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内奶粉产能

仪器信息网国内奶粉产能专题为您整合国内奶粉产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内奶粉产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内奶粉产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内奶粉产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内奶粉产能话题讨论。

国内奶粉产能相关的论坛

  • 【转帖】国内乳业巨头纷纷瞄向奶粉市场

    从8月份开始,光明乳业的新“优幼”婴幼儿配方奶粉加速向市场铺货。至此,包括伊利、蒙牛、三元在内的本土4家液态奶巨头已经悉数参战奶粉市场。   国内乳制品行业一度是花开两朵:以三鹿、完达山、圣元、雅士利等为代表的奶粉阵营,和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为代表的液奶阵营。虽然两个阵营之间偶有摩擦,然而由于主体市场不同,两大阵营得以长期共生共存。然而,随着液奶巨头依托资本、资源、技术上的强势入侵,这两大阵营之间的界线将被彻底打破,从而对当前国内奶粉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乳业新政   扭转行业风向   7月中旬,工信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修订版》的行业新政。   提高产业门槛成为这份新政最核心的内容,按照新政的要求,未来进入乳制品工业的企业必须要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奶源基地所提供的生鲜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扩建项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其中,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所用原料50%以上为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此外,新政在奶源基地规模上也作出明确要求,北方地区新建和改扩建乳粉项目日处理生鲜乳能力须达到300吨及以上,南方地区也要达到100吨及以上。   “这意味着,那些依靠进口奶源生产奶粉的乳品企业,将不得不花钱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一位乳品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包括圣元、雅士利这些此前只专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企业,加快奶源建设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政府的乳业新政出台后,这些奶粉生产企业不但将失去在“进口奶源”上的优势,反而过度依赖于“进口奶源”,将成为这些企业的劣势。相对而言,那些长期掌握稳定奶源的液态奶生产企业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液态奶企业   面临双重机遇   光明、三元紧随伊利、蒙牛之后,增兵奶粉市场,显然不仅仅是由于短期利益。“未来,奶粉将作为光明的支柱产业来进行战略性重点培育。”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表示,未来,奶粉将与低温奶、常温奶一同成为拉动光明乳业的三驾马车。   “在未来两年里,光明奶粉业务要保持100%的年增长率。”而能够促使郭本恒对奶粉项目树立这个预期,是基于目前国内奶粉市场现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尽管遭遇了“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创,当年的销售额仍旧达到了200亿元,今后两年随着国内新一波婴儿潮的到来,预计到2010年整个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除了良好的市场预期,这些新进入奶粉市场的液态奶企业还面临着两大难得的机遇。其一,在三鹿倒掉之后,其前期拥有的近百亿元的市场出现巨大真空,急需填补。利用这一真空,实现短期内迅速铺货和销售,也有利于企业缩短收回投资成本的时间。事实上,伊利刚刚在天津投资2.89亿元建设了一处年产4.5万吨的奶粉生产项目,目标直指三鹿盘踞多年的华北市场,同时高调宣布,三年内收回成本。   除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正在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顾问艾长余告诉记者,第三代婴幼儿奶粉在配方上不同于第一、二代的简单添加微量元素,而是更强调生物活性母乳化和营养素均衡配比。“在2009年之前,奶粉并不是光明的主营业务,但是,在光明所拥有的亚洲最大的乳品企业研发中心里,对于生物母乳化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究开发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光明手里有多项这方面的国家专利。”光明奶粉事业部总经理苏米亚告诉记者。   营销和渠道   仍旧是挑战   “科技研发和质量管理是光明的强项,但营销和渠道相对较弱。”郭本恒的无奈几乎也道出了所有液态奶生产企业进入奶粉市场的短板。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光明,此前蒙牛早在2006年就开始联合丹麦阿拉福兹公司进军配方奶粉市场,并在2007年一度推出自有品牌“美蕾兹”。然而,蒙牛内部一名奶粉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经销商积极性不高,导致渠道拓展迟迟不见成效,直到目前,蒙牛奶粉仍旧没有形成规模。   “伊利和蒙牛主攻常温奶,各自在全国拥有多达50万个销售网点,相对而言,主攻低温奶的光明和三元,在渠道上就更不占优势了,比如光明在3年前全国才有9万个销售网点,到现在也不过20万个。”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奶粉的销售模式和液态奶是有根本区别的,奶粉的销售渠道主要依靠各地区的经销商,而光明和三元长期从事低温奶销售,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渠道。“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元极力接手三鹿剩余资产的原因,正是看中了三鹿在奶粉销售方面的渠道优势。”

  • 国内婴幼儿奶粉又出了质量安全问题!洋奶粉又提价!你怎么看?

    近日,南山奶粉婴幼儿产品被检出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7月23日,南山奶粉生产商承认奶粉被检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同时表示召回全部问题产品,并向消费者致歉。湖南省质监局已责令企业全面停止生产销售。国内婴幼儿奶粉又出了质量安全问题!洋奶粉又提价!你怎么看?欢迎参加讨论。

  • 【转帖】奶粉高库存致奶牛宰杀潮蔓延 中乳协再吁收储10万吨奶粉

    奶牛的主要来源地除陕西外,还包括甘肃、青海和宁夏,“规模大一点的屠宰场每天屠宰量在100头左右”。奶粉库存居高不下导致原料奶价格暴跌,奶农无奈之下宰杀奶牛……三聚氰胺阴魂不远,国内乳业产业链的神经再次紧绷。昨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下称“中乳协”)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透露,国家有关部门正商议该协会提议的第二轮10万吨奶粉收储计划。对于乳业的反常现状,业内人士分析,若第二轮收储得以实施,有望遏制目前蔓延的奶牛宰杀潮。【乳业忧】全国奶粉库存约30万吨中乳协理事长宋崑岡上月中旬曾透露,希望会员企业协助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做好5万吨奶粉的收储工作。据了解,前期第一轮的5万吨奶粉收储工作已经完成。上述中乳协负责人表示,第二轮10万吨收储计划亦由该协会提出,有关部门目前尚在讨论该项提议,但具体收储方式和实施时间仍未确定。一位接近中乳协的人士称,新收储计划与国内高居不下的奶粉库存密切相关,是中乳协根据旗下乳品会员单位反映的情况而制订出的,“收储计划很有现实意义,但时间非常紧迫。”以乳业大省之一的宁夏为例,虽然宁夏乳品企业没有和三聚氰胺沾包,但该省仅奶粉库存量就达8000余吨。甘肃省农牧厅也称,省内“奶企产品积压严重”,该省肃州区一乳企截至2月15日奶粉库存量就达700余吨,而部分奶粉和纯牛奶已临近保质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奶业协会资深顾问王丁棉通过多方调查得出结论:目前国内的奶粉库存在30万吨左右,这些库存的奶粉多为去年11月至今年2月份生产。而随着天气转暖,北方奶粉主产区——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地的产能将在4月下旬至5月份释放,“原有的库存没有消化完,新的产能如何消化?”王丁棉说,北方主产区奶粉产量占据全国80%左右的产能。上述中乳协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国内奶粉库存量依然很高。【乳业伤】奶牛宰杀潮起对于可能实施的第二轮收储,业界人士认为,收储形式无非两种:一是政府在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给予补贴;二是国家买单,将收储的合格奶粉发放给特殊人群。奶粉收储也寄望在缓解乳企资金压力的同时,遏制住正在蔓延的奶牛宰杀潮。3月18日,财政部曾下发通知,将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奶业扶持政策延至2009年3月31日,具体做法就是对鲜奶收购贷款予以贴息扶持。但企业并不认同贴息的做法。“问题是企业根本没法从银行贷款”,在宁夏奶协3月30日的一场内部会议上,与会的企业纷纷诉苦。而该区有关政府部门也透露,与会的25家企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西安乳品界人士则反映,乳企贷款已被一些银行列入“高危对象”,“审查极其严格”。“企业不能获得贷款,无力去收购原料奶”,西安乳品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说,但奶牛每天都在产奶,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一些奶农不得不忍痛卖掉奶牛,更有甚者直接将奶牛宰杀。王伟民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报告也显示,西安近百家私人屠宰场所宰杀的主要是奶牛;奶牛的主要来源地除陕西外,还包括甘肃、青海和宁夏,“规模大一点的屠宰场每天屠宰量在100头左右”。记者调查了解到,类似的现象已经在西部多个省份出现,这些省份的地方政府已高度关注奶牛宰杀现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地方政策。“奶业恢复有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现在若不出手挽救,整个产业将面临严峻考验。”不少业内人士表示,10万吨奶粉收储计划若顺利实施,企业就有望盘活资金,稳定原料奶收购价,奶牛宰杀现象也可以得到缓解。

  • 国内婴幼儿奶粉将全面“体检”

    国内婴幼儿奶粉将全面“体检”孩子们吃的婴幼儿奶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污染物等主要指标究竟有多大差别,质量安全如何?昨日下午,中消协在食品安全周发布会上呼吁,食品安全消费要让消费者获得知情权,将启动对国内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比较试验,为家长们提供真实参考。  今年以来婴幼儿奶粉受到很高的关注度,国家相继出台奶粉监管新政。中消协秘书长姜天波昨日特别指出,只有“实现知情权,行使选择权,才能确保安全权”,中消协将启动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比较试验,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主要奶粉进行检测,为消费者提供真实信息。“婴幼儿配方乳粉比较试验是今年一个重点工作,希望全面、客观公示奶粉的真实质量状况,家长们买奶粉可参考”。  同时将编发婴幼儿配方乳粉科学安全消费知识,帮助辨别消费信息真伪,指导科学合理选择。还会把消协在受理投诉、消费调查、比较试验等发现的乳品质量安全问题向食药监总局、工商、质检部门反馈查处。  此次的婴幼儿奶粉比较试验马上就要启动,会选择市场上的主要品牌,研究确定样品、检测项目,诸如奶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污染物等主要指标都会涉及。  姜天波表示,在正在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中消协也提出修改意见,建议构建食品安全救济制、控制食品添加剂总量、餐饮企业应强化披露信息、增加预包装食品包装材质安全性规定、完善食品召回、严格食品广告管理、提高惩罚性赔偿力度等。(记者廖爱玲)

