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城市水土保持

仪器信息网城市水土保持专题为您整合城市水土保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城市水土保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城市水土保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城市水土保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城市水土保持话题讨论。

城市水土保持相关的论坛

  •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哪位大侠听说过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能够上传一份学习一下?是否有国家的相关标准?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b]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b]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b](二)工作要求[/b]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b](三)主要目标。[/b]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b]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四)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b]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b](五)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b]统筹布局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  [b](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b]把巩固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重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加强天然林和草原保护修复,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充分发挥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提升土壤保持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b]三、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七)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b]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实行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b](八)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b]建立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行基于企业自主监控的远程视频监管等方式。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  [b](九)加强协同监管。[/b]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沟通机制,及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投入。  [b](十)强化企业责任落实。[/b]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地表扰动,严禁滥采乱挖、乱堆乱弃,全面落实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  [b]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十一)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b]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  [b](十二)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b]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加大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保护性耕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b](十三)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b]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b]五、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四)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b]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据全国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及时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强化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  [b](十五)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b]创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方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建设模式,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  [b](十六)加强水土保持考核。[/b]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b](十七)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b]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按照事权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健全运行机制。按年度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定量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制度,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b](十八)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b]推进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和部门间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b]六、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b]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b](二十)强化统筹协调。[/b]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利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加强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抓好督促落实。  [b](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b]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健全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b](二十二)强化宣传教育。[/b]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全社会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水土保持“中国故事”。

  • 【转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类型及相关技术

    1 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根据不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退化,应因地制宜的治理。例如盐碱地可采取以稻治碱、种碱茅、植柽柳、挖沟排涝、施用化学制剂等方法。通过围栏封育,浅翻、深松、挖沟。水资源较好的地方,还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实行全年或季节性禁牧、舍饲或半舍饲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恢复植被的综合环境,划分若干区块进行修复。2 过度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可实行坡地生态脆弱带退耕还林(灌、草)与修筑梯田相结合的技术。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草)有关政策方针,25°以上的坡耕地一律严格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限制开垦农田,封山育林育草,保护生态植被,15°以下的坡地,按照近村、近水、近路的原则,实施坡改梯,进行水土保持耕作,保证人均基本农田,以此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水土保持安全意识。可采取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实行轮作、套作,间种、混种相结合的种植方法。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对退化耕地进行生态修复。对于因樵采导致退化的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实行封山育林,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为8 年以上、灌木林5年以上、草地生态系统为3 年以上。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树种、草种,同时改变薪柴能源利用方式与生活能源结构。在农户家庭中大力推广节柴灶,提高能源利用率。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 可依照自然资源程度和技术程度,鼓励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推广“以沼代薪”“以电代薪”“以气代薪”等新技术。3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手段最重要的是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可人为的创造河流形态多样性,通过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多的保持河流弯曲度。构建主河槽和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必要的马道,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季节性河道。在需要护岸的地段,宜采用鱼巢、生态混凝土等岸坡防护结构,充分利用乱石、木桩、芦苇、柳树、水葱等天然材料与植物护坡。在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的同时,使河流生态环境恢复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水生植物群落和生物群落的种类。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既防治了面源污染,又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了营养源。通过工程结构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争取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为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创造多样性的生活空间。4 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建立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经济的方式。实行粮果、林果的立体间套种植,利用山地自然坡度进行开发。实行土地轮作化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物质转化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型模式, 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利用产业链间组合效应,走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村、生态沟、生态小流域建设模式。5 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与取土取石场已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先停止开挖建设,再利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乔、灌、草、藤)进行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对弃土弃石区则需加强表面的生物覆盖, 通过恢复植被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矿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 【分享】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在165万km2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m2 ,中度55万km2 ,强度18万km2 ,极强6万km2 ,剧烈3万km2 。在191万km2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m2 ,中度25万km2 ,强度25万km2 ,极强27万km2 ,剧烈35万km2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1991年 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我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划上了句号。2005年 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 【资料】农业科学类期刊==农业基础科学

