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仪器信息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专题为您整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话题讨论。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相关的资讯

  •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9月6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议是在中央明确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北京市对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员和部署。  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会议认为,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部署,推进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北京市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历史责任,是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紧贴国家战略,注重搞好服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北京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要在三个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在深化科技改革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协调各方科技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二是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三是在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布局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据介绍,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第一,积极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第二,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第三,扎实推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第四,深入抓好中关村示范区建设。  从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政策例行吹风会获悉,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将分“三步走”: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2020年,核心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 2030年,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也是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聚焦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科技创新大会期间,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取消预算财政评审环节,提高人员激励支出,松绑科研类差旅、会议、出国经费限制,保障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扩大市属公益性院所、高衅研定额经费支持规模,拓展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增强科研结余结转资金使用的灵活性,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等八个方面推出“松绑+激励”的科技经费管理措施,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郭金龙指出,要充分尊重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规律,给予广大科研人员充分的信任和自由,给予他们更大的资源支配权和技术决定权,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自由探索、专心攻关。要深入推进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各项改革举措,真正做到让科研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大会全体会上,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着力构筑开放创新新格局,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代表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作了交流发言。在分组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畅谈认识体会。
  • 科技部党组学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重要精神
    p   30日晚,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召开科技部第24次党组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列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科技部机关各单位、各直属事业单位和科技日报社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p p   会议指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盛会,提出了我国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这次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把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来。这是我国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程中的一件标志性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 /p p   会议强调,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p p   会议就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p p   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科技创新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前景十分光明、任务十分繁重。要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有担当精神、使命意识,肩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做出我们科技人应有的贡献。 /p p   二要按照总书记、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科技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任务落实到位。要夯实科技基础,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尽快提出工作方案。要加强科技供给,支撑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丰富国际科技合作内容,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共同发展。要实施好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加快推进。要加快建立科技决策机制,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要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p p   三要深入研究,回应科技界和社会的重大关切。要解决科研投入中重物轻人、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的问题,给科研人员和高校更大自主权。要与有关部门联合协作,加紧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建设一流科研院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方面都要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p p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科技部作为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要自觉按科研规律办事,在放权的同时,要创新和加强监管,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评价,切实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p p   五要周密部署,切实把大会精神落到实处。要抓紧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工作方案,深刻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做好宣传引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部署,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大会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p p   会议强调,科技部全体干部职工要用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p
  • 海外专家热议我国全国科技创新大会
    p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引起了国外的积极反响,外国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必将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p p    strong 美国:科技创新将有力推进国家战略 /strong /p p   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长期致力于中国的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该基金会总裁何平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最大亮点在于:中国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战略高度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会有力推进国家创新战略的任务落实,而且将加快解决当前中国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合理的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个人和私营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等。 /p p   他还指出,不久前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涉及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内容有很多,如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生态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清洁能源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等。“绿色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在寻求的社会发展之路。中国正历经发展模式的变革,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不仅有利于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而且符合绿色发展规律。” /p p    strong 英国: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主动力 /strong /p p   英国牛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业务发展主管、高级咨询师季文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创新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其核心就是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主要因素要处于相对动态平衡,科技创新就会源自其内在的动力,不断地、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p p   季博士认为,从这次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可以了解到:第一,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第二,发展科技创新从深化体制改革入手,从法律、制度改革入手营造一个健康生态环境,这为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提供法律保障,积极鼓励以科技创新为社会和个人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引导并弘扬社会正能量 第三,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社会工程,它包括科学研究、知识产权管理、科研成果转化、投资、产业以及各项专业服务等不同行业和部门,各地方和单位要全面、系统性地深化改革有关制度和政策 第四,科技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常态化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p p    strong 加拿大:科技创新带给创新人才福音 /strong /p p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研究主席张丹教授表示,当前中国许多产业急需升级换代,而科技创新是能否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无疑将全面提升全国高校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软实力,从而带动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一流基地,培养一批优秀人才,释放科技创新潜力。 /p p   加中科技联盟共同主席、加拿大华人IT资深人协会常务理事管炼博士认为,大会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适应发展环境变化、破解深层产业矛盾、提高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放到了突出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用相当篇幅阐述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立,这对有志于回国工作的海外科技从业者也是一个福音。 /p p   加拿大著名低碳经济领军人物、华裔环保科学家汤友志博士表示,期待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齐头并进。同时,也要加强科技发展与人文及社会进步相关性的研究,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也要获得社会和业界的关注和参与。 /p p    strong 以色列:国际合作是创新发展重要途径 /strong /p p   推动并见证中以创新合作历史的原以色列经济部首席科学家阿维· 哈松,在“中国即将迎来科技革命”的博文中称,“中国正在大刀阔斧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巩固其经济大国和技术创新领先者的地位”。他认为,“促进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创新大国”有多个因素,如:中国企业家可利用充足、低成本和高质量劳动力,完成从制造到发展再到基础研究等所有工作 中国市场的速度和规模可让创新者迅速以最低成本把他们的发明商业化 中国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和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市场使得企业迅速扩张 中国迅速及大规模创新的能力可帮助企业在新兴市场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这些因素有助于把全球创新重心转向中国。 /p p   他认为,国际合作是中国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正在不断加强与其他创新型国家的合作,如以色列,从而有效实现其目标。过去几年来,中以两国的研发合作项目、创新技术战略投资和并购交易出现了喜人增长”。他期待“创业国度”能继续与中国等全球创新主力国家合作,把世界变成更美好的人间。 /p p    strong 日本:希望留学生为科技合作作贡献 /strong /p p   日本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负责人之一、文部科学省官房审议官松尾泰树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在近几年快速提升。