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二氧化碳排放量

仪器信息网二氧化碳排放量专题为您整合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二氧化碳排放量话题讨论。

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关的论坛

  • 计算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依据是什么?

    最近流行“碳中和”说法,专家们都认为“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就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那么,这个计算依据从哪里来的呢?

  • 【讨论】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你的观点是什么?大家都来谈一谈。

  • 【讨论】如何看待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创新高

    国际能源机构上月30日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年创新高,为实现全球气温升幅不超过两摄氏度的目标蒙上阴影。如何在保持并不断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正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一大挑战。各位坛友对此有何看法请发表高论,好的见解将加分鼓励!

  • 【“仪”起享奥运】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有哪些

    问题:社会责任审核需要知道厂碳排放情况,想知道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网上搜到的完全看不懂。回复:您好,天然气的碳排放因子是1.56吨二氧化碳/吨标煤,用天然气的消费量(折算为吨标煤)乘以天然气的碳排放因子就得到天然气的碳排放量。

  • 【资料】二氧化碳污染无处不在

    计算机安全公司McAfee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仅2008年全球就寄出了62万亿封垃圾邮件。每封垃圾邮件排放0.3克的二氧化碳,其排放量等于开车行驶一米,如果计算所有垃圾邮件CO2排放量,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20亿加仑汽油。则等于开车绕地球160万次。 该报告指出,创建、发送、接收、储存或检视垃圾邮件每年耗费的能源约为330亿KWh, 够美国200万个家庭的能源消耗。报告指出,垃圾邮件所消耗的能源。 近80%来自于用户从收件箱中删除,或者从垃圾箱中提取合法邮件。

  • 【金秋计划】天然气折算成二氧化碳

    [font=宋体][font=宋体] 根据生态环境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22[/font][font=宋体]年印发的《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的通知》,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的乘积得出。公司消耗[/font][font=Times New Roman]523068[/font][font=宋体]立方米天然气的碳排放量约为[/font][font=Times New Roman]1132[/font][font=宋体]吨。[/font][/font]

  • 【我们不一YOUNG】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多少?

    问题:1)根据最新生态环境部2024年4月21日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得知广东省的碳排放因子为0.4715kg二氧化碳/度,而此平台回复的是碳排放因子0.4512kg二氧化碳/度,哪个是最新的呢?如果此平台是最新的话,请告知来源资料,谢谢! 2)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多少?来源资料是?回复:您好!1、0.4715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因子,以此为准,0.4512是生态环境部以前公布的因子。2、天然气的排放因子是1.56吨二氧化碳/吨标煤,来自国家的碳强度考核文件及碳达峰编制指南。

  • 相关研究启动-烟囱朝下把二氧化碳埋到地下

    向着天空大吐烟雾的工业烟囱加剧环境恶化令人生厌。但如果把这些烟囱倒一个个儿,让它掉过头来把烟雾吐向地底,从而避免大气污染,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不切实际的玩笑?  这不是笑话:不仅国外已有了这种烟囱,我国也已开展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将用一条长长的管线连接烟囱,把电厂和化工厂排放的“烟”——二氧化碳沿着事先铺设好的管线,滚滚喷向幽深的地底,而非我们头顶的蓝天。  “这是一项名为二氧化碳捕获与地质封存技术(CCS),旨在应对愈演愈烈的全球气候危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牵头二氧化碳含水层封存技术研究的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李小春研究员介绍,CC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或能源转化过程中捕获出来,注入地下具有密封性能的地层,并且中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这些地层包括:没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深部煤层、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田、深部含咸水地层(简称含水层)。我国早在2003年和2006年相继展开了深部煤层封存和油气田封存的研究。今年元月,以李小春为首的研究团队参与了对二氧化碳进行含水层封存的技术研究,该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研究计划。  我国二氧化碳每年总排放量达30亿吨,估计地质封存容量为2000亿吨左右。两相对比,地质封存资源可供我国利用至少100年。  专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封存在地下的二氧化碳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因为理论上它还可以起到增采石油、煤层气和天然气的效果。  研究人员预测,二氧化碳地下封存技术实用化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过一旦这项技术能在10-20年内实现工业化应用,对能源商家而言无疑将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机会。

