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化工杰出女性奖

仪器信息网化工杰出女性奖专题为您整合化工杰出女性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化工杰出女性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化工杰出女性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化工杰出女性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化工杰出女性奖话题讨论。

化工杰出女性奖相关的资讯

  • 中科大教授谢毅获国际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记者5月2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谢毅荣获2013年度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据悉,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获得这一奖项,颁奖仪式将于今年8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   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该会于2011年发起设立的一个国际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工程师。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评奖委员会根据被提名人在化学基础研究或化工应用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或在化学科学领域展示的突出领导和管理才能,进行综合评定。   谢毅教授1988年获得厦门大学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科大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她一直从事无机固体化学研究,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学及基于电、声调制的无机功能固体设计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曾以第一和第二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省部级奖3次,并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个人奖励,曾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本次与谢毅教授同获奖项的还有美国化学会前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学院埃萨莱彻马里斯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伊莲娜蓓莱特斯卡娅教授等9位女化学家、工程师。
  • 于吉红院士获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全球仅12位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遴选出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吉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于吉红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2017年7月14-19日在巴西圣保罗举办的IUPAC第46届学术大会上进行。于吉红院士  于吉红院士长期从事无机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工作,并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取得了不凡的成绩。特别是在分子筛多孔晶体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贡献,她创建了限定禁区设计分子筛结构的新方法,解决了特定孔道结构设计的难题,预测了分子筛的可能结构,发现并提出了判断分子筛结构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间距规则 提出了基于模板诱导、杂原子取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合成特定孔道结构多孔晶体材料的若干新途径,合成出JU(吉林大学)系列50余种在不对称催化和大分子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手性孔道和超大孔道等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其中多种新型分子筛被国际分子筛协会收录、命名。近年来,面向环境和能源的重大需求,于吉红院士还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于吉红于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省科协副主席,吉林大学科协主席。现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Chem. Sci.副主编、国际分子筛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构筑及在能源、环境和先进材料领域的应用。迄今,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主编著作4 部、合作出版著作3 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全球华人无机化学“Bau Family Award"、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111计划”引智基地负责人。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称IUPAC)于1919年在法国巴黎成立。其工作主要包括对全球化学和化学工作者制定必要的规则和标准,如化学元素的确认与命名,物质量的定义、测定方法和认定,化合物的命名法则,乃至化学工作者应遵守的科学道德准则和化学教育标准等 促进各国化学工作者间的合作与交流 培养年轻的化学工作者 普及化学知识 开展化学安全教育 促进化学科研成果为人类福祉服务等。  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于2011年发起设立的一个国际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工程师。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不接受个人申请,需由3位知名学者独立提名并推荐获奖人。评奖委员会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被提名人在化学基础研究或化工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或在化学科学领域展示的突出领导和管理才能,进行最终评选。
  • 于吉红院士、迟力峰教授获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p   当地时间2017年7月9日晚,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第46届学术大会暨第49届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巴西圣保罗世贸中心举行,会上颁发了2017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奖, strong 我国女科学家于吉红院士(吉林大学)和迟力峰教授(苏州大学)喜获殊荣。 /strong /p p   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于2011年发起设立的一个国际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工程师。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不接受个人申请,需由3位知名学者独立提名并推荐获奖人。评奖委员会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被提名人在化学基础研究或化工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或在化学科学领域展示的突出领导和管理才能,进行最终评选。 /p p   迟力峰教授应邀赴圣保罗参加IUPAC大会,在开幕式上接受IUPAC主席Natalia Tarasova颁奖,随后并做精彩学术报告,与世界化学同行分享了个人最新研究成果。由于工作冲突,于吉红教授遗憾未能亲自到会领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608adee5-46ad-472f-91e0-755e99887cd5.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71022291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UPAC主席Natalia Tarasova为迟力峰教授颁奖 /p p    strong 于吉红 教授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7e311394-7147-47f3-811a-dcf8f2527b5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710222928_副本.jpg" / /p p   于吉红教授于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起留校任教。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教授现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多孔催化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研究。迄今,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获授权专利20余项 主编著作4部、合作出版著作3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全球华人无机化学“Bau Family Award& quot (2010),第六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p p   strong  迟力峰 教授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17c63a6d-73e8-49dd-ba8e-53e7891de05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70710222934_副本.jpg" / /p p   迟力峰教授,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于德国Goettingen大学获博士学位,1990至1993年在德国美因兹大学和BASF公司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取得教授资格,2004年起任德国明斯特大学物理系教授。2003年至2011年任吉林大学超分子材料与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2012年至今任苏州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组装及纳米表征。迄今,已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1999年获基金委“海外青年合作基金”(杰出青年B类)。2011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012年加盟苏州大学FUNSOM研究院任特聘教授。 /p p   恭喜两位女科学家获此殊荣,用她们的汗水和智慧证明:女人在任何领域都可以撑起半边天,她们聪明睿智、不让须眉,热爱科学、善于创造,以高尚的人格和突出的贡献赢得了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尊重,是所有女性的骄傲。 /p
  • IUPAC“化工杰出女性奖”提名进行中
    p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日前宣布提名化学或化学工程杰出女性奖励(IUPAC 2019& nbsp 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 or Chemical Engineering Awards)该奖励作为2011年国际化学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而启动,旨在表彰和促进全球女性在化学/化学工程领域的杰出工作。 br/   2011年,23名女化学家在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的IUPAC大会上获得表彰。在随后的每届IUPAC大会上,均产生12名获奖人。本届奖励的颁奖仪式将于2019年7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19年IUPAC世界化学大会期间举行。 /p p   获奖者将基于在化学科学领域中,基础或应用研究的卓越贡献、教学或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领导或管理方面的优秀成果而选出。 /p p    strong 提名方式: /strong /p p   每项提名需要1个主要提名人和2个辅提名人,并分别提供提名推荐信。 br/   被提名人必须提供个人简历。 /p p   不接受自我提名。 /p p    strong 提名截止日期: /strong br/   2018年11月1日。 /p p br/ /p
  • “三八”节专题:仪器行业杰出女性企业家(图文)
    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一批批时代女性精英,仪器行业也不例外,为此,作为仪器行业第一媒体,仪器信息网在2006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隆重推出“仪器行业杰出女性企业家”专题活动。让我们一同走近她们,了解她们的创业艰辛、分享她们事业成功的经验吧! 老骥伏枥——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开敏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拥有一支70余人的研发队伍(大约占到全公司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40余个项目,自行成功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具有高科技技术含量的分析仪器产品……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国产仪器生产企业,她的“总指挥”就是杨开敏,一位近70岁的女性企业家。   从事技术工作出身的杨开敏,曾任北京分析仪器厂高级工程师、东西电子研究所总工程师、北京三雄科技公司总经理。她精通技术,勇于钻研,屡次获得省部级奖项,如:在任北京分析仪器厂高工期间,曾以同位素质谱数据处理系统获北京市新产品奖,以第一套国产大气污染监测车获国家科委二等奖;在任东西电子总工期间,开发出煤自燃性测定仪而荣获煤炭部科研二等奖等等。   对于企业的发展,杨开敏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国产仪器想要做强做大并持续良性发展,必须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在企业人员的构成上要老、中、青结合,既要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也要有精力充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公司一方面要善于与科研院所合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自身的研究开发水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改进提高仪器产品的质量;另外,加大国产仪器在用户当中的宣传力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改变在用户心目中国产仪器不如国外仪器的老印象,才能树立起国产仪器的品牌形象。 在她的带领下,东西分析仪器公司针对目前煤矿的安全问题,接受国家任务,开发了CA-9000型矿井救灾化验车,将气相色谱仪安装在中型旅行车上,全套设备成为一个流动的实验室,可直接开到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另外,公司还自主开发了火焰/石墨炉可快速切换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四极杆质谱仪等。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东西电子正努力地把优质的国产仪器打入到国外市场。 从财务主管到公司总裁 ——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总经理 张雅玲   她从事财务工作二十多年,善于用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她曾结合企业实际创建和实施的财务操作方法多次受到同行业好评和推广,多次被评为北京市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先进个人及控股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她就是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总经理张雅玲。   她2003年底上任瑞利公司总经理时正赶上企业要搬迁改造,在她的带领下,瑞利公司从选址到建设、搬迁完成、恢复生产仅用了14个月时间。在她的带领下,2005年瑞利公司完成了第一轮产品的全面更新换代。WFX-81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首台样机在2005年BCEIA展会上一经展出即引起了行业的关注。AF-630/640环保型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继AF-610原子荧光光谱仪在2001度荣获BCEIA金奖之后再次荣获金奖。在她的支持下,企业还承担了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傅立叶红外三种光谱仪器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工作,并完成了初稿。   在日常的工作中,张雅玲心系企业,认真履职,以大局为重,务实求新,真抓实干。在做事的态度上,她推崇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形式上要低调,行动上要积极,过程上要扎实,结果要注重实效。在做事的风格上,她倡导雷厉风行,干净利索,从不拖拖拉拉,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她注重树立品牌意识,认为在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中,企业必须不断为下一回合的竞争做好准备。因此,她倡导改变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克服长期以来养成的惯性,抓住厂址搬迁的机遇,适时调整组织机构,围绕打造瑞利品牌开展了一系列经营活动,2005年,瑞利公司实现了新的飞跃,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也很注重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采用内部、外请老师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鼓励岗位成才,适时选聘市场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理念。这些举措为提高各层的执行能力、树立员工的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相信,在她的带领下,瑞利的明天会更好! 天道酬勤——北京仪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丽   走进仪尊时代办公区,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大字“天道酬勤”。在仪尊,这四个字被李丽和她的团队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的背后,每一位仪尊人都付出了太多,作为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李丽也是仪尊人心目中的“党员李大姐”。   2002年,李丽舍弃了一份稳定、效益不错的全国特大型集团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改行进入仪器行业,对她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选择,两年之后,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北京仪尊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更是一个“惊人之举”。创业初期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是每一个女人都必须面对的难题。然而,她乐观积极的性格和平和诚恳的处事方式,以及对每一位员工的信任和关怀,成就了仪尊人强大的凝聚力,使得每一个困难来了,都能让它迅速远去。如今,仪尊时代已经是德国高特福公司、英国劳伊德公司、德国拜尔公司、法国01dB-麦特韦伯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   虽然仪尊时代还很年轻,有不少的困难和挑战要去面对,但年轻的李丽充满了自信,她相信能将人生之路走得更精彩,她更相信仪尊时代能在仪器行业迅速壮大完美。   另外,由于本次活动筹备比较仓促,以下女性企业家因身在国外等种种原因而未能参加本次活动:      安捷伦科技总经理 牟一萍   北京中亚气体研究所所长 张文田   戴安公司北京办首席代表 刘静   美国惠泽总经理 夏晓燕   法国Jobin Yvon公司总经理 金瑾华   德国新帕泰克有限公司总经理 耿建芳   北京明尼克分析仪器设备中心总经理 薛海玲   北京北分天普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丽红   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梁萍   上海磐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郑云桂   上海超精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吕建芳   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经理 张芬   瑞士安维公司经理 侯卫红   上海岛通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陈月珍 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倩慧 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气源设备研发中心)总经理 李梅   但是,她们都打来电话或发来Email,委托本网向广大女性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我们也企盼着能在下次活动中一睹她们的丰采。在此,仪器信息网代表所有仪器行业的女性企业家,祝所有奋斗在仪器事业各条战线上的女同志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 新芝生物董事长周芳女士获宁波杰出女性先锋人物殊荣
    12月3日下午,宁波市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她力量暨“农信杯”第二届中国(宁波)女性创业节布依土布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举行,来自宁波各界的杰出女性、女性创业精英和黔西南州绣娘们相聚一堂。 活动现场,表彰了宁波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女性“领军人物”18名和“先锋人物”19名。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芝生物)董事长周芳女士很荣幸受邀表彰--获得杰出女性先锋人物的殊荣!新芝生物是一家服务于科研、教育、医院、药业、石油、农林、纳米材料、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超声波装备及相关科学仪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芝已多次被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的高新技术项目,目前正承担国家卫生部、科技部等重大专项。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数名,具有先进、完善的研发条件和生产流水线。已经通过ISO9001:2015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CE认证,目前已拥有六十几项专利技术,其中多项发明专利。新芝是新三板上市企业,荣获2017中国新三板年度风云榜颁发的“最佳公司治理奖”。在董事长周芳女士的带领下,新芝人本着品牌就是质量加服务的理念,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要求自己。“一个中心”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质量和服务为基本点。在全国各大城市均设有办事处和售后服务中心,受到用户一致好评。衷心感谢广大客户对新芝的支持和厚爱。新芝经过30年的沉淀和发展,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以新致心”永远是新芝发展的动力,创新让我们走得更远,致心让我们的心更近。
  • 赛莱默中国总裁吕淑萍女士荣登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
    昨天,福布斯中国发布了最新“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这是福布斯中国连续第六次推出这一颇具全球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榜单。该榜单以女性管理者所执掌公司的营运规模与质量、管理人数及外界影响力等方面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排名。榜单不仅关注候选人所在企业的财富数值,更注重女性高管在企业中所担任的管理角色,对企业成长产生的积极影响。非常高兴的是,赛莱默中国区及北亚区总裁吕淑萍女士凭借其富有魅力的管理领导力,以及带领赛莱默中国团队所取得的出色业绩,荣登榜单。福布斯中国给出的评价是:吕淑萍女士带领着赛莱默中国完成不断升级,攻城略地,不仅赢得总部高度肯定和赞扬,也开始用智慧和经验向世界提供中国治水技术方案。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功先成而名随之。祝贺吕总荣登福布斯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下面,我们邀请大家跟着福布斯中国(直接点击左边文字),走近受赛莱默人敬仰和敬佩的吕总,发现赛莱默中国团队的成长故事。
