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仪器信息网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专题为您整合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话题讨论。

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相关的论坛

  • 【转帖】基础科学是科学更是文化――中科院院士杨玉良

    基础科学是科学更是文化――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做课题研究,不论是自己,还是对我的学生,我的要求是要从理论到实验都要关注,而且基础科学研究不仅是科学,也是一种文化。2003年刚刚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杨玉良教授还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复旦大学副校长。而且他也是复旦大学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   杨玉良教授在高分子链静态和动态行为的图形理论、研究高分子固体的结构和有序度及分子运动相关性的转子同步NMR新方法、液晶的分子场理论和PDLC材料、提高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速率、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的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成就。曾获霍英东研究类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求是青年学者奖和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是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和复旦大学另两位新院士一样,他也是复旦大学“土生土长”的博士。  作为复旦大学副校长,他更关注学校的发展。他认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才能够真正使学校实力增强,使国力增强。在他眼里,基础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因为基础科学会给学校或者国家的发展提供深厚的底蕴。他打了个比方,基础科学就像是一只“母鸡”,如果生长发展得好,那就会不断派生出新的学科,并且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能源”。  同样,在杨玉良教授看来,一个人要取得一点成绩,要有扎实的基础非常重要。2003年刚刚52岁的杨玉良教授坦言,他初一刚刚读完就赶上了上山下乡,劳动6年后才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然后在复旦读到了博士。而且本科三年中上课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从形式上看,他的教育基础并不扎实,这使他在今后获得成绩的过程中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杨玉良教授现在带研究生的时候更注重对学生的规范培训。2002年,他有三名博士生的论文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他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理论和应用实验要同样关注。他说,自己首先是导师,培养学生是最重要的工作,让学生介入到导师的课题中是个好的办法,但是不能把学生变成导师的廉价劳动力,变成导师思想结果的执行者,那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人。所以,作为教师,他关注得最多的是如何“培养”学生。  谈到自己从事科研的经验,他坦率地说,我现在还只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搞科研没有秘诀,也没有捷径,如果能够总结成秘诀的话,大家都可以做科学家了。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方式是不是正确。而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3C”的能力,就是自信心(confidence),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和合作能力(cooperation)。

  • 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转自《中国基础科学》](可下载)

    《中国基础科学》[color=red][b]新世纪化学发展战略思考[/b][/color]梁文平1 唐 晋 1 王 夔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100083, 2北京大学药学院,100083 )摘要 评述了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化学界的现状,特别强调了化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提出化学发展的契机和可能突破口,提出了学科重组的新思路和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战略思考,并强调了原始创新在基础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1-2],已经为人类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寻求结构多样性和分子多样性,合成制备了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发展了化学合成理论和技术,为阐明生命的起源、发现生物活性物质、新材料以及新药物的设计合成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化学研究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阐明各类化学反应的机理,从真实时空的水平上认识物质转化的化学过程。化学创立了研究物质结构和形态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认识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为设计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化学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面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迅猛发展的挑战和人类对认识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学在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思路的同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物质和品种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造福国家,造福人类。当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与健康和人类安全、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挑战性难题,迫切需要化学家在更深更高层次上进行化学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现和创造出新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从学科自身发展和为国家目标服务两个方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战略设想,以适应21世纪科学发展的需求。 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就注意到化学学科内部的发展与来自外部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注意到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必须重新考虑学科建设问题。在“九五”计划制定之初,经过反复讨论,就开展了对优先资助领域的研究和调整,提出了重视学科交叉,淡化二级学科的原则,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的讨论。在过去的5年中逐渐得到广大化学界的共识。20世纪末,在长期酝酿后又提出了几个新的发展领域,组织过多次讨论,提出要开展分子以上层次化学研究的创新思想,引起了又一轮的化学界的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吸取了经验。为了探索、研讨与展望化学发展趋势、发展战略及十年或更长远化学发展前景,使化学这一传统学科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几年来组织专家研讨和参与有关化学学科发展战略问题,尤其是《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第128次香山会议,和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香港21世纪化学发展前景讨论会》,使化学界逐渐对我国化学学科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和未来发展战略形成基本共识。

  • 自然:癌症基础研究被指大多不可靠

    2012-04-12 18:08 来源:参考消息 前安进公司研究员发现,很多有关癌症的基础研究——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学实验室——都是不可靠的。这一发现为研制新药的前景蒙上阴影。C·格伦·贝格利曾担任安进公司全球癌症研究工作的负责人长达10年之久。他的科研小组对享有盛名的实验室发表在一流杂志上的53份“里程碑式”研究论文进行鉴定。贝格利希望能在以这些论文为基础的新药研发之前确保这些研究发现的可靠性。结果是,这53项研究发现中有47项的研究结果无法重现。他在今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周刊上公布了这一发现。贝格利说:“这一发现令人震惊。”无法打赢对抗癌症的战争有很多因素,比如实验对象或者是资金等。现在叉找到了一个新的原因——不可靠的基础科学研究结果太多了。这些科学研究对象都是在实验室里的动物或者细胞。贝格利的发现与去年德国拜耳股份公司科学家的一份报告相呼应。当贝格利科研小组的100名科学家无法证实论文结果时,他们联系了论文作者。科学家们最常见的反应是说:“你们没做对。”麻省理工学院主攻癌症的生物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的菲尔·夏普说,事实上,癌症生物学极其复杂。在一个癌症研究大会上,贝格利和主要负责其中一项有问题研究的科学家会晤过。贝格利说:“我们把论文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一遍。我告诉他,我们把他们的试验重新做了50遍,但得不出他们的结果。他表示,他们做了6次试验,其中有一次能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但他们还是将其写进论文中。因为这将会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这个消息真是太幻灭了。”这种选择性的文章发表只不过是研究结果不可靠的其中一个原因。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试验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实验室的研究者知道哪一个细胞系或者哪一只小鼠得到治疗或者得了癌症。研究者从而可以创造出一个理论,更好地诠释他们想要的证据。华盛顿大学的费里埃·丰说:“在知名杂志刊登论文是你能得到资金或者工作的最好保证。这种不健康的念头会导致科学家追求轰动效应,有时候还会做出不诚实的行为。”

