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球十大新兴技术

仪器信息网全球十大新兴技术专题为您整合全球十大新兴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球十大新兴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球十大新兴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球十大新兴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球十大新兴技术话题讨论。

全球十大新兴技术相关的资讯

  • 2018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不久的将来,技术革新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新药物和新材料的开发速度;新型诊断工具将打造更先进的个性化医疗;从日常任务到工业生产,增强现实将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大量信息和动画覆盖于真实世界之上;如果你生病了,医生将可以在你体内植入活细胞,用这些“药物工厂”为你治病;你将会吃到用干细胞在实验室培育的牛肉、鸡肉和鱼肉,这将大幅降低畜牧业造成的环境危害,并使无数的动物免遭不人道待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经过层层遴选,最终由来自生物医学、化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评选,这些足以改变世界的想法和其他新兴技术一起,构成了这份“2018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发布方,世界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介绍,这些新兴技术能在未来3~5年间,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具有潜在颠覆性,能够改变整个行业或既定的行业标准;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但已吸引了众多研究团队的关注,并且广受投资者青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增强现实将无处不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虚拟现实(VR)让你沉浸在一个虚幻、独立的世界里,而增强现实(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实时覆盖在现实世界之上。当你看到或者佩戴集成了AR程序和摄像头的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耳机或智能眼镜)时,程序会分析输入的视频流,下载大量与当前场景相关的信息,并在其上叠加相关数据——通常是3D的图片或动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举两个例子:协助车辆安全倒车的倒车影像系统和热门游戏《精灵宝可梦GO》。大量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软件都会用到AR功能,比如为外国游客翻译街道标志,医学专业的学生开展的虚拟解剖,消费者在买家具时可以看到预想的摆设效果。将来,这项技术还会支持博物馆制作全息参观指南;帮助外科医生,使得患者体内组织三维可视化;允许建筑师和设计师以全新的方式合作;帮助无人机操作员用增强的图像远程控制机器;帮助初学者快速学习从医药到工厂维修的各项技术。在未来几年内,操作简单、用于设计应用程序的软件将会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电刺激医学将减少药物使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神经电刺激设备可以通过电流脉冲治疗疾病,这种设备在医学界已经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例如,心脏起搏器、耳蜗植入装置和治疗帕金森病的深脑电极刺激都用到了该设备。这种电刺激设备正变得越来越多功能化,将显著提升对大量病症的治疗能力。神经电刺激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向迷走神经发送信号,迷走神经将电流从脑干发送至器官,最后返回脑干。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学家的努力下,迷走神经刺激的全新用途正变得可行。他们发现,迷走神经能释放调节免疫系统的化学物质。例如,在脾脏里释放的特定神经递质对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具有镇静作用。这些发现表明,能从迷走神经刺激中受益的不仅是与电信号紊乱有关的疾病,还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症反应。对这些疾病的患者来说,这个发现无疑是个好消息。由于这项技术只对特定的神经系统进行刺激,因此相对于经过全身,会伤害作用目标以外的身体组织的药物,电刺激疗法可能更容易接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3.人造肉对环境更友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想象一下,你咬了一口鲜嫩多汁的牛肉汉堡,而这是在不杀死任何动物的前提下发生的。利用实验室的细胞培育出的人造肉,正在将这种设想变成现实。多家初创企业正在开发实验室培育的牛肉、猪肉、家禽和海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只需为培育和维持人工培养的细胞(而非完整的生物体)提供资源,人造肉还可以减少肉类生产过程中的高昂环境代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造肉是由从动物身上提取的肌肉样本制成的。技术人员从动物组织中收集干细胞,让它们迅速增殖,分化成原肌纤维,随后膨大形成肌肉组织。Mosa Meat公司称,一份从牛身上采集的组织样本就足以生产出8万个牛肉汉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些初创企业表示,他们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正式推出人造肉产品。但在上市之前,人造肉还必须克服重重障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其中两个障碍分别是成本和口味。以2013年向各大媒体展示的实验室人造肉汉堡为例,汉堡中肉饼的制作成本超过30万美元,而且肉质过于干燥(因为脂肪太少)。自那以后,人造肉的制作成本逐年下降。2018年,Memphis Meats公司声称,四分之一磅(约113克)人造牛肉馅的价格约为600美元。按照这一趋势,在几年内,人造肉就可能成为传统肉类的竞争对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4.会辩论的人工智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今的智能助理已经能在某些情形下让你误以为它们是人类,但未来的智能助理还会更加先进。在手机屏幕背后,智能助理使用复杂的语音识别软件来识别你的需求、为你提供帮助,然后生成听起来很自然的语音,给出符合你问题的预设答案。这样的系统必须预先经过“训练”:大量学习人类经常提出的请求,而相应的回复必须由人类来编写,并组织成高度结构化的数据格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实际上,这些系统已经能够“学习”了——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它们能够改进问题与现有答案之间的匹配方式,但改进程度有限。即便如此,它们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更高复杂度的层面上,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开发新技术,以使下一代的系统能够从各个来源吸纳、组织非结构化数据,然后自主撰写出有说服力的建议,或者就一个它们从未接受过训练的问题与对手辩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6月,IBM展示了一项更加先进的技术:一套没有事先就某一主题或立场进行过培训,就能与人类专家实时辩论的系统。系统必须使用非结构化数据来确定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并将之组织成某种可重复使用的形式,然后根据它所处的立场,来调取相关的论据。系统还必须对人类对手的论述作出回应。在演示时,这套系统参加了两场与人类的辩论,在其中一场辩论中,有许多观众认为,该系统的辩论更具说服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5.可植入人体的制药细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多次刺破手指,测量血糖水平,从而决定需要多少胰岛素。如果能在病人体内植入制造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就能取代这一烦琐的过程。除了糖尿病,细胞植入技术还能改变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青光眼、帕金森病等多种疾病的疗法。但细胞植入存在一项风险:患者必须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免疫系统的排异。这种药物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增加感染或恶性肿瘤的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研究者开始应对这一挑战。2016年,一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发布了一种能让移植的细胞在免疫系统面前隐形的方法。在研发并筛选了上百种材料之后,研究者们选择了一种经过化学修饰的藻酸盐凝胶。藻酸盐已经被证实可在人体中安全使用。当他们在患糖尿病的小鼠体内植入密封在藻酸盐凝胶内的胰岛细胞后,这些细胞立刻开始根据血糖的变化生产胰岛素,并在为期6个月的试验中持续控制血糖水平。研究者没有观测到任何纤维症的出现。这个团队还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抑制一种在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免疫分子(集落刺激因子I受体),可以有效抑制疤痕的产生。加入这种受体抑制剂将进一步提高植入细胞的存活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6.用人工智能设计化学分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想设计新型太阳能材料、抗癌药物或是用于农作物的抗病毒化合物?首先,你必须解决两个难题:找到正确的化学结构,并确定哪些化学反应能将合适的原子连接到所需的分子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如果使用传统方法,以上问题的答案往往来自于复杂的猜测和意外的发现。这一过程非常耗时,并且需要经历许多次失败的尝试。例如,一份完整的合成计划包含数百个独立的步骤,其中很多步骤都会产生不需要的副反应或副产品,或者根本不起作用。现在,人工智能正在提高设计和合成化学分子的效率,帮助企业在减少化学废料的同时,更快、更容易、更经济地解决合成问题。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分析所有已知的合成实验,包括那些成功的和失败的实验——后者可能更加重要。基于所识别的模式,这些算法可以预测具有潜在用途的新分子结构,以及可能的制造方法。现在还没有哪种机器学习工具可以简单到按下按钮就能完成所有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药物分子和材料设计领域迅速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7.私人定制的诊断工具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患乳腺癌的女性都在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案。现在,治疗手段变得更具个性化了:乳腺癌被分为不同的亚型,每一种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例如,许多乳腺癌患者的肿瘤会产生雌激素受体,她们可以在标准术后化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专门攻击这些受体的药物。2018年,研究者朝着个性化治疗又迈进了一步。他们发现很大一部分肿瘤病人其实不需要接受化疗,从而避免了严重的副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诊断工具的进步加速了个性化、精准化药物的发展。这些技术能帮助医生识别并量化多种生物标志物(这些分子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人体患有某种疾病),从而通过病人对疾病的敏感性、预后情况,以及对特定治疗的反应,将病人划分成不同的亚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过去的十年里,生物组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技术的使用能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供人工智能挖掘,从而找到用于临床的全新生物标志物。在新时代,结合高产能的生物组学技术和人工智能,诊断技术将重塑我们对很多疾病的认知,改变传统治疗方法,让医生能根据病人的个人分子档案制定治疗计划。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8.基因驱动技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一项正在快速发展的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永久改变一个种群甚至整个物种的特征。这项技术通过基因驱动使含有父母某种遗传特征的子代数量异常增多,从而加速该性状在物种中的传播。基因驱动可以自然地发生,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人为控制。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人类:可以阻止昆虫传播疟疾和其他可怕的传染病;修改害虫的基因,以提高粮食产量;赋予珊瑚抵抗环境压力的能力;防止入侵物种破坏生态系统……虽然受益巨大,但研究者深刻地意识到,改变甚至消灭一个物种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应对潜在的风险,他们正在制定规则,在基因驱动技术从实验室到野外试验,以及走向更广泛的应用时,给予恰当的管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几十年来,研究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基因驱动对抗疾病和其他问题。最近几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让我们能够轻易地在染色体的特殊位点插入特定基因,极大地推动了基因驱动技术的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前景光明,基因驱动还是引起了众多担忧:经过人为改造的基因会在无意中传播给野生物种,会干扰其生长吗?从生态系统中消除现有的物种有什么风险?非法组织是否会将基因驱动用作破坏农业生产的武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了避免此类极端情形的出现,一支研究团队发明了一个开关:只有传递一种特殊的物质,才能打开开关,从而使基因驱动起作用。与此同时,许多科学家团体正致力于拟定条款,以指导基因驱动试验在各个阶段的进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等离激元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07年,加州理工学院的哈里· 阿特沃特在《科学美国人》上撰文预测:“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技术最终会通向从高灵敏度的生物探测器到隐形斗篷的一系列应用。10年后,多种等离子体技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而另一些技术正由实验室走向市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表面等离激元材料的诸多应用中,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是用于检测化学和生物试剂的传感器。研究者在等离激元纳米材料表面覆盖了一种能与特定分子(比如细菌毒素)结合的物质。正常情况下,照射在材料上的光会以特定的角度反射出来。但如果有毒素存在,表面等离激元的振动频率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光的反射角度。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出这种变化,从而检测到微量的毒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医学领域,研究者正在临床试验中测试光敏纳米颗粒治疗癌症的能力。治疗方法是将纳米颗粒注入血液中,等它们聚集到肿瘤内部后,用与表面等离激元振动频率相同的光照射肿瘤,使纳米颗粒通过共振产生热量。这种热量能在不伤害周围健康组织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10.为量子计算机而生的算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逻辑来执行计算,基本单位量子比特(qubit)与传统比特(0或1)相似,但不同的是,量子比特可处于两个量子态之间的叠加态:它可以同时是0和1。这种属性以及另一种称为纠缠的量子特性,使得量子计算机在特定问题上比任何传统计算机都高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尽管这项技术激动人心,但其实现条件却是众所周知的苛刻。研究人员已经确定,通过量子纠错,可以使具有数千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受到严格控制,维持在量子态。但是到目前为止,实验室造出的量子计算机最多只包含数十个量子比特。这些被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 普雷斯基尔称作“嘈杂中型量子”(NISQ)计算机,都是尚未进行纠错的。然而,随着专门为NISQ计算机编写算法的研究兴起,这些设备在特定问题上的计算能力可能会强于传统计算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越来越多的NISQ设备向全球用户开放,大量研究人员开始为这类设备开发、测试小规模程序,这极大地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开发不同方向的量子软件的初创公司也呈百花齐放之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研究人员看来,NISQ算法在模拟和机器学习领域具有广阔前景。因为计算机可以从大数据或经验中进行学习。对一套正在迅速发展的算法所做的测试表明,量子计算机确实可以加快机器学习。 /p
  • 2015年十大新兴技术,两项“基因技术”入选!
