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量子计算教学机

仪器信息网量子计算教学机专题为您整合量子计算教学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量子计算教学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量子计算教学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量子计算教学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量子计算教学机话题讨论。

量子计算教学机相关的论坛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诚聘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部门主管(中国区),坐标合肥市,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部门主管(中国区)[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需求描述: 国仪量子推出面向高等教育(以高教为主,含中学教学、科普)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之后,市场反响相当不错。因此,国仪量子组建了高校实验教学产品线,在未来5-10年将以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面向近代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高端创新型教学仪器。 为此,诚聘有相关经验和业务资源的主管一名。岗位职责:1、负责高校实验教学装备产品营销,拟定营销方案,制定销售计划,完成销售业绩指标。2、负责公司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团队的打造及管理,包括全国经销商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3、负责高校实验教学装备渠道的开拓、业务资源的整合;4、组织拟定部门对外商务文件并负责商务洽谈、商务管理及招投标工作,协调、安排客户考察、技术交流等工作。任职要求:1、10年及以上高校实验教学装备产品销售经验,带领过20人及以上的销售团队,熟悉高校实验教学装备市场需求,业绩突出;2、掌握全国高校实验教学装备销售渠道及业务资源;3、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协调整合能力,能够快速打造高校实验教学装备销售团队;4、本科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背景;5、能够承受高工作压力。工作地点:合肥、无锡、上海(三地任选其一)薪酬福利: 本职位年薪: 30-50万/年(仅底薪,管理提成另算) 五险一金、定期体检、年终奖、带薪年假、员工旅游、餐补、交通补贴、节日福利、试用期薪资全额执行、14薪等[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6124]查看全部[/url]

  • 粉笔尘封 微光量子教学系统应运而生

    粉笔教具是目前教学的必备工具,用它来传授知识,是最原始和最传统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粉笔从其应用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粉笔教具的认识不断提高,即粉笔给人类教育事业带来进步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及学生带来巨大的危害。那在这领域,我们新时代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呢?  粉笔危害性日趋严重  根据全国部分调研资料显示,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职业病呈现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粉尘引起的尘肺以及各种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中国目前职业病中最主要,危害最严重和最广泛的一种。学生近视患病率亦逐年上升,到了异常严重的程度。如教育专家田俊于1995年对福州30所中学、6所小学的312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呼吸系统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常见为慢性咽炎和声带疾病。其中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58.53%,女性慢性患病率为61.06%,而且均有随教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教育专家牛彩英等1996年12月对开封城区240位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表明教师存在轻重程度不同的咽喉疾病,发病率为60.4%。教育专家鹿道温等于1999年对青岛162名大学教师进行疾病调查时显示:慢性咽喉炎89例,占54.94%,慢性喉炎69例,占42.59%,均存在着明显的职业病现状。据对我市57中、金水区二小等学校共219名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咽炎患病率为100%、鼻炎患病率为39%、哮喘病患病率为43%、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为8%、尘肺病的患病率为11.76%、癌症患病率为2%。  另对学生由于长期黑板白字、白纸黑字、以及教室粉尘污染所引发学生近视问题的调研资料显示:我国1992年资料与1980年同类资料相比,10年间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学生视力下降率平均上升了23.45%,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低下率达21.91%,初中生为55.86%,高中生为75.79%,大学生接近80%,均每年呈上升趋势。据对我市金水区二小、郑州市57中等学校共计2839名学生的调查显示:郑州市金水区二小学生弱视率为15.76%、郑州市57中初中部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0.44%、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4.7%。  国内外专家为解决粉尘问题所做的努力  鉴于上述情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为解决粉尘污染,预防学生近视,致力于师生健康作出不懈努力,研制了多种替代产品和对笔、板、擦的改良产品:  ◆英国的卷帘式写字幕,随用随卷,全部用完专人清洗,虽然解决了部分粉尘,但使用成本高,费时费力。  ◆日本的电动吸尘板擦以及美国的无尘粉笔,这两者降低了粉尘的危害,但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根除,而且使用成本过于高昂,自身具有局限性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  ◆白板和白板笔,该教具在50、60年代已研制成功,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知的,他是在覆有釉层的板面上,用醇溶性的色彩作墨水,以彩色方式书写,但这样的普通白板因存在许多缺陷而无法推广,比如说他的板面涂层易划伤,反光率高,不能用于课堂教学,我们更多的是在公司的会议室里见到他;同时他的墨水使用的是有机溶剂,成本高,易挥发,污染环境,书写量小,渗透力强,污染板面,时间长容易留下鬼影。  微光量子环保教学仪器系统应时而生  国内外许多科技工作者为解决粉尘污染做了很多努力,却始终效果寥寥,微光量子环保教学系统把教室里的传统的黑板和白绿板彻底淘汰了,改变了以往十几年用粉笔写字的历史,而是采用无尘、无毒、无味并可以循环使用反复加墨的水性环保笔;使用了波长在550-770纳米之间的米黄色教学板面,所以,在预防近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同时投影机可以直接投射在教学板上,这样,投影幕布也就不需要了;最后,老师可以手持教学笔或者手指在板面上直接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具备了电子白板的所有功能。 总结起来,微光量子环保教学系统相当于把绿板、投影幕布、电子白板三种功能集于一体,让教室进入一个环保低碳健康科技整洁的教学新环境,真正进入了无尘教学新时代。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今日正在招聘,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部门主管(中国区),坐标合肥市,高薪寻找不一样的你!

    [b]职位名称:[/b]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部门主管(中国区)[b]职位描述/要求:[/b]岗位需求描述: 国仪量子推出面向高等教育(以高教为主,含中学教学、科普)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之后,市场反响相当不错。因此,国仪量子组建了高校实验教学产品线,在未来5-10年将以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面向近代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科学、信息工程等领域的高端创新型教学仪器。 为此,诚聘有相关经验和业务资源的主管一名。岗位职责:1、负责高校实验教学装备产品营销,拟定营销方案,制定销售计划,完成销售业绩指标。2、负责公司高校实验教学装备营销团队的打造及管理,包括全国经销商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3、负责高校实验教学装备渠道的开拓、业务资源的整合;4、组织拟定部门对外商务文件并负责商务洽谈、商务管理及招投标工作,协调、安排客户考察、技术交流等工作。任职要求:1、10年及以上高校实验教学装备产品销售经验,带领过20人及以上的销售团队,熟悉高校实验教学装备市场需求,业绩突出;2、掌握全国高校实验教学装备销售渠道及业务资源;3、有很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源协调整合能力,能够快速打造高校实验教学装备销售团队;4、本科以上学历,理工科专业背景;5、能够承受高工作压力。工作地点:合肥、无锡、上海(三地任选其一)薪酬福利: 本职位年薪: 30-50万/年(仅底薪,管理提成另算) 五险一金、定期体检、年终奖、带薪年假、员工旅游、餐补、交通补贴、节日福利、试用期薪资全额执行、14薪等工作常驻地点(可选):合肥、广州、湖南、湖北、无锡[b]公司介绍:[/b]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全球范围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等单位提供核心关键器件、高端仪器装备、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大型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多项技术、产品突破国际封锁和禁运,并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7247]查看全部[/url]

