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美国斯隆研究奖

仪器信息网美国斯隆研究奖专题为您整合美国斯隆研究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美国斯隆研究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美国斯隆研究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美国斯隆研究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美国斯隆研究奖话题讨论。

美国斯隆研究奖相关的论坛

  • 【分享】显微照片分享

    【分享】显微照片分享

    作者:格洛里亚科万 单位: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记忆研究所 作品: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1/200811031635_116056_1623318_3.jpg[/img]

  • 【天瑞论文奖】+【第三届原创】烟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特性的光谱研究

    维权声明:本文为sibianjing原创作品,本作者与仪器信息网是该作品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均属侵权违法行为,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摘要:用紫外及红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印迹分子和单体之间的作用力, 结果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浓度的增加, 紫外吸收曲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力; 经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烟嘧磺隆的—NH、-S=O 和C=O 可以氢键和甲基丙烯酸的—COOH 之间有氢键作用。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烟嘧磺隆分子印迹棒状聚合物, 除去印迹分子的聚合物留下了对印迹分子特异识别的结合位点。此聚合物可用来做吸附填料, 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用以分离富集环境样品中的烟嘧磺隆。关键词:分子印迹;烟嘧磺隆;分子识别

  • 【转帖】最新研究发现突然降温导致恐龙灭绝

    [table][tr][td][img]http://ctc.qzs.qq.com/ac/b.gif[/img] [img]http://ctc.qzs.qq.com/ac/b.gif[/img] [url=http://211.137.127.231/qq_news//tech/pics/32744/32744083_168_208.jpg][img]http://211.137.127.231/qq_news//tech/pics/32744/32744083_168_208.jpg[/img][/url]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导致恐龙走向灭绝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一颗彗星撞上地球,而是温度突然迅速下降。  他们对挪威的化石进行研究发现,1.37亿年前,世界海洋的温度突然从13摄氏度到14摄氏度急剧下降了9摄氏度。他们认为,这导致大西洋暖流突然发生变化,很多专家担心现在这种现象会再次出现。白垩纪时期气温突然下降,很有可能是导致全球的恐龙“大量”消亡的主要原因。进行这项重大研究的科学家称,这一现象导致恐龙走向最终的灭绝之路。  一些专家认为,是6500万年前的一场灾难**件(例如一颗流星撞上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但是这项最新研究指出,这种曾统治地球的庞然大物的灭绝,是由一系列环境变化造成的,而海洋温度下降是这一系列环境变化的开端。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格雷戈里普里斯博士负责领导了这个科研组,该研究对从挪威北极地区斯瓦尔巴特群岛获得的化石和矿物质进行了调查。  普里斯发现,白垩纪时期气温突然急剧下降,这导致曾生活在温暖的浅海、陆地和沼泽地里的很多种恐龙迅速灭亡。他表示,该科研组的研究显示,气温突然下降的时候,地球上正是“温室”气候,跟现在非常类似。普里斯说:“气温下降可能还导致海洋环流发生变化,这跟科学预测的墨西哥湾暖流将要发生的变化很像。在白垩纪时期,大西洋比现在窄得多,但是它所具有的特点跟目前北方的洋流非常类似。”  普里斯说:“如果大西洋暖流突然停止,会引起冰川融化,导致气温突然下降。我们认为,恐龙很可能是冷血动物,它们必须在温暖的环境下才能存活下来。如果在气温下降后恐龙不能迁徙到南方,它们将会走向灭绝。现在正在发生的气候变化,有助于确定恐龙是如何走向灭绝的。现在我们认为,它们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消亡的,这可能是由一系列气候变化造成的。”  科学家认为,曾经大气里含有很高水平的二氧化碳,这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极地冰川融化(科学家预测地球目前正在发生的一种现象),最终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这与科学家预测的墨西哥湾暖流“输送带”关闭的情形一样。科学家曾发出警告说,这个“输送带”停止,会导致欧洲进入另一个冰河时代。  自2005年以来,普里斯一直在探访斯瓦尔巴特群岛,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地方收集化石和样本,人们曾在这里获得的重大发现包括板龙和icthyosaurs等巨大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他说:“迅速繁衍的恐龙和一系列其他数据指出,白垩纪时期相当温暖,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水平很高。但是在数百或数千年的一段时间里,海洋温度从平均13摄氏度突然下降到8到4摄氏度。” [/td][/tr][/table]

  • 十一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巨奖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得奖人将获奖金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单项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David Botstein和哈佛大学教授Eric S. Lander获得基因组学奖;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Lewis C. Cantley、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Hubrecht研究所教授Hans Clevers、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Napoleone Ferrara、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教授Charles L. Sawyers、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Bert Vogelstein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bert A. Weinberg获得癌症奖;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Titia de Lange获得端粒奖;日本京都大学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干细胞奖;神经生物学奖则授予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Cornelia I. Bargmann。 “生命科学突破奖”是由俄罗斯亿万富翁Yuri Milner等企业家共同设立。去年,Milner曾设立同样奖金的“基础物理学奖”,授予了霍金等九位理论物理学家。此次,他联合的企业家有美国遗传技术公司前CEO Art Levinson、谷歌创立者之一Sergey Brin、23andMe公司创立者Anne Wojcicki,以及Facebook创立者Mark Zuckerberg及其夫人Priscilla Chan。 据悉,该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 “脸谱”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联合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及俄罗斯风险投资家尤里·米尔纳20日宣布共同设立“生命科学突破奖”,专门激励那些致力于治疗顽疾和延长人类寿命的科学家。由于每名获奖者将得到高达300万美元的奖金,该奖被称为豪华版“诺贝尔奖(127万美元)”。 每年选出5位获奖者除今年首批获奖的11位科学家,今后每年将有5位科研人员有机会获得这一大奖。奖金捐助来自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及其妻子安妮·武伊齐茨基、脸谱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妻子普丽西拉·陈,和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来自俄罗斯的尤里·米尔纳。 科学界奖金最丰厚的奖项该基金会的设立旨在激励那些资金不足却仍默默无闻从事对抗癌症、糖尿病、帕金森和其他疾病研究的科学家,是科学界奖金最丰厚的奖项。 米尔纳表示,5位发起人决定将奖励研究5种特定疾病的科学家,布林的妻子武伊齐茨基已决定将其捐赠奖励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员,其他4种疾病还未最终敲定。 然而这一奖项也招致一些批评。生物学者论坛node载文说,开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通常来自多位科研人员的合作,而不是在某个领域已有建树的著名科学家,奖励应当注重保持研究人员间的合作关系。 研究者可以多次获奖这一奖项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几乎没有任何参选规则,完全靠研究的质量。任何人都可以提名候选人,获奖者可以是单人,也可以是多人。另外,只要研究做得好,研究者可以多次获奖。“如果你是爱因斯坦,你可以连获三次。”米尔纳称。该奖项本着公开透明的选拔原则,任何人都可以在基金会官方网站提名候选人进行评审。组织者希望获奖者是仍在全盛时期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不同的是,“生命科学突破奖”并不限制分享奖项的人数,此外,该奖每年的得奖者都将加入评审委员会,匿名投票选出下一年的获奖者。 获奖者不敢相信以为是骗局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和荷兰的获奖者们在获悉自己得奖时都感到震惊。 51岁的洛克菲勒大学神经学科学家科妮莉亚·巴格曼说:“我当时在地上坐了一会儿。我觉得这肯定是个恶作剧或骗局。”当被问到将如何使用300万美元的奖金时,她犹豫了一下说:“我还不知道怎么花,先把车修了?” 荷兰分子遗传学教授克莱弗斯上周就已经接到了列文森的通知,他将拿出一部分奖金请大约150名合作伙伴到阿姆斯特丹参加一场盛大的派对。 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癌症中心主任路易斯·坎特利得知该消息时差点摔一跤,“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奖的存在。”坎特利20日刚刚度过64岁生日,他因发现参与癌症代谢过程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而获得300万美元大奖。 据新华社“我的两个近亲都不幸患上了非常糟糕的疾病,其中一人得了癌症。所以我成立这个奖项也有一点私心。”“我认为,未来拥有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和有生命科学技能的人才将有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俄罗斯风险投资家米尔纳“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英雄、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该奖项不仅是为了奖励一个领域最顶级的研究人员,也是为了激励新一代科学家的成长。”

  • 【讨论】克隆食品,你会吃吗?