  • 【转帖】国内奶粉原料及监管成本骤增 或将集体涨价

    商报讯 (记者 蓝朝晖)一边是进口原料乳粉价格高涨,另一边是政府部门要求“全程监管”乳制品生产流通,由此带来的原材料和运营监管成本的双重压力,恐令国内终端奶粉市场在年底前掀起新一轮涨价潮。乳业“三聚氰胺风波”过去已两年有余,但“问题奶粉”的阴影迟迟没有彻底散去。上周末,国务院再次发文要求加强乳品安全管理,在最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三聚氰胺的生产流通将实现“实名制”管理,企业对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每批出厂产品也要进行三聚氰胺检验。由三鹿奶粉引发的三聚氰胺风暴曾一度令中国乳业陷入“绝境”,而企业自身监管和运营成本也由此大幅提升。一家乳品企业负责人透露,从2008年以来,企业销毁奶粉已经遭受了不少损失,近两年,为实现品质上的保障,不仅奶源实现了全面进口,同时监管也已投入上亿元,多方面的成本压力已成为奶粉价格上扬的主要推手。此次国办发布的监管新政对于企业的成本压力尚无法量化,但拉抬奶粉价格的中长期因素依然不容小觑。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虽然此次乳品入市“全程监管”等新政对国内乳企的成本增加幅度还无法评估,但三聚氰胺的严格管理必定导致国内奶源紧缺加剧,直接影响到乳制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导致奶粉价格进一步提升。此外,对国内奶粉零售价格影响更为直接的是近期原料价格的高企。目前我国规模较大的乳品加工企业,其奶粉奶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进口奶源”,即从国外进口原料粉,在国内进行加工包装;另一种是自建牧场,采用自有奶源进行生产加工。据了解,今年以来,进口奶源价格持续上涨,最近的国际脱脂奶粉拍卖价达到3229美元/吨,比去年2900美元/吨最高点价格上涨了300多美元。而国内奶源的收购价格也开始上扬,接近4元/公斤。王丁棉告诉记者,无论乳企采用哪种奶源,国内乳企的奶源成本吸收能力已接近极限。记者在市场上发现,美赞臣、惠氏、雀巢等进口产品已经上调了价格,部分奶粉有5%-10%的价格上浮。有分析人士认为,洋奶粉的率先涨价将带动奶粉行业的集体涨价,这或许是自4月份后奶粉第二次调价。此涨价的消息并未得到国产奶粉企业的证实。一家国产奶粉企业的负责人仅向记者表示,奶源采购价的确上涨得很快,但成本上升的因素企业已经消化掉了,因此短期内不会有价格调整。不过,王丁棉介绍说,目前企业在制造奶粉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库存原料,因此奶源采购价格提升的终端显现有一定滞后期,零售价格调整或许会在年底有所体现。---来源腾讯网 2010-9-27

  • 奶粉新政或将使国内生产进一步萎缩

    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对今年4月出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管理的落实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征求意见。 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对今年4月出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管理的落实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征求意见。 意见稿两个重点值得关注:一是同一企业注册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可选择性成分应当相差6种以上,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方案一);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同年龄段产品配方之间应当具有明显差异,并有科学依据证实,每个企业不得超过5个系列15种产品配方(方案二)。二是对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做了进一步规范,其中要求产品命名和标签不得含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具有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护肠道等功能以及保健作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检验机构等社会组织推荐或监制等;非转基因字样;零添加字样;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不得标注的其他内容。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目前国内婴幼儿品牌数达到2000多个,各品牌配方之间差距很小,品牌和配方的混乱让消费者对产品认知度很差,不利于其对国内奶粉信心恢复。此次配方注册制实施有助于清理多而杂乱的品牌,也有助于提升行业门槛,激励企业推进产品配方研发,提供更加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高品质产品。对标签进一步规范,避免产品夸大宣传,误导消费,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提升消费者对产品忠诚度。 但是当前中国奶粉产业与国际快速接轨,推进跨国监管和加强对进口产品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婴幼儿奶粉按照出厂价计算销售约700亿,其中纯进口奶粉比例不断提高。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进口小包装婴幼儿奶粉12万吨,预计今年进口量达到14万吨,除此之外,海淘、跨境电商、代购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奶粉预计超过180亿,未来进口奶粉(包括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生产)在市场占主导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目前国内2000多个品牌,其中至少有一半品牌是来自海外,大多是代工生产。在此背景下,即将出台奶粉配方注册制要求仅限于国内生产企业,将不能起到削减品牌,整顿市场的效果。纯进口品牌不受此法规限制,只会鼓励越来越多企业到海外生产,再进口国内,同时也让海外企业不再投资国内生产,这不仅减少国内就业和税收,同时将使国内奶粉生产进一步萎缩。 关于标签和说明书不再明示具有某种功能,本意是防止企业夸大宣传误导消费,但是单纯仅做如此规定会降低企业研发积极性,并且为降低成本,不再奶粉中添加价格较贵的营养辅料。既然是配方一说,而不是普通食品,只要获得充分临床试验,有充分科学依据具备功能性,就可以在说明书中阐述清楚,但不可以此为营销噱头,或者相关部门在奶粉配方国标中做进一步要求。另外,添加的辅料也有品质高低之分,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已有辅料标准结合奶粉国标做相应的规定,对没有相应标准的应尽快出台婴幼儿奶粉辅料标准。比如:添加DHA必须来自什么标准的产品,植物油必须是非转基因等。另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婴幼儿及儿童食品、药品临床试验基础及相关管理条例,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国内依法做相关试验。 针对此次出台《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的不足,笔者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规定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及流通的奶粉品牌及配方都必须经过配方注册许可。这样可以将纯进口奶粉纳入其中,有效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同一企业注册一个产品配方,不同企业目前还没有要求,由于国内对奶粉生产许可证严格管理,不存在一个企业拆分为二规避政策,但是海外生产就有条件规避当前政策要求,因此,针对海外生产企业一方面可以参照目前注册制要求进行实施管理,一方面在海外不同企业间,存在配方差别不大的,应坚持“品牌历史早、配方注册早”原则进行区分,不同企业配方相同或相似的,应看谁品牌配方投放市场时间长,或者谁在中国相关部门注册时间早。 二是明确要求标签和说明书不得做功能、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营销,不得使用夸大的文字和符号。但可以规定凡是有创新研发,经过临床试验并由权威机构评审的,可以获得专利保护,为鼓励创新国家应给予政策优惠,企业研发成果可以进行推广式宣传并在相关产品说明书中作进一步阐述。 长期来看,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不仅仅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来海外各类质优价廉包括乳制品、肉制品、生鲜食品、快消零食等都将涌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与此同时,进口的方式不再是传统大批量组织进口,目前通过海淘、跨境电商等方式,促使进口呈现“碎片化”发展态势。因此,无论从进口量还是进口方式来说,都对我们的海外食品进口监管提出考验。最近,婴幼儿奶粉跨境电商急剧升温,但对跨境、小批量甚至碎片化的进口难以监管,让跨境电商奶粉存在一定购买风险,消费者利益无法保障。 针对海外进口生产及来源管理,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与生产所在国建立跨国监管合作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无缝衔接监管。两国在产品检测手段、方法及标准上进行统一,在相关法律上进行协商。对于新型的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两国共同监管治理。 二是与生产国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两国对于风险信息分析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跨国食品安全信息跟踪、采集和分析制度,对所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预测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三是尝试建立跨国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可以通过记录或标识进行追溯,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降低危害程度。建立跨国食品追溯体系,不仅可以有利保障国内消费者消费权益同时可以有助于分清责任事故,及时做出召回和赔偿。 四是建立跨国的诚信经营管理机制,加强海外进口商、进口平台及生产企业的管理。一方面政府对于进口商、平台、企业登记备案,建立诚信档案;另一方面完善消费者举报制度,对于跨境购买产品、来源,不合格的可以举报到当地工商部门,当地工商部门对进口来源实施调查和上网公示并通报所在国监管部门。

  • 新西兰毒奶粉事件,国内用什么仪器可以快速检测?

    新闻:新西兰初级产业部3日发表声明,建议新西兰父母暂停为6个月以上宝宝喂食“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因为这种奶粉可能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 问题:目前国内有啥米仪器可以快速检测进口或是国产奶粉是否合格吗? PS:丫丫的,吓得俺们都不敢买奶粉了

  • 国内奶粉检测公正性引质疑 官方称不能送国外检

    香兰素检测难度不大、费用不高但结果难出  上周闹得沸沸扬扬的洋奶粉“添香门”即将平息之际,昨日,送检方湖南信用建设促进会(简称“湖南信促会”)相关负责人夏大平又向媒体表示,将可能把样品送往国外检验。无独有偶,此前民间机构CERResearch 踢爆雅培奶粉的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不符国标后,雅培也称要送外国检测。如此看来,不仅国内奶粉质量让外界难以信服,连检测的权威性都不免让人质疑。而业内人士认为,国外机构更在乎公正客观性。  “添香”检测易过微量元素  不过,就香兰素这一项检测项目而言,检测香兰素的技术并不难,此前就有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香兰素等香料都可以用液相色谱法来检测,检测难度不大,费用也不高。很多大学、机构都有相关的仪器。  广州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也表示,“香精、香料的检测方法甚至比检测微量元素、重金属简单。”那为何要将检测送到国外?事实上,在湖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反水”之初,湖南省品牌信誉调查中心人士就曾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对结果表示遗憾,并称下次检测将安排公证人员在场。  王丁棉表示,国外检测除检测水平较为完备外,机构也较为重视客观、公正,“他们只对实验结果负责,谁送检、谁被检都不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因为一旦结果有误,这些中心都会名誉扫地,所以都不敢这么做。”  质监部门称没“国标”无法检测  广州市质监局也已高度注意这则消息,并派出执法人员到美赞臣和雅培在穗的加工厂进行调查核实,但截至目前,关于涉及的洋奶粉1段婴幼儿配方奶粉究竟“添香”与否,仍无官方结果。质监部门的解释是,目前国家没有认可的检测标准,因此无法检测。  对于消费者而言,目前真正需要了解的事实显然还没有检测结果支撑,王丁棉认为,虽然有业内人士对湖南信促会发布信息的动机有所猜测,但公众有权知道真相。至于这种民间机构的意图,王丁棉认为,他们自行检测是一种积极行为,对消费者认清事实都是有利的。

