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版

仪器信息网中国版专题为您整合中国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版话题讨论。

中国版相关的资讯

  • 2015年版《中国药典》英文版正式出版
    p   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2015年12月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制药和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加强国际建药品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增进国际间药品标准合作,提升《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日前,国家药典委员会已组织完成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英文版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编制工作,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d8f23a8-5252-452b-ac37-e8bb08aacb8f.jpg" title=" 英文版_副本.jpg" / /p p br/ /p
  • 专家解读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众多亮点
    3月底,历经两年编译和审校的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将正式出版发行,这预示着我国药品标准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征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四部主编罗国安教授用“翘首期盼”形容各界特别是跨国药企、行业组织对英文版《中国药典》发行的迫切心情。  国际战略 标准先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区间药品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药企走出国门,学习了解国外药品标准、对比中外标准是必做功课,而国外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要遵守《中国药典》标准。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中国一方面加速融入全球医药市场,另一方面开始展示大国风范,中国药品标准正在为全人类用药安全做出贡献。”国家药典委综合处副处长洪小栩说。  国家药典委自1985版《中国药典》开始编制发行英文版,至今已经是第四版。2015版《中国药典》颁布后,国家药典委及时启动了英文版的编译工作,组织国内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及外籍资深专家,历经近两年时间紧张编译和审校,终于编制完成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  “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的编译工作,吸纳了许多年轻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对英文掌握得更为纯熟、现代。这些年轻专家的编译使得《中国药典》的可读性更强,让世界更易了解《中国药典》。”罗国安说。  据了解,中美两国于2008年签订药典合作谅解备忘录。从2010版开始,《美国药典》中文版的翻译权授予中国。同时,《中国药典》英文版在海外销售应用。2016年5月,国家药典委与英国国家药典委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0月,国家药典委与欧洲药典委员会就尽快签署药典合作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国家药典委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标准机构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洪小栩说。  随着一系列双边多边国际合作活动的开展,《中国药典》逐渐被国际社会所熟悉和认可。罗国安表示,《中国药典》在欧洲和美国制药工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药典》标准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与欧美日比肩。这不仅让外国药企吃惊,而且给欧美药典机构带来了压力。  据悉,去年国家药典委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了英文版《中国药典》宣讲活动,联合美中药协召开了药品标准发展论坛,第一次在境外全方位、系统推介2015版《中国药典》。国家药典委秘书长张伟表示,药典的价值是通过提供质量一致、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而提升公众健康水平,因此,提高中国药品标准水平,是实现中国药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的硬承诺。  五大亮点 未雨绸缪  近年来,药品质量与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药典的国际“交往”已经成为新常态。  罗国安介绍,2015版《中国药典》将“附录先行、化药同步、中药引领、接轨国际”的总要求,集中反映到理化分析方法的修订中,对近年来已有广泛实际应用的各类理化方法,进行系统地归纳、验证与规范,在已有基础上全面提高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与规范性。因此,2015版《中国药典》的形式和内涵均迈上了新台阶。  2015版《中国药典》最引人瞩目的是,将原来一部、二部、三部药典附录整合成第四部。资料显示,2010版三部药典附录中标题相同、内容相同的有50条,标题相同、内容不同的有29条,因此,将2010版三部药典附录进行修订、整合为新版的第四部尤为必要,也符合国际上编制药典的惯例。  药典四部呈现五大亮点:一是重新编目,将原来的罗马数字编目变为阿拉伯数字编目,分类规划、留有余地,新发展的检验方法可以随时补充,以适应科技进步和药品质量发展需要。二是为了适应“双创”要求,参照美国药典增加了导引图,建立了各类药品质控标准体系,特别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思路,可帮助企业解决新药申报质量控制路径问题。三是把握国际药学发展方向,完善并增加新的检测方法。如EP7.0以及BP2010 均增加了单晶X射线衍射法,作为药物分子立体结构、手性、晶型的权威分析手段,将《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仅收载的“X射线粉末衍射法”,整合为“X射线衍射法”,并保留“粉末X射线衍射法”,新增加“单晶X射线衍射法”。根据国际晶型药物发展,新增“晶型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为新药研发提供确认依据。四是增加了前瞻性的检测方法,如引领中药材鉴别的《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指导原则》 体现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和精准医学检测发展方向的《基于基因芯片的药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五是建立了一整套中药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体系、路径和技术方法,如重金属、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多种生物毒素、二氧化硫残留和常用色素检测等。针对中药砷、汞检测,发展了6种砷和3种汞的形态分析方法。对中药材200多种农药残留检测,建立了系统检测方法体系,为各种药品的深入研究和采用合适的检测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国际药典的先进水平。  从上述亮点可以看出,2015版《中国药典》体现了整合、创新、推广的指导思想,达到了比肩国际先进水平、解决药品质控性面临问题、做好战略储备、具有前瞻性四大目标。  国际同步 全面提升  记者从国家药典委了解到,2015版《中国药典》的前三部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也都全面对比了国际相关药品标准,完善和加强药品质量控制项目,严格限度标准。同时,对老部颁、局颁标准中的标准比较简单、质控指标少、方法专属性不强、灵敏度不高的品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升。  国家药典委员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药典英文版一部主编果德安介绍了药典一部的情况。他说,“一部加强了矿物质药物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控制,对有毒药材制定了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查 建立了中药材的一测多评 建立了中药材显微鉴别及薄层TLC鉴别和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 增加了反映中药材安全性、均一性和纯度的检测项 加强对中药处方中主药或起主要作用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建立制剂中金银花、山银花专属性鉴别检测方法,防止混用 对部分氨基酸大输液增加了抗氧化剂的控制 建立特征指纹图谱,提高标准的可控性和专属性 同一制品不同厂家统一合并了处方和工艺 加强了对照药材标准建立等。”  国家药典委员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药典英文版二部主编金少鸿介绍了二部的情况。他说:“二部加强了对有关物质的检查和相关检测方法的建立 加强了有机溶剂残留检查以及抑菌剂的控制 优化了实验条件,使检测方法更加合理,可操作性更强,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加强原料药和制剂中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的检测 完善溶出度检查 完善含量测定,对部分含多个主成分的药品的各主成分含量进行控制 生化药建立了活性物质检测方法 加强了对产品在放置过程中出现杂质的研究和控制 加强了部分产品的辅料对制剂影响的研究和控制等。”  国家药典委员会病毒疫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药典英文版三部主编王佑春介绍了三部的情况。他说:“三部根据国外药典以及WHO指南,完善了通用性技术要求,加强了各品种在安全性、有效性和批间一致性控制。三部增加了通则,它跟导引图的区别是更细化、更有针对性。”  “2015版《中国药典》英文版在自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外药典,对错误用词进行了修改,使翻译工作做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更严谨、更贴切、更科学,更符合外国人的语言思维习惯。”金少鸿说。  “2015版《中国药典》是药品标准提升行动计划阶段性成果的体现。现在,《中国药典》已经和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一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制定《国际药典》的主要参考之一。未来,国家药典委将继续致力于药典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药品标准的提升,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带来福祉。”张伟说。
  • 《中国药典》(2015年)英文版即将出版发行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于2015年6月5日由国家食药总局正式颁布,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2015版药典颁布后,国家药典委员会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内药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开展《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的编译工作。历经近两年时间,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将于2017年3月底正式出版发行。  自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发行英文版药典,至今已相继出版了1990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药典的英文版。《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的出版发行对于展现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监管能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帮助国外药品生产企业全面了解、并更好执行《中国药典》,推动国际药典机构间交流与合作,以及药品标准的国际协调与统一,促进医药产品国际贸易,提高中国药典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也是国外药品监管部门了解中国药品标准,以及海外科研、生产、检验、流通等机构、企业在工作中常备的专业技术书籍。
  • 2015年版《中国药典》实施细则公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事宜的公告2015年 第10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5年第67号公告发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现就实施《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均应遵循的法定技术标准。  二、《中国药典》2015年版包括凡例、正文及通则,实施之日起,所有生产上市的药品标准(包括药品注册标准)应当执行本版药典的相关通用要求。  三、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品种,自实施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局(部)颁的同品种国家药品标准同时废止。  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本版《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不再收载的历版药典曾收载品种(因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撤市的除外),新标准未颁布前,仍执行原药典标准,但应符合新版药典的通用要求。  四、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检验项目多于(包括异于)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严于药典要求的,应在执行药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执行原注册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因辅料及生产工艺等差异导致的检测项目差异,生产企业应基于科学、质量可控的原则开展研究,必要时申报药品补充申请。  药品注册标准收载检验项目少于药典规定或质量指标低于药典要求的,应执行药典规定。  五、《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含当日)前已获批的药品应自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新版药典相应要求。如涉及药品处方、原辅材料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应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在2015年12月1日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交补充申请,审评审批期间仍可执行原标准,审批通过者执行新标准,审批不通过者应立即停产。  仅涉及明确检测项目、指标限度调整但不涉及药品处方、原辅材料来源、生产和工艺变更的,应在实施之日前向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口药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六、《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起(不含当日)新提交的药品注册申请,应按照新版药典相关要求开展研究并提交申报资料,技术审评部门应按照新版药典相关要求开展审评,不符合要求者不予批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发布之日(含当日)前已受理、技术审评部门尚未完成相关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按照新版药典的相关要求开展审评 技术审评部门已完成相关技术审评的注册申请,药品批准上市后6个月内应符合新版药典的相关要求。  七、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增修订内容,药品生产企业应在上述规定期限前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及时提出变更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补充申请。规定期限后生产的药品必须使用变更后的说明书和标签。对于通用名称已作修订的药品,其原名称可作为曾用名过渡使用。  八、药品生产(进口)企业应积极做好执行《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准备工作,对在新版药典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应持续完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九、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配合做好《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宣传贯彻和加强新版药典执行中的监督与指导,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和意见。  十、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统一组织和协调《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宣传贯彻和培训以及新版药典执行中的具体技术指导。在其网站专门开辟“中国药典执行专栏”,及时答复各地反映的有关问题,并适时组织对新版药典执行情况的专项评估和检查。  特此公告。  附件: 1.《中国药典》2015年版增修订品种目录.docx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不再收载品种目录.doc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7月15日
