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安全又敲警钟

仪器信息网食品安全又敲警钟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安全又敲警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安全又敲警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安全又敲警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安全又敲警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安全又敲警钟话题讨论。

食品安全又敲警钟相关的资讯

  • 苏州查出“甲醛银鱼” 食品安全又敲警钟
    银鱼   继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食品安全又敲警钟。无锡市新区长江绿岛农贸市场所售太湖银鱼首次发现含有大量甲醛成分。经检测证实,该批银鱼含大量甲醛成分,乃经甲醛溶液浸泡所致。“甲醛银鱼”炒熟后,嚼如橡胶,用手难以扯断,外表可剥出一层皮状物。   无锡市农林局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对此事展开正式调查,虽然技术环节尚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近日就会有调查结果。无锡市工商局市场处徐处长则表示,相关事宜已在处理之中,具体细节暂时“无可奉告”。   目前,沪上大型水产批发市场都设有甲醛快速检测仪器,最近各市场将随时抽检银鱼是否含有甲醛。   上海随时抽检甲醛   记者昨日从上海相关检测机构、沪上大型水产批发市场采访获悉,上海市面所售银鱼大多来自太湖、巢湖一带,其中以冻品为主,极少部分为鲜鱼。不过销量不大,主要供宾馆、饭店,少部分进农贸市场、超市等。铜川水产市场每天的销量只有几百斤。   上海市水产检测中心透露,因为销量不大,银鱼目前没有纳入政府常规检测品种。不过,上海食药监局昨日表示,早在2005年,甲醛就纳入本市水产品日常监测范围,目前并未发现有任何异常现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同时表示,将密切关注此事,有消息将及时通过媒体公布。目前本市各大水产批发市场都设有甲醛快速检测仪,可以在2-3分钟之内查出是否含有甲醛。   几年前就有了   江苏省工商局市场监管处石高平处长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甲醛银鱼”目前主要存在无锡、苏州等少数地方,尚不涉及江苏全省范围,因此此事的查处主要是由无锡工商局来做。那么,各大商场、超市的在售银鱼是否安全、工商部门是否应进行专项检查?石处长说,现在省工商部门的工作重点、当务之急是查处“问题奶粉”,尚无暇顾及到“假银鱼”,同时还惊讶地表示:“这样的事(甲醛浸泡食品)不是几年前就有了吗?怎么现在又冒出来了。”   “用那种东西(甲醛溶液)来‘发’一些水产品,早几年确实存在。”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表示,特别是一些水发产品,如皮肚、蹄筋、海鲜等。添加甲醛溶液的目的是使食品外观看起来更漂亮,此外,它的胀发率也更高,能膨胀到原来的2到3倍。于学荣表示,现在正规的餐饮企业都建立了原料采购登记制度,能够追查到食品的源头。   另据业内人士披露,用甲醛溶液来“发”银鱼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在不法商贩中流行了,其作用除了保鲜、防腐之外,还可以使一斤的银鱼发到三斤左右。   防腐保鲜的“潜规则”   无锡市农林局渔政处处长张宪中称,不法商贩们在极难保鲜的水产品或水发食品中添加甲醛已成潜规则,是“常态”。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保鲜作用。不法商贩将其使用在极难保鲜的水产品或水发食品中,让鱼保持新鲜防腐、色泽洁白。长期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危害无穷。   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指甲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
  • 地沟油, 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日前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一项关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调查,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民以食为天”。可问题是,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吃什么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去菜市场买菜怕拎回“农药菜”,煮饭担心碰上“有毒大米”,吃肉得提防“瘦肉精”,外出就餐可能会吃到地沟油……我们身边还有安全食品吗?   据了解,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我们没有“火眼金睛”,能一眼看穿菜篮子、米袋子里装的东西是否有毒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因此,我们只有寄希望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包括质量监督、工商、卫生等多个部门都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但关键是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不能是“有利益抢、无利益推”,致使部门众多而又互相扯皮,责任落实不到位。   小小地沟油成为治理难题,从根本上说,凸显的是政府食品监管中的漏洞。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绝于耳,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有些人见利忘义,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二是有些职能部门不作为,没有恪尽职守。   要想老百姓吃得放心,一方面,应该加大事后依法打击的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做足事前防范的功夫。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还得从源头上想办法,否则回流风险仍然存在。要加快制定地沟油强制统一收购的办法,并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监管和执法部门,建立责任明晰的工作机制,通力协作,加强管理。   只有这样,多管齐下,各司其职,地沟油才能得到彻底禁绝,百姓的食品安全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 超市染色馒头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 (记者俞丽虹、周琳、周蕊)“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问题”企业为何“难发现”?  大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位于上海市南大路380号。当记者12日上午来到这家食品企业实地采访时,厂区及周边环境着实令人震惊:  盛禄公司租借的用于加工馒头糕点的厂房周围,分布着多家机电、机械制造、服装生产企业,粉尘、污水随处可见;加工车间的走道、墙角有不少蜘蛛网,盛装原料、添加剂、过期产品的塑料筐随意堆放在地面上,工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糕点生产加工,至今已有三四年。附近一家机械制造厂的员工对记者说,他刚来的时候,几乎不相信这里还有一家生产馒头的食品企业。   据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调查,这家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色素,将白面“染”成黄澄澄的玉米面馒头,并销售给多家超市。  “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之类的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忻元庆坦言,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没有“色素”这一项。因为根据现行的标准,人工色素不应该出现在馒头中。  方有宗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弊病。他说:“照着标准抽检执行起来很简单,但要发现一种标准中根本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就像海底捞针;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走进生产现场,"问题"企业的发现不会如此困难。”   超市过期食品究竟谁来管  相关部门的调查证实,除了违法使用色素,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还存在将回收的过期馒头重新用于原料、再次生产的行为。这些经过改头换面的“再生”馒头,也大多流入超市。  事实上,国家工商总局2007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早已明文规定,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超市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染色”馒头事件中涉及的华联超市杨新店店长丁志标对记者说,超市过期食品如何处理,取决于超市和供应商的协议。“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我们通常会打折销售,如果超过保质期,一些供应商允许我们销毁;但我们公司与盛禄食品公司的约定,是积压过期退回厂方,超市不进行销毁。”  一位工商执法人员也坦言,比较规范的企业会有销毁程序,并且记录台账,但不少超市还是把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企业,至于这些食品是否销毁处理,就只能看企业的自觉性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指出,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和足够的监管力度,“明文规定”在操作中停留于“纸上约定”。文件是出台了,但过期食品重新流入市场的漏洞并没有真正被堵住。   食品安全篱笆如何扎得更紧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12日公布了对“染色”馒头供货流向的初步调查结果,共涉及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物美等10家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为什么“染色”馒头、“再生”馒头能轻轻松松地溜进店堂,堂而皇之地上架销售?  一家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规定,他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合格报告等证明文书,但大型超市经营的商品数以万计,如果有供应商刻意造假,可以说“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国内超市多年来热衷于价格竞争,这也导致超市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偏重价格而忽视品质。  “屡次食品安全问题都暴露出了同样的特点,即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消费者有可能放弃同类型所有的企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公众会对所有环节产生质疑。”刘普合分析说,消费者对部分食品产业的信心、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能力的信心正不断受到冲击。如何把食品安全的篱笆扎得更紧?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企业责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解决,要有专业化的政府机构去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监督系统,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 毒淀粉的思考:食品安全监管第三方是否可入住
    自“塑化剂”事件后,台湾食品安全再曝出毒淀粉,重创台湾知名小吃行业,与此同时,工业原料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的话题。   连带之前的三聚氰胺、塑化剂事件等,食品安全非法添加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控制和减少此类状况的发生,监管模式是否需要改变,值得思考。。。。。。   1、非法添加惹祸,传统食品遭重创   自今年3月间,台湾嘉义县在食物中发现含顺丁烯二酸的有毒淀粉后,5月中旬,随着彻查结果的曝光,又曝出毒淀粉制成的粉圆(奶茶里的珍珠)、黑轮(关东煮)、鸡排等食品流窜全台,台政府部门、国台办、各大媒体等多方持续关注了该事件。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已查获的有毒淀粉及其制品已超过200多吨。   “毒淀粉”事件曝光后,马来酸(顺丁烯二酸)也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继三聚氰胺、塑化剂之后,工业原料与食品添加剂再次扯上关系,食品安全非法添加话题再次摆放在桌面上。据台相关部门人员介绍,“毒淀粉”的产量大,可能已经流向下游的夜市、小吃摊档。暂不论毒淀粉对人体的危害,单就经济方面,“毒淀粉”事件对年产值高达1000多亿新台币的珍珠奶茶产业的影响巨大,造成的后果暂无相关部门预计。   两岸政府对毒淀粉也积极响应。据悉,台政府部门将召开记者会说明毒淀粉处理情况,或许对那些将非食用原料卖给食品制造商的化工原料商给予严厉的惩罚。此次事件还加快了“食品卫生管理法”的修订步伐,并且有媒体报道称将加重罚则、业者责任。5月29日,国台办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杨毅表示,台湾的毒淀粉尚未被发现流向大陆。   2、内地质检部门回应确定食品安全待商榷   “毒淀粉”事件异常热闹,内地质检部门反应平平。据新华社报道,上海质检部门表示,顺丁烯二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并不在现有监管范围内,但目前生产监管部门已开始跟踪这方面的信息。国内其他地区对此事件是否响应的相关报道甚少,至于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珍珠奶茶、关东煮、甜不辣、粉圆、板条、鸡排……等台湾经典美食是否为毒淀粉制造的不得而知。   有媒体报道称,在阿里巴巴、食品商务网上有以食品添加剂为名销售顺丁烯二酸的商铺,每公斤20元左右,也有多家企业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由此,大陆市场上也无法完全排除毒淀粉的存在。由此,我们没有看到质检部门的结果,不存在的定论下的有些早。   3、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靠国家部门,信任缺失敲警钟   今年的大部制调整目的之一就是改变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等一些列环节上出现漏洞,“毒淀粉”事件属于明显的加工过程中出现非法添加的问题。对于非法添加,业内专家称其种类也不在少数,如苏丹红、孔雀石绿、瘦肉精等大众熟知的非法添加物质,此次事件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相似度极高,添加物都是工业原料、非法添加、且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检测范围,执法部门也只在抽检过程中偶然的发现,或者像此次因检举才得以曝光,又或者造成了严重后果之后才有针对性的开展全面检查。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公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必需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进而对监管部门的工作动向也给以关注。但近期发生的几起检测定论反复的事件,公众对官方检测机构的信任度降低,反而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定论深信不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信任出现了问题。   不能说业内有没有上述现象,但无可否认,官方质检部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我们也要承认,官方质检部门的监督监管固然重要,但总避免不了出现漏洞,在中国的检测市场,第三方的力量在逐渐的增强,从个人送检的案例越来越多的现象我们就能看出,公众对第三方的检测信任度也呈上升趋势。如果实现以国家质检为主,第三方检测机构配合发挥检测和监督作用,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状况是不是能有所改善?   作为普通老百姓,关心的是市场上流通的食品是否安全 作为监管机构,关心的是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管,杜绝食品安全事件。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蓬勃发展兴许能助力食品安全的监管,未来,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会不会改变,我们将拭目以待!
  • 十堰燃气爆炸事故“敲警钟”,FLIR GF77让你“看”见天然气,安全查泄漏!
    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6月13日6时40分许,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25人死亡,目前现场搜救仍在继续。6月14日,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要深刻汲取近期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排査安全风险隐患。天然气经常被当做燃料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中但天然气泄漏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使用其作为燃料的企业们一定要在天然气生产、运输、存储的过程中严格进行气体泄漏的检测与监控尽力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企业、员工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然气泄漏的“克星”:FLIR GF77系列生活中,广泛被使用的燃料——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像甲烷这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可能外表“风平浪静”,内在早已“波涛汹涌”,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严重的爆炸!小菲推荐使用FLIR GF77系列热像仪,有了它再细微的甲烷泄漏,也能轻松被捕捉到,避免造成大面积的泄漏!FLIR GF77系列热像仪能够检测甲烷和其他气体泄漏,适用于油气田、燃气公司、LNG、工业厂区、可再生能源工厂、天然气发电厂以及天然气供应链沿线的各个企业。FLIR GF77:精确定位,安全检测全新款FLIR GF77可以从安全距离扫描气体排放情况,可实时显示逃逸的甲烷等气体,实现更快、更高效的气体泄漏检测。高效的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有助于消除泄漏隐患,维护生产安全和保护环境,同时避免原料泄漏产生的经济损失。FLIR GF77是一款突破性的非制冷型光学气体成像红外热像仪,可更换镜头检测多种气体。它提供两种波段:低波段 (LR)和高波段 (HR)。LR用于可视化甲烷、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硫、R-134a和R-152a。HR可视化六氟化硫、氨和乙烯。当然,借助内置热成像仪还能检查关键组件。FLIR GF77a:实时监控,及时警报FLIR为工业自动化市场带来了气体泄漏可视化监测的有效解决方案:GF77a。这是一款非制冷热像仪,可对天然气和其他工业气体进行7x24连续监测泄漏,实时光学成像。这款热像仪可为石油和天然气企业、天然气运输管道、场站、罐区和天然气发电厂提供连续、自动的天然气泄漏监测功能,自动发现泄漏,锁定泄漏点并报警。FLIR GF77a集成了FLIR行业的多种特色功能,搭载高灵敏度模式(HSM),可提高泄漏检测能力,远程自动对焦,可确保不同距离物体成像的清晰度和测量精度。GF77a机身小巧、重量轻盈,可搭载无人机进行巡检,具备夜视功能,白天夜间均可巡航观测,尤其是夜间及突发时间,可远距离发现泄漏,准确找到泄漏点。将甲烷等作为燃料的企业往往面临着检测任务庞大+气体无色不易察觉等困难FLIR GF77系列光学气体热像仪可实现大面积快速扫描,定位泄漏点实时监控,及时报警将甲烷气体泄漏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尽力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 “染色豆”再敲食品安监警钟
    用水、化学制剂和颜料,就能将干雪豆染成“豌豆”,将干黄豆染成“青豆”。这是湖南省衡阳市等地一些地下“黑作坊”的生财“秘方”。日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查获并销毁了一批700余公斤的“染色青豆”。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了人们对“染色豆”危害健康的广泛担忧。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执法部门无意中发现的“染色豆”,再度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违禁添加问题摆上了台面。要扼住向食品中添加毒物的黑手,须将“九龙治水”转型为食品“大安监”。   大批“问题豆”落网   3月17日,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在该市华新开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发现一批绿油油的“青豆”非常可疑。按常理,时下并非青豆集中上市季节。执法人员当即查封了这批总重700多公斤的豆子,随后的检查发现,这批豆子可能有问题。   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队长颜卫东等人介绍,在随后展开的“地毯式”清查中,执法人员在祁东县、常宁市、衡山县等地陆续发现并收缴“青豆”20余公斤。   经调查发现,这些“问题豆”来源于衡阳市华新开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家流动摊贩。3月23日晚,衡阳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衡阳市公安局联合行动,在华新开发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场抓获了销售“问题豆”的商贩彭某。随后,又在城郊头塘互助村查封彭某、吴某两家地下加工的黑窝点,当场查获“青豆”700余公斤。   “问题豆”现身衡阳,在湖南很多城市引起热议。不少消费者对当地农贸市场、超市销售的鲜青豆、炒货青豆等疑虑重重。记者从长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了解到,他们已经安排执法部门展开排查。   在一些“问题豆”制作现场,肮脏的场景触目惊心:大缸内水面泛着泡沫,浸泡着发绿的“豌豆、青豆”,果绿染色剂塑胶瓶及焦亚硫酸钠塑料袋散落一地 麻袋捆装的各式干雪豆、黄豆堆积如山。执法人员还发现,木耳也在污水缸内浸泡,闻起来有一股碱性气味。   “问题豆”原是“染色豆”   记者从衡阳市相关执法部门了解到,执法人员在这些作坊,不仅发现“青豆”,还查获了3235公斤干豆子,约5公斤化学制剂焦亚硫酸钠、1公斤染色剂“果绿”及用于加工销售的容器具等。   衡阳市执法人员的审查表明,涉嫌制造“青豆”的彭某等人,在衡阳租房从事这种“加工生意”已达3年之久。据彭某供认,他所谓的加工工艺,就是使用水、“果绿”和焦亚硫酸钠,将干雪豆染成“豌豆” 将干黄豆染成“青豆”。这种“染色豆”被其售卖至城区附近的学校及单位、农贸市场等。   执法部门查明,彭某加工“染色豆”经济效益可观:染色加工的干豆色泽鲜亮,1斤干雪豆经浸泡后可增重至1.7斤 1斤黄豆可增重至1.8斤。每斤售卖后可赚1.5元左右,每天销量达1000公斤。   据了解,焦亚硫酸钠又称二硫五氧酸钠、重硫氧,主要用作漂白剂、防腐剂。如果摄入过量,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破坏B族维生素,引起腹泻,严重时会毒害肝、肾脏。而“果绿”是国家明令禁止在农产品中添加的着色剂,食用过量致癌。   此次湖南农业执法部门发现的“染色豆”,近些年在市场上时隐时现。这一事件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广泛存在的违禁添加问题。   “少数参与者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制造的食品安全隐患很多。”一位曾参与过食品安全暗访的官员坦言,在城市周边大小食品加工企业或作坊多如牛毛,为卖个好价钱,有人滥用非食用化工物质制作食品。这股风吹到生产环节,连少数农户也滥用色素、激素和抗生素。在某些人看来,违禁添加是实现增产、增重、增色、增收“四增”效应的“赚钱秘诀”。与早年生产黑心食品使用工业盐、吊白块等手段相比,如今有些人的添加物已“升级”到甲醛、“霉克星”、孔雀石绿等“精细化工”水平。
  • 黎巴嫩爆炸事故敲响危化品安全的警钟,菲力尔帮您免费排查!
