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材料基因工程

仪器信息网材料基因工程专题为您整合材料基因工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材料基因工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材料基因工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材料基因工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材料基因工程话题讨论。

材料基因工程相关的论坛

  • 【分享】基因工程原理与方法

    下载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6497.shtml本书由数十位中青年医学分子生物学专家集体编著。详细系统的介绍了基因和基因工程概论、基因组的结构、基因的转移和重组、基因表达的调控、工具酶及其应用、基因工程载体及其选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的克隆及其进展、外源基因表达系统、转基因动物、基因诊断、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及基因工程疫苗等,还收录了数10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方法。具有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希望大家尊重原创,并在引用时,注明出处。

  •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制取: 用限制性内切酶直接对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产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DNA片段。那里面含有一种或几种遗传信息的全套遗传密码。获取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操作的关键。基因工程的原料就是目的基因。所谓目的基因,是指已被或欲被分离、改造、扩增和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片段,能编码某一产物或某一性状。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反向转录法、内切酶切割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 第二步:基因载体的选取: 用人工方法,取得目的基因的适宜的载体,即质粒(一种环状双链DNA)或病毒。载体一般带有必要的标志基因,以便进行检测。 基因克隆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具有能使外源DNA片段组入的克隆位点。 b.能携带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或游离在细胞质中进行自我复制,或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 c.必须具有选择标记,承载外源DNA的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后,以便筛选克隆子。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gene/Images/bz1.jpg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点击放大) 第三步:DNA的体外重组: 即用人工方法,让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首先要用限制性内切酶和其他一些酶类,切割或修饰载体DNA和目的基因,然后用连接酶将两者连接起来,使目的基因插入载体内,形成重组DNA分子。这些工作都在生物体外进行,所以基因工程操作又叫体外DNA重组。 第四步:DNA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将外源DNA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DNA重组体,即重组DNA。 这种重组体连接的方法主要有: 粘性末端连接法:应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载体和外源DNA分子,可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接口处的碱基互补),进一步用DNA连接酶将断口连好,即可获得重组DNA分子。http://learn.gxtc.edu.cn/NCourse/swjs/gene/Images/zhuru.jpgDNA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 钝性末端连接法:用化学合成法或逆转录法得到的外源DNA片段,均为钝性末端,这种末端也可以用特殊的连接酶连接,但效率太低。通常需要用人工方法加上粘性末端,再进行连接。第五步:受体细胞的繁殖扩增: 含重组DNA的活受体细胞,再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并进行繁殖和扩增,使得重组DNA分子在受体细胞内的拷贝数大量增加。 第六步: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 受体细胞经转化(传染)或传导处理后,真正获得目的基因并能有效表达的克隆子一般来说只是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仍是原来的受体细胞,或者是不含目的基因的克隆子。为了从处理后的大量受体细胞中分离出真正的克隆子,需要对克隆子进行筛选和鉴定。 第七步:目的基因的表达。

  • 基因工程构建菌种生产L-苏氨酸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以基因工程构建菌种E. coli (pTH08+prh-T04)/VT418发酵生产L-苏氨酸,在10M3发酵罐中发酵产酸8.5-9.0%;转化率39-41%;周期48-52小时。文章强调在苏氨酸发酵过程中pH值以及溶氧的控制非常重要关键词:基因工程、发酵、苏氨酸一、前言L-苏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按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计算,一克食品蛋白质中含苏氨酸40mg,占全部氨基酸的11%。欧美型食品中缺少苏氨酸,补充苏氨酸就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配合饲料也需要苏氨酸,因此近十年来,苏氨酸生产增长了5.3倍。具统计,1990年全世界苏氨酸产量为700吨/年,1996年增加到4000吨/年,2002年则猛增至35000吨。资料显示,使用植物型饲料,成畜必需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比例为10:1,而幼畜为3:1。按10:1计算,目前全世界苏氨酸的需求量不应低于5万吨/年,缺口为较大。苏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理来看,苏氨酸和赖氨酸一样,同属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是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再经三羧酸循环CO2固定反应生成四碳二羧酸,后经氨基化反应生成天冬氨酸。国内外通常用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方法来获得苏氨酸的高产菌种,传统育种目前最高产酸为2-3%。在基因工程菌方面,木柱等将解除AKⅠ和HDⅡ反馈抑制的突变株HNr59的Etr-1基因导入产苏氨酸25g/L的T-693菌株,选育出具有6种调节变异组合的转导子T-1026,相同条件下可产苏氨酸40g/L。据日本味之素公司报道,用E.coliK12菌株(AHVr+Ile-+Met-+pro-)含苏氨酸合成酶操纵子基因的质粒转化E.coliK12(Thr-),积累苏氨酸13.4g/L(转化率40%),小罐发酵产酸65g/L,转化率48%。前苏联全苏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Debabov等构建了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coli BKIIMB-3996 工程菌,重组质粒Pvic40中含苏氨酸操纵子的三个基因thr A, thrB, thrC,遗传标记为Sac+(能以蔗糖为碳源), thr r (抗苏氨酸)和Hser(抗高丝氨酸),在蔗糖为碳源的流加补料方式,最高产量为85.0 g/L。综上所述,国内外用传统育种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30-40g/L;用基因工程方法的菌种产酸水平在80-90g/L。二、材料与方法1. 菌种:E. coli (pTH08+prh-T04)/VT418 (上海新立公司构建)2. 培养基配方2.1 斜面培养基(g/l)葡萄糖 2.0 NH4Cl 1.0 KH2PO4 1.5 Na2HPO4 3.5 MgSO4·7H2O 0.1琼脂 20.0 加蒸馏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0.8Kg/cm2灭均30分钟,冷却至50℃左右加入氨苄青霉素溶液,最终浓度为50γ/ml。2.2 摇瓶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 40.0 KH2PO4 1.0 MgSO4·7H2O 0.5 (NH4)2SO4 10.0 玉米浆2.0 CaCO3 15 氨苄青霉素 50γ/ml 加自来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分装至500ml摇瓶,0.8Kg/cm2 灭菌30分钟,接种前加入CaCO3(121℃,60分钟灭菌,烘干)和氨苄青霉素。2.3摇瓶发酵培养基(g/l)葡萄糖 80.0 (NH4)2SO4 25.0 KH2PO4 2.0 MgSO4·7H2O 1.0MnSO4·5H2O 0.5 FeSO4·7H2O 0.5 CaCO3 30.0 加自来水溶解,调pH7.0-7.2,定容1000ml,分装至500ml摇瓶,0.8Kg/cm2 灭菌30分钟,接种前加入CaCO3(121℃,60分钟灭菌,烘干)2.4 种子罐培养基葡萄糖4% (NH4)2SO4 1% KH2PO4 0.1% MgSO4·7H2O 0.05% 玉米浆 0.2% 泡敌0.01%。加水溶解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消后定容400L。接种前加入无菌氨苄青霉素50ug/L。2.5 发酵罐培养基葡萄糖8% (NH4)2SO4 2.5% KH2PO4 0.2% MgSO4·7H2O 0.1%FeSO4·5H2O 0.05% MnSO4·5H2O 0.05% 泡敌 0.01%。加自来水溶解pH自然,121℃灭菌20分钟,消后定容5.1M3。1.0Kg/cm2灭菌20分钟。

