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博士后流动站

仪器信息网博士后流动站专题为您整合博士后流动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博士后流动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博士后流动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博士后流动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博士后流动站话题讨论。

博士后流动站相关的资讯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个博士后流动站获批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下发通知,批准新设5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获批设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是该校首个获批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学校已构建起完备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优势学科,属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原北京机械学院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了超过1000名硕士研究生,为我国仪器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该学科以国家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特色,凝练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先进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国防安全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长期以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国家首都重大发展战略,拥有光电测试技术及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基地)等部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和生物传感与医学仪器方向特色显著。2021年,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奠定了更为全面的学科平台基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博士后招收和培养工作,自2018年就依托北京京信科高端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开始招收博士后,先后有13名博士后进站,其中有6名优秀博士后期满出站并加入该校教师队伍。
  • 全国制药装备行业首个博士后流动站成立
    2月7日,全国制药装备行业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在长沙楚天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楚天科技”将进军世界高端制药装备领域、尽快实现中国药机崛起于世界药机之林的理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省政府顾问唐之享、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等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楚天科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已启动运行,湘潭大学的张义兵成为首位进站博士后。作为中国医疗装备龙头企业,“楚天科技”今年还将招收3名至5名机械和电气领域的博士后进站从事科研工作。张义兵告诉记者,他进站后的课题研究内容为“药液量动态实时精确检测关键技术及其设备研制”。药量检测是医药灌装设备的关键技术,其检测原理与机载雷达、军用摄像技术相通,国外一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
  • 九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撤销设站资格
    为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建设,根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评估办法》(人社部发[2008]115号)的要求,2011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对2009年新设站评估工作中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改的2个流动站、24个工作站和列入预警名单的2个流动站、62个工作站的检查验收工作。   经对整改单位的检查验收,有4个流动站(含受到警告的2个和列入预警名单的2个)和77个工作站(含受到警告的18个和列个预警名单的59个)符合整改要求,验收合格。有9个工作站(含受到警告的6个和列个预警名单的3个)验收不合格,即日起,撤销兰州兰新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9个工作站(名单见附件)设站资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系统博士后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设站单位的指导和监督,积极搭建博士后工作服务平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撤销设站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 序号 工作站名称 省市名称 1 兰州兰新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 2 兰州联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 3 北海集琦方舟基因药业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4 河北长芦沧州盐业集团公司 河北省 5 露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6 西南生物工程产业化中试基地有限公司 重庆市 7 哈尔滨工业大学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8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勤邦生物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发文(人社部函[2018]127号)批准全国399个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历经半年的严格审核、筛选,在全国各大科研技术类机构中脱颖而出,和北京市其他27家企业一同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始于1997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的设立可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企业与设立流动站单位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同时可为企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勤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获批,不但对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推动作用,更是企业科研人才培育工程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借助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平台,勤邦生物将进一步结合研发项目,积极招收优秀博士毕业生、高校青年博士教师进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 首次!首批!国仪量子博士后工作站举行开题报告会
    3月14日,国仪量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顺利举行了杨驰、黄文杰的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安徽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许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王亚教授,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副总裁冯泽东,总裁助理贺成芬,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两位导师——许克标副研究员与卢志钢高级工程师参加会议,并组成评议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了评审。报告会现场会上,贺羽首先对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表达了感谢。他表示,国仪量子一直以来都将创新人才培养视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自2022年9月设站至今,公司已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领导小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和工作站导师团队,设立了明确的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工作站顺利运行,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博士后工作站的主攻方向。贺羽还向首批入站的两位博士后表达了祝福与期望。在听取了杨驰、黄文杰开题报告后,评议小组进行了认真讨论后认为,两位博士后的选题均具有合理性和创新性,目标要求明确,设计方案可行,其预期研究成果将对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一致同意开题。会议最后,许刚副处长向开题获得通过的两位博士后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国仪量子博士后工作站的运行情况,对公司的人才管理工作表示认可与支持,还向与会人员重点解读了省市相关人才政策。自获批博士后工作站以来,国仪量子高度重视博士后管理工作,目前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2023年将进一步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创造更好的高端人才培养环境。此次博士后开题报告会的顺利召开对未来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以及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欢迎广大优秀博士加入国仪量子,共同为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与高端科学仪器发展贡献力量。
  • 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开始申报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博基字[2008]1号),现就做好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博士后进站须满8个月。   2.申报人应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遵守国家法律,身体健康。   3.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有创新思维,在站期间的创新研究工作展现出良好前景。   4.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博士后,可以优先推荐:   ①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资助   ②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863”、“973”、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科技项目   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学术荣誉称号   ④设站单位引进的优秀留学人才   ⑤设站单位重点培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5.申报项目可以是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延续和深化,但必须有新的创新点或创新成果。   6.特别资助不受理涉密材料。   7.已经获得过特别资助、正在申报第51批面上资助的博士后不得申报。   二、申报工作的组织   博士后本人提出申请,设站单位或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或有关部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评议,择优推荐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流动站设站单位及在京的非北京市市属工作站设站单位,可直接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推荐,推荐人选不得超过本单位在站博士后人数的1/15,不足15人的,可推荐1人 其他工作站设站单位由所属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统一组织推荐,推荐人选不得超过本省(市)工作站博士后总在站人数的1/15,不足15人的,可推荐1人 全军各流动站和工作站设站单位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统一组织推荐,推荐人选不得超过各设站单位在站博士后人数的1/15,不足15人的,可推荐1人。   三、申报方式及报送材料   本批次特别资助工作将实行网上申报和审核。   博士后研究人员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www.chinapostdoctor.org.cn),进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简称“基金管理系统”)下载申报软件,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申报表》(简称《申报表》),在线提交后打印《申报表》并签字(纸质《申报表》中的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申报表》中所列科研奖励、荣誉称号、重要学术成果等,需附一套纸质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科研学术类奖励或专利证书、重要的学术称号或荣誉称号证书、学术专著的版权页或重要学术论文的期刊封面及论文首页等。证明材料不需网上传输。   设站单位及有关省(市)博士后管理人员进入“基金管理系统”进行审核,打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推荐人选汇总表》(简称《汇总表》)并盖章。   四、时间要求   1.博士后于4月1日至10日登录“基金管理系统”,点击“资料下载”下载《申报表》模板,网下准备申报材料。4月11日至25日进行网上申报。   2.设站单位和省(市)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于4月26日至5月11日登录“基金管理系统”,对博士后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3.设站单位和省(市)审核部门请于5月11日前,将博士后纸质《申报表》1份及《汇总表》邮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投递日戳为准)。请勿使用包裹邮寄,以免延误。   五、其它相关事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标准将依据国家财政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具体标准另行通知。   联 系 人:池莲子、杨晓蓉   联系电话:010-62335023、82387704(FAX)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基金管理处   邮 编:100083
