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整治认证市场违法

仪器信息网整治认证市场违法专题为您整合整治认证市场违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整治认证市场违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整治认证市场违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整治认证市场违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整治认证市场违法话题讨论。

整治认证市场违法相关的论坛

  •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table][tr][td]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color=#002277]2021-08-09 12:25[/color][color=#002277]?|?[/color] [color=#002277]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color][/size][/font][table][tr][td][align=center]索?引?号[/align][/td][td]MB1686999/2021-35044[/td][td][align=center]发文日期[/align][/td][td]2021-08-06[/td][/tr][tr][td][align=center]发布机构[/align][/td][td]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td][td][align=center]文????号[/align][/td][td]鄂市监办认检函〔2021〕39号[/td][/tr][tr][td][align=center]分????类[/align][/td][td]其他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td][td][align=center]有?效?性[/align][/td][td]有效[/td][/tr][tr][td][align=center]文件名称[/align][/td][td=3,1]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td][/tr][/table][color=#333333][font=-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size][/font][/color]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市场监管局,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依法成立的专业技术组织,其客观、公正、准确地出具第三方检验检测报告,对于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日前,网上反应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市监检测发〔2021〕54号)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行动目标围绕社会舆论突出反映的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问题,督促落实网络交易平台的审核责任和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责任,规范检验检测机构网上经营行为,严历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重点任务(一)严厉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对网络交易平台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活动开展监测与专项检查,对涉嫌冒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参与买卖伪造或者变造检验检测报告的平台企业、经营者、检验检测机构及个人等一查到底、严厉打击,依照《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追究法律责任,坚决惩治乱象,维护市场秩序。对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检验检测机构,严格依法处理,加大处罚力度,依法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二)压实网络交易平台审核责任。督促网络交易平台落实平台内经营者主体资质资格审核和信息公示义务,指导平台强化实施资质资格审核、信息检查监控,要求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必须提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或者取得明确授权后方能在平台上提供检验检测相关服务,并对CMA、CNAS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三)清理整顿虚假违法广告宣传。开展网络交易平台广告专项监测,依照《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发布“不送样检测”“检验检测包过”“一天出报告”“急速出报告”“不过全额退款”等虚假违法广告和宣传的行为。(四)落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督促检验检测机构规范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的相关检验检测活动,指导检验检测机构协助打击假冒机构名称、资质、报告、印章等违法行为,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五)加强检验检测机构信息的公开公示。加强政府部门公开信息检查信息与网络交易平台数据交互贯通,引导公众通过省局官网(网址:[url]https://scjg.hubei.gov.cn/[/url])查询检验检测机构资质,通过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址:[url]http://cx.cnca.cn/CertECloud/index/index/page[/url])查询检验检测报告等相关信息。各检验检测机构要在门户网站、办事窗口等区域公布检验检测能力、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检测时限、纪律要求、举报投诉电话等事项,通过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发布诚信声明等方式强化自律,鼓励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信息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充分运用12315投诉举报平台,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做到有案必查、查必有果。三、工作方法(一)督促机构及平台自查。压实检验检测机构及网络交易平台责任。督促辖区内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合规经营风险自查工作,自觉规范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的相关检验检测活动。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加强审核责任落实,严格对平台内相关检验检测经营者进行资质资格审核,平台内经营者跑腿、代办有关检验检测业务的,需备注说明跑腿、代办等字样。(二)全面排查,依法处理。各地要组织专班力量,采取网络检测、重点检查、问题核查等方式,结合机构及平台自查,迅速摸清本地区网络交易平台有关情况、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网上业务情况、检验检测机构信息公开公示落实情况,深入排查重点任务事项,及时发现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违规违法问题。(三)加强责任追究和行刑衔接。对涉嫌伪造或变造检验检测证明文件、合同诈骗、出具重大失实证明文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坚决移送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现存在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公文、证件、证明文件以及涉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相关市场主体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四、有关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迅速组织落实,明确工作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排查、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二)强化协同配合。要加强综合监管执法,切实加强检验检测、网监、广告、信息技术、执法稽查等部门的配合。涉及跨区域的检查协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及时沟通信息。(三)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正面宣传和舆情处置,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进一步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平台内经营者、检验检测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四)强化信息报送。排查整治行动持续到9月底结束,在此期间各地要加强与省局的信息收集,安排专人负责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信息报送工作。各地市州汇总工作情况后统一于8月25日前、9月25日前报送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情况(附件1),网络交易平台工作情况(附件2)和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统计表(附件3),并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一并报送省局认检处。各单位、检查组在监督抽查过程中,如有疑问或意见建议请及时与省局联系。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认检处冯鳌章027-88701889,邮箱[back=transparent][email=315766969@qq.com%E3%80%82]315766969@qq.com[/email][/back]网监合同处湛信027-88701980广告处商景027-65398034附件:1.专项整治行动检验检测机构工作情况?????2.专项整治行动网络交易平台工作情况?????3.专项整治行动情况统计表[align=right]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align][align=right]2021年8月6日[/align][/td][/tr][/table]

  •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

    [table][tr][td][align=left] 为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出通知,部署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检查方式,对辖区内认证机构、获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align][align=center][img=,600,154]http://www.zhaojiliang.cn/data/uploads/bdattachment/image/20180930/1538274765130394.jpg[/img][/align][align=left] 重点针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增减、遗漏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认证机构;对篡改数据和出具虚假检测数据和结果,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检验检测机构,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同时,针对社会上反映的“非法认证、买证卖证、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认证人员收红包、索取不合理差旅食宿费用;检验检测机构无资质认定证书检测、超资质认定范围检测”等“认证检测乱象”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公开违法案件信息,集中公布一批认证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监管的影响力和震慑力。[/align][align=left]《通知》全文如下:[/align][align=center]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 [/align][align=center]国市监认证〔2018〕173号   [/align][align=left]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督管理局:[/align][align=left] 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认证检测活动蓬勃开展,在服务制造业、生态环境、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认证机构共计470家,有效认证证书175万张,涉及获证组织58万余家;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6327家,年均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76亿份。但是,目前在一些认证检测领域还存在程序不规范、有效性不高、企业获得感不强、“认证检测乱象”等问题。[/align][align=left] 为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和《“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国发〔2018〕3号)关于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活动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现将进一步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相关要求通知如下:[/align][align=left]一、充分认识加强和完善认证检测市场监管的重要意义[/align][align=left] 认证检测工作是质量认证体系的主要载体,是国际通行、社会通用的证明各类市场主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市场化评价工具。加强和完善对认证检测市场的监管,是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本质属性和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大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对于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破除认证检测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实现行业优胜劣汰的重要意义,要把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作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常抓不懈,进一步落实好“放管服”改革要求,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align][align=left]二、以问题为导向,准确把握监管重点[/align][align=left]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认证检测工作的专业特点和主要流程环节,梳理分析认证检测行业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关键,精准定位,深入开展认证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align][align=left](一)针对管理体系、服务和一般工业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以往监管中发现较多问题以及新批准的认证机构的抽查监管比例,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认证机构买证卖证的违法行为;二是认证记录与实际不符,对关键过程审核不到位;三是审核员/检查员擅自减少现场审核时间甚至不到现场;四是审核员/检查员收取红包,索取不合理差旅食宿费用等。[/align][align=left](二)针对食品农产品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获证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的监管,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违规行为:一是认证机构擅自降低有机认证标准,现场检查避重就轻,产品检测不能覆盖所有认证产品种类,认证决定流于形式;二是企业伪造、冒用有机认证标志或有机码;三是有机认证基地使用禁用投入物质等。[/align][align=left](三)针对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一是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二是认证证书撤销或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继续出厂、销售、进口;三是伪造、冒用、买卖CCC证书等。[/align][align=left](四) 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一是在“三检合一”实施过程中,柴油货车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以及缺项漏项、重复收费等违法行为;二是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监测能力范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标准物质使用、监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不符合要求等。[/align][align=left](五)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一是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二是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活动;三是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align][align=left](六) 针对认可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加强监督管理,指导认可机构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检查以下不规范行为:一是超出认可证书规定的检测、校准、检验能力范围开展检测、校准和检验活动;二是不能够持续保持认可能力范围内的设备和人员能力,影响检测、校准和检验结果的有效性。[/align][align=left]三、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依法履行监管职责[/align][align=left](一)严格依法履职。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根据法定职责分工,对辖区内认证检测活动和认证检测结果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并依法对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align][align=left](二)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检查方式,对辖区内认证机构、获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可通过认证认可综合监管平台和资质认定证书查询平台查询强制性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自愿性工业产品、食品农产品等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获证企业、认证证书以及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信息,建立所属辖区认证检测市场主体名录库,随机抽取检查对象(认证检测机构、获证企业),对问题频发的认证检测机构、区域、行业、产品可加大抽查权重。[/align][align=left](三)严厉查处认证检测违法违规问题,集中开展“认证检测乱象”专项整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发现违法违规的认证检测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严肃查处。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增减、遗漏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认证机构;对篡改数据和出具虚假检测数据和结果,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检验检测机构,依法予以严厉查处。对发现管理性、技术性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要责令其整改,明确整改要求,并进行后续跟踪监督落实。[/align][align=left] 近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社会上反映的“认证检测乱象”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尤其要针对“未经批准非法开展认证活动;买证卖证、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认证人员收红包、索取不合理差旅食宿费用;检验检测机构无资质认定证书检测、超资质认定范围检测”等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集中进行整治,坚定去疴除弊,重点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规范的认证检测市场环境。[/align][align=left] 其中,原计划开展的2018年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结果“双随机”专项检查工作与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一并进行。[/align][align=left]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align][align=left](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要高度重视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沟通协调,切实加强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周密部署,扎实推进。[/align][align=left](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要综合考虑辖区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监管工作方案,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查处目标和责任,切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严格落实。[/align][align=left](三)加强联动,宣传引导。要结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特点,研究建立互补共治、信息传递、部门联动的认证检测市场监管执法协调机制,做好认证检测市场监管职责的承接与协调工作。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开违法案件信息,集中公布一批认证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监管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切实形成宣传声势。[/align][align=left](四)健全机制,长效推进。要制定对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一支稳定、专业的监管专家队伍,完善畅通申投诉举报途径,研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擅于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align][align=left](五)做好总结,及时上报。要加强工作总结和交流,及时汇总分析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情况。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或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align][align=left] 市场监管总局将适时对各地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如实反映监管工作的进展成效、已发现的问题及处置措施,确保监管工作质量。[/align][align=left] 市场监管总局[/align][align=left] 2018年9月25日[/align][/td][/tr][/table]