  • 《中国药典》2015年版预售渠道公布
    国家药典委2015年8月4日公布《中国药典》2015年版预售渠道,可预售单位包含省级药检所、部分药品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可销售单位共计35家,此外,本次预售渠道还增加了网络销售,用户可直接在京东网站上进行欲购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 预售渠道的声明  尊敬的读者:  为了保障广大读者的合法权益,创建良好的图书消费市场环境,现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授权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预售渠道和联系方式作如下声明:  除以上渠道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未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中国药典》2015年版,其进货渠道无从知晓,请广大读者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指定的渠道购买,谨防盗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年7月15日
  • 《中国药典》2015年版草案通过审议
    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以及《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15年2月4日在北京召开。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邵明立会长、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吴浈副局长、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副局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共72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听了取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草案。   邵明立常务副主任委员受陈竺主任委员委托主持会议。张伟秘书长代表药典委常设机构,汇报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情况,包括编制工作进度,开展的相关工作、新版药典的主要特点等,并就涉及《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药典结构、体例、标准增修订内容等重大变化事项向会议做了说明。   会议编制工作报告进行集中了审议,委员们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给与高度评价,并就进一步做好药典编制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品种遴选的原则和标准、通过创新药物收载进一步突出体现药典的权威性和创新性等等。   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全体参会执委会委员一致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草案。   桑国卫副委员长在审议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肯定2015年版药典编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认为,新版药典有亮点、有特点,也来之不易,可喜可贺。同时也对今后做好药典工作提出殷切的希望。他希望全体委员加倍努力、不断提高《中国药典》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   药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吴浈副局长做了会议总结。他指出2015年版药典无论是在药典品种收载、标准增修订幅度、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还是在标准体系的系统完善、质控水平的整体提升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药典的宣贯和执行力度,要让所有生产企业、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都了解药典、熟悉药典并严格执行药典,这样才能真正将2015年版药典所取得的成绩落实实处,真正能够提高药品质量和提升药品监管水平。就下一步药典编制工作,吴浈副局长提出具体要求:要加强药典会委机构和标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完善中药标准凸现《中国药典》特色,同时努力使我国的化学药、生物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与国际标准水平保持一致 要进一步完善药典标准收载和形成机制,鼓励生产企业积极参与药典标准研究工作。   吴浈副局长最后指出:《中国药典》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我国的用药水平、制药水平和监管水平。因此,要不断加强药典标准工作,发挥其引领和规范作用。要认真做好2020年版药典的规划工作,使2020年版药典水平再上新台阶。
  • 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 将提升仪器技术需求
    近日,由中国医药报刊协会主办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与药品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在本次会议上,国家药典委副秘书长周福成就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思路进行了介绍,他指出:“201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思路时表示,药品最重要的特性是‘安全、有效、均一、稳定、可控’,因此,药品标准的制定工作要建立系统考虑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药典是法典,我国要健全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强化国家标准的导向作用,促进药品质量提高。”   标准提升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药品质量控制是我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和用药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区域性和特定范围的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问题。其涉及到的药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原料使用、药用辅料添加、运输和储存等诸多环节,都不同程度地与药品标准相关联,因此,药品标准毫无疑问是保障药品安全的关键。   著名公共卫生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指出:“药品质量控制领域的关键环节是药品标准的制订和管理,药品监管只有实施全过程监管,才能防止监管脱节和堵住监管各环节中的疏漏,而药品标准管理体系建设是药品全过程监管的重要技术基础。”   今年1月,我国首次颁布的《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经过5年努力,药品标准和药品质量大幅提高,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和使用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满意度显著提升。《规划》在主要任务与重点项目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国家药品标准,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仿制药质量。   周福成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规划》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审慎应对药品基础研发实力相对薄弱、药品标准制定和管理能力不足,以及药品全过程监管理念亟待加强等多方面的挑战,全面提升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据记者了解,为了保障药品安全,我国在药品标准制订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相对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国药典》大幅度增加了药品标准收载量,并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标准修订。例如,从2005年版收载的3217种药品标准,增加到2010年版的4567种,其中新增品种1386种,修订2237种,并去掉了不适应需求的36个品种。   体现中药特色   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思路进一步强调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可控”,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   周福成指出:“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实行中西药并重的医药产业发展战略,而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他表示,在当前我国还没有出台‘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的情况下,要实现《规划》中提出的全部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的任务,我国医药行业和医药监管部门都将面临十分艰巨的挑战,任重道远。”   周福成介绍:“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不但药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及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标准得到广泛性修订、完善及提升,而且在中药标准方面,基本建立了适合中药特色与特性的整体控制质量的新体系和新模式。”   他举例说,新版《中国药典》注重体现中药特色,表达中药特点:重视中药材与中药饮片标准 大幅度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技术的应用,例如,显微粉末鉴别技术广泛使用,薄层色谱鉴别技术、一测多评技术、多指标成分定量以及特征和指纹图谱技术的有效运用等。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药品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实用性,从而也杜绝了由于标准的缺陷而出现劣质产品。   此外,对于中药质量控制,周福成表示:“未来还要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中药材及成药中有毒药品进行测定,充分讨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提高药品安全的控制水平。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推动中药材栽培,保护中药材资源,对药典收载的濒危药材加警示语,积极鼓励和支持可替代的人工栽培药材上药典并修订原性状描述。倡导中药提取物标准化,提高中药材资源利用率。”   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思路进一步强调药品的“安全、有效、均一、稳定、可控”,不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 2010版《中国药典》提升中药标准
    收载中药2136种,新增990种,修订612种。   中成药卷收载1640个成方制剂,增收15%品种。   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收载557味,饮片有了国家标准。   质控方面大幅度增加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结束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   参照国际公约及协议,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对所有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加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   日前,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已完成,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新版《中国药典》中中药标准的相关情况。   中药饮片有了国家标准   新版《中国药典》最终确定收载品种4615种,新增1358种。其中一部(中药)收载2136种,新增990种,修订612种。附录部分,一部(中药)新增14个、修订54个。新增、修订比例达75%。这意味着大部分中药现在按照2005版药典检验合格,而明年7月1日将不再合格,企业必须相应提高产品标准。   特别是与药典配套出版的《临床用药须知》除原有的中成药卷外,首次编纂中药饮片卷,其中,中成药卷共收载1640个成方制剂,增收15%的品种,中药饮片卷共收载557味中药饮片。   《临床用药须知》是国家药典委员会为《中国药典》配套出版的,具有较高实用性和权威性,从199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出版,用于指导我国医药人员了解和合理使用《中国药典》中各类药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200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开始分为两卷:“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中药卷”。“中药卷”的内容突出中医药理论与中医临床应用,中医与现代药理学、临床医学相结合。收载品种1460余种,覆盖了《中国药典》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等收载的所有中成药品种。