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际风能认证

仪器信息网国际风能认证专题为您整合国际风能认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际风能认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际风能认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际风能认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际风能认证话题讨论。

国际风能认证相关的资讯

  • 我国成立风能太阳能仿真检测认证技术实验室
    经国家能源局批准,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依托的“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日前在北京宣告成立。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称,这标志着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拥有了集仿真技术、标准研究、检测认证技术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加快推动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我国风能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重大需求,着力完善风能太阳能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研究、产品检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认证技术研究,重点建设风电半物理仿真中心、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测试中心以及风电、光伏发电远程监测中心等。   目前,重点实验室的风电设备检测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风电叶片与轴承检测中心的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全面建成后,可完成包括叶片原材料、叶片零部件、100米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无损检测、叶片跟踪测试等所有叶片相关试验测试,以及5兆瓦风电轴承和变桨系统的相关试验测试,试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能源行业重点实验室落户北京鉴衡认证中心
    日前,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为依托,经国家能源局批准成立。   据了解,该实验室的成立是我国为构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满足能源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旨在依托骨干企业,以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性前沿课题为研究方向,通过成果共享,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有了集仿真技术、标准研究、检测认证技术研究和实践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更将加快推动我国风能太阳能行业技术进步和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在风能太阳能领域的检测认证水平,进一步完善风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检测认证服务,全面保障产品质量,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供基础服务。   据介绍,成立后,该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我国风能太阳能技术领域的重大需求,根据我国的环境条件,着力完善风能太阳能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加强相关标准研究、产品检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认证技术研究,重点建设风电半物理仿真中心、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测试中心和风电、光伏发电远程监测中心等。   作为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是国内首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授权成立,主要致力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标准研究及质量认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   目前,重点实验室下设的风电叶片检测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占地面积近4公顷的风电叶片检测中心具备了叶片及原材料的检测功能,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并完成了首支叶片的试验测试。检测中心全面建成后,能够完成包括叶片原材料、叶片零部件、100米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无损检测、叶片跟踪测试等所有叶片相关试验测试,试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新能源拓展新领域 着力打造检测认证体系
    近日,科技部连续发布《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之后,新出台的太阳能、风电专项规划并未如部分业内人士所担忧的那样转向保守,而是在强调增强自主创新与并网能力的基础上,太阳能、风电各有新的重要拓展领域,并且提出建立科技研发和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一种积极而冷静的发展策略。   此次出台的太阳能、风电“十二五”专项规划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着重强调检测与认证体系建设。《太阳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我国在标准电池计量、电池、组件测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模拟和测试技术能力刚刚起步,大型逆变器的研究测试和室外实证性的研究测试示范基地仍然处于空白。因此将完善太阳能产品及系统的检测技术和认证标准作为规划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建立国家级的光伏系统及平衡部件的实证性研究基地和大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测试平台,建成第三方的与国际对等的权威检测机构。   《风电“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二五”风电发展的重点任务,将加强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国家级风力发电公共数据库及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国家级公共研发与试验测试中心 加快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大型及中小型风电产品检测与认证能力,加强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统一规范认证模式 加速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立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联盟以及产业化基地等技术创新平台。   “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专家胡润青表示,目前我国风电行业存在不少质量问题,其中并网问题和弃风限电问题严重。该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实时掌握风电设备质量状况,为分析风电故障原因提供行业基础数据,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优胜劣汰,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全国风电行业监测系统 二是建立定期指标考核发布机制,定期发布风电产业发展评估报告。   “加强新能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规范行业秩序,对于新能源产业集约化、有序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姚小芹对记者表示:“尤其是加强与完善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是提高行业质量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实施严格的第三方检测认证,甚至推行强制认证制度,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将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 追风逐梦 探索未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张宇谈认证检测推动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市场调研,发现行业短板,制定先进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说明,开展行业推广,建设示范项目……一系列操作之后,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鉴衡”)本意是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拓展业务领域,结果却是,调研成果促成全行业达成共识,提高了行业整体制造水平,标准和规范被纳入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立20年来,鉴衡始终致力于国家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建设,成为行业首家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平台、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认可的国际风能认证和测试资格的机构,有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业务做成了公益事业,成为促进我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2003年启动风电产品认证到2007年颁发我国首张风电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至今,鉴衡秉承“以检测认证标准规范研究提升制造水平,以检测认证基础设施研究带动创新研发”的理念,见证和推动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从无到有,从赶超到“独领风骚”的发展过程,用实践诠释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如何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制造业优化升级。近日,记者采访了鉴衡副总裁张宇。以认证引导行业自立自强柔塔(柔性钢塔)是风电机组中高塔筒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其成本占整个风电机组的20%~25%,工艺、性能和造价等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质量。但是在2017年以前,我国的柔塔建设处于没有标准规范、全凭经验做的阶段,是全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发现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后,鉴衡在进行大量调查和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制定了柔塔技术标准和认证规范,并在行业内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工作。但是,鉴衡柔塔相关咨询、评估和测试项目数量却逐年减少,因为该项目的各种技术规范、参数要求等研究成果全部被纳入柔塔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为建设“标配”、行业共识。张宇说,与柔塔项目类似,鉴衡的“业务转公益”项目不在少数,贯穿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据介绍,2006年以前,我国风电产品国产化率为“0”。风电产品“中国制造”经历了3个阶段,2006年至2011年是起步阶段,国产风电产品“技不如人”,国内风电场站优先选用进口产品;2012年至2020年是赶超阶段,“中国制造”开始成为风电市场的主导产品,进口产品逐渐退出中国;2021年以来,中国风电制造业开启探索“无人区”阶段,“制造别人没有制造过的产品、制造不出来的产品”,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张宇总结说,鉴衡对中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实现。“软”即是软件,制定各种标准、规范、技术说明等,“硬”是进行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硬件建设。在起步和赶超阶段,为了促成行业达成共识,解决全行业在生产制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整体提升风电产品制造水平,鉴衡投入巨大力量进行软件建设,把自己的经验、认知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全行业,并以认证、检测为线索引导企业发现问题、主动匹配自身能力,进而实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目标。如今,“发现问题-集体研讨-寻找解决路径-达成行业共识-提升整体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标准路径。2020年,鉴衡“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中国全部风电行业的开发商、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高等院校等相关研究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构成了一个横跨多行业、多领域,密切合作、高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已取得行业成果20多项。如今,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等产业发展所需全部要素,细分市场丰富、完整;我国超大型风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更是接近100%;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产量占全球市场的2/3以上,出口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的风电产品制造水平基本代表了全球制造水平。以检测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初,一支长达126米的叶片从江苏省盐城市来到位于广东省阳江市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衡国检中心)做检测,这是全球迄今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此次检测也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全尺寸测试的长度纪录。