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纺织品纤维含量

仪器信息网纺织品纤维含量专题为您整合纺织品纤维含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纺织品纤维含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纺织品纤维含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纺织品纤维含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纺织品纤维含量话题讨论。

纺织品纤维含量相关的资讯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发布《纺织品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等4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我会批准《纺织品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纺织品 甾醇含量的测定》《职业时装分级评价技术规范》《复合面料型防寒保暖服装功能性技术要求》等4项标准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体标准,上述团体标准自2023年12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上述团体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见附件。 附件:团体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2023年11月4日附件团体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T/CTES 1057—2023纺织品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本文件描述了纺织品中维生素E(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品。T/CTES 1058—2023纺织品 甾醇含量的测定本文件描述了纺织品中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含量测定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品。T/CTES 1059—2023职业时装分级评价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时装分级评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批量或定制生产的以纺织织物为主要材料生产的职业时装,包括机织、针织西服、西裤、裙套、衬衫、大衣等产品。本文件不适用于防护服等特种作业服装。T/CTES 1060—2023复合面料型防寒保暖服装功能性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复合面料型防寒保暖服装功能性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保暖复合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防寒保暖服装。保暖复合织物或使用本文件定义的保暖层生产的其他保暖类纺织产品可参考使用。本文件不适用于以羽绒和(或)纤维填充的防寒保暖服装。附件:团体标准编号、名称及主要内容.docx关于发布《纺织品 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等4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体标准的通知.pdf
  • 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通过鉴定
    日前,由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该项目完成了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的研制,该仪器由供热系统、水平及垂直减振系统、自动称量系统、夹持及托起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等组成,实现了快速烘干、平稳和防振的称量,在水分含量测量原理和装置设计上具有创新性,且操作简单易行、快速高效,准确可靠。   鉴定专家仔细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材料,认真听取了研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及查新报告等。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在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测试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于该研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建议项目组对该仪器在便携化、集成化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 北京检验检疫局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项目通过鉴定
    日前,由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   该项目完成了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快速检测系统的研制,该仪器由供热系统、水平及垂直减振系统、自动称量系统、夹持及托起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等组成,实现了快速烘干、平稳和防振的称量,在水分含量测量原理和装置设计上具有创新性,且操作简单易行、快速高效,准确可靠。   鉴定专家仔细审阅了课题组提交的材料,认真听取了研究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及查新报告等。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在纺织品水分含量在线测试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于该研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建议项目组对该仪器在便携化、集成化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 岛津推出纺织品、皮革和塑料中有机锡含量分析解决方案
    有机锡化合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产品中,例如鞋的内底,袜子和运动衣的抗菌整理,聚氨酯泡沫生产过程中的添加剂,PVC生产过程中的稳定剂或硅橡胶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等。据统计,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全世界锡产量中的10%-20%用于合成有机锡化合物,由此可见该物质应用的广泛程度。 随着有机锡化合物用途日益广泛,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也日趋严重。有机锡化合物属环境荷尔蒙之一,毒性较大,具有干扰生物体内荷尔蒙的合成、分泌和输送等作用,进而影响生物体的发育、生长或生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二丁基锡、三丁基锡和三苯基锡对粘膜和皮肤有强刺激作用,高浓度三丁基锡和二丁基锡可以透过皮肤而被人体吸收,造成神经系统受损。有机锡化合物对水生物的毒性相当大,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因此,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尤其是二、三丁基锡的检测是目前一些具有权威性、影响比较广泛的生态纺织品环保标准,如Oeko Tex Standerd 100的重要检测项目。 有机锡化合物的安全性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欧盟相关政策法规和相关行业尤其是纺织品行业要求的日趋严格,涉及有机锡化合物的行业将全面开展检测业务,尤其是商检、质检等政府检测机构以及纺织品、玩具等生产企业将对此加大检测力度。 针对上述情况,岛津公司推出了GCMS法测定纺织品、皮革和塑料中有机锡化合物含量分析的解决方案,测试组分包括烷基锡、含氯烷基锡和芳香基化合物共8种。该方法中8种有机锡化合物检出限在4~6&mu g/kg之间,平均回收率在85~105%之间,完全满足实际样品检测的需要。 欲知详情,请点击《纺织品、皮革和塑料中有机锡含量分析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相关法规及政策】 1. 欧盟2009/425/EC指令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欧盟在所有消费品中限制使用三丁基锡(TBT)和三苯基锡化合物(TPT),其限量要求为商品中锡含量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小于0.1%,如若检出超标,则该批消费品将遭到退货乃至严厉的召回处罚。 2. 欧盟纺织品生态标准Eco-label规定:在聚氨酯弹性纤维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纺织成品和半成品在运输或储藏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对于涂层、复合和覆膜产品应满足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的要求。 3.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规定:婴儿用品的三丁基锡含量0.5mg/kg,二丁基锡含量1.0mg/kg。 4. 中国:国家标准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参照Oeko Tex Standerd 100 标准规定,对三丁基锡和和二丁基锡做了同样的限量要求。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江西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实现重大突破纪实
    只需将纺织品样品放在光谱采集探头下,电脑屏幕上即刻就会显示出面料中棉/涤、棉/氨、锦/氨、涤/氨、涤/粘胶等多种纺织原料的成分含量。这神奇的一幕,发生在江西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中心。 在这里,传统方法耗时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成分检测,被缩短到了立时可见,快速、无损、无污染,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 5年耕耘,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在纺织品纤维成分检测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们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纺织品成分检测,被专家赞为革命性的突破。 市场之需 市面销售的纺织品上必须有纺织原料成分标签,这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法令或标准的规定,也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纺织服装年进出口总额达千亿美元,国内纺织品消费总额达万亿元。验证纺织产品成分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纺织品生产企业、社会公共检测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的重要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从事纺织品原料组分检测的(包括外资企业设立的)各类实验室达2000家以上,大多数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甚至经营企业也都配有此类实验室。按照我国强制性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年仅原料组分检测的批数就超过6000亿批次。 然而,由于传统的检测技术存在检测周期长、检测环境要求高、使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破坏样品等问题,使得纺织产品成分含量验证性检测批次大打折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不法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擅自降低混纺面料中某些纤维成分的含量,以次充好,实际成分与标识不符,导致大批量的不合格成品在市场上流通。近年来,从全国各地质检部门公布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合格纺织品中成分及含量与实际不符问题尤其突出,国内市场50%的服装不合格,其中超过50%属于原料组分标识不合格。 研发之路 为解决纺织产品质量控制实际需求和检测技术支撑之间的矛盾,研究和开发一种快速简捷、不需要化学试剂、无需破坏样品的纺织品原料组分检测方法,是检验监管机构和生产企业的迫切需求,也让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踏上了漫漫的研发之路。 2010年,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引进人才,组建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团队,致力于纺织服装等产品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并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合作关系。 经过5年多的研究,收集了2万多个纺织样品,在通用型、便携式和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上开发出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检测棉/涤、棉/氨、锦/氨、涤/氨、涤/粘胶等多种常见纺织品的分析模型,使传统方法耗时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检测,缩短到了现在3分钟内即可完成,极大地提高了检测速度。这一快速、无损、无污染的检测技术,被专家誉为&ldquo 纺织纤维成分检测的革命性突破&rdquo 。 为便于推广应用,研究团队及时将成熟的模型转化为检验检疫行业系列标准,目前已发布实施的有SN/T 3896.1-2014《进出口纺织品 纤维定量分析 近红外法 第1部分:聚酯纤维与棉的混合物》,还有4个系列标准已通过审定待发布实施。为进一步方便客户使用,降低近红外光谱技术使用的门槛和成本,还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纺织纤维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数据处理中心,客户联网后将待检测纺织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即可在一两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 收获之甜 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先后受邀参加了2012年9月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2012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446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会议上,该技术中心向与会者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纺织品原料组分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充分肯定;在香山科学会议上,该技术中心向与会者做了题为《消费品品质近红外物联网检测及健康安全》的报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成果得到了陆婉珍院士及其他参会专家的好评与关注。 辛勤换来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仪器设备生产企业的关注,聚光科技(杭州)公司、瑞士步琦公司、赛默飞世尔公司等先后与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接洽,商讨共同合作开发小型专用近红外光谱仪事宜,与聚光科技(杭州)公司的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 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纺织品纤维成分具有检测速度快、便于操作、不使用化学试剂、不破坏样品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自控、销售企业进货(入场)商品质量验收、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控等多个领域。这一技术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单位的广泛认可,系统内外多家单位已采购或预算采购近红外光谱仪器,应用江西局综合技术中心的研究成果开展纺织品纤维成分的检测,以保证国内纺织产品的质量。