  • 国内奶粉‘香兰素’检测公正性引质疑 官方称不能送国外检测

    今天有新闻报道,国内奶粉中香兰素检测公正性遭质疑,而官方的态度却说不能送往国外检测。国内食品安全时间频频发生,国民警惕性逐渐提高,同时也表现出政府监管力度和处理态度的低水平让国民一次次的大失所望。检测香兰素的技术并不难,此前就有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称,香兰素等香料都可以用液相色谱法来检测,检测难度不大,费用也不高。很多大学、机构都有相关的仪器。广州乳业协会会长王丁棉也表示,“香精、香料的检测方法甚至比检测微量元素、重金属简单。”那为何要将检测送到国外?质监部门的解释是,目前国家没有认可的检测标准,因此无法检测。这种情况的出现,真实让人愤愤不已,但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检测需要权威公正,现在也有好多检测机构因为害怕一旦检测有误,就回名誉扫地,所以都不敢做这样的检测。大家都来说说检测“香兰素”都有那些方法?有什么办法才能给大家一个合理正确公正权威的答案呢?

  • 【分享】洋奶粉不合格不等于国产奶粉已合格

    3月~8月,中国进口乳品被检出有670余吨不合格,婴幼儿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七成,总量超过450吨。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最多的是法国,数量最多的则来自澳大利亚。(11月29日《华西都市报》) “670余吨、七成不合格”的强大数据,配之以某专家的“并非外国产的就是好奶粉”理论宣扬,还真说不准,大批父母就会将婴儿食用奶粉的品牌转向国内品牌。只是,还有几个问题尚未明确:此次质检总局的检测对象为何只有进口乳制品而无国产乳制品?对于国内品牌的乳制品,有没有进行同样的检测?如果没有,那么,这是否是针对国外品牌奶粉进行的不公平、不对象检测?如果检查了,那么国内品牌的不合格数量有多少? 有网友跟帖说“无论你们说什么,我们也不买国产奶粉。”对此种揶揄,笔者也深表理解,问题不在于国产奶粉现在有多少合格,也不在于进口奶粉有多少不合格,而在于,食用我国奶粉不仅出现过“大头娃娃”、“结石宝宝”,还出现过“性早熟”等现象。虽然“性早熟”这种现象未能证实与国产奶粉有关,但毕竟加剧了公众对于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早熟门”发生之后,某门户网站做了一次民调,结果显示,超过95%的网民认为这与国产奶粉有关——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奶粉的公信力显然已经降至了冰点。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奶制品不合格,这无异于否定了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供求源的安全性。但需要明白的是,国产奶粉的公信力之低与进口奶粉的公信力之高,完全是两码事。不是说,打压了进口奶粉,国产奶粉的销量就一定上去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9月份进口奶粉关税上调与进口奶粉销量激增的对比。自9月1日起,海外代购关税额已经大幅提升,但与关税上调相反的市场走向却是“洋奶粉进口量暴涨八成”的惊人数据。此种现象表明,单纯依靠关税调节来保护民族奶制品企业,是行不通的。 关税调节行不通,“七成不合格”的数据未必就能有多大说服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公众根本不再乎关税上否上涨。只要能买到合格安全的奶粉,父母们即便多花点钱,也值得。 更主要的是,国内品牌乳制品的公信力与信誉度的建立,还得在社会发展长期过程中慢慢好转。这种好转,依靠的是自身品牌与形象的树立,自身信誉度的提高,而不是靠打压外国乳制品品牌来实现“此消彼涨”式的民族企业保护。或许,有两种广告词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大家好才是真得好”与“不看广告看疗效”。用品牌形象说话,别用寻租权力说话——这是现在的国内奶制品生产领域最需要做的。 看到国外进口的不合格,国内的乳制品是不是真的放心了呢?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 你选国产奶粉还是洋奶粉?

    [color=#DC143C][B]洋奶粉和国产奶粉成分区别不大 [/B][/color] 国产和进口奶粉,你更青睐哪种?近日,市消保委以走访企业、市场调查和比较试验等形式,对温州市场销售的婴幼儿奶粉进行消费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消费者更愿意掏钱购买价格昂贵的进口奶粉,然而通过对国产和进口奶粉的比较试验发现,两者成分上相差无几。 调查发现,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前,温州市场上的奶粉销售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占的比例比较接近,两者分别为54%和46%;但受“毒奶粉”事件影响,现在温州市场上国外奶粉品牌销量大大超过国产品牌,这次参与比较试验的9个中外奶粉品牌(国外品牌4个,国产品牌5个),今年1~5月在温州市场上的销售额总计约为9900万元,其中4个国外品牌的销售额为770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77.78%,国内品牌2200万元,占总额的22.22%。这个数据表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外品牌的奶粉。 市消保委人员对市区好又多、人本、世纪联华等10多家超市销售的国内外品牌奶粉实地调查中发现,价格方面,国产奶粉的价格比进口奶粉便宜二成以上。而抽检结果显示,国产奶粉和国外奶粉的成分如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差别均不明显。市消保委提示,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对奶粉企业和奶制品进行层层把关,批批检测,消费者应对国产品牌奶粉重新树立消费信心。(来源:温州都市报)

  • 【转帖】国内外奶粉安全事件回顾

    http://www.shxb.net [2008-9-18 17:34:41] 生命时报其实,奶粉安全是个全球难题。不止中国,纵观国际上,像美国、德国等婴儿奶粉的生产大国,不少拥有很高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的大企业都出现过奶粉安全事件。 1998年3月,德国销售的牛奶中出现高浓度二恶英,追踪其来源发现,是巴西出口的动物饲料中含有柑橘果泥球所致。 2002年9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发言人呼吁当地市民立即停止食用德国出产的“美乐宝HN25”婴儿特别配方奶粉。因该奶粉样本被验出含有一种可能会导致初生婴儿肠脏及脑膜发炎的“阪崎氏肠杆菌”。 2004年11月10日,世界著名食品制造商,美国亨氏集团的一种配方奶粉在以色列被强制召回。该奶粉引起了3名婴儿死亡和10名婴儿生病,分析结果是奶粉中未添加维生素B1,导致婴儿大脑发育受损…… 2005年4月下旬,浙江省工商局抽查发现,某批次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41.6微克。原因是商家没有对原料以及出厂前奶粉的碘含量进行检测。 2006年2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召回约4.1万罐美赞臣公司的Gentilease婴儿奶粉,原因是这批产品被检出含有金属颗粒,容易导致婴儿体内呼吸系统和咽喉严重受损…… 陈春明表示,奶粉制造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还是一个比较脆弱的行业。因为奶粉加工从奶源收集到加工成品,要经过很多环节,而且由于奶制品本身的特性,制造商需要对很多环节进行监控,其难度较大也造成了奶制品品质容易出问题。所以,各国都在食品监管、商家职业道德、百姓消费意识等方面保证奶粉质量安全。

  • “奶粉险”真能保障奶粉的安全吗

    “奶粉险”真能保障奶粉的安全吗三鹿事件之后,奶粉安全再无宁日。如何让宝宝吃上安全的奶粉、放心的奶粉,成了父母们纠结而焦虑的问题。 最近,国内首例“奶粉险”问世,为购买奶粉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份风险管理的选择。这款由某保险公司和某电商联合推出的,名为“乳制品召回损失险”的保险产品,购买之后,如果消费者在店铺中购买的奶粉被责令召回和下架,将可以获得每罐奶粉2000元的保险赔偿,年最高累计可赔付10万元。(8月22日《新京报》) 必须承认,商家的营销策略很是高明。所谓“奶粉险”,不过是种消费型的商业保险品,虽然植入于奶粉安全的语境,却与公众所期待的奶粉安全保障制度,并无直接的关系。因此,“奶粉险”不过是附着于奶粉安全外围的商业化糖衣。 “奶粉险”的出台,谁会成为其中的受益者?首先当然是电商和保险公司,推出“奶粉险”,以后电商对上架奶粉产品的筛选势必会更加严格,降低赔付的风险,如此电商能够挣人气从而转化成销量,而保险公司,也能从中挣取保险费。 当然,“奶粉险”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也可能带来利好。买保险实际就是为了买个心安,谁也不想购买的奶粉出现问题——奶粉出现了问题,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伤害和侵袭。实际上,与其说是买保险,倒不如说是买商家更加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并且,“奶粉险”还可能倒逼奶粉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意味着将失去在电商货架上的份额。 这样看,“奶粉险”无论是对电商、保险公司、消费者甚至奶粉市场,都是多赢的选择。但也必须看到:有多少人通过电商购买奶粉?又有多少人会买这“奶粉险”?很显然,庞大的奶粉消费市场,“奶粉险”保障的只是冰山一角。并且,这还可能制造一个结果:被“奶粉险”认证的产品,价格将得到哄抬。 从此可见,“奶粉险”也许能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消费者的风险。但它毕竟是商业保险,而非公共保障。真正要解决奶粉安全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制度完善来进行源头上的监管。“奶粉险”只是在销售渠道上做排除法,但依然无法阻止问题奶粉在市场的泛滥。 无论是信赖国外的奶粉,还是信赖推出“奶粉险”的电商平台售卖的奶粉,它本质上都说明消费者对国内奶粉产品的不放心。推出“奶粉险”的电商平台,也许在销售渠道中进行了筛选,但无法做到正本清源。真正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奶粉安全的,还是需要制度的监管,需要市场的规范。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的不是“奶粉险”认证的几个品牌,而是整个奶粉市场的安全。 必须看到,“奶粉险”无论成败,其生长环境所在,正是消费者对奶粉安全信心不足的土壤。谁都不会愿意获得“奶粉险”的赔付,毕竟孩子的身体健康,非保险赔偿所能弥补。反过来讲,如果奶粉安全不是积重难返,“奶粉险”又会有多大的市场呢?因此,“奶粉险”能够引入促销活动中,不过是为焦虑的消费者,提供有限的信心和安慰。 所谓“奶粉险”,只能为电商和保险公司筛选后的产品保险,并不能为整个乳品行业和奶粉市场提供保障,更无法为奶粉安全托底。真正能够为奶粉安全保险的,是制度完善、执行严格的职能监管,是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重建。滴水难解久旱,“奶粉险”不过是个营销噱头而已。 “奶粉险”真能保障奶粉的安全吗?消费者能够在“奶粉险”中找到对奶粉安全的信心吗?答案是不容乐观。在包含奶粉安全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从源头上、机制上去解决,“奶粉险”对于整个食品安全和民众健康而言,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商业游戏而已,并不能改变什么。各位版友您怎么看?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1.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yc1010.gif