张宇介绍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和鉴衡的研究表明,建设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风电制造的基础理论应用、材料应用和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传统理论和实践的极限,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必须以认证检测带动研发,即以满足现实和未来需求为导向,将传统合格评定性检测转变为研发性、探索性检测,对未来产品提供测试和验证支撑,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基于这一认识,10多年来,鉴衡不断加大风电产业基础设施投入:2010年,鉴衡在河北省保定市建成首个叶片检测中心,能够完成长度100米叶片的全尺寸测试,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叶片实验室;到2021年1月,已完成120多款机型的型式试验、7000多台在役机组检测,是国内完成检验检测最多、经验最丰富的检测机构。2011年,鉴衡成立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大型风电机组仿真平台系统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认证的技术能力。2021年1月,由鉴衡建设和运营的广东阳江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检中心)投入运营,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如今,在风电机组叶片制造、研发等领域,中国和欧洲已经同处一个平台上,中国海上机组叶片发展及整机设计进入“无人区”。在科研领域,到2018年6月,鉴衡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国际合作课题27项;在标准制定方面,鉴衡牵头或参与制定27项国际标准、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自主研发技术规范100余项;在技术专利方面,鉴衡在风电和光伏领域拥有27项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在国际化方面,鉴衡颁发的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获得全球市场采信,助力中国风电设备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是超大型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继续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全产业链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启动的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着传统理论不支持、传统材料不支持、传统制造工艺不支持的难题。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必须要做。”张宇说。
  • 又一重磅文件发布!检测认证行业再迎利好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其中部分内容涉及计量与检测认证。通读《意见》全文,认证君为您将涉及计量与检测认证的内容摘编如下:(二十八)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抓紧修订一批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国际衔接。以下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全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9月22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工作原则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全国统筹。全国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鼓励主动作为、率先达峰。  ——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双轮驱动。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内外畅通。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对外斗争与合作,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坚决维护我国发展权益。  ——防范风险。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10.120, 0.20, 2.02%)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三、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三)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家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地方各级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地区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四)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持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中,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  (五)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制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巩固去产能成果。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等绿色转型,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  (七)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  (八)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九)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对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完成形势严峻的地区实行项目缓批限批、能耗等量或减量替代。强化节能监察和执法,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严格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十)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数据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能效水平。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打造能效“领跑者”。  (十一)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十二)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利用生物质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  (十三)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发展配售电环节独立市场主体,完善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机制,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 国际认证原是“野鸡”机构发
    众所周知,有张ISO9001或者ISO14001的认证证书,就意味着企业已经拿到具有国际水平、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过,相城区质监局最近对辖区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执法检查时,发现一家公司所获得的ISO9001或者ISO14001认证证书,竟由一家“野鸡”认证机构出具的。   日前,相城质监局配合国家认监委在辖区内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执法检查,发现一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证书的发证单位为狄赛埃斯国际认证有限公司。   进一步调查显示,这家企业并没有直接与狄赛埃斯国际认证有限公司签订认证合同,而是通过吴中区一家企业找到狄赛埃斯,由其进行ISO9001或者ISO14001的认证。据称,相城这家企业支付给狄赛埃斯公司2万元后,便顺利拿到了认证证书。记者查寻后看到,这家公司所拥有的ISO9001证书上,发证日期时2013年4月18日,证书周期为3年,自2013年4月18日至2016年4月17日。   那么,狄赛埃斯究竟是家什么公司呢?质监部门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查证后发现,狄赛埃斯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在境外的公司,并不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名录之中。也就是,这是一家“野鸡”认证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均不得在我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对需要认证的企业来说,委托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服务,不仅白花了钱,还可能要承担使用无效证书带来的风险后果。另外,据记者了解,根据一般流程,需要认证的企业与有资质的认证公司签订认证合同,必须要有2人到企业进行现场认证,且其中一人必须有认证资质。   苏州质监提醒:企业应选择经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开展其相关业务范围内的认证活动(http://www.cnca.gov.cn/cnca/cxzq/rkcx/4424.shtml),发现非法从事认证活动的机构,可向地方质监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或国家认监委投诉举报。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处理中。   新闻链接   ISO9001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ISO14001:2004的兼容性,贯彻ISO9001标准并进而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企业赢得客户和消费者信赖的基本条件。   ISO14001认证全称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   ISO14001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份标准,是ISO14000族标准中的一份标准,该标准于1996年进行首次发布,2004年分别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ISO14001-2004。ISO14001认证适用于任何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及相关政府单位,通过认证后可证明该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够确保对企业各过程、产品及活动中的各类污染物控制达到相关要求,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 丹麦拟研发激光风能扫描仪
    丹麦即将建设一个欧洲风能研究中心,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是研发风能扫描仪,用以分析大气中的风能信息,使风力开发更有效率。   丹麦媒体29日报道说,风能扫描仪是一种特殊的激光测风设备。激光雷达向空中发射激光束,在遇到空气中的微粒后,激光束可反射回雷达,仪器据此自动分析出当前风力条件。   使用风能扫描仪,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能够根据特定风力环境选择安装合适的风机产品 航空系统也可以事先了解气流的详细信息,让飞行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使飞机起降时更加安全。   该仪器还可在风机出现问题时协助进行故障诊断,以确定故障原因是否与当地特定风力条件有关。   风能扫描仪项目由丹麦技术大学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领导实施,与德国、希腊、西班牙、荷兰、挪威和波兰的研究伙伴共同完成,预计2013年投入运行。该项目计划耗资4500万至6000万欧元,欧盟将提供15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   除风能研究中心外,欧盟委员会还批准建立另外两个可再生能源研发中心,即设在西班牙的欧洲太阳能研究中心和设在比利时的欧洲核能研究中心。
  • 全国首个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成功投用
    新华社西安6月11日电 记者11日从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首个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近日成功投入使用,这是我国在大规模发展风电中取得的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   这项成果是由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开发研究并应用的。该系统可实现每日向甘肃酒泉地区5个风电场提供96点风电功率预报和风电场出力分析服务,有效地缓解了甘肃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接入西北电网后对电网的冲击,为解决西北区域大规模风电开发与并网运行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国家电网西北电网有限公司的电力专家鹿飞介绍,该风能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主要由西北电网区域(酒泉)调度测风网络和风能实时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西北电网区域(酒泉)调度测风网络是国内首个针对区域电网风电调度的测风网络,2010年初建成投入使用,可实现包括10米、30米、50米高度和两个70米高度共5个通道的风资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 风能实时监测系统可实时生成监测区域内的风能资源分布图,对风电功率进行准确预测并计算各风电场的理论出力。   同时,该系统还采用了多传感器融合、模式识别、三维智能仿真等先进技术,可实现对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信息的实时监测,进行4-6小时的短时临近预报,随时修正日前预报的偏差,全面提高风电功率预报能力,从而有效地缓解了风电对电网的冲击,将大大推动大规模风能发电在国内的发展。
  • 大龙离心机通过国际认证测试获得安全证书