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对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先进性规范修订,填补了临床用药指导上一个极为重要的空白领域,对最终形成我国完整的临床用药国家指导体系,指导合理用药,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还增加了药理、毒理方面的内容,充实了注意事项、用药配伍禁忌等方面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基础薄弱,药典上只有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没有单独的标准。而市场上中药饮片品种混淆、部分药材的互相代用,掺杂异物、增加重量,非药用部分严重超标,染色掺假,水分、灰分超标,含量差异大等问题极为突出。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成为业内多年来的急切的需求。   新版药典在中药饮片标准方面的突破,初步解决了长期困扰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国家标准较少、质控水平较低、地方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对于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推动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技术应用使质量更加可控   新版药典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附录中扩大了对成熟新技术新方法的收载,附录内容与目前国际对药品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基本一致。尤其是在强化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标准发展与提高等方面,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有新突破。   如更正和规范中药材名称与拉丁名,以与国际通行的表述相一致。   在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了有效性检查项目,大幅度增加了符合中药特点的专属性鉴别,基本结束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历史。一是化学的颜色或沉淀反应和光谱鉴别方法中药标准中不再使用。二是大幅增加了显微粉末鉴别,2005年版收载显微鉴别620项,2010年版新增显微鉴别633项,所有的药材和饮片及含生药粉的中成药基本都增加了专属性很强的横切面或显微粉末鉴别。三是大量使用薄层色谱(TLC)鉴别技术,2005年版收载薄层色谱鉴别1507项:2010年版新增薄层色谱鉴别2494项,除矿物药外均有专属性强的薄层鉴别方法。   含量测定采用了专属性更强的检查方法,扩大增订了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等检查项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DNA分子鉴定技术、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及其他生物测定方法,均被药典一部中药品种采用,以提高分析灵敏度和专属性等,解决常规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根据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建立能反映中药整体特性的方法,将反映中药内在质量整体变化情况的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到药品标准中,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均一。   同时,新版药典积极引入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部分品种的控制指标与欧美药典一致,某些品种结合我国药品质量情况,已略高于欧美药典。   新版药典还体现了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参照与珍稀濒危中药资源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协议,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新版药典还倡导绿色标准,采用毒害小、污染少、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   中药注射剂等增加重金属标准安全性检查要求更高   新版药典在药品安全方面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度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质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抑菌剂等的控制。   中药品种增加和完善的安全性质控指标有:   一是在中药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如在附录制剂通则中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口服酊剂增订甲醇限量检查,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以及对部分中药滴眼剂和静脉输液增订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要求等 在附录检测方法中,一部新增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降压物质检查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等: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订培养基的灵敏度等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扩大适用范围等 在附录指导原则中新增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等。   二是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如对易霉变的桃仁、杏仁等新增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和限度与国际一致 在正文标准中全面禁用苯作为溶剂 对工艺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均检查有机溶剂残留 对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剧毒性饮片,采用HPLC等更先进、更精确的方法加以限量检查。   三是在重金属和有害元素控制方面。新版药典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中药中砷、汞、铅、镉、铜的含量。对一部收载的所有中药注射剂品种及枸杞子、山楂、人参、党参等用药时间长、儿童常用的品种全部增加了重金属和有害元素限度标准。这些措施对于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新版药典制剂通则中,渗透压摩尔浓度检查被作为注射剂的必检项目。   由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新版药典着力解决了制约中药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大大提高了中药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记者 张东风)   链接   1953年,颁布第一版《中国药典》,收载药品531种。其中植物药与油脂类65种,动物药l3种。   1963年版分为两部,收载品种1310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材446种,中药成方制剂197种。   2000年版收载品种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992种。   2005年版,收载品种3214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1146种。   2010年版收载品种4615种,其中一部收载中药2136种。
  • 提前知晓! 2020版《中国药典》内容有什么?
    p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新一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委员审议通过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大纲》(以下简称《编制大纲》),为全面启动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吹响了“集结号”。《编制大纲》明确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各部工作要点。 /p p   据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介绍,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工作总体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品种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编制大纲》明确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的八项具体任务: /span /strong /p p   一是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在考虑国家药品标准整体状况基础上,确定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数预计6400个左右。其中,增订品种800个,占品种总数的12.5% 修订品种1400个,占21.9%。 /p p   二是结合国家药品标准清理,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 /p p   三是提出健全《中国药典》标准体系,强化药品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 /p p   四是强化《中国药典》的规范性,进一步促进药典各部之间的统一协调。 /p p   五是完善通用性技术要求,全面展现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p p   六是推进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协调统一。 /p p   七是加强药品标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药典标准的国际协调。 /p p   八是加强药典标准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标准服务形式。 /p p br/ /p
  • 解读:2015版《中国药典》七大变化清单
    近日,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在&ldquo 2014年注射剂工业大会&rdquo 上表示,2015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2015版药典)编制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按照编制大纲确定的目标和&ldquo 进度服从质量&rdquo 的原则,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从总体情况看,2015版药典收载品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控制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基本实现了&ldquo 化学药、生物药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中药主导国际标准&rdquo 的总目标。   七大变化提升总体水平   张伟表示,2015版药典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收载品种增幅达到27.4%。2015版药典拟收载5800个品种,比2010版药典增加1200多个,修订品种751个。   二是通过药典凡例、通则、总论的全面增修订,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了对药品质量控制的要求,完善了药典标准的技术规定,使药典标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三是健全了药品标准体系。特别是药用辅料品种增加至260个,新增相关指导原则 在归纳、验证和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国药典》各部共性检测方法的协调统一。   四是2015版药典附录(通则)、辅料独立成卷,构成《中国药典》四部的主要内容。   五是药用辅料品种收载数量显著增加。拟新增128个,共计260个,增长率高达97%。   六是安全性控制项目大幅提升。   中药:制定了中药材及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限度标准,推进建立和完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量等物质的检测限度标准 加强对重金属以及中药材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等。   化学药:有关物质加强了杂质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质的区别控制,优化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设定合理的控制限度,整体上进一步提高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   生物制品:增加相关总论的要求,严格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同时增订&ldquo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辅材料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rdquo ,加强源头控制,最大限度降低安全性风险等。   七是进一步加强有效性控制。中药材加强了专属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设定。化学药适当增加了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生物制品进一步提高效力测定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加强体外法替代体内法效力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保证效力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待探索   药典修订是药品领域提升总体水平的关键基础,张伟指出,当前药典还需面对一些现实问题。首先是药品标准整体水平偏低。目前,我国部颁或局颁标准有13000多个,占到76%(药品的局颁标准、部颁标准、药典三者都属于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普遍存在着检测方法落后、专属性不强、不能准确测定有效成分、不能真实反应杂质含量等问题,标准老化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药品标准淘汰机制尚不健全。药品及其标准&ldquo 只生不死&rdquo ,迫切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药品及其标准淘汰机制。   第三,企业提高药品标准的能力和内在动力不足。   第四,我国未建立起统一、动态、高效的药品标准信息平台,因此难以准确统计我国药品标准数量,致使标准总体底数不清 难以对现有药品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致使标准整体水平不明 难以查询最新标准,致使执行容易出错。   最后,由于未建立统一的药品标准电子数据词典,信息共享没有基础。   张伟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继续推进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的实施,重点抓好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目录品种、注射剂、疫苗等高风险品种以及中药和民族药等产品的标准提高工作 二是要加快推进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形成&ldquo 有进有出、有增有减&rdquo 的新格局 三是要加快建立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化平台并将其纳入国家总局建设计划,统一规范国家药品标准信息,实现药品标准的查询、检索、发布、分析、研究、维护的自动化、网络化 四是要加快推进《中国药典》宣传贯彻和监督实施的进程,在药品注册审批、药品生产流通监管、药品上市后再评价、药品质量抽验等工作中,加强对《中国药典》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国药典》的规定能够落到实处 五是要加快推进中国药品标准国际化战略的进程,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使《中国药典》和中国药品标准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标准,真正跻身于国际先进标准之列。
