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材料基因工程

仪器信息网材料基因工程专题为您整合材料基因工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材料基因工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材料基因工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材料基因工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材料基因工程话题讨论。

材料基因工程相关的资讯

  • IFTM’2018之材料基因工程论坛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17日,“第五届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IFTM’2018)——材料基因工程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同期,举办“第十九届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ICASI’2018 & amp CCATM& #39 2018)和第六届中国能力验证论坛(6th PT) ,联合大会围绕“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助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报告与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SRI)、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能力验证联盟、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国内外众多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盛会进行全程报道。众多院士、近千名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齐聚一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会场.jpg" alt=" 会场.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b415505-18f1-4920-9bd5-c1517aa499a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会场 /p p   材料基因工程被认为是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材料基因工程作为先进材料开发的崭新模式,力图通过高通量材料计算、高通量材料合成和检测实验以及数据库的技术融合与协同,加快材料从发现、制造到应用的研发过程的速度,降低成本。 2016年02月,科技部启动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中启动14个研究任务。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作为(IFTM’2018的重要分会场之一,会议为期1.5天,围绕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模拟、高通量材料基因制备表征及筛选方法、高通量材料基因数据库、应用材料的高通量开发设计等方面安排了27个主题报告。材料基因工程论坛会期最长、内容最多,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同时,18日下午,CSTM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特别召开《材料基因工程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草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baoogaor2.jpg" alt=" baoogaor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a96502f-ac3a-4220-a092-f7006520d2b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材料基因工程论坛报告人集锦 /p 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Andrew Reid的《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南方科技大学项晓东的《材料基因科学基础设施》等报告概括介绍材料基因工程发展状况。重庆大学黄晓旭《多晶金属的三维透射电镜高通量表征》、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陆亚林《基于长波光学的量子功能高通量表征》等报告分享中国在高通量表征方面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高通量制备无疑是本次会议热点,中南大学江亮《高通量制备技术》、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Ivan Cole《电化学荧光和催化体系快速发现的方法研究进展》等丰富的报告分享了国内外高通量制备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尤其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刘茜《多通道并行合成微纳粉体样品库》等报告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相关研究内容的最新进展。在高通量材料基因计算模拟和应用材料的高通量开发设计实践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Si-B-(C, N)基复合材料的高通量设计模拟、制备与性能研究》、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薛飞《核电关键材料服役行为的高通量评价与预测技术研究进展》、北京科技大学王沿东《基于先进材料高通量表征技术的剪切带形成与损伤机制研究》等精彩报告展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前沿研究所取得的诸多成绩。 /p p   材料基因工程离不了“大数据”,有两个问题是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发展需要面对的:(1)如何产生大量的数据,(2)如何让数据好用。本论坛安排了北京科技大学尹海清《材料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报告给出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宿彦军《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介绍了中国材料基因大数据生产的新进展。关于“如何让数据好用”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汪洪《材料基因工程数据标准体系》给出了一个答案,成都材智科技有限公司也分享了基于材料基因组的数据管理实践。同时,CSTM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研讨《材料基因工程数据》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草案,中国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是否能进入快车道,值得期待! /p p br/ /p
  •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
    1月28日,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在中科院物理所举行。中科院化学所朱道本院士、清华大学王崇愚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王海舟院士、物理所陈立泉院士、北科大谢建新院士到会表示祝贺,会议由物理所汪卫华院士主持,科技部、中科院、国家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单位领导参会。  大会审议通过了联盟的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3家副理事长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10家常务理事单位成员。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孟胜研究员当选为联盟秘书长并汇报了联盟未来工作设想。  北京材料基因工程创新联盟的建立是继2011年香山会议(以“材料科学系统工程”为主题的S14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后在北京范围内建立的材料基因组工作平台。联盟的未来的工作宗旨,将围绕“开展材料基因组研究,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过程,最终将开发周期和成本降低一半 以及发展急需的新材料,为建立和完善新材料产业体系、振兴制造业做出贡献,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展开。  联盟提出了今后5年的4项工作目标:一是完成联盟平台建设,革新材料领域的研发模式 二是以平台建设为主,同时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材料及应用 三是示范性地展示全新的材料研发与应用模式,确立在此领域的国内带头作用 四是在若干关键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及国内产业机构的变革。如先进量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催化/光催化材料、战略资源材料等。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对“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5日至2018年5月9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张炜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17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hangwei@idpc.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点专项的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8208935-0912-4322-9a06-12265a6a1e8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640a145-938f-46e8-81a6-256f6f94e71c.jpg" / /p p   附件: 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7d655610-6b71-4ec0-984a-1fa7f20a9afb.pd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p
  • 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将构建高通量制备与表征等三大示范平台
    p   2月19日,科技部网站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p p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融合高通量计算(理论)/高通量实验(制备和表征)/专用数据库三大技术,变革材料研发理念和模式,实现新材料研发由“经验指导实验”的传统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模式转变,显著提高新材料的研发效率,实现新材料 “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 增强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储备,提升应对高性能新材料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生产能力 培养一批具有材料研发新思想和新理念,掌握新模式和新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和协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促进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做出贡献。 /p p   本专项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构建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与表征和专用数据库等三大示范平台 研发多尺度集成化高通量计算方法与计算软件、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高通量表征与服役行为评价技术,以及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数据技术等四大关键技术 在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催化材料和特种合金等支撑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典型材料上开展应用示范。专项共部署40个重点研究任务,实施周期为5年。 /p p   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2016年度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和验证性示范应用中启动13个研究任务。 /p p   详细内容请参阅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2/ueattachment/5112b3d9-6c10-4f2c-b55d-d6b762a125b2.doc" 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doc /a br/ /p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
    p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张炜 /p p   联系电话:010-68207717 /p p   传真:010-68207707 /p p   电子邮件:zhangwei@idpc.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e41ac5c-5f9b-44d6-b3ec-3c9533fff4e1.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3b0734b-93cf-4843-9fff-855e7d6dc79f.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9d47b2d-fffd-47e9-a026-9e414a2bc331.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a19005d-6509-45ec-848a-46fe2c0c891a.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附件: span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b764f02c-1cd6-44e9-b36d-868f1616d9ce.pdf"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pdf /a /span /p
  •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51位评审专家名录公布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p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18年3月21日至3月22日组织召开“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指南申报项目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51人。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A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制备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高通量材料表征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 高通量材料制备技术平台 基于先进光源的高通量材料表征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光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陈江华 & nbsp & nbsp 湖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陈义旺 & nbsp & nbsp 南昌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崔春翔 & nbsp & nbsp 河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5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 nbsp & nbsp & nbsp 戴兰宏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黄令 & nbsp & nbsp 厦门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晋闽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李伟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刘日平 & nbsp & nbsp 燕山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刘长松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乔冠军 & nbsp & nbsp 江苏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乔英杰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程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吴宗铨 & nbsp & nbsp 合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军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肖永栋 & nbsp & nbsp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袁晓光 & nbsp & nbsp 沈阳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周宏 & nbsp & nbsp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 nbsp /span br/ /p p   B组  指南方向:新型高性能热电能量转换材料高通量设计制备与应用示范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前沿性新材料探索与发现 材料基因工程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协同创新研究。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陈淳 & nbsp & nbsp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崔岩 & nbsp & nbsp 北方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戴松元 & nbsp & nbsp 华北电力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黄程 & nbsp & nbsp 南京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赖文勇 & nbsp & nbsp 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李建新 & nbsp & nbsp 天津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刘鸣华 & nbsp & nbsp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刘伟生 & nbsp & nbsp 兰州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罗明生 & nbsp & nbsp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沈鸿烈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王健君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王鸣魁 & nbsp & nbsp 华中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魏化震 & nbsp & nbsp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肖方明 & nbsp & nbsp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薛飞 & nbsp & nbsp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薛向欣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庄卫东 & nbsp & nbsp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 nbsp & nbsp br/ /p p   C组  指南方向:高通量材料计算应用服务平台 高通量多尺度材料模拟与性能优化设计平台 国家材料基因工程数据管理与数据服务技术平台 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平台。