  • 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

    来源:科学网 作者:刘 庆生众所周知,文献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无容置疑。因为,世界上天才总是极其少,他们属于能够独立自主提出一些影响深远和惊世骇俗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成果。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凡人”,我们做科学技术研究都是某一科研方向发展的传承人,是接力棒中“平凡一棒”。作为科研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深知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能够“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上前进”就很心满意足了。文献解读通俗地说就是了解同行们研究状况,使自己的研究置于同行基础基础之上。我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讨论研究方向文献是主要内容之一。我考察研究生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文献的阅读理解状况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同行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这个层次主要属于专业研究知识最基本内容,当然,对于英文文献还要过一个语言文字关。第二层次是能够对同行成果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判断成果出彩之处在哪里?第三层次是通过文献调研,搞清楚你研究方向或领域中同行水平基础上,判断主要同行的成果在同行中的所处大概位置,代表性人物(牛人)和成果(牛成果),这个研究方向进展与存在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等。这是你想要在某一个方向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一般而言,作为一个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在文献研读能力与水平应该达到第三层次,尽管文献研读水平与博士论文水平之间不一定完全正相关,但对于大多数人,两者之间应该具有某种程度正面关联。所以,我说一个年轻人拥有的“文献理念”是区别他/她做科研项目(创造性劳动)与生产项目(重复性劳动)之间的主要特质,为此我们称“文献是科学研究的生命”。谈到科技文献管理与利用,这可是一个大的话题,我不一定谈的好,只能说点体会而已。在我的经历中,对待科技文献的态度或者做法主要是两个:“先有数量(泛读),后有质量(精读)”与“综述类文献与专门性文献关系”。对于前者,强调阅读文献首先要有数量,因为没有数量就不可能有质量。一个科研人员总是渴望看到高质量文献,但是这些高质量文献是隐藏在海量文献数据库中。如果采用“投机取巧”,或者碰运气,只能偶尔看到一些重要或高质量文献。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在一篇博文中曾经提到这样一种观点:一个聪明人看10篇文献掌握的信息也许可以超过一个不太聪明人20篇,甚至更多一点文献,但是不可能超过一个“凡人”阅读100篇,200篇,甚至更多文献所获得的信息量。一个人再聪明,也就是悟性(或理解力)高一点而已,但也有限。因为,他阅读的几十篇文献的信息量不可能囊括数百篇文献的信息量。阅读文献数量越多,碰到高质量文献的几率也越大。当然,这儿指的属于最普通的文献阅读分析与管理方式。当一个研究人员到了一定层次时,文献选择和阅读方式也多样。作为一个年轻的“科研人员”,在“文献管理”中建立自己研究方向的“文献数据库”很重要。我自己做的很不够,只涉及两类:一类为“文献沿革数据库”。“沿革”是一个“历史档案”用词,是指记录一个单位或企业,或技术发展的历史,以文献发表时间为序的档案。“文献沿革”包括:经典文献与发展过程文献。在搜素你研究方向“文献沿革”过程中,你将会全面了解这个研究方向发展历程,是你成为一个科研牛人的必要基础。我们现在听一些牛人侃侃而谈他的研究方向成果时,往往会为他对这个研究方向深入透彻的描述而震撼。这实际上就是那些牛人成功的必然经历和结果。当然,光建立自己的“文献沿革数据库”是远远不够。因为,“文献沿革数据库”文档材料主要体现一个研究方向文献的时间效应。例如我曾经有一份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青藏高原”课题组编辑的“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科“文献题录”资料,内容包括地质(又包括岩石、矿物、构造地质等)、地球物理(涉及重磁电震和岩石物理等)、地球化学(全岩化学剂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等地球科学的二级学科的文献题录(主要包括引文的内容,即作者、论著题目、期刊名(出版社)、卷期号、页码与年代等。在“文献沿革数据库”基础上,还要建立一个更为重要的“重点文献数据库”。建立“重点文献数据库”对于一个刚刚涉足一个研究方向的年轻人比较困难,因为,要准确鉴别一篇文献的重要性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一定的科研积累。就像上面关于“文献理解三层次”,如果处在第一层次就只能属于“文献沿革”,要到第二、三层次才能比较准确分析文献的(对某一方面)重要性,从而建立“重点文献数据库”。所以,建立“文献沿革数据库”和“重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实际上伴随一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两个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它伴随对同行研究成果及时和连续追踪分析。我们有的人下大力气做出的研究成果,由于跟踪同行成果不认真,不彻底,当你准备将成果提交之前再次检索文献时,发现你的所谓“创新成果”只是重复别人成果而已,你该多懊悔。我看到每年申请的国家基金书“立项依据”的文献中如果有当年同行发表论文,就会增加我评审该份申请书的影响分。现在电子文献为我们进行科技文献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回想30多年前,我们阅读纸质文献,文献管理只能使用卡片,至今我还保留了一盒子文献卡片留作纪念。当年每周去图书馆的期刊库查阅文献时,由于杂志比较多(为了扩大知识面,查阅杂志比较多,如果仅仅为了一个专业窄方向对应杂志可能很少),为了准确,还要用一个本子记录下,避免下次重复查询。现在面对海量文献数据库,包括杂志、会议及专著、学位论文、专利及还有一些视频光盘类等,需要认真建立一些内容丰富、使用便利的文献数据库。以前我们只能记录文献的题录,现在我们可以同时建立“全文文献库”。但是,对于一些非常专门的文献管理比较简单,但是对于一些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文献数据库建立就比较复杂。只要我们将建立“文献管理数据库”当成自己科学研究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就一定会在文献的研读过程建立自己专用的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为你的科学研究提供正能量。