    大龙公司三款高速离心机(D2012,D3024,D3024R)于2011年10月11日全部通过了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等全方位的严格测试,特别是同时通过了专门针对实验室离心机安全的特殊标准EN61010-2-20,它包含了防爆安全测试,获得了由TUV德国莱茵公司颁发的CE、cTUVus、FCC等国际安全认证。 大龙公司系中国首家得到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认证机构&mdash &mdash TUV德国莱茵公司国际安全标准证书的离心机生产商。 离心机区别于一般实验室通用仪器,作为高速旋转的设备,确保其机械安全和用户安全,至关重要!因为无论任何材质的高速旋转设备都存在炸裂风险,对周边的人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因此,离心机安全的重中之重是转子安全。 10月18日在慧聪教育网首页发布了关于大龙离心机的头版头条新闻《离心机&ldquo 越狱&rdquo 现隐患,如何强健国产心脏》。慧聪教育网现场采访了大龙离心机项目研发总监杨云博士和TUV德国莱茵北京电子电气产品服务部经理麦苗先生,就离心机安全和产品标准阐述各自的观点,请详见下面新闻视频链接http://info.edu.hc360.com/2011/10/180905479927.shtml,供参考和学习。 附: TÜ V德国莱茵集团 &mdash 欧盟官方认证机构,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技术安全保障,成立于1872年。 大龙公司离心机项目研发总监 &mdash 杨云博士 ☆ 中国首位离心机专业博士。 ☆ 曾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离心机课题组技术负责人,完成国家&ldquo 九五&rdquo 科技攻关项目并通过鉴定和国家科委验收。该课题小组参与编写和制定了国家离心机标准。 ☆全程参与了天美离心机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 ☆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大龙公司) 离心机项目研发总监。带领研发团队,研制了大龙系列离心机(D3024R\D3024\D2012\DM4012...),产品获得CE、TUV等国际安全认证。 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部 2011-10-25
  •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加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
    6月30日,“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在杭成立,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 Veritas,以下简称“必维”)等5家企业集团作为国际检验认证机构代表加入联盟,必维认证/工业系统东区总监李文江当选为联盟副主席。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的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浙江制造”认证联盟。联盟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浙江省对符合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浙江产品实行“浙江制造”认证。其建立目的是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浙江制造”区域品牌。成立后,省质监局与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国际检验认证机构正式签约,合作推进“浙江制造”认证国际认同。  在今年4月,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首席执行官 Didier Michaud Daniel一行访问浙江省政府,与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会进行会见。双方就推动“浙江制造”区域品牌创建工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必维建议利用自身国际化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浙江制造”和必维的双品牌效应,提升“浙江制造”国际认可度,并加强双方标准合作,在多个产品领域制定国际化、个性化、高端化标准。朱从玖副省长指出打造“浙江制造”区域品牌,核心是要通过国际标准提升浙江制造业品质,围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必维与浙江省能够深入研究推动双方检验检测认证合作。  “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可以说就是之前一系列合作洽谈的成果,也是联盟发展一年多以来升级转型的必然。联盟成立一年多来,组织联盟成员制定 “浙江制造”认证实施细则,包括衬衫、汽轮机、电除尘器、吸油烟机、汽车齿轮、旅行箱包等36个“浙江制造”产品认证实施细则已发布实施。  而目前国际认证联盟的成立,通过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等国际机构的加入,将助推“浙江制造”品牌的升级,助推“浙江制造”竞逐国际市场。  质监局负责人表示,国际企业的参与将提升“浙江制造”认证在海内外市场的接受度,浙江鼓励国内外高水平认证机构参与到“浙江制造”认证中来,支持企业申报国际认证,通过国际先进标准、认证的“引进来”推动产品“走出去”。
  • 我国已进入国际认证认可的第二阵容前列
    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上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工作报告时,专门提到“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明确将质量认证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就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在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加强市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一)概念及内涵1.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简称NQI)的理念最早由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UNCTA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05年共同提出。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主要内容)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这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链条,是政府和企业提高生产力、维护生命健康、保护消费者权利、保护环境、维护安全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社会福利、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至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17年,经过国际上负责质量管理、工业发展、贸易发展、监管合作的10个相关国际组织共同研究,在2018年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发布的《质量政策——技术指南》一书中提出了新的质量基础设施定义。新定义指出,质量基础设施是由支持与提升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性所需的组织(公、私)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框架和实践构成的体系。同时指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涉及消费者、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机构、政府治理五个方面;还特别强调,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从合格评定中单列出来)、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 2.合格评定的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是指“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出版的《合格评定建立信任》指出,商业顾客、消费者、用户和政府官员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环保、安全性、经济、可靠性、兼容性、可操作性、效率和有效性等特征都有期望,证明这些特征符合标准、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的过程称为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提供了按照有关标准、法规和其他规范以满足相关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期望的手段。它有助于确保产品和服务按照要求或承诺提交。换句话说,合格评定建立信任,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主体的需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消费者提供了选择产品或服务的依据。 ——对于企业而言,制造商和服务提供者需要确定其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按顾客的期望提供,从而避免因产品失效在市场上遭受损失。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能从合格评定中获益,因为合格评定为其提供了执行法律法规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手段。 3.合格评定的主要类型 合格评定主要包括检测、检验、认证、认可四种类型。根据国际标准ISO/IEC17000《合格评定 词汇和通用原则》中的定义: (1)检测(Testing)是“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据技术标准和规范,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为测试数据。 (2)检验(Inspection)是“审查产品设计、产品、过程或安装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根据专业判断确定其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的活动”; 通俗地说,就是依靠人的经验和知识,利用测试数据或者其他评价信息,作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判定活动。 (3)认证(Certification)是“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通俗地说,就是指由具备第三方性质的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合格评定活动。 (4)认可(Accreditation)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通俗地说,就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验机构、实验室的技术能力予以证明的合格评定活动。 由上述定义可知,检验检测和认证的对象是产品、服务和企业组织(直接面向市场);而认可的对象是从事检验检测和认证的机构(间接面向市场)。 4.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 按照从事合格评定活动的属性,可分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三类。 ——第一方。指由制造商、服务商等供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生产企业为满足自身研发、设计和生产需要而开展的自检、内审等。 ——第二方。指由用户、消费者或采购商等需方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采购方对采购货物进行的检测、验货等。 ——第三方。指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第三方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比如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各类认可活动等。认证、认可和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活动都属于第三方合格评定。 相比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格评定,第三方合格评定通过由具有独立地位和专业能力的机构严格依据国家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因而获得市场各方的普遍承认,不但能够有效保证质量、保障各方利益,而且能够增进市场信任、促进贸易便利。 5.合格评定结果的体现 合格评定的结果通常以证书、报告、标志等书面形式向社会公示。通过这种公示性证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获得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普遍信赖。主要形式有: ——认证证书、标志; ——认可证书、标志; ——检验证明、检测报告。 (二)起源及发展1.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活动。随着生产和交易活动对商品质量控制的需要,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检验检测活动日益发展。到了工业革命后期,检验检测技术及仪器设备已经高度集成和复杂,逐渐产生了专业从事测试、校准、检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自身也成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领域。随着贸易的发展需要,出现了专门向社会提供产品安全测试、货物鉴定等质量服务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比如1894年成立的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在贸易交往和市场监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认证1903年,英国开始依据英国工程标准协会(BSI)制定的标准,对经检验合格的铁轨产品实施认证并加施“风筝”标识,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产品认证制度。到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日等工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认证认可制度,特别是针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特定产品,纷纷推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发展,为避免重复认证,便利贸易,客观上需要各国对认证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程序,以此为基础实现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到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各国除了在本国范围内推行认证制度外,开始进行国与国之间认证制度的互认,进而发展到以区域标准和法规为依据的区域认证制度。最典型的区域认证制度是欧盟的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电工产品认证,随后发展的欧盟CE指令。 