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

仪器信息网近红外光谱学术会专题为您整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近红外光谱学术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话题讨论。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相关的资讯

  • 近红外光谱厂商齐聚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本次会议中,国内外著名的近红外光谱仪生产商纷纷前来展示了本公司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能提供的仪器及解决方案。以下是本次展会中部分参展仪器厂商的展位照片。   同时,在本次会议上多家厂商做报告介绍了最新的近红外光谱仪器和技术,如赛默飞的《ThermoFisher近红外产品及其应用简介》;布鲁克的《最新产品及其应用介绍》;福斯的《近红外网络化技术及应用》;聚光科技的《近红外应用影响因素解析》;凯元盛世的《基于MEMS技术的Axsun近红外光谱仪》;JDSU的《线性可变滤光片近红外光谱仪》;珀金埃尔默的《近红外成像系统最新进展与行业应用》;济南金宏利的《AOTF近红外现代技术》。   另外,在本次会议中,布鲁克特别举办了招待晚宴,答谢广大用户的支持。 布鲁克招待晚宴
  • 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厂商将悉数齐聚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出炉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相关的活动。自2006年第一届会议成功召开以来,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回眸过去近20年的历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其陪伴并带动了一大批近红外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二十年回眸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9月相聚北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会议第三轮通知: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附会议日程)会议注册网站::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会议日程:日期 时间日程地点2024年9月24-25日 全天 主会场: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 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0-22日全天分场活动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兰苑路五号2024年9月23日14:30-17:00分场活动2:《T/CIS 17006-2022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专题宣讲会三层 清朝厅2024年9月23日20:00-21:00同期活动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委员会议一层 宋朝AB厅2024年9月24-25日8:00-17:00同期活动2:近红外光谱仪器展一层 序 厅2024年9月24日19:20-19:50同期活动3:“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5日13:30-18:00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一层 唐朝厅附件: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 拟定 ).pdf展位图一览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最新通知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定于2012年9月12日在桂林召开,应大家要求会议征文截稿日期推迟到8月18日,具体内容请访问网站:http://nir2012.ccnirs.org NIR2012大会组委会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 年9 月13 日(周四)~15日(周六)在广西桂林举办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 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体标准  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 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三线表”。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 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2 年7 月25 日。   (4)投递方式   ①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②也可登陆“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进行投稿。   详细请见: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关于召开“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征文通知)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尤其是在流程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多。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始积极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出版了多本专著,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为这项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做了有力的推动,开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崭新局面,并且在仪器硬件、化学计量学软件、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一定创新。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年9月下旬在广西桂林举办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同期,还将举办每年一期的近红外分析应用技术培训班。热忱欢迎各位专家和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和参会,并提出有益建议。   一、 会议主题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理论   2) 近红外分析仪器核心部件的研发   3) 化学计量学研究及应用   4)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其它新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   5)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应用(食品、农业、制药、石化、烟草等)   二、 论文征集   1) 征文范围   本次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杂志发表。   2) 论文要求   本次学术会议征集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摘要正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格式要求:题目(三号黑体居中)、作者(四号仿宋居中)、单位(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正文(五号宋体字,单倍行距)、关键词(左起顶格)、参考文献(左起顶格),页边距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位3cm。   3) 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自第一轮通知发布之日起,截止日期为2012年7月5日   4) 投递方式   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三、 其它事宜   会议报名和企业参会等事宜请见2012年2月发布的第二轮通知,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四、 联系方式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联系人:褚小立 电话:13501215398,010-8236834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1年12月01日
  • 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开幕,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将对本次会议进行专题报道。   自2006年开始举办以来,会议一直致力于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 会议现场 嘉宾   主席台就坐的嘉宾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闫成德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研究员、科技部条财司郑健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周怀营教授、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辉华教授。 近红外光谱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首先播放了大会主席陆婉珍院士的视频致辞,陆院士在致辞中提到:“自从2006年第一届会议召开以来,全国各地从事近红外光谱研发和应用的人员在日益增多,我们的工作在不断深入。目前的应用范围已经涉及饲料、食品、烟草、石油、化工、农产品、林业和纺织等诸多领域。”   “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自身的特点,从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做到仪器、软件、方法的一体化,正是如此,这一技术的研究内容更多,科研人员付出的劳动也更艰苦。好在我们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转变生产方式、注重环保、重视精细管理”等要求,这一省时省力的分析技术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强有力工具。因此,我常想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目前应处在一个鼎盛时期的前夜。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尤其是光谱仪硬件,一定会变得更稳定、更一致、更小型化、成本也会更低廉。在这个基础上,必将出现各种稳健、实用的分析模型。有了这两个基础后,我们一定会在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   随后,科技部条财司郑健博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研究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周怀营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闫成德研究员、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等嘉宾分别致开幕辞。 科技部条财司郑健博士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研究员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周怀营教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闫成德研究员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   各位嘉宾对本届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指出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迅速,有着巨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近红外光谱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技部计划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2012年11月27-29日,由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申请的题为“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和发展战略”香山科学会议将在北京香山举行。由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国内外发展最快的分析技术之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决定将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拉曼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成立“过程分析技术分会”,近期将向科协提出申请。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需要硬件、软件、模型、数据库建设、方法开发等各个环节协同配合,其研究要与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解决更多的实际应用问题,服务民生。 会议合影   本届大会邀请了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及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同时还邀请了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并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展示最新的产品与技术。会议同期还将举行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有关本届会议的详细信息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   附录: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日程安排大会报告题目公布
  •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高速发展——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北京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张倩 高翔 崔程(导师:吴静珠)2022年10月20~22日,为期三天的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此次会议全力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了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本次会议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近3000人报名参会,会议规模再创新高。此次会议共安排了80余场报告,内容涵盖了化学计量学方法、仪器与测量附件、光谱成像与过程分析,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食品、化工、制药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进展,为参会人员呈现了一场既有深度亦有广度的学术盛宴。以下从多种角度介绍本次会议亮点及参加会议的心得体会。首次邀请国外学者进行汇报,扩充国际视角本次会议,不仅汇集了数十位近红外领域顶尖的国内专家,还邀请了四位国际知名教授、专家站在国际视角,现场分享近红外技术的最新发展。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的Satoru Tsuchikawa教授带来了题为《State-of-Art NIR Imaging Research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的报告,详细讲述近红外成像技术在农业和林业的研究进展;来自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的报告题目为《Identification of gallbladder cancer through NIR analysis of bil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microplastics captured in perfluorocarbon》,通过对于胆汁的近红外分析和定量检测来诊断胆囊癌,展现了近红外光谱在疾病筛查领域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来自西班牙Córdoba-UCO大学的Dolores Pérez-Marín教授分享了报告《Current Trends in The Use of NIRS Spectroscopy for The Control of Agrifood Products and Processes》,介绍了在农产品、食品品质和生产过程控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趋势;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分析化学和放射化学研究所所长Christian Wolfgang Huck教授针对微型光谱仪的现状与未来带来了题为《Present and Future of Miniaturized NIR-Spectrometers Combined with Challenging Data Management Strategies》的精彩汇报,介绍了近年来不同分光原理的微型光谱仪应用领域发展及智能化水平提升等趋势。数十位资深近红外专家相聚云端,现场分享最新的研究进展本次会议十余位在近红外检测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教授分享了自己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十余年的经历、经验和心得体会,为青年学者进行后续的研究提供经验与启发。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的需求,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涉及的化学计量学方法,阐述化学计量学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化学计量学的核心是正确的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而从数据中获取与分析目标相关的信息,理解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原理是保障正确使用的关键,邵教授通过将建模流程拆分,在数据集及评价、建模方法、模型评价与验证、模型监控等步骤中说明如何在近红外光谱分析实践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家俊高工结合自己从事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叶原料、辅助材料质量控制与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经验,从近红外光谱定量定性分析与标准、近红外光谱分析网络化与数据挖掘应用、天然样品高质量光谱的测量与参考数据测定、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和模型应用和维护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同时也展望了大数据时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网络化的应用前景,给青年学者提出希冀。华东理工大学的杜一平教授带来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杜教授通过对低浓度组分检测的深度思考,从样品中浓度相关性的角度探讨NIR模型的本质。他提出当样品中存在与被测组分浓度具有相关性的组分时,模型可以“借助”这种关系提升模型性能,样品组成改变时,相关性组分对模型的影响可能影响到模型预测精度,该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模型、变量选择结果、模型维护方法以及注意模型更新等。海南大学的云永欢副教授做了题为《我与近红外光谱的十年:从基础理论、方法开发到应用研究》的报告,将自己从开始接触近红外光谱到现在取得的成果和总结的经验精炼在20分钟内向大家进行了分享,给正在学习和进行近红外领域相关研究的在校研究生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聚焦近红外技术在食品安全、生物制药、化学化工等热门领域的最新应用本次会议不仅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而且对食品安全、生物制药、生命科学、材料等目前最热门的应用领域进行深入探讨。近红外技术在水果分级检测中应用日趋广泛。来自北京市农林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的李江波研究员进行了题为《水果内部质量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与设备》的报告。针对近红外光在水果组织中传输存在多重散射和吸收,导致水果内部有效光谱信息难以准确、稳定获取的问题,建立了水果内部光传输特性分析系统,解析了近红外光在水果内部传输机理,提出了逐步切片结合最小二乘拟合的近红外光在水果组织中穿透深度分析法,保证了近红外光谱信号的可靠获取。湖南农业大学李跑教授利用近红外光对果皮穿透能力对柑橘品种、柑橘产地、柑橘霉变进行定性无损检测:对于不同品种的柑橘鉴别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Fisher线性判别模型(PCA-FLD)+6点平均光谱(赤道4点+顶部+底部)最终实现100%鉴别率,使用同样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柑橘进行鉴别,最终结果依然非常优秀;对于霉变柑橘检测,研究了不同波段(长短波段)柑橘近红外光谱对霉变模型的影响,并指出:在建模过程中发现短波近红外光虽然穿透性要强于长波近红外,但长波近红外光建模效果要优于短波近红外。在食品行业近红外技术的应用日渐成熟。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的应用专家杨海龙结合福斯华三款近红外光谱仪在肉类行业、谷物交易加工行业以及制糖行业的应用,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进行了分享。温州大学的黄光造老师利用一类自编码器结合近红外光谱实现对奶粉中掺假的检测。四川长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刘浩工程师深入探讨了近红外光谱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酒醅的快速检测,可为酿酒生产现场及时提供数据。通过组合不同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参数选择、PLS成份数建立定量模型,可以选择出酒醅的水分、酸度、淀粉、残糖的最佳建模方法;自主研发的光谱智能APP可以实现账号管理、光谱采集、光谱曲线绘制、云端模型调用和结果展示等功能。相较于传统实验室,其具有体积小巧、轻便、易携带等优点,非常适合对酿酒车间酒醅进行现场快速检测。近红外光谱在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药物连续化生产正在成为国际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自山东大学的李连副研究员分享了报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在线应用研究探索》,以光谱稳定获取、光谱-物料实时对应、光谱模型建立等方面为着力突破点,重点介绍了山东大学药物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团队,应用NIRS在药物生产在线分析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研究成果。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吴晨璐进行了题为《多光谱数据融合用于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检测》,该报告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的数据融合方法,以可溶性固含量和总黄酮为指标的用于检测双黄连口服液质量的方法。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龙若兰进行了题为《藏药五脉绿绒蒿提取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的近红外在线检测》的报告,该研究以提升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在线检测精度为目标,为中药材在线检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工程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崔同灿进行了题为《草药NIRS指纹图谱转换为HPLC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研究》。在草药的流通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同批次的药材之间质量波动较大,该报告以菊花和天麻为例,研究不同校准转移方法实现NIRS指纹图谱转换为HPLC指纹图谱的适用性和可靠性。该研究探索了具有不同分析信号的不同类型仪器之间的校正转移的可行性,以期解决草药快速质量评价和成分含量预评估任务,为草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拉曼光谱成像、高光谱成像、微波频谱分析等多领域的光谱分析技术全面发展 此次会议交流不仅仅限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于其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也展开了多组报告,对拉曼光谱成像、高光谱成像、微波频谱分析和介电光谱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及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应用进行了介绍。