  • 基因工程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及产业化趋势

    现代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从微生物直至高等动物)或其组成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等)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的一种科学技术体系。 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等5个部分。以重组DNA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创立和发展,为生命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提供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传统生物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医学等的发展。同时,生物技术目前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学、农业及环保等领域,为这些行业带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仅20余年,但它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仅仅是个开始,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仍方兴未艾。基因工程即重组DNA技术,是指对不同生物的遗传基因,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基因的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再转入生物体内,产生出人们所期望的产物,或创造出具有新的遗传特征的生物类型。世界上第一批重组DNA分子诞生于1972年,次年几种不同来源的DNA分子装入载体后被转入到大肠杆菌中表达,标志着基因工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基因工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生物科技的被动状态,使得人们可以克服物种间的遗传障碍,定向培养或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的生命形态,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蛋白质工程也称“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主要包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了解蛋白质的DNA编码序列、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序列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蛋白质结晶和蛋白质的力学分析、蛋白质的DNA突变改造等过程。蛋白质工程为改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找到了新途径,推动了蛋白质和酶的研究,为工业和医药用蛋白质(包括酶)的实用化开拓了美妙的前景。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细胞工程是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采用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对动、植物进行修饰,为人类提供优良品种和保存濒危珍稀物种。细胞工程主要包括体细胞融合、核移植、细胞器摄取和染色体片段重组等。体细胞融合是指两个不同种类的细胞,加上融合剂,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融合成杂交细胞,使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有可能都被表达,从而打破了远缘生物不能杂交的屏障,提供了创造新物种的可能。细胞核移植对动物优良杂交种的无性繁殖具有重要的意义。克隆技术便是细胞核移植的一个最为典型的应用。细胞器的摄取主要是指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摄取。如用白化型原生质体摄取正常的叶绿体,进而发育成正常的绿色植物;用抗药型草履虫的线粒体植入其他草履虫细胞,使后者获得抗药性。染色体片段重组是利用染色体替换来改变生物遗传特性,如利用染色体的易位、缺体等方法,获得新的染色体组合。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新陈代谢催化剂作用的特殊蛋白质,它们可特定地促成某个反应而自身却不参与反应,并具备反应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反应产物污染小、能耗低以及反应易于控制等优点。酶工程即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的产品。酶工程是现代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的交叉技术,它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的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当前的医用和农用抗生素绝大部分是发酵的产品,此外发酵工程产品还包括氨基酸、工业用酶等,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味精、维生素B2等也是发酵工程的产品。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基因工程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取得符合人们的要求的DNA片段,这种DNA片段被称为“目的基因”;二是将目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DNA连接成重组DNA(质粒和病毒DNA称作载体);三是把重组DNA引入某种细胞(称为受体细胞);四是把目的基因能表达的受体细胞挑选出来。DNA分子很小,其直径只有20埃,约相当于五百万分之一厘米,在它们身上进行“手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因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超级显微工程”,对DNA的切割、缝合与转运,必须有特殊的工具。首先,要把所需基因——目的基因从供体DNA长链中准确地剪切下来。1968年,沃纳·阿尔伯博士、丹尼尔·内森斯博士和汉密尔·史密斯博士第一次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在DNA上寻找特定的“切点”,认准后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地切断。人们把这种限制性内切酶称为“分子剪刀”。这种“分子剪刀”可以完整地切下个别基因。自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分离提取了400多种“分子剪刀”,其中许多“分子剪刀”的特定识别切点已被弄清。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DNA分子长链的切割了。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阿尔伯、史密斯和内森斯共享1978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DNA的分子链切开后,还得缝接起来以完成基因的拼接。1976年,科学在5个实验室里几乎同时发现并提取出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修复好DNA链的断裂口。1974年以后,科学界正式肯定了这一发现,并把这种酶叫作DNA连接酶。从此,DNA连接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缝合”基因的“分子针线”。只要在用同一种“分子剪刀”剪切的两种DNA碎片中加上“分子针线”,就会把两种DNA片段重新连接起来。把“拼接”好的DNA分子运送到受体细胞中去,必须寻找一种分子小、能自由进出细胞,而且在装载了外来的DNA片段后仍能照样复制的运载体。基因的理想运载工具是病毒和噬菌体,病毒不仅在同种生物之间,甚至可以在人和兔培养细菌细胞转移。还有一种理想的载体是质粒。质粒能自由进出细菌细胞,当用“分子剪刀”把它切开,再给它安装上一段外来的DNA片段后,它依然如故地能自我复制。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运载体。有了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及运载体,进行基因工程就如可以愿以偿了。把目的基因装在运载体上,运载体将目的基因运到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一般情况下,转化成功率为百万分之一。为此,遗传工程师们创造了低温条件下用氯化钙处理受体细胞和增加重组DNA浓度的办法来提高转化率。采用氯化钙处理后,能增大体细胞的细胞壁透性,从而使杂种DNA分子更容易进入。目的基因的导入过程是肉眼看不到的。因此,要知道导入是否成功,事先应找到特定的标志。例如我们用一种经过改造的抗四环素质粒PSC100作载体,将一种基因移入自身无抗性的大肠杆菌时,如果基因移入后大肠杆菌不能被四环素杀死,就说明转入获得成功了。  目的基因:所谓目的基因就是我们想要的基因片段,它在生物体内能表达产生所要蛋白产物。生物界的基因有上亿个,多数存在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细胞质中。取得目的基因的办法是用“分子剪刀”剪切供体DNA分子,把它切成一些比基因略长的片段,然后再从中找出包含所需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到目前为止,人们用这种方法已分离出40种大肠杆菌蛋白质基因、鸡的组蛋白基因等。另一种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是人工合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已有用于自动测定DNA顺序的专门仪器和自动合成DNA仪器。还有一种基因合成方法是模板合成。基因工作指令的传递是按照“DNA-RNA-蛋白质”这一方向进行的,相反的信息传递即由RNA-DNA也存在。基因模板合成法就是先以信使RNA为模板,反向转录出一条DNA单链,再以互补的方式加倍成DNA双链。用这种方法人们已先后合成了家兔、鸭和人的珠蛋白基因、羽毛角蛋白基因等。载体:目的基因片段很难直接转入生物体细胞,而且由于它自身常无DNA复制所需信息,在细胞分裂时不能复制给子细胞,就会丢失,所以人们要把它连在一些能独立于细胞染色体之外复制的DNA片段上,这些DNA片段就叫载体。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和病毒。当然载体还有其它作用,如促进目的基因转化、表达等。人们对天然质粒及病毒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如加上耐药性基因片段等,提高基因的转化、筛选、表达效率。限制性内切酶: 在细菌内存在的一类能识别并水解外源DNA限制性内切酶,它具有极好的专一性,能识别DNA上的特定位点,将DNA的两条链都切断,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产生的具有碱基互补单链的末端称为粘性末端。限制性内切酶的生物学功能在于降解外面侵入的DNA而不降解自身细胞的中的DNA,因自身DNA的酶切位点经修饰酶的甲基化修饰而受到保护。限制性内切酶较为稳定,常用的约100多种,并已大多转化为商品。限制性内切酶在分析染色体结构、制作DNA的限制酶图谱、测定较长DNA序列以及基因的分离、基因的体外重组等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酶。

  • “十二五”863计划昭示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新投资契机

    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从整体上看,本次“十二五”和863首批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生物医药将纳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内医药行业将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认为,即将出台的振兴规划高屋建瓴,将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大幅度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基本面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组成了生物工程。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国家鼓励创新,未来将会在基因药物、遗传工程药物、酶工程药物研发方面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这将使我国生物医药加速发展,行业具有一定的中期投资机会。基因重组和单克隆技术或成新宠近年来,我国单克隆抗体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目前部分药物已经上市,部分创新药物即将出炉。我们预计,在“十二五”规划和863项目出台后,单克隆抗体等先进技术将继续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形成生物医药领域的重大突破。从基因重组的技术上看,我国已经能够做到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具体包括重组、位点特异重组、转座作用等。而我国主要的基因重组技术是基于细胞内或细胞间之间进行交换,并能在新的位置上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等。目前,有代表性的药物有基因重组胰岛素、基因重组蛋白质药物等。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在行业资金和项目环境逐步成熟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把基因工程与单克隆抗体结合起来,形成威力强大的抗体“生物导弹”。这种单克隆抗体“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癌细胞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例如我国重点支持的原发性肝癌国家一类新药就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治疗晚期肝癌病人效果不错。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当中的一次革命,打破了过去只能在体内产生抗体的方法,而成功地在体外用细胞培养的方法产生抗体,同时繁殖快,可以产生在体内达不到的高滴度和高专一性的水平,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目前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有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我们对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持谨慎乐观态度。基因检测技术成熟可关注从全球角度看,基于基因重组技术的另一大领域是基因芯片和基因诊断。目前我国已经可以通过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借助专业的检测试剂和基因芯片,诊断出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还能当场鉴别出病人受到了何种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将使10年后对糖尿病的确诊率达到50%以上。新技术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时代。由于我国在基因诊断试剂和体外试剂方面相对成熟,其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数据显示,现在临床诊断试剂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年增长率约为5.5%的产业。全世界生产诊断试剂的公司估计在20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的诊断试剂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而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显然大于国际市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50亿~60亿元人民币,总的来说,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市场广阔的诊断试剂(如免疫试剂中的肝炎、性病和孕检系列,临床生化中的酶类、脂类、肝功、血糖、尿检等系列),国内主要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基因检测中的PCR技术系列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2004年,我国诊断试剂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左右,预计2008年~2012年国内临床诊断市场的年增长率将高达15%~20%,基因检测试剂子行业值得我们适当关注。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医药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增速放缓,PMI连续下跌,我们在投资生物医药时应注意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谨慎把握可能出现的机会。

  • 【求助】紫外如何搭配设备以进行检测DNA和蛋白质以及基因工程研究?

    网上查到一份西安某大学的学报,里边介绍了日本某品牌紫外可搭配超速离心机进行基因工程的研究,我想请问下高手们:1、使用哪些机器搭配紫外能够达到分析DNA和蛋白质的目的?2、有使用过HITACHI紫外系列产品的高手能来回答下其分析软件(尤其是核算分析软件包)是需要独立购买的吗?