  • 超导量子计算用mK级国产稀释制冷机实现商用量产

    近日,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消息,国产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实际运行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用稀释制冷机。据媒体报道,2023年下半年,国盾量子向两家科研单位交付了国产稀释制冷机产品,经客户多月测试,设备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能够结合主动减震系统以及磁屏蔽等,为量子芯片提供低至10mK级别的极低温低噪声环境,制冷功率达到450uW@100mK。在容纳78根低温测控同轴线缆的超导量子计算低温支撑系统中,分别对56比特和24比特超导量子芯片进行测试,稀释制冷机运转效果良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上近年来,量子科技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而发展先进的量子科技离不开极低温制冷技术,这主要是由于量子本身是微观的效应,很容易受到干扰,而超低温可以将噪音降得很低。比如,对量子比特来讲,它最怕的就是温度,因为温度产生热耦合噪音,低温之后噪音就可以被极大的限制,使它成为孤立系统,这时它的退相干时间就会大大延长,量子比特才会成功,否则包括存储、读取、叠加等都需要时间。目前达到低温的手段主要有吸附制冷、绝热去磁制冷和稀释制冷。稀释制冷技术于 1950 年代首次提出,并在 60 年代建成了第一个完整的稀释制冷系统,随后便成功商业化。稀释制冷技术最低温度可以低至数个mK(10K),具有制冷过程连续不间断及制冷功率较大等优点,随着低温物理研究需求的不断增加,其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制冷方法。水有普通的水和重水,它们混合到一块是分不开的,但是氦三氦四不一样,液态的氦三和氦四在低温下在大约八九百mK的时候就会自动分开,自动分开的现象过程中会有所谓的制冷效应,其实这就是因为这两者复合在一起就会产生稀释效应,就会有降温效应,连续的补充和打破平衡,就使得混合液一直处于相分离状态,就实现了所谓的稀释制冷,这就是稀释制冷机的原理。随着量子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mK级的稀释制冷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和企业在投入精力开发。[b]中科院物理所[/b]2021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无液氦稀释制冷机6月下旬实现近10mK(比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高0.01度)极低温,标志着中国在高端极低温仪器研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具备了为量子计算等前沿研究提供极低温条件保障的能力。2023年3月28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400微瓦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研制”顺利通过了第三方技术测试。测试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审查了技术测试方案,查验了测试仪器和受试设备,通过现场测试和读取测试数据,一致认为该无液氦稀释制冷机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最低温度已达到7.6mK,制冷功率达到450μW@100mK,两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外主流中型商业稀释制冷机的水平。[b]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b]2023年6月13日,“量子计算用国产极低温稀释制冷机项目”在合肥高新区正式签约,并入驻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量子计算用极低温稀释制冷机”由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单磊教授、王绍良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发。安徽大学研究员、合肥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良表示,项目是合肥“以投带引”的成功案例,在合肥市科技创新集团的支持下,项目公司将拿到第一笔种子基金,打通落地转化的最初一公里。[b]本源量子[/b]2023年10月,由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的本源SL400国产稀释制冷机成功下线,这是国内科创企业的研发团队首次成功突破量子计算极低温制冷这一关键核心技术。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张俊峰说:“该稀释制冷机可提供12mK以下的极低温环境及不低于400μW@100mK的制冷量,降温时间在40小时内,升温时间在24小时内,可满足超导量子计算的极低温运行环境和快速回温的要求,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水平。”此外,中船重工、飞斯科等国产厂商目前也在投入相关设备研发。中船重工鹏力(南京)超低温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巢伟向仪器信息网透露,当前国内能用的最基础版本的是400-500μW,而国外主流厂商的1mW设备已经成熟了,甚至开展了10mW的研究,比如IBM的10mW的设备已经用起来了。林德等企业已开发了百瓦级、甚至数百瓦级别4K制冷量来预冷的稀释制冷机。当前中船低温已实现4K制冷机每年一千多套的量产。上世纪70年代物理所冉启泽老先生曾研制出湿式稀释制冷机,但后来无人从事相关研究,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处于技术断层和研究空白,目前国内所用到的稀释制冷机均从欧美购买,比如Oxford Instruments ,Cryomagnetics,Janis Research Company,Bluefors Oy NanoMagnetics Instruments, ICE Oxford Ltd,Quantum Design, Inc.,Leiden Cryogenics Entropy等。2019年12月,美国商务部的一份内部文件提出,未来将限制向中国等美国在量子计算上的竞争对手出口稀释制冷机。一旦被限,中国的量子计算研究将面临重大挑战。据了解,国际主流稀释制冷机售价400万元至600万元,稀释制冷机的国产化,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量子计算关键核心技术受限的局面,加快了量子计算领域自立自强步伐,增强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完全自主可控能力。[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zz】量子计算机

