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专利

仪器信息网专利专题为您整合专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专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专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专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专利话题讨论。

专利相关的资讯

  • “基因魔剪”专利之战:欧洲专利局VS美国专利与商标局
    “基因魔剪”CRISPR-Cas9(以下简写为CRISPR)的专利之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是非非近年来成为生物医学界的热门谈资。美国对这一专利归属的宣判余音还未了,欧洲专利局(EPO)近日又宣判了欧方立场,硝烟一时再起。  据《科学》杂志官网27日报道,EPO宣布,有意将CRISPR在欧洲的专利权授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德国亥姆霍兹传染病中心组成的国际团队,该团队拥有该技术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所有细胞和生物的专利权。这与2月中旬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宣判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张锋团队“拥有CRISPR编辑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专利”完全背离,双方在两次交锋中各赢一次,打成平手。  同一专利 两种结果  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娜与法国微生物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首次在《科学》杂志上报道称,CRISPR能在试管中精确切割DNA。但博德研究所在实现该技术编辑人类细胞的研究中领先一步。虽然两家机构在同一年先后向USPTO提出专利申请,但由于申请了快速通道,博德研究所率先被授予CRISPR用于编辑真核生物细胞的专利。加州大学关于CRISPR用于编辑细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所有类型细胞的专利申请却迟迟没有获批,甚至面临被退回的后果。  加州大学并没轻言放弃,他们已经准备就USPTO的判决寻求法律解决途径。现在,EPO也站到了加州大学这边,等最终专利文本和专利费用等后期细节敲定后,这一国际团队将正式获得EPO的专利授权。  背后经济利益驱动  科技日报记者就EPO宣布CRISPR专利最新结果采访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张岩博士,他告诉记者,从技术上来说,这一工具目前用于敲除特定DNA片段效率很高,但敲入特定DNA的效率并不高 而且,虽然都号称该技术一旦转化成产品,将带来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但还需长达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发,这一天的到来仍然路漫漫。  张岩博士表示,目前所有利用这一工具开展的任何科学研究都不需要专利授权,只有当研发产品上市获利后,这些专利拥有者才能分享收益。但两家机构热衷于炒作,站在前台的是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背后主使者或是风险投资公司,这些炒作与背后公司的股价息息相关,炒作得好,股价会飙升。  至于欧洲方面为何会选择加州大学和其合伙团队,张岩博士认为也有政治考量,团队中的部分科学家来自欧洲科研机构,而欧洲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比甚至超过美国,当然不愿“拱手相让”。  双方或达成和解 共享专利  张岩博士预期,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双方达成和解,这与亚利桑那大学专利专家罗伯特库克-迪根的观点一致。库克-迪根一直主张加州大学和博德研究所通过交叉专利许可实现专利共享,这样才能为CRISPR或将创建的数十亿美元医药价值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姚克枫告诉记者,很多大型电子产品公司会通过签署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解决争端,共谋发展。签署这一协议可免除相互阻斥、避免昂贵的侵权诉讼,有助加强技术合作以及减少交易成本。  许多公司已经开始为CRISPR支付专利费用,一些甚至开始研制与CRISPR专利有关的产品,如果加州大学主张其在欧洲的专利权,那些与博德研究所签订授权协议的公司将会面临麻烦。库克-迪根表示,欧洲方面的宣判再次证明,CRISPR专利之争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中国专利局:6月底前取消专利申请资助,2025年前全部取消专利各类资助
    1月2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主要针对专利资助政策进行了调整,通知指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21年6月底前将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单位也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地方现有资助的范围应限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通过PCT及其他途径在境外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方式应采用授权后补助形式。资助对象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总额不得高于其获得专利权所缴纳的官方规定费用的50%,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对于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应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各地方要着力优化专利资助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局机关各部门,专利局各部门,局直属各单位、各社会团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近年来,全系统深入开展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加强对专利申请相关支持政策的规范,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相关行为,对激励和保护创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仍存在一些地方对专利高质量发展要求重视不够、贯彻落实不力、盲目追求数量指标的现象,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仍然存在,严重扰乱行政管理秩序、损害公共利益、妨碍企业创新、浪费公共资源、破坏专利制度。为严格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规范专利申请行为,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消除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工作目标  着力引导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科学设定各项工作指标,强化质量导向,切实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引领作用。进一步调整完善资助和奖励等政策,全面取消对专利申请的资助,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清理规范专利申请秩序,坚决打击和有效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把握工作重点  实施下列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以下简称该类申请)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予以从严打击、从严处置。  (一)《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第75号局令)第三条规定的六种情形;  (二)单位或个人故意将相关联的专利申请分散提交;  (三)单位或个人提交与其研发能力明显不符的专利申请;  (四)单位或个人异常倒卖专利申请;  (五)单位或个人提交的专利申请存在技术方案以复杂结构实现简单功能、采用常规或简单特征进行组合或堆叠等明显不符合技术改进常理的行为;  (六)其他违反民法典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符合专利法相关规定、扰乱专利申请管理秩序的行为。  以上“单位和个人”包括同一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同一实际控制人。  三、强化工作措施  对该类申请行为,除依据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从严处理之外,应视情节采取下列处置措施:  (一)对申请人不予减缴专利费用。已经减缴的,要求补缴已经减缴的费用。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减缴专利费用。  (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以及《中国知识产权报》予以通报。  (三)在专利申请数量统计中扣除该类申请数量。  (四)取消申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备案企业资格,以及中国专利奖申报、参评或获奖资格。  (五)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对申请人和相关代理机构不予资助或者奖励。已经资助或者奖励的,全部或者部分追还。情节严重的,自本年度起五年内不予资助或者奖励。涉及骗取资助奖励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关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对代理该类申请、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的专利代理机构,根据认定情况,依法加大查办力度。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对从事和涉及该类申请的专利代理机构以及专利代理师采取行业自律措施。  四、加强协同治理  (一)提高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完善与专利工作相关的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有效性,核查并剔除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避免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部门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不得设置专利申请量的约束性考核评价指标,不得以行政命令或者行政指导等方式向地方、企业和代理机构等摊派专利申请量指标。不得相互攀比专利申请(包括 《专利合作条约》(PCT) 途径专利申请)数量。一经发现以上行为,视情取消国家知识产权运营项目申报资格、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示范城市等各类称号和优惠政策等。  (二)调整专利资助政策。2021年6月底前要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各地方不得以资助、奖励、补贴等任何形式对专利申请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地方现有资助的范围应限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包括通过PCT及其他途径在境外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资助方式应采用授权后补助形式。资助对象所获得的各级各类资助总额不得高于其获得专利权所缴纳的官方规定费用的50%,不得资助专利年费和专利代理等中介服务费。对于弄虚作假套取专利资助的,应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十四五”期间,各地方要逐步减少对专利授权的各类财政资助,在2025年以前全部取消。各地方要着力优化专利资助相关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专利保护运用,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  (三)突出专利申请质量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定期通报或公布各地方高质量专利申请和该类申请占比数据。该类申请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高质量专利申请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的,通报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以上现象的,通报地方党委政府,并把相关信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及《中国知识产权报》公布。连续一年出现以上现象的,取消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示范城市等各类称号、优惠政策等。各类涉及专利的奖励不得简单将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作为主要条件。  (四)加强专利申请领域信用监管。修改专利法实施细则,依法推动将该类申请行为作为失信行为纳入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在制定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政策文件时,应着重考虑将该类申请行为纳入监管范围。加强对严重违法失信代理机构的协同治理,对因代理该类申请受到处罚的专利代理机构,在有关激励奖励政策、行业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联动约束,强化监管效果。  (五)加强专利交易的规范与监管。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落实规范知识产权交易的属地监管责任,坚决遏制明显不以技术创新和实施为目的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转让行为,对各级政府部门支持建设的知识产权(专利)交易运营平台和机构加强监管和引导,对辖区各类专利交易服务机构和平台加强指导,做好交易标的和交易方背景审核,严防该类申请通过交易进行牟利和洗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专利转让、许可等登记备案数据监控,会同有关地方及时依法处置异常专利运营行为。  (六)加强跨部门信息通报。对于该类申请的相关详细信息,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商相关部门,主动及时向科技等管理部门通报,支持和协助科技管理等部门加强涉及专利申请的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该类申请不被利用骗取高新技术企业等国家各类优惠政策。对无参保人员、无实缴资本、无研发经费的“三无”空壳公司申请专利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转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五、完善工作机制  (一)工作对接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监测、认定该类申请行为,并及时向地方通报和转交该类申请行为相关信息,地方知识产权部门加强行政指导,要求涉事单位和个人以及代理机构主动撤回相关申请,对积极主动撤回的,可酌情从轻处置。涉事单位和个人以及代理机构拒不撤回又不提出申诉意见并提供充分证据的,由地方知识产权部门根据情节处理,并依法将相关线索信息转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信用监管部门依法处置。  (二)信息筛查机制。专利审查部门单位要严格审查并依法驳回该类申请,及时发现、汇总、报送相关线索信息。专利代办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严格筛查该类申请,并将相关线索及时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  (三)举报和核查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向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举报该类申请行为以及违规的指标设置和申请资助政策。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设立专线专网接受举报。接到举报后,要及时核查和处理,并呈报国家知识产权局。  (四)正面引导机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提升专利申请质量的宣传报道,加强对积极投入创新、科学合理布局专利的企业和个人的激励,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专利申请的战略布局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六、推动工作落实  (一)开展专项治理。2021年全年,集中开展打击该类申请行为专项整治。对已经发现线索的相关行为严厉打击。力争到2021年底,专利申请秩序进一步规范,该类申请明显减少,高质量专利申请占比持续提高。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工作效果和相关情况,不定期部署开展专项治理。  (二)加强自查自纠。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深入开展自查,全面梳理指标设定、资助政策等情况,查找存在的不足和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按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送自查结果,重大线索和重点案件情况及时报送。  (三)加强组织领导。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对各地方政策修订情况、案件处理情况等进行跟踪指导和案件督办。各级地方知识产权部门要高度重视严厉打击该类申请行为的重要意义,向地方人民政府作专题汇报,由主要负责人负责,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综合研判本地专利申请状况,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重点环节,制定专项工作计划,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设立专班,深入持续开展相关工作。特此通知。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1年1月27日
  • 中微公司专利再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近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股票代码:688012)的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及调节基片边缘制程速率的方法”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金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组织评选,被公认为是我国专利界的最高奖项。本届共评选出30项中国专利金奖,中微公司的发明专利从众多参评专利中脱颖而出。(图为部分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等离子体中心和边缘分布均匀性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晶圆整体的刻蚀均匀性。随着现有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线宽均匀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刻蚀过程中等离子体中心和边缘的分布均匀性,成为制约芯片刻蚀向更小尺寸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本领域亟需应对的挑战之一。中微公司的获奖专利为芯片刻蚀提供了一种动态调节边缘效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调节等离子体中心和边缘射频源的功率和相位差,该方案有效解决了等离子体刻蚀领域控制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等离子体分布均匀性这一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刻蚀设备更新迭代奠定基础。此次是中微公司第二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此前,中微公司的发明专利“感测和移除被加工半导体工艺件的残余电荷的系统和方法”于2013年首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博士说道:“中微公司再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不仅是对中微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中微公司的专利价值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认可。中微公司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和超越,助力集成电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关于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微公司,证券代码:688012)致力于为全球集成电路和LED芯片制造商提供领先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解决方案。中微公司开发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和化学薄膜设备是制造各种微观器件的关键设备,可加工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各种器件。这些微观器件是现代数码产业的基础,它们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微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从65纳米到5纳米及更先进工艺的众多刻蚀应用,中微公司开发的用于LED和功率器件外延片生产的MOCVD设备已在客户生产线上投入量产,目前已在全球氮化镓基LED MOCVD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 普源精电与鼎阳科技专利大战持续,又有专利被宣告无效
