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首都科技创新券

仪器信息网首都科技创新券专题为您整合首都科技创新券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首都科技创新券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首都科技创新券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首都科技创新券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首都科技创新券话题讨论。

首都科技创新券相关的论坛

  • 首都科技创新券,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团队的福音

    创新、创业将变得更加简单,首都科技创新券的出现将为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丰富、优质的实验室资源和宝贵的资金支持,解决在创新研发活动中面临的资源短缺和资金不足两大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 5万台科研仪器共享 1亿创新券抵70%检测费用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获悉,我省今年将向社会开放分布在500余家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的5万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拟服务企业50万家次,带动50万人创新创业。  据了解,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全面实施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是省科技厅今年释放创新红利,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充分发挥各级科技创新载体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在开放共享中提升全社会创新水平,有望提高我省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率5个百分点以上。  全省各市科技局今年将设立并发放总额1亿元的创新券,企业凭券到各科研创新载体使用科研仪器设备,载体凭券到各市科技局兑现经费。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利用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分析检测,实际发生费用的30%以上可使用创新券。  此次参与开放仪器设备的科研创新载体数量多、涵盖领域广。除企业外,个人也可以申请使用。  根据科技创新载体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效,省科技厅将按照创新券实际使用总额的20%即2000万元,给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补助,其中的15%直接用于奖励一线服务人员。此外,条件较好、设施完善、运行规范的省级科技创新载体单位,还将定期对外开展免费检测等服务,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和公众学习参观。省科技厅向对外开放单位发放一定的经费补助。  为确保信息通畅,省科技厅将依托浙江省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网络系统,整合省级科技创新载体的各类科研仪器设备及其开放时间、收费标准、服务范围、联系人等信息。公众可以通过科技云平台查询、在线预约开放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服务。

  • 2024年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发布

    [color=#000000]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发布《2024年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列出了5个方面、21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成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color][color=#000000]根据《要点》,今年武汉科创中心将从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等五大方面发力。[/color][color=#000000]其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要点》提出,重点建设[b]高质量实验室体系[/b]、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b]持续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建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b]。启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优做强[b]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b]。[/color][color=#000000]围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点》提出,重点巩固扩大武汉科创中心基础研究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推进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围绕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要点》提出,重点实施“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区、推动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运行,推动科创企业“量质齐升”。其中,实施“世界光谷”建设十大举措,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全面起势。[/color][color=#000000]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要点》提出,强化都市圈创新协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支撑长江大保护,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创新网络对接融合,推动形成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创新合作格局。[/color][color=#000000]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要点》提出,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北路径。办好2024东湖论坛,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科普+科创”论坛品牌。[/color][来源:湖北省科技厅][align=right][/align]

  • 科技创新导报

    今天收到一个这样的邮件:《科 技 创 新 导 报》国家级期刊上知网查询《科技创新导报》是经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和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主管的国家综合科技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640/N);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098X)。邮发代号:(80-542)。》★★★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本刊坚持以传播科技理念、主要刊登我国当前科技及与科技发展有关的经济、教育、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和应用价值的学术文献和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新成果、新工艺、新产品等方面的论述文章都可以在我社投稿。本刊现面向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科技企业科研开发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和关心高科技转化的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学术论文。栏目要求 :工程技术、工业技术、高新技术、建筑科学、IT技术、电子商务、资源环境、财会审计、信息科学、学术论坛、教学研究、行业科技纵览、创新与实践、经营与管理、经济综述、图书馆论坛、等相关栏目及内容欢迎个位老师作者优惠发表。《1》优秀稿件我们会提交参选我社论文评优活动,优秀论文可颁布发荣誉证书和录用证明,加盖我刊公章。《2》文章以2500--6800字左右为宜,写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并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 文章严禁抄袭,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欢迎投稿!《3》投稿时一律使用word2003排版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邮箱》等联系手机电话方式网上查询方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http://www.gapp.gov.cn;北京市新闻出版局:www.bjppb.gov.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壹线国际5-3-603室 邮编:100025联系人:杨编辑 QQ: 1448929980咨询热线:010-57722269//18801403241 投稿信箱: kjcxsgjkwzwcx@sina.com 大家说说这个期刊的质量如何,版面费及稿费呢

  • 【讨论】你认为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

    现在科研机构人员的学历越来越高,然学术权力与行政全力区分的越来越混乱,而且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程度低,科技人才激励不足等等这些也许都是导致中国科技创新的绊脚石。中国的科研创新有点类似国产仪器,然而国产仪器与科技创新又紧密联系。恰逢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之际,让我们一起畅谈阻碍中国科技的脚步的石头是什么?阻碍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石头又是什么?

  • 【简讯】报告:美国科技创新能力下滑至第七丹麦夺冠

    据WEF数据显示,美国已经不再是科技创新的“领头羊”了。由于政治和管理气氛日益恶化,2006年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从2005年的第一名下降至第七名。  相反,丹麦则通过有效的政府领导,科技创新能力从2005年的第三名跃居至第一位。 此外,瑞典从2005年的第八升至第二,而新加坡从2005年的第二降至第三。  以下为2006年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国家:  1. 丹麦(3)  2. 瑞典(8)  3. 新加坡(2)  4. 芬兰(5)  5. 瑞士(9)  6. 荷兰(12)  7. 美国(1)  8. 冰岛(4)  9. 英国(10)  10. 挪威(13)  注:()内2005年排名(c001)来源:赛迪网

  • 【技术@创新】普析通用“MB5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B5型多通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于近日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是由市科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工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联合启动的首批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试点工作。旨在更好的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相关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    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共征集到近300家企业的500多种产品,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对首批征集到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并经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审核。最终101家企业的157种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自主创新产品,该公司的MB5型多通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名列其中。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小组也将向政府采购、重大工程等相关采购推荐北京市的自主创新产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积极参与政府公共财政采购,促进首都高技术企业的快速的发展。

  • 【资料】优秀科技论文的五要素之一:创新性

    [font=宋体]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 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font]

  • 公司被评上了“科技创新企业”

    公司被评上了“科技创新企业”,,国家给可钱,这下有科研经费 了老板打算买一些好的仪器 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就是少了点大家一般会买些啥东西?

