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北大科技力量

仪器信息网北大科技力量专题为您整合北大科技力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北大科技力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北大科技力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北大科技力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北大科技力量话题讨论。

北大科技力量相关的资讯

  • 科技抗疫丨云南瑞丽再现本土病例,天隆力量全力以赴共抗疫!
    云南瑞丽再现本土病例3月31日,云南省卫健委通报,瑞丽市新增新冠确诊病例6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其中有4人为缅甸籍。瑞丽新冠防控指挥部要求,所有居民进行居家隔离,防止疫情扩散。这是时隔198天后,瑞丽再次“封城”,引发广泛关注。天隆智造再次出击,助力瑞丽防控从31日8时起,瑞丽市开始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不漏一人。天隆科技快速响应,紧急协调,将大批核酸检测仪器及试剂发往瑞丽,确保全员筛查的防控所需。其实,在去年疫情爆发期间及瑞丽第一次局地疫情时,天隆智造就曾大量装备瑞丽疾控中心、瑞丽海关、瑞丽人民医院等重点防控单位,为当地疫情的最终控制贡献重要力量。瑞丽市疾控中心检测新冠(使用天隆GeneRotex 96)天隆多款抗疫明星助力疫情防控天隆科技一直专注于核酸检测、分子诊断领域,在不同抗疫时期,迅速推出了多种抗疫产品,涌现出数个抗疫明星产品,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一二吧。GeneMix 48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专业防护,分身有术。为了给医护创造新动力,天隆科技推出GeneMix 48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可一次实现48个采样管的开盖/关盖、样品分杯、蛋白酶K/内参添加等功能,全程自动化。将您从繁琐机械地操作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PANA9600S全自动核酸工作站天隆科技完全自主研发的PANA9600S全自动核酸工作站广泛应用于国家疾控中心、同济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知名单位,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荣获“中国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PANA9600S采用旋转式提取技术(专利号:ZL 201710435931.8),同时集样本扫描、样本加载、核酸提取、PCR体系构建等功能于一体,全程自动化,并有紫外消毒、空气过滤、实验分区、液滴捕获等多重防污染措施,不仅能高效、便捷提取核酸,保障下游的结果精准,更能全方位保障人员安全。高灵敏病原核酸检测方案基于多年技术积累,天隆科技推出基于GeneRotex 48的高灵敏病原核酸检测方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式提取技术(专利号:ZL 201710435931.8),配合相应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及定制耗材,污染风险更低,提取更加高效,检测灵敏度更高,尤其能够满足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检测需求。疫情防控非小事,瑞丽再现本土确诊病例给各地防疫工作敲响了警钟。不过,天隆科技相信此次疫情在政府的有力领导及众多天隆智造的加持下,必能迅速控制住。瑞丽加油,防疫必胜!
  • 吉天仪器-东北大学共建合作实验室
    2018年09月17日,东北大学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吉天仪器-东北大学共建合作实验室】,并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了实验室的揭牌仪式。此次合作受到了东北大学、吉天仪器及行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教授、吉天仪器董事长彭华女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实验部主任赵云峰先生等60余位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受邀出席本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仪式上,东北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建华教授率先致辞。在祝贺共建合作实验室成立之后,王校长回顾了吉天仪器与东北大学的合作历史。他讲述到东北大学与吉天仪器从最早的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时就开始了合作,双方有着深厚的合作渊源。随着吉天仪器的不断发展,双方近几年的联系愈加密切。王校长还提到,吉天仪器的产品在多个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次共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是从双方未来的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验室未来将推动在各行业中微量元素方法的建立、标准研制方面的研究应用以及在市场热点方面的应用方法开发。在发言的最后阶段,王校长表达了对吉天仪器在国产仪器发展历程中所做贡献的感谢,同时也表达对共建合作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期许。 东北大学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建华教授发言  随后,吉天仪器董事长彭华女士上台致辞,为大家介绍了吉天仪器公司历史以及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她提到:吉天仪器是我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实验室分析领域产品覆盖面广、极具规模的实验室业务供应平台之一。东北大学有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东北经济及全国经济发展上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彭总表示共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有助于双方科研研究的开展、检测方法的开发,并就双方在人才交流及相关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表达了深切的愿景。 吉天仪器董事长彭华女士发言  紧接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实验部主任赵云峰先生上台对共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表示了祝贺。赵主任重点提到了分析仪器检测在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上面的重要性,分享了当年的“有毒”紫菜行业事件(由于检测标准、方法及检测手段的落后,被定性为“有毒”的紫菜行业事件,由吉天仪器自主研发的形态分析仪检测确定为无毒,纠正了一桩错案),并对吉天仪器在推动国产仪器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实验部主任赵云峰先生发言  在几位领导发言过后,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教授、吉天仪器董事长彭华女士上台为“吉天仪器-东北大学共建合作实验室”揭牌,宣布双方共建合作实验室正式成立,开启了双方强强联手共同推动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新征程。共建合作实验室的成立为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共建双方借此平台科研互补、共谋发展,以期发挥双方优势力量。 揭牌仪式、合影  仪式结束后,东北大学副校长王建华教授、吉天仪器董事长彭华女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实验部主任赵云峰主任等一行专家学者参观了共建合作实验室,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联合实验室功能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观共建合作实验室关于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包含方肇伦院士),外国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2人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科研中心接近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东北大学化学系理学院为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输送各专业学生接近500余人。
  • 西北大学获批国家级实验室!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三批20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的“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陕西获批的首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倡议精神,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宗旨,根据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需求,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对外科技合作平台。旨在通过双方科学家的务实合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科技部共审批通过了三批53家联合实验室。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见证,科学阐释、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历史价值,对于我们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共享繁荣发展有着深刻启迪。  从1938年发掘张骞墓开始,西北大学就致力于丝绸之路考古。西北大学黄文弼教授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者。  2009年起,王建新教授率领的学术团队率先进入中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苏尔汉河流域、塔吉克斯坦瓦赫什盆地等地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50余次,揭示了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面貌。  2019年,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举办的“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展出,用文物唤醒了中乌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赢得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和当地民众的高度赞誉与认同,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6年以来,中亚考古队先后四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接见与鼓励,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三秦楷模等称号。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考古学国家A+学科和地质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以“立足丝路、融合发展、促进交叉、引领国际”为宗旨,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等中亚国家最高学府和学术机构合作,以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与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聚焦“地质构造-环境变迁-人类发展-文明传承”,揭示丝绸之路地质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机理,阐释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规律,充分整合丝路沿线地缘、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建成集“科研、平台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联合实验室为目标,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承,科技繁荣,民心相通提供科学支撑。  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标志着西北大学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西北大学也将在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上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全国历史新高!北大2022新增29位“国家杰青”
    近日,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北京大学获批各类项目723项,创历年同期新高,多个类别项目数量取得历史突破。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0472项、重点项目76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26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3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2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521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09项(包括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49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60项)。其他类型项目还在评审或审批过程中。在此次公布的资助项目中,北大获批各类项目总计723项,创历年同期新高。项目类别方面,获批面上项目33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重点项目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项(含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项)。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量位居全国第一,再创全国历史新高;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首次突破300项,创学校近五年新高。此外,北大今年共有4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入现场考察。北大积极响应基金委关于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管理各项改革举措,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科研导向,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坚持不懈推动学科交叉。在基金项目集中受理期间,学校创新服务下好“先手棋”、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通过举办全校申报动员布置会、组织分学科跨院系分享交流会、提供高端人才类项目“一对一”支撑服务、全覆盖开展多轮次申请书形式审查、组织重要类型项目预答辩等方式,不断助力项目申请提质增效,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北大力量。
  • 2017泽泉科技西北大学服务周在西安成功举行
    2017年5月10日-5月12日,由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2017年西北大学workshop在西安成功举行。此次交流会对光合仪、荧光仪以及其他生理生态仪器进行了重点介绍,来自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西安文理学院等多个院校的人员参加。本次交流会旨在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用户的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多关于科研仪器的深入应用及测量技术。 交流会现场 交流会分为两部分:1.仪器讲解与交流5月10日,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郭峰和史建国分别对国内外生理生态先进仪器、美国CID、Felix生理生态仪器使用技巧与维护、种子选育技术和高通量园艺物流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跟与会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回答了老师提出的问题。2.走进实验室5月11日-12日泽泉科技对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的PAM类荧光仪、手持式光合仪CI-340、植物冠层分析仪CI-110、根系原位监测系统CI-600、WinRHIZO、Lc pro+等产品进行了回访,现场指导了仪器的操作和应用。 通过本次交流会,泽泉科技进一步加强了与用户单位的交流,让老师和同学对生理生态仪器有了深入的了解。泽泉科技将一如既往的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服务。 关于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ealquest Scientific Technology Co., Ltd.)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科研设备研发、系统集成、技术推广、咨询销售、科研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西,在北京设有分公司,在广州、成都、武汉分别设有代表处。2014年2月在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投资建设了亚洲第一家AgriPheno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为植物科研和育种单位提供全面的样品收集和栽培,实验设计和项目合作,以及表型数据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综合服务。自2015年4月正式运营起,两年内平台已对外承接包括上海市农委、科委在内的30多项政府科研服务项目,以及商业服务项目,取得了上海以及全国范围内多方客户的认可。结合Agripheno平台现有实验室、温室栽培和基础科研条件,公司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发展方向,2017年初泽泉科技在崇明城桥镇投资成立了分公司,扩展建设田间智能化育种服务平台,以及智能化农业物联网“农业云平台”,以生态乡村、能源乡村的发展模式,展示并实施公司自主研发的先进的农业楼宇基础设施、温室与田间的智能化“多因子”调控的栽培管理模式;拟建成全亚洲唯一拥有田间型高通量表型分析系统的“Agripheno智能化育种服务平台”,提高上海种业商业化育种的进程,并服务于全国和国外相关育种科研单位。
  • 晶泰科技联手北大舒绍坤课题组,CRISPR+细胞表型+深度学习驱动肿瘤研究
