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安全发展报告

仪器信息网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安全发展报告话题讨论。

食品安全发展报告相关的论坛

  • 食品安全事件,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有人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导致了国民一切向钱看,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所以食品安全事件一再频发。其的例证就是,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起来后的产物,而经济发展之前,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是少见食品安全事故的。真的是经济发展惹下的祸?

  • <<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卷蓝皮书----正式发布

    <<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卷蓝皮书----正式发布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061022_381705_1611037_3.jpg主要内容见以下目录:目 录引言........................................................................... 4一、产业状况................................................................... 5(一)农产品产业状况.......................................................... 61.主要产业数据............................................................... 62.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7(二)食品工业状况....................................................... 81.主要产业数据......................................................... 82.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三)食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101.主要产业数据......................................................... 102.食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四)餐饮行业状况........................................................ 111.主要产业数据......................................................... 112.餐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12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13[

  •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

    历尽风波的中国食品到底安全程度几何?恐怕在不少国人心目中,国产食品早已贴上了质量没有保障、安全问题严重的标签。其实换个角度再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远没有想象得不堪,甚至领先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近日发布《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该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3方面27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25%,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其中:食品价格承受力排名47,食品供应能力排名41,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排名43。l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表现(Good Performance)一档,并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归为中国得分较高的7个指标之一予以特别提示。而另一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排名则在70位,远落后于中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7/201307121055_450847_2206495_3.jpgl 食品安全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从附表中不难看出,指数排名与各国人均GDP构成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品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此外,报告指出,希腊成为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原因就是受累于经济不景气(GDP下跌2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脱离不开经济基础。l 个别事件不足以影响总体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死亡数十人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纠纷,但对衡量一国食品安全长期综合保障能力并不构成实质影响。说明食品安全个别事件虽然引起的国际影响和舆论风波很大,但最终并不能、也不应掩盖食品安全保障的真实水平。l 城市化提高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水平。报告特别指出,不少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城市化促使政府加强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扩张带来的需求变化,同时相对集中的人口也带来食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这也有望成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注1:《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创办于1843年,隶属于英国伦敦经济学人集团,其办刊宗旨为“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EIU是经济学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2:关于《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详情,请查询报告官方网站:

  • 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 保障食品安全

    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 保障食品安全http://www.food.hc360.com 2011年04月27日13:50 慧聪食品工业网 作者:万剑啸 万新一、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对复合食品添加剂的高度关注 人们实际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非常久远。公元25年的东汉时期,史载有使用盐卤作凝固剂来制作豆腐;800年前南宋,史载有十斤面加"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制作工艺方法。其中的盐卤主要成分就是食品添加剂(MgCl2),一矾二碱三盐则是复合食品添加剂。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这段出自《论语》的话,隐含了现代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含义。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添加剂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那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理解为改善食品品质;色恶不食,可以理解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臭恶不食,则可引申理解为食品的防腐、保鲜。 这一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华饮食文明。 1.食品安全危机导致社会信心崩溃,食品安全法紧急出台 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以年平均13.1%的速度高速发展,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2008年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对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食品安全遭受了一场“9.11”似的恐怖袭击,食品安全大厦一夜瘫塌、食品安全信心瞬间崩溃。 互联网上曾盛传这样一个贴子: 早晨起床,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中午,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避孕药喂的黄鳝,再加一碟敌敌畏喷过的白菜,盛两碗陈化粮煮的毒米饭;晚上,蒸一盘瘦肉精养大的死猪肉做的腊肉,沾上点毛发勾兑的毒酱油,夹两片大粪水浸泡的臭豆腐,还有用福尔马林泡过的凉拌海蜇皮,抓两个添加了漂白粉和吊白块的大馒头,还喝上两杯富含甲醇的白酒。唉……这日子过的真是那个爽! 虽是极尽调侃之能事,但其中有几多心酸几多无奈。 2008年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紧急出台!2009年9月18日卫生部又发布89号令即“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将复合食品添加剂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范围,提高复合食品添加剂入门门槛。据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修订不到3年,也将在2010年底出台新版标准。 2.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复合添加剂倍受质疑 ⑴食品安全的责任被错误地引向食品添加剂、复合食品添加剂 三鹿事件发生后引起公众恐慌,传媒中常见这类文章:老百姓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知道多少?你的胃里有多少添加剂?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敬而远之,而反对食品添加剂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对复合食品添加剂,更好象对待食品中的恐怖分子,成了人人自危、人人喊打的对象。

  • 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以前一直从事临床医学检验的产品研发,在这个领域有很多新的快速检测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认可,并逐步从定性检测转变到了定量检测。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食品安全检测,才知道ELISA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只是一个初筛法,很多的检测都是要用到气相液相这样的方法的。反观临床检验,几乎很少用这种方法,难道是临床医学的检测要求低,我想显然不是吧,个人的看法还是行业回报吧。临床医学的研发投入大,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不说国外厂家,认识的一个罗氏代理商,只做江苏的几个地区代理,现在已经是亿万身家了!所有我想食品安全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检测方法的多样化,而不应该仅仅是气相液相这么点东西。