  • 【转帖】2010年农资计量专项整治结束 共查处违法案件3896起

    2010年农资计量专项整治使农资市场计量秩序明显好转。全国共检查化肥41932批次,合格38636批次,净含量抽样合格率92.1%。专项整治一方面为建立健全农资计量长效监管机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还依法查处了一批计量违法案件。全国共查处计量违法案件3896起。 据介绍,国家质检总局自今年3月1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了农资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全国共检查农资销售企业39422家,农资市场在用计量器具67617件,受检率从专项整治前的79.8%提高至专项整治后的95.5%,农资市场计量秩序明显好转。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  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严肃查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于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b]  一、充分提高认识,强化市场监管[/b]  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有效履职的重要基础。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对于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把严厉整治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作为监管的首要任务,发挥系统监管合力,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坚决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b]  二、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整治重点[/b]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认真分析当前检验检测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隐患,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关键、精准定位,深入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一)开展六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属地管辖原则,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等六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排查、严格整顿、公开通报、严肃处理,坚决防止和查处检验检测造假问题。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其他密切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风险问题较为突出的专业领域机构,也应当纳入专项整治范围。  (二)严查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违法情形,加大现场检查中对相关检验检测报告的抽查比例,严格追溯数据质量和真实性,严格查处未经检验检测出具报告,伪造、变造原始数据、记录,减少、遗漏或者变更标准等规定的应当检验检测的项目,严格查处违反国家有关强制规定的检验检测程序、方法的违法行为。  (三)加大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依据《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且处罚到人,依法实施行业禁入。涉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许可的机构违法违规案件,要在依职责完成处罚后及时移送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后续处理,跟踪进展情况。涉嫌犯罪的,要加强行刑衔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强化违法案件的失信惩戒。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要求,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相关行政检查、行政处罚信息。对专项整治行动中查处的虚假或者严重失实检验检测案件,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及时通报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依法依规推动失信联合惩戒。  (五)实现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管工作的无缝衔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按计划开展的年度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工作继续实施,实施时间可与本次专项整治行动重叠、同步,监管的重点领域可交叉、重合,持续保持对检验检测市场乱象的高压监管态势。[b]  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保障[/b]  (一)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谋划,做好沟通协调,切实加强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二)制定方案,落实责任。要综合考虑辖区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监管工作方案,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查处目标和责任,切实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位、严格落实。  (三)加强联动,宣传引导。要结合本地市场监管部门职责特点,研究建立互补共治、信息传递、部门联动的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执法协调机制,做好检验检测市场监管职责的承接与协调工作。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开违法案件信息,集中公布一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监管的影响力和震慑力,切实形成宣传声势。  (四)健全机制,长效推进。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持续加大基层执法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一支稳定、专业的监管专家队伍,完善畅通申投诉举报途径,研究建立信用监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五)做好总结,及时上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工作总结和交流,及时汇总分析检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情况。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或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应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应于2022年8月10日前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总结及检查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上报市场监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将适时对各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如实反映监管工作的进展成效、已发现的问题及处置措施,确保监管工作质量。本次专项行动工作要结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开展,请各地有关部门做好支持配合。  联系人:认可检测司 郑懿龙  联系电话:010-82262722  电子邮箱:  [email]zhengyilong@samr.gov.cn[/email][align=right]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2年4月1日[/align][align=right]  (此件公开发布)[/align]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0起认证检测市场典型案件

    [align=left] 今年9月以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对认证检测市场集中开展整治行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4日通报了在整治行动中查处的10起典型案件。[/align][align=center][img=,473,269]http://www.zhaojiliang.cn/data/uploads/bdattachment/image/20181224/1545641406542888.jpg[/img][/align][align=left]这10起典型案件包括:[/align][align=left] 全国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非法开展认证活动、深圳中大国际认证公司和上海色瑞斯认证公司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江苏宏强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和温州市美瑞凯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出厂销售未经认证的CCC产品、南宁市杰锋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检测结果、江西欧兰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滨州市通九州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等4家检测机构骗取资质认定证书、北京中鼎恒昌认证公司和青岛欧检认证检验公司认证人员弄虚作假等。[/align][align=left] 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介绍,这次整治行动覆盖多领域,采用行政监管、认可监督、行业管理等多种手段联合整治。[/align][align=left] 在认证领域,主要针对“未经批准非法开展认证活动、买证卖证、虚假认证、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等“认证乱象”开展整治:针对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组织开展对指定认证机构、实验室及其人员的监督检查,并对电线电缆、小家电、灯具等重点产品进行认证有效性抽查;针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有机产品认证,组织开展对认证机构的全覆盖检查,要求认证机构对所有获证企业逐一排查,并抽检蔬菜、茶叶等有机产品;针对发证量大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开展对获证组织的随机抽查,检查认证档案的真实性和认证活动的合规性;针对风险相对较高的新批准认证机构,组织开展对2018年新批准设立机构的“飞行核查”,实地核查其是否持续符合设立条件;针对投诉举报的涉嫌违规机构,进行调查取证和查处。共计检查各类认证机构101家。[/align][align=left] 在检验检测领域,组织开展国家专项监督检查,共计检查332家检验检测机构,涵盖农业、环保等20个行业领域,其中210家检验检测机构为会同生态环境部联合开展;督导地方落实辖区专项整治任务,各地共组织检查12442家次,约占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30%;开展检验检测市场明察暗访,在北京等地区针对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等领域,委托专业机构以消费者、用户方身份开展明察暗访工作。目前已完成对4个省(区、市)238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查访工作。[/align][align=left]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认证机构481家,累计颁发有效认证证书193.7万张、获证组织62.5万余家。[/align]

  • 【转帖】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8号)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8号)卫 生 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安 部监 察 部农 业 部商 务 部工 商 总 局质 检 总 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 告2008年第28号为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部署,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08〕60号),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自公告之日起至2009年1月10日为专项整治自查自纠阶段。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销售单位以及餐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自查:一、是否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否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规定之内,是否存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三、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来源于有合法卫生许可证明的生产企业,使用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添加剂企业应查验是否获得有效生产许可证。四、是否生产、销售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在自查中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单位,要及时纠正,认真整改,主动销毁非法食品添加物,迅速召回已售出的问题产品,并记录自查自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并提供相关物质或原料来源线索。对明知故犯、知情不报、继续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将依法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相关监管或行业主管部门举报。特此公告。二OO八年十二月十五日[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4219]卫生部公告(2008年第28号)[/url]

  • 集中清理“当天出证/报告”“直出证书”“不送样检测”“确保通过”等涉嫌虚假认证、虚假宣传信息

    [b]集中清理“当天出证/报告”“直出证书”“不送样检测”“确保通过”等涉嫌虚假认证、虚假宣传信息。[/b][size=15px][color=var(--weui-FG-2)]点右边关注→→→[/color][/size] [size=15px]海纳计量[/size] [size=15px][color=var(--weui-FG-2)]2023-10-13 00:01[/color][/size] [size=15px][color=rgba(0, 0, 0, 0)]发表于江苏[/color][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6px]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印发《市场监管总局 公安部关于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联合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虚假认证违法行为,提升质量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通知》强调要严厉打击认证机构买证卖证、虚假认证,未经批准开展认证活动,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坚决遏制虚假认证势头;要集中清理网络交易平台出现的“当天出证/报告”“直出证书”“不送样检测”“确保通过”等涉嫌虚假认证、虚假宣传信息,规范认证活动网络营销。依法关停相关虚假网站和非法网站,从源头治理虚假认证交易;要狠抓主体责任落实,督促认证机构、网络交易平台对照法律法规开展自查自纠,不断规范认证行为。 本次专项行动将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加大行刑衔接、行纪衔接力度,压实认证机构、网络交易平台主体责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认证公信力。[/size][/font][/size]来源:市说新语

