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评审

仪器信息网评审专题为您整合评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评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评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评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评审话题讨论。

评审相关的资讯

  • 973计划进一步加大评审公开透明力度 率先在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6月13日至26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项目出库综合评审会议。会议继续使用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项目评审,并在评审结束后现场公布项目得分排序。   6月中旬,973计划通过复评遴选出120个项目,经统一编号后进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库。此次综合评审是项目出库的咨询评议,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六个领域,第二阶段为制造与工程科学、综合交叉、重要科学前沿三个领域。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共60余人组成专家组,在北京进行评审,120个项目在有关省(市)的19个视频答辩会议室进行报告和答辩。答辩结束后,专家对项目进行评议讨论并在评审系统中打分,工作人员随即对打分进行统计,然后立即向专家公布了项目得分排序。项目评审结果将报科技部部务会,经审议通过后正式发文立项。   在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思路的指导下,973计划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在率先采用网络视频评审方式组织项目复评后,973计划又在项目出库综合评审中率先在评审现场公布项目评审结果。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对网络视频评审工作方式和现场公布项目得分排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积极配合工作安排,保障了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 973计划率先在评审现场公布评审结果
    6月13日至26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项目出库综合评审会议。会议继续使用网络视频方式进行项目评审,并在评审结束后现场公布项目得分排序。   6月中旬,973计划通过复评遴选出120个项目,经统一编号后进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库。此次综合评审是项目出库的咨询评议,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六个领域,第二阶段为制造与工程科学、综合交叉、重要科学前沿三个领域。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共60余人组成专家组,在北京进行评审,120个项目在有关省(市)的19个视频答辩会议室进行报告和答辩。答辩结束后,专家对项目进行评议讨论并在评审系统中打分,工作人员随即对打分进行统计,然后立即向专家公布了项目得分排序。项目评审结果将报科技部部务会,经审议通过后正式发文立项。   在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思路的指导下,973计划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在率先采用网络视频评审方式组织项目复评后,973计划又在项目出库综合评审中率先在评审现场公布项目评审结果。973计划专家顾问组和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对网络视频评审工作方式和现场公布项目得分排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积极配合工作安排,保障了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安排时间点(附评审流程)
    目前,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集中项目申请受理已经截止。由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正式进入评审季,官方公布最新评审时间点与评审流程,详情如下: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安排时间工作安排2021年3月1日-3月20日前项目集中接收2021年3月21日-4月12日前集中受理期项目申请初审,不予受理项目清单提交计划局2021年5月中旬接收不予受理项目复审申请(具体时间根据计划局发送不予受理通知时间而定)2021年4月中旬-8月下旬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2021年8月中旬-11月中旬集中受理期项目评审。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大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的评审2021年11月下旬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期检查会议(2018年批准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结题审查会议(2015年批准项目)2021年12月上旬重点项目中期检查会议(2018年批准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中期检查会议(2018年批准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结题审查会议(2016年批准项目)2021年12月中下旬重大项目中期评估会议(2018年批准项目)重大项目结题验收会议(2016年批准项目)2021年12月下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中期检查会议(2018年批准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结题验收会议(2016年批准项目)2021年12月31日前原创项目(指南引导类),适时发布项目指南,接收申请、审查和评审原创项目(专家推荐类),随时接收申请,分批进行审查和评审备注:中期及结题具体会议时间请以学部发送的会议通知为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流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理和评审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在项目评审环节,严格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采用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两级评审制度。集中接收项目受理和评审的基本流程如下:
  • 重大科学仪器专项2020“通用仪器”评审组答辩评审专家名单
    p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申报项目评审工作安排,兹定于2020年8月19日召开“通用仪器”评审组的项目答辩评审会。此次评审采用视频答辩评审方式,评审专家按照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选取和使用的统一要求,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产生,共15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8〕37号)等文件精神,现将该评审组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联系电话:010-68104402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20年8月1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通用仪器组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b1b8bd0e-61c5-4bb0-b76c-d3a1e4bca2bd.jpg" title=" 2020-08-18_174946.png" alt=" 2020-08-18_174946.png" / /p p br/ /p
  • 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
    9月16日至18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派出评审组,对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简称省计量院)进行了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的现场(远程)评审。   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专家对照实验室认可准则要求的全部要素,通过观摩现场试验或演示,抽查人员档案资料、仪器设备技术档案、检测校准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或校准证书,核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以及质量监督等质量技术工作记录等方式,对省计量院是否符合实验室认可准则要求、是否具备相关技术能力进行了严格评审。评审完成后,评审组一致认为,省计量院管理体系完善并运行有效,符合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认可文件的要求,同意省计量院通过实验室复评审+扩项评审的现场(远程)评审。   此次评审,既是对省计量院一个认可周期后的复评审,也是对省计量院未来发展能力的“预评审”。此次评审中,省计量院236个检测项目和503个校准项目顺利通过现场评审,其中,9个检测项目和32个校准项目顺利通过扩项评审,为省计量院进一步提升计量检测服务能力和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此次顺利通过评审为契机,省计量院将全面拓展计量检测服务范围,着力满足产业企业本地化计量检测需求;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加快能力建设提升速度,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计量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体系,坚定走出从建项目到建能力、建体系、建品牌的发展路径,努力为湖北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技术支撑、保障和服务。
  • 201项!2023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2023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经形式审查、形式审查结果公示、学科(专业)组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201个项目(企业)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综合评审委员会评审),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5项(含科技合作奖1项),二等奖158项(含科技合作奖1项),企业技术创新奖6项。现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15天(2024年1月8日-2024年1月22日)。
  • 钢研纳克实验室进行认证认可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工作
