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

仪器信息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话题讨论。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相关的资讯

  • “十一五”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由科技部社发司和条件财务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验收会于近日在京召开。根据支撑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验收专家对照项目任务合同书,在审阅项目相关材料、听取该项目组汇报并进行质询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验收。   该项目通过三年的攻关,重点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检测前沿技术、溯源与预警、控制技术和综合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强化了食品安全科技与生物、信息等前沿高新科技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初步构建了化学污染物点评估和随机暴露评估模型及农药、细菌耐药性、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新资源食品的评价体系,建立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溯源、食品污染物溯源体系和预警网,制(修)订国家标准(草案)203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35项以及企业标准和规范141项,参加制订国际标准7项,提出动物源性食品中农药残留、食品包装材料中重要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等的安全限量值780个,研发出165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制备出15种我国急需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开发出胶体金试纸条25种及试剂盒116种,研制出34种相关检测设备 形成了15个食品安全示范区和130余个示范基地,辐射近150个基地和门店,开发出相关软件34套,建立了抗生素耐药基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基于症状查询的毒物、未知毒物筛查、农药与兽药残留等数据库18套,申请专利328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17篇,出版著作51部。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示范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并建议国家加大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科技部社发司、科技部风险中心、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部生物中心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汇总 课题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资助金额(万) 1 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吴永宁 2 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彭双清 3 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沈建忠 4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王运浩 5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王竹天 180 6 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利兵 7 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李 宁 8 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储晓刚 9 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军事医学科学院 高志贤 10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赵云峰 11 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志锋 12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黄志强 13 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曹际娟 14 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汪琳 15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秀梅 16 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魏益民 18 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 朱 诚 19 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四川大学 王红宁 20 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张志强 27 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 兵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项课题在长沙通过验收   7月24日,由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牵头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与“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在长沙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评审。   受卫生部、质检总局、农业部委托,本次课题验收评审会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来自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分析检测、财务审计等领域的11位专家,组成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验收评审。国家科技部社发司闫金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贾丰副主任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农业部科教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湖南省科技厅罗亚军副厅长及社发处、湖南省科技奖励办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两课题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4日,由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牵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等单位参与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与“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现场评审验收。   通过课题实施,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PFOA和PFOS等动物毒理学试验,对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氯化有机物、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有害物质的色谱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提出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重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建议。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集成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实现了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弥补NMR 的动态范围有限、难以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等缺陷 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色谱峰匹配软件和全二维谱图对比软件 阐明模式毒物-镰刀菌毒素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个,获得转基因小麦株系9个,筛选获得抗镰刀菌株系4个 发现玉米赤霉烯醇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残留标示物1个。课题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提出国家标准草案9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9篇。课题获得的研究成果实用性强,将为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本次课题验收评审会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召开,来自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分析检测、财务审计等领域的11位专家,组成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课题进行了现场评审验收。国家科技部社发司闫金副司长、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贾丰副主任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农业部科教司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湖南省科技厅罗亚军副厅长及社发处、奖励办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牵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摩迪英联认证有限公司、青岛蔬菜示范园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参加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006BAK02A27)课题,于2009年5月26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项目验收,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课题验收会议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和用户报告,严格审查了相关验收资料,经过现场示范、现场参观、并对有关事项进行质询与评议后,经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目的明确,紧密结合实际,提供的鉴定资料完整,数据准确,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指标要求,研究方法先进,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课题针对2008北京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的需要,在食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监管体系以及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成果显著:建立了一系列食物中毒查询数据库;筛选并开发了30种化学性和微生物性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现场快检试剂并组装成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建立了用于食物中毒菌株鉴定的400余株细菌MALDI-TOF数据库和800余种适用于3种主流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仪的质谱库以及包括1000多种药物的中文质谱库 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100余种激素、药物的多残留监测方法;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食物中毒采样程序和微生物、化学、有毒动植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建立了包括筛选检测、确证分析的异尖线虫检测体系,形成了海产鱼片中异尖线虫的检测操作规程;开发了首都食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和进口食品安全电子预警系统,形成了奥运场馆和签约饭店等各类餐饮企业的HACCP实施方案,针对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提出了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了卫生监测、快速检测、远程再现监控等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监管手段,形成良性、合理、有序、科学的四方参与、四位一体的餐饮业北京重大活动监管模式和“一一五八”四措合一的青岛奥帆赛水上餐饮保障模式(一个链条、一套体系、五个五工程、八措并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在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汶川地震灾区、政府常态食品安全监管、食物中毒事件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青岛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作为课题主要要承担单位之一,2003年就承担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中“青岛市餐饮食品安全综合示范”(2001BA804A51)课题,在此基础上,2007年又申请承接本课题。课题以食物中毒高风险餐饮业实施HACCP管理、制定餐饮业科学监管模式为主线,选择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等重大活动保障中的高风险行为的关键点为突破口,全面完成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开展重大活动中实施以HACCP体系为主建立餐饮业食品供应链中全程控制与溯源技术研究,并为奥运会后青岛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经验及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检验、监控等技术手段。在2008年奥运会整个赛事期间未发生一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实现了食品安全零投诉率,零食物中毒率。课题选择的16家试点餐饮企业均通过HACCP认证,所有奥帆赛餐饮接待单位全部实行“双A”管理。   根据青岛市餐饮业的特点组织专家制定的10个地方标准,以及自主研发的海产品过敏原、寄生虫现场监测手段、食物中毒质谱库和快速检测方法在青岛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海产品国家标准监测方法已在全国海产品食品安全管理的监测方法中使用;重大活动食品链可追溯体系和现场控制已在青岛建立了产业化程度高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以质量追溯为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一个;建立并完善了原有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保鲜库、加工、配送车间等产、供、销完整链条中的2条试线,新建基地2个,辐射基地5个,面积达到3万余亩,2008年生产、加工、配送优质蔬菜2万吨。以上课题成果在管理机制和技术支撑两方面均具有推广价值,对于推进我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的规范化具有积极作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
    p 各有关单位: /p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5月4日至2017年5月8日,修改意见请于5月8日24点之前发至sfs_swyyc@most.cn。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系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p p   据了解,此次“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旨在支持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 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同时,针对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检验技术与装备研发成为项目支持的重点。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详情见: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5/ueattachment/696a07f2-5bcd-41f2-9cb7-67992b582b4b.doc" 附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doc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 WIDTH: 320px HEIGHT: 200px" title=" u=489999297,1291075811& amp fm=23& amp gp=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fbc24f1a-f610-4614-a62f-b3521c587009.jpg" width=" 461" height=" 27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指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 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p p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2017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18个研究方向。 /p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1月19日至2018年2月2日,修改意见请于2月2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生物毒素等重要危害物,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毒性机制、食品原料中危害物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控制机理等基础研究,为科学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有效强化过程控制、检验检测、监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四个方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 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推动食品相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p p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下设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等三个任务。在2017年任务部署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从上述三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2.1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重点研究保健食品常用重点原料、糖类(单糖及其衍生物、白砂糖等)、蛋白质(酪蛋白、乳清蛋白等)、功能性油脂(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功能肽(小分子蛋白肽)等食品原料的基本特性,重点分析评价保健食品其原料中的高风险物质和监测识别技术方法 开展重点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不同制备工艺产生(或导致)的安全风险评估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研究,重点关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的原料加工、高效提取、分离、改性、纯化精制等关键技术(如色谱分离、膜过滤、物化改性等),分析和快速检测生产过程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细菌、致敏原等危险物质的浓缩和积累。全面完善现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生物模型、人体试食试验中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评价方法及人体试食评价规范,对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7种欠缺人体试食评价的功能方法进行重点研究并提出适宜的评价体系 开展保健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价、管控与预警技术 建立个性化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行业的保健食品原料预警通道,研发危险因子识别及控制关键技术,显著提高原料制备工艺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开展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典型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研究 重点研究利用人源性细胞、组织芯片或者器官芯片等技术方法,开展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构建重点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存在风险隐患的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基础毒理数据库 集成技术建立关键控制点和多个技术指标,试验性验证多种原料在保健食品产品中的功能性和产品综合产率。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重点研究评价涵盖典型保健功能类别的25-35种保健食品中关键原料(如银杏叶等)的主要内源性风险物质 完善提升8-10种常用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的基础科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包括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等3-5种目前尚欠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的评价指标体系、技术操作规范 重点研究评价8-10种糖类、蛋白质、功能性油脂、功能肽等重要保健食品原料的主要风险物质,分别建立上述保健食品原料风险控制标志物不少于20种,风险物质监测识别技术方法不少于6种,高效精制分离及风险防控技术体系不少于3套,制定相关技术流程和标准不少于5件,建立原料加工过程的实时监测、风险诊断模型不少于3套,形成3套工艺规范和工艺数据库。构建5-8套基于计算毒理学的保健食品原料内源性风险物质的毒性预测、验证和安全评价模型,研究创建保健食品内源性风险物质基础毒理数据库1个,至少涵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20-30种常用、重点原料,完善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础模型(含动物、人体评价模型)及科学评价体系 构建并验证保健食品及其原料中重要污染物质毒理体外评价模型3-5种,关键共性技术5-8种,技术操作规范2-3套 依据建立的内源性风险物质的可控程度和风险级别,提出调整《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或安全性限定要求的政策建议,系统提升保健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价方法。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12件,发表研究论文30-4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1.4.1 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中外源安全危害物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系统分析空肠弯曲杆菌等致病菌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生长增殖及产毒机制 针对我国主要低温预制食品和低温食品物流过程,研究嗜冷菌在低温下的生长规律及在不同食品中的发生规律,阐明嗜冷菌低温生长机制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机制,为嗜冷菌的控制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以典型致病菌和病毒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口感影响、营养物质稳定性等指标,建立含光敏剂制备、设备研制等内容的成套光动力消毒实施方案。系统研究光动力消毒过程中致病菌、病毒的杀灭机制,重点关注在单线态氧作用下,光敏剂与细菌病毒等危害因子、食品营养成分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等风险物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为新型光动力消毒杀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配套技术储备 阐明食品原料中残留的真菌毒素等其他有害物在加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与产物形式,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真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的减控机制。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明晰5-6种致病菌在5-6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产生及减控机制 阐明嗜冷菌在8-10种低温存储食品中的发生规律,建立安全风险预测模型2-3个 阐明5-6种真菌毒素等在3-5种食品加工方式中的转化规律及减控机制 重点建立以姜黄素、叶绿素、竹红菌素等光敏剂为主的光动力灭菌方案,以及含灭菌配套激发光源系统1套 研究构建3-5种生食水产品科学灭菌的关键技术,开展2-3种光敏剂灭菌副产物主要成分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研究,构建光动力灭菌副产物安全评价模型1-2套,制定适宜于食品光动力消毒灭菌的技术操作规范2-3个 形成低温预制食品加工控制操作技术规范3-5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 发表研究论文50-6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2 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2.2.1.1 食品中重点危害物质高效识别和确证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综合分析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过程污染物、添加剂残留以及非食用物质等重点危害物质情况,研究危害物质检测前处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 建立高分辨质谱为主的内外源性危害物质全谱识别技术,构建典型食品基质多级质谱数据库 开发基于保守性标志物的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 建立以核磁共振技术等为主的多谱识别技术和方法,实现食品混合体系中未知组分定性分析,以及保健食品效应物质(含非法添加药物、风险物质及功效物质)高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和应用。 /span /p p   考核指标: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开发食品中危害物质定量富集与净化前处理新型材料15-20种,全自动高通量前处理技术20-30种 建立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40-50种,包括基于保守型标志物多谱联用定性定量综合检测技术30-40种 构建高分辨质谱为主包含5000种以上危害物质的全谱识别确证数据库 构建核磁共振为主(含红外、拉曼等)多谱识别技术不少于5种,包含不少于10类300种激素、非法添加药物等的数据库,其中核磁共振谱库容量不少于100种 保健食品高通量效应物质检测技术10-15种 申报食品补充检验方法5-10项,形成技术标准草案30-50项,所有技术成果在不少于10家省级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机构得到应用,并取得验证报告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发表研究论文4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0篇)。 /span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牵头过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技术机构。 /p p    strong 2.2.1.2 食品中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针对复杂环境污染、食品贸易全球化、食品非法添加现状和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需要,研发适用于非定向筛查的食品危害物全回收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热点关注毒理学效应终点、质谱筛查分析及多源数据解析、组学、流行病学和信息收集技术相融合的化学危害物多维监测筛查技术。 /span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形成食品中多类化学污染物高效确证技术40-50种,构建质谱筛查数据库,至少覆盖8000种化合物 流行病学数据库,容量不少于3000条 建立数据处理系统,能够兼容主要质谱公司数据 致神经毒性、致癌、氧化损伤、核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等毒理学效应终点测试技术不少于5个,其中自主知识产权测试系统不少于2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8件,软件著作权3-5项,发表研究论文25-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span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 1-2项 /p 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技术机构,具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牵头单位。 /p p    strong 2.2.1.3 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研发多类型食品中不同性质(种类)生物毒素、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检测、监测与确证关键核心技术方法、仪器及标准,筛选鉴定出我国主要食源性寄生虫的诊断标识性分子,构建我国常见食源性病毒的数据库。 /span 研究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I-131、Cs-134/137、Sr-90、Pu-239/240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建立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居民的内照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进行技术验证和应用。 /p p    strong 考核指标:建 /strong 立样品全自动高效制备技术30-50种,形成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30-50项,开发新型树脂分离纯化方法,建立食品中I-131、Cs-134/137、Sr-90、Pu-239/240等放射性核素的同步鉴定体系5-10种,建立食品安全的放射性核素监测数据库,数据库容量GB级,形成放射性物质鉴定和检测技术,开展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对我国居民的内照射风险评估,食品中放射性核素快速检测方法不少于10项,其灵敏度达10Bq/L 开发出通用高灵敏快速荧光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检测技术30-50种,形成不同食品种类、不同病毒或寄生虫的标准检测方法及其技术标准30-50项,多类型食品中生物性毒素等生物性危害物质及放射性物质非靶向筛查确证技术10-20 种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2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trong 2.2.1.4 防范食品恐怖应急处置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食品中重要涉恐危害物的防范与处置需求,建立食品源恐怖危害物的特征解析、精确识别及溯源追踪技术并形成平台体系,重点开展基于特征标志物的涉恐食品溯源追踪关键技术和基于共性致/解毒机制的涉恐未知危害因子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快速发现及通量筛查技术 /span 研究,开展食品源恐怖威胁的特征解析及防范关键技术研究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发展现场样品处理、原位检测、医学救援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产品 /span 。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解析并阐明食品源恐怖威胁特征及关键环节,提出并制定应对方案1个 建立防范食品源恐怖威胁应急处置平台,建立现场应急处置监测检测关键技术方法10-15项,产品不少于5项 建立未知危害物的筛查确证关键技术平台(不少于10项技术),筛查鉴定对象不少于1000种 构建10种标志物谱和共性筛查技术5项。编制反恐应急技术指南3-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2.2.1 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以食品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和类激素等典型化学污染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化学污染物识别、富集、净化的样品前处理材料,研发自动提取、浓缩净化、自动分离等样品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其智能化设备 研究基于新型纳米材料、免疫生物识别等的多残留、高灵敏、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 开发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化学及生物传感、高灵敏荧光等技术的便携式、智能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设备。 /span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研发样品快速前处理新技术10-15种及其便携式产品4-5套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建立适宜于现场或便民的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新技术15-20种、便携式产品4-5套,实现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高灵敏度荧光等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 快速检测技术和产品检测时间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缩短50%以上,回收率大于80%, /span 灵敏度符合相关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 编制定快速检测方法标准草案15-20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20件,发表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8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trong 2.2.3.3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国际互认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梳理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中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资源,研究制定我国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发展计划 研究食品检测急需纯度标准物质,研究多特性、多含量水平的混合溶液和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技术与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参数、不同含量水平的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研究,达到国际计量体系和欧盟参比实验室等国际互认水平 研究提出多参数痕量水平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 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的能力验证,示范应用相关技术和产品,并通过国际互认,实现量值的溯源和国际等效,获得国际认可的国家核心测量能力。研制我国食品安全监测检测所需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放射性标准物质以及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食品安全重要标准物质制备技术5-7种 研制谷物、蔬菜及制品、乳制品、特殊食品等食品基体中农药、含溴有机物、环境激素、植物激素、有害元素和形态等标准物质20-30种 参加/组织国际比对或相关能力验证,实现等效互认3-5项 建立典型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定值和不确定度评估模型1-2套 形成技术规范3-5个。研制稳定同位素标记标准品及食品中放射性标准物质、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等标准物质20-30种。制定食品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技术标准5-8项,食品基体标准物质评价技术规范1-3个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6件 发表研究论文5-1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3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标准物质研制体系通过国际同行或第三方质量体系评审,具有相关国际互认良好工作基础的单位。 /p p    strong 2.2.4 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库的构建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食品安全典型危害物(非法添加物、重要细菌和病毒、生物毒素、农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研究高适应性重组抗体库构建技术、筛选技术、体外亲和力进化技术,构建亲和力强、高稳定性的抗体库,筛选高适应性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 基于新型骨髓瘤工程细胞、流式细胞精准分选技术、微流控等筛选技术,开展新型单克隆抗体高通量筛选、制备技术研究,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超灵敏、高特异单克隆抗体 针对食品安全新发危害物,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构建高质量抗体基因资源库,开展虚拟筛选等快速筛选及制备技术研究,实现新发危害物特异抗体的快速筛选与制备 应用核苷酸修饰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亲和力强的大容量核酸适配体资源库,利用数字/单分子 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核酸适配体快速筛选平台,获得一批高特异性或高广谱性的核酸适配体 以典型食品安全危害物如农药、激动剂类、大环内酯类等对象靶标,构建可识别污染物族或类的高效受体资源库,开展受体蛋白筛选与制备关键技术研究,筛选获得污染物的高亲和力受体。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发展具有高特异性或广谱性的食品危害物特异筛查识别元件,建立食品安全危害物高适应性抗体库、抗体基因资源库、大容量核酸适配体库和受体资源库等生物识别材料库,制备食品安全危害物抗体不少于300 种、核酸适配体 15-20 种、受体 8-10 种,制备相关食品安全危害物检测试剂盒10-15种,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40件,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 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3 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3.2.1 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价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以果蔬和畜禽等主要生鲜食品中近年来监测发现的残留杀虫和杀菌用农药、多类抗菌用兽药等化学物质形成的混合污染物为对象,研究建立基于毒性联合效应的广谱筛查与监测技术,实现混合污染物联合风险的高效识别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及毒理学等,开展典型残留农兽药及其代谢物等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探明联合效应互作规律 研究建立同类与跨类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评价技术方法,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农兽药混合污染物的安全性评价 研发联合风险评估整合模型,开展主要生鲜食品中典型农兽药混合污染物诱导的总风险概率评估 通过标准转化将部分技术及方法形成国家/行业标准,并在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构建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筛查与监测技术3-5种 摸清5-10种果蔬和畜禽等生鲜食品中20-25种典型农兽药等化学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规律 建立混合污染物的联合毒性评价方法5-8种,风险评估模型及方法3-5个,形成标准(草案)3-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件 在国家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应用技术方法5-10项 发表研究论文4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3.2.2 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研究食品污染物敏感效应靶点和剂量效应评估技术,研究基于替代毒理学测试方法和循证医学的危害物毒性识别方法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转化技术。开展不同类型污染物联合暴露的累积风险评估模型和技术研究。开发基于疾病负担等综合评价指标的化学物和微生物健康风险分级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研究风险评估导向的国家食物消费参数模型和稀土元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长期低剂量暴露精准评估技术,开发食品污染物数据综合分析和快速风险评估技术平台,完成食品中典型污染物的系统风险评估。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经验证的替代毒理学测试方法3-4项并与动物模型验证形成标准草案,建立风险评估技术和模型7-8套 提出涵盖主要食物中典型污染物暴露表征的国家级数据库和评估参数2-3套 形成适用中国并且被国际接受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范体系1套 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综合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1套 提交污染物风险评估和安全管控科学报告4-5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3件,发表研究论文35-4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8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3.3.2 进口新型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开展进口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新发安全因子侦测技术研究 开展进口离子交换树脂、薄壁金属容器、生物基包装、食品加工机械等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新型进口厨具中危害物在工作工况下的迁移规律研究 开展进口食品接触材料经辐照后危害物的迁移规律研究 研究复杂供应链下食品接触材料有害物迁移动力学的规律 构建进口新型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因子检测和筛查技术5-10种,筛查方法通量不少于100种 建立检测技术方法20-30项 揭示5-10种新型进口食品接触材料在供应链流转、工作工况或是辐照后危害物的迁移规律 构建进口食品接触材料安全风险定量评估模型2套 研究成果在5-8个重点口岸进行应用示范。起草国际标准制修订建议1-2项,起草国家标准制修订建议1-2项,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10-15项,申请发明专利8-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3.4 食物过敏标识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研制我国食物过敏临床诊断标准,基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中国人群过敏食物标识清单,探索重要食物致敏原蛋白免疫交叉反应并测定其致敏性表位结构,研究食物致敏原致敏性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制稳定同位素标记多肽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等关键技术,升级食物致敏原检测确证技术,研发临床诊断和食品中致敏原检测的配套产品,研究我国食物致敏原标识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我国食物过敏临床诊断标准1项,构建人群食物过敏流行病学数据库2个,提出过敏食物标识清单,解析6-8种食物致敏原蛋白及其致敏性表位结构,构建食物致敏原致敏性多层次评价体系3-5套,建立8-10种食物致敏原检测的确证技术,开发食物过敏临床诊断和食品标识中致敏原检测的配套产品8-10种,修订过敏食物清单的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配套支撑技术标准3-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15件(获得授权专利不少于4个),发表SCI论文30-4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4 监管应急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4.1.1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研究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原则与方法,研究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并融合食品安全行政许可、日常监管、抽检监测、执法办案、举报投诉等相关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技术 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和优先管理决策原则,研究建立适用于国家以及地方各级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管指挥系统和食品安全法规标准现场监督检查与执法智能化移动终端,研发食品安全现场监督执法快速取证设备 针对互联网食品销售模式,研究互联网食品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的智能化监测报警技术 利用物联网、纳米温控标签等监控技术研发网络销售食品变质信号模型与监测预警技术 综合利用相关风险分级技术和模型,建立基于风险分级评价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机构、生产经营企业等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原则和指南,并在实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落实应用。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多因素的多维关联性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不少于1种,分别建立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预警模型不少于4套,并对不少于40类(种)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食品相关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及其企业进行评价预警 研发基于风险分级评价预警模型和优先管理决策原则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管指挥调度系统不少于4个以及智能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法规标准现场监督检查执法移动终端不少于3套,研发食品安全现场监督执法快速取证设备不少于5套(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在不少于2个国家级、8个省级、80个地市级或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管机构得到验证应用 建立互联网食品销售违法违规行为监测报警系统不少于1套,并在不少于4个省,每个省不少于8个市和15个县进行验证应用 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纳米温控标签等监控技术研发食品在不同场景下变质信号模型不少于5种,建立网络配送食品冷链监控平台1个,并在不少于4个省的8个市进行验证应用 形成监管技术规范不少于4个,制定食品以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技术规范不少于3个,指南性文件不少于5个,发表研究论文不少于8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4篇)。 /p p   实施年限:2018-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鼓励研究机构和检测机构联合申报。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 /p p    strong 2.4.1.2 食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系统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筛选影响安全性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研究建立复杂物质体系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关键技术,构建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和现场快速检验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开展有效的测量结果溯源和不确定度评估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产品符合性判定准则,确保检测结论的可靠一致。研究食品安全检验资源管理、调配和检验方法技能强化关键控制和评价技术,研究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全程监控技术,研究检验结果在线比对与检验方法优化技术,研究快检方法筛查与质量再评估技术 建立实验室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评价指标体系与质控规范 开展快速检测技术的终端评价型转化和验证比对研究,针对风险监测和监督执法中重点快速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适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与企业自检的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和现场快速检验综合质量在线控制系统各1套,建立适用于国家和省级食品安全实验室质量管理分析平台各1个,建立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价系统与量值溯源体系1套,在不少于1家国家级和10家省级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机构和30家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得到验证性应用 研发快检方法现场使用的SOP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3 套,建立快验结果在线比对模型3套,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食品安全快检结果汇总分析平台各1个,分别至少在3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检验与管理机构以及50个现场快检站(室)得到验证性应用 建立快检方法评价与筛选模型3套,建立国家级快检方法评价筛选与管理平台1个,形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方法规范、使用管理指南2-3项,评价筛选食品安全补充检验方法50种、快速检测方法50-100种,在至少2个国家级食品安全快检管理或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技术机构得到验证应用,发表研究论文8-1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4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牵头申报单位应为具有实验室检验结果量值溯源、评价和质量控制能力的国家级技术机构。 /p p   strong  2.4.2.1 口岸食品安全控制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口岸食品存在的风险因子,系统开发口岸食品化学危害物的智能识别、分离及分析材料 开展境外过程风险关联标志组分捕捉模型研究 开展基于成像探测技术的口岸食品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研发进口特色食品有害因子快速侦测产品 开展口岸食品生物有害因子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开发口岸食品有害生物、毒素及危害物的非人工高效监控分选技术和设备。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研制口岸食品中化学和生物危害物的智能聚合物识别及分析材料不少于10种 建立基于食品风险标示组分的口岸监控方法5项以上 研发基于成像探测技术的食品智能监测方法1-2项 开发进口特色食品有害因子快速侦测方法不少于20项,相关产品不少于10种,并在3-5个口岸进行应用 建立生物危害因子的智能监控方法不少于5项 开发非人工食品有害生物、毒素及危害物监控分选设备1套 构建口岸食品的非人工高效通关模式1-2个 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5-10项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4.2.2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预警、应急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开发重要食品贸易国(地区)风险监控数据的汇聚和加工新技术,构建国家级食品风险信息云平台 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的跨境溯源技术研究 开展基于灰色异构数据& quot 同质化& quot 转换的进口食品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开展进口食品安全风险的应急评估技术研究 开展适用于口岸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研究建立基于全球定位技术和追溯码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研究建立进出口国家级食品风险信息云平台1-2个,监控数据量不少于50万条 研究进口食品安全风险跨境溯源、预警技术2-3套,至少在2个建有区域性追溯体系的地区进行示范应用 建立风险应急评估系统1套 开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数据库1个,并在3-5个重点口岸进行应用 建立全球定位追溯体系1套 提交进出口行业标准送审稿10-2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15件,发表研究论文20-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0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4.3.1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食品安全突发及重大事件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的特点,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技术、装备、现场处置、应急处置的相关标准和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系统研发快速分析诊断新技术、新产品及智能化分析系统,研究快速筛查诊断产品的模块化方案,并可智能化拼接集成为成套装备 开展应急队伍、应急保障技术、装备、现场处置的相关标准和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研究食品安全舆情分级预警系统及可远程提供专家辅助决策的智能系统,并研究构建效率高、反应快的应急处置演练模型,研究食品安全突发及重大事件数字化应急预案,在此基础上组建指挥决策平台以及构建食品供应与安全保障可视化智能化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实现快速及时准确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并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全链条关键技术研究 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食品物资储备和协议储备能力体系研究 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指标研究 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防范技术研究,阐明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构建食品安全应急指挥以及食品供应和安全保障可视化智能化决策平台1-2个 构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大数据平台1个,构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价指标体系1套,构建各类食品安全演练模型3-5套 构建食品安全演练评估的模型2套 研发基于快速诊断与专家辅助分析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原因智能化分析系统2套、应急救治资源管理与指挥信息平台1个,研发医疗救治与原因分析演练模型2套 开发中毒与污染物质快速检测技术6-8种,研制装备4-6台(套),制定标准2-3项,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体验中心 建立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泥石流、雪灾等)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方案5-7个 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灾食品物资储备和协议储备能力体系评估方案4-5个 建立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食品供应体系综合风险防范技术8-10种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8件(获得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15-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8篇) 阐明不同类型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本项目优先支持具有国家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基础的技术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 /p p   strong  2.4.4.1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我国食品微生物污染事件频发的现状,以最常污染食品并具有我国地域和饮食特点的8种致病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椰毒假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克罗诺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4种病毒(诺如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星状病毒等)、5种真菌(黑曲霉、红曲霉、镰刀菌、青霉、黄曲霉等)为研究对象,对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食品中分离的三类致病微生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三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炼,建立快速(如Spark的高性能计算)基于测序数据的微生物功能(如血清分型等)检测算法 研究三类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生成、质量控制和数据交换关键技术,探索不同类别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多态性特征标识物,并对致病基因、环境抗性基因、耐药基因、产毒基因、新功能基因等进行注释 构建不同保密水平访问权限受控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和溯源网络,并与现有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和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构建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数据库实现实时无缝对接。