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药品质量年会

仪器信息网中国药品质量年会专题为您整合中国药品质量年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药品质量年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药品质量年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药品质量年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药品质量年会话题讨论。

中国药品质量年会相关的论坛

  • 资料:2015年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年会公开课件(pdf版)

    参加2015年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年会公开课件(pdf版),学习,交流,分享01-化学药品质量状况及风险分析02-中国制药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03-药品安全与化学药品国家标准浅谈04-从药剂师的角度看药物风险管理05-我国化学制药大输液的生产情况及其风险控制06-多组分生化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要点07-药用辅料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影响08-抗病毒类化学药物的质量分析09-三种药用酶的质量研究10-脂肪乳注射液质控要点及质量分析11-艾司唑仑片评价方法研究经验分享12-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评价方法研究经验分享13-拉米夫定片评价方法研究经验分享14-药品检验方法的质量评价

  • 【转帖】“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顺利开幕

    [size=6][b]“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顺利开幕[/b][/size]http://www.instrument.com.cn 来源:仪器信息网 2010-3-11 23:13:11 点击427次[align=left]  [b]仪器信息网讯[/b] 2010年3月11日,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办公室协办的“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嵩山饭店顺利召开,会期两天;本次会议旨在为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交流药物分析技术及方法,促进药品生产工艺改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从事药品检验、药物分析、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约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1231459653.jpg[/img][/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会议现场[/font][/b][/align]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原常务副所长、药物分析杂志主编金少鸿研究员主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丁丽霞副书记和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陶勉超副局长分别致辞;当日上午主题报告会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党委副书记丁丽霞研究员和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杨腊虎主任主持。[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1231459490.jpg[/img][/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党委副书记丁丽霞研究员致辞[/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20844686.jpg[/img][/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陶勉超副局长致辞[/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1231459987.jpg[/img][/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药物分析杂志编辑部杨腊虎主任主持专题报告会[/font][/b][/align]  本次论坛以“药品质量分析研究”为主题,内容涉及“化学药品、药用辅料、药品包装材料质量分析,生化药物、抗生素质量分析,中药质量分析”三大方面。除邀请多位药品质量分析专家做专题报告外,论坛还采用了大会报告、分会交流、壁报展览的表现形式。现对主题报告内容作基本介绍,以飨读者。[align=center][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1231459454.jpg[/img][/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原常务副所长、药物分析杂志主编 金少鸿研究员[/font][/b][/align][align=center][b][font=楷体_GB2312]报告题目:我国药品质量分析研究的实践与进展[/font][/b][/align]  金少鸿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从当前常用药品的特点、药品质量观点的变迁、药品质量分析的分类与目的等方面系统回顾了我国药品质量分析的历史;同时,对药品质量分析研究的现状也进行了系统阐述,自2008年全国开展药品评价性分析以来,各级药检机构通过对市场流通的不同生产厂家200种药品样品进行全方位检验与深入分析,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出了质量标准必须提高,指出了检测方法必须修订,发现了检测方法必须修订,发现了生产工艺必须改进,提示了包装材料必须重视,揭示了企业诚信必须加强。  最后,指出了药品质量分析研究的几点展望:(1)药品质量分析与质量标准提高相结合;(2)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检测技术研究相结合;(3)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相结合;(4)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市场监督检查相结合;(5)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相结合;(6)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定价招标采购相结合;(7)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检验人员培养相结合。[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1231459406.jpg[/img][/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副所长 姜雄平主任药师[/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报告题目:溶出度及其评价[/b][/font][/align]  姜雄平主任药师在报告中从药品制剂质量分析谈起,对影响固体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安全与稳定、有效)进行了简单解释,通过引用大量数据与实验事例系统分析了溶出度适用范围、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溶出曲线的测定、溶出过程评价;最后提出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建议:药品标准或处方工艺存在的问题;药品质量问题;药品再评价;溶出度再研究的目的;建立我国的“橙皮书”——确定参比制剂:国家规定有参比制剂的就要选择国家规定的参比制剂,没有规定的按“原创上产品、国内著名品牌产品、国内公认质量好的产品、国内销售量大的品牌产品”顺序选择参比制剂。

  • 【转帖】“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落下帷幕

    [size=6][b]“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落下帷幕[/b][/size]http://www.instrument.com.cn 来源:仪器信息网 2010-3-15 15:22:52 点击322次  [b]仪器信息网讯[/b] 为期2天的“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于2010年3月12日下午在郑州嵩山饭店胜利落下帷幕。[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font][/align][align=center][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5152410924.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田颂九研究员主持论坛闭幕式主题报告会[/b][/font][/align]  赛默飞世尔科技SID色谱与质谱应用工程师刘婷女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办公室抽验处姜典才处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平研究员在闭幕式上分别做了报告,主题报告会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田颂九研究员主持。[align=center][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5151729682.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赛默飞世尔科技SID色谱与质谱应用工程师 刘婷女士[/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报告题目:现代仪器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b][/font][/align]  刘婷女士介绍,药物从研发到生产,药物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药品检验的主要分析技术有分子光谱(傅里叶红外和拉曼光谱)、元素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和色谱质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联用、GS-MS联用和LC-GC)三大类。其中,分子光谱主要用于中药红外指纹图谱、中药材无损分析、药物降解和杂质分析、生产过程控制、药物含量定量检测等;元素分析用于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含金属元素药物的测定;色谱质谱技术则用于中药打假、中药指纹图谱、生物标志物鉴定、药物筛选、代谢组学研究等。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势,若能综合其优点,将大大提高药物分析检验的能力。例如,[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鉴定、合成产物快速确证、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筛选、中药分析和质量标准鉴定、药物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中;高分辨质谱则可以提高复杂样品的分析能力,主要用于中药、化药的质量分析、生产工艺控制及代谢组学的研究等。[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515180777.jpg[/img][/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办公室抽验处 姜典才处长[/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报告题目:药品抽验机制探讨[/b][/font][/align]  通过国外药品上市后的监督体制,姜处长表示:“药品抽验机制符合国情,服务于药品监管,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但可借鉴少。”经过多年的摸索探讨,我国的药品抽检模式已趋于科学化规范化。此外,姜处长就我国药品评价抽验模式还作了进一步地探讨:  抽验目的:评价抽验用于了解、掌握辖区内药品质量总体水平;监督抽验则是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可疑药品进行的针对性抽验;  样品检验:分散检验与集中检验应有机结合,资源充分利用;检验标准应包括法定标准、探索性研究检验等;  结果方式:可以“合格或不合格、质量分析报告、质量风险评估及质量公告”等多种方式呈现;  结果利用:可作为管理部门间、管理部门与生产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机制;也可用于产品使用的选择标准;  企业作用: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与责任感,调动企业积极性,积极参与,积极配合,积极整改。[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15151838226.jpg[/img][/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国家药典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平研究员[/b][/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b]报告题目:中国药典2010年版介绍及国家药品标准要求[/b][/font][/align]  王平副秘书长首先对标准、技术标准、国家药品标准的定义进行了细致入微地介绍。此外,关于《中国药典》2010版,王平副秘书长提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药品有效性与可控性大幅提升、技术现代化与标准国际化明显增加。与2005版药典相比,2010版药典占国标现存总数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仍有很大差距。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2010版配套工作(英文版和注释等)、2015版药典编制(编制大纲、组委会筹建等)。  最后,王平副秘书长表示,在全国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版《中国药典》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实质性的提升,其颁布实施必将在保证我国药品质量、提高药品质量标准及推进我国药品走向国际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5月18日讲座:《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陈向东(中国药科大学)

