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青年科学家论坛

仪器信息网青年科学家论坛专题为您整合青年科学家论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青年科学家论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青年科学家论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青年科学家论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青年科学家论坛话题讨论。

青年科学家论坛相关的资讯

  • 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非德班成功举办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近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非德班成功举办。论坛以“打造金砖国家青年科技创新领导力”为主题,来自中国、南非、俄罗斯、巴西、印度100多名青年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青年参加了论坛。 br/ & nbsp & nbsp 第三届金砖国家青年科学家论坛包括能源、水资源及科技对社会影响的专题论坛、青年女性科学对话、青年创新创业大奖赛、青年创新创业精神研讨会等多场活动,为金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交流思想、建立可持续研究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平台。 br/ & nbsp & nbsp 来自中国的18位青年科学家及创业者主动参加学术对话和分组讨论,充分展现了中国青年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来自上海云砺信息公司的青年创业者吴一帆凭借“票易通增值税发票管理及供应链协同平台”项目,荣获首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奖赛”第三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张瑾副教授作为中国代表接受了南非Radio2000电台的采访,表达了中国青年科学家愿进一步与金砖各国青年学者交流合作、携手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愿望。 /p
  • 安捷伦科技公司在亚太地区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
    安捷伦科技公司在亚太地区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此次活动为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学术新星提供了与领军学者相互交流的平台 2014 年 3 月 25 日,北京 —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于 3 月 28 日启动亚洲青年科学家论坛系列,为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新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由安捷伦组织的此次活动将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举行,与会青年科学家将能够与资深科学家进行互动、交流和沟通。 与安捷伦密切合作多年的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将作为主持人和导师,和学术新星交流思想。青年科学家将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工作、与他们的导师进行讨论并深入了解如何在充满活力的生命科领域发展其职业生涯。论坛将有助与会人员增长各个学科(例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知识。 “作为学术界的技术合作伙伴,安捷伦高度重视培养未来有潜力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韩国和南亚太地区的安捷伦生命科学部总经理 Rod Minett 说道,“为此,我们的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为青年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提供相互交流、合作、分享分析议题的机会,内容涵盖生物和临床研究的众多领域。这些交流将有助于在未来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的人群。” 这一系列论坛于 3 月 28 日在墨尔本启动,有 70 多名资深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参会。下一场活动将于 4 月 29 日在新加坡举办,预计参会人数为 50 人。 将参加青年科学家论坛的知名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包括墨尔本大学的 Tony Bacic 教授、Foursight Associates 的 Graham Mitchell 教授、澳大利亚代谢组学和澳大利亚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的 Ute Rossner 博士、南洋理工大学的 Peter Preiser 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 Markus Wenk 教授。 上个月,安捷伦在韩国举办了类似的小型活动,45 位青年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参会并进行了交流。论坛导师的科学家包括首尔大学的 Eugene Lee 教授和韩国忠南大学分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 (GRAST) 的 Hyun-Joo An 教授。 青年科学家论坛是安捷伦专门在亚洲举办的活动。它是我们公司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机会的新举措。论坛仅对生命科学及系统生物学领域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以及博士和博士后开放。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agilent.com/。 2013 年 9 月 19 日,安捷伦宣布将通过对旗下电子测量公司进行免税剥离,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计划。分拆后的电子测量公司命名为是德科技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此次分拆预计将于 2014 年 11 月初完成。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公司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怀柔区举办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
    近日,怀柔区举办“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百余名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主任于庆丰出席活动并致辞。  于庆丰在致辞中说,怀柔具有科学设施、产业布局规划、产业扶持政策等优势,并抱有最大的诚意和最周到的服务,诚挚欢迎各位领导、科学家、企业家走进怀柔,共同推动怀柔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中,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以“中国的科技创新,要用中国的科学仪器”为题做主旨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听取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并围绕仪器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进行研讨。  副区长、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季学伟,区政协副主席杨昊天参加活动。
  • 邀请函: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9 NanoScientific Symposium China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2019年津京冀纳米科技青年科学家论坛(NSSC2019)将于2019年8月5-6日在天津大学天津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TICNN)举行。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解决后莫尔时代电子学器件和材料问题的外延石墨烯基电子学器件的研发和相关物理的研究、自由空间中纳米颗粒电子结构演化机理研究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和测量方法的研究、纳米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本次论坛将邀请国内的青年专家学者,聚焦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等最先进的研究手段,深入探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合成、制备以及相关电子学器件的研发、物理机制及纳米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大会日期:2019年8月5日-6日大会地点:天津大学,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二十教学楼西配楼大会报告人Walter A. de Heer乔治亚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天津大学纳米颗粒与纳米系统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石墨烯电子学奠基人和开拓者,荷兰著名物理学家、纳米科学研究者,因发现金属团簇的电子壳结构、过渡金属团簇中的磁性、碳纳米管中的场发射和弹道传导以及石墨烯电子学而闻名。被评为“科学美国人50强”之一,他在石墨烯晶体管方面的工作被《技术评论》评为2008年“最有可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2009年9月被授予ACSIN纳米科学奖。H因子是71.C.P. Wong 汪正平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及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在封装材料领域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申请美国专利60余项,被IEEE授予电子封装领域最高荣誉奖——IEEE元件、封装和制造技术奖。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共发表研究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5篇,EI收录625篇),其中包括发表于Science(科学)文章2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文章5篇,Nano Letters (纳米快报)文章6篇,以及发表于ACS Nano(ACS纳米)、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等电子材料领域顶级期刊论文多篇。撰写了《Polymers for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Applications》(美国高校常用的材料和电子专业教科书)、《Electronic Packaging, Design, Materials, Process and Reliability》等12本学术专著,其中的多部著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国内出版。分会报告胡名列天津大学周期量级光纤飞秒激光及其应用包文中复旦大学Wafer-scale devices and circuits based on 2D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向东南开大学Atomic switches andanstrom gaps controlled by light张文凯北京师范大学超快激光和X射线光谱及其应用杨天新天津大学利用窄带缝隙双层石墨烯实现THz波无粒子数反转光放大的新方法李志青天津大学Hopping conductance and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ing effect in Pbx(SiO2)1-x nanogranular films李荣金天津大学2D Molecular Crystals: Rational Molecular Design, Controllable Self-Assembly, and Uniqu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米文博天津大学专家报告王德强中科院CAS专家报告吴孝松北京大学专家报告王培杰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李志鹏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惠飞以色列理工学院基于SPM技术的二维材料表征王贺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报告李小英天津大学专家报告于曦天津大学专家报告何明南开大学专家报告侯峰天津大学专家报告如有任何问题,请与会务组联系纪梅:mei.ji@tju.edu.cn马丽娜: linama@parksystems.com
  • 群英荟萃!第三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举办
    2021年9月27日,两年一度的科学仪器行业盛会——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 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展会同期,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于9月28日成功举办。论坛现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江欢迎致辞主持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晓春(左)、金芬(右)报告人:北京大学教授 王初报告题目:《化学驱动的功能蛋白质组学》报告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 吕超报告题目:《聚合物老化早期荧光检测及寿命预测》报告人:中科院化学所吴海臣团队成员报告题目:《基于纳米组装的生命流动体系分析检测》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左小磊团队成员报告题目:《框架核酸界面化学及生物医学应用》下午报告的主持人为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弋、冯流星,报告嘉宾为中国科技大学黄光明(《电喷雾中超快电泳效应及用于单细胞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清华大学梁琼麟(《Pharm-lab on a chip》)、南京大学江德臣(《高分辨电化学成像装置的构建及应用》)、大连理工大学樊江莉(《无重原子光敏染料的创制及应用》)、中科院化学所王铁(《基于纳米组装的生命流动体系分析检测》)。前两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分别于2017年和2019年BCEIA期间举办,为海内外青年分析化学学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好评。本次会议的报告人有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报告内容围绕在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技术及应用进行展示和交流,旨在进一步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发展。会后晚宴再掀高潮 院士、总裁揭幕天美新品会议日程结束之后,由天美集团独家冠名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晚宴在北京临空皇冠假日酒店举行,同期天美集团还举办了主题为“天美智造 众新闪耀”新品发布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共计70余人一同见证天美色谱新品、光谱新品、实验室通用设备新品等一系列新产品的发布。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先生致欢迎辞张玉奎院士致辞江桂斌院士致辞张玉奎院士、江桂斌院士为新品发布会致辞,并与天美中国总裁付世江先生一起为新品揭幕。新品揭幕仪式与会院士、专家合影此次发布的新品包括赛里安436i/456i气相色谱仪、国产质谱检测器eSQ、SCION 8300/8500气相色谱仪、SCION顶空自动进样器,爱丁堡仪器新品脉冲光源、国产质谱检测器eSQ、Dynamica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Velocity 18R Pro及 Velocity 15/15RPro、DSC30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新品揭幕仪器之后,天美各产品线的负责人也分别进行了新品的介绍。了解新品详情,请点击:天美“智”造 众“新”闪耀”——天美BCEIA重磅发布多款新品新品介绍新品发布会现场
  •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的通知 (第一轮)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2019年10月25日 /span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拟举办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 /span 。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发展。 br/ /p p   随着生命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分析等前沿领域的蓬勃发展,分析化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于2017年10月11日BCEIA活动期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活动,邀请了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11位青年科学家做了口头报告,介绍了分析化学领域最新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2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bdff07a6-66be-4ee9-86bf-560dfc103888.jpg" title=" 640.webp.jpg" alt=" 640.webp.jpg" width=" 602" height=" 399" / /p p strong 1、会议主题及内容 /strong /p p   本次会议的报告人拟邀请近两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将围绕在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进行展示和交流。 /p p strong 2、会议征文 /strong /p p   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提交相关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的论文。不参加会议也可提交论文。 /p p strong 3、会议日程 /strong /p p   见第二轮通知。 /p p strong 4、会议注册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35e005fe-6340-4b10-a68c-d7dcb40000a3.jpg" title=" 微信截图_20190618171830.png" alt=" 微信截图_20190618171830.png" / /p p   /p p strong 5、会议时间和地点 /strong /p p   会议时间:2019年10月25日 /p p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E232B /p p strong 6、会议组委会成员 /strong /p p   主席 :周江 /p p   副主席:王晓春 邓昱 梁琼麟 吕弋 冯流星 金芬 宋大千 王宛 周文 薛辉 宋杨 /p p strong 7、会议报告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12px height: 37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6/uepic/2e7435a7-a95b-4515-8fb7-012f6c8aa90e.jpg" title=" 2.png" alt=" 2.png" width=" 612" height=" 378" / /p p strong 8、会议联系方式 /strong /p p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p p   周文 电话:010-62757536 /p p   邮箱:wen.zhou@pku.edu.cn /p p   冯流星 电话:010-64524754 /p p   邮箱:fenglx@nim.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重点专业观众来自 /span /strong /p p    strong 高校系统 /strong /p p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77所高校。 /p p    strong 科研院所 /strong /p p   中国科学院下属科研院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检科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计量院、中国水科院、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环科院、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浙江省计量院、河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129家科研院所。 /p p    strong 企业 /strong /p p   国药集团、万华化学集团、伊利集团、中粮集团、北京自来水、东方园林环保集团、三元集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同仁堂、资生堂、华夏幸福基业、宝洁、江中集团、燕京啤酒厂、好丽友食品、齐鲁制药、九龙制药、君乐宝、纳爱斯集团、晨光生物、天津药明康德等158家仪器使用企业。 /p p    strong 医疗系统 /strong /p p   军队医疗系统(301、305、306、空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北京安贞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48家医疗机构。 /p p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重点活动推荐 /span /strong /p p   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 /p p   实验室规范运行与质量保障论坛 /p p   分析检测与体外诊断国际高峰论坛 /p p   科学仪器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p p   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 /p p   分析测试行业人才交流论坛 /p p   专业观众现场主题路线 /p p   食品安全风险监控高层论坛 /p p   中国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专题论坛”和“多元化模块实验室展区” /p p   第二届关键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新材料测试评价技术高峰论坛 /p p   中国工业品分析检测技术论坛 /p p   细胞自动化检测技术及应用论坛 /p p   微流控细胞分析论坛 /p p   北京磁共振技术论坛 /p p   原子荧光光谱高峰论坛 /p p   光谱高峰论坛 /p p   分析仪器操作与维护专题研讨会 /p p   未来实验室学苑 | 科研实验室设计培训班(BCEIA)专场 /p p   互联网+智能化实验室发展论坛 /p p   实验室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技术论坛 /p p   环境监测与分析技术论坛 /p p   ANTalk分析测试百家讲坛 /p p   科学仪器互联网+论坛 /p p   光谱、质谱应用研讨会 /p p   现场快速检测设备体验区 /p p   “仪器汇”app互动 /p p   微信晒图分享有礼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r/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关于BCEIA /span /strong /p p   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秉承“分析科学 创造未来”的愿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BCEIA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成为在中国举办的分析测试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展览会。 /p p   每届BCEIA的学术报告会是国内外分析科学家的盛会。常设10个专业领域分会:电子显微镜与材料科学、质谱学、光谱学、色谱学、磁共振波谱学、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环境分析、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标记免疫分析。诸多知名科学家到会交流分析科学最新研究成果。 /p p   历届BCEIA展会所展示的新仪器、新设备均超过3000台,很多国外先进仪器设备一经展出,便引起极大关注 大批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通过BCEIA的平台展出后迅速被业界所熟知。BCEIA展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和器材、试剂、软件、应用技术和服务。 /p p   BCEIA的品牌效应在行业内享有盛誉,世界知名品牌如岛津、安捷伦、珀金埃尔默、沃特世、瑞士万通、布鲁克、普析、天美、聚光、天瑞、新华医疗等众多分析测试知名品牌悉数到场。 /p
  • 博普特成功参展2024植物表型组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5月24日—26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植物表型组学》(Plant Phenomics)期刊、植物表型教育部工程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植物表型组学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植物表型组学领域专家、青年学者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源超教授回顾了学校植物表型组学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新进展,期待参会的代表通过本次论坛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我国表型组学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南京农业大学程宗明教授代表期刊欢迎广大参会者参加会议,感谢参会者对期刊的支持。向《植物表型组学》期刊2023年度优秀青年编委、优秀审稿人颁发了证书,同时,公布了入选期刊第二届青年编委的学者名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王开义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柴秀娟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曹林教授和浙江大学岑海燕教授分别围绕“作物智能育种系统与算法”“植物表型视觉识别技术探索与应用”“面向智慧林业的林木表型组学研究与应用”和“植物表型三维可见/近红外光谱成像的探索与思考”进行了论坛特邀报告。来自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杨箫主任、高乐旋编辑分别介绍了《分子植物》《植物通讯》期刊的情况,程宗明教授介绍了《植物表型组学》和《园艺研究》期刊的情况。来自全国22所大学、科研院所的27位青年学者围绕植物表型组学领域前沿研究做青年学者论坛报告,并与现场参会者交流讨论。会议还组织了研究生论坛,经遴选,7所大学、科研院所的14位同学汇报了自己的科研进展。北京博普特科技有限公司隆重参展本次会议,展示系列植物表型组学研究产品和解决方案,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 “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怀柔成功举办!