    近日,晶泰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舒绍坤课题组宣布建立合作,双方将基于舒老师课题组的高通量 CRISPR 技术,整合晶泰科技的细胞高内涵 Cell Painting 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共同开展疾病机理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发现是理性设计与实验探索相结合的工作,其成功极大依赖于科学家对于疾病机理的深刻理解。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家研究机构和公司利用多种维度的生物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结合,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Multimodal data fusion),并取得长足的发展。该技术能从多个维度对疾病及药物在复杂生物体系内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靶点发现、苗头化合物发现、药物重定向、活性与毒性评估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生物大数据维度与复杂度的提高,使得其对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要求也更高。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噪音问题,限制了数据利用效率和模型表现,为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应用带来挑战。本次合作中,北大舒绍坤课题组与晶泰科技将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将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深度学习算法高效结合。舒绍坤老师及其带领的课题组在肿瘤药物机制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可通过高通量的 CRISPR 技术对细胞形成大规模的基因编辑扰动;而晶泰科技自主建立的细胞研发平台 X-Map,能够大规模收集细胞扰动后的高内涵图像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两者结合,能基于真实世界的多维度数据获得细胞水平的精确观测,从而建立起不同生理学变化与基因、药物调控之间的对应相关性。这一研究方法相较于动物模型,通量更高、成本更低,可以针对特定的研究体系,快速获得包含更大信息量的高质量研究数据,进一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算法方面,晶泰科技在深度学习算法与流程开发、图像分析领域具备独到的优势。配合其全新建立的细胞表型平台,晶泰创新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的 X-Profiler 算法,能针对特定的下游任务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良好应对例如高内涵成像中因为孔板边缘高度变化导致的失焦模糊等问题,剔除数据噪音对模型的影响,提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并根据任务自适应调节数据质量控制策略,从而显著提高模型性能。X-Profiler在药物机理研究、毒性评估等多项下游任务中取得突破性结果,相关研究成果的预印版已发表在 BioRxiv 上。双方合作的第一阶段将聚焦于肿瘤治疗新靶点及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下一步,相关成果将应用于抗肿瘤耐药性药物的研发,以期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加有效的治疗选择。晶泰创新中心聚焦前瞻性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落地,目前已建立 X-Map 细胞研发平台,整合了包括 Cell Painting 在内的细胞影像、转录组建库、自主研发的 X-Profiler 深度学习建模算法等技术。晶泰创新中心将基于 X-Map 细胞研发平台,持续在机理研究、药物筛选、临床前药物评价等领域与药企、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与研发合作。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创新官赖力鹏博士表示,“高质量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成为驱动药物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舒绍坤老师课题组在基于 CRISPR 高通量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实验技术的肿瘤机理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些技术和经验将为合作提供宝贵的知识及数据。结合晶泰自身的 X-Map 细胞表型研发平台,我们期待基因编辑、细胞高内涵技术、深度学习方法能在本次合作中展现出突破性价值,带来更好的创新肿瘤治疗方案。”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舒绍坤博士表示,“通过高通量CRISPR技术、细胞表型 Cell Painting 平台技术、多组学技术和深度学习多模态融合技术相结合,解析药物靶点功能和机制,能够充分发挥生物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大模型的优势,是我们课题组和晶泰创新中心十分看好的方向。晶泰创新中心具有开放的合作模式与明确的算法技术优势,深刻理解现有表型技术的优点和瓶颈,为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 Cell Painting 图像数据与建模解决方案,为项目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期待两支团队能够在肿瘤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合作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关于晶泰科技创新中心 ●晶泰创新中心(XtalPi Innovatioin Center) 依托晶泰科技在人工智能、科学计算、自动化方面的技术积累,致力于通过前沿计算与实验技术的融合,推动更多从0到1的行业革新,持续发展AI和自动化实验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材料、农业、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晶泰创新中心将坚持推动底层科学探索和应用技术突破,加速产学研联合下的商业转化,不断为行业与社会创造价值。
  • 让科学仪器创制链条活起来——北大助推科学仪器创制探索之路
    五年间,学校获国家和北京市仪器设备研发相关专项经费1.2亿元人民币 黄岩谊教授&ldquo 基于荧光产生的数位化PCR&rdquo 装置吸引来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年累计1亿元的合同 曾立民教授&ldquo 在线气溶胶有机污染物检测系统&rdquo 引来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产业化资金200万元&hellip &hellip 如此之多关于科学仪器创制的利好消息密集出现,即使对北京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也是不容易的事。   高端科学仪器的创制研发,由于其对相关技术领域关联度高,加工难度大,属于先进制造业的高端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高端科学仪器的创制能力是反映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水准的标志之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始终把&ldquo 发展一流的科学仪器支撑一流的科研工作&rdquo 作为国家战略加以重点发展。而在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存在着高进口依赖度 原创能力不足 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近年来仪器及关键技术创新也逐渐成为我国关注的科研热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科学仪器创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   从2009年起,北京大学开始探索一系列推动科研仪器设备创制工作的新机制,为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创制,提供了从制度安排到实践探索的样本。2013年北大再获北京市科委&ldquo 高校科学仪器研发创新与服务试点&rdquo 专项支持,进一步为推进科研仪器创制积累经验。   为组织仪器创制工作成立专门机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仪器设备对科学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2009年北京大学在高校中率先成立了&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中心&rdquo ,并设立&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基金&rdquo ,旨在整合学校科研力量,加强仪器自主研制。同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市科委联合建立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在促进科研资源面向市场开放的同时,充分利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资源和影响力探索原创科研仪器的创制与产业化路径。   新成立的&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中心&rdquo 肩负重任:重点培育、扶持有一定前期基础、受益学科广、对科研有关键支撑作用或具有良好应用和转化前景的科学仪器创制研究项目,包括新仪器的研制、原有大型仪器功能的创新性拓展与改造、关键工艺和技术的革新与突破等。中心还设立以主管校长为主任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心发展规划,把握中心发展方向,并委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负责组织仪器创制项目的评审、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   北大拥有国内最强的基础研究实力和学科综合优势,特别是在&ldquo 仪器研发基金&rdquo 的培育和引导下,有效催生了一批高端仪器研发成果。为了拓展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北大选择了专业运营机构&mdash &mdash 北达燕园已大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为主营业务方向,重视科技资源的汇聚与梳理。目前整合并进入服务目录的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和科技条件设施总价值已达13.54亿元,1531台套。   &ldquo 育苗&rdquo 基金让仪器创制的想法变为现实   2009年北大在国内高校中设立首个仪器研发基金,培育学校相关领域科研力量,遴选优秀项目进行先期资助和扶持。截至目前,基金累计拨付800万元。北大研发试验服务基地副主任江向峰介绍说基金的评审主要有两大指标:一是优先扶持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对新概念、新理论具有显著验证价值的仪器创新开发,帮助其获得国家和北京市层面更大的关注和投入 二是重点资助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的仪器创制与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被看作&ldquo 种子&rdquo 或&ldquo 育苗&rdquo 基金的这一校内项目,在仪器研制初期提供25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使其研究具备能力能获得更大的支持,如第四期项目获资助人物理学院颜学庆教授的&ldquo 超小型激光离子加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rdquo 获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获批经费6219万元 第一、第三期获资助人工学院黄岩谊教授的&ldquo 基于荧光产生的数位化PCR仪研发&rdquo 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社会发展科技领域项目支持,获批经费1948万元。   &ldquo 基金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rdquo 江向峰说,科学仪器的研发往往不是一个专业能够完成的工作,以生命科学领域的仪器为例,需求由生命学院提出,但仪器的创制可能需要电子、信息、物理、化学、精密仪器制造、成像等多个专业合作。基金的出现让这种合作更容易实现。&ldquo 今年新引入的申报者互相打分也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多交流,知道对方的强项是什么,促进院系间跨学科的合作,为新仪器创制服务。&rdquo   据不完全统计,自基金设立以来,所获资助的项目共发表文章71篇,其中国际刊物58篇,国内核心期刊11篇。四大检索中,SCI、EI、ISTP收录的分别为62篇、8篇和7篇。国内专利27项,8项已获批。国外专利4项正在申请中。开发软件和数据库4套,研制新仪器和新方法6套。人才培养方面,博士后20人,博士生85人,硕士生46人,40岁以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人。   专业运营机构为仪器与市场搭建桥梁   2014年3月14日,北京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组织工学院有关老师与鞍山钢铁研究院开展一对一对接,落实鞍钢在仪器分析手段与分析仪器研发方面的11项企业需求。像这样为研究仪器的老师和市场需求对接的服务活动,北大研发试验服务基地经常会组织。   作为学校科技资源的社会化运营主体,北达燕园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具体的商业活动找寻社会研发试验需求与高校优势科研资源进行良性互动。利用北大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大学科研人员找到市场的合作者。   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高校院所的仪器设备走出高墙。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曾评价这种做法说,&ldquo 专业服务机构的引入,突破了高校院所对外开放的机制障碍。科技资源面向市场开放,有助于资源方、科研人员、需求方多方共赢。&rdquo   为更好的为高校仪器研制和市场需求牵线搭桥,北大研发试验基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双方&ldquo 签手&rdquo 努力。他们按计划参与各类专业论坛、会议,通过主题报告宣传促进学校成熟科研成果推介落地。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推介会&hellip &hellip 各个高端仪器设备会议中都能发现北大仪器研究人员组团参与,他们或作主题报告,或展示自己的最新仪器研制成果。而背后组织他们参与这些会议的,就是学校的研发试验基地。   除此以外,基地还重点关注企业与实验室的&ldquo 点对点接触&rdquo ,即一事一企业一实验室的点上工作。为让实验室和企业相互了解,基地还经常组织企业走进实验室。5月20日,他们刚刚组织企业到设在北大的北京核磁中心开展交流对接活动,详细介绍北京核磁中心的研发实验服务能力。
  • 西北大学—岛津林业植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9月23日,西北大学——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林业植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在西北大学正式扬帆起航,双方合作踏上新征程! 西北大学为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 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双方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建设西北。 西北大学科技处杜凯副处长 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由西北大学科技处杜凯副处长主持,他介绍了莅临现场的专家领导,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法规处来国瑞处长、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常江副校长、西北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李剑利处长、西北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张晓刚副处长、国家林草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申烨华教授、联合实验室主任欧俊杰教授、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析学部副主任卫引茂教授,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军波部长、黄卫平副部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皓经理、技术部一部梁争胜经理、西安捷森科学发展有限公司王燕总经理。 会议开始,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常江副校长、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军波部长分别致辞。 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常江副校长 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常江副校长首先感谢岛津??长期以来对于西北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接着,常江副校长介绍了西北大学建校以来的历史及近年发展历程,西北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西北大学的科研产出效率高,除了师生的努力外,也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此次林业植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希望双方能聚焦??研究方向,在申烨华教授原有的研究成果上,探索新方向,做出更大的贡献。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军波部长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军波部长表示,对常江校长充满感情的校史介绍特别感触,岛津与西北大学同样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两家历史悠久的校企合作,相信双方的理念定能契合一致。李军波部长还介绍了岛津历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岛津与中国教育科研合作的情况。他表示,建立联合实验室,岛津的实验室资源能实现共享利用,对于产学研结合,产业化阶段能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服务。包括全球合作的科研单位的公开资源共享,让校企双方大大受益。今天的揭幕仪式只是双方合作的开始,期待今后的合作更加深入。 揭牌仪式 致辞过后,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常江副校长和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李军波部长一同揭牌,宣布了联合实验室的正式成立。 联合实验室主任欧俊杰教授 联合实验室主任欧俊杰教授表示非常高兴迎来今天的揭牌仪式,??联合实验室将??开展林业植物资源的高植化利用,??并为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同时介绍了目前实验室的研究对象及方向发展。此次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合作,将会充分发挥岛津分析仪器的优势,双方切磋技术,交流学术,共同开发新方法新技术,未来能够在林业资源的利用、开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林草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申烨华教授 国家林草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申烨华教授,介绍了长柄扁桃工程技术团队的历史,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展了10余种产品,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的开发研究过程中,仪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团队目前致力于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地区的林业植物资源高植利用研究,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该平台建设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希望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为黄河流域农业植物资源的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西北大学和岛津林业植物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实验室,?将以联合实验室揭牌为契机,加强双方的??沟通交流,围绕科研合作平台共建人才培养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推进双方事业共同发展,也共同为中国林业植物资源开发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西北大学博物馆。 西北大学博物馆