来自武汉轻工大学的四位研究生分别基于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做了多种研究。肖晓枫同学以小龙虾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微塑料在小龙虾体内的传递途径和累积过程,并利用拉曼成像结合图像处理用于识别和可视化不同小龙虾组织中的微塑料,基于此估计微塑料的污染水平。梅婷娜同学建立了一种基于拉曼成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高效方法,以同时识别滤袋在浸泡过程中释放出的各种MPs。吕静雯同学以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为研究对象,模拟了油炸行业的煎炸过程,将拉曼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定量监测油炸过程中油的降解。徐梦婷同学通过拉曼峰强度建模成功地将山茶油与低价植物油和掺假山茶油区分开,预测成功率达95%以上,为山茶油鉴别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龙园做了题为《拉曼高光谱用于玉米种子霉变筛选检测研究》的报告:将拉曼高光谱应用于玉米种子霉变样本筛选,结果表明基于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结合胚面和非胚面权重比例为3:7构建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精度最佳,测试集精度可达90.63%。来自西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郭梦君做了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随机森林的水中多环芳烃定量分析》的报告,报告表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合RF可以实现水中多环芳烃的快速准确检测。随着微波电子学和微波测量技术的发展,微波频谱分析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快速无损测量技术。微波频谱分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的水分含量测量,包括粮食作物、轻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等。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田军博士设计了一款煤炭水分含量智能测量系统,其将微波频谱分析与距离加权K近邻(DW-KNN)算法相结合,实现了煤炭水分含量的快速无损测量。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罗旭东针对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做了题为《高光谱实时分类技术在机器视觉中的应用和发展》的报告,介绍了针对高光谱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数据,数据量巨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来自北京工商大学崔程同学在其报告《基于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的花生冻伤检测》中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花生是否冻伤进行定性检测研究,采用四种变量选择方法CARS、SPA、VCPA-IRIV、VCPA-G在全谱范围内选择出与花生冻伤相关的特征波长,并按照每个波长变量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组合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最终在保证一定判别准确率前提下筛选表征花生冻伤的特征波长,并通过光谱吸收峰解析花生冻伤光谱检测机理。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杨可博士和朱杰亮同学报告了使用介电光谱检测牛初乳中掺假的检测研究,介电光谱具有波长长、在乳中穿透深度大、散射影响小等优点,在非均质乳的在线检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杨可博士通过建立基于近红外光谱和介电光谱的初乳成熟乳含量定量鉴别模型来比较近红外光谱和介电光谱在定量鉴别掺假初乳中的性能。研究显示NIRS和DS均能清晰识别初乳中成熟乳的比例,但两种方法的识别特征完全不同。DS比NIRS能更好地预测初乳中成熟乳的掺假,在非均质液体食品的快速定量分析中具有良好的潜力;朱杰亮同学建立了一种基于介电光谱的成熟乳初乳掺假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利用合理的算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机理。多种最新检测仪器亮相,助力近红外光谱检测发展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离不开仪器技术的进步,本次会议得到了12家国内外知名仪器公司的大力支持,多家仪器企业也派出资深技术人员现场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来自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兰树明做了题为《颗粒样品NIR漫反射光谱提高采样精度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一种颗粒样品提高采样精度的方法,研究漫反射光谱化学计量学结果与粒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大光斑侧照式混合光学采样方法,扫描全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信息,并将颗粒产生的随机光谱噪声通过简单的平均方法实现有效抑制,提高颗粒样品的分析精度,使颗粒样品无需粉碎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分析结果。海洋光谱的晏彬彬分享了如何在科研和生产中选择适合的近红外光纤光谱仪,介绍了海洋光学多款新款小微型近红外光谱仪,以大波段范围、高灵敏度、全谱波段信号优化为主要升级目标,有效的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数据的可靠性。珀金埃尔默仪器公司的资深产品专员郁露也介绍了珀金埃尔默近(中)红外产品及应用进展。在大会组委会努力不懈的组织与全国近红外技术用户的热情参与下,第九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顺利闭幕。会议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持续、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了业内交流,提高了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会议不仅有国外专家的研究分享,还有国内从业数十年的资深专家传授经验,更有数位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和在读学生在本次会议中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了解、质疑,到认可,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实践,现在已经逐渐被各领域用户接受、认可,目前近红外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还处在迅速上升阶段。这不但得益于老一辈专家打下的坚实基础,更需要年轻学者和学生的不断进取。会议开幕式上获得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 的各位老师以及会议闭幕式评选的12位获得优秀青年报告奖的青年学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会议语言为英文。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经讨论决定,本届会议通过网络线上的方式举办。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会进行深入交流,热忱欢迎国内外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投稿、参会。  一、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光谱学、近红外光谱仪器及其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摘要)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收入本次大会的摘要论文集。  (2)论文(摘要)长短要求A4纸2页  请严格按照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提供的“NIR2021-Abstract-template”模板,采用英文进行撰写。论文(摘要)的作用是确定录用为大会报告还是墙报。  (3)论文(摘要)征集截稿日期:2021 年5月31日。  (4)投递方式  请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提交论文(Word文件)。  (5)论文第一作者默认为口头报告的报告人。  (6)拟由Springer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大会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采取会后约稿方式进行,不收取费用,预计2022年中旬正式出版,全球发行。  二、会议形式  本届会议全部采取网络线上会议、口头报告和线上墙报的形式,设立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大会报告等口头报告,评选“优秀墙报奖”,颁发证书。  会议方式: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会议平台”,具体方式及操作另行通知。  三、会议注册  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进行注册。  会议收取注册费:ICNIRS会员人民币800 元/人,在读学生人民币650 元/人,其他人员人民币1050 元/人。  国内参会人员请将注册费通过银行汇至以下账户:  户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开户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新桥支行  开户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 号  账号:020000 43090 14464 348  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6 号锦秋国际大厦A 座2311  电话:010-82800701(财务部)  请在汇款备注上务必注明汇款单位、参会人的姓名,并注明“国际近红外会议”。  四、重要时间  Call for Abstracts:1 January 2021  Registration Opens:1 January 2021  Close Abstracts:31May 2021  Advised of Outcome:30 June 2021  Registration Closes:30 August 2021  Conference Days :17-21 October 2021  五、其它事宜  会议同期将举行近红外光谱在线展,以在线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诚挚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相关的仪器设备公司参会交流。其他会议事宜,网上注册和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会议网站上发布,敬请关注。  六、联系方式  会务联系人:叶 建 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  赞助联系人:魏晖浩 手机:13552834693 mail:weihh@instrument.com.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2021年1月28 日  附件: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20200128.pdf
  • 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9月24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报道。 会议现场   嘉宾寄语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名誉理事长分别致辞。 陆婉珍院士   陆婉珍院士指出,我们应该在仪器硬件方面继续扎扎实实的做工作,保证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同时,陆婉珍院士还提到目前较新的想法,即将手机作为近红外光谱探头,个人可以进行很多检测工作,并且已经有相关的财团投资该项目,预计两三年后该想法会成为现实。如果这一想法成功,广大群众可以通过光谱对周围环境进行快速检测。   对于这种新想法,陆婉珍院士觉得对于我们有两个提示,一是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可以监督自己生活环境变为可能 二是对于新思想、新技术,我们决不能放弃,必须紧紧跟随,并且只有利用这些新技术,我们才能走在前列、走入最先进的方阵。致辞的最后,陆婉珍院士预祝中国的近红外光谱不断地走在最先进的方阵中。 闫成德名誉理事长   闫成德理事长的致辞中则提到,据最近的中国科协沙龙上发布的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创新思维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50%来自于学术会议上思想的碰撞、闪光。所以,如何举办学术会议至关重要,闫成德理事长认为,非常的宽松、非常的自由,有质疑、有辩论、有讨论的学术会议才最适合思想的碰撞,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而据他多次参加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感受,20年来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队伍越来越壮大、水平越来越高 不过技术层面的交流较多,而对应用基础的关注稍觉不够。但是,我国近红外光谱的专家们参加国际相关会议较多,对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基础等方面了解的较多,并且,能够传达到国内的学术会议上。闫成德理事长希望,中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越来越有活力、有凝聚力、有更多的创新思维。   学术交流:方法学研究、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 近红外光谱分会 袁洪福理事长   关于此次会议的内容层面,袁洪福教授谈到,从本次会议上交流的报告内容可以看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学研究、应用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细致。   关于方法学中重要的一个方面&mdash &mdash 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本次会议有多个报告涉及。如:对于处理近红外光谱的大数据,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分别行波长选择、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和模型转移方法三方面开展了研究。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将三维光谱分析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多维校正等方法相结合,实现复杂体系的数学分离,能对多个样品中待测多组分进行直接快速同时定量分析。袁洪福教授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变量的分类识别新方法:使用KL变换提取特征变量,这种KL-BP模型法,使建立的模型较目前常用的模型分类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次会议中关于应用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多,有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的&ldquo 基于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中药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研究&rdquo ,山东大学臧恒昌教授的&ldquo 近红外光谱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rdquo ,华东理工大学倪力军教授的&ldquo 近红外光谱结合非线性模式识别方法进行牛奶中掺假物质的判别&rdquo ,中国农业大学李军会教授的&ldquo 烟叶品质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方法&rdquo 等。   另外,此次会议上来自于企业的用户报告主要有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的两个报告,报告内容主要集中在饲料行业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据介绍,国内饲料总产量排名靠前的大型饲料企业集团均在使用近红外分析仪,多的百台,少的也有数台。而部分中小型饲料企业也尝试着使用了一台或者几台近红外分析仪。仪器品牌主要有FOSS、BRUKER、ThermoFisher、BUCHI、聚光科技等。大多数饲料企业仅使用实验室型的近红外分析仪,大部分用于饲料原料的进厂验收及饲料产品的出厂检验工作 少数企业正在或即将使用工业在线式近红外。   不过此次会议上,关于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新进展的报告很少。但是,在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高工在新撰写的一篇综述&ldquo 近五年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rdquo 中提到,我国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呈现出了向小型、微型化和专用型仪器分析方向发展的趋势。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基于MEMS技术研制出了多种分光类型的小型或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实验样机,专用仪器方面也是如此。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制主要有水果筛选、固体颗粒检测等。 近红外光谱分会 刘慧颖常务副理事长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通过大会报告、墙报、论文、仪器展览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大家对近红外光谱更深层次的理解。据刘慧颖高工介绍,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近250人,超过以往各届 会上共做了50个交流报告 会议收集论文117篇 墙报展示22篇 赛默飞、布鲁克、瑞士万通、聚光科技等13家国内外相关的仪器公司参加同期的展览会。(撰稿人:刘丰秋)
  • 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三轮)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会议语言为英文。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经讨论决定,本届会议通过网络线上的方式举办。  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会进行深入交流,热忱欢迎国内外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投稿、参会。  一、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光谱学、近红外光谱仪器及其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摘要)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收入本次大会的摘要论文集。  (2)论文(摘要)长短要求A4纸2页  请严格按照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 )提供的“NIR2021-Abstract-template”模板,采用英文进行撰写。论文(摘要)的作用是确定录用为大会报告还是墙报。  (3)论文(摘要)征集截稿日期:2021 年5月31日。  (4)投递方式  请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 )提交论文(Word文件)。  (5)论文第一作者默认为口头报告的报告人。  (6)大会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由国际Springer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会议论文集论文(全文)采取会后约稿方式进行,不收取费用,预计2022年中旬正式出版,全球发行。  二、会议形式  本届会议全部采取网络线上会议、口头报告和线上墙报的形式,设立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大会报告等口头报告,评选“优秀墙报奖”,颁发证书。  会议方式: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会议平台”,具体方式及操作另行通知。  三、会议注册  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进行注册。  会议收取注册费:ICNIRS会员人民币800 元/人,在读学生人民币650 元/人,其他人员人民币1050 元/人。  请按照会议网站的提示缴费,若采用汇款方式,请在汇款备注上务必注明汇款单位、参会人的姓名,并注明“国际近红外会议”。  四、重要时间  Call for Abstracts:1 January 2021  Registration Opens:1 January 2021  Close Abstracts:31May 2021  Advised of Outcome:30 June 2021  Registration Closes:30 August 2021  Conference Days :17-21 October 2021  五、其它事宜  会议同期将举行近红外光谱在线展,以在线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诚挚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相关的仪器设备公司参会交流。其他会议事宜,网上注册和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会议网站上发布,敬请关注。  六、联系方式  会务联系人:叶 建 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  赞助联系人:魏晖浩 手机:13552834693 mail:weihh@instrument.com.c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  2021年5月10 日
  • 高光谱成像和深度学习成为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热门话题——参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心得体会
