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多重技术

仪器信息网多重技术专题为您整合多重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多重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多重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多重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多重技术话题讨论。

多重技术相关的资讯

  • 多重PCR建库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PCR(Multiplex PCR)多重PCR(Multiplex PCR)可在一个反应内加入两对及两对以上的引物,同时扩增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目标核酸片段。而多重PCR建库技术是一种整合多重PCR及二代测序的靶向测序技术。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应用灵活、适应性广等特点。应用方向多重PCR建库技术在植物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品种鉴定:国标GB/T38551-2020[1]已经明确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16个物种可通过MNP方式进行原始品种鉴定、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和品种真实性鉴定。判断依据则是根据测序后得到的标记位点数进行遗传相似度的计算,最后对比待测品种与对照品种的遗传相似度来定论。万人静等[2] 研究了MNP在第六大粮食作物木薯品种鉴定的应用,利用241份木薯的全基因组信息筛选到623个MNP标记位点。基于此,在28个木薯品种中两两比较时,99.47%(376/378)的品种对间的差异大于 46%,比例在 0.3%~81.0%之间,均值为 71.78%,MNP具很更高的品种区分能力。遗传多样性分析:多重 PCR 靶向捕获测序可用于对植物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选择性引物捕获特定基因组区域, 并对多个样本进行测序比较, 可以研究不同品种或种群中的遗传差异和多态性, 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分子标记信息。比如, Zhang 等[3]利用多重 PCR 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来自中国海南省和广东省的 998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了基因分型和遗传多样性评估, 最终构建了 299 份野生稻核心种质资源, 为野生稻的分类、保护和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多重PCR建库技术原理多重建库技术工作原理[4]是依靠 PCR 对于靶向位点的定点扩增。对多个待测 SNP 位点设计特异扩增引物,在第一轮 PCR 中抑制引物干扰和非特异扩增,使数以千计的靶向引物能够在一管 PCR 反应中实现高度均一化的扩增,从而大量富集目标片段。随后,在 第二轮 PCR 中,加上测序接头和文库条形码,最终获得测序所需的文库。最后通过大规模并行测序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MPS)揭示目标位点的标记基因型。多重建库流程步骤多重PCR建库技术的优势1. 高效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从而提高样品处理的效率。相比于逐个扩增目标序列的方法,多重PCR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的时间和工作量。2. 经济性:由于一次扩增可以处理多个目标序列,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节省试剂的使用量和实验成本。这对于大规模研究和高通量测序项目尤为重要。3. 信息丰富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目标序列,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对于研究复杂疾病、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或群体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 准确性和一致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进行扩增,从而保证了不同目标序列在扩增效率和条件方面的一致性。这可以减少实验中的变异性,并提高测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5. 灵活性:多重PCR建库技术可以根据研究需要灵活设计引物组合,从而适应不同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这使得多重PCR建库技术在个性化分析和定制实验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多重建库流程 相关设备推荐成都瀚辰光翼自主研发NovaLib 4800 Pro医疗级一体机,领跑核酸提取与文库构建领域~NovaLib 4800 Pro集核酸提取及文库构建于一体,整合了温控模块、加热震荡模块、磁力架模块、PCR模块、冷存模块等,可实现样本进,文库出。无需复杂、繁琐的手工操作,一键即启,可实现多种NGS流程一体化,无需人工干预。提取及文库制备全自动一体机NovaLib 4800 Pro 核心优势灵活性突出:兼顾高通量和灵活,24通道移液模块具备液位探测功能,可根据需要独立灵活使用单通道、8通道、24通道,配合可配置试剂载架,支持试剂原管、预分装多种上样独创先进设计:采用批间流水线设计理念提高并行效率;首创五腔室物理分区隔离设计,配备多腔室压差智能控制和HEPA系统,集成智能路径规划功能实现零污染实现无人值守:无人值守时间长,集成双堆栈耗材系统。一站式交付,从核酸提取到建库全流程自动化,中途无需补充耗材和试剂环保设计理念:固液分离,垃圾处理简单高效,集成大容量废料仓储系统开放式平台:流程可编辑,支持根据需要自定义流程及参数,用户可自由选择试剂NovaLib 4800 Pro 使用流程NovaLib 4800 Pro 应用流程NovaLib 4800 Pro 部分软件画面参考文献【1】GB/T 38551-2020, 植物品种鉴定 MNP 标记法[S]【2】万人静,李琼,周新成,李论,李甜甜,周俊飞,彭海,章伟雄,方治伟.木薯 MNP 标记在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OL].热带作物学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6.1019.S.20230223.1705.004.html【3】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rice accessions (Oryza rufipogon Griff.) in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China, and construction of a wild rice core collection【4】徐云碧,杨泉女,郑洪建,许彦芬,桑志勤,郭子锋,彭海,张丛,蓝昊发,王蕴波,吴坤生,陶家军,张嘉楠.2020.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BTS)技术及其应用.中国农业科学,53(15):2983-3004.
  • 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约有400多种。研究表明,大多数真菌毒素可抑制动物体内蛋白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进而影响动物体肝脏、肾脏、神经、造血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作,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农产品作物生长、收获、贮藏及运输中都易受到产毒真菌的侵染,且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易被清除,因此,真菌毒素污染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多重产毒真菌可能侵染同一农产品,同时侵染的产毒真菌往往可以同时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因此在农产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共存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必然现象,这就需要建立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技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的陈瑞鹏、周焕英*、高志贤*等人综述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集中了色谱的分离性能与质谱的分子确证优势,其在检测器阶段利用质量分析器对待测物进行二次选择,将离子丰度转换为可定量计算的峰,同时提供被测物的质量数与分子结构信息,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再现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分析检测多组分真菌毒素的主要方法。样品前处理是指对目标物进行提取、富集和净化的步骤,以减少杂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常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一步提取法和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法。Zhao Hongxia等利用HPLC-MS/MS法同时检测植物油中的16 种真菌毒素,首先采用一步提取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使样品经体积分数85%乙腈溶剂提取和C18吸附剂处理,随后将目标物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16 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2.8%~105.8%,检出限为0.04~2.9 ng/mL。2、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指将识别元件(抗原)和采用胶体金、磁珠、荧光微球等标记的捕获元件(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标记物作为信号指示物的检测方法。在分析时,待测液溶解标记的抗体在毛细管作用下沿着试纸条迁移,结合区域产生颜色、荧光等信号变化定性或定量分析多组分真菌毒素。免疫层析法根据目标物的大小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其中真菌毒素是单一抗原表位的小分子物质,适用于竞争免疫分析法。3、化学比色法化学比色法是指利用待测物与化学试剂之间发生明显的化学显色反应,通过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处比较吸光度,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化学比色法中的显色反应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颜色差异明显。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结果直观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快速检测中。在近5 年内,化学比色法基于金纳米粒子独特的光学性质开发的多重检测真菌毒素在选择性、灵敏度、快速性和便携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待测物自身的化学性质依赖性较强,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基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对应光谱偏移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方法准确性;使金纳米粒子信号可控放大,对真菌毒素进行更准确的定量分析。4、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电学量(电流、电位、电阴或电量)与待测目标物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目标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易于自动化、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5 年电化学法在多重检测真菌毒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需要进一步简化样品的前处理流程;2)电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非特异性结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电化学信号指示剂的种类有限,需要研发更多的电化学信号指示剂。5、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指由化学反应引起的发光现象。化学发光法是指利用化学发光反应,对化学发光物质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外加光源,可以避免其他光源产生的干扰以及带来的其他误差,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分析速度快等分析检测的优点,已广泛运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分析中。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发光法仍然存在几个问题:1)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种类较少,急需研发更多的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来拓展化学发光法的应用范围;2)发展化学发光法和传感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联用,扩大化学发光法在真菌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3)研发化学发光法仪器设备的小型、便携式、自动化和一体化,有助于推进化学发光仪器的商业化。6、荧光法荧光法是利用待检测物经外加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后,激发出能够反映其特性的荧光,通过微孔板荧光仪、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荧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待检测的定量分析。荧光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量反复的激发和监测,量子产率较高,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定量精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近5 年荧光法多重真菌毒素的检测时间缩短且灵敏度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大多数常用的荧光团的荧光寿命以秒为单位,并且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来稳定其荧光响应,目前荧光法还未应用于多重真菌毒素的现场检测分析中。目前荧光分析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针对自身无荧光物质,研发反应活性高、量子产量大的荧光探针,从而拓宽检测的领域;2)针对不同基质及目标化合物,探索最佳提取方式以及净化手段,实现最佳回收率及特异性;3)将荧光分析技术与光学、电化学等多方面技术结合,构造成集成便携式的综合检测体系,实现实时同步获得检测和分析的信息。7、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是光穿过透明介质时由于分子的非弹性散射使光频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散射光谱。拉曼效应是光子与光学及声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拉曼散射光谱可以获取分子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的特征信息,具有强大的分子识别能力,是分子信息快速获取的理想手段。但常规拉曼散射强度比较弱,灵敏度不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极大地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灵敏度不高的不足同时又保留了拉曼光谱的实时、快速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8、其 他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技术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已知传统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达到便携化的一个良好手段,因此,基于智能手机图像处理的平台,寻找一种配套检测与编码的载体,使其编码信号清晰、可变、容量高、检测信号灵敏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结 语本文重点介绍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检测方法有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的优缺点。
  • 生命科学|当“核酸”遇上“质谱”——多重分子诊断技术的下一站
    引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推动了国内分子诊断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得“核酸”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当前的核酸分析技术,主要是基于荧光定量PCR(qPCR)的原理,虽然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的优势,但却通常只能对少于5个的靶标进行分析。不过这样相对有限的检测靶标数目,虽然在新冠检测等特定应用场景已经足够有效(即判断是否感染新冠),却难以应对一些复杂疾病的检测,如肿瘤、出生遗传缺陷、精-准用药的检测等。因为这些疾病通常都涉及到更多的基因变异情况,需要有具备更广泛的检测能力的技术。而核酸质谱技术,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多重核酸分析的分子诊断平台。核酸质谱原理说到质谱的技术,领域内的人应该并不是完全陌生。顾名思义,质谱就是对“质量”进行精-确检测的精密设备,也是临床诊断领域快速发展的未来平台之一。质谱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和代谢物,也可以用来检测核酸。生命的遗传物质DNA分子是由4种碱基——ATCG所构成的,每种碱基的分子质量不同。核酸质谱犹如一把高精度的天平,可区分单个碱基的质量差异(GATC)(图1)。当核酸发生变异的时候,不论是碱基的替换还是修饰,都会改变DNA的分子质量,核酸质谱通过对这种质量变化的精确分析,就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识别。通过这种方式,核酸质谱既可以检测基因的多态性和基因的突变,也可以检测核酸的化学修饰,还能够对拷贝数变异和修饰水平等进行定量的分析。图1 DNA分子碱基组成核酸质谱的优势相比传统的qPCR等分子诊断手段,核酸质谱拥有多重、准确、高通量的优势。这是由核酸质谱的检测原理和技术路线所决定的。首先,核酸质谱直接依据分子量的差异来进行检测,只要待测靶标扩增后的分子量不同,就可以相互区别开来,不会像传统的qPCR一样受到荧光通道数的限制。因此,50重乃至更多靶标的分析,
  • 新一代高效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制成功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曹罡、副研究员戴金霞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新一代效率高、特异性强、信号强和背景噪音低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p-FISH rainbow,突破了现有的技术壁垒,克服了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领域的缺陷和不足,可广泛应用于动物、植物和病原微生物中多种生物分子的高效检测、细胞亚群和空间图谱的原位注释、染色体变异原位验证、多重蛋白共同检测和短核酸序列的检测,为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生命体的细胞功能多样性源于细胞的异质性和组织环境的复杂性,确定组织环境中细胞类型和分子特性对于解析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和组织的功能机制尤为重要。近年来,尽管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促进了细胞异质性的解析,却伴随着组织微环境和细胞空间信息的缺失,限制了对生命信息的深度解读。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通过特异性杂交解析生物分子的表达水平和空间位置,极大地促进了细胞中基因空间表达信息的探究,加速了我们对组织微环境和功能机制的深入理解。尽管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进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当前方法通常需要大约1kb或更长的核酸序列用于多个靶标探针的杂交,才能产生足够的信号强度,限制了对短核酸序的检测;只能单独检测DNA、RNA和蛋白质,或共同检测RNA和蛋白质,还没有有效方法同时检测DNA、RNA和蛋白质;如何在实现高杂交效率和高信号强度的同时,保证低背景噪音仍然是原位杂交技术的一个关键挑战。针对当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面临的挑战,该团队开发了杂交效率高、信号放大能力强、背景噪音低、特异性好、检测通量高、应用范围广的新型荧光原位杂交方法—π-FISH rainbow。该方法具备高度创新性和优越性。新型π型靶探针(含2-4个互补碱基对)和U形放大探针的设计使该方法比目前主流的FISH方法,如smFISH和HCR等,杂交效率更高、背景噪音更低和信号放大能力更强。该方法可以实现DNA、RNA和蛋白质多重分子的共同检测,这一突破对破译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参与生命活动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方法还无法克服短序列的限制,难以实现对短序列RNA(如microRNA)、短序列DNA(如DNA突变、倒位、异位)以及可变剪接等分子的检测。π-FISH rainbow方法可以高效检测上述短核酸序列分子的空间信息。该方法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样品的检测,并且不拘泥于样本制备的限制,可适用于冰冻样本、石蜡样本和整体胚胎样本的检测。该研究利用π-FISH rainbow方法探究了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并获得了新的发现。他们成功鉴定了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雄激素治疗抵抗标志物雄激素受体剪接变体7 (ARV7),解决了前列腺癌治疗中缺乏精准诊断的难题,为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耐药性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指导。该方法通过4个荧光通道组合编码,每轮可同时实现15个基因的检测,从而在同一张小鼠初级感觉皮层(S1)组织切片上通过两轮杂交检测了21个神经元的标记基因,不仅再现了小鼠S1皮层不同亚层神经元的空间分布,而且绘制了小鼠S1皮层中13个抑制性神经元亚群的空间图谱由于π-FISH rainbow的高灵敏度,该研究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lncRNA MALAT1具有三种不同的亚细胞定位模式。其中,MALAT1的核聚集模式显示与miR145-5p的高度共定位。这些研究展现了π-FISH rainbow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巨大应用潜力。曹罡、戴金霞为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陶影峰和周小六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资助。
  • 高达72靶标!中国团队实现高阶多重荧光PCR技术突破!
