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科学中心

仪器信息网国家科学中心专题为您整合国家科学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科学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科学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科学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科学中心话题讨论。

国家科学中心相关的资讯

  • 第二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1月10日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该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  根据国家批复方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在信息领域建设量子信息重大创新基地、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和联合微电子中心。在能源领域,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和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在健康领域建设国际一流的离子医学中心与大基因中心,在环境领域开展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装置的预研。  据了解,合肥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合肥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是全国除北京之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地区。方案获批之后,合肥将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并先行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  根据规划,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科技策源地。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创新,成立理事会,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统筹全国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攻关。
  •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
    p   16日上海市发改委发布信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构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提升我国在交叉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代表国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 /p p   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重点开展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二是推动设施建设与交叉前沿研究深度融合 三是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 四是探索实施重大科技设施组织管理新体制。 /p p   据悉,针对创新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知识不同构、行为不互动等瓶颈制约,上海在去年就已经着手制定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的相关规划,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功能性平台,促进全社会创新协同。 /p p   在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地方需要争取和承接更多国家和市级科研基础设施落地,打造若干重点实验室、开放型研究平台。调动高校研究院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各类创新资源对接、转移、放大的一种开放式平台。可以预见的是,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终建成后,将形成张江科技城创新集群建设的核心,显著提升上海的整体科研水平。 /p p br/ /p
  • 第四届科学数据大会 中国将加快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p   8月2日,第四届(2017)科学数据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记者从此次会议上获悉,我国将加快推动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p p   科学数据是科研观测、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果,也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资源。记者了解到,科技部未来将逐步推动以下四项工作:推动制定科学数据相关的政策法规 加快推动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这是未来的重点工作和抓手,力争将来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 推动科学数据汇交工作 通过良好的政策引导、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快数据开放共享的工作进程。 /p p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国际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需求,紧密衔接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布局,“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并不是从头再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领域、各行业科学数据中心为基础,通过整合重组、调整优化等方式,打造一批数据量大、运行机制完善、服务能力强的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 /p p   本次会议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中科院办公厅共同主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承办。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出席了会议。来自科技部、中科院、国防科大等机构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参会。 /p p & nbsp /p
  • 合肥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从“设计图”转为“施工图”
    p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13日透露,未来4年,是全面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关键时期。该中心将会建设成为代表国家水平、承载国家使命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创新平台。 /p p   当日,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张韶春在会上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从“设计图”转为“施工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印发。 /p p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复函同意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p p   《方案》提出,依托中国科大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国际领先地位,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一大批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全超导托卡马克、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装置性能。提前谋划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等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和产业成果,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p p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英俭透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成。 /p p /p
  • 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2030年将建成全球知名综合性科学中心
    p   在北京的“三大科学城”中,怀柔科学城知名度稍低。市发改委昨日公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已获得批复,将重点开展系统推进重点科学领域跨越发展等工作。 br/ /p p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20年,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将初步显现 到2030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p p   在国务院去年发布的《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中,北京将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学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推动央地科技资源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北京市与中央有关部门会商合作,优化中央科技资源在京布局,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形成北京市与中央在京单位高效合作、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p p   中关村科学城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高等学校和中央企业,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实现基础前沿研究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怀柔科学城重点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创新运行机制,搭建大型科技服务平台。未来科学城着重集聚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集成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引进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强化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集聚区。 /p p   在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建设方案中,这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重点开展7个方面工作,即系统推进重点科学领域跨越发展 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 科学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 集聚国内外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 谋划推动实施重大科技计划 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先行先试 统筹布局前瞻未来的国家实验室。 /p p br/ /p
  •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正式成立
    01 院况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简称“研究院”)是根据《中国科学院 安徽省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机构,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1月5日环境研究院顺利注册省属事业单位法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研究员荣任首任院长。研究院开办资金1亿元,研究院地点位于合肥市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商园四期E栋,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02 战略定位环境研究院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部署,面向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整合国家环境领域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等重要支撑创新力量,以“工程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新兴减污降碳环境产业”为主线,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国家减污降碳环境产业创新源头、关键装备来源中心,打造“中国环境谷”等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引领我国环境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03 建设内容环境研究院将按照“1+N”总体思路建设。“1”是指实体化建设,1个院本部,院本部中除支撑部门外,重点建设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湖泊与水环境污染控制、天基载荷技术与应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控制、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5个技术中心。“N”是指环境研究院将与省内外战略力量共同建设若干联合应用示范中心。通过“生态环境医院”的应用模式,打通“监测-治理-修复”的业务链条,为重点区域(流域)、重点城市、重点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一站式服务。04 建设目标环境研究院计划到2035年,在高端环境监测装备和水环境治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生态环境空间立体探测关键技术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初步建设成为生态环境领域国际一流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基地,形成国家环境产业技术创新源头、重大关键装备来源中心,引领全国环境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 广东将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基础设施必不可少
    p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18日在中科院2019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科院、广东省将共同争取建设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p p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全国共有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此前,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城市都在积极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当地创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地方与国内顶尖高校的合作交流。对带动地方转型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p p   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项重要支撑。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设施有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装置、SXFEL用户站等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设施有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或已完成的重大科技设施有全球最大风洞实验室、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车模型试验平台,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中科院与广东省2018年签署了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创新平台、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科教融合园区等多项合作协议。粤港澳大湾区至今也有较多相关的规划布局,比如,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在广东东莞投入正式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也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已于2018年底开工建设,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也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张亚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9年将有大幅度提升。 /p p   此前,仪器信息网曾简单分析整理过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204/476463.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广东地区科研水平现状"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广东地区科研水平现状 /span /a 。相信珠三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将会极大推动广东及周边地区的科研水平发展。 /p
  • 北上肥已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成都、西安、南京等地申建在列
    p   记者近日获悉,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系基本成型。从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到产学研融通创新,从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到打造双创“升级版”,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的路线图已经明晰。两会代表建议,落实科研人员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提高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p p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p p   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p p   基础科研能力是决定科技创新能“走多远”的关键。国家实验室建设主要瞄准的就是重大基础科研问题。有代表表示,国家实验室对重大基础研究、原创性科技突破起带头、示范和推动作用。需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尽快推动国家实验室挂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些领域我们现在可能是领先的,如果在等待挂牌的过程中把时间浪费了,可能就会被别人超越。希望我们能够一鼓作气,尽快建成第一批国家实验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说。 /p p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8日在北京代表团开放团组发言表示,融通创新比以前的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协同更进一步,将多主体、全要素、各环节的创新通过创造性融合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p p   创新和激励政策的落实和完善对于释放创新活力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这讲到我们心坎里去了,过去我国的科研政策没有完全解决好‘重物轻人’这个问题。如今,科技人才的投入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落实以人为本、可操作的科研活动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王建宇说。 /p p   值得一提的是,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各地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大举措。截至目前,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先后获批。而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地也在积极申建。 /p p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安徽省委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表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包括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群。 /p p   王容川表示,安徽省为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出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方案,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则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2018年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的关键一年,在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将积极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和新能源国家实验室。 /p p   “各地竞争非常激烈,武汉也正在积极争取。希望得到有关部门批复,尽快跻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8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能成为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将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p p   王建宇表示,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科技领域、最全的学科方向,这几年,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走到了国际的最前沿。“但是如果按科技资源人均去算,还是不高。与国际先进国家在科技上的人均产出比仍有差距”。王建宇建议,国家在科技投入上要充分瞄准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战略目标,确保已经领先的战略领域进一步拉大领跑的距离,对有望突破成为领跑的领域尽快实现突破领跑。 /p
  • 应用技术中心常务董事趙相俊博士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Park韩国总公司应用技术中心常务董事趙相俊(Dr. Sangjoon Cho)博士在韩国2021年科学与信息交流日颁奖典礼上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授予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等过程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趙相俊博士成功领导开发了许多韩国国家项目,并为半导体工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停滞不前的韩国国内分析测量设备行业中取得了突破,为表彰他的贡献,被授予科学技术奖章。 纳米计量领域的行业专家趙相俊博士建立了国家技术发展路线图,为引领韩国纳米技术和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我们一起工作了14年的趙相俊常务董事说:“我很开心能够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国家研究项目为公司和相关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真心感谢所有同事,感谢与这一群优秀并且热爱纳米技术研究的同事们一起成长一起拼搏一起努力,谢谢你们!”