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序号 & nbsp & nbsp 姓名 & nbsp & nbsp 单位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 & nbsp & nbsp Suhuai & nbsp Wei(魏苏淮) & nbsp & nbsp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 & nbsp & nbsp 白彬 & nbsp & nbsp 四川材料与工艺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3 & nbsp & nbsp 邓水全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4 & nbsp & nbsp 杜宇雷 & nbsp & nbsp 南京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5 & nbsp & nbsp 顾冬冬 & nbsp & nbsp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6 & nbsp & nbsp 蒋青 & nbsp & nbsp 吉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7 & nbsp & nbsp 李丽香 & nbsp & nbsp 北京邮电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8 & nbsp & nbsp 连建民 & nbsp & nbsp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9 & nbsp & nbsp 秦高梧 & nbsp & nbsp 东北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0 & nbsp & nbsp 陶建华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1 & nbsp & nbsp 汪华林 & nbsp & nbsp 华东理工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2 & nbsp & nbsp 魏炳忱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3 & nbsp & nbsp 闻海虎 & nbsp & nbsp 南京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4 & nbsp & nbsp 吴晓宏 & nbsp & nbsp 哈尔滨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5 & nbsp & nbsp 张秋禹 & nbsp & nbsp 西北工业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6 & nbsp & nbsp 张万里 & nbsp & nbsp 电子科技大学 & nbsp & nbsp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17 & nbsp & nbsp 赵永庆 & nbsp & nbsp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 nbsp & nbsp /p p   专业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 /p p   专项联系电话:010-68207746 /p p br/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预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告
    p & nbsp & nbs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6年12月21-27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预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2个指南方向,分2组进行,评审专家每组7人共14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strong & nbsp & nbsp A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传统制备加工工艺优化原理与方法(关键技术类)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162b18dc-5e49-4644-95f4-7da89a47ab44.jpg" title=" A组专家名单.GIF" / /p p strong & nbsp & nbsp B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的新型催化材料探索(应用示范类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9a4e01b9-92b5-4c43-94f2-da34a5c3a25d.jpg" title=" B组专家名单.GIF" / /p p br/ /p
  • 西安文理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揭牌
    近日,西安文理学院基因工程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这是文理学院深化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措施之一。   由陕西省&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特聘教授薛少安带领团队组建的实验室,包括一个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两个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和一个高标准的动物研究室。各实验室按照国际标准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将从事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等相关科学研究。薛少安教授主要从事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通过基因工程实验室的建立,能够引进学习目前国际上领先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新技术,提升学校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的作用,而且通过在基因工程实验室科研项目的具体实施,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结合起来,从而为文理学院打造成一个实践型、应用型的研究平台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学校建设有特色的地方应用性大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找到新的突破口,为提高我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积极的贡献。
  • 基因工程:从发散研究到“有的放矢”
    相对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相关内容对公众而言也许不是那么陌生。转基因、克隆等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也经常出现在大众媒体上。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任鲁风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基因工程从基础研究到现在,已经走到了应用市场的十字路口。   &ldquo 10年前,基因工程研究方向是发散式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基础已打得相当深厚,方向也逐渐集中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在生物信息服务方面。&rdquo 他说。   近日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ldquo 生物信息服务行动计划&rdquo 。   该计划指出:&ldquo 构建大规模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装备、海量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rdquo ,&ldquo 加强对基因信息的深度发掘,带动新型测序仪的发展。对个体化诊疗、生物资源发掘、动植物分子育种、工业微生物的菌种改造等研发提供生物信息技术服务&rdquo 。   任鲁风指出,通过基因测序等手段获得生物信息,就会面临如何保存、分析和深度挖掘这些信息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交叉学科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ldquo 例如,在基因测序技术及其仪器方面,第一代测序仪仅仅是提供一个电泳和电泳后分析的平台 第二代测序仪则利用微加工处理和光电子成像技术实现边反应边测序 第三代测序仪则将反应体系进一步缩小到了微纳米量级的尺度,同时利用物理原理实现了单分子识别 而目前正进行概念研究的第四代测序技术几乎完全抛弃了生化反应,通过力学、电学等对DNA分子中的碱基直接判读。&rdquo 任鲁风说。   据他估计,未来的测序技术发展将主要依靠微纳加工技术来实现测序微环境的结构形成,依靠物理学手段来进行识别,生物学范畴的内容也许还会存在,但只能起到辅助功能,而技术革命必将来源于其他学科在这一领域的应用。
  • 中山大学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评估
    9月25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莅临我校对“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估。中山大学副校长许宁生院士、科技处董美玲副处长、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武少新、学院常务副院长束文圣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屈良鹄教授向专家组作了“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陈月琴、庄诗美、施苏华、刘建忠教授等分别代表所在的研究团队作了代表性成果的学术报告。   专家组通过听取实验室的工作报告、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现场考察实验室;与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访谈;查阅所提交的科研项目与经费、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获得的奖励、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等有关管理的相关证明资料后,专家组对实验室的评估反馈了意见。   专家组认为,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2000年立项建设,一直立足华南以及全国重大社会需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在基因资源、重要农作物育种、人类某些重大疾病的相关基因调控、微生物与药物基因工程的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RNA组学、植物基因工程、医药基因工程研究平台。 实验室在科研与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建设期内,实验室通过培养、引进和留用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逐步形成了一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专业覆盖面广、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队伍。研究工作成绩显著,某些方向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非编码RNA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专家组就实验室建设如何进一步凝练方向,以及实验室建设的前沿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徐安龙副校长出席了专家反馈意见的会议,他对专家组的辛勤劳动致以感谢,并表示学校将加大对实验室运行建设的支持,使实验室有更大的发展。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五年评估一次,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类。评估结果为“较差”的实验室,将不再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
  • 王海舟等任“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预评审专家
    p   根据“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中心于2017年12月25-2018年1月2日组织开展了“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预评审。 /p p   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涉及4个指南方向,评审专家共4组31人,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table cellpadding=" 0" border=" 1"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职称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海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维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建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院士/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化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常辉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彧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东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崔春翔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河北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范红雁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顾冬冬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黄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南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李振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林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刘兴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卢铁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四川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罗明生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吕惠宾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潘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武汉理工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振清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哈尔滨工程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魏化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吴玮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厦门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肖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熊宇杰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薛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级、教授级)高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姚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臧剑锋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华中科技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8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香平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9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永庆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研究员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0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赵玉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江苏大学 /span /p /td /tr tr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6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94"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郑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 width=" 12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教授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1px word-break: break-all " width=" 305"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 114万!