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消费者权益保护

仪器信息网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为您整合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消费者权益保护话题讨论。

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资讯

  • 食品生产企业必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关键条款
    2024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8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旨在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经营者的责任,完善网络消费相关的规定,规范消费者的索赔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以下几点是《条例》中的核心要点,需要注意并加以了解。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的以下方面:1.经营者的义务:包括保证商品或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或服务相关信息,标明真实名称和标记,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等。《条例》中明确了对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消费群体的保护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深入理解并落实这一要求,确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老年人群体,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发布老年人消费防骗提示》有提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虚构或者夸大商品或者服务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等消费者购买明显不符合其实际需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市场监管总局 教育部 公安部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群体,食品生产经营者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进行无底线营销,不得发布违反公序良俗的广告,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2.消费者的权益:包括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享有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享有获得真实、全面的商品或服务相关信息的权利等。3.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规范:包括不得虚假宣传,不得设置不合理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等。4.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权利:消费者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或举报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售后服务和投诉处理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环节,也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手段。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消费者在购买、食用食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5.经营者的法律责任: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6.个人信息保护:经营者在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等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7.网络购物的无理由退货权: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对于网络食品经营,不仅应符合与网络食品相直接关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还应符合食品经营和网络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如《电子商务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8.消费者组织的作用:消费者协会和其他依法成立的消费者组织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履行职责,包括提供消费维权服务与支持,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等。9.争议的解决: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争议,如果消费者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的,相关组织应当及时处理。总之,《条例》的发布对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升食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中间经销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具体内容网址: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03/content_6940158.htm
  • 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检查发现59款现制现售咖啡均检测出致癌物!
    为了贯彻中消协“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现制现售咖啡的客观、实用信息,指导消费者科学、健康的选购现制现售咖啡产品,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福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于2023年8月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对福州市部分商业街区的咖啡销售场所和外卖平台现制现售咖啡产品开展比较试验,并委托福州海关技术中心进行测试。上图部分抽检样品本次比较试验,省、市消委会委托相关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通过到店消费、外卖平台下单等形式,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进行采样(其中线下30款,线上29款),样品涉及“瑞幸”“星巴克” “幸运咖”“COTTI COFFEE”等20个市面主流品牌,包括了美式咖啡、拿铁和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涵盖市面在售的现制现售咖啡产品。本次比较试验针对样品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反式脂肪酸、总糖、咖啡因、丙烯酰胺等8个项目进行测试。从本次测试结果情况看:1.59款样品均未检出含有反式脂肪酸(低于0.0013g/100g的检出限)。2.在蛋白质、脂肪等项目检测中,大部分产品检出量较稳定,基本符合国家健康饮食推荐要求,咖啡中添加的奶及奶制品质量较好。3.在能量、糖分、咖啡因、丙烯酰胺等检测项目中,各家产品检测结果差别较大,值得研究探讨和消费者关注。在本次59款样品中,能量检测结果有高有低,其中一杯咖啡能量高于一个成年女性一天所需能量的1/6;样品中有2款美式咖啡和2款拿铁标称为“无糖”,但经检测,其中2款拿铁样品含糖量超过标准对“无糖”规定的最高限量值;咖啡因检测显示其中4款样品的咖啡因含量低于200mg/kg,在提神作用上略显逊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59款样品中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目前我国暂未对咖啡中丙烯酰胺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针对此次比较试验结果,福建省消委会联合福州市消委会发布消费提醒,提醒广大消费者,现制现售咖啡口感醇香浓郁,但不宜多喝,应科学、合理饮用。在购买现制现售咖啡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消费者在进行咖啡消费前要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咖啡常识,比如常见咖啡分类及区别(如美式咖啡、卡布奇诺、拿铁、摩卡等)、了解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区别、留意添加牛奶、风味糖浆等原料的咖啡能量及含糖量相对较高等。二、消费者在购买咖啡时,要注意查看商家菜单或外卖平台选项上有无含糖分、咖啡因等提示警示,并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咖啡产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青少年等敏感人群应尽量不饮用或减少饮用咖啡。三、不要长期过量饮用咖啡,按每日咖啡因的安全摄取量不超过400mg,一般每天1至2杯,比较安全。同时咖啡中含有咖啡因、草酸等物质,过量饮用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会使人体长时间兴奋、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造成抑郁、记忆力减退等问题。四、养成正确咖啡饮用方式。平时喝咖啡水温要控制好,最好不要超过65度,否则会影响口腔粘膜、胃肠粘膜,甚至造成粘膜损伤。注意喝咖啡的时间,尽量选择在用餐后,避免在晚上睡觉前或早上空腹时喝咖啡。酒之后不宜喝咖啡,人在饮酒后会进入精神亢奋状态,如再喝咖啡的话,只会加重人体的兴奋状态,对人体器官的伤害很大。同时建议各现制现售咖啡商家在严格把控咖啡豆/粉、牛奶、糖浆等原料质量的同时,要在产品销售目录上对香草拿铁等含糖量较高产品、咖啡因含量及不适宜人群等予以警示或作出明确标示,以供消费者选择参考。咖啡科普小知识美式、卡布奇诺、拿铁和摩卡这四种咖啡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制作方法和所用材料上。美式咖啡:它是在意式浓缩咖啡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水稀释而成。因为美国人喝不惯浓缩,所以会加开水稀释。卡布奇诺:这是在浓缩咖啡的基础上加入牛奶和奶泡制成的。卡布奇诺的特点是牛奶和奶泡的比例较高,口感丰富,顶部有一层厚厚的奶泡。拿铁咖啡:它是由浓缩咖啡和牛奶混合而成,没有加入奶泡。拿铁的口感比卡布奇诺更为柔和,因为它没有那么多的奶泡。摩卡咖啡:摩卡是在浓缩咖啡中加入巧克力酱、牛奶和鲜奶油等成分制成的。摩卡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巧克力风味,入口先是果酸,然后是回甘与可可味道交织,最后嘴巴里都是可可的味道。
  • 助力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中药物残留解决方案
    又是一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15又见瘦肉精:河北青县瘦肉精羊流向多地,沧州市长紧急表态彻查到底!!瘦肉精通常指盐酸克伦特罗,1997年以来,我国有关行政部门多次明令禁止畜牧行业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许多国家也都将肉品中的盐酸克伦特罗残留作为必检项目。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的检测属于食品中药物残留测定中最为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食品中药物残留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养殖畜牧业中,饲养者为达到经济效益,避免病害等目的,不可避免会适用一些药物用于饲养。大量或不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便会造成动物组织中相关药物残留超标。药物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表现为慢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毒性作用,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和耐药性等。因此严格监控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含量非常重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率好,检测灵敏度高是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最常用的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药物残留,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下面给大家总结日立实验室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日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对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的解决方案,以此助力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下载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446/s932452.htm 目录1. 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GB 29689 - 20132. 动物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的量测定 参考GB 29683-20133. 牛奶中11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参考GB 29692-20134. 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GB 29681-20135. 牛奶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测定 参考GB/T 22990-20086. 鸡可食性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GB 29701-20137. 水产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农业部958号公告-12-20078.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GB/T 5009.192-20039. 植物源性食品中喹啉铜残留量的测定 参考GB 23200.117-201910. 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参考GB 29696-2013
  • 最高法:消费者知假买假不影响维权
