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仪器信息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专题为您整合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话题讨论。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相关的论坛

  • 【分享】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一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水土保持学》王礼先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 。在165万km2的水蚀面积中,轻度83万km2 ,中度55万km2 ,强度18万km2 ,极强6万km2 ,剧烈3万km2 。在191万km2风蚀面积中,轻度79万km2 ,中度25万km2 ,强度25万km2 ,极强27万km2 ,剧烈35万km2 。冻融侵蚀面积125万km2(是199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没有统计在我国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积当中。1991年 中国国务院颁布《水土保持法》,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水保技术法规,为我国水保工作者长期无法律依靠划上了句号。2005年 中国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地面坡度陡峭,土体的性质松软易蚀,高强度暴雨,地面没有林草等植被覆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诸如: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草原上过度放牧,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随意倾倒废土弃石等。 水土流失对当地和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地硬石化、沙化,影响农业生产,威胁城镇安全,加剧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导致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恶化,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如果是在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而不是水土流失。 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导致水土流失。 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b]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b]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b](二)工作要求[/b]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b](三)主要目标。[/b]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  [b]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四)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b]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b](五)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b]统筹布局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  [b](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b]把巩固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重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加强天然林和草原保护修复,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充分发挥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提升土壤保持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b]三、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七)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b]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实行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b](八)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b]建立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行基于企业自主监控的远程视频监管等方式。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  [b](九)加强协同监管。[/b]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沟通机制,及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投入。  [b](十)强化企业责任落实。[/b]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地表扰动,严禁滥采乱挖、乱堆乱弃,全面落实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  [b]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十一)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b]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  [b](十二)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b]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加大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保护性耕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b](十三)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b]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b]五、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十四)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b]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据全国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及时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强化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  [b](十五)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b]创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方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建设模式,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  [b](十六)加强水土保持考核。[/b]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b](十七)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b]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按照事权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健全运行机制。按年度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定量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制度,保证监测数据质量。  [b](十八)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b]推进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和部门间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b]六、保障措施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b]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b](二十)强化统筹协调。[/b]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利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加强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抓好督促落实。  [b](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b]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健全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b](二十二)强化宣传教育。[/b]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全社会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水土保持“中国故事”。

