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仪器信息网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专题为您整合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世界生命科学大会话题讨论。

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相关的资讯

  • 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
    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世界粮食奖和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美国科学院院长等众多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大师应邀出席。此次大会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生命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大会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生命科学是21世纪重要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关系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通过科技创新有力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对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正发挥着日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希望中国科学家、企业家与各国同行一起,围绕本次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主题,瞄准生命科学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以更多科学突破和创新积极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在大会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中国在杂交水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动物器官移植、生物工程角膜、埃博拉疫苗、抗肿瘤新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性成果与突破。希望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本次大会的交流研讨中激发创新火花,互学互鉴,互惠共赢,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出席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世界知名科学家。  刘延东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科技创新和健康产业发展,希望各国科学家加强交流合作,共享研究成果,推动生命科学及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努力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人口、健康、食品、环境等挑战,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大会主题为“健康、农业、环境”,由中国科协主办。大会主席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大卫?巴尔的摩教授共同担任。大会设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农业等66个分会主题,400余名国际著名学者将在会上作邀请报告,探讨生物、健康、农业、环境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 了解科学大师在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上的所思所言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盛会在北京举行。10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世界粮食奖得主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让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熠熠生辉。  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大师们除作主题演讲外,还参加学术论坛、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交流、和中学生面对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关于科学的所思所想所言。   大卫巴尔的摩(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基因治疗手段将像IT技术一样改变未来  哪个生命科学领域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并对人类健康作出重大贡献?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曾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的著名生物学家大卫巴尔的摩的回答是“基于基因的一系列治疗方法”。  他介绍说,近些年来,科学家已能绘制人类基因组,众多动植物包括细菌的基因组绘制工作也陆续完成。“随着一幅幅基因图谱的展开,越来越多的谜团开始浮出水面。”而基因疗法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医疗手段,可以攻克人类重大疾病,特别是遗传缺陷造成的众多疾病,目前已经治愈了很多罹患遗传疾病的儿童。“这种方法取得了令人惊讶的结果。”他说,“基于基因的治疗手段,将会像IT技术一样改变未来世界。”  “人类科学下一个突破口可能在生命科学,也可能在计算机、工程学或其他学科出现,但最大的可能是在学科融合的方向。”巴尔的摩说,“计算机技术、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的学术成果,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科融合有利于生物学领域诞生新成果。”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中国科研需要更多耐心  对于中国生命科学未来的发展之路,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表示,中国不必太过着急,“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往往是一个长时间的研究探索过程,不能立即看到效益,需要耐心,需要长时间积累。但越是如此,越能产生改变世界的重大成果。”他说,科学家们对这一学科将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充满信心。  拉马克里希南特别指出,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对基础研究至关重要。“正是这样的支持,让英国学者率先发明了基因测序,彻底改变了生物学。”他建议,在必要的监管基础上,应当给予科学家充分的信任。他说:“我们不可能浪费时间,却什么都不做。即便研究周期很长,科学家也会尽可能地不断取得进步。”  拉马克里希南还谈到了中国在科研中的很多优势,比如,中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癌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获得大量数据 另外,中国的人才政策等有利于科研发展,目前已经有大批海外学者来到中国,这将提升中国的科研水平。  马克万蒙塔古(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转基因机理源于自然  从30年前开始,植物基因工程成为常规技术,借此人们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基础知识的了解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植物生物技术推广中心董事会主席马克万蒙塔古说:“实际上,这项技术起源于对土壤细菌,如农杆菌菌株这一天然植物遗传转化系统的深入认知。”  在这个系统中,负责在植物细胞中转运、整合和表达的DNA被称为T—DNA,而被誉为“自然界最小遗传工程师”的农杆菌,可通过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和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得到转基因植物。  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手段。  蒙塔古介绍说,根特大学与其他国际研究机构最近发现,在人类栽培的甘薯品种之一——番薯的基因组中,有自农杆菌基因改造转移而来的T-DNA片段。他们推测,这一基因转移事件很可能为番薯的选育提供了某些“特征”,使其能够通过选择而被保存和扩散开来。  今天,通过有效的测序方法,许多水平基因转移的案例得到了很好的记录,“这让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土壤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是纯天然的,也绝不可能对人体、动物及环境产生伤害。”  罗伯特 T法莱利(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基因工程有助于农民应对挑战  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孟山都跨国公司植物科学研究组组长罗伯特 T法莱利,在大会报告中推测,未来五六十年,全球农民需要生产出比此前1万年总和还多的粮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任重道远。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目前仍有7.95亿人忍受长期饥饿,仍有20亿人遭受营养不良。“政府和私营部门应通过发现和传播创新手段,帮助农户跟上这些需求,同时减轻变化无常的环境和农业病虫害的影响。”法莱利认为,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创新,有助于帮助农民应对上述挑战。  他认为,农业科技创新对应对粮食安全挑战和可持续管理地球资源至关重要。“生物和数据科学不可思议的进步正在持续开启农业未开发的潜力,但是相对于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够。”今年9月,孟山都已获准将美国布劳德研究所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相关专利用于农作物育种,并率先将这一技术用于农业商业化。  袁隆平(2004年世界粮食奖得主)  杂交水稻高产也可以优质  “有些人对杂交稻有片面的看法,认为杂交稻高产不优质,吃起来不香。”2004年世界粮食奖得主袁隆平坦陈,上个世纪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所以杂交稻把产量摆在优先地位,吃饱肚子再说。但如今在他看来,尽管难,但杂交水稻也可以做到既高产又优质。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不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我们也改变战略,既要高产又要优质。已经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大米‘超优千号’,品质可以与市场上一种80元一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专门取样检测了,说有弹性有嚼头,口感很好。”袁隆平说。  现在的袁隆平正在挑战“海水稻”。他们在青岛种植的“海水稻”实验成功,未来期望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如果成功,就可以将海边不长植物的盐碱滩利用起来,中国可增加一个湖南的水稻产量。
  • 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将在京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定于10月27日至10月2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召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大会主题为“Science for Better Life”,围绕医学与健康、农业与食品安全、环境科学、生物技术与经济等领域,以“学术、智库、产业、科普”四者结合的举办模式,将举办为期3天的大会报告和分论坛,由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知名学者作大会报告,并安排60个由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主持的生物学和医学各前沿领域的分论坛;另外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生命科学青年论坛、中国生命科学园区论坛、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等3个综合性特色分论坛;举办为期3天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成果展和专项展,以及多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参与的科普活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大会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并配合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成立35周年系列活动。相较于上一届大会,本次大会办会规格更高,规模更大,除学术交流外,还涉及生物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创新,海峡两岸交流多个重大命题,与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及“一带一路”倡议相呼应,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热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主办,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办。 /p
  • 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6年11月1日上午,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2016 World Life Science Conference)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世界粮食奖和沃尔夫农业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美国科学院院长等众多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大师应邀出席。 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先生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指出,生命科学是21世纪重要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关系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通过科技创新有力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与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对提高人民健康和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正发挥着日益重要和明显的作用。希望中国科学家、企业家与各国同行一起,围绕本次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的主题,瞄准生命科学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以更多科学突破和创新积极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陈竺先生致大会开幕辞。他表示,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汇聚了众多享有国际盛誉的顶级科学家,相信这次大会将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一次令人难忘的盛会。近年来中国在杂交水稻、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动物器官移植、生物工程角膜、埃博拉疫苗、抗肿瘤新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性成果与突破。希望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本次大会的交流研讨中激发创新火花,互学互鉴,互惠共赢,共同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刘谦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项昌乐,党组成员宋军 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教育部、北京市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 59位中外院士,以及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科技工作者出席开幕式。大会主席、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轮值主席饶子和院士主持。 本次大会以“健康、农业、环境”为主题,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历时3天,是我国目前举办的生命科学领域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大会主席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和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大卫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教授共同担任。大会设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农业、环境、动物、生物技术、健康营养、医学伦理与卫生政策、生物样本库等66个分会主题,400余名国际著名学者将在会上作邀请报告,探讨生物、健康、农业、环境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大会期间,还将举办墙报交流、金砖国家等国青年交流会、青年科学家论坛、“诺奖大师与中学生面对面”科普报告会、诺奖大师校园行等活动。大会附设世界生命科学展,全方位展示世界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及我国生命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果。本次大会的显著特点是学术报告水平高,研讨内容范围广,成果展览规模大,活动内容丰富,可谓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场学术盛宴。
  • 大咖云集 奥林巴斯携多款重磅产品亮相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2016年11月1-3日,全球首届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0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世界粮食奖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及众多国际重要学术组织领导人出席大会,这是在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生命科学领域学术盛会,更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围绕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及环境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科学普及等方面展开研讨,全方位展示了世界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及我国生命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凭借着长久以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全球领先的显微镜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多款显微镜及物镜产品的集体亮相,以及科技感十足的展台搭建,让奥林巴斯的展台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和来宾们的目光。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开幕式科学大咖云集 大会星光熠熠 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同举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和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Baltimore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现场可谓是“大咖云集”。此次大会由中国生命科学领域18个专业学会共同承办, 邀请到包括10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世界粮食奖和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以及国际重要学术组织领导人参会。学术层次之高,国际影响之大,更使其成为世界生命科学界“星光熠熠”的一次盛会。同时,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4层举办了总面积高达8000平米的展览区,综合展示规模宏大,邀请了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和组织参展,充分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成果与突破性进展。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现场座无虚席前沿光学技术 引领行业变革 自1920年自主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旭号”以来,奥林巴斯凭借“光学- 数字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研发、设计和生产了正置、倒置、体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一代又一代光学显微镜精品,连续30年雄居中国和日本显微镜市场销售额前列。今年最新上市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FV3000能够实现一秒钟采集438张图像,更是创下了业内扫描速度的新记录,是活细胞研究领域的“利器“。同时,奥林巴斯拥有多个倍率和多个数值孔径的物镜群。2012年,奥林巴斯率先开发出世界最大数值孔径(NA1.7)的专用物镜NA1.7 TIRF,可以实现全内反射显微镜中最高的分辨率,对于单分子动态研究和超高分辨率的应用非常理想。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ric Betzig就是使用了奥林巴斯的NA1.7物镜,在超分辨研究领域实现了极大的突破。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不断创新;研究的深入,更需要技术的不断突破。正是奥林巴斯多年来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使其获得2016生命科学大会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展示给更多的业内人士和来宾们。奥林巴斯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聚焦明星产品 体味科学情怀 此次大会,奥林巴斯展出了四款各具特色的显微镜产品。IMT系列显微镜是最早和最大量引入中国的国际名显微镜,BH系列显微镜在80、90年代大放光彩,研究级生物显微镜BX63具备杰出的稳定性和成像的精确性,IX83显微镜专注于活细胞成像研究,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除了显微镜产品,奥林巴斯还展出了旗下多款领先物镜,其中包含四款高数值孔径的硅油物镜,能够大幅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组织的观察深度,在活细胞研究领域的应用非常理想。奥林巴斯显微镜产品展示 同时,参会来宾还接受了一场来自显微图像的“艺术熏陶”,大会科普展展出了来自“奥林巴斯杯“显微图像大赛的14幅历届优秀作品。显微图像大赛始于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比赛,收到了近500幅优秀作品。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学赛事之一,奥林巴斯旨在借此促进中国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提升中国科研人员的显微镜操作水平,培养公众对微观科学的兴趣。“奥林巴斯杯“显微摄影图像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为不断推进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性发展,未来,奥林巴斯还将继续秉承“承光之力,点亮生命”的品牌理念,坚持以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中国社会,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和守护美丽生命。
  • 亚速旺邀您相约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
    展会概况2023中国生命科学大会暨中国生命科学博览会(简称CLSE),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学术引领性更强与产业结合更紧密,形成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将成为党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乃至世界生命科学界最高规格、影响力最深远的品牌盛会。会议安排:展出时间:2023 年 5 月 20-22 日 展出地点: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 亚速旺展位号6号馆 B02-1本次CLSE展会,亚速旺(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将携多款明星产品联袂而至,亮相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产品及技术。 亚速旺始终致力于行业的发展与创新,并持续为客户提供高端生命科学仪器产品以及一体化解决方案。诚挚邀请您拨冗出席2023 CLSE期待与您相遇!