    [b]什么是克隆食品?[/b]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食品,简单地说,就是指克隆动物生产的肉和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08年宣布,经过克隆的牛、猪和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均可以安全食用,克隆牛产的奶也可安全食用。 FDA称,科学家就克隆技术安全性问题在全球各地进行了数十次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生物角度来说,以上克隆动物以及它们的后代与按传统方式繁殖的同类没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肉和人们今天食用的肉也没什么两样。 据报道,随着美国批准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市销售,我国在未来也许会允许克隆食品的销售。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原创大赛】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lign=center]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摘  要[/align][align=center] [/align]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已获得了重要进展。多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作用,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这类药物的特异性强,疗效显著。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align=left] [/align][align=left]关键词: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b]一 引言[/b]抗肿瘤单抗药物因与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植物药等抗肿瘤药物相比,具有高效价、高特异性、血清交叉反应少等特点与优点,在肿瘤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抗药物是当前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甚为活跃的部分。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抗原),单抗有高度特异性。针对各种不同的抗原,可以制备为数众多的、各不相同的单抗;因此,作为药物来源,单抗又具有高度多样性。由于其特异性和多样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恶性瘤主要机制有两种[sup][/sup]: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本身来阻断癌细胞生长的信号,单克隆抗体在癌细胞膜外与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细胞凋亡或者间接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二是利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向治疗,如将有细胞毒性的药物或有放射性的药物靶向性的运送到肿瘤细胞,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国际上与肿瘤治疗相关的抗体研究主要集中在将抗体与耦联物作用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利用抗体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此外,研究表明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sup][/sup]。[align=center]二  单克隆抗体药物作用靶点[/align]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分子作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氏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Herceptin是抗HER-2/neu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Mylotarg是由抗CD33单抗与calicheamicin构成的偶联物,已获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sup][/sup]。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的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EGFr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EGFr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sup][/sup]。[b]三 单抗诱发肿瘤细胞凋亡[/b][align=left] 3.1 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而诱导恶性肿瘤细胞的凋亡[/align]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多是通过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交联作用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如目前用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美罗华。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CD20分子在B细胞膜上的脂筏区聚集,再在一系列激酶的作用下使脂筏信号传导区域的CD20分子亲和性增强,从而形成CD20交联形式;交联的CD20分子启动了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通路,使线粒体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sup][/sup]。3.2 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而诱导细胞凋亡许多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通过作用于细胞的存活途径、刺激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来阻止细胞凋亡。与正常细胞中生长因子信号传导的严格调控相比,肿瘤细胞中的失控则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从而使恶性细胞获得“永生”。单克隆抗体通过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阻断存活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其凋亡,同时还能对化疗和放疗有正协同作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的研究。美国FDA于2006年批准了第一个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Cetuximab,它为一种IgG1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干扰癌细胞表面EGFR的生长,从而减少癌细胞进入正常组织的概率,控制癌细胞的转移,达到抗癌目的[sup][/sup]。最初想到制备针对恶性肿瘤凋亡相关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时,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无疑是给人们注入了一针兴奋剂,但在实际应用中则并不然,所以在通过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和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新的、更经济、更有效地药物。[b]四  单克隆抗体耦联物[/b]4.1 抗体与化疗药物耦联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与单克隆抗体耦联的化学药物有平阳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同时还可以通过脂质体靶向制剂作为化疗药靶向治疗肿瘤,利用脂质体制剂将药物导向靶标进行有选择性地杀伤癌细胞和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以达到提高疗效和高度定向作用。目前已上市的脂质体有复方氟脲嘧多相脂质体、喜树碱多相脂质体、阿霉素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等。4.2 抗体导向酶耦联利用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将前体药物的专一性活化酶与单抗耦联,导向输入到靶细胞部分,再注入前体药物,使其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药物,进而杀伤肿瘤细胞[sup][/sup]。目前这种用作前体药物的抗癌药有苦杏仁苷、氮芥、鬼臼乙叉苷、阿霉素、丝裂霉素等。而作为活化前体药物的导向酶有碱性磷酸酶、青霉素V或G酰胺酶、羧基酶肽、胸腺嘧啶核苷酶、β葡萄苷酶等。临床研究表明,单抗耦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由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耦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药性(MDR)的肿瘤细胞,抗P-170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sup][/sup]。这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b]五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b]单抗靶向药物是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研究表明,单抗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疗效,在免疫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免疫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物比较,具有更高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细胞毒性[sup][/sup]。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 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sup][/sup],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生物工程学及技术的进步,临床对肿瘤的根治和对癌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提升到分子和抗体水平,从而提高了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align=center]六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align]单克隆抗体是近年竞相开发的品种,自1997年第1个单克隆抗体rituximab通过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经上市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疗效令人瞩目,在抗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治疗领域得到了有力的推广,其以独特的作用优势,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能够选择性杀伤癌细胞,且在体内表现出特异的分布特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从而在生物技术产品领域中占据了1/3的市场[sup][/sup]。目前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药已有多个,包括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帕尼单抗、曲妥珠单抗等。伊珠单抗奥加米星又名CMC-544,是以人源化抗CD22的抗体伊珠单抗与 CalichDMH偶联形成的ADC药物,用来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NH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目前已经进入临床 III期试验[sup][/sup]。帕尼单抗是一种IgG2单克隆抗体完全人源化可以与EGFR高度特异性地结合,进而阻断配体诱导的信号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临床研究选择既往未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卡铂(AUC=6,每3周),加紫杉醇(200mg/m21次/3周) 联合或不联合帕尼单抗(2.5 mg/m2,1次/周) 化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化疗组与帕尼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在PFS(5.3个月对比4.2个月、P=0.55)和总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8.0个月对比8.5个月,P =0.81)上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帕尼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可能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明显疗效[sup][/sup]。曲妥珠单抗是一种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他可以和肿瘤细胞的HER2/neu特异性地结合,从而阻断细胞内生长信号的转导,同时曲妥珠单抗还可以诱导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比较用或不用曲妥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方案用以治疗ⅡB/Ⅲ期HER2/neu阳性的 NSCLC患者差异的两项大型的随机Ⅱ期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两个试验结论相似,曲妥珠单抗不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但也不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试验中HER2/neu值为3+的患者对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反应性较好,提示曲妥珠单抗对这一较少见类型的NSCLC效果要更好[sup][/sup]。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派生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的I-IPdVI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噬茵体抗体库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是制备完全人源单抗的两种方法[sup][/sup]。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中,从而使医学界迈向更高的台阶。[b]七  问题与对策[/b]在限制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效果的因素有:(l)循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肝肾功能损害。(2)可溶性肿瘤抗原释放造成的体液中的封闭作用。(3)异种蛋白反应。(4)特异性还不够专一,引起了正常细胞的伤害。(5)天然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体介异的细胞毒,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和ADCC作用等)。(6)主要的问题还在这种免疫疗法会导致靶细胞(肿瘤细胞)上抗原的转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后的研究应着重:(1)制备对肿瘤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选择不易诱导抗原转换的单克隆抗体。(3)研究副作用较少,既安全疗效又高的偶联制剂。单抗(Mab)药物存在的一个最关键问题就是人抗鼠抗体反应(HAMA)。由于用于临床研究的Mab药物一般使用鼠源Mab,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HAMA反应,所以尽量避免HAMA反应这一副作用才是Mab药物能否真正适合治疗肿瘤性疾病的重点[sup][/sup]。近些年来,Mab药物的研究主要是向减轻宿主对外源抗体的排斥,促进抗体人源化,改变抗体的氨基酸序列而增加或降低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加抗体的亲和力,制备双特异性抗体,改造抗体重链恒定区以增强抗体功能,以及寻找新的分子靶点(相对特异的肿瘤抗原)等方向发展[sup][/sup]。Mab药物的不断更新,必将为全球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align=center]八  总结与展望[/align]目前肿瘤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仍是化疗以及放射性疗法,其毒副作用较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DNA重组技术的兴起,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已经日渐取代副作用较大的传统疗法而成为新的发展趋向。所以,如何研制更多的单克隆抗体以及怎样更好的利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将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又一艰巨任务。同时,生物技术以及抗肿瘤化学药物的发展也必将推动单抗药物的发展与进步,单克隆抗体药物将在各种肿瘤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未来10年内,单克隆抗体药将成为国内、外生物药品发展的主旋律。此外,利用与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的特异结合力,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例如用放射标记抗体能够确定肿瘤存在的位置,扩散的部位和范围,以便确定手术时机和化疗方案。通过测定抗体结合白血病细胞的增减,可以检查白血病的化疗效果[sup][/sup]。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某些癌的特异性产物,如前列腺癌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绒毛膜上皮癌产生的促性腺激素,结肠癌产生的癌胚抗原及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等,有助于癌肿的早期诊断[sup][/sup]。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中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优势人群、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如贝伐单抗的突出不良反应是出血,在NCCN指南中特别指出贝伐单抗仅适用非鳞癌的[sup][/sup],既往无咯血史的患者,限制了贝伐单抗的临床应用。而其他大部分单克隆抗体均需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单独应用的疗效仍有限,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合适人群应用单克隆抗体仍任重而道远。[b]参考文献[/b] Adams GP, Weiner LM.Monoclonalantibody therapy of cancer .Nat Biotechnol,2005,23(9):1147~1148 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27(1):1~5 Sievers E L, Larson R A, Stadtmauer E A, [i]et al[/i].Effica-cy and safety ofgemtuzumab ozogamicin in patients withCD33-positive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nfirst relapse .Clin Oncol,2001,19(21):3244~3246 Kamiya K, Konno H, Tanaka T, [i]et al[/i].Antitumor effect on humangastric cancer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neutralizing antibody .Jpn J Cancer Res,1999,4(21):794~798 邹学,李俊,尹庆春.单克隆抗体药物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8,10(2):115~117 Rao AV, Schmader K.Monoclonalantibodies as targeted therapy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older adults .Am J GeriatrPharmacother,2007,5(3):247~250 杨海东,罗傲雪,范益军.单克隆抗体在治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85~2686 甄红英,薛玉川,甄永苏.抗肿瘤抗生素C1027抑制血管生成及其抗肿瘤转移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1):657~660 刘霆.抗肿瘤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3,23(3):254~257 Plw a JL,Britta E,Jayne L,[i]et al[/i].Targeting rat anti-mouse transferrinreceptor monoclonal antibody through blood-brain barrier in mouse .pharmacology andexperiment therapeu-ties,2000,4(21):1048~1057 刘德忠,张石革.分子和抗体靶向抗肿瘤药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7,18(26):2067~2068 丰雪,龙亚一,廖翰.抗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6(21):3164~3168 江山,杨小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吉林医学,2013,34(35):7482~7483 SpicerJ,Harper P.Targeted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 J C l in Pract,2005,59(9):1055~1057 彭建柳,杨丽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现代医院,2009,9(5):8~11 王飞,董军,黄强等.转基因完全人抗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2,1(1):90~91 Kim J A.Targeted therapies for thetreatment of cancer .Am J Surg,2003,186(9):264~269 侯盛,郭亚军.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处方药,2007,4(61):53~56 清水惠司.抗肿瘤用药的应用及进展.临床免疫,2009,13(11):912~915 沈倍奋.抗体药物研究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047~1049