  • 【转帖】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b]9.1 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b]  2008年,万州典型区继续开展标准径流场对比试验,跟踪监测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及水土流失状况。  [b]9.1.1 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试验[/b]  2008年,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营建7年,土壤保水蓄水能力明显增强。由雨日后2天、4天、8天不同土壤层次(0~15厘米、15~30厘米、30厘米)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监测结果可知:在同一监测日土壤含水量高低顺序为粮经果复合垄作>粮经果复合平作>粮经顺坡平作。与粮经顺坡平作(对照模式)相比,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具有明显的保水效益,雨日后2天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幅为17.20%;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平均增幅为6.6%。雨日后2天、4天同一模式不同土层含水量基本保持着表层>中层>底层的规律,不同模式不同土层含水量的变化率为粮经果复合垄作<粮经果复合平作<粮经顺坡平作。  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实行免耕、少耕、立体种植、秸秆覆盖还田等措施,土壤物理特性与养分状况明显改善,2~0.02毫米土壤颗粒含量小于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0.02~0.002毫米和<0.002毫米土壤颗粒含量则大于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  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土壤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和对照模式。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土壤中除全钾含量低于对照模式外(果树对钾的需求增加导致钾含量逐年降低),其余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模式。从总体上看,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养分含量表现出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粮经果复合平作>对照模式的一般规律。  不论产流降雨量的大小,同一监测日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的水土保持效果为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对照模式。侵蚀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为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对照模式,全钾含量为对照模式>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降雨侵蚀泥沙中<0.002毫米土壤颗粒含量表现出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对照模式的趋势,说明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对水土保持效果明显。  [b]9.1.2 陡坡地植物篱模式试验[/b]  由雨日后2天、4天、8天对不同土壤层次(0~15厘米、15~30厘米、30厘米)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监测结果可知:同一监测日土壤含水量符合柚—植物篱模式>纯粮顺坡平作模式的规律;同一模式不同土层(表层、底层、中层)含水量规律不定。在柚—皇竹草植物篱模式中,篱带土壤含水量最高,雨日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率较小,篱带上方、下方土壤含水量相近,雨日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率相对较大。  与纯粮顺坡平作模式(对照)相比,植物篱模式中篱带、篱间土壤容重分别增加26.5%和0.7%,孔度分别减少32.8%和17.8%;土壤颗粒组成中0.002毫米的土壤颗粒含量减少4.2%,0.02~0.002毫米的土壤颗粒增加,反映了植物篱技术能够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与对照模式相比,皇竹草植物篱模式各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7.3%、46.2%和31.5%;篱带、篱间0~30厘米土层全磷含量平均增幅为33.5%;全钾含量平均减幅为3.3%;篱带、篱间各土层速效钾含量平均减幅为27.4%。  试验结果表明,营建植物篱模式能有效减少坡地水土流失。在统计的10次降雨过程中,柚—皇竹草植物篱模式3次没有产流,侵蚀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高于对照模式,全钾含量低于对照模式。  [b]9.2 秭归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b]  2008年,秭归典型区继续开展三峡库首坡地典型径流场水土流失和氮磷养分流失的监测,探讨库首陡坡地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的影响和生物防治技术对水土与养分流失的控制效果。  [b]9.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水土和养分流失监测[/b]  2008年发生≥10毫米降雨31次,其中16次产生了明显径流和泥沙流失。脐橙园的径流量、泥沙和坡面氮、磷流失量均明显高于农作坡耕地。  裸地脐橙小区径流系数、泥沙流失量和坡面氮、磷流失总量分别为常规小麦—花生小区的1.1倍、2.6倍、2.7倍和2.0倍。尽管脐橙园植被覆盖稳定,耕翻频次相对较少,但由于脐橙树冠截流冲刷力较强,且施肥量大大高于农作旱坡地而实际利用量并不高,因此脐橙园坡面水土流失和氮、磷流失量高于农作坡耕地,特别是其氮素流失量大大高于农作坡耕地。库区脐橙园主要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河谷地带,与消落区相毗邻,因此应重视水土流失和氮磷养分流失的防治。  [b]9.2.2 生态治理技术控制坡面水土与养分流失效果监测[/b]  植物篱技术对于脐橙园和旱坡地水土流失和坡面氮磷养分流失均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与花生—小麦小区(对照)相比,花生—小麦附设香椿植物篱小区和花生—小麦附设等高多年生牧草植物篱小区的径流系数分别降低3.5%和3.8%,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70%~80%,坡面氮素流失量分别减少27.4%和37.5%,磷素流失量分别减少83.6%和86.6%。与裸地脐橙小区(对照)相比,脐橙套作黄花菜植物篱小区的径流系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同期泥沙流失量和坡面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72.4%、49.5%和55.9%。  脐橙园采用套种多年生饲草植物和秸秆覆盖对于水土流失和坡面氮磷养分流失也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与裸地脐橙小区相比,脐橙园套种多年生白三叶草小区和脐橙园秸秆覆盖小区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73.0%和61.5%;橙园套种多年生白三叶草小区坡面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7%和61.9%,脐橙园秸秆覆盖小区坡面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7.4%和58.3%。  在盛果期,脐橙园的不同管理模式对坡面径流系数有一定的影响。与常规脐橙园小区相比,脐橙园套种花生—小麦小区径流系数明显提高,脐橙园套种黄花菜小区的径流系数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脐橙园套种白三叶草、脐橙园地表秸秆覆盖对于坡面径流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不稳定,可能与覆盖度和降水季节分布动态变化有关。  [b]9.3 地下水和土壤潜育化监测[/b]  2008年,在长江中游四湖地区的洪湖石码头至小港农场一线继续开展地下水动态和土壤潜育化指标监测。  [b]9.3.1 地下水动态[/b]  地下水监测剖面由5组10个地下水长期观测孔组成,距长江堤岸的距离分别为1.5千米、3.0千米、5.0千米、8.5千米、13.0千米,代号分别为A、B、C、D、E,观测孔内径0.11米,承压水观测孔深约35米,潜水观测孔深约5~7米。  各观测孔地下水位年平均值在21.56~22.49米之间,年内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分别在22.14~23.33米和20.63~21.70米之间,年内变幅在0.90~2.11米之间。潜水位、承压水位分别在20.90~23.16米和20.63~23.33米之间,跨幅分别达2.26米和2.70米。与前两年相比,B、D观测孔承压水位略高,A、C、E三孔与上年接近;潜水位情况与承压水位相似,C孔比上年略偏低,其他孔与上年接近。  各观测孔潜水、承压水水位月平均值变动范围分别为21.08~22.86米和20.86~23.09米。月平均最高水位多出现在6-9月,其中A、B观测孔出现在7月,C、D、E观测孔出现在8月;最低水位出现在1月和2月,以1月居多;5-11月为高水位期,12月至次年3月为低水位期。较为特别的仍是E孔,其潜水位和承压水位变化趋势很接近,12月以后水位下降趋势明显。从水位动态来看,本年有双峰现象,汛期高峰不明显,在10月形成一个峰值,这一现象可能与秋汛和水库调度有关。