  • 瑞典争取修例限制纺织品及服装所含危险化学品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在今年初夏向瑞典政府提交报告,建议修订欧盟关于纺织纤维名称和相关标签的第1007/2011号规例。2012年12月,瑞典政府要求该局制订建议及原则,以改进欧盟对纺织品所含危险物质的法规,上述建议就是该局的研究结果。   瑞典政府提出的主要研究目标是:   l 提出在欧盟层面上的统一规例,以有效锁定目标,针对在欧盟市场上投放的纺织品所含的危险化学品,无论这些纺织品的原产地在哪里   l 限制供消费者使用的纺织产品所含的危险化学品成份,而第一步是销定目标,针对列为致癌、诱变或危害生殖力(CMR)、导致内分泌紊乱、对环境有害、对水生环境造成危险等物质,以及列为呼吸道和皮肤致敏的物质   l 制订一项有关各方都可落实执行及管理的规例。   欧盟关于纺织纤维名称和相关标签的第1007/2011号规例,订明所有在欧盟市场上提供的纺织品的标记及标签规定。该规例还引入新规定,列明纺织产品若含有动物来源的非纺织品部分(如皮革),在标签上必须包含特定字眼(规例详情请参阅《欧盟商情快讯》2011年第22期)。   在根据上述目标评估过各监管选项后,瑞典化学品管理局于报告中提出结论,最佳的监管办法应是扩大欧盟关于纺织纤维名称和相关标签的第1007/2011号规例的适用范围,从而限制纺织品所含的化学品成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这项规例适用于所有纺织产品,若瑞典方面提出将化学品限制纳入规例内的建议获欧洲委员会接受,对经济运营者产生的效应可能较深远。   其他曾考虑的选项包括通过现有的REACH规例监管、在CE标志标准的基础上制订新的纺织品专用法规,以及征收服装和纺织产品环境税。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称,修订欧盟第1007/2011号规例是最有效的方案,可避免制订新规例的长期复杂过程。现行规例大部分保持不变,只须简单地扩大规例所涵盖的产品范围,并且加入新条款,不允许含有危险物质的纺织产品在欧盟市场上投放。另一方面,该局表示,REACH规例并非用来监管本身不属化学品的产品所含的化学成份,若通过此规例监管,其限制程序势将十分耗费人力。   引入环境税方面,该局过去曾表示已起草国内框架建议,向含有某些类别特定化学品的消费品征税,第一步是对服装和鞋类征税。该局指出,不仅服装,这个办法还可用于从危险及/或风险角度来看属相关的各类纺织品,如消防员服装或家具用纺织产品。然而,现时该局则指出,环境税目前只是在国家层面的选项之一,不管怎样,有关市场参与者可能选择缴税,而非降低纺织产品所含的化学成份。故此,这种办法不会对在纺织品中使用危险化学品构成严格限制,因而在这次研究中不再进一步评估。尽管如此,该局强调,对纺织品征收环境税仍是瑞典的选项。   瑞典化学品管理局于建议中提出在3个不同层次监管纺织制成品所含的危险化学品:(i)没有豁免的规管 (ii)有限度豁免的规管,以及(iii)列入其他物质或物质类别,并降低其最高容许含量水平的程序。   该局具体建议,禁止含有列为致癌、诱变或危害生殖力,或者对环境有害等物质的纺织产品。建议还提出,纺织服装若含有列为呼吸道和皮肤致敏的化学物质亦应禁止。最后,该局还建议包含一份按个案申请的减免履行清单,但没有进一步说明减免涉及的范围。   欧盟立法者很可能对瑞典化学品管理局的报告深感兴趣。若情况确实如此,欧洲委员会可能最终按该局建议的相同路线对有关产品作出限制,在欧盟范围内实施。
  • 两部委发布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两部委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2〕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主管部门:产业用纺织品用于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业高端化的重要方向。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为重点,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高端替代应用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推动业态变革、价值创造和结构升级。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医疗健康、安全防护、海洋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需求为重点,加强产品开发设计,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化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市场。坚持结构优化。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力度,培育优质品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持合作共赢。鼓励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基础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完善覆盖生产与应用的标准检测评价体系,建立诚信共赢产业链供应链。(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3~5家企业进入全球产业用纺织品第一梯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行业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循环再利用纤维及生物质纤维应用占比达到15%,非织造布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对行业提质增效作用明显,行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重点任务(一)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展非织造布纺丝、成网、成型基础研究,提升特种纤维成网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纺丝成网技术稳定性,推动纳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产业化。加强多轴向经编、大尺寸成型、三维编织、2.5维织造等工艺技术研究,破解立体成型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难题,开发纺织柔性材料功能化、绿色化整理技术和复合技术。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梳理重点产品产业链图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开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专用纤维、专用助剂以及织造成型装备开发,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质量效率。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加大在应急救援、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市场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协作,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加强技术迭代升级。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拓产品在医疗健康、海洋工程、高效过滤、安全防护等领域的高端化应用。充分应用质量、能耗、安全生产、环保等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态主导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协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推进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建设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要素资源引进力度和更新速度,完善产业链条,升级制造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推进非织造布、防护用纺织品、高温过滤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集群产业链配套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三)促进两化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先进数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先进制造及管理软件等推广应用。在非织造布、医疗健康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柔性复合材料及线带绳缆等领域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加大智能纺织品开发推广。开发能量采集与储存、数据传输技术,提升柔性传感材料可靠性。开发推广体育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用智能可穿戴产品。拓展智能纺织品在土工、建筑、过滤等领域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共享设计、协同制造、质量追溯、供需对接为目标,在个体防护、工业过滤等领域,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开发行业专用工业APP,提高产业链协同制造能力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四)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节能减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节能减碳行动方案。制定纺粘、水刺、针刺等非织造布领域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行业能耗水平。支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创建绿色工厂。发展环境友好产品。提高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木浆、聚乳酸、低(无)VOCs含量胶粘剂的应用比例,推广可降解一次性卫生用品和可重复使用产品。开展可生物降解非织造布及制品认证工作,加强环境友好产品推广。加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提高循环再利用纤维在土工建筑、交通工具、包装、农业等领域应用比例。推广滤袋、绳网等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回收利用量。(五)坚持标准引领,完善质量保障能力。加强标准体系协同建设。推进上下游企业标准协同研究发布,推进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土工、过滤、海洋等应用领域重点产品标准与应用规范的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转化力度,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开展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绳索、个体防护等领域开展国际对标工作,逐步缩小国内外产品质量差距。鼓励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推动高端品质认证和质量评价工作,培育优质品牌。三、重点领域提升行动(一)高品质非织造布。纺粘和熔喷非织造布。开发超低克重、高均匀、双组分、细旦纺粘非织造布。开发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开发熔喷与其他工艺复合产品,拓展熔喷非织造布在保暖材料、擦拭制品中的应用。推广聚酯熔体直纺纺粘非织造布技术。闪蒸法非织造布。加强对闪蒸纺丝成布工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3000吨级闪蒸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医疗包装、防护用品、印刷品等产品中的应用。静电纺非织造布。优化静电纺丝设备及工艺,开发高固含量(≥30%)纺丝溶液,实现静电纺丝非织造技术装备产业化,推动在个体防护用品、保暖隔热材料、防水透湿材料、电池隔膜等产品中的应用。环境友好非织造布。发展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和可冲散非织造布,实现熔喷木浆非织造布、木浆水刺非织造布技术装备产业化。研发推广聚乳酸、生物聚酯纺熔非织造布、纯水减量海岛纤维非织造布。(二)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个体防护装备。推动防护用品产业基地发展,开发生产可防核生化、热、机械力、静电、电弧、粉尘的防护用品。完善个体防护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能力,培育具有多品类、适应多场景、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个体防护装备综合性企业。生物医用防护装备。研发轻质柔软正压防护服面料,提高材料机械性能、气密性和耐化学性。研发舒适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开发不同功能和防护等级的口罩。应急救援用纺织品。加快应急救援帐篷、耐高压输送管、高性能救援绳索及安全带、高空救援成套系统及柔性逃生通道、航空救援装具等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完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三)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研发纤维预制体数字化编织技术及复合技术。开发高强高模高韧复合材料、航空级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新型防热、隔热、透波材料,空间碎片防护材料及芳纶蜂窝材料,提高配套航空航天工程能力。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开发电磁屏蔽和吸收、飞艇蒙皮、飞船充气返回舱、缓冲气囊用柔性纺织复合材料。研发具有多波段兼容、自适应环境、动态变形等性能的伪装材料。(四)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海洋工程用纺织品。开发高性能海工缆、信号缆、系泊缆、锚固缆等产品,提升产品的高长度、高强度、抗蠕变、耐盐雾、耐老化等性能。推动海洋工程用纺织品模拟测试及实际工况测试,加快在油气开采、海上救援、深海探测、深海养殖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海洋渔业用纺织品。加快高强度、高耐腐蚀、低海洋生物附着捕捞网、养殖网箱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远洋渔网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五)医疗健康用纺织品。医疗用纺织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健康卫生用纺织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疮、康复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提升产品易护理、易清洁、抗菌抑菌等性能,加快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纺织品研发应用。(六)交通运输用纺织品。高品质内饰材料。开发隔音、吸音性能好的多层纺织材料。发展无废料生产、一体化成型工艺,减少化学粘合剂使用。加强再生材料在车用内饰件中的高值化应用。轻量化材料。突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加快麻、竹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支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中的推广应用。(七)土工建筑用纺织品。土工用纺织品。开发碳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碳玻复合土工格栅、阻燃抗静电双向拉伸土工格栅、高强超滤土工管袋等产品,发展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土工布,扩大土工用纺织品在基础设施、矿山安全、环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发展聚酯纺粘、粗旦双组分非织造布以及玻璃纤维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开发大型场馆建设用大幅宽ETFE涂层膜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八)过滤用纺织品。液体过滤用纺织品。加快精细过滤、超滤微滤等高性能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品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反渗透膜、纳滤膜、正渗透膜材料,推动产品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空气过滤用纺织品。开展超净过滤等高性能材料的研发攻关,加快多功能一体化过滤材料、工业烟尘碳捕集过滤材料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攻关和应用示范,加快废旧过滤材料及产品回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四、政策措施(一)加大政策支持。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医疗健康、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小巨人”企业。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示范基地。加强招投标监管,坚持优质优价原则,规范行业有序竞争。(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培养学术、技术和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认证,培养具有优秀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骨干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企业家研修培训,培育现代化管理人才。(四)深化跨行业交流合作。加强与医疗卫生、土工建筑、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重点应用领域的交流,开展技术创新、标准研制、示范应用等合作。推广土工、建筑和安全防护用纺织品在重点工程和特殊行业的应用。支持农业用、环保用绿色可降解产业用纺织品推广应用。(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服务技术创新、推动跨界合作、引导资金投向,加强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平台建设、品牌培育、技术交流、产需对接、信息发布、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工作,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指导行业协会通过各类活动推动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4月12日