  • 【转帖】中国转基因克隆绒山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size=3]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召开的“转基因克隆绒山羊培育成果通报会”上获悉,不久前,位于鄂托克旗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诞生了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批转基因克隆绒山羊,这标志着中国绒山羊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这项研究为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课题,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东军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的指导下取得的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此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对绒毛生长有促进作用的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载体,利用该载体成功转染了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建立起转基因细胞系。再利用转基因细胞进行体细胞克隆,从而获得的转基因绒山羊。   2009年9月至10月,这个研究团队在位于鄂托克旗草原上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开展绒山羊转基因克隆胚胎的生产和移植工作。今年2月至3月陆续获得羔羊17只,其中转基因克隆羔羊14只、体细胞克隆羔羊3只。 [/size]

  • 【讨论】克隆动物吃还是不吃 克隆食品安全性如何?

    自从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在英国诞生以来,克隆技术似乎变得越来越普及,各国很多科学家都掌握了这种技术,更有许多科学家雄心勃勃,朝着克隆动物产品产业化的目标进发。  在中国,已经有数家科研机构有能力克隆动物,并让不少的克隆动物存活下来。中国科学院动物所首席研究员陈大元、2007年12月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等,都已经成功培养出克隆牛,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溢滔也在克隆牛和羊的工作上稳步前进。  药物也好,牛排也好,克隆技术最终的目标,都是制造产品送进人的身体里,所以,“克隆离餐桌有多远”这个问题,永远吸引人们的关心。美国FDA认可了部分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以后,中国大众也开始讨论克隆食品能不能吃的问题。  关于克隆食品的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李宁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出台,有关部门领导碰面时会提及标准问题,但距离正式的探讨还有距离。“中国与美国的情况不同,美国的产业部门会向FDA提出制定克隆动物食品标准的要求。”李宁教授说,产业部门的呼吁已有五六年之久,FDA关于安全性的标准和认可姗姗来迟。为此,产业部门极为不满。他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时,常常听到国外专家的抱怨。但在国内,动物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很难有部门主动“应战”。  但李宁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克隆动物产品距离产业化还有“漫长的道路”,原因并不在于缺乏安全性审查的标准,因为安全性标准完全可以参照国外既有的标准。他认为,真正的距离在于技术。“个别的科研团体能够克隆,是不可能实现产业化的。”  陈大元教授同样不够“乐观”。他自己带领的克隆牛研究,就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率”。2002年陈大元的团队培养出第一批克隆牛,14头成功克隆的牛最后只存活下5头牛犊,第一头克隆牛在出生不久以后夭折。2003年在新疆成功的31头克隆牛,也只有12头存活。不久前,中科院一个研究小组培育的克隆牛,全部存活,这几乎是克隆实验中的“奇迹”,陈大元介绍说,这次“例外”的原因,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当中。  尽管有“例外”发生,克隆动物存活率低的问题,仍然是目前克隆技术产业化的瓶颈,如果没有新的方法解决,对产业化的期待,也许还为时尚早。不过,陈大元认为,最近日本和美国实现了“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如果尽快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克隆中,那么产业化也许可以早点到来。“只要是健康存活下来的克隆动物,作为食物就跟传统动物没有两样,是安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能力批量地生产克隆动物产品。”陈大元说。  “1980年初,外国哺乳动物克隆研究走得很快,中国科学界直到1990年才追上克隆技术的步伐。”陈大元说。不过,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克隆技术的进步,立即进入加速度,兔、鼠、猪、牛、羊等等动物的克隆,都被中国的科学家实现。陈大元把这个时期形容为“登峰造极”。2000年以后,随着克隆技术的成熟,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探索克隆产业化,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也加入了实现产业化的努力当中。在很多国外研究者看来,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能制造轰动性的成果,在克隆动物产品产业化的领域,中国的表现也值得期待。