  •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4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颁奖。   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6项,占总数的66.7%。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占通用项目总数5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4项)的69.1%。2项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通用项目1项,专用项目1项)。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9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8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137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120项)的68.6%。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8项(一等奖3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44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35.0%。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68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46项的68.3%。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22项,占总数的49.6%。(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的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充分表现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附:1.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2.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3.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目录   4.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5.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6.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统计表   7.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统计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4年1月10日
  • 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透视
    70.9%、74.7%、77.8%,3年来,高校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获奖数量占通用项目总数的比例不断增加。对于这不断攀升的数字,我们除了感到欢欣鼓舞,也试图从中读出更多。  历史新高背后是高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  事实上,近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总数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奖励总数再次压缩到300项以内,今年更进一步减少到279项。“压缩数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看来,获奖比例不断提高的背后,是我国高校科研实力的整体提升。这种提升,从获奖项目上有迹可循。  “过去往往认为高校的强项在理论研究,如今在强调应用成果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上,高校获奖数量也有了显著提高,分别达到80.9%和80.3%,而前几年基本在70%左右。”周静介绍说,“这说明近年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已初见成效,高校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主力军。”  从高校类型看,不同类型的院校均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周静告诉记者,近几年,获奖总数排名前三的基本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充分体现了国内顶尖大学的优势。记者同时发现,在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行业特色院校和地方高校则表现不俗。2015年,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中,地方院校为15所,占总数67所的22.3%。2016年,地方院校为19所,占总数75所的25.3%。“这说明,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的定位及发展特色进一步清晰。”周静说。  “国家急需、群众急盼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在数量之外,高校获奖的研究成果内容又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浏览长长的奖励公报不难发现,许多研究项目正中当下社会关切的焦点。“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清洁能源研究”“消化道肿瘤研究”̷̷农业、环境、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研究似乎比以往更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民生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个趋势是存在的。它符合现阶段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并且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继续。”  在一度被雾霾笼罩的京城,“浙江大学清洁能源创新团队”负责人倪明江成了媒体记者采访的焦点。在华中农业大学,袁宗辉及其团队为维护食品安全努力着。袁宗辉告诉记者:“国家急需、群众急盼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当然,高校所做的远不止于此。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其中,大都可见高校的身影。  支撑硕果的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是什么支撑高校科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归根到底答案是人。  倪明江告诉记者,团队研究是中国高校的一种特色模式,可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重大科研项目。他所在的团队有固定人员50余人,研究生近500人。在他看来,不断地有新生力量加入,形成科研梯队,正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优势所在。  倪明江说,他的团队依托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是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而组建的,吸纳了4家大型电力企业参与。“还有成果转化,浙江大学的政策是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70%归团队或个人。这对科研工作者也有激励作用。”倪明江说。  在科研队伍中,还有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女性。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有15个项目由女性领导。因研发我国首艘海洋无人测量艇获得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上海大学教师谢少荣告诉记者,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坚韧在科研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科技奖励体现了政府对优秀科研人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周静表示,“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校科研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应着力改善科研环境,更加注重发挥青年人的作用。”
  •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揭晓
    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国发〔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高温/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等6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嫦娥三号工程”等20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的选育技术及应用”等149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教授等5名外国专家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7年1月2日
  •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举行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郑哲敏院士(左)与王小谟院士当日在人民大会堂交谈。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奖励大会上,中国2012年度五大国家级科技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一揭晓并颁奖。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据中国政府网1月18日消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院士(左)、王小谟院士(右)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郑哲敏简历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4年10月2日 生於山东省济南市   1943~1947年 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程学学士学位   1947~1948年 任清华大学助教   1948~1952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   1952~1954年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1955~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6~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8~1989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2~1986年 任力学学报主编   198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大会委员会委员   198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   王小谟简历:   王小谟 (1938.11.11-- )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   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   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 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举150名院士 7名华人当选
    来自国家科学院的消息2021年4月26日国家科学院选举新成员,包括创纪录的女性成员和国际成员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从华盛顿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今天宣布选举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以表彰她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杰出和持续的成就,其中59名是女性,为一年中当选人数最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Marcia McNutt说:“今年当选的女性人数历史性地反映了她们在许多科学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我们科学院为承认这些贡献而作出的共同努力,以及在我们的队伍中增加多样性的重要价值。”我很高兴欢迎我们所有的新成员,我期待着与他们一起参与国家科学院的工作。”今天当选的院士使现役院士总数达到2461人,外籍院士总数达到511人。外籍院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无投票权会员,国籍在美国境外。150名当选院士中还包括7名华人,他们分别是:Cao, Hui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Becton Center,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onn.Chang, Ta Yua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Geisel School of Medicine, Dartmouth College, Hanover, N.H.Chen, Lieping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Professor in Cancer Research and 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immunobiology, dermatology, and medicine (medical oncology),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Haven, Conn.Liu, David R. investigator,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and Thomas Dudley Cabot Professor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ss.Wong, Rachel O. professor and chair,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Kang, Le president, Hebei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CAS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Biotic Interactions, and president, Beijing Institutes of Life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Tsay, Yi-Fang F. distinguished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wan (Taiwan)曹慧(Hui Cao)曹慧教授是耶鲁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她的主要研究包括复杂光子纳米结构中光的传输、散射、吸收和放大等方面,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她目前的研究项目包括:开发新型光源并探索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强散射介质和多模光纤中光传输的相干控制、具有复杂纳米结构的多功能光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曹慧教授今年同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Ta Yuan Chang    Ta Yuan Chang院士是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他的实验室专注于对胆固醇稳态平衡的研究。