  • 【分享】洋奶粉再涨价 4种方法教你选奶粉

    近日,雀巢公司表示将上调奶粉价格,这是雀巢奶粉价格的第三次上调。专家估计这将引起新一轮的奶粉涨价狂潮。洋奶粉价格虽然一路飙升,但却始终占据着市场的统治地位,首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国内乳制品安全性存在质疑。 自从“三鹿奶粉”事件和“性早熟”事件曝光以来,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品质信誉信心降低,进口奶粉销量开始暴增。许多消费者认为,就算奶粉涨价了也还得买,这是生活必需品。而洋奶粉质量有保证,对于宝宝的健康发育很重要。

  • 【分享】洋奶粉频频涨价 国产奶粉何以占不到甜头

    据悉,雀巢奶粉本月内将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其中涉及全脂等品种。这是雀巢年内的第二次提价,上一次在今年7月,上调幅度达10%。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可能是洋奶粉提价的信号。   对于涨价原因,雀巢中国公关经理何彤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面临极大压力,迫不得已对部分产品调价,涨幅很小。此外,加上物流、人工等成本飙升,企业压力成本较大。业内人士称,去年国内奶粉每罐平均售价在80元左右,而洋奶粉在180元左右,价格差距达到了100元,但是现实的情形却是,洋奶粉并没有因为频频涨价失去市场,依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  国产奶粉未能占据价格优势  然而,国内奶粉品牌却并没有在洋奶粉大提价的市场中占据价格优势:洋奶粉频频涨价却依然市场活跃,而价格较低的国产奶粉却相对颓废。首要的原因就是对国内乳制品安全性的质疑。  有报告显示,到了2010年,中国整体的乳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而美赞臣却占据着高端婴幼儿市场的统治地位,大概为25%。惠氏和多美滋所占份额也达到了20%和12%。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从半壁江山迅速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其中销售五强(多美滋、伊利、美赞臣、贝因美和惠氏)中,洋品牌占了三席。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称,全国现在奶粉总量是50万吨,而外国品牌所占不到10万吨。从数量上来看,只占20%。但是,外国品牌主要是在高端市场,仅就卖高价来说,却占到中国市场的65%-70%。

  • 【注意】进口高端奶粉藏猫腻

    【注意】进口高端奶粉藏猫腻

    近日,美国奶粉品牌dmb学晋在广州宣布进军国内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并发布了其产品,其中一、二、三阶段每罐900克售价分别为418元、398元和378元。dmb学晋负责人表示:“dmb学晋试水国内市场是有备而来,我们的产品是真正在美国本土生产,经过美国FDA认证,并严格按照全世界最高的标准进行生产。dmb学晋的目标用户是1%的理性、不盲从的知性妈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011537_563987_3013923_3.png  国内奶粉市场硝烟再起,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奶粉品牌新秀dmb学晋的到来预示着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迎来一场激战,其是否能打开局面,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值得期待。  高端奶粉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渐趋理性  国内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成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30%。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一直是乳业巨头们争夺的焦点。以惠氏、雅培为首的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而国内多家知名婴幼儿奶粉企业,包括伊利、蒙牛等也频频发力,欲在高端市场分夺一杯羹。  按照AC尼尔森的划分,每900克平均零售价格在300元以上的产品,即为高端奶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近年来消费者对高端奶粉的需求也在提高。  在奶粉选购上,虽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仍然更关注品牌、口碑,但有资料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渐趋理性,开始更加关注配方、成分等关键因素了。  “我们相信随着消费观念的日趋理性,关注产品本身的妈妈会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国家根本不允许婴幼儿奶粉品牌做广告,美国妈妈在给宝宝选购奶粉时,最看重的因素就是产品的配方和成分。”dmb学晋负责人认为,“所以,高端奶粉市场的竞争终将是科学配方和安全质量的竞争。学晋奶粉运用新一代顶尖配方使得营养更均衡,这将是dmb学晋在高端奶粉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美国品牌市场占优,谁是真正“原装进口”?  由于前些年国内奶粉品牌的安全质量事故,消费者将目光更多投向了国外,如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奶粉销量直线上升,而在高端奶粉市场,美国品牌优势明显。有媒体曾报道称,中国高端进口婴幼儿奶粉市场上,美国品牌占据了70%的份额,惠氏、雅培、美赞臣等品牌博得众多中国妈妈的青睐。  有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的这种选择,很有可能来源于对美国产品的FDA质量监管体系的认可与信任;但是美国品牌并不等于美国原装进口,美国品牌在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不同于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质量。  “虽然这是行业皆知的秘密,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却并不清楚。例如在中国市场上看到的惠氏、雅培,虽然带着美国品牌的帽子,其实它们的奶粉并非真正在美国本土生产”,一位知情人士解释到,“例如惠氏的工厂已经搬离美国本土,但保留了在美国注册的商标。搬离美国后,惠氏工厂的生产标准往往跟当地国家的标准一致,仅为食品标准,就不再按照美国FDA所要求的药品标准进行奶粉的生产了。而且,现在在美国,是没有惠氏奶粉卖的。”  了解到,dmb学晋是原装原罐美国进口,是在美国本土工厂严格按照药品标准生产,在美国完全封罐包装后直接运输至国内25°恒温保存的仓库,所以跟其他一些美国奶粉品牌在国内完成生产、包装有着本质区别。

  • 【转帖】奶粉老大三鹿猝死 几十亿无形资产荡然无存

    奶粉老大三鹿猝死 几十亿无形资产荡然无存三鹿在最高潮时刻“猝死” 在9月初奶粉事件全面爆发后的几天之内,三鹿看上去曾颇为庞大的资产就开始大量缩水。“其最重要的几十亿元无形资产荡然无存”,乳业分析人士王丁棉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布局全国的销售渠道在此次事件中被打得七零八落,曾经笑傲行业的人才团队也因奶粉事件被饱受质疑,奶源甚至成为包袱。 目前,三鹿让人心动的只有一些固定资产。据公开资料,2007年底,三鹿总资产16.19亿元,总负债3.95亿元,净资产12.24亿元。尽管仍不乏二线国内乳企表达了竞购意向,但三鹿能否被最后救活,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销售额一度高达103亿元的中国奶粉老大,为何在短短几年内,走到今天? “产品联合”之忧 多位熟悉三鹿前董事长田文华的业内人士认为,田文华曾被她众多部下视为“不好糊弄”,因为身在三鹿40年的她对这个企业实在太过熟悉。 1956年2月16日,散居在石家庄郊区的18户奶农,把32头牛、170只羊赶到一起,组成“幸福乳业生产合作社”,这就是三鹿集团的前身。十年后的8月,从张家口农专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田文华留校任教。1968年8月,田文华来到三鹿前身石家庄牛奶厂,做过兽医、会计、办公室主任。1987年承包石家庄乳业公司的田文华,成为总经理、党委书记。 据三鹿名誉董事长高玉成回忆,1983年三鹿与东北和杭州的两家食品厂,千方百计拉到“化母乳化奶粉”攻关项目,这款后来被称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品,最终给三鹿带来了辉煌和灭顶之灾。 据三鹿退休高层回忆,田文华主导下的资本变革,真正让名不见经传的三鹿走向强大。1993年11月,三鹿与唐山市第二乳品厂实行“产品联合”,这种实际上就是贴牌生产的合作方式,被认为是成功经验在三鹿内部推行。之后三鹿又控股参股多家企业,但“产品联合”的模式并没有消失,据三鹿高层编撰的《三鹿人成功之路》,2004年其拥有的21家工厂中就有6家贴牌企业。 据最新公开资料,在河北省11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三鹿贴牌工厂,在石家庄就有几家。三鹿采取方式是,以品牌作为交换,收取51%的利润。在经营管理上,三鹿有派驻人员,但由于三鹿不掌控工厂,所起的作用不大。  这种贴牌生产,能迅速带来规模的扩张,可也给三鹿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风险。本报记者了解到,至少在个别贴牌企业的管理上,三鹿的管理并不严格。 以一家甘肃贴牌工厂为例,“三鹿每年派人来一两次,但并不常驻我们厂”,此奶企一位负责技术的中层领导对本报记者说。这家贴牌工厂新闻发言人沈先生也对本报记者说,各批次送检样品都是自己邮寄到石家庄三鹿进行检测,而非三鹿主动采集。 几年前,三鹿还并不风光。 当时,消费热点由奶粉转到液态奶,伊利前董事长郑俊怀抓住了这一趋势,强势进军能长途运输的UHT液态奶,成就了伊利,甚至几年后诞生的蒙牛也利用这一机遇快速发展。1999年宣布进军液态奶的三鹿时间虽不晚——当时的伊利还没有成气候,蒙牛刚刚诞生,但三鹿最终还是未能在液态奶市场称雄,集中于中低端市场的奶粉业务仍是三鹿的“命根子”。 最近几年,液态奶利润直线下滑,利润率高达10%~15%的奶粉业务反而成为行业热点,曾经不被看好的三鹿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有行业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三鹿这是“因祸得福”,因为其当初动作迟缓而没能在液态奶市场形成优势,反而在利润较高的奶粉行业做成全国老大。 可奶粉业务的火爆并不能掩盖其与伊利、蒙牛正在拉大的差距。 “三鹿在追赶伊利、蒙牛”。乳业分析人士陈瑜曾对本报记者说,尤其是在2005年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之后。据三鹿工商资料,合资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中方4名、外方3名,由中方出任董事长。合资后的三鹿全国化布局加速。 据公开资料,在2004年其还只拥有21家合资合作联营企业,奶粉事件全面爆发时达到40多家,其先后在山东、黑龙江等多个地区工厂布局,公司产能也迅速增长。据本报记者掌握的工商登记资料,以三鹿邢台公司为例,2004年创建时其只有3条生产线,几年间就扩张为8条生产线,并在2007年一年就成立2家分(子)公司,日产能达到800吨,并制定了日产1000吨的规划。 今年5月,三鹿收购黑龙江省佳木斯硕业乳业有限公司和牡丹江硕业乳业有限公司。对此收购,在《三鹿人》2008年第七期中,其当时的副总裁张振岭表示,三鹿在各地市场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就急需通过外地市场战略布局的形式来尽快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实现五年规划中,“中国发酵乳第一品牌”的目标。其在发酵乳业务上与伊利、蒙牛分庭抗礼并赶超之意明显。 据三鹿工商资料,在合资之后几年内,三鹿前后三次增加业务。 最近几年,三鹿都是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5年三鹿销售额为74.53亿元,2006年达到87亿元,2007年则达到100多亿元。

