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最值得关注领域

仪器信息网最值得关注领域专题为您整合最值得关注领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最值得关注领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最值得关注领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最值得关注领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最值得关注领域话题讨论。

最值得关注领域相关的资讯

  • 《科学》杂志:2013年六大科学领域值得关注
    美国《科学》杂志认为,2013年有6大科学领域值得关注:单细胞测序、“普朗克”探测微波背景辐射、人类连接组计划、探索南极冰下世界、癌症免疫疗法和基础植物研究。   单细胞测序: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研究人员正努力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基因组测序多是提取大量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后进行的,忽略了细胞间的差异,而单细胞测序可以避免这种情况。一些科学家认为,通过研究单个、完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朝一日可以理解细胞特别是脑细胞的工作机制。在2013年,单细胞测序有望揭示更多信息,如了解癌细胞如何在肿瘤内变化以及每个细胞内“定居”着多少版本的基因,相关技术有望用于癌症诊断。   “普朗克”探测微波背景辐射: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余烬”,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以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 普朗克的名字命名,它携带了一系列高灵敏度仪器,能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深入探测。2013年,“普朗克”将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迄今最精确的绘图,以更高的精度检测现在的宇宙学理论,并可能发现证据补充或修正“大爆炸”理论。   人类连接组计划:人类连接组计划是始于2010年的一项耗资3850万美元的项目,旨在通过扫描1200名健康成年人的大脑,比较他们大脑各区域神经连接的不同、以及如何由此导致认知和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最终描绘出人类大脑的所有神经连接情况。2013年人类连接组计划将于全面展开。目前,支持者和反对者正在辩论人脑神经连接图谱可以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对大脑功能的理解,到明年这个时候,人类连接组计划将为这些争议提供丰富得多的数据。   探索南极冰下世界:今年2月,俄罗斯科学家经过多年努力后,终于钻透南极东部约4000米厚的冰层,抵达了神秘的冰下湖泊――东方湖。俄罗斯也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接触到冰川下湖泊的国家。这个团队12月再次回到东方湖,他们计划带回湖面的冰层样本,希冀发现湖中的生物迹象,了解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美国和英国科学团队也计划对东方湖展开探索。   癌症免疫疗法:科学界近来已经开发了能够驱使人体免疫细胞抗击癌症的药物,并帮助一小部分受癌症困扰的患者战胜疾病。研究人员预测,将两种针对不同生物通道的靶向免疫疗法结合,将会给癌细胞更强烈的打击。在2013年,有望看到联合使用两种疗法抗癌的临床试验结果。   基础植物研究:基础植物研究有望在2013年获得一些成果,如让农民用上抗旱作物,企业也可能开始销售首款以海藻为原料制成的生物燃油。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探索调控植物生长的因素,期望探明分子和遗传两方面的因素在生长过程中的互动细节。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植物如何通过自然变异来适应气候变化。
  • “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生物健康材料”发布
    7月26日,首届西湖未来论坛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开幕。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最值得关注的十大生物健康材料》,具体包括:水凝胶、抗微生物材料、脂质纳米粒、外泌体、生物墨水、可编程生物材料、蛋白质材料、自愈合材料、生物电子材料,以及可持续生物材料。据悉,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和美国化学文摘社合作,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近20年关于生物材料的数十万篇文献、专利,结合西湖大学前沿科学家的洞见,筛选出最有发展潜力的十大生物材料,形成研究报告。在阐述现状的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给出极具前瞻性的专业见解。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联合学校近200位科学家,以颠覆性创新思维推进原创性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突破,希望能从源头上为培育未来产业提供支撑。而前沿生物与材料技术,也是浙江省和杭州市当前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方向。开幕式当天,西湖大学和美国化学会出版部签署为期3年的《美国化学会出版部、西湖大学关于联合推动化学及相关物质科学领域科学事业发展的谅解备忘录》,以共同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培养下一代科学家。为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这一颠覆性技术领域,打造致力于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国际制高点,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安平共同为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杭州研发基地揭牌。为了保护每一位孩子的好奇心,激发更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西湖教育基金会在开幕式当天举行了“科学之树好奇心之夜”科普晚会。为期3天的西湖未来论坛,设置三大平行论坛,分别是:“未来材料论坛:材料创造美好生活”“合成生物论坛:合成生物改变未来”,以及“未来疫苗论坛:疫苗守护生命健康”。15位中外院士,以及上百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科普传播者,将用3天时间,围绕人类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展开智慧交锋,并落地一批未来产业合作成果。水凝胶抗微生物材料脂质纳米粒外泌体生物墨水可编程生物材料蛋白质材料自愈合材料生物电子材料可持续生物材料 本文图片由西湖大学供图
  • 2017年,哪些医药领域值得关注?
    回顾2016年,在公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全面二孩放开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同时,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相继出台,为医药产业的高速、有序、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展望2017年,哪些医药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1、生物医药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中国制造2025》强调,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根据《中国制造2025》,我国将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此外,我国还将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儿童用药  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儿童药品市场将更加火爆,儿童药品紧缺、用药安全等问题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  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17年,紧密围绕儿童健康成长这个中心,集智聚策、联动协同,持续为儿童用药保障工作建言献策,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在《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儿童用药等临床短缺药物的开发和生产将有所加强,儿童用OTC药物品种和剂型将逐渐丰富 适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的高端制剂将得到重点发展,并逐渐接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 更多的家庭常用药的儿童安全包装将问世,以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  “二孩时代”还将助推大健康产品发展。更多医药企业将向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预防、治未病等领域延伸。  3、疫苗研发  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可谓是“健康保护伞”。根据《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我国将推动创新升级,加快实现临床急需的联合疫苗的国产化。  针对高致病性流感、疟疾、登革热、结核、艾滋病、埃博拉、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我国将大力开展相关疫苗的开发。同时,加快十三价肺炎结合疫苗、宫颈癌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临床急需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  疫苗质量安全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此,我国将实施疫苗质量提升计划。以免疫规划疫苗关键品种为主,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对现有疫苗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工艺优化,完善生产过程质量关键节点控制,健全流通冷链追溯体系,加强疫苗质量安全保障。  4、移动医疗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医药市场在未来将涌现出更多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软件(APP),实现远程监护、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病例随访、检验结果查询等健康管理服务。  我国非常重视加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底,实现国家和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全国药品招标采购业务应用平台互联互通,基本形成跨部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  随着更多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投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的建设,将有助于更好地通过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指导疾病诊治、药物评价和新药开发,从而不断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5、中医药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2016年先后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彰显了我国全力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根据《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我国将大力发展优质中药,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产品、技术、质量升级。  在中成药方面。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妇儿科疾病、消化科疾病等中医优势病种,鼓励中医药企业挖掘经典名方,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加快推动疗效确切、临床价值高的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  在产业化技术方面。我国将重点发展中药成分规模化高效分离与制备技术,符合中药特点的缓控释、经皮和粘膜给药、物理改性和掩味等新型制剂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高检验检测技术与标准。  为加速中医药产品质量升级,我国将实施中药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中药饮片、中药基本药物、中药注射剂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 制定和提升中药大品种的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建设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
  • 《科学》评出2012年值得关注科研领域
    12月23日出版的《科学》杂志评出2012年值得关注的科研领域,共六项,分别如下:   1,希格斯玻色子   相关报道:Search for Higgs Boson Yields a Definite Maybe   2,“超光速”中微子   相关报道:Where Does the Time Go?   3,干细胞代谢   相关报道:Anaerobicizing into Pluripotency   4,基因组流行病学   相关报道:Outbreak Detectives Embrace the Genome Era   5,智力缺陷治疗   相关报道:Roche starts early stage clinical trial in Down syndrome   6,“好奇号”火星车   相关报道:NASA's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mission pages
  • 《科学》展望2014年值得关注科研领域
    12月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展望2014年值得关注的科研领域,共4项,分别如下:   1,中微子研究   2013年,科学家首次探测到来自太阳系外中微子,接下来,科学家将验证它们是否能够作为探测宇宙的有用工具。   相关报道:Physicists Snare a Precious Few Neutrinos From the Cosmos   2,临床基因组   2014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甚至医生,会要求病人进行基因组测序,这将有助于诊断罕见疾病和确定癌症疗法。   相关报道:Steering Cancer Genomics Into the Fast Lane   Cancer Genetics With an Edge   3,探寻宇宙历史   &ldquo 普朗克&rdquo 探测器在2009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采集了相关天文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欧洲宇航局研究人员有望在未来数月内绘出宇宙全景偏振图。   相关报道:Boxed In   4,黑猩猩退休   黑猩猩正在陆续&ldquo 离开&rdquo 美国科研实验室。多家美国政府或科研机构以多种方式取消实验中使用黑猩猩。一些科学家将不得不转向其它实验动物,或者彻底放弃相关研究。   相关报道:Lawsuits Seek ' Personhood' for Chimpanzees
  • 年终盘点:2021年AI领域值得关注的十件事
    几年前提到人工智能,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全球流行、网络热门、预见未来,但如今,人工智能早已褪去神秘色彩,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阅片、病毒测序、药物设计… … 皆已成为唾手可得的应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现实和自动驾驶在2021年迎来井喷。在“元宇宙”这一年度最热门科技概念的东风劲吹下,虚拟现实技术迎来产业发展新拐点,相关领域的投融资信心和活跃度进入一轮新高潮,获投项目数量和资本总量大幅攀升,全球VR/AR头显设备出货量迅猛增长,政策、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加速聚集。这一年对自动驾驶来说同样意义非凡。苹果、小米、华为、滴滴等宣布“造车”;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实施,行业在向量产、绝对安全发起冲击。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开放后,百度自动驾驶车行驶在北京亦庄街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回看这一年,朝向前沿和实用两个方向,人工智能和它的从业者们正在拔足狂奔。1特斯拉撞车引关注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被推上前台3月17日,国内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自动驾驶辅助状态下无故转向,车辆撞停,车头几乎报废,但全车8个安全气囊无一打开,特斯拉技术主管回复,因为没有撞击到触发点,所以气囊没有弹出,车辆没有问题。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发生类似事故。2019年,国外媒体曾报道过一次特斯拉事故,据受害者的律师说,当车主的Model 3撞上护栏时,安全气囊竟然没有打开,并且车主声称特斯拉不配合调查。特斯拉的事故再次将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推上前台。事实上,2021年是国内自动驾驶的泉涌之年,华为入局造车,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在北京实施,国内自动驾驶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自动驾驶正式进入“下半场”。同时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基本搭建完成,各地积极推进计算中心、5G网络、边缘计算、车路协同、高精度地理数据等配套措施,各类L2—L4级自动驾驶车辆开始走出封闭路测试验场,走上了真实城市道路。而安全作为自动驾驶的头号问题,值得慎之又慎,也是影响行业企业前景的关键要素。2自主智能体与人类辩论AI开始具备参与复杂人类活动的能力人工智能在人类专长的领域再下一城,它可以和人类辩论了。英国《自然》杂志3月18日发表了一项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科学家报告了一种能与人类进行竞技辩论的自主智能体,这个“辩手项目”系统可以和人进行现场辩论,该系统能通过扫描储存4亿篇新闻报道和维基百科页面的档案库,然后自行组织开场白,并自行反驳论点。这被认为与之前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有根本区别。虽然最终人类辩手被判定获胜,但这个演示表明了人工智能开始具备参与复杂人类活动的能力。这也不禁令人遐想,人工智能的下一步会走向哪里?3全球最快AI超级计算机开动拼接有史以来最大宇宙3D地图5月27日,被誉为全球最快的人工智能工作负载超级计算机——Perlmutter宣布开启。这台超级计算机拥有6144个英伟达A100张量核心图形处理器,将负责拼接有史以来最大的可见宇宙3D地图,并且它有望揭示暗能量的秘密。在物理宇宙学中,暗能量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难以察觉的能量形式。暗能量假说是当今对宇宙加速膨胀观测结果的解释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英伟达高级产品营销经理Dion Harris表示,在AI使用的16位和32位混合精度数学运算方面,Perlmutter超级计算机也是目前全球最快的系统。人类穷尽努力,试图对宇宙未知的一面有更多了解,有了AI这个“非凡的工具”,这种努力或许可以更快见成效。4悟道2.0发布中国万亿参数模型刷新多项纪录在6月1日举行的2021北京智源大会开幕式上,悟道2.0发布。它在模型规模上呈爆发级增长,达到1.75万亿参数,创下全球最大预训练模型纪录。中文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众多的语言,之前一直没有以其为核心的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3月,中国首个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悟道诞生,中文预训练模型跻身“炼大模型”列队。而悟道2.0的发布,更标志着多项相关纪录被刷新。7合成神经信号让AI有“思维”
  • 2018年,这12个重磅新药最值得关注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近日,《2018最值得关注的药物预测》年度报告出炉。报告分析预测了12个可能在2018年上市,2022年度销售额有望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新药(即重磅新药)。在这些新药中,仅有1个适用于癌症领域,2个来自糖尿病领域,其余的分属于9个不同的疾病领域。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药物的研发状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Hemlibra(emicizumab)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罗氏(Roch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血友病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emlibra是20年来首个获FDA批准的、用于体内已产生VIII因子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成人和儿童患者的常规预防治疗,以防止或减少出血事件。Hemlibra是双特异性因子IXa和因子X定向抗体。它可以将激活天然凝血级联所需的蛋白质——因子IXa和因子X聚集在一起,恢复A型血友病患者的凝血过程。Hemlibra是一种预防性治疗,可通过每周一次即用溶液皮下注射来进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型血友病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者的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导致不受控的自发性出血。A型血友病影响全球大约32万人,其中50-60%的人具有该病的严重形式。A型血友病患者缺乏一种叫做因子VIII的凝血蛋白。在健康人中,当发生出血时,因子VIII会将因子IXa和因子X聚集在一起,这是凝血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止血。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A型血友病患者可能会经常出血,特别是在关节或肌肉中,引起疼痛、慢性肿胀、畸形、行动不便和长期关节损伤等严重健康问题。A型血友病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患者会发展出针对因子VIII替代治疗的抑制剂,它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发展而来的抗体,能够结合并阻断替代因子VIII,使它不能达到足以控制出血的水平。大多数A型血友病患者发展出因子VIII抑制剂后,会间歇性或预防性输注旁路制剂(BPA)疗法来控制出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Biktarvy(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Gilead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HIV-1感染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已获批的Biktarvy由bictegravir(50mg)、emtricitabine(200mg)、与tenofovir alafenamide(25mg)三种成分组成。与Gilead的另一款抗HIV药物Descovy(FTC/TAF)相比,Biktarvy多了bictegravir这个成分。这是一款全新的无助推(unboosted)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全球有3700万HIV病毒感染者,其中2100万人使用了抗逆转录药物治疗,尽管抗逆转录治疗并不能治愈HIV病毒感染,但可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增强和恢复患者免疫系统的抗感染能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OZEMPIC(semaglutid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诺和诺德(Novo Nordisk)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2型糖尿病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已获批的Semaglutide是一款人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能起到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临床上,它有望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时,维持较低的低血糖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美国,它影响了约9.4%的人口,受此困扰的人数超过2800万。这种疾病往往是因为人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是无法正确利用人体合成的胰岛素所致。因此,这些患者的血糖调控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4、Erleada(apalutamid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强生(Johnson & amp Johnson)旗下的杨森(Jansse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前列腺癌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rleada(apalutamide)是首个经FDA批准的用于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的疗法。作为一款雄激素受体抑制剂,它能阻断雄激素的作用,抑制肿瘤生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中第二大常见癌症,NCI估计2017年约有161,360名男性被诊断为前列腺癌,预计有26,730人死于该疾病。大约10%至20%的前列腺癌是去势抵抗性的,这些患者中有多达90%的人会发生骨转移,导致疼痛、骨折和脊髓压迫。对发生转移的患者来说,其相对5年生存率为30%。所以延迟NM-CRPC患者的癌症转移至关重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5、Shingrix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GSK)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带状疱疹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已获批的Shingrix是一种灭活型的亚基疫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作为抗原的糖蛋白E(glycoprotein E),它也是水痘病毒中的重要蛋白质;另一部分是名为AS01B的佐剂系统,它能带来强力而长期的免疫反应,克服衰老过程中伴随的免疫力下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款疫苗针对的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疾病。据估计,几乎所有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内都有这种病毒潜伏。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细胞的抗感染能力逐渐下降,也让这些病毒有了可乘之机。在水痘病毒再度活化后,患者的胸部、腹部或面部会出现水泡,并伴随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对于迈入老年的普通百姓来说,一款安全有效的疫苗有望让他们免受带状疱疹的影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6、Patisir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Alnylam Pharmaceuticals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淀粉样变(hATTR淀粉样变)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Patisiran是一种靶向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的在研RNAi疗法,用于治疗患有遗传性甲状腺素运载蛋白淀粉样变(hATTR淀粉样变)的成年患者。它可以使特定的信使RNA沉默,从而阻止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生成。这有助于清除外周组织中的TTR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并恢复这些组织的功能。Alnylam已经向美国FDA提交了patisiran的新药申请(ND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ATTR淀粉样变是由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患者逐渐衰弱,并且通常有致命的可能。甲状腺素运载蛋白主要在肝脏中产生,通常作为维生素A的载体。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淀粉样蛋白质的异常积聚,从而造成末梢神经和心脏等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同时会导致外周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以及心肌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7、Epidiolex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GW Pharmaceuticals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一种罕见的癫痫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GW公司最主要的实验性药物Epidiolex是纯植物来源的CBD口服制剂,2016年其在治疗耐药性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一种罕见的儿童期发作的癫痫)的两个关键3期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Epidiolex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包括LGS和Dravet综合征(DS,一种罕见癫痫病)。而在美国,Epidiolex同样获得FDA授予的4种适应症的孤儿药资格,包括LGS,DS,结节性硬化症(TSC)和婴儿痉挛(IS)。FDA的目标批准日期(PDUFA)为6月27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LG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发作性癫痫,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先天性脑畸形或发育障碍、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新生儿期脑缺氧、颅内出血以及严重的头部受伤均可引起此综合征,而且高达30%的患者还找不到任何明显病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8、Aimovig(erenumab)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安进公司(Amge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偏头痛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imovig是一款通过阻断与偏头痛激活有关的CGRP受体来预防偏头痛的治疗方法。Aimovig已经在几项大型全球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进行了研究,评估其在偏头痛预防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Aimovig在研究中所有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上均显示了有临床意义的统计学显著结果。监管申请目前已在美国和欧洲提交。FDA的PDUFA日期为2018年5月17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频繁发生偏头痛的人可能会在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感到头痛。偏头痛夺走了患者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家庭和工作中的生产力,甚至生命。偏头痛患者忍受着令人衰弱的疼痛,身体损伤,并对下一次发作持续感到恐惧。