    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个司法解释旨在加大保护消费者权益力度,统一食品药品纠纷案件的司法裁判尺度。总共18条的司法解释将于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据了解,近年来,食品药品纠纷案件已成为全国法院民事审判中社会关注度高、涉及范围广的案件类型。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呈小幅上升趋势。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显示,2010年~2012年,全国法院受理的食品药品民事纠纷案件共计13216件,占各类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的6%。其中,2011年受理4513件,同比上升9.59% 2012年受理4623件,同比上升2.44%。   “这些行为给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加大制裁力度,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同时引发法律上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虽然对不法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能收到积极效果,但并不能代替民事处理,广大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维权的情况增多。”   司法解释对如赠品不合格能否索赔,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承担何种责任,网购遭受损失网络交易平台如何担责,如何认定“霸王条款”等诸多司法审判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认为,司法解释使现行法律规范更加严密,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更全面和严格的保护。它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了倾斜性保护,在民事责任认定规则、侵权责任主体范围和形式等方面都作出了专门规定,为受害消费者提供了更便利和有效的救济渠道。   司法解释明确了“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主张消费者权利。其中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司法解释为遏制食品认证机构进行虚假认证,规定“食品认证机构故意出具虚假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食品认证机构因过失出具不实认证,造成消费者损害,消费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文章转载自:新华社
  • 专家称“低危害”卷烟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欺骗
    近日,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减害’卷烟不安全”信息交流会。随着消费者对吸烟危害的关注,烟草业相应推出了“低害”、“低焦油”卷烟。但专家普遍认为,其实 “低危害”卷烟完全是一场科学骗局,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欺骗。而本次会议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烟草业“减害降焦”策略对公众安全的影响,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希望消费者认清所谓“减害降焦”的真相。   协和全球控烟研究所中国分中心杨功焕教授指出,“‘低危害’卷烟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欺骗,到目前为止,根本不存在“安全”的卷烟,也没有科学证据能证明“低焦油”卷烟是安全性的。”   杨功焕进一步表示,“减害降焦”研究尚处于理化成分和动物实验研究的初级阶段,未经人体试验,烟草业却得出了对人体危害的危害性指数,并迫不及待地宣称卷烟的危害性降低 烟草业自己也质疑低焦油卷烟的安全性。他们认为焦油作为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标受到了广泛的质疑,首先烟气焦油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有害成分仅占不足0.6%,焦油量的变化不能真实反映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变化 其次现行的吸烟机测试方法与吸烟者实际的卷烟抽吸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特别对于低焦油卷烟产品,吸烟者实际摄入的烟气焦油要明显高于吸烟机测试结果。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强调,烟草业应对卷烟消费者的安全负责,“减害降焦”不但不能减少消费者的危害,而且对消费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为所谓“减害降焦”的烟草制品存在以下许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往卷烟中加入的大量的生物添加剂、化学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到底是什么?各种添加剂形成的物质有没有毒性?毒性级别是什么?等问题。   华联律师事务所王惠娟律师表示,烟草业没有告知消费者真实而全面的烟草危害信息 烟包警示效果微弱,不足以引起消费者对烟草危害的重视 利用 “低焦油”概念、醒目的低焦油水平的标签等广告宣传来消解人们对健康风险的警觉 上述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误导了消费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北京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黄金荣律师宣读法律申请书,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据《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查处如下卷烟产品:(1)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生产的“帝豪”(风华)牌卷烟 (2)贵州中烟工业公司生产的“贵烟”(天高云淡)牌卷烟 (3)四川中烟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娇子”(阳光娇子)牌卷烟,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   法律申请书同时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依据《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查处如下卷烟产品:(1)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白山”1毫克(高山流水)卷烟 (2)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白山”5毫克(东方神韵)卷烟,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和《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呼吁,消费者认清“减害降焦”策略的实质,不要再受“减害”促销的蒙蔽,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国家工商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应强化职责,对充斥市场上,针对各类所谓的“低害卷烟制品”及其误导宣传用语进行清理,已避免误导公众 改变烟草制品包装标识,使用有效的图文警示,50%以上的图形警示上烟包,向朴素包过渡,应写入我国控烟规划。
  • 新加坡发布新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条例2011》(CGSR)
    2011年4月1日,新加坡新的《消费者保护(消费品安全)条例2011》(CGSR)开始实施。CGSR将消费品分成的两类:第1类为适用ISO标准、IEC标准、EN标准或ASTM标准的消费品,这类产品必须符合对应的ISO、IEC、EN或ASTM标准的要求以及安全机构(Safety Authority)规定的附加安全要求 第2类为第1类消费品以外的消费品。CGSR涉及的产品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玩具、儿童产品、服装、家具、寝具、运动休闲产品、自制工具、电子电器产品等。表1给出了CGSR覆盖产品的适用标准。   表1 CGSR覆盖产品的适用标准 产品类别 适用的标准 EU标准 ASTM标准 国际标准 玩具 玩具 EN 71-1 to 8 ASTM F963-08 ISO 8124-1 to 4 电动玩具 EN 62115 and EN 71-1 to 8 ASTM F963-08 IEC 62115 and ISO 8124-1 to 4 儿童产品 童装:童装上的绳索和下摆束带 EN 14682 ASTM F1816-97 婴儿学步车 EN 1273 ASTM F977-07 婴儿床、吊架 EN 1130-1 ASTM F2194-10 婴儿车 EN 13209-1 ASTM F2050-09 自行车儿童座椅 EN 14344 ASTM F1625-10 双层床 EN 747-1&2 ASTM F1427-07 ISO 9098-1&2 儿童安全防护栏 EN 1930 ASTM F1004-07 儿童床 EN 716-1&2 ASTM F833-09 ISO 7175-1&2 高脚椅 EN 14988-1&2 ASTM F404-10 ISO 9221-1&2 (供婴孩在内爬着玩的)携带式围栏 EN 12227-1&2 ASTM F406-08a 婴儿换尿布台 EN 12221-1&2 ASTM F2388-09 童车 EN 1888 ASTM F833-10 婴儿摇椅 EN 14036 ASTM F2167-10 服饰 儿童上装外套 EN 14682 ASTM F-1816 家具、寝具 床垫 EN 17252 EN 1957 EN 1334 EN 597系列 ASTM F1566 ASTM E1590-07 ASTM A974-97 ISO 12952系列 化妆镜EN 1036系列 ISO 25537 梳妆台和椅子 EN 1729 ISO 21016 ISO 5970 运动休闲产品 体育设备 EN12197 EN 12346 EN 12432 EN 12655 EN 12196 EN 916 EN 913 EN 13219 EN 914 EN 915 ASTM F355-10a、 ASTM F1931-98 ISO 379 ISO 5907 ISO 378 ISO 5903 ISO 5904 ISO 5905 ISO 5906 力量训练器 EN 957-2 ISO 20957-2 力量训练台 EN 957-4 ISO 20957-4 曲柄脚踏机 EN 957-5 ISO 20957-5 踏车 EN 957-6 ASTM F2115-05 ISO 20957-6 划艇 EN 957-7 ISO 20957-7 跑步机、踏步器和登山器 EN 957-8 ISO 20957-8 椭圆形训练器材 EN 957-9 ASTM F2810-10 ISO 20957-9 带固定轮的训练用自行车 EN 957-10 ASTM F1250-00 ISO 20957-10 城市公路使用的自行车 EN 14764 ISO 4210 山地车 EN 14766 ISO 4210自行车赛车 EN 14781 ISO 4210 DIY工具 电动工具 EN50144 EN/ISO28662 EN 60745 EN61029 ISO 20643 IEC60745 IEC61029 IEC 60335-2-45 电子电器产品 分体式空调td EN 60335-2-40 IEC 60335-2-40 滚筒式干衣机 EN 60335-2-43 EN 60335-2-11 IEC 60335-2-43 IEC 60335-2-11 酒柜 EN 60335-2-24 IEC 60335-2-24 洗碗机 EN 60335-2-5 IEC 60335-2-5 面包机 EN 60335-2-9 IEC 60335-2-9 剃须器/理发器 EN 60335-2-8 IEC 60335-2-8 保温板 EN 60335-2-12 IEC 60335-2-12 钟表 EN 60335-2-26 IEC 60335-2-26 缝纫机EN 60335-2-28 IEC 60335-2-28 电池充电器 EN 60335-2-29 IEC 60335-2-29 抽油烟机 EN 60335-2-31 IEC 60335-2-31 熨斗 EN 60335-2-44 IEC 60335-2-44 电动牙刷 EN 60335-2-52 IEC 60335-2-52 杀虫器 EN 60335-2-59 IEC 60335-2-59 高压清洁器和蒸汽清洁器 EN 60335-2-79 IEC 60335-2-79 加湿器 EN 60335-2-98 IEC 60335-2-98 减湿器 EN 60335-2-40 IEC 60335-2-40 空气清新剂和驱蚊器 EN 60335-2-101 IEC 60335-2-101 开罐器 EN 60335-2-14 IEC 60335-2-14 电冰箱 EN 60335-2-24 IEC 60335-2-24 膝上型电脑 EN 60950-1 IEC 60950-1 不间断电源 EN 62040-1-1 IEC 62040-1-1 其他 打火机 EN ISO 9994 ASTM F400 ISO 9994 除了表1中列出的标准,玩具和儿童产品还应符合六种邻苯二甲酸盐的要求: l 玩具及儿童产品中含有的一切塑化材料:DEHP, DBP, BBP ≤0.1% l 凡可以放入口中的塑化材料:DIDP, DINP, DnOP ≤0.1% 除了以上CGSR覆盖的产品,表2中列出了不受CGSR管制的消费品。 表2 不受CGSR管制的消费品 编号 产品类别 主管机构 1 食品以及包含/接触食品或饮料的器具 Agri-food and Veterinary Authority(AVA) www.ava.gov.sg 2 化妆品、医疗设备、药品和中成药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HSA) www.hsa.gov.sg 3 机动车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LTA) www.ita.gov.sg 4 摩托车头盔和儿童座椅 Traffic Police(TP) www.spf.gov.sg 5 家用电子电器和燃气产品(管制产品) SPRING Singapore www.spring.gov.sg/safety
  • 欧洲议会议员呼吁更多措施保护消费者免受有害化学物危害
    2011年10月19日消息,欧洲议会国际市场和消费者保护协会(IMCO)近日为一项新的欧盟消费者政策进行投票,旨在减少消费者对有害化学物质和不安全产品的暴露风险。   该消费者政策报告由议员Kyriacos Triantaphyllides起草,强调了目前消费者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暴露的有害化学品风险。同时呼吁委员会采纳欧盟立法,将化学品的潜在效应考虑在内,并对对羟苯甲酸酯(parabens)、内分泌干扰物质、纳米材料等的健康风险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此外,报告还指出,潜在危险物质应该有“更好的产品安全保证”。   Triantaphyllides表示,每天消费者都面临着各种有害化学品,甚至会引发癌症或干扰内分泌系统。对于消费品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标签明示是完全不够的。Triantaphyllides因此还呼吁委员会采取更进一步措施,例如丹麦,禁止在面向儿童的消费品中添加对羟苯甲酸酯。另外,纳米技术应该受到充分的法律规管,含有纳米材料的产品应该附有标签,并要求在特定情况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必须对玩具安全进行测试。   欧洲议会将在11月14日在全体会议上对报告进行投票。若投票通过,报告将成为议会决议,虽然无约束力,但是却能影响未来委员会对于消费品法规的决策。欧盟同时表示,将从2012年2月起终点关注消费者议程,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新的消费者策略和法规。