  • 严监管强执法,让认证检测行业回归社会本位

    [align=cente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 2018年第19期《工商行政管理》杂志以”合格评定如何更好地传递信任“为主题,刊登系列文章,集中报道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情况,受到广泛关注。今天,刊登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刘卫军司长、认可检测司许新建司长联合署名文章《严监管强执法,让认证检测行业回归社会本位》,供研究参考。[/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color][/align][align=center][b]严监管强执法[/b][/align][align=center][b]让认证检测行业回归社会本位[/b][/align][align=left] 加强和完善对认证检测市场的监管,是发挥质量认证体系“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本质属性和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大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一些认证检测领域还存在程序不规范、有效性不高、企业获得感不强、“认证检测乱象”等问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认证检测市场监管对于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破除认证检测行业“劣币驱逐良币”,实现行业优胜劣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要把认证检测市场监管作为日常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常抓不懈,从而进一步落实好“放管服”改革要求,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align][align=center][b]“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取得成效[/b][/align][align=left] 近年来,认证认可建立了“法律规范、认可约束、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认证监管体系建设覆盖90%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建立了11个认证监管区域联动机制,制定了10余件行业自律规范,搭建起行政监管、机构认可和人员注册三方信息通报与协查机制,创新“双随机一公开”、风险分析、溯源管理、自我声明、分类监管、信息公示等监督方式。[/align][align=left] 一是组织开展 “认证乱象”专项整治。利用大数据、申投诉等渠道信息筛选确定重点监管对象,组织经验丰富的行政执法人员和行业专家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项监管,重点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及获证有机产品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仅2018年上半年,撤销5家认证机构资质,对29家认证机构实施行政警告,撤销2名审核员执业资格和41名审核员职业资格。[/align][align=left] 二是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专项监督与风险预警。对消费者直接接触多、涉及人身安全的高危产品以及抽查合格率下滑或波动大的 CCC获证产品加大“双随机”抽查力度。全面考核认证机构的责任追溯和风险防控机制,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风险信息分析预警工作。2017年以来,全国查处 CCC 认证无证制售和进口违法行为1088例,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12家指定实验室撤销、注销或暂停相应资质 ;对抽查发现的223家企业的256张不合格证书予以撤销、暂停处理。完善3C 认证“云桥”服务平台,对电商平台销售的3C 目录内产品进行在线核查。截至目前,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通过“云桥”校验 CCC 证书数据1亿余次,因商品未填写3C 信息或 CCC证书失效下架商品300余万件。[/align][align=left] 三是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联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组织全国3.6万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自查 ;在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37项,汇总发布能力验证计划1000余项。2017年以来,共对4702家检验检测机构采取了撤销、暂停资质与行政告诫处理。[/align][align=center][b]以问题为导向,锁定监管重[/b]点[/align][align=left] 下一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认证检测工作的专业特点和主要流程环节,梳理分析认证检测行业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关键,精准定位,深入开展认证和检测市场监管工作。[/align][align=left] 针对管理体系、服务和一般工业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认证机构买证卖证的违法行为 ;二是认证记录与实际不符,对关键过程审核不到位 ;三是审核员 / 检查员擅自减少现场审核时间甚至不到现场 ;四是审核员 /检查员收取红包,索取不合理差旅食宿费用等。[/align][align=left] 针对食品农产品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认证机构擅自降低有机认证标准,现场检查避重就轻,产品检测不能覆盖所有认证产品种类,认证决定流于形式 ;二是企业伪造、冒用有机认证标志或有机码 ;三是有机认证基地使用禁用投入物质等。[/align][align=left] 针对强制性产品认证领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 :一是列入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 ;二是认证证书撤销或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继续出厂、销售、进口 ;三是伪造、冒用、买卖3C 证书等。[/align][align=left] 针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一是在“三检合一”实施过程中,柴油货车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以及缺项漏项、重复收费等违法行为 ;二是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和监测能力范围、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标准物质使用、监测报告和原始记录不符合要求等。[/align][align=left] 针对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要加强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提供者、标准物质生产者、良好实验室规范等认可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对认可业务流程、认可评审过程、认可结果有效性和认可人员管理进行监督,保障认可结果的有效性。[/align][align=left] 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重点检查以下违法行为 :一是未依法取得资质认定、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 ;二是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活动 ;三是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数据、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align][align=center][b]标本兼治,加强执法监管[/b][/align][align=left] 认监委将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认证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探索构建以信用监管、风险监管为核心的新型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和维护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秩序。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法定职责分工,对辖区内认证检测活动和认证检测结果实施日常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并依法对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应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检查方式,对辖区内认证机构、认证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监管检查。可通过认证认可综合监管平台和资质认定证书查询平台查询认证机构、认证企业、认证证书以及全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信息,建立所属辖区认证检测市场主体名录库,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对问题频发的认证检测机构、区域、行业、产品可加大抽查权重。[/align][align=left]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发现违法违规的认证检测行为要严格依法严肃查处。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认证活动,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认证活动,增减、遗漏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认证机构,及对篡改数据和出具虚假检测数据和结果,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检验检测机构,依法严厉查处。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针对社会上反映的“认证检测乱象”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尤其要针对“未经批准非法开展认证活动 ;买证卖证、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 ;认证人员收红包、索取不合理差旅食宿费用 ;检验检测机构无资质认定证书检测、超资质认定范围检测”等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坚定去疴除弊,重点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厉打击认证检测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规范的认证检测市场环境。[/align][align=left] 此外,加强认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下一步,将完善行业失信惩戒机制,根据新修订的《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认证行业永久禁入和永久退出。制定《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失信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认证行业失信退出机制,结合“认证乱象”专项整治查处结果,公布认证行业第一批黑名单。力争今年年底前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认证领域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备忘录》。[/align]

  • 总局重拳整治检验检测市场乱象!

    总局重拳整治检验检测市场乱象!

    [b][font=等线][color=#222222][font=等线]总局重拳整治检验检测市场乱象![/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市说新语[/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 [/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576b95][font=Microsoft YaHei UI]计量论坛[/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 [/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2022-04-01 09:13[/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收录于话题[/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576b95][font=Microsoft YaHei UI]#虚假报告[/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5个[/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3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以“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为主题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新闻宣传处处长唐冀平:[/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质量安全是产品的生命,检验检测是质量安全的有力保障,营造公平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意义重大。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同时,我们还邀请到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南军先生,请他和乔东先生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首先请乔东先生介绍相关情况。[/font][/color][/font][img=,690,4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041332237964_3214_1626275_3.png!w690x465.jpg[/img][align=center][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align][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一级巡视员乔东:[/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今天邀请大家来,是通报市场监管总局[/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整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的工作情况,本次通报分三个部分。第一,通报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第二,公布典型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违法案例;第三,发布我局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违规问题部署的专项整治行动。[/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一、通报[/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2021年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以勇于担当的精神,高度重视检验检测监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检验检测市场秩序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下面从制度建设、联动监管、平台查处、联合惩戒、创新监管等五方面通报相关信息。[/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首先在强化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近期,我局集中制定出台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管理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5个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行业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及行业退出机制等多方位的监管制度基础。[/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第二在加大监管力度方面。我局强化多部门联动监管,连续四年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对检验检测机构的[/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2021年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在食品、医疗器械、生态环境监测、机动车检验等领域开展专项整治,全国共检查检验检测机构1.93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4620起,撤销、注销167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总局成立四年来,全国累计检查检验检测机构6.4万家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万起,撤销、注销1043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第三在加强线上监管方面。[/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2021年,针对部分网络商户未经资质许可、以“不送样出报告”“检验检测包过”名义实施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乱象问题,我局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利用网络交易平台违法售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共督促1886家网络交易平台核验48万家平台内经营者资质,核查商品信息1000余万条,处置违规平台的经营者5023家,立案调查相关违法违规案件31起,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公布7起严打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加大了以案释法力度。[/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第四在加强失信联合惩戒方面。我局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公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和行政处罚结果,将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违法机构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药监局连续四年通报共[/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1030家次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结果,会同公安部交管部门通报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依法查处的2100多家违规机动车安检机构、曝光典型违法案件7起,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四年来共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37起相关刑事案件线索。[/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第五在监管方式创新方面。我局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明察暗访,对[/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3000余家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商户等开展查访,主动出击查找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违法案源线索,摸清行业风险问题。优化完善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平台,汇集2016年以来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对社会出具的18亿份检验检测报告编号信息,平台累计访问量已突破150万人次。组织万家检验检测机构公开诚信守法承诺行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二、公布典型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违法案例[/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经过持续整治,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取得好转,检验检测行业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截至[/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2021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已突破5万家,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年均机构数量增长超过10%,营业收入增长超过12%,我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检验检测市场。但检验检测市场秩序不尽规范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根据目前监管中掌握的情况,检验检测报告造假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类别,分别由两类不同的市场主体造成:一类是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检验检测许可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出具虚假或者不实的检验检测报告,进行低价恶意竞争。另一类是不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假冒资质证书、伪造检验检测报告,甚至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兜售,侵害合法从业机构权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对此,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检验检测监管力度,持续保持对检验检测市场乱象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检验检测报告造假行为保持[/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零容忍”态度,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严格惩处,该整改的整改,该撤证的撤证,该通报的通报。本次新闻发布会从2021年度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经查处的检验检测违法违规案件中,选取了17个涉及检验检测报告造假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曝光。其中既有有许可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违法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案例,也有无检验检测资质的生产企业、网络商户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的案例。具体的案例我们会前已发至现场媒体记者朋友手中,会后我们将统一向社会进行公布。[/font][/color][/font][font=宋体] [/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三、发布我局针对检验检测机构违规问题部署的专项整治行动[/font][/color][/font][/b][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根据近期舆情信息、投诉举报及有关省份查处通报的案件,为加强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严肃查处不实和虚假检验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不法行为,净化检验检测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于[/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2022年4月至7月底开展检验检测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器械防护用品、食品、个体防护装备、建筑材料、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体、碳排放核查等六个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全数检查、严格整顿,坚决防止和查处检验检测造假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我局还将继续联合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海关、药监等部门部署开展年度[/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双随机、一公开”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加大机动车检验、生态环境监测、进出口商品检验、化妆品检验等重点领域的抽查比例,实现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的无缝衔接。加强跨部门联动监管,发挥系统监管合力,推动检验检测行业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坚决破除检验检测市场乱象,营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font][/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 [/color][/font][font='Microsoft YaHei UI'][color=#222222][font=Microsoft YaHei UI]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font][/color][/font]

  •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拟修改对照)