    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王瑶 吴德云 石梓彤 赵子贞 (指导教师:卞希慧)2022年11月28-30日,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8th Asian NIR Symposium,ANS2022)在韩国首尔召开。来自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泰国以及尼泊尔等10余个国家近百名学者通过ZOOM会议在线上汇聚一堂。韩国汉阳大学的Hoeil Chung教授致辞,对所有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会议共安排了38场报告和29个墙报,包括农业食品材料(Agricultural Food Material)、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基础科学与化学计量学(Basic Science and Chemometrics)和先进技术和药物应用(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4个主题。两位特邀专家分享高光谱成像和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会议特别邀请了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Moon S. Kim教授和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Cordoba)的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Plenary Presentation)。Moon S. Kim教授作了题为“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的报告。该报告首先阐述了从1999年至今先后发展起来的高光谱荧光和反射成像、高光谱近红外成像、高光谱拉曼成像、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在线拉曼成像等技术;然后介绍了新鲜水果、蔬菜和家禽在线检验的快速自动化系统;最后介绍了使用高光谱荧光-可见近红外反射成像系统用于评估农产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和质量。美国农业部Moon S. Kim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Lola Pérez-Marín教授作了题为“提高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稳健性(Aspects to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of NIRs prediction models)”的报告。从校正集的选择、参考值的质量、光谱数据的质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四个方面考虑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她改进了采样方法、分析了样品方差的来源。通过实验标准误差(Stand Error of Laboratory)来评价参考值的数据质量。分析了仪器、样品以及实验操作对光谱数据质量的影响。预测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判断模型是否过拟合、建模方法的选择。其建议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并且要与建模问题的复杂性相适应。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Lola Pérez-Marín教授的大会特邀报告六位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分享近红外算法、仪器以及应用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除了上述两位特邀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韩国忠南国立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Byoung-Kwan Cho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的Akifumi Ikehata教授、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Ying Zhu教授、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等六位亚洲近红外领域的资深专家作主题报告(Keynote speaker)。印度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ypadhyay教授作了题为“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Estim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in Cinchona bark using a developed portable NIR)”的报告。该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的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来测定金鸡纳树皮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同时开发了建模软件,包括图形用户界面、预处理和建模程序。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作了题为“高光谱成像在农产品检测中应用(Appl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quality measurement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什么是高光谱成像、为什么进行高光谱成像、以及其课题组利用高光谱反射成像进行梨擦伤检测、食品化学成分检测、种子活力检测、利用高光谱拉曼成像进行小麦粉掺假检测的研究进展。日本关西学院大学的Akifumi Ikehata教授作了题为“反胶束中被限制水的扩展摩尔吸收系数(Extended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of confined water in reverse micelles)”的报告。该报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比较了四种不同极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反胶束内部的水状态。扩展的摩尔吸收系数分析基于浓度差异,能够明确检测到核心水。此外,他们还可以定量分析反胶束吸水率的增强。扩展的摩尔吸收分析对于理解有限环境中的分子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作了为题为“温控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Chemometric studies for analyzing temperature-dependent near-infrared spectra)”的报告。报告采用连续小波变换(CWT)将光谱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光谱分量,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去法(MC-UVE)评价变量对温度的依赖性。通过多级同时成分分析(MSCA)方法得到光谱与温度和浓度的定量关系,用互因子分析(MFA)提取不同温度或不同浓度下水的吸收光谱中包含的“共同”光谱特征,采用多维主成分分析(NPCA)、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等高阶化学计量学算法从醇水溶液的光谱中提取结构信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化学计量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光谱数据分类及其在结肠息肉检测中的应用(Chemometrics and deep learning model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pectroscopic data with application to detection of colon polyps)”的报告。相比需要大量预处理方法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卷积神经网络(CNN)将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结合在一个架构中,可以自动训练对光谱数据进行分类。她构建了1D-CNN模型来区分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将分类性能与传统的PC-DA和PLS-D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开发的1D-CNN模型能够很好地分类癌前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并且分类效果优于传统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泰国农业大学的Sirinad Noypitak教授作了题为 “一种使用近红外光谱并在智能手机上实时报告数据的便携式水分含量测定仪(A portable moisture content meter using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ith real-time data report on a smartphone)”的报告。她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式近红外含水率(NIR-MC)测定仪,用于实时测定木材的含水量。该测定仪由一个小型NIR光谱仪和智能手机组成,通过android应用程序操作,以控制NIR光谱仪在智能手机上实时采集、显示和处理光谱数据。报告使用PLSR建立了三个用于确定含水量的预测模型,所得到的R值均大于0.85,表明所开发的含水率测定仪可成为锯木厂实际工作中无损检测水分含量的一种替代方法。大会不仅安排了上述2位专家的特邀报告,6位专家的主题报告,还有30位学者通过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的形式分享了他们在近红外领域的最新成果。总结38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化学计量学方法、光谱仪器以及应用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三大研究方面。深度学习、高光谱成像以及医学诊断成为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亮点,这也将是未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的趋势。深度学习成为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在复杂系统光谱特征提取、分类和回归中比传统算法更有优势,成为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热点。除了前面所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ing Zhu教授的深度学习算法的主题报告外,还有6个关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口头报告和墙报。韩国江原国立大学(Kangwon National University)的Changyeun Mo教授课题组将高光谱成像技术与CNN相结合,进行多项研究:研究生Seung-WooChun使用荧光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用于快速无损检测受灰霉病感染的草莓。其所建立的VGG-19和Resnet-34模型的训练精度和测试精度都优于传统的PLS-DA,该研究验证了荧光高光谱图像光谱技术在草莓灰霉病发病阶段的适用性;研究生Hong-Gu Lee开发了一个3D-CNN模型,利用蜂群的高光谱成像来识别感染蜜蜂;研究生Nam-Wook Kim开发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CNN算法,根据花青素含量对具有相似颜色和外观的紫色玉米进行分类,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分析花青素含量;韩国江原国立大学的Doo-Jin Song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网络建立了苹果中可溶性固体含量(SSC)的预测模型;南开大学段潮舒博士发展了长短记忆(LSTM)的自编码器网络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南开大学刘煦阳博士提出了一种称为Sup-自编码器的高光谱特征提取方法。除了深度学习外,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建模方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化学计量学的主要内容。散射光的理论分析是光谱预处理的难点,日本北海道大学的Hyeonwoo Na利用分子动力学和电磁波理论对近红外光散射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Yuki Inoue使用时间相关漫反射测量的波长相关干涉效应对脂肪乳剂中光散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印度贾达普大学的研究生Dilip Sing利用便携式光谱仪结合SNV预处理和PLSR模型实现了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有效、快速的测定。韩国忠南大学(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的Rahul Joshi博士将变量选择重要性(VIP)与PLSR相结合对标准溶液、芒果汁和牛奶样品中的西维因农药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Soh Chin Gi使用了正则化的逻辑回归模型对橄榄油的产地进行了区分,正则化惩罚增强了模型系数的稀疏性和平滑性,比传统方法更方便解释系数的物理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是近红外光谱分析发展的趋势高光谱成像(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HSI)集光谱和成像技术的优势于一体,可以同时获得光谱和空间的三维信息,成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前沿。韩国忠南国立大学的Byoung-Kwan Cho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Rizkiana Aulia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来预测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Juntae Kim使用短波红外高光谱近红外成像系统预测牛肉胴体脂肪含量和油酸含量,为开发高光谱牛肉胴体分级系统提供了可能;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Hayato Seki使用近红外高光谱相机和激光位移计对草莓的糖含量成像,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图像处理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从果实表面提取高光谱数据,并通过Lambert对数据进行校正,从而建立3D糖含量成像;Bin Li使用一种结合HSI系统和激光分析仪获得受伤苹果的NIR-HSI数据和三维形状数据,并采用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高度和角度校正方法,以增强低强度区位置的光强度,从而发现苹果早期的瘀伤;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的Sureerat Makmuang博士采用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近红外成像技术结合改进的自组织映射(SOMs)对杂草水稻进行了识别。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医药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近红外分析仪器以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不断发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评估、医学诊断、环境监测等复杂体系的应用越来越广。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的Bhupendra Lama研究了使用线性可调谐滤波器MicroNIR光谱仪结合PLS模型快速现场评估鸡肉微生物质量的可行性;韩国忠南大学Semyalo Dennis利用Vis/NIR光谱和C++编程开发了一种快速在线光谱测量和分析鸡蛋中血斑的系统,用于鸡蛋内部质量的无损检测;泰国东方皇家理工大学(Rajamangal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an)的Panuwat Supprung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数字近红外光谱(D-NIR)和PLSR模型,快速测定木薯粉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日本名古屋大学的Te Ma利用时间分辨透射光谱法对猕猴桃贮藏过程的光散射变化进行的实验研究,用于监测猕猴桃在贮藏条件下软化过程的质量;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Kathmandu University)的Bijendra Shrestha教授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和同步热分析仪测得的参考值之间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质灰分快速预测方法;泰国先皇理工大学的Suppakit Howvimanporn探讨了扫描和参考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以表明用于评估天然橡胶医用手套生产过程中交联密度的反射式光纤探针二极管阵列NIR短波光谱仪的精度,以及作为参考方法的甲苯溶胀和预硫化物松弛模量(PRM)测试的精度;韩国汉阳大学Hoeil Chung教授课题组的Eunjin Jang等人采用线性判别分析,通过分析人胆汁的近红外光谱来识别胆囊癌,并采用双道二维相关分析(two-trace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 2T2D)来提高模型的鉴别准确度,通过胆汁样品中5种主要纯组分光谱的线性回归构建参考光谱,准确度提高到94%;河流和海洋中的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实现水中微塑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意义重大。汉阳大学的Yunjung Kim采用全氟己烷(PFH)捕获介质和游离的近红外吸收,定量检测水中的聚乙烯颗粒,并利用聚四氟乙烯盘作为光子扩散器,提高了近红外测量的重现性。数十位中国近红外学者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国学者也积极活跃于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中,来自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课题组、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课题组、暨南大学潘涛课题组、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和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课题组等数十位中国代表参加了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李文龙课题组的吴思俊博士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并结合集成预处理的方法,利用多种加工方法及其组合来开发的辣椒和辣椒粉校准模型,显著提高了模型性能;王龙通过PLS和BP-ANN算法来预测盐酸青藤碱缓释片的溶出曲线,发现将片剂粉末的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配方变量和工艺参数相结合,可以提高溶解模型的准确性;崔同灿研究生以菊花、天麻和秦艽为例,研究了直接校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两种校准转移方法,将NIR光谱信号转化为更为直观的HPLC指纹图谱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副教授课题组研究生Prisca Mpango将萤火虫算法和极限学习机建模结合,用于复杂样本的光谱区间选择和定量分析,与全光谱PLS和ELM模型相比,FA-ELM具有更好预测效果。会议最后,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表达了对各位报告人、参会代表以及赞助商的感谢,宣布NAS2022圆满闭幕!组织委员会将上述38场报告录制的PPT都共享在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官方网站上。另外,本届会议的29份墙报分别做成了3分钟内的录音海报张贴在该网站上。参会者在12月30日前可以随时回放学习。第八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主席Hoeil Chung教授宣布会议闭幕在本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圆满结束的同时,也确定了下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第九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12月18-20日在印度加尔各答(Kolkata)的Biswa Bangla Convention Centre举行,来自贾达普大学(Jadavpur University)的Rajib Bandyopadhyay教授将担任会议主席。我们期待2024年共聚加尔各答,再话近红外!
  • 汇集国际首创或领先的创新成果——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召开前夕访袁洪福教授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p p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从粮食和饲料领域的应用开始,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和应用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近年来,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烟草等众多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并且形成了包括科研、应用和仪器产业的完整体系。 /p p   2018年6月21-24日,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召开。此次会议的亮点有哪些?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近红外光谱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b5fdca44-3956-4d0c-bacf-0d36b621278c.jpg" title=" 袁洪福1.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 袁洪福教授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袁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预祝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在昆明顺利召开。借此盛会开幕之际,请您回顾一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发展历程?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袁洪福: /strong /span 谢谢信息网长期关心和支持近红外光谱的发展,非常乐意接受您的采访。 /p p   我国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始于2006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近红外分析技术在饲料研究部门开始了应用研究。进入90年代,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和应用逐渐多了起来,集中在农业和石化等领域 国外近红外仪器厂家进行推广仪器,院校和研究院所开展方法和国产仪器技术研究工作。这样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到2000以后,从事其应用和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当时国内各领域的研究团队达到了40多个,大家普遍有一种强烈的学术交流愿望。 /p p   当时近红外光谱在国内还属于新兴学科,还没有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陆婉珍院士倡议,并得到了科技部条财司王顺昌司长的大力支持,于2006年在北京西郊宾馆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从此,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同仁有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分别在长沙、上海、北京、桂林、武汉等地举行会议。 /p p   今年6月是第七届会议,也恰逢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NIR Symposium,ANS2018)在我国召开,因此,这两个会议一并召开,《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中国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The 6th Asian NIR Symposium (ANS2018) and the 7th Chinese National NIR Conference)。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Instrument:作为近红外光谱领域一项重要的盛会,大会的主办方及组织团队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袁洪福: /strong /span 这次大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和组织,大会得到了亚洲近红外学会原主席OZAKI教授和现任主席土川先生的高度重视,2017年两次出访中国,与我们近红外光谱分会进行讨论会议的筹备工作。2017年11月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特别邀请我、郭隆海和王立波老师去日本驻波对会议筹备工作进行细致了讨论。此后,我们与亚洲近红外学会召开了多次视频会议。 /p p   目前,已报名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已超过了400人。从会议网站建立、会议场所准备、网上征文和审稿,邀请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教授等著名学者参会,到具体会议日程安排等,会议筹备工作量非常大。这次会议筹备得到了近红外光谱分会的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近红外光谱分会挂靠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的大力支持。 /p p   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同仁们在会议场馆安排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仪器信息网对会议注册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这次会议使用英语交流,很多外国代表参会,投稿和注册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具有国外学习经历的年轻学者郭隆海(北京化工大学)、修远(中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王书雅(中粮营养研究院),还有王立波和宋春风(北京化工大学)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会议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相比往届会议,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亮点有哪些?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袁洪福: /strong /span 国内近红外光分析学科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都获得了长足进展。这次会议投稿踊跃,论文质量普遍提升,有些论文水平很高,许多创新成果都是国际首创,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充分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近年来发展的最高水平。 /p p   参加会议代表呈年轻化的趋势,一批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的青年才俊踊跃参加,展示着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未来发展前景光明。这次是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高度重视,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日本OZAKI 教授、澳大利亚Roger教授等将出席大会并做主旨报告。国外参会代表来自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等,参会国家也是历年最多的。