  • 【讨论】奶粉涨价的背后?

    奶粉涨价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部分洋奶粉涨价迭起,就连商务部也预计国内乳品企业会跟着涨价,这下苦了国内的妈妈们,又要让宝宝吃得安全有营养,又要顾及奶粉价格的无限上扬,奶粉成了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暴利品,随之产生一个疑问,奶粉肆无忌惮的涨价背后到底还会有多大的凶险等着国人去消受?各位版友发发你的感慨吧!

  • 【分享】盘点洋奶粉缺陷

    自“毒奶粉”、“激素奶粉”事件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妈妈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国外品牌的洋奶粉。一项针对新妈妈进行的调查显示,超六成购买过洋奶粉,超过八成认为洋奶粉质量更有保证。洋奶粉真的适合中国宝宝吗?面对花样繁多的洋奶粉,妈妈们该如何选择?本期《生命时报》请来多位专家为您解答疑问。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主任技师徐青梅介绍,目前国内儿童喝的洋奶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国内合法生产或销售的国外品牌奶粉,另一种是家长直接从国外购买的、在当地生产和销售的奶粉。国外品牌在国内合法生产或销售的奶粉,配方均按照我国婴幼儿奶粉的国家标准进行了调整,更适合中国宝宝的胃口。但国外销售的奶粉,其配方是依据发售国宝宝具体情况确定的,中国宝宝食用未必适合。日本奶粉,含锌极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日本奶粉有明治、森永等品牌,奶源来自日本本地或澳大利亚。日本奶粉因口味清淡、不易上火而受到许多中国妈妈们的喜爱。需要注意的是,日本临海,食物多为海鲜,海鲜中含有丰富的锌,所以日本原装奶粉的含锌量极少或根本不含。对于中国宝宝来说,锌的摄取非常重要。一旦发现长期喝日本奶粉的宝宝有厌食、偏食等情况,妈妈们要警惕是否缺锌。后要检查确认考虑更换奶粉或者给宝宝加一些锌补充剂。专家建议,日本奶粉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冲调时,用70摄氏度的水冲最好,保证充分溶解,又不会破坏营养

  • 【讨论】奶粉成本低于100元 标价300

    据记者调查,除了惠氏、施恩等少数品牌以外,即便是同一个奶粉品牌,其国内分装产品的价格和原装进口产品的价格也相差约100元。[B]  200元以内是合理价格[/B]  某行内资深人士日前透露,去年的奶粉事件后,消费者开始追求进口品牌是必然的行为,但对于目前市面上卖到三四百元一罐的奶粉,他就认为定价不合理。他指出,一罐原装进口奶粉,大约成本加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等于50~100元,厂家大约在100~120元的价位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180元左右卖给终端,终端再加上100元左右得出零售价280元,那么经销商和终端各赚60元和100元左右,这些钱都是消费者在买单,通路赚钱。目前一些价格昂贵的非主流品牌,做偏僻县市市场,在妇婴店里卖,针对不理性的消费者,非品牌运做。而高素质的消费者,不会买这种产品。  该人士总结说,一罐900克的合格配方奶粉,成本在50~100元,不会超过100元,在市场上销售200元以内是合理的价格,主流品牌卖到200多元,甚至240元,是因为有品牌力在支撑他们的溢价行为。而如果卖到三四百元,就太不合理,可以说是“消费者太无知,厂家通路太无良”。  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原装进口奶粉价格更高,一方面是原装进口奶粉的进口关税要比大包粉高,大包粉的关税约为9%。而大包粉进入国内之后,糖、罐等原料在国内采购,减少了部分的运输成本。王丁棉同时指出,因为原料、设备相差不大,国内分装和原装进口的奶粉在营养价值上差别不大。每款奶粉的营养指标都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可以对比国内分装产品和原装进口产品的营养成分表。“消费者不必对原装进口的奶粉过于执着。”王丁棉说。[B]个别奶粉高价源于原料[/B]  而最近新进入市场的瑞士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百立乐的定价颇高,900克产品298元/罐。该品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百立乐选取来自瑞士阿尔卑斯山的优质鲜奶直接制造,在保证鲜滑口感的同时,可避免原料奶粉储存过程可能产生的污染 其次是配方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蕴含了母乳中存在的乳铁蛋白、核苷酸、合生素等多种活性成份,且采用瑞士SMG的干燥工艺,这些都是支撑其价格的原因。(来源:中国经济网)[color=#DC143C][B][size=4]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size][/B][/color]

  • 奶粉进口过程中有存在的质量风险

    Q:进口奶粉的原料主要有哪些? A:通常所说的奶粉包括普通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普通奶粉是用牛乳直接喷雾干燥制成,主要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为了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入各种营养素,调整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以达到接近母乳的效果。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所使用的原料很多,一些可能是进口的,如乳粉基粉、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粉、乳糖、部分营养强化剂等。 Q:原罐进口奶粉、奶粉原料运输过程中会有哪些质量安全风险出现? A:不论是原罐进口奶粉还是进口奶粉原料,现在一般都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中国,运输过程一般比较长,从原产地到国内口岸通常需要一个月时间。在运输过程中,对于大包装奶粉原料,如果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控制不当,一是会导致微生物繁殖,产品结块;二是会造成一些营养成分的损失、奶粉氧化变味等。原罐进口奶粉由于产品包装密闭性比较好,受环境影响也比较小。 Q:在对原罐进口奶粉、奶粉原料进境检测中,主要存在哪些影响质量安全的问题? A:进口奶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超量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三是微生物超标或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四是配方奶粉中营养素含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Q:进口奶粉到国内口岸后,还要经过哪些程序才能放行进入国内? A:记者从广东检验检疫局获悉,我国对进口乳制品的监管已经实现从生产源头到国内销售的全链条监管,进口乳粉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如下:对境外乳品生产企业进行注册-对进口乳品进出口商进行备案-入境报检-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监管场所-按标准实施检验及按风险监测计划对标准外项目进行监测-检验检疫合格的获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进行退运或销毁处理-进口商建立进口记录和销售记录,以及于公共媒体公布进口乳品的种类、产地、品牌-进口商主动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召回。 1 奶牛养殖 饲料:霉菌污染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霉菌毒素也可污染青贮、干草和辅料等。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毒素的霉菌逾150余种,其中饲料中常见的能导致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10余种。 粗饲料占奶牛饲料一半,奶牛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常常引起饲料采食量减少、产奶量降低、体细胞数增加等临床表现。更令人担心的是,饲料中有害的霉菌毒素可转移到牛奶中。 【案例】蒙牛黄曲霉素"毒"奶事件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蒙牛某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M1严重超标。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毒性堪比砒霜。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牛奶中出现黄曲霉素M1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 疫病:抗生素残留 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奶牛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奶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有:治疗泌乳期病牛时使用的抗生素会从奶牛体内移行到乳腺或残留进入牛奶中,治疗后的奶牛挤出的牛奶5d(天)内都有抗生素残留;为了预防奶牛疾病并提高产量,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由于牛场或挤奶厅等管理不善,人为添加造成牛奶抗生素的污染;用近期经抗生素治疗的奶牛用过的挤奶器给正常奶牛挤奶。 【案例】香港明一奶粉检出抗生素 今年6月,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公布了18个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比较试验报告。报告称,18组婴儿配方奶粉样品中有17组未检出抗生素药物残留,只有"明一牌"样品被检出磺胺多辛,其含量为0.015mg/kg. 2 收奶 奶户:违规添加 为了让原奶通过检测顺利被收购,将劣质奶变成优质奶卖出高价,不法分子纷纷变身"化学家",在原奶中大玩添加把戏,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婴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事故。不法分子违规添加的"靶位"主要包括:提升乳蛋白等营养元素检测指标、掩盖抗生素残留、延长保鲜等。 【案例】乳业三聚氰胺危机 2008年,国内爆发了严重了乳业危机,起因是由三鹿奶粉质量安全事故引出的整个行业的三聚氰胺"潜规则".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使原奶在掺入清水后,仍然符合收购标准。不法分子向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是提高蛋白质检测指标,从而非法牟利。 3 奶粉生产过程 灭菌 潜在风险 生物性:细菌残留量高,细菌的污染 化学性:清洗液残留 案例 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649批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名单,其中宁波海禾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从荷兰进口的7488千克海禾儿2阶段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检出沙门氏菌。感染沙门氏菌对婴幼儿等免疫力较低者可能有较严重影响,甚至可致死亡。 包材验收 潜在风险 生物性:大肠菌群、杂菌数繁殖 案例 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国内一批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54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中有3种不合格,其中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雪花乳业有限公司的一批次婴幼儿奶粉,问题产品涉及菌落总数、生物素等不达标。后来,该公司经过自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全自动包装机紫外灯使用时间过长,对包材杀菌不彻底所致。 筛网异物剔除 (或金属检测) 潜在风险 物理性:杂物(金属、石块、玻璃) 案例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消费投诉情况显示,婴幼儿奶粉投诉达到744件,其中,奶粉中有异物异味是主要问题。日前,韩国一知名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就被曝出现死青蛙。该产品生产商解释称,"在液体状态和粉末状态下会经过四次过滤,不可能进入青蛙。"同时表示:"不排除青蛙在灌装奶粉的过程中进入奶粉桶。" 分装 潜在风险: 生物性:细菌污染 化学性:消毒液、清洗剂的残留 物理性:杂质 4 流通 贴牌:中国独有品牌 2008年以来,国产奶粉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让大量的消费者转向了洋奶粉,市面上多了200多种洋奶粉品牌。据了解,这些新品牌洋奶粉大多数是进口国外的原料奶粉,然后由进口商在国内或国外注册一个商标。换句话说,这些奶粉在其原产地其实是没有的,只是顺应中国市场而产生。其中一些洋奶粉的生产商其实就是国内企业。 【案例】合生元"假洋鬼子"身份风波 合生元的上市招股书显示,1999年,罗飞、罗云兄弟在广州成立合生元,2000年8月申请注册合生元商标。自2002年上市销售开始,合生元就一直以"法国合生元"自称,其奶粉长期由法国Laiterie de Montaigu厂家代为加工生产,属于贴牌代工。2007年被"3·15"曝光过,将"法国"二字去掉。 代购:未经检验 近年来,部分消费者以网络代购的方式购买国外奶粉,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购买的奶粉多以个人邮递物品的形式入境,一般未经过质检部门检验,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食品安全隐患不可小觑。 【案例】缺碘明治奶粉流入国内 2012年8月8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通报有6个样本的奶粉碘含量低于法定要求,其中包括内地家长经常代购的"明治"和"森永".明治奶粉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地销售的明治奶粉产自澳洲,明治并未在香港设立销售分公司,所以大部分香港销售的明治奶粉可能是限定在日本销售的产品,这些涉事奶粉在内地没有销售。