    [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仪器信息网于[/font]5[/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月[/font]18[font=宋体]日组织召开[/font][b] 2020药典——“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b][/size][/font][font=Calibri][size=10.5pt][font=宋体],特邀嘉宾陈向东(中国药科大学)[/font][font=宋体],带来报告[b]《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b];[/font][/size][/font][font=宋体]欢迎感兴趣的你,报名参会![/font][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6604/][b][u][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563c1]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Drug2020/[/color][/font][/u][/b][/url]

  • 《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3)》发布 我国药品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月26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发布《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3)》(以下简称《年报》)。《年报》显示,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共完成132个品种18762批次制剂产品与中药饮片的抽检任务,样品来源涉及1114家药品生产、2528家经营企业和511家使用单位,由中检院等47个承检机构负责检验样品,检出136批次不符合规定产品。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药品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药品抽检作为药品上市后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风险管理、科学管理、监管前置的重要技术支撑。2023年,国家药监局紧紧围绕药品监管实际需求,聚焦重点任务,完善运行机制,创新监管方式,采取“分散抽样、集中检验、探索研究、综合评价”的抽检模式,此外,通过优化抽检模式,进一步提升抽检服务监管的效能。  抽检制剂产品16604批次  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制剂产品16604批次。经检验,16531批次产品符合规定,73批次产品不符合规定。  在化学药品方面,共抽检74个品种10893批次,经检验不符合规定44批次,不符合规定项目包括检查和含量测定。  在中成药方面,共抽检43个品种5584批次,涉及11个剂型。经检验,不符合规定29批次,不符合规定项目主要涉及鉴别和检查。  在生物制品方面,共抽检6个品种127批次。经检验,所检项目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  根据制剂产品抽检结果,《年报》对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加强管理进行了提示,并给予监管部门建议。《年报》建议监管部门严格审查企业批生产记录,核查原辅料投料量,推动质量标准提升 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按照处方工艺投料,严格执行GMP规范,从而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及疗效。  《年报》还显示,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国家基本药物39个品种6140批次,不符合规定13批次,国家基本药物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共抽检国家集中采购中选品种20个品种3435批次,集中采购涉及样品均符合规定,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整体质量状况较好 共抽检进口药品309批次,均符合规定。  2023年,国家药监局继续组织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共抽检9个中药饮片品种2158批次,不符合规定63批次 继续组织开展中药材质量监测,共监测9个品种251批次样品。抽检及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中药饮片总体质量状况良好,但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参与者应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提升全程质量控制意识。  充分利用探索性研究利器  在国家药品抽检过程中,探索性研究可为进一步提升药品质量水平、加强药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在多年技术储备的基础上,2023年各药品检验机构充分利用探索性研究这一监管利器,全面考察药品质量的稳定性、现行标准的完善性,同时探寻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为提升药品质量标准、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  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中药制剂生产中使用伪品、中药材及饮片掺伪问题仍然存在 个别企业违法违规生产问题,如擅自改变生产工艺,低限或使用伪品、替代品投料,擅自改变或添加辅料、防腐剂、抑菌剂等 因原料药质量差异、生产工艺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产品均一性较差 外源性有害物质超限,个别批次产品重金属、农药、真菌毒素残留量超限 包装材料相容性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等。  据《年报》,对探索性研究中发现的有关生产工艺、处方、原辅料、包装材料、说明书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药品监管部门通过“药品质量提示函”等形式反馈相关企业,提升企业的质量意识,加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相关企业主动采取修订内控标准、完善工艺、加强供应商审计、修订说明书等整改措施,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各省级药监局也通过多部门联席会、约谈企业、风险沟通、跟踪检查等方式,利用提示信息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指导。通过寓服务于监管的风险提示,加深了监管部门、药检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任与理解,促进了持有人主体责任的落实,是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监管方式的有益探索。  记者获悉,对探索性研究发现的个别企业涉嫌存在的违法违规线索,监管部门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对涉及企业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有因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采用有效的风险控制等措施。例如,今年1月,湖北省药监局根据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结果对武汉贝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某厂区进行了有因检查,发现该公司杏苏止咳糖浆生产质量管理存在严重缺陷2项、主要缺项3项、一般缺陷8项,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2月21日,湖北省药监局发布公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暂停该品种的生产、销售。  应用结果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2023年,国家药监局通过政策支持、开展专项风险监测、深入排查风险、公开信息等方式加强抽检工作,并积极运用抽检成果持续提升药品质量,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抽检工作更加科学,国家药监局持续加强抽检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于2023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药品抽检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地方抽检工作提出更为明确且具体的要求,加强国家与地方抽检的衔接互补。同时,持续推进药品抽检制度体系优化创新,健全完善抽检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加快推进修订《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原则及程序》,规范指导探索性研究 修订《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细化完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取样,探索网抽购样方式方法。据悉,《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原则及程序》即将于近日发布。  近年来,国家药品抽检每年设置不同专项,对重点品种进行专项研究。2023年,针对可能的风险点,国家药品抽检还设置溶剂残留研究、网络抽检等专项,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溶剂残留研究的相关工作成果已被收入《国际药典》。  2023年,国家药监局依照“风险控制-依法处置-排查原因并整改-信息公开”的监管模式,确保风险关闭、警示用药安全,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发挥震慑不法企业、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此外,国家药监局在2023年共发布药品补充检验方法4个,为打击隐蔽性极强的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提供了监管利器,也为企业提供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科学依据。  2023年,国家药监局共发布药品抽检通告7期,对全部不符合规定药品及涉及企业依法公开,震慑不法企业、警示安全用药。中检院在官方网站持续公开国家药品抽检的探索性研究结果,新发布39个品种的新建检验方法,累计发布新建检验方法601个。通过信息的共享利用,进一步促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及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自律意识,增强药品质量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产品研发创新升级。[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分享】“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 整理资料

    madprodigy(疯子哥)发了“首届全国药品质量分析论坛”的帖子,我把里面的图片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分享下(希望疯子哥不要见怪):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28287.shtml原贴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00316/2449013/

  • 【讨论】中国的药品质量你放心吗?????????请您参与

    中国实施GMP以来,虽然说药品质量取得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为什么中国的药害事故仍然层出不穷呢,从齐二药、上海华联、安徽华源、百易~~~~~~~~到最近的完达山刺五加事件,可以说没有安静过!你认为这正常吗,中国的药品质量能让你信耐吗?请你参与,谢谢!

