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仪器研发与产业化

仪器信息网仪器研发与产业化专题为您整合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仪器研发与产业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仪器研发与产业化话题讨论。

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相关的资讯

  • 国产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研讨会在浙江嘉兴成功举办
    国产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研讨会现场 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组织与联络,在嘉兴市人民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市科技城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9月26日浙江嘉兴举办第六届分析仪器发展与创新论坛暨第一届中国科学仪器南湖论坛上,同期顺利召开了国产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研讨会。 此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在质谱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参会,与会专家介绍了各自质谱研发生产项目的进展,共同探讨中国质谱行业的现状、机遇和挑战,携手推动国产质谱的产业化及应用,共商中国质谱产业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多方伙伴关系及合作机制的建立。 面对中国仪器市场(质谱仪器尤为明显)被国外厂商占据大壁江山的严峻形势下,国产质谱仪器如何实现产业化并突出重围是会上讨论的重点。 浙江大学科学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主持报告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报告有: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质谱市场及展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李海洋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以需求为牵引的质谱技术研究与应用 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做报告 报告题目:大力发展中国的质谱和生物质谱产业 上海楚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杰博士做报告 报告题目:分子的离子化技术在质谱工业中的重要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乔晓林教授做报告 报告题目:基于小型质谱仪的解决方案的研发思路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储焰南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实时在线质谱和离子迁移谱检测仪研制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周振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郭寅龙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有机反应质谱的研制与开发 中石化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苏焕华研究员做报告 报告题目:应用研究在国产质谱仪产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分两部分进行,上午的报告会由浙江大学科学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主持,各位专家做了关于国产质谱的研发和产业化现状的报告;下午进行了研讨,由专家和厂商代表自由发言。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厂商代表积极发言,献计献策,直接面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换意见。会后专家普遍对于此次会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此次会议议题具体,召开的时机非常及时、会议目的非常明确。本次会议结束后,仪器信息网的编辑同志将综合各位代表的意见,整理出《对中国质谱产业发展的建议书》, 并递交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后, 上交国家有关部门。 讨论会现场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闫成德理事长主持讨论会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开敏女士发言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钧先生发言 中国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士强先生发言 上海市科委马兰凤女士发言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志东先生发言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代表发言
  • 星火燎原,初心如一 | 15年承载深耕,专注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及产业化
    “要想成为科研强国,必须首先成为仪器强国。”——《人民日报》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很大程度上决定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贡献了我国1/3 GDP的工业领域,科学仪器被形象的称为先进工业的“急先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仪器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科学仪器研究起步晚,特别是在重大科学仪器的研究上核心技术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和国外实力相差悬殊,大部分情况下都受到国外品牌的垄断和制约。2006年,为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推动行业自主创新,助力实现重大科学仪器的“中国梦”,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集结核心技术骨干,成立了首支实验室研发团队,正式开始进军重大科学仪器领域。『从星星之火 到燎原之势 』2006~2010年,聚光科技实验室研发团队开始全面布局构筑质谱、色谱、光谱等核心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搭建和核心技术掌握,逐步衍生出了其他产品平台;同时,对标国际行业标杆企业,紧随脚步,不断完善并搭建公司产品体系平台。2011年,科技部正式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以下简称“重大科仪专项”),体系性地推动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的工作。聚光科技积极响应这一国家科技战略,顺势而为,加大配套研发投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十余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成功研制并产业化了十余款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15年来,聚光科技坚持以技术立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帮助了国家在重大科学仪器领域的整体技术实力提升和全产业链构建,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掌握了质谱、色谱、光谱等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人才,为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突破提供了有效支撑。从星星之火 到燎原之势,通过聚光科技为代表的国内优秀高端分析仪器企业的不断努力,国产重大科学仪器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掌握核心技术 到实现弯道超车 』科学技术通过服务于产业应用,才能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两化”融合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持续升级,各行业的对于重大科学仪器新的高端需求不断涌现。聚光科技一方面为了将重大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更好地服务科学研究和先进工业;另一方面为了使重大科学仪器更好地满足国家产业升级和持续改造的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于2015年4月成立了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开启了重大科学仪器高端化、定制化的道路。从通用设备产品到深度定制产品,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实现弯道超车,谱育科技成立5年来,始终围绕“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深度定制”的核心发展战略,积累了全面的分析技术平台和适应于各类场景的进样技术平台。针对行业客户越来越高端、多样的检测需求,谱育科技将重大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应用到相关产业升级和发展,开拓出多个行业的引领型创新应用,适应便携检测、在线检测、移动检测、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等全新的分析检测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组合。谱育科技成立5年来,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食品新型污染因子监测、医疗临床检测、生命科学研究、工业物联网、安全应急等领域,持续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全面的分析检测解决方案支撑。『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2020年,重装上阵的聚光科技,将展现出更加勇猛开拓的姿态。在重大科学仪器领域,我们坚持以技术立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追逐创新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和崎岖,但唯有踏平坎坷,才成大道。15年承载,初心如一,专注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及产业化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止!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未来可期!
  • 深圳:资金支持这些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日前,深圳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提出,要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核能、氢能、安全储能、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清洁能源领域,高效电机与变频器、半导体照明、节能服务、先进环保、资源循环等节能环保领域,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燃料电池、动力电池与驱动控制、充电设施、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生态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生态环境领域,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低碳咨询、绿色低碳项目运营、产品认证与推广等绿色低碳服务领域。为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措施》提出以下几项资金支持目标:1.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鼓励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绿色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对落地深圳建设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财政资金支持。2.加强产学研融合创新。鼓励绿色低碳产业领军企业集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瞄准绿色低碳产业链发展需求开展研发,择优选取若干创新联合体,给予财政资金支持。3.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支持针对附件中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开展“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等项目,支持附录中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按总投资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资金支持。4.支持布局前沿基础研究。支持创新主体面向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参与或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此外,在仪器配备方面,《措施》指出,支持产业园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改造。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配备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监测收集处置设施,建立与园区节能、节水、碳排放下降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挂钩的奖励机制。支持高品质净水器产品、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成套设备、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小型化水质多参数自动监测仪器设备、VOCs组份监测仪器设备、新污染物分析监测仪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展基于卫星遥感的区域/全球生态环境要素的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菌藻共生等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新型固碳储碳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及布局。支持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光催化自清洁功能材料、涂镀锌防腐装饰、节能玻璃幕墙等绿色建材研发及产业化。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支持面向碳中和远景目标,开展固废二氧化碳捕集、二氧化碳高值化化学利用、二氧化碳生物利用、二氧化碳矿化封存、碳集中储存转运、海洋生态负排放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布局。支持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再生利用,重点支持动力电池先进检测设备、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修复技术、废旧锂电池预提锂与短程回收技术开发。支持余土免烧结建材等建筑废弃物再生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支持动力电池拆解技术、高品质再生骨料制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研发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并且,在绿色低碳服务方面,支持风能资源、光伏资源、生物质能资源等绿色资源勘察服务。重点支持碳足迹标识、节能产品、低碳产品等认证和推广服务。支持碳计量、碳排放监测、温室气体测量等服务。详情请见: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加强自主研发,共探国产拉曼产业化发展之路——ACCSI2023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在北京怀柔召开。会议期间(5月19日下午),仪器信息网与中科院物理所联合举办了第一届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100余位从事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的专家、仪器厂商,以及拉曼光谱仪器的用户等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现场作为分子光谱领域最为活跃的仪器类别之一,拉曼光谱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不过,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注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关键核心技术部件的缺失,我国 95% 以上的大型研究级拉曼光谱仪市场被国外公司所垄断;虽然国产便携式/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在台数上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产品的自主创新性、质量可靠性、自主可控性、成果应用转化性、市场化推广等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这类科学仪器的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面对发达国家可能的禁运封锁以及国外大型仪器公司的强势竞争,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呼声越来越强烈,相关单位及科研人员面临巨大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下, 国产拉曼光谱仪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赶上,进而完成质的变化和发展……这些都成为做好国产拉曼光谱仪需要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为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国产拉曼光谱仪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本次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特别邀请了拉曼光谱仪器开发及应用的专家、学者、厂商技术人员等做主题演讲,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 研究员《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杨良保 研究员《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毒物毒品快速检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 张韫宏 教授《光镊-受激拉曼测量技术及其应用》重庆大学 张洁 教授《增强拉曼传感技术及光谱检测系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包括拉曼光谱仪在内的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给予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支持,也激发了我国一批批与拉曼光谱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为该技术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先进的技术支持,使得国产高端拉曼光谱仪和便携/手持拉曼光谱仪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不少专家在仪器系统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做出了亮眼的成果。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杨良保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张韫宏教授、重庆大学张洁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5位在仪器研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专家进行报告分享。其中,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研发及应用方面的成果。据介绍,该模块不仅拥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灵活可选的光路配置等特点,还可与各大光谱仪品牌耦合联用,截至目前国内累计销售超50台,覆盖17个省份和地区,应用领域广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杨良保研究员介绍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毒物毒品快速检测研究。据其介绍,该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分子“DNA”的指纹识别。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快检仪器,可以用于常量毒物毒品、唾液中毒品、尿液毒品、毛发毒品等的高快速筛查,前处理操作简单,在毒品公开查缉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理工大学张韫宏教授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光镊-受激拉曼测量技术方面开展的相关研究。据介绍,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就自主搭建了光镊受激拉曼平台。2021年,自发/受激拉曼和瑞利散射联用装置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报告中,张韫宏教授不仅介绍了其课题组在仪器系统方面的开发工作,还分享了光镊受激拉曼技术在气溶胶液滴反应动力学、SVOC饱和蒸气压测量、高粘态扩散系数、液液相分离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对于增强拉曼传感技术及光谱采集系统,张洁教授基于研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传感和光谱采集一体化”的新想法,对于波导SERS传感机理、片上光谱采集和重构等关键问题做了相应的科学研究。基于此,她认为信号强度提升,动态可调;带宽扩展,分辨率提升是当前的技术难点;中科院物理所刘玉龙研究员还介绍了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项目及后续升级成果:高精度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高精度高分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成像仪等。北京卓立汉光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董安宁《抓住历史机遇-高速推动国产拉曼光谱仪的全链条产业化》中智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拉曼事业部总经理 张世伟《皮秒门控单光子相机及其在拉曼光谱中的应用》不仅是科研院所,仪器厂商对于拉曼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也十分重要。董安宁表示卓立汉光致力于高速推动国产拉曼光谱仪的全链条产业化,承担多项国家拉曼光谱关键核心技术相关项目,不断加强在光源、拉曼光路、显微系统、色散系统、探测器等核心部件技术研发。张世伟分享道,中智科仪始终在光电领域高灵敏度探测、超快时间分辨探测的产品研发上精益求精,其中,时间门控技术能够有效抑制长寿命荧光,环境光的干扰;单光子识别技术能够对相机自身的热噪声和读出噪声实现明显抑制作用。两种技术相结合,可以整体上提高拉曼光谱测试系统的信噪比。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刘玉龙 研究员《现代拉曼光谱仪器发展趋势及产业化核心问题》在会议的最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就现代拉曼光谱仪器发展趋势及产业化核心问题发表了演讲。据其介绍,从市场层面,国外大型拉曼光谱还基本占据着中国市场;不过,从另一方面而言,国内外已有近三十多家公司正在研发/生产便携和手持小型光谱仪设备,具有几十种不同功能应用的微小型拉曼光谱仪,国产品牌市场规模正在壮大,占有率在不断的提高。刘玉龙研究员表示,可以预计,可在现场、生产线、战场实地工作、无人监守、联网工作的种种新颖的实用型光谱仪器或系统,成为大批量生产在线测控、野外环境监测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检测手段,一定会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备受关注的方向。由此看来,拉曼光谱仪器小型化仍是目前和今后的发展潮流。报告中,刘玉龙研究员还从市场占有率现状分析了国产拉曼光谱仪器产业化面临的问题。从外部因素来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科学仪器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引领科学仪器发展,质量高,性价比高,垄断了世界仪器市场;从内部而言,创新能力弱、质量可靠性差、自主可控受限、产学研用分散、基础薄弱与人才匮乏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产拉曼光谱仪的产业化进程。基于此,刘玉龙研究员对提高国产拉曼仪器市场占有率给出了切实的建议,其建议实现国产光谱仪自主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单位与材料、元器件、关键核心部件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拉曼光谱仪自主发展战略,制定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发展路线图,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探索科学仪器自主发展之路。待条件成熟之时,建议成立国产拉曼光谱仪产学研用联盟,共同谋划国产拉曼光谱仪发展。会议合影附: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于6月13-16日举办。本次会议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立即报名 》》》 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极杆-线形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制与产业化》启动会召开