  • 学科嬗变30年:中国生命科学学科在走向世界前沿的路上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研的巨大进步,生命学科成为各大高校的宠儿   引言   2005年7月,《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这份爱迪生创办的、目前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刊物之一,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杂志编委会挑选了125个科学“大问题”作为纪念文章。杂志总编唐纳德肯尼迪在一份声明中强调,这些“大问题”中有一些可能永远得不到答案,但它们指明了科学家前进的方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努力也将丰富人类的知识。在这125个科学难题中,最重要也最有希望解决的问题有25个,这其中与生命科学领域有关的问题就有15个。   从1953年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詹姆斯沃森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到20世纪末的人类基因组的测定,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走过了它的黄金年代,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却错过了近一半的时间。   目前,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的学科,也是代表科学发展方向的学科之一。   因为生命科学学科在当今世界科学界的特殊地位,在回顾生命科学30年的过程中,其作为尖端科学研究的代表性不可忽视,这也是采访对象如此强调他们的研究背景的原因,他们的经历既代表了过去的学生,也代表了现在的教师。毕竟,对生命科学学科来说,只有借助高水平的科研才有可能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然而,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之下,生物产业并未实现的异军突起,也给那些冲向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开了一个错位的玩笑。应该说,生命科学学科在为生物产业有一天真正进入个人和家庭作着准备。   科学研究:新时代的“西学东渐”   一年也未必算出一个结果   “我1960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学习,1965年毕业,紧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施蕴渝说。   建国后到“文革”前大部分时间里,国内的政治运动一直不断,但科学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标志性的成果是19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了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   “文革”期间,虽然科学家们顶住政治压力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成功测定了胰岛素的三维晶体结构,但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生命科学学科的研究和教学跟其他学科一样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绝大多数的工作陷入停顿。   1977年8月,第三次复出并主动要求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考场,“文革”后第一届高校招生考试开始。   为了解决极度短缺的师资问题,当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做了两项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召回“文革”前入学、因“文革”未完成学业并被“发配”到各地工厂、矿山、军马场等单位参加劳动的“老五届”学生进行培训,办“回炉班”。第二项工作便是选派年轻教员赴国外访问学习。   1979年,施蕴渝作为当时中科大第一批选派的年轻教员,在中美还未正式建交之前,走出刚刚打开不久的国门,前往意大利的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当时出国人员可以免费定做三件衬衫和一件大衣,大衣是统一制式的,衬衫则可以自选花色。当施蕴渝和另外一位女同事兴冲冲地赶到出国人员服务社挑选布料时,她们发现服务社里的布料花色一共只有三种。“也没什么可挑的,我们的衬衫花色还是完全一样。”施蕴渝说。   在特定的历史年代成长并工作的施蕴渝,形容自己出国时是“两眼一抹黑”,不仅对国外同行所做的工作一无所知,就是对资本主义本身也有着天然的“警惕”。“那时候都讲资本主义制度是‘罪恶’的、‘落后’的,但出去一看,发现我们的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施蕴渝说。   初次踏上异国的施蕴渝对罗马满大街的新鲜水果感到非常惊讶,在当时物质还非常匮乏的国内,冬天除了烂苹果以外根本看不到其他的水果。“在国外的两年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我们知道了中国跟世界上有多大的差距,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需要改革开放,我们知道了应该如何搞科研。”施蕴渝说:“现在我们都认识到了,社会主义不等于落后。”   除了生活,工作上的差距更是让施蕴渝“震撼”,国外同行所做的工作对她来说从头到脚都是全新的。在意大利,施蕴渝主要做计算机生物学和核磁共振波谱两项工作,需要大规模的计算,而其时国内可以作大规模科学计算用的计算机都很少见。   “我1981年回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实验室里只有一台PC机,一年都未必算得出一个结果。”施蕴渝说。回国后,工作条件的艰苦让人难以想象。   “科学爱我了”   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界与国际扩大了交流范围,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和学生出国访问学习,形成了第一次出国潮,也有不少国外的科学家被请进来讲学,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接触到国外最新的科研资讯。   同样是1979年,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的饶子和已经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并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他考取了所里的硕士研究生,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所在的、从事胰岛素结构研究的小组,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做着一流的工作。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时代,除了学习还是学习,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饶子和说:“我们都没有其他的想法,学习和工作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这段时期为我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当时的研究经费很紧张,也根本没想过要钱。”饶子和说。他所在的实验室在一个地下室里,下雨容易进水,晚上也没有灯,只能抹黑趟水进去。仪器设备也很简陋,为了拍一套X光衍射照片,饶子和和同事们要几十个小时不睡觉才能完成。   即使条件如此,在那段时间里,饶子和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药学学报》上一口气发表了5篇论文,在当时这些国内最顶尖的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还只是在读硕士生的饶子和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1982年,墨尔本大学的一位导师邀请面临毕业的饶子和到澳大利亚工作,当时国内还没有博士学位,饶子和说,那我去读个博士学位吧!谁知这个“要求”竟然让导师感到“吃惊”:“以你所做的工作,还需要这个学位吗?”   1983年,饶子和顺利获得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全额奖学金,这是该校历史上第一次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一直到1985年,饶子和才最终成行。   4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的饶子和转入英国牛津大学由诺贝尔奖得主霍奇金领衔的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工作。“在这8年的时间里,我做出了可以说在我科研生涯中里程碑式的工作。”饶子和说。   在牛津大学,饶子和做着难度极高的课题,在最初的两年,饶子和的工作没有明显进展,这让他备受煎熬,但他坚持了下来。最终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第一篇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文章为饶子和的科研生涯树立了第一块里程碑,紧接着,又一篇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在暂时还没做出结果的那段时间,我常常开玩笑说:‘我爱科学,但是科学不爱我呀’,但坚持下来,成果出来了,科学爱我的那种感觉特别好!”饶子和说。   几乎是出自天然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之情,已经“功成名就”的饶子和开始考虑回国工作。“没有做出成果时总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做出了成果就想回来报效国家,这是很自然的想法。”饶子和说:“当时也正好赶上国家科教兴国大发展,整个形势大好,在国内我同样可以做出一流的工作。”   1996年,饶子和回到国内,就任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主任。   我们要比国外做得还好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为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科教兴国”也逐步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在高等教育领域,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 “985工程”,一期确定了34所高校进行重点建设。   在科学研究领域,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中科院报送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同年6月,中科院知识创新的试点工作获得批准,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拉开序幕。   “90年代后期,这些工程的开始运作,对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在物质上有了极大的推动,科研和教学的硬件有了明显的提高。”施蕴瑜说。   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有不少在国外做出一流工作的科学家回国,随后的10年也成为生命科学学科的大发展时期,国内的科研工作快速发展起来,做出了一些令世界惊叹的成果。   2003年SARS暴发期间,在饶子和的主持下,我国成功地解析出第一个SARS病毒的蛋白质——3CLPRO及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抗SARS药物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饶子和回国十余年以来,研究工作硕果累累,最近,他的研究组在禽流感合作研究课题中又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自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   “我回国后,有外国同行到实验室访问,说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与国外做得一样好了。但我对同事和学生说,如果我们只是要做得‘一样好’,那我们出国留学这十几年来不是白学了?我们一定要比国外的工作做得还要好才行!”饶子和说。   人才培养:生物产业开了一个“玩笑”   随着生命科学逐渐成为世界科学前沿最活跃的部分,作为与人类健康和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生物技术所主导的BT产业,与计算机技术所主导的IT产业一起,将成为21世纪主导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许崇任,1978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研究生,他当时实验计算中使用的是国内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算是国内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了。就是这样一台最先进的计算机,要用一二百平方米的大房间才装得下。当时的计算机还是用纸带打孔来输入数据,一旦打错孔,就要重新开始或者把错误的纸带剪掉再粘贴上正确打孔的纸带。   “现在呢,只要按一下delete键就完成了。”许崇任说:“那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比不上现在大家常用的一台小小的笔记本电脑的计算能力。”当年许崇任所用的计算机全国也没几台。而现在电脑的应用已经深入家庭,十分普及了。   “这种发展速度是最开始所不可想象的,这也说明,一个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进入家庭才会形成强大推动力。”许崇任说。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生命科学学科研领域的巨大进步,以及对生物产业的共识性想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成为高考考生的一项时髦选择,高考录取成绩也水涨船高。不断合并、升级、扩大规模的地方高校,也乐于兴办这样的专业以争取更多的生源和发展动力。特别是1999年国内高校大规模扩招,更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科人才培养的膨胀。   据许崇任介绍,2000~2006年,国内高校本科生物学类中的生物科学专业从130个增加到221个、生物技术专业从122个增长248个、生物工程专业从105个增长到234个。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办学点共增长了91%。2001~2005年,其中生物学类专业在校生人数从4.6万多人增长到6.2万多人、生物技术专业在校生从2.9万多人增长到6.2万多人、生物工程专业从2.2万多人增长到8.8万多人。   “在这个时期,大体上每10个大学本科理科学生中就有1个学习生命科学。”许崇任说:“在不少不断扩大规模的高校中,兴办生命科学学科是有条件要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一时创造不出条件来也要办。”   在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学科内部的重要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当下,昂贵的仪器、设备、试剂使得生物学科的教学成本相对较高,进入21世纪前后,各重点高校才有条件逐步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分子生物实验,进行实验教学。   而那些普通本科和地方院校,要实现这些条件并不容易,但规模的扩大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像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引导”着它们进入了兴办专业——扩大招生——难就业——继续兴办——继续招生的恶性循环。   “在我看来,推动一个学科的发展有两个主要的推动力,一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二是产业的推动。”许崇任说:“生物产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目前都还没有达到人们曾预想的规模。这样就造成了生物学科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的暂时脱节,成为导致该学科出现就业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目前生物产业发展的速度尚没有预期得快,但现在已呈现加速端倪。10年前开始进行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很多科学家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但现在已有商业机构针对个人开展这项服务。付出百万元水平的费用,这些机构即可针对个人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明确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随着技术发展、成本降低,人们收入的增加,生物产业就有可能进入到家庭和个人的层面,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会对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许崇任说:“但是现在,从全国范围来看,该学科的招生还没有明显减少,调整还需要时间。”   生命学科三十年大事记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谈到派遣留学生问题时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从此开始,大量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走出国门重新接触到世界科学前沿。   20世纪80年代,依照苏联式的专才教育模式,我国《普通高等学科理科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当时的生物类专业11个。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试办)、微生物工程学(试办)。   1992年,依照强调本科阶段宽口径培养,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缩减专业数量,1993年《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生物类专业6个,即生物科学类、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学教育。   1997年,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威海的会议上,提出将生物类本科专业调整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   1998年《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在“生物科学类”和“生物工程类”下规定了3个相关专业,生物科学类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生物工程类包括生物工程一个专业,该学科设置一直保持到现在。