    序号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 刊名ISSNCN核心期刊1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008-346445-1238/S★2核农学报1000-855111-2265/S★3农业工程学报1002-681911-2047/S★4农业环境保护1000-026712-1065/X★5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674-796811-3342/S★6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005-166X44-1323/S★7山地研究1000-002X51-1215/S★8水土保持学报1009-224261-1362/TV★9水土保持研究1005-340961-1272/P★10生态农业研究1004-821913-1165/S★11水土保持通报1000-288X61-1094/X★12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007-220961-1120/S★13土壤通报0564-394521-1172/S★14土壤0253-982932-1118/P★15土壤学报0564-392932-1119/P★16[/t

  • 读秀 书籍 求助,谢谢!

    【序号】:2【作者】:赵廷宁,赵永军主编【题名】: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出版发行】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12.07【ISBN号】978-7-5038-6507-7【页 数】 428【全文链接】:http://book.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8374990&d=A29A9360CE313110B766630C00685839&fenlei=17050508&sw=水土保持项目管理

  • 书籍求助,谢谢

    【序号】:1【作者】:吴发启【题名】:水土保持农业技术【年、卷、期、起止页码】:2012.01

  • 【求助】如何测定土壤的抗侵蚀性?

    大家好: 我是一名水土保持专业的研究生,正在做毕业论文.现在遇到个问题,借人气请教一下.我如何测定土壤的抗侵蚀性?(通过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哪些指标?有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我自己不是研究这方面的!谢谢!!

  • 筑龙水利工程网资料求助,谢谢

    【序号】:1【作者】:专家【题名】: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解析(2013)【期刊】:培训讲义【年、卷、期、起止页码】:2013【全文链接】:链接 http://down6.zhulong.com/tech/detailprof1015033SL.htm

  • 【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10年第12号(总第132号)

    序号备案号行业标准编号行业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标准主管部门1 29873-2010SL 30-200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标准SL 30-20032009-12-252010-03-25水利部2 29874-2010SL 42-2010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 42-19922010-01-292010-04-29水利部3 29875-2010SL 76-2009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 76-19942009-12-212010-03-21水利部4 29876-2010SL 145-2009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规程SL 145-19952009-12-252010-03-25水利部5 29877-2010SL 221-2009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SL 221-19982009-12-212010-03-21水利部6 29879-2010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T 290-20032009-07-312009-10-31水利部7 29880-2010SL 439-2009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2009-03-022009-06-02水利部8 29881-2010SL 44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农村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2009-07-312009-10-31水利部9 29882-2010SL 441-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2009-07-312009-10-31水利部10 29883-2010SL 442-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2009-07-312009-10-31水利部11 29884-2010SL 443-2009水文缆道测验规范2009-03-022009-06-02水利部12 29885-2010SL 444-2009水利信息网运行管理规程2009-03-022009-06-02水利部13 29886-2010SL 445-2009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2009-03-302009-06-30水利部14 29887-2010SL 446-2009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2009-03-092009-06-09水利部15 29888-2010SL 447-2009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2009-05-212009-08-21水利部16 29889-2010SL 448-2009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2009-05-212009-08-21水利部17 29890-2010SL 449-2009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2009-05-212009-08-21水利部18 29891-2010SL 450-2009堰塞湖风险等级划分标准2009-05-062009-05-12水利部19 29892-2010SL 451-2009堰塞湖应急处置技术导则2009-05-062009-05-12水利部20 29893-2010SL 452-2009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2009-06-052009-09-05水利部