  • 【分享】转基因食品问题综述

    摘要:近20年来,转基因食品不断问世,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本文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定义现状前景  近20年来,转基因食品不断问世,逐渐走上人们的餐桌,进入人们的食物链。由于转基因食品含有新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因此,引起了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本文针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问题进行以下归纳和总结。  1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接受一方由此而获得了一种它所不能自然拥有的品质。  2转基因食品的现状  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构建成功,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揭开了转基因食品生产的序幕,并在短短的十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国已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近90种,目前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红柿、油菜等。除转基因植物性食品外,还有转基因动物性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以及基因工程菌株等。据国际有关组织统计,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1996年仅为170万公顷,2000年估计可达4420万公顷。2000年共有l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分布于六大洲,其中美国占68%,阿根廷占23%,加拿大占7%,中国占1%。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除阿根廷、中国外,还有巴西、埃及、印度、和南非等,2000年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8%,其次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居第三位。  目前,国外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人类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都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甚至有60%的零售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涉及到蔬菜、谷类和饮料。英国的报告显示,该国超过7O00种的婴儿食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产品和代肉食品等,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耐贮转基因蕃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转基因水稻;北京大学的抗病虫害蕃茄,甜椒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蕃茄、甜椒、抗虫棉等6个品种获准投入商业化生产。1999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0万公顷,品种以蔬菜和棉花为主,其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此外,我国还有l5种食用农产品的近百个品种正处于实验阶段。

  • 知乎用户魏景亮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

    知乎用户魏景亮爆料: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造假

    作者:魏景亮来源:知乎1 我对自己所有言论负法律责任。2 下面讲述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亲身经历,曝光的造假的检测中心是我在里面亲自工作过的。3 我本该在明年7月拿到博士学位,但我刚刚退学。我的博士方向是动物基因工程,课题方向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以我的认识水平,我不会盲目地说转基因有毒有害,但也 必须说一句,此事存疑。欢迎科学辩论。 我叫魏景亮,过去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读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2012级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转为硕博连读,专业方向是动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导师是李奎教授,做转基因猪的专家,2016年6月当选为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委员。我所在的实验室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国家转基因检测中心。由于动物转基因产品没有市场化,也没有检测的国标,因此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依然是植物转基因产品。 下面是我的肄业证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91024_610588_2984502_3.jpg 首先讲讲转基因检测中心。我们想要知道一个东西是否是转基因产品,需要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测。目前国家有几十个检测中心,实验室。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用实验室,兼做转基因检测。 检测中心根据国标的检测方法,通常是使用国标规定的引物,对转基因产品中特定的片段进行PCR扩增,观察条带有无来确定“是否含有某转基因成分”。(插一句,任何检测中心都不能出具“本产品非转基因”的结论,不够严谨。只能说不含某转基因成分) 检测中心有着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每年都会收到科技发展中心的能力验证任务,检测盲样通过才可以保留。每三年都由农业部,科技部等三部门联合成立专家组巡查,检查质量控制体系,档案等。 接下来开始讲这个检测中心具体的造假过程。2015年5月中旬,实验室接到通知,三年一度的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检查将在7月份进行。导师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便与其他几个老师开会决定由我担任转基因检测中心的“档案员”一职,负责所有档案的制作和管理。 6月初,整个转基因检测中心在我的导师李奎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动员大会。也是在这次会上我才大概了解到所谓档案工作的真实性质。由于实验室有日常的科研任务,因此转基因检测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过程性档案都没有记录,包括所有质量控制需要的,对环境的记录,仪器检查校准,标准物质和所用试剂的使用记录,按年度进行的监督员监督工作记录等。 从上次检查的2011年底后的档案,都将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补齐。而根据会议上所说,这样制作虚假档案应付检查的行为已经进行了不止一次,在三年前的检查中也是如此。这样赤裸裸的造假行为,在场的将近三十人,包括本实验室与相关实验室的诸多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生,没有一个提出问题,只有个别老师以工作忙为理由在会上推脱监督员之类的职责,但被李奎老师驳回。 会后,我私下向导师指出该行为的不妥,也提出了自己不愿继续担任这样的工作。但导师以“国家战略需要我们这样的空壳转基因检测中心作为技术储备”“不能临时更换工作人员”为由没有接受。 我作为一个学生,学位掌握在导师手中,只能根据导师的要求开始制作档案。仔细想想大概也是因为我不是常在的人员,出了问题好让我背锅。之后的近两个月里,我开始补这三年来缺失的档案,也相当于全部的人员,质量控制,技术和仪器档案。在上述过程中,实验室的转基因检测中心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大规模的“赶作业”式的档案造假 所有应该对检测活动的质量控制负责的过程性记录,都被突击式的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来。其中,本应该定期进行的仪器维护与校准,都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标准物质领用,检测试剂领用等记录都根据需要凭空填写。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修订,学习全部都凭空杜撰。人员的上岗考试试卷都统一抄写并自己批改。就连本应该是监督这些行为的监督意见,监督会议记录,也由档案员直接编写。而在我向院里举报时,导师还辩称,“这是把工作集中统一完成”。2 人员的冒名顶替和制作虚假劳动合同 在人员档案中,为了方便起见,有一些早已离开实验室的博士后,博士,依然承担着“检测员”的身份。于是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实际实验操作的时候,实验室便找了几个硕士学生,冒名顶替这些人的身份进行实验操作。检测中心上报的所有工作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不具备资格的学生,例如我作为一个还有两年毕业的学生承担五年的“档案员”职责,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甚至还专门为此制作了一批劳动合同,有所有合法的公章和格式,但因为我们的学生身份,实际上是没有法律效力的。3 任用实验技能不熟练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 每一年的能力验证,检测中心都使用刚回实验室半年的硕士研究生进行检测试验。这与检测员要求的资质明显不符,也因此出现过一些错误的情况。由于是能力验证,错误都被指出了。如果是正常的检测,是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的。4 对外推脱检测委托,同时有可能私下开出虚假报告 如上一条所述,这个转基因检测中心具有一切国家承认的检测能力和效力,但实际上却是空壳子,有可能出现错误结论。对此本实验室的应对方法就是,对于找上门的一切检测委托,除了上级单位交来必须的任务,都以太忙等理由推脱,不予检测。如此就规避了可能的检测事故和法律风险。 然而在2015年10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本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敖红副研究员有一天突然拿了一份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报告给我,让我在相应的位置签字盖章。于是我照做了。事隔几天,质量负责人崔文涛副研究员突然找到我,斥责了我未经他的允许使用检测中心公章的行为,并且告诉我之前的检测报告他们都不知情,事态严重。这件事后来也没有听说进一步的处理。这有可能是虚假检测报告,因为我没有看到有检测实验进行。如果有对应的检测试验在我没有看到的时候进行,也是在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控制下进行的。 转基因检测的问题,往小了说是实验室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有一些疏忽错漏,需要整改。但那毕竟是和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相关联的检测,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以后出现检测事故几乎是必然的。更联想到,大多数转基因检测中心也都是需要承担科研任务的实验室,他们是否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着记录和质量控制?这背后涉及到的,是非常巨大的安全隐患。原本我是想向媒体揭露此事,但考虑到媒体往往断章取义或者故意曲解,这件事的曝光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可能有严重的影响,对农科院的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因而始终没有这样做。但是农科院的态度一直在挑战我的底线。 自从5月17日我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口头举报该事,5月30日上交此文字材料后,研究生院以向所里核实的名义拖了整整一个月,于6月17日再次约谈时,研究生院表示由于和所里是平级单位,无权处置该事,让我继续和所里谈。研究生院和畜牧所领导多次找我谈话,但言论反复无常,对于所犯的错误时而承认时而不承认。每次谈话都会谈到诉求,认为我是用他们造假的行为要挟他们,并主动提出对我的退学进行经济补偿,之后便不了了之了。我于8月初联系到了一些媒体,但这些媒体知道此事后,一直都以各种理由不予报道。其中比较有良心的记者帮我把材料反馈到了农业部,但农业部的回答就是已经上报领导,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月,没有任何处理,李奎反而又堂而皇之的继续在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的名单上。 今天我把这些经历发到网上,希望大家看到我们中国所谓的转基因科学家,专家都是怎么样的。他们的项目,经费来源都是国家的转基因专项,同时他们又负责转基因检测,转基因安全评价。他们所有的利益都与转基因相关,同时任何专家都不可能对生物体内的理化变化全部搞清楚,因为我们的科学水平就没有认知到那一步。那他们凭什么给转基因产品开出绝对的安全保证?希望大家看到后帮我扩散,还我一个公道,让我的退学没有白费。 以上为全部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90670)。 同时还有作者好友替其担保: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191029_610616_2984502_3.jpg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 小伙伴儿,对此你怎么看?