    2021年4月8-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四极杆-线形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制与产业化》的启动会,在项目牵头单位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的上海嘉定研发基地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上海市嘉定区科委、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管委会的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成立了由科技部项目责任专家夏洋研究员,以及国内质谱仪器开发应用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项目技术专家组”和“项目用户委员会”,共同对项目启动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把关。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和各课题负责人所做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汇报,从项目产业化产品的可靠性提升、应用目标及市场定位、软件开发、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协调以及后期产业化战略及措施等多个维度对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对国产质谱仪的行业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在启动会上,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刘进长研究员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项目组织实施常见问题以及“十四五”科技计划改革举措等问题,向项目组进行了深入宣贯及详细讲解,为项目未来的规范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管委会雷文龙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嘉定工业区的基本情况,对磐诺仪器牵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表示祝贺,同时表示嘉定工业区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大格局下进一步支持企业建设上海研发基地、助推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充分考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大需求,其项目的设立有效带动了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提升了我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对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助推。 《四极杆-线形离子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制与产业化》项目组成员集合了来自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常州磐诺仪器有限公司、宁波大学、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以及世纪坛医院等多家产学研用单位的优势研发力量,磐诺仪器董事长王涵文博士在会上代表项目组所有成员表示一定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总体目标大力协同、深入研究,全力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国产高端质谱仪器的产业化进程。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刘进长研究员▲与会领导专家项目组成员合影留念▲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管委会 雷文龙副主任▲磐诺公司研发基地参观
  • 在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急需发展科学仪器而建设科学仪器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和产业联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蒋士强教授作题为“在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急需发展科学仪器而建设科学仪器研发中心、产业化基地和产业联盟”的大会报告。   报告从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分析和监控中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需求 在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对科学仪器设备市场总需求的预测 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面临着外部的挤压及内部恶性斗争的严峻形式 建立我国科学仪器创新体系,加速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化水平的具体建议四个方面详细做了介绍。   (一)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分析和监控中对科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包括:1、检测、检验农药残留的仪器。2、检测、检验兽药和渔药残留及其它化合物残留的仪器。3、检测有害元素及其价态的仪器。4、检测致病菌的仪器。5、毒素检测的仪器。6、转基因农产品检测的仪器。7、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8、食品品质和营养成分检测的仪器设备。9、食品安全快速筛查、生产现场在线质控和现场速测的仪器设备。10、 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   (二)在构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对科学仪器设备市场总需求的预测:1、与食品安全直接相关的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部门,都在加速建设相应的检测体系。2、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主要技术支撑—科学仪器设备仍然依赖于发达国家。   (三)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面临着外部的挤压及内部恶性斗争的严峻形式:我国许多高端科学仪器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科学仪器企业技术基础薄、新产品研发力量弱;一直没有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学仪器创新机制。   (四)建立我国科学仪器创新体系,加速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化水平的具体建议:   1、尽速建设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学仪器研发中心,才能尽速摆脱我国高端科学仪器长期落后,几乎完全依赖发达国家的局面。   2、建议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手,给于资金和政策上多方位的扶植,建立以下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   3、建议先选择几类(或几种)有特色、已有良好基础和市场前景的科学仪器与相应的企业,作为建立产业联盟的试点。
  • 发改委启动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
    为推动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近期,发改委将组织实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具体内容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 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12]3387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深圳市、大连市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有关工作部署,2012年我委将组织实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目标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任务目标,以提升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化关键技术支撑,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市场化服务,在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相关数字内容服务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2015年前3大领域高技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我国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相关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一)研发设计服务   1、骨干工业设计企业条件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家左右骨干工业设计企业,支持其研发开发产品数字化建模技术、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建模等关键技术,提升设计水平,并创新服务模式,从产品外观和功能设计向产品发展策略咨询等综合性服务转变。   2、仿真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航空航天、高速铁路和城市交通系统、工业系统节能减排等关键领域和综合性仿真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二)信息技术服务   1、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和服务创新。面向生物及医疗卫生、地理地质、交通、能源、气象、基础研究、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拥有海量数据的领域,为提高从海量复杂数据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支持突破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海量异构数据并行挖掘和在线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分析数据总量达PB级、非结构化数据(视频、音频等数据)不少于25%、可实现大数据实时处理的商业智能和数据挖掘软件,以及相关服务模式创新。鼓励上述领域相关机构向全社会开放数据,与申报企业利用自主创新成果共同发展相关服务业务。   2、复杂信息系统一体化运营维护软件开发和服务创新。支持企业突破复杂IT系统智能监控、智能诊断和自动化处理技术,提升复杂信息系统运营维护能力。   3、工业软件开发和服务创新。重点支持面向石化、冶金等流程行业生产执行系统和全生命周期过程控制优化软件,面向航空航天、军工生产、装备制造等离散制造行业生产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复杂场景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开发类工业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工业软件在协同开发、协同制造与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4、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创新。支持面向能源、气象、地理地质、航空航天、生物和基础研究等关键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应用软件研究开发和服务创新。此领域申报企业应与相关应用单位联合申报。   (三)数字内容相关服务。面向网络视频服务、数字出版(数字报刊图书、网络教育出版)等新兴业态,支持数字内容制作、管理、传播、消费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关键设备与集成系统研制,以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动漫游戏相关工作由文化部统筹。   三、申报要求   (一)本专项实施三年。请你们针对上述三个支持领域和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工作三年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支持领域现状分析,未来三年相关领域工作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和2013年拟重点支持项目(原则上每省市限报10个项目)。   (二)请你们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备案和申报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见附件1)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节能等相关建设条件。地方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 在制定建设方案时,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   (四)知识产权局、质检总局、文化部分别负责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和数字内容中动漫游戏服务领域重点项目申报,请你们对其遴选的地方企业申报项目做好组织申报工作,并于2013年1月25日前,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及所有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含有关附件)、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项目的备案材料等一式两份(同时须附各项目简介及所有项目汇总表的电子文本)报送我委(高技术产业司)。   (五)我委将根据你们制定的实施方案和2013年拟重点支持项目,并依据知识产权局、质检总局和文化部意见,初步遴选出2013年拟支持项目(不再组织答辩评审)。2013年上半年我们将组织专家跟踪评估项目进展情况,择优给予资金支持。   特此通知。   附件:1、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pdf   2、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xls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2012年11月29日
  • 产业化大咖谈 |丁传凡:研发阶段起即和企业紧密结合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科学仪器研制、成果转化、产业化不是容易的事儿。2023年5月18日举办的“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所邀请的5位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5位具有代表性嘉宾与同样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主持人一起,共同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经过检验的经验或观点的分享,将给行业以及年青一代以启发。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丁传凡作为本次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就产业化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人和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丁传凡“实现科技成果转让,一是有先进性,二是要有应用价值”议题一:请嘉宾分享一下自己最成功或最具特点的产业化项目?丁传凡:我觉得我技术转让比较成功的一个项目,就是印刷线路板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产业化。印刷线路板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都远远低于其他现有的质量分析器。这个成果当时是转让给日本岛津公司,当时的外汇汇率下转让费大概在1000万人民币左右,目前已经有产业化,据说这个仪器大概销售到100台左右。我觉得要实现科技成果的转让必须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成果要具有先进性,第二个特点是要具有应用价值,公司把成果转化以后,能够产生它的产值。“科研工作跟产业化需求不能脱节,成果转让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议题二:产业化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解决?产业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难题。0到1(想法到样机)可能是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怎么形成,是企业活下来的根本;1到10、100、1000(样机到产品、产品到规模化生产、大规模应用),产品能不能批量化、企业能不能做大,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产业的环境或者生态是什么样的,上下游分工、合作,关键元器件的保证、利润的获取等等。 丁传凡:我不是做企业的,也基本上一直在高校里面工作,所以,我想谈一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实际上我的专利成果转让比例是很低的,目前为止我大概有专利150项,真正实现转化的10项都不到。我一直在考虑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第一个问题、也是关键的问题,是科研工作跟产业化需求脱节。比如,平常我在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我很少知道或者很少考虑到产业化有什么需求,尤其是短期的、迫切的需求,以及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它有哪些需求。第二个是制度问题,即转让的方式。我了解到在美国或者加拿大,一个专利的转让费,第一笔费用是很低的,之后会跟产业化为产品的产值进行挂钩。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成果第一次转让的时候,企业的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即使把成果转让出去以后没有变成产品,它的风险不大。长期来讲,从技术所有方和产业化,都希望把这个成果或产品做大,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所以双方都有积极性要把成果变成一个产业、变成一个产品。中国现在转让方式,大多数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专利10万转让出去,后期产生的几个亿的产值和你没有关系了。所以,现在我更多会考虑怎么在研发阶段和企业进行紧密的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以后,怎么再跟企业紧密的结合把它变成一个产品。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本人主要研究质谱一些关键部件的,尤其是侧重于离子阱质谱和四极杆质谱,以及一些离子源等。关键部件的转化,首先它是个长期的过程;其次,更需要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紧密结合,所以从研究机构来讲,我是非常希望和产业界从开始研发阶段就开始结合,而不是说我有个专利产品以后,再看看企业是要还是不要。“将在谋不在勇,兵在精不在多”“知人善任”议题三:高效产业化中,人和团队如何发挥作用?无论是成果转化还是产业化,人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本次高峰论坛专门设置了“人”的议题。