    4月15日,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怀柔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承办,由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协办。论坛以“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为主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怀柔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庆丰,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处调研员张若松等领导出席,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科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来自23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约30位科学仪器领域专家参会。聂飙主任表示,怀柔科学城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评估中心与怀柔区围绕仪器项目遴选、重大成果评估、园区绩效评价等方面开展合作。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探索建立科学仪器设备项目成果落地转化的新机制,下一步评估中心积极推动重大科学仪器成果路演活动在怀柔举办,加快科学仪器成果在怀柔转化转移,同时将积极会同怀柔区为项目落地转化、技术转移、专业化人才培养做好支撑服务。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怀柔区区长于庆丰表示,怀柔具有科学设施产业布局规划、产业扶持政策等优势,并抱有最大的诚意和最周到的服务。诚挚欢迎各位领导、科学家、企业家走进怀柔,共同推动怀柔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怀柔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庆丰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做《中国的科技创新,要用中国的科学仪器》的报告。他指出要构建我们国家自己科学仪器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发一代、市场一代的体系,全链条部署,以前沿为抓手,自主创新站在重要位置,关键核心部件和基础软硬件自主可控,夯实发展基础。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怀柔区经信局局长杨惠芬做《“中国创新 服务世界”的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到,怀柔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编制完成了北京怀柔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的示范方案,已经启动了申报、建设的工作,并将从“龙头企业领航行动、专精特新的锻造行动、苗圃计划培育行动、产业空间构筑行动、产业生态构建行动”五个方面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示范区。区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怀柔园管委会主任杨惠芬随后,专家围绕国产自主可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建设、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讨论,为怀柔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提出了非常全面细致且很多具有实操性的建议。最后,区长助理、特聘专家陶斌武总结说到,仪器行业有自己的特点,从人才、资金、时间角度都是很长的过程,作为怀柔区能做这样一个事情感到非常光荣,怀柔区将会坚定信心、一以贯之,与科学家和企业家一起在怀柔建设中国做高端仪器示范的高地。下午,专家团队实地考察怀柔科学城。首站是参观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与卓立分析、中科艾科米和多场低温做了深入沟通交流。据悉,该园区是怀柔区政府与有研集团联合共建的怀柔科学仪器第一个产业园,将打造为光电产业园区,园区已入驻企业36家,其中光电领域相关项目企业16家,光电产业聚集度44.4%。第二站是物理所材料基因组交叉研究平台。在MA楼五层天台参观怀柔科学城起步区建设全景,详细了解怀柔科学城高标准、高质量、精细化完成科学设施在建项目。第三站是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该园区将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创新策源地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空间耦合,打造特色园区、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加速器和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中国最具智慧的一平方公里,树立产城融合新典范。怀柔概况怀柔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北依燕山山脉,南偎华北平原,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公里,距中心城区50公里,距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截至2019年底,怀柔区有12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2.2万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怀柔区的功能定位是: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和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绿色创新引领的科技文化发展区。怀柔科学城怀柔科学城位于北京市东北部,规划范围100.9平方公里,以怀柔区为主,并拓展到密云区部分地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的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作为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研究与产业发展国有平台公司,未来将持续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硬科技领域,以“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基金投资”为核心业务及抓手,提供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专业化中试平台服务,应用场景构建服务等,引导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打造产业发展创新生态。
  • 【聚焦】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的通知 (第一轮)
    p   随着生命分析、环境分析等前沿领域的推进,分析化学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为了将近年来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交叉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奉献给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分析化学领域中青年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定于2017年10月11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为BCEIA学术报告会的特别推荐论坛。 /p p   会议主题及内容 /p p   本次会议的报告人均为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将围绕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纳米材料表征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进行展示和交流。 /p p   会议征文 /p p   欢迎广大青年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提交相关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的论文。 /p p   会议注册 /p p   本论坛不单独注册收费,观众通过登录BCEIA官网http://www.bceia.org.cn或现场统一注册。 /p p   会议时间和地点 /p p   会议时间:2017年10月11日 /p p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览区E236A-B会议室 /p p   会议组委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p p   李红梅 周江 王晓春 邓昱 周平 梁琼麟 尹碧桃 宋杨 金芬 任庆广 冯流星 郭敬 宋善军 焦慧 /p p   戴志辉 黄岩谊 何彦 蒋兴宇 栾天罡 刘震 刘志洪 聂宗秀 汪夏燕 王亚韡 夏帆 杨俊 叶明亮 /p p   会议联系方式 /p p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p p   邮箱:qwh@caia.org.cn /p p   冯流星 电话:010-64524754,13520137539 邮箱:fenglx@nim.ac.cn /p p   郭敬 电话:010-64524707,13717783017 邮箱:guojing@nim.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code.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820bd5b3-805b-4c66-ba51-6f438d78a19c.jpg" / /p
  • 法国顶尖拓普安参加中国科协第309次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6年11月8-9日, 法国顶尖拓普安公司代表应邀参加中国科协第309次青年科学家论坛,就地下多尺度,多场耦合前沿理论、方法及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 与会专家中既有顶尖拓普安多年的老用户,也有新锐的青年学者,四方辐辏共聚一堂。特别是来自武汉大学的陈益峰教授、河海大学的朱其志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的杨圣奇教授、四川大学的刘建峰教授、重庆大学的钟祖良副教授作了极为精彩的报告,得到与会学者的高度评价,讨论交流十分热烈。顶尖拓普安作为专家学者的实验装备提供方,更加坚定我们的使命,致力于将国际先进的实验技术引进国内,助我们的用户领跑全球。
  • 9位杰出青年学者最新研究成果巨献 第四届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6日,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在京开展。同期,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成功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9位中国分析化学领域的杰出青年分析科学家,围绕在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进行展示交流,并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出席、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景虹李景虹院士代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及其本人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分析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基础科学的前沿性,又有应用交叉的背景,特别是很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科学研究入门的工具,在生物、医药、环境、新能源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技术方面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BCEIA2023“生命、生活、健康、面向绿色未来”的主题,正是分析化学和化学测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景虹在致辞中说到,青年是科学发展的未来,青年学者是建设科技强国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应该关心国事、家事,特别是四个面向人类共同健康命运的需求;要勇于迎接挑战,接过科技强国的接力棒,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青年学者要坚定信念、勇于承担,不断发展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将技术与科学实践、临床需求紧密结合,做到高水平的科技自强。本次论坛共分为4个报告时段,分别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江教授、副主任委员王晓春教授、邓昱教授、金芬研究员担任主持人。周江教授王晓春教授邓昱教授金芬研究员围绕最新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9位青年科学家做了精彩的分享! 北京大学教授白玉报告题目:《常压离子化质谱及其生物分析应用》白玉介绍了复杂生命体系生物标志物的定量分析及关键科学问题的特点和策略,并对新型常压离子化质谱装置及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单细胞质谱分析现状及进展等。近些年,研制了多种新型常压离子化源仪器部件,解决了小分子化合物分析的仪器通用性难题,为生物标志物分析奠定仪器基础;基于离子型质谱标签的多重放大策略,发展了超灵敏常压质谱免疫分析新方法,检出限降低了7个数量级;提出了多维度有机质谱流式分析平台概念,实现了单细胞中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同时获取,建立了单细胞深度分析新方法,为肿瘤细胞精准分型及肿瘤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创新性工具和实验数据。 清华大学教授瑕瑜报告题目:《基于异构体分辨质谱技术的脂质组分析方法及应用》瑕瑜分享了脂质分子定性定量的挑战经验。以脂质C=C分析技术为例,对高灵敏、多结构层级脂质组分析系统,异构体分析驱动的差异性脂质发现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于萍报告题目:《调控限域离子传输的化学测量》于萍介绍了离子传输和电的关系以及基于离子传输的电化学分析的发展历程,针对限域离子电流能否做脑化学分析的思考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神经分子活体原位分析:发现了微米尺度不对称离子传输的现象,提出了同时适用于微纳米尺度的模型、提高了离子传输传感的时间分辨、建立了微米管的活体原位测量新原理,提供了创制流体忆阻器的思路等。(2)胞内囊泡原位分析:建立了颗粒测定参数的定量依据、胞内囊泡原位分析方法等。(3)呼吸频率的原位分析:实现了呼吸频率的超快响应,发展了呼吸频率的原位测量方法,发展了便携式可穿戴器件等。 北京大学教授孙俊良报告题目:《三维电子衍射技术简介》晶体结构确定是众多学科发展的关键,孙俊良详细介绍了三维电子衍射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应用场景,可以解决非公度调剂、绝对手性确定、缺陷无序等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赵永席报告题目:《单细胞核酸编码扩增分析》赵永席报告中强调,细胞变化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单细胞核酸分析对生命科学研究与重大疾病诊断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1)核酸组合编码扩增技术,灵敏成像胞内多元核酸。(2)碱基转化编码扩增,单位点定量单细胞核酸修饰。(3)DNA邻近编码扩增,获取单细胞纳米环境核酸信息。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田瑞军报告题目:《高灵敏度空间蛋白质组学分析》田瑞军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并针对蛋白质复合物的复杂性及信号传导、癌症信号转导通路及靶向药物等应用进行了详细讲解。在胰腺癌精准诊断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开展受体膜蛋白复合物多维度协同富集及系统表征、细胞间信号蛋白复合物的规模化发现策略IGC等工作。 湖南大学教授陈卓报告题目:《胃部极酸性环境精准诊疗》面对传统胃部检测的局限和挑战,陈卓做出了一些独创的原位分析方法。报告从胃环境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外周循环肿瘤细胞治疗装置等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工作经验分享。石墨纳米囊设计,解决多信号灵敏分析问题,解决超稳定分析问题,实现了活体胃部幽门螺旋杆菌的靶向成像与分析,克服多酶/高酸/胃粘液屏障实现胃部靶向分析,蛋白-顺磁性离子复合物胶囊原位检测胃酸pH等。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兆超报告题目:《 超分辨荧光探针》超分辨荧光成像引发了生命研究技术革命,并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分辨/发现结构,发现/解析机制,生理/病理分析等。徐兆超介绍了超分辨荧光成像的挑战,超分辨荧光成像染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对发展匀质闪烁染料,提高时空分辨率的相关问题和突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出缓冲策略,实现长时程动态成像。 北京大学教授万祎报告题目:《环境中代谢干扰物质的非靶向高通量鉴定研究》万祎围绕污染物的非靶向高通量鉴定、内源代谢分子网络的可视化和代谢干扰物鉴定、外源污染物和内源分子的代谢反应产物和毒性效应三部分展开了详细介绍。答疑互动环节
  • 助力科研不断创新-上海新仪参加第七届纳米和新能源技术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
    2017年8月11-13日,第七届纳米和新能源技术国际青年科学家NNET论坛(7th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Nano & New Energy Technology)在西安交大南洋酒店顺利召开,与会百余名青年科学家畅谈在纳米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最新进展。上海新仪作为微波化学反应平台领导者在会议中展示了Uwave-2000多功能微波合成萃取仪并与各位学者探讨了相关技术。 纳米和新能源技术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了来自大陆各知名院校,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科学家参会,会议期间北大郭少军研究员等科学家共做了46个报告及32个墙报展示。NNET为青年学者提供了深化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涉及纳米材料、能源转化与储存期间、纳米光电子学、纳米催化等最前沿的研究领域。 上海新仪在会议中展示了 Uwave-2000,得到了众多青年科学家的关注。微波作为一个新型的能量形式,与传统的加热反应相比有体加热,分子加热等效应,能显著的改变化学反应的进程与最终产物。微波化学的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每年相关的研究成果成井喷式增长,2015的SCI收入接近3000篇论文。Uwave-2000创造性地结合了常压,带压反应,微波,超声波和紫外辐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为微波化学研究提供给了前所未有的兼具灵活性与可靠性的微波合成萃取工作站。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实现了多能源、多功能的自由组合、搭配,为实验者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同时可进行最大2000ml常压反应和500ml带压反应,亦可帮助研究者进行量产化实验。无论是有机萃取、制药研究、蛋白质化学、新材料科学、石墨烯的研发,聚合物合成,还是其他众多领域,UWave-2000都将满足微波化学研究的各种想象力与可行性。
  • 精彩回顾 | 锘海参加2021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家论坛
    2021年4月24日-25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六届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上,锘海生命科学在大会主会场设置了展台展出纳米药物制备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纳米药物递送逐渐成为微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热点。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分支,微纳米药物递送技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微纳米药物递送技术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可以解决传统医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它是纳米科学、生物学、医学和机器人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产物,从而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特别的临床意义。本届论坛围绕“微纳米药物递送:新技术和新策略”的主题,集结了有些的青年学者围绕主题进行报告分享,碰撞思想,进一步总结目前我国微纳米药物递送领域的研究成果,突破微纳米药物递送关键核心技术,其中,Precision Nanosystems Inc.亚太地区应用科学家杨柳博士也在本次论坛上做了“新型脂质纳米颗粒靶向血脑屏障的药物递送”的专业学术性报告,引起现场多位青年学者的关注。报告摘要: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概率也在急剧攀升。如今全球约有 15 亿的人正在遭受着来自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然而多种药物递送的体系在血脑屏障的阻碍之下,表现出了效率低下和一定的安全隐患。这里我们展示出了一种新型的脂质纳米材料,以神经递质的胺作为材料的亲水结构连接二硫键疏水尾端,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靶向血脑屏障的纳米颗粒。利用这种材料,先后进行了两亲性小分子、短链反义核酸以及基因编辑蛋白的递送。我们成功地在脑部检测到了药物信号同时观察到了各自显著的药效,进一步说明该递送系统靶向血脑屏障的高效性与安全性。现场回顾展会预告:5月16~17日,锘海将参加以“全球合力、加速研发”为主题在上海龙之梦酒店举办的全球新冠疫苗研发峰会,展台位21号,期待与您的相聚。由锘海代理加拿大Precision Nanosystems纳米药物制备系统一键启动纳米药物制备应用范围