  • 你知道什么是尼龙丝吗?这就是所谓的尼龙丝

    化学名称聚酰胺,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尼龙中的主要品种是尼龙6和尼龙66,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另外还有尼龙 1010,尼龙46,尼龙7,尼龙9,尼龙13,新品种有尼龙6I,尼龙9T和特殊尼龙MXD6(阻隔性树脂)等,尼龙的改性品种数量繁多,如增强尼龙,单体浇铸尼龙(MC尼龙),反应注射成型(RIM)尼龙,芳香族尼龙,透明尼龙,高抗冲(超韧)尼龙,电镀尼龙,导电尼龙,阻燃尼龙,尼龙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物和合金等,满足不同特殊要求,广泛用作金属,木材等传统材料代用品,作为各种结构材料。   尼龙是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产量在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居首位   性能:   尼龙为韧性角状半透明或乳白色结晶性树脂,作为工程塑料的尼龙分子量一般为1.5-3万。尼龙具有很高的**强度,软化点高,耐热,摩擦系数低,耐磨损,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有自熄性,**,无臭,耐候性好,染色性差。缺点是吸水性大,影响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纤维增强可降低树脂吸水率,使其能在高温、高湿下工作。尼龙与玻璃纤维亲合性十分良好。常用于制作梳子、牙刷、衣钩、扇骨、网袋绳、水果外包装袋等等。**性,但不可长期与酸碱接触。   尼龙的历史   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二十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美国有机化学家。1896年4月27日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威尔明顿。1937年4月29日卒于美国费城。1924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该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28年应聘在美国杜邦公司设于威尔明顿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获得高分子量物质的研究。1935年以己二酸与己二胺为原料制得聚合物,由于这两个组分中均含有6个碳原子,当时称为聚合物66。他又将这一聚合物熔融后经注射针压出,在张力下拉伸称为纤维。这种纤维即聚酰胺66纤维,1939年实现工业化后定名为耐纶(Nylon),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着到地毯,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特点   1.杜邦Tactel尼龙使织物柔软舒适,并且其良好的吸湿性可以平衡空气和身体之间的湿度差,从而减轻了身体的压力,具有调整效果。   2.特别轻巧,极易保养。   3.可机洗,晾干时间比棉快三倍,只需微烫或免烫,不易变形,具有显著的抗皱能力。   4.由于具有卓越的回弹性,使它可经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扎来普隆的浓度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扎来普隆的浓度

    作者:李国成   伍俊妍   廖日房   杨   鸿(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广东 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扎来普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美国迪马公司钻石C1 8反相柱 ( 15 0mm× 4.6mm ,5μ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 ψ(乙腈 ∶冰乙酸∶三乙胺 ∶水 ) =5 0 ∶ 0 .2 5∶ 0 .0 2 5 ∶49.72 5 ,流速为 1.0mL/min ,荧光激发波长 3 45nm ,发射波长 460nm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果 :扎来普隆高 ( 10 0 .0ng/mL)、中 ( 5 0 .0ng/mL)、低 ( 5 .0ng/mL)三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6.9%、95 .4%、96.0 %,日内、日间差RSD均低于 8%;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0 .5ng/mL。线性范围为 :1.0~ 10 0 .0ng/mL。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 ,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161415_377863_1606903_3.jpg

  • 两位美国科学家因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分享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据外电报道,美国科学家罗伯特J. 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10/10/271542207_small.jpgRobert J. Lefkowitz教授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10/10/449324824png_small.jpgBrian K. Kobilka教授新闻背景:近五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回顾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获奖。准晶体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准晶体的发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固体物质结构的原有认识,由此带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生物学等多种有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领域。 2010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与日本科学家根岸荣一和铃木章因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成果而获奖。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可以使人类造出复杂的有机分子。 2009年,英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贡献而获奖。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 高端光谱仪器还原世界首张恐龙彩照,这确定是龙?

    高端光谱仪器还原世界首张恐龙彩照,这确定是龙?

    小科普:从小到大,多数人的认知里,生活在2.3亿到6千6百万年前地球上的恐龙是因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等原因消亡了。但在科学家的眼中,对于恐龙到底是灭绝了,还是演化了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这样的争论,在4年前被中国科学家解决了。2014年,历经30余年的研究,以徐星等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长篇综述,详细总结了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飞向蓝天,演化成了鸟的研究成果。这篇科研文章获评当年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新闻。  去年年底,  在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世界首张恐龙彩照写真诞生了!  使用的“照相机”是当前世界  最先进的微聚焦荧光光谱仪  M6 JETSTREAMXRF  拍摄对象是世界上  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华龙”化石 是滕氏嘉年华龙化石?  滕氏嘉年华龙化石是近年从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恐龙化石之一。由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收藏。滕氏嘉年华龙的发现,佐证了动力飞行起源中的“四翼阶段”假说,为现代鸟类起源中的演化规律提供了新观点,同时也说明在似鸟类恐龙向现代鸟类的演化过程里,可能经历了比之前猜测的更多的可能性。  恐龙的彩图我看过不少啊,这有什么奇怪?  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看到的恐龙彩图仅仅是艺术家根据化石骨架填充皮肉生成的想象图。  微聚焦荧光光谱仪M6 JETSTREAMXRF  曾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align=center][img=,674,3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051637012687_4830_3861871_3.jpg!w674x381.jpg[/img][/align]  艺术珍品鉴定分析中大显身手  但是对恐龙化石进行扫描  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次  根据扫描结果还原,  这种恐龙其实长这样,点击查看:  这放今天看,妥妥的是鸟类  此次探索将对古生物领域  科学研究产生重要意义  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谱学仪器对恐龙化石开展全方位立体扫描研究,并获得首张恐龙化石高精度的元素种类及其分布图。  这也是首次将X-射线谱学、电子显微学和同步辐射等在内的多种显微学与显微谱学技术联用对恐龙化石开展多尺度多参数综合研究,在微纳尺度获得恐龙化石结构和成分等信息。  辽西热河生物群蕴藏大量保存精美的恐龙和鸟类化石,被誉为“世界级化石宝库,中生代的庞贝城”。过去三十年,中国科学家在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为解开恐龙向鸟类演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  该研究计划的主题:  “打开尘封化石宝库,破解恐龙飞行之谜”  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目光  也得到了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由哪些专家团队  共同探索“滕氏嘉年华龙”的奥秘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金华,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滕芳芳与M6仪器研发者、德国应用科学院Roald Tagle博士为核心组成的专家团队。  进行微损伤取样  然后做深入系统地研究  通过M6 JETSTREAMXRF完成荧光光谱,获得该化石整体元素分布图后,科学家们将采用微钻技术、显微切割技术、对若干重要部位进行微损伤取样。  该样品将送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和加拿大同步辐射中心,开展系统深入的显微学和显微谱学分析。对包括滕氏嘉年华龙在内的八具重要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的骨骼、羽毛结构与成分,以及化石埋藏围岩的结构与成分做深入系统地研究。  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馆长  滕芳芳表示:  这一研究计划,将突破传统研究方式,成为探明恐龙到鸟类演化之路的创新手段,打开尘封化石宝库,破解恐龙飞行之谜,同时将整个研究过程可视化,促进公众深入了解化石及化石蕴藏的科学原理,最终爱护和保护化石。

