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光学科技奖

仪器信息网中国光学科技奖专题为您整合中国光学科技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光学科技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光学科技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光学科技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光学科技奖话题讨论。

中国光学科技奖相关的资讯

  • 2018年中国光学科技奖评选结果公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鼓励在光学、光学工程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我国光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国光学学会设立了中国光学科技奖,奖励在光学、光学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做出重要科学发现、重要技术发明或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评选由中国光学学会组织,由国内从事光学和光学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或院士、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理事联名推荐,经专家通信评议,共有13项候选项目进入会议复评,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现公示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b6783a8b-c14a-4b96-8d9f-9bce5f243817.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11-30 下午3.09.39.png" alt=" 屏幕快照 2018-11-30 下午3.09.3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入选项目公布之日起15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有异议的,可以以书面方式向中国光学学会秘书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 系 人:贾瑞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系电话:010-62103275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联系邮箱:cosoffice@cast.org.cn /p
  • 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颁发:一等奖获得者有三名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据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2019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暨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10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会上颁发了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科研成果分别获得3个一等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成果获得二等奖、三等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据介绍,为鼓励在光学、光学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我国光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国光学学会设立了中国光学科技奖,奖励做出重要科学发现、重要技术发明或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科学普及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 quot times new roman& quot " 首届中国光学科技奖共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北京大学完成的“飞秒激光与原子分子作用的电离机制及相干控制”项目、南京大学完成的“超构材料光子芯片”项目分别获得基础研究类的一等奖,浙江大学和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超分辨光学微纳显微成像技术”项目获得应用成果类的一等奖。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与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的成果分获二等奖,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分获三等奖。 /span /p p br/ /p
  • 西安光机所基础研究类成果获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
    7月29至31日,2023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姚保利研究员团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郜鹏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高精度定量相位显微成像方法研究》荣获基础研究类三等奖。此次西安光机所获奖项目围绕定量相位显微成像方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对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提高横向空间分辨率、扩大纵向无包裹测量范围、抑制相干噪声、实现图像自动调焦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高精度定量相位显微成像为核心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相位分布是光波除强度分布之外的另一重要特性,直接影响聚焦光斑的三维分布、光学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也直接关联物体三维形貌或透明物体厚度/折射率分布。然而,光波的相位分布无法直接采用普通的成像器件来探测。 如何进行高质量的相位成像一直是当今光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光波的相位进行定量成像和测量,可以对透明物体的三维形貌或折射率分布进行定量测量,在工业检测、生物医学、特殊光束产生、自适应光学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悉,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由中国光学学会设立,该奖旨在鼓励在光学、光学工程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并促进我国光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公信力和影响力极高,广受业界认可。 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评选条例》,经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初评和复评、评审结果公示、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批准,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共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 中国光学科技馆2010年在长春开馆
    12月7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建设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母国光为论证委员会主任的光学专家和有关领导40余人参会。   据介绍,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是集光学科普教育、光学科技史与科技成果展示、光学科技信息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专业展馆,预计2010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建筑主体已经封顶。   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作为中国第一个展示光学科技的专业展馆,整个光学馆的内部装饰将以光学科技的神奇变幻为设计理念,各个展厅将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展现不同特色。目的就是让广大青少年和社会人群在科学探索和创新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同时也为光学科技工作者与国际间的交流搭建平台。   论证会上,论证委员会听取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姜会林代表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的《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建设进展情况报告》、复旦上科公司总策划师胡学增作的《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建设方案》的汇报后,经过质询和充分讨论,认为该建设方案定位准确,技术路线可行 建馆的主题思想“科技之光、引领未来”,体现了时代特征 建设方案中展厅设置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展品展项初步设置基本满足科学性、群众性、时代性的建馆原则。   论证委员会指出,国家批准在长春建设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对普及光学科技知识、展示光学科技成果、加强国内外光学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光学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吉林省委省政府、长春市委市政府以及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等单位为该馆的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 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召开
    2008年11月21-23日,中国光学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隆重召开。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启明院士等1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 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先生和母国光院士担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学会副理事长徐至展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兼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曹健林、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王启明院士担任大会副主席。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光学研究人员、工程师、学生等1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收到投稿1000余篇。本次大会除主会场外,还设了工程光学和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学、光电技术与系统等18个分会场供参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大会还专设了光电产品展示区,供光电产品厂家进行产品展示与业务交流。 11月21日的开幕式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领导讲话和颁奖表彰仪式,福建省、泉州市以及华侨大学的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地区情况及科技发展态势,并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光学学会秘书长倪国强主持了颁奖表彰仪式,南京理工大学高志山教授与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分享了2008年度王大珩光学中青年科技奖。上海光机所周军等30位作者获得了“大珩杯”光学期刊优秀论文奖励。大会对中国光学学会和上海光机所共同主办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红外与毫米波》和英文期刊Chinese Optics Letters进行了表彰,对英文期刊Chinese Optics Letters自创刊以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尤其是对创刊仅4年就被国际重要检索机构SCI收录表示充分肯定。 王大珩院士在视频讲话中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了三项建议:一,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推动中国光学研究及科学普及工作;二,应中国科协的要求,编写中国光学学史;三,开展光学名词术语审定工作,出版光学名词术语词典。其中,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的倡议已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复,目前国家发改委已提请北京、上海、吉林、湖北和四川等地区的相关单位开始了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母国光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王老是我们的骄傲与榜样”的视频发言。 在第二部分的大会报告中,国际著名傅里叶光学专家Goodman教授、徐至展院士、岳涛研究员、赵葆常研究员、余金中研究员等光学专家分别作了《散斑光学理论与应用新领域》、《超强超短激光科学与技术》、《空间光学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探月光学》、《硅基光子学和光电子集成》的大会主题演讲。 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华侨大学、泉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光学学会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会议优秀论文将由《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光子学报》《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正式出版。
  • 2023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出炉
    日前,中国光学学会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据介绍,为激励我国在光学、光学工程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我国光学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国光学学会设立了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创新奖,以下简称“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奖下设4个子奖项,分别为:郭光灿光学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2023年度科技创新奖由单位或专家推荐申报,经评选委员会通信评议和会议复评审定,共评选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16项,名单如下。
  •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公布
    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经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提名,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资格审查,公示有效候选人信息,并经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审批,共99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据介绍将定于中国科协会员日期间进行表彰。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1 马 鑫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 中华医学会   2 王 焰(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   3 王广金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国资委   4 王开云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5 王书肖(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专家提名   6 王亚愚 清华大学物理系 北京市,专家提名   7 王江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8 王进廷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   9 王彦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10 王桂华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局   11 王海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   12 王蕴红(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专家提名   13 孔宏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   14 田 禹(女)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15 冉千平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16 朱万成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金属学会   17 朱光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 国资委   18 任 军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省   19 任 毅(女)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金属学会   20 任文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   21 刘 丹(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中国宇航学会   22 刘 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 刘 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华医学会   24 刘 峰(回族)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25 刘 磊 清华大学化学系 专家提名   26 刘慧荣(女)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中国针灸学会   27 闫俊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科院   28 许晨阳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中国数学会   29 阳 虹(女)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30 孙良丹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   31 杨 松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 贵州省   国家重点实验室   32 杨 