其中大学排名、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数量等标志科技进步水平的指标都在上升。他认为,虽然大学排名以及论文引用数量等标准还有待完善,但中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明显增强,国际共同研究增加也佐证了这一判断。中国学生热心留学欧美,这些留学人才对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作出很大贡献。 /p p   松尾泰树认为,有必要以日本的强项领域和中国强项领域互相合作,以应对环境、粮食、能源等全球规模的课题。两国今后还需要构建一个成熟的合作互惠关系,即以互相的强项补足双方的弱项,因此需要了解两国国情的留学生们作出更多努力。 /p p   韩国:中国强调以创新实现“科技崛起” /p p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阐明了加强创新实现“科技崛起”的发展战略。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提出,要在本世纪中叶或者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将中国建设成科学技术先导国家。科学技术是塑造国家实力、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勉励科技界拿出新理念、新设计和新战略。李克强总理提出,到2020年,中国研发投资将在目前占GDP2.1%的基础上提升至2.5%。 /p p    strong 俄罗斯:关注中国科技创新目标与成就 /strong /p p   俄塔斯社对我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重点关注了习近平主席提到的“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以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给予科研人员更多自由及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建议。 /p p   俄塔斯社还在报道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目前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现状和成果,包括正在建设24座核电站并在着手建设自己的浮动核电站 北斗导航系统不断完善,2020年左右将拥有24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航空方面,C919窄体支线客机正处于试飞阶段,国产大型宽体客机C929已进入关键技术研究阶段 航天方面,中国将于2020年推出火星探测任务,2036年前完成载人登月计划。 /p p    strong 巴西: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贡献超预期 /strong /p p   巴西圣保罗州支持创新基金会理事费尔南多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正在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利申请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这是创新的主要指标,美国和欧洲则随之下降。” /p p   费尔南多相信,到2022年,中国科技研发支出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首位。他还指出,科技创新不应局限在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随着政府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中国国内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潜力、有特色的众创空间,为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成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他感叹说:“自主创新对于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超过了我的预期。” /p
  •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将部署科技体制改革
    7月6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权威人士透露,大会将对下一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部署。改革的一个重要政策指向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危机阴影之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显示了国家最高决策层高瞻远瞩,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历史机遇的重大决心。   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此前由多部委起草的一份报告指出,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则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 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 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改革的原则对企业、政府、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定位,进一步确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据介绍,下一阶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五大方面。其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具体措施是,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强化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政策,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国家发改委技术与产业经济研究所负责人王昌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未来的政策应该是要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牵头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重大科技项目。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 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二个工作重点是要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有关专家指出,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等五个体系。这次改革要加强创新各主体和各环节的协同,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科技管理体制,即要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要加强科技宏观统筹。完善统筹协调的宏观决策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完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的组织方式“国家将推进科技项目管理改革。强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科学评价,从需求征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监督评估等重点环节加强改革。完善项目评审评价机制,保证科研人员科研时间。”万钢表示。   其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围绕贯彻落实科技、人才、教育三个规划纲要,重点从两方面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一是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青年的培养使用。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   最后,营造良好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逐步增长的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投入体系。完善所得税优惠、创新产品首购和订购、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收益分配等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胥和平对记者表示“去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8600亿元,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1.5万亿元折合成2500亿美元,而目前全球的研发经费1.3万亿美元,每年增长2%左右,美国是4000亿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到2015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已经和美国相当。”   “可以预期的是,有关方面将创新金融服务科技的方式和途径,从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创业投资、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方面,加大科技金融结合的力度。”国家开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 院士关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挥智库作用,促进科技决策
    p   5月31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分学部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p p   中国科学院院士纷纷表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更需要大家踏实下来认真总结经验、谋划未来,想一想什么样的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才能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让科技成为国家、企业、人民可依赖的利器。 /p p   这里,记者选择几位院士的观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0c047f93-3717-4bca-8dd6-ca7ea0b1831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朱作言&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高福&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金力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strong /p p strong   不能把国家实验室当“蛋糕” /strong /p p   “这次大会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让我感受到‘科学春天’的又一次到来,相信能在中国掀起创新的新高潮。”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说,为了鼓励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有一些有益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 /p p   他特别关注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本意,是要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和具有我国特色和优势的领域,凝聚一只高水平、学科交叉的科研队伍,集中力量办大事。”朱作言说,“但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把国家实验室当成一块‘大蛋糕’,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考虑是否能够解决某个科学问题。” /p p   朱作言认为,建设国家实验室不能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整编、调整和提升,比如已经有深厚学科根基、人才优势比较明显、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国立科研院所,再比如前期已经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只有在那些我们确实没有基础的领域,或者需要新建的大科学工程,才适合新建。”朱作言说,“国家实验室建设要慎重,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 /strong /p p strong   科技智库要对争议问题进行科学回应 /strong /p p   中科院院士高福认为,科技工作者和科研机构的价值与作用不应仅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还应该向社会发声,当好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高福认为这十分及时。 /p p   今年发生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引起很大的恐慌。“我参与了此次事件的调查,在公众恐慌的时候接受媒体采访,从科学角度回应了疫苗安全问题。”高福说,在一些重要的事件上,科学家应该发声,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应该发挥智库的作用。“比如转基因安全问题,美国科学院出来说话,英国皇家学会也出来说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逐渐站出来?” /p p   他认为,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智库作用不仅是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是对越来越多的敏感和争议问题的一种社会关切。“当没人说话的时候,我们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应该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那些争议问题进行科学回应,使老百姓不再无所适从,这是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态度。” /p p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 /strong /p p strong   科研行政管理要“放权” /strong /p 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听到这里,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忧虑,我们的行政管理体系太刚性。”中科院院士金力说。 /p p   “我们从上到下一直在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减少对科学研究的管理、要放权,但很多管理部门目前还是在‘用力’。”金力指出,行政部门的“用力”在一些需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进行创新的方面容易见成效,但对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自由探索等,很可能适得其反。 /p p   金力说:“科学研发以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政策环境,需要刚柔相济的科研行政管理方式,才能让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 /p p   金力强调,只有当管理部门真正意识到“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要少管”时,科技工作者才能充分施展才华和智慧。 /p p /p
  •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p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p p   李克强主持。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出席大会。 /p p   上午9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唱国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18956522_14646061708611n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9be473c8-0d47-4fbf-96d8-709122314bc3.jpg" / /p p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 p   习近平强调,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p p   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p p   习近平就此提出5点要求。一是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坚定创新自信,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p p   二是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p p   三是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 /p p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p p   五是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p p img title=" 1118956522_14646050926561n_副本.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c2f42868-93d3-43f5-b060-e9b3deaff683.jpg" / /p p   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p p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p p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p p   习近平最后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p p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p p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和大会代表,约4000人参加会议。 /p p & nbsp /p