  • 国办: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提至每人每年8万
    p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新进教学科研人员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博士后研究人员比例要有明显提高。《意见》还称,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万元。 /p p   《意见》中称,自2015年8月1日起,博士后研究人员日常经费标准由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万元。地方和设站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给予配套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博士后创业基金。设站单位投入博士后工作的经费中,用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按照国家税收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推进博士后公寓建设,鼓励地方和设站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周转住房问题。 /p p   《意见》提出,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根据项目需要可在2-4年内灵活确定 对进站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应当根据项目资助期限和承担的任务及时调整在站时间,最长不超过6年。博士后研究人员享受设站单位职工待遇,设站单位应按单位性质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企业劳动合同或工作协议,并按有关规定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 /p p   《意见》指出,博士后申请者一般应为新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申请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紧缺基础薄弱的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可适当放宽进站条件。 /p p   国办表示,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确保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p p br/ /p
  •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诚聘统招博士后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拥有逾122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一、学院简介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2000年随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成立苏州大学核医学院,2002年更名为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成立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2012年成立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2018年获批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批江苏省、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获批苏州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学院下设七个研究中心:放射生物学、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辐射纳米毒理学、辐射防护与安全、多模态辐射技术、核能环境化学、靶向放射药物创新和转化。学院现有教师112人,专任教师94人,基本形成以柴之芳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力量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涵盖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和计算生物学等不同学科,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研究人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等。近5年,已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共250余项,总经费逾3.8亿元。【学科介绍】放射医学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江苏省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种医学自2011年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二、三期建设项目;“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入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获得第三期资助;2020年放射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特种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放射医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放射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放射医学专业在2021、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最好专业”排名中为A+专业。特种医学学科在2020、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平台介绍】【师资队伍介绍】【博士后队伍建设成果】在学校博士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近年来学院博士后规模持续扩大、博士后科研实力快速提升。近5年,学院招收的全职博士后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2项、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4项等。近5年,学院累计培养了11名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6人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人流动到其他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二、支持措施【薪酬待遇】1.学校为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三年总薪酬最高可超100万元。具体薪酬构成:20万元税前基本年薪*3年+最高40万元绩效奖励;学校为博士后人员按校内同类人员标准另外缴纳五险一金,不计入总薪酬。2.学校鼓励、支持博士后申报国家和江苏省的各类博士后人才项目和研究项目(详见下表)。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总薪酬,叠加发放。备注:具体资助标准及资助规模请以当年度发布的通知为准。3.在站期间提供1.2万元/年的租房补贴,不计入总薪酬。【生活保障】在办理落户、医疗和子女入园入学等生活方面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帮助其尽快融入学术和工作环境。【职业发展】1.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2.博士后队伍是学校高水平教学科研后备队伍,对于绩效评估优秀者,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3.出站留校人员可进入我校优秀青年学者发展轨道并逐步成长为特聘教授系列人才。三、招收方向(一)放射生物学(二)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三)辐射纳米毒理(四)辐射防护与安全(五)辐射应用技术(六)核能环境放射化学请点击获取合作导师信息:http://fyxy.suda.edu.cn/9100/list.htm四、岗位要求(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二)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三)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四)具有特种医学、放射医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药学、生物医学等相关学科背景;(五)具有较好的学术训练,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具备较好的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六)在站时间为三年。五、申请方式(一)请应聘者将应聘材料发送至bxzhu@suda.edu.cn,邮件标题注明“统招博士后应聘+意向导师”,应聘材料包括:申请人个人简历及近3年学术成果证明材料。(二)合作导师对应聘人员进行初审,学院博士后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招收考核。(三)考核通过后按学校规定的相关流程办理博士后进站手续。六、招收需求七、联系方式(一)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联系人:朱本兴 联系电话:0512-65880052联系邮箱:bxzhu@suda.edu.cn(二)人力资源处联系人:朱雯、王欢联系电话:0512-67503953联系邮箱:bgb@suda.edu.cn
  • 重大调整!“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通知发布
    今天,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了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相比于2021年度,此次主要在评审流程和方式上出现了重大变动:并且,附件中给出了详细的专家评审赋分指标:本次时间安排:2022年1月25日起,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材料,2月28日申报截止。3月1日至7日,设站单位网上审核。3月份开展通讯评审;5月份组织会议评审。5月底前,公布获选结果。通知详情:一、申报工作安排(一)项目内容“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人员。拟进站的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二)申请条件申请人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2.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3.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1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4.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5.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6.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7.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有关人员可关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8.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如入选过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须在申请书中注明。9.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三)申报流程1.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身份材料、《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具体填报要求如下:申请书。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生成(模板见附件1),自行生成无效。《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后上传扫描件。模板见附件2、3。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和毕业证。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如无预答辩通知书,可提供学校学位主管部门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关证明。以上材料均提供扫描件。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个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扫描件。不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在网上申报开通日期前,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资料下载”专区下载相应模板作为填报参考。2.提交申请材料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院系或工作站分站。设站单位的联系方式可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申报截止日期前,申请人对已在网上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需逐级申请驳回。3.设站单位审核