    实时荧光PCR (rtPCR) 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模式采用闭管检测,相对于开管检测而言,rtPCR极大降低了扩增产物的污染机会,节省了时间和人力,便于实现自动化,更可以利用阈循环数(Cq值)支持定量检测。然而,rtPCR的一个很大局限在于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有限。根据目前主流荧光PCR仪器检测通道数目,单个反应所能检测的靶基因数目很难超过4-6个,限制了该技术在涉及多靶点的复杂疾病上的应用。在PCR反应后添加熔解分析步骤,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检测靶基因数目,但是,伴随荧光探针类型的增加,荧光背景及检测成本也随之升高,尤其是,探针结合区任何核酸变异都可能引起熔点偏移,导致结果误判,使得该法对于靶标数目的提升依然受限。与那些广受瞩目的高通量检测技术相比,已有30年历史的rtPCR似乎正成为一种“低阶”核酸检测技术。在2022年2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中,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庆阁团队报道了一种称为“MeltArray”的荧光PCR新技术,一举将荧光PCR的单管检测能力提高到一个数量级以上,并通过多个临床应用场景,系统展示了该技术强大而灵活的检测能力。“MeltArray”巧妙地利用了Taq DNA聚合酶的5' -瓣状内切酶活性,在PCR反应中,该活性将位于引物下游的“媒介探针”切割,生成“媒介引物”,“媒介引物”进而与分子信标报告探针结合,在Taq酶聚合活性作用下,沿着分子信标延伸生成具有特定熔点的荧光双链,最终使媒介探针特异识别的靶标获得一个包括荧光类型和熔点值的“二维”标记。由于每个分子信标可以允许多个媒介引物形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熔点的荧光双链,单个MeltArray多重荧光PCR反应可检测的总靶基因数目就等于反应中分子信标数目乘以其所容纳的媒介引物数目。作者在文中展示了单个荧光通道可检测12个靶标,6个荧光通道的仪器可以检测多达72个靶标!这是单个闭管PCR一步法迄今所能检测的最大靶基因数目。该技术实现的关键是获取一种具有“多泊位”的报告探针,以容纳众多的媒介引物。研究人员首先比较了线性探针和分子信标分别用作报告探针的优劣,分子信标因具有清晰的背景而胜出。接着,作者考察了分子信标的“多泊位”能力。他们小心翼翼地从两重PCR开始,首先证明一个分子信标可以允许两个“媒介引物”停泊;又通过一个四重PCR,证明了一个分子信标可以允许四个“媒介引物”叠加式停泊,由此,提出了一个分子信标可以容纳任意多个媒介引物的假设。根据目前荧光PCR仪器的熔点分辨率,利用两个分子信标,实验验证了单个荧光通道即可检测12个靶基因。最后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阵列式结构的“媒介子”库及其对应的分子信标报告探针,以实现检测的标准化。为降低多重PCR中多对引物并存可能产生的引物二聚体干扰,研究人员又引入了“PCR抑制”概念,至此提出了MeltArray的完整技术原理(图1)。图1 MeltArray的技术原理为验证MeltArray的多重检测能力,作者首先设计了一个20重PCR的 MelArray检测体系,覆盖人类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区域 (AZFa、AZFb、AZFc和AZFd)的18个序列标签位点和2个参照基因(SRY基因和ZFX/Y基因)。在正常男性样本,20个位点全部存在,即均有熔解峰,而患者男性则会出现1个或多个熔解峰的缺失——该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多靶标同时出现的例子(图2)。实验结果表明,该MelArray体系仅利用三个荧光通道,就实现了20个靶标的同时检出。为评估模板量对MeltArray检测能力的影响,作者考察了从100 ng到100 pg的健康男性和女性的基因组DNA,在该范围内,所有模板均被稳定检出。随着DNA模板量的逐渐降低,熔解峰高度有所下降,但20个峰的熔点值均未发生变化。最后,作者通过对757份样本的双盲检测,证实了MeltArray体系的准确性。图2 MeltArray技术应用于20重人类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受以上结果鼓舞,作者开始挑战更多的靶标数目。这次,他们使用六个荧光通道设计了一个62重PCR的MeltArray检测体系(图3),用于识别61种O抗原合成基因及1个大肠杆菌管家基因yccT。我们看一下此时每个通道的检测数目,按照荧光波长从低到高的次序,六个荧光通道检测的靶标数目分别是11、9、12、12、8和10个!各个通道的重复实验结果采用3倍标准偏差显示,每一个靶标对应的熔点值均稳定且能明确区分。最后,作者利用该体系鉴定了167株大肠杆菌培养株的血清型,除了覆盖范围之外的4株,检测结果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而且比传统抗血清法多鉴定出11株,还另外纠正了其鉴定错误的1株。图3 MeltArray技术用于61种大肠杆菌O血清型分型上述两个例子均为定性检测,那么,MeltArray可否另外进行定量检测呢?为回答这一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个24重PCR的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体系(图4),他们将其中的19种非定植菌/病毒和1个内控基因设置为熔解分析模式,即定性检测;另外4种细菌设置为实时PCR检测模式——即TaqMan探针模式,即定量检测。需要指出的是,作者选择变性阶段进行实时荧光检测。他们相信,实时检测的对象是探针酶切后积累的荧光信号,无论变性阶段还是延伸阶段,检测结果应该一致。在变形阶段,任何报告探针产生的荧光都会趋于一致,而不影响实时检测结果。事实证明了作者的这一设想。该体系在定性检测19种靶基因的同时,成功实现了4种靶基因的定量检测。24重PCR的MeltArray检测体系分析灵敏度达10 copies/μl。通过对67份肺炎或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样本的验证,证实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图4 实时PCR和熔解曲线分析同时应用于呼吸道病原体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突变分析是核酸检测另一重要应用领域,为考察MeltArray可否用于突变分析,研究团队以KRAS突变为例,设计了一个称为“微测序”的突变鉴定体系,即在单个反应管内一一鉴定出发生在KRAS基因密码子12和密码子13上的9种类型的突变(图5)。在这里,作者利用了探针杂交的特异性,利用10条媒介探针,对上述9种突变类型和野生型分别加以二维标记。实验表明,该体系具有极佳的突变检测特异性,可耐受高达500 ng的野生型基因组DNA,可检测的突变等位基因频率达到5%-10%,优于Sanger测序——其最低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10%-20%之间,检测限低至30个拷贝每反应。最后作者利用该体系检测了167份结直肠癌组织样本的KRAS突变类型,获得了与Cosmic数据库一致的突变频率分布,同时也表明,MeltArray比Sanger测序具有更灵敏的突变检测能力。图5 MeltArray技术用于KRAS突变的微测序MeltArray的以上四个应用场景,实际上对应了分子诊断的三大应用领域,即遗传病、传染病(又分别涉及到病原体鉴定及病原体定性、定量检测这些细分领域)和肿瘤的分子诊断,显示出MeltArray做为通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典型特征。当前,实现类似靶标数目的检测均需“开管检测”技术,如芯片、质谱、微球、电泳等,然而这些技术普遍存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周转时间长等缺点,且国产化率低,在国内外市场上不温不火,长期进展缓慢。相对而言,MeltArray采用广泛可及且已国产化的荧光PCR仪器,具有明显的成本低、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周转时间短等诸多优势,结合本文所展现的强大而灵活的技术优势,不仅成功推动荧光PCR这一“老技术”再上“新台阶”,也完美填补了长期存在于低阶PCR和高通量检测二者之间的技术空白!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秋英助理教授、博士生陈冬梅、杜琛为共同第一作者,李庆阁教授、廖逸群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共同作者包括厦门大学硕士生刘巧巧、林素、梁兰兰、许晔副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 2017ZX10302301 & No. 2017ZX10303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672110)、福建省社会发展高校产学合作项目(No. 2019Y4002)、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No. 3502Z201830070 & No. 3502Z20183013)的资助。本文所描述的MeltArray技术已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获得专利授权,并向澳大利亚等国递交了专利申请。李庆阁团队长期从事荧光PCR尤其是多重荧光技术平台研究,2001年报告一种新的寡核苷酸杂交反应模式(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明置换探针和置换引物(中、美、日、澳及欧洲专利授权);2004年提出置换探针基因分型技术(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6年发明探针编码实时PCR(Clinical Chemistry,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011提出自淬灭探针的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变异分析技术(Journalof Molecular Diagnostics,中、美专利授权),2013年提出基于连接反应的“荧光—熔点”二维标记技术(Nucleic Acids Research, 中、美、欧洲专利授权)。声明: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谢谢!
