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从土地到餐桌

仪器信息网从土地到餐桌专题为您整合从土地到餐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从土地到餐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从土地到餐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从土地到餐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从土地到餐桌话题讨论。

从土地到餐桌相关的论坛

  • 一根豆角被"喂"11种药 从田间到餐桌一路"绿灯"

    一根豆角被"喂"11种药 从田间到餐桌一路"绿灯" 这11种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等3大类11种农药。其中,杀虫剂有7种,如点阵氟氯氰菊酯、功卡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菌剂有3种,如田园农 博士毒氟磷、中保克毒宝吗啉胍等;杀螨剂有1种,如哒螨灵。 为什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要喷洒这么多药品,为什么所有的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没有监管部门,没有农产品残留检测。看到这些,你面对餐桌上所谓的绿色蔬菜,你还象往常一样大口大口咽下去吗。

  • 【资料】盘点餐桌上10种最毒美食

    【资料】盘点餐桌上10种最毒美食

    [size=3][b]盘点餐桌上10种最毒美食[/b][/size]  导语:你相信吗,下边这些公认的餐桌美味里竟都有毒,吃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不要贪吃佳肴而赔上健康。  [b]1、蘑菇:谨防毒蘑菇。[/b][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301748_239913_1641058_3.jpg[/img]谨防毒 蘑菇  到山野采集蘑菇野餐煮食似乎成了很多饕客的情趣,于是每年都会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也许世间100余种毒蘑菇的毒都敌不过300余种抗病毒、口感好、滋补、鲜美独具的食用蘑菇的魅力。民不畏死啊!日本年轻人更疯狂,一款名为“迷 幻蘑菇”,由数种含麻醉成分的蘑菇加工而成的“不上瘾,但有幻觉的”迷 幻 药,近年迅速“走红”。你知道如何检测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吗?能提供者重奖。

  • 【转帖】50种毒品食物,保卫我们的餐桌。

    【内容导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民众的神经,也促使中国政府不断加力整治。从高层严词痛批行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强调“重典治乱”;到各地各部门紧密部署,强调政府监管职责。中国正在打响一场“史上最严厉”的“餐桌保卫战”。中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更巨。这些数字背后,是更加庞杂的监管工作。这也决定了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是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文字摘自《中国打响最严餐桌保卫战 中央领导促"重典治乱"》一文)

  • 丰盛的餐桌

    餐桌上的美味![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21752457105_5580_1642069_3.png[/img]

  • 春节的餐桌更丰富

    春节的餐春节的餐桌,保证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同时,不能少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建议餐餐吃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并天天吃水果。桌,保证适量鱼禽肉蛋奶等优质蛋白的同时,不能少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建议餐餐吃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并天天吃水果。

  • 【讨论】重金属是如何爬上餐桌??

    坐到餐台前,面对满桌饭菜,首先关心的不是它们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而是忧心其中铅、汞、铬、砷、镉是否超标,这绝非少数人的矫情。潜伏于人体内,酝酿着重金属危机的一次次爆发。在现代化轨道上狂奔多年,蓦然回首方觉,人们不时跌落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搭建的人类需求金字塔的第二层———安全需求。那么,重金属是如何爬上餐桌??

  • 如此权威——工程院院士曾断言地沟油不可能回到餐桌!

    凤凰网资讯今天有报道:近日,关于地沟油事件的讨论一直备受关注。今年9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被证实。9月18日晚,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在腾讯微博发表言论称,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8月份曾提出观点,否认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地沟油的传闻。叶檀称,孙宝国认为如果地沟油要处理到没有异味,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所以“回到餐桌上是不可能的”,孙宝国还认为“一些引起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都有杜撰成分”。这条微博发出后,立即引起了网友们对“专家”的质疑。地沟油流向餐桌传闻被证实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柳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在山东平阴以生产销售生物柴油为名,向浙江、四川、贵州、江苏等地收购地沟油,秘密生产食用油,产量达每天数十吨,并出售给粮油经销商。袁某等犯罪嫌疑人明知是地沟油,却伪称“米糠油”等,甚至假冒某些品牌,散装销售给市场。这则消息刊发后,也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在腾讯微博上,有网友表示:“一边是院士说的话,一边是被考证的事实,现在的专家啊,真不敢恭维。”网友质疑“专家”权威性通过这起事件可以发现,现在但凡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总是有一些“专家”来对事件进行总结,近而提出一些让人“费解”的观点。而群众又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专家”的“专业看法”,在秉承专业知识的同时,必将抗衡住民声的质疑,否则仅是对专业本身权威性的挑战。通过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网民们对“专家”权威性的讨论,很多网友纷纷指出对各种“专家”的不满。如此院士,如此权威,让人无言以对!面对如此多类似的权威言论,你作何反应??