随着国际贸易日益全球化,建立世界范围内普遍通行的认证制度成为大势所趋。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在多种产品上实施以国际标准和规则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度,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IECEE)。此后逐渐由产品认证领域扩展到管理体系、人员认证等认证领域,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动建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依此标准开展的认证活动。 3.认可随着检验检测、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的开展,各类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的合格评定机构纷纷出现,良莠不齐,使得用户无从选择,甚至有些机构还损害了相关方利益,引发要求政府规范认证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行为的呼声。为了保证认证、检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认可活动应运而生。1947年,第一个国家认可机构——澳大利亚NATA成立,首先对实验室进行认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本国认可机构。20世纪90年代后,一些新兴国家也都相继建立了认可机构。 认证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产品认证发展到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认证、人员认证等种类;认可制度随着起源和发展,逐渐从实验室认可发展到认证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等种类。(三)功能及作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概括起来说,体现为“一个本质属性、两个典型特征、三个基本功能、四个突出作用”。 ——“一个本质属性”: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一切市场交易行为都是市场主体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选择。随着社会分工和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市场交易标的(产品、服务或企业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证实,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必要环节。获得第三方的认证认可,能够显著增进市场各方的信任,从而解决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认证认可制度诞生后,迅速广泛应用于国内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之中,向消费者、企业、政府、社会和世界传递信任。在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特性将日益显现。 ——两个典型特征:市场化、国际化。 一是市场化特征。认证认可起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发展于市场,广泛存在于产品和服务等市场交易活动之中,能够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场信任机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市场主体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实现互信互认,打破市场和行业壁垒,促进贸易便利化,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可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优化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监管成本。 二是国际化特征。认证认可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国际上普遍将认证认可作为规范市场和便利贸易的通行手段,并建立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和统一体系。主要体现在:其一,国际上在诸多领域成立了国际合作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等。它们的宗旨就是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认证认可制度,实现“一次检验、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次认可、全球通行”。其二,国际上已建立了全方位的认证认可标准和准则,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对外发布,目前已发布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同时,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 TBT)也对各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进行规范,确立了合理目标、对贸易影响最小化、透明度、国民待遇、国际标准和相互承认原则,以尽可能减少对贸易影响。其三,国际上普遍应用认证认可手段,一方面作为保证产品、服务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市场准入措施,如欧盟CE指令、日本PSE认证、中国CCC认证等强制性认证制度;一些国际市场采购体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也将认证认可作为采购准入条件或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作为贸易便利化措施,通过双多边互认避免重复检测认证,如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立的电子电工产品测试及认证体系(IECEE)、电子元器件质量合格评定体系(IECQ)、防爆电气产品认证体系(IECEX)等互认安排覆盖全球90%以上经济体,极大地便利了全球贸易。 ——三个基本功能: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 认证认可,顾名思义是对产品、服务及其企业组织进行符合性评价并向社会出具公示性证明,满足市场主体对各类质量特性的需求。在政府部门减少准入限制之“证”的情况下,市场主体间增进互信便利之“证”的功能越发不可或缺。 一是质量管理的“体检证”。认证认可是依据标准、法规等要求,运用多种质量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乎标准规范进行诊断和改进的过程,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通过认证认可活动,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和风险因子,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获得认证,需要经过内审、管理评审、工厂检查、计量校准、产品型式试验等多重评价环节,获证后还需定期进行证后监督,这意味着全套“体检”,能够持续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从而切实加强质量管理。 二是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市场中传递权威可靠信息,有助于建立市场信任机制,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引导市场优胜劣汰。获得第三方权威认证,是证明企业组织具备参与特定市场经济活动资质能力、证明其提供商品或服务符合要求的信用载体。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外招投标、政府采购通常对参与竞标企业设立的基本条件,涉及环境、信息安全等特定要求的还会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作为资质条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国家“金太阳”工程等将节能产品认证、新能源认证作为准入条件。可以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信用证明,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市场经济活动发挥着传递信任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认证认可由于国际化的特征,各国都倡导“一次检验检测,一次认证认可,国际通行互认”,因而能够帮助企业和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着协调国际间市场准入、促进贸易便利等重要功能,是多双边贸易体制中促进相互市场开放的制度安排。多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促进货物贸易的国际通行规则,也是食品安全倡议、电讯联盟等一些全球采购体系的准入条件;双边领域,认证认可既是自贸区(FTA)框架下消除贸易壁垒的便利工具,也是各国政府间关于市场准入、贸易平衡等贸易磋商谈判的重要议题。在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都把国际知名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或检测报告作为贸易采购的前提条件,以及贸易结算的必备依据;不光如此,不少国与国之间的市场准入谈判,都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作为重要内容,写入贸易协定。 ——四个突出作用:改善市场供给、服务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市场开放。 一是面向市场主体引导提质升级,增加市场有效供给。目前所有国民经济门类和社会各领域都已全面推行认证认可制度,形成了涵盖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人员等各种认证认可类型,能够满足市场主体和监管部门的各方面需求。通过认证认可的传导反馈作用,引导消费和采购,形成有效的市场选择机制,倒逼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加市场有效供给。近年来,认监委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发挥认证认可既能保“安全底线”、又能拉“质量高线”的作用,在获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食品、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激发了市场主体自主提升质量的积极性。 二是面向政府部门支撑行政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国际上一般将市场分为前市场(销售前)和后市场(销售后)两个环节。无论是在前市场的准入和后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中,认证认可都能够促进政府部门转变职能,通过第三方实行间接管理,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前市场准入环节,政府部门通过强制性认证、约束性能力要求等手段,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领域实行准入管理;在后市场监管环节,政府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将第三方认证结果作为监管依据,保证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作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不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全面监管数以亿计的微观企业及产品上,而是应重点监管数量有限的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借助这些机构将监管要求传导到企业身上,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是面向社会各方推动诚信建设,营造市场良好环境。政府部门可以将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的认证信息作为诚信评价和征信管理的重要依据,健全市场信任机制,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方面,通过认证认可手段,确保进入市场的企业及其产品、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起到源头把关、净化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方面,认证认可向市场提供独立公正、专业可信的评价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错配,形成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优化市场消费环境方面,认证认可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指导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优劣,避免遭受不合格产品的侵害,并且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改进产品和服务,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消费品质的作用。 四是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提升市场开放程度。世界贸易组织《技术贸易壁垒协定》将合格评定作为各成员方共同使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各方合格评定措施不得对贸易带来不必要障碍,并鼓励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合格评定程序。我国“入世”时,作出了统一市场合格评定程序、对国内外企业及产品给予国民待遇的承诺。采用国际通行互认的认证认可方式,可以避免内外监管的不一致和重复,提高市场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有助于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经济“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便利条件。随着“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认证认可的作用更加显现。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就把认证认可作为促进贸易畅通和规则互联互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与东盟、新西兰、韩国等达成的自贸区协定中,都作出了认证认可方面的互认安排。 二、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概况(一)发展历程 认证认可在我国是“舶来品”。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认证认可工作试点和起步阶段(1978—1991年) ——认证领域。1978年,我国重新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了解到认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1981年,我国加入国际电子元器件认证组织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产品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借鉴国外认证制度的开始。