  • 样品前处理有多重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样品前处理有多重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过去的十年,中国的分析测试界不平静。不论是汶川地震,还是三聚氰胺事件都表明分析测试工作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而样品制备,是分析测试的必要环节,是保证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条件。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理化分析的误差有90%来自于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和取制样技术的好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样品前处理在分析化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进步对分析化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各种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已成为当代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能更好地与研究人员分享我们的样品制备的技术和最新设备,我公司分别在青岛和济南举行两场技术交流会。来自青岛和济南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百余位专家、领导及老师参与了本次会议,此次交流会上同大家分享了我公司历史及样品前处理和本公司产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会场上,老师们听技术,做实验,学术氛围极其浓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会议效果。 首先由格瑞德曼公司区域经理宋志伟先生致欢迎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公司业务情况做了简单介绍,随后,格瑞德曼销售部李经理简要介绍了公司所经营的产品及理念,精彩的简述了格瑞德曼研磨仪的种类和应用,并针对硬性产品介绍了公司的设备,如我公司所生产的GT200高通量组织研磨仪作为实验室的变相怪杰,是小样品制备的必备仪器,可以对硬性、中硬性、软性、弹性及纤维性样品进行快干磨、湿磨或者冷冻研磨,它是针对现代实验室应用而设计生产的一款震动球磨仪,研磨时间极短,可达到30秒到2分钟,高通量研磨设计,最多可达192个样品处理。另外,格瑞德曼的行星式球磨仪BM4、BM6是坚固耐用的桌式和单罐形式球磨仪,适用于软硬等样品进行干湿磨和混合处理,尤其在研磨纳米材料和机械合金化材料研磨行业,针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们公司重磅推出刀式研磨仪HM100,这款仪器可针对实验室广泛样品的制备,微生物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分析等提出深度的解决方案,加上简洁大方的外观设计便真正的成为格瑞德曼仪器的旗舰产品。 在茶歇期间,格瑞德曼公司带来的多台研磨仪器在现场演示对样品的研磨,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并且还有许多老师自带了样品来现场磨样,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致使格瑞德曼的产品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肯定,更契合我们“所见即所得”的销售理念。 接着,李经理针对软性样品设备研磨专家CM100、CM200切割式研磨仪进行深入讲解,它转速连续可调500-3000rpm,快速高效处理各种样品,噪音低,运动可靠,清洁方便,配有专业的旋风分离系统;多齿转刀,可以达到高级均质化的制标结合,利于重金属元素和卤素测定,保障分析测试综合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另外,格瑞德曼的MG100高能臼式研磨仪可针对硬性、软性、脆性等样品进行混合或者研磨,可以对样品进行干磨、湿磨或者冷冻研磨,在现在试验中,它不仅在处理能力上佼佼领先而且在操作舒适性和安全性上都有着非凡的表现。 讲座最后进行了有趣的抽奖活动,陆续送出了帐篷、车载充电器套装等奖品,大奖山地自行车由某科研单位老师获得。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会议,对测试人员日常分析工作有直接的帮助,增进彼此了解,共同促进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推动分析测试工作的进步。作为中国的仪器制造商,竭诚为大家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
  • 多重PCR技术检测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更快更准
    11月19日,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主持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项目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针对当前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前处理过程冗长、操作不方便的现状,采用多重荧光PCR技术,解决了以往检测时间长、通关速率低等问题,为该类型产品大批量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传统方法亟须改进   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是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产品,其卫生安全性能尤其重要,如果生产工厂在原料控制、环境消毒、清洁制度、生产过程等方面管理不善,都可能孳生对人身体有害的微生物。   对进出口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是国内外标准最重要的安全卫生项目要求,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初始污染菌、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国外大多数国家标准对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也有类似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进行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微生物检测一般采用细菌培养方法。其优点是方法可靠成熟,但目的微生物都需要分别进行培养及检测,每次检测需要至少7天时间才能完成,导致检测时间长,远不能适应进出口检验工作需要。   近年来,我国各口岸进口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数量呈增长趋势。据统计,2012年天津口岸全年进口357批,货值1500万美元,2013年上半年进口达214批,货值1200万美元。进口量的不断增加给检验检疫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针对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的检验监管水平,保证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天津检验检疫局落实“检得快、检得出、检得准”要求,在现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攻关,旨在建立一套快速高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为检验检疫执法提供技术保障。   天津检验检疫局纸张纸浆检测重点实验室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几年来,实验室先后引进了荧光PCR等高端检测设备,技术实力大幅提高。针对国外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大量进口国内的现状,实验室科研人员先后走访上海、广东、山东等口岸,在深入调研、了解需求的基础上,于2011年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卫生项目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经批准立项。   科研创新破解难题   易感染致病菌是影响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现行国家卫生用品安全监管体系,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属重点关注的卫生用品致病菌。用传统方法检测这类致病菌,程序较繁琐,准确度不高,在检测速度、敏感性与特异性等方面也有局限性。   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代替动物实验和菌类培养,是目前国内外检测科研技术的研究方向。天津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安全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开展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为基础的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毒理学和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经过反复比较,课题组最终确定选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同时加入多对引物扩增多条目的DNA片段,实现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同时检测,为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提供了快速、灵敏、经济的方法。   课题组参照文献中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绿脓杆菌的ET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大肠杆菌的phoA基因和白色念珠菌5SrRNA区特异的非转录区为靶基因,选取这5个基因序列所设计的引物,对上述菌株进行PCR检测。对选取的目的菌株进行单重及多重PCR扩增,结果目的菌株均能显示出特异条带,说明本反应体系稳定,引物特异性良好。   课题组采用单管多重PCR体系,通过二重PCR随机组合、三重PCR随机组合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检测,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检测灵敏度。   科技成果实用有效   课题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完成对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实现了高通量检测,为卫生用品中致病菌的快速筛查提供了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比传统的细菌学方法简便经济,采用该方法目前可以在两天之内完成样品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该方法目前已在天津市纸质用品生产企业得到应用,并拟在全国各大口岸进行推广。   项目还设计了一套一次性使用纸质卫生品的前处理装置。该装置针对目前纸质卫生品处理过程通过人工完成,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品反应效率低、人工取样精度低等问题,研发了一套全自动的纸质卫生品前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将整块纸质卫生品裁切成块状的结构,便于做进一步检测,提高了纸质卫生品与试剂之间的反应效率,满足大规模的处理需求。同时采用了电子称重计和试剂计量模块,具有计量精度高、处理结果可靠度高的优点。目前,该装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两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可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靶核酸(DNA/RN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熔解曲线分析,包括病原体和人类基因项目。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面积匀光即时成像技术、超快变温精准控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算法等关键技术,创制了6色荧光激发、21种荧光组合功能,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可实现超多重核酸检测,助力DNA/RNA超多靶标临床检测应用。 该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新型多重碎片化碰撞诱导解离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102组)李海洋研究员团队在现场检测微型质谱及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自主研发的现场快速检测微型质谱(Anal. Chem.,2022),开发了简单易控、高碎片化效率的新型多重碎片化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可实现单次进样条件下获得丰富碎片离子信息,对于化学战剂、D品的准确识别,以及新型合成D品的结构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D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成为当前D品犯罪案件的突出特点。此外,D品的种类不断翻新,更具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使得检测难度大。因此,开发便携式仪器用于新型D品的及早发现,以及传统D品的现场快速准确识别对禁D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李海洋团队前期基于微型质谱关键技术,实现了传统D品和新型芬太尼类D品的定性检测(Anal. Chem.,2021;Anal. Chem.,2021;Anal. Chem.,2019;Anal. Chem.,2019),并在云南边境多个检查站开展了推广应用。  传统共振碰撞解离技术需要多次进样才可以获得多重碎片离子信息。本工作中,基于此前构建的现场检测微型质谱,该团队开发了一种简单易控的新型碰撞诱导解离方式技术,可实现单次进样条件下获取多重离子碎片信息。基于对离子阱内微区电场分布的研究,团队还揭示了该技术的微观本质,即增大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直流偏置电压有利于增强径向电场强度,从而驱动离子进入强射频场获得能量、发生碰撞诱导解离。通过调控电场、离子的初始动能和气压等,该碰撞诱导解离技术可实现100%的碎片化率。该技术还可同时获得多个碎片离子,有利于提升识别准确性,实现痕量D品同分异构体的区分、化学战剂的准确识别等。此外,该技术通过分析母离子以及不同碎片离子之间的质量数差异,可实现对D品的结构解析与分类,适用于新型合成D品早期发现预警,在D品稽查、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以“Radial Electric Field Driven 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 in a Miniature Continuous Atmospheric Pressure Interfaced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er”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美国质谱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102组博士研究生阮慧文。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王卫国、阮慧文)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sms.3c00324
