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字号实验室

仪器信息网国字号实验室专题为您整合国字号实验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字号实验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字号实验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字号实验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字号实验室话题讨论。

国字号实验室相关的资讯

  • “国字号”实验室走出民生“小产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   从走出国门的高铁核心技术,到国际首个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 从直刺苍穹的&ldquo 歼十&rdquo ,到叩问深海的&ldquo 蛟龙&rdquo 从多个问鼎全球排行榜的APPStore应用软件,到第一个以药品形式进入欧盟中药品种的成都新药创新&hellip &hellip   这些响当当的科研成果,出自我们这座城市&mdash &mdash 成都。   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成都需要打造自己的&ldquo 硅谷&rdquo ,更需要无障碍的产学研对接机制,需要促进产学研亲密合作的强力&ldquo 黏合剂&rdquo 。当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是很多地方面临的难题。在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较低,也是我市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50余所在蓉高校、各类科研机构逾700家、30余位两院院士、逾百位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人才、13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hellip &hellip 这是成都科技创新资源的&ldquo 家底&rdquo 。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成都如何让一项项技术专利,不再陷入&ldquo 养在深闺无人知&rdquo ?如何让本地的科研成果避免&ldquo 墙里开花墙外香&rdquo 的尴尬?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道路到底有多远?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院校实验间成都转化线》,通过对产学研成果转化成功样本的观察,透视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如何破解&ldquo 最后一公里&rdquo 的制约 通过与科研院所、在蓉高校、市场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相关负责人的对话,找寻阻碍产学研成果有效转化的现实壁垒,以及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产业化速度的解决之道。敬请关注。   创新成都科技名片   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学术研究团队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0月通过科技部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雷清泉院士,实验室主任为李言荣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电子科技大学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学术研究团队。位于学校的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分别拥有一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外,还拥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等。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62件。2012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产学研成都数览   &mdash &mdash 2012年,地奥心血康胶囊成为首个欧盟境外获得批准的植物药药品,这一成果被我国中医药界和科技界称为&ldquo 零的突破&rdquo 。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走出来的项目,已成为成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范例。   &mdash &mdash 2013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了全球首个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这项来自成都高校团队的项目,摘得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唯一特等奖。   &mdash &mdash 2013年,素有&ldquo 空中管家&rdquo 之称的川大智胜掌门人游志胜摘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从四川大学高校墙内走出来的产学研科技企业,已成为国内空管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并已成功上市。   院校实验间   两个不同片段 都与一个实验室关联   成都以西,百余公里之外的江油,矿井工陈宏腰间挂着一个新装备&mdash &mdash 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对他而言,这个可以自动&ldquo 嗅&rdquo 到瓦斯的智能感应预警装置,是他井下作业的&ldquo 护身符&rdquo 。   在川大华西医院,拿着800多元划价单的市民陈华秋,正在排队准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而这项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检查开销,可能在数年之后,降低到百十元。   两个不同的片段,场景、领域均不相同,但有一个元素,却让不同的人与物,发生着某种联系。无论是陈宏腰间的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还是陈华秋有望迎来的核磁共振价格之变,都与来自成都的一个&ldquo 国字号&rdquo 重点实验室关联着&mdash &mdash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攻坚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核磁共振开销有望大幅降低   近期,在国内超导体研究领域,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明,引发了业界不小震动&mdash &mdash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主持的双面高温超导带材研发,实现了高温超导双面带材研制。这种带材在合金基带的两面同时制备缓冲层和超导层薄膜,&ldquo 如果把电流比喻为车辆,那双面高温超导带材就是把&lsquo 单车道&rsquo 改为了高速&lsquo 双车道&rsquo ,超导输电的电流更大,损耗更低。&rdquo   在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见到尚处于产业化研究前段的高温超导双面带材,一条厚度仅0.1毫米的金属长条,看似平凡无奇,却有着有别于常规线缆的&ldquo 真功夫&rdquo 。   &ldquo 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rdquo 在蓉研制成功,填补了国际同领域开发的空白,带材电流承载能力实现了重要突破。&ldquo 若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医疗磁体领域,不仅能使核磁共振的成像效果更清晰,同时,由于技术的突破,还能大幅度缩减成像成本。&rdquo 目前,医用核磁共振主要采用低温超导技术,若采用高温超导带材运行,制冷成本是液氦的十分之一不到,按此测算,采用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技术的核磁共振设备,其应用成本将大幅降低。   案例透析   &ldquo 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rdquo 是高温超导技术领域一个非常前沿的研究,而这支由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不仅在技术研发的领域走得很前沿,其研发领域也能从&ldquo 小处着手&rdquo ,站在产业化的角度,将好的技术应用到看似&ldquo 大材小用&rdquo 的民生领域,从而推动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迈进。   这项来自实验室的技术,距离产业化还有多远?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陶伯万教授向记者透露,眼下,实验室成果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何提高稳定性并降低生产成本,让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关键要素,&ldquo 毕竟,常规线缆十多元一米,超导双面带材若每米上百元的价格,市场是不会接受的。&rdquo   &ldquo 成都造&rdquo 自动&ldquo 嗅&rdquo 判瓦斯浓度矿井安全进入&ldquo 移动时代&rdquo   昨日,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套形如手机终端的红色装置,正在进行系统优化测试,这套以高性能热释电薄膜为核心制备的&ldquo 高科技&rdquo ,便是便携式红外甲烷监测报警仪,而其热释电薄膜技术一举摘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ldquo 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的&lsquo 嗅觉&rsquo 很灵敏,它的灵敏,正是来自热释电薄膜对煤矿瓦斯浓度的精确识别。&rdquo 一直参与此项目研发的课题组成员罗文博副教授告诉记者,以往的检测报警,仅能在特定放置了监测设施的区域实现监测,而此项技术的突破,就在于通过核心传感器和材料的创新研制,让矿井下作业进入&ldquo 移动时代&rdquo 。   技术研发历时八年,眼下,川煤集团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出资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ldquo 川煤科技&rdquo ,落址新都,定向于矿用安全仪器、仪表、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而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则填补了我国在煤矿红外系列产品应用中核心元件依靠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空白。   去年底,首批&ldquo 成都造&rdquo 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已实现2000台小规模生产。预计到2015年,这项填补国内同领域空白的自有知识产权产品,在产值上将实现量级跨越,形成年产3万套、年产值逾亿元的创新产品能力。   案例透析   这项来自成都实验室的热释电红外气体传感器及应用技术,从&ldquo 实验室&rdquo 到&ldquo 生产线&rdquo 的跳级,其过程中回应了产学研路径中必须直面的两个问题,&ldquo 市场在哪里?&rdquo &ldquo 如何产业化?&rdquo   来自国家实验室的创新技术,&ldquo 束之高阁&rdquo 的比比皆是,如何破局?用罗文博副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这些前沿技术接上市场的&ldquo 地气&rdquo 。实验室无法走完生产线的路,最终需要与市场现实诉求接轨,才能走出高校的围墙,完成它的&ldquo 二次创新&rdquo 。正如一个&ldquo 国字号&rdquo 实验室的&ldquo 高大上&rdquo 成果,同样可以通过它在应用领域的再创新,让技术重新焕发生命力,不仅实现了成果产业化,同时也能助推民生各领域的提速。   成都转化线   五年不断&ldquo 试错&rdquo  &ldquo 院士项目&rdquo 走向生产线   与尚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的YBCO高温超导双面带材,或是处于技术再升级的便携式红外瓦斯监测报警仪还有不同,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之外,一项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牵头的&ldquo 新一代智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rdquo 项目,已从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ldquo 高墙&rdquo 之内,完全走向高校之外的转化线,在成都实现成功量产。   去年底,经过上百项指标的逐一检测,OLIPer22A通过验证,全面获得成功。这款新一代智能功率集成电路芯片的问世,让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体成员大为振奋。这意味着他们5年来不断&ldquo 试错&rdquo 的成果终于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同时也意味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又一项目转化成功。据悉,该芯片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弼及其团队的专利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   走&ldquo 正向&rdquo 的路关键掌握核心工艺   中国是全球功率半导体最大的市场,国内市场需求占据全球50%的份额。&ldquo 但是功率半导体中的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大都依赖进口。&rdquo 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甯小霖说,&ldquo 国内做集成电路研发的公司大部分都使用通用型工艺平台进行芯片开发,所以设计出的芯片往往重复性比较高。