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

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学术会专题为您整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近红外光谱学术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话题讨论。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相关的论坛

  • 有参加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吗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题为“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和发展战略” 的报告 希望拥有的朋友可以分享。

  • 【分享】[班门弄斧]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集锦

    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集锦(一)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1015/049053.shtml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集锦(二)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1020/049297.shtml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仪器厂商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1017/049057.shtml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1016/049054.shtml

  • 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前夕访袁洪福教授

    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前夕访袁洪福教授

    [color=#2d374b] [/color][color=#2d374b] 今年6月是全国第七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也恰逢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color][color=#2d374b][color=#444444]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粮食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开始,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研究和应用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近年来,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包括科研、应用和仪器产业的完整体系。[/color][/color][color=#2d374b][color=#444444] [color=#444444]2018年6月21-24日,全国第七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的亮点有哪些?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color][/color][/color][align=center][color=#2d374b][color=#444444][img=,600,40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6/201806201020437230_8611_3237657_3.jpg!w600x400.jpg[/img][/color][/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2d374b][color=#444444][color=#44444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理事长 袁洪福教授[/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b][color=#2d374b] [/color][color=#3333ff]Instrument:袁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预祝全国第七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顺利召开。借此盛会开幕之际,请您回顾一下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的发展历程?[/color][/b][/align][align=left][color=#3333ff][b][color=#0070c0] [/color]袁洪福:[/b][color=#444444]谢谢信息网长期关心和支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发展,非常乐意接受您的采访。[/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ff][color=#444444][color=#444444][b] [/b]我国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始于2006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研究部门开始了应用研究。进入90年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研究和应用逐渐多了起来,集中在农业和石化等领域 国外近红外仪器厂家进行推广仪器,院校和研究院所开展方法和国产仪器技术研究工作。这样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到2000以后,从事其应用和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当时国内各领域的研究团队达到了40多个,大家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学术交流愿望。[/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当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国内还属于新兴学科,还没有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陆婉珍院士倡议,并得到了科技部条财司王顺昌司长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在北京西郊宾馆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从此,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同仁有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分别在长沙、上海、北京、桂林、武汉等地举行会议。[/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今年6月是第七届会议,也恰逢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Symposium,ANS2018)在我国召开,因此,这两个会议一并召开,《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暨中国第七届全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Symposium (ANS2018) and 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Conference)。[/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ff][b][color=#0070c0] [/color] Instrument:作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领域一项重要的盛会,大会的主办方及组织团队为此做了哪些工作?[/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3333ff][b][color=#0070c0] [/color]袁洪福:[/b][color=#444444]这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主办和组织,大会得到了亚洲近红外学会原主席OZAKI教授和现任主席土川先生的高度重视,2017年两次出访中国,与我们[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进行讨论会议的筹备工作。2017年11月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会特别邀请我、郭隆海和王立波老师去日本驻波对会议筹备工作进行细致了讨论。此后,我们与亚洲近红外学会召开了多次视频会议。[/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b] [/b]目前,已报名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已超过了400人。从会议网站建立、会议场所准备、网上征文和审稿,邀请国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会主席TOM教授等著名学者参会,到具体会议日程安排等,会议筹备工作量非常大。这次会议筹备得到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的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挂靠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的大力支持。[/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仁们在会议场馆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仪器信息网对会议注册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这次会议使用英语交流,很多外国代表参会,投稿和注册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年轻学者郭隆海(北京化工大学)、修远(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王书雅(中粮营养研究院),还有王立波和宋春风(北京化工大学)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会议筹备工作顺利进行。[/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b][color=#444444] [/color] [color=#3333ff]Instrument:相比往届会议,全国第七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的亮点有哪些?[/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0070c0] [/color] [color=#3333ff]袁洪福:[/color][/b][color=#444444]国内近红外光分析学科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获得了长足进展。这次会议投稿踊跃,论文质量普遍提升,有些论文水平很高,许多创新成果都是国际首创,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充分展示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近年来发展的最高水平。[/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b] [/b]参加会议代表呈年轻化的趋势,一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领域的青年才俊踊跃参加,展示着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光明。这次是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高度重视,国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会主席TOM、日本OZAKI 教授、澳大利亚Roger教授等将出席大会并做主旨报告。国外参会代表来自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参会国家也是历年最多的。另外,这次参展的国内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厂商总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接近上届的两倍。[/color][/color][/align][align=left][b][color=#444444] [/color] [color=#3333ff]Instrument: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事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问题仍待解决?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color][/b][/align][align=left][b][color=#0070c0] [/color] [color=#3333ff]袁洪福:[/color][/b][color=#444444]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事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一些行业,如饲料行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获得了广泛普及应用,在提升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在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b] [/b]国内许多优秀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厂家不断地涌现出来,研制开发了许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新产品,其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我国在近红外分析技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组织制定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定量和定性分析通则国家标准 许多行业和仪器厂家也制定了许多应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对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已从过去以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和写文章阶段,现在进入到更多地深入到解决各领域的实际问题阶段,[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领域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其中有最重要的有三个:首先,是在技术方面,最重要的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和光谱的标准化。由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可以快速提供样品的多种质量信息,使得人们对它有很高的期望,如希望将仪器小型和微型化及低成本化,构建近红外大数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仪器和光谱标准化上有所突破;其次,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标准的制定。任何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来支撑,[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亟待建立大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标准,以满足各领域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需求;第三,即是大力培养熟悉和热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人才,以确保[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健康发展。[/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这次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为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国际同行对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发展也可以有深入和直接的了解,因此,对于促进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同仁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lef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 2017年我国成功获得了2021年国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主办权,是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领域中的一大幸事。今年的这次会议无疑是一次预演、积累相关经验,对于2021年成功国际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所展示最新成果,对于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right][color=#444444][color=#444444][color=#444444]【来源:仪器信息网】 编辑: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search/search_news?keywords=%e5%88%98%e4%b8%b0%e7%a7%8b&loginSource=1]刘丰秋[/url][/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right][color=#444444][color=#444444]资讯链接:[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612/465811.shtml[/url][/color][/color][/align]

  •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 (扫描版 O1-O37& P1-20)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集(扫描版 O1-O37& P1-P20),分享共12个压缩分卷,全部下载后解压即可。12个压缩包,按顺序命名,然后解压即可。一定要 顺序命名!!顺序不要错了!!12个压缩包,按顺序命名,然后解压即可。一定要 顺序命名!!顺序不要错了!!

  • 全国第七届暨亚洲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为全力展示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会于2018年6月21~2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全国第七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同期将举行第六届亚洲[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术会议(ANS2018)。