  • 2019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启动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博管办〔2018〕104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了《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社部发〔2016〕33号)(以下简称“博新计划”)。为做好2019年度“博新计划”实施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申报工作安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项目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遴选 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博新计划”通过组织同行专家进行会议评审确定资助人员。资助人员须在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入选资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申请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申请人须为2019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19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8年1月1日以后且于2018年12月1日以后进站;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5.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31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6.申报项目所属学科为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且须符合优先资助研究领域(附件1)。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7.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8.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9.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申报流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申请人网上填写申请书。2019年1月10日后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申请人准备纸质材料。以下材料各准备两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纸质申请书。纸质申请书需在线打印,校验码与网上一致为有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身份材料。已获得博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提供博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应届博士毕业生须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或博士论文预答辩通知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其中:论文提供全文,专著提供目录和摘要,专利或奖励提供证书复印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可登录“博新计划”信息系统下载相关模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1)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提交申请书;上传学术及科研成果材料、博士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扫描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将“(三)2”中的材料按照(1)-(4)的顺序分别装订成两册,于2019年2月28日前邮寄至设站单位(以投递日戳为准)。设站单位通讯地址在网上提交申请材料时自动获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设站单位审核和提交申请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设站单位审核纸质申请材料,加盖博士后管理部门公章。同时,对照纸质申请材料,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新计划”信息系统,网上审核相应文档并提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打印本单位申请人员情况汇总表(由“博新计划”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加盖博士后管理部门公章,与本单位所有申请人的纸质申请材料(1册)一并于2019年3月10日前邮寄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以投递日戳为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进一步加强对“博新计划”入选者的管理与服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设站单位对“博新计划”入选者的资助经费应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其中,40万元的博士后日常经费从“博新计划”入选者办理进站手续起按月计发,核发24个月;20万元的博士后科学基金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第21条的开支范围列支,不限定各项费用的支出额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资助经费中的日常经费部分应全部用于获选人员的日常生活费用(含工资、奖金、生活补助及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等),设站单位不得提取管理费。应由单位承担的社保缴费部分不得从“博新计划”资助经费中列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设站单位应加强配套投入,对“博新计划”入选者在科研经费、住房、津贴补助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四)设站单位应在“博新计划”入选者职称评定、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并在出站留任、支持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博新计划”入选者在站期间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五)设站单位应与“博新计划”入选者签订科研计划书,做好绩效评价和成果追踪工作,将创新型科研成果作为考核重点。出站考核合格的,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博士后证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六)“博新计划”入选者确因科研项目需要延期出站的,设站单位应参照“博新计划”资助标准,解决好延期期间的经费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七)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定期对设站单位“博新计划”实施进行考核,重点考核政策配套情况、人员培养成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博士后设站单位综合评估的依据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其他事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一)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人员、申请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的总比例不得超过3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二)资助工作时间安排。1月10日后可网上提交申请材料,申报截止时间为2月28日;设站单位审核时间为3月1日至3月10日;专家评审时间为4月初;获选结果拟于4月下旬在中国博士后网站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所有申请材料均须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请各地方、有关部门和设站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着力做好宣传,制定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服务,广泛动员优秀博士毕业生及合作导师积极参与“博新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 系 人:张永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系电话:(010)82387704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博士后公寓博士后基金管理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邮政编码:10008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附件:1.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优先资助的研究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3.博士导师推荐意见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4.博士后合作导师推荐意见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5.设站单位申报人员汇总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2月17日 /p
  • 朗铎科技2019技术服务万里行之服务流动站全面启动
    5月6日,“朗铎科技技术服务万里行之服务流动站”全面启动,朗铎科技用行动诠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流动站首站来到了河南长葛,为长葛地区的广大废旧金属回收用户现场提供售后技术服务。朗铎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领先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服务商及赛默飞世尔科技战略合作伙伴,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端检测设备及优质技术服务,正在为数以万计的中国金属回收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国际尖端技术服务,在金属回收领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同。在为客户提供先进设备的同时,朗铎科技还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朗铎科技的应用技术团队都是经原厂培训、授权认证的工程师队伍,拥有专业的行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朗铎科技将高品质产品、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优质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关于朗铎科技朗铎科技,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军者-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中国区域战略合作伙伴。作为工业检测分析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我们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高品质的分析仪器、专业的应用技术支持、优质的售后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朗铎科技是赛默飞世尔尼通(Niton)手持式光谱仪在合金/地矿行业的中国区总经销商,同时也是赛默飞世尔ARL全谱直读光谱仪中国区总经销商。目前朗铎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手持式合金光谱仪、手持式矿石光谱仪、直读光谱仪等系列产品。
  • 永新光学博士后工作站获评“2022年度宁波市优秀博士后工作站”
    近日,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2022年度宁波市优秀博士后工作站”名单,宁波永新光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获评。博士后工作站情况宁波永新光学博士后工作站于2010年获批建站,2018年升级成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站以来,共招收进站博士后15名,其中11名博士后完成课题研究,顺利出站。在站的博士后人员共获专利数15个,其中发明专利数13个,实用新型专利数2个;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市级奖励2项;博士后研发项目累计投入金额超1千万,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累计产出金额1亿多。永新光学留站博士后郑驰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重点研发计划《超高分辨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研究与应用》的课题骨干,参与完成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宁波市重点研发计划。以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宁波市高新区重大科技专项C类项目《科研级智能显微测量分析系统》的研发,并顺利结题。永新光学将以获评“宁波市优秀博士后工作站”作为激励与契机,继续引才聚才、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者,为企业的发展和宁波市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为宁波打造全球制造创新之都贡献力量。
  • 科研院所招聘 | 中检院关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3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通知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药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检验的法定机构,是集检定、科研、教学、标准化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检验检测研究机构,具有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科研队伍水平,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招收基本条件(一)品学兼优,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二)应具有博士学位且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或2023年应届毕业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在35周岁及以下。申请从事第二站及以上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不受限制。(三)热爱科研工作,能够吃苦耐劳、诚实可信,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博士后科研工作。(四)在职人员必须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不可兼职,同时须满足各科研任务招收人员的具体要求。二、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根据科研任务需要可适当延长。三、博士后科研题目具体详见《中检院2023年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表》(附件1)。四、招收人数每个项目只招收1人,共24人。五、待遇条件按照相关规定,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学习、研究条件。(一)博士后研究人员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我院博士后人员工资待遇相关规定执行。(二)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享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三)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博士后公寓或补贴。六、报名方式自发布此通知之日起至2023年7月2日之前,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以“项目代码—导师姓名—***(申请人姓名)”为主题将以下材料以附件形式发送至:jypx@nifdc.org.cn。(一)博士后申请表(附件2)。(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请提供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备注:我院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站将对申请者提供的报名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申请者提供进一步相关材料。初审合格者将安排面试、体检等。具体形式、地点和时间另行通知(报名材料,恕不退还)。期间未经邀请不接待来访。七、联系方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研究生院)联系人:徐老师联系电话:010-53851325邮箱:jypx@nifdc.org.cn。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研究生院)2023年6月19日中检院2023年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基本信息展示:【附件】 附件1:中检院2023年度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基本信息表(20230615).pdf 附件2:博士后申请表.docx