    当地时间8月4日傍晚,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目前,爆炸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上升至158人,另有5000多人受伤,数十人下落不明。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表示,贝鲁特爆炸事件可能是由易燃易爆品引燃约2750吨硝酸铵所致。为此,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全国危化品储存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危化品检测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化工大国,涉及危化品的港口、码头、仓库、堆场和危化品运输车、运输船等大量存在,安全风险不断增加。黎巴嫩贝鲁特重大爆炸事件,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危化品的存储与运输都需要严格的检查与监测!幸好科技的进步让我们能够提前感知危险,规避风险,保证工厂的人身财产安全!FLIR光学气体(OGI)热像仪能够帮助您在无需关闭系统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安全地检测出甲烷、六氟化硫等数百种工业气体。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在化工工业中很常见,近距离的观察检测对工作人员是很大的挑战!使用FLIR OGI热像仪能够从安全距离处检测气体泄漏,将这些肉眼不可见的气体可视化为烟云。菲力尔帮您免费检测众所周知,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化品在存储、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气体泄漏必不可免,因此我们要时刻警惕,定期检测、时时监测,这样才能将危险系数降低!为了相应政府的号召,也为了回馈各位新老菲粉,小菲特此为大家争取到了一份福利:免费为大家进行一次气体泄漏检测!只要你的工作中涉及到气体泄漏不管是生产、存储、运输,还是使用的过程中FLIR光学气体(OGI)热像仪都能帮你发现“逃逸”的气体
  • 千伏变电站伤亡事故敲警钟,电力检测的安全性该如何保障?
    617电力安全事故2021年6月17日,某供电公司110千伏省府变电站发生一起触电伤亡事故,造成该公司1人死亡,1名运维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万元。众所周知,电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供电公司的日常检测非常重要。但是电力检测的过程中,危险也时有发生,那么电力检测人员该如何保障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呢?电力设备藏危机,定期检测需谨慎在电力设备的巡检过程中,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隐藏危机,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大事故。比如,由于垫圈泄漏、裂缝或密封不良导致潮气进入而引发的电力变压器高压套管故障;电力设备绝缘子或线路连接器故障、接触不良或有缺陷、连接器氧化等情况,很容易被漏检,酿成大祸。通过定期检测可以提前发现套管故障等隐患。但是微姆检测或功率因数测量之类的通用检测方法,耗时耗力且需要离线检测,并且近距离的检查,还有人身安全的危险!因此,电力公司需要更加简便高效的非接触检测工具!红外热像仪——预防性维护工具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无损检测工具,并因此成为在线检测计划中必备的预防性维护工具。设备发生故障之前会逐渐变热,这意味着对配电线路进行定期红外热像检测,将有助于全面了解潜在的问题。由于需要检测的部件尺寸可能太小,并且检测距离较远,为了保障检测人员的安全,可以选择高分辨率红外热像仪FLIR T560,它有助于您从较远位置快速精确地检测潜在问题。FLIR T560:省心省时又省事省心:FLIR T560可提供多达307,200个非接触温度测量数据,非常适合远距离大范围扫描。将FLIR独特的图像处理方法UltraMax(超级放大)技术,提升至1280×960,结合FLIR专利技术MSX® 和专有自适应滤波算法,呈现图像清晰度,无需太费事儿,就可以让您看清更多细节,获得更准确的测量数据。省时:FLIR T560配备AutoCal™ 光学镜头,可让多系列多型号热像仪共享(从广角镜头到长焦镜头),与同类热像仪相比,配置了亮度高33%和4倍分辨率的液晶屏,再加上180°旋转镜头,无需浪费时间调转镜头,就可以让用户轻松便捷的做出决策。省事:FLIR T560还新增FLIR巡检选项(FLIR Inspection Route),可用于从FLIR Thermal Studio Pro软件下载和运行巡检规划。FLIR巡检选项功能对检测目标不限数量,一次性就可以检查完成,可提高用户的检测效率。使用高分辨率红外热像仪FLIR T560,可在安全距离以外检测电力线路和部件,同时获取准确的测量温度。据FLIR同类型产品调查可知,FLIR红外热像仪凭借在故障发生前准确定位套管故障等热点的能力,将能减少多达90%的设备意外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并有助于安排维修任务的优先顺序。
  • 超市食品农药超标凸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公布的2010年3• 15调查报告,在包括华南地区超市取样的83个蔬果样品中,大多数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或非法转基因等问题。且通过其近期的调查走访深圳发现,深圳各大超市检测标准不一,受访的深圳消费者对大超市极度信任,食品安全维权意识不强。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认为,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瘦肉精事件”、“苏丹红事件”、“大头婴儿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及“毒豇豆事件”,一次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而诸如此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漏洞。 两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此前“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等问题时,他表示,可能是一些技术原因造成的。这种说法恐怕不能令人信服,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恰恰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到位以及缺乏一个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黎雪荣指出,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首要原因。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以及滥用农药等。其次,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导致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这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因素。另外,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以及检测机构检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得食品安全难以做到事前把关。此外,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对于超市而言,目前各个超市采用的检测方式和标准不尽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没有相关强制规定,全凭超市自行决定。超市使用的检测仪器及所用的标准也不一样,有些是国家标准,有些是地方标准。据悉,目前深圳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消费维权的立法工作,在国际大趋势之下,食品检测的标准和措施将向电子科技日用品质检先进的欧美、食品质检先进的日本看齐,甚至会直接参照国外先进经验。 黎雪荣同时指出,除了硬件方面的改进,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安全方面的软环境的建设。例如,我国还需要加强食品市场准入管制,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应真正做到严格执法,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透明度,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还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
  • 莆田疫情敲警钟,校园防疫该如何加强?
    自9月10日以来,福建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0例,目前住院200例(厦门市53例、泉州市18例、莆田市129例),无死亡病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例(厦门市1例、莆田市3例)。 福建本轮疫情,我们了解到,枫亭镇形成2个疫情集中传播点:最早发现病例的小学和镇内某鞋厂,都是人员密集场所;此次疫情首先在学校发现,低年龄儿童感染较多。 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疫情防控工作中,“喘口气”的麻痹思想万万要不得,疫情防控的这根弦始终不能松动,必须慎终如始。疫情防控不能儿戏,人员密集的校园更是重中之重。 | 学校的环境特点及防疫难点 学校属于人员密集型场所,人员流动性强,外部传输风险大,再加上对于低龄儿童,疫苗的接种受限,所以面对人员密集型场所,特别是学校,在疫情防控上工作难度会更大。 | 学校等人员密集型场所的疫情防控该如何加强? 莆田疫情的蔓延,告诫我们一定要加强校园疫情防控。经历一年多的战疫,校园疫情防控虽然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依然不可掉以轻心。在常态化防控上要做足文章。未来人类与新冠疫情抗争将面临病毒不断变异的现实,要做好长期抗疫的充分准备。加强校园防疫能力,必须从人和环境两方面着手。人的方面,要做好学生入校体温检测、佩戴口罩、日常勤洗手、手消毒等工作,通过新生培训、主题班会、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疫情防控规定,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广大学生能够科学、正确地应对疫情;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针对校园密闭空间内的环境,做到“监测-通风-取样-消杀”全流程管理,给孩子们24小时全天候的保障。 应用不同场景的生物气溶胶智能监测设备环境空气大数据平台新冠病毒在空气中是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传统的气溶胶检测方法以人工采样、培养分析为主,存在耗时长、结果滞后准确性有偏差、专业性强等特点,不能实时掌握环境空气微生物变化情况,无法及时发现传播风险。蛙鸣生物安全及环境健康监管系统有效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实现环境生物气溶胶实时在线监测,进行报警预警,并且与消杀设备实施联动,提供整体监测消杀方案,为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们要及时调整完善学校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利用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新技术手段,加强学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提高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提升信息共享水平,加强互联互通。多措并举,人与环境两手抓,进行全方位的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
  •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如何根治“食品安全焦虑症”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不是个小事情,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现在很多中国人纷纷抢购洋奶粉,到了国外超市就奔着奶粉专柜去,大包大包地买。本国消费者的不信任让外国人开始质疑中国的诚信环境,也给国外厂商借机哄抬价格的机会。”在3月4日下午的民盟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圣坤的一番慷慨陈词,引发了在座委员的热议。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保障食品安全,政府重拳频出。但是,普通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焦虑并未从根本上消除。两会期间,记者走访了不少委员,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提供了一些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真知灼见。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据悉,此次民建中央的政协委员以集体名义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必须从制度层面上改革创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该提案建议,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完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要素。”该提案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之所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因为欧盟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制定详细、执行到位。借鉴欧盟的经验,我国应该在实践中对《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以细化和具体化,且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委员认为,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权责不明,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负责”的局面。对此,民建中央建议,应在国家层面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同时明确各部门及其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主观上故意瞒报、不作为、隐瞒信息的,要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问责制。 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又是一个日常而普通的公共事务。对此,政协委员、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中通诚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刘公勤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 建立全过程产业链监控体系 “我是搞农业的,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目前我国只是注重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检验,对之前的过程不重视,建议应对4个环节的安全进行检验:一是土壤质量、生产基地的安全;二是生产过程中物资投入的安全,如农药、饲料、灌溉水的安全等;三是生产管理中的安全;四是进入市场时的检测。抓好食品安全,土壤安全是基础,建议尽快对土壤耕地的保护进行立法。”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图书馆馆长谢德林在3月5日小组讨论时提出的食品安全监管容易忽视的几个环节,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提出,食品企业在发展壮大中,不能忽视产品供应链的质量监控。“从生产资料如水、土壤、饲料开始,就应该加强监控,不能等到进入市场时再检测。” 很多委员在讨论中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尽快着手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的产业链监控体系,在如何扭转基层监管乏力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做文章。 及时提供更透明的信息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关切之心,体现了政府对群众意见的认真态度。近几年来,经常会有一些舆论热议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牛奶问题等,让民众不知所措。”3月5日下午,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府参事室主任张嘉极在发言中指出,政府应该对此多研究,及时给民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让民众有更准确的判断。 政协委员、安徽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穆可发认为,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特别是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要强化对农村小企业、小作坊的管理,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监管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则提出,“毒”的确是从嘴里吃进去的,但是很多“祸”也是从口里讲出来的。他所指的是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渠道问题。“前不久传出的蘑菇含有荧光剂的消息,竟然是北京的一个小学生监测的结果,引发了市民的恐慌,这说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很脆弱,一件小事就能引起大的混乱。”张澍委员认为,要把食品安全问题真正解决好,必须有专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由真正有监管权力和资质的部门负责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政协委员、中国兽医协会会长贾幼陵的发言则敲响了警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要警惕和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美国的激素牛肉在上世纪60年代给法国儿童带来的危害,使得欧盟宁可支付高额关税赔偿也坚决抵制进口。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社会稳定,应十分小心,尤其要加大对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 两会代表共话食品安全 聚众力创新产业升级
    p   两会期间,全国食品行业企业负责人,分别从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trong 食品安全 /strong /a 角度,行业发展升级提速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 /p p    strong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strong /p p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以解决农业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strong /p p   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过低。因此必须要通过放开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尽量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建议国家解决农民对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把国内农产品的需求量与种植量进行匹配,通过乡镇政府引导农民科学种植提高产量质量,稳步降低成本,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真正能够从农业生产中增收致富,从而保障我国农业长期健康发展。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strong /p p   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体会,我们食品行业是刚性需求,我们很需要把中国生产的产品做成一个很好的品牌,我们做产品要把它做成中国的名牌或者世界的名牌。我们这次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是中美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并购案,敢于花这么多钱而且世界的金融单位支持我们干这个事情。如果世界的金融单位不支持我们干这个事情,我们也干不了这个事情,所以我感觉到品牌的力量是很大的。因此,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总理报告中说的‘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未来中国生产的产品要向品牌转变,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下一步我们要把双汇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品牌。2015年,双汇中外企业加在一起销售额是1300亿元,‘十三五’我们中外企业加在一起销售收入要达到300亿美元,争取进入世界500强。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皖北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负责人徐淙祥 /strong /p p   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列入国家发改委农业建设规划和科技部农业科技重大专项,同时列入财政部农业科技重点建设工程,齐抓齐管,这样到“十三五”末,把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建成我国现代农业绿色高效、生态环保、节本增收示范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引领我国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 /p p   此外,为保障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科学发展,各地应该把土地流转费价格以及流转土地的使用方式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p p    strong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一轻食品集团董事长李奇 /strong /p p   假冒行为已经严重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严重制约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创新的发展,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应该尽快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彻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及其背后的违法产业链,将习总书记倡导的“供给侧改革”贯彻到底,将“四个最严”贯彻到底,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肃清食品领域假冒伪劣产品进行到底。 /p p    strong 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 /strong /p p   实施精准扶贫应发挥市场作用,特别应该发挥餐饮业的优势。在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基地、畜禽特色养殖基地、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妇女就业培训基地、餐饮旅游综合性接待基地等各类基地。她认为,通过基地的建立,可以就地消化农产品,实行订单农业,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并且就地消化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更可以将餐饮旅游等概念融为一体,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面貌,将山村的“未开发劣势”转化为“自然资源优势”。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 /strong /p p   粮食收储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大事。多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收购与储备都是由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来完成,粮食机构通过分散在各地的收购站收购粮食,然后集中到国家储备粮仓来储存。该粮食收购储存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粮食收购终端社会化和私有化,造成粮食收购管理困难 二是目前的粮食收购储备系统,‘收’和‘储’的职能单一,由于缺少粮食加工、使用、流通的职能,使得粮食陈化问题突出,并造成很大浪费。