  •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促进保险与保障紧密衔接,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通过保险推进产业升级;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深化保险业改革开放。 会议特别强调,要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多发期。事件发生后,受害者数量巨大,容易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食品工业发展受到影响,政府形象也受到损害。虽然近年来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密集出台,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此次会议的部署意味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发展将迈入快车道。 保险机制具有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通过“事前防范、事中减损、事后赔偿”能有效应对风险,缓解潜在矛盾冲突。引入保险后,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帮助食品企业控制风险,同时也为政府提供风险缓冲机制。这种制度设计为化解食品安全困局提供三个方面的新思路: 一是事前防范。保险机制通过前置性防灾防损措施降低风险,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例如,保险公司会要求食品餐饮企业必须满足添置消毒柜、员工持健康证上岗、食品加工和烹饪设备管理符合卫生标准等诸多条件,才予以承保,这可大大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二是过程管控。由于利益攸关,承保保险公司会密切关注食品餐饮企业日常加工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评估安全风险,排查隐患。保险公司还可以与农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食品安全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建立暗访调查队伍,防患于未然。 三是经济补偿。保险相当于在同等风险程度的机构之间分散风险。事件发生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赔付,也有助于化解矛盾,避免涉事企业无力偿付或宣布破产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最终由政府埋单。 此外,引入保险机制后,还能发挥保费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保险公司根据食品餐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出险记录来确定费率的档次,倒逼企业主动采取措施,防范食品安全事件。 在食品安全领域,引入责任保险,虽然短期内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并可能转嫁给消费者,但长期看,这将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减少风险,总体上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最近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第78条提出,国家鼓励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若修订草案获得通过,意味着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法可依。如果不强制投保,食品餐饮企业基于成本考量,投保积极性不高,而保险业分散风险需遵循大数法则,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投保,会导致保险公司风险高度集中。并且,由于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国际再保险公司拒绝为中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再保,风险无法分散,再加上责任保险本身是一项长尾业务,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的影响可能会潜伏数年,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可能会被无限放大。 即便现阶段立法全面“强制”投保责任险并不现实,也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分级推广。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概率高、一旦出险社会影响大、涉事单位或企业赔付能力差的领域,可通过税收手段等激励企业投保;而在其他领域则可鼓励自愿参加,供需双方协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于食品安全来说,引入保险机制并不能包打天下。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反映出食品监管体制并没有理顺。未来要根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加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更要从上到下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记者 郭洪海)

  • 食品安全快检产品的发展方向

    现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从15年后快速发展,由于短时间成长为一个细分的行业。所以行业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快检方法检测样品中存在假阳性率较高 食药系统人员由于专业性所限制,不能在日常监管充分利用快检设备等问题,未来快检产品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 【分享】食品安全发展概况

    [align=center]食品安全发展概况[/align]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际、国内,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焦点,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壁垒之一。  目前国际上对各高风险的食品行业都要求企业建立HACCP体系,自觉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尤其是,国际主要采购商和大型连锁店均青睐于建立HACCP体系的食品企业。  美国:目前已经[u]在低酸性罐头食品、水产品、肉、禽和果蔬汁加工中强制企业建立HACCP体系[/u],并拟将其推广到所有行业。  日本:在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就开始使用以HACCP为基础的全面的卫生控制体系。  欧盟在欧共体理事会指令93/43/EEC中要求所有食品加工企业要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  中国各主管食品企业的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倡导企业建立HACCP体系,特别是经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风波之后,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更是成为公众、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家认监委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明确了[u]六大类出口产品企业必须强制建立HACCP体系[/u]。  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鼓励食品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u]规定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免于进行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申请中必备条件的审查[/u]。  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2003--2007年)》中要求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应当积极推行HACCP体系的认证。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强调在肉类、水产品类等产业要督促企业积极建立HACCP体系;  卫生部在2002年7月即向各地下发《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鼓励并指导食品企业实施《指南》。  可见,HACCP体系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 【分享】HACCP和ISO在食品安全上的发展

    HACCP和ISO在食品安全上的发展JOHN G. SURAKHACCP的基本原理 1 识别危害2 确定CCP以控制任何危害3 建立监控体系食品安全结构示意图 HACCP的前提条件 1 成立HACCP小组2 描述产品及其组成3 描述产品预期用途和预期使用者4 建立生产流程图5 验证生产流程图HACCP的七个基本原理 1 进行危害分析2 确定CCP3 确定关键限值4 建立监控程序5 建立纠正措施6 建立验证计划7 建立记录保持程序 HACCP的先决条件 1 培训2 员工操作3 基础设施4 良好操作规范5 清洁、卫生和害虫控制6 接收、运输和贮存7 可追溯和回收8 SUPPLER CONTROL9 有害物质的控制 HACCP的国际发展形势 ISO WD 22000:200X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范围:1详细描述基于HACCP七个原理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2可以用于审核3可以用于认证4 将把HACCP同先决条件以及标准卫生操作程序兼容。5 结构同ISO9000和ISO14000趋同6 为国际间HACCP概念的交流提供机制ISO WD 22000:200X 结构将包括:1 方针2 计划3 执行(IMPLEMENTATION)4 操作5 效果评估6 改进7 管理评审关系图 ISO22000同HACCP之间的关系 ISO22000同HACCP之间的关系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 WTO成员国的食品贸易不断增加全世界的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要求全世界的企业为确保生产安全食品,对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兴趣。

  • 《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中国排名42位!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刚刚发布一份《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和往年一样,这份报告给全球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做了个排名。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四分之一,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这意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处在发展中国家前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邀专家孙熲认为,这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水平。很多人认为42这个数据不靠谱,有糊弄之嫌。你怎么认为?