  • 苏泊尔事件别把消费者晾一边
    不能放任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最终只会使问题不了了之,却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把原委揭个底儿透,苏泊尔则会心服口服,消费者更会心明眼亮。   一边是央视报道坚定认为,苏泊尔炊具锰含量超标,称即使按新标准也不合格,有的甚至高出国家标准近4倍。一边是苏泊尔坚持确认,炊具产品经过检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否认对人体有害。   针尖对上麦芒,双方如此振振有词的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也不仅仅是涉及在实际中所依据的国家标准问题,更可能涉及到的是一些“模糊地带”,以致可以打一打“擦边球”。各执不同依据标准,在各自价值体系中也都成立,双方却无法对接与对话,虽然这种争论都很理直气壮,却形同“鸡对鸭讲”,对问题解决无益,反倒把消费者满腹狐疑地晾在一边。   争执的双方各自使用了所依据的概念,一个是锰含量,一个是锰析出量。中国标准的通行概念是锰含量,并对不锈钢制品的锰含量作出明确规定。按此标准,苏泊尔锰含量超标。不过,苏泊尔用的是锰析出量,称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关于锰析出量的相关标准,在发达国家也仅意大利有限定标准。单从辩驳的角度看,苏泊尔是自己挖了一个坑跳进去了。既然中国没有锰析出量的标准,那苏泊尔声称检测符合中国标准就很“扯”,没有标准你还怎么依?   从一般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即使自己的产品标准走在国家标准的前面,也不会只按自己的标准出牌而根本不理国家标准。通常的做法是,既标定自己的“先进标准”,又给出符合国家标准的指标。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不论是对监管者、消费者还是行业自己一方,可以各取所需,不存在不懂的障碍。   事情奇就奇在,同样的炊具,貌似先进的“锰析出量”检测合格,反倒是貌似不先进的“锰含量”超标。这在学术理论上却是不成立的。前者合格,理论上后者的检测就必然合格,是一种“包含”关系而不是“反包含”关系,否则只能说明锰析出量的标准既不先进也不严格,要低于锰含量的国家标准。   尽管如是,政府部门却不宜保持沉默。事涉国家标准,就应当把个中原委说清楚道明白。既是苏泊尔坚持用锰析出量标准,那就搞清锰析出量与锰含量之间的关系,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在实际中用哪个标准更重要、对消费者更关键,说明中国为什么要用锰含量,为什么没用锰析出量。不能放任这种没有结果的争论,最终只会使问题不了了之,却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不顾。把原委揭个底儿透,苏泊尔则会心服口服,消费者更会心明眼亮。
  • 家具投诉每月超百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摘要: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家具类投诉每月超过百宗 消费者维权难在检测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今年达芬奇事件的曝光,使家具行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引来消费者日益关注。近日,记者陆续接到市民反映所买家具有问题,但却难以维权的情况。   现如今,检测成为一些商家卡住消费者维权的“绊脚石”。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往往以需出具质量检测报告为由,让消费者维权陷入两难,毕竟,自己检测家具不但要花费用,而且家具检完即报废。在纠结中,有消费者就此作罢。   记者昨日了解到,今年以来,广州12315平均每月关于家具投诉就超过100宗,其中部分是针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的情况。广州家具市场众多,有关专家建议,可由政府引导,家具市场推广商户的先行赔付制度,反过来督促商户诚信经营。   投诉:   买家具遭忽悠难退货   日前,记者就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映购买家具遭受忽悠,却难以退货。   今年60多岁的唐阿姨称,今年6月,她在康王路一大型家具城的专柜买了一套沙发,花了3900元。当时商家保证是真皮,假一赔十,还说“是促销价不能开发票”。谁料到,唐阿姨把沙发买回去后坐了大约3个小时,大腿周边就发红发痒,皮肤过敏,到医院花了400多元治疗。   不久后,唐阿姨找商家要求退货,而商家却要她检测证明沙发不是真皮才能退。   “都不知道怎么办好。如果真的要走检测这条路,还要费力费钱啊。”唐阿姨无奈之下,只好找工商部门处理。   “我要的是公道,不是钱的问题!”另一名消费者马先生比较较真,他此前买了一整套卧室家具,包括床、床头柜、书柜等,花费3万多元,但这些家具一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而对此,商家坚称质量没问题,要求马先生出具不合格的检测报告,才能处理。   马先生几经波折找市质检院进行甲醛检测,花费800多元,结果显示甲醛超标2倍多。凭着这份检测报告,加上工商的协调,对方最终同意退款95%。   记者从广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获取的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共接家具类咨询295宗、申(投)诉664宗、举报20宗,分别占总量的0.40%、1.92%和0.27%。这意味着,平均每月投诉就超过100宗 而投诉主要指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处理、商家未能按时送货上门、订购的家具货不对板等问题。   走访:   家具销售不够透明   实际上,近几年广州家具产品的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不高。与消费者的投诉相对应的是,今年4月,市质监局对广州生产的家具产品组织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43批次产品,经检验实物质量合格率仅为55.8%,有6批次(占不合格总数25%)板式家具甲醛释放量超标,有关厂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质胶粘剂 有15批次(占不合格总数62.5%)木制柜稳定性项目不合格,厂家为节省材料而使用过薄的后背板,致使抽屉拉出或门打开后产品重心不平衡。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有关人士也表示,近几年广东省家具的平均合格率是70%—80%。   记者了解到,目前家具产品未列入国家强制“三包”期限的产品目录,实行经营者与消费者自行约定的“三包”期限,而这也使家具消费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对于家具是否可包退换、是否检测合格等,很多商家并没有十分公开透明告知。一些卖家会以促销等为理由,不出具发票,而检测合格书也要求在买家确定购买后才出示,消费者事先并不完全知情。   近日,记者走访了香江家居城、美克美家等家具卖场。在一家家具店,记者询问一张白色皮质飘边一米八大床是什么料子的皮,销售人员起初称是“进口黄牛皮”,但后来改口称“全部产自深圳”,并笑称“怎么可能从法国运床垫和床到广州来”。她看见记者显露出不放心的神情,连忙说:沙发能提供五年维修保证,床垫能提供20年质量保证,但没有明确售后发现问题是否能退换。   在“美克美家”家居装饰店的伊森艾伦品牌区,记者提出要查看家具的质量保证书,店员则回答目前商场中没有保证书,都在总部,但只要买了家具,他们就会将保证书复印件一并寄到。买家认为家具有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店员称,买家若发现问题,自行检测后提出意见,由第三方公证后走法律途径解决。   难点:   商家推脱责任,消费者伤不起   “如果家具维权都要通过自行检测的环节,那可是相当麻烦。”试过家具检测的马先生的这份感慨,道出了家具维权者的难处。一般普通市民并不知道家具检测的途径,即使知道,也会考虑到费用后果等而举步不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比较权威的家具检测机构有广州质检院和广东质检院,后者的家具检测中心设在顺德。   昨日记者致电广州市质检院建材消防业务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部门只按国家标准受理家具有关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检测,比如甲醛含量、稳定性等40个小项左右,至于是否真皮、是否实木,没能力检测。   市质检院工作人员介绍,以检测家具甲醛含量为例,由于仪器都很大型,不能外出服务 一般需要消费者自行将家具运到质检院,填单缴费,确认委托,质检院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一份检测报告,收费是500元/次。另外,也可以通过空气检测法,但这种缺乏说服力,除了家具会散发甲醛,房间室内也涂料也可能有甲醛,影响因素太大,一次收费也要800元。工作人员还特意提醒,“家具检测环节比较复杂,需要切片检测分析,这边裁一点那边裁一点,检完后都不像样了,等于报废”。   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达芬奇等事件的曝光,各方面意识加强,近期个人送检家具的情况有所增加,主要检测家具是否红木、黄花梨等名贵木材,甲醛情况等,中高档的家具居多。   “不过,一般人不会选择这样做,除非需求十分迫切,或者有十足的检出问题的把握。”该负责人介绍,个人检测维权,还要证实是哪个厂家或商家生产、销售的,以保证其对结果的认可。 一些经历过家具维权的消费者向记者说明了难处:一旦怀疑家具有问题,商家往往会要求自己提供证明不合格的检测书,这样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第一,检测需要自己把家具运到检测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有的家具才花两三千元,检测一件起码要几百元 第二,家具检测完后,等于报废,如果最后检测结果合格,或者商家还是不认账,那么自己损失就更加惨重。就这样,在检与不检的纠结中,事情越拖越久,有的消费者也就此作罢。   昨日,市消委会秘书长李永强坦言,当前家具投诉反映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维权比较困难,有些商家在销售时过分夸大情况,消费者发现问题回去找商家,商家总以各种理由推脱,比较常见的就是要求买家出示报告。“这种情况下,其实商家才应该出示证明家具合格的报告,如果拿不出来,就证明有问题”。   支招:   可尝试推广先行赔付制度   检测维权,让一些普通家具消费者大叹“伤不起”,如何更好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表示,近年来广州乃至广东的家具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整体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但的确还有改进、提高的余地。   王克建议,可学习顺德等地的做法,由政府引导,行业、市场进行牵头,推广先行赔付制度。也就是说,各大市场管理者,可要求入驻的商户签订先行赔付公约,缴纳几千元到一二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设立独立账号确保专款专用。一旦消费者投诉有家具质量问题时,商户如果不配合,消费者可以向市场投诉,市场如确定商户存在如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可直接从商户缴纳的保证金中取款,现行赔付消费者,再由商户进行善后。   这种先行赔付制度的推行,大大约束了商家的经营行为,解决了消费者投诉难、理赔难、赢了“官司”后执行难等头疼的问题,对保护消费者利益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反过来督促商家诚信经营。据介绍,作为“中国家具商贸之都”的顺德乐从,在2008年就开展集体诚信品牌建设,其中先行赔付基金是一大亮点,在推行一年后家具投诉量降低了50%。   解答:   商家若不能提供合格证明   应主动送检分清责任   销售家具时是否该出示检测合格报告?出现问题,如需再检测,费用由谁承担?   广州市工商局指出,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因此,家具店销售家具时,应当提供或公示其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这种证明可以是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也可以是有检测能力的厂家出具的自检合格证明。建议商家尽可能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合格证明,让消费者更加放心。   另外,鉴于家具产品检测后报废无法继续使用,而检测费又较高,消费者与经营者往往无法达成送检协议,属于《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办法》第27条规定的“难以检测、鉴定”的情形,经营者应当按规定提供该款家具近期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的合格报告、商品供货合同等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不能提供这些证据而经营者坚持认为自己无过错的,可以由经营者先行垫付样品费、检测费等费用,将样品送权威机构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来分清责任。   提醒:  消费者应重视事前维权   “有些市民买了家具,发票没要,检测合格书没看,导致事后维权很困难。”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重视事前维权,在购买家具时,要求商家在单据上注明家具的名称、型号、颜色、材质等相关信息,并注明送货时间、“三包”期限及其他口头承诺,要做到“白纸黑字”,保留好相关单据及宣传资料,为事后维权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消费者发现家具存在质量问题后,建议先与商家或厂家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委会投诉或向工商等行政部门申诉,亦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 社评|假检测真忽悠,靠欺骗消费者赚钱的生意能做多久?