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董事长王景海 /strong /p p   二胎政策放开后,婴儿数量将持续增长。现在由于进口成本低,养殖业已经受到重创,国内奶源不断减少,进口量不断增加,一旦出现危机,中国消费者就需要支付高昂的价格购买国外乳制品和原料,而且没有保障,2013年国际奶粉限购令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提升中国乳制品的保障能力尤为重要。 /p p   “按照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要求,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需要有配套的科技人才、技术、设备与服务。”王景海建议,一是要全面提升乳制品等畜产品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引领新兴消费。二是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技术服务,从而为产品提供质量保证。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文新茶叶董事长刘文新 /strong /p p   国家要加大对茶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如从广大农民、农村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切身利益出发,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大对茶产业龙头企业资金、项目研发、税费减免、利息补贴等的支持,扶优扶强,连续扶持,推动茶产业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实现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提速。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保龄宝生物公司董事长刘宗利 /strong /p p   “十三五”是碎片化的时代,消费心理、商业模式都将剧烈变革,让碎片化的需求与供给实现共享与链接,不仅有助于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困局,而且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影响和带动发展要素的聚集和释放,为企业、产业、区域融合共生、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 /p p   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食品董事长范现国 /p p   品牌的公信力是企业最看重的。对于品牌公信力,最重要的还是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是品牌的基础。食品企业应该增强面对消费者的透明度,透明才能产生信任。建议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科普书籍及经典案例说法、组织食品安全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具备食品安全的知识,形成一张更大的食品安全保障网,让一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无处遁形。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万果园实业集团黄玉清 /strong /p p   保护农村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基层是监管的最前线,也是监管的重点、难点。黄玉清说,首先要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鉴于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较少,监管区域点多面广等实际问题,一些偏远乡镇甚至成为监管“空白区”,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全面打通监管“毛细血管”,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农村“无死角” 其次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经营行为,防止不合格食品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农村,使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业集团董事长郑孝和 /strong /p p   建立农业、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参与协调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监督等制度,促进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做好农业资源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节能降耗、保持环境。要制定规划,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大农业的内容列入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经济评价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确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分阶段分计划实施。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 /strong /p p   “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缺乏有效区域划分和整体布局,农区和非农区不能有效区分,协同发展。这也使得农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我们及时警觉。”王银香表示,必须打破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建议推进农业区域规划、整体布局。 /p p    strong 全国人大代表、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 /strong /p p   河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将郑州建设成为超大城市,有利于河南和周边省份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可以推进更加科学合理的耕地改革,使更多的土地用于粮食生产,推行更加集约化、专业化、科技化的生产作业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 /p p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武夷星茶业董事长何一心 /p p   茶是21世纪人类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是大自然界献给人类的最宝贵的天然复方保健饮品。国家应积极倡导以茶为礼,以茶会友,提倡全民饮茶 以茶富民、以茶联谊、充分发挥茶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以茶养德、以茶倡廉,借助“一带一路”大战略的进展,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p
  • 年度盘点:2010食品安全之“痛”
    “吃荤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是一句网络上流行的话,也曾被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引用。这句貌似夸张的调侃,在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透露出的是公众的无奈。   站在2010年岁末回望,我们发现,过去一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我们希望通过对于典型事件的梳理、归类,找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才能为这个复杂的问题开出合适的“药方”。   海南毒豇豆——农药残留   海南“毒豇豆”事件算是2010年第一起影响广泛的食品安全事件。1月至2月初,武汉市农检中心对武汉市的多家农贸市场进行抽查时,连续发现豇豆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   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菜、中草药植物上。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将水胺硫磷列入高毒农药禁售名单。   武汉市农业局发现,这些毒豇豆样本均来自海南省凌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遂于2月6日向海南省农业厅出协查函,三个月内禁止海南生产的豇豆进入武汉市场。此后,上海、深圳等地陆续查出含有高毒农药的毒豇豆,海南豇豆在很多省市被拒门外。事件越闹越大,到两会期间,毒豇豆成为媒体向农业部官员提问的热点话题。   实际上,毒豇豆事件可以看作是中国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超标的一个缩影。在我们日常接触的蔬菜水果中,残留有高毒农药的不仅仅是豇豆,生产地也不独是海南。最近两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对北京、青岛等大超市售卖的蔬菜水果进行随机抽取并送到第三方独立实验室检测时,经常发现一种蔬菜或者水果上同时有几种农药残留,有的甚至是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   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明确说明,我们每天吃进去多少残留的农药,哪些是高毒的。毒豇豆事件更像一个警钟,敲给农民,敲给监管者,也敲给无法知道真相的消费者。   麦当劳“橡胶门”——食品添加剂   麦当劳的“橡胶门”有点像一场虚惊,不过,虚惊过后,不安犹在。   今年7月,美国媒体报道,快餐巨头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含有化学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从石油中提炼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美国麦当劳解释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这些添加剂,是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同时保持麦乐鸡的质感和方块形状。但是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橡胶类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服用过量,会出现反胃、耳鸣、作呕等副作用,甚至会使人感到窒息和虚脱。   消息一出,在中国引起强烈关注。不过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随后发表声明,表示麦当劳在中国售卖的麦乐鸡中聚二甲基硅氧烷、特丁基对苯二酚两种物质的含量完全符合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消费者的健康无害。随后,中国的相关部门也证实,麦当劳所使用的这两种食品添加剂没有超标。   不过,这场“虚惊”背后,是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深度担忧。此后不断爆出的行业内幕也证实了公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8月,神秘的“一滴香”因为被媒体披露而进入公众视线。餐饮业长期使用这种化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只需要在清水里滴上那么一点,就可以调制出各种口味。专家警告,长期食用“一滴香”调制的汤料,会损伤肝脏。   11月,氢化植物油广泛用于蛋糕、饼干等食品中的行业内幕被媒体报道出来,因为氢化植物油富含会引发人体多种疾病的反式脂肪酸,一时之间,公众闻蛋糕色变。   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内幕消息”被披露。这些消息的骇人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监管的空白地带。公众无从知晓,每天吃进去多少这样的添加剂,也不知道该向谁去讨说法。   早熟门——激素和抗生素   在8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圣元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中,圣元公司应该算是比较冤枉的。因为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后称,奶粉是安全的。而在其后蒙牛和伊利的公开“对掐”事件中,人们发现圣元不过是蒙牛和伊利利用公关公司进行有计划的相互攻击时被殃及的“池鱼”。   不过,牛奶是否安全,仍然成为一个被广为关注的话题。对掐事件之后,有养殖户主动向媒体报料,用人工养殖奶牛产出的牛奶为原料生产的奶粉中含有激素不可避免——我国60%以上的奶牛处于散养,奶牛大多是12个月不断挤奶,如果不保持一定的激素水平,很难达到规定的产奶量。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严重改变了动物的生长习性,牛奶生产要借助于药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也曾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李涛介绍说,“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   除了激素,抗生素同样也被广泛用于奶牛养殖过程中。有专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而治疗的方法就是打抗生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一般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什么样的牛奶是安全的?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刚刚树立起来的小小信心又一次被摧毁。更让人担忧的是,就在不久前,媒体再次揭开行业内幕:激素和抗生素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业。每天喝奶吃肉,就相当于每天吃下一定剂量的抗生素和激素。面对餐桌,我们可以选择的安全食品是那样的少。   金浩茶油致癌——监管尴尬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2009年12月3日至2010年3月17日生产的9个批次的金浩茶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国家质检总局抽检结果显示,金浩茶油中的苯并芘含量高达60微克/千克,而《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油苯并芘含量的最高上限为10微克/千克。也就是说,金浩茶油被查出含有致癌物质超标6倍。   不过,金浩茶油公司一直矢口否认并声称那是谣传。湖南省质监局也紧随其后发布了金浩茶油产品抽检全部合格的结果公告。直到有媒体报道金浩问题茶油早在半年前就被查出致癌物质,并且与湖南省质监局进行秘密召回,一时舆论倾向急转直下,金浩茶油最终不得不发布道歉信。而作为监管部门,湖南省质监局刻意不向媒体和公众公开问题产品更成了此次事件中的最大焦点。   金浩茶油事件中,监管者的尴尬算是一个极端案例。但是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监管者的类似尴尬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这于监管者是尴尬,于生产者,则可看作是某种纵容,而于公众,则是无助、无力与无奈。   链接:食品安全问题“连环扣”   生产环节:高毒农药、抗生素和激素滥用   加工环节:一滴香、氢化油等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添加剂   流通环节:注水肉、洗虾粉等化工原料滥用   监管环节:地沟油、烤鸭油悄然泛滥、产品含有害物质瞒报等凸显监管不力   外部环境:环境污染导致重金属超标的奶粉等 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   近日,又一个新名词闯入公众视野——荧光增白剂。北京市一名小学生近日对市场上的鲜蘑菇调查发现,超过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增白剂被人体过量吸收,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背景下,这条新闻再次成为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的导火索。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不是一把钥匙就能解开目前的局面。回望今年,只要事关食品安全,无论大小,都会像这个鲜蘑菇荧光增白剂一样,成为一段时期内舆论的热点话题。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如此频繁地发生?   力量薄弱 监管尴尬   在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监管者经常首当其冲,被舆论“炙烤”,被公众质疑。公众对于监管部门的不信任在鲜蘑菇荧光增白剂事件中表露无遗:北京市工商局相关人士认为小学生的检测“不具科学性”,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经过转向监测,给出了鲜蘑菇合格率高达97.73%的数据。但在网络上,这一检测数据遭到了网民无情的嘲讽。   “监管不力”,这是总结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时必然会碰触到的话题,无论是学者还是专家,在公开场合都或多或少地做过类似表态。不过,监管者也有着诸多的困境。   在海南毒豇豆事件发生后,有记者赴毒豇豆的生产地三亚采访时发现,对于众多的市场和农户而言,监管的力量实在太过薄弱。时任三亚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的符德珠介绍,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年底才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三亚随后也成立了对应的科,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流动服务站。但是,整个站只有5名检测员,两台监测车。同时,检测的设备也不够先进。   “(检测后)只能知道是有农药超标,但具体是什么成分,超标多少,就不晓得了。要有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就得送到海南省农业厅或者广东省才做得了。”符德珠说。   这种监管的尴尬同样体现在食品检测其他方面,比如食品添加剂。2010年度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透露:目前,我国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   多头管理 难成合力   后期检测难以跟上,前期预防同样吃力。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指出,食品安全的首要之义就是预防为主。但是在上海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看来,我国食品生产源头,是风险最高的地方,但也同时是管理最为薄弱的地方。   比如海南的豇豆,农民们打什么农药,全凭经验和习惯,看谁家的豇豆长得好,就前去请教。有人种了一辈子菜,也没见到农技人员和村干部下来传授哪些农药不能用。而对于销售高毒农药的农药店的查处,也相当艰难。乡镇农技站在例行检查时,往往优先检查那些经营证照不齐的“黑店”,有证的“正规药店”常为漏网之鱼。菜农卖豇豆的环节更是难以监管,基本就是将菜送到收菜点,收菜点每天要收购上百家农户的菜,即便查出豇豆有问题,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此外,多头监管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的方式,比如农产品种植的环节归农业部管,产出的产品质量归卫生部管,从生产到流通,农业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和工商各管一段。但在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看来,几个部门并没有形成合力,部门配合协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整个食品产业链条的监管,并不是“无缝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里特说,食品安全的监管是系统性全流程的监管,而我们的监管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这给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带来难题。   科研落后 认识不足   有的时候,认识不足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在食品添加剂方面,中国的科研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就会出现国外禁用而国内推广的尴尬。   有一种叫“瘦肉精”的食品添加剂,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β-兴奋剂类平喘药。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意外发现,该药对于畜禽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及减少脂肪的作用,于是赐名“营养重分配剂”或“促生长剂”,广泛应用于养殖业。后来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毒副作用,1988年1月,欧洲禁止将其用于饲料添加剂。   就在国外禁止的同时,我国相关专家却开始研究推广盐酸克伦特罗。据有关调查,当时“瘦肉精”的研究是科技界的攻关项目,甚至某高校“重点课题”。有专家透露,研究者明知该药用于养殖有严重毒副作用,在国外被禁止,而且他们进行实验时也发现了问题,比如猪吃了后难以爬起来,但在发表论文时这些“负面信息”却被屏蔽掉了,只讲优点,不说坏处。在这种极不正常的情况下,“瘦肉精”被作为科研新成果加以推广。   90年代后期,有关部门开始查禁并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在农业部等几大部门共同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是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属β-兴奋剂类激素。国际上很早就有一些运动员非法使用该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运动成绩。该药实际上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毒品,早已明令禁止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   但大错已成,由于技术广泛传播,到目前使用“瘦肉精”的情况仍屡禁不止。   “由于我国在使用添加剂上往往缺乏自主科学研究,简单拿来,比较盲目,同时外国有大量的添加剂企业在中国,他们掌握大量添加剂的信息,有些在国外遭到质疑卖不掉的添加剂都跑到中国来推销,他们宣传添加剂有多么好,而我们也没有认真地做过实验,听外国人说好就好。”李里特说。   制约乏力 道德缺失   生产者不知道生产出的食品不安全吗?显然不是。现在,一些养殖户已不吃自己生产的商品猪,而吃不加化药的“自留猪”,一些种植户吃自己保留地里的菜。   李里特曾对日本农业考察,他说,与中国情况相反的是,日本农民会把不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他担心这些东西卖出去后会砸了自己的牌子。“农民对自己的产品有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成立公司,农产品是有品牌的。”   “食品安全的有效检验必须建立在生产者、交易人有着良好的经营理念和诚信的基础上。只有农民现代化的经营,有了法人的地位才可能为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李里特说。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众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缺乏道德底线的行为。   小、散、乱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领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指出,中国的食品工业的现状是企业分散、技术薄弱、装备落后。   葛俊杰也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跨地区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头企业,食品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对于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竞争剧烈,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   对于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周立认为,食品安全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企业、政府四个主角都有责任,并且环环相扣,不是一把钥匙能解开目前的局面,“每个主角扮演的责任需要清楚的界定,既要明白共同的收益也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   “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信任危机背后实际上是食品的生产模式带来的。”周立说,按照目前的模式,食品的产业链这么长,仅靠外部的监管和监督,效果有限,而且这种外在监管的成本极高。“目前,消费者还没有达到自发监督的境界,但是又不相信目前的产业链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终究还是要重新建立食品的信任体系,比如生态农业模式。”
  • 食品安全频暴雷!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全力推进食药环侦工作!