  • 生命科学领域四大会议将在北京联袂登场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生命科学领域四大会议第四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第三届抗体大会、第三届疫苗大会和第三届生软大会,将于2011年3月23-2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同时举办。生命科学领域四大会议联袂同期举办在国内尚属首次。   200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到会报告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瑞典、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专家参会,无论参会国家(地区)还是参会人员,均比往年大大增加,国内专家到会尤其增加显著。   四大会议邀请到国际和国内著名专家、院士、世界著名企业高管、项目负责人、科研带头人,将向会议报告国际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公布最新研究成果,传递最新行业资讯,展现全球生命技术领域的发展愿景。我国著名病毒学家曾毅院士将做EB病毒与疫苗研究进展的报告,闻玉梅院士将讲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rk Scott Baker教授将讲述关于癌症转移中的膜蛋白质组学的报告,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研发部高级副总裁Michel De Wilde 博士将讲述新兴市场疫苗研究发机遇和挑战。   前沿议题将掀起头脑风暴。生命科学领域四大会议的议题,都与当前科技最新发展紧紧相扣,既注重实际,又非常前沿。为期3天的会议汇集180多个专题,进行1000多个科技报告。每天同时有60个不同议题的分论坛精彩绽放。   会议连带展览精心服务企业。为推动科研成果与应用技术的结合,应相关企业要求,会议同期举办蛋白质、多肽、抗体、疫苗、生物软件等领域的专业技术展和生命科学仪器设备展览会。专业化的参会人群成为展会最专业的观众、客户和买家,专业化的展会为专业化的参会人群提供生命科学领域最实际的需求。   生命科学领域四大会议联袂同期举办,将为引进海外优秀专家和创新项目提供契机,也为我国科学家不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从而推动我国在蛋白质、多肽、抗体、疫苗、生物软件等领域的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
  • 【生命科学领域必看】多彩荧光世界指南
    您是否也想拍出如下漂亮的多彩荧光世界?基恩士一体化荧光显微镜BZ-X800系列,同时满足激光共聚焦、高内涵分析仪、活细胞工作站等设备的成像需求,以下为部分实拍案例:■全景拼接扫描成像功能一键实现最大50000*50000像素的多色荧光Merge拼接,精密的步进马达和优秀的算法协助使得整张拼接图浑然一体,没有拼缝带来的视觉影响。点击下载了解相案例资料■高分辨光栅切片成像功能根据结构光成像原理,使用物理硬件光栅最大限度去除荧光模糊,配合最小100nm的Z轴步径精度拍摄Z栈,可获得媲美激光共聚焦的3D成像!点击下载了解相案例资料■6-384孔板高通量扫描分析功能将多孔板放置入显微镜之后,仅需点击一键即可自动执行全部孔的全部视野拍摄,还可使用宏细胞计数根据其中一个视野的计数条件对全部孔进行相同条件的分析,得到精确、变量稳定的大批量数据!点击下载了解相案例资料■活细胞延时摄影功能搭配东海希多的活细胞工作站,实现在显微镜内进行长时间的细胞边培养边观察,结合分析软件轻松实现目标物随时间变化的面积、长度、荧光亮度等数据变化统计。点击下载了解相案例资料当然,我们在高端生命科学上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您可随时点击下方链接浏览更多丰富案例
  • 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出炉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50" height=" 321"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2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4d5c088-efd4-48df-b68b-aff79ab46d2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近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对2017年度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进行了公示,公示期为七天(2017年8月7日至8月13日)。 /p p   据了解,2017年度“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共收到82份申请材料,经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的资格审查,共有82位申请人推荐材料符合“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申报条件。其中成就奖申请者共16人 临床医学奖申请者共11人 产业化奖申请者共7人 创新奖申请者共48人。通过专家函评,评审专家委员会会议评审,评选出2位“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人、2位“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候选人、1位“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候选人和9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人。 /p p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于2008年正式启动,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协大力支持,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负责组织评选,该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在我国境内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成就的科学家、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以及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该奖项设立九年来,先后有10位获奖者分别晋升为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并在业界内享誉为中国生命科学中的“诺贝尔奖”。 /p p   附2017年度第十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 /p p strong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候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strong /p p   邓子新 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p p   武维华 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 /p p strong   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候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strong /p p   王宁利 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 /p p   张学军 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p p strong   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候选名单 /strong /p p   李校堃 男 温州大学校长、教授。 /p p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p p   李红良 男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教授。 /p p   李国红 男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p p   张令强 男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陈玲玲 女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 /p p   罗敏敏 男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p p   高 宁 男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p p   高彩霞 女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颉 伟 男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p p   傅向东 男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 nbsp /p
  • 第十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学术年会召开
    4月15日,由北京市科委主办,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和北京生物工程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北京生命科学领域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今年学术年会的主题为“转化医学:医疗资源整合与创新”,由大会报告和“传染病转化医学”、“肿瘤转化医学”及“生物医药成果对接”三个分组会报告组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方伟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剑君,中国工程院侯云德、王陇德、程京、张礼和、童坦君等多位院士,以及来自京区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医院、生物技术公司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共400余人参会。   闫傲霜主任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实现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之间合作,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临床医疗手段,促进科技资源优势高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实力。转化医学将在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及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 重磅|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覆盖生命科学等54个学科
    (2022年7月19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 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2022年排名覆盖54个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科学五大领域。此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5000余所大学,共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关于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具体排名方法:排名对象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对象是2016至2020年间在特定学科发表论文达到一定数量的大学。不同学科的发文数阈值如下。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文献数据来自于Web of Science和InCites数据库。排名指标与权重不同学科的指标权重系数有所不同,见下表。计分方式首先计算大学在每项指标上的得分,具体为大学在一项指标上的数值除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后开根号再乘以100。然后各指标得分除以100再乘以相应权重进行累加得到该校总分。CNCI为相对指标,论文数量较少时CNCI不够稳定。因此在计算该指标的得分时,一个学科的CNCI最大值设置为该学科所有大学的CNCI平均值的2倍或者该学科所有大学中CNCI的实际最大值,取二者中较低者,令其为100分。其它大学按其CNCI与该最大值的比例得分,CNCI超过该最大值的大学,均得100分。指标定义与统计方法各学科权威奖项“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采用“学术卓越调查(Academic Excellence Survey)”得到的36项权威学术奖项、180本学科顶尖期刊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的31种顶尖学术会议作为测量高校学术表现的重要维度。“学术卓越调查”的对象是世界百强大学的院长、系主任、团队负责人和正教授,即全球各个学科的顶尖学者。有别于常见的声誉调查,软科“学术卓越调查”邀请学者推荐提名其所在学科的顶尖刊物和权威奖项等内容。为保证调查的透明度和质量,所有参加调查的学者都需要同意公开姓名和单位。多位中国知名学者也参加了本次问卷调查,“学术卓越调查”的详细信息可参见软科英文官网。中文官网: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英文官网:https://www.shanghairanking.com/
  • 第五届国际高压生命科学暨生物技术学术会议
    PBI 公司诚挚地邀请您参加于2008年9月15-19日在美国加州美丽的拉荷亚市La Jolla, CA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举办的第五届国际高压生命科学暨生物技术学术会议。 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08年7月31日 EARLY BIRD 优惠:2008年6月30日之前注册节省$50.00。 注册及提交论文摘要网址: http://hpbb.ucsd.edu/ Pressure BioSciences, Inc. (PBI)美国高压生物科学公司(NASDAQ:PBIO),是世界上最专业的高压样品处理系统研发和生产厂商。该公司的总部在波士顿,其核心技术人员为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工作过的博士们。其研制生产的压力循环样品处理系统PCT SPS),为生物样品前处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技术。 有关详情请浏览培安公司的网站www.pynnco.com,电子邮件:sales@pynnco.com, 电话:010-65528800。
  • 横河电机在第五届中日韩工商大会上展示生命科学业务
    2022年7月13日,第五届中日韩工商大会在绍兴隆重举办。大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日本商会、中国韩国商会、浙江省贸促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大会以“融合变革,合作共赢”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近400名中日韩工商界代表齐聚一堂。横河电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小松幸司代表横河电机参加了此会,并作为生命健康企业的日企代表发表了演讲。 小松总经理在会上介绍了横河电机的发展历程,并重点推介了横河电机的生命科学业务。小松总经理介绍了生命科学业务创立的背景,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医疗和食品的稳定供应已成为一个问题。 制药和食品行业对于人们过上安全、有保障和稳定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横河电机于2018年成立了生命科学事业本部,旨在通过创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生命科学业务的愿景是推进生物工业自主化(BIA),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贡献。 横河电机的生命科学业务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中CSU(共聚焦扫描仪单元)系列产品在全球有3,400多台的销售业绩。横河电机还提供集成的制药行业解决方案,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工厂。2021年,横河电机进行了全新的业务架构调整,正式宣布将业务模式从产品输出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行业为导向将核心业务分为三大板块: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材料、生命科学。作为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横河电机的生命科学业务除了开发和销售基于其核心共聚焦扫描仪单元的活细胞成像、高内涵分析系统、单细胞组单元和其他产品外,还将重点拓展新药和疫苗开发领域。 小松总经理的演讲收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有助于中外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更深入地了解横河电机的生命科学业务,扩大其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横河电机会继续致力于提供前沿的解决方案来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通过在测量、成像、分析、诊断、集成领域应用先进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实现生物工业自主化的数字化转型。
  • 第二届电镜网络会议生命科学专场精彩内容抢先看