  • 仪器圈再沸腾!央行设立5000亿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4月7日发布官方消息称: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color=#000000][b]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b][/color]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在总结两项工具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的融资需求。[color=#000000][b]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b][/color]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设立将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申请,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按照风险自担的原则,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贷款条件。金融机构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台账进行审核,对于在备选企业名单或项目清单内符合要求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迪马科技创新成果闪耀第二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

    迪马科技创新成果闪耀第二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

    2015年8月14-1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贵阳市林城万宜大酒店举行,大会名誉主席:张玉奎院士;会议主席:关亚风研究员。委员包括陈洪渊(南京大学)、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钱小红(军事医学科学院)、冯钰锜(武汉大学)等多位行业专家、学者。本次大会重点关注样品制备技术的最新学术和科研成果、最新产品与应用成果,推动我国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应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181537_561419_1610895_3.jpg 迪马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样品制备领域有着丰富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此次会议上,迪马科技做了《迪马科技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的创新》报告,同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食品基质中苯并芘、黄曲霉毒素、氯霉素类和喹诺酮类兽药等样品前处理的创新技术。食品基质中的苯并芘样品前处理,迪马科技使用商品化固相萃取柱ProElut BaP 22 g/60 mL代替国标手工氧化铝层析柱的填装;且优化的氧化铝填料,活度已调整为Brockmann活度 IV级,大大简化前处理步骤,操作更简便;净化效果优异,回收率结果稳定;可满足多行业用户检测需求。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样品前处理,目前主流的方法是免疫亲和柱法,但此法存在检测成本高、保存条件苛刻、有效期短等不足。迪马科技的创新点在于ProElut AFT-3固相萃取柱一步净化即可完成黄曲霉毒素的净化,操作简便快速;杂质被吸附,分析物通过净化柱,回收率大于90%;单个样品检测成本降低为免疫亲和柱法的1/3。氯霉素类与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检测,迪马科技率先创新性的使用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的前处理,相比国标方法液液萃取及固相萃取净化方式,前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同时节省时间,降低基质效应,方法检出限也优于国标要求。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181537_561420_1610895_3.jpg 本次大会由于时间关系,迪马科技仅分享了几个我们在食品样品制备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更多样品制备及检测方法创新应用可在迪马科技官网查询。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8/201508181538_561421_1610895_3.jpg 与会专家学者对迪马科技在本届大会上展示的一系列创新成果表示赞许,同时也对迪马科技在未来的样品制备领域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这将是迪马科技不断创新研发的动力,未来我们将为广大分析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样品前处理创新技术。

  • 创新是交响乐,不是独角戏

    创新是交响乐,不是独角戏——解读《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顶层设计方面推进科技创新。本文从建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角度解读《意见》。《意见》出台的背景---我国面临的挑战第一,国内外挑战日益严峻。当山寨变成“MADE IN CHINA”的代名词。一方面是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一哄而上简单模仿,在国内市场低层次恶行竞争,而国外知识产权、市场合规等政策法规也给国内企业走出去带来挑战。另一方面是外资企业通过垄断加速布局中国市场,掘起高额利润,并通过专利陷阱等阻止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第二,国内创新环境匮乏,缺乏诚信,科研造假、学术腐败问题严重,内部变革亟待突破。重塑核心竞争力,变革我们的科技管理思维方式、管理模式等等。《意见》点出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造成原创性科技成果较少,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2)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造成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3)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科研诚信和创新文化建设薄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对以上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源开放共享”,“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由此可见,推进科技资源信息化管理,打造一个高效、有效监管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已成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要用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去推进平台的建立,用什么样的法规环境建设去保障平台发挥作用,以及用什么样的管理机制去激发平台的实施?(一)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行政化思维模式,引入新形势下的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提倡顾客体验,建立客户至上原则。科技资源配置(包括科研设备、科研实验数据记录、化学品及耗材管理、以及采购平台等)要去行政化,实现共享,科技资源的流动要从顾客(国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期望的角度去规划和设计,积极引入网络软件等先进管理工具,实现顾客期望、产业发展规律以及实现企业价值三者间的平衡。 (二)完善法规政策环境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体制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及内部都各自为阵,各类科技资源基本上为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严重浪费科技资源,更无法形成科研优势协调互补。在这些现状的背后,是因为我国一些法规制度中有许多与科技资源共享相违背的内容。如科技部关于采用课题经费购置的资产其使用权、所有权归课题组所在单位;教育部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主要指标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图书文献,导致一些高校因为无法共享资源而重复采购设备,重复以往已经做过的科学实验等,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三)优化管理机制第一,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确保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不是不讲知识产权,而是在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管理之间寻找平衡。科研资源在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内部自由流动,促进知识快速转化为研发成果,实现知识和科研成果的三方共享,进而实现科研资源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第二,健全项目化管理,推进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建议采用先进有效的科研管理工具,实现多方同时实时监管和审批项目进展、采购、项目经费流动等。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避免科技项目和经费过度集中于少数科研人员手中。 那么在先进思想、法律、管理机制的推动下,如何去建设一个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一)建立网络共享平台 要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建立企业、高校、院所等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研实验记录数据、科技信息情报等的共享平台。对于由国家、地方科研配套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其购买的科研仪器设备其产权应归国家所有,加入共享范围;该项目产生的科研记录数据等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服务器等实现内部和外部的共享与受控,在减少科技资源的低水平重复的同时保护知识产权。总之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公共共享平台。(二)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如基于提高研发能力的在线专家咨询体系、基于科研实验进程的试剂耗材的网络库存管理、采购平台、采购审评与科研经费管理一体化网络服务及基于面向中小企业的情报分析服务等等。要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多方创办科技资源中介服务机构,研发科研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三)基于内容的数字保护技术创新 在提倡科研共享、数据自由同时,要保护科研创新者的利益。首先,要确保在科研共享网络平台上面的所有数据的安全性,这就给平台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其实平台可以仿照银行金融云端服务平台来保护数据,如果能够做到像保护千亿、万亿银行资金一样来保护数据,还有什么理由来怀疑科研平台安全性问题呢?其次,确保科研创新的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与监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谁先发明谁先受益的制度改革。总之,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是交响乐,不是独角戏。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是我们国家实现科技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 仪器制造: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引擎