  • GE生命科学推出Cell DIVE多重成像技术 使细胞生物标志物分析更精确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2019年9月26日,& nbsp GE生命科学推出了Cell DIVE& #8482 多重成像技术,这是一种基于抗体的解决方案,将多年的研究进展用于转变免疫肿瘤学。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GE生命科学基因组学和细胞研究总经理Emmanuel Abate说:“ Cell DIVE多重成像技术是我们致力于进一步改变生命的生物疗法和诊断方法的又一例证。” “这是免疫肿瘤学领域令人振奋的一天,我们在了解患者的生物标志物谱如何帮助治疗方面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这项技术是为科学家开发的,开发工作开始于2008年,第一项专利于2009年获得授权。在过去的十年中,Cell DIVE已通过多个合作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评估,从而形成了出版物,演示文稿和研究资料库。Gerdes等人在2013发表的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中,描述了“ mTOR / MAPK信号蛋白异质模式的量化和可视化”,以应对肿瘤异质性的挑战。所有这些工作使我们拥有了400种经过验证的商业抗体以及可靠的解决方案进入市场。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GE生命科学诊断部门负责人Prachi Bogetto说:“开放式系统的灵活性允许自定义生物标志物面板设计,使我们更接近最终的诊断工具。” “这种灵活的解决方案还支持整个载玻片,目标区域和组织微阵列(TMA)成像。”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0px " 从本质上讲,科学家将反复探测,成像和去染色,以仅从一张组织图像中捕获数千个空间细胞数据点。有了我们广泛的已验证抗体清单,科学家可以定制自己的面板,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染色和成像。我们的方案足够温和,不会伤害组织样本,科学家可以放心使用,无需剥离抗体或进行复杂的样品制备。目前,Cell DIVE多重成像解决方案现已上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margin-bottom: 10px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50" height=" 543" title=" CellDive_2.png" style=" width: 431px height: 435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CellDive_2.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5f22f327-8033-4004-8113-089f5ad9f293.jpg"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女性,41岁,肺癌,(DAPI蓝色 AKT绿色 EGFR红色 pEGFR Aqua pERK黄色 HER 2品红色) /p
  • 后核酸时代,小海龟深度发力"指数式"超多重数字PCR技术应用
    作为最新一代PCR技术,数字PCR因其绝对定量能力和卓越的灵敏度,被公认在精准医学领域具有巨大商业前景。整体来看,数字PCR国内企业虽起步稍晚,但逐渐有后来居上之势,在市场成型早期就有众多国产品牌布局,且头部国产厂商开始涌现出优秀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近期,小海龟科技发布了全新芯片式全自动数字PCR一体机,本网编辑就新品亮点、实际应用、市场预期等问题对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吴东平进行了交流。仪器信息网:全新的BioDigital炎自动一体机在整机、自动化、关键部件、专用化、软件、外观设计等方面有哪些显著创新?吴东平教授:BioDigital炎是世界第一台真正的全流程芯片式全自动数字PCR一体机,BioDigital炎一体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傻瓜式”操作,无需人工加样,仪器自动化完成反应液加入芯片、液滴生成、PCR扩增和数据分析。该仪器大小适中,面宽约620 mm,占地空间较小,所有分子实验室均可以安装。“炎”具有最佳的样本通量灵活性(1-24样本灵活选择),独创的固态油隔水液滴生成技术能够实现高达98%的有效液滴比例,软件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的集成与一键式报告生成功能。 仪器信息网:基于前几代产品(BioDigital華、BioDigital青)小海龟科技为何要推出该产品?其市场定位如何?吴东平教授:BioDigital華作为国产首个数字PCR产品,引领了国内数字PCR行业的兴起,但其样本通量较小、自动化程度不高。BioDigital青实现了液滴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且样本通量达到最多96个,但没有实现与PCR扩增及芯片分析阅读的集成,非常适合于对样本通量有较高需求且有专门PCR实验室分区的客户。而BioDigital炎真正意义上解放了人工,实现了“傻瓜式”操作,特别适合于对全流程全自动有迫切需要或实验室空间比较紧张的医疗及科研用户。仪器信息网:该新产品着力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问题?针对特殊领域应用是否推出新的解决方案?吴东平教授:BioDigital炎在医疗和科研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终点法检测功能之外,炎同时兼容准实时荧光检测功能,期待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配合小海龟科技推出的数字PCR5A级2.0方案:(高精度(Accurate)、全自动(Automatic)、个位数耗材成本(Affordable)、超多重PCR(Ascending)、试剂盒易开发(ARMS-ible),BioDigital炎可解决数字PCR 1.0时代面临的检测靶点少、试剂盒难开发、仪器操作复杂等问题,将大大加速数字PCR的全面普及化应用。仪器信息网:对于新品的市场表现预期如何?请定一个“小”目标。吴东平教授:新产品“炎”兼具“无需手动上样”和“双独立扩增模块”的特点,满足绝大多数数字PCR的应用场景,发布会以来,已引起客户的极大关注,多家合作单位已经预定了数字PCR“炎”系列产品。预计在未来的1-2年内,将有不少于20家试剂盒开发企业在数字PCR“炎”系列产品上进行应用试剂盒开发并注册报证,在医院等终端布局落地不少于200台数字PCR“炎”系列产品。仪器信息网:2022年获得中国首张数字PCR计量评价证书对于小海龟以及行业而言有何重要意义。吴东平教授:数字PCR计量评价证书的颁发,标志着数字PCR在分子生物计量中迈进了标准化时代。中国首张数字PCR计量评价证书严格依据JJF1527-2015、YY/T1173-2010、NIMCS-MTS005:2022规范要求,充分展示小海龟数字PCR系统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高要求,是对小海龟数字PCR产品的一次充分检验,该证书的颁发充分体现了国产数字PCR质量性能已步入国际第一梯队水平。生物计量,尤其是核酸分子的计量对于分子诊断和制药行业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数字PCR仪是一种可以实现对目标核酸/基因准确测量的生物分析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分子诊断试剂、转基因、生物药等行业的质控品和标准品制定和评价中,欢迎有兴趣的合作伙伴一起开拓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服务。仪器信息网:请谈谈小海龟下一步的技术研发、市场布局等规划。吴东平教授:小海龟科技立足于分子诊断技术平台的创新研发,目前已推出BioDigital系列数字PCR产品、第三代ARMS方案Perfect-ARMSTM及超高特异性DNA聚合酶-神甄TM,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分子诊断相关技术平台产品线。针对数字PCR系统,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PCR全自动一体机“炎”的注册报证工作,更好的赋能分子诊断试剂盒开发企业,共同构建数字PCR应用生态共同体。同时,继“青”和“炎”之后,小海龟即将在2023年初推出SCI Digital系列全自动数字PCR 迷你一体机,争取成为每一个课题组实验室都能买得起、用得起、用得好的科研利器。针对数字PCR应用领域,将在“指数式”超多重数字PCR深度发力,完善“指数式”数字PCR超多重技术在病原体(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尿道、生殖道感染等)领域创新应用,完善在肿瘤突变和甲基化上的超多重应用技术研究,打通从伴随诊断到MRD和早期筛查的技术路线,更好的赋能应用试剂盒开发企业,满足后疫情、后核酸时代的临床分子诊断应用的更高需求。小海龟科技数字PCR产品线规划仪器信息网:请您概述下目前数字PCR技术的技术路线及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吴东平教授:数字PCR从技术路线角度主要有“油包水”和“芯片式”技术,“油包水”技术以伯乐为代表,其它厂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平铺式”油包水技术。“芯片式”技术最早由国外厂商推出,然而其芯片成本极高,难以被客户广泛接受。后来Life Tech公司推出的3D“硅基”芯片数字PCR方案虽然在成本上相对显著下降,但是其稳定性和易用性相对不足,目前已经逐渐淡出市场。2018年,小海龟推出全新的“固态油隔水”微流控芯片技术,重新定义了“芯片式”技术在数字PCR领域的地位。近年来,国际巨头凯杰和罗氏纷纷布局数字PCR赛道,所采取的技术路线均为“芯片式”,也表明数字PCR技术的 “芯片式”大趋势。
  • 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技术|CTC单细胞miRNA原位多重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陈艳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谭英团队、香港理工大学杨莫团队,提出了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可应用于CTC单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检测。相关研究成果以2D MOF Nanosensor-Integrated Digital Droplet Microfluidic Flow Cytometry for In Situ Detection of Multiple miRNAs in Single CTC Cells为题,发表在Small上。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2D MOF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Nano-DMFC),突破了活细胞中核酸原位分析的技术瓶颈,高通量地实现了样本中单个CTC活细胞miRNA的原位、多重、定量分析。该纳米传感方案以金属有机框架MOF为猝灭剂,双色荧光染料标记DNA探针为供体,首次合成了用于双重miRNAs检测的生物功能化MOF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纳米探针。该2D MOF纳米传感器修饰了两种乳腺癌靶向多肽序列,以增加肿瘤细胞靶向和内体逃逸能力。集成2D MOF纳米传感器的数字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可实现单个乳腺癌细胞中双重miRNA标志物(miRNA-21和miRNA-10a)的原位检测。   纳米传感器集成的液滴微流控流式细胞仪由三部分组成——单细胞液滴发生器、纳米探针微注射单元和液滴荧光检测单元。Nano-DMFC系统首先产生单细胞液滴,然后2D MOF纳米传感器被精确地微注射到每个单细胞液滴中,在活细胞水平实现单个肿瘤细胞中的双重miRNA表征。在单个肿瘤细胞内存在目标miRNA时,MOF纳米片上的染料标记的ssDNA与其靶标形成杂交双链DNA(dsDNA),dsDNA和MOF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dsDNA从MOF表面分离,最终触发荧光的恢复。不同类型的miRNA在单个细胞中产生不同的荧光信号。最后,研究使用光纤集成的液滴流式检测装置,在纳米探针孵育后对液滴中的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单细胞中双重miRNA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Nano-DMFC平台能够以双重miRNA为靶标在仿生样本(含有10,000个阴性上皮细胞)中检测出10个阳性CTC细胞,同时在加标血液样本的回收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该平台验证了以miRNA为标志物的CTC检测新策略。Nano-DMFC系统作为小型化、高度集成、操作简易的活细胞miRNA分析平台,为探究肿瘤细胞异质性和鉴定细胞亚型提供了新思路,并在临床研究中具有癌症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的潜力。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粤港联合创新领域项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A、同时检测miR-21和miR-10a的MOF-PEG-peps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案;B、Nano-DMFC系统中的样品处理单元和miRNA检测单元,可实现单细胞液滴包裹、纳米传感器微注射、单个CTC细胞多重miRNA荧光检测。 在液体活检的研究中,基于表面上皮标志物(EpCAM和CK)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策略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局限性。研究表明,CTC中的肿瘤相关miRNA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具有成为肿瘤表征和鉴定标志物的潜力。目前,高通量地针对单个CTC在活细胞水平开展原位分析,并进一步实现多个miRNA的同步分析,是颇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因结构可控、功能多样的特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活细胞探针载体的新思路。
  • Nature子刊!曹罡教授等团队在多重原位检测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单细胞测序技术可解决了传统测序技术对细胞异质性掩盖的问题,同时能发现新的稀有细胞类型,更精准的解析生物组织的细胞组成与功能。但单细胞测序的操作过程会出现组织微环境和细胞空间信息缺失,限制对生命信息的深度解读。而目前主流的空间转录组技术存在非严格意义单细胞分辨率、成本高等不足,使得单细胞测序之后往往还是需要依靠传统FISH对重要的基因进行空间定位和细胞鉴定。FISH技术通过特异性杂交解析靶向的生物分子丰度水平和空间位置,补充细胞中基因的空间表达信息,使我们对组织微环境和功能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经典FISH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靶标核酸分子通常需要大约1 kb或更长用于探针的杂交,才能产生足够的信号强度,限制了对短序列核酸分子的检测;2)只能单独检测DNA、RNA和蛋白质,或共同检测RNA和蛋白质,无法同时检测DNA、RNA和蛋白质;3)如何在实现高杂交效率和高信号强度的同时,保证低背景噪音仍然是当前经典原位杂交的一个重要挑战。针对上述经典FISH技术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华中农业大学曹罡、戴金霞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π-FISH rainbow),弥补了目前FISH技术领域存在的不足,精准地将不同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中多种生命分子(DNA、mRNA 、lncRNA、miRNA、rRNA、蛋白质等)在组织原位水平一网打尽(图1)。其研究成果以 “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π-FISH rainbow for multiplexed in situ detection of diverse biomolecule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图2)。图1(来源于网络)该新型原位检测方法具有杂交效率高、信号放大强、背景噪音低、特异性好、检测通量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其具体技术细节如下: 1)独特的π型靶探针(含2-4个互补碱基对)和U形放大探针的设计使该方法比目前主流FISH方法(如smFISH和HCR等)的杂交效率更高、背景噪音更低和信号放大能力更强;2)可以实现DNA、RNA和蛋白质多重分子的共同检测,对解析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参与生命活动调控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可以高效检测短序列核酸分子的空间信息,包括短序列RNA (如microRNA)、短序列DNA(如DNA突变、倒位、异位)以及可变剪接体的原位识别;4)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样品检测,兼容冰冻样本、石蜡样本和整体胚胎等多种样品类型。此外,本研究利用π-FISH rainbow技术结合了一些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进行了应用(图3):1) 实现了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中雄激素治疗抵抗标志物雄激素受体剪接变体7 (ARV7)的原位鉴定,可为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耐药性治疗提供临床指导;2) 通过4种荧光组合编码每轮可同时针对15个基因靶标,对同一张小鼠初级感觉皮层(S1)组织切片上通过两轮杂交检测了21个神经元的Marker基因,再现了小鼠S1皮层不同亚层神经元的空间分布;3) 依靠π-FISH rainbow的高灵敏度,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周期关键调控因子lncRNA MALAT1具有三种不同的亚细胞定位模式。这些研究内容体现了π-FISH rainbow技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图3:π-FISH相关研究内容应用案例华中农业大学曹罡教授和戴金霞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陶影峰和周小六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该技术已实现产业转化,并以检测试剂盒的形式推出(鲲羽生物首发高品质国产RNA FISH探针试剂盒 ),为单细胞测序和空间组学提供更精细的分子空间图谱原位注释和验证,致力于成为单细胞测序技术之后的必备神器、黄金搭档。同时针对不同生物分子的高效多重检测、染色体变异原位验证、多重蛋白共同检测和短核酸序列的原位检测,为基础科研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曹罡老师讲到:“我们在基因原位检测技术布了三条线,打磨了近10年了,终于到了捕捞收网的时候了。1)DNA FISH:极速DNA FISH技术已经可以覆盖任意物种、任意基因组位点了,产前、肿瘤、早筛常见探针全覆盖!