    室内空气检测行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科技改变生活、增加幸福感的生动注脚,我们不希望看到一朝短视导致的行业塌房,更不容忍消费者被欺骗戏弄。“检测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让客户检测之后去治理,哪怕免费检测都行”“其实检测仪就是一个道具,你检测都不超标,他能治理吗?所以你要想办法让它超标”——近日,央广网记者调查发现,室内甲醛检测乱象丛生,部分甲醛检测机构教唆加盟商用调控检测仪及控制显色液滴数的方法造假,将合格报告改为不合格,通过制造“甲醛焦虑”诱导消费者购买其“治理”产品,以此牟取暴利,然而经治理后甲醛的含量也并未达标,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居住环境健康要求的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尤其是甲醛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甲醛检测市场迎来了巨大商机。然而,一些甲醛检测机构人为调控检测数据、把检测单转化为治理单的“神操作”令人大跌眼镜,有网友表示这些机构“既不专业更不诚信”。假检测、真忽悠,此番报道揭开了这一行业见不得人的一面,一些机构规模可观且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对数据和报告动手脚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甚至形成了成熟的造假圈钱体系——先通过包装品牌、吸引加盟商将品牌做大揽客,一旦这个品牌出事,则再换个品牌继续。靠欺骗消费者赚钱的生意何以能做起来?从市场准入看,这一行业目前门槛较低,一些机构购置几台检测仪、几瓶药剂就可以支起摊子,而不断发展加盟商的扩容模式则难以保证从业者资质。从行业属性看,这一行业专业性较强,多数消费者并不掌握检测所需的技术,在检测原理和过程等方面也存在较大信息差,缺乏对检测权威性、专业性、真实性的辨识能力。从社会环境看,多年来社会上一直存在“甲醛焦虑”,不少消费者在恐慌之下更容易成为不良商家忽悠、套路的对象。从业务链条看,多数机构既检测又治理,而治理环节又是利润中的大头,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做法,极易催生检测环节的造假冲动。时下,在美容、保健品等行业和领域,同样存在这种先制造焦虑,再请君入瓮的伎俩。诸如皮肤是否存在相关问题、身体是否缺乏某种元素、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通常缺乏显在的评判标准,因而消费者是否有消费的必要,往往全凭商家一张嘴,产品和服务的效果还是商家说了算。对商家而言,产品和服务质量如何不重要,包装技巧和沟通话术才重要,从业者变身销售人员,让客户在极度焦虑中不得不掏钱下单才是终极目的,这一现象值得警惕。从被脚踩过的“土坑”酸菜,到化工油罐车违规运输食用油,一些行业的负面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撕下。眼下,室内空气检测行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科技改变生活、增加幸福感的生动注脚,我们不希望看到一朝短视导致的行业塌房,更不容忍消费者被欺骗戏弄。甲醛检测造假,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甚至涉嫌诈骗。针对这一乱象的治理,不能止于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有必要将事后整治提前为事前事中监管,包括严格审核从业资质,对执业过程实施动态监督等。有关部门须进一步明确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尤其要想方设法规制“前脚检测后脚治理”的商业模式,为市场化的检测行为制定行为准则、划清法律边界。只有让检测机构足够客观、中立,才有望真正堵上其自说自话的口子,也才是针对这一乱象的更为治本之策。卖拐杖的先把消费者忽悠瘸了、在修车铺旁的路面丢几个钉子……类似曾出现在相声小品里的段子,竟在现实中荒诞上演。甲醛检测造假乱象又给我们上了一课,有必要让这种自说自话式的生意链条曝曝光,彻底整治相关乱象,给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 我国部分化妆品汞超标6万倍 消费者中毒患肾病
    其中一款化妆品汞超标6万倍 (央视截频图) 化妆品美白成分都有啥用 ●果酸 有效性:75% 美白产品中只允许使用3%以下低浓度的果酸;中等浓度的果酸用来祛斑;20%以上高浓度的果酸只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来换肤。 安全性:40% 使用果酸后皮肤会变得对紫外线更加敏感。 ●曲酸 有效性:85% 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效果最明显。 安全性:50% 含有一定毒性,因而没有在市场上完全普及开来。 ●桑树提取物 有效性:70% 是由法国人开发出来的最新的美白成分。 安全性:70% 作用温和有效,自然美白。 ●芦荟 有效性:60% 可以减轻由紫外线刺激而带来的皮肤黑化。 安全性:80% 可保湿、防晒、祛斑、除皱、美白、防衰老、护发。 ●熊果苷 有效性:75% 可以有效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安全性:80% 安全性比较高。 ●维生素C 有效性:80% 可将深色的黑色素还原成为浅色的黑色素,并抑制中间体生成黑色素。 安全性:85% 安全性很好,但稳定性很差,会很快地失去活性。 ●内皮素拮抗剂 有效性:65% 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 安全性:未知 安全性尚有待验证。 美白祛斑一直是不少爱美女士的追求目标,因此市场上的美白祛斑类的化妆品也就成了热门商品。但是不少追求美白的女士们可能不知道,一些美白祛斑类的化妆品,在让皮肤变得更加白皙的同时,还隐藏着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昨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一期节目:美白的风险,节目曝光了美白化妆品汞超标数万倍,导致消费者汞中毒引发肾病的案例。 为何出现全身浮肿? 汞中毒致肾病综合征 从去年10月到现在,山西的王女士就一直在为自己莫名其妙生的一场大病担心不已,虽然经过了几个月的治疗,目前王女士的病情已经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和生病之前相比,她的身体还是虚弱了很多。 要想了解王女士这段痛苦的经历,还得从2011年10月说起。当时身体一直比较健康的王女士突然觉得眼睛和脸部出现了浮肿,不久,这样的浮肿就蔓延到了全身。 痛苦万分的王女士先后到当地的多家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给出的诊断结论,让她大吃了一惊:肾病综合征。 为了找到患病原因,也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王女士随即到北京寻求帮助,到了北京之后,王女士病情加重,情况愈加危急。 虽然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之下,王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患病原因却没有找到。在医生指点下,王女士来到了解放军307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次检查终于找到了致病元凶。 经过检测,王女士的血液中汞的含量达到了36纳克/毫升,尿液中汞的含量超过了54纳克/毫升,都超出了正常标准的十几倍,因此医生确认王女士的肾病综合征是由汞中毒导致的。 什么导致汞中毒? 美白化妆品是真凶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过量侵入可诱发汞中毒。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王女士的汞中毒呢?在对王女士的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后,医生将怀疑的重点锁定在了王女士使用的美白化妆品上。被确诊为汞中毒引发的肾病综合征之前,王女士陆续在当地的一家化妆品商店购买了两套美白化妆品,分别标称为“韦医生大清药王”牌和“韦医生古韵”牌美白套装化妆品。 这两种美白化妆品真的会是罪魁祸首吗?为了解开谜团,王女士将这两种化妆品先后送到多家检验机构进行了检测,最终发现检测结果大同小异,这两种美白化妆品中汞的含量都大幅超出了国家标准。 经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这款标称为“古韵强力祛印消斑霜”的产品,汞含量为39453毫克/千克,按照国家标准,化妆品中汞含量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这款产品的汞含量超标近4万倍;而另外一款标称为“蓉贵妃美白祛斑晚霜”的产品,汞含量为64117毫克/千克,超标6万多倍。 经过医生的分析和法定机构的检测,最终确认导致王女士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汞中毒,而导致王女士汞中毒的原因正是她所使用的美白化妆品。 类似的情况有多少? 化妆品致汞中毒不断增多 无独有偶,和王女士的经历类似,北京的孙女士也是在使用了美白化妆品之后,出现了汞中毒的症状。 医生在分析了孙女士的情况后也怀疑,造成她汞中毒的原因很可能是,她从北京一家名叫雅滋曼的美容院购买的美白化妆品。为了讨一个说法,孙女士多次找到这家美容院协商,但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无奈之下孙女士将雅滋曼美容院告上了法庭,法院将孙女士使用的这种美白化妆品送到了检测机构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种美白化妆品的汞含量达到了66928毫克/千克,超标6万多倍。 孙女士还告诉记者,和她一起购买并使用了这种美白化妆品的还有十几个人,而她们在使用了这些产品之后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血汞含量超标,甚至是汞中毒的情况。 经过对北京部分医院和医生的调查采访记者得知,近年来由于美白化妆品导致的汞中毒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美白化妆品已经成为汞中毒的最主要诱因之一。 汞中毒有些啥危害? 严重时会引发肾病可致死 专家告诉记者,除了造成对肾脏的损伤之外,汞中毒还可给受害者带来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多种损害。记者在调查中也注意到,受害者因为使用不合格的美白化妆品造成损失之后,要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医学专家指出,汞中毒除了会对人体的肾脏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之外,还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此外,由于目前汞超标的美白化妆品成为了导致汞中毒的重要原因,因此汞中毒的受害者多数都是女性,而如果女性在孕产过程中出现汞中毒,那么还可能对胎儿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从她怀孕,到一个胎儿的正常生育,到一个胎儿的哺乳,整个过程,汞都可以直接伤害到她的子代,她的胎儿,她的幼儿。 与此同时,专家还强调,汞中毒引发的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健康危害,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受害者经济损失多大? 前前后后花费达20多万 “医疗费就花了7万多了,完了后还有复查费、保健费,而且每年还得去复查。前前后后的花费,加起来总共也得20多万吧。”王女士将自己的遭遇投诉到了当地的工商部门,工商部门也对销售不合格美白化妆品的商店进行了查处,目前整个事件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但是王女士的经济损失到底该由谁来弥补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北京的孙女士已经将销售这种汞超标美白化妆品的美容院告上了法院,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她的经济损失到底能不能得到补偿也还没有结果。 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遇到这样的情况之后,有多种渠道可以维护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化妆品侵权纠纷案件一旦发生,可以有五种途径来解决:消费者可以选择自行与经营者协商,私下沟通解决;可以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选择到行政机构申诉,或者依据和经营者签订的仲裁协议要求仲裁解决,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建议借鉴食品安全法严惩 虽然有多种渠道可以采取,但是无论是向消协或者行政部门投诉,还是向法院起诉,都需要由消费者提供材料并举证。而这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却是比较困难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如果不注意留存相关票据等证据的话,一旦遇到纠纷需要维权的时候,就会增加维权的难度。 法律专家认为,由于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化妆品可能给使用者造成多种健康危害,也可能会给受害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按照一般商品的质量问题去惩处显然会造成惩罚力度不足,威慑力不够,对消费者损失弥补不充分地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法律专家建议,一方面简化化妆品质量问题的投诉和起诉程序,另一方面针对化妆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侵权行为,应该借鉴《食品安全法》中假一赔十的规定,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关链接 调查报告显示:112个美白化妆品汞超标 上月中旬,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发布了《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在北京、上海、东莞等10城市抽检的产品中,有112个汞含量超标,占所有抽检产品数量的23%,其中一款名为“颜茹雪雪肌净白嫩肤晚霜”的产品,汞含量高达43988ppm,超标达4万倍。另有近10%的产品砷或铅含量超标。 报告抽查的产品大多为国内品牌,而出问题的产品则包括“天下无斑美白祛斑日霜”、“露兰姬娜特效祛斑晚霜”、“美肤堂中草药养肤疗斑七天白美颜晚霜”等,而且网购也成为重灾区,这些产品通过网上的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 本组稿件综合央视、羊城晚报 贴心提示 减轻化妆品损害六招 ★要认真查看化妆品的标识和生产日期; ★要学会识别劣质化妆品的各种方法; ★使用前可先做皮肤斑贴试验; ★化妆也要有“星期天”休息日; ★不要在脸部同时使用三种以上的产品; ★临睡前要及时彻底卸妆,清洁皮肤。
  • 欧委会消费者保护机构发布中国产厨具特定检测技术指导
    日前,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JRC)下设健康与消费者保护(IHCP)协会发布针对中国产厨具的主要芳香胺物质迁移情况检测技术指南文件。   该检测技术指南主要关注含聚酰胺、三聚氰胺以及甲醛的厨房用品。文件支持对进口自中国或中国代工生产的聚酰胺与三聚氰胺塑料厨具实施欧委会特定要求并执行详细的审查手续。
  • 可口可乐 请别再“癌化”中国消费者
    据报道,可口可乐又被指其焦糖色素的用量有&ldquo 双重标准&rdquo ,中国是美国的14倍。   添加焦糖色素,能使可乐拥有&ldquo 独特颜色&rdquo ,但也被发现这其中含有致癌物质。然而,可口可乐坚决否认致癌说。   就在今年4月,可口可乐将疑似受到氯污染的产品当合格产品销往中国市场,这些产品涉及9个批次、12万箱,价值500万元,引起国人愤怒。可口可乐很快做出道歉,&ldquo 所有产品&hellip &hellip 是安全可靠的&rdquo ,被网友指出言语&ldquo 不真诚&rdquo &ldquo 充满了傲慢&rdquo 。   可口可乐不仅是全球销量占据霸主地位的碳酸饮料,而且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软饮料品牌,其对外的表态,都显示着企业的底气十足。尽管可口可乐迫于公众压力,最终还是宣布更改生产过程。不过,据英国活动人士爆料,这一预防措施只在美国实施。这就意味着,中国市场上被消费的还将是这种含致癌物的可口可乐。   现阶段,我国对焦糖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对于添加的要求只是&ldquo 适量&rdquo ,没有规定具体的值。可口可乐对美国标准显然更为&ldquo 忌惮&rdquo ,因此才肯受&ldquo 委屈&rdquo 暂且&ldquo 以平众怒&rdquo 。二者,就可乐标准来说,我国标准显然落后美国标准,或者可理解为前者只需恪守所谓的&ldquo 无害则大可添加&rdquo 的逻辑。   年销售额达到11亿英镑的可口可乐,本应在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做到万无一失,如今却嘴上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区别对待,体现的不是一个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表率作用。恰恰相反,可口可乐的不平等,正是在嚣张地利用消费者是弱势的中国国情。如此不在乎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如此藐视中国公众的饮品安全诉求,可口可乐已经表现出了全球第一软饮料的底气。   企业对消费者如此不负责任的巨大底气何在呢? 可口可乐在全球拥有48%的极高市场占有率,而中国的巨大市场以及不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消费者相对淡薄的食品安全意识,都让企业无限膨胀,错认为蛮横和狡诈就能糊弄中国公众。   北京长立律师事务所的罗开均律师对环球网记者说,对于含致癌物的可乐,&ldquo 我国的消费者可起诉要求可口可乐公司进行赔偿。我国相关部门也应及时对有致癌风险的产品进行监管和排查,必要时选择下架处理&rdquo 。   这个已有127年历史的公司,本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但唯利是图的可口可乐却一再&ldquo 毒害&rdquo 中国消费者,中国公众情何以堪?请别再&ldquo 癌化&rdquo 中国消费者。