  • 求助煤矿自建生态监测机构需要购置什么设备及价格?

    小妹在写一个报告,连熬了好几天了,吃不下睡不好的~~~求兄弟姐妹们相助啊~~给煤矿建设一个生态监测机构,需要烟(粉)尘、SO2和NO2、废水污染源监测、地表移动、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监测。大致预算280万。想问您大致需要订购哪些必须的仪器,价格分别多少?培训费、维护费、机构建设费的那些又需要多少呢?希望大哥能给小妹帮帮忙啊。给个名称及大致价格就可以了。万分感谢啊~~~

  • 【讨论】各省土壤流失情况

    “十一五”期间,江苏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农村河道疏浚等措施,全省共减少土壤流失量440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46835万立方米,新增蓄水量30万立方米。其他省的水土流失的情况如何呢,?

  • 【转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类型及相关技术

    1 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根据不同自然因素导致的生态退化,应因地制宜的治理。例如盐碱地可采取以稻治碱、种碱茅、植柽柳、挖沟排涝、施用化学制剂等方法。通过围栏封育,浅翻、深松、挖沟。水资源较好的地方,还可以修建水利工程、引地表水或打井进行节水灌溉。实行全年或季节性禁牧、舍饲或半舍饲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恢复植被的综合环境,划分若干区块进行修复。2 过度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可实行坡地生态脆弱带退耕还林(灌、草)与修筑梯田相结合的技术。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草)有关政策方针,25°以上的坡耕地一律严格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限制开垦农田,封山育林育草,保护生态植被,15°以下的坡地,按照近村、近水、近路的原则,实施坡改梯,进行水土保持耕作,保证人均基本农田,以此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水土保持安全意识。可采取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实行轮作、套作,间种、混种相结合的种植方法。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对退化耕地进行生态修复。对于因樵采导致退化的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实行封山育林,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为8 年以上、灌木林5年以上、草地生态系统为3 年以上。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树种、草种,同时改变薪柴能源利用方式与生活能源结构。在农户家庭中大力推广节柴灶,提高能源利用率。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 可依照自然资源程度和技术程度,鼓励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推广“以沼代薪”“以电代薪”“以气代薪”等新技术。3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手段最重要的是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可人为的创造河流形态多样性,通过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尽可能多的保持河流弯曲度。构建主河槽和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设置必要的马道,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季节性河道。在需要护岸的地段,宜采用鱼巢、生态混凝土等岸坡防护结构,充分利用乱石、木桩、芦苇、柳树、水葱等天然材料与植物护坡。在避免河流岸坡的硬质化的同时,使河流生态环境恢复多样性,还有助于增加水生植物群落和生物群落的种类。可在河流两岸种植生物隔离带,既防治了面源污染,又为河流水生生物增加了营养源。通过工程结构使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争取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为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创造多样性的生活空间。4 经济林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建立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经济的方式。实行粮果、林果的立体间套种植,利用山地自然坡度进行开发。实行土地轮作化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物质转化率。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型模式, 实行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和多级利用。利用产业链间组合效应,走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村、生态沟、生态小流域建设模式。5 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与取土取石场已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先停止开挖建设,再利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乔、灌、草、藤)进行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对弃土弃石区则需加强表面的生物覆盖, 通过恢复植被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矿区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