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和基因工程实验室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3500]FJYS[GK]2022181项目名称:微生物实验室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649,000.00元采购包1(微生物实验室项目的合同包1):采购包预算金额:649,000.00元采购包最高限价: 649,000.00元投标保证金: 12,980.00元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品目号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允许进口简要需求或要求品目预算(元)1-1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超净台10(台)否详见采购文件88,000.001-2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生化培养箱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75,000.001-3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微生物摇床10(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5,000.001-4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生物显微镜40(台)否详见采购文件276,000.001-5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高通量自动配料仪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98,000.001-6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自动取样留样系统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97,000.00项目编号:[3500]FJYS[GK]2022182项目名称:基因工程实验室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498,360.00元采购包1(基因工程实验室项目的合同包1):采购包预算金额:498,360.00元采购包最高限价: 498,360.00元投标保证金: 9,967.20元采购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标的的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等)品目号品目编码及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允许进口简要需求或要求品目预算(元)1-1A02069900-其他电气设备基础电泳仪电源4(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5,600.001-2A02069900-其他电气设备空调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7,600.001-3A02069900-其他电气设备微波炉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600.001-4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酸度计4(台)否详见采购文件8,800.001-5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86,000.001-6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水浴锅(双列四孔)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2,000.001-7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电子分析天平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300.001-8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电子分析天平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9,500.001-9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核酸提取仪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45,200.001-10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恒温培养摇床2(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9,560.001-11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人工气候箱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40,000.001-12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生化培养箱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4,200.001-13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数显气浴恒温振荡器4(台)否详见采购文件38,000.001-14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微量高速冷冻离心机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38,000.001-15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涡旋振荡器5(台)否详见采购文件4,000.001-16A02109900-其他仪器仪表荧光定量PCR1(台)否详见采购文件168,000.00本采购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
  • 技术线上论坛| 9月28日《单细胞基因工程——FluidFM® 单细胞技术与CRISPR的完美结合》
    报告简介: 随着CRISPR/Cas技术的发展,将突变的引入基因组并获得细胞系的技术路线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要将这种基因编辑的能力转化为疾病治疗的能力,必须跨越几个障碍。先基因组编辑递送效率仍然较低;其次仍然存在非特异基因组区域突变的风险;另外同源重组编辑效率仍较低。为了跨越这些障碍,我们将FluidFM® 技术与CRISPR相结合,将基因编辑复合物直接注射到目标细胞的细胞核中,从而我们成功跨越了基因组递送的障碍。此外,将CRISPR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受控地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核,也将大限度地减少脱靶编辑的可能性,并通过共注射HDR模板增强同源重组。另外,我们的单细胞方法避免了繁琐的选择过程,并将材料成本降至低。综上所述,利用FluidFM® 技术进行单细胞基因组工程将提高科研领域和工业领域中生物医学研究中细胞系开发项目的质量和速度,并降低成本。报告重点:☛ FluidFM® 技术是什么?它如何应用于CRISPR和细胞系构建;☛ 真正的单细胞基因组工程:自下而上方法的优势;☛ 通过减少脱靶编辑和避免繁琐的克隆挑选过程,获得高质量的单克隆细胞株;☛ 通过降低试剂和细胞使用量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真正的从单个细胞开始,加速了细胞系构建过程;报名注册:您可以通过点击此处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注册页面。扫码即刻注册!报告时间:2021年9月28日 21:00 - 22:00 (北京时间) 主讲人:▪ Dr. Tobias Beyer▪ CSO / 高细胞生物学家,Cytosurge AG公司▪ Dr. Tobias Beyer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在多伦多LTRI完成博士后研究,随后他加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组长(Prof. Wutz and Prof. Corn组)。本次讲座,他将整合他在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和胚胎干细胞方面的专业知识,将CRISPR/Cas9和FluidFM® 技术结合起来阐述其在单细胞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在Cytosurge公司, Dr. Tobias Beyer负责对FluidFM OMNIUM应用方向的把关,并不断拓展FluidFM OMNIUM的应用。技术线上论坛:https://qd-china.com/zh/n/2004111065734
  • 十五周年庆典:采访北京三元基因工程陆小冬和双鹭药业许可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2月19日,科学仪器行业门户仪器信息网在京隆重举办了&ldquo 感恩十五载,点亮新未来-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年庆典暨北京信立方成功登陆新三板庆祝活动&rdquo 。来自业界各位领导、专家、用户、仪器厂商及仪器信息网全体员工等300余人欢聚一堂,庆贺仪器信息网十五周岁生日的同时,共叙未来,共望发展。   活动期间,部分企业负责人、业内资深专家和热心网友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编辑的采访,畅谈了近年来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对仪器行业年轻人的期望。   来自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的陆小冬先生和双鹭药业的许可女士是仪器信息网夫妻档版主,在本次庆典活动上,他们表示,仪器信息网不仅为他们平常工作提供了查询文献、实验方法等帮助,并且通过仪器信息网这个最大分析仪器行业平台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充实了生活。
  • 华东交大材料工程学院采购博医康Pilot5-8S冻干机
    项目背景:2016年4月,华东交通大学通过整合机电学院、理学院和生物交通材料研究所相关学科专业资源,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下设4个系、2个本科专业、1个实验教学中心、4个研究所。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45人,硕士研究生近80人。华东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购的博医康Pilot-S系列中试真空冷冻干燥机,是博医康专为科研、生物基因工程、新型材料、大健康、食品等领域推出的中试型冻干机产品。该系列冷冻干燥机产品适合干燥水溶性溶液、悬浊液或糊状物质,其共晶点温度高于-30℃。设备名称:Pilot5-8S真空冷冻干燥机应用领域:材料科学应用
  • 跨界 | 自动化面向新领域:新材料研发智能化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第六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杭州顺利举办。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是新材料领域顶级学术会议之一,旨在通过凝聚顶级专家智慧,聚焦研究技术、关键装备等重大前沿课题,分享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届论坛有两大精彩亮点:一是海内外材料领域 47 位院士参加本次论坛,是论坛举办以来参会院士人数最多的一届。二是首次设立“杭州青山湖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奖”,奖励在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前沿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取得重要技术发明并获得显著工程应用成效的青年科学家。大会现场揭晓“2022 年度杭州青山湖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获奖名单并颁奖。经评选委员会评定,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官张佩宇博士荣获一等奖。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官张佩宇博士获“材料基因工程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主席谢建新院士发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主题报告。谢建新院士表示,材料智能化研发,是加速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降低研发成本的重要途径,是中国换道超车,加快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转变的关键。并进一步介绍有助于新材料研发智能化的高效计算技术软件和先进实验技术装置。在自动实验技术与装置方面,列举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模块化的连续流动化学合成系统和晶泰科技的自动化实验室。谢建新院士发表“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关键技术”主题报告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先导。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发展的上游原材料制品业,是各领域、各环节创新的基础所在。新材料研发已经从基于实验的经验科学,发展到数据驱动的材料研发第四范式。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计算和实验的深度融合,建立全新的研发模式,将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技术的变革性发展,进一步发挥创新技术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赋能更多科研及产业化领域。作为一家智能化、自动化驱动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不仅持续探索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制药和化工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步向新材料和新能源行业,如陶瓷材料、生物基材料、锂离子电池和钙钛矿电池等领域积极拓展。
  • 微生物墨水能3D打印可编程“活材料”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3日发表的一项概念验证研究,美国研究团队报告了一种用基因改造大肠杆菌制成的高级微生物墨水,可以用来打印具有功能性和可编程属性的3D材料。该研究同时演示了这项技术的潜在应用,比如隔离在环境中出现的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  直接利用微生物制备无须添加其他聚合物或添加剂的打印墨水,为传统物质不可用情况下的材料制造开辟出全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这种技术还能用于开发可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反应的材料。工程师们认为,只要拥有3D打印这种材料的能力,就有望实现材料的定制化并可针对特定用途进行改造。  由活细胞构成的微生物墨水,其实一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候选介质,但它们需要将目标材料特性与细胞活性相结合,这是一个技术难点。  此次,包括美国东北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在内的联合团队,报告了用大肠杆菌制成的一种高级微生物墨水,这种大肠杆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能产生纳米纤维。这些纳米纤维可以进行浓缩并打印出3D结构。  研究人员随后将这种墨水与其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微生物相结合,发现这种水凝胶可以由此获得功能性。研究团队利用这种水凝胶制备了一种能在遇到化学刺激物时分泌抗癌药天青蛋白的材料,还设计出了一种能隔离在环境中出现的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的材料。双酚A一度在塑料瓶、塑料杯中广泛应用,但后期研究认为其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威胁人体健康,从2011年3月2日起,欧盟已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因此,隔离环境中已存在的双酚A将是一项实用的安全性技术。  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新研究或对空间结构构建具有启示意义,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未来的定制化用途。
  • 工程院引航学术沸点 群英会聚焦世界材料 ——2018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盛大开幕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十月飒爽荡金秋,在全世界的瞩目中,京城喜迎材料科学的年度国际盛事。2018年10月15日-10月18日,2018(第五届)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众多院士、近千名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围绕“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助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报告与交流。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SRI)、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能力验证联盟、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并得到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国内外众多学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仪器信息网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对盛会进行全程报道。 br/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7844.JPG" alt=" IMG_7844.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7bbdd00-be8b-4f16-9151-69211adbada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联合大会现场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大会同期举行CNAS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能力验证论坛(6th& nbsp PT)、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与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分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九届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ICASI’2018 & amp CCATM’2018)。在10月16日联合大会的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少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司长于欣丽等院士、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出席,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主席刘炯天主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782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4b8f3e8-cf4f-4f96-bf10-e4e286652a30.jpg" / br/ strong 刘炯天院士主持开幕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785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69738b8d-52bd-4191-9d3c-efeef7a11c94.jpg" / br/ strong 王晨副院长致辞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辰副院长致欢迎辞。他强调,质量的提升需要先进的材料作为基础,需要创新性的试验技术和标准体系作为支撑。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是中国工程院创办的系列品牌学术活动,本届论坛更是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号召,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的重要举措。王辰指出,希望本届大会为国内外材料与试验工作者搭建开阔视野、交流经验和推广成果的综合平台,加强我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合作,实现共享共赢和全世界材料与试验科学的共同发展。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7867.JPG" alt=" IMG_786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b818a46-95c5-4ec1-b2da-9df92192eec1.jpg" / br/ strong 张少明董事长致辞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张少明董事长做了精彩致辞,他强调材料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体系新产业的重点方向,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能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他指出,中国正在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加强材料试验与标准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标准竞争已成为层次更深、品牌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势。本届大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凝聚共识,为标准助力中国材料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出谋划策,指明方向。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7879.JPG" alt=" IMG_787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b64ad952-f7e2-450c-9076-6920f4777bf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屠海令院士主持特邀报告环节 br/ img title=" IMG_7887.JPG" alt=" IMG_788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3d1cde3-5c42-4642-8eb3-aa17b195a5f2.jpg" / br/ /strong strong 于欣丽司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屠海令主持。