  • 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
    2019年11月30日,第一届全国食品生物技术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全国240多个单位的1000余位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共同探讨行业热点。 大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大学、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6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承办。大会主题为“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 旨在凝练食品健康转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探讨最新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解析食品生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以生物技术驱动食品科技创新。会议期间开展了20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交流以及精彩的研究生论坛。G.A.S.应用工程师为大家带来了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在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分享,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了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 现场设有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流区域,为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与科学仪器厂商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现场对接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检测需求,科普新产品、新技术,氛围浓厚。 未来,希望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能为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参考和帮助,为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工作提供新的支持。
  • 同创未来 共推创新 | 盛瀚参加2021年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4月30日,“2021年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在青岛宝龙福朋喜来登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样品前处理创新理念”为主题,邀请全国前处理领域研究专家,各检测机构以及分析测试机构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共同交流实验室前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最前沿的前处理创新手段,为实验室整体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青岛市药品食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食品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会上做了相关主题报告。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之一,在大会上做了《离子色谱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主题报告。报告由盛瀚产品经理尹登刚先生从“离子色谱前处理概述”、“离子色谱前处理方法”、“盛瀚前处理产品介绍”三方面进行讲述,涵盖了对样品前处理的原因、离子色谱的样品分类、4种常用的前处理方法、盛瀚拥有的前处理产品等内容。盛瀚拥有的前处理产品主要有氧弹燃烧法、盛瀚前处理柱、高温裂解前处理装置 CIC-3000、高温裂解前处理装置 AUTO HTHI-1000。例如,在线燃烧CIC-3000、高温裂解前处理装置AUTO HTHI-1000,能够简化样品分析过程,避免污染的引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创新的时代,强者恒强不再是游戏规则,企业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去认识竞争,这是追求长远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盛瀚会积极推动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样品分析仪器上也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再过不久,盛瀚将推出一款全新定义的离子色谱产品,用纯粹国产智造,续写色谱仪的未来,以“核电标准”+“军工品质”,努力实现行业内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领跑,让盛瀚成为分析仪器行业高品质的代名词。更多精彩,更多创新,奔你而来,敬请期待。
  • 北京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9月13日上午,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经过此次会议讨论后,将下发全市实施。   《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首都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是指导首都科技创新的重要文件,推动新时期首都科技创新工作,要围绕到2020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目标,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重点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首都科技资源整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他强调,北京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别无他路。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安顺出席会议并讲话。   郭金龙强调,要增强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责任感,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作为首都,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肩负着重要责任,要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率先垂范、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率先垂范、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率先垂范、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上率先垂范、在优化创新环境上率先垂范,加快形成首都创新体系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   郭金龙指出,当前首都已经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打好这场攻坚战,关键在于依靠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一方面,要紧密结合首都实际,找准科技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切入点、着力点,组织重大技术攻关,解决产业优化升级的难题,在新一代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在节能环保等绿色发展领域,在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示范应用环节,努力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科技创新的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多办雪中送炭的事 同时,要重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增强生产力。   郭金龙表示,要积极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落地,特别是要积极争取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专项,以重大专项为抓手整体提升北京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势,围绕首都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产学研力量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产业技术创新链。要继续创造条件,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潜力和活力。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对首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首都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围绕国家和首都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积极进行科技攻关,努力取得更多的自主创新成果。   郭金龙指出,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狠抓落实,奋力取得新突破。一是在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向更高层级、更高水平发展。二是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上取得新突破。要创造条件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创新企业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国际知名创新企业和创新品牌。三是在推动科技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围绕着首都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产学研力量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科技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民生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四是在加强首都创新资源整合上取得新突破。要认真总结推广中关村创新平台的做法,完善创新资源整合的体制机制,建立起以服务促创新、促发展的体系,完善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推动中央在京创新资源与北京地方资源、项目的对接,与首都发展需求的对接,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五是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取得新突破。重点要在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市场体系上下功夫,加快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技术转让市场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搭建为科技人员服务的绿色通道,调动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加快完善服务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六是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要抓好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落实好国家“千人计划”、“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紧紧围绕首都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必要的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统筹解决好高层次人才的户籍、住房、医疗、出入境、子女教育等需求,促进人才、技术、项目在京一体化落地。
  • 海光亮相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由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主办、EWG1990仪器学习网等承办的“2021年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在河北石家庄举行。本次大会以“样品前处理创新理念”为主题,邀请了全国前处理领域研究专家,质检、食品、环监、疾控、生物医药等检测机构以及高校、院所等分析测试机构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共同交流实验室前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前沿的前处理创新手段,为实验室的整体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  海光仪器已在分析检测领域深耕几十年,同时也在不断扩大产品线,拓宽应用领域。此次会议海光携HGF-V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HGCF系列连续流动分析仪亮相,在现场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流区域,海光工程师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沟通交流。同时还了解到广大用户对前处理技术的需求,为大家介绍海光前处理相关设备的技术特点、应用及优势,为大家带来相关应用方法及解决方案。  面对不同领域前处理技术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海光将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创新发展,满足样品前处理自动智能、检测技术可靠等需求,为科技工作者们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HGF-V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  ▶集40多项核心技术于一体的创新设计,解决传统原子荧光痛点问题  ▶高可靠性、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免维护人机交互设计   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  ▶适用性广、操作方便、检测成本低、分析效率高  ▶无汞损失及记忆效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    HGCF系列全自动连续流动分析仪  ▶全自动分析替代传统手动操作  ▶方便易用、快速准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 恒奥科技热烈祝贺“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圆满落幕!
    今日,由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宁波海关技术中心共同主办的“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杭州站”(NCTIF)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市场监管局、海关、高校等技术领域的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着食品安全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并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多种可能。会议旨在全方位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检疫从业人员技术能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检测市场与检测技术创新发展。 本届大会设有专业展览区,多家食品检测设备生产机构和知名仪器公司悉数登台。恒奥科技携备受好评的平行真空蒸发系统、平行氮吹浓缩仪两种设备产品亮相本次会议,一如既往地得到了诸多专家与客户的关注。我们相信,未来我司会有更多品质优良的产品被大家看见!