&rdquo 他介绍,&ldquo 国内IC设计公司约有1000家是模拟集成电路开发的,做功率半导体的大概有300家,而拥有自主核心工艺平台的公司则寥寥可数,所以研发的芯片在创新性和可持续衍生性方面受到限制。&rdquo   选择&ldquo 正向&rdquo 的研发路线意味着更多的困难需要跨越。甯小霖解释说,这是因为整个功率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就是最顶端的自主工艺平台,&ldquo 我们用了5年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rdquo 陈星弼院士及其团队主攻工艺平台的研发,创新性的工艺平台决定了创新型芯片的出现,&ldquo 就像修建摩天大楼,工艺平台就代表了原材料的特性,用什么样的砖,用什么样的钢材。有好的原材料提供给建筑师,才有可能搭建优质的摩天大楼。&rdquo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较为领先价格更有优势   在不断&ldquo 试错&rdquo &ldquo 调整&rdquo 中,去年年底,作为星芯微电第一款基于陈星弼院士自主创新技术所研发的OLIPer22A终于验证通过,这意味着产品的功能、性能、可靠性达到要求,&ldquo 就像一辆车子,能不能开?开得快不快?能开多久?&rdquo 这个问题已经找到答案。测试数据表明,这项技术完全符合了工业化生产的标准。   与国际半导体公司同类产品相比,OLIPer22A内置MOSFET导通电阻更小,意味着在整机效率将更大。&ldquo 打个比方,一个家庭,购买了150度电,原本只能享受100度电,其中,50度电被损耗掉。但是用了该芯片后,损耗会得以减少,实际用电量就可以达到130度。&rdquo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芯片不仅在技术上较为领先,价格更有优势。   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小批量生产。&ldquo 第一款产品主要用于小家电方面,下半年,将进入大批量生产填充国内的需求,同时将会与国内知名大品牌合作。&rdquo 甯小霖介绍,&ldquo 我们第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要替代国外的产品,2015年将会根据市场应用的需求推出自主定义规格的芯片,同时推出更为高能效的应用方案。&rdquo   对话   技术与市场的&ldquo 99米&rdquo 距离   采访中,成都星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甯小霖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ldquo 陈星弼院士创造了一个点,假定从这个点走到市场的距离是100米,那么从实验室出来,我们还要继续走99米。&rdquo &ldquo 并不是说前面的1米很短,而是说从实验室到市场还有更远的路要走。&rdquo 他说,&ldquo 院士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术上的从无到有,同时,产品上的从无到有,到产品被社会和市场验证,提供给社会造福人类,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个过程更需要团队的坚持和耐心。&rdquo   因为工作原因,甯小霖对沿海地区的产业链比较了解。他认为,论科研能力和创新氛围,成都都不输于沿海城市。但是目前在成都,要想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及与市场贯通,本土公司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 一台设备500万——探访“国字号”辣料检测重点实验室
    为保证检测结果,提取辣料的每一个步骤都保证“无菌”操作。  2016年6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专家组对贵州检验检疫局筹建的“国家辣料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贵阳)”的验收正式通过,此时距离2014年6月25日,质检总局批复同意筹建辣料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整整2年。  通过验收,蔡秋和她的团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蔡秋是贵州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副主任,也是辣料检测实验室技术领衔人。她介绍,这是我国唯一以“辣料”命名的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成功申请并通过验收与贵州“辣椒”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台设备价值500万元  2015年,贵州辣椒的种植面积占全国12%,油辣椒产品占全国市场比重70%,辣制品销售额124.1亿元,贵州省从事辣椒及制品加工的企业达到130多家。贵州辣椒的驰名品质与迅速发展,需要有这么一个专业从事辣料检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之服务,这也是申请实验室的初衷。  然而,真正通过验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组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南》为依据,从管理水平、人员情况、仪器设备、环境设施、技术能力、信息收集、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能力、检测业务、交通情况等十个方面,对实验室进行考核。  蔡秋介绍,为了组建辣料检测实验室,贵州省检验检疫局相继投入5000余万元升级配备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基因测序仪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在贵州省检验检疫局有7-8层楼的实验室,每一层实验室里,都有辣料检测设备。其中,最贵的一台设备价值500万元,外形和一台办公复印机差不多大,方方正正的体态也像极了复印机,主体白色,间或有蓝色镶嵌,然而它的功能却和复印机相去甚远。  这台500万的设备,它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检测食品农药、兽药残留比重。在它的上方有着一排亮晃晃的、类似烧烤店抽油烟机的设备,不仅外形像抽油烟机,作用也相似。蔡秋解释,检测实验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味难闻的气体,及时排放,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以及技术人员的健康。在几百平米的实验室里,有着数十台各式设备,却无刺鼻气味。  在实验室的另外一间,也有着一排排抽气设备,外形却像发廊里女士们烫头发的透明罩子,看上去十分有趣。蔡秋说,从设备上来讲,实验室的设备已经超出国家级重点检测实验室的标准。可是,在验收标准里,最难实现的反而是软件,也就是人员素质。将变成溶液的辣料提取,放入设备进行培养观测。  只有3个人会用基因测序仪  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要求实验室人员80%以上是中级职称。目前,国家辣料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有技术人员18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83.3%。另外,实验室主要从事理化、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检测及研究,对领衔人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蔡秋是领衔人之一,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外,为了提升实验室的人员素质,实验室引进两名研究员及两名留英硕士等多类型人才,同时与贵州大学、中国检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良好的检学研合作关系。  蔡秋用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解释“人员素质”。实验室购买了基因测序仪,光是这个仪器的使用就需要培训,整个实验室不超过3个人会操作这个基因测序仪。基因测序主要的步骤是粉碎、提取、纯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  采取哪种方法粉碎,哪种方法提取,如何扩增,这些都不是将辣椒往显微镜下一放就能得出结论的。往往需要连续实验24小时以上,不同的人实验思维和操作习惯不同,所以也不是所有技术人员都适合基因测序。  这个事儿听起来不像西餐按照严格的配方、步骤,放进烤箱的温度、时间调控好就可以了。倒像是做中餐,不同的人手温手法不同,和面的力度不同,包子、馒头的口感也不尽相同,因此不是谁都能做面点师,大致是这个道理。  起初,申请实验室的时候,面对10个大项、41个小项的要求,压力就很大。随着时间的推进,国家质检总局提醒:“你们要抓紧点时间咯!”这无疑给了实验室更大的压力,云贵川地区都喜食辣,湖南、湖北、陕西等省份也有食辣的习惯。重庆、四川吃麻辣,湖南是干辣,贵州人最爱香辣,辣椒的消耗量都非常大。  “会不会也有其他省份申请辣料检测重点实验室呢?”“国字号”重点实验室的命名都是唯一的,比如贵州有国家级白酒检测重点实验室,云南有国家级普洱检测重点实验室,湖北有国家级汽车配件检测重点实验室,其他地区就不能用同样名称来申请“国字号”实验室了。这无形中给了蔡秋的团队更大的压力。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用不断地拓展、培训、工作,向上挖掘正能量,偶尔也聊聊八卦来排解压力,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检测”。辣料实验室堆满各个品种的辣椒制品。  普通人也可申请检测  辣料检测一般分为前处理、项目检测、后处理。准备间里,摆放着满满两大柜子的“老干妈”油辣椒制品,另外三大柜子都是油辣椒制作需要的菜籽油。技术人员将油辣椒拿到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检测,在这个实验室里,所有技术人员在25摄氏度恒温下工作。进到实验室,先反复洗手消毒,然后穿着白大褂、戴上口罩帽子,开始第一步的操作。将油辣椒称重放入透明液体中,这一步主要是测试菌群,根据测试的菌群不同,透明液体就不同。  称重、搅拌、放置、培养细菌群,很多看似容易的操作,蔡秋说不同人做出来的数据却不同,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来判断。因此在系统内部也有盲样测试,最接近正确指标的人,意味着“专业素质”也最高。这种软实力的提升,只能依靠不断地培训和工作去积累。  他们的检测项目一般是根据企业的需求来确定。比如“老干妈”出口需要哪些检测报告,那么根据这些报告要求的项目,实验室逐一检测。或者,辣椒制品企业购买菜籽油、玻璃瓶等制作油辣椒、装置油辣椒的产品,需要提前保证质量安全,也会提交检测需求请实验室来检测。蔡秋告诉记者,普通百姓对自己食用的辣椒、水豆豉等辣料制品有安全方面的担心,也可以申请检测,但是前提是必须是未开封的辣椒制品。  长期的检验检测工作也给他们的生活习惯带来许多改变。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大多身材匀称。蔡秋分享,她几乎不吃烧烤,烧烤制作的过程产生亚硝酸盐,属于致癌物。另外,肝脏、肾脏,她也从来不吃,动物肝脏中有大量兽药残留,动物生病后服用、注射的药物基本残留在肝脏,而肾脏中有大量重金属残留。其实,这些常识普通老百姓也有所了解,不过对于蔡秋他们来说,看到肝脏、肾脏条件反射出的就是一连串超标的数值,这些数值更能监督他们的饮食。
  • 国字号珍珠检测中心将落户山下湖
    摘要:因为拥有庞大的珍珠产业,一个小小的山下湖镇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今年,一个国字号的珍珠检测中心又将落户山下湖。   因为拥有庞大的珍珠产业,一个小小的山下湖镇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今年,一个国字号的珍珠检测中心又将落户山下湖。日前,浙江诸暨珍珠产业园区管委会已经和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签订协议,双方将合作在山下湖镇建立国家珍珠检测分中心。   随着山下湖珍珠产业的不断发展,珍珠市场亟待规范化,产品标准和质量需要统一和保障。去年,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制定颁发了《养殖珍珠首饰》标准,成为浙江养殖珍珠首饰首个行业统一标准,对规范珍珠市场、提升产业美誉度、促进珍珠产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珍珠国字号检测中心的建立对于提升珍珠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显得尤为重要。   届时,合作双方将在华东国际珠宝城内设立一个检测中心窗口,并建立一个检测平台。而该中心的检测内容除了对珍珠进行真伪、分级等鉴定外,还将涉及其他珠宝、贵金属的相关检测。“检测的内容将更为丰富,不仅仅是珍珠本身,珍珠饰品的配件都可以进行检测。”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秘书长赵新光说。   据了解,山下湖镇原本已拥有一个省级的珍珠检测中心,这次国字号检测中心的建立可以说是对珍珠检测平台进行的一次升级。“检测中心的升级带来的意义是不同凡响的,经过国家级检测中心检测的珍珠产品其认可度、影响力、知名度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消费者的消费认同感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赵新光说,通过国家级检测中心检测的产品能达到国家级标准,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流通。   了解到,除了国家珍珠检测分中心之外,山下湖镇今年还将倾力打造珍珠产设计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通过加强对珍珠产品的设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珍珠产业的发展。这“三大中心”至少有两个中心将在今年10月前启用。
  • 安徽“国字号”检测机构12个 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安徽省检测机构“国字号”位居中部地区第一。近日,记者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目前安徽省在建和已建的国家质检中心共有9个,其中2个是去年新批国家质检中心,加上正在申报的3个国家质检中心,安徽省的“国字号”检测中心已达到12个。   据介绍,安徽省“国字号”检测中心基本覆盖了钢铁、铜业、石化、汽车、农副产品加工、煤炭、节排水、建筑节能等主导产业。 “国字号”检测中心的建立标志着安徽省检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级标准,既能为企业提供高水准的技术支持,同时又能及时准确的对产品进行鉴定。有利于安徽省产品的质量提升和产品出口。  安徽质监局表示,今年安徽省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省,安徽省还将争取2-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获得筹建。淮南的国家煤及煤化工产品质检中心、阜阳的国家粮油及酒类产品质检中心已经开始前期基建,蚌埠的国家玻璃及晶硅制品质检中心即将建设。