    p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新兴技术,飞行机器人、仿人脑芯片等十大突破性的科技进展入选。 /p p   此榜单每年发布一次,由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跨界理事会选出该年最有潜力解决全球长期挑战的技术成果,旨在促使人们关注新兴技术的潜力及蕴藏的风险。 /p p   今年的十大新兴技术体现了创新在改善人们生活、推动行业变革和维护地球生态方面的巨大力量。 /p p    strong 1.燃料电池汽车 /strong /p p   燃料电池与蓄电池不同,不需要外接充电,只需使用氢气和天然气等燃料,便能直接产生电力。在使用中,燃料电池和蓄电池相互配合开展工作,燃料电池负责产生电力,蓄电池则负责存储电力。因此,燃料电池汽车属于混合动力汽车,且很有可能配备回馈制动系统。 /p p   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可媲美任何传统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巡航里程长,一箱燃料最高可供行驶650公里(燃料通常为压缩氢气),而加满一箱氢燃料仅需3分钟。氢气是清洁燃料,水蒸气是其燃烧产生的唯一排放物,因此,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将可做到零排放。 /p p   大规模生产低价氢气并非易事,而氢气输送基础设施匮乏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我们须像汽柴油加油站一样大力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并最终取代汽柴油加油站。目前,氢气的远距离运输,哪怕是在压缩的状态下,在经济上并不可行。好在新型氢气存储技术,比如不需要高压存储的有机液体运输装置等,会很快降低远距离运输成本,并减少气体存储以及泄漏存在的风险。 /p p    strong 2.下一代机器人 /strong /p p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逐渐使人机协作成为一种日常可见的现实。性能更强、造价更低的传感器使得机器人能更好地洞察周边环境并做出反应。设计师从人手等复杂生物结构出色的灵活性中汲取了灵感,制造出应变能力越来越好、越来越灵活的机器人。此外,受益于云计算革命的发展,机器人互联程度日益提高,可以远程获得指令和信息,不再需要编程为全自动型机器。 /p p   随着机器人新时代的到来,这些机器人逐步走下大型制造业的流水线,走向更为多样的工作岗位。通过使用卫星定位技术,机器人能像智能手机一样,用来协助除草和收割,推动农业作业精密化。日本已经开始了机器人护士的试点,这种机器人能帮助病人下床,撑扶中风患者,帮助患者恢复对四肢的控制。 /p p   体积更小、更为灵活的机器人也相继问世,这些机器人可以便捷地进行编程,处理一些人工干起来费力或感觉不适的制造类工作。 /p p    strong 3.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 /strong /p p   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只能一次性加热、一次性成型。加热后,热固性塑料分子发生改变,经过了“硬化”,哪怕经受高温、高压,其形状和强度也会保持不变。 /p p   热固性塑料自身的特性使其在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但同时也使得它们无法循环利用。最终,大部分热固性聚合物只能变为垃圾进行填埋。 /p p   2014年,这一领域迎来了重大进展,《科学》杂志刊发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宣布发现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新型热固性聚合物。这种名为“聚六氢三嗪”(简称PHT)的聚合物可放入强酸中溶解,从而打破聚合物关联,分离出单体部分,然后重新组合为新产品。 /p p   我们希望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聚合物能在5年内取代不可循环利用的热固性塑料,到2025年时在新生产的产品中实现全面覆盖。 /p p    strong 4.精密基因工程技术 /strong /p p   传统基因工程一直饱受争议。然而,新技术正在兴起,使我们可以直接“编辑”植物的遗传密码,以提高植物营养成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等。 /p p   这些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和近期推出的可在细菌中演化为病毒防御机理的CRISPR-Cas9系统。这种系统使用核糖核酸分子来锁定目标DNA,并在目标基因组中按照一组已知的、用户选定的序列进行剪切。这样,便能抑制不需要的基因,或者将该基因进行改良,使其发挥出与自然变异别无二致的功用。通过采用“同源重组”的办法,CRISPR也可用于精确地向基因组中植入新的DNA序列乃至完整的基因。 /p p   基因工程另一个有望取得重要进展的领域是将核糖核酸干扰技术(RNAi)用到农作物身上。核糖核酸干扰可有效预防病毒和真菌病原体,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减少对化学杀虫剂的需求。病毒基因已广泛用于保护木瓜树免遭环斑病毒侵害。以夏威夷为例,采用此法十多年来,并没有出现病毒抗药性增强的迹象。此外,核糖核酸干扰也能惠及主要粮食作物,预防小麦秆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香蕉枯萎病等。 /p p    strong 5.增材制造技术 /strong /p p   增材制造技术是与减材制造完全相反的工艺。增材制造技术先从液体或粉末等碎料着手,然后再利用数字模板,将碎料打造成三维形状。 /p p   与批量生产不同,3D产品可以根据终端用户需求,实现高度的个性化。例如,美国隐适美公司(Invisalign)就利用顾客牙齿的电脑造影,制作出最贴合顾客嘴部结构的牙齿矫形仪。还有一些医学应用正引领3D打印朝生物科学的方向迈进:如今,通过直接打印人体细胞,已有望制作出活体细胞,在药物安全筛查和最终的细胞修复与再生等方面开发出有潜力的应用。在生物打印领域,打印肝细胞层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Organovo是一个先行者,其打印的细胞层主要用于进行药物测试,且最终可能会用于制作移植用人体器官。生物打印已经被用于制作皮肤、骨骼、心脏和血管组织。 /p p   增材制造技术的下一个重要阶段将会是以3D技术打印线路板等集成电子元件。然而这种办法很难打印处理器等纳米级电脑配件,因为要将用各种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不同电子元件组合为一体并不容易。现在,4D打印有望带来新一代的产品,这些产品可根据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变化自行调整。这可用于服装、鞋类以及一些医疗产品,如旨在改变人体机能的植入物等。 /p p    strong 6.自然发生的人工智能 /strong /p p   简单而言,人工智能(AI)就是一门让电脑来代替人类干活的科学。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大多数人手中的智能手机都能识别人类的语言,很多人都在机场边检排队时体验过人脸识别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机正处于测试阶段,尚未如外界所期待的一样投入广泛使用,但对于一些学习和记忆任务而言,机器肯定要强于人类。 /p p   与普通软硬件相比,人工智能可帮助机器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应对。自然发生的人工智能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机器可通过消化海量信息进行自动学习。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永不停止的语言学习”项目(NELL)便是一例。这套计算机系统不仅能查阅数以亿计的网页来读取现成的材料,还能在此过程中主动提高自身阅读和理解能力,以求在未来进一步提升表现。 /p p   与下一代机器人一样,机器在某些任务的执行上显然要优于人类。有鉴于此,完善后的人工智能将会带来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大量证据表明,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减少道路交通中发生的碰撞和由此引发的人员死伤等问题,因为机器可避开人类容易犯的错误,如注意力不集中、视觉误差等问题。智能机器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信息,并能不带任何人类式的偏见去做出应对,因而在疾病诊疗上或能完成得比医学专家更为出色。当前,肿瘤学上正在部署“华生”系统,来协助开展诊疗工作。 /p p    strong 7.分布式制造技术 /strong /p p   分布式制造技术将颠覆我们的产品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传统制造业是把原材料收集起来,加以组装,并在大型集中式的工厂中把产品制作成形,之后再原样分销至顾客手中。分布式制造技术则把原材料和生产方式分散化,而产品的最终生产将在终端顾客的身边完成。 /p p   从本质上说,分布式制造技术的概念是尽可能多地用数字信息取代实体供应链。以椅子制作为例,其流程是将有关椅子部件切割的数字方案发送到当地的生产中心,再用CNC刳刨机等由计算机控制的切割工具进行切割,然后由顾客或当地的制作车间进行组装,变为成品。美国家具企业AtFAB公司目前已经采用了这一模式。 /p p   当前,分布式制造技术在使用上高度依赖自助式的“创客运动”,即爱好者们利用本地的3D打印机、用本地的材料来生产产品。这当中有开源思维的元素,即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来制作个性化的产品。 /p p   分布式制造技术能使当前一些模式化的物品变得更为多样化,比如智能手机和汽车等等。产品的体积大小不成问题。英国FacitHomes公司已经在用个性化的设计和3D打印来为客户量身定制房屋。 /p p    strong 8.能够“感知和躲避”的无人机 /strong /p p   近年来,无人驾驶飞行器,即无人机,已成为一国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此外,无人机在农业、航拍和其他许多频繁需要低成本空中巡查工作的任务中也有广泛应用。但截至目前,这些无人机仍都有人类飞行员,只不过这些飞行员是在地面远程操控飞行器的飞行。 /p p   下一步,无人机技术将要开发可以自主飞行的机器,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要做到这一点,无人机必须能感知周围环境并做出应对,调整飞行高度和飞行线路,避免与途中其他物品发生碰撞。在自然界中,鸟类、鱼类和昆虫均能成群结队地集合在一起,每一只动物几乎都能与身边的伙伴同步瞬时移动,并以团队为单位飞行或游动。无人机不妨对此加以模仿。 /p p    strong 9.神经形态技术 /strong /p p   目前,哪怕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其复杂程度也无法与人脑相媲美。计算机是线性的,主要依靠高速中枢,在中央处理器和存储芯片之间实现数据的来回移动。相比之下,人脑则处于全方位的互联状态,人脑中的逻辑和记忆紧密关联,其密度和多样性均是现代计算机的数十亿倍。神经形态芯片旨在用与传统硬件完全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通过模仿人脑构造来大幅提高计算机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 /p p   近年来,计算机微型化使得传统计算性能得到大幅提升,但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之间数据的不断移动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多余热量,这一瓶颈限制了计算机的进一步改进。相比之下,神经形态芯片能效更高、性能更强,可将负责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元件整合到同一个互联模块当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系统与组成人脑的数十亿计的、相互连接的神经元颇为相仿。 /p p   神经形态技术将是高性能计算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它能够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机器学习能力。IBM公司2014年8月所公布的百万神经元级别的TrueNorth芯片,在执行某些任务时,其能效可达传统中央处理器的数百倍,首次与人脑的大脑皮层有了可比之处。神经形态芯片计算能力显着提高,能耗和体积却要小得多,更为智能的小型机器或将引领计算机微型化和人工智能的下一阶段。 /p p   其潜在用途包括:可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图像信号的无人机、更为强大、更为智能的相机和智能手机、有助于解读金融市场奥妙或进行天气预报的大规模数据透视。未来,计算机可以自主地进行预测和学习,而不是仅仅按照预先编写好的程序行事。 /p p    strong 10.数字化基因组 /strong /p p   人体基因组由32亿个DNA碱基对组成,历史上第一次对其排序时,花了数年时间,耗资高达数千万美元。但今天,仅需几分钟,便可完成个人基因组的排序和数字化,花费也仅需数百美元。所得数据可通过U盘传输到笔记本电脑上,随后十分便捷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共享。这种技术仅需很低的成本,便能瞬时探明我们每个人所独有的遗传结构,将为进一步推动医疗个性化、改善医疗效果带来一场革命。 /p p   人类健康所面临的许多最难对付的挑战,不管是心脏疾病还是癌症,都有着与之对应的遗传因素。有了数字化技术之后,医生能通过观察肿瘤的基因结构来决定如何治疗癌症患者。同时,这一新知识也有助于制定具有高度针对性的疗法,使精确用药成为可能,从而改进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p p    span style=" COLOR: #002060" strong 备注:作者系IBM公司首席创新官兼副总裁、世界经济论坛新兴技术跨界理事会主席 /strong /span /p
  • 2020十大新兴技术揭晓!每一项都可能颠覆我们的生活
    div class=" newsDetail" p 全世界都在竞相研发新冠肺炎疫苗,而前景令人鼓舞,我们可能会在破纪录的时间内研发出疫苗。但在未来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技术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目标吗? /p p br/ /p p 世界经济论坛和《科学美国人》杂志本月10日共同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2020十大新兴技术》表明,答案是肯定的。 /p p br/ /p p 数字复制品是人类疫苗志愿者的高科技替代品,它可以使临床试验更快、更安全。但根据这份报告,数字复制品并不是唯一将撼动工业、医疗、交通等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创新。 /p p br/ /p p 这份报告揭示了2020年十大新兴技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科学美国人》杂志召集的国际专家指导小组从75项技术提名中选出。 /p p br/ /p p 从电动飞机到可以“看见”拐角处物体的量子传感器,专家在筛选这十大新兴技术时称,这些技术必须有潜力超越现在,并在将来刺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它们还必须足够新颖(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但很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产生重大影响。 /p p br/ /p p 以下是报告选出的2020年十大新兴技术。 /p p br/ /p p strong 1、微针——实现无痛注射和抽血 /strong /p p br/ /p p 这些细小的针头不超过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根头发的宽度,却可以帮我们实现无痛注射和抽血。微针可以穿透皮却不会触碰神经末梢,并可以附着在注射器或贴片上,甚至可以混入乳膏中。从此,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在家中完成抽血,然后可将血液样本送到实验室或当场进行分析。此外,微针技术还能节约设备和人力成本,让医疗服务不足地区的人们更易获得医疗服务。 /p p br/ /p p strong 2、太阳能化学——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strong /p p br/ /p p 生产我们依赖的许多化学药品都需要化石燃料。但是一种新方法有望通过利用阳光将废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物质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排放。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能打破二氧化碳中碳与氧之间抗性双键的光催化剂。这意味着我们朝建立“太阳能”精炼厂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第一步。该精炼厂可从废气中生产有用的化合物,包括“平台”分子,这些分子可用作合成各种产品(如药品、洗涤剂、化肥和纺织品)的原料。 /p p br/ /p p strong 3、虚拟病人——代替真人临床试验 /strong /p p br/ /p p 如果将真人替换为虚拟的人以使临床试验更快速、更安全的目标听起来很容易,那么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却绝不简单:从人体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中获取的数据被输入到控制器官功能机制的复杂数学模型中,然后,计算机算法进行解析得到方程,从而生成一个行为与真实器官一样的虚拟器官。这种虚拟器官或身体系统可以在最初的药物和治疗评估中取代真人,使评估过程更快、更安全、更便宜。 /p p br/ /p p strong 4、空间计算——下一代的“大事件” /strong /p p br/ /p p 空间计算是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应用程序整合在一起的物理和数字世界的下一个步骤。与VR和AR一样,它可以对通过云连接的对象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传感器和马达相互反应,并创建真实世界的数字表示形式。如今它又增加了空间映射功能,使计算机“协调器”可以跟踪和控制人在数字或物理世界中移动时物体的运动和交互。该技术将为工业、医疗、交通和家庭中的人机交互方式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p p br/ /p p strong 5、数字医学——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strong /p p br/ /p p 数字医学不会很快取代医生,但是监视病情或管理疗法的应用程序可以提高他们的护理水平,并为获得医疗服务机会有限的患者提供支持。许多智能手表已经可以检测出佩戴者的心律是否不规则,科学家正在研究类似可以帮助缓解患者呼吸障碍、抑郁、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病症的工具。含有传感器的药丸也正在研发中,这些药丸将数据发送到应用程序,以帮助检测体温、胃出血和癌性DNA等。 /p p br/ /p p strong 6、电动航空——实现航空旅行脱碳 /strong /p p br/ /p p 电力推进将使航空旅行减少碳排放,大幅削减燃料成本并降低噪音。从空客(Airbus)到NASA,许多组织都在研究这一领域的技术,尽管长途电动飞行可能仍遥遥无期,并且存在成本和监管方面的障碍,但这一领域仍有大量投资。大约有170个电动飞机项目正在开发中,主要用于私人、公司和通勤旅行。 /p p br/ /p p strong 7、低碳水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strong /p p br/ /p p 如今,全球每年生产约40亿吨水泥,而这一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的排放量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随着未来30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将增至50亿吨。研究人员和初创企业正在研究低碳方法,包括调整生产水泥过程中所用成分的平衡,采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以消除排放物,以及将水泥从混凝土中全部清除。 /p p br/ /p p strong 8、量子传感——让汽车“看见”拐角 /strong /p p br/ /p p 想象一下可以“看见”拐角处物体的自动驾驶汽车,或可以监视人的大脑活动的便携式扫描仪。量子传感可以使这些想象成为现实。量子传感器通过利用物质的量子性质,以极高的精确度进行操作,例如,将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电子之间的差异用作基本单位。这些系统大多数都是复杂且昂贵的,但是科学家正在开发更小、更实惠的设备,并将可能会开拓新的用途。 /p p br/ /p p strong 9、绿色氢气——填补可再生能源巨大空白 /strong /p p br/ /p p 氢气燃烧时,唯一的副产品是水,而当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制氢时,氢气就变成“绿色”无污染的了。今年早些时候,有人预测,到2050年,绿色氢能源行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接近12万亿美元。为什么?因为它可以通过帮助降低运输和制造业等部门的碳含量而在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这些部门由于需要高能燃料而难以电气化。 /p p br/ /p p strong 10、全基因组合成——或将改变细胞工程 /strong /p p br/ /p p 设计基因序列所需技术的改进使打印越来越多的遗传物质和更广泛地改变基因组成为可能。这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病毒是如何传播的,或有助于生产疫苗和其他治疗方法。在未来,它可以帮助可持续地从生物质或废气中生产化学品、燃料或建筑材料。它甚至可以让科学家设计抗病原体的植物,或者让我们编写自己的基因组。这为遗传病的治疗打开了新大门。 /p p br/ /p p 世界经济论坛称,将通过其技术先锋社区和全球未来理事会网络等工作,支持并帮助推动这种对经济增长和社会未来福祉至关重要的创新。 /p p style=" text-align:right " br/ /p /div
  • 重磅公布!202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近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2022年度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Top Ten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Chemistry 2022)”名单。详细介绍如下:01 Sodium-ion batteries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NIB 或 SIB)是一种可充电电池,类似于锂离子电池,但使用钠离子 作为电荷载体。它的工作原理和电池结构与商业上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类型几乎相同,但使用的是钠化合物而不是锂化合物。钠离子电池正在成为现有锂电池技术的潜在替代品,因为世界将面临后者资源的减少。此外,与锂相比,钠的低成本是考虑钠作为未来替代电池技术的一个有希望的因素。由于 SIB 使用丰富且廉价的材料(如钠代替锂,铝代替铜),因此预计它们会比 LIB 便宜。此外,SIBs 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尽管 SIB 比 LIB 重,但它们更适用于重量和体积不太重要的固定式储能系统。我们需要更好、更实惠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丰富且价格合理的锂替代品。--IUPAC02 Nanozyme 纳米酶纳米技术是开发 COVID-19 疫苗的关键。纳米世界在医疗保健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可能性已变得显而易见,许多其他技术也引起了研究人员和 IUPAC 专家的关注。其中有纳米酶,具有天然酶特性的纳米材料,以及一些补充特性。由于纳米酶是人造的,并且是在实验室按需设计的,因此它们在稳定性、可回收性和成本方面具有多种优势。与仅在特定的温度和 pH 范围内起作用的天然酶不同,纳米酶能够承受恶劣的条件并允许持久、安全和稳定的储存。纳米酶领域大约在 20 年前出现。2004 年,意大利研究人员将金纳米粒子功能化以催化磷酸化反应,几年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院士团队发现某些纳米粒子自然表现出类似酶的活性(Nature Nanotech, 2007, 2, 577–583 )。这两件事都引发了一个全新领域的指数级增长,此后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包括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开创性商业企业。纳米酶的另一个优势来自定制的可能性。化学家附加各种分子来修饰纳米酶的特性,使其超越经典的催化能力。纳米世界在表面积方面提供了独特的可能性,并允许多功能化——应用于生物分析、诊断、治疗、传感、水处理等等。纳米酶领域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是开发新型即时诊断技术,有可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最关键呼吁。对于 WHO,床旁设备应符合 ASSURED 标准——经济实惠、敏感、具体、用户友好、快速、无设备和交付。纳米酶可以为许多不同的测试技术提供这些特性,包括电化学、荧光、比色和免疫分析。此外,它们确保了小型化和长期稳定性,与当前最先进的技术相比,这两项都是重要的改进。此外,纳米酶已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确保安全集成到医疗保健应用中,包括生物成像和病原体检测。此外,纳米酶已在治疗中找到用途,主要是因为它们催化消除与衰老、炎症、不孕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有关的活性氧和氮。在一些初步研究中,纳米酶已显示出针对所有这些问题的保护特性,并且还促进了干细胞的生长,这对组织工程和其他疗法很有用。除了生物医学,纳米酶已成为水处理和去除污染的有用解决方案,符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6、14 和 15,所有这些都与清洁环境有关。这种特殊应用的一个有趣方面是铁基纳米酶的可回收性,这源于它们的磁性。净化污染介质后,很容易用磁铁从溶液中提取纳米酶,用于后续处理和再利用。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基于金、铈、铂和汞纳米酶的逻辑门——所有这些都可以促进计算机的小型化。通过解决天然和人造酶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些有前途的新特性,纳米酶很快就会成为许多不同应用中有吸引力的替代品。纳米酶是一种结合自然和人工催化的力量,它在稳定性、可回收性和成本方面具有多种优势。与仅在特定的温度和 pH 范围内起作用的天然酶不同,纳米酶能够承受恶劣的条件并允许持久、安全和稳定的储存。--IUPAC03 Aerogels 气凝胶气凝胶是一类由凝胶衍生的合成多孔超轻材料,其中凝胶的液体成分已被气体取代,凝胶结构没有明显塌陷,形成具有极低密度和极低热导率的固体。气凝胶可以由多种化合物制成,例如二氧化硅气凝胶摸起来像易碎的膨胀聚苯乙烯,而一些基于聚合物的气凝胶摸起来像硬质泡沫。气凝胶是通过超临界干燥或冷冻干燥提取凝胶的液体成分来生产的。这允许液体缓慢干燥,而不会导致凝胶中的固体基质因毛细作用而像传统蒸发会发生的塌陷。气凝胶结构源于溶胶-凝胶聚合,即单体(简单分子)与其他单体反应形成溶胶或由键合、交联的大分子组成的物质,其中有液体溶液的沉积物。当材料被严格加热时,液体会蒸发,留下键合、交联的高分子框架。聚合和临界加热的结果是产生了一种具有多孔强结构的材料,被归类为气凝胶。合成的变化可以改变气凝胶的表面积和孔径。孔径越小,气凝胶越容易破裂。气凝胶是已知的最轻的固体之一,但是基于聚合物的气凝胶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抗撕裂性。另一个关键特性来自它们的低密度和孔隙率——它们是非常好的热绝缘体,因此在航空航天技术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应用。事实上,NASA 依靠一个专门的研究团队来研究这类材料,并且已经在他们的火星探测器和其他航天器中测试了其中一些材料作为绝热体。气凝胶提供出色的隔热效果,其厚度仅为传统绝缘材料的一半。也许不足为奇的是,这样的空间技术导致了气凝胶更多的实际应用。许多项目与 IYBSSD 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标一致——包括高效催化剂、超级电容器、药物输送系统和水净化。后者——以及其他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已被广泛探索并显示出巨大的前景。特别是,气凝胶成功地去除了污染物,例如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以及水中的有毒物质。通过不同的工艺,化学家定制气凝胶的表面以改变它们的吸附能力,并调整它们的选择性。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包括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效清洁和处理溢油。