柳(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省   33 杨翠红(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34 李 岩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35 李 垚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黑龙江省   36 李 赞(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ISN 陕西省   国家重点实验室   37 李永平(女) 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教育部   38 李玉阳 海军潜艇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9 李传锋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中国光学学会   40 李邵军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41 李学龙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国图像图   形学学会   42 李英贤(女)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43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专家提名   44 李富友 复旦大学化学系 上海市   45 李慧艳(女,满族)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46 严望佳(女)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统战部   47 时胜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中国声学学会   48 吴 俊(女)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教育部   49 吴 晨(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北京市   50 何 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学会   51 邹小波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52 宋卫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   53 宋西全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   54 宋保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55 宋凝芳(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部   56 张 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卫生计生委   57 张世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专家提名   58 张红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国资委   59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业局,中国林学会   60 陆其峰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气象局   61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专家提名   62 陈 颖(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安全研究中心   63 陈 鹏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专家提名   64 陈立平(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市   65 陈雪峰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省   66 陈瑞爱(女)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   67 林 伟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专家提名   68 林云锋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   69 孟林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专家提名   70 周华民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省   71 周顺桂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72 季向阳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中国电子学会   73 柳锦春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74 赵慧君(女)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75 段招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计生委   76 段海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 中国航空学会   工程学院   77 姜卫娟(女)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玉米研究所 专家提名   78 施 航(女) 空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79 姚宜斌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专家提名   80 贺 永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81 贾宏杰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育部   82 郭 蓉(女)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国资委   83 郭玉国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市,专家提名   84 翁继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85 黄 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86 黄 罡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部,专家提名   87 黄献聪(女) 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88 曹东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   89 戚益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   90 梁 洁(女)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专家提名   91 梁秀兵 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92 梁淑华(女,满族)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93 彭万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省   94 彭承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 中科院   国家实验室(筹)   95 彭慧胜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中国化学会   96 董纪昌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中科院   97 程永亮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98 褚小立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99 潘世烈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   (按姓氏笔画为排序)
  • 中国青年科技奖在京颁发
    12月16日,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等相关单位领导以及科学家代表出席会议。大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主持。   申维辰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则是决定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赋予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重要的使命和任务。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扎实工作、多出创新成果,服务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同时,中国科协会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创造条件。   李静海宣读了关于表彰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的决定,并呼吁广大青年工作者向获奖者学习,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勇攀高峰。   马鑫等99名同志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所有获奖者平均年龄38岁,年龄最小者31岁,且全部具有高级职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传锋代表99位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李传锋说,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把科学作风和科技精神传承给自己的学生。   两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王越也对获奖者们表达了期望。他希望获奖者能再接再厉,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作为中国科协会员日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国青年科技奖是中国科协激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渠道。该奖项由中组部、人社部和中国科协共同举办,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人。该奖项是1987年由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的,迄今已有1297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集体获奖。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公布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1 马 鑫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 中华医学会   2 王 焰(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   3 王广金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国资委   4 王开云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5 王书肖(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专家提名   6 王亚愚 清华大学物理系 北京市,专家提名   7 王江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8 王进廷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   9 王彦飞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   10 王桂华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海洋局   11 王海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   12 王蕴红(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专家提名   13 孔宏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科院   14 田 禹(女)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15 冉千平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16 朱万成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金属学会   17 朱光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塔里木分院 国资委   18 任 军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江西省   19 任 毅(女)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金属学会   20 任文才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   21 刘 丹(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中国宇航学会   22 刘 永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 刘 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华医学会   24 刘 峰(回族)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25 刘 磊 清华大学化学系 专家提名   26 刘慧荣(女)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 中国针灸学会   27 闫俊华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科院   28 许晨阳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中国数学会   29 阳 虹(女)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30 孙良丹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   31 杨 松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   32 杨 柳(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陕西省   33 杨翠红(女)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姓名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34 李 岩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35 李 垚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黑龙江省   36 李 赞(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ISN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37 李永平(女) 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教育部   38 李玉阳 海军潜艇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9 李传锋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中国光学学会   40 李邵军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41 李学龙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科院,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   42 李英贤(女)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43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 专家提名   44 李富友 复旦大学化学系 上海市   45 李慧艳(女,满)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46 严望佳(女)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统战部   47 时胜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中国声学学会   48 吴 俊(女)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教育部   49 吴 晨(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北京市   50 何 珂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学会   51 邹小波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52 宋卫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   53 宋西全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国资委   54 宋保亮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55 宋凝芳(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部   56 张 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卫生计生委   57 张世华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专家提名   58 张红文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国资委   59 张德强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林业局,中国林学会   60 陆其峰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气象局   61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学会,专家提名   62 陈 颖(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农产品安全研究中心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63 陈 鹏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专家提名   64 陈立平(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市   65 陈雪峰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陕西省   66 陈瑞爱(女)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67 林 伟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专家提名   68 林云锋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   69 孟林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 专家提名   70 周华民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省   71 周顺桂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72 季向阳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中国电子学会   73 柳锦春 解放军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74 赵慧君(女)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75 段招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计生委   76 段海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航空学会   77 姜卫娟(女)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玉米研究所 专家提名   78 施 航(女) 空军装备研究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79 姚宜斌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专家提名   80 贺 永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81 贾宏杰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教育部   82 郭 蓉(女)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国资委   83 郭玉国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市,专家提名   84 翁继东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85 黄 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86 黄 罡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教育部,专家提名   87 黄献聪(女) 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88 曹东伟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   89 戚益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育部   90 梁 洁(女)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专家提名   91 梁秀兵 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92 梁淑华(女,满)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93 彭万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南省   94 彭承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中科院   95 彭慧胜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中国化学会   96 董纪昌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中科院   97 程永亮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资委   98 褚小立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99 潘世烈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科院