  • 2016年度“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开始评选

    为鼓励我国科技人员投身于近红外光谱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由陆婉珍院士提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设立“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方法已于2015年9月在近红外光谱分会一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上通过,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颁奖。  按照“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评选办法,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第一届奖励的申报、提名和评选工作。诚挚邀请近红外光谱分会常务理事及相关单位提名候选人或由工作单位自荐申报。具体信息请见附件。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近红外光谱之路:从零基础、认识、到热爱--要不,试试近红外?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近红外光谱之路:从零基础、认识、到热爱--要不,试试近红外?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近红外光谱之路:从零基础、认识、到热爱--要不,试试近红外?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十年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与近红外光谱或者化学计量学相关的研究。十年后,我会依然能够保持着对近红外的热爱,回忆这美好年华中近红外的点点滴滴。进入研究生阶段,从传统的药物分析逐渐转入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特别是参与了几个中药在线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深深地体会到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技术。自己也从此定下了时刻学习、探讨、研究近红外光谱的目标。2008年7月8日,我很荣幸地进入了罗国安教授和王义明教授的研究团队。刚进入实验室,跟随博士后高荣、刘清飞等开展清开灵注射剂的二次开发研究,由师兄齐小城、师姐邓瑞琴等亲自指导,主要负责板蓝根部分的研究。由于自己才疏学浅,一切从零开始,系统的学习各种色谱仪、质谱仪等仪器操作,还跟随师兄师姐学习各种分析技术,其中就包括近红外光谱(NIR)技术--这是我第一次接触NIR。对我来说,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看到了一片全新的世界。刚刚开始,所以一无所知:啥玩意是近红外啊?近红外到底是干什么的呀?!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王义明教授,他们拥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研究团队(图1),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平台,指引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158_612587_2648817_3.jpg图1 罗国安教授研究团队刚刚接触NIR,罗老师安排最紧要的,就是跟杨辉华教授系统学习NIR、自动化、化学计量学等相关知识。杨老师对NIR光谱的认识与理解及其见解,使我受益颇深,也使我逐渐认识到NIR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大约2个多月的强化补课,我算是摸到了NIR的门框。紧接着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室研究,比如国内外仪器的性能测试对比,实验室虚拟在线研究等。这些探索,开启了我对NIR的认识之门,使我慢慢地走向NIR研究之路。接下来的两项工作,使我真正意识到NIR这项技术的便利性。项目初期,尽管团队进行了极为详尽的设计与周密安排,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经过向多位专家请教,联合自动化、光谱仪公司等单位共同攻关,最终实现了整套在线系统的顺利运行。开展的项目之一,是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的,关于安神补脑液、血府逐瘀口服液两个品种的提取过程在线质量控制。其提取具有多个特点,如提取同时在两个车间进行,工艺分为水提与水蒸气蒸馏提取,两个品种均为大复方混提且两个车间投料处方有区别,工艺较复杂,色素沉积严重,等等。研究团队针对不同品种的特点,进行细致分析,筛查原因,确定解决思路,落实解决方案,协同敖东、申宜、英贤(聚光)等多家单位,最终完善了预处理设备、工艺现场改造、流通池清洁等多个环节的细节处理,并制定了相应的SOP,实现了提取过程的在线检测应用,并提供了生产状态、含量预判等多种功能。团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时间扑倒这个项目上,记得有师兄说,“我一年300多天,至少有100天在敦化度过的,要是项目第一年就结婚,估计孩子现在都准备上幼儿园了”。冬季是我们常去敖东的时节,每天早上5点前起床,赶在5:30之前到达现场,开展一天的现场工作,往往一忙就到了下午5、6点以后了。车间内、露天温度一般在-20~40oC游荡,剧烈的温度变化的确是真的酸爽,颇值得回味。夏季也是常去的,我们一般当成避暑,正好远离北京的热燥。图们江畔、六顶山腰的尼众道场-正觉寺,是个很好的休闲去处。同门们在北京习惯了晚睡,反而有些不适应略有时差的敦化生活。该项目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感谢陆婉珍院士、褚小立博士等各位近红外专家给与的大力支持!另外一个完整参与的项目,是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的“中药注射剂全面质量控制及在清开灵、舒血宁和参麦注射液中的应用”项目。整个项目涉及到3个品种,6味药材,多个工艺环节。开展了中药注射剂先进制剂工艺单元信息化集成研究,构建了中药注射剂全过程近红外在线监控系统,解决了仪器分析和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滞后于生产的难题。本项目以产品中间体NIR、指纹图谱数据库为基础,以光谱-色谱软件关联性技术为依托,实施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实时监测与网络控制技术,实现了网络集成化的中药注射剂工艺过程控制与现场管理。本项目于2010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中药制剂先进工艺集成及生产过程自动控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鉴于此,学会邀请罗教授在2014年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159_612588_2648817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159_612589_2648817_3.jpg图2为罗教授、王教授参加2014年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再加上之前团队的一个案例:“腰痛宁胶囊全过程多途径质量控制新技术及应用-近红外在线检测控制混合过程的均匀度研究”,显示出NIR技术作为一项快速检测技术的极大优势。慢慢地,我热爱上了这门技术,也逐渐主动深入地分析NIR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思考如何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这个行业。或许可能,通过NIR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使“传统的质量控制模式”转变为“在线质量分析与智能控制模式”,实现“传统中药工程基于工艺操作参数控制”转变为“现代中药生产基于产品质量控制”。博士毕业后,加入到中山大学南沙研究院南药集成制造与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与团队同仁搭建了一条具有中试规模的中药生产线,并搭配了在线近红外检测系统,主要针对中药提取物、柱层析、浓缩等多个环节开展过程分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2015年11月,调入广东药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与光学/光谱学相关的研究,特别是继续开展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同时接触了很多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医药设备,激发了我更浓厚的研究兴趣,团队也已开展了基于光谱技术的医学临床检验等方面的研究。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自接触NIR以来,对这门技术,从零基础,到逐渐认识,再到现在的热爱。作为年轻后生,自己深感知识的匮乏,也迫切希望通过各种机会培训自己,不断向业内的各位专家学习,广泛的阅览与近红外光谱相关的各种书籍。特别推荐的是陆老师的《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这是我近红外启蒙书!(当然,还有很多重要书刊,就不一一列举了。)求学期间直到现在,一直得到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近红外光谱分会等单位和各位专家的指导,谢谢!也得到诸多分析仪器公司特别是近红外光谱仪公司的大力支持,使我在近红外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踏实。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认识了许许多多热衷于近红外的狂热分子们,与你们同行,真的是一件大大的幸事!希望与各位同道在学会领导的指领下,大踏步地走在近红外的阳光大道上。特别感谢褚老师建立的微信群,在微信群认识了N多高手,学到了很多知识。另外还有鲁杰群主的QQ群(328264040),算是官方群吧,人员激增,大佬云集;还有“果品-西农”建立的QQ群(246287439),后果品兄将群主资格转让给了本人,希望本群继续壮大。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一直在思考关于近红外的点点滴滴,总在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现在也正在承担着几个近红外光谱在线检测的应用研究,包括了制药行业的多个关键工艺节点。在近几年的摸索中,总是不自觉的把近红外技术纳入到各项研究过程中,总要试一下才安心。成则欣喜,不成则思。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在这儿有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把内部通讯《近红外光谱通讯》,逐渐做成学术期刊,做成国内“科普+学术”型的《近红外光谱杂志》?可能,自己把近红外当成了一项大杀器。有些时候,可能由于练功太猛,走火入魔了,面对别人其他技术上的咨询,我总是不经意间回应:“要不,试试近红外?”