旨在通过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组织中胆固醇稳态平衡的调控,开发治疗人类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创新疗法。陈列平(Chen, Lieping)    陈列平,免疫学家,现任福建医科大学免疫治疗研究所所长,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肿瘤内科学和皮肤病学教授,耶鲁癌症中心免疫学部主任 。陈列平长年从事免疫学机理及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因于全球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创以抗体阻断PD-1/PD-L1通路治疗癌症的方法,陈列平在2014年获得全球免疫学界最高奖项--威廉科利奖 [William B. Coley Award] ,其研究成果亦于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当年最为重要的科学突破 。  刘如谦(Liu, David R)    刘如谦(David R.Liu),出生于加州,哈佛大学化学学士、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博士,美籍华裔科学家。现为美国博德(Broad)研究所核心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致力于CRISPR基因编辑工具。  Wong, Rachel O.  Wong, Rachel O.是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生物结构系教授。她的实验室主要对神经回路在发育过程中的组装,在神经退化时的回路拆卸,以及随着细胞再生的回路重建感兴趣。研究人员主要利用基于斑马鱼和小鼠视网膜的模型进行研究。康乐(Kang, Le)  康乐,现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动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互作卓越创新中心主任,河北大学校长,是国际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兼任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轮值主席、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他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美国昆虫学会会士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蔡宜芳(Tsay, Yi-Fang F)    蔡宜芳博士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硝酸盐在植物中的运送、讯息传导以及利用效率。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硝酸盐是最主要的氮来源。蔡博士关于NRT1硝酸盐转运蛋白家族的多项新发现已被写入教科书。
  • 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评审结果将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共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41项(含2010年结转到今年的2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219项。其中有关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技术的获奖名单如下:   2011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   二等奖   1.学科组:化学   项目名称:催化材料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   主要完成人:   李 灿(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冯兆池(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张 静(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范峰滔(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杨启华(中国科学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   推荐单位:辽宁省   2011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通用项目)   二等奖   1.专业组:电子与科学仪器   项目名称:高密度集成、高光束质量激光合束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王立军(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刘 云(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单肖楠(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宁永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秦 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彭航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推荐单位:吉林省   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通用项目)   二等奖   1.专业组:电子与科学仪器   项目名称:50W 级全固态激光器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人:樊仲维,张国新,石朝辉,张 晶,牛 岗,王培峰,赵天卓,麻云凤,王 鹏,张志刚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   推荐单位:北京市   2.专业组:标准计量与文体科技   项目名称:危害物质化学成分量测量标准物质研制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吴方迪,李红梅,徐 蓓,何雅娟,王 军,戴新华,张庆合,王亚平,吴忠祥,韦 超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推荐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专业组:环境保护   项目名称: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研发、系统应用及设备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刘文清,王跃思,刘建国,陈良富,谢品华,司福祺,赵南京,张天舒,徐 亮,孙 扬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淮北师范大学,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金星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安徽省   附件: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详细名单   1.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 2. 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通用项目) 3.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通过项目名单(通用项目) 相关新闻专题:盘点“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
  • 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
    京郊山脉下,有座蓝绿交织的崭新城市。2022年以来,这里引来上千名科研和管理人员、上百个科研团队。一批“十四五”重大项目在此处加速落地,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和四个平台完成选址。12月27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怀柔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获悉,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见雏形,科技创新主体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怀柔。不仅科学的力量在释放,“城”的功能也愈加凸显。怀柔区人民政府区长于庆丰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23年重点任务要完善“城”的功能,打造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让更多科研人员走进怀柔、融入怀柔。怀柔科学城部分重点区域提升效果图。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供图科技要素集聚,高新产业形成规模燕山脚下、雁栖湖畔,规划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的怀柔科学城,在北京市“三城一区”的规划中,其功能是聚集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程廷海告诉记者,纳米能源所是怀柔科学城正式启动建设以来,第一个整建制搬迁入驻怀柔科学城的科研机构。目前该所有600多名科研人员在怀柔科学城办公。他认为,怀柔科学城给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这里的科学和生活设施够现代化。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里“十三五”29个科学设施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正式运行,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进入科研状态,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和11个科教基础设施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十四五”重大项目加速落地,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和4个平台完成选址。推动设施平台开放共享,服务150余家科研单位,为180余项重大任务提供科研支撑。制定交叉研究平台运行经费支持细则。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主体集聚效应开始显现。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等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怀柔,多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启元实验室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德勤(中国)大学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机械研究总院怀柔科技创新基地竣工,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陆续交付使用。中科院自动化所、空间中心等联合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30余个重大科技成果在怀转化,储备高校院所科研成果项目270余个。借助科技力量要素汇集,高新技术产业也得以快速发展。怀柔区联合市级有关部门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启动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实施“十百千”工程,培育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设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成立硬科技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统筹1.63亿元政策资金支持21个仪器传感器项目建设。集聚仪器传感器企业256家,预计实现规上企业产值12.5亿元,增长8.7%。“科学+城”模式,兼顾生态和人居怀柔科学城建设方案自2017年批复以来,不仅得到科技界关注,也燃起周边居民的好奇心。崭新的环形建筑、积木形状的实验楼,在青山绿水掩映下颇具科技感。有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有时在怀柔科学城周边散步时,夕阳在建筑的表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让建筑群看起来很壮观。怀柔科学城走的是“科学+城”融合发展的路子。一年来,怀柔科学城城市控规通过市委城工委会议审议。科院路、青年路等道路完工,永乐北四街、雁栖东五路开工建设。科学城东110千伏电站投用,安各庄110千伏电站开工,综合管廊完工投用。科荟雅园、雁栖国际人才社区一期竣工。栖美园、华远达公寓科研人员入住。怀柔医院二期投入使用。国科大附属学校开始招生。“聚人气、聚科研气”效果开始显著。怀柔区介绍,今年一批科学家和青年杰出人才落户,130个科研团队入驻。国科大在怀纳统,师生达到1.3万余人。在怀科研主体发表高水平论文103篇,形成重大发明专利263项,突破加速器电子枪阴栅组件、无液氦稀释制冷机、新型复合折射透镜等“卡脖子”技术35项。研究员程廷海告诉记者,怀柔的空气特别好,这让人在压力较大的科研工作中得到很大的精神放松。自2020年随科研所搬到怀柔科学城以来,他经常在单位,“闲暇时候,骑车在周边走走,周边山清水秀,挺让人精神放松的。”怀柔区今年完成百万亩造林工程1万亩,森林面积达1.64万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位列全市第二。完成喇叭沟门和怀沙河、怀九河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黑天鹅等珍稀动物来怀栖息,“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再现怀柔水库,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迎来20年第一次盛花期。未来任务,打造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怀柔区将“聚焦世界科技强国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作为2023年重点任务之一。怀柔科学城将实现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和分子科学等9个“十三五”科学设施试运行,力争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太赫兹科学技术中心等5个“十四五”项目开工建设。完善科学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产出更多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确保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入驻金隅科教园,推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搬迁入驻。深化院所与高校、企业合作,推动北大医学影像设备预研项目落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联合头部企业、平台公司组建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通道。怀柔区区长于庆丰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突出以科学家为中心,打造科学家的家园。用好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聚焦解决“从0到1”的卡脖子问题,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人才择怀而栖。强化对青年科学家的政策倾斜,让青年人才成为科学城的源头活水。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培养高级技工、工程师等科研辅助人才。加快推进第三实验学校建设和妇幼保健院迁建,有序布局商业文化等生活服务配套。建立多元住房保障体系,加快雁栖小镇国际人才社区、雁栖国际人才社区二期、国际青年公寓、国科大集体宿舍建设。怀柔科学城还将继续完善“城”的功能,打造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推动怀柔科学城街区控规落地实施,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与“自然生态体系”高度融合的整体格局。加强经常性学术交流,让更多科研人员走进怀柔、融入怀柔。坚持交通先行,积极推动通密线电气化和市郊铁路改造提升,启动雁栖东四路、密西路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安各庄变电站和起步区10千伏配网项目竣工,加快科学城500千伏、永胜和罗山输变电工程建设。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做好水源保护,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之城。