    近日,普源精电与鼎阳科技的示波器专利纠纷又有进展。普源精电公告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国 家知识产权局”)经审查决定,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阳科技”)拥有的发明专利“一种矢量网络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ZL201810016261.0)被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据了解,2022年10月至11月,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对鼎阳科技及经销商等主体累计发起了5起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2022年12月,普源精电针对上述5项专利权分别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普源精电分别于2022年11月24日、12月10日发布专利诉讼相关公告。公告指出,普源精电就全资子公司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鼎阳科技及经销商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近日收到立案通知,案号分别为(2022)沪73知民初1194号、(2022)沪73知民初1221号、(2022)沪73知民初1222号、(2022)沪73知民初1266号、(2022)沪73知民初1267号。普源精电指出,经比对分析,鼎阳科技及经销商,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多款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等产品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鼎阳科技及经销商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害原告涉案专利的产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侵害了公司的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对此,普源精电发起诉讼,请求鼎阳科技及经销商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款共计人民币5800万元以及相关律师费、公证费等维权合理费用。针对普源精电方面涉诉的5项专利,鼎阳科技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并被准予受理。2023年2月6日,鼎阳科技发布公告称,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对公司提出的有关北京普源所持有的5项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准予受理。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审查决定宣告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阻抗匹配功能的数字示波器”(专利号:200910237372.5)专利权全部无效、“具有改进的前端电路的示波器”(专利号:201210562286.3)专利权部分无效。2023年4月,鼎阳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普源精电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及神州技测(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其专利权,案号分别为(2023)粤03民初3973号、(2023)粤03民初3974号、(2023)粤03民初3975号。鼎阳科技认为普源精电及其全资子公司及神州技测侵害了其发明专利“触屏示波器的触控操作方法及数字示波器、信号测量装置(ZL202010283004.0)”、发明专利“一种矢量网络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ZL201810016261.0)”及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电源环路检测装置(ZL201920670843.0)”。2023年7月,普源精电针对上述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专利无效宣告请求。2024年2月7日,普源精电已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发明专利“一种矢量网络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ZL201810016261.0)出具的 《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公司就上述专利权所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进行了审查,因其全部权利要求均不具备创造性,宣告该专利权全部无效。实际上,鼎阳科技与普源精电是双方最直接的竞争对手。通过近期的诉讼案件可以看出,两家企业的“争端”也主要集中在示波器产品上。除产品在市场上常态化的竞争外,专利讼诉也成为遏制对手的有力手段。事实上,双方专利之战早有渊源。2006年-2008年期间,鼎阳科技的原第一大股东汤某某所控制的深圳市安泰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泰信”)就曾因“用于数字示波器的视频触发装置”专利侵权而被普源精电告上法庭。最终,安泰信被认定侵权并赔偿30万元。在鼎阳科技IPO过程中,也因此被上交所问询,基于其与安泰信的密切关系,其核心技术、产品中是否运用到普源精电持有的相关涉诉专利,是否存在相关专利被宣告无效或技术侵权的风险等相关问题。不过最终鼎阳科技还是顺利上市,然而鼎阳科技上市一年多后,北京普源就对其再次发起了专利诉讼,也算不得意料之外。
  • 基因测序行业首个金奖专利,华大智造获颁中国专利金奖
    10月14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简称“专交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辽宁大连开幕。华大智造凭借“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专利号ZL201720333150.3)的实用新型专利获颁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这是目前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夺得中国专利金奖的专利。中国专利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发布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深圳斩获奖项98项,同比增长14%,占全国奖项总数的10.47%,其中,荣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2项,金奖获奖数量达近年最高水平。深圳获中国专利金奖企业中,既有保持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也有“创新新势力”。此次深圳获评的3项中国专利金奖分别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监护设备及其生理参数处理方法及系统”,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的在线测量方法”,深圳华大智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分别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和深圳创维 -RGB 电子有限公司的“电视机(W82)”。获得金奖的深圳企业中,既有保持领先优势的头部企业,也有“创新新势力”。成立仅7年的华大智造 ,是中国专利金奖获奖企业中少有的“年龄”不到10岁的企业。华大智造凭借“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图片来源:华大智造 )记者10月15日从华大智造获悉,目前,“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的专利技术方案已应用于该公司的多个型号的基因测序仪。截至2023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已经在全球使用量超过2910台,应用领域横跨科研和临床等多个领域,包括了大人群多组学、消费基因组、动植物、微生物、农业、司法、海关、疾控、古生物、科学教育、生育、肿瘤、传感染等。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公司已取得境内外有效授权专利670项,在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上,构建源头式专利体系。据深圳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3年6月,深圳发明专利有效量27.01万件,约占全国总量7.3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2.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5.9倍;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90.2件。高价值专利的创造和运用为“20+8”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注入创新动能,为深圳建设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提供知识产权有力支撑。
  • 长沙高新区权威发布2011年园区企业专利排行榜——三德科技专利授权、发明专利授权
    4月26日是&ldquo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rdquo ,当天,长沙高新区发布了2011年全区企业专利排行榜。三德科技凭借29项专利授权排名第五,在最具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授权排名榜中,更是位居第四(6项授权发明专利),仅次于中冶长天、中联重科、九芝堂,是排名最靠前的民营中小型企业。 自成立以来,三德科技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力求每一种产品都有基于客户需求的创新,并逐步确立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同时,为防止产品和技术被竞争对手仿制或剽窃,三德科技确立了&ldquo 技术创新、专利先行&rdquo 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构建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体系。公司是&ldquo 长沙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rdquo 、&ldquo 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rdquo 和&ldquo 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rdquo ,截止2012年4月底,已累计申请专利210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居行业第一。 据悉,长沙高新区获得过专利授权的企业现有301家,其中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57家。2011年,园区企业专利申请量达1208件。 数据来源:《高新麓谷》第95期
  • 欧洲专利局撤销PacBio单分子测序专利
    p   欧洲专利局撤销了Pacific Biosciences编号为EP3045542的专利。该专利为通过核酸链接DNA双链的单分子测序过程。牛津纳米孔公司在反对PacBio的专利裁决中获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6b5b620d-95ed-4c01-bda6-ba60f9200fc6.jpg" title=" 单分子测序.jpg" alt=" 单分子测序.jpg" / /p p   EPO裁定不支持PacBio单分子测序过程的应用,只支持PacBio以模板导向的合成测序方法。由于PacBio不愿意接受这一改变,该专利被撤销。 /p p   EPO的决定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最近的一项决定一致,即限制对PacBio模板导向合成测序方法专利的索赔申请。 /p
  • 欧洲专利局判定Illumina专利无效,华大智造测序仪在多国实现销售
    2023年3月16日,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召开关于Illumina EP3002289听证会,3月17日听证会结束。6月19日,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公布了关于Illumina(因美纳)与华大智造专利无效纠纷的终审裁决结果,该结果显示Illumina EP3002289专利无效。图:欧洲专利局(EPO)申诉委员会所公布的判决结果通过欧洲专利局register系统可以查询到,该裁决结果涉及到的Illumina EP3002289专利此前曾在27个国家注册,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瑞士、塞浦路斯、捷克、德国、丹麦、爱沙尼亚、西班牙、芬兰、法国、英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摩纳哥、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而根据华大智造招股书及其他公开资料,华大智造此前涉及专利诉讼的国家包括土耳其、葡萄牙、奥地利、罗马尼亚、芬兰、希腊、匈牙利、比利时、丹麦等等,这意味着华大智造在这些国家不再受EP289专利限制,其基于CoolMPS及StandardMPS测序试剂的测序仪可以在这些国家销售。图:华大智造上市审核问询函之回复报告图:华大智造招股书2022年5月7日,华大智造在官网上发布声明称,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的陪审团判决支持其全部请求,包括:因美纳故意对华大智造的 "双色测序技术 (Two-color sequencing technology)" 专利侵权,其反诉中提到的专利全部被判无效。2022年7月15日,华大智造再次发布声明,就与因美纳(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因美纳向华大智造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支付3.25亿美元的净赔偿费。华大智造于2022年8月开始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的相关测序产品,并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相关会议预告:7月12-14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六届基因测序大会即将召开。
  • Illumina&华大智造专利案最新判决:Illumina主张的多项专利被判无效
    美国加州时间3月27日,全球基因测序巨头Illumina在美国诉华大智造一案有了新的进展。继去年11月美国加州北部地区法院陪审团作出裁定后,加州北部地区法院对本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决结果与此前陪审团的裁定结果基本一致,即:1、Illumina名为“修饰核苷酸”的美国专利号7,541,444专利被裁定无效;2、其他几项专利被判侵权;3、Illumina将获得的赔偿金额为800万美元,仅为其主张索赔金额的三分之一。从判决结果来看,双方各有胜负,但Illumina输掉了关键的专利,这意味着华大智造有权提前十个月在美国销售基于CoolMPS™ 测序技术的相关产品,这将对illumina造成不利。华大智造在随后发布的一份英文版声明中称,“我们同意加州北部地区法院的判决,该判决使Illumina主张的美国第7,541,444号专利无效。因此,华大智造现在有权提前10个月,也就是2022年8月,在美国销售基于CoolMPS™ 测序技术的相关产品。我们将评估所有的选择,后续宣布我们的产品发布决定”。 同时,华大智造表示对法院的裁决感到失望,“我们坚信,Illumina声称的被华大智造StandardMPS™ 和CoolMPS™ 技术侵犯的专利是无效的,并将考虑上诉。”据了解,Illumina与华大智造的专利纠纷始于2019年6月27日,Illumina发起诉讼,称华大智造的StandardMPS™ 测序方法侵犯了其专利权,涉及到的专利号为7,566,537和9,410,200。2020年初,Illumina再次提起诉讼,指控华大智造推出的CoolMPS™ 测序技术侵犯了其美国专利号7,541,444和7,771,973。此判决生效后,基于CoolMPS™ 测序技术的相关产品理论上8月份后可进入美国市场,这对华大智造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也让其有足够的底气与Illumina在其他海外市场交锋,进而威胁到Illumina的市场份额。此外,判决中华大智造赔偿金额比Illumina原先主张的金额缩水了2/3,这表明Illumina的索赔并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同。据悉,华大智造美国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诉讼Illumina涉嫌故意侵犯其两项专利的诉讼案,计划于2022年4月在美国特拉华州举行庭审。此外,华大智造此前还在加州北部地区法院对Illumina提出了反垄断诉讼,该诉讼仍在进行中。
  • CRISPR/Cas9专利欧洲战场:张锋团队一项核心专利遭撤回
    p   这项技术当然受到了各界关注,甚至有人评论其具有问鼎诺奖的实力,与此同时围绕该技术的专利大战也十分混乱。2018年1月17号,欧洲专利局(EPO)撤回了Broad研究院一项CRISPR/Cas9核心专利——EP2771468,原因是创新性以及优先权日确定问题。文章简述了此次核心专利撤回事件,并介绍了Editas Medicine的研发管线。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1、EPO撤回Broad研究院一项核心专利 /strong /span /p p   欧盟、美国等多个地区中CRISPR/Cas9专利之战的主要核心是Broad研究院张锋团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代表的国际团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代表的国际团队是CRISPR/Cas9技术的主要发现者,做了很多基础的早期研究;Broad研究院张锋团队对于该技术应用和推广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dcd2eff8-c04e-4eb7-a2fd-1eaa0c3b59eb.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CRISPR/Cas9专利之争:欧洲战场 /strong /span /p p   欧盟地区,欧洲专利局将CRISPR/Cas9技术授权给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代表的国际团队(专利号:EP13793997B1),权利要求包括将CRISPR用于原核生物细胞、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这对于张锋来讲,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创新性和优先权日的确定就尤为重要,此次EPO撤回了Broad研究院一项CRISPR/Cas9核心专利基于以下几点: /span /p p   ——专利缺乏新颖性; /p p   ——优先权日确定不合规; /p p   ——张锋团队和洛克菲勒大学Luciano Marraffini之间的纠纷。 /p p   张锋团队其他几个欧洲申请的CRISPR/Cas9专利同样面临上述问题,这几个专利也很有可能会失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那么,张锋团队将会如何做?也许是以下几点: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提起上诉,目前Broad研究院已经对此提起上诉;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与洛克菲勒达成一致。 /span /p p   2018年1月15号,Broad研究院官网发出一条消息,称Broad研究院与洛克菲勒达成一致,双方是CRISPR/Cas9相关专利共同发明人,专利涉及US 8,697,359,多项PCT申请:PCT/US2013/074667,PCT/US2013/074691,PCT/US2013/074736,PCT/US2013/074743, PCT/US2013/074812,PCT/US2013/074819,PCT/US2013/074825, PCT/US2013/074790 or PCT/US2013/074800以及专利US 15/349,603。这对于张锋团队来讲,是一个积极的动向,但是该团队的欧洲专利申请依旧很悬。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讲一讲Editas Medicine:产品EDIT-101值得关注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2b856c1c-5814-4156-81bd-38668788e9c6.jpg" / /p p   张锋等人创立了Editas Medicine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18 J.P. Morgan会议上,Editas Medicine也分享了一些公司产品开发的信息: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产品EDIT-101将在2018Q3提交IND申请 /span /p p   产品EDIT-101开发适应症为利伯先天性黑朦病(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Type 10),公司在会议上宣布将在2018Q3提交IND申请; /p p   ——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Usher综合征的新方案会议上Editas Medicine同时也宣布了HSV-1感染和Usher综合征的新的治疗方案,相关产品已获得临床前数据,目前正处于评估阶段,并将会尽快公布最新结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Editas Medicine是一个靠CRISPR/Cas9技术建立起来的公司,基因疗法也给很多罕见病患者带来新的临床控制方案,笔者也在这里分享出Editas Medicine的产品开发管线。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8db56014-8967-4b00-90db-6eca181bf03a.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毫无疑问,CRISPR/Cas9核心专利对于Editas Medicine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EP2771468在欧洲遭撤回,Editas Medicine股价微跌。 /span /p