  • 60位青年科学家齐聚北大探讨质谱新应用
    仪器信息网讯 作为第五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暨第33届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的同期活动之一,“青年科学家论坛” 于2014年7月16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约60位国内外青年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各类质谱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进展。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设置了4个报告环节,邀请韩国、新加坡、泰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等25位国内外青年学者做精彩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电喷雾离子迁移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10余种质谱技术,分别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新应用。   据悉,这25位青年学者均荣获了本届Shimdzu Travel Award。 青年学者齐聚一堂探讨质谱技术新应用   “青年科学家论坛”由第33届中国质谱学会学术年会青年论坛(中文)与第五届亚洲与大洋洲质谱会议(AOMSC)“Young Scientist Forum”合并举办,参会者主要为在站博士后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旨在给国内青年质谱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便于充分交流学术思想,促进国内质谱研究的发展。
  • 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即将在怀重磅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科技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和党中央关于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怀柔建设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的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国创新 服务世界”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示范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拟于4月14-16日在北京怀柔益田影人花园酒店举办“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以“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为主题,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怀柔区等相关单位领导将会出席会议,同时,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等来自23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30余位专家参会。与会嘉宾将围绕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实地考察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产业空间及优质代表企业,深入了解怀柔科学城,为怀柔产业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怀柔将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致力于把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着力打造“中国创新 服务世界”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示范区,聚焦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世界级应用场景示范区、世界级产业集聚区、世界级科技服务生态示范区和世界级成果转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作为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研究与产业发展国有平台公司,未来将持续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硬科技领域,以“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基金投资”为核心业务及抓手,提供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专业化中试平台服务,应用场景构建服务等,引导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打造产业发展创新生态。
  • 岛津成功举办2023年河南地区青年科学家分析测试技术论坛&岛津全国行业巡回交流会(郑州站)
    2023年5月19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2023年河南地区青年科学家分析测试技术论坛于河南郑州成功举办,旨在为广大河南地区使用岛津仪器的科学工作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并于同期举办岛津全国行业巡回交流会(郑州站),共设立三个分会场,对材料化工、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等领域分析测试技术进行热点话题分享讨论。本次论坛及交流会共邀请专家、用户及分析仪器科学工作者120余人。主会场5月19日上午,岛津2023年河南地区青年科学家分析测试技术论坛于主会场举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河南区域经理李斌主持会议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主任、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书胜进行大会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进行线上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进行线上致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华北大区经理魏雅馨进行大会致辞会议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庆华 发表报告《奶牛体内二恶英的迁移代谢研究》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张文芬 发表报告《功能化COFs 固相微萃取探针串联GC-MS/MS 技术在环境有机污染物灵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中心实验室副主任 张晶 发表报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精准检测及暴露评估》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萌 发表报告《钙钛矿晶体调控与光伏器件稳定性的研究》国家橡胶轮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副总工程师 苍飞飞 发表报告《橡胶产品的质量控制及解决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医药行业组经理 吴国华 发表报告《化学药注射剂评价检测技术分享》5月19日下午,岛津全国行业巡回交流会(郑州站)于三个分会场同期举办,对相应行业领域进行热点话题分享讨论并带来相应报告。食品药品分会场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越 发表报告《保健食品用原料(中药材)团体标准研究》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胡晓慧 发表报告《岛津Maldi 技术在医药领域研究进展》郑州烟草研究院-国家烟草质检中心 罗彦波 发表报告《基于在线GPC-GC/MSMS 的烟草及烟草制品分析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杨新宇 发表报告《中科医科院药物所药物“肠- 脑”代谢通路研究》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创新中心 陈振贺 发表报告《岛津原位质谱DPiMS 在药物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创新中心 郭彦丽 发表报告《多维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复杂体系中的应用》材料化工分会场 中铝集团分析检测首席工程师 张树朝 发表报告《中国铝工业分析检测现状分析》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蔡思琪 发表报告《XPS 最新热点领域解决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 马劲松 发表报告《岛津力学性能测试解决方案》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赵鑫 发表报告《微焦点CT 在烟支孔隙率检测中的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 阎灏 发表报告《NDI工业CT解决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朱蓉 发表报告《新能源行业岛津解决方案》环境监测分会场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杨文龙 发表报告《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分析测试技术》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霍剑威 发表报告《岛津新污染物监测应对方案》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唐诗 发表报告《温室气体手工监测技术研究》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 李学伟 发表报告《助力“双碳”岛津GC 方案介绍》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分析中心 杜世娟 发表报告《岛津环境领域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案》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创新中心 朱留超 发表报告《SPE-LC-ICPMS 在线汞形态分析系统》大合影岛津作为业内知名的分析仪器制造商之一,目前已构筑起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服务体系,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BCEIA2017 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开创分析化界的蓝天
    p & nbs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10月11日,第一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本次会议的报告人均为近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纳米材料表征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进行展示和交流。本论坛也是本届BCEIA学术报告会的特别推荐论坛之一。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bf07217-b17a-4eec-ac5e-e491c71fc0b4.jpg" title=" 现场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p p & nbsp 会议伊始,首先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主任委员李红梅发表致辞。致辞中,李主任首先介绍了青年委员会的成立概况以及举办青年学术论坛的意义。同时也对青年科学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她还希望通过论坛的发展,能够促进产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d2cb140-d718-48e9-91d3-f7ae90a70225.jpg" title=" 李红梅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主任委员 & nbsp 李红梅 /strong /p p & nbsp 简短的领导致辞后,多位专家发表精彩主题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d3bf532-9041-469e-a18f-279361bfb605.jpg" title=" 何彦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清华大学 & nbsp 何彦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strong 报告题目:Tagging Single Particle Trajectorie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with Their Own Classified Histor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0547a74-6d0f-46d7-b8a3-ed73467a8446.jpg" title=" 刘震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南京大学& nbsp 刘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strong 报告题目:Boronate affinity-based molecularty imprinted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nbsp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a24dff1-73ef-4600-ade1-620efea3b50f.jpg" title=" 栾天罡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山大学& nbsp 栾天罡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trong 报告题目:微萃取与联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1b21247-19be-4c4e-b6cd-51416d85f1ef.jpg" title=" 黄岩谊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北京大学& nbsp 黄岩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trong 报告题目:Microfluidics, single cells, and sequenci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d9ed57b-bdde-4915-9710-c9ca13b2acaf.jpg" title=" 戴志晖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南京师范大学& nbsp 戴志晖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表面构效调控的高灵敏分析方法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36ce1fdc-b129-4988-a030-c41f7894ccc6.jpg" title=" 蒋兴宇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nbsp 蒋兴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trong 报告题目:纳米材料和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分析化学中的研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a06eef52-f901-4449-8d89-1de9ca709d9b.jpg" title=" 汪夏燕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北京工业大学& nbsp 汪夏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纳毛细管色谱法用于生物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be0d2bb-89c2-44cd-bd5b-55fff10f3ff2.jpg" title=" 聂宗秀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nbsp 聂宗秀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报告题目:颗粒质谱与成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94dd934-4238-4685-83a8-1e94f3d28761.jpg" title=" 叶明亮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叶明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低丰度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分析新方法研究 /strong /p
  • BCEIA 2019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10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9)同期专题论坛——第二届中国青年分析科学家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发展,推动分析化学前沿领域新技术、新概念、新应用的发展。本次论坛的特邀报告人均为近两年来中国分析化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围绕生命科学、材料分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方法、最新技术及最新应用在论坛上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0caac305-9295-4104-93ad-9b6aa47db299.jpg" title=" 论坛现场.png" alt=" 论坛现场.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论坛现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论坛报告共分为四场,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晓春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梁琼麟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芬研究员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宛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江教授进行欢迎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3301848-688a-4696-81db-7db8a8af01b9.jpg" title=" 周江.png" alt=" 周江.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周江教授致辞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1cb889aa-7210-4544-aea7-8a267efe0ec0.jpg" title=" 王晓春.png" alt=" 王晓春.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王晓春教授主持第一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ceebb10-9130-46d1-af22-a376bb520fd2.jpg" title=" 梁琼麟.png" alt=" 梁琼麟.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化学系 梁琼麟教授主持第二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5b73d2f2-9033-460e-9f03-36c226233e7d.jpg" title=" 金芬.png" alt=" 金芬.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 金芬研究员主持第三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7a2973e-1588-4b00-8fe0-1b415f199b0f.jpg" title=" 王宛.png" alt=" 王宛.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 & nbsp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 王宛主持第四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次论坛共安排了10个大会报告,报告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研究员、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聂舟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丽华研究员、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黄卫华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汪乐余教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梁高林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育杰研究员、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何耀教授,以及来自Waters(沃特世)公司的Steve Preece博士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ccc88c8-5919-40b3-99dd-a0d1a1ff2d59.jpg" title=" 刘倩.png" alt=" 刘倩.png" style=" text-indent: 2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刘倩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微纳颗粒物的天然同位素指纹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粒径越小的颗粒约能够深入人体。