  • 奶粉品牌介绍

    1、多美滋/Dumex:  这几年来应该是中端的领导品牌,2010年的销售应该在40亿左右,现在是达能的品牌。多美滋是中国奶粉行业的一个奇迹,是10多年来奶粉行业快速成长的最大的受益者和典型代表。多美滋的前身新安乳品公司是上海崇明岛的一家很小的农场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做低价袋装奶的为主的;1992年底,引进了丹麦宝隆洋行的资金,成立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1995年年中企业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多美滋奶粉,2006年被荷兰的NUMICO公司收购 ,07年又被达能收购,2008年12月才改名为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多美滋在国外根本没有厂,其产品全在上海生产,本来也只在国内销售,这几年被达能收购后,才开始开发越南、印度等海外市场。但客观地说,除了性价比不是太高外,多美滋的奶源和产品质量控制,比绝大多数的其他国产奶粉,还是相对放心的。2、惠氏/Wyeth:  惠氏以前是属于美国惠氏制药厂,但现在已经被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收购了,做伟哥的现在做奶粉了,看来是进一步往下游产业发展了,呵呵。虽为美国品牌,但惠氏在美国早已不生产和销售奶粉,也就是说在美国,是没有惠氏奶粉卖的。网上很多英文版的惠氏,说是从美国托运回,原产美国的,都是骗人的,充其量是从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水货进来而已。 3、美赞臣/Meadjohnson:  美赞臣其实是他们公司的创起人的名字,到现在差不多有100年的历史了,产品在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品牌之一,年销售在30亿左右。美赞臣一向不重视中国市场,其最先进的产品和配方都没有进入大陆,其在美国主要提供给政府采购后免费或福利性低价提供给新生儿的品牌Enfamil,配方要比大陆市场的科学很多,价格也远比国内便宜。4、雅培/Abbott:  很多消费者对雅培产品的产地很怀疑,一会是广州的,一会是新西兰、一会是爱尔兰,一会是新加坡,一会是丹麦和荷兰,其实雅培的培乐和孕妇奶粉很早就由原来的恒天然在广州的工厂(即安满)代为生产,三聚氰胺事件后,安满撤出了中国市场,广州安满的工厂被雅培收购了,现在主要生产培乐系列产品。5、雀巢/Nestle:  在中国出过比较大的麻烦,其在碘超标事件之前,业绩很好尤其是其中低档的力多精等产品,是国内性价比最好的奶粉之一。但因为隐瞒和拒绝对问题奶粉退货,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媒介和消费者,所以很多妈妈对雀巢敬而远之,要不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让它重新受益,它几乎要退出中国市场了。不过总体上而言,雀巢的奶粉技术和研发技术力量还是不错的,雀巢承诺在欧洲不使用任何转基因食品,但是不对亚洲国家承诺,现在主要是在黑龙江生产,是唯一一个敢使用国产奶源的国际品牌,虽然其使用国内的奶源,但是生产管理比较严格,在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牵连,反而成为了受益者。 6、牛栏/NUMICO  NUTRICIA始创于1901年,属于荷兰皇家NUMICO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临床营养品生产商之一,业务遍及[font=Tah

  • 【转载】洋奶粉比中国奶粉更黑更恐怖

    洋奶粉比中国奶粉更黑更恐怖目前,国内由于奶制品“三聚氰胺”风波,为了自家宝宝的健康人们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洋奶粉,洋奶粉也毫不客气的来了个集体涨价。可是很快就传来了雀巢出事的消息,洋奶粉是不是真的安全呢?因中国的卫生标准很低,转基因、食品菌含量要求都比欧美低,所以洋食品们就在国内玩起了双重标准。但是它们并不是说他们在他们国内就是干净的。还记得上个月欧洲也有用过期奶酪欺骗消费者的丑闻,食品安全是一个共同话题,我们的质检部门应该用更高的检测标准和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国内外的食品生产企业。 以下是洋奶粉的出事记录:一 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是乳制品中近几年新发现的致病菌,该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确定为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它可导致任何年龄层人群的疾病,尤其是对早产儿、出生体重轻的婴儿或免疫受损婴儿的威胁最大,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含阪崎肠杆菌奶粉品牌及查出时间:    美素乐: 2008年3月 美赞臣: 2004年12月 恒天然: 2007年4月 爱芬食品:2008年5月 爱芬旗下的德芙、M&Ms、士力架等食品品牌均有含阪崎肠杆菌的危险 康维多: 2008年5月 美乐宝: 2002年9月 二 致命物质与细菌 亨氏: 2003年美国亨氏奶粉疑与婴儿死亡有关在以色列被召回 2006年3月杀虫成份转基因 惠氏: 亚硝酸盐 2002年6月 吉百利巧克力: 2008年8月 沙门氏菌 英国食品标准局从吉百利公司内部记录中发现,吉百利马尔布鲁克工厂2002年4月和11月两度发现蒙得维的亚沙门氏菌,但并未向有关部门及公众通报 日本雪印: 2000年 金破葡萄球菌 1999年 欧盟四国出产的奶品可能受到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涉及6个奶制品品牌在香港被禁售。 2003年 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西欧四国奶粉、牛奶、黄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与DDT杀虫剂相当的致癌物质“二恶英”,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8年 作上等比萨饼必不可少的原料意大利莫扎里拉奶酪被检测出二恶英。 三 重金属 美赞臣: 2006年3月 为了提高食品微量元素 直接添加金属粉末 食用后导致婴幼儿上呼吸道炎症 雀巢: 2003年5月 2005年4月 2006年6月 碘超标 2005年 钾超标 明治: 2007年 锌含量超标 康麦斯: 2008年1月 铜超标 四 其它 亨氏 2006年3月 转基因蛋白 目前欧洲不少国家仍然禁止亨氏产品的销售 雅培: 2002年7月 污染 2008年 奶粉氧化 多美滋: 2002年8月 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 2002年8月 使用未进过质量检疫的DHA,RHA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2002年8月 奶粉袋内发现虫子 雀巢: 2003年 转基因蛋白 澳优: 时间未知 添加激素过量 施恩: 时间未知 不饱和脂肪酸超量导致大人小孩儿腹泻    附:洋大人奶粉案 1999年 欧盟四国出产的奶品可能受到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6个牌子的乳制产品在港被禁售。 2000年 日本雪印公司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种牛奶制品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万名消费者中毒,所有产品被迫全部召回。 2002年 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爱儿乐妈妈(s-26mama)孕产妇配方奶粉、爱儿素(nursoy)婴儿豆基配方粉因坂肠杆菌超标被限令召回。 2002年 美国惠氏药厂(中国)有限公司召回一批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学儿乐配方奶粉。 2002年 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被全球召回。 2002年 德国“美乐宝hn25”婴儿特别配方奶粉因被检出含有一种可能会导致初生婴儿肠脏及脑膜发炎的“阪崎氏肠杆菌”,而被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要求召回。 2002年 美国雅培近1100吨婴儿奶粉被怀疑受到含细小铁质微粒的0.50~0.75升润滑油污染,被责令在全球进行查封,并进行销毁。 2003年 美国亨氏奶粉疑与婴儿死亡有关在以色列被召回。 2003年 比利时、荷兰、 法国、德国等西欧四国奶粉、牛奶、黄油、冰淇淋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与ddt杀虫剂相当的致癌物质“二恶英”,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4年 安徽阜阳“毒奶粉”事件,导致公众对食品安全的 严重关注。 2004年 美国美赞臣奶粉因阪崎氏肠杆菌奶粉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2005年 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 2005年 光明乳液郑州回奶事件,导致产品大规模下架。 2006年 共计10万公斤同一美国品牌的3批奶粉被连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运处理。 2006年 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 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07年 日本明治fu高蛋白较大婴儿配方奶粉,锌含量不符合标准被判为不合格 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柜。 2008年 因密封不善而导致罐中奶粉被氧化,美国雅培召回两批特殊配方婴儿奶粉。 2008年 制作上等比萨饼必不可少的原料意大利莫扎里拉奶酪被检测出二恶英,目前事件尚在调查中。