  • 普析为您提供纺织品中有害物质测定解决方案
    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例如,一、禁用偶氮染料是由芳香胺和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合成的,是纺织品染色时最重要的一种染料,该类偶氮染料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后,在细菌和酶的作用下极易还原或分解,转化为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类,对人体构成极大的危害;二、甲醛作为纤维素纤维树脂整理的常用交联剂,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包括部分真丝产品),从而赋予纺织品防缩、抗皱、免烫和易去污等功能。但是,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未交联的或水解产生的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三、纺织品均具有一定的pH值,由于人体皮肤带有一层弱酸性物质,以防止疾病人侵,因此纺织品pH值在中性(pH值为7)至弱酸性(pH值略低于7)之间对皮肤最为有益。目前,我国生产的纺织品pH值超标现象颇为严重。2005年一季度,国家质检总局对我国生产的纺织品进行了GB 18401-2003标准规定项目的抽查检测,结果显示pH值不合格率为第一位。因此加强对纺织品pH值的检测对规范纺织品市场、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为摸清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北京普析通用公司开发了适用于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甲醛含量、pH值超标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偶氮染料&mdash &mdash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样品测定,本实验采用M6单四极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纺织品中的偶氮染料进行检测,分离效果好,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回收率较高,满足分析要求。 甲醛含量&mdash &mdash 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选用195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作为检测仪器,检出限低,操作简单,显色稳定,结果准确,满足国标要求。 pH值测定&mdash &mdash 本方案按照GB/T 7573-2002对A、B、C三类纺织品的pH值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检样内三类纺织品的pH值均符合国标要求。 欲知详情请拨打垂询电话: 销售热线:010-69910666 010-69910888 免费咨询热线:800-810-0172 400-610-0172
  • 纤维纺织品测试鉴定难?我们帮您变身“火眼金睛”——识经辨纬, 纤毫毕现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纺织纤维已经成为当今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纤维纺织品种类繁多、功能多样,针对不同样品的性能特点,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表征技术进行测试。纤维纺织品分析需求和对应技术:珀金埃尔默利用自身完整的产品线,从光谱、色谱、质谱到热分析等多种技术角度,为纤维纺织品的鉴定、成分分析等需求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纺织纤维鉴别——红外光谱法和红外成像测试技术-纺织品的辐射率和温升测试——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迷彩服等纺织品的反射率和紫外线防护系数进行测定——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纤维的种类、牌号及制造商等进行区分——差示扫描量热仪-纤维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热重-红外-气质联用技术-纺织品中有机毒物的检测——色谱技术-纺织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原子光谱技术-纳米纺织品环境毒理学研究——单颗粒ICP-MS技术点击下图下载《珀金埃尔默纤维纺织品检测解决方案》
  • 日拟对纺织品中多氯联苯制定限量值
    近日,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METI)发起一项倡议,对多氯联苯PCBs含量大于50ppm及超出斯德哥尔摩公约制定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中PCB安全标准规定限值的颜料色粉进行调查和质量鉴定,对于此类PCBs严重超标的色粉颜料,将责令停产并撤出市场。该倡议是基于日本染料和化学工业协会(JDICA)在调查98批次的有机颜料过程中有57批次的产品发现痕量PCB。多氯联苯作为一种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被引入纺织品中,在燃烧时会释放出剧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多氯联苯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属于“环境激素”中的一种有毒有害物质。 近年来,日本对涉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纺织品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日本设置了大量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如《控制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法律》和《关于日用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法规的实施规则》中,规定了纺织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指标;《消防法令》对纺织品燃烧性能进行了规定;《道路车辆安全标准法规第16部》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纤维产品质量表示规程》、《纤维产品质量表示者号码承认规程》等,均对相应用途纺织品的质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对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及时与产品输日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开展培训和信息通报,提升企业质量安全及自我防范意识,指导企业做好应对工作;加大对输日纺织品的抽查力度,对输日纺织品严格进行排查,必要时进行抽样检测,避免因疏漏而导致退运、召回等事件发生;对第三方企业实施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扩大检验监管范围,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供方档案,严格控制生产源头;加强过程监管,将面料加工、染整、绣花等第三方加工企业纳入检验监管范畴,确保最终成品的质量安全。
  • 美取消部分纺织品“铅检测” 企业订单大增
    日前,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作出决定,将包括人造和天然纤维制造的纺织品排除在根据 《消费者产品安全促进法案(CPSIA)》所要求的含铅检测之外,这也意味着,今后输往美国的大部分纺织品将无需再检测铅含量这个实验项目。   “美国在政策方面的松动,并不代表美国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而是从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得更好了。”昨日,全球检测权威机构SGS集团纺织品部亚太区技术总监蒋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虽然还无法估算美国这一政策的改变将给纺织企业节省多少检测费用,但无疑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制造正逐步从信任危机中走出。   “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   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签署生效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HR4040)。该法令是自1972年CPSC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CPSIA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他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所有制造商应该保证其产品符合该法案的所有规定、禁令、标准或者规则。   就在该法案正式公布后一年,CPSC主席表示:该委员会通过审理数百宗检测报告,最终认定大多数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不会引入铅,或导致最终产品含铅量超过CPSIA规定的要求,因此决定将铅含量测试这个项目从纺织产品检测中删除。   据蒋红介绍,此次取消铅含量检测的项目包括纺织品成品中天然纤维、金属等原材料的检测,也取消了部分玩具辅件的检测。“但是对于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部分仍然要进行检测。”即便如此,蒋红认为,美国方面的部分豁免是在一轮严格要求下,纺织品企业自身规范所致。   纺织企业负担减轻   美国方面出台各种各样的安全检测标准对“中国制造”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仍旧是美国纺织服装第一大进口地。统计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892.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 美国取消部分纺织品铅检测 纺企负担减轻
    日前,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作出决定,将包括人造和天然纤维制造的纺织品排除在根据 《消费者产品安全促进法案(CPSIA)》所要求的含铅检测之外,这也意味着,今后输往美国的大部分纺织品将无需再检测铅含量这个实验项目。   “美国在政策方面的松动,并不代表美国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而是从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商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做得更好了。”近日,全球检测权威机构SGS集团纺织品部亚太区技术总监蒋红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虽然还无法估算美国这一政策的改变将给纺织企业节省多少检测费用,但无疑传达了一个信号:中国制造正逐步从信任危机中走出。   “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   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于2008年8月14日正式签署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HR4040)。该法令是自1972年CPSC成立以来最严厉的消费者保护法案,影响着美国所有生产、进口、分销玩具、服装和其他儿童产品及护理品的相关行业。所有制造商应该保证其产品符合该法案的所有规定、禁令、标准或者规则。   就在该法案正式公布后一年,CPSC主席表示:该委员会通过审理数百宗检测报告,最终认定大多数纺织品在制造过程中不会引入铅,或导致最终产品含铅量超过CPSIA规定的要求,因此决定将铅含量测试这个项目从纺织产品检测中删除。   据蒋红介绍,此次取消铅含量检测的项目包括纺织品成品中天然纤维、金属等原材料的检测,也取消了部分玩具辅件的检测。“但是对于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部分仍然要进行检测。”即便如此,蒋红认为,美国方面的部分豁免是在一轮严格要求下,纺织品企业自身规范所致。   纺织企业负担减轻   美国方面出台各种各样的安全检测标准对“中国制造”有一定不利影响,但中国仍旧是美国纺织服装第一大进口地。统计显示,今年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总出口额892.3亿美元,美国仍然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单从浙江宁波地区来看,2008年,宁波共向美国出口玩具与服装3000多批次,涉及金额5000多万美元。此外,作为出口大户的浙江湖州地区,2009年1~8月就向美国出口服装与纺织面料共2700多批,出口金额达到8000多万美元。   蒋红表示,铅检测的常规费用为200元/组,早前,出口美国的纺织企业都要取得经过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证方可被美国方面接受。这也意味着,在铅含量的测试上,每款产品至少要多花200元。   欧美方面层出不穷的安全质量标准,让出口企业“难以承担”。以一款出口到欧盟的塑料拖鞋为例,在进入欧盟国家之前,要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至少接受3项检测:化学性能测试、物理性能和鞋底的耐磨性、弹性和鞋帮的拉力,每项检测费是250元。也就是说,一款鞋至少要交出750元的检测费,“如果一款鞋的订单在几千双,那么几乎就没有利润可言。”在利润率不断下降的纺织行业,检测费用的增多无疑再次缩小了利润,甚至让企业零利润生产。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这绝对是个利好消息,不仅减少了大量的检测费用,而且增强了出口信心。”一周前就得知上述消息的浙江一纺织企业负责人李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据李元介绍,按照该公司去年的出口额来计算,该项检测的取消,有望减少20万元左右的费用。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纺织品标签规则修订案收集意见
    近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依据《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Textile Fiber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Act)拟议就修订纺织品标签规则和法规征求评议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8日,内容为:(一)整合更新后的ISO 2076:2010(E)标准 (二)允许某些悬挂标签不披露产品所有的纤维含量信息 (三)通过修订发票条款、发票或其他票据定义解决电子商务问题 (四)更新担保条款,供应商签署的伪证处罚担保书将由一份每年更新的,根据《纺织品、毛皮和羊毛法案》修改相应表单用于继续向FTC担保的证书所替代 和(五)澄清一些其他规定。   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和规则要求市场营销人员给每个法规涵盖的纺织产品附上标签,披露的信息包括(一)通用名称和产品纤维重量的百分比组成 (二)制造商或其他负责业务的公司名称或,代替的公司注册标识号 和(三)产品加工或制造的国家名称。
  • 我国将制定一批纺织品检测国标