    2016年10月25日-26日,第二届电镜网络会议即将举行。本届会议的报告内容我们依然围绕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两大应用领域展开。其中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将聚焦生物电镜低温样品制备技术、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生物冷冻电镜数据处理方法、冷冻样品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等方面。  在本次会议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祝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赵善廷、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宏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法、Direct Electron,LP公司研发主管金亮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高级工程师纪伟围绕以上主题展开精彩报告。  祝建:透射电镜低温样品制备技术  透射电镜低温样品制备的目的除了与常规样品制备一样,既要符合电镜观察、分析的需要(样品足够薄,而又有足够的强度,不被电子束破坏),而又不会在制样过程中破坏样品的原始状态,使得该样品的分析结果足够真实。通常包括冷冻固定(冷冻、喷射冷冻、高压冷冻固定)、低温脱水(冷冻替代、冷冻干燥)和冷冻超薄切片技术等。这些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技术逐渐成为电镜样品制备的发展趋势,更真实地反映样品的结构和生命现象。本次会议中,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祝建将对透射电镜低温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介绍。【详细】  赵善廷:高压快速冷冻电镜固定技术及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高压快速冷冻电镜固定技术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化学固定剂的条件下在五十毫秒之内将组织和细胞完全固定,然后既可通过常规电镜包埋和超薄切片后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研究,也可通过冰冻替代技术包埋和切片后进行包埋后免疫胶体金染色,对蛋白质进行超微结构下的定位定量研究。  但高压快速冷冻固定技术也存在着固定样品非常小,直径不能超过1毫米,厚度不能超过200微米的缺点,因此限制了它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赵善廷教授与Studer博士合作,将器官型脑片培养技术和高压快速冷冻固定技术相结合,成功地研究了与学习和记忆密切有关的长时程效应对突触的影响。本次会议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赵善廷将对高压快速冷冻电镜固定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做具体介绍。【详细】  王宏伟: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进展及应用  冷冻电子显微学近年来在电子显微镜的硬件设备及结构解析的软件算法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研究者所重视。冷冻电子显微学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所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和发展方向,同时作为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促进。本次会议中,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宏伟将主要介绍冷冻电子显微学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未来单颗粒冷冻电镜发展中可能的技术生长点进行讨论。【详细】  张法:生物冷冻电镜大数据中的高效处理方法  当前,生物学家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大量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我国已具有全世界最先进和最大规模的冷冻电镜硬件实施,这些设施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生物大数据。如何对冷冻电镜大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已成为计算科学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法将从科学计算的角度讨论冷冻电镜数据处理中的科学问题,并介绍本领域最近的研究成果。【详细】  纪伟:冷冻样品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  单分子定位荧光成像具有特异性标记、精确分子定位的优势,电镜具有超高分辨率、解析细胞内部细节结构优势。这两种技术的结合衍生出来的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Correlative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CLEM)给生物成像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该技术通过把定位位置信息和结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可以表征出目标分子机器在细胞原位的分布、结构。  相比常温样品的光电融合成像,冷冻样品的光电融合成像更具优势:(1)低温下荧光分子发光性能提高,成像定位精度也大幅度提高 (2)冷冻样品制备方法能保持样品的近天然状态。本次会议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高级工程师纪伟将对冷冻样品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技术做具体的介绍。【详细】  金亮:生物冷冻电镜成像技术和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另外,在本次会议中,Direct Electron,LP公司研发主管金亮将对生物冷冻电镜成像技术和数据处理解决方案进行介绍。金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在校期间成功开发了高能电子直接成像技术,并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电子计数成像(Electron Counting)。现任Direct Electron,LP公司研发主管,成功研发多个世界领先的科研相机。目前开发的DE-64是世界上首台8kx8k的冷冻电镜专用直接电子探测相机。目前在国内,苏州德锐特成像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代理美国Direct Electron LP公司相机产品。
  • “TA世界学苑”-微量热技术在生命科学中应用巡讲
    微量热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快速发展的技术,它是一种研究生物分子和生物体系之间交互作用有效且必须的分析手段。 等温滴定量热仪ITC是生物分子结合、反应动力学表征强而有力的工具,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则能进行生物分子和生物分子集的稳定性测试。 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和结构,功能强大的全新量热仪应运而生。超灵敏、小容量仪器最小化了样品要求;创新的全自动系统(DSC)标杆了真正实现无人照看实验的进行,在确保超高重现性和灵敏度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样品通量。 热活性量热仪是一种单个测量细胞体系中代谢反应的表征技术。量热仪能够提供在生长速率的变化和在药剂中重要基体之上的基础代谢等丰富的信息。 技术讲座会详细介绍全新ITC,DSC和热活性量热仪的特点及应用,让与会人员能够更好地认识全新产品在许多高要求的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更好地解释实验结果。 特邀主讲人:Dile Holton PhD TA仪器 微量热全球产品经理 Dile Holton博士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医学院免疫及微生物学。他的科研经历包括在NIH的数字生物学实验室任高级科学家,在Sepracor Inc.的免疫化学研发部门任经理一职。曾任PerkinElmer生命科学部门、MicroCal和BioScale市场和产品经理。Dile在科研的、生物科技的和药物实验室的生物产品和科研仪器的发展和市场管理有超过15年的经验。Dile已经筹划并着手实施一项针对全球生命科学研究人员的微量热仪应用培训项目,支持微量热在新兴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积极地推动微量热产品在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医药配方和药物研发上的利用。 日期 5月18日城市 北京时间 8:30-12:30 会场 北京锡华商务酒店第一会议室 地址 北京 日期 5月19日 城市 南京 时间 8:30-16:00 会场 南京农大翰苑宾馆11楼会议室 地址 南京玄武区童卫路20号 日期 5月21日 城市 上海 时间 8:30-12:30 会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图书馆楼一楼演讲厅 地址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详情请垂询:TA仪器市场部 李小姐 电话:800-820-3812/021-54263953 传真:021-64951999 Email:llee@tainstruments.com 请登录优酷网上的TA专属频道,获悉更多产品技术和应用信息! http://u.youku.com/user_show/id_UMTY3MzUxNDIw.html
  • 新芝生物董事长周芳: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学仪器品牌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位于宁波国家高新区的新芝生物调研。走进新芝生物创想馆,映入眼帘的是“为生命科学添光彩”八个字。新芝生物董事长周芳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八个字诠释了其创业的初心,希望企业生存的每一分钟,都能为生命科学发展增加色彩。同时,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朝着进口替代的方向努力前行。  新芝生物成立于2001年,被誉为“北交所实验仪器第一股”,是一家为生物医药、医疗卫生、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等诸多领域提供相关科学仪器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积累,公司超声波粉碎机、高压气体基因枪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持续韧性发展  目前,新芝生物已拥有生物样品处理仪器、分子生物学与药物研究系列产品、实验室自动化与通用设备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药明康德、合全药业、金斯瑞、凯莱英等知名企业。  “创业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周芳回忆道,新芝生物前身是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1989年成立。可以说,新芝的诞生与当时宁波政府鼓励科研人员创办研究所的导向是分不开的。  “当时,我偶然看到一份资料,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产业的世纪,生命科学产业是我国未来几十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是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点科研领域。我意识到,缺少可靠的仪器设备是影响民族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周芳称,为此,其成立了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投身于生命科学研发制造领域,目标就是替代进口,坚持为用户提供创新的高品质科学研究工具,为我国生命科学事业发展出一份力。  周芳表示,在公司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最让其印象深刻的事件之一是,2003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压气体基因枪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到目前为止,公司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高压气体基因枪的企业。  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和在北交所上市,也是新芝生物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件大事。周芳表示,2014年,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也让公司“同心同行,共创共赢”的经营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地。核心员工成为企业主人翁的同时,引入外部投资者,助力公司更加规范,经营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2年10月10日,新芝生物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周芳称,这得益于公司在科学仪器领域的持续深耕。目前,国内90%左右的高等科研院校都在用新芝生物的产品,这与公司长期以来的韧性发展是分不开的。公司有一支很好的队伍,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产品研发,公司深深地体会到始终在专精特新上做文章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灵魂  “仪器的卡脖子问题未来会更加凸显,公司目前在做的事情十分有意义。”在周芳看来,公司希望用微小的创新力量去撼动进口仪器主导的市场格局,这也是公司的目标。  周芳表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公司在宁波、杭州两地设立研发中心,组建经验丰富的研发创新团队,聚集了一批具有光学、机械学、软件、通讯、应用科学、生物学、化学背景的行业技术专家。公司现有研发人员60多人,掌握了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公司研发团队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丰富的研发项目经验,能够根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高效地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和研发方向,对生命科学仪器的性能、质量以及应用等有着精准的把控。  “宁波、杭州两地研发中心各有侧重,宁波研发中心更注重工艺和应用的创新,杭州研究院则更偏向于自动化的研发。”周芳表示。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305.76万元,同比增长39.41%。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加、工资增加以及委托研发费增加所致。  周芳称,公司未来将围绕现有产品不断进行升级迭代。在生物样品处理仪器领域,将对超声波系列产品、冷冻干燥机系列产品进行升级迭代,其中超声波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比如朝高通量非接触方向发展。另外,公司第二代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也有望在明年推出,相较第一代产品,其将更多通过机器智能化来解决,并围绕微生物上下游,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三大业务板块将实现联动  新芝生物近年来业绩稳健增长。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达3744.23万元,同比增长16.72%。  周芳看好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她认为,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向好,对于生命科学仪器的需求会很强劲。公司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在科研应用上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尤其在高校、研究机构的用户方面,公司的产品销售服务十分到位,与客户关系十分稳定。  从业务收入来看,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中,生物样品处理仪器业务板块的占比最大,占60%左右。周芳认为,未来公司三大业务板块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公司的产品将会从一台台机器演变成智能化、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三个板块将串联在一起,实现联动。  “打造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仪器创新高地”是新芝生物的发展愿景。周芳称,未来公司将围绕行业、用户痛点,通过自动化、高通量化,形成机器代人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科学家和生物企业赋能。通过自主创新和整合资源两个维度,将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仪器品牌。  在整合资源方面,周芳称,公司也有相关规划,设立了战略市场部,专门研究新的行业和新的产品方向。若有产品线互补,销售渠道能协同且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品类,公司非常愿意进行多方面深入合作。
  • 两大世界500强央企合并,新业务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环境