  • 中国工程院首办新院士培训班
    中国工程院2011年新当选院士培训班2月24日~25日在京举行。据悉,这是中国工程院成立18年来第一次集中新当选院士举办培训班。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谢克昌、干勇、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出席此次活动,2011年新当选院士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潘云鹤介绍,举办培训班是为了让新院士更好地了解中国工程院,特别是了解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建设和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两项中心工作的有关情况,以便于今后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科技发展服务。   活动中,徐匡迪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新当选院士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干勇向新院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章程》的主要内容和工程院机关的简单情况,潘云鹤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咨询工作情况,旭日干介绍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情况,谢克昌介绍了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沈国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开展水资源战略咨询研究的工作经验。   培训会上,新当选院士围绕如何做好工程院战略咨询、如何发挥好工程科技思想库作用、如何加强院士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2月25日上午,培训班安排新当选院士学习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老一代工程科技专家的杰出代表、“两弹一星”元勋、工程院第一任院长朱光亚同志的先进事迹并举行科学精神座谈会。新当选院士们围绕学习朱光亚的科学精神谈论了各自体会,尤其针对院士科学道德建设进行了探讨。
  • 中国科技出版物数量首次超过美国
    p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日前发布报告称,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出版物总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内相关专家表示,这次超越是我们早已期待的,并不令人惊讶,但我国的科研质量登顶仍需再接再厉。 /p p   报告认为,尽管美国面临的来自中国等国家的竞争日益激烈,但美国仍是科技强国,推出了很多高质量研究、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而且在将科学转化为宝贵的知识产权方面也表现突出。 /p p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发表了超过42.6万份研究 占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全球最大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总量的18.6% 美国约40.9万份 印度超过日本,其他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p p   但在论文被引用数量方面,美国排名第三,低于瑞典和瑞士 欧盟和中国分别排名第四、第五。 /p p   此外,在研发投入方面,美国仍居世界第一,2015年约5000亿美元,占全球总投入的26%,中国以4000亿美元紧随其后。但美国增长缓慢,而最近几年,中国增长迅速。 /p p   NSF每两年会推出一个“科学与工程指标”,最新分析报告是这一指标的最新版本。NSF首次在统计分析中囊括了技术转让和创新部分。数据显示,美国在专利、知识产权收入和创新技术的风险投资等方面继续领跑全球。 /p p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尽管中国出版物数量已问鼎全球冠军,但科研质量登顶会滞后一些,正如美国约在上世纪初经济首先达到第一,而科技是二战后才超越欧洲,中国也会经历类似的发展过程。” /p
  • 《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7大目标
    11月4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通知,就《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如有相关意见或建议,可于12月1日前,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文件的方式反馈国家药典委员会。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的7个具体目标:  一、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  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控”的品种遴选原则,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适应临床治疗用药指南调整变化的需要 重点增加原料药、中药材、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 新制剂的收载,要充分体现我国医药创新成果。  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6400个左右,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220个,化学药增加品种约420个,生物制品增加品种收载30个,药用辅料增加品种约100个,药包材品种收载30个,共约800个。药典已收载品种计划修订1400个,其中:中药500个,化药600个,生物制品150个,药用辅料150个。  二、结合国家药品标准清理,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  全面清理国家已有药品标准,加大对已经取消文号、长期不生产、质量不可控、剂型不合理、稳定性不高的药品标准的淘汰力度。需要开展临床价值或风险效益评价的品种,提请相关部门进行评价。  三、健全《中国药典》标准体系,强化药品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  进一步提高横向覆盖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原料药、药用辅料、药包材以及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纵向涵盖药典凡例、制剂通则、总论、检验方法以及指导原则的制定和修订,同时顺应药品监管发展趋势,逐步加强和完善涉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通用性技术要求和以及指导原则体系的建设,体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有赖于全过程控制保障的理念。  四、强化《中国药典》的规范性,进一步促进药典各部之间的统一协调  加强药典各部内容的规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相关技术法规的协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各部内容以及各论标准内容的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药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研究制定药品标准编码体系,制定药典名词术语。  五、提高通用性技术要求,全面展现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紧密跟踪国际先进药典标准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制药生产实际,进一步扩大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建立。完善和加强《中国药典》通用性技术要求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中国药典》标准规范性和导向性作用,整体提高药品标准水平。增订相关检测方法约30个,新增通则及总论20个,新增指导原则15个 修订完善检测方法60个,修订通则及总论12个、指导原则10个。  六、推进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协调统一  加强与中检院的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在标准研究起草过程中做好标准品工作的衔接,积极筛选、推荐标准品候选物,争取标准与标准品同步推出。  七、加强药品标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药典的协调  统一与WHO合作共同建立药典交换机制和多国药典比对信息平台,为推进国际间药典协调奠定技术基础。以药品进出口贸易需求为导向开展标准协调工作。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突出中药标准的国际主导地位,不断扩大《中国药典》和中国药品质量的国际影响力。
  •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8版)》发布
    p   作为分子光谱领域最为活跃的仪器类别之一,拉曼光谱仪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关注。为了更系统的了解近年来拉曼光谱仪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行情、相关标准建设、品牌占有率、仪器成交价等内容,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了“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活动。 /p p   此次调研,面对的调研对象包括仪器信息网相关注册用户,拉曼光谱仪研发、应用领域的部分专家及部分拉曼光谱仪生产厂商等。 /p p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8版)》内容包含了拉曼光谱仪产业概述、主流厂商及产品、中国市场概况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国产拉曼光谱仪发展、产业研究总结等。 /p p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8版)》得到广大用户、企业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近200余位来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领域的拉曼光谱仪用户参与在线调研。同时,报告还统计分析了中国政府采购上近五年的1013条招中标信息,并对知网2000年-2017年发布的拉曼相关的期刊论文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p p   在此,谨对报告所有参与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p p   报告链接: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59" target=" _blank"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8版)》 /a (咨询电话:4006-315-817) /strong /p p   strong  报告节选: /strong /p p   strong  第一章 拉曼光谱概述 /strong /p p   1.2 中国拉曼光谱相关研究概况 /p p   根据论文发表情况来看,中国的拉曼光谱的研究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由图可知...... /p p   从领域来说...... /p p    strong 第二章 拉曼光谱仪主流厂商及产品 /strong /p p   随着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的拓展,市场呈现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格局,新公司、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仅仪器信息网找仪器平台上的统计到的的拉曼光谱相关品牌...... /p p   strong  第三章 拉曼光谱仪相关企业收购/并购案 /strong /p p   对拉曼光谱产业而言,拉曼光谱仪是不可或缺的。而随着拉曼光谱技术的进步及应用的拓展,相关仪器企业也越来越“活跃& quot ...... /p p    strong 第四章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概况分析 /strong /p p   4.1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发展趋势 /p p   2016年9月,BCC Research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拉曼光谱市场达??美元,预计2021年该市场将达到......美元。对于中国市场,多位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反映目前拉曼光谱仪市场中国增长速度超过...... /p p   ...... /p p   4.2 2017年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规模及品牌占有率 /p p   据仪器信息网统计,当前实验室台式拉曼光谱仪在中国的市场保有量......,2017年中国市场销量......台左右...... /p p   ...... /p p   strong  第五章 拉曼光谱仪技术及应用进展 /strong /p p   ...... /p p   表5.1 拉曼光谱仪用户需求反馈汇总 /p p   ...... /p p    strong 第六章 国产拉曼光谱发展概况 /strong /p p   国产拉曼光谱仪与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p p   6.3 中国拉曼光谱相关标准建设情况 /p p   ...... /p p   strong  第七章 中国拉曼光谱仪产业研究总结 /strong /p p   从市场层面来说...... /p p   从产品层面而言...... /p p br/ /p p strong   报告目录 /strong /p p   第一章 拉曼光谱概述 4 /p p   1.1 拉曼光谱简介 4 /p p   1.2 中国拉曼光谱相关研究概况 5 /p p   第二章 拉曼光谱仪主流厂商及产品 6 /p p   第三章 拉曼光谱仪相关企业收购/并购案 9 /p p   第四章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概况分析 11 /p p   4.1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发展趋势 11 /p p   4.2 2017年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规模及品牌占有率 13 /p p   4.3中国拉曼光谱仪用户地区分布 14 /p p   4.4 中国拉曼光谱仪使用单位类型分布 15 /p p   4.5中国拉曼光谱仪应用领域分布 17 /p p   4.6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成交价分析 18 /p p   4.7 2018年中国拉曼光谱仪采购需求分析 19 /p p   第五章 拉曼光谱仪技术及应用进展 21 /p p   5.1拉曼光谱仪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p p   5.2拉曼光谱仪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24 /p p   第六章 国产拉曼光谱发展概况 26 /p p   6.1 国产与进口拉曼光谱技术差距 26 /p p   6.2拉曼光谱仪相关重大仪器专项 27 /p p   6.3中国拉曼光谱相关标准建设情况 29 /p p   第七章 中国拉曼光谱仪产业研究总结 35 /p p   7.1 实验室台式拉曼光谱仪产业总结 35 /p p   7.2 便携/手持拉曼光谱仪产业总结 35 /p p   【联系电话】:4006-315-817 /p