另外,这次参展的国内外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总数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接近上届的两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Instrument: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问题仍待解决?本次大会的召开,将给中国近红外光谱带来怎样的促进及影响?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袁洪福: /strong /span 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一些行业,如饲料行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获得了广泛普及应用,在提升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工业过程优化与控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p p   国内许多优秀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厂家不断地涌现出来,研制开发了许多近红外光谱仪器新产品,其技术水平和创新程度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我国在近红外分析技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 /p p   近红外光谱分会组织制定了近红外光谱定量和定性分析通则国家标准 许多行业和仪器厂家也制定了许多应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已从过去以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和写文章阶段,现在进入到更多地深入到解决各领域的实际问题阶段,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p p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领域中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其中有最重要的有三个:首先,是在技术方面,最重要的是近红外光谱仪器和光谱的标准化。由于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快速提供样品的多种质量信息,使得人们对它有很高的期望,如希望将仪器小型和微型化及低成本化,构建近红外大数据,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在仪器和光谱标准化上有所突破;其次,是近红外光谱标准的制定。任何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来支撑,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不例外。因此,亟待建立大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标准,以满足各领域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需求;第三,即是大力培养熟悉和热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人才,以确保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健康发展。 /p p   这次国内和国际会议一并召开,为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国际同行对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也可以有深入和直接的了解,因此,对于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分同仁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p p   2017年我国成功获得了2021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主办权,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领域中的一大幸事。今年的这次会议无疑是一次预演、积累相关经验,对于2021年成功国际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所展示最新成果,对于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p p br/ /p
  • 参会指南|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为方便各位特邀嘉宾和参会代表顺利参加会议,组委会为大家提供如下参会指南。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协办单位:《分析测试学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会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详细地址:北京永丰路与北清路十字路口往南800米路南 010-82868888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richeng一、会议日程日期时间日程地点2024年9月24-25日全天主会场: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酒店一层唐朝厅2024年9月20-22日全天分场活动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兰苑路五号2024年9月23日14:30-17:00分场活动2:《T/CIS 17006-2022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专题宣讲会酒店三层清朝厅2024年9月23日20:00-21:00同期活动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委员会议酒店一层宋朝AB厅2024年9月24-25日8:00-17:00同期活动2:近红外光谱仪器展酒店一层序厅2024年9月24日19:20-19:50同期活动3:“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酒店一层唐朝厅2024年9月25日13:30-18:00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酒店一层唐朝厅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详细日程(请点击这里)二、签到注册流程1、签到注册时间:2024年9月23日10:00-20:002024年9月24日08:00-20:002024年9月25日08:00-12:002、签到注册位置: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大厅3、签到流程:获取签到二维码:手机短信打开报名时收到的短信,点击会议链接→出示二维码重要时间安排:布展时间:9月23日下午(14:00-17:00)展览时间:9月24日、25日(09:00-17:00)撤展时间:9月25日 17:00以后墙报:2024年9月23日 20:00前交到注册报到处,由工作人员统一张贴或按照序号自行粘贴,会务组会为您提供必要的工具(胶带和剪刀等),规定尺寸:90cm(宽)*120cm(高)取下墙报时间:2024年9月25日15:00以后三、交通指南会议路线图指南 机场:1:首都国际机场距离会议酒店42公里;打车预计50分钟,车费预计80-130元。公共交通: 在T2航站楼上车,乘坐地铁机场线,在东直门下车,换乘地铁十三号线西二旗站下车,在地体西二旗站南换乘570路,丰滢路口北站步行600米,即可到到达。2:北京大兴机场距离会议酒店70公里;打车预计90分钟,车费预计200-250元。公共交通:乘坐地铁机场线,在草桥下车,换乘地铁十号线丰台站换乘16号线永丰南站 (C东南口出)出步行600米,即可到到达高铁站:1:北京西站至酒店(23公里)乘坐出租车至酒店需70元左右。公共交通:北京西站乘坐地铁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换乘16号线到永丰南站步行600米即可到达酒店2:北京站至酒店(32公里)乘坐出租车至酒店需100元左右。公共交通:在北京站西站乘103路甘家口北站下车,换乘地铁16号线永丰南站下车出步行600米即可到达酒店3:北京南站至酒店(32公里)乘坐出租车至酒店需100元左右。公共交通:北京南站地铁4号线大兴线到西苑站换乘16号线永丰南站下车出步行600米即可到达酒店4:北京北站至酒店(20公里)乘坐出租车至酒店需60元左右。公共交通:在西直门地铁站乘坐4号线到西苑站站内换乘16号线永丰南站下车出步行600米即可到达酒店5:北京朝阳站至酒店(31公里)乘坐出租车至酒店需100元左右。公共交通:在豆各庄站乘302路至中关村西站下车换乘384路,丰滢路口北站下车步行600米到达酒店四、酒店预订微信端预订请扫描二维码:PC端预订请登录网站https://www.myhuiyi.cn/expos/1000220酒店名称酒店地址星级单间标间早餐距展馆距离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海淀区永丰路与北清路十字路口往南800米路南五星900900双早会场朗丽兹北京永丰南地铁站酒店海淀区丰智东路13号四星580-600600-700双早0.1公里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希尔顿欢朋酒店海淀区亮甲店东路8号院1号楼四星550550双早1.8公里大会官方指定酒店供应商“北京惠易行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本届会议的酒店预订服务五、会务组联系方式◆ 注册报名:叶女士 18211196128◆ 赞助及展览:魏先生 13552834693◆ 会场及住宿:李先生 18513107388 / 梁先生 13439806207
  • 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同期活动日程公布!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CNIRS2021)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ICNIRS2021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当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和仪器信息网正全力以赴力争此次会议顺利、圆满召开。点击图片即可报名。会议同期,将举行近红外光谱在线展,以在线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还将举办“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主题研讨会,进而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深入拓展。日期时间主题10月17日 - 21日全天近红外光谱在线展10月18日14:00-15:15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10月19日13:30-15:0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10月20日13:30-15: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10月21日13:30-15:0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具体研讨会流程如下:ABB 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领域应用最新进展研讨会(10月18日)时间 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14:00ABB高层致辞潘瑛(ABB测量与分析业务)14:04ABB高层致辞-2Jean-Rene Roy(ABB测量与分析业务)14:08视频:ABB FTNIR一直在你身边14:10从太空到地面,ABB FTNIR是您过程控制的优选方案曾贤臣(ABB测量与分析)14:30抽奖环节(无线充电鼠标垫等礼品)14:31FTIR在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应用和FTIR红外光谱技术用细菌的快速分型余绍宁(宁波大学)14:40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生物发酵过程的应用刘涛(大连理工大学)14:50近红外分析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王艳斌(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15:00Q&A 答疑交流15:10抽奖环节2(无线充电鼠标垫等礼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领域应用最新进展(10月19日)13:30主持人:隋莉(新希望六和)13:31准备中樊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 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4:00近红外技术在饲料行业的应用介绍李晶晶(珀金埃尔默)14:30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行业应用现状与展望宋涛(四川威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10月20日)13:30主持人: 袁洪福(北京化工大学 )13:31智能化炼厂在线分析技术陈瀑(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4: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和工业应用最新进展卢坤俊(海洋光学)14:30抽奖环节1惊喜小礼物14:31从过程分析技术到中药智能制造李文龙 (天津中医药大学)14:59抽奖环节2惊喜小礼物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分选领域最新应用进展(10月21日)13:30主持人: 潘磊庆(南京农业大学)13:31果实在线分选过程中的近红外检测韩东海(中国农业大学)14:00绿萌近红外技术在水果分级上的应用 Reemoon NIR Technology for Fruit Grading Applications刘海涛(江西绿盟科技)14:30手持式NIRS的果业融合应用研究孙旭东(华东交通大学)
  • 世界近红外记住了中国——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21日,由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化工大学协办的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ICNIRS2021 )完成全部日程,圆满闭幕!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秘书长郭隆海教授主持闭幕式经过了前期的workshop,以及为期4天的会议日程,ICNIRS2021完成了4场workshop,2个获奖报告、5个特邀报告、66个口头报告、111个墙报的全部日程,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中,还评选出了6个最佳墙报奖。点击查看获奖名单》》》参会代表人员分布2023年,第21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办,因斯布鲁克大学Christian Huck教授分享了奥地利迷人的风景,期待2023年相聚奥地利,共同探讨近红外光谱的发展。因斯布鲁克大学Christian Huck教授经过为期4年的任期,Tom Fearn为国际近红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近红外学会新任主席、哥本哈根大学Søren Balling Engelsen教授在致辞中对上一届国际近红外学会主席Tom Fearn表示了感谢,并宣布了新的候选主席为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Lola Perez-Marin教授,ICNIRS2025年的主办国家为意大利。哥本哈根大学Søren Balling Engelsen教授会议最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表达了对各位报告人、参会代表以及赞助商的感谢,宣布ICNIRS2021圆满闭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宣布会议闭幕在闭幕式的过程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秘书长郭隆海教授还回顾了中国申办ICNIRS的过程,感谢了为之付出努力的所有专家和老师,感谢这一路支持ICNIRS2021的所有国际友人。2017-2021,从申办成功的激动,到后期筹备的繁忙,也经历了疫情的困扰。申办的经历似乎还在昨天,而今天中国已经向世界展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国际近红外学术会议,得到了全球近红外专家的认可。作为中国首次承办的,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在线上召开的ICNIRS,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承办国际近红外会议的能力,而且展现了中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水平。本次会议中,数十位中国专家和学生分享了在近红外理论和方法研究、实际应用等领域所做的高水平研究内容,得到全球专家的认可。袁洪福教授会后表示:“我们一批学问好、外语好的青年才俊完美地展现在国际近红外舞台上,实现了与国际的完美接轨!我们很多老师和同学为这次大会展现了自己的优秀成果!所有所有已经载入我国近红外史册!”在一曲极具中国风的民乐表演《喜洋洋》中,ICNIRS圆满落幕!这一场可载入史册的国际会议不仅赢得了国际近红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开创了中国近红外发展的历史新篇章!正如杜一平老师所说,世界近红外记住了中国!中国近红外也走向了世界!
  • 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顺利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0月15日下午,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于上海顺利闭幕。本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交流和沟通,促进了大家对近红外光谱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力提高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水平。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主持闭幕式 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做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共收到稿件109篇,经褚小立博士组织的专家小组认真细致的审稿,最终收录了103篇论文到论文摘要集,其中,部分论文被推荐到《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杂志以全文形式发表。   本次大会得到了陆婉珍院士的积极支持,并亲自大会做大会报告。会议正式代表216人,其中参会人员中学生42人,展现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力量充满了生命力。参加会议的分析仪器厂商和新闻媒体共12家,展示各公司最新的近红外和相关仪器设备。   本次会议共安排了口头学术报告50个,各位专家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开发、化学计量学的算法以及它们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等方面。很多专家从深层次讨论了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体现了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水平和特色。有关近红外光谱仪器方面,一些研究者在在线分析、小型光谱仪器研制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尤其在一些特定领域的专用分析仪器研制方面很有建树。另外在应用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农业、食品、制药、石油等领域,在地质、生物等行业也已经涉足并有了较深的研究。   闭幕式最后,与会嘉宾陆婉珍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梁逸曾教授、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高工一起为获的“优秀研究生墙报奖”的研究生颁奖,并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部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与参会代表们合影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4日下午,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闭幕。本次会议历时两天,与会者通过大会报告、墙报、论文、仪器展览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大家对近红外光谱更深层次的理解。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楮小立博士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首先颁发了优秀墙报奖,本届会议共收到墙报76篇,实际展示墙报28篇,经专家评审选出优秀墙报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6篇。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杨辉华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韩东海教授、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卓勇教授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 颁奖嘉宾与获奖者合影   在本届大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闭幕式上,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对这些幕后英雄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谢。 袁洪福教授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志愿者献花 大会执行主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杨辉华教授致辞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致闭幕词   刘慧颖高工表示:“本届会议收到论文113篇,学术委员会提交大会报告37篇,墙报76篇,从论文中,我们看出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在拓展,研究水平在提升。“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从研究到应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促进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 部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合影
  • 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四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文件近学分字[2021] 第003号————————————————————————————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ICNIRS)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促进世界各国在近红外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的拓展与交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19届。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ICNIRS2021)将于2021年10月17-21日召开。鉴于当前疫情形势,为切实保障参会代表的身体健康,本届会议全部采取网络线上会议、口头报告和线上墙报的形式,设立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大会报告等口头报告,评选“优秀墙报奖”,颁发证书。会议通过“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会议平台”进行,具体方式及操作另行通知。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会进行深入交流,热忱欢迎国内外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参会。一、大会报告作为迄今史上第一次线上召开的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ICNIRS2021的筹备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中。鉴于全球时差问题,会议报告时间定于北京时间16:00-19:10。目前,组委会已经邀请到了数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在线分享:Prof. Yukihiro Ozaki;Prof. Roumiana Tsenkova ;Prof. Heinz Siesler ;Dr. Richard Crocombe ;Professor Da-Wen Sun ;Prof. Peiwu Li … … 详细内容请查看:https://www.nir2021.com./speakers.html 二、Workshop大会开始之前,ICNIRS2021将举办在线Workshop:IssueⅠ: Handhel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Quality Control and Protection against Product Counterfeiting Moderator:Heinz W. Siesler,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Germany Hui Yan,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IssueⅡ: NIR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Authentication of Agrifood Products: from Lab to On-Site ApplicationsModerator: Dolores Pérez-Marín, University of Cordoba, SpainIssue Ⅲ: A simple guide to complex world of overtone and combination bands.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IR spectraModerator: Krzysztof B. Bec, University ofInnsbruck, AustriaIssue Ⅳ: Chemometrics WorkshopModerator: Tom Fearn,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K 详细内容请查看: https://www.nir2021.com./workshop.html 三、会议注册 通过会议网站(https://www.nir2021.com )进行注册 ,注册截 止时间 2 021 年 8 月 3 0 日。会议收取注册费:ICNIRS会员人民币800 元/人,在读学生人民币650 元/人,其他人员人民币1050 元/人。Workshop请根据个人的需求在会议注册后台购买。请按照会议网站的提示缴费,国内参会人员请将注册费通过银行汇至以下账户:户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户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新桥支行开户行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52 号账号:020000 43090 14464 348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6 号锦秋国际大厦A 座2311电话:010-82800701(财务部)请在汇款备注上务必注明汇款单位、参会人的姓名,并注明“国际近红外会议”。四、其它事宜会议同期将举行近红外光谱在线展,以在线图文展示的形式,展示近红外光谱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诚挚邀请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相关的仪器设备公司参会交流。其他会议事宜,网上注册和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会议网站上发布,敬请关注。五、联系方式会务联系人:叶 建 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赞助联系人:魏晖浩 手机:13552834693;mail:weihh@instrument.com.cn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2021年8月2 日
