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青霉素属病原菌

仪器信息网青霉素属病原菌专题为您整合青霉素属病原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青霉素属病原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青霉素属病原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青霉素属病原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青霉素属病原菌话题讨论。

青霉素属病原菌相关的资讯

  • 从“红曲风波”认识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和红曲色素
    软毛青霉素及相关青霉菌毒素近期,日本著名药企小林制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部分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导致小林制药已撤回8种红曲保健品作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备案,其中3种商品已经召回。图片图片来源:财经网一般情况下,红曲类保健食品会检测是否含有已知的真菌毒素—桔青霉素。小林制药表示,他们选择的红曲菌不携带能产生桔青霉素的基因,在原材料测试报告中也的确没有检测到桔青霉素。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软毛青霉酸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毒素。据文献报道,从青霉菌发酵液中已分离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及其三种类似物Viticolins A–C等环庚三烯酚酮类(Tropolone)毒素。青霉菌毒素具有耐高温和侵害实质器官的特性,加热烹调也很难使其毒性减弱。目前,有关软毛青霉酸等青霉菌毒素导致的肾脏毒性报道较少,仍需进行相关研究。由于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并不能产生软毛青霉素,有专家推测小林制药的红曲产品可能因为原料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而产生了软毛青霉酸,但具体原因还需后续的调查确认。相信该事件的发生将进一步促进红曲类食品检测的加强,相关检测标准将在不远的将来应运而生。红曲及其用途图片来源:财经网红曲也叫红曲红、红曲霉、红曲米,其作为一种天然发酵产物,成分复杂,包括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红曲可应用于制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公认的保健价值,特别是在降血脂、降胆固醇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目前,国内生产的红曲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 酿酒红曲的糖化力高、酯化力强、有独特的曲香,广泛用于各种黄酒、白酒、醋、酱的酿造;▶ 色素红曲的色价很高,是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通常用于肉制品、腐乳等食品的着色。▶ 功能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用纯培养的红曲菌发酵生成的莫纳可林K(又称洛伐他汀,结构式见下图)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红曲,常被用作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原材料。各大厂商包括小林制药已将红曲米类食品开发为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功能的保健食品。我国对红曲类产品的使用要求红曲色素,属于复合色素,常用红曲添加剂为大米的红曲酶发酵产物或其提取物,为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目前, 已确定出化学结构的红曲色素主要有6种,包括黄色素、橙色素和红色素,结构如下: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对红曲及其制品的应用和管理日趋严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10mg,且不适宜在少年儿童、孕妇、哺乳人群使用等;《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红曲米及红曲红作为着色剂可用于腐乳、碳酸饮料、果冻、糕点、配制酒等多种食品中,其中风味发酵乳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8g/kg,糕点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9g/kg,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不得超过1.0g/kg;另外,《GB 5009.15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规定了对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干杏仁、糖果、方便面制品等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红曲色素(又称红曲红)是发酵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发酵工艺的不同,市售红曲色素所含的色素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也并非上述所有常见成分均可检出。另外,GB 5009.150-2016和SN/T 3843-2014标准中将红曲红胺的CAS号3627-51-8写为126631-93-4,而后者对应的名称为N-芴甲氧羰基-8-氨基辛酸(N-Fmoc-8-Aminooctanoic acid),对应的结构式见下图。尽管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与红曲红胺完全相同,导致二者在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峰完全相同(均为[M+H]+ = 382, [M-H]- = 380),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却差别巨大,因此其核磁谱图和二级质谱上的碎片离子峰有显著差别,在HPLC上的出峰时间和UV吸收也有明显的区别。检测人员在标准物质选择、采购和使用中应多加注意,避免产生错误的检测结果。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因菌株变异或污染产生桔青霉素,其有很强的肾脏毒性,摄入过量会导致肾损害,因此桔青霉素是红曲类产品必检项。《GB 1886.18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中规定红曲红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0.04 mg/kg。《GB 1886.6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中规定红曲黄色素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1.0 mg/kg。阿尔塔科技作为被CNAS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有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商,根据科研单位检测热点,快速响应,积极研发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红曲色素及其相关产品,助力食品安全检测,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红曲发酵过程可能产生的相关毒素标准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
  • 广东东莞在国际货物首次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中新网东莞5月4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东东莞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口岸在近半个月时间内连续两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这也是东莞检验检疫部门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据东莞检验检疫局官员介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办事处船检人员在3月18日和3月30日,分别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嘉畅”轮、澳大利亚的“粤电81”两艘货轮进行检疫查验时,在蔬菜库的存放架上均发现有表面已开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遂采样送东莞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检测,并督促船方对余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进行销毁处理。   经实验室检测,该两种食物中均检出青霉属病原菌,此病原菌可使许多农副产品腐烂,也有少数种类可使人或动物致死。这是太平口岸首次从入境船舶食品中截获该有害病原菌。   “五一”节日期间,为了保障出入境安全,东莞检验检疫局各旅检口岸人员严阵以待,在做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同时,积极落实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证人员充足、仪器设备运转良好。一方面,及时与客运公司沟通,在柜台张贴疫情提醒告示,加强对出入境旅客的宣传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及医学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据了解,4月29日至5月1日,太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2017人次,同比增长31.7% 入境旅客566人次,同比增长7.4%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物肉丸及鸡肉1批次 未发现发热旅客。常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1920人次,同比增长16.7% 入境旅客1636人次,同比下降2.9%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入境动植物2批次 发现发热旅客1人。
  • 兽药分析大讲堂丨青霉素类新标实施,一起解锁分析难点!
    导读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之一,尤其是兽用抗生素残留会进一步加速细菌耐药性进程。青霉素类作为最早应用的抗生素,历经九十余年,已发展三代,曾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青霉素价格低廉、抗菌性强,在水产养殖上被广泛用于鱼、虾细菌感染的防疗。然而,此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其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或将导致人类进入无药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或可怕的“耐药时代”。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青霉素类含有β-内酰胺环,是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容易在高温、水或酸碱条件下发生降解,一度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针对该难点项目,我们推出了岛津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来一起看看!水产品中青霉素类分析相关法规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在鱼虾中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残留限量(MRLs)为50 μg/kg,氯唑西林、苯唑西林MRLs为300 μg/kg。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GB/T 22952-2008 河豚鱼和鳗鱼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进行了更新,增加了阿洛西林和甲氧西林,并增加了固相萃取和超滤管离心的净化步骤,修改了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青霉素类分析难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β-内酰胺环易光解,或与水、醇发生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左:青霉素类、右:头孢菌类)[1]因此,实验过程中需注意:• 宜采用粉末标品,现配现用,前处理避光,配制后尽快分析;• 考虑到溶解性和溶剂效应,标准品母液推荐30%乙腈水配制,-18℃避光存储,保质期5d,工作液则现配现用,尽快上机分析;• 有机相为甲醇时,青霉素G与甲醇生成了青霉酸甲酯,如下图所示,青霉素甲酯MRM通道有色谱响应,且响应强度比青霉素G更高。为了保证定量准确,流动相、前处理试剂应该避免接触醇类试剂。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仪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目标物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合物信息11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在2~3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部分代表性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校准曲线• 样品加标分析结果对市售南美白虾进行分析,未检出青霉素成分,并且在出峰区域无杂峰干扰。以下是在南美白虾样品中添加5 μg/kg青霉素得到的加标样品MRM色谱图。青霉素加标样品MRM色谱图(5 μg/kg)结语看了本期的难点项目经验分享,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β-内酰胺类化合物稳定性差,分析测试过程尤其注意光照、pH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岛津应用云后续还将发布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聚焦难点项目,陆续发布检测关键点小贴士及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共克食品安全难关。“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后续预告四环素分析篇多肽类抗生素分析篇硝基呋喃分析篇… … 参考文献[1] .刘创基.动物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赛默飞方案: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本文参考GB/T 20755-2006、GB/T 21315-2007 等国标,在赛默飞全新三重四极杆TSQ Quantis 上建立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液质检测方法。9 种化合物在其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完全满足国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求。引言青霉素(Penicillins)是属于β- 内酰胺类药物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人类、畜禽业及水产养殖中的各种细菌感染的防治。随着产量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药品的盲目使用,食品、水体等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残留可增强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和动物胃肠道及环境微生态平衡,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满足GB/T 20755-2006 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以及GB/T 21315-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控中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结论本文建立了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TSQ Quantis)分析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可用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日常分析检测。点击 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查看详细实验方案。
  • 岛津推出牛奶中青霉素分解剂—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部分乳制品企业无抗奶目标的提出,抗生素残留问题成为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青霉素作为&beta ‐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是牛奶中最常见的残留抗生素。由于国内多数乳品企业对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采取降价收购的原则,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奶站为了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为的使用解抗剂去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生产人造&ldquo 无抗奶&rdquo 。目前市售解抗剂的主要成分是&beta ‐内酰胺酶,它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和分泌的,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为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酶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能够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增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为此,长期关注中国&ldquo 食品安全&rdquo 的岛津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推出了基于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的&beta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通过检测牛奶中的青霉噻唑酸钾,间接检测牛奶中是否添加了&beta ‐内酰胺酶,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在本方法中,使用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配合岛津shim pack XR‐ODS II 75 mm L.× 3.0 mm I.D.,2.2 &mu m 快速分析色谱柱,测定了市售牛奶中青霉噻唑酸钾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重现性良好,1#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31.2&mu g/mL , 2# 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5.4&mu g/mL,说明牛奶中添加过&beta ‐内酰胺酶。 有关本方法的详细内容请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77/down_171132.htm。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感染病科专家解析超级细菌:中国买抗生素太随便