  • 上海仪电科仪专利获批2018年度嘉定区专利产业化项目
    为深入贯彻《上海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环境,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2018年度嘉定区专利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工作,此次申报的专利项目是一种自动匹配多量程切换点的方法,已顺利通过嘉定区知识产权局的项目认定,获得区级专项支持资金奖励10万元。该专利项目的研发主要是解决灵敏度较高的滴定仪出现的死机现象。通常越灵敏的化学测量仪器,越容易因为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的不同出现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该专利主要通过自动调节匹配的测量范围有效降低设备返修率,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公司通过使用该专利技术研发的滴定仪实现每年至少20%增量的销售业绩。多年来,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凭借先进的科研技术和高端的设计理念,相继承担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并申报了数十项发明专利,专利总数累计已达到200余项,不断打造科技创新企业。
  • 美国发明专利IPO300强出炉,生命科学专利看这49家院校机构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协会(IPO)公布了2018年美国发明专利的300强机构榜单。(详情查看: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13/491052.shtml" target=" _blank" 美公布发明专利300强机构榜单& nbsp 岛津、日立高新榜上有名 /a )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a35ee5c3-af71-4be4-9a38-505b885628f3.jpg" title=" image001.png" alt=" image00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华为、京东方挺进前20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IPO专利300强企业前20名的公司名称和专利数量分别为:1、IBM(9088);2、三星电子(5836);3、佳能(3206);4、通用电气(2769);5、英特尔(2728);6、谷歌母公司Alphabet(2597);7、LG电子(2473);8、台积电(2448);9、微软(2385);10、高通(2300);11、苹果(2147);12、戴尔(2136);13、丰田汽车(2127);14、福特(2123);15、美国联合技术公司(2121);16、亚马逊(2035);17、Samsung Display(1944);18、索尼(1681);19、华为(1680);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京东方(1625)。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41ad124-9cab-44e9-ab2d-06af8303e4df.jpg" title=" image002.jpg" alt=" image00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华为排名19,专利数1680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60f95f56-7019-494c-b235-160b104e4901.jpg" title=" image003.jpg" alt=" image003.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京东方排名20,专利数1625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此外,华为在美国的分公司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也榜上有名,位列10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8px " strong 49家生命科学相关大学、公司、机构榜上有名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56990cea-fa3d-46ad-a201-2f745d85c920.jpg" title=" image004.png" alt=" image004.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生命科学、医疗机构排名(图源于网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从榜单中可知,我们熟知的美敦力、强生、拜耳、3M、陶氏、康宁、罗氏、宝洁、杜邦、巴斯夫、东芝医疗系统、诺华制药、默克、BD、赛默飞旗下Life technologies等纷纷上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借生命科学方向的专利数量纷纷位列榜单,其中清华大学上榜,排名272位(126项),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115位(304项),哈佛大学排名241位(137项)。此外,中国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波士顿科学科学院、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纷纷上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网友评论区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45px height: 41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ff09466-17b4-49d1-a05c-50189e5e6a14.jpg" title=" 微信图片编辑_20190815093157.jpg" alt=" 微信图片编辑_20190815093157.jpg" width=" 345" height=" 418"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有的网友对此榜单表示:“这是实用新型专利,没有意义,代表研发实力的是发明专利。”也有网友喊话:“怎么没有中兴?”,当然大部分网友表示国内企业这方面提升空间还很大。那中美两国的专利有何不同?小编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 strong 中、美两国专利差异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中美专利的类型并不相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美国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分别是utility patents(发明专利)、design patents(外观设计专利)、plant patents(植物专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中国专利的类型有发明专利(invention)、实用新型专利(Utility Model)和外观设计专利(Desig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2ebe5f7b-91ab-4ce2-a59c-8df5f49eb715.jpg" title=" image005.jpg" alt=" image0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0em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美国专利证书样式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 b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黑体, SimHei font-size: 18px color: rgb(192, 0, 0) " 专利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一种产品只要授予专利权,就等于在市场上具有了独占权。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生产、销售、许诺销售、使用、进口该专利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因此,专利有很重要的占领和保护市场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关贸总协定中制定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后更加突出了。它把对专利的保护与国际间的贸易相挂钩,强化了对专利的保护力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纯技术一旦被授予专利权就变成了工业产权,形成了无形资产,具有了价值。一项纯技术不能成为工业产权(技术秘密除外)。因此,技术发明只有申请专利,并经专利局审查后,授予专利权,才能变成国际公认的无形资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57aa987-61a5-44bf-a7e0-c171b7f42c7e.jpg" title=" image006.jpg" alt=" image0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 中国专利证书(图源于网络)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总的来说,专利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专利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专利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反& nbsp 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p p style=" font-size: medium font-family: 宋体 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rgb(0, 112, 192) " 扫码关注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rgb(192, 0, 0) " 【3i生仪社】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rgb(0, 112, 192) " ,解锁生命科学行业新鲜资讯!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60858e43-5f9c-4d0e-8085-5fcfb29005dc.jpg" title=" image007.jpg" alt=" image007.jpg" / /p
  •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结果出炉,多项中药专利上榜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dc13b63-cefc-49f0-b706-b33c2cc98347.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含有银杏内酯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等30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多项中药类相关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4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c6bafb16-6617-4555-bb57-e20c884e7f50.jpg" title=" 2.jpg" width=" 600" height=" 242" border=" 0" vspace=" 0"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 strong 金奖预获奖的两个项目是 /strong :大连德泽药业的含有银杏内酯的制剂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从温郁金中制备抗癌榄香烯的方法的专利。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药类的共22项。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11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367baa3-8f19-410c-ada5-6547573dc850.jpg" title=" 3.jpg" width=" 600" height=" 1113" border=" 0" vspace=" 0"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70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2308bf8a-ccde-4d74-bf2d-f701bb5c90a1.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600" height=" 706"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br/ /p
  • 基因研究“容易”了 专利申请却难了
    要拿着新发现的基因功能、基因诊断方法去美国申请专利,今后可能越来越难了。日前,一家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想把他们最新发现的一段基因及其功能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专利申请,最终却被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以缺乏创新性为由,拒绝授予专利。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对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专利授权正有逐步收紧之势。对于中国而言,以基因研究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又恰恰是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可以与之“一争高下”的领域之一。当“基因专利”被授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时,中国企业的创新空间是否会变得越来越窄?   方法公开,削弱“创造性附加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基因新功能、新测试方法的技术层出不穷。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的专家估计,全世界的“基因专利”每年正以数千项的数量增长。“基因专利”井喷的背后,是仪器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因克隆、分离、纯化和表达等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据了解,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一本名称为《分子克隆》的实验用手册会详细指导科研人员如何完成某项特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新发现往往和正确的实验方法密不可分,当后者逐步公开化和普及化时,新发现的速度自然会加快。   不过,这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因研究本身所含的“创造性附加值”。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30多年前,发表一篇基因测序的论文足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而现在同样的研究恐怕连拿硕士学位都不行。   正是出于平衡公众利益和提高专利质量的目的,美国此次提高了“基因专利”的授权标准——如果A公司就某项新发现的基因功能申请专利,但其采用的技术和实验方法是公开已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能够想到应用现有技术获得这些新功能基因,那么该项发现很有可能无法授予专利权。   门窄了,还有更广阔的“窗”   美国专利审查的这一变化,肯定会给中国的生物医药界带来影响。最直观的是给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去美国申请“基因专利”带来不利影响,今后也不排除欧洲、日本等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局效仿的可能。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企业不必要为此悲观,“基因专利”之门看似变窄了,其实还有更广阔的“一扇窗”。   上海衡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李蕾律师分析,从生物医药产业链角度看,“基因专利”距离最终的基因药物还有很长距离,其间同样充满着创新空间,尤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基因药物仍几乎为零。因此,源头的“基因专利”受卡,并不影响在中间和下游的制药环节寻求突破,申请专利。   “针对同一个基因新功能开发药物,不同的给药方式或途径,都很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疗效。就算基因新功能本身无法申请专利,新的给药方式和途径仍能申请,同样可以达到保护创新成果的目的。”李蕾分析。   寻突破,多领域协同后端研发   新形势下中国医药企业想走国际高端路线,必须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提前部署后端研发,给药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给药,一般是指研究药物输送的方法和技术,是生物医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仅需要生物学界参与,更需要高分子材料、医疗仪器制造等多个领域协同作战。   专家举例,同样的有效成分,是否用其他分子材料修饰后更易于人体吸收,或能实现药物分子在体内的缓释,或降低分子的毒副作用等,这些体现新药附加值的重要环节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互相合作。但在国内,这样的跨领域合作并不多见。一方面,科研机构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基因专利”,因无法转化、维护费太高而在几年后无奈放弃 另一方面,很少有企业会针对已有的基因研究成果开发新的给药技术,大多停留于低端重复加工。   “十多年来媒体对基因研究的持续热衷报道,使基因基础研究始终显得非常‘高深’,事实上现在的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后端研发,如给药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不比前端基础研究低。国内生物医药界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突破,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给予适当的政策导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产业界人士说。
  • 我国首个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
    2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新闻发布会暨开通仪式。该平台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备、数据最全面的公益性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将为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业这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重要的专利信息。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出将有效提升专利信息对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实际水平、促进重点产业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至95%体现在专利技术中,其中约70%最早体现在专利申请中。在科技创新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可以缩短60%的研发时间,节约40%的研发资金。因此在十大产业振兴过程中,有效利用专利信息,既可以把握最新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行业发展的正确技术路线,又可以预知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在垄断与反垄断之间掌握主动权。   杨铁军介绍,该平台收录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韩国、澳大利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利文献信息,还收录了“金砖四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专利数据,数据总量达到3337万余条,全面涵盖了十大重点产业所涉及的专利文献。   此外,在功能上,该平台集产业分类导航、检索、分析、机器翻译等功能于一体。行业专家针对十大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领域设置了产业分类导航体系 具备分类导航检索、表格检索、表达式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实现了国内外专利的混合检索 还提供趋势分析、国省区域分析、技术分类分析等8种分析模式 并且能够将检索出的英文专利信息自动翻译成中文。   杨铁军指出,平台建设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各有关行业协会及行业研究院所的积极配合下完成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拥有丰富的专利信息资源和专业信息服务人才,肩负着传播和利用专利信息的职责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系各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其工作,负责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 行业协会及研究院所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对建成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 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专利获北京市发明专利奖一等奖
