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学仪器产业论坛

仪器信息网科学仪器产业论坛专题为您整合科学仪器产业论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学仪器产业论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学仪器产业论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学仪器产业论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学仪器产业论坛话题讨论。

科学仪器产业论坛相关的资讯

  • 首届“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即将召开
    为了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用、资”有效结合,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2011年4月26日,北京)”期间将举办“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论坛”邀请6位国内知名仪器研发专家和仪器生产企业代表,讨论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经验,并探讨如何构建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等问题。   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时间与地点:   2011年4月26日15:30-16:50;北京京仪大酒店(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一、论坛主题   探讨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长效合作机制   二、论坛背景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是能大面积推广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一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出的科技成果,甚至被鉴定“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却都被束之高阁。   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也存在这样成果转化率低的情况,许多创新成果由于产业化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合作双方种种分歧等原因而难以成功实现产业化。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分析多个案例,交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期将其中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从事仪器研发单位和仪器企业,使仪器研发新成果能在最短时间实现产业化、商品化,以促进国产科学仪器行业发展。   三、论坛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关亚风 刘建国 于连生 董青云 李 钧 周 振   专家代表:   关亚风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建国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   于连生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   企业代表:   董青云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 钧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 振 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四、报名参会   我们诚挚地邀请:任何拥有待产业化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的单位或个人,以及有意承接科研成果的企业代表,出席“201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   论坛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activity/year2011/Application.aspx   附录: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自2006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目前已成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影响力最大的高端会议之一。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是为了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行业政策法规、最前瞻的行业市场信息、最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及仪器研发新成果在最短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2011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1)”将于2011年4月26日在北京举行,预计届时将吸引业界专家学者、仪器厂商、实验室负责人等500余位代表参会,同时将有40余家国内外权威媒体参与报道。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协办单位: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年会网址:http://accsi.instrument.com.cn   时  间:2011年4月26日 9:00-17:20   地  点:北京京仪大酒店(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 党建引领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松江举办
    7月30日下午,“做强产业链 为集群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动力” 党建引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学仪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活动在上海启迪漕河泾科技园会议中心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得到上海市海关各检测技术中心、松江区疾控中心、区食药检所、区公安物证鉴定中心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包括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企业代表等80多人出席活动,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次活动承担单位,携手仪器信息网10余家优秀科学仪器代表参与本次活动。 中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委书记胡文辉出席并为活动致辞,她强调,为建设好松江科学仪器产业集群,一是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以强大的组织优势促进企业“同向发力”。要发挥好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让党建成为助力企业发展、行业发展、产业发展的红色动能。二是抓实“店小二”服务,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破壁增能”。要切实以精准的政策、优越的环境、贴心的服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的服务生态。三是聚焦人才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构筑企业“发展潜能”。要聚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构筑人才软实力,激发企业发展强劲动能。中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委书记胡文辉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副总经理张延军 为推动科学仪器产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创新链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企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松江中山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党总支书记、启迪漕河泾科技园副总经理张延军发布“2024年度松江区科学仪器产业集群产品、服务、合作清单”。 为强化集群企业与行业部门单位之间的联动效应,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松江区中山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党总支与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党支部、松江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党总支第四党支部、松江海关物控查检二科党支部、松江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山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签约。松江食药检所党支部书记陈睿、上海仪电分析党总支代表分别进行交流发言。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汪曣以“党建引领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与集群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党建引领下的科学仪器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圆桌论坛环节,由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张小师主持,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汪曣、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亮、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钧三位嘉宾,分别就科学仪器产业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和发展,并有效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产学研用等各方如何助力中国分析仪器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科学仪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对政府政策支持、产业链集群服务的需求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为推动科学仪器集群企业与各政府背景的检测机构的深度合作,还在活动现场设置对接环节,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海关机电产品检测技术中心、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物证鉴定中心等部门与集群企业现场互动交流,探讨业务合作
  • 科学仪器产业化“路”在何方?——ACCSI 2011之产业化论坛纪实
    2011年4月26日下午,2011年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之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在北京京仪大酒店顺利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代表和企业代表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关亚风研究员,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刘建国研究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于连生研究员,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青云先生,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钧先生,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振博士。 论坛现场   各位嘉宾在论坛中就目前科学仪器产业化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各自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与模式。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由仪器信息网编辑王海先生主持。 议题一:目前产业化的困境与主要问题   据国内权威部门统计,“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与“863”计划共安排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课题1251项,但攻克关键技术并转化为市场化产品的课题仅为100多项,其中实现大量推广应用的研发成果还不足30项;虽然“十一五”这方面数据还没有发布,但毫无疑问,目前国内拥有大量待产业化的科学仪器成果 同时,我们也实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国产仪器企业急切地需要新技术/新成果……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这种科学仪器成果转化成功率低、产业化过程不通畅的现象,各位嘉宾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于连生研究员   于连生研究员:转化动力不足   于连生研究员认为转化动力不足是目前科学仪器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在我国的科研体制中,每个申请到的项目最终要通过验收鉴定,而通过验收鉴定和产业化的成功率并没有多大关系。同时成果转化率对于科研人员评职称并没有多大影响,除非一项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是十分困难的。   另一方面是企业,目前我国的仪器企业更多的是处在加工制造期,投资研发,开发新技术的动力不足。从国营企业来讲,由于领导换届问题,短期行为和短期效应使得它的动力不足 而民营企业由于更多考虑的是眼前的盈利问题,所以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度不是很高。 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钧先生   李钧先生:合作观念的差异   李钧先生表示产学研合作牵涉到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合作双方由于观念上的差异,从而导致合作不愉快,项目夭折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我们会听专家讲某个科研成果给了工厂,但是转化速度太慢。企业会说这个研究成果确实很好,但是没有市场,或者没有办法生产,这都是由于观念偏差造成的。产业化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再创新过程,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到了企业不可能只是简单的放大再生产。前期专家的科研过程和后期工程师的产品化过程是两种做法。前期的科研更多的是关注技术的创新,并不一定考虑市场,而后期产业化更关注产品性能和市场前景。   做一个也许不是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专家做100次实验,前99次失败了,最后一次成功了,可能就可以结题 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做了100台仪器,99台都是好的,哪怕一台有问题,那也不行。这种情况就说明这个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有问题的,至少在工艺上还需要改进。此外,前期研究可以不计成本、也不一定对时间控制很严格,而且研发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因而是允许项目失败的。但是对于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时间、成本测算,甚至不允许失败。性质不一样,做法不一样,所以合作双方在观念上要协调,一道齐心协力解决艰难的孵化过程,这样产业化成功的几率才会提高。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青云先生   董青云先生:面临多重风险   董青云先生指出,从企业来讲,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对风险的评估这个环节。一是投资风险,一个新成果引进的时候需要投资,产业化过程中也需要投资,投资规模几万、几百万甚至更多,这么多的投资什么时候收回,能不能收回对于企业来讲是有风险的。   二是技术转化过程中的风险,技术输出方会担心自己将技术转让出去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技术引入方担心引进的技术是否适合产业化。   三是市场风险,企业将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得进行产品方面的完善,市场方面的培育,而最终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是有风险的。所以风险是造成转化率低的一个原因。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关亚风研究员   关亚风研究员:成果的可商品化程度低   关亚风研究员谈到,科研院所、高校在仪器研发过程当中,只控制性能指标,而不控制仪器的成本和部件配置。这样做虽然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了要求,但是其可商品化程度不高,不适合产业化。事实上,一个仪器所用到的器件、材料以及加工都要有合理的成本,所谓合理的成本就是研制的仪器,将来要有市场竞争力,这个问题大部分科研人员不是很注意。   此外,现在仪器研发当中不注重关键部件的研发,总认为它很小,即使做这方面的研发,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也很少。实际上关键部件的投入是很有用的,如果能将这个问题解决了,有可能将整个行业的问题都解决了。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 刘建国研究员   刘建国研究员:文化与理念的碰撞   刘建国研究员表示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文化是造成科学仪器成果转化成功率低的主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在科技资源调配方面,还是把科研经费分配到大学和研究所的团队中。而在大学和研究所当中,它的文化主要是追求科学精神和技术创新,而且它的评价体系也是围绕这几条,不会把成果转移转化率、成果转移转化程度列入个人绩效能力考核当中。研究所和大学将成果在向企业转化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取决于某个团队或者个人的社会责任,如果他觉得有责任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产业化,那么他就会积极努力的去做,否则这个成果产业化就很难。   而企业的文化是以人文关怀为基本,但最核心的目标是追求效益,如果一个企业做的再大再好,但是它却不盈利,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将通过鉴定的成果转让给企业,企业还要经过非常复杂的二次再开发。这个过程中常会有老师问我把研究成果给企业了,企业为什么做不出来。也有的企业会找说老师提供的东西,我们为什么就做不成好的仪器呢。如果大家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未来成果的成功转化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上海大学教授 周振博士   周振博士:技术成熟度不够高   周振博士表示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科学仪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和产业化体系。目前我国在配套技术,如光机电、软件等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基础,因而转化率低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此外,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一些大规模的仪器企业,但是在研发以及二次开发方面的投入普遍还不是很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就要求待产业化的成果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求将光学、机械电子、零配件等每个环节都研究透,不透彻的技术产业化是很难的。而判断一个技术的成熟度,企业家和科学家判断标准是不一样的,这要求相互之间要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作为科学家要按企业家的要求去做,加强沟通,而企业家要把自己的要求写的清清楚楚,这样的成果才有用。 议题二:产业化成功经验与模式   虽然目前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诸多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此次参加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的各位嘉宾在产业化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在论坛中,各位嘉宾分别谈了自己多年来在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希望能为大家在今后的成果转化中给予一些借鉴和影响。   经验一:同行转让,产业化成功率更高   关亚风研究员表示成果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就个人经验而言如果把成果转让给专业的分析仪器企业,或者是给一些其他相关的技术含量更高的企业去做,这样的对接很容易成功,而且会把事情越做越好。但是如果转给仪器行业外的企业,效果就不是很好。现在国内有许多其他的行业的企业有充分的资金,想进入科学仪器行业,但它的研发团队对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没有任何的概念,所以尽管非常努力也很难做好。和这样的企业合作,要想成功实现产业化,就需要我们做本来企业应该做的事,把二次开发以及相关工艺都研究出来,细化到生产线了再转化才可能成功,但这样一来产业化速度就慢了。   刘建国研究员也表示安徽光机所的成果转化也曾有失败的案例。刚开始所里对某个企业产业化动力和技术能力缺乏判断 也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表示可以出钱投资我们的技术,但最后效果不是很好。其实现在所谓的高技术产品,并不代表需要在研发甚至生产的时候投入太多的钱,关键是如何才能做出稳定可靠的产品,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钱能解决的。所以在成果转化中要选中合适的企业,最好是仪器仪表行业的企业、或者是其他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经验的企业。   于连生研究员和董青云先生也表示双方之间合作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同行转让”,实现优势互补。因为丹东百特在颗粒测量仪器领域做的很成功,在粒度测试方面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同时又非常希望扩充自己的产品类型,而于连生研究员正好有这方面的成果需要转让,因此是一拍即合,现在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目前进展也很好。   同样,对于同其他行业的企业或相关技术基础薄弱的企业合作,于连生研究员指出要想顺利实现成果产业化,研究人员就必须将科研成果细化简化到像生产线、流水线一样各个环节都很清楚,达到让高层次人才能做的东西,低层次的人才也能做,这样成果转化才有可能成功。   此外,董青云先生从企业角度谈到,和专家的合作当中,如果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比较强、二次开发能力强,那可以花较少的钱直接将相关技术转接过来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企业就要和技术输出方合作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够使合作更成功。   经验二:政策环境对于促进成果转化十分重要   刘建国研究员谈到,在环境监测连续自动监测的光学和光谱仪器领域,安徽光机所始终是瞄着“把任何一个成果”推向市场这样的标准来做的。包括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也要求走向市场。我们不认为一个成果开个鉴定会,评价水平高就算成功,这是安徽光机所的一个基本的想法。而对于目前众多科研院所来讲,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国家政策的不连续性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国家在七八年前制定了《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法》,允许将无形资产以股份的形式直接量化奖励给某些核心技术人员,这是合法的,而且工商管理部门会备案,但后来这种做法政策又不允许了。目前,只有中关村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还有一些经过国家特批的创业园才允许将无形资产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给个人,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与企业紧密结合。   此外,任何一个产品走向市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产品最后能达到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的程度需要走过很长的一段路。首先是同行之间的竞争,国外企业已经抢先占领了市场 其次还要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时候,如何制定标准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实质上还是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有关系的,当初环保总局的一位领导指出对于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发的产品,我们要像要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保护它,不能出现一点问题就把它打死。刚开始有可能它的性能和指标没法和国外的产品比,这需要慢慢从技术上去改进,我们要给它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经验三:早期介入,长期合作   从企业来讲,怎样有效的介入产学研合作,促成成果转化,李钧先生谈到舜宇恒平的做法是:在研究初期,企业的工程师就介入,和专家一起研究。专家们通常会有非常好的想法,但有些事情他们并不是很擅长,比如进行精加工,画图纸,找加工单位等,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工程师来讲相对就容易些。另外,工程师早期介入研发,就会考虑到某个产品后期的生产,从而缩短二次开发的孵化过程。   此外,李钧先生表示科学仪器研制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工作,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产品开发,都是必须要有一个持续改进、跟踪完善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的事,我们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模式。只有通过长期合作,彼此双方才会有更好的了解,不会计较短期得失,这样合作就会比较愉快,从而使合作双方可以分享长期合作所带来的利益。   对于长期合作的必要性,刘建国研究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科技成果的转让不是图纸与资金的交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尤其在科学仪器行业一些非常核心的技术并不是在图纸上,而是在人的脑袋里。所以企业和专家之间经常的、长期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不是把技术转让给企业后它马上就能生产出稳定可靠的产品,所以在一些合作中,安徽光机所会投入一定的力量参与到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开发当中。   经验四:“产、学、研、用”相结合   李钧先生表示,舜宇恒平在产业化中更注重“产、学、研、用”的模式,这些年舜宇恒平在质谱产品的产业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从飞行时间质谱仪、四极杆和离子阱质谱仪都做过很多尝试,也有专家提出过许多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都有道理。但是作为企业最纠结的是产品卖给谁,谁是潜在的客户,这是我们一直花很大力气在调查分析的事情。后来我们选择和行业当中的专家型用户合作,开发过程质谱。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用户的指导下进行二次开发,从前处理、方法、软件到配置都根据他们的需求做一系列的设计。现在我们的过程质谱有好几款,有台式的、机架式的还有小型的,这种“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很有效果。   另外,目前科技部等六部委也在推进联盟的建设,成立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战略联盟,我认为联盟建设一方面是政府加入了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中,是“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同时还鼓励联盟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搭建了一个更宽范围的长期合作平台。或许这会更好的促进科学仪器成果的成功转化。   经验五:只做一件事,把每个环节做熟做透   周振博士表示,根据禾信的实际情况,产业化成功的经验有三个方面。第一,合作开发,在整个质谱仪器中所需的技术我们可以自己开发,但我们的技术肯定是不全面的,要做成真正能用的质谱产品需要和其他单位合作共同开发。   第二,只做一件事,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做飞行时间质谱,我们要将飞行时间质谱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做熟做透。到现在为止我们经历了十年的研究、五年的二次开发、三年的产业化,目前我们的产品中除了真空泵需要国外进口,其他所有的零配件都实现了国产化。   第三,就是差异化,对于大家都在做的东西,我们尽量不去做,质谱市场还是很大,我们主要针对行业专用的应用于环境监测的质谱仪器,这样可以避免市场竞争压力。只有有市场的产品产业化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   【结语】此次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与会嘉宾充分探讨了产业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也分享了他们产业化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模式。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显然不能寄望于一次论坛讨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相信嘉宾的观点与见解,会为产业化实践带来某些思考与借鉴。   撰稿编辑:秦丽娟   附录:科学仪器产业化论坛嘉宾简介   关亚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色谱应用理论、新技术和仪器与传感器研究 申请专利86项,授权发明专利41项,多项研究成果已经成功产业化。   