世界卫生组织将偏头痛列为最致人衰弱的疾病之一。一千万患有频繁偏头痛的美国人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预防性药物是一种选择,这些患者中约有350万人目前正在接受预防性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9、Lanadelumab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Shir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FDA已经接受了lanadelumab(SHP643)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FDA预计会在今年8月26日前给予回复。Lanadelumab是一款在研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结合并抑制血浆激肽释放酶,适用于12岁及以上罹患罕见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的患者预防血管性水肿发作的在研疗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HAE会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担。平均来说,HAE患者每年需要休学或休班20天。HAE会导致患者的水肿反复发作,引起身体各个部位的衰弱和疼痛,包括腹部、脸、脚、生殖器、手和喉咙。阻碍呼吸道的发作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0、Elagolix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艾伯维(AbbVie)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子宫肌瘤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lagolix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拮抗剂,是一种口服的短效分子,通过与脑垂体中的GnRH受体竞争结合来阻断内源性GnRH信号。在治疗中进行快速可逆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分泌,可导致卵巢性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的生成减少。Elagolix的3期临床研究ELARIS UF-II(M12-817)达到了主要终点,显著减少了子宫肌瘤患者的重度月经出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子宫肌瘤,也称为平滑肌瘤或肌瘤,是非癌性,激素反应性子宫肌肉组织肿瘤。子宫肌瘤是女性骨盆中最常见的异常生长,可影响约20-80%的50岁以下的女性。肌瘤的大小,形状,数量和部位不等。子宫肌瘤患者可能无症状,但在某些女性中,肌瘤可引起严重的月经出血、痛经、乃至怀孕困难等严重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1、Steglatro(ertugliflozi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辉瑞(Pfizer)/默沙东(MSD)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糖尿病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FDA已经批准了默沙东(MSD)和辉瑞(Pfizer)的Steglatro(ertugliflozin)上市,治疗2型糖尿病。近年来,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SGLT2抑制剂受到了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关注。这类新药作用于体内的SGLT2转运蛋白,防止已滤过的葡萄糖在肾脏内重吸收,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喜的是,这一治疗手段不依赖胰岛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款获批新药所治疗的2型糖尿病是全世界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总病例数的90%-95%。这类疾病的原因在于患者体内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正常的血糖调控能力。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容易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2-4倍,急需更多血糖控制方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2、Sublocade(每月一次的丁丙诺啡)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研发公司:Indivior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治疗领域:阿片类药物依赖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ublocade是一款使用ATRIGEL递送系统的在研丁丙诺啡缓释注射剂,由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可生物降解的聚(DL-丙交酯-共-乙交酯)共聚物的聚合物溶液和水溶性生物相容性溶剂组成。Sublocade是一种有望打破市场平衡的替代辅助疗法,该产品不但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摆脱阿片药物依赖,而且它只需每月皮下注射一次,同时没有排毒期要求,成功克服了其他现有疗法存在的用药局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表现为强制、长期自我使用阿片类药物,并且没有合法的医疗目的,或具有需要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病症,但患者的用量大大超过该病症所需的量。根据2016年美国全国药物使用与健康调查的结果,去年有1180万美国人滥用阿片类药物,并有约200万美国成年人(12岁以上)符合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标准。 /p
  • 《科学》预测:2013最值得关注六大领域
    1、单细胞DNA测序   随着微流控技术、罕见细胞分离技术以及对单基因组破译能力的提高,单细胞DNA测序研究于去年悄然崛起,并有望于2013年获得重大突破。更令人兴奋的是,通过对单个完整细胞的研究,可对细胞特别是脑细胞是如何工作的获得更多了解。未来一年中,单细胞测序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可更多地揭示肿瘤内癌细胞的差异,以及每个细胞内有多少基因副本等。在开发癌症诊断和产前检查等应用技术方面也有望取得持续进展。   2、普朗克绘制宇宙微波背景图   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卫星将绘制迄今最为精确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图。CMB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余辉”,它支持了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的理论。1992年对其温度微小变化的测量让人们了解到宇宙“暴涨”速度。2003年对这些变化的精确映射图帮助确定了宇宙的构成:5%为普通物质,22%为暗物质,73%为暗能量。普朗克将对标准宇宙学进行详细测试,以寻找相关的证据。   3、人脑连接组项目   2013年,人脑连接组项目将全面展开。这一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持进行的385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将对12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大脑扫描,其中包括300对双胞胎,以调查大脑各区域连接的个体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对个体在认知和行为上的影响。其他几个研究项目则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神经连接活动。绘制人类大脑连接图将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我们对大脑功能的理解,支持者和批评者各执己见。明年此时,我们将会获得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数据。   4、钻入寒冷的冰下世界   南极冰下深处即将重见天日。去年2月,经过14年的钻探,俄罗斯科学家接近了东南极4公里冰层下的一个神秘的冰下湖。这里与地表其他地方已隔绝了数百万年,最近,研究小组重返那里,计划带回冰块样本,寻找独特生命的迹象。以美国为首和以英国为首的研究团队已分别启动了南极冰下水域的探险。美国队将前往南极冰盖与南冰洋会合的Whillans冰流,英国队将前往西南极洲冰原上的埃尔斯沃思湖。   5、肿瘤免疫治疗   最近开发的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药物已在一小部分肿瘤患者身上见效。研究人员预测,结合两种免疫疗法,可给予癌细胞更致命的一击。   6、植物研究   今年,随着农民种植抗旱作物,以及首批基于藻类的柴油植物上市,植物基础研究可望获丰硕回报。研究人员还希望通过确定分子和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调节植物生长。基因组学、植物和生态学的结合将有助于揭示自然变异如何决定植物适应气候变化。
  • 2017环保产业最值得关注的12条政策
    p   2017年是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12月8日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环保产业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装备、工程和服务保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p p   在2017年与环保产业有关的诸多政策中,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梳理出了最值得关注的十二条,供读者参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十九大”报告 /strong /span /p p   “十九大”报告勾画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实现美丽中国的战略路径,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全党全国的共识和抉择。为了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包括加快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在内的各项任务,国家各有关部门已经全面动员起来,积极研究、制订、修改相关政策法规。因此,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是我国环保产业下一阶段利好政策的重要源泉。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十三五”规划 /strong /span /p p   自从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来,与环保产业有关的“十三五”规划陆续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p p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7年2月21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了环境保护部上报的《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4月10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未来环保产业将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和提升发展质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环境保护税法 /strong /span /p p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这标志着原有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环境保护税法》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但其对环保产业的影响在2017年已经开始显现。从“费”到“税”,虽然秉持“税负平移”的原则,但是通过立法,极大地强化了制度刚性、环境意识和治污责任。排污企业治污的主动性大大增强,投资人投资环保产业的信心大大增强。 /p p   2017年12月25日,李克强总理签发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税收入归属问题的通知》表示,为促进各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国务院决定,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这一规定使得地方环境保护事权与财权归属相适应,极大地提高了地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地方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能力,有利于环保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4、水污染防治法 /strong /span /p p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共作出55处重大修改,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水环境质量责任,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5、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strong /span /p p   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 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并首次明确提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明确了环保、质检以及各相关部门对相关环境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这是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后中央再一次对环境监测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将极大地促进环境监测设备和社会化监测领域的规范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6、排污许可制 /strong /span /p p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和环境保护部《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2017年4月7日,第一张全国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在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发出。排污许可证是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行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企事业单位须持证排污,一企一证。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排污许可为基础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新制度将明晰各方责任,强化监管,落实企业的诚信责任和守法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从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防范,从而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和新技术研发应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7、土壤环境管理 /strong /span /p p   2016年12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明确了监管重点,突出了风险管控,明确了土地使用权人、土壤污染责任人、专业机构及第三方机构的责任,是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2017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全面启动。2017年9月25日,农业部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造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农用地污染调查、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责任 还规定需要对农用地土壤进行治理与修复的,污染责任人应当委托有能力的技术单位根据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案,并报当地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备案。1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审稿,建议应结合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扩展和优化工作,对生态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等工作,进一步作出具体明确规定。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8、固废处理 /strong /span /p p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规划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0.97万吨/日(包含“十二五”续建12.9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比例达到50%,东部地区达到60%。2017年3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对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以及居民生活方式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p p   2017年7月18日,国办正式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 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方案,2017年底前,我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 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逐步有序大幅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的品种与数量。这将推动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在固废回收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工艺等方面发生新的变革,从而使行业发展迈上新的高度。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9、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strong /span /p p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收官考核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大气治理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2017年1月到11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2%、31.7%、25.6%,下降幅度均大幅高于考核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完成已成定局。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产业近年来也迎来了一轮快速发展,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非电行业烟气治理、VOCs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等产业均有了长足发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0、环保装备 /strong /span /p p   2017年9月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出了《关于印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17版)的通知》,指出税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准确判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提请地市级(含)以上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由其委托专业机构出具技术鉴定意见,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10月17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显著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7年版)》,共收录146项,包括研发类(27项)、应用类(42项)和推广类(77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环保技术装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1、规范环境PPP发展 /strong /span /p p   近年来,环境PPP快速发展,在环保产业中独占鳌头。不少A股上市公司全年营收中的PPP项目占比超过50%。环境PPP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质疑和警觉的声音。为此,国家多个部门出手规范PPP发展。2017年7月1日,财政部、住建部、农业部、环保部印发《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要求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11月,财政部和国资委先后分别印发《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国资发财管〔2017〕19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加强PPP风险管控。环境PPP的规范发展将对环保产业长期发展利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2、国有资本投资环保产业 /strong /span /p p   到2017年底,国资委管理的98家央企中,涉足环保产业的比例已接近50%。2017年11月16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鼓励中央企业对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公益性行业加大投入,地方可鼓励地方国有企业对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等公益性行业加大投入。 /p
  • 前沿!2023年这些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热点前沿值得关注!
    近期,《2023研究前沿》报告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向全球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遴选了128个研究前沿,包括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涵盖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大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居于前10的热点前沿分布广泛,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免疫调控、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机制、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植物基因组,及动物营养等6 个子领域。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子领域热点前沿数量最多,分别是植物肉与细胞培养肉的替代性研究、食品中益生菌的微胶囊化研究、食物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结构与功能。目前热度较高的植物肉与细胞培养肉的替代性研究则首次入选Top10 热点前沿。 01 重点热点前沿——“植物肉与细胞培养肉的替代性研究”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畜牧业的集约化提高了肉类生产的效益和产量,因此在发达国家,肉相对便宜 且容易获得,但是密集的肉类生产对公共卫生、环境和动物福利造成了不利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曾预测,到2050年全球肉类需求将达到 4.55 亿吨,比 2005 年增长 76%。因此,为了减少动物养殖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术界和工业界正在努力探索利用非动物来源材料生产肉类,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便走人大众视野,引发热议。• 植物肉是人造肉的一种。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的方式,从原材料中提取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再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据统计,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中国植物基食品初创品牌累计获得48次融资,总金额超过12亿元。• 细胞培养肉是指利用细胞培养工程和组织工程等技术,在体外培养动物肌肉组织作为食用材料。这种构想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有了,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国外还出现了相关专利。2013年荷兰人Mark Post组织了世界首个细胞培养牛肉汉堡公开试吃活动并公布了技术细节。2019年底我国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团队也培养出中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守伟教授表示,“细胞农业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科技革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技术”。王教授认为,在标准和监管体系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强调了建立细胞农业技术和产品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中国肉类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蕾女士也表示,细胞农业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前沿技术,成立行业平台非常必要,协会会持续关注,共同推进细胞农业在中国的发展 。 02 重点热点前沿——“食品中益生菌的微胶囊化研究”益生菌是一类活性微生物,它通过促进宿主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从而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产生有益的影响。为了发挥其功效,消费者服用的益生菌的活菌数至少为6 Log CFU/g,但是益生菌耐受性差,在加工与储存和消化过程受到高温、压力、氧气、胃酸、胆盐等的侵害,导致其活性大大降低,大量的实验证明,微胶囊化可有效防止益生菌被降解,不仅能维持益生菌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还能保护其通过消化道抵达结肠,提高活菌在肠道表面粘膜的定植能力。• 益生菌微胶囊技术是将益生菌包埋于具有半透性和生物相容性基质载体的一种技术,通过创建一种物理屏障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力,减少保护基质中益生菌的损伤,然后使其到达目标部位顺利释放并发挥作用。目前许多微胶囊技术已被用于益生菌的包埋,常见的微胶囊技术有挤压法、乳化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等。 03 重点热点前沿——“食物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结构与功能”食物蛋白在人类的饮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作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近年来,源自食物蛋白的生物活性肽成为研究热点。据相关文献报道,生物活性肽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良好的生理作用,并且随着蛋白质组学工具的发展,生物活性肽的识别更加准确快速。• 生物活性肽是如何产生的?生物活性肽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尤其是熟化/发酵的食物。随着加工时间的增加,其产量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也会不断增加(内肽酶和外肽酶)。食物蛋白酶水解过程中的肽酶作用和生物活性肽的生成过程• 如何确定食物基质生物活性肽?为了在体内产生生理作用,经消化的生物活性肽必须在肠胃消化期间保持不受影响。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有的肽在体外分析时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在实验室动物的体内分析过程中却无法表现出这种活性。食物基质生物活性肽识别和确认的传统实证方法SEC:尺寸排除色谱法;CE:毛细管电泳;LC:液体色谱法;IEF:等电位聚焦;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MS/MS:串联质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居民对于食品的要求已从温饱上升至对食品安全品质的关注。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习惯已逐渐向着营养、健康型方向转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食物观,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宏观来看,在环境、资源压力刺激下,加上政策的大力支持,以生物合成的方式替代化工合成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前景,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仍是近年十分重要且值得广泛关注的发展趋势。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值得关注的四点情况
    以下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值得关注的四点情况:第一、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10~15年的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是仪器仪表行业最大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第二、中国的仪器仪表需求量很大,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上仪器仪表的增长率是3%~4%,中国已连续四年实现20%以上的年增长率,有的产品已经占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第三、第一阶段是合资和技术输出为主,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合资转成控股为第二阶段,现在已进入到以独资和兼并中国优秀企业为主的第三阶段。第四、一些中低档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比如普通数字万用表等产品占了世界很大产量,家用电度表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目前,中国已成为电度表、显微镜、望远镜、温度计、压力表、水表、煤气表、光学元件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集装箱检测设备等高档产品的出口也开始取得突破。以上是关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值得关注的四点情况”的报道。