    叶晓光教授在小谷围论坛上为读者揭秘超级细菌   南方都市报10月18日报道 超级细菌的出现并不是人类的末日,但人类对抗生素这种抵御细菌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却加速了超级细菌出现的速度,增加了致病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昨日,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叶晓光教授,出席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的第三十二期“小谷围科学讲坛”。在讲座中,叶晓光表示,超级细菌也不是无药可救的“终极杀手”。对它的防控,一做好个人卫生护理,二在全国规范对抗生素的使用。   超级细菌早就有了   尽管“超级细菌”NDM-1(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在近两个月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但超级细菌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叶晓光介绍,即使是NDM-1,香港卫生署早在去年10月就在一名66岁的印度裔男病人的尿液样本中发现了含有NDM-1的大肠杆菌,所幸的是该病人痊愈了。   叶晓光说,所谓“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的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很强大的耐药性,也就是说,这一类的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强劲的抵抗力,即专业上面的泛耐药。   超级细菌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1987年,英国研究人员就分离出了第一个超级细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随后传播至全球,迄今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而第一个为全世界公认的超级细菌是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它和VRE都可引起肺部感染导致死亡。   更严重的是,VRE本身还在进化,VRSA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衍生于V R E的新的超级细菌。MRSA还剩下万古霉素类抗生素可以对付,而V RSA,万古霉素也无可奈何。叶晓光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会越来越长。人类与超级细菌之间的“战争”,也许刚刚开始。   超级细菌感染在医院   目前,大多数超级细菌都是在医院治疗中发现的,超级细菌也成为医院的“常客”之一。以MRSA为例,据叶晓光介绍,在部分医院,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已达80%以上,“非常高的比例,一旦感染,很难治疗”。而据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MRSA导致肺部感染的死亡率达40%左右。   叶晓光说,超级细菌易感人群多是危重病人、长期住院患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和接受侵袭性操作治疗的患者。因此,在医院发生超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超级细菌感染也有向社区扩散的趋势。比如,一个被超级细菌感染的肺炎患者,在诸如电影院、商场、课堂等地方,打了个喷嚏,而刚好在他1m—1.5m范围内有一个免疫力较低的人,这个人就有可能被感染。尽管社区感染目前不是超级细菌的主要感染途径,但这个趋势值得注意。“目前全球报告170例N D M -1感染病例,但按流行病学专家的统计,总数在这个基础上可能要乘5-10倍”。   新药赶不上细菌耐药性进化   从事医疗工作近20年的叶晓光,对细菌耐药性的感触非常深刻。“刚刚从事医疗工作时,80万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而现在要1000万单位青霉素才行”。更为严重的是,细菌耐药性的进化速度非常快,叶晓光说,不少新的抗菌特效药使用不到2年就失去特效,而研制新的抗生素大约要10年,新药研发速度明显跟不上细菌耐药性的进化。   叶晓光说,“抗生素可以杀灭的细菌被淘汰,而存活下来的,则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对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谨慎,滥用或者乱用,会加速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乃至出现超级细菌。   遗憾的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滥用抗生素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的抗菌药物的用量是美国的600倍左右,“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难 在我国,抗生素几乎随处可买”。叶晓光介绍,在西方国家,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用率是30%不到,比如美国是20%。虽然我国规定是50%以下,但实际上,据媒体统计,一级的医院使用率达90%,三级医院也有70%的使用率。   除医院以外,其他行业也滥用抗生素。“我国生产约700吨喹诺酮类,一半以上被养殖业用掉”。  叶晓光说建议能尽快出台有关抗生素使用的法规,限制市民随意使用,也规范医院和其他行业对抗生素的使用。   超级细菌仍可以防控   尽管多种原因导致超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但超级细菌仍是可以防控的。叶晓光说,不少细菌都是通过接触传染的,因此,到医院探病后及时更换衣服和洗手都是防止感染的有效措施。   同时,细菌感染也与个人体质相关,医院治疗除了使用仍然有效的少数抗生素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病人免疫系统,调解病人体内有益细菌的微生态环境,治疗合并症等方面着手。同时,要规范医疗操作,避免滥用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叶晓光说,由于超级细菌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应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不用谈菌色变”。   “在美国买枪容易,买抗生素难 在我国,抗生素几乎随处可买”。   “不少新的抗菌特效药,使用不到2年就失去了特效,而研制新抗生素的时间大约要10年,新药研发速度明显跟不上细菌耐药性的进化。”   “由于超级细菌感染发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对普通人群不会产生大的危害。
  • 解读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病菌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超级病菌的历史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爆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   抗生素的发展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   超级病菌产生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树立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   综上,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寻找解决途径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否则,超级细菌的生存状况将迅速从“优势”走向“盛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而不能过分悲观,因为优势与盛世的距离从不小于劣势与失败。   超级病菌怎样传播?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 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 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证实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病毒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
  • 超级细菌几乎可抵御所有抗生素 10年内无药可治
    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 已致死一人 多为旅行感染 一些细菌被发现含NDM-1基因 澳大利亚专家观察“超级细菌”   比利时医疗人员13日证实,一名比利时人死于据信源自南亚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抗药性极强,几乎能抵御所有抗生素,已经感染英国、美国、瑞典、荷兰、澳大利亚个别居民。欧洲专家预计,至少10年内没有抗生素可以有效对付这种细菌,因此呼吁全球密切监控阻止超级细菌传播。   一个多国专家小组提醒,超级细菌感染者多为曾在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手术的人。对于研究人员将超级细菌源头指向印度,印度政府表示强烈不满。   比利时 一感染者死亡   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家医院的医生13日告诉当地媒体,一名曾在巴基斯坦出车祸并在那里接受短暂治疗的比利时男子于今年6月死亡。这名医生没有交代死者身份,只说他在巴基斯坦入院治疗时感染含超级抗药基因NDM—1的细菌。“他遭遇车祸,腿部受伤,因接受大手术入院治疗,随后回到比利时,但回国时已感染这种超级细菌。”医生说。   医生曾用强力抗生素黏菌素治疗这名患者,但仍无法挽救他的生命。按法新社说法,这名比利时男子是“NDM—1超级细菌”致死第一人。另有一名比利时男子因在黑山遭遇车祸感染这种超级细菌,随后在比利时接受治疗,上月康复。   英国 去年已发现病例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一期刊登研究报告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大部分的NDM—1感染都与曾前往印度等南亚国家旅行或接受当地治疗的人有关。   而研究者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前往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整容手术等。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   澳大利亚 三人确诊   研究人员警告,随着越来越多美国人和欧洲人赴印度、巴基斯坦接受整形手术,超级细菌可能在全球蔓延。法新社援引堪培拉医院传染病部门主任科利尼翁的话报道,曾赴印度接受手术的3名澳大利亚人确诊感染超级细菌,“我们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这种具多重抗药性、难以对付的细菌。如果细菌传染给其他人,确实是个问题。”   法国 “超级细菌”威力减弱   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所13日报告说,该国一家医院日前在一名受伤者的皮肤样本中发现具有超强抗药基因的细菌菌株,但这些菌株的抗药性不太强,这名受伤者也未受到感染。   研究所专家诺曼德当天对媒体说,医生在治疗一名受伤者时提取了他的皮肤样本,后来发现样本中有一些细菌菌株含有超级抗药的NDM-1基因,患者随后被隔离治疗。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这名受伤者并未感染“超级细菌”,其健康状况很稳定。   NDM-1基因之所以引起医学界的担忧,是因为携有该基因的一些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但法国发现的携有这一基因的细菌对几种药物不具备有效“抵抗力”,法国医学专家因此呼吁民众不要惊慌。   危害多大 10年内无药可治   NDM—1,意思是“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是一种超级抗药性基因。这种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可以在同种甚至异种细菌之间“轻松”复制。研究人员现阶段多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内发现NDM—1基因。   含这种基因的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具有免疫力。就连“杀伤性较强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拿这类细菌束手无策。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学会说,预计至少10年内没有抗生素可以“消灭”含NDM—1基因的细菌。澳大利亚堪培拉医院传染病部门主任彼得科利尼翁说:“这类细菌难以对付,(更准确地说,)我们没有任何药物可以对付它。”   如何应对 全球严密监控   美联社分析,这种超级细菌虽恐怖,但控制它的传播并非没有办法,毕竟迄今感染患者人数较少。英国伯明翰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托马斯说:“我们可能正处于新一轮抗生素抗药性的初始阶段,我们仍有能力阻止它。”他认为,良好的监控和疾病控制程序可以阻止超级细菌传播。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微生物学专家约翰皮特奥特这般评论《柳叶刀传染病》那篇关于超级细菌的报告:“应该用极端严密的监控阻止多重抗药性细菌传播。”他建议国际社会加强对超级细菌的监控,尤其是那些推广“医疗旅行”的国家。   谁是祸首?滥用抗生素所致   研究人员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抗生素诞生之初曾是杀菌的神奇武器,但细菌也逐渐进化出抗药性,近年来屡屡出现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由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付超级细菌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风波:印度抗议 凭啥叫“新德里”   印度卫生部发表声明,对英国杂志刊登报告将超级细菌源头指向印度表示不满,并强烈抗议英国卫生部的相关警告及把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命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简称NDM-1)的做法。   印度卫生部声明称,把超级细菌和“印度医院外科手术的安全联系在一起,还用彼此不相关的例子证明这一点……从而说明印度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是错误的。”印度政府还抗议用“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命名超级抗药基因。印度著名心脏病专家特里罕认为,将“超级细菌”命名为“新德里”,是将这样一个可怕的致病源头直接指向印度,将对印度“医疗旅游”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印度外科手术费用远比欧美便宜。据新华社   链接:超级病菌怎样炼成?   1920年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 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 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 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
  • 抗生素“阻击战”勤邦显身手(一)
    一、背景介绍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抗生素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抗生素药物后积蓄或贮存在动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中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抗生素残留危害巨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由此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可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短短几十年后,到20世纪末,过分依赖和滥用抗生素就使人类陷于将“无药可救”的噩梦。为此,许多国家都对抗生素使用实施严格限制措施。动物使用抗生素主要是在养殖业中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这不仅可以使动物生长速度更快,喂食量降低,动物抗病能力也会非常高,养殖户获利增加。但是,动物广泛使用抗菌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原有的抗生素失去作用,导致动物细菌疾病难以控制。而且这些“耐药菌”极可能通过食物或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给人,进而使人产生耐药性。 1957年日本最早报道了病原菌耐药性问题,当年一些病原菌有一种抗生素以上的耐药性,到了1964年,40%的流行病株有四重或更多的耐药性。1972年墨西哥的抗氯霉素伤寒杆菌造成了1400多人死亡。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仅1992年美国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1999年2月,路透社报道了美国科学家在肉鸡饲料中发现超级细菌,这种肠球菌对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发现》杂志称抗生素这种神奇的药物已走向穷途末路。 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虾、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认为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导致欧洲部分地区陷入食品恐慌。 2010年,据法新社和英国《卫报》8月11日综合报道,英国和印度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一些赴印度接受手术等治疗的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超级细菌。这种几乎对所有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正在从南亚传向英国,可能在全世界蔓延。