  • 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访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协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请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和本届会议的看法。 天津大学徐可欣教授   Instrument: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从事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的研究工作?   徐可欣教授: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应用,但是目前很多工作只靠近红外光谱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我们也结合了微纳技术和生化技术。   当前我们在开展的一个主要课题是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无创血糖浓度检测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研究较多,我们国家起步较晚,但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还都没有提出成熟的技术。我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从事采用近红外法进行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工作,相比于其他无创测血糖技术,近红外技术具有能量弱,对人体伤害小,穿透深度深,关键是糖对近红外光谱有吸收。   目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被测对象是人体,人体温度、血压、血流等都会对光的强度产生影响,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已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接下来将要进行方法验证,如果验证成功,不仅是对无创伤测血糖,对于其他无创伤测人体生化指标的技术都非常有帮助。在这一方面,我们是领先于国际同行的,大家在研究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国外还没有提出合适的方法。   另外,3年前开始我们开始研究近红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虽然近红外光谱在应用中存在信号重叠的问题,但是有些有毒气体在近红外波段存在特征吸收峰,这样不同于传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不需要进行建模等工作,应用相对简单。   Instrument:请您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可欣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要做好却不是很容易。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它不仅是光谱学方法,对于仪器硬件、软件、被测物的研究等都很重要。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饲料、烟草等行业应用较多,未来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近红外技术也会大有所为。   Instrument:最后,请谈谈您对本次会议报告内容的看法?   徐可欣教授:本届会议报告的内容很精彩,从报告内容可以看出近年来我们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水平在提高。前几届会议的报告大家更多的是关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问题,虽然应用是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强项,但如果仅关注于这一点,将不利于方法论的提升和创新性研究。而在本次会议中我们看到不少报告都是站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整体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技术发展中存在问题,需要克服的障碍,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这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将很有帮助。 采访现场   附录:徐可欣教授个人简历   徐可欣教授,1982年获得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中国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机床总公司工程师。1990年10月至1992年3月。英国Eurothem日本分公司工程师。1992年4月至1999年12月,日本KDK公司基础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和课题组长。2000年初回到天津大学工作,曾任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院长一职,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近年来,徐可欣教授的课题组致力于光谱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如声光可调谐滤波器设计理论及分光技术、近红外牛奶成分快速检测、大气及烟气成分监测、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法研究等。特别是在无创伤人体血糖浓度检测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研究经验。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近20项基础研究及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1项,十一五攻关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发项目10余项。
  •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公布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相关的活动。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参会。点击报名》》》大会日程时间:2024年9月24-25日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唐朝厅9月24日 上午 8:00-8:30开幕式:领导嘉宾致辞第五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介绍获奖人的科研工作成就主持人: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全体会议代表合影主持人:邵学广教授时间报告人报告题目8:30-8:50Prof. Heinz Wilhelm SieslerUniversity Duisburg-Essen, GermanyHandhel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A Powerful Tool for Real-Time and On-Site Analysis8:50-9:10Prof. Federico MariniUniversity of Rome “La Sapienza", ItalyWhen chemometrics meets (NIR) spectroscopy…9:10-9:25李民赞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基于近红外技术的农田土壤和作物检测9:25-9:40潘磊庆 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梨果实损伤和病害的光学响应机制及检测研究9:40-9:55谢丽娟 教授浙江大学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检测中的应用9:55-10:10刘海涛 技术主管绿萌科技绿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10:10-10:25张德军 产品经理荧飒光学仪器 国产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定制化方案探索10:25-10:50茶歇主持人:陈斌教授10:50-11:05张良晓 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品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11:05-11:20王龙飞 应用工程师 步琦仪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油脂加工行业的应用11:20-11:35张建平 教授常州工学院白酒感官品质的数字化模拟及其应用畅想11:35-11:50宗绪岩 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基于化学计量学的白酒品质快速分析策略探索11:50-12:05王健 研究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光谱及色谱分析技术在白酒行业中的应用12:05-13:30 午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9月24日 下午主持人:臧恒昌教授13:30-13:45杜一平 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光谱处理和波长选择新策略进一步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预测能力13:45-14:00潘涛 教授暨南大学基于HSI的三文鱼片微生物菌落数实时检测研究14:15-14:30陈孝敬 教授温州大学近红外光谱数据自动预处理14:30-14:45王晓梅 近红外应用工程师波通基于HR算法的近红外应用进展14:45-15:00罗旭东 总工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高光谱前沿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15:00-15:15徐琢频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基于近红外和数据融合的精确检测方法研究15:15-15:25史卓林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光谱云定标的土壤微型NIR速测系统15:25-15:35王红鸿 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基于等效变量的变量选择新策略15:35-16:00茶歇主持人:潘涛教授16:00-16:15王智宏 教授吉林大学光谱调制信号频率对准修正数字解调方法16:15-16:30余向阳 教授中山大学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中药材高通量快筛快检中的应用16:30-16:45李轲 副研究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高性能近红外光谱燃油种类识别仪的研制16:45-17:00刘季 技术总监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助力高端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国产替代17:00-17:15Sven Schoenfelder CEO 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INSION GmbHCombined Fluorescence and VIS to NIR microspectrometers for handheld systems in food safety, material qualification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17:15-17:30祝庆 资深研究科学家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工业研发领域的应用探索17:30-17:40梁龙 助理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木片-纸浆近红外光谱综合分析表征研究17:40-17:50刘虎斌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应用17:50-18:00宋晓铭 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基于红外光谱数据融合策略的唐古特大黄抗氧化活性研究18:00-18:10刘丽萍 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苦参-白土苓提取工艺动态调控研究19:00-21:00 晚宴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唐朝厅“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颁奖“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9月25日 上午主持人:杜一平教授8:00-8:20Prof. Satoru TsuchikawaNagoya University, JapanAdvanced approach of NIR spectroscopy to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products8:20-8:40Prof. Hoeil ChungHanyang University, Korea Transmission and hyperspectral near-infrared analysis of dried laver to determine crude protein content8:40-8:55杨增玲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赋能绿色种养循环产业数字化升级8:55-9:10黄文倩 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智能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实践9:10-9:25朱鸿博 技术产品经理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谱传感的微型化及其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9:25-9:40吴志生 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中医药国家战略9:40-9:55张闪闪 产品经理瑞士万通瑞士万通 OMNIS 近红外光谱仪新品发布9:55-10:05刘鹏辉 博士浙江大学Enhancing fruit SSC detection accuracy via a light attenuation theory-based correction method to mitigate measurement orientation variability10:05-10:30茶歇主持人:杨增玲教授10:30-10:45李军涛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助力畜禽精准营养实践10:45-11:00鄂东梅 福斯中国服务部应用经理福斯华(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福斯近红外技术及应用进展11:00-11:15张容玲 博士西北大学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的金属材料智能分析及应用11:15-11:30Marcal Plans Pujolras博士 全球应用技术总监Si-ware systemsThe FT-NIR Portable Revolution 11:30-11:45周学秋 近红外产品经理、应用专家赛默飞公司用高分辨、高稳定性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样品的有效信息11:45-12:00石文杰 质量主管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同光谱仪器在植物提取领域在线应用场景探索12:00-13:30 午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9月25日下午 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主持人:王艳斌教授级高工13:30-13:45邵学广 教授南开大学深度学习用于光谱及成像分析14:15-14:30刘燕德 教授华东交通大学果蔬产地智能化高效分选关键技术及装备应用13:45-14:00邹小波教授江苏大学苹果品质安全的光谱检测技术及系统研发14:30-14:45臧恒昌 教授山东大学近红外光谱与中药智能制造14:45-15:00王家俊 正高工近红外光谱分会标准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规范化应用的基础15:00-15:15彭彦昆 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在农产品品质检测分级上的应用研究15:10-15:30张皋 研究员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近红外技术在含能材料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15:30-15:45兰维杰 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蔬基料智能化加工中的研究进展15:45-16:00兰树明 CTO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近红外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进展16:00-16:10肖雪 副研究员广东药科大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何首乌“生熟异治”质量标志物研究16:10-16:20李连 副教授山东大学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色氨酸发酵过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16:20-16:30卞希慧 教授天津工业大学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新进展16:30-16:40云永欢 副教授海南大学卷积神经网络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探讨16:40-16:50李敬岩 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Dense interpolation–Wavelength shifting–Mean spectra subtraction correction: A new calibration transfer algorithm for NIR on crude oil fast assay16:50-17:00张进 副教授贵州医科大学近红外光谱的无参数模型转移/增强框架PFCE17:00-17:10李灵巧 副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基于KAN的近红外光谱端到端建模方法17:10-17:20田喜 副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基于短积分全透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水果内部品质在线检测与分级17:20-17:30张晓蕾 副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深度学习驱动的光谱分析模型及其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17:30-17:40许育鹏 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汽油近红外光谱融合多性质数据预测辛烷值17:40-17:50褚小立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继往开来:传承与拓展17:50-18:00张小师 战略发展总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借助互联网平台助力近红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18:00-18:20优秀青年报告奖颁奖暨闭幕式主持人:褚小立教授级高工18:30-20:00 晚餐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一层 汉朝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届会议不仅有专家学者最新的科研成果分享,更有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仪器公司现场分享并展示最新的仪器、技术及方法,为科研以及实际应用的拓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自通知发布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几乎所有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与:会议官网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 近红外前景广阔!我们从中汲取了这些能量——参加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中国农业大学闵顺耕课题组 陈玥瑶 陈月飞 毛欣然2022年10月20日-22日,全国第九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线上召开,内容丰富充分,讨论深入广泛,内容涵盖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近红外模型的建立及转移、近红外光谱相关标准的制定等。一、扎实研究,展望未来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家俊老师进行题为《近红外分析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20年》的报告,报告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应用研究与实践、标准研究与应用规范、近红外网络化与数据挖掘应用以及典型问题。近红外网络化与数据挖掘应用实现了原料检测数据的快速共享,对支持烤烟生产,评估烤烟收购质量,合理组配复烤模块,针对性使用原料开发新产品配方和维护产品质量稳定做出贡献。系统功能基本达到了设计预期。二、化学计量学,前景广阔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作题为《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化学计量学方法》,邵学广教授对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温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量分析、结构与相互作用分析、蛋白质凝聚、LCST过程、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且,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的需求,简述近红外光谱分析中所涉及的化学计量学方法,阐述化学计量学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此外,通过多元校正、主成分分析、深度学习等说明在近红外光谱分析实践中选择和使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三、改进方法,改善结构温州大学陈孝敬教授报告了《偏最小二乘法的几种改进研究》,偏最小二乘法模型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潜在空间的构建并非最优,如何优化低维表征空间;现有稳健模型依赖迭代加权和随机过程鲁棒不足,结果非确定以及运算耗时;现有模型注重模型精度,忽略模型自身行为;基于经验风险结构最小框架难以应对分布漂移问题。四、产品为例,应用研究奥谱天成光电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鸿飞也以奥谱天成的产品为例介绍了国产中短波红外光纤光谱仪,包括中短波红外光谱仪的原理、光谱仪内部结构与配置、主要性能指标、常见中短波红外光纤光谱仪及应用举例。五、智能制造,监测模型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吴思俊介绍了一种智能制造黄柏提取过程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方法与装备,其首先指出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的可行性,NIR光谱的水分子特征吸收强,液态水中水分子氢键受温度影响,达到沸腾后基本稳定;然后对黄柏中小檗碱含量进行NIR在线监测,发现提取过程在线NIR光谱有效、稳定,可实现APIs过程监测;最后,建立了沸腾时间NIR在线监测MBSD模型,并验证了其耐用性。此外,还有很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师或学生进行了前沿研究进展分享,例如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老师进行题为《复杂样品光谱信号处理和建模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基于分解算法的光谱信号去噪方法研究、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的变量选择方法、复杂样品光谱集成建模方法研究、化学计量学方法。珀金埃尔默公司资深产品专员郁露以珀金埃尔默公司的近红外产品为例,参数特点、性能优势,尤其应用方面仔细进行了介绍,包括仪器与测量样品间的适配、具体仪器在不同领域应用优势,为大家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仪器选型提供了许多思路。不同的观点碰撞出火花,通过此次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们更加了解业内和学术界的最前沿研究热点、重点、难点,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总而言之,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在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此次学术会议增进了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