  •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初创生物公司TOP2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bc4123c-5a7b-437a-8d6d-c993a734ec2a.jpg" / /p p   BioSpace网站NextGen Bio板块近日展现了“Class of 2018”榜单,这是一个由2015年以后才成立的北美地区极富活力生物科技公司组成的公司名单。为了准备这份“TOP20”公司名录,BioSpace将公司按照成立日期进行分组,然后通过多个不同类别对它们进行权衡,最后基于每个分类的得分的累积情况,得到最终表单。 /p p    strong 具体考查因素 /strong /p p   财务情况:每获得1000万美元种子融资可获得1个点。 /p p   合作:如果是知名制药企业或机构的分拆公司可获得2个点 每达成一项开发或商业合作协议可得到2个点。 /p p   产品管线:如果公司有一个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化合物或医疗设备可得2个点(每个化合物或设备对应2个点)。 /p p   销售:如果公司有实际在售产品或服务则加5个点。 /p p   编辑角度:所属方向为最具吸引力领域或者未来市场广阔的公司则给予超过10个的点,此外,还考虑了产品情况、创建者或科学家等因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9d91975-9940-4c43-a095-e0a066f6e948.jpg" / /p p    strong 1、BlueRock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2016年12月,BlueRock获得2.25亿美元A轮融资,由Bayer AG和Versant Ventures领投。 /p p   BlueRock专注于基因疗法,以使心脏病发作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再生。 /p p   BlueRock的项目正与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尤恩再生医学中心及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UHN)保持合作。 /p p   公司与纪念斯隆?凯特林中心有战略伙伴关系,与多伦多CCRM有制造平台伙伴关系。 /p p   BlueRock整体解决方案集中在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日本京都大学Sinya Yamanaka发明并由日本iPS Academia许可的iPSC平台。 /p p   strong  2、Prelude Fertility /strong /p p   Prelude Fertility是由企业家Martin Varsavsky以2亿美元投资创办,该公司的经营模式是以体外受精和卵子冷冻为运营方向。 /p p   公司起初投资了美国东南部最大的试管受精诊所Reproductive Biology Associates of Atlanta及它的附属机构My Egg Bank(美国最大的冷冻卵子银行)。 /p p strong   3、Relay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Relay在2016年9月份成立,获得了5700万美元A轮融资,由Third Rock Ventures领投,D.E. Shaw Research跟进投资。 /p p   2017年12月14日,Relay完成了63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BVF Partners、新投资者GV (前 Google Ventures)、Casdin Capital、EcoR1 Capital 和 Section 32领投,Third Rock Ventures 和 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参与投资。 /p p   公司专注于蛋白质运动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开发。 /p p strong   4、Freenome /strong /p p   公司完成了6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其它投资参与者有GV (Google Ventures), Polaris Partners, Charles River Ventures, Eric Schmidt’s Innovation Endeavors, Spectrum 2和Asset Management Ventures。之前公司的投资者有Data Collective 和 Founders Fund。 /p p   公司正在利用适应性基因组学引擎(Adaptive Genomics Engine,AGE),根据血液中无细胞DNA数据对遗传健康进行诊断和评估,以便早期发现癌症和其他疾病。 /p p   公司合作者包括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Moores Cancer Center at UC San Diego Health 及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p p strong   5、Cirius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公司之前称为Octeta Therapeutics,2017年4月获得4000万美元A轮融资,之前Octeta曾获得1600万美元投资。 /p p   公司的主要候选产品为MSDC-0602K,属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第二代胰岛素增敏剂,该药物的临床IIb试验正在招募NASH及肝纤维化的患者。 /p p strong   6、Boragen /strong /p p   A轮融资1000万美元,投资机构有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 ARCH Venture Partners, 德国拜耳, 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Elanco Animal Health, Flagship Pioneering, Hatteras Venture Partners, Mountain Group Capital, Pappas Capital及Syngenta Ventures。 /p p   Boragen是一家小分子产品开发公司,专注于硼化学在作物保护和动物健康以及杀菌剂方面的独特化学特性的用途开发。 /p p strong   7、Hyalex Orthopaedics /strong /p p   2017年5月,公司A轮融资1600万美元,由Canaan Partners领投,Osage大学合作伙伴与强生Innovation – JJDC跟投。 /p p   利用斯坦福大学授权的技术,Hyalex开发了一种可用于膝关节置换的合成生物材料。 /p p strong   8、CBT Pharmaceuticals /strong /p p   CBT在2016年8月完成了975万美元A轮融资,Orbimed Asia领投,之前种子轮获得了Crown Bioscience International的500万美元投资,公司总投资达到1475万美元。 /p p   CBT制药有4个处在开发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CBT-101,一个靶向肿瘤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通路的口服c-met抑制剂。 /p p   CBT公司CBT-501的临床1期试验在2017年3月启动,开始招募患者。 /p p   CBT-101在中国处在临床1期研究阶段,中国合作开发者为Beijing Pearl Biotechnology。 /p p strong   9、Corbin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Corbin是2017年7月从AmorChem分离出来的生物公司,并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p p   Amochem将最初持有的USP15技术的所有权利都转移给Corbin。 /p p   Corbin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签署了一份基于USP15为基础的药物发现平台独家许可协议,以进行化合物库筛选并找到首个治疗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炎症性疾病的USP15抑制剂。 /p p strong   10、Tango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Tango在2017年3月获得来自Third Rock Ventures的5500万美元A轮融资。 /p p   该公司拥有一个基于DNA测序和CRISPR靶标发现平台的药物发现引擎,公司有三个药物开发领域:肿瘤抑制基因功能丧失、多种致癌驱动因素和免疫逃逸。 /p p strong   11、Shepherd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公司由David Hysong在患腺样囊性癌(ACC)之后同前健赞高级副总裁Gene Williams创办,公司关注罕见癌症疗法的开发。 /p p   公司的管线均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研发合作者有国立癌症研究所(NCI), 伦敦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MIT)。 /p p   strong  12、CARMA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公司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PCI Ventures未披露数额的投资,将用于CAR-T新细胞疗法的商业化开发。 /p p   联合投资者还包括AbbVie Ventures、HealthCap、Grazia Equity与IP Group。 /p p    strong 13、Jecure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获得了Versant Ventures 2000万美元A轮投资,用于非酒精新脂肪肝炎及纤维化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 /p p   strong  14、Indalo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2017年8月获900万美元风险投资。公司由Antegrin Therapeutics和 Cascadian Therapeutics公司合并组成,专注于纤维化疾病疗法开发。 /p p   strong  15、Fortis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2016年9月获得Avalon Ventures领投的1800万美元,其它投资参与者有Bregua, 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公司, Osage大学合作伙伴和Vivo Capital。 /p p   strong  16、Surrozen /strong /p p   2017年2月获得由The Column Group领投的3300万美元投资。 /p p   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Roeland Nusse,同时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育生物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因在细胞重要信号通路Wnt上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2017年生命科学突破奖。 /p p    strong 17、Immune-Onc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2016年9月获得A轮700万美元投资,投者者为Fame Mount Limited 、 CLI Ventures。 /p p   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有Charlene Liao,他曾是基因泰克公司的项目组长。 /p p    strong 18、Fibrocor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Fibrocor是2017年1月由Evotech AG 和MaRS Innovation创办专注于纤维化疾病领域的生物公司,获得了210万美元融资。 /p p   strong  19、Apostle /strong /p p   首轮获得了来自Amino Capital,ShangBay Capital,Westlake Ventures及个人投资者的235万美元融资。 /p p   共同创始人的David Dongliang Ge,曾担任BioSciKin总裁及吉利德科学公司生物信息学主任。 /p p   公司专注于开发一种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纳米技术,旨在早期发现癌症。 /p p    strong 20、DMD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已获得Ryan’s Quest、 Michael’s Cause 以及 Pietro’s Fight的4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公司专注于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疗法开发。 /p p   公司主要候选药物DMD-813可以减轻小鼠的炎症和肌肉损伤。 /p p   该公司是由生物技术企业家RonBerenson从华盛顿大学剥离出来。(新浪医药编译/David) /p p   参考来源: /p p   Top 20 Life Science Startups to Watch in 2018 /p p & nbsp /p
  • 低温电镜被评为2014年值得关注的技术
    2014年首刊,《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3年度技术(Method of the Year 2013)授予了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4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CRISPR和基因组编辑、原位测序、迷你胞内探针等。   低温电子显微镜   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虽然是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但其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近期的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cryo-EM的分辨率,正在重振这一领域。   在单粒子cryo-EM实验中,大分子集合体被冷冻在一层薄薄的冰中,并用电子显微镜成像。单个集合体的数千至数百万幅图像必须经过计算机比对和合并,以获得一个三维结构。   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cryo-EM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不需要结晶,这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使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构象研究成为可能。运用这种方法,一些生物样品如病毒和大肠杆菌70S核糖体的三维重构图已经得到,但分辨率不是很高。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cryo-EM有潜力达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它们包括难以产生足够量的样品,结构异质性,辐射损伤,电子束诱导的样品移动以及相机效率低。   不久之前,cryo-EM的用户只有两种选择来捕获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低效的数字CCD照相机或不方便的照相胶卷。而直接检测电子的新型照相机实现了更快速、更高效的图像采集,解决了上述的一些限制。这些照相机记录了样品暴露于电子束过程中的一段视频,可通过帧同步进行校正。   2013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使用了这一策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开发的单电子计数探测器,证实了电子束诱导的移动会大幅降低分辨率,并且,他们发现,快速读取与几乎无噪音的电子计数的组合使图像模糊得以校正,将图像信息恢复到高分辨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cryo-EM的图像质量和数据采集效率,实现了接近原子的分辨率。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也评估了新一代的直接电子探测器在cryo-EM结构测定上的潜力。利用一种新开发的statistical movie processing方法来补偿电子束诱导的移动,他们发现核糖体结构可达到接近原子的分辨率,而粒子比之前少了两个数量级。   结合快速改进的样品制备方法、繁重任务的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的新算法,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有望为大分子集合体带来新的见解,而这正是结构鉴定上极具挑战性的一面。   单细胞测序   近几年来,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果有望为一些重要的医学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章总结了2013年单细胞测序技术对于人类早期发育、癌症以及神经科学研究等几个重点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文章特别指出,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一些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完成了许多优秀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新技术(MALBAC)最早由哈佛大学谢晓亮教授发明,相关论文2012年发表于《科学》 (Science)杂志。该方法通过形成闭合环来抑制DNA片段被重复地复制,以保持DNA扩增的均匀性,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单细胞基因组扩增的强烈偏好性的问题。这项突破在单个细胞水平实现了全基因组93%的高覆盖率,同时也能准确检测单个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拷贝数异常。   2013年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突飞猛进的一年。由谢晓亮教授创建的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谢晓亮教授哈佛大学课题组与北京大学BIOPIC李瑞强研究员小组合作,将MALBAC技术应用于人类单个精子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中。他们对一个亚洲男性的99个精子进行了单细胞全基因组DNA扩增,并且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每个精子分别进行了一倍深度的测序。这项工作首次实现了高覆盖度的单个精子的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高精度的男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Quake评价说:&ldquo 从PCR技术被发明的那天起,人们就在尝试将其应用于分析单个细胞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但是直到今天单细胞测序才开始迅速发展。&rdquo   单细胞检测技术在癌症研究中也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 BIOPIC白凡研究员和谢晓亮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团队合作共同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对于癌症病人单个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在某一类肺癌患者的所有循环肿瘤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模式,而不同癌种CTC细胞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模式不同,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标志着利用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测序信息进行肿瘤无创诊断时代的到来。   由于人类早期胚胎中的细胞数目非常稀少而且很难获得,所以单细胞测序技术无疑对早期胚胎发育研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013年12月,谢晓亮教授BIOPIC小组和汤富酬研究员小组以及北医三院的乔杰教授小组共同在《细胞》(Cell)上发表文章,对人类单个卵细胞进行了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该研究首次详细描绘了人类单个卵子的基因组,建立了人类女性的个人遗传图谱。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接受辅助生殖的女性同时检测并排除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胚胎以及携带单基因突变的胚胎,从而在大幅度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严重先天性遗传缺陷婴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尝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试验中,获益于这一技术的第一个婴儿将在2014年出生,为这一技术途径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希望。   2013年,汤富酬研究组、李瑞强研究组与北医三院的乔杰教授合作,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早期胚胎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这一研究发现了两千多个全新的可能参与早期胚胎基因表达调控的长非编码RNA。该项工作发表在《自然&mdash 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基因的表达模式与DNA 的表观修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单细胞的DNA甲基化组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癌症细胞的特异性机理,但是此前的标准方法只能做到同时分析50-100个细胞。而同样也在2013年,汤富酬课题组首次成功实现了单个细胞DNA甲基化组的测序分析。   表观遗传学专家Wolf Reik对单细胞测序分析的意义做出了充分肯定,他在2013年单细胞大会上说:&ldquo 我之前还不是单细胞团队中的一员,但是我很高兴看到各个领域被单细胞技术推动的如此之快,有了新的技术,我们将会解决更加激动人心的生物学问题&rdquo 。   文章指出,单细胞测序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将出现新一代更好的技术。科学家们期待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癌症、生殖发育、神经科学、免疫等领域能够有所突破。   CRISPR和基因组编辑   早在两年前,《Nature Methods》就将年度技术颁给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理由是这种技术能通过在某些物种基因组中进行靶向特异性的突变,从而解答并提出更多精确的生物学问题。CRISP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新生力量,也再次掀起了基因组编辑的热潮。   向导RNA/Cas9核酸酶复合物克服了以往工具的某些限制。向导RNA很容易设计,让Cas9蛋白靶定基因组中几乎任何想要的区域。Cas9作为核酸酶或切口酶,在DNA上诱导断裂,随后用于基因敲除、标签插入或基因替换。事实上,Cas9的潜力远远不止DNA切割。   在《Nature Methods》10月刊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称,作为一种RNA导向的dsDNA结合蛋白,Cas9效应物核酸酶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统一因子(unifying factor),能够共定位RNA、DNA和蛋白,从而拥有巨大的改造潜力。1 在他们看来,这种工具有望扩展,在复杂的表观基因组上引入定制变化。   两个研究小组最近也利用更为成熟的TALE来修饰表观基因组。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所的Bradley Bernstein及其同事就利用去甲基化酶/去乙酰化酶复合物来靶定增强子中的组蛋白标记,以探索它们在转录中的作用。2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Feng Zhang博士则将TALE与光诱导系统相融合,来靶定组蛋白修饰酶,以改变表观遗传修饰。3   尽管这些方法很有前途,但TALE的定位比CRISPR/Cas9系统更为繁琐。将Cas9与任何选定的酶相融合,我们不仅可改变组蛋白修饰,从而改变染色质状态,还能影响DNA甲基化,实现全新的细胞功能调控。   然而,CRISPR/Cas9系统的特异性仍存在问题。向导RNA序列比ZFN或TALEN所靶定的大部分序列更短,这意味着脱靶效应的几率更高。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也证明了脱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Nature Methods》编辑Nicole Rusk认为,CRISPR是否能被精心打造成编辑表观基因组的手术刀,而不必担心脱靶效应,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清楚。   原位测序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RNA测序上的应用已带来RNA内容的更全面了解。然而,现有的RNA测序技术是基于纯化好的核酸,却丢失了序列的空间背景。原位测序(In situ sequencing)有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及形态与局部环境之间的关系。《Nature Methods》编辑Tal Nawy认为,尽管预测这一技术的最终形式和潜力还为时过早,但目前已开始朝这一方向努力。   原位杂交等方法一直用于定位完整细胞和组织中的序列,但其限制在于必须清楚目标序列。在测序方面,许多技术都利用基于光的读取,这表明它们可能与完整组织的成像相兼容。但扩增和测序反应需要特殊的底物,或需要在乳液中彼此分离。   去年10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策略: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这种方法依赖一种锁式(padlock)探针,它与目标序列的任一侧杂交,以形成环状模板,进行复制。由于产物是拴在模板上的,这提供了可靠定位,并可通过连续的寡核苷酸探针掺入,实现原位测序。   这是第一次实现了在细胞或者组织中对目的RNA分子进行测序,极大地保留了RNA分子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得到序列的同时,我们还能够知道这些序列来自哪些细胞或者组织的哪个部位。   目前,这种技术仍处于原理验证的阶段。虽然测序长度只有4个碱基,但已经可用来检测基因组中一些存在突变的短序列。研究人员以HER2转录本阳性的人乳腺癌组织为样本,证明了转录本片段的测序可在组织切片中直接开展。   今后,有必要增加单细胞中可被拷问的转录本数量和序列长度,以及平衡图像分辨率和组织范围的成像能力。在这一放大过程中,图像配准方法是关键要素,而定量与形态关联的工具也是必要的。   这一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测序多个位点,甚至是转录组或基因组中大的片段,但这仍需要解决信号密度的问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细胞包含了太多可被成像的信息。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测序与生物学背景的更紧密连接。   迷你胞内探针   追踪小的分子并干扰其活性对了解活细胞如何工作很有用。随着显微镜分辨率的提高,更多细胞进入到我们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探针就更为关键。于是,《Nature Methods》将目光投向一些细胞内的迷你粘合剂(mini-binders),认为它们值得关注。   对于细胞内蛋白的探针而言,什么最关键?首先,它们应当是目标特异的。其次,不干扰蛋白的功能、定位或表达。此外,它们还应该足够小,这样才能接近角落中的蛋白。研究人员认为,遗传编码的探针是首选,因为它们能轻松导入特定细胞或靶定细胞器。   针对这些要求,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胞内抗体和适体。胞内抗体(intrabody)是指在细胞内表达并作用于细胞内组分的抗体。它们可从一些天然产生极小抗体的动物(如骆驼或鲨鱼)中获得,也可经大的哺乳动物抗体改造而来。适体(aptamer)是指与特定的目标分子结合的寡聚核酸或是肽链。适体常常从大量的随机序列被挑选出来,但天然的适体依旧存在如核糖开关中。   编码这些迷你粘合剂的基因可与其他遗传编码的元件或蛋白相融合,以监控或扰乱细胞内的组分和过程。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Neuron》报道了这样的成果。他们将胞内抗体与神经突触蛋白相结合,实时观察活神经元的突触。这使得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突触。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开发出一种遗传编码的方法,来快速去除真核生物遗传体系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这种基于纳米抗体的方法是通用的,因为它依赖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真核功能-泛素通路。纳米抗体也被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所采用,来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动态构象变化。   此外,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还以GFP为支架,将不同的分子组件组合在一起,驱动基因表达。他们以结合GFP的纳米抗体为基础,构建出一系列嵌合蛋白或融合蛋白结构域。当两种这样的融合蛋白被导入到细胞时,GFP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触发这些融合蛋白的相互依赖的活性。   《Nature Methods》编辑Erika Pastrana认为,这些探针的进一步优化将使其应用更方便、更广泛。鉴于它们的独特性质,这些迷你粘合剂无疑是生物学实验中大有前途的工具。
  • 施一公背后三名“85后”同样值得关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13px" title=" 20150917085013364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134143fc-f8c8-4a27-9d61-e3537aeaaef1.jpg" width=" 500" height=" 313" / /p p   记者9月15日从清华大学获悉,施一公已正式获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此前,在回应担任副校长后如何平衡科研和行政工作时,施一公曾表示,“我有一个对自己的承诺,过去我已经挺忙了,但教学和科研是不会丢掉的。” /p p   中国不缺大学校长,缺的是能拿诺奖的科学家。施一公团队,刚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被誉为“诺奖级成果”。美国杜克大学药理学院一位讲席教授认为,“这项成就,将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真考虑。”在这种背景下,传出施一公将出任清华副校长的消息,坊间的担忧多过祝福。 /p p   担忧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施一公升任副校长后,还有没有时间搞科研 二是还有没有时间教学 三是会不会利用行政资源实现赢者通吃。此外,或可关注的是,施一公还能否保持当初的锐气和赤子之心。回国创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他曾直言: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是利益当先,而不是事业当先。 /p p   这些担忧并非无缘无故,揆诸现实,能找到诸多例证。施一公已表示做行政工作和教学科研两不误,他称自己每年在清华要教约100节课,“这是雷打不动的,无论是不是副校长,我相信我的课一节不会减,只会增加。”这种坚持,值得尊敬。 /p p   2008年施一公就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去年12月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行政事务在身似乎并未影响科研和教学——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撰写出有“诺奖级成果”的两篇论文,同时被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 /p p   除了施一公之外,不能不提的是科研团队里的三名85后。这一“诺奖级成果”并非施一公独立完成,而是由一个年轻团队合作完成,据清华大学新闻网介绍,两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创业博士,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婧、万蕊雪。3人中,年龄最大的闫创业今年30岁,而杭婧和万蕊雪则分别是26岁和25岁,真是后生可畏。 /p p   施一公笑称:“三位学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主要的作用就是领导团队讨论问题,学生有时候开玩笑说我就是个打酱油的。”这是谦虚,也是调侃,但三名年轻人确实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科研路,不平坦,需要胆大、心细,需要传帮带,需要潜心静气,也需要坚守,“不抛弃,不放弃”。万蕊雪说,“实验虐我千万遍,我待实验如初恋”。 /p p   据报道,当论文发表后,施一公称,在迄今25年的科研生涯中,还是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某项科研成果如此兴奋。20年前,施一公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时,也是20多岁的年轻人。当一批高智商又能沉潜下去的年轻人热爱科研,不断拿出科研成果时,值得为之点赞。 /p p   关注施一公升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关注他如何平衡行政工作和科研,更要关注站在他身后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就是希望,也让我们对中国科研的未来更有信心。 /p
  • 仪器行业奖项那么多,为什么这个值得关注?