  • 安徽国字号质检中心新增3个 总数达16个
    8月27日,记者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国家质检总局日前正式批准蚌埠市筹建“国家特种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桐城市筹建“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滁州市筹建“国家电子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至此,安徽省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字号”质检中心达16个,总数居中部地区前列。   特种玻璃、高分子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玻璃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最大的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世界导电膜玻璃研发生产基地,蚌埠市拥有特种玻璃产品规模以上企业232家,全年总产值近200亿元。桐城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塑料包装基地,拥有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达到2000余家,工业产值达55亿元。滁州市是我省首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突破1300家,规模以上企业200余家,电子器件亿元以上企业20家,总产值超过110亿元。   “国字号”质检中心批量落地,为“安徽制造”保驾护航。省质监局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力争新增5家国家级质检中心。目前,安徽省国家级质检中心已涵盖钢铁、汽车、石化、铜锌铅、农产品及食品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基本形成以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成为提升“安徽制造”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助推器”。
  • 广州查处7家冠名“国字号”的检测机构
    一件贵重的珠宝玉器,需要一张真实的鉴定证书,才能确保收藏价值。然而,广东省广州市华林玉器市场内的一些珠宝玉器鉴定检测机构,在未取得计量认证的情况下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严重破坏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正性。近日,针对这种乱象,广州市荔湾区质监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了7家无计量认证的珠宝玉器鉴定检测机构。   广州市华林玉器市场已有400多年历史,5个大型馆区加上6条步行街,集聚了4000多家珠宝玉器批发和零售商户,占广州玉器交易总量的9成以上,庞大的规模使其成为国内最大的珠宝玉器市场,在全国和海外市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据了解,荔湾区质监局在接到一宗投诉后发现,一位消费者在华林玉器市场购买的1副手镯,经市场内的一家名为&ldquo 中检质技(北京)金银珠宝质量检验中心广州荔湾第二分中心&rdquo (以下简称中检质技第二分中心)鉴定为&ldquo A货&rdquo ,但该消费者又经另一有资质的权威部门鉴定却被认定为&ldquo B货&rdquo 。这一线索引起荔湾区质监局高度重视。   经执法人员调查发现,随着广州华林玉器市场规模和交易量的不断扩大,珠宝玉器检测机构进入该市场的越来越多,一件价格数十万元的玉器,检测费用仅数十元,严重违背市场检测价格。执法人员在调查中还发现,按照规定,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必须与实物是一一对应,即一件珠宝玉石只能对应一张鉴定证书,而且证书上必须有该件货品的图片及重量,然而,有些鉴定机构为商家出具的证书,多款翡翠却使用同一证书。而中检质技第二分中心竟然在没有取得计量认证证书的情况下,在华林市场开展了检测业务已经3个多月。   为此,荔湾区质监局对整个华林玉器市场及周边的鉴定检测机构进行排查。一方面以中检质技第二分中心案件查处为突破口,经过排查和梳理,初步掌握华林玉器市场现有珠宝玉器检测机构12家,涉及分支机构15个 另一方面,通过长达2个月的明察暗访,从市场各家档口查起,从每家摆卖的珠宝玉器出具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入手,倒查其源头,发现未取得计量认证证书的机构有7家。   记者在荔湾区质监局了解到,被查获的7家未取得计量认证证书的鉴定检测机构中,基本都是冠以国字号的外来机构,大多数以分支机构(办事处)名义开展业务。为逃避查处,在执法过程中,这些鉴定检测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检查,拖延了进场时间,大量的票据、账簿从电脑中被清除。荔湾区质监局通过调查消费者、员工、收货单位、调取缴税发票等手段,锁定了这7家无证鉴定检测机构的违法事实。   目前,荔湾区质监局通过专项整治,向鉴定检测机构、市场管理方通报了华林玉器市场出现检测机构低价竞争、鱼龙混杂的问题,检测机构出具检验报告更加慎重,实物检定报告明显减少,行业之间的相互监督行为多了,经营方、市场管理方、监管方三方合力规范珠宝玉器市场鉴定检测机构的机制正在初步形成。
  • 安徽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榜上有名,跻身“国字号”产业集群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批(2022年度)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安徽省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榜上有名,跻身“国字号”产业集群,是滁州市首家,全省仅有5家获评。据了解,仪器仪表产业是天长市“3+3”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天长市强化项目支撑,围绕补链延链,积极对接沪苏浙优质企业,加强业务协同和产业配套,深化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融合。该市相继引进产业链高端企业近20家,其中德国普力斯特公司投入2亿元,打造智能传感器、变送器研发与制造基地。同时,积极打造产业联盟。该市30余家仪器仪表骨干企业与5家省内外高校院所、10余家沪苏浙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仪器仪表产业技术联盟,设立联盟基金1亿元,并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签订合作协议,目前20多家重点企业已涉足石油化工等市场,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达国内领先水平。为进一步激活创新潜能,天长市还成立了省内首家县级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天长市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吸引了南京大学、中科院、合工大等14家院所入驻,其中南京大学天长新材料与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已获批设立为事业单位。智能测控装置(仪器仪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取得2021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全省第5的佳绩。截至目前,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72家,2022年实现产值逾600亿元,2023年可望突破700亿元,是该市工业经济“挑大梁”的首位产业。
  • 四川红华打造“国字号”同位素质谱仪
    作为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自1998年第一台自主研发的气体同位素质谱仪问世以来,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分析研发中心始终坚持自主研发道路,走过20余载的探索之路,具有中核特色的自主创新发展蓝图徐徐展开,擦亮高精磁质谱中国智造新名片。  质谱仪科研团队  探索“无人区”  质谱仪是核工业主工艺的“眼睛”,其重要性与安全性不言而喻。  上世纪90年代,四川红华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质谱仪研发涉及精密电子、精密机械、高真空、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电子离子光学等多项技术及学科,而摆在他们眼前的只有老旧的国外机器。他们一边使用老机器一边探索新方向,同时紧盯国际最新前沿技术,在艰难的求索中踯躅前行。  在前一代科研人员积累的技术基础上,接过前辈接力棒的研发人员充分发挥运维经验优势,加速突破,终于在1998年的冬天筑梦成功——一台名为BFQT-5的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样机在大山深处横空出世,“机器上的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该质谱仪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走出了科研人员完全掌握整机研发制造技术的第一步,又该如何持续改进样机并使其转化为生产力?2002年,四川红华与某研究院签订了商务合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台商用质谱仪成功交付用户,为开拓仪器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的10余年里,科研人员以实现核用商用级质谱仪中国智造为目标,不断创新设计、优化性能、完善工艺,使之定型并达到批量生产的能力,共研制、销售了30余台质谱仪,销售产值达2亿元。  BFQT-5的气体同位素质谱仪样机  耕耘“丰产田”  在研发中心大厅里,有一面特别的“专利墙”,墙壁上密密麻麻地挂着各式各样的专利证书——“高灵敏度同位素分析质谱仪离子源”、“一种高精密质谱仪磁分析系统”、“质谱仪薄壁冷阱的制造方法”……每一张证书都见证着一项关键技术被攻克,也见证着不同型号的质谱仪的孕育和落地。  历经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仪器的分析精度越来越高、干扰越来越小、系统更加稳定可靠、操作更加便捷、功能愈发强大。此外,研发人员还完成了核能开发项目及高分辨质谱仪研制,参与完成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  为实现质谱仪产业化,2020年7月,四川红华成立质谱仪开发部,一年后,2021年4月,分析仪器研发中心在成都温江成立,是国内唯一、世界第三家具有核用商用级高精磁质谱仪正向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维护能力全链条的研发中心。  “从开发部成立起,我们就一直致力于无机高精磁质谱的研究,不到两年就成功研制出G900和T900质谱仪,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海军介绍道,“现在,我们是美国和德国之外第三个突破这项技术的国家。”  为了突破这项技术,这位荣获多项国家“专利”的技术大拿,带领着研发人员,一步步调研、探索、尝试、推翻重来,仅设计图纸就达上万张。刚入职一年的四川大学研究生李浩云打趣道:“新时代的年轻人就得有一股‘闯’劲,才能冲破迷局,才能把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擦亮“国字牌”  “我们的研发方向,就是做国家需要的事!”研发中心主任林跃武表示:“国产质谱仪研发正处于‘冲顶’之时,尽管担有千钧,但绝不能有丝毫松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字号’质谱仪,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毕生事业与终极理想。”  从青丝到白发,55岁的林跃武,是质谱仪科研团队中最年长且最有经验的专家,一直领航着科研人员奋战在质谱科研最前线。面对研发任务,他不顾心脏安装着支架的特殊身体状况,毅然挂帅出征,带领由老中青三代20多人组成的“科研铁军”再一次冲击“新高地”。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据研发人员介绍,研发中心已开发全谱系的特种气体同位素、热电离、双聚焦高分辨质谱仪,目前正在加速研发新型气体同位素、ICP质谱仪。这5种新型的超高灵敏设备,不仅对进样方式进行了拓展,也实现了同位素检测由中子密度法向质谱分析法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它们将普遍应用于所有型态以及核工业特殊材料的分析。在持续提升技术的同时,研发中心将在未来不断拓展更多技术应用场景,最终使质谱分析技术在未来切入到生活的每个领域。
  • “国字号”大学,投10个亿建实验室!