人的因素实际又分两方面,一是“掌门人”的思路和考量,如企业怎么发展?第二个就是核心人的选和用,两个都很重要。丁传凡:我跟其他嘉宾不太一样,我主要在学校里面,团队没那么大,因此管理起来要相对简单一点。但是道理是一样,所以总体来讲,我觉得两句话可以概括,第一个是将在谋不在勇,兵在精不在多;第二个要知人善任,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岗位上去。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来讲,怎么把握方向、怎么选人用人是最重要的。比如说我这个团队有做整机仪器的、有做核心部件研发的、还有做应用的,做整机的这个人要求他综合能力要稍微强一点,做核心部件研发的创新性要强一点,对于团队里的人,我更喜欢那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就是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这样成果的创新性才比较强。附录:丁传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硕士;复旦大学博士;1990年起,先后担任日本东京大学反应化学系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卫生局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博士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客座教授等。2004年3月-2018年11月,复旦大学化学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2018年12月-现在,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特聘院长。2020-现在,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 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精密科学仪器及其电子控制技术,高精密质量分析器的原理和方法等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高阶电场对四极质量分析器性能的影响,线形离子阱数字电路控制和数据采集技术研究,并据此发明了多种新型的四极质谱和四极离子阱质谱,以及新型质谱电子控制与操作技术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s Review Letters》,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SCI/EI论文1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1项、仪器专项项目1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项目子课题3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以主要完成人获2010、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等。1、2009年上海市科技发明选拔赛 银奖2、2010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验总局“科技兴检奖” 一等奖3、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4、2015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5、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创新银奖6、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7、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8、2020 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 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申报开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快引导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根据有关工作部署,2012年我委将组织实施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目标   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为依托,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 制定基础共性技术标准,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着力解决我国物联网应用的互联互通问题 依托已有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着力解决检测认证和标识管理问题 加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制造优势企业。   二、支持重点和要求   重点依托交通、公共安全、农业、林业、环保、家居、医疗、工业生产、电力、物流等10个领域我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为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提供有效支撑。   (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高可靠性智能传感终端。   一是专用及多用途感知设备,如:集成加速度/温湿度/光感等传感技术、RFID技术及定位技术的智能终端;基于环保监测、森林资源安全监管、油气供应、粮食储运监管、电网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等物联网应用、并支持多种通信传输方式(如TD-S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智能终端等。   二是传感器件,如:精度在±0.02%以内的低成本压力/应力光电传感器、高灵敏度GMR/TMR磁性传感器、CCD/CMOS图像传感器、精度在±0.2℃以内的数字温度传感器、精度在±3%以内的数字湿度传感器、快速响应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通用传感器,以及粉尘传感器、PM2.5细粒子传感器、磷化氢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专用传感器。   三是用于传感器/传感终端的专用芯片,如:基于CMOS工艺、支持多协议处理单元、接收灵敏度优于 -70dBm且输出功率大于23dBm的超高频RFID读写设备芯片;基于CMOS工艺、激活灵敏度优于-14dBm、存储器不小于2Kb且芯片面积不大于0.25mm2的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基于CMOS工艺、接收灵敏度优于 -100dBm、输出功率在-10~3dBm范围、最大功耗为25mA且支持消耗电流小于5µ A的低功耗监听模式的微波频段RFID标签/读写器芯片;基于CMOS工艺的压力/加速度/陀螺仪微机电系统专用芯片等。   2、智能仪表。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智能控制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化仪器仪表等。   3、网络传输设备。物物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如:自组织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设备,基于TD-SCDMA技术的M2M通信模块等。   4、信息处理产品。物联网海量信息分析与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实时数据库、智能视频图像处理、大规模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可视化数据展现、智能决策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感知层与传感层间数据接入中间件(包括物联网传感节点标识定位、底层解析软件)等。   (二)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重点支持物联网应用示范亟需的基础共性技术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包括:标识与解析、智能传感器接口、中间件、信息安全、测试方法等。   (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第三方评测服务实验室(平台)为基础,整合相关优势资源,构建涵盖物联网标准与知识产权信息查询、标准符合性验证,及物联网智能传感终端、智能仪表等产品检测与认证、解决方案测评等功能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2、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以提高物联网标识管理和规划能力,促进物联网应用跨行业、跨平台、规模化发展为目的,研究提出物联网标识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物联网标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物联网统一标识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申报要求   (一)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专项实施重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备案工作,组织编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见附件一)并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   (二)项目主管部门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应为企业法人,研发产品需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的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应用,重点支持与应用示范工程主管部门或牵头实施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类项目,承担单位原则上为行业内具有相应工作基础的企事业单位 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实施申报。   (四)各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以及较好的资信等级 在制定建设方案时,严格控制征地、新增建筑面积和投资规模。   (五)为加强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工作,本次专项继续采取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并行的组织实施方式。   请项目主管部门于2012年5月31日前,将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见附件二)、项目的备案材料等一式两份(同时须附各项目简介及所有项目汇总表的电子文本)报送我委高技术产业司。   同时,请项目主管部门登陆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系统http://ndrc.jhgl.org/xxcyh,履行相关网上申报手续。纸质材料申报和网上申报的截止时间相同,项目信息应完全一致,未履行网上申报手续的项目将不予受理。   (六)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择优支持。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 盛瀚喜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立项
    2012年10月12日,以青岛盛瀚为产业化单位联合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8家单位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ldquo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立项,项目总预算8537万元,国家支持资金4063万元。 国家科技部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和《国家&ldquo 十二五&rdquo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公司是国产离子色谱技术的一脉传承者,一直秉承着专业制造、自主创新的理念,成立10年来只专注于离子色谱事业,坚持让中国离子色谱走向世界不断努力。此立项是盛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盛瀚也背负了更重的国家和民族责任!勤奋、厚道、踏实的盛瀚人将不负众望,开发具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多功能离子色谱仪并实现产业化,来发挥对我国离子色谱仪器研发和产业化的创新引领作用。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课题招标结果公告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课题招标结果公告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招标编号NF2010-04)”课题采取邀请招标形式进行招标,按招标程序产生中标人为“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方案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研发与产业化”。   特此公告。   在此谨向参加并支持此次招标活动的所有投标人表示感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山东.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bf39da60-0ef6-4f40-ae55-4d9239337d73.jpg" /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月1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在青岛通过国家技术专家组的验收。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中高端仪器产品的空白,对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p p   这一项目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牵头,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第一技术支撑,于2012年12月获得立项批复。项目涵盖了包括离子色谱仪的多功能研发、联用技术、应用方法以及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联合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 /p p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吸引27名博士、74名硕士和1名留学人员,共149名中高端人才参与研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培养了20名博士、17名硕士、2名博士后和3名高级访问学者。发表相关论文70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同时申请专利42项。研制了CIC-D160和CIC-500型离子色谱仪工程样机。编制了3套工艺文件、1套质量可靠性保障方案。扩建了2条年产1000台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生产线。CIC-500型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生产了6台样机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研制的阶段性产品CIC-D160型离子色谱仪已实现产业化,该型离子色谱仪及部分关键器部件已销售给全国416家单位,其中已销售整机163台,关键部件349套,销售额达到了2485万元。以发展离子色谱关键技术及建立实际样品分析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实现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有效地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p p   该项目的研发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创新,实现了亲水基质纳米乳液制备、高交联度ST-DVB离子对色谱填料亲水改性、树脂填充电解自再生抑制、双极脉冲电导技术 突破了高交换容量网屏和与平板膜叠加技术,完成了淋洗液发生器结构设计,成功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等。 /p p   项目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不仅填补了国内中高端仪器产品的空白,对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而且为我国离子色谱生产厂商以及用户提供物美价廉性能优良的淋洗液发生器、离子色谱柱、电致膜抑制器、检测器、智能工作站等配件,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了国产离子色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相关产业以及中国分离技术的发展。同时离子色谱柱其拓展技术可以应用于比如稀土提纯、药物提纯以及制备等方面,降低我国在此方面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实现了提升我国离子色谱仪器的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 /p p   通过新产品及其应用方法开发解决了环境、饮用水、大气、酸雨以及土壤中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溯源需求及诸如地震、食品药品污染、水质污染等领域的检测需求了环保、食品、疾控、质检等重要领域的多种需求,对科技改善民生方面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p p   项目成果已应用和服务于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云南地震安全工程(大震应对与处置能力强化建设)、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工程、流域水环境监测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和工程,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发展基金等多种途径,已成功推广销售到环保、资源、食品、生化医药、农业、疾控、质检、水文地质、第三方检测等领域。 /p
  • 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 抢占区域红外光学发展制高点
    6月26日,在西安市高新区,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正在全力抢抓工期,加快建设步伐。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6月26日7时许,36岁的赵海军准时赶到项目“班前讲评台”,向当日施工人员叮嘱注意事项。“进入夏季施工,项目部为大伙儿准备了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解暑物品。咱们要打起精神,趁着雨季来临前干完地下室施工,为项目后续建设打好‘提前量’。”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负责人赵海军说。作为西安市重点项目之一,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是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的增产扩能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主要建设红外光电产品中心、医学红外产品中心、低成本红外探测器中心、精密红外光学加工中心、人工智能光电技术研究院及批量生产线等,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相较于同类工业项目,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对设备荷载、厂房洁净度等建设要求更为严格。为了全面满足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要求,项目团队倒排工期,逐项分解,明确每月、每周、每日工作进度,根据抢工计划全区域灵活周转,通过“一盘棋统筹、分区域定责”的方式,顺利解决人员紧张和不同区域工艺、工期、材料需求各不相同等难题。“每天中午,我们都要在现场开碰头会,对防水铺设、钢筋绑扎、模板搭设、基坑支护等工作进行总结,下午会同监理、业主等对问题进行复查验收,并将结果同步报送至工作群,随时掌握项目施工情况。”赵海军说,项目自年初开工以来,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部门组成服务小分队,提供全流程手续办理培训。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地下室施工任务。作为中科院西光所孵化的一家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光电设备研制企业,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红外成像与测量设备供应商。自2015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围绕红外成像测量技术,重点聚焦智能红外光电设备研制。近年来,在智能光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大幅度提升,预计未来订单金额达亿元。然而,由于场地限制,生产、研发、办公等无法有效运转,部分研制和生产不得不依赖于外协,场地分散严重制约了公司进一步发展。“为保持在红外行业的特色和领先性,公司亟需新的场地和空间实现产品量产。”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行政总监欧秦伟表示,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大幅提升公司产能,年产能达到万台(套)以上,营业收入预计突破5亿元,还将形成西北地区完整的红外产业链,助力公司抢占区域红外光学发展制高点。望着眼前耸立的钢筋,赵海军感慨地说:“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建设,我全程参与了这个项目。项目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得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尽管我时常忙到凌晨,但看着厂房一点点‘长大’,就觉得辛苦都值了。”
  • 科学仪器产业化“路”在何方?——ACCSI 2011之产业化论坛纪实