  • 【检测故事】农药残留检测员 --人们餐桌的安全员

    [align=center]【检测故事】农药残留检测员[/align][align=center]--人们餐桌的安全员[/align]恍惚之间吃不饱似在眼前还未走远丰富起来的食品却眼花缭乱真假难辨曾几何时蔬菜水果中的农残无形中威胁着人的康健食品添加剂的泛滥无形中诱发着病源是谁挑起了监管责任诠释了食品安全的内涵?是谁扼杀了不法商贩担当起食品安全的勘察员?是他们人们餐桌的安全员他们深入田间他们加班加点他不惧危险战斗在一线守护着从农田到餐桌的一道道防线当我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田间地头的蔬果已由他们把关当我们还在梦中农贸市场里的蔬果早已被拒之门外他们总是快人一步把辛酸泪水、刀光剑影留给自己把安康留给人民这就是那一群可爱的农药残留检测员--人们餐桌的安全员。

  • 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检测仪系列如何筑牢健康防线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农田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与安全。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检测仪系列应运而生,它们如同忠诚的卫士,从源头上开始,直至食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都在默默筑牢着健康防线。   源头把控:农业生产的绿色守护   食品安全的第一步始于农业生产。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农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此时,食品安全检测仪便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通过检测土壤、水源及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指标,农民和农业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生产加工:严格监控,确保品质   食品进入生产加工环节后,其安全性面临着更多挑战。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的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以及加工环境的卫生状况,都可能影响食品的最终品质。食品安全检测仪在这一阶段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能够迅速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符合安全标准。同时,对于肉类等易腐食品,病害肉检测仪更是能够精准识别问题产品,防止其流入市场。   流通环节:全程追溯,责任到人   在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仪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建立食品追溯体系,结合检测仪的检测结果,可以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和追溯。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可以迅速锁定源头,追究责任,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这种全程追溯的机制,不仅提高了食品安全的可控性,也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   餐桌守护:家庭检测,安心享用   对于消费者而言,家用食品安全检测仪成为了守护餐桌安全的新利器。这些便携式设备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够帮助家庭用户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无论是购买回来的蔬菜水果,还是自家烹饪的菜肴,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检测来确认其安全性。这种即时的检测反馈,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更加安心和放心。   结语   从源头到餐桌,食品安全检测仪系列以其高效、精准的检测能力,为食品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它们不仅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保障。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食品安全检测仪将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地沟油窝点被捣毁 1吨“臭油”险入餐桌

    地沟油窝点被捣毁 1吨“臭油”险入餐桌

    月14日,阆中工商捣毁地沟油窝点,1吨多“臭油”险入餐桌。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9/201109151118_316724_1609805_3.jpg2011年9月14日,阆中工商捣毁地沟油窝点,对地沟油封查扣押。当日,阆中工商捣毁当地一地沟油窝点,避免1吨多“臭油”流入餐桌。目前,当地工商执法人员已对查获的地沟油依法进行了扣押,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 谁动了我的餐桌-无处不在的重金属污染

    谁动了我的餐桌-无处不在的重金属污染