  • 【转帖】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 转基因老鼠胚胎居首

    【转帖】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 转基因老鼠胚胎居首

    尼康公司网站最近公布了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展示了生命的美丽和复杂,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30年多来,尼康公司评选嘉奖了很多世界上最美的显微照片,这些照片对我们的生命科学、生物研究和材料科学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以下就是尼康公司评出的来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的前20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6_124535_1633738_3.jpg[/img]1.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  第一名  作者:格洛里亚科万  单位: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记忆研究所   作品: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7_124536_1633738_3.jpg[/img]20倍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中脑和间脑  第二名  作者:迈克尔亨德里克斯  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  作品:20倍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中脑和间脑(医学名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7_124537_1633738_3.jpg[/img]400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  第三名  作者:维姆范埃格姆德  单位:荷兰鹿特丹港Micropolitan博物馆  作品:400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8_124539_1633738_3.jpg[/img]100倍显微镜下的红色海藻类植物  第四名  作者:查尔斯克雷伯斯  单位:美国华盛顿阿尔卑斯查尔斯克雷伯斯工作室  作品:100倍显微镜下的红色海藻类植物[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9_124540_1633738_3.jpg[/img]20倍显微镜下混杂着浮游生物的海水和缝衣针的针眼儿  第五名    作者:彼得帕克斯   单位:英国牛津郡温特尼市Imagequestmarine.com网站  作品:20倍显微镜下混杂着浮游生物的海水和缝衣针的针眼儿

  • 【资料】我国首例荧光克隆猪怀孕 明年1月当妈妈

    东北网12月25日电 记者日前从负责转基因克隆猪项目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了解到,去年出生的3头绿色荧光克隆猪都已怀孕,明年1月份,它们就要当上“妈妈”了。据该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尹智介绍,一年多来,在课题组成员和专门饲养员的精心照顾下,3头小猪生长很快。目前发育良好,体重达标,并已经通过正常与普通公猪的交配怀了孕,预产期为明年的1月份左右。选择与普通公猪交配,这也是课题组今后一个研究的方向。由于3头小猪为转基因克隆猪,在与普通公猪交配生产后,课题组将要对它们所生的小猪进行观察,观察其是否具有绿色荧光的标记特征。然后,再从中选取具有绿色荧光特征的小猪进行交配试验。这项研究将在家猪的转基因育种、人类疾病医疗模型猪的建立以及生产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器官的特殊家猪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也将为畜牧业发展和医学研究开辟新的天地。2006年12月22日,东北农业大学传出喜讯,我国首例3头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降生,这也是继美国、韩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四例成功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方式克隆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3头小猪是自然分娩产出的,出生时的体重分别为1270克、1130克、1230克。因为这3只克隆猪具有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所以在紫外线光源的照射下,它们的口、蹄及舌头可以看到明显呈现出绿色的荧光。

  • 美国研究发现香菜可吸附重金属

    食品伙伴网讯 据台视新闻网消息,据美国时代杂志报导,一项研究显示,香菜能够去除水中的汞、铅等重金属,有效净化水质。 一直以来,香菜在餐饮上用来提味,然而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香菜竟然还能够吸附水中重金属。 研究人员把两三株香菜,放入重金属过锰化钾水溶液,两分钟后,原本紫色的水溶液竟然变成绿色的水。有医学案例发现,有人连续吃一个月的香菜后,体内血液的汞浓度,从30微克降到12微克。医师解释,因为香菜能结合重金属螯合物,让它顺利吸附水中有毒物质,但香菜吃多了是否会有副作用,目前还不能确定,建议民众吃食物,适量加入香菜,有助排毒。 来源:食品伙伴网

  • [分享]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偶联物 抗肿瘤药物 单克隆抗体 (简称单抗)药物用于治疗肿瘤的研究已获得重要进展。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 单抗治疗剂与单抗偶联物。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显示特异性结合,对肿瘤细 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并在动物实验有显著的疗效。单抗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抗 肿瘤单抗药物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寻求新的分子靶点、抗体人源化以及偶联物分子的小型 化。由于单抗有高度特异性,研制单抗药物有巨大的潜力,单抗药物将在肿瘤治疗中发挥重 要作用。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nology medicines)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单抗作为诊断剂或检测剂,近20年来已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单抗作为治疗剂的研究也已获得重要进展。单抗药物(monoclonal antibody agents)可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患,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抗肿瘤单抗药物一般包括两类,一是抗肿瘤单抗;二是抗肿瘤单抗偶联物,或称免疫偶联物(immunoconjugate)。免疫偶联物分子由单抗与“弹头”药物两部分构成。单抗所针对的靶标通常为肿瘤细胞表面的肿瘤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用作“弹头”的物质主要有三类,即放射性核素、药物和毒素;其与单抗连接分别构成放射免疫偶联物、化学免疫偶联物和免疫毒素。自80年代以已对抗肿瘤单抗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Ritux an、Herceptin在美国相继获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单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有了新的发展势头,成为生物技术药物的新热点[1,2]。 单抗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肿瘤单抗药物研究已取得多方面进展,研究结果为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3,4]。  单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单抗与药物偶联物或与毒素偶联物对肿瘤靶细胞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对表达有关抗原的肿瘤细胞作用强,对抗原性无关细胞的作用弱或无作用。研究还表明,单抗药物偶联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比无关抗体偶联物的活性强;药物与单抗偶联后对肿瘤靶细胞的活性比游离药物强。这种选择性杀伤作用是单抗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重要基础。免疫电镜观察可见单抗或单抗偶联物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经过受体介导的内化过程进入细胞。结合到肿瘤靶细胞表面的数量多,到非靶细胞的数量少;进入靶细胞内的数量多,进入非靶细胞内的数量少。这种特异性结合和内化进一步阐明了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对靶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的机制。  单抗药物具有更高的疗效 由抗人体肿瘤的单抗与药物构成的偶联物对移植于裸鼠的相应人体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偶联物与相应的游离药物比较,一般具有更高的疗效或显示较低的毒性。曾与单抗进行偶联并在裸鼠进行疗效观察的抗癌药物有阿霉素、柔红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丝裂霉素、新制癌菌素、氨甲蝶呤、苯丁酸氮芥、苯丙氨酸氮芥、顺铂以及长春碱类衍生物等。使用的肿瘤模型包括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乳癌、卵巢癌、脑胶质瘤、黑色素瘤、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来源于植物或细菌的毒素,由于有强烈毒性,很难作为治疗剂使用;但毒素( 或单链毒素)与单抗的偶联物可在动物模型显示疗效。研究表明,单抗药物在动物体内呈特异性分布。静脉内注射抗肿瘤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浓度较高,显示特异性定位。单抗与药物的偶联物通常仍保留原来单抗的分布特征,在靶肿瘤的浓度较高。确定单抗或单抗偶联物在体内具有靶向性,为进一步阐明其疗效提供了依据。   单抗药物对肿瘤相关靶点的特异性作用 特定受体或特定的基因表达蛋白可能作为单抗药物的靶点。Rituxan是以B细胞的CD20 分子为靶点的人鼠嵌合抗体,对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有疗效,是第一个获美国FD 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单抗[5]。Herceptin 是抗HER-2/neu 癌基因编码蛋白的单抗,临床研究对乳腺癌有效,与化疗药物联合有更显著的疗效 [6],亦已获批准用于治疗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鳞癌、乳腺癌和脑胶质瘤等均有较高的表达。有报道,抗 EGFr 单抗与长春碱衍生物的偶联物在裸鼠体内试验显示良好的抗癌效果。抗 EGFr 的人鼠嵌合抗体已进入临床研究[7]。转铁蛋白受体在某些肿瘤有较高的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对脑瘤细胞有高度细胞毒性;高度恶性的肿瘤对免疫毒素的敏感性更高[8]。在人体乳腺癌和卵巢癌常见HER-2 基因扩增而且相应的HER-2 蛋白含量增高。抗HER-2 蛋白单抗与抗 EGFr 单抗联合使用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增强,显示相加的抗增殖作用。CD30 受体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高度表达,可以作为免疫毒素攻击的靶点。近年来,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受到广泛关注。实体瘤的生长与血管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增殖如果缺乏相应的血管新生成将不能发展为肿瘤。以内皮细胞为靶点的单抗药物,抑制血管新生成,可能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而且静脉注射的单抗药物也易于到达靶部位(内皮细胞),不需要穿越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深部的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据报道,抗VEGF 的中和性单抗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癌瘤有显著疗效 [9]。  单抗药物对抗药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抗偶联物对于抗药性肿瘤细胞仍显示较强的杀伤活性。对于长期使用氨甲蝶呤而出现抗药性的成骨肉瘤细胞,单抗氨甲蝶呤偶联物仍显示较强的杀伤作用。对于具有多药抗性(MDR)的肿瘤细胞,抗 P-170 糖蛋白单抗构成的免疫毒素可显示选择性杀伤作用。说明单抗药物有可能用于克服肿瘤细胞抗药性。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单抗药物的临床研究结果已为其应用于治疗肿瘤展示出良好的前景,但仍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3]。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免疫学和药理学两方面。免疫学方面问题主要是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因为多年来用于临床研究的单抗药物多数使用小鼠单抗制备,往往导致HAMA反应。此外,肿瘤细胞群体在抗原性方面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调变等也可能影响单抗药物的疗效。药理学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到达肿瘤的药量不足。单抗药物在体内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它是异体蛋白,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有相当数量将积聚于肝、脾和骨髓。单抗药物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细胞外间隙均受到限制。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  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 目前多数单抗药物使用鼠源性抗体制备,在临床使用可导致HAMA 反应。据报告,在黑色素瘤、结肠癌、乳癌和卵巢癌患者,HAMA发生率高达100%。 HAMA 对注入的单抗药物起中和作用,从而抵消其疗效。避免或减少 HAMA 反应的主要途径是使鼠源性单抗人源化或研制完全的人源抗体。单抗人源化主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或改形抗体(reshaping antibody)。嵌合抗体是将 Fc 段置换为人源性,其它部分仍为鼠源性。改形抗体是指除互补决定区(CDR)为鼠源性外,其它部分均为人源性。临床研究表明,嵌合抗体的副反应轻,HAMA 反应率较鼠源性单抗低,在血中半衰期也较长。已获准在临床应用的抗肿瘤单抗药物 Rituxan 和 Herceptin 均属嵌合抗体。  植物或细菌来源的毒素为大分子肽类物质,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人体使用免疫毒素,不仅鼠源性单抗部分可引起 HAMA 反应,而且毒素部分亦可导致产生抗毒素的抗体。使用人源化单抗仍不能解决“弹头”(毒素)的免疫原性问题。使用化疗药物为“弹头”则可避免此部分的抗体反应。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组织的浓度 单抗药物具有体内分布特异性,但有研究表明,能到达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仍属有限。据推算,肿瘤组织的单抗摄取量约为 0.005% (注入剂量/克组织),说明可到达靶部位的药物量甚少。单抗药物在体内的运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与肿瘤局部的血供状况有关,动物实验表明,血管丰富、血流量较大的肿瘤,用单抗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好。  单抗及其偶联物均为大分子物质。以IgG型单抗为导向载体、以蓖麻毒素 A 链为“弹头”制成的免疫毒素,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180 000;用 IgM 型单抗为导向载体,偶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庞大的药物分子难于透过毛细管内皮层和穿过肿瘤细胞外间隙到达实体瘤的深部。用体外培养的多细胞球体观察表明,免疫毒素对多细胞球体的穿透性很差,培养1 h 仅到达球体外周的 2 至 3 层细胞。对在裸鼠移植的肿瘤进行观察,发现静脉注射免疫毒素 1 天后,瘤结外围部分与中心部分的浓度比为 2∶1;在注射后 5 天才达到 1∶1[ 10]。使用抗体片段,如 Fab、Fab′ 制备分子量较小的偶联物,可能提高对细胞外间隙的穿透性,增加到达深部肿瘤细胞的药物量。为提高药物在肿瘤的浓度,单抗药物分子的小型化是研制的重要途径。  提高单抗药物在肿瘤浓度的另一种办法是局部注射。据报告,在移植人