    2019年2月27日,北京市第五届发明专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的专利“CT系统和用于CT系统的探测装置”获本届发明专利奖一等奖。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杨东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高级副总裁陈伟代表同方威视领奖。 技术国际领先,应用领域广泛 本获奖专利“CT系统和用于CT系统的探测装置”首创高低能排间距的差别化设计,实现了高低能排向异性的双能探测器结构和基于该结构的高速双能CT检查系统。基于本专利技术,同方威视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新型探测器结构的双能安检CT成像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X射线双能CT安检成像系统,并成功研制出多款应用于民航、海关以及检验检疫等领域的CT安检成像系统。本项目凭借突出的创新优势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同方威视技术创新的实力与水平,展示了研发团队技术创新的智慧成果。本专利奖项是对同方威视知识产权工作持续投入的肯定和鼓励,对激发同方威视的创新积极性、提升同方威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市发明专利奖是北京市政府设立的重要奖项,设置该奖项的目的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及时取得专利权,提高发明专利质量。第五届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3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截至目前,同方威视累计获得北京市发明专利特等奖1项,北京市发明专利一等奖2项。【延伸阅读】同方威视拉曼光谱技术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从“权健”看保健品非法添加 同方威视推出拉曼快速检测方案同方威视:将拉曼光谱技术“用”到极致
  • 2012年盛瀚再获9项专利
    2012年度,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在离子色谱领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9项。 盛瀚获得的9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分别为:&ldquo 离子色谱流路切换装置&rdquo (ZL 2011 2 0251465.6 )、&ldquo 离子色谱模拟放大模块的屏蔽装置&rdquo (ZL 2011 2 0338982.7)、&ldquo 离子色谱数据采集模块的屏蔽装置&rdquo (ZL 2011 2 0338983.1)、&ldquo 一种离子色谱的在线多路脱气装置&rdquo (ZL 2011 2 0270922.6)、&ldquo 一种离子色谱溶液进样稀释装置&rdquo (ZL 2011 2 0476734.9)、&ldquo 一种离子色谱溶液自动稀释装置&rdquo (ZL 2011 2 0448992.6)、&ldquo 一种离子色谱在线脱气装置&rdquo (ZL 2011 2 0285711.X)、&ldquo 一种离子色谱柱恒温装置&rdquo (ZL 2011 2 0401595.3)以及&ldquo 一种在线检测石油钻井溶液的离子色谱系统&rdquo (ZL 2011 2 0401595.3)。 2012年是盛瀚成立10周年,盛瀚离子色谱是国产离子色谱的一脉传承者,盛瀚一直秉承着专业制造的精神,10年如一日专注于离子色谱的研发,2012年又取得的9项专利无疑是对盛瀚技术水平的肯定,同时2012年盛瀚获得总经费8000余万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在各方面的条件下,相信2012年盛瀚会飞的更高,更远,盛瀚离子色谱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 牛津纳米孔与PacBio专利案最新判决公布!(附多年专利纠纷回顾)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Oxford Nanopore(牛津纳米孔)公司宣布,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今天维持了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牛津纳米孔的支持。法院发布了第36条判决,这是对ITC调查结果的一致确认。该决定也与欧洲专利局最近决定撤销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公司的专利EP3045542以及单分子测序工艺的说法一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ce54919a-6a07-406f-8f3a-73556d3d079a.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3140305.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3140305.png" width=" 523" height=" 361" style=" width: 523px height: 361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Oxford Nanopore主页新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PacBio未能成功阻止我们销售实时直接测序技术,该技术可以提供从实地测序到实验室超长读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首席执行官Gordon Sangher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0fbf7b7-9f05-4e5f-af18-92d8c2df445e.jpg" style=" " title=" oxford nanopore.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ea09aa9d-898b-4c6d-b77b-e5104b464971.jpg" style=" " title=" pacbio.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bfb6484c-af8c-4dd0-b862-7add6f63713e.jpg" title=" illumina.jpg" alt=" illumina.jpg" width=" 155" height=" 155" style=" width: 155px height: 15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此次诉讼并不是牛津纳米孔公司经历的第一次专利诉讼,此前Illumina公司和牛津纳米孔公司之间就有过专利诉讼纠纷: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09年 /strong ,Illumina和牛津纳米孔展开了一场关于牛津纳米孔公司核酸外切酶纳米孔测序策略商业化的诉讼,牛津纳米孔作为败诉者放弃了在其MinIon与PromethIon系统中应用核酸外切酶纳米孔测序策略,同时也使得两家公司中止了他们的商业协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14年 /strong ,牛津纳米孔公司开始向美国销售一种新型“纳米孔”DNA测序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16年2月 /strong ,Illumina同时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南加州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起诉牛津纳米孔公司的MinIon和 PromethIon设备侵犯了其美国专利局第8673550号和9170230号专利。 Illumina公司称牛津纳米孔使用细菌驱动孔隙——耻垢分枝杆菌孔蛋白A(MspA)侵犯了其MSP纳米孔和相关方法专利,称其产品与MspA至少有68%的相似点。据悉,2010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ens Gundlach首次证明MspA可用于DNA测序,并与阿拉巴马大学微生物学家Michael Niederweis合作证明MspA孔隙结合“棘轮系统”便可读取短DNA序列。2013年,Illumina公司从阿拉巴马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获得纳米孔测序技术授权。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225/184761.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 详情:测序专利大战又爆发:Illumina起诉牛津纳米孔测序 /i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16年8月 /strong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的联邦地区法院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达成共识,他们最终判决永久禁止牛津纳米孔公司产品进入美国,并且支持原告Illumina、华盛顿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研究中心一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18年11月 /strong ,Illumina收购PacBio公司。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102/474453.s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 详情:Illumina约12亿美元收购Pacific /i /span Biosciences,拓宽长读长测序渠道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2019年1月 /strong ,欧洲专利局撤销了PacBio编号为EP3045542的专利。该专利为通过核酸链接DNA双链的单分子测序过程。牛津纳米孔公司在反对PacBio的专利裁决中获胜。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125/479459.shtml" target=" _blank" i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详情:欧洲专利局撤销PacBio单分子测序专利 /span /i /a /p
  • 事关专利,多部门发布最新消息!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发布会速览——●把专利转化运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成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了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力争在2025年的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的有效专利全覆盖。●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在发展目标方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方案》有哪些主要特点?一是突出专利产业化导向和服务实体经济。把专利转化运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通过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等举措,促进专利产业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突出专利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要促进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启动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对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五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可由国家无偿实施,促进专利转化,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突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设运行重点产业专利池,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同时,有效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发展提供丰沃土壤,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扩大专利产业化的规模和效益。四是突出统筹兼顾和分类施策。统筹协调专利创造和运用、创新投入和产出、产业发展和安全等三个方面重大关系,强化部门协作和央地协同,在盘活存量专利、培育中小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构建服务生态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提升专利综合运用效益。五是突出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注重工作成果可检验可评价可感知,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监测机制,以实际数据来检验专项行动方案的实施成效。成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党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强化绩效考核,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建设了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建设了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试点平台,指导制定了《企业专利密集型产品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组织各地企业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平台审核通过备案专利产品2.8万余件,总产值近3.5万亿,参与企业1.2万余家。接下来,加快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开展产品认定。分产业领域集中认定一批经济效益高、专利价值贡献突出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二是完善工作体系。围绕客观评价专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的实际贡献,研究制定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加快试点平台建设升级,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提高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的科学性。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有科技型骨干企业等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专利技术产品化产业化。四是强化示范引领。鼓励各地方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积极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推广试点探索。《方案》将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作为重点任务加以部署一是在技术供给方面,通过专利开放许可等制度,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加速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为中小企业技术赋能。二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提升信贷规模和融资便利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一月一链”等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三是在服务支撑方面,完善专利权转让服务,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对接,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构建专利转化的良好生态。2023年截至6月末,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2022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首次实现了“千千万”突破,即当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期末贷款余额双双突破“千亿”关口,全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突破“万户”关口。2023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当年累计发放贷款800.5亿元,同比增长36%;当年累计发放贷款户数9556户,同比增长60%;贷款余额1696.5亿元,同比增长3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按照《方案》要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体系。一是修订出台相关贷款管理办法,支持银行对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研发提供贷款,允许根据业务特征、运行模式等灵活安排,满足不同的专利研发和转化需求。二是从省级行政区域和金融机构两个维度,继续扩大质押登记全过程无纸化办理试点。三是扩大内部评估试点,开展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技术输出。四是研究论证在登记、估值、补偿、处置等各环节提出一揽子政策支持配套措施。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中创设的一项新制度。去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措并举开展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试点以来,60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1500多家企业作为专利权人参与。调查显示,49.6%的专利权人愿意采用开放许可方式,其中高校的这一比例达到近九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落实专项行动方案相关部署,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实施,高效运行。一是总结试点经验,完善专利开放许可相关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地。二是在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等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专利开放许可降低交易成本、加速对接转化制度性作用。三是对于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落实减免专利年费的规定,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激励各方积极参与制度实施。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力争在2025年的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的有效专利全覆盖一是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全面盘点存量专利。动员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建立供需对接、推广应用和跟踪反馈机制,力争在2025年的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的有效专利全覆盖。二是由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价反馈。将筛选出的专利统一线上登记入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照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由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进行评价,并反馈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向。三是加强推广对接和资源匹配。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协同,根据存量专利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针对高价值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高校精准对接,促进专利高效转化。如何回应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与诉求?《方案》明确提出,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互惠原则,在中国境内转化实施专利技术,体现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创新环境的鲜明立场。一是完善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机制。建立与外资企业的常态化机制化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外资企业意见建议,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关切和诉求。二是依法严格保护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坚持对内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加大专利执法指导和侵权纠纷办案力度,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加强技术秘密保护,助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三是推动各国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基础上开展专利技术交流合作。