    3月31日晚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公告称,经报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央企最新的名录将再减一员至96家。  随后,中化集团也确认了这一消息,称两家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新设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后续,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将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积极、稳步推进本次联合重组。  不得不提的是,这两家央企均为世界500强,属于中国的龙头企业。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化工2019年总资产为8439.62亿元,营收达到4543.46亿元。而中化集团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该公司总资产4897亿元,当年营收5911亿元。  这两家央企合并后,将形成一家资产过万亿、员工数达到20万的公司。组建后的新公司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轮胎橡胶、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  具体来看这两家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内设设立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是领先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企业,并在城市开发运营和非银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中化集团旗下还控股“中化国际”、“中化化肥”、“中国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拥有全球员工近六万人。  而中国化工集团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列164位,员工14.5万名,8.7万名员工位于中国境外。该公司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和科研设计6个业务板块,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并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  中国是世界化工大国,但市场主体较分散,行业聚集效应较弱。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合并,能整合两家公司在化工新材料、农化、石油化工的相关业务,有利于发挥协同形成产业链的有机协同互补,降低整体经营成本,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率。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记者翻看他的履历,发现其人生轨迹正如这一座右铭所言,无论做管理还是科研,都力求做到一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鉴于其对推动北京市生命科学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贡献,王晓东获得第三届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自2003年起,王晓东负责筹建北生所。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生所采取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旨在为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生命研究所,做出世界一流研究成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多年来,王晓东一直在思考:中国的科学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怎样才能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晓东给出的答案是:人才、机制和文化。“北生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符合科学发展的文化和体制环境,并以此为载体,吸引有科学训练和科学追求的年轻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此,北生所主要的科学家要求全球公开透明招聘;对人才评定打破学术背景、论文等限制,着重强调能力;打破科研“铁饭碗”,采用全员聘用制,五年内不问成绩,充分给予科研自由;建立有竞争力的年薪制及给予稳定科研经费支持;文化氛围追求卓越,讲求批判性思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十多年的特殊化发展,北生所内科研人员已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2012年,全球著名研究机构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授予来自17个国家的28位科研人员“国际优秀青年科学家”称号,入选的7名中国科学家中,北生所独占4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不仅管理工作,王晓东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样可圈可点。他从事细胞凋亡研究,自1996年独立领导实验室至今,其团队发现了细胞凋亡的生化通路与其作用机理,研发出针对肿瘤细胞凋亡的新型实验性肿瘤治疗药物,获得多项国际生物研究奖,包括2006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让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社会效益,2011年初,王晓东和具有十多年制药公司管理经验的美国企业家欧雷强发起创办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济神州”),研发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这是公司成立之初,王晓东和欧雷强达成的共识。“国外最新的药物专利发表后,我们很快就能进行解析,并跟自己正在开发的药物对比,如果发现我们研发的新药没有国外好,就坚决放弃,重新设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临床结果显示,他们研发的靶向型药物明显优于同类其他药物。德国老牌制药企业默克旗下生物制药公司默克雪兰诺出资5亿美元购买了两个药物的海外市场开发权,成为我国新药研发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路追求卓越,王晓东一直希望在中国做出影响世界的科学发现,“科学家以身作则,在中国也能做世界一流的科研”。 /p
  • 天美“生命科学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广州圆满结束
    2014年6月10日,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美丽的广州举办了一场关于生命科学新技术、新应用的用户交流会。来自广东省CDC,广州医科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用户应邀参加。广州芯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天美(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对于此次交流会予以了大力支持。  会议首先由天美(中国)生化产品市场销售总监刘佩华女士进行了天美公司介绍,刘总的介绍以天美公司发展历程为主线,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长期以来,天美公司与多个世界知名品牌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用户提供最一流的生化仪器解决方案,获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刘总感谢用户对天美公司的长期支持,对表示未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对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然后天美(中国)市场部生化产品经理史晓春博士介绍了核酸提取新方法和样品制备技术,史博士重点介绍了应用于Kurabo Quickgene系列核酸提取仪上的新技术为用户的实验工作带来的好处以及日立全面的离心机产品在用户样品制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史博士的讲解深入浅出,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接下来天美(中国)华东区生化产品经理周晖介绍了生物安全保障整体解决方案。最后天美(中国)市场部工程师支蕊介绍了生物样品冻干和保存的解决方案。两位的介绍使用户了解到天美在生物安全和样品保存方面能够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用户纷纷表示印象深刻。  此次为期半天的技术交流会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各位专家、工程师的讲解让用户全面了解了天美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用户与我们积极的互动和反馈,也让天美公司明确了未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向。在未来的日子里,天美公司会以此次技术交流会为契机,更好的为广大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公司介绍: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天美(中国)”)是天美(控股)有限公司(“天美(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 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天美(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全国15个城市均设立办事处,为各地的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天美(控股)是一家从事设计、研发、生产和分销的科学仪器综合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继2004年於新加坡SGX主板上市后,2011年12月21日天美(控股)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香港股票代码1298),成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第一家在国际主要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近年来天美(控股)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和英国Edinburgh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更多详情欢迎访问天美(中国)官方网站:http://www.techcomp.cn
  • 聚焦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 第23届全国色谱会大会报告精彩分享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23日,由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深圳维纳斯皇家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为期3天,吸引来自色谱分析领域的近7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就色谱相关的样品制备、高效分离、联用技术、组学应用等话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会议现场本次会议共安排了12个大会报告,100个邀请报告,98个口头报告,以及30个经过专家遴选的青年论坛报告。在23号上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深圳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孙勇奎院士、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南京大学刘震教授共6位学术大咖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报告题目《深度覆盖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和分离新技术》报告分享了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分离分析等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蛋白组样品制备新方法方面,团队发展了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等;在蛋白质组分析新材料方面,课题组实现了基于胶体晶体的高峰容量分离和基于整体材料的蛋白质变体分离等基于新材料的蛋白质分离技术。深圳原力生命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孙勇奎报告题目:《中国创新药的历史使命》制药工业,不仅是拉动国民经济GDP的强大引擎,同样也为人类健康带来了重要保障,而创新无疑是制药工业不断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全球制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创新药贡献巨大。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广阔的医药市场,但在创新药研发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报告从世界宏观市场、创新药发展意义、中国创新药发展、政策资本动向等角度阐述了当下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历史使命,同时也分享了对中国创新药发展瓶颈以及路线方法的思考。湖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报告题目:《从“硅基运算”到“分子运算”:多靶标解析助力精准医疗》疾病多参数的分子分型是精准医疗的核心,获取多参数分子分型形成的特征图谱,是实现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也必定成为未来分子医学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想要获得多靶标表征及解析多靶标参数来完成分子分型,需要开发多组学的分子识别工具和新型数据算法。报告主要介绍了谭蔚泓院士及其团队,利用核酸适体进行疾病分子分型和模式识别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报告题目:《成组毒理学分析与风险评估》近年来,快速增加的化学品已经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进入环境的化学品中,仅有极少部分经过了毒性评估,而大量可能会引起生态毒理效应和健康效应的新型环境污染物还未被发现,对于人类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如何识别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并评估其毒性成为了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面对数量庞大、体系复杂的新型污染物,单一的毒性评价与化学分析无法满足需求。报告介绍了,课题组在成组毒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在高通量多功能成组毒理学分析仪器设备研制上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成果。天津大学 元英进教授报告题目:《酵母基因组合成及应用》酵母细胞催化剂基础研究和应用广泛,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酵素、辅酶、氧化酶等发现中做出了根本性贡献。而人工合成酿酒酵母基因组也是合成生物学中的旗舰项目。报告主要分享了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团队在人工合成酿酒酵母V号和X号染色体及后续相关应用上所做的系列工作,包括酵母基因合成、建立基因组重拍的精准可控方法以及将自主设计合成的酿酒酵母环状染色体进行基因组重排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还探索利用人工合成染色体进行数据存储的应用前景。南京大学 刘震教授报告题目:《仿生分子识别新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课题组利用分子印迹材料这一仿生分子识别新技术,获得了超越于抗体和凝集素的识别性能,并在生物医学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重要应用,包括亲和富集、精准疾病诊断、基于单细胞的生物暗物质发现、靶向药物递送、癌症免疫治疗以及病毒抑制等。并提出,先进的仿生识别技术在生命与健康研究和实践中可能提供一系列独特的解决方案,包括肿瘤的靶向识别和诊疗、纳米分子印迹抗癌药物以及病毒防治等等。除大会报告之外,本届全国色谱会还设立了样品制备技术、高效色谱分离、微全分析及联用技术、生物大分子分析、活性小分子分析及青年论坛等5个分会场。在接下来的2天时间里,还将有更多地学术分享和交流活动,请大家持续关注本网报道。
  • 天美公司参加第四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暨生命科学仪器展览会
    2010年3月23日-25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大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ldquo 第四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暨生命科学仪器展览会&rdquo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ldquo 蛋白质与多肽领域的新领军者&rdquo 为主题,旨在为全球从事蛋白质和多肽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研究机构和企业搭建学术、技术和商务自由交流的平台。会议共吸引了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人参加。 天美(中国)科学仪器公司参与了此次盛会,并展出德国IMPLEN Nanophotometer Pearl核酸蛋白分析仪及日立Hitachi CT15E微量超速离心机。市场部生化产品专家史晓春博士在大会中做了专题报告:Introduction of Implens Nanophotometer and Kurabos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System。 展品介绍: 【Implen】微量核酸蛋白分析仪Nanophotometer Pearl (珍珠版) 1. 目前市场上样品使用量最少,仅需0.3微升,且新型的样品室设计使得对超微量样品的核酸、蛋白质和肽的浓度可进行精确检测。波长范围从190nm到1100nm。 2. 极宽的样品检测范围,从2ng/ul 到18750ng/ul(dsDNA)。使用不同光程的样品盖,样品可自动稀释为5倍、10倍、50倍、100倍、250倍,故无需担心稀释误差。 3. 开机无需等待,即开即用。操作时间最少,3.5秒即可完成 200nm-950nm波长的数据采集 4. 除了使用超微量比色池,也可选择使用常量比色皿(10mm光程) 5. 精度高且机器终身准确。具有密封的光路系统且无拆开部件,免去了昂贵的校正费用。使用了专利的样品压缩技术,避免样品的挥发及待测样品种类的受限。 6. 可选择不同的数据输出方式:通过内置打印机、SD-RAM卡、USB、或蓝牙输出。便于携带,可用于户外操作。 详见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22/C116281.htm