    量子力学和计算机这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理论,其结合却产生了一门也许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新兴学科——量子信息学,通常人们通俗地称之为“量子计算机”。本文将简要的介绍量子信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进展,及对这一学科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在介绍量子信息论的专业知识之前,先谈谈量子计算机的提出及其产生过程。众所周知,20世纪后半页计算机技术大行其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元件越做越小,集成电路技术现在正逼近其极限,科学家们看到传统的计算机结构必将有终结的一天,而且尽管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与日俱增,但是有一些难题是计算机根本无法解决的,例如大数的因式分解,理论上只要一个数足够大,这个难题够目前最快的计算机忙几亿年的。  几十年前,一些先驱者,如美国IBM公司的Charles H. Bennett等人就开始研究信息处理电路未来的去向问题,他们指出,当计算机元件的尺寸变得非常之小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必须用量子力学来对它们进行描述。八十年代初期,一些物理学家证明一台计算机原则上可以以纯粹的量子力学的方式运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研究领域渐趋冷清,因为科学家们不能找到实际的系统可供进行量子计算机的实验,而且还尚不清楚量子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是否会比常规计算机快。  进入20世纪90年代,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的进步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eter W. Shor证明运用量子计算机竟然能有效地进行大数的因式分解。这意味着以大数因式分解算法为依据的电子银行、网络等领域的RSA公开密钥密码体系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不堪一击,几年后Grover提出“量子搜寻算法”,可以破译DES密码体系。于是各国政府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科研力量进行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如今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一门新型学科——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的存储——量子比特(q-bit)  量子计算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构成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量子比特(q-bit),它具有奇妙的性质,这种性质必须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因此称为量子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量子比特,让我们看看经典计算机的比特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有什么不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运算,在任何时刻一个存储器位代表0或1,例如在逻辑电路中电压为5V表示1,0V表示0,如果出现其他数值计算机就会以为是出错了。  而量子比特是由量子态相干叠加而成,一个具有两种状态的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二进制”的量子比特,对量子力学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量子世界里物质的状态是捉摸不定的,如电子的位置可以在这里同时也可以在那里,原子的能级在某一时刻可以处于激发态,同时也可以处于基态。我们就采用有两个能级的原子来做量子计算机的q-bit。规定原子在基态时记为 |0〉,在激发态时原子的状态记为 |1〉 ,而原子具体处于哪个态我们可以通过辨别原子光谱得以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原子除了保持上述两种状态之外,还可以处于两种态的线性叠加,记为 |φ〉=a |1〉+ b |0〉 ,其中a,b分别代表原子处于两种态的几率幅。如此一来,这样的一个q-bit不仅可以表示单独的“0”和“1”(a=0时只有“0”态,b=0时只有“1”态),而且可以同时既表示“0”,又表示“1”(a,b都不为0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由三个比特构成的存储器,如果是由经典比特构成则能表示000,001,010,011,100,101,110,111这8个二进制数,即0~7这8个十进制数,但同一时刻只能表示其中的一个数。若此存储器是由量子比特构成,如果三个比特都只处于 |0〉或 |1〉则能表示与经典比特一样的存储器,但是量子比特还可以处于 |0〉与 |1〉的叠加态,假设三个q-bit每一个都是处于( |0〉+ |1〉) / (√2) 态,那么它们组成的量子存储器将表示一个新的状态,用量子力学的符号,可记做:|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不难看出,上面这个公式表示8种状态的叠加,既在某一时刻一个量子存储器可以表示8个数。量子信息的运算——量子算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量子计算机如何对这些态进行运算。假设现在我们想求一个函数f(n),(n=0~7)的值,采用经典计算的办法至少需要下面的步骤:  存储器清零→赋值运算→保存结果→再赋值运算→再保存结果……  对每一个n都必须经过存储器的赋值和函数f(n)的运算等步骤,而且至少需要8个存储器来保存结果。如果是用量子计算机来做这个题目则在原理上要简洁的多,只需用一个量子存储器,把各q-bit制备到( |0〉+ |1〉) / (√2)态上就一次性完成了对8个数的赋值,此时存储器成为态 |φ〉,然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幺正变换以完成函数f(n)的功能,变换后的存储器内就保存了所需的8个结果。这种能同时对多个态进行操纵,所谓“量子并行计算”的性质正是量子计算机巨大威力的奥秘所在。  可能有人会还担心我们怎么把所需要的数据从8个或更多个结果中挑选出来呢?对具体的问题这就要要采用相应的量子算法,例如Shor提出的大数因式分解算法,和Grover的量子搜索算法漂亮地解决了两类问题。按照Shor算法,对一个1000位的数进行因式分解只需几分之一秒,同样的事情由目前最快的计算机来做,则需1025年!而Grover的搜索算法则被形象地称为“从稻草堆中找出一根针”!尽管量子算法已经很多了,但是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才只做到5个q-bit,只能做很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除了最基本的量子位,量子计算,量子超空间传送等概念,在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和新的概念,如量子编码,量子逻辑门和量子网络,量子纠缠交换等。量子计算机能做什么  量子计算机可以进行大数的因式分解,和Grover搜索破译密码,但是同时也提供了另一种保密通讯的方式。在利用EPR对进行量子通讯的实验中中我们发现,只有拥有EPR对的双方才可能完成量子信息的传递,任何第三方的窃听者都不能获得完全的量子信息,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样实现的量子通讯才是真正不会被破解的保密通讯。此外量子计算机还可以用来做量子系统的模拟,人们一旦有了量子模拟计算机,就无需求解薛定愕方程或者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经典计算机上做数值计算,便可精确地研究量子体系的特征。 展望  现在用原子实现的量子计算机只有5个q-bit,放在一个试管中而且配备有庞大的外围设备,只能做1+1=2的简单运算,正如Bennett教授所说,“现在的量子计算机只是一个玩具,真正做到有实用价值的也许是5年,10年,甚至是50年以后”,我国量子信息专家中国科技大学的郭光灿教授则宣称,他领导的实验室将在5年之内研制出实用化的量子密码,来服务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充满了偶然和未知,就算是物理学泰斗爱因斯坦也决不会想到,为了批判量子力学而用他的聪明大脑假想出来的EPR态,在六十多年后不仅被证明是存在的,而且还被用来做量子计算机。

  • 量子计算机出现了,分析仪器会量子化吗?——5月加2钻石币

    雷锋网快讯,中国科学院5月3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世界首台10比特光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C93BAFAD9CC234398C76294158143B49BF42BF4_size38_w600_h450.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发布会现场[/align]这项世界领先的量子计算机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并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一同攻关。这台具有10个量子位的光量子计算机克服了以往同类型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位数目受限和低采样率的问题,计算机采用的架构还具有继续增加量子位数目和提高采样率的能力。今天在上海,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宣告问世。在光学体系上,该研究团队在2016年已实现国际最高水平的十光子纠缠操纵。今年,在这一基础上,又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世界首台在性能上能够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通过发展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最新实验测试表明,该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align=center][img]http://p0.ifengimg.com/pmop/2017/0503/57549A27AA08E359E8008616BDA8057B2DD08C7C_size79_w600_h402.jpe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光量子实验室照片[/align]业内进展方面,D-Wave已于2017年发布了具有2000个量子位的量子退火计算机2000Q。但由于D-Wave这一类型的计算机只能执行“量子退火”一种算法,它的应用受到限制,即便业内也对D-Wave是否是真正的量子计算机有诸多争议。MIT于2016年制造出了具有5个量子位的原子阱量子计算机,并成功用Shor算法进行了因数分解实验。谷歌也于2016年7月表明了自己要建立世界上第一台超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愿景,不过目前还未看到后续进展。目前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完成传统计算机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存储和计算原理不同,传统计算机的每一位只能传输“0”或“1”中的某一个,而量子计算机可以传输和计算“0”或“1”的叠加态,然后对同样处在“0”或“1”叠加态的结果进行测量,以一定概率的概率得到结果,并配合反复测量,得到传统的非叠加态结果。但某一些特定的运算,利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特点可以很快解决,比如对大数进行因子分解的Shor算法(可以用于破解传统计算机加密)、量子退火算法(对复杂优化问题进行最值求解)、Grover量子搜索算法(在很大的集合中寻找指定的元素),传统计算机进行类似的计算,所需时间与任务复杂度成几何级数增加,甚至几乎不能计算,但量子计算机所需的时间仅仅是线性增加而已。[url=http://www.ifeng.com/][img]http://p2.ifengimg.com/a/2016/0810/204c433878d5cf9size1_w16_h16.png[/img][/url]

  • 离子“跑车”可迅速加速和突然刹车 可作为量子计算机中的量子位来传递信息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9日报道,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物理学家开发出了“另类跑车”——速度可以从零迅速提升到每小时161公里,然后在短短几微秒时间内“刹车”的铍离子。这些离子在骤然停顿时可以保持完全静止,“高速行驶”对它们几乎没有影响。科学家认为,这一点对于研制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大有帮助。 这些离子在一个离子阱中的行驶速度比以前所能达到的速度加快了100倍,确切来说,单个离子仅用8秒时间就前进了370微米。这项新实验还证明,研究人员可以对离子阱中离子的快速加速和突然停止进行精确控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离子的电子能级,这对于研发量子计算机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存储在这些能级中的信息需要被传递出去,而信息内容不能遭到破坏。 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目前相当棘手的重要问题。携带信息的量子位(或量子比特)需要在处理器中四处移动。用离子充当量子位,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移动离子来实现。在过去,移动离子所用的时间比通过离子进行逻辑运算的时间要长,而新研究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描述了实验过程。他们将被囚禁的离子冷却至最低的量子运动能态,然后分别用一个和两个离子进行实验,让它们在一个多区离子阱中移动几百微米的距离。快速加速激发了离子的振荡运动,这是研究人员不希望的,但他们很好地控制了减速,使离子在停下来时恢复到了它们最初的量子态。 快速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技术是成功控制离子加速和刹车的法宝。研究人员对施加到离子阱中各种电极上的电压电平和持续时间进行编程,平稳的电源电压可以让离子快速移动,同时也能防止它们出现振荡。 研究人员认为,随着控制精度的提升,离子的运动速度还可以更快,并且在停止后仍然能够回到最初的量子态。但他们还必须努力应对许多实际的挑战,比如抑制环境中的嘈杂电场给离子运动带来的不必要的热量。(陈丹) 《科技日报》(2012-8-11 二版)