  • 【“仪”起享奥运】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土壤质量监测

    1、土壤的基本性质有哪些?(1) 吸附性 (2) 酸碱性 (3) 氧化-还原性 2、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分和元素的含量。 3、[b]采样点的布设布设原则:[/b](1) 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2)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3)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b]采样点数量:[/b]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b]采样点布设方法:[/b](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2) 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3) 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分点。(4)蛇形布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田块。(5)放射状布点法 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6)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 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 【讨论】2009年自然生态与农村环保关键词:打造低碳乡村

    【讨论】2009年自然生态与农村环保关键词:打造低碳乡村

    2009年我国的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进一步推进,迎来了更加有利的发展时期。 随着“以奖促治”政策的不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突破,众多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整治;为了治理湖泊污染,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有益探索,这些湖泊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成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战略思想的成功注解;在低碳乡村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样板,在这些地区,农民的生活正在发生改变,生活质量正在得到提升。 但是,我国还有很多突出的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我国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水土流失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我国水电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和无序开发现象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实行流域管理,协调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迫在眉睫;我国已成为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防治外来物种的入侵,让本地生物获得良性的生长环境,成为生态领域的重大课题。 回顾2009年我国自然生态和农村环保工作,编者节选出6个关键词:以奖促治、低碳乡村、湖泊保护与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水电绿色开发和抵抗外来生物入侵,它们是2009年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缩影,也是2010年的努力方向。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2/200912311623_193338_1611705_3.jpg[/img]治理后的洱海水质明显好转,基本告别了蓝藻暴发的厄运。[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2/200912311623_193339_1611705_3.jpg[/img]随着黄河三角洲生态的日渐好转,大批珍禽前来栖息、觅食。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2/200912311623_193340_1611705_3.jpg[/img]四川省彭州市大坪村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在专家指导下,修建土木结构的生态木屋。

  • 德研发动态心电图监测便携设备

    据新华社柏林电 (记者郭洋)心脏病患者随时可能发病,一些发病征兆可能已持续数月而未被察觉。如果能方便地进行动态心电监控,便可防患于未然。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最近研发了一款操作方便、携带舒适,又可长时间使用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带。 所谓动态心电图监测,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测量心率、呼吸频率、电导率等参数并生成心电图,从而监测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脏活动。医生可借助相关数据更好地分析患者病情。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新闻发言人席纳拉基斯向记者介绍说,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器常用于记录24小时或7天的数据,一般需要导电膏,并由专业医疗人员将电极准确贴在胸部。导电膏不仅可能刺激皮肤,一两天后,还会逐渐变干,如需继续监测,还要专业人员重新粘贴。另外,需要长期监测的高危病人有时则需要向体内植入监测装置。 相比之下,最新研发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带使用起来更便捷。监测带看似一条普通松紧带,配有4个干电极,无需导电膏,患者可自行将监测带套在胸部。带子上的测量设备大小和重量与小型手机相当,可获取相关数据。人们只需每周读取一次存储卡上的信息并更换电池即可。 为测试监测带使用时间,研究人员选取50名心脏病患者试用这款设备。根据个人需要,患者们分别携带监测带数日至数周。一名患者甚至连续使用监测带6个月之久。