此外,一些研究人员建议使用气凝胶的巨大表面积来解决我们这一代最具挑战性的环境问题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高浓度。它们在容量和工作温度方面与沸石和金属有机骨架 (MOF) 等其他多孔材料竞争,因此一些吸附气凝胶已经为此目的商业化。此外,气凝胶表面的可调节性导致在生物医学技术和传感方面的突破性应用。而且这种组合更有趣。例如,气凝胶的生物兼容性可能导致植入式设备监测生理常数。生物兼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经引发了能源生产和储存的用途,提供了比其他可用替代品更环保的解决方案。气凝胶由葡萄糖、纤维素、石墨烯和其他环保材料制成,改善了电池、超级电容器甚至柔性电子产品的性能。但也许最有趣的应用再次来自气凝胶的热特性。不同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气凝胶如何提高太阳能热电厂的效率,即。能量收集平台,将太阳的热量集中起来产生蒸汽、移动涡轮机和发电。因此,气凝胶还为应对持续的能源危机提供了有趣的工具。气凝胶是最轻的隔热材料,为应对持续的能源危机提供了有趣的工具。---IUPAC04 Film-based fluorescent sensors 薄膜荧光传感器荧光是化学和生物传感的基本工具,主要是由于其灵敏度和选择性。由于其可调谐性和多功能性,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在这些设备中,荧光分子被固定在合适的表面上,形成对外部刺激起反应的 2D 或 3D 薄膜。一个优点是便携性。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的尺寸不到一厘米,这使得分析工具可以小型化。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除了体积小之外还具有有趣的特性,例如功率效率和易于操作。在过去的几年里,陕西师范大学房喻院士团队已经开发出不同的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来检测不同的物种,特别是氨、NOx 和 VOC 等污染气体。此外,这些薄膜还可以检测更复杂的化学物质,包括杀虫剂、神经毒剂和三硝基甲苯 (TNT) 等爆炸物(Mol. Syst. Des. Eng., 2016,1, 242-257)。最近,陕西师范大学房喻院士团队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薄膜荧光传感器的“化学鼻”,以极高的灵敏度检测尼古丁(Chem. Commun., 2019,55, 12679-12682)。这些结果暗示了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在环境修复应用中的巨大可能性,因为它们可以在不同污染物的检测、识别和量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最近,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检测病原体的潜力,特别是食源性李斯特菌,这是许多食物中毒病例背后的致命细菌(Aggregate 2022, e203)。所有这些,再加上紫外线激光技术的最新进展,可能会导致污染检测设备和生物医学设备的小型化,在部署互连监控网络(例如通过物联网)和应用可穿戴电子产品和便携式传感器领域。基于薄膜的荧光传感器拥有微型探测器的可调谐、多功能替代方案。--IUPAC05 Nanoparticle mega libraries 巨型纳米粒子图书馆巨型图书馆和一种名为 ARES 的基于原位拉曼光谱的筛选技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新的金铜催化剂。它可用作合成由碳制成的单壁纳米管的催化剂。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生产 65,000 多种复杂纳米粒子的方法,每种纳米粒子包含多达六种不同的材料和八个片段,其界面可用于电气或光学应用。每根长约 55 纳米,宽约 20 纳米:相比之下,人类头发的厚度约为 100,000 纳米。“纳米科学界对制造结合了几种不同材料——半导体、催化剂、磁体、电子材料的纳米颗粒非常感兴趣,”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团队负责人 Raymond E Schaak 说。“你可以考虑将不同的半导体连接在一起,以控制电子如何穿过材料,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排列材料来改变它们的光学、催化或磁性。Schaak 及其同事采用由铜和硫组成的简单纳米棒,然后使用称为阳离子交换的过程用其他金属顺序替换一些铜。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他们可以控制纳米棒中铜被替换的位置(一端、两端同时或中间)。他们用其他金属重复了这个过程,这些金属也可以放置在纳米棒内的精确位置。通过与几种不同的金属进行多达七次连续反应,他们可以创造出彩虹般的粒子——超过 65,000 种金属硫化物材料的组合是可能的。多年来,大数据和高通量筛选推动了新化学品的发现。纳米粒子巨型图书馆以某种方式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材料世界。通过创建具有数百万个组成和结构各不相同的纳米粒子的阵列,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强大的工具来个性化特性和应用。研究人员使用称为聚合物笔光刻的纳米颗粒沉积技术构建这些巨型图书馆。不同的金属盐溶解在聚合物墨水中,然后使用数千个微小的软尖端小心地将其沉积在表面上——力和压力决定了液滴的大小,从而决定了颗粒的大小。之后,加热消除聚合物并减少盐,使金属纳米颗粒准备好催化化学反应。它相当于制造数百万个微型反应器,浓缩在一张简单的显微镜载玻片上(Science 2008, 321 (5896), 1658)。纳米粒子巨型图书馆,高通量合成筛选到达纳米世界。--IUPAC06 Fiber batteries纤维电池如前所述,世界需要更好的电池来应对能源危机。使用当前技术有效地储存能量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估计,使用电池供电的家用电器将使您的电费增加三倍并占用大量空间。纤维电池提供了另一种有趣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开辟了可能性。纤维电池的配置与传统的替代品完全不同,通常基于堆叠的电极和组件——很像意大利化学家亚历山德罗沃尔塔的原始设计。相反,纤维电池呈现出几乎一维的设计,以缠绕的电线作为电极。该结构受到聚合物涂层的保护,聚合物涂层也将电解质密封在电池内。类似地,这种设计的修改版本产生了超级电容器——一种能够快速提供电荷的储能解决方案,例如在摄影闪光灯中。总体而言,纤维电池与其他解决方案相比具有一系列优势;它们灵活、坚固且安全。此外,编织纤维可制成电池“织物”,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形状和应用。一些研究表明,电池织物柔软且透气,因此非常适合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应用。它们似乎还可以承受洗涤,而不会损失任何能量密度。其他方法,例如热拉法,允许用电活性凝胶制造纤维电池,同时电极得到柔性防水包层的保护。这种策略已经实现了长达 140 米的纤维的连续生产,并展示了类似的放电能力。最近,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课题组开发了基于锂离子技术生产高性能编织纤维电池的新方法。这些设备的能量密度比第一个纤维电池原型好八十倍;此外,它们在五百次充电循环后仍保留 90% 的容量,这与大多数商用电池相当。在概念验证应用中,科学家们研究了为智能手机无线充电的可能性,以及将编织电池与纺织品显示器和交互式夹克集成在一起,用于监测不同的身体常数。该工艺还具有可扩展性,因为它经过优化,可与标准工业设备配合使用,包括纺织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机械,如剑杆织机。在理想情况下,电池的成本可能低于每米 0.05 美元(相关报道:不到半年,复旦大学彭慧胜团队再发Nature!)。三星和华为等公司正在研究纤维电池的潜力,预计该市场将与可穿戴设备和印刷电子产品等产品一起增长。纤维电池,一种新的储能形式,为可穿戴设备做好准备。--IUPAC07 Liquid solar fuel synthesis生产液态太阳能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阳光转化为葡萄糖。同样,化学家创造了“人工光合作用”来模拟这一过程,并生产出富含能量的物质,并用作燃料。通常,研究人员会寻找碳基分子,例如醇类和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以用污染较少的替代品替代无处不在的石油衍生燃料。然而,一些分类还包括氢、氨和肼等燃料,只要其制造中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完全可再生的——主要是太阳能和风能。像电池一样,太阳能燃料提供了储存间歇性能量的新机会。这就是为什幺一些专家称这种策略为“装瓶可再生能源”。光催化也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通过直接使用阳光来激活和加速反应,化学家可以节省步骤并简化整个过程。许多人认为光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源丰富的产品(如燃料)的理想方法。目前,世界各地的许多团体都在努力解决这一过程中的问题。即使是植物,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也只能管理最高 4% 的能量转换效率。其中一些解决方案来自将人造催化剂与天然结构(例如酶甚至细菌)配对。除其他优点外,这些耦合系统提供了获取有趣的商品化学品的途径,例如乙酸。其他团体梦想在夜间工作的光催化过程,并将催化剂连接到电容器和电池,它们在照明期间储存能量并在晚上开始释放能量。“持久光催化”的概念可以减少间歇性,提高过程的性能。液态太阳能燃料,“装瓶可再生能源”和制造更环保化学品的战略。--IUPAC08 Textile displays纺织品展示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此外,据估计,我们 80% 的外部环境感知直接来自我们的眼睛,这使得视觉成为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感觉。现在,随着高速通信和连接设备(即物联网)的出现,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纺织品展示领域。这些设备将改变我们的日常电子产品,以及我们与它们互动的方式,并促进新型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织物的商业化。传统上,可穿戴设备依赖于贴在织物和纺织品表面的薄膜显示器。纺织显示器的做法完全不同,其实和上面提到的纤维电池很相似。研究人员直接开发出能够发光的纤维,然后将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柔性织物作为显示器。这种策略解决了很多问题:一是增加了透气性,传统屏风会阻碍;其次,它使可穿戴设备更柔软,更接近实际的衣服;第三,纤维自由弯曲;变形对发射的影响不如薄膜屏幕。研究人员研究了许多不同的材料来制造纺织品显示器。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通常是平面夹层结构——已被改造成同轴纤维。或者,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PLED) 增加了灵活性。使用的聚合物具有电致发光特性,并支持流行的生产工艺。由于一些将少量 OLED 与 PLED 结合在一起,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命名法来定义这些发光设备:光纤 LED (FLED)。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使用发光电化学电池,将阴极和阳极材料与电解质或粉末状发光材料(通常是硫化物盐)分散到纤维中。前者实现了颜色可调性等新颖性,而后者尽管亮度较低,但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具有优势,因为允许使用传统的编织工艺,从而实现米长的纤维和高表面显示器(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团队今日《Nature》!)。纺织品展示,用于柔性屏幕的基于纤维的发光二极管。--IUPAC09 Rational vaccines with SNA合理球形核酸疫苗COVID-19 大流行强调了疫苗的重要性。事实上,IUPAC“十大”倡议也一再承认该领域新兴和成熟技术的价值,例如 mRNA 疫苗和核酸的可扩展合成。现在,在这一版中,我们的专家选出了疫苗学中另一个有趣的创新:球形核酸,通常简称为 SNA。最初于 1996 年开发,这些结构星状核酸链连接到不同种类的纳米结构。首先是金纳米粒子,但其他材料——二氧化硅、聚合物、蛋白质、胶束、MOF——紧随其后,提供了强大的多功能性。SNA 的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与线性核酸不同,即使它们共享相同的核苷酸串行。三维排列促进进入细胞,这发生得更快,数量更多。此外,这样的组织会产生单个组件单独缺乏的属性。事实上,初步研究表明,以前在临床试验中失败的治疗性抗原和佐剂在纳入纳米工程 SNA 治疗时可能会显示出增加的活性。事实证明,SNA 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性病原体,例如 SARS-CoV-2,即导致 COVID-19 的冠状病毒。当受到致命剂量的病毒攻击时,先前接种过疫苗的小鼠存活下来,这证明了 SNA 产生良好免疫反应的保护潜力。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的设计不需要刺突蛋白的整个结构来工作。覆盖有 DNA 的脂质体包裹了受体结合域的较小抗原,从而简化了此类疫苗的合成和适应性。此外,SNA 制剂在室温下保持稳定,这有助于在偏远地区获得疫苗,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球形核酸在癌症免疫疗法中也显示出前景,特别是针对黑色素瘤、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在一项研究中,用 SNA 疫苗治疗成功地消除了 30% 的小鼠的肿瘤,这推动了向人体临床试验的过渡。事实上,目前有六项人体临床试验测试 SNA 相关产品用于免疫治疗和基因调控。生物技术公司 Exicure 寻求 SNA 疗法的批准和商业化,并已开始与 Allergan、Dermelix 和 Ipsen 合作开发不同的药物。SNA 绝对是一项新兴技术,未来可能会改变我们应对疾病的方式。带有 SNA 的合理疫苗,球形核酸重塑和重组疫苗技术。--IUPAC10 VR-enable interactive modeling VR 平台交互式建模在元节之年,IUPAC“十大”涉足虚拟现实(VR)。通过虚拟空间,研究人员探索增强计算化学和分子动力学可能性的互动合作。由于这些与分子的创新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加强了他们的特殊推理,并提高了他们对量子化学的理解。支持 VR 的平台不是通过键盘和鼠标与计算机交互,而是允许研究人员进入一个充满巨大分子的想象房间,并通过他们手中的同步无线控制器“触摸”它们。一旦进入那里,他们就会戳原子、移动它们、引入修饰和官能团——同时虚拟分子由外部计算机实时模拟和渲染。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三维的,因此在这些虚拟空间中工作可以提高我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手术室和动画工作室等其他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可加速结果并减少错误。使用 VR 时,化学家完成分子建模任务的速度比使用传统界面快十倍。这一策略远非幻想,而是已经提供了现实生活中的结果。例如,VR 设置帮助研究人员有效地生成蛋白质-配体对接姿势,利用专家和非专家来探索不同的位置可能性。该模型致力于设计不同的抗病毒药物,其中包括用户“即时”实施的修改,因为他们确定了可以更好地结合蛋白质活性位点的原子和官能团。此外,研究人员使用类似的策略来设计针对 SARS-CoV-2 的主要靶标之一的抑制剂,一种称为 Mpro 的蛋白酶。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开源框架 Narupa 下运行的,该框架与市场上大多数商品 VR 设备一起运行。这些研究的另一个好处来自演示期间的全面数据收集。经过适当处理后,这些信息将指导机器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它们比其他方法更准确地预测分子的特性。VR 建模还为化学教育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符合 SDG 4 和 IUPAC 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在使用这些 VR 增强工具时的反馈,特别是一个名为 Manta 的进程,比传统技术要积极得多。由于对原子和分子的直接观察,学生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理解似乎也是如此。此外,数字工具为远程教育开辟了可能性,从而使教师能够与几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分享他们的课程,只要他们有互联网连接并可以访问 VR 集。支持 VR 的交互式建模,计算化学连接在元宇宙。--IUPAC
  • 2020年度石墨烯十大新闻:多与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有关
    2020年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对于石墨烯行业来说亦是如此。但是,石墨烯行业的从业者和学术界研究人员并没有放缓科研的步伐,许多人很快就适应现状,并基于石墨烯创造了优质的解决方案和先进技术。以色列石墨烯信息网根据网站索引科技参考文献的量化排名,评选出了2020年排名前十位的石墨烯应用领域。其中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医学和传感器领域。具体十大石墨烯应用排名如下,分别是:(1)医疗及公共卫生;(2)传感器;(3)电池;(4)复合材料;(5)汽车应用;(6)涂层;(7)超级电容器;(8)导热应用;(9)导电油墨;(10)电子产品。此外,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意无意的向抗役倾斜。在以色列石墨烯信息网评选的2020年度石墨烯十大新闻中,大多是事件均与利用石墨烯技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有关,这也侧面表明了石墨烯在医疗及公共健康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十大新闻的具体情况如下:1.石墨烯如何协助人们抗争新冠病毒?随着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和公司开始与新冠疫情抗争,许多人正在重新审视石墨烯,将其作为具有赢得这场斗争最具潜力的材料。石墨烯已知的抗菌/抗病毒特性,其对医疗器械、传感器和相关设备的有益特性等,都证明其能够发挥很大作用。2.石墨烯放大器电路可释放“太赫兹间隙”图 拉夫堡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基于石墨烯的装置,该设备可以释放太赫兹波长,并使革命性的新技术成为可能。(图片来源:拉夫堡大学)3. 新型口罩使用石墨烯和电荷阻隔病毒和细菌4.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石墨烯和氮化硼将太赫兹波转换为可用能量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器件,可能能够将周围的太赫兹波转换为直流电。(图片来源:麻省理工学院)5. planeTECH和IDEATI推出增强石墨烯的抗菌口罩6.新型石墨烯生物传感器可在一分钟内检测到SARS-CoV-2图 韩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在一分钟内检测出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中的SARS-CoV-2。(图片来源:Phys)7.固特异推出利用石墨烯技术的自行车轮胎图 著名的轮胎和橡胶公司固特异推出了两种新的自行车轮胎,Eagle F1和Eagle F1 Supersport,两款轮胎均利用石墨烯技术,重量仅为180克(直径23毫米),具有更好的强度和低滚动阻力,改善干湿抓地力和长期耐用性。(图片来源:固特异)8. 新方法使用氢等离子体可消除石墨烯中的褶皱图 中国南京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制造没有任何褶皱的大型石墨烯薄膜。超光滑平整的薄膜,可使利用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电子设备实现大规模生产。(图片来源:《自然》)9.新型利用石墨烯的锂空气电池可使电动汽车续航更长时间图 韩国大邱庆北科技大学(DGIST)研究人员已经在掺硫石墨烯上使用硫化镍钴纳米薄片制造了一种电极,从而形成了具有高放电容量的长寿命电池。(图片来源:DGIST)10.健康科技初创公司Flextrapower推出GO增强型防护口罩作者观点: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大爆发,口罩成为了贯穿全年的关键词:它是淘宝2020年度的十大热销商品,累计被搜索超过75亿人次;比亚迪依靠它成为了口罩出货量的世界第一;特朗普因为它引发的“选举欺诈”丢掉了总统,拜登则因为它不仅成功拿回政权,还基本上让民主党控制了参众两院;中国则在它的帮助下率先挣脱了疫情的泥沼。无论是现在和未来,口罩都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品。但一次性口罩的时效性短、防疫性能不足的缺点也逐步暴露,虽然口罩的价格并不昂贵,但依然会造成污染和浪费。石墨烯具有很好的阻隔病毒和细菌的特性,成为了这一医疗卫生产品最好的拍档。2020年,全球非常多的厂商都推出了石墨烯口罩,可佩戴更长时间,抗病毒抗菌效果更强,舒适性更高,防尘防静电特性好,甚至有的产品能够实现自然清洗后的重复使用。与口罩的结合最大限度的使石墨烯实现低成本化应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石墨烯的影响力,促进石墨烯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领域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不过短暂的插曲只会影响一时的发展风向,未来,石墨烯的主要应用领域,仍会聚焦在高端结构材料和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中。
  • “2009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公布
    2009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公布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共同举办了“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有关专家谨慎评估,共遴选出36个重大新闻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收到仪器信息网VIP用户有效投票4727张。最后,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评选出“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在2010年4月9日召开的“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順昌先生宣读了“2009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順昌副理事长宣读评审结果   “2009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如下: 十大新闻之一:《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共10章、104条,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针对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现状,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食品安全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法特别明确,要对食品添加剂加强监管。 十大新闻之二:2010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 药品标准大幅提升   国家药监局2009年10月10日宣布,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将于2010年7月1日实施。新版《中国药典》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新版《中国药典》关注药品安全性,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 十大新闻之三:甲型H1N1流感肆虐 中国紧急开发出检测方法及试剂来积极应对   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5月11日,中国卫生部确诊了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国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紧急向社会征集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方法记试剂,并开发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将投入50亿元防控甲型H1N1流感,同时要求地方政府也要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 十大新闻之四:安捷伦斥资15亿美元收购瓦里安   2009年7月27日,美国科研仪器生产商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宣布,将以每股52美元、总计15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Varian Inc。 十大新闻之五: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在科技部领导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481,以下简称“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于2009年6月11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宣布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工作会议。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工作范围涉及仪器分析测试及其控制、科研用试剂、检测与分析方法、实验室信息管理与数据系统等的标准化工作。 十大新闻之六: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启动   2009年7月14日在北京西苑饭店举办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成果——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推广启动仪式”。“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所面对的对象是从事产品理化性能、专用性能及安全性能检测的分析检测人员。该体系统一规范了分析检测人员分析检测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标准。 十大新闻之七:中国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建设 国际著名检测机构纷纷在华落户   2009年8月6日至7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副主任肖良博士表示,中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改革现有管理体制,逐步按经济规律建设更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营造公平竞争的检测市场环境。   而另一方面,国外第三方实验室则加大了进军中国检测市场的步伐:2009年2月26日,德国莱茵TÜ V集团将为其深圳南山区的在华首个食品安全与质量中心举行盛大隆重的开幕典礼;2009年3月9日,SGS通标公司大连分公司獐子岛食品实验室在大连正式揭牌,这是东北三省建立的首家第三方食品实验室;英国检测标准集团(LGC)为强化其亚洲地位,在中国开设了首个办事处;汉莎质检于2009年7月27日投资270万欧元在东莞建立检测机构。 十大新闻之八: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确定 多项技术领域涉及科学仪器   2009年10月9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发布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等10个技术领域。其中涉及科学仪器发展的领域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环境与资源利用等3个领域。 十大新闻之九:我国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使图像质量提高3至5倍 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格局   磁共振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普及率低、技术设备为西方垄断、收费高等问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美时医疗科技公司2009年9月24日正式公布,其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医学磁共振成像技术-高温超导射频线圈,该技术使人体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提高了3至5倍,是目前世界磁共振领域灵敏度最高的“电子眼”。该设备已顺利通过美国FDA认证,面向全球销售,一举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格局。 十大新闻之十: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张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投产 将进全国780家三甲医院   2009年4月24日消息,全球首张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日前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安信公司进入产业化阶段。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衔研发,并已列入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科技重点项目支持。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500万元。   安信公司董事长黄庆玺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将逐步铺开对基因芯片的普及运用,首先将以院士工作站的模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检测中心,然后进入全国780家三甲医院。根据规划,至2010年,将实现4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可达3.2亿元;到2013年,可实现10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3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14.7亿元。