  • 关注药品质量安全,迪马科技在行动

    关注药品质量安全,迪马科技在行动

    2015年04月16-17日第五届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成功举行,此次大会组委会邀请中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对我国药品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及新的技术标准做解读,并进行新技术应用方案交流。吸引了全国各地方药检机构,制药企业、科研院所等领域专家和学者近600人前来交流学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42216524214_01_1987954_3.jpg2015第五届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大会会议现场迪马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始终关注药品质量安全,并积极为药品检测机构及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开发了一系列关于药品含量测定、杂质分析、有关物质鉴定、药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在迪马科技官网应用数据库可检索到的药品应用近千篇,《迪马科技产品发表文献集》收录的国内外使用迪马科技产品发表的药品质量安全文献近3500篇,以实际行动为药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21658_543079_1987954_3.jpg迪马科技应用数据库及产品发表文献集参与此次药品质量安全大会,迪马科技为与会药品分析工作者带来了多款可用于药品分析检测的气、液相色谱柱,特别带来了Diamonsil(钻石)家族新产品——Diamonsil Plus,该产品具有“超长使用寿命 & 极性改性 & 100%水相~100%有机相 & 快速分析 & 超高柱效”等多重优异性能于一身,极大扩展色谱柱应用范围,减少色谱柱选择和方法开发时间。同时超长的色谱柱使用寿命,极大降低色谱柱使用成本,为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了检测利器。另外,迪马科技也为参会者现场实物展示了ProElut系列固相萃取柱、2 mL样品瓶、针头式过滤器等药品质量分析过程中涉及的色谱消耗品,各参会专家和学者纷纷前来与迪马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咨询相关产品及药品检测应用案例。两天的药品质量安全会议已落下帷幕,但迪马科技关注药品质量安全的行动仍将继续。我们将始终践行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的诺言,以更多的应用,更好的产品服务于药品质量控制分析工作者。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4/201504221659_543080_1987954_3.jpg迪马科技展位现场

  • 2011年广西药品质量公告(总第25期)

    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2011年广西药品质量公告(总第25期)。根据公告,2011年上半年,从全区60个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抽取42个品种87批次的国家基本药物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合格87批,合格率为100.0%。2010年度抽验的标示广西药用植物园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批号:100709)检验、复验均不合格。2011年广西药品质量公告(总第25期)列表 序号标示药品名称标示生产企业标示批号标示规格检品来源检验依据检验单位检验结果不合格项目备注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60-1101030.15625g(C16H19N3O5S 0.125g与C8H9NO5 0.03125g)公馆民兴医院《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北海食品药品检验所符合规定/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010055010.457g(C16H19N3O5S 0.4g与C8H9NO5 0.057g)广西翰林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北海食品药品检验所符合规定/ 3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1004050.375g(C16H19N3O5 0.25g与C8H9NO5 0.125g)贺州市平桂管理区羊头卫生院《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北海食品药品检验所符合规定/ 4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胶囊(4:1)浙江巨泰药业有限公司20100906156.25mg ( C16H19N3O5S 125mg与 C8H9NO5 31.25mg )岑溪市中医医院《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75册北海食品药品检验所符合规定/ [t