  • 禾信质谱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5年10月8日,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正式获批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获批,一方面是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实力的肯定,另一方面,将加速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推动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及人才聚集能力。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管委会批准设立,旨在吸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聚集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专业从事质谱仪器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是我国目前唯一具备高性能飞行时间质谱正向开发及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入选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国家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现有员工超过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近100人,拥有十余名海内外高级专家、1名 “千人计划”及南粤百杰培养工程入选者、1名广东省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名“珠江科技新星”,共有博士9名、硕士22名,核心人员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科学仪器界唯一入选团队)。  热忱欢迎质谱仪器研发(如物理、电子、机械、软件等),质谱仪器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大气环境、分析化学等)等领域博士来站开展研究工作,将对来站工作博士后给予丰厚的岗位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协助申请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资助。
  • “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揭牌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20年10月12日14时,“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华为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华为北京研究所所长常胜、华为人力资源部招聘调配副部长黄建彬、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人力资源处处长刘光仪、清华大学人事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邓芳、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相关部分负责人等嘉宾出席仪式,并共同为“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揭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cd7c3e4-fe92-4d5e-aa20-fec9fd24fe27.jpg" title=" 201014.jpg" alt=" 2010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揭牌暨启动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徐文伟说:“博士后工作站是个开放的、长期的平台,搭建了技术需求和科学研究的桥梁,依托高校科学研究优势和华为工程创新能力,结合华为世界级的课题,维持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驱动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同时,徐文伟表示,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也搭建了人才双向流动的桥梁。华为注重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博士们的加入会带来新鲜的血液,与华为及业界进行思想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基础研究的问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高校与华为联合科研的通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973eae74-79d2-4b5f-aeff-e517e1126aa0.jpg" title=" 201014-1.png" alt=" 201014-1.png" / 徐文伟与在场嘉宾交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ff7cb0fd-64cb-4580-977d-9f8c90cb5ba6.jpg" title=" 201014-2.jpg" alt=" 201014-2.jpg" / 华为与高校代表共同为“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揭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华为北京研究所所长常胜详细介绍了“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方案,包括工作站的重要意义、联合培养模式、组织协作关系、博士后导师资源池、科研项目及招收计划。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随后的交流环节中,华为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的老师分别对博士后的联合培养双导师模式、科研方向与课题探索、多学科科研团队的打造、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432c2073-1d50-4197-97bc-14da6c933221.jpg" title=" 201014-3.png" alt=" 201014-3.png" / 华为与高校交流工作站科研培养方案(1)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a52c6bcc-f192-483d-8076-19c7e1cfdc22.jpg" title=" 201014-4.jpg" alt=" 201014-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为与高校交流工作站科研培养方案(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将促进人才在高校和企业双向流动,给博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华为北京博士后工作站”也将助力推动产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在科学研究方面持续产生价值! /p
  • 雪迪龙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设立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该工作站的建立为雪迪龙公司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 长期以来,雪迪龙公司注重对研发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对全球技术的前瞻性及技术人才的重视吸引了大批业内尖端技术人才。人才的聚集带来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改进。此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也是雪迪龙公司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目前,雪迪龙公司正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效运行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
  • 祝贺!苏州纽迈第五批博士后顺利结题出站!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苏州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第五批博士后于2024年4月27日在苏州纽迈完成了第五批博士后的出站答辩。此次共有2名博士后出站结题和答辩,至此,苏州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累计已有9名博士后顺利出站,这些博士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国家科研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和社会 的科技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2016年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目前已成为“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器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引领企业。苏州纽迈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发展迅速,博士后工作站于2015年被江苏省人力资源部批准成立,2017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已和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以及南京林业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同时与复旦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石油勘探院和中科院兰州所等多所高校和院所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本次博士后出站答辩会由苏州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站长燕军主持。燕教授是江苏省外籍专家,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球物理博士。他长期专注于地球物理测井,核磁共振及室内岩石物理实验领域,具有高校和海外大型石油公司多年的工作经历。目前是西南石油大学和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也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化石与新能源检验检测分会副会长。 首先,苏州纽迈杨培强董事长发表致辞,杨董不但是纽迈公司的创始人,他也是一名具有核磁共振专业背景的优秀学者,目前是中国农科院兼职教授和苏州大学产业教授,杨董在致辞中提到苏州纽迈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后苏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管理负责人刘刚老师也发表了讲话,刘老师表示,高新区对纽迈博士后工作站高度重视,高新区始终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次博士后的结题答辩会,邀请的评审专家还有上海大学狄勤丰教授博导、河海大学章青教授博导、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刘堂晏教授博导、河海大学夏晓舟教授;同时,也邀请了纽迈研发中心应用部卢丙经理、纽迈科管部周雨老师以及苏州纽迈在站的博士后成员。博士后汇报和答辩现场答辩会评审专家的提问现场 在答辩会上,出站博士后先通过多媒体形式汇报了他们各自的研究课题和取得的成果,随后由评审专家组针对他们的研究内容进行提问,答辩博士后也都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回答和解释。经过评审专家组的综合评优,认为两位出站博士后的研究结合了国内外发展现状,设计合理,实验严谨、圆满地完成了课题任务,并一致通过了二位博士后的出站结题。 博士后答辩会完成后,苏州纽迈对邀请的评审专家做了现场采访,专家们对博士后工作站的发展、产-学-研结合、大学与企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推动苏州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的长远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及优化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评审专家教授的现场采访 近年来纽迈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们取得了非常可喜的研究成果,他们中的多人被评为江苏省双创博士,多人取得了国家青年基金,省科研基金,中石油创新基金和企业横向科研基金。同时,他们在SCI/ EI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献,参与制定行业、团体和企业标准,为我国相关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荣誉和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现了纽迈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们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核磁共振技术的进步,更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纽迈博士后团队专注于以核磁共振技术为核心的研究与应用,涉及能源地矿、岩土工程、材料科学、食品农业和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我们深知,科研的道路永无止境,而核磁共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纽迈博士后团队将继续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执着,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深化对核磁共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对于有志于投身核磁共振研究的博士们,纽迈博士后工作站团队将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里,您将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奋斗,共同成长。我们相信,通过您的加入,纽迈博士后团队将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喜报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正式揭牌,引领科研新高度!