  • 美帝搞出量子计算机?---首个可进行因式分解的量子处理器研制成功

    通信难道不需要计算机?而且量子通信基于现有的技术上的创新更加容易实现,制约创新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被市场接受的技术,有了自我增值的技术才会有未来,如果量子通信10年内能够成为现实,那么最多3年,量子计算机就会被美国放在第二位,而基于通信需求的计算机技术和芯片则会在TG的手上成为市场加技术的综合体,从而扩展到娱乐、工业、服务,和商业应用上,但是关键的关键是,编程得用中文编,那个时候,我们就在也不用学英语了,换老美来考甲骨文4级

  • NV色心 量子计算发展背景

    [b]量子计算发展背景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诞生于[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946[/font]年的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font='Times New Roman','serif']ENIAC[/font]体积有[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70[/font]平方米,重量达[font='Times New Roman','serif']30[/font]吨,装有[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7468[/font]个电子管,耗电量和发热量大,每秒仅能计算[font='Times New Roman','serif']5000[/font]次加法或[font='Times New Roman','serif']400[/font]次乘法,并且时常因过热和电子管故障而停止工作,但其数学能力和通用可编程能力仍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和迅猛发展,计算机小型化成为可能。[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965[/font]年,戈登[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摩尔([font='Times New Roman','serif']GordonMoore[/font])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集成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8[/font]个月就会增加一倍,相应的性能也会提升一倍。但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升,纳米尺度已成为集成电路不可避免需要考虑的情况,量子效应将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经典计算机的性能提升将会遇到瓶颈,但是人类的需求却是无止境的。 [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982[/font]年,理查德[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菲利普斯[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费曼([font='Times New Roman','serif']Richard Philips Feynmann[/font])在一个著名的演讲中提出经典计算机很难模拟量子系统演化,因为庞大的希尔伯特空间意味着数据量的庞大,而利用量子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模拟的想法。而随着一些量子算法的诞生,对于某些复杂甚至可能超过通用计算机的计算极限的问题,量子计算有着明显的优势。量子计算拥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将在密码分析、金融投资、气象预报、材料设计、石油勘探、药物设计、物流优化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b]量子计算实现的DiVincenzo准则[/b][/b][font='Times New Roman','serif']2000[/font]年,戴维[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狄文森佐([font='Times New Roman','serif']DavidP. DiVincenzo[/font])提出了实现量子计算的[font='Times New Roman','serif']5[/font]条标准以及实现量子计算机之间通信的两条标准,这里我们只介绍实现量子计算的五条标准,内容如下:[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 [/font]可扩展的物理体系,并且具有良好定义的量子比特。例如电子自旋。[font='Times New Roman','serif']2) [/font]将量子比特初始化为特定的态。例如[font='Times New Roman','serif']|[/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000…[/font]〉态。[font='Times New Roman','serif']3) [/font]一组普适的量子逻辑门。例如两比特受控非门和单比特量子逻辑门。[font='Times New Roman','serif']4) [/font]长的相干时间长,即相干时间必须远超于每个量子逻辑门的时间。[font='Times New Roman','serif']5) [/font]量子比特的测量能力。[b]金刚石NV色心量子计算体系[font=等线]金刚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是金刚石晶体中的一种缺陷,由一个取代碳原子的氮原子和相邻一个空位(碳原子缺失)组成。[/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有六个电子,两个来自氮原子,三个来自与空位相邻的碳原子,另外一个是俘获的(来自施主杂质的)电子。金刚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是一种符合[/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DiVincenzo[/font][font=等线]标准的量子计算体系。金刚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一般存在两种电荷状态,一种是电中性[/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sup]0[/sup][/font][font=等线],另一种带一个负电荷[/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sup]-[/sup][/font][font=等线],量子计算中用到的体系一般为后一种。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提到的金刚石[/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均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sup]-[/sup][/font][font=等线]。[/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的基态可以等效为自旋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font][font=等线]的电子自旋,其中的两个自旋能级可以用来编码量子比特。结合[/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font][font=等线]([/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font][font=等线]的两种同位素[/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4[/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font][font=等线]和[/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5[/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font][font=等线]均具有核自旋)以及相邻的[/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3[/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font][font=等线]核自旋,每个[/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可以看成由数个量子比特组成的量子寄存器。不同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可以通过磁或光子的方式耦合,从而形成用以量子计算的可扩展系统。通过[/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12[/font][/sup][font='Times New Roman','serif']C[/font][font=等线]同位素富集,[/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中量子比特可具有长的相干时间。可以通过施加激光实现对[/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电子自旋的初始化和读出,通过施加微波和射频脉冲实现量子逻辑门。目前[/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NV[/font][font=等线]色心自旋体系的单比特量[/font][font=等线]子逻辑门的保真度可达[/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99.995 %[/font][font=等线],两比特量子逻辑门的保真度可达[/font][font='Times New Roman','serif']99.2 %[/font][font=等线]。[/font][/b]

  • 【分享】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助量子计算机研发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格哈德·瑞普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用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经过180微秒后将其读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并让其远距离联网构建“量子网络”。

  • 量子计算或可应用于磁共振成像领域

    12月20日,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基于量子测量和纳米技术的界面工作,实现了由钻石晶体包裹的单个电子组成的纳米级磁成像的重要进展。研究人员表示,被认为是计算任务“动力室”的量子计算或许也可应用于高精度测量等纯电子工业以外的其他领域。  该校物理学和天文学系的助理教授古鲁德弗·达特表示,该纳米磁共振成像技术可针对单个分子或细胞内的一群分子进行扫描。传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这种分子层面不能很好工作,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新设备来适应这种高精密度观测的需求。  在构建这种装置中,科研团队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需要在钻石晶体内利用单个电子的共振准确测量出磁场。共振是指一个物体在特定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出摆动的倾向,自然中存在着很多共振的现象,例如乐器的音响共振、摆钟共振和电路的共振等。共振十分强大,物理学家可用其对力、质量和电磁场等进行灵敏测量,但共振也限制了人们可以准确测量的最大磁场范围,在磁成像中,物理学家只能从接近传感器共振频率的分子处探测到狭长的磁场,使成像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科研人员利用量子计算的方法避开了硬件上的不足,以便能观测到整个磁场。与此前使用的标准技术相比,通过扩展磁场,科学家能将最大可探测场强和精度之间的比例提升10%。这使科研团队离研发出纳米级的磁共振设备又近了一步,届时科学家能够以非侵入的方式,研究分子、材料和细胞等的属性,在不伤害原子的情况下,显示它们所处的位置。而目前类似研究所采用的方法都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样本。  研究人员表示,以上只是初步结果,他们期望在日后更多的研究中获得更多成果。达特表示:“这对于我们理解分子或活体细胞等具有直接影响。我们的工作显示量子计算也可以超越纯电子设备领域,为高精度测量取得进展扫清基本的路障。”