  • 浅谈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模式的变迁审评三部

    随着“欣弗”、“齐二药”等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药品质量成为药品研发、生产、评价、监管、使用等各环节最关注的焦点。如何对药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从而获得高质量的药品以满足临床需要,是药品研发者、生产者以及评价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人结合对审评工作中的一些浅显认识,就有效改进质量控制模式,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提出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所谓质量控制,其范围包括了为确保药品的质量可控性并进而对安全有效性提供支持的全部药学研究工作,强调了对原料或制剂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是药品研发和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基础。目前一般认为,质量控制包括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两方面,其中过程控制与生产过程同步进行,以经验证的参数为依据,可在全过程中进行多点控制;而终点控制属于滞后行为,于生产结束后进行,并以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点控制。总体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以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双管齐下的模式进行,以便持续地规模化生产出质量稳定、安全有效性有保障的药品。纵观我国药品生产的历程,不难发现,根据对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权重的认识和把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检验模式??生产模式??设计模式的逐级递进:1、检验模式检验模式主要特征为仅通过终端检验确认药品质量,惯常的做法是以药品质量标准为检验依据,根据质量研究以及稳定性结果判断药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限度要求,并进而判断药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在我国药品研发的早期,此种模式应用普遍,然而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对药品质量的要求:1.1 质量标准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全面体现药品质量。通常,不论自拟标准还是已有国家标准,都无法将检查项目覆盖到药品质量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药品某一方面质量已不符合要求但仍能通过标准检验的情况。例如,多数质量标准都不会将辅料的相关检查项订入标准,而如果辅料种类发生替换,必然影响药品质量,却无法通过标准检验获知这一改变。1.2 质量标准部分项目无法反映药品质量实际情况。即使对于已订入标准的项目,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也会导致无法反映药品质量。以无菌检查为例,由于微生物在药品中的分布不均匀,且抽检样品数量有限,故所得结果不能真实代表整批药品的无菌状态。1.3 依据标准检验可能会导致一旦产生质量问题难以着手加以解决。依据质量标准只能进行是非判断,无法对异常原因进行溯源。以溶出度为例,如某批片剂药品溶出度检查不合格,而影响溶出度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处方种辅料的来源、性能、制粒过程、中间体粒度、干燥时间、压片压力等等都在其中,此时无法简单判断引起变化的关键点,必须逐项排查,无形中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综上,单一的检验模式已不能有效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控制。2、生产模式鉴于检验模式的局限,业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考国外药品生产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好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观点,并正式引入了生产模式概念。生产模式的核心是在检验模式的基础上,将控制重心前移至生产过程中,通过强化过程控制来保证药品质量。与检验模式相比,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2.1 全面的过程控制可较好体现药品质量。与质量标准不同,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对药品质量有了全方位的覆盖,更能全面反映药品实际质量。只要控制点完善合理,任何未纳入质量标准而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都会得到有效控制。2.2 与质量标准不同,如果控制得当,质量即可得到保证。仍以无菌检查为例,对于注射液,只要进行了规范的灭菌工艺研究和验证,例如掌握了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且灭菌工艺经微生物挑战试验,通过F0的计算,就能保证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6,符合无菌安全性要求。2.3 多数问题得以避免且一旦发生可及早解决。通过过程跟踪,中间体或终产品如出现问题可及时追溯到原因。仍以溶出度为例,如通过过程控制发现某批片剂在制粒干燥过程中设备温度曾发生过变化,其他步骤均无明显变化,最终产品溶出度不合格,则必然是干燥步骤带来的影响,可马上针对此点加以解决。综上,生产模式可较好地保证药品质量。然而,仅仅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来被动“保证”产品质量还不足够,仍需进一步考虑措施主动“决定”药品质量。3、设计模式基于生产模式仍不能完全满足质量控制要求,近两年,国外特别是美国FDA提出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的概念,进一步指出如果要确定药品质量,必须有好的设计作为前提,也就是说,好的药品是通过良好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如此一来,设计模式的概念应运而生(FDA关于QbD的试点工作将另行撰文介绍)。该模式的核心是在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将控制重心进一步前移,在最初确定研发目标时就强化全盘设计的理念,通过系统的设计,预估出拟生产产品的质量,并严格生产过程以达到预期的药品质量。与生产模式相比,设计模式使得提升药品质量成为可能。常规的QbD模式思路是:首先确认目标(该目标不仅仅指一个具体药物或制剂,而是包括了该药物或制剂的相关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具体指标),在设计理念已确认到位的前提下,全方位收集设计目标的相关信息(包括理论、文献以及试验信息),然后全面考虑确定生产方案设计,并通过试验等手段确定关键影响因素(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 CQAs),同时将所有的CQAs与原辅料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关联,根据认知和对工艺的控制程度,逐步建立设计空间(Design Space),最终完成设计并完善整体战略方案,并在药品整个生命周期(Life Cycle)包括后续的质量提升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应该说,药品质量在这样的模式应能得以真正的控制。除了控制产品质量,QbD还很好地在设计中引入风险评估概念,通过对每一设计步骤的评估,可更好地帮助药品研发者判断前进方向(即使是通过评估认为应停止继续研发,及时中止研发也是风险的降低),引导研发。此外,QbD的设计空间对于变更研究还有重要的意义:只要空间设计合理,在所述设计空间内,生产工艺的调整变更风险明显降低,这也有助于药品监管当局拓展出更灵活的变更管理办法。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对目前的药品质量控制有很大优势。

  • 【转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2010年版《中国药典》发行工作视频会议

    [size=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2010年版《中国药典》发行工作视频会议[/size]2010年1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2010年版《中国药典》发行工作视频会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在会上强调,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做好2010版《中国药典》宣传、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发行工作力度,使《中国药典》深入人心、发挥应有作用,推动我国药品标准稳步提升。  吴浈在讲话中指出,《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药品法典,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最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药品标准。重视《中国药典》就是重视药品标准、重视药品质量。每一次新颁布的《中国药典》,既是我国药品标准最新研究水平的体现,也是我国医药科技和监管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好《中国药典》提升药品标准的作用,不仅要把它修订好,更要宣传好、执行好。因此,完成了新版《中国药典》的修订工作,只是完成全部工作的一部分,是基础,之后必须像抓标准修订提高一样,把《中国药典》宣传、发行工作作为标准执行工作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  2010年版《中国药典》正式启动发行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认真落实国家局的要求,以各种形式对辖区内新版药典宣传发行工作做出了安排,2010年版《中国药典》宣贯工作顺利推进。此次会议上,江西、湖北、安徽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还介绍了他们在新版药典宣传、发行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转自http://www.sfda.gov.cn/WS01/CL0050/45449.html[color=#DC143C]联系药典发行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的另外一个会[/color]

  • 药品飞行检查 狠抓药品质量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即日起至12月5号就《药品飞行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药品飞行检查覆盖面大幅拓宽,药品监督管理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此规定,将药品的飞行检查纳入整个药品监管的日常检查中,可以使我国的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成熟、提高。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消息,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即日起至12月5号就《药品飞行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药品飞行检查覆盖面大幅拓宽,药品监督管理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药品飞行检查 药品监管 药品质量 所谓“药品飞行检查”,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针对药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突击检查或者暗访调查。在《药品飞行检查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前,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关于印发药品GMP飞行检查暂行规定的通知》是目前药监部门执法检查的主要依据。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介绍,两者相比,征求意见稿的覆盖范围大大拓宽。 宋瑞霖:GMP是指导制药企业、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规范。我们从原料进料到生产全过程,GMP包括了最核心点,但它不是药品生产的全部。现在我们把GMP检查改成药品飞行检查,把它扩展到整个药品质量的控制体系中来了。 征求意见稿规定,被检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按照检查组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记录、票据、凭证等相关材料,开放相关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得拒绝和隐瞒。不配合或者阻挠检查、拒绝提供或者提供虚假材料、故意隐瞒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其违法违规事实一经查实,按情节严重情形从重处罚。宋瑞霖表示,尽管相比当前的药品飞行检查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没有作出大幅更改,但规范飞行检查、强化药品监管是大势所趋。 宋瑞霖:最大的区别是把药品的飞行检查纳入整个药品监管的日常检查中,我们的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成熟、提高。

  • 【分享】《中国药典》2010年版实施在即 国家已拨付2亿元用于药品标准提高

    《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今天国家药典委员会召开大会,介绍《中国药典》2010年版编制工作情况,部署新版药典执行工作,表彰在药品标准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大会上高兴地说:新版药典的实施,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药品质量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桑国卫认为新版药典实施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升公众用药安全水平。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了收载范围,基本形成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药用辅料、生物制品等门类齐全的药品标准体系;药品安全性检测通用技术要求明显提高。  二是有助于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新版药典编制工作着力于提升科技含量,力争使药品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生产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或者加快接近步伐。在中药、民族药的标准制定方面,着力打造符合中药质量控制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逐步确立我国在天然药物和传统药物标准发展方面的国际引领地位。新版药典不仅是联系我国医药与世界医药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世界了解中国医药的重要窗口,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生产技术进步、推动医药产品创制与开发、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参与世界医药市场竞争,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新版药典特别注重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对上市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其推广执行,必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冲击,更多低质量的药品将被市场淘汰;那些生产工艺先进、质量控制水平突出的医药生产企业,在执行新的标准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标准意识和创新意识,更加重视药品研发和生产控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关键技术攻关上来,有助于推动国内企业加快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加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加快我国从仿制药大国向仿制药强国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加快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桑国卫透露,自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已拨付约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药品标准提高,今后还会继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 【转帖】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 药品标准进一步提高