  • 【分享】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与形成特征

    土壤在水和风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冲刷或吹失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水造成的侵蚀称水蚀,风造成的侵蚀称风蚀,土壤沙化是风蚀的结果。我国当前水土流失面积约有15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所损失的土壤大致为50亿吨。土壤沙化是泛指良好的土壤(或可利用的土壤)变成含沙很多的土壤,甚至变成沙漠的过程。由于对草原的盲目开垦及风蚀的影响,我国每年沙化面积很大。而且土壤沙化后形成沙丘,不断挺进,侵占农田威胁道路与村镇。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2.gif

  • 动态血糖监测仪在中国诞生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目前糖尿病检测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以前掌握此技术的只有美国。而今天由中美合作的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中国问世,并已获得SFDA的准字注册。雷兰便携式皮下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能够以便捷、无痛的方式记录患者的血糖变化,形成全天24小时的连续血糖图谱,真实地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环境条件下血糖的变化,特别是发现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不能捕捉到的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其有效工作时间不少于72小时。 系统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系统的微型针状葡萄糖传感电极直径只有约0.2毫米,不需借助任何辅助器具即可无痛直接刺入皮下,整个系统非常轻便,携带方便。该产品独特的专利技术填补了目前国内市场的空白。雷兰动态葡萄糖监测仪的特点是:每3分钟记录一个血糖平均值,每昼夜记录480个血糖值。佩带期间,每天只需要测一次指血。监测结束后由专业人员或医生将数据经专用软件下载到电脑中,形成一张连续、详细的血糖图谱,使患者的各项日常活动对血糖变化的影响一目了然(包括饮食、胰岛素、用药及运动等各种事件)。连续血糖图谱有效地解决了在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盲点的问题。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解决方案:从图谱上了解血糖的波动特点,帮助医生及时有效地调整胰岛素或用药的剂量及疗法等,使患者血糖得到更好控制,接近正常,并能够帮助减少直至杜绝低血糖的发生。有效应用的直接结果是延缓并发症,而在恶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同时,用于强化治疗过程,能够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为患者最大限度的节省医疗费用。比之传统血糖检验方法,雷兰系统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在筛选、诊断早期糖尿病和孕产期糖尿病方面有所助益。有助提高医学界对糖尿病预防、诊断和控制的能力