    9月7日至13日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暨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钢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冶金工业钢材无损检测中心迎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证认可监督评审和扩项评审。7日至11日,青岛钢研纳克以及钢研纳克上海分公司分别接受了现场评审。北京总部现场评审于12日至13日进行,评审组由认可委派驻的9名 实验室认证认可专家组成。公司总经理贾云海、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鲍磊出席首末次会,鲍磊书记向评审专家介绍了钢研纳克公司的发展和体系运行情况,贾云海总 经理确认了现场评审发现和结论,公司质量标准部、检测事业部、无损装备事业部等部门接受评审,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了与评审组的交流。本次评审新增氢脆、晶间腐蚀、无损探伤等52个项目,涵盖1500多个标准,覆盖了金属相关上下游产品检验、性能评价表征的几乎全部内容,对于提升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检测服务公共平台能力、提升对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通过实验室认证认可评审,使得公司和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在上海和青岛的分支机构获得认可,品牌影响力扩展至东南沿海省市,可以直接在当地从事检测服务,贴近市场,更好地发挥国家中心的作用和打造国家中心品牌。
  •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束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五个奖种的评审委员会会议已于7月底结束,评审结果将提交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通用项目)可在科技部网站信息公开目录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上查询。   本年度评审工作进一步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继续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力度,进一步严格专业把关,进一步把廉政建设、预防监督体系的各项举措与公平公正评审紧密结合。从评审结果看,60%以上的获奖人或获奖单位是国家重大科学规划的实施者,体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实施已逐步显现出重大成效,也体现了我国区域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能力的持续增强。
  • 206项!2022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
    2022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根据《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2022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经形式审查、形式审查结果公示、学科(专业)组评审、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小同行”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共有206个项目(企业)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其中一等奖19项(含科技合作奖2项)、二等奖85项(含科技合作奖3项)、三等奖92项,企业技术创新奖10项。现将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2022年10月11日-2022年11月9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省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持有异议的,须在公示期内以实名方式提出,并提交书面异议材料及必要证明,逾期不予受理。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写明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由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材料上写明本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并亲笔签名;以匿名方式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联系单位: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价与监督处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南段129号A座省科技厅1123办公室邮政编码:030024联 系 人:丁国平  靳晶联系电话:0351-4038104    0351-4068012附件: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通过项目(企业)目录.pdf附件: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通过项目(企业)目录一等奖(共19项)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提名单位自然科学奖(共4项)1微纳无标识生物传感理论与生物传感器——桑胜波(太原理工大学),郭星(太原理工大学), 赵冬(太原理工大学),菅傲群(太原理工大学), 冀健龙(太原理工大学),张文栋(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大数据多粒度计算理论与方法——钱宇华(山西大学),李飞江(山西大学),侯臣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胡清华(天津大学),梁吉业(山西大学)山西大学3多场耦合跨尺度集成方法设计高性能合金及优化工艺——赵宇宏(中北大学),侯华(太原科技大学),杨晓敏(中北大学),张建宝(西北工业大学),王海丰(西北工业大学),田晋忠(中北大学)中北大学4机械能-电能-化学能转换效应增强机制及传感应用研究——何剑(中北大学),侯晓娟(中北大学),余俊斌(中北大学),穆继亮(中北大学),丑修建(中北大学)中北大学技术发明奖(共3项)5油气输送用大口径厚壁不锈钢焊管高质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楚志兵(太原科技大学),桂海莲(太原科技大学),周新亮(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赵晓东(太原科技大学),高虹(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康喜唐(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太原科技大学6核电站燃料仓复合屏蔽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王文先(太原理工大学),陈洪胜(太原理工大学),王保东(山西中通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闫志峰(太原理工大学),陈焕明(山西中通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翘楚(山西中通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太原理工大学7镁铝大型高筋壳体低静水压力精确控制塑性成形技术——张治民(中北大学),王 强(中北大学),于建民(中北大学),薛 勇(中北大学),王永海(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焦胜海(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中北大学科学技术进步奖(共10项)8水煤浆水冷壁直连废锅气化炉研发及产业化山西阳煤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建胜,李广民,赵哲军,马宏波,任金锁,吕俊复,仙运昌,原中秋,李文忠,岳光溪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9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萘基润滑油系列产品技术研究与产品应用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雷,刘一鸣,唐明兴,张效胜,汤琼,张春风,吴天杰,李学宽,董晋湘太原理工大学10复杂铸件数字化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中北大学,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白培康,刘丰,康锋,单忠德,赵占勇,戎文娟,毛红奎,郭智,张纬中北大学11规模化电池储能系统安全高效集成与并网多级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李相俊,张敏,常潇,韩雪冰,张世锋,贾学翠,樊瑞,牛萌,许金梅,张树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12新能源源端区域电网交互式保护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马静,孔祥敏,赵青春,王增平,秦红霞,杨国生, 秦文萍,王风光,史卓鹏,欧阳金鑫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13放射性废物热解焚烧工程化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郑博文,徐卫,褚浩然,刘群,张国林,唐灿,马永红,李晓海,杨利国,张晓斌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14重交通超黏高韧薄层沥青复合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山西交通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申俊敏,陈华鑫,虞将苗,张艳聪,何锐,张园,边伟,杨玉东,杜月林,马晓燕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5果园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中心,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范仁俊,高越,刘中芳,张鹏九,杨静,史高川,张东霞,崔艮中,樊建斌,郭瑞峰山西农业大学16国审玉米新品种瑞普909 的选育与应用山西农业大学武忠,王富荣,贾新宇,王世荣,徐劲松,郭建芳, 高瑞红,丁健,王秀明,武小平山西农业大学17心脏核医学关键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山西医科大学,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思进,王跃涛,杨敏福,武志芳,张飞飞,王丽, 武萍,李莉,刘海燕,卫华山西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奖合作奖(共2项)18大型多能源基地规划与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河北驰海科技有限公司邓长虹,姜海洋,刘永笑,张宁,药炜,龙志君,段慧,保承家,李国华,赵慧斌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19高质化热轧板带板形及表面质量调优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太原科技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周存龙,赵敬伟,刘光明,姜正义,李华英,王涛, 张少祥,刘明发,张谈志,张永林太原科技大学二等奖(共85项)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自然科学奖(共21项)20煤及煤沥青转化高值碳点新材料的方法与利用研究——胡胜亮(中北大学),李宁(中北大学),常青(中北大学),薛超瑞(中北大学),王慧奇(中北大学)中北大学21超冷碱金属分子量子结构与高灵敏光谱特性研究——武寄洲(山西大学),樊群超(西华大学),李玉清(山西大学),刘文良(山西大学),马杰(山西大学)山西大学22环境功能材料修复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效能与机制研究——张桂香(太原科技大学),吉莉(太原科技大学), 李渊(太原科技大学),郭晓方(太原科技大学), 