    随着国家食药环侦的工作推进,各地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暴雷!只有严格的抽检及稽查力度,才能肃清食品安全的“行业潜规则”。“毒奶粉 ”、“地沟油”和“毒豇豆”等典型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同时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等问题,迫使相关监管部门亟需找到一种快速、灵敏和可靠的检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方法,这些检测法虽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但耗时耗力、成本昂贵,对样品的净化要求苛刻,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定性筛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是一种新型化学分析和检测手段,快速检测的特点,迅速成为监管部门的稽查“利器”。ATR3000FD是奥谱天成基于拉曼SERS增强技术研发的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系统,更小的体积和更轻的重量,使得ATR3000FD的使用和携带非常方便。无论在实验室、快检室、检测车等多种场所,都能轻松高效完成检测任务,目前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食药环侦等部门均已配备奥谱天成ATR3000F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是一种能够表征分子振动能级的光谱,具有极高的分子特异性,但其散射强度较弱,且易受到荧光干扰。SERS技术快速、灵敏、无损,具备分子指纹专一性和单分子灵敏性等特点,能在分子水平上提供物质结构的丰富信息,已逐渐成为化学、生物、环境、食品等领域一种强有力的检测手段。当目标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属表面上时,它们的拉曼散射强度会比常规拉曼增强104 ~1014倍。ATR3000FD操作简便,中文全自动识别软件,显示操作步骤及辅助视频,一键解锁,显示结果,数据上传,并配有拉曼谱图。基于强大的增强数据库及云计算处理技术,上机检测仅需数秒钟。应用实测演示测试仪器:ATR3000FD便携式食品安全检测仪测试对象:辣椒面、小米、鱼肉测试目的:不同样品是否含有非法添加或兽药残留(辣椒面中检测苏丹红一号、小米中检测碱性嫩黄、鱼肉中检测孔雀石绿)测试样品:测试方法流程及结果: 打开仪器的开关和平板开关,确保平板上的各连接线连接完好不松动,打开桌面上的食品检测软件如下图所示,可以选择云登录,未联网情况下可以选择离线登录,其中云登录的检测项目更多。登录后,检测方法选择拉曼,物质类别根据样品属类选择,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减肥类保健食品等多种,如下图所示。以检测辣椒粉为例,选择非食用化学物质类别,点击选择检测辣椒粉中的苏丹红一号项目,进入下图所示的检测界面,显示出基础信息和操作步骤,同时可以查看操作帮助和视频指导。待前处理完毕,将检测瓶放入检测池,点击云检测,几秒后出结果:检出或未检出,同时可以查看谱图、热敏打印等。小米和鱼肉的检测界面如下:检测后,通过U盘可以从历史记录中导出数据和PDF格式的检测报告,如下图。检测报告结论 通过ATR3000FD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仪对几种食品的检测,能够看出增强拉曼技术运用到食品检测有很大优势,经过谱图库的对比,可以快速鉴定食品有没有非法添加。 奥谱天成ATR3000FD便携式拉曼食品安全检测仪,已在全国各地的食药环侦行动中大展身手,相关案例可以咨询工作人员获取!奥谱天成致力于开发国际领 先的光谱分析仪器,立志成为国际一 流的光谱仪器提供商,基于特有的光机电一体化、光谱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形成以拉曼光谱为拳头产品,光纤光谱、高光谱成像仪、地物光谱、荧光光谱、LIBS等多个领域,均跻身于世界前列,已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 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计划”承担者;◆ 国家海洋局重大产业化专项项目承担者;◆ 主持制定《近红外地物光谱仪》国家标准;◆ 国家《拉曼光谱仪标准》起草单位;◆ 福建省《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标准》评审专家单位;◆ 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A类重点引进项目(最 高等级);◆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福建省科技小巨人。
  • 追求卖相用激素 "问题豇豆"再敲农产品安全警钟
    红心鸭蛋、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人们记忆犹新。春节前后,武汉、杭州及我省包括南京、苏州在内的各大中城市,又相继开展市场检查,严防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海南毒豇豆进入百姓餐桌。   值得警惕的是,最近几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红灯频闪,一个焦点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去除“餐桌污染”,让人们吃到真正的放心食品?   从历次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们不难发现,问题不是出在生产领域,就是出在流通领域。过去,农产品生产以追求产量为主要目标,现在,为了追求所谓的“卖相”、“卖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激素、饲料添加剂等,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根治“餐桌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着手。   近年来,我省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围绕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要求,组织制定了一批农产品的品种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基本涵盖了从产地环境、种子种畜、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到最终产品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   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喝上“放心茶”、“放心奶”,从2001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先后组织了无公害农产品的公开申报认定,向每个获得称号的“无公害农产品”颁发专门证书和专用防伪标志。这一做法,为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推广提供了平台,也为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奠定了基础。   省农委的有关专家指出,当前要严把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关。坚决杜绝禁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的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禁用的农药要坚决禁止,限用的农药要严格限制,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上不符合标准的要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让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的经营者、使用低劣农资的生产者付出昂贵的代价,提高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   但是,农产品仅有生产过程标准,还不足以保证餐桌安全。“工商、质监、食卫等部门必须对农产品的加工制成、流通销售环节强化监管。”省工商局佘义和局长说,农产品质量涉及到千家万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实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仍不少,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工商系统要把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作为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条例的各项规定。就此,有关方面的专家认为,要加大对加工过程中实施标准的监控,不准滥用添加剂,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省质监局相关人士说,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突破口,把好农产品进入市场关口。从近几年实践看,标准化不仅要贯穿生产、加工环节,“流通领域的标准化也很重要”。加快实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建立诚信、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是推进我省商品农业发展的“必做文章”。同时,还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原则,以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连锁超市为主体,以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交易,围绕农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权威发布:锰无害
    苏泊尔锅锰传言真相大白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权威发布,让争论数日的“不锈钢锅含锰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一事真相大白。   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召开媒体风险交流会,并发布权威评估结果,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GB9684-2011)标准的不锈钢制品,锰的迁移水平不会造成健康损害,更不会引起帕金森病。《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目前,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未对锰的迁移量做出规定。   这意味着,此前媒体报道的“苏泊尔旗下的多个型号不锈钢锅在哈尔滨工商部门的市场抽查中被查出不合格,主因是锰含量超出标准上限2%的4倍达8%。锰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引发帕金森氏病”一事已水落石出:不锈钢锅含锰并不代表锅在使用中会造成锰迁移,也不代表锰析出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对锰的吸收主要途径是呼吸道而非消化道。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锰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及全球众多国家并未对于不锈钢炊具中的锰含量、锰迁移做出规定。   安徽工业大学李德俊教授指出,“在国家未对不锈钢炊具锰含量和锰析出做出任何规定背景下,就得出不锈钢锅锰超标和锰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结论,会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影响企业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不利于我国不锈钢炊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苏泊尔锅质量合格   此前,哈尔滨工商部门曾认定苏泊尔旗下的多款不锈钢锅存在不合格情况,原因正是锰超标。对此,国内一不锈钢板材生产企业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目前,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中,无论是强性制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均没有对不锈钢锅具的锰含量和锰迁移做出任何规定。”   随后,《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获悉,2011年12月21日前,我国不锈钢锅炊具应当执行的国家标准为《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9684-1988。该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性要求,只要求不锈钢锅具应该使用奥氏体不锈钢材质,并未对锅以及锅所使用材质中包括锰在内的化学成分比例做出要求。此后,卫生部颁布GB9684-2011,这一标准是在原GB9684-1988标准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法规和标准新修订。同样,这一标准也未对不锈钢锅及所使用材质的锰含量做出规定,只要求锅所使用材质应使用符合国家不锈钢材质相关标准的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或铁素铁不锈钢。   既然国家标准未对不锈钢锅的锰含量和锰移迁做出任何规定,此前媒体报道所称“苏泊尔不锈钢锅锰含量达8%,超出国家标准上限2%要求,又是如何得出结论”?上述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国家没有对锅等成品的锰含量做出规定,但对不锈钢材的锰含量有相应的规定,不过相关标准不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而是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采用国家推荐标准,也可以采用行业标准。”   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国企业报》记者查到,目前对于不锈钢材质中锰含量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GB/T20878)和《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3280)。不过,这两个标准中对于不锈钢材质锰含量的上限标准并非为2%,前一标准的锰含量上限为16%、后一标准的锰含量上限为7%。   在李德俊看来,“在不锈钢锅涉锰事件中,公众被技术概念欺骗了。首先,没有标准何来产品超标?国家对于不锈钢锅没有规定锰含量,也没有锰迁移的测定方法,任何部门和机构都不能判定不锈钢锅存在锰超标。其次,标准需严谨不能遭套用。当前,国家对于不锈钢材质的标准,并不能简单拿来判断不锈钢锅,正如自来水和矿泉水,两者的标准根本不同,如果拿矿泉水标准来判断自来水不合格,就是误导。”   锰析出对人体无害   “目前还未在临床上发现过普通居民因饮食摄入锰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也未见因使用不锈钢制品导致锰过量、锰中毒的案例。”日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关于“锰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的介绍》中,首度公开回应社会上“对于不锈钢锰超标容易致病”的说法。   对于不锈钢锅锰含量超标造成的后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还指出,“不锈钢材质中锰含量过高可能造成耐腐蚀性和其他性能下降,缩短安全使用寿命。但材料中的锰含量与锰的析出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亦不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只有在长期、大量暴露的职业人群才会出现锰中毒,人的消化道对锰的吸收率非常低,本身还具有双向调节控制。”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指出,“和其他微量元素相比,锰的毒性较小,锰中毒大多是由于吸进锰含量超标的空气,关于口服锰中毒的报道很少。”   对于马冠生的说法,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郝凤桐主任也认为,“并不是说锰超标即中毒,消化道有一个屏蔽系统,人体的消化道对金属元素的吸收率很低,临床上并未发现因为使用金属厨具中毒的病例。”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锰超标并不同等于锰析出,不锈钢材质的锰超标更不等同于不锈钢锅的锰超标,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相反,由于锰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人体的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癫痫等症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同时提醒消费者,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选购不锈钢产品。   产经评论员洪仕斌指出,不锈钢锅涉锰事件当给整个产业敲响警钟,不只是作为不锈钢炊具龙头企业的苏泊尔应当利用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力量”提升行业进入门槛、避免小企业“浑水摸鱼”搅乱市场竞争秩序,维护消费者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处在整个产业链上游的不锈钢板材生产企业以及国家市场监管部门都应该“以身作则”,共同维持行业经营秩序,让消费者“安全消费”。
  • 知名品牌麦趣尔“人设”塌房!拉曼光谱检测护航食品安全
    又一家食品上市公司产品“翻车”。6月30日,一条关于麦趣尔的词条快速冲到微博热搜第一名。据悉,浙江省庆元县市场监管局公示2022年第4期食品抽检检验情况。本期检出标称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批次纯牛奶含有丙二醇,丙二醇属于低毒类添加剂。公开资料显示,丙二醇属于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略有甜味、无臭、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吸湿,并易于与水、丙酮、氯仿混合。其黏性和吸湿性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但长期过量食用丙二醇可能引起肾脏障碍。有专家表示,人吃下丙二醇之后,大约有45%会经过肾脏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其余的则在体内代谢为乳酸。如果食用量过大,产生的乳酸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在血液和肾脏累积,从而导致中毒。主要影响神经系统,造成呼吸变缓、心率降低、失去意识等。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丙二醇的功能为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增稠剂等,糕点中丙二醇的最大使用量为3g/kg。但丙二醇作为添加剂,不应该在纯牛奶中出现。麦趣尔多次中标学生奶采购项目经查招投标信息显示,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中标“2021-2022学年乌鲁木齐市学生饮用奶采购招标”、“阜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饮用奶企业采购”、“昌吉市2021年9月-2022年6月学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饮用奶采购”等多个学生饮用奶项目。当铺天盖地的新闻纷纷报道麦趣尔集团股价“一字”暴跌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心那些已经喝了牛奶的青少年儿童?14年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今还历历在目,14年后麦趣尔毒牛奶事件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简智拉曼食品快检仪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仍是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商超、食堂、菜场等场所应及时配备快检设施,随时随地对食品进行快速筛查,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多项检测项目。简智SSR-3000系列SSR-3000系列现场可即时检出肉及肉制品中的硝酸盐、瘦肉精等;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硝酸盐等;水果干制品中的二氧化硫等;海产品中的孔雀石绿、兽药、抗生素等;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以前,流通环节日常监管主要靠看、闻、摸的传统监管方法,很难及时发现问题食品,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食品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tips:专家提醒如何选购奶制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毛学英:越接近天然状态越好。实际上,天然的牛奶应该87%-88%都是水分,看上去是比较稀、味道淡、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的。应尽量买最接近天然形态的产品,而不是添加了多种原料、高度加工的产品,像那种较黏稠的、味道香、颜色很白的就该少买。尽量选择保质期短的。目前纯牛奶有巴氏杀菌和超高灭菌两大类。前者需低温冷藏,保质期较短,后者可常温储存,保质期较长。由于采用超高灭菌技术加工出来的牛奶可能会破坏一些对热敏感的物质,造成部分营养素损失,影响牛奶的口味,因而建议选用保质期短的。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选择大品牌、大城市产的。因为这些地方监管较严格,出现问题的概率相对小些。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查看说明,看其配料、保质期等信息,如果知道配料中的某种成分可能是违规添加的,应避免购买。
  • 食品安全连念数道政策紧箍咒 粤51家乳企有一成出局
    晒!相关部门正加强食品安全曝光力度。 CFP供图这边厢三聚氰胺阴魂不散,那边厢瘦肉精兴风作浪,食品安全警钟一再敲响,加强食品监督,严格把关食品生产已成为重中之重。   恰因此,上周末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之后,工信部迅速出台《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称将会同发改委开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未来,《肉类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马铃薯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均将位列其中,而下游的《浓缩果蔬汁(浆)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也逐一启动。   上游源头管理成整治重点   记者注意到,本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重点工作安排》与工信部出台的《工作实施方案》从不同层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出了梳理。前者着重强调了违法农药生产经营及生乳收购等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四大环节,并突出了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鲜肉和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酒类的六项综合治理。后者则在这一基础上表明,将牵头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关于肉类加工业、马铃薯加工业、粮食加工业的十二五计划,以及浓缩果蔬汁的加工准入条件,启动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的制订工作。   事实上,从国务院办公厅和工信部的部署的具体内容看,对违法生产使用农药、三聚氰胺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的严格整治成为重点之一。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使用和出口数量同样位居世界首位,但国内农药总体生产水平落后、研发能力不强,市场秩序也较为混乱,海南毒豇豆事件仅仅一周,就令当地农民直接损失近20亿。因此本次工信部决意加快《农药生产管理办法》修订,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核准,农药产品出产审批和农药产品监督管理,做到从源头上对农药生产进行把关。"《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也同样是从源头上防止三聚氰胺流向食品和饲料生产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告诉记者。而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透露,目前国内的2200多种食品添加剂,有检验方法标准的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因此在去年出台"禁香令"之后,今年显然还有更多法规将向食品添加剂开刀。   乳业与果汁业龙头加强资源聚合   与此同时,本年度强调的另一方面是乳业及浓缩果汁、葡萄酒等行业加工准入条件的收紧,而这无疑意味着整个行业的洗牌与集中加剧。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去年11月发布的准入新规,所有乳制品企业须在年底前重新申请"准生证",3月1日前重新审查发证。然而由于审核清理工作面广量大,直至去年底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完成核查,最终重新审查完成时限顺延至本月底。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国内2000多家乳品企业中80%以上都是中小乳企,经过此轮审核之后,约有超过20%要退出市场,而其吐出的10-12%的市场份额,将多半为现有巨头瓜分。   而记者注意到,《浓缩果蔬汁(浆)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早在2009年底就已发布征求意见稿,已讨论多次,但鉴于种种原因迟迟未发布。东方艾格分析师陈静告诉记者,事实上,从苹果汁领域看,海升、恒兴、国投中鲁、安德利和通达果汁五家产量已占全国的70-80%,还提供全球约一半的贸易量,本轮进一步收紧准入条件,无疑将把优势资源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靠拢。   业界视点   粤51家乳企中约有一成月底出局   两天之后便是所有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查拿证的最后期限,记者昨日获悉,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本月已对外公示了第一批19家和第二批16家通过审核的企业名单,第三批名单就将在这紧张的数十小时中公布。据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透露,广东51家被重新审核资质的乳企中估计有5、6家不能通过,而广州本地可能有一家存在难度,目前仍在检测审批中,其余12、13家均可顺利过关。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表示,此番重新审核不仅对乳制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设备有详细标准,在管理制度方面还需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若严格执行全国将有一半乳企通不过,但由于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实际淘汰比例将在两成。而从广东本地情况看,此前专家一直预测或有8-10家难以领证,目前受阻数目又有所减少,应当是最终冲刺的结果。