  • 【转帖】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1.USLE方程A=RKLSCP通常将L、S合并为LS考虑。2.降雨侵蚀力因子R(1)Wischmeier经验公式R=Σ 1.735×10**[1.5lg(Pi/P)-0.8188]式中:R-降雨侵蚀力,100fttin/(ach);Pi-各月平均降雨量(mm);P-年平均降雨量(mm)。(2)年R值的估算(王万忠、焦菊英,1996)R=0.207(PI60/100)**1.205式中:R-年降雨侵蚀力,mtcm/(hm2ha);P-年降雨量(mm);I60-年最大60min降雨量(mm)。(3)多年平均R值的估算(王万忠、焦菊英,1995—1996)R=0.009 P**0.564 I60**1.155 I144**00.560式中:R-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mtcm/(hm**2ha);P-年降雨量(mm);I60-平均年最大60min降雨量(mm);I1440-平均年最大1440min降雨量(mm)。注1:王万忠、焦菊英、陈法扬等已绘制了全国降雨侵蚀力R等值线图(《水土保持学报》199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6)。注2:由于上传时指数或上标无法表示,故以**表示;下标也无法表示,请阅者谅解。上述降雨侵蚀力因子R计算式是王万忠、焦菊英、陈法扬等在绘制全国降雨侵蚀力R等值线图时,全国协作,综合了南方南昌水专研究的广东、福建、江西等省、西北水保所研究的陕西、甘肃、东北黑龙江水保部门研究的黑龙江省等地区的综合成果,得出的,当在全国各水蚀区适用。

  • 书籍求助,谢谢

    【序号】:【作者】:孙辉编著【题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理论及实践【期刊】: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年、卷、期、起止页码】: 2009【全文链接】:http://book.ucdrs.superlib.net/views/specific/2929/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839677&d=C015DBFB17AE7F0A6497916870B96C1C&fenlei=17050508

  • 【已应助】关于氨挥发中文文献一篇

    【序号】:1 【作者】: 凌莉,李世清,李生秀【题名】: 石灰性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研究【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1999,5(6):ll9~122【全文链接】: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TRQS1999S1024&dbname=CJFD1999

  • 【已应助】关于氨挥发中文文献一篇

    【序号】:1 【作者】: 凌莉,李世清,李生秀【题名】: 石灰性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研究【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1999,5(6):ll9~122【全文链接】: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TRQS1999S1024&dbname=CJFD1999

  • 【求助】关于氨挥发中文文献一篇

    【序号】:1 【作者】: 凌莉,李世清,李生秀【题名】: 石灰性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研究【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1999,5(6):ll9~122【全文链接】: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TRQS1999S1024&dbname=CJFD1999

  • 两篇中文文献

    【序号】:1【作者】:范玉兰; 卢映琼; 巫辅香; 薛珺; 李勋; 钟八莲;【题名】:赣南地区脐橙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布特征研究【期刊】:中国果树【年、卷、期、起止页码】:2014(3)【全文链接】:【序号】:2【作者】:郭军玲, 吴士文, 金辉, 卢升高【题名】: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期刊】: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1)【全文链接】:[/font

  • 求两篇文献。谢谢。

    【序号】:1【作者】:冯锐 毕江涛 【题名】:不同培肥措施对土( )酶活性的影响【期刊】:土壤通报【年、卷、期、起止页码】:1999, 30(5)【全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rtb199905008.aspx【序号】:2【作者】:尚红莺 冯锐 【题名】:"土壤封闭剂"在干旱风沙区观赏林木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期刊】: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起止页码】:2009, 16(5)【全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tbcyj200905056.aspx谢谢!