我们还在升级“一步法傻瓜DNA FISH技术”(任何乡镇医院都能搞得定),已经初见成效;2)paiFISH(就是这篇公众号的文章)可以检测miRNA,lnRNA,各种RNA病毒,蛋白、某些神经递质和不同剪切变异体(如前列腺癌耐药基因检测);3)高通量空间组原位检测技术(审稿中)。”此外,曹罡团队将在空间组、链接组新技术开发及其在神经系统生物学和疾病诊断中的运用招聘博后和各层次研发优秀人才,招聘信息如下:附招聘启示团队介绍曹罡,博士,荷兰NCMLS中心博士,冷泉港实验室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获得者。主持或参与十三五/十四五重大研发计划,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多项。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精品慕课课程,国家一流本科生课程等。研究方向:(一)新兴单细胞空间多维组学和连接组学等新一代系统生物学和分子诊断技术开发及其运用。基于前期良好的单细胞空间基因组、中通量FISH、空间转录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基础:1)开发新一代肿瘤、产前、感染、神经系统等疾病精准诊断与早筛产品,2)整合、升级空间组与病毒Barcoding和单细胞分辨率连接组学前沿系统生物学技术,解析重要脑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学习记忆行为范式下单神经元精度的高维组学机制。(近几年代表作:JACC 2017,Nature Genetics 2018,Nucleic Acids Res 2018,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19,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Science Bulletin 2021,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等)。(二)“神经-免疫-感染”系统生物学:1)从系统生物学的全新角度理解“感染-免疫”在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如:抑郁症、自闭症和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2) 解析“神经-免疫”调控(特别是抑郁、应激压力条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近几年代表作:Science Advances 2021, Neuron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GPB 2020, Brain pathology 2019,Gene & disease 2022, mSystem 2021等,大批好的文章还在路上)。实验室氛围宽松自由(超级自由!),老板nice(超级nice!),前沿研究项目(wen zhang)有盼头..........岗位需求及应聘条件招聘岗位:博士后,助理/副研究员,实验室管理员,产品研发人员。应聘条件:1.博士后,助理/副研究员岗位需要博士学历,其他岗位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2.生物信息学、组织病理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优先;3.. 掌握实验关键技术、协助实验室硬件软件管理;4.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操守,踏实严谨,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5.可阅读英文技术类文档,能搜集领域专业信息,有较强的学术交流能力;6.具备合格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薪资待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缴纳五险一金,按月发放用餐补助,协助申请符合标准的人才补助、研究基金等。具体细节可以面议。应聘须知1. 个人中英文简历(附上发表学术成果列表);2. 学位证明相关材料扫描件;3. 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近5年代表性成果复印件;4. 专家推荐信优先考虑。应聘者请按照“申请岗位+ 姓名+毕业院校”的邮件标题,将上述材料发至 k.xiao@siat.ac.cn (肖老师)
  • 多重naica® 数字PCR方法同时监测水质中多种细菌种类和计数
    导读在现代水产养殖中,水产养殖系统是为鱼类或其他物种的集约养殖而设计,其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和生产,而微生物在去除有机物和氮循环、有毒硫化氢(H2S)的产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准确计数特定种类的细菌对控制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对养殖鱼类及其最终消费者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因此亟需高精度、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且快速的方法,监测特定种类的细菌和数量。挪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SINTEF Ocean科学家建立基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多重数字PCR绝对定量评估鲑鱼三种关键病原体、人病原体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影响鲑鱼生存环境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用于水产养殖的相关优势细菌进行监测。该方法在发表于《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杂志上,题为“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priority bacteria in aquaculture using digital PCR”。应用亮点:▶ 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直接绝对定量水产养殖系统中五种细菌。▶ 开发同时定量水产养殖水质检测相关五种细菌的多重数字PCR检测方法。▶ 基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耗时少的优势。科学家建立数字PCR方法监测与鲑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三类不同的细菌:第一类:鱼类病原体,与鱼类的溃疡性疾病有关的粘放线菌Moritella viscosa,会引起肠性红嘴病的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以及与鱼类的细菌性冷水病有关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第二类:人类病原体,可以从海产品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的人病原体,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第三类:破坏鱼类生长环境的细菌。通常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将硫酸盐(SO42-)转化为有毒的硫化氢(H2S)来影响鱼类健康。可通过以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为参考菌株进行SRB检测。研究学者利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单重和多重检测方法对上述优势菌种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粘放线菌Moritella viscosa,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检出限低至20fg,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NA检测含量可低至2fg,均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线性拟合度R2均在0.999以上(图1)。多重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结果与单重分析中检测到的目标基因浓度吻合(图2,图3)。此次研究充分证明了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同时精确定量复杂水质样品中多种类细菌。▲图1: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定量5种细菌的线性回归图,分别给出相应的方程和回归系数。▲图2: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A)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B)的单、双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在MMC-DNA背景(1 ng/μl)中添加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gDNA,10倍稀释后进行基因拷贝数定量。▲图3:在1 ng/μl MMC-DNA背景下,单重(圆形)和三重(三角形)测定的靶基因拷贝浓度绘制。恒等线表示每个点的X坐标和y坐标相等的位置。原文链接如下: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挪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SINTEF Ocean为全球开展的海洋相关科学研究和创新,致力于海洋技术、生物标记和海洋环境技术研究。
  •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立项《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学会团体标准领导小组和团体标准审查委员会对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厦门大学等单位申报的《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申请进行了审查,于2024年5月14日组织专家论证,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请申报单位按照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标准工作要求及专家意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标准编写,加强编制过程质量管理,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关于《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水生入侵物种多重PCR 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的立项公告.pdf
  • 布鲁克ASMS2022发布多重蛋白组学和microGRID成像创新技术
    第70届美国质谱年会(70th ASMS Conference 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Allied Topics)于明尼苏达州(Minnesota)当地时间2022年6月5-9日(北京时间 2022年6月6-10日)举办,会议期间布鲁克宣布了组织和肿瘤微环境(TME)空间多组学的重要创新。继布鲁克与 AmberGen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MALDI HiPLEX-IHC 质谱成像增强了关键性蛋白分析功能。单个新鲜冷冻的矢状小鼠大脑切片的图像,显示了与神经功能相关的三种代表性脂质;而来自同一组织切片区域上的 MALDI HiPLEX-IHC 实验发现了 12 种靶向神经蛋白中的三种;以及呈现了代表性脂质和两种蛋白质的真正多组学叠加。图像由 SCiLS Lab 2023a 的全新多组学模块产生。MALDI HiPLEX-IHC 的诞生是多组学成像一大突破。它通过将靶蛋白表达空间分析与小分子 MALDI 成像结合,共同定位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如聚糖、脂质、代谢物或外源性物质。在 AmberGen 的 Miralys™ 基于抗体的光解肽质谱标签的帮助下,肽标记物在高度多重 IHC 染色和光裂解后,可无缝结合布鲁克的 IntelliSlide® 自动化工作流,并用于 MALDI 成像。新型多组学成像增强了空间多重蛋白成像,能够阐明同一组织切片中的代谢过程。MALDI HiPLEX-IHC 除了映射几十到上百种具有多重肽标签的靶蛋白外,还可以跟踪糖基化等信号通路,观察肿瘤微环境区域的脂质空间分布或同时观察药物如何影响蛋白和代谢状态。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细胞及分子药理学教授和实验治疗学教授 Peggi Angel 博士评论说:“我们在癌症生物学的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上投入了很大努力 。从实验室研究角度来看,MALDI HiPLEX-IHC 是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可以将质谱成像与细胞生物学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将使用这项技术进行 N-聚糖和胶原多组学成像研究,以进一步对高危性乳腺癌进行研究。我希望这种独特的空间多组学技术,能够迅速地在组织微环境的研究人员中传播开来。”布鲁克还宣布推出了用于 timsTOF fleX 系统的 smartbeam 3D MALDI 光源的 microGRID 模块。microGRID 可将 MALDI 平台精度提高到亚微米级,以校正激光在低至 5 μm 的组织表面上的定位,几乎消除了用光学显微镜对 MALDI 图像进行对准时的任何伪影或视觉伪影。由于校正对整个病理载样玻片有效,microGRID 可以大视野范围完成 MALDI HiPLEX-IHC 蛋白表达谱分析。马斯特里赫特多模态分子成像(M4I)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林堡联合主席 Ron Heeren 博士补充说:“在 M4I, 我们开发了以疾病中的单个细胞为对象的信息化工作流程和技术,确定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局部和远距离的细胞状态。”Heeren 博士继续说:“病理学家和癌症研究人员经常使用显微镜,质谱图像中的伪影会使我们与他们的合作工作受到巨大的影响,并且我们也需要更大的视野以满足研究需求。布鲁克的 microGRID 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这一点,且不受切片区域限制,这有助于我们获得多组学、多模态的疾病和稳态病理学图像。布鲁克还展示了 SCiLS™ Lab 2023a 进行 MALDI 成像数据分析的重要更新,其中包括支持 microGRID 和 timsTOF 产生的 CCS(碰撞横截面)成像数据处理的功能提升。SCiLS™ Lab 2023a 引入了最新的 4D 分子特征搜寻功能,可直观的将 CCS 解析出的特征在质量-迁移率图中可视化。此外,演示了 MALDI HiPLEX-IHC 空间蛋白表达谱产生的多模态数据图像。这使 SCiLS™ Lab 能够利用自动分割和统计分析工具,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定位叠加蛋白质和小分子图像。
  • 成果速递|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获批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据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多重核酸检测技术成果——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233221412)。   HiQ P2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可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靶核酸(DNA/RNA)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熔解曲线分析,包括病原体和人类基因项目。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面积匀光即时成像技术、超快变温精准控制、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算法等关键技术,创制了6色荧光激发、21种荧光组合功能,结合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可实现超多重核酸检测,助力DNA/RNA超多靶标临床检测应用。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赶超专项等项目的支持。该系统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及科研单位开展临床应用研究,未来有望建立多分子标志物联合诊疗解决方案,支撑临床及科研应用协同创新。 公众号简介扫 二 维 码 | 关 注 官 微 酶 域 星 空关注医药酶学新技术关心酶工程产业动向携手同仁,仗剑酶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云涛共济,千帆竞舞酶域星空是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药酶工程研究中心运营的公众号,旨在为同行提供医药酶学、酶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推介服务;同时也会将本团队在医药酶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跟大家分享。本公众号还为大家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欢迎在本号发布招聘、科研进展、产品宣传、行业咨询等方面的内容。希望我们能够给酶工程同仁的科研工作带来助力!