  • 我国高校首个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在北师大成立

    2012年1月7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仪式,宣布成立我国高校第一个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脑与认知科学是以揭示人脑奥秘为核心的新兴交叉学科,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国民素质与身心健康的提升、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基础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将脑与认知科学确定为政府重点支持的八大前沿科学领域之一。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以来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语言与数学学习基本规律、认知障碍与学习困难等领域开展了大量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该校在2005年,建立了我国脑与认知科学领域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及其董事长、MIT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麦戈文先生捐资1000万美元,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反映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脑与认知科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在致辞中表示,新成立的研究院将积极借鉴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运行管理机制,力争将该研究院早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高水平的知名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机构,成为脑科学与教育的应用推广平台,为推动我国脑与认知科学学科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分享】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项目奠基

    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的两个重要项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和交叉前沿科学中心11月25日举行奠基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施尔畏、李家洋等出席仪式,并共同启动奠基装置。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作为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四大创新基地中较早启动的一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亿元,北京、上海各投资5.5亿元。上海部分设施根据目前的设计,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 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关键是实现大规模、高通量蛋白质的产生、结构分析和功能研究的一体化,建立大型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手段。中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863”项目等一批战略性项目,并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将蛋白质研究列为基础研究四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中国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已为蛋白质设施的建设培养了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建立了技术储备,积累了建设和运行的经验。上海光源正在建设的7条光束实验线站中有5条与蛋白质科学研究有关,上海应用物理所在同步光源光束线站的建设方面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将以先进的大型设备为基础,包括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和结构分析,蛋白质核磁分析、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分子影像和数据库等系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表示,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将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建立具有国际一流先进水平和综合示范作用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据介绍,目前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设施建设滞后、布局分散,严重制约了蛋白质科学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国家决定建设一个以先进的科学装置和大型设备为基础,以创新技术集成为核心,提供大规模复合型研究能力的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 交叉前沿科学中心项目,总投资为2.98亿元。它将围绕国家安全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在分子科学与工程、宏观量子现象及应用、高能量密度物理等方面开展研究。“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实现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能力的提升。”中国科学院浦东高等研究院院长封松林研究员介绍说,“它是科技研发与产业结合的一次积极探索,将推动发挥交叉科学战略作用,并将成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多领域交流的国内外合作平台。”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内蒙古建分院

    [color=#444444]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13日电 (乌瑶)13日下午,[/color]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color=#444444]与内蒙古计量测试研究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记者在签约仪式上获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将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新区建立内蒙古分院(以下简称,分院)。[/color][color=#444444]  计量的国际通用定义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国际上把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作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color][color=#444444]  “计量能力与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定需要计量基础的相应提升。内蒙古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非常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同时表示,之所以选择落户内蒙古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二是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服务。[/color][color=#444444]  [/color]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诚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中心招聘技术员,坐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制品中心招聘技术员[b]职位描述/要求:[/b]生物制品中心结合基础科学和医学应用,主要研究和发展人抗体免疫治疗。 招聘技术员1名 职位要求: 生物医学及相关专业学士或硕士学位; 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工作认真、踏实、细致, 学习能力强; 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至少计划工作2年时间; 接受应届毕业生。 薪资根据个人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决定,福利待遇按研究所有关规定执行。[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8099]查看全部[/url]