    [b][color=#000099]2023年12月12日-13日,仪器信息网走进位于昆山的仪器产业集群,并通过直播云参观工厂的形式,特别走访江苏炫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和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olor][/b]领略专注于自主研发高端色谱分析仪的智能化智慧化生产基地,一站式打卡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者的硬实力。诚邀各界人士观看直播,共同定义科学仪器设备的“制造”品质,绘写中国高精尖技术的“智造”进程![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4f81bd]▼扫一扫二维码一键预约直播~[/color][/font][align=center][img=,690,1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011027111749_4480_5696463_3.jpeg!w690x170.jpg[/img][/align][b][color=#000099]仪器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color][/b]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实验室应用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科研领域的仪器用于推动前沿技术的发展,而工业仪器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整体高端科学仪器产品进口率超过70%。随着一批核心技术、科研院所被美国列入管制名单,我国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亟需加快推进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战略部署。例如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框架下,明确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关键目标,而科学仪器产业则是这一战略中的关键领域。为了贯彻这一战略,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仪器产业集群的扩建和发展。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政府贯彻这一战略的具体措施之一。[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000099][b]仪器产业园区的扩建与投入不仅是为了贯彻国家战略,更是为了实现多重战略目标。[/b][/color][/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政府通过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设立、扩建仪器制造工厂,以促进产业链资源的集聚,形成区域协同优势。地方政府在政策上采取了多项激励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旨在加速仪器制造业在各地的产业升级,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并推动科技创新的孵化和应用。[/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另外,在“十四五”规划的引领下,地方政策大力支持仪器产业,加上国产仪器采购的倾斜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将中国视为仪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旨在加速仪器产业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创新、可持续的方向迈进。[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b][color=#000099]科学仪器是“大国崛起之基石,科技创新之关键”。[/color][/b]科学仪器领域具备“多对多”特征,一方面,科学仪器的细分应用领域往往需要多种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在生产制造环节,由于仪器通常用于科学实验、精密测量等重要领域,因而与其他制造业工厂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具有高度专业化、精密和高技术要求、生产流程的复杂性等特点,且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更高,因此仪器企业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些差异使得每种类型的工厂在满足不同领域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各自独特的挑战和机遇。[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仪器企业的发展动向,仪器信息网倾力打造了《仪器超级工厂》系列主题IP项目。[color=#000099][b]《仪器超级工厂》项目以深度挖掘本土制造实力为出发点,通过微纪录片、云参观直播、专家委走访等多种形式,为仪器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品牌推广和展示平台[/b][/color]。[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font][b]节目定位:关注仪器生产制造和技术应用[/b][color=#000099][/color][b] 共同见证仪器制造的高速发展[/b][align=center][b][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color=#4f81bd]▼点击→跳转至专题了解更多~[/color][/font][/b][/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topic/superplant.html][img=,690,18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011029136944_4475_5696463_3.gif!w690x186.jpg[/img][/url][/align][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随着项目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将为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可能性。我们期待与更多仪器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向前发展。《仪器超级工厂》将一如既往地关注产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助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辉煌的业绩。[/font]

  • 创新驱动,仍需整体发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

    本报记者 陈磊 编者按 2012年年底,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软科学计划资助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正式对外公布,本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2012年12月24日一版)。稿件见报后,有很多读者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该报告的研究背景、工作重点及分析结果。为此,本报特推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一文,深入解读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变化及特点、创新驱动理论以及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形成与发达国家不同,有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看待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其创新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1999年开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推出13年。 2012年报告仍延续过去的指标体系,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实力指标、效率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方面,并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测度。 2012年报告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对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四地创新能力的10年回顾与分析,同时在专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对各省市区建设创新型地区的进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对浙江与意大利的创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我国地方推动区域创新提出建议。 区域创新能力领先地区排名稳定 研究显示,2012年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排名稳定。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前8名的地区排名没有任何变化,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和辽宁;安徽由2011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9名,湖南位列第10名。其中,江苏连续4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创新优势明显。 这些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也各有优势,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体现了其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体现了其开放性、国际化以及长三角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排名第一,体现了其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广东的创新绩效排名第一,体现其转化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本次排名结果显示的另一大特点是,与2011年相比,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市较多。相比2011年,2012年排名上升的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河北、青海、西藏。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创新能力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经济外向程度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创新观念的增强,科技投入加大。 沪京津苏粤浙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成为各地方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有所差异,这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什么是创新驱动的内涵?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该报告试图作答。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同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即创新驱动指数的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个对创新驱动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的报告。 创新驱动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并认为,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时,既要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还应关注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内涵。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不同,在要素驱动阶段,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投资驱动阶段,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创新驱动阶段,以医药、ICT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为此,课题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为要素驱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投资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创新驱动5个阶段。 课题组通过分析,将各省市分成四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6个地区已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山东、湖北、辽宁、福建、四川5个地区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阶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13个省(区、市)基本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新疆、山西、海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6个地区还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阶段。 报告认为,我国总体而言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阶段,但不排除一些省(区、市)率先成为创新型地区。目前,有19个省(区、市)仍然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该报告借鉴国际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结合中国实践,尝试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模型,并依此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创新驱动水平作出量化分析。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监测、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转帖】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无论是历史同期还是现在,美国的科技贡献率在全球都首屈一指。2008年美国GDP为14.33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即便发生了金融危机,2009年GDP仍达到14.27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美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4.53%),创造了全世界24%的财富(按GDP占全球总量计算)和40%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里奇蒙德储备银行(Richmond FED)主席莱克(Jeffrey Lacker)说:“近年来,推动美国薪资和就业趋势的幕后因素是科技进步,而非贸易。”1900年美国人均收入超过了欧洲各国,迈入了富裕国的行列。1929年至1941年,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8%;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技贡献率高达80%。  人们不禁会问,美国的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中国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对此有过一番探讨。  美国会聚了世界上最多、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截至2009年,全球4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美国在全球科技进步中的主导地位,还体现在论文及专利的高产出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2008年,三大国际检索系统SCI、EI、ISTP共收录美国作者论文62.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6.6%,其中SCI论文40.6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8.3%,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美国作者论文量均居世界首位。根据基本科学指标(ESI)的统计,2000年至2010年间,美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以4192万多次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从专利产出来看,美国的专利产出数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2008年,美国申请的PCT专利53500多件,占当年专利申请总量的32.7%,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日本和排名第三的德国。  根据兰德公司2008年报告,美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占全球总量的40%,工业化国家所有专利发明的38%。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美国保持着国际竞争力的领导者地位。从“科技创新与成熟度”因素的排名来看,美国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创新”子因素名列第一,是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