    设立奖项,本来是为了建立一个行业标准,科学仪器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奖项,制定风向标。对推动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每个奖项都映射一个群体,无论是最新科技成果的创新产品,还是默默贡献的行业奠基人,亦或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推动行业创新的潜力初创企业,都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行业内最权威的奖项之一——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仪器及检测行业类奖项。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记录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鼓励行业积极开拓发展。下面用5个理由告诉你,在科学仪器行业中那么多奖项里,3i奖为什么值得被关注!一、 科学仪器行业权威奖项自2006年3i奖旗下第一个奖项优秀新品出世以来,奖项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底,3i奖已连续评审十六届,设有12个常设奖项。而每个奖项的诞生,都面向了独特的群体,紧跟行业热点所在,代表着行业发展风向标,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历经多年发展,3i奖见证了众多具有跨时代意义且填补技术空白产品的推出、企业家历经层层困难不改初心将技术产业化的历程以及仪器及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帮助用户在品牌选择、仪器选型、人才就业和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如今,3i奖已经成为国内外仪器及检测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检测机构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在行业、专家、用户、仪器企业等产业界形成广泛的公信力,且多个奖项的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百度搜索科学仪器行业奖项首屏内容)二、 行业专家用户深度参与,公正公平公开评审3i奖作为行业内的公益奖项,3i奖始终秉承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托信立方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评审和数千万用户的大数据分析,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弘扬正能量,推动行业技术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随着行业内存在的奖项增多,有些奖项的“味道”也变了,只要申报企业交了足够的申报费,就可获得所谓的奖项荣誉,以此作为收费基础。3i奖作为行业公益奖项,针对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会员免费开放,无需任何收费,且在评审过程中严格遵守并执行评审规则,主要包含以下四个评审模式:1、权威的专家评审:部分奖项设有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水平的四级评审体系:专业编辑团、网络评审团、技术评审委员会和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由300余位业内资深专家组成,其分别来自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从事仪器研制、制造和应用相关工作,具有研究员、教授等高级职称的专家所占比例超过了90%。2、深度的调研问卷:选取行业头部的检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总有效问卷数不少于3000份。3、广泛的大众投票:面向行业用户发起网络投票,页面累计数百万投票数,全面提高申报企业的曝光度,增加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严格的材料评审:对应奖项所需,需提交完善的、真实的材料供专业评审团进行评审。三、 豪华颁奖盛典,尊享行业盛会历年来,3i奖颁奖盛典均在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年会ACCSI上举行颁奖典礼。颁奖盛典汇聚了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先锋企业、优秀人才以及高科技仪器,被誉为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行业的“奥斯卡颁奖盛典”。2022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将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举办,此次年会将有超过1500名参会代表参加,同时今年ACCSI受到了北京市怀柔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与怀柔科学城深度链接融合,促进高端资源对接,共享荣誉时刻。(点击了解ACCSI2023: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3)颁奖盛典观众构成:1、 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2、 检验检测实验室负责人,仪器采购负责人3、 高校/科研单位仪器研发和课题负责人4、 仪器整机、耗材附件及通用设备企业高层5、 投融资机构负责人、产业园负责人,媒体记者四、 闪光荣耀瞬间,独家记录入选3i奖,是对一个公司、产品或者人物的高度认可和媒体背书。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将为获奖企业录制专属获奖感言、单独高清获奖照片高光时刻,同时获奖企业将在仪器信息网3i奖专题栏目将会获得专属曝光资源,持续高频宣传,在全方位媒体推送获奖新闻及获奖现场照片录制。五、被院士认可的奖项理念在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中,江桂斌院士出席并致辞,表示对仪器及检测3i奖的理念非常认可,“创新、互动、整合”,与十多年前自己聚焦于“整合”的研究方向理念一致,他呼吁,希望未来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科学仪器这个创新的行业,来推动国内科学仪器的发展和进步,也希望主办方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科技平台的作用,与行业一起创新、互动和整合,积极推进科学仪器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2022年度3i奖正火热申报中,具体申报要求如下:奖项名称评选数量申报时间产品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10台年度入围评审的申报截止日期:每年12月31日科学仪器行业绿色仪器1台2023年1月01日-2月18日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30台确定入选的仪器范围(2月15日)人物奖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1人/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1人/企业奖科学仪器行业领军企业国内外综合类各5家;分析仪器、实验室常用设备、物性测试、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耗材试剂国内外各1家,总计22家初审:2023.2.25—2023.3.10入围企业提交材料:2023.3.10—2023.4.05申报中科学仪器行业成长潜力企业3家企业报名及提交材料(2023.2.22-3.10)申报中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十佳企业大型企业:国内4家(产值1亿及以上);国外4家(在华产值2亿及以上)中小型企业:国内1家(产值1亿以下);国外1家(在华产值2亿以下)企业报名及提交材料(2023.2.22-3.6)科学仪器行业杰出雇主国内外各10家,总计20家申报阶段(2023.2.01-2.10)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企业奖3家,案例奖3个申报阶段(2023.2.24-3.30)申报中2022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坚如磐石奖 10家申报阶段(2023.1.06-2.28)2022年度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行业先锋奖 5家申报阶段(2023.1.06-2.28)点击了解更多3i奖内容:https://www.instrument.com.cn/event/prize
  • Nat Methods:2014年值得关注的技术
    单细胞测序被评为2013年年度技术   单细胞测序   近几年来,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成果有望为一些重要的医学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文章总结了2013年单细胞测序技术对于人类早期发育、癌症以及神经科学研究等几个重点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文章特别指出,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一些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完成了许多优秀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新技术(MALBAC)最早由哈佛大学谢晓亮教授发明,相关论文2012年发表于《科学》 (Science)杂志。该方法通过形成闭合环来抑制DNA片段被重复地复制,以保持DNA扩增的均匀性,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单细胞基因组扩增的强烈偏好性的问题。这项突破在单个细胞水平实现了全基因组93%的高覆盖率,同时也能准确检测单个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拷贝数异常。   2013年是单细胞基因组学突飞猛进的一年。由谢晓亮教授创建的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谢晓亮教授哈佛大学课题组与北京大学BIOPIC李瑞强研究员小组合作,将MALBAC技术应用于人类单个精子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中。他们对一个亚洲男性的99个精子进行了单细胞全基因组DNA扩增,并且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每个精子分别进行了一倍深度的测序。这项工作首次实现了高覆盖度的单个精子的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高精度的男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Quake评价说:&ldquo 从PCR技术被发明的那天起,人们就在尝试将其应用于分析单个细胞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但是直到今天单细胞测序才开始迅速发展。&rdquo   单细胞检测技术在癌症研究中也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 BIOPIC白凡研究员和谢晓亮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团队合作共同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对于癌症病人单个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全基因组、外显子组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发现在某一类肺癌患者的所有循环肿瘤细胞中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模式,而不同癌种CTC细胞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模式不同,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的契机。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的高通量测序,标志着利用循环肿瘤细胞基因组测序信息进行肿瘤无创诊断时代的到来。   由于人类早期胚胎中的细胞数目非常稀少而且很难获得,所以单细胞测序技术无疑对早期胚胎发育研究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013年12月,谢晓亮教授BIOPIC小组和汤富酬研究员小组以及北医三院的乔杰教授小组共同在《细胞》(Cell)上发表文章,对人类单个卵细胞进行了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该研究首次详细描绘了人类单个卵子的基因组,建立了人类女性的个人遗传图谱。这一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接受辅助生殖的女性同时检测并排除染色体数目异常的胚胎以及携带单基因突变的胚胎,从而在大幅度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严重先天性遗传缺陷婴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尝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临床试验中,获益于这一技术的第一个婴儿将在2014年出生,为这一技术途径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希望。   2013年,汤富酬研究组、李瑞强研究组与北医三院的乔杰教授合作,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早期胚胎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这一研究发现了两千多个全新的可能参与早期胚胎基因表达调控的长非编码RNA。该项工作发表在《自然&mdash 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上。基因的表达模式与DNA 的表观修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单细胞的DNA甲基化组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癌症细胞的特异性机理,但是此前的标准方法只能做到同时分析50-100个细胞。而同样也在2013年,汤富酬课题组首次成功实现了单个细胞DNA甲基化组的测序分析。   表观遗传学专家Wolf Reik对单细胞测序分析的意义做出了充分肯定,他在2013年单细胞大会上说:&ldquo 我之前还不是单细胞团队中的一员,但是我很高兴看到各个领域被单细胞技术推动的如此之快,有了新的技术,我们将会解决更加激动人心的生物学问题&rdquo 。   文章指出,单细胞测序技术仍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将出现新一代更好的技术。科学家们期待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癌症、生殖发育、神经科学、免疫等领域能够有所突破。   CRISPR和基因组编辑   早在两年前,《Nature Methods》就将年度技术颁给了基因组编辑技术,理由是这种技术能通过在某些物种基因组中进行靶向特异性的突变,从而解答并提出更多精确的生物学问题。CRISP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新生力量,也再次掀起了基因组编辑的热潮。   向导RNA/Cas9核酸酶复合物克服了以往工具的某些限制。向导RNA很容易设计,让Cas9蛋白靶定基因组中几乎任何想要的区域。Cas9作为核酸酶或切口酶,在DNA上诱导断裂,随后用于基因敲除、标签插入或基因替换。事实上,Cas9的潜力远远不止DNA切割。   在《Nature Methods》10月刊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称,作为一种RNA导向的dsDNA结合蛋白,Cas9效应物核酸酶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个统一因子(unifying factor),能够共定位RNA、DNA和蛋白,从而拥有巨大的改造潜力。1 在他们看来,这种工具有望扩展,在复杂的表观基因组上引入定制变化。   两个研究小组最近也利用更为成熟的TALE来修饰表观基因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Bradley Bernstein及其同事就利用去甲基化酶/去乙酰化酶复合物来靶定增强子中的组蛋白标记,以探索它们在转录中的作用。2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Feng Zhang博士则将TALE与光诱导系统相融合,来靶定组蛋白修饰酶,以改变表观遗传修饰。3   尽管这些方法很有前途,但TALE的定位比CRISPR/Cas9系统更为繁琐。将Cas9与任何选定的酶相融合,我们不仅可改变组蛋白修饰,从而改变染色质状态,还能影响DNA甲基化,实现全新的细胞功能调控。   然而,CRISPR/Cas9系统的特异性仍存在问题。向导RNA序列比ZFN或TALEN所靶定的大部分序列更短,这意味着脱靶效应的几率更高。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也证明了脱靶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Nature Methods》编辑Nicole Rusk认为,CRISPR是否能被精心打造成编辑表观基因组的手术刀,而不必担心脱靶效应,这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清楚。   原位测序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RNA测序上的应用已带来RNA内容的更全面了解。然而,现有的RNA测序技术是基于纯化好的核酸,却丢失了序列的空间背景。原位测序(In situ sequencing)有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及形态与局部环境之间的关系。《Nature Methods》编辑Tal Nawy认为,尽管预测这一技术的最终形式和潜力还为时过早,但目前已开始朝这一方向努力。   原位杂交等方法一直用于定位完整细胞和组织中的序列,但其限制在于必须清楚目标序列。在测序方面,许多技术都利用基于光的读取,这表明它们可能与完整组织的成像相兼容。但扩增和测序反应需要特殊的底物,或需要在乳液中彼此分离。   去年10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一种新策略: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这种方法依赖一种锁式(padlock)探针,它与目标序列的任一侧杂交,以形成环状模板,进行复制。由于产物是拴在模板上的,这提供了可靠定位,并可通过连续的寡核苷酸探针掺入,实现原位测序。   这是第一次实现了在细胞或者组织中对目的RNA分子进行测序,极大地保留了RNA分子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得到序列的同时,我们还能够知道这些序列来自哪些细胞或者组织的哪个部位。   目前,这种技术仍处于原理验证的阶段。虽然测序长度只有4个碱基,但已经可用来检测基因组中一些存在突变的短序列。研究人员以HER2转录本阳性的人乳腺癌组织为样本,证明了转录本片段的测序可在组织切片中直接开展。   今后,有必要增加单细胞中可被拷问的转录本数量和序列长度,以及平衡图像分辨率和组织范围的成像能力。在这一放大过程中,图像配准方法是关键要素,而定量与形态关联的工具也是必要的。   这一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测序多个位点,甚至是转录组或基因组中大的片段,但这仍需要解决信号密度的问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细胞包含了太多可被成像的信息。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测序与生物学背景的更紧密连接。   迷你胞内探针   追踪小的分子并干扰其活性对了解活细胞如何工作很有用。随着显微镜分辨率的提高,更多细胞进入到我们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探针就更为关键。于是,《Nature Methods》将目光投向一些细胞内的迷你粘合剂(mini-binders),认为它们值得关注。   对于细胞内蛋白的探针而言,什么最关键?首先,它们应当是目标特异的。其次,不干扰蛋白的功能、定位或表达。此外,它们还应该足够小,这样才能接近角落中的蛋白。研究人员认为,遗传编码的探针是首选,因为它们能轻松导入特定细胞或靶定细胞器。   针对这些要求,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胞内抗体和适体。胞内抗体(intrabody)是指在细胞内表达并作用于细胞内组分的抗体。它们可从一些天然产生极小抗体的动物(如骆驼或鲨鱼)中获得,也可经大的哺乳动物抗体改造而来。适体(aptamer)是指与特定的目标分子结合的寡聚核酸或是肽链。适体常常从大量的随机序列被挑选出来,但天然的适体依旧存在如核糖开关中。   编码这些迷你粘合剂的基因可与其他遗传编码的元件或蛋白相融合,以监控或扰乱细胞内的组分和过程。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Neuron》报道了这样的成果。他们将胞内抗体与神经突触蛋白相结合,实时观察活神经元的突触。这使得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兴奋性和抑制性的突触。   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开发出一种遗传编码的方法,来快速去除真核生物遗传体系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这种基于纳米抗体的方法是通用的,因为它依赖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真核功能-泛素通路。纳米抗体也被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所采用,来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动态构象变化。   此外,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还以GFP为支架,将不同的分子组件组合在一起,驱动基因表达。他们以结合GFP的纳米抗体为基础,构建出一系列嵌合蛋白或融合蛋白结构域。当两种这样的融合蛋白被导入到细胞时,GFP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从而触发这些融合蛋白的相互依赖的活性。   《Nature Methods》编辑Erika Pastrana认为,这些探针的进一步优化将使其应用更方便、更广泛。鉴于它们的独特性质,这些迷你粘合剂无疑是生物学实验中大有前途的工具。   低温电子显微镜   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虽然是结构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但其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近期的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cryo-EM的分辨率,正在重振这一领域。   在单粒子cryo-EM实验中,大分子集合体被冷冻在一层薄薄的冰中,并用电子显微镜成像。单个集合体的数千至数百万幅图像必须经过计算机比对和合并,以获得一个三维结构。   与X射线晶体衍射相比,cryo-EM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不需要结晶,这大大拓宽了其研究领域,使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构象研究成为可能。运用这种方法,一些生物样品如病毒和大肠杆菌70S核糖体的三维重构图已经得到,但分辨率不是很高。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cryo-EM有潜力达到原子级别的分辨率,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它们包括难以产生足够量的样品,结构异质性,辐射损伤,电子束诱导的样品移动以及相机效率低。   不久之前,cryo-EM的用户只有两种选择来捕获电子显微镜的图像:低效的数字CCD照相机或不方便的照相胶卷。而直接检测电子的新型照相机实现了更快速、更高效的图像采集,解决了上述的一些限制。这些照相机记录了样品暴露于电子束过程中的一段视频,可通过帧同步进行校正。   2013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使用了这一策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开发的单电子计数探测器,证实了电子束诱导的移动会大幅降低分辨率,并且,他们发现,快速读取与几乎无噪音的电子计数的组合使图像模糊得以校正,将图像信息恢复到高分辨率。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cryo-EM的图像质量和数据采集效率,实现了接近原子的分辨率。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也评估了新一代的直接电子探测器在cryo-EM结构测定上的潜力。利用一种新开发的statistical movie processing方法来补偿电子束诱导的移动,他们发现核糖体结构可达到接近原子的分辨率,而粒子比之前少了两个数量级。   结合快速改进的样品制备方法、繁重任务的自动化以及数据分析的新算法,单粒子低温电子显微镜有望为大分子集合体带来新的见解,而这正是结构鉴定上极具挑战性的一面。
  • Nature发布2023年值得关注科学事件
    日历即将翻到2023年,科学家们也将在新的一年书写新的传奇。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19日的报道中指出,登月、mRNA疫苗、CRISPR疗法,以及超越标准模型等,将成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事件。下一代疫苗接踵而至新冠疫情期间,mRNA新冠疫苗一鸣惊人,一系列预防其他疾病的mRNA疫苗也在陆续开发中。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启动针对疟疾、结核病和生殖器疱疹的mRNA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该公司还与美国辉瑞公司合作,试验一种旨在降低带状疱疹发病率的候选mRNA疫苗。美国莫德纳公司也在研发针对生殖器疱疹和带状疱疹的候选mRNA疫苗。11月,Biontech和辉瑞公司启动了一款mRNA疫苗的第一阶段试验,该疫苗旨在预防新冠肺炎和流感,包含编码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奥密克戎BA.4/BA.5,以及4种流感变体结合蛋白的mRNA链。其他团队正在调查通过快速鼻腔喷雾方式接种新冠疫苗的可能性。这些喷雾对动物有效,但人类试验的道路可能比较漫长。太空探索精彩纷呈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照片让世界惊叹不已。今年,科学家们还借助韦布空间望远镜,发表了一些关于早期宇宙的新发现。未来一年,他们将加快探索步伐,继续分享该望远镜拍摄的关于星系演化的结果和新发现。欧洲空间局正在开发的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将于2023年发射,该望远镜将围绕太阳运行6年并拍摄照片,以创建宇宙的三维地图。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也怀抱同样的使命,这是一颗地球轨道卫星,将探测来自遥远恒星和星系的X射线。智利薇拉鲁宾天文台也将于2023年7月开始拍摄图像,该望远镜采用特殊的三镜设计,分辨率高达32亿像素,能在短短3个晚上就巡视完整个南部天空。此外,世界上最大的可操作射电望远镜——中国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QTT)将进入紧锣密鼓的建造阶段。这款巨型观天装置是110米口径的圆形球面射电望远镜,能够在任何给定的时间观测到天空中75%的恒星。探月任务加速推进今年12月11日,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阿耳忒弥斯1号”无人绕月任务的“猎户座”飞船于加州附近太平洋上溅落之际,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拉希德”号月球车、NASA的“月球手电筒”和日本的“白兔-R”着陆器则向月球进发。“白兔-R”将于明年4月尝试在月球上软着陆。此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月船-3号”将于明年年中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首次民间月球之旅也将于明年开展——11人将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舰”火箭进行为期6天的私人太空飞行。明年4月,欧洲空间局将启动“木星冰月探测器”(JUICE)任务,旨在研究木星这颗巨型气态行星及其3颗卫星的环境。病原体观察清单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公布一份新的病原体优先级名单。大约300名科学家将对超过25个病毒和细菌家族进行评估,以确定未来可能引起大流行病的病原体。他们还将为每种优先级病原体制订研发路线图,概述认知差距,确定研究重点,并指导疫苗、治疗和诊断测试技术的开发。CRISPR疗法有望获批鉴于使用CRISPR-Cas9系统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这两种遗传性血液疾病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可能于明年获批。美国Vertex制药公司和CRISPR医药公司目前正在开发exa-cel疗法,其工作原理是收集病人自己的干细胞,并使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有缺陷的基因,然后再将细胞输回人体。Vertex公司预计将于明年3月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申请批准向罹患β-地中海贫血或镰状细胞病的人提供exa-cel疗法。气候协议细节敲定11月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终于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落下帷幕,其中一个成果是建立一个基金,要求发达国家为贫穷国家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损失买单,这标志着世界各国朝气候正义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该协议,历史上对高排放负有责任的富裕国家将在经济上补偿较贫穷的国家,后者首当其冲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但相关细节仍然需要敲定。预计一个“过渡委员会”将在明年3月底之前举行会议,就如何安排这些资金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将在明年11月于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提交给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超越标准模型或现曙光物理学家已经公布了μ介子g-2实验的第一批结果,预计2023年将公布更精确的结果。该实验研究了被称为μ介子的短命粒子在磁场中的行为,并对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进行了测试。中国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观测站也将通过位于地下700米深处的探测器精确测量中微子的振荡,以发现标准模型之外的物理现象。另一个备受粒子物理学家期待的事件是,位于瑞典隆德的欧洲散裂源(ESS)将于2023年迎来第一批研究人员。科学家们将使用迄今最强大的线性质子加速器,产生强烈的中子束来研究材料的结构。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希望明年1月初,美国监管机构将宣布药物lecanemab是否可被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此前,一项大型试验显示,lecanemab可使患者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大幅减缓。lecanemab由日本卫材制药和美国渤健生物科技公司研制,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清除大脑内积聚的β淀粉样蛋白。这项临床试验招募了1795名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lecanemab可使患者认知功能衰退速度大幅减缓27%。但一些科学家认为该药带来的好处有限,也有科学家担心药物的安全性。美国Anavex生命科学公司则将对其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blarcamesine继续开展临床试验,该药物能激活一种可提高神经元稳定性及其相互连接能力的蛋白。首座核废料存储库开始运营2023年,世界首座核废料储存设施将在芬兰奥尔基洛托岛开始运营。芬兰政府于2015年批准建造这座深层地下储存库,以安全处理废核燃料。高达6500吨的放射性铀将被装于铜罐内,铜罐将覆盖黏土,埋在位于地下400米深处的花岗岩基岩隧道内。核废料将在那里封存数十万年,届时,辐射将变得人畜无害。