  • 总书记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给科研人指明方向
    p   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同时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 /p p    strong 给创新者添活力 /strong /p p   边听边记,一个多小时的“四会”结束,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姜会林两张纸已写得满满当当。 /p p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姜会林兴奋地对《经济日报》记者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阐述,习总书记要求,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习总书记的话真是讲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p p   姜会林说,科研经费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其中涉及争取科研经费、使用科研经费、审查科研经费等内容。确保科研经费花得出、用得好,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现在尊重学术规律,让科研人员有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将会进一步激发科研活力。”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了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习总书记指出,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尤政说,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比如,高校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就不应该是单一的。搞科学的发论文有知识的创新,搞技术的要为企业服务产生经济价值,各种各样的贡献国家都要认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符合现在社会发展多元的趋势,反映国家对科技工作者的充分信任,鼓舞了士气,让科研工作者有信心、有环境去做创新。” /p p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体现的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让与会者感到振奋。 /p p   “总书记讲,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科协九大代表、艾媒咨询集团总裁张毅说,这句话非常好,因为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在现有固定的条条框框下出现的,在积累到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不经意的灵感通常会造就一个伟大的发明或者一个伟大的企业,允许失败,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家们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p p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所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讲话,为下一步中国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投身科学事业的斗志。 /p p    strong 给创业者添动力 /strong /p p   深感振奋的不仅有科技工作者,也有企业家。 /p p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听完习总书记讲话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p p   孙丕恕的感受来自于他的自主创新实践。在他所从事的IT领域,高端信息技术曾长期被美国垄断,自主高端服务器技术、产品的缺失,使我国信息化发展承受昂贵成本并面临高度安全风险。浪潮集团于2008年1月承担了国家“863”重大课题高端容错服务器项目,联合国防科大、山东大学、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共同研发。浪潮研发出的我国第一台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在中国建行上线测试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一技术和产品的国家。 /p p   “高端服务器研制成功后,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孙丕恕说,依靠自主创新,浪潮服务器出货量现已位居全球前五、中国第一,贡献了2015年全球服务器增量的35%。“实践证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协同创新,使研发对市场的把握更有针对性,是企业实现高端技术和市场突破的有力保障。” /p p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河北石家庄藏诺药业董事长王智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感触颇深,耳目一新。 /p p   “习总书记今天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我非常激动。”王智森说,近代中国屡次与科技创新失之交臂,而改革开放让我国科技发展发生了由量到质的飞跃,在全球各个重大科技领域有了一席之地。他表示,总书记的指示,需要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以企业创新为主体,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藏诺药业要产学研相结合,把自己培育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医药领军企业,为祖国早日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 /p p    strong 给老百姓添福利 /strong /p p   与会者还关注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对科技创新为老百姓服务的高度重视。 /p p   “总书记说,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九大代表陈赛娟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贴近科技工作者,非常鼓舞人心,并对我国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科研成果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惠及广大百姓,推动社会发展。“习总书记讲话直指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提出科研经费、科技管理体制要为科学家创新服务。我相信,在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一定能逐步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跨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p p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科普的作用,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蒋浩民表示,习总书记讲话在机制创新和激发科研活力方面内容丰富。“这些改革将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利于科技为人民服务。” /p p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遵从习总书记的指示,科技创新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说,自己所从事的干细胞与精准医疗领域是被国家重视的创新领域,也是可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贡献的领域。 /p p   给创新者添活力,给创业者添动力,给老百姓添福利。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人、鼓舞人、关心人,用创新中国的宏图,让13亿多中国人民扬起了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 /p p & nbsp /p
  • 三思纵横擎起全国高温材料会议自主创新大旗
    2018年5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机械学会材料分会高温材料及强度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在成都新华宾馆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围绕高温材料的力学行为、损伤与失效机理、断裂机制、结构完整性评定等课题探讨近年来的力学发展应用成果。近日,美国商务部先是对“中国制造业2025”计划指手画脚,后又祭出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组合拳——对中国知名通信企业中兴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美国一系列举动给予中国制造业以强烈的反思:中国制造业是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时期,扛起中国制造业创新大旗的航空航天、高铁及能源等国家重大领域的企业再次被推到国民关注前线。而与之密切相关的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能也相应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2次的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在这种关键时期将会承担比往届更为艰巨的任务。在第十三届全国高温材料及强度学术会议上,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专家们就高温结构设计、力学失效机制与材料变形等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各种物性变化行为进行深入讨论。此次来自各地的专家教授发表的报告内容主题不尽相同,但是此次会议中金属材料以及非金属材料的高温蠕变相关报告得到广大与会专家与参会代表的重视。大多数高温环境承载构件的失效是由高温、高压作用引起的高温蠕变所致。不同金属材料的组织、化学成分和热物理性能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其蠕变性能的高低也不尽相同。目前在航空航天、能源利用、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中国制造行业中,高温及腐烛性较强的产品非常普遍,由此对承载构件的安全可靠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承载构件的意外破坏将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和重大的经济损失。会议将高温蠕变列入重点讨论专题之一目的在于为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作出一份贡献。而作为此次会议的邀请代表,中国试验机龙头企业三思纵横希冀会议成果能够助力国家实现实现制造业升级换代,保持国际竞争力。为此三思纵横与会代表就近年来三思纵横在高温蠕变研发项目上的实践心得与现场专家们、代表们进行频繁互动。三思纵横自成立以来一直将高温蠕变作为重点研发课题。三思纵横明星产品的CTM系列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则不负众望成为业内最高水平的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该设备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是部位是高温真空系统,国内蠕变试验机生产厂家为试验机配备的高温炉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1200℃,但是三思纵横高温炉工作温度可达1500℃。而且该试验机经过长期运转中不会因为工作时间长而影响测试数据的精准性。经过用户多次使用验证:三思纵横CTM系列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可以连续加载1500小时,为试样在高温、真空环镜下做持久蠕变试验并得出精确的试验结果。在真空抽气系统上,三思纵横也满足了满足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单位各类材料的高真空高温持久蠕变试验需求,为易受气氛污染影响的样品实验提供更为精细的气氛控控制。据试验检测,静态时极限真空度为1×10-4(空炉、冷态、干燥除气后),工作真空度为1×10-2。本次会议针对近年来国内高温材料试验的最新成果展开深入的讨论,为未来高温材料及强度的在相关领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与参会嘉宾的技术交流讨论,大大促进了三思纵横与各大院校、军工单位和知名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三思纵横与航空航天、能源利用、钢铁冶金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就高温材料试验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三思纵横将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为重要的工作指导,争取未来以始终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试验机技术助力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助力国家早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 2022华中科教仪器装备展助力武汉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之一,早已经不是新闻,但是最近提升到要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则是国际风云变化和历史机遇所赐。