于欣丽司长做了《制造业变革与标准化》报告,她回顾了标准化与历次工业社会革命的演变流脉,强调标准是连接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纽带,对制造业及材料的创新变革及绿色安全,实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她介绍了中国新型标准体系和我国标准化发展方向。总体来看,我国将力争在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政府性标准将突出政府主导的公开透明和基础公益性,严格限定范围,同时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大力培育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则是由备案改为自我声明公开。目前我国已有18万余家企业公开80多万项标准,涵盖136万余种产品。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7943.JPG" alt=" IMG_794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ca32f7d-6fe5-479e-8235-0b4f60f1c318.jpg" / br/ strong 干勇院士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干勇院士的报告则聚焦制造业强国新材料发展战略。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材料大国”,相关领域共有院士200余人,科技活动人员高达115万人,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数均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材料生产规模,材料产业产值占我国GDP的23%。其中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在2016年已高达2.65万亿元,成为整个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干勇强调,全面提升新材料的引领保障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他详细介绍了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稀土材料、先进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超导材料、绿色能源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先进轻合金材料等9种重大工程用新材料的主要产业化技术及发展趋势,指出中国高端新材料产业化核心技术正在进入重点突破的创新阶段,未来5-10年将在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功能材料发展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IMG_8032.JPG" alt=" IMG_803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5cdbd5d-248f-43b2-b99a-efabf13f5107.jpg" / br/ 王海舟院士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 nbsp 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发布了2017-2018年度的CSTM标准及质控样品。截至2018年10月,CSTM共制修订标准99项,其中82项已发布,17项处于征询意见阶段。审定通过实物参考物质—质控样品17种。这其中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完成了标准制定:与中国钢铁协会共同制定,发布电站锅炉用钢等两项标准;聚焦大尺寸,发布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等标准以及构件旋转疲劳试验方法标准。发布了14项新产品标准和2项生产和材料研究急需的新试验方法标准;在环境方面,整合材料大气环境腐蚀标准13项、材料水环境腐蚀标准8项、材料环境腐蚀标准6项;另外,按低合金钢材料维度发布针对各类腐蚀试验的系列标准19项,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维度,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互补增加新对象的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标准19项。不仅如此,CSTM还开展了T/CSTM 00024 稀土异戊橡胶及评价方法和T/CSTM00071内覆或衬里耐腐蚀合金复合管焊接工艺评定两项严重缺失的评价类标准研究,制定两项标准制修订类指南性标准和两项共性技术标准。质控样的推出方面,CSTM则以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结果为基础,从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实际工程现场或模拟环境、材料物理性能参数及组织结构、不同材料类型的力学性能等四大维度开花结果。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806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0a8045c-5e44-47cc-b850-68a2b0d5c67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毛新平院士主持报告环节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8067.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366b6f9-deff-478d-95df-a9389e57380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原ISO主席张晓刚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807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e710016-8a1e-4410-ad98-acbdcd155e2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际认可论坛主席肖建华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MG_810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dafabc0-a040-4c6f-8c89-d1f6d36e94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CSTM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理事长王臣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后的报告环节,在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院士毛新平的主持下,原ISO主席张晓刚、国际认可论坛主席肖建华、CSTM材料试验技术联盟理事长王臣围绕国际标准、质量基础设施和CSTM标准体系建设等主题先后做了精彩报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联合大会下午的报告环节将由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副主席我妻和明主持,专家学者们将就核电材料评价、生命周期工程技术、军民融合、标准创新、寿命评估、可回收冶金工艺、科研实验室认可等主题展开报告和学术交流。报告专家有: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教授Annemarie Appleton、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技术官徐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运营部主任Pat A.Picariello、日本工程院院士庄子哲雄、欧洲钢铁分析应用和研究委员会主席V.Tusset、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宋桂兰。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title=" initpintu_副本.jpg" alt=" initpintu_副本.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175b539-25c9-45c3-9368-ca4b848afc6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第十九界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展览会部分参展商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了解,本届联合大会分设有19大分会场,其中第一届9%Cr耐热钢国际研讨会已于10月14日-15日举行,另包含有6th& nbsp PT 及6th& nbsp PT 两大分会场、4大ICASI’2018 & amp CCATM’2018主题报告会以及5大标准分论坛等精彩活动。专家学者们将就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标准研制与应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沿或热点问题展开充分研讨,共谋材料与试验技术以及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未来发展。在10月16日-10月17日,会议还同期举办第十九界国际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展览会,钢研纳克、安捷伦、岛津、赛默飞、欧波同、日立高新、海光、贝士德等近40家仪器设备厂商及相关平台机构参展,并与参会专家及用户展开热烈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悉大会期间还将举行“分析测试仪器评议报告”发布晚宴、CSTM材料服役性能领域委员会成立大会等重磅活动,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的后续报道。 /p
  •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申报指南:拟安排6.32亿元启动37个项目
    5月13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中明确:2021年度指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步实施、重点突出的原则,围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先进工程结构材料、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个技术方向。按照“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三个层面,拟启动37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6.32亿元。其中,拟部署9个青年科学家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3600万元,每个项目400万元。1.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1.1 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系列化与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亟需的高强高韧结构材料应用需求,开展高性能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揭示大分子刚性链结构、纤维纺丝成型、凝聚态及其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攻克全芳香族纤维制备共性科学问题;研究高强/高模芳纶纤维成型和热处理工艺,突破制备关键制备技术及成套装备;研究高伸长耐高温芳纶III纤维、芳纶纸及其蜂窝应用技术;探讨高性能液晶纺丝聚芳酯聚合物结构设计、固态缩聚反应动力学和纤维冷却成型机理,攻克聚芳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1.2 面向高端应用的阻燃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5G通讯和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的需求,形成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树脂材料及应用技术。重点开发PCB的无卤高阻燃、高Tg、低介电性能的环氧树脂;高阻燃耐老化热塑性弹性体TPE和聚脲弹性体无卤阻燃技术及应用;研发本征阻燃高温炭化不熔滴聚酯和低热释放本征阻燃聚碳酸酯合成技术;本征阻燃尼龙66工程化制备及其应用,完成万吨级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1.3 低成本生物基工程塑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成本高和高性能工程塑料牌号少的问题,集中开发低成本生物基呋喃二甲酸(FDCA)、异山梨糖醇的制备技术;开发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和2,2,4,4-四甲基环丁二醇(CBDO)的国产化制备技术,基于生物基单体和新型单体开发PEF、PCF、PIF和PETG等生物基聚酯以及PIC、PCIC等生物基聚碳酸酯,从单体、聚合物到后端应用全链条研究。精细调控产品结构,研究产品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等,开发不低于8种高性能聚酯和聚碳酸酯产品,并在包装领域得到应用。2. 高温与特种金属结构材料2.1 高温合金纯净化与难变形薄壁异形锻件制备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国产高温合金冶金质量差、材料综合利用率低、力学性能波动大等问题,研究镍基高温合金纯净熔炼、返回料处理和再利用技术,返回料与全新料混合重熔工艺;开发难变形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及纯净熔炼、铸锭均匀化热处理、合金铸锭均质开坯、棒料细晶锻制、大型薄壁异形环形件整体制备等工艺技术,建立合金工艺与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关系,实现高温合金棒材和锻件组织均匀性和性能一致性的优化控制,完成合金制备工艺、材料与构件质量评估及在先进能源动力装备的考核验证。2.2 高品质TiAl合金粉末制备及3D打印关键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电子束3D打印所需的低氧含量球形TiAl合金粉末,研究铝元素挥发、粉末球形度差、空心粉高问题,突破工业化生产球形TiAl合金粉末和工业化TiAl构件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开展增材制造TiAl合金的材料—工艺—组织—缺陷—性能一体化系统研究及典型服役性能测试,突破构件增材制造工艺及性能控制关键技术,掌握包括材料、工艺、组织调控、性能特征及典型应用,为新一代航空发动机高温关键构件制造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3 光热发电用耐高温熔盐特种合金研制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低成本高效发电可持续发展需求,以下一代低成本高效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系统中耐高温氯化物混合熔盐特种金属材料及其制造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及其焊接界面在高温氯化物、硝酸盐中的腐蚀机理和服役寿命预测技术,研究满足氯化物和硝酸盐熔盐发电系统用的耐高温不锈钢、高温合金板材成分和组织设计及其批量制造技术,开发耐高温熔盐不锈钢、高温合金成型和焊接行为及其先进制备技术,发展高温合金长寿命高吸收率吸热涂层,实现高性能不锈钢、高温合金产品开发及应用示范。2.4 海洋工程及船用高端铜合金材料(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舰船和海洋装备泵体、管路及阀门等耐蚀性差、服役寿命短、高端材料依靠进口的问题,研究海洋工程及船用新型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设计、成分—组织—工艺内禀关系、腐蚀行为及耐蚀机理,开发耐高流速海水冲刷型铜合金承压铸件制备、超大口径耐蚀铜合金管材加工及管附件成形、海洋油气开采用高耐磨高耐蚀铜合金管棒材加工及热处理组织性能调控等高质量低成本工业化制造技术,开展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实现高端铜合金典型产品示范应用。3. 轻质高强金属及其复合材料3.1 苛刻环境能源井钻采用高性能钛合金管材研究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油气、可燃冰等能源钻采高耐蚀和轻量化的紧迫需求,研究苛刻环境下高强韧耐蚀钛合金多相组织强韧化、抗疲劳机理,以及高温、高压、腐蚀、疲劳等服役环境下材料损伤及失效机理;建立服役环境适应性材料设计方法及油气井钻采用钛合金钻杆、油套管服役性能适用性评价方法;开发高性能大规格钛合金无缝管材成套工艺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制定专用标准规范,开展苛刻服役条件下应用研究,实现工业化规模稳定生产,在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示范应用。3.2 先进铝合金高效加工及高综合性能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汽车、飞行器以及船舶等提速减重、绿色制造的迫切需求,开展以铸代锻、整体成型、短流程、低排放的高效加工技术研究,研发高综合性能的先进铝合金材料;开展先进铝合金材料综合性能评价及加工技术效能评价,形成铸锻一体成型的新型高综合性能铝合金高效加工技术,将铸造、增材制造等铝合金提升到变形铝合金强度水平。3.3 高性能镁合金大型铸/锻件成形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商用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轻量化紧迫需求,探索热—力耦合条件下大容积镁合金凝固与形变过程中成分—组织—性能演变规律与调控技术,开发适合于大型铸/锻件的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研究大型镁合金铸/锻件组织均匀化与缺陷调控机理,开发高致密度铸造成形技术、大体积熔体清洁传输及半连续铸造技术、挤锻复合一体成形技术;开展大型承载件的结构设计、产品制造、腐蚀防护及使役性能评价等技术研究,并实现示范验证与规模化应用。3.4 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变形加工材制造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采掘、电子通信等重大装备升级换代的紧迫需求,研究新型强化相对镁合金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的协同调控机理,发展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材料与新型非对称加工技术,开发大规格高强阻尼镁合金环件、宽幅阻燃镁合金型材、高强可溶镁合金管材、高强电磁屏蔽/高导热镁合金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关键应用技术,并实现典型示范应用。3.5 极端环境特种服役构件用构型化金属基复合材料(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特种服役构件用耐疲劳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耐热高强韧钛基复合材料以及岛礁建设与隧道掘进等重大工程用高耐磨钢铁基复合材料,开发铝、钛基复合材料用合金粉末的低成本制备技术,解决传统制粉技术细粉出粉率低、氧含量高等技术难题,实现高端铝、钛合金粉末规模化制备。探索复合材料体系—复合构型设计—复合技术—宏微观性能耦合机制与协同精确控制机理,开发跨尺度分级复合构型的定位控制、界面效应与组织精确调控、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控制、大型结构件塑性加工与热处理、低成本批量制备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特种服役性能评价、全寿命预测评估与应用技术研究,建立相关标准规范,实现其稳定化生产与应用示范。3.6 高端装备用高强轻质、高强高导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速列车、先进飞机、防护车辆等高端装备轻量化、高性能化的迫切需求,研究高性能多层铝合金板材、铜包铝合金等层状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复合机理,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优化界面调控的理论与方法,阐明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叠层结构、复合界面、陶瓷颗粒第二相等在高应变速率下抵抗冲击的作用机理;开发防护车辆、特种装备等用抗冲击多层高强铝合金复合板材的工业化制造成套技术及复合板材的性能评价等关键应用技术;开发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电力电器等高端装备用铜包铝合金复合材料短流程高效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及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实现在高端装备上的示范应用。