吴浩(太原科技大学),柳丹丹(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科技大学23面向新能源与传感的宽带光吸收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陈智辉(太原理工大学),杨毅彪(太原理工大学),甘志星(南京师范大学),王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4功能化荧光碳点的构筑及其发光机制——杨永珍(太原理工大学),闫翎鹏(太原理工大学),郑静霞(太原理工大学),郭鹍鹏(太原理工大学),崔培培(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5传染病传播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研究——李莉(山西大学),王震(西北工业大学),刘晨(西北工业大学),张娟(山西大学),常利利(山西大学),李明涛(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26刺激响应变色金属-有机框架——张献明(山西师范大学),李士利(山西师范大学),姚如心(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27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基础——杜朕屹(太原理工大学),宋云彩(太原理工大学),冯杰(太原理工大学),李文英(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8内源性生物活性氮(RNS)荧光传感及疾病相关性研究——郭炜(山西大学),苗俊峰(山西大学),霍莹莹(山西大学),吕鑫(山西大学)山西大学29信号分子硫化氢通过调节气孔运动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制研究——金竹萍(山西大学),裴雁曦(山西大学),张丽萍(山西大学),杜鑫哲(山西大学),李华(山西大学),Rui Wang(山西大学)山西大学30超重力强化纳米零价铁制备及催化臭氧降解水中硝基苯机理与效能——焦纬洲(中北大学),刘有智(中北大学),祁贵生(中北大学)中北大学31孟德尔遗传性皮肤病致病基因研究与临床应用——崔红宙(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文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书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贺红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学军(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2基于单量子体系的量子精密测量研究——秦成兵(山西大学),胡建勇(山西大学),陈瑞云(山西大学),张国峰(山西大学),贾锁堂(山西大学)山西大学33光功能共轭聚合物及其在生物领域应用研究——冯丽恒(山西大学),王云侠(山西大学),郭丽霞(山西大学),周思荣(山西大学)山西大学34寒冷地区复杂服役环境下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及多尺度调控机制——刘元珍(太原理工大学),董江峰(四川大学),王文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珠(太原理工大学),张家广(太原理工大学),张玉(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35非局部椭圆型方程的变分方法研究——滕凯民(太原理工大学),郭祖记(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36面向分子微弱光谱信号检测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机理及调控方法研究——张志东(中北大学),张中月(陕西师范大学),王勇凯(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薛晨阳(中北大学),闫树斌(中北大学)中北大学37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结构调控及机理研究——钟晓斌(中北大学),梁君飞(中北大学),刘汉涛(中北大学),张耀辉(中北大学),宋月先(中北大学)
  • “1+4要点”助力评审更有针对性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78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7f348292-99e8-458a-8f50-9353fec90b35.jpg" title=" 2020102682815441.jpg" alt=" 2020102682815441.jpg" width=" 478" height=" 357"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地球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0 年度评审会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地球科学部在项目受理、评审、资助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精神,结合地球科学特点,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坚持尊重规律、问题导向、客观公正,项目评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人才类项目评审中,地球科学部提出评审“1+4要点”,1是重点考查申请人的科学素质与能力,2、3、4、5是考查申请人成果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学术贡献及其科学意义,评审专家可选择4点中一点或多点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独立原创能力,即是否真正具备较强的独立发现和提出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在过去的研究经历和未来研究计划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方法学创新,即是否建立了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或技术,可被用来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3.关键科学证据,即是否为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关键的、可靠的证据;4.理论认知/国家需求,即是否对所在学科的认知体系,或对解决重要国家需求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作出了实质性贡献;5.学科发展,即研究工作是否可导致领域研究方向、范畴、视野/视角的变革或领域认知体系的显著进步,从而促进学科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地球科学部五要点的提出很有意义,对评审专家和申请人都有引导作用。评审专家心里有了一个标准,评价更客观、更有针对性,申请人根据这几点,也能更精准地把握项目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说。周忠和认为,当前中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常言道“不破不立”,很多时候“立”比“破”难,破除陈规的同时,也要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新规。地球科学部提出的五要点令人耳目一新,实际操作中也在积极落实,值得点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在构建“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中,地球科学部以地球化学学科的面上项目作为试点学科和试点项目类型参与了RCC试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具体实施过程中,地球科学部专门编写了“RCC试点常见问答”,附于评审通知信后,对RCC进行解释,帮助评审专家理解其内涵。为侧重对评审专家的正向激励,地球科学部强调将“计贡献”作为RCC的核心。试验性地提出量化管理“计贡献”指标的思路,将“对资助决策的贡献”“对申请人的贡献”分别量化为一定分值,并采取不同标准进行测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制定更加细化的规则,并不是为难评审专家,而是希望创造一个严谨求实的评审氛围。这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带头做起来,把规则变成习惯,把习惯变成文化,把文化变成生态,坚持下去,就能够改善当前的学术生态。”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副主任姚玉鹏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评审专家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今年基金评审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完善评审机制方面的努力。举例来说,评审中去掉了A+评级,明确A评级只能对应资助评价中的优先资助。个人觉得,A+评级的概念较模糊,其标准、比例、与A级的区别都不好把握,不同的专家给分会出现偏差。取消A+评级后,ABCD四级评分非常清晰,保证了评审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另外,明确了A评级不可选择“可以资助”,只能“优先资助”,这也是非常好的举措,避免了评审专家由于个人因素影响评审的客观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谢树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完善评审机制”改革的一大举措是智能辅助指派评审专家,这为科学遴选评审专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撑。个人深切体会到这一“智能”方法产生的出色效果,指派到我这里的绝大部分项目都与本人的研究领域特别契合,属于真正的小同行评审。这种“智能”指派既提高了送审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请托、打招呼等不端行为,是实现评审工作“分类、科学、公正、高效”的关键一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依托单位负责人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科技与规划处苟国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本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很认可此次评审机制的改革措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以前科研人员觉得评审专家的监督机制和复审的反馈机制不够完善。自然科学基金委实行RCC评审机制后,科研人员可以对评审专家“反打分”,专家的评审行为更加规范、客观,同时增加了反馈渠道,科研人员对评审意见的合理异议有了制度保障。他们也会更加理解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对依托单位的基金管理有减压作用。 /p p br/ /p
  • 实验室管理评审常见的10个问题
    管理评审是为了确定实验室管理体系及其所覆盖的检测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所规定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开展的活动。实验室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常管理者组织每年进行1次管理评审,当出现重要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机构调整等情况时可进行附加管理评审。1、无计划典型情况:未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制定实验室管理评审年度计划或具体工作计划。2、管理评审无文字材料按照管理评审的输入要求和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职能部门应提交文字材料作为管理评审依据,但实验室仅有管理评审最终报告。3、质量目标制定得不现实,短期目标无法达到如目标之一为所有检测人员均会作不确定度评定和分析,但实际上短期内只有个别检测人员可能会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管理评审时,未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目标可行,为什么无法达到?如果目标在短期不现实,是否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4、输入不全(如未考虑质量监督)如有一些实验室仅考虑内审工作、质量方针和目标,为实施性不符合。5、没有各类管理方面的信息描述(或报告)表现为实验室未考虑有关管理工作的记录,如分包情况、供应商情况、培训工作等,也没有进行评价或报告。6、未考虑上次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建议导致无法获知改进情况和效果。7、结论均有效,无需改进不排除管理层质量意识薄弱的可能,致使实验室未能真正运用管理评审作为有效的质量手段进行质量改进。8、有改进要求,但无人跟踪表现为实施性不符合,即没有按照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跟踪,实行闭环管理。9、与上次管理评审资料和结论一致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重视管理评审工作,有抄袭以往资料的嫌疑,管理层本身不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到位。10、最高管理层已发生变更,但是没有附加管理评审或有关声明无法确认其是否承认上一任管理者的质量管理理念(如质量方针、目标)。