  • 百位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受表彰
    1月13日,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的100位获奖者受到表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智勇宣读了《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的决定》,王兆国、韩启德、邓楠等为丁立健等获奖者代表颁奖。 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序号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1 丁立健 男 汉族 1970.10 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 于广锁 男 汉族 1970.2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教育部 3 万 青 男 汉族 1976.8 教授 湖南大学 湖南省 4 马爱军 女 汉族 1971.4 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省 5 王 训 男 汉族 1976.3 教授 清华大学 教育部 6 王 炜 男 汉族 1971.7 高级工程师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7 王 虹 女 汉族 1977.3 高级教师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8 王东晓 男 汉族 1969.2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省、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9 王劲松 男 汉族 1970.10 研究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学会 10 王建华 男 汉族 1972.7 教授级高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学会 11 王爱平 女 汉族 1969.7 副主任护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护理学会 12 云晓春 男 汉族 1971.2 研究员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 13 公茂琼 男 汉族 1971.3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制冷学会 14 尹俊宏 男 汉族 1973.3 高级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15 左 莉 女 汉族 1973.2 高级工程师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16 田国彬 男 汉族 1970.7 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黑龙江省 17 史宇光 男 汉族 1969.10 教授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中国数学会 18 白林泉 男 汉族 1971.8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19 吕金虎 男 汉族 1974.9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20 朱衍波 男 汉族 1970.12 高级工程师 民航数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子学会 21 任 海 男 汉族 1970.10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生态学学会 22 华卫琦 男 汉族 1972.3 研究员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23 刘 刚 男 汉族 1970.3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24 刘 锋 男 汉族 1972.8 研究员 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上海市 25 刘小龙 男 汉族 1971.11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6 刘作琪 男 汉族 1969.6 高级工程师 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客车处 铁道部 27 刘宏海 男 汉族 1969.11 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石油学会 28 江正强 男 汉族 1971.6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9 许 凤 女 汉族 1970.6 教授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林学会 30 孙伟锋 男 汉族 1977.5 教授 东南大学 江苏省 31 孙泽洲 男 汉族 1970.11 研究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中国宇航学会 32 孙倍成 男 汉族 1970.2 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 江苏省 33 苏奋振 男 汉族 1972.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4 苏彦华 男 汉族 1971.7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土壤学会 35 李 楠 女 汉族 1974.1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6 李正坤 男 汉族 1977.10 副研究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37 李如斌 男 汉族 1969.12 高级工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73636部队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8 李劲松 男 汉族 1973.5 副研究员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 海南省 39 李学勇 男 汉族 1972.5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 40 李勇建 男 汉族 1973.6 教授 南开大学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41 李德仁 男 满族 1969.2 教授级高工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2 李德生 男 汉族 1972.10 高级工程师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国家林业局 43 李儒新 男 汉族 1969.10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4 杨 健 男 汉族 1973.6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中国兵工学会 45 杨进辉 男 汉族 1971.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6 肖永力 男 汉族 1969.11 高级工程师 宝钢研究院 全国总工会 47 吴 琳 男 汉族 1974.9 副教授 国防大学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48 吴 镝 男 汉族 1972.10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市 49 宋尔卫 男 汉族 1970.4 研究员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教育部 50 宋延林 男 汉族 1969.3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1 宋健民 男 汉族 1972.4 研究员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 52 张 力 男 汉族 1970.10 研究员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国家测绘局 53 张 罗 男 汉族 1969.8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 54 张 峰 男 汉族 1970.1 研究员 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55 张玉宏 男 汉族 1969.9 研究员 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 中国公路学会 56 张立新 男 汉族1970.12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57 张忠铧 男 汉族 1969.12 教授级高工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58 陈玉琴 女 汉族 1973.3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 59 陈立亮 男 汉族 1969.10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60 陈常青 男 汉族 1973.3 教授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国力学学会 61 范 可 女 汉族 1971.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 62 范 峰 男 汉族 1971.1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 63 罗 晨 女 汉族 1970.10 副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64 周钢桥 男 汉族 1972.9 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国遗传学会 65 周海军 男 汉族 1973.9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国物理学会 66 郑 方 男 汉族 1970.9 高级工程师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学会 67 郑 萍 女 汉族 1969.12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68 赵 刚 男 汉族 1969.11 研究员 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 69 赵有健 男 汉族 1969.1 教授 清华大学 中国计算机学会 70 赵新伟 男 汉族 1969.11 教授级高工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中国石油学会 71 段雨洛 男 汉族 1977.11 无 珠海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72 段留生 男 汉族 1969.9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73 饶长辉 男 汉族 1971.9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光学学会 74 袁其朋 男 汉族 1969.10 教授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75 贾会述 男 汉族 1970.4高级工程师 山东省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公司 山东省 76 贾振华 男 汉族 1975.12 副主任医师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77 顾旻霞 女 汉族 1974.1 高级工程师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78 徐卫林 男 汉族 1969.4 教授 武汉科技学院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79 徐红星 男 汉族 1969.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学会 80 郭文武 男 汉族 1970.9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教育部 81 郭世泽 男 汉族 1969.4 高级工程师 总参第五十四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82 郭兰萍 女 汉族 1969.8 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83 郭秀艳 女 汉族 1970.4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心理学会 84 郭良浩 男 汉族 1969.8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5 陶伯万 男 汉族 1972.2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 86 姬建新 男 汉族 1975.11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7 崔 勇 男 汉族 1972.3 副教授 安徽医科大学 中华医学会 88 梁 涛 男 汉族 1970.9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理学会 89 梁卫国 男 汉族 1972.2 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90 葛根年 男 汉族 1969.2 教授 浙江大学 教育部、中国数学会、中国运筹学会 91 覃小锋 男 汉族 1969.7 教授级高工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 92 傅向东 男 汉族 1969.7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3 舒跃龙 男 汉族 1970.3 研究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 94 曾 思 男 汉族 1970.4 研究员级高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二研究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95 曾元松 男 汉族 1970.5 研究员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96 雷建设 男 汉族 1969.5 研究员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学会 97 蔡广研 男 汉族 1972.10 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国家重点学科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98 黎书华 男 汉族 1969.7 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省 99 戴彩丽 女 汉族 1971.3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 100 魏丽萍 女 汉族 1972.4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 我国光学仪器学科奠基与开拓者、北理工教授于美文逝世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月6日,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官网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光学信息处理学科专家、我国光学仪器学科奠基与开拓者之一、北京工业学院军用仪器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前身)创建者之一、 span label=" 明显强调"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italic 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51, 153, 204) line-height: 18px "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于美文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3日21:32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讣告中称,于美文病重期间及病逝后,光电学院领导和于美文老师的同事与学生们曾多次前往探望并对其家属表示慰问。遵照于美文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资料显示: span label=" 强调"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italic font-weight: bold line-height: 18px " 于美文(1922年5月-2020年3月3日),女, /span 山东安丘人。194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著名光学信息处理学科专家、我国光学仪器学科奠基与开拓者之一,北京工业学院军用仪器专业(现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前身)创建者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原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label=" 强调"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style: italic font-weight: bold line-height: 18px " 于美文长期从事物理光学和光学全息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光全息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是我国从事全息﹑光信息处理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北京理工大学军用光学仪器学科(专业)的创建者、奠基人之一。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美文所创建和领导的光学全息教研室(403教研室)在国内全息学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她主持研制的JJY型全息摄影光学玻璃均匀性检查仪,为我国首次将全息干涉法用于测试仪器,于1983年获兵器部科研成果四等奖;所研制的索列尔补偿器填补了国家空白,于1979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领先于国外两年,创造性地将维格特效应用于黑白图像的假彩色编码,于198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构建完成大面积全息图像处理系统,在将彩虹全息术应用于图像显示方面开创了新的途径,于1990年获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她领导实验室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彩虹全息三维显示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美文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与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自1955年开始编写《物理光学》教材,1964年被全国光学仪器专业仪器教材会议评为通用教材蓝本,80年代在国内最早编写《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和《全息显示技术》两部研究生教材,是国内光学全息术领域最早的专著,其中《光学全息及信息处理》1988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于美文1983年获“国家机械委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表彰证书,1992年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她曾担任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光学学科评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p