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构建涵盖全国32个地区食品来源的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库3个,其中细菌不少于9000株、真菌不少于500株、病毒不少于500株,各地区食品来源菌株不少于300株 菌毒株分离的食品基质种类不少于60种,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动态向库里新增菌毒株序列不少于2000条 建立重要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标准操作程序3-5套 建立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多态性特征标识物关键分析技术3-5种 建立全国32个地区食品来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国家级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溯源网络1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4件 发表研究论文50-6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2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p p    strong 2.4.4.2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建立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从我国食品监管需求出发,针对食品微生物特点,开展食品来源微生物快速、高通量溯源与追踪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微生物溯源方法的技术要求,研究不同类型的溯源质控物质体系 结合食品监管工作中对不同食品种类、不同微生物溯源技术需求,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平台,建立适用于我国食品监管来源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溯源与追踪平台,满足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致病微生物污染源溯源,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水平。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由不少于10家食品监督抽检检验机构构成的一套食品微生物高通量、溯源与分析关键技术平台 建立不少于5种食品来源微生物的快速溯源追踪技术 建立不少于20种食品来源微生物溯源分析质控物质 依托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形成针对不少于5种食源性微生物的食品监管微生物溯源追踪平台,并对近三年国家食药总局监督抽检系统从食品中分离的致病菌进行基因组测序、入库。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件,发表研究论文30-5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4.5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系统评估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比较研究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标准组成、标准研制、标准审查、标准实施等技术方案 研究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及进口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和新食品原料的标准化管理机制以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体系。对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再评估 对保健食品、粮油产品、罐藏食品等食品产品安全标准再评估,提出相关标准的修改建议。 /p p   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系统梳理风险监测、市场监督抽检及新发未知食品安全危害因素所需的检验需求,建立与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措施相配套的检验方法体系 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宣传培训模式和机制研究,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形成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指标体系。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研究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与审查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1套 提出6-1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食品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报告 提出食品安全标准实施成本与健康、经济效益分析模型3-5套 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研究报告2-3项。提出主要食品中食品污染物、真菌毒素、致病性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共1000项以上标准再评估报告。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及标准体系框架,建立检验方法标准验证评价模式5套。研发互联网+食品安全标准培训与解答系统2套。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稿及修订编制说明6-8项,发表研究论文10-2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2.4.6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以促进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生产和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全链条安全为出发点,研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食品安全企业自检、第三方检测、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风险监测评估、监督管理、公共媒体、自媒体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和智能应用的相关核心技术,重点突破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研究多源数据融合、清洗、深度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分析关键技术,研发食品安全风险追踪与溯源、预测与预警、分析与决策等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技术 研究自主可控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加密与脱敏及相关信息安全技术,构建安全可信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平台。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研发支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15种,覆盖食品安全大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智能应用,及数据加密与脱敏等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分析可视化与监管智能化 提交智能化监管信息化支持集成技术1种,研究提炼3个典型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场景及其数据分析与应用模型 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发生发展各类影响因素大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1套,实现对5类以上食品安全风险智能化预警,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与事件处置决策系统1套 建立编码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追踪与溯源系统1套 建立食品安全(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和智能化分析系统1套 示范建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大数据中心及云服务平台1个 提出食品安全全链条大数据标准草案10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30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件 发表研究论文30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推荐。每个成员单位限推荐1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 /strong /span /p p    strong 3.1 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内源性危害物控制技术的应用示范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聚焦食品加工过程多元危害全程控制问题,以我国优势传统发酵食品为重点,基于诸如生物氨(胺)类,真菌毒素等内源生物与化学危害因子及其前体积累和调控的分子机制。 /p p   研究典型重要传统酿造食品产地特征鉴别技术 研发食品工业用发酵菌种特异性、转基因、抗性风险因子鉴定等安全性和过程控制技术手段,利用基于组学技术的微生物安全评价及原位理性改造的方法,系统建立典型工业发酵菌种安全评价标准和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集成群体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定向调控、安全食品微生物高通量筛选、生产菌株抗性风险因子原位消除、危害物定向干扰阻断、特异酶制剂消除等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固态发酵过程生物与化学危害物的消减及其生产应用示范,酱油、黄酒、料酒等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内源性危害物形成与积累动态调控机制应用示范 创新食品添加剂与酶制剂产品的发酵全过程安全性评价体系与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体系,实现传统发酵食品非天然添加剂的生物替代制造。在酱油、黄酒、料酒、固态发酵酒精饮料和豆瓣酱等多个产品实现过程内源性危害物形成与控制标准化示范应用。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针对酒精饮料、酱油、料酒和豆瓣酱等易发生高风险的大宗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内源性危害物等,形成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危害控制标准体系5-8套 在5-10个规模以上传统发酵食品加工及相关企业中进行应用示范,使得加工产生的典型危害物积累量降低50%以上 完成食品工业用发酵菌种(原位)安全选育、食品添加剂与酶制剂产品的安全与质量评价技术标准规范3-4个 建立3种以上典型发酵食品产地特征技术手段,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在3家以上生产企业实现产业化示范。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12件,发表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 /p p   实施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参与或牵头,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 /p p    strong 3.2 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研究超高压、陶瓷膜等非热处理加工技术对乳制品加工中活性羰基化合物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的抑制,建立低热处理活性羰基化合物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控制技术 研究不同特性蛋白酶对乳源致敏蛋白的水解特异性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低致敏原乳制品生产所需的酶制剂和工艺参数 研究原料乳中耐药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研究原料乳中嗜冷菌种类的分布、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产酶水平和耐热性,以耐热性脂肪酶、蛋白酶及菌体为指标,建立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和嗜冷菌及其代谢物全程控制技术 用代谢组学研究乳制品真实属性并应用于产地鉴别及品质控制 研究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抗生素、农药、兽药残留、真菌和细菌毒素、生物胺等食源性危害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乳制品中食源性危害物的在线监控技术 研究热反应香精、色素等乳品加工加工、存储及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建立热反应体系添加剂安全应用示范。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非热处理乳与乳制品的加工控制技术1-3种 建立乳制品中耐药微生物及嗜冷菌的全程控制技术1-2种 建立乳与乳制品中食源性危害物的在线监控技术1-2种 开发低致敏原乳制品产品1-3种 构建3-5套天然食品香精、色素添加剂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建立3-5条应用示范生产线进行工艺验证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建成对乳与乳制品的安全质量全程控制生产示范线1-2条,危害物积累量降低50%以上 实现对乳与乳制品的全程控制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10件,建立国家行业标准及相关规程4-6项,发表研究论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不少于5篇)。 /p p   支持年限:2018年-2022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要求企业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申报要求 /strong /p p   1.原则上要求针对相应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课题数不超过6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2个。 /p p   2.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 个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 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 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p p   3.本专项要求申报单位和项目(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本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本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如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p p   4.本专项所涉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类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须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创新工程相关规定。 /p p   5.鼓励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前沿理论和技术。 /p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p   11月24日,科技部公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申报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谢剑炜等45位专家在列。 br/ /p p   据此前发布的相关专项食品答辩评审会通知,“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申报项目定于2017年11月25-26日召开项目视频答辩评审会。 /p p   名单显示,此次评审专家共分三组,每组15位评审专家,分别对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机制及传播规律研究、粮油食品供应链危害物识别与防控技术研究、食品中全谱致癌物内源代谢规律及监测技术研究等项目进行评审。 /p p   具体评审项目及评审专家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7年度申报项目答辩评审专家 /strong /p p   第一组 /p p   【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机制及传播规律研究 食品典型污染物及潜在风险物质危害识别与毒性作用模式研究 主要畜禽产品中关键危害物迁移转化机制及安全控制机理研究 食品加工与食品安全的互作关系与调控基础研究 食品污染物暴露组解析和总膳食研究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48dcc5a-1799-4029-b247-5ae132b1f8e0.jpg" title=" 1.jpg" / /p p   第二组 /p p   【粮油食品供应链危害物识别与防控技术研究 水产品全链条关键危害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与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霉变环境影响因素的智能化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食品中生物源危害物阻控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 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智能化应用技术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ed13e53-3c9d-487d-80f4-6a0b24dbe57a.jpg" title=" 2.jpg" / /p p   第三组 /p p   【食品中全谱致癌物内源代谢规律及监测技术研究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检验技术与装备研发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检测及风险评估数据一致性评价的参考物质共性技术研究 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参考物质体系研究及评价 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 应对国际贸易食品法规精准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真实性鉴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1c8ea89c-9e4a-4099-bf40-848f88505641.jpg" title=" 3.jpg" / /p p br/ /p
  • 5.77亿!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拟立项清单公示
    p   2018年12月6日,科技部发布通知,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安排进行了公示,共计24个项目,预算5.7713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p table border=" 1"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5"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名称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负责人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央财政经费(万元)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项目实施周期(年)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及功能评价基础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谭斌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058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加工条件对食品中外源安全危害物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胡小松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36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中重点危害物质高效识别和确证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江南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姚卫蓉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12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4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中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邵兵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47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5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中生物性及放射性危害物高效识别与确证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丁郁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53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6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新发突发食品源剧高毒化学物质危害因子识别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谢剑炜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38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7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警务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李春雷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65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8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安全化学性污染物智能化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南京工业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熊晓辉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032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9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新型生物识别材料库的构建及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沈建忠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647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0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生鲜食品中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效应评价及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钱永忠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74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1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污染物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刘兆平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461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2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进口新型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暨南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王志伟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824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3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价与智能化监督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王涛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40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4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系统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南京财经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汤晓智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38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5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口岸食品安全控制与智能监控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杨敏莉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789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6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预警、应急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郭德华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89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7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高级研修学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李福荣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922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8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马俊才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01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19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网络平台的建立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徐颖华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31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0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武汉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崔晓晖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664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1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传统发酵食品加工过程内源性危害物控制技术的应用示范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江南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徐岩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28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2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刘振民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34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3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张兰威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46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r