  • 沉降菌动态监测

    谁可以给解释一下关于洁净区沉降菌动态检测4h说法,是同时放多个皿,沉降总时间够4h就可以,还是循环放皿,时间累积够4h。望老师不吝赐教

  • 【转帖】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

    《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 5-7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建设0 项目与《中国21世纪议程》文本的关系该项目依据《中国21世 纪议程》14A 与该项目有关的《中国21 世纪议程》方案领域为:2A、2B、6D、6E 、11A、11C、14D、14E、14H、15A、16A、16B 、16C、18D和20E。1 背景  1.1 意义  中国是人均资源量严重 不足的国家,而且资源减少与生态、 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由于中国 幅员辽阔,目前尚没有一个能复盖全 国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网络,缺少 关于人类--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 长序列系统基础资料,所以对我国生 态、环境的变化历史、现状和发展趋 势缺乏科学的认识。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项 目都纷纷建立国家、区域,甚至全球 尺度的生态、环境观测和研究网络。 比如,美国的“长期生态学研究网络 ”(LTERN)、英国的“环境变化研究网络 ”(ECN)、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在 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及南半球的澳 大利亚和阿根廷建立的4条观测带、联 合国环境署(UNEP)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以及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科联(ICSU) 正在筹建的“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 系统”(GTOS)等。  “中国生态与环境动态 监测、研究网络”的建成,将通过长 期、系统、全面地在宏观尺度上对我 国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为国家和 地方决策者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促 进我国资源的持续利用及生存环境的 不断改善,进而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 展,并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和环境问题 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基础与条件  中国科学院自50年代以 来,便陆续在全国的一些主要生态类 型区域建立了100多个生态研究站。从 198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从中选出条件 较好的29个农业、森林、草原、水体 (含湖泊和海洋)方面的生态研究站 ,同时新建了生物、土壤、水和大气4 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 成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英文 名称为ChineseEcosystemResearchNetowrk,缩写为 CERN)。在1993--1998年间,通过国家投资 和世界银行贷款,将使该网络所属各 个单位的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还将培 训一大批生态学优先发展领域的人才 。目前,该网络已经与有关国家和国 际组织的生态学研究网络进行了广泛 的交流与合作。这将为建立我国的生 态与环境动态监测网络奠定坚实的基 础。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 较为完整的航天、航空遥感数据接收 、处理和分析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是“六五”、“七五”和 “八五”国家遥感科技攻关项目的主 持单位,在“八五”期间动员全院力 量利用1990和1991年的遥感资料对全国的 资源、环境进行了宏观调查,1995年将 建成东部地区1∶25万,西部地区1∶50 万的资源环境GIS。这为我国生态与环 境动态监测和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 宏观资料,并为以后定期获得资源、 环境的动态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3 存在问题  野外站的数量尚不足, 分布也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 生态类型区尚没有设站。  已有的站多数尚只是专 业站,即只对某一生态学现象或生态 系统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组分一生 态因子进行观测和研究,所以不能满 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各重要生态过程 和区域性及全国性的资源和环境开展 综合研究的需要。  设备简陋,绝大多数站 尚没有较为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经费极为紧张,以致于 许多站很难开展正常的观测和研究工 作,整个网络的综合研究更难以进行 。  没有在各部门间进行协 调的机构。2 目标与产出  2.1 总目标  建立全国性的以地面观测网点为主,辅以多种遥感信息的生态与环境动态观测网络,以观测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区域性和全国性生态、环境的状况,长期积累科学资料,为地方和国家制定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入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解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积极的贡献。  2.2 产出• 向全社会提供系统的、科学的关于我国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状况的数据和资料,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生态系统和环境状态的报告(以文字、数据、图件等不同形式); • 对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及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观测和研究,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上述变化的响应,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提出全国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预警,对生态脆弱地带、重点经济开发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进行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估,提出对策; • 在典型地区,建立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改善生存环境的示范样板。

  • 书籍求助,谢谢

    【序号】:1【作者】:水利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题名】: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南方红壤区卷)【年、卷、期、起止页码】:2010

  • 新色谱柱老化后,做过柱流失检测吗?

    新色谱柱老化后,做过柱流失检测吗?柱流失检测是利用程序升温作一次空白试验(不进样)。一般是以10度/min从50度升至最高使用温度,达到最高使用温度后保持10min。这样便可得到一张流失图。用一段时间后柱子的流失会是什么样子的?发图讨论者有积分奖励。

  • 我们身边的随手小事都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确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随手小事,如果不加以注意,都可能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污染水源,影响水质,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随意丢弃垃圾:特别是塑料、电池、化学品容器等不可降解或有害垃圾,如果被雨水冲刷或风吹入水体,会严重污染水质。塑料垃圾会分解产生微塑料,进入食物链,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中的残留物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水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毒物质污染,影响水质和水生生态。 不当处理家庭污水:如直接将含有洗涤剂、油污、粪便等的废水排入河流、湖泊或下水道,这些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会污染水体,降低水质。 随意排放工业废水: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可能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工业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水质造成极大破坏。 破坏植被和水土保持:砍伐树木、过度开垦等行为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影响水质清澈度,并可能携带农药、化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 使用含磷洗涤剂: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气,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洗车和清洗地面时不注意排水:如果洗车或清洗地面时直接将污水排入下水道或自然水体,其中的油污、洗涤剂残留等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这些行为对水质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垃圾分类投放,特别是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开处理。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污染。 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家庭和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保护植被和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 使用环保型洗涤剂和清洁用品,减少化学污染。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共同保护水资源,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