    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支撑着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三驾马车高速前行。日前,中国民航大学透露,截至目前,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获得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和宁河新校区二期项目的立项批复,实验室总投资将达到10个亿以上。据了解,中国民航大学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民航大学)项目,聚焦“适航和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着力构建“1+6”体系,即以一个未来航空运输系统安全研究所为牵引,6个核心要素研究部为支撑;宁河新校区二期项目以飞联网技术为主线,开展民航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建设满足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学实验室。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已支持多项实验室建设项目,包括空管专业实验室和机务虚拟仿真中心项目2个5000万级实验室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适航审定相关平台项目、绿色发展实验室项目正在开展持续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民航大学实验室管理部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不断增强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建-管-用-评”四位一体实验室管理体系。通过设立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方法研究,通过实验室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数据清、决策准、服务好”。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大学不断强化实验室运行保障机制建设。“人”的方面,学校依据国家政策已完全打通校内实验技术队伍的职称通道,该队伍由实验教学岗与实验技术岗组成,最大程度提升了该系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的方面,经过系统设计、需求沟通、功能开发、调试运行、功能完善等一系列建设,形成现行的由实验室综合智能管理系统为总的“1+N”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体系;“环”的方面,通过新技术、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探索低碳运行技术,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政策保障;“评”的方面,2014年学校正式启动实验室使用效益评估机制研究,获得天津市教委的肯定。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轩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使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实验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文化等都呈现明显的进步。同时,学校实施的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有力推动全校教师实验技术能力的提升,涌现出优秀实验技术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实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办法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使全校教师从中获益,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填补西部地区汽车排放权威认证空白!成都这个“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即将投用
    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亿辆,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居全国首位。在此背景下,成都如何做好机动车排放的监测和防治工作?12月19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正处于紧张的试运行阶段,预计明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室全貌据了解,该实验室是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落地实施的第一家区域性国家机动车排放检测实验室,也是国内环保领域规模最大的机动车检验检测实验室,项目占地面积131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9.14亿元,占地约81亩,目前已全面建成。该实验室将发挥哪些作用?又有哪些环保“黑科技”?川观新闻记者进行了探访。填补西部地区汽车排放权威认证空白走进轻型车整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只见一辆新车正架放在环境仓内,实验室设备模拟出不同的温度、光照、海拔、路面阻力等环境条件,对该车的排放情况进行全方位测试……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带来巨大压力,精准测试机动车排放情况,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是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聚焦的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调试设备作为该实验室的实施主体,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部副部长江文介绍,目前新开发机动车的污染排放大多由汽车厂商自行测试并承诺,缺乏公信力,实验室建成后,将形成强有力的技术和管理支撑,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新开发机动车的排放提供权威认证,填补空白,满足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需求。江文介绍,该实验室包括重型车及发动机排放检测实验室、轻型车整车排放检测实验室、实际道路排放检测实验室等,具备全套轻型车和重型车整车排放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便携式检测等能力,满足我国移动源排放监管和相关科研开发需求。该实验除了建设线下的各类测试实验室,还搭建了线上的远程监控平台。当前,中重型货车排放仍是移动源污染防治的重难点。该实验室的重型车远程排放监控管理系统对成都市重型车辆进行全市域、全时段、全车类的自动化监管,有效识别高排放车辆、黑加油站点、超标车用车企业等,评估移动源环境管理措施的环境效益,为成都市重型车排放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把脉”这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实验室——光化学烟雾实验室,配备了亚洲最大的光化学烟雾箱。光化学烟雾对大气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例如,臭氧污染是成都夏季大气污染的“元凶”,臭氧污染其实就是指光化学烟雾,而光化学烟雾箱则是研究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的装置。亚洲最大的光化学烟雾箱“光化学烟雾实验室配备了一个120立方米的室外光化学烟雾箱系统和一套国际先进的高分辨实时分析系统。”成都机动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科技运营部部长胡翔介绍,实验室围绕成都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机动车排放监管的科技需求,在接近实际大气条件下开展系列研究,模拟不同污染环境下典型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大气氧化过程,验证和发展现有的大气化学反应机理和模式,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把脉”,对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科学解决方案。胡翔介绍,该实验室作为国内领先的大气环境过程模拟研究平台,将按照“政产学研用投”的思路,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大气科研团队、联合污染治理企业开放共享,打造为立足本土、面向全国的大气环境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引领生产企业技术升级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所在的龙泉驿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聚集整车企业10家,零部件企业500余家。江文介绍,不同的排放标准对应了不同的排放技术路线,每一次排放标准的升级都迫使车企对发动机进行技术提升,以满足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制要求,“该实验室设立龙泉驿,能更好地发挥在地优势,与汽车企业实现联动,助推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升级。”轻型车整车排放检测实验室目前,该实验的检测能力可覆盖市面上所有车型的国标、欧标及美标全项检测需要,整车年检测能力可达4000台。江文表示,实验室可为当地及周边省市企业提供了设计优化、研发验证、检测认证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缩短企业新产品研发上市的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助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该实验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其在技术研发、学术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功能,抢占国际先进技术研发高地,助力汽车排放关键核心技术迭代升级,降低对国外技术能力的依赖,逐步与汽车产业形成配套协作、互惠共生关系,促进机动车整车厂商、行业创新骨干和领军人才集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 投资30亿“国字号”仪器仪表项目入驻青岛
    日前,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总投资30亿元的中电科仪器仪表项目正式取得工商营业执照。该项目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投资设立,集团将把下属所有仪器仪表院所及生产公司集中到新区,从事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仪器仪表软硬件的研发及生产等业务。   据了解,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仪器仪表产是业代表着中国仪器仪表的最高水平,仪器仪表产业面在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物联网、智能电网以及高铁和轨道交通业的建设,以及节能降耗、低碳减排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市场需求。该项目的引进,将进一步提升新区乃至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产业水平,为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   据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电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国家重要军民用大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建设,重大装备、通信与电子设备、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的研制生产。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形成了国内电子领域最完整的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及试验能力体系。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空警2000预警机、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地位。
  • 东莞智乐堡建“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
    ■智乐堡的儿童玩具车   东莞时间网讯 在石排镇大基工业园,与附近热火朝天的道路建设场面相比,智乐堡儿童玩具有限公司(下称智乐堡)厂区显得相对安静、舒适,独具一格的规划,一洗东莞民营制造企业“低端”的印象。   实现东莞玩具“省名牌”零突破的智乐堡,又在尝试一个新突破,近日称投资1000万元建设“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涉足玩具的研发和检测。目前已注入了500万元。   东莞玩具协会负责人表示,“国字号”实验室级别高,申报要求很严格,投资上千万元也不稀奇。   有可能又是零的突破   继去年成为东莞玩具业第一个“省名牌产品”后,智乐堡总经理王志光透露,今年开始一个新计划——投资1000万元左右,建设东莞第一家企业自筹资金建的“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跨向玩具的研发和检测环节。如果申请成功,可弥补东莞乃至全国儿童玩具电动车没有“国家实验室”的空白。   目前,智乐堡已经投入了近500万元的资金,购买设备和引进技术人才等。   王志光认为,“如果能够把这个实验室建成,就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研发和设计、销售人员到东莞和智乐堡落户,进一步提升东莞的玩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这个实验室计划对外开放营业。“可以为汕头、福建等地儿童玩具车提供相应的检测服务。东莞玩具企业也不需要把产品拿到外地去检测了。”   按智乐堡的计划,这个实验室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就可建成。“现在,我们也请来专业的申报机构,帮助进行申报程序和相关工作的规划安排。”   需要检测业实力派加盟   “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可以为玩具企业提供“权威的物理和化学检验认证”。   目前,儿童电动玩具车的检测主要涉及近30项的物理和化学数据检测。   在智乐堡副经理王晓东看来,要建成这个“国字号”实验室,合适的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方面,需要那些在业界有一定实力的相关人士加盟,作为这个新建的儿童玩具国家实验室的带头人,保证实验室的健康发展。”王晓东说,对于一般工作人员,要求具有物理或者化学方面的大学教育背景,而且,还要在检测行业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对玩具的测试工作比较熟悉。
  • 江苏新增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国家科技部刚刚正式批准了4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其中江苏有4家实验室榜上有名。至此,江苏主持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30家、合作共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位居全国省份第一。   此次我省晋升“国字号”的4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的“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的“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的“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又增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日前正式公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第二批名单,我省4家企业申请获得批准,占总数的1/14,数量居全国省份之首。   此次我省晋升“国字号”的4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中药制药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申请的“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肉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达26家。