刘倩研究员团队发现纳米银自然转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现象,通过Ag同位素分馏可以阐明纳米银的环境过程,并采用SiO sub 2 /sub 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基于Si同位素指纹解析PM sub 2.5 /sub 来源,通过研究PM sub 2.5 /sub 的Si同位素组成得到季节变化规律,并通过Si同位素指纹揭示2013~2017北京地区PM sub 2.5 /sub 来源的变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20adb02-61dd-4fe0-a3ab-e21e05414a81.jpg" title=" 聂舟.png" alt=" 聂舟.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nbsp 聂舟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基于G四链体的新型分子成像工具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G四链体是富G(鸟嘌呤)核酸序列形成的特殊核酸二级结构,其结构与功能与传统DNA双螺旋有显著差异。聂舟教授团队基于G四链体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原位生成随机富G序列用于细胞凋亡成像,构建了荧光蛋白模拟物,研究了基于辅因子的模块化DNA比例型传感器和活细胞病毒RNA基因组实时成像。此外,聂舟教授团队还做了受体改造用于人为定制细胞化学趋向性和将非遗传光调控细胞行为用于活体组织修复等一系列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26d75acc-236f-42c6-943b-6f00a1fdb4c7.jpg" title=" 张丽华.png" alt=" 张丽华.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丽华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定性定量分析新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蛋白质组学研究所有蛋白质的表达、相互作用、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以及在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时空的动态变化等,具有为生命活动规律提供物质基础、为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提供标记物,为新药研发提供药物靶点等重要研究意义。张丽华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包括高效的样品制备方法、高灵敏的分离鉴定平台、高精准的定量方法和高通量的分析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81aca44-b97c-4185-af78-cc43c4b45664.jpg" title=" 张凡.png" alt=" 张凡.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复旦大学化学系 张凡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短波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活体多重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张凡教授在报告中讲到,红外波段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的生物医学检测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红外波段在军事领域应用较多,在生物一些领域的应用值得开发。短波近红外有利于提高穿透深度,这是其挑战和机遇。张凡教授介绍了团队在红外波段开发的工作,包括体内组装和拆卸改善生物成像、体内多重检测、NIR-Ⅱ探针的体内生物传感以及用于生物成像的小分子NIR探针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cacb480c-ed41-4d10-b830-ba897b1507f2.jpg" title=" 黄卫华.png" alt=" 黄卫华.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黄卫华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单细胞与亚细胞实时动态监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细胞释放化学信号分子进行胞间信号传导是实现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化学信号分子以及胞间信号传导的实时、原位和定量监测方面有重大挑战。黄卫华教授团队发展了高性能电化学传感界面,提出基于光催化降解原理的电化学传感器光致清洁传感器;建立弹性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原位监测形变细胞与组织的方法,为细胞机械信号转导研究提供新手段;建立纳米电极亚细胞实时探测方法,提升对突触囊泡胞吐以及吞噬溶酶体活性氧平衡的认识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e546e7c6-5197-4b41-b72e-e428318e0eff.jpg" title=" 汪乐余.png" alt=" 汪乐余.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汪乐余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 sup 19 /sup F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目前活体成像方面还面临着信号弱、噪音高、穿透浅等挑战。F在人体内几乎没有,汪乐余教授团队采用 sup 19 /sup F进行了一系列纳米探针的构筑与多模成像分析方面的工作,提高纳米探针的信号强度,降低背景噪音,进而提高信噪比、发展高灵敏分析方法,在提高靶向性和选择性方面也做了相关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6a821b66-e4bd-425f-8909-8eebed3282e2.jpg" title=" 梁高林.png" alt=" 梁高林.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梁高林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梁高林教授团队的研究工作包括分子影像和自组装,分子影像方向又包括磁共振成像、核素成像和光学成像。他在报告中讲到细胞内自组装用于生物成像分析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团队的工作进展。利用一个点击缩合反应,梁高林教授团队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纳米探针和信号放大;实现了细胞内自组装到“解组装”的进阶和时空控制性细胞内自组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f9a2f083-3010-4dd0-8635-59b6531d1664.jpg" title=" Steve Preece.png" alt=" Steve Preece.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Waters(沃特世)公司 Steve Preece博士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使用离子淌度及CCS对复杂化合物的全分析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eve Preece博士主要介绍了离子淌度质谱(LC-IMS-MS)如何工作、应用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LC-IMS-MS在复杂样品分析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它的额外峰值容量可揭示“隐藏”数据,且数据更清晰,CCS值增加多一位的确认度,可对复杂样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03a85c7-c9fb-43c1-a5d7-86674ed8a38c.jpg" title=" 孙育杰.png" alt=" 孙育杰.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孙育杰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Mechanistic Stud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y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孙育杰研究员团队做了单分子荧光技术研究细胞动态过程和超分辨显微技术研究细胞超微结构及功能方面的一系列工作。细胞内背景荧光特别高,导致对单分子的观察非常困难,而传统光学显微分辨率不足以解析染色体DNA的构造。针对灵敏度问题,发展了细胞核内单分子成像技术;针对分辨率问题,发展了超分辨成像技术和探针。利用显微成像仪器与技术,探针与标记方法和单分子、超分辨成像,孙育杰研究员团队研究了细胞染色体DNA结构与动态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422a30c6-0f27-48ac-98bc-2ff1a3c4c678.jpg" title=" 何耀.png" alt=" 何耀.pn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何耀教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Silicon-based Optical Probes for Bioimaging and Sensing Analysi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何耀教授主要介绍了成像和传感两方面的工作。肿瘤病人死亡大多时候是肿瘤的转移而导致的,何耀教授团队将荧光作为眼睛,用来实时监测肿瘤的动向。用Si点探针,可以很好的标记小鼠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示踪小鼠肿瘤的荧光,可以把肿瘤很好的切掉,并把老鼠方面的工作拓展到兔子身上,建立了猴子的动物模型,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何耀教授团队还将成像技术运用眼睛疾病方面,进行病理的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45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855e1d0-8a93-49ff-92be-31ec9a3dd0a0.jpg" title=" 提问环节.jpg" alt=" 提问环节.jpg" width=" 450" height=" 45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提问环节 /strong /p
  • 岛津举办“北京地区青年科学家分析测试技术论坛暨岛津2020年用户答谢会”
    北京地区青年科学家分析测试技术论坛暨岛津2020年用户答谢会于2020年1月7日在北京昆泰嘉华国际酒店隆重召开。会议旨在给广大北京地区使用岛津仪器的科学工作者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食品药品,环境化工,材料测试等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了领域内最新应用的分享。会议由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姚建国经理主持。会议现场传真 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营业部姚建国经理主持会议 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李军波副事业部长为会议致辞。他说到2019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此同时,对于岛津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岛津公司进行了事业重组,今后的事业对接也更加便利。最后他说到希望与会者能通过今天的交流有所收获。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李军波副事业部长为会议致辞 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为本次会议做了题为“创造分析测试崭新的明天”的报告。他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为与会者讲述了岛津公司近年来的大事记,对岛津新品LCMS-9030,AP225W,Nexera LC-40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岛津公司近年签署的合作实验室以及其他合作项目为与会者进行了分享。最后他说到岛津公司会一如既往地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景为创业宗旨服务,反馈社会。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为本次会议做了题为“创造分析测试崭新的明天”的报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潘利斌研究员做了题为“肠道菌代谢异常揭示尿酸性肾病的分子机制”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于志勇博士做了题为“饮用水中的嗅味物质分析方法”的报告。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王莹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中药农药残留污染概况和检测方法研究”的报告。 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顾晖先生做了题为“岛津仪器在环境化工行业方向应用”的报告。他说到化工,新能源行业是中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与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都息息相关,岛津公司作为全球之名的分析仪器厂家,具有丰富的产品线,介绍了岛津流变仪,光谱,色谱等产品在化工,新能源分析中的应用解决方案。岛津最新的Nexis SCD-2030解决了长期困扰用户的多个痛点,从实际出发设计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分享了当下最火热的分析热点解决方案。 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霍建威先生做了题为“建设用地有机物检测解决方案“的报告。Smart 环境土壤数据库以数据库为核心,提供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标准GB 36600-2018 的定制分析系统,定制分析系统涉及优化后的前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对土壤检测能更好地上手;在土壤检测中还有强大的特色拓展性——气质双柱系统,对于多项目检测,在无需泄真空以及更换柱子的情况下,直接切换使用就可以完成多项目检测,大大加快分析效率,给用户检测带来极大的便利。岛津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韩美英博士做了题为“成像质谱显微镜迈向质谱可视化新时代“的报告。MSI(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质谱成像)作为直观反映组织器官中分子水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可视化方法,目前已在基础与临床医学,食品药品研究中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岛津的成像质谱显微镜(Imaging Mass Microscope, iMScope TRIO),前端是搭载高分辨光学显微镜的大气压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源(Atmospheric Pressure -MALDI),后端配置离子阱和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IT-TOF)。iMScope TRIO是光学与成像质谱分析完美融合的独有技术,拥有领先世界水平的5 μm高空间分辨率,可进行高精度MSn结构解析,为未知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丰富的碎片信息。iMScope TRIO通过叠加不同检测原理的图像进行分析,为成像分析提供全新的工具,并提高研究水平。 会议当晚举行了招待晚宴,与会者在晚宴上互相交流切磋,气氛融洽。
  • 2022年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
    2022年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暨第二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 Applications 2022 & 2nd International Forum of Young Scientists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AOMTA & YSAOM 2022)2022年7月29-31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大饭店https://b2b.csoe.org.cn/meeting/YSAOM2022.html光学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大会预计将在2022年7月29-31日于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大饭店举办。本次大会将重点探讨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会议邀请相关领域全球资深专家做大会报告以及国内外中青年专家作专题报告,同时欢迎广大青年才俊自荐报告展示最新成果。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研究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使先进光学制造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录用论文收录在美国SPIE国际会议文集序列暨其数字图书馆中,EI核心检索,全球出版发行,同时也有众多国内优质光学期刊参与本次会议全文收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培训等多种形式。活动内容国际会议交流:专家报告采用申请+邀请制,会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旨报告交流、专家报告交流、口头报告交流、Poster海报展示、优秀学生论文评选(颁发证书)、论文发表等。光学制造产业展:包括产品展示、校企对接会、院企对接会等活动。技术及技能培训: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例分析、概念讲解和技能实训等方面技术及技能培训。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联办单位: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持单位:湖南天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大器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光精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盛航科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欧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长春吉萤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武汉红星杨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兴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恒迈光学精密机械(杭州)有限公司上海至臻超精密光学有限公司大会荣誉主席:庄松林 院士 上海理工大学王家骐 院士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郭东明 院士 大连理工大学蒋庄德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大会主席:姜会林 院士 长春理工大学谭久彬 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罗先刚 院士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际主席:Prof. Saulius Juodkazi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大会执行主席:张学军 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孙洪波 教 授 清华大学付跃刚 教 授 长春理工大学组织委员会主席:董科研 长春理工大学岳晓峰 长春工业大学张 舸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青年科学家论坛主席团:• 主席孔令豹 复旦大学张大伟 上海理工大学薛栋林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薛常喜 长春理工大学• 共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高 平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郭 江 大连理工大学冀世军 吉林大学李文昊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华松 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刘智颖 长春理工大学彭小强 国防科技大学彭云峰 厦门大学任明俊 上海交通大学王素娟 广东工业大学魏朝阳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继友 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宗文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会报告人Plenary Speakers(更新中):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光学制造技术Prof. Saulius Juodkazis,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alia——Ultra-short laser pulses for high precision laser fabricationProf. Wounjhang Park,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USA——Upconversion Nanomaterials for Biosensing and Imaging Applications张学军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Ultra-precision optical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胡鹏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激光干涉位移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研讨主题(分专题组织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专题1: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目标观测与光学工程技术、大型轻量化光学反射镜优化设计、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高精度高稳定性反射镜及结构支撑技术、拼接式合成孔径光学系统测量与调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一体化设计、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技术、巨型跟踪结构及其高精度稳定控制技术、空间望远镜天地一致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精密装配技术、复杂光学元件及系统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主 席: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Chen,Wei-Jun(Zeiss Group)范 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李龙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 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 伟(复旦大学)王 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杨继兴(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袁 群(南京理工大学)张军平(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专题2: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超精密光学制造装备、制造技术手段及工艺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精密车、铣、磨、抛等工艺,激光加工,特种加工,新型微纳加工,模压及注塑成型,微纳压印,增减材复合工艺,多能场辅助加工,刀具设计及制造,刀具磨损,加工误差诊断与优化,加工路径规划及优化,工艺链过程建模与仿真、材料去除机理,有限元和分子动力学分析,振动控制,表面全频段误差分析及控制,加工精度保持及可靠性,加工检测一体化,机床核心功能器件(高性能电机、主轴、光栅尺、运动控制器、导轨、转台等),超精密加工系统及模组,精密加工关键算法及软件等。