  • 有奖竞猜!“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件,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人物,哪些令你怀念的时刻?  为了回顾这个不平凡的2020,梳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我们通过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筛选出了2020年度科学仪器新闻TOP35,现诚邀广大网友参与十大新闻投票,赢取竞猜好礼!  有奖竞猜办法:  1、从35条候选新闻中,用投票的形式选择10条您认为能最终入选“十大新闻”的事件。  2、前十位选中全部“十大新闻”的用户,将各获得价值20元的京东卡一张。(注:以返回投票的时间排序,且所选新闻条数不得超过10条)  3、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21年1月11日至2021年1月18日。  有奖竞猜结果在“十大新闻”发布时予以公布,欢迎大家踊跃投票并及时关注!  请点击下述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长按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点击下方“我要竞猜”进入投票页面。我要竞猜  浏览各条新闻详情,可点击下述链接!序号标题1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科学仪器投身抗疫阻击战2别了,瓦里安!一代仪器巨头的消亡史3国产电镜首次入围R&D100创新奖 入围产品揭秘4专注实验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十八年,莱伯泰科今日科创板成功上市5月球样品实验室细节全公布,哪些品牌仪器在分析月壤?6五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强调高端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7疫苗来了 军事科学院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8税务总局: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9Science封面| 冷冻超分辨与FIB-SEM结合新技术:三维蛋白超微结构可视化10北京大学白玉副教授最新成果:多维度有机质谱流式细胞仪实现单细胞中蛋白质和代谢物同时分析11美国将对华实施更严格限制 科学仪器又遭管辖127616万元!天瑞仪器出售MALDI-TOF产品线13华大智造公开质疑中国疾控中心:程序不正义,结果无意义14华为终于向“仪器圈”出手了!这次是为了毫米波/太赫兹?1515国正式签署RCEP,区域内多类仪器贸易将实现零关税!16破除“论文至上”!两部委发文规范SCI指标使用17爱丁堡仪器显微共聚焦拉曼新品RMS1000全球同步首发18关亚风团队研制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19皖仪科技科创板鸣锣上市202020年新政策!14省支持国产仪器优先采购!21技术创新突破国外垄断 国产“两虫”检测新产品强势首发22日立高新:关于收购天美科仪(天美集团子公司)100%股权的通知23“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拟立项公示,皖仪、磐诺在列24重磅!北京发布三年新基建方案,科学仪器位列其中25《质谱分析方法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6中国学者首次详细发表冠状病毒等的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成为新突破口27六部委:鼓励民企组建科学仪器服务机构,参与国家科研仪器管理运营28质谱技术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气检测方法29中国禁止/限制出口基因测序等多类仪器及技术30黄超兰与高福团队等合作发现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为免疫抑制并或存在“两阶段”机制31快速、精准、高通量 小海龟科技推出新冠病毒三靶标并行检测试剂盒32日本电子发布分辨率达53pm球差电镜JEM-ARM300F233珀金埃尔默发布NexION® 5000多重四极杆ICP-MS新品34雷磁举办创建80周年庆典 将打造中国科学仪器的“百年老店”35重磅:赛默飞宣布放弃收购QIAGEN
  • 2013年全国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发布
    雾霾天的不断出现让我们发现了蓝天的宝贵,让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空气质量。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车内空气质量也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外发布了2013年全国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再次提醒大家共同关注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以及车内环境质量。   2013年车内空气质量十大新闻如下:国家批准建立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国家环保质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原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2013年2月4日正式批准建立了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和车内环境质量检测测试的国家级检测中心。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成为4大投诉热点之一。2013年3.15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过去一年里,消费者有关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新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成为汽车变速器、安全气囊和汽车轮胎等4大问题之一。   豪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引发全社会关注。3.15前后,央视新闻频道对进口豪华品牌汽车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同时报道了汽车阻尼片、汽车内饰材料中的多环芳烃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豪车车内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   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首届车内空气质量与发展国际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上发布: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继我国装饰装修和家具污染、室内环境中的PM2.5污染之后第三大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标准委下达2014年标准修订计划,决定将2012年3月1日实施的推荐性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修订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增加控制项目,修订检测方法,计划任务书要求2015年完成,将带来全球汽车产业的革命。   以解决新车车内空气污染和使用中车内污染问题的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服务,成为继汽车保养、汽车改装和汽车美容等之后的新兴汽车服务业,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规范性的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服务在北京试点成功,将在全国大范围推广。   车内空气污染净化治理技术培训成为新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车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行业会成为汽车后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为我国汽车服务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连续举办了6期车内空气检测治理职业培训班。   经过规范性的检测检验和汽车企业的实践考核,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亚都公司净化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为2013年第九届环境与发展论坛首届车内空气环境发展国际论坛重点推广的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材料。   随着国家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和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认识的提高,保证新车车内空气质量和解决进入车内的PM2.5污染技术成为雪佛兰、雪铁龙、长城汽车、比亚迪等汽车销售企业的卖点,沃尔沃汽车是最大的赢家。   为了规范汽车内饰件有害物质测试和车内空气净化产品和材料,国家室内车内环境检测中心发布汽车内饰件和内饰材料有害物质评价规范和车内空气质量净化治理材料和产品测试技术规范,为汽车企业提高了解决乘用车内污染问题的3大技术——车内污染吸附技术、车内气味净化处理技术和汽车内饰件材料净化技术。 文章转载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2014,从追梦的起点遥遥望去,我们赞叹,我们唏嘘。每一年生命科学人撰写出自己走过的痕迹,或是令人惊叹的里程碑成果,或是引入深思的事件记录,在他们划下的这个圈里面,有人实现了自己的&ldquo 科学梦&rdquo ,也有人将&ldquo 信奉科学,信奉真理&rdquo 的理念抛之脑后。   我们见证了十年大项目的精彩演绎,也期待科研政策的重大变革 我们手持最尖端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游走,希望带来人类更多的希望,我们也渴望发现更多生命的痕迹,在地球的最南端探讨活跃的生态系统 我们&hellip &hellip   2014年第十届&ldquo 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rdquo 候选新闻共计30个,共获得投票上千份,最终选出了十大新闻,它们分别是:   CRISPR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探索应用   曾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2012年突破性技术之一的CRISPR,今年再度入选Nature Methods杂志十周年十大技术之一。2014年,各种CRISPR研究成果如井喷之势,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不仅从DNA扩展至RNA。还被进一步用于探索癌症、艾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临床个体化治疗。   埃博拉全面爆发   今年2月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埃博拉疫情,重创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并从非洲蔓延到了欧洲、美洲等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这种超级病毒已造成全球9000余人感染,死亡率则超过50%。如今,全世界都在谈埃博拉而色变。   全身透明的小鼠   厚组织都是不透光的,要进行成像就得把组织切得特别薄,问题是这样就无法获得完整的3D信息。因此,生物学家们一直梦想着能够透过整个机体,亲眼看到细胞连接和精细结构,现在这一梦想成为了现实。   STAP细胞造假事件与领军人物自杀   今年一月份Nature发表的两篇文章,曾被认为是干细胞制备的一次革命。然而在论文发表后不久,其演变为了令世人震惊的STAP造假丑闻。其不仅动摇了人们对于日本干细胞领域的信心,著名干细胞科学家笹井芳树也因此自杀身亡。   首次证实南极冰层之下也有生命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覆盖着厚度极高的冰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庞大的南极冰盖之下也存在着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组成了活跃的生态系统。   世界首例人类iPS细胞治疗   日本理化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眼科学家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成为了将诱导多能干(iPS)细胞衍生的组织植入到人体的第一人。今年9月日本理化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iPS细胞培育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移植到了一名70多岁的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   新一代测序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生物医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NGS)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整个生物医学研究的生态,它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2014年报道了几个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预示着这一新技术将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个性化用药的指导、用药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细胞重编程生成首个完全器官   再生医学的核心目标是,从体外培养的细胞生成可移植的替代性器官。尽管人们进行了多番尝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功能完全的完整器官。然而今年Edinburgh大学的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体外培养的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首次生成了完全功能的器官。这一项目的完成标志着,体外培养替代性器官离我们又进了一步。   里程碑成果:人类蛋白质组草图公布   今年5月,两个国际小组分别公布了人类蛋白质组第一张草图。   虽然之前其它一些大型蛋白质组数据集也收集了接近上万个蛋白数据,但是这两项成果确实是真正的突破性成果,全面覆盖了超过80%的人类预期蛋白质组,其中还有一些之前未曾被发现的蛋白。   首次利用人类干细胞培养出胰岛素分泌细胞   今年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程序,可有效快速地将干细胞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这一新程序可能是应对I型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该程序可以在大约六周的时间内,将干细胞转化为可靠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远远快于使用以前方法所用的四个月时间。
  • “2016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6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发起举办“2016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以下为2016年度十大新闻。TOP1:  国务院发布“土十条”2020年前实现土壤监测县级全覆盖  5月26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规定,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行动计划中强调,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TOP2: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深入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航天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为此,规划中提出,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实验材料等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强化对前沿科学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大众创新创业等的支撑;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TOP3:  《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编制完成  “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继续得到高速发展。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500亿元 利润824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71.36%。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领域,拉大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6月,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完成了《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的编制工作。发展规划建议包含了以下内容:行业状况、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任务目标、发展路径、重点发展内容、相关政策建议。TOP4:  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对进口仪器实行备案制  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更大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会议中确定:简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高校、科研院所对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可自行采购和选择评审专家。对进口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TOP5:  国产质谱高精度四极杆已经具备批量化制造能力  4月,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精度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工程化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综合验收,这是仪器专项首个通过综合验收的项目。项目在工程化方面已经形成的技术资料包括:工程工艺11套,工程化图纸8套,质量和可靠性保障方案3套,成套技术档案文件1套 已组建相关的中试生产线和研发基地。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实施情况良好,项目严格按照仪器专项管理规范的要求,注重工程化和质量与可靠性工作,具备了批量化制造能力和产业化基础。TOP6:  仪器行业大买家回归:赛默飞42亿美元收购FEI  5月,赛默飞世尔科技与知名电镜制造商FEI双方董事会一致批准了赛默飞以每股107.50美元、共计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FEI 交易完成后,FEI将会成为赛默飞旗下分析仪器部门的一员。赛默飞世尔科技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arc N. Casper说,在生命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电子显微镜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从FEI中所获得的技术将作为赛默飞世尔质谱技术很好的补充 作为生命科学优秀领导者,赛默飞世尔也将能够利用全球规模和商业化,使FEI的产品在广大的生物制药客户群中得以推广。TOP7:  世界首创:DBDI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通过鉴定  1月,宁波大学和华仪宁创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成果技术鉴定会在宁波召开。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DBDI-100)是一种非表面接触型的常压敞开式离子源,DBDI由清华大学教授张新荣于2007年首次提出,华仪宁创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方法进行了二次创新。专家组经讨论达成“符合鉴定要求”的意见,认为DBDI在敞开式大气压质谱离子源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该成果是国际首创。TOP8:  “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通过验收  11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通过验收。项目研制的光栅刻划机,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冲击世界极限水平。科研人员突破了精密机械加工、精密光学加工、精密检测、高精度微位移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研制出面积达400毫米×500毫米、精度为10纳米的光栅,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阶梯光栅。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造技术结束了中国在高精度大尺寸光栅制造领域受制于人的困局,摆脱了我国光谱仪器行业 “有器无心”窘境。TOP9:  安捷伦推出全新紧凑型气相色谱能耗直降50%  8月,安捷伦科技公司推出全新紧凑型气相色谱Agilent Intuvo 9000。与传统气相色谱系统使用对流空气浴柱温箱不同,Intuvo 采用直接传导加热对整个流路和分析柱进行程序升温 直接加热的功耗不到传统空气浴柱温箱的一半,实验室台面占用约为传统仪器的一半,加热和冷却速度更快,通量更高。TOP10:  工信部、财政部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  7月,工信部、财政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业是 VOCs 排放的重点领域,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到 2018 年,工业行业 VOCs 排放量比 2015 年削减 330万吨以上。行动计划中提出 “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为重点,兼顾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理念”。为此,在农药行业、涂料行业、胶粘剂行业,将实施原料替代工程 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橡胶行业、包装印刷行业、制鞋行业、合成革行业、家具行业、汽车行业,将实施工艺技术改造工程 并在企业中实施回收及综合治理工程。随着VOCs消减重点行业及行动计划的确定,重点行业VOCs全过程防治和VOCs监测市场有望集中释放。  相关新闻:  “2015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2014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2013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出炉  关于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一年一度的“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始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11次。每次评选由仪器信息网编辑部对上一年度行业内新闻进行梳理和筛选,并征求行业资深专家意见形成候选新闻,最终由仪器信息网网友投票产生结果。
  • 2008年度中国仪器行业十大新闻揭晓