  • 政府工作报告很重视食品安全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在回顾2011年工作时,他表示,一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这对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呢

  • 【转帖】《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发布

    经过半年的全面系统调查,《200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商务部连续第4年发布此项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深入推进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建设,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2007年,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商务主管部门、1335家城市市场、1209家农村市场和9305位城乡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市场秩序显著好转,但农村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86.1%的农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与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之间的差距仅为11.1个百分点,二者差距不再明显。同时,消费者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食品安全关注点更加具体和深入,更加关注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标准等是否被有效执行。83.3%的城市消费者和86.6%农村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比较满意。   市场经营者逐渐自觉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截至2007年底,全国绿色市场总数已达到171家,各地的绿色市场试点、示范单位已有4000多家,绿色市场已成为消费者安全购物场所,绿色市场品牌效应逐步显现,有力带动市场逐渐自觉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城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100%设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或配置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100%根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了协议准入、商品购销台账、经销商管理、商品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等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农村市场也开始建立上述相关制度。同时,市场开始配置高端检测仪器。城市批发市场中,色谱仪、[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联动仪等高端检测仪的配置比例分别为19%和5%,瘦肉精速测仪、兽药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等专项检测仪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0%、16%、14%;重金属检测仪等高价值、高精密度仪器在农村市场中也开始出现。   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观,但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超市在农村发展迅速,其市场占比已达29.6%,与占比第一位的集市之间的差距仅为14.8个百分点,不仅提升了食品质量,还改善了购物环境,并利用集中配送优势降低了商品价格。目前农村市场中,肉及肉制品来自于当地农户的比例从上年的40%下降为28%,乡镇级市场中猪肉95%以上来自定点屠宰场(点),蔬菜、水果66.6%来自专业批发市场,经销散装食品占食品总经销量的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比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为47.8%。但是,由于较低的收入和监管的缺失,农村仍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薄弱环节。调查显示,还有高达20.6%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考虑质量,以价格便宜作为主要标准,这一比例是城市消费者的3.6倍;过期食品、注水肉等在城市市场已经不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却成为农村消费者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比例分别达25.1%和16.5%。

  • 【年会专题报告】解析《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影响

    在“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发布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中,《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因得票数最多名列榜首,直接反应了整个行业对《食品安全法》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法》的施行究竟会对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产生哪些影响?为解析该问题,“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特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雍炜研究员作了题为“解析《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影响”的大会报告,报告内容概括如下:[b]1、《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给食品检验机构及现场检测带来的挑战[u]《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对国内目前近6300家食品检验机构来说,带来如下一些挑战:[/u][/b][color=#d801e5](1)样品量越来越大,根据质检总局统计,2009年我国仅进口食品的数量就达到50万余批,食品检验工作量剧增;(2)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以兽药残留监测项目数量来说,从1999年的近40项增至2009年的近140项,且今后类似监测项目会越来越多,从而导致食品检测项目逐渐增多;(3)检测限不断降低,就欧盟以LOD作为MRL标准占总标准的比率变化来说,从1999年的0%上升到2007年的93.01%,检测限的不断降低给筛查和确证工作都出了新的要求;(4)检测工作质量要求更严格;(5)实验室要具备一定的筛查能力;(6)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待提高。[/color]此外,对现场检测工作来说,同样面临样品量大、检测项目多、检验时间短和检测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b] 2、解析《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仪器需求及分析测试行业的影响[/b]根据检验步骤,从样品制备、样品前处理、分析仪器三个角度而言:(1)目前急需自动化或智能的仪器设备,以提高样品制备效率;(2)需要多通道、标准化、智能化、全自动的样品前处理仪器,从而提高样品处理效率、减少误差、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干扰。另外还需要低成本、高效的新型净化材料及技术和配套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3)需要灵敏度更高的分析仪器,以解决检测限低的问题。同时需求快速、高通量的仪器,来解决样品量大的问题。另外,还要求分析仪器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 (4)现场检测方面,目前大量使用速测仪,首要希望速测仪性能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然后具有快速、多通道的特点。雍炜研究员还提到了以下几点:[color=#d40a00](1)食品企业十分关注在线监测技术,因为它能帮助减少经济损失;(2)食品检验中,需要更多配套方法,尤其是与速测设备配套的样品处理时间通常较长,即使后续检测时间很短,但整个工作时间加起来很长;(3)在筛查检验上,需要准确定性的仪器如TOF-MS,以及具有多维、多功能、在线监测或全自动化特点的仪器设备;(4)在实验室检测方面,多种类多残留定性定量确证检测方法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因此需求更多的质谱仪;(5)需求新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和设备,以缩短微生物检测时间。[/color]此外,食品基质非常复杂,多维技术可以得到更多地应用。未来或许将发展出全自动实验室,实现食品检验流程的自动化。