    [table=677][tr][td=2,1,540][size=15px]删去第五条[/size][/td][/tr][tr][td=1,1,416][size=15px]现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size][/td][td=1,1,119][size=15px]拟修改为[/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  第五条 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包括:[/size][size=15px]  (一)责令改正;[/size][size=15px]  (二)责令停止生产、营业、制造、出厂、修理、销售、使用、检定、测试、检验、进口;[/size][size=15px]  (三)责令赔偿损失;[/size][size=15px]  (四)吊销证书;[/size][size=15px]  (五)没收违法所得、计量器具、残次计量器具零配件及非法检定印、证;[/size][size=15px]  (六)罚款。[/size][/td][td=1,1,119][size=15px]删除[/size][/td][/tr][tr][td=2,1,432][size=15px][color=#ff0000]删去第十四条中的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七项[/color][/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现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size][/td][td=1,1,119][size=15px]拟修改为[/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333333]  [/color][/font](二)未取得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停止营业,封存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法所得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size][size=15px]  (三)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而擅自使用许可证标志和编号制造、销售计量器具的,责令其停止制造、销售,没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相当其违法所得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的罚款。[/size][size=15px]  (四)取得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后,其制造、修理条件仍达不到原考核条件的,限期整改;[/size][size=15px]经整改仍达不到原考核要求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size][/td][td=1,1,119][size=15px]删除[/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  (七)个体工商户制造、修理国家规定范围以外的计量器具或者不按规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其停止制造、修理,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size][/td][td=1,1,119][size=15px]删除[/size][/td][/tr][tr][td=2,1,432][size=15px][color=#ff0000]将第十六条修改为:“销售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color][/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现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size][/td][td=1,1,119][size=15px]拟修改为[/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font=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color=#333333]  [/color][/font]第十六条 销售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size][/td][td=1,1,119][size=15px]第十六条 销售超过有效期的标准物质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下罚款。[/size][/td][/tr][tr][td=2,1,432][size=15px]删去第十八条[/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现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size][/td][td=1,1,119][size=15px]拟修改为[/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  第十八条 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按以下规定处罚:[/size][size=15px]  (一)未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或已经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新增检验项目,未申请单项计量认证,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责令其停止检验,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size][size=15px]  (二)已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经检查不符合原考核条件的,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原考核条件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停止其使用计量认证标志。[/size][size=15px]  (三)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失去公正地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其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停止其使用计量认证标志。[/size][/td][td=1,1,119][size=15px]删除[/size][/td][/tr][tr][td=2,1,432][size=15px][color=#ff0000]将第三十一条中的“国家技术监督局”修改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color][/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现行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size][/td][td=1,1,119][size=15px]拟修改为[/size][/td][/tr][tr][td=1,1,368][size=15px]国家技术监督局[/size][/td][td=1,1,119][size=15px]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ize][/td][/tr][/tabl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严厉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

    文/王蕊 华测检测2018年12月底,央视曝光了特大保健品诈骗案内幕,一家保健品公司虚构了知名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将产品宣传伪造节目中并在讲座上给老人们播放,在这次活动中,两位老人相信了伪造的“电视宣传”,分别花了上万元购买了这款保健品,并期待疾病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是治愈。然而一个月后,不仅药效没有发挥作用,警察却找上了门。民警告诉他们,卖给他们这种保健品的公司涉嫌诈骗,希望两位老人能够配合调查。近几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已开始凸显,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同时伴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保健品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大,因此保健品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老年人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屡屡曝出“坑老”、“造假”等负面消息。会销、电销、网销、传销,免费体检、旅游参观、夸大宣传、情感销售等,各种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乱象丛生的行业问题成为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目前保健品市场乱象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先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很多违法营业者在各地举办各种讲座,伪造假的电视宣传资料,同时请一些“专家”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使老年人相信保健品能治百病,不用求医吃保健品就可痊愈。不法营业者还会通过打折、返利、免费体验等方式诱骗消费者帮助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更加夸大和虚假的宣传。第二种方式是进行洗脑式的营销。很多违法营业者抓住了老年人孤独的特点,每天陪老人聊天,打亲情牌,取得老年人信任。还有一些营业者给老人举办娱乐活动,带老人出去集体旅游,借此误导、诱骗老年人,对他们进行洗脑,使老人相信过度疗效,自愿购买,并拒绝看病求医,耽误了治疗。第三种方式是以次充好,定价过高。很多保健品的成本只有几十元,但是通过不良营业者的过度鼓吹功效,虚假宣传,使保健品能卖到上万的价格。同时有一些不良营业者为了达到其宣传中所说“根治疾病”的神奇效果,在产品中加入了大量非法成分,不仅没起到保健的效果,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2019年1月9日,市场监督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公告,公告中表明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网信办决定,自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2019年2月13日,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工作组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同志对前期工作予以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进一步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形成对“保健”市场乱象治理的压倒性态势;三是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创建长效监管体系;四是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作用。这已经不是政府第一次对保健品市场进行严打,早在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召开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大会上,就要求各地从5月16日起至9月底,在全国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的专项行动。打击“四非”的行动虽然让一些正规保健品的经销商也受到了影响,但是这次严打却让已经混乱多年的保健品行业开始走向正向的发展之路。2017年315晚会上曝光的保健品骗局,再次使保健品成为焦点,对此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回应:针对食品产品、生产经营、宣传信息等欺诈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订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已向社会征求意见,即将发布。《办法》将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列为食品宣传欺诈,在对生产经营企业处罚的同时,将对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近几年,国家也先后颁布了《保健品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标识规定》,并且还陆续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9年3月2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申报与审评体系,强化安全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组织起草了《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开始公开征求意见。从各种整治行动到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不难看出国家针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会不断加大,从现在国家13部委联合执法的“百日行动”开始,各地都在积极的对保健品市场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2019年3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情况。发布会中指出截至2019年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在各地查办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两类案件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占比32%。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通过两个多月的集中整治,对“保健”市场乱象已经形成全面打击的高压态势,“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政府对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的决心,整治保健品行业混乱局面也将会成为常态。虽然政府对于保健品监管的力度很大,但是在监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一些违法的营业者为了避风头,选择暂时不营业,或者加强防备,选择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经营。而且违法营业者大多通过口头的宣传暗示、引导和哄骗消费者,很少会留下公开的印刷资料,这样会造成监管过程中取证困难,查处难度加大。其次老年人辨别能力较低,忌讳就医、怕麻烦的思想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在客观上也给假冒伪劣保健品营销留下了可乘之机,老年人对“保健”市场的认识不高,被小恩小惠诱惑的心理基础短期内难以消除,容易被不良经营者诱骗,形成执法办案的阻力。再次保健品的定义是有一定的功能,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功能是让一部分疾病好转,但是却不以治疗为目的,本身就难以区分功能和治疗的界限。并且很多保健品企业利用药食同源的模糊地段,宣传产品存在养生保健功效,但是这种真实性却很难得到客观评价。“保健”市场的领域广、商品类别多、违法行为复杂,专业性较强。许多违法营业者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打法律的擦边球,用合法的表象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实际却侵害百姓权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本质,逃避法律规制。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政府很难进行认责。虽然对于保健品乱象现状,政府已经加大力度进行管制,此次百日行动更是动用了13个部委联合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长久的保护老年人保健品市场,仍然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强化措施。首先要消除认定难的问题,完善对保健品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并公布食药同源成分的药理作用,使企业无法打擦边球,也能让政府监管更明确的认责。第二要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基层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执法水平。第三建议设置保健品讲师培训考试发证机制,避免人人冒充专家讲座坑骗消费者。第四要加强执法协作机制,保健品市场涉及的领域、管理部门较多,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和执法协作机制,联合规范市场的销售行为。第五需完善长效的保健品监管机制,否则“百日行动”过后,保健品乱象现状很快会“死灰复燃”。目前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在持续监管执法和加大舆论宣传的基础上,已着手考虑研究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问题。2019年3月15日,为有效遏制“保健”市场乱象,形成持续整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拟研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市场监管总局已作为牵头部门,向相关部委,以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发函征求意见,还将以总局公告的形式,广泛向全社会征集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意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年轻人因工作强度的提高、社会老龄化的深入,使未来我国居民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必将呈指数级增长。虽然近年来,保健品乱象频发,各监管部门对保健品市场加强了监管,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保健品营业者的信心,但是严格的监管制度将会推动保健品行业优胜劣汰,优质的保健品企业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不良的保健品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淘汰。在政府的整治管控下,保健品行业良性发展,走向进步已是必然趋势。

  • 一认证机构被罚6.5万

    信用中国官网显示,当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责令中天鸿图国际认证有限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处罚款65000元。详情如下:[align=center][img=一认证机构被罚6.5万.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93b6388a-9191-485a-ad6f-ab7f25f3b657.jpg[/img][/align]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当阳市监处罚﹝2024﹞57号  处罚类别:罚款  处罚决定日期:2024-04-07  处罚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的 ……”依据该规定,本局决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处罚款65000元。  罚款金额(万元):6.5  违法行为类型:违法从事认证业务  违法事实:  经查,受审核方于2022年11月9日向当事人提交了《认证申请书》,当事人于2022年11月14日与受审核方签订了《管理/评价体系认证合同》,2023年1月4日当事人对受审核方进行了第一阶段现场审核,1月5-6日进行了第二阶段现场审核,2023年1月10日向受审核方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编号为62823Q4105R0S,认证覆盖范围为药用聚乙烯膜、袋的生产,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及印刷。受审核方暂时还未向当事人支付认证费用。  另查明,受审核方2022年11月08日与武汉武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咨询辅导合同》,由该公司指导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23年1月4日,当事人开展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审核过程中,武汉武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将《质量手册》及内审管理评审、程序文件、管理制度、记录表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给受审核方并打印出来,打印出来的文件与实际不符。  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存在的折弯机、气动压力机、电焊机、冲床、剪板机等操作规程和受审核方实际完全不相符。审核文件《不符合报告》中“不符合内容:企业识别“注塑”过程为特殊过程,但不能提供“注塑”过程年度确认的有效证”及“验证结论:上述不符合已得到纠正”等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审核文件《特殊过程的确认记录》中标注受审核方特殊过程名称是“注塑”,特殊过程使用的主要设备为“膜厚仪”,特殊过程使用的作业指导书为《吹塑作业指导书》。从《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及该公司实际工艺流程可知,该公司不存在“注塑”工序,也没有“膜厚仪”这个设备。  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处罚机关:当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处罚机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20582MB1606151M  数据来源:当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数据来源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20582MB1606151M[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信用中国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list][/list]

  • 【有奖讨论】违法保健品是如何轻而易举地走向市场?