  • 任咏华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刚刚在法国荣获第13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亚太区获奖者、香港大学化学与能源系讲座教授任詠华4月8日来到北京,受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赵东花,中国科协常委、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等领导的接见。与会各方就中国科学界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女性科技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畅谈。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向任詠华教授致欢迎辞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这是对全球范围内的化学成就及化学对人类贡献的庆祝。第13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获得者,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的教授任詠华便是在化学领取得突出成就的女科学家。她因在发光材料和太阳能转化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获得国际科学界的一致认可。   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致辞并介绍项目背景   任詠华拥有香港大学博士学位、曾于38岁时就获得中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的头衔。在追逐自己化学梦想的过程中,任教授一直坚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认为,地球正面临百年一遇的能源危机,研发出无污染和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是当务之急 。因此,在过去多年的科研道路上,任教授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名为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一类用途广泛的光敏材料上。依托核心的金属类型和周围有机分子的性质,光敏材料能以各种不同的波长和效率吸光和发光,她的研究发现了具有独特的光吸收性能的几种物质,可能有助于太阳能的收集和储存。接见仪式上,任詠华教授向在座的领导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巴黎的获奖感受。    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_ 2011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奖者任詠华教授发表演讲   让更多中国科学家的面孔出现在世界舞台,树立中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权威和地位一直是中国科学界的努力方向。中国科学院院长、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2009/2010国际评审委员会成员、国际知名化学家白春礼教授在接见仪式上表示:“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 计划很有意义,这个项目可以鼓励更多女性持续开展科研工作,并向广大普通民众展示她们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及价值。今年,任詠华教授能够获此殊荣,显示了中国化学界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地位。我也是从事化学研究的,化学其实在以很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将继续为人类解决各种挑战。希望在未来,看到更多中国科学家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先生,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先生,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先生与任詠华教授合影留念   任詠华教授与出席接见仪式的各级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自1998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以来,欧莱雅一直持续关注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女科学家,并给予她们资助和支持。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表示:“102年前,欧莱雅由一位化学家创立,从一只染发剂开始发展成为现在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因此,欧莱雅始终把创新与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也是欧莱雅选择持续支持‘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的初衷。自2004年,欧莱雅将‘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引入中国,并与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启动‘中国青年女科学奖’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地位和价值得到了更加全面的认可,中国在世界科学领域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任詠华教授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接见仪式的最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委会的领导也都纷纷向任詠华教授表示祝贺,并希望在未来,可以看到更多像任教授一样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走上世界舞台。   接见仪式结束后,任教授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各主办方领导一同走进北京大学,共同启动了“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
  • 中国科学家胡海岚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新华社巴黎6月23日电(记者陈晨)202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23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中国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与另外4名女科学家获颁本年度这一奖项。2022年6月23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胡海岚(中)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新华社记者高静摄)教科文组织在此前发布的评奖信息中说,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胡海岚21日在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上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体现了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女性通过该奖项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成为女科学家中的一员。胡海岚致力于研究社会行为和情绪的神经编码和调控机制,特别是在抑郁症的基础及转化研究中取得了创造性、系统性的成果:她和她的团队发现了社会竞争中“胜利者效应”的脑机制;从分子、细胞和系统等多层面对抑郁症这一重大疾病的成因提出了新的阐释,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另外4位获颁2022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科学家分别是古巴传染病学家玛利亚古斯曼、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卢旺达公共卫生专家阿涅丝比纳瓜霍和西班牙胚胎学家安赫拉涅托。此外,教科文组织还邀请了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共10位该奖项获奖者到场并为她们颁奖。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两个年度未举办线下颁奖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在颁奖仪式上致辞说,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科学必须从教育和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开始,更多、更好地向女性开放。“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在1998年联合设立,每年授予从全球各大洲遴选出的5名为科学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女科学家,旨在表彰她们的杰出成就,并为她们的科研事业提供支持。
  • 2019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揭晓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总部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日公布2019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名单,获奖5位女科学家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获奖的5位女科学家分别为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化学教授娜贾特· 奥恩· 萨利巴,日本东京大学化学教授川合真纪,阿根廷巴尔塞罗研究所物理教授卡伦· 哈尔伯格,美国杜克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数学教授英格丽德· 多贝希和法国法兰西公学院代数几何学、数学教授克莱尔· 瓦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评审委员会还选出15名来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亚太地区、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年轻学者,她们将获得一定数额的科学奖学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 阿祖莱表示:“解决科学领域中性别不平等问题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消除妇女和女童所面临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态度,挑战成见。我们需要纠正在教师、雇主、同龄人和家人中存在的关于女孩和年轻女性是否适合学习科学或是否适合求学的固有偏见,鼓励她们追求科学事业或在学术领域中扮演领导和管理者角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在1998年联合设立,每年授予从全球各大洲遴选出的5名为科学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女性,旨在表彰女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并为她们的科研事业提供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9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将于3月14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p
  • 喜讯:华人教授鲍哲南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7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23日晚在巴黎举行,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鲍哲南和另外4位女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后龙冉荣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每一位获奖者都激励我们加倍努力去推动女性对科学做出贡献,她们证明人类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男性,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女性能够在研究、行政、教学以及所有科学学科领域都自主独立工作。”  鲍哲南长期致力于研究柔性电子,2015年她被《自然》杂志评为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年度十大人物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消息说,这一奖项是为表彰她在开发人造皮肤领域做出的贡献。她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能够感知压力并与大脑沟通的柔性人造皮肤,也许有一天会帮助用假肢生活的人获得真实触感。  鲍哲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希望科学研究成果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帮助人类”,理想的人造皮肤既需要开发触觉、温度传感等功能,也面临着现有材料局限的挑战,目前已开发出部分电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但模拟人类复杂的触觉仍有不少挑战需要克服。她说接下来将利用有灵敏传感性能的人造皮肤开发血压测量仪器,中期开发是计划应用于机器人让其更加灵敏,长远目标则是开发可穿戴电子器件,并帮助利用假肢生活的人们获得触感等。  她告诉记者,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离不开跨学科合作和研究,“目前中国科研发展速度飞快,正迎来大突破时期,希望中国科学家进行更多的跨学科研究,实现更多突破”。  其他荣获2017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学者分别是来自沙特阿拉伯的有机化学专家尼雯哈沙卜、澳大利亚量子计算专家米歇尔西蒙斯、瑞士材料科学专家尼古拉斯波尔丁和智利天体物理学家玛丽亚特雷莎鲁伊斯。  此外,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博士后龙冉凭借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其他14名学者一起荣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龙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和所在团队致力于碳能源转化中的催化剂研发,对解决目前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有重要意义。她表示:“目前中国的科研平台不断完善,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中国科学家获得世界级科研奖项。”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在1998年联合设立,每年授予从全球各大洲遴选出的5名为科学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女性,旨在表彰女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并为她们的科研事业提供支持。奖项最初评选只限于生命科学领域,2003年起扩展至基础科学领域。
  • 颜宁获欧莱雅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当地时间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5位获奖者。中国科学家颜宁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5月28日举行。图源:中国新闻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发现了多种介导离子和糖跨细胞膜运输的膜蛋白原子结构,揭示了跨膜转运的原理。她的卓越研究推进了癫痫和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的相关研究,并指导了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作为该领域的权威,颜宁“激励着全球的女科学家,她还大力倡导研究和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表彰的5位杰出女科学家分别来自5大地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亚洲及太平洋、欧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北美洲。获奖者由独立的国际评委会从全球350名候选人中选出。评委会主席为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研究主任兼法国科学院院士、“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基弗(Brigitte L. Kieffer)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获奖者的出色成就证明,科学界现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女性的参与,以应对重大问题挑战。在过去26年间,欧莱雅基金会和教科文组织携手合作,通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和“青年人才计划”在140多国推促进科学领域的性别平等,使女性科学家获得关注,协助打破科学领域的“玻璃天花板”。
  • 张弥曼院士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p   11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来自中国、阿根廷、加拿大、南非和英国的五位优秀女科学家获得了2018年度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因其在化石记录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给全球带来了对水生脊椎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洞见而获此殊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29" title=" timg (1).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2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3b16f93-10f9-4c2e-bf91-974f10cbc47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科院院士 张弥曼( /strong strong 照片来自于网络 /strong strong ) /strong /p p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L’Oré al-UNESCO For Women In Science Awards)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集团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各大洲共5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旨在科学领域推动性别平等。该奖在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隔年交替评选,2018年度评选领域是生命科学。独立评审团由国际科学界10位知名人士组成,今年的评审团主席是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 /p p   张弥曼曾任古脊椎所第三、四任所长,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她是英国林奈学会外籍会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于2011年和2015年分别荣获芝加哥大学、美国自然博物馆吉尔德研究生院荣誉博士学位,2016年获国际古脊椎动物学界最高奖-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张弥曼是继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方华(2003)、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2004)、香港大学教授任咏华(2011)、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谢毅(2015)后第五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女性科学家。她将于明年3月22日在巴黎获颁此奖,并庆祝该奖项设立20周年。 /p p /p
  •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揭晓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下午(6月2日)在京闭幕。会上宣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毛明等10人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王东等10人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 奖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的子奖项,于2015年经中央批准通过,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表彰奖励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取得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声誉、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的一线科技人才。本届获奖者涵盖了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信息、材料、工程科学等学科领域,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0岁,平均年龄52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女性3人。  “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是中国青年科技奖的子奖项,由中组部、人社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额不超过10名,在“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优中选优产生。本届获奖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农业、医学、地球、工程、材料、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9名,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1名,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37岁,女性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毛 明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  方 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量子模拟科学中心主任、研究员  乔 杰(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化兰(女)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相里斌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  高 福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廖 宏(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戴厚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奖者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东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教授、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电力集成研究室主任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远波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周 峰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周荣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郑南峰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胡 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裁、研究院院长  秦礼萍(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徐彦辉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3日晚在其位于巴黎的总部举行2011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来自中国香港的任咏华教授和另外4位女科学家共同获得这一奖项。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集团联合设立。据介绍,任咏华现为香港大学无机化学教授,她因在发光材料和太阳能创新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奖。   另外4名获奖的女科学家分别是科威特大学教授法伊扎哈拉菲、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吕利耶、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西尔维娅托雷斯-潘贝尔特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吉莉恩班菲尔德。她们分别在腐蚀科学、高速相机、星云化学成分和极端条件下的细菌活动等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并因此获奖。   在颁奖仪式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向获奖者表示了敬意。她说,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也是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因此“妇女与化学”是此次评选的主题。这5位杰出女性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让全人类为之受益。“在以男性为主的科学世界里,她们凭借勇气和努力,让我们了解并爱上了科学,谢谢你们!”   随后,在评委会主席、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哈迈德泽维尔的介绍下,5位获奖者先后上台,向在场嘉宾介绍了她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科学的不解之缘。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吕利耶表示,在北欧国家的大学里,担任理科教授的女性仍很少,她呼吁人们共同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因为“科学属于每一个人”。   任咏华则对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学生、学校和政府表示了感谢。她说,男性和女性在科研方面没有差别,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肯奉献、有决心,就能获得成功。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1998年设立,每年评选出5位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杰出女科学家,表彰她们通过开创性工作,为解决重要科学问题所作的贡献。该奖最初只针对生命科学领域,奖金为每位获奖者2万美元。从2003年开始,评选领域扩展到其他科学领域,奖金也增加到每位获奖者10万美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教授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叶玉如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获得这一奖项。
  • 评论:国家科技最高奖是否应学诺奖鼓励女性?