4. 先进结构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4.1 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冶金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开发及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面向冶金产业提升的发展需求,研究高端合金制造及钢铁新技术领域用关键结构陶瓷材料组分设计与制备技术,开发高品质高温合金制备用结构陶瓷材料、冶金领域用高效节能硼化锆陶瓷电极、薄带连铸用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开展应用评价技术研究,建立规模化生产线,研制关键生产设备,制定制备及检测标准。4.2 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制备(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空间遥感光学系统的应用需求,研究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结构拓扑设计,开展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低面密度复杂形状碳化硅构件的近净尺寸成型与致密化烧结技术,开展低面密度空间轻量化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的光学加工与环境模拟试验研究,实现满足空间遥感光学成像要求的低面密度碳化硅光学—结构一体化构件材料制备。4.3 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结构设计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高效隔热防护服、高强芯片、高保真通讯电缆等对高性能硅氧基纤维及制品的应用需求,研究硅氧前驱体化学组成、结构重组、多级微纳结构演变对纤维成型的影响规律,攻克硅氧基无机制品高温均匀化熔制拉丝关键技术,开发高强玻璃纤维;研究前驱体分子缩聚和纳米/微米多级孔组装结构演变对孔结构形成的影响规律,突破多孔玻璃纤维常温挤出成型技术,开发低介电、低热导、轻质柔性玻璃纤维;研究模拟月球和火星环境的微重力、高真空环境下玄武岩材料熔制技术及深空环境对纤维成型的作用机制,开发高性能连续玄武岩纤维;开展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复合制品产业化示范,形成千吨级生产线;开发极端环境的模块化连续玄武岩纤维成型装置,实现微重力下自主成纤中试。5. 先进工程结构材料5.1 海洋建筑结构用耐蚀钢及防护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洋建筑结构对长寿命钢铁材料的需求,研究高盐雾、高湿热、强辐射等严酷海洋环境下,钢铁结构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材料设计准则;防腐涂层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涂装工艺及腐蚀评价;耐蚀钢板/钢筋的成分设计、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复合钢板的制备技术、焊接技术及腐蚀评价;海洋建筑结构用钢的服役评价、设计规范及示范应用。开展免维护海洋结构用低合金耐蚀钢板及复合钢板的成分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开展防腐涂层设计与制备技术、钢板与涂层耦合耐蚀机理研究;研究低成本耐蚀钢筋母材与覆层协同耐蚀机制与制备技术;开展耐蚀钢连接技术研究;建立复杂海洋环境钢材及构件的服役评价及全寿命周期预测方法。6. 结构材料制备加工与评价新技术6.1 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制品增材制造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内容:围绕深海/深井勘探与页岩气开采、高端芯片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对长寿命、高速、高精度超硬材料制品的需求,开展高性能金刚石刀具、磨具和钻具等结构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结合新型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工具宏观外形和微观异质结构的理论设计和数值模拟,重点突破增材制造用含金刚石的球形复合粉体关键制备技术和含超硬颗粒的多材料增材制造关键技术,完成典型工况条件下服役性能的评价。6.2 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精密注射成形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5G基站、消费电子、无人机或机器人等领域对高强轻质结构零件的迫切需求,研究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金属结构材料及其注射成形工艺过程精确控制原理与方法、小型复杂构件精密成形、低残留粘结剂设计及杂质元素控制、强化烧结致密化及合金的强韧化。重点突破粉末冶金高强轻质钢设计及其粉末制备、低成本近球形钛合金微细粉末制备、可烧结高强粉末冶金铝合金及近球形微细粉末制备、组织性能精确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强轻质金属复杂形状制品的稳定化宏量生产。6.3 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面向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对超大型复杂薄壁高端金属铸件的需求,打破传统“经验+试错法”研发模式,探索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关键技术。研究超大型复杂薄壁金属铸件凝固过程的组织演变与缺陷形成机理,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铸件组织与缺陷的预测模型,发展数据驱动的材料综合性能与铸造工艺多因素智能化寻优方法,形成金属铸件智能液态精密成型数字孪生模型及系统。6.4 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工程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针对冶金领域高温、重载、高磨损等复杂工况对关键部件表面防护技术的迫切需求,开展复合增强表面工程材料及涂镀层结构的理性设计,开发高效率、高性能激光熔覆、堆焊、冷喷涂、复合镀等技术及多技术结合的复合表面工程技术,攻克复杂工况下冶金领域关键部件表面耐高温、耐磨损、抗疲劳涂镀层制备的关键技术,开展其服役性能评价和寿命预测,并应用于挤压芯棒、结晶器、除鳞辊等典型部件,在大型钢铁冶金企业得到示范应用。7.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结构与复合材料7.1 结构材料多时空大尺寸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技术(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高温合金、轻合金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的工程化需求,基于先进电子、离子、光子和中子光源,集成多场原位实验与多平台关联分析技术,研发晶粒、组成相、相界面、化学元素、晶体缺陷与织构的多时空跨尺度高通量表征、智能分析与快速评价技术,研发大尺寸多尺度组织结构和宏微观力学性能高通量表征技术与试验装备,实现典型工程化结构材料制备、加工和服役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的动态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的高效研究,建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的多尺度统计映射关系与定量模型,在典型结构材料的改性、工艺优化和服役评价等方面得到实际应用。7.2 金属结构材料服役行为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金属结构材料腐蚀、疲劳、蠕变等服役性能评价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物理场耦合、宏微观跨尺度损伤建模,融合智能传感、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研发材料服役性能物理实验与模拟仿真实时交互和数字孪生的智能化高效评价技术和装置;研究金属结构材料数据虚实映射与数据交互规则,建立数据关联平台,加速材料服役性能数据的积累,形成关键金属结构材料安全评价数据系统;集成结构模型与损伤模型,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属结构材料服役安全评价和寿命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获得实际应用。7.3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新型高温涂层优化设计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海上动力装备用热端部件及其海洋腐蚀环境,发展高温涂层的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展新型高性能高温涂层成分和组织结构的高通量实验筛选和优化研究;研发涂层—基体界面结构和性能多尺度高效模拟设计和预测技术,研发涂层高温力学性能、界面强度、残余应力和高温腐蚀性能等的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涂层与界面性能和工艺优化研究;综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出具有重要工程应用前景的新型超高温、耐腐蚀涂层。7.4 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与应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高强韧金属基复合材料应用需求,围绕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强韧性失配及复杂构件成形加工周期长、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低的突出问题,结合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思想和近净形制备技术原理,研发铝基、钛基复合材料高通量近净形制备技术及其高通量表征技术;测试和采集基体/增强相界面物理化学数据,建立基体/增强相界面热力学和动力学物性数据库;研究铝基、钛基复合材料成分—构型—工艺—界面—性能交互关联集成计算技术,实现材料体系与构型及其近净形制备工艺方案与参数的高效同步优化,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5 先进制造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集成设计与工程应用(示范应用)研究内容:鉴于钢铁工业绿色制造、生态发展对先进制造流程生产高端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思想,针对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采用多场耦合和跨尺度计算技术,集成材料开发与产品应用的跨尺度计算模型,构建一体化集成计算平台,建立材料基础数据和工艺、产品数据库,开发基于数据挖掘和强化机制的组织性能定量关系模型,实现产品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的精准预报;开展在近终形流程生产汽车用钢的示范应用,研制出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工程应用。7.6 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集成设计与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航空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重载火箭等国家大型工程所需高温合金精密构件服役特点和增材制造物理冶金特点,应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发展多层次跨尺度计算方法和材料大数据技术,形成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高效计算设计方法、增材制造全流程模拟仿真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高通量制备技术和快速表征技术,建立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高温合金的材料基因工程专用数据库;发展适合高温合金增材制造工艺特性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可视化模拟等技术,开展增材制造用高温合金高效设计与全流程工艺优化的研究工作,实现先进高温合金高端精密构件的组织与尺寸精密化控制,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工程示范应用。7.7 极端服役条件用轻质耐高温部件高通量评价与优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发展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高温钛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等轻质耐高温部件组织结构与疲劳、蠕变等关键性能的定量预测模型;研制实时瞬态衍射、原位成像表征装置,发展三维无损检测高效分析技术;研究高温腐蚀环境下组织结构演化和性能退化机理、高温和循环载荷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损伤累积及高通量评价与寿命预测技术;基于极端环境服役性能需求,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轻质耐高温材料的成分、组织、制备工艺、服役性能的高效优化,并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实现在极端服役条件下工程示范应用。8. 青年科学家项目8.1 车载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内容:针对车载复合材料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LNG)高压气瓶的制造与应用,研究LNG介质相容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设计与制备;耐极端环境复合材料LNG气瓶结构设计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抗渗漏、抗漏热和抗振动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制造技术;复合材料LNG高压气瓶的性能评价技术。8.2 新一代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内容:面向结构功能一体化泡沫技术迭代的迫切需求,开发具备负泊松比和高耐火保温等功能的泡沫,主要针对新型多级结构负泊松比结构泡沫材料、耐高温聚酰亚胺泡沫和高温可发泡防火材料等开展攻关,并开展其复合材料研究,在结构支撑、保温隔热等领域得到应用。8.3 单晶高温合金先进定向凝固技术及其精确模拟研究内容: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生产合格率低、冶金缺陷频发的现状,开展单晶高温合金及叶片高温度梯度液态金属冷却(LMC)定向凝固技术研究,突破LMC技术中动态隔热层配置、晶体取向控制、模壳制备、低熔点金属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LMC技术的多场耦合、多尺度精确模拟,研究复杂结构单晶叶片在高梯度定向凝固中的缺陷形成、演化机理,发展缺陷控制技术。8.4 海洋油气钻采关键部件用高强高韧合金研究内容:针对海洋油气随钻测量和定向钻井、海底井口设备关键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问题,开展时效硬化型高强韧镍基、铁镍基耐蚀合金设计、高纯净低偏析冶金、强韧化机理、应力腐蚀疲劳失效寿命评估理论与方法等基础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高强韧、大规格、高均质耐蚀合金和超高强度高耐蚀合金稳定批量生产和工程化应用。8.5 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制造研究内容:面向空间光学系统轻量化的发展需求,研究新型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预制体增材制造用粉体原料的设计与高通量制备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基体成型与致密化技术;开发基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表面致密层制备技术;开展超轻型碳化硅复合材料光学部件的加工验证研究。8.6 基于激光技术的材料服役行为多维度检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内容:针对核电、海工等领域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性能远程在线、多维度、智能化检测的发展需求,开展基于激光技术的光谱、表面声波、超声或多种方法融合的材料组分、结构特性、力学性能、缺陷特征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发展极端条件下结构材料服役行为的实时、原位、无损监检测技术,研制与材料基因工程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算法和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的材料多维、多尺度在线监检测原型装置,实现多场耦合极端环境下材料多层次、多维度服役性能原位无损在线测量及示范应用。8.7 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的集成计算设计与制备研究内容:以航空、航天或高铁领域为应用场景,针对超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特点,发展高刚度镁合金集成材料计算软件和镁基复合材料高通量实验技术,开展基于弹性变形抗力提升的镁合金基体成分设计和增强体种类、尺寸和分布形态对镁合金刚度和强韧性影响规律的研究工作,研发多尺度增强体复合构型强化的镁合金材料高效制备与组织调控技术,建立高刚度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典型构件的全流程制备技术,并实现在重大工程中的应用验证。8.8 增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的实时表征技术及应用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原位表征技术与装备,动态捕捉增材制造过程中高温下微秒级时间尺度和微米级局域空间内的相变和开裂;通过高通量的样品设计和多参量综合表征手段,揭示动态非平衡制备过程中材料组织结构的演化和交互作用规律。面向典型高性能结构材料,揭示增材制造快速熔化凝固超常冶金过程对稳定相、材料组织结构和最终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快速建立材料成分—工艺—结构—性能间量化关系数据库;结合材料信息学方法,发展增材制造工艺和材料性能高效优化软件,在典型增材制造材料的设计与优化中得到应用。8.9 新一代抗低温耐腐蚀高强韧贝氏体轨道钢研究内容:针对低温下贝氏体钢中亚稳残余奥氏体易转变为脆性马氏体,增加贝氏体钢轨道安全服役隐患的问题,研究腐蚀、低温环境下贝氏体轨道钢(含钢轨和辙叉)的失效破坏机制,建立贝氏体轨道钢“夹杂物特性—组织结构—常规性能—服役条件—失效方式及寿命评估”数据库,开发适用于腐蚀、低温环境的新一代高强韧性、长寿命贝氏体轨道钢及其冶金全流程制造关键技术。近期会议推荐:【复合材料性能表征与评价网络研讨会】该网络会议对听众免费,会议日程及报名二维码如下:
  • 南昌大学:微藻-材料复合将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近日,南昌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熊威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唐睿康教授在《国家科学评论》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 Hybrid”(MMH)的概念,系统梳理了微藻—材料复合体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在能源和健康领域的应用,阐释了微藻-材料复合的化学机制。此外,文章还分析了微藻材料复合体的当前问题和未来挑战,并对微藻—材料复合体助力碳中和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微藻是地球上古老而又广泛存在的光合作用生物,同时也是地球上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生物,其光合作用效率是陆生植物的10到50倍。据估算,微藻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约900亿吨,年固碳量占全球净光合固碳的40%以上。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和我国“双碳”计划的提出,微藻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受制于微藻自身的特性,微藻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尚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在自然界中,生命体可以通过生物矿化为自身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以实现功能的进化并增强环境适应性。受到生物矿化现象的启发,科学家们尝试通过材料与微藻的结合,赋予微藻新的功能,以实现对微藻光合作用能量的利用。相比于传统的基因工程改造,这种基于材料的微藻功能化改造,操作更加简便,成本更加低廉。未来,微藻—材料复合技术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微藻-材料复合体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其目的是在能源、环境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中增强复合体的生物功能。微藻与材料的复合已经在二氧化碳固定、氢气生产、生物电化学能量转换和生物医学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强调了材料对微藻的改造作用,凸显了材料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为材料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微藻—材料复合技术是一种利用材料技术实现人工生物进化的策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开发,微藻-材料复合体将会在实现碳中和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这一研究领域还有望催生一门新的学科,即材料生物学。