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作为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并提出“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二、 抗生素残留产生的原因 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长期使用;一些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不在标签上标识,或标识与实际不符而造成养殖企业重复用药;以治疗量当作预防量添加等因素都会造成抗生素的残留。 2. 不遵守休药期、停药期的规定 一些养殖企业不遵守休药期、停药期的规定,从而使药物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如 《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第4条规定:应用抗生素期间和停药期内的乳汁不得供食用。 3. 未正确使用抗生素 给动物使用抗生素时,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用药部位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 造成抗生素残留在体内并使残留时间延长。如对泌乳牛用药不当或不注意安全时间给药是牛乳中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使用乳房灌注法治疗乳腺炎时,更易造成牛乳中抗生素残留。 4. 作为保鲜剂使用 一些不法交奶户在夏季高温季节为防止牛奶的酸败,往往向牛奶中添加抗生素作为保鲜剂使用,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 5. 使用违禁药物或 国家标准规定不许使用的药物 一些养殖企业不遵守国家规定,在饲料或饮水中直接添加违禁药物或淘汰药物,导致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 三、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1. 产生毒性作用 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抗生素可在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如四环素类(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经口服可直接刺激机体引起人体不舒服,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四环素类还能影响骨和牙齿的生长,抑制婴儿的骨髓生长。 2. 产生细菌耐药性 抗生素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效力并不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微生物在药物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将不同菌种对同一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耐药等4种情况。细菌是通过药物靶酶的改变、代谢途径的改变、通透性屏障和产生灭活酶或修饰酶等机制产生耐药性的。3. 使菌群失调 正常条件下,人体肠道寄生着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它们与人体相互适应,维持着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某些菌群还能合成维生素供机体使用。长期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造成一些非致病菌的死亡,使菌群失调,同时使肠道内产生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的细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维生素缺乏。由于抗生素抑制了有益菌的生长,为一些耐药的致病菌提供了生存空间,甚至造成“二重感染”,危害人体健康 。 4. 发生过敏反应 经常食用含有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某些氨基糖昔类抗生素等残留的动物性食品,能引起易感个体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引起皮疹、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5. 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某些抗生素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人通过摄食肉、奶等动物性食品而引起病变,如氯霉素可引起各种可逆性血细胞减少,极少数可引起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容易引起早产儿及新生儿的循环障碍,称为“灰婴综合症”。四、世界各国禁止抗生素的制度 面对耐药性这一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向科学家们发出倡议,寻求对策。1981年,WHO专门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成员国包括90多个国家,各成员国都承诺采取严厉措施限制抗生素使用。1986年,瑞典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1996年由美国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协作成立了国家抗生素抗药性检控体系。一旦发现耐药菌产生,便启动相应法律,包括收回药物使用许可证。2010年6月28日,FDA公布一份抗生素限令草案,旨在降低“动物滥用抗生素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明显风险”。2012年1月4日,美国FDA针对使用广泛的头孢类抗生素发布部门规定:从2012年4月5日开始,禁止给牛、猪、火鸡使用头孢类抗生素。1997年,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会议倡议在动物饲料中谨慎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扩散。同年三月,国际粮农组织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确定通过“风险分析、风险处理、慎用抗生素和抗药性检测”来控制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对公众健康的威胁。1998年12月于哥本哈根召开的抗生素和生长促进剂的工作会议上,与会者的意见表明,在未来的10年里将逐渐淘汰抗生素添加剂。1998年底,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维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4种抗生素在畜禽饲料中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的禁令,禁令自1999年7月1日起生效。1998年2月,丹麦牛肉与鸡肉行业宣布,自愿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饲料;4月,猪肉行业宣布35公斤以上生猪,自愿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饲料;同年,丹麦政府开始对使用抗生素的猪肉收税(每头猪2美元)。2000年,丹麦政府下令,所有动物,不论大小,一律禁用一切抗生素饲料。2006年1月1日,欧盟就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生长素、抗生素作为饲料生长添加剂。韩国从1991年起对肉类产品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从2005年起就开始逐渐减少允许使用的抗生素药物数量与种类。2011年的7月1日起,韩国全面禁止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早在2000年,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就颁布了8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出台了49项绿色食品标准,73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等,其中部分标准对少数几种抗生素的残留做出了规定。1994年农业部还专门发布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此后又相继修订,但至今滥用抗生素造成残留超标事件仍时有发生。面对抗生素存在滥用风险的局面,中国农业部出台了一系列公告,农业部第16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规定了部分兽用原料药可在制成预混剂后使用,包括土霉素钙预混剂、金霉素预混剂等抗生素预混剂在内的33种兽药预混剂名列其中;农业部第193号公告规定“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禁做所有用途,所有食品动物禁用”,“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地美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禁做促生长用,所有食品动物禁用”;农业部第560号公告也明确规定万古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为禁用兽药。
  • 化学发光探针检测技术速查病原菌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金标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技术作为当今检测病原体和诊断疾病方面最为敏感的免疫学技术之一,不仅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更为重要的是适用于广大基层食品监管部门的现场检测和诊断,这些特点都是其他免疫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该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如可适用于医疗卫生行业,出入境食品口岸抽查和鉴定、流通领域卫生监督和工商行政部门和质监部门的食品企业监管等,甚至可以走进餐馆、家庭进行简易的食品自控和检测等。   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课题《应用化学发光探针及免疫金标法检测食品中多种致病菌的研究》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该课题建立的化学发光探针检测技术能够快速检测食品中常见的四种病原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还建立了应用免疫胶体金试纸条的快速检测方法。   急需速测技术   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较分散,而且为数较多企业过分追求利润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不强导致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据报道,我国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员工人数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就有35万家,约占80%,因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   而目前的食品卫生监管的检测手段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方法进行,虽然这些方法准确可靠,但这些方法一般都需要建设专门的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配备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需要较长的检测周期,由此造成的检测成本过高,缺乏时效性等问题,使一些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能迅速得以解决。因此发展和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的检测技术,作为标准检测方法的初筛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食品检验新兵   化学发光探针技术的原理是互补的核酸单链会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成稳定的双链复合物。这一检测系统利用一个标记有化学发光物的单链DNA探针,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和结合目标微生物的核糖体RNA。微生物中的核糖体RNA释放出来后,化学发光标记的DNA探针就与之结合形成稳定的DNA-RNA杂合体。标记的DNA-RNA杂合体会与非杂交探针分离,并在化学发光检测仪中进行测量。样本的检测结果通过计算与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得出结果。利用化学发光剂标记和检测核酸使得许多非放射性标记检测的灵敏度达到甚至超过了同位素标记测定。   在众多的化学发光体系中,应用最多的化学发光体主要有三类:增强鲁米诺发光体系、吖啶类化合物发光体系和碱性磷酸酶催化的1,2-二氧环己烷发光体系。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化学发光技术使用吖啶酯标记核酸探针。   利用化学发光杂交保护分析的原理检测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致病菌特异性RNA序列,这种方法无需物理分离,利用吖啶酯标记DNA探针,通过核酸杂交保护分析法,即应用人工合成的靶DNA保守区的寡核苷酸,在合成时引入一个烷氨基的手臂,经活化后接上吖啶酯,制成化学发光探针。   杂交后无需分离步骤,而是利用差分水解来鉴别,即加入碱性溶液,游离的发光探针遇碱水解失去发光特性,而与特异性目的片段结合的探针形成DNA-RNA杂交体,由于吖啶酯是平面结构很容易进入双螺旋的内部而获得杂交保护,水解速度缓慢(半衰期达10分钟以上),仍有发光性能,可以在发光仪上显示化学发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病原菌的检测。   应用前景广阔   该项目利用胶体金技术研制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该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不同批次生产的免疫胶体金具有良好的检测重现性,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检测时间只需10至20min即可报告结果,胶体金法无污染,不会危害操作者以及环境。胶体金抗体复合物在冻干状态下室温储存相当稳定,有效期长 此外胶体金技术还具有检测迅速、灵敏、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产品永不褪色等优点,适合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初筛检验。   吉林检验检疫局建立的基因探针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可在30分钟内快速确定病原体,并可直接于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鉴定目标微生物。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国外生产的LEADER 50i检测仪上,仪器自动注入检测试剂,立刻测量标记物所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并自动计算结果及打印报告,该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对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和监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
  • 守护食品安全,杭州大微提供高效病原菌检测方案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近期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若食物加工贮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或未完全加热,致病菌都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会造成食物变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5个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共291起,中毒人数7856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07起,中毒人数4958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其中我国近年来较为常见和高发的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微生物检测方法》、卫生行业标准等,其中对病原菌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参照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WS/T 81-199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时多采用传统培养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检测时间往往需要两天以上,而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这让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更优选择。【杭州大微食物中毒快速检测】DW-ES800型 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DW-BT100型 快速微生物定量检测系统食物中毒检测流程【杭州大微食物中毒解决方案】第一步:样本采集DW-28系列 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仪器是对“包含少量微生物污染”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新一代仪器,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水中微生物质量控制。第二步:重量稀释DW-JURAY系列 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仪器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含微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自动稀释,仪器可自动计算并完成对任意重量样品的准确稀释,使工作简易化,提高效率。第三步:样品均质DW-4型 拍击式均质器仪器是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样品匀液”制备的最佳工具,可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独有的静音设计可使您摆脱噪音困扰。第四步:螺旋接种DW-L2000型 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接种仪仪器是依据阿基米德螺旋,以递减比率自动接种样本,可实现标准化生成大量单颗菌落,方便后续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等需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学实验等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步:培养DW-100A-K系列 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服务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培养,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氧气浓度(1%-15%可选)和CO2浓度(5%-15%可选),能够快速生成环境,微需氧最快约2min,厌氧最快约4min,仪器稳定可靠,确保重现性100%。