    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今日揭晓。自1999年以来,已有20位著名科学家先后获国家科技最高奖。20人,20个前沿科学领域,20个自主创新引领国富民强的感人故事。从统计学上,单独的“20”或许没有太大意义,但如果仔细分析“20”中包含的具体信息,我们会找寻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征。   20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长期耕耘的学科领域,大多与国家战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这些科学家是新中国各个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促进国家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提升人民福祉,扩大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学科方面的显著特征,在20位获奖者中,都是清一色的男性。可以说,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在“国家战略”方面的导向非常清晰,但在促进不同性别的科学家共同发展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不足。   这一现象和女性在我国科技界“高层缺位”现象相一致。如下的几组数据说明,“高层缺位”是女性比例随科研层次提升而“加速递减”的直接结果。   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专科的女大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达了50.86%,博士生达到了35.48%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R&D人员318.4万人,其中女性人员78.9万人,占24.8%。截至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性所占比例大致为6%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175 位首席科学家中,女性,占4.6% “长江学者”中,女性占3.9%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中,女性占8.4%,这些高端数据比例大多数在5%左右。   从理想的半边天状态,到现实中的四分之一,再到高端科技人才中的5%,最后到如今国家最高科技奖名单中不见女性的身影,可以说,许多杰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逐渐失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在事业和家庭最焦灼的选择中,在科技创新和子女成长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人理性地选择离开科研岗位,退出科学前沿,寻求寻常百姓们的幸福生活。   爱因斯坦曾说:“大自然赋予女性的身体结构和某些限制,要求我们不能对妇女设置与男性同样的期待标准”,但是,“如在其它所有领域那样,在科学领域也应该为妇女铺平道路。”而有效的奖励系统和激励机制,是为妇女在科学领域铺平道路的重要方式,对此,培根曾尖锐地指出,“只要人们在科学园地中的努力和劳动得不到报酬,那就足以阻遏科学的增长……一项事物不被人尊崇就不会兴旺。”   全球科技界的最高奖励——诺贝尔奖,对女性的关注和青睐似乎成为传统,且女性诺奖得主的人数越来越多,呈现加速递增趋势:在诺贝尔奖百余年的历史上,除了15位女性获和平奖、12位获文学奖、1位获经济学奖之外,有10名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获化学奖、2位获物理学奖。1901-2005年女性得奖的总体比例为4.36%,而在1986-2005年的总体比例为5.83%,2006-2011年,这一比例变为14.29%!   要知道,女性在各国前沿科学领域的比例基本在5%左右徘徊,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女院士占6.2%,法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女院士和女会员同为3.6%。诺奖虽然基本上在奖励过去30年的贡献,女性获奖比例在近年来的突升,一方面表明20世纪后期女性在科学界影响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面对女性在国际前沿科学领域“稀缺”,诺奖评委会对女性有着特别的眷顾。   与诺贝尔奖鼓励原始科学创新不同,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突破基础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家利益在这一奖项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要求获奖者不仅具有原始科学创新能力,更要有组织协调、联合攻关等能力,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这方面整体上不占优势。   但是,面对科技界女性的“高层缺位”和“加速递减”,国家科技最高奖是否也应向诺贝尔奖学习,适当鼓励一下女性?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82岁,而1980年以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女性平均年龄为61岁。从院士到国家最高科技奖,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时间。   如果有可预期的结果,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但愿我国的科技奖励系统,在将国家的科技资源引导到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重要领域的同时,也将更多的科学家推向世界科学前沿,并引领更多有潜质的女性投入科技创新事业。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之生命科学概况简析
    编者按:8月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简称杰青)科学基金获奖名单。本文基于这份名单,结合之前4年的获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杰青性别分布,生命科学领域的杰青性别分布,杰青机构分布并对其中杰青&ldquo 大户&rdquo &mdash &mdash 中国科学院及附属机构的杰青概况进行分析,杰青职称分布概况。   经分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视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不过生命科学领域竞争更激励,且生命科学领域女性杰出青年人才相比其他领域更多。   1 性别分布与生命科学   (1)杰青性别分布      图1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的性别占比   由图1可知,女性获奖者占比在10%~15%的区间内。这一比例相比男性占比仍然很低 但是结合《生命科学研究快报》第274期&ldquo 我国促进女性科研人员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rdquo (http://www.bioexpress.ac.cn/zhutis.asp?id=15828 )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比例实际上相比院士中女性占比只有5%来看,已经是比较高的资助比例。   (2)生命科学领域之杰青性别分布      图2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生命科学领域对象的性别比例   注:此次统计的生命科学包括交叉学科,并参照网络上公布的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生物类)资料。   由图2可知,所有男性杰青中生命科学男性占比基本与生命科学受资助人数的比例相一致,进一步证明,男性在杰青中的主导地位。从学科领域来看,生命科学女性杰青占比比所有杰青中女性杰青占比高,可推测出生命科学领域女性杰出人才相对更多,而从所有女性杰青中生命科学女性占比来看,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   2 机构分布与生命科学   (1)杰青获资助人数靠前机构分布      图3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前十大机构分布   注:此次排名按照每个机构5年总资助人数进行排名   由图3可知,中国科学院是受资助最多的机构,其获资助人数占每年资助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7%。      图4 2010~2014年中国科学院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人数排名靠前附属机构分布   由图4可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杰青基金的人数最多。   (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较多   经统计中国科学院5年共271人获杰青基金,其中生命科学(包括交叉领域)共90人,占比约33.2%。这一比例,与所有杰青获得者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五年平均值32.6%接近。   因小编能力所限,未能一一梳理出每年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不过依据相关文献和资料,至少包括信息科学、数学、物理、能源、化学、生命科学等6个学科领域,每个学科领域平均占比16.7%。而生命科学受资助占比在32.6%,可见生命科学领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较多的学科领域。   3 杰青职称   表1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之职称分布      由表1可知,大多数获资助对象都是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包括副研究员或副教授获资助是相当不易的。   表2 2010~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对象中副高级职称的获奖名单      由表2可知,这5年期间未有生命科学领域副高级科研人员获得杰青资助。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命科学领域虽然获资助比例较高,但相比其他学科领域杰出人才更多。   4 小结   由上文可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投入较多,但生命科学人才相对却更多,因而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申请杰青基金的竞争更激烈。不过,从性别来看杰青资助,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杰出青年女性也比其他学科领域更多。
  • 华大基因总裁尹烨等荣获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74f190d-d2fb-49b6-818c-d5019071115d.jpg" title=" 0.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颁奖典礼对话现场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2016年12月14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尹烨等10人荣膺此称号。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9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d853ab4a-d7c1-41ba-a631-94c97ee7d988.jpg" title=" 1.jpg" height=" 294"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质量协会名誉会长陈邦柱为尹烨颁发奖状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尹烨因其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推动组织持续升级,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而荣膺此称号。尹烨是深圳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企业家,亦是目前已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 /p p   中国质量协会会长贾福兴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经济战线和质量管理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质量专家和质量工作者,他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潜心研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推动质量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尹烨正是其中代表人物。无论是科技突破还是产业创新,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社会实践,尹烨始终视自己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全面发挥领导作用,在全组织推行引领行业需先引领质量的质量文化,将大质量的理念贯穿在管理、研发、生产、服务的全过程。2014 年 6 月,华大基因 BGISEQ-100、BGISEQ-1000 基因测序仪器及配套试剂成为第一个获得CFDA 医疗器械注册的基因检测设备。2014 年 12 月起,华大基因陆续获得了首批遗传病诊断专业、产前筛查与诊断专业、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专业、肿瘤诊断与治疗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试点单位资质。目前华大基因已建立起一套覆盖基础科研应用服务和临床医学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质量 (ISO 9001)、 环境 (ISO 14001)、 职业健康安全 ( OHSAS 18001)、信息安全(ISO 2700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 13485)、CE认证等系列国际认证,以及ISO 17025 检测实验室认可、ISO 15189 医学实验室认可、CAP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认可等多项专业的实验室认可,华大基因自主开发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还获得了美国 FDA 21 CFR PART 11 认证证书,至此华大基因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资质最全、竞争力最强的基因组中心。 /p p   尹烨在其获奖感言中强调,华大基因是一个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使命的组织,在防治出生缺陷与预防女性两癌,特别是宫颈癌方面,所有的数据都走在世界第一,对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给予了肯定。尹烨还表示让中国远离出生缺陷,不光是华大人的梦想,也应是所有质量人的梦想,华大希望携手其他企业共同努力让中国生命产业屹立全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8eecb246-ace4-4f36-a5a6-d0e10f85992a.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与尹烨 /strong /p p   此外,组委会还高度赞赏尹烨所在的华大基因,一路以来站在基因科技的前沿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以超前的意识和超人的胆识,牢牢把握基因行业发展方向,不断推动国际化的进程,这一切都离不开华大对质量的追求和把控。尹烨在现场接受媒体访问时,着重介绍了华大如何做到让掌握每个人生命密码的基因检测变得更加“接地气”,使得在1999年全世界需要花13年时间和38亿美金完成的个人全基因组测序,到今天只用大概两天时间和5000块人民币就能完成。除了领先的发展理念和人才策略之外,正是华大基因对质量的持续高标准、严要求,才得以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系列应用服务产品。 /p p   “中国杰出质量人”推选活动旨在表彰为中国质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传播与弘扬他们的质量精神,推动各行各业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持续改进、勇于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附:全部获奖人员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中铁大桥局集团公司总经理胡汉舟,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希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罗琦,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钱朝阳,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党委书记、厂长钱恒荣,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湘村高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莲,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尹烨,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周素明十位质量领域的杰出人物荣膺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全国质量奖个人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六工厂军械修理厂厂长张春国等5位企业家荣获2016年“中国杰出质量人提名奖”。 /p