    2008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落下帷幕。本次活动首先由仪器信息网遴选出2008年度行业内发生的100条重大新闻事件,在认真听取业内专家的意见后,从中筛选出30条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网上投票候选新闻。   网上投票时间为2009年1月9日至2009年3月31日,投票活动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心支持,在两个多月的活动期间,我们共收到有效网上投票1470张。最终,通过结合本网VIP用户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评选出“2008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順昌副理事长宣读评审结果   在2009年4月9日召开的“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順昌先生宣读了“2008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十大新闻之一:三鹿事件发生,多批次婴幼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   2008年9月12日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对不同品牌奶制品进行检测,多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国家紧急号召仪器行业各相关部门与企业开发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制定并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该事件发生后,多个行业尤其与奶制品相关的行业检出三聚氰胺。   目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加强乳制品生产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十大新闻之二:中国仪器人积极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献仪器并紧急开展相关检测服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遭受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给当地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地震发生后,广大仪器厂商和相关用户单位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 为了确保灾区食品、水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安全,广大国内外仪器厂商积极为灾区捐赠相关检测仪器、开发仪器快速检测方法并且为灾区提供仪器各个方面的免费服务。   十大新闻之三:多种先进分析测试仪器及新的检测标准、方法在北京奥运会上应用 确保绿色奥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都有哪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应用奥运会上,为奥运做了哪些贡献,又有哪些仪器被首次应用,仪器信息网带您详细了解。   食品检测方面:食品安全检测车将在奥运比赛场馆等人流量密集地区投入使用。一辆食品安全检测车配备有全自动食品综合分析仪、半自动食品综合分析仪、荧光法微生物(细菌总数)快速检测系统、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肉类水分快速测定仪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可以对水产品防腐剂、月饼微生物、大米农药残留等各项食品安全指标进行快速检测和常规食品理化检测。   兴奋剂检测方面:奥运会期间中国反兴奋剂中心配备了安捷伦、赛默飞世尔等公司的兴奋剂检测设备。从国外引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质联用(GC-MS)、气相色谱(GC)、液质联用(LC-MS)、酶标仪、ELISA试剂盒及试纸等快速检测设备,用来确认样本中禁用的化学物质。   此外,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奥运食品中违禁药物检测急需标准物质研制”项目于2008年7月15日通过鉴定。美雄酮、克伦特罗、泼尼松等34种奥运急需的国家标准物质,立即投入奥运动物源性食品中兴奋剂检测。   对于奥运场馆的空气质量的检测,比赛场馆配备了空气质量检测仪 水质检测方面,配备了水质监测预警系统 为了保护中国免受恐怖袭击,这次北京奥运会和协办城市上海还采用了用于机场安全防范的国际上最先进的SGS辐射探测系统、红外检测系统……   十大新闻之四:财政部和中科院启动 8个重大科研设备、仪器自主创新项目   2008年3月28日,财政部和中科院在京召开重大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试点项目启动会,正式启动了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源前沿装备研制、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脉冲风洞研制、综合极端条件实验系统、海底流动地震观测台阵、超导成像频谱仪、VLBI数字机带转换器、同步辐射纳米成像设备、中能重离子微束辐照装置8个具有自主创新特点的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参与项目研制的专家在启动会上表示,这8个项目是在相关部委的长期支持下,经中科院多年的技术积累、核心技术获得突破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项目的启动实施,不但会对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作出重大贡献,也将为在中科院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动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积累经验。   十大新闻之五:利用中国研发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 中外科学家发现高温超导体中新的电子耦合模式   2008年3月20日,中科院物理所向外界宣布,中外科学家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尖端科学仪器,在高温超导体中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这项成果是由中科院物理所周兴江研究组,理化技术所陈创天研究组,物理所许祖彦研究组、赵忠贤研究组以及美国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Genda Gu博士,日本东京理工的T. Sasagawa 博士共同合作完成的。他们利用我国研制的国际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中研究中取得了初步成果,观察到了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模式。相关结果发表在3月14日的《物理评论快报》(PRL)第100卷10期上,该论文同时被选为当期的“编辑提示”文章。   利用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具有的超高分辨率的独特优势, 在Bi2212高温超导体中观察到了两个新的电子结构特征,而且实验表明它们是在材料进入超导状态后产生的。这些特征表明,高温超导体中可能存在着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方式。对这些新的结构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可能为探索它们和高温超导电性的关系,提供重要的信息。   十大新闻之六:中美合作建立首家第三方食品检测中心 美国FDA开设首家驻京办事处中美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2008年6月18日,中美合作成立的首家第三方食品检测中心——珠海中美和平食品检测中心(CUPFIC),18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了挂牌揭幕开业仪式。该中心占地1000多平方米,初期投资为4000万元人民币。其设备和技术主要由美方提供,美国俄勒冈州农业厅将派专家进驻检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检测的食品以中美两国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为主。该中心的建立,可减少因检测标准不一而带来的贸易摩擦,降低出口企业贸易风险,提高通关工作效率。   2008年11月19日,在“中美食品安全政策研讨会”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决定于2008年12月前在中国设立三个办事处。其中11月19日将开设首家驻北京办事处,随后在广州和上海设立另外两家。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和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莱维特就此表示:双方议定将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十大新闻之七:我国第一个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杂环类农药生产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08年7月1日实施   《杂环类农药生产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于2008年7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以杂环类农药工业清洁生产工艺及治理技术为依据,结合污染物的生态影响,规定了杂环类农药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百草枯、莠去津、氟虫腈原药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项目、排放限值,适用于杂环类农药吡虫啉、三唑酮、多菌灵、百草枯、莠去津、氟虫腈原药生产企业水污染物排放管理。   此标准是我国第一个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制定弥补了我国农药工业无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空白,对推动农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十大新闻之八:为应对欧盟突然抬高的茶叶农残标准 我国首个出口茶叶国际检测标准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欧盟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EC 149/2008)于2008年7月29日起正式执行。由于欧盟是我国茶叶重要的出口市场,这意味着茶叶出口又面临新的绿色壁垒。此次欧盟在有关茶叶的农残最高限量标准(MRL)方面,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有关茶叶的MRL出现9个变化。在新标准附录II中,有关茶叶的5种MRL标准更加严格。二是新增一些与茶叶生产关系密切的MRL。新标准附录III新增170种农药。   面对茶叶主要进口国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定的国家标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近日由国家标准委发布,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而为出口茶叶行业带来新的技术支撑。   十大新闻之九:跨国巨头MTS并购国产试验机老大新三思集团   新三思集团(以下简称“新三思”)已和MTS系统公司(以下简称“MTS”)签定协议,在完成一系列行政法规审核及交割程序后,新三思将成为MTS的一分子。MTS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是全球最大的力学测试及模拟系统和位移传感器领域的全球最大的供应商和技术领导者,主要致力于高性能动态系统方面的机械测试解决方案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的技术开发研究和系统生产,而新三思是全国最大的静态材料试验系统生产商。新三思与MTS优势互补的强强联手将成就全球材料试验机领域的超强和双赢的局面。   十大新闻之十:我国基因测序技术设备实现“零”突破   2008年10月12日,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公司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目前,国内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及配套生物试剂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昂的价格及运行成本严重制约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由多名留美博士回国创业开发研制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包括全套的生物试剂和信息系统分析软件。据该公司技术总裁、核心专利持有人盛司潼博士介绍,该系统运用其特有的单分子扩增设备、微纳米加工、微体积溶液控制、高速分子化学反应、大面积高通量成像等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基因测序高通量、平行自动化平行测序。该系统将世界上对单个基因低通量测序技术提升到对千万个基因并行测序的水平,大幅提高了测序效率,将为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和临床医疗的应用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和国家基因中心南方中心、国家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等众多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领域的专家对此评价:深圳华因康基因科技公司超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国产化基因测序设备和配套试剂的空白,实现了国家基因测序设备和技术“零”的突破,并将可能由此引发一场基因生物领域和医学医疗领域的技术革命。 附:“2008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30条候选新闻
  • 2012年度室内环保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我要测讯 2013年1月15日,由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举办的“全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旨在总结2012年我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成果,交流2012年开展室内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与会的室内环保行业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代表等就室内环保技术、应用及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以及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家电技术部部长森丰分别作了相关报告。会上还对“2012年度室内环保行业十大新闻”进行了解读。 与会代表合影   “2012年中国室内环境保护行业”十大新闻是:   1、国家正式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亚都空气净化器共同研发的“室温催化氧化甲醛和催化杀菌技术及其室内空气净化设备”颁发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这是我国室内环保产业首次获得的国家级最高技术发明奖项,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室内环保行业的国家科技发明最高奖项。   2、国家第一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2012年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指南对车内空气的甲醛、齐全、丙烯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等8种有害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   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连续报道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行业问题。   4、《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服务规范》发布实施。   5、中国工程院“人居环境空气污染监测与净化技术研究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6、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国家监督检查和实验室认可资质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实验室在北京建立。   该实验室是国内第一个具有国家计量认证(CMA)、国家监督检查(CAL)和国际实验室认可(CNAS)三合一资质的车内空气质量监测实验室。   7、我国儿童家具强制性标准实施突出强调儿童家具污染控制。   我国第一部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7-2011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从保护儿童安全健康的角度,重点对设计或预定供3~14岁儿童使用的家具产品的安全和环保制订了强制性的要求。   8、我国第一期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车内空气净化治理成为新兴行业。   9、解决室内PM2.5污染危害成为室内环保产业发展新趋势。   10、绿色设计与环保材料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重点推广新型环保低碳装饰装修材料。
  • “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发布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4月26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目前最高级别的峰会——“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 ” 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隆重召开。年会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順昌先生宣读了“2010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順昌先生宣读评选结果   本次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是经过2011年会主办单位谨慎评估,遴选出发生在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的35个重大事件作为候选新闻,然后在仪器信息网进行网上投票,在2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3561张有效投票,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评选出了2010年度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如下:   十大新闻之一:   《中国药典》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已由卫生部2010年第5号公告颁布,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公告指出,凡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自执行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卫生部颁布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药转正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同品种药品标准同时废止。药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对于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多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质量指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在执行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应同时执行原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   十大新闻之二: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搭载多种精密仪器   嫦娥二号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导星,将在半年的既定时间内,携带执行探测任务的七种仪器:TDI—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X射线谱仪、γ射线谱仪、微波探测器、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完成四项科学目标:获取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   十大新闻之三:   《生乳》等多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实施   2010年4月22日消息,卫生部日前公布《生乳》(GB19301-2010)等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乳品产品标准15项、生产规范2项、检验方法标准49项,基本解决了现行乳品标准的矛盾、重复、交叉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提高了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形成了统一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十大新闻之四:   “地沟油”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何东平教授一项关于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调查,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地沟油返回餐桌。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针对此种情况,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7月19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一些相关企业及检测机构也开发出检测方法来应对,相关检测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十大新闻之五:   国家制定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 并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2010年10月11日,为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检验装备水平,国家局制定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化妆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此外,在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多项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方法征求意见、质检总局就进出口化妆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征意见以及多种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检测方法公布,说明国家在2010年正在加大力度构建和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   十大新闻之六:   斥资21亿美元 赛默飞世尔科技收购美国戴安公司   2010年12月15日,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与戴安公司共同宣布:经双方董事会一致通过,赛默飞世尔将以每股118.50美元的价格收购戴安公司的所有已发行股份,总收购价约为21亿美元。此次交易将扩大公司的液相色谱产品线及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并帮助赛默飞世尔科技增加在环境分析、水测试以及食品安全等行业的业务机会。目前,该并购已经取得了反垄断监管机构的批准。   十大新闻之七:   工信部把精密仪器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范围   2010年11月24日工信部消息,国务院于2010年10月1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决定》的出台对加快推进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整个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色谱、光谱、质谱检测器件,材料分析精密测试仪器与力学性能测试设备,新型无损检测及环境、安全检测仪器,国防特种测试仪器等各类试验设备已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并被列为未来十年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   十大新闻之八:   《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发布 环境监测仪器位列其中   2010年4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十二五”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通知,提出一批国家鼓励发展包括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在内的的一批重大环保技术装备。2010年5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了《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包括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节能与可再生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设备、环保材料与药剂八个领域,共计147项产品。   十大新闻之九:   中国投资逾十亿元人民币建设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新院   中国新闻网2010年9月27日消息,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正式更名为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并获国家10.9亿元人民币投资,在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新院。新院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00383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药品检验楼、生物制品检验楼、医疗器械检验楼、生物安全实验楼、特殊实验楼、动物资源中心、标准物质楼、以及专家公寓、教学报告楼等。   十大新闻之十: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研制成功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试剂盒   2010年6月14日理财周刊消息,此前一直被国外产品所垄断的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试剂盒,日前由浙江湖州赛尔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与该试剂盒配套使用的蛋白指纹图谱仪可广泛用于医学、食品、环境、药物开发和国家安全等分析测试领域,但却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其国产化工作正在积极研制中,预计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1/3。   相关新闻:“2010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 “2016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6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发起举办“2016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我们已经遴选出2016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27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本次候选新闻覆盖范围极广,涉及政府要闻、新品成果、方法标准、知名企业重大动态等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7年1月16日至2017年1月23日,根据最终投票结果评选出“2016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并将评选结果在仪器信息网公布。欢迎大家踊跃投票!  请点击候选新闻列表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候选新闻列表 国务院:简化科研仪器采购管理,对进口仪器实行备案制《仪器仪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编制完成世界首创:DBDI介质阻挡放电离子源通过鉴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实现高精度四极杆工程化研制上海光谱推出首款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国内首款自主研发半导体基因测序仪问世丁传凡团队成功研发四极离子阱质谱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通过验收国务院发布“土十条”2020年前实现土壤监测县级全覆盖“一号文件”释放信号 食品相关检测仪器走向利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珀金埃尔默在华全球首发立式三重四极杆质谱安捷伦推出全新紧凑型气相色谱 能耗直降50%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首次发布团体标准三项CAIA标准发布 涉质谱光谱关键部件仪器行业大买家回归:赛默飞42亿美元收购FEI丹纳赫宣布收购分离科学耗材制造商PhenomenexSCIEX宣布收购国产色谱柱制造商博纳艾杰尔专家仪器评标戴有色眼镜 中仪协发公开信以正视听第二届“国产好仪器”调研结果发布精准医疗、生命科学正式纳入“十三五”规划国内首条20英寸新型光电倍增管生产线启动天瑞仪器收购磐合科仪 切入在线监测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工信部、财政部发布《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首批质检总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启动布鲁克发布全新离子淌度质谱平台timsTOF