刘建国,中科院安徽光机所副所长,长期从事环境污染光学监测新技术研究和光学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安徽光机所的产业化成绩在中科院系统名列前茅的,同多家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于连生,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究员,国内声光技术领域资深专家,为国内外几十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工厂、公司研制了几十种数百套声光器件。   董青云,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粒度仪生产商。2010年,该公司与于连生研究员签订了金额500万的科研成果转让协议。   李钧,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多来,一直把推进产、学、研、用合作视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周振,上海大学教授,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广州禾信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目前国内唯一具有飞行时间质谱仪器正向设计能力的公司,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 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7月1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离子色谱30周年纪念活动在青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近2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同期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闫成德、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张经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文玉、青岛市经信委中小企业管理局规划发展处处长仇博先、崂山区人大副主任袁久亮、崂山区经发局主任王京彪、科技局书记于俭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勇等。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ldquo 聚焦科学与海洋仪器,对话行业和政策发展&rdquo ,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科学仪器装备发展现状及前景 海洋仪器海洋装备发展现状及前景 青岛发展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的优势 如何在青岛发展科学仪器与海洋仪器产业等。   与会代表纷纷就以上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仇博先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及青岛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仪器仪表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没有&ldquo 领头羊&rdquo ,希望各位专家可以献计献策。   当前海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空中到海底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与此同时海洋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出来了。闫成德谈到,海洋仪器比较难做,但不做更不行。国家将海洋仪器列为863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单个项目投资上亿元,去年有14个单位申报海洋仪器项目,今年申报单位达到17个。同时,他还分析到,现在仪器仪表行业没有完善的发展机制和体制去整合现有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海洋仪器的发展,因此我们在科学仪器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青岛若能够发挥地域、历史和人才优势,很好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将对行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科学仪器产业化的问题,关亚风谈到,科学仪器产业化存在一定的困难,技术发展上有难度,但不管怎样都要客服困难加快国产化进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秘书长王琦表示,当前进口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国产科学仪器市场发展受制约,国产仪器在生产工艺、加工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王琦还提到,目前海洋仪器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对行业认识不够,不知从何支持。以后我们要采取&ldquo 引入、吸收、发展&rdquo 的策略,政府也应牵头组织相应的专题座谈会去了解和探讨行业发展并给出一定的支持。
  • 聚力国产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加强产研对接,聚力“中国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2021年4月23日下午,第四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转化圆桌论坛在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如期举行。论坛汇集了来自科学仪器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众多业内人士,现场座无虚席,讨论气氛十分热烈。会议现场近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重大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生命科学仪器市场“窗口”大开。科学仪器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当各国都把发展科学仪器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且在中国制造品质革命的背景下,“中国智造”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快速发展有助解决迫在眉睫的“卡脖子”难题,这也是我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生命科学仪器相关专家、用户以及厂商技术人员就生命科学仪器在临床应用的推进发展和如何提高实现进口仪器的核心配件国产化可能性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探讨,并综述了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次论坛上半场报告环节由刚刚荣获“2020科学仪器行业企业年度人物”的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主持并发起议题讨论。主持人: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西安交通大学彭年才教授主持人: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罗敏博士在论坛的报告环节中,多位国内优秀的科学仪器创新技术成果持有人、仪器研发科学家、仪器公司企业家分别展示了各自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颜晓梅 (厦门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成果转化》颜晓梅教授团队首创性地结合瑞利散射和鞘流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流式检测技术,实现单个纳米颗粒(7-500 nm)以及外泌体、病毒、细菌、亚细胞器等天然生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及其分布、颗粒浓度、和生物化学性状的高通量多参数同时表征。该技术的粒径表征分辨率媲美透射电镜,检测速率高达每分钟上万个颗粒,同时兼备电子显微镜难以实现的生物化学性状分析功能,填补了国际空白。项目团队积极推进技术产业化,仅用3年时间就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中国智造”,厦门福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流式检测仪出口到全球顶尖的医疗机构、科研单位和高科技企业。报告介绍了纳米流式检测技术的研发策略、仪器性能、生物医学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万瑛(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 教授)报告主题:《基于梯度微流洗涤的流式细胞检测标准化》样本处理是多色流式标准化的关键环节。万瑛教授团队针对样本处理中离心洗涤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液流速度梯度的细胞洗涤技术。和同类技术相比,该技术具备洗涤效率高、细胞丢失少、状态影响小、重复性好的优势。结合自动化移液技术,可实现样本处理全过程的自动化、标准化和高通量化,为多色流式标准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马波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研究员)报告主题:《拉曼单细胞分析/分选关键技术及仪器》与现有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相比,拉曼激活单细胞分选RACS 具有无损非标记的特点。马波研究员在报告中聚焦基于微流控的单细胞拉曼光镊液滴分选、高通量流式拉曼单细胞分析与分选及单细胞测序等系列关键技术、仪器系统及其在拉曼抗生素耐药性快检和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吴东平(复旦大学 教授)报告主题:《国产数字PCR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吴东平教授介绍了数字PCR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作为小海龟科技的创始人,他还介绍了小海龟科技基于微流控芯片式数字PCR产品的巨大优势。据了解,小海龟科技已经开发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数字PCR产品,第三代全自动一体化数字PCR仪正在火热研发中。吴教授还希望在三年之内,小海龟科技的三代数字PCR产品都能在数字PCR市场占有较大市场规模。同时他还希望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拓展市场,争取让小海龟科技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上市,并向国际市场进军。刘毅楠(苏州文迪光电 创始人 )报告主题:《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在生命科学仪器中的应用》刘毅楠博士首先介绍了文迪光电主要产品为光通讯用滤光片、红外镀膜产品、生化分析滤光片、激光镀膜、高端镜头,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服务。据他介绍研发团队由专门从事光学镀膜研制二十余年的资深人员创建,团队设计并制造了行业中最多种应用于生物医学探测及高分辨率要求分析系统的高精度光学滤光片,如PCR分析仪、POCT、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拉曼光谱仪等。 所有的报告结束之后,本次论坛还特别安排了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在场嘉宾讨论热烈,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在场嘉宾广泛交流产学研未来道路发展的想法。现场不少参会专家、听众用户、用户代表及仪器厂商就自己关心的话题积极提问和探讨!圆桌讨论嘉宾参与议题讨论会后,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唐海霞女士(下图右三)与参会嘉宾们进一步讨论并合影留念。部分参会嘉宾合影
  • “AI技术”成为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高频词——记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
    仪器信息网讯 四月的苏州春意盎然,景色宜人。4月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ACCSI2024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如期召开。会议吸引近200位相关从业人员参会,共话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发展。本届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科学院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联盟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为论坛的支持单位。论坛现场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内容十分丰富,16位来自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的报告嘉宾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发展的看法和自研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及成果转化进展。上午包括产业综述和蛋白分析新技术,下午则聚焦生物显微成像和细胞分析创新技术成果展示。此外,4月18日晚3i优秀新品奖新鲜出炉,论坛上,奖获的生命科学仪器企业华大智造和美谷分子公司代表对相关产品进行详细介绍。上午论坛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会长袁旭军主持。主持人 袁旭军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会长Part 1 产业见解宋明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报告主题:《生命科学仪器成果转化痛点与商业化成功要素》宋明轩谈到,2024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中,把“大力推进现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科学仪器主要应用在企业和高校的研发、生产环节,是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工具,在实现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作为科学仪器的一类重要分支,生命科学仪器随着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迎来了无限的崭新机遇。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加持下,科学仪器行业的增长率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当前中国的科学仪器企业现状是生存容易,壮大难,呈现“小、杂、散”的特点,处于发展之初自由发展、自由竞争甚至无序竞争、低端技术、低端重复建设的过程,可参考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成熟行业去发展。他最后谈到了未来生命科学仪器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以数据为要素,做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研发中医康复器具;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抗衰老产业”。方诩 山东大学教授 /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报告主题:《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及仪器设备需求分析》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大部分:能源、环境、健康,合成生物学在应对相关挑战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从双螺旋结构发现打破PCR反应发明再到2010年“设计生命”,合成生物学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近几年,大数据带来生物技术革命,进入了“BT+IT”的时代,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融合,不仅加速了研发进度,减少了研发成本,而且提升了研发的成果质量。合成生物学也随之到了科学和技术大集成的时代。21世纪合成生物学特点为工程学,模块化,标准化。在此背景下,方诩老师成立恒鲁生物,实现生物“智”造,开发生物AI计算平台、自动化实验室(筹)和AI模型数据库,可以帮助用户进行蛋白质设计、酶的虚拟定向进化、代谢网络智能分析等过程。牛童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高级厂商合作经理报告主题:《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生物医药企业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新思路》多年来,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始终列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周期,资本市场政策改革,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普遍面临一定挑战。在经历过一轮“资本过热”的阶段后,生物医药行业一二级资本市场均表现出明显的放缓和收缩,进入阶段性“资本寒冬”。因次在市场遇冷的大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合理利用和分配有限的资源,将研发生产效能最大化,成为了行业亟需讨论的命题。为更高效的赋能产业发展,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创新的推出多种融资租赁及经营性租赁产品,旨在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产业化能力,进而更好的聚焦价值创造,驱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杨鹏 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报告题目:《超快速、多脑区双光子显微镜及产业化思考》光学是显微镜生命科学领域的常用仪器,随着我们技术的发展,逐渐向超快速、超分辨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的发展。双光子显微镜主要用在纳米到毫米级别的物体的检测,因其光毒性低,穿透力强,有优异的层析效果,非常适合脑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研究应用。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研制并交付了双光子显微镜。杨鹏讲到,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工程技术问题,如效率低、周期长,并且投入大、风险高,技术转移难度大,从而陷入“死亡之谷”,难以做到准入过程的守序合规。他也根据自身技术成果推广经验提出了产业化思路:(1)核心竞争优势、(2)打造差异竞争、(3)持续技术创新。Part 2 新仪器、新技术展示李文奇 清华大学 生物样品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报告题目:《分析超速离心仪器软件和检测器的开发》超速离心是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技术,而分析超速离心技术(AUC),是在超速离心技术基础上增加了紫外/可见光/荧光等检测器,能够实现在超速离心力的作用下检测分子的运动轨迹,从而获得分子的沉降系数,分子量、密度、大小、形状、表面属性,并且检测精度也相对较高。基于新的数学模型的提出,AUC技术迎来第二个春天。AUC主要用于结构蛋白、纳米递送系统/纳米材料、重组蛋白类/载体的多项分析检测,如测定从pM到mM蛋白质自聚集的亲和力,还可以定性、定量检测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生物药领域尤其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NMPA已将AUC检测加入溶瘤病毒、多肽、ADC等药物的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目前李文奇团队正在开发国产AUC软件,去填补国内这项软件技术的空白,同时他还在做AI识别选择数据,避免手工选择带来的误差。除了软件,检测器开发也在同步进行中。陈雍硕 极瞳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报告题目:《极瞳S-CLASS,新一代高通量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分子互作分析系统是用于直接检测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高精密科学仪器,用于生物分子间结合特异性的分析、浓度定量、结合动力学和亲和力分析,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该类设备的高端产品全部由国外产品垄断,造成设备、耗材以及服务成本高企。极瞳生命自主研发的S-CLASS高通量分子互作分析系统,凭借创新的技术,使广大用户真正享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性价比”的产品。彭欢欢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报告主题:《华大智造测序仪自主创新突破之路》基因测序技术从一代测序以毛细管电泳为主,到如今技术提升发展为大规模平行测序,让基因组测序成本得以大幅下降,基因检测技术为多科研实验室使用。现在基本进入人人基因检测时代,包括进行肿瘤的防控传感染病的防控等,这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对于华大智造而言,自从2013年收购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并具备研发生产自主可控能力后,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谓一年一个台阶,到目前形成了E系列、G系列、T系列等多个系列的产品。能够实现国产测序仪的自主创新突破,源于华大智造始终坚持全方位源头性专利布局,累计研发投入数十亿,构筑技术及专利壁垒,境内外有效专利736项;此外,华大智造还参与起草并发布实施的标准达59项。刚刚获得3i优秀新品奖的DNBSEQ-T20×2开启了一百美元内基因组时代;而在本月刚刚发布的MGISEQ-2000则是打造多组学研究利器。诸葛丽琼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沟通经理报告题目:《AI 驱动的全自动类器官/3D细胞模型培养新范式》越来越多的研究希望将细胞培养从2D转变为3D。而类器官凭借高度接近人体真实情况并对药物反应具有更高预测性,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及医药研发的优良模型。然而,培养方法复杂、缺乏标准化、可重复性低和大规模生产困难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类器官的广泛应用。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创新性的通过整合液体工作站、显微镜和培养箱,实现类器官培养流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通过内置的实验方案简化培养过程;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决策,提高三维模型培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加强类器官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助力。上午嘉宾合影后记:在本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有超过半数的报告嘉宾在分享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提及AI技术。仅上午的日程中,嘉宾们无论是在谈及光学显微镜未来发展趋势,还是介绍分析超速离心技术和类器官工作站等技术和仪器,抑或讲到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时,都或多或少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如此看来,在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AI技术的融合不再是未来趋势,而是已成为现实。4月19日下午,论坛内容主要为高端光学显微镜和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和仪器成果,详见下篇分享。下午会场(生物显微成像&细胞分析)8位报告嘉宾  关于ACCSI:  “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ACCSI)”始于2006年,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每年一届的“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旨在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等各方的有效交流,力求对中国科学仪器的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有关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  更多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精彩内容,请点击链接:ACCSI2024现场直击
  • 科学仪器产业化如何取得突破——ACCSI 2022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科学仪器行业是为科研工作者及质量控制人员提供工具和方法的行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速度。近年来,国家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将科学仪器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国产化进程。  2018年7月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习总书记: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完善国际科技资源库,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  2021年5月中国科协第十次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习总书记把“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列为全力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提出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的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对部分分析仪器、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的国产比例做出指导,掌握相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厂商将迎来利好。  ……  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  然而,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GDP增速降为5.95%,高科技产品进口受到限制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封锁 2021年后疫情时代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   德日制造在中国工厂里 美国制造在中国实验室里 中国制造在西方商场里。  “十二五”期间,专项共部署208个项目,并基本完成综合验收 中科院2021年关键核心技术名录涵盖自主研制科学仪器和部件产品共281项。  “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基金委、工信部、科工局、装备发展部等部门资助科学仪器经费约86亿元 (十三五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总经费38.2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18.22 亿元)。  ……  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化!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仪器产业化,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2)上,仪器信息网计划组织举办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由开发出了产品、并在实际中替代了部分进口、获得了批量应用的技术型企业家,从科学仪器开发、企业发展等角度,讨论立足于现状,如何在科学仪器产业化上取得突破。经过检验的经验或观点的分享,希望给现场观众或者年青一代以启发。    一、时间:2022年12月9日上午  二、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三、主持人:徐可欣 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主题:科学仪器产业化  五、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  丁传凡 宁波大学教授  段忆翔 四川大学教授&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  韩晓东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黄翊东 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江必旺 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特聘专家&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  彭年才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2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2)”将于2022年12月8-10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2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  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联系方式  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  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全日程公布|首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