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关于家用电器、电子娱乐设备、医疗器械、汽车、食品、消防产品等的一系列产品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198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国际实验室认可大会(ILAC),国际认可活动在我国开始萌芽。1985年,开始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 2.认证认可工作全面推行阶段(1991—2001年) 1991年5月,国务院第83号令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质量认证工作由试点起步进入了全面规范推行的新阶段。 ——认证领域。这一阶段,除全面建立和实施产品认证外,在管理体系认证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继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制度。 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认证制度是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针对国产品安全准入为主的“长城标志”认证制度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进口商品安全准入的“CCIB标志”认证制度。 ——认可领域。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相继成立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CRBA)、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和中国产品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P),开展国内市场的认可工作;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继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CNAB)、中国进出口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CIBLAC),开展进出口领域的认可工作。 3.统一的认证认可制度建立和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从国际上引入认证认可制度后,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不同部门在各自行业领域分别推行,客观上造成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重复认证等一系列弊端。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当时内外贸市场分割,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分别实施两套不同的认证制度,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国民待遇原则。在“入世”谈判时,这一问题成为谈判焦点。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中,我国政府作出了统一建立产品认证制度的承诺,涉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条款多达23项。2001年8月,为了适应我国“入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检总局,并成立国家认监委,这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统一:国家认监委作为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法规统一: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认证认可条例》,该条例建立了既适应国际通行规则、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认证认可管理制度。 ——认证体系统一:以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为核心,建立了国家统一管理的认证制度体系。2002年5月,国家正式实施了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核心是对国产品和进口产品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产品目录、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统一标志、统一收费标准),以此取代“CCIB标志”认证和“长城标志”认证。 ——认可体系统一:2002年8月,在原进出口和国内两套认可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认可体系;2006年3月,为适应国际认可组织的要求和变化,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唯一的国家认可机构。 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统一管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的高度重视,表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进入新时代。(二)工作体系 认监委成立以来,根据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发展实际,构建了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认证认可体系,全方位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有目共瞩的积极作用。 1.法律体系。建立了以《认证认可条例》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已有19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14部规章明确写入认证认可的条款。 2.制度体系。依据国际规则和国情实际,建立了强制性与自愿性相结合的认证制度、国家认可制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认证人员注册制度等,全面涵盖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目前,强制性产品认证共覆盖19大类142种产品;自愿性认证共包括产品、服务、管理体系3大类49项小类;认可共包括12项基础认可制度、27项专项认可制度。 3.组织体系。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 原则,建立了以市场监管总局(认监委)作为主管部门、相关部委和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作为议事协调机构、全国各地认证监管部门作为执法监督主体、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的组织机构体系。 4.监管体系。建立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对认证机构、认可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实行准入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 5.标准体系。将36项合格评定国际标准全部等同转换为国家标准,已发布94项国家标准、136项行业标准,统一规范了评价依据。 6.国际合作互认体系。共计加入21个认证认可国际组织,对外签署13份多边互认协议和121份双边合作互认安排。此外,我国已与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合作关系,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化安排。(三)发展数据 1.证书数 截至2018年底,累计颁发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93.7万张,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64.3万张,自愿性认证证书129.4万张。证书总数比2017年底增长10.5%。 2.企业数 (1)获证组织:62.5万余家;(2)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证书涉及企业:73569家(其中,境外企业5352家,境内企业68217家)。 3.机构数 共有认证机构481家、检验检测机构3.9万余家;获得认可资格的认证机构171家,获得认可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10439家。 我国累计颁发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证书、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产值超过270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 (四)工作成效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对外开放贸易,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保障质量安全方面。切实发挥强制性认证实施市场准入的“保底线”作用,有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消费者利益。我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以来,灯具产品的抽查合格率由32%提高到94%,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抽查合格率由不足10%提高到97%。 2.提高供给质量方面。切实发挥自愿性认证促进质量提升的“拉高线”作用,在百万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在智能马桶盖、电饭锅、智能家电等消费品和医疗保健、养老、金融等服务领域推行高端品质认证;在食品农产品行业推行有机、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在机器人、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在各地运用认证认可手段培育“浙江制造”“深圳标准”“上海品质”等区域质量品牌,带动了产业和消费提质升级。我国单位GDP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为69.85张/10亿美元,获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率达9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促进绿色发展方面。大力推行节能低碳环保认证认可制度,开展温室气候排放第三方核查审定,多措并举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2016年11月,国务院下发国办发[2016]86号文件,决定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经对获得认证的节能、节水产品测算,“十二五”期间累计节能2.2亿吨标准煤、节水390亿吨。积极探索有机认证助力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446个拥有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全国129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中,有45个来自贫困县。 4.促进对外贸易方面。我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国际互认范围覆盖占全球经济总量90%以上的区域,为我国大量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全球通行”的便利化服务。以电子产品为例,每年有6万多家中国企业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测试证书(IECEE-CB),平均降低出口成本1/3以上。以食品为例,“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覆盖的食品贸易占全球食品贸易总额的65%,我国加入该组织互认体系后,每年有4000余家食品企业从中受益。 5.服务政府职能转变方面。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认证认可方式替代原有审批许可方式,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促进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近年来,认监委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铁路、消防、安防、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认证认可制度,有效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此外,还有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江门市等地方政府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认证的政府部门达2000多个,显著提高了管理服务效能。 (五)强国指标为准确研判我国认证认可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科学指导认证认可强国建设,国家认监委从2016年开始组织开展认证认可强国评价指标研究,构建了相对科学、系统和完整的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认证认可强国指数1个一级指标,制度建设、服务发展、产业实力、创新驱动、国际影响、基础能力6个二级指标,法律法规、制度供给,贸易促进、安全保障、社会治理,产业规模、质量效益、服务输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专业主导、机构任职、国际互认,机构建设、人才培养16个三级指标。 2.指数测算经过测算,在可进行国际比较的12项指标中,我国在贸易促进、社会治理、产业规模、机构任职等4项指标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法律法规、安全保障、专业主导、服务输出、国际互认、人才培养等6项指标处于中等水平;质量效益、技术创新等2项指标相对落后。 综合来看,我国已进入国际认证认可的第二阵容前列,正在加快迈向认证认可强国行列。
  • 宁波有了首家获CB国际认证资质的国内实验室
    宁波检验检疫局电气安全检测中心近日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现场审核,成为全市首家获得CB国际认证资质的国内实验室。   CB(Certification Body)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创立的一项旨在推动国际认证之间结果互认的体系。CB证书得到世界34个国家45个认证机构的认可,包含了所有中国机电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区。CB实验室出具的报告,只要通过简单的国家差异测试,就可以转化为各个国际认证的测试报告。   宁波检验检疫局专家表示,我市出口机电产品进行国际认证的需求量非常庞大。CB国际互认实验室首次落户宁波,将为全市机电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平台和认证平台。以后,全市出口企业的相关机电产品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就可以拿到国际认证的“通用报告”,检测周期大幅缩短,检测费用明显降低,真正实现家门口的国际认证检测。