第六步:生化鉴定/药敏分析DW-M80型 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仪器通过生化反应原理捕获细菌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可鉴定550种以上常见微生物,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疾控等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毒。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 西安光机所在病原菌快速识别领域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张周锋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光谱医学诊断领域取得新进展,将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理论相结合,实现了临床多类病原菌的快速识别。相关研究成果以A deep-learning based system for rapid genus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under hyperspectral microscopic images为题,发表在Cells Topical Collecti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for Biophotonics and Biomedicine上。本研究与多家医疗单位合作,利用自研高光谱病原菌快速分析系统,捕获到单细菌尺度的高分辨高光谱图谱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对临床上万例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多类临床病原菌类别的高效、准确识别。该成果可使临床医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原菌感染信息,对于诊疗方案的快速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工作为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西安市生物医学光谱学重点实验室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同时,将推进癌变组织快速诊断、数字病理、手术引导等研究的发展。
  • Biolog鉴定方法列入一个植物病原菌国标鉴定方法
    由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植物病原菌标准制定项目&ldquo 马铃薯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rdquo ,从2008年立项,到最终下达标准号,前后历时五年多的时间,于2012年12月31日发布,2013年6月1日,标准号及名称为:GB/T 28978-2012马铃薯环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标准中将美国Biolog公司的Gen III Microstation鉴定方法作为马铃薯环腐病菌首选鉴定方法,是对Biolog鉴定方法的极大肯定。 美国Biolog公司开发的Microstat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从近两千多种表型中为每一大类微生物优化筛选出95种表型反应,开发出Gen III, AN, YT和FF鉴定板和相应的数据库,可鉴定超过2650种微生物,几乎涵盖所有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是微生物研究、开发和检测的必备工具,在中国已经有超过350个用户。 植物病原菌的鉴定是Biolog鉴定系统的优势项目,它有别于其它定位于临床微生物鉴定产品,Biolog鉴定系统除可以鉴定大量临床微生物以外,还可以鉴定近千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 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已经有将近三十多个用户拥有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尤其是在植物检疫室,此次国标项目发布后,Biolog鉴定方法成为马铃薯环腐病菌国标检测方法之一,将极大的推动该技术在国家质检总局系统、农业系统及相关的食品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华粤企业集团作为美国Biolog公司中国总代理,衷心感谢厦门、福建和浙江出入境对Biolog鉴定方法的认可,Biolog鉴定方法列入国标意义重大,从此将结束Biolog产品没有国标的历史,我们将借此机会,努力开拓进取,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注:如需标准原件,可在&ldquo 标准图书网&rdquo 或其它相关网站订购)
  • 易瑞生物:上半年业绩大幅减亏,食品安全检测收入增长41%
    近日,食品安全概念股易瑞生物(300942.SZ)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稳步发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业务,并大力拓展动物诊断业务,实现了两大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增长,整体亏损情况大幅收窄。财务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1.04亿元,同比减少7.55%;归母净利润仅亏损155.95万元,同比收窄97.76%,核心主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业务营业收入9546.36万元,同比增长41.22%,动物诊断业务营业收入进一步放量,同比增长58.11%。食品安全检测实力出众国际业务收入增长35%回顾年初以来的行业热点,“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无疑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不仅引发了舆论热议,也已成为相关监管机构的关注焦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百姓的生命健康,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与落地是重中之重,其中食品安全检测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据了解,食品安全检测一般分为实验室检测和快速检测两类,前者通常由专业人员以高精度检测设备完成,在我国常被用于需要法律效力的检测需求中,但耗时长、成本高的特点显著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而随着以易瑞生物为代表的企业在技术上持续深耕,目前我国快检技术已趋于成熟。快速检测技术不仅作为提升检测效率和降低检测成本的有效手段,满足了现代社会高效运作的需求,同时也顺应了企业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在此推动下,快检产品在市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市场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而易瑞生物正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龙头企业。据了解,易瑞生物产品具有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等优势,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深耕食品安全行业多年,公司在抗原抗体自研自制以及高效前处理技术方面已有深厚积累,多产品获得多个国家农业部及权威国际机构的认证。例如,在乳制品检测领域,公司的乳中黄曲霉毒素M1荧光免疫层析定量卡通过美国AOAC认证;在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领域,公司开发了全球最高通量农残多联免疫层析检测卡,一次前处理9分钟内可同时检测16种农药残留。细看此次披露的半年报,围绕食品安全快检业务,公司确实已展现出自身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研发层面,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国内发明专利授权8项,在今年4月获批了“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中展青霉素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的专利。据了解,展青霉素的快速检测需求广泛,但精准检测手段匮乏,公司此次自主研发的展青霉素原料突破成功,能更好地满足生产企业自查以及检测机构现场快检的需要,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的独家拳头产品。与此同时,在市场开拓方面,公司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均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市场,公司持续推进市场监管系统、农业农村系统以及企业项目,加强与大型乳企及源头牧场的合作,已获得越来越多的监管机构及大型企业的认可。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公司与日照市农业农村局、兴安盟农牧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达成检验检测标准相关合作;成功中标山东、江西、四川等各省市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助力各省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业务的发展。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国际业务表现出强劲生命力,实现营业收入4444.00万元,同比上升35.32%。上半年,公司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在保证现有海外市场产品份额稳定增长的同时,重点开拓乳制品、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领域在海外的空白市场。目前,公司销售网络已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已成功打开法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市场,同时多款新产品的ILVO、AOAC等海外认证工作也正持续推进,有望为后续业绩放量带来有力支撑。动物诊断继续放量业务布局持续完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公司业务核心,而自2022年起,以子公司爱医生物为载体的动物诊断业务也已成长起来并逐步开始放量。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动物诊断业务收入646.36万元,同比增长58.11%。从公司的表述中不难推断,动物诊断业务或许不仅仅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驱动力之一,更是公司实现从源头到消费终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布局。半年报指出,动物疫病是引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和动物健康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减少人畜共患病传播、维持养殖业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源头性举措。而随着畜牧业规模持续扩大,动物诊断市场也已显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围绕动物诊断,爱医生物目前已拥有牛羊系列、猪禽系列及宠物系列诊断产品,可应用于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交易市场检疫、海外进口检疫等多种场景。其中,早孕快速检测系列可实现对奶牛、肉牛和羊的怀孕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快速,能够显著提升牧场经济效益;牛乳房炎PCR产品则是国内首个16联乳房炎病原菌检测产品,能够同时检测16种病原菌,其技术水平全球领先。海外市场同样是动物诊断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半年,正是在公司全力推进产品的海外认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的背景下,动物诊断业务实现了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此外,不限于经济动物的相关检测,爱医生物在宠物诊断市场也已有布局,在售针对犬瘟热病毒、猫瘟病毒、猫杯状病毒等常见疾病的30余种检测产品。公司指出,爱医生物立足于宠物传染病诊断检测,并以此为基础向宠物老年疾病预防与诊断、宠物疫苗、宠物食品等方向发展。相较食品安全检测市场,宠物诊断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业务的逐步成熟,宠物相关业务未来也有望为公司打开业务增长的天花板。
  • 西安光机所利用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在病原菌快速识别领域获进展
    近期, 西安光机所张周锋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在光谱医学诊断领域取得新进展,将高光谱显微成像技术与深度学习理论相结合,实现了临床多类病原菌的快速识别。   研究成果以“A deep-learning based system for rapid genus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s under hyperspectral microscopic images”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ells》的Topical Collection 《Computational Imaging for Biophotonics and Biomedicine》,IF:7.7。该Collection在显微成像、光谱学、机器学习和AI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陶成龙,合作者为杜剑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胡炳樑研究员与张周锋博士。  高光谱病原菌数据分析流程   本次研究通过与多家医疗单位合作,利用自研高光谱病原菌快速分析系统成功捕获到单细菌尺度的高分辨高光谱图谱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对临床上万例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实现了多类临床病原菌类别的高效、准确识别。该研究成果可使临床医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原菌感染信息,对于诊疗方案的快速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本次研究为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室、西安市生物医学光谱学重点实验室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预期未来将在癌变组织快速诊断、数字病理、手术引导等应用领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 专家称抗生素研发跑不赢耐药菌 减弱研发动力
    研究人员检查菌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所长易八贤   国内现存唯一一家国家级抗生素工业研究所位于成都   因为“超级细菌”带来的风暴,45岁的易八贤最近颇受关注。易八贤任所长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与他本人同龄,45年来先后研发了100余种抗生素,是目前国内现存唯一的国家级抗生素工业研究所。研究所位于成都龙潭工业区,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曾辉煌一时。   然而,耐药菌加速出现,抗生素的研发周期漫长且需巨额资金投入,目前仅凭抗生素研发已不能完全支撑研究所的发展。与此同时,为应对越来越多的“超级细菌”,研究所也在努力研发抗生素的替代品,“即便距离新药上市还需要漫长的周期,但作为央企要履行社会责任,这种研究就是为全民健康安全做技术性储备。”研究所生物部副部长王辂说。   耐药菌在加速出现正是跟抗生素滥用有关   研究所位于成都龙潭工业区,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该所实行国家计划全额拨款。“那个时候国内一大半的抗生素都是我们所研发的,像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现在在用的也还有很多。”易八贤略带骄傲地说,研究所全球首创的抗结核利福霉素系列,创新药物利福喷丁还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外研发的抗生素都少了。“国内外有不少企业都把抗生素这块卖出去了。”易八贤说,虽然技术的革新提高了效率,但由于药物审批越来越严格,尤其是临床数据要求越来越全面,必须保证足够的临床试验时间,新药的研发周期仍然漫长,“少说也要一二十年。”相对而言,耐药菌出现的速度却越来越快。“以前是几年才会出现耐药菌,现在一两年就不管用了,快的还有几个月的。”   易八贤认为,除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耐药菌加速出现与抗生素滥用不无关联。“明明一代抗生素就可以治好的,偏偏要用二代,这就像用炮弹打蚊子。”他举例说,在北欧一些国家,现在青霉素依然有效,而在国内已经更新换代好几轮了。   抗生素研发跟不上应像免疫规划一样重视   漫长的研发周期与加速出现的耐药菌像一场拉锯战,减弱了企业研发抗生素的动力。   “2000年以前大学还有抗生素专业,现在已经没有专门的研究学科了。”易八贤说,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国家的重视程度并没有跟上。过去是国家全额拨款,现在研究所直接面向市场,“企业需要什么研究所搞什么,不能创收的研发方面自然力不从心,所以我们研究所才渐渐成为唯一一个还在坚持研发的抗生素工业研究所”。   易八贤说,去年以前国家每年给该研究所的拨款只有几十万元,这些连给离退休职工和老专家们的保险、医疗费都不够。因为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明年起研究所每年可以得到上千万的拨款,但即便如此,“相对于研发需要投入的巨额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弥补缺口,研究所目前主要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创收”。“不过都还是抗生素领域内的事。”针对这种状况,易八贤呼吁,希望国家能引导科研单位、企业对抗生素研发领域的重视,增加投入,“要是能像重视免疫规划一样重视抗生素研发,研发格局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探秘抗生素研发   抗生素有替代品我国研究刚开始   研究所的300多人里,王辂所在的生物部是最大的一个团队。这里不仅承担着改良制药工艺的任务,还肩负着研发抗生素替代品的重任。   王辂介绍,目前抗生素的替代品有4个领域,经比较后认为比较可行的是噬菌体和噬菌体酶。“噬菌体不是病原体,它干的是攻击细菌的活。”人们可以通过噬菌体去攻击引起疾病的细菌,来治疗细菌感染。而传统的抗生素会不分青红皂白,杀死所有它遇到的细菌,好的细菌也难逃一劫。但噬菌体不会破坏人的微生物平衡,一种噬菌体只攻击一类致病细菌,所以病毒对噬菌体产生抗药性的几率也被降低了。   “这个理念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王辂说,二战后就有国家开始研究了,并进行了临床使用。从研发到新药上市同样需要漫长的周期,“开始研究”,就是在做一种技术性储备。   国内最全菌种库最冷只有-196℃   为研发抗生素,研究所位于成都龙潭工业区的总部有着国内最全的菌种库。这个最大的“宝库”存放着5万5千株,55万份微生物菌种。   三个冻库从4℃到-196℃   “宝库”名为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管理中心,核心地区是3个看似普通的房间。厚厚的铁门一打开,寒气扑面而来。第一间温度维持在0-4℃,第二间温度降到了零下80℃,第三间更加寒冷,用于保存菌株的液氮温度为-196℃,皮肤一接触就会冻伤。   每个铁柜,都有专人保存钥匙。一个柜子10层,拉开一层,满满都是5厘米长的玻璃瓶,每种菌株至少保存有10瓶。   全国刨土只台湾香港没去   这个菌库在研究所成立之初建立,随着几代人的积累,已经成为全国品种最齐全的菌种资源保藏管理中心。每一种新菌种的发现,都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身体力行的结果。王辂说:“我们也许是全国唯一一家进行‘地毯式’搜集、发掘的中心了。”   “地毯式”搜集,是指工作人员刨遍了全国各个深山老林里的土,只为提取出土壤中的菌株。每年,中心都会固定进行4次采样,每次半个月到一个月,专门到远离人类生活区的地方采集土壤、枯枝树叶、植物等。   中心主管郭义东今年33岁,上山下乡已经是他的常态。为了寻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不同经纬度、海拔的地方都得去。全国大江南北,除了台湾、香港,哪里的土他都刨过。川西高原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下也就一天。“菌种离开原生的环境久了会衰减、死亡,所以我们必须将它们迅速进行处理。”   新的菌种越来越难以发现   这些常人不屑一顾的泥土,其中都埋藏着宝贝。经过低温烘干、研细、稀释后,泥土中的菌株就会在培养皿中开始生长。再经过分类和鉴定,就能判断是什么菌种。随着时间推移,新的菌种已经越来越难以发现,不过中心工作人员仍在坚持每年进行采样,只为了找到新的菌种。   对菌种进行筛选,提取活性物质,然后再进行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程序,才有可能研发出一种新的抗生素。“人类发现的抗生素鼻祖青霉素,就是从一种叫做青霉菌的菌株培养液中提取的药物。”郭义东说。