  • 2013值得关注的技术:纳米孔测序仪
    《Nature Methods》杂志将2012年度技术授予了定向蛋白质组学(targeted proteomics)。同时,杂志还介绍了2013年值得关注的技术,包括纳米孔测序仪(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tion)、近红外探针(Near-infrared probes)、干细胞体外微环境(In vitro niches)等等。     在介绍纳米孔测序仪时,《Nature Methods》使用了颠覆性(disruptive)一词来形容纳米孔。早在2007年,DNA测序技术就曾因令人惊叹的改进而被选为当年的年度技术。到了2011年,测序技术的改进实现了大规模并行化,使得人类基因组可在单次运行中测序 Ion Torrent技术平台不再依靠光学设备来读取碱基,取而代之的是离子传感 而单分子测序技术也产生了非常长的读取。而就在这个充满了创新的高通量测序领域,还&ldquo 潜伏&rdquo 着一个更具颠覆性的技术。   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在2012基因组生物学技术进展年会(AGBT)上宣布推出第一款商业化的纳米孔测序仪,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纳米孔测序有望解决目前测序平台的不足:读长很长,大约在几十kb,甚至100 kb 错误率目前介于1%至4%,且是随机错误,而不是聚集在读取的两端 数据可实时读取 通量很高(GridION有望在一天内以30倍覆盖度测序人类基因组) 起始DNA在测序过程中不被破坏 以及样品制备简单又便宜。   杂志指出,2013年我们将看到第一台商业化的纳米孔测序仪。在这台仪器中,单条DNA链将穿过蛋白孔,而第二种蛋白质将控制穿过的速度。随着碱基穿过纳米孔,它们改变了电流,带来特定的碱基组合。在理想的情况下,人们会看到每个碱基的典型模式,但目前的仪器将产生碱基三联体特有的模式,还需要通过计算机去卷积。这些模式也不限于四种DNA碱基,纳米孔测序仪还能检测甲基化和羟甲基化的碱基,理论上,它也能直接测序RNA。   年底,Oxford Nanopore在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的年会上展示了纳米孔测序仪的真机,但并未公布任何数据。也许,在2013年,我们将揭开纳米孔测序仪的神秘面纱,并期待更多成果发表。
  • Nature:2024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
    今年的核心技术创新大多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  从蛋白质工程到3D打印再到深度伪造(deepfake),《自然》细数了今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  面向蛋白质设计的深度学习  20年前,华盛顿大学的David Baker和同事取得了一个重要突破 :他们用计算工具从头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质。“Top7”能按预期折叠,但它是惰性的:没有实际的生物学功能。如今,从头开始(de novo)的蛋白质设计已经成熟,成了生产定制酶和其他蛋白质的实用工具 。“这个技术现在很强大,”与Baker团队合作设计基于蛋白的疫苗和药物递送载体的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家Neil King说,“一年半前还不可能的事,现在说做就做。”  这些进展大部分来自蛋白质序列与结构关联数据集的不断扩充。当然,深度学习这种复杂的人工智能(AI)技术也功不可没。  “基于序列”的策略利用ChatGPT背后的大语言模型(LLM)(见“ChatGPT?也许明年吧”)。这种策略将蛋白质序列看作由多肽“单词”组成的文档,这些算法能拆解真实蛋白质结构的模式。“它们能学习底层语法。”西班牙巴塞罗那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蛋白生物化学家Noelia Ferruz说。2002年,她的团队开发了名为ProtGPT2的算法,能不断输出在实验室合成时稳定折叠的蛋白质[1]。Ferruz参与开发的另一个工具名为ZymCTRL,能利用序列和功能数据设计自然存在的酶家族的成员[2]。  ChatGPT?也许明年吧  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今年的一个突出主题:深度学习技术的巨大影响。但有一个工具没有进入今年榜单:热度很高的人工智能(AI)对话机器人。ChatGPT及其同类已然进入了研究人员的日常生活,还入围了《自然》2023年度十大人物。《自然》9月的一份问卷的受访者将ChatGPT列为最实用的AI工具,并看好它在处理编程、文献综述和行政任务上的潜力。  这类工具也有促进公平的意义,能帮助英语非母语者润色文章,让他们的文章发表和晋升道路更顺利。不过,许多这类应用更多是节省劳力而不是改变研究过程。此外,超过2/3的问卷受访者都认为ChatGPT的误导或虚假回复是个需要担心的老问题。虽然值得观察,但这些工具还需要慢慢改进,才能在科研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序列”的方法能利用并调整现有蛋白特征构建新框架,但它们在定制化设计结构元素或特征方面的效率不高,比如以可预测的方式与特定靶点结合的能力。“基于结构”的方法在这里更合适,这类蛋白质设计算法在2023年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其中最精巧的一些算法使用“扩散”模型,扩散模型也是DALL-E这类图像生成工具所使用的模型。这些算法最初的训练目标是清除来自大量真实结构的计算机生成噪音,通过学习如何从噪音中区别真实结构元素,它们能形成生物学上可行的,由用户定义的结构。  Baker实验室开发的RFdiffusion软件[3]以及马萨诸塞州Generate Biomedicines开发的工具Chroma便是这种策略的集大成者。Baker团队使用RFdiffusion改造能与靶标形成紧密界面的新型蛋白,得到能与界面完美结合的设计,Baker说道。RFdiffusion的一种新型“全原子”迭代[5]让设计师能用计算机围绕非蛋白靶标(如DNA、小分子,甚至是金属离子)塑造蛋白质。由此获得的各种功能为工程改造酶、转录调控因子、功能性生物材料等打开了新大门。  “深伪”检测  去年,面向公众的生成式AI算法突飞猛进,合成完全人造但逼真的图像和音视频变得易如反掌。合成作品虽然能带来欢乐,但考虑到持续的地缘政治冲突和近在咫尺的美国大选,社交媒体被武器化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SiweiLyu见过无数AI生成的与巴以冲突有关的“深伪”图像和音频。这只是最新一集猫捉老鼠游戏:一边有人用AI生成欺诈内容,一边是Lyu等社媒识伪人员努力去发现和拦截。  一个识别办法是让生成式AI开发者在模型输出内容中加入隐藏信号,比如为AI内容打上水印。其他办法则从内容本身下手。比如一些被篡改的视频会将公众人物的某些面部特征替换成别人的特征,而新算法能在替换特征的边界发现人工痕迹,Lyu说道。个人外耳的特殊褶皱也能揭示脸部和头部的不匹配,牙齿的不规则能揭露改动过的对口型视频,这种经过数字处理的视频能让一个人说一些他们没说过的话。AI生成的照片也是个难题,而且是个不断变化的目标。2019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腓特烈二世大学的媒体识伪员Luisa Verdoliva协助开发了FaceForensics++,这个工具能发现用多款常用软件改动过的面部特征[6]。但图像识伪技术具有主题和软件特异性,泛化难度高。她说:“你无法做出一个通用检测器——这太难了。”  此外还有执行的问题。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语义取证”(Semantic Forensics)项目开发了一个深伪分析工具,但据《自然》报道,各大社交媒体网站并没有将其列为常用工具。提高这类工具的可及性或能增加使用率,为此,Lyu的团队开发了DeepFake-O-Meter[7],这个中心化公共算法数据库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视频内容,发现深伪内容。这类资源很有帮助,但与“AI诈骗”可能是场旷日持久的搏斗。  大片段DNA插入  2023年末,美国和英国的监管机构批准了首个面向镰状细胞病和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症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宣告基因组编辑作为临床工具的巨大成功。  CRISPR及其衍生工具利用可编程的短RNA 将切割DNA的酶(如Cas9)引导至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这类技术在实验室常被用来使有缺陷的基因失效,引入小的序列改变。以精准且可编程的方式插入更大的DNA序列很难,但新技术能替换缺陷基因的关键片段或是插入全功能性基因序列。斯坦福大学的分子遗传学家Le Cong和同事正在研究单链退火蛋白(SSAP),这种源自病毒的分子能介导DNA充足。当与CRISPR–Cas系统结合时——该系统中Cas9的DNA切割功能已失效——这些SSAP能让多达2千碱基的DNA精准插入人类基因组。  其他技术使用名为“先导编辑”(prime editing)的基于CRISPR方法,引入能选择性招募酶的“landing pad”短序列,反过来再将DNA大片段精准插入基因组。2022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基因组工程师Omar Abudayyeh和Jonathan Gootenberg就和同事首次描述了“基于位点特异性靶向元件的可编程添加”(PASTE),这种技术能精准插入最多36千碱基DNA[8]。PASTE尤其适合用于对患者体内提取的培养细胞进行体外修饰,Cong说,其背后的先导编辑技术已在迈向了临床研究。但对人体细胞的体内修饰来说,SSAP或是一个更紧凑的工具:庞大的PASTE系统需要用三个独立的病毒载体递送,使其编辑效率低于只要两个成分的 SSAP系统。不过,即使是相对低效的基因替换策略也足以缓解许多遗传病的影响。  这类技术不仅能影响人类健康。中国科学院的高彩霞开发的PrimeRoot技术利用先导编辑引入特定靶点,酶可以利用这些靶点向水稻和玉米中最多插入20千碱基的DNA[9]。高彩霞认为这项技术能广泛用于提高作物的抗疾病和抗病原体能力,推动基于CRISPR的植物基因组工程创新。她说:“我相信这种技术能用于任何一种植物。”  脑机接口  Pat Bennett的语速比常人慢,有时还会用词不准。由于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比起之前话也不能说的她,现在的她已经进步了很多。  Bennett的康复要感谢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Francis Willett和他在BrainGate合作组的同事开发的先进的脑机接口(BCI)装置[10]。Willett和同事在Bennett的脑内植入了追踪神经元活动的电极,然后训练深度学习算法将这些信号翻译成语音。经过几周的训练,Bennett每分钟能说62个英文单词,词汇量为12.5万——是讲英语的普通人的两倍词汇量。“这也太厉害了,他们交流的速度。”匹兹堡大学开发BCI技术的生物工程师Jennifer Collinger说道。  脑机接口技术让Pat Bennett(就坐者)恢复了说话能力。来源:Steve Fisch/Stanford Medicine  过去几年里,有好几个像BrainGate试验这种验证BCI技术如何帮助重度神经损伤患者重获技能和独立性的研究。这当中的部分进展来自对各种神经疾病患者脑内功能性神经解剖学知识的缓慢积累,BrainGate合作组主任、美国布朗大学神经学家Leigh Hochberg说,但机器学习驱动的分析技术极大推动了这些知识的应用,这些技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插入电极并解码采集到的信号。  研究人员还在用AI语言模型加速对患者试图交流内容的解读——本质上就是对大脑的“自动填空”。这是Willett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外科医生Edward Chang的团队的研究目标[11]。在后一项工作中,一种脑机接口神经装置能让一名中风后失语的女性以每分钟78个英文单词的速度交流——几乎是平均英文语速的一半,是该女性在语音辅助装置下的5倍速以上。该领域在其他方面也有进展。2021年,Collinger和匹兹堡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Robert Gaunt在一名四肢全瘫人士的运动和躯体感觉皮质内植入电极,以实现对机械臂的快速精准操控以及触觉感知反馈[12]。BrainGate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也分别在开展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测试一种能让瘫痪人士操控计算机的系统——这是脑机接口装置的首个由工业界赞助的试验。  身为重症监护专家,Hochberg迫切想要在残疾最重的患者身上使用这些技术。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他发现该技术也很适合治疗中度认知损伤和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障碍等。他说:“使用脑机接口的闭环神经调控系统或能帮助很多很多人。”  超强分辨率  Stefan Hell、Eric Betzig和William Moerner被授予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他们打破了限制光谱空间分辨率的“衍射极限”(diffraction limit),使分辨率达到几十纳米尺度,让各类分子尺度的成像实验成为可能。不过,一些研究人员还想更进一步,并且进步神速。“我们想缩小从超分辨显微镜到冷冻电镜这类结构生物学技术的差距。”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纳米技术研究员Ralf Jungmann说道,他指的是一种能以原子尺度分辨率重建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Hell和他在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的团队在2022年末初涉该领域,他们的技术名为MINSTED,能用一种特殊的光学显微镜以2.3埃(ångström)——约1/4纳米——的精度分辨个体荧光标记[13]。  新型技术能让传统显微镜达到类似的分辨率,比如Jungmann和他的团队在 2023年描述的一种策略用不同DNA片段给单个分子做标记[14]。这些分子再用染料标记的互补DNA片段检测,这些片段能与它们的靶标瞬时反复结合,从而让个别的荧光“闪”点在同步成像时模糊成团状。这种通过顺序成像增强分辨率(RESI)技术或能分辨DNA片段上的个体碱基对,用标准荧光显微镜达到埃尺度分辨率。  这种“一步纳米级膨胀”(ONE)显微镜技术由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Ali Shaib和Silvio Rizzoli领导的团队开发,无法完全实现这种尺度的分辨率。不过,ONE显微镜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对分离后或细胞内的个体蛋白和多蛋白复合物的精细结构直接成像。  名为RESI的成像形式或能对DNA内的个体碱基对进行成像。来源:Max Iglesias, 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ONE是一种基于膨胀显微镜技术的方法,需要将样本中蛋白质化学耦合到水凝胶基质上,使蛋白质断裂,再让水凝胶体积膨胀1000倍。碎片会向各方向均匀膨胀,保留蛋白质的结构,并能用标准的共聚焦显微镜解析相隔几纳米的特征。“我们取了抗体放在凝胶里,膨胀后做标记,然后喊道,‘哇我们看到Y型了!’”Rizzoli在提到这些蛋白的特征形状时说道。  Rizzoli说,ONE显微镜技术或有助于揭示构象动态的生物分子的信息,或根据血液样本对蛋白质错误折叠疾病(如帕金森病)进行视诊。Jungmann也很期待将RESI用于记录疾病中个体蛋白的重组或是对药物的反应。它甚至有望进一步提升分辨率。“也许空间分辨率的极限还没有到头,”Jungmann说,“也许还能更好。”  细胞图谱  如果你想找一家咖啡店,谷歌地图能给出附近的选择,并告诉你怎么过去。而更复杂的人体地图却没有类似导航,好在多个细胞图谱项目的持续进展或很快绘制出生物学家翘首以盼的全组织细胞图谱,这些进展来自单细胞分析和“空间组学”技术的进步。  这其中规模最大可能也是目标最高的项目是“人类细胞图谱”(HCA)。该合作组2016年由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细胞生物学家Sarah Teichmann和如今在加州Genentech生物科技公司担任研究与早期开发主管的Aviv Regev发起。该项目聚集了近100个国家的约3000名科学家,使用来自1万名供体的组织。包括HCA在内的这个生态系统凝聚了各式各样的细胞与分子图谱计划,包括人类生物分子图谱计划(HuBMAP)和创新性神经技术大脑研究(BRAIN)细胞普查网络(BICCN),两个计划都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此外还有华盛顿的艾伦脑科学研究所资助的艾伦脑细胞图谱(Allen Brain Cell Atlas)。  斯坦福大学基因组学家、HuBMAP管理委员会前联合主席Michael Snyder表示,这些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在单细胞水平上解码分子内容分析工具的开发和快速商业化。比如,Snyder的团队会定期使用加州10X Genomics的Xenium平台进行空间转录组学分析。这些平台可每周对4个组织样本的400个基因的表达同时分析。基于多重抗体的技术,如马萨诸塞州Akoya Biosciences的PhenoCycler平台,能让该团队以单细胞分辨率追踪大量蛋白质,并能实现3D组织重建。其他“多组学”方法能对同一细胞的多个分子类别进行同步分析,包括RNA表达,染色质结构和蛋白质分布。  人体肺部的细胞图谱描绘了不同细胞类型,以及它们如何受到调控。来源:Peng He  去年有几十个研究报道了利用这些技术在器官图谱上取得的进展。比如6月,HCA就发表了对49个人体肺数据集的综合分析[16]。Teichmann说:“有了肺部的清晰图谱,就能了解肺纤维化、不同癌症甚至是COVID-19中的变化。”2023年,《自然》发表了来自HuBMAP计划的论文合集,《科学》发表了来自BICCN计划的论文合集。  不过,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Teichmann估计至少还要5年时间HCA才能完成任务。但最后的图谱将意义巨大。Teichmann预计使用图谱数据指导组织和细胞特异性药物寻靶,而Snyder迫切想要了解细胞微环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癌症和肠易激综合征这类复杂疾病的风险和病因学。“我们在2024年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我不认为,这是个需要很多年才能回答的问题,”Snyder说,“但它对整个领域的推动不容小觑。”  纳米材料3D打印  很多事情在纳米尺度上都会变得奇特而有趣。这会增加材料科学的预测难度,但也意味着纳米尺度工程师能构建有特殊性能的轻量级材料,比如高强度,与光或声的特殊作用,以及更好的催化或储能能力。  目前已有不少精准构建这类纳米材料的策略,大部分使用激光诱导光敏材料实现图案化“光聚合”(photopolymerization),过去几年里,科学家成功克服了影响这些技术广泛应用的诸多限制。  研究人员使用水凝胶构建了微尺度金属结构。来源:Max Saccone/Greer Lab  一个障碍是速度,佐治亚理工学院工程师Sourabh Saha表示,利用光聚合的纳米结构组装的速度是其他纳米尺度3D打印技术速度的约三个数量级。这在实验室或许绰绰有余,但对于大规模量产或工业流程还是太慢了。2019年,Saha和香港中文大学机械工程师Shih-Chi Chen与同事证明,他们能用图案化2D光片加速光聚合,而不需要传统的脉冲激光[17]。Saha说:“这能把速度提高1000倍,同时还能保持100纳米的特征。” Chen等研究人员的后续工作发现了实现更快纳米制造的其他方法[18]。  另一大挑战是:不是所有材料都能通过光聚合直接打印,比如金属就不行。但加州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家Julia Greer提出了一种很聪明的办法。2022年,她和她的同事描述了一种方法,让光聚合水凝胶作为微模板,再注入金属盐,加工时能使该金属在收缩的同时形成模板结构[19]。虽然这一技术一开始的目标是微观结构,但Greer团队也将这一策略用于纳米制造,他们团队很看好该技术用于从高熔点金属和合金制造功能性纳米结构的潜力。  最终一个障碍是经济上的,也是最难攻克的。Saha指出,光聚合方法使用的许多基于脉冲激光的系统成本可达50万美元。但现在也有更多实惠的选择。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Martin Wegener和他的同事研究了比标准脉冲激光更便宜、紧凑、耗能更少的持续激光[20]。而且Greer创办了一个公司,对制造纳米架构金属层的工艺进行商业化,或能用于制造下一代防弹衣或超耐用和耐冲击航空器外壳等 。  参考文献:  1.Ferruz, N., Schmidt, S. & Höcker, B. Nature Commun. 13, 4348 (2022).  2.Munsamy, G., Lindner, S., Lorenz, P. & Ferruz, N. ZymCTRL: A Conditional Language Model for the Controllable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Enzymes (MLSB, 2022).  3.Watson, J. L. et al. Nature 620, 1089–1100 (2023).  4.Ingraham, J. B. et al. Nature 623, 1070–1078 (2023).  5.Krishna, R.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3.10.09.561603 (2023).  6.Rössler, A. et al.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1901.08971 (2019).  7.Li, Y., Zhang, C., Sun, P., Qi, H. & Lyu, S. Preprint at https://arxiv.org/abs/2103.02018 (2021).  8.Yarnall, M. T. N.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41, 500–512 (2023).  9.Sun, C.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3-01769-w (2023).  10.Willett, F. R. et al. Nature 620, 1031–1036 (2023).  11.Metzger, S. L. et al. Nature 620, 1037–1046 (2023).  12.Sharlene, N. et al. Science 372, 831–836 (2021).  13.Weber, M.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41, 569–576 (2023).  14.Reinhardt, S. C. M. et al. Nature 617, 711–716 (2023).  15.Shaib, A. H. et al. Preprint at bioRxiv https://doi.org/10.1101/2022.08.03.502284 (2023).  16.Sikkema, L. et al. Nature Med. 29, 1563–1577 (2023).  17.Saha, S. K. et al. Science 366, 105–109 (2019).  18.Ouyang, W. et al. Nature Commun. 14, 1716 (2023).  19.Saccone, M. A. et al. Nature 612, 685–690 (2022).  20.Hahn, V. et al. Nature Photon. 16, 784–791 (2022).  原文以Seven technologies to watch in 2024标题发表在2024年1月22日《自然》的技术特写版块上
  • 细数2014仪器仪表行业值得关注的20个关键词
    前言:仪器仪表从2010年5200亿元左右,到2013年8256亿元的产值,主营收入的增长率超过15%。整个行业每年1000亿左右的增幅,着实显得一步一个脚印。据预计,2014年仪器仪表产业的产销增幅仍将在15%左右,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的增速。今年,随着国家诸多政策的出台,以及工业发展的格局变动等,都为仪表行业带来改革的风潮。让我们细数2014年仪表行业值得关注的20个关键词。   A: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控系统变得越来越开放,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融合的一个过程。工控系统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结合越来越紧密,大量采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系统、通讯协议和标准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它的引入势必放大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其中中国工控产品市场格局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中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系统现在有相当大的比例由国外的公司供应,比如西门子、施耐德和西屋电气,关键系统存在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如果采用的系统和数据库内核是别人的,别人只需要简单的逻辑激发就可以使你的系统瘫痪。   目前国内的工控产品,特别是高端工控系统方面实力还很弱,确实无法完全替代国外产品。国产工业控制软件的精密采集、精准时钟、智能算法、故障定位、中断调度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国外公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如智能传感和检测装备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数据采集和控制装备,在特殊测量、在线检测、软件过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所采集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影响了生产过程的控制精度。   B:标准化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从小小的电表,到一个企业,乃至某一个行业,标准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动标准化,仪表行业也不例外,一直致力于争取在国际标准上的话语权。不过仪表行业的技术能力虽然很强,但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能力还受到对标准化原理系统性理解和方法掌握缺失的限制,目前我国懂技术、懂产品、又懂标准的&ldquo 三懂&rdquo 人才极少。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5年酝酿筹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4年8月12日宣布正式成立&ldquo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rdquo ,将加快我国仪表行业标准化进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表示:&ldquo 掌握了标准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标准问题对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和市场有着强烈的冲击,因此,仪器仪表行业对标准化工作有很强烈的呼吁。&rdquo   C:产业集群   2013年仪器仪表业发展形势的稳定向好,似乎让人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未来前景道路。不少地区开始重视仪器仪表的发展,如兴建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而一些近几年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领头老大,在这变幻无常的市场下,似乎失去了曾经的霸主之位。   如曾经在仪器仪表领域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丹东,&ldquo 只见入驻不见产出&rdquo 已成为这个百亿基地的最大诟病,盲目的招商引资,扩大范围,再招商,已成为其亟需改变的发展模式。   全国三大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的仪器仪表产业唯一一个&ldquo 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rdquo ,重庆北部新区,对外招商引资逐渐以&ldquo 世界500强&rdquo 为名头,就像个贵族,分割开与中小企业的联系,丧失了其助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初衷。   除却重庆、丹东仪表基地老大,一些后起之秀拿出了亮人的成绩,使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呈现百家争鸣之象。比如,吴忠仪表等领携的吴忠市,由天信仪表等领携的温州苍南,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当下,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展现出的百家争鸣之势,或许可以给本产业带出良好的模范效益。俗话说,博众家之长,补一已之短。   D: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颠覆性变革。各国相继调整信息安全战略,将大数据置于重要地位,以夺取&ldquo 信息优势&rdquo 和&ldquo 国际话语权&rdquo 。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组织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这些数据包罗万象,不光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全世界的工业设备、汽车、电表上有着无数的数码传感器,随时测量和传递着有关位置、运动、震动、温度、湿度乃至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ldquo 加工&rdquo 实现数据的&ldquo 增值&rdquo 。   E:恶性循环   目前我国仪表企业销售额和企业规模都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大型企业年销售额最高达上亿元,而小型企业销售额最低仅几万元,实力差距悬殊。仪表生产企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型企业资金雄厚、设备先进、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产品质量较为稳定 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生产设备落后、成本较大,企业很难获得长远发展,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仪表企业正面临不断整合、兼并、淘汰的阶段,小型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大型企业也面临着资金紧缺、人员流动、原材料涨价等实际情况。   部分大型企业正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对生产过程采用更为先进的流水线实现自动化。这些技术的进步逐渐将行业从以前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而仪表行业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铜、钢、铁、铝等金属原材料,小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零部件的尺寸被一再缩减,质量难以过关,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这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形成产业的恶性循环。   F:仿冒   国内仪表市场大,利益诱惑大,仿冒产品无所不在,行业秩序已被打乱。&ldquo 山寨&rdquo 仪表目前在国内市场屡见不鲜,可以说大多数知名仪表企业产品均有仿冒品。不仅产品被山寨,商标也是被普遍山寨的对象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仿冒产品的销售手段已经从单纯的店面销售转向利用网络信息销售等综合性的销售手段,并且有些制假者在一定范围内收买一些合法的分销商,利用他们充当前哨,让他们把假冒商品塞进已经建立的正品销售链中,令之更具欺骗性。   尽管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查处过多起假冒产品事件,但假冒现象还是存在。毕竟假冒伪劣产品制假成本与违法成本太低,导致假冒伪劣难以从根本上扫除。不过近年来,国家已经在制假售假和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积极开展监督,推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仪表企业也应当预备一定的维权意识,预防制假自家产品,协助打击售假。   