    2011年4月26日下午,201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之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顺利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代表和企业代表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关亚风研究员,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刘建国研究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于连生研究员,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青云先生,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钧先生,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振博士。 论坛现场   各位嘉宾在论坛中就目前科学仪器产业化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各自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与模式。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由仪器信息网编辑王海先生主持。 议题一:目前产业化的困境与主要问题   据国内权威部门统计,“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与“863”计划共安排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课题1251项,但攻克关键技术并转化为市场化产品的课题仅为100多项,其中实现大量推广应用的研发成果还不足30项;虽然“十一五”这方面数据还没有发布,但毫无疑问,目前国内拥有大量待产业化的科学仪器成果 同时,我们也实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国产仪器企业急切地需要新技术/新成果……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这种科学仪器成果转化成功率低、产业化过程不通畅的现象,各位嘉宾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于连生研究员   于连生研究员:转化动力不足   于连生研究员认为转化动力不足是目前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在我国的科研体制中,每个申请到的项目最终要通过验收鉴定,而通过验收鉴定和产业化的成功率并没有多大关系。同时成果转化率对于科研人员评职称并没有多大影响,除非一项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是十分困难的。   另一方面是企业,目前我国的仪器企业更多的是处在加工制造期,投资研发,开发新技术的动力不足。从国营企业来讲,由于领导换届问题,短期行为和短期效应使得它的动力不足 而民营企业由于更多考虑的是眼前的盈利问题,所以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度不是很高。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钧先生   李钧先生:合作观念的差异   李钧先生表示产学研合作牵涉到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合作双方由于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合作不愉快,项目夭折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我们会听专家讲某个科研成果给了工厂,但是转化速度太慢。企业会说这个研究成果确实很好,但是没有市场,或者没有办法生产,这都是由于观念偏差造成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再创新过程,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到了企业不可能只是简单的放大再生产。前期专家的科研过程和后期工程师的产品化过程是两种做法。前期的科研更多的是关注技术的创新,并不一定考虑市场,而后期产业化更关注产品性能和市场前景。   做一个也许不是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专家做100次实验,前99次失败了,最后一次成功了,可能就可以结题 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做了100台仪器,99台都是好的,哪怕一台有问题,那也不行。这种情况就说明这个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有问题的,至少在工艺上还需要改进。此外,前期研究可以不计成本、也不一定对时间控制很严格,而且研发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因而是允许项目失败的。但是对于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时间、成本测算,甚至不允许失败。性质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所以合作双方在观念上要协调,一道齐心协力解决艰难的孵化过程,这样产业化成功的几率才会提高。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青云先生   董青云先生:面临多重风险   董青云先生指出,从企业来讲,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风险的评估这个环节。一是投资风险,一个新成果引进的时候需要投资,产业化过程中也需要投资,投资规模几万、几百万甚至更多,这么多的投资什么时候收回,能不能收回对于企业来讲是有风险的。   二是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技术输出方会担心自己将技术转让出去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技术引入方担心引进的技术是否适合产业化。   三是市场风险,企业将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得进行产品方面的完善,市场方面的培育,而最终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是有风险的。所以风险是造成转化率低的一个原因。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关亚风研究员   关亚风研究员:成果的可商品化程度低   关亚风研究员谈到,科研院所、高校在仪器研发过程当中,只控制性能指标,而不控制仪器的成本和部件配置。这样做虽然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了要求,但是其可商品化程度不高,不适合产业化。事实上,一个仪器所用到的器件、材料以及加工都要有合理的成本,所谓合理的成本就是研制的仪器,将来要有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大部分科研人员不是很注意。   此外,现在仪器研发当中不注重关键部件的研发,总认为它很小,即使做这方面的研发,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也很少。实际上关键部件的投入是很有用的,如果能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有可能将整个行业的问题都解决了。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 刘建国研究员   刘建国研究员:文化与理念的碰撞   刘建国研究员表示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文化是造成科学仪器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的主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科技资源调配方面,还是把科研经费分配到大学和研究所的团队中。而在大学和研究所当中,它的文化主要是追求科学精神和技术创新,而且它的评价体系也是围绕这几条,不会把成果转移转化率、成果转移转化程度列入个人绩效能力考核当中。研究所和大学将成果在向企业转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取决于某个团队或者个人的社会责任,如果他觉得有责任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产业化,那么他就会积极努力的去做,否则这个成果产业化就很难。   而企业的文化是以人文关怀为基本,但最核心的目标是追求效益,如果一个企业做的再大再好,但是它却不盈利,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将通过鉴定的成果转让给企业,企业还要经过非常复杂的二次再开发。这个过程中常会有老师问我把研究成果给企业了,企业为什么做不出来。也有的企业会找说老师提供的东西,我们为什么就做不成好的仪器呢。如果大家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未来成果的成功转化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上海大学教授 周振博士   周振博士:技术成熟度不够高   周振博士表示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科学仪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和产业化体系。目前我国在配套技术,如光机电、软件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基础,因而转化率低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此外,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一些大规模的仪器企业,但是在研发以及二次开发方面的投入普遍还不是很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待产业化的成果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求将光学、机械电子、零配件等每个环节都研究透,不透彻的技术产业化是很难的。而判断一个技术的成熟度,企业家和科学家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这要求相互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作为科学家要按企业家的要求去做,加强沟通,而企业家要把自己的要求写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成果才有用。 议题二:产业化成功经验与模式   虽然目前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此次参加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的各位嘉宾在产业化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在论坛中,各位嘉宾分别谈了自己多年来在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大家在今后的成果转化中给予一些借鉴和影响。   经验一:同行转让,产业化成功率更高   关亚风研究员表示成果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就个人经验而言如果把成果转让给专业的分析仪器企业,或者是给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含量更高的企业去做,这样的对接很容易成功,而且会把事情越做越好。但是如果转给仪器行业外的企业,效果就不是很好。现在国内有许多其他的行业的企业有充分的资金,想进入科学仪器行业,但它的研发团队对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尽管非常努力也很难做好。和这样的企业合作,要想成功实现产业化,就需要我们做本来企业应该做的事,把二次开发以及相关工艺都研究出来,细化到生产线了再转化才可能成功,但这样一来产业化速度就慢了。   刘建国研究员也表示安徽光机所的成果转化也曾有失败的案例。刚开始所里对某个企业产业化动力和技术能力缺乏判断 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表示可以出钱投资我们的技术,但最后效果不是很好。其实现在所谓的高技术产品,并不代表需要在研发甚至生产的时候投入太多的钱,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出稳定可靠的产品,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钱能解决的。所以在成果转化中要选中合适的企业,最好是仪器仪表行业的企业、或者是其他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经验的企业。   于连生研究员和董青云先生也表示双方之间合作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行转让”,实现优势互补。因为丹东百特在颗粒测量仪器领域做的很成功,在粒度测试方面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同时又非常希望扩充自己的产品类型,而于连生研究员正好有这方面的成果需要转让,因此是一拍即合,现在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目前进展也很好。   同样,对于同其他行业的企业或相关技术基础薄弱的企业合作,于连生研究员指出要想顺利实现成果产业化,研究人员就必须将科研成果细化简化到像生产线、流水线一样各个环节都很清楚,达到让高层次人才能做的东西,低层次的人才也能做,这样成果转化才有可能成功。   此外,董青云先生从企业角度谈到,和专家的合作当中,如果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比较强、二次开发能力强,那可以花较少的钱直接将相关技术转接过来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企业就要和技术输出方合作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够使合作更成功。   经验二:政策环境对于促进成果转化十分重要   刘建国研究员谈到,在环境监测连续自动监测的光学和光谱仪器领域,安徽光机所始终是瞄着“把任何一个成果”推向市场这样的标准来做的。包括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也要求走向市场。我们不认为一个成果开个鉴定会,评价水平高就算成功,这是安徽光机所的一个基本的想法。而对于目前众多科研院所来讲,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国家在七八年前制定了《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法》,允许将无形资产以股份的形式直接量化奖励给某些核心技术人员,这是合法的,而且工商管理部门会备案,但后来这种做法政策又不允许了。目前,只有中关村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还有一些经过国家特批的创业园才允许将无形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给个人,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紧密结合。   此外,任何一个产品走向市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产品最后能达到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程度需要走过很长的一段路。首先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国外企业已经抢先占领了市场 其次还要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时候,如何制定标准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实质上还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有关系的,当初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指出对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发的产品,我们要像要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它,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就把它打死。刚开始有可能它的性能和指标没法和国外的产品比,这需要慢慢从技术上去改进,我们要给它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经验三:早期介入,长期合作   从企业来讲,怎样有效的介入产学研合作,促成成果转化,李钧先生谈到舜宇恒平的做法是:在研究初期,企业的工程师就介入,和专家一起研究。专家们通常会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有些事情他们并不是很擅长,比如进行精加工,画图纸,找加工单位等,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工程师来讲相对就容易些。另外,工程师早期介入研发,就会考虑到某个产品后期的生产,从而缩短二次开发的孵化过程。   此外,李钧先生表示科学仪器研制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工作,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产品开发,都是必须要有一个持续改进、跟踪完善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我们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只有通过长期合作,彼此双方才会有更好的了解,不会计较短期得失,这样合作就会比较愉快,从而使合作双方可以分享长期合作所带来的利益。   对于长期合作的必要性,刘建国研究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科技成果的转让不是图纸与资金的交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尤其在科学仪器行业一些非常核心的技术并不是在图纸上,而是在人的脑袋里。所以企业和专家之间经常的、长期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不是把技术转让给企业后它马上就能生产出稳定可靠的产品,所以在一些合作中,安徽光机所会投入一定的力量参与到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开发当中。   经验四:“产、学、研、用”相结合   李钧先生表示,舜宇恒平在产业化中更注重“产、学、研、用”的模式,这些年舜宇恒平在质谱产品的产业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飞行时间质谱仪、四极杆和离子阱质谱仪都做过很多尝试,也有专家提出过许多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但是作为企业最纠结的是产品卖给谁,谁是潜在的客户,这是我们一直花很大力气在调查分析的事情。后来我们选择和行业当中的专家型用户合作,开发过程质谱。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用户的指导下进行二次开发,从前处理、方法、软件到配置都根据他们的需求做一系列的设计。现在我们的过程质谱有好几款,有台式的、机架式的还有小型的,这种“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很有效果。   另外,目前科技部等六部委也在推进联盟的建设,成立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战略联盟,我认为联盟建设一方面是政府加入了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中,是“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时还鼓励联盟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搭建了一个更宽范围的长期合作平台。或许这会更好的促进科学仪器成果的成功转化。   经验五:只做一件事,把每个环节做熟做透   周振博士表示,根据禾信的实际情况,产业化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第一,合作开发,在整个质谱仪器中所需的技术我们可以自己开发,但我们的技术肯定是不全面的,要做成真正能用的质谱产品需要和其他单位合作共同开发。   第二,只做一件事,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做飞行时间质谱,我们要将飞行时间质谱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做熟做透。到现在为止我们经历了十年的研究、五年的二次开发、三年的产业化,目前我们的产品中除了真空泵需要国外进口,其他所有的零配件都实现了国产化。   第三,就是差异化,对于大家都在做的东西,我们尽量不去做,质谱市场还是很大,我们主要针对行业专用的应用于环境监测的质谱仪器,这样可以避免市场竞争压力。只有有市场的产品产业化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结语】此次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与会嘉宾充分探讨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也分享了他们产业化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模式。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显然不能寄望于一次论坛讨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相信嘉宾的观点与见解,会为产业化实践带来某些思考与借鉴。   撰稿编辑:秦丽娟   附录: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嘉宾简介   关亚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色谱应用理论、新技术和仪器与传感器研究 申请专利86项,授权发明专利41项,多项研究成果已经成功产业化。   刘建国,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新技术研究和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安徽光机所的产业化成绩在中科院系统名列前茅的,同多家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于连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国内声光技术领域资深专家,为国内外几十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厂、公司研制了几十种数百套声光器件。   董青云,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粒度仪生产商。2010年,该公司与于连生研究员签订了金额500万的科研成果转让协议。   李钧,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多来,一直把推进产、学、研、用合作视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周振,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目前国内唯一具有飞行时间质谱仪器正向设计能力的公司,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 中国自主研发的超灵敏炸药探测仪产业化
    中科院相关院所与江苏省无锡市13日就超灵敏炸药探测仪技术转让一事签约,意味着由中科院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灵敏炸药探测仪正式开始产业化进程。   超灵敏炸药探测仪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高新技术产品,使用分子印迹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识别炸药。技术研发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建功介绍说,重量仅为1.2公斤的超灵敏炸药探测仪采用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比国内一般探测仪速度至少快10倍,发现炸药只需5至8秒,且不污染环境,对使用者无辐射无副作用。这一技术的发明,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外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专家表示,该仪器能够模仿警犬,通过识别爆炸物挥发的气味嗅出隐藏的爆炸物或残留在被检测对象表面的炸药痕迹,灵敏度达到0.1ppt,也就是说探测器能检出10万亿个空气分子中存在的1个炸药分子。这甚至比训练有素的警犬还要敏感一个数量级。这一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公共安全事业中安检防爆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有着重要意义。   签约仪式上,无锡市政府表示,将在半年内建成生产线,完成探测仪的工程化设计,实现规模化生产。