  • 新材料可瞬间检测出目标基因

    新华社东京6月13日电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研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基因检测用新材料,利用这种材料能在几秒钟内检测出极少量血液中的目标基因。 目前基因检测的常用方法是从血液中提取DNA,并对可能含目标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复制,以找出目标基因。但DNA片段的复制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并容易出现误差。 名古屋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的新材料由不到1平方毫米的玻璃基板和上面如枞树叶般密布的金属丝组成。只需让一滴血流经这种新材料,DNA链就会分解成碎片,其中含目标基因的片段会和金属丝所含溶液中特定的荧光色素发生反应,从而被检测到。 如果这项新技术能投入实际应用,那么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等都能当场检测出原因。另外,作为癌细胞标志物的多个DNA片段以及蛋白质都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检测出来。 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网络杂志《科学报告》上。

  • 【转帖】生命科学-“基因食物”为害人类?

    一位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说,经过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对实 验老鼠的肝、胃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研究并显示以基因工程技术培植的农作物可能有损于人类的健康。  普斯台博士去年对老鼠做了实验,发现喂它们吃经基因改造过的马铃薯后,肝胃等器官确实受损,而受损原因与食物里所含的“外来基因”有关。  普斯台说,他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后,不久就被迫退休,还受到警告,不准向传媒发表谈话。不过,他现在不怕警告,决定公开全部实验结果,并欢迎其他科学家检验他的实验报告。  有些基因工程专家说,如普斯台研究报告证实无误,会对基因改造食物的相关行业造成重大打击。不过,曼尼拖巴大学的弗礼斯田斯基教授说,即使普斯台研究属实,有关行业也不必反应过度。

  • 【讨论】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

    【讨论】转基因食品:天使还是魔鬼?

    转基因蓝草莓,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食用油……。转基因食品已经在我们身边,我们意识到了吗?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302157_296986_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302223_296997_0_3.jpg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转基因作物的讨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工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动着现代生物技术飞速进步。同时基因工程中的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功能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转基因食品中大多来源于转基因农作物。然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家了解多少呢?请问:1. 您信任转基因食品吗?2. 您是否会选择转基因食品?3. 您是否识别转基因食品的标识?4. 您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应该推广?5. 据说转基因动物食品“超级鲑鱼”肉的味道不错,如果以后出现“超级鹅”“超级牛”,您会选择吗?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5/201105302215_296990_0_3.jpg6.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PCR检验技术,您了解多少?相信,板油们中一定对转基因食品有着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或者是中立呢?同时也请板油们分享一下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一定也有不少板油们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研发,检测,能否大家群策群力,简单介绍下研发和生产的工艺,检测的技术

  • 【转帖】转基因育种事关我国粮食安全

    人民网(记者 蒋建科 丁洁)诺贝尔奖获得者、“绿色革命之父”布劳格博士曾说过,如果中国能实现转基因水稻或其他作物产业化,将会继杂交水稻之后,对世界农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中国尤其如此,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今年7月9日,国务院决定转基因生物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这一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科学》杂志专访时说,我国将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就粮食安全与转基因工程的安全性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黄大昉研究员。

  • 【原创大赛】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危害

    【原创大赛】纳米材料对环境的危害

    纳米对环境的危害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1/201311192241_478203_2428063_3.jpg早些年,看到science杂志上有一篇介绍纳米材料毒性的文章,后来形形色色的杂志都出现了介绍纳米材料毒性的文章,可以说,science引领着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为10-9次方,是近十年来炒作起来的一个热门技术。纳米其实并不神秘,胶体离子,即介稳体系,就属于纳米的范畴。但是纳米听起来好听,但是其负面消息却鲜为人知。目前纳米毒性研究已然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材料可能进入人体的细胞,改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基因突变,甚至是癌变。纳米粒子的粒度越小,粒子的穿透力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强,有些危害甚至是蓄积性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仍然缺乏实证,因为实验的对象都是小白鼠。历史的认识存在一个反复的过程,以前北方取暖多用暖气片,后来觉得效果不佳,换成了地暖,但是换成地暖以后,由于地面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随之地面和上方的发生交换,带起了地面的粉尘。所以地暖又改回了暖气片。对纳米毒性的认识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1/201311192243_478204_2428063_3.gif纳米材料的粒度小,同时决定了其延展性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可能就是,这样材料一旦废弃以后无法处理,自然界本身无法降解。是固体污染物的一大来源。以现在吵的沸沸扬扬的PM2.5而言,如果不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无论检测技术多么发达,终究只是个美好的传说。当然固体污染物还是可以接受了,一旦转移到水体中,就会创造出进入人体的途径。这个时候纳米的危害生物链条就产生了。当然纳米对环境的危害也是有限的,纳米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阶段,目前应用到实际中的纳米技术其实不多。是被科学家们炒作起来的一个概念,真正有利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几乎为零。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纳米对环境的危害又是微乎其微的,全凭科学家们的一张嘴。纳米和转基因技术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是针对非生命体的,另外一个直接作用于生命体。有机与无机的界限虽然通过尿素和合成实现了统一,生命与非生命体的转换通过结晶牛胰岛素实现了结合。但是毕竟难度极大,所以目前关注于纳米材料毒性的科学家更应该把精力集中到转基因的毒性上面来。基因工程的危害更是迫在眉睫!

  • 【原创大赛】转基因有害吗

    【原创大赛】转基因有害吗

    转基因有害吗作者:张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1_669780_3137745_3.jpg 前言:面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你是听从专家的观点、名人的意见、群众的呼声、政府的结论,还是自己去研究? 最近,对转基因的争议愈演愈烈。我总结了一下“挺转”与“反转”中最有代表性的两派观点如下:挺转派:他们认为“反转派”就是一群不懂科学的“脑残”者,因为转基因不但无害,而且有助于解决人类粮食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的大问题。他们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反对转基因,是由于应试教育培养出了巨量没有科学素养的毕业生,而媒体从业者又大多以这些人为主。他们的非科学头脑一不小心染上了转基因恐惧症,这恐惧症很快又洗了全国人民的脑,以至于转基因在我国已被妖魔化,无论全世界科学家拿出多么强硬的证据证明转基因作物无害,也不管上百个院士联名恳请公众相信科学,甚至连政府出面挺转基因技术,为其正名,也无济于事。反转派:他们认为转基因对人的健康、对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损害,并且对未来有难以估量的潜在风险。他们列出了大量的案例、数据来证实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之所以有人支持转基因,其主要原因是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健康和转嫁危机。还有人认为这是某些国家为了打击、消灭敌对国家所采用的阴谋手段。如果再不阻止转基因作物的传播,我们中国人甚至有断子绝孙、国破家亡的危险,最后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那么,到底哪一派正确? 我准备针对大家关心的主要问题,通过自认为“客观”的手段来列出一些事实与文献资料,供大家思考。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83010445353_01_3137745_3.jpg(1)什么是转基因? 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将外来基因转移到某一物种的基因中。(2)转基因有哪些方式? 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方式:自然环境中的基因转移、人工育种(杂交)、基因工程。(3)自然环境中有哪些转基因发生? 自然界几乎所有生物的基因都不是“纯洁”的,都被转基因“污染”过。最新基因科学成果表明,我们人类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转基因。我们的祖先一直从其他物种“偷取”基因以整合到自己的机体里。这种“偷窃”行为竟使人类20000来个基因里近1%即145个来自细菌、真菌和藻类之“低等”物种。(4)人工育种(杂交)是否也是转基因技术? 当然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发明的超级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水稻的雄性不育特性,将特殊性状的水稻植株特殊培养产生杂交后代,将水稻的每亩产量推进至接近一吨的水平。他可以说是中国“转基因之父”,并因此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6083010455128_01_3137745_3.jpg(5)什么是基因工程? 无论是杂交,辐射,航天,这些育种方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并没有进入分子生物学的领域。如果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有目的地挑选出外来基因片段,将这部分基因转移到目标生物体内,让这段基因与目标基因结合,让目标生物表达出所需要的性状,这就是基因工程。 下文所说的转基因,仅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的转基因。(6)为什么要用基因工程进行转基因? 为了快速、准确地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以及为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下面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问题的回答(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food-technology/faq-genetically-modified-food/zh/): 转基因食品得以开发和销售是因为对这些食品的生产者或消费者存在着某些感知的好处。这是指将其转变为一种价格较低、利益更大(在耐用或营养价值方面)或二者兼具的产品。最初,转基因种子开发者希望其产品能被生产商所接受,因此集中于能给农民(以及普遍食品业)带来直接好处的创新办法。 以转基因生物为基础开发植物的目标之一是改进作物保护。目前市场上的转基因作物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对由昆虫或病毒引起的植物病的抗性或通过增强对除草剂的耐受性提高作物保护水平。 通过将能从苏云金芽孢杆菌这种细菌中生产毒素的基因纳入粮食作物,从而实现抗虫害抗性。这种毒素目前在农业中作为常规杀虫剂使用,并且供人食用是安全的。长期产生这种毒素的转基因作物已显示在特定情况下,如在虫害压力大的地方,需要较少量的杀虫剂。通过从引起植物病的某些病毒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病毒抗性。 抗病毒抗性使植物较不易受这些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影响,使作物产量更高。 通过从传送抗某些除草剂抗性的一种细菌中引入一种基因,从而实现抗除草剂耐受性。在杂草压力大的情况下,利用这些作物已造成减少使用除草剂数量。(7)用基因工程进行转基因已经有哪些成果? 已经非常多了,略举几例: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孟山都 (Monsanto) 公司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产生δ-毒素蛋白的基因加入棉花,培育出了基本无需杀虫剂的棉花品种。在我国广泛种植的抗虫棉花品种则是基于同样原理的自主品种。 除了杀虫,转基因还被用来为植物增加其原本不具有的特征。比如转基因西红柿增加了延长储存时间的相关基因;转基因木瓜增加了抗植物病毒的基因等等。还有转基因制造了能够自主产生胡箩卜素的黄金大米,解决了许多地区儿童缺乏维生素A而致盲的问题。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IAAACQd1PeAAAAGXRFWHRTb2Z0d2FyZQBBZG9iZSBJbWFnZVJlYWR5ccllPAAAAyBpVFh0WE1MOmNvbS5hZG9iZS54bXAAAAAAADw/eHBhY2tldCBiZWdpbj0i77u/IiBpZD0iVzVNME1wQ2VoaUh6cmVTek5UY3prYzlkIj8+IDx4OnhtcG1ldGEgeG1sbnM6eD0iYWRvYmU6bnM6bWV0YS8iIHg6eG1wdGs9IkFkb2JlIFhNUCBDb3JlIDUuMC1jMDYwIDYxLjEzNDc3NywgMjAxMC8wMi8xMi0xNzozMjowMCAgICAgICAgIj4gPHJkZjpSREYgeG1sbnM6cmRmPSJodHRwOi8vd3d3LnczLm9yZy8xOTk5LzAyLzIyLXJkZi1zeW50YXgtbnMjIj4gPHJkZjpEZXNjcmlwdGlvbiByZGY6YWJvdXQ9IiIgeG1sbnM6eG1wPSJodHRwOi8vbnMuYWRvYmUuY29