  •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 龚伟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龚伟近红外光谱的发现第一个发现红外线光谱的人是原来的 Hanoverian(罗马帝国)人, 后来移民到英国的 Friedrich William Herschel。 他生于 1738 年 11 月 15 日,卒于 1822年 的 8 月 25 日。他多才多艺,是天文学家,也是个音乐家。但是他毕身从事的事业其实还是天文学,他在 1774 年就建造了他自己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1800 年 二月 11 日, Friedrich William Herschel 用了一个三角棱镜使太阳光通过,分开了从蓝光到红光的各种光, 他在红光的尾部放了一个温度计,原意是控制室内温度的。后来他很吃惊的发现从蓝光到红光温度一直上升,红光部份的温度大大的超过可见光的温度,他推理的结果就是在可见光外一定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光。 这部份就是今天的红外光区域,也正是这个实验使 Friedrich William Herschel 意外的发现了红外光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晃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在这个期间,人类开始并且逐渐地大量应用中红外做研究, 因为它的各种化学管能团的特征吸收峰非常明显,很适合做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和部分的定量分析,比如过去分析部门常用的中红外的标准工作曲线法就是个例子。从 20 世纪开始,中红外仪器已经成了每个研究机构的必备仪器。但是中红外的应用并没有将近红外光谱部分包括进去,近红外光谱 依然是一门没有发展的技术,一个沉睡的巨人,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二十世纪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近红外技术的觉醒开始在 二十世纪中叶。一般世界公认的“近红外之父”是 Dr. Karl H Norris。他当时在美联邦的农业部门做研究工作。 1949 年为了发展一个自动化鸡蛋质量的分类的方法, 他用了可见光到短波长的近红外光的部分来鉴别鸡蛋,他发现了在 750 nm 的水的吸收峰。但是 由于当时对近红外光谱的理解有限,他并没有将蛋黄的颜色和水分的含量联系起来考虑鸡蛋的质量,这个发现也就搁下了,没有深入下去。 1962 年, Hart and Golumbic 用了此波长成功测定了种子中的含水量。这些应用也是第一次确认近红外光谱可以不破坏样品,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可以测定固体样品中某些含量。这才有了 Trans‐reflectance 近红外光谱的测定方法。与 Dr. Karl Norris 同时期为近红外技术在农产品检验的发展上做了研究工作的还有, Dr. Prof. P . Williams, Dr. Prof.Fred McClure and and Dr. J. Shenk 等。 当年他们把近红外技术应用在的农产品检测上的样品有大豆,油料,小麦,食品,和羊毛等,而近红外光谱最著名的应用则是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小麦里的蛋白质。1991 年 8 月 22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苏格兰的 Aberdeen 举行的世界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 4th ICNIRS)。会议的主题是( Making light work) 我做为一个在近红外领域刚刚起步的晚辈,怀着崇敬的心情向 Dr. Karl Norris 汇报了我在油料化学工业上的近红外光谱的应用。请他看了我做的肥皂的近红外光谱图,说了我的分析和我的理解,请教了他几个 chemometrics 里所用的图解,并与 Dr. Karl Norris 合影留念(见照片 1)。 Karl 当时非常耐心的听了我的说明,也很惊奇我能用刚刚上市的仪器 (NIRSystem 6500, 应用软件还没有出版) 打出光谱图, 并且用了 Unscrrambler(Chemometrics ) 软件把结果给解读了。后来我才知道,第一个 NIRSystem 6500 仪器的使用软件是他亲自编写的,当时还没有写完!他也不知道,为了使用这台新仪器, 我和当年在 NIRSystem6500 仪器公司做销售后服务的资深工程师 Mr. Andre Van den Broeck (现任一个公司欧州地区总裁)在实验室奋斗了三天三夜才打出了第一张肥皂样品的近红外的光谱图!当时 Dr. Karl Norris 对我说, 能将近红外用于化工分析他还不太了解, 因为他的专业是农产品分析。他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很谦虚,是一个很愿意听取别人的见解,非常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的科学家。在 Dr. Karl Norris 和他的同事工作的基础上,他那一辈近红外光谱应用的研究人员 当年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他们当中我知道的有: Barnes, R.F.; Moore, J. E.; Wetzel, D. L.;Griffiths, P.; Davies, A.M.C.; Murray. I. ; Weyer, L.; Iwamoto, Mutsuo; Gold H.S.; Stark, Ed.; StarK,Karen; Siesler, H. W ; Batten, G.D. and Downey, Gerard. ; Brown, S. D. ; Buijs, H. ; Etc. 他们中有人至今还在继续为近红外事业做贡献。当年积极发展近红外技术应用的除了农产品外,其它主要的领域还有,食品分析,饲料,高分子聚合物, 自然和合成纤维,制药,化工,和石油化工等。1992 年,在挪威的 Haugesund, 由于我的近红外论文( .Group information - an application ofPCA/PLS)被接受并在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5th ICNIRS)上发言,当年的 ICNIRS 的主席夫妇Dr. E. Stark 和 Dr. K. Stark 和在我离开会场时追上了我,表示对我的论文的赞赏。 当时我们只做了短崭的交谈,后来因为常常在各种世界大会上见面,我们就成了长期的好朋友。在这次大会上有一件事是我终身难忘的。大会注册报到的第一天,因为我能说比较流利的英语,许多参会的代表议论纷纷,有的说我是日本人,有的说我是韩国人, 也有的说我是香港人或是新加坡人或是台湾人。我不能一一向大家说明。正好第二天我是第二个发言,我就穿上了旗袍。第一句话就是:很多人猜测我是哪里来的?我不是韩国人,也不是香港人或是新加坡人或是台湾人,更不是日本人,她们没有我的个子这么高,对吗?我是中国大陆来的中国人, 100%, 请看我的中装旗袍!台下热烈的掌声持续了 2-3 分钟。大会主席还为我拍下了照片。(请看照片 2)可见外国人是非常尊重一个有国格和人格的人的。中国那时还刚刚改革开放, 我们是穷,但是孩子不能嫌弃母亲,我们永远是黄河的子孙,黄皮肤的中国人。1994 年, 我也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6th CNIRS)。向大会做了题为"Production control by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的学术报告。这次也值得提起的一件事是,这是我第一次遇到来自中国的两位做近红外光谱应用的老师, 两位都是当年中国农科所的研究员, 一位是吴秀琴先生(女), 一位是金东铭先生。他们在大会要做的发言是用近红外光谱来做蚕蛹的鉴别。吴老师很紧张,她的英语不大好,加上没有做发言提要的幻灯片,(那时大会还不能用计算机的 ppt 做报告,要用幻灯机片)只带来她的全文。当时 Prof.Dr. G.D. Batten 还要请她谈一下中国近红外的发展情况,吴老师很为难。我帮她给 Prof. Dr. G.D.Batten 解释了要她对全中国近红外情况做介绍比较困难,后来吴老师就没有谈这部分内容。当天晚上,我连夜帮她把全文的摘要加上她原来的部分内容做成了幻灯片。吴老师顺利上台做了报告。她们的工作是做的很成功的, 能用透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分辩出蚕蛹的雌雄, 受到大会的赞扬。