  •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p   固相萃取技术(SOIL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于八十年代在国外兴起,它取代了传统的液-液萃取技术。目前,固相萃取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所起的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血液、检验检疫、环保、水质、食品领域中的样品前处理。同时,人们也开始使用固相萃取技术对复杂的生物样品基质进行纯化。此外,随着技术的成熟,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固相萃取技术现状 /strong /span /p p   固相萃取技术基本原理和液相色谱相同,但两者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不一样。固相萃取技术纯化的原理为:在萃取过程中,固定相对分析物的吸附力比溶解分离物的溶剂更大。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床时,分离物浓缩在其表面,其他样品成分通过吸附剂床。通过只吸附分离物而不吸附其他样品成分的吸附剂,可以得到高纯度和浓缩的分离物。 /p p   相比较高效液相色谱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各化合物分离并保持好的峰形,固相萃取则是要从复杂的基液中分离出所需要的化合物并将其浓缩,以便进一步的分析。因此,一般固相萃取柱填料的粒径比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的粒径要大,而且固相萃取柱填料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样可以增加接触样品的表面积。目前用的最广泛的是键合硅胶柱和聚合树脂柱。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固相萃取仪市场及相关应用 /strong /span /p p   固相萃取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各种实验室。然而,大部分用户仍在用手动固相萃取。手动固相萃取一般是采用多个固相萃取柱(SPE小柱)一次同时进行多个样品萃取。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全神贯注,否则容易发生添加顺序混乱,导致样品作废。其次,采用手动固相萃取容易造成样品回收率重现性较差。在固相萃取过程中,样品及洗脱液通过固相萃取柱的速度会直接影响最后的回收率及重现性。而在手工操作过程中,控制流速十分困难的。因此其重现性很难保证。此外,采用手动固相萃取所需时间较长。 /p p   自动固相萃取仪可以很好地弥补手动固相萃取仪的缺陷。首先,自动固相萃取仪严格按照系统设定程序进行,不会出现手工操作的错误。其次,自动固相萃取仪能够准确控制液体流速,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此外,自动固相萃取仪能够运行多个不同的程序,建立的方法便于推广及建立标准方法。因此,自动固相萃取仪不仅能够降低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及重现性。目前国内许多实验室要求按照GLP标准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所有的原始实验数据都必须完整地保存,而自动固相萃取仪可以很好地保存已建立的方法及实验数据,从而方便了按照GLP标准的管理。 /p p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按处理样品量的不同可分为:小体积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和大体积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小体积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针对的样品主要为进样量在50ml以下的食品、药品、血液等 大体积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主要为进样量在200ml量以上的水样。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按萃取载体可分为:柱萃取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和膜萃取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其中,膜萃取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主要为大体积水样而设计的,膜萃取速度快是其优点,而且不容易堵塞,但是单个样品的处理成本较柱萃取高。 /p p   目前国内有10余家在做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据统计,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国内年销售额在3~4亿元。从市场总体情况来看,整个固相萃取仪年销售量在***台左右(包括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其中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年销售量在***台左右。产值排名靠前的部分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生产厂家主要有:北京普立泰科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已被SCIEX公司收购)、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美国Horizon Technology公司、吉尔森公司、Biotage AB、德国lctech公司、莱伯泰科有限公司和睿科仪器有限公司等。就国产技术方面来看,相比较进口品牌的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国产品牌全自动固相萃取仪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基本掌握了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生产技术,但也存在一些差距。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不同品牌之间的技术和价格比较及市场占有率分布详见: /span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41" target=" _blank"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受调研用户单位性质及应用领域分布 /strong /span /p p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得到了广大用户、企业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其中,共有380余位来自食品、环境、制药、第三方检测、科研机构等领域的专家和实验室用户参与了此次固相萃取仪调研。根据统计,参与本次调研的用户当中,检测/质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为67% 接下来为科研人员和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24%和9%。 /p p   从参与本次抽样调研的固相萃取仪用户的分布领域来看,用户集中在食品/饮料、环保/水工业、农/林/牧/渔、制药/化妆品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其中食品/饮料领域中固相萃取仪用户的比例最高,达到30%,其次是环保/水工业领域,所占比例为28%。食品/饮料、环保/水工业、农/林/牧/渔、制药/化妆品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用户合计占整个用户的比例为85%。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受调查用户购买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价格分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3569614-c7ba-40d7-861f-7b5533f6c0d6.jpg" title=" QQ图片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2 受调查用户购买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价格统计分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数据来源:仪器信息网抽样调研) /p p   从图中可以看出,受调查用户购买的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价格集中在10万-40万之间,其中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价格在20万-30万之间的受调查用户,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20%。此外,6%的仪器用户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购买价格在60万以上。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016年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招标情况分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80d51a1-e303-4061-8742-5a397bb3a96e.jpg" title=" QQ图片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3 2016年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招标数量月分布(单位: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数据来源:互联网) /p p   strong  注:1、数据统计从201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 2、采购数据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发布的相关招中标信息。 /strong /p p   通过对互联网公开发布的2016年度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招投标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发现,目前市场对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的需求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从整体趋势来看,产品需求成规律性变化趋势 strong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具体变化规律及相关政策解读详见: /span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41" target=" _blank" title="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255, 0, 0) "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span /a /strong /span strong )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2016年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区域分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e2c9a604-8755-4da3-8cc8-f5b683cfff77.jpg" title=" QQ图片20171025143337.png" /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5 2016年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区域分布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数据来源:互联网) /p p   注:1、数据统计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2、采购数量来源于互联网公开发布的相关招中标信息,此处仅统计中标结果,废标和谈判中数据未列入 3、区域分布图通过第三方软件“地图慧”绘制所得。 /p p   2016年,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全固相萃取仪的单位共涉及28个省份/直辖市。其中以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较为密集。 strong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各省份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具体需求状况及采购单位详情请见: /strong /span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41" target=" _blank"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strong /span /a strong ) /stro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目录 /strong /p p    strong 第1章、 固相萃取仪技术与市场概述. 9 /strong /p p   1.1 固相萃取仪技术与市场简介. 9 /p p   1.2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市场部分主流仪器情况统计. 11 /p p   1.3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市场部分主流仪器价格区间统计. 12 /p p   1.4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市场部分主流厂商情况分析. 13 /p p   strong  第2章、 固相萃取仪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strong /p p   2.1固相萃取仪技术特点与优势. 15 /p p   2.2部分主流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主要性能参数对比. 17 /p p   2.3 当前产品缺陷及用户关注点. 20 /p p    strong 第3章、 固相萃取仪主要应用领域与目标用户分析. 22 /strong /p p   3.1 受调查用户所在单位性质统计. 22 /p p   3.2 受调查用户所在领域统计. 22 /p p   3.3 受调查用户固相萃取仪使用特点分析. 23 /p p   3.4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24 /p p    strong 第4章、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市场保有量/市场规模分析. 28 /strong /p p   4.1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主流品牌占有率. 28 /p p   4.2受调查用户购买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价格分析. 28 /p p   4.3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市场容量/年销售量. 29 /p p   4.4 2016年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采购招标情况分析. 31 /p p   4.5固相萃取仪部分主要用户单位分布情况. 33 /p p    strong 第5章、 总结. 35 /strong /p p    strong 附录:全自动固相萃取仪部分潜在用户单位列表. 37 /strong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更多报告内容请阅读: /strong /p p class=" f18" style=" 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8px color: rgb(60, 84, 151) font-family: 宋体, & #39 Arial Narrow& #39 text-align: -webkit-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141" target=" _blank"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固相萃取仪市场研究报告(2017版)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 nbsp & nbsp 【咨询热线】:010-51654077-8042 /strong /p p 更多相关报告内容: /p p   · 2016食品行业政策解读及相关分析仪器市场动态研究报告 /p p   · 2016年制药行业市场发展及对仪器市场影响分析报告 /p p   · 2016年分析仪器中标信息统计分析报告 /p p   ·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市场分析及未来市场预测报告 /p p   · 中国气质联用仪市场调研报告(2016版) /p p   · 中国气相色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6版) /p p   · 中国在线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仪市场调研报告(2016版) /p p   · 2016年第三季度分析仪器中标信息分析报告 /p p   · 中国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16版) /p