  • 北大化学学科10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继往开来 科学发展——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2010年5月3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活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北大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来贺电,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原校长陈佳洱院士和许智宏院士,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副校长岳素兰等出席庆典。清华大学等国内27所高校的化学院(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10余所科研院所的领导,以及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和日本高分子学会等国外学术机构的主席等也前来庆贺。应邀参加庆典的还有来自全国30余所中学的校长、北京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领导。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的1600余名历届校友、600余名学生代表和教职员工以及包括2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名特邀嘉宾聚集一堂,共同庆祝我国高校第一个现代化学系的百年华诞。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现场  当天上午,百周年讲堂内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观众席上方悬挂着“为建设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的横幅。老友新朋热情交流,激动的泪水和欢乐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每个与会者。九十高龄的西南联大化学系1940级校友武永兴学长由儿子搀扶着、在1944级校友苏勉曾教授的陪同下来到捐款处为母校捐款5000元,并留下了“我了了一个对母校的心愿”的感人话语。  十时许,庆典活动在《薪火化学梦》的歌声中拉开序幕。庆典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发表讲话。他强调北大化学的一百年,是饱经磨难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的一百年,也是海纳百川的一百年。他希望全体北大化学人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北大化学的优良传统,为北大化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做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高松院长在发言中向参与盛会的校友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发展的领导、同行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借助各种图片和数据,高松院长回顾了北大化学学科的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精采历史片段,汇报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现状,提出了学科的未来发展目标,并在最后倡议设立“分子科学基金”以促进学科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发表讲话     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做“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  林蕙青部长助理宣读了刘延东同志的贺信,贺信向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鼓励全体师生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撰写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题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校长周其凤院士也分别为本次庆典题写了“百年精英谱华章,北大化学铸辉煌”和“入化出神”的贺词。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姚建年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叶玉江等领导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肯定和鼓励化学学院百年卓越成就的同时,也希望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未来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宣读刘延东同志的贺信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致辞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致辞  美国化学会主席Joseph S. Francisco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常务董事Neville Reed博士和日本高分子学会主席Mitsuo Sawamoto教授先后致辞,表达祝贺。国内高校的化学院(系)代表、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和科研院所代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万立骏院士分别回顾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和中科院化学所与北大的深厚历史渊源与长期学术合作,期望今后全国化学界同仁一同携手,共创中国化学学科的美好未来。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许国勤教授、中学校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佩东也先后致辞。     美国化学会主席Joseph S. Francisco教授致辞   中学校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佩东致贺词  校友代表、美国加州大学钱煦院士,北大化学学院退休教师苏勉曾教授、在职教师代表来鲁华教授以及学生代表赵晓堃分别发言。他们都为自己是北大化学人而深感荣幸和无比自豪,同时表示要努力工作与学习,群策群力,为北大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代表、美国加州大学钱煦院士发言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退休教师苏勉曾教授发言     在职教师代表来鲁华教授发言   学生代表赵晓堃发言  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副校长岳素兰教授和学院领导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本年度的奖学金和奖教金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为了感谢校友历年来对学院的支持和帮助,化学学院特意设立并在此次庆典会上颁发了首届 “校友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分别为:北京兴大科学系统公司董事长、1957级校友杨旭清 福莱姆公司总经理、1977级校友刘彤舟 上海展昱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1980级校友杨常青 安捷伦科技公司全球副总裁、1983级校友牟一萍 上海明德药业公司董事长、1985级校友李革博士。随后,李革博士代表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认为母校给予他最关键的教育是学会自信,并倡议校友们继续以各种方式为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会还举行了“分子科学基金”启动仪式。北大原校长陈佳洱院士、化学学院唐有祺院士、徐光宪院士和高松院士,以及校友李革博士共同按下了“分子科学基金”的启动球。大会主持人、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刘虎威教授向第一批为基金注资的王仁祥等校友,以及北大先锋科技公司和安徽铜陵化工等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颁发校友杰出贡献奖     分子科学基金启动仪式     学术报告会     化学发展论坛会场     化学教育论坛会场    校友论坛   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校友做学术报告  庆典大会结束后,3日下午在化学学院还分别举行了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学术报告会”、“化学发展论坛”、“化学教育论坛”、“校友论坛”和百年院史展览。美国阿克隆大学的程正迪教授,加州大学的Paul S. Weiss教授,芝加哥大学的Robert Haselkorn教授,康奈尔大学的 Jerrold Meinwald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校友等5位国际著名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同时,还与安捷伦科技公司、北京兴大科学系统公司和沃特世公司签署了捐赠和捐款协议,举行了校友捐赠物揭幕仪式。晚上,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化学百年庆典专场音乐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碰撞”。
  • 北大分析测试中心-华质泰科合作实验室正式成立
    快速、准确、高灵敏是检测技术完美与否的标准。服务于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是检测技术的终极用武之地。原位电离质谱引领潮流,在各个行业内逐层渗透,新概念层出不穷,深深地影响了分析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传统分析检测技术的局限性愈来愈小。此外,原位电离质谱与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前景也十分广阔,如手术刀质谱(iKnife)和笔形探测器(MassSpec Pen)更是业界中异军突起的耀眼明星。把握变革发展机遇,探索开发原位检测核心技术,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与华质泰科携手共建集成创新平台,助力产、学、研协同发展。2017年12月13日,“原位电离质谱应用开发联合实验室(PKUAIC-ASPEC AIMS Joint Lab)”应运而生。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华质泰科签约仪式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张新祥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景林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质谱平台负责人周江教授、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周文博士、美国 IonSence 公司总裁 Brian Musselman、华质泰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春胜、华质泰科首席运营官汤跃庆、华质泰科市场经理贾万银、华质泰科技术部经理段晓琨、中国计量学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所所长李红梅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实验中心主任廖杰教授、北大医学部李勤副教授等人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张新祥教授张新祥教授表示,北大分析测试中心在全国的研究开发能力位居前列,我们将充分利用该平台和各个公司进行合作,发展新技术,提高影响,促进我们的科研,以及商业发展。Brian Musselman 博士和刘春胜博士华质泰科刘春胜博士对建立 PKUAIC-ASPEC 原位电离合作实验室表达很高的期望。他表示,首先希望通过该合作实验室,使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得以进行技术延伸,甚至为行业制定一些方案,或联合一些学会制定标准。其次,合作将从 DART 扩展到 LESA、DESI 和AP/MALDI 成像等其它原位电离技术,并进入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领域,出现更多生命科学的应用。第三,北大对于中国原位电离质谱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贡献。希望能通过同西方公司、北大的合作,开发新的产品技术,形成产业界新的研发热潮。BrianMusselman 博士是国际 AIMS 商业化的先驱者,在他看来,原位电离不光是解决实验室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行业推广应用。建立高水平的合作中心,高端人才推动技术稳定向前,从而真实地帮助中国的产业界,解决中国当前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如:菜篮子工程,环境监测,土壤修复,包括其它的化妆品、保健品、中药开发等。每十年是一个黄金技术发展期,十年 GC,十年 LC,十年 LCMS,十年 MALDI,在经过基础研发之后,各大质谱公司也纷纷涉足原位质谱领域,有可能下一个十年就是原位质谱。周江教授谈及合作实验室的成立的初衷及行业影响,周江教授说到,“原位电离质谱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方式,是目前的热门研究方向。我们成立联合实验室,希望能够开发更多常规样品快速检测的应用和方法,开拓一些新的研究和检测领域,更有利于我们的科研工作。”“对原位电离质谱行业来说,通过更多的研究,包括大型科研平台上具体样品的研究,可以帮助完善原位电离质谱的软件、硬件方面的设计,促进科研平台与产品研发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谢景林、美国 IonSense 公司总裁 Brian Musselman、中国计量学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所所长李红梅共同为“原位电离质谱应用开发联合实验室”揭牌。“原位电离质谱应用开发联合实验室”依托北大分析测试中心的良好平台和华质泰科的先进检测技术设备,将加快原位电离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步伐,进一步推动国内原位电离质谱及原位检测行业的发展,开发先进的快筛、鉴定、定量分析技术,应绿色、快速、便捷、和原位检测之刚需。希冀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发现原位电离技术的关键应用而引致深层的技术变革,突破老旧分析标准或技术瓶颈的时日已不再遥远。感谢媒体支持:仪器信息网,分析测试百科网关于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北京大学最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分析测试机构。自成立以来,陆续装备了光谱、质谱、色谱、X 射线衍射、能谱、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核磁、元素分析、热分析等在学科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的仪器设备,实验室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在成分与结构分析方面的仪器设备已基本配套,部分仪器还通过国家计量认证资质认定。中心依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与技术力量,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是北京大学乃至周边单位重要的分析测试平台。1993 年,北大分析测试中心首次通过计量认证,可以向社会相关单位提供公证数据,并保证达到公正、科学、可靠、准确的要求,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关于华质泰科:华质泰科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原位电离质谱分析技术推广并产业化的团队之一,拥有非常专业的技术和市场队伍,致力于引领行业领域中的实时科学发展潮流,通过专长的知识、成熟的产品和持续高品质的服务为客户赢得更多、更好的投资回报。公司承担国家十二五863等重大质谱专题项目,与大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研究机构达成了多达20多个合作研究和应用专项,发起并与中国质谱学会共同组织承办了中国原位电离质谱学术会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关于原位电离质谱:原位质谱(AIMS)技术如实时直接分析(DART)、液滴萃取表面分析(LESA)、解析电喷雾(DESI)、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AP/MALDI)等等是继当今主打的有机及生物分析黄金标准技术 – 液质联用(LC-MS)电喷雾离子化(ESI)及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成功解决了生物及有机分子的分析之后又一波革命性的最新质谱技术,满足快速、现场、直接、无损、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分析的需求。该类技术具有独特的样品脱附/离子化/分离的进样机制,无需或仅需要极简单的样品前处理,在食品、药品、材料、物证、环境等领域的安全检测与品质控制,在组学分析、新药研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分析、成像、精准医疗与健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急剧上升的应用。近五年来,世界著名大学(如斯坦福,MIT,哈佛,剑桥、北大、台大、中大、复旦、南大、浙大、药大、矿大等等)、研究院(如美国 NIH、EPA、NIST、中科院、医科院、农科院、检科院、计量院等等)、跨国制药及食品公司(如罗氏、默克、辉瑞、雀巢)、国家执法部门(如 FDA、FBI、公安部、质检局、出入境、药检所等等)陆续采用该类技术和设备。
  • 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西北大学成立
    5月25日,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双碳标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代表大会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举行。双碳标委会是在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支持下,由西北大学牵头,联合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成立大会上,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被聘为标委会主任委员;西北大学碳中和学院首席科学家马劲风教授被聘为标委会特邀顾问 ;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被聘为标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北大学科技处处长杨涛被聘为标委会秘书长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凯、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首席标准化师刘力真被聘为标委会副秘书长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在致辞中表示,“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双碳’战略,促进标准发展的有力举措,必将对加快推动构建陕西省生态标准体系,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作出积极贡献。”西北大学将全力做好标委会的人力、资金、场地等条件保障工作,继续把实现“双碳”目标融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全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贡献西大力量。据介绍,为推动陕西省双碳标准化建设工作,依托西北大学已有学科优势,2021年11月,西北大学向省市场监管局提交了筹建双碳标委会的申请。西北大学高度重视筹建工作,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专班,调研全国已成立标委会的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切实做好委员征集、文件起草、会议筹备等各项工作。在委员征集遴选过程中,按照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要求,采用公开征集和主动邀请结合的方式,面向双碳领域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征集委员人选,共收到申请材料近130份。根据遴选原则,结合陕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行业领域的现实情况,标委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了集中评审,经市场监管局批准同意,最终确定了70位委员,其中来自政府部门13名,高校14名,科研院所10名,企业30名,协会3名。为保障标委会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还邀请了省内行业领域3名权威专家担任特邀顾问。成立大会现场揭牌仪式(图片均由西北大学提供)