  • 【转帖】德国保持对转基因农作物限制

    德国高等法院在11月24日维持了该国管理转基因(GM)农作物的法案。该法案——最初于2004年通过,并于2008年略加修订——规定,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农民和研究人员,对于流入到邻近农田中的任何花粉,以及由这种方式致使任何遭受污染的农作物因不含转基因的限制而无法上市销售负有责任。它同时还要求在转基因农作物和传统农作物之间设立一个缓冲带,并且该法案还授权一个公共数据库记录所有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方位。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对该法案与德国的基本法——国家宪法——的兼容性提出了质疑,声称其过度限制了农民的“专业自由”,并且该数据库是对反对转基因的激进分子的一种邀请——让他们来破坏农作物。该州还认为,对于种子公司来说,这部法案使得针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的任何田间试验具有了一种“无法估量的经济风险”。然而国家高等法院给出的裁决坚定地站在了该法案限制条款的一侧。高等法院写道:“伴随着故意改变基因组的可能性,遗传工程影响了生命的基础结构。如果这样的话,这些介入所产生的后果将是难以消除的。”高等法院似乎将转基因农作物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试验。该法院写道:“考虑到对于使用基因工程的长期后果的科学评估依然尚未完成,立法机构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来谨慎对待此事,并考虑20a条款,它包括对后代以及保护自然环境负有责任。”20a条款是1994年写入德国宪法的一项条款,它声明国家“应当保护生命的自然基础”。11月24日的裁决是高等法院第一次在一项判决中引用这一条款。(科学时报)

  • “按需设计”化学品 代谢工程要抢有机合成饭碗

    “按需设计”化学品 代谢工程要抢有机合成饭碗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日前报道,人工生物学研究的先驱、代谢工程专家杰伊·科斯林大胆预测:未来我们能够使用随手可得的、便宜的淀粉、蔗糖等设计和制造出一些可用来制备特殊化学产品的分子、细胞和微生物;代谢工程也将后来居上,超过并取代现在科学家用来制造药品、塑料等的有机合成化学,成为化学工业的支柱。  代谢工程:改造细胞的代谢途径  代谢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造细胞的代谢途径,以改善产物的形成和细胞的性能。基因工程通常只涉及少量基因的改造,比如将编码某种蛋白药物的单一基因转入酵母,然后用该酵母发酵生产该药物。但是,代谢工程会涉及大幅度的基因改变,比如,要在大肠杆菌中生产某种代谢产物如紫杉醇(尚在研究阶段),就必须把一系列相关途径的酶的基因全部导入大肠杆菌,并且敲除不必要和有害的大肠杆菌中原本就有的代谢通路,以构建出一整套大肠杆菌中原本没有的紫杉醇的代谢途径,使大肠杆菌能够生产紫杉醇。  科斯林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美国能源部资助的三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推进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研发工作)的首席执行官;他也负责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生物科学研究项目;另外,他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科斯林表示,科学家可以通过将酶或不同宿主产生的代谢路径结合进单个微生物中,同时通过对酶进行基因修改让其具有新的功能来制造非天然的特殊化学物质、散装化学物质和燃料。代谢工程未来的目标包括设计出能够专门用于制造某些化学品和生产过程的分子和细胞。  代谢工程产生青蒿酸  在一篇发表于去年12月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科斯林认为,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代谢工程在使用微生物生产化学物质方面大有潜力,目前,这些化学物质主要由不可再生的能源或有限的自然资源来生产。  2006年,科斯林在《自然》杂志撰文指出,他和同事成功地使用代谢工程,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新突破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的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此前,该小组曾将青蒿的一个基因植入大肠杆菌,利用细菌的生物合成过程获得了一些中间物质,但这些物质还需要几步反应才能生成青蒿酸。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青蒿里发现了一种与青蒿酸合成有关的新酶,将制造这种酶的基因植入酿酒酵母后,酵母制造出了青蒿酸。  在研究过程中,科斯林教授领导的小组还对有关代谢途径作了重新设计,解决了天然或非天然代谢物大量积累对寄主的毒性问题,并对改造后的微生物用变异进化法进行优化筛选,最终将青蒿素合成的成本降低了10倍。  此外,2008年,美国莱斯大学科学家报告称,他们可以利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甘油。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在代谢途径中可以产生1,3-丙二醇的细菌就可以发酵甘油,然而无论是大肠杆菌还是酵母菌都不能产生1,3-丙二醇。新研究揭示了以前未知的一条甘油发酵代谢途径,利用与1,3-丙二醇类似的1,2-丙二醇来发酵甘油,而1,2-丙二醇可由大肠杆菌发酵产生。  借助代谢工程,用清洁环保、可再生生物燃料取代汽油和其他交通燃料也大有可能。目前,他和其在JBEI的研究团队正在将代谢工程和有机合成化学方法结合起来,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人工合成液态交通燃料。  制备散装化学材料  科斯林表示:“未来,代谢工程学将让有机合成化学相形见绌。”  他以制备药物成分为例,在该领域,代谢工程的优势明显胜过有机合成化学。其中包括三类特定的化学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生物碱、由不同细菌和真菌制造的聚酮化合物以及一般也由细菌制造的非核糖体多肽。  科斯林认为,或许,未来代谢工程学最好的机会将是用于制造以石油为原料的散装化学物质,包括汽油和其他燃料、聚合物以及溶剂等。因为这样的产品能够通过对石油进行催化而得到,所以,到现在为止,一直很少有人使用微生物来制备这些产品。但随着油价飙升,以及考虑到资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表示,现在,借助代谢工程,人们可以使用成本低廉的淀粉、蔗糖或使用微生物作催化剂的纤维素生物质等原材料来制造这些化学物质。关键是,在代谢机制被修改过的细胞内制造出的这些化学物质,是目前产品所需要的准确分子,而不是一些“相同但更环保”、在使用之前还需经过广泛测试的产品。  面临的障碍  在其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科斯林也提到了未来用新陈代谢工程学定制生产出微生物和分子所面临的强大障碍,其中包括需要“调试程序”——发现和修复经过新陈代谢工程处理后的细胞中出现的错误。  然而,他确信,这些障碍能够也必将被克服。“我们能够预见,在未来的某一天,不同的公司都能够参与到细胞的制造过程中,每一家公司只专注于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如,有的公司构建染色体;有的公司组建细胞膜和细胞壁;有的公司则用激活细胞所需要的基本分子来填充细胞壁。”

  • 热烈欢迎各界朋友参观我的材料工程学资料室(现有280册书籍)!