    谁动了我的餐桌-无处不在的重金属污染健康长寿几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丹,以求长生。现在很多人对食补比较看重,吃素,吃纯手工食品,吃天然食品,就像在云南诺邓,村民用传承几百年的古法熬制井盐,火腿要腌制3年之久才能面世,有些人就对这种纯天然的做法喜爱至极。但就在国人对安全、健康、生态的食品的渴望的同时,我们自豪幸福感却正在迅速地被重金属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带来的忧虑破坏殆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02145_414256_2140715_3.jpg饕餮盛宴上的危机之“舌尖上的重金属”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怀念很热,它记录了久违的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  它用委婉的方式告诉大家,尊重食物也是尊重人类的未来,而对食物的尊重还体现在加工方式上。纪录片中的美食生产者,都是淳朴的老农,有做虾酱做了一辈子的“虾酱奶奶”,有深夜湖塘中的挖藕人、凌晨冰湖上的捕鱼老者、浩瀚大海上的渔夫……《舌尖上的中国》更是体现着国人对安全、健康、生态的食品的渴望和诉求。农田到餐桌 土壤重金属污染你了解多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02146_414258_2140715_3.jpg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上午出席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环境质量状况等相关情况。据了解,农村环境问题形势严峻,环保部的检测试点结果表明,农村地表水轻度污染,土壤样品超标率达到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的污染尤为严重。从农田到餐桌,这一关系着老百姓日常生活饮食健康的重要环节又一次挑动了国人关于食品安全的那根脆弱神经。在土壤污染的危害程度中,重金属污染首当其冲。据报道,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重金属污染约占污染面积的30%―40%左右。因为重金属对人体伤害巨大,所以为防止读者感到不适,所以只挑选出三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展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02149_414260_2140715_3.jpg重金属中任何一种都能引起人的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神精错乱、关节疼痛、结石、癌症(如肝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乌脚病和畸形儿)等;尤其对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细胞、脏器、皮肤、骨骼、神精破坏及为严重。锑:与砷能使银手饰变成砖红色,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精视力破坏及大。天然水每升水中含0.01毫克,就会强烈中毒。硒:超量时人会得踉跄病。镉:导致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破坏骨钙,引起肾功能失调。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一但进入人体很难排除。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板,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智力低下;对老年人造成痴呆、脑死亡等。钴:能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铝:积累多时,对儿童造成智力低下;对中年人造成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造成痴呆等。钒:伤人的心、肺,导致胆固醇代谢异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02149_414261_2140715_3.jpg电镀行业、工业涂料、皮革制剂  由于电镀原理,这些金属是不能完全变成我们所需要的镀层,其中有相当部分将变成污染物存在于电镀废水中、污泥中,也有部分气化形成有害气体,形成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以镀铬为例,其电镀平均效率低于25%,也就是说75%以上的铬酸酐以剧毒的CrⅥ及少部分Cr3+流失于镀铬废水及镀铬污泥中。也就是说,每年有6万吨铬酸酐变成了污染物,数量可谓惊人。每年这些电镀排放的重金属流入土地流入河流乃至大海。致使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被迫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最后被端上餐桌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  典型的铅蓄电池回收生产工序是,敲开回收来的废旧铅蓄电池,把含有铅泥的电解液随手倒掉,稍有“环保意识”的,则把它倒进排水沟。取出板栅,将其放入简单的冶炼炉中融化,开敞式的生产过程中大量铅烟升起,随风飘走并凝华成铅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透露:铅和酸的污染严重,有时会渗透到地下,使土地的恢复变得相当困难。这就表示,如果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和处理不规范,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铅蓄电池生产过程更加严重化妆品原料、皮革制剂、金属部件镀铬  砷化物的开采和冶炼。特别是在我国流传广泛的土法炼砷,来源常造成砷对环境的持续污染;在某些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冶炼中,常常有或多或少的砷化物排出,污染周围环境;砷化物的广泛利用,如含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又如作为玻璃、木材、制革、纺织、化工、陶器、颜料、化肥等工业的原材料,均增加了环境中的砷污染量;煤的燃烧,可致不同程度的砷污染。砷对大气,对水,对土壤具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间接对我们的食品进行了大范围的污染。砷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重金属的危害逐渐显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02153_414264_2140715_3.jpg、常见重金属中毒之锌(Zinc, Zn)中毒可能暴露的职业:合金制造、陶器业、化学品合成、除臭剂制造、消毒剂制造、电池制造、染料制造、电镀业、电子工人、镀锌业、制纸业、漆料及色料业、制造业、橡胶业、剥制业、焊接业、木村防腐业。 2、常见重金属中毒之铅(Lead, Pb)中毒可能暴露的职业:电气及电子业、塑胶稳定剂的制造及使用、铅精鍊业、电池制造业、焊接及切割业、橡胶业塑胶业、油漆业、射击、冷却器修理、焊接铅的物品、制造铅的漆加物、锌及的铜的精炼、颜料及漆料制造业、中药的红丹。3、常见重金属中毒之铬(Chromium, Cr)中毒可能暴露的职业:电镀业、金属工业、彩色电视影像管制造、铜刻、玻璃业、石油纯化、照像业、照像制版、水泥使用、不锈钢(琢磨)、纺织业