  • 圣湘与北大签约,校企双向赋能,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9月28日,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系列活动“校企联合研发平台集体签约仪式”举行,圣湘生物作为第一家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的企业受邀参加,并与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表示,医学学科的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医学科技工作者应当以人民健康为目标,向医学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整体医学创新未来还有很大推动和提升空间,需要更多来自一线、了解一线需求的医务工作者,以及掌握前沿科学技术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到医疗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中来。同时,她盛情邀请圣湘生物参加北大医学110周年庆典大会,并对双方深化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给予了热切期盼。目前,在国家及各级相关部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全国各高校院所、医疗机构、相关企业纷纷参与,助力中国医学事业进步与发展。圣湘生物作为中国体外诊断领域领军企业,与北京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北大-圣湘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整合了北京大学现有人才优势及圣湘生物资源优势,搭建了开放的体外诊断行业合作平台,不仅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等领域的研发及相关基础、临床研究,还摸索形成了新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全产业链科研合作模式,引领行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让我国体外诊断技术在疾病防控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2030”。北大-圣湘联合实验室围绕感染性疾病、肿瘤、血液安全、遗传代谢、妇幼健康、公共卫生、慢病、体外诊断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研发等方向,已开办近10场学术论坛及会议,累计推动《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分子机制研究》、《不明原因肝炎相关非嗜肝性病原体检测试剂研发》、《国产HIV病毒核酸检测多中心研究》等10余项科研课题项目的评审、立项与运行工作。未来,北大-圣湘联合实验室将持续发力,加强多方交流合作,交叉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融合的校企战略合作新模式,树立重协同、重创新、重联合的校企合作新标杆。
  • 即将播出-仪器追梦人第三期 《镜相中的烛光》——东北大学教授的四十载电镜人生
    《仪器追梦人》制作组跨越千里严寒,来到冬季的沈阳。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百年名校——东北大学。 本期栏目,我们用镜头“捕捉”一位可爱老教授的平凡一天。他是用电镜捕捉微观世界的电镜专家,一位已从业四十载有余的行业标杆性专家,他致力于电镜应用与教学研究,取得了许多傲人成绩。并为提升电镜行业在科研中的价值,培养后继者上不遗余力。他叫尹立新,东北大学退休教授。接下来,我们零距离跟随尹老师,纪录他的平常一天,聆听他的不凡人生。尹立新的一生,始终行走在布满迷雾的前路。1978年,他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踏上火车,前往两江交汇的武汉。历经不知多少次数十小时的往返奔波,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归乡的尹立新进入了电镜行业。本就职于研究所的尹立新为“接送孩子方便”来到了东北大学,听来“随意”的原因是他人生态度的写照:“事业与家庭同样重要”,幸运的是,东北大学的学术氛围与尹立新一拍而合,这也成了他传奇电镜路的起点。用他的话来说:“总结这一生的电镜事业,无非就是在黑暗中不断摸索,精进有关电镜的一切知识,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拍别人拍不出的好照片。”这句话,他讲的洒脱,却掷地有声,也是他一生求索精神的缩影。尹立新的工作习惯一如他的性格,坚韧且无畏。为了获取一个实验结果,他连续在实验室里打了两个月的地铺,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只为拿下在当时没能解决的难题。尹立新的名声也传遍天南海北,许多远道而来的高校师生,检测机构。这是对他专业的认可,更是电镜事业发展向上的标志。尹立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电镜事业,也早已与东北大学不可分割。退休后的尹立新也不想闲下来,他在东北大学家属院里开了一个自己的电镜工作室,他的不懈努力与决心,与欧波同公司等老朋友,老同事的帮助下,尹立新的创业理想得以顺利实现。走进东工研,醒目的“服务师生,助力科研”八个大字悬于正中,如这四十年他所做的那般,一如既往。在我们栏目的立意中,寻觅仪器行业中有力量的人与故事,为行业从业者,年轻后备力量补充能量,提供精神指引是核心要义,我们打造的故事中每个人都是立体地,闪光地,未来,《仪器追梦人》也会在寻觅故事,助力行业的道路上步履不息。本期栏目将于仪器信息网,仪器信息网视频号,仪器信息网B站官方账号播出,敬请期待!点击观看预告片《仪器追梦人》栏目介绍《仪器追梦人》采用对行业典型人物的工作与生活纪录形式,深度挖掘人物故事,在人物挖掘上,我们从千万从业者当中,为身处仪器行业,科研行业,检验检测行业的您,寻找各个行业领域的标杆人物,讲述有“干货”,有“思考”的立体故事。通过精神品格,成长经验的分享,在观看体验的同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当然,通过人物精神与品牌特质相联系,亦可传递品牌理念,产品优势,加深用户对企业文化认知,塑造人文价值。往期栏目回顾仪器追梦人VOL.1 《廿二载复旦人的坚守》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0804/678297.shtml仪器追梦人VOL.2 《北师大孤胆巨匠-电镜专家雕琢记》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110/700770.shtml如您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栏目负责人:安先生联系方式:13720054374
  •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科研改革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开幕式上,坦承我国当前科学体制存在一些弊端,并专门援引了施一公、饶毅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说,“近年来中国的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由于研究经费的分配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创新的步伐,他们认为必须打破研究资金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的科研文化,研究资金必须以学术能力的优劣为基础进行分配,而不再依靠私人关系。”   韩启德的讲话,是中国科技界高层对这篇被众多科学家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的首次公开回应。   今年9月,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联合撰写的关于我国研究经费分配和科研文化问题的文章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详情请见《施一公饶毅联合为杂志撰写社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该文直指中国科技界的“潜规则”,“每个人都很清楚:与个别官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搞好关系才最重要,因为他们主宰了经费申请指南制定的全过程。”   事实上,饶毅教授也曾在博客上披露,他本人回国后也曾遭遇“闷棍”,几次科研经费申请被刷下。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此前,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和饶毅教授一样,施一公回国前也是美国一家知名高校讲席教授,并获得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的1000万美元研究经费。两人的回国一直被视为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这篇文章还提出,“这种潜规则文化甚至渗透到那些刚从海外归国学者的意识中:他们很快适应局部环境,并传承和发扬不健康的文化。”   这和饶毅自身的遭遇也很吻合。饶毅教授在博客中写道,国内成长起来的科研人员比海归科学家更按国际标准行事。在支持他的组里面,有几个专家是国内成长起来的。不支持他的两个组里的专家,基本都是海归。   文章对改革的进程表达了忧虑,“面对这种现状,要作出改变并非易事,科技界内部有代表性的想法分为三类: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拒绝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部分反对不健康文化的人,因为害怕失去未来获得基金的机会,选择了沉默 其他希望有所改变的人们则持‘等待和观望’的态度,而不愿承担改革可能失败的风险。”   “我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1日的开幕式大会上,面对包括上百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数以千计的科技工作者,韩启德表示,要努力就体制、机制的改革着手,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同时我也认为中国科研体制的改进完善,需要所有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作为这个社会的知识精英,我们绝不能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韩启德呼吁,“如果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拒绝自欺欺人、麻木迎合,并尽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那么我们当然能够创造历史。”   韩启德还表示,中国科协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科学共同体,应该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以建设性的态度,大力推动各项改革,使科研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科研成果的评价更加公正,同时严厉打击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为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干事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全社会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施一公教授接过了2010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证书。这一科技界殊荣共有3人获得,每人奖金100万元。   施一公教授在现场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听到韩老师的报告,很意外,很振奋。”   施一公介绍,文章发表后,受到多位高层领导重视,而这一次也是国家领导人首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回应。   在会场,施一公给远在北京的饶毅教授发去短信,很快得到回复,“好极了”。   1日晚,饶毅教授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邮件中称,不少科学家在私下表示过同样意见,有些还更尖锐和深刻,但公开说的不多。目前已经获悉的是,针对《科学》杂志社论文章,国家有关领导正在敦促相关部门拿出具体改革措施。   “韩启德老师的支持,代表了中国一批正直科学家的意见,希望能推动科技体制改革。”饶毅教授说。
  • 北大4个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
    2021年9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评估了各实验室2016—2020年的运行情况,全国共有201个实验室参加本次评估,北大6个实验室参评。近日,教育部公布了评估结果,共有31个实验室获得“优秀”。北大细胞增殖与分化、分子心血管学、慢性肾脏病防治、辅助生殖4个实验室获得“优秀”,评优数位列第一。北京大学2021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教育部对各实验室定期开展5年周期评估工作,每年评估1—2个领域,主要对实验室的研究水平与贡献、研究团队建设、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与运行管理等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高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科研是高校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北大将不断加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依托科技创新基地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面向科学前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培养国家战略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1、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围绕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制的前沿科学问题,在评估期内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1)首次在人和小鼠中建立同时具有胚内和胚外发育潜能的多能干细胞EPS,证明体外建立全能性干细胞的可行性;2)建立了哺乳动物肝脏、胰腺分化谱系;3)利用高精度单细胞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图谱技术解析人类胚胎着床过程;4)发现DNA甲基化在维持特定细胞谱系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获评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5)发现多种蛋白酶(Caspases)调节天然免疫及锰离子的重要免疫学功能,为深入认识免疫系统如何抵抗感染及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系列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增殖分化、机体发育、器官再生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面向“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和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前沿科学问题,聚焦国人特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方法等开展研究。评估期内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建立了以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全球最大的人群研究队列,发现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风险;2)针对冠心病的残余风险,发现非降脂依赖的潜在干预靶点金属蛋白酶ADAMTS7;3)发现了国人特有的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并对此成果开发2个国家I类新药。实验室已成为国内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引领机构,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优化,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早日出现“拐点”提供科技支撑。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围绕肾脏病防治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流行病学、发生发展机制、循证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评估期内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揭示糖尿病相关肾病已成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CKD)首位病因;2)连续发布“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为CKD防治决策提供数据支撑;3)自身抗原、免疫反应、补体系统成分等研究成果拓展了病因学研究、提供了新靶点;4)急性肾损伤(AKI)预警系统和早诊平台有效降低漏误诊率,AKI诊断、狼疮肾炎病理分型等成果纳入国际指南/共识;5)创立腹膜透析管理新模式及国际首个腹膜透析互联网平台。实验室已成为我国CKD防治的研究、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肾脏病防治及卫生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慢性肾脏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获批。鉴于我国当前育龄人群生育力下降、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等严峻形势,实验室面向国家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以“促进生殖健康”为核心,开展辅助生殖相关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评估期内取得以下成果:1)系统揭示人类生殖细胞与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2)阐明常见生殖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干预途径;3)开发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并临床推广;4)自主研发生育力评估、保存产品并实现成果转化;5)明确新冠肺炎对孕产妇母婴安全及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的影响。实验室推动了我国辅助生殖领域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为提高国民生殖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质量提供科技支撑。辅助生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继承针刺研究特色,聚焦“神经遗传发育损伤修复与退行性疾病、物质成瘾及疼痛”机制,开展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研究。评估期内取得系列成果:1)发现慢性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神经发育调控及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新机制;2)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物质成瘾数据库,筛选出多种相关遗传风险位点;3)建立国际最大规模单中心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注册队列,首次揭示中国ALS患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4)创立了孤独症智能诊断与精准治疗一体化平台;5)代表中国在国际上领导制定电针仪ISO国际标准。实验室成为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医学教育及国际学术交流等于一体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神经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面向肿瘤病因预防、发病机制、智能诊断、疗效评价、转移预测等临床转化难点开展研究,以期实现肿瘤的预防、早诊和精准治疗。评估期内取得以下成果:1)首次揭示食管鳞癌的遗传变异特征图谱;2)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3)证实微创D2手术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4)构建CT诊断胃癌隐匿性腹膜转移OPM的双标影像组学模型;5)将首个靶向HER2单抗药物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试验;6)牵头“泽布替尼”项目,成为第一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国本土自主研发抗癌新药;7)针对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CAR-T疗法。实验室有力推动了恶性肿瘤研究的临床转化。