  • 国务院发布《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通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方案》提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方案》从三个方面对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作出具体部署。一是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二是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通知原文如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有效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的双重作用,有效利用专利的权益纽带和信息链接功能,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机聚合。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切实将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万亿元。二、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加快专利价值实现(一)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跟踪反馈机制,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全覆盖。由高校、科研机构组织筛选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专利,依托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统一线上登记入库。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按产业细分领域向企业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基于企业对专利产业化前景评价、专利技术改进需求和产学研合作意愿的反馈情况,识别存量专利产业化潜力,分层构建可转化的专利资源库。加强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等各方协同,根据存量专利分层情况,采取差异化推广措施。针对高价值存量专利,匹配政策、服务、资本等优质资源,推动实现快速转化。在盘活存量专利的同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活动中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联合攻关,形成更多符合产业需要的高价值专利。(二)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帮助企业对接更多优质投资机构。推动专项支持的企业进入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规范化培育和投后管理。支持开展企业上市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加强与证券交易所联动,有效降低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三)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以重点产业领域企业为主体,协同各类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发现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建立关键核心专利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推动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市场优势。支持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遵循市场规则,建设运营重点产业专利池。深入实施创新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出台标准与专利协同政策指引,推动创新主体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面向未来产业等前沿技术领域,鼓励探索专利开源等运用新模式。(四)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快完善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平台,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作为衡量专利转化实施情况的基础依据。围绕专利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中的实际贡献,制定出台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国家标准,分产业领域开展统一认定。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培育监测评价。三、打通转化关键堵点,激发运用内生动力(五)强化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探索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对专利等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所形成国有股权的保值增值实施按年度、分类型、分阶段整体考核,不再单独进行个案考核。对达成并备案的专利开放许可,依法依规予以技术合同登记认定。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强化职务发明规范管理,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协议知识产权条款审查,合理约定权利归属与收益分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通过多种途径筹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推动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代理等服务招标机制。(六)强化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涉及专利的考核中,要突出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的导向,避免设置专利申请量约束性指标,不得将财政资助奖励政策与专利数量简单挂钩。在各级各类涉及专利指标的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企业认定、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要将专利的转化效益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不得直接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出台中央企业高价值专利工作指引,引导企业提高专利质量效益。启动实施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声明制度,加强跟踪监测和评价反馈,对于授权超过5年没有实施且无正当理由的专利,国家可以无偿实施,也可以许可他人有偿实施或无偿实施,促进财政资助科研项目的高价值专利产出和实施。(七)加强促进转化运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一体推进专利保护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四、培育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良好服务生态(八)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完善专利开放许可相关交易服务、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创新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运用模式。优化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体系,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链接区域和行业交易机构,在知识产权交易、金融、专利导航和专利密集型产品等方面强化平台功能,搭建数据底座,聚焦重点区域和产业支持建设若干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线上线下融合、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知识产权运用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的知识产权交易制度,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建立知识产权交易相关基础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鼓励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建立专利实施、转让、许可、质押、进出口等各类数据集成和监测机制。2024年底前,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与专利转让、许可登记备案信息共享,扩大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实施许可备案覆盖面。(九)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加大知识产权融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广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风险补偿基金等机制安排,优化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模式。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范围。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扩展数据共享范围。探索创业投资等多元资本投入机制,通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专利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支持以“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企业。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的“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险服务体系,探索推行涉及专利许可、转化、海外布局、海外维权等保险新产品。(十)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引导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提供集成化专利转化运用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性强、信用良好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专家型人才,参与服务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和专利转化运用。加大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供给,鼓励开发好使管用的信息服务产品。面向区域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精准对接活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升级,到2025年,高质量建设20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十一)畅通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贸易。加快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推出更多技术进出口便利化举措,引导银行为技术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外汇结算服务。鼓励海外专利权人、外商投资企业等按照自愿平等的市场化原则,转化实施专利技术。建立健全国际大科学计划知识产权相关规则,支持国际科技合作纵深发展。探索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等开展专利推广应用和普惠共享,鼓励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五、强化组织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十二)加强组织实施。坚持党对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研究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2023年启动第一批专利产业化项目,逐年滚动扩大实施范围和成效。(十三)强化绩效考核。各地区要针对专利产业化项目中产生的高价值专利和转化效益高的企业等,定期做好分类统计和总结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公布在专项行动中实现显著效益的高价值专利和企业。将专项行动绩效考核纳入国务院督查事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十四)加大投入保障。落实好支持专利转化运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区要加大专利转化运用投入保障,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带动社会资本投向专利转化运用。(十五)营造良好环境。实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健全便民利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和经验总结,及时发布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
  • 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开始评选
    为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鼓励和表彰为技术(设计)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决定开展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有关事宜如下:   一、奖项设置   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专利金奖本届拟评出15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及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从外观设计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本届拟评出5项。   二、参评要求   (一)参评条件   凡是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参加中国专利奖评选:   1.在2010年12月31日前(含12月31日,以授权公告日为准)被授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不含国防专利、保密专利)   2.专利权稳定,技术或设计水平高,已实施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未曾获得过中国专利奖的有效专利   4.专利权属关系清楚,无法律纠纷,且全体专利权人均同意申报。   (二)报送程序   请各地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各有关全国性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推荐单位”)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中的评奖标准,择优向评审办公室推荐参评项目(建议先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专利项目进行筛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推荐本专业领域内符合参评条件的发明专利项目参评。由专利权人提供有关材料,并填写中国专利奖申报书,经两名院士审核,出具推荐意见后,直接报中国专利奖评审办公室。   (三) 报送材料及时间   报送材料包括:推荐单位推荐函 书面申报书原件1套(附件2、附件3,以及专利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应装订成册) 申报书及项目彩色照片的电子版(可发送邮件或刻录1张光盘) 有关专利产品、模型、图片或者照片等。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17日。   (四) 其他要求   1.一项专利填报一个项目。   2.鼓励推荐已解决本行业、本领域重要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项目,获国外授权的专利项目,通过加强专利运用和保护扩大市场份额的项目。   3.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项目申报材料中必须附有由专业服务机构出具的专利检索报告,否则不能参加评奖。   4.外观设计专利项目,重点申报家电、数码通讯产品及配件、交通工具、电工照明及家居用品、时尚休闲类产品、机械及工具类产品等领域(具体见附件4)的项目。   三、推荐项目名额分配   地方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管理机构推荐项目名额分配表见附件5。全国性行业协会至多推荐4项参评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至多推荐2项本领域的发明专利项目。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根据各推荐单位的获奖比例及获奖数量,评出中国专利奖最佳组织奖5至8名、中国专利奖优秀组织奖15至20名 对推荐本领域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颁发中国专利奖最佳推荐奖。   请各推荐单位于5月16日前将负责此项工作的联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报中国专利奖评审办公室。
  • 2014年我国质谱仪器专利现状分析