  • 专家谈近期食品安全问题:当前食品安全主流还是好的

    2011年4月25日9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党委委员马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标准与监督技术室副主任张俭波做客新华网,就食品安全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当前食品安全主流还是好的现在大家从媒体上已经看到一些报道,以及一些监管部门对于我们国家整体食品安全形势进行的评价和报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看主流,就是国内的食品安全形势还是好的,网上曝出的所谓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都属于掺假、使假和假冒伪劣,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影响了整个食品安全的形象。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特别是食品的品种很多,在各大超市里会看到跟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经有显著的提高,从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明确感觉到。但是现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对整个食品安全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我想强调一点,主流还是好的。

  • 【原创大赛】食品安全(报告编辑)

    [align=center]食品安全(报告编辑)[/align][align=center] [/align]目前,随着不断曝光的苏丹红染色,奶粉三聚氰胺超量,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21世纪食品科技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之重。食品工业是有关国民营养和健康保障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工业领域中第一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食品检测报告编辑工作人员,负责食品的安全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岗位,不只是简简单单对报告信息进行编辑,更要求对产品技术指标、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以及把控数据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把控的要点有以下几点:一 、报告基本信息1. 溯源:报告数据、单位、检验方法与原始记录、流转单、委托单信息,台账一致。2. 资质:参数资质范围内盖章,特别注意方法限制的参数,严格按照资质附表书写,不在范围内需要注明,不能超范围出报告,这是很严肃的问题。3. 企标检测必须附盖章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需要审核后再做实验。二、 原始记录1. 原始记录数据报出值问题:保留位数,报出方式,平行样品精密度误差(按照国标方法执行,没有要求参照GB 27404-2008要求)。2. 图谱的线性R0.99(GB 27404-2008要求),5个点以上;图谱上样品信息确保正确;附图方式:标品单点图谱+标曲+样品1,样品2;图谱日期对应检测分析日期。3. 标准溶液的要求严格按照国标以及GB 601要求审核。4. 原始记录的表头保持一致,检测项目与国标一致(食品中的甜蜜素的测定颖写成食品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5. 原始记录的页码编写。三、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 我是一名报告编辑自己在出的过程中根据样品状态、判定标准,实验室方法,原始记录等等审核一遍,再会送到品控,再一次审核一遍,以保证出去的报告是准确无误。四、食品质量把控、食品质量安全涉及的方方面很多,需要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才能最终保证产品的质量。1. 源头质量控制,保证食品在种植的过程中,杜绝危害物质的添加,保证源头的干净无污。2. 其次是提取、配料、除菌、以及生产的过程中,保证产品按质量标准生产。3. 最后就是成品的检测质量关,做好最后一步的质量检测,保证每个产品质量通过。4. 法律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理由,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足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卫生法等,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与本地居民关系紧密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二天——方向作有关中国食品安全计量工作的大会报告