    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2009年年底前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组织编制的第九版药典,新版药典在总结历版药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标准资源,注重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产业和临床用药水平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药品安全性方面,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新版药典的附录和凡例等通用性、基础性技术规定与要求,对药典以外的所有上市药品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 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药品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工作,对高风险药品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增加了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在制剂通则中将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对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此外对于其他注射剂品种的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质控要求,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药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提高 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一举改变和扭转长期以来收载品种少、基础差,尤其是中药饮片缺乏标准的局面。在中药资源保护及其相关标准技术创新得到跨越式发展。 (二)中药品种分别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质控指标。 一是在中药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如在附录制剂通则中,口服酊剂增订甲醇限量检查,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等;在附录检测方法中,新增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二是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如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和限度与国际一致;在正文标准中全面禁用苯作为溶剂;对工艺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均检查有机溶剂残留;对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剧毒性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更先进、更精确的方法加以限量检查。 三是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控制方面,新版药典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中药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对一部所有中药注射剂及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均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三)解决了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幅增加了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数量,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较少、地方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推动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定。 新版药典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 一是中药标准中不再使用颜色或沉淀的化学反应和光谱鉴别方法。 二是标准中大幅增加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项,所有的药材和饮片及含生药粉的中成药基本都增加了专属性很强的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 三是标准中大量使用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技术。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薄层色谱鉴别1507项;2010年版药典仅新增薄层色谱鉴别就达2494项,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 三、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 一是扩大了对成熟新技术方法的收载。如附录中新增离子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等。中药品种中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DNA分子鉴定、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等方法,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专属性,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新增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微生物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 二是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 药典一部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建立能反映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将反映中药内在质量整体变化情况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到药品标准中,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均一。 药典化药品种中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在原料药和制剂鉴别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总有机碳测定法和电导率测定法被用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等标准中;气相色谱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查残留溶剂等。 药典生物制品逐步采用体外方法替代动物试验用于生物制品活性/效价测定,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等。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必将在我国全面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 关于加强胶囊剂药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期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反映出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薄弱,尤其体现在原辅料及成品检验方面,一些企业不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逐批全项检验,导致不合格原辅料投入使用,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危害公众利益。为确保药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切实加强药用明胶、药用胶囊、胶囊剂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检验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健全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要求  药用明胶、药用胶囊、胶囊剂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职责。企业负责人及其他部门的人员不得干扰或妨碍质量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物料供应商的确定及变更应当进行质量评估或审计,并经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药用明胶、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每批产品出厂销售前要进行全项检验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胶囊剂保健食品每批产品出厂销售前要按照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进行检验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品放行前,所有生产文件和记录,包括检验数据均应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查并符合要求。不合格产品不得放行出厂。  二、加强药用明胶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有关要求  药用明胶生产企业应当制定生产所用物料购入、储存、使用等管理制度;应当制定原料(皮、骨、腱)质量标准,并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企业应按质量标准对原料进行检验,以确保原料满足药用明胶生产的质量要求。检验合格的原料方可投料使用。  企业应当规范药用明胶的批号编制,针对本企业生产实际,制定批号编制的管理规定。每批产品必须是质量和特性符合规定限度的均质产品。为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明胶生产批次的划分,一般应以一个混胶罐一次调胶所得产品为一个批号。  企业应当对每批药用明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  三、加强药用胶囊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的有关要求  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用明胶生产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明胶。严禁购买非药用明胶用于生产。企业应当对购进的每批药用明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投料。  企业应当规范药用胶囊的批号编制,针对本企业生产实际,制定批号编制的管理规定。每批产品必须是质量和特性符合规定限度的均质产品。为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药用胶囊生产批次的划分,一般应以同一原料批号、同一配方、同一规格、同一工艺的日产或班产量为一个批号。  企业应当对每批药用胶囊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  四、加强胶囊剂生产质量管理和检验的有关要求  胶囊剂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用胶囊批准文号的企业采购产品。企业应当对购进的每批药用胶囊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企业应当对每批胶囊剂药品按国家药品标准进行全项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销售。  五、规范委托检验有关要求  药用明胶、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2012年9月30日前,个别检验项目可以采取委托检验方式。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规定各方责任、委托检验的内容及相关技术事项。委托方应当对受托方进行评估,对受托方的条件、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考核,确认其具有完成检验任务的能力。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权对受托方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委托检验方式的生产企业必须尽快具备对所生产产品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自2012年10月1日起,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以上要求自2012年5月1日起执行。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企业,一律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药用明胶、药用胶囊、胶囊剂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抽验工作力度,凡发现企业违规生产的,坚决依法查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强胶囊剂药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 【转帖】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 药品标准进一步提高

    [color=#DC143C]2009年10月10日 发布[/color]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年底前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明年7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201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组织编制的第九版药典,新版药典在总结历版药典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内外药品标准资源,注重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国医药产业和临床用药水平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药品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在药品安全性方面,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新版药典的附录和凡例等通用性、基础性技术规定与要求,对药典以外的所有上市药品都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力。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增加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  201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药品标准的系统性提高工作,对高风险药品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增加了化学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在制剂通则中将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对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此外对于其他注射剂品种的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等方面的质控要求,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注射剂、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药标准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一)中药收载品种数量大幅度提高  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一举改变和扭转长期以来收载品种少、基础差,尤其是中药饮片缺乏标准的局面。在中药资源保护及其相关标准技术创新得到跨越式发展。  (二)中药品种分别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质控指标。  一是在中药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如在附录制剂通则中,口服酊剂增订甲醇限量检查,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等;在附录检测方法中,新增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等。  二是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如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和限度与国际一致;在正文标准中全面禁用苯作为溶剂;对工艺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均检查有机溶剂残留;对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剧毒性饮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更先进、更精确的方法加以限量检查。  三是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控制方面,新版药典采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color][/ur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ICP-MS[/color][/url])测定中药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对一部所有中药注射剂及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均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三)解决了中药饮片标准的问题。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幅增加了中药饮片标准的收载数量,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较少、地方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推动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定。  新版药典大幅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  一是中药标准中不再使用颜色或沉淀的化学反应和光谱鉴别方法。  二是标准中大幅增加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仅新增显微鉴别就达633项,所有的药材和饮片及含生药粉的中成药基本都增加了专属性很强的横切面或粉末显微鉴别。  三是标准中大量使用专属性较强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技术。2005年版药典共收载薄层色谱鉴别1507项;2010年版药典仅新增薄层色谱鉴别就达2494项,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  三、现代分析技术广泛应用  一是扩大了对成熟新技术方法的收载。如附录中新增[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指导原则等。中药品种中采用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DNA分子鉴定、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等方法,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专属性,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新增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微生物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  二是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  药典一部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建立能反映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将反映中药内在质量整体变化情况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到药品标准中,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均一。  药典化药品种中采用了分离效能更高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在原料药和制剂鉴别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大;总有机碳测定法和电导率测定法被用于纯化水、注射用水等标准中;[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查残留溶剂等。 药典生物制品逐步采用体外方法替代动物试验用于生物制品活性/效价测定,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病毒灭活验证方法等。  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必将在我国全面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 【转帖】金少鸿教授赴美国参加美国药典委员会(USP)2007年科学年会