td width=" 5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4 /p /td td width=" 192"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健康功能评价应用示范 /p /td td width=" 113"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上海交通大学 /p /td td width=" 69"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魏新林 /p /td td width=" 98"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2584 /p /td td width=" 81"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3 /p /td /tr /tbody /table p br/ /p
  •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汇总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课题共资助28个项目,其中与分析测试相关的课题20个(请参见下表)。截至本文发稿之日,这20个课题中共有9个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本文根据已公布信息整理而成,如某课题已通过验收,但未对外公布,则不在本文统计之列)。 表1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资助课题情况 课题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 课题牵头承担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资助金额(万) 是否验收 验收时间 1 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吴永宁 已验收 2009.12 2 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的复合效应评估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彭双清 3 抗生素残留引起细菌耐药性安全评价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沈建忠 4 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王运浩 5 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王竹天 180 已验收 2009.11 6 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天津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利兵 已验收 2009.7.24 7 食品新资源与功能食品的安全利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李 宁 8 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储晓刚 已验收 2009.11 9 化学残留物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军事医学科学院 高志贤 10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赵云峰 已验收 2009.11 11 食品中有害残留集成检测设备的研究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陈志锋 12 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黄志强 已验收 2009.7.24 13 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曹际娟 已验收 2008.10.13 14 食品中病原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汪琳 15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秀梅 16 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魏益民 已验收 2009.6.28 18 粮油、蔬果等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浙江大学 朱 诚 19 动物产品兽药残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四川大学 王红宁 20 重要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张志强 27 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邵 兵 已验收 2009.6   备注:1. 课题是否验收情况截至本文发稿之日 2. 本表根据已公布的信息整理而成,如某课题已通过验收,但未对外公布,则不在统计之列 3. 本表仅列举仅列举“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项目中分析测试相关课题情况。 以下是部分课题情况:   课题1:化学污染物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该课题根据第4次中国总膳食研究,按12个省获得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和氯丙醇、丙烯酰胺、二恶英的膳食暴露的点评估国家数据,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向联合国提交了我国履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成效评估的基础数据。   该课题建立了膳食暴露评估用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库和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库,以CAC编码系统与代码为基础,建立了中国食品的分类和编码系统,补充完善了CAC编码系统中加工食品编码的不足使之适合于中国的食品分类,在中国食品编码与国际接轨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膳食暴露评估用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库和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库。……【详细】   课题5: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研究   该课题以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作为切入点,与国家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重点在添加剂管理所需的各项基础性研究内容上,在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新品种审批和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管理工作中逐步探讨科学合理的评价原则和模式,编制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指南,并建立了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数据库。   在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效果评价、使用管理、质量规格、检测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极大推动了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详细】   课题6:食品包装材料检测与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该课题进行了PFOA和PFOS等动物毒理学试验,对食品新型包装材料和改性包装材料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建立了食品包装材料中酞酸酯、烷基酚、氟化有机物、氯化有机物、脂肪酸酰胺类、有机锡等有害物质的色谱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 提出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重要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限量值建议。……【详细】   课题8:农药与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技术研究   该课题在大量农兽药及其代谢物残留分析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设备处理样品和精准的检测手段,达到痕量级和超痕量级农兽药残留确证检测水准 该课题还在样品净化处理、检测质量控制、残留设备研发及应用方面取得进展,首次成功研制了一台集食品样品均质、过滤、氮吹浓缩、定容、凝胶渗透和固相萃取、浓缩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高通量样品前处理设备,该系统能够一次性连续处理样品16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详细】   课题10: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   该课题建立的食品中溴代二噁英(PBDD/Fs)的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以及海产品中砷元素形态和汞元素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等方法,在检测限、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指标方面满足国内外该领域分析技术要求。   课题组研发的AF-610D原子荧光光谱仪、AF-610D2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具备元素形态和总量测定的功能,其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卫生等有关部门开展砷、汞、硒等金属元素形态及砷、汞、硒、铅、镉等11种元素总量测定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目前该设备已进行产业化转化,形成了商业仪器。……【详细】   课题12:残留标示物高通量表征关键技术研究   该课题研究集成多柱、多模式分离与色质联用技术,建立了代谢组学高通量表征技术平台,实现了从依赖生物NMR谱图表征技术向色-质高通量表征技术的过渡,弥补NMR 的动态范围有限、难以同时测定生物体系中共存的浓度相差较大的代谢产物等缺陷 开发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的色谱峰匹配软件和全二维谱图对比软件 阐明模式毒物-镰刀菌毒素与植物交互作用的代谢产物通路,筛选、分离对小麦赤霉病菌和镰刀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的抗体-抗真菌蛋白融合蛋白基因3个,获得转基因小麦株系9个,筛选获得抗镰刀菌株系4个 发现玉米赤霉烯醇在动物体内代谢的残留标示物1个。……【详细】   课题13:食品中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该课题研制出了ATP生物发光法微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解决了食品微生物从多目标菌一次复合增菌、一次提取核酸、多目标菌一次同时检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难题,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节能、节时、节力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打破了以往实验室检测试剂被国外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垄断现象,节约了30%的检测成本,缩短了30%的检测周期。……【详细】   课题16:食品污染溯源技术研究   课题组利用统计分析和信息技术,结合溯源对象的产业链过程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和具有知识产权的食用农产品及污染物溯源技术体系。   通过该技术课题的实施,在食用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方面,建立了牛羊肉的同位素指纹、矿物元素指纹溯源技术和溯源数据库,以及茶叶产地的近红外光谱指纹溯源技术 在大型动物个体溯源方面,建立了牛、羊、猪个体虹膜识别与溯源技术以及猪个体的DNA指纹识别与溯源技术 在电子标签溯源方面,建立了包括食品分类技术、食品代码技术、条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标签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食用农产品全程电子标签溯源技术体系,并在上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原产地溯源、污染物溯源、大型动物个体溯源和电子标签溯源的食品污染溯源系统与查询平台。……【详细】   课题27: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及示范   通过该课题的实施,建立了能与国际接轨的食源性“兴奋剂”检测技术 形成了一批能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检测试剂并组装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在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和汶川地震灾区得到了应用 开发出首都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和进口食品安全电子预警系统,并在奥运保障和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奥运会的成功示范应用,建立和完善了卫生监测、快速检测、远程在线监控等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八大监管手段。……【详细】   (本文根据网络媒体相关信息整理而成,可能存在某些遗漏或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邮箱:yangdd#instrument.com.cn (发送邮件时请将#换成@))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召开启动会
    3月30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和“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处长黄英明,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处长姚泽华、食品协调司调研员刘凯、食品经营司处长孙建平、特殊食品司处长于薇、食品抽检司调研员王晓峰、食品生产司主任科员张先芝,中国检科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副院长张峰,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各参与单位代表参会。江南大学陈坚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培武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钱永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吴永宁等14位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口岸技术机构和企业的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分别对两个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召开启动会会上,陈颖代表牵头项目单位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对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食品相关司以及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中国检科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同时对我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总体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就强化法人单位责任方面做了表态,强调法人单位要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经费使用、注重科研诚信,全力做好保障工作。黄英明对项目的立项表示祝贺,同时对项目实施提出要求和希望,他表示要明确责任主体,落实法人责任制,按照签订的项目任务书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完成预定目标;夯实研发体系,实行协同创新,项目牵头单位与参与单位要牢固树立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理念,提高整体效能;关注队伍建设,保证研究质量,打造人才队伍,坚守科研诚信;期待项目应用示范成果能够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并预祝项目顺利进行。姚泽华对项目的实施及管理提出了要求,希望项目牵头单位严格遵守法人责任制,做到履职尽责,为科研人员减负;严格把关经费使用,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凝练亮点,形成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做好支撑服务。食品协调司、食品生产司、食品经营司、特殊食品司、食品抽检司相关领导对项目立项表示祝贺,指出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真正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水平,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项目负责人陈颖和张峰分别代表两个项目汇报了项目实施方案,详细介绍了项目研究背景、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和任务分解、预期绩效、组织管理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听取汇报后,各项目咨询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成果应用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冷链食品储运过程风险难以快速监测、储运过程风险难以有效阻控、储运过程风险监控效率低的问题,主要围绕我国在冷链食品储运安全风险检测及智能监控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将提升我国冷链食品储运安全智能管控能力,提高我国冷链食品储运安全技术保障水平,推动我国冷链食品产业和冷链物流业健康发展。“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针对我国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智能化水平低、应用场景针对性不强,验证测试手段不足、质量评价规范缺失等问题,主要围绕一体化现场执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方面开展研究,预期成果将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快检现场执法智慧化水平,推动快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效能和治理能力。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科技进步和监管技术进步,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 科技部"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清单公示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年12月18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公示时间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22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人:陈洁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联系电话:010-88225152&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真:010-882252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电子邮件chenjj@cncbd.org.cn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2月1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2/attachment/8f1b1d31-2af8-43b2-af52-3fe4ae078b9d.pdf" title="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 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 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quot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0642a450-d084-4e59-ba1a-4aa74afba5da.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bd5ead1-7c25-4929-ab37-63978746ae4b.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e9f34b4d-7454-4131-9c0a-b3faa74045e7.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5ec92252-1826-4673-b7b2-4d7a341d8f2c.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 岛津携食品分析新方案赞助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讨会