  • 速度与质量!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12月昆明重磅来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全球首个新冠疫苗有望上市的12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与商图信息联合,将在昆明举办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COVID-19疫苗/抗体研发与产业化论坛 /strong /span ,论坛分设 span style=" color: rgb(63, 63, 63) " strong “新冠疫苗/抗体技术突破-创新与评价”、“新冠疫苗/抗体产业化与商业化布局”、“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疫苗CMC与产业化”、“新冠疫苗/抗体临床开发” /strong /span 四大专题,特邀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0多位 /strong /span 疫苗与中和抗体研发领军企业与科研单位专家与科学家,将围绕疫苗/抗体药物技术突破-创新与评价、临床开发进展以及不同技术路线下的疫苗CMC进行深度剖析,切实推进新冠疫苗/中和抗体的产业化,早日解除新冠疫情带来的威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9b4c3128-a27d-4e08-ba81-749bf978eadd.jpg" title=" COVID会议banner.jpg" alt=" COVID会议banner.jp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trong 拟邀大会主席: /strong br/ /p p style=" margin-top: 5px "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COVID 2020论坛主题: /strong 速度与质量,希望与信念!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COVID 2020论坛亮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gt & gt 破局新冠疫苗大规模工艺放大、产业化、技术转移等难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gt & gt 分享新冠病毒科研及疫苗/药物的创新技术与研发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gt & gt 探讨疫情下的疫苗/抗体临床方案设计与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gt & gt 解析未来疫苗/抗体政策监管与商业化市场化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重磅嘉宾抢鲜预览(部分): /strong /p p & gt & gt 张林琦,清华大学教授 /p p & gt & gt 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p p & gt & gt 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p p & gt & gt 朱涛,康希诺联合创始人兼CSO /p p & gt & gt 黄镇,沃森生物副董事长,总工程师 /p p & gt & gt 郑海发,康泰生物子公司民海生物总经理 /p p & gt & gt 史力,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顾问 /p p & gt & gt 英博,苏州艾博生物CEO /p p & gt & gt 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 /p p & gt & gt 王宾,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 gt & gt 刘革,泽润生物副总裁 /p p & gt & gt 彭育才,丽凡达CEO /p p & gt & gt 冯辉,君实生物COO /p p & gt & gt 张锦超,迈威生物高级副总裁、CTO /p p & gt & gt 严立,腾盛博药首席医学官 /p p & gt & gt 申华琼,天境生物CEO /p p & gt & gt 俞航,蓝鹊生物CEO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更多精彩设置可至官网浏览:www.bmapglobal.com/covid2020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trong 演讲嘉宾火热征集: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在大会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投稿邮箱: /strong covid@bmapglobal.com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限量赞助席位先到先得: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何最全面最直接地将解决方案展现给客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何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竞争企业最新动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如何在行业内打造企业更优质的品牌形象、展现企业风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赞助合作火热进行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多样的赞助方式,高质的演讲赞助要求,通过 COVID 2020高品质,专业化的平台,为赞助商高效、实际落地的商务合作起到助力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63, 63, 63) " strong 主题演讲、产品展示、合作邀约 /strong /span 等多种形式全方位供您展示您的专业化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本论坛开放限量免费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49, 133, 155) " strong 科研院校等事业单位/疫苗、生物药研发制造企业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人员 /span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预注册报名参会免费!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CRO,CDMO,试剂/仪器/设备供应商 /strong 11月20日前报名享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最早期优惠价!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扫码进入COVID 2020官网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27a8708-8f2d-4b64-ae0c-53987bb00562.jpg" title=" COVID会议.png" alt=" COVID会议.png" / /p p style=" margin-top: 10px " 欢迎联系组委会,获取更多会议信息! /p p 电话:+8618017939885 /p p 邮箱:covid@bmapglobal.com /p p 网址:www.bmapglobal.com/covid2020 /p
  • 首届“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即将召开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用、资”有效结合,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2011年4月26日,北京)”期间将举办“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论坛”邀请6位国内知名仪器研发专家和仪器生产企业代表,讨论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经验,并探讨如何构建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等问题。   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时间与地点:   2011年4月26日15:30-16:50;北京京仪大酒店(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一、论坛主题   探讨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长效合作机制   二、论坛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甚至被鉴定“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却都被束之高阁。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也存在这样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许多创新成果由于产业化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合作双方种种分歧等原因而难以成功实现产业化。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分析多个案例,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将其中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从事仪器研发单位和仪器企业,使仪器研发新成果能在最短时间实现产业化、商品化,以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发展。   三、论坛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关亚风 刘建国 于连生 董青云 李 钧 周 振   专家代表:   关亚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建国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连生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   企业代表:   董青云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 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 振 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四、报名参会   我们诚挚地邀请:任何拥有待产业化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的单位或个人,以及有意承接科研成果的企业代表,出席“201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   论坛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year2011/Application.aspx   附录: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自2006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目前已成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影响力最大的高端会议之一。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是为了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行业政策法规、最前瞻的行业市场信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及仪器研发新成果在最短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将于2011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预计届时将吸引业界专家学者、仪器厂商、实验室负责人等500余位代表参会,同时将有40余家国内外权威媒体参与报道。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协办单位: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年会网址: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时  间:2011年4月26日 9:00-17:20   地  点:北京京仪大酒店(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 第一届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通知(第一轮)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第一届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通知(第一轮)作为分子光谱领域最为活跃的仪器类别之一,拉曼光谱仪器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上世纪末已发展成熟的高集成器件技术及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光谱检测和分析技术,将与光学成像技术巧妙结合发展出可以承载多维信息的大型精密研究级拉曼光谱成像仪,呈现既能完成定性、定量分析,又可进行定位分析的新科技。另外,发展可在现场、生产线、战场进行实地工作,以及无人监守、联网工作的各种新颖的实用新型拉曼光谱仪,也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以光学原理为基础、以精密机械为构架、以电子信号处理为显示的传统光-机-电一体化现代光谱仪器将退缩为现代仪器中的二等地位。因此,研发新型、高精尖研究级拉曼光谱仪与在线测控实用型拉曼光谱仪,今后一二十年都会受到重视并且得到显著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包括拉曼光谱仪在内的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给予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支持,也激发了我国一批批与拉曼光谱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也为该技术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先进的技术支持,使得国产高端拉曼光谱仪和便携/手持拉曼光谱仪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加强,拉曼光谱仪产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1)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关键核心技术部件的缺失,我国 95% 以上的大型研究级拉曼光谱仪市场被国外公司所垄断; 2)虽然国产便携式/手持式拉曼光谱仪在台数上占据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在产品的自主创新性、质量可靠性、自主可控性、成果应用转化性、市场化推广等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这类科学仪器的进一步研发和产业化的发展;3)面对发达国家可能的禁运封锁以及国外大型仪器公司的强势竞争,国产品牌替代进口品牌呼声越来越强烈,相关单位及科研人员面临巨大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势下,国产拉曼光谱仪到底存在哪些关键性技术的不足? 国产拉曼光谱仪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完成一个质的变化和发展… … 这些都成为做好国产拉曼光谱仪需要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为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国产拉曼光谱仪器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仪器信息网与中科院物理所拟定于第十六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期间(2022年4月22日),举办第一届拉曼光谱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论坛。希望借此论坛,倡导以“实现自主发展,坚持合作为贵”的宗旨, 汇聚我国拉曼光谱仪器研发及产业化的中坚力量,共同谋划国产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加强科学仪器研制单位与材料、元器件、关键核心部件和计算机软硬件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制定科学仪器自主可控发展路线图,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探索科学仪器自主发展之路,切实保护并助力国产仪器发展。本届研讨会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厂商技术人员做主题演讲,欢迎从事拉曼光谱仪器开发及应用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公司(厂商)技术人员、用户等报名参加。点击立即报名》》》论坛主办方:仪器信息网、中科院物理所论坛时间:2022年4月22日,会议时长0.5天论坛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论坛日程待定论坛赞助:欢迎从事国产拉曼仪器研发的厂商参会!论坛联系人:叶女士,yej@instrument.com.cn ,18211196128关于ACCSI2022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有效交流,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拟定于2022年4月20-22日(4月20日注册报到)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2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历届会议回顾ACCSI2021: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1/ ACCSI2020: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0/ ACCSI2019: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9/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ldquo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启动仪式于2013年4月17日上午在山东省检验检疫局科学技术中心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王越薇,质检总局科技司处长姚泽华,山东省科技厅条财处处长党安涛,青岛市科技局崂山区科技局领导,国内离子色谱专家朱岩老师等、项目产业化单位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及项目组其他成员等。 首先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王越薇、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处长姚泽华、项目牵头单位山东省检验检疫局崔鹤、项目产业化单位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朱新勇及项目组其他合作单位做启动仪式发言。 国家科技司司长王越薇为项目启动仪式发言 青岛盛瀚董事长朱新勇先生做项目启动发言 会中项目组汇报了项目启动进展情况。顺序依次为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研究员崔鹤、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成来及项目合作单位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研究中心和海南大学。 山东省检验检疫局技术部主任崔鹤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成来 最后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王越薇做本次重大项目启动仪式总结。她指出此次会议集结离子色谱领域国内高水平的专家,各位专家都从国家仪器发展的高度分析,给出的高贵建议非常好,项目成员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和思路去完成项目。同时指出项目启动会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他表明了我们的项目管理已经步入正轨。最后他提出了几点要求:项目管理要清晰;始终围绕项目总目标(从国家角度出发的目标以及项目本身要完成目标);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围绕任务书各单位要协同创新及加大成果应用力度。 参会专家组对于项目取得的的进展给予高度的评价同时对于项目的绩效评估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此次项目可以将青岛盛瀚打造成离子色谱行业的龙头企业。 下午参会领导及专家组到&ldquo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产业化单位青岛盛瀚参观座谈,由盛瀚公司市场主管王彩霞向各位领导及专家组介绍了盛瀚公司10多年来在离子色谱领域的发展及成绩。指出盛瀚公司是国产离子色谱的一脉传承者,10年来盛瀚选择了只做离子色谱一种产品,并不断的把资金投入到离子色谱研发技术上,而技术转化为市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盛瀚因此中间也历经波折,但是盛瀚公司始终没有放弃,一直为做国产最好离子色谱仪而努力。多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盛瀚公司突破性的发展,目前盛瀚公司已经遥遥领先于国产其他离子色谱仪厂家,我们也想借助国家重大专项支持这个契机,把离子色谱仪做到国际水平。前来参观的领导专家对盛瀚的发展高度认可,并对盛瀚公司为主承接的&ldquo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rdquo 项目给予了很大的信心。 盛瀚市场主管王彩霞介绍公司发展 领导专家及项目组到青岛盛瀚参观合影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简介: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是青岛盛瑞德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中国离子色谱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是一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专业从事离子色谱仪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研发团队。公司现有员工70余人,技术研发人员占总数的2/3,其中公司老工程师张烈生、荆建增是我国第一代离子色谱仪(ZIC-3型)的研制人员,他们研制的离子色谱仪曾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公司在2004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获得青岛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的科技扶持。200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部&ldquo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rdquo (NO:09C26213711749)和英国渣打银行&ldquo 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rdquo 。2010年,公司被授予&ldquo 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quo 和&ldquo 青岛市最具融资价值中小企业&rdquo 称号,成为青岛市首批&ldquo 新三板试点企业&rdquo 和青岛市企事业知识产权特派员单位,并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联合办学共建了第一届&ldquo 盛瀚色谱班&rdquo 。 公司致力于研发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智能的离子色谱仪,不断更新设计、提高质量,先后推出了CIC-100型、CIC-200型、CIC-260型离子色谱仪、CIC-300型离子色谱仪。所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发明**1项,实用新型**31项,软件著作权3项,正在申请的发明**10项。目前产品已经在军事军工、核工业、石油化工、水文地质、环境保护、质量检验、卫生防疫、电力电子等多个领域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实现了出口创汇,远销至非洲,南美洲