    [color=#444444] 11月14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进入第二天。会议主要围绕国际计量局长期战略、2020-2023年工作计划以及国际计量局“能力建设和知识传播项目”成果进行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国际计量局工作目标的3号决议,明确了国际计量局工作的三个主要目标,即:代表全球测量界,最大程度地扩大其受众、提升其影响力;成为各成员国科学与技术合作的中心,组织开展国际测量能力比对;成为世界计量体系的协调者,保障各国的测量结果可比、国际互认。此外,3号决议还将开展能力建设与知识传播项目作为履行上述目标的补充。[/color][color=#444444] 会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作关于食品和饲料安全计量能力建设的报告,汇报了我国食品安全计量工作、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合作开展“真菌毒素计量能力建设项目”的进展和成绩,分析了目前食品安全计量工作面临的挑战。[/color][color=#444444] 据中国计量院现场参会人员发回的报道,方向的报告聚焦食品安全这一成员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取得了良好反响,会后许多国家代表前来祝贺与交流。中国计量院与国际计量局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既提升了本国食品和饲料安全领域测量能力,又通过知识传播帮助了更多发展中国家建立相关能力,推动了相关计量国际互认,创造了共享价值。[/color][color=#444444]以下内容摘自方向报告:[/color][color=#444444] 在中国,有一句老话深入人心,即“民以食为天”。无论是2000年以前的中国,还是当今世界,食品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食品安全也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命。显然,食品安全也是各国政府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color][color=#444444] 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标准体系,并通过食品分析测量系统,发挥出了该标准体系的监管作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定值技术是食品分析测量系统的关键,可以使化学测量结果溯源到SI。目前,中国计量院研究建立了超过1500种有证标准物质,其中400多种与食品安全有关,包括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成分标准物质等。中国计量院还通过参与国际计量委员会物质的量咨询委员会(CIPM CCQM)和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组织的国际比对,获得了相关测量能力的国际一致性;取得了139项国家校准与测量能力(CMC),是食品领域取得最多CMC的国家计量院。近5年来,中国计量院还在国内组织了多项能力验证工作,有效提升了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能力。[/color][color=#444444] 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高毒性的次生代谢物,种类繁多。其中共有11种常见于食品与饲料中。研究表明,它是许多国家粮食产品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类和牲畜的危害极大,有超过100个国家对食品和饲料中的真菌毒素成分实施了严格管控。然而,对各类真菌毒素进行准确定量十分困难。据ISPA研究报告显示,一项在欧洲多个实验室之间举办的“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方法测量玉米和小麦中多种真菌毒素含量”的能力验证活动中,只有一半的实验室实现了满意的结果。造成实验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标准溶液和计算误差;二是基质成分过于复杂,食品中真菌毒素很难被准确测出。[/color][color=#444444] 真菌毒素测量能力不足在发展中国家引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非洲区域计量组织(AFRIMETS)明确提出对食品中真菌毒素测量标准物质的需求,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和美洲计量组织(SIM)也强烈要求建立相关测量能力。[/color][color=#444444] 针对相关区域计量组织提出的迫切需求,国际计量局于2016年启动了“安全食品与饲料”的能力建设与知识传播项目。在此框架下,国际计量局、中国计量院、南非国家计量院等在测量方法、标准溶液和基质标准物质方面开展了联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color][color=#444444] 目前,已有15个国家计量院和3个国家政府机构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共有16名访问学者被派遣到国际计量局,接受制备和标定相关标准物质的培训。[/color][color=#444444] 中国计量院先后派遣了3名科研人员到国际计量局支持相关工作,为项目参与国访问学者提供培训;在南非举办了国际研讨会,有来自非洲、亚洲、南美洲的多个国家人员参与;研制了部分关键标准物质;参与了CCQM第一个关于真菌毒素的实验室间比对等。[/color][color=#444444] 中国计量院还争取到了中国科技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支持,开展了题为“农产品安全测量标准与技术示范研究及国际互认”的研究项目,主要针对谷物中的真菌毒素标准测量技术和溯源体系进行研究。[/color][color=#444444] 此外,中国计量院在亚太计量规划组织中主导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组工作,明确了粮谷安全中真菌毒素检测等重点工作。[/color][color=#444444] 可以说,在食品安全计量方面,国际计量局有效发挥了国际协调者的作用,帮助发展中经济体引进更先进的计量技术,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计量能力的整体提升。中国计量院通过与国际计量局和其他区域计量组织合作,也逐渐成长为踊跃的参与者和忠诚的贡献者。通过参与项目,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测量能力,也帮助了其他发展中国家。[/color][color=#444444] 我曾在报告的最开始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话,“民以食为天”,实际上还有第二句话,“食以安为先”。在这么多国际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我相信世界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获得安全的食品,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color]

  • 【分享】英国食品安全局发布消费者对纳米技术态度的报告

    近日,英国食品安全局(FSA)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主要阐述消费者对食品和食品包装中使用的纳米技术的意见。报告的目的是想让参与者发表其对2010年末至2011年初使用的纳米技术的态度和意见,以作为FSA今后纳米技术项目工作的一部分。以下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发现:l 参与者对纳米技术和食品的反应反映出了各种问题。包括纳米技术是否有发展的必要,其带来的好处是否会大于产生的风险等。2 接受纳米技术的使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如,参与者对为了在不影响食品味道或质感的前提下而使用纳米技术减少食品中的盐分或脂肪含量的做法表示赞同。然而,对使用纳米技术开发食品的新味道和质感等无价值目的的行为表示消极态度。3 调查还发现,参与者对食品包装中的使用的纳米技术持更开放的态度,认为该做法可延长在货架上的日期并减少浪费。但是消费者是否能从纳米技术中受益或纳米技术是否对食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参与者对此仍存在质疑。4 目前规管食品中纳米技术的法律《欧洲新型食品法规》(the European Novel Foods Regulation),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信心。然而,食品中的纳米技术可能带来的长期健康影响以及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等仍需要进行综合考虑。5 为了对未来食品纳米技术的使用增添信心,参与者希望能获得更多关于纳米技术的信息以增加其发展的透明度。包含纳米技术的食品在注册时,必须添加含有“n”的标签。FSA首席科学家Andrew Wadge称,研究表示,消费者对于纳米技术使用的动机有所质疑,所以这需要监管机构和行业能够更透明地合作,更好向人们阐释何为纳米技术以及如何在食品中使用该技术。

  • 【转帖】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由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记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颁发情况、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等信息的信用档案记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在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为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经国务院同意,国办就有关事项发出上述通知。通知要求,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通知还要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 【讨论】食品安全信心报告发布 膨化及油炸食品百姓最不放心