  • 北京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强化合成生物制造、细胞基因治疗布局

    3月26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事项。会议强调,医药健康产业是推动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要在连续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围绕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强化创新驱动,持续加力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强化“三医”联动协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做好创新药、创新器械研产用全流程服务,打通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入院应用等方面堵点。要加强细胞基因治疗、数字医疗、合成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前瞻性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持续用好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全力抓好医药健康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科创企业等服务工作,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京落地发展。要完善市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机制,加强统筹调度、督促落实,优化目标体系,健全项目调度机制,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方式推动产业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地实施。[来源:北京日报][align=right][/align]

  • 专家解读中药如何创新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研究起草《天然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指导原则》和《证候类中药新药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以鼓励中药创新。”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专员杨威日前在吉林通化召开的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学监管通化交流峰会”上透露的。 对于中药如何创新?他建议,没有好的科学理论依据,或改良剂型以及低水平仿制的中药,企业应慎重开发。复方中药制剂应先从临床实践中总结经方,验证为安全有效后再进行研发。此外,对于企业的中药拳头产品,也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其基本原则是有效物质相对清楚,治病机理相对清晰,适应症相对明确,这样新药研发才会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丁健则在报告中说:“目前,全球天然药物、药用植物及其制品市场约为600亿美元,其市场发展速度为10%~20%,明显高于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速度。我国药物创新环境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应着力培育创新引领、依托科技发展的骨干医药企业,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 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 ? 解读⑤ | 强化科技创新,做好长江水生态考核科技支撑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水利部4部委联合印发实施《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以下简称《评分细则》),明确提出2022—2024年在长江流域 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水生态考核试点。《评分细则》聚焦长江流域突出问题,兼顾长江源头以及上、中、下游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差异,通过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引导各地履行水生态保护修复责任。水生态考核评估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亟须加大科技支撑保障,切实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落地,推动解决长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b]一、聚焦水生态考核评估需求,加大科技支撑保障力度[/b]  目前,欧美等国均构建了以水生生物为核心的水生态监测评估体系,把水生态评估结果作为推动水生态系统改善的重要依据。而我国水生态监测评估工作目前尚处于科研探索阶段,尚未上升至具体的水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评分细则》作为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的突破性创新,旨在构建“三水统筹”的评估体系,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将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基础、补齐短板、提升质效上。然而,长江流域作为巨型流域系统,其系统结构、功能以及演变规律极为复杂,流域内各省份主体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各不相同,辖区水体面临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千差万别。《评分细则》具体应用中,如何能够客观评估各水体生态系统状况,准确识别水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科学区分各地保护修复责任,还有诸多科学与管理问题亟待解决。为全面支撑《评分细则》应用落地,引导地方加强水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保障作用。一是聚焦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的具体需求,开展长江重点水域水生态调查监测,摸清水生态“家底”,掌握长江流域典型水体水生态系统现状特征。二是围绕长江水生态考核评估技术体系的关键参数、关键环节,如指标监测评估方法、评价期望值、考核责任划分开展深入研究,支撑水生态考核评估技术体系的完善。三是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考核配套管理政策的研究,加强同国家、部内外相关政策制度协同,推动各地区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  [b]二、强化基础性科技创新,突破重点难点技术瓶颈[/b]  “十三五”期间,“水专项”等科研项目,形成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术体系,为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作出有效支撑。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科学研究—管理决策—工程方案集成攻关和58个城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通过提供定制化科技服务,推动水专项等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支撑了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评分细则》的印发标志着长江水生态环境保护从以污染治理为主转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也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新方向。根据《评分细则》指出的方向,需要在以下基础学科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1)针对面源污染“旱季藏污纳垢,汛期零存整取”的污染特点,重点突破城乡面源污染识别与控制技术,为厘清相关行政区域面源污染防治责任,有效推动长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针对部分湖库富营养化水平高,水华频发的问题,重点突破以大水面沉水植物恢复、食物链重构为核心的水生植被恢复技术,旨在遏制水华爆发,推动从“浊水藻型稳态”向“清水草型稳态”转化,实现水清草绿、鱼虾群集、人水和谐。  (3)针对长江流域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的长江水生态系统退化,研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概念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路径,以自然恢复为基础,通过各种恢复措施平衡人为干扰,在流域尺度恢复水与生物群落之间的生态水文调节反馈过程,提升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改善。  [b]三、激发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活力,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成效[/b]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推动生态环境科技管理放管服。科研组织实施机制不断创新,以“1+X”模式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联合了全国260多家优势科研单位、5000名科研人员,在长江流域50多个城市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科技帮扶行动,目前已经成为落实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有力抓手。2021年,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百城千县万名专家生态环境科技帮扶行动计划》肯定了“一市一策”科技帮扶模式,并将该模式复制推广到黄河流域。  “十四五”期间,长江保护修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为积极应对“十四五”期间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挑战,亟须加快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要推进生态环境科技与信息、生物、材料等变革性技术的融合创新,如利用流域模型和污染源指纹图谱特征实现对面源的追踪溯源,利用环境DNA技术实现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智能监管能力。二是探索科技创新支撑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提升科技服务效率。充分用好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发挥“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的科技服务,聚焦行业企业治污需求和地方管理需要,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集智攻关,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三是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进企业参与科技重大项目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活动,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