  • “食品安全”如何让政府不再惭愧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3月6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连称惭愧。他表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将是长期的,日常生活食品的保障能否做到像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一样,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面对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质疑,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连称“惭愧”,一再表示“不好意思”,这充分表明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和对监管不力的深刻认识。   如何让政府不再为此“惭愧”,应当是政府道歉之后的工作重点。解读王岐山副总理对食品安全的意见,人们不难得到四点信息:一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将是政府长期的任务 二是食品安全当从源头抓起 三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部门合力 四是严管食品安全需要常态化。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责任”、“落实”。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充分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长期性。食品安全问题伴随着人们的一日三餐、一生一世。政府抓食品安全要持之以恒、警钟长鸣,不能“刮风”,不能指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专项治理”。必须综合治理,常抓不懈。树立“长期任务”的可持续管理理念至关重要。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强化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小小“餐桌”涉及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责任。治理食品安全乱象,确保人民“买着放心、吃着舒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之责,形成齐抓共管的综治格局。用王岐山的话讲,就是部门间要“搭把手”、“莫推诿”。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完善“搭把手”的协作机制,并实施严格的问责追究,非常重要。   让政府不再“惭愧”,必须落实“从源头抓起”的监管理念。首先,食品安全标准要与时俱进。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标准的陈旧与缺失让食品安全的防线一次次失守。解决“太老、太少、太多、太乱”的标准乱象,势在必行。其次,加强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监管。其三,构建强势的监管预警机制。既要建立和落实食品生产经营的准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不安全食品召回等规章制度,更要加大对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的问责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暴露的是监管漏洞,折射的是作风不正。对此王岐山副总理的忠告一语破的:“说千道万,最终还是办实事,最终还是落实、落实、再落实。”只有措施切实、作风务实、责任落实,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才能心里踏实。
  • 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将于6月在京举办
    p   2016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将于6月20-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举行。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是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中央层面的重要活动之一,是在国务院食安办指导下,由经济日报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中国食品安全领域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品牌展览会。 /p p   “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也是责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2013年,经济日报及中国经济网在国务院食安办的指导下,以“全面展示食品安全技术与装备,精心打造安全食品的绿色长城”为宗旨,创立了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展会得到了国内外食品生产、流通、检测、追溯以及绿色种养植基地品牌机构的积极响应,全方位展示我国乃至全球食品安全技术创新和发展成果,实现了政府、企业、民众在中国食品安全的高端平台上平等交流、专业对话、商务合作,成为中国食品安全展示活动的示范者和领跑者。 /p p   2015中国国际食品安全展总展出面积近10000平方米,吸引了近百家从生态农业到监管、食品生产、检测、流通的食品“全产业链”安全体系权威机构和名企的全面参与。中粮、雀巢、娃哈哈、惠氏、旺旺、蒙牛、华英、洽洽、果秀、中鹤等食品生产名企,赛默飞世尔、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立德高科、中食净化、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等著名食品安检测追溯机构,成为展会上“食品安全品牌企业展区”、“检测检验设备创新展区”、“食品安全物联网展区”中的亮点。 /p p   2016中国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将于6月20-22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举行,本届展会展出面积将超过8000平方米,将有50多家主流媒体鼎力报道,设立了休闲食品馆、乳制品馆、水产馆、国际馆、食品生产及检验检测综合馆等展区。届时将全面展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食品安全检测和可追溯能力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成果。真正的让老百姓体验从田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展会将以更高的规格、更国际化的参与度、更精细化的展区设置、更高品质的观众专业服务,全面展示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技术,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食品安全品牌大展。 /p p /p
  • 专家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有毒蔬菜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食品源的监管问题上。食品源安全的重要性,虽然在社会上早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有关监管却屡屡遭遇难题。   以蔬菜生产为例,蔬菜基地的监管较容易实现,但目前国内仍以“散户”生产为主,这就成了监管的瓶颈。对此困境,尚无人能给出具体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0.2吨有毒白菜,经查获后,在5分钟内全部被销毁。   近日,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有毒白菜”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食品源的监管问题上。   一份食品,从田野走向餐桌,按我国现有的规定,要经历农业、质检、工商、卫生、进出口、药监等六部门的监管,但缘何还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说,“生产者即农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从源头抓起,确保食品的安全,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实践当中,对食品源的监管却困难重重。以蔬菜为例,《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在进入市场流通之前,确保蔬菜无农药残留的检测就遭遇散户监管难题。   但“板子”不能全部打在散户的身上,有些蔬菜生产基地尽管受到监管,却仍然问题频频。面对这样的监管漏洞,出路在哪里?到底该如何才能有效监管到食品源?什么时候才能杜绝毒菜事件?   安全产品基地曾被摘牌   “散户”成为监管最大难题   北京市顺义区某蔬菜生产基地检测室的小刘从事“蔬菜安检”工作四五年了,每天早晨7时30分,小刘和助手就要抽检芹菜、小白菜、西红柿等20多种蔬菜。   小刘介绍,检测主要采用酶抑制率方法。对蔬菜抽选结束后,在检测室使用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蔬菜里是否含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   整个检测过程模仿人体对农药的反应,通过加入专用酶、底物、显色剂及提取试剂的过程,得出酶抑制率的数值。   如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标准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下,就说明蔬菜农残标准合格 如果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上,检测员们至少会再做两次以上的重复检查,经过检查依然超标,他们就会将超标蔬菜实行销毁处理,以确保上市蔬菜的安全。   小刘说,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食品安全,他们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更为重视。2004年,北京市首批“安全食用农产品基地”小汤山、大运河、谷丰行等因被检测出不合格蔬菜而被“摘牌”,前车之鉴更让他们加强了对蔬菜的安检工作。   蔬菜生产基地的安全保证易行,然而分散的农户却难于管理。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某村,一大清早,50多岁的王桂芳(化名)就到自家承包的蔬菜大棚地给西芹除草。   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王桂芳到北京已经20多年了,包地,种菜,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从开始落脚的海淀区四季青镇,辗转到现在的顺义区李桥镇。谈到这些年来种菜卖菜有什么变化,她说,“管得严了,以前的很多农药现在在商店里根本买不到了”。   王桂芳熟练地在西芹地里拔着杂草,“这片西芹刚长出来的时候有细菌,大片大片地烂叶,打了药就好了。”《法治周末》记者问她打的是什么农药,她想了半天,“好像是进口农药,具体是什么也忘了。”   对于农药标准、安全检测的注意事项,王桂芳说,种了这么多年菜,凭经验不会有什么问题。问及顺义区农委对他们的农产品是否有安全检测时,她表示,农委对基地监管比较多,而他们是小规模经营,有时候就直接拿到市场上卖了。   “让中国的2亿多农户遵守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在目前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是办不到的。”对此,陈君石说,目前,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或者由一个中间机构把农民组织起来,从事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在一些地方有试点,但在全国推广还有待时日。   今年6月12日,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在出席“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食品安全合作”论坛时也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分散的种植和养殖是影响我们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制约因素 另外,中国目前有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90%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是个体作坊,这给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批发市场难见检测合格证  查找问题蔬菜源头困难   上午9时,北京市某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人头攒动。市场内,白菜交易区、冬瓜交易区等各类蔬菜交易区规范整齐。   在这里,对于从田间流通到市场的农产品,市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如何,商贩的重视程度又怎样?   据冬瓜交易区的一位商户介绍,运送农产品的车辆每天进入市场时,市场工作人员会登记车牌号,检查农产品品种等。进入市场之后,市场工作人员会随机取样,拿样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发放检测合格证,之后才允许销售。   “像冬瓜这种菜农药很少,大棚菜、菌类和精品菜农药可能相对较多。”这位商户说。   按照商户的介绍,《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菌类批发交易大厅,试图看一看菌类农产品的检测合格证,却屡屡碰壁。交易大厅19号厅,记者在询问白灵菇价格后,提出要看市场发放的检测合格证才能放心购买,卖家一脸不耐烦,挥挥手说,“没有没有,怕有问题别在我这儿买了”。   在另一间大厅里,记者提出同样的要求,商家一脸警惕,表示虽然有合格证但是不能随便给顾客看,记者要求3次均遭拒绝。旁边的一位买家劝告记者,称自己是饭店采购员,已经买了两三年菜了,从来没看过合格证,应该没有问题。   在精品菜批发市场,记者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辗转4家店面,依然无缘见一眼传说中的检测合格证。   该批发市场的一杨姓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市场上每天的蔬菜上市量为1400万公斤,水果上市量为1500万公斤,实现全部检测是不现实的,只能对农产品进行抽检。   据他介绍,运送农产品的车辆在每天进入市场的时候,需要出示当地农业部门的检测证明、无公害证明或检疫证明,证书合格者才允许进入市场。同时还会登记车号车主以及农产品品种等产地证明,“我们还是鼓励当地农业部门做好检测,这样可以实现双保险”。   农产品进入市场后,市场工作人员会不定时进行抽样检测,“对于蔬菜水果主要是看农残,对于肉类主要是检查瘦肉精和注水问题,对于鱼类主要检测孔雀石绿的含量。”他说。   通过检测的农产品,市场工作人员会根据车主和车牌号发放检测合格证,即放心菜证,如果检测不合格,市场会向工商部门举报,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商户清除出市场。   “现在我们市场存在的困难主要是追溯问题,这也是农业方面的难题。”他介绍,“如果农产品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门登记的车号、车主追溯到上个源头,如果是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出现问题相对容易溯源,但由于很多农产品是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集上来的,就算找到车主也不容易找到具体是哪一户的农产品出现了问题。”   国内检测方法尚存漏洞   国外可检测400种农药   马小川是北京市朝阳区农委下属植物保护检疫站的一名质检员,毕业于北京农科院,从事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6年之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为城市的食品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口。   马小川介绍,现行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农药残留速测方法,这种方法是有问题的,并不能检测出具体含有哪类农药。“这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这种检测方法就不适用检测韭菜”。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昆仑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相对于国外,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方法还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日本对农残要求非常高,能够进行400种到500种的农药检测,但中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今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依法遏制和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这是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整治方面打出的又一记“重拳”。   而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马小川反复提到确保食品安全要“预防为主”的概念。   这种观念与专家的看法相一致。今年5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在参加“食品安全信誉与责任”高端论坛时指出,食品安全的首要之义就是预防为主。   专家认为,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着重抓好食品源的监管工作。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协秘书长陈舒的观点值得关注:香港的食品市场为何比较安全,就是因为建立了严格的食品源头检验、监督制度,内地也应该“尽快建立食品溯源制度”。
  • 权威访谈:食品安全热点“九问”
    食品安全热点“九问”——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李斌、周婷玉) 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近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焦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究竟怎样?应该怎样全面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症结究竟何在?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带着一系列疑问,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 “食”面埋伏 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食品安全工作难度大   问: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总体状况究竟怎样?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张勇: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可以概括为,“总体稳定向好,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级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2009年以来,从部署开展“两年整顿”到出台食品安全法,再到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明显。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消除了大量风险隐患,遏制住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势头,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和中央的要求相比,和群众的期待相比,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和水平还存在着差距。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风险监测、人才队伍、技术装备以及企业投入、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薄弱环节,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也是我们正在着力改进和加以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食品生产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都较低。食品工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数量巨大。种植养殖环节也是小、散问题突出。仅以生猪养殖为例,美国养猪户数仅有7万,我国则有6700多万 美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96.6%,我国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养殖户提供的生猪出栏量仅占全国的31.5%  美国4家大型肉类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我国排名在前10位的企业所占份额不到10%。生产经营者规模偏小、数量庞大、高度分散,给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困难。   食品安全事件“燃点”低   问: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看,我国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而老百姓却感叹“还有什么敢吃的”?实际的情况与大家的感觉为何会有这样的落差?   张勇:首先,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新闻媒体、互联网也多有报道和反映。总体来看,这些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些是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 还有的则是夸大其辞或没有事实依据,如对圣元奶粉、皮革奶、牛肉膏等问题的报道,最后经核查属夸大或不实。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往往都会信以为真、焦虑担忧,也自然会有“还有什么敢吃的”的想法。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人们看到形形色色、或真或假的各种信息,对食品安全存在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上是有保障的,这样讲绝不是掩盖矛盾、粉饰太平。全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共有食品生产企业40多万家、食品经营主体323万家、餐饮单位210万家、农牧渔民2亿多户,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更是数量巨大。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如此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是很小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如果把一些点上的、个别的问题串起来,说成是整体性、普遍性的问题,是不准确、不客观的。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都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我国国民人均期望寿命值越来越高,已超过73岁,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地区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也要归功于我国食品保障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因为如果食品安全状况很差、大范围食源性疾病多发频发,是很难取得这一成就的。   96%的食品合格还不是全部合格,即使只有1%的问题,我们也要付出100%的努力。检测出不合格食品的比例虽低,算下来绝对量也不小。因此,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决不能有任何松懈。当前,我们在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社会识假辨假、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增强人们的信心,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   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个人、社会和国家   问:食品安全事件带来了哪些危害?   张勇:食品安全事件危害很多,这里列举三个主要的方面。第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其危害严重性不言而喻。   第二是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鹿事件后,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国产奶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后,某品牌进口奶粉一年之内三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至15%,广大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食品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事件处于多发期   问:从食品安全立法到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我们对食品安全不可谓不重视,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多发,其症结究竟何在?   张勇: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去年成立了由三位国务院领导任正、副主任,21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并设立了办事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协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堵塞监管漏洞,促进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综合监管水平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应该说,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处于加快健全完善的阶段。下一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工作重点是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治理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同时进一步严格督促落实各监管部门和地方的责任,统筹推进监管能力建设,构建全程监管格局,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但也要清醒看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主要原因有:   一是食品产业发展很快,但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食品产业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走了别的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别人在相当长时期内依次遇到、逐步解决的诸多问题,在我们这里则是短时间内聚集并显现出来。   二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作坊等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少数从业人员道德缺失、不讲诚信,这些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三是相对于食品产业的高速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安全监管能力未能及时跟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食品消费总量和种类都迅速增长,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风险监测网络、监管队伍和技术装备等建设都亟待加强。   四是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惩戒威慑力度仍需加大。这一问题,在刚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得到了改进。对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过去主要是按照后果定罪,现在明确有行为即可定罪,从而加大了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以上表明,食品安全问题在现阶段较多出现,有其深层次原因,其中有的是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这些问题虽然复杂,但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是可以通过系统施策、多措并举逐步加以解决的。一百多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也经历了由乱到治,从安全事件频发到基本得到遏制的过程,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为我所用,以促使我们的食品安全水平能够更快提高。   加大监管力度 重视媒体监督   问:为什么很多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的,而监管查处好像总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我们监管采取抽检方式,为什么不逐一检测?   张勇: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我想说的情况是,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共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多万户次,还有大量针对小摊贩、小作坊、小餐饮的检查次数无法准确统计,共查处13万起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由媒体先发现的还是极少数。