    谢谢lqqer斑竹的分享.我刚去国家局网站看了一下,摘一点文字出来共享.应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的邀请,中检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教授以受邀讲演者(Invited Speaker) 和美国药典会标准物质专家委员会委员的双重身份于2007年9月25日~28日出席了在美国坦帕举行的USP 2007年科学年会(2007 USP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来自全球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USP年会,中国药典会组织了全国十几个药检所的2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此次大会的宗旨是USP回顾和探讨美国药典质量标准和标准物质;药典通则、附录、检测方法;生物制品生物技术;医疗质量以及国际健康等5个方面的科学进程和发展方向。鉴于5个分会场同时进行,故金教授参加了药品打假、药品辅料、药品检验操作的验证等专题报告会。关于药品操作验证(Performance Verification)是美国药典会根据仪器分析已日益成为药品检验的常规手段,任何一个仪器均会给出一个测定数据,如何判断该数据的准确、可靠,则需要对仪器的性能和分析人员的操作进行验证,由此提出了“操作验证”的概念,实际上就是用已知结果的对照品(例如用于溶出度检查的乙酰水杨酸和醋酸泼尼松校正片)对使用的仪器(溶出度仪)和检验人员的操作进行考核,验证其测得结果是否在对照品设定的范围之内,它与检验方法验证(Method Verification)和质量标准验证(Specification Verification)同等重要,是保证药品质量可控及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前提。关于药品辅料,由于新剂型日益增多,辅料的功能性检查已成为继常规理化性质检测外,必须要考虑设定的重要指标,为此USP的附录专门制定了辅料功能(Excipient Performance)一章,指导如何根据剂型进行相应的功能检查。药品打假是当前国际药品生产、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的热门话题,美国FDA报告了他们法定化学检验中心(Forensic Chemistry Center)主要通过分别建立真药和假药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谱库,其主要是建立西地那非、他达那非和Vardenafil的各种衍生物的标准谱库,即可迅速发现目标化合物,另外通过顶空GC-MS 测定残留有机溶剂即可评定是否假冒品牌药。他们主要是受理投诉举报假药案件中的药品,并不主动出击打假。金教授则介绍了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为保证基层百姓的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发了以车为载体、集成创新的将近红外无损伤检测技术、经典化学分析技术及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融于一体的药品快速检测系统,国家投入巨资已为全国配置了369辆“药品检测车”,在实际运行中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这些信息引起了与会者很大的兴趣。对于针对用近红外进行初筛的药品中有10%以上的误判率提出的疑问,金教授表示在中国应有地方药检所可以进一步确证,并且我们正在开发装备有“绿色环保型HPLC”的第二代“药品检测车”,即可在现场判断涉嫌药品的真伪,该新一代的“药品检测车”更适用于第三世界药品打假的实际需要,金教授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在美期间金教授还参观了新落成的USP办公和实验大楼,其大型多功能会议室和各种专业实验室的现代化装备,特别是他们革除了腐蚀性极大的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根据需要采用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酸性洗涤剂进行机器自动化洗涤玻璃器皿的实验设施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

  • 【分享】中国药品GMP20周年检查员论文集

    目 录1.药企实行GMP的自律和他律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张荣玉……………………………………… 12.关于GMP认证检查员的几个话题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钟光德……………………………………… 43.GMP飞行检查、证据收集合法性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陈利中……………………………………… 94.GMP认证现场检查与药品质量标准、市场监督协同性的思考海南省 蔡小惠………………………………………………………………115.药品GMP检查中的认识与体会广东省 顾宝康………………………………………………………………186.浅谈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的方法及技巧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 丁德海………………………207.大容量注射剂GMP认证中有关问题探讨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王丽平………………………………………298.对药品生产企业检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思考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毕军 黄坤斌………………………………329.十年磨剑——浅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及功绩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汤万培………………………………………3810.对我国实施GMP二十年的几点认识和体会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杜建国………………………………………4311.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管理探讨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黄怀元………………………………………4912.药品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后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的几点体会浙江省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邵水娟………………………………5313.一番耕耘 几多收获——中国药品GMP20周年回眸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苏志良……………………………………5614.坦陈 GMP无锡市药学会 谢博生………………………………………………………591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的GMP认证制度江苏省药学会 陈振飞………………………………………………………6316.我国实施药品GMP的回顾与展望江苏省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刘凤珍…………………………………………6917.成果 理性 建议――我的感悟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晓梅………………………………………7618.使命和责任——纪念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发布20周年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谈武康………………………………………8219.浅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黑龙江制药事业发展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 乔振宽…………………………………………8620.亲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20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刘燕鲁……………………………………………9021. GMP现场检查和认证标准的商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董关木…………………………………………92

  • 中药质量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高低大讨论

    一直以来,认为《中国药典》是药品行业最权威的质量标准,也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药品质量标准高于食品质量标准,药典标准是最严格的。最近,发现好多药品用的质量质量标准反而很低,和国标简直没法比。 举例来说,中药硫磺。药典规定含量只要大于等于98.5%即可。国标中连工业用硫磺都要求含量在99.0%以上,食品添加剂级硫磺要求达到99.9%以上,而且国标中还增加了水分、灰分、砷含量、有机物等项目的检测。药典为啥不能学习一下呢? 大家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么?怎么看呢?