  •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2011年)”揭晓
    1月7日,获得2010至2011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奖一等奖的代表展示获奖证书   全国医药卫生行业最高科技奖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2011年)”1月7日在北京揭晓,共有166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得这一殊荣。   其中,“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等1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重度骨量不足种植修复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等51个项目获得二等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开放的临床进步”等93个项目获得三等奖,“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卫生管理奖,“中小学生正确用药科普知识教育与青少年药物滥用预防”等2个项目获得医学科普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系蒋家琪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为奖励在医学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2001年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中华医学科技奖”,并得到科技部批准。截至目前,已有859项医学成果获得这一奖项,对全面提高我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和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进一步激励科技人员攀登科技高峰起到了促进作用。
  • 著名光学家母国光庆贺从教60年暨80华诞
    1月9日,著名光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母国光迎来从教60周年暨80华诞。南开大学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贺仪式,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母国光先生弟子、师生代表等300余人与他同贺。   母国光先生表示:“衷心欢迎大家来参加学校为我举办的庆典,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各级领导和朋友们,以及我的夫人池圆香女士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我将以‘形骸已与流年老、词句尤争造化工'的精神,贡献我的毕生精力。”   仪式之后,还举行了庆贺母国光先生从教60年暨80华诞学术报告会。   母国光先生长期从事光学、应用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他设计和制造了多种新型光学仪器。在白光光学信息处理、模式识别、傅立叶分光术、分光光度计、彩色图像的编码和解码及其在彩色胶片的存贮和恢复以及彩色摄影的应用等方面,均提出了重要的新概念、新技术,并卓有成效地使之实用化。他在国内外有关光学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两项具有重要价值的发明专利,有十余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其中有3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有4项获部委级奖。他创造性地充实和发展了应用光学和光学信息处理的相关学科。   母国光先生在教书育人和从事教育领导工作中成绩卓著。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光学”大学教科书,讲授“光学”和“应用光学”课程。他创建了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该所有“光学”和“光学工程”两个博士点,是教育部光学技术科学开放实验室。他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学生遍及海内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光学优秀人才。他任南开大学校长近十年期间,贯彻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结合南开大学实际,提出建设综合性、研究性、现代化大学的思路,把学科建设是龙头、社会主义是方向、深化改革是途径、提高质量是目的作为指导思想。他在基础学科的调整和改造、师资队伍的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和学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放式办学及实行灵活的办学机制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为南开大学的长足发展和建设成具有先进水平的重点大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 201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颁布
    85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2年)获奖项目1月27日在京揭晓,共有85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7项,另有2项获卫生管理奖、2项获医学科普奖,1人获卫生政策奖。   本届中华医学科技奖首次设立卫生政策奖,该奖项颁发给李剑阁,他深入研究农民医疗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该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为我国新农合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1年,经卫生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华医学科技奖,是我国医药卫生行业最具权威的科技奖项,12年间共评选出943项医学科技成果。2006年起,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可择优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及科学技术进步奖。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希望医学科技工作者执着追求、淡泊名利,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大胆创新、敢于超越,希望获奖成果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广适宜技术,促进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 OTA2016在京开幕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颁发多项大奖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6年5月10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主办的2016年国际光电技术与应用系列创新研讨会(OTA 2016)在京开幕,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李林院士、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赵梓森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等多位院士出席本次会议,吸引了近千位国内外的代表参加,东南大学张广军院士主持开幕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现场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d90a28be-5b84-4891-8fa8-1b057a7700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金国藩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786f7972-8689-4629-95a7-0ccdc8fa7247.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大会名誉主席金国藩院士致开幕辞 /strong /p p   在开幕式中,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颁发了多项大奖,包括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510/190709.shtml" target=" _self" 首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金国藩青年科技创新奖” /a 、第二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首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等多个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金国藩青年创新奖.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96b99a3e-106f-4ceb-b284-9222181e0ec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510/190709.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金国藩院士为获奖者颁奖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金国藩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陆朝阳 /strong /p p   第二届“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分为11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技术奖”和6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产品奖”。其中,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产品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创新技术奖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fa3878ee-3031-4253-a9b2-cb9af14c70c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为创新技术奖获奖代表颁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创新技术奖获奖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able width=" 567"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奖项 /strong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项目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单位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飞秒激光与压力热扩散焊制备三维微电极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深圳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宽带微波信号产生与传输的光子技术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无线激光综合业务通信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西安理工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型高平均功率脉冲钠信标激光器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结构照明光学超分辨和三维层析显微技术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光纤陀螺核心器件高精度测试技术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哈尔滨工程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微米级高速印刷视觉质量检测仪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日盲紫外成像探测模组研制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自动视差式三维在位精密表面测量系统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伙伴实验室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355nm稳频单纵模激光器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6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9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硅基集成100Gb/s相干接收及传输芯片技术 /p /td td width=" 210"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创新产品奖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44ced5f9-2588-47b5-aa78-c6a25447ed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为创新产品奖获奖单位颁奖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创新产品奖获奖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able width=" 567"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奖项 /strong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项目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单位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嫦娥三号巡视器载红外成像光谱仪技术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高德红外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超快激光微加工装备百瓦级高峰值功率全光纤化皮秒超快激光器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天津欧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二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投影用全彩色超亮高密度LED模组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VC塑料光分选设备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国科虹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p /td /tr tr td width=" 7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三等奖 /p /td td width=" 26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CH4气体检漏红外热像仪 /p /td td width=" 22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浙江红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r /tbody /table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博士论文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769d6664-4bef-4d7b-9a81-f732f42736a6.