  • 思念水饺被检出含病原菌 可引发肺炎甚至败血病
    名牌水饺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引发肺炎甚至败血病 带菌思念水饺被下架   在市食品办公布的新一期下架名单中,知名品牌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可引起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现该批次水饺已经被全市停止销售。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该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工商局在近期对本市食品流通领域抽检中共发现不合格食品18个,除思念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甜蜜素过度和二氧化硫仍是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因。   北京市工商局提醒,凡已购买上述不合格食品的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
  • 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望找到 将成临床治疗领域“第一届毕业生”
    作为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大国,我国每年一半以上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由此引发的耐药性威胁也越发明显。因此,畜牧业减用乃至停用饲用抗生素成为大势所趋,而寻找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也被提上了日程。  2016年以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抗菌肽及抗生素替代品创新团队,以其研发的系列新型抗菌肽成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些发现将加速抗生素减停的进程。  研发替代物奠定抗生素减停的重要基础  自1928年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以其效果强、见效快和价格低廉的优势在近百年间被人类广泛使用,在挽救无数生命的同时却也出现了滥用的弊端。特别是在养殖业,除了治疗性用药,养殖户在健康动物的饲料中加入大量抗生素,希望以此减少疫病的发生,同时促进动物生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多次在两会上提出,在动物中长期滥用低于治疗剂量的抗生素,加速了耐药菌的产生,导致动物免疫力下降,造成了畜产品抗生素残留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负面效应,也威胁着人类健康。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在养殖业严格限制使用抗生素。2015年以来,我国也对兽药中5种抗生素作出了禁用限制。与此同时,探索研发安全、高效经济、有推广价值的替代品成为减少抗生素使用的一种途径,也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之一。  作为抗菌肽及抗生素替代品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华长期专注于这一问题。他介绍,目前国际上正处于研究中的新兴抗生素替代品包括抗菌肽、益生菌、寡糖等,这些物质均可不同程度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杀灭病原菌,起到预防作用。然而,这些研究多处于起步阶段,与抗生素相比,普遍存在抗菌效果不稳定、见效慢、制备技术不成熟等缺点。  以抗菌肽为例,这种物质来源广种类多,但自然界含量低,分离纯化难,化学合成成本高,亟待建立高效低成本的生产途径,达到抗生素替代的目标。“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抗生素在兽药中的减量使用。”王建华说。  新型抗菌肽或成理想替代物首选  2005年,国外科学家从生长于北欧松林的假黑盘菌中首次分离出了一种抗菌肽——菌丝霉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猪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较强防御作用,同时性质温和,副作用较小。这一发现开启了抗菌肽动物应用的新探索。  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持续交叉支持下,王建华带领研究团队对菌丝霉素及其衍生物展开了10多年的持续探索。他们研究发现,菌丝霉素的衍生物NZ2114是更为优良的衍生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比母体肽提高30倍以上。在此基础上,王建华团队利用基因技术对NZ2114进一步改造,得到突变体MP1102。  实验证明,MP1102对抗甲氧西林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是NZ2114的15倍。研究发现,它对畜牧业常见病菌产气荚膜梭菌亦有抗菌活性,甚至和杆菌肽锌、金霉素等传统抗生素相比,其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抗菌活性都更为优异。  此后,研究团队进一步突破研发出抗菌肽MP1106,使其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比母体肽提高近40倍,还设计出靶向抗菌肽,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保护其他益生菌。由此,王建华团队所研发的系列成果大幅提升了这一类型抗菌肽的杀菌效能,并在某些病菌面前展现了优于抗生素的比较优势。  针对当前抗菌肽提纯难、制备水平低的现实问题,王建华团队相继建立菌丝霉素、NZ2114、MP1102、MP1106的高效生产体系,实现该系列产品的高效分泌表达,产量分别为748mg/L、2390mg/L、695mg/L和2134mg/L,为同类型抗菌肽表达产量的国际最高值。  由此,该团队的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中国人在抗菌肽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6年,24名欧美学者在《柳叶刀传染病》联署综述,将该团队参与开发的真菌防御素类抗菌肽列为“传统抗生素理想替代物之首”。德国抗菌微生物研究代表学者汤加施耐德认为,该团队研发的专抗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真菌防御素类抗菌肽高效生产平台具有低成本、易操作、产率高等优点,极具开发前景。  可能成为抗菌肽进入临床治疗领域“第一届毕业生”  2016年11月16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王建华团队研发的“专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新型抗菌肽制剂”项目获优秀产品奖。而MP系列若干品种已经完成中试,具备可产业化水平,应用前景可观。  “但是也要看到,抗生素减量和减品种依靠单一技术无法解决,仍是需要系统性解决的问题。”王建华说,“目前我国整体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大,动物疫病多发,抗生素既可治病又可起预防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抗生素在动物疫病防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但循序减量乃至停用饲用抗生素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步伐正在加快。”  王建华介绍,其团队所研发的这一类抗菌肽杀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易于高效生产制备,且无毒无残留,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禽畜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理想候选药物,“抗菌肽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对减少传统饲用抗生素的使用及遏制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将非常有意义。”  此外,据了解,由于这一类型抗菌肽母体肽的前期开发方法和数据是基于人类感染治疗进行,兽药与人药开发具有一定同质性,加之这类产品不易产生耐药性,在动物体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不存在残留问题,因此在经过严格的人药临床评价后,这一类型抗菌肽成果将有可能进入人类临床医学用途。  正如抗菌肽领域奠基人之一、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米歇尔札斯洛夫在2016年出版的专著中所评价的,王建华团队研发的真菌防御素与其他两种抗菌肽极有可能成为抗菌肽成功进入临床治疗领域的三名“第一届毕业生”。
  • 中国河流抗生素地图发布
    中国抗生素污染总体情况到底如何?终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应光国课题组获取首份中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预测得出全国58个流域的&ldquo 抗生素环境浓度地图&rdquo 。这一报告于6月初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近年多地河流水体被检出抗生素,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去年12月,央视曝光全国主要河流部分点位都检出抗生素,甚至南京居民家中自来水也有检出。其中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脱水红霉素等抗生素含量远远高出欧美发达国家河流的水平。应光国课题组的研究则量化预测了珠江流域抗生素的污染程度,报告显示,预测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全国最高,预测抗生素环境浓度仅次于海河。   珠江流域 排放量不大但密度最高   珠江流域抗生素污染究竟有多严重?&ldquo 在北方海河流域最严重,在南方珠江流域最严重。&rdquo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应光国说。   从报告的&ldquo 全国抗生素排放地图&rdquo 中可以看到,与洞庭湖、淮河、长江等流域相比,珠三角的抗生素排放总量虽然低于以上几个流域,在全国只属于中等水平,但单位面积排放密度在全国58个流域中属于最高等级,达到70 .3-109千克/平方公里· 年。而论文中明确表示,包括珠三角和东江流域在内的珠江流域,其抗生素排放密度为全国最高,但课题组没有透露该密度具体数值。   西江流域 排放量高密度中等   去年央视新闻报道称,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污染非常严重,当时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明确表示,广州自来水并不是从珠江广州段取水,而是来自水质较好的东江、北江、西江。   应光国团队的研究显示,就抗生素排放总量而言,西江流域达到最高等级,与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洞庭湖等流域一样,每年排放量在2190-3560吨 东江流域的抗生素排放总量为237-378吨/年,在和广东相关的几个流域中最低,在全国58个流域中也属于排放量较少的 北江流域则为378-587吨/年,属排放量居中的等级。   至于排放密度,除了最高的珠江流域,西江流域密度中等,北江流域则仅有7.15-13.3千克/平方公里· 年,在涉及广东的几大流域中排放密度最低,与国内部分西部流域抗生素排放密度相当。   报告指出,以地理学上著名的&ldquo 胡焕庸线&rdquo (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称为&ldquo 黑河-腾冲一线&rdquo )为划分,人口较密集的中国东部,其抗生素排放量密度是西部流域的6倍以上,可见人类活动对抗生素排放的巨大影响。   36种常见抗生素中 阿莫西林浓度最高   进入环境后的各类抗生素,由于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有的容易降解,有的较稳定,在水、土、沉积物等不同环境的相中分配不同,因此环境浓度也不一样。报告预测了36种常见抗生素在各流域的环境浓度。珠江三角洲的抗生素环境浓度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海河。阿莫西林等7种抗生素在流域水环境中的浓度高于1000纳克/升。   应光国介绍,海河和珠江是环境抗生素污染最严重的两条河流,但由于海河水量少,其抗生素环境浓度比珠江更高。事实上,北方地区的各河流流域抗生素浓度明显高于南方河流。   珠江流域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达到3384纳克/升,其次为氟洛芬(2867纳克/升)。诺氟沙星、青霉素等另外5种抗生素浓度也较高,均高于1000纳克/升。应光国解释,我国目前没有关于环境里抗生素浓度的标准,但1000纳克/升以上的浓度已经属于非常高的水平。   而今年初,广州市环保局曾表示要探索抗生素监测办法,争取在珠江广州段展开抗生素监测,目前进展如何?昨日,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珠江抗生素的监测方法研究正按计划进行,目前还在实验阶段。由于国家层面还没有相关标准和规范,因此正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多个单位密切沟通和合作,最终要建立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自己的一套科学监测方法。   释疑   水中抗生素从哪里来?   2013年16 .2万吨抗生素52%为兽用  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医疗废水以及动物饲料和水产养殖废水排放等。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又会通过各种方式可能重新进入人体,最主要的就是喝了含有抗生素的水、吃了存在抗生素残留的肉类和蔬菜,另外还可以通过生态循环的方式回到人体。   应光国介绍,珠江流域人口密度高,广东人又是养殖大省,鸡、猪的消费量在全国范围内算很高的,水产养殖发达,广东鱼塘在全国最多,因此珠江流域抗生素使用量、排放量大,排放密度高。另外,我国的污水处理水平也较低,农村地区几乎直接排放污水。   由于我国对抗生素的使用缺乏监管,抗生素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广东也不例外。应光国介绍,目前对大医院中抗生素使用的控制相对较好,但中小医院、药店以及畜牧养殖业则基本没有控制,政府监管缺位。实地调查中,养鸡场、养猪场的动物粪便和饲料里都检测出抗生素。   应光国介绍,一头猪的平均污水排放相当于10个人的排放量,并且养殖厂排放污水中的抗生素将随污水进入受纳水体和土壤环境,也有可能渗入地下水。本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使用抗生素达16.2万吨,其中52%为兽用抗生素 在36种常见抗生素中,兽用抗生素的比例更是高达84.3%。   危害到底有多大?通过饮食   进入人体非常微量但会加剧细菌耐药   环境抗生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饮用有抗生素残留的水有没有危害?被检出抗生素的肉类安全吗?应光国解释,通过饮食进入人体的抗生素非常微量,相比医用治疗中使用的抗生素少得多,吃抗生素药品都没事,微量的抗生素残留进入人体并没有直接危害。抗生素滥用、环境抗生素污染的真正危害在于加剧细菌耐药性的情况。   从药学领域而言,广谱(能针对绝大多数细菌)抗生素大致分为青霉素类、碳青酶烯类、&beta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ldquo 不同的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不同的半衰期(药物衰变为其他物质)不同,以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等)为例,其半衰期较长,在自然界化学稳定性很好。它需要足够长的时间降解成其他物质,如果人类长期低量摄入含有喹诺酮类的水、肉食,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耐药。&rdquo 中国药理学会教学与科普专委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徐江平教授表示。   &ldquo 喹诺酮类药物的人体耐药性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了。比如第一代喹诺酮氟哌酸,已经基本治疗不了细菌感染性腹泻,再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其对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也在渐渐降低,这就是耐药的表现。&rdquo   广州地化所这次研究报告显示,喹诺酮类药物的用量仍然很大,以诺氟沙星为例,2013年全国用了5440吨,其中人用了1013吨。徐江平表示,他最新掌握的信息显示,农业部已经意识到喹诺酮在畜牧业滥用的危害,即将决定停止4类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牧业的使用。&ldquo 其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抗生素,其半衰期也很长,在自然界化学稳定性很好,长期微量摄入也有类似的导致耐药结论。