  • 百丽“他她”女鞋遇水变色 消费者要求退货被拒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本网接到浙江宁波陈先生的投诉,反映他为妻子购买的百丽集团生产的“他她”牌女鞋,遇水后严重变色,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的问题。   陈先生说, 2013年4月5日上午,他和妻子在浙江宁波银泰百货(天一店)他她专柜,花400多元购买了一双咖啡色女鞋,付完钱后,妻子就把新鞋穿上了。恰巧当天下午5点左右赶上下雨天,想不到鞋遇水后,鞋面发生变色现象,到晚上8点左右,再一看鞋面变色更严重,黑乎乎的一片(鞋的本色是咖啡色)。   新买的品牌皮鞋经雨一淋,就出现鞋面严重变色问题,真是想不到。2013年4月6日,也就是买鞋后的第2天下午,陈先生又来到浙江宁波银泰百货天一店,找到他她专柜的工作人员,讲明情况要求退货,却遭到店员的拒绝。陈先生转而又找到银泰百货售后服务人员,他们的态度很不友好,并说这小票上明明写着“雨天不宜”,你偏要穿,不同意退货。   陈先生说,回想起4月5号自己同妻子一起去买鞋时,他她专柜的售货人员一字未提此鞋遇水会变色,只是现在他们一说,我们夫妻两人才在小票的第3联(顾客)联上看到盖有“雨天不宜”的字样,但小票的第一联,第二联却没有“雨天不宜”的字, 陈先生说,第三联在底下,我们当时真的没注意第三联上“雨天不宜”的字。   陈先生说,400多元的“他她”牌新皮鞋,淋雨后就严重变色,这质量也太差了吧,自己强烈要求无理由予以退货。   中国质量新闻网快评:“雨天不宜穿”算不算霸王条款   浙江宁波陈先生购买的百丽“他她”女鞋,遇水后严重变色,要求退货却遭到拒绝(详见:《“他她”女鞋遇水变色 消费者要求退货被拒》一文)。看到商家拒绝退货的理由,令人匪夷所思。   鞋是穿在脚下走路的。路有崎岖不平,也会有积水泥泞。相信谁也不会花几百元买的鞋子专挑毁鞋的路径去走。但天有不测风云,即使是走在柏油路上,也难免遇到早上出门风和日丽,晚上回来风雨交加的天气变化。若是如“他她”商家的“明示”:“雨天不宜穿”,那不等于要求消费者,凡穿本厂家鞋子出门,务必请随身携带一双防雨胶鞋!   当然,作为服装、鞋帽等穿着用品,除非注明具有防雨特性的产品,不能强求普通面料的产品都能风吹雨打,“面”不改色。但问题是,被雨水淋湿的面料,应该在风干后还原本色。如若不然,市面上的服装、鞋帽不都成为一次性商品,或穿在身上成“百变金刚”了。   退一步讲,如果循着商家的“明示”内容去想——“雨天不宜穿”,那么,以下这个问号就浮现出来。这个“明示”警语,是否说明这双鞋是残次品?如果是厂家明知其这款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却没有在销售前履行告知义务,而像陈先生所说,“专柜的售货人员一字未提此鞋遇水会变色”,显然,商家存在欺诈嫌疑。   更需要追问的是,商家把最应该告知消费者的产品信息,放在消费者不容易发现的“小票第三联”,但当消费者要求退货时,却被商家作为不予退货的理由。这算不算商家的“霸王条款”?众所周知,“霸王条款”有一个显著的特性,就是商家对预知其产品在不确定的情形下可能给消费者权益带来损害,用格式合同的方式,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像商家拒绝陈先生退货的理由,就是例证。   在商品、尤其是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总会发生由不确定性引起的意外情形。每每遇到这一情形,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我们在呼吁有关部门对“霸王条款”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商家要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商业道德,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回到本文的原意,当商家所售商品在不确定情形下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后果的时候,理所当然地多承担责任。(柯纪)
  • 高额检测费成消费者维权“拦路虎”
    “花了5000块钱买了辆摩托车,用了大半个月,车子就毛病不断,修了多次但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我认为车子质量有问题,想找第三方鉴定一下,可是检测费要四五万元,这叫我怎么维权?”“315”消费者权益日临近,可市民彭先生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检测摩托车质量费用高,他准备放弃维权。   去年5月下旬,彭先生在铜陵路与北二环交叉口徽阳商贸花5000元买了一辆厦杏三阳摩托车。车子到手后,他兴奋不已,时常骑车上街兜风。可这种感觉没持续太长时间,大半个月后,他就发现车子供油系统出现问题。彭先生便将车子开到售卖地检修。“问题得到了短暂的解决,我也就没追究其责任了,但后来不仅供油系统再次出现问题,刹车系统也有毛病。”彭先生于是找到商家,指出其售出的车辆质量存在问题,要求给出合理解释,但商家坚称车子没问题。“有没有问题,商家和我说了都不算,得有权威机构鉴定。”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彭先生随后咨询了市消协,在其帮助下找了一家专业机构。“对方说检测可以,但检测费要4万元钱,我一听报价就傻了!”无力承担费用,彭先生感叹、生闷气之余,也心灰意冷打算放弃维权。   那么检测费用为何如此之高呢?一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表示,因检测需使用专业的高精密的仪器,故成本较高。“如果彭先生申请检测,检测费由其先支付,等检测结果出来后,摩托车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厂家则要将检测费支付给彭先生。如果厂家拒付,可通过法院维权。”   对于因检测费用高,消费者放弃维权的现象,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每年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现在检测个地板质量,就要万把块钱,消费者就算承担得起,也心有顾虑。一旦有消费者维权,我们都是尽力调解,如果双方达不成妥协,那只能通过司法途径,鉴定也就少不了。在维权方面,消费者有时候确实是弱势群体,对此我们只能希望检测部门降低费用。”
  • 香兰素"误检"难解消费者隐忧
    闹得满城风雨的洋奶粉“添香”风波,昨日有了新变化。“是我们的失误,检测结果基本上不含香兰素。”昨日,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食品科技学院的徐书记向媒体表示,此次检测报告存在失误。   与此同时,7月11日,美赞臣公关人员周小姐致电《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相关产品已经送往权威机构检测,会给消费者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   湖南机构玩“失误”   针对“添香”事件,7月10日晚间,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就美赞臣、惠氏等品牌部分奶粉样品对香兰素检测结果发布说明:“本次送检样品中未检出香兰素,造成送检样品错判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误判了色谱分析图谱,因此,本批次委托检测样品结果均无效。”   尽管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否认了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但在没有权威报告出来之前,消费者心中还是不禁要打一个问号,美赞臣、惠氏等洋奶粉的有关产品中到底有没有违禁添加。   而同日,长沙市工商部门也表示,对事件已组织进一步的调查,如发现这些洋品牌奶粉中确实含有违规添加剂,将采取必要的行动。   尽管乳企矢口否认,但一位奶粉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相关部门规定不允许添加之前,因为对一些香精香料含量的规定存在模糊地带,而香兰素可以改善奶粉的香味、浓稠度,使奶粉又香又浓,让婴儿产生依赖感,一些奶粉企业确有添加香兰素的做法。   处罚轻致问题频出   且不论湖南检测中心承认“检测有误”,上述乳企产品是否安全的,但似乎可以预见的是,若某品牌的奶粉真出了问题,将又是一轮形式上的道歉和召回,这看似已成乳企通行的做法。而在该做法中,消费者的利益如雨中飘萍般屡屡被肆意侵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相比之下,乳企遭受的惩罚代价却小之又小,最后甚至不了了之。   记者发现,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除了肇事公司三鹿垮掉,责任人被判刑,此后虽然奶粉安全事件频频曝出,却再无出现“第二个三鹿”。   据记者统计,2008年之后,受到最重处罚的要数2011年被曝出致癌奶的蒙牛,然而处罚也仅仅停留在“传说”上,不论是处罚人员的名字,处罚的力度,还是处罚涉及的范围,都让人雾里看花,最终仅以“高层有关人员受到免职和处分”草草收场。除了道歉之外,更没有对市面上是否流入致癌奶有更明确的说明。   “拿贝因美猪骨粉事件来说,消费者打了数月官司,得到的结果就是将原来的奶粉退掉,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而贝因美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那一罐奶粉钱。”资深奶业专家、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光明碱水奶事件处理方式同样如此。昨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消费者去超市退光明问题奶时,被客服人员予以拒绝。   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奶,王丁棉认为,消费者维权之所以很难得到保障,一是取证难,问题奶的危害性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 二是大企业为挽回品牌形象,常常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平息事态 三是相关法律还不够健全,在消费者权益上无法提供有力全面的支持。   “国务院要求五年健全相关机制,正是针对目前有关机制缺失和法律漏洞提出的。”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   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维权成本高是消费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如贝因美猪骨粉事件,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结果厂家同意退货,而精神赔偿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宋亮建议,在合适的时候对乳企进行惩罚性处罚,但是要考虑国情和时机,不然可能适得其反。相比惩罚机制,建立奖励机制也同样重要。而王丁棉表示,美国惩罚性处罚是值得借鉴的,但是考虑国情、背景等因素,照搬惩罚性处罚不一定适合中国,但是必须严惩。
  • 婴儿洗衣液安全指标存空白 消费者选购“犯迷糊”
    近几年,婴儿洗衣液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作为洗衣液产品细分的类型,一直以来都受到妈妈们的高度关注。不过,近日,据国内媒体《消费者报道》称,其选择了市面上6款婴儿洗衣液产品,针对安全性指标送到广东省权威部门进行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有的婴儿洗衣液与其“中性”的宣传并不符,其中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PH值达10.4,接近标准要求上限。这一消息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疑虑,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婴儿洗衣液安全指标存在 “空白”,消费者选购也容易“犯迷糊”。   建议用中性洗衣液   本次被送检的婴儿(宝宝)洗衣液产品包括蓝月亮、惠氏、绿伞、五羊、爱护和贝亲6个品牌,针对两项安全性指标PH值、总五氧化二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产品符合标准《衣料用液体洗涤剂》要求,但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浓缩)的PH值高达10.4,接近标准中PH10.5的上限。   6款婴儿洗衣液安全性检测结果显示,蓝月亮宝宝专用洗衣液PH值7.7,惠氏衣物清洁剂PH值为6.6,绿伞宝宝洗衣液PH值为7.5,五羊宝宝抗敏洗衣液PH值为7.7,爱护婴儿抑菌洗衣液PH值为7.3,贝亲婴儿衣物清洁剂为10.4!不过,总磷检测结果都小于0.1显示合格。   对此,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马兆利告诉记者,PH值是衡量酸碱度的,PH值越高含碱度越大,现有标准PH值范围是小于等于10.5,但是婴幼儿的皮肤非常脆弱,“我们建议新标准增加PH值接近中性(PH值为7),通过技术的手段使洗衣液的PH值尽量接近中性,以达到对婴儿皮肤的安全和保障。”   记者看到,在强调“温和”的贝亲婴儿衣物清洗剂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明“婴儿尿布、内衣洗涤更适用”,那么PH值高达10.4的碱性是否与“温和”理念相悖呢?   贝亲公司对于测试结果称,该婴儿洗衣液产品的PH值符合标准的要求,并且产品外包装并未标示“中性”二字。而关于温和安全,贝亲主要是从对人体保护和环境保护两方面设计的 从人体保护方面,产品做过严格的皮肤安全测试 从环境保护方面,产品不含磷盐和氮素及荧光剂。   消费者选购多是看品牌   昨日,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年轻的父母发现,他们一般选购婴儿洗衣液多是看品牌,至于产品的实际功能并未过多关注。“基本都是选大品牌的,觉得可以信赖,至于里面的成分还真是搞不懂。”昨日,在崂山区妈妈好孩子里市民吴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而大多数的消费者和她一样,基本是看品牌而不看具体说明。记者在货架上选取了多个产品仔细对比包装发现,这些婴儿洗衣液对于很多问题都是语焉不详,“温和配方”、“贴心呵护”等字眼成为了主要的宣传用语。现场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没有消费者问很专业的问题,基本都是比较下价格、品牌什么的,我们也不用怎么推销,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衣物洗涤都很讲究。”   记者了解到,从国际趋势上看,衣物洗涤已经越来越关注婴幼儿、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需求,但目前中国还尚未推出婴儿洗衣液国家或行业标准。此前国内外通行的《衣料用液体洗涤剂》标准中,除去PH值、总磷含量之外,对于洗涤剂残留、去除甲醛、化学添加、刺激性等项目并无明确规定。 文章转载自:齐鲁网
  • 奶粉里吃出虫子 第三方检测需消费者先垫检测费