  • 北化院成立基础研究所,聚焦化工新材料领域

    [color=#000000]3月20日,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基础研究所正式成立。[b]该研究所将聚焦化工材料领域前沿基础科学和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发展模拟计算和AI机器学习技术方法[/b],加快解决催化科学和高分子材料共性问题,着力提升原创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助力化工新材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color][color=#000000]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所的成立,是落实中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提出的“直属研究院要发挥好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探索设立基础研究中心”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北化院承担起提升基础研究效能,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集团公司化工新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重要一步。[/color][color=#000000]据了解,北化院作为中石化集团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持续[b]关注培育新领域、发展新技术、开发新材料的关键科学问题[/b],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课题攻关,培养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人员上百人。[/color][color=#000000]北化院表示,将积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研领域布局和学科建设,加速高质量科研平台建设,加大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专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和科研团队建设,打造化工新材料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锚定把基础研究所打造成为全国化工材料领域“排头兵”的总目标,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石作用,为中国石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color][来源:中国化工报][align=right][/align]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级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在设施建设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委托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SIBCB)负责筹建成立并管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负责设施的运行管理。中心在筹建期间,办公地点设于生化与细胞所(上海市岳阳路320号);中心在建成运行期间,办公地点设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中心定位于:支撑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建设的建设,衔接该设施的运行;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中心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核磁共振部门已配备的高场核磁共振系统包括:液体的900MHz、 800MHz、和两台600MHz谱仪(全部配备有超低温探头);一台固液通用的700MHz谱仪( 配备有固体BioMAS探头和液体室温三共振探头);以及若干配套测试设备和计算机集群。本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支撑服务;同时也致力于核磁共振的新技术开发和新方法学研究。核磁共振系统的负责人是周界文(James J. Chou)研究员。本系统现因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核磁共振系统工作人员如下:(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相关技术在国内外的培训)序号岗位名称岗位职责描述人数任职资格1高场核磁技术员/工程师硬件技术开发;仪器维护与维修工作,如:高频电路设计,真空和低温设备研发,超低温探头调试与维护,配套设备管理与维修等2本科及以上学位,理工科背景,机电自动化或无线电物理等专业。 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员/工程师帮助用户做常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如:波谱变换, 化学位移指认,和蛋白质结构解析等1~2本科及以上学位,化学或生物物理等专业,有NMR波谱解析经验者优先其他任职条件:以上岗位均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善于沟通,责任心强;工作踏实,乐于服务科研,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二、招聘方式及程序1、应聘材料:(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蛋白质中心招聘附件:应聘人员登记表.doc》(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4)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其他应聘者认为重要的书面材料。2、资格审查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3、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ac.cn(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4、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5、上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诚聘电镜高级管理人员

    招聘启事请见:http://www.ncpss.org/jobDetail.action?lang=cn&id=88。如有意应聘,简历请发至hr.ncpss@sibcb.ac.cn;hr@sibcb-ncpss.org。附:我单位薪资福利介绍: 我单位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下属的事业单位,所录用员工享受事业单位有竞争力的薪酬及福利,具有事业单位编制,每月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职业年金,提供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年终绩效奖金,享受免费班车、定期体检、职工带薪年休假、节日福利、生日慰问等福利,且有机会享受高额的住房补贴。我单位简介: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生命科学领域国之利器 蛋白质是由基因编码、多种氨基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所有生命形式与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功能执行者。蛋白质研究的突破将促进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从根本上阐明人类重大疾病的机理,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此,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将蛋白质研究列为基础研究四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并将建设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成为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和综合示范作用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支撑体系,全面提升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能力。 “上海设施”于 2008年11月14日批复立项,2010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2014年3月建成。 上海设施总投资7.56亿元,主体位于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上海设施通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设备自主研制、系统优化等多种综合举措,集成了具有不同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仪器和设备,形成了蛋白质研究的先进技术体系。 上海设施拥有用于蛋白质结构研究的9大技术系统,包括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蛋白质核磁共振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上海设施自主研发了多项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研究技术和方法,在分析精度、检测极限和处理通量上均取得了突破。 如: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实现了蛋白质制备全流程的高度集成和流水线作业,在样品处理通量上超过半自动化和传统的人工系统10-100倍,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依托 “上海光源”建设蛋白质结构分析的“五线六站”,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双插入件光束线,建成了国内首条同步辐射三代光源生物小角线站和红外线站;各光束线站的技术指标与总体性能均达到了国际同类线站的先进水平。上海设施是继上海光源后第二个落户浦东张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上海设施2014年5月投入试运行,各系统总计运行近四万小时。已有40多家国内外单位成为设施用户,用户地域涵盖全国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执行课题210个,为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在内的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服务,用户和依托单位科研人员利用设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ancer Cell、PNA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 上海设施是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集先进科学装置和大型设备之大成,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上海设施已成为“中科院上海大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建成高效率开放共享、高水平国际合作、高质量创新服务的大科学研究中心,为中科院研究所分类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上海设施的建成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为上海率先建成世界级蛋白质科学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上海设施”将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国家人口健康与现代农业的战略需求,打造开放、协作、创新的国际一流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优势,助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 为实现上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实验室网络安全:守护科学研究的坚固防线