    作为最高端的科学仪器之一,质谱仪是直接检测物质分子量的唯一手段,具有高分辨、高灵敏、大通量和高准确度的特性。因所有分析测试领域都要用质谱仪器,其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国家安全及国际反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伴随着质谱技术应用广泛,国际社会的重视程度日渐加强。截至目前,已有六位科学家因对质谱技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而我国也早在 2012年将其列入&ldquo 产业共性技术&rdquo 。然而,我国质谱研发技术水平以及产业化水平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较大:由于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发展需求,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高端科学仪器的应用中心,但不是技术中心,几乎所有的商品化质谱仪器都依赖进口。具体看来,全面掌握质谱相关的精密机械、精密电子、电子离子光学、软件、自动控制等技术的团队较少,具备高性能质谱产业化能力的企业更少。   从仪器仪表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了解,由于质谱仪器研发投入大、技术创新难度大,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有利于持续推进技术开发及技术创新,同时企业需要通过专利保护来确保创新技术所带来的初期超额利润,所以质谱专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从质谱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和保护策略、专利技术申请两个方面解读我国质谱仪器专利的现状,并针对性提出笔者的思考建议,期望对产业发展有些许启发。   首先,从质谱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和保护现状来看,由于我国质谱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重要性尚未受到充分重视,所以开展此方面深入研究的机构非常少,特别是相关企业更是空白。   目前从事质谱技术专利分析的团队主要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该中心张志娟博士发表了两篇与质谱专利分析相关的文章,是目前仅有的与质谱相关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是针对申请量随时间变化、优先权国家分布、国际专利分类分布、专利国家分布、申请人排名、申请人国家分布、同族专利国家分布等进行定量研究。但由于质谱技术非常复杂,细分技术种类繁多,仅仅通过简单分析,很难了解细分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李志荣博士、梁琴琴分别做过关于《质谱仪器专利分析及技术预测》以及《质谱仪中外专利比较及境外部署专利为国产质谱产业带来的机会》的报告,其中梁琴琴在报告中将质谱技术分为离子源、分析器两大类,并将离子源细分为四种,将分析器技术分为六种,对各细分技术的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然而,由于开展质谱技术专利分析的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单位缺乏对相关领域技术的深入、全面了解,特别是缺乏对前沿技术的敏感度,相关研究很难深入到细分技术领域,研究成果在具体指导技术开发或为具体研发活动提供参考中发挥的作用较小。而真正具有技术信息需求的质谱研发企业或技术开发单位,虽然对该领域的技术了解深入全面,但缺乏技术文献分析的科学、系统方法,缺乏专利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同时缺乏专利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源,导致很难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专利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这也是我国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专利信息利用上普遍面临的难题。   其次,从质朴技术专利申请来看,情况也是喜忧参半。在质谱技术领域,由于中国本土质谱研发机构增多、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分析仪器市场需求及市场量逐年增大,专利申请数量增长非常迅速。   我们看出特别是2009年&mdash 2011年这近三年-国内关于质谱仪器技术相关发明专利的数量增长明显(专利公布具有18个滞后性,2012年后的申请量数据不具有统计意义)。截止2011年全球质谱专利数据显示,中国的相关申请量排名达到第三位。   在我国境内生成的质谱仪器技术相关发明专利构成中,国外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发明专利申请、授权专利申请方面所占比例较大,特别是美国、日本,均超过了十个百分点。   虽然中国本土企业注重专利申请的数量,加之政府专利奖励政策等的支持,促使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增加,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创新性强及保护范围大的高质量的上游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对专利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同时,发明专利申请后的驳回及公开后撤回的情况较多:很多单位缺乏系统的专利申请及专利文献撰写策略。另外,中国本土企业申请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专利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质谱研发单位的技术创新性以及国际化战略布局与西方技术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弥补差距,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无论是整体尚处于技术追赶型的中国质谱行业,还是初创型的质谱企业,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求突破。   在专利策略上,首先,应该高效利用专利信息,借鉴国际上已有的非侵权专利技术,系统分析各细分领域的专利布局,跟踪国外专利法律状态,寻找具有市场需求但技术竞争小的领域,把握国外大企业在中国可能存在的专利空白区,以此促进我国质谱技术水平的提升 同时,加强对自主创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提高专利保护的意识,在注重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注重专利授权率以及注重专利质量,专利申请前做好充分的在线技术的检索分析、评估授权前景,提高专利授权率及扩大权利要求的范围,对重要或创新性强的专利争取多个国家的授权,提升中国本土企业或研究机构专利影响力。   在具体实践中,作为专利信息分析的政府型公益事业单位应该加强与产业企业、技术研究机构的合作,针对具体的信息检索及分析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同时一定程度上共享文献数据库资源,真正促进专利信息利用 另一方面,产业企业、研究机构应当重视专利信息的利用工作,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在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作用。   质谱仪器研发涉及精密机械、电子离子光学、真空技术、软件技术等,需要融合多种前沿技术,具有尖端技术密集的特点。为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愿景,未来我国在质谱领域可通过直接申请专利、购买相关核心专利等方式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面对侵权问题时,考虑无效相关专利、进行规避设计等方式解决专利侵权问题,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完成初期技术积累,到2025年努力进入世界领先技术行列。
  • 《2008—2017年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发布
    p   日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了《2008—2017年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分析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现状,分专业领域深度分析了环境技术专利热度,分析了我国环境技术专利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聚焦优势专利产出机构,提出了我国环境专利发展建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10" height=" 829" title=" 22.png" style=" width: 344px height: 413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22.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20e262c-5d21-4cf3-945e-1218a386682f.jpg" / /p p   《报告》全文近6万字,包含136个彩色分析图表,数据涉及发明专利申请338922件、授权发明专利186525件 数据来源包括智慧芽、国知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德温特创新平台(Derwent Innovation)等知名专利数据库。报告还提供了大气、水、固废、监测、土壤及地下水、物理污染等6个专业领域的中国籍申请人拥有核心专利列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63" height=" 498" title=" QQ图片20190516174059.jpg" style=" width: 559px height: 314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QQ图片2019051617405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2021d0c-1180-4c9c-8d41-a847877afc4b.jpg" / /p p    strong 受积极环境政策驱动,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热度空前,已经成长为环境技术专利大国 /strong /p p   《报告》显示,我国环境技术专利布局热度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十年间,我国环境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量从2008年6349件上升至2017年的52245件,增长了8.23倍,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相关数据计算,我国同期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仅为4.76倍,环境技术领域的研发热度可见一斑。 /p p   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据了近十年全球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的44.08%,已经成为最积极布局环境技术领域的国家,领先排名第二的日本高达30多个百分点。 /p p   中国环境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环境技术专利申请量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16-2017年两个年度,年度占比均超过70%,在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p p    strong 企业是环境技术专利申请的主体,中国院校/研究所申请占比较高,反映了我国技术开发体系的特点 /strong /p p   企业是环境技术专利申请的主体。在环境技术领域,企业申请专利量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77.57%。按照国家划分,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国家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超过全球平均占比水平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其中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申请量占比均超过了90% 这一数据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和俄国,分别为65.32%、66.44%。 /p p   相比之下,近十年我国的院校/研究所在环境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占我国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高达28.1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17.76%。而且,在环境技术领域因未缴年费\放弃而使专利失效方面,中国院校/研究所申请的专利占国内此类专利的比例高达59.6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6.06%)。我国院校/研究所在环境技术领域的申请专利占比较高、失效专利占比较高的情况,反映了我国技术开发体系的特点。 /p p   strong  我国环境技术领域专利权利转移/许可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核心专利数量与庞大的专利申请量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strong /p p   《报告》对专利申请法律状态中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总体上看,我国环境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中,发生权利转移/许可的占比为5.6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8.26%)。 /p p   中国院校/研究所申请专利占比高达28.12%,但有中国院校/研究所参与且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专利申请数量占中国出现权利转移/许可的专利申请总数的比例仅有17.02%。该数字相比中国院校/研究所在专利申请方面的占比低了不少,说明我国院校/研究所在参与环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还很大的进步空间。 /p p   此外,核心专利具有高被引、专利家族庞大和权利要求完善等特征,核心专利数量反映了国家专利整体质量水平。《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环境技术领域核心专利426件,远低于美国的2060件,在环境技术专利整体质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p p    strong 主要发达国家积极在中国布局环境技术专利,但我国技术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 /strong /p p   中国是欧美日主要发达国家布局环境领域专利的重点区域之一。欧美日发达国家在中国布局的专利数量占各自专利布局总数量的比例均达8%以上。 /p p   从环境技术的流向来看,日本更加重视日本本土市场,其在日本本土布局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量的比例达到了54% 而美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量的38% 德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仅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的8% 法国布局在其本土的环境技术专利数量占其环境技术专利布局总数的23%。美国、德国、法国重视对外布局,环境技术输出意愿更加强烈。相比之下,中国96%以上的环境技术专利布局在国内,在国外布局还很欠缺,环境技术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 /p p   综上所述,我国是环境专利大国非强国,具体表现为“一多一快三少”,即专利申请量多、增长速度快、转化少、核心专利少、国外布局少。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急需支持企业、院校/研究所提升专利质量,激发院校/研究所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扩大专利技术输出,逐步从环境专利大国转变为环境专利强国。《报告》针对创新主体——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提出以下建议: /p p strong   (1) 重视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合作 /strong /p p   我国高校/研究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比远高于企业,但是高校/研究所参与专利转化的占比较少,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p p   建议大力加强我国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的合作,这既有助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还有助于高校/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p p strong   (2) 对于有价值的核心技术,加强在国外主要市场的专利申请,适当关注新兴市场 /strong /p p   我国96%以上的专利只在国内申请,在国外市场布局较少,面临着国外专利申请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竞争,在技术输出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未来国内专利申请人应该考虑如何将技术输出至世界其他区域。建议广大环保企业借助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勇敢走出去,率先将技术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p p strong   (3) 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strong /p p   国外机构虽然在环境技术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被中国机构超越,但是国外机构已经布局了大量高价值核心专利,对许多区域的技术和市场已构成了垄断。我国环境技术研发企业和高校/研究所机构尤其是企业应该重视对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的跟踪研究,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和制约本机构技术和市场发展的核心专利,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知识产权风险降到最低。 /p p   建议国内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高校/研究所设立专门知识产权部门,培养专业化人才,建立专利数据库,找准研发方向,跟踪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做好专利保护和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工作。 /p
  • 第三代半导体专利分析——氮化镓篇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lN)等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更高的电子饱和速率及更高的抗辐射能力,更适合于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通常又被称为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大于2.3eV),亦被称为高温半导体材料。从目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的研究来看,较为成熟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碳化硅和氮化镓,而氧化锌、金刚石、氮化铝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被行业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双雄。专利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态,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般情况下他人只有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予以实施。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文献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发明创造只通过专利文献公开,并不见诸于其他科技文献,相对于其他文献形式,专利更具有新颖、实用的特征。可见,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另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科技技术信息的90%~95%。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远未被人们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实上,对企业组织而言,专利是企业的竞争者之间惟一不得不向公众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会透露的某些关键信息的地方。因此,通过对专利信息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可以从其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统计分析了第三代半导体中氮化镓的专利信息,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本文搜集信息源自网络,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时间以专利申请日为准)专利申请趋势分析(1994-2020)申请人数量趋势分析(1994-2020)发明人数量趋势分析(1994-2020)本次统计,以“氮化镓”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涉及专利总数量为9740条(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54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270条、实用新型专利1169条和外观专利47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从1994年开始,氮化镓专利数量和专利申请人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只在2012-2014年之间和2020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氮化镓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专利发明人数量趋势可以看出,从事氮化镓相关研究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氮化镓已成为研究热点。申请人专利排行发明人专利量排行那么从事相关研发工作的主要有哪些单位呢?从申请人专利量排行可以看出,在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表现最为突出共申请专利314件,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排名第二)与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三)也不甘示弱,分列第二与第三位。具体来看,半导体所的专利主要集中于材料生长、加工工艺等方面;三菱电机的专利主要集中于功率器件制造、半导体装置等方面。在发明人专利量排行中,李鹏的专利量最多,其次为胡加辉、李晋闽等人。李鹏发明的专利主要归华灿光电所属,专利集中于氮化镓发光二极管领域的研究。据了解,华灿光电成立于2005年的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领先的半导体技术型企业。目前有张家港、义乌、玉溪三大生产基地。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华灿光电已成为国内第二大LED芯片供应商,国内第一大显示屏用LED芯片供应商。2015年收购云南蓝晶,整合LED上游产业资源。专利申请区域统计通过对专利申请区域进行统计能够了解到目前专利技术的布局范围以及技术创新的活跃度,进而分析各区域的竞争激烈程度。从专利申请区域可以看出,氮化镓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广东省、江苏省等,这些地区都是半导体产业发达的地区,其在第三代半导体方面的布局也快人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在国内也有很多专利布局。专利技术分类统计从专利技术分类来看,大部分氮化镓的专利都集中于电学领域。这主要是因为氮化镓是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的重要半导体材料,在电力电子、射频芯片等领域都要重要的应用。具体来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光发射的半导体器件、半导体装置或设备、半导体材料在基片上的沉积等方面。
  • 美国通过《专利废除法案》,仪器公司咋整?