    热烈欢迎大家参观我的材料工程学资料室(现有180册书籍),我将为您的论文提供各项专业数据![em05]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earch.asp?sel=admin_name&keywords=chenxin%2Dnust308&page=1] 我的材料工程学资料室[/url] 部分书籍列表:[em43] 1超微粉体加工技术与应用 2超细粉体表面修饰 3合成树脂新资料手册 4英汉化学化工略语词典 5有机硅聚合物导论 6有机硅树脂及其应用 7先进半导体材料性能与数据手册 8无机复合材料物理参数手册 9各种物质物理化学参数实用手册 10低合金高强度钢 11药物与杂环化学 12有机过渡金属化学——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芳杂环聚合物 14Internet上的化学信息资源 15稀土配位化学 16配位催化与金属有机化学 17茂金属催化剂 18物理无机化学研究进展 19聚合物化学实验 20配位化学进展 21金属参与的现代有机合成反应 22从实验室研究至中试生产 23高等无机化学简明教程 24excel数值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5高等无机化学 26美国教授对中国学生写英文文章的建议 27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 28博士如何写论文 29高等材料手册 30水溶性高分子 31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技术 32高分子科学的今天与明天 33高分子分离科学 34自然科学五千年化学篇 35走出混沌近代化学历程 36化学如何变废为宝 37走向高分子时代 38功能高分子进展 39现代分子生物学 40抗体纯化手册 41蛋白质的结构预测与分子设计 42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43实用医学培养基手册 44选择性吸附剂Adsorbent Selection 45表面处理工艺手册 46表面活性剂产品手册 47物质结构学习指导 48甾体化学进展 49有机官能团化学 50稀土化学 51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icroscale Organic Laboratory 52聚合物材料助剂手册 53基因工程学原理 54镀膜工艺与镀膜系统配置 55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56氟表面活性剂 57材料表面与界面 58材料表面工程导论 59薄膜工程 60表面的物理化学 61表面与界面物理 62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63实验室化学药品的提纯方法 64纯化手册 65半微量有机制备实验 66试剂的英文简称,全称,结构及用途 67材料原子结构和键合 68手性及手性合成 69聚合物显微学 70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应用 71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和防护 72仿真实验 73丙烯酸酯及其聚合物 74现代涂料的生产及应用 75试剂配置大全 762005高分子年会论文集 77AFM原子力显微镜 78电子衍射图在晶体学中的应用 79无机和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80镀膜工艺与镀膜系统配置 81氟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82氟表面活性剂 83石油和化学工程师实用手册 84无机精细化学品手册 85纳米塑料——聚合物_纳米无机物复合材料研制、应用与进展 86环氧树脂应用原理与技术 87环氧树脂生产与应用 88实验室化学药品的提纯方法 89纯化手册 90如何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91国际会议报告ppt制作 92研究生如何开题 93学术论文写作、投稿之技巧 94如何避免审稿 9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96论超常规科学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97范文阅读15篇 98博士论文选题探讨 99美国科学院院士教你写论文 100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周期 101提高论文在SCI上命中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102英文摘要和标题写作指南 103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制备 104彩色包衣粉应用技术 105美容药剂学 106自然科学五千年医学篇 107自然科学五千年物理篇 108自然科学五千年数学篇 109有限元法概论 110数值传热学第二版 111数学物理方法 112数据相关性分析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113世界优秀统计工具SPSS 11_0统计分析教程 114实用化学数学 115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116清华大学 有限元法新论:原理程序进展 117科学研究的各个阶段及支撑材料目录 118科大有限元讲义 119均匀设计与均匀设计表 120混沌及其秩序:走近复杂体系 121混沌及其应用 122混沌的本质 123耗散结构与系统演化 124耗散结构论 125耗散结构理论向何处去——广义进化与负熵 126分岔理论和耗散结构的计算方法 127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 128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 129扫描隧道显微镜单原子操纵技术及其物理机理 130扫描近场微波显微镜测量非线性介电常数的理论校准系数 131过渡金属化合物光谱研究 132电子衍射谱标定 133电子衍射分析方法 134薄层扫描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35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推进剂中的金属成分 136X射线衍射技术 137U-金属电子显微分析 138N_苯基马来酰亚胺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分析 139MDI Jade使用手册 140《电子能谱及其应用》 141300~3000K水蒸气红外辐射谱带模型参数 142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43正交设计的应用 145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 146变分法有限元法和外推法 147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 148病毒学课件 149新辅料与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的应用 150现代化学前沿讲座(七)-计算机化学 151北化工高分子化学电子讲义 152中药提取生产工艺学 153制药工艺学 154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技术 155过碳酸钠的应用和稳定技术进展 156过碳酸钠的合成及应用 157国外过碳酸钠制备方法研究新进展 158有源滤波器设计手册 159红外吸收峰位置 160化学动力学 161红外吸收分析光谱法 162红外谱图解析ppt 163哈佛有机化学题 164高分子物理习题集 165高分子化学作业习题 166高分子化学实验 167高分子化学课件及答案 16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线作业 169改性聚丙烯新材料 170分子筛ppt 171不确定度处理 172药物合成反应 173悬浮聚合 174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 175涂料工艺(第三版)下册 176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 177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应用 178实用精细有机合成手册 179药学资料全文检索方法ppt 180片剂包衣的工艺和原理 181化学动力学 182红外吸收分析光谱法 183AFM从原理到误差分析 184穿越时空 185粉末涂料与涂装技术 186常用材料密度 187摩擦学原理 189量子电动力学 190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191超导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192国内外环境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193诺贝尔奖与现代化学发展 194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趋势 195新型降解型抗菌聚氨酯材料的制备 196无机离子筛分材料及其研究进展 197浙大高化课件 198[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分析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199药物合成反应: 200悬浮聚合 201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 202药品标准 203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 204中药药剂学 205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206电脑超级技巧3000招 207美国的医院药学 208基础毒理学 209位错与金属强化机制 210系统高手-玩转Windows 211凝聚态磁性物理 212固态金属中的扩散与相变 213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在固体科学中的应用 214分子动力学理论入门教程 215分形物理学 216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 217薄膜材料与薄膜技术 218博士后申请经验 219催化原理课件ppt 220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221定量药物设计 222水工艺与工程 223塑料测试技术 224现代制药技术] 225有机中间体工业分析 226 薄层色谱的制作方法规程 227金属手册 第九版 第十卷材料牲性能及测定 228精版元素周期表 229金属力学性质的微观理论 230金属断口分析 231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 232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 233药物新制剂的设计与开发——DDS系列制剂的设计 234铝及合金材料手册 ...... [em24] [em25] [em26] [em27] [em23]

  • 只需20克超级基因武器,就足以使60亿地球人死于非命

    关专家断言,只需20克超级基因武器,就足以使60亿地球人死于非命。基因武器的问世不会晚于2010年。各国政府有必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制止基因武器的研制与扩散。人类千万不能打开基因武器这只“潘多拉匣子”,因为基因武器一旦问世,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基因武器引发恐慌  《俄罗斯报》发表特约撰稿人波格丹诺夫的文章。在文章中,波格丹诺夫提出:在非洲某个“神秘岛”上,有人正在秘密试验一种新型生物武器,这就是被称为“种族炸弹”的“基因武器”。  波格丹诺夫在文章中指出:英国医学协会前不久发布的《生物工程技术———人类武器》专题报告中预测说,一种杀伤力空前的“种族武器”近年内即将问世。根据基因武器的特殊性能可以预计,一旦基因武器运用于战争,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变化。基因武器使用者再也不用兴师动众,而只需要在临战前将经过基因工程培养的病菌投入他国,或利用飞机、导弹等将带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国交通要道或城市,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使敌方人畜在短时间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丧失战斗能力。  此外,基因武器可根据需要任意重组基因,可在一些生物中移入损伤人类智力的基因。当某一特定族群的人沾染上这种带有损伤智力基因的病菌时,就会丧失正常智力。另一方面,基因作为战术武器使用时,将使对方防不胜防,束手无策。基因武器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从武器的使用到发生作用都没有明显的征候,即使发现了也难以***遗传密码和实施控制。英国医学会还提请国际公众注意两个重要事实:其一,许多国家都在绝密的状态下进行新的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其二,1972年签订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没有对公约履行情况的检查机制作出规定。  难以控制和防治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基因武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有人估算,用5000万美元建造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效能将远远超过 50亿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库。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而且难以防治。基因武器可以用人工、普通火炮、军舰、飞机、气球或导弹进行施放,可以投在对方的前线、后方、江河湖泊、城市和交通要冲使疫病迅速传播。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基因武器可能产生一些人类在已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对付的致病微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由于每一种基因就像一把特制的锁,只有研制者才知道它的遗传密码,对方是很难窥破其秘密并加以控制和防治的。这使得基因武器比其它武器具有更好的保密性。即使明明知道敌人使用了基因武器,要查清病毒来源与属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1995年,当美国西南部流行一种名为 hantavirus的病毒时,美国科学家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手段,用了5天时间才查明病毒属性,找出抗病毒方法。当时领导科研人员战胜han鄄 tavirus病毒的美国著名病毒学家弗莱克·扬格目前也倡议建立“反恐怖基因工程”,以破译细菌及病毒的基因密码,从而为制造基因武器创造可能。他说,这一工程技术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鉴别出,哪些人群的遗传基因具有攻击性,并有针对性地制造相应的疫苗。据披露,美国政府今年将拨款20亿美元用于生物工程研究。  基因武器研制传闻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科学进步协会”2001年年会上,生物学家莫瑞诺披露,在前南非种族隔离政府统治时期,南非军方曾致力于研制一种专门针对黑人的生物制剂。他们对如何使有色人种的妇女绝育特别感兴趣。与传统的生物武器相比,这种新式的基因武器则更加隐蔽。前者只是简单地通过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来达到杀人目的,而后者则可以影响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发病率甚至农作物产量。通常在受到这种生物武器袭击数10年后,它的后果方才显现出来。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于1998年9月披露一则秘闻:为了报复伊拉克的导弹袭击,以色列军方正在加紧研制一种专门攻击阿拉伯人而对犹太人没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人种炸弹”。“人种炸弹”的研制计划由以色列的尼斯提兹尤纳生物研究院负责,该研究院是以色列研制生化武器的秘密中心。  纽约时报》网络版披露了一条惊人消息:据美国一些官员透露,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已经开始进行一项研究基因武器的秘密计划。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军事医学研究所,其实就是基因武器研究中心,那里的研究人员已经研制了一些具有实战价值的基因武器。  俄罗斯情报人员认为,世界上约有10至15个国家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基因与生物战计划,其中一些国家被怀疑实行国家恐怖主义。  俄罗斯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储备,也是世界上核武器储备最多的国家。据前苏联细菌战研究部门叛逃者肯·阿利别克博士说,俄目前有4 个从事基因类生物武器研究的主要试验室。俄罗斯也早就着手研究剧毒的眼镜蛇毒素基因与流感病毒基因的拼接,试图培育出具有眼镜蛇毒素的新流感病毒,它能使人既出现流感症状,又出现蛇毒中毒症状,导致患者瘫痪和死亡;