  • 化妆品原料亟需创新

    “国产化妆品原料整体水平在全球基本处在市场中的价值链低端,且创新性不强。”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说,由此导致了我国化妆品在产品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上远远落后于国际消费成熟的化妆品,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他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两方面问题:监管体制上,对于新原料的监管重事前审批,且申报要求较高、程序复杂、周期较长,压抑了企业创新开发新原料的热情;创新机制上,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和经费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科研与应用,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不高。他谈到,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征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意见建议已过去近4年时间,社会各界关于加快立法修订的呼声越来越大。“建议针对送审稿中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点进行专项立法研讨,广泛听取行业相关协会、商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推动立法修订,指导行业发展。”另外,他提出,将在国外上市化妆品中已使用的化妆品原料,不列作新原料监管,但可设置一段时间的观察期来保持跟踪和监测,留予企业宽松创新空间的同时控制安全风险。“针对全球化妆品原料研发的热门领域,通过实施一批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研发热情,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化妆品方面的转化应用。”他建议,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与企业“联姻”的媒介作用,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进企业等方式,为化妆品原料企业提供科技革新等科技资源支持。

  •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刚刚发布了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职位,坐标,敢不敢来试试?

    [b]职位名称:[/b]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b]职位描述/要求:[/b]1、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制定并追踪预防性维护、校验及验证的计划,确保这些活动按时执行;3、协助服务工程师完成叫修服务,并定时跟踪汇报维修进度,收集汇总服务数据和报告;4、协助实验人员采购必要的化学试剂和耗材,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汇报过期试剂;5、完成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必要文档工作;6、公司指派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化学、制药、电子、仪器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1年以上化学、制药或食品等行业分析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仪器管理和仪器的维护保养;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能独立完成工作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福利待遇:周末双休+五险一金+商业保险+员工体检+年底13薪+奖金+12天带薪年假[b]公司介绍:[/b]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成都市高新区,员工500人以上,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全球500强美国安捷伦公司合作,承接其售后服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业务内容,所有员工技能培训统一接受安捷伦公司安排。 公司有规范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72505]查看全部[/url]

  •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寻找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职位,坐标上海,谈钱不伤感情!

    [b]职位名称:[/b]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b]职位描述/要求:[/b]1、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制定并追踪预防性维护、校验及验证的计划,确保这些活动按时执行;3、协助服务工程师完成叫修服务,并定时跟踪汇报维修进度,收集汇总服务数据和报告;4、协助实验人员采购必要的化学试剂和耗材,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汇报过期试剂;5、完成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必要文档工作;6、公司指派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化学、制药、电子、仪器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1年以上化学、制药或食品等行业分析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仪器管理和仪器的维护保养;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能独立完成工作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公司介绍:[/b]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成都市高新区,员工500人以上,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全球500强美国安捷伦公司合作,承接其售后服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业务内容,所有员工技能培训统一接受安捷伦公司安排。 公司有规范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3781]查看全部[/url]