不久前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亲临,传达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布局,要聚焦重大战略需要和湖北省优势领域,着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勇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使命和政治责任。显然,武汉进入全国科创中心“第一方阵”是必然。武汉科创中心全方位进入“第一方阵”,自然离不开研发仪器技术全面升级。2022第十一届华中科教仪器与技术装备展览会将于9月27-29日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启幕。规模全新升级:A1馆展示科学仪器及生命科学/生物技术,A2馆展示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A3馆展示教育装备/智慧高校。2022华中科教仪器装备展吸引十几个地区,中外数百个科教仪器品牌参展,首批入驻特装展示企业包括华为、科大讯飞、中国电信、高德、欧帝、方圆、森塔、优普、博纳、海尔、净信、格瑞德曼、国仪量子、赛维尔、鑫未来、航天科恩、东仪、博安特、三莱、艾吉姆、谱晰、新天普,标展展示企业包括国华、科晟、安君研、泰特睿杰、渗源、优米、埃松、中科中佳、英泰、般诺、浩天晖、优莱博、华盛源、新芝、跃进、屹谱、贤德、君意东方、海沛、勤翔、亿莱、澳蓝、微弥、勒普拓、德安特、湘锐、哈利路亚、隐智、金斯勒、湘鑫、旻泉、路美新创、长城科工、江南永新、施启乐、创想三维、铱晶、恒诺、瑞普、赛孚瑞、佛且环境、天根生化、思科铭、苏能、赫冠、中在、通微、莱步、白洋、莱普特、莫纳、瑾元,湖北地区展示企业包括梅宇、踏石、金帝、泰沃、恒茂达、贝徕美、鑫天联、佰马、锦珀锦宇、杰恒达、国量、沃特澳、睿航智通、锦通、德威普等将精心展出分析测试、生化技术、实验室装备、教育装备、智慧校园等领域前沿技术产品,预计8月底,三个馆即将售罄,中外先进科教装备荟萃,助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2年《湖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同时发布。湖北省开启建设教育强省新征程,到2025年,湖北省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教育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参展咨询:张玉 15972141556
  • 【展后报道】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合肥
    “2020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于今日在合肥福朋喜来登酒店成功召开。和泰携Master Touch触控 纯水/超纯水系统,积极参加此次会议。大会现场 // 2020安徽省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和泰丰富的产品线,出色的工业设计和优异性能,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用水需求,在会上吸引了大量与会观众的驻足关注。大会现场// 和泰仪器展台同时我们也积极的为客户答疑解惑,双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我们期待并努力把和泰专业而全面的纯水系统解决方案带给更多客户。大会现场 // 和泰积极为参会人员答疑解惑// 展会预告
  • 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广州站
    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 技术创新大会 由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主办,EWG1990仪器学习网、Labs科技服务平台、中检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 技术创新大会-广州站”于今天在广州举行。 来自市场监管局、海关、高校等技术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安全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全方位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岛津一直以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心行业发展需求,借此机会,岛津在会议现场设立了展台,提供全面应对GB23200.113-2018的多农残检测的GC-MS/MS方案,以及兽残、真菌毒素、微生物检测的全面食品检测方案,并有食品行业专员在现场为客户介绍岛津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与专家学者探讨行业热点问题。 岛津展台现场
  • 创新通恒公司2011年度全国经销商大会在京召开
    2011年10月12日-15日,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昊天假日酒店隆重举办了2011年度全国经销商大会,此次大会主题为&ldquo 风雨同行 一路有你&rdquo ,本次会议旨在肯定众多合作伙伴的同时,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及管理模式。大会还邀请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及合作伙伴参加。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徐建伟先生、富士硅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沈捷先生、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常青先生、德国诺尔公司亚洲区总裁 Burkard Grahl等特邀嘉宾出席本次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现场   作为优秀的民族品牌,创新通恒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创一流品牌。创新通恒本着&ldquo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rdquo 的宗旨,十年来耕耘在高效液相色谱领域,以客户为本,在用户关键领域进行持续的技术研发。今年是创新通恒成立11周年之际,为了感谢经销商多年来对创新通恒的支持与合作,对2012年渠道工作提出新思路和新模式,创新通恒特举办此次会议。   在大会议开幕式上,创新通恒董事长崔万臣先生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发展使命。 创新通恒董事长崔万臣先生致辞   开幕式结束之后,创新通恒总经理任丽丽女士以《回顾与展望》为报告主题,总结介绍了创新通恒的十年发展成果、展望了公司的发展前景。营销总监丁长林先生主要以SWOT分析法介绍创新通恒的新营销战略,以及未来三个阶段性目标。创新通恒总经理助理田强林先生则重点介绍了创新通恒渠道管理办法及改进措施等。大会报告受到了与会经销商代表的高度关注。 大会结束之际,为了感谢十年来风雨同行的伙伴,表彰他们的不平凡的业绩,和他们在销售领域所做出的创新工作,创新通恒揭开了&ldquo 创新通恒最佳诚信奖&rdquo 和&ldquo 创新通恒最佳创新奖&rdquo ,这两个意外的奖项的颁布,将整个会议推向高潮,四家优秀的经销商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大会期间,创新通恒还组织与会者参观了位于北京通州地区的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整体性能,创新通恒投入千万资金扩建了新生产基地,购置了数台精密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和多种车床等硬件设施,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机械加工团队,实现了核心配件自主生产的目标,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现阶段创新通恒总体生产面积达3000多平米,此外在建新办公大楼面积为3000多平米,预计在2012年投入使用。 参观创新通恒生产基地    大会合影
  • 食为天,安为先——海光助力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
    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宁波海关技术中心主办,EWG1990仪器学习网、Labs科技服务平台、中检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检测家承办的“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杭州站”,于2020年8月12日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 为提升食品检验检测检疫从业人员技术能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检测市场与检测技术创新发展,大会邀请了市场监管局、海关、高校等技术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安全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在展览区,海光公司展出HGF-V系列原子荧光光度计和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围绕食品重金属元素的痕量检测以及汞含量的快速测定,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HGF-V系列原子荧光采用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传统原子荧光的痛点问题,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显著提升仪器可靠性和长期稳定性。直接进样测汞仪具有适用性广、操作方便、检测成本低、分析效率高、无汞损失及记忆效应、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绿色环保等特点,是可靠的测汞利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海光公司致力于为我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提供可靠的检测仪器和解决方案,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全国2023年结构性减税降费已超1.6万亿
    据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成税费优惠政策主要受益对象,金额占比近75%;创新主体受益明显,前三季度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达40.3万户。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分批次延续、优化和完善近70项税费优惠政策,有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创新发展动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今年3月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政策享受时点,引导企业更快更好加大研发投入。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共40.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科学仪器行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今年9月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也联合出台了相关政策,发布了《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完成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化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强国的必然要求。结构性减税降费的实施为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今年12月11-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也指出了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关于结构性减税降费: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 2020顺德区科技创新大会|科技标兵引领科技热潮