  • 【分享】科学家成功研制量子记忆体 或建造超高速计算机

    科学界认为,量子通信具有远远超过传统光纤网络的优势,但由于量子的不稳定性,目前还无法做到使其在网络中长时间传输。据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加拿大和德国科学家日前在超低温环境下成功制造出了一种量子记忆体,这对于量子的稳定传输具有重大意义。此项研究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德国帕德博恩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展开。科学家发现,在具有量子纠缠现象的光量子之间,即使相隔相当遥远的距离它们仍保持有特别的关联性,即当其中一颗光量子因被操纵(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光纤网络相似,通过纠缠态粒子在量子网络上传输的信息需要“住”的地方以进行复杂计算或构建高尖端网络,就像电脑内存一样。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掺杂稀土离子并冷冻至华氏-454度(约-270摄氏度)的铌酸锂晶体,成功实现了存储和再现纠缠态光量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制造出了一种量子记忆体。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和我们传统的电脑及网络功能的复杂性相比,这种存储和再现单个光量子的能力看上去还相当简陋,但这确实是实现不会泄密的通信系统以及建造超高速高能量子计算机之路上的首个巨大进步。

  • 观察量子信息新方法可及时纠错量子状态

    中国科技网 讯(记者华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既可以观察量子信息,同时还能保持其完整性,这将给量子力学研究提供更大的控制权,以纠正随机错误,并将极大地提升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耶鲁大学应用物理与物理研究教授米歇尔和主要研究者弗雷德里克说:“盯着一个理论公式是一回事,能够真正控制一个量子对象是另一回事。这项实验是量子计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次彩排,可以真正积极地理解量子力学。” 在量子系统中,信息是由量子比特来存储的。量子比特可以假定为“0”或“1”两个状态,这两个状态在同一时刻是叠加的。正确认识、解释和跟踪它们的状态对于量子计算非常必要。但通常情况下,监视量子比特会损害其信息内容。 新开发的这种非破坏性的测量系统可以观察、跟踪和记录一个量子位所有状态的变化,同时保持量子比特的信息价值。研究人员说,原则上,这将允许其监视量子比特的状态,以纠正随机错误。 米歇尔说:“具有与量子比特对话的能力,并且听到它在告诉你什么,这就是关键所在。量子计算机一个主要问题是量子比特存储的信息‘寿命’有限,并持续衰减,所以必须予以纠正。” 弗雷德里克说:“只要你知道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错误,就可以修正。这些错误基本上是可以撤消的。” 该研究团队现在可以成功地测量一个量子比特,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一次测量和控制更多的量子比特。他们正在开发基于此目的的超高速数字电子技术。 总编辑圈点: 薛定谔那只既死又活的猫,生动地诠释了量子世界的奇妙之处:量子时刻处于“0”和“1”两个状态,而你对单个量子状态的任何“窥探”都将改变其状态。科学家的新发现如果确实是针对单个量子比特,那么无疑是量子物理领域的一大突破。它在为更精确的量子计算提供测量基础的同时,也为量子密码领域的研究人员提出新的挑战:依靠量子状态不可测来杜绝量子通信被偷窥的方法,或许要更新了。 《科技日报》2013-1-16(一版)

  • 人造钻石创室温量子比特存储时间新纪录

    科技日报 2012年06月09日 星期六 本报华盛顿6月7日电 (记者毛黎)全球著名的人造钻石超材料生产商六元素公司(Element Six)7日表示,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工学院以及德国马普光量子研究所合作,利用该公司获得的单晶体人造钻石,创下了室温量子比特存储时间超过1秒钟的新纪录。这是人类首次实现用一种材料在常温下将量子比特存储如此长时间。 研究人员认为,人造钻石系统的多能性、稳定性和潜在的延展性有望让其在量子信息科学和量子传感器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六元素公司位于英国阿斯科特的人造钻石研发小组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开发出新的人造钻石生长工艺。公司创新主任斯蒂芬·库伊表示,人造钻石科学领域发展迅速,新钻石合成工艺能将杂质控制在兆分之几,这是真正的纳米工程化学气相沉积钻石合成技术。 参与合作的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海尔·鲁金表示,六元素公司独特的人造钻石材料是研究获得进展的核心,常温下单个量子比特存储时间超过1秒是一项十分令人兴奋的成果,它是初始化、存储、控制和测量4项需求的结合。新发现有望帮助人们开发新的量子通信和技术,在近期则有助于研发新的量子传感器。 量子信息处理涉及操纵人造钻石中单个原子尺寸的杂质和探讨单个电子自旋量子特性,新的研究成果代表着量子信息处理的最新发展。在量子力学中,电子量子自旋(量子比特)可以同时是0和1,此特性提供了量子计算的框架,同时也提出了更直接的应用,如新的磁传感技术。 总编辑圈点 谁会对1秒钟锱铢必究呢?但从量子的标准来看,这算是很长一段时间了。在量子计算的构建过程中,长期以来人们都只能局限在数公里的范围内利用量子点传输量子信息,而如果一种材料能做到捕捉、较长时间的稳定存储住继而转发信息,也就意味着扩大了量子网产生作用的区域。更何况,很多物质的量子态都要求接近绝对零度,能在室温下操作量子比特,尤显珍贵。

  • 围观!全国量子计量标准委(筹)在济南正式落户

    [color=#444444] 8月5日,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在济南正式落户,这一标准化委员会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开启了济南量子计算与测量领域相关标准化研究的新征程。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新址也同时投入使用,成立了多个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color][color=#444444][img]http://www.gfjl.org/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zMTE2fGMyZjdjN2FmfDE1MzM2MTg1MDl8MzMzMzd8MjEwODA4&noupdate=yes[/img][/color][color=#444444]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量子科技实验室正在开展科研工作[/color]

  • 奥地利实现143公里量子远距传输打破中国纪录

    2012年09月07日 08:21 新浪科技 http://i0.sinaimg.cn/IT/2012/0907/U5385P2DT20120907081946.jpg奥地利物理学家凭借143公里的成绩打破量子远距传输的最远距离纪录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日报道,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凭借143公里的成绩打破量子远距传输的最远距离纪录。这项成就是在朝着基于卫星的量子通讯道路上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  实验中,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泽林格领导的一支国际小组成功在加那利群岛的两个岛屿——拉帕尔玛岛和特纳利夫岛间实现量子态传输,距离达到143公里。此前的纪录由中国研究人员在几个月前创造,成绩为97公里。  打破传输距离并不是科学家的首要目标。这项实验为一个全球性信息网络打下了基础,在这个网络,量子机械效应能够大幅提高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进行确定计算的效率也要远远超过传统技术。在这样一个未来的“量子互联网”,量子远距传输将成为量子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送的一个关键协议。  在量子远距传输实验中,两点之间的量子态交换理论上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内实现,即使接收者的位置未知也是如此。量子态交换可以用于信息传输或者作为未来量子计算机的一种操作。在这些应用中,量子态编码的光子必须能够传输相当长距离,同时不破坏脆弱的量子态。奥地利物理学家进行的实验让量子远距传输的距离超过100公里,开辟了一个新疆界。  参与这项实验的马小松(Xiao-song Ma,音译)表示:“让量子远距传输的距离达到143公里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传输过程中,光子必须直接穿过两座岛屿之间的湍流大气。由于两岛之间的距离达到143公里,会严重削弱信号,使用光纤显然不适合量子远距传输实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家必须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德国加尔兴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一个理论组以及加拿大沃特卢大学的一个实验组为这项实验提供了支持。马小松表示:“借助于一项被称之为‘主动前馈’的技术,我们成功完成了远距传输,这是一项巨大突破。主动前馈用于传输距离如此远的实验还是第一次。它帮助我们将传输速度提高一倍。”在主动前馈协议中,常规数据连同量子信息一同传输,允许接收者以更高的效率破译传输的信号。  泽林格表示:“我们的实验展示了当前量子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拥有怎样的实际用途。第一个目标是基于卫星的量子远距传输,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量子通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将在一项国际合作中运用我们掌握的技术,中国科学院的同行也会参与这项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实施一项量子卫星任务。”  2002年以来就与泽林格进行量子远距传输实验的鲁珀特-乌尔森指出:“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未来地球与卫星之间或者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实验奠定良好基础。”处在低地球轨道的卫星距地面200到1200公里。(国际空间站距地面大约400公里)乌尔森说:“在从拉帕尔玛岛传输到特纳利夫岛,穿过两岛间大气过程中,我们的信号减弱了大约1000倍。不过,我们还是成功完成了这项量子远距传输实验。在基于卫星的实验中,传输数据更远,但信号穿过的大气也更少。我们为这种实验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孝文)