  • 1199人,基金委公布会议评审专家(附:2022年基金评审专家汇总)
    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的通告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叶企孙”科学基金、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列):丁锐、丁云杰、丁希仑、丁劲、丁虎、丁国如、丁建东、丁建宁、丁贵广、丁晓峰、丁爱军、丁维平、丁维新、于戈、于中振、于畅、于宗光、于春水、于彦春、于翔、于溯源、卫志农、马丁、马天宝、马立峰、马利建、马现仓、马卓、马凯学、马衍伟、马超、马腾、马静、马锴、马毅、王一博、王士同、王大勇、王小萍、王云才、王长进、王丹、王殳凹、王文科、王双印、王平、王占山、王立平、王立峰、王永刚、王发洲、王协康、王成树、王成新、王兴军、王宇钢、王军波、王红宁、王志华、王志勇、王利军、王启宁、王青、王昆、王国仁、王国庆、王国胤、王国强、王明贵、王欣然、王金淑、王宝俊、王建军、王建祥、王建强、王建新、王春儒、王厚杰、王显伟、王峥涛、王秋良、王彦平、王贺升、王艳芬、王振常、王晓刚、王晓玲、王峰、王铁、王浩、王海斗、王海滨、王涌天、王菲、王彪、王常勇、王琳、王琼华、王喜龙、王敬超、王雁玲、王韫芳、王献红、王新兵、王煜、王福会、王静、王慧远、王磊、王德寿、王耀南、王曦、开国银、韦化、韦江雄、韦革宏、韦巍、牛书丽、牛侨、牛荻涛、牛智川、毛亮、文双春、文桂林、方玉明、方志、方志军、方勇纯、尹双凤、尹芝南、尹周平、尹宝才、尹健、孔令东、邓成、邓尚贵、邓意达、艾渤、左建平、左思洋、石伟群、石桂秀、龙世兵、龙桂鲁、龙瑞军、卢义玉、卢文菊、卢革宇、卢艳丽、卢新根、帅永、叶齐祥、叶林、叶淑君、申书兴、申胜平、田志宏、田保林、田振玉、田琳、田琼、史才军、史庆华、史林启、冉海涛、付云贺、付永柱、付成龙、付强、代华平、白志山、丛杨、包云岗、冯玉军、冯东、冯全源、冯志勇、冯妍卉、冯国瑞、兰旭光、兰鹏飞、宁永强、司大军、皮静波、母义明、匡星星、邢玲、邢锋、邢巍、巩金龙、成秀珍、毕艳、师宏耕、曲显俊、吕世华、吕龙、吕永钢、吕建成、吕科、年夫顺、朱艺华、朱巧明、朱宁、朱廷钰、朱守非、朱青、朱英、朱玲玲、朱俊武、朱美芳、朱祖超、朱道立、朱瑞良、乔利杰、乔俊飞、仲崇立、任文才、任钟旗、任俊彦、任涛、任辉、华灯鑫、向先波、全智、庄林、刘士远、刘天西、刘云淮、刘文广、刘文辉、刘允刚、刘玉乐、刘巧泉、刘世勇、刘术彬、刘必成、刘永、刘永强、刘芝华、刘同旭、刘刚、刘伟、刘伟民、刘伍明、刘延宏、刘会洲、刘合、刘冰冰、刘江、刘志敏、刘志博、刘连庆、刘坚、刘岗、刘辛军、刘宏伟、刘叔文、刘明、刘鸣华、刘凯、刘佳琪、刘宝、刘宝辉、刘建国、刘建勋、刘承帅、刘绍琴、刘春风、刘挺、刘树伟、刘战强、刘思金、刘俊、刘俊国、刘俊勇、刘胜、刘祖国、刘勇、刘振宇、刘晓峻、刘峰、刘倩、刘健行、刘益春、刘娣、刘检华、刘清友、刘鸿、刘琴、刘辉、刘智勇、刘斌、刘强、刘瑜、刘献礼、刘鉴峰、刘翠敏、刘蕴韬、刘磊、刘遵峰、刘爵、齐广海、齐飞、齐吉琳、齐俊桐、齐敦武、齐磊、齐骥、闫文付、闫玉春、闫永达、闫明、闫铁、闫福华、江怀东、江陆斌、江莞、池汝安、汤勇、宇波、安全福、安静、祁克宗、许丽艳、许勇、许琪、许操、阮新波、孙玉强、孙可、孙业乐、孙立宁、孙立成、孙永革、孙伟锋、孙利民、孙凯、孙金声、孙宝江、孙建和、孙玲玲、孙轶斐、孙俊良、孙剑、孙晓峰、孙超、孙然好、孙德军、孙蕾、纪红兵、纪荣嵘、严卫生、严正、严俊杰、苏光辉、苏奋振、杜文莉、杜修力、杜娟、杜培军、李一平、李小年、李小松、李川、李长升、李月丛、李心慰、李玉琳、李世鹏、李立毅、李永、李永建、李加纳、李吉、李亚宁、李亚楼、李伟生、李华伟、李向阳、李庆生、李庆民、李江涛、李兴文、李军、李红、李红霞、李志波、李丽、李丽英、李丽香、李来庚、李坚强、李利平、李宏伟、李良彬、李国庆、李国梁、李忠献、李学龙、李宝生、李建生、李建华、李建欣、李建荣、李春山、李春保、李映伟、李虹、李保国、李亮、李彦、李美成、李秦川、李振、李哲涛、李晓光、李晓华、李晓武、李晓波、李健、李涛、李海兵、李海英、李涤尘、李悦生、李培峰、李彬、李铮、李焕荣、李隆球、李越、李朝晖、李惠萍、李智勇、李智斌、李然、李斌、李椿萱、李想、李新立、李福林、李群、李毅、李巍、杨大文、杨子银、杨文俊、杨宇民、杨志刚、杨志明、杨伯伦、杨启华、杨国伟、杨明会、杨明红、杨俊、杨洁、杨恒权、杨勇、杨健、杨博、杨辉、杨强、杨雷、杨鹏远、杨旗、束洪春、来新民、肖文发、肖文精、肖立业、肖甫、肖作兵、肖佳、肖侬、肖亮、肖峰、肖意传、吴小俊、吴广宁、吴云、吴永宁、吴永红、吴加学、吴庆龙、吴庆举、吴红斌、吴启晖、吴青华、吴建鑫、吴剑锋、吴亮、吴语茂、吴骅、吴爱祥、吴清平、吴新宇、吴新宝、吴静怡、吴德成、别朝红、邱介山、邱钧、邱铁、何方、何玉先、何正友、何立明、何宁、何存富、何旭辉、何远东、何作祥、何青、何国威、何宜军、何柏岩、何洪林、何艳、何晖光、何盛宝、何斯迈、何斌、何登发、何睿斯、佟首峰、佘远斌、余彦、余家国、余斌、余鹰、谷延锋、谷国迎、谷晓峰、狄勤丰、邹卫文、邹玉龙、邹华文、邹如强、邹丽、辛沛、汪以真、汪南平、汪莱、汪夏燕、汪萌、汪鹏飞、汪静、沈元月、沈功田、沈礼权、沈永明、沈百荣、沈军、沈张奇、沈纲祥、沈国震、沈俊、沈前华、沈洋、宋卫国、宋开山、宋元林、宋长春、宋长春、宋令阳、宋光铃、宋延林、宋志群、宋纯鹏、宋林生、宋宝安、宋建丽、宋爱国、宋涛、宋献方、迟楠、张大兵、张万斌、张义民、张丰收、张开富、张云泉、张友军、张化光、张文、张斗、张玉峰、张玉霞、张龙、张东明、张田忠、张立峰、张永双、张永清、张亚雷、张在琛、张行南、张庆华、张军、张弛、张丽梅、张作泰、张怀金、张启明、张青锋、张杰、张尚弘、张昌凡、张金波、张金星、张波、张诗按、张建华、张建国、张建海、张承慧、张春、张政军、张显程、张钦宇、张俊文、张俊龙、张彦定、张送根、张首刚、张宪民、张艳宁、张笑钦、张爱林、张海宾、张铮、张维娜、张琳、张智红、张强、张登松、张勤远、张蓬勃、张楚虹、张路青、张鹏、张新波、张福成、张毓、张德权、张蕾、张璐璐、陆小华、陆卫兵、陆永军、陆伟跃、陆延青、陆佳政、陆道纲、陆瑞锋、陈人杰、陈小伟、陈义旺、陈卫、陈云飞、陈少华、陈正、陈正乐、陈帅飞、陈立桅、陈吉华、陈刚、陈延峰、陈华伟、陈华勇、陈旭、陈庆国、陈红、陈红胜、陈赤联、陈苏宁、陈求稳、陈岐岱、陈利顶、陈良标、陈启军、陈佺、陈绍杰、陈树君、陈贵海、陈勋、陈勉、陈洪松、陈洋波、陈恩红、陈健、陈效双、陈益强、陈家庆、陈捷、陈雪峰、陈崇、陈谋、陈维江、陈维毅、陈喜、陈辉祥、陈瑞润、陈锦飞、陈鹏万、陈新、陈新建、陈韵岱、陈震、陈霸东、邵雪明、武胜昔、武晓雷、英向华、范宏瑞、范祖森、林君、林波荣、林建忠、林洁琼、林璋、郁文贤、欧燕妮、尚占环、果德安、易凡、岩雨、罗天祥、罗先刚、罗向阳、罗军舟、罗均、罗金才、罗俊、罗胜联、罗绪刚、罗维、和敬涵、季飞、竺礼华、金芝、金伟良、金危危、金国新、金海、金章东、金澈清、周小秋、周卫、周风华、周文彬、周立祥、周永丰、周全、周创兵、周志刚、周园春、周英操、周国逸、周绍兵、周春江、周钦、周亮、周洁、周济福、周洋、周辉、周晶、周鹏、周福辉、周磊、周德胜、庞宗然、郑小平、郑元润、郑玉平、郑绍建、郑春苗、郑耿锋、郑铮、郑磊、郑耀东、单卫星、单崇新、宛新华、房敏、居胜红、承磊、孟庆波、孟国文、项昌乐、赵一新、赵丁选、赵凤玉、赵方庆、赵允、赵生捷、赵冬斌、赵伟、赵华章、赵丽滨、赵武元、赵国堂、赵明辉、赵建军、赵春江、赵栋梁、赵晓亮、赵峰、赵海宽、赵辉、赵智胜、赵斌、赵强、赵赫威、赵潇、郝艳捧、郝晓刚、荆丰梅、荆志成、荆清、胡文平、胡伟达、胡庆雷、胡劲松、胡昌华、胡明列、胡承志、胡俊、胡铁松、胡常伟、胡章贵、胡清华、胡维平、胡程、胡楚雄、胡新丽、胡衡、柯国土、柯燎亮、查俊伟、查晓明、要茂盛、战丽彬、战爱斌、钟春玖、钟舜聪、钟兢军、段兴武、段雪、侯立军、侯仰龙、侯忠生、侯俊杰、侯锐、侯增广、俞永强、俞扬、俞初一、俞俊、俞慎、饶燏、施斌、施福东、闻利平、姜大膀、姜凯、姜育刚、姜泉、姜涛、姜斌、姜潮、娄红祥、娄昕、娄金福、洪日昌、洪文、祝烈煌、祝效华、胥蕊娜、姚力、姚小虎、姚永刚、姚艳斌、姚森敬、贺之渊、贺文彬、贺永、贺秀斌、贺鹤勇、骆文静、骆军委、秦启伟、秦学英、秦绍正、秦冠仕、秦晓春、袁小聪、袁东风、袁进、袁松虎、袁松梅、袁亮、袁晓辉、袁峰、袁野、袁源、袁增强、耿新、聂礼强、聂永刚、贾宏杰、贾殿赠、夏建新、夏清、顾长志、顾龙、顾景凯、晏月明、钱宇华、钱战森、倪明玖、倪振华、倪培、倪敬、倪辉、徐凡、徐飞虎、徐丰、徐开林、徐龙河、徐贞贞、徐光魁、徐进良、徐枫、徐杰、徐凯、徐波、徐建鸿、徐春广、徐玲铃、徐科、徐胜元、徐恪、徐福留、殷月伟、殷绪成、殷敬伟、翁长江、翁建平、翁健、卿凤翎、卿国良、凌平、高扬、高亚、高光、高向东、高宏波、高波、高学云、高亮、高美玲、高峰、高钰琪、高家红、高祥、郭小军、郭戈、郭少军、郭庆军、郭孝东、郭志勇、郭茂祖、郭林、郭非凡、郭洪臣、郭洪波、郭姣、郭勇、郭鹏程、郭磊、席晓丽、席聘贤、唐加福、唐志尧、唐智勇、唐颐、浦世亮、涂春鸣、展思辉、陶飞、桑世华、桑楠、焉传祝、黄中伟、黄仁乐、黄永安、黄延强、黄华、黄庆安、黄庆明、黄志龙、黄志祥、黄张建、黄国伟、黄典贵、黄和、黄欣沂、黄河燕、黄学辉、黄品同、黄钢、黄彦平、黄冠华、黄海鸿、黄继荣、黄维、黄琦、黄朝晖、黄辉、黄磊、梅德庆、曹一家、曹汛、曹兴忠、曹惠玲、曹鹏、龚旭东、盛况、盛敏、常胜江、崔长彩、崔立山、崔杰、崔岩山、崔凯、崔峰、崔鹏、崔霞、符杨、康红普、康卓、康绍忠、康俊勇、章秀银、章张、章毅、阎广建、梁永晔、梁吉业、梁兴杰、梁志武、梁应敞、梁振昌、梁哲、梁淑华、扈荣良、隋修宝、彭宇新、彭志科、彭芳瑜、彭建、彭艳、彭晖、彭新湘、葛飞、葛长荣、董长昆、董志勇、董俊德、董晋湘、董磊、董毅、蒋义国、蒋少涌、蒋田仔、蒋刚毅、蒋庆华、蒋凯、蒋树强、蒋敏强、韩为东、韩旭、韩军伟、韩肖清、韩俊海、韩艳春、韩峰、韩端锋、粟梅、程玉华、程和发、程宝平、程晓莉、程健庆、程翔、程鹏、程黎明、傅洛伊、焦四海、焦宗夏、鲁坚、鲁金忠、童明汉、童银栋、曾凡仔、曾兵、曾杰、曾和平、曾海波、曾溅辉、温兆银、温旭辉、温晓东、谢少荣、谢正辉、谢永芳、谢拥军、谢胜利、谢萍、谢维、鄢俊敏、蒲华燕、蒲明博、裘进浩、雷乐成、雷光华、雷明凯、虞文武、路保平、简涛、詹茂盛、鲍长春、鲍晓军、解玉磊、解孝林、解荣军、蔡开泉、蔡开勇、蔡英凤、蔡明刚、蔡海滨、蔡宴朋、蔡崇法、蔡翔舟、蔡新霞、裴玮、管海兵、廖小军、廖伍平、廖庆亮、廖洪恩、谭倩、谭斌、谭慧俊、翟薇、熊启华、熊瑞、缪驰远、缪峰、樊卫斌、樊建人、樊健生、暴宁钟、镇璐、黎大兵、黎灿兵、滕红林、颜立新、颜永红、颜华、潘丙才、潘立阳、潘时龙、潘纲、潘秉兴、潘波、潘曹峰、潘景轩、薛天、薛春来、薛晨阳、霍明昕、霍波、穆钢、戴一帆、戴玉成、戴兰宏、戴庆、鞠大宏、鞠平、鞠杨、魏光辉、魏庆来、魏霞蔚、魏巍、瞿逢重  公布时间:2022年9月27日至2022年10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2022年9月26日附,2022年国基金评审专家汇总国家自然基金委九个科学部2022年各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专家名单,加上计划政策局、国际合作局公布的评审专家名单,科奖中心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收藏,具体以官网公示为准。一、医学科学部1、国家杰青、优青项目(174人,7.14日公布)2、专家推荐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9人,6.24日公布)杜杰 胡海岚 梁繁荣 梁萍 林安宁 刘强 王韵 张宏 周斌3、创新研究群体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39人,7.4日公布)陈丰原 陈国强 陈凯先 崔儒涛 丁克 董家鸿 高飞 高光侠 高绍荣 侯凡凡 胡清华 李佳 李满祥 林安宁 刘友华 祁海 阮雄中 帅克 松阳洲 宋伟宏 汤楠 陶娟 滕皋军 王福生 王前飞 王以政 魏海明 徐德祥 阎锡蕴 杨宝峰 叶玲 于洪涛 余鹰 袁钧瑛 袁正宏 张明杰 张旭 张玉峰 周欣 4、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组名单(739人,8.2日公布)白晓春 白雪莉 毕宏生 边专 卜鹏程 曹彬 曹丰 曹君利 曹务春 岑山 曾辉 曾进胜 柴进 柴人杰 常永生 陈策实 陈发明 陈国强 陈海泉 陈厚早 陈建国 陈莉莉 陈良万 陈林 陈凌 陈谦明 陈崴 陈万金 陈晓红 陈孝银 陈亚红 陈永昌 陈勇彬 程斌 程功 程卯生 程涛 程翔 慈维敏 崔瑾 崔勇 戴克胜 邓贤明 邓旭亮 丁霞 董海龙 董慧 董家鸿 董卫国 杜惠兰 杜杰 杜亚楠 杜艳军 段星光 樊海明 范骁辉 范志朋 方向明 封志纯 冯淬灵 高昊 高华 高建青 高金明 高聆 高明远 高平 高强 高山 高下 高秀梅 龚侃 龚学忠 顾爱华 顾晋 顾景凯 桂双英 郭峻莉 郭振红 韩峰 韩文玲 杭春华 郝峻巍 何斌 贺浪冲 洪峰 洪天配 胡波 胡大海 胡德文 胡刚 胡玲 胡清华 胡颖 胡友财 胡志斌 黄河 霍然 吉训明 季晶 季勇 冀来喜 江泓 江鹏 江涛 姜晶 姜茜 姜勇 蒋青 金保方 居胜红 鞠大宏 匡铭 来茂德 李兵辉 李根喜 李丽英 李鲁远 李晓明 李英贤 李颖 李悦 李泽庚 梁朝朝 梁敏敏 梁萍 梁廷波 林文翰 林灼锋 刘必成 刘兵 刘春生 刘翠华 刘存志 刘峰 刘光慧 刘光伟 刘洪臣 刘胡丹 刘良明 刘强 刘叔文 刘小伟 刘艳秋 刘耀波 刘颖斌 刘勇 刘勇 刘玉兰 刘昭前 刘喆 娄红祥 罗凌飞 罗敏华 罗晓东 罗阳 闾军 吕建新 马飞 马骏 马涛 马现仓 马骁驰 马鑫 马瑜婷 满孝勇 孟卓贤 米杰 明东 缪应雷 倪国新 倪鑫 聂广军 宁文 牛阳 欧阳宏伟 潘景轩 潘凯枫 潘秋辉 潘欣 彭军 彭双清 彭小忠 齐炼文 齐晓朋 钱程 秦成峰 秦莹莹 卿国良 邱海波 曲显俊 饶燏 任贺 阮雄中 邵春林 施焕中 施炜 施小明 石建功 时海波 时杰 宋坪 宋伟宏 孙爱军 孙倍成 孙海翔 