  • 【分享】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

    人们在谈论温室气体时,会提到二氧化碳当量。那么,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呢?   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为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把这一气体的吨数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后得出的(这种方法可把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  之所以有二氧化碳当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为了构造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对减排各种温室气体所获得的相对利益进行定量。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也存在一些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别的温室气体。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的综合影响相当巨大,再加上空气污染形成烟雾带来的升温,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暖化效应大体上与二氧化碳相当。下表是几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由此可见,减少1吨甲烷排放就相当于减少了25吨二氧化碳排放,即1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5吨;而1吨一氧化二氮的二氧化碳当量就是298吨。遏制全球变暖需要长达数十年的努力,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有时候会将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减排看作是“容易实现的目标”。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125298

  • 北京市发布地方标准《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民用航空运输业》(DB11/T 2057-2022)

    2022年12月27日,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我市发布《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 民用航空运输业》(DB11/T 2057-2022),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适用于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运输两类民用航空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  附件:[url=http://sthjj.beijing.gov.cn/bjhrb/index/xxgk69/sthjlyzwg/jczf/326012647/2023010513450253659.pdf]《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 民用航空运输业》(DB11/T 2057-2022)[/url]

  • 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汽车尾气

    [align=center][/align]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是,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每年排放的有害排放量是其自身重量的三倍。 英国环境保护协会曾经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每年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英国人比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人高10倍。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后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 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污染严重的区域导致“酸雨”的形成,从而造成土壤、水源的污染,影响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破坏农作物和森林植被并腐蚀建筑物。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仅增加了空气污染,而且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将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这不仅使人们看不到远处的任何东西。它也使人流眼泪、呼吸困难甚至呕吐。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自己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力很低,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孩子比成年人受到的伤害更大。汽车尾气是铅的重要来源,孩子的身高大约等于汽车尾气的高度。如果小孩站在汽车后面或有更多汽车,那么他将直接吸入有害气体,因此小孩更容易受到汽车尾气的影响。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中,汽车的数量实际上已经“超载”,汽车排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上的重要问题。因此,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之一,包含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工采网代理多种类型的气体传感器,这些气体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汽车尾气排放。英国GSS 高速响应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NDIR CO2传感器) - SprintIRSprintIR 是一款高速响应 红外CO2传感器(20Hz)高速检测(20Hz),测量范围从 0 到 100%;英国GSS 低功耗HVAC专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COZIR-A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NDIR CO2传感器)COZIR-A 是具有低功耗(3.5mW)的高性能 CO2传感器,是应用于电池供电产品和便携式设备的理想选择;日本figaro 民用电化学一氧化碳传感器 - TGS5042一氧化碳可检测浓度高达1%,操作使用温度范围广(-5˚ C ~ 55˚ C);对干扰气体灵敏度很低。这种传感器具有使用寿命长,长期稳定性好,精度高。工采网建议大家在开车的时候要注意车内通风,使得车内空气可以循环,从而防止汽车排除的废气将再次回收到汽车,被人体被吸收。

  • 【原创】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化为甲醇的?

    今天中午新闻30分播了一则新闻:英国的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减少发电站的有害气体排放。 常规的燃气发电站通过燃烧甲烷气体获得发电动力,但这样就会产生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混合物,要把其中的温室气体分离出来很不容易,因为成本很高,需要消耗大量其他能源。 为此,科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利用一种名为“LSCF”的陶瓷管从空气中过滤出氧气,再与甲烷燃烧,这样产生的就是近乎纯净的二氧化碳以及气态水,冷凝之后就能轻松分离出二氧化碳了,这就是所谓的“清洁燃烧”。最后将所得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等化学物质,作为工业燃料和溶剂之用。 专家表示,“清洁燃烧”将成为各领域燃烧过程的发展趋势,即以碳中和、温室气体零排放为最终目标。想知道的是: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化为甲醇的?

  • 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的纯度

    今天有个同事问我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二氧化碳培养箱的 二氧化碳的 纯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就可以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多 纯,一般性的就成了吧。毕竟 我们用的 二氧化碳的浓度是5%的,就是培养箱的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

  • 【“仪”起享奥运】基于车联网的VOC及二氧化碳监测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font=&][color=#666666]本论文旨在设计和实现基于车联网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基于车联网的VOC及二氧化碳检测网络以STM32为控制核心,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VOC含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智能显示和警报预警系统,提醒乘员车外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状况。该项目以车联网为基础,将监测设备安装在车辆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覆盖更广泛的监测地区,避免了传统监测仪器只能监测一块局限区域的问题。在数据处理和存储模块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方案,能够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该设计对于环境监测和安全方面的决策制定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color][/font]