  • QS2018世界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专业TOP100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成为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热点,且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进入生命科学、医学相关专业进行学习。因此,客观的专业排名是衡量世界大学生命科学及医学专业实力的参考标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QS世界大学排行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就世界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专业进行了排名,并发布于其官方网站。在TOP100的大学中,中国共有5所大学,分别是位于大陆的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排名59)、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排名93),位于台湾的国立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排名61),以及位于香港的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排名40)和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排名73)。 /p p   在观望完整TOP100排名前,小编带大家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进而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其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等学科 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积分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医学是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而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 br/ & nbsp & nbsp 以下是QS官网发布的生命科学及医学专业的世界大学排行TOP10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1ffb351-24cb-4cfc-961e-a1915c748a50.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b9a44c9-5431-42cf-b865-399657a6e0ea.jpg" style=" " title="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07d85e4-9571-48aa-9aec-3520d8f418f1.jpg" title=" 3.png" width=" 578" height=" 345" style=" width: 578px height: 345px " alt=" 3.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6c75e2e-c17c-462f-8d5d-e5088711e82f.jpg" style=" " title=" 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ed49483-8502-4970-9066-e7766cff1047.jpg" style=" "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82a734b-fd1c-4e5f-aa03-1c2074f361cc.jpg" style=" " title=" 6.png" alt=" 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27c4512-2d0b-4e9a-be7d-9bee0da5988f.jpg" style=" " title=" 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209c216-fd06-451d-a6ef-a4961c3c6743.jpg" style=" " title=" 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a08ace9-9158-4367-8ad0-cff2bd6d7fc1.jpg" style=" " title=" 1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b5a2087-0043-4a15-9a03-8a61f3b7b8fe.jpg" style=" " title=" 1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6f20130-a7cb-4f10-8d11-520251475262.jpg" title=" 12.pn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57e8822-56ca-4867-b164-4ce1194a84d2.jpg" style=" " title=" 1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f78df683-a5c9-4653-962c-813de179c8b8.jpg" style=" " title=" 14.png" alt=" 1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095f34e-fff7-4378-b36d-dcf0416350cf.jpg" style=" width: 579px height: 345px " title=" 15.png" width=" 579" height=" 345" border=" 0" vspace=" 0" alt=" 15.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27339e07-c3a5-4118-9827-7936d662a52b.jpg" style=" " title=" 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49d5b02-471c-44ec-bf54-1345d05b0f47.jpg" style=" " title=" 1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809c63c-c7a2-4c2a-86c8-9dd4c7be6676.jpg" style=" " title=" 1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37e0672-16e9-4968-9c38-2fd0cdd8f7cc.jpg" style=" " title=" 19.png" alt=" 1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2313636-ec18-4dc3-b5f5-c07541abe057.jpg" style=" " title=" 20.png" / /p
  • 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之旅圆满落幕
    2016年12月17日,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规模超过以往各届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约2500人参加会议,收到稿件1300多篇。本次大会共进行了247个报告,包括10位院士发表的大会报告,21个分会场的124个邀请报告与113个口头报告,以及1035个墙报。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Beckman、Leica、SCIEX、Molecular Devices和Pall)集体隆重亮相,满结束了此次大会之旅。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陈院士的讲话充满诗情画意,赢得听众们的阵阵掌声。陈院士指出生命分析化学是为了解复杂的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而形成的学科,充分的学术交流是发展的前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前景光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的大会报告分别由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梁文平研究员主持。开幕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等10位院士在大会报告中做了精彩详实的演讲。很多参会的学者都注意到,在会场展台区域,出现了一个大家并不熟悉的LOGO,那就是Danaher集团。此次是史上第一次Danaher生命科学平台五家公司Beckman、Leica、SCIEX、Molecular Devices和Pall一同参加行业会议。很多人到展台咨询,经我们介绍,并看到生命科学平台的综合产品目录,大家对Danaher有了了解,并纷纷表示,这么多家知名公司都在旗下,这个公司很厉害啊!分会报告中,SCIEX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杨益先生代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案例,就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做了介绍,并着重对各家公司在生物药领域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会后,有不少客户特意来进行进一步了解和沟通。在此,感谢广大用户们对丹纳赫集团和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大力支持!
  • 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的简要历史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本文作者罗昭锋以亲身经历描述了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的简要历史,供广大用户学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2/uepic/9ecbecda-eaab-4de9-af46-3b6f4b607429.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9150146.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219150146.png" width=" 402" height=" 321" style=" width: 402px height: 321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第一届会议: 2008年 br/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trong /p p   诞生的背景:2008年,当时各个高校都在兴起建设公共仪器平台,但又缺乏可供参考和值得借鉴的经验,管理相对混乱,碰到问题也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地方。于是经过和一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平台负责人交流,发现大家都面临很多共性的问题。譬如不知道该如何管理一个仪器平台,如何与仪器公司相处,如何维护平台的利益,如何做好服务,如何培养技术人才等等。为促进大家的交流,分享各自平台优秀的管理经验,我提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得到时任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主任魏海明教授的鼎力支持。 /p p   【人物简介:魏海明教授现在是生命学院的副院长,党委书记】。当时我只是一个实验员,没有魏老师的支持,这事肯定搞不定。后来由于学院工作安排,魏老师不再分管平台,导致很多人可能不清楚魏老师的贡献。当时,魏老师和我们都没经验,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有没有人支持,有没有人参加?心里很忐忑。所以第一届会议我们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免费请大家来开会。为了保证会议代表能够畅所欲言,所以,这次会议也没有接受任何公司的赞助。完全自掏腰包,也算是中国科大为中国的平台建设做出的一点贡献。 /p p   会议的筹备工作基本都是我在操办的。为了找到感兴趣的参会者和报告人,我通过网络搜索了全国所有211高校的网站,以及部分中科院的平台,所有可能的平台负责人联系方式都收集过来,然后逐一打电话,交流,沟通。可能大家看到时免费,同时又被我的诚心打动了。结果第一届会议就有约50家单位参会,80多人。 /p p   会议算是非常成功,大家面临相似的困惑,终于找到了可以相互交流的人,找到了一个平台。当时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平台的主任李莉激动地说,我们终于找到了组织。 /p p   会上很多单位交流了各自的管理经验,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p p   第一届会议的主题主要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人才方面的问题,当然还有收费定价、维护维修等问题。除了报告,大家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p p   会议确定了轮流承办的形式,下一届会议通过竞争申请,理事单位代表集体投票决定下一届举办的地点。通常主办单位选择有一定实力,建设规模交大,管理比较规范的单位,这样能给参会单位一些示范和借鉴。 /p p   第一届会议上,确定了第二届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上交大分析测试中心主任 梁齐负责)。 /p p   strong  第二届会议 2009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strong /p p   第二届会议确立了会议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录像。因此,不再像第一届那样免受会务费,而是所有代表一律交会务费。同时上交大还得到一些公司的赞助,用于支持会议的顺利举办。 /p p    strong 第三届会议 2010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trong /p p   经过两年的试错,发现会议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第三届继续在中科大举办,这样可以对会议形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进。 /p p   开始开展大型仪器公司售后服务调查。一是希望客观了解各公司在全国的售后服务情况,也希望帮助各公司找出差距,提升服务质量,真正与中国的科研共成长。也会对一些售后服务交叉的企业起到一定的警告作用。售后服务调查,也一直延续至今。 /p p    strong 第四届会议 2011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昆明植物园 /strong /p p   这节会议成立了民间组织: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联席会 我作为发起人,被授予秘书长称号。中科大作为理事长单位,我们的主任为理事长。 /p p    strong 第五届会议 2012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武汉大学 /strong /p p strong   第六届会议 2013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strong /p p   历次办会中,条件最艰苦的一次。说艰苦主要是因为没有公司赞助,所以单靠会务费办会,经费是非常紧张的。搞不好就会入不敷出。我自己一直为此事感到抱歉,愧疚了多年,没能帮他们拉到一些赞助。不过会议还是比较成功的。 /p p    strong 第七届会议 2014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贵州大学 /strong /p p   前十届唯一缺席的一次会议。因为参加另一个批判思维教育的会议和培训(侧面印证教育在我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p p   strong  第八届会议 2015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strong /p p   这次继续在中科大举办,主要是相对会议的形式做一些创新。考虑到会议已经举办到第八届。随着国内平台建设越来越多,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不像开始几届那么迫切。所以,第八届会议我们将会期变为两天。压缩管理类的报告,大幅增加技术类的报告。同时设立了三个技术论坛。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各平台上,一线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技术队伍的成长。这种会议风格和初衷得到认可和延续。 /p p   此后的历届会议,参会人数逐渐由管理人员为主,变成技术人员成为主力的局面。 /p p   strong  第九届会议 2016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strong /p p   坐标西安。延续了前一届的风格。不过还增加了一些技术人员的奖项。 /p p    strong 第十届会议 2017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上海生化细胞所 /strong /p p   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刘春春,我心目中的流式技术专家。技术精湛,善于钻研。彼此气质很类似,所以很快成了好朋友。 /p p    strong 第十一届会议 2018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南京大学 /strong /p p   这是我第二次缺席平台会议。 /p p    strong 第十二届会议 2019年 /strong /p p strong   举办单位:厦门大学 预计时间在7月份,4-5月份会发布会议通知。 /strong /p p   敬请期待! /p p   平台会议的未来: /p p   当初发起会议的初衷是搭建平台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平台。 /p p   现在更多地希望平台会议,成为各平台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切磋仪器管理经验,相互学习,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技术队伍的成长,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在我国高端人才培养、前沿科研,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作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作者:罗昭锋 /span /p
  • 【会议精彩回顾】锘海生命科学于第三届国际纳米药物会议闪耀亮相!