G:工业4.0   仪器仪表行业是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行业,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即便是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一样存在很多问题。而德国工业4.0战略的出现,似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   &ldquo 工业4.0&rdquo 的概念源于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其初衷是通过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国制造业水平。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于2013年将&ldquo 工业4.0&rdquo 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中,计划投入2亿欧元资金,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后,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VDMA)等设立了&ldquo 工业4.0平台&rdquo ,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发表了德国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   &ldquo 工业4.0&rdquo 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产品由趋同向个性的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 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H:环保监测   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我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环保仪器的研发与使用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业内专家认为,着眼于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加快环保建设步伐、加大环保建设投资、培育环保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今后环保仪器仪表工业产品市场将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环保仪器仪表中,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的环保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的需求将十分旺盛。   不过由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在资金的投入力度上也还不够大,致使环保产业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作为环境保护基础的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设备还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随着我国在环保方面投资的持续增加,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2年我国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19家,较2000年的27家增长4倍 2012年行业实现产值99.78亿元,较2000年增长近3倍 2012年行业收入规模为92.43亿元,较2000年增长2.2倍。未来2-3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将维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6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   J:军民融合   《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已取得不俗成果。截至目前,全军对13类装备实施集中采购,年度经费100余亿元 2013年,全军实施竞争性采购项目2000余项,节约经费5.2%。另据统计,去年20多个省市军民融合专项经费规模已达十余亿元。截至2013年底,列入总装备部装备承制单位名录和获得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业中,民营企业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优势民营企业还承担了整机或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L:两化融合   像仪器仪表这样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始终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即使加强技术创新的力度,把对设计研发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的实施调整到相互匹配的程度,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到发达国家的同等水平尚需数十年努力。   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要&ldquo 解困突围&rdquo 必须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解决生产模式和企业管理落后的大课题。西方企业是以工业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并推行对需求反映灵敏的丰田模式、精益生产等现代生产模式而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随之而至的信息化技术把生产自动化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升到新水平。采取赶超战略发展经济的我国工业不可能也不必要重复西方工业走过的老路。&ldquo 两化&rdquo 融合指出了正确方向。&ldquo 两化&rdquo 融合是工业化提升与信息化推进的融合,&ldquo 两化&rdquo 融合的真谛是&ldquo 融合&rdquo ,而不是现有工业化水平简单地加上信息化。工业企业的&ldquo 两化&rdquo 融合有众多内容,纵向从CAD、CAPP一直到远程诊断,横向从财务、劳资、计划、物流一直到OA,都有其作用和效果。但是要真正克服效益低下的积弊,必须推进生产过程信息化,以生产过程信息化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否则其他部门和业务的信息化系统仅是&ldquo 孤岛&rdquo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ldquo 低效&rdquo 的困境。实施生产过程信息化必须与推进现代生产模式结合。生产过程信息化使现代生产模式高质高效的功能充分发挥,只有采用现代生产模式才能形成以生产过程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从根本上缓解效益低下的困境。   M:民生   对于当下的仪器仪表行业,仅仅是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端产品并不能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水准,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内企业自身的改造和提高,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在行业结构调整上,以往整个行业多为科研服务,而如今,直接和民生有关的产品设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尽管绝大部分产品依然服务于工业和科研领域,但如农林牧渔、气象海洋、教学医疗等领域的仪器仪表,在2013年的增幅超过了工业用产品的增幅。在未来,仪器仪表要怎样与民用相结合,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由此延伸出来的新产业很有可能数不胜数。   N:能源计量   能源计量与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而能源计量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可能造成企业能源严重浪费,增加生产成本。由于企业能源的浪费,随之也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源计量器具的种类不断增加 能源计量器具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提高 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也不断提高。有些企业由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提升了对能源计量器具水平要求,使不少企业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同时也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承包性的企业和民营企业,承包人和民营老板的短期行为,不重视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准确度又远达不到相关标准的基本要求。而能源的节能约和合理的使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关乎经济安全、国家安全。   Q:区域优势   从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分析来看,就东部沿海与中部内陆两大区域划分情况,拥有江苏、浙江、山东三大产销大省的东部地区无疑掌控着国内仪器仪表市场的话语权。   就经济区域划分情况进行分析,华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及东北三大经济区中,以沪、苏、浙为组成区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总值55%的高比例稳夺头筹 相比之下,华北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的11.88%及4.34%就显得逊色多了。   综合来看,以江苏省为核心的仪器仪表制造区域市场将在其的带动下得到有效提升与拓展,而华北环渤海经济区虽有显著地域优势,但在技术、产品及制造工艺等因素的限制下,还无法实现对自身市场的推进,产品使用量及使用范围仍待进一步拓展。   R:人才培养   中国仪器仪表企业的转型变革正面临诸多问题。大多企业主都意识到行业发生变化,便有意对产品结构、服务研发、人员配置进行调整,但是真正在展开并起到实效的企业微乎其微。而其中人才问题,缺高端人才、缺技术蓝领成了整个仪表制造业焦头烂额的问题。   现如今,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为行业发展的三大重点。而这几个方向正是仪器仪表行业人才奇缺的方向,许多转型企业对技术人人才求贤若渴。   仪器仪表无论在主干学科组成、教学安排、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有条件的院校应成立独立的仪器仪表类专业院系。不过仪器仪表行业状况对教育的影响透过本专业招生数不断增长、就业形势看好的表面现象,就会发现有相当一大部分毕业生是凭借本专业的学科多样性进入相关行业特别是电子信息行业工作,而真正进入仪器仪表专业领域内从事设计、开发研究的并不是很多。这种状况是由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落后面貌决定的。因此,控制一下专业的学生数规模也是必要的。   S:四基工程   2014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了《加快推进工业强基指导意见》,以提升我国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ldquo 四基&rdquo 发展水平,推进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我国工业&ldquo 四基&rdquo 发展滞后、关键产品(技术)长期依赖国外,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大而不强,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能力薄弱,&ldquo 四基&rdquo 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国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可靠性低,性能、质量难以满足主机需求,致使主机面临&ldquo 空壳化&rdquo 困境。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均将基础件(材料)放在与整机及成套设备同等重要地位,协同发展。我国工业是在资源全球配置的环境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主机生产企业所需的许多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可以通过国际市场采购,这一方面为我国主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赢得了时间,但同时对国内&ldquo 四基&rdquo 企业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ldquo 四基&rdquo 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仍是一个不成熟的&ldquo 幼稚&rdquo 产业。   T:通信   随着4G牌照的发放,我国通信运营业新一轮的建设投入,将辐射带动集成电路、仪表、高端制造、工业设计等基础环节竞争力的提升,同时将推动TD-LTE等通信测试仪器仪表产业化。据悉,TD-LTE产业链超过5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将逐渐释放,除了设备制造商将直接受益外,产业链上的测试测量产业也迎来实质性利好。   随着4G规模性的建网启动,网络的建设、运营与维护中需要大量测试测量仪器和系统。多种类型的测试设备和应用技术,如研究和开发、制造、安装、维护和监控等,将推动整体LTE测试设备市场的增长,将为无线测试设备供应商创造无数机会。据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LTE测试设备市场到2018年将增至28.456亿美元。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全球众多测试测量供应商均结合自家技术特点,展开抢抓LTE芯片至终端全产业链测试商机的大战。   W:物联网   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3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2013年突破5000亿元。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通信协议、网络管理、智能计算、协同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标准研制方面,正在制定的物联网国家标准达49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ldquo 物联网概述&rdquo 标准草案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虽然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能力亟须提升。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物联网核心环节如高端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基础薄弱,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等方面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二是缺乏龙头骨干企业。我国物联网具有强大支柱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还比较缺乏,物联网整体水平较低,产业集聚带来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三是规模化应用不足。虽然我们物联网应用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无论从需求的量还是质上,都还需要继续加强投入和市场培育。当前由于应用碎片化、规模化应用不足等问题,无法对市场构成较大的带动。此外,我国物联网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一些地方已经出现盲目重复建设现象。   X:系统集成   近年来,自动化公司和系统集成商为能给用户提供整体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都在走系统集成之路。国际知名品牌的自动化公司几乎都是不仅做现场仪表业务,也做DCS、PLC系统业务,既做产品销售,也做项目实施和工程技术服务,能给用户提供全集成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产品集成能力、方案技术能力、工程服务能力和实力都较强,不仅是产品销售公司,也是工程技术公司。   观察过去几年的自动化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从产品向解决方案的迈进。如果倒退5年,多数的厂商任然将自我定位在产品的供应商,同时客户的需求大多也是从产品层级开始。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竞争加剧,并且用户的需求也在向中高端发展。这使得解决方案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线,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或者战略层面的自动化伙伴越来越受欢迎 而在客户端,对这一趋势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很多自动化公司逐步进行了业务转型,通过培育和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工程技术能力、服务能力、销售能力和产品能力,实现从&ldquo 产品&rdquo 向&ldquo 解决方案&rdquo 的业务转型,实现从&ldquo 产品公司&rdquo 向&ldquo 工程公司&rdquo 的转变,以现有产品促进和发展集成业务,同时在系统集成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推动和丰富公司的产品线,&ldquo 以集成带产品,以产品促集成&rdquo ,为广大的客户提供性价比优越的一揽子自动化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工程服务。而这这种趋势之下,系统集成商的作用愈发凸显。   Y:云计算   随着企业连接的嵌入式设备越来越多,通过云架构部署这些系统无疑是最经济的办法。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典型的IT元件,如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s)以及生产计划系统(PPS,production planning systems)都显而易见适合采用云架构。对于仅针对部分设备或者制造流程发挥作用的离散服务器,如果它们能够作为云服务实施并因此可以更高效地运行,就无需在工业自动化环境中部署。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应用和服务向云计算转移,数据和运算位置的主要模式被改变了,由此也给嵌入式设备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特别是,云计算除了对于IT架构(从固定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向具备本地和全局运算的分布式架构转移)产生影响外,同时还影响到嵌入式云计算领域的物联网(M2M)通信。   从这种颠覆中,我们可以看到云计算可以为众多细分市场提供大量的好处。以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例,随着嵌入式产品和系统的智能以及联网程度日渐提高,云计算也将带来效率、移动性、业务生产率以及功能的大幅提升。云计算可以提供完整的系统和服务,而非单个的&ldquo 盒子&rdquo 或者设备,因此同样可以提供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和工艺质量在内的诸多好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过渡点在于从孤立的嵌入式领域进入到企业,利用云计算实现更高的业务智能,从而改善决策并提升成本和使用效益。   Z: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渊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随着产品性能的完善化及其结构的复杂化、精细化,以及功能的多样化,促使产品所包含的设计信息和工艺信息量猛增,随之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内部的信息流量增加,制造过程和管理工作的信息量也必然剧增,因而促使制造技术发展的热点与前沿,转向了提高制造系统对于爆炸性增长的制造信息处理的能力、效率及规模上。先进的制造设备离开了信息的输入就无法运转,柔性制造系统(FMS)一旦被切断信息来源就会立刻停止工作。专家认为,制造系统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这就要求制造系统不但要具备柔性,而且还要表现出智能,否则是难以处理如此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工作量的。其次,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也要求制造系统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敏捷和智能。   因此,智能制造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纵览全球,虽然总体而言智能制造尚处于概念和实验阶段,但各国政府均将此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大力推动实施。
  • 传感器行业未来关注的四大领域
    未来值得关注的四大领域  随着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微电子等领域前沿技术的突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大领域可能成为传感器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是可穿戴式应用。据美国ABI调查公司预测,2017年可穿戴式传感器的数量将会达到1.6亿。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是最受关注的硬件创新。谷歌眼镜内置多达10余种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力传感器、线性加速传感器等,实现了一些传统终端无法实现的功能,如使用者仅需眨一眨眼睛就可完成拍照。当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正从外置的手表、眼镜、鞋子等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如电子肌肤等。日前,东京大学已开发出一种可以贴在肌肤上的柔性可穿戴式传感器。该传感器为薄膜状,单位面积重量只有3g/m2,是普通纸张的1/27左右,厚度也只有2微米。  二是无人驾驶。美国IHS公司指出,推进无人驾驶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应用正在加快突破。在该领域,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辆项目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车内安装的照相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以每秒20次的间隔,生成汽车周边区域的实时路况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分析,预测相关路况未来动向,同时结合谷歌地图来进行道路导航。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内华达、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州获得上路行使权。奥迪、奔驰、宝马和福特等全球汽车巨头均已展开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有的车型已接近量产。  三是医护和健康监测。国内外众多医疗研究机构,包括国际著名的医疗行业巨头在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如罗姆公司目前正在开发一种使用近红外光(NIR)的图像传感器,其原理是照射近红外光LED后,使用专用摄像元件拍摄反射光,通过改变近红外光的波长获取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使血管等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一些研究机构在能够嵌入或吞入体内的材料制造传感器方面已取得进展。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正在开发具备压力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电路等的体内嵌入式传感器,该器件由导电金属和绝缘薄膜构成,能够根据构成的共振电路的频率变化检测出压力的变化,发挥完作用之后就会溶解于体液中。  四是工业控制。2012年,GE公司在《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报告中提出,通过智能传感器将人机连接,并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可以突破物理和材料科学的限制,并将改变世界的运行方式。报告同时指出,美国通过部署工业互联网,各行业可实现1%的效率提升,15年内能源行业将节省1%的燃料(约660亿美元)。2013年1月,GE在纽约一家电池生产企业共安装了1万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生产时的温度、能源消耗和气压等数据,而工厂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iPad获取这些数据,从而对生产进行监督。超声波气象站集合了7个传感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流的天气监测信息,为预防一些灾害事件提供可靠信息,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和总的成本。  此外,荷兰壳牌、富士电机等跨国公司也都在该领域采取了行动。
  • 2021年食品安全标准立项即将启动,这些地方值得关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开始公开征集202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建议征集将于2月19日截止。通知中指出,本次将优先制定、修订风险防控急需的食品安全标准,着重解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证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将启动20余项急需标准制修订,并将严控新标准的立项。2021年,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通用标准的再评估和修订的工作仍将继续推进;此外,还将增补检验方法标准,强化标准立项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的衔接。具体内容如下:国卫办食品函〔2021〕35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标准委、认监委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现公开征集202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具体要求如下:一、立项范围和安排(一) 建议立项制定、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提高标准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优先制定、修订风险防控急需的食品安全标准,着重解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证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二)统筹推进标准制修订,以基于风险原则和增强可执行性为目的,进一步完善现有标准体系,确定制修订重点领域,启动20余项急需标准制修订。开展食品安全通用标准的系统性回顾和修订,严控新标准立项。继续推进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通用标准的再评估和修订,增补检验方法标准,强化标准立项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的衔接,使标准范围覆盖我国主要食品类别,涵盖已知安全风险因素,契合国际先进风险管理理念和我国发展实际。(三)农药兽药残留限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立项建议由农业农村部门另行征集。二、立项申报要求(一)立项建议必须是公众健康保护和风险管理所急需。具体包括:对公众健康保护的重大意义、解决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立项的背景和理由、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国内外产业发展情况、国内外法规标准情况、对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推荐的标准起草单位等。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二)立项建议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能够解决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证明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具体包括:现有市场监督抽检、行业和企业调查数据、相关毒理学资料、膳食暴露等数据信息,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依据等。(三)立项建议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依据。具体包括: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程度、国际影响等情况。(四)立项建议应当推荐不少于3家候选项目承担单位。标准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能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所需要的技术工作;在承担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内无利益冲突;能够提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所需人员、经费、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和保障条件,为非企业法人单位;承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的,能够按照要求完成相关起草任务。标准项目负责人由标准项目承担单位指定,应当在食品安全及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和业务水平,熟悉国内外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三、报送程序与时限(一)各单位、组织或个人提出的立项建议(农兽药残留标准及屠宰规程除外)需通过网络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报送。报送方式:登录https://bzlx.cfsa.net.cn/进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征集系统”,按照系统提示的流程在线填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书。如对报送程序有疑问,可咨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电话:010—52165465)。(二)报送截止日期为2021年2月19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1年1月21日
  • 300多项国家标准发布 这些点值得关注!