  • 【转帖】削减对象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DATE 2008/01/17   【日经BP社报道】 已经是许多场合都提到过的话题——2008年是“京都议定书元年”。只要是在京都议定书上签了字,不管数值目标能否实现,日本也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过,提起温室气体最先出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二氧化碳(CO2),其实削减对象不仅仅是CO2。  半导体业界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一直进展缓慢而大为头痛。原因之一是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需要使用地球温暖化系数(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远高于CO2的全氟碳化物(PFC)和六氟化硫(SF6)等气体。PFC是碳化氢物质中的氢全部被氟置换而得到的气体,代表性气体是四氟化碳(CF4)。另外,PFC中的C被认为是一种并非碳的化合物,甚至还有PFC中包含SF6的情况。   PFC的GWP有多高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1995年发布的数据显示,CF4为6500,SF6为2万3900(CO2为1)。   此前,上述气体大多采用热处理方式进行分解。不过,分解需高温加热,需要耗费极大的能源。另外,这些气体分解后还会产生新的CO2。   关于PFC,OKI(冲电气工业)正在探讨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在对排放气体进行回收、提纯之后,混入新的气体。这样便可减少新气体的使用量,从而削减气体的总排放量。具体将应用于半导体制造中的离子刻蚀工艺。此前,该工艺上被认为很难实现回收利用。原因是回收后如果不能提高浓度便无法达到使用要求。不过此次,通过开发出可将浓度提高至99.999%的回收提纯装置,克服了这一难题。   在OKI公司,公司整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消减进展顺利,唯独半导体部门进展艰难。原因是制造工艺中不得不使用PFC。不过,实现回收利用后,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会前进一大步。   希望不仅是OKI、所有半导体企业乃至所有制造业企业都能出现类似的做法。为此,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由内部解决导致环境恶化的问题, 实际上这种机制的建立极有可能加速实现

  • 【转帖】二氧化碳净化,分解才是最好的减排方法

    用煤作燃料的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浮尘粒子等有害气体第一先作净化处理,把水蒸汽注入烟囱和烟囱里的排放物混合,冷却后变成水,这样水就有大量粒子,二氧化碳也有部分溶于水里面,所剩余的二氧化碳可收集分解为其他有用的能源。完成第一个程序后,烟囱排放出来的已是无色的气体,就可还一个蓝天白云给人类。-----------------[color=#DC143C]上[/color][color=#DC143C]面短文是一位环保工作者的原创,在这里发出来供大家讨论是否可行[/color]?

  • 【转帖】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一个惊天骗局!!

    【转帖】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一个惊天骗局!!