  • 【分享】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餐桌

    消费者、主管部门和食品生产者,本应该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信任、互相促进的三角。然而,公众的信任和信心或许已经创下了历史新低,而且不知道是将进一步恶化还是触底反弹。总而言之,在目前这种互相指责、互不信任的状况下,问题的解决将越加艰难。有的问题允许漫长的等待,然而吃饭的问题不能。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餐桌?

  • 专家称我国每年逾2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

    专家称我国每年逾200万吨地沟油返回餐桌 公安部公布破获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引来全国性舆论反响,华农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王承明昨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不可低估地沟油重返餐桌的全国规模及其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有专家说,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为200万-300万吨,那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华农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王承明说,地沟油查处一个重要的难点是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按食品学院的定义,废弃食用油都是地沟油;而原初的“地沟油”是指从地沟里掏出的食用油。更科学的标准,可能要综合定义,达不到食用油标准的食用油是地沟油。以上摘自腾讯新闻 真的已是如此恐怖,如何才能有效查处地沟油呢?

  • 中科院士朱作言:让中国转基因鲤鱼尽快“游”向餐桌

    [color=#999999]2017年08月14日 10:54:18[/color][color=#999999]来源:[/color][color=#999999][url=http://info.xinhua-news.com/cn/security/detail.do?sw=&docId=273808782&libId=2&docType=1&cid=37&ct=]新华通讯社[/url][/color]原标题:专访:让中国转基因鲤鱼尽快“游”向餐桌——访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专访:让中国转基因鲤鱼尽快“游”向餐桌——访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新华社记者彭茜 林小春最近,一家美国公司宣布其转基因三文鱼已上市销售,这是第一种获准上人类餐桌的转基因动物产品。鲜为人知的是,全球最早培育成功转基因鱼的是中国科学家。那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鱼迟迟未能上市?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知识还需加强普及,打消公众的疑虑,推动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鲤鱼——冠鲤尽快“游”向人们的餐桌。朱作言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他介绍说,早在1983年他们就研究转基因鱼,1985年正式发表了世界首批转基因鱼培育成功的论文,比西方同行领先3年以上。后来研究团队将草鱼生长因子的基因植入黄河鲤,经多代选育出冠鲤。他还记得初次品尝冠鲤时的口感:一条红烧冠鲤被端上餐桌,吃起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从口感上并不能区别冠鲤和黄河鲤”。“与对照组的鲤鱼比较,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冠鲤生长速度更快,当年可达到上市规格,养殖周期缩短一半,减少养殖成本和人力投入,降低养殖风险;且冠鲤的品质与对照鲤相似,并没有因为长得快而不好吃。”朱作言说。北美上市的转基因三文鱼体内植入了鲑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以促进其快速生长。与之相似,冠鲤体内植入了生长速度快的草鱼的基因。因此,冠鲤体内含有微量草鱼生长激素。但这不影响食用安全,吃一条冠鲤所摄入激素的量也只是相当于吃两条普通鲤鱼。并且鱼类生长激素是一种蛋白质,经过蒸、煮、炒等烹调加工后,就分解为氨基酸而失去激素的生理功能,并非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类固醇激素。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对冠鲤进行了营养学、毒理学和致敏性研究,系统评价并证实冠鲤与黄河鲤实质等同,食用同样安全。至于冠鲤是否会逃到野外造成“基因污染”,朱作言团队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层面进行生态学研究后发现,冠鲤生存力比普通鲤鱼低,即使与普通鲤鱼交配产生后代,也不会形成优势种群而带来“基因污染”。研究团队还培育出了三倍体鲤鱼“吉鲤”,就像无籽西瓜一样,不能产生可繁育的后代,从根本上避免了风险。“与美国的转基因三文鱼研发比较,中国冠鲤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评价以及生态安全对策研究不仅完全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审批转基因动物的所有法规要求,而且部署更为超前,实验更为充分,数据更为详尽。”朱作言说。但是冠鲤一直未能上市。根据我国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转基因安全评价需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安全证书等五个阶段。冠鲤安全评价自2000年完成中间试验后,由于社会上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议等原因,长期没有进展。近年来,社会和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了更多的认识,北美转基因三文鱼的成功也给了研究团队信心。因此,研究团队又重新申请并完成了冠鲤的中试,目前处于环境释放试验阶段。转基因三文鱼在北美上市前经历了漫长的审批流程。早在1989年,加拿大科学家就培育出了转基因三文鱼,但直到2010年美国药管局才确认这种三文鱼作为食品与传统三文鱼“一样安全”,对环境也不构成危害。又经过5年审批流程,美药管局于2015年正式批准转基因三文鱼可供人类食用。半年后,加拿大监管机构也做出类似决定。不过,由于美国国内对转基因食品也有争议,以及一些人士为保护野生三文鱼市场而进行游说等因素,转基因三文鱼暂时未能在美国上市,只能先销往加拿大。朱作言说:“作为第一种获准登上人类餐桌的转基因动物产品,转基因三文鱼经过近20年的严格审核,这充分说明,对包括转基因鱼在内的生物技术新产业的管理决策既要尊重科学规律,也要考虑社会民意的接受程度。相关科学知识普及与企业接手产业化,是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和创新产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他认为,中国转基因鲤鱼要想从实验室“游”向餐桌,还需有关部门制订我国基因改良农业动物品种市场准入的条例和操作细则。面对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媒体秉持科学理念,向公众全面客观地宣传和解读。

  • 【转帖】吃点啥好:食品安全催生餐桌生存狂

    在问题食品层出不穷以及健康日益受到威胁的今天,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餐桌内容:究竟吃什么才是安全和健康的。  一些人早就开始关注饮食安全与健康问题了,他们身体力行,为自己的餐桌做着精心的挑选。这其中有健康专家,有营养师,有环保工作者,也有的是学医出身,还有的则是在身体患病之后开始潜心研究饮食。   对其他还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或面对这个问题比较茫然的人来说,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也许值得参考,当然最终每个人都要视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   工业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食物富足,但也导致了无所不在的食物污染,这可能是个可怕的宿命。但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一些更早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在经历了一系列污染事件之后,逐渐建立了趋于完善的监管体系,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有必要汲取教训,尽量将这个痛苦的过程缩短。

  • 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

    近日,就有一条消息让公众非常震惊,全国海关共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过四十年的陈年“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夜宵摊和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内。这些“僵尸肉”到底从哪里来?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这些冻肉究竟是如何逃过层层监管,窜上百姓餐桌的呢?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万多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 【转帖】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 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举行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 “2009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今日在京举行。论坛由卫生部、农业部、经济日报社等六部门联合主办,主题为“食品安全:在法律和责任的道路上”。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指出,举办这次论坛,目的就是认真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讨论如何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真正解决我国食品生产和消费领域面临的问题,有效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经过多年努力,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2008年农业部四次例行监测结果表明,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均在95%以上,比2001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首先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果。  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提出,将全力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和各有关部门一起共同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督管理。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指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努力“把好关”,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在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则表示,商务部将加强和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力争做到食品安全无缝连接。