孙宏晨 孙剑 孙晓波 孙洋 孙英贤 孙宇 唐承薇 唐劲天 唐其柱 唐亚梅 陶芳标 陶娟 田梅 田雪飞 屠鹏飞 完强 汪南平 王常勇 王晨辉 王成硕 王东生 王冬来 王凡 王桂华 王洪峰 王槐志 王辉 王建斌 王健 王健伟 王俊 王昆 王鹏 王平 王前飞 王盛典 王伟 王炜 王喜军 王晓刚 王艳 王雁玲 王耀献 王伊龙 王怡宁 王韵 王泽华 王振宁 王智彪 魏军平 魏敏杰 温成平 温俊平 翁习生 吴华 吴南 吴文灿 吴文铭 吴岳 夏宁邵 向阳 肖苒 谢辉 谢雁鸣 谢毅强 熊炜 徐丛剑 徐钢 徐万海 徐苑苑 许予明 许执恒 闫丽盈 严江伟 杨炳友 杨锋 杨国旺 杨洪军 杨洁 杨明 杨明会 杨培增 杨清武 杨庆凯 杨魏 杨文 杨新洲 杨学军 杨燕 杨弋 杨勇 杨泽 杨长青 杨志谋 杨中州 杨子峰 姚咏明 姚智 叶京英 叶丽林 余家阔 余鹰 虞朝辉 庾石山 袁静 原慧萍 岳伟华 岳文涛 岳增辉 詹丽杏 詹思延 张爱华 张灿 张春祥 张东山 张宏家 张华 张纪岩 张俊华 张峻峰 张克让 张利宁 张龙江 张明雪 张铭湘 张琪 张琪 张晓辉 张晓菊 张晓坤 张烜 张莹 张幼怡 张玉峰 张允岭 张允岭 张占军 张智红 章军建 赵春杰 赵冬 赵明辉 赵明威 赵霞 赵艳玲 郑玉新 郑元义 周彩存 周光飚 周行涛 周蕾 周涛 周文 周欣 朱波 朱明昭 朱孝峰 朱雪琼 朱以诚 二、生命科学部1、国家杰青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86人,6.28日公布)卞修武、蔡时青、曹鹏、曹晓风、陈剑峰、陈松林、陈晔光、程功、程磊、储富祥、戴俊彪、单安山、邓子新、丁铲、方方、高绍荣、高天明、顾晓松、韩文瑜、何祖华、胡玉欣、扈荣良、黄路生、江连洲、蒋青、鞠振宇、赖锦盛、雷鸣、李富花、李奎、李亚宁、刘宝、刘陈立、刘江、刘少军、刘迎芳、刘勇、栾非时、罗凌飞、马兰、毛文华、聂广军、聂少平、裴端卿、戚益军、钱前、师咏勇、施苏华、宋新章、孙金鹏、谭保才、谭明乾、田大成、王爱德、王桂荣、王平、王书军、王晓群、王晓伟、王幼平、王泽峰、熊思东、宿兵、许执恒、杨光、杨晓、杨元合、杨运桂、姚斌、于贵瑞、于海鹏、于黎、余佳、张爱兵、张晨、张改平、张宏、张鹏、张全发、张宪省、张志宏、赵方庆、赵同金、郑利民、周大旺、邹学校2、国家优青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29人,7.1日公布)艾连中、白文明、彩万志、曹鹏、曹晓风、陈光水、陈国强、陈萍、陈琦、陈佺、陈帅飞、陈学伟、储诚进、崔凯、戴红旗、戴俊彪、单安山、董爱武、范明、冯琳、傅峰、傅静雁、高峰、高绍荣、葛剑平、谷晓峰、关荣霞、郭惠珊、胡理、胡炜、黄路生、黄勋、江鹏、焦建伟、黎家、李斐、李国红、李家堂、李宽意、李林、李珊珊、李巍、李永清、梁文举、刘光慧、刘海鹏、刘宏涛、刘巧泉、刘琴、刘伟、刘勇、龙勉、卢艳丽、罗振革、马力耕、毛相朝、欧光朔、祁克宗、瞿礼嘉、任仲海、邵峰、沈锡辉、沈元月、帅心涛、宋宝安、宋保亮、宋新章、孙宝国、孙蒙祥、孙书存、孙文献、谭保才、唐功利、唐志尧、涂长春、王国庆、王红宁、王红阳、王乐禹、王硕、王晓晨、王晓群、王晓月、王勇、王泽峰、王志勇、魏战勇、吴乔、吴永宁、徐成冉、许操、许勇、薛天、杨光、杨吉春、杨巍维、杨晓、杨宇民、杨玉盛、杨运桂、叶丽林、尹芝南、于海鹏、于黎、于舒洋、袁钧瑛、张爱兵、张磊、张明杰、张文庆、张欣、张学、张学礼、张友军、张毓、张志宏、章卫平、赵春江、赵方庆、赵华斌、赵建国、赵书红、赵同金、郑萍、周丛照、周宇、朱明昭、朱伟云、邹学校3、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34人,7.14日公布)丁兆军、于洪涛、于海鹏、王红宁、王秀杰、王泽峰、王晓雪、王爱德、王硕、王跃进、元英进、尤涵、戈宝学、牛书丽、龙勉、卢欣、卢艳丽、田志喜、史岸冰、印遇龙、冯江、冯越、吕万革、刘少军、刘江、刘兴国、刘宝辉、刘剑峰、刘海鹏、刘琴、刘爵、齐广海、孙文献、孙金鹏、孙蒙祥、孙毅、苏海佳、李小英、李云河、李丕龙、李加纳、李亚宁、李武、李国梁、李保国、李宽意、李富花、李慧艳、李澄宇、杨力、杨光、杨崇林、杨瑞馥、杨增明、吴玉章、吴永宁、吴成铁、吴华、吴晓磊、何建国、应义斌、应汉杰、沈元月、沈锡辉、宋宝安、宋新章、张大兵、张文庆、张龙现、张全发、张辰宇、张灼华、张忠华、张欣、张学礼、张宜辉、张保龙、张亮然、张宪省、张颖、陈卫、陈兰芬、陈吉龙、陈光水、陈国强、陈建群、陈春英、陈萍、陈新华、范明、林海、林鑫华、罗劲、罗绪刚、季维智、周绍兵、周树堂、周洁、单安山、赵长明、赵方庆、赵玉政、柏连阳、施卫明、贺雄雷、聂少平、贾大、顾青、晏月明、高天明、高绍荣、高峰、唐中林、唐志尧、唐铁山、黄波、黄荣峰、曹晓风、梁文举、扈荣良、葛剑平、蒋庆华、蒋建东、韩为东、焦仁杰、童光志、曾长青、谢道昕、裴端卿、熊伟、颜光玗、戴玉成、戴俊彪、魏辅文4、学科评审组(237人,7.29日公布)白文明、彩万志、曹流、曹鹏、曾文文、常剑波、陈大华、陈光水、陈卫、陈学新、谌小维、储富祥、崔峰、崔凯、崔庆华、崔霞、崔振岭、单革、丁小余、丁兆军、董虹、董梦秋、杜文静、杜亚楠、方方、冯江、冯越、付海燕、付晓莉、付云贺、傅峰、傅静雁、高成江、高峰、高光侠、高玉龙、葛楚天、巩志忠、顾宁、顾青、顾臻、郭惠珊、郭勇、郭振红、韩俊海、胡炜、胡建民、胡金明、胡薇、胡小玉、胡义波、胡玉欣、扈荣良、黄力、黄胜雄、黄占华、纪伟、姜毓君、蒋澄宇、蒋建东、蒋青、蒋庆华、蒋毅、孔令让、孔照胜、黎胜红、李博强、李传友、李春保、李凡、李富花、李桂英、李国红、李国梁、李海涛、李海英、李军、李明春、李丕龙、李晴、李巍、李伟、李文斌、李霞、李孝刚、李心慰、李毅、李云河、李仲、梁海华、梁文举、廖小军、林敏、凌树宽、刘宝、刘兵、刘娣、刘江、刘爵、刘俊杰、刘玲莉、刘文革、刘妍婧、刘勇、刘勇、刘玉乐、龙勉、卢艳丽、陆玲、栾非时、栾军波、罗文波、罗绪刚、吕全、吕万革、马燚娜、毛胜勇、孟秀祥、缪炜、莫玮、聂广军、牛书丽、钮世辉、潘欣、彭少兵、彭友良、漆智、谯仕彦、秦燕、曲静、任海云、邵长伟、申怀宗、沈建忠、沈前华、沈锡辉、沈元月、施焕中、史岸冰、宋宝安、宋晨、宋林生、宋新章、苏海佳、孙超、孙传清、孙蒙祥、孙启明、孙文献、唐志尧、田志喜、汪小全、王爱德、王常勇、王宏伟、王金星、王军、王克剑、王利军、王奇慧、王强、王庆伟、王世强、王书军、王晓杰、王延鹏、王永刚、王幼平、魏海明、吴爱国、吴海涛、吴乔、吴庆龙、武高林、肖金花、肖鹏、肖文发、肖月华、徐成冉、徐基良、徐健、徐鹏、徐世清、徐通达、徐璎、许玫英、许勇、许勇泉、许执恒、薛愿超、杨光、杨国顺、杨晓、杨玉盛、杨运桂、杨增岐、姚红杰、应义斌、游富平、于黎、于舒洋、张爱兵、张丹、张德权、张宏福、张琳、张珞颖、张培训、张朋、张瑞平、张欣、张宜辉、张缨、张永安、张友军、张知彬、张李建威、李晶、李克强、李三忠、李四维、李文渊、李熙晨、李小雁、李晓明、李延河、李彦、李永涛、李渊、李志伟、刘财、刘承帅、刘全有、刘泉声、刘盛遨、刘卫国、刘晓春、刘云刚、柳淑芳、龙花楼、陆日宇、陆现彩、陆雅海、吕建永、罗义、马明国、马晓冬、缪秉魁、倪怀玮、倪四道、聂逢君、潘波、潘永信、彭建兵、彭军还、彭林、彭书时、祁生文、钱会、乔家君、邱楠生、冉祥滨、饶莹、沈其荣、史培军、宋翔洲、宋振亚、苏奋振、孙福宝、孙萍、孙启良、孙有斌、谭亮成、谭文峰、腾格尔、佟胜睿、汪毓明、王赤、王春连、王大志、王广才、王佳、王建军、王庆、王全九、王少锋、王万鹏、王先彦、王新明、王震宇、魏皓、文汉江、吴朝阳、吴福元、吴海斌、吴怀春、伍法权、武海涛、肖举乐、肖贤明、谢树成、徐义刚、徐义贤、许天福、薛德升、严良俊、颜晓元、杨顶辉、杨静、杨若文、杨天南、杨晓光、杨元喜、杨云锋、姚槐应、姚宜斌、殷跃平、尹华、应光国、游静、于晓菲、余新晓、俞绍才、袁峰、袁洪林、岳文泽、岳跃民、臧淑英、张斌、张发旺、张会平、张锦、张立飞、张强弓、张小曳、张鑫、张永军、张永双、张志飞、章炎麟、赵俊猛、赵伟、赵晓丽、赵学胜、赵志丹、郑小童、钟宏、周国华、周建波、周伟奇、朱光有、朱竑、朱建喜、朱青、朱卫红、朱祥坤。七、数理科学部1、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专项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345人,8.1公布)八、交叉科学部1、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8人,7.29日公布)2、专项项目(28人,5.23日公布)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专项项目“THz波段神经生物物理研究”会议评审专家组成员名单曹鹏常胜江焦建伟李舟陆亚林屈军乐孙衍刚王宏强王晓群吴凯张晨郑海荣周欣
  • 2022年国自然评审重要时间节点
    2022年国自然正式进入评审季每年评审季后都有两个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初审公布时间和立项结果公布时间根据基金委官网公布的信息,初审结果和资助结果公布时间这样说的:初审结果时间公布基金管理机构应当自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截止之日起4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初步审查。集中接收期项目初审结果通常在每年4月底或5月初公布。资助结果时间公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般从接收至审批完成需要5个月左右时间。集中接收的大部分项目类型,资助结果一般在当年8月中下旬公布,其余项目根据项目评审进程陆续公布。非集中接收期项目的资助结果按照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指南和评审进程陆续公布。具体情况见基金委网站通知通告。2022年关键时间节点初审结果公布:4月底或5月初复审申请时间:5月初集中受理结果公布:8月中下旬其他项目评审时间:8月之后往年按照惯例,各大学部在6月底至7月初完成面青地等学科会评,同时公布会评专家名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评审情况可参阅下图:
  • 2013年CAIA 奖评审结果公示
    为了奖励在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科学技术工作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调动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积极性,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设立&ldquo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rdquo (简称&ldquo CAIA奖&rdquo )。&ldquo CAIA奖&rdquo 授予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贡献,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奖细则》,特等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或特大社会经济效益的重大成果 一等奖具有国际水平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 二等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 三等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应用中有显著成效的成果。   本届评奖范围针对于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7月15日间取得的、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方面的创新性成果。由协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形式审查、函评、初评和终评,2013年&ldquo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rdquo 评审工作已完成。本届参评项目共计43项,涉及生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纳米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评审委员会从创新程度、科学价值、主要论文发表刊物或著作的影响、应用推广程度、已获经济或社会效益等五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审,最终评出27项获奖项目,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9项。   现将评审结果(见下表)公示两周。欢迎社会各界关注。如有异议请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咨询部联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方式: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邮编100045)   联系人:尹碧桃   电话:010-68512283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咨询部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北科大厦222室(邮编100089)   联系人: 刘洋   电话:010-68451706转8025   E-mail:caia_award@126.com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3年9月22日 2013年CAIA奖获奖结果公示一览表
  •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CNAS认可评审员?