  • “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重磅揭晓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2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经过仪器信息网编辑初选、行业专家评审、广大网友投票等一系列流程,由仪器信息网发起举办的“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  TOP1: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 科学仪器人投身抗疫阻击战  2020年新春之际,全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各地进入紧急状态,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各地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假期等防控措施,整个中国经济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科学仪器企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停摆时刻”。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科学仪器企业纷纷行动,通过捐献物资,提供病毒检测仪器、检测试剂盒、整体解决方案等方式全力驰援,投入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彰显仪器人的价值与担当。后疫情时代,科学仪器全面助力病毒检测与疫情防控,在疫苗研制、新药研发、临床诊断等领域继续支持这场抗疫阻击战。  TOP2: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并上市 科学仪器功不可没  12月31日,新冠疫苗终于来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疫苗保护率达79.34%,且全面免费接种!目前,我国有15款新冠肺炎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5款疫苗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另有18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病毒疫苗产能建设。新冠疫苗研制成功的背后,众多科学仪器功不可没。伴随疫苗的上市,未来疫苗的大规模生产、运输存储、质量评估、有效改良将成重点,生物反应器、超低温冰箱等仪器设备也将大有用武之地。  TOP3: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国内建成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返回地球,对月球化学的研究是探讨月球起源与演化历史的基础,是了解月球物质成分和月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的依据。而国家天文台为迎接月壤的归来,已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实验室的神秘面纱被完全揭开,里面的科学仪器也公之于众,真空手套箱、高纯氮气供给系统、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正奋战在分析月壤的第一线。  TOP4:税务总局:研发机构采购国产仪器,全额退还增值税!  3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公告,公告称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减轻研发机构研发成本,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和税务总局发布了91号公告,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继续对研发机构(包括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并规定具体退税管理办法由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制定。这也意味着,有10类研发机构2020年在采购离心机、色谱仪等33类国产仪器设备时将全额退还增值税。  TOP5:五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强调高端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  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五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方案中特别指出,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工作方案中特别强调,要适应大科学、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科学研究的新特点,注重科研平台、科研手段、方法工具和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与创新,提高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大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培育具有原创性学术思想的探索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快速发展。  TOP6:2020年版《中国药典》颁布实施 提升仪器技术需求  2020年12月1日,2020版《中国药典》正式实施。新版药典对标国际,紧跟国际前沿,借鉴国际先进标准经验,不断扩大成熟检测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专属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对加强药品质量控制,保障药品质量,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建立分子生物学检测标准体系,制定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新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DNA测序技术指导原则,为中药材(饮片)、动物组织来源材料、生物制品起始材料以及微生物污染溯源鉴定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新增检测方法,强化质控手段。新增X射线荧光光谱法用于元素杂质控制 采用光阻法替代显微法检查乳粒粒径 转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重组产品活性检测,新增免疫化学法通则等。扩大成熟检验方法在药品质量控制的应用,如采用液质联用法用于中药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采用气质联用法对农药多残留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逐步替代薄层色谱法测定化学药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抗毒素分子大小分布检测等。  TOP7:华为投资仪器圈 布局毫米波/太赫兹技术  3月31日,华为官宣进军科学仪器行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企业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华为持股比例为8%,认缴出资额达6606.6743万元人民币。中电科仪致力于微波/毫米波测量、光电测量、通信测量、基础测量和毫米波/太赫兹等电子测试领域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究。据悉,此前华为就在关注毫米波/太赫兹技术,在2020年1月12日天津举办的“太赫兹光谱与测试应用研讨”暨“太赫兹光谱与测试工作组”成立大会就有华为相关工作人员出席,并就太赫兹在通信及雷达领域的应用提出相关问题。此次华为入股中电科仪,或与其通信布局相关,获取最新的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技术。华为入股仪器圈,是否会给科学仪器行业带来新气象,我们拭目以待。  TOP8:国产电镜首次入围R&D100创新奖  国产电镜企业新秀——聚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收到美国《R&D World》杂志寄回的“R&D100创新奖”入围奖奖牌及奖杯,意味着国产电镜首次入围这一国际大奖。“R&D100创新奖”被誉为全球科技创新“奥斯卡 ”,旨在专门奖励工业、学术和政府支持研究项目中的最有创新性的产品。聚束科技此次入围的Navigator-100,是全球首款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也是聚束科技为了克服了传统SEM技术在速度、精度和样品损伤等方面的局限性,研发出来的具有革新意义的科技产品。作为国产高端电镜的后起之秀,聚束科技值得关注。  TOP9:全球首款数字PCR一体机发布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核酸检测成为追溯病毒的“金标准”,PCR在全球迎来爆发性增长。作为最新一代PCR技术,数字PCR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在数字PCR仪这一细分,Bio-Rad处于领先地位。由于设备原理的特殊性,数字PCR系统通常包括微滴生成仪、PCR反应仪和微滴检测仪。目前所有上市的数字PCR产品至少包括2台仪器设备,更常见的是3台设备,相对来说使用并不方便。本次Bio-Rad上市的数字PCR一体机,可以说是行业内首款将数字PCR全流程集合的数字PCR仪,而扩增、检测、分析一体化,显然是PCR仪一大发展趋势。有专家预测,未来三年数字PCR市场或将迎来大爆发。国产厂家也在陆续布局数字PCR的临床应用,部分企业获亿元融资,资本持续看好,数字PCR市场大有可为。  TOP10:科学仪器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 疫情下资本市场表现活跃  2020年疫情来袭,科创板对仪器企业的吸引力不减。抗疫明星企业圣湘生物,以及我们耳熟能详的皖仪科技、莱伯泰科、泰坦科技等仪器公司先后登陆,华大智造、纳微科技、禾信仪器、四方光电等公司也在等候中,疫情下科学仪器板块在科创板表现强劲。近几年资本强势进驻科学仪器市场,企业发展底气足,许多仪器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运作模式也颠覆行业常态。希望仪器企业能用好资本这把双刃剑,借力资本市场带动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创新,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在十大新闻评选同期,仪器信息网特别举办“有奖竞猜!‘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活动,按活动办法,特把中奖名单公布如下,后续将安排相关奖品发送:
  • 2004中国分析测试及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编者的话:仪器信息网2003年首次推出中国分析测试及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后,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和鼓励。2004年中国分析测试及仪器行业更是大事频频、喜事多多,整个行业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了更加全面地宣传报道2004年中国分析测试及仪器行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能够让广大的专业网友一道参与,2004年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首次采用了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截止到2005年2月28日,共收到有效投票1663张。经本次活动评选委员会认真计算各候选新闻的得票数,最终评选出2004年度本行业十大焦点新闻。 十大新闻之一:“十五”后两年(2004-2005年)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正式启动 《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是“十五”后两年(2004-2005年)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滚动项目。按照“九五起好步、十五打基础、十一五大发展”的科学仪器发展总体部署,结合食品安全、农业、公共安全、医药卫生、反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环境、生命科学对分析测试仪器的重点需求,本项目设置了五个课题,重点攻克分析仪器的共性、关键技术及工程化技术,以实现提升我国科学仪器产品的竞争力、增强科研自我装备能力、为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战略目标。2004年7月21—7月24日,北京市科委(项目组织单位)在香山组织了课题的开标和评标工作。最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标物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普析通用公司、江苏江分电化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长春光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一举中标。 十大新闻之二:分析测试两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年2月20日上午,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分析测试领域捷报频传,由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领衔的“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及波谱结构解析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和以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博士为首的“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研究中的联用技术、方法学及相关机理”两项成果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俞院士领导的项目综合利用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结合应用数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利用化学系统信息结构的特征,在化学计量学基础研究中取得了较深入的创新性成果;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对江桂斌博士等人的研究成果的评价则是,“该项目在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测定中的各种新的联用技术、方法学及其相关机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若干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引发了大量的引用和后续研究”。 十大新闻之三:我国打破虚拟仪器国际垄断 2004年11月,由吉林大学完成的“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项目在长春正式通过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虚拟仪器开发平台主要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等掌握,我国进入211工程的100所高等院校有70多所选用了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产品,国内引进一套LabVIEW开发软件需要5000美元,引进一套虚拟仪器硬件设备需要10多万人民币。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国内虚拟仪器的应用研究,阻碍了我国在测试测量及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吉林大学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研制成功,一举打破了国外图形化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垄断地位。 十大新闻之四:人大代表提出:加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高技术 在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褚君浩等8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加强发展我国仪器仪表高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和产业经济质量。针对我国科学仪器目前的发展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把发展仪器仪表作为国家大事,制定全方位的规划,发挥国家、地方、行业、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在科技部设立科技设备设施和仪器仪表建设办公室,设立重要基础研究设备和设施建设专项计划,设立科学仪器仪表创新研制专项计划,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的投入比例。在机制上,国家科研机构要与地方结合,研究所高校要与企业结合,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军民之间都要结合互动,建立有效的发展和管理模式,包括组织方式、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投入强度和方式、评审标准、项目验收等。 十大新闻之五:禽流感快速检测系统问世 2004年2月,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于常海等成功开发完成 “禽流感快速检测系统”,利用这一研究成果生产出的禽流感诊断盒极大地提高了禽流感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该诊断盒的检测目标源为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由于利用了“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因此使检测过程不再像PCR那样昂贵和纷繁复杂,实现了在恒温下将禽流感病毒的RNA扩增109至1012倍,从而大大降低了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成本。禽流感快速检测系统可用于包括粪便在内的各种禽类样品,克服了传统的抗体检测法的灵敏度低,需时长,对样品洁净度要求高以及不能分辨是否处于发病期的缺点。同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及检测时间也缩短到半天左右,为主管部门确定疫情和采取防范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十大新闻之六:中央预算单位新购大型科学仪器将实行联合评议制 2004年4月20日起到5月30日,财政部会同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对中科院科学支出和教育部“中央高校修购专项资金”中涉及单台或成套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联合评议。这是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行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首度试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实行联合评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实现合理布局,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促进存量资源和新增资源的系统集成与高效利用,提高国家财政科教经费的使用效益。今后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单位、国务院各部委所属农业和社会公益研究单位,申请中央级科学支出、教育支出支持的、购置价格超过200万元的单件或成套大型科学仪器设备,都将列入联合评议的范围。 十大新闻之七:欧盟WEEE/ROHS指令将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受阻 2004年8月,据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欧盟将要实施的《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对我国输欧机电产品造成极大的影响,而这两个指令涉及的产品将包括十大类产品:大型家用电器类,小型家用电器类,IT和通信设备,消费产品类,照明设备类,电气电子工具类,玩具休闲及体育设备类,医疗设备类,监控仪器类,自动售货机类。从国内有关企业了解的情况看,随着2006年两个指令的生效和全面实施,目前大部分企业出口所涉产品不能满足ROHS指令的要求,其产品零部件含有的几种有害物质大都超标。另外就是ROHS指令将牵涉到大量电气、电子产品的元器件配套商以及原材料供应商,即上游行业的利益,而上游行业的企业数量往往比整机生产商的数量更多。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形势不容乐观。 十大新闻之八:国产兴奋剂检测生物芯片问世 200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与 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兴奋剂检测生物芯片研究”项目,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验收组的结题验收。该项目从样品制备、芯片设计到检测仪器、数据分析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成果,填补了国际兴奋剂检测领域的空白。通过对1300多例运动员的实际尿样进行检测的数据表明,该蛋白芯片的检测结果与经典的“气质联用法”的结果相同,但与气质联用方法相比,蛋白芯片具有通量高,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完全可以满足大型运动会对运动员进行大规模筛查的需要。 十大新闻之九:台湾研制成功“生物环境穿透式电子显微镜” 2004年12月20日,台湾大学召开“生物环境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成果发表会。台大物理系液晶研究团队负责人、年仅34岁的台大物理系副教授赵治宇介绍,“水分子如何进出细胞”一直是生物及医学界关心的问题,且众说纷纭。台大最近透过该校研发成功的“生物环境穿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水分子经渗透而进入细胞膜的情形。赵治宇表示,透过电子显微镜,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还发现了有别于传统固、液、气三态与液晶的物质状态,可称为酯膜结构;这种酯膜结构与液晶一样具有部分柔性排列结构,不过分子间位置相关联程度比液晶小,与液体相同,所以其它物质可以通过。 十大新闻之十:我国首例高分子流变综合测试仪器研制成功 2004年11月10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仪器基金结题验收会传来喜讯:以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瞿金平教授为带头人的科研项目——“聚合物动态流变综合测试仪的研制开发”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据悉,聚合物动态流变综合测试仪的研制成功,对提高我国高分子成型技术水平,促进聚合物动态成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课题组研制出的仪器设备是我国首例高分子加工综合测试仪器,在研究高分子材料加工特性中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2013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出炉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度&ldquo 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rdquo 评选活动揭晓,以下为年度十大新闻。   十大新闻之一:国务院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食品安全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310/093020.shtml   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披露,国务院将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留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具体工作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承担。此次改革,意在调整之前食品安全管理&ldquo 九龙治水&rdquo 的局面。改革难度大,跨度时间长,具体操作延续到了2014年。同时,对食品安全的治理也逐渐向&ldquo 溯源&rdquo 转变,对食品检测行业影响深远。   十大新闻之二:水、气、土污染严重引发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大热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621/102190.shtml   虽然2013年度环境领域最热的词汇是&ldquo PM2.5&rdquo ,但显而易见的是,从大气到水以及土壤,中国环境污染已呈全方位、立体化。环境污染由此一举取代食品安全,成为2013年度最热词汇。伴随着食品安全大部制改革,环境监测及治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从PM2.5标准更新,到多项重污染工业相关排放标准的制订,都不断强化着对环境监测及治理的迫切需求。   十大新闻之三:&ldquo 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rdquo 正式启动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909/108596.shtml   2013年9月5日,&ldquo 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rdquo 正式启动。活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为指导单位,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为支持单位。活动启动以来,已经开展了包括分析仪器可靠性培训、研讨 国产科学仪器史料 &ldquo 国产好仪器&rdquo 用户使用意见征集 科学仪器企业走进高校等多项活动。国产科学仪器正面临上升期,越来越面对着与跨国巨头的直接竞争。国产科学仪器的腾飞也将是长期过程,通过该活动,将找到并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企业快速壮大。   十大新闻之四:嫦娥三号携8台仪器 实现3大探月任务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203/118342.shtml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ldquo 长征三号乙&rdquo 运载火箭成功将&ldquo 嫦娥三号&rdquo 探测器发射升空。&ldquo 嫦娥三号&rdquo 在月球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其携带了8台探测仪器。航天科技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更需要国内科技企业的参与。我们期待国内科学仪器企业的身影更多地出现在&ldquo 嫦娥三号&rdquo 的研发以及探测工作中,尤其是民营科学仪器企业应为我国航天科技做出更多贡献。  十大新闻之五:&ldquo 东西分析&rdquo 收购澳大利亚GBC仪器公司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820/105588.shtml   2013年,东西分析收购澳大利亚GBC科学仪器公司,使其拥有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产品,成为行业内重要并购事件。