    标准无论是在科技创新,还是在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标准的制修订和推行对相关技术及分析方法的市场推广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批准发布了多达362项国家推荐标准。这些标准囊括机械、环境、食品、电子设备等多个领域。仪器信息网通过梳理发现,本次发布的标准中有22项与分析仪器相关,且主要为仪器应用类,涉及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和快检设备等多个品类。此外,本次发布的标准中,有两项白酒标准也非常值得关注。首先,《GB/T 10781.1-2021 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这一标准是在2006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与旧版相比,新版标准做出了诸多改变,如修改了标准的名称、对浓香型白酒做出了新的定义,增加了己酸乙酯等一些酸、酯的理化指标等等。据了解,新版浓香国标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交,后因种种原因直到今年才正式发布。它不但更加突出传统浓香工艺特征,还解决了过去分界酒度上界定不清楚等诸多问题,由此可见,新标准的出台必将有力促进浓香型白酒的发展。而另一白酒标准——《GB/T10781.11-2021白酒质量要求第11部分 馥郁香型白酒》颁布伊始便迎来业界诸多关注。该标准由酒鬼酒公司主导起草,是馥郁香型白酒的第一个国家标准,它的制定也标志着馥郁香型正式成为中国白酒第十一大国标白酒,因此对促进馥郁香型白酒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据悉,该标准于2018年获批立项,将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发布的标准中,《GB/T 39764-2021 软体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GB/T 39931-2021 木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和《39939-2021 家具部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三项则均提到了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众所周知,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甲醛、苯系物、VOC等多种物质,由此可见,这些标准的发布将使VOC现场快速分析仪等设备在家具检测中大有可为,同时也为相关快速检测设备带了无限商机。部分与仪器相关的标准列表如下: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GB/T 1078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 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1-20062022/4/1GB/T 10781.11-2021白酒质量要求 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 白酒质量要求 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2022/4/1GB/T 14352.19-2021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铋、镉、钴、铜、铁、锂、镍、磷、铅、锶、钒和锌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铋、镉、钴、铜、铁、锂、镍、磷、铅、锶、钒和锌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21/10/1GB/T 14352.20-2021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铌、钽、锆、铪及15个稀土元素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0部分:铌、钽、锆、铪及15个稀土元素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1/10/1GB/T 14352.21-2021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1部分:砷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2021/10/1GB/T 14352.22-2021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锑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钨矿石、钼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2部分:锑量的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2021/10/1GB/T 20385.1-2021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1部分: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 纺织品 有机锡化合物的测定 第1部分: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0385-20062021/10/1GB/T 39748.10-2021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定方法 第10部分:电位滴定法测定可萃取聚合物量 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定方法 第10部分:电位滴定法测定可萃取聚合物量 2021/3/9GB/T 39748.7-2021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 第7部分:称重法测定压力作用下的吸液量 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第7部分:称重法测定压力作用下的吸液量 2021/3/9GB/T 39748.8-2021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 第8部分:称重法测定流量 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 第8部分:称重法测定流量 2021/3/9GB/T 39748.9-2021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 第9部分:称重法测定密度 失禁用尿吸收辅助器具 聚合物基质吸液材料特性的测试方法 第9部分:称重法测定密度 2021/3/9GB/T 39763-2021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现场快速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现场快速采集设备技术要求 2021/10/1GB/T 39764-2021软体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软体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2021/10/1GB/T 39765-2021文具中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文具中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2021/10/1GB/T 39849-2021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性能测试方法 无损检测仪器 超声衍射声时检测仪 性能测试方法 2022/4/1GB/T 39860-2021胶乳制品表面残余矿物粉末的快速鉴别 X-射线衍射法 胶乳制品表面残余矿物粉末的快速鉴别 X-射线衍射法 2021/10/1GB/T 39873-2021消毒剂中季铵盐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消毒剂中季铵盐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21/10/1GB/T 39927-2021化妆品中禁用物质藜芦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妆品中禁用物质藜芦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1/10/1GB/T 39931-2021木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木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2021/10/1GB/T 39934-2021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筛查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家具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筛查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2021/10/1GB/T 39939-2021家具部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家具部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2021/10/1GB/T 39946-2021唇用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对位红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唇用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对位红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1/10/1
  • 仿创结合领跑医药变革,最值得关注的化学药研发论坛9月上海开幕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84103d56-92f3-46b9-9d3a-43f847da94dc.jpg" title=" 111.jpg" alt=" 11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23px height: 202px " width=" 623" height=" 202" / /p p   一年一度的PharmaCon 2019第五届中国国际化学药研发论坛由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及商图信息BMAP联合主办,已获得400多位来自企业,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p p   9月24-25日,我们再次集结50+来自国内外的权威演讲嘉宾齐聚上海,特设一大主会场、三大分会场探索化药难题与挑战。 /p p    strong 论坛结构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568" style=" font-family: & quot Microsoft YaHei& quot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margin-left: 0px border: none " align=" center"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rgb(180, 198, 231)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0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主论坛 /span /p /td td colspan=" 3"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468"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年度热点法规纵览 /span /p /td /tr tr td valign=" top" style=" background: rgb(180, 198, 231)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0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分论坛 /span /p /td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5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创新& amp 改良制剂 /span /p /td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7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CMC管理与注册申报 /span /p /td td valign=" top" style=" 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padding: 5px "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27px break-before: auto break-after: auto direction: ltr" span style=" font-size: 15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vertical-align: baseline" 一致性评价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主论坛:年度热点法规纵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深度解读新版药典最新增订内容 /p /li li p  研讨医保& amp 辅助药目录对企业研发的影响 /p /li li p  探索4+7带量采购后价格制定与市场破局 /p p br/ /p /li /ul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分论坛一:创新& amp 改良制剂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聆听口服难溶制剂药学研究最新进展 /p /li li p  学习口服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研究与处方设计 /p /li li p  解析缓释注射剂开发难点,提高效用与稳定性 /p /li li p  优化难溶制剂溶出技术与工艺开发,提高生物利用度 /p /li li p  探索微丸、渗透泵制剂处方设计与工艺开发 /p /li /ul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8px height: 26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ec56f711-625c-4570-a0c1-78669f65f123.jpg" title=" 222.jpg" alt=" 222.jpg" width=" 608" height=" 263"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分论坛二:CMC管理与注册申报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追踪国内医药新政下最新法规动态与申报审批原则 /p /li li p  深入CMC质量研究与控制与实战经验 /p /li li p  掌握eCTD国际标准与撰写要求 /p /li li p  聆听ICH技术指南解析与实践案例分析 /p /li li p  学习欧美法规监管下的申报策略与领先实践 /p /li /ul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64px height: 23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66da44c-7582-4518-8e7e-ecb6c78ea0f5.jpg" title=" 333.jpg" alt=" 333.jpg" width=" 664" height=" 234"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分论坛三:一致性评价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ul class=" list-paddingleft-2" style=" list-style-type: disc " li p  聆听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点 /p /li li p  解决缓释剂参比制剂与一致性技术难点 /p /li li p  掌握难溶制剂一致性开发的领先实践与经验 /p /li li p  探讨高端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与一致性评价 /p /li /ul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25px height: 17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f9bdb698-c00d-4252-823e-3363266a5032.jpg" title=" 444.jpg" alt=" 444.jpg" width=" 625" height=" 173" / /p p strong /strong br/ /p p 论坛嘉宾持续更新中,点击 a href=" https://e.eqxiu.com/s/tNhgGckC" _src=" https://e.eqxiu.com/s/tNhgGckC"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https://e.eqxiu.com/s/tNhgGckC /span /a & nbsp 获取日程详情 /p p br/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报名优惠 /span /p p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现在报名参会四人同行,一人免单 /span /p p   欢迎联系组委会,获取更多会议信息! /p p   电话:+86 180 1793 9885 /p p   邮箱:pharmacon@bmapglobal.com /p p   网址: a href=" http://www.bmapglobal.com/pharmacon2019" _src=" http://www.bmapglobal.com/pharmacon2019"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www.bmapglobal.com/pharmacon2019 /span /a & nbsp /p p br/ /p
  • 或为生命科学仪器研发赋能 这些国产原创研发成果值得关注
    “科学研究的竞争,往往也是科学仪器的竞争。”据统计,72%的物理学奖、81%的化学奖、95%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都是借助尖端科学仪器来完成的。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来自英国、美国、瑞士的三位科学家,理由是“研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高分辨率结构”,直接开启了生物化学的革命。诚然,虽然国家一直鼓励自主研发,但当前成果还是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高端仪器及技术进口依赖严重。国家科技基础资源数据显示,超50万高端仪器中,国产仪器占比仅为13.4%。仪器技术创新与革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创性的科学设备往往会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带来崭新的研究成果。小编关注到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多个研发团队发表了亮眼的创新成果,这些前沿成果或将革新生命科学仪器研发,为行业带来较大影响,值得业内人士关注。今天,小编将带大家看看今年上半年科研领域亮眼的原创性成果。(1)突破二代测序难题 汤富酬课题组开发出单细胞基因组单分子测序新方法针对基于二代测序平台的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难以高效鉴定单个细胞中结构变异这一世界难题,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汤富酬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基于三代测序(单分子测序)平台的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SMOOTH-seq(Single-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of LOng Fragments amplified THrough Transposon insertion)。使用优化后的Tn5转座反应,SMOOTH-seq能够从单个细胞中扩增出平均长度约6kb的基因组片段(测序读长比单细胞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长了20倍左右),通过引入与单分子测序平台兼容的细胞条形码使单细胞基因组DNA扩增子适用于Pacbio sequel II平台的HiFi测序模式。测序后的数据中,产生的环化测序(circular consensus sequencing, CCS)的读长平均在6kb左右, 最长可达43kb。点评:由于二代测序平台读长的限制,对于基因组中结构变异的检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结构变异(包括插入、缺失、重复和易位等)是人类体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潜在的驱动作用,然而目前在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scWGS)可以有效揭示生物样品中不同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并系统鉴定单个细胞的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变化,例如拷贝数变异(CNV)和点突变(单核苷酸变异,SNV)等。(2)超灵敏生物医学检验! 苏州医工所在DNA逻辑电路构建方面取得进展近期苏州医工所缪鹏研究员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DNA双足步行的电化学纳米机器,并通过级联链置换构建出一系列的DNA逻辑电路,用于研究复杂生物样本中多种生物分子的关联关系。首先在电极界面修饰茎环结构的轨道探针分子;在上游均相体系中引入目标触发的链置换聚合反应用于特定序列单链的大量合成;利用DNA三通结结构完成双足步行链的组装;在茎环结构驱动链的存在条件下使其在电极界面交替行走,完成电化学信号分子的富集探测。进一步利用不完整三通结及双链结构的设计,进行级联链置换反应构建出AND, OR门,并与NOT门联合发展出NAND, NOR, XOR, XNOR门。所构建的双输入逻辑电路表现出良好的逻辑运算、操作性能。随后,通过四通结及双链结构的设计完成了三输入AND, OR门的搭建。点评:DNA逻辑门是将DNA等生物分子或其他外界信息作为输入(input),通过DNA结构变化引发的各种表征结果作为输出(output),布尔运算后可以使得各种输入之间的相互识别关联关系得以明确。此外,通过将前一个逻辑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逻辑门的输入,可以构建多个级联的逻辑门,即逻辑电路。逻辑电路的组合、信号输出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展的一系列逻辑电路不仅可应用于超灵敏生物医学检验,也为生物分子信息控制、通信、生物计算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3)单细胞拉曼光谱-重水标记技术开发出快速药敏检测方法(FRAST) 三小时检出!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的宋一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明贵和英国牛津大学的Wei Huang联合团队利用单细胞拉曼光谱-重水标记联用技术开发了一种适用于血液和尿液标本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FRAST),该方法将尿液和血液标本的药敏检测时间由3-4天分别缩短为3小时和21小时。FRAST方法基于拉曼光谱——重水标记联用技术,其主要原理为,细菌可通过重水(氘代水)培养可实现氘元素的标记,使拉曼光谱中的碳-氘峰成为单细胞水平细菌代谢活动的标记物。在抗生素作用下,易感菌代谢活性会受到抑制,而耐药菌则不受影响并产生明显的碳-氘峰,因此可以克服临床微生物试验对长时间培养的要求,使快速药敏成为可能。 FRAST方法的具体流程如图所示。FRAST用于临床尿液样本和血液样本的药敏试验流程图点评:世卫组织专家估计,到2050年,由于抗生素耐药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从目前估计的每年70万人增加到每年1000万人,世界生产总值的损失将达到100万亿美元。导致耐药菌出现和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治疗感染类疾病时存在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目前病原菌感染在临床的检验流程往往需要3-7天才能从病人标本中分析出病原菌鉴定和抗生素药敏的结果。快速检测感染细菌的药敏特性对确保有效抗生素的使用和减少对广谱药物的需求起着关键作用。(4)播放音乐即可驱动! 厦大彭兴跃团队开发出低成本新型微流控泵技术厦门大学彭兴跃教授课题组在2021年第6期《先进材料与技术》杂志(Adv. Mater. Technol. )发表了两篇论文,介绍实验室开发的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及低功耗的磁控微泵技术,并运用这一技术设计出了可用手机歌曲播放列表编程控制的微流控培养皿。点评:微流控芯片是一种控制微米尺度液体流的芯片,是生命科学、医疗、化学,计算机等各领域所期待的关键技术。由于制造难度、使用难度、成本及性能等许多问题都未得到解决,微流控芯片一直无法广泛应用到生活与研究之中。彭兴跃教授课题组证明了微小振荡器具有稳定的流场,并基于该理论开发了一款结构简、成本低、能耗低、寿命长、运行可靠、适应性强的微流控泵。为该微泵配套研发了音乐编程操作系统,使用者仅需要一个MP3播放器,通过播放内含程序代码的MP3或WAV格式的歌曲即可驱动微流。该微流控泵在成本、功耗、便利性、使用寿命、生物相容性、尺寸、可靠性、简单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能够用在生命科学、医疗、化学、计算机等领域,如干细胞研究、癌症研究、野外及太空的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等)。(5)非接触式超声移液 深圳先进院实现皮升级高精度液体控制超声移液技术是通过声操控技术将液滴从液面喷出,实现移液操作,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移液方式。具体来讲是利用声波探头把电能转化为声波,并根据声波的反射来获得样品性质和液面高度的信息。声波探头根据所获得的声场信息,自动调整探头的位置和激发的阵列来精准地聚焦作用到液面,激发出液滴。液滴飞向上方的容器,并通过表面张力粘附于容器表面,或直接融入到反应体系中(如图a所示)。深圳先进院声操控小组近期通过研制高频高带宽聚焦超声探头、声辐射力精细可调声操控技术以及移液控制平台,实现了从皮升级到亚纳升级大动态范围可调的移液精度(如图b和c所示),使得移液操作效率更高,更加灵活、精细。该研究工作已发表于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a) 超声移液平台及移液过程示意图,(b)超声波操控液滴从液面喷出过程,(c)激发的不同精度移液液点评:对于快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和药物化学等科学研究,为了高效快速并行处理大量实验样本与产生变参数的实验数据,增大实验反应通量、减小反应体系体积逐步成为重要的实验需求,但这种做法对移液设备的稳定性与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利用移液枪头的移液器是接触式的,存在样品交叉污染、移液精度低(通常微升级)、耗时长等缺点无法满足需求。非接触式的超声移液由于无需一次性吸头或喷嘴等第三方媒介辅助,具有无液体粘附及残留,无交叉污染,以及可以降低耗材费用,保证移液精准等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6)高速三维动态成像 苏州医工所在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仪器研制方面取得进展近期,苏州医工所李辉课题组围绕着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成像方法、高保真SIM重构算法、以及国产化的SIM显微镜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为了实现对厚样品的快速三维成像,李辉课题组发展了基于数字微镜阵列器件(DMD)和液体变焦透镜(ETL)的结构光照明层切显微技术,并开发了基于两张原始图像的层切成像算法。该方法将传统的三维层切成像的速度提高了数倍以上,课题组利用该技术对斑马鱼和大脑血管的心血管系统进行了高速动态成像,清晰地显示了心脏跳动期的收缩-舒张过程以及腹部血管的蠕动特性。基于两张正反图像的结构光照明层切算法(左);斑马鱼心脏跳动过程的快速三维成像(右)。点评: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有句名言:“...很多基础生物学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回答的;你只是需要看到它们就够了”。这句话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直接观察的光学显微镜对于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药理学等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性。但是受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理论上只能达到光波长的一半。近20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束缚。基于单分子定位技术的超分辨显微镜(SMLM)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镜(STED)以及结构光照明超分辨显微镜(SIM)等技术在众多课题组的努力下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结构光照明显微镜由于成像速度快、光毒性小、无需特殊荧光标记等优势,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活细胞成像中最受欢迎的技术手段。三维成像方法因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生物样品信息而备受关注。但是现有的三维成像不可避免的带来离焦模糊和时间分辨率差的问题,很难用于对样品的快速三维动态成像。(7)中科院能源所利用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 首次精确到一个细菌细胞的环境菌群sc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耦合测序(RACS-Seq)是剖析环境菌群功能机制的重要手段,但拉曼分选后单个细菌细胞基因组的覆盖度通常低于10%,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基于星赛生物的RACS-Seq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以及相应的RAGE芯片和单细胞分析试剂盒(包括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提取与制备、稳定同位素饲喂细胞、单细胞核酸裂解与扩增等环节),首次实现了精确到一个细菌细胞、全基因组覆盖度达93%的环境菌群scRACS-Seq,为环境微生物组原位代谢功能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新工具。从国际科学发展趋势来看,科学仪器对基础研究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原创性科研成果对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的依赖度更高。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正在快速发展中的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亦是如此。希望借助多方的力量,期待国内生命科学仪器领域能在5-8年出现质的飞跃。
  • Nature 发布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七项技术 单细胞测序、临床质谱技术在列
    Nature上遴选的这七项技术就主要集中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它们分别是:热稳定疫苗、大脑中的全息图、构建更好的抗体、解决单细胞分化问题的三个技术、让细胞感受到力量、临床质谱分析法、嗅出疾病。研究人员描述了在他们的学科中令人兴奋的工具和技术。未来已来!01 热稳定疫苗成立于2017年的全球防疫创新联盟(CEPI)致力于开发疫苗对抗新兴的传染性疾病。疫苗开发速度、规模和最终能让人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几个方面。具体来说,还包括证明疫苗安全和有效的速度,以及如何大规模生产疫苗并向弱势群体提供疫苗,以便人人都能获得。包裹在脂类纳米颗粒内的mRNA疫苗,已经从基因序列到临床概念验证,再到中期分析,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完成。莫德纳Moderna和辉瑞Pfizer公司,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试验。这在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数年或者是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其他创新也正在改善最终让人能用得上。比如运输的问题。有些技术利用糖分子进行有效的冷冻干燥,而不会破坏疫苗的精细结构,使其更易于储存和运输。另一个获取疫苗的途径,是开发便携式RNA打印技术。很少有国家拥有生产高质量疫苗的资本和专业知识,而且是大规模的。但在2019年2月,CEPI向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投资了3400万美元,开发了一个完全可运输的单元,这样使得低资源地区也能够生产自己的mRNA疫苗。这种创新将使疫苗更容易获得,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这意味着更多的国家将为不可避免的下一波疫情做更好的准备。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的RNA打印机可以快速打印出mRNA疫苗的候选品02 大脑中的全息图光遗传学,一种控制特定脑细胞和电路活动的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到了2021年,这些工具将产生更大的影响。通过光遗传学,研究人员可以将光线照射到组织中,所有表达这种工具的神经元都会做出反应。然而在现实中,大脑活动更为微妙。神经元只对特定的刺激有反应。时机很重要;顺序也很重要;神经元很少一起放电的。从2005年开始,光遗传学可以让我们操纵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但仍然无法重现细胞之间相互交流的语言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缺点,一些神经科学家开发了新的光响应蛋白。与此同时,其他人在光学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全息和其他光学方法已经成熟到可以被非专业实验室采用。一束激光可能需要10到20毫秒来刺激一个神经元,而全息技术可以让你在不到1毫秒的时间内刺激这个细胞,这比4-5毫秒要快得多,而从一个神经元向另一个神经元传递信号通常需要的4-5毫秒的时间。也可以同时生成多个全息图,或以特定的顺序生成多个全息图。这种类型的实验过去仅限于专门的实验室,需要这些实验室拥有制造定制显微镜的技术。现在,像Bruker和3i这样的显微镜公司,他们已经在双光子成像系统中加入了全息技术。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显微镜拍摄照片,标记他们想要激活的神经元,软件生成全息图来匹配这些激活模式。随着光遗传学工具和光学技术的融合发展,我们可以开始探索具有单神经元精度的神经编码。03 构建更好的抗体抗体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被用作治疗手段,当然这主要是指对病毒或肿瘤这些疾病的治疗。然而,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科学家们研究出抗体的结构如何影响其功能,我们才真正开始挖掘其潜力。在新冠持续流行中,抗体疗法已呈现出新的紧迫性。大多数抗体疗法只是常规的、未经修饰的抗体,它们与特定的靶点结合——例如,病毒或肿瘤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然而,这许多抗体在使免疫细胞处理目标物方面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有抗体就一定能抗病毒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我们可以快速修改抗体,使其更好地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04 解决单细胞分化问题的三个技术人体中有许多功能各异的细胞。然而它们都来自单个细胞和基因组。从单个细胞如何产生不同的类型呢?三种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胚胎发育早期阶段的问题。第一个技术Hi-C,使用了一种研究基因组三维结构的方法;另一种技术被称为CUT&Tag,可以追踪基因组上特定的生化“标记”,帮助科学家研究这些化学修饰如何在单个活细胞中开关某个基因,第三个SHARE-seq,它结合了两种测序方法来识别基因组中可被转录激活分子访问的区域。05 让细胞感受到力量细胞除了生长因子和其他分子外,还能感受到物理的某种力量。而这种对力量的感觉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增殖、发育,甚至可能是癌症。力量是很难研究的,当你推动某物体时,会发生变形或运动,只能看到它的效应。但现在,通过使用两种尖端工具来可视化和操纵活细胞中的力量,科学家们可以探索物理力量和细胞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开发的GenEPi技术,融合了两种分子,可以在生理相关的条件下研究完整的细胞,不会对生物的生理活动造成影响。第二个工具,是促动器ActuAtor。促动器是从ActA产生的,而ActA是一种来自致病细菌的蛋白质。当细菌感染哺乳动物的宿主细胞时,ActA就劫持宿主的机器,在微生物表面引发肌动蛋白聚合,产生了推动细菌通过细胞质的力量。通过改造ActA,使肌动蛋白在细胞内的特定部位聚合来重新利用这种劫持,比如给予光或化学刺激时。有了促动器,可以在细胞深处施加力量。例如,释放了线粒体表面的促动器,可以使细胞器在几分钟内被切碎。这些受损的线粒体更容易被有丝分裂吞噬而降解,但关键的线粒体功能如ATP合成没有受到影响。以前很难处理这样的过程,因为我们缺乏在活细胞中特异性和非侵入性地使细胞器变形的工具。促动器是最早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工具之一。06 临床质谱分析法质谱法能快速分析复杂样品中的成百上千个分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化学特异性。生物医学研究用到的这些方法主要用于两个极端。一些科学家正在开发高性能的技术来更深入地探测生物组织。研究人员正在简化质谱分析工具,以便医生可以将其用于临床决策中。该技术是MALDI,一种用于生物组织分析的质谱成像技术。在临床方面,现在创造出了MasSpec笔,这是一种手持式质谱系统,帮助外科医生识别肿瘤组织及其边界。2021年,将继续对正在接受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手术或机器人前列腺癌手术的患者使用MasSpec笔进行评估。两个外科医生用一个类似笔的电子设备对一个病人进行组织分析,这支笔用于检测肿瘤组织及其边界。07 嗅出疾病为了检测可能有环境风险或疾病的气体混合物,包括像是否含新冠病毒的疑似物,研究人员想模拟人类的嗅觉,知道我们在闻什么。然而,与视觉、听觉和触觉不同,嗅觉的化学传感器是很复杂的。它们包括检测几百种甚至几千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通常是很微量的。现在正在采取几种方法来开发下一代人工嗅觉系统,还需要让传感器做出更快的反应。人工嗅觉技术可用于医学诊断,例如检测哮喘患者呼吸中较高浓度的一氧化氮。其他应用包括监测空气污染、评估食品质量和基于植物激素信号的智能农业。