    一、 论坛发起背景中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近十年来,中国新材料产业的产值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速超20%,中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已占据全球产值近1/4,中国材料产业逐渐走向正轨。中国新材料产业空间巨大、发展势头良好,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及产业政策促进下,将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孕育巨大仪器检测需求——整体现状来看,材料产业端材料检验检测等基础能力差,检验检测资源优化配置不足,检测能力不足,检测市场机制不完善,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无法满足产业全面需求,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国际化需求。如新能源产业检测需求正逐步从头部企业向中小企业下溢,半导体检测需求也随着“国产替代”形势,在诸多细分领域释放机遇等。材料工业&仪器产业双向奔赴趋势——材料工业端,据仪器信息网买家采购需求大数据,工业端用户需求询问数量已在近年来反超科研用户,且保持增长趋势,目前仪器检测水平已无法满足产业质量升级发展的需求;仪器产业端,诸多仪器品类在工业市场的需求已反超科研市场,仪器商针对工业市场在研发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也不断加码……此背景下,4月19日,仪器信息网携手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在十七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同期,共同举办首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双方发挥各自在科学仪器产业、新材料产业的资源优势,为两个产业搭建需求对接交流平台,邀请新材料产业端、半导体/新能源等热点领域研发、品控人员,仪器检测技术专家,科学仪器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新材料产业仪器检测技术的最新需求进展、应用现状、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二、 论坛内容1、 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协办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2、 会议时间地点:2024年4月19日09:00-17:00 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太湖厅C3、论坛主题:双向赋能,共筑新质生产力4、论坛亮点:• 迎合材料工业&仪器产业双向奔赴趋势,搭建双方需求对接交流平台;• 邀请热点半导体、新能源等工业产业资深专家分享对仪器检测技术最新应用与需求进展;• 邀请材料主流表征手段(表面分析、电镜、XRD)资深专家,分享仪器技术在材料产业应用展望;• 邀请仪器企业代表分享仪器检测技术(电镜、光镜、质谱、太赫兹)在新材料产业中的最新应用探讨;• 圆桌环节,共同讨论材料工业&仪器产业双方需求对接、产业深入合作、未来发展趋势。5、邀请哪些嘉宾:材料产业端:半导体、新能源、高分子材料等企业技术总监、研发负责人、品控人员等;仪器应用专家端:材料仪器检测技术/应用资深专家、知名高校材料检测平台负责人;仪器企业端:将工业市场作为近来重点开拓方向的进口、国产仪器企业代表。6、适合哪些人群参会:• 材料产业端:新能源、半导体、高分子材料等材料企业研发、品控负责人,仪器采购负责人等;• 仪器企业端:近年来,相关仪器业务在工业市场业绩增长迅猛的,或将工业市场作为未来重要拓展领域的企业代表;• 仪器技术应用端等:主要工作聚焦在材料表征检测技术、应用,或对材料表征技术未来发展感兴趣的科研专家、检测机构专家等。三、 论坛日程时间内容嘉宾主持人:鞠晶 北京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电镜平台负责人09:00-09:05致辞赵鑫 仪器信息网 CEO09:05-09:10致辞包雷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 执行副会长09:10-09:40新材料表面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程斌 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员/分析测试中心 技术负责人、副主任09:40-10:10原位电镜在工业用费托催化剂上的表征蒋复国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分析表征中心 经理10:10-10:30欧波同智能化显微分析解决方案顾群 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创新研究中心总监10:30-10:50超快速、超灵敏瞬态吸收显微镜在材料行业应用展望王璞 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CEO10:50-11:10AI技术在显微材料显微分析中的最新应用及进展张鹏 北京普瑞赛司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11:10-11:40X射线衍射技术在新材料产业的应用探讨张吉东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中国晶体学会小角散射委员会 秘书长11:40-12:10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在空间电源领域的应用与检测技术需求进展陆宏波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物理电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午餐13:30-14:00光敏电子材料检测技术进展与仪器技术需求聂俊 江苏集萃光敏电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董事长14:00-14:30基于核心原材料及分子POCT仪器自主创制的病原体快速多联检技术马富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医药酶工程研究中心 主任14:30-14:50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痕量元素分析解决方案应钰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原子光谱资深应用工程师14:50-15:10新材料的太赫兹响应特性与应用展望孟坤 青岛青源峰达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研发总监15:10-15:40集成电路表征技术应用与进展赖李龙 知名半导体公司 资深专家15:40-16:10新能源动力电池检测技术应用进展沈雪玲 国联汽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主持人:尹昌娜 盛虹(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科研平台部经理16:10-17:00圆桌议题:产学研用各方在新材料检测领域的深度合作;仪器技术需求与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报告嘉宾以外部分出席嘉宾:张跃飞 浙江大学 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朱晓群 北京化工大学 副教授/亚洲辐射固化协会 秘书长申富强 上海骐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马毅 南京工业大学 先进轻质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教授杨德新 南京苏昕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曹元 和骋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马晓丽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实验系列)梁学正 浙江优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孙俊良 北京大学 教授/中国晶体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朱晓东 浙江优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鲁文锋 江苏赛夫特半导体材料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高利 北京天作理化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四、联系方式1、新材料论坛仪器信息网:杨厉哲,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王志强,18911912781,502765675@qq.com2、参会报名ACCSI 2024大会官网报名: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或扫码报名3、ACCSI 2024大会报告及参会报名:黄女士17600646530 赞助及媒体合作:魏先生13552834693 附:大会全日程|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https://www.instrument.com .cn/news/20240408/712608.shtml
  • “科技创新金融赋能”—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5月9日,为推动北京市临空经济区科学仪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精准施策, “科技创新金融赋能”为主题的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市顺义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顺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顺义区金融服务办公室作为支持单位。论坛特邀请顺义区领导、委办局、科研/检测机构、科学仪器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单位代表就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现状及如何助推临空经济区仪器产业健康有序集群式发展进行探讨与交流。“科技创新金融赋能”—首都临空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临空管委会科技产业处处长林冬宁主持论坛现场参会代表临空管委会副主任王卿致辞顺义区经信局副局长 张晓晖顺义区经信局副局长张晓晖表示,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顺义区高端制造走在全市前列的发展要求,推动顺义区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未来将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科技创新型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药健康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推动制造业项目落地投产,鼓励骨干企业稳产扩产,加快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软件信息业稳步发展,提供产业金融服务支持等方式加速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顺义区科委创新创业科技科 金鑫顺义区科委创新创业科技科金鑫表示,为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顺义区未来将打造企业开放创新中心平台,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平台体系,支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鼓励顺义区企事业单位参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提升区域主导产业综合性研究水平,促进技术市场发展,鼓励企业申请首都科技创新券,支持领军企业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优秀技术经纪人,支持科普基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区发展,支持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引导科技资源在顺义布局,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及应用,支持技术交易机构在顺义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吴爱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吴爱华表示,国产科学仪器产业自90年代起开启了崛起之路。到目前基本实现了中低端科学仪器的国产替代,然而在高端分析仪器方面,国产分析仪器仍处于起步期,少部分的高端国产分析仪器仍亟待填补空白,同时部分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同时研发投入方面相比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当前增速快于全球整体水平,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国产分析仪器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产分析仪器厂商,相信国产分析仪器未来可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 韩玉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主任韩玉刚表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更是重要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是国家战略核心科技资源。要想成为科技强国,必须成为仪器强国。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科学仪器产业,未来10-20年是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应在相关科学问题、基础理论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关键部件、工业软件、维修维护等产业基础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国产仪器文化自信,引导科研用户使用国产仪器。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 宋彦彦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宋彦彦表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当前面临研发投入强度不足、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产品可靠性与稳定性受质疑、龙头企业较少、行业高端人才缺乏、应用开发匮乏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体系、行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等多方合力,加速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产设备的自主可用。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孙欢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孙欢表示,国内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机构数量和行业收入屡创新高,国产仪器设备数量在国内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占据明显优势。与此同时,第三方检测市场面临激烈竞争,检测行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是面临的一大难题。我要测网站于2010年成立,是面向第三方检测行业的B2B检测平台,目前已通过订单系统、多方合作推动检验检测营销模式和业态创新、评选活动塑造行业品牌、仪器采购创新等多种途径推动检测行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实现降本增效。海光仪器副总经理 赵慷海光仪器副总经理赵慷表示,海光仪器经历了国产仪器必然面临的四个阶段:用户试着用,到可以用,再到放心用,最后到喜欢用四个阶段。国产仪器走向市场必然遭遇成果转化难、市场认可度低、市场推广见效慢等问题,海光从自身经历出发,介绍了在国家支持、企业坚持下,如何通过逐步建立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渐获取用户的信任,最终海光仪器获得了多方的认可。英大证券研究所讲师 刘磊英大证券研究所讲师刘磊表示,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内部结构不完善、无商业信誉、信息不对称、财务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变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原因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体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以及高成长的特点,因此股权融资是当前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为投资人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和退出渠道。通过股权融资并最终登陆资本市场,是当前较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首要举措。博世工业4.0创新中心与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厚礼博精密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龙兴创实验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签署战略签约仪式座谈交流
  • 以标准化带动仪器产业发展——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17-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1500多位科学仪器行业相关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仪器企业CEO、检测机构负责人、投资人、媒体记者等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5月19日下午,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同期,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报告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原副主任 陈洪俊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放眼全球,面向未来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是第一份以党中央名义颁布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针对于此,陈洪俊在报告中对《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进行了解读。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原副院长 邱月明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在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更离不开相关标准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激励下,不断引进吸收,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邱月明就分析测试仪器和技术标准化的作用、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做了简要回顾,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报告人:AOAC中国分部 主席 梁成珠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比对研究方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评估被列入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比较和评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对应的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推动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相互转化。报告中,梁成珠介绍了2018年启动方法比对项目、国标与AOAC标准流程比对、比对方法、2022年方法比对工作等内容,并向从事标准化相关人员发出国内外标准比对工作组报名邀请。报告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 院长 林翎报告题目: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及实施 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鼓励性政策,对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林翎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的相关政策支持等。报告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 总工/研究员 张皋报告题目: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为探索解决国防军工高端仪器装备“卡脖子”问题新路径,推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发展,促进科学仪器研发生产、应用评价等能力提升,响应并融入陕西省“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批准,依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设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西安站)”。在此背景下,张皋介绍了军工领域的标准在科学仪器方面的应用借鉴等内容。报告人: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色谱质谱部客户解决方案专家 吴春华报告题目:赛默飞创新技术方案助力检测标准发展作为大型跨国分析仪器研发和制造公司,赛默飞积极参与各项国际及国内标准的研发、起草和验证等工作;积极推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在检测标准中的应用,助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报告中,吴春华针对赛默飞在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和创新的方案进行了分享,为检测标准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报告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 主任 施玉书报告题目:标准与计量助力高端仪器发展夯实质量基础标准与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的主要组成部分,施玉书在报告中以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工业CT)为例,从标准化和计量视角出发阐述国家质量体系是如何助力国产高端仪器的发展。据介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建立了我国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国家标准与计量体系,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建立该标准体系的国家,相比ISO标准实现了弯道超车。高精度X射线三维尺寸测量机核心国家标准制定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仪器用户和国产仪器制造商清除了技术壁垒,体现了夯实国家质量基础的作用与意义。报告人:仪器信息网 企标领跑者项目组负责人 张媛媛报告题目: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介绍2021年,仪器信息网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成功组织紫外分光光度计厂商参与其中,评选出年度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5个单指标排行榜,这也是分析仪器领域首个全国企标“领跑者”榜单。2022年仪器信息网再出发,将参与评选实验室气相色谱仪和微波消解仪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若干指标排行榜。报告中,张媛媛介绍了仪器信息网在领跑者活动中的相关工作。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秘书长/教授 郭晓维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之战略与实践——标准化工作之思辨2017年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发布是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一次革命性的改革,确立了团体标准的地位。报告中,郭晓维对以上转变具有的重点内容和历史意义;对国家、对企业以及对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的战略意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CIS)的标准化工作实践;CIS的标准化工作起步;CIS的标准化工作宗旨(为行业和产业服务)和做法和目前的主要成效等内容进行了探讨。报告人: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 委员 沈克报告题目:CSTM科学试验标准与评价助力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于2021年的CSTM/FC98科学试验领域标准化委员会TC04评价技术委员会,承担着仪器性能评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承担着CSTM仪器性能评价的组织实施工作。迄今为止,CSTM已制订了科学试验相关标准近百项,其中包括14项创新仪器标准和7项仪器性能评价标准。沈克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科学试验标准与仪器评价、CSTM 标准体系与评价体系、现有仪器评价方式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等内容。报告人: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周加才报告题目:建设仪器可靠性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分析仪器可靠性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与品牌意义重大,已经成为影响国产仪器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加才在报告中从规范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可靠性规范制度和提升实物样机可靠性等4个方面综述了分析仪器可靠性提升工程的探索与举措,并探讨可靠性优化设计在产品研制过程中的运用。基于多个产品型号的可靠性工程实践表明,全员参与、全生命周期保障的可靠性提升工程,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报告人: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 姚文清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进展与成效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姚文清在报告中以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为例,介绍了我国与国际化标准组织在标准化工作进展与发展趋势。
  • 聚焦热点,展望未来 2017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产业论坛在京举办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产业论坛(以下简称:2017产业论坛)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以下简称展览会)的重头戏之一,在历届展览会上,这一汇集行业众多高精尖人才的“思维碰撞场”都广受好评,在第十四届展览会及同期活动中被评为四大亮点之一。“2017产业论坛”在筹备阶段就备受瞩目,可谓“山雨未来,风已倚楼翘首”。 /p p   2017年4月6日,“2017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产业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论坛聚焦当前科学仪器行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共吸引科学仪器仪表及实验室装备行业企业家、科研学术权威、行业技术骨干等近百人参加,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伟主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title="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高力伟 致辞"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4058732-f1e8-465d-a265-ca57f51776c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高力伟 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title=" 会议现场.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c907c45-d263-4c4e-883a-45fa083feb9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7中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产业论坛举办现场 /p p   会上、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桂玲、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学分析与医药环境研究所所长沈正生、北京农学院教授杨凯。论坛围绕真空技术、标准化、供给侧改革、高校实验室需求四大核心,依次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p p   从供给侧改革和农口高校实验室需求两个维度看,我国国产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挑战。当前国产仪器行业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弱的特点,稳定性差、可靠性差、体验感差是用户反馈的普遍看法,同质化低价竞争严重,在产品质量、基础设备精度、多样性、人才培养、网站建设等方面也都需加紧步伐;特别是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无论科研领域、医学领域还是生活领域,进口仪器产品依赖症仍是普遍存在的顽疾。沈正生强调,要打造以科研队伍为主体、以高科技人才队伍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创新企业体系,加强仪器仪表业企业家与科学家的交流合作和成果转化。作为参会的高校教授代表,杨凯表达了农口高校对国产样品预处理设备可靠性提高的期待,并对细分领域精细农用环境设备、预处理设备、安全检测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趋势及相关仪器需求作出详细分析。杨凯认为,杜马斯定氮仪有可能快速替代凯氏定氮仪,国外FOSSheraeus公司早在1989年已经推出相关产品,国内的海能也已经推出杜马斯定氮仪D100型号产品;在生命科学的DNA提取方面,高通量的DNA提取设备将成为行业主流。 /p p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敏强作“真空仪器设备应用与发展”报告。刘敏强谈到,真空技术和仪器标准是科学仪器仪表研发生产中内绕不过去的话题,近年来真空技术在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方面需求庞大,在光学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细分领域潜力十足。真空技术将靠“真空获得、真空检测、真空应用”三条腿走研发之路,目前真空获得方向的科研项目“磁悬浮分子泵”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而在仪器标准方面,经过对国内外仪器标准体系的介绍和分析,张桂玲认为,针对互联网+进行研发的智能化实验室会成为领域内的热点走向;通过数据流带动工具流,实现自动化检测是标准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p p   论坛圆满落幕后,2017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颁奖大会作为同期活动原场地继续召开,详情请点击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407/216566.shtml"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407/216566.shtml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刘敏强.jpg" style=" float: none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bf9b7f1-bc5e-4099-ba6a-986e6964b4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敏强作“真空仪器设备应用与发展”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张桂玲.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e820b65-9274-4a68-9298-5ae622c73f7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桂玲分析国内外仪器标准化情况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沈正生.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e6953ed-643c-461a-a159-4b4ed88cc41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化学分析与医药环境研究所所长沈正生讲解国产检测仪器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杨凯.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1f616f42-ac04-444e-9bcd-f8e9c6d231a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农学院教授杨凯报告农口高校实验室的仪器需求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撰稿人:李易明 br/ /p