  • 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安全可靠
    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默克MILLIPLEX® 多重蛋白检测技术,是经过长期验证的稳定的多因子检测技术平台,仅需25μl样本即可实现百种蛋白的同步检测!!! 经过更新升级,MILLIPLEX® 试剂盒现已覆盖人、大鼠、小鼠、非人灵长类等11大物种,有效应用于疾病机理探索、药理药效及安全性评价实验中。除此之外,默克还提供灵活的试剂盒定制服务,满足更多因子组合的研究应用需求。 第二期MILLIPLEX® 小全书继续聚焦多重蛋白检测技术在多个研究领域的有效使用:✔ 重点分析《新英格兰医学》等知名期刊的相关论文。✔ 重点关注实验动物福利,解析狗、猴、马等试剂盒使用案例。 接下来,让我带领大家一睹本期MILLIPLEX® 小全书的重点吧! 1疫苗研究:针对最新SARS-CoV-2病毒的mRNA疫苗有效性研究(第6页)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的一篇mRNA疫苗研究发现,相比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有新冠既往感染史的人群,在接种BNT162b2疫苗后可诱发出更强烈的免疫应答。研究中使用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RBD中和抗体水平。 2药物递送:mRNA药物递送研究(第7页)发表于《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族酚类前体药物能够降低脂类纳米颗粒在递送mRNA药物时产生的局部水肿和炎症,并且延长蛋白表达时间。相应效果由脂肪族酚类前体药物烷基链的长度来决定。研究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含量变化。 3肿瘤学: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诊断研究(第9页)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一项研究表明,胰腺导管腺癌的早期诊断能够显著提高胰腺导管腺癌的五年生存期,联合肿瘤标志物甲基化DNA与糖类抗原CA 19-9对胰腺导管腺癌的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一种指标的特异性。文章中使用MILLIPLEX® 测定了血浆中糖类抗原CA 19-9的含量。 4再生医学:创伤修复骨再生研究(第11页)发表于PNAS的一项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和骨创伤恢复再生之间存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MDSCs和IL-10的水平与功能性骨再生呈明显的负相关,这表明血液中MDSCs和IL-10的含量水平可以预示和评判局部骨损伤后再生的效果,也为新的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潜在靶点。研究中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 5神经科学:阿尔兹海默症研究(第13页)发表于《Neuron》的一项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病理加速tau积累和其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Trem2可在具有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的小鼠中产生显著的小胶质细胞反应,仅当存在β-淀粉样蛋白时,敲除Trem2会增强tau病理和脑萎缩,Trem2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的所有阶段都具有潜在保护作用。研究中利用MILLIPLEX® 技术、单细胞RNA测序等检测Trem2敲除后的小鼠表达的tau蛋白。 6神经科学:脑部炎症研究(第15页)发表于《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一项研究发现,妊娠早期母亲过敏性哮喘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影响男性后代行为并影响性别特异性发育。妊娠晚期母体免疫和应激反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早期胎儿的发育。研究中使用Milliplex25因子试剂盒对小鼠后代的脑炎症因子进行评估。 7动物疫苗:牛结核病研究(第19页)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一项研究表明,IL-1RA可以作为组织液中结核菌素阳性皮肤反应的潜在可溶性生物标志物,并证实IFN-γ和IP-10在bTB血液检测中的实用性。研究中使用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 8兽医学:胎盘感染导致的马流产研究(第21页)发表于《Journal of Equine Veterinary Science》的一项关于马流产的研究,证明某些细胞因子可以用于胎盘感染的预测。该研究通过MILLIPLEX® 试剂盒检测了马匹分娩前的血清中6个因子的表达变化,第一次阐述了细胞因子在焦粘液状胎盘炎中的增加。 9兽医学:马哮喘综合征(第23页)发表于《Veterinary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马哮喘综合征(mEAS)患畜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类型,并且通过细胞因子图谱进行了IPA通路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mEAS所具备的病理通路,为mEAS后续研究提出新的参考和思路。在研究中,MILLIPLEX® 试剂盒用于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的检测。 优秀论文如此多,总有你所关注的方向。想进一步了解MILLIPLEX® 试剂盒的更多用途,快快扫码下载完整版PDF,查看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手段。 MILLIPLEX® 多因子检测试剂盒实现百种蛋白因子的同步检测,尽可能地为客户节约时间、节约经费、节约样本,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时间和更低的样本需求量,发表高质量论文。
  • 华南农大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首次在蔬菜中发现新型多重耐药质粒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质粒介导多重耐药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食品科学期刊 FOOD CONTROL (IF=6.652)。文章基于齐碳科技纳米孔测序平台联合二代测序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在新鲜蔬菜中发现了2种新型的介导blaNDM-5基因转移的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发现了同时携带tet(X4)和 blaNDM 基因的大肠杆菌,并证实携带blaNDM-5基因的多重耐药IncHI2/ST3型质粒在动物、食品和人等不同生态位中广泛传播。 提示携带blaNDM-5的IncHI2质粒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可能构成潜在风险,这一点值得进一步关注。 背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抗击多重耐药(MDR)的革兰阴性病原体的最有效药物。然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出现和快速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是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可水解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药物,并已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目前已经发现59种NDM酶,其中NDM-5是大肠杆菌中最主要的NDM酶。blaNDM-5基因可以被多种质粒介导转移,其中IncX3型质粒是最重要的传播载体,而blaNDM-5阳性多重耐药IncHI2型质粒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blaNDM-5基因在不同生态位菌株中的传播。新鲜蔬菜被认为是耐药基因(Antibiotic-ResistantGenes,ARGs)重要的“储存库”。日益上涨的即食蔬菜消费量需求也增加了人类通过食物链接触抗生素耐药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Bacteria,ARB)的可能性。目前,已在蔬菜源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了多种重要的ARGs,包括blaCTX-M、mcr-1、tet(X4)、blaKPC和blaNDM。鉴于蔬菜通常未经加工或加工程度极低,ARB/ARGs有可能从蔬菜直接传播给人类,并对人类构成威胁。因此,持续监测新鲜蔬菜中的CRE对保障食品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成果概述在中国,CRE已经在医学临床、食品动物、环境、零售肉类和伴侣动物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蔬菜源CRE仅有零星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华南地区蔬菜源CRE的流行情况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调查华南地区即食蔬菜中blaNDM-5阳性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研究人员从广州菜市场采集的185份蔬菜样本中获得8份(4.3%)blaNDM阳性样品,阳性率高于之前在华东地区的研究(2.4%),但低于缅甸蔬菜中的阳性率(28.1%)。随后,研究团队基于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优势并结合二代测序对阳性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携带blaNDM-5基因的菌株和质粒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blaNDM-5基因出现在p0111和IncHI2/ST2型质粒中,并对blaNDM-5阳性IncHI2/ST3型质粒特征进行分析。成果亮点1.细菌分析与鉴定从8个(4.86%)蔬菜样本中共分离获得9株blaNDM基因阳性菌株(7株大肠杆菌和2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其中8株携带blaNDM-5基因,1株携带blaNDM-1基因(表S1)。进一步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表明,9株blaNDM阳性菌均呈现多重耐药性,包括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多种药物耐药。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blaNDM –positive Enterobacteriaceae isolates from vegetables, ChinaMLST分型结果显示,两株葡萄牙柠檬酸杆菌不可分型,7 株blaNDM-5阳性大肠杆菌属于不同的ST型,包括 ST10、ST93、ST206、ST746、ST6736、ST7058 和 ST7458。ResFinder分析显示,所有blaNDM阳性菌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或重金属耐药基因簇(表 1)。2.质粒鉴定与特征分析9株blaNDM阳性分离株中,有8株blaNDM 基因可通过接合试验转移至受体菌中,其中4株菌中blaNDM基因位于在IncX3质粒上,另外4株菌中位于在IncHI2质粒上,仅有1株大肠杆菌(GDSC2239PM)中blaNDM-5基因不可水平转移。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结合二代测序平台获得了9个blaNDM基因阳性质粒的完整序列,包括4个IncX3型质粒(pHN1BY3H-1、pHN2BY3H-1、pHNGDSC2239TM-1、pHNGDSC2241-1)、3个IncHI2/ST3型质粒(pHNBY4H-1、pHNGDSC2227-1、pHNGDSC1999-1)、1个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和1个p0111型质粒(pHNGDSC2239PM-1),并通过BLAST对上述质粒做进一步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IncX3型质粒与其他已报到的质粒结构相似。3个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结构与中国广东鸭源大肠杆菌质粒pNDM33-1、安徽省鸡源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HNAH212836K、广东省人源大肠杆菌质粒pEC6622-1高度相似。IncHI2/ST3质粒中blaNDM-5的基因环境均高度相似,都是在转座子Tn7051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多种插入序列的插入、缺失、倒置后形成。Fig. 1 Genetic features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3 plasmids.IncHI2/ST2型质粒pHNBY4G-1与美国牛肉源和越南鸡源质粒的序列相似度最高,但未检索到blaNDM基因阳性的IncHI2/ST2质粒。质粒全序列分析,推测质粒pHNBY4G-1中blaNDM-5基因可能是通过IS26、ISKpn19、∆ Tn2、∆ Tn3等多个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的同源重组事件后获得。类噬菌体质粒p0111质粒pHNGDSC2239PM-1中可变区结构与IncHI2/ST3型质粒pHNGDSC1999-1中的相似,推测可能是由2个同向的IS26产生的环状中间体介导整合至p0111质粒中。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a) Comparison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 with other similar plasmids.Fig. 2.Complete sequence of blaNDM-5-carrying IncHI2/ST2 plasmid pHNBY4G-1(b)Genetic environment of blaNDM-5 in pHNBY4G-1.Fig. 3 Comparison of plasmid pHNGDSC2239PM-1 with p0111 plasmids and blaNDM-5-carrying-IncHI2/ST3 plasmids.为了进一步明确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质粒的来源,课题组将研究中发现的4个IncHI2质粒与从NCBI的nt和Assembly数据库中获得的50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基于核心基因组的SNPs构建进化树,并通过hierBAPS对质粒进行分类,结果显示54个blaNDM阳性IncHI2质粒分为三个支系(1级聚类)(图4)。3个蔬菜源blaNDM-5阳性IncHI2/ST3质粒均属于3d亚支系,该亚支中所有IncHI2质粒均携带blaNDM-5基因,首先在中国广东省鸭大肠杆菌中检测到,并主要在广东省食品动物源肠杆菌中检出。2020年后,在中国安徽省的鸡和浙江省的零售鸭肉中也出现了blaNDM-5阳性IncHI2/ST3。另外,从广东病人源大肠杆菌中也检测到了类似的IncHI2/ST3质粒(pEC6622-1,CP096588),这意味着携带blaNDM-5的IncHI2在人类、动物和食物链中广泛传播。Fig. 4.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laNDM-carrying IncHI2 plasmids.讨论新鲜蔬菜是耐药基因重要的储存库,是耐药基因向社区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在蔬菜中检测到CRE的存在。在这项研究中,从185个蔬菜样本中鉴定出8个(4.3%)携带blaNDM基因的样品,高于之前中国东部地区的蔬菜中blaNDM基因的检出率(2.4%),但低于缅甸蔬菜源blaNDM的检出率(28.1%)。该研究分离获得1株同时产Tet(X4)和NDM酶的大肠杆菌,虽然这种菌株在我国食用动物中广泛存在,但在蔬菜中还是首次报道。这项研究发现,IncX3和IncHI2型质粒是blaNDM基因的主要载体。IncX3作为blaNDM-5基因重要的传播载体,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动物和环境中。值得注意的是有3株菌中blaNDM-5基因位于在多重耐药的IncHI2/ST3型质粒上,尽管类似的质粒已经在鸭、猪、鱼、零售肉、鸡和零售鸡蛋中报道,但这种质粒在蔬菜中尚未报道。携带blaNDM-5基因的IncHI2质粒可能已经从中国广东省的鸭源大肠杆菌向不同来源的菌种以及中国其他地区(安徽、浙江)扩散。此外,课题组之前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安徽省的养鸡场中,IncHI2质粒甚至取代了IncX3质粒,成为blaNDM基因最主要的传播载体。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必须加强对IncHI2质粒的监测,全面评估IncHI2质粒在blaNDM传播中的作用。与IncHI2/ST3和IncHI2/ST1型质粒是多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载体不同,目前尚未在NCBI数据库中发现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IncHI2/ST2型质粒。IncHI2/ST2型质粒可携带多种ARGs,如blaCTX-M-55、floR、qnrS1、mcr-3和tet(X4)等(表S3),主要在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食品动物、食品和人类来源的沙门菌属和大肠杆菌中检测到。IncHI2/ST2质粒捕获blaNDM-5基因可能会促进blaNDM-5在沙门菌属中的水平传播和有助于blaNDM-5基因的进一步传播。结语该研究成果是刘健华教授课题组在耐药菌传播方面研究取得的新进展。研究团队利用齐碳纳米孔测序平台长读长测序技术优势结合二代测序,首次在蔬菜大肠杆菌菌株中发现了携带blaNDM-5的IncHI2/ST3质粒,并报道了新型blaNDM-5质粒载体IncHI2/ST2和类噬菌体p0111型质粒。blaNDM-5阳性的IncHI2/ST3型质粒在环境、食品动物、人等不同生态位中的广泛传播令人担忧,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尤其是在新鲜蔬菜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耐药病原体的全面监测,以践行保护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健康的“OneHealth”理念。特别鸣谢刘健华教授课题组的专业指导。课题组简介:刘健华,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在β-内酰胺类、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等重要抗菌药的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耐药质粒进化及适应性调控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发现了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机制MCR-1,推动了多个国家黏菌素管理政策的调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项项目等 10 余项。在Lancet Infect Dis、Nucleic Acids Res、mBio、J Hazard Mater、Emerg Infect Dis、Food Res Int等著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70 余篇,被引用 6000 多次,有三篇论文被F1000Prime 推荐和点评。