    岛津专家提出食品安全检测方案亮相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讨会,引发各食品检验检疫部门专家关注。 近来社会屡屡出现食品问题热点,食品安全直系百姓,相关部门亦担负着重担。为了进一步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学术交流,推动食品安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针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专项进行深入研讨,9月7-9日,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讨会特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主办,岛津公司独家赞助,来自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与此会,广泛交流分享了关于各食品检测技术和多年的专项研究成果。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携两位技术专家出席此次会议,期望岛津“以科学技术向社会做贡献”的理念协助推进检测领域技术发展。 会议现场,专家齐聚会议首先由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熊先军处长致开幕辞,他指出当今食品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综合性原因促使中国食品贸易快速发展,食品进出口传统监管工作迎来巨大挑战,需要防范风险,完善新的监管体系制度。并希望全系统专家展开交流,加快研发和建立标准方法的制定工作,与国家要求高度一致,推动促进全国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李莉副院长随后为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代表主办方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并希望此次会议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品牌,在食品监测方面成为全国专家交流学术意见和成果的优秀平台,秉承拓宽交流范围,提高学术水平,广交学术人才的目的,提供更良好的发展空间。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熊先军处长致辞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李莉副院长致辞湖南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黄志强院长作了题为《LCMS-IT-TOF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多级高分辨质谱筛查技术》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岛津技术在食品检测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保健食品的非法添加检测方法进行了讲解,LCMS-IT-TOF能够针对多级离子碎片数据库无对照品准确定性,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真正MSn分析能力,快速极性转换功能,优化数据分析能力等多种出色性能,能够搭载数据分析软件建立高分辨质谱库,更便捷有效的进行分析检测工作。湖南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黄志强院长做报告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梁成珠作了题为《食品安全国内外检测方法的评估》的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张峰作了《食品中化学有害物筛查技术研究》的报告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文作了题为《茶叶中蒽醌残留量检测技术及污染物来源分析》的报告江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丁涛作了题为《蜂蜜质量安全检测简介》上海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伊雄海作了题为《高分辨质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深圳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岳振峰作了题为《香港检测技术》的报告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武彦文作了题为《食品中矿物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开发》的报告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方作了题为《GC-QTOF/MS或GC-MS/MS用于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时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的报告湖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鹏作了题为《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报告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吴岩作了题为《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的报告AOAC INTERNATIONAL理事鲍蕾作了题为《AOAC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庆华作了题为《我国二恶英分析概况》的报告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朝晖作了题为《MALDI MASS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的报告岛津分析中心专家李艳敏博士在报告会中作了以质谱显微镜的可应用范围为内容,题为《原位分子可视化时代》的报告,并希望在利用岛津iMScope TRIO质谱显微镜可在形态和分子结构上有双重的可视化结果,从而延伸到各种食品检测的应用当中。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产品专家尹宏瑞先生作了题为《科技还原真实: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对现有分析模式的改变》的报告,针对多种维生素同时分析的应用进展进行了剖析。他指出超临界流体色谱兼有GC和LC的特点,它既可分析高沸点、低挥发性样品,又有着较LC更快的分析速度,并且能与多种类型检测器相匹配,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和分类能力,在定性、定量方面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以用多种手段来优化色谱条件,从而比HPLC更易达到更高的柱效率。岛津公司利用先进理念和控制技术,实现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此外还可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组建为SFC-UV、SFC-MS、手性化合物分析方法开发、离线SFE、SFC-LC切换系统等各种不同配置,满足不同分析目的需求。岛津质谱专家李艳敏博士作报告岛津技术专家尹宏瑞先生作报告会议签到现场参会来宾合影在岛津用户交流会上,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发表致辞,他表示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在维护国民健康、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岛津(中国)作为日本岛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在中国拥有14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历来非常重视与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的合作,希望进一步为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岛津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曹磊部长发表致辞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安排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1月5日至2018年1月11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1.“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p p   联 系 人:李冬雪 /p p   联系电话:010-88225159 /p p   传 真:010-88225200 /p p   电子邮件:lidx@cncbd.org.cn /p p   2.“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p p   联 系 人:黄英明 /p p   联系电话:010-88225167 /p p   传 真:010-88225200 /p p   电子邮件:huangym@cncbd.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5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84af100-ee66-4f15-a52e-ab9d5fb78457.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68048ea-4ac5-4104-8888-311556bf577c.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12ebb90-d601-4f2d-a97d-9f221defc172.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a419b80-30fc-4d15-868c-a18561e6615d.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1b2bfe0-2c86-4c5c-98d1-631bdb5c032a.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a49499a-b2c4-470c-87f6-871115946292.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45cce0c-645f-4902-ae13-98d287f5435e.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e494216-b34e-4ecf-860d-d8b37cb0d76b.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 未知成分及不明危害物质鉴定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在首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主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实施的“食品安全未知成份鉴定平台构建及不明危害物质检定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科技项目,在不明物质鉴定和应急评估关键技术、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数据库、检测方法和操作程序,以及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项目建立了化学性、放射性、生物性不明物质鉴定和应急评估关键技术,构建了集快速鉴别、精准确证、科学评估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未知成分鉴定平台,以及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大肠杆菌等10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数据库和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高分辨液质数据库;研发了适用于食品中不明添加物鉴定的8项前处理技术;鉴定了保健食品、乳制品中10类非法添加物,形成了100余种天然、人工放射性核素的食品同步检测方法及适用于MALDI-TOF MS鉴定的食源性致病菌增菌条件和前处理方法并形成相关标准操作程序;针对不同食品种类和来源、不同人群开展了风险评价;编撰完成了放射性污染高风险食品评估和食源性放射性核素内照射剂量评估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项目成果已在国家和北京市9家食品安全实验室进行了验证与应用,提升了北京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基本实现食品安全事故处置、违法犯罪溯源及重大活动的保障的不明物质鉴定技术服务全覆盖,为突发事故的快速处置、重大活动提供了技术手段,为食品安全犯罪的源头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p
  • 2017年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研讨会在京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9月8日,2017年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专项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主办,并由岛津公司独家赞助。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领域的2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常态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广泛的技术交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f1cd4e4-5386-4ede-9ab7-328535d52228.jpg" title=" 20.png" width=" 600" height=" 4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讨会现场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处长熊先军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莉致开幕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熊先军讲到,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技术的发展,要求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关键技术储备,使我国基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接轨的水平,为食品安全和应急检验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希望检验检疫系统内的专家加强学习和交流,加快标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后,熊先军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aeaac16-8244-46ea-ab7e-5a94822ab9cd.jpg" title=" 1.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处长 熊先军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李莉首先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承办单位和赞助企业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表示,本次会议对进一步提升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希望本次会议能为从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一个平台,帮助大家进一步增强学术洞察力,提高学术敏感度,推出更多学术优秀成果和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最后,李莉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c79f4ec-0c99-480b-aa06-953a486d1400.jpg" title=" 2.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李莉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湖南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黄志强作了题为《LCMS -IT-TOF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多级高分辨质谱筛查技术》的报告。他介绍,针对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方法有快筛试剂盒、HPLC-PDA、LC-MS/MS和LCMS -IT-TOF。其中,LCMS -IT-TOF可多级离子碎片数据库无对照品准确定性,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真正多级质谱分析、快速极性转换、优化数据分析的有点。LCMS -IT-TOF多级质谱库无对照品定性过程一般为样品前处理、分析一级质谱图、METID软件初筛、多级质谱分析、多级质谱库准确定性。之后,他以壮阳类-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定性和预测硫代西地那非分子式实验为例,对LCMS -IT-TOF多级离子碎片数据库无对照品准确定性法作详细介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b5f473d-b201-42a2-9bda-7c03deddd8fc.jpg" title=" 3.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湖南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质检总局首席研究员 黄志强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OAC中国区主席/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梁成珠作了题为《食品安全国内外检测方法的评估》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标准方法现状,并指出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相关支持性法规还需完善,部分检测方法的性能指标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有强制实施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方法或标准应用的后评估较为薄弱;而国外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有较为完善的支持性法规体系,方法与实际需求衔接的较为及时,标准不具强制性,方法的开发评估工作较为扎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a43729a-9642-4494-a18d-8435c52ce41e.jpg" title=" 4.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OAC中国区主席/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 梁成珠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首席专家/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张峰作了题为《食品中化学有害物筛查技术研究》的报告。张峰介绍,食品中化学有害物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开始向非靶标筛查技术方向发展。他向与会者讲解了他们课题组关于筛查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某药物原料(小牛肺部灌洗液)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通常为60%,2015年监测合格率突然达到90%以上,但终产品发现内毒素。张峰课题组推断添加或污染的种类为抗生素,之后基于抗生素数据库质谱筛查发现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等抗生素。为解决实际应用的方便、快捷、成本问题,开发了胶体金快检技术,用于原料药的日常快检。此外,他还介绍了食品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功能性多糖分析技术、食品中致病菌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技术、基于质谱裂解规律的食品安全筛查技术和食品安全绿色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539b6bd-65dd-4783-bfeb-38801d237991.jpg" title=" 5.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首席专家/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张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谢文作了题为《茶叶中蒽醌残留量检测技术及污染物来源分析》的报告。欧盟规定蒽醌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为0.02mg/kg,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为蒽醌的致癌性在人类上证据不足,但在动物实验上有足够的证据。谢文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她们课题组针对茶叶中蒽醌残留量检测所开展的样品前处理、质谱检测、提取溶剂的选择、加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净化柱的选择、蒽醌添加回收、污染物来源分析等相关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903814f-7059-4610-9e42-7c387aa2cce8.jpg" title=" 6.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 谢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江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丁涛带来了题为《蜂蜜质量安全检测简介》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我国蜂蜜掺假问题以及现有针对蜂蜜掺假鉴别标准方法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102137a-3c2d-468b-8d49-44a04f5014af.jpg" title=" 7.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江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研究员 丁涛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上海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伊雄海带来了题为《高分辨质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采用高分辨质谱筛查测定食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2be9fa6-ae33-4210-b4e1-fece4bc5b671.jpg" title=" 8.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上海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伊雄海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深圳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岳振峰带来了题为《香港& lt 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 gt 检测技术》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香港除害剂检测方法的采用及参考标准和深圳CIQ检测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6c8c3f7-0649-45c9-bc43-a0862eab1691.jpg" title=" 9.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深圳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副主任 岳振峰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理化测试中心研究员武彦文带来了题为《食品中矿物油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开发》的报告。近年来,矿物油污染食品重大事件在国际上频繁发生。武彦文课题组采用液相色谱-气相色谱(配备氢火焰离子检测器)联用仪(HPLC-GC-FID),建立了一种在线净化、分离测定大米中矿物油(MOSH和MOAH)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节省溶剂使用量,适合粮食中饱和芳烃矿物油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d768d6d-f0d2-4748-999d-0f00ea32d493.jpg" title=" 10.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理化测试中心研究员 武彦文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福建检验局技术中心副主任杨方带来了题为《GC-QTOF/MS或GC-MS/MS用于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时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的报告。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杨方向与会者介绍了她们课题组开发的基于GC-QTOF/MS检测的茶叶前处理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6f921e7-5706-4a46-85e1-78ce6c6c361a.jpg" title=" 11.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福建检验局技术中心副主任 杨方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湖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王鹏带来了题为《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的报告。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化学、医学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王鹏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研究制备的分子印迹复合材料及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e46159d-450d-4a2a-aa8e-468e1334c702.jpg" title=" 12.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湖北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鹏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吴岩带来了题为《食品中酪蛋白磷酸肽含量检测技术研究》的报告。他介绍,酪蛋白磷酸肽具有很强的促钙吸收活性,因此逐渐成为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和研究人点。之后,他详细讲解了他们课题组采用液相法、液质联用法进行酪蛋白磷酸肽含量检测的相关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4677e14-341a-4e65-8170-53c7b01bb188.jpg" title=" 13.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副主任 吴岩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OAC INTERNATIONAL理事鲍蕾带来了题为《AOAC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及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的报告。她向与会者介绍了AOAC标准的制定程序及在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cba45dd-b297-4fc5-a6bc-1627be33162e.jpg" title=" 14.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AOAC INTERNATIONAL理事 鲍蕾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庆华带来了题为《我国二恶英分析概况》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国际上二恶英类监测方法体系概况和一般流程。之后,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利用HRGC和HRMS开展的二恶英类监测方法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3e7c7b1-ce05-4cf1-8a78-100b37d72b36.jpg" title=" 15.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庆华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朝晖作了题为《MALDI MASS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的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采用MALDI-TOF对食品中致病菌的指纹分析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035d3cb-045c-4735-a134-e249390042cb.jpg" title=" 16.png" width=" 234" height=" 300"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234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朝晖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本次研讨会全面展示了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最终,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p
  • 科技部发布2017年“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申报通知