  • 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即将在怀重磅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科技仪器国产化攻坚战”和党中央关于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怀柔建设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的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国创新 服务世界”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示范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拟于4月14-16日在北京怀柔益田影人花园酒店举办“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 论坛以“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为主题,由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承办,北京怀柔硬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怀柔区等相关单位领导将会出席会议,同时,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等来自23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的30余位专家参会。与会嘉宾将围绕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实地考察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产业空间及优质代表企业,深入了解怀柔科学城,为怀柔产业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怀柔将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致力于把科学城建设过程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着力打造“中国创新 服务世界”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示范区,聚焦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世界级应用场景示范区、世界级产业集聚区、世界级科技服务生态示范区和世界级成果转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作为怀柔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研究与产业发展国有平台公司,未来将持续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硬科技领域,以“科创平台+科技服务+基金投资”为核心业务及抓手,提供专业化研究与咨询服务、专业化中试平台服务,应用场景构建服务等,引导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打造产业发展创新生态。
  • 大咖共议|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要素——ACCSI2023产业化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经过十多年不断发展,我国实现了一批科学仪器的产业化,涌现出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仪器企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与其他强国相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实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如,进出口逆差近年一直在100亿美元以上,某些品类国产占比不高、甚至全部依赖进口。要提升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整体实力,必须攻克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难关。“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2023年5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特别举办了“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产业化高峰论坛),以探讨科学仪器产业化成功之路。现场超过千位仪器企业、科研单位、检测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产业化高峰论坛邀请了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先阳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可欣担任论坛主持人,与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丁传凡、清华大学教授/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函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翊东、四川大学教授/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忆翔、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健五位具有丰富成果转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一起,就产业化面临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高效产业化中团队如何发挥作用等展开了深入交流。“i100峰会: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嘉宾产业化高峰论坛的嘉宾以及主持人,都是有成果成功转化或产业化经验的人士。他们都是从做技术开始,有的是成功开发出了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有的参与创业或者是直接创办企业,有的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企业已经上市,甚至是达到了几十个亿的营收规模。产业化高峰论坛现场,主持人和嘉宾们以实际案例佐证的经验或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不亚于上了一堂大师课。论坛伊始,各位嘉宾分别回顾了自己成功或印象深刻的一次产业化项目,希冀从中窥探成功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要素有哪些。其中,黄翊东指出,对于发展光电子芯片,无论是前端研究,还是产业落地,都需要一个加工制备的平台;他们正是从平台开始,初步形成了从平台到芯片、到仪器的产业生态,不但支持了自己团队实验室的科研和产品转化,同时为全国 500 多个用户提供了定制的芯片制备和工艺开发。随着论坛的深入,主持人与嘉宾们站在不同角度,就产业化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难题进行了讨论。从整个分析仪器产业营销特点出发,王健认为,一个品类产品想要做出几亿的销售额,就需要在众多的细分领域里找到合适的应用需求,每个应用领域的客户需求又不太一样,最后,一款产品就会演变成一个产品系列,同时绑定各个细分领域应用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会比较辛苦,需要花大力气不断的找一个又一个产品,花大力气找出新的、回报好的细分应用领域,还要继续花大力气满足该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他认为发现新应用场景最重要。丁传凡则谈到了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让方式存在问题,不利于产业化,亟待改进。他比较了国内外的不同,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第一笔转让费是很低的,之后会跟产业化为产品的产值进行挂钩。这么做的好处是,企业的风险成本比较低,长期来讲,也促使双方都有积极性要把成果变成一个产业。中国现在转让方式,大多数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专利10万转让出去,后期产生的几个亿的产值和成果拥有方没有关系了。人是一切成功的根本,产业化也不例外。如何组建团队、如何选用核心人才,作为团队“掌门人”的各位嘉宾都感触颇深,纷纷发言。胡克表示,在每个项目开始时,他都喜欢先组建一个小的、新的团队,他一般会选三个人,第一个要选的人必须是分析化学专业、能够纵观全局的人,他的应用技术要比较好、能动手、有硬件基础;之后会再选一个有应用导向思路的人,知道做出来的产品是给什么样的客户用,是为了满足客户哪些需求;这两个人之后,再选一个优秀的机械工程师或电子工程师。这个小团队把产品做出来,再加入更多的应用、市场推广、销售人员,同时培养好的维修服务工程师,能现场能帮客户解决问题。段忆翔表示,人才也是要不断积累的,积累方式主要是分两个方面,一是引进,另一方面是自己培养。从回国开始7年多段忆翔一直专注在四川大学从事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积累了很多自主研发的经验,也积累了一定人才基础,目前艾立本公司多数技术人员是自己培养的。嘉宾观点详细见:产业化大咖谈|王健:多点对多点 科学仪器行业的难点 产业化大咖谈 |胡克:产业化,哪三种人组成的团队 最 高效? 产业化大咖谈 |黄翊东:搭建平台 支撑光电子芯片前沿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产业化大咖谈| 段忆翔 :关键因素之一核心团队组建 产业化大咖谈 |丁传凡:研发阶段起即和企业紧密结合
  • 创新发展 产业共进——海光亮相科学仪器行业“达沃斯论坛”
    2021年4月21-23日,被业界誉为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盛大召开。年会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超过千人参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海光仪器携旗下HGF-V4原子荧光光度计以及HGCF系列连续流动分析仪亮相盛会,并获得“科学仪器行业分析仪器类领军企业”荣誉。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创新发展 产业共进”,政府、协会学会领导,相关机构负责人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传递了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市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科研仪器成果等内容。  在22日下午召开的“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上,揭晓了多项行业大奖,海光公司不负众望,再次获得“科学仪器行业分析仪器类领军企业”称号,值得一提的是,自该奖项设立以来,海光已连续14年获此殊荣,这是业界领导、专家和用户对海光公司的认可与支持,激励海光人继续奋进,不断向前。  会上,海光公司刘海涛总经理代表国产仪器讲话,刘总表示十五届年会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科学仪器年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也见证了国产科学仪器的蓬勃发展和持续进步,海光能够连续14年获得领军企业的荣誉,离不开政府、专家、协会、学会、用户、媒体等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刘总还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产仪器更要勇于创新、砥砺奋进,相信科学仪器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海光始终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在展览现场,海光公司向来宾展示了HGF-V4原子荧光光度计以及HGCF系列连续流动分析仪,两款仪器以其各自优势吸引业界同仁纷纷前来交流沟通,现场气氛愉快热烈。  行业盛会圆满落幕,海光创新发展的步履依旧不停歇。荣誉已成过去,征程就在脚下,未来海光将不忘初心,继续为促进科学仪器行业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 ACCSI2024 | 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第一轮通知
    关于举办首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  一、 论坛背景随着国家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壮大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支撑行业创新和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科研界、新材料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工业市场对于科学仪器的需求潜力持续旺盛,诸多仪器品类在工业市场的需求已反超科研市场,成为业界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工业领域对于科学仪器技术的迫切需求,也蕴含着科学仪器行业未来的广阔市场前景。鉴于此,在即将召开的十七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同期,仪器信息网携手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将共同举办“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邀请新材料产业端研发、品控人员,仪器检测技术专家,科学仪器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新材料产业仪器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需求以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1、论坛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2、论坛主题:双向赋能,共筑新质生产力3、论坛目的:• 探讨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趋势与战略机遇;• 分享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与应用案例;•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创新发展;• 提升我国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4、论坛时间:4月19日09:00-17:00二、 目标参会人群新能源、半导体、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领域研发、品控代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仪器技术研发与生产企业的代表,新材料检测与认证机构的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对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技术感兴趣的其他人士等。三、 论坛分享部分主题分享主题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与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电镜在新材料行业应用进展与技术趋势XRD在新材料行业应用进展与技术趋势表面分析技术在新材料行业应用进展与技术趋势半导体材料检测技术进展与仪器技术需求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进展与仪器技术需求新型功能材料检测技术进展与仪器技术需求圆桌讨论:• 新材料产业对科学仪器的需求与市场趋势• 新材料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四、联系方式1、新材料论坛仪器信息网:杨厉哲,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王志强,18911912781,502765675@qq.com2、参会报名ACCSI 2024大会官网报名: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或扫码报名2、ACCSI 2024大会报告及参会报名:黄女士17600646530 赞助及媒体合作:魏先生13552834693附:关于2024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 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举办“3i奖: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颁发“2023年度优秀新品”、“2023年度绿色仪器”、“2023年度用户关注仪器”、“2023年度研发贡献奖”、“2023年度企业年度人物”、“2023年度领军企业”、“2023年度成长潜力企业”、“2023年度售后服务十佳企业”、“2023年度数字营销奖”、“2023年度杰出雇主”、“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项年度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及检验检测方向。现在点击报名立享早鸟价一、组织机构指导单位: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instrument.com.cn)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协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中国科学院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联盟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二、会议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4月17日14:00-17:00第五届科学仪器CMO高峰论坛14:00-17:00第四届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闭门论坛,定向邀请)4月18日09:00-12:00大会特邀报告13:30-16:30大会特邀报告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18:00-20:00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4月19日09:00-17:00分论坛1:第八届中国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分论坛2: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分论坛3: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分论坛4: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分论坛5: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09:00-12:00分论坛6:分析仪器创新应用场景探索论坛分论坛7:低场磁共振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分论坛8:科学仪器渠道变革论坛分论坛9:数字赋能,智慧采购—数字化采购供应链降本增效专题论坛13:30-17:00分论坛10:仪器评测认证助推国产优质仪器质量提升论坛分论坛11:科学仪器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分论坛12:科学仪器投融资论坛分论坛13: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三、参会注册参会权益VIP门票普通门票1.大会参会资格有有2.分论坛参会资格所有5个3.会议资料 1份有有4.《2023年度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报告》 1本有5.VIP专属服务:专属洽谈区、胸牌、4月18日大会专属席位有6.出席4月18日3i奖颁奖典礼有7.会议用餐(包含自助午餐券2张、晚宴券1张)有票价(人民币):3000元/人1000元/人2024年3月31日前(早鸟票):2000元/人800元/人2024年4月1日起(3人及以上成团):2000元/人1000元/人注:1.付款信息请注明 “ACCSI2024、单位简称、注册人姓名”。2.自行预订会务组推荐酒店享受协议价格。四、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17600646530 黄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2006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ACCSI2024官网: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组委会 2024年3月
  • 日程更新|首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第二轮通知
    一、 论坛背景随着国家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壮大和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日益展现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支撑行业创新和质量保障的关键环节,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科研界、新材料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工业市场对于科学仪器的需求潜力持续旺盛,诸多仪器品类在工业市场的需求已反超科研市场,成为业界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工业领域对于科学仪器技术的迫切需求,也蕴含着科学仪器行业未来的广阔市场前景。鉴于此,在即将召开的十七届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同期,仪器信息网携手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将共同举办“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邀请新材料产业端研发、品控人员,仪器检测技术专家,科学仪器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新材料产业仪器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需求以及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路径。1、 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协办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2、论坛主题:双向赋能,共筑新质生产力3、论坛目的:• 探讨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趋势与战略机遇;• 分享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前沿技术、创新成果与应用案例;• 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创新发展;• 提升我国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4、论坛时间:4月19日09:00-17:00二、 目标参会人群新能源、半导体、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领域研发、品控代表,新材料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学者,仪器技术研发与生产企业的代表,新材料检测与认证机构的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对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技术感兴趣的其他人士等。三、 论坛日程(以官网最终日程为准)四、联系方式1、新材料论坛仪器信息网:杨厉哲,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王志强,18911912781,502765675@qq.com2、参会报名ACCSI 2024大会官网报名: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 或扫码报名3、ACCSI 2024大会报告及参会报名:黄女士17600646530 赞助及媒体合作:魏先生13552834693附件: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第三轮通知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将于2024年4月17-19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力争对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举办“3i奖: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颁发“2023年度优秀新品”、“2023年度绿色仪器”、“2023年度用户关注仪器”、“2023年度研发贡献奖”、“2023年度企业年度人物”、“2023年度领军企业”、“2023年度成长潜力企业”、“2023年度售后服务十佳企业”、“2023年度数字营销奖”、“2023年度杰出雇主”、“2023年度TIC优秀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项年度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及检验检测方向。1、 组织机构指导单位: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人民政府)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instrument.com.cn)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协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 中国科学院高端光学显微成像技术联盟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支持单位: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科学器材产销联合会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企业科技工作委员中国石化联合会高端专用化学品专委会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AOAC中国分部 中国检验检疫协会实验室与仪器设备分会 国家贵金属及珠宝质检中心技术联盟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全国实验室创新发展联盟中国科学院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 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云南省分析测试协会 青岛市分析测试学会北京中关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上海启迪漕河泾科技园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张家港长三角生物安全研究中心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院苏州无损检测协会苏州市计量测试学会2、 重要时间安排• 4月17日10:00-20:00, 注册报到+CMO论坛+战略座谈会• 4月18日全天(09:00-20:00)大会主会场+3i奖颁奖典礼• 4月19日全天(09:00-17:00)主题分论坛+工厂参观• 4月18日、19日(09:00-17:00)展示展览及参观交流3、 会议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4月17日10:00-20:00, 注册报到4月17日14:00-17:00,第五届科学仪器CMO高峰论坛内容嘉宾洞察买家需求,布局营销战略苏宇辰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买家运营主管CEO如何定位和评估市场部价值张振方 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精细化运营:CMO如何优化资源利用创造新价值胥 康 马尔文帕纳科中国区市场经理拒绝内卷,中小企业差异化营销之道张 磊 骇思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做好营销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化工具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曾明泉 仪器信息网运营部经理3i奖-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奖颁奖仪式赵 鑫 仪器信息网CEO圆桌论坛主题:1) 在AI时代,您如何看待这一技术?是机遇还是挑战?市场营销人员应如何拥抱AI?2) 关于出海、电商、后市场等话题,您如何看待这些新机遇,以及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利用这些机遇给企业带来增长的?3) 当下,贵司市场部如何调整优化预算结构?4) 市场部如何创造被认可的新价值?5) 市场营销人员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塑造和提升个人品牌,并成长为一名CMO?