  • 【讨论】克隆猪牛羊肉安全可食用-----你有顾虑吗?

    自克隆牛问世以来,不少人担心食用克隆牛的肉是否安全的问题。不久前,日本鹿儿岛县的肉用牛改良研究所,对体细胞克隆牛的最新解剖结果表明,克隆牛的肉质无异常之处,与一般菜牛的肉质没有什么两样,人们可以放心地食用,不必担心。据日本的这家畜牧科研机构向新闻界发布的消息说,被解剖的克隆牛,是该所"神高福1号"和"神高福2号"两头体细胞克隆牛。它们都是1998年12月出生的,分别是该所的第6头和第7头体细胞克隆牛。这两头克隆牛,都经过催肥后被宰杀、解剖。研究人员对其检验后确认,它们的肉质以及内脏器官,均与一般菜牛无差异,人们食用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在日本,对体细胞克隆牛进行解剖,该研究所尚属首次。去年6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发表报告指出,对用克隆动物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表示担心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该所对克隆牛的解剖,已证实了这一论断。从而,为克隆动物生产的食品走向市场,创造了条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经过安全评估,来自于克隆猪、牛、羊的肉和奶,与普通肉类和奶制品一样安全,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品安全的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宣布的这一结论,为克隆家禽相关产品进入市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此前,美国出于食品安全考虑,一直要求克隆动物的肉制品和奶制品暂缓进入市场销售。全美许多大的食品公司也都对克隆食品持谨慎的态度,主要是考虑到普通消费者对克隆食品的技术,还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 布鲁斯耐特,美国农业部副部长:随着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发表的申明##食品安全问题已不存在了##现在只是一个市场接受度的问题了 上个月,美国肉类及乳制品生产商宣布,他们将会在对外销售的克隆家禽上套上电子认证的标签,让消费者自己做决定。但是这一计划并不是强制性的。此前欧盟食品安全局也表示,克隆动物的肉和奶,离欧盟超市货架又近了一步,因为克隆食品是安全的,可以食用。就这一问题,欧洲食品安全局将同欧盟成员国进行磋商,并在5月份,就克隆食品销售提出最后的意见。

  • 袁隆平称未来超级杂交水稻高度可能达2米

    袁隆平称未来超级杂交水稻高度可能达2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袁隆平提出,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走“超模”路线,身高将长到1.8米,甚至2米,三年内大面积超级稻亩产将实现超过1000公斤的目标。这是袁隆平院士第五次来印度推广杂交水稻,他向来自美国、越南、菲律宾、马达加斯加等近40个国家的农业官员和专家介绍超级杂交稻未来变化的趋势,以及超高产最新研究成果。两个月前,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的一次专家研讨会上,将超级杂交稻的发展战略交给其科研团队讨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超级杂交稻未来株型将达到1.8米甚至2米。9月23日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谭炎宁博士告诉记者,现在育种实行的是半低秆,也就是株高约1.2米到1.3米,高秆将是超级杂交稻发展的战略。根据“稻谷产量=生物学产量(植株全部干重)×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重)”的公式,要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需要保持在经济系数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生物学产量;适当增加株高,可能是提高生物学产量的理想途径。对于近2米株高的水稻,稻谷品质会不会改变、稻田下杂草是不是茂盛、如何施肥、是否影响收割等系列问题,谭炎宁认为,只要模式成立的话(保持经济系数不变),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袁隆平院士很多年前就做过“禾下乘凉梦”,也就是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谷粒如花生米,他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谷下乘凉。看来,袁隆平院士这次是想让梦想成为现实。

  • 【讨论】为什么“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

    【讨论】为什么“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

    “克隆牛”后代制成的牛肉和牛奶流入英国食品市场。消息传出,一片哗然,一些中文媒体甚至用“恐慌”来形容此事。不过,英国食品监管部门指出,来自健康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食品并不存在安全问题,但能否进入食品市场需要获得政府许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4/201104151251_289009_2185349_3.jpg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8年就做出过正式结论:来自“克隆肉”可以食用。许多人难以理解:克隆动物出现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人类不可能进行过“两三代人的食用试验”,只经过短短十来年的科学研究,FDA凭什么就敢于下“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的结论呢?