  • 《中国分析测试年鉴(2008-2009)》现已出版
    《中国分析测试年鉴(2008-2009)》已于近日出版,这是该年鉴自2004年开编以来的第四卷,重点收集了2008-2009年间国内有关分析测试方面的信息,具体包括以下10项内容:   1、与分析测试有关的法规与政策   2、分析测试人物   3、分析测试机构   4、与分析测试有关的学术活动与展览会   5、分析测试成果   6、分析测试仪器与市场   7、分析测试所需的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及其市场   8、分析测试标准   9、分析测试传媒   10、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与地方分析测试协会。   如有需要《中国分析测试年鉴(2008-2009)》的,可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 联系电话:010-68512283。
  • 中国科学与工程出版物数量稳步增长 中国科学界地位在上升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的新报告《 span style=" text-indent: 32px " 出版物输出:美国趋势和国际比较 /span 》,科学与工程(S&E)期刊文章和会议论文的数量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3.8%,达到260万。这些数字来自S&E出版物的Scopus数据库的调查,该数据库对来自全球24,000种经同行评审的期刊的文章和论文进行了分类。该报告细分了主要国家有关S&E出版物的数据。 论文按作者所在大学所在的地区/国家/地区分类,对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合著者,论文按比例进行划分。 strong 该报告证明了中国在科学界的地位正在上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2008年至2018年,我国科技出版总量年均增长7.8%,达到528263份。 /strong 相比之下,在15个最高产的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增长了11%,其中伊朗负责48306篇论文,135788篇论文归于印度。唯一比中国增长更快的国家是俄罗斯,其出版物数量增长了9.9%,达到81579份。这一时期的第二大累积数据来自美国,共有422808篇论文,但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fe8834ef-21bf-4b08-9f6d-c68ba567e16b.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50" height=" 37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1& nbsp 2018年15个最大的S& amp E出版物生产国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NS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trong 2018年,在调查的15个国家中,科技论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占总数的21% /strong (图1);2008年为14%,去年为20%,十年来这一数据持续增长。美国科技论文数量位居第二,为17%。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3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6b3fdffa-69cb-43f0-a7c0-42d28a430ff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450" height=" 33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2& nbsp 2018年中国在7个领域的科技出版分布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NS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对比中国、欧盟、印度、日本和美国5个国家/地区、2018年在7个领域出版物的百分比,中国在工程和化学领域的百分比最高(图2)。但在健康科学、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该领域占5个国家/地区所有科技期刊的份额最大,为36%),中国的占比最低,仅为23%。在这一领域,美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占48%。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表1& nbsp 中国7个领域的专业化指数得分高于平均水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28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678425a8-e896-4246-9968-0f1c57d2199e.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450" height=" 28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NS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为了衡量各国科技论文数量如何按科学领域进行比较,该报告使用了“专业化指数”的概念,该指数根据领域(指数值=1.0)对一国的出版占比进行规范化。在14个领域的分析中,中国在7个领域的指数得分高于5个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表1),在工程、化学、自然资源和保护在5个国家/地区中得分最高。在农业科学、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材料科学方面,中国的指数得分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ff9e8f9-d10b-4aac-8462-ab2bbae6e114.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图3& nbsp 引用量前1%的出版物产量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资料来源:NSF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该报告利用引用次数来确定文章对特定领域的影响,报告计算出最常被引用的文章的前1%,称为高引用文章(HCA)。再用一个指数得分对某国家的HCA与全球的HCA进行比较,2016年中国的HCA指数得分为1.12(图3),这是可使用的HCA的最新年份。在5个国家/地区中,美国的HCA指数得分最高,为1.9。印度最低,为0.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但是,中国在这些国家/地区中的HCA指数得分增长最快,2006年为0.51,而2016年则为1.12,是所有国家/地区中第三高的得分。以数量和影响力衡量,中国在2016年的计算机和信息科学领域领先五个国家/地区,其HCA指数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尽管中国的S&E出版物数量激增,但该国在2018年国际合作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排名前五,分别是中国,德国,印度,日本和美国。在所有S&E出版物中,中国的合作率最低,为22%,略高于印度的18%。在五个国家中,德国的合作率最高,为53%。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去年,在出版为方面中国合作频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在中国合著的126868篇论文中,两国共发表了55382篇论文。导致这一高比例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美国是中国留学博士最受欢迎的目的地。美国远远超过了中国第二大合作伙伴——英国,后者与中国合著了14763篇论文。 /p
  •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版”培训班举办
    《中国药典》2010年版&ldquo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版&rdquo 及&ldquo WHO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rdquo 实施细则第一期培训班于4月26&mdash 27日在上海顺利召开。     2013年2月26日国家药典会发布了&ldquo 关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内容的公示&rdquo ,明确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方案自2012年3月和10月两次公示后正式进入颁布实施程序。此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学习领会《中国药典》微生物检查法修订方案,提高药品检测机构、企业QC实验室及相关人员应对当前药品微生物检验控制新形势的能力。   此次培训班主要围绕三大主题来阐述:   1)我国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   2)《中国药典》2010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修订解析、微生物计数法修订解析、控制菌检查法修订解析。   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探讨以及实验室规范质量控制要素交流体会。   迅数科技作为中国领先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与仪器供应商应邀参加此次培训班,向培训班学员展示了迅数全自动菌落计数仪及抑菌圈(抗生素)效价测量仪软件的强大功能。     迅数全自动菌落计数仪采用新一代全封闭、宽光带、可变光比的悬浮式暗视野专利技术设计,结合高像素CCD清晰成像,通过Colonfast菌落智能识别技术,自动捕捉菌落图像,有效剔除杂质,对菌落形态进行精确测量和分类筛选与统计。对于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平皿法和薄膜过滤法平板能够有效的实现精确统计。在演示中学员对软件的统计结果予以的高度评价,部分学员直接表达了合作意向。   在培训中,马老师提到药企应当累计数据,建立数据库安全体系。迅数仪器具有安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不仅能保存菌落的图片,还储存了全部的统计数据,可根据名称、编号、日期等,轻松查询以往数据,能够很好的帮助企业做好数据的累计和统计分析工作。   本次培训班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迅数科技愿以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和优良的服务,与广大微生物检测工作者一起,做好微生物限度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将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动态,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3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协会将组织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纳入协会重点工作内容。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2013年首先从《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以下简称《年鉴》)开始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本次《年鉴》编纂工作由协会统一组织,拟邀请行业老领导、知名专家作为名誉主编,由协会、自动化仪表分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的主要领导和部分企业家组成《年鉴》编委会。协会秘书处、自动化仪表分会秘书处、北京质协企联信息技术中心等主要工作人员组成《年鉴》编辑部。《年鉴》内容包括:自动化仪表行业发展现状、自动化仪表新产品、新技术情况、自动化仪表重点行业应用情况、专家视点、重点企业介绍、行业大事记等。   《年鉴》编纂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希望各有关单位关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年鉴》的资料收集和招商工作,把《年鉴》办成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行业面貌的行业读本。   联系人:郑朝松   联系电话:010-68584722   邮编:100825   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4066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13年7月1日   原文链接:关于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的通知
  • 2010版中国药典新增修订解决方案!
    201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变更HPLC和SPE方法解决方案专题 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2010年版《中国药典》征求意见,新增和变更了200余种化药原料药和制剂,300余种中药和制剂的HPLC方法或SPE样品前处理方法。 为了方便广大医药生产企业更能方便的的执行新版药典方法,博纳艾杰尔科技将逐步按照新版药典标准重现分离,供广大用户参考。 博纳艾杰尔科技欢迎广大用户提供使用博纳艾杰尔科技产品实现的新版药典分离结果,博纳艾杰尔提供相应的奖励。 醋酸奥曲肽、注射用醋酸奥曲肽、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有关物质及含量测定 2009-10-9 鲑降钙素 2009-11-6 HPLC法测定胸腺法新、注射用胸腺法新中的有关物质 2009-11-6 HPLC法测定格列齐特片中格列齐特的含量 2009-12-26 HPLC法测定甲硝唑片中甲硝唑的含量 2009-12-26 HPLC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2009-12-26 HPLC法检测舒血宁注射液中总黄酮的含量 2009-12-26 HPLC辛伐他汀测定的含量 2009-12-26 益母草中盐酸水苏碱的测定 2010-2-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方法 2010-3-17 Venusil C18柱测定桑叶中芦丁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XBP C18(L)测定阿奇霉素片中阿奇霉素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丙硫氧嘧啶片中有关物质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醋酸泼尼松片中醋酸泼尼松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格列本脲片中格列本脲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甲氧氯普胺片中甲氧氯普胺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枸橼酸喷托维林片中枸橼酸喷托维林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中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 2010-4-12 Venusil C18测定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中丁酸氢化可的松的含量 2010-4-12 详情请见:http://www.agela.com.cn/web/news/detail.asp?id=660
  • 最新!2025版《中国药典》,启动!