  • 亚特公司荣获CNAS实验室权威证
    近日,从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传来喜讯,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现场评审后,该公司检测中心顺利通过此权威认可机构的终审,荣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是亚特公司荣获的又一“国字号”荣誉,公司也成为南湖区首家具备国家级实验室资格的企业。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成立于2007年,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检测仪器,现实验大楼内拥有30多台(套)国内外一流的仪器设备,为该公司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 国字号检验认证“先锋舰”起航扬帆
    检测群英   位于北京东部管庄地区的喧嚣繁华街道背后,有一番鲜为外人所知的景致。宽阔的大道、成荫的绿树、崭新的科研办公大楼、错落有致的生活园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TC)在这里自有一片天地。几十年来,正是从这里诞生了一批批国家检验标准和技术,最近几年来,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深深地触动启迪着中国检验认证行业中的每一个人。而一艘中国检验认证领域的“先锋舰”,也正是在这里悄然建造成型,开始在国际市场的海洋中试水前行。   CTC的前身是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2005年由建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16家国家级和行业级质检、认证中心组建而成,是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中最具规模并拥有独立法人资质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并担任一届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理事长单位之职,在联盟初期建设和行业单位互动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在北京材料测试分析服务联盟这个专业平台的众多单位当中,CTC的收入名列前茅:2011年收入达到3亿元规模。更为突出的是,CTC还是联盟内唯一一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企业。当前,联盟正在大力推动测试机构机制创新,做大做强,CTC已成为联盟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   CTC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既有数十年来的沉淀积累,又有数年来的励精图治,既有强大的技术依托,又有超前的发展理念,在成功之路上快速前进的CTC不断对自身整合,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得坚定,走得彻底。   改革带来机遇 CTC支柱屹立   很难想象,今天的CTC曾经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管理局在北京成立了建筑材料工业试验研究所,就是今天的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建材总院”)的前身,也是CTC的发源之地。   建立之初的建材总院主要从事分析测试、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及仪器开发、材料性能试验工作,但检验工作比较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建材总院旗下众多质检机构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积累了大笔的无形财富。上世纪80年代,成为国家级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水泥质量监督检验机构 成立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是建材行业成立的第一个分析测试机构,也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13家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   改制激发活力 跨越发展连跳三级   进入新世纪,如何应对国际检验认证巨头对国内市场的争夺,如何在国内众多检验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严峻而紧迫的课题。   2005年底,依托建材总院,整合了建材行业多家国家级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资源,汇集了一大批精英专家,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CTC正式揭牌成立,开启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篇章。   做大做强CTC,需要蜕变。CTC董事长姚燕认为:“企业要成长,必须把握住国内外战略机遇。资本的压力,人才的需求,靠自身"滚雪球"式的发展,内源性的整合融资已经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的跨越式发展,也远远难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检验认证服务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需求。如果再按照老一套的模式走下去,势必是一条死路 只有不断整合国内资源,实现规模经营,才是CTC的最终出路。”   充分深入的认识反映在灵活高效的行动上,CTC前进得格外地迅猛。贯彻“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实施“业务领域拓展战略、跨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战略,利用自身“规范管理、高效团队、优质服务”的三大支撑,凭借检验、认证、仪器设备研发和延伸服务这四大平台,CTC渐渐焕发出全新的惊人活力。   行驶在正确航路上的CTC,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也握紧舵盘,没有刹车,没有走弯路。“与其固守北京,不如走出去闯闯。”CTC将危机看作机遇,定下了以兼并、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方式实现业务区域性扩展的战略。2009年,在成功收购并改造厦门宏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引入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之后,CTC再次华丽转身,改制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所属的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国有控股公司的成功转型。大力开拓兼并收购和联合重组的双轮驱动发展方式,令CTC一骑绝尘。2009年,CTC的主营收入达到1.54亿元,2011年则突破3亿元大关相比新世纪之初已经翻了百倍!   2011年底,CTC又一次完成蜕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创立。时至今日,那个过去只有20几人的小小测试研究所,已经发展为拥有9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及分公司的集团式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从单一质检中心整合成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从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型为国有控股股份公司,从单纯依靠自我业务拓展到资本运营的成功典范,CTC三级跳的大跨越发展,充分显示出CTC创立中国检验认证民族品牌,抗衡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的决心和实力。   理念提升实力 绿色安全与时俱进   “科研技术实力与业务能力的水平,是评价一个检验认证机构能否向社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能否向国际高端检验认证市场看齐的重要基础。其中科研技术实力更是检验认证行业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支撑。”CTC总经理马振珠说。   发挥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CTC始终把绿色建材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依靠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CTC成为第一批北京市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2011年成为北京市绿色建筑标识技术支持单位。CTC受北京奥组委委托负责编制了《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成为奥运工程中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及室内环境监控的主要检验机构,承担了2008北京奥运会所有场馆的装修建材建设把关工作。CTC还承担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与产品研究开发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与认证技术与体系研究”等国家项目。除此之外,CTC在建筑玻璃、门窗节能检验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开花结果,比如《玻璃幕墙安全检验技术》项目已成功示范应用到厦门市检验市场。   “我们还开发了CTC产品认证,建立了CTC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与国家认监委指定的强制性产品认证(CCC)和管理体系认证互为补充。”马振珠介绍说,CTC已经先后开发了60多类建材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和技术要求,获得CTC产品节能认证如今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政府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北京市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利试点示范机构、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国家科技条件平台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在改制上取得长足进步的CTC在技术上走在前列,在行业发展中总是先人一步。   目标走向国际 打造检验“先锋舰”奇迹   数据胜于雄辩。除了逐年递增的巨大产值,CTC的成绩还反映在一连串的数字上:整合改制以来,CTC承担了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 拥有从业资质达20项 获得部级奖励项目19个 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64项、实物标准37项 CTC研制了各种建材检验专用设备40余台(套) 申请专利38项,获得授权37项 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360篇论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出版各类科技专著25部。   多年间,CTC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了众多欧美检验认证机构的认可和授权,承担起出口国外产品的认证检验工作 代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6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完成了我国建材行业首个自主制定的国际标准ISO13124:2011《陶瓷材料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立项我国首个光伏玻璃国际标准。   如今,CTC多名专家也已成为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成员,代表中国积极参与标委会的各项活动,不仅为CTC,更为中国检验行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以跨区域发展和科技为先导拓展业务领域两大战略为秘密武器不断壮大的CTC,在短短数年里取得的成绩已经令同行艳羡。作为吸纳了北京众多一流检测机构的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的骨干成员,CTC与联盟中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更期待充分借助联盟的北京集体优势,加快其从首都向全国进军的步伐。   马振珠曾经说过:“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仅是CTC初期发展阶段的一个战略目标。走向世界、跻身于国际建材检验认证界,成为屈指可数的国际著名建材检验认证机构才是CTC人的终极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视野开阔、步步为营的CTC已经以巨大成果诠释了国内检验企业如何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而更精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一艘中国检验认证的先锋舰,已然扬帆起航!