    自2019年起,CNAS认可评审员初始培训采取“针对人员缺乏领域开展,项目负责人推荐候选人”的机制进行,不在官网上公告当年的培训活动计划。凡有意向成为认可评审员的人员,需先在CNAS评审人员管理平台进行注册并维护相关培训意向信息,如符合相关资源需求,经过筛选和推荐后,CNAS将会邀请您参加相应的初始培训。参与初始培训考试合格者,将被聘为CNAS认可评审员。一、需要具备的条件要成为CNAS评审员,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根据CNAS对评审资源需求的情况,经项目负责人推荐后,参加CNAS组织的“认可评审员初始培训课程”,并且考试合格;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无不良行为记录;3.身体健康,体貌端正,无可能影响正常评审工作的身体障碍,年龄通常60岁(含)以下;4.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关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具有同等水平的技术职称;注:在认证机构认可领域,对于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背景的候选人,可适当放宽至大学专科。5.全职工作经历(1)大学本科至少4年(含4年)工作经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至少3年(含3年)工作经历;(2)认证机构、检测检验机构评审员至少有2年与合格评定相关的工作经历,包括认可、认证、检验检测、审核、标准化等。二、途径和方法1.登录CNAS网站首页,右侧“在线服务”→点击“CNAS认可评审人员管理平台(CNAS-AMP)”登录,或直接点击链接进行登录。登陆页面有操作手册,操作前请先下载并阅读。2.目前CNAS-AMP支持GoogleChrome浏览器、IE11浏览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推荐GoogleChrome浏览器。3.注册时请准确填写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培训经历、业务成就、其他资格等信息。注册成功后,会强制退出,需再次登录。再次登录时,可通过“用户名+密码”或“手机号+验证码”的方式进行。如果显示密码错误,请点击“忘记密码”执行找回密码程序。4.再次登录后,请务必填报个人“意向制度和能力代码”,即希望参加哪个认可制度的初始培训以及个人技术能力情况。5.每年初CNAS都会更新当年的所需领域情况,符合所需领域的人员经过筛选和推荐后,方可参加初始培训,因此请同时维护个人“需求专业覆盖情况”。如果您所申请的认可制度当年暂时未有所需领域的,则无需维护此信息。三、评审员聘用培训考试合格是评审员聘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拟聘用人员,CNAS将发出聘用通知。接到通知的人员,可按通知中的说明提交相关申请材料。评审员在聘用时,需签署《服务协议书》,以及《公正性与保密声明》和《评审人员行为准则》,并承诺遵守相关要求。CNAS评审员分为实习评审员、(技术)评审员和主任评审员三个级别。评审员首次被聘用的级别为实习评审员。实习评审员按CNAS评审人员管理要求可以逐步晋级为(技术)评审员、主任评审员。四、如何参加评审CNAS认可评审工作由各业务部门安排。各业务部门负责认可受理及其认可评审管理工作。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的认可领域详见CNAS官网“联系我们”,具体网址(点击查看)。评审过程和要求:(一)任务接收评审员被聘用后并不意味着会立刻或持续被委派评审任务。CNAS业务部门在保证评审公正性的前提下,根据被评审方申请/已获认可领域、评审员个人能力范围和工作经历等因素综合考虑委派评审任务。届时将由业务部门项目负责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直接与评审员取得联系。1.认证机构项目负责人向评审组成员下达《评审任务书》;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和检验机构项目负责人向评审组成员下达《现场评审通知》;需要时,向评审组成员单位发放《工作任务委托书》。(二)文件评审1.认证机构评审员需依照业务部门下达的《评审任务书》要求及时完成文件评审工作。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和检验机构文件评审实行评审组长负责制。评审组长收到申请材料后,对其进行文件审查。需要时,评审组长将相关技术材料交由相应评审组成员审查并提出审查要求。评审员对材料进行审查后向评审组长反馈结果。(三)评审准备现场评审前,评审员应主动与评审组长进行沟通,了解评审准备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应根据评审计划,就所负责评审范围进行详细的评审策划:包括现场评审时需关注问题;拟查阅的文件、记录;现场试验/见证项目的选择等。同时准备现场评审使用的文件和表格,如认可规则文件、认可准则及应用说明、评审用表格、评审报告附表、附件等。(四)现场评审活动现场评审活动包括首次会议、现场观察(必要时)、现场评审、评审组内部会、末次会议等。(五)评审要求1.认证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认证机构认可。2.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实验室认可-实验室认可工作文件下载-评审资料下载。3.检验机构:可登录CNAS网站进行浏览和下载,具体网址及栏目为:http://www.cnas.org.cn-检验机构认可-检验机构认可工作文件下载-检验机构评审文件下载。注:实验室及相关机构、检验机构具体评审要求着重参考CNAS-WI14系列认可评审工作指导书的最新版本。
  •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过程的应对策略
    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活动是评审方与被评审方双方协作配合的全过程,在短时间内达到真实反映和客观评价的效果,技术性很强,工作量很大。要求双方在现场评审整个过程当中严密周全地策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密切坦诚地配合,提高办事效率。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质量体系和技术层面上探讨、改进和完善,而被评审方往往不知如何应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活动。笔者现就评审的前期准备、现场的配合和评审后整改过程,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的评审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86号)和国家认监委印发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要求。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19个要素、76条、153款的要求进行逐项评审。   评审准备阶段   现场评审由于专家人员少、时间短、项目多,为能够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被评审方的实际能力,有赖于双方的精诚合作与相互配合。   1.申请材料 按《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向“省质监局认证处”提供相关材料,及时向“省质监局认证处”报告质量体系文件版本及实际运行情况,征询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扩充或撤销,尽可能满足和符合“省质监局认证处”的资料审查和评审前的书面调查。   2.提供信息 配合并提供“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拟派出的评审组专家对被评审方事先需了解掌握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现场评审前的具体准备事项、注意要点和衔接要求,对所涉及到的有关事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不留“空白”,为现场评审夯实基础,获得最佳评审状态。   3.整理资料 现场评审主要针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展开评审,重点是对实验室检验能力的评审,所以在现场评审之前,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归类,管理和技术人员业绩档案和质量意识的认知准备,检测报告信息记载的审核,检测条件和环境要求,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和检测试剂的管理档案等相关资料,是保证现场评审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在短时间内获得最佳评审效果的关键因素。   4.内部审核 在现场评审前进行内部审核的结果可以评价管理体系运行的质量,可以证实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了评审准则的要求。对于被评审方来说相当于一个全真的“现场评审”的模拟演示,有利于及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对于评审方来说,审核了内审材料,就相当于审核了“现场评审”的缩影。所以内部审核是现场评审前非常关键的工作。   5.盲样考核 考虑到现场评审中评审人员少(一般为3人),时间紧(2天内出具数据及完整的报告),检测项目多而且评审前没有具体确定,所以盲样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项目筛选,根据被评审方《申请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项目表》所列项目,对每一项可能盲样考核的项目都进行充分准备。二是人员确定,根据项目合理安排人员分工,确保考核人员持证上岗,并能兼顾评审全局 三是实验室条件,确保每个人员有即时独立完成项目的药品、仪器、实验室等条件。   现场评审阶段   现场评审建立在相互了解、沟通、信任的原则基础上,作为被评审方应积极主动地为评审活动提供帮助,具体做法如下:   1.日程安排 现场评审双方应先就评审日程具体商议,通过沟通,制订出详细可行的评审活动安排。首先,必须熟悉现场评审程序,一般为:预备会议、首次会议、理论考试、现场评审、授权签字人考核、《质量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座谈考核、末次会议、评审材料的整理及封存。其次,核对评审计划,即确认评审各环节的具体时间,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同时了解评审组的分工,以便安排现场评审分组对应陪同首次、末次及座谈会的参加人员,以取得现场评审活动效率的最优化。   2.工作条件 日程确定后,被评审方对评审活动的全过程应提供工作便利,遵循相应的实验室管理条款与要求,以及实验室对客户的各种技术保密的事项和所有权的程序与措施。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提供一个专门的小型会议室,备有相应的办公条件(电脑、打印机、网络等)及一名熟练的打字员。作为评审组的临时办公场所,以提高双方的办事效率 由于文件资料数量大,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还应设立临时文件资料室,并配备相应的软件联络员和硬件联络员,将各种质量体系文件、能力验证、分包、投诉、监督和内审等质量活动记录,以及人员、仪器档案和检测报告等材料分类保管,以便评审组查阅资料和评审专家随机抽取和审核。   3.软硬件联络员鉴于评审时间有限,需考核验证的项目多,为保证评审的顺利进行,我们针对评审人员软件组和硬件组的具体分工,各指派1名专业对口人员作为软件联络员和硬件联络员。联络员不但要对本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有关技术方法的要求熟悉、流程熟悉并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还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回答评审专家的提问,或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的人员,来回答评审专家的询问或提供相应的资料。   4.汇报材料 现场评审不仅考被评审方的业务能力,也考管理水平。在首次汇报时除重点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持和实验室能力建设改进外,还应围绕质量方针,结合单位实际,确定质量体系以及运行情况,从管理层面叙述具体的思路、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尽可能使评审组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在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中所做的工作,使现场评审更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完整性。   5.盲样考核 这是评审组较关注的一项考核内容,检测结果直接判定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好坏,也是被评审方质量体系运行状态的综合反映。所以要在事先准备充分的同时,要合理安排检测人员,确保考核持证上岗,做到从容应对,既紧张又有条不紊。接样、任务下达、样品交接、样品预处理、样品分析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全过程,都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一次性报出合格的检测结果。   6.能力验证 在承接现场抽检任务前,对已参与上级权威部门或机构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及能力验证项目等质控活动,应事先告知并提供相关材料给评审组,以便确定调整与否。   7.现场评审 技术能力的确认,除盲样考核、现场试验外,还通过操作演示、技术提问等方式以及查阅记录/报告、仪器配置与核查等方法展开,甚至有的是到野外现场完成(例如:噪声和气的现场采样)。对实验室检测人员来讲是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要求实验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调整好心态,重要的是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全面细致掌握到位,做到心中不慌、步骤不乱、有问必答、有难必解,真正展现出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技术水平。   8.项目确认 现场评审不仅要检查实验室的质量体系与认可条件的符合性,更重要的是围绕申报项目对实验室技术能力进行考核确认。所以在评审前应认真准备各现场评审文件资料,尽可能通过资料展现、交谈沟通或现场评审多提供信息,让专家较详细地了解各申请项目的基本情况,方便评审专家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逐一核查落实。   9.不符合项 现场评审结束后,对评审员提出的不符合项,如果有不同意见,应及时沟通,看出该问题的依据与相关说明,以求达成共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整改阶段   评审组批准与否,取决于整改时间长短和是否到位。要正视所存在的差距,具体做法是:   1.整改计划 针对末次会上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分析原因,制订整改计划。计划内容包括:针对每个不符合项确定最有效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明确整改完成期限。   2.落实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部门根据整改计划内要求,按照实验室内部的《纠正措施程序》的规定实施整改并做好纠正记录 当整改措施涉及受控文件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当整改措施与实验室的客户服务工作有关时,应执行《客户服务工作控制程序》。注重整改过程中相关文件的修订和资料收集,对每一个不符合项做到整改件件有落实、项项有凭证,包含整改前后对比,同时图、文并举,尽可能做到清晰直观,一目了然,充分见证其整改过程,以客观地反映出整改的效果。及时召开全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再动员大会,在肯定前阶段工作基础上,把不符合项告知每位员工,要求强化认识、从我做起、不留隐患,做到思想、行动、措施三到位,全力以赴以纠正不符合项为契机,全面提升实验室的能力建设。   3.验证整改结果 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相关人员对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时效性进行跟踪,对责任部门提交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和有效性评价,并根据汇总的纠正记录和所附证明材料编写整改报告。
  • 22家环境实验室将参与今年第一批资质评审
    我要测网讯 近日,环保部发布《2014年环保评审组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包括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等共计22家实验室将参与资质评审。   2014年环保评审组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 序号 实验室名称 评审类型 证书到期 时间 备注 1 广东省环境辐射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2014.4.27 2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4.7.6 3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4.10.17 4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2014.11.30 5 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复查评审 2014.12.7 6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复查评审 2014.12.19 7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5.1.31 8 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 复查评审 2015.1.29 二合一 9 西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5.1.31 10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5.2.9 11 安徽省辐射环境监督站 复查评审 2015.2.9 12 海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2015.2.9 13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环境保护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 复查评审 2015.2.9 14 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 复查评审 2015.3.6 二合一 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扩项评审 2015.12.17 16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扩项评审 2016.1.27 17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 扩项评审 2016.1.31 18 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 环境监测站 复查评审 2014.11.10 19 国家环境保护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复查评审 2014.3.23 20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扩项评审 2015.7.15 21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扩项评审 2016.1.15 22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 初评
  • 农业部花卉产品质检中心(上海)通过评审
    3月10-13日,农业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机构考核、审查认可与国家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评审组由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副主任孟瑾高级工程师担任组长,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教授级高工沈祖善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农业部花卉产品质检中心(广州)主任连槿、农业部花卉产品质检中心(昆明)副主任瞿素萍,评审组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审查认可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等有关规定,通过听取汇报、察看现场、查看档案资料、现场考核试验、笔试、座谈会等考核方式对中心的体系运行、检测能力进行全面评审。   11日上午,评审组长孟瑾主持了评审首次会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相关领导出席了评审会议。会上,孟主任简要说明了此次评审的目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蔡友铭副局长表示这次“2+1”评审是对中心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考核,将对中心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求中心工作人员要认真听取专家们提出的整改意见,进一步提高中心的检测能力。在听取了中心主任王焱教授级高工关于“中心”三年工作总结和建设工作的汇报后,孟主任宣布了专家现场评审分工、现场评审日程和考核的检测项目。首次会议结束后,评审组察看了中心实验现场,并就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进行提问。   11日下午至13日上午,评审组对照评审条款就“中心”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查,并在评审考核表上做好了详细的评审考核文字记录 按比例抽取部分同志进行了标准化和计量法规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闭卷考试 评审组长对授权签字人王焱、杨波、孙强进行了考核 12日下午,评审组组织中心全体人员参加法律法规知识、中心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座谈会 收交了现场检验报告 评审组汇总了审查情况,与中心中层以上人员就评审意见、结论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通过三天的审查和现场项目考核,13日评审组最后召开了末次会议,评审组组长宣读了评审意见和结论,评审组认为该中心在机构与人员、质量体系、仪器设备、检测工作、记录与报告和设施与环境六个方面,基本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的要求,申请承检的8类151个产品188个参数,具备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同意通过机构考核、审查认可与国家计量认证现场评审。