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为首届光学工程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代表颁奖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able width=" 567"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td width=" 36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论文题目 /strong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作者 /strong /p /td td width=" 14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36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于手性光场作用的超颖表面的相位调控特性及其应用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黄玲玲 /p /td td width=" 14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36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新型拉曼光纤激光器及光纤钠导星激光器的研究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张磊 /p /td td width=" 14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光机所 /p /td /tr tr td width=" 366"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周期性微纳金属阵列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调控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上的应用 /p /td td width=" 57"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沈杨 /p /td td width=" 144"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山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able width=" 567"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td width=" 31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论文题目 /strong /p /td td width=" 9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作者 /strong /p /td td width=" 15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31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多维多阶正交光信号传输理论及其数字域损伤补偿与动态识别研究 /p /td td width=" 9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刘博 /p /td td width=" 15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邮电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31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激光双折射回馈研究 /p /td td width=" 9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陈文学 /p /td td width=" 15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防科技大学 /p /td /tr tr td width=" 31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基于光强传输方程的非干涉相位恢复与定量相位显微成像方法研究 /p /td td width=" 9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左超 /p /td td width=" 153"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南京理工大学 /p /td /tr /tbody /table p   颁奖典礼之后,OTA 2016安排了7个大会报告,国际天文台有限责任公司的Gary H.Sanders、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刘文清院士等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1111"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11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e884edc0-c71b-4aaa-8f3d-e9137031900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br/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成功参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p   根据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推荐工作的要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组织评奖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在2016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一等奖和产品一等奖(总数4个)中确定了申报项目——“宽带微波信号产生与传输的光子技术”。中国科协经过层层评审,最终决定推荐这一项目作为四个申报资格之一,参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p p   “宽带微波信号产生与传输的光子技术”相关技术在我国“某型号雷达”、“嫦娥3号”和“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获得了应用,为我国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技术应用于无线传输与感知系统,在国家电网、中国电信、广东海事局等单位获得成功应用,近两年产生6000万元经济效益。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3ca030a6-b4d3-4fc2-bb6a-5dc9781ba964.jpg" title=" 0.png" / /p 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每年征集会员单位优秀项目参评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学会本着重视创新性、先进性和独有性的理念挖掘年度优秀的技术和产品项目、给予表彰鼓励,并根据管理办法向中国科协推荐一等奖获得者,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今年首次推荐成功,充分证明了学会组织科技创新奖的权威性和行业认可度,也是对学会各级会员单位对科学技术发展积极探寻的鼓励。 /p p   现根据广大会员单位的强烈呼吁,今年报名截止日期延迟至4月20日。 /p 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官网: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csoe.org.cn/awards/" http://www.csoe.org.cn/awards/ /a /p p   评奖办公室咨询电话:022-5816851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 王大珩院士: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
    [科学时报 王静报道]两院院士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研制出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在我国光学事业及计量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50年代,他创办了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并发展为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使之成为应用光学和光学工程国际知名的研究开发基地。他在1986年与另3位中科院院士联名提出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即“863”计划。1992年,他与其他5位中科院院士倡议并促成中国工程院成立。1999年,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了解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人都知道,王大珩早年留学英国,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工作期间,虽然不能进入生产车间,但他在实验室对玻璃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光学玻璃的关键技术有了足够的了解。 王大珩在自述中介绍,在那里,他进行了200多埚的玻璃熔炼实验,为发展新品种光学玻璃掌握了一定主动权,并发展出稀土玻璃系列,获得了两项专利。为了提高测量玻璃光性的效率和精确度,他创研了V—棱镜折光仪,而且成为商品,现已成为测量光学材料光性的经典仪器。 回国后,他受命建立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即后来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在那里,他率领队伍研制出我国第一埚光学玻璃,建立起全套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培养了生产骨干;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事业的开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我国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以及更多的“第一台”。20世纪60年代,他领导研究所成功研制靶场用大型跟踪电影经纬仪,开创国内自主研制大型精密测试设备的先河,形成国防光学的一个重要高技术领域。 但他说:“所有经历的事件和变迁,都是在国际形势的大环境中,在经济建设需求的促进和推动下形成的,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 为发展高技术奔波倡议 1986年,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王大珩获悉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时,立即与中科院院士陈芳允商议,并联合另两位中科院院士王淦昌和杨嘉墀,讨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他起草的报告定稿后,立即报送邓小平,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即“863”计划,至今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进程。 1989年,他与王淦昌、中科院院士于敏等再次共同向国家提出了开展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的建议,促成了激光核聚变装置的建设。 1992年,他再次与张光斗、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和罗沛霖等5位院士向国家建议,成立中国工程院。这一建议得到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并得到工程界的热烈拥护。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正式成立。 此后,鉴于我国已进入信息科学时代,为适应时代进展的需要,他与仪器仪表界联合倡议召开了香山会议。他提出,仪器仪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仪器仪表是信息工具;仪器仪表工业是信息工业的概念。 他说:“科技人员是有祖国的,他为祖国谋利益而受到人民的尊重。” 修身育人德为先 有媒体曾问王大珩:老师给予学生什么最重要? 他说,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科学精神,教学生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他认为,科学界最忌讳的就是剽窃、抄袭、作假、把名利庸俗化,这些实际上等同于强盗。“不讲道德规则的卑劣行为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说明开放的社会环境容易让人往物质利益上使劲,陷到个人主义里去了”。医学上讲预防医学,不是生了病才治,而是不让人生病,教育也有同样的意义。因此道德教育要从幼儿园抓起,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应该放在第一位。 “假如一个班级的孩子与别人赛足球,问他们希望谁赢,回答一定是‘我们班!’这是在一个集体中生活的人都该有的愿望和感情,如果连这点感情都没有就太可悲了。中国有高度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值得骄傲,外国人都不能不尊重。任何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天经地义!”王大珩表示。 诠释科学精神内涵 针对科学界的不良现象,王大珩于2007年12月在《北京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什么是科学精神》。 他在介绍“科学”这一概念后,概括出科学的六大特征,即一元性、诚实性、严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一性、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文章指出,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经过了许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有些探索、有些方针政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他认为,方针、政策是否科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如果科学化能够搞得好一点,大家的认识就容易一致,就容易团结在一起。 王大珩相信,科学化会为我们建设强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谢绝“中国光学之父”称号 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12月,在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王大珩委托秘书蔡恒源带去一份特别的嘱托:已值耄耋的王大珩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但一直关心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有件事他一直放心不下,就是很多人把他称作“中国光学之父”或“中国光学泰斗”,王大珩认为这样不妥。 他说:“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所以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 由此可见,他的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处处体现。
  •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W020190108520286645271.jpg" alt=" W020190108520286645271.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3ea86c17-b90c-474a-9a5d-efb32b1ee2d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这是王大珩(左)与他的学生蒋筑英在研究工作(资料照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xin22.jpg" alt=" xin2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f93be8ad-7036-4692-b2e5-6202507bcd3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科学大会期间的王大珩。新华社记者 汤孟宗 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xin3.jpg" alt=" xin3.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c9bda8e-795c-4a4a-8a1d-af072a5b8cf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这是1992年2月11日,王大珩在北京。新华社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成立不到两年,在器材和设备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一位青年人和同事们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随后不到6年的时间,又相继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一系列光学仪器,建立了从研究到设计,再到材料、加工生产、检测的一整套科研体系,一举填补了光学领域的多项空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他就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一手筹建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里科研人员奋斗的指明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王大珩生于1915年。1932年,17岁的王大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王大珩远赴英国留学。1948年,王大珩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1951年,他受中国科学院邀聘筹建仪器研制机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海外学习技术光学和玻璃制造技术的求学经历,让他拥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除了研发各种光学仪器外,王大珩还带领近千人的队伍,参与“两弹一星”项目所有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1"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卫星上安装的对地观测相机提出极高要求,它既要达到较高分辨率,还要经得住自动拍摄的震动。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攻克难题,最后如期完成任务。当卫星带着拍摄信息返回地面时,中国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王大珩倾尽一生发展祖国光学事业。临终前他只有三个心愿:编写“中国光学的学科发展史” 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让更多人了解光学知识 进行光学名词审定,出版一本光学名词的官方版本。在病床上,他还坚持起草光学名词审定的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p p & nbsp /p
  • 海洋光学成“2013中国光学优秀产品”评选大赢家
    世界领先的光传感和光谱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美国海洋光学(Ocean Optics)成为日前揭晓的“2013中国光学优秀产品”评选活动的最大赢家,一举摘取了“年度创新产品”、和“实验室推荐品牌奖”两个核心奖项。“中国光学优秀产品”评选是中国光学领域的重要奖项,由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期刊网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该评选共设立“年度创新产品”、“年度风云企业家”、“实验室推荐品牌奖”、 “最佳代理商”4个奖项。“2013中国光学优秀产品”奖项的评选活动从2014年2月1日开始,历时近2个月,由公众、业内知名专家及行业媒体共同参与评选。最终结果于2014年3月18日在今年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正式公布。海洋光学的IDRaman mini 获得了本次“2013中国光学优秀产品”评选的“年度创新产品”这一核心奖项。事实上,IDRaman mini自2013年推出后,已经获得了欧美多项重要的行业大奖。海洋光学的IDRaman mini借其创新的栅格环绕扫描技术(Raster Orbital Scanning,ROS)与动态拉曼光散射技术(Dynamic Raman Scattering, DRS),去年获得了英国 《Analytical Scientist》颁发的“分析科学家创新大奖”。 这一产品还在《Laboratory Equipment》杂志上获选最佳读者推荐产品;也是唯一入围2014年度美国“Prism Award”的拉曼产品。海洋光学自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一直坚持团队合作,帮助客户解决了各种难题。其专业的服务、卓越的产品、良好的体验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海洋光学这次在各家高校实验室的联合推荐下,获得了“实验室推荐品牌”奖项,可谓名至实归。海洋光学的仪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高校实验室与科研院所,应用范围从基础学科应用的辐射测量、反射率透过率测量、吸光度测量、荧光测量,到近红外的果品测量与薄膜测量、以及珠宝鉴定等。海洋光学已经与国内十多所高校建立起了联合实验室,国内著名上海光机所、安徽光机所、长春光机所、苏州医工所、苏州纳米所等都是海洋光学的长期客户。海洋光学在科研领域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中国光学学术年会召开 王大珩光学奖颁布