    p /p p   仪器信息网讯:2017年8月,科技部发布2017年“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项目申报通知。据了解,此次“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旨在支持加快研发快速检测和非定向筛查技术及产品,大幅提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和装备国产化率,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国统一的追溯预警体系和全链条的过程控制体系及国家食品安全大数据云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管应急技术体系 积极转化研究成果,针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应急保障、社会共治等重点领域,开展区域和产业链综合示范,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的转变。 /p p   同时,针对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检验技术与装备研发成为项目支持的重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通知全文如下:   /strong /span br/ /p p strong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strong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p 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p p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p 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p 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 /p p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p 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p p   ——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答辩评审结果前两位的申报项目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p p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p 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p 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 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 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p 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p p   三、申请资格要求 /p p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p p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p p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p p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p p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和课题)。 /p p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p p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p p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p p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p 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p p   四、具体申报方式 /p 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p 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8月8日8:00至9月7日17: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p 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 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 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p 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p 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p p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p p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67、88225168 /p p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工业生物技术处,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邮编:100039。 /p p   (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59、88225189 /p p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医与中药处,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4号楼,邮编:100039。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strong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f61aee5b-6322-48cf-9c5f-bb1315f95a12.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1.“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doc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trong /span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trong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b9a6c434-3ebb-4e27-b39c-e7659cc961be.doc"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2.“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doc /a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 技 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8月1日 签发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7年8月4日 发布 /strong /p
  • 岛津大力赞助质检系统“食品安全检测与关键技术高级研修班”
    3月26日,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办,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承办的为期4天的&ldquo 食品安全控制与关键检测技术&rdquo 高级研修班在石家庄市国际大厦隆重开班。岛津公司作为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成功赞助了本次高级研修班。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能力和水平提升主要围绕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关键检测技术、高端仪器的作用发挥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是此次高级研候修班的研修主题。针对这三个方面,本次高级研修班课程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食源性疾病监测网、食品包装质量安全隐患及监管现状、食品中激素残留危害与关键检测技术、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关键检测技术、色-质联用仪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领域监管、质检、科研、生产一线的50余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齐聚石家庄,展开了效果极为显著的深入培训。 授课老师均为国内食品安全检测、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首席专家,原国家兴奋剂检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杨树民研究员讲述了《食品中激素残留危害与关键检测技术》;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检验管理处李绍连处长讲述了《食品安全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技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控室主任郭云昌研究员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一室主任李凤琴研究员讲授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基础》;河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郭丽敏副总工程师介绍了《食品包装质量安全隐患及监管现状》;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兵研究员讲授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关键检测技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冯峰副研究员介绍了《色-质联用仪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塑化剂&hellip &hellip .真可谓 &ldquo 食&rdquo 面埋伏。在每次食品危机发生之际,岛津公司都在第一时间提供出食品安全的全面解决方案,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留下了自己鲜明的身影。在本次培训班的后半程,岛津公司市场部的文艳女士以&ldquo 岛津最新液质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rdquo 为题开始了她精彩的发表。她以许多鲜活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mdash &mdash LCMS-8030以及液质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LCMS-IT-TOF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优势。随后,岛津公司市场部胡家祥经理在题为&ldquo MDGC多维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rdquo 的报告中,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详尽地介绍了岛津MDGC多维色谱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在复杂困难的食品分析中所发挥出的威力。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对岛津公司的以最尖端分析测试技术为依托的食品安全检测整体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纷纷与岛津人员互动交流。由于时间所限未能在培训班上充分进行的互动交流在岛津举办的招待晚会上继续展开。反映出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欲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急迫心情。 在岛津招待晚会上,岛津公司北方大区营业负责人张建军先生发表致辞。他强调,岛津公司进入中国以来,由远及近,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忠实践行着&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健康&rdquo 的经营理念。今后,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不仅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用户提供先进的分析技术与完善的售后服务,而且将积极地致力于用户本身分析技术水平的提升,为保证民众的&lsquo 菜篮子&rsquo 安全继续贡献一己之力。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首轮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p   据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生物中心于2017年10月13日至10月18日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申报项目首轮评审。此次评审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20人。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组1:食品腐败变质以及霉变环境影响因素的智能化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p table width=" 542" border=" 1" align=" center"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style=" height:40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罗义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开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梁兴国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海洋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都述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南京医科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谢凌天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马钺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师迎春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7"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13"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达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天津大学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组2: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智能化应用技术研究 /p table width=" 533" border=" 1" align=" center"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style=" height:40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许科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吴光红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刘建军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茵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焦必宁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刘景圣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吉林农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7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陈吉文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组3:食品真实性鉴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p table width=" 533" border=" 1" align=" center"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tbody tr style=" height:40px" class=" firstRow"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序号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专家姓名 /span /strong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trong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所在单位 /span /strong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1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杜明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2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单杨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3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立实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四川大学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4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张开利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山东泰山啤酒有限公司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5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王利兵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span /p /td /tr tr style=" height:40px"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5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16px font-family:宋体" 6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106"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储焰南 /span /p /td td style=" 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 width=" 372" height=" 40" p style=" margin-top:auto margin-bottom: auto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宋体"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span /p /td /tr /tbody /table p   专业机构: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p p   专项联系方式:010-88225166,010-88225167 /p
  • 科技部确定“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落户烟台
    日前,国家科技部确定由山东烟台市鲁花集团承担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研究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涉及严重制约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有效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问题。
  • 食品安全:关键是完善食品检测技术
    “给我拿一个奶油夹心面包,再来一杯豆浆。”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鹏鹏都会到离家不远的面包房买早餐,然后边走边吃去上学。   城市中,类似鹏鹏这样吃早餐的学生不在少数。几乎在每个住宅小区的周围,都有一家或几家面包房,并且面包品种繁多,竹炭纤维面包、海带面包、蓝莓夹心面包……   记者随意走进几家面包房发现,一般加盟连锁店都会有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等,而一些小的面包作坊几乎属于少证或无证经营。   其实,面包只是我们日常食品之一,米、面、奶、蛋、菜……这些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的。那么这些食品的安全如何得以保证呢?   食品安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   当前,谈起食品安全的问题,很多人自然而然都会想到去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只是在标准上的规定,如果没有检测技术,首先你不知道一种食品是不是有不安全因素,其次你无法知道这种不安全因素的程度如何,这才是导致人们长期受到食品安全困扰的原因之一。”河北省廊坊食品工程学校讲师郭亚建接受《科学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的确,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直接影响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再加上大量化肥、农药、兽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又从源头上给食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在我国,从国家、省级到市县级检测机构约有数千家实验室和数十万检测技术人员,这就出现了如何保证检测数据统一可靠的问题。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曾撰文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源充分的国家食品安全计量溯源体系为其提供可靠性与可比性的支撑,就会产生无效的测量结果,造成分析测量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由此导致错误的决策而引起无法估量的后果。   检测试剂的生产缺乏监管   食品检测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程度。而检测技术的精准是需要高质量的检测试剂产品和仪器的支持。   于是,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对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研发。除了进行湿度、洁净度等物理量测量外,一些化学及生化分析仪器包括紫外线、可见光、荧光、原子吸收等分光光度计,以及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微生物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器等、快速检测仪器等开始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得以应用并推广。   “其实,国内专注于食品安全检测生产试剂盒或仪器的大型企业并不是很多,并且部分产品在稳定性和灵敏度方面也需要提高。”北京阿匹斯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刘军毫不隐讳地指出,国内由于缺乏食品检测试剂生产的参考体系导致了食品检测试剂的质量良莠不齐。“如果选用国内外的同一原料试剂对同一食品进行检测,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家鹏对刘军的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但我一直对食品安全检测试剂的市场充满信心,虽然由于缺乏政府对企业生产资质的统一监管,现在很难形成一个像医疗体外诊断试剂一样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提升发展。”柳家鹏说。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在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分属于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不同部门分管食品(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这种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和长效监管机制。   “往往一个产品需要重复检验,有时候还会出现不同部门之间互不承认检验结果的现象,既浪费检验资源,又增加食品企业的成本。”郭亚建说。   郭亚建建议,借鉴药品检验的模式,工商、卫生、农业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到一起,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的检测,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责任,规定所有的食品都应当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检测机构加强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免收检测费,不合格的收取检测费,同时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发布。
  • 食品安全高峰论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技术研讨会
    “2010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技术研讨会报道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4月16日上午,“2010第三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专题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中华厅召开,来自食品行业的相关代表约60余人参会,会议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拉曼光谱、ATP荧光仪、生物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技术及其最新进展作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蒋士强研究员主持会议   仪器信息网作为专业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对会议报告作概要报道,内容如下: 报告人: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 王亚军先生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王亚军先生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兽药残留检测发展趋势、检测关键技术分析、硝基呋喃代谢物检测整体解决方案。王亚军先生从前处理技术、衍生化技术、荧光分析三个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并指出衍生化技术具有提高检测灵敏度与选择性的优点,通过衍生可以实现对某些小分子兽药的色谱检测,而荧光分析法则有检测灵敏度高、具有特异性的优点。王亚军先生介绍的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前衍生化法及现场快速检测法两种,同现有仪器法、酶联免疫法、前衍生化法比较,现场快速检测法具有明显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等优点,六角体科技正在进行相关仪器的研制。 报告人:欧普图斯(苏州)光学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陆宗惠博士 报告题目:纳米增强拉曼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陆惠宗博士的报告主要分为拉曼及纳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产品性能介绍等几个部分。陆博士提到,拉曼及纳米增强拉曼检测技术适用于牛奶中微量三聚氰胺、水产品、谷物、蔬菜等日常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并将纳米增强拉曼光谱与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ELISA、红外光谱等常规分析技术对比,分析了其在样品处理、检测时间、检测成本、仪器成本、重现性、现场检测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陆博士还提到欧普图斯的产品在参加2008年10月科技部等部门组织的“生鲜奶中三聚氰胺统一测试”中取得了良好表现。 报告人: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彭年才先生 报告题目: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实时定量PCR和ATP方法   李明先生介绍说,实时定量PCR仪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抗污染、易操作的优点,国家目前已有食品相关检测标准涉及到实时定量PCR。国家相关法规条例的实施,促使食品安全管理出现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食品行业对ATP荧光仪的需求或将有明显加大。李明先生还简要介绍了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有10多年的PCR仪研究生产历史,有良好的科研技术产业化基础,曾在国内率先批量生产甲型H1N1流感实时荧光PCR仪等。 报告人: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马孝斌先生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与应用   马孝斌先生在报告中提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中,农兽药、抗生素、毒素残留超标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仅2009年10月,我国对美出口产品受阻批次就达到100批。就食品行业现状而言,中国各类食品企业中,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占5.8%,其占据了72%的产品市场,而78.8%的10人以下企业小作坊则占据了9%的产品市场。马孝斌先生着重介绍了酶联免疫 (ELISA)及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的优点及其应用,并介绍了望尔公司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于样品前处理的DPS-20多功能匀浆机、应用于现场检测的抗生素检测试纸条以及基于ELISA试剂盒的定量检测方案。 报告人:NEOGEN CORPORATION国际拓展部总监Chuck Bird先生 报告题目: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前景展望   Chuck Bird先生主要介绍了NEOGEN公司:1982年成立,是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动物安全、植物安全、卫生安全的全球性企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2009年销售营业额超过1.18亿美元,在中国,目前由安德珍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代理其产品。NEOGEN公司获得了众多重要奖项,如福布斯最佳长期持有股票奖、英国女皇奖等。公司产品包括ATP荧光仪、试剂盒、试纸条、免疫亲和柱等,检测范围涵盖了天然毒素、致病菌、食物过敏源、腐败的生物体、农兽药残留等。 报告人:福赛特生物技术江阴有限公司洪文敦博士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生物传感器   洪文敦博士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的结构、反应原理,在食品安全检测应用上,该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多菌灵、百草枯等农药残留,瘦肉精、氯霉素等兽药残留,以及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等真菌毒素。另外,洪文敦博士个人也有丰富的求学经历及在美国、台湾长期工作的复杂背景,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报告人:广州华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曹以诚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的基因快速诊断检测平台   曹以诚教授将基于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与常规PCR、实时定量PCR作比较,指出LAMP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特异性极高、不依赖仪器判读结果的优点,整个检测流程只包括加入待测样品DNA、金属浴恒温60分钟、倒置试样溶液后判读三个步骤。广州华峰在国内率先进入LAMP技术领域并实现三大创新:只要有可检测特异基因,就可以应用LAMP技术 创新设计的“华峰LAMP反应管”,彻底解决气溶胶干扰 基本摆脱对仪器的依赖,整个检测过程仅需水浴锅(或金属浴)一种设备。LAMP技术不仅可应用于食品、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检测以及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还能在医学诊断等领域得到应用。曹以诚教授还提到,广州华峰的LAMP技术是开放性的技术平台,希望能与专家合作,致力于发展LAMP技术。 报告人: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相关病原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研究   杨瑞馥研究员介绍说,上转磷光技术(UPT)的是基于上转磷光材料(UCP)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标记技术,UCP作为一种标记物具有无本底干扰、无淬灭、适于多重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显著优势,从本质上有别于传统标记物。国外已有相关的军用产品及民用产品,在国内,杨瑞馥研究员及其所属研究团队进行了多年相关研究,建立了UPT免疫层析技术平台,研制了UPT-1生物传感器等,随后通过不断完善,开发了“一键式”现场快检UPT免疫层析系统、十通道检测UPT免疫层析系统、二重检测UPT免疫层析系统,目前为止研制完成UPT免疫层析试纸共12种。UPT综合检测体系可推广至食品安全、生物反恐、临床检测领域,希望促使该平台走向市场。