    仪器信息网讯 我国将制定一批用于纺织品检测的国家标准,在2013年7月18日国家标准委下达的《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显示了这一消息。   这些标准主要涉及纺织品的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检测,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标准。 计划编号 项目名称 标准性质 制修订 代替标准号 采用国际标准 完成时间 主管部门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20130709-T-608 纺织过滤材料高温氧化和水解性能试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东华大学、江苏东方滤袋有限公司 20130710-T-608 纺织品 拟除虫菊酯残留生物测定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南大学 20130711-T-608 纺织品 铅和镉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南大学 20130712-T-608 纺织品 有机磷农药残留生物测定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南大学 20130716-T-608 服装衬布外观疵点检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 20130717-T-608 三维编织物及其预制件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30718-T-608 三维编织物及其预制件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30719-T-608 三维编织物及其预制件压缩性能试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20130720-T-608 土工合成材料 宽条拉伸试验方法 推荐 修订 GB/T 15788-2005 ISO 10319:2008 2014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0130721-T-608 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试验方法 推荐 制定     201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广州市纤维产品检测院
  • 中国纺织品工业协会提出家用纺织品强制标准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家用纺织品行业发展飞快,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家用纺织品的品种和质量逐年递增。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市场,中国纺织品工业协会提出家用纺织品强制标准。    标准名称:家用纺织品 毛巾中水萃取物限定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洗浴用的毛巾类产品,如:浴巾、面巾、方巾等。    要求: 毛巾中水萃取物限定 项目 单位 限量 五氯苯酚(CAS No.87-86-5) mg/kg ≤5.0 萃取液 液沾色 级 ≥3 透明度*1 mm ≥200 注:如产品标志注明需洗涤后使用,则萃取液制取用洗涤后的样品。   备注:   *1. 透明度: 液体的澄清程度,与液体中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多少有关。   标准名称:家用纺织品 可挥发性有机物限量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含大面积涂层、塑胶、粘合剂的家用纺织品*1。   要求: 家用纺织品可挥发性有机物限量 项目 单位 限量甲醛释放*2≤ mg/kg 300 总挥发性有机物*3≤ mg/kg 50 注:总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等。   备注:   *1.家用纺织品:室内使用、非正式传统服装的各类纺织品,如:床上用品,毛巾类产品、布艺装饰类产品、厨浴卫生类用品、静电植绒类产品、公共用纺织品等。   *2.释放甲醛含量的检测按GB/T 2912.2执行。   *3.总挥发性有机物:用气相色谱非极性柱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并包括它们在内的已知和未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以上信息来源于报批稿,仅供参考,请以国家最终审批文件为准。
  • 解析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新标准
    随着欧盟禁用偶氮染料法规的发布和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已经成为纺织品服装国际国内生产和贸易中最重要的监控指标。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组织标准起草小组,在总结国内众多专家多年检测工作积累的经验和参考欧盟标准的基础上,于 2005年完成了GB/T17592.1~17592.3-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系列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该修订版本GB /T17592-2006《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已于2006年发布和实施。为了保证准确执行标准,各检测机构以不同的形式交流经验体会,企业也在学习和咨询标准的有关内容。经与有关专家讨论,现就GB/T17592-2006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做出以下说明:   1.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GB/T17592-2006与98版标准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由原来的3个部分合并为1个单独标准,并修改了标准名称   —标准适用于经印染加工的纺织产品   —芳香胺的种类由20种增加至为24种   —取消了液液萃取,增加了对涤纶产品试样的前处理程序   —增加了HPLC/DAD外标法和GC/MS内标法定量的方法   —取消了在反应液中添加碱及乙醚提取液中加入盐酸的做法。   2.标准适用的产品范围   98版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棉、毛、麻、丝和粘胶纤维的纺织制品”。事实上,除天然纤维和粘胶纤维外,还有大量的合成纤维产品。由于原标准适用范围较窄,导致在检测这些产品的偶氮染料含量时没有依据。因此,GB/T17592-2006的范围中明确规定“适用于经印染加工的纺织产品”。经印染加工的纺织产品为:采用各种着色剂,包括染料(dyes)、涂料或颜料(pigments)染色或印花的产品。   3.产品的检测取样   GB/T17592-2006对检测试样规定为“取有代表性试样”,是与国际接轨的,在ISO的大多数纺织品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例如甲醛和pH值)中均没有取样的规定。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纺织产品种类繁多,千变万化,无法采用一个统一的规则。   对于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由于取样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同,有可能造成漏检或误判,因此有必要明确取样方法。在此,产品的检测取样参见《纺织标准与质量》2006年第5期《GB18401-2003实施指南-纺织产品分类和取样示例》(续)。对于单一颜色的产品、均匀混色或类似效果的产品,试验的取样无特别要求 对于由纤维或颜色不同的多组件组成的纺织产品,则单独对每一个组件分别检测。   有花型图案(包括印花和色织)的产品,原则上不将其中的某个色块作为独立的组件进行检测,一般按下列方法取样:   —对于有规律的小花型,取至少一个循环图案或数个循环图案,剪碎后混合   —对于循环较大或无规则的花型,尽可能按主体色相的比例取样,剪碎后混合   —对于白地的局部印花、独立印花及分散花型,取样应包括该图案中的主体色相,当图案很小时,不宜从多个样品上剪取后合为一个试样。如果这些局部花或分散花色相不同,则宜分别取样检测。如果仅作为企业内部生产控制或质量分析的检测时,则另当别论,可以单独取一个图案或一种颜色进行检测。   4.涤纶产品的前处理方法   GB/T17592-2006的6.1规定了2种不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6.1.1的前处理方法是模拟纺织品的实际穿着和使用条件,附录B的方法是经过萃取将染料从纤维上剥离下来。   采用不同的试样前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纯涤纶产品按附录B的方法处理,其它产品均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但此规定仅限于国内销售产品。对于出口产品,应按出口目标国的法规或标准进行检测。例如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产品,最好根据企业对工艺的描述或根据操作者的经验,判断产品的染料种类和染色工艺,然后决定是否应采用附录B的将染料从纤维中萃取出来并还原裂解的前处理方法。   5.禁用可分解芳香胺的限量值   GB/T17592-2006的测定低限为5mg/kg,当检测值20mg/kg 时,判定为不符合要求。   6.未经着色加工的产品   一般,经着色加工的产品才会涉及到染料和颜料,禁用偶氮染料也是针对此类有色产品进行控制的。但在未着色的白色或本色产品中也有可能检测出可分解芳香胺,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整理剂、粘合剂等其他化学品造成的。因此,对未着色产品一般不做禁用偶氮染料项目的检测,即使检测出可分解芳香胺,也应分析是否是染料或颜料造成的。如果该产品未经过染色或印花工艺,则可判定该产品未使用禁用的偶氮染料。   7.含氨纶产品   含氨纶的产品有时会检出可分解芳香胺,对此结果要进行分析,看其是氨纶本身的缘故,还是确实有禁用的偶氮染料或颜料。一般,如果含有氨纶的产品的可分解芳香胺超标时,可将氨纶拆出后检测产品不含氨纶的部分 如果不含氨纶的产品未检出,则可以判断该产品的可分解芳香胺是由于氨纶引起的,不属禁用偶氮染料,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 “纺织品检测技术”专题网络研讨会将于7月30日召开
    &ldquo 纺织品检测技术&rdquo 专题网络研讨会 举办时间:2014年07月30日9:30 会议简介: 衣食住行,&ldquo 衣&rdquo 排在第一位。并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性,而是更加注重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天然可再生。 然而,同食品安全相类似,纺织品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通常纺织品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及pH值、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合格。而最近一些研究称,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生育率下降以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 近期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等单位已完成《纺织品 特克斯(Tex)制捻系数》等38项纺织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向社会征集意见。为配合当前形势,仪器信息网于7月30日举办&ldquo 纺织品检测技术&rdquo 专题网络研讨会,邀请知名纺织品检测专家、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为大家解读纺织品安全问题。 报告题目: 专家报告一:&ldquo 国产仪器在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rdquo 报告人:祖文川 博士, 北京市理化分析中心工程师。多年相关行业经验,在纺织品和国产仪器检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与科技部国产仪器应用的平台项目,并独立承担多项分析测试开放项目。 报告内容: 1.国产仪器在生态纺织品应用 2.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的差异比较_以纺织品检测指标为例 专家报告二:&ldquo 环保标准严格要求下纺织生产企业的检测需求及技术&rdquo 报告人:龚 应用化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华环保联合会环保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环保部纺织印染大气污染标准起草人,在生态纺织品和大气污染VOC检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参与撰写多个环保标准的制定编写工作。 报告内容: 1. 环保部大气标准体系简介 2. 纺织印染行业的大气环保标准准入条件(大气排放、废水、废杂) 3.棉\毛\丝\麻\印染环保检测指标及相关仪器方法 专家报告三:&ldquo OEKO-TEX® Standard 100 全球发展趋势及相关测试项目解析&rdquo 报告人:朱建萍 女士 TESTEX 特思达(北京)纺织检定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 本报告将简述 OEKO-TEX® Standard 100的基础知识,介绍近年来OEKO-TEX® Standard 100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分析OEKO-TEX® Standard 100常见测试项目不达标原因,以及预防和解决的方法。 参与方式:仪器信息网注册用户即可报名,现在报名并参会还可赢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会议当天仅需登陆账户就可进入会场(需要音频交流的用户需要准备麦克)。 报名链接: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123 关于网络讲堂研讨会及其他会议问题咨询,请加入QQ群231246773,群二维码如下:
  • 欧盟禁止含环境激素纺织品
    2012年6月5日消息:近阶段欧盟可能将全面禁止含环境激素的纺织产品,这将对今后辖区纺织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纺织服装中的环境激素问题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欧盟在2006年签发文件,明确禁止NPE和壬基酚(NP)在纺织生产行业中使用。瑞典化学品管理局也计划于今年8月前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禁止含NPE纺织品进口欧盟的文件,此举最终或将导致欧盟全面禁止市场上出售含有NPE的纺织品。   采取清洁生产技术,用生态环保的表面活性剂替代NPE,摒弃水洗涤纺织品的方式,提早为“欧盟欲禁止含环境激素纺织品”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做好准备,同时也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 构筑生态纺织品的安全防线—访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治恩副主任
    2005年是中国纺织业的多事之秋。1月1日,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出现“井喷”;4月4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出口的三类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20天后,欧盟宣布对中国九类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调查;5月13、18日,美国两次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短短一个多月内,中国纺织品出口接连遭受欧美“大棒”。而笔者在近日专访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李治恩副主任时了解到,在诸如“特保”措施、反倾销调查等关税贸易壁垒出台之前,美、日、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早已形成。 标准的起源  据李主任介绍,最早颁布并实施“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于1994年就出台标准禁止纺织品中使用以联苯胺为代表的20种致癌芳香胺及可分解出这些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欧盟也于2003年9月起实施了《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2004年6月起又实施了“蓝色着色剂”禁令。2003年,我国有一批纺织产品出口到德国,被检出含有联苯胺537mg/kg。德国政府立即禁止销售这批产品,并要求经销商采取招回行动,将货物退回生产商或就地销毁,并对负责采购的经理提起诉讼。目前,在德国一旦发现纺织品中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整批货物都将罚扣,并对生产厂家进行刑事起诉。总之,“生态纺织品标准”的核心就是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且执行起来比关税壁垒容易,因此也更受发达国家青睐。  当然,国外这些技术标准的出台,我们还是应当主要看它们的正面意义。纺织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品,特别是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过程,会用到种类繁多的染料、助剂等,而这些化学材料很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含有或产生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残留在纺织产品上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生态纺织品”概念的提出,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标志,人们将来在购买衣服或其他纺织品时,不仅要关注美观、舒适,还有留意所买纺织商品是否符合生态标准。 