    第三届国际纳米药物大会将于 2018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上海富悦饭店举办。会议的主题为“纳米药物创新与变革”。来自国内外的学术、临床和产业界的领军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会议的主题开展多学科讨论和深度交流。 锘海生命科学作为行业领先整体服务商和大会赞助商,为参会人员提供了纳米药物制备和分析,以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的完整解决方案。锘海带来的行业领先科技和产品吸引众多科研和企业行业人士,展位人气爆棚!参展产品 加拿大 Precision Nanosystems 纳米药物载体制造系统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制造纳米颗粒包裹体,可包裹药物,mRNA、siRNA,CRISPR,DNA,蛋白等,从低通量至高通量均可覆盖,适合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并可在纳米颗粒表面添加marker制造靶向药物。 美国 Spectradyne 全自动纳米微米颗粒分析仪测量纳米粒时应用电学性质识别混悬介质中的粒子,而无需依赖其光学参数。该仪器可测量单个粒子并快速整合粒子尺寸、定量浓度以及Zeta电荷的统计数据。这一特殊性能将nCS1与市面上其他纳米分析仪区分开来。 西班牙Bionicia 静电纺丝及静电喷雾设备通过电流体动力学制备纳米/微纤维和颗粒流程(EHDA)俗称静电纺丝(纤维)或电喷雾(颗粒)。并且提供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CRO\CMO) 法国 VILBER NEWTON 7.0 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系统采用7通道 LED双光源激发,双磁控溅射镀膜的滤光片技术,可进行高效的光谱分离,检测光谱范围可以从400nm至900nm,可同时实现GFP, YFP, Dyelight 680, Cy5.5, Cy7等多种染料标记的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 美国 Photosound 小动物3D光声/荧光成像系统(PAFT)可同时实现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3D光声成像 具有100 um等向分辨率、高通量 (256个电子通道)、灵敏度高(60 nM ICG )、桌面式设计,方便使用、成像速度快 (完成一次3D扫描只需30秒)的特点。 比利时 Molecubes 临床前成像PET/SPECT/CTPET/SPECT/CT能够实现小鼠(4只)和大鼠高灵敏度全身3D成像。PET具备出色的分辨率和灵敏度;SPET系统拥有高分辨探测器和专利准直器;CT系统能够以超低放射剂量获取很高的图像对比度。 希腊 Betsolutions小动物平面型PET/SPECT成像系统“β-eye”(PET) 是一款适用于生物分子、纳米粒子分子成像的符合探测摄像机。γ-eye”(SPECT)是一款适用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生物分子和纳米粒子的体内分子闪烁成像的γ摄像系统,特别适用于小鼠全身长时间动态或静态成像的台式系统。 法国RX Solutions 离体CT成像系统DeskTomTM产品是占用空间最小的显微CT成像设备,有效视野大(25cm),具备超高的立体分辨率和高精度的重复工作性能,为客户提供高端的小动物离体CT成像服务。 关于锘海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Nuohai Life Science)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实验/研究与生产仪器、相关试剂耗材, 并提供专业的应用和技术服务支持。不断促进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发展,及时引进国外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锘海生命科学为科研及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CRO/CMO 服务,满足产业中的研发和生产需求。锘海生命科学在不断引进世界先进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专业的销售、技术和售后服务团队,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为每一位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并提供持续而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认可。锘海生命科学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并陆续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8个办事处。保证了更快速有效的为全国客户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 生命科学企业趋势盘点(下篇):2021年JP摩根医疗大会盘点
    美国摩根大通第39届年度医疗大会(2021年JPM)于2021年1月11日至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J.P.摩根大会被认为是医疗健康行业中规模最大、信息量最大的医疗投资盛会。这场盛会将吸引上千家全球的跨国公司、高科技医疗企业、国际知名投行等从世界各地齐聚旧金山。作为全球每年医健行业的盛大开端,J.P.摩根大会是初创生物医药公司、技术平台公司与大型药企、投资人碰撞的绝佳时机,引领着全球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与投资风向。仪器信息网整理了各家生命科学企业的动态,主要侧重于基因组学工具、细胞分析以及分子诊断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本文按照关键词整理,供广大用户了解。文章共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文为下篇。相关阅读:生命科学风向标:2021年JP摩根医疗大会之新冠疫情下生命科学企业趋势盘点(上)会议在旧金山举行【关键词:蛋白/免疫组学】Seer:看好蛋白质基因组学领域发展,预计2022年大规模的商业运作蛋白质组学公司Seer的创始人兼CEO Omid Farokhzad阐述了蛋白质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是该公司的一个关键机遇领域,强调了其蛋白质组产品套件技术将使蛋白质组学分析更加精简,接近基因组研究的深度和吞吐量。其蛋白质图谱系统包括专有的纳米颗粒面板、OEM仪器和数据分析软件,可利用纳米颗粒富集人类血浆等样品中的蛋白质,以实现高通量的更深入的蛋白质组发现实验,继而可以实现使用质谱等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Farokhzad强调了Seer与Bruker和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达成商业化交易,允许其出售Bruker的timsTOF Pro质谱仪和Thermo Fisher的Orbitrap Eclipse Tribrid和Exploris 480仪器平台。Omid Farokhzad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进行大规模的商业运行。他认为虽然Seer最初将从仪器销售中获得大部分收入,但预计最终消耗品将占公司收入的大部分。布鲁克:蛋白质组学、空间和单细胞生物学是“突破性机遇”布鲁克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Laukien表示,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将在6.2亿至6.25亿美元之间。布鲁克预计2021年的收入和每股收益同比增长“相当强劲”,有机收入增长将达到“高个位数”。Frank Laukien强调了蛋白质组学、空间和单细胞生物学是“突破性机遇”,其timsTOF质谱技术和捕获离子迁移谱(TIMS)技术推动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布鲁克迄今已经安装了250台timsTOF仪器,并有意在血浆蛋白质组学领域进行更大的推广。此前,蛋白质组学公司Seer已经与布鲁克签署了一项非排他性商业协议,出售timsTOF Pro及其蛋白质组学产品套件,以实现高通量的更深入的蛋白质组发现实验。Frank Laukien指出,公司在9月份收购了Canopy Biosciences,使布鲁克在空间生物学和单细胞靶向多组学方面有了新的能力。布鲁克还进入了分子SARS-CoV-2检测领域,截止2020年已经产生了约3000万美元的收入。公司预计2021年病毒检测和SARS-CoV-2检测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上个月,布鲁克启动了四重PCR小组,包括SARS-CoV-2、甲型和乙型流感以及RSV的检测。与此同时开发了一种针对该病毒的自动抗原检测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快速抗原SARS-CoV-2检测的横向流动检测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计划在欧洲销售。Bio-Techne:细胞诊断、体外诊断、液体活检均以20%速度增长Bio-Techne总裁兼CEO Chuck Kummeth表示,公司有望在2025财年实现15亿美元的收入,几乎是公司在截至去年6月的2020财年7.39亿美元收入的两倍。该公司预计其蛋白质科学部门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在8%至11%之间,并进一步预计其诊断和基因组业务的复合年增长率将在20%左右。该公司表示,由Bio-Techne收购的高级细胞诊断和体外诊断业务组成的基因组学部门预计将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Bio-Techne的数据显示,在Bio-Techne参与的高价值市场中,液体活检的目标市场每年在30亿至40亿美元之间,并且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他说,该公司的Exo-Dx前列腺测试是由Exosome诊断业务开发的,得到了医疗保险的批准,并获得了“强烈的认可”。利用同样的技术,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肾脏排斥试验,将在大约一年内推出。【关键词生物制药/COVID-19/新冠疫苗】Adaptive Biotechnologies:与阿斯利康合作,首次将T-Map扩展到癌症领域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宣布与阿斯利康建立新的合作关系,重点是将Adaptive的ImmunoSeq T-Map产品应用于制药巨头的肿瘤投资组合。Adaptive CEO兼联合创始人Chad Robins在一次会议上说,这项交易标志着首次将T-Map扩展到癌症领域,该产品定量地将T细胞受体映射到引发免疫反应的抗原,进而可以得出阿斯利康癌症治疗的免疫反应特征。他指出,该公司2020年还围绕ImmunoSeq签署了25项核心实验室合作协议,阿斯利康的交易有助于开启一年的序幕。在临床试验方面,该公司正在扩大其ClonoSeq检测的适应症数量,并将很快提供基于血液的检测,应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和多发性骨髓瘤试验。Adaptive总裁Julie Rubinstein也表示,公司对T-Detect-COVID测试很感兴趣,该测试使用TCR谱来确定个人是否感染了SARS-CoV-2。该公司的治疗项目也在进展中,合作伙伴们预计将在2022年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交第二份新药调查申请。Berkeley Lights:提高4倍通量加速抗体发现流程,与多家制药巨头合作Berkeley Lights去年以1.782亿美元的高价上市。主要提供几种利用光学技术处理细胞和分析细胞的平台。Berkeley Lights CEO Eric Hobbs表示,正在更新其抗体发现工作流程之一,并将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光等离子体B Discovery 4.0工作流程,以将吞吐量从25000个细胞增加到100000个细胞。它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从B细胞序列分析到功能分子再表达的所有工作,从而加速针对困难靶点的治疗性抗体发现。该公司同时正在开发的一种新芯片可以一次捕获20000个细胞,还增加了基于细胞的分析来探索抗体功能。Eric Hobbs透露,在2020年第4季度,该公司完成了细胞治疗制造系统的阿尔法原型,这是一个新的平台,将自动开发患者源性细胞治疗。之前他提到公司会与三星生物(Samsung Biologics)、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Genovac和Catalent等客户合作。该公司还与辉瑞(Pfizer)、安进(Amgen)、诺华(Novartis)和拜耳(Bayer)等制药巨头达成了协议。Eric Hobbs透露今年晚些时候,该公司计划宣布与合成生物公司银杏生物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的工作流程。丹纳赫:2020年收入约220亿美元生命科学占一半丹纳赫公布了第四季度的初步财报,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表示第四季度丹纳赫营收增长近39%,包括Cytiva在内的核心营收增长15%。2020年全年丹纳赫总营收约220亿美元,生命科学部门收入约106亿美元,诊断部门增长超过20%,收入约74亿美元,环境和应用科学部门收入约43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的生物制药业务(现称为Cytiva)后,Cytiva在2020年总收入为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Rainer Blair表示, Cytiva的核心收入将继续以高个位数的速度增长。生物加工业务包括Cytiva和Pall,总收入约为55亿美元,约占丹纳赫2020年销售额的25%。Rainer Blair称丹纳赫在分子诊断领域重点关注Cepheid,其在2020年带来了大约20亿美元的收入。丹纳赫正在继续扩大产能,并已将计划数年的投资提前,Rainer Blair表示,这可能有助于该公司抢占部分市场份额。另外,Danaher预计2021年将有13亿美元的疫苗和治疗的市场机会。除COVID-19之外, Danaher的基础业务正在恢复,包括在流感大流行期间能够推出新产品的Sciex业务和继续扩张的徕卡业务。