    昨天下午,《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膨化及油炸食品是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而吃到病死牲畜肉则是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 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前十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 ●调查人:《小康》杂志社、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调查范围:全国(东、中、西部分布别:36.7%、31.3%、32.0%) ●有效问卷:1010份 数据 近七成人“没有安全感” 一半受访者认为应加强管理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打击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0年12月,《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调查。调查显示,一半(50.9%)受访者认为“需加强管理”。 基于对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判断,有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超过半数(52.3%)的受访者心理状态是“比较不安”,另有15.6%的人表示“特别没有安全感”。 膨化及油炸食品最不放心 本次调查显示,在列出的蔬菜、水果、水产品、食用植物油、桶装饮用水等24类食品中,中国消费者最不放心的食品种类是膨化及油炸食品。

  • 【讨论】食品安全公开情况不理想

    【讨论】食品安全公开情况不理想

    2月2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9(2011)》。 蓝皮书指出,食品安全信息是政府透明度短板。 蓝皮书指出,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情况不理想。食品安全管理信息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公开相关信息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举措。根据食品安全有关规定,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都应当予以主动公开。 总体上看,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仍存在一些问题: 网站运行情况不好。不少地方政府的质监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的网站无法打开,或者信息栏目内容极少;不少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站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更新不及时;信息的集中性不好。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251718_279431_163872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2/201102251719_279432_1638724_3.jpg特地去看了福建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图片上两项就没有看到关切民生的,基本都是哪个领导去哪里指导,哪个单位又开展什么活动去了,大家看看哪个省市的关于食品安全方面做的最好的?

  • 【转帖】食品安全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对餐饮服务监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   饭店毁灭事故证据将被停业   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或者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事故涉及人数超过30人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事故涉及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逐级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事故发生在学校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内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及时逐级上报国家药监局。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在2小时之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毁灭有关证据的,责令停业,并处2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

  • 人源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是“中国式”事件?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研究认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因素,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数以人源性因素为主。这充分说明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明知故犯"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人源性为主要特征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农产品初级生产、农产品初级加工、食品深加工、食品流通、销售、餐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此外,食品深加工是危害最大的环节。人源性的食品事件,是“中国式”的吗?你认为应该出台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呢?

  • 【食品法规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发布单位】卫生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 2010-09-08【生效日期】 2010-09-08【效力】【备注】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加强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实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统一综合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铁路主管部门共同建立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协调机制,具体工作由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承担。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运营中食品经营活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铁路运营食品经营指铁路站车和铁路运营站段范围内的餐饮服务、食品流通、食品运输等活动。铁路运营中的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经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许可后,凭许可文件证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第四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按照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有关标准、要求、规范对铁路运营中的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进行许可和监管,采取《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措施,对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第五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经营者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铁路运营安全管理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得从事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经营活动。铁路餐车使用餐料应当保持清洁,即时加工,隔餐食品必须冷藏。站车内供应的自制食品应当实行检测备案制度。专供旅客列车的配送食品应当符合保质时间和温度控制等食品安全要求。第六条食品运输车辆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标有清洗合格标识,防止食品污染。禁止承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装、混运。食品运输经营者发现可能受污染的食品,应当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第七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第八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报告,应当立即核实情况,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及时作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依法处置,并及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和通报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第九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经营者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在2小时内向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配合事故调查处理,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第十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负责管理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定期向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铁路运营食品安全情况。第十一条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境口岸及出入境列车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第十二条本办法涉及的铁路运营食品经营活动包括国家、地方和合资铁路,以及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临管线和铁路多种经营企业。铁路站车范围指铁路车站主体站房前风雨棚以内、候车室、站台等站内区域和铁路客货运列车。铁路运营站段范围指与运输有关的机务、车务、工务、电务、车辆、行车公寓(招待所)、配餐基地等铁路所属站段(单位)围护设施结构以内的地域。在铁路运营站段范围内专供铁路站车使用的食品的配餐生产,属于铁路运营食品餐饮管理范畴,由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负责监管。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铁路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附件: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名单铁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名单1.哈尔滨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2.沈阳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3.北京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4.太原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5.呼和浩特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6.郑州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7.武汉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8.西安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9.济南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10.上海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11.南昌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12.广州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13.南宁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14.成都铁路食品