  • 973计划率先实现视频评审杜绝人情项目
    5月18日15时50分,北京铁道大厦二层2号会议室里,长方条桌两旁坐着近20位专家,正翘首注视着前方的两块屏幕。工作人员用鼠标点击通话按钮后,左边屏幕出现上海第一答辩室现场图像,主答辩人站在讲台前,准备开始答辩,他身后坐着团队的两位成员,右边屏幕显示着报告内容的幻灯片。   “请先介绍姓名和工作单位,然后报告项目内容。”北京会场主持人说道。   “各位专家好,我叫张飞强(因评审工作尚未全部结束,项目申请人采用化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我们联合申报的项目名称是……”   这是记者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项目复评会议现场看到的一幕。本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方式,评审专家在北京的评审会场进行评审,各评审项目在本地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答辩。这是国家科技计划首次采用网络视频评审及答辩系统进行项目评审。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视察评审会场时指出,网络视频评审是科技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今年,科技部统一部署,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的科技主管单位积极配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国家科技计划网络视频评审及答辩系统,并由973计划率先试点使用。今后,在其他国家科技计划的评审工作中也将推广使用网络视频评审系统。他强调,国家科技计划实行网络视频评审对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网络视频评审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可以简化项目评审程序、提高效率、节约费用。另一方面,项目在本地答辩、专家在异地评审,可以减少科技人员为申报项目奔波劳顿,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 同时,也可以避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受到干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评议环境。   “我们采用的是双向音频、单向视频的技术,主会场的评审专家可以看到各地答辩现场的视频,但答辩会场看不到评审会场的影像,专家提问时没顾虑,问的更直接,讨论更充分 网络视频评审对于净化评审环境、保证评审公平公正将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评审全程都进行了录音录像。”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介绍。   一位参加过6次973计划项目评审的院士坦言,今年的评审是让她感觉最放松的一次。“毕竟都是一个领域的,面对面提问时多少有些顾虑,今年答辩人和专家没有面对面,专家可以在非常放松的环境下提出问题,话说得很透,问题更为直接、深刻,为客观评审项目创造了好的条件,也提高了答辩的质量。”评审现场专家提问非常踊跃也给这位院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信息领域评审专家组的一位教授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以前答辩时,很多人都认识,提问题时连语言、措辞都要考虑考虑,现在不见面,有什么想法就直接问,这个挺好!”   科技部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介绍,今年3月,为深入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技部下发通知,组织协调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依托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安全的网络环境,利用成熟稳定的多媒体技术、音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安全访问及授权控制技术,启动建设符合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需求的远程多媒体网络视频评审及答辩系统。4月至5月,为配合973计划的复评工作,科技部在北京建设了10个专家评审会议室和1个系统中控室,并完成了与20个省(区、市)的25个视频答辩会议室的接入认证和测试工作。   据悉,5月17日至21日,973计划的9个领域将邀请200余位专家在北京的9个评审会议室进行项目评审,参加复评的174个项目在各地的25个答辩会议室进行报告和答辩。
  • 2014海洋行业实验室资质评审计划21家入选
    近日,国家认监委下发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的通知》(认办实函【2014】34号),下达了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批准351家机构列入该计划,其中海洋行业实验室21家(详见下表)。该计划要求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由挂靠在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海洋评审组具体实施。列入计划的海洋行业实验室应抓紧时间做好计量认证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按期接受并顺利通过现场评审。   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海洋行业实验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评审类型 地 点 证书有效截止日 1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5月11日 2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3 国家海洋局南海工程勘察中心 复查评审 广州 2014年5月16日 4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天津 2014年5月22日 5 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福建省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德 2014年6月9日 6 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秦皇岛 2014年6月16日 7 国家海洋局大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大连 2014年6月19日 8 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9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宁波 2014年6月25日 10 国家海洋局寿光海洋环境监测站(寿光市海洋环境监测站) 复查评审 寿光 2014年6月25日 11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7月6日 12 国家海洋局厦门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厦门 2014年7月6日 13 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汕尾 2014年7月14日 14 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复查评审 海口 2014年7月19日 15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深圳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深圳市海洋信息中心) 复查评审 深圳 2014年7月31日 16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烟台 2014年8月3日 17 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温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复查评审 温州 2014年8月15日 18 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北海 2014年8月17日 19 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青岛 2014年8月21日 20 国家海洋局珠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复查评审 珠海 2014年8月21日 21 国家海洋局上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 复查评审 上海 2014年8月24日
  • 【投稿】漫谈实验室的现场评审和整改
    p   如何成为CNAS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加入认可实验室军团,获得国际互认的能力和通行证?这是很多外向型企业及其实验室所追求的。笔者认为,实验室前期必须根据ISO/IEC1702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经过有效运行6个月以上,在运行中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p p   初次申请认可的实验室,其认可领域还必须参加能力验证并获得满意的结果,然后通过CNAS官网实验室认可业务在线申请平台进行申报,方法是依照系统提示完成注册之后,按要求上传申请表和附件,检查确认无误后提交,接着等待CNAS的回复。CNAS将根据申报实验室资料上传的情况,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若未获受理,则说明实验室必须补正资料,重新上传,此时应该尽快按要求补齐资料。当获得CNAS受理时,秘书处会指定评审组长,继续对实验室提供的申请书、体系文件、法律地位证明文件、内审、管理评审等资料进行审核,明确实验室是否具备实施现场评审的条件。如已具备条件,则可以商议和确定具体的评审时间,评审组长负责策划现场评审工作。 /p p   评审组到了实验室之后,当晚即由评审组长主持召开预备会议,这是评审组的第一次碰头会议。组长介绍对实验室资料审查的情况、确定评审员分工及现场评审的具体事项 第二天进入实验室则是召开评审首次会议,由实验室代表介绍体系建设和运行的相关情况之后,组长宣布评审员分工、明确《评审日程表》内容、评审组还要宣读公正性声明,强调客观公正原则和廉洁保密原则等,对于评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也会特别说明,强调现场评审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也许实验室做得很好的没有抽查到,而做得不好的偏偏在审核中被查到,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实验室应该理解或有心理准备。接着就开始现场评审工作,首先由实验室负责人带评审组参观实验室,对实验室环境设施进行初步的了解。评审组分软件和硬件两个组,一般由组长负责软件审核,主要是体系文件 硬件组继续对实验室各项质量活动开展审核,主要是现场试验项目、盲样的考核,以及体系运行情况的审查。评审过程还有授权签字人考核和关键人员座谈会,其中授权签字人采取问答的形式进行考核。 /p p   经过前期与评审组的信息沟通和实验室的充分准备之后,到了实验室现场,评审组成员通过与检测人员交谈、现场查资料、提问等形式进行审核,根据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和现场发现的问题,对实验室的质量活动近距离考察,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的总体印象。这时,实验室可以安排若干技术骨干、对体系和专业理解能力较强的联络员协助评审员上传下达,传递资料,由熟悉电脑办公软件的文字录入人员协助完成《评审报告》等资料的编辑和打印,树立精干、高效、业务能力过硬的办事作风。 /p p   评审组在召开末次会议之前,先与实验室领导层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向实验室反馈评审意见,确定评审不符合项,宣布评审结论 同时听取被评审实验室的意见,必要时解答被评审实验室代表关心的问题或消除双方观点上的差异,让实验室对问题有充分的认识,能够心服口服,虚心接受评审组的意见。最后举行末次会议,会议内容包括评审组成员向实验室报告评审情况,对评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加以说明,包括一些整改项和非整改项,其中非整改项希望实验室也能充分重视,作为内部整改项目进行处理,这部分整改资料无需上交评审组。评审组长代表评审组确认不符合项,宣布现场评审结论,提出整改项的整改要求及具体的整改完成时间,至此,现场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p p   针对评审组开具的不符合项,必须在评审组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完成,整改工作会议虽然只是表面文章,但也是整改工作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实验室的重视程度。评审过后一上班,主管领导马不停蹄地主持召开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动员会,主题是讨论和制定出不符合项的整改方案,会议必须形成书面文件,内容包括会议名称、参加的部门和人员、签到表,签到日期等,应保存会议签到记录,作为整改见证材料的一部分,并写进整改报告中。会议对每个不符合项所对应的条款,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大家集思广益,分析原因、落实责任、最终形成共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会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会议的意见制订不符合项整改方案,发至各相关责任部门,由他们进一步作出具体的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收集整改的书面材料,如编制作业指导书、开展培训的资料、影像资料等。 /p p   整改责任部门最后把整改材料提交质量管理部门汇总,统一核查、整理,看整改情况是否到位或者提供证据是否足够,能否支撑不符合项的整改要求,证据不足的话应该补充资料直到相关证据充分有效为止,最后形成一套整改报告提交评审组长审核。多数情况下,评审组长会要求实验室在提交整改材料之前,先将电子版发给他,经初步审核,若组长要求再补充材料时应按要求补充完整后寄送纸质材料,确保万无一失,这种做法比较保险。至此,实验室可以关闭不符合项,整改完成。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trong   作者:柯楠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化学分析实验室管理与自动化”专题火热征稿中,详情点击链接或下方图片 /strong /span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abmana" target=" _blank" title="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abmana"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abmana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abmana" target=" _blank" title="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labmana"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ea6f9f1-9e18-4d92-b6d7-256295356c0e.jpg" title=" 2020-06-15_172016_副本.png" alt=" 2020-06-15_172016_副本.png" / /a /p
  • CNAS顺利通过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 国际同行评审
    2023年7月10日至2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接受了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四年一度的国际同行评审。来自12个国家认可机构的15位国际同行评审员对CNAS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远程评审。经过全面细致地评审,CNAS顺利通过APAC国际同行评审。  四年一度的国际同行评审对于维持认可机构的国际互认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按照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AF和ILAC互认规则,国际同行评审由区域认可合作组织实施,认可机构通过维持区域认可合作组织的互认资格而维持IAF和ILAC国际互认资格。  经过评审,APAC同行评审组决定推荐CNAS继续保持14项认可制度的互认资格。同行评审组认为,CNAS的总体运作符合ISO/IEC 17011:2017要求,对CNAS工作人员和评审组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表示高度赞赏,尤其印象深刻的是,CNAS实施了“评审员管理系统”“认可业务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化系统,在推广无纸化办公、优化认可流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APAC国际同行评审组以ISO/IEC 17011:2017《合格评定 认可机构要求》为依据,聚焦认可机构资源、过程、管理体系、信息公开等要求,评价CNAS的14项认可制度能否继续维持国际互认资格, 包括:校准实验室认可、检测实验室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机构认可、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质量管理体系认可、环境管理体系认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可、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含全球良好农业规范)、温室气体(GHG)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ISO 14065:2013,含CORSIA航空领域温室气体核查机构认可)、审定与核查机构认可(ISO/IEC 17029:2019、ISO 14065:2020)。在完成对CNAS的办公室评审后,同行评审组还对CNAS派出的19个认可评审组的现场评审活动实施了远程见证,覆盖北京、成都、重庆、广州等12个城市。  APAC于2019年由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和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合并而成,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区域内的认可机构及其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组织,现有各类成员81个。截至目前,CNAS签署的国际多边互认协议范围覆盖116个国家/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6%以上。依托认可国际互认,CNAS为国内合格评定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和对外贸易便利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是CNAS第一次以远程方式接受国际同行评审。CNAS积极应对远程评审的诸多复杂情况,在迎审策划、沟通联络、技术保障等方面作出了周密细致的安排。CNAS将以本次同行评审为契机,认真研究评审发现,做好原因分析,不断夯实基础,及时将纠正措施和纠正措施计划反馈给同行评审组,扎实推进认可工作和认可服务的持续改进。
  • 西南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CMA现场评审