  • 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2012年3月20,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该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赵修建介绍,硅酸盐建筑材料是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水泥、陶瓷都与它相关,造房子、修大桥、铺公路都得用到硅酸盐建筑材料。   据介绍,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硅酸盐建筑材料,但这种传统材料在制造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同时因为不够保温等因素,造成建筑能耗散失。武汉理工大学材料专家们常年探索怎么让建筑材料更智能、环保。   该校的研究成果,能将生活垃圾“合并”到水泥生产中,可替代传统焚烧炉 教师们用黄河泥沙做成各种陶瓷酒瓶,让你想象不到它的“前世” 教师们还在研究用建筑材料克服有机物污染以及装修的甲醛问题……   据介绍,该实验室去年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这也是该校第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全国高校共有2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地区除武汉理工大学外,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聚变与电磁新技术实验室也升格为“国字号”。
  • 东莞企业“国家级实验室”添新丁
    近日,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简称“立佳”)投资近300万元,成立“国家级实验室-东莞市实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东莞为数不多的国家级检测单位中再添“新丁”。在东莞成立至今6年,立佳营业收入从不到100万元,放大了20多倍,增至2000多万元,并从小作坊式的检测设备加工企业,变身为国内能完全独立提供和设计整套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公司。   从小作坊到国家高新企业,再到成功设立“国家级实验室”,立佳成为依靠科技转型升级的新样本。   成立国家级实验室抢占技术制高点   上个月,立佳正式投资约300万元,成立“国家级实验室-东莞实佳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经理王建刚表示,对于致力打造国际先进化水平实验室平台的立佳来说,“这是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新发展征程的起航”。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在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具备过硬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王建刚透露,立佳建立高标准的可靠性检测实验室,其企业策略是“为立佳开拓全球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国字号”实验室,与立佳的市场占领策略密切关联。   立佳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主要产品有环境试验设备、力学试验设备、电学试验设备、高端光学自动识别系统、电池检测设备、太阳能检测设备、灯具检测设备等。不过,该行业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低端设备产品的利润不断下降。   东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通过建立国家级的实验室,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更加高级别的技术,也可以获得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招投标资格,从而为下一步的高新技术研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研资源。   试水“整套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   2007年3月,广东立佳实业有限公司在东莞成立。前身是由王建刚姐弟二人创立的检测设备贸易公司,转型到检测设备生产的小作坊企业。   随着国内企业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生产制造业企业对产品检测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检测设备本身,还对设备实验室的设计、建造的整体方案产生了空缺。王建刚敏捷地嗅到了“设备生产+全套服务方案”这个市场空缺,并且捕捉到国家科技政策对企业建立自有实验室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的政策风向。   于是,王建刚和立佳决定与国内的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手,试水“提供和设计整套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把立佳在国内率先建成能完全独立提供和设计整套检测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公司,并能进行硬件和软件集成。目前,立佳已为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台湾帝闻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大量解决方案,产品顺利冲出国门,出口到俄罗斯、白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家。   经过6年的打拼和不断转型升级,立佳创造了营业收入从不足100万元,到2000多万元,设备营销业绩增长了20多倍,并完成了从小作坊式的加工企业,蜕变为国家高新企业的“二级跳”。
  • 投资1.1亿元东莞检疫局建七个检测实验室
    东莞市检测平台将再添新贵,而且有3个属“国字号”,4个属“省字号”。昨日(8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主持召开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资助由东莞检验检疫局拟组建的七个检测实验室,共计1.1亿元,三年建成后,检验周期将由目前的2~3个星期缩短至1个星期。会议还审议了打击黄赌毒等14项事宜。   七个实验室获财政资助1.1亿元   9时,联席会议如期开始,包括支持建检测平台等在内的15项事宜摆在了市党政领导班子面前,会议重点审议了东莞检验检疫局申请财政资助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一事。   据了解,为满足东莞进出口企业日益增长的产品检测需求,更好为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市检验检疫局拟在东莞市组建国家级消费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电器附件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食品接触材料检测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广东动物检疫中心实验室(东莞)、广东植物检疫中心实验室(东莞)、广东化工检测中心实验室(东莞)、广东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东莞)等4个省级的区域性中心实验室。   市检验检疫局希望每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获3000万元、每个省级实验室获500万元,共1.1亿元建设资助资金。   “这是好事,检测平台对东莞非常重要,建成后能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更能改善东莞投资环境,扩大东莞区域影响力,花这些钱值得。”审议时,刘志庚首先表达了支持意见。   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也表示,东莞是出口大市,但检验检疫能力较弱,“我认为,有必要支持建设检测平台。”   最终,经过一番讨论且无异议后,市检验检疫局的资助申请获原则通过。   建成后检验周期缩短至1周   记者获悉,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认为东莞很有必要建设检测平台,既是促进外向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国际贸易中技术性壁垒的需要,如欧盟REACH法规影响到东莞市的出口企业就超过4000家。   东莞检验检疫部门的分析显示,该局年均受理进出口商品报检约200万批次,位居广东检验检疫系统第一位,但由于实验室场地、仪器设备、检测人员等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很多检验检疫业务送至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检测机构进行,费用高、耗时长,影响了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快速通关。   而计划组建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承担法定检验为主,法定检验具有总量大、检验不收费、报告具有行政效力等特点。   建成之后,将能满足相关领域100%的法定检验业务需求,将检验周期由目前的2-3周缩短至1周。
  • 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汕头
    记者13日从汕头检验检疫局采访了解到,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已批准在汕头建设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这是广东检验检疫系统设在地级市的第一家国家玩具类重点实验室,也是继去年该局成功筹建国家家用纺织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后,又争取一“国字号”实验室落户汕头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汕头市玩具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也使该市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广东省前列。   近年来,广东省汕头玩具业积极向外发展,该市澄海区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一个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称号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内地重要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从2003年至2011年,澄海区玩具礼品产业年均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产品70%出口到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该市正进一步完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加速玩具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汕头检验检疫局开展玩具检测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从1994年原筹建的汕头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玩具实验室,至2004年4月成立的粤东玩具检测中心,到如今的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历经十八年建设,粤东玩具检测中心已成为中国内地实力雄厚、技术一流的玩具专业检测实验室之一,堪称中国六大玩检机构,是中国首批 15 家玩具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指定检测机构之一,也是粤东地区唯一的玩具强制性产品认证检测实验室,同时也是出口玩具质量许可证型式试验指定的实验室。刚刚筹建的广东玩具与礼品公共技术平台就是以该中心作为主体筹建的。   据介绍,国家玩具(汕头)检测重点实验室将瞄准玩具安全检测技术的前沿,紧贴汕头玩具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帮助玩具产业破解技术壁垒和发展瓶颈为目标,为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测试、原材料质量评价、产品认证检测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咨询服务。该实验室的建设,将为区域玩具产业集群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质量检测、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等技术服务,促进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11年,汕头市澄海区玩具礼品产值239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同期增长15%,在澄海海关出口6.5亿美元,占中国内地玩具出口额的20%。
  •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实验室投资3000万
    近日,弘道信息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慕名来到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请求为网络型数字电能表终端等产品开展第三方质量评估认证。“预计6月底前将完成全部检测工作,到时我们将成为国内动力设备智能监控领域首家通过物联网产品检测认证的企业。”公司负责人说。   物联网产品质量好不好,国家实验室帮你来把关。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设立的唯一物联网产品检测“国字号”重点实验室,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开展物联网产品、工程质量评估认证资质的机构。去年底以来,实验室已先后为江苏、上海等地10多家物联网企业开展了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及技术规范制定、系统工程质量评估等一揽子服务,被业内人士尊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把关者”。   “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认证,是物联网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俞建峰博士说,经过2-3年研发期,目前许多物联网企业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但与研发期不同,随着产品批量入市,应用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对产品质量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物联网产品缺少相应的国家标准,物联网企业“自卖自夸”的营销方式也常常遭到市场置疑。“如今,在国内外许多物联网项目招标中,一份来自权威机构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报告,已成为一项‘门槛’或加分点。”俞建峰说。   为物联网企业发展护航,无锡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投资3000万元,从美、德等国引进了成套先进检测设备,并组建了一支由6名博士、硕士领衔的专业团队。为了帮助物联网企业顺利获得出口国际市场“通行证”,他们又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集团牵手,首开物联网产品国际质量认证先河。无锡航天飞邻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物联网智能园区系统是该实验室开展认证“第一单”。围绕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三个方面,他们对系统实施全方位质量把关。如今,通过评估的这套智能园区系统已在江苏、青海等地“开花结果”。   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实验室还当好企业产品质量的“高参”。针对许多物联网企业缺乏高精尖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不足,他们主动提供技术帮扶,解决技术难题。在对一家科技公司研制的智能路灯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检测中,实验室人员发现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该系统存有安全隐患。于是,他们提出了一套技术解决方案,以最小的成本帮助企业实现最佳安全性能。产品稳定性差,是许多物联网企业的通病。他们又通过帮助企业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产品技术参数和质量指标,有效避免了以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目前,该实验室已为江苏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