  • 智易时代喜获CMMI认证,取得国际认可
    智易时代喜获CMMI认证,取得国际认可 近日,经过严格的审核与评估,智易时代成功通过CMMI 3级认证,认证的通过标志着我司在过程组织能力、软件研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方案交付能力等方面获得了国际认可,代表着我司走出了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此认证彰显着公司科技研发全产业链服务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展现了公司在软件开发市场的行业竞争力。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改进、规范过程管理、提高科研水平,围绕数据赋能环境监测领域发展,继续为新老客户提供YILIU的产品与服务,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目前SHIJIE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成为衡量软件企业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QUANWEI通行证,也是全球软件界规格ZUI高、难度ZUI大的认证之一。是由美国国防部与卡耐基梅隆大学共同研究与开发,并在全SHIJIE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它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更是一种软件过程改善的途径,是衡量一家企业软件开发能力的高低不可或缺的指标。 CMMI 3级认证是指CMMI成熟度三级在这个水平上企业不仅能够对项目的实施有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并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而且,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标准流程,将这套管理体系与流程予以制度化,这样企业不仅能够在同类的项目上得到成功的实施。在不同类的项目上,一样能够得到成功的实施。本次即是智易时代SHOUCI申报CMMI认证,自项目启动到正式评估,历时几月,经过繁琐的过程改进工作,形成一系列规范的过程标准,建立并完善了符合公司特点的过程管理体系。后期,我司将继续完善能力,逐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维持已有水平,积极积累数据和经验,争取在软件设计、开发、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等方方面面取得提高,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取得更高等级的CMMI认证。
  • 武大动物实验室获AAALAC国际认证
    日前,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管理委员会(简称AAALAC International)理事会致函武汉大学,确认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继续获得国际AAALAC“完全认证”。这是继2009年武汉大学获得该认证资格以来再次获得“完全认证”,也是该认证体系中等级和标准最高的认证结论。   目前,全世界已有34个国家的770个各类使用动物的机构获得了国际AAALAC认证,除了武汉大学,我国目前仅有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共三所高校通过了该认证。
  • 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取得国际互认
    2009年2月24日,国家认监委副主任王大宁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秘书长Kristian Moeller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GLOBALG.A.P.关于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体系基准比较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国家认监委批准从事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认证机构颁发的GAP证书,将获得GLOBALGAP的认可,获证企业信息将通过GLOBALGAP网站向全球主要零售商发布,获证企业将因此获得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国际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良好农业规范,就是应用现代农业知识,科学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均建立了本国或本地区的良好农业规范法规或标准。   为建立我国GAP认证和标准体系,国家认监委自2004年起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已制订、并由国家标准委发布了24项GAP国家标准,内容涵盖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国家认监委还发布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建立了我国统一的GAP认证认证体系。   国家认监委会同国家标准委在2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GAP标准化和认证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共有14家认证机构经认监委批准开展GAP认证工作。   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国家认监委从2005年起就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进行了协调,分别于2005年、2006年签署了技术合作和基准性比较(互认)备忘录,就标准制定和互认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国GAP与GLOBALGAP已就相互一致性、有效性方面完成了法规、标准文件评估、现场见证、同行评审的评价过程,最后成功完成了互认工作。   我国GAP认证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了认证认可的基础作用,填补了我国在农产品生产领域中GAP的空白,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企业农产品安全质量管理自控能力有着重要意义。GAP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将帮助出口企业跨越国外技术壁垒,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 东北首家国际IECEE CB实验室获认证
    8月20日,沈阳中认北方实验室正式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合格测试与认证组织(英文简称:IECEE)签发的CB实验室证书,成为东北地区首家CB实验室。IECEE CB是在WTO框架下运作的电工产品测试报告互认的国际体系,也是低压检测领域的最高资质,该体系目前已覆盖了世界主要发达地区。今后,东北地区机电出口企业在沈阳中认北方实验室进行检测,就可以获得“CB”、“CE”、“CCC”“进出口型试试验”等国际、国内的各种认证,实现“一证通全球”。   沈阳中认北方实验室作为东北地区唯一CB实验室,将为机电出口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缩短机电产品认证的检测周期,并降低机电产品的检测费用,真正实现帮助企业“在家门口”做国际认证。沈阳中认北方实验室也将为东北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更快捷有效的国内外认证服务,为东北地区外向型企业走向国外市场提供检测认证平台,从而为东北经济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 全球首例物联网工程国际认证项目在华完成
    5月15日,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机电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携手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为惠山经济开发区O-Park智能园区“量身”定制的一套国际认证方案正式“敲定”。“这是全球首个开展国际认证的物联网工程项目,标志着无锡物联网产业在公共检测认证领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心主任钱建明介绍说。   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这一实验室,是检验检疫系统唯一一家国家级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现拥有博士、硕士等技术管理人员40多名。两年来,该实验室担当起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技术“把门人”,先后为无锡、苏州、上海等地物联网相关企业开展各类检测服务1300多批次,服务企业200多家。   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惠山,为无锡率先形成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添上了重要一环。看好物联网发展前景,近年来,以无锡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已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物联网研发机构和企业。   但在这一快速扩张的产业链中,为物联网产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认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尚空缺 同时,许多企业在跨入物联网产业中,因缺乏高精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等资源,也急需新品研制、质量控制、技术改进等技术支撑。   “产品要获得市场准入,必须要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质量检查、符合性评定和产品认证,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就是要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国际话语权提供帮助。”去年6月,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惠山经济开发区开始共建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9月又与法国必维集团牵手。   据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认证方案的敲定,使该实验室的认证范围从以前的单个产品拓展到综合工程。双方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围绕园区智能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物联网智慧园区平台等三个方面,在电气安全、电磁兼容、环境可靠性、信息安全等方面将开展全方位认证评估。   走进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一台台来自日美等国的高端设备正在运转。凭借着一流的硬件设备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国家物联网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已享誉长三角。去年,他们为苏州一家企业具有通讯功能的热交换器产品做检测分析时,发现空间辐射有超标现象。经仔细排查,终于寻找到干扰源,使得测试最终达到标准要求,为产品走向市场赢得了时机。
  •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获国际权威认证
    近日,国家级创新平台——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CiCS)获得英国SCANNER认证。迄今为止,除我国之外,只有英国、加拿大、瑞典三个发达国家的同类技术获得了SCANNER认证。   英国是世界上公路养护管理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自动化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最早的国家。英国的SCANNER认证是检验设备性能、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渠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认证”。   CiCS成功通过英国SCANNER认证,标志着我国公路路况快速检测技术及高端装备工程化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改变了该领域长期被发达国家技术垄断的局面,为我国公路养护自主创新成果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 我国首获国际橄榄理事会认证实验室
    4月25日,中国首个国际橄榄理事会(IOC)认证实验正式落户上海,该实验室是由国内橄榄油领导者品牌——欧丽薇兰(Olivoila)引入,是亚洲唯一获得IOC认证的橄榄油实验室。标志着中国在世界高端食用油——橄榄油领域的品质技术研究和分析检测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意味着中国在橄榄油的科研技术能力将跃升至欧洲发达国家水平。   国际橄榄理事会(IOC)专家评审组教授、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领事、国家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所等国内外领导、行业代表均到场祝贺,共同见证了中国橄榄油科技进步的里程碑时刻。   在欧洲有上千家橄榄油生产商实验室,但能通过IOC认证的也不到50家,认证标准及其严苛。据AC尼尔森连续3年来对橄榄油销售市场的数据发布,欧丽薇兰以42%(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发布数据)的销售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是国内第一销量品牌。   据了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将与欧丽薇兰橄榄油实验室合作,并联合多个国际组织,就中国橄榄油的消费状况、橄榄油的营养价值、以及橄榄油对于中式烹饪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联合调研。
  • 我国首家获国际认证职业卫生检测室成立
    12月20日,我国首家获国际认证的职业卫生检测专业机构“工业卫生实验室”在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可检测企业工作场所危害从业者的有毒粉尘、重金属、化学和物理物质多达112项,实现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此前,由于国际国内检测标准的不一致,导致我国在外企工作的职业危害纠纷不断。   据介绍,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从2008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国际水平的工业卫生实验室。经过美国工业卫生协会组织的7轮能力验证及现场审核,近日成功通过了美国工业卫生协会的实验室认证,检测业务涵盖美国工业卫生协会认可的全部职业病危害因素。   有关专家在昨天的揭牌仪式上介绍说,以美国在华企业为例,每年四五千美国外企都要把工业样品送往国外获得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北京的实验室成立后,这些外企就可以在“家”门口进行检测了。
  • 嘉定这家企业实验室获国际认证!