  • 中国生命科学最高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14位杰出科学家获奖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6409dff4-57f0-4d2a-bc2c-44f27d1c5b49.jpg" title=" 958ca39a9e5406714023a81d88d5ae1d4f01662b.jpg" alt=" 958ca39a9e5406714023a81d88d5ae1d4f01662b.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与会领导、嘉宾与获奖科学家合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由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4位杰出科学家荣膺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临床医学奖、产业化奖、创新奖,并围绕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深入研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仪式上,与会领导和嘉宾为金力院士、阎锡蕴院士颁发成就奖,为乔杰院士、瞿佳教授颁发临床医学奖,为郜恒骏教授颁发产业化奖,为程功教授、戴俊彪研究员、黄志伟教授、刘光慧研究员、刘江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舒跃龙教授、孙强研究员、王宏伟教授颁发创新奖,以表彰奖励在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成就专家、突出贡献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产业化过程突出贡献和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悉,获得成就奖的金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他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的人群的遗传结构、群体分化、迁徙路线、人群混合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为推动我国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同获成就奖的阎锡蕴院士在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领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她发现纳米酶,提出纳米酶概念,建立纳米酶标准检测方法,发明纳米酶肿瘤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创造全球首例纳米酶产品,开辟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乔杰院士在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提供了新途径,为生殖领域相关疾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后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瞿佳教授首创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眼视光学中国模式”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制定和推行多项眼科和视光学规范及标准。获得产业化奖的郜恒骏则牵头制定了第一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生物样本行业标准及国家生物样本技术标准体系与系列国家标准,堪称中国生物银行的标准化开创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乔杰院士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说:“谈家桢先生设立这个奖的初衷就是希望把生命科学与基因组学、生殖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拓展,同时搭建起相关学科沟通的桥梁。相信这个奖的颁发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奉献科学,把我们的根植于祖国大地,让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做更多的贡献,助力‘健康中国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相关链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为我国遗传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自2008年设立至今,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以及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做出了杰出贡献。日前,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委托第三方对全国各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进行综合评价位列第四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成就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金力院士、阎锡蕴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金力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他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的人群的遗传结构、群体分化、迁徙路线、人群混合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为推动我国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阎锡蕴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领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她发现纳米酶,提出纳米酶概念,建立纳米酶标准检测方法,发明纳米酶肿瘤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创造全球首例纳米酶产品,开辟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医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乔杰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在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提供了新途径,为生殖领域相关疾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后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瞿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首创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眼视光学中国模式”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制定和推行多项眼科和视光学规范及标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产业化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郜恒骏教授 & nbsp & nbsp 郜恒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程功教授、戴俊彪研究员、黄志伟教授、刘光慧研究员、刘江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舒跃龙教授、孙强研究员、王宏伟教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程功: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系研究员,虫媒病毒性传染病(Arthropod-borne virus)的致病机理及疫苗研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戴俊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合成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黄志伟: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免疫和神经领域大分子结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光慧: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人多能干细胞与衰老和疾病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表观遗传学、干细胞和肿瘤;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刘默芳: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非编码RNA,miRNA、piRNA功能机制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舒跃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孙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克隆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宏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结构生物学; /p
  • 杰出女科学家是科学界的珍稀品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U12776P1T940D4676F24202DT2015101016215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noimg/4935cd3e-8fc4-4ce3-9ff6-2a65287d6b2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一百年前就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资料图 br/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p p   一百多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能说没有改善。但是,她们在科学界的状况可以乐观吗? /p p   因为居里夫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使世人趋向于高估女性在科学界的地位,低估了女性在科学界面临的困境。事实上,虽然居里夫人一百年前就获得诺贝尔奖,但全世界迄今女性只有12人获13次诺贝尔科学奖。居里夫人一人获得两次(1903年的物理奖、1911年的化学奖),她女儿获1935年的化学奖。而全世界其他女性仅获一次物理奖(德裔美国物理学家迈耶Maria Goeppert Mayer,1963)、一次化学奖(英国化学家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1964)。其后迄今近半个世纪,女性获10次科学奖皆在生理医学。 /p p   1963年至今,女性没有问津诺贝尔物理奖,1964年至今女性未再获化学奖。自然提醒人们:这些现象是否反映在物理和化学界女性的境遇有待较大改善? /p p   女性在20世纪大量接触科学、进入科学界。女性在科学界做出了重大贡献,除13位诺贝尔奖得主外,数学的Emmy Noether、 物理的Lisa Meisner和吴健雄、生物的Rosalind Franklin都有杰出的贡献。但是,虽然很多专业大学本科生男女数量相似,研究生常常也接近,但是越到后来女性越少。国外到助理教授时,女性比例出现低于男性的现象,国内外科学界正教授女性常常明显少于男性。而女性仅占诺贝尔获奖总数的2%。1999年的统计数据 ,美国国家科学院女性占6.2%,日本学士院0.8%,英国皇家学会3.6%,瑞典皇家科学院5.5%,土耳其科学院14.6%,荷兰艺术与科学院0.4%。2007年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女院士不到5.5%。与此同时,科学界的组织领导职位仍以男性占绝大多数。无论是中国科学院、还是德国马普学会,都很少女性研究所所长。 /p p   在浩瀚的科学史上,本文撷取几个与诺贝尔奖有关联的女科学家,从科学上成功的女科学家之历程,看她们的异同、做科学的动力,也涉及家庭和事业的关系。希望本文能起激励华裔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突破女性在科学界发展的社会藩篱。 /p p strong   单身女性,情有独钟 /strong /p p   1902年6月16日出生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是遗传学家。1983年她81岁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肯定她30多年前发现的基因跳跃现象(转座子)。 /p p   麦克林托克是由好奇心驱动而从事科学研究的典型。 /p p   终生致力于研究艺术创造原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菲利斯?格里纳克认为,巨大的才能或天才之花的必要条件是:在幼儿中发展 “对世界的强烈爱好。”幼年时代的麦克林托克有类似特质。她常对独特的事物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她对科学的热爱达到入迷的程度。她自述,在孩提时代,没有感到需要和任何人有感情上亲密的必要。自然世界成了她智力和感情活力的主要中心。通过阅读自然教课书,她获得了其他人从个人的亲密交往中所得到的某种了解和满足。青春期过后,她越来越明显有冲动要干“那种姑娘们不该干的事情”。对体育的爱好让路给对知识的爱好。“我喜爱知识,”她回忆道。“我爱知道各种事物。”在高中,她发现了科学。解答科学难题开始使她滋长着一种快乐。“我解答问题的方法常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 amp #823& amp #823我请求教师,‘请允许我& amp #823& amp #823看我能不能找到标准答案,’而我找到了。那真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啊,寻找答案的整个过程就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虽然她的母亲不支持她上大学,怕她嫁不出去,她坚持己见,其后也得到复员回家的父亲的支持。而她一生从来没有要结婚的感觉。 /p p   麦克林托克在大学期间的一些经历进一步激励、诱发了她的好奇心。1919年,麦克林托克入读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21年秋,她上大学三年级的期中,选修了一门唯一向本科生开放的、她认为特别兴奋的研究生课程《遗传学》。当时很少同学感兴趣遗传学,他们大多热衷于农业学,并以此顺利就业。但麦克林托克却对遗传课很有兴趣,引起了主讲教师赫丘逊(CB Hutchuson)的注意。课程结束后,赫丘逊打电话给她说,我们还有专为研究生开设的其它遗传学课程,你要不要来选修。她知道作为一个学生,不仅自己感兴趣,老师也开始欣赏她了。老师的邀请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兴趣。麦克林托克欣然接受了邀请,从此就非正式地获得了研究生的身份,并踏上遗传研究的道路。在大学三年级末,就完全走上了成为一个职业科学家的道路。 后来,她在康奈尔大学植物学系注册正式为研究生,主修细胞学,副修遗传学和动物学。细胞学的染色体和遗传学的交叉研究就成为她研究的方向。 /p p   获得博士学位后,麦克林托克在康内尔大学农学院的试验地里种下第一畦玉米,开始进行基因研究。她没和人结婚,但是和玉米是终身相守。她用玉米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她42岁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此后她经过对玉米进行交配实验和实地观察,发现了“转座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线性排列,基因与基因之间的距离非常稳定。常规的交换和重组只发生在等位基因之间,并不扰乱这种距离。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发生频率非常稀少的染色体倒位和相互易位等畸变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可是,麦克林托克发现单个的基因会跳起舞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麦克林托克称这种能跳动的基因为“转座因子”(目前通称“转座子”,transposon)。20世纪50年代她把这个发现在一个理论框架下提出,认为转座是基因表达的主要调控机理之一。当时的科学界没有接受她的理论,对转座现象的重要性也没有很快意识到。有人嘲笑“她一定是发疯了”。在遭受冷遇的30多年时间里,她虽然为人们不接受她的理论而不高兴,并在1951年后她拒绝在工作单位冷泉港实验室作学术报告,但是她继续开展自己的研究。 当动物中也发现转座现象后,科学界认可了她对DNA跳跃现象的发现,虽然她的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不重要、也没有普遍意义。 /p p   麦克林托克“对生物的钟情”是她创造力的主要源泉。驱动她一生在生物学世界孜孜以求的主要力量,是她对自然科学、生命世界的巨大好奇心。她曾说过,“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能力去发现一个异乎寻常的籽粒并使它可以被理解”,“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格,那必定有个原因,你就得查明这是怎么回事”。 /p p   strong  “做科学与做母亲可二者兼得” /strong /p p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12位女科学家中,有几位终身未婚(麦克林托克、萝莎琳?雅洛、乐薇?芒塔琪妮),还有长期单身的。有的是性格所致,有的是因为女科学家受家庭和社会压力,难以兼顾家庭和事业。用一位女生物学家的话说“(对女科学家来说)婚姻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事情。你若要献身于科学,那么你就要伪装起来,不能正常地装束打扮& amp #823& amp #823你不能结婚 你不能有孩子。” /p p   但这并不是做杰出女科学家的必要牺牲。居里夫人对家庭非常照顾。她结婚后一直给家里记账,为了长女的教育,她和朋友给一群小孩开了两年的课。她也讲究休闲。 /p p   科学与家庭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关系。J?R?科尔和 H?朱克曼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妇女而言,科学与做母亲可二者兼得。” 居里夫人、迈耶、霍奇金的故事表明,科学研究与婚姻家庭呈互补关系,而且科学文化、科学精神可以在一个家族内部传承,形成科学家家族。有趣的是,获物理学和化学奖的4个女性科学家,都有科学家族。 /p p   马丽亚?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是物理学家兼化学家。