  • 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集中亮相第六届食品安全大会
    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层出不穷,从老酸奶中被添加“工业明胶”、到白酒行业“塑化剂超标”、以及最近爆发的“速成鸡”安全性之争,一系列事件涉及到众多知名品牌的信任危机,更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加大食品安全重点检测项目的技术攻关力度,让食品质检专业人员充分了解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尽早熟悉新的检测步骤和仪器设备,提升检测技术水平,由北京食品学会和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将于2013年4月1日-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CNCC)隆重举办。   目前,国内外诸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著名厂商均已报名参加本次大会,如安捷伦、赛默飞世尔、默克密里博、布鲁克、AB SCIEX、BD诊断、德国莱驰、QIAGEN、IKA、培安、梅特勒-托利多、赛多利斯、西格玛奥德里奇、艾万拓化工、博纳艾杰尔、欧普图斯、迪马科技、莱伯泰科、勤邦生物、北京陆桥、智云达科技等,聚集了众多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先企业,将集中展示其新技术和新产品,发表技术演讲报告和应用解决方案。   大会精彩亮点介绍:   “1场”食品安全研究与发展大会主题论坛   “20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和重点问题专题研讨会   “60家”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和优秀解决方案参展商   “100位”食品界专家和行业顶尖企业登台发表精彩演讲报告   “1000多”食品行业人士齐聚北京—为您带来最前沿的食品安全分析案例。   大会主要讨论议题:   01. 食品安全—色谱分析技术 02. 食品安全—质谱分析技术   0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04. 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   05. 食品安全—样品前处理技术 06. 食品安全—辐照加工技术   07. 食品安全—监控和信息技术 08. 食品安全—新产品与新技术   09. 农兽药残留分析 10. 重金属元素分析   11. 食源性致病菌分析 12. 生物毒素分析   13. 塑化剂筛查与分析检测 14. 地沟油筛查与分析检测   15. 牛奶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16. 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17. 营养与保健食品的质量安全 18.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与安全应用   19. 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20. 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过程控制   如您有兴趣在第六届食品安全大会上进行产品展览或发表技术讲座,请尽快报名,展位数量和演讲时间段有限,先到先得,订完为止。   大会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 凡 老师 手机:15910886126   电话:010-63815398 63854275 传真:010-63851905   电子邮箱:wf_bj@hotmail.com 大会网址:www.cbifs.net
  • “药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日前,科技部组织召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会,“药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组验收。   “药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启动的“药品安全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组织部门的首个国家支撑计划项目。   科技部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执行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项目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审核验收。并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评价。   该项目分7个课题,涉及从药品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生产规范、检验技术、质量标准、用药规范到不良反应监测等药品生命周期的各关键环节,围绕药品安全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培养了一批药品安全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并取得了以下四项成果:一是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价技术的建立 二是药品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性研究 三是GCP、GMP关键技术研究 四是安全用药监测研究与预警技术系统的研究。
  • “动物源性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月9日,华中农大袁宗辉教授主持的“动物源性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物高效检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此成果应用11年来,为我国养殖业累计挽回损失1751.52亿元,年均159.23亿元。  该项目还在发现、追查和处置“瘦肉精”“多宝鱼”“红心鸭蛋”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保障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国庆60周年等重大活动顺利举行中作出独特贡献。  另外,华中农大张启发主持的“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基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金梅林教授主持的“我国重大猪病防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食品安全导刊专访】同方威视应用拉曼光谱技术,为食品快检行业赋能
    近日,备受瞩目的CBIFS 2019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于4月12日在重庆圆满落幕,同方威视作为特邀白金厂商出席了本次会议,资深产品经理陈卓博士于大会主论坛做了题为《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会上,陈卓博士接受了食品安全导刊记者的特约采访,对公司业务发展和产品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并着重介绍了针对食品安全的非定向筛查技术。陈卓博士指出,食品安全检测属于安全检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方威视和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安检技术检测研究院,在其下设的拉曼食品安全领域关键技术部门,绝大部分为博硕人才。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方向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技术,即表面增强的纳米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拉曼仪器便捷化技术及算法识别技术,这四个方面需要的人才各有不同——表面增强技术需要具备化学背景知识的专业人士;样品前处理技术需要食品专业的技术人才;仪器研发需要光学、物理、机械方面的人才;而算法识别技术更需要软件工程师和算法工程师的维护。只有四个领域的工程师互相配合、融合四个关键技术,拉曼食品快检技术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应用。采访中,陈卓博士着重介绍了RT5000食品安全检测仪及其使用的非定向筛查技术。该设备可检测农药残留、非食用化学物质、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兽药残留、保健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六大类100余项物质,适用于市场监管总局、公安海关、食堂商超、餐饮企业等的日常监测,也可为重要场所、重大活动提供食品安全保障。RT5000食品安全检测仪中使用了独特的非定向筛查技术,其主要可以解决两大问题。首先,哪类食品应该检测哪个项目其实是难以预先判断的,比如饮料中有非法添加物质、滥用添加物质,甚至是农药残留,如果只检测某一单项,很容易出现假阴性。RT5000拉曼光谱仪采用非定向筛查的方法,可以在不指定检测项目的情况下,采用一键检测模式从百余项超标物质中进行筛查,从而解决漏检、假阴性问题,帮助检测人员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同时,非定向筛查技术还大幅度提升了检测效率,如用传统的方法检测饮料中超标物质时,因不知道可能超标的是何种添加剂,可能需要检测5~10次,对应就需进行至少五次前处理,耗时耗力,而RT5000的非定向筛查系统可以实现一次前处理就对所有可能超标的添加剂进行筛查,从而大大提升检测效率。经过了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同方威视的拉曼光谱产品深耕行业应用,现在已经形成了RT1003、RT2000、RT5000和RT6000等四大系列的10多款产品。陈博士表示,未来会继续聚焦于拉曼光谱技术,并结合其他前沿分析方法,开发一系列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用以满足用户需求,最终达到让我们的产品广泛服务于大众的目标。 【延伸阅读】同方威视:十年铸剑 推动拉曼光谱技术的深入应用从“权健”看保健品非法添加 同方威视推出拉曼快速检测方案同方威视拉曼光谱技术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肉类食品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通过评审
    日前,由新疆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参与的“肉类食品安全快速无损检测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通过专家评审。   作为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项目针对肉类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与系统进行研究,旨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实用系统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重点进行猪、牛屠宰前后生鲜肉生产全程中食品安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与系统的研发,并对该项技术与系统进行应用示范。   据了解,该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提升以雨润为主的肉类产品企业检验技术与产品安全水平,更将提升新疆乃至全国肉类食品安全信息检测技术和系统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肉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 国务院印发2017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这些关键点值得关注
    p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网站发布关于印发 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p p   通知中很多关键点值得大家关注: /p p   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 /p p   将颁布进口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规范,启动分类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p p   将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 /p p   年底前出台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p p   加强食品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p p   加强食品和农产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公布食品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 /p p   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 /p p   应用“互联网+”检验检测技术,推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 /p p   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基层装备标准化,保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 /p p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strong /p p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问题依然复杂严峻。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监管措施,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现就2017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p p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 /p p   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中央政法委牵头,高法院、高检院、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抓紧修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基本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规章制修订,落实处罚到人。推动地方食品生产经营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管理办法在年内全部出台。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修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研究制定餐厨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处理相关法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法制办按职责分工负责)修订出台学校食堂与外购学生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教育部牵头,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办法,抓紧修订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强食品安全法治教育,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全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完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指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检查,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p p   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p p   推动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继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一批重点急需的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其检测方法。加强标准的宣传、培训与跟踪评价,强化标准制定、执行和监管的衔接。加强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与管理,指导地方清理标准,建立地方标准目录。(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加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的检验方法研究。(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制定蔬菜及特色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小品种畜禽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兽药残留标准100项,全面清理整合和修订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颁布进口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规范,启动分类制定“一律”限量标准。(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配合)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国家粮食局牵头,质检总局配合) /p p   三、净化农业生产环境 /p p   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年底前出台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环境保护部负责)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配合)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总结长株潭试点经验,加快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种植结构调整,指导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以及重度污染耕地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定。(农业部负责)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处理好调整种植结构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会同相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p p   四、加强种养环节源头治理 /p p   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在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加强农药兽药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禁止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等农作物的生产,分期分批对高毒农药采取禁限用措施。实施兽用处方药管理和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加大科学种养技术培训力度,指导农户依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严禁使用“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物质。(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配合)推行病虫害、动物疫病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扶持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农业部牵头,质检总局、财政部配合)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深入推进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集中治理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突出问题。(农业部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 /p p   五、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监管 /p p   推进风险分级制度落地,在风险分级基础上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原则,通过彻查隐患、抽检“亮项”、处罚到人、公开信息,曝光所有违法违规企业,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力度,推行检查表格化、抽检制度化、责任网格化,落实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两个责任。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在大型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鼓励获得认证。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开展放心菜、放心肉超市创建活动,督促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第三方平台开办者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小摊贩、小餐饮实行集中规范管理。加强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监管,规范标识标注。严格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加强对已注册企业事中事后监管。(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放心粮油”供应网络质量安全监管。(国家粮食局负责)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重点排查治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农业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严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教育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贯彻实施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推进列车快餐供应商资质管理,做好春暑运铁路食品安全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大力倡导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落实进货查验、原料控制、环境卫生等制度,落实餐饮单位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订餐的监管,及时查处网络订餐违法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 /p p   六、严密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p p   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大风险监测评估力度。推进部门间、地区间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检信息共享,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加强风险监测结果通报与会商研判,为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检,依法公布抽检信息。(农业部负责)对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按职责分工负责)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统筹国家、省、市、县四级抽检计划,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率和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建立风险预警交流工作体系,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探索开展大型食品企业风险交流,完善重要信息直报制度和直报网络,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预警,制订国家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实施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强对高风险、高关注度进口食品监管。落实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国境口岸食品安全监管,加强进出口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监管,开展风险监控。(质检总局负责)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保监会配合) /p p   七、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p p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和绿色导向,严格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以及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种养结构。(农业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出台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快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严格行业准入,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发布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追溯体系行业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和不合格畜禽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防“地沟油”流向餐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研究制定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完善食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配合)推进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质检总局牵头) /p p   八、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p p   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严惩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整治非法添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滥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所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均应追究到人,并向社会公开被处罚人的信息。