  •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三) -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 龚伟 Wei G. Hansen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三)-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龚伟 Wei G. Hansen1995 年 的国际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7th ICNIRS)大会是在加拿大的 Montreal 举行的。 我代表我们公司参加并在大会发言,我们发表了题为 A chemometric approach: evaluating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near infrared in-line calibration( Vincent A.L. Wortel and Wei G.Hansen) 的论文。就在这次会议上, 我有机会结识了 Dr. Henry Buijs. 他就是我上一篇“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二) ” 里所提到的 ABB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器 公司的创始人, 当时的他也是 ABB 公司的总裁。他自己也是近红外光谱专家,与 Dr. Norris, Ed Stark and Peter Griffin etc. 都是同一辈人。美国送上月球的近红外光谱仪就是 ABB FTNIR 3000, 由于它原来是军用产品, ABB FTNIR 3000 在市场上公开销售是 2003 年才批准的。现在在中国市场常见的应是它的 “OH Value Analyzer” 。 Dr.Henry Buijs 是我的一个特别的朋友,一个常常亲自上第一线的总裁。 他对客户的关照是无人比肩的, 他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我终生难忘。 我记得在 90 年代后期,为了解决一台 ABB 仪器的硬件问题, 早晨我从我们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分公司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他下午就从加拿大赶到我们在美国 Delaware 的分公司了。一个做科学家的人也可以同时做市场是不多见的,我是真的是被他感动了,我决定在我们二十多个分公司的实验室中推荐他的仪器, 后来使用 ABB 的 OH ValueAnalyzer 的仪器就有二三个分公司的。 几年前他的妻子不幸去世, Dr. Henry Buijs 就退居幕后了,现在他的儿子 Thomas Buijs 应该是 ABB 的技术总裁。近红外应用研究在外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之路-我走过的路我 1991 年加入“联合利华”的化工公司“联合凯玛”公司,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前几年主要是组建分析化学研究发展总部,同时开始组织公司的近红外团队。 很幸运的是我是在荷兰, 荷兰人以直率坦白著名, 没有很强的种族歧视。 我的第一个上司是 Dr. Hans Gielen。一个化学博士, 当时的公司研究发展部主任。他是个性格开朗直爽,有一定的战略眼光,敢于做决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一开始就大胆支持我的工作,从不含糊。没有 Dr. Gielen, 就不会有我和我的团队后来的成功。现在我们都离开联合凯玛公司几年了, 始终还是好朋友。1997 年是我们“联合利华”的化工公司“联合凯玛”公司分析研究发展部取得很大成就的一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发表了许多篇不同的分析技术方面的科学论文。 这一年也是我们近红外应用研究突飞猛进的一年。其中除了有关近红外应用的论文“ Developing a Robust sampling and measuringunit for at-line NIR Analysis of Esters” 在国际近红外杂志“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 Jof NIR , 5(3) p149-15, 1997) 发表外,从 1996 年开始, 除了公司的日常工作,我们还和荷兰两个大的化学公司, DSM 和 Akso-Nobel 一起探讨近红外光谱在聚乙烯化工生产上的应用。集中研究了近红外光的穿透光路和反射光路是怎么走的,到底在不同的样品中穿透力有多深等等,很忙。最后我们的部分结果发表在 1998 年的国际“ Apply Spectroscopy” 应用光谱”杂志上。题目是“ Information Depth of Vis-NIR Light in Polyethylene Films Using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ance Measurements”, Applied Spectroscopy, Vol.52, N. 6, p. 863 - 868, February, 1998。同一年我们做了好几个化工合成产品在线分析的实际应用, 所以 1998 年我和我的同事还在“ 国际分析化学杂志, EDP 科学” ( Wiley-VCH) Vol.26, N.4, p38-46, 1998, 发表了题为“ NIR Calibrationin Practice”的论文。1997 年的国际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8th ICNIRS) 是历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中参会人最多的几次之一,有大概 450 位左右代表参加,这次大会在德国的 Essen 举行。 由我的朋友德国 Essen大学的 Prof. Dr. H.W. Siesler 主办的。 可能是由于以上几个忙的原因吧,我和我们公司同事们没能参加这次在 Essen 举办的“国际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谈到在外国大跨国公司推广近红外光谱应用, 我曾在今年九月在北京的培训班讲课中说过: 最难的不是用化学计量学解析光谱,也不是用化学计量学做模型, 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任何人,经过一到两星期培训, 加上如今的先进仪器和电脑操作软件,更有玩着电脑长大的新一代,没有一点问题。那什么是最难的呢?是“ 人” 。 这是一个大家都忽略,或者看不见或者是不愿看见的事,因为它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领导的支持和整个公司其他所有团队的配合。说白了,是个管理的问题。做近红外工作的人,大多数是科技人员,不大会做人的工作,(当然也有例外的)。但是, 和任何新生的东西诞生与发展一样, 就象一棵嫩苗的成长需要阳光, 营养和水分,新技术需要扶持,信任和关心。说两个小故事。 我做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公司生产线的推广, 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刚刚开始就得到公司管理生产的资深副总裁的公开反对。西方人直白和中国人的含蓄完全不一样,荷兰人的直截了当更是全世界有名的。他们一点儿不会给任何人留面子的。记得 1992 年一天早上,一个身高有一米九以上的大男人突然出现在我的实验室的小办公室里, 头戴蓝色安帽,一身操作工的蓝色工作服。一边堵着门(他个子真是太高大,我的小办公室的门对他来说实在太小了!) 一边高声喊:我听说有个叫 Wei Hansen 的人在你们这里工作,他是谁? 他胆子太大了,他人在哪里?把他叫过来见我!我并不认识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好像对我很不高心。我只好站起来说了一声, ”I am Wei Hansen”。 他明显有点怀疑, ”Are you really Wei Hansen?” 我说”Yes.” 他又看了我一眼, ”You are a girl!” 我回答”Yes. I am a female” 。 他声音仅低了几秒钟,但是这接下来他的声音却更大了,从头骂到尾, 说我胆大包天,敢对大家介绍一个所谓的新分析技术近红外,根本没有保证, 是愚蠢的, 敢把公司生产质量当儿戏,等等。这一骂就是半个多小时, 看到我的情况, 同事们都吓坏了, 跑得远远的, 我感到这可能不是个一般人。但是当时我心想,管你是谁,有事你跟我老板( R&D manager)去说, 骂我干吗?我坐着低着头看我的图谱,一声没啃。等他骂够了,我拿着我的图谱往外走,到门口时我说了句“对不起,我要去看仪器。”就从他身边挤出门了。他这下更火了,在我身后高声问: “ 你敢走! 你不认识我?我是 Hans Hoyng!” 我那时刚从美国的医药公司 pfizer 到荷兰的联合利华工作才一年, 我想反正我认识的人有限, 就是不认识你怎样?他大喊道: ”我在和你谈话,你敢走? ”我回了他一句: ”你在骂人,不是谈话! ” 他一楞,然后一边走, 一边嘟囔着要他秘书找我到他的办公室去谈话。 这就是我和 Mr. Hans Hoyng , Senior VicePresident of Unichema 第一次的见面经过。人常说:不打不成交, 此话有道理。 在外国大公司做事, 很多时候一定要经得起他们的见面三斧头, 特别是女性。 因为我没被他的大男人主义吓着, 他后来反而非常尊敬我。在他看到推广近红外光谱技术给公司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效果后, 他对我以后的工作支持是无以复加的, 常常在国际分公司总经理生产会议和国际工程师的会议上让我们做介绍, 公开支持我们近红外团队及分析部门的其他的工作。除了当时分管科研的副总裁 (Dr. Richard Miller) 和管生产的 Mr. HansHoyng 外,我也同时得到公司其他高层如总裁 ( Dr. John McAdam) 和所有副总裁的支持。这为我们下一步把近红外光谱技术推广到分散在世界二十多个分公司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各个分公司赢得了时间,基金和支持。 而每个工程师的团队对我们的支持更是实打实的,要在生产第一线安装近红外仪器或在线分析, 单靠实验室的人能做到吗?我对所有工程师团队的配合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谢谢他们! 更重要的是总部的近红外团队,前后总共 3-4 个人,但是承担了整个公司和各个分工司一二十台近红外仪器的建模,模型更新和日常仪器校正和维护的工作,还写了多篇近红外的论文,常常出席国际大会并发

  • 【求助】近红外光谱资料

    谁有以下资料提供,万分感谢![list=1][*]期刊论文 [color=#03448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法检测聚醚多元醇伯羟基与仲羟基的相对含量[/color]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 [*]期刊论文 [color=#034481]傅立叶变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在聚醚多元醇羟基含量分析中的应用[/color] - 河南化工2008,25(5)[*]期刊论文 [color=#034481]FTIR光谱仪在聚醚多元醇羟值测定中的应用[/color] - 福建分析测试2005,15(2) [*]学位论文 [color=#800080]测定聚醚多元醇伯仲比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法[/color] 2005 [/list]

  • 2015 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培训班第二轮通知

    2015 年近红外光谱技术培训班第二轮通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每年都会有大批研究生、研发技术人员和应用工程师加入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队伍中。 应众多近红外光谱学者的要求,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拟定举办第四期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系统讲解近红外光谱技术总论、 化学计量学常用算法、 建模技巧及模型维护、 化学计量学算法进展、近红外工业应用实施实例剖析、以及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等内容。 本届培训班将更加突出讲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完整基础知识、技术最新进展、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业实际应用, 将邀请严衍禄教授讲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几个新生长点、龚伟教授讲授国外工业实用近红外光谱技术。 具体通知如下:培训对象:( 1)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在校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3) 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企业和仪器代理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 4)已购置近红外光谱仪器的用户培训时间: 2015 年 9 月 11 日~13 日培训地点: 北京总后青塔招待所(北京海淀区沙窝桥西南角)欢迎大家报名参加!北京见!

  •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委员会网站发布

    国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学委员会出版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Publication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Publications is a specialist publisher of periodicals, books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We publish the peer-review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international newsletter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news, a number of books (we also sell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books on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NIR[/color][/url] from other publishers around the world) and a CD-ROM version of the Journa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因为是全英文的,偶的英语水平有限,发布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用得上

  •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二) -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 龚伟