  • 【讨论】中国药品标准品问题

    近来想购买一些标准品,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标准物质查询时,好几个都检索不到了,不知怎么回事,这些怎么购买啊,比如:咖啡因、红霉素等。大家说说如何解决啊?

  • 解读《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品种总计5608个,其中,一部中药新增品种440个,修订品种517个。在中药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坚持“科学、先进、实用、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在广泛采纳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药物分析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药品安全性控制的要求,提升对药品质量可控性的要求,逐步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模式。二、《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品种标准全面提升1.更加注重质量标准在安全性方面的控制,提升药品标准安全性保障水平为防止滥用或过度使用硫磺熏蒸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新版《中国药典》制定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控制项目,同时对因此给中药材性状带来影响的内容进行了研究与修订;对海洋药物如珍珠、牡蛎、蛤壳、海带和昆布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量要求;对人参、西洋参增加了1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对易霉变的柏子仁、莲子、使君子、槟郎、麦芽、肉豆蔻、决明子、远志、薏苡仁、大枣、地龙、蜈蚣、水蛭、全蝎14味中药材及其饮片增加黄曲霉毒素的限度检查要求。在对外源性有害污染物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对部分内源性有害物质进行了控制,如对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修订,其检测限度要求较上版严格了9倍。新版《中国药典》继续提倡绿色环保的概念,全面禁用“苯”作为溶剂,在上版药典对中药材标准修订基础上,对中成药中所有采用含苯的鉴别方法均重新予以修订。此外,在药典四部中增加了对直接服用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要求,这是继2005年版药典增加烧、烫伤制剂的无菌检查要求和2010年版药典增加眼用制剂的无菌检查要求后,对中药有关微生物控制的又一新要求。2.中药标准质量控制水平明显增强,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模式 2.1根据中医药特点,着重控制与功效相关的药味或成分 为更好地体现中医药传统理论的特点,新版药典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不断完善质量控制要求,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控制模式。对中成药标准,根据其功效,控制处方中相关联的主要药味或成分。如妇必舒阴道泡腾片标准中,根据其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抗菌消炎,杀虫止痒”的内容,建立苦参和蛇床子的含量测定,重点控制处方中与上述功能主治相关联的药味。再如便通胶囊,其功能主治为“健脾益肾,润肠通便”,据处方中白术健脾、肉苁蓉滋阴益肾、芦荟润肠通便等对应功能,建立了白术、芦荟的薄层色谱鉴别和肉苁蓉、芦荟的HPLC含量测定,使得质量标准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特色,从有效性方面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 2.2注重中药质量控制的整体性,标准中采用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技术来尽可能地表达中药复杂体系中药是一个成分复杂的体系,其功效往往是多种成分作用的体现,这也恰好符合中医整体作用的特点,故需要建立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手段。色谱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技术能够基本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符合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整体、宏观分析特点,采用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检测技术,能较全面的控制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是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可行模式,符合中医理论的整体观。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在29个中成药、中药材和中药提取物质量标准中新增采用了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技术来控制药品质量,如沉香药材标准,采用特征图谱控制苯乙烯色酮类成分;心脑健胶囊和心脑健片的标准中,建立了儿茶素类成分的特征图谱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相关成分的含量,建立了多指标的含量测定项目。使新版药典在整体性控制中药质量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3 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保证质量标准的可控性注重质量控制指标的专属性、有效性,由测定指标成分逐渐向测定活性成分转变,由单一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向有效成分、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转变。建立了与质量(品质)直接相关、能体现中药活性的专属性检测方法。如采用液相-质谱串联技术,建立了专属的肽类二级质谱特征图谱鉴别方法,可有效区分阿胶、黄明胶等不同胶类药材;再如颠茄片和颠茄酊标准中,建立了特征的L-天仙子碱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同时增加特征图谱控制,不再简单以阿托品为指标控制质量,从而增加了标准对质量控制的专属性,防止人为造假。又如,枣仁安神胶囊标准中建立了丹参和五味子的特征图谱要求,同时增加丹参、五味子、酸枣仁的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从而增强标准的可控性。2.4 强调标准控制的协调统一对于中成药同系列品种,按相同要求进行研究和提高,力争做到系列品种标准基本一致或大体一致,强调中药标准自药材、饮片到中成药控制的系统性、均衡性。如山茱萸和六味地黄系列制剂,统一增加“莫诺苷”的含量测定和要求;对部分含牛黄的系列中成药与牛黄、人工牛黄药材标准统一进行研究,在中成药中增加游离胆红素检查和胆红素含量测定。3.《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使得部分药品标准已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同类标准水平。3.1应用一测多评技术控制丹参药材的质量 为更好地控制中药材的质量,一测多评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中药材检测。经过对照指标成分与待测成分的相应研究,采用一个指标成分为对照同时测定多个成分,解决了检测成本昂贵的问题。新版药典采用此技术测定了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该方法也同时被《美国药典》所采纳。3.2 应用DNA分子鉴定技术控制川贝母药材的真伪对于川贝母药材采用了DNA分子鉴定技术,可以区分川贝母和其他贝母, DNA技术的采用对控制川贝母的假冒伪品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4.《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质量控制理念有所突破《中国药典》作为保障国家药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法典,在中药质量标准控制的理念上逐步提高和完善,通过整体控制、多成分控制、特征专属性控制等,力争做到全面完整、要求严格,更好地体现中药基于对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通过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要求来增强控制产品质量的实效性。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可机械地仅靠标准来替代对中药种植及生产全过程的完整控制。此外,新版药典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对于非国家保密品种,做到全标准收载,不再隐去处方量和制法项,从而给医生、患者以知情权。对于基本药物目录中作为高风险品种的中药注射剂,考虑到临床使用的安全风险,待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后再予以考虑是否收入药典。对于处方含濒危物种(如豹骨、羚羊角)或化石(如龙骨、龙齿)的中成药标准,不新增收入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于紫河车及含紫河车的中成药标准,按照大纲要求和工作部署,对标准进行重新修订,新版药典未予收载。在植物油脂和提取物部分未新增独立标准,附在相关中成药品种标准之后。对于药典收载中成药,其处方所用药材、饮片未被现版药典收载的(称为“倒挂品种”),形成了相关的收载原则。《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在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理念的指导下,在确保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前提下,探索完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和模式,着力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水平,对于加强中药监管工作,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将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中国药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中药标准对国际标准的引领作用。