    “你看,就是这只黑黑的小虫子,那天我一打开就看到了,幸亏没有给宝宝喂奶粉。”因不同意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金华市民徐女士3月15日到金华婺城工商分局举办的“315广场活动”现场去投诉。   徐女士带来了出问题的奶粉。记者看到,奶粉是罐装的惠氏金装婴儿奶粉,标明原产地是新加坡,中国总经销是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保质期到明年4月份。徐女士介绍说,奶粉是她去年12月1日从亚布力婴童会所金华江北店买来的。12月3日她打开奶粉,拿出奶粉勺准备给宝宝喂食时,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小点,很醒目。她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虫子,虫子已经死掉干了,有点像虫卵,看起来很像米糠壳。   随后她就拨打了“亚布力”的电话,店家说会让厂方来处理。徐女士说,厂方过了好久才上门查看,并拍了照片。当时答复她说可以退一赔一,并坚称公司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徐女士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徐女士说,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厂方口口声声说“如果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可以去检测”。   记者了解到,消费者怀疑产品有质量问题需要举证,其中一项就是申请第三方检测。但是一来第三方检测机构少,二来要花钱花精力,还不知结果会怎样,检测费用一般是消费者先行垫付,如果检测发现产品质量确实有问题,检测费用可由产品生产方出,所以消费者往往有畏难情绪。徐女士说,自己要照顾个婴儿,实在没有精力走第三方检测维权的路子,所以她选择求助于工商调解。   受理了徐女士的投诉后,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亚布力”进行现场调解。工商人员说,按照食品法规定,根据消费者受损情况不同,可以赔偿商品价格的一倍到十倍。此案中如果商家负责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事情是很好处理的。在等了20多分钟后,惠氏奶粉金华办事处的客服顾问赶过来,一再强调产品质量不可能出现问题。“从我们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来说,虫子出现在奶粉中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公司可以补偿给消费者两罐奶粉”。   由于双方分歧较大,在工商人员努力下,徐女士表示可以作出让步,一赔五也可以接受。但惠氏奶粉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要请示上级,请示后她表示自己没有这个权限,只能退一赔一。徐女士表示,既然如此,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后来,惠氏(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又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理解消费者的心情,但产品肯定没有质量问题,还是希望与消费者达成谅解。
  • 科技助力保护权益,质谱“金睛”去伪存真
    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每想起去年曝光的“脚踩老坛酸菜”,“手工勾兑化妆品”,无不让消费者不寒而栗。我们不禁感叹,如今的消费品安全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德国耶拿永远以维护全人类的安全健康为己任,不遗余力的为消费者高品质生活提供保障。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德国耶拿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做过的努力。葡萄酒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消费的酒精性饮品,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Vine and Wine,OIV)统计显示,中国葡萄酒年消费量大于18亿升,位列世界第5,可见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受气候光照影响,不同产地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差异巨大,NIST SRM 987 的长期稳定性测试(4 天)间隔条表示 2*SD利益驱使,市场难免鱼龙混杂。科学的专业的检测技术尤为重要。目前,主要是通过矿质元素鉴别产地,但在实际研究中变量过多,需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较为繁琐。而稳定同位素受到生物生命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分馏现象,使环境中各同位素丰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同位素比对年份差异、地理属性、环境演变进行跟踪和预测。近些年在食品产地溯源面应用广泛,如小麦、茶叶、葡萄酒、雪茄等,该技术可以弥补矿质元素分析应用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区分土壤、气候和水源相近的葡萄酒产地。Sr元素既不是葡萄组成的基本元素也不是葡萄生长所需元素,且在葡萄生长过程中不会分解,葡萄酒中Sr全部来源于土壤,且几乎不受气候条件、农业实践和酿造因素影响,被认为是食品产地鉴别的最佳指纹元素[1]。可以将Sr同位素比值作为葡萄酒产地鉴别依据。87Sr是岩石或矿物中的Rb经β衰变形成的稳定同位素,87Rb与87Sr是同质异位素,在ICP-MS分析中87Rb会干扰87Sr测定的准确性,所以同时考验仪器的干扰消除系统。实验数据:通过一式五份制备每种基质的样品,一并计算这 5 次重复的精度来评估总体精度。因此,它包括样品制备和分析步骤。长期稳定性:优化条件检查仪器稳定性,在不关闭等离子体的情况下连续四天对标准品 NIST SRM 987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测试:NIST SRM 987 的长期稳定性测试(4 天)间隔条表示 2*SD结果和讨论:测量葡萄酒和小麦中87Sr/86Sr同位素比值,Plasma Quant MS Elite 获得的精度在 0.01 和 0.08% 之间,具体取决于样品类型。小麦和葡萄酒的RSD% 较低,为0.01至0.02%,87Sr/86Sr的变化范围很小。由于具有极高的精度,可以区分两种样品的不同来源。在Plasma Quant MS Elite 和 MC-ICP-MS 上进行的测试比对实现了极好的相关性。这证明了Plasma Quant MS Elite 测试精度值得信赖。尽管 Plasma Quant MS Elite 获得的87Sr/86Sr比率精度为 0.01%,明显低于 MC-ICP-MS (0.0015%),但与其他 Q-ICP-MS (0.1%)相比,本应用显示出远优于其他 Q-ICP-MS 的分析性能。测试样品结果表明,可以从 Plasma Quant MS Elite 测量中得出相关的来源区分。结语:众所周知,食品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国计民生,不定时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在购买时迟疑、买后深受其害。行动远不止 “315”,因此德国耶拿建立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对食品原产地溯源,有毒有害成分分析,时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参考文献[1] STEWART B W, CAPO R C, CHADWICK O A. Quantitative strontium isotope models for weathering, pedogenesis and biogeochemical cycling[J]. Geoderma, 1998, 82(1/3): 173-195.DOI:10.1016/s0016-7061(97)00101-8
  • 检测机构和雅培因“最差”之名打口水仗 消费者该信谁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 由于一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雅培奶粉突然被冠以“最差”之名。围绕“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关键指标是否达标”等核心问题,检测机构和雅培公司打起了口水仗,本就风波不断的奶粉市场再起波澜,消费者又纠结了,究竟该信任谁?   在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如果只有食品公司的自检程序或相关部门的事后调查,得出的结果往往不能令消费者完全信服。在这种情况下,由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监督调查,确保公正的立场与不受“污染”的调查结果,就显得愈发必要。   这一次的雅培奶粉事件,起源就是一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报告,但这一事件导致的“罗生门”,或许意味着完善的第三方检测机制离我们还有点远。   指责雅培奶粉的是一家名为“CERResearch”的第三方检测机构。CER称,检测了中国市场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雅培产品的样品在关键指标上严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是送检样品中最差的一个。这一结果无疑再次加重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不信任感 同时雅培公司在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上缺乏正面回应,态度也令人难以接受。   然而,有关CER的种种疑点也随之而来。报告发布后,多名专家公开声明,称对报告内容和结果并不知情,要求撤回报告或删除以自己名义发布的内容。此外,雅培还质疑称,为什么报告中只涉及雅培品牌,其他五个品牌却未给出具体名字,由此,这份报告的出发点也成为疑点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的层出不穷和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高度重视,让第三方检测机构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并在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愈发关键的作用,然而,如何保证“裁判员”自身的不偏不倚、独立权威,如何让监管的脚步尽快赶上发展的步伐,仍有一段路要走。   消费者不愿看到,被认为“最好”的产品原来一直在欺骗自己 也不愿看到,自己的正义感被任何一家机构“利用”,或无缘无故被卷入任何商业闹剧中去。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希望听到多一点权威的声音,买到真正放心的产品。   雅培奶粉质量最差? 专家“辟谣”称从未发表任何观点。   相关新闻:雅培被第三方机构检测为最差奶粉 或致肠道出血及营养不良   中国年轻父母追捧的雅培奶粉竟然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也未达到中国国家标准。昨天,第三方机构香港CERResearch公司发布报告称,其送检了从中国市场购买的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结果均不合格,雅培样品是最差的。   □检测结果   六品牌均不合格雅培喜康宝最差   CERResearch从事中国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公司 CEO Graham Earnshaw(晏格文)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公司日前从上海和香港购买了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邮寄到德国一个世界一流的专业检测食品安全的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和分析。   “目前,这些样品的检测数据都出来了,我们将这些数据提供给专家,由他们做出判断”,晏格文表示,目前专家的态度是,检测的6个样品中,没有一个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其中,雅培的样品被检测出是送检样品中最差的一个,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也未达中国新国标。   雅培样品问题   酪蛋白太高疑高温处理   报告指出,根据中国标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60%,而雅培的喜康宝一段的最终检测结果为41%,与标准相差甚远。检测结果还表明,雅培的产品可能经过高温处理。   婴儿食用过多的酪蛋白被证实会导致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很大压力。报告称,法国国家农业研究协会的下属机构INRA的研究总监Dr.DidierDupont是牛奶和鸡蛋的营养学专家,他对雅培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检查,并评论说样品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比例很低,完全不符合标准,并且变性的程度很高。   专家   一致负面评价   美国最知名的乳品研究机构之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食品科学系的主席ScottRankin博士称,雅培的样品在乳清蛋白/酪蛋白比例方面,不符合中国国家卫生标准。样品可能经过超高温处理。在营养价值方面,它应当被排在送检样品中的最后一位。   “这6个样品中,雅培样品的乳清蛋白对酪蛋白比例是最低的。”新西兰基督城奥塔哥大学儿科系系主任兼教授AndrewSDay博士表示。   报告还引述了拒绝透露姓名的一位参与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10765-2010(其中包含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的专家说法称:雅培的样品没有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雅培回应   检测产品未在内地销售   昨天,雅培中国公司发布声明强调,雅培婴幼儿配方奶粉均是根据产品销售所在国家和市场规定的产品标准而进行生产的。CER报告中提到的雅培产品并未在中国内地销售,该被检测产品和中国国家标准有不同是不可避免的。   雅培声明还表示“严重质疑这篇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雅培指出,报告没有公布其他五个产品样本的任何相关信息或检验结果 报告中也没有信息表明是受谁委托发布该报告的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无法从这篇报告中找到CER用于获得检验结果的检测方法。   “我们不会容忍任何恶意损害我们同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的行为,并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声明这样强调。   □CER反驳   雅培不符国际和中国双标准   昨天晚间,CER对雅培的声明迅速做出反驳,称CER并非科研机构,也并未就奶粉的检测给出独立观点,检测结果由海外知名第三方实验机构得出,并由多名专家进行评价。“为了确保报告内容的‘公平性’,我们已尽力和雅培取得联系,但遭到雅培的回绝。”   针对雅培的受检奶粉“不是为中国内地市场而生产和销售的”,因此不必满足中国国家标准的要求的说法,CER表示,根据检测结果和专家意见,雅培产品的样品在关键指标上同时不符合国际标准和中国标准。   对于雅培指责未公布其他样品的数据,CER称,我们是先公布雅培的检测结果,随后会公布其他品牌。   “我们绝对不是蓄意损坏雅培的名声,他们可以采取相关的行动,但是这个报告是经过实验检测且是专家的决定。”晏格文表示,“对于雅培企图将注意力从产品质量这一核心问题转移到这一不相干的事实上,我们感到很震惊。但是,为了避免任何误解的产生,我们还是想说,本次送检的中国品牌产品里,并没有主流品牌。”CER表示。   □事件进展   产品暂未下架已举报到沪粤质监局   记者昨天在家乐福、沃尔玛、红孩子等卖场和母婴网购店发现,国内配方的雅培一段喜康宝仍有销售,销售人员称并不知道上述调查报告结果。   CER称,已电话联系美国医药雅培公司位于香港的办公室,要求就产品质量问题与负责质量监控的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通话。但前台接线员均以需要实名制转接为由拒绝了联系要求。CER表示,公司应当义不容辞地接受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的任何询问,但雅培拒绝此类请求,反映出其在中国市场上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我们已于本月把测试结果及报告结论分别递交上海市和广东省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晏格文告诉记者,双方均确认收到测试结果和报告结论,并表示正准备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   记者昨天下午联系上海质监局新闻处,但一直无人接听电话 广东质监局新闻处王先生表示,目前该局对此事在调查过程中。   □专家意见   支持该检测政府部门应介入调查   “CER抽6个品牌产品到国外进行公证检测,我非常赞同支持这个做法”,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表示,国际上关于婴儿奶粉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推荐标准是6:4到7:3,母乳的比例达到8:2,而我国国标却选择了国际标准中的最低值,雅培此次的抽查比例却只有4.1:5.9,连国际标准的最低档都未达到。   王丁棉表示,至于为什么中国标准选择了国际标准的最下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乳清蛋白成本高,要求奶源也高档。而中国的标准很多都是由企业去主导参与,标准定得低企业就可少支出成本。   “我认为这个报告是可信的”。王丁棉表示,没有第三方检测数据是不敢乱说的,“该事件曝光,首先雅培应该加强检测,如果严重的话,主张先下架,否则对消费者极其不公平”,王丁棉表示,作为政府部门,也应介入此事的调查。