    喜 报 热 烈 祝 贺广州国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正式成立 7月10日,广州国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正式揭牌!这不仅标志着国睿集团科研力量的一次飞跃,更是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坚定承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推动学术创新的使命。这里汇聚了业界顶尖的科研力量,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本次揭牌仪式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黄埔区人社局的领导出席,为我们亲自揭牌。在广州国睿黄华平总经理和研发总监苏涛博士的引领下,人社局的领导一行先后参观了公司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以及成品检测车间等。领导们对我司功能完善、标准整洁的车间布局给予了赞扬。在随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会议上,我们也认真听取了人社局领导们关于博士后高技术人才的落户及培养政策。领导们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国睿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在友好交流的气氛下,大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企业领导与人社局领导同志一同走上揭牌台,共同揭开了金色的牌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的正式成立,象征着企业新的征程和美好的未来。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的成立,标志着广州国睿在科研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推动学术创新与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为起点,继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将不断探索新的科研方向,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的科研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博士后工作站分站的揭牌是我们科研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迎接科研创新的美好未来!
  • 仰仪科技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同意,仰仪科技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意味着在2019年设立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审核批准设立,是国家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的平台载体和重要抓手。博士后工作站是人才引育的核心平台,自获批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以来,仰仪科技依托产学研融合平台,大力投入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热测试技术的研究。目前,公司已获得各类专利及软著50余项,2013年获批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联合建设单位,2022年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建成杭州市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公司现有研发与技术人员占比48.39%,引进博士后进站4名。仰仪科技将以此次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荣誉为契机,立足“专精特新”优势定位,跻身国际高质量仪器行列,缔造专、精、尖的全新国产品牌,助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 皖仪科技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97个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通知》,其中,皖仪科技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工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为我国的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道路。本次获准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对皖仪科技科研实力及创新能力的巨大肯定。 皖仪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电子测量仪器等分析检测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曾先后承担四个国家级研发项目,具备环保在线监测仪器、检漏仪器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综合研发实力得到行业认可,已成为工信部公布的首批符合《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的企业之一。 公司于2012年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多年的培养和投入,已拥有一支研发能力强、行业经验丰富、跨学科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2019 年12 月31日,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98人,占员工总数24.63%,并从今年上半年财报数据看出,公司研发投入已达2829.74万元,占比突破20%。彰显了自主研发创新潜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获批,皖仪将进一步提升研发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并不断开拓市场应用领域,推动公司品牌化建设,为打造一个在分析检测仪器和生命健康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富有责任感、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典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博士后工作站
    近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0年深圳市共有近40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已批准的13家工作站中包括拥有&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创新人才的企业2家,其一为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博士后工作站的获批,扩大了深圳市博士后工作的覆盖面,为深圳市培养和集聚高端人才、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博士后工作站的设立,为公司搭建交流平台、加速人才引进、鼓励自主创新、提升核心技术实力开辟了新渠道,将有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我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科研组织机构,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目前,公司已拥有已拥有两千多平米的办公及研发场地,在留美归国博士、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首批引进高层次人才&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入选者盛司潼总裁的主导下,组建了由机械、电子、生化、生物信息等技术核心骨干组成的跨专业和学科的研发团队,其中海外教授、博士后、博士及高工占20%,硕士占35%,本科占45%。具有交叉学科,协同攻关的研发实力。公司将充分发挥已掌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科研成果与科技优势,继续研发我国自主创新的基因测序的核心技术,并积极推动这一重大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国民健康、医疗诊断、医学检测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公司诚挚地欢迎有志从事基因生物研究事业的博士们进站研习、交流和指导。
  • 四方光电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22年第二批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备案情况的通知”,四方光电成功入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单位。△四方光电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集聚高层次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是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桥梁与纽带,对公司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增强技术创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相关部门对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重视科研投入的充分肯定。四方光电依托两个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同时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更多优秀博士加入公司的创新团队,在核心传感器以及科学仪器领域实现高水平创新,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感器和科学仪器国际品牌。
  • 开普检测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月6日,开普检测公告称,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符合新设站条件,可备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博士后招收培养工作。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重视研究开发的成果。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的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据了解,开普检测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8.4%;归母净利润6900.92万元,同比增长7.4%;扣非净利润5728.94万元,同比增长6.66%。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 皖仪科技成功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热烈祝贺皖仪科技成功设立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月22日上午10点皖仪科技项目副总孙渝宁女士和项目部部长刘磊先生代表公司参加了在合肥稻香楼国宾馆举行的安徽省第二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经公司积极沟通申报、合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评审,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获准设立。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在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生产型企业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产学研组织。获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要求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技术力量和科研项目,同时要求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一直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公司将凭借自主创新产品产业化成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科研水平和实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梯队和高层次的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一个在分析仪器和医用健康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受人尊敬的中国企业典范”而奋力迈进!   据悉在2011年公司还获得了“安徽省创新型企业”、“科技小巨人培养企业成长奖”、“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甩账表 示范企业”、“合肥市高新区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安徽省AAA级信用企业”、“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安徽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 博晖创新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p   根据博晖创新2月2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博晖创新已经收到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的《关于批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增设分站的通知》(京人社专家发【2016】6 号),该通知批准博晖创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开展博士后工作。 /p p   公告中还特别说明博晖创新本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是对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的肯定,并将推动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有利于公司高端研发人才的引进,为公司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br/ /p
  • 食品药品监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