  • 求助几篇文献

    【序号】:6【作者】:徐畅; 高明; 谢德体; 慈恩;【题名】:重庆市植烟区土壤镁素含量状况及施镁效应研究【期刊】: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序号】:7【作者】:王龙; 王子芳; 金昆; 高明;【题名】:pH和有机质对三种不同土壤镁吸附特性的影响【期刊】: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序号】:8【作者】:张大庚; 祝艳青; 李天来; 依艳丽; 姜维;【题名】:长期定位施肥对保护地土壤钙素形态分布的影响【期刊】:水土保持学报【序号】:9【作者】:杨利玲; 刘慧;【题名】:北方石灰性土壤番茄缺钙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期刊】:现代农业科技【序号】:10【作者】:杨丹; 曾德慧; 杨丹; 曾德慧; 杨丹; 曾德慧;【题名】:含镁粉尘对菱镁矿区土壤性质的影响【期刊】:土壤通报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新版)化学类 环境类 农业类 食品等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新版)化学类 环境类 农业类 食品等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6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2008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2011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O6,O7化学,晶体学类 1 分析化学 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 化学学报 4 物理化学学报 5 催化学报 6 无机化学学报 7 有机化学 8 色谱 9 分析测试学报 10 分析试验室 11 分子催化 12 分子科学学报 13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4 分析科学学报 15 化学进展 16 化学通报 17 中国科学.B辑:化学(改名为:中国科学:化学) 18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 化学试剂 21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2 人工晶体学报 23 质谱学报 24 合成化学 25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X(除X9)环境科学类1 环境科学 2 环境科学学报 3 中国环境科学 4 境科学研究 5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6 环境工程学报7 环境化学 8 环境科学与技术9 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学报) 10 环境污染与防治 11 化工环保 12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3 生态毒理学报 14 工业水处理 15 环境工程16 自然灾害学报 17 灾害学 18 水处理技术19 环境保护 20 中国环境TS2食品工业类1 食品与发酵工业 2 食品工业科技 3 中国粮油学报4 中国油脂 5 食品科学 6 食品科技7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8 食品研究与开发 9 中国乳品工业10 中国食品学报 11 中国食品添加剂 12 食品与机械13 茶叶科学 14 食品工业 15 现代食品科技16 粮食与油脂 17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中国调味品 19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 粮油食品科技21 酿酒科技S1农业基础科学类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中国农业气象7 中国土壤与肥料 8 水土保持通报 9 水土保持研究10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农业工程类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 5 农机化研究 6 中国沼气7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8 排灌机械(改名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9 中国农机化S3,S5农学(农艺学),农作物类1 作物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 3 玉米科学4 棉花学报 5 麦类作物学报 6 草业学报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 杂交水稻 9 大豆科学10 核农学报 1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2 分子植物育种13 种子 14 作物杂志 15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S4植物保护类1植物病理学报 2 中国生物防治(改名为: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3 植物保护学报 4 植物保护5 农药学学报 6 农药 7 环境昆虫学报 8 植物检疫9 中国植保导刊S6园艺类1 园艺学报 2 果树学报 3 中国蔬菜4 中国南方果树 5 经济林研究 6 北方园艺 7 中国果树 8 热带作物学报 9 食用菌学报

  • 六价铬废水土壤修复

    铬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纺织、机械等行业,铬盐厂长期跑冒滴漏、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大面积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毒害风险难以控制,因此急需经济高效的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处理技术及科学的验收标准。六价铬是有害物质,六价铬污染的土壤也是有害的,因为在受污染的土壤一带种植的食物都会含有铬化合物,如果是被人吃了这些铬化合物超标的食物就会也会导致体内的铬化合物超标。在六价铬废水土壤修复的问题上,不同地方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不的产品对六价铬污染土壤检测与修复进行测试。但是六价铬污染修复技术的局限,有些产品处理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 读秀 书籍 求助,谢谢!

    【序号】:1【作者】:郭索彦【题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务【出版发行】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2014.04【ISBN号】978-7-5170-1936-7【页 数】 168【全文链接】:http://book.duxiu.com/search?sw=%E7%94%9F%E4%BA%A7%E5%BB%BA%E8%AE%BE%E9%A1%B9%E7%9B%AE%E6%B0%B4%E5%9C%9F%E4%BF%9D%E6%8C%81%E7%9B%91%E6%B5%8B%E5%AE%9E%E5%8A%A1&allsw=&searchtype=1&channel=search&bCon=&ecode=utf-8&Field=all

  • 【求助】测土壤电导率的水土比应该是多少?