  • 美国哈佛研究认为:亚洲人患糖尿病与吃米饭有关

    美国哈佛研究认为:亚洲人患糖尿病与吃米饭有关 哈佛研究发现米饭会增加二型糖尿病风险   每天吃米饭超半斤的女性患病率高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孙琪研究团队在22年间,随访了中、日、澳、美4个国家的35万人,研究结果发现,有13万人患二型糖尿病。中国和日本患二型糖尿病几率,比美国和澳大利亚高55%;而美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公民患二型糖尿病的几率差异只有12%。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医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亚洲人二型糖尿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与经常食用白米有关。在亚洲国家的很多地区,人们几乎每天都吃白米。而在西方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人们平均每周只吃一次或两次白米。  白米为何能诱发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发病病因比较复杂和多元,如高脂食物、肥胖、很少运动以及吸烟等,但饮食是其中的重要诱因,精米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国人吃的大米多是被碾制、打磨、抛光而形成的精米,不仅失去了大部分营养,血糖指数还较高。而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糙米,富含更多的纤维素、镁和多种维生素,血糖指数也较低。  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的拉奎尔·维里嘉斯博士研究小组,曾对6.4万名华人女性的生活习惯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1608名华人女性患了糖尿病。其中每天吃超过300克白米的女性,患糖尿病可能性比每天吃200克以下白米的女性高78%。其研究成果发表在《内科医学档案》上。  杂粮白米混搭应对食物缺陷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变食品加工方式和食用方式。首先,对稻米不能再采取精加工,应更多地供应人们糙米。另一方面,不能让吃白米成为一种单一饮食方式,可在煮米饭时加进其他食物。目前营养学家推荐的做法有多种:  在大米中加入小米。大米与小米的比例是3比1,这就是俗称的二米饭。  在大米中加入绿豆。先把绿豆放入电饭锅中煮开8—10分钟,再加入大米,大米与绿豆比例为10比1。  在大米中加入红豆。不过,红豆需要提前浸泡。  在大米中加入黑米。比例为8比1,尽管米饭颜色不是太好,但营养好,口感也不差。  豆浆米饭。用磨浆机打好豆浆,再加一点水,与淘好的大米混合,用电饭锅煮熟即可。这样的米饭既结合了大豆的营养,又含有较多纤维素的豆渣,更容易促进营养的吸收和消化。

  • 【分享】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在四川投用 将研究暗物质

    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投入使用仪式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举行。专家称,该实验室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物理学重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自主地下实验平台。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程建平说,实验室是清华大学和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利用二滩公司为建设水电站修建的锦屏山隧道建成的,其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是目前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地下实验室。目前,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已经建立起地下实验室。中国此前一直没有很好的地下实验室,特别是极深地下实验室,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无法开展或只能与国外有条件的实验室联合开展。地下实验室主要是用来屏蔽高能宇宙线对于暗物质、双贝塔衰变以及中微子实验的本底影响。评价一个地下实验室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宇宙线通量水平。

  • 美国停止资助用黑猩猩做医学研究

    美国顶尖医学研究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1月25日表示,该机构准备修订使用灵长类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政策,今后将不再资助使用黑猩猩的科学研究。国家卫生研究院说,它计划重新审视所有正在进行中的使用黑猩猩的研究项目,尽管此类研究已非常稀少。2011年,在所有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9.4万个项目中,只有53个项目使用灵长类动物。国家卫生研究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用于医学研究的黑猩猩精挑细选,数量有限,黑猩猩过去在推进人类健康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声明说:“然而,生物医学领域开发出来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一些使用黑猩猩的研究领域提供其他选择。”美国是唯一使用灵长类动物作为医学研究的发达国家,这些动物尤其用于肝炎、艾滋病和疟疾的研究。2010年,继日本、澳大利亚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后,欧盟正式宣布禁止使用灵长类动物进行医学研究。2010年,国家卫生研究院提议,将200头已经退出医学研究的黑猩猩再次引入研究领域,这引发公众抗议。这一有争议的问题促使美国医学研究院要求重新审视使用黑猩猩进行研究的做法。医学研究院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为决策者和公众就健康问题提供无偏见的权威性建议。国家卫生研究院表示,该机构在修改政策时接受了医学研究院关于停止资助使用黑猩猩进行研究的建议。医学研究院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中呼吁,如果没有其他替代品,如果研究放在人类身上会违反伦理道德,如果研究失败会增加生命危险,这时才能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研究。医学研究院认为,大多数使用黑猩猩的科学研究并非绝对必要。

  • 【版务】qilong-1请进——原创奖励

    在本版区发布原创作品不光在原创大赛期间有奖励,常年都会有积分奖励的,欢迎大家多来分享您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参与原创的方法:把您的原创帖子的“文章分类”加入到“原创空间”即可!qilong-1的原创文章:GCMS离子源温度传感器故障 请qilong-1版友回复一下领取积分吧,谢谢您的参与!

  • 科研周报速读|中国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克隆犬

    7月3日~7月9日一周科研动态不可不知[b][color=#3e3e3e]中国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克隆犬[/color][/b][color=#3e3e3e]北京希诺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经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实验室鉴定,该公司培育的比格犬“龙龙”与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犬“苹果”同一认定几率大于99.99%,与“代孕犬”排除亲子关系,这证明了“龙龙”就是“苹果”的克隆犬。“龙龙”成为我国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体细胞克隆犬,这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克隆犬。[/color][b]LHCb实验首次发现双粲重子[/b]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实验组宣布发现双粲重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专门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新闻发布。LHCb国际合作组已将研究论文提交至《物理评论快报》。[b]古线粒体DNA加深对尼安德特人演化认识[/b]一根在德国西南部发现的古人类股骨,被证明携带了大约27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mtDNA)。相关成果7月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它进一步精确了非洲基因流动至尼安德特人的时间。[b]八巨头受聘哈工大,全球遴选生命科学领域年轻“PI”[/b]近日,中国顶尖工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了生命科学前沿研究论坛,论坛上对外公布了该校建设生命科学研究机构的“大计划”——该校生命中心特设立科学指导委员会,聘请八位在生命科学领域享有国际声望的知名科学家,开启全球遴选青年“PI”之路。[b]美国2018年科学预算出炉,与特朗普削减成本初衷背道而驰[/b]根据美国众议院支出小组委员会6月28日公布的一项法案,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预算将略有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资金将出现小幅增长。该委员会还负责监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预算,它在很大程度上驳回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多个部门大幅削减的诉求。[b][color=#3e3e3e]FDA[/color][color=#3e3e3e]批准扩大冷却帽DigniCap的使用范围[/color][/b][color=#3E3E3E]7[/color][color=#3E3E3E]月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扩大冷却帽DigniCap的使用范围,DigniCap由此成为被FDA批准的首个供实体瘤癌症患者使用的冷却帽。冷却帽的作用机理是:在患者接受化疗时,冷却其头皮,降低化疗药物到达毛囊细胞的水平。FDA相关负责人Binita Ashar表示:“我们很高兴将这种产品用于实体瘤癌症患者,从而潜在地减少化疗引起的脱发。”[/color][b][color=#333333]2017[/color][color=#333333]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公布,液体活检入选[/color][/b][color=#333333]近日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Top 10 EmergingTechnologies 2017)出炉。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的技术、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的“人工树叶”等一系列突破性技术入选。此榜单由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学美国人》杂志的专家委员会联合选出。能否在解决全球重大挑战中发挥作用被视为评选的首要标准。入选的新型技术均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产业转型和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评选委员会同时对入选技术的成熟程度进行评估,以期帮助其在今后3至5年内得到推广。[/color][b][color=#333333]中检院发布《2016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血源筛查用体外诊断试剂[/color][/b][color=#333333]7[/color][color=#333333]月4日,CFDA官网公布了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制定的《生物制品批签发工作不断完善 制品质量稳定可控——2016年生物制品批签发年报》。自我国实施批签发制度以来,批签发体系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批签发制品的生产规范性较好、质量稳定可控。2016年,签发疫苗3949批、约计6.46亿人份;血液制品4025批,约计5927.80万瓶和血筛试剂836批,约计8.78亿人份。[/color]虫洞实验室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买方(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和企业)、卖方(制造商、经销商)提供了包括商务、物流、资金、信息和技术新的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有虫洞旗舰店、虫洞集采、虫洞易购。