  • 食品包装上明示添加剂 但专业名称使消费者很茫然
    6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按照规定,食品包装上必须明示食品添加剂成分。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武宁南路的一家大型超市,见到众多食品添加剂名目已出现在很多产品包装上,但市民对于这些专业、复杂的名字大多感到茫然。   一包饼干加了12种添加剂   一根香肠10种配料,有6种是食品添加剂 一罐牛奶的包装上,“配料单”印了8行(每行约有3种配料),其中6行   标示的是各种添加剂……记者拿起一包饼干,见配料栏有密密麻麻11行(每行3到4种配料),其中苯丙氨酸、5''-肌苷酸二钠、阿巴斯甜、水解植物蛋白等添加剂共有12种。   “这么多专业名词,不要说弄懂,光是读出来就很要命了。”顾阿姨平时购物很少注意产品成分,根本不在意食品包装上有没有列上添加剂,“它写的都是很专业的东西,看不懂,怎么判断有没有害处?何况,包装上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吗?”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多数人的态度都和顾阿姨如出一辙。大家普遍反映自己缺乏相关知识,因而不会特别注意包装上的食品添加剂。超市促销员秦小姐也表示,从来没有人向她咨询添加剂问题。记者注意到,秦小姐正在推销的某品牌牛奶包装上既无食品添加剂标示,也没有“不含添加剂”的提醒。   正在为孙儿挑选零食的陈先生认为,普通市民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搞清楚各种食品添加剂,“我知道添加剂可以增加香味、鲜味,保证食品不腐烂,如果不过量的话,应该不会有问题。”陈先生坦言,写明食品添加剂并不能消除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他“规避风险”的办法是“尽量到大型超市,尽量买信得过的品牌”。   看配料是一种科学消费习惯   市政协常委、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毒理学会理事沈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食品添加剂,盲目恐惧或无所谓,都说明消费者缺乏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科学知识。“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沈建华举例说,食盐中的抗凝结剂可以防止盐粒结块,牛奶中的增稠剂增加了液体粘稠度,添加剂对大多数加工食品来说都不可缺少,只要是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就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消费者没必要视添加剂如洪水猛兽。   “食品包装上列出的添加剂,有许多只有内行人才看得懂。之所以要明示这些添加剂,主要是便于相关部门监管。”但沈建华指出,消费者应该学会自我保护,“在国外,一般消费者购买加工食品,都有看看产品配料的习惯。我们虽然经历了三聚氰胺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但相关知识的普及却还不够,消费者习惯也没有培养起来。”沈建华说,食品安全科普之路还很长,不论是消费者个人,还是媒体和相关部门,都应对此给予更多关注。
  • 检测门阻挡消费者维权之路
    高昂的检测费用增加了维权成本,往往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一些不法商家也因为知道检测费用高、消费者承担不起而大肆欺诈消费者。   而另外还有些问题却苦于检测难、找不到证据,工商部门也无法为消费者维权。   新闻背景   今年5月份,抚顺市民王先生在沈阳市东陵区一家汽车4S店购买了一台某品牌轿车。“提车后那几天一直下雨,我就没怎么出门,天晴后去洗车时,洗车的小伙儿说我的车有问题。”王先生说,当时洗车工在擦车时,发现汽车前脸处有一块四五平方厘米的漆和其他的不一样,不仅有色差,而且那块漆明显要薄一些。该店老板在查看后断定,这块漆是后喷上去的,可能是此前该车遭遇过事故,或者被坚硬的物体划过。   王先生说,他查看后发现这块漆确实不是原车漆,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是看不出来的。“这是新车啊,刚买的车就出现这样的问题让我很上火。”王先生说,他最担心的是这辆车出过事儿,万一其他地方再存在隐患,将来会更加麻烦。   此后不久,王先生和朋友开车来到购车的那家4S店。“我把情况和4S店说完后,店方矢口否认。”王先生说。   最后,王先生找到该4S店负责人,负责人也称汽车在店内时不可能有问题,一定是消费者自己的过错,无法退换车。并称消费者可以去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判定是4S店的问题,他们愿意负全责。   维权:找不到检测机构   “我相信4S店一定知道这辆车是怎么划坏的,我不能纵容他们的这种行为。”王先生说,如果这次让他们得逞的话,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遭遇欺诈。   从5月份开始,王先生便开始了维权之路。   可是,令他遗憾的是,他咨询了辽宁省多家检测机构,对方都称无法做该项检测,最后,王先生通过朋友得知国内只有天津一家机构可以检测,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上自己工作繁忙,一直没抽出时间去。“朋友劝过放弃吧,为了一块漆跑到天津去检测会让人笑话的。”王先生说,老百姓的维权之路真的是很艰难。   不过,近日记者联系了王先生所说的这家检测机构———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汽车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遗憾地表示,该项目他们也不能检测,至于国内哪里能检测,他也没听说过。   近日记者又联系了国内10家可以检测汽车及零部件的检验机构,对方都称无法检测该项目。   工商部门:苦于检测难、找不到证据,无法为消费者维权   沈阳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工商部门接到了很多有关汽车4S店的投诉,投诉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比较严重,比如有消费者投诉称从4S店新提的车却显示跑了几百公里,有的4S店对部分紧俏车型违规加价售车等。工商部门经过核实,对部分问题已经给予了解决,但对于有些问题却苦于检测难、找不到证据,而无法为消费者维权。   工商部门表示,消费者应该多与工商部门或消协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有时死结会解开。   律师:不要贸然自行检测   辽宁诚铭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大军表示,很多消费者投诉或起诉却缺乏证据。消费者应该注意的是,一定不要自行贸然检测,如果商家认可检测行为,可以要求其出具书面承诺。如果商家不认可检测行为,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向法院提出检测申请,然后由法院指定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还有哪些维权被挡在检测门外   怀疑300多元买的羽绒服有问题,检测费却够买三四件羽绒服了。   怀疑8000多元买的家具甲醛超标,检测时却得把家具毁掉……   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了,但却遭遇很多客观的无奈。   案例一:检测甲醛,家具要毁掉   去年9月份,消费者黄先生在沈阳一家具卖场看好了一个卧房四件套,“店里的家具几乎没有味儿,销售人员说她家的家具环保系数高,甲醛肯定不超标。”黄先生说,他购买家具最在意的就是环保系数,于是买下了全套家具,花了8000多元。   家具到家后,黄先生发现家具有味,安装工人说属于正常现象,黄先生也就没太在意。在通风近半年后,今年3月份黄先生入住了新房,发现家具味道仍然很大,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有些头晕。可是,当黄先生去找到经销商时,对方却告知家具没问题,如果消费者认为有问题可以去检测,检测结果如显示不合格全额退款。   “我一打听,检验机构都说得破坏性检测,这样我的家具就没法用了。”黄先生说,如果检测出问题还好,这些钱可以找商家索赔,但是万一没问题,自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想到这些,他就忍气吞声了。   近日记者从辽宁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了解到,家具产品甲醛检测确实得进行破坏性检测,否则无法测试甲醛含量,检验前,需按照一定比例在家具的不同部位截取一定的样本。“检测过的家具肯定是用不了了。”工作人员说。   案例二:一件羽绒服检测费够买三四件   今年初,消费者蔡女士网购了一件羽绒服,商家宣称该款羽绒服为90%白鸭绒,充绒量480克,羽绒服的蓬松度非常好,用手摸不到梗。因看到款式比较新颖,蔡女士就购买了一件,花了320元。   可是,货物邮寄到家后,蔡女士发现,羽绒服面料和图片的不太一样,还有较大的色差,用手就能摸到鸭毛梗,羽绒服还有一股怪味。“我怀疑根本没有90%的鸭绒。”蔡女士说,于是她联系了卖家,卖家称色差是相机的原因,而对于鸭绒含量,卖家坚称是90%的白鸭绒,如果不信可以去检测,有问题他们可以按照消法退一赔一。   为此,蔡女士咨询了检测部门,发现检测费用高达上千元。   近日记者咨询了辽宁省纤维检验局,工作人员坦言,羽绒服的主要检测项目确实比较贵,其中充绒量为280元、含绒量550元、清洁度180元、蓬松度100元,这些项目加起来共计1110元。“即便检测产品有问题再赔我一件羽绒服也不划算啊!”蔡女士说,她只好自认倒霉。   检验机构:检测费用高是因为过程较复杂   近日,沈阳一家质检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检测费用确实比较高,但是,检测费用的多少不是检测机构自己定的,而是经过物价部门审批的,是比较合理的。检测费的多少是根据难易程度而确定的,一般来说,每项的检测费用最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几百元,但是消费者维权时往往需要检测多个项目,而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在实验室使用仪器进行测试,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像消费者想象的那样容易。
  • 莫让高昂检测费断了消费者监督之路
    《广州日报》记者近日在走访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顺德基地食品实验室时获悉,虽然目前食品检测技术发达,但检测费用不菲,检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单项费用需450元,而做一个婴幼儿配方奶粉全检则需要3万元。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共有8万人左右,却监管着全国近5000家药品生产企业、40万家药品流通企业、1.7万家医疗器械企业、3400多家化妆品企业、2000多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以及230万家餐饮企业。按照业内人士说法,如此庞大的企业数量,对照8万名监管人员,即便是抽检,恐怕也做不到监管的全覆盖。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消费者监督势在必行。   当前,各地质检检测机构已向公众敞开大门,消费者可以随时申请和送检食品药品,这为引入消费者监督提供了渠道。但是,如果检测费用过高,显然会阻断消费者的监督之路。若不是专门取证,想来不会有消费者为了一袋几十元的奶粉去花3万元做检测,甚至连450元的三聚氰胺单项检测都无法接受。如此一来,民间送检和监督可能会名存实亡。   检测机构或许也有难处,毕竟,检测技术、设备和程序复杂,注定让检测收费不菲,但这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超高的检测费用将消费者拒之门外,检测数量必然萎缩,从而导致设备闲置。相反,若将费用降至消费者可以承受的程度,通过大幅扩大检测规模亦可实现效益。因此,向规模要效益既是质检检测机构良性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消费者监督权的必要措施。   进一步来看,向消费者敞开大门的质检检测机构,一定意义上其业务已属于公共服务范畴。作为公共服务,一方面其服务价格需要照顾到普通居民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若这种公共服务出现资金难题,应予以必要的财政补贴,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能够享受到这一公共服务,这在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已是惯例。   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本是质检部门及其下属检测机构的法定职责,从这个角度看,消费者介入监督属于民间义务行为,即便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诉求送检产品,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附带的监督效应,所以不应再承担过高的送检费用或者说监督成本。所以,如何让面向消费者的食品药品检测费用降下来,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 家居产品检测费用高 消费者望而却步