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高校科技40年:科技强国战略下的高校力量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由教育部科技司指导,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组织开展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高校科技创新成就”线上展示活动已于12月1日正式上线。活动梳理了40年来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光辉历程,并将对高校优秀科技创新成就进行集中展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高校科技40年:科技强国战略下的高校力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确定了108个项目作为全国科技研究的攻关重点,目的是“到本世纪末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这一年,教育部决定恢复和增设55所高等院校,高校招生恢复全国统一考试,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喷涌而出,高等院校在今后的创新研发、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等诸多领域竭智尽力、大放异彩。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c971a183-964d-40b7-9914-d5c266a8be6e.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高校科研引领知识黄金年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尤其是科研人员的黄金时代开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后,知识变成了被依靠的力量,“哥德巴赫猜想”与“薛定谔的猫”成为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国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大大增加,中国的科研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前沿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发展,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天体力学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在基础研究方面,中国高校的原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推动了国家科技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也为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主动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两项重大科技任务。“墨子号”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京沪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墨子号”与“京沪干线”还实现了星地对接,构建了空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在国际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并建成“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率先创立了肝癌转移复发综合防治体系,首次创立了肝癌早诊、复发预测的新技术。使得肝癌从“不治之症”向“部分可治之症”转化,也奠定了中国在肝癌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光学是一门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学科。近几十年来,光学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团队长期坚持在介观光学、超快光物理和纳光电子学等极端光学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在部分方向上引领了国际学术前沿,已经成为极端光学领域的国际学术高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6年2月11日,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了宇宙的“声音”。清华大学作为中国大陆唯一成员参与实现首次引力波直接探测,开启了多信使天文学的新时代,团队开发的引力波数据分析软件工具被来自全球90多家科研院所900余位LIGO科学合作组织成员广泛使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十八大以来,高校以不到全国10%的研发人员、不到全国8%的研发经费,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了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务,包括“86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等;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高层次人才占到了60%以上;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别占到了全国80%以上。2012-2017六年来,高校占据了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半壁江山(总占比55.08%),其中自然科学奖以及技术发明奖主要来自高校,充分体现了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创新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基于论文及其被引用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从2012年到2018年,我国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了893个,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了219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各项政策推动下,高校在各项科技产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三大国家科技奖。科研工作者的思想创新与学术碰撞,让中国的基础研究焕发了生机。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将推动高校成为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力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高校开拓战略高技术的突破之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982年,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高校科技在服务民生产业上开始崭露头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信息技术领域,自1983年起,国防科技大学先后研制出以银河-Ⅰ、银河-Ⅱ和银河-Ⅲ为代表的银河巨型系列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重大科研工程计算能力的国家之一;201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它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超算500强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d9c897c8-86a0-4ecc-b438-f1b60cc3d9a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工业领域,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光斗参与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主持设计了密云水库、渔子溪水电站,参加人民胜利渠、荆江分洪、丹江口工程、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二滩水电站、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工程等的设计和咨询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水利科技的进步。北京理工大学孙逢春院士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诸多“第一”:制造出我国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第一辆燃料电池电动轿车,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第一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监测平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2007年中国高铁正式通车,它的成功离不开北交大、同济、浙大、中南、清华、西南交大、北科大等高校的科研成果和人才;2018年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通行,背后是清华、同济、华南理工、浙大、西交大、天大等等数十所高校默默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1f4a09a-687c-444a-8292-95051fb3ffee.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农业领域,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大108系列优质玉米新品种到2004年全国种植面积累计超1.9亿亩,增产粮食约95亿公斤,增值近100亿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国防建设领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研制出“长鹰”长航时无人机,它是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系统,成功使我国无人机实现了由近中程、短航时,向远程、长航时的历史性跨越;2015年,北理工参与‘9.3’大阅兵的装备研制工作,涉及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等多个领域,受到世人瞩目。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322e3ded-e47c-4570-a406-bfb6d38187e9.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院校通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输送等一系列工作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国民生活改善的方方面面,推动中国水电火电核电、国防工业、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全线发展,中国完成了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评价中国的创新浪潮:“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产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了科技瓶颈,成为世界的领跑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事实上,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亦或是国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都离不开高校的力量。时至今日,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也必将继续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p
  • 科技部公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名单
    科技部公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名单   同时公布第二次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考核结果   科技部8月3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公布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登记审批名单。 序号 奖项名称 设奖者 登记时间 1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基金委员会 2001.3 2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 2001.3 3 杜邦科学技术奖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已注销 4 刘永龄科学技术奖 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已注销 5 森泽信夫印刷技术奖 森泽信夫 已注销 6
  • 西北大学与西安鼎研科技打造气体分析仪器研发生产基地
    为积极响应《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9月5日,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与西安鼎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智能分析仪器科技创新长期合作协议,联手研发生产高新智能分析仪器。 长期以来,我国气体分析仪器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垄断,大型高精度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外先进仪器对我国的“瓶颈制约”效应,已危及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甚至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面对此尴尬现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都把振兴制造业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国家将对装备制造业给以政策资金的强大支持。气体分析仪器仪表作为与重大装备制造业关联度极大的工业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西安鼎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分析仪器的科研、生产、销售、技术支持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个长期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企业有了自己可靠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基地,同时也意味着科研单位有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科技部关于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奖〔2023〕11号各有关单位: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规范健康发展,科技部研究制定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科 技 部2023年2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规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科技奖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技奖指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称设奖者)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面向社会设立,奖励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活动中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科学技术奖:  (一)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  (二)属于业务性质的展示交流、人才评价、技能评定、水平评价、信用评价、技术成果评定、学术评议、论文评选、认证认可、质量分级等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以及依据各类标准等进行的认定评定;  (三)属于比赛竞赛类、展览展会类、信息发布类的评选;  (四)以本单位内部机构和工作人员为对象的评选;  (五)以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为目的的评选。  仅以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图书、期刊、专利、产品、视听作品等为对象的评选,以及与科学技术不直接相关的奖励活动,按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管理。  第五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家精神,遵循依法办奖、公益为本、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突出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  (二)坚持学术性、荣誉性,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避免与相关科技评价简单、直接挂钩;  (三)坚持“谁办奖、谁负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第六条 面向全国或者跨国(境)的社会科技奖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等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面向区域的社会科技奖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组成咨询委员会,支撑社会科技奖的监督管理决策。第二章 奖励设立  第七条 国家鼓励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科学技术奖,支持在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创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奖项,鼓励面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人员设立奖项。  设奖者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第八条 设奖者应当委托一家具备开展科学技术奖励活动能力和条件的非营利法人作为承办机构。设奖者为境内非营利法人的,可自行承办。设奖者为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的,应当委托境内非营利法人承办,并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承办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熟悉科学技术奖励所涉学科和行业领域发展态势;  (二)在有关部门批准的活动地域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三)遵纪守法、运作规范,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制度完善,未被有关部门列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承办机构负责社会科技奖的日常管理、评审组织等事宜,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委托第三方承办或者合作承办。  第九条 设奖者或者承办机构应当及时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设立科学技术奖有关情况,并按照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  书面报告原则上应当包含征询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等对设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情况,并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奖目的以及必要性、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资金来源、奖励范围与对象、奖励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与已有同类社会科技奖的差异说明。  