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重点试验室

仪器信息网国家重点试验室专题为您整合国家重点试验室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重点试验室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重点试验室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重点试验室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重点试验室话题讨论。

国家重点试验室相关的资讯

  •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汇总
    在我国的科研平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目前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共有多少家?详细名单有哪些?近日网上流传了一份名单,仪器信息网特别摘录,以飨读者。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国家科研水平最高标准的体现  国家实验室在国外起步较早,一些国外著名实验室培养出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939年建立,共培养了5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和4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中国的国家实验室最早建立于1984年,已建成的有6个,已批准正在筹建的有1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行业科研水平最高标准的体现  我国目前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16个,其中高校171个,中科院系统67个,国家部委47个,企业31个。布局在企业国家实验室知名的有依托华为公司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具体情况如下表:  一般情况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主持。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所高校的发展推动力是巨大的。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全国50个城市,排名前十的是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南京、广州、成都、沈阳、杭州、兰州。  全国有31个省市有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前十的是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北、山东、四川、辽宁、浙江。  全国有近百所高校有国家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排名前十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 3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 药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279" title=" 003.pn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7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1cfd4acb-491e-4c16-bb5f-a306a6b7dc97.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成立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strong /p p   日前,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召开,32家联盟成员单位的100多代表出席会议。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致欢迎辞,科技部基础司郭志伟副司长,江苏省科技厅景茂副巡视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张永清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祝贺联盟成立。 /p p   在联盟大会预备会议上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首届理事会理事名单、首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轮值副理事长单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李佳研究员获选担任首届理事会理事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758" title=" 001.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75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bc5bb25d-65e2-4195-8edd-bd0fe8e023f8.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是在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的倡议和指导下,由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9 个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出倡议,得到 2 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 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港澳伙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积极响应,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联合体。联盟中包含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新药研究等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鼎力加入。 /p p   “我们都知道药物研发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成果转化率较低。药学领域的 32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立足药学,却又各具特色。组建联盟可以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联盟启动仪式上,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发言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主阵地。作为科学研究中的 “国家队 ”,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借此契机,共同实现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求。 /p p   另附32家联盟成员单位和理事名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7fadaf95-80e9-4c00-8162-4cc53dc33802.jpg" / /p
  • 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钢分实验室揭牌
    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12月28日,混合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及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钢分实验室在首自信公司揭牌。首钢分实验室的成立,将使首钢的科技创新工作逐步实现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转变,由单纯的应用型创新向基础理论型创新与效益型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转化,必将进一步推动首钢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迈出新的步伐。   首钢分实验室依托首自信公司,利用首钢总公司的行业背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我国新一代钢铁工艺流程的发展需要,瞄准支撑国家和钢铁工业新建及改造工程的国家级重大项目,解决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信息与自动化控制领域重大科学应用的技术难题。首钢分实验室将在国家实验室的指导下,在我国冶金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攻克科技难关,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   总公司领导强伟,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孙彦广出席并讲话。强伟说,首钢分实验室的成立,是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必将对我国冶金自动化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他希望首钢分实验室在国家实验室的指导下,勇于承担企业急需的攻关课题和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攻克科技难关,拿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动首钢的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孙彦广表示,通过首钢与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长期友好的合作,使首钢分实验室发展成为具有行业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钢铁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信息技术研发的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承接国家和企业重大自动化技术创新课题,为我国成为钢铁工业强国做出贡献。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达,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云贵,首自信公司领导、首钢技术研究院负责人等出席。
  • 盾构及掘进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1月6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中铁隧道集团设立的“盾构及掘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施工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中铁隧道集团申报的“盾构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河南省盾构及掘进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盾构刀盘刀具与地质适应性设计技术研究、主驱动与传动系统技术研究、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研究、碴土改良装置与泥水环流系统技术研究。近五年来,中铁隧道累计承担盾构技术领域国家863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8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5项。目前实验室在土压平衡盾构、泥水平衡盾构和复合盾构的自主研发方面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盾构地质适应性设计、刀盘刀具研究及碴土改良装置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皖四家实验室入选第2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前,科技部公布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名单,我省4家实验室名列其中。   新获批的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依托淮南矿业集团组建的“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组建的“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组建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组建的“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实验室不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放大版”
    李朋德委员:国家实验室建设必须依托行业  “国家实验室一定不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放大版’,它应该深入扎根行业、领域,具有良好的行业和学科交叉性。这样才可能产生新的、更好的重大科技成果。”3月4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委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国从2000年以后开始酝酿国家实验室建设,最早先成立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紧接着,2003年科技部批准第一批共计5个国家实验室并开始筹建。2006年12月5日,科技部召开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通气会,决定扩大国家实验室试点,启动海洋、航空航天、人口与健康、核能、洁净能源、先进制造、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农业和轨道交通10个重要方向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但截至目前,国家实验室基本处于筹建状态。换言之,国家实验室到底是个啥模样,尚在探索中。  在李朋德看来,国家实验室类似一种新型科研机构。他认为,以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案例参看,国家实验室应具备平台、项目、机制、体制四位一体的标配。这样的实验室,有实体、有大的国际项目、能把世界各地优秀科学家积聚起来。  “国家实验室不能只强调基础研究,也要依托行业去策划和建设 不能全是基础研究,全是高精尖的,不能脱离产业,要接地气。”李朋德说,“国家实验室机制要更灵活,不要将它拘泥在一个城市。其实,它可是全国某个行业或领域中的多个优秀实验室的集成,是产业的整合。这种实验室才能带来国家的产业升级,技术的突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委员认为,行业实验室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学科交叉带来更好的支撑。“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了美国阿贡、洛斯阿拉莫斯、劳伦斯伯克利等国家实验室和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等,都是核领域实验室。我们曾对美国实验室做过调研,他们能源部有17个核领域实验室,大部分聚集基础性综合性研究,还有就是涉及核动力舰船和核武器、核能等。我国也应该在核领域组建实验室,加强国防力量,促进军民融合。”  李朋德希望,尽快开展新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对已建设的国家实验室跟踪与服务,关注它们的研究是否站在世界前沿、站在国家亟须上,不能一批了之。
  •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含通讯录)