很多案件是在监管部门查处并公布后,有关媒体再跟进报道的,像近期的假薯粉以及去年的问题乳粉等案件都是如此。在查处河南“瘦肉精”事件后,由于人们对肉类食品的消费量很大,从最大程度防范风险着眼,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面深入检查。这种举一反三、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做法,正是不断加强监管的实际举措。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在媒体先发现并报道后,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调查处理。这充分体现了媒体监督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以不断提高监管效能。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赞成在事件的性质、危害和影响范围尚未查明核实的情况下,个别人就将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冠以“致癌”、“致命”、“剧毒”等字眼标题加以报道,甚至编造没有事实依据的假新闻,造成公众恐慌,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是不应该的。   抽检是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由于食品的种类太多、数量巨大、业态十分复杂,针对每种食品全部逐一检测,没有哪个国家能承担得起、能做得到。事实上,抽样检测已被证明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其准确性、有效性、经济性是有保证的,关键是要认真去做、踏实去做、按要求去做。下阶段,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抽检制度和方法,加密重点品种、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抽检频次,建立重点行业驻厂检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当然,也不排除在特定的时期、区域针对某种食品进行全部检测。   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牛鼻子”   问:从目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最突出的是什么?今年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重要举措?   张勇: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都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本来,依法合规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利于丰富食品种类、改善食品营养、保障食品供应的。但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在食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大多与此有关。   非法添加具有造成大范围、系统性危害的风险。因此,今年食品安全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快解决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国务院前不久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通知,强调要严字当头、重典治乱,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进行整治,切实解决这一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应该说,解决非法添加问题是下了大决心的,要坚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坚决遏制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多发的势头。对从事非法添加的人员和企业,将依法从严从重予以行政、刑事处罚。对不及时有效组织查处以及在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除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外,今年还安排对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鲜肉和肉制品、酒类等5个重点品种进行综合治理。这些食品,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量大,一旦出现问题危害和影响也大。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推进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前移监管关口,就能更好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企业诚信、行业自律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问:三鹿、双汇等知名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染色馒头堂而皇之地进入知名连锁超市,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应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张勇:这些事件进一步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需改进完善。监管链条长、环节多,存在政出多门、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的问题,检测检验手段不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个别执法人员监管不严甚至徇私枉法,这些问题都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更加凸显了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重要性。真正安全放心的食品,是生产加工出来的。因此,不仅要加强监管检测,更重要的是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在这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企业规模小而散、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诚信意识不强等,少数企业甚至故意规避监管、违法犯罪。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在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监管部门责任、提高监测检验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另一方面,要着力完善促进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的政策和机制,督促企业全面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健全诚信道德体系,确保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持续达标 强化源头治理,促进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扶持优质企业,淘汰劣质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场区化养殖,夯实食品安全基础。同时,要切实抓好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大幅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成本。   总之,要从自律、监管、政策、法制、宣教等多方面着手,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   严厉惩处监管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者   问:现实中存在着一些能监管不监管的问题甚至执法犯法的现象,您怎么看?   张勇:现实中确实存在个别监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甚至执法犯法的问题。此前河南调查“瘦肉精”事件,就发现有监管人员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放弃监管、收钱放行。欲正人、先正己,对监管执法队伍中的这些违法违纪者,要严厉惩处。对此,各有关方面认识高度一致。刑法修正案(八)中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的刑事责任。最高检察院日前专门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行为的通知。纪检监察部门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案件的行政问责工作。河南省在“瘦肉精”事件后已刑拘126人,其中公务人员37人。去年河北、山西等地发生“问题乳粉”系列案件后,纪检监察部门迅速对53名负有责任的公务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实事求是讲,害群之马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是好的,是恪尽职守、奉公执法的。有关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特别是基层监管队伍的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执法能力,同时要适时组织对监管执法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以鼓励先进、弘扬正气,提高监管执法公信力。   监管责任重于泰山 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问:您刚才说食品安全领域处于事件多发期。我们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张勇: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要千方百计尽量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早日改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事件多发的状况。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十分关切,可以说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为此,要加快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推进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关于当前和下一步的重点工作,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一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根据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要求,以及职能清晰、精简高效的原则,加快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积极推动地方各级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精简环节,堵塞漏洞,共享资源,形成合力,切实避免发现问题后责任不清、影响查处的现象。   二是切实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大力开展诚信自律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快推进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推动食品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素质,为食品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监管执法队伍,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按照统一部署,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十二五”期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划,相信这一规划的实施将对监管体系的完善和监管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是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厉的惩处成为一把高悬头顶的利剑,包括生产经营者、执法者不管谁犯法,都要依法从严从重惩处,使犯罪分子付出高昂的甚至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食品安全问题事涉敏感,要健全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支持和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提高公众科学消费意识和识假辨假、防范风险能力,使每个消费者同时也是一名监督者。积极鼓励举报,落实对举报人奖励和保护制度。   六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完善预警网络,主动防范、及早介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及时核查处置有关事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疑虑。   我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不懈努力,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是可以持续好转并将最终实现根本好转。
  •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四大尴尬”
    洗虾粉、漂白蘑菇、瘦肉精、染色馒头……类似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从市场到企业再到市民的餐桌,其间每道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管,然而,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块猪肉、一杯奶、一个馒头……这其中监管环节有漏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现状由来已久,有些还不是很容易就能改变的。这些监管中的漏洞并非深不可测,只要是每天买菜的市民就能感受得到。日前记者就食品安全的相关环节进行了采访,同时也采访到很多市民的经历、想法、建议,在此一并呈现。   尴尬一   农贸市场对食品质量出问题不赔偿   在竹辉路的养蚕里农贸市场,负责农产品检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方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每天都会对现场销售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养蚕里农贸市场内共有100多个蔬菜摊位,日销蔬菜的品种超过50个,工作人员每天从这100多个摊位中,抽取4到5个摊位的单个蔬菜品种,进行农药残留等项目检测,检测结果每天公布在农贸市场的电子墙上。   记者了解到,由于抽样检测的对象采取“轮流制”,且每天只抽取单个品种蔬菜进行检测,这就意味着今天被抽检到的摊位,距离下次被抽检有长达10多天的轮空周期,单个品种蔬菜抽检合格就“等同”于该摊位所有的农产品都合格。“在轮空的这10多天里,摊位所销售的蔬菜质量与安全如何保障?为什么不是每天对所有的摊位和所有蔬菜进行抽检? ”面对记者的提问,养蚕里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全面检测是一个“很不切实际”的提议,“现在每天检测需要花费数十元的成本,如果全部摊位都检测,检测成本就要乘以20,如果全部蔬菜都检测,成本就要再乘以50,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数字,这还没有算上人工费和购买检测机器的成本,如此高额的费用农贸市场是承担不起的。 ”   高级农艺师、苏州市土壤肥料站副站长张导介绍,目前市区农贸市场上采取的检测方法,已属于成本相对低廉的快速检测法。相比之下,南环桥市场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其检测仪器更精密,检测的数据结果也就更权威,从这里销售出的蔬菜也相对更安全。但其检测成本也更高昂,出于成本因素考虑,该检测系统在目前市区农贸市场难以普及。   正因为如此,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农贸市场里95%以上的农产品都从南环桥批发市场购入。通过对摊主的采访,记者了解到有部分摊主的菜不是从南环桥市场批发的,那么对于另外的5%呢?如果出现“漏网之鱼”,市场又如何处置呢?   据工作人员回忆,市场内确实曾经出现过市民购买的猪肉加热后变成绿色的情况,但当事人并未食用,因此市场方敦促摊位退款后,就结束了这起纠纷。“对这些销售问题农产品的摊位没有进一步处理吗?”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贸市场方只提供租赁,无权对这些摊位进行处罚或清退,但他们会向上级部门汇报。而从部分摊主的口中记者也了解到,如果出现纠纷,市场管理方往往是让消费者直接找摊位赔偿。   业内人士表示,农贸市场与商场、百货商店的经营模式不同,其对市场里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负全责,质量问题是摊主的事情。这种只管收取摊位费而不用对质量负责的经营模式一天不改,农贸市场里卖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市区里河、彩香、友谊等多家农贸市场,发现情况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农贸市场检测项目较为单一,且多为抽检。   建议:市场管理方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而不仅仅是开个市场,收个摊位费。一来对进入市场的食品要把好关,二来一旦发现问题,不光是摊位的事情,管理方也不能免责。   尴尬二   市民自检遭遇“高成本”   日前家住友联新村的彭老伯听说荧光增白剂再现市场后,对身边菜场的蘑菇不放心起来。   尽管这次被污染的是自己从来也用不到的爆米花桶,但彭老伯总感觉荧光增白剂会影响到平时爱吃的蘑菇。为了让自己放心,近日他特地买了附近菜场里看上去非常白嫩的菇类,通过咨询打听找到了本地一家较为权威的检测部门,想给买到的蘑菇做个全面检查。这家权威检测部门在文曲路,彭老伯从友联新村坐公交去那儿往返共花费了约2个小时。然而,这来回一趟彭老伯手中的新鲜蘑菇一颗未少:并非检测已经完毕,而是他自己放弃了检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兴致正浓的彭老伯望而却步?原来,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市民自己送检是要掏钱的,如果测定的仅为荧光增白剂一项,那光一个批次的蘑菇就得自费200元。不仅如此,由于检测部门任务繁多,彭老伯送检的蘑菇要排一、两天的队才轮得到检验。  200元的检测费以及两天左右的检测时间,这样的成本对彭老伯等普通市民来说并非承受不起,而是不值得。他认为,上等的蘑菇一斤也就8元左右,便宜时甚至只有4、5元,要花200元才能识破它们的“真身”相当不划算,何况还需等上两天,恐怕届时那袋蘑菇早就变了味儿。   彭老伯说,检测蘑菇纯粹只是一时兴起,其实就算检测是免费的,他也不会老拎着食品拿去送检,“那地方离我家太远了,要是常往那儿跑,别说检测部门了,我都嫌麻烦。”彭老伯私下琢磨,如今检测方法越来越先进,很多指标都能通过快速检测来判定,能不能把这一方法也引入老百姓身边的菜场?   建议:相关部门可在市场内开设一个快检点,针对近期的一些市场检查热点如洗虾粉、荧光增白剂等,对摊位上菜农的鲜蔬先进行体检,从而保证流入市民菜篮子的食品是安全的。   尴尬三   “曝光不点名”无助于监督   “前阵子有报道称苏州发现了农残超标的蔬菜和荧光蘑菇,但却没说在哪个菜场发现的,你说这样的曝光不是毫无意义么? ”卞阿姨是苏安新村的居民,退休后就在家照顾孙子,生怕买到曝光食品的她异常关注各类新闻。不过,有些部门“曝光不点名”的做法让她非常不理解,“我因为不知道是哪个菜场出现了问题,所以只要是被曝光的蔬菜我统统不敢买。 ”   卞阿姨告诉记者,虽然那次抽检的平均合格率为97.97%,看上去挺高的,但我最关心的还是那2.03%。不过当她把报纸翻了遍后,依旧只看到模糊的表述,迫切想知道的信息一个没看到,这让卞阿姨极度失望。卞阿姨说,她很想知道被查出问题菜的究竟是哪个市场、哪个摊位的?如果曝光出来,大家都不去那个摊位买菜了,看他进货的时候要不要仔仔细细的?卞阿姨觉得,相关部门还是把信息完全透明化好些,“这些部门才是我们老百姓的‘火眼金睛’哪,但要是看出来了不告诉百姓,那又何必去查呢? ”   据了解,相关部门都有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检测的职权。而往往大部分检测结果仅仅以一个百分比的数字出现,对于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市场、超市等经营主体的披露缺乏一个常规机制。曝光但不点名,此类“善意”无异于纵容。   建议:信息公开有助于百姓了解食品安全的动态,同时对市场也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优胜劣汰,消费者的选择是引导市场走向良性的利器。   尴尬四   批发市场抽样检测无处置权   作为苏州的“菜篮子”,南环桥市场承担了为苏州市区供应大部分鲜活肉类、水产、蔬菜的职能。那么进入这一市场的食品,是否有着周密的检测系统呢?   昨天下午,记者在南环桥市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看到,这里被抽样检测的农产品样本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每一份样本上标有详细的检测时间、检测结果和相关来源。   相比农贸市场不同的是,南环桥市场的检测项目更广,除了蔬菜和水果必须检测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残留物外,进场干货必须检测二氧化硫、吊白块(添加剂),水发食品必须检测甲醛,肉类必须检测瘦肉精,食用菌必须检测荧光增白物质(添加剂),腌制品必须检测亚硝酸盐等等。   根据南环桥市场的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每一辆进入市场的货运车都必须接受检测,“车上装了多少品种,就抽几份样。 ”随后,车辆上的货物必须等待检测报告出来后才可处理,检测合格的进场交易,不合格的则进行销毁或清退处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检测项目种类繁多、检测量大,南环桥市场每年投入农产品检测的费用为100多万元。   如果单从检测项目及批次密度而言,南环桥市场的检测系统十分强大。然而,这样的系统却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尴尬。“从法律角度来说,南环桥市场不是执法部门,是无权没收和销毁供货商的农产品的,所以当供货商提出不予销毁时,我们只能将他们的商品清退出场,不得在南环桥销售。 ”南环桥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他们没有处置权。   据介绍,一般检查出不合格的农产品,市场方会立即进行抽样复检,复检结果如仍不合格,市场方会主动向供货商出示检测报告,并要求供货商将该批次的产品全部运送至南环桥市场的垃圾场进行销毁。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并非所有的供货商都会配合。按照程序,发现不合格产品,市场应向主管的工商部门汇报,由工商部门进行处理,市场无法掌控这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最终流向了哪里。   建议: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摊位和供货商,不应使其农产品产生二次流入市场的机会,而应由执法部门予以扣留查处。
  • 专家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三大漏洞
    食品安全   今年以来,频频发生的有毒蔬菜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食品源的监管问题上。食品源安全的重要性,虽然在社会上早已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有关监管却屡屡遭遇难题。   以蔬菜生产为例,蔬菜基地的监管较容易实现,但目前国内仍以“散户”生产为主,这就成了监管的瓶颈。对此困境,尚无人能给出具体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0.2吨有毒白菜,经查获后,在5分钟内全部被销毁   近日,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有毒白菜”事件,再一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也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食品源的监管问题上。一份食品,从田野走向餐桌,按我国现有的规定,要经历农业、质检、工商、卫生、进出口、药监等六部门的监管,但缘何还屡有问题蔬菜事件发生?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靠检测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说,“生产者即农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从源头抓起,确保食品的安全,早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实践当中,对食品源的监管却困难重重。以蔬菜为例,《法治周末》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在进入市场流通之前,确保蔬菜无农药残留的检测就遭遇散户监管难题。   但“板子”不能全部打在散户的身上,有些蔬菜生产基地尽管受到监管,却仍然问题频频。面对这样的监管漏洞,出路在哪里?到底该如何才能有效监管到食品源?什么时候才能杜绝毒菜事件?   安全产品基地曾被摘牌 “散户”成为监管最大难题   北京市顺义区某蔬菜生产基地检测室的小刘从事“蔬菜安检”工作四五年了,每天早晨7时30分,小刘和助手就要抽检芹菜、小白菜、西红柿等20多种蔬菜。   小刘介绍,检测主要采用酶抑制率方法。对蔬菜抽选结束后,在检测室使用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蔬菜里是否含有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整个检测过程模仿人体对农药的反应,通过加入专用酶、底物、显色剂及提取试剂的过程,得出酶抑制率的数值。   如果蔬菜的农药残留标准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下,就说明蔬菜农残标准合格 如果达到酶抑制率70%以上,检测员们至少会再做两次以上的重复检查,经过检查依然超标,他们就会将超标蔬菜实行销毁处理,以确保上市蔬菜的安全。   小刘说,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食品安全,他们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更为重视。2004年,北京市首批“安全食用农产品基地”小汤山、大运河、谷丰行等因被检测出不合格蔬菜而被“摘牌”,前车之鉴更让他们加强了对蔬菜的安检工作。   蔬菜生产基地的安全保证易行,然而分散的农户却难于管理。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王桂芳到北京已经20多年了,包地,种菜,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从开始落脚的海淀区四季青镇,辗转到现在的顺义区李桥镇。谈到这些年来种菜卖菜有什么变化,她说,“管得严了,以前的很多农药现在在商店里根本买不到了”。   王桂芳熟练地在西芹地里拔着杂草,“这片西芹刚长出来的时候有细菌,大片大片地烂叶,打了药就好了。”《法治周末》记者问她打的是什么农药,她想了半天,“好像是进口农药,具体是什么也忘了。”   对于农药标准、安全检测的注意事项,王桂芳说,种了这么多年菜,凭经验不会有什么问题。问及顺义区农委对他们的农产品是否有安全检测时,她表示,农委对基地监管比较多,而他们是小规模经营,有时候就直接拿到市场上卖了。   “让中国的2亿多农户遵守农产品的安全标准,在目前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下是办不到的。”对此,陈君石说,目前,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或者由一个中间机构把农民组织起来,从事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在一些地方有试点,但在全国推广还有待时日。   今年6月12日,中国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在出席“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食品安全合作”论坛时也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分散的种植和养殖是影响我们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制约因素 另外,中国目前有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90%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是个体作坊,这给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批发市场难见检测合格证 查找问题蔬菜源头困难   上午9时,北京市某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人头攒动。市场内,白菜交易区、冬瓜交易区等各类蔬菜交易区规范整齐。在这里,对于从田间流通到市场的农产品,市场的安全监管力度如何,商贩的重视程度又怎样?   据冬瓜交易区的一位商户介绍,运送农产品的车辆每天进入市场时,市场工作人员会登记车牌号,检查农产品品种等。进入市场之后,市场工作人员会随机取样,拿样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发放检测合格证,之后才允许销售。“像冬瓜这种菜农药很少,大棚菜、菌类和精品菜农药可能相对较多。”这位商户说。   按照商户的介绍,《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菌类批发交易大厅,试图看一看菌类农产品的检测合格证,却屡屡碰壁。交易大厅19号厅,记者在询问白灵菇价格后,提出要看市场发放的检测合格证才能放心购买,卖家一脸不耐烦,挥挥手说,“没有没有,怕有问题别在我这儿买了”。   在另一间大厅里,记者提出同样的要求,商家一脸警惕,表示虽然有合格证但是不能随便给顾客看,记者要求3次均遭拒绝。旁边的一位买家劝告记者,称自己是饭店采购员,已经买了两三年菜了,从来没看过合格证,应该没有问题。   在精品菜批发市场,记者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辗转4家店面,依然无缘见一眼传说中的检测合格证。该批发市场的一杨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市场上每天的蔬菜上市量为1400万公斤,水果上市量为1500万公斤,实现全部检测是不现实的,只能对农产品进行抽检。   据他介绍,运送农产品的车辆在每天进入市场的时候,需要出示当地农业部门的检测证明、无公害证明或检疫证明,证书合格者才允许进入市场。同时还会登记车号车主以及农产品品种等产地证明,“我们还是鼓励当地农业部门做好检测,这样可以实现双保险”。   农产品进入市场后,市场工作人员会不定时进行抽样检测,“对于蔬菜水果主要是看农残,对于肉类主要是检查瘦肉精和注水问题,对于鱼类主要检测孔雀石绿的含量。”他说。   通过检测的农产品,市场工作人员会根据车主和车牌号发放检测合格证,即放心菜证,如果检测不合格,市场会向工商部门举报,然后将不符合标准的商户清除出市场。“现在我们市场存在的困难主要是追溯问题,这也是农业方面的难题。”他介绍,“如果农产品出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门登记的车号、车主追溯到上个源头,如果是蔬菜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出现问题相对容易溯源,但由于很多农产品是从分散的农户手中收集上来的,就算找到车主也不容易找到具体是哪一户的农产品出现了问题。”   国内检测方法尚存漏洞 国外可检测400种农药   马小川是北京市朝阳区农委下属植物保护检疫站的一名质检员,毕业于北京农科院,从事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6年之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对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为城市的食品安全把好第一道关口。马小川介绍,现行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农药残留速测方法,这种方法是有问题的,并不能检测出具体含有哪类农药。“这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这种检测方法就不适用检测韭菜”。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昆仑对记者说,“相对于国外,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方法还有一定的不足”,例如,日本对农残要求非常高,能够进行400种到500种的农药检测,但中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今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依法遏制和从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这是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整治方面打出的又一记“重拳”。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小川反复提到确保食品安全要“预防为主”的概念。   这种观念与专家的看法相一致。今年5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小松在参加“食品安全信誉与责任”高端论坛时指出,食品安全的首要之义就是预防为主。专家认为,防患于未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着重抓好食品源的监管工作。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协秘书长陈舒的观点值得关注:香港的食品市场为何比较安全,就是因为建立了严格的食品源头检验、监督制度,内地也应该“尽快建立食品溯源制度”。