  • 行走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的道路上 ——访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仪器信息网讯 为提高国产仪器在海关系统的使用率、提升海关口岸检测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降低海关执法风险、检测数据泄漏、采购成本高的风险与隐患。近日,由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科中心”)组织,海关系统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对海关实验室检测用执法保障国产检测设备企业生产研发情况开展现场调研。2023年2月20日,考察团走访了位于杭州青山湖的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生产工厂、研发中心,谱育科技副总经理俞晓峰、胡建坤、技术总工姚继军、赵鹏等一行热情接待了考察团。交流会现场海科中心技术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刘鑫首先详细介绍了海科中心仪器验评与认证平台的发展历程、国产仪器评价体系、以及未来验证评价的工作方向。海科中心早在2013年就开创了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工作,经过近10年的积累,已具备成熟的验证经验,且相关验证工作得到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仪器企业的好评和广泛关注。刘鑫提到,国家高度关注国产仪器自主创新,在海关系统内开展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和进口设备比对实验,一方面可为海关系统筛选适用的优秀国产仪器,另一方面通过验评,可进一步提升国门安全执法保证设备中国产仪器设备的占有率和使用率。他表示,除了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工作,希望能与国产仪器企业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在开展国门安全保障应用技术研发、国产仪器检测标准制定、仪器性能验证标准物质研制、智慧实验室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以推动国产科学仪器持续良性发展。海科中心高级工程师邱烨、重庆海关高级工程师郗存显、南京海关工程师季美泉分别介绍了谱育科技相关产品在海关系统的验证评价具体情况。随后,谱育科技副总经理胡建坤、技术总工姚继军、赵鹏等分别向考察团专家详细介绍了谱育科技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品牌发展及相关产品应用创新。作为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创新发展的国产自主品牌佼佼者,谱育科技自2006年开始布局科学仪器相关技术,17年来在重大科学仪器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及应用创新。目前,谱育科技已经拥有完整的色谱、光谱、理化等分析检测技术及气体、液体、固体等前处理技术,研制了实验室分析、现场化分析(便携、在线、移动)、自动化分析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组合;并且在科学仪器及高端质谱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及产业化成果,成功掌握了离子阱、四级杆、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等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会上,海关系统专家围绕着验证评价方案以及国产科学仪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智能建设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今后国产科学仪器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后会,考察团参观了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创新基地,技术总工姚继军、赵鹏从公司研发层面,向考察团介绍了谱育科技研发团队的规模、研发投入、研发流程等公司情况,得到了考察团的高度认可。实地参观合影留念关于谱育科技: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谱育科技”)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自孵化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以技术创新实现分析检测及监测的现场化、自动化、智能化,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仪器制造商,实现科学仪器“中国梦”。谱育科技在先进工业、生态环境、医疗诊断、生命科学、食品药品、应急安全等领域为全球用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科学仪器、解决方案与服务,坚持围绕用户需求持续技术创新,厚积薄发,为用户不断创造价值,推动世界进步。
  • 聚焦产业化 2018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质谱论坛召开
    p   2018年4月15日-1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江苏常州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召开。为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4月16日,本届年会专程召开了质谱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论坛。质谱分论坛聚焦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特邀复旦大学教授丁传凡主持会议,吸引了各大科研院所及主流质谱厂商100多位代表共同参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9fdb36c-2723-485b-8bba-24817a6f3a8f.jpg" title=" 丁传凡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 丁传凡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ff9f2ed-c7b2-49a9-8fc1-0096606d7db7.jpg" title=" 赵晓光主任.jp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从质谱新品评选看质谱技术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工程室主任 赵晓光 /strong /span /p p   赵主任首先介绍本单位从1994年开始引进ESI离子源单四极杆和MALDI TOF生物质谱的应用体会,深刻阐述质谱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介绍了质谱市场和发展的概况,据SDI统计,2017年中国科学仪器和质谱市场规模首次超过日本。介绍了近十几年,特别是生物质谱发展,对于质谱技术有重要促进作用,认为主要进展包括:离子漏斗传输管普遍提高了质谱灵敏度、QTRAP和SWATH技术、Orbitrap质量分析器、高能和高分辨QTOF、原位电离离子源、质谱小型化技术、质谱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质谱成像技术、临床质谱等。 /p p   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是由七十多位专家独立投票和汇集网络意见评审出来的,每年获奖比例仅3%左右,十分难得。评审从创新开始,落脚点是应用,最后接受市场检验,希望能评出经典永续的优秀产品,评奖的目的是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特别希望借助这个中国的平台,促进中国质谱产业的发展。赵主任特别高兴2017年有两台国产质谱获评优秀新品,他还详细介绍了2016和2017年质谱优秀新品TQ-XS、Ultivo、Mini β、AMS-100、QE HF-X,评奖理由和技术特点,以及其所代表的质谱技术发展趋势。 /p p   赵主任认为国有质谱产业有三块比较活跃,广州禾信凭借颗粒气溶胶质谱和PM2.5解析应用的差异化发展,2017年销售过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和上升通道 近年,国产MALDI TOF质谱呈现井喷式发展,有九家企业,其中五家IVD,四家仪器开发厂商,推出用于医院微生物检测的线性MALDI TOF,加剧了市场竞争。赵主任认为青岛融智推出的定量MALDI是传统定性MALDI的技术突破,显然具有更大的应用和市场空间。目前,国内有八家企业制造气质联用仪,但市场规模比较小,发展比较缓慢。赵主任建议,国产气质除了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更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从专用仪器优势向通用仪器优势逐步过度。近年,气质三重四极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增速加快,建议国内厂商应提早谋篇布局。最后,赵主任鼓励国有质谱产业要像郑板桥竹石诗中赞美的山竹,勇于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坚韧不拔,实现发展中国质谱产业的大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baf497e6-e73a-43ff-b1cc-d793bb12a4a4.jpg" title=" 黄正旭研发总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及未来展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黄正旭 /strong /span /p p   黄正旭首先讲了飞行时间质谱原理及发展历史,其中,1946年,W.E. Stephens提出了飞行时间质谱的概念, 1988,年Dodonov研制出电喷雾离子源垂直引入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接着,黄正旭梳理了禾信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背景及技术发展脉络,讲到公司技术来源于1988年的垂直引入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禾信坚持核心技术正向开发发,实现了从专用到通用质谱的过渡,率先践行了政产学研用结合的质谱产业化道路。最后,展望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黄正旭博士认为,飞行时间质谱领域目前是”百家争鸣“,但更应做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还须”力争上游”。产业化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质谱产业研究院、建设质谱技术新平台、建设产业化总体推进基地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c88df22d-2a8f-4848-9196-46a8d92b6579.jpg" title=" 闻路红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敞开式大气压快速检测质谱应用及未来展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闻路红 /span /strong /p p   闻路红向大家重点介绍了敞开式大气压快速检测质谱,包括敞开式大气压质谱技术背景介绍、关键技术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开发、未来展望四个部分。敞开式大气压质谱最核心的技术是离子化技术,也是解决大气压下样品解析和离子化的关键。2007年,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课题组开发出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的敞开式大气压质谱分析技术。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方面,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团队负责基础研究,包括高水平文章、专利与原理样机等;宁波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团队负责工程化和二次创新,实现DBDI工程样机研制;华仪宁创产业化队伍负责解决工艺、质量和应用问题,实现DBDI离子源的量产和推广。同时,华仪宁创还研发生产了移动式现场检测质谱仪AMS-100。DBDI-100与AMS-100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可应用于,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环境检测领域。对于未来的展望,闻路红认为敞开式质谱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复合式大气压质谱离子源可以与专用的前处理材料和方法结合,也可以与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结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9343067-3913-4fba-b889-b4da0d75977b.jpg" title=" 林志敏副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micro Typer MS飞行时间质谱系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 林志敏 /strong /span /p p   林志敏对micro Typer MS飞行时间质谱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包括三个方面:公司发展历程、产品介绍、产业化应用。2012年,厦门质谱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2015年成功研发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2017年成立天瑞仪器福建分公司。林志敏讲到,micro Typer MS是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国产商业化MALDI-TOF MS质谱仪,目前主要用于微生物鉴定,可以利用种间特异性代表峰结合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神经元算法用来区分不同菌种。微生物鉴定之外,还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筛查、环肿瘤DNA检测、NP分型检测、磷酸化负离子检测等应用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11aa3ca-3758-45f3-a3f9-f1342b001b2f.jpg" title=" 欧阳证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小型质谱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欧阳证 /strong /span /p p   关于小型质谱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欧阳证向参会者介绍了他的深度思考和方向选择。根据实际研发经验及应用案例,首先,他重点介绍了清谱科技的三个产品,包括Ω Reactor、MS Mate、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这些产品定位非常清晰,并具有两个突出特点:方便携带,可以用于任何地方;易于使用,操作者无需经过专业培训。产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医学诊断等领域,有望用于建设支持信息管理与决策制定以及临床决策的实时在线云数据分析系统。接着,欧阳证从原创技术概念、产品/应用开发、应用服务市场到市场层次方面分析了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情况,并指出技术走向市场应该是先做原创技术概念,到产品/应用开发,再往市场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采取反工程化的模式,这也是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仪器行业有特殊性,没有后发者优势,所以清谱科技会选择进行差异化创新以及注重拓展应用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就是明确产品、市场创新的优势,金融投资的重点,以及评价指标。提到解决办法,他认为,第一,应该要做有坚持有情怀的创业者;第二,要做有深度的投资者,第三,制定创新的评价指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b481cd9-c87b-4192-9ee5-76c0b93c4688.jpg" title=" 梁炎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从应用中来,驱动仪器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业务部研发经理 梁炎 /strong /span /p p   梁炎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仪器创新方面的介绍,包括环境重金属监测市场的新需求、基于质谱技术的重金属现场监测分方面、前景与展望。首先,政策导向方面,从水十条到气十条,包括土十条等发布,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把环保提高到文明高度来执行。随着政府收回环境监测权以及在线仪表等新的监测方法的进步,在线可以达到实验室标准,提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需求与导向,具体方面包括水质重金属、大气颗粒物、土壤重金属监测。接着,梁炎认为,从相关标准看,ICP-MS法是能力最强的方法,并由此介绍了基于ICP-MS质谱技术的重金属现场监测方案及相关产品。最后,他从业务逻辑角度讲了在线质谱仪器创新的前景与展望,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实验室用ICP-MS,聚光团队选择在线和车载两方面取得了产业化突破。虽然目前发展态势一般,梁炎总结到,国产质谱产业化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迭代、集成创新、低成本运营。他看好国产质谱发展,尤其是临床质谱的发展,也认为国产质谱的发展极有可能在IVD领域率先迎来转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aa546a83-6236-4947-9d20-7e5d143cc485.jpg" title=" 王丹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量LC/MS系统 Nexera Mikro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 王丹 /strong /span /p p   王丹介绍了关于微流量液相色谱的研究进程,包括系统诞生、系统特点及应用进展。历史发展方面,岛津2010年岛津推出了自己的一台液质联用仪,为了满足不同分析需求,经过不断技术革新和传承,岛津先后推出了8040、8050、8060三重四极杆质谱。对于很多生物制药或者临床诊断,样品量非常少,很多实验室会用Nano LC/MS,这种仪器对于操作人员要求非常高,经常遇到管路特别细造成的堵塞等问题。由此,岛津在高灵敏度和通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实验室里大批量样品快速分析,又不损失灵敏度,推出了微流量液相色微流量LC/MS系统 Nexera Mikros。该系统具有很高灵敏度,可以进行快速方便的样品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af0e1b67-f532-4d1c-b27d-81be653c7a6b.jpg" title=" 顾好粮总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东西分析人的质谱之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东西分析研发部技术总监 顾好粮 /strong /span /p p   首先,顾好粮给我们介绍了东西分析这些年的变化,包括公司管理交替,长远发展战略确定等,发展战略又包括了国际化、多元化、整合、提升产品品质、重建公司企业文化。接着,他通过自己的认识,讲了包括质谱在内的国产分析仪器存在的困扰。中国质谱仪器研究起步不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直到2006年,中国第一台商品化四级杆质谱仪才由东西分析研发成功。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东西分析的四极杆、RF电源等都是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谱部件的研发及成本控制是一个问题,国内厂商仍然需要更大进步。最后,顾好粮说:“东西分析这几年也在不断改进,公司也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国的分析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希望老一代和新一代中国分析仪器人不忘初心,一起为这伟大的事业耕耘奉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f5f8238-c14e-42ec-bef9-00d17fdfe86b.jpg" title=" 朱新强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质谱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上海舜宇恒平公司总经理 朱新强 /strong /span /p p   朱新强介绍舜宇恒平是做四极杆质谱的,关于过程质谱议的应用,他表示各厂商基本都在走差异化道路,舜宇恒平也是,属于夹缝中求生存。通过应用领域的挖掘和质谱技术的提升积累,最终汇聚到怎样把应用场景的提升。朱新强表示,“过程质谱仪的应用很广,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生物过程、新能源等领域都有我们的客户。舜宇恒平在发酵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过程质谱主要用于现场,对生产流程或环境中的气体进行在线定性定量分析的质谱技术。对过程质谱来讲,高定量准确精度、宽动态范围、低检出限,抗污染和复杂基质影响,最重要的是高稳定长时间无故障运营,稳定可靠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关于未来的趋势,朱新强认为,第一点,质谱还是需要小型化,客户交流中希望质谱可以更小,也有利于质谱自身保护;第二点是可定制,这应该是在线质谱非常重要的一条,一定要定制化保证销量;第三点,需要拓展行业应用方案,需要市场教育,要大家不断努力拓展应用行业的方案;第四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优化我们发酵环境,通过自动控制、自动补料等来达到我们整个发酵最优化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153d732-b9f4-4910-9625-e822fcfa2fbb.jpg" title=" 嘉宾合影中.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嘉宾合影 /strong /span /p
  • VacCon2023定档1月武汉,热议人兽用新型疫苗国内外研发与产业化热点!