    欧罗拉生物科技 AuroraBiomed 前天2020年8月7日,中共佛山市顺德区委办公室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召开2020顺德区科技创新大会。顺德区政府行政大楼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李希书记对顺德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和推进2020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现场科技创新政策一、重奖科学技术奖项目二、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设立区级重大科技专项,鼓励顺德区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三、支持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四、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五、支持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打造科学家+企业家强强联合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六、支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鼓励科技企业孵化载体提升运行绩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七、鼓励科技企业上市:加大对科技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八、鼓励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九、大力引进科技和金融人才十、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科技标兵大会还命名了一批科技标兵和科技创新企业,对科技创新全球化领军企业和科学技术奖项目进行重奖,并向全球发布了支柱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鼓励高新企业以及科技标兵引领科技热潮。欧罗拉集团首席科学家梁洞泉博士被命名为2019科技标兵之一杰出企业家经验分享一批顺德杰出企业家在会上进行了经验分享。为各位企业家及科学工作者分享了多种创新做法以及创新成效。鼓励大家抓稳政策方向,引入金融及人才资源,,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让创新与时俱进,顺德企业家仅仅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提升竞争新优势,推动顺德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让我们再接再厉,勇于创新,学习执著坚守、砥砺前行的崇高品质,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推动建设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做出更大贡献!编辑:市场部参考:《关于推荐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 清华、大化所领跑,全国科技创新50强名单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八月瓜创新研究院发布了一项《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20(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篇)》(下称报告),并在北京发布,该报告的编制工作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的大力指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报告来看,全国高校科技创新50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区域分布来看,高校50强整体呈现出东部较强(占比66%)、西部居中、中部和东北部偏低的局面,其中北京高校在其中有较高的占比。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从研发行业来看,主要研发聚焦行业为制造业,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三个大类科技创新成果最为集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18b36d23-2a52-47e3-b043-fe723ea2063c.jpg" title=" 9da1b4cfe61a4fa7bf9f93f492de9378.png" alt=" 9da1b4cfe61a4fa7bf9f93f492de9378.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国研究机构科技创新50强以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研究机构在科技创新的市场化开发及运用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从分布区域来看,整体呈现出东部占绝对优势(占比80%),其他地区偏低的局面。就研发水平来看,东北地区入围的研究机构平均得分更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2094fc0c-c747-455c-94e2-ff892dac60fe.jpg" title=" E237940D9184E1C6A0430A6DF263564C626ACFEC_size154_w1000_h877.jpeg" alt=" E237940D9184E1C6A0430A6DF263564C626ACFEC_size154_w1000_h877.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持续攀升,2019年已跃升至全球第14 位,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20 名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创新投入加快增长,创新主体日趋活跃,创新布局不断优化,创新生态趋于完善,知识产权日益融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地位不断提升。八月瓜负责人介绍到,科技创新指数是创新活动的导航仪和指南针,也是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月瓜每年进行创新指数报告发布,旨在通过指数测算,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分析国内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及其变化情况,为政府决策,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创新建设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今后将继续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指数研发活动,为引导创新活动、优化创新配置、导航创新研发、辅助创新决策提供裨益。 /p
  • "科研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总书记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strong /span /p p   (2016年5月30日) /p p   习近平 /p p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p p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 /p p   1956年1月,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300多名领导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中国科学院4位学部主任关于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报告,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后10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学研究体系、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地方科技体系,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p p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形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号召我国科技界奋力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p p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p p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今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p p   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大家责任重大、使命重大,应该努力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 p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p p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重大转折。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19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催生了由机械化转向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p p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我们的先人在农、医、天、算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p p   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列强侵略、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多少怀抱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人们报国无门,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p p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p p   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成就,高温超导、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突破,“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三峡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占有一席之地”的战略目标,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p p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同时我们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p p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p p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p p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 /p p   第一,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 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p p   综合判断,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必须认识到,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 /p p   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将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将再次大飞跃。 /p p   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p p   第二,强化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十分紧要,必须抓准,以此带动科技难题的突破。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先进高端材料研发和生产方面差距甚大,关键高端材料远未实现自主供给。我国很多重要专利药物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公司占据,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创新药物研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新成就和新突破,先进医疗设备研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系统集成。脑连接图谱研究是认知脑功能并进而探讨意识本质的科学前沿,这方面探索不仅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脑疾病防治、智能技术发展也具有引导作用。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同时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这样的领域还有很多。党中央已经确定了我国科技面向2030年的长远战略,决定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要加快推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p p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能够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这是一项对我国科技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明确国家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依托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同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p p   第三,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p p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不少领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新形势下,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方式已不可持续,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现在,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国防安全等风险压力不断增加,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所以说,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p p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亟需的科技问题,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p p   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们要立足于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拓展发展新空间,创造发展新机遇,打造发展新引擎,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p p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要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对规律的认识指导行动。