&rdquo   怎么预测出来?   10年流域调查购买了237家药企数据   &ldquo 我国长期缺乏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每一种抗生素具体用到哪些地方、用了多少、有多少进入环境,做研究的人都不知道。&rdquo 应光国说,这次课题的初衷就是搞清楚上述情况。   课题组选择了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的方法。课题组对我国主要河流做了10年的流域调查,在数据积累的基础上,这次选择了36种最常被检出的抗生素作为研究对象。   2014年开始,课题组从国家食药监总局等部门提供的药厂登记信息中,分别选择了各种抗生素销售量最大的5-10家企业作为代表,总共237家。课题组向这些企业购买了2013年的市场份额、销售量等数据,从而计算出各类抗生素在不同区域的使用量和用途。   然后,参考代谢率、污水处理率等因素,进而计算出抗生素排放量。根据各流域的行政区划组成,将各市、县的数据相加,得到流域尺度的抗生素排放量和排放密度。最后,在排放量基础上,再使用三级逸度模型,模拟预测了各抗生素在全国各流域的环境浓度。应光国课题组从2013年开始启动本次课题,历时两年完成,&ldquo 这也是建立在此前课题组大量研究获得的基础数据之上&rdquo 。   预测是否靠谱?   肯定有误差但&ldquo 结论比较可靠&rdquo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徐维海指出,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的结果肯定与真实环境有误差,即便是实地监测,也会有枯水季与丰水季、不同河段点位的区别。不过他认为,应光国课题组研究所得的抗生素模拟浓度50%以上与监测结果在一个数量级以内,说明研究结论比较可靠。&ldquo 能拿到这么多数据,反映出全国抗生素浓度的分布情况,这是没有人做过的。&rdquo   广州地化所研究员张干表示,这一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反映了抗生素污染的时空规律。他介绍,这次研究建立了一个抗生素排放清单的平台,以后就可以代入数据做情景模拟,往前、往后都可以预测。&ldquo 这次的研究成果倾向于静态,下一步应该还会倾向于做抗生素污染的动态预测。&rdquo   徐维海介绍,现在对抗生素环境浓度的监测研究已经不是国内外学术界的重点。&ldquo 抗生素残留在环境中的暴露是确定的,现在的研究转向对耐药性,尤其是耐药性基因的研究。&rdquo   链接   &ldquo 超级细菌&rdquo   演变史   近30年,人类在广谱抗生素研发方面基本没有突破性发现,能做的都是小修小改,但同时出现了多种&ldquo 超级细菌&rdquo 。2013年前后还发现&ldquo 产N D M -1耐药细菌&rdquo ,它与传统&ldquo 超级细菌&rdquo 相比,其耐药性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数种抗生素具有&ldquo 多重耐药性&rdquo ,而是对绝大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这被称为&ldquo 泛耐药性&rdquo 。   1920年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 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 R SA),M R 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ldquo 食肉链球菌&rdquo 被发现。   2000年至2014年 出现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等8种抗生素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 标准解读|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种集高效分离和多组分定性、定量于一体的方法,对高沸点、不挥发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具有独特优势,成为近年来化学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检测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相比,高效液相色谱一中联质谱法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基质干扰小,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和定性(分子结构信息)于一体,因而特别适用化妆品成分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化妆品行业中测定方法的汇总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GB/T 30926-2014化妆品中7种维生素C衍生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GB/T 30939-2014化妆品中污染物双酚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GB/T 30937-2014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甲硝唑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4GB/T 32986-2016化妆品中多西拉敏等9种抗过敏药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5GB/T 30930-2014化妆品中联苯胺等9种禁用芳香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6GB/T 41683-20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秋水仙碱及其衍生物秋水仙胺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7GB/T 41710-20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8GB/T 32121-2015牙膏中4-氨甲基环己甲酸(凝血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9GB/T 34918-2017化妆品中七种性激素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0GB/T 35956-2018化妆品中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1GB/T 35951-2018化妆品中螺旋霉素等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2GB/T 40900-2021化妆品中荧光增白剂367和荧光增白剂393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3GB/T 40901-2021化妆品中11种禁用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4GB/T 37626-2019化妆品中阿莫西林等9种禁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41710-2022《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规定了化妆品中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回收率、精密度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水剂类、非蜡基膏霜类、乳液类化妆品中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测定。 本文件中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检出限均为0.1mg/kg,定量限均为0.3 mg/kg。 制定背景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抗菌活性高,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国家对化妆品中的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也做了详细规定,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禁止在化妆品中检出,部分不法商家为了追求产品短期功效,非法添加抗生素,导致抗生素滥用产生耐药性。 本标准中的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是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的禁用物质。规范中规定:若技术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应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确保在正常、合理及可预见性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现状分析标准编号分析方法应用范围1SN/T 3585-2013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海产品2GB 29685-2013气相色谱-质谱法动物性食品3GB/T 22946-2008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蜂王浆和蜂王浆冻干粉4GB/T 20762-2006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畜禽肉5GB/T 22941-2008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蜂蜜 在现行的标准中,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分析方法有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前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基质干扰小,因而特别适用于基质成分复杂物质的测定。
  • 与病原菌“斗智斗勇” 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水稻“聪明的生存之道”
    与病原菌“斗智斗勇” 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水稻“聪明的生存之道”2021-10-01 16:57: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上海10月1日电(记者张建松)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是保障我国粮食高产稳产的一个关键,但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往往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难以高产。  为了既能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又能保障高产稳产,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研究团队经过15年不懈追踪,最新发现水稻与病原菌“斗智斗勇”的聪明生存之道。这一重要发现为设计新的抗病基因、开发高产抗病水稻提供了新的思路。9月30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论文。  据何祖华研究员介绍,这一研究最新发现水稻的“钙离子感应子ROD1”,是一个新的植物免疫抑制中枢。当没有病原菌侵染时,ROD1可将水稻的基础免疫维持在较低水平,以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产量。但当遭遇病原菌侵染时,水稻就进化出免疫激发新途径:通过降解ROD1,减弱其功能,从而保证植物在抵御病原菌时,产生有效的防卫反应,不至于迅速发病枯死,并能繁殖后代。  研究还发现,病原菌和水稻长期处于“斗智斗勇”的协调进化过程中。稻瘟病菌是一个高明的“伪装者”,能进化出模拟ROD1结构的毒性蛋白,在植物体内“盗用”ROD1的免疫抑制途径,达到侵染水稻的目的。而水稻由于无法逃避病原菌的侵染,进化出“带菌共存”的策略:通过适当减弱抗病能力,来保证自己继续生长繁殖,将抗病性与繁殖力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水平。  目前,何祖华研究团队正进一步挖掘ROD1的育种应用价值。他们通过对3000多种不同水稻品种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ROD1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可以影响其抗性和地理分布,地理不同,抗病性也不一样。此外,还发现ROD1的功能在禾谷类作物中是保守的,从而提出通过编辑或操纵这类新的感病基因,可以实现广谱抗病的新策略。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最新研究不仅为设计新的抗病基因、开发高产抗病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也拓宽了人们对于作物抗病性基础理论的认知,对促进我国“绿色育种”等农业科学发展、提升国际前沿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 【Detelogy应用方案】中药及饮片真菌毒素测定
    中药材霉变现象中药材生产、储存、运输、流通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温度、湿度、车间环境、虫害等)和药材自身因素(含水量>15%、含糖量高等)的综合作用下,易出现霉变现象。真菌滋生对中药材进行分解和消耗,药材中所含的糖类和脂类物质渗出,从而导致粘连、泛油、异味、变色等现象,其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降低。轻度霉变的药材经二次加工处理后入药,也会造成气味变淡、色泽转暗、品质降低、影响疗效的后果。常见真菌毒素及其危害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易产生于中药种植、储存环节中。绝大多数的产毒真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属。曲霉属: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等镰刀菌属:玉米赤霉烯酮、T- 2毒素 、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毒素等青霉属:青霉素、桔青霉素等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分类药典2351通则对比相较于2015版药典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20版药典2351通则中新增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测、呕吐毒素、展青霉素对应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并增添了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1、由于各类真菌毒素毒理不同,容易受污染药材品种也不同。2、处方中含有易污染的药材以及生粉投料的中成药品种应注意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3、黄曲霉毒素:粮谷类、种子类、油性成分多的药材品种4、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与粮谷类基质类似的药材,如淡豆豉、薏苡仁、白扁豆等5、展青霉素:酸性果实类药材,如枸杞子、乌梅、酸枣仁等新增第六法[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样品前处理流程1. 量取供试品粉末约 5g (过二号筛)2. 加入70 %甲醇溶液 50ml, 超声30min3. 离心后取上清液10ml,用水稀释至20ml,MultiVortex混匀4. 3ml甲醇和水依次预处理HLB小柱(规格:3ml,60mg)5. 准确量取3ml样品液过柱,直至有适量空气通过,收集洗脱液6. 再次用3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两次洗脱液7. 通过FV64或FV64UP缓氮吹至近干(水温40℃)8. 50%乙腈溶液定容至1ml, 用经0.22μm滤膜过滤,即得分析设备(LC-MS/MS)液相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01%甲酸为流动相 A 相 ,乙腈-甲醇(1 : 1)为流动相B相,0.3ml/min流速下进行梯度洗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黄曲霉毒素(B1、B2、G1、G2)、伏马毒素(B1、B2)、T-2毒素选正离子采集方式,赭曲霉毒素A 、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则为负离子采集模式。Detelogy优选智能实验室设备轻松应对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MHS-60多样品均质系统多刀头并联,同时快速均质6位样品兼容5-180ml样品管,转速1800-25000rpm2351通则内,1-5法前处理流程均适用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标配26位&12位试管架,兼容100ml以内的样品转速范围200-3000rpm,触屏可存12个涡旋方法每个方法可设多达6段变速,样品混匀更充分QSE系列固相萃取装置12/24位,每通道配优质独立阀门控制特制加厚真空腔体,可耐80Kpa负压MFV智能氮吹仪通用型圆盘氮吹仪,可选12/24/36位可分组控制启停,每通道配数字刻度微调阀兼容1-150ml样品管,具备观察窗和排水口FV64全自动智能氮吹仪氮吹针自动下降,最多容纳64个样品每氮吹通道多路供气设计,平行性良好延时增压功能,同时自动近干氮吹所有样品FV64UP全自动智能双模式氮吹仪兼容双模式:针追随式或涡旋式氮吹三面透视水浴设计,样品观察更方便DTLabs微信小程序异地远程监控Tip 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废渣的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贮存容器内浸泡 24小时以上(10%次氯酸钠溶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下期Detelogy应用方案再见