    近日,位于外冈镇的上海电驱动试验中心成功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证,标志着该中心具备相应国家及国际认可的检测能力,将帮助企业进一步增强行业影响力。“这项认证对我们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上海电驱动总经理陈雷介绍,CNAS是国内进行实验室认可的权威组织机构,依托该资质,公司可在CNAS认可范围内使用该认证,并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互认机构予以承认,将助力企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据介绍,上海电驱动试验中心由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面积7300余平米,经过十多年的软硬件投入,目前已配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具备功能、性能、环境、耐久、振动、防水、盐雾、噪声等试验能力。可为主机厂客户提供包括电机、电控和多合一电驱系统一站式新能源汽车测试服务,试验涵盖从样机、小批量到量产维护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海电驱动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领先的自主品牌,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不断迭代推出效率更高、NVH性能更好的电机及控制器。目前,上海电驱动产品广泛搭载长安、吉利、塔塔、雷诺等整车,远销欧洲、印度、南美等海外地区。
  • 致力打造全能型热像师,国际认证红外培训火热报名中
    人生要进步,学习不能停!不是拥有了热像仪就是热像师想要成为全能型热像师你的理论和实操能力都要经过培训审核这样才能应对工作中的各种突发问题!国际认证培训课程——ITC红外培训10月已确定成课想成为进阶红外热像师、热像分析师的各行业技术人员赶快报名参加培训学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索红外世界考试通过后将获得国际认证的证书哦~ITC培训最新课程 10月17日-21日 上海课程:一级仅需一周时间你就能从热成像小白化身专业热成像师通过考试后成为全能型热像师这样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呀!国际性培训,适合初学者ITC红外培训ITC红外培训,是一大红外技术培训和国际认证的提供者。凭借国际上权威的红外培训课程,在全球30几个国家设有培训基地,遍布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拉丁美洲等地,是全球一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的培训中心。ITC红外培训是针对红外热成像行业的职业培训,提供红外热成像所有领域的培训课程,以及国际认证与再认证。目前,中国主要是ITC红外一级培训,其针对红外热像仪的新用户,主要关注热像仪用于各类状态监控、可靠性维护和楼宇节能等应用。完成所有培训课程要求和热成像实地作业的学员将获得ITC一级证书,非常适合毫无经验的学员哦~行业覆盖广,理论结合实操ITC红外培训由于温度这个决定性的因素,测温工作在现代化社会中变得极其重要,菲力尔公司的热像设备在军事、安防、机械、电气、医疗、建筑、兽医等,甚至家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因此ITC培训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和温度相关的行业都覆盖。在ITC红外培训中,机电系统、楼宇和屋顶应用、光学气体成像、加热炉检查、以及研发课程等,应有尽有。ITC认证培训课程包括了全面的实验室动手实践和研讨会,旨在让学员参与其中,加入挑战!专业讲师能力强,实操效果好ITC红外培训ITC讲师是在全球相关行业拥有资深经验的培训人员和热像师,拥有ASNT、EPRI、EN、BINDT和ISO资质,他们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将带你更好地领悟红外世界!中国区讲师是拥有6年+的技术培训生涯的孙裕(Neo)老师,他持有ITC一级和二级证书,理论和实操经验都非常丰富。学成技能满点,掌握红外世界ITC红外培训我们培训了很多学员,拥有丰富的经验,配备专业的支持人员、培训设备/应用实验室等。完成ITC红外培训后,你将获得以下技能:★ 提高解释热图的能力,利用测温数据的历史纪录做出趋势分析;★ 在创建红外检测报告时,学习使用最恰当的技术;★ 学会区分真正的热点和虚假的热点,以避免出现代价高昂的错误;★ 满足许多雇主和客户要求的认证、培训和质量标准;★ 结合热力学和红外电磁辐射的知识在各行各业中,更好地使用红外热像仪。考试合格颁证书,全能热像师诞生ITC红外培训
  • 国际知名认证机构DEKRA在沪开设能效与性能测试实验室
    上海、荷兰阿纳姆和德国斯图加特2012年2月29日电 /美通社亚洲/ --DEKRA质量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建成能效与性能测试中心。该测试中心坐落于上海市北高新科技园,占地面积达1200平方米, 测试中心 配备 了 专业 测试 设备,可依照不同国际标准检测 各类 家用电器 ( 如吸尘器、电熨斗、咖啡壶、IT ) 和音频/视频产品。   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能源效率要求纳入其标准法规,通过性能要求和能源标贴对产品加以规范,尤其是针对大型家电和照明产品。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EE 近期也推出了新3E 测试与认证项目。   DEKRA 是亚洲首家 CB 测试实验室(CBTL),即首家有资质出具能效 CB 测试报告的检测机构。DEKRA 认证集团执行董事 Bert Zoetbrood 表示:“一份 CB 测试报告加上一份测试结果声明,能够为制造商证明其产品符合欧洲能源标签指令或 ERP 规范等相应法规,”Zoetbrood 先生进一步表示:“能源效率测试可作为一项独立的服务,也可根据IECEE CB体系,与传统的安全测试和认证相结合。”   DEKRA 位于上海照明实验室已获得 NVLAP 认证(NVLAP代码200964-0),用于检测节能照明产品,并拥有两台目前最先进的镜面测角计,不久实验室将引进第三台,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关于DEKRA:   DEKRA SE 是一家世界领先的专业组织。公司目前的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逾28,000名员工致力于确保长期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DEKRA 的“汽车”、“工业”和“人事”三大部门为车辆检查、专业评估、国际索赔管理、咨询、工业测试、产品测试、认证、环境保护、资质、临时工作以及外派和新就业领域提供专业创新服务。2010年,DEKRA 销售总额约达20亿欧元。   所有由前 KEMA Quality 进行测试、检查、审计和认证现均已成为 DEKRA 认证集团的旗下业务。这也适用于所有安全、合规和认证标志,如 KEMA-KEUR。
  • 风能的持续生产离不开长期的维护,奥林巴斯内窥镜助力风电运维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承诺,实际上就是中国要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生物能等)。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风能为洁净的能量来源,风能设施日趋进步,大量生产降低成本,在适当地点,风力发电成本已低于其它发电机。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很环保,很洁净。风电机组中,风电齿轮箱所占成本比例较高,也是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风电机组运行的时间越长,齿轮箱的故障也会越来越频繁,需要运维单位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而内窥检查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场的风电机组检测人员需要携带工业内窥镜攀爬风机进行检测工作,检查一个齿轮箱通常需要半天到一天,过重的设备会使检测人员感到非常疲惫。手掌大小的奥林巴斯手持式IPLEX G-Lite视频内窥镜重量仅1.15公斤,轻巧便携,非常适合检测人员攀爬风机携带且单手操作。搭配的2米长度的插入管和4毫米直径的探头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很轻松观察到齿轮箱的齿面以及轴承。 整个变速箱都被加入了润滑油,因此即使变速箱已经停止,齿轮和轴承上还是会有许多油。使用内窥镜进行检测时,一旦镜头上附着油液,图像质量会明显降低,影响检测人员的判断。为了去除油污,检测人员还需要抽出内窥镜插入管清理镜头而中断检测,增加了检测时间。检测人员在使用了奥林巴斯IPLEX G-Lite视频内窥镜之后,大大减少了因为油污污染镜头而导致检测效率低下的情况。这款内窥镜配备了全新设计的防油光学镜头,具有凹槽设计的镜头能够快速排出油污,有效减少因油液附着导致的工业内窥镜图像模糊的情况,保持图像清晰和可见,提高了检测效率。 检查齿圈和行星齿轮时,由于是大空间检查,很容易照明不足。IPLEX G-Lite更加明亮的照明和全新的降噪算法可帮助检测人员在暗光区域发现齿面损伤、断齿、点蚀、轴承磨损等问题和缺陷。另外,IPLEX G Lite视频内窥镜的无线视频实时传输功能可以实现多人共享图像。检测人员在高处检测风机故障时,地面上的专家可用移动设备观看实时检测过程并可直接拍照和录像,该功能方便其他专家参与诊断。如今,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淘汰化石能源正在加速。发展风电,是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的有效形式;发展风电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奥林巴斯内窥镜助力风电运维,为风能发电保驾护航。
  • 喜讯:月旭公司通过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近日,从SGS国际认证服务部传来喜讯,月旭科技成功通过ISO 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标志着月旭公司在各项管理体系上已达到了国际标准。 按照董事长赵总的指示,公司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此项工作,成立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在公司各部门开展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相关工作。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公司一次性顺利通过管理评审。此次认证,意味着月旭科技已经拥有了世界公认的高质量管理体系,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有保障的产品及售后服务。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我公司全体员工将严格贯彻&ldquo 质量管理体系&rdquo 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时了解客户的要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切实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要求:质量为本诚信服务 持续发展 进取创新。 证书
  • 杜伯特实验室洗瓶机通过CE认证 国际化进程加快