    2013年9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与高级研修学院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总局高级研修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方案、运行管理机制、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工作。   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环境复杂,监管难度加大,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调整后,迫切需要系统、科学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政策理论研究,总结监管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解决监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此,人社部近日批准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首个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食品药品监督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是总局党组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理论研究的重要部署,也是总局吸引、选拔、培养高层次监管人才的重要平台。这一项目的启动和运行,必将在总局重大课题和工程推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将启动 每人最高可获60万元经费资助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我国将启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该计划每年择优遴选数百名新近毕业(含应届)的优秀博士,给予每人每两年60万元的经费资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人社部介绍,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通过博士后制度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意见》提出,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是具有流动性质的科研人员,享受设站单位职工待遇。博士后申请者一般应为新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应以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为主,并严格控制比例。设站单位是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进站、考核、评价等,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责任,不得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意见》明确,完善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做好保障工作。地方和设站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给予配套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博士后创业基金。鼓励社会基金投入博士后事业。推进博士后公寓建设,鼓励地方和设站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周转住房问题。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拟于近期启动“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旨在鼓励和吸引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和新近毕业博士进入博士后人才队伍。“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战略性高新技术领域、前沿和基础科学领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通过“个人申报、拟进站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的办法,每年择优遴选数百名新近毕业(含应届)的优秀博士,给予每人每两年60万元的经费资助,支持其进入国内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的重大科技平台从事创新性研究,力争加速培养其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p p br/ /p
  • 2018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选出炉(附400位全名单)
    p   2018年5月8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示了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共有400名申请人拟入选。 /p p   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新设立的一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拔尖人才的又一重要举措。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入选严格,两年60万资助 /strong /span /p p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之前发布的《关于开展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申请人须为2018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并应具备以下条件: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18年度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7年1月1日以后且于2017年12月1日以后进站 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至本批次申请截止日期年龄不超过31周岁(1986年3月20日后出生)。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 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 /span /p p   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的待遇比较优厚,资助每人每年30万元,两年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8个学科获资助,多数为基础学科 /span /strong /p p   本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共支持28个学科,相比2017年增加6个学科。从拟资助人选所在一级学科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基础学科,其中生物学入选人数最多,共有50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物理学、基础医学等学科也都有20人以上入选,其余学科入选人数都在20人以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018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序号& nbsp 姓名& nbsp 拟进站单位 & nbsp 一级学科 /strong /p p   1 李一举 北京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 任 杰 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 /p p   3 魏 昆 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4 王奕蓉 北京大学 基础医学 /p p   5 余肇飞 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6 王晨光 北京大学 生物学 /p p   7 段洪超 北京大学 生物学 /p p   8 黄小帅 北京大学 生物学 /p p   9 王渝西 北京大学 数学 /p p   10 郦 言 北京大学 数学 /p p   11 张 冉 北京大学 数学 /p p   12 郑毅帆 北京大学 物理学 /p p   13 周 旭 北京大学 物理学 /p p   14 吴 东 北京大学 物理学 /p p   15 项 玉 北京大学 物理学 /p p   16 潘 多 北京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7 纪德重 北京大学医学部 药学 /p p   18 陈斌龙 北京大学医学部 药学 /p p   19 杜 睿 北京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20 康建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1 胡鹏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2 王新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23 王方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4 褚福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25 张力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6 董宏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7 杨亚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学 /p p   28 张德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9 孙素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p p   30 鞠冠男 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 /p p   31 胡明辉 北京化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32 陈 升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数学 /p p   33 王建平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物理学 /p p   34 杨 涛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5 蒋虽合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6 许太林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7 李 雨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8 刘 琦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9 李 亮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40 陈 毅 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41 王猛猛 北京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p p   42 张志超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学 /p p   43 申文倩 北京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44 郭亚爽 北京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45 赵晓迪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 /p p   46 艾有为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物学 /p p   47 陈 君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物学 /p p   48 谢 湉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p p   49 张树磊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p p   50 周春略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p p   51 杜际增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52 张娴勰 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础医学 /p p   53 陈科良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学 /p p   54 廖勇凯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数学 /p p   55 冯清松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物理学 /p p   56 王 任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57 张永超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58 李中余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59 李溯琪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60 丁海波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61 黄 杰 东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62 雷祖海 复旦大学 化学 /p p   63 连璐诗 复旦大学 化学 /p p   64 唐美麟 复旦大学 化学 /p p   65 周震强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66 杨 迪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p p   67 李超群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p p   68 高云倩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p p   69 范晓岑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p p   70 谭伟敏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71 宋海坤 复旦大学 生物学 /p p   72 倪 超 复旦大学 生物学 /p p   73 王云之 复旦大学 生物学 /p p   74 张会林 复旦大学 数学 /p p   75 於逸骏 复旦大学 物理学 /p p   76 王奇思 复旦大学 物理学 /p p   77 马 龙 复旦大学 物理学 /p p   78 冯 洋 复旦大学 物理学 /p p   79 于志腾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科学 /p p   80 竭 洋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化学 /p p   81 韩建雷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化学 /p p   82 张银龙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药学 /p p   83 蔡笑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84 远 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85 冯冬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86 陈大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87 洪 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p p   88 牟宗高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89 王晴晴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p p   90 王杰菲 河南大学 生物学 /p p   91 张 静 黑龙江大学 化学 /p p   92 刘红文 湖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93 谢 东 湖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94 周小平 湖南大学 电气工程 /p p   95 王 婧 湖南师范大学 生物学 /p p   96 周小英 湖南师范大学 物理学 /p p   97 孔艳强 华北电力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98 王伟超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99 洪清水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00 尉慰奇 华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101 吴晓玲 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p p   102 李俊杰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03 刘 潇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04 郭伟欣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 /p p   105 朱东海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 /p p   106 盛 银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07 杨应举 华中科技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108 李益群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09 方海洋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10 张 郁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11 刘 涛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 /p p   112 林 达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 /p p   113 李英俊 华中农业大学 生物学 /p p   114 周少立 华中农业大学 作物学 /p p   115 邓 霆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16 吴 琼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17 董 玉 吉林大学 地质学 /p p   118 李玛琳 吉林大学 化学 /p p   119 陈 辉 吉林大学 化学 /p p   120 刘海超 吉林大学 化学 /p p   