主持人:赵鑫 仪器信息网 CEO参会嘉宾(按公司首字母顺序排序):董 磊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韩 鹏 欧波同集团 战略投资部/市场部 总监胡家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部长雒丽娜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王海鉴 珀金埃尔默 亚太区市场总监郑 欣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4月17日14:00-17:00,第四届科学仪器发展战略座谈会(闭门论坛,定向邀请)4月18日09:00-16:30,大会特邀报告+高峰论坛内容嘉宾苏州市科学仪器产业政策解读(拟)苏州高新区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 领导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科学仪器与物联网技术褚君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丹纳赫40年,创新再出发——丹纳赫本土创新生态建设韦春艳 丹纳赫集团 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国产品牌技术创新及发展机会丁良成 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 董事长从大数据看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新趋势武自伟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研究主任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精准、实时、可视化张 峰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研究员科学仪器后市场的未来展望孙大鹏 安捷伦 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石油炼制与化工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及其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徐广通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首席专家AI在科学仪器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应用杨磊 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 执行副院长i100峰会之中国科学仪器发展高峰论坛圆桌论坛主题:穿越周期 行稳致远(拟)主持人:李博 仪器信息网生命科学主编参会嘉宾(按公司首字母顺序排序):王德滨 安东帕中国区总经理董青云 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新勇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斌 赛默飞中国分析仪器事业部商务副总裁4月18日16:50-17:50,“质”造新未来,“谱”写新征程——安益谱高端质谱新品发布会4月18日18:00-20:00,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4月19日 09:00-17:00,分论坛1:第八届中国质谱产业化发展论坛内容嘉宾主持人:丁传凡宁波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点战略与科学仪器——深海质谱仪的研制陈池来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研究员食品安全标准新进展与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肖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标准四室主任质谱新技术进展及在环境中的应用张新星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杰出教授小仪器,大舞台:如何用质谱实现超高分辨的分子结构分析?周晓煜 清华大学副教授国产质谱软件现况与质谱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展望田润涛 科迈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药品质量分析及研究领域对质谱技术的需求及未来热点展望张 益 江苏艾苏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家串联质谱在临床质谱市场发展趋势与展望崔相华 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营销中心副总经理MALDI-TOF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新进展林水潮 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研发中心负责人4月19日 09:00-17:00,分论坛2:新材料与科学仪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待更新)内容嘉宾致辞赵鑫 仪器信息网CEO致辞包雷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执行副会长原位电镜技术在工业催化剂中应用进展蒋复国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分析表征中心经理X射线衍射技术在新材料中的应用进展张吉东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电子显微学在合金材料中的应用进展贾志宏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圆桌论坛主题:产学研用各方在新材料检测领域的深度合作;仪器技术需求与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新材料检测技术与仪器技术的未来发展与挑战待定(主持人)4月19日 09:00-17:00,分论坛3:人工智能赋能光谱仪器新产业论坛内容嘉宾主持人:褚小立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高光谱仪器与人工智能刘银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 院长/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光谱仪小型化研究杨宗银 浙江大学研究员基于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化工过程智能感知与监控栾小丽 江南大学教授,院长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水果品质在线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黄文倩 北京农林科学院农业智能装备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人工智能赋能拉曼光谱鉴定和表征微生物傅 钰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和挑战陈 舟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助理研究员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原料配方智能替换研究张翼鹏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微小型光谱仪器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应用褚小立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4月19日 09:00-17:00,分论坛4:第六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内容嘉宾生命科学仪器成果转化痛点与商业化成功要素宋明轩 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多维活细胞结构光超分辨显微席 鹏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阻抗流式技术:单细胞表征新方法王文会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展望及仪器设备需求分析周 新 华佰诺达集团 CSO分析超速离心仪器软件和检测器的开发李文奇 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极瞳S-CLASS,新一代高通量非标记分子互作分析系统陈雍硕 极瞳生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市场总监fMOST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应用程 柯 武汉沃亿生物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监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生物医药企业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新思路牛 童 国药控股(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高级厂商合作经理可无创免抽血动态监测循环(肿瘤)细胞的光学活体流式细胞仪魏勋斌 北京大学医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整体解决方案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潘雷霆 南开大学教授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及仪器设备需求分析方 诩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 教授超快速、超灵敏瞬态吸收显微镜王 璞 振电(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圆桌论坛主题:嘉宾开放讨论(生命科学公共平台建设仪器设备更新需求等)主持人: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参会嘉宾(按公司首字母顺序排序):方三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 公共技术平台执行副主任/博士李文奇 清华大学 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蛋白质制备与鉴定平台主管/高级工程师熊 缨 上海科技大学 分子细胞平台主任俞珺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副主任孙正龙 深圳湾实验室 生物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边 玮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姜 民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影像平台主任/博士谭 莉 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苏 黎 北京大学 流式平台负责人王 策 苏州医工所 研究员蔡文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高级工程师李晓明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分子影像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徐晓雪 首都医科大学 副主任技师吴航军 浙江大学冷冻电镜中心 执行副主任/博士孙菲菲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健康学院公共技术平台负责人/博士张 蕾 厦门大学 实验中心副主任房中则 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原丽华 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刘春春 清华大学 细胞功能分析平台主管(资深技术专家)/博士樊 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4月19日 09:00-17:00,分论坛5:第七届检验检测产业峰会内容嘉宾华测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曾啸虎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团副总裁,建筑工程及工业服务事业部总裁双碳检测领域的实践案例及启示陈 璐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思考与探索李维涛 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 总经理半导体第三方分析检测现状及展望李晓旻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实验室智能化系统为检测行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黄 华 上海程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智慧化监测赋能城市基础设施检测新航道杨 刚 建科股份新经济集团常安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能力验证在行业仪器应用趋势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张 亮 北京中实国金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研究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从大数据看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宋建民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测网事业部总经理智能化与分析检测方法优化赖登闻 梅特勒托利多 市场主管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及实践分享贾梦虹 上海微谱检测科技集团 总裁助力新兴产业跨越“绿色壁垒”夏 波 德国莱茵TUV 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4月19日 09:00-12:00,分论坛6:分析仪器创新应用场景探索论坛内容嘉宾微型分析仪器在载人航天和深海探测中的应用耿旭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植物碳循环研究及对分析检测技术需求平建峰 浙江大学教授电网检测需求及自组装分子层技术应用李 远 清华大学副教授柔性材料研究及分析检测需求卢宝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水域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前景及渔业传感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吴立冬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圆桌论坛主题:科学仪器如何成为新质生产力主持人:吴立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参会嘉宾(按公司首字母顺序排序):耿旭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平建峰 浙江大学 教授李 远 清华大学 副教授卢宝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教授吴立冬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4月19日 09:00-12:00,分论坛7:低场磁共振技术发展与应用论坛内容嘉宾主持人:姚叶锋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NMR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姚叶锋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朱 峰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副主任/助理研究员考虑原位应力对油饱和煤中动态孔隙-裂缝演变和多相渗流影响的实验研究张 通 安徽理工大学 副教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煤矿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徐吉钊 中国矿业大学 副教授基于分层核磁技术的多孔介质精细化表征及重构建模方法研究赵新礼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讲师多孔介质核磁共振岩石物理技术发展现状吴 飞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经理4月19日 09:00-12:00,分论坛8:科学仪器渠道变革论坛内容服务or产品?—科学仪器电商渠道的转型之路沈林斌 力辰科技总经理数字化工具助力渠道商降本增效曾明泉 仪器信息网运营部经理区域代理商的优劣势分析及破局之道待定招行金融政策to渠道商招商银行总公司 领导路演三:待定成都今是科技有限公司招商银行医药行业专业化解决方案张晓鸿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医养行业战略客户部路演四:一个文科生的科学仪器梦陈伟雄 厦门埃癸斯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演五:高精度温室气体在线监测仪杨龙 河北子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 以标准带动仪器产业发展——ACCSI2023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邀您参加
    标准化工作一直在技术与开发、科研与生产、市场与需求、供应与采办、政府与企业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促进仪器仪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已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的产业体系,是发展中国家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生产国,在国际仪器仪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总体来说,市场化标准体系不健全,高质量技术标准缺失,行业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高端产品被国外长期垄断。产品升级标准先行,积极主导制定先进的标准,是我国由制造大国到智造大国再到质造强国的重大转变的一大力措。因此,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科学仪器生产企业只有自觉并严格制定高水平标准,才能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为了引领中国制造升级,2016年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印发《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 [2016] 396号) 提出“推行企业标准主要技术指标领跑者制度试点,形成标准竞争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 [2017] 24号) 提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国市监标准 [2018] 24号) 明确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是深化标准化工作,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自行制定企业标准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标准引领,增加中高端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促进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形成有力支撑。4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标准“领跑者”引领性显著提高。截至2022年底,共有1679家企业的2856项标准成为“领跑者”,其中564家企业的881项标准是2022年新增的“领跑者”。在这场盛宴中,分析仪器也未缺席。2021年,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开展了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工作,通过指标比对、综合评估、材料验证等环节,成功发布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及单指标排行榜。为促进标准化在科学仪器行业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更科学仪器行业高质量发展,仪器信息网拟在5月19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以“仪器标准带动仪器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 现诚邀各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 (报名参会)ACCSI2023中国科学仪器标准化论坛邀请报告及报告嘉宾一、会议时间:2023年5月19日 下午13:30-18:00二、会议地点: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311会议室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四、会议日程(最终以年会官网显示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13:30-13:40领导致辞13:40-14:00报告题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解读报告人:陈洪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14:00-14:20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现状与趋势报告人: 邱月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副院长14:20-14:40报告题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评价研究报告人:梁成珠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 研究员14:40-15:00报告题目:“领跑者”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林翎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分院院长15:00-15:20报告题目:仪器信息网企业标准“领跑者”工作介绍报告人:仪器信息网企标领跑者项目组15:20-15:40报告题目:赛默飞创新技术方案助力检测标准发展报告人:吴春华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5:40-16:00茶歇16:00-16:20报告题目:标准与计量助力高端仪器发展夯实质量基础报告人:施玉书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主任16:20-16:40报告题目:科学仪器在军工领域标准制定报告人:张皋 西安近现代化工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火炸药一级计量站)总工/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16:40-17:00报告题目:团体标准之战略与实践——标准化工作之思辨报告人:郭晓维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教授17:00-17:20报告题目:CSTM科学试验标准与评价助力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沈克 CSTM试验技术能力评价专委会委员17:20-17:40报告题目:建设仪器可靠性标准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人:周加才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17:40-18:00报告题目:分析测试标准化进展与成效报告人:姚文清 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副主任/研究员五、现场展示论坛同期,特别为科学仪器企业、相关试剂标物、耗材配件、第三方服务、配套服务商等单位和科研高校提供现场展示宣传机会,从而为科学仪器及相关上下游服务企业搭建现场展示平台,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六、主要参会对象政府、协会学会研究院所领导及相关人员、科学仪器及耗材配件厂商总经理、总工、研发主管及相关人员等。七、参会注册会议注册费:2500元/人(含会议资料;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注:1. 2023年4月17日前或3人以上组团报名可享受2000元/人优惠;2. 付款信息请注明 “ACCSI2023、单位简称、注册人姓名”;3. 自行预订会务组推荐酒店享受协议价格。八、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 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会务联系:15733280108 康先生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12月29日,由广州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主办,暨南大学与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服务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创新发展,汇聚国内外优势产业及创新资源,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享资源、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生态建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杨军副厅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李跃光秘书长为本次论坛致辞。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开发区科技局吴云副局长以及包含港澳地区在内的科学仪器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会/协会以及企业代表。  会议合影  刘进长研究员表示,高端科技仪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重大科学仪器是国家重要支持的方向之一,针对目前我国仪器企业小散乱的现状,亟需发展高端科学仪器产业。近几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国内的仪器企业有了成长和进步,其中9家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但全国没有一家年产值超过10亿美金的仪器企业,90%以上高端科学仪器仍需要进口,因此,大力发展高端科学仪器产业,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和意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希望在政府引领下,大湾区能够真正的成为高端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高地,麦思研究院成为高端科学仪器的孵化器,通过论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才。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刘进长研究员致辞  杨军副厅长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粤府〔2021〕53号)。希望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能够加倍努力,早日发展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高地,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服务行业快速发展,为广东省制造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杨军副厅长致辞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李跃光秘书长首先对广东省麦思研究院在推动高端仪器产业发展方面业绩给予肯定,并希望广东省麦思研究院能继续发挥更大更好的平台作用。李跃光秘书长认为做好高端科学仪器全产业链的研究非常关键,包括上游元器件,原材料供,核心技术、工艺技术、典型用户推广应用需求等,要通过全产业链的研究,找到高端科学仪器的市场机会,企业发展路径。李跃光秘书长强调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有规律性,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要走合作共赢的道路,整机与关键部件合作、应用与制造的合作,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李跃光秘书长致辞  赵宇亮院士表示,大部分科学突破和技术革新都是发生在新的研究手段创新和新的研究工具发明之后,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引领科技创新的驱动力,质谱仪作为直接测量物质分子量/原子量的核心手段,几乎无处不用,是最尖端的科学仪器之一,在前沿科学研究、国防核工业、医疗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科学仪器的产业快速发展需要上下游、产学研用金多方面的通力协作。希望广纳院与麦思研究院能有更多的合作,希望麦思研究院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建设,促进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宇亮院士致辞  广东省麦思研究院理事长柴之芳院士提出高端科学仪器发展有四个要素,一是科学的目标及导向,二是创新性和想象力 三是学科的交叉融合 四是要有好的高端的科学仪器。希望在国家、广东省等政府单位的支持下,有事业心的科学仪器从业人员本着“我以我血,祭仪器”的决心,努力促进高端科学仪器发展。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致辞  会议邀请了4位科学仪器行业资深的专家分享了前沿质谱技术与应用、产业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宁波大学丁力研究员、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丁传凡教授等人带来了精彩报告。  报告人:宁波大学 丁力研究员  报告题目:质谱前沿技术综述  质谱仪器从1913年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期间不断通过对质谱仪的离子源、分析器,检测器技术的突破和组合,形成了各式各样、应用在各个领域的高端质谱仪器。丁力表示,质谱仪一直在向着高解析度、小型化发展,其中超高分辨技术、质谱成像技术、单粒子技术、串联杂化、小型便捷化等技术是当前质谱仪器的热点研究方向。且在未来几年,由于应用与市场的需求加持,热点将会持续。  报告人: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  报告题目:质谱的生物医学应用新发展—单细胞质谱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从质谱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单细胞质谱在生物医学中的作用。他在介绍单细胞蛋白质和代谢物质谱分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质谱仪器在肿瘤细胞免疫学检验方面的应用需求。他强调仪器制造是为了用户更好的使用,所以质谱仪器的技术创新要和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不要为造仪器而造仪器,因为应用需求才是仪器创新的驱动力和源泉。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我国质谱仪器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吴爱华秘书长从质谱仪获得政府支持情况、国产质谱仪器新品、全球及中国质谱市场容量等方面系统分享了质谱仪器行业新动态,同时,针对未来国产质谱发展新方向、增长潜力等进行了展望及预测。  报告人: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丁传凡教授  报告题目: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丁传凡教授深入剖析了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总结了国产质谱产业面临的问题,介绍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践的进展,并鼓励质谱领域青年学者积极申请广东省麦思研究院开放基金,进行质谱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共同为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期间,参会嘉宾就如何解决保证中国质谱产业高速、高效和向高端发展的有效手段或战略之资金、人才问题发表了不同见解。  会议最后,承办单位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博士做了会议总结,对与会嘉宾表达了感谢。周振博士指出,广东省把产业链建设放在战略发展重要位置,其中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链是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希望国内现有的质谱产业链企业能够联合起来,打造质谱产业链示范,并逐步推广到整个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链。最后,预祝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发展一年比一年好!