    p   2016年3月29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总体运行情况、队伍建设、评估报告、部分重要成果及各个实验室的通讯录等内容。 /span /p p   报告中显示,截至2014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2014年国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给予支持以保障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下达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达30.45亿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经费达2亿元。 /p p   2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主要集中在以下8个学科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0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092506.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969607d4-fd05-4f77-95ca-b573aff63603.jpg" width=" 600" height=" 280" / /p p   由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基本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设备先进、科研环境优良的研究支撑平台。截至2014年底,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为289.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台数473942台,总价值299.4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18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569ff912-41c0-4d0f-a03b-c93bb04971f7.jpg"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98ca1fdb-408f-47cc-be59-ec0c467a91e1.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4年度报告.pdf /a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含通讯录 /strong /span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体运行情况、在各行业技术领域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案例等内容。 /span /p p   截至2014 年底,我国共建成国家工程中心346 个,包括分中心在内为359 个,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目前,346 个国家工程中心分布在工业高新技术、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技术领域。 /p p   其中在2014 年,国家工程中心批准计划投资168.56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77.18 亿元,同比增长1.57%和3.46%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86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3430.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66f7ac2d-812e-48cb-b41f-05cda8aa336a.jpg" width=" 600" height=" 286"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065667e5-fc75-41b6-9e7a-2bcb898d766f.pdf"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度报告.pdf /a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次报告公布了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总体运行情况、部分重要成果及各个实验室的通讯等内容。 /span /p p   截止2014年底,正在运行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99个。这些实验室基本上涵盖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领域,体现了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的总体态势。 /p p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属部门以地方科技厅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主,主要分布在以下8个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64px " title=" QQ截图20160330104115.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cb1e0c14-07ad-4b21-9bd4-caefa566248e.jpg" width=" 600" height=" 264" / /p p    strong 更多信息请查看: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03/ueattachment/c80056e3-236b-4aeb-91ca-bd4be02f9238.pdf" 2014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pdf /a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含通讯录 /strong /span ) /p
  •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发布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2008年8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从1984年开始组织实施,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0个,固定人员1万余人,仪器设备总值80多亿元。在统筹部署、适度新建、定期评估、择优支持、动态管理等创新制度的推动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组织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在科学前沿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原来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已执行六年,得到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对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其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从2008年起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的力度。设立专项经费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专项经费的设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形势,在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组织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科技部联合财政部对原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多次征求有关部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的意见,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 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第一,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运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创新研究。第二,针对专项经费的支持范畴,明确了自主研究课题、访问学者制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和自主研制等内容的程序、要求和办法;第三,提出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发展要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并提出相应措施;第四,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增加年度计划和总结、对部分实验室抽查等内容,建立运行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第五,进一步强化对学术委员会的要求,确保学术委员会发挥作用;第六,进一步强化依托单位职责,明确依托单位应优先支持实验室发展。新的管理办法还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数据共享、科学普及、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内容。 科技部、财政部还将联合制定发布《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范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科技部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同时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更好地发挥实验室评估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科技部对2003年制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修订。同时附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详情请见: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
  • 六个重点!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升级”了
    p   6月22日,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意见。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会面临什么方向性变化?《中国科学报》特别邀请到4位科学家一起为《意见》“划重点”,他们是中科院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穆荣平,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门永锋,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周峰,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生态学和进化研究组组长、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张德兴。 /p p strong   重点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是“重头戏” /strong /p p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p p   对此,穆荣平表示,目前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是300个左右,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90多个。 /p p   “从数量变化来看,未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在企业。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优化一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建设一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培育一批’。”穆荣平说。 /p p   5月30日,根据《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科技部组织对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8个实验室限期整改,4个实验室因为未通过评估不再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序列。 /p p   “强化企业布局,增加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指导方向是对的,但企业通常追求‘名利双收’。因此,政府在推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降低要求,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企业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穆荣平说。 /p p strong   重点二:长期跟跑会被“优化调整” /strong /p p   在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意见》指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基础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关注国际学科领域发展新动态,遵循科学规律,适时调整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任务,促进更多优势学科领域实现领跑并跑。对在国际上领跑并跑的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长期跟跑、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的实验室予以优化调整。 /p p   对此,穆荣平认为,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本身就偏重基础研究,需要超前布局,意见里的内容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对《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和回应。 /p p   不过,穆荣平表示,目前看来没有优势但对未来创新发展十分重要的学科,需要迎头赶上,即使是“跟跑”也可以予以支持。 /p p strong   重点三:理顺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关系 /strong /p p   《意见》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将实验室作为本单位的“政策高地”,在物理空间、科研仪器和实验设施平台搭建、人员聘用、研究生指标、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和倾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赋予实验室选人用人、科研课题设定自主权。 /p p   “这是在明确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的主体责任。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单位的学术高地、人才高地,其建设不能仅靠国家,依托单位也应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穆荣平说。 /p p   周峰表示,他所在的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一直以来,该所对实验室的项目、人才、经费配备都非常重视,资源更多地向重点部署方向倾斜,而非搞平均主义。实验室主任的管理能力、学术水平、凝聚力也一直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要求实验室主任在部署实验室前沿方向、识人用人、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p p   门永锋表示,根据实验室的特点,每个实验室会有不同的做法。例如,在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于专业分得细,实验室专门成立了9个人的实验室委员会,选人用人、科研课题设定通过集体决策产生。 /p p strong   重点四:评估要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 /strong /p p   《意见》指出,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坚持定期评估考核制度,建立与实验室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完善第三方评估,探索国际同行专业化评价,强化实验室学术竞争力的国际比对和实验室任务完成情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引导实验室在学科目标上更加聚焦原始创新,促使更多实验室不断成为领跑者和并跑者,增强国际影响力,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调整、良性循环。 /p p   “很多前沿原创性研究是要花时间的,实验室评估时如果只追求量化指标,数论文、数帽子、数期刊影响因子,会造成实验室研究的聚焦性不足。”周峰表示,在评估中应当分类评价,引入国内外同行评议,基础研究看国际认可度,应用基础研究看是否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 /p p   门永锋表示,目前实验室评估时采用的定量评估、末位淘汰等做法都不符合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他建议,随着学科越来越细分,有必要在实验室评估时引入小同行评议。 /p p   穆荣平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评估中,除了定量之外还要定性评估,如考查实验室的成长性、学术圈影响力、工作内容,此外,未来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将是以严格的国际评估为主。 /p p strong   重点五:实验室要有容错机制 /strong /p p   《意见》指出,推动实验室建立容错机制,形成潜心研究、挑战未知的创新文化和宽容失败、鼓励争鸣的学术氛围。保障科研人员围绕实验室确定的科学目标和任务,心无旁骛、长期稳定深耕基础理论、基础方法,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引领国际科技前沿方向。 /p p   穆荣平表示,创新九死一生,失败也是成果。如果研究表明“此路不通”,也是一种科研成果,但宽容失败不是纵容失败。 /p p   门永锋介绍,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门成立了“火花项目”,用实验室的自主经费,严格遴选、重点支持年轻科研人员开展高风险的科研探索。 /p p   周峰表示,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科研环境,例如年轻人进入实验室后可以先在大的、经费项目充足的课题组开展科研,对于优秀人才和有前景的科研方向,实验室会配备稳定的科研资金,创造容错的环境,培育原创性成果。 /p p strong   重点六:2025年的目标有挑战性 /strong /p p   《意见》指出,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若干实验室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中心和高水平创新高地,引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持续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团队,在相关领域成为解决世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核心创新力量,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p p   张德兴表示,政策落实得如何,不仅取决于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者和依托单位管理者的担当、视野、气魄和胸怀。 /p p   “到2025年若干实验室要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中心和高水平创新高地,这是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穆荣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如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2025年就要实现这一目标,十分具有挑战性。 /p p   此外,穆荣平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支撑2050年现代化强国目标,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找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突破口。 /p p & nbsp /p