相应的中国国标  作为一个纺织品进出口大国,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甲醛含量的限定》。2005年1月1日,又正式实施了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该规范对纺织产品提出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共有5个大项,包括: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异味、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列入监控范围,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国家相关部门同时规定,2005年1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2005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并将于2006年1月1日结束过渡期。  具体分析这五项强制性的监控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甲醛含量和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这两项内容,其实已经成为目前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中的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要求,我国现阶段出口欧美和日本等国的纺织品服装几乎都已被要求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而欧盟和日本亦已都有相关的法规来对这两项内容进行严格的管制。   至于所列的几项色牢度指标,无论国内、国外,都是染色纺织品所必须检测的内容。虽然并无直接的证据证明色牢度与人体的健康安全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良好的色牢度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染料脱落转移到人体皮肤上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风险。关于pH值和异味的要求,则是对纺织产品的基本要求,要达标在技术上应无太大的难度。因此,国家将这五项内容作为强制性监控目标,既有科学合理的依据,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危害与检测  在谈及纺织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时,李主任给笔者举了个例子。就拿人们当前最关注的“禁用偶氮染料”来说吧,在染料分子结构中,凡是含有偶氮基的统称为偶氮染料。在合成染料中,偶氮染料也是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制品等染色及印花。尽管偶氮染料有色谱范围广、色种齐全、牢度高等优点,但是部分有害偶氮染料在与人体的接触过程中,其有害成分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然后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物质混合起来,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芳香胺化合物。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种,在这23种可致癌芳香胺中,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是最强的。联苯胺可以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并且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据大量医学调查显示,经常接触联苯胺人群的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8倍。此外,偶氮染料除了对人体有危害,由于偶氮染料不可水溶,对水域等环境危害更大,污染很重,因而对纺织品进行检验是最好的预警机制。   “那么,针对纺织品中可致癌偶氮染料的检测,国家是否也已出台了相关的标准呢?”笔者问道。  目前,我国关于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测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是1998年11月26日颁布,并于199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三个国家标准,分别是:GB/T17592.1《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B/T17592.2《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GB/T17592.3《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 薄层层析法》,这三个标准共同组成了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系列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前面我们提到的今年初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关于禁用偶氮染料检测部分,引用的就是现有的GB/T17592.1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列标准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出台的直接原因就是德国政府于1994年7月14日公布了《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法》(第二修正案),该法案禁止在德国生产、进口、使用和销售某些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此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荷兰和奥地利也颁布了类似的法令,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买家也纷纷采纳了德国法令中的相关内容而提出了更严格的采购标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迅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丝遗憾  但令人遗憾的是,德国政府颁布相关法令之后,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未能及时出台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使该法令的实际实施一拖再拖。直到1998年,才以官方文件汇编的方式,公布了三个官方检测方法标准。而欧盟则是到2003年9月和2004年初,才在三个德国标准的基础上推出了三项对应的欧盟检测方法标准草案和欧盟正式标准,分别是:《CEN ISO/TS 17234:2003 皮革 - 化学测试 - 染色皮革上某些偶氮染料 (颜料)的测定》、《EN 14362-1:2003 纺织品 - 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 第一部 分:使用某些不经萃取即易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和《EN 14362-2:2003纺织品 - 源于偶氮染料(颜料)的某些芳香胺的测定方法 - 第二部分:使用某些须经萃取纤维而得到的偶氮染料(颜料)的检测》。而此时,我国的三个测试方法标准已经完成审稿和报批程序正式发布了。  这样一来就产生出一个问题,欧盟指令明确指出,在规定的三个检测方法的条件下,检测出的疑致癌芳香胺不得超过30ppm。换言之,凡不按欧盟规定的三个检测方法所规定的技术条件和程序进行的检测所得结果将不被认可。由此而引出的尴尬是,我国现有的三个纺织品上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由于当时所参照的是早期的德国用于皮革的标准和国内商检系统自主开发的成果,与目前欧盟的三个方法标准(实际上已被全球采用)在技术条件和操作程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检测结果没有很好的可比性。  不过,李主任向笔者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现有国家标准的适用范围、样品预处理、定性/定量方法的选择、方法检出限等多方面着手进行修订。 诱人的“蛋糕”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的纺织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一些大型纺织品生产企业已开始采取相应行动,一方面开发、使用绿色环保的替代染料,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寻求对企业产品进行生态安全性认证,以期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获取买家的信任。而这又间接导致了中国生态纺织品检验市场的这块“蛋糕”越来越大。笔者从李主任处了解到,在当今世界种类繁多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中,其中最风行的纺织品环保生态标准标签要算是Oeko-Tex100 Standard100和Eco-Textile了,而Oeko-Tex100纺织品环保标准标签又最具权威、影响最广。Oeko-Tex100检测标准是由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与检测协会制定的,检测项目和测试方法极其严格、详细。该组织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接收中国相关企业的送检样品,然后送往欧洲总部进行检测,据悉其在中国一年的检测收入高达6000~7000万元人民币。最终通过检测并获得“according to oeko 100”认证标志的产品即可在欧盟市场一路绿灯。而一些国外老牌的在华第三方实验室,如:SGS、Intertek等,也随市场而动,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面对国外检测机构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国相关单位未雨绸缪,也已开始建立自己的生态纺织品认证机构。在本文即将完稿时,笔者得到一个最新消息——“2005年4月28日,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在京成立。”该公司是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出资组建,2004年6月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公正检验认证服务机构,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从事纺织和服装产品检验认证的机构。  应当看到,欧盟国家取消了纺织品配额数量限制来控制产品的进口,取而代之以“绿色壁垒”或其他环保标准来构筑其“后配额时代”的准入“防线”。为了保持我国对外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优势地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要与国内的相关检测机构紧密配合,同时还要认识到欧盟的“绿色壁垒”还有可能涉及除着色以外的其他工艺流程上,并尽早研究改进对策,从而获得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绿色通行证”。    联系电话: 010-65015881   E-mail : siti@cta.com.cn   单位地址:北京朝外英家坟延静里中街3号(100025)
  • 欧盟发布纺织品新标签及标记规例
    2011年10月18日,欧盟《官方公报》刊登第1007/2011号规例,内容涉及纺织纤维名称及纺织品的标签及标记。规例为欧盟市场内所有纺织品订立标签及标记条款,并引入崭新的条款,规定若纺织品含有源自动物的非纺织部分,必须在标签内以特别字句说明。   新规例适用于所有纺织品,包括只含纺织纤维的原材料、半加工品或制成品,因此涵盖各种各类服装。   此外,规例亦适用于纺织纤维的重量百分比至少达80%的产品 纺织部分至少占整体重量80%的家具、雨伞及遮阳伞 多层地毯上层、床垫覆盖物、露营用品覆盖物的纺织部分,而该等纺织部分以重量计至少占上层或覆盖物80% 包含在其他产品中,成为产品不可分割部分的纺织品,也在规例规管范围。   规例订明,标签及标记说明纺织纤维成份时,必须使用附件1所列的相关名称。   只有全部使用相同纤维的纺织品才可在标签或标记内写上是「100%」、「纯」及「所有」或相同意思的字句。不过,若产品因技术问题,难以避免含有不超过2%的外来纤维,或若产品已经过梳理过程,以及因技术问题,难以避免含不超过5%的外来纤维,亦可获豁免遵守上述规例。此外,规例亦为套毛或未加工羊毛产品制订规管条款。   含有多种纤维的纺织品,须把所用的各种纤维名称按重量百分比由大至小列于标签或标记上。占纺织品总重量不足5%的单一纤维,或合计起来占纺织品总重量不足15%的多种纤维,可以列为「其他纤维」。   规例有一项新条款涉及含有源自动物非纺织部分的纺织品。若欧盟市场内的纺织品含有源自动物的非纺织部分,须于标签或标记内标明为「含有源自动物非纺织部分」。条款规定标签或标记不能有误导成份,必须能让消费者容易理解。   所有纺织品的标签或标记必须耐用、易读、容易看见及可接触。标签必须稳当地附于产品上。向欧盟经济营运者供应产品的供应商应留意,可以提供其他商业文件,作为标签或标记的补充资料,甚至取代标签或标记。商业文件必须清楚说明纺织纤维的名称及描述纤维成份。   第1007/2011号规例将于2012年5月8日在欧盟实施,但符合第2008/121/EC号指令纺织品名称规定并于2012年5月8日前已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纺织品可获豁免。这些纺织品可于2014年9月9日前继续在市场出售。第2008/121/EC号指令的纺织品名称规定要求纺织品附有纤维成份标签。这项指令与第73/44/EC号指令及第96/73/EC号指令将于2012年5月8日起失效。   第1007/2011号规例内的纺织纤维名称及产品标签和标记条文载于以下网址:   http://eur-lex.europa.eu/LexUriServ/LexUriServ.do?uri=OJ:L:2011:272:0001:0064:EN:PDF
  • 纺织品新国标锁定绿色环保 有机服装成趋势
    原定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已推迟至2012年8月1日实施。新标准更加关注纺织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对纺织企业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环保的“有机服装”成未来趋势。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制定的首个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从200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有效保护我国纺织消费者的健康、规范纺织产品市场以及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2003版标准相比,2010版新标准主要有以下修改:适用范围,除保留原有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外,新增了家用纺织产品 婴幼儿的定义从24个月以内改为36个月及以下 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目录从10类增加至13类,新增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箱包、背提包、鞋、伞和地毯 禁用偶氮染料新增了“4-氨基偶氮苯”,达到24种 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试验的取样要求 将直接接触皮肤纺织产品PH值的范围从4.0~7.5修改为4.0~8.5 关于染色牢度检测,规定了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纺织产品,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本色及漂白产品和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考核染色牢度。   由于当下时机还不够成熟,新标准的实施往后推迟了一年。时间虽推迟,但整个纺织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并未改变,纺织企业都已纷纷开始为适应新标准做准备。印染过程中使用的染料和助剂必须选好的,企业的自检能力也要提高。企业增配检测仪器、购买染料的费用必然会带来纺织品生产成本的增加,再加上近年来人工、原料等各种成本的不断提高,未来服装的价格很有可能会继续上涨。   以下为笔者访问SGS全球纺织品服务亚太区技术总监蒋红博士   新标准着眼环保   Q: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A:近年来,各级质监、工商部门逐步加强了对生产、流通领域纺织品服装的质量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消费者和社会广泛关注的婴幼儿服装、内衣、羽绒服装等进行了重点抽查,查处和曝光了一大批包括知名品牌的服装质量问题,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服装产品质量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纺织品质量监管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完善的。20世纪90年代,为反欺诈,维护消费者知情权适时出台了关于纺织品服装使用说明的强制性标准,有效解决了纤维成分无序、随意标识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上绿色环保理念的兴起,消除国内消费者对所谓“有毒”服装的恐惧,国家在2001年就发布了关于甲醛含量限定的强制标准。