不仅要研究生态恢复治理防护的措施,而且要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等科学规律的认识 不仅要从政策上加强管理和保护,而且要从全球变化、碳循环机理等方面加深认识,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p p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要增强我们引领商品、资本、信息等全球流动的能力,推动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贸易规则制订的实力和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经济和科技创新合作,在更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实现共同发展。 /p p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13亿多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日益上升,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要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要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 /p p   第四,深化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p p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 /p p   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强科技决策咨询系统,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要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解决好实际存在的部门领导拍脑袋、科技专家看眼色行事等问题。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优化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p p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制定和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各项政策,强化企业创新倒逼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流通环节改革和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研发力量。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要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的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p p   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基础所在,也是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重点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加强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形成教研相长、协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 /p p   发挥各地在创新发展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形成国家科技创新合力十分重要。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规划,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p p   第五,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 /p p   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产生世界级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的重要基础。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p p   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要建立相应责任制和问责制度,切实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一哄而起、搞大拼盘等问题。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制化优势。 /p p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p p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要发挥好最高学术机构学术引领作用,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新方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技创新,贵在接力。希望广大院士发挥好科技领军作用,团结带领全国科技界特别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p p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p p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p p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p p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只有30多年时间,我们的前景十分光明,我们的任务十分繁重。 /p p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扬我国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p p   让我们扬起13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向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p
  • 斯派超科技2018全国润滑管理创新发展大会展览会圆满落幕
    2018年7月26-27日 斯派超科技参加了2018全国润滑管理创新发展大会,作为一家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和军队油液分析仪器供应商之一,斯派超科技的产品吸引了钢铁、油田、矿山、科研院校等广大参会者前来拜访。2018全国润滑管理创新发展大会于2018年7月26-27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渤海酒店举办。作为大会的展览商之一,斯派超科技公司携带MiniLab系列工业油液监测系统以及TruVu 360™ 企业级油液智能监测平台参加了此次盛会,吸引了钢铁、油田、矿山、科研院校等广大参会者前来拜访。 MiniLab系列工业油液监测系统专门针对工业润滑油的现场监测需求设计。通过几个检测模块,可同时检测元素(磨损元素、污染元素及添加剂元素),污染度(固体颗粒数量、大小及分布),智能铁谱(固体颗粒智能分类、半定量检测),铁磁颗粒(浓度PPM、数量及分布),油液液体污染(水分、防冻液等),油液老化(总酸值/总碱值、氧化度/硫化度/硝化度),运动粘度。综合分析润滑油的污染、理化和磨损情况。 TruVu 360TM企业级油液智能监测平台,是一整套基于互联网技术、功能完备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TruVu 360TM将油液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与受控设备的养护规程高度集成,并帮助企业不断改善其油液监测及其设备管理规程。基于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TruVu 360TM提供了一整套图形化的监测数据监控平台,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内的所有受控设备的润滑状态及磨损失效状态进行实时监控。TruVu 360TM平台与斯派超科技的MiniLab系列油液监测系统高度集成,适用于工业制造、电力、矿山及油气开采等各种工业领域。关于斯派超斯派超科技公司专业从事设备状态监测的分析仪器和软件开发,是一家全球性的专业工业和军队油液分析仪器供应商之一。工业客户包括石油化工、采矿、运输、海洋和发电公司以及商业测试实验室。斯派超科技的产品包括用于磨损金属分析的光谱仪、油液老化和污染分析仪、颗粒计数器分析仪和成套的实验室油液分析系统,所有这些设备都可通过TruVu 360™ 企业级油液智能监测平台、SpectroTrack 或 LubeTrak软件平台进行管理。
  • 各界热情点赞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科技扬风帆 创新树丰碑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家向获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表示祝贺。  “科技扬风帆,创新树丰碑。”1月9日的人民大会堂,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作为获奖代表讲话时,以这句铿锵有力的话作为结语。  这是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后召开的第一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大会公布的获奖成果来看,中国向科技强国又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很多人共同的感受。他们既被这些获奖者的科研精神所感动,又欣喜于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家对科技工作的关怀。  致敬  赵忠贤一辈子只做超导这一件事,过去数十年参与了我国超导研究从起步到追赶,直至跻身国际前列的全过程。赵老的这一言一行,在网上引起赞声一片。一位微博网友在跟帖中写道:“我敬佩这样伟大而执着的灵魂,一生只做一件事,哪管功名与利禄。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从事着服务人民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同样,屠呦呦“以身试药”、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也让很多人肃然起敬。网友“慕庚的跳跳Kiki”在微博中写道:“做这个科研项目的时候,她将亲闺女送走寄养,三四年才能见一次。这种为了战胜疟疾而做出的付出,太伟大了!”  传承  不独两位最高奖获得者,所有获奖的科研人员都获得点赞,同时也激励着年轻人紧跟他们的步伐,不断前进。这是一种传承。  从读博开始,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何龙桩就参与了实验室《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的课题研究,该研究刚刚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学研究既要瞄准国家急需方向,也要立足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科学研究落地生根,科研工作者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何龙桩激动地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院博士生张媛媛的老师徐向阳教授,是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获得者。张媛媛告诉记者,她感受到的不仅是喜悦和激动,更是前辈们对梦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  改变  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女科学家的风采更加亮丽。最高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15个项目由女性领衔,包括首项由女科学家挂帅的科技进步特等奖以及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获得此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女科学家谢少荣看来,女科学家大放异彩,是科技创新土壤越来越肥沃的自然结果。  创新环境的改善及其带来的变化还有更多。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告诉记者,近几年国家提出一系列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形成了从修订法律、制定配套政策到部署具体行动的“三部曲”,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激发。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工程师徐志成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社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土壤日益肥沃,广大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积极性、能动性越来越高。”
  • 创新突破,高效智能|欧波同参加第二十一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