    8月23至26日,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的2010年光学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环境光学技术与应用”专题是首次设置在该学术年会中,会议主席是安徽光机所所长刘文清,该所环境光学中心在此项专题中有近20个学术报告。   刘文清应大会邀请作了“环境监测技术需求与发展趋势”的特邀报告,主要从监测技术需求背景、监测技术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几个方面提纲挈领的介绍了该所光学监测仪器的研制和广泛应用以及对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安徽光机所环境光学中心在“环境光学技术与应用”专题中报告了环境光学应用环境光学及环境监测技术,大气光学及大气探测技术,海洋光学、光学遥感及应用几个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内容,得到了在座专家学者的热烈掌声,并针对报告内容展开了讨论。   年会共设光学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光学计量与测试技术、光学薄膜技术新进展等十八个专题,“环境光学技术与应用”专题首次设置于光学年会中,就得到了相关领域单位和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共收到投稿七十余篇,到场人员近百人。两天的报告会吸引了许多其他专题的一些老师学生听取报告,座无虚席。   本次学术年会,还进行了中国光学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对光学学会的历史进行了回顾之后颁发了“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奖”、“王大珩光学奖中学生奖”及“王大珩杯优秀论文奖”。安徽光机所毕业生李宏斌在该所期刊“量子电子学报”中发表的论文以及该所夏慧、张晶晶等的论文都荣获了本次年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这一殊荣。
  • 2023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分析:各学科差异大,特一等奖29项、超1/3面临降级或淘汰
    昨天,国奖办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包含5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共计301项。科奖在线对初评结果简要分析如下:1、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整体情况因为2021年、2022年国家科技奖暂停申报的缘故,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堪称国奖史上最难得一年,提名环节指标难拿、初评环节网评难过,答辩环节竞争极其激烈。整体来看,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平均通过率20%,发明奖(通用)略高达到24.1%,进步奖略低为18.6%。具体到各评审组、各学科领域,本年度国家科技奖打破了学科平衡,同样的奖种,有的评审组获奖率达到30.8%,有的仅为12.5%。同样的评审组,有些学科领域收获颇丰,部分学科、往年的获奖大户,今年收获惨谈。具体哪些评审组、学科不表,大家可以回复讨论。本年度初评环节的特等奖、一等奖项目达到29项(不含专用项目),包括自然奖一等奖3项、发明奖一等奖5项(通用)、进步特等奖4项、进步一等奖16项、创新团队1项(通用)。按照往年惯例,在后面的评审环节,至少有1/3的特等奖或一等奖项目面临降低或淘汰。另外,国家科技奖三大奖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未来仍可能会有超10项成果最终落选2023年国家科技奖授奖名单。在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层面,清华大学有13项成果通过初评(含2项一等),位居第一;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并列位居第2,有8项成果通过初评;上海交通大学位居第4,有7项成果通过初评;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也有5项以上的成果通过初评。2、三大奖、各评审组初评通过率,差异较大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三大奖各评审组初评通过率差异较大:(1)自然科学奖:最高通过率为地球科学组25.9%,最低通过率为数学组12%,差距达到13.9%;(2)技术发明奖:最高通过率为先进制造组30%,最低通过率为能源组17.6%,差距达到12.4%;(3)科技进步奖:最高通过率为网络与通信组30.8%,最低通过率为水利组12.5%,差距达到18.3%;3、特等奖、一等奖,依旧面临淘汰风险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制度中,采用了一等奖(可加选特等奖)、一等奖或二等奖、二等奖的等级填写模式,会使部分选择一等奖或二等奖的项目得票超过2/3,从而公示为一等奖。本年度初评环节的特等奖、一等奖项目达到29项(不含专用项目),包括自然奖一等奖3项、发明奖一等奖5项(通用)、进步特等奖4项、进步一等奖16项、创新团队1项(通用)。按照往年惯例,每年三大奖的获奖名单中仅有1-2个自然科学一等奖、1-2个技术发明一等奖(通用)、11-15个科技进步特/一等奖(通用)项目。初评公示结束后,会进入评审委员会环节,通过初评的所有自然奖项目、所有发明奖项目、所有进步特等奖/一等奖项目迎来二次答辩,存在异议的进步二等奖项目也会迎来会议讨论,届时将有有一批项目被刷或者降等级。包括:自然奖:至少会有1项一等奖项目被刷或者降为二等奖;发明奖:至少会有3个一等奖项目被刷或者降为二等奖;进步奖:至少会有2个特等奖项目被刷或者降为一等奖,至少会有6个一等奖项目被刷或者降为二等奖。4、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等高校表现优异根据第一完成单位统计,清华大学有13项成果通过初评(含2项一等),位居第一;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并列位居第2,有8项成果通过初评;上海交通大学位居第4,有7项成果通过初评;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也有5项以上的成果通过初评。版权声明
  • 纳克陈吉文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北京纳克陈吉文博士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于2011年12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辞。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荐,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陈吉文博士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陈吉文博士是冶金分析领域的青年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科学仪器产业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对冶金分析技术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近5年来,他先后承担和参与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和仪器开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一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并培养了一批该专业的人才。 北京纳克陈吉文博士   在材料分析测试新方法的研究方面,陈吉文博士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创了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新方法和金属原位分析仪,解决了材料较大尺度范围内不同元素成分分布和状态定量分析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于“新一代钢铁材料”、“高效连铸连轧”、“新型海军舰船用钢”等一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获得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材料分析仪器研制方面,陈吉文博士组织并承担了“发射光谱改造为夹杂物分析仪”、“火花光谱改造为激光光谱仪”、“直流辉光光谱仪改造为射频辉光光谱仪”、“火花光谱仪改造为油液金属分析仪”等多项科技部科学仪器升级改造项目,并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在材料大型科学测试仪器的研制方面,他通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发改委新型材料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化项目,实现了金属原位分析仪、火花光谱仪、氧氮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和动态冲击试验机等大型科学仪器的产业化。   “中国青年科技奖”背景介绍   中国青年科技奖是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人数不超过100名。该奖前身为1987年由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的“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 此前,“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表彰11届,共有1098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集体获奖。获奖者分布在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绝大部分已成长为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带头人。
  • 2013年全国光学大会长沙召开
    8月17日,2013年全国光学大会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事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光学薄膜技术新进展、瞬态光子学、全息与光学信息处理等19个专题进行探讨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副省长李友志,国防科大副校长庄钊文,中国科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等十余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此次会议设立了19个专题分会场,其中第19个专题为中国光学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共同举办的光学教育课程专题,这也是全国光学大会首次设置国际合作专题分会场。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同期举行了中国光学工程学科发展史工作会议、中国光学名词审定工作会议等学术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光学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光学计量与测试技术等进行了交流,探讨光学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对促进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开幕式上还举行了&ldquo 王大珩光学奖&rdquo 颁奖仪式,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李传锋和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雪明获得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
  • 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提名通知
    2021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共青团中央发布关于开展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提名工作的通知。一、奖项名额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不超过100名;由当届获奖者中产生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获奖者不超过10名。往届获奖者不重复授奖。二、评选条件(一)思想政治坚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风正派,积极践行科学家精神。(二)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2. 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的、创造性的成果和作出贡献,并有显著应用成效;3. 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三)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评选符合以下条件:在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或作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堪为遵守科学道德典范的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性候选人不超过40周岁(198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候选人不超过45周岁(1976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三、提名渠道和名额(一)单位提名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开展提名工作,在征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团委意见后,可提名本地区候选人15名;2. 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可分别提名候选人30名,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可分别提名候选人10名,中国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可分别提名候选人5名,其他有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可分别提名候选人2名;3. 国防科技领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可提名军队系统候选人30名,国家国防科工局可提名候选人30名;4. 中国科协所属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可提名本学科领域候选人2名,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可提名候选人15名;5.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可分别提名本地区候选人15名,提交前须报经中联办审核;6. 各有关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可提名候选人2名。(二)专家提名1. 提名规则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作为提名专家。每位提名专家可提名候选人1名,候选人须获得3名提名专家提名方为有效,其中本学科领域的提名专家应不少于2名。2. 责任与义务(1)提名专家应承担提名、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2)提名专家签署提名意见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三)注意事项军队系统候选人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提名,不得从其他渠道提名;其他候选人均应通过上述提名渠道产生。四、提名工作要求(一)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原则,拓宽提名渠道,严格评选条件,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保证评选质量。(二)候选人的科技成果应以在国内做出的成果为主,候选人应作为主要完成人或主要贡献者。人选提名要注重向长期工作在科研与生产第一线和西部地区艰苦行业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拟提名的候选人,由省级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统一汇总审核后提名上报。(四)候选人提名材料是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的主要依据,应简明扼要,要重点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非学术性报纸刊物的有关报道不作为证明材料。(五)提名单位和候选人要自觉恪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提名材料要客观、准确、完整,对于提名材料填报不实的,实行“一票否决”。如候选人被投诉,提名单位及候选人所在单位应进行调查核实,并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和结论性意见。(六)候选人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征求干部管理、纪检监察部门意见。候选人为企业负责人的,还需按照《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相关工作应由提名渠道统一组织,专家提名的应由候选人所在单位组织,不得由候选人个人办理。(七)候选人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候选人所在单位应对提名材料(含附件)进行保密审查并出具保密审查证明。违反保密规定的,取消被提名资格。(八)候选人获奖后,提名渠道和所在单位应为获奖者搭建培养和用好人才的平台。获奖者应积极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国情研修、座谈交流、科技服务等活动。五、提名材料报送要求(一)电子材料报送要求请各提名单位根据分配的提名单位用户名、密码登录智慧科技人才评审系统(http://kecaihui.cast.org.cn/),根据要求组织候选人用“推荐码”注册并登录后填报电子材料,其中包括《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表》(见附件1)和有关附件等材料。提名单位用户名、密码、推荐码另行发送。附件材料只需要在系统中上传PDF格式的电子文件,无需再提供纸质材料。附件材料应提交代表性成果,主要包括:(1)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论文限3篇、专著限1本);(2)技术鉴定证书及知识产权证明材料;(3)技术应用证明材料;(4)获得表彰奖励证明材料;(5)其他成就和贡献证明材料;(6)候选人所在单位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请于2022年3月21日前在线填报候选人电子材料。上传成功后,材料不能更改。(二)书面材料报送要求候选人电子材料填报成功后,使用智慧科技人才评审系统下载打印《提名表》,电子版材料与纸质材料须保持一致。书面材料包括:1. 提名情况报告1份。内容包括候选人产生方式、专家评审情况、提名单位评审组专家名单以及确定提名的人选等。提名情况报告电子版通过智慧科技人才评审系统上传。如为专家提名,则不需要提交提名情况报告。提名情况报告须加盖提名单位公章,其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提名的,加盖有关司局公章;地方提名的,应征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团委意见,加盖省级科协公章;学术团体提名的,加盖学术团体公章。2.《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表》原件一式5份。提名表中候选人所在单位提名意见中需对候选人政治表现、廉洁自律、道德品行,以及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涉密情况出具明确意见;提名渠道提名意见中需对候选人在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和学风道德等方面作出评价。3.《中国青年科技奖人选征求意见表》一式3份,候选人所在单位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须提供此表。4.《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一式3份,候选人为企业负责人的须提供此表。(三)书面材料报送时间和方式书面材料由提名渠道于2022年3月2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邮寄至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逾期无效,其他方式报送的材料原则上不予接收。因报送材料方式不符合要求造成逾期的,责任由提名渠道承担。谢绝候选人本人报送材料。六、组织领导中国科协牵头,会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联合设立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负责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监督委员会,监督评审工作,对评审期间收到的举报和投诉进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中国科协负责评选表彰工作的组织实施,设立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选表彰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各提名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高质量完成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工作。七、联系方式(一)提名材料接收单位收件单位: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联系人:周磊 刘义鹏 高文洋联系电话:(010)62165293 62165291 68586625电子信箱:zhoulei@cast.org.cn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协综合业务楼西楼604室邮政编码:100081(二)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联系人:陈诚 范永健 宫飞联系电话:(010)68578091 68526144附件:1、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表.doc2、中国青年科技奖人选征求意见表.doc3、企业负责人征求意见表.doc