  • 这些专家在2023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展现中国风采
    第21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于202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380余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安排了8个大会报告(Plenary,30min)、14个主题报告(Keynote,25min)、80个口头报告(Oral Report,15min)、26个快闪演讲(Flash Talks,5min)、160个海报展示(Poster Session)等。会议颁发了3个奖项的,分别是“Karl Norris Award”、“Tomas Hirschfeld Award 2022”和“Tomas Hirschfeld Award 2023”。本次会议的主题聚焦“水、土壤和环境”、“化学计量学”、“农业、乳品和食品”、“基础理论与仪器”、“PAT/工业应用”、“高光谱成像”、“制药、诊断与生物技术”等。其中“农业、乳品和食品”主题的口头报告和海报展示最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19名代表参加此次大会,分别是北京化工大学的郭隆海和宋春风老师、南开大学的邵学广教授和蔡文生教授、山东大学的臧恒昌教授和李连老师及研究生共6人、中国农业大学吉海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兰维杰老师、江苏科技大学颜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究生2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老师等。由于邀请函以及签证等原因,使得有一些原本计划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未能成行。参会中国代表合影北京化工大学郭隆海副教授作了“Control of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study on polymer structure using NIR & IR”的主题报告,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作了“Water as near-infrared spectral probe for chemical processes”的口头报告。作口头报告的还有南京农业大学兰维杰副教授:“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guide apple puree formulation: an innovative strategy to develop anticipated and constantproducts”;山东大学钟亮博士:“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and static moisture control in fluidized bed granulation”;江苏科技大学颜辉教授:“Fas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by the handheld NIR spectrometers”;以及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教授的在线报告:“Advance denoising methods for spectral analysis based on decomposition algorithms”;南京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作了快闪报告,其他参会老师和学生作了海报展示。除此之外,参会的还有在意大利、爱尔兰、美国、日本等海外留学的研究生及华人学者。一些仪器公司的华人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从本次会议的内容来看,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仪器昂贵,体积较大,数据量庞大,目前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实际的应用对象,若选择出特定的几个波长,组成多光谱成像系统,则有望组成便携式的多光谱成像仪器,应用于具体的实际场合;另外,深度学习在近红外光谱建模方面,特别是高光谱成像建模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两年一次的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促进了各国近红外学者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了近红外技术的进步。下次会议(NIR2025)将于2025年6月8-12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Rome,Italy)。不仅如此,本次会议还决定了NIR2027的举办地为日本的名古屋(Nagoya,Japan)。(中国农业大学 吉海彦教授供稿)
  •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 (第二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产、学、研、用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拟于2012 年9 月13 日(周四)~15日(周六)在广西桂林举办第四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届时邀请国内有丰富经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和仪器专家作专题报告和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   会议将表彰为近红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并推荐优秀论文在《Chemometrics &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光谱学与光谱分析》(SCI 收录)、《分析测试学报》及《现代科学仪器》等杂志上发表。   会议前即9 月11 日(周二)~12 日(周三)将举办每年一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顾问:陈星旦 俞汝勤 金国藩 张子仪 方家熊 严衍禄 罗国安 闫成德 燕程泽   主席:陆婉珍   学术委员会   主 任:袁洪福   副主任:韩东海 梁逸曾 徐可欣 褚小立 冯新泸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艳斌 吴海龙 陈 斌 闵顺耕 张卓勇 邵学广 胡昌勤 瞿海斌 戴连奎   组织委员会   主 任:杨辉华   副主任:刘慧颖 卢福洁 陈真诚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姚建垣 田高友 刘振丙 李敬岩 李灵巧 杨 兵   一、会议日程   培训班日程   9 月10 日 9:00~18: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报到   9 月11 日 8:30~17: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   9 月12 日 8:30~16:00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   大会日程   9 月12 日 9:00~18:00 会议注册报到   9 月13 日 学术交流   9 月13 日 17:00~19:00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   9 月14 日 学术交流   9 月15 日 会后参观   展览日程   9 月12 日 9:00~17:00 报到、布展   9 月13 日‐9 月14 日 展览   二、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现代科学仪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 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体标准  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 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三线表”。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 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2 年7 月25 日。   (4)投递方式   ①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方式将论文提交至大会组委会邮箱:nir2006@sina.com,请注明所申请的交流方式(学术报告交流、墙报交流、仅发表到论文集),不接收打印稿件。   ②也可登陆“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进行投稿。   三、近红外培训班   近红外光谱培训班由近红外光谱专委会每年举办一期,前两期在北京举办,已有140 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得到普遍好评,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2 年培训班定于会议前在桂林举办,通知如下:   培训内容:分子光谱分析技术概论、化学计量学基本知识、化学计量学专题讲座、建模技巧专题讲座等(详细内容见“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网站”)   授课老师: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梁逸曾、袁洪福、邵学广等)   培训地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培训时间:2012 年9 月11~12 日,9 月10 日全天报到   培训证书: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颁发   四、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   人民币1500 元/人,在读学生12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及博士后),国内外仪器公司代表2800 元/人。   请于2012 年8 月20 日前将会议注册费汇往以下帐户:   收款单位: 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 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注册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由于会期正值旅游旺季,考虑到房间预定紧张、会议安排等因素,请各位专家、同学在截止日期前注册,否则会议不能保证宾馆和返程车票预订安排,务请体谅与协助。   (2)会前近红外培训班费用   人民币1900 元/人(含资料、教材、证书等费用),在读学生17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及博士后)。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参加研讨培训的学员赠送《复杂体系仪器分析:白、灰、黑分析体系及其多变量解析方法》一书,梁逸曾教授编著,2012 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请于2012 年8 月20 日前将培训费汇至以下账户:   收款单位: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培训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   为保证研讨培训班的质量,研讨班招生人数限定为50 人,请尽早报名并缴纳费用。   (3)会议注册系统   请登录“近红外光谱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注册您的参会信息,包括个人信息、   报告题目、墙报题目、住房预定和参加研讨培训班等。   会议注册流程:   1、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2、点击 参会信息栏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3、按照提示填写参会信息   4、点击保存后,会在您的邮箱内收到注册信息,请仔细核对,在8 月30 日前您可随时修改您的注册信息   五、重要时间   征文截稿日期: 2012 年7 月25 日   第三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 2012 年8 月1 日   第四轮通知(会议通知):2012 年8 月10 日   参展厂商报名截至日期:2012 年8 月10 日   注册费优惠截至日期:2012 年8 月20 日   会前培训班报到时间:2012 年9 月10 日   会前培训班上课时间:2012 年9 月11 日~12 日   学术会议报到时间:2012 年9 月12 日   学术会议召开时间:2012 年9 月13 日~14 日   会议参观时间:2012 年9 月15 日   近红外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召开时间:2012 年9 月13 日17:00~19:00(介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分会成立筹备情况,讨论近红外分会理事成员名单等内容)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杨辉华 电话:13718680586, mail: 13718680586@139.com   褚小立 电话:13501215398,010‐82368342,mail: cxlyuli@sina.com   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近红外光谱学会”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2 年06 月26 日
  • 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
    关于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拟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陆婉珍院士、李德发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此外多位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也将到场参与。为开阔用户视野,拓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用途,特邀企业用户结合生产实际,分别做&ldquo 近红外光谱深耕中国产业&rdquo 的主题报告。   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撰稿。大会也热忱邀请从事其他光谱技术(如中红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和学者参会,介绍最新研究和应用的进展。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和奖金。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   支持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主席:陆婉珍 李德发   顾问:金国藩 俞汝勤 陈星旦 张子仪 方家熊 刘文清 闫成德 严衍禄 罗国安 燕泽程   媒体支持单位:仪器信息网 分析测试百科网 中国化工仪器网   学术委员会   主 任:袁洪福   副主任:梁逸曾 徐可欣 闵顺耕 褚小立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艳斌 冯新泸 刘燕德 杜一平 杨辉华 吴海龙 张卓勇 陈斌 邵学广 胡昌勤 戴连奎 瞿海斌   组织委员会   主 任:韩东海   副主任:刘慧颖 马放均 卢福洁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刘欢 李明 狄艳全 鲁洁 蒲乾坤   二、论文征集   (1)征文范围   本届学术会议征文对象为从事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作者,包括近红外仪器的研制或应用、近红外仪器部件的研制、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其它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他光谱技术(IR、Raman、Uv‐Vis、NMR 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和应用等。在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理论创新、应用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仪器及部件的研发制造等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均可应征。论文投稿后经专家审核通过,可收入本次大会的论文集,并推荐出优秀论文至《分析化学》和《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等期刊发表。   (2)论文格式要求   ①全文一份(含图表在内的文字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 字)或摘要一份, 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作者姓名、单位和单位所在地、第一作者简介(50字左右),以及中文正文和参考文献。也接受全英文稿。   ②字体要求:标题(黑体标准三号居中) 作者姓名(黑体标准五号居中) 工作单位(宋体标准五号居中,含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E‐mail 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摘要和关键词(宋  体标准五号) 正文(宋体标准小四号) 图表(宋体标准五号)。用A4 纸中文Office Word 97以上版本软件录入(生成 .doc 文件)。   ③图表要求:图表设计简明扼要,大小适中,字体为宋体标准五号。表中不要竖边框线,统一用&ldquo 三线表&rdquo 。图表中均不要有英文出现。   ④参考文献要求:(示例)   专著:陆婉珍,袁洪福,徐广通,等.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125   期刊:褚小立,袁洪福,陆婉珍. 近红外分析中光谱预处理及波长选择方法进展与应用,化学进展,2004,16(4):528-542   专利:王艳斌,罗爱兰,陆婉珍,等. 沥青中蜡含量的测定方法. 中国专利, 00105684.0.2000-04-18  学位论文:田高友. 小波变换用于柴油近红外光谱分析[学位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2004   会议论文:许育鹏,袁洪福,陆婉珍. 拓扑结合近红外光谱测定汽油性质的初步探索. 第六届石油和石油化工系统光谱分析技术报告会,北京,2002   (3)论文截止日期   论文征集截稿日期:2014 年7 月30 日。   注:拟申请在《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的论文请于2014 年5 月15日之前交稿,全文格式务必参照《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要求。   (4)投递方式   登陆&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进行投稿。   注:拟申请在《分析化学》或《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的论文请同时mail 至cxlyuli@sina.com。   三、会议注册   (1)会议注册费   人民币1000 元/人,在读学生8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国内外仪器公司代表2000 元/人。   请于2014 年8 月20 日前将会议注册费汇往以下帐户:   收款单位: 北京思派凯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 中国银行北京万寿路支行   帐 号: 3233 5901 5241   若报到现场交注册费,须另外加收100 元人民币。   (2)会议注册系统   请登录&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注册您的参会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报告题目、墙报题目、住房预定等。   会议注册流程:   1、注册(已经注册的用户,请修正和完善您的个人信息)   2、点击参会信息栏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   3、按照提示填写参会信息   4、点击保存后,会在您的邮箱内收到注册信息,请仔细核对,在8 月30 日前您可随时修改您的注册信息   四、重要时间   征文截稿日期: 2014 年7 月30 日   第三轮通知(论文录用通知): 2014 年8 月20 日   第四轮通知(会议通知):2014 年8 月30 日   参展厂商报名截至日期:2014 年8 月20 日   注册费优惠截至日期:2014 年9 月15 日   会议报到时间:2014 年9 月 23 日   会议召开时间:2014 年9 月 24 日~ 25 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福洁 电话:010-82800261 010-63706526 Email:ccnirs@sina.com   鲁洁 电话:010-62738586 Email:ccnirs_h@sina.com   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ldquo 近红外光谱学会&rdquo 网站(www.ccnirs.org )上发布,敬请关注。   也欢迎您加入近红外光谱群(328264040),进行咨询并参与同行交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筹)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代章)   2014 年2 月28 日
  • 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3-15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6-18日同期举办。   一、大会摘要   大会摘要提交日期截止2010年8月31日。摘要由大会组织专家审稿,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接收详细摘要100余份,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接收英文详细摘要80余份。作者将收到组委会发出的摘要接受确认函。经审阅接受的摘要列表可于网站下载区“已接受摘要列表”中查询。一经接受,作者可选择口头报告或海报形式展示成果。摘要文集和会议日程将在大会召开之前印刷,且在注册时分发给与会者。   口头报告   参加口头报告的与会者推荐用Microsoft PowerPoint 准备,并在会议开始之前将您的幻灯片拷入大会所用专用电脑。为保证您的文件能够顺利打开,最好请将其保存到CD或者U盘中。幻灯片适用版本为Microsoft Office 2003。如果您使用自带的电脑,请在报告之前试用一次,以确认能在投影设备上正常使用。   口头报告时间: 大约15分钟,包括提问3分钟   为了保证大会报告顺利进行,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准备报告。   海报   海报请事先准备,海报尺寸应不超过90 cm (宽) x 120 cm (高),以便适合展板尺寸。每个海报将有一个号码,此号码决定海报的展出时间和位置。海报将在上航酒店八楼会议室展出。   二、原定于2010年10月13日举行的讲座课程因报名人数过少,组委会决定取消。   三、注册费   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住宿费自理,无会议补助。2010年9月15前缴纳注册费享受优惠价格。具体价格如下表: 9月15日前 现场 仅参加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 1000.00 1200.00 仅参加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学生 800.00 1000.00 仅参加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 1200.00 1400.00 仅参加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学生 1000.00 1200.00 参加全国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 1800.00 2000.00 参加全国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学生 1600.00 1800.00   单位:元   开 户 行:农行徐汇区漕溪支行   帐户名称:华东理工大学   汇款帐号:033296-08017003862   汇款附言:仅全国会议标注:姓名+单位(可写简称)+CNS2010   仅亚洲会议标注:姓名+单位(可写简称)+ANS2010   全国和亚洲会议标注:姓名+单位(可写简称)+ANS+CNS2010   注意:在您交纳注册费时,请务必在汇款附言处注明您的姓名、单位和参会类别(参考上述汇款附言),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查证,并在收到汇款后给您确认通知。   已缴费的代表,我们将统一开具正式报销发票,并在会议报到时发给您,如果您有特殊要求请与我们联系。   四、住宿   由于世博会期间上海酒店住房非常紧张,组委会与上海航空酒店协商,预留了部分房间供与会代表使用。请各位参会人员尽早预定房间,确定您需要的房型,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请注明您的入住及离开时间,以便我们为您安排住宿。如果没有预定房间很可能到上海后找不到房间,临近的酒店也可能找不到房间。   住宿地点:上海航空酒店 房间种类 价格(元) 数量(间) 标准间(两床) 350.0/间 150 标准间(大床) 350.0/间 20 商务房(大床)(已订完) 450.0/间 2 套 间(大床) (已订完) 550.0/间 2   五、回程票   由于此次会议处于世博期间,从上海至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包括飞机和火车)均较紧张,我们建议在您确定好行程后尽早订下回程票,以免耽误您的日常安排。如果您不方便预定返程票,您也可以在入住酒店(上海航空酒店)通过上航国旅预定返程票。   六、旅游   会议统一安排在10月16日游览世博会,正式代表免费。由于世博会规模巨大,一般游览世博会需要一整天时间,往往到晚上7、8点或更晚,您在安排行程时注意。   七、支持媒体   仪器信息网 www.instrument.com.cn   其他未尽事宜将于第四轮通知公布,有关会议内容将不断在网上发布。   会议网址为http://www.ans2010.com/cn   会议秘书处地址:上海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四楼)201 室   邮编: 200237 电话: 021-64253977   Email: ans2010@126.com   联系人:张凌怡: zhanglingyi@ecust.edu.cn, 电话021-64253977   杜一平: yipingdu@ecust.edu.cn, 电话021-6425055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0年3月20日