  • 澳门两间实验室获批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12月1日联合宣布,经国家科技部同意,澳门两间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两个实验室分别是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澳门大学设立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唐志坚表示,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将使澳门有更好研究条件培养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大幅提高澳门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使澳门在有关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可能,对澳门科技发展具标志性意义,对教育和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澳门特区政府将向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拨款6200万澳门元,用于实验室未来3年的基本建设与完善。
  • 石药将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1月6日,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了第二批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申请,石药集团药物制剂及释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列榜中。这标志着石药集团在该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2010年1月10日,石药集团有限公司获颁“国家创新型企业”铜牌。2009年10月,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国家第二批111家创新企业名单,石药集团被正式确认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这也是石市企业首次跻身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据悉,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石药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10亿元,利润超过12亿元。   记者同时获悉,2010年1月11日下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闭幕。石药集团“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悉,丁苯酞部分专利先后授权给美国、韩国等国际制药公司,开创了我国医药知识产权向发达国家授权的先例,提高了我国医药在精神神经科领域的国际地位。
  • 农业领域新建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7月15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在长沙组织召开2011年(农业领域)新建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会,对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6个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主管部门,论证组专家,重庆、黑龙江、河南、广西等省市(区)科技厅的代表,6个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依托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柯敏出席会议,湖南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梁秋松致辞。   会上,张先恩司长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体系建设情况,他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实验室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完善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任务和计划,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各重点实验室不断创新发展,积极组织科研队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平台、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努力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培养优秀科学家和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   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主持论证会。专家组听取了6个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建设计划报告,就各实验室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质询,经过认真研究讨论,对各实验室的建设计划提出了改进建议。   参加本次论证会的6个农业领域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验收
    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关于眼科学等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办公厅(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科技厅: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2010年我部对“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1个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分别组织了专家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这些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和制度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既定的建设任务,达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我部对验收专家组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同意这31个实验室通过验收(名单见附件)。   希望上述实验室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要求,结合验收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开放交流,继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在成果、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请各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继续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为实验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特此通知。   附件:2010年通过验收的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O一O年十二月十七日 2010年通过验收的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 广东省国家重点实验室达10家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东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全省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实验室体系对广东省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截至2009年底,广东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10家,其中2家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今年广东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望达到13家。   依托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稀有金属分离的基本规律与机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共性技术、工程应用技术等研究,为稀有金属和再生金属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清洁化生产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的“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猪鸡重要性状遗传的应用基础、基因与环境互作的应用基础、畜禽育种新技术等研究,着力解决畜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进行移动核心网络、移动接入网络、移动多媒体及终端等三个方向的关键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增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带头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在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广东省自1986年开始建设省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分布领域日益广泛,总体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广东省共有123家省重点实验室,18家公共实验室和25家省重点科研基地,共同构成了极具广东特色的实验室体系,已成为广东省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 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的创新基地 成为聚集、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地和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对推动广东省科技进步和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紫金矿业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12日从龙岩市科技局获悉,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立项在全国建设第二批5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榜上有名,实现了龙岩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在龙岩市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将提升龙岩市在矿产开发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促进龙岩市铜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在这个创新平台上,龙岩市将争取更多的国家投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研发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突破更多的关键技术,为我国相关产业科技进步及龙岩市相关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长期以来,紫金矿业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攻关项目,已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科技项目500余项,掌握了150多项专有或专利技术,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多项,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对此,市科技局将创建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作为实施“科技品牌带动战略”的中心工作,积极推动紫金矿业进一步提升公共技术研究水平。依托紫金矿业建设的“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致力于浮选新技术、新型选冶药剂分子设计、生物预氧化、压力预氧化、选冶过程模拟与优化、含氰含砷废水综合利用、含砷废渣稳定化处理等技术开发,以提高我国黄金资源利用率与保障程度,促进黄金行业的技术、装备的整体提高,提升我国黄金产业的综合利用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市乃至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
  • 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与医学)评估专家公示(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11月15日,科技部公布了《关于对2016年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专家组进行公布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受科技部基础司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会同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承担2016年度生物领域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根据评估分组,组建四个评估专家组,每组专家参与本组的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等环节的评估工作。按照评估有关要求,现将每组评估专家名单进行公布。现将评估专家名单附录如下:  附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附件:评估专家组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pdf
  • 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立
    p   日前,根据《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经贵州省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荐和专家论证,科技部认为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建设运行条件。现决定对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立,建设运行期各为5年。 /p p   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期间,贵州省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strong 在建设运行期内,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不低于6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和人才引进培养专项经费。 /strong /p p   贵州省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在每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优先支持实验室申报的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 优先支持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重点保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善和更新需求。 /p p    strong 实验室依托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strong 贵州医科大学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p p   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期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是实验室建设和日常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将实验室作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strong 在建设运行期内,每年为实验室提供不低于500万元的实验室建设、日常运行、开放课题设立和人才引进培养专项经费。 /strong /p p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作为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实验室建设运行期内,在每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优先支持实验室申报的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 优先支持实验室团队建设、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重点保障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完善和更新需求。 /p p    strong 实验室依托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需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strong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给予相对独立的人事决定权。 /p p   科技部将统筹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和基地人才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实验室科研能力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协助实验室建立与业务对口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国家科研基地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提升实验室研究能力和水平。 /p p   两家实验室建设运行要依据专家论证通过的《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6-2020)》、《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实施方案(2016-2020)》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竞争前关键技术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运行期间,实验室应按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加强实验条件建设,加强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区域内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p p   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批准建设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strong /p table align=" center" border=" 1" cellpadding=" 0" cellspacing=" 0" width=" 600"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34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实验室名称 /strong /p /td td width=" 10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实验室主任 /strong /p /td td width=" 14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依托单位 /strong /p /td td width=" 11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strong 主管部门 /strong /p /td /tr tr td width=" 34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0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何志旭 /p /td td width=" 14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贵州医科大学 /p /td td width=" 11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贵州省科技厅 /p /td /tr tr td width=" 348" p style=" text-align:left " 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0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尼玛扎西 /p /td td width=" 14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p /td td width=" 116"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湖北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29家
    为落实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和科技部支持湖北若干举措,科技部与湖北省于2020年7月举行工作会商会议,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出席此次会议。会商确定支持武汉纺织大学、江汉大学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复武汉纺织大学建设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继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后,湖北省获批的第3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湖北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增至29家,位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集聚高水平研究团队,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科技成果。研制出了“嫦娥五号”月面国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着陆发动机柔性隔热组件等,并为太空空间站、核潜艇声学隐身壳体材料等重大问题的预研积极提供技术支持。疫情期间,为应急防疫物资转产和产量升级所急需的装备改造和技术改进提供了技术支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突出贡献奖1项。下一步,湖北省科技厅将继续推进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做好江汉大学申报创建省部共建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调服务工作。
  • 江苏又增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科技部日前正式公布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项目第二批名单,我省4家企业申请获得批准,占总数的1/14,数量居全国省份之首。   此次我省晋升“国字号”的4家重点实验室,包括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中药制药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高性能土木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申请的“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肉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至此,我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达26家。
  • 2012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启动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山西省科技厅: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精神,2012年将对信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2012年信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具体工作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承担。   2. 参加2012年信息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1个,名单见附件。   请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认真组织依托单位和实验室做好评估准备工作。 附件:参加2012年度信息领域评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1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 3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5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6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教育部 7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教育部 10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11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2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 教育部 13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清华大学 教育部 14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大学 山西省科技厅 15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教育部 16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7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纤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 教育部 18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教育部 19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教育部 21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2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3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4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教育部 25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6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27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8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 教育部 29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0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 教育部 31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 科技部: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科技部关于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3个实验室通过验收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426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科技厅(委),厦门市科技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国资委,中国铁路总公司:  根据《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基〔2012〕716号),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3个实验室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这33个实验室完成了建设任务,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建议通过验收。科技部部务会研究审议了专家组建议,同意33个实验室通过验收(名单见附件)。  请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结合验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开放交流,继续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在出成果、出人才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请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继续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为实验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附件:通过验收的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科 技 部  2016年12月30日通过验收的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1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资委 重庆市科委2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科技厅3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厅4煤基清洁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国资委5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科技厅6生物质热化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科技厅7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科技厅8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市科委9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运达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厅10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科技厅 河南省科技厅11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广东省科技厅12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省科技厅13金属矿山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科技厅14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科技厅15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市科委16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科技局17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市科委18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科技厅19汽车振动噪声与安全控制综合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吉林省科技厅20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科技厅 国资委21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雨润肉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科技厅22抗体药物与靶向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张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委23特种电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市科委24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5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6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委27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科技厅28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科技厅29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科技厅30非粮生物质酶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31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32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33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国资委