此前,包括天美等企业均面向海外进行并购,并在2013年度形成一股&ldquo 收购漩风&rdquo ,先河环保亦出手收购美国CES。类似的收购,预示着中国科学仪器企业越来越直面与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   十大新闻之六:我国大范围整合业务相同/相近检测机构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724/104019.shtml   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其中提出整合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要求中央编办会同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并应于2013年12月底前完成。从当前进度来看,该工作仍然在进程中,虽然已延后,但势不可挡。   十大新闻之七:1507个工业制成品取消出口法检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814/105292.shtml   2013年8月15日, 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项下的一般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商品检验。出口商品涉及机电、轻纺和资化3大类47个子类、1507个海关商品编码,占2013年列入法检目录的2141个海关商品编码的70.43%,涉及产品货值超4000亿美元。在国有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呼声中,此动作意味着第三方检测市场迎来变数。   十大新闻之八:天瑞14.79亿元收购宇星科技51%股权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1222/119853.shtml   天瑞仪器2013年12月22日晚发布购买资产预案,公司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向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宇星科技51%的股权,交易对价合计为14.79亿元。通过此次交易,天瑞仪器将利用宇星科技扩大公司产品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实现产品的网络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延长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这是目前为止中国科学仪器产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并购。   十大新闻之九:全球并购整合减缓,赛默飞136亿美元收购Life tech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415/098236.shtm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923/109901.shtml   2013年4月,基因测试设备制造商Life Technologies公司同意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以136亿美元现金价格收购,这是2013年度最大的企业并购之一。2013年,仪器行业全球并购整合减速,与赛默飞收购相比,另一起较轰动事件是安捷伦拆分为医疗器械和电子测量两家公开上市的公司。   十大新闻之十:环保部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须采购国产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30527/100723.shtml   2013年5月,环保部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二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取性价比高的监测仪器设备,按政府采购有关要求采购国产设备。此是仪器信息网所知第一个在采购仪器设备时明确提出要求采购国产设备的案例。在此之前,空气质量监测仪器主要被进口产品掌握。据仪器信息网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此文发布之后,虽然进口设备仍然占主流,但国产空气质监测仪器的采购中标结果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国产企业的身影。   一年一度的&ldquo 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rdquo 评选始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8次。每次评选由仪器信息网编辑部对上一年度行业内新闻进行梳理和筛选,形成候选新闻,并由仪器信息网网友以及行业内资深专家等投票,按权重产生结果。
  • “2014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发布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4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由仪器信息网发起举办&ldquo 2014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rdquo 评选活动揭晓,以下为年度十大新闻:   TOP10:   庞国芳院士获AOAC 2014年最高科学荣誉奖   2014年3月7日,国际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 INTERNATIONAL)将2014年度哈维· W· 威利奖(Harvey W. Wiley Award)授予庞国芳院士,以表彰他在分析化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庞国芳院士将在第128届AOAC国际年会暨博览会开幕式上接受该奖项&mdash &mdash AOAC的最高科学荣誉奖,并将在哈维· W· 威利奖研讨会上发表获奖发言。   TOP9:   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mdash &ldquo 国产好仪器(2013-2014)&rdquo 入选名单公布   2014年9月11日,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核心项目&mdash &ldquo 国产好仪器(2013-2014)&rdquo 入选名单公布,按&ldquo 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rdquo 的标准,70台仪器入选。2,000,000人次的用户关注,约8,000份调研所得样本,2,883份严格甄别的真实仪器用户问卷,我们看到,超9成的用户表示国产仪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8成的用户对国产仪器的质量表示满意;7成的用户愿意向同行推荐所使用的、感到满意的国产仪器;2/3的用户对国产仪器的性价比予以认可。   TOP8:   我国学者在活细胞超分辨成像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1月8日,据相关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功能实验室张玉慧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将细胞穿膜肽引入光激活荧光探针的构建中,得到了一系列新型透膜靶向光激活荧光化学探针,实现了在活细胞内对内源蛋白的直接特异性标记。该研究团队利用细胞穿膜肽的运载能力将不能透膜的荧光染料及特异性识别基团携带进入活细胞,突破了以往光激活荧光化学探针中荧光染料及识别基团本身需要透膜的限制,为活细胞超分辨成像化学探针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TOP7:   我国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过安检只需1秒   2014年5月8日,我国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发布,打破了此种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此前只有美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并垄断市场的局面。该安检仪全名为&ldquo 博微太赫兹人体安检仪&rdquo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完成。相对于传统的安检仪,太赫兹安检系统不存在任何电离或电磁辐射,对被检测人员来说绝对安全,只要扫描1秒就能实现整个人体安检,此外,该设备每小时检测通过率约为500人,可以不间断工作,其效率是目前人工安检的5倍以上。   TOP6:   天美1350万美元收购布鲁克GC及GC-MS产品线   2014年10月10日,天美控股将以1350万美元接手布鲁克气相及单四极杆气质产品线的消息一出,震惊四座,国产仪器制造商再次让全球业界人士刮目相看。而收购之后的整合&ldquo 大戏&rdquo 更是让人迫不及待,天美控股董事长劳逸强在接受仪器信息网专访时表示,大规模整合工作已开始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天美即将走入&ldquo 一个天美&rdquo 的时代,而神秘面纱大概要到2015年第一季度才会被完全揭开,敬请期待。   TOP5:   打破垄断 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固体紫外单光子探测器技术的国家   2014年11月20日,据相关报道,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特聘教授陆海为首的研究团队近来获得突破,在国内首先研制出超灵敏度的固体紫外单光子探测器,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南大研究团队研制出的紫外单光子探测器,基于碳化硅半导体芯片技术,能灵敏捕捉到紫外单光子,并且打破了过去依赖于超低温条件的瓶颈。同时,该探测器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有望向民用领域大规模推广。眼下,南大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已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   TOP4:   史上最严环保法通过审议 环境监测是关键   2014年4月24日,历经四次审议的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正式表决通过,新环保法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环保法在三个重要领域内都有所突破,其中加大环境监测是实施新环保法的关键因素。此外,新法修改的重头戏落在明确各部门、单位、企业及个人主体的义务与责任上,并格外强调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环评机构、环监机构等如果在履职中弄虚作假,对污染后果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罚之外,还要与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TOP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第六次会议 指出不少科研设施仪器重复建设购置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不少科研设施和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不高&hellip &hellip 当月月底,我国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就是要打破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和闲置浪费现象,让那些&ldquo 睡大觉&rdquo 的仪器走出&ldquo 深闺&rdquo ,成为创新&ldquo 利器&rdquo 。   TOP2:   &ldquo 史上最严格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rdquo 2014年8月1日正式实施   2014年8月1日,《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正式实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2)同时废止。新标准被称为&ldquo 最严格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rdquo ,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新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1357项限量指标,基本覆盖目前的常用农药。但史上最严格的标准与主要针对出口食品检测的两大特点,也激起了行业人士的热议。   TOP1:   世界首款激光诱导击穿-拉曼一体化光谱分析仪面世   2014年12月24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段忆翔教授团队,将用于元素测量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与用于分子结构测量的拉曼光谱(Raman)技术有机结合,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款风冷型高性能LIBS-Raman一体化的光谱分析仪,并将其命名为LIBRAS(Laser Induced Breakdown Raman Spectroscopy)。该仪器一举填补了风冷型高能激光系统的世界空白,实现了LIBS与Raman联用技术从理论方法到产品实践的跨越,创造性地将常规联用技术中的激光单脉冲能量进行了数量级的提升,在地质、生物医学及环境污染监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应用空间。 关于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一年一度的&ldquo 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rdquo 评选始自2006年,至今已举办9次。每次评选由仪器信息网编辑部对上一年度行业内新闻进行梳理和筛选,形成候选新闻,并由仪器信息网网友以及行业内资深专家等投票,按权重产生结果。
  • 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入围名单一览
    仪器信息网讯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件,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人物,哪些令你怀念的时刻?  为了回顾这个不平凡的2020,梳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我们将通过广泛收集和甄别,邀请行业专家与广大网友参与投票,为您揭晓科学仪器行业权威榜单,带您回味属于2020年的新闻记忆。  当前,我们已经从政府要闻、新品成果、方法标准、知名企业等类别中筛选出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新闻TOP50,接下来将首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投票。  哪条新闻最重磅,最能代表这个特殊的2020?由专家筛选出的TOP30榜单揭晓在即,敬请期待!  以下是“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入围名单:序号标题新闻类别115国正式签署RCEP,区域内多类仪器贸易将实现零关税!政策要闻2税务总局: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政策要闻3美国将对华实施更严格限制 科学仪器又遭管辖政策要闻42020年新政策!14省支持国产仪器优先采购!政策要闻5减少22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0年预算大幅降低政策要闻6五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强调高端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政策要闻7“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拟立项公示,皖仪、磐诺在列政策要闻8《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磅发布,附仪器采购清单!政策要闻9六部委:鼓励民企组建科学仪器服务机构,参与国家科研仪器管理运营政策要闻10卫健委发布疾控中心实验室主要仪器配备标准 涉及320类仪器政策要闻11破除“论文至上”!两部委发文规范SCI指标使用政策要闻12李克强:允许符合条件的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政策要闻13重磅!北京发布三年新基建方案,科学仪器位列其中政策要闻14中国禁止/限制出口基因测序等多类仪器及技术政策要闻15《质谱分析方法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方法标准16药典委修订33种禁用农药定量限标准并公示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方法标准17我国首个口罩用熔喷布团体标准发布,按过滤效率产品分6级方法标准18生态环境部发布十五项新标准 首涉LC-ICPMS方法标准1920多年首修 新版《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方法通则》12月1日实施方法标准20爱丁堡仪器显微共聚焦拉曼新品RMS1000全球同步首发新品成果21关亚风团队研制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新品成果22高歌猛进!放弃“嫁入豪门”,凯杰连推4款数字PCR新品新品成果23技术创新突破国外垄断 国产“两虫”检测新产品强势首发新品成果24Science封面| 冷冻超分辨与FIB-SEM结合新技术:三维蛋白超微结构可视化新品成果25北京大学白玉副教授最新成果:多维度有机质谱流式细胞仪实现单细胞中蛋白质和代谢物同时分析新品成果26黄超兰与高福团队等合作发现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为免疫抑制并或存在“两阶段”机制新品成果27快速、精准、高通量 小海龟科技推出新冠病毒三靶标并行检测试剂盒新品成果28伯乐发布全球首款数字PCR一体机新品成果29日本电子发布分辨率达53pm球差电镜JEM-ARM300F2新品成果30珀金埃尔默发布NexION® 5000多重四极杆ICP-MS新品新品成果31至纯之选 由此开启 默克生命科学Milli-Q®家族新成员全网首发新品成果32雷磁举办创建80周年庆典 将打造中国科学仪器的“百年老店”厂商动向33先河环保发布“生态大脑” 加速智能生态环保升级新品成果34朱溢眉等开发出TEM衍生产品:引入加速器技术,低成本捕捉微观动态新品成果35紫外光谱 | 一滴唾液,一分钟搞定新冠核酸表观检测新品成果36质谱技术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气检测方法新品成果37别了,瓦里安!一代仪器巨头的消亡史厂商动向387616万元!天瑞仪器出售MALDI-TOF产品线厂商动向39皖仪科技科创板鸣锣上市厂商动向40日立高新:关于收购天美科仪(天美集团子公司)100%股权的通知厂商动向41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者Cytiva(思拓凡)正式成立厂商动向42重磅:赛默飞宣布放弃收购QIAGEN厂商动向43华大智造公开质疑中国疾控中心:程序不正义,结果无意义厂商动向44专注实验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十八年,莱伯泰科今日科创板成功上市厂商动向45国产电镜首次入围R&D100创新奖 入围产品揭秘厂商动向46强强联手 岛津和堀场合作开发LC-Raman仪器系统厂商动向47月球样品实验室细节全公布,哪些品牌仪器在分析月壤?其他48华为终于向“仪器圈”出手了!这次是为了毫米波/太赫兹?其他49疫苗来了 军事科学院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其他50中国学者首次详细发表冠状病毒等的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成为新突破口其他
  • 2018年度同方威视十大新闻揭晓
    2018年,同方威视人用勤劳和智慧谱写了许多动人篇章,这一年值得纪念的事情有很多,振奋人心的消息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经典画面也有很多。近日,同方威视通过网友投票选出了2018年度同方威视十大新闻。此次评选活动共1560名网友参与,总投票数量达15600票,在此感谢各位广大网友此次评选活动的参与与支持。让我们一起看看评选结果吧!01 世界首套光子矿石快速品位分析系统实现点石成金  2018年5月,同方威视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共同研发、独立生产的世界首套光子矿石快速品位分析系统剪彩仪式在澳大利亚珀斯举行,实现点石成金。详细内容:同方威视世界首套矿石分析系统实现“点石识金”02 20周年庆典大会成功举办  2018年2月,同方威视20周年庆典大会和联欢晚会如期举办,同方威视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陈志强代表公司作公司20周年工作报告。03 荣获2项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8年1月,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共同拥有的发明专利“检查系统和检查方法”、“一种背散射成像用射线束的扫描装置和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详细内容:同方威视两项发明专利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04 护航国际赛事及重大活动  2018年,同方威视为俄罗斯世界杯、美洲国家峰会、G7首脑峰会、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雅加达亚运会、博鳌亚洲论坛、阿根廷G20峰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保驾护航。05 全球市场突破  2018年,同方威视成功进入克罗地亚、瑞士、塞浦路斯、冈比亚、科摩罗、萨尔瓦多市场。06 毫米波设备获得中国民航局A级许可证书(最高级)  2018年9月,同方威视毫米波设备通过了中国民航局认证,获得A级许可证书(最高级),并实现摩洛哥、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民航领域的销售。07 为港珠澳大桥提供智慧安检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同方威视为港珠澳大桥项目提供智慧安检解决方案,安全护航两岸三地。详细内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同方威视为两岸三地安全护航08 护航国内重大活动  2018年,同方威视安全护航全国两会、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和南海大阅兵、重庆智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北京安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内重大活动,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09 7项新产品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权威认证  2018年9月,同方威视激光拉曼光谱仪、太赫兹人体安检成像仪等7项新产品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权威认证。10 同方威视诉许昌瑞示案胜诉  2018年9月,同方威视诉许昌瑞示专利侵权案终审胜诉。12月,同方威视诉许昌瑞示著作权侵权案一审胜诉。详细内容:同方威视诉许昌瑞示专利侵权案终审胜诉我们作别2018迎来全新的2019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让我们向新而行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篇章(转自:同方威视 官方微信)
  • “2012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2012年度的“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经在网上展开。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2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共同举办了“2012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经过仪器信息网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的谨慎评估,遴选出2012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30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本次候选新闻覆盖范围极广,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被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参与方式:1、登录仪器信息网后,点击本条新闻的“点击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2、登录仪器信息网后,从本网首页导航栏点击进入“市场研究”栏目进行投票;   3、登陆您的VIP账户后,进入VIP用户个人中心的“市场调查”栏目即可看到。   欢迎大家踊跃投票,每一位参与者最多可以选出十条新闻。凡参加投票的网友,普通VIP用户将获赠VIP积分20分作为奖励,认证VIP用户将获得30个积分。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3年1月11日至2013年1月22日,根据最终投票结果评选出“2012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并将评选结果在仪器信息网公布。 “2012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环保部正式发布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中国建全球唯一可调波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器   天瑞仪器发布三款质谱仪新品   裁员不断 2012年世界仪器市场遭遇“寒流”   国内首台0.7T开放式核磁共振成像磁体系统研制成功   国产科学仪器示范联盟成为2012产业技术联盟试点   毒胶囊事件爆发 相关科学仪器大显身手   聚光393万欧元外购荷兰公司 扩VOCs监测产品线   国家农产品质量监测平台启动 将建2596个   岛津制作所在中国推出低价分析仪器   科技部发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评估方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支持仪器国产化   环保法23年来首修 环境数据监测由国家统一规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公布   韩国SK投资天隆科技1.5亿 发展分子诊断仪器   四川某采购案国产仪器遭“歧视”   我国建立科研用试剂核心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平台   PerkinElmer3800万美元收购上海浩源生物科技   2012年科学仪器重大专项企业主导 共批66项国家投入十亿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投入12.22亿   首批5家食品企业安全检测示范中心确定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出台 多领域对科学仪器需求提升   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新国标出台   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工程硕士班”开办   环保部发环保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 建20个重点实验室   2012年质检总局组建多个检测实验室联盟   农业部发饲料新规引饲料行业仪器采购“井喷”    基于太赫兹技术的仪器研制获多项重大仪器专项支持   2015版《中国药典》修订 将提升仪器技术需求   环境监测仪器厂商雪迪龙深交所挂牌上市   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 “2011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2011年度的“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经在网上展开。