    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二)-及我怎样走进近红外的几个小故事龚伟化学计量学的诞生和发展在上一篇“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 —) ”中忘了解释 ICNIRS 是什么,它是 1987 年成立的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NIR spectroscopy,英文缩写 ICNIRS 。 说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的诞生。 1971 年, 瑞典 Umeå 大学的有机化学的教授Svante Wold, 和美国 Seattle 华盛敦大学的分析化学教授 Bruce Kowalski, 这 两个先行者第一次启用了这个概念。紧接着在 1972 年分析化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 一批搞分析化学的教授和学者一致同意把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数学中的矩阵和线性回归方法用到大量的化学光谱数据的处理上,并定名为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 近红外光谱的数据就是当时典型的大数据大矩阵,急需要这样的工具来帮助解读。 就这样, 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这门学科正式诞生了, 而且很快成为了一门化学的专门学科 ,我们才有了今天化学光谱学皇冠上的明珠-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当年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 Dr. S. N. Deming 就是当时的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的发起人之一。但是,由于当时我根本没有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加上我们也没有书本, Dr.Deming 只发给我们他手写的讲义( 见照片 1), 我也没有认真的钻研。虽然拿到学科的分数是“ A”,其实只是算算矩阵,背背理论而已,并未真正的理解 Chemometrics 的实质是什么。工作几年后,我居然要成天的应用化学计量学做近红外光谱的解读和建模型,真是有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感觉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沉睡了百年之后, 能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飞速发展,其实是与化学计量学的诞生息息相关的。由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的化学或物理信息完全隐藏在几个山坡状的吸收峰中,相互重叠,没有官能团独特的特征吸收峰,用一般的解读光谱的方法是得不到所需要的信息的。有了大量数据,有了电脑及能实际应用的多变量的检测工具,才有了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le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作为开创者, 1980 年代 Malinowski 出版了的第一版 “ Factors in Chemsirty”; Sharaf, Illman and Kowalski 的“ Chemometrics” 化学计量学; Massart et al. 的书 “ Chemometrics: a textbook”;还有就是 Martens 博士 and T. Naes 博士合著的实用的“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这些 都是早期出版的几本化学计量学的书。在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的发展过程中, 也必然要提到另外几个学者。正是这些学者把化学计量学 的理论首先用计算机的软件方式表达出来的。也正是由于他们不懈的努力, 我们这些做近红外应用的人才能把巨大的光谱数据矩阵解读和图像化。首先做这个工作的是当时的 Dr. Martens博士和 Dr. Naes 博士写的实用的化学计量学“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 Martens 和 Naes 博士早年都为挪威的 CAMO 的化学计量学( Chemometrics) 软件公司的创建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r. Martens 现在已经退休好几年了。 Dr. Tormod Naes 现在还在工作,他是挪威国家食品(很多是海产品)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并兼职丹麦的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他也曾受聘于美国的 Delaware大学,在美国当了几年教授。由于当年我在英国皇家帝国化学公司的四大公司之一, Uniqema 工作时聘请他做过我们公司的化学计量学顾问,我和 Dr. Tormod Naes 比较熟,至今我们还常常联系。除了他们两个学者外, 还有丹麦的 Prof. Dr. Kim H. Esbensen 和 Dr. Isaksson (他也是挪威国家食品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 可惜已于三年前去世)当年都是北欧有名的近红外和化学计量学的专家, 都为挪威的 CAMO 软件公司的 Unscrambler 写过软件。 Prof. Dr. Kim H. Esbensen 今天仍然与 CAMO 有合作关系。 正是由于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 Unscrambler 始终是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Chemometrics 的软件。后来美国也有不少科学家做了化学计量学的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和发展, 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Prof.S.D. Brown; Dr. D. Hopkins, 等等。现在在中国广泛使用的 Matlab 就是一款美国的产品。因为我在欧洲的工作时间比在美国的工作的时间长,与欧洲的近红外的发展和人员更熟一些。二十世纪以来近红外仪器公司的发展二十世纪时世界上的近红外仪器如果以分光技术为标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光栅的近红外光谱仪,还有一类是傅里叶转换的 FTNIR 近红外光谱仪。最早把近红外光谱仪商业化的是美国,第一台 Trans-reflectance 透射漫反射光栅式光谱仪应该是Dr.K. Norris 亲自参加设计的 NIRSystem 5000 或 6500 系列, 当年的 NIRSystem 公司在马里兰州的(Maryland ,Silver Spring)。 Dr.K. Norris 并且撰写了应用操作程续的软件。后来 NIRSystem 公司被丹麦一家做化学产品的企业 FOSS 收购,改名 FOSS NIRSystem, 生产线也被厂家搬到瑞典。去年NIRSystem 仪器公司又被转手卖给了瑞士的 Metrohm 仪器公司做子公司。90 年代初与 NIRSystem 同时走向市场的还有美国加州的 Guided Wave 公司的透视近红外光谱仪。Guided Wave 的创始人是做光纤起家的, 所以它的光迁是最好的。这种仪器的卖点是非常明确的, 专门做液体样品,可以同时测定六-八个通道的样品,是在线分析的首选。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中石化或中石油最早做汽油的辛烷值 Octane number 的仪器一定是 Guided Wave 的近红外的仪器。 Guided Wave 公司曾经与几个公司做过合作伙伴或做子公司, 比如 Ocean Optics 和 UOP,但是后来都分开了,如今还是自己做。因为公司小,资本有限,尽管仪器质量很好,确始终没能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在世界 5th ICNIRS 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大会照片( 2) 中,前排左边第二个人, 一个金发的女士,是另一家美国的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公司 IT Instrument 的总裁,名叫 Aviva , 非常能干的一个女性企业家。在竞争中沉浮多年,去年听说还参加了匹兹堡大会, 我离开公司后就没有再见过她。 现况不请楚。当年同时在国际市场的还有一家名字叫 “Brant+Luebbe” 的德国公司, 它的产品也是傅里叶转换的红外光谱仪器。由于它的产品质量没有过关, 在用户中口碑不好, 后来就慢慢的消失了。据说,它的一部份技术被后来美国的 Thermo 公司吸收发展,一部份被后来的瑞士的 Buchi company 吸收了利用了。AOTF -NIR Spectrometers 也在近红外光谱仪器市场崭露头角是二千年左右的事。它以没有移动的部件作为卖点。这个仪器原来是军用产品, 一块 TeO2的晶体用无线电波引起晶体震动的音响声波达到分光的目的。在中国有没有这款仪器我不太了解。近年来还有一家公司是专门做农产品测定的近红外光谱仪的, Perten company。据我所知,这台仪器的知识产权是 Dr. E. Stark 和 Dr. K. Stark 的。应该是一种稳定的仪器。Perkin Elmer 是美国的成熟的中红外光谱仪的厂家, 在美国分析仪器市场是长期独占鳌头的。最初它并没有加入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场家的竞争, 后来将近红外光谱波段加上去了,但是至今它也还不是把近红外光谱仪作为主要产

  • 【分享】近红外光谱在石油产品测试评定中的应用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对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质量指标的测试,有利于有效地利用石油资源、选择合理加工条件和提高石油产品质量。 对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质量指标的测定是依靠化学分析、模似台架等手段。这些方法无一例外地存在如样品分析周期长、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精确度差、对操作人员要求高、实验条件苛刻、费用高和操作人员需要量大等缺点,从而不适合在线分析和工厂的质量控制分析,影响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更不适合野外和快速分析。 于是,人们一直在探寻新的石油及石油产品的质量指标的测试方法,力求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仪器分析法在石油及其石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些方法测定的准确度及精度是鼓舞人心的,但普及存在一定困难1][/sup]。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被重新重视的分析方法2][/sup],应用日趋广泛,与化学计量学结合产生了现代近红外光谱学3][/sup],非常适合于烃类功能团分析。油品的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与油品中各种功能团及其量有着密切的关系,Meyers[4][/sup]和Honigs[5][/sup]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这点。[b]1 油品中结构功能团的分析[/b] 组成石油及石油产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石油产品主要结构基团有: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烯基、芳基。这些基团的测定,可用不同方法,如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法等。通过对烃类结构功能团的测定,可以完整地对有机烃类混合物进行表征,了解脂肪烃的支化程度、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取代程度及不饱和烃的含量。 近红外光谱可获得类似于'H NMR所取得的信息[6][/sup]。近红外光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有3个重要的特征:(1)仅有x—H基团(X=C、O、S、N、P)产生吸收;(2)由于不同的C—H键振动存在不同的非谐振性常数,各基团的近红外吸收谱带较基频区分离得好,这种现象称之为“Self-Cleaning Effect”;(3)吸收强度随谱带级次的增加而迅速减小。为充分利用“Self-Cleaning Effect”,通常选第二泛频区(1100~1250nm)分析烃类混合物中的结构功能团。分析时,采用1cm的吸收池测定未经稀释的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烃类的近红外吸收带的吸收系数与混合物中各功能团的浓度无关7][/sup]。研究发现,饱和基团与芳基的吸收谱带相距甚远;链烃与环烷烃的亚甲基吸收带差别较小,吸收系数相同,通常作为一种基团来测定;次甲基吸收谱带的位置相当稳定,位置的偏移主要是由亚甲基吸收谱带的重叠引起的。因此,对饱和CH基团的分析不存在任何问题。 1100~1250nm光谱区的烃类的近红外谱各功能团的最大吸收互不重叠,通过联立方程的方法求解烃类混合物中各种结构功能团的量8][/sup]。 对分子量为[size

  • 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有什么区别?