  • 【转帖】央视《对话》:保卫餐桌安全

    主持人:好,谢谢大家。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前两天呢,我们大家一块刚刚度过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一个属于我们消费者的一个节日。那么今天呢,我想我们要在这儿,请大家吃一顿饭。大家看酒席已经摆开了,我们来看看这桌丰盛的酒席,大家爱不爱吃。我给大家一一地上一下菜,先上一道凉菜是鸭蛋,还是红心的,可能会很好吃。第二道菜上一道福寿螺,很多人在笑,是很开心,想要吃吧。第三道菜上一道鱼,看长相好像是多宝鱼的样子,然后接下来的下一道菜,继续给大家上一个烤鸡翅,爱吃的人也蛮多的,也在频频点头。这是红烧肉,色香味俱全,只是担心里面还会有点什么吗?最后一盘按照惯例,每个人点菜都会点个青菜。好了,这桌大餐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时候,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敢不敢吃?来,谁自告奋勇举手一下,把你面对我们这桌,丰盛美味的第一直觉告诉我们。  观众:我看了这六张照片,首先来说,如果是以前的话,我会选择前五组。因为我觉得从感官上来看,第一眼都很诱人。  主持人:你的胃口不错,前五种这五盘菜统统拿下。  观众:但以后,特别是现在,我可能要打个问号了。  主持人:为什么?  观众:因为现在我觉得前五种产品,都会存在一些隐患,或者一些风险。因为大家也可以看到,不管是从红心的鸭蛋,到最后一个多宝鱼,或者是红烧肉,它都会对人的血脂,或者说在它的养殖当中,会存在你看不到的一些东西。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的沟通越来越快,媒体报道,我们发现了一些东西,那这时我们就不敢吃了。  主持人:不敢吃了,那你刚才只提到了前五种,这第六盘上来的青菜,你就从来都不敢兴趣是吗?从来都会它打问号吗?  观众:我说以前,因为我对青菜没什么爱好,因为比较喜欢吃荤的,但是到现在我可能只能,为了维持我的生存和体能,或者是我只能吃青菜了。  主持人:我们给他一些同情的掌声。还好,在我提供的这六道菜当中,还有一道菜能够满足你的生长和发育的需求。而且可能你认为,它目前还是安全的。我记得在当时报纸上刚刚报出,也就是在2006年11月的时候,报纸上报出说,有一个地方他们的当地的鸭蛋,被添加了这种苏丹红四号,而且这个原料是有可能会致癌的,大家都觉得非常的紧张。而且一致地反映说,这个养鸭的农民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在他的这个鸭群当中,要给它们喂食这样的一些饲料呢?但实际情况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在现场请到了,当时报道和采访这个事件的一位记者朋友,我们掌声欢迎一下这位杨记者。你好,当时你在事发地,我听说蹲点蹲了好几天,来专门采访这个事情?  杨章怀:是这样的。咱们那个电视画面上的那个安彦生,我也和他接触过,当时他家特穷,家里都是务农的,有几亩地。他是为了发家致富,就贷了两三万块钱,就是说来买了一千多只鸭子,鸭种,就开始在放鸭。后来等到产蛋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个,有了收鸭蛋的一个人就过来,那个叫朱来勇的人,说你这样,你按照我的方式做,你就放点红药,这是补药,你的鸭蛋,鸭子吃了以后,鸭蛋就会变红,你就直接给我,产的鸭蛋我全部都要,就是我高出市场价格的一毛到两毛钱,他就先是答应了。他一直自始至终蒙在鼓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家里头,也在吃那红心鸭蛋。  主持人:他自己完全也不知实情?  杨章怀:不知道。  主持人:那你采访完了整个事件,包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你最大的感触会是什么样的?  杨章怀: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说,一个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龙宾,就是说是被蒙在鼓里,他也是受害者,他缺乏一个辨别能力。还有政府部门,对他们有没有一个指导。就是告诉他这个添加剂是苏丹红不能加,他们这个意识没有。  主持人:其实每一道这个菜,在上我们餐桌之前,其实都经过了一系列的检验和检疫的过程,那究竟为什么这样的红心的鸭蛋,还会流上我们的餐桌?究竟是谁之过,我想问一问在现场的各位嘉宾,你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陈君石:我觉得这个整个链条上,直接回答你的问题的话,那就是管饲料的那个环节,因为苏丹红是被加到了饲料里头,才产生了红心鸭蛋,所以饲料是一个,最开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刘永好:这点有一点冤枉我们饲料行业,那么刚才谈到了,是一位姓朱的先生。  主持人:我突然间看到两盘菜,好像都和咱们的饲料有关系,对吧?两盘菜大家都容易联想到饲料。  刘永好:全国的饲料行业的检测的结果表明,那么这次苏丹红,饲料厂没有一个加过,加的是谁呢?是一个贩子,他为了多卖钱,他说这个东西很好,你拿去用吧,农民又不懂,你怎么怪饲料呢?饲料是无辜的,我觉得特别是大的饲料企业,输不起的。这个企业当规模相当大以后呢,它不敢做违禁的事,一旦做违禁的事,查到它倾家荡产。  主持人:那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假设,就是饲料没有问题,然后养的鸭也没有问题,下的蛋也没有问题。那有可能是加工过程当中出现了问题,来自百盛的居总,前不久我们大家都知道肯德基的鸡翅,让很多人不敢吃了,那你觉得这个到底是鸡的问题呢,还是说咱们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出现的问题?  居乃琥: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这个事情很清楚。我们找的供应商,调品的供应商,也是一个跨国的讲诚信的公司。  主持人:但还是出了问题。  居乃琥:可是他的上游的供应商不讲诚信,把加有苏丹红的辣椒供应给他,所以他就做成调料卖给我们,我们用到鸡翅里面去,结果就造成了很大的事件。  主持人:但我们作为消费者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你这么大的企业,你在进他的这些原料的时候,你就不经检测?你就认为他就是一贯诚信,所以你就全部都进货吗?  居乃琥:你想想看,我们有一千多种原料,很多原料是国外进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原料当中,不应该添加的东西来检查一遍。各位知道,我们这个是食品添加剂专家陈教授,我们国内允许的食品添加剂是八百多种,国外允许也许更多一点,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都测一遍。更何况苏丹红,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它是化工原料,你要测所有的上万种化工原料可能吗?这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蜀国演义的瞿总,你觉得当我们大家,把所有愤怒的目光盯着你的时候,你觉得公平吗?你能承受得了吗?  瞿传刚:我们觉得不公平,但是心里有一些话又不敢说。  主持人:今天我们是否允许,心里有话不敢说的瞿总,代表我们的加工环节说说话,大家用掌声来表达一下态度。