    提到违法保健品,人们常会联想到两个词语:一是暴利,二是欺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追求,我国保健品行业迎来极速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暴利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的一些不法商家与不负责任的媒体联手打造了保健品黑金链,消费者利益受损甚至生命被危及的事件时有发生。违法保健品是如何轻而易举地走向市场?销售者又是采取什么伎俩诈骗消费者的呢?暴利与欺诈背后还有谁在助纣为虐?

  • 【转帖】卫生部发出通知 整顿违法添加物

    据新华社电 近期不断曝光及各地发现的地沟油、瘦肉精、问题乳粉以及“人造鸡蛋”等问题,反映出当前整顿违法添加物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卫生部17日下发通知,要求继续深入做好整顿违法添加物工作,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局部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  通知要求,针对一些企业使用无证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添加剂使用及记录不规范的问题,各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督和技术指导,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承担主体责任。对于尚无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的非食用物质,应当在相互通报和完善检验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和重视投诉举报线索,通过深入排查,现场监督检查,搜集固定证据,依法及时查处。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发现违法添加物要按规定及时向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相关地区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负有管辖权的监管部门要立即组织查处并向发出通报的部门反馈结果。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各地要严格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要高度关注媒体报道的违法添加问题,保持整顿违法添加物工作的高压态势。 不知道近期各地会做出什么动作~~~期待能够整治非法市场。

  • 四部门:严厉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生产假冒牛(羊、驴)肉制品等违法行为

    [b]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部署各地开展为期8个月的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b]全文如下:[align=center][color=#ff0000][b][size=20px]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size][/b][/color][/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安办、公安厅(局)、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市场监管局(厅、委):近年来,我国肉类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但一些地区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202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2024年4月至11月,在全国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b]一、目标任务[/b]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及其肉类产品为重点,深挖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源头线索,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全链条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链条。通过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法经营主体、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切实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b]二、工作措施[/b](一)制定工作方案。各省级食安办要会同同级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通知要求,汇总梳理群众投诉举报、部门通报、抽检监测、大数据分析、媒体报道等方面风险信息,组织风险研判,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地区亟待治理的突出问题,细化工作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二)强化问题整治。各地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要紧盯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养殖大县,省际、市际、县际交界地区,城乡接合部、肉制品生产集中地区以及群众举报多等风险问题隐患易发多发地区,聚焦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养殖场(户)、屠宰场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预制调理肉制品(含速冻类预制调理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生产企业和加工小作坊,经营肉类产品的食品经营者、集中交易市场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等重点场所,开展排查和暗访,建立问题线索清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追踪溯源,一查到底,形成工作闭环。(三)强化养殖环节监督检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检查养殖场(户)是否存在使用“瘦肉精”等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的违法行为;是否按规定自行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委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是否存在销售、随意弃置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等。(四)强化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环节监督检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重点检查屠宰厂(场)是否严格实施入场查验和肉品品质检验,代宰企业是否“只收费不检验”;是否出厂销售未经检验检疫动物产品;是否严格按照规定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是否收购、经营病死畜禽;是否存在注水、注药或者注入其他物质违法行为等。检查辖区内是否存在私屠滥宰行为。检查无害化处理场是否按规定对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否存在病死畜禽被“调包”等违法行为。(五)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重点检查生产经营者是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依法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是否按规定查验国产畜禽产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是否按规定查验进口肉类产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是否使用或销售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产品;是否以其他畜禽产品生产假冒牛(羊、驴)肉制品等。[b]三、工作要求[/b](一)周密组织实施。要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专项整治行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梳理总结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形成一批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将在专项行动结束后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进行集中评议,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专项整治不扎实、不深入的地区和部门,国务院食安办将运用“三书一函”制度督促加大整改力度。(二)注重宣传引导。要加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要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健全长效机制。要紧紧扭住当前对家畜使用“瘦肉精”、注水注药、加工病死畜禽以及肉类产品制假售假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间的线索通报、风险交流、联合执法、涉案物品处置等长效工作机制,精准治理薄弱环节,及时堵塞制度管理漏洞。(四)强化行刑衔接。要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涉嫌构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将侦办案件中发现的重大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及时通报同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并对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商请协助的重大疑难案件加强执法联动。公安机关商请提供检验结论、认定意见以及对涉案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协助的,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予以协助。请各省级食安办于2024年4月底前将本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联络员信息报送国务院食安办,并于2024年12月15日前报送本省份专项整治工作总结。[align=right]国务院食安办 公安部[/align][align=right]农业农村部 市场监管总局[/align][align=right]2024年3月29日[/align][来源:央视网][align=right][/align]

  • 关于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认定?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在食品违法案件中,如果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关于货值的金额和违法所得能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来呢?十一、关于“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违法收入”的计算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货值金额是指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数量(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产品)与其单件产品标价的乘积。对生产的单件产品标价应当以销售明示的单价计算;对销售的单件产品标价应当以销售者货签上标明的单价计算。生产者、销售者没有标价的,按照该产品被查处时该地区市场零售价的平均单价计算。本法所称违法所得是指获取的利润。[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执法稽查局[/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11-23[/back][/color]食品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

    [align=center]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align][align=center]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align][align=center]市监检测发〔2024〕53号[/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机动车检验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工责任,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严肃查处虚假检验、串通涨价、违规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深化整治机动车检验市场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开展为期6个月的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b]一、着力规范检验机构收费行为[/b]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督促机动车检验机构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新能源汽车检测收费的公告》(2021年第32号),不得就未真实提供的服务收取费用,不得将“尾气检测费”打包进纯电动汽车“年检费”一并收取。依法查处机动车检验机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机动车检验市场价格秩序。[b]二、加大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力度[/b]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检验检测综合治理和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积极联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管。对照职责分工,市场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持情况,配合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重点通过技术手段查处机构违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问题。[b]三、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b]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联合相关主管部门严厉打击不执行国家标准检验、篡改检验数据、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出具虚假检验结果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交由公安交管、生态环境部门处罚后,严格依法撤销检验资质,依法依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涉嫌构成故意提供虚假文件等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四、推动提升检验服务规范化水平[/b]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照《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技术要求》实施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落实优化车检服务举措。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部门落实“两站合一”要求,确保新申请和到期换证机构实现安检、环检两站合一。联合公安交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部门推动落实提升检验服务规范化水平工作要求,优化检验服务流程,推行车辆检验“交钥匙工程”,推进实现群众送检只排一次队、全程一窗办。[b]五、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b]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职责特点,研究建立互补共治、信息传递、部门联动的检验检测市场监管执法协调机制。发挥信用监管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重要作用,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要求,将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信息归集于经营主体名下,及时向公安交管、生态环境部门共享信用信息,形成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有效制约。及时公开违法案件信息,集中公布一批检验检测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提高监管影响力和震慑力。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或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应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报告。请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别于2024年9月20日和12月10日前将专项整治总结、检查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及典型案例上报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联系人:认可检测司 左天明 010-82262722附件:2024年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信息汇总表[align=right]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align][align=right]2024年7月17日 [/align](此件公开发布)[list][/list][list][*]附件下载[*][/list][list][*][url=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attach/20247/f83a6cd22a1742ca94a90180c7d22c6a.doc?fileName=%E9%99%84%E4%BB%B6%EF%BC%9A2024%E5%B9%B4%E6%9C%BA%E5%8A%A8%E8%BD%A6%E6%A3%80%E9%AA%8C%E4%B8%93%E9%A1%B9%E6%95%B4%E6%B2%BB%E8%A1%8C%E5%8A%A8%E4%BF%A1%E6%81%AF%E6%B1%87%E6%80%BB%E8%A1%A8.doc]附件:2024年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信息汇总表.doc[/url][/list]