  • 政府大笔资金投入走自主创新

    2011年12月21日,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闭幕,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要统筹协调推进转型、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将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环保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关键之一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机制创新。 [b]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b] 环保产业是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选择。 环保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要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8%,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均减排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能耗下降16%,部分地区还将实施重金属限排,都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环保产业是促进经济内生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并对钢铁、机械等基础行业发展产生8—10倍放大效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正在编制的《现代环境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对鼓励第三方环境服务发展作出部署,预计到2015年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2020年规模可达5万亿元。 环保产业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被确定为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议题之一。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提振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在环境清洁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在绿色发展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需求和全球环保市场竞争的前沿,推动环保产业由要素驱动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b]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发展形势[/b] 当前全球环保市场保持年均7.5%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球环保市场总值达1.6万亿美元。欧美等国家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牢牢占据了环保产业全球市场的主导权,控制了9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全球绿色发展的兴起,欧美等国家环境保护重心已转向“预防与修复”为主,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已从解决环境问题的需求调整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需求。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植政策和引导性投入,更多侧重于支持新能源、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致力于产业链整体竞争,推动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环保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全球环保市场发展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首先,环保产业具有时代特征,不同时期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是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目前环保产业正从以公益性为主过渡到经济属性为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次,产业发展要符合国情要求,要具备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统筹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公众意识等驱动因素是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三,环保产业升级转型取决于创新驱动,加快环境技术与信息、生物、制造等高新技术的融合,促进多领域团队创新与协同创新,将引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提前爆发。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特别警惕发达国家“苹果手机效应”的影响。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决策,然后像在全球推广苹果手机一样,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十五”以来,环保产业规模保持在20%以上增速,2010年产业规模已达1万亿元,环保企业3.5万家,安排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按照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环境高新技术研发与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由单纯规模扩张、低端数量竞争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统筹传统环保产业与新能源、环境清洁技术、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发展,科学把握环保产业内涵,加快现代环保产业体系发展,提高环保产业对全过程污染控制与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持能力;三是培育以创新型环保企业、环保产业集群、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等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发展主体,引导环保企业按市场规律优化重组,增强产业创新链竞争力,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竞争力传统产业领域,在全球竞争中提升我国传统环保产业的战斗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积极开拓全球新兴环保市场。 [b]三、科技创新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b] 自主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我国环保产品已达到3000多个品种,在城市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已具备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建设能力,部分新技术领域已处于产业爆发性增长的前期,某些单项技术研发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国内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在环保装备研制及产业发展方面。自“十五”以来,通过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连续3个五年的支持,自主研制的225—500吨/日垃圾焚烧炉排炉实现系列化、成套化,并成为国家垃圾焚烧处理规划推荐的主流装备,处理效率、二次污染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自主研制的电除尘器是我国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竞争最具实力的环保产品,行业发展集中度高,产业链上的重大设备、自动控制、振打装置等关键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5—5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主要常规设备已实现出口。通过“九五”以来持续支持,自主研制的聚合氯化铝净水剂及其复合系列产品,占据国内聚合氯化铝净水剂产量50%以上,成为国内饮用水行业净水剂的主要供应商。 在环境清洁技术、环境物联网技术等新兴环保产业领域。环境清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对于行业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自主研发的清洁制革技术已在全行业推广300余家企业,对于皮革行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苎麻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污染排放,将环洞庭湖区域苎麻行业的环保风险大幅降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快速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多物种生物传感器,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功能的智能环境感知节点,形成年千台以上产业化能力。总体上,我国环保产业新兴领域技术储备与产业潜力形势喜人,但受到本领域核心技术和环境科学问题研究进展的限制,新兴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征途才刚刚起步。 [b]四、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任务[/b]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环境领域提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环境科技工作需要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与共同创新,催生新兴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环保产业体系从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延伸到具有减少污染和受损环境修复等效应的领域,构建和完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从而为实现“支撑节能减排、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惠及百姓民生”环境科技发展目标提供物质基础。 新形势下,提高环境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应突出“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基础研究,把握全球环保产业竞争前移态势,加强重大生态环境科学问题研究,力争重大原始技术创新突破,获取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格局的有力条件;二是注重促进多学科、科学与技术融合,推动重大需求导向下的多领域共同创新与协调创新,抢占全球环保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三是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统筹管理、科研、工程、产业等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国家战略导向型科技创新团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四是注重科技产业化工程,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政策及市场模式的融合,缩短技术产业化的市场培育期,快速形成生产力;五是注重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筑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高技术转化服务能力。 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安排,实现上述环境科技发展任务,在科技工作管理中应在“六个需要”方面下工夫:一是需要深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顶层设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将环境科技重大任务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与环保产业关键领域;二是需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估机制,健全科技立项—后评估—持续支持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费效益;三是需要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优化环保产业体系布局,实施环境技术创新重点工程;四是需要创新思维模式,构筑开发共享创新平台,引导新理论、新思想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及再创新,构筑高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桥梁;五是需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构筑创新基地,提高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六是需要发挥军民科技融合作用,发挥国防科工业在装备、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环境保护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与环保工程精细化水平。 (马燕合 黄圣彪) (作者单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刚刚发布了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职位,坐标上海,速来围观!

    [b]职位名称:[/b]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b]职位描述/要求:[/b]1、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制定并追踪预防性维护、校验及验证的计划,确保这些活动按时执行;3、协助服务工程师完成叫修服务,并定时跟踪汇报维修进度,收集汇总服务数据和报告;4、协助实验人员采购必要的化学试剂和耗材,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汇报过期试剂;5、完成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必要文档工作;6、公司指派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化学、制药、电子、仪器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2、1年以上化学、制药或食品等行业分析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仪器管理和仪器的维护保养;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能独立完成工作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公司介绍:[/b]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成都市高新区,员工500人以上,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全球500强美国安捷伦公司合作,承接其售后服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业务内容,所有员工技能培训统一接受安捷伦公司安排。 公司有规范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7624]查看全部[/url]

  • 湖南:2024年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color=#000000]3月2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湖南将[b]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b][/color][color=#000000]2023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科技系统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积极实施科技“五大标志性工程”和“4+4科创工程”,全省[b]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b],[/color][color=#000000][b]突破1100亿元,[/b][/color][color=#000000][b]研发投入强度达2.41%[/b][/color][color=#000000],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b]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b][/color][color=#000000]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湖南科技系统主要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b]增长12%以上[/b],突破关键核心技术[/color][color=#000000][b]100项以上[/b][/color][color=#000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color][color=#000000][b]增长10%左右[/b][/color][color=#00000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color][color=#000000][b]超1000家[/b][/color][color=#000000],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color][color=#000000][b]50%以上[/b][/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湖南将重点抓好宏观统筹联动、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九方面工作。在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今年,湖南还将展开一批探索和试点等新动作:探索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启动新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绘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强力支撑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高校与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企业库扩容试点,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长沙研发、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国家创新型县(市)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创新经验。[/color][来源:中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寻找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职位,坐标上海,谈钱不伤感情!

    [b]职位名称:[/b]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b]职位描述/要求:[/b]1、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制定并追踪预防性维护、校验及验证的计划,确保这些活动按时执行;3、协助服务工程师完成叫修服务,并定时跟踪汇报维修进度,收集汇总服务数据和报告;4、协助实验人员采购必要的化学试剂和耗材,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汇报过期试剂;5、完成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必要文档工作;6、公司指派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化学、制药、电子、仪器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1年以上化学、制药或食品等行业分析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仪器管理和仪器的维护保养;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能独立完成工作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公司介绍:[/b]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成都市高新区,员工500人以上,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全球500强美国安捷伦公司合作,承接其售后服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业务内容,所有员工技能培训统一接受安捷伦公司安排。 公司有规范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8209]查看全部[/url]

  •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寻找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职位,坐标上海,谈钱不伤感情!