  • 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办公厅(室),总后勤部卫生部: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和工作安排,日前我部组织专家对心血管疾病等49个实验室进行了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并认真审查了修改后报送的建设计划任务书,现决定批准建设心血管疾病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请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落实有关政策和建设经费,组织相关实验室开展建设工作。请实验室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对实验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在建设期间,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科研水平,加强队伍和实验条件建设、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努力成为国家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建设计划完成后,我部将组织专家验收。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请有关方面抓紧各项工作,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验收。   特此通知。   附件:批准建设的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主任 建设承担单位 单位负责人 实验室代码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符习勤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 袁隆平 李晓红 2011DA770014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喻树迅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大学 喻树迅 娄源功 2011DA125024 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卢孟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东北林业大学 张守攻 杨传平 2011DA169034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夏庆友 西南大学 王小佳 2011DA105044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孙其信 2011DA105054 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保善 广西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唐纪良 陈晓阳 2011DA790064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盛寿 2011DA131078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香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李书章 2011DAV00088 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沙家豪 南京医科大学 陈 琪 2011DA690098 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庾石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蒋建东 2011DA131108 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 萍 中国药科大学 吴晓明 2011DA105118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孟 伟 2011DA144123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许志琴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侯增谦 2011DA121133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 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匡尚富 2011DA126143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童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焰新 2011DA105153 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义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徐义刚 2011DA17316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孙和平 2011DA173173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亚宁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陈 曦 2011DA173183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志标 兰州大学 周旭红 2011DA105194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张 偲2011DA173203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韩兴国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韩兴国 2011DA173213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段吉安 中南大学 黄伯云 2011DA105227 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郭占成 北京科技大学 徐金梧 2011DA105237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铁军 西安交通大学 郑南宁 2011DA105247 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熊 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朱 荻 2011DA124257 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段献忠 华中科技大学 李培根 2011DA105267 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吉臻 华北电力大学 刘吉臻 2011DA105277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晓红 重庆大学 林建华 2011DA105287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孙凝晖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李国杰 2011DA173295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任晓敏 北京邮电大学 方滨兴 2011DA105305 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王东琳 2011DA173315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柴天佑 东北大学 丁烈云 2011DA105325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丁建东 复旦大学 杨玉良 2011DA105331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建峰 北京化工大学 王子镐 2011DA105346 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赵修建 武汉理工大学 张清杰 2011DA105356 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钟登华 天津大学 李家俊 2011DA105367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吴岳良 2011DA173372 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薛其坤 清华大学 顾秉林 2011DA105382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申德振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宣 明 2011DA173395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曹 镛 华南理工大学 李元元 2011DA105406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和生 侯建国 2011DA173412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姜宗林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樊 菁 2011DA173422 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鞠熀先 南京大学 陈 骏 2011DA105431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饶子和 南开大学 龚 克 2011DA105444 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学良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陈晓亚 2011DA173454 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韩家淮 厦门大学 朱崇实 2011DA105464 分子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维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薛勇彪 2011DA173474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杏忠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黄 力 2011DA173484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 邓子新 上海交通大学 张 杰 2011DA105494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历程
    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4年-1997年):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成一批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基地。1984-1993年,国家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投资9.1亿元,立项建设了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布局 1991-1995年,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8634万美元和1.78亿元,又立项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进行了布局。两批重点实验室建成,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初步框架。   国家经费支持:1989年原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补助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对外开放。1995-1997年,原国家计委对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仪器设备更新改造。   建立评估制度:1990年开始,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1994-1997年,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领域统一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分别予以设备更新经费和运行补助经费资助。   二、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规范和改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类型。   科技部规范了“发布指南、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程序,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领域新建了88个实验室,同时淘汰了17个运行较差的实验室,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此外,根据实验室发展形势与时俱进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强调质量、定性评价、整体评价等指导思想,取消定量指标,引导实验室出重要原始性创新成果。   2000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上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2003年,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2006年,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截至2007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58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4个。这些研究实验基地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学科布局和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三、提高阶段(2008年--):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2007年经费14亿元,2008年近20亿元,2009年预计达到25亿元。专项经费的设立,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新中国档案: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
    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 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1984年原国家计委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的有关大学和研究所中,依托原有基础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1984-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过了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正在进入提高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4年-1997年):建成1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探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成一批基础研究实验研究基地。1984-1993年,国家利用科技三项经费投资9.1亿元,立项建设了8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了布局 1991-1995年,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投资8634万美元和1.78亿元,又立项建设了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在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进行了布局。两批重点实验室建成,形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初步框架。   国家经费支持:1989年原国家科委设立“重点实验室运行补助费专项”,补助实验室的日常运转和对外开放。1995-1997年,原国家计委对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仪器设备更新改造。   建立评估制度:1990年开始,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科委分别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1994-1997年,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共同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领域统一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分别予以设备更新经费和运行补助经费资助。   二、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规范和改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类型。   科技部规范了“发布指南、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程序,在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和新兴前沿领域新建了88个实验室,同时淘汰了17个运行较差的实验室,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此外,根据实验室发展形势与时俱进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验室管理。尤其对实验室评估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强调质量、定性评价、整体评价等指导思想,取消定量指标,引导实验室出重要原始性创新成果。2000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基础上推动学科交叉、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2003年,为带动地方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开展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作。2006年,为加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作。   截至2007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58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38个),试点国家实验室6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4个。这些研究实验基地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学科布局和结构布局基本合理。   三、提高阶段(2008年--):专项经费的设立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3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宣布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从开放运行、自主选题研究和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三方面,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力度。2007年经费14亿元,2008年近20亿元,2009年预计达到25亿元。专项经费的设立,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摒弃浮躁、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标志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 1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详细名单最全汇总!