  • 【转帖】行业动态 以标签清查为抓手,安顺市春季兽药市场整治有成效

    经营领域的假冒伪劣兽药始终比较突出,基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在经费紧张、技术手段有限的条件下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贵州省安顺市以标签清查为抓手整治兽药市场秩序的经验值得借鉴。2010年初,安顺市畜牧兽医局在研究制定农资打假工作方案时,对经营领域的假冒伪劣兽药始终比较突出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在现有执法工作条件下的可行解决办法,作出了以标签清查为主要手段整治兽药市场秩序的部署。标签清查活动分部署动员、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清查三个阶段,以西秀区的南方大市场和帆布厂两个兽药市场为重点区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清查假冒合法企业生产的兽药产品,无批准文号、冒用、套用和伪造批准文号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或超标、夸大疗效产品,擅自改变组方或在中药产品中添加化药成分产品或直接改变产品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不符合兽药产品标准的行为,以及国家禁用的兽药为重点产品的兽药专项整治活动。3个月来,全市兽药经营企业自查了来自170个(次)兽药生产企业的1112个兽药产品,向畜牧部门报告了自查情况,对违法产品、违法行为自觉进行了整改和处理;随后,各县、区畜牧部门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开展标签清查,在南方大市场和帆布厂两个市场上清查的34户兽药经营企业中,有14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行为,已由西秀区畜牧执法大队进一步调查处理,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7件(已办结3件),收缴罚没款8094.6元,收缴假劣兽药4494盒(瓶、袋),为抗旱保畜、维护养殖者合法权益、促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标签清查活动使兽药经营者进一步掌握了兽药生产企业合法性、兽药产品合格性、兽药标签合规性的审查方法,自觉严把兽药市场准入关;兽药执法人员进一步掌握了通过标签排查兽药经营行为合法性的工作方法,监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兽药市场秩序持续好转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 2024年重点查处这类检验检测活动中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重点领域执法、持续开展“铁拳”行动、深化系列专项行动,着力稳定市场信心,不断提升消费信心,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动能的释放。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40.62万件,比上年增长10.6%;罚没金额105.35亿元,下降22%,办案数量和罚没金额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一增一减”,统筹执法力度与温度取得重要成效。[align=center]“铁拳”出击护民生 让消费者敢消费[/align]不断健全“铁拳”工作机制,打造执法为民“铁拳”品牌,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涉老违法行为、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假冒知名品牌等8类违法行为,全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2023年查办民生领域违法案件56.5万件,涉案货值金额28.1亿元,向社会公开曝光1034起典型案件。挂牌督办大案要案形成有力震慑,2023年挂牌督办食品非法添加、制售不合格液化石油气、假冒农资化肥和知名品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重点案件128件,交办转办重要案件线索79件。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2023年查办食品案件54.4万件,罚没金额26.3亿元。[align=center]重点执法稳发展 让消费者能消费[/align]开展产品质量执法,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加大质量违法打击力度,2023年查办违法案件5.67万件,涉案货值6.77亿元;推进燃气安全“灶、管、阀、气”专项执法,立案查处燃气用具案件6101件、添加二甲醚案件237件;整治家居消费市场乱象,查办家居质量违法案件4406件,涉案货值2733.41万元;开展检验检测领域专项执法,立案查处检验检测机构违法案件1269件,撤销认证机构资质51家,对227家机构给予行政告诫和责令整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新时代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的意见》,严厉打击假冒知名品牌、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违规代理等商标专利领域违法行为,2023年查办知识产权案件3.31万件,罚没金额4.89亿元;开展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集中销毁涉案商品4700余吨、货值8.3亿元。全面完成“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三年专项行动,检查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单位2600万家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1.1万件,监测电商平台(网站)796.75万家次,开展行政指导11.64万次,督促下架、删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3.61万条。非法销售渠道基本阻断,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执法长效机制日益完善。[align=center]专项行动优环境 让消费者愿消费[/align]综合治理加油机“偷油”作弊,2023年查处加油机作弊违法案件829件,涉案金额10.87亿元,移送司法机关42件;研究修订《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国家标准和《燃油加油机型式评价大纲》《燃油加油机计量检定规程》《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综合治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推进茶叶过度包装治理,责令改正过度包装行为3884起,作出行政处罚422件,曝光典型案例756件;制定查处过度包装行为执法指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修改单等标准规范,推动监管执法标准统一;制作《新买椟还珠》《茶者精神》等抵制过度包装公益广告在央视播出,推动绿色生产和简约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据介绍,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以“护民生”为中心,深入推进“铁拳”行动,突出“保安全”和“反欺诈”主题。“保安全”方面,以燃气灶具、电动自行车、儿童玩具等为重点产品,重点查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以宣称镇痛、安睡等功能食品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药品及其衍生物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违法生产使用小型锅炉行为;重点查处在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活动中出具不实或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反欺诈”方面,重点查处加油机计量作弊、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商标侵权、伪造或冒用地理标志、价格欺诈、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等违法案件。转变执法理念、优化执法方式、扛牢职责使命,让人民群众在市场监管执法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人民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list][/list]

  • 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国务院食安办等四部门出手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各地开展为期8个月的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通知》要求以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及其肉类产品为重点,深挖肉类产品违法犯罪源头线索,对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全链条开展专项整治,坚决斩断非法屠宰、加工、销售链条。通过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法经营主体、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通知》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强化问题整治。紧盯重点地区和重点场所,开展排查和暗访,建立问题线索清单。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追踪溯源,形成工作闭环。二是强化养殖环节监督检查。部署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以生猪、肉牛、肉羊和肉鸡养殖场(户)为重点,严厉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销售、随意弃置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三是强化屠宰和无害化处理环节监督检查。部署各地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检查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场,严厉查处私屠滥宰、注水、注药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病死畜禽被“调包”等违法行为。四是强化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重点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查处使用或销售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产品以及生产假冒牛(羊、驴)肉制品等违法行为。[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铁路局 关于印发《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font=仿宋_GB23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font][font=仿宋_GB2312]现将《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请认真贯彻执行。[/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铁路局 [/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align][align=right][font=&]2023[font=仿宋_GB2312]年[/font]3[font=仿宋_GB2312]月[/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31[/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日[/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 [/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此件公开发布)[/font][font=&][/font][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font=&][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font][/font][/align][align=center][font=&]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一章[/font] [font=黑体]总则[/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一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为加强铁路产品认证工作管理,保障铁路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本办法中所称的铁路产品是指直接关系铁路运输安全的铁路专用产品。[/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三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共同推行统一的铁路产品认证制度,组织推动铁路产品认证工作,依据各自职责对铁路产品认证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推动认证结果采信。[/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四条[/font][/font][font=&] [font=仿宋_GB2312]铁路产品认证属于自愿性产品认证。铁路产品认证目录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铁路局发布。[/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五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目录内的铁路产品以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依据[/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铁路产品[/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规则(以下简称认证规则)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黑体]第六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共同组建铁路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负责提出铁路产品认证目录及认证规则草案,协调认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方提供专业技术建议。[/font][/font][font=&][/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二章[/font] [font=黑体]机构和人员资质[/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七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从事铁路产品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具备从事铁路产品认证相应的技术能力,[/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经市场监管总局征求国家铁路局意见后批准,方可从事铁路产品认证[/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活动[/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八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从事铁路产品认证相关检验检测活动的机构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具备对认证目录内铁路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能力,由认证机构自有或与其签约开展相关检验检测活动。[/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九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能力持续符合国家关于认证人员职业资格的相关要求。[/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从事铁路产品认证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对其从业活动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font][/font][font=&] [/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三章[/font] [font=黑体]认证实施[/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十一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铁路产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进口商(以下统称认证委托人)可委托认证机构进行铁路产品认证,并按照认证规则的规定提供相关材料。[/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二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认证规则受理认证委托、开展铁路产品认证。[/font][/font][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三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对符合认证要求的铁路产品,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铁路产品,应当书面通知认证委托人,并说明理由。[/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应对作出的认证结论负责。[/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四条[/font][/font][font=&] [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按照认证规则规定的方式和频次,对获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实施有效的获证后监督,控制并验证获证产品持续符合认证要求。[/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对于不能符合认证要求的获证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认证机构应当根据相应情形对认证证书作出暂停、注销、撤销处理,将相关信息报送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并向社会公布。[/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五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规则、收费标准、认证结果等相关信息。[/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六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不得从事铁路产品认证咨询和铁路产品开发、销售工作。[/font][/font][font=&] [/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四章[/font] [font=黑体]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十七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铁路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font]5[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当依据认证规则,针对不同情形,及时作出变更、扩展、暂停、注销、撤销认证证书的处理决定。[/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十八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获得铁路产品认证的产品按认证规则要求加施统一的铁路产品认证标志。铁路产品认证标志由基本图案和认证机构标志识别信息组成,如下图:[/font][/font][align=center][font=&][font=仿宋_GB2312][img]https://gkml.samr.gov.cn/nsjg/rzjgs/202304/W020230406603868905635.png[/img][/font][/font][/align][font=&] [/font][font=&][font=黑体]第十九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获得铁路产品认证的认证委托人,可以在获证产品或者最小销售包装上采用加贴、印刷、模压等方式加施铁路产品认证标志,可以在获证产品广告等宣传材料上使用铁路产品认证标志。使用铁路产品认证标志可以按照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获得铁路产品认证的认证委托人,应当建立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使用管理制度。[/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证书被暂停、注销、撤销的,认证委托人、生产企业自认证机构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不得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不得就其产品做出误导性声明。[/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认证委托人、生产企业正确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一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冒用、买卖和转让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font][/font][font=&] [/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五章[/font] [font=黑体]监督管理[/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二十二条[/font][/font][font=黑体]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对铁路产品认证活动开展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查处,并通报国家铁路局;根据监管工作需要,与国家铁路局联合开展认证产品专项监督检查。[/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三条[/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各地区铁路监管部门依据[/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职责,对辖区内铁路产品认证活动、获证铁路产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四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任何组织和个人对铁路产品认证活动、[/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获证铁路产品使用[/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铁路监管部门举报。市场监管部门、铁路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五条[/font][/font][font=&] [font=仿宋_GB2312]伪造、变造、冒用、买卖和转让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以及铁路产品认证活动中的其他违法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查处[/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 [/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六章[/font] [font=黑体]认证结果采信[/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二十六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铁路局、市场监管总局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应用单位采信和使用获得认证的铁路产品,服务交通强国、质量强国建设。[/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七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级铁路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铁路产品认证工作,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font][/font][font=&] [/font][align=center][font=&][font=黑体]第七章[/font] [font=黑体]附则[/font][/font][/align][font=&][font=黑体]第二十八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本办法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铁路局负责解释。[/font][/font][font=&][font=黑体]第二十九条[/font][/font][font=&] [/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本办法自[/font]2023[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3[/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月[/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31[/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日起施行。原铁道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font]2012[font=仿宋_GB2312]年联合发布的《铁路产品认证管理办法》(铁科技〔[/font]2012[font=仿宋_GB2312]〕[/font]95[font=仿宋_GB2312]号)同时废止。[/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