  • 北京食品安全犯罪者将终身禁入
    去年9月14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泔水油。   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毒、有害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昨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将于明年4月1日起施行。   从去年9月开始,现行《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启动修订,对于如何“加大违规生产经营毒害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的惩戒力度”曾反复修改。   在北京市法制办征求草案意见时曾规定,根据信用程度,实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分类分级管理,设置行业禁入规定。对于被吊销食品相关许可证或营业执照的,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投资食品行业或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因食品犯罪被追究刑责的,终身不得投资食品行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但在初次审议时,“终身禁入”一条被删减。   今年11月29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对《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进行二审,一审中被删除的“因食品犯罪被追究刑责的经营者终身禁入食品行业”的规定,经修改后再被写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追责,对于触犯刑律的责任人,除了追究刑责以外,还应当加大信用惩戒的力度。   12月27日表决通过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规定,对单位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负有责任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自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5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管理。   鼓励组织或个人举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举报属实,为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提供线索或证据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焦点   【关键词:管控措施】   问题食品“区域退市”   在一审草案中被删除的“区域退市”条款在表决稿中得以保留。在某种食品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情况下,北京可以对来自同一产地或相关企业生产的同类食品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自2007年起,全市共实行了9次区域退市的临时控制措施。《条例》规定,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可能具有较高程度安全风险的食品,市食品办应当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向社会公布。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情况紧急,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实施责令暂停购进、销售相关食品等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对相关企业、区域生产的同类食品采取相应的临时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风险消除或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的条件和原因消除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解除风险警示和临时控制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关键词:经营准入】   流动摊贩可定时定点经营   根据《条例》,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方便群众、合理布局、保证安全的原则,划定临时区域、规定时段供食品摊贩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社会公布。   划定的临时区域应当在幼儿园、中小学门口200米范围以外,并不得占用道路、桥梁、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不宜设摊经营的场所。食品摊贩不得在临时区域和规定时段外经营。   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经营,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卫生设备、设施,所经营的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家和全市规定的其他要求。   从事食品摊贩经营的,应当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登记。乡镇人民政府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发放食品摊贩经营证,并应当将登记信息及时通报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关键词:食品经营】   无店铺者不得经营散装食品   利用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在网店主页的明显位置公示经营者名称、联系方式、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性网站备案登记号等身份信息及食品流通许可证号。   采用无店铺方式从事食品经营的,应当在销售前以适当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标签上的内容,不得经营散装食品。   集中交易市场或者庙会、游园会、展销会等场所内有食品经营的,或提供出租柜台供食品经营者从事食品经营的,市场开办者、活动举办者或柜台出租者应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员,并建立场内经营者档案,记录食品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进货渠道、经营品种等信息,设置公示栏,公开相关食品安全信息等。   【关键词:责任追究】   无证卖食品最高罚货值10倍   全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未获得许可证或者准许证,擅自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未按照许可证或准许证上标明的业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 食品生产加工作坊生产加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食品的 食品摊贩经营食品品种目录以外食品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 6月食品企业齐聚北京 食品安全技术主导盛宴
    每年6月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等国家十部门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各政府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的现状做出政策性指导及工作部署。   为丰富2013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食品安全工作,配合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积极为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搭建学习和技术交流的桥梁,提高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食品安全导刊》杂志、中展集团、食安中国网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新技术应用与发展大会”将在2013年6月18日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三元桥)召开。   作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重要同期活动之一,会议以“政策标准技术,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为主题,以标准与技术为内容核心,探讨用技术保障食品安全的方法与措施。本次论坛邀请了众多的国内外领导及食品安全专家参与其中,有国务院食安办领导、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驻华办主任Christopher J. Hickey先生、欧洲食品追溯研究所专家Miodrag Mitic先生、巴西Gerson Lehrman集团理事会成员,全球资深食品安全高级顾问Cesar Conde先生等等。   为了更好的服务参会企业,由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也将在6月17-19日同期同地举行。展会邀请了中粮集团、雀巢、娃哈哈、西王集团、湖南果秀集团、洽洽集团、德国克朗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展会现场还将举办一系列的专题、评选及表彰活动,欢迎广大食品行业企业及个人届时光临!   更多内容请关注:http://www.cnfoodsafety.com/special/2013ft-forum/
  •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85.00万元采购食品安全检测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2-15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1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安徽省﹒宿州市)(网址:http://ggzyjy.ahsz.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2月29日09 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EP-YQCG2024004 项目名称: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预算金额:285万元/年,三年共计855万 最高限价:285万元/年,三年共计855万 采购需求:(1)负责辖区内33个市场监督管理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10个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及1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共计4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食品安全快检管养服务。(2)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基本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提供44台套食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租赁服务。(3)负责杨庄市场监督管理所快检室建设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装修等,标准不低于现行市场监督管理所快检室。 合同履行期限:三年(本项目实行 1+1+1 的方式签订服务合同。合同期内,服务标准符合要求,经考核合格,可续签下一年度合同。合同期内,若中标人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且考核不合格,视为中标人严重违约,采购人有权单方面随时终止合同。续签合同一年一签,最多续签 2 次),预算855万元(285万元/年)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符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三款之规定(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采购份额无法确保充分供应、充分竞争,或者存在可能影响政府采购目标实现的情形),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具体原因如下:本项目涉及辖区内4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食品安全快检管养服务。项目所需检测人员及管理人员较多,中小企业因人数限制,无法及时提供相关服务,为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如对此项内容有疑问,可通过采购文件约定方式进行质疑。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供应商(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不含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不得推荐为中标候选人,不得确定为中标人: (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 (2)供应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拟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被列入行贿犯罪档案的; (3)供应商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 (4)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 (5)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 以上情形第(1)(3)(4)(5)以“信用中国”(http://www.creditchina.gov.cn)、“信用宿州” (http://credit.ahsz.gov.cn/cms/infoPublicity/toInfoHongHeiMd.action)或其他指定媒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www.chinatax.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www.gsxt.gov.cn)]发布的为准,查询截止时点为采购响应递交截止时间。 情形(2)由供应商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承诺函。 4.投标供应具有有效的国家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且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包括食品。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2月08日至2024年02月22日 地点:网上获取。 方式:(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范围内均可在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版交易系统会员端登录地址(网址:http://60.171.247.212:8111/TPBidder/memberLogin)交易平台登录处进行用户登记,登记为供应商后使用CA锁登录进入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进入系统—》招标公告列表—》筛选项目类型为“采购”—》选中相应项目公告—》点击“文件下载”下载获取招标文件,也可以通过输入标段包编号,在关键字中搜索,找到需要投标的标段。(详细操作流程:详见本公告《投标单位操作手册7.1.40.5版本》),并请随时关注网站答疑澄清。(用户登记操作及审核联系电话:0557-3030327) (2)请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范围内下载获取招标文件,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无法下载招标文件。 (3)潜在投标人应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开开标前等可能存在的高峰期。 售价:每套人民币0元整,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02月29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开标二室,本项目通过不见面开标大厅在线直播,投标人可通过登录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http://ggzyjy.ahsz.gov.cn/szfront/)点击进入不见面开标大厅观看开标直播。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为285万元/年的服务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 %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企业划型标准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执行。 2、本项目采用分包方式落实预留采购份额政策,其中第 / 包为全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算金额 / 万元(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40%) 本项目允许供应商以联合体形式参加,且联合体中中小企业承担部分/ %(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40%) 中标人为大型企业,在投标文件中承诺将采购项目中的一定比例分包给中小企业,分包比例达到/ %。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宿州市埇桥区东坪路1号 联系方式:张股长 1895570566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 称:安徽拂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地 址:宿州市埇桥区公园道一号商务楼二层 联系方式:1915577888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董工 电 话: 19155778881 4. 在线质疑 投标人如果针对此招标(采购)文件存在质疑,可登录电子交易系统http://60.171.247.212:8111/TPBidder/memberLogin点击网上“质疑菜单”发起在线质疑,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会在法定期限内做出答复。 附件下载1 附件下载2 附件下载3 附件下载4 附件下载5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食品安全检测 开标时间:2024-02-29 09:00 预算金额:285.00万元 采购单位: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安徽拂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2-15 招标文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1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安徽省﹒宿州市)(网址:http://ggzyjy.ahsz.gov.cn)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2月29日09 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EP-YQCG2024004 项目名称: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2026年度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项目 预算金额:285万元/年,三年共计855万 最高限价:285万元/年,三年共计855万 采购需求:(1)负责辖区内33个市场监督管理所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10个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及1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共计4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食品安全快检管养服务。(2)因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基本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提供44台套食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租赁服务。(3)负责杨庄市场监督管理所快检室建设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装修等,标准不低于现行市场监督管理所快检室。 合同履行期限:三年(本项目实行 1+1+1 的方式签订服务合同。合同期内,服务标准符合要求,经考核合格,可续签下一年度合同。合同期内,若中标人服务质量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且考核不合格,视为中标人严重违约,采购人有权单方面随时终止合同。续签合同一年一签,最多续签 2 次),预算855万元(285万元/年)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本项目符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三款之规定(按照本办法规定预留采购份额无法确保充分供应、充分竞争,或者存在可能影响政府采购目标实现的情形),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项目。具体原因如下:本项目涉及辖区内4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食品安全快检管养服务。项目所需检测人员及管理人员较多,中小企业因人数限制,无法及时提供相关服务,为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如对此项内容有疑问,可通过采购文件约定方式进行质疑。 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供应商(含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不含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不得推荐为中标候选人,不得确定为中标人: (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 (2)供应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拟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被列入行贿犯罪档案的; (3)供应商被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 (4)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 (5)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 以上情形第(1)(3)(4)(5)以“信用中国”(http://www.creditchina.gov.cn)、“信用宿州” (http://credit.ahsz.gov.cn/cms/infoPublicity/toInfoHongHeiMd.action)或其他指定媒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www.chinatax.gov.cn)、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www.gsxt.gov.cn)]发布的为准,查询截止时点为采购响应递交截止时间。 情形(2)由供应商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承诺函。 4.投标供应具有有效的国家认证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且检验检测能力范围包括食品。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2024年02月08日至2024年02月22日 地点:网上获取。 方式:(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范围内均可在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新版交易系统会员端登录地址(网址:http://60.171.247.212:8111/TPBidder/memberLogin)交易平台登录处进行用户登记,登记为供应商后使用CA锁登录进入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进入系统—》招标公告列表—》筛选项目类型为“采购”—》选中相应项目公告—》点击“文件下载”下载获取招标文件,也可以通过输入标段包编号,在关键字中搜索,找到需要投标的标段。(详细操作流程:详见本公告《投标单位操作手册7.1.40.5版本》),并请随时关注网站答疑澄清。(用户登记操作及审核联系电话:0557-3030327) (2)请在招标文件获取时间范围内下载获取招标文件,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无法下载招标文件。 (3)潜在投标人应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开开标前等可能存在的高峰期。 售价:每套人民币0元整,招标文件售后不退。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2024年02月29日09点00分(北京时间) 地点:埇桥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心开标二室,本项目通过不见面开标大厅在线直播,投标人可通过登录宿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http://ggzyjy.ahsz.gov.cn/szfront/)点击进入不见面开标大厅观看开标直播。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本项目为285万元/年的服务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 %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企业划型标准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规定执行。 2、本项目采用分包方式落实预留采购份额政策,其中第 / 包为全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预算金额 / 万元(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40%) 本项目允许供应商以联合体形式参加,且联合体中中小企业承担部分/ %(不得低于项目总预算的40%) 中标人为大型企业,在投标文件中承诺将采购项目中的一定比例分包给中小企业,分包比例达到/ %。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 称: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宿州市埇桥区东坪路1号 联系方式:张股长 1895570566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如有) 名 称:安徽拂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地 址:宿州市埇桥区公园道一号商务楼二层 联系方式:19155778881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董工 电 话: 19155778881 4. 在线质疑 投标人如果针对此招标(采购)文件存在质疑,可登录电子交易系统http://60.171.247.212:8111/TPBidder/memberLogin点击网上“质疑菜单”发起在线质疑,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会在法定期限内做出答复。 附件下载1 附件下载2 附件下载3 附件下载4 附件下载5