  • 测量荧光量子产率

    在测定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时,要求计算荧光积分面积,在测定出来的荧光光谱图中应该是那一部分的荧光面积,积分面积怎么算?

  • 拓展量子技术应用新维度——自旋电子学介入量子应用领域成果初现

    本报记者 刘霞 综合外电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09_change_chd36128_b.jpg用激光操控单个电子自旋模拟图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614/021371223980140_change_chd36126_b.jpg 今日视点 科学家们一般认为,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新兴技术——量子技术主要应用于计算、通讯和加密等领域,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现在,科学家们利用自旋电子学(其基本理念是理解和操作电子的自旋来推动技术的发展)扩展了量子技术应用领域的新维度,使他们可以利用量子力学完成一些此前没有想到过的任务,比如用激光处理量子信息以及在纳米尺度上进行温度测量。 这两项研究都建立在对钻石内的氮晶格空位中心进行操控的基础上,都利用了这一瑕疵固有的“自旋”特性。氮晶格空位中心是钻石原子结构上的一种瑕疵,钻石晶格中的一个碳原子被一个氮原子取代,使其附近空缺出一个晶格空位,围绕氮原子旋转的自旋电子就变成一个量子比特(qubit)——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单位。 这两篇文章的主要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学教授戴维·艾维萨洛姆表示:“过去2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隔离和控制固态内单个电子的自旋,最新研究就是基于这些研究所获得的结果。科学家们的初衷是制造出新的基于量子物理学的计算技术,但最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关注点也在不断扩展,因为我们开始意识到,量子物理学的原理也适用于新一代的纳米传感器。” 用激光操控量子比特 艾维萨洛姆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以及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6名合作者一起,研发出了一项新技术,他们在发表于5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如何借助此项技术,只用激光就实现了对量子比特的操控,包括初始化、读取电子自旋态等。新方法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能实现统一控制,而且功能更多样,为探索新型固态量子系统打开了大门,也为科学家们朝着最终制造出性能远胜传统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开辟了新的路径。 传统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比特(bit),只能在0和1中选择其一;而量子比特能以多个状态同时存在,也即同时为0和1,这就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操作,计算能力更强。 尽管氮晶格空位中心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量子比特,过去10年来一直被广泛研究,但要用工业或生长的方法造出所需钻石却是极大的挑战。 艾维萨洛姆表示,与传统技术不同,他们研发的是一种利用激光脉冲在半导体内控制单个量子比特的全光策略,其“消除了对微波电路或电子网络的需求,仅仅用光和光子就可以做一切事情”。 作为一种全光学方法,新技术也有潜力进行升级,控制更多量子比特。另外,新方法的用途更加广泛,也可以用于探索其他物质内的量子系统,否则,这些物质很难被用来做量子设备。 基于电子自旋学的温度计 此前,科学家们也用氮晶格空位中心作为量子比特,在室温下制造出了可用于磁场和电场的传感器。现在,在发表于5月21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另外一种操控氮晶格空位中心的方法,并制造出了一种量子温度计。艾维萨洛姆估计,基于上述研究,他们可以研发出一款多功能的探测器。 艾维萨洛姆说:“我们能用这款探测器测量磁场、电场以及温度。或许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探测器是一个原子尺度的瑕疵,能包含在纳米尺度的钻石粒子内,因此,它可以在一些极富挑战性的环境下工作,比如测量活体细胞或微流体电路内的温度。” 最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控制技术操控自旋,使其能更灵敏地探测温度的变化。该研究的领导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系研究生戴维·托尼表示:“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用钻石内的这种瑕疵的自旋来制造温度计。最新技术让环境噪音的影响达到了最小,使我们能进行更加灵敏的温度测量。” 而且,科学家们可以在很大温度范围内(从室温到227摄氏度)对这种自旋电子进行操控。 艾维萨洛姆还表示,这一系统也能被用来测量生物系统内的温度梯度(自然界中气温、水温或土壤温度随陆地高度或水域及土壤深度变化而出现的阶梯式递增或递减的现象),比如活体细胞内部的温度梯度。 《科技日报》(2013-06-15 三版)

  • 【资料】浅谈CAI与中学物理教学

    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有教计算机的教师懂计算机,其他任课教师对计算机知之甚少。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一是领导认识有问题,对计算机发展将引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决策的失误;二是部分物理教师对计算机存在恐惧感,认为计算机太复杂,学起来太麻烦。或者忙于日常教学,各类文化进修,突击性工作等,无暇顾及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导致一些物理教师不努力探索;三是用于物理教学的课件制作相对繁琐,部分课件使用不能得心应手,使一部分教师心存烦感。由此,CAI在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35032]浅谈CAI与中学物理教学[/url]