121 佘 萍 吉林大学 化学 /p p   122 李淑一 吉林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23 王 储 吉林大学 基础医学 /p p   124 孙 耀 吉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125 马愫倩 吉林大学 农业工程 /p p   126 汪胜晗 吉林大学 物理学 /p p   127 孙 庚 吉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28 张 彦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29 陈丽建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p p   130 方 真 江苏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131 关东方 军队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32 杨肖峰 军队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133 汪世婕 军队 基础医学 /p p   134 陈明亮 军队 基础医学 /p p   135 蔡晓东 军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136 殷 科 军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137 邢长洋 军队 生物学 /p p   138 杨欢欢 军队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39 张 涛 军队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40 宗 成 军队 药学 /p p   141 窦 寅 军队 药学 /p p   142 张强强 兰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43 胡 冲 兰州大学 生物学 /p p   144 焦慧凤 南昌大学 基础医学 /p p   145 杨思勰 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46 赖建诚 南京大学 化学 /p p   147 吕洋洋 南京大学 物理学 /p p   148 王启晶 南京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49 王延博 南京大学 药学 /p p   150 周 杰 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151 许 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152 杨 波 南京农业大学 作物学 /p p   153 王 鸿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54 任振伟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55 闫 巍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56 吴 飞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57 胡继祥 南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58 刘文玮 南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159 刘 飞 南开大学 生物学 /p p   160 孟 晶 南开大学 生物学 /p p   161 朱 昊 南开大学 数学 /p p   162 张铁桥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63 刘传宝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64 杜尔顺 清华大学 电气工程 /p p   165 华钰超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166 周平章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167 薛兆国 清华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168 田向亮 清华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p p   169 薛 杰 清华大学 化学 /p p   170 冀淑方 清华大学 化学 /p p   171 王会姣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172 刘 佳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173 阴亚楠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174 赵红艳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175 王文龙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176 王 冬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77 胡 杨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78 王鸿栋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79 易 鑫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180 涂存超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181 张宇韬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182 郭雨晨 清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183 陈力群 清华大学 生物学 /p p   184 万蕊雪 清华大学 生物学 /p p   185 李玲龙 清华大学 物理学 /p p   186 王 欢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187 郭晶晶 清华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p p   188 杜川军 厦门大学 海洋科学 /p p   189 卢至行 厦门大学 化学 /p p   190 李鹰翔 厦门大学 生物学 /p p   191 王 玲 山东大学 化学 /p p   192 李德祥 山东大学 数学 /p p   193 周国军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 /p p   194 赵婷婷 上海大学 机械工程 /p p   195 张太阳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96 刘仕龙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197 王博翔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198 吴苏清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199 张灵恩 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200 胡开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01 毛 阳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02 刘亚坤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03 闵雄阔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04 朱铭敏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05 纠松涛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p p   206 谢鹏伟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p p   207 郑臻哲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08 洪丽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 /p p   209 王杏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 /p p   210 马红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 /p p   211 李 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基础医学 /p p   212 刘 帅 上海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13 张 兵 深圳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14 李向锋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15 杨 欣 四川大学 基础医学 /p p   216 唐小强 四川大学 基础医学 /p p   217 郝 颖 四川大学 药学 /p p   218 韩 娜 苏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19 张正奎 苏州大学 基础医学 /p p   220 王含璐 苏州工业园区 生物学 /p p   221 王 悦 天津大学 化学 /p p   222 聂根阔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223 王旗龙 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224 曹家乐 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25 左胜锴 天津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p p   226 吴 超 同济大学 化学 /p p   227 顾逸凡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228 邢莹莹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p p   229 董 震 武汉大学 地理学 /p p   230 董 杰 武汉大学 地理学 /p p   231 李子乐 武汉大学 地球物理学 /p p   232 余雄东 武汉大学 地球物理学 /p p   233 王 杰 武汉大学 化学 /p p   234 曾梦琪 武汉大学 化学 /p p   235 彭 双 武汉大学 化学 /p p   236 李加元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237 陈 超 武汉大学 生物学 /p p   238 王雅芬 武汉大学 生物学 /p p   239 吕美男 武汉大学 药学 /p p   240 郭建平 武汉大学 作物学 /p p   241 朱必成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42 王春雅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43 马向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244 苏 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245 蒋志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246 张鼎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47 郭雨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48 丁文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49 马 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50 冉 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51 冯杨阳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52 张博雅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p p   253 王康平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p p   254 张 虎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55 王亚飞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56 李家源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57 万承辉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58 杨 星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59 刘 亚 西安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p p   260 段端志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61 陈小亮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62 马天咴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p p   263 张 星 西安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p p   264 郭红波 西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265 潘铁铮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66 周 青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67 李永波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268 高传强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p p   269 魏 峰 西北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270 王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物理学 /p p   271 李永康 西北工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72 翟道森 西北工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p p   273 张文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工程 /p p   274 田 原 西南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75 张 帆 湘潭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76 黄 健 湘潭大学 数学 /p p   277 张柳柳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 /p p   278 韩 飞 长安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p p   279 焦凌霄 浙江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280 张 倩 浙江大学 基础医学 /p p   281 王晓蕾 浙江大学 生物学 /p p   282 曹 蔚 浙江大学 生物学 /p p   283 田金虎 浙江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p p   284 雷 力 浙江大学 物理学 /p p   285 魏中哲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286 郭 浩 中北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p p   287 王岱鑫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288 叶 琴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p p   289 杨 锐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学 /p p   290 杨 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 /p p   291 徐 菲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p p   292 张 力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p p   293 卢磊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94 顾 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95 姚东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296 党 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p p   297 刘 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质学 /p p   298 