    在当今快速的数字发展时代,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实验室的网络犹如精密的城堡,守护着数不胜数的珍贵科学研究资源。一旦其安全防线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实验室内保存着大量极其珍贵的科学研究数据。这些数据是科学研究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在生物医药领域,从基因序列的研究到新药的研发,每一份数据都可能是拯救无数生命的关键。一旦网络安全出现漏洞,数据被盗取、篡改或破坏,不仅多年的研究成果会化为泡影,新药的研发进程会延迟,药品上市时间会推后,还可能对患者的治疗产生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领域,核心算法、前沿技术解决方案等数据更是国家在技术竞争中的重要因素。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国家在关键技术上的优势会瞬间丧失,给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安全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为确保实验室网络安全,人员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第一道防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是网络的直接使用者,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直接决定着网络安全的水平。应定期为工作人员提供全面深入的网络安全培训,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方式,提高他们对网络威胁的认识。让他们警惕钓鱼邮件,准确识别恶意软件,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不轻易泄露个人账号和密码。同时,严格控制对实验室网络的访问权限,根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级别,精细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避免不必要的访问和操作,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保护措施是实验室网络安全的坚固盾牌。安装专业防火墙,就像为网络城堡筑起高墙,阻挡外部恶意攻击的入侵。入侵检测系统如同敏锐的哨兵,实时监控网络流量,一旦发现异常行为立即发出警报。杀毒软件如同忠实的守护者,时刻守护系统安全,迅速检测并清除各类病毒和恶意软件。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保存,就像为珍贵的宝物加上难以破解的锁,即使数据被盗也难以解读。定期的数据备份更是不可或缺。就像为科学研究成果准备安全的备份仓库,即使发生意外也能迅速恢复数据,避免重大损失。此外,应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计划,采取切断网络连接、隔离受感染设备等果断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物理安全也绝不能忽视。实验室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应放置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严格限制物理访问。加强计算机房的访问管理,采用先进的识别技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同时,确保网络设备的电源供应稳定,配备不间断电源和应急发电设备,防止因电源故障导致网络中断和数据丢失。严格管理计算机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最后,应加强与外部的合作与交流。与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内的网络安全动态,积极参加网络安全研讨会和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持续提升实验室的网络安全水平。 总之,实验室网络安全是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坚实支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网络安全问题。从人员管理、技术保护、物理安全、外部合作等多方面入手,共同构建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防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守护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宝贵成果,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持续贡献力量。

  • 【资料】农业科学类期刊==农业基础科学

    序号http://61.164.36.250:8001/CSTJ/IMAGES/kanwu.gif 刊名ISSNCN核心期刊1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008-346445-1238/S★2核农学报1000-855111-2265/S★3农业工程学报1002-681911-2047/S★4农业环境保护1000-026712-1065/X★5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674-796811-3342/S★6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005-166X44-1323/S★7山地研究1000-002X51-1215/S★8水土保持学报1009-224261-1362/TV★9水土保持研究1005-340961-1272/P★10生态农业研究1004-821913-1165/S★11水土保持通报1000-288X61-1094/X★12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007-220961-1120/S★13土壤通报0564-394521-1172/S★14土壤0253-982932-1118/P★15土壤学报0564-392932-1119/P★16[/t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人员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级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在设施建设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委托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SIBCB)负责筹建成立并管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负责设施的运行管理。具体介绍请参考如下面网页(http://www.sibcb-ncpss.org/index.action?lang=cn) 中心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 中心定位于:支撑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建设的建设,衔接该设施的运行;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中心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现因工作扩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人员。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此技术的全面培训。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冷冻电镜系统管理人员2名二、岗位1:岗位职责:负责电镜负染及冷冻样品制样,样品检测、用户服务。参与中心电镜(包括200 kV TF20及120kV T12)的日常管理,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任职条件:1. 具有生物、医学或物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以上学位,有电镜操作或生物电镜样品制样经验者优先考虑;2.有工作热情,乐于学习新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3.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4.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5.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岗位2:岗位职责:负责用户项目的合作及服务研究。可以独立应用TITAN Krios及TF20电镜,进行cryo-EM single particle及cryo-ET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分析,或可独立开展高压冷冻、超薄切片服务等。参与中心电镜(包括300 kV TITAN Krios,200 kV TF20及120kV T12)的日常管理,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 任职条件:1.应聘者有3年或以上冷冻透射电镜使用经验,具有独立完成cryo-EM single particle及cryo-ET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分析的能力和经验;或者可以独立开展高压冷冻、超薄切片服务等;2. 具有生物物理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以上学位,有SCI第一作者论文;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3.有工作热情,乐于学习新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4.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三、招聘方式及程序1、应聘材料:(1)《应聘人员登记表》(见附件);(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4)2封推荐信;(5)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2、资格审查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3、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ac.cn,hr@sibcb-ncpss.org.(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4、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5、上述岗位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决定聘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三条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部署,根据《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药监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国市监综[2020]30号)的要求,现就充分发挥中国计量院的职能作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以下三条措施。一、实行计量器具型式评价专人受理,全程业务跟踪,优化工作流程,缩短试验时间。二、对复工复产企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收费标准一律降低50%。三、对湖北省企业免除各类检定校准和检测费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2020年2月15日 来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公众号

  • 【转帖】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排行榜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的期刊排行榜NO.1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月刊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第1本国家级期刊。公认的权威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之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0.524。NO.2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双月刊中国生命科学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综合性期刊。每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的惟一发布者。发行量、信息量大,信息面广是其重要特点,实为研究人员确定申请研究项目、确立研究课题的良师益友。NO.3 《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Chinese Biological Abstracts)月刊国家一级检索期刊;年收录9000余条 —— 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药理学等领域文献。NO.4 《Cell Research》《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月刊我国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惟一的英文版国家级期刊。最具权威的期刊。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影响因子1.729,为亚洲同类期刊之首。