  • 大风起于食品安全之链

    5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公开发布,以最严标准、最严监管、最严处罚、最严问责显示了国家对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空前的决心。5月24日,“智慧推动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升级——责任趋势融合”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该论坛是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聚焦食品药品领域大数据的专业论坛。5月26日,“食品安全+绿色供应链产业峰”会在成都举行,“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是本次峰会主题。6月19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指导、中国质量报刊社主办的“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大数据交流会”将于在北京启动。[align=center][img]http://www.qingzhi.net/data/attachment/image/20190606/20190606163355_39799.jpg[/img][/align] 以上这些信息无一不确凿无误地昭示着一个事实:食品安全将成为大数据产业的风口。青之身为质量信息化建设队伍中的一员,显然应该为投身其中做好准备。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大量数据的产生,这些数据与食品安全直接或者间接关联。当前,在食品安全大数据领域,只开发出有限数量的方法。源于互联网,从公共资助研究项目中获得数据的发展趋势,对处理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来说,开启了新的机遇。在欧洲,欧委会发布了一项大数据策略,用来支持数据驱使化的经济发展。他们支持开放式数据获取,例如,免费在线获取欧盟资助项目的研究结果,包括科学论文和研究数据。这些欧盟资助项目包含 (1)发展中国家的作物监测,(2)全部产品生命周期监测,(3)提高产品开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在美国,联邦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倡议”,以便更大程度的提高可获取、组织和收集发现大量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而在国内,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规模还比较小,企业参与度不高。参与食品安全大数据行业竞争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类: 1.在原农业、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食品安全监管的不同环节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企业。 2.参与了商务部主导的肉类、蔬菜流通溯源系统建设的企业。 3.其他综合软件服务提供商和集成商。 国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条件已经形成,对食品行业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等流程都需要有一个非常详尽的了解和数据获取,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程度的保障产品的质量,并且可以将产品监督落实到每一个微小的环节,同时可以最大化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保障其安全健康,而大数据的发展完美地契合了这一社会需求和时代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随着对食品质量需求的持续增长,必将直接带动我国食品安全大数据产业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对于食品安全也将随着应用的日渐深入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其至少可以在以下十个方面发挥作用: 1.预警:用于了解一个地区或某类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 2.溯源: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食品厂家、原产地和监管归属地等的信息。 3.信息展现:食品行业和分类食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质量走势的可视化。 4.食品检验:让食品抽检得到靶向依据,并促进检测结果的透明和可追溯。 5.联合执法:全方位掌握食品安全产业链数据,为执法机构提供科学依据。 6.举报投诉追踪:缩短相关部门处理程序和时限,确保投诉有着落。 7.食品安全事件:掌握安全事件前后的舆情状况,识别和影响次生风险。 8.标准法规与监管:为监管部门修订优化标准和规范提供数据支持,使食品生产企业及时了解相关标准和质检指标的调整。 9.食品生产者:从食品产业链的大数据分析中定位自身质量,优化质量成本,选择供应商。 10.判例和行政处罚:食品诉讼案和行政处罚的数据分析,有助于食品企业识别某些风险和维护自身权益。 有研究报告显示,到2023年食品安全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8亿元左右。[align=center][img]http://www.qingzhi.net/data/attachment/image/20190606/20190606163335_82344.png[/img][/align] 在短期内,各细分类型的专业追溯解决方案将会更加专业化和深入化。例如,专门负责规范“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的国家食药总局第20号令,让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农残检测的快检室配置进入了全国许多农贸市场,青之的“快检云”项目就在数据汇总分析、风险预警和产地溯源等方面做出了尝试,成为大数据服务于食品安全细分解决方案的一个案例。而从未来较长时间范围来看,各细分产品将会开始慢慢融合,在技术条件足够的情况下,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方案中可以包括食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追溯,彻底将食品的完整产业链通过数据的形势表现出来

  • 【讨论】食品企业配食品安全员能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发展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产品市场以及我市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2%以上,11万余家持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都要配备至少一名食品安全管理员。 各位觉得食品企业配食品安全员能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这安全员该怎么配呢?企业自主招聘?监管部门安排?

  • 关于食品安全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地区和国家频发恶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也相当突出。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较高速度的发展,在基本解决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问题的同时,食物的安全(F。。d safety)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我国作为WTO的新成员,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会日益增加,世界某一地区的食品问题很可能会波及全球,从而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我国农业产品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本章以我国一些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及其检测控制技术等科学问题人手,介绍食品安全内涵、食品安全危害类型;通过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概述了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背景、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关键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总结“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建设”的经验,介绍了福建省‘‘放心菜”、“放心茶,,和。。放心肉”及“无公害水产品”关键检测技术研究和示范建设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建设实践的展,引导和带动地方的积极参与,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 守护舌尖——科学设备助力食品安全检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表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但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禁限用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量、微生物和重金属指标不合格等。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食品安全检测是事关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相关检测仪器和方法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企业都研制出各种高科技含量的仪器,为食品安全检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行业同步而行的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12年来一直专注食品安全领域,不断引领食品安全领域最新产品和技术,同时还组织了多场食品安全、技术检测研讨会等。2016年10月10-12日,基于analytica China 的品牌优势和强大资源,将于同期隆重推出 “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系统解决方案、分析检测设备与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以及优秀成果项目展示等主题,力求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等行业用户提供最新、最前沿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食品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严格监管和保障食品安全,全方位的科学检测仪器设备与技术必不可少。安捷伦、eppendorf、岛津、Thermo Fisher Scientific、3M、博奥生物、聚光科技等数十家国内外企业将继续携最新的设备与技术亮相来年展会。据了解,分析检测仪器(微生物、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等)、快速移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温湿度检测系统、消毒灭菌设备,以及相关的试剂耗材和第三方认证服务等将是企业展示的重点。此次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规模达10000平米,预计吸引2万左右专业观众,是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的最佳平台,亦是买卖双方互通的基础。就如多次参加展会的铂金埃尔默公司销售与售后副总裁金南勤所说:“analytica China是我们推出创新产品、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和重要客户及实验室建立联系”。快速便捷的检测设备成未来发展方向伴随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需求的迅猛增长,更便携、成系列、信息化、集成化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更加便携,甚至能够装到口袋中的设备,将更有利于带到现场进行风险监测工作。未来快速检测仪器将越来越集成化,如果与分子印迹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快速检测仪器就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也必将有更大的进步。analytica China是内业企业展示其先进检测产品和技术的重要平台,也许未来更快捷的检测技术或产品就从这里走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进步也将从这里汲取能量。正如参展公司GE医疗集团产品部经理王冬在上届展会中表示:“国内最顶尖的企业都把自己最先进的仪器带到了这个展会上展示。我相信这将对中国各个应用行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高端论坛孕育“新技术”头脑风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作为软实力的科学报告交流和作为硬件的科学设备同样重要。除了集中展示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全面的解决方案外,,2016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同期还将举办多场食品安全研讨会和政策法规与技术类培训班,邀请国内外尤其是中欧范围的重量级学术权威和专业人士,共同分享食品安全方面的成果和信息,必将为参会者带来一场最前沿的头脑风暴。analytica China是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自2002年首度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成为亚洲重要的分析、实验室技术、诊断和生化技术领域的专业博览会。本次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在analytica China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并结合原展会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势必为中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民健康膳食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 非法添加剂问题占影响较大食品安全案例达50.9%