  • 云南省实用新技术协会立项《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云南省实用新技术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申报的《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团体标准提案,经审核符合立项条件,同意立项。请各起草单位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云南省实用新技术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严格把控标准质量关,切实提高标准制定的质量和水平,增加标准的适用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按期完成标准编制的相关工作。联系人:云南省实用新技术协会标准化工作部 李君 电话0871-65862852 15987195358 邮箱:ynsyxjs001@163.com地址:昆明市五华区小康大道德润中心B座1913 云南省实用新技术协会2023年6月30日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多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立项文件.pdf
  • 深蓝云直播课堂 | 单重PCR到多重PCR实验设计
    PCR技术以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引物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一对引物在单次反应扩增单个基因。通常每个靶标分别进行检测,即单重PCR反应,但当我们需要检测多个靶标基因时,单重PCR费时费力同时无法排除不同样品孔间的加样差异,如内参基因的归一化检测,需要在同一反应管中检测内参基因和目标基因,多重PCR实验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多重PCR也称复合PCR,是在常规PCR基础上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PCR扩增技术,即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两对以上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在荧光定量PCR(qPCR)和数字PCR(digital PCR)技术中,多重PCR设计配合多荧光通道可以进行更多靶标的相对于标准品的检测和直接的绝对定量检测,既具有单重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又比单重PCR更加高效、快捷和经济。多重PCR实验具体如何进行?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如何和多重PCR结合?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课堂将为您答疑解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单重PCR和多重PCR实验设计的相关信息,快来参加5月13号的直播课堂吧!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 重磅!国产企业腾飞基因新一代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获批上市
    近日,经过团队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努力,腾飞基因基于“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技术” 的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成功获批上市。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由Ascend MF600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Ascend MF800实时荧光PCR分析仪联合组成,Ascend MF600微流控核酸扩增仪于2021年11月8日获批医疗器械二类注册证(粤械注准20212221502),Ascend MF800实时荧光PCR分析仪于2022年8月26日获批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国械注准20223221111)。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是集样本和试剂自动加载和混合、核酸扩增、荧光信号检测于一体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平台,具有集成化与自动化、高通量、检测试剂消耗少、样本量需求少以及污染少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qPCR平台,该系统显著的优势是通过单重荧光即可实现近两百重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简单、更高效、更经济的多重分子检测解决方案。政策支持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体外诊断产品要突破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检测、自动化核酸检测等关键技术。2017 年,科技部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明确将微流控芯片纳入到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当中。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首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微流控、高灵敏等生物检测技术研发。微流控超多重qPCR系统微流控核酸扩增仪为综合上样器和高通量NGS文库制备系统,以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反应装置,具备样本和试剂自动加载混合以及核酸扩增功能,支持基于PCR和基于NGS的分析平台。实时荧光PCR分析仪为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以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反应装置,具备核酸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功能。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实时荧光PCR分析仪联合使用,可提供自动化、高通量、高性价比和简便易行的PCR反应体系构建、核酸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功能,实现基因表达、基因分型定量、拷贝数变异分析和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多种应用;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与高通量测序仪联合使用,可提供自动化、高通量靶向测序文库构建功能。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微阵列式微流控芯片为集成流体回路(Integrated Fluidic Circuit,IFC)芯片,是一种开放式高通量微型化的反应装置,芯片将微流控通道、气动阀门和反应仓集成在一张芯片上,芯片左右两边分别为样本进样口(N个)和试剂进样口(M个),中间为微阵列式纳升级反应仓,由N行(样本数)和M列(试剂数)组合形成N x M个封闭独立的反应仓,试剂和样本通过微流控通道自动进入反应仓发生反应。系统优势多功能——NGS自动化文库制备和超高通量qPCR系统功能同时兼备高通量——单次运行反应数高达9216个,同时生成9216个数据点;单次运行样本检测数多达192个,总时长约3小时低成本——高通量自动化纳升级反应体系构建和qPCR检测,极大程度节省试剂、耗材和人工,大幅降低单位数据点成本开放式——兼容市面上多种商品化探针法和染料法试剂(如TaqMan® probe、EvaGreen®等),无需预包埋易扩展——多种芯片规格可选,无需技术改变,样本通量和检测通量轻松实现从12个扩展至192个,可满足不同实验通量和项目周期需求高性能——空间多重设计,各反应仓相互独立,单重荧光即可实现近两百重的超多重分子检测,可灵活增减检测项目,无引物干扰之忧污染少——封闭式反应仓,有效避免实验室污染多应用——无需改变技术或平台,基因分型、基因表达、拷贝数变异分析、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和NGS文库制备应用全覆盖应用场景基于PCR感染性疾病防控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定量检测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出生缺陷防控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营养吸收与代谢能力基因检测精准用药指导个体化用药指导基因检测精神类疾病用药指导基因检测肿瘤全周期精准管理肿瘤多基因甲基化检测肿瘤靶向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公共卫生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精准医学人群队列多组学研究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单细胞基因表达谱研究单细胞甲基化研究基于NGS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病原体多重PCR扩增子测序精准医学人群队列研究关于腾飞基因公司 腾飞基因于2014年落户广东省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首个国家级的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医疗器械和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研发、生产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为了加快公司业务发展,公司与美国微流控技术领导者Standard BioTools Inc(原名Fluidigm Corporation)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分子诊断产品,抓住中国精准医疗的市场机遇,推进分子诊断在临床以及大众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经过多年耕耘,在微流控分子诊断平台、多重病原体联合检测、出生缺陷防控和肿瘤早筛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等方式,已取得多项成果,并实现了产品转化。微流控核酸扩增仪和实时荧光PCR分析仪注册证的获批,让腾飞基因的产品线更为丰富,打造了更加完善的临床解决方案。基于该平台,腾飞基因已成功开发了多款配套的试剂盒,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生殖道感染病原微生物联合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和消化道肿瘤基因甲基化检测等,未来腾飞基因还将结合临床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更多配套试剂盒,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开展临床检测项目,助力精准诊疗,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贡献。
  • 闪量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加速全自动超多重PCR系统的商业化落地
    闪量科技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提供全自动分子诊断解决方案。核心团队成员在行业历练多年,在仪器、微流控芯片、试剂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基于多维度多学科的融合创新,通过自主创新的微阵列 - 定量荧光核酸扩增(microarray-qPCR)专利技术,成功研发出“样本进 - 结果出” 的超多重荧光定量PCR平台。闪量科技研发的即时多重定量分子诊断平台FDx-1000,实现了全封闭、一键式“样本进 - 结果出”的快速多重核酸检测,可广泛应用于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伴随诊断、用药指导、身份鉴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闪量科技CEO岳敏表示,“样本进 - 结果出”的分子诊断平台在全球都非常稀缺,在新冠疫情期间尤为明显。闪量科技团队基于在仪器、微流控芯片、试剂和临床应用方面的多年积累,成功研发出的即时多重定量分子诊断平台,具有便捷、无污染、全自动等多方面优势。本轮融资将加快全自动分子诊断系列产品的研发、产品注册、转产并推进商业化进程。我们希望彻底改变传统分子诊断的复杂要求和繁冗流程,推进精准分子诊断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促进中国大健康事业蓬勃发展。复星创富投资董事总经理侯钧表示,闪量科技汇集了中美微流控和分子生物学的专家,拥有着全球化的团队和技术能力,最近在POCT分子诊断方面取得了多重定量+低成本的技术突破。在后疫情时代,分子诊断常规化和分散化将是长期趋势,各级医院对于随到随检和精准治疗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我们期待闪量科技与复星共同推进POCT分子诊断的推广与应用,造福更广大人群。复星创富投资执行总经理陈宏介绍,我们非常看重闪量科技创始核心团队,既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资源,又具备中国本地的生产运营经验。这不仅能够将全球最先进的多重分子诊断(POCT)技术和中国医疗市场相结合,而且还能发挥中国制造业优势,同步拓展全球的分子诊断POCT市场。真正做到了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以患者为中心的C2M诊断模式。元生创投管理合伙人林艺博士认为,“样本进 - 结果出”的分子诊断产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闪量科技团队在分子诊断仪器、微流控芯片、试剂和临床应用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公司的即时多重定量分子诊断平台从三甲医院的临床科室到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期待公司立足中国,走向全球,为医生及患者提供优秀的分子诊断产品解决方案。浙民投合伙人袁华刚表示,分子诊断领域的POCT化是趋势,各公司的产品与技术不断朝着便携、高效、精准方向变革,特别在千变万化的感染类病原体方面,需要更加快速、敏捷、多重、低成本的检测方法。闪量科技切入感染类疾病POCT即时诊断并形成了非常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在不断拓展平台在其他领域疾病的可行性。公司正因为有一批在生命科学、微流控和电子机械自动化学科平均20年技术积累的创始团队,不断完善体外诊断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管理经验,在多重即时分子诊断平台技术方面形成了自研的专利群。区别于以往分子诊断繁琐和复杂的过程,公司POCT分子诊断产品在检测时间、检测成本、检测重数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浙民投/物联网基金期待与闪量科技携手,不断致力于精准检测的发展,造福中国乃至全球的基层医疗健康产业。关于复星创富复星创富是复星旗下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是业内领先的双币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作为国内一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复星创富为国内外知名家族基金、养老金、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大型投资机构及高净值人士等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股权投资管理服务。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优质的投后服务和复星强大的全球产业整合能力,复星创富从业务资源和产业深度上为已投企业赋能,助力企业实现长期增值和可持续发展。复星创富自2007年成立至今,十四年来发起并管理的资产包括母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及其它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复星创富专注于新材料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与新消费、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领域,投资企业过百家,近50家企业已成功通过国内或海外上市等途径实现退出。关于元生创投元生创投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构,立足苏州bioBAY,辐射全球。目前已经完成了14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优秀企业的投资,涉及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精准医疗,以及医疗服务四大方向,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其中13家企业已经登陆港交所、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元生创投多次被评选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域创投基金Top10、中国最活跃医疗健康投资机构。汇聚资深职业投资人和全球顶尖的科学顾问团队,元生创投拥有生物医药等行业丰富的创业、风险投资及企业运营经验。凭借专业、专注和丰富的行业资源,我们立志于发展成为中国最为成功的医疗医药风险投资基金之一。关于浙民投浙江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民投或公司”)是一家集聚浙江省优秀民营企业资本、金融资源的大型股份制产融投资公司。浙民投由浙江省工商联牵头、浙江省金融办指导,由八家浙江民营龙头企业和机构于2015年4月共同发起创立,开启了浙江省民营资本在投资领域抱团发展、跨界经营的先河。首期注册资本50亿元。目前浙民投/物联网基金在医疗健康领域已投资超过40亿元人民币,深度布局生物制品、医疗检测、创新药、药物研发及药化AI、手术机器人、微创介入等细分领域。
  • 国产多重PCR检测产品获欧盟CE准入资质