  • 鲍磊:新材料新格局 检测机构要抓机遇迎挑战
    p   4月25日,千人大会——2017 (第十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南京落下帷幕。在八大分论坛之一的“检验检测产业峰会”上,钢研纳克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鲍磊题为《新材料领域对检测机构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此回顾写下来,与读者分享。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570ebf47-7fa3-45ef-8243-d6158accc463.jpg" title=" 1.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中的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副总经理 鲍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三大举措 凸显重视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第一,中国制造2025 /strong :提起材料检测领域面临机遇,首当其冲便是国家的相应政策。2015年,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离不开材料,更离不开新材料。 /p p & nbsp & nbsp & nbsp 国家新材料产业政策也针对“中国制造2025”随之展开,首先从研发入手,“十三五”重大专项提出一系列新材料专项(包括“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 /p p   其次,只有研发没有产业也是不行的,必须将研发应用起来,国家也有一系列动作。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针对新材料产业首先对长三角一带进行了考察,接着又对北京地区的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设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总理马凯亲自任组长,足见国家对新材料产业的重视。 /p p   最后,重大专项和产业的相关布局都落地在新材料的应用上:即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 /p p    strong 第二,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 /strong :这个平台,与以上提到的2016年副总理马凯的调研直接相关,国家委托工信部进行平台的建设工作。我们国家的科研成果很多,提及新材料,可能会想到我们有许多科研成果都与国际前沿跟进的很紧密。但当“中国制造2025”真正对新材料提出要求时,却发现我们的材料不行。问题在哪?调研发现,问题出在国内对材料检验检测的评价不统一,与国际不接轨,也不科学,不客观。针对此,国家通过工信部提出“国家新材料检测评价平台”,此平台直接对新材料检测评价,服务于国家智能制造2025。目前,平台已经搭建起来,并以社会团体的形式运行(平台发起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p p    strong 第三,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CSTM)筹建 /strong :材料领域最权威的标准体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际上材料相关试验工作都会用到ASTM。工程院王海洲院士提出中国要建立自己的astm体系——CSTM,这一呼声在工程院得到共鸣,工程院材料相关21位工程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倡议书,国务院十分重视并给予支持。目前已经注册了一个团体标准,并继续往前推进(在6月4号工程院将开一个大会,大家可以关注,到时这个平台将正式开始运行)。CSTM将借鉴ASTM,建设贯穿材料研究-生产-应用全链条的材料与试验三大标准体系:材料指标体系(融合生产与应用)、试验体系(与指标相对应的试验技术与方法)、评价体系(结果有效性评价),另外,CSTM体系从材料属性和材料应用两个维度设立领域委员会。CSTM体系的建立将是新材料领域的一大利好,因为国内现存的诸多标准都是条块划隔、行业划隔的,现在CSTM将各个领域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材料检测要抓机遇:参与重大专项研发 瞄准未来检测市场 /strong /span /p p   目前,国家针对新材料产业已经布局了一系列宏观政策,彰显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对于检测机构所面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近期机遇就是参与重大专项研发,并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岁未来早作技术准备。新材料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包括四个方面:新的表征方法和理念、大数据理念的兴起和应用、新材料提出的需求、新应用提出的需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849a5b07-a909-425b-ab43-daea0e6b3597.jpg" title=" 2.jpg.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性能表征新理念——材料基因、高通量、多尺度 /strong /p p   提到新的表征方法和理念,不得不提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支持的材料基因计划。这是美国的一个重要计划,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材料研发周期减半、费用减半,达到计算工具、实验工具、协作、数据共享的宏伟蓝图。具体内容来说就是:技术方法上用到计算工具、大数据工具及高通量新理念 实现各方面的协作,包括生产线从上到下、研发与产业、国营与私营、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协作等。传统的材料研发周期是线性的,无法跨越不同阶段,整个周期一般是20-30年。而材料基因计划的各个阶段是环形的,可以相互协作的,最终达到周期减半的目标(理论上甚至可以将周期缩短至2-3年)。同时,材料基因在国内也已落地开花,上面提到的重大专项就包含“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 /p p   关于新兴材料的需求,比如比如纳米材料、石墨烯、3d打印等新型方法。与传统加工方法不同,对应的检测方法也不同,目前多采用传统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进行测试,组织结构等的特殊性尚没有对应评价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材料检测还需迎挑战:核心竞争是人才 /strong /span /p p   对中国检测市场发展有几点思考: /p p   ★& nbsp 实验室的数量众多,参差不齐,存在重新洗牌的市场动力。假设所有实验室全部市场化,那么估计一半以上将无法生存。 /p p   ★& nbsp 实验室的定位和分工将逐步分化,针对各自细分市场。 /p p   ★& nbsp 实验室的竞争在加剧,是否能保持良性竞争,拭目以待。 /p p   ★& nbsp 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度提高,对实验室的发展是巨大挑战。 /p p   ★& nbsp 实验室技术 vs 实验室管理 vs 运营模式。 /p p   ★& nbsp 实验室最终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c29506a-105a-4cdb-a9d2-7d256df4b5b5.jpg" title=" 1.jpg.png" / strong 2005-2015人力成本及人均产出增长情况 /strong /p p   中国2005-2015人力成本增长了371%,近4倍;而人均产出增137%,差不多一倍多,也就是说成本增加比产出增加要快,成本是一个大问题,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一段时间也避免不了。与美国、德国等这些一线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赶不上我们迟早要补上。 /p
  • CRISPR个性化疗法获重大进展——基因编辑T细胞治癌开始人体试验
    非病毒工程改造的免疫细胞可用于个性化治疗癌症,英国《自然》杂志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这一改造细胞的重大进展及其人体临床试验。该方法使用CRISPR基因组编辑(一个源于细菌的系统),生成了患者特异性T细胞,安全性良好。虽然目前患者反应的临床获益有限,但这项研究证明了该治疗策略的潜在可行性。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力量治疗癌症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目标。T细胞表面受体(免疫系统参与识别特异性抗原并作出应答的关键部分)能发现癌细胞,因为癌细胞基因组中的单个突变会改变细胞表面蛋白。分离这类能发现癌细胞的T细胞受体,利用它们生成治疗性T细胞,或为治疗难治性癌症开辟一条新途径。此次,美国加州大学及细胞疗法公司PACT Pharm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方法,他们使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在癌症患者的T细胞内插入了癌症特异性T细胞受体,借此生成个性化的抗癌免疫细胞。在Ⅰ期临床试验中,16名对标准疗法无效的转移性实体瘤患者(多为结直肠癌)使用基因工程改造的T细胞进行治疗,这些T细胞能表达靶向个体癌症突变的个性化T细胞受体。在16名受试者中,该疗法使5人病情稳定,其他11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只有2名患者出现了T细胞疗法导致的不良反应,而所有患者都出现了预期中的、与同步进行的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团队强调他们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表征潜在抗原以及分离、克隆、测试T细胞受体都需要时间,而且患者特异性T细胞受体与相应抗原的亲和力各异。他们指出,一些流程在试验期间得到了优化,今后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 中外学者在沪研讨材料基因组发展
    相较于&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的火热,公众对于&ldquo 材料基因组计划&rdquo 一直知之甚少。&ldquo 材料基因组&rdquo 一词,应该是受了&ldquo 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极大的影响。这两个计划虽然针对的对象完全不同,但是其最大的相似点是两者都是从对研究对象最基本组份(一为核苷酸-基因-细胞,一为原子-分子-化合物)的了解出发,来试图更多地了解&ldquo 人&rdquo 和&ldquo 材料&rdquo ,或者可以说,材料基因组和人类基因组这两大科学计划存在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从材料来讲,只有知道元素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它的性能,才能发展出的新的材料。   传统的材料研制方法主要为试错法,即利用现有关于材料的理论与知识经验,通过调整研究材料配比,进行表征测试和检验,最终找到满足需求的材料。这样的方法导致材料研发周期过长,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能否有一个更加科学的方法替代试错法?能不能在现有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计算、材料的原理来预测要达到某种材料所需要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合成,并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ldquo 材料基因组计划&rdquo 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海舟曾经表示,&ldquo 材料基因组计划&rdquo 可以将新材料的研发速度&ldquo 至少翻一番&rdquo 。王海舟认为,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做法把传统的&ldquo 研发&mdash 产品&rdquo 这一过程整个翻转过来,即从应用需求出发,倒推符合相应结构功能的材料。这样一种颠覆性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对各种材料有足够多的认识和积累,包括结构组成、性能、工艺优化等。&ldquo &lsquo 材料基因组计划&rsquo 不像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璀璨耀眼,但其意义却十分重大。&rdquo   他表示:&ldquo &lsquo 材料基因组计划&rsquo 可以实现材料领域发展模式的转变,把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速度从目前的10~20年缩短为5~10年。它能够揭示物质构成、不同元素排列与材料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目的地设计新材料。   日前,第六届无机材料专题&mdash &mdash 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进展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吴以成、陈立泉、崔俊芝、叶恒强、江东亮、南策文、王崇愚、丁文江、周国治、王海舟等多位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Jeffrey Reimers等200余位中外学者,共同研讨了材料基因组工程的最新进展。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致信表示,希望科学家能抓住机遇,积极建设我国材料创新平台,加快我国从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转变,使材料创新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恒强在报告中介绍了原子尺度的结构预测与直接观察相结合取得的进展。同时,他坦言目前材料研究中存在&ldquo 铺摊子&rdquo 或&ldquo 摊大饼&rdquo 问题。为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新材料研究协调小组,以推动材料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计算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活跃的前沿方向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介绍了以多家合作方式研发的初具规模的&ldquo 支持新材料研发的集成化信息平台&rdquo 以及以此平台为基础完成的&ldquo 面向飞行器设计的材料建模与多学科优化&rdquo 等研究项目。   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则表示,上海大学将努力推进材料知识库、计算和设计、可控制备、精确表征和性能服役等环节的交叉、融合及协同创新,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前来合作交流。
  • “材料基因组计划”已成全球热点
    p   美国、欧盟相继启动“材料基因组计划”,以满足新兴制造业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专家15日在河北固安举行的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揭牌仪式上表示,“材料基因组计划”已成全球热点,中国版“材料基因组计划”呼之欲出。 br/ /p p   法国巴黎萨克莱大学热能实验室主任兼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冯志强说,材料基因组工程是研发新材料的一种先进手段,即从元素周期表中选出元素搭配成新的材料微观结构。法国在材料基因组工程方面拥有深厚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他希望中法乃至中欧在这一领域的合作能够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p p   为重塑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地位,美国于2011年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其中一个关键是通过“材料基因组计划”来满足新兴制造业对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该计划目前正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新材料的开发。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负责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彼得· 沃里斯曾表示,“这可将需要10到20年的新材料实用化进程缩短一半”。 /p p   冯志强表示,美国、欧盟相继启动“材料基因组计划”,并正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因此该领域可谓是交叉学科。中国自己的“材料基因组计划”正快速形成。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将计划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联合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知名高校,搭建国际化的材料基因组研究中心,加速“材料基因组计划”的研发和产业化。 /p p   今年5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其中材料基因组等首批五大交叉研究平台已经顺利开工。上海等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推进材料基因组等领域功能型平台规划布局。 /p p   据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曾庆丰介绍,“材料基因组计划”是在利用现有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数学计算、材料的原理来预测要达到某种材料所需要的组成,然后再通过实验合成,并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材料基因组可以反映材料某种特性的基本单元,如原子、分子、电子、离子等物质粒子及其组装机理。 /p p   曾庆丰指出,这种做法把传统的“研发产品”过程翻转过来,即从应用需求出发,倒推符合相应结构功能的材料。 /p p   参与揭牌仪式的专家举例说,有的材料研发理论上可能需要30多万次实验,按照一天做一次实验计算,需要约1000年时间才能完成。而利用“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平台和先进技术,可以缩短到几年内获得成果。 /p p   曾庆丰说,迈海材料基因组国际研究院是在华夏幸福、清华产业园、陕西金控等产业资本支持下成立的,预计到2020年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链布局,主要包括材料基因组软件、新能源材料、低维材料与器件、石墨烯、生物3D打印和特色专科医院等,将形成超过1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材料基因组产业集群。 /p p br/ /p
  • “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亮相深圳