  • 【分享】土壤退化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国水土流失状况相当严重,在部分地区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据统计资料,1996 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183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19%。仅南方红黄壤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就达 6153万k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 1/4。同时,对长江流域 13 个重点流失县水土流失面积调查结果表明,在过去的 30 年中,其土壤侵蚀面积以平均每年 1.2%~2.5% 的速率增加,水土流失形势不容乐观。 其次,从土壤肥力状况来看,我国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水田土壤大多在 1%~3%,而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水田低,<1% 的就占 31.2%;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全氮都在 0.2% 以下,其中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新疆等 5 省(区)严重缺氮面积占其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缺磷土壤面积为 67.3万km2,其中有 20 多个省(区)有一半以上耕地严重缺磷;缺钾土壤面积比例较小,约有 18.5万km2,但在南方缺钾较为普遍,其中海南、广东、广西、江西等省(区)有 75% 以上的耕地缺钾,而且近年来,全国各地农田养分平衡中,钾素均亏缺,因而,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缺乏中量元素的耕地占 63.3%。对全国土壤综合肥力状况的评价尚未见报道,就东部红壤丘陵区而言,选择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pH 值、CEC、物理性粘粒含量、粉/粘比、表层土壤厚度等 11 项土壤肥力指标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其大部分土壤均不同程度遭受肥力退化的影响,处于中、下等水平,高、中、低肥力等级的土壤的面积分别占该区总面积的 25.9%、40.8% 和&n bsp;33.3%,在广东丘陵山区、广西百色地区、江西吉泰盆地以及福建南部等地区肥力退化已十分严重。 此外,其它形式的土壤退化问题也十分严重。以南方红壤区为例,约 20万km2 的土壤由于酸化问题而影响其生产潜力的发挥;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上升,地下水污染不断加剧,在部分沿海地区其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已远远高于 WHO 建议的最高允许浓度 10mg/l;同时,在一些矿区附近和复垦地及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也相当严重。

  • 【转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动态

    摘要本文对空气、废气以及地表水、污水自动监测系统的技术构成和技术关键,以及在线自动分析仪的技术原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SO2、NOx、O3、CO、PM10、烟尘等空气或废气自动分析仪以及水质常规五参数、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TOC)、氨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和UV等水质自动分析仪。 关键词空气和废气地表水和污水自动监测系统自动分析仪在线 1、前言目前,我国重点城市已在利用建立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开展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日报或预报工作。2000年,开始实施130个城市的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系统的建设项目。与此同时,随着污染物排放总量制度的实施,各地相继开始建设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重点废气排放源和重点污水排放源)。自1999年以来,国家已先后在七大水系的十个重点流域建成了42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黑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等省也相继建成了1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利用世行贷款启动重点流域30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项目。 2、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该法以日本为主,但自1996年起,日本在法定的测量方法中增加了干式测量原理,湿法现已处于淘汰阶段。 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干法以欧美国家为主,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 2.1系统的结构 干法监测子站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自动分析仪、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2.1.1大气污染物自动分析仪 SO2自动分析仪:基于SO2分子接收紫外线(214nm)能量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由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压/频率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CPU进行数据处理。当SO2浓度较低,激发光程较短且背景为空气时,荧光强度与SO2浓度成正比。采用空气除烃器可消除多环芳烃(PAHs)对测量的干扰。 NOx自动分析仪:NO与O3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在返回基态时发射特征光,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NO2不与O3发生反应,可通过钼催化还原反应(315℃)将NO2转换成NO后进行测量。如果样气通过钼转换器进入反应管,则测量的是NOx,NOx与NO浓度之差即为NO2。 O3自动分析仪:利用O3分子吸收射入中空玻璃管的254nm的紫外光,测量样气的出射光强。通过电磁阀的切换,测量涤除O3后的标气的出射光强。二者之比遵循比尔-朗伯公式,据此可得到O3浓度值。 PM10自动分析仪(β射线法):仪器利用恒流抽气泵进行采样,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被吸附在β源和盖革计数器之间的滤纸表面,抽气前后盖革计数器计数值的改变反映了滤纸上吸附灰尘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对自动分析仪的自动校准通过动态自动校准系统完成,该系统包括动态自动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标准气源。