  • 【转帖】奶粉的命名与正名

    三聚氰胺,看来要变成一种世界人民都知道的东西。  上月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为婴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设定标准:如果奶粉中不同时含有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三聚氰酸,而且任一含量不超过百万分之一,则为安全产品。  国内媒体报道说,美国标准与中国标准一致。我没有读到奶粉安全标准的全文,不好判断两国标准是否真的一致,例如中国标准是否也对三聚氰酸含量有所规定。但大致说,中国标准在前,美国标准在后,还是可以让人为中国标准被认可而欣慰的。  一直以来,有人对中国在制定标准上的能力颇为不平,这下至少有一个例证,表明中国开始制定被别国认可的标准了。但是,这是怎样令人心碎的成就呢?新华社北京12月1日报道,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达29万余人。  FDA设定婴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标准是一次转变,此前,它声明对三聚氰胺“零容忍”:对婴儿而言,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都无安全可言。随着美赞臣和雀巢婴儿奶粉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引起消费者团体的反应,FDA改变了“零容忍 ”的态度,采用百万分之一标准。  美国两大品牌婴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国内不少媒体报道,“美国毒奶粉”引发消费者不安。而事实是美国国内的婴儿奶粉销售市场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我知道,美国“毒奶粉”的报道出来以后,有因为不放心国产奶粉而一直给婴儿使用美赞臣奶粉的朋友说,简直就没有奶粉可以放心了。  正如我的忘年交黄一龙先生说到的,“毒奶粉”一词显示了“命名的学问”。美国两大品牌婴儿奶粉检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是百万分之0.247。在中国,奶粉中检出的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达到百万分之2563,比美国检出的含量高出1万多倍。这两个含量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根据百万分之一含量标准,美国两种被检出三聚氰胺的奶粉,即使不作任何改进,仍然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但命名的情况是,美国品牌叫“毒奶粉”,中国奶粉只是“问题奶粉”。市场上,“毒奶粉”销售未受明显影响,“问题奶粉”差不多摧毁了整个奶业。  很多人对百万分之一含量标准不满意,认为这认可了三聚氰胺在奶粉中的合法存在。但我想,这个标准将制止一个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为了标榜所谓的“蛋白质含量”,而故意向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为。因为,低于百万分之一含量的三聚氰胺,无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标量,就会使人为添加变得没有意义。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奶粉”会弄到人心惶惶,而美国的“毒奶粉”对市场没有构成影响,正是因为前者是有意的添加导致奶粉有毒,而后者虽难于说明为何会有三聚氰胺,但显然可以排除人为添加的原因。  对食品中的有毒物质是“零容忍”还是设定安全含量,还是有点客观的态度吧。生命是至高的价值,至上的生命从来不是在绝对无毒无菌的环境里存在的。一个各种条件都在合理阈值之内的环境,就是安全的。我虽然理解“零容忍”的理想,如同理解一个人追求无菌箱般的洁净环境,但并不觉得我们只能接受“零容忍”的标准,并不觉得我们只能在无菌箱里生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到何种地步,我虽无深入了解,也有深切感受,我们离“零容忍”或者无菌箱十万八千里。但这仍然不足以说明“零容忍”是必需的。安全是必需的,“零容忍”不是必需的。这不是降格以求,而是人类没有找到、也不是必须依靠“理想”的食品。  一个客观的、公允的态度,需要为食品设定有毒成分的安全含量;需要真实地报告食品状况,而不是把毒食品叫“问题食品”,甚至连“问题食品”都不叫;需要告诉人们损害会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告诉大家“没事儿”;需要监管到位,而不是到处都在流毒,还说“监管力度世界第一”;需要让人在受到损害以后去主张权利,而不是以“关心”杜绝其获得赔偿的可能性;需要让加害者受到惩罚,而不是优先考虑“给予改正的机会”。  近30万儿童因为喝奶喝出生命危险,这种断子绝孙的事情,实在令人不能不提一遍心就被割一遍。我不能不佩服那些对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仍然有心思去琢磨命名与解释的艺术的人们。-

  • 奶粉行业中的主要厂家介绍

    1、多美滋/Dumex:  这几年来应该是中端的领导品牌,2010年的销售应该在40亿左右,现在是达能的品牌。多美滋是中国奶粉行业的一个奇迹,是10多年来奶粉行业快速成长的最大的受益者和典型代表。多美滋的前身新安乳品公司是上海崇明岛的一家很小的农场企业,成立于1987年,是做低价袋装奶的为主的;1992年底,引进了丹麦宝隆洋行的资金,成立英特儿营养乳品有限公司 ,1995年年中企业建成投产,开始生产多美滋奶粉,2006年被荷兰的NUMICO公司收购 ,07年又被达能收购,2008年12月才改名为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多美滋奶粉从95年开始在短短的十年间,从0到40亿的产量,从一个小小的私营承包企业到国际巨头并购,成就了一个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的脱变,也是中国奶粉市场快速成长真实写照。和雅培、惠氏等真正的全球性公司相比,多美滋更像个暴发户,底蕴和口碑不够,但他们像康师傅等很多品牌一样,是真正发家在中国的,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的特性,知道如何做中国市场,营销水平一流,懂得如何公关,如何和媒体做好关系,前期给经销商的利润也很高,能让经销商和店铺主动帮他们介绍,而且经营的面很广,业务、导购和医务等推广人员也很多,有人、有关系、有利润成就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多美滋也因此成为了国内所有奶粉(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向往的榜样,这几年来,几乎所有的私营奶粉企业,都在拼命投入,将销售做大做广,然后引进外资或转手他人,赚个好钱。这也是奶粉行业非常地急功近利甚至为业绩不择手段的原因之一。多美滋在国外根本没有厂,其产品全在上海生产,本来也只在国内销售,这几年被达能收购后,才开始开发越南、印度等海外市场。但客观地说,除了性价比不是太高外,多美滋的奶源和产品质量控制,比绝大多数的其他国产奶粉,还是相对放心的。2、惠氏/Wyeth:  惠氏以前是属于美国惠氏制药厂,但现在已经被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辉瑞制药收购了,做伟哥的现在做奶粉了,看来是进一步往下游产业发展了,呵呵。虽为美国品牌,但惠氏在美国早已不生产和销售奶粉,也就是说在美国,是没有惠氏奶粉卖的。网上很多英文版的惠氏,说是从美国托运回,原产美国的,都是骗人的,充其量是从菲律宾或新加坡等地水货进来而已。在中国销售的惠氏奶粉都为新加坡等地生产的,他们现在在苏州设立了工厂,准备将最大的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惠氏在美国的厂,早就卖给了山姆源公司,山姆源现在主要是做代工产品,比如说沃尔玛自有品牌的奶粉和国内施恩原装进口的奶粉,就是他们代加工的。说到美国奶粉,虽然很多品牌都打着美国的旗号,说是美国奶粉,但其他在美国,奶粉就象中国的移动通讯业一样,是实行牌照制的,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能生产和销售婴儿奶粉生产商仅5家而已,只有雅培、美赞臣、雀巢、山姆源和Solus五家。其实很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奶粉是给生小孩的公民免费派发的婴儿必需品之一,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商品,而是半社会福利品,所以部分国外品牌的销售由政府采购,并不需要自己做市场,其实他们的品质不错,只是我们市场上看不到而已,比如象德国的HIPP(华人译作喜宝,可惜别人不做中国市场,国人买不到)。另外,美国小宝宝常喝Similac和emfamil的婴儿液体奶,这在中国好像难以理解,中国的液态奶是不适合直接给婴幼儿喝用的。3、美赞臣/Meadjohnson:  美赞臣其实是他们公司的创起人的名字,到现在差不多有100年的历史了,产品在全球大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品牌,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品牌之一,年销售在30亿左右。美赞臣之所以在国内不如多美滋,主要原因是美赞臣开始时并没有看好中国市场,在国内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大城市,在下面的一些地市和县城做得很差。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原装进口产品,他们在广州开发区设有厂,在国外大包装运原料粉进来,在国内分装,所以他们的产品条形码都是69开头的。美赞臣一向不重视中国市场,其最先进的产品和配方都没有进入大陆,其在美国主要提供给政府采购后免费或福利性低价提供给新生儿的品牌Enfamil,配方要比大陆市场的科学很多,价格也远比国内便宜。