(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共同举办了“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   经过仪器信息网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谨慎评估,遴选出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30多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本次候选新闻覆盖范围极广,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被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参与方式:1、登录仪器信息网后,点击本条新闻的“点击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2、登录仪器信息网后,从本网首页导航栏点击进入“市场研究”栏目进行投票   3、登陆您的VIP账户后,进入VIP用户个人中心的“市场调查”栏目即可看到。   欢迎大家踊跃投票,每一位参与者最多可以选出十条新闻。凡参加投票的网友,普通VIP用户将获赠VIP积分30分作为奖励,认证VIP用户将获得45个积分。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2年1月9日至2012年2月29日,根据最终投票结果评选出“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该评选结果将在2012年3月23日召开的“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公布,并在仪器信息网、《仪器快讯》(2012年5月刊)刊登发布。 “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1)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和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启动   (2)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   (3)中国首个“十二五”国家规划获批 剑指重金属污染   (4)新版药品GMP正式发布 大幅提高对企业要求   (5)史上最严欧盟新规冲击我玩具业 检测仪器需求“被”增   (6)五方法被否 卫生部再征地沟油检测方法   (7)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实施规则公布   (8)我国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制订完成   (9)中国光学、仪器仪表奠基人王大珩先生逝世   (10)青蒿素挽救数百万生命 屠呦呦领“准诺奖”拉斯克奖   (11)聚光科技以1.95亿元基础价收购北京吉天   (12)丹纳赫68亿美元收购贝克曼库尔特   (13)PerkinElmer完成2011年第七次收购案-6亿美元Caliper收购案   (14)300MHz-5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产业化工程启动   (15)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台177.3nm深紫外区拉曼光谱仪   (16)新技术能从一滴血中查出癌症   (17)山大教授获美宇航局嘉奖 研制仪器随奋进号升空   (18)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划建国内一流科学仪器研发基地   (19)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成立   (20)天瑞仪器、聚光科技创业板上市   (21)Life Technologies成立大中华区 中国销售额将达5亿美元   (22)“十一五”科学仪器设备研制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23)安捷伦推出全球首款大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24)赛默飞世尔科技在苏州开建中国本土最大工厂   (25)PM2.5监测时间表出炉 直辖市/省会城市打头炮   (26)仪器操作失误 故宫宋代哥窑瓷器受损   (27)食品安全事故迭出 国外检测巨头趁机扩张   (28)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测能力 国家食药局1.8亿采购色谱/质谱等仪器   (29)国产质谱以单台320万中标中科院仪器采购项目 引发网友热议   (30)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联盟组建成立 我国进出口玩具检测“航母”正式起航   (31)政府采购优先自主创新产品规定停止执行   (32)进口科研用仪器免税优惠延至2015年末   (33)业界最大质谱网络研讨会(iCMS 2011)成功召开     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 “2010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重新梳理、回顾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共同举办了“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有关专家谨慎评估,共遴选出35个重大新闻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0年1月20日至2010年3月20日。最终评审结果在2011年4月26日召开的“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及网站公布,并可从2011年五月号《仪器快讯》上看到相关内容。   “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35条候选新闻 序号 新闻标题 1 工信部把精密仪器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范围 2 “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实施计划申报指南公布,投入资金将达105亿元 3 科技部支持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 4 国家药监局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5 环保部公布2010年国家环境监测方案 6 国家鼓励发展环保行业仪器装备 7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决赛在京举行 8 《中国药典》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9 首部玩具涂料有害物限量标准10月1日实施 10 卫生部公布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11 中国版ROHS自愿性认证实施意见发布 12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试点联盟 13 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成立 14 首届全国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举办 15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搭载7种精密仪器 16 “地沟油”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科技部已就其检测难题立项攻关 17 农夫山泉与统一“砒霜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检测仪器有问题 18 中西部地区5.7亿元药检仪器采购大标揭晓 遭网友热议 19 斥资21亿美元 赛默飞世尔收购美国戴安公司 20 默克以52亿欧元正式完成对密理博的收购 21 天瑞仪器、聚光科技创业板IPO申请获通过 上市在即 22 北分瑞利改制完成 09年收入超7亿元 23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普析通用 24 上海精科与天美控股合资成立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5 中国投资逾十亿建设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新院 26 世界银行1亿美元在华资助实施的首个食品安全项目启动 27 投资7亿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 28 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迅速 多家检测实验室在华投建 29 孙建一、牟一萍、陈晴等跨国仪器公司华人高管获荣升 30 聚光科技推出国内首款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 31 广州禾信推出实时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32 东西分析“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33 北京吉天快速溶剂萃取仪填补国内空白 34 国产核磁共振设备有望上市 打破国外垄断 35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研制成功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试剂盒
  • “2010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2010年度的“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经在网上展开。(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经过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谨慎评估,遴选出在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30多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   为了使覆盖范围尽量宽广,本次候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被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希望通过仪器信息网主办的这一年度传统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业内人士重新回顾、梳理一遍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   参与方式:1、您可以在登录仪器信息网后,点击本条新闻的“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2、在登录仪器信息网后,从本网首页导航栏点击进入“调查”栏目进行投票;        3、登陆您的VIP账户后,进入VIP用户个人中心的“市场调查”栏目即可看到。   欢迎大家踊跃投票,每一位参与者最多可以选出十条新闻。凡参加投票的网友,普通VIP用户将获赠VIP积分30分作为奖励,注册VIP用户将获得45分。最终的评选结果将在“201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及网站上公布。 “2010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 序号 新闻标题 1 工信部把精密仪器纳入“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范围 2 “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实施计划申报指南公布,投入资金将达105亿元 3 科技部支持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 4 国家药监局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5 环保部公布2010年国家环境监测方案 6 国家鼓励发展环保行业仪器装备 7 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大比武决赛在京举行 8 《中国药典》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9 首部玩具涂料有害物限量标准10月1日实施 10 卫生部公布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11 中国版ROHS自愿性认证实施意见发布 12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试点联盟 13 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战略联盟成立 14 首届全国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举办 15 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搭载7种精密仪器 16 “地沟油”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科技部已就其检测难题立项攻关 17 农夫山泉与统一“砒霜门事件”调查结果公布: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检测仪器有问题 18 中西部地区5.7亿元药检仪器采购大标揭晓 遭网友热议 19 斥资21亿美元 赛默飞世尔收购美国戴安公司 20 默克以52亿欧元正式完成对密理博的收购 21 天瑞仪器、聚光科技创业板IPO申请获通过 上市在即 22 北分瑞利改制完成 09年收入超7亿元 23 北京食品安全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普析通用 24 上海精科与天美控股合资成立上海精科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25 中国投资逾十亿建设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新院 26 世界银行1亿美元在华资助实施的首个食品安全项目启动 27 投资7亿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 28 汽车检测行业发展迅速 多家检测实验室在华投建 29 孙建一、牟一萍、陈晴等跨国仪器公司华人高管获荣升 30 聚光科技推出国内首款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 31 广州禾信推出实时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 32 东西分析“小型台式及车载应急检测气相—(四极杆)质谱联用仪产业化示范”课题通过验收 33 北京吉天快速溶剂萃取仪填补国内空白 34 国产核磁共振设备有望上市 打破国外垄断 35 打破国外垄断:我国研制成功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试剂盒 点击进入投票页面
  • 2009年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开始评选
    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开始投票   2009年度的“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已经在网上展开。   经过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谨慎评估,遴选出在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30多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为了使覆盖范围尽量宽广,本次侯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被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希望通过仪器信息网主办的这一年度传统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业内人士重新回顾、梳理一遍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   参与方式:1、您可以在登录仪器信息网后,点击本条新闻的“进入投票页面”进行投票        2、在登录仪器信息网后,从本网首页导航栏点击进入“调查”栏目进行投票        3、登陆您的VIP账户后,进入VIP用户个人中心的“市场调查”栏目即可看到。   欢迎大家踊跃投票,每一位参与者最多可以选出十条新闻。凡参加投票的网友,普通VIP用户将获赠VIP积分30分作为奖励,注册VIP用户将获得45分。最终的评选结果将在“2010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及网站上公布。 进入投票页面
  • 太赫兹在石墨烯领域的潜力 2项技术入选2020年度石墨烯十大新闻
    近日,2020年度石墨烯十大新闻出炉,其中2项技术与太赫兹技术有关:石墨烯放大器电路可释放“太赫兹间隙”图 拉夫堡大学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基于石墨烯的装置,该设备可以释放太赫兹波长,并使革命性的新技术成为可能。(图片来源:拉夫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石墨烯和氮化硼将太赫兹波转换为可用能量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器件,可能能够将周围的太赫兹波转换为直流电。(图片来源:麻省理工学院)
  • 有奖活动|哈希2015年度十大新闻评选
    辞旧岁三羊开泰,迎新春六猴送安!这即将过去的羊年是哈希陪伴各位中国水质守护者的第个年头了,这一年,我们不仅有丰富有趣的有奖活动,全面详尽的公司新闻,及时准确的行业咨询、热点话题,最重要的是这一路走来始终有您相伴! 无论您是哈希的老朋友,还是刚刚来到这里的新伙伴,我们都十分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现在,我们希望与所有新老朋友一起分享2015的众多难忘时刻。诚邀您参与到《哈希2015年度十大新闻有奖评选》活动中来!凡参与此次评选的水质分析行业用户均可获赠LED随身灯1个!活动时间2016年1月25日 - 2月5日2016年2月18日将在哈希官微公布获奖名单 活动内容2016年2月5日前(含当日),在15个候选新闻中选出10个您心中的年度“十大新闻”(排名不分先后) 奖项设置幸运奖:无线鼠标30个,个人投票结果与最终票选结果有7个及以上吻合即可获得此奖项抽奖资格参与奖:所有参与评选的水质分析行业用户均可赢取LED随身灯1个 参与方式参与活动请复制链接进入:http://tp.sojump.cn/jq/7018918.aspx
  • “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候选新闻公布
    经过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谨慎评估,遴选出在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发生的30多个重大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为了使覆盖范围尽量宽广,本次侯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被当前行业内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网上投票时间为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收到有效网上投票4727张。最终评审结果将在2010年4月9日召开的“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及网站公布,并可从2010年五月号《仪器快讯》上看到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这一年度传统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业内人士重新梳理、回顾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 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36条侯选新闻 01、工信部发布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 电镜色谱质谱位列其中 02、国务院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建立国内自主研发首台装备风险补偿机制 03、科技部制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议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04、《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05、35项科学仪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千万元资助经费 06、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确定 多项领域涉及科学仪器 07、新国标《饮用天然矿泉水》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 严限潜在致癌物溴酸盐 08、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分析方法》 09、血铅超标等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 环保部抓紧修订污染治理方案 10、2010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 药品标准大幅提升 11、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12、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启动 13、甲型H1N1流感肆虐 中国紧急开发检测方法及试剂来积极应对 14、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建成并试开放 15、中国股市首开创业板 汉威电子与华测检测获批上市 16、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开建 17、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基地签约 264个重点实验室13112台仪器向社会开放 18、假试剂问题需关注 监管上处于空白 19、普析通用推出M6单四极杆气质联用仪 20、PerkinElmer 4.35亿收购上海新波生物 21、赛默飞世尔科技环境仪器事业部全球总部迁至上海 加强亚太区竞争力 22、上海飞乐1.9亿转让上海精科100%股权 23、安捷伦斥资15亿美元收购瓦里安 24、丹纳赫11亿美元收购AB质谱业务 25、舜宇恒平推出国产全自动在线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 26、中国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建设 国际著名检测机构纷纷在华落户 27、“国内首创工业制备液相色谱系统”研制成功 28、石油分析仪器厂商上海神开上市拟募资5亿 29、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江桂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30、聚光科技全资收购大地安科 大力提升大气监测领域地位 31、天美收购法国HCC集团75%股权 向欧洲市场迈出重要步伐 32、庞国芳院士获AOAC中国分部主席杰出贡献奖 33、我国首张基因芯片投产 将进780家三甲医院 34、我国自主研发出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 使图质量提高3至5倍 35、华东理工发明快速检测特征污染物系统 36、《运动饮料》等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专题网址: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 岛津Nexera UC在日荣获“十大新产品奖”
    “十大新产品奖 ”是为了表彰有利于促进日本制造业发展、提升日本国际工业实力的产品而设立的奖项。该奖项评选对象为参选企业当年度开发或投入市场的新产品,由日刊工业新闻社进行评选、表彰。岛津公司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色谱 (SFC)系统Nexera UC荣获本次“十大新产品奖”。 Nexera UC实现了从样品中提取目标成分到多种成分同时分析的全自动操作。只需把装有样品的萃取容器放置到样品架就能实现自动连续萃取,极大程度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分析重现性。Nexera UC的上述特点博得好评,因而荣获本次 “十大新产品奖”。 岛津Nexera UC系统(超临界流体萃取-色谱分析系统) 目前为止,岛津Nexera UC系统还荣获了以下奖项: Nexera UC荣获2015年 R&D 100 Award奖项 Nexera UC荣获2015年 Pittcon Editor' s Award奖项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2011中国试剂行业十大新闻及十强企业公布
    2012年全国试剂及技术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2011年度试剂行业十大新闻及十强企业公布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5月30日,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2)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开幕。China Lab 2012分会场之一,由《化学试剂》编辑部主办的“2012年全国试剂及技术发展论坛”于2012年5月30日成功召开。   会上,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教授级高工李建华女士做了《2010—2011年度中国试剂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在报告中,李建华女士先介绍了我国试剂的需求与发展环境,对国内试剂行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并概括介绍了国内试剂及临床生化企业的发展状况、国外试剂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对国内试剂2010-2011年产销做了统计与分析。 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 李建华女士   李建华女士在报告中公布了2011年度中国试剂行业十大新闻:   1、 联合国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   2、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布   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用生化试剂核心单元物质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课题通过验收   4、 科研条件领域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试剂项目入库评选   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修订版)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6、 国务院联合九部门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7、 新版药品GMP正式发布,大幅提高对企业要求   8、 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证交易所成功上市   9、 美国天地公司收购安徽宿松龙华高纯溶剂厂   10、《第五届全国试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宁波召开。   李建华女士介绍说通过数据分析,甄选出了2010-2011年度国内试剂行业十强企业,这十家企业的销售额均超过5000万最多的达到12.8亿,化学试剂销售额占各公司总额比例在15%-80%之间,2010-2011年销售额平均增长率均达15%-20%,化学试剂品种数量70-1500种。这十强企业为:西陇化工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广州化学试剂厂、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安徽时联特种溶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学试剂研究所及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   此外,李建华女士在报告中还通过举例介绍Sigma—Aldrich公司、Merck KGaA集团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美国天地(TEDIA)试剂公司、Alfa Aesar(阿法埃莎)公司、J.T.Baker公司及和光纯药工業株式会社等国外知名企业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外试剂行业发展状况:现阶段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试剂和与新材料、药物研究相关的试剂发展迅速;各公司加大收购和卖出力度,加强与生命科学、新材料、药物研发相关的试剂实力;各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并逐步加强了在中国的投入。 该咨询报告由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编纂,报告调查和汇集了大量数据,并提供给相关行业人士参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