建立健全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信息发布制度,控制产品风险和社会风险,保障公众知情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农业部、公安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通报机制,解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取证难、移送难、入罪难以及检验认定经费、检验结论出具、涉案产品处置等问题。(中央政法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农业部、质检总局、公安部、高检院配合)加大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查处力度。(工商总局负责)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相关产品的执法打假力度。(质检总局负责)加大对重点敏感食品走私的打击力度。(海关总署负责) /p p   九、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p p   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统一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实行综合执法的地方,要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中央编办配合)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建设职业化食品药品检查员队伍,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技术职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合理确定薪酬待遇,用专业性保证权威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配合) /p p   十、加强食品安全基础和能力建设 /p p   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落实“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的考评内容。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评估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构与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推动实现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配备标准化。强化各级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犯罪专业侦查力量。加强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管理。加强食品相关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鼓励政策,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检验检测资源作用。加强食品和农产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公布食品检验复检机构名录,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继续推动食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质检总局、中央编办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国家粮食局牵头,质检总局配合)应用“互联网+”检验检测技术,推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新业态发展。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示范。(科技部负责)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配合)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试运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业部负责)加强肉类、婴幼儿配方乳粉、蔬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编制食品安全2030规划纲要。编写食品安全年度报告。(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 /p p   十一、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p p   加强食品安全新闻宣传,做好舆论监督,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中央宣传部负责)举办“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展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双安双创”)行动成果。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普法宣传。(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强化食品安全科普网点建设,推进食品安全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和示范创建,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中国科协负责)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教育部负责)贯彻实施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加强投诉举报体系能力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者的联合惩戒。(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p p   十二、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 /p p   各地要把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作为公共安全问题来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保证监管工作有责任、有岗位、有人员、有手段,支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发挥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食品安全办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各级食品安全办力量,强化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完善风险交流和形势会商工作机制。(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投入力度,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基层装备标准化,保障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经费,特别是检验检测经费。(各省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财政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开展“双安双创”行动,对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授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样板,开展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组织召开“双安双创”现场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配合)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和现场考核,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配合)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绩效与履职评定、奖励惩处挂钩制度。(各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制定食品安全工作问责办法。(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监察部配合)依法依纪严肃追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渎职责任。(监察部负责) /p p & nbsp /p
  • 辽宁打造“四位一体”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兔年春节前夕,由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辽宁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承担完成的国家质检总局课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关键技术研究》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该课题首次采用JAVA语言B/S架构,建立了一套包括国家、省、地方三级操作界面和进出口动物源、植物源、加工食品六个模块的“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控计划制定、计划分解、监控数据传递、监控结果统计与分析、监控报告起草等软件管理功能,保证了残留监控管理过程及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动态性和即时性。   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将上述研究成果列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计划,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科研+专利+标准+产业化应用”四位一体   所谓“科研+专利+标准+产业化应用”四位一体的检测技术创新模式,一是在科研项目立项、申请等方面,密切围绕检验检疫业务工作的特点,与检验检疫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重点解决食品安全检测关键技术难题,确保所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在检验检疫实际工作中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市场开发空间。二是在项目和课题研究中立足于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确保所完成的科研课题具有创新性,拥有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是不断地将这些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陆续地制订成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使新技术在检验检疫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标准依据。四是将这些具有重要引领性创新和推广应用价值的专利技术,在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发布实施的基础上,在检验检疫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成熟产品则实现产业化并推广销售。将上述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检验检疫技术运行体系,既拓宽检验检疫把关新领域,又保证检测结果快而准。   瑞士专家与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人员进行技术交流。   从科研到专利、标准化再到实际应用,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在食品安全检测之路上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能够取得积极社会效果的创新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但其对于检测技术领域改革创新的示范意义已经开始显现。   小试剂盒做出“大文章”   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周兴伟介绍,转基因检测技术早在科研立项阶段,重点实验室就瞄准当今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转基因食品检测”这一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检验检疫业务实际,从填补国内相关科研空白的小小“试剂盒”入手,做出了一篇篇“大文章”。   目前,重点实验室转基因产品检测使用的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关键试剂,在为国家节省大量财力的同时,打破了国外企图垄断国内转基因产品检测试剂盒的局面,使得国外转基因产品检测试剂盒始终没能进入国内市场,提高了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重点实验室获得的“用于转基因玉米实时荧光PCR检测的探针序列和试剂盒”和“用于转基因油菜实时PCR检测的探针序列和试剂盒”等国家发明专利5项已成功应用于检验检疫实际工作中 2009年,由重点实验室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微生物高通量检测试剂盒的研制”重大课题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解决了食品微生物从多目标菌一次复合增菌、一次提取核酸、多目标菌一次同时检测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难题,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节能、节时、节力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食源致病菌检测方面全部取代国外昂贵的商业化试剂盒。   基于这一体系,辽宁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自2005年7月正式成立以来,科研制标及实际应用取得了累累硕果:   近几年来,重点实验室组织完成了多项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的国际实验室间能力验证项目,如APLAC T046“致病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APLAC T047“动物源性成分检测能力验证计划”、APLAC T050“虾中硝基呋喃代谢物能力验证”和APLAC T056“大米农药残留量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等。同时,还组织完成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 T0158“食品添加剂毒性测试能力验证计划”,CNAL T0159“致病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CNAL T0160“毒麦检疫鉴定能力验证计划”和CNAL T0161“牛羊源性成分检测能力验证计划”等能力验证项目。这些能力验证项目分别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国内、国际多项空白。   2009年10月27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输韩大米221项农药残留MSM检测方法开发任务,自10月27日项目启动至11月30日,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前期调研、文献搜集、技术开发路线设计,最终采用GC/MS、LC/MS/MS、GC、LC等共6个方法完成了研发任务,并于12月31日通过了CNAS的现场评审并提交扩项评审材料,保证了输韩大米的顺利出口,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010年7月,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20项细菌核酸国家标准样品。该批细菌核酸国家标准样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解决了细菌核酸标准样品高效稳态制备核酸、保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等关键制备技术难题 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开发的5种能力验证标准样品已获得专利并已经投放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关提速的深层次效应   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由食品安全带来的国际贸易问题日显突出。发达国家凭借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等优势,实施以检测标准为基础的贸易技术性屏障,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持走“专、特、精、新”研发之路的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加快出口食品农产品检验和通关速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令人可喜的初步成效。   2010年10月,由重点实验室承担的的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五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病原荧光PCR和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其试剂盒的研制》通过成果鉴定。该项目开发的cDNA基因芯片可同时高通量检测五种猪繁殖障碍疾病病毒(PRRSV、JEV、PPV、PRV、PCV-2),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在4小时内即可得出全部检测结果,相比传统检测方法所需2天的检测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为出入境种猪的快速筛查和国内猪场对这几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检测技术。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cDNA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11年1月23日,由重点实验室首次承担的大连市地方科研项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胶体金试纸的研制”,经过课题组两年的潜心攻关,顺利通过由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验收鉴定。该课题制备出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单克隆抗体,将其作为捕捉抗体,结合多抗组装制备成胶体金试纸条。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制的试纸条快速便捷、特异敏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的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技术,尤其适用于基层兽医部门及相关实验室的快速检测,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辽宁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再次顺利通过了辽宁省重点实验室验收组的验收,验收组充分肯定该实验室在支持辽宁省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希望实验室充分发挥资源及技术优势,强化“检、学、研”合作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 我国重要食品安全技术措施研究通过验收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项目“重要食品安全技术措施研究”课题通过专家组验收。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保证重要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上的新措施,主要体现在:建立了食品安全技术措施信息系统,为各方了解国外食品安全法规动态信息、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渠道 针对我国大宗进出口的农产品大豆和茶叶,研究提出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议值,为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建立我国贸易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提出的食品安全合格评定的关键解决方案和食品检测实验室能力判定方法以及能力验证统计方法,规范了食品安全检测非标方法确认的程序和要求,保证了食品安全检测及风险评估数据的有效性。
  • 检测新技术,筑起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p   在伊利乳业,从源奶到成品,一瓶牛奶要经历百余项指标检测,其中一项黄曲霉毒素检测,使用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胥传来教授团队研发的技术,“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肝毒性致癌物质,检测饲料中的生物毒素水平,可以防止奶牛吃了发霉饲料,生产出含有致癌物质的牛奶对人体产生危害”。广东温氏集团、君乐宝等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企业也都使用这一技术,目前该技术市场占有率接近100%。此外,团队研发的莱克多巴胺检测技术和农药、重金属残留检测技术的市场份额也都接近100%。“用我们的技术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胥传来教授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s.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7/insimg/d6515b7f-2e15-4873-89f1-ede0bdebe7c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胥传来教授团队(左五为胥传来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strong 书架货架两手抓两手硬 /strong /span /p p   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胥传来教授团队始建于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展食品安全快速免疫分析技术研究,目前已形成了由3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助理研究员、1名讲师以及1名实验师组成的研究梯队。 /p p   走进位于食品学院8楼的团队基地,从培养细胞的基础研究实验室,到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的生物界面与生物检测国际联合实验室,到与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食品安全检测试剂联合研发中心,覆盖基础研究、技术中试和产业化开发的全过程。 /p p   团队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可视化、便携式检测新方法新技术 新的危害物质发现和风险评估 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 一方面瞄准食品安全学科前沿,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加强原始科学与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围绕国家亟需,将纳米传感技术与食品安全快速分析相结合,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6件,获得美国授权发明专利4件 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省部级一等奖6次。在Nat Commun, Acc. Chem. Res., JAC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全部论文他引次数4000余次。2014年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团队。 /p p   食品安全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在和企业一起制定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方案的过程中,根据企业反馈的问题指导开展应用研究。团队研究重点放在国家重大需求落地转化,“市场缺啥就做啥”。有些研究是公益性的,需要长期关注,“通过400多批次采样研究发现,包装材料纤维制品中含有某些成分,对人的神经系统有危害,正在申请国家标准,提交限制使用的建议,同时开发相应检测试纸。”匡华老师介绍说。团队积极参与国标、行业标准制定,近期将发布两项食品添加剂国标,主要用于饮料、肉制品。 /p p   近年来,团队先后举办培训班5次,培训企业技术骨干200多人次。与30余家企业展开横向合作,单克隆抗体制备等50多项专利获得转化,总产值超过20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76,240)" strong 打造国内最大食品安全用抗体库 /strong /span /p p   从瘦肉精到三聚氰胺,从多宝鱼到红心鸭蛋,从卷土重来的苏丹红到虚惊一场的特仑苏OMP风波,食品添加剂事件已演变为消费者不能承受之痛。目前国家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达到22大类2500余种,违规使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化学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p p   胥传来团队目前已制备了300多株食品安全用单克隆抗体, 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对于明知有危害,但是没有列入国家标准范围内的,也将作为今后研究范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最大食品安全用抗体库。”胥传来教授介绍说。 /p p   关于团队未来发展,科研方面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可视化、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开展农产品及食品用抗体库的构建及绿色样本前处理新材料研制以及高效食品安全与分析装备和器件的研制等。在团队建设方面,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核心理念,强化学科交叉,吸收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优势集群 进一步展开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多层面、多渠道的交流合作 为优秀人才成长打造良好的创新研究平台,引领我国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核心装备和创新技术方面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食品企业、食品监管机构等合作,积极探索本科生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责任感和学习热情。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力争在建设周期,实现新增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人才以及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等新突破。 /p p strong 胥传来课题组简介: /strong /p p   2011年以来,胥传来团队培养了16名博士毕业生和24名硕士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食品安全与分析方面的专门人才,其中1名博士毕业生直接被合肥工业大学以“教授”职称引进。团队长期担任《食品免疫学》、《食品分析》、《食品法典与法规》等6门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以及2门留学生课程的讲授。主编了《食品免疫化学与分析》、《食品免疫学》以及《食品安全导论》等多部教材,1名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2011年以来团队承担江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4项,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5项,指导硕士生2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 博士生连续3年3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毕业论文奖,10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支持。 /p p   团队重视学术交流,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对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单位的博士研究生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胥传来教授为英国皇家化学会 RSC Fellow 为《RSC Advances》、《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两本杂志的副主编。团队中1人为《Science Bulletin》(Material Science)杂志副主编 1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次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1人次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次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1人次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次受聘江苏省特聘教授 2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计划 1人次获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