    非法添加剂问题占影响较大食品安全案例达50.9% 近日,上海交大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和舆情研究实验室联合发布 《2011食品安全舆情报告》,报告在2011年500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库的基础上,选取了53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热点事件,结果显示,外国在华快餐行业问题频发,相对集中,非法添加剂问题成为年度食品安全事件的重灾区。 从我国食品安全舆情的类别来看,2011年,由非法添加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舆情突出,在53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案例中占比50.9%.典型的如瘦肉精、台湾塑化剂、牛肉膏、墨汁粉条、山西陈醋勾兑、毒豆芽、染色花椒、毒血旺、北京香精包子、上海染色馒头、小肥羊火锅底料添加剂等。 其次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缺少监管,产品品质不合格的现象也很严重,占20.8%,如俏江南回锅油问题、北京黑心烤鸭、五芳斋毒粽子、麦当劳蛆虫和暴晒门等。食物中毒、伪造或冒用其他品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也有体现。 从2011年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的首曝方式来看,79%的事件均由传统媒体曝光,而经网络媒体曝光的仅占19%.但在今年食品安全舆情中,媒体也暴露出不少弊端,甚至放大了风险。例如在山西陈醋勾兑门事件中,其95%的陈醋由醋精勾兑的话题经由媒体反复炒作扩大了公众的风险认知。 新闻来源:新民晚报

  • 【讨论】农村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今日正式发布了《2009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这是商务部连续第4年发布此项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市场秩序显著好转,但农村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城乡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差距大幅缩小,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86.1%的农村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比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与城市消费者食品安全关注度之间的差距仅为11.1个百分点,二者差距不再明显。同时,消费者对政府监管预期提高,食品安全关注点更加具体和深入,更加关注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标准等是否被有效执行。83.3%的城市消费者和86.6%农村消费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比较满意。 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观,但仍是食品安全薄弱环节。超市在农村发展迅速,其市场占比已达29.6%,与占比第一位的集市之间的差距仅为14.8个百分点,不仅提升了食品质量,还改善了购物环境,并利用集中配送优势降低了商品价格。 目前农村市场中,肉及肉制品来自于当地农户的比例从上年的40%下降为28%,乡镇级市场中猪肉95%以上来自定点屠宰场(点),蔬菜、水果66.6%来自专业批发市场,经销散装食品占食品总经销量的比例在30%以下的市场比上年下降13.3个百分点,为47.8%。但是,由于较低的收入和监管的缺失,农村仍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薄弱环节。 调查显示,还有高达20.6%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不考虑质量,以价格便宜作为主要标准,这一比例是城市消费者的3.6倍;过期食品、注水肉等在城市市场已经不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却成为农村消费者最常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比例分别达25.1%和16.5%。

  • 【转帖】《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006年02月27日 发布 1 总则 1.1 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 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4 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1.5 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 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2.1 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成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 2.2 地方各级应急指挥部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事故级别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 2.3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 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 2.4 专家咨询委员会 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进行技术指导。 3 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系统 国家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 预警系统 3.2.1 加强日常监管 卫生、工商、质检、农业、商务、海关、环保、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2 建立通报制度 (1)通报范围: a.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b.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通报方式: a.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与事故有关地区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b.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险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必要时及时上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及时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 3.2.3 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2.4 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 接到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3.3 报告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 3.3.1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食品药品监管局或者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 3.3.2 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3.3 下级向上级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相关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相关部门、事故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3.4 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3.3.5 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3.6 报告时限要求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3.3.7 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3.8 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3.9 总结报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