  • 12位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光明日报10月3日2版刊登消息《12位中国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不少热心读者询问:这12位新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的科学家究竟是谁?   7日,经与中国科学院确认,这12位新当选的中国科学家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松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沈保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黄季焜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LO Yuk Ming Dennis)   台湾&ldquo 中央研究院&rdquo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淑珍(CHENG Soo-Chen)(女)   台湾&ldquo 中央研究院&rdquo 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道时(HSIEH Tao-Shih)   台湾&ldquo 中央研究院&rdquo 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绍臣(LIU Shaw Chen)   台湾&ldquo 中央研究院&rdquo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昌(LEE Shih-Chang)。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30年来,世界科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研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在巴西、印度和中国等国家,科技进步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白春礼说,过去30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通过开展大学、研究中心和政府间科研合作,建立了旨在培养发展中国家科研能力的全球网络,很多联合科研成果正转化为新的专利和商机,改善着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活,很多科学院支持的研究中心则发展成为地区甚至全球性创新中心,越来越多的院士开始参与到各自国家的科技政策制定中。   据介绍,TWAS每年增选新院士45~50名左右,先由2名TWAS院士书面提名,于当年3月31日将推荐表发送TWAS总部。
  •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
    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们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开放、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靠激发和调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我们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我国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我们要敏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给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科技力量布局,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积极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努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优势。   要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支持企业建立和充实研发中心,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使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积极探索新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和活力。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形成百家争鸣、民主开放的科学氛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追求真理、执着科学探索、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我坚信,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能够成为造就人才、激励创新、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时代!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开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8届院士大会27日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的里雅斯特开幕,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科学家、多国科技界领导人、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共议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未来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大会。他在致辞中总结说,近6年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来源国家和地区从91个增至104个;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新设立包括联想科学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科学奖项;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青年科学家网络成功启航;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全球影响力和公信力大幅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白春礼指出,在科学界,每一代人都肩负拓展知识边界和加强科学能力的重大使命,依赖科学进步才能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方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义不容辞。他鼓励科学家在推动科学进步的同时,通过开放、创新、精诚合作为人类带来更多光明、希望和尊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意大利外交部全权代表法布里齐奥· 尼科莱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史凤雅、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主任费尔南多· 克韦多等参加大会,并在发言中感谢白春礼过去6年来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发展和促进南南、南北科教合作做出的重大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白春礼院长还在会上为2017、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联想科学奖、萨拉姆奖等获得者颁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选举年,苏丹科学院院长穆罕默德· 哈桑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司库,巴西科学院院长路易斯· 达维多维奇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秘书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成立于1983年11月,总部设在的里雅斯特,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致力于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研究,现有上千名院士。白春礼2013年1月正式就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是该组织成立以来担任院长的首位中国科学家。他2015年成功连任,将于2018年底卸任。 /p
  •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人民大会堂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代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颁奖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吴良镛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的外国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最根本的要靠改革开放、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靠激发和调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温家宝强调,要敏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给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完善科技力量布局,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形成中国经济的新优势。要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建立和充实研发中心,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产业关键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鼓励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企业,让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和促进科研成果、创新产品、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形成百家争鸣、民主开放的科学氛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追求真理、执着科学探索、尊重知识产权、珍视学术声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强调,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把自己的事业抱负、科技专长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表示,伟大祖国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环境。我们要把荣誉变成新的动力,不辱使命、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出席大会并参加会见的中央领导同志还有: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令计划、路甬祥、韩启德、李建国、桑国卫、马凯、孙家正、郑万通、万钢、林文漪、厉无畏以及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   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出席大会并参加会见。首都科技界代表约3300人参加大会。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6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 授予8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消息: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初评通过通用项目2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58项。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予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对公布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于核实查证。提出异议的个人或者单位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名或盖章,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凡匿名、冒名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将认真查处在评审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其本年度评审资格。   特此公告。   联系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   1.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目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推荐专家 1 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些数学理论 杨 彤 周毓麟,李大潜,石钟慈 2 药物反应种族差异与个体差异的遗传机制研究 周宏灏 桑国卫,樊代明,贺福初 3 纳米材料新功能的发现及应用 阎锡蕴,梁 伟,汪尔康,顾 宁,杨东玲 北京市 4 TGF-β/Smad信号通路维持组织稳态的生理功能和机制 杨 晓,滕 艳,王 剑,兰 雨,孙 强 北京市 5 复杂生物样品的高效分离与表征 邹汉法,张丽华,叶明亮,吴仁安,张玉奎 辽宁省 6 大维随机矩阵理论及其应用 白志东 吉林省 7 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反应研究 唐 勇,孙秀丽,叶 松,周 剑,康彦彪 上海市 8 中国大气污染物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庄国顺,郭志刚,黄 侃,孙业乐,王 瑛 上海市 9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 林鸿宣,高继平,任仲海,宋献军,金 健 上海市 10 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 宋纯鹏,张 骁,苗雨晨,江 静,安国勇 河南省 11 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 张俐娜,杜予民,蔡 杰,陈凌云,周金平 湖北省 12 金属酶的化学模拟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毛宗万,巢 晖,计亮年,刘建忠,鲁统部 广东省 13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机理 刘耀光,王中华,龙云铭,邹艳姣,庄楚雄 广东省 14 年轻新基因起源和遗传进化的机制研究 王 文,杨 爽,周 琦,蔡 晶,李 昕 云南省 15 非线性应力波传播理论及应用 王礼立,任辉启,虞吉林,周风华,吴祥云 宁波市 16 若干纳米新结构及结构转变规律 龚新高,孙得彦,刘志锋,顾 晓,季 敏 教育部 17 基于核自旋的量子计算研究 杜江峰 教育部 18 特定结构无机多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 于吉红,庞文琴,李激扬,李 乙,徐如人 教育部 19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研究 冯小明,刘小华,林丽丽 教育部 20 可持续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郝晓地,俞汉青,刘俊新,盛国平 教育部 21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与演化研究 徐安龙,黄盛丰,元少春,陈尚武,禹艳红 