  • 【讨论】2009特别聚焦之“我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

    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09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b]这十大基础研究进展分别是:[/b]  [color=#dc143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查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   揭示A1型短指症致病机理   发现β-抑制因子-2复合体信号缺损可导致胰岛素耐受   实验证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发现金属钠在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透明绝缘体   阐明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   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鉴别出与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相关的潜在功能基因   找到鸟类起源的一些关键证据。[/color]  据介绍,本次评选活动的新闻来源由《科技导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国基础科学》共同推荐。通过初评,从184项推荐新闻中遴选出30项候选新闻。随后以问卷形式将候选新闻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结果。  本次入选项目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学科领域显示出持续创新能力。如我国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学术资源和地域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在诸多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澄江、瓮安动物化石群,引起了全球古生物学界的轰动。2009年,我国又在鸟类起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些关键证据,为研究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有关手指进化问题提供了有力证据,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物理学家对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形成机制的阐释、高温铜氧化物超导体物性和超导机理研究均有良好发挥。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有关铁基超导的重要成果不仅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且入选了《科学》杂志评出的2008年十大科技进展,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今年又有一项高温铜氧化物超导研究的成果入选,表明我国在高温超导方面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具有了扎实的基础和雄厚的潜力。  其次,群体性突破不断涌现。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张先恩说,医学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领域,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有3项医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基础研究十大进展,表明我国医学领域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群体性突破的势头。这样的势头往往孕育着重大的革命性突破。  如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周琪研究小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曾凡一小组合作开展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也被称为iPS细胞的全能性验证研究,一直困扰着生命科学向纵深推进。两个研究小组合作,在实验中通过对iPS细胞的培养基以及iPS克隆挑取时间等因素的优化,提高了iPS细胞的获得效率及iPS克隆的质量,制备出37株iPS细胞系,并利用其中6株iPS细胞系注射了1500多个四倍体囊胚后,其中3株iPS细胞系获得了共计27只成活小鼠。经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这些小鼠确实是由iPS细胞发育而成。目前,这些小鼠现已发育成熟并繁殖了后代。此项研究首次证实,iPS细胞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同的全能性。相关研究发表在2009年9月3日《自然》杂志上。  此外,关于全球性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世界瞩目成绩。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2006年关于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的成果入选了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7年有关碳汇的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通过氧同位素研究东亚季风变化的成果入选,2009年又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状况的研究成果入选。这些研究不断深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人员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级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在设施建设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委托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简称SIBCB)负责筹建成立并管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负责设施的运行管理。具体介绍请参考如下面网页(http://www.sibcb-ncpss.org/index.action?lang=cn) 中心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 中心定位于:支撑国家蛋白质上海设施建设的建设,衔接该设施的运行;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中心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现因工作扩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人员。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此技术的全面培训。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冷冻电镜系统管理人员2名二、岗位1:岗位职责:负责电镜负染及冷冻样品制样,样品检测、用户服务。参与中心电镜(包括200 kV TF20及120kV T12)的日常管理,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任职条件:1. 具有生物、医学或物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以上学位,有电镜操作或生物电镜样品制样经验者优先考虑;2.有工作热情,乐于学习新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3.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4. 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5.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岗位2:岗位职责:负责用户项目的合作及服务研究。可以独立应用TITAN Krios及TF20电镜,进行cryo-EM single particle及cryo-ET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分析,或可独立开展高压冷冻、超薄切片服务等。参与中心电镜(包括300 kV TITAN Krios,200 kV TF20及120kV T12)的日常管理,用户培训、技术支持等。 任职条件:1.应聘者有3年或以上冷冻透射电镜使用经验,具有独立完成cryo-EM single particle及cryo-ET的数据收集、处理和结构分析的能力和经验;或者可以独立开展高压冷冻、超薄切片服务等;2. 具有生物物理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以上学位,有SCI第一作者论文;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3.有工作热情,乐于学习新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4.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三、招聘方式及程序1、应聘材料:(1)《应聘人员登记表》(见附件);(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4)2封推荐信;(5)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2、资格审查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3、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ac.cn,hr@sibcb-ncpss.org.(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4、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5、上述岗位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决定聘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

    一、概述  在现代化的国民经济活动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是高新技术的前沿技术,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信息技术的关键和基础。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学科之一,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她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与基础科学实验研究对仪器仪表的先进性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仪器设备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题内容之一和创新成就的重要体现形式。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国民活动中的“物化法官”已日益为人们所理解。近二年仪器仪表在我国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如探月工程)和社会突发事件(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三聚氰胺毒牛奶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特别是在举国提倡科技创新的今天,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和中国科协于2008年4月28日下发的国科发财 197号文件“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了科学仪器作为创新工具的重要性,这为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组成相对稳定,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分支学科: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及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科学测试、分析技术及科学仪器;人体诊疗技术及医疗仪器;信息计测技术及电测仪器(主要是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工测量仪器,包括仪表校验装置和计量基准);专用检测技术及各类专用测量仪器;相关传感器、元器件、材料及技术。  二、近两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趋势  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内涵和组成,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学科领域面对的产品种类和品种多样化;学科领域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要求很高;技术指标和功能不断提高;最先应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高新技术大量采用;仪器及测控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日趋明显,要求仪器及测控单元可独立使用,也可嵌入式使用和联网使用;仪器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控功能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便携式、手持式以至个性化仪器大量发展。  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利用各学科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结合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生物化学、信息处理等各学科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纳加工、网络等各种新技术,在研发仪器仪表相关新型传感器、元器件和材料及技术基础上,开发新的微弱信号敏感、传感、检测、融合技术,物质原子、分子级检测技术,复杂组成样品的联用分析技术,生命科学的原位、在体、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检测技术,创建各类新型检测仪器仪表;结合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在开发工业自动化测控的在线分析和控制、原位分析和控制、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适用性等技术基础上,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结合生命科学、人体科学的发展,在开发医疗诊治的健康状况监测、早期诊治、无损诊断、无创和低创直视诊疗、精确定位治疗技术基础上,发展医疗仪器;同时跟踪新学科领域和各类应用领域的发展,开发各种专用、快速、自动化检测和计量技术及专用仪器仪表。  学科领域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企业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尽量在新产品中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及其形成的新型传感器、新型器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专用电路)及新材料,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国际上仪器科技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在产品性能上向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目标前进,在人机界面上更便于人的操作、使用,以及与人类生活、健康有关的各类仪器科技产品有望得到较大的发展并进入家庭,通过家庭、社区、医院联网将使保健、疾病诊治从医院向社区、家庭发展。  下面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组成,分别描述学科一些主要领域近两年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近两年工业自动化测控技术及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领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color=#33333