主 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共主席:彭云峰(厦门大学)王素娟(广东工业大学)魏朝阳(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曹中臣(天津大学)陈国达(浙江工业大学)陈杉杉(西安交通大学)黄 鹏(南京理工大学)孙占文(广东工业大学)王海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杨 高(深圳大学)于文慧(山东理工大学)张国庆(深圳大学)赵泽佳(深圳大学)专题秘书:王施相(复旦大学)• 专题3:光学测试、测量技术及设备本专题拟反映光学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设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计量与在线数字校准、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元件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测量方法、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中的先进测量方法、宏微观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光学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新型光学测量仪器与设备、新型仪器理论与设计方法、微纳米测试与计量方法、极大极小尺寸光学测量方法、视觉测量技术等。主 席:李文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陆振刚(哈尔滨工业大学)闫钰锋(长春理工大学)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程序委员会:陈梅云(广东工业大学)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胡 摇(北京理工大学)任明俊(上海交通大学)单明广(哈尔滨工程大学)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谈宜东(清华大学)王 允(北京理工大学)吴冠豪(清华大学)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张文喜(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效栋(天津大学)专题秘书:刘兆武(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专题4:新体制、新概念设计技术和方法本专题拟反映新体制、概念、设计、工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光学设计、光学制造、光学检测、光学装调,突出新概念、新方法、新思路、新材料、新设计、新工艺,实现复杂曲面、金属光学、难加工材料光学等数学描述和非传统光学系统的创新性光学设计,及其通过超精密单点车削技术、磁流变/离子束/数控研磨抛光、光学玻璃模造成型和光学塑料注塑成型技术等超精密光学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新型光学元件的设计与制造,提出检测新方法,制造方法和装配方法的新概念。主 席: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共主席: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吴仍茂(浙江大学)徐 亮(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云龙(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程序委员会:郭 兵(哈尔滨工业大学)潘敏忠(福建富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王道档(中国计量大学)章少剑(南昌大学)朱 钧(清华大学)专题秘书:杨 超(长春理工大学)• 专题5:光学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微纳制造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分辨/超衍射制造新机理与新方法,超分辨光学增材/减材制造技术及应用,高效率亚波长结构制造方法,激光微纳制造新机理与新技术,光子及微电子集成芯片的光学制造新方法,三维全息显示器件的低成本制造方法,光学微纳制造的性能评测方法及配套精密光学检测技术等。主 席:陈岐岱(吉林大学)共主席:高 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周见红(长春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高洪跃(上海大学)李连升(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王文君(西安交通大学)吴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岳伟生(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周 锐(厦门大学)专题秘书:王 磊(吉林大学)• 专题6:高性能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高性能光学制造、测量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及自由曲面控形控性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能场辅助难加工材料极端制造技术,原子级超光滑表面制造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高效、超低损伤制造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几何参数高精度测量技术,高性能光学元件服役性能测试及评价技术,大规模微纳尺度微细结构高精度快速制造技术等。主 席: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共主席:崔海龙(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王春锦(香港理工大学)许金凯(长春理工大学)朱吴乐(浙江大学)程序委员会:邓伟杰(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侯 溪(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康城玮(西安交通大学)童 振(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王振忠(厦门大学)姚 鹏(山东大学)于 楠(爱丁堡大学)张建国(华中科技大学)专题秘书:杨 哲(大连理工大学)• 专题7:制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本主题旨在反映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和方法的最新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新型纳米抛光技术、超表面/超构材料设计制造、先进束能抛光、特种材料加工技术等;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新型加工装备、工具的设计开发,新型超硬材料刀具;制造工艺链的设计与优化、系统设计与仿真等。主 席:徐学科(上海恒益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共主席:陈俊云(燕山大学)戴 博(上海理工大学)许剑锋(华中科技大学)程序委员会:蔡玉奎(山东大学)姜 超(中南大学)刘 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鲁艳军(深圳大学)穆德魁(华侨大学)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苏 星(中物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谭启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王 朋(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王绍凯(哈尔滨工业大学)熊 涛(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专题秘书:方媛媛(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专题8:前沿光学薄膜技术及设备本专题拟反映光学薄膜设计、制备、表征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和重大项目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涵盖从X射线到远红外光学谱段的新型光学薄膜材料,光学薄膜材料性能调控的新进展;以X射线、激光和红外典型光学谱段为代表的高性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造技术、多维功能表面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多功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光、热、力、电);面向应用需求的薄膜性能测试技术,如超宽谱段光学常数表征技术、低损耗光学薄膜性能测试技术、特种环境光学薄膜性能评估与测试方法等;光学薄膜制造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最新进展等。主 席:张锦龙(同济大学)共主席:程鑫彬(同济大学)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程序委员会:何文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李 刚(中科院大连化学与物理研究所)邵宇川(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沈伟东(浙江大学)王笑夷(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汪 洋(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卫耀伟(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专题秘书:杨 霄(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9:光学系统装调,系统集成与评价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制造及装备中的光学系统集成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复杂焦面拼接与配准测试技术、复合光路高精度定心与装调测试技术、立体测绘相机系统集成与测试技术、内方位元素与畸变测试技术、低温光学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红外光学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激光跟踪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精密光谱仪高精密装调与检测技术、大口径光学系统装调测试技术、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无应力胶合及无应力装配技术、原位检测技术、高精度定位及多自由度装调技术、基于频率组分的光学面形评价技术、波前探测技术、高功率激光系统装调技术、多波段共光路光学系统精密装调技术、多光轴一致性精密调整技术。主 席: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共主席:沈正祥(同济大学)吴雪峰(哈尔滨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毕 勇(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李重阳(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李 忠(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魏 来(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伍雁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虞林瑶(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 振(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专题秘书:王东杰(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专题10: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及应用专题秘书:张 旺(吉林大学)会议日程(以现场为准):时间 内容
  • 北京怀柔打造科学家的家园 鼓励更多科技联盟与论坛落户
    北京市怀柔区将加强经常性学术交流,办好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学术活动,鼓励支持更多科技联盟、论坛落户,让更多科研人员走进怀柔、融入怀柔。这是记者10日从“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怀柔区专场上获悉的。打造“科学家的家园”北京市怀柔区区长于庆丰表示,北京市怀柔区突出以科学家为中心,打造科学家的家园。围绕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打造世界级人才价值实现平台,吸引国际一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择怀而栖,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强化对青年科学家的政策倾斜,建立“世界青少年未来领军人才培养基地”,让青年人才成为科学城的源头活水。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引进培养高级技工、工程师等科研辅助人才。同时,不断完善“城”的功能,打造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落实好怀柔科学城规划和街区控规,建立开放的低密度科学街区,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与“自然生态体系”高度融合的整体格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完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高品质生活配套,为科研人员打造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经常性学术交流,办好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学术活动,鼓励支持更多科技联盟、论坛落户,让更多科研人员走进怀柔、融入怀柔。高端科学仪器装备等方面构建“123”产业体系于庆丰表示,怀柔区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明确了3年打基础、5年见成效、10年结硕果的工作思路,在高端科学仪器装备、新能源和生命科学产业等方面构建“123”产业体系。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打造1个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高地。二是聚焦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培育2个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产业方面,发挥怀柔科学城科研院所的能源技术等方面优势,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由政府搭台引导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全生态迭代技术平台,建设应用场景示范区,打造能源产业发展新范式。培育生命科学产业方面,依托多模态跨尺度医学成像等11个生命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生命科学未来产业科技园。三是聚焦区域优势特点,发展3个特色产业。科技赋能高端制造业,发展好奔驰重卡H6项目,打造绿色智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产品迭代升级,打造北京都市工业生产制造基地。依托北京电影学院、中影数字基地等优势资源,发挥全域旅游特色品牌作用,围绕科技会展、科普科研,开发一批全域旅游路线和网红打卡地,推动产业发展。
  • 杰青基金20年:青年科学家的“雪中炭”
    在科学界,青年科学家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大多处在科研的黄金期和创新的高峰期。然而,年纪轻、资历浅,申请项目难、经费少等问题往往阻碍着这些年轻人前进的步伐。由此,20年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应运而生&mdash &mdash   8月4日一早,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继峰匆匆赶到办公室,第一时间打开电脑,一份长长的名单映入他的眼帘。&ldquo 入选了!&rdquo 从这天起,他与许多科学家前辈一样,正式成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下简称&ldquo 杰青基金&rdquo )所资助的青年科学家群体中的一员。   杰青基金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面向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专项基金,从1994年正式设立至今年4月,资助青年学者3004人,资助总额达44亿余元,资助范围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所有学科,已成为科学界人才项目中一个响当当的品牌。20年过去了,这项科学领域的&ldquo 国家投资&rdquo 取得了怎样的回报?它又给青年科技人才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日前,记者走访多位曾获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试图寻找答案。   &ldquo 雪中送炭&rdquo 的&ldquo 第一桶金&rdquo   &ldquo 对当时的我来说,杰青基金真是雪中送炭!&rdquo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田中群向记者感叹。1996年,41岁的田中群刚回国不久,从事的SERS研究不为学界看好。眼看经费紧缺,研究难以为继,正在田中群犹豫&ldquo 要不要放弃&rdquo 时,杰青基金为他提供了继续科研的&ldquo 第一桶金&rdquo 。随后几年,他成功在铁、铂等7种过渡金属电极上直接获得高质量的表面拉曼光谱信号。如今,以其为理论基础研制的极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已被成功应用于医学等领域。   这样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王楠林身上。1998年,他回到物理所扎根,年纪轻、资历浅,申请项目难,科研经费少,样样困扰着他。此时,杰青基金发现了他的价值。2000年,他获得了80万元的杰青基金资助,开始了强关联电子体系及其相关领域的攻关。今年1月10日,随着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出炉,&ldquo 铁基超导&rdquo 项目迅速走进大众视野,而王楠林正是获奖者之一。   &ldquo 对于正在学术界苦寻立足之地的年轻学者,杰青基金愿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rdquo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道出了设立该基金的初衷。   目前,曾获杰青基金资助者中已有14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中有77%是由获杰青基金资助者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其中不乏世界领先成果。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5名获奖者中,4名曾得到杰青基金的资助。   选对人,然后给他尽量大的科研自由   &ldquo 科学的评审机制和管理方式是杰青基金最大的魅力。&rdquo 在采访中,许多获基金资助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强调了这一点。   &ldquo 杰青基金选的是&lsquo 人&rsquo ,评委的考察重点绝非简单地看他发过多少文章。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放开手让年轻人自己去寻找吧。&rdquo 2011年获基金资助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泉明说。   据了解,在评审机制上,对有科研潜质的青年科学家,杰青基金不过细约束其研究方向,主要根据申请者以往的研究工作情况和学术思想是否敏锐来评定,不硬性要求几年之内必须出成果。而且,受资助者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经费投入的科研方向自由支配。   杰青基金的考核同样灵活而宽松。&ldquo 没有一天到晚的各种检查评估,只需每年提供一张A4纸大小的简单进度报告,而且允许失败。当然,你必须弄清楚为什么会失败。&rdquo 2002年成功申请杰青基金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高自友感慨地说。在基金资助下,他的研究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   白春礼、刘德培、侯建国、姚檀栋&hellip &hellip 这些当年初出茅庐获得基金资助的科学家已成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学界&ldquo 大腕儿&rdquo ,他们背后带起的是蔚然成林的创新团队。   从1998年成功申请杰青基金到建立自己的创新群体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只用了3年。&ldquo 杰青基金的支持,让我得以把人才紧紧凝聚在了一起。&rdquo 2000年左右,孙卫民、章卫平等68位青年科研人才来到了他的身边。当时,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ldquo 我团队中的很多学生和助手,现在也获得了杰青基金的支持。&rdquo 曹雪涛说,&ldquo 这对保证一个科学团队的持续发展特别有利。&rdquo   &ldquo 在基金正式评选前,荣获过杰青基金的前辈会帮助年轻人挖掘研究方向,提炼关键问题,这对后辈的发展比拿到资助还重要。&rdquo 在先后有23人获得杰青基金资助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7年获得资助的教授谢兆雄充满感激。   他的同事吕鑫教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2000年,刚刚31岁的吕鑫加入田中群的团队时,仅是一名助理研究员。&ldquo 日常科研里经常与有着杰青基金资历的前辈甚至不同课题组的人一起讨论、争辩,碰撞想法。&rdquo 这样的方式让他快速成长,35岁,他也成为杰青基金资助的科学家之一。   &ldquo 这说明,平台的引导对青年科学家来说极其关键。&rdquo 田中群说,在这个平台上,中老前辈帮扶年轻人,年轻人则越发努力追赶,&ldquo 这正是杰青基金&lsquo 润物无声&rsquo 的力量。&rdquo