  • 浙江将新增两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11月27日,国家科技部、浙江省政府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题协商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将新增两家“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出席会议并讲话。  黄卫表示,这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协商会议。他强调,浙江经济条件良好、创新要素活跃,但科研条件相对紧缺,很有必要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他希望,两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要把眼界放得更高些、思路放得更宽些,以国家最高水准的要求来建设重点实验室,切实增强重点实验室的辐射作用。  冯飞表示,浙江省政府作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将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冯飞要求,两家重点实验室要突出学科优势,进一步聚焦、提升该领域的学术水平 突出辐射作用,谋求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浙江 突出体制和机制创新,形成更加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冯飞希望,两家重点实验室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贡献。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  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围绕亚热带地区突出的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理论与技术及区域生态安全等存在的问题,按照“区域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重点围绕林木种质创新与高效繁育、林木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森林结构特征与定向培育、森林生态功能与固碳增汇等四个研究方向开张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着力解决我国亚热带区域日益突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推动林学学科发展,为现代林业发展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提供技术支撑。  省部共建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就视觉障碍防诊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重点围绕近视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重要眼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视觉遗传和发育、功能性视觉和功能性眼病、以及角膜接触镜、眼药和器械等五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促进眼视光学学科发展、提高国内眼保健视觉健康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汇报了浙江省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工作情况。两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别汇报了实验室建设进展和规划设想,两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的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表态发言。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 投资10亿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一期进入验收阶段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将于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三期工程将于今年12月份开工建设,两期工程的主体建筑预计明年年底封顶。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正加速推进,一期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7月底前正式交付使用。目前实验室正在全球招聘具有国际声望的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主任。   市科技局海洋处处长王载毅告诉记者,根据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专家评审通过的总体建设方案,海洋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将围绕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等六个重点研究方向,组建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岸和近海工程、海洋地质等15个功能实验室,新建深海科研、大型仪器检测设备、资源样品库等重大平台和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洋仪器仪表、海洋防腐防污等工程技术中心。   据了解,这15个功能实验室是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依据现有的学科优势而组建的,其中青岛的5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将组建8个功能实验室,其余的分布在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二所等国内海洋优势科研单位和已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地处即墨鳌山卫的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体新建内容包括公共科研平台与科研支撑体系。平台包括青岛综合科研平台 (下面包括若干子平台)、深海科研平台、大型仪器测量平台、海洋资源样品库和科考船队将构成科研支撑体系。   海洋国家实验室规划建设15.58万平方米,总投入预计10亿元。目前,一期已经完成1.4万平方米建设,完成投入1亿元。二期工程包括海洋高端仪器研发、滨海综合实验等公共技术平台和海洋防腐防污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建设资金3亿元。三期建设,包括深海模拟、海洋分子生物技术等公共技术平台,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工程技术中心,海洋科技博物馆以及配套的办公、学术交流和生活设施。同时实验室周边还将建设科技孵化器等创业服务设施,真正将海洋国家实验室打造成为蓝色硅谷核心区的“芯”。   据悉,海洋国家实验室将采用理事会管理体制,理事会聘任实验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同时设立学术委员会来确定科研方向。
  • 中国电工电器检测行业加快建设世界实验室
    “中国的电工行业已经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具有很强的世界竞争力 因此,相应的检验检测应该跟上这个步伐。”今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邢玉久在中检集团投资苏电院签约仪式上表示。   作为中国电工检测行业的一次“战略性”合作,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同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的签约,吸引了业界关注的目光。   中检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国字号”跨国检验认证机构,具有丰富的国际检验认证业务经验 而主要从事高低压电器等领域检测的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在设备技术上已颇具优势,此次签约意味着将强强合作,资源互补,联手打造检验检测行业的新高地。   “此次合作,很有可能打造出高低压电器检测行业的‘航空母舰’级平台,对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检验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认监委副主任顾基平认为,一个国家的检测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随着中国家电等产品出口量日益攀升,产品检测可信度要求也需不断提高,这个平台的建立将为其提供质量保证,提高检测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认证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   邢玉久表示,苏电院拥有一流的硬件水平、规模,以及很强的实验能力,此次合作,是在国家提出振兴装备制造业要求的大背景下,检测力量扩大“战略联盟”迈出的重要一步。
  •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获批组建 论证14年终获批准
    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会议中心正在紧张建设中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建设。记者18日获悉,国家科技部近日复函山东省政府,同意立项建设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这是我国海洋领域首个获批组建的国家实验室。   2000年,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位于青岛的5家国家级海洋科研单位正式发起筹划建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经过14年筹备论证和多次请示,科技部正式同意该实验室立项建设。科技部在复函中表示,海洋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计划经过3-5年的建设,成为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平台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   山东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这是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获批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七大海洋研究中心。闻听此消息,旅居美国多个大学和海洋研究所的100多位海洋科学家表达了回国效力的意愿。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表示,这个实验室圆了几代海洋科学家的&ldquo 合作梦&rdquo 。   管华诗告诉记者,多年以来,海大、中科院海洋所、国土部海洋地质调查所、黄海渔业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一所五家单位的科技人员一直梦想打破&ldquo 行政界限&rdquo ,在共同的技术平台上进行海洋物理、海洋工程、海洋生物等学科综合研究。如今这一梦想终于实现。   据介绍,该实验室下设8个大型实验室,包括海洋物理、海洋药物、海洋工程等方面。目前,国家实验室土建工程已经进行建设,占地共650亩,山东省、青岛市先期投资13亿元启动建设。2个实验中心、2个实验平台已经接近封底,工程将于今年完工,4000吨级的&ldquo 科学号&rdquo 科考船也交付使用。   周围将建蓝色科技小镇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青岛市区以东47公里的鳌山卫镇&mdash &mdash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所在地。现场,整个实验室的5层综合楼已经建成,4个大型实验室正在紧张施工。   整个实验室周围将按城镇规划,&ldquo 鳌山卫镇加上温泉镇,陆地218亩,海洋215亩。&rdquo 负责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负责人王伟说,规划到2060年实验室周围形成一个人口70万的蓝色科技小镇。   商讨论证14年终获批准   &ldquo 海洋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需要不同学科单位共同研究,只靠以前的一家机构来承担,很难完成国家级的海洋项目。&rdquo 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说。   2000年,位于青岛的五家国字号海洋科研单位动议成立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此后14年,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等单位进行了多次商讨论证。为了该项目成功实施,陈至立、刘延东等多位领导先后来青岛调研。日前,该项目终于获批组建。