    近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有什么区别?咱们常规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似乎只可以液体测量?而我见到过近红外光谱可以液体测量,也可以固体直接扫描测量,红外光谱是不是像近红外一样的测量样品呢?

  • 有看头了!褚小立领衔近红外光谱分会17位专家编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战宝典》!

    好消息!褚小立领衔近红外光谱分会19位专家编著《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战宝典》!仪器信息网自2020年起组织业内知名专家、资深版主及专业编辑,以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为初衷,以平台海量精华内容为基础,经过专家的梳理、加工,将最常见的仪器问题、解决方法和资深用户的经验整理成册,特命名为《实战宝典》,旨在提升行业用户的仪器应用能力、加快个人职业成长,缓解行业实操型人才匮乏的现状,助力用户实现“宝典在手、仪器无忧”!2020年,已发布《水质分析实战宝典》、《气相色谱实战宝典》、《农残分析实战宝典》、《液相色谱实战宝典》、《乳品检测实战宝典》、《药物分析实战宝典》6册宝典,收录仪器类别包括了常用的气相、液相,应用领域涵盖了水质、农残、药物、乳品,深受4.4万用户喜爱。2021年,仪器信息网将陆续发布《原子吸收光谱实战宝典》、《液质联用实战宝典》、《气质联用实战宝典》、《实验室安全实战宝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战宝典》、《样品前处理实战宝典》、《土壤分析实战宝典》、《离子色谱实战宝典》、《PCR实战宝典》、《ICP-MS实战宝典》等分册,目前已有3.4万用户预订。未来,我们欢迎广大专家、用户积极报名加入《实战宝典》 “编委组”,发挥自己专业技能特长,与行业专家一起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帮助更多用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战宝典》编委专家阵容如下:特邀顾问: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主 编:褚小立,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副 主 编:李文龙,天津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 主 编:王家俊,云南中烟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编 委:卞希慧,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编 委:何鸿举,河南科技学院,院长助理编 委:黄越,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编 委:韩娅红,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编 委:李跑,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编 委:缪同群,上海新产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计总经理编 委:孙通,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编 委:王艳斌,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编 委:邢振,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编 委:闫晓剑,四川长虹公司,资深专家编 委:杨越,温州大学,讲师编 委:张进,贵州医科大学,副教授编 委:周新奇,谱育科技,经理编 委:邹振民,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战宝典》大纲目录如下:第一章概述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发展简史第二节 近红外光谱产生机理(概述)第三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第四节 近红外光谱及其分析技术的特点(优缺点)第五节 现代过程分析技术与近红外光谱技术问题与回答:1、为什么近红外光谱主要包含的是含氢基团的信息?2、为什么说吸收强度弱反倒是近红外光谱的一种技术优势?3、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物质的浓度是线性关系吗?4、哪段近红外光的穿透性较强?如何利用这段光?6、近红外光谱区域中哪段谱图包含的化学信息更丰富?7、为什么氢键在近红外光谱中很重要?8、为什么近红外光谱的转移吸收谱带较宽?5、为什么近红外光谱定量或定性分析大多需要化学计量学方法?9、为什么说近红外光谱是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10、哪些场合不太适合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11、在哪些应用场景近红外光谱最擅长?12、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前应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13、用好近红外光谱需要使用者具备哪些条件?14、近红外光谱与中红外光谱相比,各有哪些技术优势?15、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相比,各有哪些技术优势?16、近红外光谱与太赫兹光谱相比,各有哪些技术优势?17、近红外光谱与低场核磁相比,各有哪些技术优势?18、近红外光谱与Libs相比,各有哪些技术优势?19、一般情况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检测限能达到多少?…20、短波和长波近红外各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近红外光谱仪器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构成第二节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光类型第三节实验室型仪器第四节便携式和微型仪器第五节制造仪器的材料应用与仪器的性能指标第六节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测量软件第七节仪器的维护及校准AQ、PQ与OQ的应用问题与回答:1、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分别辨率重要吗?2、影响近红外光谱仪器噪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基于理论和实验依据,如何选择近红外光谱仪器?4、影响近红外光谱仪器之间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近红外光谱文件常见的格式有哪些?6、为什么有的仪器用纳米表示波长,有些用波数表示?7、为什么近红外光谱仪器的长期稳定性很重要?8、药典对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性能指标有何要求?9、光源需要定时更换吗?10、实验室型近红外光谱仪器日常维护有哪些?11、需要间隔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近红外光谱仪器的校准?12、氟化钙分束器与石英分束器的性能有何差异?13、氦氖激光激光器与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有何差异?14、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常用的光源有哪些?15、微型CCD近红外光谱仪的狭缝如何选择?与分辨率的关系如何?…第三章 测量附件与实验方法第一节 近红外光谱的测量方式第二节 常见的测量附件第三节 多种类型样品的制备第四节 光谱采集参数及其优化问题与回答:1、液体样本的近红外光谱通常采用哪些测量方式?2、固体样本的近红外光谱通常采用哪些测量方式?3、水果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漫反射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样品温度对近红外光谱测量有影响吗?6、近红外光谱能测量气体吗?7、使用光纤测量附件应注意哪些问题?8、透射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9、对于固体有哪些常见的样品制备方式?10、光谱采集参数如何优化?11、水分对近红外光谱测量有影响吗?12、采样杯、比色池光学材料对光谱重现性的影响?13、固体粉末粒径对光谱重现性有何影响?如何提高光谱的重现性?14、如何权衡近红外分析检测的效率与检测数据的“性价比”?15、漫反射和透射测量时,参比光谱如何选取?16、近红外光谱测量时,吸光度为什么会出现负数?…第四章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一节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构成第二节 取样与样品预处理系统第三节 在线测量方式第四节 在线工程项目的实施(包含过程化学计量学方法与过程建模)第五节 在线分析系统的管理与维护问题与回答:1、在线分析必须使用样品预处理吗?2、选择光纤探头或流通池应注意哪些问题?3、采用液体插入式漫反射探头应注意哪些问题?4、探头的安装位置应如何选取?5、固体在线取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手段获取有代表性的在线光谱?6、如何取到与光谱测量对应的在线样品?7、如何实现一台在线仪器测量多个检测点?8、在线分析校正模型是如何建立的?9、光纤的有效传输距离有多长?10、在线仪器的光谱背景是如何获取的?11、选择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应考虑哪些问题?12、医药企业对在线分析仪器有哪些特殊要求?13、传递带的漫反射测量应注意哪些问题?14、国内外涉及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标准有哪些?15、…第五章化学计量学方法与建模第一节 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第二节 定量分析建模的主要步骤第三节 定性分析建模的主要步骤第四节 化学计量学软件的主要功能第五节 商品化的化学计量学软件第六节 建模传递及其方法第七节 模型的评价第八节 模型的管理与维护第九节 近红外定量模型的转移与模型适应性拓展问题与回答:1、近红外光谱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能够超过参考方法吗?2、建模过程中光谱波段(波长)变量如何选择?3、PLS的最佳(适宜)主因子数如何选择?4、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何时选用非线性定量校正方法?6、建模过程中光谱预处理方法如选择?什么是异常样本?7、如何识别建模过程中的异常样本?8、如何识别预测过程中的异常样本?怎样判断近红外的预测结果是内插分析得到的?9、建立实用的模型需要多少个样本?10、模型如何维护?11、提高模型预测稳健性的方法有哪些?12、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的方法有哪些?13、何为有代表性的样本?如何选取?14、建模的样本越多越好吗?15、建模时先进行光谱预处理还是先选择(波段)波长选择?16、为什么要进行模型传递?17、进行模型传递需要哪些条件?在不同分光原理的近红外仪器上建立的模型可以相互传递吗?18、模型传递后还需要做那些工作?19、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不建模型吗?20、从PLS校正过程,如何解释校正模型的适应性?21、同一方法进行(波段)波长选择,每次(波段)波长选择结果不一致,如何处理?22、一般情况下,建模所用的波长变量数与样本数之间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3、近红外光谱的分析流程?24、定量模型的评价指标?25、定性模型的评价指标?…第六章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第一节 农业领域第二节 食品领域第三节 制药领域第四节 石油和化工领域第五节 纺织领域第六节 饲料领域第七节 烟草领域第八节 其他领域问题与回答:1、作为一名企业采购人员,如何选择合适的近红外光谱仪?2、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啤酒时一般采用哪种测量附件?3、目前关于近红外光谱的国家标准有哪些?4、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分析饲料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和实验室分析有多大误差?5、在饲料企业,近红外光谱在哪些环节可以被使用?6、在白酒企业,近红外光谱在哪些环节可以被