  • “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云端召开 两千人在线交流
    7月20日,由仪器信息网再度联手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共同举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线上科技论坛顺利召开。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池敏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领衔的6位中日生命科学科学家代表分别在线分享报告,同时,来自中日近两千位听众参与答疑互动交流。多年来,仪器信息网与日本JAIMA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都为各自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和技术交流做出了不懈努力。后疫情时代下,双方再次联手以线上形式合作,共同线上主办此次“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以期为中日科学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池敏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南开大学杨军教授,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陆瑶研究员及东京都立大学関禎子研究员。分别围绕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工程、生物材料及其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和生物基底材料表征技术等前瞻性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 唐海霞 致辞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会长 中本晃 致辞报告嘉宾:东京工业大学 名誉教授 赤池敏宏(左)/东京都立大学 客员研究员 関禎子(右)报告题目:NEW ERA of Advanced Biomateria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NEW vaccination- From “ Cadherin Biology to Cadherin Engineering”再生医学、载药系统和新型疫苗先进生物材料新时代-从“钙粘蛋白生物学到钙粘蛋白工程”【报告摘要】将期待用于再生医疗及组织工学领域的各类器官组织细胞、ES细胞、iPS细胞等干细胞以单一细胞进行粘接,为了更加容易进行增殖-分化诱导或者使基因/细胞因子等更加容易进行自由注入,利用遗传工学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钙黏蛋白,即:E、N、VE-钙黏蛋白的嵌合抗体分子〔E-钙黏蛋白-Fc(EcadFc)、N-钙黏蛋白-Fc(NcadFc)、VE-钙黏蛋白-Fc(VEcadFc)〕、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增殖因子进行嵌合分子设计,成功地在聚苯乙烯等材料表面进行单分子涂层固定。举例说明如下:成功地对EcadFc分子的吸附状态进行了直接观察。(Sci. Rep. 2020 10 : 17044)。成功地将几乎所有的单分散、处于粘接状态的ES细胞在中内胚叶、进而在肝细胞进行均一分化。成功地在E/N吸附表面将ES细胞高效率分化成神经细胞,进而形成神经网络。基于上述in vitro(体外)ES-神经细胞分化诱导成果,在神经未成熟新生鼠体内植入NcadFc固定明胶纤维(gelatin filament),成功地恢复了神经诱导功能。报告嘉宾:南开大学 教授 杨军 报告题目:钙黏素功能化生物材料调控干细胞命运及其再生医学应用研究【报告摘要】生物材料精准调控细胞命运是再生医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我们基于钙黏素融合蛋白研发了水凝胶、纳米纤维及合成高分子微球等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功能界面,有效调控细胞的粘附、增殖、分泌及分化等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生物材料的细胞赋能提供了新策略,显著改善了干细胞在组织构建及细胞治疗等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潜能。报告嘉宾:清华大学 教授 林金明报告题目:Microfluidics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Cell Analysis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报告摘要】如今,生命科学正成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是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我们从细胞开始破解生命实体的密码。 目前发展迅速的微流控技术因其微尺度通道和灵活的设计而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研究领域。 本次报告中将介绍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在微流体装置上操纵和捕获细胞,并采用质谱 (MS) 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将微芯片与MS连接起来,实现微通道中的细胞培养和药物刺激,并在MS检测前净化细胞分泌物。报告嘉宾:南京大学 教授 江德臣报告题目:单细胞活性分析【报告摘要】单细胞分析可获得反映细胞生理状态和过程的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大意义。本次报告将介绍课题组所建立的基于纳米通道电化学输运的单细胞试剂盒分析新方法和装置,实现了fL ~ pL体积生物检测试剂盒组分在活细胞中的输运和检测,可测量单细胞及单细胞器内生物分子活性。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陆瑶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泌分析【报告摘要】多细胞生物为执行各种生物学功能必须相互联系、通讯以协同完成,其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化学、生物分子的分泌、接收来完成。由于细胞异质性,往往只是细胞群中的部分细胞主导了分泌功能。在单细胞水平对细胞分泌的生物分子信号实现高灵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更清晰认识细胞的状态、个体之间的差异/联系等群体细胞研究方法无法分辨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发现细胞分泌的异常及其与疾病、药物反应的关系。针对传统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的不足,我们近年来利用微流控芯片发展单细胞分泌分析新技术,加深了对细胞分泌、通讯异质性规律的认识,并有望为相关生物医学应用提供新技术支持及新视角参考。
  • 日程公布|赤池敏宏、林金明教授领衔第二届“中日科学家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将再次携手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Japan Analyt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JAIMA)共同组织科学家论坛“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鉴于全球新冠疫情,本次会议将采取线上方式,借助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为海内外专家提供便捷的方式,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池敏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南开大学杨军教授,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陆瑶研究员及东京都立大学関禎子研究员。将分别围绕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工程、生物材料及其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和生物基底材料表征技术等前瞻性领域进行探讨。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JAIMA会议形式:线上会议会议时间:2022年7月20日09:30-16:00(北京时间)报名参会:免费,点击此处链接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扫码报名日前,会议日程已确定,详细日程如下: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北京时间7月20日)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 09:30-09:40 致辞 唐海霞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 09:40-09:50 致辞 中本晃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会长 9:50—10:35 NEW ERA of Advanced Biomateria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NEW vaccination- From “ Cadherin Biology to Cadherin Engineering” 再生医学、载药系统和新型疫苗先进生物材料新时代-从“钙粘蛋白生物学到钙粘蛋白工程” 赤池敏宏 东京工业大学 名誉教授 関禎子 东京都立大学 客员研究员 10:35-11:15 钙黏素功能化生物材料调控干细胞命运及其再生医学应用研究 杨军 南开大学 教授 11:15-13:30 午休 13:30-14:10 Microfluidics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Cell Analysis 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林金明 清华大学 教授 14:10-14:50 单细胞活性分析 江德臣 南京大学 教授 14:50-15:30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泌分析 陆瑶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嘉宾简介赤池敏宏教授 赤池敏宏教授作为东京工业大学的名誉教授,是细胞工程学(Cell engineering)领域的权威。他坚信“生物材料的未来是光明的”,是医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桥梁。他的研究工作以开发高品质ES细胞和iPS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为目标,在再生医疗领域取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赤池敏宏教授在中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也在中国结交了很多知己,并培养了大量年轻学者和学生,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次他希望借助以往的经验,以其再生医疗及其周边领域的实用化研究科研课题申请“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领域——“生物医药”领域的政府资金支持。 主要研究课题——为了实现再生医疗用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目前,在再生医疗研究领域,人工器官的高度功能化、长期植入人工器官的开发、以iPS(人工多功能性细胞)技术安全培养大量细胞等技术开发呈现迟滞状态。赤池教授在再生医学领域,意图使用细胞替代组织、器官的功能,以达到组织再生、维持和修复的目的。其中,他利用iPS细胞间连接蛋白(钙黏蛋白,cadherin)的蛋白抗体,开发出一种细胞吸附性材料,可以识别和调控细胞功能。采用这种生物材料培养iPS细胞,细胞将不聚集,也不会感染未知病毒,并可实现细胞的大规模培养,这正是再生医疗应用的重要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林金明教授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2002年在日本留学和工作,1997年3月获得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受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目前主要从事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空气负离子制备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并在专利基础上研制成功多款仪器设备,得到普及推广。目前兼任中国化学会监事会监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等多种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军教授 南开大学教授,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化工专业(学士);199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200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生命理工学研究科生物技术专业(博士);2001-2005年在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完成 JSPS 博士后并继任日本厚生省流动研究员工作;2006年入职南开大学任现职。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医用高分子分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分会理事及天津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多种SCI源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为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着眼于生物学、材料学及生物工程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基于生物合成研发融合蛋白材料及其与天然多糖的复合材料,研究三维仿生细胞外微环境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探索工程化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材料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研发,并已取得独创性研究成果。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863/973项目数项;发表SCI学术期刊6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7项),参与《生物材料科学:医用材料导论》(原著第2版)-中文版翻译及《材料大辞典》(第2版)生物医用材料编委会。江德臣教授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单细胞分析课题组组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2000、2003和2008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美国北卡莱罗拉州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加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研究兴趣为高内涵单细胞分析方法和装置的建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曾获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以通讯作者在PNAS、JACS、Angew、Anal Chem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专利6项。陆瑶研究员 陆瑶,博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发展及其在健康、疾病中的应用等研究,相关工作以责任作者发表于PNAS, Science Signaling,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展的单细胞分泌蛋白分析技术被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家》(The Scientist)评为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发明首位。関禎子 関禎子,东京都立大学客员研究员,生命材料表面分析专家,在赤池敏宏教授的研究中负责AFM分析工作。
  • 北美华人色谱学会CACA 2016青年科学家奖公布
    安捷伦科技公司Xiaoli Wang(王小立)博士被推选为2016年北美色谱学会(CACA)青年科学家奖。此年度奖项授予在分离科学及其应用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王博士于2001年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并在博士期间师从Peter Carr教授,于2006年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阿斯利康制药公司(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开始了应用UHPLC开发新药的工作(2006 - 2010)。接着,进入安捷伦科技公司开发用于制药分析的新键合相和色谱柱(2010 – 现在)。目前,王博士是安捷伦科技CrossLab集团(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R&D经理。  王博士在分离科学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包括:开发了一种step-wise 方法,这种方法在分离复杂组分时可使峰容量最大化 延伸了对梯度洗脱中Poppe plot的理解 研发了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的优化高速2DLC法 研发了多种新键合相和颗粒包括成果商业化的Poroshell HPH (表面多孔高-pH 稳定颗粒)。王博士发表了17篇同行评议的科技文章并在30余次国际会议中做现场演讲报告和墙报展示。许多事迹可以充分说明王博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如研发了不少科技成果和新产品 领导特拉华河谷色谱论坛和东方分析学术研讨会 主持以2DLC为主题的短期培训课程 发表了很多有影响的文章和刊物。  CACA 2016青年科学家奖将于2016年3月6-10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Pittcon展会上颁发给王博士。  CACA是促进组织成员交流和职业发展的非盈利组织。CACA长期在Pittcon展会和HPLC会议上举办研讨会和晚宴活动,以提供讨论和分享分离科学技术合作发展信息的平台。更多信息可在CACA官网www.ca-ca.org.查询。编译:郭浩楠