第十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制订奖励章程,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强调奖项学术性和荣誉性,避免与相关科技评价简单直接挂钩,并明确以下事项:  (一)设奖目的、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资金来源、奖励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奖励范围与对象;  (三)奖项设置、评审标准、授奖数量等;  (四)组织机构、受理方式和评审机制等;  (五)奖励方式;  (六)争议处理方式;  (七)撤销机制和罚则等。  第十一条 奖励名称应当符合设奖宗旨,与承办机构性质相适应,科学、确切、简洁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冠以“国家”、“中国”、“中华”、“全国”、“亚洲”、“全球”、“国际”、“世界”以及类似含义字样,名称中带有上述字样的组织设奖并在奖励名称中使用组织名称的,应当使用全称;  (二)不得使用与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或者其他已经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国际知名科技奖相同或者容易混淆的名称;  (三)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以组织名称、自然人姓名以及商标、商号等冠名的,应当取得合法授权;  (四)以功勋荣誉获得者(“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等勋章获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单独或者联合授予的荣誉称号获得者)姓名冠名的,还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具有与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相适应的资金来源和规模,在奖励活动中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资金使用应当相对独立,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科学设置,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承办机构在同一学科或者行业领域承办的奖励,应当做好统筹设计,注重精简规范;  (二)下设子奖项不得超过一级,各子奖项间应当界限清晰;  (三)设立奖励等级的,一般不得超过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以授予特等奖;  (四)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授奖数量和比例,合理设置不同奖励等级授奖数量。第三章 奖励运行  第十四条 承办机构应当通过固定网站或者其他公开渠道如实公开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奖励章程、办公场所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  第十五条 承办机构应当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奖励受理、评审、监督等机制,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承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审查机制,通过不涉密承诺等方式,确保不得受理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参评社会科技奖。  第十七条 承办机构应当在奖励活动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完善同行评议,遵循科技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  承办机构应当设立由精通相关学科或者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科学道德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应当独立开展奖励评审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不得利用奖励评审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坚持公开授奖制度,鼓励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授奖前应当征得拟授奖对象的同意。  第十九条 社会科技奖宣传应当以促进学科发展或者行业科技进步、推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等为目的,强化荣誉导向。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  第二十条 社会科技奖如遇变更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奖项设置、授奖数量和奖励周期等重大事项,承办机构原则上应当征询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等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并提供相关的变更材料。  第二十一条 社会科技奖决定停办,承办机构应当在停办时主动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第四章 指导服务  第二十二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提供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社会科技奖规范化发展。  第二十三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具备一定科技评审力量、资金实力和组织保障的社会科技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奖项。  第二十四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鼓励代表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科技奖承办机构共同制定发布社会科技奖设立和运行团体标准,引导推动行业自律。  第二十五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书面报告情况,编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社会科技奖目录,向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备案后,在统一的社会科技奖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布目录。  社会科技奖目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六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运行规范、社会影响力大、业内认可度高的社会科技奖适时组织重点宣传或者专题报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过定期评价和及时监督相结合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公开举报受理渠道,接受监督举报,发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第二十八条 承办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社会科技奖活动开展情况。  第二十九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科技奖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  第三十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发现的异常甚至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提请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实施部门联合惩戒,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一)未按照要求提交变更报告、年度报告的;  (二)未按照要求进行奖励信息公开的;  (三)未按照奖励章程开展奖励活动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尚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从社会科技奖目录移除、通报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等处理。  (一)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一条情形,拒不整改的;  (二)存在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的;  (三)违法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三条 以科学技术奖名义设立但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奖励活动,按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科技奖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发布前已经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对照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 88本校友聚光科技创始人姚纳新在北大生科2018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2018年7月9日晚,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姚纳新先生作为88本校友代表受邀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姚纳新先生回顾了自己在北大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北大的感激之情,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对在座的毕业生提出了期许。热情洋溢的致辞赢得了在场师生以及家长们的热烈的掌声。姚总发表致辞老师们,同学们,各位家长:  晚上好!今天非常荣幸地参加你们这一届的毕业典礼。  在我念书的时候,没有这么正式的毕业典礼,所以这应该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尤其是我们生科院的毕业典礼,所以我很激动。  更特别的是,这个周末,是我们88级30年的大聚会,从88年入学到现在整整30年了,时间如白驹过隙,但刚才听各位老师介绍的时候仍然觉得很熟悉,比如,我是细胞专业的,当年张博老师还是博士生,她曾经带我们做实验。经过30年,看到她们风采依旧,我非常高兴。这个周末的聚会,生科88级一共160个同学,这次应该有六七十个同学回来,超过三分之一其实是非常难得了。  你们现在刚毕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你们都会忙于自己的事业可能无暇与同学、校友聚会联系,但是我们这些同学过了40岁之后,大家都积极参加同学聚会。  这次不光是我们生科院的88级聚会,也是全校88级的大聚会。这周五晚上在北京,有600个我们当时88级的同学聚会,非常令人心向往之。  人生过得是既快又慢,三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你们今天刚拿到毕业证书,你们的人生、你们的前程都充满了美好的希冀。  首先,恭喜你们获得北大的毕业证书。  北大的毕业证书是非常难得的荣耀,但当你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这个毕业证书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为你们要对得起这个毕业证书,对得起北大两个字。  在国内,当然出国可能稍微好一点,我们隔壁学校的同学假如在外面做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别人可能还会原谅,因为那是工科生啊,反之,别人会认为北大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的同学,你说你要混得不好,那周围的人会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你呢?  所以对于北大来讲,各位同学,在座的有些人可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或著名的其他什么家,也有的人可能默默无闻。当然,这个社会有很大的包容性,但是作为北大毕业的同学,我们时时刻刻都有压力在肩膀上,我个人,包括我的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  北大的精神是什么?北大的《精神的魅力》这本书已经出过很多版了,从我进校的时候就有《精神的魅力》这本书。  我们经常在问,北大的精神是什么?当年,北大精神,我说是忧国忧民的意识,当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繁荣富强了,尽管离真正的发达还有比较长远的路。  现在北大的同学可能也没有像我们那一代那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但我想作为每一个北大人,你们要把五四精神扛在肩上,愿不愿意扛,那是你的事情,但是由不得你,这是使命。  这个话题听起来非常沉重,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无论什么年龄、什么状态、什么地位、什么岗位,肯定都需要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喜欢做什么;第二个问题,我能做什么;第三个问题,我应该做什么。  其实我们一辈子,都在追求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统一,就是你喜欢做的、你能做的和你应该做的是一件事。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但事实上你会发现人生大部分的时候,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不会统一。  今天有很多家长坐在后面,当年你们努力读书、考试的时候,可能都不是你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却是你们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北大人,我相信每一位北大毕业生的实力,你们的智商、你们的能力都是拔尖优秀的,缺少的是什么?是你们的胆魄和勇气。  希望我们北大的同学,将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在哪个行业,在科研领域也好,在其他社会领域也罢,都能够真正的琢磨明白这三个问题。  答案不统一是件可怕的事,但是更可怕的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一个都没想明白。只有你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想明白了,你才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就该跟着自己的心走、跟着自己的直觉走,如果事事都能恰逢其时自是皆大欢喜,但人生某些时刻你确实要先完成当下应该做的事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最长远的目标一定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对推动社会进步能起到作用,无论多还是少。  我们这届同学,有些已经成为非常牛的科学家,说不定过几年就能拿美国科学院院士了,也有的在其他行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将来也会是这样。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你们要追求的是内心的成长。  当今社会,对于我们学生科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  但其实当我们那时刚毕业走向社会会觉得自己被骗了,因为我们高中的时候大家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结果很多同学发现其实到了美国,博士生毕业找工作、做博士后,可能都没有北大中文系毕业或者读了两年计算机硕士的工资高。  我们要相信,21世纪真的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现在的头条上都是一些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报道。  目前,有将近50%的风险投资集中在生命科学领域,远远超过了人工智能领域,你们应该觉得自己学生物是了不起的。生命科学无论是科研也好,产业也好,会迎来如日中天的时代,希望在座的各位学成毕业走向社会之后,能够坚持自己的本心,不要轻易转行,因为生命科学是如此美好美妙。  现在,我虽然不搞生命科学的,但是我这些年参与过的好几个项目都是跟生命科学有关的,这也算是直接或间接地与时俱进了。  我一直为自己是北大生科毕业引以为豪,我在北大求学所获取的知识、得到的训练一辈子受益匪浅。  当年我们去美国的时候,跟现在的情况还是很不一样的;到目前为止,我们88级生科160余人,至少还有100多人留在美国。  对你们而言,现在国内的生长和成长环境跟以前相比已经非常优渥,同学们发挥科研价值的环境已不比美国差;但是,中国核心的、创新的领域要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要创新发展还要靠在座的各位来实现。  中国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要成为真正的科技创新大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  希望各位同学能强烈感受这份期许。当然我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将来能投身到科研,或者也可以和你们搞科研的同学一起真正地发挥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才华,真正地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最后,我想借用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一句话赠送给大家: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求知若渴,专注如痴。  希望你们这辈子能够在追求你们想追求的东西的时候,能坚持不懈,像傻瓜一样专注地做好你们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最后在此祝贺大家,祝贺各位家长,谢谢老师们!
  • 迪马科技“女神”群像: 那些不可忽略的迪马“她力量”
    从古至今,女性从来不乏仰望星空的力量与诗意。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近年来,“她力量”一直闪耀,特别是随着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谷爱凌北京冬奥会两金一银的闪耀成果,女性的柔美与刚毅再一次冲上热搜。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有着广大的女性从业者,她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她们敢于创新,敢于冒险,在美丽与温柔的外表下蕴含着强大的力量。2022年3.8女神节将至,仪器信息网将以“我们Women in STEM ——科学仪器行业女性洞察”专题,邀请多位行业女性工作者分享他们的点滴故事,解读她们的成长经历与职业历程,洞察科学仪器行业女性从业者的别样魅力。本文的主角,是来自迪马科技的众位“女神”。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迪马科技的员工情况,其中女性员工占比多少,她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工作岗位?迪马科技:迪马科技国内女性占比70%,女性员工还是比较多的,遍布公司各个部门岗位,以销售部、生产部、技术部较多。仪器信息网:日常工作中,女性员工给迪马科技带来了哪些突出贡献,能否列举一些具体事件?迪马科技:迪马科技的女性员工们充分发扬巾帼不让须眉和半边天的精神,谨守岗位职责、注重培养业务能力,积极学习、不断进取,闪烁着独立、勇敢、自信、勤奋的新时代女性光辉,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公司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技术生产部的女员工,她们拥有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耐心的为客户解决各种各样的售前售后问题,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热点事件突发时,她们能够快速响应、加班加点、不舍昼夜争取第一时间为客户开发出最新的产品解决方案,贡献她们的一份力量!仪器信息网:迪马科技针对女性员工推出了哪些福利政策,如何帮助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有哪些具体举措?迪马科技:在每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公司会非常贴心的为所有女性员工及员工的女性家属送上节日的福利;对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女性员工减轻其工作量,并安排弹性工作时间,保障她们的身心愉悦健康;定期为公司的女性员工安排体检;每年会安排女性员工进行旅游或者举办团队拓展训练,以便大家的团队凝聚力,进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整体业务能力等。仪器信息网:“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企业对于女性员工有哪些期望和祝福?迪马科技:祝愿迪马科技全体女性员工:健康与快乐齐飞、家庭和事业共融、美丽同青春永驻!