居里夫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是通常是少年儿童版。她最早的流行传记是次女写的,一些艰难的、当时认为不利于科学家形象的材料给省略了,而有些特殊情况,当时没有看清,事后才清楚。居里夫人在巴黎的索邦念研究生第一年(1897到1898)非常有运气。这年她的研究奠定了自己两度诺贝尔奖,而且还生了一个三十年后会获诺贝尔奖的长女。有这样运气的人,世上不多见。她的课题是步发现X射线的伦琴和发现放射性现象的贝克勒尔后尘。居里夫人开始并没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课题原创性不高。她到丈夫皮埃尔所在的巴黎市立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拿到片子在全校找可以有放射性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钋和镭的原材料。她和皮埃尔两人的共同实验记录从1897年12月6号开始,到1898年2月17号就发现了钋的原材料。时间跨度一共只有两个月。1898年7月18号,居里夫妇的工作正式在法国科学院宣读,发现了钋,提出了放射性的概念。1903年,她获索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7月中旬,得知他们夫妇俩和贝克勒尔因为放射性而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奖。 /p p   居里夫人在研究生期间特别顺利,但她的一生却颇坎坷。她第一个恋人(Kazimierz Zorawski)的家长嫌她家穷不许他们结婚(她等待不成后去巴黎,他以后成为波兰著名数学家,一生后悔自己听了家长的话)。1903年诺贝尔颁奖时只请了皮埃尔演讲,没请居里夫人。1905年,皮埃尔出车祸去世对居里夫人是很大的打击,她曾有一年每天给去世的丈夫发寄不出去的信。1911年,居里夫人因发现元素镭和钋而获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同年她和物理学家朗之万的恋情被曝光,化学奖委员会主席建议她写信表示“自愿”不领奖。她虽然坚持领奖,但其后因抑郁症,领奖后没有回法国而是到英国朋友家休养了约一年。1934年67岁的居里夫人去世逝于长期无防护地接触放射性物质导致的白血病。1935年她的长女爱琳和女婿获奖,爱琳先和外祖母一样患结核、59岁和母亲一样逝于白血病。居里夫人的次女伊婺是钢琴家、记者。1937年伊婺出版《居里夫人》一书,她丈夫曾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接受诺贝尔和平奖。和她父母、姐姐、姐夫不同,她到2007年以102高龄去世。居里的科学家族通过长女的后代延续至今:外孙女Hé lè ne Langevin-Joliot是物理学家(而且和朗之万的孙子结婚)、外孙Pierre Joliot是生化学家。 /p p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玛丽亚?苟帕?迈耶(Maria Goeppert Mayer)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她父亲是德国哥廷根的教授,她是家族第七代教授,她父亲从来不愿她做家庭妇女。哥廷根大学在20世纪初数学和物理都非常好,座右铭是哥廷根外无生活。玛丽亚?苟帕聪明、漂亮,从小在教授堆里长大,邻居里有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她的大学和研究生都在哥廷根,起初喜欢数学后来转成理论物理。她的博士论文委员会有三个诺贝尔奖得主。1930年获博士,并和美国人迈耶结婚后到美国定居。丈夫在大学做教授、系主任,而她三十年没有正规教职,只能兼职。但她喜欢科学,长期坚持研究,她说,“我工作多年,没有丝毫报酬,只是为了研究物理学时有着无穷的乐趣” 。她和多位教授合作,最初包括丈夫迈耶。四十年代她与德国物理学家汉斯?詹森等分别提出“核壳层结构”的解释,她写好文章以后,听说詹森等也有文章,要求编辑等詹森的文章到一道发表。其后,她和詹森联系,继续合作,1955年共同出版“核壳层结构基本理论”一书。1963年他们共同获奖。 /p p   英国科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朶萝西?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手足受严重影响。她凭着毅力,克服了病痛的折磨。1964年,她因解开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结构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对中国很好,她自己是第一个解胰岛素结晶的专家,但是当她看到中国的研究结果后,向世界上热情介绍中国科学家的工作,说中国的胰岛素结晶是最漂亮的结晶,分辨率比她的还要高。霍奇金也和科学家族有关:丈夫家多年有很多科学家。祖先Thomas Hodgkin(1798-1866)于1832年发现何杰金氏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在她本人得化学奖奖的1964年前后几年内,家族还有两个获奖者:1963年获生理奖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Alan Hodgkin是她丈夫的堂兄弟,1966年获医学奖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劳斯(Peyton Rous)是Alan Hodgkin的岳父。他们家族现在还有科学家:Alan Hodgkin的儿子Jonathan Hodgkin是剑桥大学研究线虫的发育生物学家。朶萝西?霍奇金不仅热爱科学,而且关心公益,政治左派,丈夫和老师都曾为英国共产党党员,而她也到越南抗议美国,并曾十多年担任国际科学家反战组织Pugwash的主席。 /p p   家庭对于这些女科学家不是累赘,而可以并存,或相得益彰。 /p p   strong  合作的伙伴和友好的环境 /strong /p p   女科学家和夫妻关系以外的科学家合作不如男科学家常见。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历史上男子相对长期习惯形成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在科学家年富力强的时期,男女之间易于碰撞出感情的火花,科研合作关系和情爱关系之间的尺度有时难以把握,对科学合作关系的影响有时是正性、有时是负性。 /p p   犹太裔英国科学家萝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孤军奋战,而与她竞争的沃森和克里克却紧密合作。 /p p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这篇简短的文章从开头、结尾和致谢总共不到一页。但这篇划时代的文章中,有一句话意思是说,我们在做这项研究的时候,对富兰克林的研究成果只是模糊地知道一点。这句话是一个谎言,因为沃森和克里克对富兰克林的成果不是模糊的知道,而是知道的很清楚。 /p p   富兰克林1921年生于伦敦,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专业是物理化学。1945年,当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前往法国学习X射线衍射技术。此时,人们已经知道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能是遗传物质,但是对于DNA的结构,以及它的机制还不甚了解。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加入了研究DNA结构的行列,1951年,富兰克林受伦敦大学国王学院John Randall之聘任,与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共同进行DNA的X-光分析。富兰克林以前研究煤和其它无机物的机构,回英国后做DNA是分派的工作,并不完全清楚DNA的重要性。 /p p   富兰克林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成功地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她也知道碱基在里面,磷酸在外面。1954年因为发现蛋白质& amp #945 螺旋结构而获诺贝尔奖的Linus Pauling,曾在1953年提出一个DNA核酸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Pauling错误地认为DNA是三螺旋结构,而且碱基是在外面。沃森和克里克也曾犯同样的错误,但他们和富兰克林讨论时,富兰克林纠正了碱基在外的错误。如果她不指出碱基在内,沃森和克里克就缺乏提出碱基配对的一个非常重要基础。富兰克林后来在伦敦伯贝克学院的合作伙伴克卢格(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看了她的笔记和论文打字稿,证明她独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但是她没有提出碱基配对。 /p p   1962年,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因为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与世长辞。“如果她还活着或者诺贝尔奖早些授予双螺旋的话,获奖名单将不是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而是克里克、富兰克林和沃森”。 这是很多人的共识。美国作家Anne Sayre 于1975年出版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和DNA》一书中,全面记述了富兰克林的科学成就。 /p p   富兰克林是被人叫去做DNA结构,她没有意识到DNA的重要性,她对解DNA结构的兴趣是有的,是因为工作要好好做。而沃森知道DNA的重要性,当时老想着做了可以拿诺贝尔奖。富兰克林工作环境对她很不友好,她也没有平等的合作者,而沃森和克里克有非常紧密的合作。 /p p   诺奖对科学发现的眷顾,时间常常难预计。有人在做出成果的次年就被授予诺奖,而有人等了30甚至40年才被授予诺奖——如果科学家活得足够长,直到诺贝尔奖评委醒过来。麦克林托克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而富兰克林是一个反例。“长寿是坚守的一种形式,对于诺贝尔奖来说,它就象别的因素一样必需” 。另外一方面,诺贝尔奖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 不是莎琳德?富兰克林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p p strong   作为科学家的女性 /strong /p p   19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权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是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挑战了传统分工。原有的分工让男性控制所有的公共领域——工作、运动、战争、政府,有时使女性成为家庭中没有报酬的工人。女性要求享有人的完整权利,挑战男女不平等关系,挑战造成女性无自主性、附属性和屈居次要地位的权力结构、法律和习俗 。20世纪后半叶, 女权主义思潮从政治运动、意识形态向文化界、学术界弥漫,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女权主义也从寻找“女性在科学中相对缺席现象”的原因为起点, 对科学活动中的性别偏见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p p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科学界的女性数量递增,有人崭露头角。但女科学家在迈向科学之巅的征途上,仍面临艰难险阻。在20世纪上半叶,首要的险阻是女性应固守在家庭支持男人事业的观念。幸运的是,居里、迈耶、霍奇金和富兰克林都有较为开明的父母。家庭环境为她们在科学界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p p   在科学女性们谈婚论嫁的年龄,有人选择了婚姻,有人选择了终身以科学为伴。迈入婚姻殿堂的科学女性,有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顾家庭方面 也有人同丈夫进行科学合作。迄今为止,夫妻携手共同摘取诺贝尔奖的例子至少有三个:居里和居里夫人、约里奥-居里夫妇、科里夫妇(Gerty and Carl Cori)。 /p p   制约女性科学家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工作场所、环境及制度。在20世纪上半叶,大多数教育和科研机构对女性的入学、工作都有性别限制,对女性予以平等对待甚至优厚待遇的机构就更少。“自由、平等和不拘礼节的交流,都是一个好场所的财富” ,在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六位女性中,四位科学家与纽约的汉特学院或者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有关。埃里昂和雅洛是汉特大学的毕业生,捷克裔的科里夫人和意大利人蒙塔尔西尼的获奖研究都在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做出。居里夫人一家创了诺贝尔奖记录,科里夫人与她丈夫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实验室,一共培养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可能创了实验室记录。著名女科学家如此不随机的分布,也许说明有一些场所的差别。 /p p   哈佛前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曾把女性在科学领域成功的几率比男子低的原因归咎于男女先天的性别差异,“尽管人们更愿意相信男女表现上的不同取决于社会因素,但是,我觉得这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尽管他陈述的是自己的个人观点,但他以哈佛校长的身份参与到一场历时已久的话题、以经济学家的方式抛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是他最后逼迫辞职的原因之一。男女先天性别差异是否导致在他们才能不同,是不容易明确解答的科学问题。它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开原因和结果。对女性不平等对待、缺少机遇、缺少支持体系,使女性难以获得男性的平等机会。,在社会因素不能排除以前,谈自然因素,引起人们怀疑是否故意延续歧视女性的传统。 /p p   另外,也可以听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耶洛在斯德哥尔摩宴会的演讲,她说,“我们不可能期待在短期的未来,所有追求的女性都将获得平等的机会。但是如果女性开始向这个目标努力,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否则其他人不会相信我们。我们必须把我们的渴望与我们获得成功的能力、勇气与决心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懂得,使那些后来的女性的道路宽松一些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如果我们去解决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这个世界就不会承受人类一半智力的损失。” /p p   我们希望本文说明著名女科学家和男科学家一样,不是刻板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她们有着各异的背景和生活,有科学才能、有一定机遇、遇到和克服了不同的问题,在科学上作出了影响人类的工作。 /p p   我们祝愿更多热爱科学的女性,突破现实中不尽人意的限制和不便,以敏锐的触角探索世界万象,使科学之花结出更多的芳香之果。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文/贾宝余 饶毅 br/ /p p /p /p
  • 梅特勒托利多中国荣获杰出雇主认证
    近日,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凭借在企业文化建设、内部人才发展和变革管理等方面突出的人力资源战略和卓越的实践表现,荣获"杰出雇主"认证。"杰出雇主"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认证项目之一,由国际权威的"杰出雇主调研机构"发起,通过全球统一的认证标准检验,经过独立第三方机构审计,评审出该区域范围内能够为员工提供最佳人力资源环境的雇主。评估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人才策略、工作环境、人才招聘、学习、福祉、多元化与包容性等六大领域的20个话题。深耕中国市场梅特勒托利多是行业领先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纽交所上市公司、标普500企业,服务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自1987年进入中国以来,梅特勒托利多深耕中国本土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还通过各种举措帮助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其各自的领域里实现长足的共同发展。聚焦人才培养梅特勒托利多的成长策略中,人才和团队是作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来投入的。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多元化培训机制及不同职能专属的职业发展体系。在梅特勒托利多,每位员工都能获得均等的发展机会。公司充分相信员工的潜力,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导、负责和参与到各种有挑战的项目中。在包容创新的工作环境下,公司内部接近90%核心岗位的发展机会优先提供给了内部员工,每年员工的留任率保持在95%左右。可持续性发展梅特勒托利多中国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本地的低碳委员会,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公司,致力于工厂、运营全过程的节能减排行动。其设立在常州和成都的工厂在2022年分别获得了绿色工厂的认证,同时分别评选为江苏省、四川省的重点行业应急减排A级绩效企业。梅特勒托利多深信女性员工的力量,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女性相关活动,并通过为期一年的女性领导力发展项目,用心关注女性领导的成长和发展。梅特勒托利多热心公益,回馈社会。1992年,在江苏常州创立梅特勒托利多教育奖励金,迄今为止累计投入达700多万元,惠及4000多名师生,很多当年的优秀学生今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梅特勒托利多也持续为残疾人士提供工作机会,注重发展他们的特殊技能,这也诠释了公司公平对待所有员工的管理态度,并且还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2023年是梅特勒托利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三十六年,多年来,梅特勒托利多见证了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与智能化蜕变。如今,中国市场已成为梅特勒托利多全球化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梅特勒托利多将继续与员工一起共同携手前行,打造美好的梅特勒托利多和充满员工幸福力的职场!