  •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是一项科学的杰作,但物理学家至今仍不知道该如何来理解它。一个世纪似乎还不够整整一百年前,第一届国际物理学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的议题是讨论如何认识新奇的量子理论并把它同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期给我们一个对世界清晰自洽的描述。然而,这个问题现在依然困扰着物理学家。微观粒子所具有的一些性质实在是出乎寻常,比如原子和分子就具有可以在不同地方同时出现的神奇能力,可以同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或者即使相隔半个宇宙也可瞬间影响到对方。问题是,我们人也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为什么我们就没有上述性质呢?“量子力学的应用立足于何处?”牛津大学的科学哲学家哈维•布朗这样问道。尽管最终答案还未出现,人类探寻的努力还是有回报的。比如,一个已经引起高科技产业和情报机构注意的全新领域已经诞生。这就是量子信息学。量子信息学可以让我们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探索物理终极理论,它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宇宙的起源。对于一个被量子理论的怀疑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嗤之为让优秀物理学家沉睡不醒的“柔软枕头”的理论来说,这已经算是硕果颇丰了。出乎爱因斯坦所料,量子理论如今已经成为一项杰作。迄今尚无实验与量子理论所做的预言相抵触,并且人们相信它可以在微观尺度上很好地描述宇宙规律。这就导致了最后一个问题:量子理论意味着什么?物理学家是用“诠释”——一种和实验完全相符的对量子理论本质的哲学思考,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的。“现在我们有一大堆诠释。”在牛津大学和新加坡量子技术中心同时任职的弗拉托克•维德勒如是说。没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像量子力学这样可以从这么多角度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么多的诠释中有没有一种可以胜过其他的?举个现在被称为哥本哈根诠释的量子论诠释作为例子,它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提出的。该诠释的一个观点是说,任何不通过测量来谈论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的尝试都是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用一个非量子的或“经典的”仪器去观察的时候,它才会显示出我们称之为物理性质的属性,进而才会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接着我们还有“多世界诠释”,在该体系中量子奇异性可以通过任何事物在无数平行宇宙的多重存在性得到解释。也许你更喜好“德布罗意-玻姆诠释”,在这里量子理论被认为是不完备的:我们还缺少一些隐藏属性,如果知道它们,我们就能理解所有东西。还有许多其他的诠释,比如吉亚尔迪-里米尼-韦伯诠释,交易诠释(这其中有逆时间而行的粒子),罗杰•彭罗斯的引力诱导坍缩诠释,模态诠释……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量子世界已经变得拥挤而热闹。撇开这些熙攘热闹的景象,对大多数物理学家来说,只有少数解释至关重要。美妙的哥本哈根最受欢迎的诠释莫过于波尔的哥本哈根诠释了。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得益于大多数物理学家不想费神去考虑哲学问题。类似于“到底什么构成了测量”或者“为什么它可能导致现实的改变”这样的问题是可以被忽略的——物理学家只想从量子理论中得到有用的结论。这就是为什么被不加怀疑而使用的哥本哈根诠释有时也被叫做“闭嘴,乖乖计算”诠释。“考虑到大多数物理学家只是想做计算并将所得结果应用于实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站在‘闭嘴,乖乖计算’这一边的。”维德勒说。然而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它不会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实在的根本性质。那需要通过去寻找量子理论可能失效的地方来获得,而不是成功的地方。(New Scientist, 26 June 2010, p 34)“如果真要有什么新的理论出现的话,我不认为它会来自大多数物理学家工作的固体物理学领域。” 维德勒说。其次,作茧自缚式的研究也意味着不大可能出现量子理论的新的应用。我们对量子理论可以采取的多方面的视角正是新想法产生的催化剂。“如果你正在解决不同的问题,那么用不同的诠释来思考会有好处。” 维德勒说。没有其他的领域能比量子信息学更明显地表明这一点了。“如果人们没有担忧过量子物理的基础,量子信息学这个领域甚至不会存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安东•蔡林格说。这个领域的核心是量子纠缠现象——一部分粒子的性质的信息被全体粒子所共有。这就导致了被爱因斯坦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即测量一个粒子的性质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和它纠缠的同伴的性质,不管它们之间距离有多远。当纠缠现象第一次在量子理论的方程中被发现时,它被当作过于奇怪的想法,以至于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贝尔创造了一个思想实验来表明纠缠现象无法在真实世界中显现。而当真的可以做出这个实验真的之后,它证明了贝尔是错的,并且告诉物理学家有关量子测量的大量细节。它还为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量子计算,以前对粒子进行成千上万的并行测量才能得到的结果,现在单个的测量就可以告诉你答案。此外的应用还有量子密码学,通过利用量子测量的特殊性质来保护信息安全。不难理解,所有这些技术吸引了政府和渴望最高端技术的工业界的关注——同时防止它们落入敌手。然而物理学家更感兴趣的是这些现象可以告诉我们哪些自然界的本质规律。量子信息实验暗含的一个结论是说微观粒子包含的信息是实在的根源。哥本哈根诠释的支持者诸如蔡林格,把量子系统看作信息的载体,而用经典仪器进行的测量不过是记录和显示系统所包含的信息的过程。“测量是在更新信息。”蔡林格说。这个把信息作为实在的基本组成的新观点导致了有人猜测宇宙本身或许就是一台巨大的量子计算机。尽管哥本哈根诠释在大踏步前进,仍然有不少物理学家盯着它的弱点不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哥本哈根诠释要求微观量子系统和对它的测量的经典仪器或观察者,二者必须人为区分开。例如,维德勒曾经探寻过量子力学在生物中所扮演的角色:细胞中各种各样的过程和机制本质上都是量子的,比如光和作用和光线感知系统(New Scientist, 27 November, p 42)。“我们发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东西可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我并不认为在‘量子’和‘经典’之间有明确的界限。”他说。以宇宙的尺度来考虑事物的本性也给哥本哈根诠释的批评者提供了弹药。如果经典观察者的测量过程对于创造我们观察到的实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是谁的观测使得现有宇宙得以存在?“你确实需要一个在系统外的观察者才能让哥本哈根诠释是合理的——但根据定义,宇宙外没有任何东西。”布朗说。这就是为什么,布朗说,宇宙学家更倾向于赞同由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休•埃弗里特在上世纪50年代晚期创立的诠释。他的“多世界诠释”宣称实在并不受限于测量概念。作为替代的是,量子系统固有的无限可能性在它们自身的宇宙各自显现。大卫•多伊奇,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并曾经为第一台量子计算机拟定蓝图,说他现在只能用平行宇宙的概念来考虑计算机的运行。对他来说,其他的诠释都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说多世界诠释就没有受到批评——事实恰恰相反。新泽西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哲学家蒂姆•莫德林很赞同放弃把测量这一概念当作一个特殊过程。但同时,他也不相信多世界诠释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框架来解释为什么一些量子结果要比其他的更有可能出现。当量子理论预言一个测量的结果出现的可能性要高十倍于另一个,反复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一点。依照莫德林所说,多世界诠释认为由于世界的多重性,所有的可能都会发生,但它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观察者看到的总是(通过计算算出的)最可能出现的结果。“这里有个深层问题需要解决。”他说。多伊奇说这些问题在这一两年内已经被解决。“埃弗里特处理概率的方式是有缺陷的,但这几年里多世界诠释的理论家们已经清除掉了这些缺陷——问题已经解决了。”他说。然而多伊奇的论证太玄奥了以至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承认他的说法。更难回答的问题还有被多世界诠释支持者称为“怀疑眼神的反对”。多世界诠释一个明显的推论是说宇宙中有很多你的复制品——比如,猫王现在仍然在另一个宇宙中的拉斯维加斯进行表演。很少有人能接受这种想法。这个问题只有靠时间来解决了,布朗认为。“人们普遍难以接受存在许多你和其他人的复制品这种想法,”他说,“但这只是人们能否逐渐习惯的问题。”多伊奇认为当量子世界奇怪方面可以用到现实技术中时,人们将能接受多世界的概念。一旦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状态来处理任务,我们将不会认为这些多重的世界不是物理层面的事实。“到时候人们将会很难坚持说多世界的想法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多伊奇说。他和布朗都宣称多世界的概念已经得到宇宙学家的支持。来自弦论、宇宙学和观测天文学的论证已经让宇宙学家猜测我们生活在多重的宇宙中。去年,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安东尼•阿奎尔,麻省理工的马克斯•蒂格马克以及哈佛大学的大卫•莱泽完成了把宇宙学和多世界的想法联系起来的大致方案。但多世界诠释并不是引起宇宙学家注意的唯一的诠释。在2008年,伦敦帝国理工的安东尼•瓦伦蒂尼指出在大爆炸之后就充满宇宙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或许能支持德布罗意-玻姆诠释。在这个方案下,微观粒子具有未被发现的被称为“隐变量”的性质。(