  • 【讨论】基因药物产业-中国能否崛起?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公布之后,许多人都认为[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4966.htm]基因治疗[/url]癌症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然而,我国基因药物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以我国制药业滞后发展的现状,将使我国基因药物处于“难产”状态。从建国到现在,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发的新药微乎其微,整个制药业以仿制国外药物为主。而基因药物又不同于常规药物,我国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制药技术,通过仿制,将很难使生产出的基因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基因药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一种基因药物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人种,不同人种的基因存在较多差别。暂且不说白人、黑人、黄种人之间的基因差别,就连我国南方人和北方人都存在基因差异。例如镰刀形贫血病在黄种人中发现很少,但在白人和黑人中发病率很高,原因是白人和黑人体内有一种寄生虫,患镰刀形贫血症能使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从而抵御寄生虫。因此,这种治疗镰刀形贫血症的基因药物只能给白人和黑人服用。   另外,不同的生活环境也需要不同的基因药物。如人们最渴望用基因治疗的癌症,也有环境特性:肝癌在亚洲发病率较高,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是中国人多发的顽症,而直肠癌则是美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因此,环境也是研制基因药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果我国制药业仍然以仿制为生,那么到时候,基因药物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要变成生命“杀手”了,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目前,我国制药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制药技术,争取生产出适合我国人们使用的基因药物。1,概念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很多先天性疾病是由于缺乏与之相应的基因造成的,而靠现在一般的药物很难治愈,如将正常人的正常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体内,让这种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就可从该动物分泌的乳汁或者其他组织提取获得具有活性的基因药物,用于治疗该基因缺损造成的疾病。这种通过转基因动物获取药物的方法称为动物药厂。   动物药厂改变了人们对药厂的印象。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牧场。在这里,成群的转基因牛羊在绿色的草地上吃草,表面看,它们与普通牛羊没有差异,然而,它们体内分泌的乳汁是能给人类治病的药品,这些产乳量高的动物,就相当于一座大型的药物工厂,以它们廉价的乳汁,为人类提供着大量的所需要的珍贵药物。   ■2,经济意义   据专家预测,下世纪疾病的基因治疗将大规模地从试验进入临床应用。届时,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将大量问世,[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54542.htm]生物制药[/url]业将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之一。生物高技术医药工业虽具有强投资、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但一经产业化就会带来高额利润,与传统医药产业相比、动物药厂更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无公害等优点。   医学遗传家曾益滔介绍,做细菌基因工程需要很大的车间发酵;做细胞工程药物也需要很多昂贵的设备来培养细胞,而若用转基因动物,就只要饲养,动物乳汁便可源源不断地产出药品。   现在研制一种新药,一般需要20年——30年,即使科技再发展,也很难低于10年——15年,转基因羊周期一般是18周,牛也只需2年——3年,而效益更是惊人。如荷兰金发马公司用转基因牛生产的一种乳铁蛋白,制成奶粉具有转铁、抗菌等功能,预计每年这一营养奶粉销售额是50亿美元。   1998年2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试验成功的转基因山羊所表达的“凝血因子”如进入工业生产也将具有惊人的产值。据美国资料统计,过去凝血因子Ⅶ都是从献血的血源中提取的,全美国这方面的病人一年需求约为120g左右,这120g得从120万升的血浆中提取,以每人献血200ml计,就需要600万个献血者提供血浆。若改用转基因牛来生产,只需1.2头牛产的牛乳即可满足。   转基因动物带来的这场生物医药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使人们传统的医疗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一边喝着鲜美的牛奶,一边达到了治病的目的,这个质的变化不能不令人心动。

  • 基因技术可实现链黑菌素类抗生素高效合成

    上海交大一项研究有望降低抗肿瘤良药成本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王春 沈海燕 中国科技网 讯 (沈海燕 记者王春)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林双君研究小组通过对链黑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基因解析,阐明了链黑菌素复杂的生物合成途径。由此得到的链黑菌素类似物不仅抗癌活性高很多,其毒性上也比原始链黑菌素降低了约5倍。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志》上。 链黑菌素是由一株绒毛链霉菌所产生的抗肿瘤抗生素,具广谱抗肿瘤活性。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二期临床实验时,因其毒性过强而被迫终止。 基因组测序技术为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多信息。林双君研究小组首先克隆了链黑菌素潜在的抗生素基因簇,定位出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的48个独立基因编码,再通过微生物遗传学、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和手段,获得了其中17个基因的突变菌株,从中分离鉴定了12个与链黑菌素生物合成相关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提出了链黑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模型。 在这一过程中,还揭示了多个新颖或关键的酶催化反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该项研究为抗生素药物新颖酶催化反应基因的挖掘,并利用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创造新的结构衍生物奠定了基础。林双君称,这是首次在基因水平实现链黑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解析。 课题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一个链黑菌素类似物,在抗癌活性上比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高很多。这个类似物在临床应用方面,对治疗淋巴瘤、白血病、鼻咽癌等疾病将有更大的优势。林双君表示,只要将产量提高到可规模化生产,就可将链黑菌素或类似物转化为一个新型的抗癌药物,不仅有望降低药价,而且减少化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 《科技日报》2013-2-26 一版

  • 【麦当劳转基因饲料】一句承诺,应兑现多长时间才算不食言?

    在英国,麦当劳从2000年底便开始正式宣传他们的非转基因理念,这在当年各大报章上了头条,一时成为极具商业道德的餐饮零售行业典范。麦当劳一直立志重塑的健康食品形象,例如餐厅中所售的牛肉汉堡,可以保证都是100%牛肉。同时,该公司解释说,既然麦当劳宣布不使用有任何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使用转基因饲料也就自然而然成为政策延续。在解释为什么不采用转基因食品作为饲料时,当年的麦当劳公司说,英国人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健康有担忧,他们则希望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于是他们要求所有供应商不使用转基因饲料。当年,麦当劳的鸡肉供应商们主要采用产自巴西的豆质饲料,而这些饲料当时基本为非转基因。而时至今日,德国家禽养殖协会发布了公告,称不再保证养殖中使用非转基因饲料。德国是麦当劳欧洲肉质供应的一个主要供货商。麦当劳随之表态,称不能保证他们的鸡不吃转基因饲料。在给绿色和平组织的书面说明中,麦当劳解释说这是因为“经济上可接受的”非转基因饲料供给不足。然后,在许下“在欧洲市场上避免转基因饲料”的承诺13年之后,麦当劳欧洲公司的“转基因食品”大坝被撕了个豁口。该公司对新浪财经书面确认,从今年4月开始,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麦当劳餐厅出售的鸡肉食品将可能由转基因饲料饲养。这迅疾被坚决抵制转基因食品的绿色和平组织斥责为“唯利是图”。你认为,一句承诺,兑现多长时间才不算食言呢?一百年?一千年?还是一万年呢?