  • 丹纳赫荣膺“中国杰出雇主”认证
    2024年1月18日,备受瞩目的“杰出雇主2024”榜单正式揭晓,丹纳赫凭借卓越的人力资源策略和实践再度荣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这也是丹纳赫集团连续第三年获得“中国杰出雇主”称号。作为全球人力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评选之一,杰出雇主调研机构的认证是通过《人力资源最佳实践调研问卷》来评估参与企业的现行人才实践。这份问卷涉及人才策略、工作环境、人才招聘、培训、福祉、多元化与包容性等人力资源六大领域的20个话题,全方位反映参选雇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实力。我们非常高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丹纳赫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的人才战略。作为一家医学诊断和生命科学创新企业,未来,我们将凭借更进一步的本土化战略和强劲的执行力为员工打造职业发展平台,全方位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与我们并肩携手,共同惠及更多中国医患及其生命健康。丹纳赫致力于提升员工职场体验,打造多元、公平、包容的文化氛围,践行创新理念。过去三年在杰出雇主的评估中,我们在所有调研领域的评估分值连年持续爬升,“中国杰出雇主”认证充分肯定了丹纳赫在人才管理方面持续改善进无止境的态度。01关注员工福祉,提升职场体验丹纳赫致力于为员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助力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活梦想。2023年,丹纳赫中国发布雇主价值全景图,提供完善的整体价值和待遇框架。其覆盖员工不同人生阶段所需的各项支持,为员工及家人的生活提供保障,为长期财富安全进阶助力。丹纳赫关注每一位员工的成长,在职业加油站,根据员工成长需求,升级打造人才发展体系,多样的线上线下学习项目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Danaher Go及各类认可激励助力员工职业发展。02践行公平包容,让多元成就创新丹纳赫正在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多元、公平和包容的组织。拥抱多元、公平和包容,以不断努力推动自身进步。2023年,丹纳赫D+I文化升级成为DE+I文化,在多元包容中引入公平元素,让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平等对待。2000余员工热情参与DE+I周,DE+I宣言墙代表了丹家人的至高承诺;在中国,我们通过兰馨会,已举办20余场活动赋能女性群体,支持和吸引1500余位内外部伙伴参与。自2024年起,每个招聘岗位的候选人中必须有半数及以上为女性。03助力创新孵化,鼓励内部企业家创新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丹纳赫持续激发员工的创新想法,打造创新的文化,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践行创新。丹纳赫内部企业家项目鼓励员工在丹纳赫内部创业,将经业务验证后的创新想法孵化为内部创业项目,依托于丹纳赫的保驾护航,让更多创新想法生根发芽,落地成为有利于市场的商业化产品。04激发组织潜能,打造可持续未来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丹纳赫一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战略重点。我们一直致力与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提升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力。2023年,丹纳赫及旗下运营公司发起并支持了38项公益项目,在社会关爱、绿色环保、扶学助学、健康知识普及等方面践行公益。在中国,我们运用DBS工具,把绿色低碳领域的诸多成果转化为清晰的、可衡量的指标,让员工和公众都能更加直观地看到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决心和努力。05本土战略升级,激发员工自驱力丹纳赫“创升中国”本土化战略的不断升级,带动员工不断突破思维边界,让工作更加有创新性,激发向心力和自驱力,共同实现丹纳赫品牌宣言Innovation at the speed of life。2023年,丹纳赫将本土战略升级为“双创新加速引擎” ,加速临床创新转化,赋能产业发展,覆盖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渝地区以及更广泛战略区域,融入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助力“健康中国2023”。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奖,是一种认可,激励我们持续改善、做得更好。丹家人勇敢无畏、充满想象、活力无限、温暖有力,共筑Top Employer丹纳赫。
  • 当提起实验室中的女性,你会想到谁?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核心地带,各种创新和发明都从这里孕育而生。在过去的科学界,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现在女性也开始在这个领域中崭露头角,越来越多女性投身科学研究,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做出重大贡献。 当提起实验室中的女性,你会想到谁?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这个成就不仅表彰了她在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也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女性投身于科学事业中。 玛丽居里1903年获诺贝尔奖肖像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玛丽居里的研究需要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最终去世于再生不良性贫血。事实上在实验室中除了放射性物质,还有很多活性、有毒的实验品可能会影响实验人员的健康。屠呦呦,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她因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项发现改变了整个疟疾治疗的局面,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与老师楼之岑副教授一起研究中药 在屠呦呦的年代,由于条件的局限性,实验设备和材料都比较缺乏,对于青蒿素的提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10位女性登顶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p   1月12日,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共有10位年轻女性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荣誉称号,以表彰她们在生物、通讯、医学、农业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dada9ef-3a37-408f-8ef5-151827a260d8.jpg" title=" 20181132317301020_副本.jpg" / /p p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等院士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p p   “女性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半壁江山,在引领科技创新的伟大征程中,熠熠闪耀着3600多万女科技工作者的靓丽身姿和智慧之光。”怀进鹏在致辞中表示,女性科技工作者以自己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科学技术重大和前沿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p p   怀进鹏指出,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还存在“高位缺席”现象,在高层次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中,越往象牙塔的顶端,女性越少。这一方面说明,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养育孩子和家庭生活中往往比男性付出更多精力,在科研方面无法倾注全力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蕴藏着巨大的科研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他强调,中国科协是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举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唯一一个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全国性奖项,设立14年来,在发现、培养和举荐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中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57be8cb-03bd-4428-8399-399f167fb40e.jpg" title=" sDSg-fyqrewh8675834.jpg" / /p p   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评审委员会由41位院士和专家共同组成,经过严格评审,最终有10位优秀女科学家从230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p p   她们分别是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沛芳、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卢艳丽、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朱艳、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莉、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吴晓群、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陶晓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秀莲。 /p p   此外,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后备军,“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为中国科学事业储备了年轻力量。今年,来自北京大学的黄芊芊、林丽利,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楠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周熙文4 位年轻博士和博士后入选。 /p p   据了解,“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旨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迄今为止,共有124位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获得。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00b9859-6ef6-48d8-801a-48f3ddf71ce8.jpg" title=" 20181132254139920_副本.jpg" / /p p strong   王沛芳 /strong /p p strong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strong /p p   她在水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 /p p   “我很幸运能将自己的兴趣和人生事业很好的耦合在一起,所以我愿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水环境改善的事业更进一步”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647b68f-a87d-477e-b2ec-c8464b7ae31f.jpg" title=" 卢艳丽.png" / /p p strong   卢艳丽 /strong /p p strong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她十余年来开展玉米抗逆基因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研究,为我国作物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p p   “作为一个激情澎湃的女汉子,我的科研精神是永不言败、推倒再来、血战到底!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3dc985d-f7ed-4d05-8047-d626fa9e0b66.jpg" title=" 朱艳.png" / /p p strong   朱艳 /strong /p p strong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strong /p p   她将农业信息学与作物栽培学相结合,发展基于模型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和生产力预测预警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及智能化管理提供数字化支撑。 /p p   “女性体现的是一种美,做科研又是很系统的一种思维模式,所以我觉得女科学家可以用绚丽多彩来形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fafb89f-84c4-4283-a533-ab7f21d2e8ab.jpg" title=" 许琪.png" / /p p    strong 许琪 /strong /p p stro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她长期从事重性精神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p p   “100次的科学实验中,往往有99次都是失败的,能成功一次都是很幸运的事情。但即使失败100次也没关系,我还可以从头再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0534105-287d-4a9c-9561-0197273e96eb.jpg" title=" 杨莉.png" / /p p    strong 杨莉 /strong /p p stro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 /strong /p p   她多年来从事急性肾损伤(AKI)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并组织创建AKI自动化预警系统,可从根本上解决漏误诊难题。 /p p   “让我的病人获得最好的临床诊疗,是我的科研初心 而真实和严谨,是我坚持的科研本质和底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4a3da76-14f1-471e-b489-e701b13be44f.jpg" title=" 吴晓群.png" / /p p    strong 吴晓群 /strong /p p strong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数学系教授 /strong /p p   她致力于研究复杂网络的控制与同步、拓扑结构识别、同步域分岔,及多层网络领域。 /p p   “做科研要付出很多、抛弃很多,受得了清贫,耐得住寂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2bded29-f368-4ad0-9cfc-94973997e777.jpg" title=" 沈俊.png" / /p p    strong 沈俊 /strong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她从事“新型制冷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是围绕“磁制冷”这一新型制冷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研究工作。 /p p   “做科研就像喝一杯苦咖啡,开始喝时觉得苦涩,慢慢苦尽甘来,最后品尝到成果的甘甜,所以越做越喜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cd15476-ce9d-4075-a243-fb0022a68696.jpg" title=" 张研.png" / /p p    strong 张研 /strong /p p strong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strong /p p   她主要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氏症中神经元凋亡及淀粉样沉积的代谢途径的研究工作。 /p p   “我觉得这个世界不一定会因我而精彩,但一定会因我而不同。每一个科学家向前推进一小步,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日积月累,就会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4d75fa7-00c9-4b10-9663-e94a34439c59.jpg" title=" 陶晓明_副本.jpg" / /p p    strong 陶晓明 /strong /p p strong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 /strong /p p   她从事无线多媒体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在无线多媒体可靠传输、移动网络资源优化和多媒体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突破。 /p p   “一旦认准了方向,我就会坚持不懈,希望有一天我的研究可以改变通信技术的发展轨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6c75360-0a90-4bbc-9154-4c0e011b3c49.jpg" title=" 潘秀莲.png" / /p p    strong 潘秀莲 /strong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strong /p p   她长期致力于碳基纳米材料和多孔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催化转化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p p   “我希望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执著,传递给我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p
  • 中国尖端女性科学家为何极其稀缺?
    1 我国女性科研人员的基本情况  为直观显示我国女性科研人员的情况,本文从在校本科生的女性比例到代表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的“院士”女性比例来看我国女性科技人员的情况。由表1不难发现越往“高尖端”,科技女性占比越少。  表1 我国科研人员中女性占比情况比较内容女性占比两院院士0.05973项目首席科学家0.05863计划专家组成员0.04女性科研人员0.4在校研究生0.49在校本科生0.51   注:此次统计数据参考  ① 《中国女性科研员超2100万 撑起科技界的“半边天”》  ② 《我国女性高层科学家的老龄化趋势让韦钰有种危机感》  ③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立项项目清单(2011年度)》  ④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建议名单》  2 我国促进女性科技人员发展的一些举措  (1)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加大女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聚集、培养女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开展“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  实际上,我国女性科研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科研人员占比较少的这一客观情况已经引起了一些机构的重视,例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妇联)启动相关研究项目。2010年3月,为促进我国女性人才成长,全国妇联启动了“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实施该项目的宗旨和目标是,围绕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探索女性高层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域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推动出台更多有利于女性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有效解决女性高层人才,特别是管理和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不足的问题,创造更加有利于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项目还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将与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等10部门协作完成项目。  2013年6月,该项目结题。该研究认为,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偏少不是因为女性在科研能力和工作态度上逊色于男性,而是社会文化和政策制度的制约。对于政策方面,该研究借鉴国外和我国在其他领域的经验,提供一些建议,例如,可规定各个学术委员会的女性占比 让女性科学家更多地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加强性别统计,及时掌握科技领域的性别平衡发展情况 针对工作家庭冲突较为严重的情况,国家应提供适应需要的幼儿照料和照顾老人等支持性措施。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采取措施培养和扶持我国女性科研人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大力扶持女性科研人员参加科学研究的同时,不断扩大女性科学家参与科学基金资助决策的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针对女性科研人员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培养和扶持我国女性科研人员具体举措,同等条件下“女士优先” 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评审工作以及逐步增加专家评审组中的女性成员人数 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年龄到40岁 进一步明确女性可以因生育而延长在研项目结题时间的政策 逐步增加专家评审组中的女性成员人数。  在此类相关措施的推动下,女性科研人员受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率增长。例如,从目标定位为培养高层科研人员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来看(表2),2004~2008年,女性占获得资助的人数占比平均为6%,2009~2013年,女性占获得资助的人数占比平均为10%。另外,2010年,在自然科学基金提出“同等条件下女性科研人员优先的资助政策”的引导下,女性获得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人数,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约37%。  表2 2004~201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女性占比分布年份女性占比20130.1520120.0620110.0720100.0920090.1220080.0820070.0620060.0520050.0720040.06注:本表的女性国家杰出青年数据主要来自每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获得者名单或候选人名单。  (4)设立激励女性科学家的专门奖项  我国这类专门为女性科研人员设立的奖项并不多,以“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影响较大。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彰显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1998年,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立“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作为这一计划的延伸和发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于2004年创立。10年间,共有86位女科学家获奖(资助额每人约10万元)。  3 小结  由上可知,我国女性科研人员占整个科研人员的比例约1/3,然而在高级科研队伍中,女性“高尖端”人才占比仅在5%左右。针对,这一现状,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自上而下设立战略规划,研究项目,女性特别奖项,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些措施的影响力或资助力度还是不够的,因为目前“高尖端”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仍是不争事实。当然,这一情形不是我国独有国情。例如,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她指数”( She-Figures)显示,在科研投入最大的相关产业领域,女科研人员的比例更是只有19%。  要改变这一现状,国家相关管理机构或可借鉴《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所提建议,包括规定各个学术委员会的女性占比 让女性科学家更多地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 加强性别统计,及时掌握科技领域的性别平衡发展情况 针对工作家庭冲突较为严重的情况,国家应提供适应需要的幼儿照料和照顾老人等支持性措施。关于“加强性别统计”这一建议,笔者在搜集数据过程中就有深切体会,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到《中国科学院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鲜见性别方面的统计内容。
  • 弗莱贝格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燕:发挥女性特质,将工作做细做精