  • 【分享】量子电动力学

    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简写为QED),是量子场论中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性质(即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带电粒子的产生和湮没、带电粒子间的散射、带电粒子与光子间的散射等等。它概括了原子物理、分子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各个领域中的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量子电动力学是从量子力学发展而来。量子力学可以用微扰方法来处理光的吸收和受激发射,但却不能处理光的自发射。电磁场的量子化会遇到所谓的真空涨落问题。在用微扰方法计算高一级近似时,往往会出现发散困难,即计算结果变成无穷大,因而失去了确定意义。后来,人们利用电荷守恒消去了无穷大,并证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量子电动力学得以确立。量子电动力学克服了无穷大困难,理论结果可以计算到任意精度,并与实验符合得很好,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预言也被实验所证实。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完备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被确立,并大获全胜。  量子电动力学认为,两个带电粒子(比如两个电子)是通过互相交换光子而相互作用的。这种交换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最简单的,是其中一个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另一个电子吸收这个光子。稍微复杂一点,一个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后,那光子又可以变成一对电子和正电子,这个正负电子对可以随后一起湮灭为光子,也可以由其中的那个正电子与原先的一个电子一起湮灭,使得结果看起来像是原先的电子运动到了新产生的那个电子的位置。更复杂的,产生出来的正负电子对还可以进一步发射光子,光子可以在变成正负电子对……而所有这些复杂的过程,最终表现为两个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的计算表明,不同复杂程度的交换方式,对最终作用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它们的贡献随着过程中光子的吸收或发射次数呈指数式下降,而这个指数的底,正好就是精细结构常数。或者说,在量子电动力学中,任何电磁现象都可以用精细结构常数的幂级数来表达。这样一来,精细结构常数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它是电磁相互作用中电荷之间耦合强度的一种度量,或者说,它就是电磁相互作用的强度。

  • 首个可进行因式分解的量子处理器研制成功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人员设计和制造了一个量子处理器,可成功地将合数15分解成3和5的乘积。虽然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质因数分解运算,但这项突破是研制可进行更复杂因式分解运算的量子计算机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数字加密和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提前发表于《自然·物理》杂志网络版。 “15虽是一个小数字,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在一个固态量子处理器上运行彼得·肖尔提出的质因数分解算法。这是此前从未进行过的。”论文的第一作者埃里克·卢塞罗说。他目前是IBM公司实验性量子计算的博士后研究员,这项研究是他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攻读物理学博士时进行的。 卢塞罗是出于实际应用的目的开展这项研究的。他解释说,大数的因式分解是网络安全协议的核心,比如最常见的RSA加密算法,其目前公开的最大密钥包含超过600个十进制数字,如果利用经典计算机和最知名的经典算法,对这个密钥进行因式分解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宇宙的年龄还要长。而数学家彼得·肖尔于1994年构造了大数的质因数分解算法,证明利用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多项式时间内对大数进行分解,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当代密钥的安全基础。 因此,如果量子计算使得RSA加密不再安全,那用什么来取代它呢?答案是量子密码。卢塞罗说:“量子密码不仅更难以被破译,而且如果有人试图盗取信息,它就会改变系统,使发送方和接收方都能够察觉。”(记者 陈丹) 总编辑圈点 二战期间,英美两国研发计算机的初衷,是破解轴心国的密码。而量子计算机一开始引起科技界的兴趣,也是因为它能不费吹灰之力破解世界上最可靠的密码,这种加密算法已经历三十多年的考验。如果有一天量子计算机投入实用,它会是一根锐利的矛,能刺透最坚固的盾。而更加坚固的盾牌则是正在研发的量子密钥,它也是银行和网站的运营者期望的理论上不可攻破的终极方案。 《科技日报》(2012-08-21 一版)

  • 【原创】供应:教学差热仪

    仪器特点1、教学差热仪结构精巧,简洁,价格低廉,保留原有差热仪指标。2、样品在仪器上方,操作方便3、教学差热仪采用热惰性的小型化加热炉,从室温开始就能保证对样品进行线性升温,升温控制采用微机软件PID算法,比硬件PID控制系统更准确。4、智能化软硬件设计,使测量过程自动完成,并自动绘图,利用软件功能可完成DTA常规数据相互里;特殊数据处理(DTA 面积及热焓计算;动力学参数计算;数据比较)5、智能化系统采集试样过程中,根据输出信号大小可变换量程。6、教学差热仪是国内唯一可由用户利用标准试样进行温度、差热各项校正的仪器,减少仪器误差。7、USB或串行通讯接口,方便与笔记本电脑连接。8、教学差热仪是自动化控温软件功能强大而灵活,用户界面友好,具有丰富的数据分析并能可灵活的进行温度程序设定主要特征1、数据采集过程中差热基线可利用软件自动调节,使视图效果、分析效果更好。。2、具有差热基线校正功能。3、软件可对温度分段校正,清除热电偶误差。4、多种算法计算活化能、动力参数、反应峰面积等。仪器指标 温度范围:JCR—1为室温-—1150℃、JCR—2为室温—1450℃ 温度准确度:±0.1℃ 升温速率:0.315℃/min—80℃/min 测量范围:±10uv—±1000uv DTA解析读:0.005℃ DSC方式数据采集分析 DSC测量范围:1mw—±100 mw DSC解析度:10uv 具备差热基线校正功能。坩埚容积:约为0.06ml可作氧化诱导期北京恒久科学仪器厂电话:010-61685275传真:010-61685273网址:www.henven.com

  • 中国科学家攻克拓扑量子纠错难题

    “非常重要的原理性实验,一个艰苦卓绝的英雄主义的量子光学实验”——获得《自然》杂志审稿人如此好评的,是该杂志在量子信息领域首篇以中国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该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取得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将来实现真正的量子计算打下了坚实基础。 论文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刘乃乐等,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完成,发表在23日出版的《自然》上。据潘建伟介绍,量子计算机由于其超越经典计算机极限的强大并行运算能力,成为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量子计算机与环境耦合而产生的各种噪声使计算产生各种错误。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拓扑量子纠错这一全新概念,把量子态的拓扑性质应用于量子纠错过程中,使得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在现实条件下成为可能。 潘建伟团队创造性地发展了一套全新的实验技术,将双光子纠缠的亮度提高了4—5倍,八光子簇态的总效率至少提高了200倍。同时,研究人员还研制了一种特殊的滤除噪声的八光子干涉仪,以此观测到了具有拓扑性质的八光子簇态,并将此簇态作为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记者 赵永新 蒋家平)

  • 有人测过碳点的量子产率吗

    请问测量碳点的量子产率的时候,我配置的碳点在390nm时强度最高,那我应该在390nm下计算碳点和硫酸奎宁的荧光积分面积吗,我看文献都用的是360nm,还有就是荧光积分面积是测量激发光谱后自己用origin拟合后积分得到还是直接用机器测量得到,因为我用的稳态荧光里面有直接测量量子产率的程序,但是好像只能扣背景,不能放入参比物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