    p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具体名单。希望对做此类客户的销售有所帮助。 /p p    strong 清华大学 12 /strong /p p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萃取分离分室) /p p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 /p p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p p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物理分室) /p p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分室) /p p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大学 10 /strong /p p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p p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p p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p p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分室) /p p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浙江大学 10 /strong /p p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 /p p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 /p p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分室) /p p   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南京大学 6 /strong /p p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分室) /p p    strong 上海交通大学 6 /strong /p p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分室) /p p    strong 吉林大学 6 /strong /p p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 /p p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师范大学 5 /strong /p p   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分室) /p p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复旦大学 4 /strong /p p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安交通大学 4 /strong /p p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武汉大学 4 /strong /p p   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分室) /p p    strong 中山大学 4 /strong /p p   华南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华中科技大学 4 /strong /p p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塑性成形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四川大学 4 /strong /p p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天津大学 3 /strong /p p   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精馏分离实验室) /p p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分室) /p p    strong 同济大学 3 /strong /p p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分室) /p p    strong 大连理工大学 3 /strong /p p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东南大学 3 /strong /p p   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国农业大学 3 /strong /p p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 /p p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分室) /p p   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哈尔滨工业大学 3 /strong /p p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厦门大学 2 /strong /p p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山东大学 2 /strong /p p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南大学 2 /strong /p p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国矿业大学 2 /strong /p p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华东理工大学 2 /strong /p p   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化学工程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p p    strong 华中农业大学 2 /strong /p p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华东师范大学 2 /strong /p p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华南理工大学 2 /strong /p p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strong /p p   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湖南大学 2 /strong /p p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重庆大学 2 /strong /p p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国石油大学 2 /strong /p p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成都理工大学 2 /strong /p p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理工大学 1 /strong /p p   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科技大学 1 /strong /p p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化工大学 1 /strong /p p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南开大学 1 /strong /p p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燕山大学 1 /strong /p p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山西大学 1 /strong /p p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兰州大学 1 /strong /p p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应用有机化学) /p p    strong 电子科技大学 2 /strong /p p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南大学 1 /strong /p p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strong /p p   综合业务网理论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strong /p p   火灾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中国地质大学 1 /strong /p p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邮电大学 1 /strong /p p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东北大学 1 /strong /p p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北工业大学 1 /strong /p p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南交通大学 1 /strong /p p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东华大学 1 /strong /p p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南京农业大学 1 /strong /p p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武汉理工大学 1 /strong /p p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第三军医大学 1 /strong /p p   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第四军医大学 1 /strong /p p   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西北大学 1 /strong /p p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北京交通大学 1 /strong /p p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第二军医大学 1 /strong /p p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南京工业大学 1 /strong /p p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山东农业大学 1 /strong /p p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广州医学院 1 /strong /p p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p p    strong 河海大学 1 /strong /p p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分室) /p p    strong 江南大学 1 /strong /p p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分室) /p p    strong 南昌大学 1 /strong /p p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分室) /p
  • 中国西部已建成4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24日从科技部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西部共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4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8个,成为西部重大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的“领军者”和“孵化器”。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为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中国有关部门从1984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着眼于国家需求,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重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目前,全国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14个(其中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94个)。   叶玉江介绍说,1985年国家批准在兰州大学建设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西部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国家加大对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10年来共批准建设了24个,并在安排经费时对西部实验室予以倾斜支持,例如2009年安排西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46064万元,占实验室专项经费总额的17%。   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经成为西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些实验室成为同领域国内外公认的学术中心。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基地建设处副处长王静介绍说,如设在西安的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黄土与东亚古季风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同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科学家开展强强联合。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王静说,作为西部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设在西安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使中国自主掌握批量制造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的技术和设备,有效打破了国际封锁,建立起中国航空航天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成形和应用的自主技术能力,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国家重点实验室还为西部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了关键科学问题。如设在兰州的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多年的工程冻土学研究积累为青藏铁路建设奠定了关键科学基础,为青藏铁路的路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撑。设在成都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中国铁路大提速和高速轨道交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玉江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还为西部大开发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成为孕育中国西部地区科技将帅人才的摇篮。依托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的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者81人,还拥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7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4人。这些优秀科技人才,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   此外,针对部分西部省份基础研究力量较薄弱,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尚有难度的实际情况,国家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条渠道,支持和培育地方实验室的发展。据悉,目前新疆已建有4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生物资源基因工程、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绵羊繁育生物技术、绿洲生态农业等领域,西藏已建有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涉及藏医药、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等领域,这些实验室已经成为当地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