随后结合国际上对环保安全的要求及我国纺织服装生产实际状况,出台了迄今为止对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Q:新安全标准要传达给市场及企业最核心的灵魂点是什么?品牌公司如何才能更深刻地领会这个灵魂点,并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哪些企业将从中受益,哪些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A:新版(2010)安全标准是旧版(2003)的加强版,覆盖范围更广,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更严。它要传达给市场和企业的核心精神是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需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必须将自身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以产品质量为根本,加快转型,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于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重视产品质量、没有社会责任感及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必将会失去竞争力,并最终遭到淘汰。   Q:国家如何引导市场适应,并服从新安全标准。   A:要充分了解市场和企业的现状,给予适当宽松的调整期。同时,鼓励第三方、媒体、渠道等对新安全标准进行宣传。   Q:纺织企业、染整企业、染料生产企业等纺织产业如何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适应新的安全标准。   A:企业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环保意识,并将环保和产品安全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中,这样才能让员工的质量意识深入骨髓,同时倡导清洁生产,对各个加工流程进行严格监督,层层把关,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新安全标准对市场的影响。另外,企业应不断学习新的标准和法规,加强与第三方质检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详解新标准   Q:新标准将“4-氨基偶氮苯”列入了禁用的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清单,使得禁用的致癌芳香胺种类达24种,这一规定对企业有何影响。   A:这一点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对于4-氨基偶氮苯,欧美市场一直就有相关的法规限制,已经执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了。中国生产企业作为全球制造商,在染料选用上大多已经将其考虑在内。   Q:“将直接接触皮肤纺织产品PH值的范围从4.0~7.5修改为4.0~8.5”,是出于什么原因考虑。   A:纺织品是与人体皮肤长期接触的产品,其水萃取液的pH值过大或过小,会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将pH作为考核指标已达成共识。考虑到我国的水质和节能环保等问题,将B类的pH值从4.0-7.5修改为4.0-8.5。   Q:新标准“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试验的取样要求”,请问这一规定将对企业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有怎样影响,对哪些企业影响最大,企业如何应对。   A:原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是直接引用相关试验方法标准,而试验方法标准中一般表述为“取有代表性的试样”,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在ISO的大部分纺织品化学分析方法标准(例如甲醛和pH值)中均没有具体的取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项目,特别是色牢度、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检测,由于取样方法不同,有可能导致试验结果不同,造成漏检和误判,因此有必要给出取样方法的说明。   新标准实施延迟   Q:新安全标准的实施已推迟到明年,为什么要推迟?您认为是遇到什么执行难度,还是时机不到?在过渡期内,到底是按新标准还是旧标准执行?   A: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必须要给市场一个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之内,企业需调整自身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质量控制体系,使产品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国家推迟新标准的实施,是考虑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周期较长,库存量较大,以及进入流通领域直至售完的时间较长,为了减少新标准对制造商的不利影响,国家将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12年8月1日。在过渡期内,执行新标准或旧标准都是被允许的,但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标签上所明示版本的标准要求。   Q:SGS能为企业应对新标准提供哪些帮助。   A:SGS作为纺织品服装检测领域的领导者,聚集了一批熟练掌握国内外纺织服装标准的技术专家,可以为企业提高全面的培训,帮助企业全方位理解新版标准的产生背景、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及结果评定。
  • ATLAS老化测试箱在纺织品类的应用
    纺织品的应用范围从服装,家居用品,家具和地毯到医疗,汽车内部和室外应用的技术纺织品,例如张紧的织物结构,帐篷和背包等户外休闲产品,遮阳篷,起重吊索带等。从天然产品(例如棉,羊毛和竹纤维)到商品聚合物(例如聚酯,聚烯烃和聚酰胺)到高性能材料(例如用于防护装备和重型起重应用的聚芳纶纤维),材料化学种类繁多。 染色或其他有色纺织品在暴露于热,光(紫外线和可见光)和湿气的共同作用下会褪色或变色。另外,天然或合成聚合物会失去机械强度。因此,重要的是适当地测试纺织品以确定它们在暴露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解决方案Atlas在1915年推出了基于碳弧的太阳能测定仪,从而在染色纺织品的实验室中进行了耐光性测试,并在1919年将其改名为ColorFade-Ometer® ,从而在染色纺织品的实验室中进行了耐光性测试。自那时以来,Atlas仪器在1927年引入的光源和耐候性方面都得到了改进,但是Atlas Ci系列褪色测光仪和天气测光仪,Xenotest 和SUNTEST 耐光性/耐候性仪器是全球纺织行业中最广泛认可和使用的品牌。 耐光性和耐候性测试通常按照行业标准来进行,例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纺织化学家和着色家协会(AATCC)和ASTM International(ASTM)所进行的测试。汽车纺织品标准通常由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或汽车OEM制造商建立。此外,贸易组织,政府和公司还建立了其他专有纺织品标准。“耐光性”是指在暴露于直射阳光或窗户或汽车玻璃过滤的日光下对褪色或机械性能损失的抵抗力。“风化”是指完全直接暴露于各种气候(包括液态水)的室外或实验室模拟元素。 Atlas提供各种纺织品耐光性和耐候性解决方案:l 在基准气候测试地点(例如阿特拉斯在南佛罗里达,亚利桑那索诺兰沙漠,金奈(印度)和班多尔(法国)的室外耐候性地点)以及我们的全球暴露网络中的二十多个地点进行静态直接和玻璃下室外暴露l 使用EMMA / EMMAQUA 太阳跟踪聚光器进行直接和玻璃下太阳跟踪和聚光曝光l 基于Atlas氙弧灯的耐光性/仪器。旋转样品架仪器是纺织品测试的首选,因为它们在热,光和湿气中的样品均具有出色的均匀性。Xenotest模型是纺织品行业中的标准,因为通常较小的试样尺寸和许多测试的较短暴露时间。Ci系列仪器可满足更高测试量和持续时间的应用以及客户的需求。这两个系列均符合主要的国际纺织品测试标准。该SUNTEST XXL + 满足不需要旋转衣架许多纺织标准。l 台式SUNTEST CPS + 和XLS + 型号具有氙弧源,但温度控制受到限制,没有湿度控制。该SUNTEST XXL + 车型采用全参数控制,满足许多纺织标准平板曝光区域的设计。l 在UVTest 仪器中使用荧光日光灯进行荧光冷凝曝光。l 美国和德国实验室为所有主要纺织品测试提供测试服务l 户外直接或玻璃下静电暴露。由于具有侵略性,潮湿和阳光,南佛罗里达州是基准纺织品测试地点。由于夏季的高温和太阳辐射,我们的亚利桑那州站点也是主要的测试站点,而我们的全球暴露网络还提供了20多个其他站点进行测试。l 使用太阳跟踪和集中EMMA / EMMAQUA 暴露产品套件进行的户外加速测试对于测试耐用的技术纺织品(例如屋顶的张紧织物)非常有效。l Atlas Custom Systems的太阳能模拟照明系统经常在环境舱中使用,可以暴露较大的产品,例如背包,帐篷等。l 使用HMV卧式机动车可燃性测试柜和基于FMVSS 302的标准测试了车厢纺织品的可燃性。l 机舱纺织品的可燃性通过HVFAA水平垂直FAA测试室进行测试
  • 金砖国家纺织品法规标准大比对
    p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9月3日-5日在厦门正式召开,多年来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以成为新兴经济市场的领头羊和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 /p p   纺织服装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随着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环保技术法规、标准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如何规避出口他国的贸易比例,降低自身合规成本和合规风险,成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瑞欧科技消费品服务部(CPSD)技术团队历时数月就现阶段金砖各国的纺织品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作了重大汇总和比对,以帮助对外贸易企业更好的了解金砖国家的纺织品,规避不必要的法规风险,具体如下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巴西 /strong /span /p p   巴西的纺织和服装产品是世界上最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且巴西是少有的几个从纺织纤维到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有了解的国家之一,巴西的纺织和服装行业为巴西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4.1%,巴西在纱线、面料和针织品生产上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南非,是全球第七。 /p p   与其他大多数地区的立法原则一样,巴西的立法也是基于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巴西具有比欧盟更为详细和严苛的产品特定名称和标签要求,强制性合格评定仅适用于产品名称和标签要求,并形成国家检验,在入关时海关会进行严格管制。 /p p   巴西法令Law No. 9933规定,凡是在巴西境内从事产品制造、进口、加工、组装、包装或商品化的个人或法人实体,都必须符合使用的技术法规要求。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通过合格评定机制来履行实施的。 /p p   当下,对于进口到巴西的纺织服装、鞋类和皮革产品,对于标识标签要求,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化和工业质量研究所(INMETRO)颁布了技术法规2号令(Technical Regulation No.2),旨在对进口纺织纤维、成品或半成品产品的标识标签进行强制性要求和监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俄罗斯 /span /strong /p p   俄罗斯属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由于俄罗斯纺织业长期以来生产不景气,国产商品不能满足其市场需求,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目前,俄纺织工业70%的原材料依赖进口,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工业用纺织品外,丝织、人造丝绸、窗帘布等其他日用纺织品主要从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进口。 /p p   俄罗斯境内的纺织品需满足认证及标准要求,其中,认证程序按照俄标委《纺织品和轻工产品认证规则》决议进行,对俄罗斯境内产品和强制清单中规定的进口产品适用,纺织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必须取得GOST R认证和生态认证。标准则同样参照GOST系列标准,如GOST R ISO 17702-2016 鞋类. 鞋帮测试方法. 耐水性、GOST R ISO 16373-2-2016 纺织品. 染料. 第2部分. 可萃取染料测定常规方法,包括过敏性染料和致癌染料的测定(方法使用吡啶-水)。 /p p   除此之外,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俄罗斯贸易部派人员在商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进行随抽,要求纺织品标签的所有资料都必须用俄文书写。进口产品的信息可以粘贴在原产品的商标上或产品包装上。俄罗斯对于商标本身的质量,也规定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标签不能粘到一起或是悬挂、标签应当保持图象留下的光泽状态,以及规定了纸张的保湿状态等。同时,俄罗斯对部分纺织品的标签还提出了美观要求。如缝纫、针织的制品、鞋帽等产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印度 /span /strong /p p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黄麻生产国、第二大棉、丝绸及第五大合纤维生产国,尤其是棉花生产量远大于国内用量。印度的纺织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目前已经形成一系列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棉纺织、化纤、黄麻、丝绸、毛纺、服装等,成为该国规模最大的产业。 /p p   印度标准化工作主要由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BIS)带头开展,包括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和测试,而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制定、规划、进出口发展和贸易主要由印度纺织部负责。 /p p   印度环境保护法案1986(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1986)规定禁止纺织品中的有害染料的使用,且要求纺织品在进口货物装船前,需要认证申明装载的货物不含偶氮染料,装船前的证书必须从原产地国家认证机构认可的纺织测试实验室获得,证明产品不含禁用染料。同时,印度还限制二手纺织产品进入印度。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南非 /span /strong /p p   目前,南非纺织业规模为非洲第一。南非消费者对纺织品需求具有多样化和数量小的特点,其对品种的需求与发达国家无异,但总体消费水平却只有发达国家的1/3左右。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 /p p   南非标准基本是由制造商、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消费者委员会共同讨论制定出来的,以符合社会和科技需求为目的,其中大多数是为自愿性使用而设计,国家也不施加任何强制性规定要求履行,仅有少部分为强制性标准,南非标准局SABS将这些强制性标准称作“法定强制规范”(Legal Compulsory Specifications)。 /p p   此外,南非对纺织品、服装和鞋类维持着对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根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的规定,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必须标示相关内容且包装符合要求后方可获准进口和在南非国内市场销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 /span /strong /p p   我国纺织品行业涉及产业用、家纺、服装等领域,产品种类繁多,涵盖棉、毛、丝、麻等,产品技术标准门类较多,目前我国对市面上纺织品质量的监管除了要求符合《中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之外,主要的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手段即是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等标准的使用,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售卖的国产或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相对应对的标准要求。除标准外,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纺织品的强制性认证要求。 /p p   目前,已有的标准包括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5296.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上述标准对纺织产品的物化性能及标签提出了要求。 /p p   金砖国家对纺织品流入市场的监管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侧重产品本身安全性,有些侧重产品标识标签,有些通过认证要求监管,有些直接通过标准进行监管,有些认可国际标准,有些需要依据本国要求来合规。总之,法规、标准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虽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保证产品安全可靠,保障消费者能够获取到足够的产品信息,实现环保安全的产品流通。 /p