    近日,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华大因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计六项感染相关的中通量核酸多重检测试剂产品于近日获得了欧盟CE准入资质。   产品基本情况如下: CE认证是欧盟的强制性认证,代表产品制造商或服务提供者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欧洲联盟指令、且已完成相应的评估程序。CE认证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并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只要贴有“CE”标注,农品就可以在欧盟各成员国内销售,无须符合每个成员国的要求。   华大因源本次获得欧盟CE准入资质的六项中通量核酸多重检测试剂,均使用了PCR技术,分别应用于耐药基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检测。根据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规定,华大因源已经完成了上述产品的 CE 申报,并得到了主管机构的确认,上述产品已具备欧盟市场的准入条件。   据悉,这已经不是华大因源今年第一次获得欧盟CE准入资质。2月,华大基因发布公告华大因源研制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获得欧盟CE准入资质;6月,华大因源又一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自驱动微流控-试纸条法)获得了欧盟CE准入资质。华大因源的产品接连获得欧盟CE准入资质,代表公司在病原检测方面的实力获得国际认可,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相关业务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   华大基因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约35.0亿元至37.5亿元。因全球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和服务单价下降,公司基于新冠相关的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收入较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而多项产品连续获得欧盟CE准入资质,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国际业务方面在2021年下半年或许将为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带来积极的影响。
  • 新益求新,博识共话——数字PCR高阶多重研讨会广州站
    ▍导读5月11号由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与Stilla Technologies 联合举办的 “高阶多重数字PCR技术方案研讨会” 在广州希尔顿欢朋酒店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不同应用领域的科研学者参加,共同探讨了数字PCR技术在转化医学、基因编辑、病原检测、细胞治疗等领域的前沿应用。艾普拜BD Manager贾建恒博士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数字PCR技术的优势,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绝佳表现,演讲中还介绍了热门的数字PCR高阶多重检测的设计细节,可轻松实现在单孔中对28重靶标的检测,这对目前精准医疗和临床IVD试剂盒开发具有“标新”的应用价值。Stilla数字PCR技术示范与服务中心产品经理张艳辉则着重介绍了“Nio+全自动微滴数字PCR一体机系统”如何实现数字PCR技术的新飞跃,同时还对核酸标准物质定值上的相关方案进行了分享。会议精彩回顾1.用户体验2:17来自根特大学数字PCR联盟联合创始人Wim Trypstee博士表示,“Nio+数字PCR一体机系统是我们最为喜欢的平台之一”,在Nio&trade +上开展多色荧光检测,检测结果可获得很好的一致性,他认为Nio&trade +系统让实验工作如沐春风,让多人协作的实验安排非常灵活。2.应用发展在所有的分子生物学应用领域中,数字PCR都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常见的领域包括有肿瘤学、病原检测、生物制药、miRNA研究、植物分子研究等。3.应用案例在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治疗监测过程中,需要精准的把握TKI药物的停药时机。针对患者MRD的检测,传统RT-qPCR技术最高的检测限为MR4.5 ,而数字PCR技术可提高到MR5.0的水平,对于停药时机有了更精准的检测依据,给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具有非凡的临床诊断意义。4.应用案例使用Naica数字PCR来对139例临床COVID-19患者的血浆样本总RNA和Rnase P浓度进行定量,结果发现,总SARS-COV2 RNA 和 RNAse P RNA与临床严重程度和有创机械通气需求相关,同时,患者的存活率也与RNAse P RNA的含量相关。真机展示会议现场展示了Stilla最新款的Nio+全自动微滴数字PCR一体机系统,机器集成顶尖的硬件和软件,具有无与伦比的用户友好特性,无人值守,无需干涉,实现了数字PCR行业的新飞跃。此次会议还同时展出了艾普拜自主研发的荧光定量PCR仪-盘古,盘古以其优异的控温性能,超快速8.5°C/s的升降温速度,流畅美观的操作界面,得到到场用户的一致好评。艾普拜生物聚焦于生命科学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在个体化医疗领域的应用转化,致力于精准医疗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将持续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 Life Tech-ViiA7,让多重qPCR反应由此变的简单
    多重qPCR反应,由此变为简单 从三个方面简化您的qPCR多重反应,看看ViiA™ 7系统如何帮助荷兰的研究人员简化多重分析荷兰圣伊丽莎白医院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ViiA™ 7实时定量PCR系统开展一项多重分析,对HPV进行学术研究。ViiA™ 7系统提高生产率并简化他们的研究: 更高的多重分析能力——检测21种颜色,包括Cy® 5染料 使用简单——用户友好的软件便于轻松的分析板设置和结果分析 可靠——数据结果可靠且容易阐释 联系我们:华东地区 021-61453515 叶蓉蓉华北地区 010-64106608-249 常迪华南地区 13560160742 万晓庆工业客户 021- 61453535 施 雯了解更多 Life Technologies 中国区办事处销售服务信箱:sales-cn@lifetech.com技术服务信箱:cntechsupport@lifetech.com客户服务热线:800-820-8982400-820-8982www.lifetechnologies.com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INTENDED FOR ANY ANIMAL OR HUMAN THERAPEUTIC OR DIAGNOSTIC USE.© 2011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trademarks mentioned herein are the property of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or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In compliance with federal regulations, we hereby disclose that this email communication is for commercial purposes.View the Life Technologies privacy policy.Follow Life Technologies
  • 基于cielo和naica系统,多重PCR荧光染料该怎么选呢
    什么是多重PCR?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也称复合PCR,它是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对以上引物,各对引物分别结合在模板相对应位置,最终扩增出一条以上目的DNA片段(图1),其反应原理、反应试剂和操作过程与一般PCR相同。▲ 图1:多重PCR反应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荧光定量PCR可以实现多重PCR吗?当然是可以的,荧光定量PCR除了常规的单基因定量外,也是可以实现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单基因检测我们一般使用染料法,通过染料分子与双链DNA的结合来进行PCR反应的实时监测,但是这种结合是非特异的,我们无法区分同一个PCR反应体系中的多个目的DNA片段,因此需要采用另一种方式来同时进行多基因的检测,也就是探针法。▲ 图2:染料法和探针法的检测原理(图源网络,侵删)探针法通过与模板特异性结合的探针解决了特异性的问题,同时不同的探针可以标记不同的荧光基团,通过对不同探针之间的识别,从而实现对多个基因的同时检测和定量。但是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在针对不同基因设计探针时该如何选择荧光基团呢?在选择荧光基团时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您要使用的仪器所配置的荧光通道是怎样的,这里就以Azure Cielo™ 6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和Stilla naica® 6色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为例来进行说明。▲ 图:多重检测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Azure Cielo™ 6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共有6个荧光通道,最多可同时检测6个基因。为什么能同时检测这么多基因呢,这里就要科普一个小知识了,那就是荧光是怎么产生的。当激发光照射到荧光基团上时,荧光基团就会发出发射光,也就是我们需要的荧光信号,对于不同的荧光基团,其接收的激发光和发射的发射光波长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根据机器的特性进行选择。对于Azure Cielo™ 6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只要使用的荧光基团在6个通道的激发和发射波长的范围内,都支持使用。其次,Azure Cielo™ 6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荧光检测通道的设计之初,就是要覆盖市面上大多数的荧光基团类型,所以基本不需要担心探针适配性问题。▲ 图4:Azure Cielo™ 6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荧光检测通道naica® 6色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荧光探针的选择与Azure Cielo™ 6相似,对于naica® 6色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而言,其同样配置有6个荧光检测通道,6个通道的波长范围也基本覆盖了市面上大部分的荧光基团,无需担心适配性和选择问题。|欢迎来电垂询|naica️® 六色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开放试用,大家可以拨打电话010-57256059或者官网官微申请,诚挚邀请您到Stilla数字PCR中国技术示范与服务中心参观,期待与您相见。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式数字PCR技术,自动化微滴生成和扩增,每个样本孔可实现6荧光通道的检测,智能化识别微滴并进行质控,3小时内即可获得至少6个靶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浓度。
  • PerkinElmer 推出创新的多重检测系统
    AlphaPlex? 试剂技术能用更短的时间为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数据 专注于提高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 PerkinElmer Inc. 今天宣布推出 AlphaPlex? 试剂技术。AlphaPlex 技术是一种能进行超高灵敏度免疫分析的均相、“一孔全部完成”的多重检测试剂系统,能在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用更短的时间为研究专家提供更多的数据。 AlphaPlex 试剂能同时对单孔中的多种分析物进行定量,从每次分析中获取更多信息。AlphaPlex 试剂采用了 PerkinElmer 的 AlphaLISA? 技术来定量单孔中的多种分析物。 PerkinElmer 生命科学与技术部总裁 Brian Kim 表示:“PerkinElmer 致力于向研究人员提供精湛的技术、详细的分析信息以及深入的样品认知,帮助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以较少样品实现更精准的分析。AlphaPlex 技术可将整体分析时间从一至两天减少到最低两个小时。这些改进能推动技术的发展,促进新发现的产生,实现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 AlphaPlex 试剂是一种基于 PerkinElmer 成熟的 Alpha 技术(该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 (ELISA) 的替代技术)的化学发光荧光亲近性检测技术,能对单孔中的多种分析物进行定量。当供体微珠和受体微珠距离接近时,会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发出剧烈增强的信号。使用不同受体微珠能发出不同的波长,从而检测到多种分析物。研究人员可以使用 AlphaPlex 试剂对大量不同分析物进行定量,从核苷酸到大蛋白,以及具有不同免疫分型的细胞群,如无限增殖细胞、原代细胞和干细胞。AlphaPlex 试剂可用于比率信号测量,实现更高的重现性并降低假阳性率,这点在高通量筛选中非常重要。新型 AlphaPlex 技术可以用于含有 Alpha 技术同时基于滤光片的微孔板检测仪,例如 PerkinElmer 的 EnVision? 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该检测仪还可通过采用 JANUS? 自动化工作站实现自动化运行。想了解有关 AlphaPlex 技术的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perkinelmer.com/AlphaPlex
  • 广西标准化协会 《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非典型瘟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等2项团体标准通过专家审定
    3月31日,广西标准化协会在南宁组织专家对由广西兽医协会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西江有限公司、广西中科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民生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非典型瘟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进行了审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审定。审定会现场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广西标准技术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广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西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在听取标准起草单位对标准编制情况的汇报后,对标准逐条逐款进行认真审定,专家一致认为团体标准《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非典型瘟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是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并经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制定,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非典型瘟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的发布实施给出了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鉴别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非典型瘟病毒的方法,对保障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团体标准《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鉴别检测 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的发布实施给出了多重RT-PCR和多重qRT-PCR法鉴别检测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A型、亚洲I型口蹄疫病毒的方法,对保障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审定会现场广西兽医协会陆芹章会长/教授、广西标准化协会黄林华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广西兽医协会张红云高级兽医师、梁星雪秘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施开创研究员、屈素洁高级兽医师、龙凤高级兽医师,广西民生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陈泽祥研究员等参加了此次团体标准审定会。
  • 450万!华南理工大学超多标组织多重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SW23156HG1037项目名称:华南理工大学超多标组织多重成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4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4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数量(单位)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1超多标组织多重成像系统1(套)该系统可实现单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组织原位蛋白(Protein)和转录组(RNA)高靶标通量表达分析,可用于高分辨率解析组织空间细胞异质性和疾病发生、发展、耐药等分子机制,比如1)神经系统组织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2)肿瘤组织异质性和免疫微环境,3)组织病毒感染、组织损伤及其微环境, 4)其他各类与组织细胞空间分布相关的生物信号通路和机制研究。并在组织原位上进行生物标志物验证和发现,对疾病机理、药物预后研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详见采购需求4501.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同意,本项目(超多标组织多重成像系统)允许采购本国产品或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限制的进口产品,具体详见采购需求。2.本项目不分包组。3.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为:工业合同履行期限:国内供货:在合同签订后(3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境外供货:收到信用证后(9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联系方式:文老师020-87112962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州顺为招标采购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中路205号恒生大厦B座自编B501-B505、B512-B525房联系方式:020-8359221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先生电话:020-83592216-835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