    VacCon2023定档1月武汉,热议人兽用新型疫苗国内外研发与产业化热点!VacCon2023第五届新型疫苗研发与产业化论坛蓄势起航!将于2023年1月12-13日在武汉盛大开幕!特设4大专场13大专题,特邀60+位新型疫苗领域政府监管机构专家、科研专家科学家及领军企业负责人,从国内外监管、热点研发、先进工艺、生产质控等多维度出发,带来人用/兽用宠物/核酸/其他新型疫苗(新型佐剂与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与黏膜疫苗、广谱/多价/多联疫苗等)等前沿创新技术应用与案例,助力中国疫苗行业全速发展!点击查看官网:https://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免费参会】‍扫码即可领取免费参会门票!(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领取)【全新升级 | 大会结构】【精英荟萃 | 谁将来参会?】【群贤毕集 | 往届嘉宾盛况(列举)】魏于全,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与肿瘤中心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成都威斯克生物医药董事长曾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卢山,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新型疫苗研究室主任朱凤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华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张林琦,清华大学教授梁朋,三叶草生物制药董事长李炎,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生物制品检验所所长英博,艾博生物CEO李航文,斯微生物创始人兼CEO彭育才,丽凡达生物创始人、CEO王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艾棣维欣生物制药公司科学委员会主席Valerie Gouon-Evans,波士顿医学中心副主任、肝脏疾病和再生项目主任吴克,武汉博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琦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黄维金,中检院艾滋室主任,研究员黄镇,云南沃森生物副董事长,玉溪沃森董事长,玉溪泽润董事长朱涛,康希诺生物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刘滨磊,滨会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湖北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雪薇,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处主任助理......更多往届嘉宾阵容及会后报告,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2 0767(同微信)【精彩回顾 | 往届盛况】*更多往届盛况及会后报告,欢迎联系组委:177 2112 0767(同微信)【招展/论坛组织工作全面启动】1、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主题演讲,产品展示,插页广告,晚宴赞助,吊绳&名卡、手提袋、瓶装水、椅套广告等多种合作形式火热开放中!名额有限,详情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2、VacCon2023演讲嘉宾火热征集中!演讲摘要/论文投稿,经组委评估并确认的嘉宾将享受以下福利:• 获得一张免费全程参会证;• 会议期间午餐券、嘉宾招待晚宴;• 在会议期间专享演讲嘉宾休息室;• 组委会官方宣传与推广。投稿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感恩回馈!老客户专享!】为感谢行业同仁对VacCon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特面向VacCon的往届参会嘉宾与参展企业,开放惊喜参会/参展折扣!详情欢迎联系组委咨询:180 1793 9885(同微信)【免费参会】扫码领取免费参会门票!(仅限科研院校/疫苗、制药研发制造企业领取)赞助/演讲/参会/媒体合作详情欢迎联系组委会:电话:177 2112 0767(同微信)邮箱:vaccon@bmapglobal.com网站:www.bmapglobal.com/vaccon2023媒体合作联系: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赵俊雯| Jane ZhaoTel:+86 136 6556 4971官网: www.bmapglobal.com
  • 某国产光刻胶产业化项目拟投资实施,购置仪器设备520 余台(套)
    12月16日,富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龙股份”)发布公告,为助力推动半导体 KrF/ArF 光刻胶的国产替代进程,同时进一步丰富公司业务板块,加速实现公司进口替代“创新材料平台型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公司全资子公司鼎龙(潜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潜江新材料”)布局 KrF/ArF光刻胶。鼎龙股份于 2023年12月22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并与员工持股平台共同投资建设年产300吨 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对潜江新材料实施增资并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两家员工持股平台及一家新进投资方共同投资建设年产 300 吨KrF/ArF 光刻胶产业化项目。本次 KrF/ArF 光刻胶项目拟投资实施的主要内容1、项目名称:年产300吨KrF/ArF光刻胶产业化项目2、实施地点:湖北省潜江市江汉盐化工业园长飞大道 1 号3、实施主体:鼎龙(潜江)新材料有限公司4、资金来源: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5、建设内容及规模:新建主体生产厂房、动力中心、中控室、仓库、罐区等建筑面积 16,620.94 平方米,购置反应釜、混配釜、储液罐、离心机、质谱仪等仪器设备 520 余台(套),配套建设安全环保设施。项目投产后形成年产 300吨 KrF/ArF 光刻胶的生产能力。6、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80,395.30万元,总投资计划包括:产业化工程建设投资、研发及检测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铺底流动资金等,预计年产产能为300吨,最终项目投资总额及产业化规模以实际投资为准。本次投资审议有1.5亿元注册资本,后续投资资金的缺口将由潜江新材料自筹解决。半导体光刻胶是由感光树脂、增感剂和溶剂三种主要成分组成的对光敏感的混合液体,半导体光刻胶按照光刻波长分为紫外光谱、g线(436nm)、i线(365nm)、KrF(248nm)、ArF(193nm)、EUV(13.5nm)。半导体光刻胶是半导体光刻工艺中的关键材料,光刻胶及其配套试剂在晶圆制造材料成本中占比超过10%,半导体光刻胶的分辨率、对比度、感光速度等技术指标和质量一致性,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的性能、良品率、可靠性以及生产效率,其技术壁垒极高,因此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皇冠上的明珠”。根据 TECHET 数据,2021 年全球半导体光刻胶市场中,合成橡胶(JSR)、东京应化(TOK)、信越、杜邦、住友化学、富士等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90%,用于先进工艺的 KrF、ArF、EUV 光刻胶基本由该等外资厂商垄断。相比之下,中国光刻胶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产光刻胶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印刷电路板等领域,用于晶圆制造、先进封装的半导体光刻胶严重依赖进口。近年来,经过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厂商的不懈努力,国内厂商已实现 g/i 线光刻胶的量产,但在更为先进的 KrF、ArF、EUV 光刻胶领域尚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在国际市场技术封锁、国内半导体产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KrF、ArF 光刻胶因其覆盖了从 0.25µm 到 7nm 的主要半导体先进制造工艺,是现阶段迫切需要实现国产化技术突破的半导体关键材料。因此,尽快实现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国产化、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鼎龙股份已在半导体材料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深厚的市场资源和客户基础。其中:半导体 CMP 制程工艺材料国产供应渗透程度稳步加深、半导体显示材料进入加速放量阶段、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产品开发、验证及量产导入工作按计划快速推进,半导体材料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司的业绩增长。为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公司在保持现有业务稳健成长的同时,积极布局高端光刻胶赛道,努力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鼎龙股份的业务板块、步入高端光刻胶关键赛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半导体材料业务的产品结构、扩大市场份额、新增利润增长点。
  • 院士专家聚焦精密光学仪器产业化发展
    以“我国精密光学仪器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第153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12月6日在上海举行。相关院士专家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精密光学仪器产业化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指出,各类光学仪器的设计与制造、新型光学系统的研究应用、测试评价方法、光学系统产品质量标准与控制等都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精密光学器件,以生产出新型的光学系统,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求。   据悉,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光学仪器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中低端光学产品是由我国生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端光学仪器,如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纳米级光学检测仪器的研究和产业化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对精密光学仪器与系统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滇元、朱能鸿、叶声华等提出,应整合我国光学仪器研究制造人才、资源优势,抓住目前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建立国际先进的现代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平台,大力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不仅可以带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尤其是光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而且对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两虫产业化路线图:自主研发-突破垄断-国家标准-细分市场——访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获得者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安伟博士
    2022年1月12日,备受业界关注的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评选出“创新成果奖”3项,“青年创新奖”4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联合走访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的获奖感受、研发过程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期的采访对象是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安伟博士。2022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HK-8610两虫检测自动识别系统,荣获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成果奖;作为两虫检测技术团队成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安伟博士,是该技术成果产业化重要推动者之一。HK-8610两虫检测自动识别系统仪器信息网:首先恭喜贵单位获得2021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创新成果奖”,请介绍一下此次获奖的成果,以及该成果的研发背景和初衷是什么?安伟: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简称“两虫”,是广泛存在的水介传播耐氯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两虫指标,2006年已被纳入国标成为强制检测指标,但检测方法源自美国EPA 1623方法,主要仪器和耗材被美国企业垄断,样品检测成本高等缺点导致该指标项国标方法难以在行业大范围普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支持下,多年来持续对“两虫”检测技术进行研发,并与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围绕两虫“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检测,以降低设备和耗材成本为目标,重点就两虫检测方法、仪器研制、自动识别等开展研发,成功推出首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虫检测自动识别系统;该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十余项,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为我国从源头到龙头供水安全保障中“两虫”防控提供支持,彻底解决我国饮用水两虫检测过程中检测成本高、人工识别存在主观性、设备及耗材依赖进口等诸多问题。两虫检测技术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饮用水重点实验室评估的好评“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垄断-纳入国家标准”仪器信息网:成果经历了怎样的研制过程,取得了哪些里程碑式的进展,有哪些令您难忘的事件值得分享?安伟:我们生态中心从2008年就启动两虫检测技术体系研究,一项科研成果具备产业化基础,并能成功产业化,的确非常不容易。首先,历经8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方法学开发和全国行业验证评估,组织开发出的两虫检测新方法—“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拥有完整方法发明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并先后纳入行标、国标:于2018年被纳入行标《城镇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CJ/T 141-2018,并于2020年完成国标验证,被纳入新版国标方法《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我们团队在国家水专项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全国大范围的连续水质调查,范围涵盖我国长江、黄河等七大主要流域,以及西南、浙闽、西北等13个小流域重要断面,流域覆盖国土面积达80%以上;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地表水水源普遍存在“两虫”,两虫的检出率超过45%;该方法为我国水质调查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技术支撑,为标准更新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同时在全国多个行业部门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这个方法能实现大范围验证,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次,实现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实现仪器装备化,针对高浊度水采用沉淀离心和低浊度水采用膜过滤溶解纯化的方法,多重通路创新设计,实现替代美国垄断的囊过滤的纯化方法。这一点能大幅降低成本。另外,组织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虫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自动识别代替人工肉眼识别;基本形成了从“方法-设备-系统”的“两虫”检测一体化设备和人工智能辅助识别系统开发,具备了市场化和应用推广的前提与基础。这一点能够总算能够领先国外一步。仪器信息网:成果实现了怎样的创新突破,解决了什么样的关键问题,面向的主要用户有哪些?安伟:两虫检测技术成果的技术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四个创新点:创新点1:在浓缩阶段用微孔滤膜替代滤囊,在分离阶段用Percoll-蔗糖替代磁珠,大幅降低了检测耗材成本;创新点2:针对低浊度水与高浊度水分别选用滤膜法和沉淀法以代替EPA 1623滤囊/滤芯过滤的方法,既解决了高浊度水成本问题,还提高了高浊水浓缩环节的回收率;创新点3:依据现有国标,国际产品所需样品量为原水20L,出水100L;依据新国标,本产品所需样品量为原水10L,出水50L;样品量的大幅度降低也成功大幅降低所需成本;创新点4: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虫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自动识别代替人工肉眼识别;彻底解决传统分析方法的费时、效率低、依赖经验等难题,降低两虫识别门槛,提高检测效率。另外,两虫检测产品面向的主要用户有:疾控中心、供水系统、第三方检测、环境监测、科研院所、相关水质检测/监测单位等。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两虫”检测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推广仪器信息网:成果当前的产业化情况如何,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安伟:截至目前,两虫检测产品已经在地市级疾控中心、供水水质监测研究所、第三方检测公司、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等数十余家单位得到应用,受用户好评及肯定;而且,使用用户的应用实践证明了本项目成果产品的成熟度及可靠性。尤其,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主力水厂、地县级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水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每一类细分市场的潜在目标客户群体数量都是数千家量级的,因此,两虫检测产品未来市场空间是非常庞大的;较于国外产品来看,本项目成果产品的设备成本及耗材成本均具有竞争力,尤其进口设备耗材受疫情影响,需要冷链运输,以及存在很高耗材断货的风险。在新版饮用水国标GB 5749-2022发布背景下,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及应用前景,未来能为国家节省上亿元外汇,还将大幅降低用户综合使用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仪器信息网:围绕成果及相关技术,贵单位后续还将开展哪些创新工作?安伟:首先,借此表达一下,这个问题是重点,我们将持续完善和改进这个技术,目前由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与北京华科仪公司共同推进的研究,在产品改进、方案优化以及相关细节技术点进一步完善升级等若干方面都将开展有效工作。另外,可能大家也关注到了: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与北京华科仪公司的另外一项产业化成果——污水中病毒检测系统,正在顺利推进;该产品实现了高通量的污水病毒检测,可实现对污水中病毒的快速监测和预警,主要基于铝盐混凝沉淀法,结合 qPCR 检测技术,建立了一种可靠、经济、便捷的病毒富集及检测方法,现已纳入WS/T 799-2022《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算是两虫检测技术成功转化的另外一个“翻版或典范”。最后,基于个人过去求学及科研工作的背景与经验,深刻感触到,经过这么多年积累,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尚有大量值得产业化的科学仪器专利技术、科研成果,而且,国家相关部门及行业对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合作各方对科研成果产业化具体分歧协调管控越来越智慧、越来越有效,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能实现很好产业化。但是,要把技术成果真的转化好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事情,也欢迎与社会各界朋友一起探讨与分享科研成果转化的经验。谢谢!关于“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五届,先后有15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8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 产业化大咖谈|王健:多点对多点 科学仪器行业的难点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科学仪器研制、成果转化、产业化不是容易的事儿。2023年5月18日举办的“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所邀请的5位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5位具有代表性嘉宾与同样具有丰富产业化经验的主持人一起,共同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经过检验的经验或观点的分享,将给行业以及年青一代以启发。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作为本次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就产业化面临哪些难题、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人和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健留在记忆里的一瓶醋、一包小米回顾聚光科技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自己人生中的重要事件,王健记忆犹新的是企业初创推出第一款产品“LGA 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时发生的事情。王健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光电器件,没做过设备,创业后却做了设备和仪器,所以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走了很多弯路。他回忆到,一开始不知道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不知道如何做电磁兼容,只好自己快速去学习,然后再培训工程师。