  • 钟志远成为生物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首位亚洲得主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4/03/23/B1395397696_small.jpg近日,美国化学会等机构宣布苏州大学教授钟志远获得“2014年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钟志远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科学家。“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由《生物大分子》《大分子》《ACS大分子快报》和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化学分会共同颁发,每年仅授予两位在高分子科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钟志远获得该奖是基于其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成就和贡献。颁奖仪式将在 8 月的美国化学会年会上举行。届时,钟志远将在生物大分子/大分子青年研究者奖专场作主旨演讲。个人简介钟志远 1974年2月生于江西省安远县,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年),江苏特聘教授(2013年)。苏州大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5年吉林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2年荷兰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2002-2007年荷兰屯特大学任助理教授。2004年9-11月美国犹他大学药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4月起受聘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2011-2012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生物纳米园)副总裁。 2013年起被聘为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生物材料研究所和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钟志远教授担任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Elsevier)、Biomacromolecules(AC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RSC)、Journal of Biomaterials Science, Polymer Edition (Taylor and Francis) 等国际期刊顾问编委,第一和第二届新型高分子材料与控制释放国际会议(SIPCD 2010 和 SIPCD 2012)执行主席,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 2013年春季年会“多功能生物材料分会”共同主席,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客座主编等学术兼职。其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可注射性水凝胶、智能型纳米药物和蛋白质载体、仿病毒高分子基因释放系统、及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其在国际主流期刊如Nano Today,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Biomaterials, J. Control. Release, J. Mater. Chem., Macromolecules, Biomacromolecules等发表论文110多篇,论文被引用5000余次,H-因子40。两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申请欧洲和世界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5项)。应邀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40多次。钟志远教授获得的荣誉奖励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年),德国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2013年),亚洲药物释放系统突破技术奖(日本药物释放系统学会和美国控制释放学会,2013年),江苏特聘教授(2013年)等。

  • 美国最大生物银行初具规模 发布初始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唐 凤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11/13/101837404_small.jpg美国将建成最大基因生物银行在近期举行的美国人类遗传协会(ASHG)年会上,研究人员整合了他们收藏的加利福尼亚州北部10万人的基因和医学数据,并发布了初始研究成果。这将帮助建成美国规模最大的“生物银行”。《科学》杂志相关报道称,科学家的这些努力工作已经揭示了死亡数和染色体终端的有趣联系,并发现了遗传性变型和疾病特性的新关联。“这只是开始。”来自凯萨医疗机构——KP,一个大型保健组织——的“银行”管理者们指出。生物银行计划是以收集大范围人群的医学和DNA数据,寻找疾病、生活方式、性格和基因之间的联系为目标的诸多计划之一。十多年前,冰岛DeCODE Genetics公司开创了生物银行的先河,目前,它已经拥有14万年冰岛人的相关数据。并且,英国生物银行已经登记了约50万人的数据,虽然还没有检测他们的DNA,但是,这将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银行。目前,美国几个较大的生物银行正在建设中,例如,KP的研究部门和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合作者等。在获得为期2年的2500万美元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后,相关研究小组从拥有的10万加州成年人的基因组中收集了几十万个DNA标记。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参与者染色体终端的长度。生物银行计划将遗传信息与来自该银行志愿者的电子医疗记录的临床数据联系在一起。例如,研究人员能够使用KP生物银行,查实之前的某个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胆固醇测量值关联的报告。据悉,这些志愿者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81%是白人,其他是亚裔、拉丁裔和非洲裔美国人,他们将接受健康调查。“与分析那些规模较小、较分散的研究相比,生物银行的大规模、高质量临床信息更有优势。” UCSF人类遗传学家,KP基因、环境和健康研究项目主管Neil Risch说。KP生物银行还将吸纳各种各样、于医疗记录——从用药到脑影像——中获取的匿名数据。这些数据也会向外部研究人员开放。科学家相信,这里将是储备丰富的数据库,希望能够广泛地应用起来。另外,其他研究人员也能申请与KP研究小组合作。“生物银行需要更多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巧妙思路。” Risch说,比如,研究人员将能使用大气污染地理数据库寻找疾病和污染的联系。

  • 【转帖】近30年微观摄影最佳照片

    【转帖】近30年微观摄影最佳照片

    据美国媒体报道,尼康公司(Nikon Instruments)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微观世界显微镜照相比赛( Small World Photomicrography Competition),目的是为了从全世界募集在生命科学、生物研究、材料科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显微镜摄影家的作品。此项竞赛旨在展现“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生命的美丽和复杂性”。 10月8日,2009年度尼康微观世界显微镜照相比赛圆满结束,在入围的2000多幅作品中,由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的摄影师、植物学家海蒂-帕维斯拍摄的“雄株植物生殖器官”脱颖而出,拔得头筹。照片作者帕维斯表示这张照片是自己数千张照片中最具艺术性的作品。 微观摄影照片所表达的思想完全源于另一个世界,微妙而美丽。这种感觉并不好表达出来,有时候微距拍摄比一般拍摄要难很多。以下是历年来获得尼康微观摄影大赛最佳照片的优秀作品,让我们在领略摄影师们高度的拍摄技巧和艺术品鉴力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显微镜照相技术30多年来的发展进步。 1、2009年最佳图片:植物生殖器官[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31046_177364_1601358_3.jpg[/img]2009年最佳图片:植物生殖器官 这是一幅雄株芥末类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生殖器官图片。科学家通过显微镜,将其放大了20倍,人们才得以看到它的真面目。拟南芥是第一种完成全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高等植物,常常被科研人员当做模板来研究。  2、2009年另一幅获奖图片:发光的动物肌蛋白丝[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31047_177365_1601358_3.jpg[/img]2009年另一幅获奖图片:发光的动物肌蛋白丝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生物物理化学研究院的摄影师丹尼斯-布雷茨普莱切拍摄。肉眼无法看到的肌肉蛋白经过放大后,发出炫目的金光,简直美仑美奂。 3、2008年最佳图片:硅藻彩虹[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31049_177366_1601358_3.jpg[/img]2008年最佳图片:硅藻彩虹 英国显微镜学家迈克尔-斯特林格拍摄。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硅藻,是藻类的一种,其内部是扭曲的强壮有力的纤维。通过偏振光过滤拍摄,纤维被人工着以彩虹般的夺目颜色。  4、2007年最佳图片:转基因老鼠胚胎[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31051_177368_1601358_3.jpg[/img]2007年最佳图片:转基因老鼠胚胎 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记忆研究所摄影师格洛里亚-科万拍摄的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赢得2007年头名。他所拍摄的是双重转基因小鼠胚胎,放大17倍。图像荧光物质是蛋白质,其中还包括深红色的胎盘。胚胎本身显现荧光红色。除此作品之外,格洛里亚-科万还有一个青蛙胚胎的作品获得第七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