    附件各有关单位: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自组建以来,在国家药监局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中国药典》2020年版编制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保证《中国药典》2025年版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的规定,经国家药监局同意,我们启动了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组建工作。前期已组织开展委员续聘工作,按照工作计划,将开展专业委员会新增委员遴选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遴选原则(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的原则。(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三)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四)新增委员总数原则上不超过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二、遴选条件(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认真负责、清正廉洁、身体健康。(二)热爱药品标准工作,自觉遵守《药典委员会章程》,能够积极参加药品标准工作。(三)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自企业的候选委员要求具有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并在相应专业领域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四)具有与所申报专业委员会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并做出突出贡献,能够把握药品标准发展前沿及趋势。(五)从事药品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及监管工作。(六)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七)获得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2名委员联名推荐,每名委员可推荐5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的候选委员。三、工作程序(一)申请。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与主要职能及各专业委员会拟新增委员职数情况详见附件1、附件2,符合条件的人员填写《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候选委员申请表》,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由2名第十一届药典委员联名推荐后,向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申请。(二)遴选。药典委员会组织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后,依据所报专业委员会情况和专业方向,由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专家投票遴选。四、有关要求(一)申请人在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系统(http://wylx.chp.org.cn)中注册、登录后,点击“我要报名”,填写申请表。(二)完成填写后,统一用A4纸打印申请表,一式2份,并按填表说明签字、盖章。申请材料接收时间截止到2021年10月31日。联系部门:国家药典委员会 业务管理处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法华南里11号楼邮政编码:100061联 系 人:王含贞、高 洁联系电话:010-67079521、67079626网络技术支持:张飞舟联系电话:010-67079585国家药典委员会2021年9月30日附件:图片 附件1 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与主要职能.pdf图片 附件2 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拟新增委员职数情况.pdf图片 原文:关于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新增委员遴选的通知.pdf
  • 《中国粮油行业分析报告(2021版)》正式发布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而粮食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储备充足,粮食产量更是持续增加。不过,虽然粮食产量增长显著,但在粮油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中真菌毒素检出率较高;另外,我国部分耕地被重金属污染,每年有大量粮食被重金属污染,因此加强科技投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强粮食质量检测,从而提高粮油质量安全也非常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先后启动了放心粮油、智慧粮食、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使我国粮食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同时,还鼓励推进粮食质量和安全科技创新,突破快速检测技术瓶颈,开发粮食收购现场快速自动收集和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等。这些政策,都为科学仪器行业带来了机遇。为系统地了解我国粮油行业情况,仪器信息网特进行调研并撰写了《中国粮油行业分析报告(2021版)》。对粮油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市场发展行情、粮油检测涉及到的仪器设备品类等进行分析、粮油行业用户仪器购买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报告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254如对本报告感兴趣,可通过以下邮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联系我司相关人员,咨询报告相关细节。 目录:第一章 粮油行业整体情况 1.1 粮油行业基本情况 1.2 国内主要粮油企业现状分析第二章 粮油行业调研分析2.1 粮油行业用户主要情况 2.1.1 粮油行业各细分领域分布情况 2.1.2 粮油行业单位类型分析 2.1.3 粮油行业地域分布 2.1.4 粮油行业岗位分布情况 2.1.5 粮油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情况 2.1.6 粮油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品牌情况2.2 粮谷领域调研情况 2.2.1 粮谷领域地域分布 2.2.2 粮谷领域岗位分布 2.2.3 粮谷实验室检测仪器情况 2.2.4 粮谷实验室检测仪器品牌情况2.3 油脂领域调研情况 2.3.1 油脂领域地域分布 2.3.2 油脂领域岗位分布情况 2.3.3 油脂实验室检测仪器情况 2.3.4 油脂实验室检测仪器品牌情况第三章 粮油行业政策、标准及检测仪器概况 3.1 近几年粮油行业相关政策 3.2 粮油行业检测指标及相关标准 3.3 粮油行业检测相关仪器及厂商情况第四章 总结附录表A 部分省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情况(截止至2020年底)表B 近几年粮油行业政策一览表C 粮油行业现行国家标准一览表D 粮食质检机构仪器配置清单更多内容详询报告:《中国粮油行业分析报告(2021版)》
  • 2010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检查会在京召开
    为确保2010年版《中国药典》版药典科研任务按时完成,提高2010年版《中国药典》编制质量,我委于2009年3月10日在京召开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检查会。来自承担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的药品检验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医疗机构共65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国家局吴浈副局长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家局药品注册司及规划财务司相关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王平副秘书长和周福成副秘书长分别主持。国家药典委员会周福成副秘书长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用辅料、附录等各项科研任务完成进度,以及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整体进度进行了通报,并通报了各承担任务单位起草任务、复核任务的完成情况。国家局药品注册司张伟司长对2009年度药品注册工作,尤其是对国家药品标准相关工作计划进行了说明。张伟司长和局规划财务司薛光华处长还对2008年中央补助地方药品标准修订专项经费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为了交流开展科研工作经验,提高科研任务完成质量,会议请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较好的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河北省药品检验所、四川省药品检验所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进行了典型发言,介绍本单位在开展药典科研任务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国家局吴浈副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药品监管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对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尤其是国家药品标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刻总结。最后,吴局长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及编制工作提出要求。吴局长强调,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进入倒计时,各承担任务单位必须把《中国药典》科研任务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部、二部、三部各品种必须在2009年4月前上报标准草案,极个别标准起草研究较为复杂的品种,可适当推后,但务必在5月底前上报药典委员会。   为掌握2010年版药典编制工作情况,国家药典委员会将执行药典编制工作周报制度,每周将对各单位上报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编制“2010年版《中国药典》科研任务进展简报”,对各单位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整体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会议由周福成副秘书长作简要小结,希望各承担任务的单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大家一定要同心同德,精益求精,相互支持和帮助,加强起草与复核之间的协调,强化管理,实施有效的工作考核机制。要携手共进,共同攻关,力争有更多更好的标准被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
  • 《中国药典》2010年版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药典》2010年版拟增加的附录和品种各论近期已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陆续公示。敬请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监管、检验及相关单位和专家予以关注。
  • 《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21版)》正式发布
    作为极具活力的一类仪器,拉曼光谱引领整个分子光谱市场的发展。国内外的多家研究机构指出,中国拉曼光谱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全球最高,中国市场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吸引国内外各大仪器公司纷纷布局。2018-2021,中国拉曼光谱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整体市场规模如何?科研/在线拉曼与便携/手持拉曼的市场有什么不同?仪器品牌的竞争格局怎样?用户单位和领域分布如何… … 为了更系统的了解近年来拉曼光谱仪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行情、相关标准建设、品牌占有率、仪器成交价等内容,仪器信息网特别组织“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活动。主流品牌市场占有率中标单位类型逐年分析《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调研报告(2021版)》对中国政府采购及千里马上2018-2021上半年的1192条中标信息,科研设施与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中统计的826条相关信息,知网2018年以来发布的6445篇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还得到广大用户、企业以及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1468位来自科研机构、大专院校、政府及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业研发中心等领域的拉曼光谱仪用户参与在线调研。报告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255 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联系购买报告事宜:【服务热线】: 400-637-7886【电子信箱】: survey@instrument.com.cn报告目录第一章 拉曼光谱概述 1.1 拉曼光谱简介 1.2 中国拉曼光谱学科发展概况 第二章 拉曼光谱仪主流品牌、产品及战略布局 2.1拉曼光谱仪主流品牌及产品 2.2从拉曼光谱十年收购/并购看厂商战略布局 第三章 从中标数据看中国拉曼光谱仪市场现状 3.1近三年拉曼光谱仪中标金额概况 3.2近三年拉曼光谱仪中标台数概况 3.3拉曼光谱仪使用单位类型分布 3.4拉曼光谱仪应用领域分布 3.5拉曼光谱仪用户地区分布 3.6拉曼光谱仪品牌占有率3.7拉曼光谱仪市场成交价分析第四章 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4.1从仪器新品看拉曼光谱技术发展趋势 4.2 用户看好的拉曼光谱技术及应用 4.3 国产拉曼光谱发展概况 第五章 中国拉曼光谱相关标准建设情况 5.1拉曼光谱仪器相关标准概况 5.2拉曼光谱相关应用标准概况 第六章 中国拉曼光谱仪产业研究总结
  • 中国首份英文版综述性期刊《国家科学评论》面世