当时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在实验室把第一个产品调试成功;但是,当时资金也快花完了,客户现场安装要是不成功的话,创业可能也就结束了。王健谈到,我们当时心里特别没底,安装一台设备,把技术好手全带上,去了六七个人,而且还把示波器、电烙铁等各种可能要换或者维修需要的器件和设备都带了去。他高兴的回想到,当时运气不错,设备安装上一通电直接就成了;大家都特别激动,这位山西的客户,送给我们每人一瓶醋、一包小米。去的时候我们坐的火车,返程就奖励自己坐飞机。将近20年,聚光科技的第一台产品一直在正常运行,直到前几年公司修建展厅的时候,用一台新设备把它换了回来,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代表聚光科技发展起点的一个展品陈列在公司展厅里。多点对多点 运气好还是不好?科学仪器领域的营销模式,可以细分成两大类,一类例如化学发光仪器,在IVD领域,销售以耗材为主,换个抗体就可以增加不同的科目、指标,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平台,可以有非常多的产值和利润,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好把握。还有一类则不然,例如ICP-MS,要卖到十几亿难度太大了。对于我们来说,运气没那么好,产品营销模式更多的属于第二类。如果希望一个品类的产品能够做出几亿的销售额,就需要在众多的细分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应用需求;每个应用领域的客户需求也不太一样,最后,一款产品就会演变成一个产品系列,同时绑定各个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会比较辛苦,需要花大力气不断的找一个又一个产品,花大力气找出新的、回报好的细分应用领域,还要继续花大力气满足该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王健多次调侃到,自己运气不是很好,但实际上,聚光科技克服困难,发现、实现了很多新的增长点,成功率比较高,可以说是幸运的。技术+需求,聚光科技每款产品研发都一定要找到的两种人对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王健认为,在开始阶段,应更多注重产品的创新性;随着时间推进,要不断把产品的指标提高;最后阶段,该产品的市场逐渐变成红海,这个时候拼的是谁能更好满足客户需求、可靠性做得更好,但成本却控制得比较合理。所以说,研发贯穿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研发成本主要集中在人力成本上,如何能够高效推出满足客户需求,并能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产品变得非常关键,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对聚光科技来说,每款产品的研发都想办法找到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是懂技术的人;二是对需求非常了解的人,他知道这个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每一个优秀的产品其实都是有“灵魂”的,一定需要核心人才牵头,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的挑战可能不一样,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核心人才介入,才能攻克产品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的困难。附录:王健王健,男,汉族,1970年10月出生,浙江杭州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浙江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双博士),研究员职称,博士生导师。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长期从事新一代分析技术及其在工业过程测量、环境污染监测、工业和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应用的研究开发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科学仪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主导制订了3项国家标准(2项已颁布实施)和1项IEC国际标准。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研发成功“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并从事产业化开发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技术”、“新型顺序注射在线水质分析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转化,销售规模均位居全国首位。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创建了聚光科技公司这一科研及产业化平台,培养组建了分析测量技术领域国内规模最大、最优秀的创新团队,铸就了在分析检测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保障了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确立了在中国高端过程分析仪器行业龙头企业和第一品牌地位,并于2011年4月成功上市。先后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浙江省特级专家、杭州市B类人才等十余个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8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培养人员。
  • 将光学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产业化推到新的高度
    p   strong  仪器 /strong strong 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2016年5月10日,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美国光学学会(OSA)主办的2016年国际光电技术与应用系列创新研讨会(OTA 2016)在京开幕。此次研讨会除了大会报告之外,还设有13个分会场,分别为1.国际高功率激光技术与高能激光应用研讨会2.国际激光制造与激光检测技术研讨会、3.国际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2.3.合并)、4.国际先进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及应用研讨会、5.国际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研讨会、6.国际机器人先进感知与智能控制技术研讨会、7.国际天文望远镜与仪器研讨会、8.国际大数据光存储技术研讨会、9.国际高光谱遥感应用研讨会、10.国际硅基光电子与集成研讨会、11.国际红外技术与应用研讨会、12.国际环境监测与安全检测技术及应用研讨会、13. 纪念光纤发明50周年大会等。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20160511_08063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0242fdc0-4ff5-4fd0-a565-8a281012ced0.jpg" /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5月10日下午至5月11日是大会的分会场研讨时间。分会之一国际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研讨会作为国际光电技术与应用系列创新研讨会的重要组成,每年都吸引来国内外光学检测技术研发专家们到会参加讨论。据主办方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介绍,往届的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研讨会更注重技术的研发探讨,今年的会议是首次明确将光学检测技术和仪器的产业化作为研讨的主题,这也是响应国家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号召。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179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9abb0d7b-0511-43d3-8897-864a65628744.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会议现场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本届国际光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研讨会共包括来自国内外工程化院校、研究所以及商业化仪器企业的25个报告,吸引了百余位相关研究实验室和企业的参会者。以下是部分报告介绍: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哈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谭久彬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高端超精密仪器产业化探索》。据介绍,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高端装备发展走到了必须发展的道路。超精密仪器技术已经是大国必争的战略高地,而目前我国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双重挑战。我国超精密仪器产业化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如理念陈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等。充分发挥大学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让工科大学研发平台与企业的产业化平台一体化对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化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谭久彬教授还介绍了团队根据产业化需求研制的用于微纳结构表征的共聚焦扫描测量仪、面向生物医学的立体层析共聚焦显微镜、快速超精密双频激光干涉仪等精密仪器测量设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155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ec2a365f-9cf0-4d63-9b60-9abcb0547974.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谭久彬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核聚变研究中心袁晓东报告的题目是《Research on the Precision Assembly System for SG-III Laser Facility 》。据介绍激光诱导惯性约束核聚变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实现核聚变的方法。大型高能激光装置对于方法的实现非常重要,目前在美国、法国和中国(SG-III)共有三个大型高能激光装置。袁晓东在报告中介绍了SG-III的设计和一体化装配过程,LRU模型的离线精密装配与在线准确重置能够满足大型激光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190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e4fb6b6d-5a3c-43f7-b245-395995ff5fba.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袁晓东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北京交通大学冯其波教授报告的题目是《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measuring 6DOF geometric motion errors using fiber-coupled laser》。据介绍,提高受控机床的精度,可以从改善硬件设施或是误差补偿的方法入手。冯其波教授表示:做精密仪器“方向决定成败、细节决定高低。”还介绍了团队研制的单轴6自由度误差测量系统。光纤的使用使系统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可稳定的通过补偿降低误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217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9a23d7ae-7e5f-4052-b201-ff4466fde9c6.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冯其波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周维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飞秒激光频率梳精密测量技术研究》。飞秒光梳是频率和相位完全受控的飞秒锁模脉冲激光。主要用于绝对距离测量、频率测量等测量和低噪声微波源和任意光脉冲合成。周继虎教授介绍了飞秒光梳的实用化研制,基于该原理该团队还研发了飞秒激光跟踪仪可用于台阶测量、自由曲面测量、时频测量等方面。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259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ab834326-5079-4588-a625-7c6693835b4b.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周维虎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邵建达报告的题目是《Large optics metrology for SG-series laser facility》。组成大型SG激光系统的大口径光学元件种类多、数量大,他们的特性参数与激光装置的性能相关,对大口径光学元件检测的装置要求很高。该团队建立的检测技术满足高精度光学元件的检测需求,部分光学元件已经优于之前NIF光学元件水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303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1f3cb9e7-c856-4776-a2ce-cc18d4e969ff.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邵建达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刘世元教授报告的题目为《Mueller Matrix Ellipsometry for Nanostructured Surface Metrology》。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据介绍,Mueller矩阵椭偏计(MME)非常适合无损纳米结构测量,对光的偏振、散射和其它特性的深入研究对于表面测量非常重要。为了将MME商品化,团队还创建了武汉颐光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具备椭偏仪批量生产能力实现了MME的产品销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338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8409671a-de3d-4d73-8387-a6e2b2ca791a.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刘世元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哈尔滨工业大学 Yi Zhou报告的题目是《Experiments on Terahertz 3D Scanning Microscopic & nbsp Imaging》。Yi & nbsp Zhou介绍了团队研制的2.52太赫兹双轴反射共聚焦显微镜,其纵向和横线分辨率分别超过了0.314mm和0.353mm。该仪器在2D和3D成像方面非常稳定,可被用于生物学、制药等领域。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MG_0241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dcd0cda8-7b59-43b2-b263-3b233588225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Yi Zhou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哈尔滨工业大学ChangKun Fan报告的题目是《Controlling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CW Terahertz Target Scattering Properties Measurements Based on LabVIEW(IPTA05-066)》。据介绍,该团队开发了太赫兹目标散射特性测量的控制软件。该软件可手动或自动移动坐标平台,可设置间断频率、测量时间等参数实现自动测量。目前该软件已经申请得到国家专利。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img title=" IMG_0383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a2dd8a4f-6640-4796-a821-95f65295dbbc.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    strong ChangKun Fan /strong /span /p
  • 助力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重庆新增一个国际标准检测中心
    5月17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近日,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认可决定书,标志着该院检测中心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均达到国际认可准则要求。▲认可决定书。受访者供图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检测中心的测试领域涵盖新材料、化学化工、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农林科学等各大行业。可以解决研发、生产过程的材料表征和技术问题,为科研检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新材料领域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加速发展。据了解,检测中心“硬件”强大,配备全进口的专业检测仪器,包括蔡司热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金相显微镜、布鲁克原子力显微镜(AFM)、台阶仪、梅特勒的热分析仪器(TGA、DSC、DMA)、麦克多站全自动微孔物理吸附仪(BET)、耐驰激光导热分析仪(LFA)、岛津的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可进行材料微纳米级别的表征形貌分析、成分分析、热性能和结构分析等,为各大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提供专业的科研检测服务。▲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检测中心。受访者供图据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实施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认可工作,具有重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该负责人表示,获得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认可,标志着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检验中心具备了国家和国际认可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以及检测能力,有助于提升研究院所出具的检测报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动行业水平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为国际间实验室认可的双边、多边合作交流提供平台,进一步提升研究院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 量子计量科学仪器产业化联合实验室在安徽成立
    近日,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国仪量子在安徽合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量子计量科学仪器产业化联合实验室,携手推进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落地。据悉,该量子计量科学仪器产业化联合实验室是国内首个面向市场与企业的高端计量发展需求,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旨在帮助企业攻关技术难题、激发创新活力、研制先进量子计量仪器的创新型研发实验室。实验室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用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全力创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计量研究机构,产出一流的量子计量科研成果,助推量子计量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创新发展。“计量是测量的科学及其应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表示,此次与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量子计量科学仪器产业化联合实验室,将重点布局新一代微波量子精密测量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未来将推动多款首台套微波量子传感与探测工程化产品落地。据悉,安徽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安徽省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工作方案》,提出到2035年,全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以量子测量为核心的计量技术在全国领先。
  • 江西联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工
    “南昌高新区”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9日,南昌市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41个,总投资额934.27亿元。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主会场设在南昌高新区江西联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地。江西联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位于南昌高新区创新二路与艾溪湖四路交叉口,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32.7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目前开工的一期项目将建设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芯片封测生产线,预计将形成年产1.5亿颗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的研发制造能力。后续建设的二期项目将研发更高功率有线无线融合一体化电源管理芯片和新一代A4WP远距离无线充电芯,同时布局物联网IoT芯片市场,抢占物联网芯片市场先机,有望实现半导体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的研发、生产能力的再翻番,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企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