  • 中国药品审评首次公开年度报告

    以多举措推动药品审评能力提升2013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吴红月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327/091364384375984_change_jw331_b.jpg 2012年新申报的ANDA申请共2095个(按受理号计,不包括辅料)。已有批准文号20个以上的药品,仍有1272个申请,占2012年全年ANDA申报量的60.7%;已有批准文号10个以上的ANDA申请仅占其总申报量的20.6%。此数据说明,仿制药重复研发、申报现象严重。 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全年承办了新注册申请6919个(以受理号计),完成审评呈送国家局注册司审批4941个,其中建议批准3323个,建议不批准1618个。上述数字来自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品审评中心)推出的《中国药品审评201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据了解,这是药品审评中心首次对外公布的年度药品审评情况。 自2012年以来,药品审评中心按照《国家药品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和《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不断完善制度,推出多项举措,开展基于科学和实证的技术审评工作,切实为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做出积极努力,获得医药工业界的一致好评。药品审评中心主任张培培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药品审评中心以“质量、效率、透明、清晰、一致和可预见”作为审评工作的原则,并将其作为评价审评决策质量的指标。 “与国际上各大药品审评机构的使命一样,我们首先要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她说,“我们的药品审评机构要成为值得信赖的、有国际水平的、公众健康的守护者。” 鼓励创新药与世界同步研发 作为我国承担药品上市前技术审评的机构,药品审评中心的主要职责为两大方面,一是负责药物(药品在上市前被称为药物)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前的科学性审评,以保证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在有相应安全保障、人体研究符合伦理原则和科学标准等条件下进行;二是负责药品进入市场前的科学性审评,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和产品质量的可控。 药品审评要对申请的药物是否具有临床治疗价值、患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公众能否用得上与用得起、药物的风险是否被充分认知、控制风险的手段是否可行、临床受试者是否得到充分的保护、药物的有效性是否确切、药物的质量是否具有控制手段等多种复杂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判。张培培表示,这种判断必须在患者获益和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药品的最终审评结论以建议“准予”、“不准予”开展人体临床试验或上市并述及科学理由及法规依据。 《报告》显示,在创新药领域,药品审评中心鼓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鼓励创制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鼓励儿童用药、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创新药的审评任务被列为优先级任务,实行全程督导管理。如,针对国家重大专项品种的审评均实施优先审评,鼓励国内申请人开展全球同步研发。2012年完成审评的麦他替尼氨丁三醇片和海泽麦布片,通过进一步缩短审评时间,实现了国内与国外同步开展临床试验。 药品审评中心还按照药物研发规律,基于创新药物研发各个阶段的特点,建立创新药临床前药学评价模板和研发期间的年度报告制度,药学方面的技术要求与国际基本接轨,并使药学更新或变更的资料能够滚动提交。该项措施在2012年5月正式实施后,彻底转变了国内创新药的药学审评思路。 与此同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开通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按照国际标准构建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标准化工作平台,制定实施《药品审评中心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质量管理规范》,开通申报资料滚动提交的通道,以减少了既往只能以发补方式完善资料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排队时间。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发补率由2011年的41.1%降低至2012年的33.9%。 通过上述制度和措施的实施,创新药临床申请的审评用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72%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首轮审评结束用时在8个月以内,其中以6—7月占45%,5月以内占11%。 探索仿制药优先制度建立 尽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少数达到药品消费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但在一些治疗领域还存在临床无药可用或供应不足的窘境。仿制药的研发周期短、投入低,是现阶段快速填补临床用药空缺、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最有效途径。而尽快批准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且临床亟须仿制药品上市,是社会、公众对药品审评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药品审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具体体现之一。 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在仿制药领域推陈出新,先后发布了《中国通用名药发展研究报告——市场准入制度研究(2012年)》,构建了优先审评仿制药的注册流程。 以替加环素、地西他滨和卡培他滨等品种为试点,药品审评中心把生产现场检查融入到审评过程中,派遣一线审评人员参加生产现场检查,实现“资料链接现场”的审评,增强审评人员对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理解,确保批准的产品具有高质量且可工业化生产。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国际通用技术文档(简称CTD)格式申报,继续开展优先审评艾滋病治疗药物、抗耐药结核药物、氟利昂替代药物等;以及基于临床需求,关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临床需求尚未有效解决的品种,例如国外已经上市但国内尚未上市或者仅有原研产品上市的品种。 《报告》中的数据还表明,2012年以药物类型计,化药申请受理5944个,中药519个,生物制品456个,分别占比例为86%、7.5%和6.5%。以申请类型计,临床试验申请1269个,生产上市申请2516个,补充申请3134个,分别占有比例为18%、36%和46%。 药品重复申报依然严重 《报告》指出,在2012年的化药注册申请中,5及6类简单改剂型和仿制药申请占据了全部申请的36%,共计537个化合物。其中141个化合物已有国家批准文号50个以上,94个化合物国家批准文号100个以上。张培培认为,这一数据反映出仿制药申请重复开发、重复申报现象依然存在。 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审结的化药、中药、生物制品分别为4199个、575个和381个;审结品种中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各自批准率为62%、52%、86%,完成审评并提出批准或不批准结论建议的品种共计5155个,其中批准和不批准结论分别占68%和32%,总体不批准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30%左右。 之所以出现30%的不批准率,《报告》分析认为,我国已上市的药品文号有18万个,这些品种批准时间跨度很大,上市前研究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早期批准上市的药品已被后期上市的疗效更确切、安全性更好的新药所取代。因此,对于此类变更补充申请,技术审评一般不予认可。张培培强调说,“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心对审评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和态度。” 原研药上市赶上国际市场步调 针对一些原研进口药品对于解决我国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提供最新治疗手段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药品审批中心对此一直关注对进口药品的审评,以确保我国公众尽快用到全球最新的药品,合理配置审评资源缩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进口药国内外上市时间的差距。如2012年批准进口上市的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替格瑞洛片,与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差仅为一年。 “每一个审评结论都是对这个机构能力提出的一次挑战,”张培培在详细解读《报告》的意义时表示,“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药品审评中心目前的能力与所承担的责任是有距离的。基于现实,我们提出以受监督、可评估、能发展为推进机构发展的基本要求,借鉴国际法规科学的发展经验,着力提升科学审评的能力,加强专业化审评制度的建设,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记者 吴红月) 《科技日报》(2013-03-28 九版)

  • 【分享】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6429]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96428]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与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url][color=#d40a00][size=5][b][i][u]试了一下,可以下载的,呵呵012304休改可惜楼主N/A了[/u][/i][/b][/size][/color]

  • 药品质量研究

    求助:药品质量研究规范的标准。谢谢好心人能给我提供一个标准,主要是质量研究的内容太多,而且知道的都是大框架,而不知道细枝末节。谢谢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