  • 聚焦人才,赋能产业发展——ACCSI2021“科学仪器及检测人才发展论坛”邀您参会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主动的战略资源。人才不仅是宝贵的成本,更是最稀缺的生产力,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发展的速度决定企业发展的速度,人才发展的高度决定企业未来的高度,人才发展的厚度,决定企业组织能力的厚度。放眼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由于国内发展相对较晚,业务覆盖范围广且迅速发展,人才跟不上供给,造成专业人才极度稀缺,而此时企业的发展战略首要就是要拥有优质的管理人才!为了解决科学仪器企业及检验检测行业的用人难题,仪器信息网就如何提升仪器及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如何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向发展、如何推动高端人才的职业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聚集各协会、学会和高校的领导,国内外顶级仪器企业和检测机构的董事长、CEO、HRD、总工等,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期间,特举办“科学仪器及检测人才发展论坛”,共同为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的未来献计献策,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广泛汇聚创新要素,助力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发展动能聚智汇力、聚势赋能。一、会议时间:2021年4月23日9:00-12:00二、会议地点: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会议中心(无锡滨湖区万达文化旅游城1号)三、会议主题:科学仪器及检测人才发展论坛四、参会嘉宾嘉宾:各协会学会和高校的领导,国内外顶级仪器企业和检测机构的董事长CEO、HRD、总工等五、人才发展论坛会议日程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9:00-9:15我国仪器研发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发展思考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曾周末9:15-9:30分析检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评价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培训中心 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 高文工9:30-9:45乡村振兴战略的仪器分析人才的创业培养北京服装学院 院长助理/教授 龚䶮9:45-10:00国家新职业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职业体系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副理事长 王锦兵10:00-10:15打造跨界人才培养高地,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蓄能哈希公司 高级经理/博士 刁惠芳10:15-10:30计量检测行业人才培养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咨询培训事业部总经理 吴乃林10:30-10:45食品检验管理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 徐晓丽10:45-11:00质谱仪器研发人才的需求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总工 俞晓峰11:00-11:15展翅计划-仪课通携手各方共建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人才生态链仪器信息网仪课通项目负责人 王德智圆桌论坛11:15-12:15主持人:唐海霞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嘉 宾:出席嘉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刁惠芳 哈希公司 高级经理/博士 杜 梅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人力总监高文工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培训中心技术总监龚 䶮 北京服装学院 院长助理/教授顾好粮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 悦 北京化工大学 学生工作办公室 副主任黄立财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 全 天津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施超欧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德滨 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锦兵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副理事长吴乃林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咨询培训事业部总经理吴毓炜 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副所长曾周末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徐晓丽 中国检科院检验检测检疫技术培训中心 主任俞晓峰 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总工周 琦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周正火 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常务副秘书长六、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13671073756 杜老师;15611023645 李老师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13552834693 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DK报名二维码七、关于ACCSI2021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
  • 聚焦科学仪器高质量开发和产业化,5月18日相约ACCSI 2023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科学仪器行业是为科研工作者及质量控制人员提供工具和方法的行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影响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速度。近年来,国家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将科学仪器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为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国产化进程。2018年7月中央财经委第二次会议,习总书记: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制度,完善国际科技资源库,培育一批尖端科学仪器制造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2021年5月中国科协第十次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习总书记把“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列为全力攻关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提出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2021年,财政部联合工信部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的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明确对部分分析仪器、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等的国产比例做出指导,掌握相关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厂商将迎来利好。2023年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习近平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国产仪器发展正当时!我们仍需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化!为推动科学仪器成果转化、产业化,在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3)上,仪器信息网组织举办中国科学仪器产业化高峰论坛,由开发出了产品、并在实际中替代了部分进口、获得了批量应用的技术型企业家,从科学仪器开发、企业发展等角度,讨论立足于现状,如何在科学仪器产业化上取得突破。经过检验的经验或观点的分享,希望给现场观众或者年青一代以启发。一、时间:2023年5月18日上午,时长60min二、地点: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三、主题:科学仪器高质量开发和产业化四、主持人:徐可欣 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五、已确定嘉宾 (排名不分先后)丁传凡 宁波大学教授段忆翔 四川大学教授&成都艾立本科技有限公司黄翊东 清华大学教授&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胡克 北京莱伯泰科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莅临ACCSI现场观看,我们不见不散!关于ACCSI 2023为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搭建科学仪器行业“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有效交流平台,助推北京市“两区”建设,服务首都科技创新,“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将于2023年5月17-19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召开。ACCSI2023以“创新发展 产业互联”为主题,由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官网链接:https://accsi.instrument.com.cn/联系方式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229 13671073756 杜女士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先生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
  • 中国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之关键:价值主张、全球布局、并购机制——记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为帮助生命科学仪器产业上、下游从业人员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仪器最新技术进展及市场发展趋势,全景展示我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面貌,搭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政”、“产”、“学”、“研”、“用”、“资”、“媒”各界互通共融的高效交流平台,2023年5月19日上午,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期间,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来自仪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仪器经销商等各界代表共聚一堂,为中国生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现场第五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共7个主题报告,报告嘉宾以基因测序仪、分子互作仪、流式细胞仪、PCR仪等几类生命科学领域重要且应用广泛的仪器为例来阐述对国产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和企业发展相关话题,此外还有高通量单细胞光导系统等新的生命科学研究工具以及通用设备与生物技术行业相关内容。复旦大学陈力教授担任主持人。主持人 陈力教授 复旦大学胡松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员报告:《国产基因测序仪产业化进展及问题分析》基因测序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工具,胡松年研究员介绍了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史,引出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高通量测序仪,并重点介绍国产高通量测序仪的研发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最后探讨了精确的市场定位、知识产权布局和前瞻性面向新应用、整合国家和资本力量等方面对促进仪器研发和产业化的意义。胡松年认为,当前国产基因测序仪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受重视程度不够和原创性缺乏等,并对RNA直接测序、蛋白直接测序等新的测序技术需求进行展望。赵陆洋 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报告:《赛陆医疗国产基因测序仪的进化之路》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是临床诊断、科学发现的基础性工具,对于优生优育、遗传病、肿瘤、感染、合成生物学、农业分子育种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其涉及到小分子合成、酶工程、芯片化学、精密光学、机械、微流控、图像算法等诸多前沿学科,构建起了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全球测序仪上游制造领域被国外公司垄断,牢牢把控了测序产业链的话语权。随着国内各细分学科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了很多国产测序仪研发企业,但存在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同质化严重、简单抄袭国外竞品等问题。赵陆洋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介绍赛陆医疗国产测序仪的进化之路,深刻剖析高端体外诊断工具国产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谭洪 小鳄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CEO报告:《从BLI技术产业化经历看中美高端仪器发展路径差异》BLI是Biolayer Interferometry的简称,是一种非标记分析技术的商业名称。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和生命科学研究中,是比肩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高端分析仪器。自2006年产业化以来,BLI迅速占领了非标记分析市场的半壁江山。谭洪介绍了BLI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为例讨论中美高端仪器发展的差异性。谭洪认为,BLI的发展路径带有典型的美国硅谷创业风格,是“0”到“1”的突破,这种模式不同于目前中国大部分科研仪器的发展路径,主要因为中美之间在市场形态、客户群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常常一开始就定位全球市场,且用户对新品牌和新产品更容易接受。中国高端仪器发展的优势则在于人才,他们大多技术能力强且吃苦耐劳,从而能提高效率。王策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从技术参数角度看流式细胞仪器发展趋势》流式细胞仪器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生物技术的进步呈现加速的趋势。临床与科研需求的推动也促进了流式细胞仪器在多参数、高灵敏、高通量、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流式光谱、成像等新功能形态的出现。流式细胞仪可分为分析、分选、成像三大类,王策从具体参数角度全面介绍了流式细胞技术、应用和仪器市场并介绍了苏州医工所的流式研发布局,包括多参数荧光、液相芯片多指标检测的平台、微流控声波分选仪器等相应的仪器技术的发展。徐钢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总监报告:《爆发增长之后如何持续?核酸检测仪器企业发展路径研判》徐钢介绍了新冠核酸检测市场特征、现阶段新冠疫情催生的核酸检测需求走势,对企业如何应对因新冠疫情需求减少带来的增长放缓、后疫情时代核酸检测设备企业面临哪些市场机会和转型方向以及后疫情时代核酸检测设备企业战略如何调整以谋求长远发展作出了解答。徐刚讲到,新冠疫情前后市场的区别有四方面,之前样本量大、要求快速得到结果、政策和规范标准在日益规范、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之后样本趋于平稳、结果要求精准、政策和规范标准有“收紧”的趋势、同质化产品竞争明显。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给核酸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同时带来“利”和“弊”,利是团队快速成长、技术的影响范围大;弊端是仪器存量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他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回归(回归市场、产品和市场规模)、跨界(包括分子和免疫互跨、医疗跨向其他、应用跨设备)和创新(新设备、新应用、新市场)。最后总结, 要保持企业发展,一是重视人才,不能盲目裁员做“自毁长城”的事;二是保持技术迭代,保持基础研发的投入;三是保持心态,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时间。程鹏 彩科(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CEO报告:《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挑战与破局》单细胞组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单细胞转录组、基因组及蛋白组等。其中单个细胞的分泌蛋白的检测在生物医药中起到关键作用,已抗体筛选为例,以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单个免疫细胞分泌的抗体,往往需要通过杂交瘤扩增表达大量抗体再检测的方式,时间周期长且丢失大量生物信息。程鹏讲到,现在已经进入系统性数字生物学时代,单个细胞或分子分辨率的检测,能提供更具有使用价值的数据。彩科生物现在开发的超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以高通量地检测单个细胞分泌的蛋白量以及功能,可以直接筛选免疫细胞表达的抗体,研发时间大幅缩短,且提高成功率。同时程鹏谈到了当前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人才的挑战、核心技术的挑战、供应商材料和商业化意识的不足等。赖登闻 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生物市场负责人报告:《通用设备与生物技术行业的双向促进与迭代》生物技术行业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工艺开发的精细化与质量体系的完善化,赖登闻讲到,作为持续陪伴行业成长的仪器合作伙伴,梅特勒托利多在长期的行业观察与行业合作中不断为行业提供更新的应用产品,并在同行业广大的客户伙伴合作中基于客户工艺和要求开发出适应行业发展的解决方案,这同时暗示着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仪器生产商未来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创新方向。随后他介绍了梅特勒托利多整体工艺体系、工艺开发、工艺生产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通用设备和解决方案。5月19日下午,本届生命科学仪器发展论坛还设置了“精准诊断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对接”和“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 ”2个圆桌论坛,详情请关注后续报道。论坛合影
  • 日立科学仪器参加“2021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论坛”暨为第三方合作的联合实验室揭牌
    近年来,检验检测需求升级,电镜技术作为材料分析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材料检验检测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行业逐渐细分化和专业化,近来,以电镜作为重要检验检测技术手段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不断受到市场与资本青睐,也吸引了一批资深电镜技术专家的关注或加入。  6月8日,由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主办,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丹阳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检验检测产业发展论坛”在江南古城丹阳成功举办。邀请政、产、知名电镜专家代表共同讨论了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未来发展之路。论坛现场  检测检验认证是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九大科技服务业之一,该业务依托政府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主要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及企业质量分析。在政府支持下,成功聘请原扬州大学测试中心副主任、现全国电镜学会理事、江苏电镜学会副理事长周卫东作为总经理,于2019年10月牵头成立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随之,专博检测逐渐步入正轨,形成以材料微观检测为主的检测服务业务,目前完成检测项目40余项,服务高校50余所、企业40余家,业务快速发展基础上,也在近来先后购置了日立科学仪器的透射电镜HT7800与扫描电镜Regulus 8100。  值专博检测发展关键时期,多方共同发起此次论坛活动,邀请各界专家共同探讨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未来发展。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本次论坛期间就特别进行了专博检测特聘专家签字仪式,聘请杨勇骥、洪健、李吉学、祝建、贺子义、王爱华、刘正铭等资深电镜等技术专家作为首批特聘专家。贺子义老师与刚安装调试好的扫描电镜Regulus 8100  专博检测共同发起人、资深电镜技术专家贺子义表示,自己和周卫东退休后,面对检验检测的市场专业服务需求的增加,共同发起和成立专博检测,作为曾经电镜一线工作者,希望能换一种形式,为检验检测行业继续发挥余热。虽然目前团队刚刚起步,整体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但相信大家本着“认真做事”的原则,与高校院所、企业、日立科学仪器等建立长久合作之下,必将迎来共同的成长进步。  科技创新驱动下,检测检验认证市场需求逐渐增大,而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限于研发力量弱、研发经费不足、购置仪器设备资金缺乏等困难,自建实验室购置设备难度较大。此契机下,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三方合作“联合实验室”,为当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校院所等提供专业检验检测服务。左至右: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院长徐建芳、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卫东、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本部长田中努共同为三方合作搭建的“联合实验室”揭牌 徐建芳表示,通过政府搭台、市场化运营、日立科学仪器提供专业助力这样的全新三方合作模式,旨在共建实验室实现开放、交流、互建、共赢的平台作用。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把对应的仪器设备运转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为专博检测乃至研究院相关产业培养一批人才,提高研究院整体水平;另外,可以帮助当地科技型企业及高校院所的更大提升,也是作为政府平台的最终目的,即实现更好的产业服务。参会代表走进江苏省(丹阳)高性能合金材料研究院、镇江专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电镜之家揭牌 周卫东表示,专博检测的成立离不开丹阳市政府、科技局等的大力支持,除此之外,作为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效率是其重要优势之一,因此,除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还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性能利用。此时,仪器商参与共建实验室便可以帮助充分挖掘仪器设备的利用空间。日立科学仪器的电镜产品性能稳定,故障率较低,这也十分符合检测机构的需求。专博检测在去年获得了CMA国家资质认证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不断有新的资源注入,从服务量增加情况下从五天工作日调整到基本全年无休、到与日立科学仪器共同保证一台透射电镜与一台扫描电镜在短时间内安装到位并运行等;本次与日立科学仪器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除了可以帮助专博检测将电镜等仪器设备的更多功能更好的利用起来,也可以不断为专博检测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专博检测整体的检测服务效率与质量。"联合实验室"三方代表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 田中努表示,日立科学仪器与周老师的合作已久,从扬州大学再到专博检测,双方的相互支持见证了彼此的不断成长与发展。本次日立作为协办方举办这次论坛,并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就是双方合作一个很好的延续。检验检测行业在中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诚然,这会为仪器设备商带来更多机遇,日立科学仪器在检验检测行业也在不断学习、深耕、发展,同时也愿意协助类似专博检测这样的公司,加深合作,共同发展。 谈及联合实验室与日立独立建立应用实验室的区别,田中努补充道,类比日立科学仪器在上海的科学实验室——上海lab,本次三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除了样品测试及电镜产品展示、共享电镜操作技巧等,另外,还可以通过“联合实验室”更加了解市场需求、客户需求,这些都可以帮助日立改进当前的产品技术支持,或为电镜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方向。合影留念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产、研、用高端对话 “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产业对接”圆桌论坛圆满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什么是“精准医疗”?简单来说是应用现代的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实现精准的疾病分类和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精准诊断加上精准治疗构成了精准医疗的核心。