  • 国家认监委发布2017年认证监管典型案例

    国家认监委发布2017年认证监管典型案例时间:2017-12-29  来源:国家认监委摘要:  2017年,国家认监委围绕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强认证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认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认证市场秩序。现公布典型案例如下:  1、国家认监委查处凯邦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案  2017年6月,国家认监委得到某企业反映,称凯邦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在未与其签订认证合同、仅通过QQ联系了解企业一些信息的情况下就向其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经查实,凯邦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在未与企业签订认证合同,审核员未到企业现场实施审核的情况下,编造了虚假的认证文件、记录,出具虚假的认证结论,为该企业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凯邦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及相关审核员的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认证认可条例》第23条的规定,2017年9月,国家认监委依法对凯邦认证(上海)有限公司做出了撤销其认证机构批准书的行政处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审核员做出了撤销其执业资格的行政处罚。  2、国家认监委查处昆仑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案  国家认监委在组织管理体系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昆仑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活动存在严重违反认证规则的问题。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昆仑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在2015年7月对北京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减少、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在未对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关键过程和活动进行现场审核的情况下,就向其颁发了认证证书。在2016年3月对莱州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时,减少、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致使审核中关于该公司仓储设施情况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结论严重失实。昆仑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上述行为严重影响了认证活动的有效性和真实性,2017年5月,国家认监委依法对昆仑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做出了撤销其认证机构批准书的行政处罚。  3、泛长三角地区检验检疫部门联合查处境外机构非法认证案  2017年3月,上海检验检疫局发现台湾英日美国际有限公司等机构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开展管理体系认证活动。通过泛长三角地区认证执法监管联动机制,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安徽和厦门检验检疫局六局联动,先后出动认证执法人员40余人次,对各自辖区内涉案的12家获证组织、3家认证机构、3家认证咨询机构和相关单位、人员开展执法调查,查明英日美公司和MIC两家境外机构非法认证的违法事实。国家认监委于2017年7月发布公告,对上述机构未经批准擅自在中国境内非法从事认证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公布。上海检验检疫局对国内某认证机构未对审核员实施有效管理、导致其审核员违规为英日美公司提供认证服务的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上海、江苏等六个检验检疫局通过行政提示、警示通报、政策宣贯等方式,向经英日美公司认证的12家获证企业告知其获得的认证证书在中国境内无效,不得据此进行任何企业宣传。  4、浙江省质监部门查处未经认证CCC目录内产品案  2017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希孟实业(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孟公司)进行检查,发现希孟公司擅自出厂销售列入目录的未通过CCC认证的冲击电钻。经查实,[img]http://www.cnca.gov.cn/xxgk/jgdt/201712/W020171229352783240072.gif[/img]2017年1月,希孟公司委托宁波市鄞州捷宇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宇公司)加工“APOLLO”冲击电钻组合套装100套,并提供标注“希孟工具套装专用箱”的包装纸箱及“APOLLO注册商标 220-240~50hz 希孟实业(杭州)有限公司”的冲击电钻标贴等,由捷宇公司将相关标贴粘合在冲击电钻产品上,再将五金工具套装系列产品进行包装后发送希孟公司,由希孟公司在其淘宝网开设的“希孟工具”网店销售。至查获时止,希孟公司共销售此类产品67套,违法所得4020元。希孟公司和捷宇公司均未取得CCC认证证书。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第67条的规定,对希孟公司处以罚款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4020元的处罚。  5、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查获未获CCC认证进口豪华灯具案  2017年6月,上海洋山检验检疫局查验人员在对一批西班牙进口、申报品名为家具的集装箱货物实施入境查验时发现,申报只有9件家具的40英尺集装箱装载了23盏各式豪华灯具。经过调查取证,确认了货主擅自进口未获CCC认证产品的事实。洋山检验检疫局根据这一风险点,加大了对家具类产品的掏箱查验力度,又陆续在家具类入境货物中查获了3批次无证豪华灯具。据统计,这些涉案灯具共计52件,货值3万多美元,目前都已被责令退运或销毁,有效防止了存在安全隐患的无证产品流入国内市场。  6、上海市质监部门查处违法标注有机产品案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调查认定,上海敏顺蔬果专业合作社从青岛七彩大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购入“有机花菜”(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34OP1600342)后,在其经营场所内将上述购入的“有机花菜”经清洗、切割、重新包装后以“有机花菜朵”的名义对外销售。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对购入的有机原料进行清洗、切割及重新包装后,在产品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情况下不得标注“有机”字样销售。2017年9月,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50条规定,对上海敏顺蔬果专业合作社处以责令其改正并罚款人民币1万元的行政处罚。  7、国家认监委暂停法国一家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资格  2017年12月,因疑似导致沙门氏菌感染,法国拉克塔利斯集团共12批一段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法国主管部门公告召回。上述产品的生产企业CELIA-LAITERIE DE CRAON已获得在华注册资格。国家认监委经核实发现,该企业对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风险隐患未能充分识别,未能对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危害进行有效控制,不能持续符合注册要求。国家认监委根据《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第14条规定,决定暂停CELIA-LAITERIE DE CRAON企业的注册资格,并通报法国主管部门。国家认监委将根据企业后续的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其注册资格。  8、山东省质监局查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农产品检验检测数据案  2017年3月,山东省质监局根据网上线索,赴山东新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现场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在检测农产品韭菜中有机磷含量时存在检验报告数据失实问题,检验报告中有机磷色谱图存在雷同。经查实,该公司将18个样品的检测数据经人为造假处理后,形成120组新的数据用于伪造60份检验报告。山东省质监局对该公司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的违法行为做出了撤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的处理。  9、吉林省质监局查处检验检测机构超资质认定范围出具检测数据、结果案  2017年9月,吉林省质监局根据中央环境保护督查组交办的举报信访事项,对长春市厚德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经查实,该公司2015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未取得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检测资质的情况下,对外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违法出具了25份检测报告,收取检测费用2万元。针对长春市厚德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超出资质认定证书规定的检验检测能力范围,擅自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等违法行为,吉林省质监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做出责令整改并处罚款2万5千元的行政处罚。  10、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撤销经历造假审核员注册资格  根据《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61号)的规定和国家认监委的授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负责实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制度。2017年6月,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办理认证证书转换备案过程中发现部分审核员审核经历造假的线索并开展调查。经查实,共有26名审核员存在审核经历造假的问题,部分人员甚至从未实际参与审核便骗取了注册审核员资格。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于2017年9月撤销了上述26人的注册资格,并公布了所有违规事实。

  • 福建严查11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必要时实行五没收

    福建省食药监局近日印发《“打两非治源头”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各设区市食药监、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严查11类违法行为。  方案要求,各设区市相关监管部门结合辖区实际,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集中力量对无资质生产加工食品、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未办理许可手续、非法添加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生产加工条件恶劣等5类重点食品生产违法行为以及无证经营食品、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经营乳制品、经营不合格肉类及其制品、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食品违法标签标识等6类重点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查处整治。  福建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行动重点采取4项措施。  一是深入摸排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采取张贴公告、群发短信、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鼓励、发动群众举报,结合走访行业协会,调查餐饮企业、集贸市场、食杂店等形式,集合全社会力量,收集案源线索,深入挖掘、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摧毁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商贩”。  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突出生产流通环节的各类整治重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事先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企业进货查验、索票索证、生产过程管理、购销台账登记等重点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提高检查有效性。  三是强化监督抽检和安全监测。结合全年食品抽检工作安排,重点对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等问题加大抽检力度,并督促基层监管部门继续发挥好快速检测设备的初筛作用,使抽检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四是严惩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无证生产经营食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重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必要时实行“五没收”(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对涉嫌刑事犯罪的,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据了解,各地各部门要在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和专项行动的全面动员部署。“此次专项行动将持续到年底,届时福建省食药监局将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评。”福建省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市场监管总局 农业农村部 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