    近日,杜伯特实验室洗瓶机产品在经过一系列严格检验和综合评定后,通过了欧盟CE产品质量体系认证,获得相关认证证书及报告。这标志着杜伯特获得了进入欧盟及欧洲自由贸易区市场的通行证,也意味着杜伯特洗瓶机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方面均已跻身先进水平之列。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推进,UP-DBT-I、UP-DBT-III等实验室洗瓶机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高速增长。而CE认证便是仪器产品打入欧盟及欧洲自由贸易区市场的必要条件。要通过CE认证,必须确保自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说明书编写,到运输、销售,以及产品有效使用寿命和使用后的回收等所有环节,均符合欧洲的健康、安全、环保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多年来,杜伯特致力于成为实验室洗消领域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在性能提高、质量把控、服务升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为不断完善产品、精益求精,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卓越的实验室清洗设备,杜伯特技术工程师们加紧研发、攻坚克难,对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检验程序、包装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修正和完善,以期在产品性能、用户体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CE认证表明产品达到了欧盟指令规定的安全要求,是杜伯特打造精品战略所取得的又一成果,是企业对广大消费者的郑重承诺。标志着杜伯特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公司拓展和巩固海外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杜伯特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在打造精品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让国产实验室洗瓶机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继通过CE认证之后,杜伯特洗瓶机系列产品已批量出口欧盟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力合作,共创辉煌。欢迎更多拥有海外销售资源的团队与杜伯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 喜讯!福立仪器斩获多项国际巨擎认证,领导行业新高度
    可靠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是赢得客户信任与支持的关键。福立仪器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产品、服务、管理多方面顺利通过一系列巨擎认证,是福立仪器推进企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液相色谱通过权威机构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在液相色谱产品领域,福立仪器LC5系列凭借其智能高效、稳定可靠的性能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近期,LC5系列液相色谱产品软件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软件测试,包括功能测试、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及兼容性测试等多个方面,充分证明了LC5系列软件的高性能和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福立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分析仪器和解决方案。三大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实力铸就品质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福立仪器已多次通过三大国际管理体系认证,今年再次通过其权威认证。福立具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表明福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同时,福立还获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这充分展示了其在环境保护和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责任感和担当。此外,这三大国际管理体系的多次认证,也标志着福立仪器从仪器设备到解决方案再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更上层楼。我们将继续秉承科学管理的理念,不断优化内部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七星级售后服务认证 服务再升级 Seven-Star After-Sales Service Certification 福立仪器拥有覆盖全国范围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工程师组成,并且有多名售后服务管理人员获得了售后服务管理师资质。福立仪器凭借其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成功获得了七星级售后服务证书。这一殊荣是对我们在售后服务领域不懈努力和持续优化的最佳证明。福立仪器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专业的服务体验。无论是技术支持、维修保养还是培训指导,我们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让客户无后顾之忧。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福立仪器过去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持续发展的鞭策和激励!在此,我们也衷心感谢所有支持福立仪器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是你们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有动力不断前行、勇攀高峰!未来,福立仪器将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为您带来更多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14家CB实验室通过IECEE国际同行评审
    今年8月至12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位于北京、上海、福州、广州的14家CB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三年一次的CB体系复评审及扩项评审,成功维持互认资格。   IECEE/CB体系是国际多边认证互认体系之一,同行评审是IECEE/CB实现多边互认的重要基础。新申请加入CB体系的认证机构/实验室都必须接受同行评审以获得资质 已加入的NCB/实验室需每三年一次接受由IECEE国际同行评审员进行的复评审,才能维持资格。同行评审依据IEC标准和CB体系的程序规则及技术要求进行,对CB体系内各机构保持较高技术水平,建立相互认可信心,维持体系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受国际同行评审的同时,我国的同行评审员也在对其他国际机构进行同行评审。目前,中国有25名经过IECEE培训考试,在IECEE注册的国际同行评审员,其中3人为主任评审员。自2003年起10年来,中国国际评审员已经接受IECEE秘书处的委派,对德国、瑞典、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泰国及中国大陆的100多家NCB/CBTL执行了同行评审。积极参加IECEE国际同行评审活动,不仅履行了我国作为IECEE成员的义务,而且为我国CB实验室创造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平台,提升了双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中国在IECEE的地位和发言权。
  • 汤臣倍健通过CNAS认证 检测结果受国际承认
    近期,汤臣倍健检测中心正式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CNAS认证将全面提升汤臣倍健检测中心检验数据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检测中心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可被全球数十个国家与机构相互认可。业界认为,获得CNAS认证体现汤臣倍健的品质保障能力,可夯实汤臣倍健行业领导品牌的品质背书,也是其打造“全球品质,全球品牌”重要保障和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其品牌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国内唯一一家进行实验室认可的权威组织机构、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和亚太地区实验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成员。获得其认可,证明企业实验室水平和能力已达到国际标准,有效的保证产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出具的证书或相关报告在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或地区内(英、美、德、澳、日等41个国家55个权威性机构)可以被承认,并可消除非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减少重复检测。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专家组在对汤臣倍健检测中心进行最后的现场检查,并对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了严格审查后,认为汤臣倍健检测中心的硬件配置及人员素质均达到行内领先的水平,符合CNAS认证要求。
  • 华测检测携手英国碳信托 低碳认证与国际接轨
    近日,华测检测旗下的华测认证机构与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华测认证将根据碳信托的标准为中国企业提供审核及认证服务。   英国碳信托标准公司推出的碳信托标准认证体系通过实施严格的独立审核以证明组织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对碳排放已实施测量、管控、减排并保证逐年持续减排。华测检测一直致力于节能减排、绿色产品和环境保护,为政府、公共机构、企业量身订制低碳、环保的解决方案。此次合作使众多中国企业有机会获得碳信托标准的认证并使用Carbon Trust 减碳标志,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华测检测总裁徐帅军表示,为评估企业在未来达成持续减排承诺的能力,企业需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来验证其碳足迹,而碳信托标准认证是目前惟一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机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