  • 美国学者发现转基因蓝藻可用于制造化学燃料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论文领导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化学副教授渥美翔太(音译)说:“大部分化学原材料都是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我们需要其他资源。”美国能源部已经定下目标,到2025年要有1/4的工业化学品由生物过程产生。生物反应都会形成碳—碳键,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利用阳光供给能量来反应,这就是光合作用。蓝藻以这种方式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0多亿年。用蓝藻来生产化学品有很多好处,比如不与人类争夺粮食,克服了用玉米生产乙醇的缺点。但要用蓝藻作为化学原料也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产量太低不易转化。研究小组利用网上数据库发现了几种酶,恰好能执行他们正在寻找的化学反应。他们将能合成这些酶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引入了蓝藻细胞,随后逐步地构建出了一条“三步骤”的反应路径,能使蓝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2,3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涂料、溶剂、塑料和燃料的化学品。渥美翔太说,由于这些酶在不同生物体内可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实验测试之前,无法预测化学路径的运行情况。经过3个星期的生长后,每升这种蓝藻的培养介质能产出2.4克2,3丁二醇——这是迄今将蓝藻用于化学生产所达到的最高产量,对商业开发而言也很有潜力。渥美翔太的实验室正在与日本化学制造商旭化成公司合作,希望能继续优化系统,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对其他产品进行实验,同时探索该技术的放大途径。

  • 【转帖】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新基因“抗盐植物”有望改良盐碱地

    [size=3]把盐碱地变成良田沃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离现实又近了一大步。华东师范大学夏涛教授带领的课题组,通过基因改组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钠氢逆向转运蛋白”,转入并表达这种新基因的植物,能够在高盐环境下正常生长。该项成果目前已经申请了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在线发表。据介绍,植物在盐碱地上不容易生长的原因,是因为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料,也会把盐碱成分运输到整个植物体。如果吸收到体内的盐碱成分浓度过高,植物就会死去。如何培育能够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的植物,特别是培育高耐盐性的转基因工程植物,是进行盐碱地改良的根本出路,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size]

  • 转基因检测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成熟,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的改造中得到广泛运用,转基因农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大。正是因为转基因品种具有他独特的优势,比如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高产、减少劳动投入等,给种植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降低了成本和人的劳动。但由于转基因食品对于人体的影响,并未经受长期的检验或者有明确的论点证明,因此转基因食品遭到大多数国家及其民众的反对和质疑。将未经验证安全可靠的食品投入市场为民所食用,是极度不安全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国家食品安全法指出必须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而且个人认为,改变传统生物进化的做法是有违进化论,以及人类生命特征发展的。基因是决定一个个体的基础,倘若基因变了,对于食用者真的就没有一丝改变么,而这发生的改变是好是坏如今依旧无法定论。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应该做出检测并贴出明确的标识。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对外源基因的检测和对外源蛋白质的检测二大类。1. 外源基因的检测现阶段对于外源基因的检测主要是对转入的外源基因进行PCR扩增,进而在做紫外检测或荧光检测。PCR技术全称“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这是一种聚合反应,是在体外由引物介导的DNA聚合酶催化的,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大量复制序列。目前英格尔检测公司(ICAS)是用自己独立的实验室,通过这种方法在做转基因检测。2.蛋白质印迹法蛋白质印迹法将电泳的较高的分离能力、抗体的特异性和显色酶反应的灵敏性结合起来,是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特异蛋白质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普遍用于分离、检测特异的目的蛋白质,灵敏度为1-5ng。它可确定一个样品中是否含有低于或超过预定限值水平的目的蛋白质,特别用于不可溶蛋白质的分析。

  • 【资料】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下載地址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更新下载地址,来这里下载!经过我多方努力更新新的下载地址。具体如下: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卷 材料工程基础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19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卷 钢铁材料工程(上)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23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6卷 高分子材料工程(上)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256.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7卷 高分子材料工程(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27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8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上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918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9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942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0卷1 复合材料工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078.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088.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097.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1卷 信息功能材料工程(上册)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329.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2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3131.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3179.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3185.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3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3648.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427.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434.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4卷粉末治金材料工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362.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425.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553.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656.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738.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5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467.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474.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6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496.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504.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7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518.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530.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8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576.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606.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19卷 材料铸造成形工程(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408.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1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632.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647.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2卷 材料焊接工程(上)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712.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3卷1 材料焊接工程(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154.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191.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4卷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694.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5701.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5卷(材料特种加工成形工程)(下)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38546.html中国材料工程大典 第26卷1 材料表征与检测技术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231.htmlhttp://www.bibidu.com/fileview-440343.html

  • 什么是基因治疗

    在认识和熟练使用遗传生物学单位基因的新近进展后,它已经为科学家去改变病人的遗传物质,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迈向新的一步。基因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用一种缺陷基因的健康复制去提供给细胞。这一方法是革命性的:医生试图通过改变病人细胞的遗传物质,来代替给病人治疗或控制遗传疾病的药物,最终达到医治病人疾病的根本目的。   几百个主要健康问题受到基因功能的影响。在将来,基因治疗能被用于医治许多这类疾病。理论上讲为了防止遗传缺陷传给下一代,还能用于改变胚胎细胞(蛋或种子)。然而,胚胎家系基因治疗的可能性受到困难的伦理道德、社会问题和技术障碍牵制。  基因治疗还作为药物输送系统使用,为了做到这点,产生有用物质的基因将被嵌进病人细胞的DNA中。例如,在血管外科中,产生抗凝血因子的基因能被嵌入血管细胞家系的DNA中,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许多其它疾病可使用这一般方法治疗来提高本身的可靠性。  当医疗治疗提高到分子水平时,药物输送使用基因治疗能节约时间减低成本。为收集大量的基因蛋白产品、提纯产品、合成药物和对病人的管理缩短了时间减少了复杂的工艺加工。  然而,基因治疗仍是处于极端新的和高度的实验阶段。被批准的试验数量是小的,今天只有少量的病人曾得到过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实验的基本步骤  在目前的某些实验中,从病人的血液或骨髓中取出细胞,并在加速繁殖的实验条件下生长。然后,把需要的基因借助于不起作用的病毒嵌进细胞。选择出获得成功改变的细胞再加速繁殖,再回到病人的体内。另一种情况,脂质体(脂肪颗粒)或不起作用的病毒可被用于把基因直接输进病人体内细胞。  基因治疗的基本要求  基因治疗的潜力  基因治疗为治愈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范例。不是通过制剂与基因产品或自身基因产品相互作用来改变疾病的表现型,而是基因治疗理论上能修正特殊基因,导致沿着简单化的管理治愈疾病。开始基因治疗是针对治疗遗传性疾病,但目前对广泛性的疾病进行研究,包括癌症、外周血管疾病、关节炎、神经变性疾病和其它后天疾病。  基因确认和克隆  即使基因治疗战略性的范围是相当多样化,成功的基因治疗也需要一定的关键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必须确认和克隆有关的基因。直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的有效度才被利用。但仍然等到涉及疾病的相关基因被确认和克隆出来才开始实施基因治疗战略。  转基因和基因表达  一旦确认和克隆出基因,下一步必须表达出来。有关转基因和基因表达的效率属于基因治疗研究的前沿问题。最近基因治疗领域的许多争论围绕把所希望的基因转入合适的细胞中,然后为疾病治疗获得满意的表达水平。希望将来对转基因和特殊组织基因表达的研究将在主要基因治疗试验中解决这一课题。基因治疗战略的其它认识包括:充分掌握靶点疾病的发病机理,潜在的基因治疗副作用,理解接受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术语:  与大多数领域一样,基因治疗有专门的术语,下列提供的将阐明某些最普通术语的意思。  体外转基因:  把遗传物质转至寄主外部的细胞。经遗传物质移植后的细胞再回到寄主中。这个术语还被称为转基因的非直接方法。  体内转基因 :  遗传物质转入寄主体内的细胞。这还被称为转基因的直接方法。  基因治疗:  把选择过的基因转入具有改善或治愈疾病希望的寄主中。  细胞治疗(基因组治疗):  把未经遗传性修正的完整的细胞转入寄主中,使被转移的细胞将产生促进与寄主结合并改善寄主功能的希望。  体细胞转化:  把基因转入非种系组织中,它具有校正病人疾病状态的希望。  种系基因:  把基因转入种系组织中(蛋或胚胎),它有希望改变下一代的基因组。  转基因:  在转基因实验中,选择试验基因。例如,如果你给患苯并酮尿症病人治病,你可计划把一校正过的苯丙氨酸羟基酶基因译本移入肝细胞中。在这个例子中,苯丙氨酸羟基酶的校正译本就是转基因。  报告基因:  常用于试验基因转换效率的基因。例子是luceriferase, --半乳糖和氯氨素乙烯转化酶。  基因转化载体:  基因被转移进细胞的机理。  转化率:  正在表达所期望的转基因百分率。

  • 什么是预防性生物制品

    预防用生物制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人用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预防性生物制品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天然的或者人工改造的微生物、细胞以及动物和各种人源的组织、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的生物制品。目前我国人用预防性生物制品主要包括:细菌类疫苗(含类毒素)、病毒性疫苗、抗毒素、免疫血清及其他活性制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