  • 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
    近日,科技部网站发布通知,发光学及应用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材料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2012年科技部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08]539号)的要求,对“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室的建设计划完成情况组织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这些实验室在凝练研究方向、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管理和制度建设、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完成了建设任务书规定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要求,能按照相应的管理办法正常运行。科技部对验收专家组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批准其通过验收。 2012年通过验收的16个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1 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 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与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3 硅砂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 药物先导化合物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5 金属挤压与锻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6 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市科技局 7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矿冶研究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8 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市科技局 9 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科技厅 10 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科技厅 11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2 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13 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4 煤基低碳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省科技厅 15 生物源纤维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6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科技厅
  • 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现航母级科技平台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基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加速布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加强对国家战略和安全需求的能力支撑,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此外,将加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统筹中央与地方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科技评估中心主任朱志凌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后的科技发展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好与坏、强与弱,将代表我国原创性科学研究在世界的位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6月,科技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到2020年,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501个,其中国家研究中心有6个,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5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17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有32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我国重点实验室将重点围绕网络信息、能源、海洋、物质科学、空天、人口与健康等重大创新领域。此外,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是今年我国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主管部门明确要求梳理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形成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以实现有效竞争为原则,研究提出总体布局方案,探索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的体制机制。”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存在学科单一、规模小、公益性弱等不足,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有助于加强学科交叉、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的能力,对产业技术创新有新的贡献。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重点实验室联盟可能主要集中在国家重大需求和新兴交叉前沿领域。”上述知情人士表示,2019年国家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组建,主要将加强引导,推动实验室围绕学科领域、行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组建实验室联盟,开展共性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方向的联合研究,促进协同创新。具体来看,主要推动固体地球科学、药学、水科学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发展。围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联盟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支撑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特别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科技部此前公布的评估结果显示,前两批99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8家限期整改,4家被撤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陈宝明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稳定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其能够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应实行动态调节机制,对在国际上领跑并跑的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长期跟跑、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的实验室予以优化调整。”一位业内人士说。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 这些单位有大举措!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研水平的代表,代表了某高校或某单位在本学科领域在国内、国际达到领先水准,也是目前最具含金量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之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度自从建立以来已有36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方向布局需要重新梳理和调整,在一些重要、新兴学科领域亟需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自去年初,教育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部门就积极协商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改革、重建工作。今年1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提出的2021年重点工作中就包含了“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强化科技创新基础能力”。针对于此,近期多家单位做出相关举措,让我们来看看近期有哪些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行重组吧:1月28日,南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研讨会在八里台校区服务楼召开。会议提出,将对该校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实验室进行重组。1月20日,北京化工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工作、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方案研讨会,会议对该校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方案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实验室重组的初步方案。1月19日,水利部办公厅公布了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的结果。通知中指出,自2020年以来,水利部启动了现有10家部级重点实验室改革重组工作,并对水沙科学与江河治理等7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和研究方向进行调整;水工程建设与安全等3家重点实验室的名称维持不变,对重点研究方向进行调整。刚刚进入1月份,已经有这么多家单位陆续推进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今年还将有更多国家实验室重组的成果,我们也将会持续关注!
  • 2020年我国将建成7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192,0,0)" strong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科发基〔2018〕64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各有关单位: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但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依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现提出以下意见。 /p p    strong 一、总体要求 /strong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凝聚和培养一流优秀人才,引领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大幅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保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引领性,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坚持系统布局。按照建设高水平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体系,明确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目标任务。 /p p   ——坚持能力提升。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注重原始创新,聚集领军人才,增强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创新活力,促进重大原创成果产出,提升国际影响力。 /p p   ——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机制建设,强化开放合作,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军民融合,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能力。 /p p   ——坚持科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分类管理,完善评估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地方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财政稳定支持。 /p p   (三)发展目标。 /p p   到2020年,基本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清晰、布局合理、引领发展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激励制度基本完善。实验室整体水平、开放力度、科研条件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凝聚和培养一批顶尖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在部分重要学科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数量稳中有增,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 /p p   到202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全面建成,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若干实验室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中心和高水平创新高地,引领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持续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成果,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团队,在相关领域成为解决世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核心创新力量,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p p    strong 二、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体系 /strong /p p   (四)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总体布局。 /p p   明确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定位,系统布局、重点建设、均衡发展,强化分类管理,加强体系建设和优化布局。