    [b]职位名称:[/b]项目服务协调专员(安捷伦授权)[b]职位描述/要求:[/b]1、协助客户建立和完善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2、制定并追踪预防性维护、校验及验证的计划,确保这些活动按时执行;3、协助服务工程师完成叫修服务,并定时跟踪汇报维修进度,收集汇总服务数据和报告;4、协助实验人员采购必要的化学试剂和耗材,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汇报过期试剂;5、完成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必要文档工作;6、公司指派的其他工作。任职要求:1、化学、制药、电子、仪器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1年以上化学、制药或食品等行业分析实验室工作经验。熟悉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仪器操作,仪器管理和仪器的维护保养;3、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4、能独立完成工作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b]公司介绍:[/b] 四川创新动力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注册地成都市高新区,员工500人以上,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服务提供商。 公司于2008年开始与全球500强美国安捷伦公司合作,承接其售后服务、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等业务内容,所有员工技能培训统一接受安捷伦公司安排。 公司有规范的人才管理、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8091]查看全部[/url]

  • 【特稿】仪器创新:实现原始创新的捷径

    5月31至6月1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召开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总结交流会上,《科学时报》记者就科学仪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科学基金怎样更好地促进科学仪器研究等内容,采访了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陈洪渊。 《科学时报》: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陈洪渊:科学仪器既是工具,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基础研究是科学仪器发展的源泉,是原始性创新的摇篮。当然,用摇篮来比喻科学仪器专项的作用似乎还不够,其意义还不仅仅是摇篮的作用,但我一时想不起来用什么比喻更合适。我本人是学化学的,还在学生时代就装过测量放射性剂量的仪器。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参加工作后曾搞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仪器研制,近年因工作需要又搞了起来。所以,对仪器研究的重要性有较深入的认识。这是项很重要的工作,我非常赞成基金委的这一专项。 元素周期表发明人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rnst也说过,现代科学的进步越来越依靠尖端仪器的发展。钱学森院士说,“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3部分组成。测量技术是关键和基础。”测量技术是建立在仪器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些都是非常精辟的论述,大量事实表明,谁掌握或者拥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谁就有可能作出最先进、最杰出的科研成果;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学仪器和测量方法的创新。100多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事实表明,约有三分之一是奖给那些在发展科学仪器或测量方法方面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 【原创大赛】“创新”纵横谈

    [align=center][font=黑体]“创新”纵横谈[/font][/align][align=center]李学哲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测设备分会[/align][align=center] [/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 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下多次谈到创新与发展,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前日,在知网专业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font][font=宋体]“创新”,[/font][/font][font=宋体]检索范围为篇名,其结果就有一百多万条,是名副其实的热搜榜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榜单是名至实归的。那么,什么是创新?其内涵有哪些?有些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还是需要普及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获取相关知识,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内涵,以便更好的去创新、去发展、去进步。[/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记叙的[/font][font=宋体]“创新”有两条:①[/font][/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动词。[/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抛开旧的,创造新的;[/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创新型国家: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形成具有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辞海》(第六版)记叙的[/font][font=宋体]“创新”有六条之多,其中对于“创新”的描述是与《现代汉语词典》一致,“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其他词汇有创新教育、创新理论、创新双螺旋线学说、创新型国家。其中在词汇中记述了的创新型国家的四个特征:[/font][/font][font=宋体]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font][font=宋体]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 以上;[/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font][font=宋体]70% 以上;[/font][font=宋体]③[/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font][font=宋体]30% 以下;[/font][/font][font=宋体]④[/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创新产出高。[/font][/font][font=宋体]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创新型国家。[/font][font=宋体] 发布日期为[/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2019[/font][/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月的[/font][i][font=宋体]Innovation management —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Guidance[/font][/i][font=宋体]([/font][font=宋体]ISO 56002[/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2019[/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际标准是这样描述创新的,实现或重新分配价值的、新的或变化的实体。在这个术语(概念)下同时也附加了这样描述,对组织及相关方来说,创新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与其认识能力有关,并由其决定。创新可能是产品、服务、过程、模式、方法等。创新是一种结果。[/font][font=宋体]“创新” 有时特指产生创新的创新活动或创新过程。[/font][/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 从以上的不同的来源的创新概念来讲,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创新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我们工作特点,站的角度去看问题。[/font][font=宋体]“创”是过程,“新”是目的,这个“新”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理解,去挖掘、去开拓。[/font][/font][font=宋体] 知网检索的资料汇总:[/font][font=宋体]文献类型[/font][font=宋体]主要有三种[/font][font=宋体]综述[/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资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研究论文[/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相关搜索[/font][font=宋体]到的[/font][font=宋体]主题[/font][font=宋体]词有[/font][font=宋体]创新思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理念[/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理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研究[/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动力[/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策略[/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方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机制[/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模式[/font][font=宋体]、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创新能力、[/font][font=宋体]创新管理[/font][font=宋体]、创新教育、[/font][font=宋体]创新发展[/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从科技、研发的学科门类来分析,主要研究发表的专业分布情况,其中较前的学科情况有[/font][font=宋体]学科教育教学[/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507[/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技术开发[/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958[/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技术研究[/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889[/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工程与项目管理[/font][font=Calibri]1560[/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以及[/font][font=宋体]应用基础研究[/font][font=宋体]有[/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20[/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从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来分析,主要研究发表的专业文章分布情况,其中四大学科情况有[/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应用研究[/font][font=Calibri]7795[/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开发研究[/font][font=Calibri]4442[/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学科教育教学[/font][font=Calibri]2316[/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实践发展[/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29[/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font=宋体]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数据,如年发表文章情况的[/font][font=宋体]近五年来的统计:[/font][font=宋体]2020年8.16万篇;2019年9.26万篇;2018年9.11万篇;2017年8.56万篇;2016年8.31万篇;其余年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03万篇到2015年的7.3万篇。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发表文章前五名情况,[/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国人民大学[/font][font=宋体]334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武汉大学[/font][font=宋体]310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清华大学[/font][font=宋体]304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浙江大学[/font][font=宋体]3014[/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北京大学[/font][font=宋体]2552[/font][/font][font=宋体]篇。发表的文章与[/font][font=宋体]基金[/font][font=宋体]资助情况的前五位统计:[/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ont][font=Calibri]1.51[/font][font=宋体]万[/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font][font=Calibri]1.39[/font][font=宋体]万[/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font][font=Calibri]1641[/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font][font=Calibri]1576[/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font][font=Calibri]142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江苏省教育厅[/font][font=宋体]的地方上榜也可以折射出江苏省的创新发展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在创新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标准化领域。标准化对于创新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标准的规范化可以有效加速创新科技进步。标准化涉及到的创新机制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创新基础标准的词汇、术语,创新指南,创新品牌培育,创新评价,创新教育等都需要标准化。但是我们在标准检索时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是落后了,若输入[/font][font=宋体]“创新管理”检索词时,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五个国际标准化组织[/font][font=Calibri]ISO[/font][font=宋体]起草的五个标准。最早是[/font][font=Calibri]2015[/font][font=宋体]年的涉及纳米研究的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SO/TS 18110-2015 [/font][/font][i][font=宋体][font=Calibri]Nanotechnologies - Vocabularies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dicators[/font][/font][/i][font=宋体];近期的是[/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发布日期[/font] [font=宋体]2020年11月的[/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SO 56005[/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 [/font][/font][i][font=宋体][font=Calibri]Innovation management - Tools and methods for innovation partnership - Guidance [/font][/font][/i][font=宋体][font=宋体]的标准。同时在检索标准名称涉及关键词[/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创新[/font][font=宋体]”的国家标准时的结果不足十个。而行业标准涉及的只有金融业的三个标准。需要注意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已走在前面,特别是团体标准已突破二十个,有独领业界风骚的感觉,[/font][font=宋体]这些团体包括[/font][font=宋体]中国质量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商业联合会[/font][font=宋体]以及地方的[/font][font=宋体]黑龙江省标准技术创新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柳州市电气行业协会[/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技术创新任重道远,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创新发展已是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相信,在我们国家体制优势的前提下,一定会在创新领域厚积薄发,走在世界的前面。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愤图强,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之巅。[/font]