  • 【原创】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近红外与中红外光谱分析的区别 是介于可见区和中红外区间的电磁波,不同文献中对其波长范围的划分不尽相同,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定为700 nm至2500 nm。NIR常被化分为短波近红外(SW-NIR)和长波近红外(LW-NIR),其波段范围分别为700—1100 nm和1100—2500 nm。 1800年,Herschel 首次发现了NIR光谱区 1900年前后,NIR光谱仪器使用玻璃棱镜和胶片记录器,其光谱范围局限于700 nm—1600 nm。50年代的商品NIR光谱仪使用硫化铅光敏电阻作检测器,其波长范围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于定量分析,但,由于NIR消光系数低和谱带宽而解析困难,该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术对麦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进行研究,发现NIR光谱用于常规分析的实用价值。随计算机发展和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诞生,NIR和化学计量学结合产生了现代NIR光谱学。NIR最先应用于农业领域。80年代,光谱仪器制作和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被广泛应用于在工业和其它领域。近几届匹司堡分析仪器会议上,NIR已成为红外光谱分析报道的热点。NIR在线分析应用给石化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更是引人注目。 根据红外辐射在地球大气层中的传输特性,通常分为近红外(0.75μm到3μm)、中红外(3μm到30μm)、远红外(30μm到1000μm)。 主要区别是波长不同,应用领域不同。 红外吸收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化合物及其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样品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纯物质还是混合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进行红外分析。红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矿物、食品、环境、纤维、染料、粘合剂、油漆、毒物、药物等诸多方面,在未知化合物剖析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NIR)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高新分析技术,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分析专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学领域被誉为分析“巨人”,它的出现可以说带来了又一次分析技术的革命。 近红外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由于物质在该谱区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信号弱,谱带重叠,解析复杂,受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沉睡” 了近一个半世纪。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曾经在农副产品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各种新的分析技术的出现,加之经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暴露出的灵敏度低、抗干扰性差的弱点,使人们淡漠了该技术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进入了一个沉默的时期。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分析仪器的数字化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在解决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测样技术上所独有的特点,使人们重新认识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价值,[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各领域中的应用研究陆续展开。进入90年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全面展开,有关[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研究及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光在常规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在线分析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除一些专业分析工作人员以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还鲜为人知。但1995年以来已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并在仪器的研制、软件开发、基础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能够提供整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无几。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外许多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纷纷登陆中国,想在第一时间占领中国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市场。由此也可以看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炙手可热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未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所反映的样品基团、组成或物态信息与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组成或性质数据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其组成或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与常规分析技术不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必须通过建立校正模型(标定模型)来实现对未知样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体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并测量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二是采用标准或认可的参考方法测定所关心的组分或性质数据;三是将测量的光谱和基础数据,用适当的化学计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样品组分或性质的测定。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的工作过程可见,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包括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快速分析的技术要求,是缺一不可的。 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它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对被测样品完成一次[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采集测量,即可完成其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最多可达十余项指标)。光谱测量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坏样品;分析重现性好、成本低。对于经常的质量监控是十分经济且快速的,但对于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用。因为建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校正模型。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学键的信息,因此分析范围几乎可覆盖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独有的诸多优点,决定了它应用领域的广阔,使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许多行业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并逐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生命科学、制药、医学临床、农业、食品、饮料、烟草、纺织、造纸、化妆品、质量监督、环境保护、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领域可测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组成、十六烷值、闪点、冰点、凝固点、馏程、MTBE含量等;在农业领域可以测定谷物的蛋白质、糖、脂肪、纤维、水分含量等;在医药领域可以测定药品中有效成分,组成和含量;亦可进行样品的种类鉴别,如酒类和香水的真假辨别,环保废弃物的分检等。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这一先进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 如何选择近红外光谱仪

    如何选择近红外光谱仪

    初从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人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最好?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实际上,“最好”仪器的定义是很难确定的,“最好”的仪器也是不存在的。因为对某一特定的仪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是随着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 为了使[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必须按照详细的技术规格设计生产。下表反映的就是现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规范。当然也是使用者选择仪器时的主要依据。[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01/200601120941_12974_1638147_3.jpg[/img]以上摘自: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强冬梅.《现代[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46页

  • 近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光谱特征

    近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光谱特征

    近红外光是电磁波,它具有光的属性,即同时具有“波”“粒”二重性。从光源发出上海牙防所的近红外光照射到由一种或多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上,假如分子没有产生吸收,则光穿过样品,该物质分子为非红外活性分子,否则,为红外活性分子。只有红外活性分子中的键才能与近红外光子发生作用,产生近红外光谱吸收。所有近红外光谱的吸收谱带都是中红外吸收基频(4000~1600cm-1)的倍频及合频,由于分子的合频、倍频振动是跃迁禁阻的,谱带强度较弱。  正是近红外光谱具有:近红外区域的信号能量较弱,具有漫反射、散射、穿透深度大、透过玻璃不产生吸收等特征,赋予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一些独特的魅力,如样品可以不经过预处理,直接检测种植牙各种类型的样品,除液体外,还可检测粉末、纤维、糊状、乳状等形式样品。同时,构成近红外谱带的背景非常复杂,从近红外提取的是弱信号,通常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享交流

    2014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回想自己2004年大学刚毕业就加入英贤仪器,从此踏上了近红外光谱分析之路,2007年并入聚光科技,2012年离开聚光科技,2013年加入科丰恒业,风风雨雨也快10年了。现在年纪大了,也算步入中年了,看到很多新生力量投入到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当中,真心希望他们不要重走我们以前的弯路,希望靠自己的力量能给与他们帮助。2013年本人就职北京科丰恒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化学计量学软件,配合公司仪器使用,同时研发一款手持式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已经公开发售),刚才看到陈斌老师7月份研发了JDSU与安卓的联合应用,看来我们对未来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小型化的想法是一致的。有关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方面的问题,大家可以在论坛中一起交流探讨。