    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力量历来为社会所关注。在科学仪器及分析检测行业,不仅有令人敬仰的女院士、女专家,还有“硬核”女高管,资深女工程师、女销售、女市场,以及从事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广大女性从业者… … 越来越多的女性工作者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影响着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  弗莱贝格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燕  Instrument:请分享一下您作为仪器行业女企业家/女科学家的成功经验?  答:自从进入科学仪器领域15年以来,接触了各行业的多种设备,也承担过相关产品不同岗位的工作,之前的基础工作其实对我后来组建队伍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了解了作为一个仪器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和要点。同时,通过对仪器行业的不断了解也让帮助我更好地判断一个产品的定位和发展。  Instrument:2021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您想给女性后浪提什么建议?  答: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细做精,发挥女性细致敏感的特性,抓住机会吸收不同领域的相关资讯,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  其实我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不是专门学习分析仪器这一块的,但是由于当时在研究生阶段的课题接触到不少仪器设备,所以在择业的时候就选择了液相色谱产品,进入了仪器行业。一开始是从一名基础的应用工程师开始的。因为当时这条产品线刚刚进入中国,所以涉及到了很多产品的其它事务,这对刚出大学的一名职场新人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不仅要在技术上掌握产品,还要熟悉售前售后流程,同时还要和国外工厂进行沟通。这个过程是对自己是有压力的,同时也快速培养起一名仪器人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这对我后面的发展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段过程。  作为一名女性,面对工作的压力,我觉得最大的挑战还是生为人母后无法像以前拎起包就走,对家庭和孩子的牵挂会更多。所幸的事,年轻的时候积累的经验让我能逐渐转变工作重点和方向。我从一个跑在一线的人员,逐渐往管理方向转型。当然,这个转型也不是顺其自然。在外企工作多年后,我希望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创出另一片天地。于是,我来到一家业界有名的私营企业,担任仪器部的经理及其分公司的经理,分管仪器项目。后来,又自己创业。这一路的经历都很宝贵。  对于事业和家庭,因为我先生也是同行业人,所以互相非常理解和支持。大家尽可能平衡好,让这个忙碌的家也充满爱和包容。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再忙的工作也要给孩子留出完全属于他的时间,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平衡。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缺一不可!  2021年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界的“她”力量活动,向业界广大女性工作者征集素材。详情戳: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10304/574066.shtml
  • 广西出台18条具体措施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妇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总工会、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联合制定了《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具体落实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发挥更大作用,《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具体落实措施》共包括七个方面18条具体措施,详细内容如下: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具体落实措施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科技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国科发才〔2021〕172号),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发挥更大作用,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具体落实措施。一、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1.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在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中,要创造条件吸纳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参与。对女性科研人员申请的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资助。继续落实好相关人才项目中放宽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年龄的政策,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申请人年龄由35周岁放宽到40周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女性申请人年龄由40周岁放宽到45周岁。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人员科研专项。(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2. 更好发挥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在广西重大科技战略咨询、科技政策制定、科技伦理治理和科技项目指南编制等科技活动中,提高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参与度。在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人才计划等各类评审工作中,逐步提高女性专家参与比例。鼓励符合条件的女性专家加入广西科技专家库等各类科技评审专家库。(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3.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国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和支持我区女性科技人才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出国访学项目、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出国(境)培训计划项目,参与国内科技交流合作和广西出国(境)培训计划项目。鼓励支持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参与全国性科技组织工作和国际科技组织工作,提升其国内外影响力和活跃度。(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4. 拓展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学术网络。提高女性科技人才在我区各级科技领域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学会负责人、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会员以及代表中的比例,鼓励设立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科技类学术会议要增加女性大会主席、主持人和主要学术报告人的数量,鼓励设立女性专场。加强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领导力培训。(责任单位:自治区科协)5. 加强女性科技人才互助支持。发挥广西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作用,推动条件成熟的设区市成立本级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统筹资源,加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一方面聚焦前瞻性、战略性、科学性主题,分享女性智慧、贡献女性力量,另一方面构建互助支持网络,加强对女科技工作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倡导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政策解决女性科技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妇联)6. 推动落实高级职称女性科技人才退休政策。事业单位要认真落实高级职称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政策,符合条件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可自愿选择年满60周岁或年满55周岁退休。年满60周岁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延长退休年龄的,执行高级专家退休有关政策。国有企业要认真落实高级专家退休相关政策,做好女性高级专家退休相关工作。加大对退休高级职称女性科技人才的关爱,积极引导她们继续发挥作用。(责任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二、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7.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投身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内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加强对女性科技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培育更多女性科技企业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参加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参加科技特派员行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乡村振兴。(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8. 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各参与部门要积极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立足岗位、锐意创新,加强交流合作,产出高水平原创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鼓励科协、工会、妇联组织加强对女性科技人才的服务和关怀。(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科协、总工会、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三、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9.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入选国家和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我区各类人才计划适当放宽女性申报人年龄限制。在国家和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实施中,用人单位、相关推荐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女性科技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10. 加大对女性科技人才奖励力度。在组织推荐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和组织评选表彰广西三八红旗手、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创新争先奖等各类评选表彰工作中女性科技人才在入选者中应占一定比例。在国家和广西科技奖励工作中,鼓励提名女性负责人项目。广西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评选及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科技工作者典型评选时,女性科技人才应占一定比例,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支持女性科技人才。鼓励社会力量设立面向女科学家的科技奖项。(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四、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11. 为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科研环境。鼓励科研单位设立女性科研回归基金,资助女性科研人员生育后重返科研岗位。在科技项目结题验收和人才计划、岗位聘用及考核评价环节,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可延期1年结题、验收、考核。因项目负责人生育或处于哺乳期延期结题项目,不列入无申请终止项目名单。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商孕哺期女性科研人员在孕哺期保留研究生招生资格。(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12. 为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创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鼓励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提供儿童托管服务等方式,为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对于在生育友好型工作环境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加大奖励力度。(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总工会、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五、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13. 消除学科性别刻板观念。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女学生学科选择和职业发展的引导,消除学科性别刻板观念对女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利影响,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性别平等教育模式。推动因地制宜开发性别平等课程,加强专题师资培训。促进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教学内容、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14. 营造女性学科学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女科学家典型事迹和科技女性卓越贡献,常态化开展女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养女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活动要提高中小学女学生参与度。鼓励支持中小学女学生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培养女学生的科学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设置理工科专业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鼓励更多女大学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加强对理工科女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引导更多女学生选择科研作为终身职业。鼓励女科研人员、女医师、女企业家、女工匠等优秀女性科技人才参加以“巾帼心向党矢志跟党走”为主题的巾帼宣讲活动,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进社区,讲好女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故事。鼓励女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中小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开展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科学实验等活动。(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科协、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总工会、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六、加强培养女性科技人才群体意识和拼搏精神15. 加强培养女性科技人才的群体意识。各有关部门(单位)注意挖掘、培养和树立女性科技人才的榜样。高级职称女性科技人才特别要注重培养、发现、使用女性青年科技人才,为女性青年科技人员成长成才提供指导。(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科协、科技厅、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16. 加强培养女性科技人才的拼搏精神。女性科技人才要树立勇于创新、敢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切实增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主人翁精神肩负起历史重任,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拼搏奋斗,大显身手,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力量。(责任单位:自治区妇联、科协)七、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基础工作17. 加强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状况统计和研究。研究建立我区女性科技人才数据库,动态掌握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加强跟踪分析、趋势研究,为促进女性科技人才成长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妇联、科协)18. 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保障。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定要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和女性特殊需求,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性别平等评估。加强对女性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专门部署,探索建立多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和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评价机制,完善有关女性科技人才政策,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妇联、总工会、科协、广西科学院、广西社科院、自治区农科院)附件:桂科政字〔2022〕4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具体落实措施》的通知.doc
  • 中国科学院2009年杰出科技成就奖颁奖
    中国科学院颁发2009年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科院网站段煦/摄)   2010年1月27日,中国科学院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北京揭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获奖个人和集体颁奖章和奖杯。   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评审情况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办院方针,激励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营造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经过严格评审,奖励做出重大创新贡献的科研集体: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研究集体、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和金属研究所的可视化铸锻技术研究集体等。   这些获奖集体敢于创新、无私奉献、团结合作,在近五年以来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当中,有的在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有的为我国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的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全院推荐并提交4个专业评审组初评的候选个人或集体41个(10名个人,31个集体)。经过4个专业评审组初评,共有18个候选个人和集体提交本届评审委员会评审。   经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2010年第1次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授予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2009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奖个人和集体科技贡献   1、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工程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2000年至2007年,完成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的预研、设计、建造与调试。CSR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大规模、高能量、全离子加速的重离子冷却储存环系统,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实施对开展更广范围更高精度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重离子治癌方面有着重要意义。CSR是利用原有的回旋加速器系统作注入器,采取双环结构,将重离子束的能量从低能区提高到中高能区 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空心电子束对高能重离子束的冷却 并首次对100毫秒量级的短寿命滴线核素63Ge、65As和67Se的质量进行了高精度测量 同时还实现了储存环高能重离子束变能共振慢引出,使每个引出束团能量可调,为深部肿瘤临床治疗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詹文龙(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作为工程经理组织完成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实验终端及实验设置,提出的高精度质量测量方案已取得初步成果。   夏佳文(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提出了兰州冷却储存环CSR概念 完成了总体设计及物理设计 主持完成了CSR总体调试与试运行。   原有进(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完成注引系统建设、控制物理设计。提出并完成剥离注入,变谐波加速,多虚拟加速器等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袁平、乔为民、高大庆、杨晓天、满开第、赵红卫、肖国青、魏宝文、杨晓东、蔡晓红、徐瑚珊、宋明涛、马力祯、何源、周忠祖、许哲和刘勇。   2、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坚持为国家重大地域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服务的科研道路,建立了以点轴系统、地域功能和空间级联系统等理论构成的地域开发理论体系,主持完成了《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影响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规划,创建了我国区域规划技术流程和功能区划技术规程。地域开发理论体系和区域规划技术规程成为我国当今开展地域规划的核心理论基础和重要技术方法。连续出版《中国区域发展报告》,对我国地域开发重大战略进行科学论证和咨询,为我国调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模式、支撑汶川灾后重建方案制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 促进了城市化政策调整 指导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与重大区域规划工作的开展。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构筑了区域发展均衡模型,主持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京津冀区域规划研制、汶川灾后重建承载力评价工作。   金凤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出了空间级联系统组织模式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理论,主持了东北地区振兴的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单位: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刘毅、陈田、刘卫东、方创琳、刘彦随、张文忠、毛汉英、蔡建明、董锁成、甘国辉、徐勇、刘盛和、吴绍洪、李丽娟、王英杰、王传胜和刘慧。   3、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在小试技术和模试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煤制乙二醇技术的百吨级中试和万吨级工业试验,成套技术于2009年3月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鉴定,技术世界首创,领先国际同类水平。成套技术包括:(1)氨氧化技术用于补充草酸酯合成中的氮氧化物气体。(2)高活性工业CO气体脱氢净化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3)高活性的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4)NO氧化酯化工艺技术。(5)消除排放气体NO污染的工艺技术。(6)高活性的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乙二醇产品各项理化指标符合GB4649-93优级品的标准。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陈贻盾(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主要专利发明人之一,负责制定了百吨级中试的试验方案、脱氢催化剂和合成草酸酯催化剂的研制和生产。   