    导读:本期《视角》栏目我们来聊聊近期非常热门的美国《专利废除法案》。01《专利废除法案》全票通过部分美国政客疯了。2023年11月2日,美国众议院的司法委员会全票通过了一个名为《Countering Chinese Espionage Reporting Act》的法案(抵制中国间谍行为报告的法案)。在这个法案之前,还有一个法案叫《Prohibiting Adversarial Patents Act of 2023》(2023禁止对抗性专利法案)。有关人士表明这两个法案都是在针对中国,企图把受到美国制裁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专利全部废掉。两个方案一旦实施,中国企业将成为首批受到专利废除的对象,华为在美国申请的2万多项专利,涵盖通信、电子、网络技术等各个领域,将全部作废,每年损失至少在十几亿美元以上。从目前公布出的法案内容来看,那些被美国列入到实体清单当中“拉黑”的中国企业,其在美国的专利权将会全部作废。这摆明了就是拦不住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就要开始明抢。根据国外传来的消息看,美国已经以:24:0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02《专利废除法案》的影响《专利废除法案》通过的的消息在业界引起了轰动,大量外媒纷纷表示,这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可能会让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详情请参考“芯片大战”最终局。一方面,要承受信誉上的代价。美国是最早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还自称是法治国家、文明国家,一旦废除了华为的专利,一定会让他的信誉受到很大损害。很多国家和企业更会担心,今天华为技术超过了美国,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就用废除华为专利制裁。明天就可能会轮到自己,对美国就会越来越不信任。另一方面,要承受利益上的代价。美国是专利大国,更是专利强国,长年雄居世界榜首。只是在201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才首次超越美国,2021年有效专利数量才首次超越美国。如果美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废除华为的专利,将引起连锁反应,世界专利界将引发出一场海啸。众所周知,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掌握了大量专利,如高通、微软、英特尔、AMD等,在全球市场上攫取丰厚的专利授权费。如果专利被废除,美国的损失可能会无法估量,甚至是承担不起。有网友说:废除了好!废除了我们就可以开始疯狂仿制了!还有网友预测,如果我国仅仅只是出台一个医药专利废除的政策,中国可能就会在短时间内取代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产出国。哈哈。03《专利废除法案》会实施吗?虽然有的人“疯了”,但我们仍然相信理智的人更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多数人认为:作为一种威慑《专利废除法案》大概率不会实施。而且,业界纷纷认为这次的法案是针对华为。仪器行业似乎离战火尚远。但是,居安思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据统计,目前全球有56万余项科学仪器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70%左右。而从技术来源国上看,日本、中国和美国分列前三位,从近年来科学仪器专利申请数量的趋势上看,中国也是遥遥领先(数据来源:智慧芽)。同时,据了解我国很多国产仪器公司都在美持有相关的技术专利。万众有一,一旦法案实施,我们该如何应对?政策方面反制:前文中提到,不再赘述。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法案实施后,一些拥有大量专利的企业可能会失去市场竞争力,这将为其他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仪器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化国际合作:随着美国专利制度的改革,一些高科技企业可能会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对中国仪器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良机。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研发能力。总之,美国专利废除法案对中国仪器行业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深化国际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拓展市场渠道,以应对美国专利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抓住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END /
  • 广电计量及子公司近日取得十四项专利证书
    近日,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布了近期公司及子公司取得专利证书的情况。公告表示,公司2022年4月以来,已取得了包括滑台的校准系统、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聚酰亚胺薄膜中9,9-双(4-氨基-3-氯苯基)芴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等14项专利证书,其中既有多项发明专利、也有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等。公告还显示,上述专利证书的取得不会对公司及相关子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不断丰富公司先进技术储备,进一步完善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持续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具体情况如下:(一)侧滑台的校准系统  专 利 类 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 明 人:徐学磊、程磊、王勇、刘星辰、陈魏、王世滨、崔雷、袁文斌、康硕、田菲  专 利 号:ZL 2021 2 1739080.4  专利申请日:2021年7月28日  专 利 权 人:广电计量检测(天津)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北京)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沈阳)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1日  授权公告号:CN 216159847 U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年(二)电磁兼容间歇性测试控制装置  专 利 类 型:发明专利  发 明 人:付喆  专 利 号:ZL 2018 1 1486392.1  专利申请日:2018年12月6日  专 利 权 人:广电计量检测(西安)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12日  授权公告号:CN 109470962 B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  (三)短波设备综合测试仪  专 利 类 型:外观设计专利  设 计 人:沈海燕、王广西  专 利 号:ZL 2021 3 0867114.7  专利申请日:2021年12月28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5日  授权公告号:CN 307233067 S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五年  (四)聚酰亚胺薄膜中9,9-双(4-氨基-3-氯苯基)芴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  专 利 类 型:发明专利  发 明 人:李支薇、钟琳、张兰兰、杨文宇、严洪连  专 利 号:ZL 2020 1 1517518.4  专利申请日:2020年12月21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12日  授权公告号:CN 112557567 B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五)显示屏幕面板的食品业务管理系统图形用户界面  专 利 类 型:外观设计专利  设 计 人:潘洁玲  专 利 号:ZL 2021 3 0751341.3  专利申请日:2021年11月16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九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8日  授权公告号:CN 307244526 S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五年  (六)一种磁影响测试装置及方法  专 利 类 型:发明专利  发 明 人:许策、李红倩  专 利 号:ZL 2019 1 1355867.8  专利申请日:2019年12月25日  专 利 权 人:广电计量检测(西安)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3月15日  授权公告号:CN 110967587 B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  (七)检测支架和灯具校准装置  专 利 类 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 明 人:吴兵泉、张鸿昌、张杜贤、庄奕、李鑫、伍尚彬、赵政滨、陈卫林、刘业兴  专 利 号:ZL 2021 2 3383819.5  专利申请日:2021年12月29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深圳)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杭州)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6日  授权公告号:CN 216449141 U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年  (八)数据转换器  专 利 类 型:外观设计专利  设 计 人:沈海燕  专 利 号:ZL 2021 3 0844183.6  专利申请日:2021年12月21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26日  授权公告号:CN 307293669 S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五年  (九)一种电性能开路试验装置  专 利 类 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 明 人:张雄  专 利 号:ZL 2021 2 2734629.7  专利申请日:2021年11月9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4月29日  授权公告号:CN 216411436 U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年  (十)一种多通道相关的低频噪声测试装置及分析方法  专 利 类 型:发明专利  发 明 人:岳龙、明志茂、陆裕东、刘远、李汝冠、江雪晨、毛景雄  专 利 号:ZL 2021 1 0494459.1  专利申请日:2021年5月7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3日  授权公告号:CN 113189412 B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  (十一)角度可修正扭矩杠杆装置  专 利 类 型:发明专利  发 明 人:蓝光金、叶凌华  专 利 号:ZL 2016 1 1169063.5  专利申请日:2016年12月16日  专 利 权 人:广电计量检测(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0日  授权公告号:CN 106500908 B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二十年  (十二)一种多通道浮子流量计校准装置  专 利 类 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 明 人:李魁、李平、庄奕、吴兵泉、李鑫、龙阳  专 利 号:ZL 2021 2 3236217.7  专利申请日:2021年12月20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西安)有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南宁)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3日  授权公告号:CN 216524279 U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年  (十三)带天平称重数据图形用户界面的平板电脑  专 利 类 型:外观设计专利  设 计 人:潘洁玲  专 利 号:ZL 2021 3 0745663.7  专利申请日:2021年11月12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九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3日  授权公告号:CN 307337827 S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五年  (十四)一种穿墙装置  专 利 类 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 明 人:毛洪涛  专 利 号:ZL 2021 2 3198018.1  专利申请日:2021年12月17日  专 利 权 人: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22年5月13日  授权公告号:CN 216532460 U  专利权期限:自申请日起算十年
  • 上海智城被列为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优秀企业
    近日,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公布2015年立项的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项目的验收结果,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在123家通过验收的专利试点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市专利工作优秀试点单位。上海智城公司是一家有着二十年历史的生物工程领域专用设备的制造商。企业自创建以来,坚持“产品研发,专利先行,产品销售,法规并进”的专利管理理念,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产品销售等环节中,科学实施专利规避、专利保护、专利跟踪、专利监控等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在专利工作试点期间,成功实现维权案例一宗,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与外观专利授权10项。还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目前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2个,企业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量累计达到79个。其中,多项专利被评为优秀发明专利。上海智城公司作为上海地区首批不满十家,奉贤地区十万家中小企业中首家,通过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还多次应邀参与区内的专利工作经验交流。经新闻媒体的采访和报道,为奉贤地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贯标”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上海智城公司还向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投保10项核心专利保险,大大降低了企业知识产权被侵权的损失风险和维权的成本。为企业的知识产权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上海智城公司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两手抓,着力推进技术成果产权化、产品化和产业化,企业运行呈现出稳健良性的好势头。企业80%以上的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实施率达到90%以上,企业还连续14年被评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企业新品叠出,产销两旺,生产经营呈现逆势增长态势。http://www.sipa.gov.cn/zscqj/xxgkml/20180116/8162.html