  • 【分享】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

    目录信息 第一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发展概况 1.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发展过程 1.1.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发展 1.1.2计算技术的发展 1.1.3应用领域的发展 1.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分析基础 1.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产生及光谱特征 2.1近红外分子振动光谱 2.2有机化合物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特征 2.2.1C—H键的谱带归属 2.2.2C=O键的谱带归属 2.2.3O—H键的谱带归属 2.2.4N—H键的谱带归属 2.2.5水的吸收 2.3部分有机化合物、水及石油产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图 2.3.1异辛烷 2.3.2正己烷 2.3.31-十四烯 2.3.4乙醚 2.3.5丙酮 2.3.6乙醇 2.3.7二乙胺 http://book.hzu.edu.cn/book.htm?245652.3.8苯 2.3.9甲苯 2.3.10乙酸 2.3.11乙酸乙酯 2.3.12水 2.3.13汽油 2.3.14柴油 2.3.15煤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1引言 3.1.1概述 3.1.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1.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基本结构 3.1.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主要类型 3.1.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的选型 3.2滤光片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3光栅扫描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4傅立叶变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5声光可调滤光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5.1测量原理 3.5.2基本结构 3.6多通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 3.7[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中的检测器 3.8[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3.8.1校正集样品的设定及光谱的预处理 3.8.2定性或定量校正模型的建立 3.8.3未知样品组成或性质的预测 3.9[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器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实验技术 4.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的样品 4.1.1采样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1.2样品的处理 4.1.3样品的装载 4.1.4校正样品集的选择 4.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中的常规分析技术 4.2.1液体样品分析 4.2.2固体、半固体样品的分析 4.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漫反射分析技术 4.3.1漫反射分析定量原理 4.3.2影响漫反射分析的主要因素 4.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的测样器件 4.4.1透射分析的测样器件 4.4.2漫反射分析的测样器件 4.5光纤技术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的应用 4.5.1光纤导光原理 4.5.2光纤材料 4.5.3光纤测样器件 4.5.4光纤测样器件与光谱仪器的连接 参考文献 第五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线过程分析技术 5.1过程分析发展的5个阶段 5.1.1离线分析 5.1.2现场分析 5.1.3侧线在线分析 5.1.4定位实时在线分析 5.1.5非接触性分析 5.2液体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过程分析技术 5.2.1影响液体样品过程分析的因素 5.2.2液体样品的光谱采集方式 5.3固体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过程分析技术 5.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在过程分析中的应用举例 5.4.1面粉[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线分析系统 5.4.2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在线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6.1引言 6.2光谱分析与比尔定律 6.3线性代数基础知识 6.3.1矢量 6.3.2矩阵 6.4数理统计基础知识 6.4.1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6.4.2正态分布(高斯分布) 6.4.3均值与方差 6.4.4协方差与协方差矩阵 6.5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 6.5.1一元回归分析 6.5.2多元回归分析 6.6主成分分析 6.6.1二维空间中的主成分分析 6.6.2多维空间中的主成分分析 6.6.3主成分分析算法 6.7常用多变量校正方法 6.7.1多元线性回归法 6.7.2主成分回归法 6.7.3偏最小二乘法 6.7.4主成分数的确定 6.8模式识别 6.8.1数据预处理及常用参数计算公式 6.8.2作图方法 6.8.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常用的模式识别算法 6.9人工神经网络 参考文献 第七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定性及定量分析 7.1定量分析的步骤 7.1.1校正模型训练集样品的选择 7.1.2用标准方法测定样品物化性质 7.1.3测量光谱数据 7.1.4光谱的预处理 7.1.5建立校正模型 7.1.6校正模型的验证 7.1.7分析样品 7.1.8定量分析的流程 7.1.9[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测定柴油十六烷值应用举例 7.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误差来源 7.3定性判别分析 7.3.1基于有限波长的方法 7.3.2基于全谱的方法 7.3.3具体分析步骤 7.3.4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8.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用于石油化工产品分析的光谱基础 8.2燃料油的组成及性质分析 8.2.1汽油的组成及性质测定 8.2.2喷气燃料的组成及性质测定 8.2.3柴油的组成及性质测定 8.3润滑油的组成及性质分析 8.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8.4.1在原油蒸馏装置中的应用 8.4.2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应用 8.4.3在蒸汽裂解装置中的应用 8.5[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高分子合成及加工中的应用 8.5.1聚合过程的监测 8.5.2聚合物化学组成的测定 8.5.3聚合物结构的测定 8.5.4聚合物物性指标的测定 8.5.5聚合物类型的判别分析 8.5.6在合成纤维工业中的应用 8.6[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基本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9.1[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9.1.1粮食和饲料 9.1.2肉类和奶制品 9.1.3水果和蔬菜 9.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9.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在制药工业及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9.3.1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9.3.2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1化学计量学期刊名录 附录2化学计量学研究机构和团体名录 附录3技术术语缩写词汇表

  • 【原创大赛】近红外光谱与温度的完美邂逅

    【原创大赛】近红外光谱与温度的完美邂逅

    在几年前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偶然发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强度会随温度改变。随着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之间存在定量关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的邂逅,使我们课题组成功发展了温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当然,这个技术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研与实践。[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不仅体现了结构、官能团等分子本身的特征,还体现了诸如氢键等分子内和分子间作用力。这些作用力会影响分子键及其振动模式,而这些作用力本身容易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温度变化会导致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进而带来振动光谱的变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作为一种振动光谱,必然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带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变化,进而影响多元校正模型的预测能力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带来物质结构的改变,如氢键强度的变化、高聚物的分解等。从而,在连续改变温度的条件下测得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体现了物质的结构变化和分解过程。这就为物质结构分析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因此,有关温度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同时,[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已应用于过程分析和结构分析,从而扩大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应用范围。[align=left]然而,在定量分析方面,科学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消除温度效应的影响,其中,对温度变化进行校正是消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温度效应最直接的办法。分段直接校正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已用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中温度不敏感模型的建立,并成功地应用于水溶液中葡萄糖、蛋白质等物质的分析。然而,温度变化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影响并非完全是负面的。Peinado等提出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温度效应来产生三维数据,并应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三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样品温度进行建模和预测,而且,可以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的温度效应转化为可利用的参数,应用于样品浓度的定量分析。我们课题组考察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研究中考察了水、乙醇等常用溶剂及其混合溶液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别基于偏最小二乘(PLS)和多级同时成分分析(MSCA)建立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的定量关系模型(QSTR),并利用模型对溶液中各组分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align][align=center][img=温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用于定量分析,690,19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081704067733_6411_2695586_3.png!w690x193.jpg[/img][/align][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温度的完美邂逅,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探寻科学真谛的工具。我们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利用温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进行物质的定量和结构分析。

  •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一)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会议上[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 AAC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 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应用模型的研发)的公司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型经济与建立节约型社会方针的确定与贯彻我国生产、科研、教学领域和市场对产品的检测与控制要求迫切,按照国际经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将是一种首选技术。随着国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仪[/color][/url]的研制和生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技术在分析界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应用。 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与常规光谱分析方法的不同 通常可以把基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称为常规光谱分析,[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由于谱区信息的不同,方法和仪器的不同使其与常规光谱分析有很大的差别。2.1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谱区的不同 近红外谱区的波长介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该谱区的分析兼备了中红外谱区信息量丰富的优点与可见谱区使用方便的优点。 与中红外谱区一样,[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利用分子振动的信息,但本谱区主要是振动的倍频与合频信息,此谱区分析几乎可以实现所有与含氢基团有关的样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某些生物性质等多项目分析或同时分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解决全球农业分析潜力”的当代分析方法。 与紫外、可见、中红外谱区相比,物质对近红外谱区吸收的能力较弱,该谱区可以透入样品内部,取得样品内部的信息,因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样品可以不需要或者只要少量的物理前处理,便可用于各种快速分析,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的无损分析。2.2[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方法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要求样品通过前处理,使组分和浓度调整后再进行分析。仪器测试结果只是给出样品对某一波长吸光度,吸光度和待测量(如浓度)间的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常规光谱分析只要仪器给出准确的吸光度,即可由用户自行建立的个性化工作曲线(属于各台仪器特定分析方法的)得到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是在复杂、重叠、变动的背景下提取弱信息,复杂样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和待测量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间接关系;[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必须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用全部波长点和待测量进行多元关联,建立光谱与待测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依靠数学模型由光谱计算样品的待测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不仅要给出吸光度,还须捆绑数学模型才能得到待测量。2.3[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的不同 常规光谱分析一般由用户自备标样后测定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每种工作曲线只相对于某台仪器使用,这种分析属于相对分析,相对分析可以通过个性化的工作曲线校正仪器与方法的某些系统偏差,因而对仪器的精确度要求较高;相对于仪器的波长、吸光度准确度的要求较低。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依靠捆绑的数学模型,直接计算出样品的待测量,这种分析属于绝对分析,绝对分析对仪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要求较高。但用户可以对不经过前处理的样品直接分析待测量。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比较复杂、烦琐,为了避免用户自行建立个性化数学模型,厂家必须克服仪器的台间差异,为仪器捆绑统一的数学模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分析仪器要求整合精密、稳定的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并需要资源、分析方法与分析经验等条件的集合才能实现,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分析技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