    [b][color=#000000][size=4]以下全部由郎咸平教授的《财经郎眼》节目整理而得。[/size][/color][/b][size=3]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不久之后,得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这个结论的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电脑服务器被黑客入侵,气象学家之间交流的上千封电子邮件和三千多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文件被陆续曝光,人们惊愕地发现,[b][color=#ff0000]所谓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只是这些气象学家们精心编织的一个谎言。[/color][/b][/size][size=3]其实,[color=#000000]二氧化碳含量曲线和全球温度曲线[/color][color=#ff0000][b]吻合度并不是很好[/b][/color],被曝光的邮件表明,[color=#ff0000][color=#000000]这些气候学家们在商量着[/color][b]怎么拿这两条曲线吻合度最高的一段做文章,而刻意去忽略其他部分,从而去论证这个伪命题。[/b][/color]邮件中还表明,[b][color=#ff0000]所有不利于这个伪命题的证据和数据全都被篡改掉了,被遮蔽掉了。[/color][/b][/size][size=3]他们编织这么一个惊天谎言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就是[b][color=#ff0000][size=4][u]欧美国家想限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发展。[/u][/size][/color][/b]大家都知道,像西方的两次工业革命一样,中国现在想要发展,那就必然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b][color=#ff0000]西方国家正是拿这个伪命题为借口,企图限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们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以达到限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color][/b]我们中国刚刚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2020年我们中国每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5%左右,[b][color=#000000]如果真的要完成这个承诺,我们中国将付出巨大的经济发展牺牲为代价,而这正达到了西方国家的目的。[/color][/b][/size][size=3]而且,[b][color=#000000]欧美国家还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向我们征收碳关税,碳交易可以产生数万亿美元的市场。[/color][/b][/size][size=3]总之一句话,[b][color=#ff0000][u]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将是西方国家拿来重新划分南北格局的一个很好的工具。[/u][/color][/b][/size][size=3]欧美国家[b][color=#ff0000]通过强大的媒体力量大肆渲染[/color][/b]这一个伪命题。什么海平面上升啊,什么什么的将被海水淹没啊,这完全是欧美国家通过媒体大肆渲染出来的,最终,他们让全世界人都对这个伪命题坚信不疑。[/size][size=3]大家想想看,[b][color=#ff0000]这么重要的一个研究成果,竟然是东英吉利大学这个四五流的大学完成的[/color][/b],不觉得可疑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哪去了?理由很简单,想找哈佛麻省理工这些知名大学帮欧美国家制造这么个伪命题很难,[b][color=#ff0000]只有像东英吉利这样四五流的大学,为了钱什么事情都肯干。[/color][/b]而在这件事情中,这些名校被刻意的打压了,而且鉴于这个骗局所牵扯到的政治问题,这些名校还有美国教授敢站出来反对么?[/size][color=#ff0000][size=4][b]下面的论证将彻底地证明,这是一个彻底的伪命题。[/b][/size][/color][size=3][b][size=4][color=#000000]二氧化碳只占整个大气的0.054%,其中动物和细菌排出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人类只排放了65亿吨,[u]二氧化碳本身在大气中的含量就微乎其微,而且我们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是动物和细菌排放的零头的零头[/u][/color][/size][/b],欧美国家企图拿我们发展中国家排出过多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为借口,想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大家不觉得,这真的很可笑吗?[/size][size=3][b][color=#000000][size=4]二氧化碳含量曲线和全球温度曲线吻合度并不是很好[/size][/color][/b],二氧化碳曲线的最高点比温度曲线晚了足足800年,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出来了,[b][color=#ff0000][size=4]因为海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里面,气温的上升会使海洋释放出更多的二氧化碳[/size][/color][/b],因此这个滞后的800年便得到了解释。[/size][size=3][b][color=#ff0000][size=4]再来看看太阳黑子曲线和全球温度曲线,两者基本上完全吻合![/size][/color][/b]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size][size=3]回过头来仔细看看,我们会发现很多东西完全是欧美国家通过媒体大肆的渲染出来的。他们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叫《难以面对的真相》,里面有一块融化的冰块,一只北极熊用幽怨的眼神惶恐地看着天边,美国人也把北极熊列为了濒危动物。其实这纯粹是大肆渲染的结果。根据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共和党派人士)公布的数据说,最近北极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一倍。而且11世纪到14世纪的中世纪时期,那个时候的温度比现在高很多,相信北极都融化了吧,但是当时的北极熊它们跑去加拿大北边的陆地或者是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陆地,还活的挺滋润的。[/size][size=3]还有,有一个联合国下面的机构,政府间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这个机构养了2500个科学家,这2500个科学家几乎一致的认为这个伪命题是一个不能质疑的科学结论,仔细一看,这2500个人当中竟然有很多是政府官员,因为质疑这是伪命题的科学家都被炒鱿鱼了,真正有良知的学者被扫地出门,凑不够人了,然后找了些政府官员把他们凑进来。[/size][size=3]论述到这里,伪命题的本质被彻底地揭露了出来。我觉得有些悲哀。[b]在这件事情中科学已经被政治化了,而且我们中国等等这些发展中国家设置议题的能力太弱[/b],老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b]我们也没有国际话语权,没有舆论推动力。。。。。。[/b][/size][size=3]当我们心中一个曾经深信不疑的科学结论,彻底沦为一个伪命题。当科学被政治化。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3/201003110837_205043_1611705_3.jpg[/img][/size]

  • 二氧化碳的贴子合集

    二氧化碳有关资料: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387ppm。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当春夏季来临时,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减少;反之,当秋冬季来临时,植物不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制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上升。二氧化碳常压下为无色、无臭、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因为它发送可见光,但在强烈吸收红外线。二氧化碳的浓度于2009年增长了约二百万分之一。 气体状态 气体密度:1.96g/L 液体状态 表面张力:约3.0dyn/cm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₂,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放出大量的热气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人工增雨有大量应用。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在室外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在室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作息,整理出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与人体生理反应如下: ·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环境 ·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1000~2000ppm:感觉空气浑浊,并开始觉得昏昏欲睡。 ·2000~5000ppm: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 ·大于5000ppm:可能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 【资料】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利用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在重庆举行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发展潜力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相关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并长期封存于1000米至3000米深的地层中,可分为咸水层封存、枯竭油田和气田封存。参加“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发展潜力研讨会”的专家们表示,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相关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中包括了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亚洲最大的封存项目,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华能集团等在各地的一些此类项目。

  • 求助,SOS,二氧化碳电极

    请问哪位有了解二氧化碳电极的,测定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能不能推荐一下是国产的,或者相对便宜的,奥立龙的二氧化碳电极一套3万多,有点贵