  • 计量的基础作用是什么

    [align=center][b][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size=16px][color=#333333]计量的基础作用是什么[/color][/size][/font][/b][/align][align=lef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作者:卢敬叁 来源:中国计量[/back][/color][/font][/align][align=left][b][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back][/color][/font][/b][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color=#333333]计量是人们定量描述物质世界,揭示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计量是通过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计量科学就是准确测量的基础。[/color][/font][/align][font=宋体][color=#333333] 计量科学技术是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同时也是先导性科学。在新兴科技领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新的计量基准、标准的建立。因此,加强计量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对各学科的研究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color][/font][b][font=宋体][color=#D92142]计量的基础作用是什么[/color][/font][/b][font=宋体][color=#333333] 计量学是研究一切有关测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其内容包括研究确定计量单位和单位制、计量单位的复现方法和建立基准、标准体系、量值传递和溯源方法,误差理论及测量结果的质量保证。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是由质和量两方面来体现的。经验表明,科学研究往往是由定性的观察开始的,最后以理论来表述。通过数学表达是对自然规律最严谨的描述,没有定量的实验观测便难以证明这种表达的正确性,这一点在物理学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所以,计量学的发展与物理学的发展关系密切。自然科学的发现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技术成果若没有可供工程计算的基本数据就不可能进行工程设计,也不可能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不言而喻,测量是获取基本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现代化生产是专业分工的社会化生产,产品要有互换性,要求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中的测量和控制。不可能像手工作业凭经验操作,而要求对多学科工艺参数进行在线的甚至随机的测量和控制。在商品的制造生产中,要求低投入多产出,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原材料,即降低投入与多产出比两大方面。显然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是当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而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除了有赖于设计和工艺方法的改进,还与生产过程的控制有关,自动测量不但替代了人的感官功能,并且在灵敏度、量程以及忍受的环境条件方面早已超出人类感官的范围,有些人类尚无法感觉到的物质和现象,我们可用传感器探测出来。所以测量是人类获取生产过程信息的唯一途径。[/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计算机的出现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以“信息革命”为时代标志的科技大进军。信息科学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人们获取信息,甚至对自然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现代科学对自然的探索主要靠更精密、更灵敏、更高级的传感器技术及测量仪器定量而精确地获得信息。例如,对遥远的星际发出的脉冲波谱需要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对医学诊断中应用的核磁共振需要极高准确度的频率测量;对微小的脱氧核糖酸(DNA)也需要进行精确的测序。所有这些测量使用的仪器都必须通过计量校准,从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来讲,计量科学技术是准确获取信息的基础和保证。[/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计量与当代最前沿科学技术有着密切互动关系。当代基础性研究在继续依靠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越来越依靠于复杂、精密、宏大的实验系统和科学测量手段。20世纪60年代对宇称不守恒理论的验证,就是应用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计量仪器设备完成的,从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在物理学方面,牛顿力学自奠基以来得到不断的完善,揭示出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以长度、时间和质量3个量为基本量,以量纲形式来表述的。但在作量的表述时,随着所采用的基本单位不同而需要引入不同的系数。自1780年法国提出米制作为单位制基础以来,米制因为以十进制为基础,显示出较其他单位制的优越性。同时法国也以当时较为先进的方法,建立了复现单位制的基准,米制逐渐也被其他国家所釆用。除了长度、质量和时间外,温度、电流、光强和物质的量也是基本单位,再由这7个基本单位导出其他物质的量。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证明,计量与基础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关系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彼此交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color][/font]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刚刚发布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职位,坐标北京,速来围观!

    [b]职位名称:[/b]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b]职位描述/要求:[/b]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诚招应届博士毕业生1名,正式编制,事业单位,解决北京户口。专业:木材科学与技术/高分子化学/林产化学与工业等相关专业;研究方向:胶黏剂、树脂或乳液合成,应聘条件:相关研究方向发表SCI文章不少于3篇。岗位简介:从事木材加工行业用树脂和胶黏剂等相关基础研究和研发工作如有意向,请联系范老师,邮箱:fandongbin8@163.com。[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63790]查看全部[/url]

  • 【转帖】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http://i2.sinaimg.cn/IT/2011/0117/U2727P2DT20110117094154.jpg资料图:中国未来空间站想像图   解放军报讯 记者张晓祺、特约记者孙海荣报道:新年伊始,经科技部批准立项,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在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式启动。  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舱活动等技术,载人航天任务由中短期太空飞行转为长期空间驻留,载人空间站工程等后续任务已提上日程。中国航天员中心启动实施的“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项目,围绕失重、快速昼夜变更、狭小环境等因素对航天员的影响开展研究,揭示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确保航天员在长期空间飞行中安全、健康、高效工作。这一研究涉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亟待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对于推动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实施载人空间站工程,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该项目是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执行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研究团队包括我国航空航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8家知名研究院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国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重要方向,将有力促进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研究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该计划的战略目标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泛的领域解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增湿度标准设备,测量范围扩展到(-90~ 90)℃DP