Waters:在液相色谱和质谱方面提高收入业务的附加水平 Water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Udit Batra承认公司近年来表现不佳,失去了一些市场份额,主要由于对于投资组合的执行力较弱,与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对服务和消耗品等收入来源的依赖率较低。他认为Waters的仪器组合与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没有很好的契合,尤其在COVID-19流感大流行期间,缺乏分子诊断和生物生产方面产品。但公司在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趋势有所改善,除美国外,大多数地区的服务活动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他表示,公司目前正寻求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新获得动力,尤其是在液相色谱和质谱方面,以及提高其经常性收入业务的附加水平。它还致力于扩大与合同研究、制造和测试机构的销售联系,并建立其电子商务能力。Udit Batra表示2020年引入的针对生物制药市场的BioAccord mass spec平台在第四季度销量最佳,并表示Waters已转向更具针对性的销售方式和更深入的客户合作,以推动该系统的销售。关键词【细胞分析/细胞图谱】安捷伦:专注于三大增长渠道与细胞分析市场安捷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ke McMullen表示,作为安捷伦“build and buy”战略的一部分,安捷伦将专注于三大增长渠道:分析实验室转型、增加其核心癌症诊断和基因组业务的市场份额,以及在高增长市场扩张。详情点击:安捷伦:未来的并购将集中在这一领域Mike McMullen强调,安捷伦的生物制药业务已带来6亿美元的收入,并预计未来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他表示安捷伦在2021年Q1的核心营收至少要实现“高个位数”增长,并且公司在十一月的财报电话会议和指导下的核心增长率是其预期增长率的2倍。他强调,除了增长较慢的学术市场外,安捷伦在所有应用市场中都实现了广泛的增长。Mike McMullen认为安捷伦将专注于细胞分析市场私营部门,这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领域内体量更大的参与者公开竞价。从长期前景来看,安捷伦预计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长率为5%到7%。10x Genomics:制药业务快速增长占总业务的20%至25%10x Genomics首席执行官Serge Saxonov表示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新的高通量铬仪器,一次能处理100万个细胞。这款ChromiumX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新仪器将使其“最具前瞻性的客户”能够进行更大的细胞图谱研究、组合药物筛选研究和免疫细胞谱研究。他说,从长远来看,它还将使大规模的队列研究,甚至是人口规模的单细胞研究成为可能。10x Genomics将在本季度推出一款低通量的铬试剂盒,以降低进入市场的成本壁垒;下半年推出一款新的铬样品制备试剂盒,用于对特殊固定的细胞进行单细胞分析;预计在2022年推出一种新的细胞分析平台Visium-HD和组织切片仪器Visium-cytasist,分别可提供400倍的空间分辨率用于细胞分析,用于转换标准组织切片。另外,10x Genomics还推出了10xCloud,它为所有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而不需要额外的费用。Serge Saxonov表示公司的制药业务正以与学术界类似的速度增长,占其总业务的20%至25%。他还重申10x Genomics将在收购ReadCoor平台和Cartana空间基因表达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一个新平台。Bio-Rad:更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动作Bio-Rad公司将利用预计2亿美元的机会在数字PCR的废水分子监测方面,并通过收购Celsee扩大到单细胞样品制备市场进行测序领域拓展。同时,该公司还将发展其亚太业务,并进一步发展其不断增长的生物加工和医药支持业务。首席财务官Ilan Daskal表示,尽管Bio-Rad此前倾向于每年进行两到三次收购,但Bio-Rad已准备好进行规模更大、变革性的交易,交易金额从10亿美元到20亿美元不等,倾向和独角兽公司交易。首席运营官Andy Last表示Bio-Rad预计2021年COVID-19相关的销售额将达到2.35亿美元。Bio-Rad迄今为止唯一的COVID-19检测试剂盒Bio-Rad SARS-CoV-2ddpcr试剂盒在其滴状数字PCR系统上运行,并于2020年5月获得FDA的紧急使用授权。在流感大流行期间,微滴式数字PCR业务以2位数的速度增长。Andy Last谈及Qiagen的新数字PCR项目QiAquity时表示其并没有改变Bio-Rad的前景,而是证明了数字PCR对更广阔市场的重要性。Bio-Rad首席执行官Norman Schwartz表示,Bio-Rad预计COVID-19测试需求将持续到2021年。相关阅读:生命科学风向标:2021年JP摩根医疗大会之新冠疫情下生命科学企业趋势盘点(上)
  • 锘海生命科学参加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计算与单分子生物物理国际会议
    【大会简介】2017年6月23日至26日,由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主办的“定量生物学2017:计算与单分子生物物理国际会议”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组织者为宋晨研究员和齐志研究员。本次会议分为两大主题,计算模拟和单分子生物物理。计算领域的学术报告涉及染色质、蛋白质、细胞膜等多方面的动力学模拟,单分子领域的学术报告涵盖了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smFRET)、光镊、DNA帘幕等技术的前沿应用。主题报告内容丰富有趣,开拓了参会师生的眼界,促进了相关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现场图片】【仪器简介】:产品简介: 荧光光镊--C-Trap,是世界上首款将光镊、共聚焦或STED 超分辨显微镜和微流控系统结合的单分子操控仪器。C-Trap通过高度聚焦激光束产生的力来操作纳米/微米颗粒,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单分子操纵,并且结合力学检测系统和共聚焦或 STED 超分辨显微镜,可以定位反应的结合位点,并实时监测生物分子的单分子动力学特性。LUMICKS 超分辨单分子动力分析仪技术特征:多重连续激光光阱捕获 超稳定负压驱动微流体 多重共聚焦扫描荧光显微镜 无与伦比的刚性范围 自动控制的微流控芯片 单光子灵敏度较低的力学噪声 高度相关的力学-荧光数据采集 可升级到STED超分辨率绝对的3D捕获定位应用领域:应用包括:利用 CTFM(CorrelativeTweezers – Fluorescence Microscopy)揭示大量分子相互作用机制的详细信息,主要包括: DNA的修复 中间纤维 核糖体的翻译 细胞的运动机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生物分子马达和酶 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DNA-DNA的相互作用DNA发夹结构动力学 DNA/RNA的结构动力学 蛋白质的折叠(去折叠) DNA的组织化和染色质化 DNA-蛋白互作可视化 蛋白折叠/去折叠微管微丝的力学特性的研究 膜蛋白、膜融合的研究小分子、酶活性的研究 细胞骨架、分子马达动力学的研究锘海生命科学整体解决方案:
  • 德国耶拿生命科学参加2013年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
    2013年6月20-21日,由《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主办,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协办的2013年现场检测仪器及技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各地的学者老师200余人相聚一堂,同时德国耶拿、赛默飞世尔科技、安捷伦科技、哈希、北京吉天、勤邦生物海光仪器、等公司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求拥有优良的生活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健康的体质。这些愿望和要求大大促进了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如环境土壤、水质、空气的检测,农产品、食品、保健品、药品、农药及兽药残留以及在突发性事件检测中的应用。这些需求同时也促进现场检测仪器的研制和创新。 作为会议赞助商之一的德国耶拿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光谱技术的领先厂家,秉承&ldquo 品质造就非凡&rdquo 的企业信条,专注于生产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产品。针对本次研讨会特别带来了本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mdash MobiLab 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它是符合现场检测的理想产品。 MobiLab是紧凑、一体化的便携箱内装备的移动实验室,从样品采集、核酸抽提、高速PCR扩增到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操作在同一系统平台上完成,将原本需要24-48h完成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缩短到1h即可完成。该仪器配有耐用电池及各种车载和常规充电器,保证在各种现场能完成检测工作。该仪器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培训,可提供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多种常用的检测试剂盒,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检测试剂盒。在展台现场,各位专家和老师都对MobiLab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会议现场 6月20日下午,德国耶拿公司生命科学部门的中国区经理诸建先生,做了&ldquo 病原微生物的便携式监测系统&rdquo 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MobiLab的特点及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公司的其他产品,耶拿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整套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从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核酸定量、核酸扩增到功能基因组分析。 展台现场
  • 德国耶拿生命科学参加第二届CFAS学术研讨会并做专题报告
    2013年6月3-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雄鹰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FAS 2013)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会议同期举行展览会,此次会议共汇集了80余家厂商参展,吸引了约700位来自各界的专家、代表参会。 作为会议赞助商之一的德国耶拿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光谱技术的领先厂家,秉承&ldquo 品质造就非凡&rdquo 的企业信条,专注于生产高端精密分析仪器产品。针对本次研讨会特别带来了本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mdash MobiLab 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它是符合现场检测的理想产品。MobiLab是紧凑、一体化的便携箱内装备的移动实验室,从样品采集、核酸抽提、高速PCR扩增到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操作在同一系统平台上完成,将原本需要24-48h完成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缩短到1h即可完成。该仪器配有耐用电池及各种车载和常规充电器,保证在各种现场能完成检测工作。该仪器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培训,可提供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流感病毒等多种常用的检测试剂盒,也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检测试剂盒。在展台现场,各位专家和老师都对MobiLab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展台现场 6月5日上午,专题二&ldquo 食品与农产品中致病菌、毒素等生物性污染检测&rdquo 论坛中,德国耶拿公司生命科学部门的产品专家孙婷女士,做了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MobiLab的特点及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公司的其他产品,耶拿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整套的生命科学解决方案,从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核酸定量、核酸扩增到功能基因组分析。 孙婷女士,做专题报告:微生物现场快速检测系统MobiLab 有关德国耶拿公司的更多信息,欢迎各位向我们咨询。德国耶拿公司将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以非凡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全方位的售后服务,来回馈广大用户与专家学者对德国耶拿公司的支持与厚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