  • 肿瘤免疫联合开发时代,最值得关注的免疫&基因治疗论坛7月首都开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764" height=" 398" title=" 图片1.jpg" style=" width: 433px height: 18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3fed0084-d3a5-4b02-abc0-4df870b68c68.jpg" / /p p   一年一度的IGC China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BMAP商图信息联合主办,并获得美中医药开发协会中国分会(SAPA China)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支持。 /p p   将再次集结50+国内外免疫及病毒学界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汇聚北京,从药物发现、临床、产业化三大角度出发,共同探讨前沿技术进展与药物开发热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论坛结构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68" valign=" top" style=" padding: 0px 7px border: 1px solid black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colspan=" 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 45, 200) font-family: " 一场美澳中四位院士领衔的主旨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刘新垣院士,Jonathan Sprent院士,饶子和院士及高福院士) /span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189"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padding: 0px 7px border-image: none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免疫治疗抗体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主题: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探索下一代免疫治疗单抗、双抗与联合治疗的创新研制 /span /p /td td width=" 189"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免疫治疗细胞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主题: & nbsp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探索免疫细胞制品产业化,加快上市进程 /span /p /td td width=" 189" style=" border-width: 0px 1px 1px 0px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color: rgb(0, 0, 0) black black rgb(0, 0, 0) padding: 0px 7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免疫& amp 基因治疗前沿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ms-layout-grid-mode: cha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 主题: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black font-family: " 聚焦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基因编辑、小分子免疫治疗及小核酸药物从科研到产业化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主旨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rong   精彩亮点内容: /strong /p p   解析中国前沿生物治疗领域的发展重点、方向与趋势 /p p   介绍国际细胞治疗前沿研究进展 /p p   了解中国基因治疗的中国研究进程与整体趋势跟进 /p p   肿瘤免疫联合病毒治疗研发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p p   领衔重磅嘉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76" height=" 808" title=" 图片1.jpg" style=" width: 361px height: 44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fec0601b-1695-4146-8092-f341cbd7f128.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论坛一:免疫治疗抗体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p   从免疫机制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充分学习抗体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p p   跟踪肿瘤免疫新靶点与新技术抗体,从实验室到临床前研究进展 /p p   探讨双/多特异性抗体的靶点组合、药效筛选及安全性评价难点与策略 /p p   掌握PD-1/L1临床试验设计与研究的最佳策略与经验 /p p   学习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前到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p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width=" 600" height=" 1399" title=" 图片1.jpg" style=" width: 356px height: 9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9413449a-3e4d-490b-9a51-3749508034b2.jpg" /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分论坛二:免疫治疗细胞论坛 /span /strong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p   跟进中外免疫治疗细胞制品的申报注意要点 /p p   学习企业CMC药学研究到质量控制的领先实践经验 /p p   探讨产业级细胞制品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p p   探讨靶向新型及多靶点的CAR-T,TCR-T,CAR-NK等技术,结合基因编辑的最新研发进展 /p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23" height=" 1398" title=" 图片1.jpg" style=" width: 430px height: 92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839eafcd-9ccd-4f10-8c34-c296e524ff52.jpg" /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分论坛三:免疫治疗细胞论坛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论坛亮点 /strong /p p   探讨靶向基因的溶瘤病毒免疫治疗制备技术与研究进展 /p p   跟进治疗性癌症疫苗、新生抗原疫苗的最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p p   探索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在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及开发 /p p   学习以新型病毒为载体(腺病毒、慢病毒)的基因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p p   了解核酸药物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最新进展 /p p   strong  领衔重磅嘉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6" height=" 1399" title=" 图片1.jpg" style=" width: 383px height: 904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89a981b5-345b-4a1a-b98d-8dac4535ac29.jpg" / /p p   论坛嘉宾持续更新中,点击www.bmapglobal.com/igc2018/ 查看日程详情。 /p p   限时福利: /p p   现在后台注册即享三个会场,四人同行,一人免费!(仅限同一单位,活动截止至6月1日下午3:00) /p p   联系方式: /p p   电话:+86 18017939885 /p p   邮箱:igc@bmapglobal.com /p p   网址:www.bmapglobal.com/igc2018 /p p & nbsp /p
  • 国务院印发2017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这些关键点值得关注
    p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发布关于印发 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p p   通知中很多关键点值得大家关注: /p p   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 /p p   将颁布进口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规范,启动分类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p p   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 /p p   年底前出台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p p   加强食品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p p   加强食品和农产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公布食品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 /p p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 /p p   应用“互联网+”检验检测技术,推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 /p p   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基层装备标准化,保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 /p p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strong /p p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问题依然复杂严峻。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监管措施,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就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p p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p p   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中央政法委牵头,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抓紧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基本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规章制修订,落实处罚到人。推动地方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办法在年内全部出台。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研究制定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处理相关法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修订出台学校食堂与外购学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办法,抓紧修订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强食品安全法治教育,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全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指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检查,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p p   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p p   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继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重点急需的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与跟踪评价,强化标准制定、执行和监管的衔接。加强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与管理,指导地方清理标准,建立地方标准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加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的检验方法研究。(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制定蔬菜及特色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小品种畜禽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全面清理整合和修订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颁布进口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规范,启动分类制定“一律”限量标准。(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配合)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国家粮食局牵头,质检总局配合) /p p   三、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p p   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年底前出台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部负责)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总结长株潭试点经验,加快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指导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以及重度污染耕地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农业部负责)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处理好调整种植结构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会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p p   四、加强种养环节源头治理 /p p   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在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加强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禁止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等农作物的生产,分期分批对高毒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和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加大科学种养技术培训力度,指导农户依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禁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物质。(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配合)推行病虫害、动物疫病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扶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财政部配合)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深入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突出问题。(农业部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 /p p   五、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监管 /p p   推进风险分级制度落地,在风险分级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通过彻查隐患、抽检“亮项”、处罚到人、公开信息,曝光所有违法违规企业,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推行检查表格化、抽检制度化、责任网格化,落实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两个责任。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在大型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鼓励获得认证。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开展放心菜、放心肉超市创建活动,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第三方平台开办者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摊贩、小餐饮实行集中规范管理。加强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管,规范标识标注。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加强对已注册企业事中事后监管。(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放心粮油”供应网络质量安全监管。(国家粮食局负责)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重点排查治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农业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严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教育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贯彻实施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推进列车快餐供应商资质管理,做好春暑运铁路食品安全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大力倡导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落实进货查验、原料控制、环境卫生等制度,落实餐饮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订餐的监管,及时查处网络订餐违法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 /p p   六、严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p p   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大风险监测评估力度。推进部门间、地区间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检信息共享,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加强风险监测结果通报与会商研判,为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检,依法公布抽检信息。(农业部负责)对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统筹国家、省、市、县四级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率和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建立风险预警交流工作体系,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探索开展大型食品企业风险交流,完善重要信息直报制度和直报网络,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预警,制订国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对高风险、高关注度进口食品监管。落实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国境口岸食品安全监管,加强进出口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监管,开展风险监控。(质检总局负责)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保监会配合) /p p   七、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p p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和绿色导向,严格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以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农业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出台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严格行业准入,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发布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行业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和不合格畜禽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防“地沟油”流向餐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完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配合)推进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质检总局牵头) /p p   八、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p p   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整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滥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所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均应追究到人,并向社会公开被处罚人的信息。建立健全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信息发布制度,控制产品风险和社会风险,保障公众知情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公安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通报机制,解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取证难、移送难、入罪难以及检验认定经费、检验结论出具、涉案产品处置等问题。(中央政法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公安部、高检院配合)加大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查处力度。(工商总局负责)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相关产品的执法打假力度。(质检总局负责)加大对重点敏感食品走私的打击力度。(海关总署负责) /p p   九、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p p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中央编办配合)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建设职业化食品药品检查员队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技术职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薪酬待遇,用专业性保证权威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配合) /p p   十、加强食品安全基础和能力建设 /p p   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落实“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的考评内容。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评估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与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实现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强化各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专业侦查力量。加强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管理。加强食品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鼓励政策,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检验检测资源作用。加强食品和农产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公布食品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继续推动食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质检总局、中央编办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国家粮食局牵头,质检总局配合)应用“互联网+”检验检测技术,推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科技部负责)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运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业部负责)加强肉类、婴幼儿配方乳粉、蔬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编制食品安全2030规划纲要。编写食品安全年度报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p p   十一、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p p   加强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做好舆论监督,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中央宣传部负责)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展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双安双创”)行动成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普法宣传。(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中国科协负责)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育部负责)贯彻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加强投诉举报体系能力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p p   十二、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p p   各地要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作为公共安全问题来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保证监管工作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支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品安全办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办力量,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风险交流和形势会商工作机制。(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基层装备标准化,保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各省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财政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开展“双安双创”行动,对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授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样板,开展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组织召开“双安双创”现场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现场考核,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绩效与履职评定、奖励惩处挂钩制度。(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监察部配合)依法依纪严肃追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渎职责任。(监察部负责) /p p & nbsp /p
  • 工信部发布2017工业转型升级资金项目指南 这些仪器机会值得关注
    p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项目指南。 /p p   通知显示,围绕《中国制造2025》年度任务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中心工作,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重点项目主要支持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链协同能力提升、产业共性服务平台、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4个方面共25项重点任务,其中多项涉及仪器及分析检测,值得相关人士关注。 /p p   strong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建设,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补助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 /strong /p p   主要内容和实施目标:支持部分“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开展质量检测体系改造和能力提升,按照检测体系检验项目的要求,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同时对相关的检验、科研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等。改造完成后,项目单位能够对原料质量安全标准的相关检验项目、主要掺假物质的定性或定量检验项目以及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技术、检验手段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为行业内200家以上中小企业提供委托检测、人员培训等服务,提升行业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p p    strong 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建设项目,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分阶段补助,补助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30%。主中心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2亿元,行业或区域中心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 /strong /p p   主要内容和实施目标:按照“主中心+行业中心+区域中心”模式,整合优势测试资源,补充仪器、设施、装备等测试评价条件,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整合形成新材料测试评价服务体系。主中心依托国内已有优秀检测认证机构、互联网检测评价新实体以及重点生产用户单位等共同组建,着重完善新材料分析测试、应用评价、寿命预测、失效分析、方法标准、数据库及网络等关键共性技术、条件和能力。行业中心围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中的重要领域,着重完善重点新材料品种理化参数、物质结构、性能指标、服役评价等条件和能力。区域中心依托地区新材料专业检测机构,整合区域内测试资源,建设区域内重大、稀缺测试评价装备,服务区域内新材料生产和用户企业。2017年启动建设1个主中心、2个行业或区域中心。 /p p    strong 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补助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 /strong /p p   主要内容和实施目标:分区域建设中药材供应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行业第三方检验检测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产需对接,提高全产业链供应保障服务能力。推动各平台联动,形成统一的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和全过程追溯体系,提高中药材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要求: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须为中药工业百强企业,鼓励百强企业联合申报。能为100家以上中药企业提供中药材快速鉴别、有效成份和有害物质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具有较强辐射作用,能够带动形成较为完整的产地初加工体系、全过程追溯体系和高质量的仓储物流能力,能对区域内中药材生产供应发挥主要供应保障服务功能。项目已完成投资不低于1亿元。补助比例不超过总投资的30%。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5000万元。 /p p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941cfa2e-2bac-4390-b222-7ed5269caa48.docx"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部门预算)重点任务汇总表.docx /a /p
  • 2024年石化板块投资策略(上)——重点关注四大领域
    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上游链接原油、天然气等各种原材料,下游又与普通百姓衣食住行需求息息相关。因此,石油和化工行业投资既要考量上游库存周期波动,也要考量下游需求赛道的切换。2024年,石化化工行业有哪些领域值得关注?多家研报分析认为,2024年石化板块有望迎来价值重塑。其中,值得关注的领域分别是原油、油服、炼化领域。原油市场中高位运行回顾2023年,国际油价大幅震荡。数据显示,2023年美纽约原油价格全年累跌10.7%,布伦特原油价格全年累跌10.3%。多家机构认为,国际油价当前进入多空交织、走势反复的中高位震荡阶段。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分析认为,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主要受美国、中东、俄罗斯三大区域的供需格局变化影响。美国方面,资本开支对应的产量增幅有限,同时从盆地生命周期历史看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可能即将达峰,叠加补库周期来临也有望托底油价;中东方面,2023年以来OPEC+少数国家主动减产,多数国家剩余产能受限,沙特对油价调控能力增强,但从经济利益来看,沙特或不具有增产动力;俄罗斯方面,西方限价对俄罗斯出口的影响已然快速减弱,俄油折扣降低对国际油价的支撑逐步增强,同时俄罗斯石油销售和财政收入修复,增产动力减弱。因此,未来全球原油供给仍有望受限,而伴随中国经济持续修复,2024年全球原油或仍将处于去库状态,原油供需紧张形势未改,油价或仍处于中高位运行周期。天然气价温和上涨民生证券认为,2024年,国际天然气价格将理性回归,国内气价弹性重新由国内需求主导,经济稳增长下,国内气价或温和上涨。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3217.10亿立方米,同比增速7.26%,进口量为1482.07亿立方米,同比增速8.47%。国内在高成本推涨和经济稳步增长的拉动下,气价或将在两年内重新高于国际气价。业内人士认为,预计2024年全球天然气供应基本满足需求,实现供需平衡。预计2024年全球LNG供应增加约1960万吨。在天然气供应链重塑及西方持续加码制裁俄罗斯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全球天然气结构性区域性供需失衡局面将依旧,天然气贸易再平衡将持续进行,欧洲天然气进口将“脱俄倚美”,俄罗斯出口将“转向东南”,中国将继续是全球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平衡市场和贸易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力量,欧洲继续主导液化天然气贸易价格,美国将维持气价洼地地位。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特别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管道天然气、国内企业进口LNG的规模同比均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天然气市场将止跌回升,逐步回温。海上油服潜力较大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认为,高油价以及资本开支提升这两大因素将推升油服景气上行,海上油服企业成长潜力较大。从上游资本开支结构来看,海上和陆上非常规油气田为未来勘探开发重点,资本开支占比逐步提升,而近年来油服产能持续出清,行业有望在供给出清和需求恢复共振下开启量价齐升局面。从需求端看,在全球油气资本开支扩张背景下,未来海上油服项目订单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同时在中东、中亚地缘变局下我国油服行业亦存在独特机遇。因此,2017年后,股市周期和油价周期都未对油服板块产生大幅影响,而当前油服类公司已逐步开启业绩兑现周期,而油服板块指数却仍处于低位,未来或有较大幅度估值修复空间。化纤景气有望回升去年国内纺织服装消费明显恢复,今年化纤需求仍在增长,行业景气度将进一步回升。东方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涤纶长丝行业整体开工及去库情况都不错,且下游江浙织机负荷仍在持续提升。展望2024年,长丝新增产能明显减少,去年大幅扩张的头部企业也需要等待市场进一步的供需反馈来决定后续投产进度,同时2024年海外终端可能迎来较强补库预期,供需两端有望共同催化长丝景气向上。锦纶行业伴随去年国内下游需求恢复,相关企业利润率逐季改善,后续海外服装品牌客户若去库顺利,依靠海外高端客户的企业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氨纶行业去年尽管需求有所恢复,但头部企业有较多新产能落地,行业短期供给压力较大,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仅头部企业仍有利润空间。长期看,氨纶未来扩张仍主要集中在晓星和华峰两大巨头,未来行业大概率会进入双寡头格局,待落后产能逐步出清后,持续扩张的头部企业有望在下一轮景气周期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弹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