  • 干货分享 | 如何测试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纺织品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是纺织品的颜色在穿着过程中对人体汗液和日光共同作用影响下的抵抗力。人体汗液中的成分再加上日光中的能量,会使纺织品上的染料发生光还原反应,导致染料褪色,从而影响了美观。色牢度测试的重要性人体皮肤上的有效汗腺达上百万个,其中包括人工外分泌汗腺、顶浆分泌腺等,分布在我们的额头、腋窝、前胸、后背和手心出汗较多的地方;因此夏季常穿的如衬衣、T恤衫等服装可能会在这些部位出现严重的褪色现象。众所周知,人体汗液的组成成分是复杂的,其中主要成分为盐,因人和分泌部位的不同,汗液有酸性的,也有碱性的。纺织品与汗液短暂的接触对其色牢度影响可能不大,但长时间的紧贴着皮肤与汗液接触,对某些染料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染色牢度不合格的服装容易通过汗液等导致染料从纺织品转移到人体皮肤上,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人工汗液的作用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是测定在一种人工汗液的作用下,纺织品试样耐人造光作用色牢度的试验方法,模拟消费者实际穿着时的情况进行检测。目前现行的国标方法是GB/T 14576-200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国际上测试耐光、汗色牢度常用的标准标准有ISO 105-07:2009(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AATCC 125-2009标准,ATTS标准和JIS L0888;虽然标准之间有些区别,但基本原理相同,即将经人工汗液处理的试样放在耐光试验机中,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曝晒规定的时间,取出试样,用灰色样卡或仪器评其变色级数。美国Pickering人工汗液由19种氨基酸,7种矿物质和4种代谢物组成,配制成最接近人体的真实人体汗腺分泌汗液(详见下图)。点击可查看大图丰富的规格,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我们制定了酸性汗液PH4.5和PH5.5,碱性汗液PH8.0的产品。如果以下PH不能满足您的测试需求,可以与我们联系定制特定PH值在2.0-9.0之间的汗液。*Pickering人工汗液类产品均为即用型产品,根据客户的需求分为稳定版和非稳定版两个版本,其中:稳定版汗液中添加了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防腐成分,可室温储存1年;非稳定版汗液不含防腐成分,需冷藏或冷冻保存。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其他类型的人工体液例如:人工唾液、人工皮脂、人工肺液、人工尿液、人工耳垢等
  • 日本纺织品行业白名单管理体系正式启动
    3月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日本行业自律标准暨白名单管理体系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这标志着中日双方共建的白名单管理体系正式启动。   日本行业自律标准暨白名单管理体系研讨会3月28日在北京举行,日本服装时尚产业协会Compliance委员会委员长北畑稔在研讨会上透露,日本自3月29日正式公布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自律标准,此后日本媒体将广泛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也已正式启动立法程序,在不远的将来,日本纺织品行业自律标准将被上升为法律强制执行。   近年来,产品安全问题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在纺织产品染色使用的染料中,作为部分染料中间体的芳香胺物质被许多国家视为不安全物质,因此含有这种物质的数百种特定偶氮染料被陆续列入禁止使用的行列。日本纤维产业联盟为保持纺织品安全标准与国际一致,制定了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的自律标准,计划对输日纺织品进行特定偶氮染料检测。   根据检测机构的统计测算,一件衣服进行偶氮染料检测平均成本在800元至1000元人民币,一个批次的检测费用可能高达上万甚至几万元。各地企业特别是对日出口产品比较多的企业如果对日本实施纺织品行业自律标准准备不足,会使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日本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的自律标准酝酿了2年多。为了帮助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更好地应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日方反复磋商,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双方的合作,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实施面向日本市场的白名单资质。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张希成介绍,白名单管理体系分为白名单资质认证和白名单注册系统。中国企业获得白名单资质或者产品是在具备白名单资质的企业生产加工的,产品出口日本时无需对特定偶氮染料进行检测。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表示,白名单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检测成本,保护供应链,而且它也是一个透明、共享的信息机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商业机会,有利于供应链体系的全面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确保中日纺织品贸易的顺利进行。   据张希成介绍,目前关于禁用芳香胺的限制已成为一项基本的环保标准,日本行业自律标准涉及了22种特定芳香胺物质。而我国也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并于2005年1月1日起强制执行,所有在中国销售的纺织品均须执行该标准。中国GB18401-2003涉及了23种特定芳香胺物质,比日本行业自律标准增加了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2项,减少了4-氨基偶氮苯1项。日本行业自律标准中对禁用芳香胺物质的限定有4-氨基偶氮苯,这是中国GB18401-2003中没有的,只是在GB18401-2010版中才作了限定。而从欧洲市场的反馈看,4-氨基偶氮苯是查出比较多的禁用物质。所以尽管中国的GB18401对纺织品安全的要求比日本国内的纺织品标准还要严格,但对日出口企业还是需要高度重视,通过获得白名单资质,让出口产品符合日本市场对纺织品安全性的要求。   在“白名单资质”申报工作开始后,国内印染企业反响积极。目前已有24家企业获得了白名单资质证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的倪爱红说,企业在去年4月中旬就申报“白名单资质”并及时寄送了相关材料,“日本是鲁泰极为重视的外贸市场。‘白名单资质’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她表示。   据日本纤维输入组合通商对策委员会奥田利治委员透露,白名单管理体系同样得到了日本服装公司和零售商的高度评价。大型零售商如伊藤洋华堂、永旺等企业甚至将其视为与Oeko-Tex100一样的纺织品生态标准。   在去年3月份,日本伊藤洋华堂、永旺等大型零售商已经按照日本行业自律标准要求完成了采购合同的修订,只是因为突发地震,不得不推迟。目前国内个别企业也已接到日本进口商要求提供纺织品不含禁用芳香胺物质证明的通知。   中日共建产品安全白名单管理体系   3月28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日本行业自律标准暨白名单管理体系研讨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这标志着中日双方共建的白名单管理体系正式启动。   会上,主办方介绍了白名单管理体系出炉的始末。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低碳已成为全球共识,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化学品对人身体可能带来的危害。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保障产品安全的技术标准,其中在纺织品染色使用的染化料中,作为部分染料中间体的芳香胺物质就被许多国家视为可疑致癌物,含有这种物质的数百种特定偶氮染料被陆续列入禁止使用行列。中国GB18401对特定偶氮染料做了限制,日本纤维产业联盟也制定了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的自律标准,并已提上法制化日程,要求所有输日纺织品需提供不含特定偶氮染料的检测证明。目前,日本市场上80%的纺织品来自中国,如要逐一对其进行检测的话,会带来巨额成本,同时也会对中日贸易造成影响。   为了做到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能从源头即染色环节进行管理,并将这种管理贯穿到整条纺织供应链,中日双方经过两年多的磋商,最终达成建立白名单管理体系的共识。   白名单管理体系分为两部分——白名单资质和白名单注册系统。前者主要针对染色企业,如果企业获得白名单资质,或者产品是在具备白名单资质的企业生产加工的,都可被进入该体系的日本进口商认可,其产品出口日本时无需对特定偶氮染料进行检测。后者是对纺织供应链进行数字化管理,覆盖了中国的染色企业、面辅料企业、家纺及服装企业、出口商、日本进口商、日本服装品牌企业、日本经销商和零售商等整条供应链。   出席研讨会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金宝、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对白名单管理体系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夏令敏认为,中日两国纺织产业加强合作,提高纺织品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稳定通畅。   日本服装时尚产业协会Compliance委员会委员长北畑稔、日本纤维输入组合通商对策委员会委员长奥田利治、日本服装时尚产业协会品质管理小委员会委员长保幸等,对日本行业自律标准实施的最新动态及日方企业对白名单管理体系的态度进行了介绍。据悉,日本厚生劳动省已正式启动立法程序,不久日本行业自律标准将被上升为法律强制执行,日本进口商、零售商对白名单管理体系关注度很高。   国内首批被授予白名单资质的企业有24家,辽宁宏丰印染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盛虹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等都榜上有名。
  • 阿玛尼、ONLY等品牌衣服检测不达标 20%纤维含量不过关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针对76个服装品牌的100件样品进行测试,有25件样品未达到国家及相关标准要求,涉及乔治阿玛尼、ONLY、KENZO、POLO SPORT等品牌。本次比较试验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项目主要有5项,分别为产品使用说明、纤维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和起毛起球。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25件不达标衣服中,5件样品的纤维含量不符合相关明示标准要求,主要表现为纤维含量偏差超出规定允差范围和纤维成分的多标、漏标。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559" title=" 11111111111_wps图片_wps图片.pn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55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11111111111_wps图片_wps图片.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f7ff820c-d9c0-47d3-b629-618ecceb8ca1.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服装等纤维制品的纤维含量,主要有几种表示方式,包括纤维质量含量,即样品中某种限额外的质量占总纤维量的百分比;纤维提及含量,及样品中某种纤维的提及占总线未提及的百分比,日常检测运用较少;纤维根数含量,样品中某种纤维的根数占总纤维根数的百分比,显微镜检测即可,简单方便。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对于纤维含量检测,我国采用GB/T标准合FZ/T标准,现行相关标准有GB/T10629-2009《纺织品 用户化学实验的实验室样品和试样的准备》及某些具体杨的规定,如GB/T16988-2013《特种动物纤维与绵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测定》、GB/T2910.26-2017《纺织品 丁来你化学分析第26部分:三聚氰胺纤维与棉或芳纶的混合物(热甲酸法)》、GB/T2910.25-2017《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第25部分:聚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三氯乙酸/三氯甲烷法)》等。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基本检测步骤为取样——预处理(采用一定方法去除非纤维物质,如土层、浆料等)——定性分析(纤维成分分析)——定量分析(样品中纤维的含量分析)。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附抽检衣服来自14家购物场所及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样品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万达广场(丰台西铁营店)、燕莎奥莱购物中心、合生汇购物中心、万达广场(通州店)、高田工厂店、君太百货、汉光百货、天玛时(华联店)、补丁生活(公益西桥店)、西红门荟聚购物中心、红英(华联店)、京客隆(通州东关店)、银座mall(东直门店)以及东方信天翁运动专营店(天猫)。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图片3.pn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图片3.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c01e58e3-5b94-4ff5-bc29-44a40b19c2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比较试验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样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扫码关注【3i生仪社】,解锁生命科学行业新鲜资讯!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ceefbed3-a2af-4c91-93c6-7ec418adc4e4.jpg" title=" 小icon.jpg" alt=" 小icon.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br/ /p
  • 埃及颁布五项纺织品新标准
    6月20日,埃及工贸部核准通过5项纺织品新标准,旨在加强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和使用安全。上述5项技术标准由埃及质量标准总局制定,主要针对纺织工艺中有害物质的使用,涉及进口和本地生产的染色织线、印染棉布、成衣、床上用品和地毯等,标准过渡期至今年12月止。   新标准具体包括:   一是儿童服装铅含量不得高于300ppm   二是禁止使用23种偶氮染料和9种其他类致癌染料   三是婴幼儿服装甲醛含量不得高于20ppm   四是成人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甲醛含量不超过75ppm   五是非直接接触皮肤服装甲醛含量不得超过300ppm。