而生命科学仪器的发展是实现精准诊断的前提,因此探讨生命科学仪器创新成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精准医疗意义重大。2021年4月22日-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太湖明珠”无锡盛大召开,会议吸引近1500人参会。同期,由仪器信息网、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生命科学仪器发展与精准医疗产业对接”圆桌论坛如期举行。主办方定向邀请了众多医学检验专家、仪器研发/应用专家、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技术专家等,共同探讨创新科学仪器成果如何走进医学实验室,助力精准医疗发展,服务国民健康。圆桌论坛现场本次圆桌论坛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主持。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精准医疗新时代的早日到来,离不开先进仪器、检测技术的支持和推动。在精准医疗中发展最快的技术当属分子诊断,其能够在分子层面上为医生提供优质的诊断手段。主办方邀请到达微生物首席科学家杜文斌、安捷伦科技渠道业务总监徐晓杰、大连华微科技总经理李木、真迈生物首席技术官孙雷,先后作了关于数字PCR技术、临床质谱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及四代基因测序等精准医学领域热门技术分享报告,以下是部分报告内容:杜文斌 达微生物首席科学家报告主题:微流控技术在体外诊断领域的创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科学研究和IVD领域应用广泛,是分子诊断的金标准。近期,第三代绝对定量数字PCR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为取代目前成熟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蓄势待发。达微生物基于在微流控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推出了无芯片界面振动液滴阵列(DAPCO)技术,成功开发了新一代国产OsciDrop数字PCR系列产品,实现了数字PCR自主创新突破,仪器使用体验、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更加接近现有qPCR水平,为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平价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OsciDrop数字PCR所提供的检测性能远超现有qPCR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分辨率,也将为肿瘤液体活检、无创产前筛查、超痕量病原微生物检测等重要应用开辟新的广阔发展空间。孙雷 真迈生物 首席技术官报告主题:《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及其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GenoLab采用基于表面扩增和可逆终止碱基的荧光测序技术,对DNA碱基的光学信号进行识别,实现边合成边测序,具有高准确率、高通量的特点。它的主要应用包括遗传病筛查(NIPT, CNV),病原微生物检测,环境微生物检测,癌症基因panel等。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 总部设于深圳罗湖,拥有研发实验室、GMP产线等工作场地共8000余平米。真迈生物目前已推出自主创新研发的单分子测序平台GenoCare和高通量测序平台GenoLab,可提供“仪器—试剂—芯片—软件”全平台解决方案。真迈生物在中国本土掌握了基因测序平台各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工艺,实现了酶、核酸、染料、芯片等核心原料在国内自主研发生产。我们始终瞄准以基因测序仪为核心的分子诊断上游技术平台的自主研发制造,致力于和广大的基因检测服务商及医疗机构共同建设服务于人类生命健康的精准医疗生态圈。徐晓杰 安捷伦 渠道业务总监报告主题:《安捷伦助力生命大健康》安捷伦是生命科学/诊断与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在全球范围,安捷伦服务11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万个检测实验室。从研究到常规诊断,安捷伦提供色谱、质谱、流式细胞仪、二代测序仪等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助力生命大健康。本次报告徐晓杰重点介绍了安捷伦推出的用于体外诊断质谱新品,该产品基于色谱与质谱原理/技术,在临床上用于对来源于人体的生物样品,包括但不仅限于全血,血浆,血清,尿液等的被分析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包括内源物质(维生素,氨基酸,激素)和外源物质(治疗药物)项目。李木 大连华微 总经理报告主题:《微流控芯片实验室:单细胞(菌酶/病毒)液滴包裹、柔性分选、单体捕获、滴内PCR及器官芯片商业化应用浅析》大连华微生命科技推出海风系列芯片实验室,针对尺寸为0.2-2000um范围的活性生物颗粒(细胞、细菌、酶、病毒、线虫、细胞团),进行单核液滴制备、高通量柔性分选分离、单体捕获、滴内PCR、器官功能细胞培育、哺乳动物XY精子分选等功能,为单亲克隆、药物筛选、单细胞基因测序、基因编辑、文库制备、酶活筛选、马牛羊雌/雄选育等应用奠定基础。创新仪器技术成果想要真正走进临床实验室完成应用转化,还要回答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何加速推进精准医疗真正落地?现有技术的检验能力对于临床检验需要是否过剩?如果不是,体外诊断还需要新增哪些技术能力?还有哪些新技术、新趋势和新模式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为回答以上问题,论坛特别邀请众多精准医疗产业上下游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科学家、医学检验专家和仪器公司高管,共同就大家关心的仪器、技术发展,精准医疗产业、用户需求等话题开展深度交流。专家发言各抒己见,现场讨论十分热烈。圆桌讨论现场部分参会专家合影
  • 首届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0月12日,BCEIA 2011展会同期活动——“2011年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在北京展览馆第八会议室召开。此次论坛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与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JAIMA)首次合作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   会议现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仪器的创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产学基础研究部森本茂雄部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JAIMA)国际委员会川本健志主席、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王健董事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开发总括泽田司郎先生等中日业内专家到场作报告,就科学仪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科学仪器的创新和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交流。本次活动吸引了6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致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顺昌副理事长首先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同日本JAIMA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各自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不懈努力,日本的科学仪器早为中国的用户所熟悉,中国的科学仪器也正被日本的同行所认识。因此,我们决定共同举办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是希望提供一个平台,大家就科学仪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可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推动科学仪器的健康发展。   王顺昌副理事长也着重强调了本次论坛的主题,他表示:随着科学仪器快速发展,仪器研究、开发、生产、使用者,以及一切关心我国科学仪器发展的人无不关注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加强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我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表现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仪器,开发有特色的部件也是创新,能使仪器的灵敏度更高、分析速度更快、适用性更广甚至能更有效地提高仪器稳定性、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也是一种创新。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吴学梯副司长致辞   吴学梯副司长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步好十分重要。为了促进中国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政府加大了科学仪器设备研发投入,设立科学仪器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原创性科研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产品的开发应用,   日本在科学仪器设备发展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中国科学仪器设备行业发展也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从今以后,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举办的BCEIA和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举办的JAIMA期间,双方将轮流举办“中日”和“日中”科学仪器发展论坛,就“科学仪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科学仪器的创新和产业化”等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希望通过本次活动,中日科学家和企业界,加强合作与交流,广泛研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推进两国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发展。   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JAIMA)服部重彦会长致辞   服部重彦会长表示,此次论坛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与JAIMA共同举办的首届技术交流会。对于JAIMA来说,这是件非常值得荣耀的事情。我们将在此次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上发表最尖端的学术、技术信息,为日中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JAIMA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之间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今天的中国市场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这次BCEIA也吸引了JAIMA会员企业前来参展。从这一点来说,我也非常希望进一步加深JAIMA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与BCEIA展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闫增序秘书长   报告题目: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概况   闫增序秘书长首先做报告,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仪器“十一五”的发展概况以及“十二五”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是建国以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在行业规模、运行质量、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在“十二五”期间向高端、智能、网络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该行业也存在国产仪器技术指标总体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产仪器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基础技术薄弱、共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十二五”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将受益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发展,将着力于新原理、新方法的开发,积极研发重点应用领域的重点科学仪器设备核心和关键部件,发展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推广光谱、色谱、质谱等通用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和专用化。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产学基础研究部 森本茂雄部长   报告题目: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响应第4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森本茂雄部长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科学创新体系以及具体的实施程序。日本于1995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政府站在长远角度执行一个系统性且一贯性的科学技术政策。根据基本法的规定,1996年以后,每五年制定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第3期已在2010年结束。已在2011年开始的第4期科学基本计划由于今年3月11日的大地震而发生了变化,在计划中新增了“对未来的持续增长和实现社会发展”相关计划,提出实现灾后重建、实现再生的同时,积极推进绿色创新、生活创新和改革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在日本以推进创新为目的的机构之一的JST,正以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为基础管理着各种各样的制度,作为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为目标阶段的一贯支持机构,已运作管理着“先进测量分析技术及仪器开发程序”、“推进战略性创新程序”。此外作为实现新的“强化科学技术创新的战略性推进体制”的措施之一,已开始了“产学共创基础研究程序”。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亚风研究员   报告题目: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看的更广更远   关亚风研究员在报告中以大连化物所研发高灵敏度表面电离检测器和微型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两个研究实例,阐述了如何总结前人的成果创新性地进行科学研究。他表示,科学仪器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其他学科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科学仪器的发展。除了新原理的科学仪器,传统的科学仪器和其中的分析仪器在检测灵敏度和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提升方面,进展是比较缓慢的,究其原因是关键部件的性能历经20-50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大连化物所从事分析仪器研究已有30年,在总结分析仪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重新审视现有技术的不足,得以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JAIMA)国际委员会 川本健志主席   报告题目:日本的科学仪器及其市场发展动向   川本健志主席的报告围绕日本科学仪器及分析仪器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各种市场报告、JAIMA工业会统计的数据等资料对日本仪器市场的发展规模和主要仪器种类的市场趋势进行了概述。   川本健志主席介绍到,根据SDI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的规模为397亿美元,其中日本市场规模为56.7亿美元,预测年平均增长率为5.4%。R&D公司的报告显示,2009年度(2009年4月-2010年3月)日本科学仪器市场规模为8200亿日元,连续两年缩小。2009年度,日本民间对仪器的需求下降,但在政府追加预算的刺激下,公共研究机关、大学等机构对科学仪器的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透视电镜、NMR、质谱等昂贵仪器的需求增加明显。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王健董事长   报告题目:创新助推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王健董事长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中国国产科学仪器发展当前面临的现状和挑战,然后结合聚光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创新案例,从创新战略、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和产学研合作等四个层面介绍了聚光科技的自主创新策略和思路。   王健董事长表示,聚光科技希望能与国产科学仪器业界同仁共同探讨国产科学仪器产业的发展思路,也希望能与日本相关企业合作。在未来,聚光科技将加大在实验室仪器、便携仪器与医疗仪器等领域的投入。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开发总括 泽田司郎先生   报告题目:日本分析仪器的十年及其未来   泽田司郎先生介绍了10年来日本在分析化学(包括测量科学仪器在内)的进程,并介绍了日本的产官学联合,同时对日本分析仪器的未来进行了展望。2002年,岛津制作所的田中耕一先生开发出MALDI Mass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完全改变了日本开发研究测量仪器的状况,给日本科学仪器行业带来了契机,日本开始在测量仪器开发方面下更多的工夫,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未来日本仍然会重视科学仪器的开发,并加强产官学的合作与仪器软件的开发,而培养相关人才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匹兹堡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林富田先生   报告题目:使用参展商/分销商便利平台的优点   林富田先生在报告中介绍到,参展商/分销商便利平台是美国匹兹堡会议组织委员会提供的免费网络服务,旨在为参展商和分销商在会议期间提供一个有效便捷的相互联系的平台。根据该平台数据中心提供的信息,参展商、分销商双方可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本届BCEIA已经加入了这个平台,美国匹兹堡会议组织委员会期望日本JAIMA也能加入。   更多报道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BCEIA 2011网络直播”专题报道。
  • BCEIA 2011中日科学仪器论坛日程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同日本分析仪器工业协会(JAIMA),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各自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日本的科学仪器早为中国的用户所熟悉,中国的科学仪器也正被日本的同行所认识。因此,我们决定共同举办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我们希望提供这样一个讲台,大家可以对科学仪器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可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推动科学仪器的健康发展。今年在BCEIA展会期间举办的“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的主题是:科学仪器的创新,双方将就“科学仪器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科学仪器的创新和产业化”等问题进行交流。 相关日程:BCEIA 2011分析仪器应用报告会日程公布 2011年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 会议地点:北京展览馆第八会议室 2011年10月12日上午 9:30-12:00 序号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 报告人 报告时间 1 致辞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王顺昌副理事长 9:30-9:35 2 致辞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吴学梯副司长 9:35-9:40 3 致辞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服部重彦会长 9:40-9:50 4 中国科学仪器市场概况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闫增序秘书长 9:50-10:205 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日本产业基础推进部 森本茂雄部长 10:20-11:05 6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的更广更远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亚风研究员 11:05-11:35 2011年10月12号下午13:30-16:00 1 日本的科学仪器及其市场动态 日本分析机器工业会(JAIMA)国际委员会 川本健志主席 13:30-14:15 2 创新助推国产科学仪器发展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王健董事长、教授 14:15-14:45 3 分析仪器的十年及其未来 東京大学、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 澤田嗣郎教授 14:45-15:30 4 使用參展商/分销商的便利平台的优点 美国匹兹堡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林富田博士 15:30-16:00
  • 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中国电镜产业发展论坛”大束科技负责人发表演讲
    2023年5月18日,2023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于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吸引了1500多位科学仪器行业相关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仪器企业CEO、检测机构负责人、投资人、媒体记者等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2023年5月19日“中国电镜产业发展论坛”顺利开展。1931年世界首台电子显微镜镜面世,经过90年的发展,电镜技术已经成熟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电镜发展较晚,我国电镜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从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我国首台扫描电镜,到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以及上海电子光学技术研究所、江南光学仪器厂为代表的十余个电镜机构逐步涌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产电镜份额曾超过五成。但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多种问题冲击下,我国电镜产业大幅萎缩,国产品牌产品份额已不足5%,国产电镜产业化发展步履艰难。数十年来,电镜已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医学、冶金学等学科的领域中,促进了各有关学科的发展。我国经济经过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各行业对扫描电镜的需求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目前我国的大型电镜(排除台式电镜),目前国内在用的保有量大约有8000-9000台,每年以几百台的量在增加。如果算上台式电镜,国内目前的在用电镜保有量将达数万台。电镜产业从改革开放到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电子显微镜产品带来空前巨大的市场空间,电镜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资力度,许多科研院校迫切需要也有能力更新或新添加大型实验设备。但是我国电镜工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由于国外电镜品牌强劲的实力,国产电镜企业发展不景气,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电镜产业化的过程非常缓慢,电镜样机到市场化产品仍有距离。借着材料、医学、电子等行业的大发展的东风,电镜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电镜产品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应用普及,电镜行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未来电镜的需求量将继续猛增,电镜产业的形势一片大好,但是面临外来品牌的强大压力也越来越明显。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郝占海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电镜产业化发展之路上多点开花,电镜、电镜功能附件装置与设备、电镜制样等方面不断有新的产业化技术涌现。其中不仅包含扫描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透射电镜原位研究系统等重要技术的商品化。当然也有我们大束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高压电源板、国产电子源、国产离子源、电镜光阑等电镜关键部件的攻克,摆脱了我国电镜配件产业依赖进口的弊端,使得我国电镜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和发展。本次中国电镜发展论坛聚集了各企业政府及协会、学会领导;电镜业界国内外专家/学者、实验室主任、技术/研发负责人、采购负责人、QC/QA负责人;电镜相关仪器国际与国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投融资机构等。大会分析主要问题:在国产电镜技术产业化呈现复苏、国家对电镜设备产业化问题高度重视背景下,就中国电镜技术产业化现状、进展;产业化经验;产业链合作;合作机遇;产业化目前存在问题;产业化发展经验;政产学研合作机会;产业化发展建议;融资需求;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创新共赢等。话题展开探讨,为中国电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言献策。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了电镜零部件,尤其是消耗型的部件都做到了国产化,例如液态镓离子源、电子枪和离子枪配件、光阑、电镜上使用的各种电源等,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可以量产的生产制造场地即将装修完毕投入使用,实现量产以后,在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在国内已经安装的进口电镜原厂家不再提供配件,大束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可以保障国内这些进口电镜正常运行。大束科技的技术服务团队也在不断地壮大,我们的工程师可以独立维修大部分型号的电子显微镜,同时也可以对大部分型号机器独立更换灯丝和离子源。如有需求请联系我们,时刻为您服务。以上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2023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论坛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5月10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 2023)成功开幕。展会同期仪器信息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二层举行“2023科学仪器行业数字营销论坛”,本次论坛围绕小而美的科学仪器企业如何在通过数字营销突围、会议营销新方法、如何挑选科学仪器线上营销平台等热点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分享2023Q1仪器采购的需求。仪器信息网市场传播经理 黄宇涵主持会议报告主题:数字营销时代,小而美的科学仪器企业如何突围?报告人:齐仕彬 仪器信息网营销服务中心经理报告主题:三招教你选择适合的科学仪器线上营销平台报告人:陶硕 仪器信息网运营经理报告主题:科学仪器行业会议营销新方法报告人:刘亚伟 仪器信息网 会议运营部平台运营经理报告主题:2023年一季度仪器采购需求分析报告报告人:苏宇辰 仪器信息网 买家运营服务部经理依托国家高度重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及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出台,中国科学仪器的发展驶入快车道,科学仪器行业迎来了他的春天。今年年初,习总书记也在多次讲话中指出要加快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2023年,线下活动的复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投入线下市场,销售和市场人员穿梭在各个城市,参加各类会展。在科学仪器行业百花齐放的背景下,本次论坛帮助科学仪器企业多角度打造差异化竞争,让你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同时做好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达到1+1>2的效果。扫描二维码 获得更多市场营销方法