  • 日程公布|藤岛昭、刘忠范院士领衔 “中日科学家论坛”线上直播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与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都为各自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全球疫情大背景下,双方首次以线上形式合作,于7月20日,共同组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材料科学”线上科技论坛,以期为中日科学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国际著名光化学家、光催化研究的开创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诺贝尔奖热门人选、荣膺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日本藤岛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孟庆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闫鹏飞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孟幻研究员,将分别围绕光催化材料、新能源、纳米材料等前瞻领域进行探讨。同时也邀请到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 )TEM应用部总经理助理大西市朗、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SPM产品担当陈强将分别为大家分享科学研究离不开的利器技术:最前沿的球差校正透射电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会议形式:线上会议会议时间:2021年7月20日9:30-16:40(北京时间)会议语言:英文PPT,中文或中文字幕为主报名参会:免费,点击报名扫码报名日前,会议日程已确定,详细日程如下:时间 (北京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9:30-9:33致辞唐海霞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9:33-9:40致辞中本晃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会长9:40-10:20How to Get Clean Energy: Photocatalysis and Carbon Recycling如何获得清洁能源:光催化与碳循环藤岛昭(Akira Fujishima)东京大学 特别荣誉教授、东京理科大学 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0:20-11:00Pilot-scale Technology & Equipments for CVD GrapheneCVD石墨烯薄膜的中试技术与设备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 院士、北京大学 教授11:00-11:40Introduction G-ARM2 and A New TEM Oberservation Method Using Ultra-High-Speed Time Decomposition Technology先进球差电镜G-ARM2和一种利用超高速时间分解技术的透射电镜观测新方法大西市朗(Ichiro Onishi)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 Ltd.) TEM应用部总经理助理11:40-14:00午休14:00-14:40Investigation on Defects and Charge Loss of Thin Film Solar Cells by m-TPV/TPC System 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缺陷态和电荷损失研究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14:40-15:20Failure Mechanisms and Countering Strategies of Layer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y二次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改性闫鹏飞 北京工业大学 教授15:20-16:00Design of Silicasome Drug Delivery Platform for Basic and Translational Nanomedicine Research 新型纳米硅脂体给药系统的基础和转化研究孟幻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16:00-16:40More Clearer, More Convenient—— Development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Technology更清晰、更便捷——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陈强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SPM产品担当报告嘉宾简介藤岛昭院士藤岛昭教授,1942年生于日本东京,致力于研究半导体电化学。2009年,藤岛昭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不久前,他接受一项新的职位,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东京大学,他发现水可以通过光电化学方式,经TiO2电极照射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他在神奈川大学任教四年,后到东京大学任教,并于1986年取得教授职称;其研究领域也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光与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的相互关系。他于1990年开始研究基于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自洁涂料。他认识到太阳光中少量的紫外线辐射可以被有效利用,通过充分氧化的以氧为基础的自由基作用,用于自洁与自消毒。藤岛昭教授对光诱导的亲水性的相关现象进行研究,在此种现象中,紫外光会导致TiO2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藤岛昭教授依然对光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以及光诱导亲水性保持浓厚兴趣,同时也热衷于开发新材料,包括带有光功能性质的纳米结构材料。藤岛昭教授已经发表了750多篇原始论文,440篇综述文章,拥有280项专利。主要奖项:朝日新闻朝日奖(1983)、井上春成奖(技术创新)(1998)、日本化学会奖(2000)、Heinz Gerischer奖(电化学学会欧洲分会,2003)、紫绶带勋章(2003)、日本奖(2004)、日本学院奖(2004) )、国家发明嘉奖(2006年)、神奈川文化奖(2006)、文化功勋人物(2010年)、路易吉伽伐尼奖章(2011年)、汤森路透引文奖(2012年)、文化勋章(2017年)。2003年,藤岛昭教授成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3年,藤岛昭教授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2005年,成为东京大学特别大学荣誉教授。2006年至2008年期间,担任日本化学会会长。刘忠范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委主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物理化学学报”主编、“科学通报”副主编。1983年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1984年留学日本,1990年获东京大学博士,1991-1993年东京大学和国立分子科学研究所博士后。1993年6月回北京大学任教,同年晋升教授。1993年获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1994年获首批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4年当选英国物理学会会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首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杰出人才,2014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202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学会会士。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和纳米化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余项。曾任国家攀登计划(B)、973计划、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三期)。1992年获日中科技交流协会“有山兼孝纪念研究奖”、1997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05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2009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2016年获日本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年会Lectureship Award和北京大学方正教师特别奖,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8年获ACS NANO Lectureship Award,2021年获第八届纳米研究奖。孟庆波研究员孟庆波,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中心主任。1987年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2002年分别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东京大学和日本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专任研究员。2001年入选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工作;2005年获得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优秀奖,2007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2014年,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SCI论文270余篇,他引11000余次,H因子6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现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英国《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杂志编委和德国《Gree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杂志创刊编委。闫鹏飞教授闫鹏飞,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2010-2017先后在日本NIMS和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从事电子显微学研究。目前的研究领域是利用电子显微学研究二次电池材料的基本结构、储能机理以及失效和改性机制。在Nature Energy,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专利4项,引用6000余次,12篇ESI高被引论文,H因子40。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计划。IEEE PES 中国储能材料与器件分委会常务理事。孟幻研究员孟幻博士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于2003年和2008年获得药学和生物无机化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任博士后、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等职位。2021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入选者,任研究员。孟幻长期开展纳米药学、纳米医学和纳米安全性研究,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Science Bulletin、ACS Nano、JACS、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0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文章5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20余篇),引用15000余次,单篇引用200次以上论文~25篇,h因子51(Google Scholar),被科睿唯安认定为全球高引科学家(多学科类)。大西市朗大西市朗于2003 年获得神户大学的理学博士学位。在2008 年加入 JEOL Ltd. 之前,他于 2003 年至 2008 年在 JSPS 卓越计划中心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日本电子公司TEM应用部总经理助理。他的研究兴趣是矿物学和行星材料科学,特别是陨石学。陈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具有17年操作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的经验,熟悉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各种功能,对各类样品测试均有丰富的经验;从事原子力显微镜的技术及市场工作11年,对该仪器技术的发展及各厂商产品特点均有深入的了解。目前任岛津公司原子力显微镜的产品担当,负责该产品的技术及产品推广等工作。
  • 51名青年科学之星:社会需容忍青年科学家失败
    近日,一年一度的“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活动组委会宣布了新一年度的获奖者,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李宗省等51名青年科学家获奖。   同时,参与本次活动的青年科学家还发布了《青年科学之星宣言》,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希望广大青年科学家,甘心忍受寂寞,不必急于求成;呼吁科研和基金管理单位,通过设立多样化的科研资助和考评体系,为青年科学家的进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支持,容忍青年科学家的失败;希望国家和科研管理单位,为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确保自由的科学探索不会因为生活的窘迫而止步。
  • 【征文通知】第八届亚太光学制造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
    大会背景航天航空、空间观测、纳米光刻、同步辐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等诸多领域,对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先进光学制造技术正朝着“一大一小”、“两特殊”的方向发展,并向光学智能制造迈进,呈现超精密制造、精密测量、智能传感与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态势。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于2023年8月在深圳召开“第八届亚太光学制造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先进光学制造青年科学家论坛”,从应用端和技术端牵引,结合国防和工业应用,搭建产学研平台。重点探讨先进光学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会议邀请相关领域全球资深专家以及中青年一线专家作报告。为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研究生提供合作交流平台,使先进光学制造领域产学研紧密结合。 录用论文收录在美国SPIE国际会议文集序列暨其数字图书馆中,EI核心检索,全球出版发行,同时也有众多国内优质光学期刊参与本次会议全文收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产业论坛、培训、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活动内容国际会议交流会议旨在解决工业,学术和有关组织对如何克服现有制造限制,设计,制造,测量中的相关问题。专家报告采用申请+邀请制,会议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主旨报告交流、专家报告交流、口头报告交流、Poster海报展示、优秀学生论文评选(颁发证书)、论文发表等。光学制造产业展包括产品展示、人才招聘、校企对接会、院企对接会等活动。技术及技能培训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例分析、概念讲解和技能实训等方面技术及技能培训。产业化论坛以光学领域中的重大应用与关键技术入手,邀请代表性企业与院校,探讨产品需求及技术攻关等热点话题。参观访问由当地企业和高校提出申请,参会人员自愿报名参观。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联办单位:(更新中)广东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单位:(更新中)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大会名誉主席范滇元院士,深圳大学庄松林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蒋庄德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大会主席郭东明院士,大连理工大学谭久彬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毛军发院士,深圳大学Paul Shore, 剑桥大学大会执行主席张学记,深圳大学姚英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张学军,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王小勇,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戴一帆,国防科技大学组织委员会Benny Chi Fai Cheung,香港理工大学吴宗泽,深圳大学委员Huang Han,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Kim Seung-woo,韩国科学技术院ChenLiang-Chia,台湾大学ChenShih Chi,香港中文大学Fengzhou Fang,爱尔兰都柏林大学Lei We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en,Wei-Jun,德国蔡司Xichun Luo,英国思克莱德大学Kazuya Yamamura,日本大阪大学YSAOM2023会议主席团主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龚 峰 ,深圳大学李莉华,深圳技术大学共主席(按姓氏拼音排序)高 平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冀世军,吉林大学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彭小强,国防科技大学彭云峰,厦门大学任明俊,上海交通大学王素娟,广东工业大学王永刚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魏朝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张效栋,天津大学宗文俊,哈尔滨工业大学活动主题(分专题组织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专题1: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本专题拟反映大尺寸光学反射镜与望远镜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科学目标观测与光学工程技术、大型轻量化光学反射镜优化设计、先进光学与结构材料、高精度高稳定性反射镜及结构支撑技术、拼接式合成孔径光学系统测量与调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一体化设计、主动光学与自适应光学技术、巨型跟踪结构及其高精度稳定控制技术、空间望远镜天地一致性技术、大型光电仪器精密装配技术、复杂光学元件及系统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大尺寸光学反射镜高性能及智能制造技术。主席:薛栋林(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Chen,Wei-Jun(Zeiss Group)范 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王永刚(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程序委员会:王 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 伟(复旦大学)王 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袁 群(南京理工大学)张军平(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专题秘书:李龙响(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专题2:微纳结构光学器件及制造方法】 本专题拟反映微纳结构光学器件及制造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微纳结构光子及微电子集成器件的光学制造新方法,亚波长结构及器件的高效率制造方法,超分辨/超衍射制造新机理与新方法,短/超短激光脉冲制造技术,超分辨光学增材/减材制造技术及应用,光学微纳制造的性能评测方法及配套精密光学检测技术等。主 席:高 平(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共主席:陈岐岱(吉林大学)徐 挺(南京大学)专题秘书:李泰北(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专题3:光学复杂曲面及功能结构超精密加工技术】 本专题拟反映光学复杂曲面及功能结构的超精密加工工艺及技术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超精密车、铣、磨、抛等工艺,激光加工,新型微纳加工,模压及注塑成型,微纳压印,增减材复合工艺,多能场辅助加工,刀具设计及制造,加工路径规划及优化,工艺链过程建模与仿真、材料去除机理,表面全频段误差分析及控制,加工检测一体化等。主 席:孔令豹(复旦大学)共主席:关朝亮(国防科技大学)Xichun Luo(英国思克莱德大学)魏朝阳(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程序委员会:曹中臣(天津大学)胡 皓(国防科技大学)李 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加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肖华攀(香港理工大学)姚永胜(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张云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赵泽佳(深圳大学)周 平(大连理工大学)专题秘书:王施相(复旦大学)【专题4:超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及装备】 本专题拟反映超精密光学测量技术及装备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测试和测量基标准、计量与在线数字校准、先进光学制造过程中的测量问题、光学元件几何参数和物理特性测量方法、光学测量系统中关键光学器件研制、基于光栅、光纤等光学器件的测试测量技术、微纳制造中的先进测量方法、宏微观测量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测量、精密和超精密测量的现代光学技术和仪器、光学测量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新型光学测试测量原理、新型光学测量仪器与设备、新型仪器理论与设计方法、微纳米测试与计量方法、极大极小尺寸光学测量方法、视觉测量技术等。