  • 高山仰止,音容宛在——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葛颜绮
    2021年7月21日是王大珩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大珩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光学事业奉献的一生,是披荆斩棘科技救国的一生,是充满爱国主义炙热情怀的一生… … 每当回顾大珩先生的事迹,都令人心生崇敬。作为当代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大珩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作为标杆,从中追寻科研工作的真正意义。王大珩光学奖获得者葛颜绮  战乱年代,远赴海外深造,师夷长技以制夷。  大珩先生早期(上世纪40年代)的主要科研活动是在光学玻璃领域。光学玻璃在二战时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制造技术是严格保密的。如此重要的技术在我国竟是一片空白。当时,正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大珩先生无疑是学校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基础扎实,成绩优异,实验能力突出,眼看马上就能获得博士学位。可他不顾自己的利益得失,将国家科学技术的迫切发展放在首位,毅然选择放弃自己即将获得的博士学位,抓住救国的机会——加入英国昌司(Chance)光学玻璃公司从事研究实验的工作,为自己的祖国学习一种尚处空白的新兴技术。这种选择对于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言,着实令人敬佩!之后,大珩先生在国际上首先开发出稀土光学玻璃,发明了V-棱镜折光仪,并发展了光学玻璃退火理论。这样,大珩先生充分学习并开发了国际前沿技术,并带回了祖国。1958年,他倡导创办了以光学为专业的高等院校——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他亲任院长,亲自制定专业、系的设置,并讲授基础课。“文化大革命”后,该校划归军工部门,成为兵器部门主要高等院校之一。  王大珩光学奖,大珩先生的精神传承,光学领域的至高荣誉。  王大珩光学奖,前身是1996年设立的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是王大珩教授出资在中国光学学会设立的奖项,旨在促进中国光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激励中国从事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高校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王大珩光学奖分为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和高校学生光学奖。  王大珩光学奖在是中国光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也是对获奖者在光学领域取得成就的权威认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评比活动传递大珩先生的精神:责任担当,潜心钻研,以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为根本目标。大珩先生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宝贵的科学财富,还有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想这也是“王大珩光学奖”的意义所在。  自获奖以来,深谙大珩先生坚忍不拔、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在导师前辈们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然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几十年前,大珩先生这一代人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现如今,我们新一代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王老精神,身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借助新时代的东风,从我做起,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争取做出大贡献。(深圳大学 葛颜绮 副研究员)
  • 滨松中国将参加中国光学学术大会,欢迎莅临交流
    2019 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于 2019 年 8 月 9-12 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滨松中国受邀参加。本次大会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办。会议设立 19 个专题,涵盖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近 100 个子专题研究方向。滨松中国致力于光电领域60余年,不断探索研发多种产品以来满足不断高涨的市场需求。此次大会滨松将重点呈现最新光电二极管及光电倍增管等各类探测器产品以及相机、空间光调制器、量子级联激光器等产品。欢迎各位前来交流讨论。
  • 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初评候选名单公示
    2012年光华工程科技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从101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进入理事会终评的候选人26位。根据《光华工程科技奖管理细则》的规定,现予公布。投诉受理截止日期2012年3月21日。 工程奖(13名) 姓 名 年龄 专业与专长 工作单位 初评学部 张卫华 50 机车车辆动力学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运载工程 学部 马佳光 70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赵葆常 72 光学工程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李东英 91 冶金技术 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林 民 53 催化化学与化工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胡见义 77 石油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王运敏 56 非能源矿产开发(金属采矿工程)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葛修润 77 岩石力学、岩土与水利水电工程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聂建国 53 结构工程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刘鸿亮 79 环境工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许健民 67 卫星气象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宋湛谦 69 林产化学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学利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农业学部 曹雪涛 47 医学免疫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 青年奖(13名) 姓名 年龄 专业与专长 工作单位 初评学部 李志辉 43 跨流域空气动力学计算与应用研究 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实验室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夏长亮 43 电机与电器 天津大学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陈山枝 42 通信与信息系统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吕金虎 37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福明 44 冶金与材料工程 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张立群 42 高分子材料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汤广福 44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张 农 43 采矿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杨庆山 43 结构工程、风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江正强 40 食品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吴明红 43 核技术环保应用 上海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张友军 43 植物保护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农业学部 黄璐琦 43 中药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医药卫生学部   以上候选人年龄以提名时为准
  • 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布
    近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经过评审委员会多轮遴选,冰光纤、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等10项前沿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六维光信息复用、能降温的光学超材料织物等10项进展入选“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此外,魔角激光器、光电智能计算、高效白色发光二极管等19项成果分别荣获“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基础研究类)与“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应用研究类)。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10项)1.浙江大学童利民教授、郭欣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发现弹性冰单晶微纳光纤;2.南开大学陈志刚、许京军课题组及合作团队实现了非线性对宇称时间对称性和非厄米拓扑态的调控;3.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电子加速研究团队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激光尾波场加速驱动的台式化自由电子激光;4.华中科技大学张新亮、李培宁教授课题组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等国内外团队,在双折射晶体中发现“幽灵”双曲极化激元;5.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团队等实现了阿秒电子动力学的直接绘图;6.南京大学金飚兵教授与吴镝教授课题组等合作发现了室温零磁场条件下反铁磁中超快自旋流;7.上海交通大学张文涛研究组与张杰、向导团队等合作提出利用飞秒激光对量子材料电子维度的操控机制;8.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杨昌喜课题组与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肖晓晟课题组合作,证实了大模间色散下的时空锁模;9.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肖淑敏微纳光子学实验室设计并制备了近红外生物成像窗口的高效宽带消色差超构透镜;10.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及合作者预言并证实了受激声子极化激元,实现了太赫兹波巨非线性效应。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10项)1.暨南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实现了纳米尺度六维光信息复用;2.华中科技大学陶光明团队与多家科研和产业单位基于形态学分级结构设计了辐射降温光学超材料织物;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周宗权研究团队演示了基于吸收型存储器的多模式量子中继;4.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5.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研究员与复旦大学周鹏教授等研制出新型范德瓦尔斯单极势垒红外探测器;6.南京大学姜校顺、肖敏团队实现了片上光力光学频率梳;7.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研究团队等实现了柔性显示织物及其智能集成系统;8.浙江大学冯建东团队实现了溶液中单分子电化学反应的直接成像;9.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骆清铭团队通过发明线照明调制显微术实现了高清成像;10.南京大学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团队等提出基于二硫化钼TFT驱动电路集成的超高分辨氮化镓Micro-LED显示技术方案。“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10项基础研究类提名奖包括:1.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实验验证并测量了激光-束流在二极磁场的能量交换;2.北京大学马仁敏团队实现了基于莫尔超晶格纳米结构的魔角激光器;3.华南理工大学周博教授、张勤远教授团队等提出基于镱亚晶格的多光子上转换发光;4.北京大学刘运全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实现了强激光场中光子轨道自旋耦合的探测和操控;5.清华大学黄文会、颜立新团队首次实现相对论电子束的高梯度级联太赫兹加速;6.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提出并构建了大规模可重构光电智能衍射计算处理器;7.上海交通大学李良教授与意大利米兰-比科卡大学Brovelli Sergio教授团队等合作,实现环境温度处于100℃范围内量子点荧光性能近乎零“热猝灭”,所制备LED电致发光器件也具有优异的抗“热猝灭”性能;8.北京大学刘开辉课题组等提出并发展了瑞利散射圆二色性技术,实现了单根碳纳米管的完整结构;9.苏州大学蒋建华、蒲殷教授团队等利用光子系统证实了拓扑体-缺陷对应关系;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南京邮电大学盛宇波等人合作,首次实现11公里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202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9项应用研究类提名奖包括:1.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团队和华盛顿大学David Ginger教授团队合作,基于α/δ-CsPbI3同质异相层实现高效白色发光二极管;2.清华大学团队等研制自适应扫描光场显微镜,打破活体成像壁垒;3.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电子加速研究团队等实现GeV(吉电子伏特)量级超低能散的台式化电子加速器;4.福州大学杨黄浩/陈秋水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等实现高分辨X射线发光扩展成像技术;5.电子科技大学张雅鑫教授团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冯志红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实现了太赫兹片上可编码超构调控芯片;6.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周欢萍特聘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开发了钙钛矿薄膜加工的关键技术,制备了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及光伏器件;7.清华大学鲁巍教授团队等实现了从传统直线加速器到激光尾波加速器的高效率外注入级联加速;8.厦门大学聂立铭教授团队等运用光声成像技术,研制了具有脂质代谢药物,发展了光声技术监测脂肪组织脂质、血红蛋白代谢变化评估肥胖疗效的新方法;9.黑龙江大学许辉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团队合作,通过有机小分子表面配位实现了稀土纳米颗粒表面的巨大发光增强。
  • 浙江省计量院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战略合作 推动光学仪器行业发展