  • 2016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在沪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10月10日,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l China 2016)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展开,此次展会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848家企业参展。作为此次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上海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暨“2016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海内的300余名食品领域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会议以“食品安全法规与检测控制技术的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当今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推广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与相关检测技术。  2016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由上海市食品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和上海市食品协会共同承办。仪器信息网作为此次会议的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在此次会议上,来自欧洲和中国的专家、教授为广大食品安全相关工作者讲授了国内外最新食品安全法规的分析与比较,以及这个大背景下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监控体系的新发展。慕尼黑博览集团新科技事业部执行董事Martin Lechner博士(左一)、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左二)、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潘迎捷(下一)  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潘迎捷、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和慕尼黑博览集团新科技事业部执行董事Martin Lechner博士出席了此次会议开幕式,并分别为盛会做了致辞。以下为部分精彩报告内容:  报告人: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建桥学院校长潘迎捷报告题目:《中国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潘迎捷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目前中国食品产业和食品安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包括: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食品产业30年的发展成就、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和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战略构想。潘迎捷谈到,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温饱阶段(1978—1993)、丰富阶段(1988—1999)和安全与健康阶段(1997—目前),其中温饱阶段主要解决了主食供应相关问题、丰富阶段主要解决了副食品和食物丰富问题、安全与健康阶段解决了方便、美味、实惠营养、安全、快捷问题。潘迎捷介绍,通过30年的努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国以占全世界8.6%的耕地,10%的淡水生产了约占全球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我国粮食、肉类、禽蛋和水产品均居于世界首位。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具有四个特点即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食品工业支柱地位长期稳固、品种日益丰富,消费需求得到较好满足,加工技术长足进步,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等。同时,中国食品产业也面临的一些挑战。中国食品产业自2011年开始,销量持续5年下跌,中国食品工业正面临30年来最艰难而漫长的转型。这一转型就是食品行业逐渐从“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转向以诚信与创新为主的品牌竞争,以产业链安全为主的价值竞争,食品安全已成为产业竞争的根基。  潘迎捷谈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新一届中央政府集体更是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到突出的位置,并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例如面对食品安全新形势,颁布仅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大的修改,以适应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同时,新成立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改变了过去食品安全多头分段监管,分头治理的乱局;同时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监管机制以加强监管。报告人: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会长 顾振华报告题目:《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顾振华从食品安全面临的现状、挑战和对策三方面内容,为现场的观众做了介绍。顾振华谈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评价的三大指标是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和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2015年,全国抽检172310批次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6.8%;抽检数量同比增加21%,合格率同比升高2.1%,其中培烤食品、冷冻饮品、饮料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4.8%、94.1%和94.1%。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王慧报告题目:《食品污染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  王慧在报告中谈到,食品安全检测成为近十年来得新兴科技行业。目前,国内有8000家中小科技型食品安全检测企业(多数年销售额1000万元~1亿元左右)。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试剂、耗材,不包括大型仪器),其中约有80%左右快检产品(200亿元左右)为国外长期垄断。食品安全检测的典型项目有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疾控中心监测点、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餐饮业从业人员和急性胃肠炎等,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数值为1亿人次/年,1000亿元费用负担;疾控中心监测点有3264个,市场数值为3264000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有35个,市场数值为7000000份。  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包括常规检测技术(专用酶快速反应技术和疏水性栅格滤膜法等)、免疫学技术(免疫扩散技术、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DNA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蛋白芯片技术等)、生物传感器技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和压电生物传感器等)和代谢学(电阻抗技术、微量量热技术、放射测量技术和ATP生物发光技术)。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检测速度不断加快、选择性不断提高、小型化、便携化:实时、现场等。报告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副局长 许瑾报告题目:《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立法》报告人: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王锡昌报告题目:《食品品质评价与保障技术研究进展》
  • 实验安全 警钟长鸣——中科院有机所安全培训讲座
    大意、事故、死亡。 大意是孕育魔鬼的摇篮,事故是魔鬼的呼喊,死亡则是魔鬼的召唤。一幕幕实验室事故的产生,原因何在?是否与缺乏安全知识、防范意识所有关?还是在实验操作或是管理方面存在隐患? 实验安全来自细心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大意。继中科院药物所安全讲座之后,为进一步给科研保驾护航,实验室安全培训联盟成员绿然环境总经理杨丹丹和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于5月16日,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了一场实验室安全培训讲座,百余位师生出席听讲。 讲座中,周晓伟结合多年化学品管理经验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素材,对实验室安全基本概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危险化学品使用规范、实验操作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其中借以清华大学爆炸事件,为众人敲响警钟。 杨丹丹的讲座则打破传统形式,通过与听讲人员交流探讨的方式加深印象,把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深深的刻到每个人的心里。 两人讲座总体内容涉及到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员自身安全防护以及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等等。促使实验人员熟悉安全防护知识,加深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最后,有机所综合服务管理处李维钦处长总结发言:通过本次培训,了解到实验室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实验室安全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借此呼吁研究人员和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按规定佩戴防护眼镜、穿着实验服,在今后的科研过程中,大家严格规范、互相监督、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力争做到实验室零事故,共建一个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安全实验不能三言两语,落实更不能三心二意,为把安全防护落到实处,上海有机所工会与综合服务管理处联合在5月18日举办了消防灭火比赛,旨在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和扑灭初期火势的能力,增强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自我防护能力。 看到事故的发生让人心有余悸,也真实的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是存在一些偶然因素,但大部分事故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错误或疏忽及管理不善造成的,勿因小失误酿成大损失,所以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认真,不能有半点马虎。 实验室安全培训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我国第一家针对高校院所实验室及相关单位进行安全培训的社会服务组织。本联盟由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坦科技”)联合上海绿然环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然环境”)以及世界500 强3M 公司的个人安全防护部门于2015 年7 月份发起成立。 它以“让安全为科研保驾护航”为宗旨,组织熟悉实验室安全培训的专业人士为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相关组织提供各类安全讲座,推广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理念,为社会提供服务。联盟自成立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联系人:马先生 18701968861
  • 疫情下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大盘点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仪器信息网讯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罕见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下食品安全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而6月份北京市“新发地”疫情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近日,仪器信息网梳理了2020上半年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热门事件,以飨读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8c4e07e-07a3-4345-bd38-57fb3453c688.jpg" title=" 食品安全.jpg" alt=" 食品安全.jp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非洲猪瘟持续 防控措施趋严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非洲猪瘟疫情自发现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仅仅2月份以来,世界范围内就已有多地发生猪瘟疫情。进入3月份以来,我国也已发生数十起非洲猪瘟事件:3月份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发生野猪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共发现死亡野猪7头。6月,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一养殖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发病280头,死亡92头。而这已经是甘肃省第3次发生非洲猪瘟。。。。。。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接连发生的非洲猪瘟,给所有养猪人都敲响了警钟,警告我们非瘟并没有走远,依然对于养猪存在巨大的威胁,必须要特别警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对此,农业农村部也多次发布应对措施: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4月1日起至6月1日,全国展开为期60天的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行动!5月起,落实生猪屠宰环节“两项制度”百日行动,落实非洲猪瘟自检制度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6月2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发布通知,在总结前期防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防控实际,组织制定了《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同时废止《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版)》。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虽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国外食品企业新冠集体感染事件频发 海关加强进口食品检疫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从4月份开始,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食品企业,尤其是肉类加工企业出现新冠病毒集体感染事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4月中旬,美国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在南达科他州的一家猪肉加工厂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单一源头疫情暴发点,有64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与其有关。进入5月以后,泰森食品多地肉类加工厂相继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除美国外,从4月下旬开始至今,加拿大已有多家屠宰肉类加工厂爆出疫情的消息。加拿大两个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JBS和嘉吉旗下的多家肉类加工厂先后发现数量不等的工人感染新冠病毒。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此外,德国、英国的食品企业也未能幸免。今年5月,德国北威州和石荷州分别有一家肉联厂和一家屠宰场发生聚集性感染事件,各有200多人和100多人确诊;6月中旬,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居特斯洛县肉类加工企业通尼斯食品公司再次发生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事件。6月份,英国三家肉类加工厂接连暴发新冠疫情,近百名职工确诊。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海外肉类工厂频现疫情,中国海关对进口食品加强检疫,在海外肉类加工厂疫情频发的情况下,中国海关总署采取了行动。海关总署网站消息显示,2020年6月11日至17日,全国海关对进口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水生动物、短时或低温运输工业品等货物及其包装和操作环境取样实施新冠肺炎病毒监测,共检测样品32174个,其中货物样品8274个,内外包装样品20833个,环境样品3067个,结果均为阴性。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各地下架三文鱼 加强海鲜市场监管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市场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消息引发关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自6月11日以来,北京连续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这些病例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通过采集确诊病例相关的外环境标本,有核酸检测阳性报告。据媒体报道,6在12日晚,北京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受此影响,全国多地商超、餐厅连夜下架三文鱼。同时,全国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及物流环节集中展开消杀。全国各地第一时间响应,对相关海鲜产品及市场进行安全检查与新冠病毒应急监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大头娃娃”再现 特医食品需严格监管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5月,湖南郴州再次惊现“大头娃娃”!据相关媒体报道,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经医院确诊这些患儿均为“佝偻病”,且证实都食用了一款同名的“倍氨敏”的“特医奶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十几年前震惊全国的“大头娃娃”事件,至今仍是公众的心头之痛。为何今天仍有“大头娃娃”? 据官方披露,这起事件与此前的“大头娃娃”事件有不同之处,此前的“大头娃娃”纯属劣质奶粉造成的,而此次事件完全是经销商为扩大产品销售,对产品性能作夸大宣传的欺诈、误导消费事件。此产品为蛋白固体饮料,但在广告宣传、产品标签等方面都对消费者造成产品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的误导,另外通过该产品营养素指标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营养素指标发现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最终酿成悲剧。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特医食品是一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为临床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的保证健康需求的食品,以维护正常生命和健康生活状态。不法商家借‘特医’之名,行谋财害命之实,特别是坑害幼儿,罪责当诛。我国特医食品行业尚在起步阶段,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认真核查审批、备案程序和市场监管的漏洞,真正做到严格监管。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镉大米重现“江湖”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4月,云南邵通销毁近百吨问题大米,其中多为镉超标。据悉,被销毁问题大米系厂家早前从湖南益阳购入,涉及生产7家生产企业。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7家涉事企业被立案调查。同时,益阳市相关部门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市大米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和执法办案力度,切实把住粮食流向市场的“出口关”。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人造肉概念持续火热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今年,“人造肉”话题依旧火热。5月,肯德基、星巴克、喜茶、必胜客、雀巢、百草味等多家餐饮食品企业,纷纷展开“豆”争,入局人造肉。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6月3日,肯德基中国在上海、北京、杭州和成都四个城市的五家餐厅启动了第二轮“植物肉”公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7月1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宣布将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销售其“人造肉”汉堡肉饼,标志着该公司进入中国大陆的超市,消息一出, Beyond Meat盘前涨近10%,其当前的股价已经比3月低点高了162%。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不过,蓬勃发展的人造肉市场中,仍不乏质疑的声音,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人造肉的“食品安全风险”,风口之中难免混杂一些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企业入局。据了解,人造植物肉国标正在制定中,相信其出台时间或许不会让市场等待太久。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background: whit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国内首份《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标发布 儿童零食将有标准可依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5月17日,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正式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同时发布《儿童零食市场调查白皮书》。其中,《儿童零食通用要求》为我国首份专门针对儿童零食制定的标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对儿童零食的适用范围、儿童零食的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并在技术层面,详细描述了对儿童零食原料、感官、营养成分、理化指标、污染物指标、真菌毒素指标、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要求。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的出台对于中国儿童零食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积极加强对全民健康政策引导的当下,依靠《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更将有效促进我国儿童零食市场健康发展。 /span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