    11月24—25日,经国家认监委和教育部批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对学校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首次现场评审。评审组由北京师范大学李崧(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丁延伟、华南理工大学曾小平三位评审专家组成。学校副校长刘长军出席评审会首次和末次会议并讲话,资实处、科研院负责人及分析测试中心全体人员参会。首次会议上,刘长军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学科特色,以及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功能地位;表明了学校希望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来提升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愿望;恳请评审专家组能给予中心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评审组组长李崧介绍了评审目的、内容、方式、原则以及日程安排。评审组听取了中心负责人有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迎评准备工作汇报。评审专家组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修订)》(总局令第163号)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要求,通过考察实验室现场环境,调阅质量体系文件及各种质量和技术记录,报告验证,现场盲样考核,人员比对,留样复测,授权签字人考核等方式对中心的管理体系和技术能力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核。在评审末次会议上,李崧宣读了首次现场评审的结果。评审组认为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健全,质量体系文件符合相关文件要求,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运行,人员构成、仪器设备及环境条件均符合本次申请项目能力表中1个大类3个小类7项参数要求。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作为校级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实体平台,在促进学校大仪设备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发挥了有效作用。此次现场评审的顺利通过,是对中心管理运行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能力的肯定。针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中心将及时改进,并举一反三,持续提升管理和测试水平,努力为校内外师生和客户提供更加公证、可靠的测试服务,为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重大科研攻关提供综合的技术支撑,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双一流”建设以及服务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中国计量院通过300多项校准测量能力评审
    8月10日至12日,来自日本、新加波、韩国和台湾的7位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的技术专家分别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到期和新申报的几何量、质量相关量、声学振动量、电离辐射量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进行了同行评审,涉及项目300余项。本次是2008年第二轮国际同行评审的延续,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联合评审。   计量是工业、质量和公平贸易的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质量认证和国际贸易对测量溯源性和一致性要求不断提升,计量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显。各先进国家计量院对自身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建设都十分重视,以国际比对和校准测量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国际计量互认活动正在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贸易,不断刷新能力建设的起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开始接受国际同行评审,目前已经有735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通过审核,在BIPM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公布。   为促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测量能力和结果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的互信,根据BIPM和APMP有关同行评审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该院采用国内和国际联合评审的方式组织CMC项目的第二轮国际同行评审。联合评审是我院评审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不仅满足了国际和国内的要求,而且简化了评审程序,减轻了重复评审负担,提升了评审质量,实现了提升能力、展示水平、树立权威、扩大影响的目的。该院第二轮的评审将延续到2010年底结束。   相关专业所领导和实验室人员对本次评审高度重视,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专家们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评审组专家对该院校准和测量能力均给予很高评价,对该院人员综合能力、设备水平、环境设施给予了一致的肯定和赞扬。在电声、超声、振动的评审报告中,评审专家明确指出:声学和振动实验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必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此外,APMP专家也一致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评审,更是一次更深层次的技术和学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APMP成员之间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区域竞争力优势。    背景资料: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贸易全球化和投资便利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创建了《各国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各国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RA)》。   1999年10月,包括中国计量院在内的38个米制成员国的国家计量院和两个国际组织(AIEA/IAEA和IRMM)率先签署了该协议,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签约国已经扩大到78个成员,有133个机构,涉及到世贸组织(WTO)的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员。CIPM MRA的宗旨是要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全球等效测量体系,逐步建立各国在测量能力和结果上的相互承认,提供对国家计量院出具的校准及测量证书的互认,为政府和其他团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平台,以便在国际贸易、商业、法律事务和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更加广泛的互认,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得到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承认。
  • 40个项目通过201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评审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组织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以下简称&ldquo 重大仪器专项&rdquo )(自由申请)项目评审会议分别于2013年6月27-28和29-30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基金委计划局局长孟宪平主持会议。   高瑞平副主任阐述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的资助定位和评审要求,同时希望会议评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遴选出优秀的资助项目。计划局副局长郑永和在会上作了有关评审工作说明的报告。   2013年度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受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480项,经各相关科学部通讯评审,共有71个项目申请进入会议评审环节。评审会上,35位专家按组别分别听取了71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的答辩报告,经认真审议、讨论和无记名投票,最终50个项目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通过评审 重大仪器专项(自由申请)项目今年共受理248项,经各学部通讯评审,共有60个项目申请进入会议评审环节。评审会上,51位专家分别听取了答辩报告,经认真审议、讨论和无记名投票,最终40个项目获得半数以上赞成票通过评审。
  • 天工国际国家级实验室通过评审
    由朱伟民为组长、何志明、陈臻炜为组员的中国评定委员会评审组对天工国际国家级实验室申报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场评审,认为天工国际中心实验室在总体上已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具备了对外检测的基本条件,评审专家组们一致认可通过了评审。   二00九年八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项目评审组对天工国际国家级实验室申报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现场评审,天工国际技术、质量部门领导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评审会。   项目评审组专家在听取了天工国际在国家级中心实验室申报项目方面所做的工作总结,并在实地检查、核对了天工国际中心实验室人员是否到位、仪器是否齐全、检测手段是否齐备等情况后,认为天工国际中心实验室在总体上已达到了国家级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具备了对外检测的基本条件,评审专家组们一致认可通过了评审。评审组对天工国际国家级中心实验室寄予厚望,希望天工国际中心实验室不断提高检测能力,从而确保天工中心实验室各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 雅士利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CNAS评审
    近日,雅士利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下称国家认可委,即CNAS)复评审的现场评审。这是继雅士利食品质量安全委员会成立后,雅士利集团在食品质量保障方面又一重大成果。   据悉,“国家认可委评审组”对雅士利集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在两天的时间里,“评审组”对实验室体系运行情况、实验室质量、技术各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评审。在现场评审末次会议上,担任本次评审组组长、国家认可委首届优秀评审员获得者袁智能正式宣布雅士利集团中心实验室顺利通过了2010年CNAS复评审的现场评审,并对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雅士利品管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听取本次评审过程中专家提出的建议,不断提高化验室的管理以及技术水平。   据了解,目前,雅士利集团中心实验室已建设成为一个技术力量较强,具有良好业务工作环境和拥有相当数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实验室。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实验室已经在申请认可项目内具备了较强的检测能力,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科学、公正、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确保质量目标达到我们的要求,并不断的持续改进。   在本次评审中,实验室所提交新增申请的13个认可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检测项目)全部获得了通过,至此中心实验室所获得CNAS认可的检测项目达到了137个。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已经融入国际认可互认体系,并在国际认可互认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保持着在IAF、ILAC、APLAC和PAC的正式成员和互认协议签署方地位。   雅士利集团负责人表示,雅士利中心实验室获得CNAS认可资格,更是获得了国际互认的资格,是实现雅士利集团建立拥有世界一流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雅士利千方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好印证。这进一步提升了雅士利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加速企业国际化战略升级的必要前提。
  • 高校实验室资质认定2014年第一批开始评审
    3月14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下高校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计量认证)2014年第一批评审计划的通知,第一批共有8个高校实验室列入评审计划。 关于下达高校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计量认证)2014年第一批评审计划的通知   有关高校:   根据国家认监委《关于下达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计划的通知》(认办实函[2014]34号)精神,现就做好高校评审组2014年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请列入《评审计划》(附件1)的实验室及时填写并提交《评审时间计划表》(附件2),按时上报申请材料,并做好现场评审准备。   有食品检测项目的综合实验室,应根据国家对于食品检验机构相关法律文件的要求修订完善质量体系文件,针对食品检测项目和非食品检测项目分别填写《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申请书》和《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各一份。   对于同时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应上报适用于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二合一《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一份。   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书可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上下载(下载地址 www.cutech.edu.cn &mdash 计量认证&mdash 办事指南)。   地址邮编 :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 100080   联 系 人: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曾艳   电 话: 010-62514686,传 真:010-62514678   电子邮箱: zy@cutech.edu.cn   附件:   1、2014年第一批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计量认证)评审计划   2、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计量认证)评审时间计划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国家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   二○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 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成功通过CNAS现场评审
    p   6月16日至17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组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测试中心进行了实验室认可(CNAS)复评审+变更评审的现场评审。 /p p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组严格依据评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等相关认可规则文件,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试验考核、查阅文件资料和档案、现场提问、座谈等方式对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现场评审和技术能力确认。通过两天的严格评审,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完整,运行规范,质量方针、目标能够服务于检测工作、满足持续改进目标的需要。测试中心的设施环境、仪器设备、量值溯源、人员素质等符合检验要求,记录真实可靠,仪器设备管理规范,检验能力符合申请项目的要求。同时评审组也指出,测试中心在环境控制、电子记录完整性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开具6个不符合项,要求在2个月内完成整改。 /p p   在评审末次会议上,测试中心主任李勇对专家评审组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测试中心自成立之初就一直坚持以管理体系要求规范中心的正常运行,无论认可、非认可项目均按体系要求管理,取得了显著的运行效果,不论是中心的技术能力提升还是快速发展都得益于此。中心应始终坚持提升检测检验能力、完善检测检验体系,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为中心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要求大家按期保质认真整改,并以专家组的评审、指导为契机,聚焦问题、举一反三,将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p p   此次测试中心 CNAS换证/CMA复评审和扩项评审共申请9大类检测对象共24个项目参数,涉及到33个标准。申请的检测标准主要为GB、ISO、ASTM、BS EN及部分行业标准等,其中有3个方法标准进行了变更。为保证认可项目及变更项目的顺利通过,测试中心加强了对人员的新标准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培训,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工作,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为通过评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测试中心顺利通过此次现场评审,标志着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向国际化、规范化发展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af82c29f-b092-4da7-a840-2cd4f7afb11d.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title=" 01.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86c8f30e-1f1d-4ed0-923e-ef805fa532e4.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title=" 02.jpg" height=" 338"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评审现场 /span /p
  • 竹家具国标通过专家评审
    日前,记者从安吉县发经委获悉,由永裕竹业公司、南京林业大学主要起草的《竹制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专家评审团的审定通过。   国家标准查询网日前,记者从安吉县发经委获悉,由永裕竹业公司、南京林业大学主要起草的《竹制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通过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专家评审团的审定通过。   据了解,该标准结合竹家具生产中实际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而制定,从2011年开始立项起草,历时2年完成。由于竹家具(尤其是竹板材家具)是我国家具产业一种新型产品,《竹制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标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对中国竹家具的定义术语、产品分类、技术规格、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项目、检测方法等进行统一的规范,成为竹家具企业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竹制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国标是继安吉企业参与制定“竹炭”、“竹工机械”等国标之后的又一突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