  • 病牛肉入市:从农场到餐桌畅通无阻

    山东澳亚牧场“死牛案“并非孤例,牧场病牛、死牛进入肉食品市场是普遍现象。牧场为减少损失,通常会将正常淘汰的健康牛卖给肉联厂,病牛、死牛卖给黑作坊“万头牧场”是奶企为解决“小户散养,奶企收购”模式中奶企对奶农约束力弱、难以保证规范生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但集约化养殖同样也集中暴露了中国在动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诸多缺陷,牧场的病牛死牛去向问题就是其中一方面。据澎湃新闻报道,山东澳亚牧场“死牛案“绝非孤例。牧场病牛、死牛进入肉食品市场是普遍现象。据高级乳业研究员宋亮介绍,大型牧场年淘汰牛比率在20%左右,其中包括正常淘汰的健康牛,也包含病牛、死牛。牧场为减少损失,“将正常淘汰的健康牛卖给肉联厂,病牛、死牛卖给黑作坊,这个是普遍存在的”。中国没有针对牛羊的强制屠宰检疫,防止病、死牛流入市场要依靠饲养者主动申报检疫。如无人申报,病、死牛流入市场基本处于“民不告,官不究”的放任状态所谓屠宰检疫是对待宰动物进行活体检查,只有屠宰检疫通过才能进入市场。按农业部解释,依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规定,牛羊出栏、屠宰、进入市场销售前,需申报检疫,并经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产地检疫合格。但在具体实践中常常是“民不告,官不究”,若无人申报检疫,死因不明的死牛进入市场可通行无阻。山西某地级市农业局副局长承认:“有的农户辛苦养一头牛,结果意外摔死了,宰了卖肉,只要没人举报一般也不会去追究”。同理,不法商贩将病牛肉卖入市场自然也不会受到监管阻碍。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相关规定,病死动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但中小养殖户处理病死牲畜成本很高,通常会卖给黑市不法商贩或直接扔进河道以生猪养殖行业为例,财新网数据显示中国生猪数量在2012年达到7亿头,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按死亡率3%-5%计算,生猪死亡数量约为每年3500万头。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相关规定,病死动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即挖坑、消毒、深埋。但雇人处理一头病死猪要花200元以上,而根据现行补贴政策,无害化处理只能领到80元补贴,且申领手续繁琐。此外,50头猪以下的小型养殖户根本领不到补贴,这意味着全国三分之一的养猪场不在补贴政策覆盖范围之内。政府补贴不足和监管不力使养殖户并无按规定处理动物尸体的激励,将病死猪只卖给黑市不法商贩或直接扔进河道是一般实践,再加上食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全国各地常爆出病死猪肉大规模流入市场并不奇怪。(如新华网2015年4月8日报道:《福建:2000多吨病死猪肉是如何流向餐桌的?》)相比之下,台湾在1997年口蹄疫疫情后建立了化制厂处理死畜禽制度,降低养殖户处理死畜禽无害化成本,同时避免污染台湾1997年口蹄疫疫情后积极发展化制处理死畜禽,政府大力补贴化制厂建设,建设成本的60%均由政府出资。该政策降低了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成本,同时避免了掩埋、焚烧造成的环境问题。所谓化制(rendering)是向高压容器内或容器夹层内通入高温饱和蒸汽,在高温、高压或干热、高压作用下,分离尸体组织中的脂肪、蛋白质成分得到肉骨粉和油脂,肉骨粉可以用作反刍动物饲料添加剂,油脂可以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和制造皂粉。如今台湾八成以上养猪户通过台湾7家“化制厂”来处理死猪。例如,台中市某养猪户每年都会与台中市养猪协会、云林化制厂签订合约:养猪户一旦发现病死猪,就要向养猪协会通报,协会就派出清运死废畜禽的“化制原料运输车”去养猪户家里把死猪载走,运到云林化制厂处理。在美国,早在1906年的《联邦肉类质检法案》中就规定监管部门应对每只屠宰前的动物、每具死亡的动物尸体进行检查、标注,最大限度地防止不适于食用的肉类流入市场1906年的《联邦肉类质检法案》(Federal Meat Inspection Act, FMIA)旨在保障肉类食品安全:防止掺假或不当标注的肉类食品流入食品市场,并保证肉类制品在卫生环境下进行屠宰和加工。该法案的主要条款为:1.家畜屠宰前需接受强制检查;2.每具死亡家畜尸体均需接受强制检查;3.为屠宰场和肉类加工厂确立卫生标准;4.授权美国农业部为主要监管部门。尽管1906年后美国又通过了不少对肉类行业进行监管的法律,但《肉类质检法案》在109年后的今天仍在生效并对各州具有约束力。2012年最高法院在国家肉类联合会诉哈里斯案(National Meat Association v. Harris)中判决《肉类质检法》权威性高于加利福尼亚州自行颁布的规制屠宰场的法律。在1906年《肉类质检法》后,美国拟定涉及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国会立法3部、行政规章40多部,内容囊括动物的屠宰管理、动物产品检验等方面,真正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面监管《肉类质检法》主要是针对红肉产品(牛、猪、羊等动物产品)的安全检验。在这之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针对白肉产品(鸡、火鸡、鸭、鹅等)的《家禽及其产品检验法》、针对禽蛋及蛋制品的《蛋类产品检验法》及《农产品分配与销售法》三部国会立法。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在上述四部法律的授权范围内对涉及动物食品的安全事项发布了从一般规定、屠宰检验、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生产加工卫生、产品标识和登记等各方面的行政规章,共40多部,收录于《联邦法典》第九卷第三篇中。细致的法律制度真正实现了对食物“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面监管。美国开始在联邦层面对食品安全的立法规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对社会舆论的积极回应。1906年美国作家辛克莱尔的小说《丛林》推动了20世纪初进步主义时代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重要立法。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努力始于1906年的《纯净食物与药物法案》和《联邦肉类质检法案》,均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属于20世纪初进步主义时代的重要立法。前者创立了至今在食品药品监管方面扮演主要角色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后者旨在防止不适宜于食用的肉类流入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法案源于联邦政府对公民自由言论的积极回应。立法过程的启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作家、记者厄普顿•辛克莱尔的小说《丛林》。小说描写一家波西米亚贫穷移民在芝加哥城郊的艰难生活,但使这部小说出名的主要内容却是对芝加哥肉类加工厂内糟糕卫生条件的描写。时任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在读过本书后启动了对肉食加工厂的调查,发现其卫生状况之恶劣确如小说中所写。不久之后,国会就通过了以上两部食品卫生法案。

