,“健康中国”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开展医药领域的课题研究和理论探索,对于推动我国监管科学发展、推进传统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意义重大。 /p p   “清华大学立足于新百年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理应发挥学校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积累和优势,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在研讨会上指出,此次筹措成立的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和“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将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形式,推动我国中药及药物监管科学的学科发展进步,服务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noimg/b4a0280d-bed0-4798-9a6a-91fe0a8a61da.jpg" title=" 002.png" / /p p   据介绍,清华大学中药研究院由清华大学药学院牵头发起,旨在结合自身优势与科研布局,努力打造跨学科、多融合、有特色的国际领先的中药研究平台。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在药学、化学、化学工程、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学术积累和人才优势,让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与传统中药研究理论相结合,将信息化、数字化手段融入到中药传统工艺中,从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支持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研究院还成立首届科学顾问委员会,由任德权教授、陈可冀院士、陈凯先院士、俞梦孙院士、王广基院士、黄璐琦院士等组成。 /p p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也在同期正式成立。监管科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指导着整个药学事业的发展,是药学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此为背景,清华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将以建设“国际一流的监管科学研究机构,推动监管科学学科发展”为目标,输送专业、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搭建高端、多方共融的交流平台 打造权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智库 提供科学、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监管建议,最终实现“推动中国药物监管科学研究,服务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与愿景。研究院同期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由国内外药品审评专家及活跃于一线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