  • 【转帖】二氧化碳变塑料

    提起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现在人们常说起的一个环保名词-温室效应更与二氧化碳有关,它又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达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剩下的90亿吨就永远停留在大气层中了。   其实,这并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的过错,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今天地球已不能完全消纳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能不能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把它当作资源来看待呢?   采访孟跃中:因为二氧化碳里面含有碳含有氧,它是组成有机物的必备的两种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关注是不是可以把二氧化碳用作原料来制备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而制备这塑料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催化剂的技术。   二氧化碳制成塑料的设想最初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井上祥平教授实现的,1969年,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名叫“二乙基锌”的催化剂,激活了二氧化碳,使碳原子与其它化合物反应生成可降解塑料,从此开启了人类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塑料的大门。由于最初发现的催化剂成本很高,无法进行工业化开发,于是各国科学家便开始寻找高效的催化剂,目前国际上的最高催化效率能达到每克催化剂催化60-70克的塑料,但催化剂的价格更高。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孟跃中博士另辟奚径,他不再去寻找新的催化剂,而是利用现有的催化剂来增加它的催化效率。在化学上有个正比关系,就是催化剂与被催化物的接触面越大,催化反应也就更加有效。要使催化剂接触面尽可能大,也就必须使它的颗粒尽可能小,最好能够实现分子与分子的“握手”,孟博士沿着这个思路,采用“负载化”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原来一粒催化剂表面积如果为1平方厘米的话,处理后的表面积起码可以增加500倍,催化效率增长了近70倍。这项技术使得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120-140克的塑料,高出此前国际最高水平的2倍,,每吨催化成本只需200元,这种塑料分子量高,物理机械性能与通用塑料相当,完全可以用常规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其加工成普通塑料制品,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43%,由于这种塑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特殊的酯键,因而在紫外线、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破坏和断裂,进而使其降解。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把原本是令人头疼的废气当作资源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二氧化碳来源充足,利用它制成塑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而这种塑料又是可生物降解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这为人类大规模生产塑料的前景带来一片光明。

  • 求助,SOS,二氧化碳电极

    请问哪位有了解二氧化碳电极的,测定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能不能推荐一下是国产的,或者相对便宜的,奥立龙的二氧化碳电极一套3万多,有点贵

  • 【分享】中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成功投产

    2008年7月18国内首座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成功捕集出纯度为99.99%的二氧化碳。这是我国在燃煤发电领域首次应用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  此前,化工行业也曾进行过二氧化碳捕集,不过主要是燃烧前捕集,这种捕集方式的成本远远高于化学处理方式。“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的综合成本不到化工行业捕集成本的一半,商业运作前景广阔。”华能集团技术人员表示。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建造在燃煤电厂脱硫装置与烟塔之间,即脱硫后的部分气体进入其中,经化学处理,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净化过的气体排入大气。其余未进入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气体还是走原来的烟塔排放途径。  为改善北京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响应绿色奥运,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调试和试生产,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现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000吨。

  • 【求助】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大家好,关于红外分析仪中的气体干燥方法,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分,但不能吸附二氧化碳气体,请问那种干燥剂最好呢?我用过3a的分子筛但也对二氧化碳有微量的吸附作用,大家有更好的办法吗?谢谢。

  • 二氧化碳分析仪

    程版主! 向您咨询一个问题! 有没有能分析微量二氧化碳的好的仪器! 工艺要求二氧化碳小于0.1 ppm,就是林德的工艺包要求进冷箱前二氧化碳小于0.1ppm。什么类型的什么厂家的分析仪器能提供比较可靠地结果? 谢谢!要求都是这么要求的,还有工艺真的能达到二氧化碳小于0.1ppm 吗?

  •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浓度转换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浓度为19487mg/m[b]3怎么换算成百分比如何计算请指教[/b]二氧化碳标准气体浓度为19487mg/m[b]3如何对二氧化碳测试仪进行期间核查[/b]

  • 氮污染威胁甚于二氧化碳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环境中氮化合物污染所导致的后果将比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为严重,它不仅仅会使全球变暖,还会影响到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和臭氧水平。 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氮化合物已大大超过了大自然的循环能力,它可以跨越国界,在邻国引发酸雨,甚至导致全球变暖。 氮给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农场排放的硝酸盐可以进入饮用水,可能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氮氧化物形成地面臭氧,会引发哮喘。 氮对生态系统不利。畜牧场将大量硝酸盐和氨排放到河湖和海洋中,氮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汽结合会形成含氮和硫的酸,它们会杀死鱼类并破坏树根和树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