  • 在线近红外+人工智能实现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系列约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全文160余次提到了“创新”关键词。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明确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科学仪器产业而言,“创新”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的创新和研发高度重视,先后设立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科研计划等。2021年11月,北京“十四五”规划也指出要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支持挖掘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和设备,重点突破研发新一代光谱等关键技术。不断高攀的前沿研究是创新,差异化的产品发展也是创新。为了展现光谱仪器的创新成果,分享光谱仪器研发和应用中的创新思维,共同促进光谱仪器产业化的创新发展,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寻找光谱仪器创新的力量》活动。本期,我们特别邀请了北京服装学院/塔里木大学龚龑教授,给大家分享创新成果,并探讨创新的方法和思维。北京服装学院/新疆大学龚龑教授仪器信息网:您认为目前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及应用有哪些创新的研究方向? 龚龑: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及更新。校准模型的预测性能直接决定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能力,而校准模型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样本类型单独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已有一个地区的苹果水分含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校准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同一地区的苹果,却不适用于不同地区苹果的水分预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扩充苹果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如果能获得全世界苹果的近红外光谱和水分属性,那么所建立的校准模型的涵盖性就会非常强,适用于任何地区的苹果水分分析。(2)近红外光谱仪的创新。校准模型的预测能力充分依赖输入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而光谱数据通常不一致。要获得一致的光谱数据,需要测量光谱的光谱仪长期保持性能的稳定。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光谱仪器件会随时间老化,测量人员的操作也会对光谱数据的一致性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都会使得已建立的校准模型失效。同时,光谱仪之间测量的偏差也会导致对同一被测物定量定性分析的失败。(3)提高检测精确度。在近红外的波段区域,含氢化合物的吸收系数较小,所以尽管使用高效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其最终定量分析的预测结果也始终无法达到真实值。检测限较高,通常达到0.1%左右。为了克服检测限高的问题,可采用样本预处理方法(比如固相微萃取等富集方法)提高精检度,但如此操作会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失去其优点和特色,反而不是最佳的分析方法。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相比,在废旧纺织品分拣中有哪些优势?龚龑:近红外光谱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发展非常迅速的分析技术,它具有无损、快速,应用广泛等优点,在化工、农业、环境、医药等领域发展极为广泛。与化学计量学软件、光谱仪和应用模型结合,拓展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领域。近红外光谱仪目前在过程分析技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飞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扩大其涉足领域以及应用的实效性,除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分析外,还涉及生物、高分子、制药、石油化工、纺织、纤维等学科,只要是对有机物检测分析的行业基本上均可使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在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已逐步涉及谷物等农产品分析、饲料分析、石油化工、药物分析、疫情疫病诊断等方面,并伴随出现在专著出版、仪器制造和软件开发中。随着软硬件的更新换代,NIR还有望应用于其他更多方面。拉曼光谱具有无损、快速、制样简单、可微区分析、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拉曼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拉曼光谱在鉴别时,为了提升鉴别准确率,样品需要进行预处理。拉曼光谱对环境要求不高,而且非接触式稳定性高,但是在纺织领域还有待探索,在以后的废旧纺织品鉴别研究中都可以进行研究。图1 训练过程中损失值,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变化图图2 不同成分比例废旧聚酯/粘胶混纺织物近红外光谱仪器信息网:贵课题组有哪些创新的成果?最突出的创新体现在哪里?龚龑:我们课题组为突破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利用的瓶颈,与新疆乌鲁木齐海关、深圳海关、新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单位合作,采用近红外光谱仪设计了一套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设备(如图3所示)。该设备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回收利用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降低废旧纺织品带来的环境影响,以及资源的浪费,缓解劳动力紧张的局面,为推动纺织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3 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该设备是基于近红外光谱来识别纺织品中的纤维种类和含量。在研发过程中我们克服了算法自主编写以及工控机对接的难题,最终开发一种废旧纺织品自动识别分拣系统。该系统利用自行开发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装置,建立了一个在线近红外(NIR)光谱库,包括聚酯、棉花、羊毛等十几种常见纺织品。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废旧纺织品的识别和分拣中,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废旧纺织品的在线近红外定性识别模型,有效提高废旧纺织品中不同纤维成分的检测准确性水平和速度,从而提升产业化加工效率。图4 废旧纺织品检测试验仪器信息网:人工智能与废旧纺织品分拣有什么联系?龚龑:人工智能分拣设备主要通过云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融合传感器(分为触觉、视觉传感系统,目前普遍应用的为视觉传感系统)、机器臂/喷气设备等软硬件配合开展工作。具体构成及运作原理如下:(1)云端大数据:采集各种各样纺织样品的图片,包含废纺织品、旧纺织品、混纺织物等各种状态下图片,形成云端数据库。(2)人工智能算法:设备中内置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云端海量图像数据对机器人进行训练。前期海量数据的采集保证了无论废旧纺织品是何种状态、是否被遮挡,机器人都可以识别。(3)融合传感器:利用计算机视觉扫描快速移动的物体,通过CCD视觉、激光视觉、近红外视觉等识别传感系统相耦合,综合判断目标物的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结构等)与内部特征(材质),实现废旧纺织品精准定位与细分判别。然后将识别结果传输给协作机器,控制机器臂/喷气设备运动。(4)机器臂/喷气设备:机器臂/喷气设备从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要回收的纺织品,投放到相对应的分类收集箱中。人工智能软件识别与机器臂/喷气设备相结合,类似于人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和人的双手相结合,具备了识别和执行的能力。(5)数据回传:分拣完成后,设备将相关的数据再返回云端,与部署在各地的智能分拣设备实现数据共享和远程智能提升。例如,部署在某纺织分拣中心的智能设备可以向部署在全国各地不同智能设备,不同设备还可以互相继承废弃物识别的经验。该数据还能用于帮助项目运营方了解设备状况及并进行产量、工作量、效益等运营维度的统计。仪器信息网:您对未来光谱仪的创新发展有什么样的展望?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技术或者应用?龚龑: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制造工艺、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云计算平台、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推动力量,从工农业生产、服务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到其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需求、牵引力量。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未来一段时期内,近红外光谱技术将会得到加速发展,以近红外光谱为核心的商业产品将在不同业务领域进一步提供深化和细化的服务,近红外光谱有望成为与时代发展特征(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最相关的一项分析技术。尽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有一些技术壁垒和难题需要攻克。例如,目前光谱数据库或模型的仪器供应商依赖(Vendorlock-in)问题,即各厂商的仪器之间存在的台间差异,使其普适性的应用迁移变得困难,需要从仪器标准化、算法和软件等多方面协同努力方能得以解决。再例如,无论是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还是深度学习算法,都是在有监督学习的框架下建立定性或定量分析模型。所谓有监督学习就是每个训练集样本是带有标签的,即每个样本的光谱对应着一组参考值(真实的浓度值或类别)。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产生大量无标签的光谱资源,这些光谱没有对应的参考值,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大量无标签的样本信息进行半监督或无监督分析模型的构建,有可能是未来很值得研究的新方向。仪器信息网:基于光谱仪的发展现状,您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开展了哪些工作?龚龑:近年来,我负责并结项了一些相关课题,包括2019年的“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增强拉曼散射微流控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和2020年新疆兵团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棉纺筒纱智能分拣包装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应用的研究”等,同时还有一些横向课题“运用拉曼光谱技术针对纺织行业气体污染与有毒物质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应用”、“城市废旧纺织品成分快速鉴别、分拣与再利用技术”等等,都是运用光谱技术进行了应用与创新。我培养的研究生也在光谱领域进行了探索,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上海纺织科技》、《毛纺科技》等发表相关论文,在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银一铜。我觉得在产学研的道路上我们还要继续前进,现阶段的学生培养模式还需继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当前产学研的一种新模式。团队介绍:北服检测215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在龚龑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主要致力于纺织服装标准的制定以及光谱分析技术。制定纺织服装标准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和加工。随着光谱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光谱分析方法也相继建立,并出现相应的光谱分析仪器。光谱分析方法在定性、定量、结构分析方面有着优越的表现,并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食品、化工、医药、环境、纺织、空间探索等领域。团队近两年联合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废旧纺织品分拣设备,运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分析,研发分类算法以及装备设计及制造,实现废旧纺织品从输送、检测、分拣等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废旧纺织品检测、分拣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降低资源对环境影响及资源浪费的目标。
  • 纺织品透气性测试的相关标准及对比
    透气性是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是聚合物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与聚合物的结构、相态及分子运动情况有关。而织物的透气性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空气体积。一般气体通过织物有交织空隙和纤维间缝隙两条途径,而以交织空隙为主要途径。  对于纺织品而言,面料的透气性能直接影响了其服用的舒适性。如果织物的透气性小,会因为人体热、湿不易排出而使人感到闷热不适。影响织物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有纤维的几何特征、纱线特数、纱线捻度、织物密度、组织厚度以及加工方式等等都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能。  纺织品透气性常用的测试标准有: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ASTM D737—1996《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   ISO 9237—1995《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JIS L1096—1999《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  常用的纺织品透气性测试方法为ASTM D737—1996和GB /T 5453—1997,其对比分析如下: 来源:http://www.touqiyi.com/
  • 2011年纺织品物理性能实验室间比对测试邀请函
    2011年纺织品物理性能实验室间比对测试邀请函   各相关单位:   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检测实验室需要采用各种方法来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定期参与实验室间的比对测试,是对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室技术人员可通过比对测试检查实验室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分析总结出本实验室当前的仪器、人员、操作手法以及环境等条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可以了解到新的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有助于增加客户对实验室的信任,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同时,为本实验室参加国家实验室认可及其他机构的认证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组织两期实验室间比对测试:“纺织品物理性能比对测试”与“色牢度、功能性及化学性能比对测试”。其中纺织品物理性能比对于即日起开始报名。   本次比对于2011年4月30日报名截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于5月10日向各参加实验室寄发比对测试样品,各实验室于5月25日之前交回实验结果,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在收到实验结果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分析报告与比对测试结果证书将于6月25日前寄送至各参加实验室。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将为您提供专业的结果分析、权威的结果证书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欢迎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   比对测试项目及价格列表见下表。咨询电话:010-65855509,010-65855808-8803 联系人:周美 附件:实验室间比对测试报名表.doc   二零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