教育部 22 全生命周期软件体系结构建模理论与方法 梅 宏,黄 罡,张 路,张 伟 教育部 23 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 张化光,张庆灵,佟绍成,陈 兵,姜 斌 教育部 24 氧化锌薄膜微结构与性能调控中的若干基础问题 潘 峰,曾 飞,宋 成,杨玉超,刘雪敬 教育部 25 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机理研究 何雅玲,唐桂华,赵天寿,闵春华 教育部 26 水沙两相流理论及在长江三峡工程泥沙中的应用 方红卫,倪晋仁,王兆印,王光谦,王兴奎 教育部 27 复杂曲面数字化制造的几何推理理论和方法 丁 汉,朱向阳,尹周平,朱利民,王 煜 教育部28 压电和电磁机敏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的基础研究 沈亚鹏,陈常青,田晓耕,王子昆,王 旭 教育部 29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 郭万林,胡海岩,张田忠,郭宇锋,王立峰 教育部 30 岩溶动力学理论创新研究与应用 袁道先,刘再华,蒋忠诚,曹建华,张美良 国土资源部 31 无线多媒体协同通信模型及性能优化 陆建华,朱文武,张 黔,殷柳国,陶晓明 工业和信息化部 32 复杂构件不均匀变形机理与精确塑性成形规律 杨 合,詹 梅,郭良刚,李宏伟,孙志超 工业和信息化部 33 小檗碱纠正高血脂的分子机理,化学基础及临床特点 蒋建东,宋丹青,魏 敬,孔维佳,潘淮宁 卫生部 34 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 孙笑涛 中国科学院 35 低维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奇异自旋性质理论研究 王玉鹏,曹俊鹏,张 平,陈 澍,戴建辉 中国科学院 36 “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超出”的发现 常 进 中国科学院 37 纳米材料的健康效应与安全性研究 赵宇亮,陈春英,王海芳,丰伟悦,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 38 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 安芷生,张小曳,曹军骥,李顺诚,刘晓东 中国科学院 39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姚檀栋,秦大河,田立德,王宁练,康世昌 中国科学院 40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葛全胜,王绍武,邵雪梅,郑景云,杨 保 中国科学院 41 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肖文交,孙继敏,高 俊 中国科学院 42 凹耳蛙声通讯行为与听觉基础研究 沈钧贤,徐智敏,余祖林 中国科学院 43 若干新型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吕金虎,陈关荣,禹思敏 中国科学院 44 纳电子器件的构筑及其新奇特性的研究 顾长志,李俊杰,龙云泽,王凯歌 中国科学院 45 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 谢 毅,吴长征,熊宇杰 中国科学院 46 新型磁热效应材料的发现和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沈保根,胡凤霞,孙继荣,张西祥,吴光恒 中国科学院 47 中药复杂体系活性成分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质量标准中的应用研究 果德安,叶 敏,吴婉莹,关树宏,刘 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48 神经生物信息模式识别与时空分析 胡德文,王正志,周宗潭,徐 昕,刘亚东 总装备部 49 用于生物体内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 陈学思,景遐斌,田华雨,汤朝晖,章培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0 控制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分离与估计理论和方法 周东华,叶 昊,钟麦英,方崇智,王桂增 中国科协   2. 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项目目录(通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轻小型组合宽角航空相机研制及低空UAV航测应用 林宗坚,苏国中,洪志刚,杨伯钢,陈天恩,尹金宽 北京市 2 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 陈建峰,邹海魁,丁建生,初广文,华卫琦,郑 冲 北京市 3 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德才,李 建,何新智,张志力,蔡玉强,杨文明 北京市 4 交流电机系统的多回路分析技术及应用 王祥珩,王维俭,王善铭,桂 林,孙宇光,毕大强 北京市 5 先进空间光学姿态敏感器技术 尤 政,邢 飞,张高飞,陈非凡,丁天怀 北京市 6 面向海量用户的新型视频分发网络 尹 浩,邱 锋,林 闯,张焕强,许会荃,王 松 北京市 7 大电网安全域综合计算分析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王成山,贾宏杰,余贻鑫,房大中,曾 沅,魏 炜 天津市 8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原料与制剂及产业化应用 王金戌,郭卫芹,张宏武,高志峰,杨秋生,陈玉洁 河北省 9 先进高强度薄带钢柔性制造技术和装备 李 俊,王 利,胡广魁,徐乐江,朱晓东,刘华飞 上海市 10 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 王建宇,舒 嵘,胡以华,薛永祺,刘银年,何志平 上海市 11 微生物基因工程可溶性表达及产物后加工新技术 华子春,张红霞,孙启明,方 雷,董 晨,郑伟娟 江苏省 12 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其应用 王 超,王沛芳,侯 俊,操家顺,钱 进,李 轶 江苏省 13 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 陈 坚,堵国成,李江华,王 强,吴 敬,华兆哲 江苏省 14 全有机溶剂中化学-酶法高效制备手性菊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杨立荣,吴坚平,徐 刚,张伟华,杨泽华,徐永晨 浙江省 15 汽车玻璃深加工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 陈文哲,曹 晖,白照华,王乾廷,陈鼎宁,王榕慧 福建省 16 通用医用耗材制备新技术及其大规模应用 殷敬华,栾世方,李忠志,夏欣瑞,王建卫,张 娥 山东省 17 大型铝电解连续稳定运行工艺技术及装备开发 梁学民,吕定雄,王有山,何俊佳,涂赣峰,张松江 河南省 18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过程微结构控制技术与工业应用 李 楠,李亚伟,孙加林,陈俊红,洪学勤,冯建设 湖北省 19 船舶动力装置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与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 严新平,袁成清,董光能,杨建国,毛军红,郭晓浩 湖北省 20 混凝土泵车超长臂架技术及应用易小刚,周 翔,谭凌群,易秀明,刘永红,唐修俊 湖南省 21 超精密光学零件可控柔体抛光技术与装备 李圣怡,戴一帆,彭小强,解旭辉,周 林,石 峰 湖南省 22 细胞膜色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 贺浪冲,王嗣岑,杨广德,袁秉祥,李西玲,张彦民 陕西省 23 液固高压成形轻质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工艺与控制技术 齐乐华,李贺军,罗守靖,杜之明,姜巨福,周计明 陕西省 24 大尺寸电子级硅单晶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刘 丁,周旗钢,赵 跃,焦尚彬,任海鹏,杨 润 陕西省 25 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 陈佩度,王秀娥,刘大钧,黄辉跃,曹爱忠,郭进考 教育部 26 神经导航关键技术发明与产品开发 宋志坚,王满宁,刘允才,李文生,姚德民,王宸昊 教育部 27 综合机械化固体废弃物密实充填与采煤一体化技术 缪协兴,张吉雄,黄艳利,卫修君,王 富,周跃进 教育部 28 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分级防冲防蚀成套技术 许唯临,周 钟,张建民,吴建华,刘善均,邓 军 教育部 29 硼酸盐激光自倍频晶体制备技术及其小功率绿光激光器件商品化应用 王继扬,张怀金,许祖彦,邵宗书,李 静,马长勤 教育部 30 高性能复相碳化硅陶瓷内加热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乔冠军,金海云,金志浩,陈振国,杨建锋,王红洁 教育部 31 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 戴琼海,季向阳,刘烨斌,曹 汛,戈 张,杨 艺 教育部 32 高精度高动态视觉测量技术与系统 张广军,魏振忠,孙军华,刘 震,刘谦哲,谢光辉 教育部 33 钉形双向搅拌桩和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新技术与应用 刘松玉,朱志铎,杜广印,章定文,储海岩,杜延军 教育部 34 大型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热湿环境调控关键技术、系列产品研发及应用 李安桂,刘 雄,陈 华,赵鸿佐,杨志刚,樊越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5 高性能沥青路面新材料及制备技术 曹东伟,王仕峰,刘清泉,王国清,唐国奇,杨志峰 交通运输部 36 高强韧新型锆合金设计、制备及其在空间活动构件上的应用 刘日平,王文魁,马明臻,张瑞军,杨育林,李 工 工业和信息化部 37 含超薄金属内衬轻量化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设计与制备技术 赫晓东,王荣国,刘文博,矫维成,杨 帆,张剑光 工业和信息化部 38 纳米精度多自由度运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陈学东,袁志扬,周云飞,池 峰,胡元太,刘 赟 工业和信息化部 39 微型构件微成形技术与装备 单德彬,郭 斌,王春举,袁 林,曲东升,徐 杰 工业和信息化部 40 高速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及其与电吸收调制器单片集成光源 罗 毅,孙长征,熊 兵,王任凡,柴广跃,阳红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 41 猪产肉性状相关重要基因发掘、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 李 奎,刘 榜,赵书红,唐中林,樊 斌,余 梅 农业部 42 固体废物分质资源化及其二次污染控制关键技术 席北斗,刘阳生,岳东北,李自刚,聂永丰,姜永海 环境保护部 43 基于拉曼散射的新型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与工程安全监测应用 张在宣,金尚忠,王剑锋,张淑琴,余向东,孙忠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4 复极感应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曲久辉,刘会娟,赵 旭,胡承志,王万寿,肖 东 中国科学院 45 基于大形变和低质量的指纹加密方法与应用 田 捷,杨 鑫,梁继民,庞辽军,曹 凯,杨春林 中国科学院 46 基于工艺选择性的MEMS三维制造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 王跃林,鲍敏杭,李昕欣,李 铁,熊 斌,罗 乐 中国科学院 47 基于广域电压行波的复杂电网故障精确定位技术及应用 尹项根,曾祥君,张 哲,李泽文,陈德树,苏 盛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48 防治煤自燃的高效阻化方法与关键技术 王德明,秦波涛,陆 伟,仲晓星,李增华,周福宝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49 水力喷砂射孔与分段压裂联作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李根生,黄中伟,牛继磊,张士诚,沈忠厚,田守嶒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0 微结构化工传质设备及其工业应用 骆广生,吕阳成,王玉军,王 凯,徐建鸿,陈祥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1 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 凌 祥,涂善东,缪志先,彭 浩,李 洋,朱跃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2 HFCs气相氟化催化剂制备及其工业应用技术 吕 剑,张 伟,寇联岗,石 磊,王 博,明文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53 高性能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制备及在污水资源化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张宏伟,刘建立,吕晓龙,李建新,李新民,王 捷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54 结构/功能复合化新型导电陶瓷的设计、成套制备技术与应用 傅正义,王为民,王 皓,王玉成,梅炳初,张清杰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55 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工艺 黄小卫,龙志奇,彭新林,李红卫,崔大立,杨桂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56 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 李洪法,宋明信,刘荣乐,陈松涛,杨吉慧,郭良进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57 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 顾晓松,卢世璧,赵 庆,彭 江,杨宇民,范卫民 中华医学会 58 异种(猪)皮肤替代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柴家科,杨红明,梁黎明,潘银根,陈 炯,冯祥生 中华医学会 59 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 聂建国,樊健生,陶慕轩,张振学,温凌燕,卜凡民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60 聚丙烯分子链结构调控新技术及应用 宋文波,乔金樑,郭梅芳,周汉学,俞仁明,戴宝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61 基于胺鲜酯的玉米大豆新调节剂研制与应用 段留生,李召虎,吴少宁,何钟佩,董学会,张明才 中国农学会 62 星载微处理器系统验证-测试-恢复技术及应用 李晓维,李华伟,韩银和,华更新,严晓浪,刘 波 中国质量协会 63 光电交叉联动与跨层灵活疏导的光传送技术及设备 纪越峰,张 杰,赵 勇,陈 雪,涂 勇,赵志勇 中国通信学会 6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 陈立云,唐文帮,肖应辉,刘国华,邓化冰,雷东阳 北京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65 锅炉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赵钦新,郭元亮,史进渊,惠世恩,王树众,周屈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   3.