  • 科技部准予4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消息: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科学技术部第10号令)的有关规定,科学技术部准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促进城市发展科技奖”、“吴阶平医学奖”、“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草业科学技术奖”4项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   附件:准予登记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名单(4项) 序号 奖励名称 设奖者 1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促进城市发展科技奖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 2 吴阶平医学奖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 3 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国安装协会 4 草业科学技术奖 中国草学会
  • TESCAN新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东北大学成功举办
    2017年5月24日,“TESCAN新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沈阳 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有来自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著名企业的70余名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交流会。在新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会上,TESCAN公司的技术专家们带来了关于TESCAN在扫描电镜(SEM)及聚焦离子束(FIB)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技术及应用介绍。 本次技术交流会由TESCAN与合作伙伴沈阳元杰光学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元杰光学是TESCAN公司在东北区域的独家合作伙伴。会议伊始,元杰光学总经理马晓冰先生做了会议致辞,对与会的专家老师们表示了强烈的欢迎,并表达了TESCAN与元杰光学将通力合作,致力于为电镜用户带来更好的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助力,为科研发展贡献力量。TESCAN新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会现场 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制造历史,是电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领域的技术领导者。此次技术交流会,TESCAN市场部经理顾群先生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了TESCAN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显微领域的技术创新,并重点介绍了TESCAN “ALL IN ONE”全面解决方案的理念以及国内首创的电镜-拉曼光谱联用系统(RISE)和双束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系统(TOF-SIMS)。目前,TESCAN 联用技术已受到了市场很大的认可,联用系统在国内多家重点研究单位安装并投入使用。 TESCAN市场部经理顾群先生精彩分享 随后,TESCAN应用部专家李威老师为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详细介绍了TESCAN独创的电镜-拉曼光谱联用技术在微观观测和分析领域带来的应用革新。传统的扫描电镜分析性能薄弱,SEM与拉曼光谱仪虽然都是强大的分析工具,但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应用局限。而电镜-拉曼光谱联用系统(RISE)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应用难题,例如拉曼光谱对样品平整度的苛刻要求以及光镜观察形貌结构分辨率的不足和信息单一等难题,并在联用导航、探测器适配以及软件分析应用上都有革命性的提高和拓展,目前已在地质、碳材料、纳米科技、矿物晶体、聚合物、半导体以及生命医药、医学、检测鉴定等领域有了丰富的应用。TESCAN RISE系统还分别获得了“2014年分析科学家创新奖”和光谱仪器的最高奖项“2015年棱镜奖”。 此外,李威老师还介绍TESCAN双束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系统(TOF-SIMS),TESCAN是第一个将TOF-SIMS和自己的SEM/FIB成功集成在一起,创新成为一体化系统。联用系统的创新打破了EDS及WDS的分析局限性,拥有更灵敏的检出限和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在对轻元素的探测、同位素检测、深度剖析和化学结构解析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TESCAN应用部专家李威老师在交流会上介绍新技术 最后,TESCAN技术专家焦汇胜博士介绍了TESCAN FIB-SEM及超高真空FIB-SEM Nanospace系统。由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双束系统,简称FIB-SEM,是纳米尺度成像、测量和精密加工的工具,可以在纳米和微米级别的区域内对样品进行切割,可以完全实现样品的三维观测分析,而超高真空FIB-SEM Nanospace系统更是有其他系统无法比拟的表面分析功能。TESCAN技术专家焦汇胜博士介绍FIB-SEM双束系统 交流会结束后,参会的专家老师与TESCAN的应用技术专家也进行了热烈的沟通交流,相信TESCAN独创的联用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将会更好地帮助电镜分析研究工作者开展科研探索,也期待未来TESCAN的创新技术走进更多的科研应用领域。TESCAN新产品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大合影关于TESCANTESCAN发源于全球最大的电镜制造基地-捷克Brno,是电子显微镜及聚焦离子束系统领域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有超过60年的电子显微镜研发和制造历史,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拉曼光谱仪联用技术、聚焦离子束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以及氙等离子聚焦离子束技术的开拓者,也是行业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 西北大学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研制仪器打破国外垄断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王家鼎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重大工程黄土灾害机理、感知识别及防控关键技术”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由西北大学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中铁十七局和中铁西北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主要完成人为:王家鼎、赵斗、谷天峰、谢婉丽、付新平、王新民、武小鹏、王新刚、贾鹏飞、张登飞。该成果针对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建造高铁及重载铁路的高标准防灾的国家重大需求,在10余项国家、铁道部重大科研项目的重点支持下,创立了黄土路基振陷、深部黄土湿陷、滑坡四促效应及富水黄土-红土/泥岩隧道塌方等理论;首次研制了振动促渗仪等多台先进仪器,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此方面的空白;突破了铁路黄土路基振陷和深部黄土湿陷感知、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灾害识别、隧道变形的精准监测技术瓶颈;创立了高铁路基抗振陷的填料改良和加筋防控、湿(振)陷性黄土改良与排水平纵横协同防控及隧道加固“气驱水浆驱气”加固技术体系,主编和参编的行业规范多部,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在国内外20余条高铁和重载铁路的成功应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使得项目合作完成单位的高铁建设防灾减灾技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彰显了国际影响力。
  • 北大获赠千万美元设脑研究院 饶毅任院长
    11月8日,北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与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继续捐赠1000万美元与北京大学共同建设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   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人脑研究院创始人麦戈文(Patrick McGovern)与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临湖轩签署捐建协议。这是继今年4月底与清华大学共同建设清华大学-IDG/麦戈文人脑研究院之后,IDG在中国的又一次重大科学捐款计划。   麦戈文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我和我夫人非常高兴能够与北京大学签约设立脑研究院。脑研究院设立后,全面认知脑将不只是梦想。我相信研究院将会产生一系列治疗脑疾病的科研成果。我们为参与这一进程并使之早日实现所做出的努力而倍感自豪。   为何选中国   麦戈文夫妇一直致力于对教育与科研事业的支持,特别是在脑科学研究领域。2000年,麦戈文夫妇向MIT慷慨捐赠,成立MIT麦戈文脑研究院,致力于提高人类交流水平,专门研究人脑的工作机理及相关疾病,包括孤独症、帕金森氏症、精神分裂症、语言障碍等。   目前,全球大约有5亿人患有和脑神经相关的各种疾病。在麦戈文走过的90多个国家中,他发现这些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有个共性,那就是很多优秀的脑神经方面的科学家都来自中国。与此同时,麦戈文在MIT建立脑研究院的时候发现,大约有25%的工作人员来自中国,“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有着比较优秀的研究基础,在中国建立人脑研究院可以吸引他们回国,这样就能保证有100%的中国人来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麦戈文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之所以把钱投在中国,是希望在中国建立这样的一个研究机构,来帮助扩大和延伸他们的研究,同时吸引全球各地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回到中国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参与到为解决全球人脑疾病的研究中来。”   IDG及IDG资本管理团队还将分别设立“IDG中国基金会”和“和谐基金会”,为该研究院提供长期的支持与资助。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告诉记者,IDG和麦戈文夫妇将给予北京大学10年稳定的支持,这样就能保证有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来让科学家非常自由地来开展研究,从而产生非常好的研究成果。“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不够,加深对大脑的认识和健康的理解将有助于人类治疗脑部疾病。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期待,如对大脑疾病的治疗和解决方案的提升,以及理论方面的认识和研究,还有待继续研究。”   对于北大和清华各自脑研究院如何协同作战,麦戈文认为,不同的大学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清华大学在分子结构和计算神经科学方面有优势,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北大在行为、遗传和认知科学等方面比较强势,所以将有优势互补。   而对于IDG来讲,他们在中国的战略还远不止北大和清华。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增加捐款,除了在人脑疾病方面的研究之外。我们还将在儿童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从而能保障一些困难儿童能上得起学,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在这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就着一定的基础,该校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儿童的认知科学领域有自己的探索,我希望能与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展开这一领域的投资。”麦戈文告诉记者。   开放互补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作为北京大学的重要特点,将充分发挥其综合学科优势,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包括神经生物学、语言学、生物工程、计算科学、认知科学、以及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研究群体,并于2001年成立了跨学科、跨院系的“脑与认知科学中心”。北京大学心理系设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神经经济学等基础研究方向(以及其他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其心理学研究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进入全球排名前1%的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有神经生物学、医学部有痛觉和脑神经系统疾病等研究方向。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将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和生命科学学院为依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互为倚角,联合医学部、附属医院,发挥北京大学多学科的优势,致力于行为神经科学、遗传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做出世界一流的脑科学研究成果。   “这个研究院是非常开放的,欢迎国际上对此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来此合作开展研究工作。除此之外,该研究院也承担着培养研究生和青年人才的重任,通过加强相关脑科学的课程的建设,提升北京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氛围,一次来促进北大的国际化。”周其凤说。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拟将兼任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院长,他告诉记者,北大校本部和医学部、临床医院多方面将整合优势力量来一起开展研究工作。“我们希望在中国、在北大做出杰出的脑研究成就,推动人类对于大脑奥秘的认识、帮助解决困扰人类的脑和神经疾患。”
  • 再 添 新 力 军 — 清华、北大等高校应届博士、硕士加入北京吉天