    昨日上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北大学、南京鼎业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金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多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签约挂牌仪式,“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等三大研发中心(实验室),在深圳高新区崭新亮相。   据悉,此次合建的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探索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争创行业一流实验室,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 皮肤保健、美容皮肤科学领域中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及以皮肤健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综合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美容经济的科技先锋。创新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各合建方希望建立深圳中药港的背景下,主要成为西北大学的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学生培养基地、粤港地区产业化的平台。   为了响应11届高交会“创新、创业、发展”的主题,构建我市创新、创业的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2009年11月17日上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西北大学、南京鼎业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金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举行了三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挂牌仪式。仪式由研究院副院长刘伟强主持,深圳科工贸信委、深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领导以及西北大学副校长朱恪孝、深圳金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敏、南京鼎业集团生物医药板块总裁黄奕奕等出席仪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岩做了发言。   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由研究院和南京鼎业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心将致力于探索生物医药源头创新,积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争创行业一流实验室,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医药和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即创新中药、生物医药、天然药物、保健食品、纳米科技、生物材料研究的专业实验室),争取在三年内建成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在5-8年内达到省级和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该中心由深圳实验室和南京实验室两部分组成。深圳实验室主要依托研究院中药实验室原有设备、场地、人员和项目等资源,侧重于开发创新中药、生物医药、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等 南京实验室主要侧重生物纳米、生物材料技术以及其他生物科技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皮肤健康研究中心由研究院和深圳金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共建,是一个专门从事健康皮肤、亚健康皮肤保健、美容皮肤科学领域中新材料、新方法研究及以皮肤健康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的综合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美容经济的科技先锋。中心以现代生物技术平台为依托,研究和开发可用于健康皮肤保健、亚健康皮肤修复等相关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方法 开展系列适用于美容护肤产品的功能性评价的方法、材料,如人工皮肤的应用等 开展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多层次,涉及细胞内信号传导、免疫反应、组织修复等多水平的皮肤抗衰老机理研究 亚健康皮肤数据库的建立。中心具有医学、免疫学、天然药物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学、材料学、精细化工、信息学、美容皮肤科学为背景的以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为主的核心研发团队,具有全球市场转化能力的市场管理与拓展团队。目前,中心已研发和转化的以功能活性肽物质为核心原料的修复、抗衰老、日常皮肤保健等共计50余种系列产品。其中,金纳斯抗衰老金钻系列产品已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瑞士通用公证行(SGS),Société Générale de Surveillance S.A.]的检验。   创新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由研究院和西北大学合作共建。该实验室将是西北大学的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学生培养基地、粤港地区产业化的平台,也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一个高等级研究机构。该机构将依靠甲乙双方及外部的支持和投入,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中药、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研究的专业实验室,争取在5-10年内达到省级和国家级实验室的水平。
  • 岛津公司积极参加第五届国际材料与试验高端论坛
    2018年10月16日-18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ISRI)、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能力验证联盟、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协办的第五届国际材料与试验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有众多院士、千余名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参加的高级别会议。本次会议围绕着“材料与试验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实验室能力验证助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岛津公司参与了此次盛会,并携最新应用信息亮相本次会议。?大会现场传真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欣丽副主任做了题为“制造业变革与标准化”的报告 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做了题为“制造业强国新材料发展战略”的报告中国工程院王海舟院士发布了2017-2018年度的CSTM标准及质控样品 岛津公司分析中心赵伟做了题为“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保护渣中多元素”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到保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CaO、Al2O3、Na2O、CaF2等,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成分检测耗时、费力,并且需要操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试样经高温预处理除碳后,加入特殊熔剂,高温熔融制备成玻璃片,采用X-荧光光谱法进行测量,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测定结果准确快速,可以满足日常分析应用。岛津公司分析中心赵伟做了题为“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保护渣中多元素”的报告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姜啸龙做了题为“从前处理到分析结果,尽享定制带来的独特分析体验”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到岛津参考GB 23200.113-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 208 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标准,建立了从前处理到仪器分析方法的全套解决方案。前处理及耗材部分,采用岛津耗材方法包,按照此耗材方法包所提供耗材及说明,即可顺利进行前处理操作。仪器分析方法部分,岛津推出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种农药检测的方法包。该方法包包括208 种农药的数据库信息、色谱质谱条件等内容,自动创建仪器方法进行分析。使用岛津的全套整体解决方案,用户可直接移植实验操作,零方法开发。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姜啸龙做了题为“从前处理到分析结果,尽享定制带来的独特分析体验”的报告 岛津展台传真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蛋白质工程:跨学科研究揭神奇面纱
    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蛋白质工程,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在亚太地区蛋白质学会主席、北京大学跨院系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昌增益教授看来,蛋白质工程不仅蕴涵着人类攻克癌症等生命难题的重大契机,其在产业化上的巨大发展空间也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蛋白质工程研究和应用已遍及医疗、工业、农业等领域。目前,分子生物学家们已经能够通过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改良,使蛋白质“升级换代”。例如,人们对药物蛋白进行PEG(聚乙二醇)修饰,可以延长药物蛋白的作用半衰期 葡萄糖异构酶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对其基因进行定点诱变,将第138位的甘氨酸(Gly138)替代为脯氨酸(Pro)后,可显著提高葡萄糖异构酶的热稳定性,有利于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转入多拷贝串联的金属硫蛋白α-结构域编码基因的转基因植株,有着比野生植株更高的对重金属的抗性等等。   然而,昌增益认为,对蛋白质工程这座“金矿”的开发才刚刚开始。“尽管几十年来人们在蛋白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对蛋白质这类结构和功能极其多样的神奇生命分子的认知还很有限,对蛋白质功能机制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还远不够完善。”   他表示,如何揭示蛋白质分子发挥作用的规律,是一个复杂而艰深的难题。“借助其他学科平台,通过跨学科研究对蛋白质工程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从不同的层面揭示蛋白质运作的机制,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   据了解,蛋白质工程研究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高科技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医学、工程以及计算机等。   “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揭示蛋白质‘神奇’的面纱,同时也能促进各学科的发展。”昌增益说。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成立无机材料基因创新中心
    近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基因科学创新中心启动咨询会在沪举行。大批院士专家共聚一堂,研讨材料基因创新研究的进展与发展愿景。   该中心主任江东亮介绍说,这一领域的研究试图揭示物质构成、不同元素排列与材料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有目的设计新材料的科学工程,有着更强烈的实用和需求背景。   &ldquo 中心将集成上海硅酸盐所在无机材料设计、高通量合成与表征、微结构分析、智能制造、无机材料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力量,聚焦极端环境服役的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以及能源、环境、生物等新兴领域需要的先进无机材料,解决材料设计、快速筛选、智能制造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新材料探索和面向重大需求的关键材料集成制造等领域作出创新性贡献。&rdquo 江东亮说。   &ldquo 基因创新中心的成立也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体制创新上的一次有益尝试。&rdquo 该所所长宋立昕表示,&ldquo 我们将所内材料、计算基因等相关的经费都划拨到该中心之下,让其选择布点,以此为全所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持久的创新动力,加速研究所的无机材料研究步伐,带动和引领无机新材料的探索与研发。&rdquo
  • 解析:基因治疗作用机制、技术路径与行业发展趋势
    一如大家所知,生命科学的中心法则是所有生命活动遵循的基石,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Francis Crick在1958年提出的这一规则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奠定了最坚实的科学基础,也为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愈发明显的新型modality、多学科融合的新型疗法、不断涌现的生物技术新范式提供了底层科学上的指导。倚锋资本投资团队遵循这一科学法则,尝试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其中存在的投资机会。题为“生命科学中心法则系列”,本篇为第一期“基因治疗”,作为开篇,期待讨论与交流。基因治疗的定义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基因治疗是一种根本性的治疗策略,有望从根本上治愈一些现有常规疗法不能解决的疾病。导入的基因可以是与缺陷基因对应、在体内表达具有特异功能的同源基因,也可以是与缺陷基因无关的治疗基因。按照导入基因的策略,可分为三种类型:基因增补、基因抑制、基因编辑。图片来源:Nature,兴业证券研究所基因治疗的三种策略从源头而言,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是基因层面出了问题,根据基因变异类型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1)基因突变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功能异常,表现为蛋白质没有功能、功能变弱或过强,甚至产生有害蛋白;2)基因表达强度异常,表现为不该表达的基因表达、应该表达的基因不表达、基因表达的强度过强或过弱等。基因增补:将外源基因导入表达靶细胞(如肝脏细胞),其表达产物能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是目前已上市和在研基因疗法的最主要策略。简而言之,就是“缺啥补啥”,也是迄今理论基础最清晰、最容易成药的策略。基因抑制:使无法正常工作的致病基因减弱或沉默,实现方式有些类似于基因编辑,难度较大。相比之下,小核酸干扰机制(RNAi)反而更适用于该策略。基因编辑(以CRISPR/Cas9为代表):切割靶基因,并对其进行精确编辑(删除、插入、替换等),实现对患者基因组“错误”基因的修正,基因编辑可以认为是基因治疗的终极手段,其涉及的治疗过程比基因增补复杂、潜在风险也更大、技术挑战也更高,目前发展阶段不如基因增补成熟。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中心法则生命科学的中心法则: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沿着“DNA-RNA-蛋白质”的方向逐级传递,蛋白质是遗传信息的表现形式,亦是一切有机生命体的表现形式,因此疾病发生时多表现为蛋白质层面的异常;DNA、RNA、蛋白质三个层面,传统的小分子(如靶向药)、大分子(单抗,重组蛋白等)都是针对蛋白质层面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是针对源头(DNA)的治疗策略,RNAi、mRNA是针对中间过程的治疗策略。图片来源:Nature;倚锋资本投资团队绘制;网络根据中心法则,每一个生理过程都可以理解为特定的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表达的结果,平衡被打破就会诱发疾病。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理论上都可以在DNA水平进行解释,这也是基因治疗的理论基础。根据基因变异类型的不同,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异常大致可分为两类:1)基因突变导致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功能异常,表现为蛋白质没有功能、功能变弱或功能过强,甚至产生有害蛋白;2)基因表达强度异常,表现为不该表达的基因表达、应该表达的基因不表达、基因表达的强度过高或过低等。然而,疾病的发生往往涉及多个基因,对应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调控网络,仅对某一个或几个基因进行调节难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对人体基因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存在大量未被发现的新基因和信号网络。基因和疾病太多的不确定性极大地限制了基因治疗的应用领域,故而基因治疗目前只适用于少数致病机制或治疗方案非常明确的疾病,其中以单基因遗传病为代表。资料来源:倚锋资本团队整理基因治疗与传统药物的成药机制比较小分子(以靶向药、小分子抑制剂为代表)、大分子(以单克隆抗体为代表)大多作用在蛋白质层面,基本作用机制是抑制或激活特定蛋白的活性 基因治疗从DNA的层面介入,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疾病的发生。图片来源:researchgate.net资料来源:倚锋资本团队整理基因治疗的分类体内&体外根据给药方式和治疗流程的不同,基因治疗可分为“体内”治疗和“离体”治疗(体外)两大类:“体内”基因治疗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大致可分为3个步骤:1)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正常基因插入到 病毒载体的DNA上;2)将重组后的病毒DNA体外包装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工程病毒;3)把重组后的病毒直接注入病人体内,病毒感染病变细胞并将正常基因带到靶细胞中,实现疾病的治疗。“体外”基因治疗可分为6个步骤:1)将正常基因插入到病毒载体的DNA上;2)将重组后的病毒DNA体外包装产生具有感染能力的完整工程病毒;3)获取病人的体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等,体外培养扩增;4)用重组后的病毒感染获取的病人细胞,病毒把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中;5)对携带正常基因的重组细胞体外 培养扩增;6)将携带正常基因的重组细胞回输到病人体内,实现疾病的治疗。图片来源:Proceedings Biological Sciences,华金证券研究所细胞与基因治疗(Cell Gene Therapy)细胞治疗是指利用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的特性,采用生物工程的方法获取和/或通过体外扩增、特殊培养等处理后,产生的特异性功能强大的细胞,回输体内后,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并不容易划分清楚,为了更好的概括,有一种方法是将细胞和基因治疗合称细胞和基因治疗(cell and gene therapy,CGT);另外一种是分为广义、狭义的区分,按照技术类别来分,这种方法更容易区分。狭义的基因治疗只是基因递送,不包括CAR-T/TCR-T和溶瘤病毒治疗,广义的基因治疗则包含了基因递送和 CAR-T/TCR-T、溶瘤病毒。图片来源:The source, harvesting procedure, culture and several potential uses of stem cells,兴业证券研究所基因治疗的技术路径分类(FDA)FDA将基因治疗产品按照技术方式分为五类(载体方式):质粒DNA基因治疗:是指基因工程化的、能够将治疗性基因导入人类细胞的环形DNA分子。通常是分离/扩增目的基因后将其导入到质粒中,然后转染细菌进行质粒的增殖,以生产用于治疗的质粒产品,质粒进入细胞核后可转录出mRNA从而表达目标蛋白。比如2019年3月在日本获批的Collategene,即为搭载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质粒,用于治疗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对病毒进行改造(比如删去复制基因)去除其引发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再将目的基因通过质粒共培养的方式装载到病毒颗粒中,病毒感染细胞进入细胞核后释放目的基因并转录表达。比如于 2019年5月由FDA批准上市的诺华公司的Zolgensma,即为搭载SMN1基因的改造AAV9病毒,递送到神经系统后可表达出SMN蛋白从而可以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曾经为史上最昂贵的药,售价为210万美元。(Bluebird的Zynteglo在2022年8月17号于FDA获批,高达280万美元/1900万人民币,刷新了世界最昂贵药物的记录。