    [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和[/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各有关单位:[/font][/font][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种业振兴行动有关部署要求,发挥质量认证[/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对[/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提升种子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加快推动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font][font=仿宋_GB2312]决定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font][/font][font=&][/font][font=黑体]一、工作原则与机制[/font][font=&][/font][font=楷体_GB2312](一)工作原则[/font][font=楷体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种子认证是认证机构根据企业自愿申请,对农作物种子质量开展的合格评定活动[/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按照“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共同组织推动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font][font=&][/font][font=楷体_GB2312](二)工作机制[/font][font=楷体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由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与农业农村部共同[/font][font=仿宋_GB2312]组织[/font][font=仿宋_GB2312]实施。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作物种子认证结果采信。[/font][font=&][/font][font=&] [/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作物种子认证目录、认证[/font][font=仿宋_GB2312]实施[/font][font=仿宋_GB2312]规则和认证标志(见附件),农业农村部商市场监管总局后发布农作物种子相关技术规范作为认证依据。[/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组建[/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等具体工作。[/font][font=&][/font][font=黑体]二、认证实施[/font][font=黑体][/font][font=仿宋_GB2312](一)从事农作物种子认证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具备与从事农作物种子认证相应的专业条件和技术能力,经市场监管总局征求农业农村部意见[/font][font=仿宋_GB2312]并进行[/font][font=仿宋_GB2312]专家评审[/font][font=仿宋_GB2312]后批准取得资质[/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二)认证机构依据农作物种子认证[/font][font=仿宋_GB2312]实施[/font][font=仿宋_GB2312]规则和技术规范开展认证工作。[/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三)认[/font][font=仿宋_GB2312]证机构根据认证业务需要,委托[/font][font=仿宋_GB2312]经省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考核合格[/font][font=仿宋_GB2312]的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开展与农作物种子认证活动相关的检验检测活动,并依据有关检验检测数据作出认证结论。[/font][font=仿宋_GB2312](四)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收费标准[/font][font=仿宋_GB2312]和[/font][font=仿宋_GB2312]认证证书有效、暂停、注销或者撤销的状态等信息,接受社会的查询和监督[/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五)认证机构应当对其在农作物种子认证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承担保密义务。[/font][font=&][/font][font=黑体]三、推广应用[/font][font=黑体][/font][font=仿宋_GB2312](一)农业农村部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推广应用机制,积极推动行业管理、市场流通等领域广泛采信[/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种子认证结果。[/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二)[/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组织开展[/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font][font=仿宋_GB2312]种子认证的宣传引导和[/font][font=仿宋_GB2312]相关[/font][font=仿宋_GB2312]培训[/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三[/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font][font=仿宋_GB2312]鼓励种子企业获得[/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font][font=仿宋_GB2312]种子认证[/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对获得认证的种子企业[/font][font=仿宋_GB2312]合理[/font][font=仿宋_GB2312]减少监管频次[/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优先支持[/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font][font=仿宋_GB2312]种子认证机构、获证企业承担相关重大攻关和项目建设任务。[/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黑体]四、监督管理[/font][font=黑体][/font][font=仿宋_GB2312](一)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对农作物种子认证相关工作实施监督管理[/font][font=仿宋_GB2312],处理[/font][font=仿宋_GB2312]相关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二)对认证活动或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按有关规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将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涉企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相关国家平台依法公示。[/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附[/font][font=仿宋_GB2312]件[/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作物种子认证标志图案[/font][font=&][/font][b][font=&] [/font][/b][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 [/font][font=仿宋_GB2312]农业农村部[/font][/align][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2023[/font][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8[/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月[/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31[/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日[/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黑体]附件[/font][font=黑体][/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align=center][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农作物种子认证标志图案[/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align][align=center][font=&] [/font] [/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picture/20238/ce674d5cf6e74077839013a4d7a1740a.png][img=,211,192]https://www.samr.gov.cn/cms_files/filemanager/1647978232/picture/20238/ce674d5cf6e74077839013a4d7a1740a.png[/img][/url][font=&] [/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标志含义:[/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中国种子认证(英文:[/font]China Seed Certification[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标志[/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设计整体以秦小篆简体[/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的“种”字[/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为基础,上收下展,整体形态有如种子扎根大地,茁壮生长;支撑、连贯上下的结构,寓意种子认证[/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服务[/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三农”[/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支撑[/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我国[/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种业振兴[/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font=&][/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色号代码:[/font]C:80 M:0 Y:100 K:0[/font]

  • 【转帖】工商总局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食品安全列入重点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工商市字〔2010〕58号文——《[color=#0000ff]关于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color]》,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从2010年4月到10月,用半年多的时间,在全国开展农村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通知要求在此次专项整治中,突出三个重点:重点整治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侵害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比较严重的重点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品交易市场;重点检查各类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产品、建筑装饰材料等商品;重点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销售不合格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假使假以及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和商标侵权、虚假广告等各类违法行为。 其中,强化食品安全是本次整治的重点,工商总局要求: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审核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监督农村食品、商品经营者依法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记录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加强对农村市场中各类食品经营场所、食杂店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以查处销售病死病害猪(牛、羊)肉和注水肉为重点,严防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通过在农村商品交易市场设立商品质量警示牌、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及时公布商品质量信息,认真实施质量不合格商品下架、退市制度,坚决把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清除出市场。 各地工商部门将依据《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赋予的执法手段,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市场集中执法检查行动,重点查处与农村消费者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假冒伪劣商品。同时,要求各地工商部门,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提高农村市场监管效能。 最后,工商总局的通知对本次农村市场专项整治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主要包括: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制。 (三)创新工作机制,务求实效。 (四)加强协调配合,促进齐抓共管。 (五)强化督查指导,狠抓检查落实。

  • 【转帖】质量认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作者: 刘北辰 )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质量认证已发展成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杂的技术技术经济体系。实践证明,质量认证作为对产品质量,企业保证能力实施的第三方评价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已成为世界各国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手段,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愈加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认证活动起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当一个工匠谋求订户确认他的产品符合某种规格时,就出现了原始的认证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产品规格的形式和确认程序方面也不规范,因而买主对产品是否符合规格,信心不足。19世纪中叶,一些工业化国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开始制定法律或技术法规,规定凡要求符合政府颁布的规格和程序的某些工业品,必须通过确认。这就是法规性认证或强制性认证的开始。可见,认证来源于市场经济贸易活动和政府法规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标准化水平的提高,现代认证已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体系。近二三十年间,认证制度几乎被所有工业化发达国家所采用,受到各国政府和工商界的空前重视,并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认证一词的英文为Conforming Certication,即“合格认证”。其定义是为确认产品、过程或服务完全符合有关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而进行的第三方机构的证明活动”。目前,质量认证包括产品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种形式。产品认证是最初的认证形式,它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产品认证的对象是特定产品或服务,它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而体系认证的对象是企业的质量体系,它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到上世纪90年代,在短短的2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化、规范化,国际大市场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更加完善的认证形式。  笔者认为,实现“十五”时期和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规模发展迅猛,每年新增加的投入相当可观。实践证明,质量认证作为对产品质量、企业保证能力实施的第三方评价活动,在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并已成为世界各国规范市场行为,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手段,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愈加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实行质量认证制度作为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着越术越重要的作用。

  • 【转帖】卫生部证实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

    卫生部证实王老吉凉茶违法添加中药材2009年05月12日09:21 来源:中国网  卫生部将于2009年5月11日上午10:00在卫生部(西直门外南路1号)五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有关情况。以下是部分实录:  大公报记者:  今年5月OMP事件以后,今年的一个知名品牌王老吉凉茶曝出违法添加中药材。最近媒体广泛报道,杭州消费者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以后出现胃溃疡,医生诊断说他是胃寒,王老吉里面有一味中药材就是夏枯草,夏枯草会造成胃寒的人病情加重。这个事情前不久国内的媒体都纷纷报道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专家学者指出,王老吉添加的夏枯草在卫生部公布的87种允许食用的药材名单中没有。另外,专家指出夏枯草这个药物对孕妇、儿童老人和体虚胃寒的人造成伤害。王老吉它是一个饮料的批号,但是它宣传的是特殊功效。我想知道卫生部对这个事有什么评价?另外,对王老吉的事我们是否会像当时查处OMP事件一样来查处?谢谢。  严卫星:  关于王老吉茶的问题,因为食品安全法已经规定,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是卫生部公布的,卫生部过去也发布过这样的名单,的确王老吉中的有些成分和原料不包括在内。目前,卫生部正在组织清理在食品中添加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类似于您谈到的OMP等等,还有许多许多,目前正在清理。这些原料下一步卫生部都会组织专家经过认真研究和论证,哪些东西将来可以在食品中添加的,哪些东西不可以在食品中添加,哪些属于保健食品管理的原料,将来会进一步归类、清除。

  • 广东向认证检测机构发出倡议 合力推进行业自律

    [align=left] 近日,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组织下,省认证认可协会向全省认证检测机构发出行业自律倡议,合力推进行业自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align][align=left] 省认证认可协会倡导全省认证检测机构及从业人员从自身做起,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公信”的服务理念,守法经营、规范执业、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自觉抵制认证检测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合力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和良好市场秩序,增强行业公信力,切实发挥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align][align=left] 据悉,在该省第十二个“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中,省认证认可协会组织了部分品牌号召力强、履行社会责任好的认证检测机构开展公益宣传活动,进行行业自律集体宣誓。[/align][align=left] 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将推动认证检测行业完善自律机制,健全自律行为准则、管理规范、监督机制和评价仲裁规则等,方便认证检测机构加入自律组织,不断扩大行业自律覆盖面,及时清除违法失信机构,促进认证检测行业健康发展。[/align]

  • 有关资质认证范围的咨询?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1、资质认证是否包括产品认证、服务认证、管理体系认证?2、GB/T19001或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API607或API6FA防火认证,TA-LUFT或ISO 15848-1泄露认证等是否属于资质认证范畴?[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认证监督管理司[/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12-19[/back][/color]关于认证领域目录可参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公告》(2022年第28号)之附件1《实行告知承诺及优化审批服务的认证领域目录》。

  • 【分享】全国共查处农资计量违法案件4000余起 ——你有何感想??

    全国共查处农资计量违法案件4000余起 ——你有何感想?? 为维护农资市场计量秩序,质检总局从今年3月中旬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农资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共查处计量违法案件3896起。  在这3000多起计量违法案件中,未申请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超过检定周期使用计量器具的案件2369起,缺斤短两、计量作弊等违法案件1102起,其他违法案件425起。各地质检部门在对计量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进行整改。  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质检部门基本摸清了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的基本情况。全国共检查化肥41932批次,合格38636批次,净含量抽样合格率92.1%。  同时,质检部门也基本摸清了农资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的基本情况。在此次专项整治中,全国共检查农资销售企业39422家,农资市场在用计量器具67617件,受检率从专项整治前的79.8%提高至专项整治后的95.5%,农资市场计量秩序明显好转。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