  • 专家:预防“超级细菌”的关键是抵制滥用抗生素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的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的超级病菌在我国出现了。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称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3个病例来自宁夏和福建,其中一例因肺癌死亡。“超级细菌”的露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怎样一个病菌?为什么耐药?什么人容易感染?老百姓如何应对、预防“超级细菌”?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疾控、医疗专家。   超级细菌能自由复制移动   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周向阳称,这次,人们将在印度首先发现耐药病菌称为“超级细菌”,主要是因为此类细菌对绝大多数现有的抗菌药物耐药,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NDM-1)新型超级病菌。   面对这种超级病菌,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诊疗指南。据指南介绍,此类细菌能够产生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实际上60%—70%的细菌都有耐药性,但不会对全部的抗菌药物耐药,而超级病菌则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而细菌虽小,但很聪明,耐药的方式有多种机制。周向阳说,有的细菌耐药是能分解抗生素,使药物失效 有的细菌则是采用抽水的方式,将到来的抗生素泵出细胞,从而不受危害。超级病菌的这种耐药性是以DNA 的结构出现的,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在细菌细胞里,它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这种病菌有传播变异的惊人潜能。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据介绍,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   除了人在治病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养殖鸡、鸭、鱼等农产品时,养殖户也使用抗生素给鸡、鸭、鱼等防病治病。这种情况下,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死亡,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会生存下来,从而产生耐药细菌。不知不觉的循环,变异细菌越来越多,人类费大力气研制出的新药,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住院病人易感染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   “由于医院的病人集中,经常进行手术、器械操作,也就成了超级病菌传播的高危地带。”周向阳说,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感染超级病菌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当人的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发病后才会发现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据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指南介绍,超级病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超级细菌   今年9月底,国家卫生部召集各省有关人员,专门就超级病菌的出现,举办了一个培训会。会上介绍了超级病菌的最新情况,及预防和控制。   参加培训的周向阳告诉记者,超级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开放的腔道、溃烂的伤口都易粘染细菌。因此预防超级病菌,首先是医院,在易感染病菌的环节做好消毒。如公共场所中的门把手。医务人员和去过医院的人,要勤洗手。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普通人如何预防超级病菌呢?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   区医院临床药学中心危华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90%以上的初期感冒是病毒引起,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更没有必要服用抗菌药物来防病。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购买。本来你的病只需要使用二代青霉素就可治愈的,你使用了最新的青霉素治病,病好了,但下次生病时,病菌会对所有青霉素耐药。作为不知道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平时小病,能不用抗菌药物就不用 只在有病症的情况下,经医生指导服用抗菌药物,同时不要自行去药店买抗菌药物。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 饮料中棒曲霉素(展青霉素)的测定(SPE-LC/MS)
    了解详情请进入安谱公司网站:http://www.anpel.com.cn/
  • 医生指抗生素滥用造就超级细菌及耐药宝宝
    2010年9月,余立娅一个月大的女儿被诊断出肺炎。医生给开了三代头孢。身为一名工作在重庆的药剂师,余力娅了解三代头孢及其副作用(恶心和腹泻)。虽然不情愿,但是由于害怕病情恶化,她还是让孩子服用了这个抗生素。   “医生说他们不确定孩子的肺炎是不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她回忆说。而一个星期以后,孩子的细菌报告出来了。这个27岁的妈妈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因为在她女儿的痰里没有检测到任何细菌感染。“我女儿根本就不必使用抗生素的,”她抱怨道。   抗生素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平均在70%左右,这个数字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抗生素使用率的两倍多。抗生素在中国已经滥用成瘾。健康专家指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但增加了产生了诸如上个月在国内检测到的NDM-1超级细菌的风险,而且导致更多的新生婴儿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余立娅工作的重庆西南医院,儿科医生们已经接收过多名“耐药宝宝”。   “我上医科大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说引起肺炎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儿科医生汪洋说。“但是这种细菌早就已经对青霉素耐药了。现在我们不得不给孩子开更高级的抗生素。”   重庆大坪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史源指出,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滥用抗生素,一旦发生宫内感染,孩子生下来就会具有耐药性。他就遇到过好几例这样的新生儿。年幼的孩子就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已经在全国蔓延。本来很容易医治的小病,如今都变得麻烦起来。   “我知道美国的儿科医生一般都会避免给儿童使用抗生素。那是因为人家的环境本来就干净,”中日友好医院儿科的主任医治周忠蜀说。“我们给孩子用抗生素,甚至是高级的抗生素,也是不得已啊。因为我们的环境里已经存在耐药细菌了。”   专家称目前中国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已经相当严重,很多致病细菌都能够成功对付抗菌类药物。   甘晓协是重庆肿瘤医院检验科的一名研究员,已经从事临床检验工作25年。她所在的科室专门负责对病人的痰和血液等样本作药物敏感试验。她说,导致皮肤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如今我们要联合使用利福平和万古酶素这样最高级的抗生素才能管用”。   药理学专家,广州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汤泰秦教授说:“曾经有效降低了肺炎死亡率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0年前是很多医院的一线用药,但是现在这个药的效果已经比较差了。”   中国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是如何“上瘾”的呢?这个问题,病人要负一部分责任。多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中国日报,来自患者的“快速治愈”的要求给他们的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如今到医院就医的病人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广东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的门诊医生吴帅说。“好多人一进来就直接跟你要抗生素,还要输液。他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疗效。”他说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医生就容易去迎合病人的心理,开出不必要的抗生素。   肇庆市离香港只有两小时车程。吴帅说由于习惯了生病用抗生素,还要输液,好多在香港上班的大陆人都跑回大陆这边的医院看病。因为抗生素在香港的医疗系统是受严格控制的,很难买到,一般的诊所也不能提供输液治疗。   一味贪图方便快捷的治疗态度终究是会带来恶果。刘建民就是个例子。这个来自黑龙江萝北县的58岁农民说他被诊断出肺癌之前,从来没有进过医院。“每次我生病了就是去药店随便买点儿药,反正售货员建议我买什么抗生素我就买,”刘建民说。如今在北京就诊的他,正在等待手术。但是由于药敏试验显示他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医生把他的手术推迟了。但是完全责怪不懂医的患者未免不公平,对于抗生素滥用问题,医生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   “多一个治疗手段,科室就多一份收入,自然医生也就多点奖金了,”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万锐杰指出某些医生滥开抗生素的原因。但是钱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大量的医生还普遍欠缺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只要你是个医生就能开抗生素,”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汤泰秦教授说。“但是很多医生都不知道改如何准确地使用抗生素,而且也不注重学习。”如今国内唯一官方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是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汤教授指出这个指导原则过于粗略。“国家需要制定一个更加细致的指导,开抗生素的权利也要严格分级,”他说。   从农民刘建民的例子可以看到,抗生素在国内的药店和私人诊所可以随意买到。虽然国家规定如果没有医生的处方,禁止销售抗生素。然而大多数的药店对这个规定都置若罔闻。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国内的医院与一些国际医院有着巨大的差别。以北京和睦家医院为例,这家主要服务与在京外国人的中美合资医院多年来一直把抗生素的使用率控制在12%到15%之间。   “一般的感冒我们是不会给病人开抗生素的,”华裔美国医生Andy Wang说。他在来中国从医之前,在美国西雅图已经做了五年的医生。“只有我们发现病人有白细胞升高的情况时,才会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的上升很早以前就已经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卫生部在2005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全国已经有17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都加入了这个监测网。上个月出现的3例NDM-1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个监测网发现的。   一些医院也采取措施,主动控制医疗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每个月我们医院都要开展500例抽样检查,”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潜说。“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那么这个医生的奖金就会受到影响。”这项措施的开展使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从70%左右降到了50%和60%之间。她补充道:“我们医院正在组建一个可以检测药物使用,特别是抗生素使用的电脑网络。”   为了减少广东省小医院和乡村诊所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下属的药理协会正在组织用药的培训,提供平台让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指导地方以及社区医院的医生。   但是光靠医院自我监督以及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远不足以解决问题。“首先,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肖永红医生指出目前我国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立法漏洞。“其次,医院必须阻止制药商对医生用药的影响。”   作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肖永红表示在药品使用方面,目前国内的医生有着过多的选择,尤其是名目众多的抗生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医药代表的宣传就有可能在药品选择上对医生造成影响。“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给同一种药批上百个生产许可,”肖教授说。   中国在大约60年前开始自主生产抗生素。抗生素的品种在90年代之前都很少。那时国内医院的用药大量依靠进口。如今,据去年“中国抗生素60年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头号抗生素生产国,能产出181个抗生素原料药品种。在中国每年生产的14.7万吨抗生素里,83%都在国内市场消耗。   令人感叹的是,曾经帮助我们战胜细菌的抗生素如今却让细菌变得更加强大。“很难想象如果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无限增强会怎样,”中日友好医院的徐潜医生说。“那将如同回到了发明抗生素之前年代。”
  • 超级细菌如何检测? 需过“四道关”
    记者探访超级细菌监测室   超级细菌,最快两三天可确认   超级细菌进入大众视野,引起部分人的恐慌。我们能否建立—道抵御细菌侵袭的监测网络?超级细菌能否被及时监测?监测过程又是什么样的?今年9月底,卫生部在国内设立了19个超级细菌监测哨点医院,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齐鲁医院位列其中。10月28日,记者走进济南市中心医院门诊楼5楼的中心实验室,带您—探这个监测超级细菌的神秘场所。   工作人员正在打开生物安全柜。   耐药性强的细菌—直存在,且数量很多   “嘟”,随着工作人员门禁卡的晃动,济南市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的门应声而开。穿上隔离衣,戴上鞋套,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实验室,眼前是一个长长的走廊。走廊两侧有各种实验室,实验室门口都挂着“生物危害”的标志。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裴凤艳说,人体内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大多数对人体有益,比如肠道内的一些细菌,会维持肠道良好的消化环境。   穿过长廊,来到最里面的一间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这就是卫生部9月份确立的山东省两个超级细菌监测哨所之一。   该实验室工作人员纪明宇介绍,所谓的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泛耐药细菌,这种耐药性强的细菌一直存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这次超级细菌引起恐慌,主要是发现肠杆菌对抗生素不敏感了,产生了很强的泛耐药性,而之前这种细菌并没发现耐药性。”   发现疑似超级细菌,“主人”立即隔离   实验室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一台“生物安全柜”前工作,她戴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装。   纪明宇介绍,该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菌株培养,“我们平时都会对临床送来的各种病人标本进行监测,监测各种细菌的耐药性,并且每三个月或六个月公布一次各种细菌的耐药率。”   “大家可以放心的是,以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判定超级细菌并非难事。”纪明宇说,针对上报的疑似菌株,可以先进行实验,确定有可疑性后,再接着做基因测试,“最快两三天就可以确认是否是超级细菌,但至今为止还没发现感染病例。”   纪明宇拿出一份卫生部9月29日下发的监测方案,监测方案要求,全国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如果发现疑似超级细菌的耐药情况,如不具备实验室监测条件,须立即将菌株送至最近的19家哨点医院。同时,须在12小时内上报至国家细菌耐药监测网。   一旦发现疑似超级细菌,那么将在进行确认检验的同时,立即对其“主人”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细菌进一步扩散。“这样的监测网络一定程度上会抗拒潜在的疫情威胁。”该实验室主任汪运山说。   检测需经四道关,菌株存放双人双锁   在实验室中央的一张桌子上放着许多红色的圆盒,这是培养细菌的容器。   “检测是否是超级细菌需要经过四道程序。”裴凤艳说,首先要从临床上取患者感染部位的标本,比如取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然后放在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就像种花需要土壤一样,这种培养基也是提供细菌繁殖的土壤。”   她说,培养出细菌后,就要进行耐药反应,如果发现疑似耐药性反应,就会将其送到“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做基因分析,如果确认其含有耐药基因,那就可以确认这个细菌是超级细菌了。   整个监测过程并不复杂,但条件要求很严格。“比如单纯菌株的存放就要求放置于-80℃的超低温环境内,”纪明宇指着一间房间内的两个大冰柜,“那就是存放菌株的地方,双人双锁,必须两个人同时签字才能打开柜子取菌株。”   细菌耐药性与致病性并不成正比   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哨点医院对免疫力低下、危重症、急诊患者、南亚次大陆来我国就医的人员开展监测工作。   纪明宇说,超级细菌是感染病,而非传染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之前我们国家对传染病宣传得比较多,尤其是SARS和甲流之后,而对于感染病老百姓却知之不多,其实感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并不是接触性传染病。”   “耐药性与致病性并不成正比,并且感染性疾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汪运山打了个比喻,有人吃了西瓜会拉肚子,但有人就不会。   “细菌感染也一样,同样的细菌,由于不同的个体免疫力不同会有不同的反应,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还是少数。”汪运山说,“比如医院内进行侵入性手术,或者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一般来说,通过接触或者空气传播从而感染疾病的可能很小。因此,大众没必要恐慌。”   他同时表示,超级细菌更让人可怕的是它背后反映的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超级细菌才会真正无敌。”   当记者走出实验室时,“控制医院内感染,从正确洗手开始”的大标语映入眼帘。裴凤艳说,“手卫生是很重要的防护措施,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是抵御任何细菌感染的良药。”   耐药监测网还需再完善   据《光明日报》报道,“耐药基因就像细菌的一件衣服,所以不是细菌耐药,而是基因耐药。”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的所长黄留玉解释说,超级细菌规范称呼应该是NDM-1耐药基因细菌。   “微生物要生存,会和人类永远处在博弈中,耐药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新耐药细菌监测对控制耐药方面,包括对抗菌药合理使用方面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肖永红认为,现在我国的监测网,达到了对已经发现的耐药细菌做一个常规监测的水平。   据肖永红介绍,现有的监测还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监测已覆盖到1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而我国仅三级医院就有七八百家。   “实际上,我国上万家二级医院至今还没有被纳入到国家的监测网里。”肖永红介绍,把二级医院纳入进来是非常必要的。   滥用抗菌药严重可致命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 李亚红)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28日称,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引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增强。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都属于抗菌药物滥用。滥用抗菌药物首先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据国家权威医疗部门统计,我国每年都有部分患者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引起不良反应致病住院,也有部分患者因滥用抗菌药物导致死亡。