  • 昊量光电参加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ANS2018
    昊量光电参加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ANS2018昊量光电参加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ANS20182018年6月22~24日,昊量光电携insion近红外光谱仪参加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和同期举办的第6届亚洲近红外会议(ANS2018)。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组织,主要面向国内外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应用的专家,学者,以及仪器专家,厂商,一起就近红外光谱技术做深入交流。 昊量光电作为长期赞助商,携insion 近红外微型光谱模块亮相。 会议现场吸引力国内外400多人参加,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以及来自国内的近红外专家依次做了专业报告,并且颁发了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科技奖和青年奖。同期的展会现场,昊量光电展台吸引力不少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青睐,insion微型近红外光谱仪自从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以其优秀的台间差,稳定性,抗震性等优点,在农业,化工,食品检测,医疗POCT等应用广泛。 刘燕德老师携华东交通大学光电学院老师莅临昊量光电展台做技术交流,肯定了insion微型光谱模块在设备集成中的优势和应用。 此次会议,昊量光电和多个近红外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分别与粮油,水果,饲料,化工行业的应用专家做了技术沟通和产品构想。针对老客户使用产品情况,我们做了回访和体验满意度调查,为今后国内近红外光谱市场的壮大贡献一份力量。
  •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第三轮通知 (附会议日程)
    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热忱欢迎光谱学界专家教授及广大从事分析测试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踊跃参会。一、组织架构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协办单位:《分析测试学报》、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会 二、会议时间及地点时间:2024年9月23-25日,9月23日报到报到地点: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三、会议形式本届会议采取线下形式,以大会报告、墙报和仪器展览等方式进行。四、会议注册请通过会议网站进行注册(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早注册正式代表(8月15日前汇款)会务费优惠截止时间为9月15日。早注册正式代表(9月15日前汇款)会务费人民币2200 元/人,在读学生1700 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晚注册和现场注册正式代表会务费人民2500 元/人,在读学生2000元/人(凭有效学生证件,不含博士后)。欢迎大家用于报名参会。请将会务费通过银行汇至以下账户:户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户行名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新桥支行开户行地址:北京市东城时雍和宫大街52 号账号:020000 43090 14464 348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知春路6 号锦秋国际大厦A 座2311电话:010-82800701(财务部)请在汇款备注上务必注明汇款单位、参会人的姓名和注册码,并注明“北京近红外会议”。五、会议日程日期时间日程地点2024年9月24-25日全天主会场: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大会报告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0-22日全天分场活动1:《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术语标准》研讨会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兰苑路五号2024年9月23日14:30-17:00分场活动2:《T/CIS 17006-2022 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通用技术规范》标准专题宣讲会三层 清朝厅2024年9月23日20:00-21:00同期活动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委员会议一层 宋朝AB厅2024年9月24-25日8:00-17:00同期活动2:近红外光谱仪器展一层 序 厅2024年9月24日19:20-19:50同期活动3:“河南精谱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一层 唐朝厅2024年9月25日13:30-18:00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一层 唐朝厅六、酒店预订北京惠易行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是本届展览会指定商务接待单位,通过以下系统订购酒店的客人可享受参展特供价,此价格包含早餐,祝您参会愉快!联系人:梁明13439806207(微信同号)电话:010-84126190酒店预订:微信端预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PC端预订请登录网站:https://www.myhuiyi.cn/expos/1000220 注:1、上述价格包含服务费及税项,如有价格调整将不另行通知,更多酒店请查看链接。办理入住时请在酒店前台出示身份证,每间房最多可入住两名成年人,未成年人入住需有成人陪同。3、请在入住当日12:00后办理入住,如需提前入住请预订前一日房间。4、住宿发票由北京惠易行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提供,请付款后主动填写发票信息。5、如需公对公转账付款,请直接与客服联系。六、其它事宜其他会议事宜,网上注册和会议相关信息将持续在会议网站上发布,敬请关注。会议联系人:叶建老师,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 刘莉老师(分会场1、2会务),手机:18811720132;mail: liuli@cis.org.cn魏晖浩老师(厂商赞助),手机:13552834693,mail: weihh @instrument.com.cn 附件: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三轮).pdf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24年8月26日相关阅读: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日程公布
  • 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 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
    近红外谱区于1800年被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所发现,尽管该谱区被较早发现,但由于谱带宽,重叠较严重,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其分析价值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1960年Wheeler称近红外谱区为“被遗忘的谱区”。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与化学统计学软件的发展,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使近红外成为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谱技术,国际分析界逐步形成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热潮”。   2010年10月14-17日,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美国、德国、南非等十二个国家一百位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学术会议,大家对近红外光谱理论、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谱仪器、近红外光谱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在此次会议上,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对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进行了专访。 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发展概况与交流合作   Instrument: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袁洪福教授,您们好!非常感谢大家接受仪器信息网的采访。   首先请三位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会之间未来交流合作计划?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   Pierre Dardenne博士: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创建于1986年,迄今已经在世界各地举办了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们2年举办一次国际近红外会议,2009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了第14届国际近红外会议,会议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泰国等37个国家约450余人参加。   未来,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与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之间,肯定会有很多交流和合作的项目的。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   Yukihiro Ozaki教授:在亚洲某些地区,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得相当不错,但是有些地方就比较落后,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就很重要。借助亚洲近红外协会这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批次的研究成果。   亚洲近红外学会和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间的交流工作一直以来都非常好,如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就有很多日本人积极来参会。单就费用来说,从大阪到上海距离很近,而且费用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可以来参加。但是如果是去欧洲或者美洲,那么可能就有很多人支付不起费用。   另外,亚洲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不是很擅长英语,所以有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会交流时可能会有点“困难”,而亚洲级别的会议更有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就试图和我们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小组联系,希望有机会在中国举办一次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当时认为条件并不成熟。2006年6月我受日本和韩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邀请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梁逸曾教授、姚建垣先生、林国林教授。会议期间成立了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ANC)。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届很希望我国能有一个近红外专业学术交流的对口平台。2006年10月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国内40多位近红外专家聚在一起,大家强烈呼吁建立国内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平台。在陆婉珍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近红外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小组。在国内来自不同领域的8名院士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领导闫成德和刘长宽先生共同支持下,通过小组成员近3年的努力工作,近红外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迄今,专业委员会已经建立了国内近红外光谱专业网站,创办了近红外通讯,相继组织了多期不同行业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研讨会,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和成功举办了2年一次的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报告会,和这次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相信专业委员会今后将积极开展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学术交流,教育,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活动,将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近红外光谱发展趋势集中于“小型、在线以及成像技术”   Instrument:请三位教授谈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Yukihiro Ozaki教授:近红外光谱技术有许多优势,最关键的是无损检测,可以透过玻璃和一些塑料包装直接进行测量,属于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并且,不需要使用很多的试剂、药品,也不需要进行很多的前处理工作,维护费用及分析成本比普通色谱分析技术低,所以近红外光谱技术是非常环保的。另外,近红外光谱分析的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粮食领域、水果熟程度的检测、蔬菜检测等。   袁洪福教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确有很多优势,主要得益于近红外光特性和化学计量学。近红外光具有相对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通过普通玻璃或光纤传输,还有各种分光方式如光栅、傅立叶、声光过滤、固体阵列等,为设计各种用途的专用分析仪器提供了便利,该技术非常适合各种固体和液体的样品测量;每张光谱的扫描时间仅为几秒钟,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一次全光谱扫描,可以获得各类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的数据,因此具有同时快速(如秒内)分析多种化学成分或多种性质的能力。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质量快检方面,比如高通量在线质量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把近红外集成到系统设备中作为一个质量检测附件使用,最近到上海一家跨国公司交流看到,该公司内工业装置上有80多处在线检测点使用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共安装了十几台在线近红外光谱仪,为精确控制装置运行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场品质检测更是近红外分析技术的独特优势,目前,越来越多的便携仪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如水果),食品和药品质量检验。无疑,近红外分析技术在工农业生产过程质量快速和高效的精确控制以及食品药品质量监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Pierre Dardenne博士:30年前,开展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人还很少,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但是近红外光谱的教育还是不够。近红外光谱技术持续不停地发展,我的观点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当然,这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别是非洲等地。   袁洪福教授:虽然,近红外分析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在国内还尚未被广泛了解,如何普及应用也是今后发展的难点之一。主要让人们了解该技术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才能正确使用该技术和应用带来的明显好处。在今后发展中,仪器硬件方面,应特别注重通过科学的精密制造工艺保证近红外光谱仪光谱测量的高度重现性,在应用方面应通过培训使用户掌握正确建模方法和维护知识。我积极建议,专门从事该技术研究的相关部门应当瞄准当前国家重大需求,研究和确定近红外分析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具体应用,认真规划和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成功应用示范点,将她的显著优点清楚地展现给大家,一直不遗余力地坚持推广,以期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持续的发展。   Instrument: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Yukihiro Ozaki教授:近阶段,近红外成像技术发展的也很快,近红外成像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借助此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样品的内部,甚至可以对自然状态下的水果进行药品含量的检测。   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手持近红外光谱仪器、小型化仪器,这是相当有用的。还有在线近红外光谱工业分析技术,可以监测从原料到产品的整个反应变化过程,是一项很“棒”的技术。   Pierre Dardenne博士: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趋于小型化,方便携带和使用。  袁洪福教授:总结国内外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历史以及近红外技术特点,我认为近红外网络技术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制约近红外大范围推广使用的技术是模型,因此,围绕近红外分析模型共享,优先发展先进的近红外网络建模中心和模型共享网络技术,以满足相关重要领域如农业粮食收购,水果生产和销售,食品和药品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等领域中品质实时监控网络需求。该技术的发展将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相关。当然,仪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和高性价比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Instrument:最后,请袁洪福教授介绍一下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近期的工作重点以及推进计划?   袁洪福教授:为有效地推动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发展,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重点如下:(1)组织申办2015年在北京举办第17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2)通过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近红外仪器厂家,知名专家进行技术发展研讨等多种形式活动,围绕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提出国家近红外发展规划建议;(3)组织和建立近红外光谱分析建模方法标准,并推动个领域制定相关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标准;(4)协助各行各业开展建设具有典型意义的近红外分析应用示范点;(5)加强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   后记   采访过程中,谈到中国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计划申办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记者向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请教了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Pierre Dardenne博士代表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欢迎中国申办2015年的会议。并认为中国在近红外光谱技术方面有很好的设施,很好的师资力量,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学者,而且中国的消费也很低,总的来说中国有很好的机会获得主办权。   接着更是给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如需要好好准备材料以及陈述,一切都准备得当,然后就可能赢得举办权。   Yukihiro Ozaki教授高兴的说到,这对于中国近红外协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于亚洲亦是。下次是南非,然后是法国,再到中国,这是很好的一个交流。中国非常不错,不管从亚洲其他国家也好,从美洲、欧洲来上海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以促进中国近红外的发展,特别是关于教育方面,很多日本青年也能参加,非常好。   祝福、期待中国能在不久的将来成功获得2015年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的主办权。   另外,特别感谢: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会主任委员袁洪福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杜一平教授及其学生、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慧颖高工,在日前召开的近红外光谱学术盛会新闻报道以及此次专访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 www.icnirs.org   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 http://nir.ac.affrc.go.jp/Web-ANC/index.html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www.ccnirs.org