推进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以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建设,统筹企业、省部共建、军民共建和港澳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的结构优化、领域优化和区域优化。重点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长远发展,围绕区域创新和行业发展,选择优势单位和团队布局建设,适当向布局较少或尚未布局的地方、行业部门倾斜,加强与国家相关科教计划重点任务布局的衔接,推动实验室聚焦重大科学前沿问题,超前布局可能引发重大变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一批世界一流领军科学家,产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开创更多前沿学科,在引领基础研究前沿方向中发挥主导作用。 /p p   (五)重点推进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 /p p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基础研究,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关注国际学科领域发展新动态,遵循科学规律,适时调整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任务,促进更多优势学科领域实现领跑并跑。对在国际上领跑并跑的实验室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对长期跟跑、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的实验室予以优化调整。围绕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医学、农学、信息、材料、工程和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在干细胞、合成生物学、园艺生物学、脑科学与类脑、深海深空深地探测、物联网、纳米科技、人工智能、极端制造、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安全、全球变化等前沿方向布局建设。 /p p   (六)大力推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 /p p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共性关键问题,主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等。突出需求导向,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加强与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引导部门地方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支持,落实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明确实验室建设标准,加强评估考核,引导企业建立实验室科研成果质量和效益评价机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p p   (七)加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 /p p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地方基础研究能力为目标,主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依托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布局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坚持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与评估考核,按照实验室目标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提升实验室科研能力和水平,推动与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伙伴关系。推动地方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在项目、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统筹中央与地方相关专项资金等措施支持实验室建设发展。 /p p   (八)组建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 /p p   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聚焦符合科学发展趋势且对未来长远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聚焦可能形成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且对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问题,聚焦学科交叉前沿研究方向,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根据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长远发展重大需求,在优势学科群基础上,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实行主任负责制,强化组建单位法人主体责任,加大中央财政稳定支持力度。 /p p   (九)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联盟。 /p p   加强引导,推动实验室围绕学科领域、行业发展和区域创新组建实验室联盟,开展共性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方向的联合研究,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固体地球科学、药学、水科学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盟发展。围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需求,推动实验室联盟建设。鼓励和引导联盟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支撑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p p    strong 三、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 /strong /p p   (十)培养和聚集高水平人才队伍。 /p p   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力为核心,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吸引顶尖人才、培养青年人才、用好现有人才,促进人员合理的双向流动,助推重大成果产出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强化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评价,引导出成果、出人才并重,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优秀创新团队。推动实验室建立完善人才评价与成果、贡献相挂钩的制度,评价考核注重研究成果创新质量、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 /p p   (十一)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 /p p   应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和学科交叉的大趋势,推动实验室围绕研究方向,科学合理地进行原有实验研究硬件资源整合和配置,积极开拓仪器设施的功能和推动极限研究手段突破,搭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加强实验室公共实验研究平台能力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为突破科学前沿、实现技术变革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保障。 /p p   (十二)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力度。 /p p   深化实验室“物”与“人”等资源开放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实验室认可度。按照《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的要求,推动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大科研数据等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探索开展基础研究众包众筹众创,将开放服务满意度和普及度作为实验室年度考核和定期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培养,为科研活动提供规范化、专业化公共技术服务。推动实验室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聘用制度,设置一定数量流动岗位,吸引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人才共同开展联合研究。调动青年人才创新积极性,为他们提供由骨干研究人员辅导开展阶段性研究的便利条件。 /p p   (十三)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 /p p   健全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深化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支持实验室开展目标导向的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或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牵头承担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项目。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倡议,推动有条件的实验室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工作。 /p p   (十四)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影响力。 /p p   充分发挥实验室品牌效应,鼓励实验室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学科、领域和行业产业中的美誉度与影响力。鼓励实验室与学会、协会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积极支持实验室开展科普工作,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开放。鼓励实验室创办国际知名期刊。大力倡导和支持实验室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和推荐更多人员到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重要期刊应聘任职,推进任职高端化。将实验室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创新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学科引领中心、科学知识传播普及和成果转移中心。 /p p    strong 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 /strong /p p   (十五)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p p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推动部门地方将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地区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创新保障能力,把经费、人员、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落到实处。建立国家和部门地方联动机制,形成多层次推动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工作格局,国家将加强对部门地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部门地方实验室的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p p   (十六)强化依托单位法人主体责任。 /p p   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将实验室作为本单位的“政策高地”,在物理空间、科研仪器和实验设施平台搭建、人员聘用、研究生指标、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和倾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赋予实验室选人用人、科研课题设定自主权。创造科学家、研究团队和青年人才拎包入驻的环境和条件。建立一流的科研专业服务团队,为科学家开展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撑。 /p p   (十七)加强多元投入,完善资源配置。 /p p   进一步完善分类支持方式和稳定支持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和财政支持的衔接。本着“保重点,补短板、分类支持、注重绩效”的原则,中央财政稳定支持国家研究中心和学科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能力建设。积极鼓励国家研究中心和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坚持多元化投入,推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发展投入力度。通过政府引导、税收杠杆方式,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p p   (十八)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度建设和分类管理。 /p p   按照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目标和任务,制定建设运行实施方案。按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考核,制定修订适合各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特点的办法。加强省部共建等实验室共建共管的制度探索,明晰管理职责,调动实验室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p p   (十九)建立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 /p p   坚持定期评估考核制度,建立与实验室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完善第三方评估,探索国际同行专业化评价,强化实验室学术竞争力的国际比对和实验室任务完成情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引导实验室在学科目标上更加聚焦原始创新,促使更多实验室不断成为领跑者和并跑者,增强国际影响力,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化调整、良性循环。 /p p   (二十)营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文化。 /p p   弘扬科学家和研究团队为国奉献精神,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实验室做科研诚信的表率,避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推动实验室建立容错机制,形成潜心研究、挑战未知的创新文化和宽容失败、鼓励争鸣的学术氛围。保障科研人员围绕实验室确定的科学目标和任务,心无旁骛、长期稳定深耕基础理论、基础方法,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引领国际科技前沿方向。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发展目标、学科方向、人才队伍等的学术指导作用,保持实验室创新活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科技部 财政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8年6月22日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