    在这个花木灿烂、生机盎然的四月,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几位即将毕业的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生齐聚北京吉天,将开始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4月21日下午,吉天公司召开了2015年度博士、硕士欢迎会,会议由人力资源部姜英主持,公司总经理彭华,副总经理裴晓华、陈红军、陈玲,产品总监赵富荣,生产部经理何立杰参加了欢迎会。 会上,总经理彭华代表公司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她向大家叙述了吉天的发展史,并重点介绍了吉天的现在与未来,她表示吉天现在是一个生产优秀国产仪器的厂家,在未来不仅要继续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和产品,更要发展成为提供全面实验室解决方案的平台;吉天需要更多的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优秀人才,只有拥有更加优秀的团队,才能确保公司的创新能力得以延续,并支撑公司将来的蓬勃发展。 她提到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面临各种选择,而职业方向的选择,是关系到每个人将来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件大事,她对于大家选择加入吉天这样一个实业型的公司表示认可,大家选择吉天,是对吉天的充分信任,吉天也一定会给未来的员工提供一个尽情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希望大家在吉天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做出更好、更便捷的创新产品,为提高公司的研发水平做出努力,为整个行业和社会做贡献。 随后,与会的各位领导也分别就各自管理的领域对吉天的现在和未来做了针对性的介绍,希望大家与吉天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解决用户的疑难问题和需求,与吉天共同发展、进步。 新员工们在听完各位领导的讲解后,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他们都表示,通过这次会议,对吉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投入未来的工作;他们相信加入吉天团队后,通过学习和努力,一定会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可以为公司及整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天公司作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一直以来都很注重研发团队的建设和培养,这次积极聘用充满朝气、高素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入吉天公司研发团队,不仅可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公司蓬勃发展吸纳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吉天公司愿与广大客户共同努力,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发展我国的科学仪器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 献力双一流建设,岛津与东北大学合办光谱及相关分析技术研讨会
    日前。“光谱及相关分析技术研讨会”在沈阳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东北大学合办,这是岛津公司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展的地区活动。 大会在王建华副校长的开幕词中拉开序幕,岛津市场部行业组杨桂香经理代表岛津发表致辞。此次会议共40多专家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老师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会议内容丰富充实,共有20位专家做了大会报告,报告以光谱技术为主,课题方向生物医学检测分析成为主流,食品、环境、材料等的应用都有涉及,光谱技术研究集中在ICPMS,多为形态分析和微等离子体的应用,也有相关新装置的研究,例如 中国地质大学的朱振利老师发表的常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元素分析方法,四川大学侯贤灯老师课题组的汞分析-从样品预处理到分析新方法/新装置等;而生物学、蛋白质、细胞的分析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像武汉大学胡斌老师的《细胞内硒和汞的形态分析与硒-汞拮抗》,大连化物所张丽华老师的《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从定性定量到相互作用等》,专家们展示的基本都是未发表的研究成果与领先技术。岛津公司市场部的侯艳红经理、覃冰博士、龚沿东研究员分别就岛津ICPMS、分子光谱、和XPS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发表。东北大学王建华副校长致开幕词会场传真岛津市场部人员做ICPMS、分子光谱、XPS的应用报告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青年先锋”贺羽: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的力量
    近日,安徽广播电视台亚洲一号演播大厅,在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中,“安徽青年先锋”盛大揭晓,国仪量子联合创始人、总裁贺羽荣膺“2020安徽青年先锋”称号。自2017年至今,安徽广播电视台已经举办了四届“安徽青年先锋评选活动”。每届评选活动,都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年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成为安徽青年一年一度的盛会。今年的颁奖盛典,颇具新意,开创性地通过“引言人”导入时代大背景,放大了获奖人讲述环节,从而使本届获奖青年具有更加强烈的时代感。国仪量子联合创始人、总裁贺羽精彩的讲述,向观众充分展示出新时代青年“向上向善、奋发有为、拼搏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品格,满满的正能量,令人心潮澎湃!以下为演讲全文:荣幸登上这个舞台,分享我的创业故事,我是国仪量子的贺羽。我是一名90后,但已经是一名创业十年的“老兵”了。十年前,在我导师的激励下,我决定加入到发展中国高端科学仪器产业这个事业中来。十年的创业,让我磨平了棱角,但是初心却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推动量子技术的创新成果转化,并以此实现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科大,来到了我们的实验室,激励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们做出更大的成就。我深受鼓舞,立志打破国际垄断,创造出引领世界前沿的科技成果。当年年底,在前两次创业的基础上,我带领小伙伴们成立了国仪量子。梦想熠熠,使命灼灼。高端科学仪器要求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精度,先进的量子技术为我们行业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变革式机遇。四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以工匠精神打造出一款款改变行业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如今,国仪量子已经成长为一家估值近3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交付到高校、企业、医院等海内外近百家单位,多款仪器突破国际禁运,在多项关键性能指标上实现了与世界先进水平并跑或领跑。最后我想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年创业者和科研工作者必须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的力量!未来,国仪量子将继续瞄准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立足安徽,打造“以量子测量仪器为核心的先进仪器产业集群”!用量子技术感知世界,谢谢大家!近年来,荣获“安徽青年先锋”称号的,有埋头科研的青年科学家、有铁肩担道义的青年法官、律师、有扎根乡村扶贫的青年创业者、有传承创新的青年新秀、有互联网细分行业的青年尖兵。国仪量子联合创始人、总裁贺羽将和他们一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成为带领广大青年奋发向上的标杆!
  • 汇像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系统,用科技力量助力上海战“疫”
    近期,全国疫情卷土重来,确诊数字大幅增长,部分城市学校停课、企事业单位停摆,疫情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再度显现,科学仪器行业也再次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疫情之下,我们看到了特殊时期仪器同行们的守望互助,以及抗疫路上科学仪器人的最美“逆行”......对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开展了“2022年仪器圈抗击新冠疫情纪实”专题活动,广泛征集科学仪器企业在本轮抗击疫情中的突出事迹,展示弘扬仪器圈英勇抗击疫情的事迹与精神。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海汇像为抗疫所做出的努力。3月28日起,上海为抗击疫情,开展多次全员核酸大筛查,上亿份检测样本数据涌向各大疾控、三方检测中心。3月30日,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连夜开发了“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平台”,并在各大疾控、检测中心快速上线,使原来需要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处理、分析、上传的核酸检测数据,缩短到10分钟以内就可以完成系统的对接工作。上海汇像“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系统”,是“汇像全自动机器人核酸检测系统”的样品录入与健康云数据对接子系统,由松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由上海汇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同济建设联合开发。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平台(一代健康云版),其功能涵盖系统连接扫码枪后,支持快速样品扫码信息录入,并自动将样品管扫码信息,排列为与96孔板一一对应的位置信息;导入PCR结果数据后,实现PCR结果数据和与筛查者信息自动绑定;实现阴性/阳性准确识别判定,快速锁定阳性用户关联信息;直接对接健康云平台等功能。4月4日,系统升级兼容健康云,大数据中心,实现超大批量核酸检测结果上传。4月9日起,全市核酸筛查开始全面采用东软平台系统,上海汇像工程师马不停蹄,在松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进一步升级“汇像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系统”,成为全市首家集成“健康云、大数据、东软平台、核酸码”一体,全平台互联互通的核酸数据自动化对接软件。汇像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系统(全平台互联版)二代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升级新功能包括健康云、大数据中心、东软平台、核酸码,全网互联的自动化数据处理与对接;全市首家实现天隆、罗氏、AB(赛默)结果自动判定;疾控核酸检测常用四大系统整合,一键自动化上传/下载;四大系统的数据格式完全兼容,并实现一键自动化导出等功能。这并不是上海汇像第一次用自己科技的力量来抗击疫情,早在2020年疫情初期,汇像就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AI视觉识别等自动化技术,研发推出全自动机器人核酸检测系统,全流程无人化实现单样日检万人份、混样十万人份的检测通量,助力全民大规模核酸筛查,最大程度降低疾控人员及医护人员的传感染风险,缓解工作强度和压力。目前“第二代”汇像核酸检测自动化数据对接系统(全平台互联版),已经在松江疾控、闵行疾控等十余家上海市疾控、医院、第三方检测等机构稳定运行,实现自动上传数据突破一千万次。在上海全面清“0”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它将协助上海市疾控、医院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人员处理每日百万、千万级别的核酸检测数据,用科技力量助力上海战“疫”!
  • 让冬奥更“智慧”,还看北京冬奥背后的科技力量
    从炎热夏季到严寒冬季,从2008年到2022年,跨越14年的时间,北京再次以万分热情拥抱奥运之火。2月4日,正值农历春节之际,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场富含年味的冰雪盛会给各位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观感。此次冬季奥运会中,其主要特色“科技冬奥”从始至终贯穿整个进程。为实现这一目的,离不开科学技术。由此,“精确”一词成为冬奥会主要关键词,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赛道的长短、弯道的转弯角度和坡度、时间的记录和测量等,需要精确的数值作为技术保障;奥运食品安全、兴奋剂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需要标准物质和精准的量传体系;体育场馆及其设施需要对其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电磁干扰等进行监控,保证各项监测数据精确可靠。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智能防疫疫情之下冬奥会采取闭环防疫管理政策,为应对大规模的核酸检测需求,睿科集团推出自动化样本前处理解决方案助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其中包含原始样本分装、高效自动化核酸提取,到PCR体系构建的整套自动化样本前处理流程,能在大幅缩短病毒核酸提取时间的情况下,满足医护工作者和检验人员在病毒核酸提取过程中对通量灵活、快速自动及安全防控的需求。 1.Vitae Lids分杯工作站可一次实现48/96个采样管的开关盖、样本分杯等功能,适用范围广,具备液滴捕获、气密防滴落设计,可配置生物防污染外罩或者直接放置到生物安全柜中使用,有效防控污染。2.Vitae 100全自动核酸纯化系统采用磁珠分离技术,可以快速提取1-96个样本,具有紫外灭菌及HEPA过滤系统,防止样本交叉污染,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3.Vitae 100全自动PCR体系构建系统代替手工的PCR反应体系中重复移液步骤,实现自动化高效精准移液,避免了人为重复操作带来的误差以及污染;可实现384孔PCR板的分装;移液精度可以达到CV食源性有害物质残留的预防控制成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微生物检验、样品制备管理等,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监测评估食品安全风险,保障食源性有害物质残留“零检出”。为保证食品食用安全,对可能有害物质残留进行针对性的检测,睿科提供可覆盖全流程,且可实现前处理大批量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拥有在食品领域应用方面相关的三大产品: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浓缩仪及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睿科Fotector系列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净化技术,针对现代实验室大批量样品前处理应用而生的一款全自动固相萃取净化设备。前处理过程直接替代手动操作,全自动化无人值守,机械式重复运行模式,流速精确控制。结构紧凑,可直接放入通风橱,避免裸露使用危害实验员的身体健康。可应用于各种需要固相萃取净化的项目检测中。睿科AutoEVA-60全自动浓缩仪,是一款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对大批量样品同时进行快速、平行浓缩的浓缩仪,它是利用水浴加热和氮吹的共同作用对样品进行浓缩,可同时处理60个样品,运行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机、PAD等设备实时监控浓缩状态,令繁琐的浓缩过程变得简单、方便。睿科 Auto Prep 200 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是根据现代实验室液体样品制备需求,针对性设计的一款全自动化的液体样品制备工作平台,其智能的配制过程将实验员从繁琐的配液过程中解放出来。该产品所具备的混标制备、标准曲线制备、样品添加、分液、样品稀释等液体样品制备功能,使其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验室的液体样品制备过程。 北京冬季奥运会无论是申办、筹办还是举办,都尽显绿色科技,诠释冬奥文明。通过多种多样的创新科技力量,融入不同场景,科技元素赋能冬奥,展示了北京冬奥会的“以人为本”理念,同时也更创新、更精彩、更绿色。睿科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检验检测行业效能提升的自动化、智能化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核心业务覆盖三个领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将不断努力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