  • 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即将召开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3-15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16-18日同期举办。   一、大会口头报告与墙报   所有提交的论文经审核、接收后,根据各位参会代表的回执申请,分为口头报告和墙报两种发表形式。没有申请发表形式的文章,根据内容为其酌情安排。口头报告和墙报的详细安排请查看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官方网站: http://www.ans2010.com/cn/schedule.php。   口头报告   参加口头报告的与会者请用Microsoft PowerPoint 准备,并在会议开始之前将您的幻灯片拷入大会所用专用电脑。为保证您的文件能够顺利打开,最好请将其保存到U盘或者光盘中。幻灯片适用版本为Microsoft Office 2003。如果您使用自带的电脑,请在报告之前试用一次,以确认能在投影设备上正常使用。   口头报告时间: 大约15分钟,包括提问3分钟   为了保证大会报告顺利进行,请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准备报告。   墙 报   墙报请按尺寸不超过90 cm (宽) x 120 cm (高) 事先准备。每个墙报将有一个号码,此号码与上述网上公布的墙报安排的号码,以及论文集中的号码一致,并且墙报展出时也使用该号码。墙报将在上海航空酒店八楼会议室展出,在10月14日中午13:30前请自行粘贴,10月15日中午13:30前请自行撤下。   大会将根据墙报内容和作者与与会者交流情况,选出若干优秀墙报,并颁发证书。   二、会议日程安排 下面是会议日程简要版,会议日程以报到时发放的详细日程为准。 简要会议日程 13日,地点:上航酒店一楼大厅 8:00-22:00 报到 14日,地点:上航酒店八楼会议室 8:30-9:20 开幕式 9:20-10:20 邀请报告 10:20-10:50 茶歇,仪器展览 10:50-12:00 大会报告 12:00-13:30 午餐 13:30-15:45 大会报告 15:45-16:15 茶歇,仪器展览 16:15-17:00 大会报告 17:00-18:30 墙报展览,仪器展览 18:30-21:00 ThermoFisher 晚宴 15日,地点:上航酒店八楼会议室 8:30-10:15 大会报告 10:15-10:45 茶歇,仪器展览 10:45-11:30 大会报告 11:30-12:15 墙报展览,仪器展览 12:15-13:30 午餐 13:30-15:45 大会报告 15:45-16:15 茶歇,仪器展览 16:15-17:45 大会报告 17:45-18:30 闭幕式 18:30-21:00 晚餐 16日,地点:上海世博园 8:30-21:00 旅游(仅限全国会议代表)   三、注册费   从现在开始不再接受提前注册费,报到时还可以现场缴纳注册费,使用现金和信用卡均可。   已缴纳的注册费,已经统一开具正式报销发票,并在会议报到时发给您,如果您有特殊要求请与我们联系。   四、住宿   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住宿费自理,无会议补助。   由于世博会期间上海酒店住房非常紧张,组委会与上海航空酒店协商,预留了部分房间供与会代表使用。请各位参会人员尽早预定房间,确定您需要的房型,并及时反馈给我们,请注明您的入住及离开时间,以便我们为您安排住宿。如果没有预定房间很可能到上海后找不到住房,临近的酒店也可能找不到房间。   预定房间的截止时间为10月3日。   住宿地点:上海航空酒店(南站店) 上海市石龙路951号 住宿地点:上海航空酒店(南站店) 上海市石龙路951号 房间种类 价格(元) 数量(间) 标准间(两床) 350.0/间 150 标准间(大床) 350.0/间 20   五、会议地点——上海航空酒店(南站店)    上海航空酒店位于上海市石龙路951号(电话:021-51533000)   建议乘车路线和方式:   上海火车站——上海南站:   方案一: 从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上车坐11站至(上海南站站)下车,下车后步行约15分钟30秒到达终点   方案二: 从地铁3号线(上海站站)上车坐12站至(上海南站站)下车, 下车后步行约15分钟30秒到达终点   方案三: 出租车费用:50元左右,30分钟到酒店(不堵车状态),乘车高峰期容易堵车。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2号航站楼——上海南站:   方案一:从机场七线(浦东国际机场站)上车坐1站至(上海南站)下车,下车后步行约5分钟30秒到达终点总车程36.1公里   方案二: 出租车费用:150元左右,40分钟到酒店(不堵车状态),乘车高峰期容易堵车。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上海南站:   方案一:从806路(虹桥机场一号航站楼站)上车坐4站至(程家桥站)下车,同站换乘转上朱线区间(程家桥站)上车坐6站至(上海南站)下车,下车后步行约10分钟30秒到达终点总车程13.9公里   方案二: 出租车费用:40元左右,20分钟到酒店(不堵车状态),乘车高峰期容易堵车。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上海南站:   方案一:从地铁2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上车坐5站至(中山公园站)下车,步行约3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上车坐7站至(上海南站站)下车,下车后步行约3分钟到达终点总车程20.4公里   六、回程票   由于此次会议处于世博期间,从上海至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包括飞机和火车)均较紧张,我们建议在您确定好行程后尽早订下回程票,以免耽误您的日常安排。如果您不方便预定返程票,您也可以在入住酒店(上海航空酒店)通过上航国旅预定返程票,但仅可以预定飞机票,预定火车票很难(会务组正在协调此事)。强烈建议与会代表尽量自行预定往返飞机或火车票。   七、旅游   会议统一安排在10月16日游览世博会,正式代表免费。预约中国馆需要提前申请,并额外缴纳100元。会务组提前申请了少量中国馆预约券,在报到时代表可以申请,但额外的100元由代表承担。   由于世博会规模巨大,一般游览世博会需要一整天时间,往往到晚上7、8点或更晚,您在安排行程时注意。   八、支持媒体   仪器信息网 www.instrument.com.cn   详细信息请查看此次会议的官方网站   会议网址为http://www.ans2010.com/cn   会议秘书处地址:上海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四楼)201 室   邮编: 200237   电话: 021-64253977   Email: ans2010@126.com   联系人:   张凌怡: zhanglingyi@ecust.edu.cn, 电话021-64253977   杜一平: yipingdu@ecust.edu.cn, 电话021-6425055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   2010年3月20日   相关新闻:国内外专家齐聚第三届全国近红外会议
  • 聚光科技亮相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2010年10月13-16日,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及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上海航空酒店召开。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代表我国最新最前沿的近红外学术交流水平。两个会议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厂商、用户等300多人前来参会。 大会开幕式 聚光科技是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做了有力的支持。作为本次大会主办方的挂靠单位及会议赞助商,聚光科技借助此平台向参会人员演示SupNIR-2700和SupNIR-2600近红外分析仪在粮油、石化等领域的应用;并以墙报及口头报告形式交流SupNIR-2700在菜籽、菜粕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聚光科技作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研发、营销、应用服务和供应链团队,致力于业界最前沿的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完善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 SupNIR-2700近红外分析仪基于漫反射方式进行样品分析。通过与RIMP软件连接实现固体颗粒、片状、粉末样品中一些物理和化学成分的无损快速检测。整套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将样品盘放在样品台上,点击测量,仪器自动完成测量分析。在饲料生产、粮油加工、谷物收购、育种研究等领域应用。 SupNIR-2600采用透射方式检测,仪器设计小巧美观,方便实用。应用于液体检测,如燃油、食用油等。 展台前围满咨询的参会人员 韩国近红外专家正在分析SupNIR-2700采集的光谱信息
  • 二十年回眸 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9月相聚北京
    自2006年第一届会议成功召开以来,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回眸过去近20年的历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历史,其陪伴并带动了一大批近红外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二十年回眸,再起新征程。期待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相聚北京》》》第一届会议(北京)2006年10月28~30日,“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会议中心成功召开,这是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陆婉珍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会议正式出版了论文集《当代近红外光谱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这次会议的筹备得到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分会的大力支持,会议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近红外光谱课题组承办。本次会议的召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每偶数年份举办一次全国性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的惯例也就被一直延续下来。在大家的共同呵护和培育下,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逐渐形成了严谨务实、简朴高效的独特会风,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学术会议的举办对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仪学术会议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仪学术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当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仪学术会议墙报区和仪器展示区中国近红外光谱学术团体的成立在2006年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陆婉珍院士倡议成立中国近红外光谱学术组织,经过近三年多的筹备,2009年6月6日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China Counci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CCNIRS)宣告成立。2014年9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在总会的直接领导下,CCNIRS更是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CCNIRS挂靠在仪器信息网。2022年1月8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召开,迄今,CCNIRS有理事96人,会员237人,团体会员27家,并建立了昆明工作站、苏沪工作站、山东工作站和广东工作站。2009年6月6日星期六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在青塔宾馆成立(自左至右为方家熊院士、金国藩院士、陆婉珍院士、马晋并处长)2009年6月6日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成立合影2014年9月23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成立合影第二届会议(长沙)2008年11月19-22日,梁逸曾教授课题组在长沙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共有300余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士出席这次会议,我国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国内外20余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家和专业供应商展示了产品。有40余位专家和学者作大会报告、20余位优秀青年学子作分会报告,多次获得国际谷物学会、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大奖的著名近红外专家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长Ozaki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也都在大会作专题报告。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国际著名近红外光谱专家Phil Williams在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作报告第三届会议(上海)2010年10月14-17日,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杜一平教授、张维冰教授和倪力军教授等课题组共同筹办。会议收到投稿论文200多篇,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的300余位参会代表与会,另有20余家仪器厂商参加了仪器展示。本次大会还邀请到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长Marena Manley教授、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下任主席Ana Garrido-Varo教授和亚洲近红外光谱协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来作学术报告。2010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学术会议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仪器展示区全国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仪器墙报区第四届会议(桂林)2012年9月12-1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杨辉华教授课题组承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桂林举行,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近300多人参加了会议,有近30家仪器公司在会议期间展示了相关光谱仪器产品。2012年9月在桂林举办的全国第四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向会议志愿者致谢第五届会议(北京)2014年9月24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的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仪器用户等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通过大会报告、墙报、论文、仪器展览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促进了大家对近红外光谱更深层次的理解。ABB、赛默飞、布鲁克、瑞士万通、FOSS、聚光科技等多家国内外相关的仪器公司参加同期的展览会。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六届会议(武汉)2016年3月24-26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团队承办的全国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武汉正式召开。此次会议恰逢天时地利人和,与会代表、参展厂商和论文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是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届盛会。中国工程院刘文清院士,李培武研究员、伦敦大学Tom Fearn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会上颁发了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胡昌勤研究员、江苏大学客座教授龚伟分别获得了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获奖者、“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国际交流贡献奖”。2016年3月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五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中国工程院刘文清院士作大会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作大会报告第一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颁奖仪式(自左至右依次为骆清铭教授、胡昌勤研究员、袁洪福教授)第七届会议(昆明)2018年6月23日,全国第七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ANS2018)在昆明云南世博花园酒店圆满闭幕。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同创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近红外光谱分会挂靠单位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本次大会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420余位国内外近红外光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日本光谱学学会会长Yukihiro Ozaki、澳大利亚Roger Meder等出席大会并做精彩报告。国内外20余家近红外光谱仪器厂商参展。会议同期还进行了第二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的颁奖仪式,本次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梁逸曾教授和刘慧颖高工,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邵学广教授和刘燕德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吴志生教授和陈瀑高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国际交流贡献奖授予了Yukihiro Ozaki教授。2018年6月在昆明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学术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近红外光谱分会第一届四次会议第七届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暨第六届亚洲近红外学术会议会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张彤秘书长为国际著名光谱学家Ozaki教授颁奖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Tom Fearn教授第八届会议(线上)2020年11月6~8日,全国第八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依托仪器信息网“3i讲堂”进行,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仪器信息网承办,暨南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星创众谱仪器有限公司、广州讯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析测试学报》杂志等协办。会议为期3天,共安排了72个报告,吸引了近2000人报名参会。会议颁发了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第三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韩东海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臧恒昌研究员和邹小波博士,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卞希慧博士、李敬岩博士、李文龙博士、肖雪博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议同期,还举行了近红外会议在线展,ABB、迅杰光远、海洋光学、爱万提斯、布鲁克、瑞士万通、珀金埃尔默、福斯、赛默飞等十余家仪器厂商在线分享或展示了最新技术和应用。会议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IR2020/ 网页地址: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JHYGPZXZ 第九届会议(线上)2022年10月2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和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依托仪器信息网“3i讲堂”进行。为期3天的会议,中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80余位嘉宾分享,近3000人报名参会,会议规模创历届之最!同时,会议也吸引了珀金埃尔默、瑞士万通、赛默飞、福斯、奥谱天成、海洋光学、迅杰光远、绿萌等十余家仪器公司现场分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名古屋大学Satoru Tsuchikawa教授、韩国汉阳大学Hoeil Chung教授、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Dolores Pérez-Marín教授、因斯布鲁克大学Christian Wolfgang Huck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在线分享。不仅如此,会议期间还颁发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第四届陆婉珍近红外光谱贡献奖授予了徐可欣教授、杨辉华教授,陆婉珍近红外光谱科技奖授予了王家俊教授级高工,陆婉珍近红外光谱青年奖授予兰树明总监、李连博士、 李江波博士、云永欢博士、杨敏博士。会议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nir2022/ 国际第20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北京,线上)2021年10月17-21日,由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化工大学协办的第20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ICNIRS2021)举办。本次会议中,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 Tom Fearn、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分别致辞,共计完成了4场workshop,2个获奖报告、5个特邀报告、66个口头报告、111个墙报的日程,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的3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中,ABB、绿萌、迅杰光远、VIAVI、布鲁克、荧飒等10余家国内外仪器厂商也分享了最新的技术和应用进展。作为中国首次承办的,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在线上召开的ICNIRS,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承办国际近红外会议的能力,而且展现了中国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水平。本次会议中,数十位中国专家和学生分享了在近红外理论和方法研究、实际应用等领域所做的高水平研究内容,得到全球专家的认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 致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致辞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 Tom Fearn致辞会议开幕式第十届会议(北京)为全力展示我国近红外光谱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及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主办,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拟定于2024年9月23~25日在北京朗丽兹西山花园酒店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专家、学者、用户和仪器专家与到会观众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并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和海外华裔学者与会。会议同期,还将举办“纪念陆婉珍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论坛、“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奖颁发仪式、“近红外光谱仪器展”等活动。详细内容请参见:全国第十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通知(第二轮)。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cs/Nir2024/Index 会议联系人:叶建老师,手机:18211196128; mail:yej@instrument.com.cn 魏晖浩老师(厂商赞助),手机:13552834693,mail: weihh@instrument.com.cn 附件: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二十年回眸 .pdf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