    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是为了适应我国科学研究国际地位快速提升而创办的综述类期刊。作为中国第一份英文版综述性期刊(季刊),NSR致力于全面展示国内外各科学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追踪报道重大科技事件,深度解读中外科学界热点研究和重要科技政策等。   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领域的重要科学成就,NSR除了偏重于发表以中国代表性重大研究进展为主题的综述性论文外,还将设立社论、观点、研究亮点、读者来信和短评、专家访谈、圆桌论坛等多个栏目 对国家科技管理者的高端访谈和对国家科技政策的解读将是NSR的重要特色之一。   NSR的主管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主办和出版单位为科学出版社,海外推广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进行,通过HighWire数字出版平台面向世界科学界开放获取(Open Access)。   NSR的编委会由153名国际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为主的国际编委占41%。主编为白春礼,常务副主编为蒲慕明,各学科副主编分别为:薛其坤【数理科学】、高松【化学科学】、施一公【生命科学】、周忠和【地球科学】、逯高清【材料科学】、郭雷【信息科学】。   NSR的主要栏目设置:   Editorial(社论):由主编、副主编、编委或特邀国内外专家执笔,针对本刊办刊方针和内容、国内外科学发展和相关议题发表评论(不代表本刊立场)。   Reviews(综述):NSR的主打栏目,专注于对各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做综述性、前瞻性论述,包括国际上的进展和中国科学家近年的成果,提倡中外专家联合撰写。   Perspectives(观点):对某一领域科学研究重要突破的点评,讨论解读中国重要的科技政策、科技会议、科技教育、科技应用、及与社会相关议题等。   Research Highlights(研究亮点):近期内发表的一篇重要原创性研究论文的解读(以华人科学家研究为主)。   Letters & Commentaries(短评):本刊读者对刊物发表内容的点评,或者对公众关心话题的讨论。   Interviews(访谈):对国内外有重要贡献科学家和中外科技政策主导者的访谈。   Forum(论坛):作为有及时性和争议性议题的讨论平台,如有关科技发展、科技政策和体制、基金分配机制、和其他与社会有关议题。可以各种形式发表,包括点评、圆桌会议或对话记录等。   Special Topic(专题报道):每期选择一个中外自然科学的重大研究进展做全方位报道,包括相关观点、访谈、简评、展望、专题综述等。   即将陆续在线出版的文章不仅包括白春礼、蒲慕明、薛其坤、高松、施一公、周忠和、饶毅、江雷、王中林、郭光灿、唐本忠、成会明、汪品先、李家洋、Ooi Beng Chin等NSR编委或国际一流科学家的Editorial、Reviews、Perspectives等各类文章,而且还有对NSFC主任杨卫院士的Interviews,有蒲慕明、汪品先、饶毅、王鼎盛、李亚栋等一线科学大家参与的有关&ldquo 中国科学基金资助机制&rdquo 的Forum等等。
  • 《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
    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的函 国药典办发〔2010〕320号   2015年版《中国药典》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我委正抓紧筹备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及全体委员大会,届时将组织审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为进一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使之更加适应我国药品监管和世界药品标准发展需要,现将我委组织草拟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上网公示并征求意见,希望大家积极响应,认真提出宝贵意见,请务必于12月10日前将意见反馈至我委。   联系人:赵宇新   联系电话:010-67079523   邮箱:zhaoyuxin@chp.org.cn   附件: 《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pdf 国家药典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 英学术出版商撤销43篇科学论文 41篇为中国作者
    北京时间3月27日,《华盛顿邮报》在一篇题为《主要出版社撤回43篇科学论文剑指大面积&ldquo 同行评审&rdquo 造假丑闻》的文章中称,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作者,单位涉及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高校附属医院,还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济南军区总医院等多家部队所属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在对部分被撤销文章的作者单位进行核实过程中,一位暂时不愿透露信息来源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么大规模公开拒绝中国学术界论文还是第一次遇到,&ldquo 对中国学术界特别是生物学和医学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rdquo 。他强调说,涉及其单位的文章第一作者都是导师级通讯作者,属于业内&ldquo 大腕&rdquo ,声誉明显受损。   &ldquo 同行评审&rdquo 出大事了   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在撤回每篇文章时,附带了一小段解释:&ldquo 我们很遗憾地撤回了这篇论文,因为同行评审过程受到不当影响和危害。因此,这篇论文的科学诚信无法保证。系统而详细的调查表明,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为大量论文提供潜在同行评审人的造假细节。&rdquo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许多国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重要一环,出版方通过让同领域专家阅读论文,从而判断是否录取投送的稿件,以保证学术论文的质量。   &ldquo 同行评审造假的问题正在影响整个学术期刊出版,我们也深受其害。&rdquo 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科研诚信部副主任吉基莎· 帕特尔(Jigisha Patel)去年11月写道,&ldquo 这种造假行为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论文作者提前让朋友们提供正面评价,精心设计同行评审圈,圈子里的评审人相互评价各自的论文,以及模仿真实的评审人,甚至捏造完全不存在的评审人。&rdquo   匿名业内人士称,&ldquo 目前,我们正处在自查自纠阶段,尚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具体有了明确消息,会主动跟媒体沟通并披露详情&rdquo 。   &ldquo 第三方机构&rdquo 若隐若现   去年学术出版界就曾发生一件大丑闻。声学领域杂志《振动与控制期刊》(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一次性撤回了60篇论文,因为这些论文的多数同行评审人来自中国台湾,而其中有不少人使用了假名。   多年来,&ldquo 撤稿观察&rdquo 博客一直跟踪论文的诚信问题,现代生物出版集团的此次撤稿事件就是由该博客曝光的。博客两位编辑伊凡· 欧兰斯基(Ivan Oransky)和亚当· 马库斯(Adam Marcus)统计,近年来他们发现了170起论文撤回事件,全部是因为同行评审造假。   去年12月,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意识到当下&ldquo 同行评审造假&rdquo 已自成体系,这一不当行为似乎是由大量第三方机构主导而成。   帕特尔表示,&ldquo 从我们期刊上被发现的论文来看,造假的水平比想象更复杂。作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但是推荐评审人很相似,这表明复杂的造假机制背后,可能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操纵一切&rdquo 。   接受本报采访的匿名业内人士也推测,&ldquo 杂志会由为投稿文章委托第三方机构的评审专家进行公开评审,但如果因为安全漏洞名单被泄露,一些作者可能有机会与评审专家私下取得联系&rdquo 。他说,这是不应该出现的学术伦理和道德问题,&ldquo 公开被拒&rdquo 说明&ldquo 我们自身一定是有问题的&rdquo ,但具体细节还需要调查清楚后公布。   目前重点是&ldquo 挽回损失&rdquo   帕特尔表示,此次事件&ldquo 不能代表中国普遍的问题,我们发表过很多有公信力的中国科研论文&rdquo 。   匿名业内人士表示,他们已经核实本单位被撤回的文章自身并不涉及数据造假问题。&ldquo 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尽快挽回损失&rdquo 。   他认为,首先是挽回论文本身的损失,如果问题只出现在第三方评审程序上,单位应出面帮助作者与该出版集团沟通协调,由杂志选择一家有良好信誉记录的另一家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ldquo 重审&rdquo 其次是国家&ldquo 一定要有相关部门出面协调此次大规模论文被撤事件造成的中国学术界声誉受损影响&rdquo 。   当记者追问是否有过先例时,该人士表示并不知晓具体应该由谁来协调,&ldquo 因为这种事情实属罕见&rdquo 。   当科技日报记者联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东方医院采访事宜时,被明确告知&ldquo 我们医院不接受采访了&rdquo 。本报联系的另一当事机构宣传部门主管表示&ldquo 要上报领导后再回复&rdquo ,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尚未获得任何消息。(原标题:&ldquo 同行评审&rdquo 造假再曝学术丑闻)
  • 《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研究报告(2021版)》发布
    电子显微学是近代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诸多重要材料、纳米材料、生命科学的科技突破,都离不开电子显微学的贡献。在各领域前沿科技的发展、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等多方终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背景下,电子显微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美高端科学仪器市场逐渐放缓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单一市场。2018年,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曾发布《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研究报告(2018版)》,三年来,全球电子显微镜进口市场经历了近六年的首次下滑,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子显微镜市场风云变幻;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电镜及周边国产技术逐渐涌现,不断有国产品牌加入中国电子显微镜产业赛道。此背景下,仪器信息网进一步整理发布《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研究报告(2021版)》,以期对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最新动向全面梳理,对当下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现状、用户需求、电镜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调研分析,为电镜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决策及资本市场投融资提供参考。《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研究报告( 2021版)》内容包含了电子显微镜技术发展概述,近20年全球电子显微镜及相关附件/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2020-2021年中标分析、中国电镜用户调研分析、中国电镜配置分析、主流电镜企业分析等。《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研究报告(2021版)》详细统计分析了近20年全球130余国家电镜相关贸易数据、中国近5年电镜相关贸易数据, 3000余电镜用户调研信息,近一年1000余项电镜招中标信息、4000余国内配置电镜信息等。报告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253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联系购买报告事宜,电话:010-51654077转销售部报告目录1 研究报告概述 1.1 电子显微镜概述 1.2 电子显微镜技术发展简史 1.3 报告分析数据说明 2 全球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规模分析 2.1全球电子显微镜市场规模分析 2.2近20年全球贸易数据看全球电子显微镜市场格局2.3近5年中国海关数据看中国电子显微镜市场格局 3 2021年中国电子显微镜保有市场及用户分析 3.1 2021年中国科研领域电子显微镜配置现状分析 3.2 2021年中国电子显微镜用户分析 4 2020-2021年中国电子显微镜采购分析 4.1 2020-2021年中国电子显微镜采购用户端分析 4.2 2020-2021年中国电子显微镜采购中标品牌分析 5 中国市场主流电子显微镜企业分析 5.1 主流进口品牌分析5.2 国产企业分析6 总结 6.1 关于全球电镜市场格局 6.2 关于中国市场6.3 关于国产品牌
  •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拟增修订内容公示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拟增修订内容公示   为保障新版药典附录内容的质量,按照相关要求,现将《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拟增修订内容(详见附件)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为三个月,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以来函或电子邮件反馈我委。   联系电话:(010)67079521 67079523 67079526   传  真:(010)67152769   电子邮箱:ywzhc@chp.org.cn   地  址: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南里11号楼   邮政编码:100061 附件: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拟增修订附录 2、《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拟增修订附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