万华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299 郁云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p p   300 陈 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01 梁 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p p   302 王 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p p   303 王轶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p p   304 孔 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p p   305 张拙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p p   306 叶 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化学 /p p   307 李金磊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08 姚帅磊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海洋科学 /p p   309 尹乃毅 中国科学院大学 地理学 /p p   310 朱剑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理学 /p p   311 张瑞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p p   312 黄炜霖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p p   313 刘 恺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质学 /p p   314 孙 财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15 李小贞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16 李智慧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p p   317 李 丹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质学 /p p   318 李继兵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19 李宇清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20 韩 嵩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21 杨 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22 郑棉海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生物学 /p p   323 李会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24 张春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化学 /p p   325 李荪荪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化学 /p p   326 施 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化学 /p p   327 李 佩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 /p p   328 冼卓宇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29 姚建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海洋科学 /p p   330 徐 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地理学 /p p   331 肖 鹏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32 黄利克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333 张健康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34 齐晓宾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35 杜 磊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36 李敬文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37 田延臣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38 徐盼盼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339 王旭东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电子科学与技术 /p p   340 邓 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1 康俊炎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2 李 霓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3 范 静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4 高轶群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5 王志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6 茅缪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7 邵 瑞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8 李 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p p   349 唐 峰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化学 /p p   350 谭秋香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化学 /p p   351 程若飞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化学 /p p   352 王 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化学 /p p   353 蔡伟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54 刘雪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55 张聪研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56 程松松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p p   357 卢玉兰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数学 /p p   358 罗晓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59 孙建平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60 许小甜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61 朱春辉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62 王豪毅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63 陈 徐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物理学 /p p   364 董诗浩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生物学 /p p   365 安春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66 赵 艳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生物学 /p p   367 崔明阳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天文学 /p p   368 姚涵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p p   369 黄彦华 中国矿业大学 地质学 /p p   370 霍宇涛 中国矿业大学 电气工程 /p p   371 李 猛 中国矿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72 王 想 中国农业大学 机械工程 /p p   373 梁 超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p p   374 程 楠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p p   375 吕 聪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p p   376 王 琳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学 /p p   377 焦 武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学 /p p   378 杨光辉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学 /p p   379 潘兴鲁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工程 /p p   380 陈志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学 /p p   381 贾 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质学 /p p   382 闫子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p   383 岳芸芸 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 /p p   384 程 文 中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85 傅俊伟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86 贺少波 中南大学 物理学 /p p   387 刘 奎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p p   388 赵 诏 中山大学 海洋科学 /p p   389 许晓聪 中山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p p   390 侯盼盼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1 石臻睿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2 张嘉良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3 李 钊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4 张东京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5 郭 玥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p p   396 张 洪 中山大学 生物学 /p p   397 蔡 静 中山大学 生物学 /p p   398 陈东萍 中山大学 生物学 /p p   399 殷志斌 中山大学 药学 /p p   400 李宇涵 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化学工程与技术 /p
  • 莱伯泰科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速高端质谱技术产学研融合
    12月28日,在“博士后工作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授牌,授予莱伯泰科设立园区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纽带,已成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在引领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获批设立,是莱伯泰科提升自主创新及人才聚集能力的重要手段,标志着莱伯泰科的科技创新战略和研发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设立之后,莱伯泰科将聚焦高端质谱产品的研发及其在医疗、医药、半导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分析技术和分析实验室的智能化研究等方向,将为博士后配备高水平导师团队和具备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的专用实验室,提供研究助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公司还将紧密联合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顾问团队,将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攻关科学仪器领先技术。莱伯泰科凭借自身在分析仪器设备领域的积淀以及创始人胡克博士的专业研究背景,一直在积极努力发展高端质谱,在2021年5月推出首款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bMS 3000,进军医疗、医药及半导体行业,同年,研发项目“单细胞多元素飞行时间质谱智能检测系统研发”也获得顺义区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立项。本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将会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为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021年推出的LabMS 3000 ICP-MS热忱欢迎海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精英加盟我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莱伯泰科将对来站工作的博士后给予丰厚的职工待遇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于核心业务骨干设有的股权激励计划政策,可对博士后进行政策倾斜,可为博士后提供前往莱伯泰科美国公司研发基地访问研究机会,同时协助申请保障性住房、科研启动资金等帮助。
  • 再升级!光智科技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新一批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名单,光智科技(SZ.300489)成功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意味着公司从2022年至2024年期间,顺利实现从“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设立”到“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再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三连跳!图源:安徽省人社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为我国的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了桥梁。此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不仅是对公司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加快光智科技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光智科技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推动“人才强企”战略,吸引优秀博士人才加速公司创新发展,光智科技一直积极筹建博士和博士后科研平台,持续加强科研和学科平台建设,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引进科技资源与培育产业创新共同体。2023年年报显示,光智科技研发人员共608人,较2022年增加55.10%,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已达28.77%。随着公司主要产线陆续投入生产,持续夯实从材料到器件再到子系统模块的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能力,产业链上的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愈加凸显。下一步,光智科技将进一步加强科研设施的建设和优化,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也诚挚欢迎对科研充满热情、勇于探索未知、追求卓越成就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加入光智科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