  •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首次出版发行
    4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行了《产业专利分析报告》首发仪式。   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10年启动了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2011年,该项目开展了10项专利分析课题研究,包括切削加工刀具、煤矿机械、锅炉燃烧设备、有机发光二极管、光通信网络、通信用光器件、智能手机、立体影像、生物医用多糖以及乳制品。   该报告编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研究处处长郭震宇告诉《中国科学报》,报告涉及的企业数量达到数千家,产业产值规模过千亿元,合作的行业协会达到15家,专家、学者达到数百名。   10项专利分析报告都提供了包括专利申请态势分析、专利技术路线分析、重点申请人专利分析、重点技术专利分析、重点产品专利分析、专利布局分析等在内的完整内容。各报告还结合所在领域的产业特色和专利需求,在专利诉讼、专利许可、重要专利评估、技术标准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该报告主编、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铁军指出,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始终把产业放在第一位,将产业需求作为立项的源泉和专利分析的切入点,并把项目成果的宣讲推广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将继续在农业机械、包装机械、功率器件、短距离通信、食用油脂、高性能纤维、液晶显示、橡胶、智能电视、汽车安全等10个领域开展专利分析研究,并将继续对研究成果公开出版。
  • 窥见中国MBE市场——分子束外延专利情况分析
    随着半导体市场,特别是化合物半导体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增长,分子束外延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外延制膜方法而逐渐崭露头角。分子束外延技术是在半导体工艺中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类似于真空蒸发镀把构成晶体的各个组分和予掺杂的原子(分子),以一定的热运动速度,按一定的比例从喷射炉中喷射到基片上去进行晶体外延生长而制备单晶膜的一种方法。简称MBE法。该技术的优点是:使用的衬底温度低,膜层生长速率慢,束流强度易于精确控制,膜层组分和掺杂浓度可随源的变化而迅速调整。用这种技术已能制备薄到几十个原子层的单晶薄膜,以及交替生长不同组分、不同掺杂的薄膜而形成的超薄层量子显微结构材料。专利一般是由政府机关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根据申请而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这样一种法律状态,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般情况下他人只有经专利权人许可才能予以实施。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文献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70%~80%发明创造只通过专利文献公开,并不见诸于其他科技文献,相对于其他文献形式,专利更具有新颖、实用的特征。可见,专利文献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另据实证统计分析,专利文献包含了世界科技技术信息的90%~95%。如此巨大的信息资源远未被人们充分地加以利用。事实上,对企业组织而言,专利是企业的竞争者之间惟一不得不向公众透露而在其他地方都不会透露的某些关键信息的地方。因此,通过对专利信息细致、严密、综合、相关的分析,可以从其中得到大量有用信息。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统计分析了国内分子束外延的专利信息,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本文搜集信息源自网络,不完全统计分析仅供读者参考,时间以专利申请日为准)本次统计,以“分子束外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涉及专利总数量为593条,其中发明专利540条、实用新型专利52条和外观专利1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从1992年开始,分子束外延专利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在2004-2006年之间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这表明分子束外延的研发投入整体在不断增加,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1992-2003是国内分子束外延技术的起步阶段,2004年进入了发展阶段。从申请人专利量排行可以看出,在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表现最为突出共申请专利60件,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46件专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4件专利,分列第二与第三位。整体来看,相关专利几乎都集中于科研院所,特别是中科院系统内,在专利申请量TOP20中的企业只有新磊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苏州焜原光电有限公司。具体来看,科研院所的分子束外延专利主要集中于材料生长、加工工艺等方面;而两家企业的专利主要围绕分子束外延设备方面。据了解,苏州焜原光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位于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的黄金腹地,由陈意桥博士携美国及国内团队创立,主要从事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技术团队拥有器件及材料结构设计、外延材料生长、器件研制、MBE设备设计及定制化升级改造等多方面人才。可以看出,目前分子束外延的研发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相关设备主要用于科研领域。从发明人专利量排行可以看出,在专利申请人申请量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顾溢研究员的表现最为突出,共申请专相关利22件,其次为冯巍、张永刚等人。顾溢是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III-V族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包括半导体材料分子束外延、失配材料生长与应变控制、短波红外半导体探测材料及其光电特性等,在大失配异变和赝配In(GaAl)As晶格工程和大尺寸高均匀材料外延及其器件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通过对专利申请区域进行统计能够了解到目前专利技术的布局范围以及技术创新的活跃度,进而分析各区域的竞争激烈程度。从专利申请区域可以看出,国内分子束外延相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这些地区都是半导体相关研究发达的地区,而分子束外延主要用于科研。从专利技术分类来看,大部分的专利都集中于电学领域(57.77%)。这主要是因为其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h01l21/02)。具体来讲,主要是其被用于半导体材料得生长等方面。
  • 中国转基因240亿经费或因国外专利垄断打水漂
    2008年,中国批准了总金额高达200多亿人民币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资金,旨在发展本国的转基因技术。然而,面对着跨国公司的专利垄断,这些投入或许将“打水漂”。   根据绿色和平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目前我国的转基因研究都是基于孟山都等国外企业核心专利的基础之上,而孟山都每两、三年就会对其核心专利进行专利保护延长。   “专利的问题是无解的。类似于孟山都这样的机构是转基因的绝对控制者,包括学术和政治上的操控。”绿色和平农业项目部主任俞江丽向21世纪网表示。   这意味着,无论外界做怎样的努力,转基因的专利壁垒都难以被攻破,而一旦商业化之后,我国要交给国外企业与机构巨额的专利使用费。   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机构的监管不力,转基因作物已经被有意无意的使用在食品当中(详情见21世纪网独家报道《南方食品豆粉被爆含转基因政策滞后知情权受阻》。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未批准商业化的前提下,本应在实验室环节存在的转基因大米已经在市场的流通渠道中出现,悄然威胁人们的餐桌。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浙江省出口欧盟米制品中的转基因阳性检出率高达17.2%。   专利之网   在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2008年,我国批准了总金额高达200多亿人民币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资金,旨在发展本国的转基因技术。   但是,目前我们所有的转基因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核心专利的基础之上,如果想要使转基因商业化,国外掌握的“专利使用权”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一旦转基因作物涉及到国外专利,将逃不开“专利网络”的控制,其影响将远远超出20年的专利保护期。   以我国最著名的转基因产品“克螟稻”为例。“克螟稻”研究是由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以及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化系农业生物技术实验室共同完成,对二化螟、三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   不过,根据绿色和平的报告,有10项国外专利与“克螟稻”相关,此外还有文献中没有提到的研发过程中所用方法等。因此,如将所有相关的基因、元件、技术和方法等都列出,那么该转基因水稻涉及到的专利可能达12项以上,均被国外生物技术公司包括孟山都、先正达、先锋等持有。   根据在转基因研究中广泛认可的《材料转移协议》的规定,基因或者转基因植物用于科研时可无偿使用,若希望用于商业目的,则需在商业化之前进行一次谈判并签署一份特别的协议以确保材料提供方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这就是说,如果将“克螟稻”转为商用,那么最大受益者之一将是国外专利持有机构。   更重要的是,所谓的“20年专利使用期”在转基因领域得到了规避。   据悉,孟山都每两、三年就会对其核心专利进行专利保护延长,而延长的手段主要是对基因序列进行小范围改动和修饰,变为“新”专利。以核心专利US6,017,534为例,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核心专利US6,017,534所涉及的5个Bt蛋白,而要实现对该专利所有权的延期,孟山都只需在“新”专利中使用略微更改甚至完全一样的蛋白即可。   绿色和平的研报表示:专利保护的有效期远远不止20年,每一粒转基因水稻种子,也远远不只涉及到一两项专利,期待以专利过期来保障自主知识产权只能是一厢情愿。对于中国来说,一旦受到了国外专利的控制,就会逃不出专利的陷阱,将长期受制与人。   “专利的问题是无解的,类似于孟山都这样的机构是转基因的绝对控制者。”俞江丽对21世纪网表示。   地下流通   花费巨资研发的转基因技术尚未突破国外的专利枷锁,然而研发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却已在流通环节显现。   目前大量的非法转基因稻种、水稻和转基因大米已在种子市场、田间和产品中出现。   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研究首席专家薛达元表示:“前几年曾经在湖北进行过转基因水稻的实验性种植,当时管理没有跟上,像转基因种子就没有限制,什么人都可以买到。   由于涉及转基因技术的科研单位监管不力,操作规程控制松懈、后续监管不到位,转基因大米开始威胁人们的餐桌。   2009年初,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动植检实验室就曾在浙江省出口欧盟米制品中多次检出转基因成分。当时的数据显示,2009年10月份到2010年4月份的转基因阳性检出率高达17.2%,检出的转基因成分为克螟稻的可能性较高。   2011年的12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中国出口大米制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采取紧急措施的决定》。根据该决定欧盟27国将对中国25种米制品采取强制性转基因成分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采取退货和销毁处理措施。   而根据绿色和平2012年的食品转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大米产地多集中在安徽省,尤其是六安市寿县。其中,六安寿县的散称丰良优大米,安徽省寿县周寨米面有限公司的周寨精制大米,安徽省寿县周寨米面有限公司的丝苗米均被检测出含转基因成分。   对于目前种植和流通环节中的乱象,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仍显不足。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卫生主管部门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建立了多部门合作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不过,当具体到各地方农业厅之后,其效果便大打折扣。   “各省农业厅是转基因的主要监管单位,不过由于资源有限或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就显得不足,这也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问题存在。”俞江丽对21世纪网表示。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