姚元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百吨级中试及万吨级工业试验的实施,确定试验方案并负责新型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技术鉴定工作。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王斌(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李国方(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李兆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叶飞(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周张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晓金(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潘鹏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黄当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毛金明(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刘志刚(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覃业燕(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张辉平(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和石伟川(江苏丹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神舟七号伴随卫星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伴随卫星,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圆满完成在轨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1)突破对非合作目标接近与绕飞技术,成功实现对轨道舱伴随飞行,为我国未来空间交会对接、卫星编队和空间协同等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2)突破对空间目标跟踪观测技术,首次获取飞船在轨多角度全景图片和清晰视频,为在轨航天器故障诊断、天基目标监测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3)成功应用的GaAs高效太阳电池和Li+蓄电池实现了我国高效空间电源应用零的突破,高功能密度卫星、液氨推进等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研究成果达到同领域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推广应用到多个在研航天型号,“是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取得的新跨越。”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朱振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神七伴星设计、研制和试验的总体方案。突破微小卫星在轨释放、对飞船照相观测和对空间目标接近与伴飞等关键技术。   周依林(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项目副总师,负责伴星总体技术方案和研制技术流程。设计测控通信方案、提出数传测控功能融合一体化设计。   沈学民(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SZ-7伴星系统指挥,负责伴星总体计划与技术流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负责伴星各分系统技术与计划及质量管理工作,为保障伴星圆满完成任务起关键作用。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余金培、陈宏宇、曹彩霞、李东、李华旺、诸成、孙宁、张锐、付碧红、何涛、白雪柏、余勇、袁明、蒋桂忠、许美娟、李志勇和陈蕞。   5、可视化铸锻技术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所在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面向核电、水电、造船、高铁等重大装备工程,对大型铸锻件等加工技术进行系统创新,开发了国际先进的X射线实时观察、计算机模拟与中试实验相结合的可视化铸锻技术,与骨干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并在行业推广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与创新:1. 突破三峡大型水轮机铸件制造技术瓶颈,并牵头制订三峡水轮机转轮铸件制造技术规范,实现700MW水轮机不锈钢铸件国产化 2. 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铸钢支承辊、百吨级空心钢锭、高速列车转向架铸件等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3. 可视化铸造技术在规模化铸件上应用,显著提高产品合格率和材料利用率,实现节能降耗。该研究集体突破了若干关键铸锻件受制于人的技术瓶颈,为重型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金属热加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集体突出贡献者(工作单位)及主要科技贡献:   李殿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负责人。结合计算机模拟与X射线实时观测创建了可视化铸锻技术研发平台。开发大型轧辊等铸件的关键技术。   李依依(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提出了可视化铸造思想,倡导并促成可视化平台的建设。提出三峡水轮机组铸件国产化的整套技术规范。   陆善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将可视化铸锻技术应用到生产实际,开发了大型船用曲轴锻造工艺和高速列车转向架焊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   研究集体主要完成者和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柯伟、夏立军、康秀红、肖纳敏、孙明月、傅排先、王雪东、董文超、刘奎、李秀艳、罗兴宏、王培、桑宝光、张二林、胡小强、李世键和王春莲。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简介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2年设立,2003年首次颁奖,今年为第三次颁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不同于以往的科技成果奖,它的奖励对象、奖励标准、奖励周期和奖励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一)奖励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新的奖励制度要能够有效激励科学家个人的工作热情、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而且还要奖励做出重大科技成果的优秀集体,鼓励和倡导科研团队协作攻关的精神   2、注重原创的原则:院的奖励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激励科技人员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世界第一的原创性科技成就 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工作中,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创新与集成系统和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活动中,做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贡献并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科技成就。   3、分类评价的原则: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是以重大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及其影响等指标为主 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主要以对国家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对国家GDP的增长贡献和经济或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价 社会公益研究以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和社会效益影响等指标进行评价。因此,针对的不同的研究工作,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升各类科技人员持续创新能力。   (二)奖励标准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主要奖励近5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完成个人或研究集体。   对于重大成果的认定,明确规定:“(一)在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得到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 (二)在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或高技术产业化中,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或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显著社会效益 (三)在基础性、公益性科技活动中,做出重大贡献并创造显著社会效益”。   (三)奖励对象:做出重大成果的优秀个人和集体   奖励对象由评价科技成果转变为评价优秀个人和集体的主要科技贡献,这是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所具有的最重要的特点。   “个人”指在推荐期间为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对于同一重大科学发现或重大技术发明的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般只授予一个个人 但对于确属两个及两个以上项目组(可以分属不同院属单位)独立工作并形成同一成果,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最多可同时授予两个个人。   “集体”指由同一重大成果中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组成的团队。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应主要是院属单位的聘任人员,也可包括国(境)内院外单位人员。突出贡献者和主要完成者人数最多不超过20人,其中“突出贡献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过程中提出主要学术思想、技术发明方案、技术实施路线和在实施过程中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科技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 “主要完成者”指在同一重大成果形成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做出可认定的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四)主要奖励优秀个人和集体的亮点工作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是对科技人员所做的重大科技创新亮点的评价,而不是对所做科技工作的积分式评价。坚持评价候选者的业绩应以近期“亮点”为主,充分肯定实施知识创新以来科技人员的重大科技贡献。   (五)开放式的评价机制   建立了开放式的推荐、评审的模式。体现四个方面:一是5名院内外具有研究员(教授)职称的同领域知名专家可以联名向院推荐院属单位的候选个人和集体 二是评委组成上,2005年院外科技专家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借鉴国家科技奖的评审方式,聘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对候选者进行书面评价,作为评审工作的重要参考 四是评审结果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六)坚持高标准、宁缺勿滥,每届奖励数量不超过10个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的评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宁缺勿滥的原则。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为每2年推荐、评审一次,每届颁奖不超过10个个人或集体。
  • 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到48岁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召开会议,听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女性科研人员支持情况汇报,审议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科研人员支持的建议。会议明确,从2024年起,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始终重视女性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特别是放宽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推出放宽女性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年龄限制的政策,将为广大女性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申请资助机会,为培养造就更多女性科技领军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 女性更容易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诺贝尔奖从1901年到2015年,共有575人荣获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其中仅有17位女性共获得18次奖(居里夫人两次获奖),女性占科学奖获奖总人数的比例不到3% 而女性物理学奖获得者仅有2人(居里夫人和迈耶),占科学奖获奖总人数的比例约为0.35%。在女性诺贝奖获奖者中,有11人获得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占全部女性获奖者的比例为64%。可见,女性更容易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strong   物理学奖:2 /strong /p p   1903年,马丽亚· 居里,波兰,对放射性现象所作出的卓越研究工作 /p p   1963年,马丽亚· 古博特· 迈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p p   strong  化学奖:5 /strong /p p   1911年,马丽亚· 居里,波兰,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钚 /p p   1935年,依琳· 约里奥· 居里,法国,在放射性元素合成方面的贡献 /p p   1964年,多萝西· 霍奇金,英国,发现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结构 /p p   2009年,阿达· 约纳特,以色列,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p p   2009年,卡罗尔· 格雷德,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p p strong   生理学或医学奖:11 /strong /p p   1947年,盖提· 拉尼兹· 考瑞,美国,发现糖元的催化转化机理 /p p   1977年,罗莎琳· 苏斯曼· 亚娄,美国,创立对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 /p p   1983年,巴巴拉· 麦克林斯托克,美国,发现转座子即基因是可以移动的 /p p   1986年,瑞塔· 莱维· 蒙塔尔西尼,美国,发现生长因子 /p p   1988年,格特鲁德· 艾琳,美国,发现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理学机制 /p p   1995年,克里斯丁· 瓦哈德,德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的控制机制 /p p   2004年,琳达· 巴克,美国,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 /p p   2008年,弗朗索瓦丝· 巴尔-西诺西,法国,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p p   2009年,伊丽莎白· 海伦· 布莱克本,澳-美,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 /p p   2014年,梅· 布莱特,挪威,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p p   2015年,屠呦呦,中国,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0"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4e8ecde2-dfbc-470b-b024-541821a0f56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诺奖典礼现场 /p p    strong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奖辞 /strong /p p   (1911.12.10) /p p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国家图书馆馆长E· W· 达尔格伦博士 /p p   陛下、殿下、女士们、先生们: /p p   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1月1日决定,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巴黎大学理学院的教授玛丽· 斯科罗多夫斯卡· 居里女士,以表彰她在化学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p p   发现了化学元素镭和钋 /p p   确定了镭的特性并分离出纯金属镭 /p p   最后,研究了这个著名元素的化合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3"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69fee540-6865-465c-8934-2a08775a30b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居里夫人1903年与丈夫、贝克勒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证书 /p p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的化合物中放出射线。这射线使照相底片感光,使空气导电。这一现象被称为放射性现象,导致这现象的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 /p p   稍后,人们发现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即由伯齐里乌斯(Berzelius)发现的钍元素,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5" title=" 0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96f0336-1451-40bb-ba45-a79bf08deda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居里夫妇纪念邮票 /p p   因为发现和研究这种被称为铀射线或者贝克勒尔射线,皇家科学院把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 /p p   在研究许多含铀和钍的化合物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强度与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比例成正比。但是,某些天然矿石,例如沥青铀矿石,却表现出意外情况:它的放射性强度大大超出了其中铀放射性所能达到的预期值,实际上甚至比铀元素自身的放射性还要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48" title=" 04.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4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7f4675bf-53e4-4923-8e0f-70bf6a12908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青年居里夫人 /p p   合理的结论是,这些矿石中一定含有一种那时还未知的元素,且该元素有极强的放射性。的确,经过系统地利用十分复杂的化学程序,玛丽和皮埃尔· 居里从几吨的沥青矿石中,最终成功地提炼出——坦白地说是少量的——两种新的放射性强的元素的盐,他们称这两种元素分别为钋和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330" title=" 05.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3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f191c18c-236f-4569-b0af-f2283987e5c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葛丽亚· 嘉逊凭电影《居里夫人》赢得一生演艺事业的顶峰 /p p   其中之一的镭元素,化学性质与金属钡相似,能够通过一条特征光谱而识别,一直被认为是可以分离成纯金属态的。它的原子量由居里夫人确定为226.45。直到去年(1910年),在一个合作者的帮助下,居里女士才成功地分离出纯金属镭。尽管有各种相反的假说,她还是一劳永逸地确定了镭作为一个元素的位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48ed2ba2-87e0-44a6-8eb0-e37997a00f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剧照 /p p   镭是一种银白色且发光的金属,能剧烈地分解水,当与有机物例如纸接触时,它能使之烧焦。它的熔点是700℃,比钡更易挥发。 /p p   根据化学家的观点,镭和它的衍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它们将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射气(emanation),这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在低温下可以凝聚成液体。这种被建议称为氡的气体,似乎在各方面都具有元素的特性,化学性质与所谓的惰性气体非常相似,它的发现者当时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事情还没有结束,这种气体还不断地自行分裂,在它的产物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拉姆塞爵士发现了气态的氦元素,后来其他著名的科学家也发现了氦。这种元素曾经在太阳的光谱中被观察到,在地球上也可少量地找到。 /p p   这个事实在化学史上首次表明,一种元素真的可以转变成另一种元素。而且,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镭的发现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它引起了化学革命,开创了化学的新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c4f1f830-c9ce-4c4f-8c64-c7571543894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海报 /p p   化学元素绝对不变的理论不再有效了,因为科学家已经揭开了一些至今还遮盖着的元素演变的秘密。 /p p   炼金术士最感亲切的嬗变理论,意外地死而复生,不过这次是以一种精确的形式,排除了任何神秘的要素。具有这种嬗变功能的点金石不再是一种神秘而费解的炼金药液,而是现代科学所称的能量。 /p p   可以假定,由镭原子构成的粒子系统中一定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当原子分裂时,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不断释放出来。这正是镭的特征。 /p p   由于以上成就,我们论及的不再仅仅是个别或者特殊的现象了。放射性更强的镭和钋元素的发现,已经导致许多其他寿命或长或短的放射性元素的发现。通过这些发现,我们的化学知识以及我们对自然界物质的了解得到很大的扩展。 /p p   的确,镭的研究近年来导致科学的一个新分支的诞生,即放射学(radiology)的诞生。在巨大的科学王国里,放射学已经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与杂志。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385" title=" 08.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8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03c058ca-ce03-4278-ba21-41bef00bf20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海报 /p p   由于和其他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金属学、地质学和生理学有许多结合点,这个自身很重要的学科又具有更多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因为镭的生理作用,镭在医疗方面找到了应用。许多应用者认为,放射性治疗法在治疗癌症和狼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p p   镭的发现,首先对于化学,接着对人类知识的许多其他分支和人类活动,都有巨大的意义。有鉴于此,皇家科学院有理由认为,应当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发现者的唯一幸存者——玛丽· 斯科罗多夫斯卡· 居里夫人。 /p p   居里夫人,190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荣幸地把诺贝尔物理奖部分地授给了您和您的丈夫,以表彰你们在放射性方面的发现。 /p p   今年,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您化学奖,以表示对您为这个学科付出巨大劳动的赞赏。您发现了镭和钋,您描述了镭的特性和它的分离,您研究了这一著名元素的化合物。在诺贝尔奖颁发的11个年头里,这是第一次将此殊荣赐给以前的获奖者。现在,夫人,请您允许我在这种场合下,用我们科学院对您近年来发现的关注,表明您的发现的重要性。请您接收国王陛下的授奖。 br/ /p p /p p /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