  • 走私“僵尸肉”现身餐桌,该如何小心才能不中招?

    “70后”猪蹄、“80后”鸡翅…… 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这些来历不明的肉品通过批发市场,进入大排档、餐馆,甚至是正规超市。随着生鲜电商的风生水起,一些网络平台也成为其潜在销售渠道。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费者吃起来很难分辨。很多人喜欢吃的“泡椒凤爪”,是走私冻品的“重灾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些“色香味俱全”的鸡爪甚至有几十岁“高龄”,可能是来自异国他乡,不法分子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让鸡爪显得胖乎乎、白嫩嫩的,“卖相”特别好。面对如此猖獗的僵尸肉,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不中招呢?

  • 【转帖】我国近1/10耕地遭到污染 土地修复费用高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十二五”规划中的首个专项规划,就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把修复治理受污染的土壤,当作节能环保行业的一件大事来抓。 如今,政府和百姓个人都越发重视食物安全,很多商家包括中粮在内的大企业,都在推崇“从田头到餐桌”的直接供应链。形成这样的潮流与趋势也很自然——既然一些商家和工厂不可信,那信赖原汁原味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瓜果蔬菜和谷物总不会错吧,至少大自然是不作假的。

  • 【分享】土豆是餐桌上最安全的食品

    【分享】土豆是餐桌上最安全的食品

    吃土豆吧,又多了一个理由!英国《每日邮报》2月6日公布了一项针对餐桌健康食品的调查结果:土豆是餐桌上最安全的食品。你可能要问,难道有些食物还会引起身体不适吗?对,一些食物可能使身体无法适应,进而产生食品不耐症状或过敏,如偏头痛、湿疹、疲劳和肠易激综合症(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轻则影响日常饮食,重则可能致命。而圆滚滚又好吃的土豆,则是最不易诱发以上症状的食物。     英国的一家食品不耐性测试公司——约克测试公司针对8000人展开了一项食品不耐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各种食物中,对土豆不耐受的人还不到1%,另外,其他不易引起身体不适的食品还有:葡萄柚、杏、苹果、大麦和柠檬,但土豆却在这些食品中高居榜首,是人体最易耐受、最安全的食品。该公司的发言人指出,人们产生食品不耐受,不光因为食物本身对身体的刺激,也可能是同一种食物吃得过多、过于单调而造成,但令人惊奇的是,土豆却不容易因此而产生不良反应。     那么土豆为什么会与人体一直“相安无事”,不易产生健康问题呢?研究人员指出,土豆进入人体后,十分容易被消化,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多的负担,这是它令人舒服的最重要原因。     除了以上相对安全的食品外,一些容易让人体不适的食物也被调查出来,主要是牛奶、酵母和蛋清。从中我们似乎也找到了一些同感,在参考这样的调查结果后,也可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规划,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美味,不仅让我们吃得可口,也要吃得舒服、安心。[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2/200802261052_79815_1622447_3.jpg[/img]

  • 餐桌要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color=#3e3e3e]每天餐桌上,要适当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橘子、橙子、草莓、树莓、甜瓜、彩椒、卷心菜、西蓝花、番茄、土豆、绿叶菜和菜花等。[/color][color=#3e3e3e]大家饮食要多注意,适量饮用维C食物呀![/color]

  • "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你将是吃还是不吃

    [b]人类对于肉类的喜爱,是亘古不变的,现如今随着发展,肉类也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曾有科学家做过研究,若按照这样的需求计算,全球需要每年宰杀700亿只动物,而饲养这些动物需要占用全球大约70%的农业用地,耗费全球约60%的谷物资源。除了耗费地球资源之外,禽畜养殖还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根据相关报告显示,若按照现阶段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禽畜养殖产业排放的CO2气体将占据全球排放温室气体量的一半,这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负担。随着细胞培育技术的兴起,科学家们设想并发明了一种“人造肉”技术,据说可以大大增加肉类产量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一家名为“BeyondMeat”的“人造肉”企业,目前已经获得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以及麦当劳前任CEO唐汤普森等多位名人的投资。据相关机构估值,“人造肉”市场在未来有望达到64亿美元的市场估值。人造肉技术采用的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这项技术早已发明,但将其运用于禽畜细胞的体外培育,则是在2013年才成功实施。细胞体外培育技术,指的是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是细胞,将其放置于模拟的体内生理环境中,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产。[/b][color=#444444][b]克波斯特教授利用这项技术,从动物体内提取肌肉组织,从中分离提取得到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并将其肌肉细胞放置于血清中进行培养。血清中富含肌肉细胞生长分裂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肌肉细胞利用这些营养成分,可在血清中迅速生长、分裂,并连结成细长的肉丝状物质。这时,再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脂肪细胞,可使得肌肉细胞与脂肪细胞交联形成类似肉类的组织,这即为通过细胞体外培育技术制备得到的“人造肉”。[/b][/color][color=#444444][b][color=#444444]“人造肉”在目前环境负荷过大、人口不断攀升的大环境下,势必会成为未来人类肉质来源的发展趋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究、优化,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才能成为人人都能负担的起的、且可放心消费的“平民食物”。[/color][/b][/color][color=#444444][b][color=#444444]对于“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大家将是吃还是不吃呢?[/color][/b][/color]