  • 【转帖】进口奶粉原料价格“跳水”跌一半

    进口奶粉原料价格“跳水”跌一半金羊网 2008-12-23 08:52:55上图:进口奶粉原料价格“跳水”促使乳制品生产企业更倾向 于采购进口原料。国内原料奶粉难抗衡或降价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各大奶粉生产企业以及用奶食品企业加大国外原料采购量,进口奶粉原料的数量由此猛增。记者昨日同时获悉,受经济危机影响,目前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主要乳品生产国的奶粉原料均已降价近半,这一市场动向更加速了国外奶粉原料流向有巨大需求的中国市场。 奶粉事件本身的负面影响,加上进口奶粉原料价格大跌,腹背受敌的现状,已令中国的原料奶粉生产厂商迈入“寒冬”。 进口原料粉价格“跳水” 据业内人士透露,知名奶粉品牌美赞臣、多美滋、伊利、雅培等均有采用新西兰恒天然大包装工业乳粉。而昨日恒天然中国透露,三聚氰胺事件后其价格下调近半,“这与国际奶粉原料价格的变化是一致的。”恒天然中国公司总经理郭学研表示。昨日,恒天然中国公司总经理郭学研向记者表示,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恒天然集团向中国市场供应的奶粉原料的价格已经下调了近一半的价格。恒天然的这一变化,外界曾有质疑声音称其趁中国市场需求大增之势,以低价之举迅速抢占中国奶粉原料的市场。不过,郭学研昨日却明确对此表示否认。“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是长期而稳定的,不会因为一时的市场变化调整市场策略。”郭学研同时解释,恒天然的奶粉原料之所以在近期发生较大的价格变动,与国际市场奶粉原料价的变动密切相关。郭学研称,恒天然原料粉近期的降幅与国际奶粉原料价格的变化一致。“除了新西兰的奶粉原料,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主要奶粉原料输出国也同样存在大幅降价现象,这主要是受经济危机影响。” 郭学研直言,经济危机过后,全球市场对于奶粉产品的需求量均大减,但中国市场对奶粉产品的需求却依然保持稳步发展。 国内原料粉逼近成本价 不过,中国市场对奶粉需求的持续发展却并未令国内奶粉原料生产厂商受益。据《经济观察报》近期报道中提供的数据,以鲜奶收购价格2000元/吨、8.5吨鲜奶加工成1吨奶粉计算,1吨奶粉仅收奶成本就是1.6万元,每吨奶粉加工费约3000元,从北方到南方运费500元/吨(北方奶源比南方丰富)。不包括其它费用,这些成本合计已接近2万元/吨,而国内大型原料奶粉生产企业的大包粉价格约为2.3万元/吨—2.5万元/吨,一些规模小的原料奶粉生产企业的价格在2万元/吨以下。 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对此解释,经济危机令全球市场对奶粉的需求大减,但三聚氰胺事件却令中国市场对此消费量大增,但中国市场对此的消费需求多以国外奶粉原料为主。记者近日获悉,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惠氏等进口奶粉品牌原有的在华采购原料粉的计划已经“缩水”,而圣元等国产奶粉品牌也转而加大国外原料的采购量。此外,国内一些需要使用乳制品的食品企业如娃哈哈系列乳饮料、思郎饼干等,均表态称使用进口奶粉原料。在事件之后,进口奶粉原料显然要比国产奶粉原料要“受宠”得多。本身的滞销加上进口原料奶粉的降价,使中国原料奶粉生产商腹背受敌。据《经济观察报》消息,王丁棉预计,为了清仓,2009年1月到4月份之间,国内的大包粉生产企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价格下调。

  • 美素奶粉最新事件央视曝光奶粉造假:掺入过期奶粉

    导语:现在妈妈们为宝宝挑选奶粉已经成了难上加难的事情,可就是这样的紧张时期,市场上还不断被曝出有问题奶粉在销售。,《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陆续收到一些家长反映一款美素奶粉的质量存在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美素”奶粉疑云》【演播室】接下来继续关注新闻频道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荷兰美素奶粉号称是最接近母乳的奶粉,并被列为全球四大品牌奶粉之一,享誉欧洲、畅销世界,在我们国内市场上也是热销的洋奶粉品牌之一,深受妈妈们的喜爱。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陆续收到一些家长反映一款美素奶粉的质量存在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正文】河北省秦皇岛的周女士,今年小孩刚两岁,在这个本该还在喝奶粉的年龄,周女士却把孩子的奶粉给断掉了。而导致她放弃让孩子喝奶粉的原因,是她在购买的一款原装进口奶粉的外包装上发现,生产日期好像是重新喷上去的,由此她对这种进口奶粉的生产日期产生了质疑。这款名叫天赋美素的奶粉,在国内市场也被叫做美素丽儿,是荷兰原装进口的,除了外包装,周女士还发现营养成分的标注同样存在可疑之处。【同期】消费者 周女士看那个包装(标签)有很多层,好像有两三层,我想把它打开看一下,看一下有什么区别,或者是对比什么的,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结果我用酒精把那个包装撕开以后,确实发现,上面涂了两层,而且下面的营养标识和上面的营养标识有一定的区别。【正文】周女士说她此前为了给孩子选购奶粉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四处打听,几经比较之后得知,美素奶粉是国际知名品牌,有126年历史,其生产商是全球最大的乳品企业之一。【同期】消费者 周女士就是他们宣传是百分之百原装进口。荷兰原装进口,包括包装什么的都是原装进口。还有荷兰的卫生证书都有的。【正文】然而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周女士的宝宝快要把几罐奶粉喝完的时候,她发现这种奶粉的外包装上有些异常,于是对这种美素丽儿奶粉的质量和来源产生了怀疑。在网上和其他家长交流之后,周女士发现和她一样有类似疑问的家长还有不少;西安的一位家长在网上反映在美素丽儿一段奶粉中发现了一条1、2厘米长的乳白色虫子;湖南的一位家长在网上反应美素丽儿奶粉溶解时挂壁情况严重。记者通过网络查询发现,不少购买了这款奶粉的消费者也和周女士一样在奶粉的外包装上发现了一些疑点,而且疑点都集中在生产日期和外包装上。【演播室】我手里拿的就是玺乐天赋美素奶粉,也被叫做“美素丽儿”奶粉,从这款奶粉的外包装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原产国是荷兰,供应商是欧洲著名的跨国食品集团玺乐公司。然而,这款奶粉自2012年初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后就投诉不断, 一些消费者质疑它的质量,还有人怀疑它原装进口奶粉的身份,那么,这款美素丽儿奶粉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正文】记者登录了美素丽儿的官方网站,网站上介绍,美素丽儿奶粉的卓越品质,源于荷兰奶粉生产企业对乳牛的选种、奶源的纯正、生产的严苛以及出口流程、追踪系统和防伪检查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官方的宣传视频生动地展示了,美素丽儿是一款高品质、纯天然、血统正、安全可靠的纯进口奶粉。(宣传视频)美素丽儿奶粉的中国进口商是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用字版标明:原名叫苏州美素丽儿母婴用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由台湾宏全盛公司和苏州美铨公司共同投资设立,是瑞士玺乐集团在中国的授权总代理,专业经营瑞士玺乐集团HERO--GROUP旗下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营养辅食等产品。据了解,成立于1886年的瑞士玺乐集团,是欧洲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以经营果蔬食品及欧盟的高端婴幼儿食品为主。然而在仔细查看了美素丽儿奶粉的外包装之后记者发现,这款奶粉标注的生产商并不是瑞士玺乐集团,而是荷兰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也就是说,美素丽儿奶粉是瑞士玺乐集团授权苏州进口商在国内销售,但是它却是荷兰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生产的。然而经过查询记者发现,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在中国大陆设有子公司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的奶粉名叫美素佳儿奶粉,并不是美素丽儿。记者随后拨通了美素丽儿的400客服电话,询问两种美素奶粉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期】美素丽儿400客服我们这个是欧版的美素,美素佳儿是大陆版的,配方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看一下它那个,因为美素佳儿只有罐装,罐装的文字是中文的,就是说它是只针对中国市场,美素佳儿它的2段和3段里面可能会有一些白砂糖或者香兰素,对宝宝以后的一些,比如说挑食啊,牙齿啊各方面(不好),不添加肯定要好一些。然后我们这个欧版的美素里面是绝对不添加的。【正文】然而当记者拨通美素佳儿的400客服电话后,客服人员却告诉记者他们的奶粉和美素丽儿奶粉没有任何关系。【同期】美素佳儿400客服记者:美素的奶粉不是还有一款新出的丽儿吗?那不是我们的,目前我们官方在大陆地区唯一一个正规的子公司是美素佳儿,就是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正文】调查至此记者发现,瑞士玺乐集团授权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销售的奶粉商标是heronutradefense,中文名为天赋美素或者俗称为美素丽儿;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授权富仕兰食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销售的奶粉商标为FRISO,中文名是美素佳儿。这两种奶粉除了中文名都有美素字样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标称是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生产的。但是双方的说法却又自相矛盾,美素丽儿说自己的产品是“美素”的高端产品,品质优于美素佳儿,美素佳儿则称美素丽儿奶粉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美素奶粉的来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本台驻欧洲站记者首先与瑞士玺乐集团取得了联系。在瑞士玺乐集团记者注意到,产品展示架上展示的奶粉有两种,一种是标注为friso的盒装奶粉,一种是标注为hero baby的桶装奶粉。两种奶粉的外包装主色调均为蓝色。玺乐集团的负责人证实,heronutradefense奶粉也就是美素丽儿奶粉的确是玺乐集团授权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销售的。【同期】瑞士玺乐集团总裁 罗伯·范思鲁特美素丽儿是荷兰产品,它是在荷兰生产的,它被从荷兰进口到中国。在中国美素丽儿的独家销售权被授予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正文】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玺乐集团负责人一再强调,美素丽儿是荷兰生产的,然而,记者一再追问美素丽儿奶粉究竟是不是荷兰菲仕兰坎皮纳公司生产的,这位负责人却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同期】瑞士玺乐集团总裁罗伯·范思鲁特记者:我想知道那个公司生产了这些奶粉,哪些公司?你是问的美素丽儿产品么还是全部。记者:是(美素丽儿)。Hero集团有不少的制作工厂,同时还有不少代加工的供应商。美素丽儿是在荷兰生产的。记者:我是说,我想知道。你能给我们一些工厂的名字么?菲仕兰坎皮纳公司也给hero集团加工婴儿配方奶粉么?是的,它们是我们的供应商。记者:供应商意味着它们确实给你们生产婴儿配方奶粉?是的。记者:但是你们自己在荷兰也是有生产厂的么?是的,我们在欧洲和美国都有不少生产厂。根据不同的产品,我们或者自己生产或者让我们的供货商生产。

  • 【资料】洋品牌奶粉=进口奶源???

    [color=#d40a00][size=4] 很多初为人父母的消费者,对自己的小宝宝是爱护有加。从孕期的各种保健到宝宝出生后的奶粉选择,都不想让自家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纷纷选择了各种洋品牌的产品,尤其是婴幼儿奶粉,更是对洋品牌趋之若鹜。认为洋品牌奶粉来自国外进口的奶源。质量一定有保证。 然而事实上,很多洋奶粉奶源同样来自国内,洋品牌与进口奶源并不能划等号。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奶粉不要迷信国外品牌,在决定购买哪种品牌奶粉前,应多种渠道获取其各种信息以及用户口碑。奶源地是判断奶粉品质的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size][/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