    2019年5月30-31日,第二十一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在西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 “促进炼钢 -连铸科技进步,适应钢铁工业智能化、绿色和产品牌转型”。欧波同(中国)有限公司应邀参会,为钢铁行业带来了OTS一键夹杂物分析系统。欧波同特聘专家童捷失博士在会上作《OTS夹杂物分析方法探讨》技术报告,和与会专家们共同交流钢铁夹杂物分析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创新。 会议现场OTS全自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系统是一套集蔡司扫描电镜、大面积高速能谱探测器、夹杂物自动分析软件及样品洁净度评价建议为一体的综合性分析系统,该系统不仅具有完备的电子光学成像系统,能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微观形貌进行清晰观察,而且能通过大面积高速X射线能谱仪,自动对试样选定区域内所有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准确分析。分析结果可直观显示在包含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七大类多元相图中。系统的突出特色在于,能够根据夹杂物的成分、数量、尺寸及分布给出样品的洁净度评价,并根据用户输入的钢种类、取样工位给出较合理的生产建议。童捷失博士在报告中详述了OTS夹杂物分析系统在工作原理及优势,并得到了现场专家的认可与关注。这是夹杂物分析方法的创新与突破,能够为钢铁行业客户带来更便捷高效的体验。欧波同将再接再厉,优化电镜自动夹杂物分析系统,将解决方案、应用技术推向更智能的阶段,助力炼钢-连铸行业发展。在炼钢生产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成效显著、持之以恒的深入探索。
  • 莱伯泰科参加“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6月28日“2019全国样品前处理创新大会”在山东济南成功举办,莱伯泰科携全自动测功仪DMA-80 evo及GPC600 UP全自动凝胶净化系统参加本次会议。众所周知,理化实验中样品前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样品前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本次大会就样品前处理技术应用到前沿发展展开深入交流,莱伯泰科作为知名仪器设备供应商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为参会人员带来全新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大会临近开幕,参会人员接踵而至,早已站在展位候场的工程师门为熙熙攘攘的咨询者们解答着各种问题。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展位现场还是被不断涌入的咨询者围的水泄不通。有咨询应用方法的,有了解仪器性能的,有关心产品价格的,工程师对所有问题认真解答,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这其中有莱伯泰科的忠实客户,更多的则是慕名前来了解产品的新客户,他们对参展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测汞仪因其操作的便捷性和检测的高效性受到广大参会人员热捧。会议开始后,在大会方多次催促下咨询人员才陆续散场。到了茶歇时间,参会人员就又围拢在展台边,继续着刚才的讨论。当然除了深入地交流探讨,莱伯泰科还为参与者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品,同样受到大家的追捧。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与新老客户加深了了解,感谢大家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一贯支持,同时也感谢大家为我们产品改进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为广大理化分析从业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会产生新的变革。
  • 丹东市科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百特喜获三项大奖
    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丹东经济转型升级,2017年8月22日丹东市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丹东市委书记葛海鹰、市长孙志浩、省科技厅厅长于言良、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徐善衍等400余人出席了大会。会上,常务副市长何志勇代表市委市政府宣读了表彰决定。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获得“丹东市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总经理董青云获得“丹东市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基准法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自动监测仪项目获“丹东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本次科技创新大会唯一获得三项大奖的企业。 多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丹东百特发展的强劲动力。百特世界首创的双镜头激光粒度测试技术、光散射法粉体材料折射率测试技术、超声波防干烧技术、激光散射/显微图像二合一分析技术等,使中国的粒度测试技术跃升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丹东百特与华南师范大学密切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创的基准法PM2.5和PM10自动监测系统、中国首创的Zeta电位分析仪、动态光散射纳米粒度分析仪等高科技产品,为中国粉体工业、粒度测试技术以及环境空气监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动力是机制,产业化是结果。丹东百特研发中心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一批专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勇于攀登颗粒测试技术高峰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每年都制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计划,创新成果形成了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再研发的良性循环。此外,还有一大批产业化、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型人才,他们会很快将研发成果转化成高性能的产品,直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百特这些高性能的产品已经销售到全国32个省市区,还出口到45个国家和地区。百特粒度仪已成为中国粒度测试的第一品牌,在非金属矿材料、涂料、制药、磨料、电池、化工和科研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常年坚持永不放弃的奖赏。二十多年来百特先后开展了一百多项大大小小的研究项目,研制成功了30多个型号的激光粒度仪、沉降粒度仪、显微图像粒度仪、纳米粒度仪、在线粒度仪、PM2.5监测仪等产品,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比如,丹东百特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的在线激光粒度监测与控制系统,就是经过多次失败和反复攻关才研制成功的最新产品,主要性能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其关键难点是通过双气幕保护这项专利技术解决了镜头污染问题,创造了系统不停机、不维护,连续正常运行300天的世界纪录,满足了水泥厂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要求。此外,通过文丘里技术解决了干粉取样问题,通过网络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问题,通过DCS技术实现了以监测结果为依据的系统控制问题,实现了“实时监测、闭环控制、反应迅速、质量稳定”的目标。 丹东百特已经连续9年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又被评为丹东市“十佳高新技术企业”,体现了百特科技创新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百特科技创新以及为丹东经济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肯定。百特将不负众望,借着科技创新大会的东风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提升产品性能,为振兴丹东经济、打造世界品牌再做新贡献。
  • 全国农机会议代表团拜访海克斯康 研讨农机技术创新
    2012年12月11日-12月13日,2012年度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于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拜访参观了海克斯康计量,与海克斯康的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共同研讨提升农机制造技术、保证品质、提高农机效率的解决之道。海克斯康计量执行总裁周亮先生、市场总监廖鲁女士等接待了农机工业协会领导及企业代表一行。 海克斯康市场总监廖鲁女士为农机协会领导及企业代表讲解农机行业解决方案   面对此次会议提出的农机科技发展与创新等议题,海克斯康以农业机械行业的典型应用与案例,为参观者展现了海克斯康面向农机领域传动类、液压类、结构件以及发动机等典型零部件的测量解决方案,并以“机械化”和“信息化”为切入点,展现了海克斯康在推动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领域的技术与方案。   在海克斯康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密装配车间,兼具精密工艺和现代化精益生产特点的三坐标测量机装配过程给参观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计量方案演示大厅,与会代表深入了解了海克斯康全系列几何量计量产品、技术与应用,并重点观看了海克斯康计量整合探测系统、软件技术、上下料系统、夹具和GLOBAL Silver三坐标测量机的动力总成自动化计量方案以及针对农机结构件检测及扫描功能的便携式关节臂在线计量解决方案。   此次研讨交流中,海克斯康面向农业领域的充分准备以及专业化的方案与展示,展现了精密测量技术和意识在农机技术创新和改造中的巨大潜力及可能性,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启发。相信先进计量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农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 北京博赛德-《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石家庄站,7月16日我们不见不散
    北京博赛德2021年7月16日将参加《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石家庄站,我们会携带多款自主研发的高颜值、高性能-顶空进样器、21位解析管老化炉、便携式电池、BCT DDS采样器、采样罐、积分采样器等,与参会专家、用户一起深入探讨前处理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全国样品前处理技术创新大会》 全年日程本次大会以“样品前处理创新理念”为主题,邀请全国前处理领域研究专家,质检、食品、环监、疾控、生物医药等检测机构以及高校、院所等分析测试机构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共同交流实验室前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BCT前沿的前处理创新手段,为实验室的整体效率的提高、人力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解决办法,期待您的光临! 期待与更多朋友相见相识交流,现场还有更多签到礼、新机试用等诸多惊喜、福利等您!7月16日,石家庄,我们不见不散! BCT-HSS 30A 顶空进样器 BCT 700 21管老化仪
  • 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杭州站圆满结束
    由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中国检科院测试评价中心、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主办,EWG1990仪器学习网、Labs科技服务平台、中检科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杭州站”于2020年8月12日圆满落幕,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岛津”)作为赞助商继续出席了本次大会。 来自市场监管局、海关、高校等技术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食品安全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全方位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会议期间,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殷桃发表了题目为《兽药检测难点及岛津解决方案》的报告,针对兽药检测前处理的难点和问题分享了青霉素、硝基呋喃、磺胺类等兽药前处理注意事项和难点,同时介绍了使用岛津SHIMZEN Qvet AG“一步通过法”净化柱进行前处理,分析四个基质中(猪肉、牛肉、牛肝和牛油)29种瘦肉精的应用方案,另外一个案例介绍了使用SHIMZEN Qvet NM进行前处理,分析鱼肉中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甲硝唑类等37种兽残。使用该净化柱大大缩短了前处理时间,提高实验室效率和通量,同时,殷桃还介绍了岛津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的特点,如超快速扫描,内核版汉化软件,获得了在场老师的积极反馈。 岛津一直以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关心行业发展需求,借此会议,岛津在会议现场专门设立了展台,与岛津全资子公司——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共同为到场专家学者提供全面应对GB23200.113-2018的多农残检测GC-MS/MS方案,以及兽残、真菌毒素、微生物检测的全面食品检测方案,与现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岛津将于今年9月16日济南,10月23日西安继续出席“2020全国食品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创新大会”,与各位食品检测同仁共同探讨食品检验检测的话题,敬请期待。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