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目录(通用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高应力强水敏深层井筒稳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曾义金,陈 勉,金 衍,刘汝山,张来斌,刘四海,林永学,李光泉,闫 铁,李 军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东北石油大学 北京市 2 地下工程开挖诱发灾害防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吴顺川,张怀静,高永涛,戚承志,姜福兴,黄昌富,王艳辉,张晓峰,杨慧林,李崇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安科兴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3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 李久林,范 重,徐贱云,陈以一,刘中华,石荣金,许立新,钱稼茹,邱德隆,任庆英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4 补肾化痰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应用技术 田金洲,时 晶,毕 齐,马 辛,张新卿,苗迎春,张立苹,王蓬文,刘铜华,盛树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北京市 5 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效用水原理与集成技术研究 刘洪禄,吴文勇,杨培岭,郑文刚,李久生,李其军,武菊英,郝仲勇,张建丰,王富庆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北京市 6 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宁 滨,唐 涛,丁树奎,谢正光,郜春海,刘 波,张建明,牛英明,马连川,王海峰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大创新科技中心 北京市 7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 王 硕,陈 颖,郑文杰,曹际娟,王俊平,张 燕,张宏伟,袁 飞,曹勃阳,温 雷 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天津生物芯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8 重要建筑抗爆理论与关键技术 李忠献,方 秦,杜修力,田志敏,丁 阳,师燕超,张亚栋,陈 力,李 亮,耿国恩 天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天津市 9 高坝泄洪消能防护和雾化安全技术与应用 练继建,吴时强,张宗亮,梁宗祥,白俊光,周钟,邓毅国,尹进步,王继敏,冯树荣 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 10 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王天宇,程汝宏,赵治海,石云素,王慧军,师志刚,黎 裕,张喜文,宋燕春,岳增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宣化巡天种业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11 大通量高效立体传质塔板技术及其在化工节能降耗中的应用 李春利,李柏春,刘继东,于文奎,刘桂同,吕 蔷,余迎新,吕建华,王洪海,方 静 河北工业大学,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河北省 12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后复发救治技术平台和策略的建立及应用 李晓明,韦 霖,邸 斌,郭晓峰,路秀英,尚耀东,成继民,吴彦桥,周永青,陶振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香港大学,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省 13 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及应用 郭昭华,马 军,顾大钊,张维世,马培忠,王平亮,李克民,李国仲,宋 日,刘玉福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内蒙古自治区 14 现代轧制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创新平台 王国栋,李建平,刘万山,花福安,张丕军,吴 迪,朱启建,牛文勇,王贺利,刘 俭 东北大学,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省 15 大型合金钢锭及铸锻件缺陷与组织控制 李殿中,李依依,王宝忠,刘志颖,彭 凡,柯 伟,陆善平,夏立军,康秀红,孙明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共享铸钢有限公司 辽宁省 16 功能性单心室外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 王辉山,汪曾炜,尹宗涛,侯明晓,朱洪玉,韩宏光,张仁福,张南滨,方敏华,金 岩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辽宁省 17 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时君友,顾继友,郭西强,李成元,朱丽滨,陈召应,张士成,郭立志,安秉华,南明寿 北华大学,吉林辰龙生物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福汉木业有限公司,敦化市亚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 吉林省 18 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金宁一,廖 明,程世鹏,涂长春,高玉伟,何启盖,刘 棋,赵亚荣,任 涛,闫喜军,肖少波,金扩世,鲁会军,辛朝安,吴 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 19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上海市20 大吨位系列履带式起重机关键技术与应用 刘金江,徐格宁,李明奇,秦绪起,彭继文,廖虎灵,谢 军,韩凤磷,刘士杰,陈 康 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学 上海市 21 射频电子系统的三维高密度封装技术及其应用 毛军发,孙晓玮,吴洪江,罗 乐,尹文言,吴林晟,王绍东,周 亮,余 稳,钱 蓉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石家庄开发区华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慧昌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上海市 22 竞技体育对抗性项目致胜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 虞丽娟,张 辉,凌培亮,陈佩杰,章建成,孟宪明,戴金彪,孟范生,王继红,周成林 上海体育学院,同济大学 上海市 23 类固醇激素与肾上腺疾病发病机制新发现与诊治关键技术建立和应用 宁 光,王卫庆,王继光,李小英,崔 斌,苏颋为,叶 蕾,袁文祺,毕宇芳,马勤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上海市 24 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新策略及关键机制 樊 嘉,周 俭,黄晓武,邱双健,王 征,史颖弘,孙 健,肖永胜,王晓颖,徐 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
  • 5个半导体项目成果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等程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授予顾诵芬院士、王大中院士;评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被授予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具体来看,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中,一等奖3项(通用项目1项,专用项目2项),二等奖58项(通用项目43项,专用项目1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特等奖2项(专用项目2项),一等奖18项(通用项目10项,专用项目7项,创新团队1项),二等奖137项(通用项目110项,专用项目27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共有5个半导体的项目成果获奖,这在以往历届较为少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个其中,由华中科技大学及武汉大学刘胜教授联合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华天科技(昆山)电子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合作完成的“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微电子工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电子封装被誉为芯片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是提升芯片性能的根本保障。随着芯片越来越小,密度越来越高,高密度芯片封装容易出现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成品率低和寿命短等产业共性难题。据了解,电子封装技术创新是摆脱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突破口。立项之初,我国电子封装行业核心技术匮乏,先进工艺装备被发达国家垄断。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空心化”凸显,“卡脖子”带来的风险极为突出,威胁国家信息安全。我国从“十五”开始,把封装技术和装备列为重大战略发展计划。在国家持续支持下,项目以国家光电研究中心为依托,针对困扰封装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经20余年“产学研用”校企联合攻关,突破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技术的技术瓶颈,掌握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打造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封装企业,助力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消息显示,项目团队针对高密度芯片封装翘曲和异质界面开裂导致的低成品率,提出芯片-封装结构及工艺多场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和系列验证方法,应用于5G通讯等领域自主可控芯片的研制,攻克了晶圆级扇出封装新工艺,突破了7nm CPU芯片封装核心技术。项目解决了电子封装行业知识产权“空心化”和“卡脖子”难题,占领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实现了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从无到有、由传统封装向先进封装的转变,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此外,项目完成单位与国内企业合作研制了系列封装及检测设备,建立了多条封装柔性产线;300多类产品覆盖通讯、汽车、国防等12个行业。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个!获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半导体项目有3个: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其中,由郑州大学主持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主持人为何季麟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本双教授和舒永春教授等为主要完成人。氧化铟锡材料,简称ITO,是应用于液晶、有机发光显示和触控面板等的重要基材。中国是铟资源大国,但相关研发滞后,国际上80%的靶材市场被日韩等国垄断,能否建立ITO靶材制备自主体系,关系到国家战略和显示器产业安全。何季麟院士团队面向国家战略需要,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创新发明了ITO靶材粉体制备、素坯注浆成形、无压氧气氛烧结与靶坯绑定——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ITO靶材制备新型工艺流程,形成了完善的全流程工艺装备体系及控制标准,实现了ITO靶材粉末冶金技术的创新应用,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目产品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面板企业京东方的高世代TFT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在研发过程中,还建立了高水平靶材研发平台与团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与骨干人才。这些都为靶材料“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做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此前,该项目荣获2019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由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伟锋教授牵头的《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致力于解决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与制备的核心技术难题。功率芯片是功率电子系统的“核芯”,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新能源交通、电力装备、智能家居等领域,是国家新基建部署和实施的底层保障与基础支撑。当前全球功率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超4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1/3。从2009年起,孙伟锋教授团队围绕技术难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项目组还与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长期深度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浮置衬底高低压兼容技术、低损耗功率器件技术、抗瞬时电冲击智能电路技术和高功率密度集成互联技术等四方面取得系列创新发明,构建了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与制备的技术体系,设计并制备了80余款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被100余家国内外公司采用。目前,研制的芯片已应用于“世界首条350 公里时速智能高铁—京张高铁”空调系统,支持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发展。芯片还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智能电表,在工业智能电表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70%,打破了欧美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为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战略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芯片的失效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在智能生活家电领域累计销售超16亿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项目的成功推动了我国高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的发展,实现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并服务全球的重要转变。同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集成电路专门人才,践行了“政产学研用”发展模式。由重庆大学刘庆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对超高纯铝、铜、钽材料的变形机理和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靶材的塑性变形及热处理工艺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实现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晶粒尺寸及织构控制技术的突破。建立了超高纯铝、铜、钽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评价分析体系,确保了溅射靶材批量制造过程中品质的稳定和一致。该项目创新了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晶粒尺寸及织构控制技术、异种金属大面积焊接技术、精密机加工及表面处理术、全系列分析检测与评价技术,成功制备出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建成了年产五万枚靶材的生产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该项目填补了国内靶材产业空白,该项目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工艺及材料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和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个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半导体项目为“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据悉,本项技术是新一代电脑硬盘、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芯片级硬科技,已经得到了国产化推广应用。项目从2005年开始,历时十多年,对固态存储控制器关键技术逐一深入研究和试验,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固态硬盘控制器芯片,并进一步实现了系列固态存储产品的国产化。项目团队解决了高速计算机接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问题;突破了固态硬盘容量的瓶颈、达到业内最高容量;提出了高速、无损的物理层数据加密关键技术,为我国的信息安全提供了芯片级安全保障。