  • 【食话食说】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

    食品添加剂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2012年徐福记的食品也因为存在抗氧化剂而倍受争议。因为我们一种食品添加剂,这个食品能加,而另外一个食品又不能加,其实都是因为标准规定,至于为什么,我想很少有人知道。食品添加剂除了加工食品,连我们餐桌上都屡见不鲜,添加剂安全性仍未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的确看上去令生活简单方便,但不可否认的是,失去的是更重要的东西。一个区区不到二百年历史的快餐饮食文化,怎能拿来跟五千年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媲美呢?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讨论:1、你平时做饭都用添加剂吗?传说不是膏汤可以用食品添加剂兑2、你在酒店里都见过用食品添加剂做出来的食品吗?3、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你都检测过哪些?************************************************************************************列举几个例子:1、比如做草莓果酱,一般会加入做凝固剂的盐化钙、色素(红色102号、黄色4号),具有浓草莓味的合成香料:异缬草酸、甜味素,为防止出水和变色,还要加入四种增强黏性的稳固剂,最后还要防腐剂等。谁能保证超市里买的草莓果酱主要成分就是草莓呢? 2、比如人们一直以为牛肉汉堡是用牛肉做的,其实里面添加了猪肉、马肉、绵羊肉及山羊肉。为了减少成本,还加入了脱脂大豆。为了让大豆与牛肉接合在一起,又加了很多黏合剂。为了让肉色红润,一般加了秘鲁产的紫色粟米,辣味用的是灯笼椒,工厂还用cyclodextrin来消除肉的腥味等。概况的说,一个汉堡包有七十种添加剂。==================================================相关话题:1、【食话食说】冬天里的那锅火锅汤,能喝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07/4498110/2、【食话食说】奶茶里加醋可判断含不含牛奶?靠谱么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09/4502805/3、【食话食说】掰掰餐桌上的食品添加剂,揭开现代美味的内幕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11/4508585/4、【食话食说】连猪肉都注水,你有什么办法鉴别?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15/4516000/5、【食话食说】神奇食品,我们应该科学对待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0121/4527456/

  • 时隔16年 意大利牛肉或重返中国餐桌

    [color=#333333] 时隔16年,意大利[/color][url=http://news.foodmate.net/tag_1337.html]牛肉[/url][color=#333333]终于有望“重返”国人餐桌。在中意政府委员会第八次联席会议结束之后,[/color][url=http://news.foodmate.net/tag_5027.html]中国[/url][color=#333333]当局发表声明,解除持续16年的意大利牛肉[/color][url=http://news.foodmate.net/tag_951.html]进口[/url][color=#333333]禁令。虽然禁令被解除,但是要真正恢复进口,还需要很长的准备期。[/color]  意大利《共和国报》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近日与赴华正式访问的意大利外长阿尔法诺举行会谈,共同出席中意政府委员会第八次联席会议闭幕式。会议结束后,中国农业部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声明,解除对意大利30月龄以下牛的剔骨牛肉禁令。但是双方仍需制定牛肉的检验检疫要求议定书。  此外,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还宣布,解除2012年颁布的意大利牛精液施马伦贝格病禁令。  今年9月,中国专家代表团结束了对意大利的访问,检验了意大利生产系统的卫生安全。可以说,此次禁令的解除,是意大利卫生部与意大利驻北京大使馆共同合作的成果。  意大利quotidiano.net网站报道,2017年,意大利食品在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7%,打破了往年纪录,此次牛肉禁令的解除,对意大利来说无疑是喜上加喜。意大利人一向自豪于本国牛肉的品质——“健康、精瘦,不使用激素(这一点有别于美国),生产标准非常严格”,现在,高品质的意大利牛肉终于有望“重返”中国人餐桌了。  [b]日本已取消意大利牛肉进口禁令[/b]  中国商务部网站报道,欧委会官网2016年曾发布消息称,日本在早些时候开放欧盟部分成员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波兰、丹麦和瑞典)牛肉产品市场后,近期又取消了因疯牛病风险而实施15年之久的意大利牛肉进口禁令。上述决定向申请对日本出口牛肉、食品安全水平已得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认可的其他欧盟成员国释放出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消息称,日本实施的禁令不符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标准,没有考虑欧盟采取的保证欧洲牛肉及其产品安全的严格控制和监督措施。欧盟成员国对日本的牛肉及其产品出口于2013年恢复,2015年出口金额达470万欧元。欧盟食品安全委员安德留凯伊提斯、贸易委员马尔姆斯特伦和农业委员霍根表示,日本继续开放欧盟成员国牛肉出口市场是欧盟贸易外交的巨大成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