但是在短短一个月后,2022年9月16日Bluebird又再一次官方宣布FDA已加速批准基因治疗药物Skysona上市,用于减缓4-17岁早期活动性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ALD)男孩神经功能障碍的进展,Skysona在美国的定价为300万美元,这意味着全球最贵药物的记录在短短30天内再次被打破,最新的天价药王诞生)。细菌载体基因治疗:通过改造去除细菌(如沙门氏菌)引发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仍然保留其对某些组织(如肿瘤)的亲和性,再将目的基因/寡聚核苷酸导入细菌,给药后即可感染靶细胞并释放基因改造材料。暂无该类药物上市,在研的包括癌基因沉默的产品、提高癌抗原表达的产品。基因编辑治疗:能够精确对生物体基因组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从而达到破坏有害基因或者修复变异基因的目的。基因编辑技术包括同源重组、锌指核酸酶(ZFNs)技术、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技术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CRISPR/Cas9技术。目前暂无药物上市。细胞基因治疗产品:从患者提取细胞后,经过基因改造(通常使用病毒载体)后返输回患者体内。比如于2017年获批的Kymriah,即是将患者的T细胞取出,通过慢病毒将CD19抗体基因转染到T细胞中,该基因可在T细胞表面表达出CD19抗体,经筛选增殖后回输患者体内,实现对B细胞淋巴瘤的杀伤。图片来源:FDA,The promise and challenge of therapeutic genome editing,兴业证券研究所基因治疗的核心因素核酸序列的设计。1)直接影响目标蛋白的表达,以及分泌效率;2)DNA序列决定了蛋白的表达,同时也决定了表达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蛋白的折叠与空间构象,是生命科学的最重要话题之一);3)蛋白的二级与三级结构又直接会影响到从靶细胞(如肝脏细胞)向血液中的分泌能力。这是决定药物剂量的第一个因素。将核酸序列递送至靶细胞中,即:递送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将核酸序列递送至靶细胞,取决于载体的递送效率、载体的制备质量、对靶细胞的转染效率。这是决定药物剂量的第二个因素。工业化生产(CMC,临床转化)。基因治疗的CMC(关键化学、制造和控制)不同于传统的化学药,在整个IND临床报批、上市后稳定生产供应要求更高,而且有一点非常关键:基因治疗是新兴技术,获批上市的产品为数尚少,不像传统的小分子与大分子药,没有大范围的可遵循的IND、BLA(NDA)、CMC固定行业标准,所以企业与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显得格外重要。一款优秀的基因治疗产品,从科学到临床的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致病基因。比如DMD,序列改造很重要,将改造后的序列装进容量有限的AAV里面做成药,是几乎所有基因治疗产品都要面对的首要核心话题 又譬如血友病A,删除B Domain,如何保留序列、如何引入外源序列、增强分泌,亦是一个核心的science话题。所以,在第一个层面上的设计,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的研发与推进;第二个要素是基因表达的系统。病毒的瞬时作用元件,首要是启动子,天然抑或是人工改造的启动子,在基因药物的设计中非常重要,不同的启动子;还有在表观遗传学里面,增强子起到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第三个要素是基因载体。以AAV为例:复制的起点、包装的信号、末端的序列,AAV的自身天然序列ITR,外壳蛋白的CAP序列 第四个要素是基因导入系统。转入到特定的组织细胞里面,AAV不同血清型、突变型、人工改造型,决定了基因药物的有效性、副作用;优化AAV的设计,使其具备更好的组织靶向性、器官靶向性,将会有效的降低剂量、降低毒副作用;第五个要素是在临床用药的实施。不同的给药方式,如静脉、肌肉、鞘内注射、玻璃体/脉络膜上腔注射的具体选择,对于不同的产品、患者群体、以及不同的适应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Zolgensma在国外是静脉注射,在国内报批的临床是鞘内注射(2022年6月开启,北大一院儿科熊晖教授)。核酸序列设计针对翻译后蛋白合成过程进行优化,特异性启动子,蛋白折叠、适量表达等多种因素;启动子效果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根据具体的治疗蛋白需求,设计恰到平衡的启动子是关键之一;针对蛋白质分泌过程进行优化,增加目标蛋白向血液中的分泌效率(外泌率)、提高目标蛋白的活性 譬如,如何让肝脏细胞把蛋白快速分泌到血液循环中,真正起到治疗效果;如果生产的蛋白不能正确的折叠、不能有效的分泌出细胞膜,而是“憋”在细胞里面,就会造成毒性。上述两点使得治疗效果得以改善,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剂量,这对于基因治疗是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序列设计往往在过分强调载体优化的大背景下被忽略。从投资的角度而言,或许是一个差异化的机会。图片来源:网络递送载体现有基因治疗载体的核心话题是基因到达靶细胞的效率,理想状态下只要能把基因递送到指定的细胞上,许多疾病基本可以治疗,但实现起来有诸多困难。比如,肝脏疾病只有40%的传递效率,眼科疾病20-40%,脑科疾病甚至低于10%(由于血脑屏障);理想的基因治疗载体特性:1)具有靶向特异性,能靶向特定的器官、组织、细胞,且可以高效转导、长期稳定表达转基因;2)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和递送大片段的治疗基因;3)具有高转导效率,能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的细胞;4)缺乏自动复制载体自身的能力,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的或致病性,不会引起炎症;5)高度稳定、易制备、可浓缩和纯化,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其中:对于靶细胞的转染效率与安全性(毒性)直接相关,因为较高的转染效率意味着较低的使用剂量,直接降低了细胞毒性,最典型的就是肝毒性。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载体的分类非病毒载体:主要有裸露的DNA、质粒、脂质体、微球粒,以及内源性的物质如外泌体、红细胞及囊泡、血小板。该类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可以多次给药等优点,但目前工程化、量产化的CMC、纯化等工艺问题还存在不少瓶颈;病毒载体:包括腺相关病毒(AAV)、慢病毒(LV)、腺病毒(AdV)和逆转录病毒(RV)等,相比于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来说,腺相关病毒(AAV)与慢病毒载体(LV)安全性较好,两者所占临床试验的比例近年来也在逐步增加,其中AAV载体已经成为基因治疗的首选载体;当前大部分CGT治疗项目为病毒载体,使用非病毒载体的项目大约仅占项目总数的28.3%。几种载体的对比资料来源:倚锋资本团队整理基因治疗的首选载体:AAV - 自然进化的礼物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是一种大小约为26nm,只包含一条单链线状DNA基因和蛋白质衣壳的无包膜病毒,最早在恒河猴肾细胞的培养物中首次发现;AAV是目前发现的一类结构最简单的单链DNA缺陷型病毒,所以无自主复制能力,需要与辅助病毒(腺病毒或疱疹病毒)进行共感染以便复制,需要辅助病毒(通常为腺病毒)参与复制。目前的科学界共识是AAV不会导致任何人类疾病,大多数成年人都感染过AAV病毒,但尚未发现该病毒是任何疾病的致病因素。图片来源:Semantic Scholar作为基因疗法载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携带的蛋白衣壳与野生型AAV几乎完全相同,然而衣壳内的基因组中编码病毒蛋白的部分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治疗性转基因(transgene)。AAV基因组中唯一被保留的部分是ITRs,它起到指导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载体组装的作用。将编码病毒蛋白的部分完全删除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最大化重组AAV携带转基因的容量,另一方面减小体内递送转基因时产生的免疫原性和细胞毒性。AAV作用机制重组AAV颗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表达的糖化受体相结合,通过网格蛋白(clathrin)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内吞形成的内体(endosome)酸化之后,病毒衣壳的VP1/VP2部分构象发生变化,导致病毒从内体中脱离,并且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进入细胞核后,单链DNA从衣壳中释放出来。这时单链DNA还不能进行转录,它们需要变成双链DNA。单链DNA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DNA聚合酶来 合成互补链,或者两条从不同AAV颗粒中释放的互补链退火(annealing)形成双链DNA。双链形式的AAV基因组然后利用ITRs进行分子内或分子间基因组重组,这一过程让AAV基因组成为稳定的游离DNA(episomal DNA),导致基因组能够在不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持续进行基因表达。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AAV血清型的靶向性目前已发现12种AAV血清型和100多种突变体,不同血清型的区别在于衣壳蛋白,因此导致不同血清型AAV对各组织或细胞感染效率不同(靶向性)。多数基因疗法的靶向组织是肝脏、横纹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所有天然AAV能够在肝脏中转染,因此重组AAV为靶向肝脏提供了优良的基因递送平台,包括A型和B型血友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AAV8和AAV9衣壳蛋白能够靶向身体中的多种肌肉类型,这让AAV介导的基因疗法能够用于治疗多种肌肉疾病,其中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值得一提的是,肌肉可以作为生成治疗性分子的“体内工厂”,因此靶向肌肉组织的基因疗法可以用于治疗非肌肉疾病。AAV递送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包括眼睛和大脑。眼睛是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直接进行眼内注射递 送AAV基因疗法能够达到治疗多种遗传性眼病的效果。Spark公司开发的获批疗法Luxturna就是治疗由于RPE65基因突变而导致失明的患者。资料来源:NatureReviews Drug DiscoveryAAV载体面临的一些问题预存免疫(pre-existing anti-AAV antibody):据传染病学统计,40-80%的人体内携带针对AAV的抗体。这可能导致AAV作为基因疗法载体在未递送转基因时就被免疫系统摧毁,降低转基因的表达水平。解决策略包括使用从非人灵长类中分离的AAV衣壳,AAV载体的理性设计与定向进化。提高AAV载体对于组织的特异性:几乎所有天然AAV衣壳蛋白能够在肝脏中引发有效的转基因表达;AAV8和AAV9衣壳蛋白能够靶向身体中的多种肌肉类型;AAV9和AAVrh.10能够穿越血脑屏障。通过载体设计优化得到更多组织特异性更佳的AAV载体也是当前的方向。装载容量的问题:AAV载体的容量只有约4.7kb,对于很多较大的基因,需要选择其截断的有功能的区域,如递送凝血八因子FVIII时去除了其B-domain,递送DMD基因时,选择了micro-DMD基因。核心解决策略在于优化治疗基因序列的设计。图片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AAV基因治疗的发展现状2016-2019年临床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试验数量增长迅猛,从不足10个增加到了接近45个 临床试验中所用最多的是基于AAV2血清型载体,但是新的血清型如AAV8、AAV9、AAV10也在不断被用于临床试验 以AAV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主要靶向眼、肝、肌肉和脑部,其中尤以靶向眼部疾病的临床试验数量为多,大多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图片来源:NatureReviews Drug Discovery基因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眼部疾病、血液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其它遗传类疾病。目前全球已发现7000多种已确定的罕见病,超过80%的罕见病具有已知的单基因致病机理。从基因治疗MOA的角度而言,最佳的适应症范围即为单基因致病机理的遗传疾病。比如,眼科适应症在基因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相对的免疫豁免;2)两只眼睛,其中一只可以做control;3)相对安全;4)AAV的用量相对较少;5)20%的遗传疾病都发生在眼睛上,可选择疾病种类较多。基因治疗的获批上市产品体内基因治疗获批三款:Glybera(已退市,UniQure)、Luxturna(Spark)、Zolgensma(诺华)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研究所Spark,Luxturna,FDA首款2017年12月,FDA批准了Spark公司的Luxturna上市,用于治疗双等位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II型先天性黑蒙症 (LCA,Leber’s congenital amaurosis),Luxturna是FDA历史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已有研究发现了19个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其中由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LCA称为LCA II型,约占LCA的16%。RPE65基因突变导致RPE65蛋白失去异构酶活性,从而造成光感受器细胞不能对光发生反应,最终导致视力丧失。Luxturna采用了AAV2载体,递送RPE65基因,直接注射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在患者细胞表达RPE65蛋白后,细胞内的视黄醛循环得以继续,从而渐渐获得感光的视觉能力。图片来源:Spark公司官网;网络罗氏在2019年12月完成了48亿美元收购企业Spark Therapeutics的交易,包括已上市的罕见眼科疾病药物Luxturna和处于III期阶段的B型血友病疗法SPK-9001等。Luxturna每只眼睛定价42.5万美元,双眼治疗价格在85万美元(眼科基因疗法的独特优势是:可以选择单眼治疗,也可选择双眼治疗)。其2018年共销售了75份,销售额达2700万美元。从Spark Therapeutics公司公布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来看,在接受治疗的29名患者中有27名患者的规力得到了显著改善,有效率高达93.1%,随访1年后,仍有21名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Leber氏先天性黑蒙症(LCA)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由至少18个不同基因的突变引起。它是儿童遗传性失明的最常见原因,10万名儿童中会有3人受到影响。该疾病一般出现在儿童时期,并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和潜在的失明。LCA最常见形式为LCA10,约占所有患者的20%-30%,目前没有可用的治疗选择。全球首个上市的眼科基因疗法Luxturna的方法在LCA10患者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导致该病的突变基因太大,无法放入用作运送工具的灭活病毒中。目前正在临床中的做法是采用Crispr基因编辑策略。诺华,Zolgensma2019年,FDA批准了诺华公司研发的AAV基因疗法Zolgensma,用于治疗2岁以下患有存活运动神经元1(SMN1)等位突变导致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儿童患者。Zolgensma采用了AAV9载体,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将SMN1基因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挥功能。资料来源:FDA官网基因治疗的差异化投资方向1.病毒载体向非病毒载体的过渡,如LNP,特别是人体内源性物质如外泌体、红细胞及囊泡、血小板;未来的大方向是低免疫原性、可重复给药;2.序列设计的持续优化、差异化,从biology的角度降低AAV剂量;3.小分子诱导、转录因子based目标序列表达开关,即带有signal on/off机制的基因治疗;4.AAV的器官靶向优化,降低空壳率,进而降低AAV剂量与毒性;5.从罕见病向常见病的拓展,譬如眼内表达抗VEGF的蛋白(脉络膜上腔注射);6.明确的MOA(science),尚待改进的技术手段(technology)。
  • 深圳“华大基因”项目遭周边居民反对 审批部门被告上法庭
    禽流感、SARS、结核菌,甚至埃博拉病毒,如果这些微生物跑出实验室,会不会对周围居民健康和环境造成重大伤害?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建设项目,周边居民因担心可能受到不利的环境影响,将通过项目环评审批的当地政府部门告上法庭,希望借此阻止项目上马。而居民的一个担忧就是项目的实验室微生物逃逸风险。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专家介绍,其实,最早担忧实验室微生物&ldquo 逃逸&rdquo 的正是一些从事基因工程研究的专业人士。早在1970年代初,科学家将DNA片段在体外拼接,制造出重组DNA,再将重组DNA送入大肠杆菌中,使得大肠杆菌产生新的性状或者制造出科学家想要的蛋白质。当时实验所用的DNA片段有不少来自于抗生素抗性基因和肿瘤病毒的基因。科学家开始担心,携带有肿瘤病毒基因的大肠杆菌会不会从实验室&ldquo 逃逸&rdquo 出去,使人患上癌症。也有人担心,一旦经过基因工程改造过的细菌出现在实验室以外,它们携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否会传递给其它细菌,导致不惧怕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出现。   1975年,旨在探讨基因工程安全性的学术会议在美国举行,包括生物学家、医生、律师、媒体工作者数百人参加。会上科学家决定开始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将研究用微生物给&ldquo 禁锢&rdquo 起来,让它们为科研服务,但不会逃出去危害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   深圳微芯生物首席科学家鲁先平告诉记者,实验室中所用的微生物,各国根据危险程度一般划分成四个级别,从基本没有危险的一级到最危险的四级。第四级微生物以病毒居多,比如埃博拉病毒。针对这四级微生物所设立的四个实验室防护级别,从简单到最严密,分成P1、P2、P3和P4四级,这其中的P就代表物理屏障 Physical Containment。针对不同等级的微生物,物理屏障必须做到保护操作人员不受到微生物的危害,同时还要防止微生物&ldquo 逃逸&rdquo 到实验室以外。以常见的 P2级实验室为例,操作人员需要穿着实验服,戴手套,在生物安全柜中对微生物进行处理,以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P2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后才能丢弃,以保证微生物不会&ldquo 逃逸&rdquo 。而要求最高的P4级实验室中,从穿着正压防护服保护操作者,到完全独立的建筑及配套设施来隔离微生物,所有配置都以最危险的微生物为&ldquo 假想敌&rdquo &mdash &mdash 实验室都是负压的,连空气都出不去。   深圳疾病预防控专家介绍,深圳只有市疾病控制中心才有P3级实验室,也只有他们才可以做高致病微生物的实验,没有发生过微生物逃逸事件。而且基本控制中心就在市区,百姓完全可以放心。   美国哈佛和麻省理工联合医疗科技学院崔博士,在大洋彼岸的生物实验室里直言,&ldquo 住在华大基因旁可能比住在医院和大学周围更安全。与实验室的距离不是问题,问题是规范和管理是否严格到位&rdquo 。   崔博士告诉记者,在美国生物实验室也分为四级,从BL1到BL4对应四个等级的微生物。&ldquo 一般在医院、大学、CDC(疾控中心)会有三级以上微生物,但是这些机构不会刻意远离居民,居民也不会恐惧。&rdquo   其实,在有形的物理屏障之外,科学家还设计了另一道无形但却更加严密的屏障&mdash &mdash 生物屏障(Biological Containment),就是让实验室所用的微生物只有在人造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即使发生意外&ldquo 逃逸&rdquo ,这些微生物也不会在自然界或者人体中&ldquo 造孽&rdquo 。因为离开了特殊的人造环境,它们会迅速死亡。   为了让生物屏障更加严密,科学家还配套开发了安全载体。在基因工程中,载体把科学家感兴趣的DNA片段带入宿主细胞内,并且帮助DNA片段在细胞内实现自我复制和指挥蛋白质合成。基因工程中,最常见的载体叫做质粒。为了满足生物屏障的要求,科学家对质粒进行了改造,开发出了安全质粒。安全质粒不具备在不同细胞间转移的能力,也就是说它自始至终只能呆在一个细胞中。安全质粒与安全菌株配合使用,就形成了一个双保险。即使发生细菌&ldquo 逃逸&rdquo ,在其短暂的存活期内,装载在安全质粒中的外源DNA也会被牢牢锁定在细胞内,直到细胞死亡。   就未来华大基因中心项目,华大答复记者:&ldquo 作为华大的全球总部,总建筑面积约34.6万平方米,包括会议、办公、住宿、实验。其中实验室规划面积约3万平方米,主要为一级实验室,部分二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占比约5%。实验室不做活体实验,仅做各类动植物和人类来源的DNA样本,更没有SARS、禽流感等呼吸道病毒操作,安全性高于医院化验室,华大中心项目内实验室不做转基因。&rdquo (原标题:居民住在&ldquo 华大基因&rdquo 周围安全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