  • 真菌毒素测定液相方法
    2020版药典第四部通则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由于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不经控制而被消费者使用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020版药典加强了中药材外源性污染控制方法的制定,在真菌毒素方面,通则名称由2015版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变化为2020年版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并增加了赭曲霉毒素A测定法、玉米赤霉烯酮类测定法、呕吐毒素测定法、展青霉素测定法,以及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有关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的检测技术(LCMSMS法)请点击上一篇:速领!十大真菌毒素,一包应对同时,本版药典全面制定了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对黄曲霉毒素有限量要求的具体品种包括:九香虫、土鳖虫、大枣、马钱子、水蛭、地龙、肉豆蔻、延胡索、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蜂房、螳螂、酸枣仁、僵蚕、薏苡仁。▲对玉米赤霉烯酮作出限量要求的品种是薏苡仁。岛津实验器材作为专业的色谱耗材服务厂商,全面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有关色谱消耗品及周边设备等专业的解决方案,先推出一系列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方法包,助您应对2020版药典中药真菌毒素的分析。岛津 / 多种真菌毒素 / 测定方法包01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岛津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对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包括岛津SHIMSEN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产品对样品进行提取净化,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SHIMSEN黄曲霉毒素混标溶液作为标准品对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根据方法说明书进行操作,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满足《中国药典》要求,此方法包可应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点击查看大图02●样品前处理●利用SHIMSEN IAC系列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小柱 货号:380-00910)进行前处理,不需要缓冲盐溶液洗脱,仍能保证回收率与提取效果。详细流程如下:▲点击查看详情03●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250mm×4.6 mm,5μm;P/N:227-30017-08)▲薏苡仁加标样品液相色谱图进样量:20 μL加标浓度:黄曲霉毒素B1/G1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G2为0.3 ng/g将薏苡仁样品进行加标(添加浓度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G1 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和G2为0.3 ng/g),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和RSD,具体结果如下:04如果您对此方法包和应用感兴趣,欢迎扫码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资料与服务。
  • 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和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很大的难题,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各种消毒剂和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重症患者、ICU病房的患者等威胁很大。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等的广泛传播更是成了医生和患者的噩梦。 在院内感染中,不动杆菌属的感染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在院内提取到的不动杆菌属的菌株,绝大多数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故对万古霉素等存在固有耐药,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氯霉素、四环素、diyi及第二代头孢菌素也保持着较高的耐药率。通常情况下,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类、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舒巴坦等。但是因为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耐药率甚高,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有上升。 考虑到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抗菌药物耐药,故用药时应联合用药。常用的方案有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我个人shouxuan的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磷霉素(时间差攻击疗法),也可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等)。 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疾病特别是危重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普遍,在抗生素的强大压力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已成为当代医院感染的棘手问题,从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原因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强。  但仍有少部分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原因可能是其能产生一种能水解碳青霉烯类药物的β-内酰胺酶ARI-I,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信号。此外,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化学结构不同或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表达形式不同有关。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达60%以上,这可能是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抗菌药物介导的耐药性基因突变,编码DNA旋转酶的gyra 或gyrb基因发生突变被认为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此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皆较高,这可能是本院普遍应用该类抗生素出现的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应注意各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上不动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75.0%),其次为醋酸钙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与有关报道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不动杆菌属的命名较混乱,分类原则及鉴定系统不同所致。在4种不动杆菌的鉴定中,41℃培养时生长,苹果酸盐同化试验阳性,可初步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与琼氏不动杆菌,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苯乙酸盐同化试验阳性,且氧化木糖,而后者不氧化木糖,且苯乙酸盐同化试验阴性。41℃培养时不生长,癸酸盐同化试验阳性,可初步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与洛菲不动杆菌,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枸橼酸盐、苯乙酸盐同化试验均阳性,而后者均阴性。  从7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看,其感染部位分布广泛,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伤口、腹腔及神经系统等。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占多数(54.2%)。不动杆菌是近几年医院内感染出现率较高的菌属,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2001~2005年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监测显示,12种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耐药率zuijin的IMP,其耐药率从2001年的6.5%上升至2005年的31.7%,头孢菌素类(CAZ、CFP、FEP)的耐药率从2001年的20.0%、38.6%、31.5%上升至2005年的66.7%、72.4%、67.7%;PIP、SXT、ATM、CIP、TZP、LEV耐药率也从2001年的19.6%~60.2%增加到2005年的52.2%~72.1%;耐药率下降的有TOB和GEN 2种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从2001年的62.8%和63.6%下降到2005年的48.2%和45.2%,这可能与这类药物临床上现在不常使用有关。从表3可见,ICU 12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在ICU耐药率较低的是IM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41.7%和53.3%,除此外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见,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且表现为多重耐药。这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种酶有关: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综上所述,鉴于近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应当引起临床医师及微生物界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该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我们应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及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监测,弄清其耐药机制并及时监测其耐药情况。同时,临床医师应重视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协作,加强耐药性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草案的公示
    2022年12月19日,药典委发布《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大纲。《大纲》指出, 到2025年,全面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进一步完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近期,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一系列的修订草案,目的是将中药标准进一步完善,逐步完成新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关于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草案的公示我委拟修订《中国药典》2020年版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修订的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3个月。请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及时来函提交反馈意见,并附相关说明、实验数据和联系方式。相关单位来函需加盖公章,个人来函需本人签名,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联系人:徐昕怡电话:010-67079522电子邮箱:xuxinyi@chp.org.cn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 国家药典委员会办公室邮编:100061附件:1. 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公示稿.pdf2. 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说明.pdf国家药典委员会2023年04月24日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说明一、目的意义 2015 年版《中国药典》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涵盖了7类11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但经过方法转化,7类11种真菌毒素的具体检测方法已经收录入 2020年版《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此外,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中真菌毒素感染的新现象和特点,新的毒性明确的真菌毒素种类不断在中药材和饮片中检出,中成药中也相继发现真菌毒素感染,高通量筛查方法的建立和验证等内容急需纳入指导原则。因此,国家药典委员会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对《中国药 典》9305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二、总体思路与起草过程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标准提高课题任务要求,对真菌毒素种类、检测方法及应用策略、新的真菌毒素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探究了中药中真菌毒素感染规律,对监控品种提出建议。经过研究,起草了以下内容:(1)增订了真菌毒素种类,涵盖主要五大产毒菌属所产的毒性强、污染率大、关注度高的真菌毒素种类,并引入2 / 3了隐蔽型真菌毒素的概念。(2)系统介绍了真菌毒素的多种检测方法,并针对每种方法的特点与实际检验的需求与应用特点,详细表述了各种测定方法的应用策略。(3)增订了桔青霉素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开发了通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色谱质谱条件,考察了多个代表性中药基质,完成方法学验证,回收率为 80.7%~140.9%,精密度为 0.8%~7.1%。(4)增订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同时对 33 种真菌毒素进行高通量快速筛查的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提取和净化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色谱质谱条件,选取代表性中药基质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中药材和中成药中 33 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 0.5~200mg/kg。(5)建立了中药中 75 种真菌毒素污染数据库,采用了真菌毒素筛查技术对 40 余种药材、10 余种中成药共 2000 余批样品进行了筛查,分析了相关感染规律,对相关检测品种提出了指导意见。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家单位对指导原则中新增订的方法进行了复核。经复核,三家复核单位的复核结果均与标准起草单位基本一致,复核意见均认为:增订的33种真菌毒素快速筛查方法和桔青霉素的测定方法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灵敏、快速、高效、专属。课题组根据协作研究结果,参考国外药典收载的内容,起草了 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草案,并于 2020 年报送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典委理化分析专委会对本草案进行了审议。起草小组按照审核意见,对增订的真菌毒素种类按照国内外法定限量标准和毒理学数据进行了调整,并对文字进行了多次修改规范描述,完成了《中国药典》“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修订草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