  • 聚焦产业化 2018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质谱论坛召开
    p   2018年4月15日-1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江苏常州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召开。为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4月16日,本届年会专程召开了质谱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论坛。质谱分论坛聚焦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特邀复旦大学教授丁传凡主持会议,吸引了各大科研院所及主流质谱厂商100多位代表共同参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9fdb36c-2723-485b-8bba-24817a6f3a8f.jpg" title=" 丁传凡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 丁传凡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ff9f2ed-c7b2-49a9-8fc1-0096606d7db7.jpg" title=" 赵晓光主任.jpg" /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从质谱新品评选看质谱技术进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工程室主任 赵晓光 /strong /span /p p   赵主任首先介绍本单位从1994年开始引进ESI离子源单四极杆和MALDI TOF生物质谱的应用体会,深刻阐述质谱技术对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介绍了质谱市场和发展的概况,据SDI统计,2017年中国科学仪器和质谱市场规模首次超过日本。介绍了近十几年,特别是生物质谱发展,对于质谱技术有重要促进作用,认为主要进展包括:离子漏斗传输管普遍提高了质谱灵敏度、QTRAP和SWATH技术、Orbitrap质量分析器、高能和高分辨QTOF、原位电离离子源、质谱小型化技术、质谱在微生物检测中应用、质谱成像技术、临床质谱等。 /p p   科学仪器优秀新品奖是由七十多位专家独立投票和汇集网络意见评审出来的,每年获奖比例仅3%左右,十分难得。评审从创新开始,落脚点是应用,最后接受市场检验,希望能评出经典永续的优秀产品,评奖的目的是促进中国质谱事业的发展,特别希望借助这个中国的平台,促进中国质谱产业的发展。赵主任特别高兴2017年有两台国产质谱获评优秀新品,他还详细介绍了2016和2017年质谱优秀新品TQ-XS、Ultivo、Mini β、AMS-100、QE HF-X,评奖理由和技术特点,以及其所代表的质谱技术发展趋势。 /p p   赵主任认为国有质谱产业有三块比较活跃,广州禾信凭借颗粒气溶胶质谱和PM2.5解析应用的差异化发展,2017年销售过亿,企业进入良性循环和上升通道 近年,国产MALDI TOF质谱呈现井喷式发展,有九家企业,其中五家IVD,四家仪器开发厂商,推出用于医院微生物检测的线性MALDI TOF,加剧了市场竞争。赵主任认为青岛融智推出的定量MALDI是传统定性MALDI的技术突破,显然具有更大的应用和市场空间。目前,国内有八家企业制造气质联用仪,但市场规模比较小,发展比较缓慢。赵主任建议,国产气质除了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更要注意差异化发展,从专用仪器优势向通用仪器优势逐步过度。近年,气质三重四极应用日益广泛,市场增速加快,建议国内厂商应提早谋篇布局。最后,赵主任鼓励国有质谱产业要像郑板桥竹石诗中赞美的山竹,勇于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坚韧不拔,实现发展中国质谱产业的大任!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baf497e6-e73a-43ff-b1cc-d793bb12a4a4.jpg" title=" 黄正旭研发总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及未来展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黄正旭 /strong /span /p p   黄正旭首先讲了飞行时间质谱原理及发展历史,其中,1946年,W.E. Stephens提出了飞行时间质谱的概念, 1988,年Dodonov研制出电喷雾离子源垂直引入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接着,黄正旭梳理了禾信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背景及技术发展脉络,讲到公司技术来源于1988年的垂直引入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禾信坚持核心技术正向开发发,实现了从专用到通用质谱的过渡,率先践行了政产学研用结合的质谱产业化道路。最后,展望飞行时间质谱产业化,黄正旭博士认为,飞行时间质谱领域目前是”百家争鸣“,但更应做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还须”力争上游”。产业化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质谱产业研究院、建设质谱技术新平台、建设产业化总体推进基地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c88df22d-2a8f-4848-9196-46a8d92b6579.jpg" title=" 闻路红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题目:敞开式大气压快速检测质谱应用及未来展望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报告人: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闻路红 /span /strong /p p   闻路红向大家重点介绍了敞开式大气压快速检测质谱,包括敞开式大气压质谱技术背景介绍、关键技术研究、快速检测方法开发、未来展望四个部分。敞开式大气压质谱最核心的技术是离子化技术,也是解决大气压下样品解析和离子化的关键。2007年,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课题组开发出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离子化的敞开式大气压质谱分析技术。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方面,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团队负责基础研究,包括高水平文章、专利与原理样机等;宁波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团队负责工程化和二次创新,实现DBDI工程样机研制;华仪宁创产业化队伍负责解决工艺、质量和应用问题,实现DBDI离子源的量产和推广。同时,华仪宁创还研发生产了移动式现场检测质谱仪AMS-100。DBDI-100与AMS-100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可应用于,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环境检测领域。对于未来的展望,闻路红认为敞开式质谱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复合式大气压质谱离子源可以与专用的前处理材料和方法结合,也可以与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相结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39343067-3913-4fba-b889-b4da0d75977b.jpg" title=" 林志敏副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micro Typer MS飞行时间质谱系统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副总经理 林志敏 /strong /span /p p   林志敏对micro Typer MS飞行时间质谱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包括三个方面:公司发展历程、产品介绍、产业化应用。2012年,厦门质谱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成立,2013年与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联合,2015年成功研发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2017年成立天瑞仪器福建分公司。林志敏讲到,micro Typer MS是首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国产商业化MALDI-TOF MS质谱仪,目前主要用于微生物鉴定,可以利用种间特异性代表峰结合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神经元算法用来区分不同菌种。微生物鉴定之外,还可以用于肿瘤标志物筛查、环肿瘤DNA检测、NP分型检测、磷酸化负离子检测等应用领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11aa3ca-3758-45f3-a3f9-f1342b001b2f.jpg" title=" 欧阳证教授.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小型质谱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欧阳证 /strong /span /p p   关于小型质谱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欧阳证向参会者介绍了他的深度思考和方向选择。根据实际研发经验及应用案例,首先,他重点介绍了清谱科技的三个产品,包括Ω Reactor、MS Mate、Mini β小型质谱分析系统。这些产品定位非常清晰,并具有两个突出特点:方便携带,可以用于任何地方;易于使用,操作者无需经过专业培训。产品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安全、药物分析、医学诊断等领域,有望用于建设支持信息管理与决策制定以及临床决策的实时在线云数据分析系统。接着,欧阳证从原创技术概念、产品/应用开发、应用服务市场到市场层次方面分析了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情况,并指出技术走向市场应该是先做原创技术概念,到产品/应用开发,再往市场走,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采取反工程化的模式,这也是国家强调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仪器行业有特殊性,没有后发者优势,所以清谱科技会选择进行差异化创新以及注重拓展应用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就是明确产品、市场创新的优势,金融投资的重点,以及评价指标。提到解决办法,他认为,第一,应该要做有坚持有情怀的创业者;第二,要做有深度的投资者,第三,制定创新的评价指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b481cd9-c87b-4192-9ee5-76c0b93c4688.jpg" title=" 梁炎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从应用中来,驱动仪器创新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业务部研发经理 梁炎 /strong /span /p p   梁炎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仪器创新方面的介绍,包括环境重金属监测市场的新需求、基于质谱技术的重金属现场监测分方面、前景与展望。首先,政策导向方面,从水十条到气十条,包括土十条等发布,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把环保提高到文明高度来执行。随着政府收回环境监测权以及在线仪表等新的监测方法的进步,在线可以达到实验室标准,提出以自动监测为主的需求与导向,具体方面包括水质重金属、大气颗粒物、土壤重金属监测。接着,梁炎认为,从相关标准看,ICP-MS法是能力最强的方法,并由此介绍了基于ICP-MS质谱技术的重金属现场监测方案及相关产品。最后,他从业务逻辑角度讲了在线质谱仪器创新的前景与展望,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实验室用ICP-MS,聚光团队选择在线和车载两方面取得了产业化突破。虽然目前发展态势一般,梁炎总结到,国产质谱产业化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迭代、集成创新、低成本运营。他看好国产质谱发展,尤其是临床质谱的发展,也认为国产质谱的发展极有可能在IVD领域率先迎来转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aa546a83-6236-4947-9d20-7e5d143cc485.jpg" title=" 王丹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微流量LC/MS系统 Nexera Mikro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 王丹 /strong /span /p p   王丹介绍了关于微流量液相色谱的研究进程,包括系统诞生、系统特点及应用进展。历史发展方面,岛津2010年岛津推出了自己的一台液质联用仪,为了满足不同分析需求,经过不断技术革新和传承,岛津先后推出了8040、8050、8060三重四极杆质谱。对于很多生物制药或者临床诊断,样品量非常少,很多实验室会用Nano LC/MS,这种仪器对于操作人员要求非常高,经常遇到管路特别细造成的堵塞等问题。由此,岛津在高灵敏度和通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实验室里大批量样品快速分析,又不损失灵敏度,推出了微流量液相色微流量LC/MS系统 Nexera Mikros。该系统具有很高灵敏度,可以进行快速方便的样品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af0e1b67-f532-4d1c-b27d-81be653c7a6b.jpg" title=" 顾好粮总监.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东西分析人的质谱之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东西分析研发部技术总监 顾好粮 /strong /span /p p   首先,顾好粮给我们介绍了东西分析这些年的变化,包括公司管理交替,长远发展战略确定等,发展战略又包括了国际化、多元化、整合、提升产品品质、重建公司企业文化。接着,他通过自己的认识,讲了包括质谱在内的国产分析仪器存在的困扰。中国质谱仪器研究起步不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是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不进行产业化和商业化。直到2006年,中国第一台商品化四级杆质谱仪才由东西分析研发成功。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东西分析的四极杆、RF电源等都是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谱部件的研发及成本控制是一个问题,国内厂商仍然需要更大进步。最后,顾好粮说:“东西分析这几年也在不断改进,公司也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国的分析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希望老一代和新一代中国分析仪器人不忘初心,一起为这伟大的事业耕耘奉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f5f8238-c14e-42ec-bef9-00d17fdfe86b.jpg" title=" 朱新强总经理.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题目:质谱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报告人:上海舜宇恒平公司总经理 朱新强 /strong /span /p p   朱新强介绍舜宇恒平是做四极杆质谱的,关于过程质谱议的应用,他表示各厂商基本都在走差异化道路,舜宇恒平也是,属于夹缝中求生存。通过应用领域的挖掘和质谱技术的提升积累,最终汇聚到怎样把应用场景的提升。朱新强表示,“过程质谱仪的应用很广,包括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生物过程、新能源等领域都有我们的客户。舜宇恒平在发酵行业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过程质谱主要用于现场,对生产流程或环境中的气体进行在线定性定量分析的质谱技术。对过程质谱来讲,高定量准确精度、宽动态范围、低检出限,抗污染和复杂基质影响,最重要的是高稳定长时间无故障运营,稳定可靠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事情。关于未来的趋势,朱新强认为,第一点,质谱还是需要小型化,客户交流中希望质谱可以更小,也有利于质谱自身保护;第二点是可定制,这应该是在线质谱非常重要的一条,一定要定制化保证销量;第三点,需要拓展行业应用方案,需要市场教育,要大家不断努力拓展应用行业的方案;第四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优化我们发酵环境,通过自动控制、自动补料等来达到我们整个发酵最优化的结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153d732-b9f4-4910-9625-e822fcfa2fbb.jpg" title=" 嘉宾合影中.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嘉宾合影 /strong /span /p
  • 第三届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0月23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和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组织的第三届中日科学仪器发展论坛与BCEIA 2013会议同期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业内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丁辉副理事长、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松田耕一郎教授在论坛上致开幕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主持了本届论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丁辉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 松田耕一郎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汪正范   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做大会报告。来自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的郑键研究员从产业发展、应用开发、质量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分析了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的内在规律,并介绍了中国政府对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的主要举措。 报告题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管理创新探索 报告人: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 郑键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长小森亨一先生做了&ldquo 分析产业面临的课题与展望&rdquo 的报告。小森先生报告中指出:分析产业支撑着牵引经济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产业、科学技术、市民生活3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有着巨大的社会贡献。   小森先生讲到,分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合作和人才培训的问题,如:为扩大市场,需要与将来有前途或被寄予期望的产业有力地结合;分析仪器之间的合作及通用化;培养和确保从事包括分析相关仪器开发或应用软件的研究等相关人才。为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分析仪器市场正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环境及医疗领域、确保安全等与人们的生活有切身关系的产品的现状,小森先生给出了其对分析产业的展望:需要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产学官联合支持;需要世界规模的建立分析仪器之间或者包括其周边的通用平台;需要教育机构、企业等在各阶段适当对有关分析产业需要的人才进行培养。   最后,小森先生指出,分析产业将来的发展,需要培养根据广泛合作来扩大市场、需要继续根据各国的分析相关各种信息情况,国际性合作、国际竞争来提高分析仪器水平。 报告题目:分析产业面临的课题与展望 报告人: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长 小森亨一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产学基础推进部部长森本茂雄教授做了&ldquo 以创新为目标&lsquo 无缝对接从基础研究到开发的全过程&rsquo &rdquo 报告。报告中指出,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为创造更好的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追求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也强烈要求科技创新,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创新源泉的&ldquo 学&rdquo 和社会实际装备的&ldquo 产&rdquo ,被期待有各种形式的进一步合作。 报告题目:以创新为目标&ldquo 无缝对接从基础研究到开发的全过程&rdquo 报告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产学基础推进部部长 森本茂雄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国际委员会委员长川本健志先生对日本科学仪器及分析仪器市场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川本健志先生指出,根据SDI报告对全球分析仪器市场的规模及2011-2016年的发展趋势预测,预计2013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是463.47亿美元,其中日本市场为64.81亿美元。从地区上进行划分,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占据35%的市场份额,欧洲占29%,日本为14%,中国和印度分别为8%和3%,其他太平洋地区为4%,拉丁美洲占3%份额,其他地区为4%。预计,至2016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平均增长率为4.2%,其中中国为7.5%,日本为3.9%。   报告中显示,2012年日本的科学仪器市场规模为8850亿日元,较前年增长1.7%。日本科学仪器市场主要品种有三大类:表面分析仪器;光分析、色谱及质谱分析仪器;生命科学相关仪器。其中,2012年日本表面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844亿日元,光分析、色谱及质谱分析仪器为1078亿日元,生命科学相关仪器为456亿日元。受经济形势、政策及应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几年,三个领域的总体市场规模变化不太大。 报告题目:日本科学仪器及分析仪器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人: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国际委员会委员长 川本健志
  • 怀柔区举办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
    近日,怀柔区举办“筑梦雁栖 引领未来”2023雁栖科学仪器青年科学家论坛。百余名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领域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怀柔科学城管委会主任于庆丰出席活动并致辞。  于庆丰在致辞中说,怀柔具有科学设施、产业布局规划、产业扶持政策等优势,并抱有最大的诚意和最周到的服务,诚挚欢迎各位领导、科学家、企业家走进怀柔,共同推动怀柔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示范区建设,为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中,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以“中国的科技创新,要用中国的科学仪器”为题做主旨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听取怀柔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并围绕仪器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进行研讨。  副区长、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季学伟,区政协副主席杨昊天参加活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