    我最近在测内蒙古盐碱土的电导率,在选择用什么水土比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似乎大部分人用的是5:1,但是我又看到一本书上说,碱化土壤应当用1:1,我很迷惑。我试着用5:1,2.5:1和1:1都测了一下,电导率差别很大。如果人们用不同的水土比来测电导率,那不是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比较的意义了吗?我刚开始学习做实验,很多问题都不懂,大家指点我一下吧,非常感谢^_^

  • 我们身边的随手小事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确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随手小事,如果不加以注意,都可能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水源,影响水质,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随意丢弃垃圾:特别是塑料、电池、化学品容器等不可降解或有害垃圾,如果被雨水冲刷或风吹入水体,会严重污染水质。塑料垃圾会分解产生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中的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水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毒物质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生态。 不当处理家庭污水:如直接将含有洗涤剂、油污、粪便等的废水排入河流、湖泊或下水道,这些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会污染水体,降低水质。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可能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工业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质造成极大破坏。 破坏植被和水土保持:砍伐树木、过度开垦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影响水质清澈度,并可能携带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 使用含磷洗涤剂: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洗车和清洗地面时不注意排水:如果洗车或清洗地面时直接将污水排入下水道或自然水体,其中的油污、洗涤剂残留等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这些行为对水质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垃圾分类投放,特别是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开处理。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污染。 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家庭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保护植被和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使用环保型洗涤剂和清洁用品,减少化学污染。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共同保护水资源,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

  • 【实战宝典】环境领域中水土一体吹扫捕集仪的工作原理?

    【实战宝典】环境领域中水土一体吹扫捕集仪的工作原理?

    问题描述:环境领域中水土一体吹扫捕集仪的工作原理?解答:[font=宋体]环境领域内的水土一体吹扫补集仪是一套利用吹扫和捕集技术对挥发性有机物样品前处理的微控系统。仪器将自动进样和浓缩系统结合为一体,以分析包括饮用水、废水、土壤和污泥在内的固体和液体样品。仪器可自动程序化完成包括样品瓶传送、可控的进样体积、标准进样、稀释、系统冲洗、吹扫、脱附和系统烘烤在内的样品预处理、吹扫和捕集等过程。[/font][font=宋体]以美国[/font]Tekmar[font=宋体]公司生产的[/font]AtomxXYZ[font=宋体]水土一体吹扫捕集仪为例,该仪器进样针可将样品定量的从样品瓶转移至吹扫管,对于低浓度的固体样品直接在样品瓶中吹扫并将吹扫出的挥发性有机物转移至捕集阱;而对于高浓度的固体样品将自动经由甲醇萃取并稀释后转移至吹扫管中分析。[/font][font=宋体]该仪器是基于吹扫补集的基本原理设计的,即已知量的样品置于封闭容器中,样品经过惰性气体吹扫,挥发性有机物从样品基质中被分离出来,[/font][font=宋体]并被保留在样品捕集阱中,吹扫气体则通过捕集阱直接排出。随后,保留在捕集阱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捕集阱加热被再次解析出来,并加以反向的载气,挥发性有机物最终进入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系统中,通过[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color][/url]的常规操作实现分离和检测的目的。[/font]AtomxXYZ[font=宋体]水土一体吹扫捕集仪可同时满足水和土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图[/font]9-12[font=宋体]和图[/font]9-13[font=宋体]分别提供了水的吹扫捕集流路图和土的吹扫捕集流路图。[/font][align=center][img=,486,4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121257267604_2483_3389662_3.jpg!w607x443.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9-12[font=宋体]水的吹扫捕集流路图[/font][/align][align=center][img=,512,4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121257332418_9505_3389662_3.jpg!w677x497.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font]9-13[font=宋体]土的吹扫捕集流路图[/font][/align]以上内容来自仪器信息网《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发展中前进

    〖往年今日〗1999年9月11日,同处杨凌的7所科教单位(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西北植物研究所)合并组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杨凌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岚清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要优化配置科技、教育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打破条块分割,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开发西部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西部地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持。大学的发展要和示范区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整体功能优化、产学研一体的科教新体制和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来办教育、搞科研,多出人才和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当年我在现场[呲牙],不小心成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胜利][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9/202309120521431714_1632_1642069_3.png[/img]

  • 【转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颁布日期:2002-8-29 实施日期:2002-1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第四条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第七条 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第十一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 第十四条 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前款所称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前款所称专业规划,是指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节约用水等规划。 第十五条 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第十六条 制定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基本水文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开。 第十七条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编制,分别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征求同级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防洪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批准,依照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九条 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在其他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