  •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公布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已经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决定》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提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权威性和荣誉性。《决定》共8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二是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奖励等级有关决议等事项,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三是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务院决定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二条修改为:“国家设立下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二)国家自然科学奖;“(三)国家技术发明奖;“(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将第三条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国家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应当注重前瞻性、理论性,国家技术发明奖应当注重原创性、实用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当注重创新性、效益性。”三、将第四条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重大事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党中央。”四、将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选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五、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作出的各奖种获奖者和奖励等级的决议进行审核,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六、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发证书和奖金。”第三款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发奖章和证书。”七、将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数额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提出,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八、将第三十条修改为:“获奖者剽窃、侵占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章、证书和奖金,并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 专家可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p   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关于深化科技奖励改革的精神,逐步探索扩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渠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推荐要求 /p p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 /p p   请注重推荐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p p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个候选项目。(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指2000年起,即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后年份获奖的项目) /p p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推荐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候选项目。 /p p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p p   (五)其他注意事项 /p p   1.每位专家每年度只能推荐1项(名)本人所熟悉专业的候选项目(人或组织)。推荐前需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要求向我办提出申请,申请截至日期为2015年12月30日。 /p p   2.推荐专家必须要求被推荐者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规定进行推荐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情况需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p p   3.国家科技奖励受理公示时,除项目有关内容外,将同时公布推荐专家的相关信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及推荐意见等)。当候选项目(人)出现异议时,推荐专家应协助处理异议问题。 /p p   二、被推荐者的基本条件 /p p   候选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 p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p p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p p   3.项目完成人同一年度内参加各奖种的评审不能重复,即同一人只能作为一个候选项目的完成人参加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审。 /p p   4.2014年、2015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被推荐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时,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 /p p   三、推荐书填写要求 /p p   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专家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科奖字〔2015〕49号,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的要求填写,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内容要准确、客观。 /p p   非涉密项目需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涉密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推荐系统(2015年12月31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获取)填写,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推荐。 /p p   四、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p p   1.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推荐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可直接寄送我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需由专人报送我办。涉密项目除报送纸质材料外,还需向我办报送推荐书首页和项目简介各1份,以及推荐书电子版光盘1张。 /p p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需报送推荐书原件1份,推荐书主件(从候选人基本情况到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共九个部分)30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需附3套科普作品。 /p p   3.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2),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由推荐专家签字确认。 /p p   4.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上午8时,推荐材料报送时间为2016年1月28日—29日(以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p p   五、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及电话:陈 阳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p p   吴 晓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p p   朱 清 010-68537563(专用项目) /p p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p p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专家推荐材料”) /p p   邮政编码:100045 /p p   附件:1. a href="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 amp contentID=1217" target=" _blank" title=" " 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 /a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12/ueattachment/541037ab-607a-4013-a731-c93e03799b5a.doc"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回避专家申请表.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2月8日 /p p br/ /p
  • 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新网1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决定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国发〔2010〕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基于模拟关系的计算力学辛理论体系和数值方法”等30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钞票对印技术”等2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催化氧化新材料——空心钛硅分子筛”等4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三峡输电系统工程”等31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水稻重要种质创新及其应用”等239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德国环境规划专家克劳斯托普弗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师昌绪院士、王振义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 质检系统获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碘稳频532nm光学频率标准、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37项国际国家标准研究,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碘稳频532nm光学频率标准研究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臧二军研究员课题组主持完成。该标准是国际上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前沿计量技术,在国际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才具有。该频率标准装置频率锁定可靠、运行稳定,实现的频率稳定度指标1秒优于3′10-14,千秒-万秒优于5′10-15,其中1秒频率稳定度超过国际上已报道的最好结果,万秒频率稳定度为国际上首次给出。通过飞秒光梳测得的532nm激光绝对频率值最接近国际推荐值。上述指标和结果创造了目前可见光波段内分子光频标的最高稳定度,位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前列。   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37项国际国家标准研究是由秦皇岛检验检疫局、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检验检疫局、深圳检验检疫局、河北检验检疫局、广东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辽宁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组成科技团队并在庞国芳院士主持带领下完成的。该项目攻克了从不同种植养殖业产品中提取、分离、富集和检测世界常用1000多种农药兽药残留四大分析过程所遇到的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37项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国际国家标准,构建了一个自动化水平比较高的定量测定水果、蔬菜、粮谷、果汁、果酒和动物组织中近800种农药兽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达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实现了该领域检测技术的跨跃式发展。这项研究破解了目前世界最严格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检测农药技术措施70%以上、欧美同类技术标准80%以上,解决了我国该领域应对世界先进国家技术壁垒的急需,满足了国际贸易的需求,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质检机构100多个法规实验室推广应用,对提升种植养殖业产品质量、促进外贸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多项检测技术获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也揭晓,其中“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等多项检测技术获得奖项:   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项目获国家发明奖   由江苏大学完成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项目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据了解,这是江苏大学继去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实现的又一突破   据江大赵杰文教授介绍,此次获奖的项目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气味无损检测方法,开发的“农产品气味的图像化识别系统”是全球首台气味图像化识别系统,能够将食品气味转化为图像进行识别,使“闻”气味变为“看”气味 针对不同对象,解决了食品无损检测中信息的更全面获取问题,使检测指标更多,并发明了国内外首创的视觉信息全面获取的苹果在线检测装置等 在拓展应用对象方面,所发明的计算机视觉软胶囊分选机、小型水果自动分选机等,也均为国内外首创。   