    家居产品检测费用高 消费者维权难   家住北京柏林爱乐小区的刘女士最近很烦恼,刚装修好的房子,因为地板味道太呛人而迟迟不能入住。与地板厂家进行多次交涉后,厂家表示,只要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地板质量不过关,就给予刘女士相应的赔偿。但是,刘女士经过咨询后得知,若想检测地板质量,必须先支付2000多元的费用。她盘算了一下,如果检测后发现地板相关指标合格,那么这笔费用就只能自己出了。于是,她只好打了退堂鼓。据记者了解,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家居产品环保不过关,消费者维权时困难重重。家居产品质量检测费用为何居高不下?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机构才能让人放心?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检测费用有些高 消费者望而却步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技术人员小丛告诉记者,每种产品检测的项目和收费都不一样。以地板为例,可检测其甲醛含量、耐磨性、含水率和强度等10个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进行检测,费用在4500元左右 检测单个项目,如甲醛,也须800元。   小丛表示,这些收费标准都是经物价部门核准的,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确实有点儿高,并且检测结果对消费者维权不一定有利。因为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较多,经常是由几种装饰材料叠加而引起的。另外,检测收费较高,是因为这些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支出都很大,比如,检测地板需要恒温恒湿实验室、耐久性能实验室等,哪一个检测科室的投入都得在几十万元以上。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在检测费用上设置一定的门槛,可以减少检测的随意性,避免浪费人力、财力。   北京市木材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现在各家检测机构的业务量都不多,主要是收费偏高造成的。为了不让大批设备和人员闲置造成更大的损失,最近他们还在考虑降低检测费用的可能性,计划把地板单项甲醛检测收费从800元降到600元,其他项目的收费标准也打算适当下调。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宋广生建议消费者,为了节省检测费用,消费者在遇到地板或家具有质量问题而维权时,不一定要检测太多项目,比如说想测含水率就别检测耐磨性,这样可省下不少钱。另外,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应该放开,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这样相关费用也会有所下降。   检测方法不同 结果也有差异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消费者想就家具产品的环保问题进行维权时,厂商常常以“你的环保检测不权威”“检测方法不对”等作为理由,并拿出产品“合格”的检验报告,由此导致双方达不成一致。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宋广生对记者表示,目前,与消费者健康安全相关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主要有两部:一部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另一部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针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室内环境,检测方法要求是日平均法,一般是把房间封闭12小时以上再进行检测。而用于新建住房和装饰装修以后进行工程验收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则要求通风以后封闭1小时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封闭12小时和封闭1小时的室内环境质量必然会出现差异,这是造成检测结果不一致,或者双方不认可的主要原因。”宋广生表示。   据宋广生介绍,国家标准《家具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主要对人造板材家具的甲醛含量和木制家具中的油漆重金属含量进行限定。所以,如果家具板材和油漆检测合格,即使出现室内环境污染,生产厂家也会以产品检测合格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宋广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要在合同中明确表明,即使家具材料符合环保标准,一旦出现成品家具污染室内环境时,生产厂家也应承担责任。   认清CMA认证找正规检测机构   针对北京现在检测家居产品、室内空气质量的机构众多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选择时一定要找正规的具有CMA认证的检测机构,并且采用标准的检测方法。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选择检测机构前,要先看其有没有CMA认证,然后查对认证附表中允许该单位进行检测的范围和项目名称,超范围检测项目无效。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未取得CMA计量认证证书的单位,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无法律效力。   据介绍,CMA是“中国计量认证”的英文缩写,获得计量认证证书的检测机构才可在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上使用CMA计量认证标志。检测机构若想拿到 CMA认证标志,必须具备严格的审批条件,比如计量标准经检测合格 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计量检测人员取得计量检测员证 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等。目前北京市场上各类标榜可以进行质量检测的机构很多,但真正持有CMA认证的机构加起来不会超过10家。   特别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有些公司打出免费检测空气质量的招牌吸引消费者,其实,他们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推销空气治理产品,因此,可信度较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有关规定,环保检测机构不得从事影响检测公正性的工作,也就是说,检测机构不得从事环保治理工作。
  • 北京市消费者投诉食品有望免费检测
    今后,消费者投诉问题食品时有望免费检测,举证难问题将有望解决。市食品安全办主任、市工商局局长张志宽昨天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表示,今后将研究完善首都消费投诉机制,解决消费者投诉举证难的问题。   张志宽表示,消费者如果举报、投诉食品不合格,按照规定,需要检测、化验,不但过程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需要花钱。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做到这一步确实非常困难。张志宽表示,有关部门会对此认真研究,考虑开通老百姓投诉举报的便捷系统和投诉救助系统,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为普通消费者做免费的检测。张志宽同时呼吁,市民在平时购物过程中,应注意向商家索取小票,这是最重要的维权证据,“特别是投诉举报质量问题要有依据”。   张志宽介绍,目前,北京的食品安全仍沿用奥运会期间的标准,没有松懈。其中,预包装食品根据条形码全程可追溯。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实现下架、退市,由原生产企业召回,然后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原企业没有能力,或无法收回、召回的情况下,由地方来组织实现无害化处理。最近几年,本市已有几个无害化处理的厂家,负责对此类食品进行集中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张志宽表示,对于多次被下架的不合格产品,其厂家将被暂时清退出北京市场,但如果整改合格后,还可申请再次进入。
  • 美国消费者最不放心中国食品安全
    路透洛杉矶1月19日电---美国已推出新法案以加强食品监管,而美国消费者对进口自中国、墨西哥和非洲的食品安全感到担忧。   据消费者服务网站SupermarketGuru.com为路透进行的网上调查,美国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看法最为负面。此项调查涵盖571人。   被要求选择两个食品安全监管最差的国家时,81%的受访者选择了中国,51%选择了墨西哥,48%的人选择非洲,27%的人选择南美,有11%的人选择了美国。   当被问及出于安全考虑会回避来自哪两个地区的食品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选择中国,分别有42%、41%和24%的人选择非洲、墨西哥和南美。   SupermarketGuru.com编辑兰柏特(Phil Lempert)表示,虽然食品价格上涨,但消费者也不会因此就青睐来自安全监管不力国家的食品。   消费者认为,安全性最差的食品是鸡肉、其他家禽和生菜。   7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和政策力度,以加强食品安全。   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稍早签署新的食品安全法案,其中允许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加强对食品生产商的监管,并予以该机构更大执法权。
  • 院士建言减糖:甜味剂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近日在一场论坛上就中国居民面临的减糖问题建言。他表示,饮料行业用甜味剂取代糖将是一种趋势,但这不意味着不再有含糖饮料,而是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摄糖过量影响健康  “糖不是‘毒药’,人们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陈君石说,从营养学角度来说,糖也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此外,从食品加工业来说,具有一定体积、粘稠性的糖也满足工艺需要。  谈及吃多了糖会产生什么影响,陈君石说,很可能提供比人体所需能量更多的能量。  他强调,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仅由于吃糖造成。至于龋齿,如果人们吃完糖后及时漱口,避免微生物存留,也不一定出现蛀牙。此外,糖尿病并不是“吃糖吃出来的”,但是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摄入糖的量。  每日摄入量“底线”  陈君石援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称,有关糖摄入量的推荐值是每人每日50克。“但最好少于25克。”他说,“50克”是底线,人们要注意看食品标签配料表避免“越线”。  至于哪些产品含糖量更多,陈君石举例说有饮料、烘焙类、乳制品等。“糖果、巧克力等的含糖量当然很高,但大部分人不会吃太多,所以我们关注的是人们食用含糖食品摄入的糖。”他解释说。  他特别提到,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在中国人平均每人每日“吃”进去的糖中,24%来自酸奶,而饮料“贡献”只有17.7%。  饮料行业新的趋势  “食品企业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规定,帮助实现‘合理膳食’。”陈君石强调,要尽可能地想办法把糖的含量降下来。  他建议采取多种方法。比如,逐步通过技术创新减糖,并让消费者逐渐适应这种口味。再如,使用甜味剂。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认识,自觉地控制糖的摄入量。  陈君石还谈到,一些人认为甜味剂是添加剂、不安全,这是一种误解。他强调,无论是罗汉果提取物、糖精、阿斯巴甜、木糖醇、赤藓糖醇等,被用于食品中的甜味剂都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且规定了最大添加量,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他在展望饮料行业发展前景时说,含糖饮料并不会被完全取代,甜味剂也是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他强调,重要的还是消费者在科学知识指导下,合理选择一日三餐,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 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导实地考察食品安全检测消费者体验中心
    2014年5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组联部主任邱建国、消指部主任皮小林来到食品安全检测网消费者体验中心实地考察,由智云达公司总经理桑黎川全程陪同。两位对体验中心在建设和发展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桑总对此都一一解答。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导实地考察消费者体验中心 随后,三人观看了多家权威媒体对智云达公司产品的报道,在了解到公司强大的研发团队后,两位给予了很大肯定并表示体验中心的食品检测工作一定要做好,并鼓励智云达研发、生产出更多、更先进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参观结束后,皮小林和邱建国两位领导都对体验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我国食品行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帮助消费者解决相关的问题,消费者体验中心应运而生。如果你也遇到或是购买到疑似的问题食品,即可以拨打4008112315热线电话咨询,在工作人员确定样品在送检范围内后,便能帮您进行免费预约,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您检测出食品的详细状况,免去您的担忧,不让食品安全问题再成为您的困扰。 另外我们还会定期组织专家给大家培训,为消费者讲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消费者体验中心的创建,能在食品安全检测网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的桥梁。欢迎大家前来体验!
  • 拜尔公司140亿美元收购默克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
    日前,德国拜尔公司战胜了竞争对手,将以142亿美元收购默克公司的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   &ldquo 这次收购是我们朝着具有全球领导地位的非处方药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dquo 拜耳首席执行官Marijn Dekkers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说。   默克公司预计此项交易税后收益在80亿美元和90亿美元之间,将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   默克公司宣布,2013年全球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销售额为19亿美元,约为公司收入总额440亿美元的4%。美国市场的贡献为13.3亿美元,国际市场的贡献为5.68亿美元。其产品组合中最重要的是非处方抗过敏药物开瑞坦,该药去年销售额为4.71亿美元。   与此同时,拜尔与默克还在心血管治疗领域达成了战略性全球协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