主 席:杨树明(西安交通大学)共主席:陈善勇(国防科技大学)李文昊(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陆振刚(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晨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程序委员会: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胡鹏程(哈尔滨工业大学)胡 摇(北京理工大学)沈 华(南京理工大学)谈宜东(清华大学)王 允(北京理工大学)吴冠豪(清华大学)虞益挺(西北工业大学)张效栋(天津大学)专题秘书:张国锋(西安交通大学)【专题5:短波长光学元件高性能制造技术】 本专题反映高性能光学系统制造技术发展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紫外、X射线等短波长光学元件制造、轻量化光学系统制造、高能激光元件抗损伤制造、掠入射光学元件加工检测技术、超精密光学元件检测评价技术等。主 席:彭小强(国防科技大学)共主席:李 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康城玮(西安交通大学)Kazuya Yamamura(日本大阪大学)专题秘书:薛 帅(国防科技大学)【专题6:高效光学精密加工技术及新方法】 本专题拟反映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中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光学超精密加工技术中单点金刚石超精密加工技术、磁流变抛光技术、离子束加工技术、数控研磨抛光技术、玻璃模造成型技术,注塑成型技术的高效实现途径、方法和工艺优化,以及光学设计过程中光学制造工艺可行性,提出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思路、新概念,实现复杂曲面、金属光学、难加工材料光学等创新性高效精密光学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精密制造技术高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工艺技术途径优化,促进光学精密加工技术的高效和工艺优化。主 席:王孝坤(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共主席:吴仍茂(浙江大学)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专题秘书:杨 超(长春理工大学)【专题7: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制造工艺及装备】 本专题拟反映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制造与工艺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尺寸特征为几十-几百微米的光学微阵列结构的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超精密加工技术,高性能光学微细结构保形抛光技术,光学微细结构高效、超低损伤加工技术,光学微细结构快速、高精度一体化原位检测技术,微细结构光学元件使役性能评价技术,大规模微细结构高精度快速制造技术等。主 席:郭 江(大连理工大学)共主席:王春锦(香港理工大学)许金凯(长春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侯 溪(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童 振(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忠(厦门大学)于 楠(英国爱丁堡大学)朱吴乐(浙江大学)专题秘书:李琳光(大连理工大学)【专题8:前沿光学薄膜技术及设备】 本专题涵盖光学薄膜材料、设计方法、制备表征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和重大项目领域的应用成效,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从X射线到远红外谱段的新型光学薄膜材料、微纳功能薄膜材料研究的新进展;以X射线、激光和红外典型光学谱段为代表的高性能光学薄膜设计与制造技术、多功能跨维度光学薄膜设计与制备技术(光、热、力、电);面向应用需求的薄膜性能测试技术,如超宽谱段光学常数表征技术、低损耗光学薄膜性能测试技术、特种环境下光学薄膜性能的评估与测试方法等;光学薄膜制造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最新进展等。主 席:刘华松(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共主席:程鑫彬(同济大学)Sven Schroder(德国弗劳恩霍夫IOF研究所)程序委员会:付秀华(长春理工大学)何文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邵宇川(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沈伟东(浙江大学)王笑夷(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汪 洋(光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卫耀伟(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专题秘书:王利栓(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专题9:光学设计、装调与系统建模技术】 本专题拟反映光学设计、光学装调与系统集成测试、光学领域数字化和系统化工程仿真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新型光学系统,新型光谱类成像仪,新型精密计量和激光测量类仪器,航空/航天光学遥感系统、激光探测及激光雷达类产品等等光学设计与仿真、光学杂散光仿真与抑制设计、光学系统装调与性能评价技术、复杂光学系统装调与测试技术、空间复杂焦面拼接与配准测试技术、内方位元素与畸变测试技术、无应力胶合及无应力装配技术;模型驱动的光学系统工程、工程基础数据库、核心理论与算法模型、虚拟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光学建模及精确度分析、光学软件系统工程、复杂光学系统算法优化方案、光学制造装备测试与控制系统、光学系统性能分析及应用评价等。主 席:张继友(浙江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共主席:冀世军(吉林大学)马 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专题10:光流控与液晶光学技术及应用】 本专题拟反映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探讨利用微流控技术、液晶技术制造各种光学元器件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不同光学制造技术制备微流控芯片的研究进展。分析光流控元器件及液晶器件的特点和优势,展示光流控与液晶技术在光学检测、生物医学、化学分析、即时检测中的应用。旨在利用这些新技术为下一代光学系统、生化分析、医学检测、环境监测等精密光学系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主 席:张大伟(上海理工大学)共主席:Francis Lin(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杨 奕(武汉大学)张需明(香港理工大学)郑致刚(华东理工大学)程序委员会:龚 元(电子科技大学)胡 伟(南京大学)刘言军(南方科技大学)穆全全(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水玲玲(华南师范大学)王光辉(南京大学)巫建东(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题秘书:王 琦(上海理工大学)【专题X:柔性光电材料与智能传感】 本专题拟反映柔性光电传感器件在制造与应用方面的新进展,重点包括但不限于:激光加工柔性表面器件;激光诱导石墨烯(LIG)传感器;柔性传感器件的制造与集成;柔性光电、压力等传感器件的测试与开发;面向主动健康监测的柔性传感应用;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泛在感知健康监测无人系统。主席:臧剑锋(华中科技大学)共主席:郭传飞(南方科技大学)魏 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张 希(深圳大学)程序委员会:李 辉(深圳大学)林启敬(西安交通大学)谢颖熙(华南理工大学)徐凯臣(浙江大学)张晓慧(西安交通大学)专题秘书:温 博(深圳大学)【专题Y:智能工业视觉检测及装备】本专题拟反映智能工业视觉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成像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多模式视觉传感器和高维视觉传感器;面向工业应用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云-边-端协同的智能检测系统,人机协同的智能检测系统和具备自学习能力的检测系统;半导体晶圆检测设备,自由光学曲面检测设备,微纳光学器件检测设备和锂电池检测设备等。主 席:田宜彬(深圳大学)共主席:刘 东(浙江大学)刘 诚(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Zhimin Shi(美国Meta Reality Labs)王 谦(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专题秘书:于 赛(华为先进制造实验室)投稿须知1 支持期刊PhotoniX(SCI)、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SCI)、Optical Engineering(SCI)、Journal of Micro/Nanolithography、MEMS、and MOEMS(SCI)、Photonic Sensors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OEA)(SCI)、《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FITEE)(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ESCI、Ei)、《红外与激光工程》(Ei)、《液晶与显示》(ESCI)、《中国光学》(ESCI、Ei)、《光子学报》(ESCI、Ei)、《发光学报》(Ei)、《光学精密工程》(Ei)、SPIE Proceedings(Ei)、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DOAJ)、eLight、《光电工程》、《航天返回与遥感》etc.2 SPIE文集,EI核心收录 投稿请登陆投稿网站先提交英文摘要(不少于500字),组委会请学术委员会审查后发邮件通知作者录用情况。按照论文质量推荐发表在不同期刊和大会文集上,录用通知根据提交摘要的前后顺序发放。 会议支持不发表文章,只做会议交流。 会议支持凭摘要参会。3 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YSAOM2023.html 4 截稿时间摘要截稿时间:2023年5月6日(第一轮)报名须知1 报名方式无论有无投稿,均欢迎注册参会!参会者请务必到以下网址进行会议注册:https://b2b.csoe.org.cn/registration/YSAOM2023.html会议费:3050元/人,2023年7月25日前缴费优惠为2650元/人。学生优惠为2250元/人(不含在职学生),2023年7月25日前缴费优惠为2050元/人。会议费包括资料袋、报告文集、会议指南文件、会议杂支、税等,不含论文版面费和住宿费。论文版面费2500元,相同第一作者不超过两篇。2 付款方式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汇款转账: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户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汇款时作者请务必注明“姓名+稿件编号”,非作者请注明“YS+姓名”,以便核对。会议将提供正规会议费发票。3 会议注册费退款注册费会前2周(14天)可退全款,超过2周时间因产生会议成本将不再支持退款。4 会议注册费发票会议注册费发票将在会前两周和会后一周集中处理。展览展示范围精密光学制造光学材料(玻璃、光纤、陶瓷、晶体等)光学辅料(抛光液、抛光胶、抛光皮、磨头、砂轮等)光学元件(平面、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棱镜、柱面镜、微透镜、注塑和模压元件等)光学精密加工检测设备(快速抛光机、铣磨机、古典抛光机、数控抛光机、机器人抛光、精密车床、半导体晶圆加工设备;三坐标、轮廓仪、干涉检测仪、球径仪、疵病仪、应力仪等)极端制造技术(微纳加工、超表面-超结构、特种加工等)其他光学元器件光源 (激光器、LED等)镀膜材料(膜料、镀膜辅料等)光学镀膜元件(反射元件、窗口、偏振片、滤光片、衰减片等)光栅(镀膜、曝光、刻蚀、机械刻划等)CCD、CMOS、光学芯片等其他光学整机、镜头及光学模组精密镜头(手机、车载、红外夜视等)望远镜、显微镜、光学分析仪器等光学平台、调整架、电动位移台等精密装配技术光学设计、光机电一体化其他光学仪器设备光学检测设备(分光光度计、光谱仪、台阶仪、测厚仪)镀膜机(电子束、离子束、溅射等)材料力学性能试验设备无损检测仪器、分析测试仪器、计量仪器及设备软件、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环境监测仪器仪器配件及零部件配套企业的技术及产品其他同期活动短课程培训:(23年培训主题包括:超精密加工、玻璃模压、自由曲面加工、成像衍射光学等)主席:薛常喜(长春理工大学)产业化论坛:主 席:任明俊(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共主席:徐学科(上海恒益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熊 涛(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罗少卿(湖南天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石 峰(国防科技大学)沈正祥(同济大学)戴 博(上海理工大学)鲁艳军(深圳大学)大会秘书处负责人:王海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wanghaiming@csoe.org.cn022-59013420会议咨询(报名/投稿):宁家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张国庆(深圳大学)zhanggq@szu.edu.cn0755-26536306李迎春(长春工业大学)liyingchun@ccut.edu.cn产业化论坛:吕子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vzichen@csoe.org.cn13810226340鲁艳军(深圳大学)luyanjun@szu.edu.cn15919878348企业赞助:吕子辰(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vzichen@csoe.org.cn13810226340培训咨询:宁家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ningjiaming@csoe.org.cn010-83326359赵泽佳(深圳大学)zhaozejia@szu.edu.cn15019476845
  • 中国7位科学家获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日前,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向全球公布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有7名青年科学家当选,分别为南开大学教授胡俊杰,中科院武汉数理所研究员唐淳,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邵峰、王晓晨、张宏、朱冰,他们将获得HHMI为期5年的资助,奖金总额为65万美元。   据悉,获得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的28名科学家来自12个国家,是从760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来自非美国的12个国家的28名青年生物医学科学家将分享2000万美元的实验室启动资金。我国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随后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均为5人)。有1/3的获奖者为女性科学家。   这些研究人员将在5年的时间里每年接受10万美元的资金,HHMI同时还将为他们的实验室提供价值15万美元的仪器设备。他们还将赴美国参加由约300位HHMI研究人员举行的会议。而在5年后,他们将能够申请新的奖项。   HHMI所长Robert Tjian认为:“这些人10年后将成为所在国家的科学领袖。”Tjian表示,他没有想到南欧会有如此之多的科学家获奖。但他认为这反映了过去20年中,这些国家在训练科学家以及设立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大量投入。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盈利性私立医学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该研究所每年从来自全美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提名人选中,通过严格选拔,遴选出若干最杰出的生命科学家成为HHMI研究员,无偿为其提供研究支持和资助。目前该研究所在美国共有330位研究员,其中13人是诺贝尔奖得主,147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同时,为鼓励美国之外的科学家从事科研事业和科学创造,HHMI还设立了国际青年科学家奖,拟资助美国以外的17个国家的杰出科学家。入选人员是已经或者具有潜力成为科研领军人的科学家,而且正处于开展独立科研的初始关键阶段。该资助将仅颁发给能够纯粹支持基金获得者进行科研工作的科研机构。基金为期5年,从2012年开始,第1年25万美元,后4年每年10万美元。   据悉,国际青年科学家项目候选人须在美国接受过博士、医学或博士后水平的训练,并且在2004年1月1日之后建立了独立实验室。候选人应成绩优异,拥有很强的独立研究能力。申请人还必须符合其它要求,如“作为第一作者或高级作者,在同行评议的英文原创科研杂志上发表两篇以上的文章”,“能自己掌握科研方向,实验室空间和经费 绝大多数工作时间放在科研、指导学生和教学上,不担任主要的行政职务”,“在基础生物、病发机理方面开展基础生物医药科学研究 也可涵盖直接与生物或医药相关的化学、物理、计算科学或工程领域”,等等。
  • “科学探索奖” 2024获奖名单公布 49位青年科学家获近1.5亿元奖金
    8月26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六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49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刚刚,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49位青年科学家从1012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这份名单可谓亮点纷呈,多元化、年轻化、不遗余力促创新,新一届获奖人,印证着我国基础科研正生机勃发。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获奖人年仅31岁,7位38岁以下获奖人崭露头角。这,得益于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科研一线“挑大梁”、“当主角”。16%女性申报比例,7位女性获奖人,女性申报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这,得益于“科学探索奖”始终强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女性和年轻人。数学物理学领域,首现3位女性,顶起半边天。激烈竞争中,巾帼不让须眉。49位获奖者来自13个城市的28家不同机构,10家机构首次拥有获奖人,这些机构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研究型医院。这,得益于基础科研的布局,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青年科技人才持续涌现,创新格局加快构建。从“拓扑物性的量子时空几何”到“时空接力相机拍电荷”,从“百年难题光学像差”到“RNA三维结构智能预测”,从“高效生物制造紫杉醇 ”到“中性粒细胞延长寿命与治疗”,从“单光子激光雷达”到“空间微重力防火”,从“岛礁地下淡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到“纳米测量机器人”……一系列极具“原创性”的研究方向让人深感振奋。这,得益于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始终坚持的资助理念:鼓励原创。探索者,就是要想前人不敢想、为前人不敢为。初审回避322次,复审回避101次,终审回避72次,总计回避495次。“打招呼”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运行6年,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提升。这,得益于评审工作的坚守,务求客观公正、风朗气清。600多位各国院士,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了2024年“科学探索奖”的提名和评审。运行6年,赢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声誉。这,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戮力前行,持续守望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梦想。关于科学探索奖“科学探索奖”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2024年“科学探索奖”仍设置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今年,“科学探索奖”仍将遴选出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且可自由支配。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科研人员的支持,从2024年起,女性科研人员申报“科学探索奖”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男性则保持45周岁不变(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另一个新变化是,2024年“科学探索奖”进一步明确,在前沿交叉领域重点考察候选人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高文、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至2023年底,“科学探索奖”共资助了248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