    [color=#333333]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了保证湿度量值的准确可靠,在原有的湿度计量标准的基础上,再次投入150万元新进了湿度设备,包括英国MICHELL精密露点仪和湿度发生器。近日,该标准已经到位,并经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检定,符合指标要求。[/color][color=#333333]  目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湿度设备的量程和准确度均有较大提高,测量范围由(-80~ 80)℃DP扩展到(-90~ 90)℃DP,最大允差由± 0.2℃DP提升到± 0.10℃DP,可开展精密露点仪等绝大部分湿度测量仪器的检定和校准,为电力电子、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领域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color]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发的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样机通过检测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李淼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在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装置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开发的相关仪器通过了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专业检测,检测精度达到《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的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  在国家“863”项目“农田生境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痕量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单光源多通路方法降低了光源功率波动的干扰,并引入嵌入式系统与网络通信模块,开发了小型化、快速农残检测装置样机。实验表明,该装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数据实现云存储,实现了农产品现场快速检测,未来有望进行产业化应用与推广。  此外,该课题组在农药残留检测基础技术研究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旨在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光纤调制、先进纳米材料制备、微弱信号处理等技术,构建新型便携式农残拉曼光谱检测系统,实现超痕量农残的定性、定量检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1120/146583.shtml

  • 【转帖】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周期

    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周期[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8164]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周期[/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48165]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命周期[/url]

  • “天宫一号”将助力生物医药科学研究

    http://www.bioon.com/organization/UploadFiles_5226/201109/2011092920202285.jpg“天宫一号”结构示意图生物谷 BIOONNEWS 讯:“天宫一号”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就绪,将于今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笔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了解到,其主要任务目标:一是,研制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飞船共同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二是,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进行航天员空间驻留试验,以及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三是,进行对地遥感、空间环境和空间物理探测、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及空间技术试验。因此,“天宫一号”的发射也值得生物医药及植物学研究领域人士的关注。“天宫一号”有利于开展生物医药的科学研究“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周建平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前夕记者专访时说,空间站作为大型载人设施,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太空的高位置和微重力等独特环境有利于开展地球科学、天文学、材料、生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空间站可以提供地球上不具备的科学研究平台,其微重力资源、高真空等条件对材料学、生物学、制药具有特殊意义,有望促进科学研究的突破。白延强:天宫一号将进行大量全面的医学实验近期,“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将相继发射并完成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接受采访时表示,天宫一号任务增加了大量的、全面的航天医学实验,包括神经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质量测试、气体采集以及一些锻炼的装备。相关设备是专门研制的,体现了高科技的特点。白延强说,比如在失重状况下人体肠道微生态有何变化、在太空中航天员的质量,也就是说类似我们地面体重的变化等。通过这些研究会增加我们生物学、人的生理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天宫一号”将搭载四种濒临灭绝植物种子“天宫一号”不仅将成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新突破,更将成为绝佳的太空育种平台。上海市闵行三中几位高中生提交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方案”已确定被采纳,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将搭载“天宫一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 搭载对象为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珙桐、普陀鹅耳枥、望天树和大树杜娟。航天育种,是利用返回式航天器,通过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对植物、微生物的诱变作用,使种子生成变异,科研人员再从中筛选出需要的变异品种。据报道,从“神一”“神七”,农作物种子一直出现在搭载物名单中,此次“天宫一号”和“神八”飞船也不会例外。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是变异几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造出大批优质的种质资源。“天宫一号”从此次升空更带有4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分别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现仅存一株的特有珍稀植物普陀鹅耳枥;仅分布于云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的濒危种大树杜鹃;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只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稀树种望天树。

  • 【资料】标准物质目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9年版)

    这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09年版标准物质目录(188页)。 本目录所列出的标准物质品种包括了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目前处于正常发售状态的国家有证标准物质和工作级标准物质,以及根据标准物质需求的代销品种。 [color=#800080][u]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40851.shtml[/u][/color][color=#000000](请注意,发贴不要带联系方式)[/color]

  • 【新闻视点】路甬祥:科学研究的动力需要战略引导

    [size=4][font=黑体]路甬祥日前在中科院化学所调研时表示,科学研究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学家的好奇心、创造欲、想象力,但如果没有战略引导则不能形成完善创新的价值链。[/font][/size]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进行了调研。  路甬祥指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今非昔比,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压力过大等一些新问题,经济发展总体还处在依靠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我们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将经济发展从量上的优势转移到质的提高、结构优化上来;依靠人口素质的提高,提升在世界产业链的位置。这是国家全面发展科技的新起点,也是中科院创新跨越的新起点。  路甬祥表示,跟在别人后面作研究,我们只能进行局部创新,我们不仅要向发达国家学习,还要向自然界学习,向生命演化的过程学习,提出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三四十亿年的生命演化过程也是自然优化选择的过程,也是“效率最高,能耗最低”的优化过程,可以给化学研究以很好的借鉴。仿生化学需要生命学家和化学家的共同参与。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