  • 加快布局!宁波有望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近日,宁波正在创建打造四大“国字号”科创平台,加快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落子布局。四大科创平台,分别是——创建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水上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四个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进展顺利。一旦创建成功,宁波将实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经济大市的创新担当和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几天,新质生产力成为一大热词,被广泛学习讨论。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宁波有优势、有责任、有前景。宁波是经济大市,在全国经济版图、制造业版图中地位举足轻重。2023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增长5.5%,经济总量保持全国城市第12位;工业增加值跃居全国城市第6位,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4位。近年来,宁波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以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甬江科创区,高站位推进甬江实验室建设,全面重塑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国内首个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设区市;获批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省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15%……科技创新,正成为宁波一抹耀眼的亮色。不过,对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宁波在科创策源能力、高能级平台建设上仍有不少短板和差距。“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浪潮中,宁波有条件、也有责任扛旗争先、勇挑大梁。这迫切需要依托高水平重大科创平台,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力打造“四大科创平台”不等不靠,宁波把“短板”当“跳板”,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四大科创平台,渐渐“掀起盖头”。其中,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牵头创建,主要聚焦深海、南海、极地等极端环境海洋材料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打造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具有引领效应的海洋新材料研发与集成应用创新平台。目前,实验室创建基础扎实,进展顺利。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宁波市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共同支持宁波材料所创建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现有的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由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为主体,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创建。实验室主要围绕国家生态环境管理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基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创新研究,将为实现环境保护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水上装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创新中心,由宁波与中国船级社布局共建,致力于带动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集聚,支撑国家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则由宁波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早在2022年,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就获批建设浙江省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经过两年运行,已汇聚高水平技术创新人才400余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具备建设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据了解,2022年7月,科技部组织专家赴宁波开展了前期论证,目前正依托省部会商机制积极推进。“加快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落子布局,对宁波而言,是探索新型工业化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是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补短之举,也是构建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之大者’的现实行动。”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然,打造重大科创平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努力,就“有戏”。
  • 新增一家“国字号”!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正式获批筹建
    9月27日从湖北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在湖北武汉筹建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该国家级检测中心落地湖北,将进一步强化湖北光电子产业系统优势,助力湖北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的筹建主体是信息通信检测领域知名机构武汉网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胡春琳介绍,该公司是中国信科集团全资子公司,前身为邮电部光通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公司扎根信息通信检测领域30余年,已形成完备的检测体系,具备系统的信息通信网络检测能力,2015年1月获批“国家宽带网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9年8月,该公司正式提出申请筹建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并于2021年9月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筹建论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最大的光器件和激光研发基地、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和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光器件产品作为构成光通信系统的核心,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量子通信、海洋通信等核心网络中大量使用。据了解,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获批后,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成为国家高端光电子器件产业支撑中心和服务中心;积极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跟踪通信行业相关产品的质量状况,成为光器件产品的分析检测和评价鉴定中心、产品质量及检测技术的信息咨询中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试验验证工作,成为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研究及制定的技术支撑中心。国家通信光器件产品质检中心建成后,将着力服务于国家“数字中国”战略 、“东数西算”工程和湖北省“三高地、两基地”建设,着力嵌入湖北光电子产业土壤和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生态,成为综合性的国际一流实验室,不断发挥公共技术服务和质量技术高地作用,为网络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截至目前,湖北省国家级质检中心共批筹34家,已建成25家,排名中部第二。
  • 佳木斯市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摘得“国字号”荣誉
    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命名为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加工品质量与营养检验测试中心(桦川),准许使用部级质检中心检验测试业务专用章,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县属部级农检机构。走进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0余名工作人员佩戴口罩、身穿白大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检测工作。伴随着机器的嗡鸣声,样品经过制样、称样、提取、净化、复溶等工序,开始上机检验。层层严密的环节确保了结果的精准性,让前来检测的企业及农户放心又安心。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淑红介绍说:“获批成为部级农检机构后,中心将促进提升全区域县级质检机构双认证通过率占比,以农产品检测技术帮扶的形式,带动周边县区农检机构提质增效。”据了解,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有检测设备共计256台套,检测化验区总面积达到2633平方米。有专业检测人员21名,技术人员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等专业领域。具备双认证项目951项参数,覆盖食品和农产品、农业环境检测技术等多领域。近几年,桦川县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建设工作,先后投入了资金4100多万元,全面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及中心的综合检测技术水平,依托中心服务功能来促进全县质量农业发展。下一步,桦川县将更好发挥检测中心服务作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提供更优的质量检测服务保障。
  • 食品安全:哪儿都有你
    两年前,第一篇《屹路同行》,走访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作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体系建设、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支撑服务工作。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毛雪飞老师对屹尧科技TOPEX微波消解仪品质和服务的肯定,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励。今天,我要介绍的另一家国字号单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简称粮科院)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的中央级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粮食流通领域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研究范围最广、科研力量雄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粮科院始终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研究解决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粮食和物资储备基础和应用研究、粮食产业经济研究、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工艺产品等研发;组织粮食和物资储备领域学术交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相关科技服务、成果推广等。 在2020年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服务部同事分享了TOPEX微波消解仪再次在粮科院,这家肩负“守好天下粮仓”重任的国字号单位装机的照片。成为这两家国字号单位的供应商,对屹尧科技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专注于样品前处理仪器二十年,屹尧科技所追求的,无非是不让别人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如今从食品安全到环境安全,再到制药、化妆品和新能源等领域,凡是微波消解仪原理上能够消解的样品,屹尧科技都有相应产品和解决方案,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客户所认可。 “民以食为天”,在食品安全相关的领域和全产业链条中,屹尧科技正默默无闻地服务于诸多关键“节点”。安全的粮食离不开没被污染过的土壤和地下水,而在环境第三方检测的头部企业中,屹尧科技已经近乎占据半壁江山,一个人一天160个样是性能更是产出。从农科院到粮科院,在国字号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同样有TOPEX微波消解仪的身影,赶超国际一流水平,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在负责国家抽查、市局监督抽查等各类检测任务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林老师说:“屹尧科技微波消解仪的压力参数较高,这样使得实验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消化的物质,如油和乳粉等的消化效果比较好。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尽量选择用国产的,而且它的耗材比较便宜。”在上海食品研究所,这家上海食品领域唯一的集科研开发、食品检验、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孔老师说:“就消解效果来说,跟进口品牌没什么差别,操作也很方便。我们现在FAPAS能力验证,都是用这台仪器。” 在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王博士表示,部分国产样品前处理设备,如微波消解仪、固相萃取仪等在性能和质量上并不输于进口产品。而在蒙牛乳业、光明乳业、茅台、古井贡酒、劲酒、海天、益海嘉里、味全、恰恰、涪陵榨菜很多食品企业那里,屹尧科技微波消解仪同样是其样品前处理实验室里的主角之一。 成就感是什么?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句:“很荣幸,屹尧科技过去的二十年,不辱使命,不负所托。”
  • 青岛添个国字号:环境监测仪器检验方法工作组成立
    p   7月8号上午,全国检标委环境监测仪器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 /p p   全国检标委秘书长尹建军在会上宣读了有关批复,同意依托青岛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成立环境监测仪器检验方法专业工作组,青岛10多家行业知名环保监测仪器生产企业和部分高校参与其中,会上向20名工作组委员颁发了委员证。工作组成立后将围绕环境保护、标准化及国家质量基础建设等战略,整合青岛全市优势资源搭建技术交流、科研与服务平台,积极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研究等工作,提升国产环境监测仪器产业核心竞争力。 /p p   市质监局局长纪家栋表示,青岛市是全国首个把“标准化+”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2017年成功举办了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为城市治理和发展提供了国际标准支撑平台。工作组成立后将凝聚全市行业资源,瞄向全国环保监测仪器行业发展前沿,提高我国在该领域标准制定水平,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