    5月28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省计量院参与承办的中国高质量仪器及装备发展大会暨需求合作对接会在杭州召开。作为推动科学仪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产业大会,此次大会以“科技自立,创新赋能”为主题,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模式打造高质量对接平台。   在庄松林院士、谭久彬院士、王建宇院士、方向院长见证下,浙江省计量院党委书记、院长朱怀球代表省计量院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浙江省计量院表示,双方将秉持“资源联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动顺应数字测量、量子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光学技术在流程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优势,在科研对接、项目争取、标准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合作。打通领域壁垒,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推动技术创新、注重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与工程应用,建设光学现代先进测量能力,为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提高我国光学测量高端科技仪器和工业仪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测量领域光学工程领军人才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 百名才俊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协会员日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今天(1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丁阳等100名科技工作者荣获本届青年科技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大会。   韩启德在致辞中强调,科协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倍加珍惜和爱护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奋发有为 倍加珍惜和爱护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形象和学术荣誉,努力推动造就大批德才双馨的科技创新人才 倍加珍惜和爱护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合格、温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今年的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有211个单位推荐出730名候选人,经评审、公示、审批,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获奖者分布在内地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年龄最大45岁、最小29岁、平均39岁。入选者名单公示期间,受到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没有收到对入选者的反映或投诉。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名单 序号 姓 名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推荐单位 1 丁 阳(女) 1966年6月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市 2 丁彩玲(女) 1969年10月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 3 马琰铭 1972年9月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 4 王 树 1972年4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 王 俊 1976年6月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广东省 6 王少萍(女) 1966年6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7 王兆华 1974年10月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8 王国平 1976年11月 南京理工大学发射动力学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部 9 王金淑(女) 1968年7月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北京市 10 王晓云(女) 1968年6月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中国通信学会 11 王家进 1972年1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2 方 方 1975年9月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中国心理学会 13 卢 凯 1973年7月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14 卢义玉 1972年1月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15 帅长庚 1975年1月 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16 田 野 1971年11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17 朴世龙 (朝鲜族) 1976年4月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理学会 18 吕智强 1973年9月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 19 朱 波 1974年3月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20 朱 艳(女) 1976年1月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教育部 21 朱育菁(女) 1971年12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 福建省 22 朱波峰 1972年5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陕西省 23 朱嘉琦 1974年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 黑龙江省 24 刘 军(女) 1968年1月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金属学会 25 刘亚青(女) 1970年12月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省 26 刘西莉(女) 1969年5月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教育部 27 刘勇胜 1971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 28 刘素美(女) 1967年3月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 29 江 玉(女) 1976年6月 解放军61486部队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0 严登华 1976年10月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 31 苏怀智 1973年9月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 32 李 佳 1971年1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市 33 李开亮 1971年12月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34 李国平 1975年3月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金属学会 35 李剑勇 1971年12月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甘肃省 36 李爱玲(女) 1972年11月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37 李道亮 1971年2月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38 杨 超 1971年8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 39 杨新泉 1972年9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40 肖 睿 1971年10月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省 41 吴一弦(女) 1967年2月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 42 何庭国 1971年8月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二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43 余乐安 1976年2月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44 汪毓明 1976年9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45 宋云涛 1971年12月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46 宋庆国 1972年11月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47 张 军 1972年7月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 48 张 黔(女) 1973年5月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49 张江涛 1972年3月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学与磁学研究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50 张彦军 1971年1月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1 张德咏 1973年3月 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湖南省 52 陈仁朋 1972年11月 浙江大学土木系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53 陈吉文 1971年12月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纳克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54 陈鹏飞 1972年1月 南京大学天文系 中国天文学会 55 罗敏敏 1973年4月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 56 罗湘杭 1973年10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教育部 57 周 昆 1977年12月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育部 58 周 洲(女) 1966年12月 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学会 59 周 涛 1982年4月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 60 郑 哲 1971年6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 中华医学会 61 赵 艳(女) 1968年2月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甘肃省 62 赵 曜 1976年5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市 63 赵书红(女) 1967年11月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遗传学会 64 赵红梅(女) 1970年10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宁波所 中国兵工学会 65 赵德刚 1972年9月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国电子学会 66 饶小平 1978年10月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 67 姜卫平 1972年6月 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测绘学会、教育部 68 祝凌燕(女) 1968年8月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69 姚学玲(女) 1966年9月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70 袁运斌 1972年2月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1 聂百胜 1973年4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工程系 教育部 72 顾临怡 1973年3月 浙江大学机械系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73 徐 文(女) 1968年1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咽喉科 北京市 74 徐 涛(女) 1967年6月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75 高会军 1976年1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 教育部 76 高秀梅(女) 1966年7月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77 郭 旭 1971年2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中国力学学会 78 郭大进 1974年10月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中国公路学会 79 郭玉海 1973年2月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80 郭红卫 1971年5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植物学会 81 郭洪英(女) 1973年12月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与良种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 82 唐睿康 1973年1月 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省 83 黄 寰 1977年2月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84 曹军骥 1971年10月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中国颗粒学会 85 曹际娟(女) 1968年11月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6 彭立明 1972年6月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87 韩双来 1980年2月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 88 韩鸿宾 1971年6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 中华医学会 89 惠利健 1974年9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90 程学旗 1971年2月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1 傅旭东 1973年12月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部、中国水利学会 92 温志津 1971年9月 解放军总参谋部某研究所 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 93 蒙健宗 1972年3月 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 94 赖 仞 1972年7月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5 路新华(女) 1966年11月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 河北省 96 蔡开勇 1973年8月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市 97 裴岷山 1971年1月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公路学会 98 樊春海 1974年3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9 颜 宁(女) 1977年11月 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国晶体学会 100 戴 希 1971年7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物理学会   每两年评选一次的“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每届获奖者不超过100人。该奖前身为1987年由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设立的“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1994年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   此前,“中国青年科技奖”已评选表彰11届,共有1098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集体获奖。获奖者分布在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绝大部分已成长为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带头人,其中,26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人担任大学校长、副校长,80多人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20多人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 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cbea94a1-6c5a-4de6-9759-3881ac011e6d.jpg" title=" 2015225105237.jpg" / /p p   中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订,中国工程院的建立...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 /p p   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王大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去观象台跟随父亲观测天文和气象,对使用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少年时代的科学熏陶,对王大珩后来研究应用光学和光学玻璃,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业有深远的影响。 /p p   1936年,王大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年后,他顺利考入留英公费生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随后,他又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的玻璃学专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专攻光学玻璃。 /p p   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下,开拓与发展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除此之外,他在我国中程地地导弹发射实验任务中任总工程师,提出工程总体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一次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当时同类仪器的国际水平,满足了国防尖端武器试验的急需。他在G179、718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170跟踪望远镜,331电影经纬仪等研制任务中,对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指导,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他还创办了中国科学仪器馆,后来发展成为了长春精密机械研究所。1986年,他又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 /p p   王大珩是光学技术发展的功臣,他以毕生之力开拓了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他用智慧之光为科技事业和国家发展殚精竭虑、指引方向。他胸怀坦荡,品德刚毅,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和旗帜。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201003/?SubjectID=126" target=" _blank" title=" 专题:缅怀中国仪器仪表奠基人王大珩院士"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专题:缅怀中国仪器仪表奠基人王大珩院士 /span /a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