  • 【转帖】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

    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的自主创新观              走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的岗位之前,留美归来的程津培的身份是南开大学副校长。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离子基键能”和“一氧化氮键能”的研究,并且是该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小组之一。他曾简单直观地将“键”形容为两个小球中间的“拉链”,要想把小球分开,就要用力扯断拉链,而需要的力的大小就是键能。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力的表现正如博奕双方在综合实力上的较量。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也需要实力、信心,更需要毅力。在程津培看来,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对于国家制定的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程津培有着自己的理解:“我理解为发展中的里程碑,是一种宣言,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一个亮点。”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就是战略运筹,“庙算胜”就是说在战前要做出胜人一筹的决策。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中国面对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一个重大战略的制定,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并不会毫无争议地形成,“自主创新”之路的选择同样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2004年,我国GDP增长达到9.5%,总值超过了15.98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盟。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待开发的国内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未来20~30年,我们仍然可以延续市场换技术这样一种过去20 年来采用的主打战略,来支撑中国经济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3年,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科技部开始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包括专家、学者、经济界、企业界人士、各个部门的管理专家等。在《规划》的战略研究中,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到底是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还是继续依赖引进技术,走市场换技术的路线颇有争论。经济学界、企业界,甚至行业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现阶段投入研发,成本太高,对中国来说不适合。这种观点在科技界内部也有反映,而且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一直延续至今。    对此,程津培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坚信,中国和平发展的命运必须由自己来把握,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依靠持续的技术进步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采访时,程津培算了这样一笔帐:“2003年,我国总计支付专利费350亿美元,大大超过当年全国研发投入的总和。我们卖给国外的销售商一台DVD,32美元,成本18美元。还有13美元是付人家专利费,剩下的1美元才是我们中国人赚的。其他像电视、手机、mp3等白色家电都是类似情况。德国大众公司仅在中国生产它全世界轿车产量中的14%,但它80%的全球利润却是从中国拿去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为它偿付研发的费用,而技术能力的沉淀却不在我国……”    近年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轿车的国产品牌仅占市场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事实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于发达国家,他们凭着科技优势以及建立在这种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使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的高度垄断,从而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    有人曾对比了当初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技术创新5年规划”和同时期的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发现两国在发展领域有70%的内容相同,但同“途”殊“归”。如今,原本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重大科技领域比我们晚起步10年的韩国,现在却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了中国将近10年,韩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5强。    程津培坦言:“要素拉动型经济也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我们头脑中必须十分清楚的是,必须靠自主创新,使我们传统的产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长为制造业的主流。目前,我们许多产业技术仍然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达50%,而美国还不到10%,日本仅为5%。我国要想实现中央提出的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就必须使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降到30%以下。而且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都高于70%,但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所以,我们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建设新闻】中国西部已建成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重大科技创新"领军者"

    [color=#ff57ac]中国西部已建成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重大科技创新"领军者" [/color]来源:新华网 记者24日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西部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4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8个,成为西部重大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和“孵化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为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中国有关部门从1984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国家需求,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重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全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14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94个)。 叶玉江介绍说,1985年国家批准在兰州大学建设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西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国家加大对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10年来共批准建设了24个,并在安排经费时对西部实验室予以倾斜支持,例如2009年安排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46064万元,占实验室专项经费总额的17%。 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经成为西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实验室成为同领域国内外公认的学术中心。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副处长王静介绍说,如设在西安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黄土与东亚古季风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同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科学家开展强强联合。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