这一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发明专利16项,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提升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促进了农产品产后处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其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仅其中7家单位的数据显示,新增利润1.5亿多元,应用前景广阔。   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向社会公示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主持完成的“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通用项目第57项)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张改平,邓瑞广,杨艳艳,李学伍,王自良,王选年,王爱萍,肖治军,杨继飞,邢广旭   附简介: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49年,先后经历了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学校、新专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历史时期。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学校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8年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其它相关奖项详见: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西安光机所超光谱成像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出席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代表颁奖。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超光谱成像仪具有“图谱合一”的宽谱段(0.45~0.95mm)和精细光谱(5nm)的探测能力,其在轨获取的干涉图经滤波、相位修正、辐射度修正、光谱反演、光谱修正后,得到每一个像元的超光谱图(曲线)。把每一个像元复原光谱图中具有同一波长的相对应的光谱强度值(光谱辐射功率密度)集合在一起,并以二维空间排序,即可重构超光谱图像序列,即每个谱段的准单色图。再进一步可以合成色彩非常丰富的真彩色图像。   西安光机所研制的超光谱成像仪装载在HJ-1-A卫星上。它是国内首先采用静态干涉型成像光谱技术新原理,研制的一种新型有效载荷。超光谱成像仪在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它可以监测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石漠化 探测冰雪灾害与森林、草原火灾 调查国土资源及广域土地分类 进行植被分类、植树造林及退耕还林效果评估以及发现森林砍伐与破坏 服务于农业估产、监测病虫害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对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危及人类的危险事故等的发生、定量化分析、评估等将起着重要作用。   2008年9月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通过一箭双星方式将首颗环境卫星(也称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2009年3月3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京组织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将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
  • 中国科协开展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协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协办函 /span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组字〔2018〕269号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各有关高校科协,各有关企业科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8〕41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国科协开展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提名奖种和名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提名奖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提名渠道与名额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协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名项目(人选)原则上数量不限,将根据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遴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各有关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提名本学科领域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人选)2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可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候选项目5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各省级科协可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人选)2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各有关高校科协、有关企业科协可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人选)1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提名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提名候选项目(人选)除必须符合《通知》要求外,提名候选项目须获得过本学会/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科普类项目不受此限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提名工作及材料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各提名单位要坚持标准质量,严格评选程序,充分发挥同行评议作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及时在本单位、本学科领域范围发布相关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提名候选项目(人选)的筛选工作,真正把创新性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秀项目遴选出来。须确保提名候选项目符合形式审查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请经遴选产生项目(人选)的提名单位以正式公函的方式报送提名材料。提名材料包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提名函1份。需提名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内容包括:提名工作组织推荐和遴选情况;提名候选项目汇总表;该项目获得全国学会/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情况;明确该项目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承诺书1份。需提名候选项目第一完成人签字,内容包括将中国科协作为唯一提名渠道,以及项目符合提名条件的承诺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提名材料非涉密证明1份。由提名候选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出具并加盖单位公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纸质提名书2套。其中原件1套(右上角标明原件),复印件1套。提名书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三)提名书是评审的主要依据,请严格按照《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要求填写。内容应当完整、真实,文字描述要准确、客观,重点突出提名候选项目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科技创新内容。项目(人选)一经提名,未经允许,提名书中的项目完成人等重要信息一律不得更改。《通知》和提名书及工作手册请登录国家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四)通过中国科协遴选后,各提名单位须按《通知》要求和中国科协统一安排在项目所有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自然日,并负责对异议进行核实处理。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加盖单位公章后以书面形式报送中国科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四、提名材料报送方式、时间和地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请于2018年12月20日前将提名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报送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材料纸质版可由提名单位现场报送,现场报送时间为2018年12月18日-20日9:00-16:00,也可通过邮政特快专递(EMS)邮寄(须2018年12月20日前寄到)。逾期不予受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五、联系方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联 系 人:高文洋 岳文彬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 话:(010)62165291 6858662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子邮件:pjjlc@cast.org.c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报送/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西楼604房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邮 编:10086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二)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联系人:范永健 宫 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电 话:(010)68578091 6852614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协办公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2月5日 /p
  •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
    2008年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鲜花吐艳,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上午10时整,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9409工程”项目代表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颁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获奖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国外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温家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   温家宝就今后科技工作提出6点具体要求:(一)要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二)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三)要切实加强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四)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五)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六)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温家宝最后说,中华民族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中国曾是科技发达的文明古国。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在大踏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勇攀世界高峰,努力把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在主持大会时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奖励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发扬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成果。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闵恩泽院士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闵恩泽在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将同大家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奋力拼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出席奖励大会并参加会见的领导人还有:回良玉、刘淇、刘云山、李源潮、吴仪、徐才厚、郭伯雄、曹刚川、曾培炎、令计划、盛华仁、路甬祥、韩启德、华建敏、张思卿、徐匡迪、李蒙。   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廖锡龙、常万全,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等也出席了大会并参加了会见。首都科技界代表约3000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颁布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人选和项目。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奖项目39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0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5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35项 授予4名外籍科学家和1个外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会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