  • 【原创大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制约浅析

    论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与环境制约 农业是立国之本,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在环境版块写农业呢?那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更为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1农业资源短缺 我国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近10年来,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全国耕地的2/3为中低产田。目前“三化”草原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从1950年至1980年,中国的自然湖泊从2800个减少到2500个,减少了10.7%,湖泊的总面积减少了11.5%。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致使大量农业遗传资源损失,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近50年来,约有200多种高等植物灭绝,现在约有4600种高等植物和433种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2水土流失严重 全国每年有2460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长江流域60%的泥沙来自中上游开垦的坡地,仅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达到5.33亿吨,陕西省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5—8亿吨。水土流失导致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减少耕地100多万亩,损失的肥力相当于4500万吨化肥。全国“八七”扶贫计划所确定的592个贫困县中,约有80%属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区。3环境污染加剧 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由1989年的23.8%上升到1995年的42.5%。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1995年乡镇工业的烟尘排放量、废水中COD物质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工业排放总量的54.2%、46.5%、38.6%。农业自身污染也不容忽视。1997年,全国化肥使用量达3980万吨(折纯量),农药120万吨,地膜覆盖约一亿亩,使用量达62.6万吨。全国按播种面积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约260公斤,太湖流域达600公斤以上,化肥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35%左右。从1984年到1994年的十年间,全国化肥用量从1739.8万吨增加到3118万吨,增长了90.7%。1995年全国农田积累氮素350万吨,磷素(P2O5)449万吨,农田土壤中的氮磷大量迁入湖泊、水库、河流、海湾,使这些水域发生富营养化。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发生农业急性污染事故达1057起,影响30.4万公顷农田和14.08万公顷水面。目前,我国农业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面积已达1.5亿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5亿元(按1991年不变价)。全国有8200多公里河段鱼虾基本绝迹,2.5万公里的河流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据全国农业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估算,我国因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32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3%;大气污染农田面积8000万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6%;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重金属污染农田面积1230万亩;农药污染农田面积1.36亿亩。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本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4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生态破坏,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专家评价,90年代洪水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年为100亿美元,干旱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仅1998年,长江流域,东北嫩江、松花江流域暴发了特大洪涝灾害,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 检测器动态范围什么意思?

    如题,例如岛津FPD对P的检测限为32fgP/s (磷酸三丁酯),其动态范围是104(10的四次方),其动态范围是什么意思,请高手指导,谢谢!

  • 土壤普查要查什么?

    土情连着农情、国情、民情。“土壤三普”是对农用地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那么,此次“土壤三普”主要查什么?据郭永田介绍,土壤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也使得一些工业“三废”直接或间接进入大气、土壤。还有一些地方因环境条件比较差,可能存在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变化等。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一些土壤退化。通过普查可以摸清楚土壤有没有被污染,健康程度如何,流失情况如何,结构有没有变化,是往好了变还是往坏了变,以及微生物环境怎么样等。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土地生态系统,促进生态文明发展,从而有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摸清楚一个地域的土壤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短板,从而在将来生产力布局的时候,研究决策它适合种什么作物,怎么样更好地发挥这个区域的比较优势。

  • 【求助】测土壤电导率的水土比应该是多少?

    我最近在测内蒙古盐碱土的电导率,在选择用什么水土比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似乎大部分人用的是5:1,但是我又看到一本书上说,碱化土壤应当用1:1,我很迷惑。我试着用5:1,2.5:1和1:1都测了一下,电导率差别很大。如果人们用不同的水土比来测电导率,那不是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有比较的意义了吗?我刚开始学习做实验,很多问题都不懂,大家指点我一下吧,非常感谢^_^

  • 六价铬废水土壤修复

    铬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冶金、纺织、机械等行业,铬盐厂长期跑冒滴漏、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大面积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毒害风险难以控制,因此急需经济高效的铬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处理技术及科学的验收标准。六价铬是有害物质,六价铬污染的土壤也是有害的,因为在受污染的土壤一带种植的食物都会含有铬化合物,如果是被人吃了这些铬化合物超标的食物就会也会导致体内的铬化合物超标。在六价铬废水土壤修复的问题上,不同地方使用方法是不同的。不的产品对六价铬污染土壤检测与修复进行测试。但是六价铬污染修复技术的局限,有些产品处理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